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权倾南北TXT下载权倾南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权倾南北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权倾南北txt下载     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六四七章 潼关下,火炮初战

    对于这些北周士卒来说,能活着当然是最好的,大家基本上都没有为北周献出性命的觉悟,尤其是这一战注定已经败了,败军之将,不足言勇,就算是能够侥幸杀出重围,也不会有功劳落到自己的身上。

    即使是精锐之士,在自家将领的态度都有些犹犹豫豫的时候,自然也就很难再提起来必死之心,他们也渴望着能够活下去。

    这乱世之中,谁不想活着?

    每一条如草芥一般的人命,也都是经过了无数的风吹浪打,平白的丢在这里,大家都不想。尤其是鲜卑骑兵的惨状已经让他们明白,继续打下来的代价是什么。

    更何况潼关已经被敌人阻断,自己甚至连归路都没有!

    所以这些将士们这个时候也颇为惶恐,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掉,应当如何?

    司马消难,真的靠得住么?

    在进入军阵前,司马消难重新调转马头,他抽出自己的佩刀,紧紧盯着萧世廉。亲卫们着急想要上前,但是司马消难却一挥手,让他们不要跟着,亲卫们不知道司马消难想要干什么,再加上对面主将也没有回去,如果自己贸然向前冲的话,反而有可能引起对面的过激反应,所以也只能犹豫着不敢再前进。

    而司马消难骤然一抽战马,战马嘶鸣,他向前冲去:“萧世廉,既然如此,那你我一决胜负,和他人无关!”

    司马消难显然打定了主意,他不想让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受到牵连,但是也不想就这样草草投降。

    司马消难骤然发难,显然在萧世廉的预料之中。

    亲卫们护住他的面前,手中火枪同时举了起来,只要萧世廉一声令下,就足够将司马消难直接打成筛子,而如果萧世廉说抓活的,火枪上长长的刺刀也不是吃素的,以多打少,总是可以战胜司马消难的。

    或许是因为司马消难这一声吼叫,又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心中对这一场战斗的胜负同样游移不定,所以后面的北周将士们并没有人向前,只有寥寥可数几名亲卫追了上来。

    萧世廉手中的马鞭一扬:“抓活的。”

    “鼠辈安敢!”得到命令的汉军,几乎同时向前抢出。

    侯秘仗着自己有战马,跑的最快,手中的马槊重重的砸向司马消难,司马消难狼狈躲过之后,正想要挥动手中的刀,却发现侯秘那一下根本就是虚晃一招,他的马槊随之插在地上,早就已经抽出了横刀,轻而易举的磕飞了司马消难手中的佩刀,然后战马回转,轻舒猿臂,已经把司马消难给提了过来,径直丢在地上。

    司马消难刚想要起来,眼前寒光闪动,汉军火枪手的刺刀已经顶在了他的面前。

    “绑了!”侯秘冷声说道。

    丫挺的,差点吓死我,还好反应快,万一大将军出了什么意外,大家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而司马消难身后的几名亲卫也都是类似的待遇。

    “骠骑大将军令,投降不杀!”随之汉军将士们爆发出齐齐的呼喊,同时迈动脚步向前收缩包围圈,他们手中银亮的刀枪,已经让北周士卒失去了最后抵抗的勇气。

    刀剑落地,北周士卒纷纷投降。

    不久之后,远处突然再一次响起隆隆的炮声。

    已经被五花大绑,甚至嘴巴都给堵上了的司马消难,突然意识到什么,下意识的向炮声响起的方向看去,脸上满满都是苦笑。

    很显然,刚才炮声停住,并不是因为潼关已经陷落,而是因为萧世廉故意的让那边不再放炮,给司马消难和北周将士一个后路已经被切断、潼关已经落入汉军手中的错觉。

    无论是战阵还是心计,自己都输了啊。

    而且是心服口服的那种。

    潼关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拿下的。

    不过现在距离潼关被拿下也差不多了。

    一排足足三十门火炮对着潼关不间断的轰击,整个潼关都已经完全被烟尘笼罩。北周也只是完成了对洛阳和邺城等少数城墙的砖砌,诸如潼关这边的城墙实际上也都是夯土的,面对火炮,这种夯土城墙显然只有被打的坑坑洼洼的份儿。

    几乎城墙上所有突出的城垛都已经被炮弹抹平,而高高的敌楼也被拆的七零八落,更不要说潼关城下的那些堆起来的土墙,早就已经完全坍塌,甚至站在营寨中都能够看见土墙后面一排排的尸体。

    潼关的城防是典型的通过数量来提升质量。在北周军队旧有的印象当中,汉军的主要火器火枪,是不适合攻坚的,所以他们干脆就多垒墙,通过层层防守来迫使汉军只能通过近战向前挺进。

    因此在潼关城下,就有护城河和护城河后土墙两道防线,而护城河之外,还有一处处营寨,只不过很不幸,现在这些营寨已经变成了汉军架设火炮的壁垒。

    徐德言冲着萧世廉拱了拱手,请萧世廉进来,萧世廉那边的战况他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不由得笑道:“恭喜大将军生擒司马消难。”

    说到这个,萧世廉也有些无奈,摸了摸鼻子这个习惯还是当初跟着李荩忱的时候养成的只能感慨道:“这个家伙真的以为自己是侠客,堂堂一军主帅竟然还想单挑。”

    徐德言瞥了萧世廉一眼,别人说这话也就算了,您还是省省吧,如果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现在位高权重、万万不能有什么闪失,更不能轻易地丢掉性命,后面还有更多的战事要打,恐怕萧世廉早就已经抄起来刀自己冲上去了。

    这位大将军,虽然远没有当年的时候莽撞,但是性格终究还是没有办法这么容易就改变的。

    不过还好,在司马消难的衬托下,萧世廉这也不算什么。

    “司马道融(司马消难表字)早年在邺城,承其父尚书令司马子如之名声,一向广交文士,又拜光禄卿,乃是不折不扣的文官,逃亡入周之后方才改为武将,”徐德言无奈的说道,“也算是半路出家,心里面有些文人仗剑的幻想,也在情理之中。”

    萧世廉微微颔首,说好听点儿,这应该叫浪漫,说难听点儿,就是不知死活。

    都什么年代了,还玩一个对一个的单挑?

    更何况你也没有万夫不当之勇啊?

第一六四八章 潼关下,不能耽误时间

    萧世廉甚至觉得,没让人直接把司马消难乱枪打死,就算对他很不错的了。

    “现在司马消难的家眷都在洛阳,想要劝降恐怕不容易,等救出来他的家眷吧,这等人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做个文官应该还是可以的。”萧世廉笑道,“三百年乱世,司马家剩下来的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总该有点本事。”

    司马消难的祖上是西晋南阳王司马模,所以算是不折不扣的晋朝血脉之后,当然了这不算前朝,应该是前前前前朝皇室了,要说身份尊贵,那倒也不算,尤其是北方的胡人,对于西晋的皇室余脉,可没有什么仁慈可言,好在南阳王这一脉倒也不算皇室正脉,自然而然也就被忽略了,司马家消停了一段时间,凭借着良好的家教能够在乱世之中重新崛起,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司马家这一支主要都是文官,在文官一辈之中还是颇有几分名声的,是不折不扣的文人世家。

    司马消难却从北齐的文官摇身一变变成了北周的武将,倒是有些出人意料,不过这也并不是不能理解的,北周也好,南陈也罢,这些南北朝代多处于战乱之中,朝廷的官职制度和体系混乱的一塌糊涂,而且很多官员因为长年的战乱立下了不少功劳,自然封赏也要比和平时期来的密集,同时当然也是为了笼络人心。

    所以这自然就导致文官封无可封的时候,就只能用武官的封号来凑合,比如当初的姚察,虽然从表面上到骨子里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官,却顶着武将的头衔,让李荩忱一开始对于他的任用很是头疼,尤其是还在南陈体系下的时候,总不好让武将去干文官的事情,可是这个家伙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官。

    尤其是在北周,甚至就连大将军和柱国都已经满大街都是,一个普通的将军,甚至都不需要和朝廷怎么扯皮,再加上当初接纳司马消难的尉迟迥也期望能够将司马消难这个难得的文官留在自己身边以当时司马消难的身份,一个小小的将军府属官未免屈才了,可是如果是地方州府的文官,又不可能跟着尉迟迥南征北战,因此司马消难就只能以文官顶着武将的名头跟在尉迟迥的身边。

    只不过恐怕就连尉迟迥都没有想到,大汉异兵突起,北周将领几乎都折在了和大汉之间一场场的战争之中,甚至就连韦孝宽的亲信部将贺娄子干、尉迟迥的左臂右膀曹孝达等人都不能幸免,而韦孝宽的儿子和尉迟迥的儿子也都是或死或被俘,能够在身边独当一面的将领已经越来越少,尉迟迥身边也只有一个李惠算是智囊了,其余的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得顶到前面去,否则连统兵的将领都没有,这仗还怎么打?

    乱世之中,文官就算是学富五车,遇到大头兵之后不也是有理讲不清么?

    所以司马消难虽然有些委屈,但是也还是出来统兵,如果不是因为鲜卑骑兵冒然前进,司马消难也不会率军出来支援,自然也就不会给了萧世廉的可乘之机。

    知道司马消难走到这个位置上的前因后果,萧世廉和徐德言对劝降司马消难还是信心十足的,若是司马消难的恩主尉迟迥也投降了的话,司马消难恐怕更不会硬撑下去。

    而现在萧世廉他们需要面临的问题,不是司马消难,而是眼前的这个潼关城。

    司马消难虽然战败,但是潼关另一个守将费也进利也不是吃素的。尉迟迥当然也害怕司马消难这边会有什么差池,所以专门派遣自己麾下能征善战的鲜卑人费也进利前来协助司马消难,当然在统筹上司马消难还是为首。这一次司马消难出城救援鲜卑骑兵,费也进利虽然知道在军事部署上这样做的确是有些冒险,却也不好多加阻拦。

    毕竟人家司马消难是去救你们鲜卑人,你要是横加阻拦,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结果谁曾想司马消难竟然还真的中计兵败,费也进利无奈之下也只能闭关死守。在汉军火炮的轰击下,城墙下的防卫几乎都不需要再考虑了,那个地方再多放人也没有什么用,火炮打过去很快就尸骨无存。在初步尝试了火炮的威力之后,费也进利甚至连城门上都不敢再安排人手了,因为火炮轰过来,即使是敌楼也不能起到什么作用,更不要说人大咧咧的站在这里了。

    不过费也进利倒是压对了一点,那就是潼关还真的足够坚固。

    从东汉末年乱世开始一直到现在,潼关代替函谷关,一直都是关中进出的门户,任何割据关中的势力,都必须要想办法关上潼关这个大门,因此别的可以不修缮,潼关的城墙必然是要一代又一代都多加堆砌的,导致现在呈现在眼前的潼关,虽然依旧是夯土的,但是高大的城墙足够令人望而生畏,哪怕是城墙上已经完全被铲平了,也依旧是汉军现在难以翻越的一道屏障。

    在徐德言的陪同下,萧世廉打量着不远处烟尘滚滚的潼关。

    火炮几乎把关墙削掉了一层,但是潼关依旧看上去很高大。

    这让萧世廉想到了当初的武关,自己攻入武关足足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是他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能再在潼关脚下顿足这么久。

    本来关中就是大汉最先发动进攻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潼关一动,各地肯定都要迎风而动,可以想象此时大汉和北周的万里边境线上应该已经是烟尘滚滚。可是至少现在各个方向上应该还少有坚固的城镇关隘阻隔,潼关应该算进攻道路上最早会遇到的,这也是让萧世廉他们这边先动手的原因之一。

    朝廷和太尉府也不指望着他们能够很快就把潼关打下来,自然要多给一些时间。

    但是萧世廉自己,却并不允许在潼关下顿足这么长时间。

    南阳的陈智深和曹忠,淮西的陆子才和淮东的吴惠觉,还有北面的韩擒虎大汉兵马已经摩拳擦掌这么久,大家绝对不会等待萧世廉。

第一六四九章 这打的什么仗

    “再过一个时辰,停止炮击,准备进攻。”萧世廉果断的下令。

    就算是强攻,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必须尽快拿下潼关,冲入崤山以东的洛阳平原!

    若是晚了,恐怕别说吃肉,就是喝汤都没得喝了。

    徐德言沉声说道:“炮击刚刚开始,潼关元气恐怕尚在。”

    “只是炮击的话,敌人不出面,我们只能一点点削弱城塞,”萧世廉径直说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把潼关铲平,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有钱也得留着对付以后的洛阳城,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敌人引出来,击败他们,击破他们的胆子,逼迫他们撤退!”

    徐德言摇了摇头:“这样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司马消难和费也进利守潼关必然也都是拿到了死命令,除非是我们已经完全冲入城中,他们必然不会轻易撤退,而且潼关城防严密,城中戒备森严,之前白袍一直想要在城中有所作为,但都被查出来,甚至还为此折损了不少人手,只能放弃,所以实际上到现在连潼关城内的详细布置我们都不甚清楚。”

    萧世廉沉声说道:“不管周人是死战不退还是一战就走,对潼关,某势在必得!”

    徐德言深吸一口气:“这意味着我们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战开始,就必然会付出血肉代价。”萧世廉的声音冰冷几分,“整个大汉上下,已经做好了准备,敌人不怕牺牲,我们自然更不怕牺牲。从现在开始,向北方的每一步,都意味着我们将会付出比之前更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因为每向北方一步,周人的生存余地也就少了一步,所以周人也必然会拼尽全力阻挡我们。”

    徐德言的神情同样变得肃杀。

    他察觉到自己似乎在之前也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的确,这一场大战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不死不休!

    任何的仁慈和退缩,都只会让敌人在恢复元气之后变得更加强大。

    “传令,一个时辰之后以黄玩部为前锋主攻,之后是卢青部,之后是鲁广达部。虎翼军上下,务必在十天之内,拿下潼关,就算是杀得血流成河,某也不在乎!”萧世廉冷声下令,掷地有声。

    寸土必争的血战,已然开始!

    整个潼关都在震动,火炮之后是投石机,投石机之后又是火炮。

    大汉五年以来的工业结晶,在这个时候绽放出来耀眼的光芒。

    呼啸的石弹和炮弹已经让城头上的北周士卒晕头转向,而还不等他们重新整理阵型,汉军的箭矢又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

    费也进利曾经两次想要派人重新回到城墙上连城墙上都没有人,意味着他们根本不知道城外的敌人到底在干什么,所以费也进利也只能这么做但是费也进利最后也只能无奈的放弃,因为他发现任何一个扑上城头的士卒,很快就会真的扑在城头上了。

    这些南蛮,到底还有多少石弹,多少箭矢?

    他们的生产水平什么时候已经到了这么可怕的地步?

    对近现代工业体系根本没有概念,甚至对武器的打造还停留在军中普通的铁匠工坊上的费也进利,当然不可能理解汉军的作战方式。

    不过很快,城外鼓声响起,那笼罩在潼关上的烟尘总算是缓缓的消散看来,费也进利骤然提起一口气:“上城!”

    早就已经急不可耐的百余名鲜卑士卒已经抢先上城,他们多数都是北周精锐悍卒,其中不乏有费也进利悉心调教的精锐,之所以费也进利让他们顶在最前面,自然也是期望能够通过他们来带动整个潼关之中已经有些低沉的士气。

    司马消难可以死,但是潼关不能丢!

    “快回来!”一名武将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而此时城下的费也进利也察觉到了端倪。

    城外的鼓声,并没有再响起,这说明敌人并没有打算进攻。

    “轰轰轰!”整个潼关城墙再一次被火光笼罩。

    之前的炮弹还有不少是实心弹,这一次却是一股脑的开花弹。

    炮弹在城墙上肆虐,爆炸开来的弹片横扫人群,北周士卒几乎成片成片的倒下,刚才还满心期待着能够上城之后给敌人一个狠狠教训的北周士卒们,这个时候却已经多数身首异处。飞舞的弹片能够将他们的身体切割的七零八落。

    “萧世廉!”费也进利揪心的痛,这里面可是有不少自己的精锐啊,早知道如此,自己坚决也不可能让他们上城!

    萧世廉这个家伙,狡猾如斯!

    而外面鼓声骤然响起,只是一轮。

    炮声再一次停止。

    北周士卒们面面相觑,这一次即使是带领他们的将领们都不敢直接就往城上冲。

    原本应该是守城将士最大屏障的城墙,这个时候却似乎变成了催命符,所有沾染了城墙的人,都会留在上面。

    费也进利咬了咬牙,到底是进攻还是试探?

    炮击,还有没有完了?

    “你们,上去看看!”他手中的剑划定了一部分人。

    这几个被点到的士卒对视一眼,都咽了口吐沫。

    费也进利的亲卫已经抽出了刀,这帮家伙要是敢违抗军令,那就直接拿下他们的脑袋!

    最终这几个士卒还是硬着头皮一步步的走上城墙。

    很快他们就转身大喊道:“敌人攻城!”

    “上城,快上城!”费也进利神情大变,萧世廉竟然来了这么一手,他还以为这个狡猾的家伙准备再引诱一些北周军队上城然后用火炮来招呼。

    现在再上城,可就慢了半拍。

    果不其然,北周士卒刚刚登上城头,箭矢就已经覆盖整个城上,使得第一批士卒仓皇之下纷纷倒地,而后面的士卒也都狼狈的举起盾牌。好在城墙后的北周投石机及时开火,才让敌人密集的箭雨有些停顿,不过很快霹雳车抛射出来的更大的石弹已经落入城中,不少投石机直接被已经顶的上它们本身一半甚至更大的石弹直接砸得粉碎。

    不过北周投石机这一波自我牺牲一样的反击,总算还是给北周士卒赢得了一点布阵的机会。

    而下一刻,汉军的云梯车已经近在眼前。

    费也进利看着眼前的一幕,唯有苦笑。

    这打的什么仗?!

第一六五零章 窝囊

    这仗打的,就两个字,窝囊。

    从司马消难所部被全歼,到现在自己带着守军被压制的甚至头都抬不起来,费也进利几乎没有一点儿战场主动权在手中的感觉。

    敌人依托新式的火器和攻城器械发动的狂风暴雨一样的进攻,几乎为征战沙场也有半生的费也进利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这个时代的战争,尤其是攻城战争,已经演变成了这个样子。

    敌人先进的武器,衬托的费也进利脚下的这座城是那么的不堪。

    曾经的雄关,在火炮、霹雳车和庞大的云梯车面前,也变得脆弱得犹如一张薄纸。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一战总是要咬牙打下去的。

    随着汉代到三国函谷关两度迁移,曾经战国时期秦国用来抵抗六国的函谷关,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废弃,三国时期设立的函谷关,是董卓为了能够方便自己向长安撤退而设立的,并不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只是出于疏通道路和作为中转的意图,这就意味着函谷关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函谷关了。

    所以想要守住洛阳,就必须要守住潼关,当初曹操也是本着这个想法出潼关迎战马超,而不是依托函谷关抵抗。尉迟迥也是给了死命令,除非是战到最后一兵一卒,否则潼关万万不可放弃,潼关放弃了,洛阳以西将会再无阻隔。

    潼关的正面并不算开阔,南侧是连绵的崤山,而北侧则是奔涌的大河,有几座小山丘能够作为依凭,支撑起来潼关关城,实际上潼关就是建立在崤山和大河之间的一条旧河道上,依托黄土塬,城墙高低起伏,狭窄的河道让关城正面城墙甚至称得上狭窄,而城墙两侧的山坡上有大量的营寨和望楼,不过现在这些辅助守城的设施几乎都已经被汉军的霹雳车铲平了。

    费也进利也不指望着这些城外的营寨和箭楼之类的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是看城外的那些原本屯驻兵马的营寨被汉军轻而易举的占领,就知道汉军这一次不但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而且必然下定决心要拔下潼关,他们的那些先进的器械,根本就不是这些比城墙更加单薄的营寨能够抵挡住的。

    所以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蹲在城里比较好。

    汉军的鼓声已经越来越急促,就像是夏天的暴雨一样。

    大队的汉军步卒排成整齐的队列向这边推进,两台云梯车几乎充满了视野。因为潼关城墙正面狭窄,所以只能摆的开两台大型云梯车,不过剩下的空当,汉军全部都用最原始的云梯填满,云梯车很容易会被敌人集中火力摧毁掉,所以必须要用最原始和传统的蚁附攻城来牵制掉敌人大多数的兵马,避免敌人的弓弩手,尤其是火箭集中在一个地方上。

    同时汉军的霹雳车也开始延伸射击,石弹的落点基本上都已经在城墙之后,潼关之中已经早就没有普通的民众,即使是有那么少数的流民,这个时候也都已经不管老弱都拉到城头上充当丁壮了,关内的屋舍都改成了兵营和粮草场,现在石弹砸过去,能够有效地阻隔敌人向城头上转运物资,尤其是檑木滚石这些对登城的将士有致命威胁的东西,另外也防止敌人快速的调运人员。

    不管怎么说,我们就是用投石机给你拉出来一条弹幕,想要通过这里,就要付出血肉代价。

    正是因为现在的火炮还不能满足大曲线抛射的要求如果仰角过高的话不但炮弹不好装填,而且射程也会大幅度降低,所以霹雳车还是有很多用武之地的,尤其是火炮的炮弹,价格可要比石弹贵得多,铁终究不是石头。

    石弹不断地砸落在地上,烟尘滚滚,整个潼关似乎都在震动着,也震动着每个北周士卒的心。

    云梯车来得很快,经过几年的测试和改进,新型的云梯车减轻了重量,加固了一些部位,同时做了非常完善的防火处理,就是为了防备着云梯车直接被集火点燃。

    “轰!”一支铁矢呼啸而来,从两个云梯车之间飞过,射入已经只剩下残破立柱和几个门框的城门楼中,铁矢上捆绑的炸药包轰然炸裂,掀起的气浪硬生生的将城门上的十多名士卒掀翻在地。

    好在费也进利身边的亲信士卒眼疾手快,早就已经把他按倒在地,否则恐怕北周军队就真的要失去指挥了。

    即使是这样,费也进利站起来的时候也是头脑晕晕沉沉的,整个人都快失去了意识,他咬紧牙关,环顾四周,血腥味愈发的浓重,刚才的爆炸规模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差点儿把中军给一股脑端掉。

    现在的费也进利,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嫡系亲卫出现大范围的死伤,因为现在他还能够指挥军队,也就是依靠这些人的帮助,没有了他们在背后充当督战队并且拱卫自己的话,其余的北周士卒早就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现在在敌人这么猛烈的攻击下,士气什么的早就已经快泄的干净了。

    这一下又死了至少七八个人,受伤的也不在少数。

    费也进利是真的心痛。

    他伸手扶住城墙,向外看去。

    短短的一小会,汉军已经填平了护城河一部分,把水流彻底截断。要说水利工程方面,汉军肯定是颇有心得,谁让人家是从河网密布的南方走出来的呢,搭建堤坝这种事那不过就是信手拈来。

    截断河流之后,一辆辆架桥车直接推入壕沟之中,搭建成桥,一些士卒干脆的跳入河道里,用肩膀支撑起来架桥车薄弱的地方,让后续的士卒能够快速的搭建架桥车,将用来固定的木桩子以及锁链之类的组装好,从而可以支撑后面的云梯车通过。

    看到这一幕,费也进利也只有深深的无奈。

    除了武器装备,在兵员素质上很显然北周也不是大汉的对手,现在要说唯一的优势,应该就是兵马数量了,可是偏偏潼关的守军和仅有的机动兵力也几乎都让司马消难断送掉了,费也进利很想骂司马消难无能,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不能全算司马消难的责任,因此只能恨恨的捶打城墙。

第一六五一章 不对等战争

    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对等的战争。

    费也进利在无奈的愤怒。

    而城下的萧世廉,轻轻松了一口气。

    虽然汉军还没有冲到城下,但是他已经能够凭借直觉感受到,这一场战斗应该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这种全方位占据优势、完全压着敌人打的战斗,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潼关的敌人,并没有强大到必须要自己提心吊胆的程度。

    汉军的云梯车已经越来越靠近城墙,城墙上的箭矢纷乱如雨,几乎将云梯车射成了刺猬,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偌大的云梯车吸引了大多数的注意力,所以汉军才能在云梯车下一点一点的将护城河填平,毕竟大树之下好乘凉嘛。

    潼关的护城河虽然算不得深,也不算宽,但是在敌人的弓弩居高临下的覆盖下,护城河边上的人基本上不用想着能有什么作为,但是现在北周守军为数不多能够顶在城上的弓弩手基本都被那越来越近的云梯车给吸引住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曾经作为自己最重要屏障之一的护城河,逐渐变成了烂泥潭,然后又彻底被一辆辆架桥车填满,而除了云梯车之外,其余的汉军士卒也扛着普通的云梯快速接近。

    城上的箭矢越来越密集,黄玩自己举着一面盾牌,另一只手上也是横刀挥舞亲临战阵的时候他更喜欢用劈砍更加有力的横刀,至于佩剑,还是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用吧箭矢叮叮当当被横刀拨开,而他身为大汉的安南将军领河内郡守,已经冲到了护城河边上。

    几乎汉军所有的将领都有加领郡守,只不过这个郡守一般都是遥领,倒不是为了鼓励这些将领,大家都知道这个虚衔在汉军实际上拿下这些地方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用,有的时候甚至连俸禄都轮不到这个官职的人来领。

    大汉这样做,主要还是要告诉对面的北周,我们大汉有收复北方所有华夏故土的决心,当然也是为了尽可能的拉拢对面的人心,同时也是方便武将占领一个地方之后临时接管当地民政,否则等后面的文官跟上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而如果没有地方牧守的位置在身,这些武将也不好直接接管民政,大汉在这方面的律法还是非常严格的。武将就是外出征战的,和民政必须要分开。

    战争开始的时候,朝廷可以根据情况命巡抚统带一路兵马,或者委派都督管理一方民政,但是这都是要有掣肘并且只是临时的,比如这一次徐德言带着长安城的留守军队押送火炮直接抵达潼关前线,并且直接负责对潼关的炮轰,虽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身为巡抚的他还是要听命于指挥整个西线战事的萧世廉的。

    相同的道理,之前萧世廉和裴子烈那种直接封都督并且统筹一方民政和军事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了,就算是萧世廉这一次再加都督,朝廷也肯定会让诸如徐德言或者曹忠来分走他的一部分权力,都督麾下的生杀予夺,绝对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更何况现在大汉已经不和当初那样缺少有经验的高级官员,设立都督统筹管理军民事务的必要性也就没有那么高了。

    当初南朝设立都督制度,主要还是因为后勤和军队前沿需要保持一体,而都督麾下的州府基本上都是为了供给前线作战用的,所以让都督开府来统筹规划内外也有必要性。

    如今大汉已经完全形成后勤体系,一旦战事开始,后方州府会依据已经制定好的方案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运送粮食和物品,自然也就不需要都督府在自己的范围内再进行规划,都督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设立了。比如现在的潼关战事,从巴蜀和关中源源不断而来的粮食就已经足够汉军向前征战,自然就不需要萧世廉开府处理本地的民政事务。

    潼关开战之后,即使是萧世廉本身,都已经站在了最前线,就在后面的壁垒上看着,身为第一轮进攻的主将,黄玩当然不能也跟着萧世廉站在那里,他只能继续向前顶。

    以黄玩自己的骄傲之心,他也不允许自己和懦夫一样站在后面。

    跟我冲,从来都是他统带士卒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身边的亲卫们死死遮护着,不过依旧有不少人中箭倒下,就这么滚落到护城河里,准确说是泥潭中,成为汉军填平护城河所投入各种沙袋和物料的一部分。

    很多士卒根本不等后面更多的填壕车跟上来,自家主将已经冲到了身边,自己哪里还有颜面和主将保持在同一个地方上,自然是要继续向前冲,所以有不少人直接跳入护城河之中,淌着血和泥向对岸冲过去。而长长的云梯也一点一点的从他们的肩膀上传递到对岸。

    云梯车压在填壕车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而壕沟之中艰难跋涉的将士们,则发出整齐的号子声。

    在敌人箭矢的呼啸声里,在城上城下的呐喊声中,这号子声和车子前进的声音,是那么的突兀而牵动人心。

    第一个云梯架了起来,不过很快就被城上的北周士卒推开,为此北周守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先推动云梯的士卒直接被云梯带着从城头上摔落,另外两个想要把他拽上来的士卒也都纷纷中箭,很快整个城头上都被汉军又一轮箭矢覆盖,北周弓弩手几乎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

    潼关正面城墙的狭窄,意味着北周军队的弓弩手数量绝对比不上在城下展开的汉军,更何况汉军手里的家伙,射程要比他们远很多,这就意味着汉军可以摆开更多的方阵和城头上的敌人近距离对射!

    已经被火枪手夺走太多光辉的弓箭手们,这个时候也要给自己正名,而火枪手同样不甘示弱,跑得快的这个时候也已经聚集在黄玩的身边,黄玩手中的横刀指向什么方向,一排枪就会噼里啪啦的打在什么地方,几乎那个地方很快就会一个站着的人都没有。

    “大汉,大汉!”又一个云梯竖起来,这一次北周士卒失去了将其推开的勇气,他们已经放弃了和汉军远距离对峙。

第一六五二章 城头战场

    因此北周守军很干脆的将交锋的战场摆在了城头上,我们依靠弓弩比不过你们,但是面对面比拼刀枪,总不能还被你们压着打吧?

    “先登!”汉军的云梯车此时也一前一后靠上城头。

    云梯车竟然还落在那些简易云梯的后面,这让操控云梯车的汉军将士们很是不满,所以第一个冲上城头的,必须是他们。若是甚至连蚁附攻城的家伙们跑的都比自己快,那自己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云梯车的踏板还没有完全伸过去,身手矫健的汉军将士就已经跳过了踏板向着城头一跃而去。此时城头上的北周士卒已经被云梯车上的汉军弓弩手用箭矢逼退,所以根本就没有人阻拦。

    “放枪!”云梯车上最高处的火枪手也同时开火。

    凭借着他们居高临下的优势,能够轻而易举的在汉军士卒前面构建起来一道北周守军短时间内很难逾越的屏障,火枪射出的铅弹噼里啪啦的打在守军的衣甲和盾牌上,守军从一开始的坚定向前推进也逐渐变成现在的惶恐后退。

    火枪这种东西,搁谁身上都是害怕的,就算是汉军士卒也不例外,汉军军中并不是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管是通过自行研发还是缴获之后仿制,敌人都是有获得火器的可能的,到时候这些火枪反过来对付汉军,汉军又应该如何对付,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都是军中在探讨的问题之一。

    不过现阶段汉军也的确没有别的选择,或是加厚盾牌,或是加厚衣甲,但是本质上都不能阻挡火器的攻击,盾牌也好、衣甲也罢,对火器的抵御能力同对弓弩箭矢的抵御能力无法相比,聊胜于无罢了。

    所以这个问题也只能暂时搁置,当然了这背后也有李荩忱的推手作用,作为一个后世人,李荩忱当然知道想要真的阻挡子弹,几乎不可能,当然了防弹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够真正的将自己全部的士卒武装到牙齿。

    当火器的威力越来越大,战争的形式自然也就从排队枪毙演变成了堑壕战,再到后世的现代化战争。人们所能做的,不是如何直面火器的袭击,而是想方设法的躲避火器。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李荩忱并不打算让大汉走弯路,这种问题想想就可以了,以后真的发展到了双方都列装大量火器的地步,就按照历史的轨迹来就好了,至于什么凭借肉身和身上的衣甲来抵挡火器的攻击,还是歇歇吧。

    尤其是现在,汉军考虑这个问题的确是有些遥远,因为他们依旧能够凭借火器和严格的军中保密制度,对敌人形成绝对的压制。尤其是火枪手,几乎都在重重保护之下,秉持的是“枪在人在、人亡枪毁”的信条,同时所有的枪械都有自己的编号,以便于军中随时核查。

    北周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获得一把完整的、能够用来研究和拆解的火枪,简直比登天还难。

    因此在这一场大战开始的时候,火枪依旧是北周士卒的梦魇,就像是几年前那些和他们打着相同旗号的杨坚麾下的兵马一样。

    火枪逐渐封锁了上城的入口,北周士卒被压在上城步道上,一时间没有办法直接冲过来压迫上城的汉军。

    而已经通过云梯车上城的汉军将士并没有着急向前冲,而是转身不断地接应身后的袍泽弟兄们一起上来。

    登城最重要的不是凭借一个人的血勇向前面冲杀。

    因为一个人就算是有再大的能耐,终究不可能战胜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守军,因此第一个登城的人最需要做的是稳住自己的步伐,尽可能的牵制住更多的敌人,同时接应身后的弟兄登城,当有人在城垛上掩护甚至是伸手拉一把的时候,登城的效率自然也就会更高。

    “快,结阵!”随着上城的人增多,最重要的也就变成了巩固阵地,务必要挡住敌人势如潮水的反扑。

    汉军将士在这几年之间早就已经受过完善的训练,毕竟潼关就是汉军主将萧世廉几年来的执念,如何拿下潼关,绝对不是萧世廉现在才思考的问题。

    “大周男儿,誓死不退!”此时上城步道上声音突然洪亮起来。

    一道身影骤然跃出,是一名北周偏将,不过枪打出头鸟,很快火枪就把他硬生生的打成了筛子,早就因为找不到目标而不得不放缓射击的火枪手们总算是找到了发泄的地方,噼里啪啦的一通打过去,上城步道入口处自然是尘土飞扬。

    不过很快一道道黑影就出现在尘土中,原来是周人举起了更多用于野战的大盾,这些盾牌往往颇为沉重,放在原野上排成一排能够起到阻挡敌人骑兵和步卒冲锋的作用,而现在费也进利费尽力气将它们抬上来,自然是指望着能够凭借这些厚重的木盾乃至于铁盾挡住汉军的火枪。

    和当初汉军骑兵面临的情况一样,火枪打上去,只是出现了几个坑坑洼洼,就算是少数比较侥幸能够洞穿盾牌的枪弹,也很难杀伤到盾牌后面并不算密集的敌人。

    “分!”费也进利大吼道。

    两面盾牌向两侧分开,中间一支长枪骤然挺出,直直贯穿一名汉军将士的胸膛。不过很快旁边的汉军仗主就反应过来,双手握住手中横刀,重重的向下一劈,长枪应声而断。

    另外两名汉军将士直接对着盾牌撞上去,他们对准的都是盾牌上已经被火枪重点照顾过的地方,盾牌应声而碎裂。后面的北周士卒怒吼着扑上来,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冲到这个位置上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而在另外一边,从城门楼中钻出来的北周士卒,也都挥动着手中刀冲入战团。

    城门楼虽然已经被火炮掀翻,但是城门楼里原本是有直接连接城门洞的楼梯的,这些楼梯虽然狭窄而且陡峭,平时主要是遇到紧急敌情需要快速抵达城门查探的时候登城方便大多数情况下大家还是愿意走上城步道的,还是宽敞的大路走着舒服现在倒是用来让北周军队能够攻击到汉军的侧翼。

    城门上,终究还是北周士卒的数量更多。

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

    “为了大汉!”汉军仗主的声音有些嘶哑。

    他的横刀上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缺口,刚才劈砍敌人的盾牌和长枪,即使是锋锐的横刀也支撑不住这样猛烈的碰撞。

    身后的士卒伸手搀扶住他,一名名浑身浴血的汉军将士同样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手中的刀剑举起,目视着前方,箭矢就在他们的身边掠过,身后想要继续通过踏板跳上来的汉军将士不断地中箭倒下。

    在北周士卒们眼中,这些城头上的汉军已经被驱赶到了一起,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而后面陆陆续续赶来支援的才是最大的威胁,切断了他们的威胁,只是一点点的压上去,单纯的凭借人数优势就能够把他们赶下城头!

    云梯车上的火枪手在努力的压制城头上的敌人,奈何双方数量上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不断火枪怎么密集,敌人射出的箭矢只会更加的密集,让云梯车上的火枪手们几乎抬不起头来,云梯车上的挡箭盾牌也都已经被射的和刺猬一样,几乎插不下更多的箭矢了,整个云梯车甚至都有些晃动。

    火枪的声音逐渐稀疏,而北周士卒的呼喊声却愈发的洪亮。

    整个潼关上下,北周人变得斗志昂扬。

    “掩护撤退。”城下的萧世廉果断的下达了命令。他虽然急迫的想要拿下潼关,但是还不至于相信自己的军队能够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突破城防,毕竟要给潼关这座天下数一数二的坚城一定的尊重。

    所以该撤退的时候萧世廉绝对不含糊。能够登城的每一个汉军士卒都是好汉,再经过城头血战的磨炼,剩下的更是军中菁华,萧世廉绝对不会允许这些好不容易打磨出来的百战之士就这么葬送在城头上,现在极速扩张的汉军,也需要老卒支撑起来脊梁。

    掩护撤退并不是什么陌生的操作,随着萧世廉一声令下,汉军火炮开始轰击已经重新插上周人旗帜的城墙,逼迫周人的队伍后退,而云梯车接纳城上的汉军将士,云梯车下的士卒撤掉搭在城头上的简易云梯,同时云梯车后方抵进掩护的汉军弓弩手也放下手中的沙袋,转而抄起背上的弓弩,任何探头出来的北周士卒都会迎来他们最“亲切”的问候。

    而城头上,汉军将士奋起最后的力气,逼退了北周士卒的一次冲击,身后箭矢腾起,暂时帮他们压制住了敌人的反扑,这是他们唯一撤退的机会。

    如果他们在这个难得的空档中走不掉,那么更多的敌人就会如狼似虎的扑上来,可是剩下的士卒,由于已经陆续撤退,所以只会越来越少,所以越排在后面撤退的士卒,越要承担更大的压力,而一旦被落下,那就注定了战死。

    不过没有一名士卒争抢,也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能够从城下冲到城头上,几乎是踩着袍泽弟兄的层层尸骨上来的,所以那无数的在天之灵,让他们根本无法抱怨。

    活着,就要服从命令,按照次序重整旗鼓,继续战斗!

    “旗帜!”带队的仗主一直在最后面压阵,任何一个想要冲上来的周人士卒,还不等向前,就会被他手中换过的横刀劈翻,或许是因为北周人也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家伙不好惹,所以一时间竟然都不敢上来了,这帮家伙反正要走,那就“礼送出境”好了,大家何必这个时候再冲上去送命。

    而当要离开的时候,仗主的眼角一撇,看到了旁边三四步距离外还插在那里的大汉赤色旗帜。

    旗帜已经破旧不堪,经过了不知道多少的血火磨难,但是此时此刻迎着周围黑压压的北周士卒,依旧骄傲地飘扬,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曾经有一帮血勇之将士,团结在这面旗帜下浴血厮杀、步步向前推进。

    “旗帜带走!”仗主大吼一声,手中的横刀骤然挥动,硬生生的逼退眼前的两名北周士卒,抢身向前,一把抓住旗帜。

    “噗嗤!”长枪贯穿了他的手臂,对面的北周长矛手神情一般无二的狰狞,他根本不给仗主反应的机会,脚步一顿,紧接着向前猛地踏步,硬生生的把仗主钉在了城墙上!

    “头儿!”更多的汉军将士转身扑上来。

    而北周士卒也一拥而上。

    让你们走,你们竟然还如此不识相,非得要回身抢这面旗,难道你们不知道这面旗便是弟兄们的功劳么?

    汉军将士一向把荣誉看的非常重要,而军旗便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军旗所向,兵锋所指,将士浴血厮杀之处!

    所以汉军将士不允许军旗被敌人玷污,而周人也希望能够缴获敌人的军旗来耀武扬威!

    “走!”仗主丢掉手中的横刀,他的手臂已经被洞穿,早就不听使唤,手中的刀也握不住了。但是他的另一只手,依旧紧紧握着旗杆,当下他回头对着那些被阻隔开的袍泽们大声吼道,“都给老子走!”

    一边吼着,他一边挥动手中的旗帜。

    旗杆硬生生的砸在那北周长矛手的脖颈上,那人吃痛,惨叫着退后,而仗主不知道从哪里再鼓起的力气,把旗帜重重一插,一把抽出那钉住自己手臂的长矛,狠狠的挥动。

    他本来就浑身浴血,甚至就连牙齿上都带着血渍,而他的手臂上碗口大的创伤里甚至可以看到白色的骨头,鲜血也不断地流淌。如此形象,让周围的北周士卒惊慌的对视。

    他们不知道这个敌人是哪里来的勇气和力气,但是他们这一刻也失去了上前的**。

    这家伙就像是地狱里重生的夜叉、来自于红莲业火之中的魔鬼,谁知道冲上去会不会被他暴起斩杀?!

    而仗主呵呵笑了两声,看着云梯车上的另外一名汉军将领这是他并肩奋战多年的好友一把将城垛处还在犹豫的两个新兵蛋子给连拉带拽弄到了云梯车上,方才放心的舒了一口气。

    还是那个家伙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啊。

    殊不知此时云梯车上,被这仗主称为“那家伙”的汉军将领,回首之间,已然是泪流满面。

    仗主伸手扶住旗杆站起来,环顾四周。

    北周士卒们没有人敢上前,但是绝不会再后退。

第一六五四章 万里狼烟

    仗主昂首大笑,然后回身,拔出来旗帜,对着正在抽出踏板的云梯车,重重的扔了过去!

    “当!”旗杆带动着残破的旗帜,滚落在云梯车上,几名士卒扑上来,紧紧地护住这几乎被鲜血染过一遍的旗帜。

    而就在这转身的刹那,北周士卒们挺起长枪。

    长枪洞穿了仗主的背。

    仗主喷出一口鲜血,看着那面被小心保护起来的旗帜,喃喃说道:“余刘韶,死而无憾矣!”

    旗帜保护了,两个新兵蛋子也被保护了。

    自己尽到了一名汉军将领和一名普通汉军士卒的责任。

    云梯车上,汉军将士们眼睁睁看着这一幕,一个个瞠目欲裂。

    而那最后时刻帮助他的汉军将领,抹了抹眼泪,看着越来越远的城头,苦笑着说道:“你这家伙,就这么丢下了自己的儿子,还得老子给你养啊。”

    看到这一幕的不仅仅是这些近在咫尺的汉军将士。

    卢青和鲁广达等人神情各异,但是牙都是死死咬住。

    周人砍下了刘韶的首级,在城头挥动。

    黄玩大步走过来,直接单膝跪地,拱手请罪。

    萧世廉径直转身,伸手托起来他,看也不看旁边的卢青和鲁广达,声音却出奇的冰冷:“难道你们要看着大汉儿郎死不瞑目?”

    鲁广达二话不说,直接转身。

    不过卢青伸手拉住他,这个瘦削有些矮小的川汉子,冷声说道:“鲁将军,爬墙的事,让我们来更顺手。”

    此时此刻,这些汉军将领,已经动了真怒。

    实际上动了真怒的又何尝只是他们,所有的汉军将士并没有因为第一次进攻失利而气馁,相反,每一个人都攥紧了拳头。

    当黄玩所部缓缓退下来的时候,卢青麾下的将士立刻冲上去从他们的手中接过来伤兵,同时一群人灵活的爬上云梯车,将云梯车上插满箭矢的盾牌摘下来,这面盾牌已经不堪使用了,它将作为虎翼军的功勋之一得到妥善的保管,而新的盾牌换上去,云梯车上汉军将士的鲜血也都被清洗干净,当鼓声再一次响起的时候,完成了清理的云梯车,重新向前出发。

    汉军将士们紧紧跟上云梯车,相比于上一次进攻时候的斗志昂扬,这个时候的他们,更是心怀愤懑。

    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袍泽弟兄如此惨烈的牺牲,让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报仇,为了战死在城头上的将士们报仇,也为了守护旗帜的将士们报仇。

    “杀!”吼声低沉,如天空之中万顷云层里蕴藏着的滚滚雷霆。

    整个潼关内外,为之一震。

    潼关是南北之间的战争爆发最早的地方。

    即使是李荩忱,也没有料到战争竟然就这么爆发了。

    战争爆发是必然的,这个无论是李荩忱还是其余的任何一名大汉将领,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战争在这个时候爆发,却不是李荩忱决定的。

    各地的将领都已经收到了朝廷的命令,一旦对面的周人有异动,完全可以直接引爆战争,因为现在的大汉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火枪和火炮已经列装从南到北的汉军各部,因此汉军的底气前所未有的充足。

    甚至于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地方将领可以自行制造和敌人直接的摩擦,从而让大汉有足够的理由介入战争。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的,大家还是小心谨慎、不敢轻易动手,等待着陛下最终的命令,结果谁曾想到,战争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以潼关为中心,被彻底引爆了。

    当萧世廉开始大举进攻潼关的消息传来之后,各地的将领自然也就不再等待朝廷的命令其实朝廷除了最终动手的命令没有下达之外,其余所有的战略计划都已经下发,只要战争开始,将领们就可以在战略计划划定的本军进攻范畴内自行组织安排战斗,这点儿自主的权力地方将领当然是有的。

    潼关之战的第二天,距离关中最近的南阳汉军就在陈智深的带领下直接向许昌发动进攻,接连击败城外的两支抵抗的北周军队,直迫许昌城下。同时早就已经和南阳汉军联系好了的淮西陆子才,也率领本部兵马强渡淮水,突破淮西敌人的三处营寨,兵锋直指汝南。

    在汉军强大的水师帮助下,淮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相反,任何一名想要靠近淮水的北周士卒,都要经受汉军水师的饱和打击。

    而潼关之战的第四天,淮南的汉军在吴惠觉的带领下向淮北发动进攻,双方围绕清江口、涡口、北徐州等等要塞和重要河流分叉口展开激战,因为淮北防线是北方经营的最坚固的防线,所以一时半刻吴惠觉也很难取得突破,但是战争,已然爆发,爆发之后,就没有了回头路可走,两淮上这么多年的对峙,是时候分出来胜负了。

    潼关之战的第五天,最北方的河套韩擒虎所部,主动出击,向草原上的薛延陀部发动进攻,薛延陀部慌忙北退冬天的时候南下掠食的薛延陀部曾经一度逼近九原城下,不过一到即走,更像是表示一下自己作为北周盟友的存在。

    既然来了,那就得留下点什么东西,韩擒虎最先进攻的并不是北周,而是薛延陀部,薛延陀部仓皇后退之后,韩擒虎方才施施然南下,直接杀向北魏旧都平城(今大同),一旦汉军拿下平城,向南就是晋阳北侧门户雁门关!

    也是第五天,身在建康府的李荩忱得到了前方战事全面爆发的消息。和潼关之战的消息一起送过来的,还有雪花一般的文书奏章,只不过这些并不是告急用的,而是前线的汉军将领们禀报自己现在正在进行的征伐。

    看着桌子上堆得高高的奏章,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

    御书房中,巨大的沙盘边上,太尉府的官员们正在紧张忙碌,大战开始,他们自然也要跟着连轴转。

    李荩忱大步走到沙盘边,几名年轻官员纷纷拱手行礼。

    沙盘上,代表着大汉和北周的赤色、青色旗帜犬牙交错,很多都已经不再是李荩忱熟悉的样子。

    这万里战线上,已经是狼烟弥漫。

    关乎到天下所属的战争,终于还是在大汉新元四年四月初三全面爆发。

第一六五五章 大汉沸腾

    自己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好像也是四月初吧?

    那是太建九年的事情了。

    而现在已经是大汉新元四年。

    七八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

    此时的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山野间的弱冠少年,而这个时代的风云,都在自己的手掌翻覆之间!

    战争开始的消息传来,李荩忱就把建康府中级别高一点的武将一股脑的派了出去,裴子烈作为大汉和萧世廉并肩的存在,前往淮西坐镇,统筹淮西和南阳的汉军一起进攻许昌,战略目的自然是为了打开洛阳的南大门。

    淮西和南阳的汉军应该是大汉在整个战线上比较薄弱的一环,倒不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汉军素质不高或者将领无能,陆子才是南陈宿将,而陈智深更不用说,是李荩忱麾下的一员猛将,但是这两个地方的兵马数量加起来才能比得上其余地方一路,可是战斗却是从两个方向上爆发的。

    再加上淮西的汉军主要还是来源于淮南的南陈旧部改编,而南阳的汉军则是后来的荆州、巴蜀新兵,虽然所有的军队都进行过大范围的混编以消除地域上的影响,但是军队的传承还是颇为重视的,尤其是军中不少基层将领都是当初军队之中的普通士卒一点点提拔上来的,要说没有一点儿地域上的观念当然也不可能,所以无论是淮西还是南阳的汉军,之间的配合很有可能因为地域上的隔阂和争功的目的而出现差池,李荩忱不可能不对此作考虑。

    所以裴子烈就是李荩忱当初已经内定好了的统筹淮西和南阳这相对薄弱的中段战线的最佳人选。

    李荩忱身为皇帝,这一场关乎到国运的战争,御驾亲征是必然的朝中群臣也情知拦不住他,但是就算是御驾亲征,他也不可能跑得太远,最多就是出面主持淮北的战事。

    至少从现在看来,淮北战事也应该是各个战线上前期最艰难的,西线上,萧世廉只要能够突破潼关,局势就会大幅度好转,而中线上有了裴子烈的统筹,直接压迫到洛阳城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这个东线淮北战场上,南朝几代人都没有能够突破的淮北防线,由吴惠觉来单独坐镇,未必就能够服众。

    毕竟入大汉以来,吴惠觉除了当初李荩忱下江南的时候曾经率军从京口上岸掩护侧翼之外,几乎没有立下其余任何的功勋,当然了这也和大汉迟迟不能在淮北用兵有关系,但是朝野之间质疑吴惠觉只是凭借着父亲的恩荫才能走到这个位置上的也不在少数。

    吴惠觉当初能够把持淮南军政,本来就和吴明彻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吴明彻用自己归朝做一个有名无权的清贵高官换来的,虽然那已经是前朝太建年间的事情了,但是时至今日以此来抨击吴惠觉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李荩忱御驾亲征,的确是解决东线主将人选质疑的最好办法。

    你们可以质疑吴惠觉不行,但是总不能质疑皇帝陛下不行吧?

    由此,大汉的进攻实际上还是可以化分为三个区段的,除了最北侧的韩擒虎已经冲入草原,距离实在是有些远,已然不能划入任何一个战区,其余的,武关以北为萧世廉统筹的西线,武关到淮西为裴子烈统筹的中线,而淮西以东为李荩忱亲自坐镇的东线,大汉数十万军队再加上规模庞大的水师三路并进,乃是南北朝分家之后南方从未有过的大动作!

    当然了,为了保障陛下御驾亲征的顺利,今日禁卫军就已经陆续过江,留下来万余兵马并羽林骑由李荩忱亲自统带,等到明日祭天之后再渡江前往淮南。

    现在从建康前往淮南已经很方便,水师快船转运,三四日便能够抵达梁郡,两日之内便可再抵达淮北战线最前沿,而如今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兵马也正是通过这条大动脉不断地向北运输。

    而为了保障陛下御驾亲征的诸多事宜,太尉府长史杨素已经先行前往淮北,而老将蒋元逊也被启用坐镇京口,朝廷并不指望着老将军能够再披挂上阵,只要可以镇在这南北往来交通要冲之地,震慑一些想要趁着这举国沸腾的时候谋私利的小鱼小虾就可以了。

    因此此时的御书房之中,反倒应该是大汉上下比较安静和人员稀少的地方了,因为能出去的,都已经派了出去,甚至就连李荩忱自己的秘书监秦思祖,都挂上了大汉禁卫军行军长史的头衔先行前往淮北负责禁卫军先头部队的转运和安置工作。

    随着战火一起,整个大汉,都在急速运转!

    京口,北固山。

    北固山扼守大江,俯瞰江北,山虽不高,却是京口一等一险要之地。京口如其名,是大汉建康府这京师之“口”,而北固山应该算是京口之“口”了。

    北固山下的北固湾,这个时候已经被密密麻麻的船只所覆盖。

    曾经还算宽敞的水面上,几乎已经看不到波浪,来来往往的船只占用了航道上几乎每一寸地方,飘扬的赤色旗帜点缀着迎风鼓荡的白帆,号子声从对岸的瓜洲渡一直传到这边的北固湾码头。

    一切看上去非常繁杂,却又井然有序。

    大汉多年来的努力,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展露出来成果。

    战争开始之后,大汉从上到下开始全国动员,每个州府、每个县城乃至于每个村镇都被发动起来,立国四年多乃至于更早时候存下来的大量粮食开始北运,从村镇前的小河沟到县城外的大埭坝,再到州府城里城外的转运码头,粮食一层层的转运,一层层的汇聚,再通过江南运河和太湖北送到京口。

    一般南方的小船不过大江,在京口,朝廷统一组织的大船装运上来自于江东各个角落的粮食,再通过淮南运河一直运往前线!

    同样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江南,也不仅仅出现在北固山到瓜洲渡这古往今来都异常繁忙的航线上。从湖口到襄阳、从巴郡到江陵、从岭南到湘州、从襄阳再到汉中

    南人擅舟,以南方为主的大汉,在战争开始之后的五天内,就展露出来的强大的动员能力。

第一六五六章 万众一心

    之所以大汉能够这么快速的完成全国范围内的动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些年来大汉进行的各项制度改革。

    一来官职在简化,所以一切物资的跨区域调动都少了很多审批和核查的过程但是又能够保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二来监督在加强,御史台在裴忌的带领下全力运转,任何违法乱纪的人将会被巡查的御史官员直接捉拿,快速去掉整个体系之中的蛀虫。这些代天巡狩的御史官员手拿尚方宝剑,是真的敢动手的,而且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饱受诗书教诲的清流人物,若是换在别的时候,一帮天天找茬还柴米油盐不进的御史会很让人头疼,但现在,李荩忱可算给他们找到了用武之地。

    三来百姓在受益,可以说这些年来大汉进行的改革,受益最多的不是官员,而是百姓,无论是法律体系的建立还是田产制度、金融体系等等的完善,百姓都从中获益良多,再加上不少自家子弟都积极从军,所以百姓受益之后也想要报答朝廷,同时也是为了支援前线的自家子弟。

    四来大汉已经通过义学、书院这些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基层官吏后备制度,你们说缺人?那简单,书院里的那些书生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干劲十足,跑跑腿的事情绝对可以拜托他们,而且他们还任劳任怨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然了他们的想法也没错,和后世的大学实习生如出一辙。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大汉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从南到北的举国动员,尤其是靠近前线的淮南、荆襄和汉中等地,李荩忱才收到前线战报,这些地方就已经开始行动。

    同时也得赖于这些年大汉工业的发展,大大小小的河道上,大汉展露出来了强大的运输能力,不知道多少普通老百姓操着自己的船只为朝廷、也为自己在前线拼杀的儿郎和左邻右舍家的子侄转运粮食和各式各样的物资。

    如果说之前南北朝时期的任何一场战争,实际上是朝廷自己的战争,和下面的任何一个百姓乃至于世家都没有多少关系的话,那么现在这场战争应该就是整个大汉的战争了,或许南朝的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没有想到过,有一天那些在他们看来愚昧无知的百姓会这么热情的投身于这样的一场战争中。

    不管是因为大汉的确给这些百姓带来了好处,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了大汉而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还是因为大汉给他们画了一张巨大的饼,让每个人都看到了和平彻底到来的希望至少现在,每个人都在齐心用力。

    整个大汉上上下下,前所未有的团结。

    北固山上,大风吹卷,依旧带着凉意,而山下,却是热火朝天。

    蒋元逊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看着山下的恢弘场面,感慨万千。

    映入眼帘的,除了北固湾上来往的万千船只之外,还有山体上直接悬挂的大字,“万众一心”、“光复中原”。同时在山脚下和山上,还有很多横幅和宣传画,上面都写着各式各样的标语,有的则是画的图案,描绘着英勇的汉军将士在前线浴血厮杀的景象,而往往他们的背后有大量的大汉百姓在摇旗呐喊。

    这种让每个百姓都能看到、都能看懂,同时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少百姓甚至还簇拥在那里找来找去,这个觉得画上的年轻战士像是自己的儿子,那个觉得后面推着小车的民夫应该是自己的侄子大家终归还是不好意思说画的是自己。

    而在山脚下到山路上,《大汉报》、《京口报》等等国家范围内和地方官府主办的报纸随处可见,头版头条自然是李荩忱号召整个大汉团结起来共同北伐的圣旨,而后面还有大量时事评论以及军事新闻,大汉的军队正在各个战线上高歌猛进不管是不是,都得是的而各地的州府也在全方位配合,甚至本地的一些积极出力的人都在报纸上能够找到名字。

    上报纸,简直就和立牌坊一个样子,因此这些百姓们为了能够光宗耀祖,一个个更加卖力。

    对于这些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的宣传手段,作为老将的蒋元逊目瞪口呆之后,也只能心中赞叹一声。

    陛下到底是陛下啊,要说这煽动人心的事情,陛下果然是行家里手。当然了,蒋元逊并不知道,这些自己从未见过的手段,在后世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而且李荩忱也并不是完全主导,他只是给礼部提了一些建议,大多数都是礼部自己思考完成的。

    挂横幅这种事,大概是华夏的种族特技,所以李荩忱点拨点拨,江总等人就能够醒悟。

    “将军,南方各郡支前的队伍已经到了。”一名亲卫快步跑过来。

    所有江南州府,或者说基本上全部的南方不直接参与战事的州府,都组织了不少丁壮作为支前队伍,这些支前的人主要负责从后方向前方转运粮草和器械,每个人都是有统一的衣衫和随身护卫器械的,实际上应该算是大汉的后方辎重部队。

    毕竟大战开始之后,人员紧缺,汉军不可能拉出来那么多人再维持后方的粮食、器械等的转运,这个时候自然就需要大量的征发民夫,不过和其余朝代那样民夫一般作为徭役的一部分征调不一样,大汉征发的所有民夫都是另行计算酬劳的,酬劳虽然不高,但是一来有总比没有来得好,二来朝廷也会管他们的衣食住行,对于自家来说,这本来就能够变相的减轻养活一个人口的负担。

    同时所有支前的丁壮,在回来之后都能够获得朝廷的奖赏,这个奖赏更多的是名誉上的,不过凭借着这个名誉他们也能够在地方上获得实打实的好处,比如村镇上的职务委任等等,他们会被优先考虑。

    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又不是上火线,春耕又结束了,这两个月正是农闲的时候,派一个孩子去跑一趟,何乐而不为呢?

    “好,我们走!”蒋元逊径直说道,支前队伍将会在夏收之前撑起来汉军的主要粮食运送,因此不能怠慢。

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

    当然了,蒋元逊代表着朝廷,也不能辜负了这些父老乡亲们报国的拳拳之心。

    当要下山的时候,他回头看了一眼山上的牌子。

    万众一心,活了这么久,他从未如此深切地明白这四个字。

    这个大汉,真的已经把整个世界,变得和自己曾经生活过几十年的那个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看着山脚下那些人群,有老有少,但是每个人都骄傲的挺起胸膛要知道所有支前的丁壮和陪同他们前来的、代表乡里来送一程的族老们,都是被敲锣打鼓、挂着大红花送出村子的,不管怎么说,支前也是最靠近火线的行动了,对于村子来说也是荣耀。

    如果说蒋元逊之前习惯了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战火和杀戮的世界,人们艰难的在这个世界之中求生存,生命脆弱得就像是草芥一样,狂风一吹,人只能随风摇摆,飘散到什么地方谁都不知道,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即使是身在社会最高层上的衮衮诸公,有的时候都不可能避免这样的悲剧。

    可是现在的世界,似乎一切都变了,太阳刺破了笼罩在这片土地上三百年的阴云,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定之后昂首挺胸看向前方倒卷的阴云,都有机会举起手中的刀剑,向天空之中的云怒吼,甚至都可以向北方那强大的敌人宣战,向着这曾经的时代宣战,将一切阴暗的社会运行规律全部都打破,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真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啊,充满光明的世界啊

    蒋元逊心中有些无奈。

    若是自己能够再晚生二十年,此时正值壮年。

    不过他还是打起精神。

    老天爷虽然没有让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是至少让他看到了这一切。而现在他就要站在这里,成为坚定的中流砥柱,支持着那些弄潮儿,让他们在浪头上勇敢的挥舞旗帜!

    乐昌扶着自己的大肚子站在一边,而尉迟炽繁和萧湘一个捧着头盔,一个捧着护心镜,其余几个婢女则拿着李荩忱的衣甲,正服侍李荩忱更衣。

    李荩忱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虽然还没有到而立之年,但是年轻的皇帝都已经觉得自己因为伙食好而且运动少,有些发福了。

    好在李荩忱这些年来也没有少锻炼,禁卫军的拉练很多时候他都是亲自参与的,当然了往往皇帝陛下只能跑在中下游的位置上再往后都是不敢超过李荩忱的亲卫和军中陪同将领以及凑热闹的太尉府属官了,其余的士卒就算明知道陛下在前面也得超过去,因为军中是有明确规定的,连陛下都跑不过的全部加练五里地。

    平时李荩忱也很注意剑术、枪术等等的训练,但是毕竟比不上当初在军中征战,为了生存,每天实际上都在进行大量的锻炼,身体强度已经不是另一个时代的小白领李荩忱能够相比的了。

    这让李荩忱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当初刚刚来到江东,几乎没有立锥之地,当时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每日拼命练武和翻阅兵书,自己能够走到今天,和当初的积淀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否则说不定哪一次冲锋的时候,自己就因为武力不行而倒下了。

    至于现在,没有了当初的生存压力,就算是依旧注意训练,终究和当初不一样了

    “陛下日理万机,当然不能和当年沙场征战相比。”乐昌看到李荩忱的动作,显然已经明白他在想什么,低声说道,“不用放在心上。”

    李荩忱笑了一声:“髀肉复生,是时候沙场纵马了,否则军旅男儿,恐怕都快忘了当初朕是如何带着他们沙场征战的。”

    乐昌登时秀眉微蹙,沉声说道:“陛下一国之尊,位高九五,御驾亲征已经是冒险,怎么还能再率兵冲杀,只要在禁卫军的层层拱卫之下莅临中军、安然观看汉家儿郎厮杀就可以了。”

    旁边的尉迟炽繁也是补充道:“没错,陛下大旗所在,大汉儿郎自然会拼命向前,陛下自己,可不能再冲杀战场上了,就算是陛下为了逞一时之快,也得为江山社稷考虑,后宫之中若是剩下了我们这些孤儿寡母”

    “陛下福大命大,但是箭矢终究是不长眼的,前线战事,可远观而不可亲临。”萧湘赶忙抓住了李荩忱的手臂,“臣妾犹然记得当初天宫院一战,箭矢已经落入院墙之内,何其凶险,陛下已经不是当日之陛下,切要为天下考虑。”

    李荩忱默然片刻,还是点点头。他当然知道乐昌她们的担心于公于私都没有问题的,确实,现在的自己,就算是再披上衣甲、提起来子云枪,也终究不是当初的李荩忱了,天下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万万不能出什么意外。

    “几位嫂嫂放心好了,只要有我在,阿兄是一步也上不了前线!”此时清脆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大汉的长公主手里提着一支梨花枪,已然全身披挂,大步走进来。

    “怜儿,你这是干什么?”李荩忱顿时眉毛一挑,不满的说道,“你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不好好地在家带孩子,这一身打扮难不成还想和朕一起上战场?”

    “为什么不能?”李怜儿顿时掐腰振振有词,“谁说女子不如男,如何就不能上战场?整个后宫之中的嫂嫂们都已经在配合着前线的作战,我身为大汉长公主,自然也要尽一份力。”

    李荩忱这个时候大概明白了什么,环顾四周,乐昌等人显然早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或者换句话说应该就是她们默许的。

    难怪之前后宫准备慈善和药房等等事情的时候,一向最活跃的李怜儿反倒是没有什么动静,李荩忱当时还有些意外,只道是自家妹妹刚刚从长安回来没错,这个和自家兄长一样在家里没正形的长公主殿下当然是不会在建康府独守空房的,因此不但跑到长安待了两年,去年冬天还生下了萧世廉的第二个孩子一路舟车劳顿,再加上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所以想要消停消停呢。

    结果谁曾想到,李怜儿从过年后回到建康府,应该一直在加强训练,尤其是练自家的枪法。

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

    长公主殿下如此勤奋,自然是打算着和李荩忱一起出征,义学啊、药房啊的事情,她自然是顾不上了。

    李荩忱沉默良久,低声说道:“沙场很危险的。”

    “又不是没去过。”李怜儿不屑的撇了撇嘴,“要不是忙着生孩子去了,之前就应该追随阿兄杀敌,上一次阿兄入关中没有带着我一起去就不对。”

    李荩忱翻了翻白眼,当时明明是你家小的太小,你自己不放心,不敢跟着去的,怎么这时候反咬一口。

    “朕不准,把这身行头给朕去了,”李荩忱摆了摆手,“你要是出了点意外,朕如何向阿爹在天之灵还有萧伯清交代?萧伯清那家伙怕不是要找朕来算账?”

    “他没这个胆子。”李怜儿笑道,看来自己这一身英姿飒爽的行头并没有让李荩忱觉得可行,索性还是拿出必杀技,登时上前扯住李荩忱的袖子,大眼睛里已经水汪汪的,“兄长,你就让我去嘛,我不去的话嫂嫂们也不会放心的,而且只要兄长离得远远的,那我肯定也离得远远的!”

    旁边的乐昌等人相视摇头苦笑。

    恶人还需恶人磨,估计也就只有李怜儿能够对付得了李荩忱这个“大恶人”了。

    “不行。”李荩忱咬牙下定决心摇了摇头。

    撒娇也没用,战场上就算是距离再远,终究还是会发生危险的,尤其是李荩忱要去的淮北,可不是什么战事轻松的地方实际上现在万里战线上,哪里都不轻松,大家都在承担着莫大的压力。

    李怜儿轻轻松开手,抬起头,低声说道:“兄长,我想和你一起,回家看看,我们有很久没有回家了吧?”

    李荩忱的脸色顿时一变。

    回家真的是一个太遥远太遥远的说法了吧?

    自己的家,在哪里?

    对于来自于千年之后的李荩忱来说,恐怕自己的家应该还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可惜那个时空早就已经回不去了,自己就像是孤魂野鬼一样在这个时代里游荡,还好自己寄托在了这个李荩忱的身上,有了这个新的家,再之后又是战乱,这个家又灰飞烟灭,只有自己带着李怜儿艰难的跑出来,又漂泊江南。

    现在自己的确是又有了一个新的家,不过自己的记忆里,并没有忘记那个家,甚至深深的铭记着,因为当时的李荩忱就曾经下定决心,一定会回来,现在,他就要身临淮北,就要回到那个家。

    而李怜儿她也是当初那个家的一部分,的确应该在能够回去的第一时间,和自己一起回去。

    “好吧。”李荩忱终究还是缴械投降,“到时候你就在朕的身边,不得擅自离开禁卫军的驻扎范围内,等大军收复淮北,朕带你,我们一起回家。”

    “好!”李怜儿登时打了一个激灵。

    李荩忱拍了拍她的肩膀,感慨道:“你我都已经为人父为人母,朕已经一手开创了这新的天地,阿爹和那么多乡亲的在天之灵,应该很盼望我们能够回去吧。”

    李怜儿点了点头,又想起来什么,跑到门口招了招手,一名年轻小子同样是和李怜儿差不多的打扮,不过身上的衣甲应该不是量身定做的,所以有些宽松,穿在身上吊儿郎当的。

    “阿略也已经十四岁了,这一次就让他跟着我们一起去吧。”李怜儿拍了拍这年轻小子的脑袋。

    “参见陛下!”年轻小子急忙拱手行礼。

    阿略自然就是萧世廉的弟弟、李怜儿的小叔子,萧世略。

    这个家伙别看现在一副稚嫩的样子,在历史上可是胆大包天的,曾经在隋朝平定南陈之后在江南作乱,自己兵败身亡不说,差点儿害的已经身在长安的他老子萧摩诃被杨坚杀了,如果不是杨坚知道萧摩诃距离这么远、又在朝廷重重监视下,必然没有机会和自家小儿子串通一气,恐怕萧摩诃就真的被这家伙给坑了。

    对于这个坑爹的小家伙,李荩忱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他并不介意对他改造改造的,毕竟人并不是天生生下来就是善人或者恶人,和外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萧世略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生长于战乱里,看到的都是群雄割据的场面,因此有作乱之心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江南士族和将门被隋朝打压的厉害,他的心思并非不能理解。

    但是在现在的大汉,李荩忱自然不介意尝试着把萧世略调教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为何不去学堂?”李荩忱径直看向李怜儿,这么一个小屁孩,当然了这个时代十四岁倒也不能说是小屁孩了,你让他披甲上阵,这不是胡闹么,“此事可曾禀报太尉知晓?”

    就算你是长公主,也不是萧家的主人,萧摩诃知道么?

    李怜儿急忙说道:“萧家乃是将门世家,夫君已经身为朝廷重将,可是小叔却依旧白身,阿公自然也想要小叔在兵家上有所建树。”

    萧世略也配合着说道:“陛下,我从小就习武练剑,保护陛下的本事是有的,任何人想要伤害到陛下,就必须要踏着我的尸体过去!”

    他的声音还很是稚嫩,甚至带着几分童音,但是说出来的话却铿锵有力,让人不由得觉得有些滑稽,旁边的乐昌等人相视一笑,这小子显然还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明显是在逞能说大话,不过他一心为君王的忠诚之心倒是可圈可点。

    李荩忱也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脑瓜:“那好,既然你想要从武,就跟在朕的身边当一个侍卫历练一下,如何?”

    “遵旨!”萧世略回答的像模像样。

    “那好,朕可提前说好了,太尉虽然以军法行家规,但是军旅终究不比家中,朕的侍卫亲军更是大汉精锐中的精锐,要是你坚持不下去的话,朕不会责怪你,随时都可以离开回到家里。”李荩忱径直说道,“但是要是坚持不下去还死皮赖脸,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陛下放心!”萧世略挺起来胸膛。

    到底是将门子弟,这个年纪,身材也不算小了。

    “李靖!”

    “在!”李靖急忙从门口转进来。

第一六五九章 名将之后

    “这小子就交给你了,给朕当成一个普通的士卒操练,”李荩忱指了指萧世略,“这是萧太尉的儿子,朕可以告诉你,但是你不用在乎他的身份,他要是又哭又闹,你尽管责罚,朕给你这个权力!”

    李靖顿时打了一个激灵。

    萧太尉的儿子,那不就是骠骑大将军的弟弟么?

    倒是个好来头啊。

    汉军之中的名门之后并不算少,但是现在大多数都已经是军中的重要将领,比如黄法氍的儿子黄玩,又比如鲁广达的儿子鲁世真和鲁世雄等等,所以像是这种小年轻反倒是少见,并且如今大汉书院之风盛行,各家的子弟一般都进入书院之中读书即使是将门也往往不例外,因为对于大多数将门来说,自家年长的子弟都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功勋并且在军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家里年轻的子弟就可以考虑着换个努力方向了。

    眼见得这纷纷乱世就要结束,天下太平之后,朝廷就算是打算继续向西域或者向哪里进兵,也不再需要这么多的将领和兵马,因此将门这边也得开始做出一些改变,免得到时候真的因为家族之中的势力过于庞大并且垄断一方军政而被朝廷来一个“兔死狗烹”。

    但是萧摩诃这边又不一样,萧世廉不管怎么说也都是皇家驸马,实际上真正论立场已经和萧家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朝廷一切对萧家的封赏和对驸马的封赏都是分开来的不说,如今萧摩诃爵位的正统继承人也是萧世略这个二儿子,而不是已经位极人臣的萧世廉。

    因此萧摩诃希望自己的二儿子还能够维持萧氏将门的地位,这心思也并不是不能理解的,而且现在就算是从军,也不见得就必须每天要到前线浴血厮杀,太尉府等地虽然也算是武将范畴内,但是所做的事情已经和文官相差无几了。

    作为现任大汉太尉,萧摩诃这一点还是能够意识到的。

    所以萧世略出现在了这里。

    李荩忱当然知道萧世略跟随自己出征,必然不是李怜儿一个人就能决定的,自家妹子虽然性格张扬,但是绝对没有到在萧家也肆无忌惮、专断独行的地步,换句话说,李怜儿最多只是大方纯真一点儿,对于在家里指手画脚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这也是为什么他刚才首先问的就是到底是谁的主意。

    因为保不齐还有可能是萧世廉的想法。

    当然了,不管是谁的想法,李荩忱都不可能因为萧世略的身份而给他大开方便之门,作为皇家外戚,你想来朕还是可以照拂一下的,但是照拂只是局限在给你一个前往前线的机会,以一个普通的士卒身份,而不是将领。

    李靖上下打量了一下萧世略,这家伙看上去有些激动,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仗着自己的身份添乱?

    不过既然陛下已经下令了,这些身份就注定在李靖这里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陛下说了,只要自己能够带好现在手下的这些亲卫,到时候陛下就让自己出去领兵,保不齐这萧世略也是陛下给自己的考验,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当即李靖打起来十二分精神:“跟某来,先去把你身上的甲胄换成更加合身的。战场上,叮叮当当成何体统!”

    “诺!”萧世略打了一个激灵。

    李怜儿登时有些担忧的看向李荩忱,李荩忱对着她比划了一个放心的手势。

    李靖李药师,这点儿分寸肯定还是有的。

    而萧世略的人生,不知道会不会因此而完全改变?

    李荩忱目送着他们的背影

    整个历史都已经被自己改的面目全非了。

    每个人自然也都不再一样。

    “咚咚”的鼓声打破了建康府一如既往地喧闹。

    这个时候的建康府正是最热闹的时候,来自于大汉各个地方的商队在忙碌着给建康府中的货栈运送物资,而新鲜上市的瓜果蔬菜和五湖四海中的珍馐也将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集市上,因此整个建康府的人,似乎都在大街上,或是买或是卖,远方的战火并没有完全打乱人们的生活。

    尤其是在报纸上,大汉军队高歌猛进,更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战事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绝对不至于让建康府的百姓完全乱了方寸。

    因此当宫中的鼓声响起的时候,大街上的百姓都有些疑惑的放下手中的东西,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禁卫军出行,路人避开!”排头的汉军骑兵驱赶着街道上的人群,负责维持秩序的建康府衙役已经在路边站好。

    天街两侧的百姓早就已经习惯了陛下出行时候的种种操作,见怪不怪了,不过陛下毕竟是陛下,人这一辈总共也没有多少得睹天颜的机会,因此百姓还是乌泱泱的聚集在大街小巷中,探着头看向大司马门的方向。

    此时,李荩忱已经骑着马通过大司马门,他的身边跟着前来送行的唐亦舜,此时的唐亦舜已经是大汉新任宰辅,而他之前都官尚书的位置则被取消掉。

    因为当初顾野王身在宰辅位置上的时候,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老顾问,只是起到上下传话的作用,而且以顾野王的岁数和精力,也就只能做到这些了。

    但是现在唐亦舜走上宰辅的位置,朝廷当然不会让他也当顾问,可是本身都官尚书和宰辅的职责大多数都重合掉了,尤其是在关于六部的管理上,因为剩下的朝廷机构之中,门下省实际上只有一个通事馆,而御史台和太尉府是独立于朝廷文官体系之外的机构,宰辅自然管不到。

    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人力资源上的浪费,朝廷保留宰辅居中主持大局,并且撤销掉都官尚书的职位并非不能理解,关键还是朝廷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否则的话朝廷肯定不会这样压榨每个职位能够负责的范畴。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也应该就是这几年的事情,随着科举考试的进行,朝廷的选贤举能已经完全步入正轨,同时也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证明了在九品中正制之外并非没有路可走,所以再过几年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人才足够多了,人才问题自然也就不再是朝廷的心病。

第一六六零章 誓师出征

    “是陛下,陛下亲自出宫了!”

    一名眼尖的远远地就看见了全身披挂的皇帝陛下,那一身不但拉风而且还挺沉的黄金盘龙甲,也就只有大汉的皇帝陛下有资格穿戴了,而皇帝陛下竟然披甲出行,而不是和往常一样乘车,那说明之前人们的猜测是真的了。

    大汉天子,即将御驾亲征。

    “北地宵小,挑衅皇权;万里烽烟,将士用命;国家生死,承担肩上!”引着骑兵在前面开路的李平朗声吼道,“今日大汉天子御驾亲征,讨伐宵小,平定北方,收复华夏故土,重开大汉山河,沿途百姓,跪接圣驾!”

    “沿途百姓,跪接圣驾!”

    此时建康府的大街小巷之中已经传了好几天的消息总算是得到了确认,皇帝要出建康府亲自参与到北伐之中了。对于大汉的百姓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短短的几年还不至于让大家忘记皇帝陛下当年百战百胜的威名,建康府夸功的事情都还在绝大多数建康府老人的脑海之中。当年的皇帝,虽然比现在更加青涩,但是已经展露出来了枭雄称霸一方的姿态,而现在的皇帝,即使是几年没有参与到战事之中,当他策马经过的时候,人们依旧能够感受得到他身上的那一股肃杀之气。

    这是百战余生的气势。

    而同样的气势,几乎经过御街的每一个汉军将士身上都有。

    大汉禁卫军,到底是大汉的头等精锐。

    而有这样的军队保家卫国,大家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吾皇万岁,万万岁!”

    “大汉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拜倒山呼。

    而李荩忱径直昂首策马,这是他应该享受的祝福。

    有资格陪同陛下从大司马门出发、经过御街前往城南校场的终究只是一小部分人,其余大多数的将士已经在城南校场集结。

    毕竟李荩忱这是出征,不是阅兵说到阅兵,他还是比较有兴趣到时候在邺城阅兵的所以现在他不可能拉着大队人马乌泱泱的从建康府穿城而过,上万人的禁卫军,非得要拉开阵型通过天街的话,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当李荩忱抵达校场的时候,禁卫军已经列阵完毕。

    一个个方阵从点将台前一直延伸到远方,偌大的校场上已经被人填满,但是没有丝毫的拥挤感,或许是因为这些将士们站的实在是太整齐了,让人并不觉得这一片土地会因为塞不下他们而显得分外拥挤,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有黑压压的军阵,带着肃杀之气,随时准备奔赴沙场。

    “将士们!”李荩忱的声音很洪亮,不过终究没有麦克风,能够听到的也就只是最前排的人,不过点将台两侧本来就有巨大的回音壁,李荩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有专人对着回音壁复述,然后让回声传遍整个校场,“大汉已经和周人全面开战,身为禁卫军,你们的主要责任是保护朕,或许感慨于自己没有机会参与这一场国运之战,又或许遗憾自己没有办法建功立业,而现在,朕将率领你们北上,你们将在朕的旗帜下北伐!”

    不需要什么前因后果,也不需要什么威逼利诱。

    大汉的将士身在军中,早就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吃这一份粮,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每天流汗。

    他们枕戈待旦,就等待着这一天。

    而如今,这一天已经来临。

    “万岁!”山呼声呼啸而来,如惊涛拍岸。

    万分的整齐,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心声。

    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可敢随朕北伐?!”

    “誓死追随陛下,北伐,北伐!”

    无数的将士同时举起手中的刀剑。

    阳光下,雪亮的刀剑倒映着一张张或许还有些稚嫩的脸庞。

    每一双眼睛之中都流露出来绝对坚毅的目光。

    以禁卫军这大汉最精锐的军队、追随在皇帝陛下的龙旗下征战,是他们此生的荣耀。

    乱世之中的人们,本来就没有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现在李荩忱给了他们这种归属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根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明白自己的姓名之前,还有民族。

    大家都是汉人,那么就要夺回汉人的江山,洗雪三百年偏安的耻辱,让大汉这个庞大的帝国重生在这炎黄故土上!

    李荩忱霍然抽出自己的佩剑,直指向北方:“北伐!”

    “北伐!”无数的将士高呼。

    这声音不但在城南的校场上回荡,也在这悠悠秦淮河畔回荡,也在这莽莽钟山下回荡,更在建康府的每一个人心头回荡。

    三百年了,在祖逖中流击楫之后,在桓温杀入关中之后,在刘裕荡清河洛之后,在陈庆之七千白袍席卷北方之后,又有人喊出了这震天动地的两个字。

    北伐,此时的大汉百姓,已经不是三百年里任何一个朝代的百姓,他们对于这个新的朝代有归属管和认同感,北伐已经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每一个人的期望,大家都期待着和平与统一,都期待着能够让这动荡了三百年的乱世彻底平静下来。

    受够了,也是时候了。

    而此时的大汉军队,也已经不是三百年里任何一个朝代的军队,他们有着属于军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们愿意为守护自己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并为了能够和历史上的那些名臣将相一样名垂青史而浴血厮杀,他们愿意追随着那飘扬在前方的赤色旗帜和冲锋在前的将领们,用奋斗和牺牲来诠释自己对于忠诚和热血的理解。

    训练了那么久,也是时候了。

    乃至于此时的大汉官员们,来自于天南海北的官员们,都已经在这件事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他们都还年轻,他们不想等待也不想就这样偏安,他们更倾向于成为一个大统一王朝的缔造者。

    天不容二主,自然也就不容有两套开国功臣名录。

    那要做的,就是战胜那些人,开创一个如同之前的秦汉一样的大一统王朝。

    从皇帝到官员,从将士到百姓。

    或是因为信念和思想,或是因为利益和功名,大汉上下,空前的团结。

    向着北方,无人畏惧。

    大汉新元四年四月初五,大汉皇帝李荩忱于建康府誓师出征。

    是日,建康府万人空巷,大江之上,樯橹遮天蔽日。

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

    京口码头,一艘艘体型庞大的战船几乎从京口一直铺到对面的瓜洲渡。

    对于李荩忱来说,京口绝对是一个熟悉的地方,当初从瓜洲渡到京口再到建康府,自己第一次参与到了南陈纷乱的内斗当中,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次的内斗中自己把握住了陈叔宝和陈叔陵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能够赢得东宫群臣的青睐,为之后自己得以主导进攻江陵之战以及独自入蜀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现在自己又回来了。

    虽然不是从淮北来到江南之后第一次到京口,甚至就在前一段时间李荩忱下江南巡查的时候还曾经来过这里。

    但是这一次,他的心态或许是最不一样的一次。

    因为从今天这一次开始,自己终于可以抽出剑,指向中原。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最大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臣领扬州刺史蒋元逊,参见陛下!”

    “臣户部尚书陈叔慎,参见陛下!”

    京口前来迎接的文武官员也已经是李荩忱的老熟人。

    蒋元逊是京中老人,而陈叔慎更是李荩忱的小舅子。这一次大汉倾国北伐,刚刚疏浚好的江南运河成为了大汉东侧运输粮食和武器装备的大动脉,因此也带动着京口和对岸的广陵一跃变成了大汉东南地区之中最繁华的存在。

    实际上当初江南运河开通之后,这些运河沿岸重镇就已经甩掉曾经的包袱主要还是世家带来的包袱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池规模不断扩张,城池内外都已经转变为大大小小的集市和仓库,而城池外面也被大量的工坊所覆盖。

    借助运河,这些城镇都迎来了经济上和工业上的大发展。

    而现在大汉北伐,这些城镇更是变成了粮食转运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各地州府自然也是抓住机会,搭乘战争的顺风车,让城市规模再度扩大。

    因此此时呈现在李荩忱面前的京口,甚至和他上一次前来的时候见到的京口都已经有所不同,几个月的时间也足够发生一些天翻地覆的变化,上一次来的时候京口还在大兴土木,而现在城池外围的扩建已经完成,街道上很少能够看到有废弃物和尘土,来往的车辆和船只井然有序。

    在大战来临的时候,这个江南重镇也在全力运转。

    正是因为京口到瓜洲渡这一线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即使是身为户部尚书的陈叔慎,都已经亲自坐镇京口。

    李荩忱甚至有理由怀疑,如果这一场大战持续的时间再长一些的话,京口和广陵这夹江携手的两座城镇,很有可能会取代建康府变成东南最富饶和繁荣的城市,毕竟这本来就是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面,当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广陵一跃取代已经改名江宁的建康府,成为南方最富庶之地。

    更不要说作为一个后世人,李荩忱很清楚大运河沿线的晋陵、吴郡这些,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建康府能不能保住自己江南中心的身份,而或者会沦落到和西边的州府们一起玩,那李荩忱自己也不能决定。

    毕竟大时代的浪潮下,即使是他自己也只能起到一个因势利导的作用,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华夏经历的和另一个时空之中的已经完全不一样。

    李荩忱倒是并不打算在京口过多停留,他不是来旅行的,是准备北上征战的,不过北上征战的主要食粮,李荩忱还是要亲自看一下的。

    伸手让李平不要跟狗皮膏药一样贴着自己,李荩忱又翻身跳到码头上的一条船上,船微微晃动一下,船上的船老大打了一个激灵,赶忙过来搀扶。

    李荩忱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朕当初也没有少在船上,这点摇晃还算不得什么。蒋卿家就算了,子敬,可敢下来?”

    陈叔慎跳到船上,身手敏捷,向着李荩忱拱了拱手,颇有几分“这有啥不敢”的意思。

    李荩忱伸手戳了戳船上的米袋,又掀开看了看另外一边堆放的石弹,这些石弹是汉军霹雳车的主要“食粮”:“现在江南的粮食还能向北运输多少?”

    “启禀陛下,现在还能运送至少万石,但是之后恐怕就难以保持这个数量了,”陈叔慎沉声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江南大多数的粮食都已经北运,现在剩下的主要是运送工坊里生产的武器器械,粮食反倒是不占多数。”

    李荩忱微微颔首:“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一场大战恐怕要持续很久,粮食上面,现在是春耕之后,粮食不够朕也能够理解,但是夏收和秋收之后,粮食万万不能有所断绝,北方的情势我们现在还无从了解,只能从白袍那里得到一些大概,因此绝对不能寄希望于北地可以提供足够的粮食。”

    陈叔慎郑重拱手:“臣遵旨。”

    李荩忱伸手拍了拍米袋,抬起头看向远处的江天。

    江天辽阔,长路漫漫啊。

    李荩忱到底没有大张旗鼓的渡江,趁着夜色,一艘艘巨大的战船扬帆,沿着北固山转出北固湾,继而直接向瓜洲渡而去。

    这一走,李荩忱就不在沿途停留,将会直接抵达最前线,钟离。

    水师的战船大多数都已经派遣到了淮北,剩下的这些船只实际上多数都是去年应对即将爆发的战事打造的新船,针对水师已经发现的一些问题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尤其是对船上的防火设施进行了减重,从而减轻船本身的吃水,以求能够可以装载更多的兵马。

    李荩忱这一次北上,实际上也有把这些大小战船给运到淮北去。

    伸手凭栏,李荩忱看着船只劈波斩浪,深深吸了一口气。

    江上的风带着凉意,一轮明月倒悬在水中。

    当初的祖逖就是从这里渡江,击楫中流,而现在自己也走到了这里,不知道这些曾经立志于北伐的英烈先贤们,会不会在茫茫苍穹之上注视着自己、保佑着自己。

    “来,那鼓锤!”李荩忱大吼道。

    向北前进的船队之中,鼓声拔地而起。

    静谧的夜色,被这鼓声打破。

    万船之上,鼓声同时呼应。

    大江上,浪涛似乎都在随着鼓声激荡。

    大汉新元四年四月初六,李荩忱击鼓中流,北上伐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129/ 第一时间欣赏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权倾南北》为转载作品,权倾南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权倾南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权倾南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权倾南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权倾南北介绍: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即将完本,可以先品鉴哦权倾南北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权倾南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权倾南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