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超级汉朝TXT下载超级汉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超级汉朝全文阅读

作者:俱邀侠客芙蓉剑     超级汉朝txt下载     超级汉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6章 谋取凉州行反间

    公孙霸大军西征凉州,进围姑臧,公孙霸驻兵朴劓,令方龙率前部进驻苍松,丁弘所部,从金成郡北上,进驻张掖,三部军马十余万,将姑臧城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第五均以马威率领凉州精骑二万人,驻守次,与方龙所部对峙。令牵兴率精兵二万人,驻守鸾鸟,与丁弘所部对峙。以花羽领二万军守武威,然后自率四万余众守姑臧。凉州军皆长枪健马,军资粮秣充足,第五均倚仗地利,不惧公孙霸。

    公孙霸探知得凉州军部署,欲要进攻,又担心难以战胜,已在凉州驻军二十余日,仍犹豫不决。军中日费粮食浩大,士气渐衰。

    公孙霸心下焦躁,乃与归海卫商议道:“今凉州军守备甚严,不能进攻,孤驻军日久,恐师老兵疲,军师有何良策?”

    归海卫奏道:“主公挥师远征,劳动大军十余万,非等闲之事也。并取凉州,当志在必得。主公虽然一时不能进攻,然凉州军龟缩姑臧,亦不敢出。主公若急攻之,其必负隅顽抗。且先缓之,主公已经派人行反间之计,待其内部有变,然后趁机攻之,则姑臧可定也。”

    公孙霸遂纳归海卫之言,传令三军围而不打,又令长安皇甫照运送粮草。皇甫照亦发书公孙霸,劝其一鼓作气攻下凉州。又将军资粮草,源源不断运送至公孙霸军前。公孙霸见皇甫照书信,又见粮草可以继续,于是决意继续围城。

    公孙霸又派人至西域长史府,以高官厚禄和金帛为诱,游说西域长史班错,劝其统领西域各部,与凉州决绝,相助讨伐第五均,待凉州平定后,朝廷授班错镇西将军衔。

    原来班错乃班超之子孙,汉朝自设立西域长史府以来,便置西域长史,管辖西域各部。位远在十三州刺史之下,因为所管辖之地,甚为偏远,所以西域长史其势力尚不及中原一郡守。第五均经营凉州之时,兵马强盛,又屡次侵犯西域之地,班错不

    敢与其争锋,于是上贡礼物牛羊,结好凉州,后来第五均入朝,掌控朝政之时,恐班错在后方起事,于是又拉拢班错,以其为安西将军。班错在西域长史府,有嫡系军队一万人,驻军楼兰,管辖西域各部胡人,班错以军士屯田,不用汉朝赋税养军。如此在西域已经二十余年,甚有威名,西域各部胡人皆惧服之。

    班错见第五均被逐出长安,退居凉州老巢,公孙霸大军前来征讨,想其必然将败。今见公孙霸使者来,许以为镇西将军,又送金银财宝甚厚。乃大喜应承,遂收了金帛礼物,答应公孙霸,将遣其部下并及胡人军队两万人为助,从西面攻攻击凉州敦煌、酒泉郡。

    第五均在姑蔑,虽然下令厚赏战功,然公孙霸军围城一月以来,只是对峙,并无战事,第五均便以此为借口,拒发赏银。军中颇有怨言。原来第五均性吝啬,爱财如命,所赏皆亲近。有功之人,如若关系疏远,便吝其财赏。前番潼关相战,折损凉州勇将数名,第五均吝惜财物,抚恤甚薄。然而本家族之人,如马威第五超等亲近之将领,赏赐却厚于常人,于是军中多有离心。

    又相持半月。公孙霸命令方龙进军,马威率兵相迎,在次大战,双方互有损折,马威军少不敌,第五均见之,命令其侄第五盖率步骑两万助战,方击退方龙。

    公孙霸又命令丁弘进兵,丁弘率众进至鸾鸟附近,与花羽所部交战。丁弘军不利,损兵千余人,战败撤退张掖。

    花羽、马威、第五盖等击退敌军,应当重赏之。然而第五均只重赏第五盖,马威虽然前番兵败,折兵数千,却依然重赏之。而花羽所部,击退丁弘,并斩首级千余级,第五均只发每人发赏银五千五铢钱,并不升军职,因为花羽并非其嫡系部将。此次虽然战胜,封赏皆少于第五盖何马威。

    花羽心中不平,想起第五均往日排挤刻薄之事,想如此般与其卖命,却遭其猜忌

    。如果第五均被公孙霸所败,自己即便不死也成阶下囚。花羽所部军士,见第五均不兑现军令,群情甚怨。

    公孙霸细作,已经探知得花羽军中情况,乃告知公孙霸,归海卫奏道:“既可以行反间之计,离间花羽。为主公之所用。”公孙霸道:“花羽乃杀吾弟公孙豹之仇人,孤岂可招降?即便招降,其也不敢来也。”归海卫道:“壮士临阵,不死既伤,两军交战之际,生死由命。岂可将战场之死视为私仇?主公若欲定取凉州,离间花羽此人,胜过万军浴血奋战也。今主公遣人为其剖析形势,晓以大义,其人必能为主公所用也。”

    公孙霸见归海卫此言甚有道理,遂从之,遣细作扮作凉州军士,混入花羽营中,持密书趁机见花羽。

    那假扮凉州军士之细作,被识破,遂被花羽军擒拿,其人道:“我乃丁弘所部军校,因为赏罚不明,特来投奔。有机密事要见花将军。”花羽军令甚严整,军士不敢隐瞒,带来见花羽。

    花羽见之,乃问道:“你有何事前来?欲诈降乎?细细到来。”

    军士道:“小人有一机密书信,告知将军。”遂取衣甲缝隙中取出一书,上有印章。

    花羽令呈上来,观之,书上只有:“横来,大者王,小者侯。”八字。印为大司马燕王字样。

    花羽看了书信心中大惊,看账外军士,无有察觉。乃佯作发怒,大喝道:“你乃细作,欲诈降赚我。左右,将此人推出去斩了!”

    那军士哈哈大笑,道:“吾特来投奔,送花将军一大功。只可笑花将军不识真伪,执迷不悟,如此大功,白白错失也。”

    花羽乃止住左右,问道:“吾有何执迷不悟,你且说来!说得不通,仍然斩你!”

    军士遂回顾左右,花羽亦心神领会,令帐中军士退下,屏人令吴江上前言之。

第137章 说客成就反水功

    凉州将军花羽,屏人见公孙霸军中细作。花羽道:“今已无人,你可将此事详细言之。”

    那送密信细作,为中原洛阳人,姓吴名江,字子高,年三十五六岁,早年曾师从归海卫,才干机敏,能言善辩,归海卫推荐与公孙霸,公孙霸乃用为幕宾,今随军西征,参与军机,归海卫见其长于辩论,乃遣其前往凉州军中,游说花羽。

    吴江有胞弟吴河,字子远,现今二十七八岁,才干在其兄吴江之上,闻名乡里。吴河少读诗书,颇明大义。而吴江研读纵横家、阴阴家之学,沉迷于俗世,一心想借此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吴河见其兄虽有才学才干,却品行不端,善投机钻营,谄媚逢迎求得官职,心甚鄙之。吴江曾数次奉归海卫之命,前往游说其弟吴河,让其为公孙氏效力,吴河皆不理睬其兄。皇甫照闻知,乃遣人前往授以吴河官职,吴河乃诈为癫狂,白昼睡于家中,夜晚出外披发赤足游行,皇甫照心中怀疑。吴江乃上奏道:“吾弟吴河,确有癫狂之疾,不能为官也。”皇甫照乃作罢。于是吴河在洛阳,耕种读书,不愿出仕,宁为布衣清淡度日。

    吴江随公孙霸入长安,任职军中从事,又随军西征,今乃奉公孙霸之命,前来离间凉州将领,自然有所准备。见花羽屏人,吴江乃上前低声道:“今将军所处尴尬之境,燕王已经知晓。燕王此八字书信,将军意下领会乎?”

    花羽虽然为武将,然见此八字,又有燕王印章,已经知其意。只是仓促之间,心下决心难定,乃说道:“吾欲弃暗投明,然前番斩燕王之弟,得无得罪燕王乎?”

    吴江乃道:“昔日田横者,烹杀高阳酒徒郦生,郦生者,高祖之爱也。高祖为招降田横,尚能不以此缘故治罪,还下诏郦生之胞弟,勿要追究之。田横如果前来,不封王也当封侯。今燕王对将军八字之言,正是与高祖之心相同也。请将军勿要疑虑,若能弃暗投明,燕王必然对将军封侯拜将!”

    羽叹道:“纵然燕王相宽赦,吾临阵背反投敌,恐非为将之道,将为天下所不齿也。”

    吴江趁机劝道:“燕王以王师并取凉州,第五均虽然尚负隅顽抗,然必然败灭,此将军所知也。今将军为第五均效力沙场,屡建军功而不受信任,现在两军对阵,紧急之时,将军不受见信而被猜忌,恐大祸不远。且燕王已经招降西域长史班错,共相助战,旬月之后,凉州将为燕王平定。将军凉州勇将,为第五均殉葬,诚不值得也。燕王之所以招纳将军者,乃怜惜将军英勇也,望将军三思。”

    花羽闻言沉吟,良久方道:“此事干系重大,且待吾熟思之。”于是将吴江收降,安置军中。

    却说第五均亦心中猜忌花羽,只是花羽勇猛善战,又有本部万人精兵,在凉州诸将中甚有威望,不得已用其守鸾鸟。第五均不放心花羽,乃遣其侄第五超率万人相助,实则为监视花羽。第五超闻知花羽招降得丁弘军士,于是前来向花羽提人审问,花羽不给。第五超心下疑惑,遂报与第五均。第五均闻知,心中狐疑。忽然接报说,西域长史班错率兵两万,进攻凉州敦煌、酒泉郡,第五均大怒,毕儒慌忙奏道:“今班错背叛凉州,尚无要害。如主公帐下大将阵前背叛,则将是大害也。”第五均问道:“凉州所掌有兵权之将,皆孤之心腹。唯有花羽,孤甚为疑之。前者招降敌军,而遮掩不通达其情,今驻兵鸾鸟,如其连接敌寇,真为大害,孤深为疑惑。”

    毕儒闻言,即奏道:“臣前番就建议主公不宜用花羽驻守鸾鸟。今两军对阵之前,疑人万万不能用也。”

    第五均道:“孤念其英武,军中威名素著,所以不得已用之。今该如何?”

    毕儒道:“主公可令人访查真实。先不必撤换,稳住此人,若得背反实情,立即除之。”

    第五均即遣人望花羽军中,访查降军情况,花羽无奈,只得交出吴江,来人即审问吴江,其中第五超部下军士,前番

    在中原之时,曾有认识吴江者,知其来历,于是密报第五超。第五超闻言大惊,随即暗中传命,将吴江拿下,又驰书报与第五均。

    花羽亦密切关注事态,得报第五超暗中动作,恐事情泄露,于是先率领亲随百余人,将第五均使者擒拿,抢下吴江。吴江乃对花羽道:“今事情已急,将军可速决断。将军如欲迟疑不断,吾与将军不日将身首异处也。”

    花羽见嫌疑已成,不得已,乃起事,率部下万余兵攻击第五超,第五超不敌,遂退走姑臧。吴江道:“将军背离第五均已经明矣。今不可驻军鸾鸟,且率军投燕王为宜。”

    于是花羽从其言,下令军中愿意跟随自己投奔燕王者,且跟随,不愿者自去。花羽所部,见第五均赏罚不明,皆知第五均必然失败,于是大多跟随花羽,得兵八千人,前来投归朝廷。

    吴江前往凉州军中,策反花羽。使其率兵八千人前来投诚。公孙霸闻知大喜,遂重赏吴江,擢升三级,用其为军师祭酒,又亲自出帐,迎接花羽。

    花羽约住军马,只身前来见公孙霸,跪地请罪。

    公孙霸上前扶起花羽,大笑道:“前番将军斩杀孤弟之事,乃各为其主也。孤岂能因此之故,而拒将军归降乎?”于是安抚花羽所部,以花羽为虎牙将军,统领旧部,相助定取凉州。

    第五均闻知花羽背叛,大怒道:“孤如擒住此人,必将碎尸万段!”于是下令,将花羽在凉州宗族人等,尽皆诛灭。花羽已经事前将父母宗族安排他处,今事情已急,匆促起事,不及接应,花羽宗族七十余人,只逃得三分之一,其余皆为第五均所杀。

    花羽闻知,目龇欲裂,悲痛良久。归海卫遂向公孙霸奏道:“今降将花羽宗族皆为第五均所杀,此人诚可为大王用也。可令其为前导,领先锋大将,前往击之。大王率军随其后,令方龙、丁弘二部并力攻之,姑臧必然将为大王攻下。”

第138章 弃巢沉宝何狼狈

    凉州将领花羽因受第五均猜忌而阵前反水,率部八千余人投归公孙霸。第五均遂诛杀花羽家族四十余人。又遣骁将何威,与第五超领兵三万余人共驻守鸾鸟。

    公孙霸得报西域长史班错已经出兵,攻战敦煌郡,进驻酒泉。第五均乃令张掖郡守杨真率张掖、酒泉数郡之军前往拒之,又令其部下骁将杨辙,率八千精骑迅速至酒泉驰援。自己在姑臧,尚有总兵力八万人,据险自守。

    归海卫见之,遂对公孙霸道:“今大王进围姑臧已经四十余日,敌军内部分化,且有西顾之忧。凉州军力部署详况,已经为我侦知。今我军蓄锐日久,士气已复,即可发起进攻,一战而下也。”

    公孙霸也见战局于己有利,遂采纳之。令花羽为前导,授其先锋大将,增兵两万人令其统领,与丁弘部共同进攻鸾鸟。令方龙率其部三万人进攻苍松马威驻军。而自统大军,以为前部后盾,逼向姑臧城而来。

    第五均调兵遣将,又抽调一万人增援鸾鸟驻军,命其子第五校守姑臧。自率二万人进驻苍松,以援助马威。

    方龙先率部出击,马威以阵拒之。第五均率军至,方龙遂退,待公孙霸大军前来。不久,公孙霸率军至苍松,与方龙兵合。

    两军对阵,归海卫观凉州军阵势,乃向公孙霸奏道:“凉州军甚精,不可轻敌。如若交战,大王可令法师以法术相助也。”

    于是公孙霸令马威以霹雳车为前阵,掩护后面步兵。马翁又在阵中布下法坛,待交战之时,可作法相助。

    公孙霸在马上,以鞭指凉州军中大将麾盖对麾下道:“第五老贼已经是困兽之斗。今你等可一齐努力,剿灭此贼,则西凉再无祸患矣。”

    于是下令进攻,麾军攻击。数十辆霹雳铁甲车在前,方龙所部骑兵在后冲击,一齐向凉州军阵冲来,两军接住厮杀,大战良久

    ,不分胜负。马翁随即在阵中作法,不多时,只见风起云涌,雷电晦冥,狂风席卷而至,凉州军马见之震怖,遂出现溃败之势。方龙尽出部下铁骑,一齐攻击,马威所部溃败,公孙霸又驱动大军数万人,一齐扑来。第五均见其势大,凉州军又被马翁法术所迷,战力大减,遂不敢再接战,弃守苍松,退守姑臧郊外。公孙霸遂夺取苍松。

    花羽率步骑二万人,进攻鸾鸟,连破三道防守,第五超率兵二万余人前来拒战,两军混战,第五超将败,何威又率兵万余人前来助阵,两相混战良久,花羽不能前进,丁弘见之,遂驱动士卒两万人一齐杀至,相战一个时辰,第五超、何威不能抵挡,花羽、丁弘再次发起进攻,第五超、何威大败,引军退守姑臧,花羽随即夺取鸾鸟,丁弘率部,进围姑臧南郊。

    第五均见两处兵败,苍松、鸾鸟阵地皆失。凉州军损失数万,士气沮丧、军心不稳,第五均乃集合众将,扼守姑臧,又强制征用姑臧城内百姓男子为军,女子为运输,欲守住姑臧。

    公孙霸见两处得胜,第五均收缩兵力,坚守姑臧城。公孙霸对归海卫道:“今公孙氏还欲做困兽之斗。孤已经夺取鸾鸟、苍松,姑臧乃孤掌中之物。只是苍松、鸾鸟一战,孤折损万余兵马,今若硬攻姑臧,恐折损甚大。军师有何良策,可以智谋取之?”

    归海卫奏道:“苍松、鸾鸟一战,我军虽然折损万余,然凉州军士气已衰。今第五均作困兽之斗,将无能为力也。吾预料第五均尚有兵力五六万,如我攻之急,必将弃守姑臧西走。主公可暂时休兵数日,命班错以兵扼守敦煌、酒泉要道,以防止第五均西逃,大王可扬言攻城,待第五均弃守姑臧,即率众进攻,即可剿灭第五均也。”

    公孙霸道:“善。”于是发书班错,令其先勿要进军,扼守敦煌要道。乃下令休军三日,三日后攻姑臧,三

    日之内若能投降者,皆赦免收纳。破城之后投降者,尽皆屠杀。

    凉州军闻知,大为震恐。第五均见军心慌乱,恐有肘腋之变,毕儒遂劝第五均弃守姑臧,西走张掖,酒泉,击败班错,然后据西域,仍能割据。第五均随即采纳其言,于是尽收城中财宝,严令军士议论,违者皆斩。一日之间斩杀士卒百十人,姑臧城内人心慌乱,万余士兵皆逃跑,或投归公孙霸。第五均只集中得部下三万余骑,带领世子第五校,毕儒、马威、第五超、第五康、第五盖何威、杨辙等一帮心腹之将,并财宝数百车,于第三日夜半时分从姑臧西撤,向张掖而去。欲击败班错,占据西域而称王。

    第三日天命,公孙霸闻报第五均已经弃守姑臧而去。问归海卫:“军师果真算无遗策。今可追击乎?”

    归海卫道:“第五均西走酒泉,意在击败班错,据西域而有之。其尚有精骑三万余众,恐班错不能敌。今大王正宜追击之,以永绝此患也。如其占据西域,又结连胡人,日后恐将难以剿除也。”

    公孙霸道:“善。”于是令方龙、花羽二将,率骑兵四万人追击第五均,自率大军进入姑臧。一边安定秩序,将第五均留在姑臧宗族不及接走之人,尽皆诛杀。

    第五均西走至休屠,闻知公孙霸进据姑臧,又派遣方龙、花羽二将追击。第五均闻知宗族又被公孙霸诛杀,心中凄伤忿怒,气血上冲,口中吐血,良久方恢复。毕儒道:“主公且宜丢掉辎重,率轻骑速速西走,今班错兵力不足,主公抢先夺取西域,尚有立足之地。如若哀伤迁延,则公孙霸军追至,主公将进退失据矣。”

    第五均爱财如命,见数百车财宝,怎忍心弃之。毕儒与诸将乃一再催促,第五均无奈之下,遂只带其中十分之一,将剩余数百车财宝,皆沉于盐湖之中。然后轻装上马,便令速行。

第139章 一败再败至穷途

    第五均弃姑臧西逃,恐公孙霸骑兵追及,又沉辎重珍宝于休屠盐湖,率众连夜西奔,奔至张掖郡,与张掖郡守杨直合兵,尚有近五万之众。稍稍暂时歇军,立足未稳,又得报方龙、花羽二将已经率领骑兵四万将追至。

    第五均闻报大怒道:“方龙、花羽欺人太甚!孤今且斩此逆贼!将花羽碎尸万段。”欲要提兵相迎。众军皆长途奔涉,疲惫不堪,毕儒见之,连忙劝道:“今主公不可与战,以免再损兵力。现在张掖已经不可守,主公且率兵速西进敦煌,击败班错军,进驻西域方可立足也。今若出战,胜败未分。如不能克班错,主公将无所归之也!”

    正言说间,人报花羽已经率军杀至,传燕王公孙霸令,得第五均首级者,即授以为凉州刺史。第五均不甚忿怒,不顾毕儒苦劝,乃亲自率领二万骑兵、并杨直所部一共四万余人出城拒战,传令生擒花羽者,赏金一万两,斩其首者,赏金五千两。

    两军摆开阵势,即便接住厮杀。第五均指挥众军,将花羽所部两万人围在阵中,花羽率部奋力拒战,凉州军一时不能克。正在相持之间,公孙霸大将方龙率领两万铁骑杀至,方龙一马当先,勇不可当,带领百余骑冲阵而来,杨辙挥刀来迎,相战五合,即被方龙刺中左臂,翻身落马,遂为乱军所杀。马威与第五超见之双双来迎,方龙大喝一声,挥动手中银枪,奋力迎战二人,十分威猛,马威、第五超心惊胆战,遂弃阵而逃。方龙即麾动大军,径直冲阵。

    花羽见之,遂引军从阵中杀出,正遇第五盖,第五盖勇力不及花羽,战不三合,即拍马而走。花羽遂将其右手中枪向第五盖后备掷来,正中其背,第五盖负伤而逃,遂为花羽军中弓箭手所射杀。

    方龙与花羽两军内外夹击,凉州军阵随即大乱,第五均止喝不住,马威与第五超、第五康等人,见事急,遂一齐请命第五均撤兵西走,第五均于是下令撤退,弃张掖而西走酒泉。何威在激战中负伤甚重,不能走,杨直正率弱旅数千人在张掖城中,第五均无暇顾及。杨直急忙令军撤出,尚未完全撤离,即被方龙、花羽所包围,张掖即被夺取,杨直乃率余部三千余人投降。何威亦被燕军所俘,花羽言

    之方龙为担保,请赦免何威,使其降燕,方龙准许,于是花羽前往说服何威投降,方龙令其养伤。

    第五均弃张掖,又连夜走酒泉,至酒泉,收拾众军,尚有三万众。溃败之余,士气衰落,军力甚为疲惫。第五均命令全军在酒泉安歇。

    毕儒恐方龙花羽再追至,乃奏请第五均道:“今班错驻守敦煌,只有两万人,主公尚有三万余众,可速向西,以击破班错军,此处不可久留也。”

    第五均道:“孤连夜日来奔走,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乘马矣。如不休整,大军即便开至敦煌,也不能相战也。且容孤再休整一日,再行西进。孤料知方龙花羽二逆贼,得了张掖,必然驻军安歇,不至于立马追击也。”

    毕儒道:“大战之际,怎可掉以轻心。大王若在酒泉歇军一日,危险便多十分。如班错有所准备,敌军又追及,则我将危矣。”

    第五均道:“相国多疑了。孤用兵久矣,深知凉州地理,今大漠将有风沙大至,方龙军若西进,毕被风沙所阻。就休整一日,必然无事也。”言罢,乃闭目躺于床上,鼾声响起。

    毕儒见状,乃退而叹道:“用兵岂能如此?今虽有风沙,若敌军不顾而追及。则凉王必败,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也。”

    方龙与花羽二人得了张掖,稍作休整,遂又领三万余精骑继续追。途中,见塞上阴云漠漠,遥望天边远处有龙挂显现。

    花羽见之,对方龙道:“大漠风云突起,将有风沙大至。”

    方龙问:“如风沙至,可继续追击否?”

    花羽道:“风沙大至,甚不利于行军。应当避之,待一日过后,风沙消止,再可前进。”

    方龙道:“吾奉燕王军令,必擒斩第五老贼。今若休军一日,恐第五老贼逃遁西域,则将难擒矣。今不可遇风沙而耽误行程。”于是传令三军,速速前行,只扑酒泉郡,一日之内便要到达酒泉城下,迟滞者斩之。

    于是速速行军,至傍晚,果然风沙大起,飞沙走石,旌旗吹裂,人马难行。方龙乃令列阵相抗之,至风沙稍稍停止,又引军前行。至夜,又如此遭受数次风沙袭击,三军苦不堪言,千余人马为风沙所迷

    失走散,辎重多有丢失。方龙仍然严令不可停止。于是在天明之前,大军得以到达酒泉城下。

    第五均尚在梦中,忽然闻报敌军杀至。第五均大惊,道:“方龙难道有神助也!可不惧风沙?”遂翻身起床,召集众军相抵抗。方龙与花羽领三万人猛攻之,凉州军不能抵挡,相战一个时辰,折损近万,燕军俘获甚众,凉州军又走散数千。此时天色已明,第五均见方龙与花羽军势严整,甚为威猛,心中惧怕,遂连忙收聚残余,还有一万余人,弃酒泉西走敦煌。

    第五均对毕儒道:“悔不听相国之言,致有此败。今还可西击班错乎?”

    毕儒道:“今日之局面,我军已然难以支撑。然主公如不西击班错,又能如何呢?亦不能北上南下,置全军于沙漠之中。请主公仍西进,击班错,即便不胜,乃走至西域,尚还有一线生机也。”

    第五均于是命令部下一万余人又向西挺进,欲夺取玉门关。班错已经在玉门关部署一万五千人待之。

    第五均率军进至玉门关下,骂道:“大胆叛贼!今若开关相迎,孤尚且赦你叛逆之罪!如若不从,攻陷玉门关,孤将叛贼车裂之!”

    班错站于关上,指第五均骂道:“你之首级,即将落于颈项,安可车裂他人乎?”

    第五均大怒,传令三军攻城。班错即命军放箭,第五均不胜愤怒,加紧攻打,欲要攻陷玉门关。两军从中午混战至日暮,各有损伤。第五均恐方龙追及,即令在天黑之前拿下玉门关。一万五千余人奋力攻关,班错城上虽有一万五千人,然而大意轻敌,见敌军如此猛烈轮番攻关,关上箭矢又将用尽。班错恐关被攻破,第五均入关后西遁,遂令五千人守关,率领一万人开关出击,第五均接住厮杀,混战半个时辰,天**来欲暗,第五均命令众军:“夺下玉门关,你等皆可活也!”于是凉州军奋力相战,班错军渐渐不支,向关内退去。第五均正欲率军入关,忽然花羽领前部一万人追至,从后掩杀而来。第五均见之,知其不敌,随即弃大军,带领其子第五校,毕儒、马威、第五康等人共千余精骑望长城而走,欲从大漠逃遁,投奔胡人存身。

第140章 传首京师平西凉

    第五均弃大军率残部向塞外大漠而逃。班错与花羽率军两面夹击,凉州军见主帅逃遁,难以战胜两路敌军,遂皆弃械投降。方龙军随后而至,于是受降俘虏,安定秩序。方龙扎营玉门关下,班错前来迎接,方龙与花羽上关,天色已晚,方龙问班错道:“今第五均率残部趁夜逃遁,可以连夜追击否?”

    班错道:“第五均虽然逃遁,然已经穷途末路。以吾预料,其必然北走大漠,欲投奔北面胡人。吾令人传命胡人,勿得收留,如能斩其首级来献,重赏之,胡人必然听命。三日之内,必有消息。如胡人不从命,将军再率众前往剿除也。”

    于是方龙令班错命人通知北面胡人,可截杀第五均。传令三军安歇,休军于玉门关,专侯第五均消息。

    第五均率千余残部,趁夜逃至长城,出长城,至塞外胡人所部,遣人告知胡人,以金银珍宝相赠之,望其接纳。胡人首领闻知是凉州刺史,又有金帛相赠,于是乃接纳,迎于毡帐之中。第五均千余人才得以稍稍安歇。

    次日,胡人又接得班错所遣使者命令,胡人素畏服班错之名,见第五均势穷力尽,恐接纳引祸上身,见班错之赏又高于第五均,于是便与部下商议,将其部千余人命驻他处,请第五均来帐中饮酒,即在帐中斩之。

    第五均闻知胡人首领请其饮酒,毕儒道:“胡人贪钱财利货,今恐有计策,主公可借故不去。”

    第五均道:“孤素知胡人,心无城府,性情豪爽。今若不去,恐其多心矣。”于是不听毕儒之言,乃带马威、第五康以及亲随数人,前往胡人首领毡帐中赴会。

    胡人首领令人相迎,第五均等三人进得帐中,坐下饮酒,第五均亦通晓胡人语言,席间谈笑甚欢。饮酒将醉,第五均请胡人首领道:“敢请胡姬美人前来压酒相陪。”原来胡人有此习俗,凡是结交贵客好友者,以美酒相待,并用胡人美女相陪劝酒。

    胡人首领闻之,哈哈大笑,遂即起身拔刀在手,一声令下,帐中埋伏十余甲士,一齐冲出,将第五均就席上擒之,马威、第五康二人见之,急忙拿兵器,已经措手不及,亦被擒拿。

    第五均愕然道:“孤待狼主甚厚,狼主如何擒拿孤等?”

    胡人首领笑道:“吾将取你之头,以献汉朝,领受重赏。你已穷途末路,尚还欲要胡姬美人压酒乎?”

    于是命令甲士推出三

    人,皆斩之。第五均自先帝时以军功领凉州刺史,年尚三十六岁,在凉州二十余年,顺安19年率领凉州军入长安,暗怀君王之异志,在长安六年,把控朝政,被公孙霸驱逐,旋即为公孙霸所灭。第五均兵败身死,时年64岁,顺安26年夏七月也。

    胡人遂将三人首级,遣人送于班错。

    胡人又聚集部下千余骑,突然袭击第五均千余部众,毕儒指挥众军相战,不敌,第五校、第五均手下残余将士皆被胡人所杀,毕儒见之,乃拔剑自杀。其部众千余人,混战中死数百人,其余大多皆被胡人俘虏,用作徒隶,为胡人养马放牧。

    方龙在玉门关,等候至第三日,忽然胡人派使者送第五均等三人首级至。方龙问道:“其残部何在?”胡人道:“将皆杀之,卒皆代为汉朝擒获,用作徒隶也。”方龙欲请还所擒之步卒,班错劝止道:“胡人习俗,若遣还被俘虏者,必以重金相赎。今第五均所部士卒,相助逆贼,不愿归降汉朝,胡人既然用其为徒隶,不宜赎回也。”方龙乃止。于是重赏胡人,将第五均首级用木匣函封,传递姑臧与公孙霸。马威、第五康首级、传令三军,号令三日,乃就地掩埋。驻军玉门,等候公孙霸命令。

    公孙霸驻军姑臧,连接前方捷报,心中甚喜。及接得第五均首级,公孙霸大喜。以马鞭击第五均首级,道:“老贼既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遂将第五均首级传示三军,在姑臧城号令三日,又令人传其首级至长安,在长安东市再号令三日,方才焚烧之后掩埋。

    公孙霸仍不解恨,遂传令,将第五均在凉州所有宗族人等,尽皆诛杀斩首。第五均宗族几尽被公孙霸灭族,只有少许等人变换姓名逃出凉州。

    凉州大将牵兴,前番随第五均战潼关之时,与花羽等合力斩杀燕军悍将公孙霸,却因本部兵败,第五均只罚不赏,牵兴见第五均任人唯亲,自己虽为凉州上将,然多受排挤。心中愤懑不满,回到长安后,遂托词战伤发作,请回西凉养伤。第五均许之,遂合并牵兴其部,夺其兵权。牵兴带十余亲随,回至陇西桑梓闲居。公孙霸西征凉州,牵兴见第五均将败,遂闭门不出。公孙霸闻知牵兴在陇西,即令吴江前去招降,牵兴因前番潼关之战,恐公孙霸见责,吴江道:“花羽投诚燕王,已经得重用矣。将军若不归顺,恐有不利也。”于是牵兴便投降公孙霸,公孙霸为其设宴相待,令其随军回长

    安,用其为将军。统领上郡、北地二处人马万余人。

    公孙霸乃留丁弘驻守姑臧,命方龙、花羽二人班师,自己先率大军返回长安。公孙霸班师长安之日,朝廷上下文武,皆出城三十里迎之。末帝赐其天子仪仗,公孙霸志得意满,颇有笑傲群雄之意。朝廷文武官员,皆不敢仰视。唯有司空杨陵、太常卿和玄、太中大夫陈恒等人,摇头叹息,退居府中。有人将三人神态告知于公孙霸,建议罢黜三人官职,公孙霸道:“此等无用老朽,虽不足以为孤之威胁。然其尸位素餐,占据朝廷高位,却不从孤意,理当罢黜之。”准备上奏末帝要罢黜三人,皇甫照、归海卫皆奏道:“三人乃汉朝旧臣,虽然对大王如此,然不宜罢黜。今天下尚未平定,大王不可尽罢黜汉臣,优待此三人,以显大王尊奉汉朝也。”公孙霸寻思有理,于是听从二人之言,并不罢黜杨陵、和玄等,反而优加相待。奏请末帝赏赐三人。

    公孙霸入朝之后,末帝又加公孙霸为太子太师。公孙霸乃启奏末帝,保奏军师归海卫为三公,封关内侯。吴江为执金吾,末帝皆一一从之。

    公孙霸剿灭第五均,遂定西凉。乃以丁弘为凉州刺史,率部镇守凉州。方龙、花羽二人,军功甚大,朝廷加方龙为征西将军号,花羽为平西将军号,赏赐甚厚。班错亦有相助之功,公孙霸为拉拢班错,遂兑现前言,以班错为汉朝镇西将军,领西域长史,镇抚西域各部。

    公孙霸平定西凉之后,遂又召皇甫照、归海卫等商议,欲再并取并州。公孙霸道:“凉州已定,孤无西顾之忧也。徐州伍文忠老贼者,已经老迈衰朽,即将入土,不足为虑。今唯有北方顾昭逆贼,拥兵割据,孤不得不除。二公有何良策?”

    皇甫照奏道:“燕王自二月起兵,七月即平定凉州。威震天下,并州伪王顾昭闻知,必然胆寒。燕王今且尚不先用兵,以朝廷之命招抚之,如其归顺,则可以不动刀兵也。如其不从,再以王师前往征讨不迟也。”

    归海卫亦奏道:“大王方今西征归来,天气暑热,不宜用兵,且先休军。臣夜观天象,见并州方位将星将坠,其必应在顾昭或其部下大将。大王可暂且先休兵待之,如若并州有变,再趁机进取,乃为上策也。”

    公孙霸闻言,道:“甚善!”遂听取二人之言,按兵不动,以待并州之变。

第141章 并州刺史巡上郡

    却说并州刺史顾昭,中原河内郡人,少有才名,师从中原名儒,年轻时候与弘农郡人许昭,颍川人魏昭,皆有英才俊杰之称,闻名中原,播于长安京师,并称为中原三昭。

    魏昭为中原名士,官职河南尹,顺安初年因病早卒,年四十余岁。许昭入朝为官,后被朝廷任命为司隶校尉,率军镇守潼关。顾昭用为上党太守,后又代替封章为并州刺史。顾昭领并州之际,正是天下分崩离析之时,顾昭虽然为局势所迫而拥兵割据并州,然一直忠心于汉朝。至公孙霸入长安,许昭战死,中原三昭,只剩顾昭一人。

    顾昭在并州十余年,统领并州军马,北遏胡人,南拒公孙,现有兵马近十万人,其中六万余人皆为精锐,战力甚强。公孙霸曾欲使幽州公孙虎率兵从东面北击并州,然畏惧顾昭兵强,不能得逞。

    顾昭部下,除原有封章旧部之外,还有大将桑贞,领兵两万人驻上党,为顾昭嫡系。奋威将军王腾,为原冀州牧王扶之侄,率王扶所部投归顾昭,顾昭令其驻守西河郡,领兵马二万余人,以抗公孙霸。上郡太守刁嚣,本为武人出身,领兵两万驻守上郡高奴,以守并州。顾昭乃自统四万人,驻晋阳,分派各军防守北面胡人。后诸侯纷纷割据称王,顾昭亦被麾下联名推举为代王。顾昭本不欲称王,并州治中从事匡懿劝谏道:“天下诸侯皆称王,主公受命镇守朔方,可假王号而震慑胡人,捍卫并州。”顾昭才勉强称代王。后来第五均欲与公孙霸争夺天下,以朝廷名义拉拢顾昭,承认其代王之号。顾昭为护卫汉朝,派遣其大将桑贞,率兵相助朝廷拒公孙霸,未能建功,桑贞引兵撤退上党。

    顾昭在并州,除开桑贞、王腾、刁嚣等大将外,帐下文有治中从事匡懿、幕宾军师姬望。武将有封章旧部等众,荡寇将军北勒,九原守将封武,云中守将管旅。此三人皆为封章旧部,勇猛善战,威震塞北,只是年纪已高。北勒之子北泽,时年23岁,甚为英勇,顾昭爱之,用为随身护卫,领其亲兵护卫军五百人。

    上郡太守刁嚣,此人性格狡猾多诈,彪悍善战但残暴不仁,以前驻守云中之时,坑杀胡人降卒,作战之际,军粮辎重不至,就纵兵劫掠,杀戮人民。顾昭以军法处置

    其部众。本欲治罪刁嚣,又因为其屡次有击败胡人之大功,诸将为之说情,顾昭遂赦免其治军不严之罪,乃调其守上郡,以防止凉州军入侵。

    刁嚣自以为屡次建立大功,在桑贞、北勒等人之上,却见桑贞被用为大将驻守上党,北勒等人皆有重用。唯将自己置于上郡贫瘠苦寒之地,又多沙漠,物产不丰。刁嚣心中常怀不满,日常酗酒,酒后即以打骂军士为乐,其性残忍嗜杀,军中上下皆多畏之。

    公孙霸入长安之后,又剿灭第五均,夺取西凉。顾昭闻知,心中忧虑,召集帐下商议道:“今公孙国贼得志,其定西凉之后,必来取我并州。并州乃汉朝土地,岂可为公孙国贼所占据?今若其来犯,并州如何防护?诸公有何良策?”

    治中从事匡懿道:“主公前已经与汉中王联合,共相除贼扶汉,今公孙霸若来进犯,主公可致书汉中王,请其发兵从南击之。汉中王尽有南方之地,足有实力与公孙霸相抗。我则可从中见机取事也。”

    顾昭道:“汉中王虽然地广兵多,然其目前初定东南,军力未成。而公孙霸军势正盛。当前之际,汉中王恐难于公孙霸争衡中原。并州远在北方,纵然汉中王救之,也鞭长莫及也。”

    其幕宾军师姬望道:“以再下观之,公孙霸入长安,占据西凉。今正值盛夏时节,其必不先用兵,将以书信招抚主公,如主公不从,其必出师有名矣。”

    顾昭奋然道:“公孙霸乃汉贼也,吾岂能从贼?吾乃汉朝忠臣,与公孙氏势不两立。如其招抚书信来,吾先斩其使,以正天下视听。并州尚有兵马十万,吾非第五均也,如公孙霸欲夺取并州,除非吾死。”

    姬望乃进谏道:“主公自然当与公孙氏势不两立。然主公部下,未必尽然。”

    顾昭闻言愕然道:“谁敢叛吾?”

    匡懿、姬望一齐伏地奏道:“今主公部下诸将,皆忠良之将也。唯有上郡一人,臣等以为其心不可测,如一旦叛变投敌,则为我并州之大害也。为并州大局计,臣等请主公除掉此人。”

    顾昭闻言,乃知二人所参之人,为上郡太守刁嚣也。顾昭乃笑道:“刁嚣此人,奸诈多变,桀骜难制。吾怜其勇,念及其军功,

    不忍责罚。然其若敢反水投敌,吾必取此人首级。诸君勿要多虑,当前此人尚不敢公然背叛吾也。”

    姬望奏道:“主公英明,然也当提前提防之,如若公孙霸暗中诱降此人,主公若不知其情,则将为祸乱矣。”

    顾昭道:“此言甚是。吾当亲自巡视上郡,以查明情况,预先提防之。”

    正在商议之间,忽然朝廷遣使,以天子诏书,令并州刺史顾昭归顺朝廷。

    顾昭接天子诏书完毕,乃问道:“当今天子能做主否?”

    使者道:“天子假劝以大司马,主持天下大事。”

    顾昭道:“公孙霸乃篡汉之贼也!天下尽知。此必然挟持天子,伪造诏书,以逞其王霸之志。今非汉朝天子之诏书,吾不奉也。你乃朝廷天使,吾不能斩之。你若为公孙霸之使,请借你首级一用,以向天下显示吾与国贼势不两立之心。”

    使者慌忙道:“使君误会了,吾乃汉朝天子之使,非大司马之使也。”

    顾昭道:“既然如此,且回去复命公孙老贼罢。吾将手提三尺剑,以斩国贼之头,悬于长安东门,以正天下视听!”

    使者慌忙抱头鼠窜而去。

    顾昭寻思,恐刁嚣在北地不轨,于是下令,令北泽统领护卫军500人,与其前往上郡巡视。

    匡懿乃劝谏道:“当今人心难测,主公不宜亲身前往,如若万一刁嚣已经反水,主公此去,恐遭不测。”

    顾昭笑道:“吾领并州十余年,统领驾驭战将五十余员,岂畏惧一刁嚣?今若不去,其必藐视吾矣。”

    匡懿又奏道:“纵然主公前去,也当带军马二三万人相护卫,方得稳当安全。”

    顾昭笑道:“一刁嚣何劳吾调动数万大军?且巡视北地,乃吾份内事也。兴师动众,恐费军力。你等且勿要忧虑,孤久不巡视上郡,此番正急需前往一观之。待亲往上郡,查明其情,再作区处。如你等不能放心,吾今先留遗言,诚如万一刁嚣敢反,吾此去若不测。谁将替吾铲除刁嚣,谁就为并州之主!”

    于是率领护卫军500人,令护卫校尉北泽统领,从晋阳前往上郡巡视,前至上郡治所高奴城。

第142章 投敌弑主逞奸恶

    并州上郡太守刁嚣,因以为自身不得重用而心生怨愤,见公孙霸并取西凉,势力强盛,遂有意投归公孙霸。而公孙霸亦有受降策反之意,乃遣细作人等,与刁嚣暗通消息。

    刁嚣虽然有投归公孙霸之意,然尚畏惧并州刺史顾昭,并不敢公然背叛。公孙霸令其据上郡反水并州,刁嚣意未决。于是执金吾吴江乃请命前往游说,公孙霸即遣吴江为使,前往高奴策反刁嚣。

    吴江到高奴,密见刁嚣,乃游说刁嚣道:“燕王兵力强盛,将并取天下,此诚贤愚所共见也。将军如若率上郡而归之,为燕王定取并州,燕王将以将军为并州刺史,封侯拜爵。”

    刁嚣道:“吾早有此意,只是尚忌惮代王顾昭,不敢遽然行事。”

    吴江笑道:“人各有志,岂能相勉强乎?将军率上郡之众归降朝廷,有何不当?彼顾昭者,虽为将军上司,然于朝廷来说,其不过一刺史耳。焉能节制将军归顺朝廷乎?将军有功,却因小过而不见重用,吾甚为将军不平。”

    刁嚣愤然道:“此正是吾所怨愤痛恨者也!”

    吴江道:“将军知凉州将军花羽之事乎?今花羽归降燕王,燕王乃用为平西将军,官高爵显。燕王将平定天下,尽灭顾昭等辈。将军如执迷不悟,恐将为顾昭殉葬矣。”

    刁嚣道:“吾欲归降朝廷久矣。但今顾昭对吾甚为猜忌,如若起事,恐其围剿,所以一时不能决定。”

    吴江道:“有何难决定哉?将军率上郡之众归之,燕王将率军相迎将军,顾昭能奈将军何?”

    刁嚣听吴江言语说辞,遂动反叛之心,准备起事。忽然接报,顾昭亲自来上郡巡视。

    刁嚣闻报,大惊失色,汗流浃背,不知所措。吴江在屏风后窥见,乃出见问道:“顾昭带多少兵马前来?”

    探马报道:“只护卫军500余人耳。”

    吴江听罢,乃击掌对刁嚣道:“将军大事成矣。今顾昭只以500人前来,将军可伏兵拿下,斩其首级送于燕王,以为进献投归燕王之大礼。燕王必然高兴,并州刺史之位,将军唾手可得也。”

    刁嚣心神稍定,闻吴江说欲要自己趁此机会

    诛杀顾昭,心中惊惧,乃问道:“如此之事,恐不妥也。”

    吴江厉声道:“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将军如不果敢狠断,今顾昭前来,将军背反之事必然现露。将军若不先下手,必将为顾昭所杀!”

    言罢,跳在桌案之上,于怀中出示朝廷招降之书,厉声道:“今上郡太守已经归降朝廷,如若不从命者,事情败露,尔等必将为顾昭所诛杀。”

    众见之,皆大惊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吴江乃跪请刁嚣道:“事急矣!请将军明断!将军如还不决定,在下当先出城逃命矣。”

    刁嚣遂恨恨说道:“今吾已经归顺朝廷,依照朝廷执金吾计划行事,如不从命者,皆斩!”

    众皆畏惧,无敢不从之。

    于是吴江暗中安排军马,埋伏城中,假意迎顾昭入城,待其入城,埋伏军士便一齐攻击,将顾昭与其五百军尽皆擒拿。

    顾昭已经到达高奴境内,刁嚣请人迎之。顾昭对来人道:“上郡太守刁嚣何在?”来人道:“在高奴城外迎候使君。”顾昭遂令其为前导,向高奴城而来。

    途中,忽然见一黑色无名之鸟,当空鸣叫数声而去。又见路中一大蛇盘踞挡道,见人不惊。顾昭心下诧异。北泽道:“今如此异象,主公不可入城。”

    顾昭道:“待吾使人探之。”遂令五百人停止前进,令人前往查探。此时顾昭距离高奴城不过五里。

    前导见顾昭停留不前,遂不顾,径直到高奴,报于刁嚣。吴江道:“顾昭已经生疑。如今之际,将军骑虎难下。所幸一不做二不休,麾军攻击。不然,将军与吾将都死无葬身之地。”

    刁嚣心中怨愤顾昭,见此言语,乃横下心道:“听凭吴先生之计。”于是出城中两千精骑,一齐杀出城来,径直击顾昭五百人。

    少许,顾昭探马回报,城中军马杀出。顾昭大惊,道:“刁嚣果然叛变!”北泽道:“请主公疾走,待末将为主公殿后。”

    顾昭沉吟片刻,乃神态淡然道:“吾用人失察,又轻敌大意,乃至于此。今吾只有五百人,定然难敌。且已经深入上郡,必不能逃回也。刁嚣必然受人教

    唆利用,将取吾之首级,以为进身之资。吾今将命陨此处,乃天意也。吾不忍你等丧失性命,且各自逃之,如不能逃,且降之。”

    北泽与五百军士,皆伏地流涕奏道:“末将等护卫主公,怎可擅离职守,必将与主公共存亡也。”

    言末必,只见前方二里之处,一彪军马已经杀到。北泽跪地请道:“请主公速撤!末将来战来敌。”遂令军士数人,强制将顾昭扶上马望东而走。北泽率领部下四百余人,列阵相待。

    刁嚣部下两千人杀到,见顾昭已经逃走,北泽领军阻挡,刁嚣部将道:“挡道者皆死!”

    北泽骂道:“你等叛贼,安敢行如此之事?”

    来将更不答话,遂指挥众军,一齐来攻,北泽麾军迎敌,北泽愤怒拼杀,斩其将士二十余人,阻止其半个时辰,四百余人寡不敌众,杀伤敌军近千人,尽皆战死,北泽乃率领十余骑,逃出围中,向北而走。欲从北面绕道寻找顾昭。

    刁嚣部将随即收聚军马,以五百精骑又来追赶顾昭。追至十余里,乃追至。顾昭见大军追来,遂令从人数十骑逃走,从骑皆不肯。顾昭乃停留不走,待刁嚣军至前,对其道:“刁嚣竖子,不过是要吾之首级耳,此何难哉!吾今既成人之美。不过此事与众军士无关,无需为难吾手下将士。你等如不遵之,必将为吾之麾下所不容也。”随即令属下,待其自刎之后,便以其首级送与刁嚣。又暗嘱军士,命其传顾昭遗命,至西河郡令奋威将军王腾领兵前来平定刁嚣。

    嘱咐毕,顾昭即在军前拔剑自刎。顾昭时年58岁,顺安26年夏8月也。

    顾昭部下见顾昭已死,皆下马跪地流涕。

    刁嚣所部见之,亦为之动容。见顾昭已死,遂不再追击其部下。乃奉刁嚣之命取顾昭首级带回复命刁嚣。顾昭部下数十骑,将顾昭遗体,托在马上,带回晋阳,北勒半路逢见,见顾昭已被逼自尽,捶胸大哭,数度昏迷,众人劝慰。回到晋阳,并州文武众将闻知,皆愤气填胸,目欲喷火。匡懿乃主持大事,用沉香木刻木偶以代顾昭首级,将顾昭安葬。并州上下,皆欲将刁嚣生吞活剥之。

第143章 奋威将军诛叛逆

    并州刺史顾昭被部将刁嚣所杀,刁嚣乃据上郡判离并州,将顾昭首级送与公孙霸。公孙霸见之大喜,遂以朝廷诏命,以刁嚣为并州刺史,命其率所部据上郡待机而攻晋阳。

    吴江亦有策反敌将之功,公孙霸又加吴江为典客之职,位列九卿。吴江两次策反敌将,连续升迁,官高爵显,十分得意。然而朝中皆不喜此人,即便皇甫照、其师归海卫也较为嫌恶。吴江仗公孙霸宠爱,踌躇满志,目中无人。

    奋威将军王纵横率部镇守西河郡,公孙霸部将皆忌惮其威名,未有敢犯西河。纵横平素亦知刁嚣心怀不满之意,恐其反水,乃在西河边境屯有五千精骑,时刻监视准备,以防其变。闻知顾昭巡视上郡,纵横忽然有不祥之感,乃密切关注事态,不数日,顾昭护卫军士来报,言顾昭已经为刁嚣所杀,传顾昭遗命,命纵横率兵讨伐刁嚣。

    纵横闻报,仰天长叹道:“主公果然被小人所算,致遭不测!呜呼哀哉!并州刺史亦当世豪杰,却丧于奸恶小人之手,天道乃至于此哉!”

    随即传命,留军一万人,令副将习甲代替自己驻守西河。又挑选部下精骑五千人,自离石速至上郡而来,集合边境五千精骑,共一万人,马不停蹄,只扑高奴而来。

    刁嚣自据上郡而反,以为有公孙霸相助,并州诸将必然不敢来。又被公孙霸授为并州刺史,部下皆得封赏,于是先不调防军队防备。却在高奴设酒相庆贺,一连数日。探马报得西河军有变动,刁嚣不以为意,道:“西河至高奴,千余里,又有黄河以及数道关隘。莫说其不敢来,纵然其敢来,没有五日也不能到达。而五日之后,吾军早已经部署停当,城池防备已足。又有燕王大军相助,何惧哉?”

    纵横会合万骑于黄河之东,身穿白衣白甲,头戴白色孝冠,号令全军道:“今主公被逆贼所弑,诚为天地不容。如不诛杀刁嚣逆贼,将令小人得志,天下寒心。今吾奉主公遗命,讨伐逆贼。兵贵神速,趁其未有准备之计,吾欲渡黄河夜袭高奴,诸君皆需努力,方不负主公相待之恩也。”

    众军皆为感泣,对刁嚣弑主之行咬牙切齿,皆愿效死力。

    于是纵横对部将道:“吾军从此至上郡高奴,距离六百里路程。今吾军皆为精骑,一昼夜之间便可到达。今闻知

    刁嚣并未有严加守备,我军可速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擒之!”

    于是传令三军,就地休整三个时辰,人皆饱食,马皆喂足草料,于夜半渡河,务必在次日日落之前,到达高奴。

    至夜半,纵横传令人马渡过黄河,正在半渡之间,忽然西河探马有军情报道:“公孙霸河东守将袁布、洛阳守将袁矫正调兵遣将,似乎有出兵北犯意向。”

    纵横乃对探马道:“如公孙霸敢来犯,令习甲坚守五日。即便公孙霸大军齐来,吾也要在其到来之前,斩杀诛灭此逆贼!”于是传令,渡过黄河速行。

    纵横连夜行军,天明即进入上郡境内,离高奴不过三百里。上郡守军见西河一万军马突然出现,大惊失色,连忙飞报高奴。纵横麾军直奔,守军难以抵抗,纷纷作鸟兽散,纵横一万军连破数道防线,于午后十分,尚未日落,即到达高奴郊外。

    刁嚣于日中时分接到纵横军突袭上郡军报,大惊道:“西河军何其如此神速!”心中开始慌张,急忙调兵遣将,加紧城防,尚未停当,得报说西河郡奋威将军王腾,已经率兵进至高奴城郊。

    刁嚣大惊,急忙登城望之,果然见城北郊外一彪人马,正如摧枯拉朽般逼来。刁嚣部众见之,皆大惊失色,以为神兵天降。刁嚣急忙组织人马,尽出城中五千军列阵相待,急忙令周围万余人马,回援高奴。又派人速报公孙霸,请其派兵前来援救高奴。

    不过一刻时间,纵横已经率领万骑杀至高奴城下。更不打话,一鼓作气,冲破城边防守。刁嚣急忙令军士入城,闭门守之。纵横命大军攻城,高奴城城墙不高,又没有护城河。刁嚣不及防备,城上军械亦不齐,一时慌乱,纵横命令马军弓箭手为掩护,又以三千人进攻。刁嚣五千守军,折损千人,都被弓箭射住,龟缩城上。

    刁嚣对众军道:“且死守之。天色之前必有援军到来,其必退矣。”

    纵横一边攻城,向城上喊话道:“今只诛杀刁嚣首要,为并州刺史雪恨,胁从者皆不问。”刁嚣城上守军,军心更乱。

    纵横攻城半个时辰,高奴城内守军渐渐不支,城池即将攻下。刁嚣见之,遂愤然提刀上马道:“援军即将到来,且都随我突围杀出!与援军会合,必能破其军也。”众皆有难色,刁嚣

    乃斩一校尉,道:“不从吾命者,斩之!”遂带领三千余人冲出城来。

    纵横见刁嚣冲出,乃约住军队,列阵以待。以马鞭指其军道:“今日之事,吾特来取刁嚣首级,以祭奠主公,非为别也。你等胁迫从贼者,如能醒悟,可赦免性命。如继续助贼,皆以刁嚣为例。”

    刁嚣闻知大怒道:“人皆言你勇武,吾亦不惧你!你有何能?敢藐视吾等如此!”

    纵横道:“今日若不斩你之首,誓不回兵也!”

    刁嚣仰天哈哈大笑道:“匹夫好大口气!即将陷入吾之围中,尚敢大言欺人?”

    纵横抬眼望之,见日已西沉将尽,南北二郊外,风尘滚滚,两路军马正在开来。

    纵横喝道:“今日之事,不必多言!”随即跃马舞动铁矛,只取刁嚣。

    刁嚣亦是勇武之将,手提四十斤钢刀,拍马相迎。两人在阵前大战十余合,不分胜负。纵横见其援兵将至,于是奋起平生之勇,连续奋力攻击,又加之心中愤恨,异常威猛,刁嚣见之,心惊胆战,不敢硬接之,欲要弃战而逃,纵横手中之矛,左右不离其身,刁嚣心下着慌,遂被纵横趁机一矛刺中左腿,顺势一矛,扫刁嚣于马下,刁嚣落马,从地上爬起,拖刀步行忍痛而走。纵横遂追上,一矛刺来,刁嚣以刀格挡。左腿负伤,单膝跪地。纵横从马上跃下,又复一矛,将其头盔打落,扫翻在地。乃拔腰间佩剑,欲上前斩其首级。

    刁嚣负伤倒地,从地上爬起,见纵横提剑来斩自己,十分惧怕。然已经无还手之力,只有任人宰割。纵横对其道:“如不杀你,天理难容。你可到九泉之下,再向主公谢罪。”遂在三军之前,亲斩刁嚣。手提其首级,传示三军。

    三军见之,皆无不惊骇震动。高奴三千余军士,见刁嚣已经被杀,于是纷纷弃械罢战。

    此时天色已晦,刁嚣南北两路援军万余人,已经到达城边,与纵横军对峙。正欲进攻,纵横命人传示刁嚣首级,宣布刁嚣之罪恶。两路援军皆知道刁嚣弑杀顾昭之大不是,见纵横已经将刁嚣诛杀,遂也不敢与纵横军相战。

    刁嚣自反叛投敌,杀顾昭,不过十余日即被诛杀。且其领并州刺史,不过才三日时间,便被讨伐,身首异处,诚为可悲可叹也。

第144章 军分五路犯并州

    刁嚣既然伏诛,其部下被胁迫之众,都又反归并州,众军已经将刁嚣心腹之人,尽皆擒拿斩杀,又诛杀刁嚣家族十余口,上郡所反叛将领势力,见形势转逆,又畏服纵横威名,皆藏身缩首,或者逃走长安。

    纵横诛灭刁嚣,将以其首级送至晋阳,在高奴整顿秩序,休整两日。闻知西河郡有军情,纵横便请晋阳派遣将领接管上郡,领刁嚣所部。忽然闻报,公孙霸遣骑兵万人自秦直道而来,以凉州降将花羽为将,即将到达高奴。纵横乃集合上郡兵马共两万余人,布阵待之,花羽率军至,闻知刁嚣已经被诛杀,见高奴城边纵横军势甚众,不敢轻易相战。吴江观其形势,对花羽道:“今救援已迟,我军不如敌军之众,不可相战。今既然如此,不如撤兵复命。如相持此地,恐有不利也。”花羽听之,遂又引军南返长安。纵横探听得花羽撤兵属实,而晋阳已经派遣老将管旅前来接管上郡,纵横将上郡军马皆交付于管旅。然后率领部众万人,又向东驰往西河郡。

    原来公孙霸策反刁嚣成功,又见其杀顾昭,甚为欣喜,以为并州顾昭已死,将群龙无首。遂遣人加刁嚣官职,封赏其部众,又在长安设宴庆贺。不数日,忽然闻报河西军讨伐刁嚣,军已经到达高奴。公孙霸大惊道:“刁嚣这厮真为酒囊饭袋也!如何起事不作准备,纵敌深入?”

    吴江乃奏道:“刁嚣起事仓促,不及准备。请燕王发兵救之。”

    公孙霸问道:“河西是谁领兵前来?有多少兵马?”

    吴江奏道:“探马来报,乃并州部将奋威将军王腾也,领近万骑兵。”

    公孙霸闻言道:“原来如此!难怪如此神速!王腾这厮,智勇双全,善能统兵,不可小觑。若王腾统万人骑兵前去,刁嚣定然不敌。”于是下令,令花羽为将,吴江为谋士,速领万人骑兵

    相援救,从秦直道而行,两日之间便可到达高奴。又趁纵横离开西河之机,遣飞骑命河东守将袁布,率部攻击西河。

    二日之后,公孙霸又接得高奴军报,言刁嚣已经被纵横诛杀,高奴又反归并州。公孙霸闻报,震惊半晌,方大骂刁嚣道:“刁嚣竖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死不足惜也。”又以为纵横勇武,兼有智谋,恐花羽吃亏,折损军队,便传令让花羽退军班师。问皇甫照、归海卫道:“今上郡得而复失,孤欲其大军前往,先取上郡,再定并州。二公以为如何?”

    皇甫照道:“今我军休整两月,暑期已尽,天气转凉,三军士气高昂。而并州顾昭已死,群龙无首,主公正宜趁此起大军征伐之。”

    归海卫道:“上郡虽然得而复失,无关大局。今顾昭既然已经身死,并州必然动乱。以臣之见,主公可领大军从秦直道而进,令河东、洛阳二袁守将,发兵击其河西、上党二郡,再令前将军发幽州之兵,从东面进击太原,雁门郡,如此三面夹击,并州纵使铜城铁壁,也当被下也。”

    公孙霸闻言大喜,道:“二公之见,正与孤相同也。”遂令皇甫照守长安,令花羽部且先驻扎途中,便调遣军马,自率步骑五万人,以归海卫为军师,国师马翁仍然随行,于九月丙寅日出师,自秦直道北上,欲并取并州。又遣使令河东袁布,洛阳袁矫各自统领本部军马三四万人,进攻西河、上党。遣使至幽州,令前将军公孙虎,率领幽州军马进攻太原、雁门。

    公孙霸河东守将袁布,在河东调遣军马,又接得公孙霸军令,让其趁机进攻河西。正在进军相持之间,纵横忽然率万骑回至西河,袁布见之,遂引军撤回。未几,又接到燕王书信,令择日一齐进攻并州。袁布、袁矫领命,遂集合众军,准备辎重粮草,以待进攻。

    公孙霸前

    将军、幽州守将公孙虎,自公孙霸从幽州南下后,一直坐镇幽燕,为公孙霸提供兵力与粮草,十余年不曾出外征战,今接得公孙霸命令,乃笑道:“吾本武将,十余年乃做文官之事。幸得主公尚还记得吾为辽东三甲之首,今日可以统军厮杀也。”于是奋然提刀上马,在庭前往来驰骤数番,尚有武将之威。公孙虎现年已五十余岁,须发斑白,宝刀虽然未老,然已经大不如前。驰骤数番之后,气喘吁吁。又叹道:“廉颇老矣!”

    部下遂奏道:“主公命上将军为将,乃是以上将军为帅也,统领指挥幽州军马,至于冲锋陷阵之事,非上将军之职也。”

    公孙虎道:“虽然如此,然当年威勇不再,有辱辽东三甲之威名也。”言罢,又想起其族弟公孙豹,英勇无双,罕遇敌手,却为凉州军所杀,不禁又是愤恨又是伤感。部众遂都劝慰。公孙虎奋然道:“大丈夫生于当世,乃战场建功立业,方是真豪杰也。”于是下令,令幽州长史姚弼辅佐其子公孙鸿守幽州,令幽州将军姬超为右路先锋大将,张霸为副将,共领军二万进攻雁门。张霸为前赵王大将张双之子,赵王败灭,张双投归公孙霸,有子张霸,教以武艺。张霸出身武将世家,年方二十五岁,善使长枪,精于骑射,勇比其父。公孙虎自率中军四万人进攻太原,麾下有梅成、贾遵、公孙英等幽州勇将。

    并州晋阳诸文武,自顾昭被害,局势一度混乱。治中从事匡懿,遂出面主持州事,匡懿得到并州宿将北勒、封武、管旅等人拥护,遂代行刺史之事。后纵横出兵诛杀刁嚣,为顾昭报仇雪恨。匡懿乃依照顾昭遗言,请纵横领并州刺史。纵横推辞,言并州宿将皆在,其为客将,不便带领并州。还是请匡懿暂且领之。今又值多事之秋,公孙霸即将并取并州,当先奋力击敌也。

第145章 兵围上党逼太原

    顺安26年,武威霸统元年秋九月,太师、大司马、燕王公孙霸统帅军队近二十万人,分五路进攻并州。

    公孙霸为防止汉中军偷袭,以征西将军方龙统帅重兵五万人,驻军右扶风,防守长安。自率步骑五万长安出发,从西线进军并州上郡,自秦直道而进,传令花羽为前部,进围高奴。

    命河东守将袁布,进攻西河郡,袁布以三万军进至西河边境,西河守将王腾出兵拒之,袁布不能前进。

    命洛阳守将袁矫,以三万余人进攻上党郡,上党守将桑贞调兵遣将,与袁矫相遇于上党高都,两军交战,互有胜负,形成对峙之势。

    命令幽州守将公孙虎,以幽州兵马六万人,分两路进攻并州雁门、太原二郡,公孙虎领四万余众,取晋阳。并州治中从事、代理并州刺史匡懿率太原之兵三万人,部署防守晋阳。幽州将军姬超、张霸所部两万人,自幽州入境,进至剧阳,向雁门而来。雁门守将管营,乃并州老将管旅之子,聚集得兵马八千人,防守雁门。

    花羽率万人进至上郡高奴,上郡守将管旅,有二万兵力,遂出城领军击花羽部,花羽率军撤退,管旅欲要追击,忽然接报,公孙霸提军五万,正向高奴而来,其他还有四路大军,亦从三面进攻并州。管旅闻报大惊,道:“若如此,并州休矣!”遂引军拒守高奴,告急于晋阳。

    匡懿闻报,五路大军共来进犯,料知并州将难以相敌。召集并州文武道:“今并州三面被强敌侵犯,必然不能支。吾欲收缩聚集兵力,坚守晋阳,诸公以为如何?”

    老将封武道:“今公孙霸亲来,五路兵力近二十万,并州总共不过十万兵力,众寡不敌。恐晋阳亦不能守也。”

    北勒道:“今并州三面临敌,且敌众我寡,难以拒守。今唯有北面无敌军,吾久镇朔方,甚察胡人之情。不如北撤,据住云中、五原、朔方之地,保留并州军马,以此再作抗衡。”

    并州幕宾姬望献计道:“今并州的确不能守。依各位老将之言,退守朔方,不为失策。然并州尚还可以暂守,请代理刺史欲做北撤准备,先暂守晋阳,发书于汉中王,请其出兵击其后方,再观形势已定进退。如晋阳果真不能守,再弃之可也。”

    于是匡懿采纳其言,乃令北勒领兵在朔方、云中、五原郡等要隘部署,并驻兵塞上,以震慑胡人,休得趁机入寇。用封武为将守晋阳。接到高奴紧急军情,乃让管旅先坚守,切勿交战,见机行事,如不能守,即撤兵还守晋阳。急遣飞骑传报于汉中王,请其出兵相助。

    管旅扼守高奴,三日后,公孙霸大军来到,布阵于高奴城下,宣称攻下高奴,将要屠城,以报刁嚣被杀之恨。高奴城中军心甚怖,管旅见强敌兵临城下,实不能守,于是暗中命令三军趁夜色依次撤出,奔晋阳而去,次日天明,公孙霸准备攻城,见城中无甚动静,令人探察,乃空城也。于是公孙霸即占据高奴,又传令上郡各地投降,如不从,皆屠之,于是上郡大部,尽皆陷落。公孙霸又整顿军马,向西河郡开进,来夺取西河。

    袁布率河东军三万人,进军西河郡,纵横出兵相战,袁布不敌,率军后撤。纵横又出奇兵,连胜三阵,袁布折兵五千,心中畏惧,不敢与纵横交战,遂引军退守浦子。袁布自出兵二十日,寸土未得,反而折损五千兵马,为纵横军所逼,不敢出战。

    公孙霸闻报,道:“王腾乃熊虎之将,袁布军虽多,非其敌手。必须孤率大军前往,方能败之。”于是命令,带五万人马,驰援助战西河。

    上党守将桑贞率部三万人与公孙霸部将袁矫战于上党高都,二十余日,互有胜负。燕王世子公孙贵在洛阳又遣河内将军郑亮率军万人相助阵,桑贞遂不能守高都,引军二万余人后撤,退守上党。

    纵横击退袁布,见桑贞所部后撤,乃遣部将习甲领五千人来助战桑贞,忽然闻报,公孙霸大军已

    经夺取上郡,管旅率部退至晋阳,公孙霸正率大军向西河而来。纵横闻报甚惊,对部下道:“吾虽胜袁布,然上郡已陷,若公孙霸大军至,袁矫又挥师夹击,吾将危矣。不如弃守西河,坚守晋阳为上。”于是暗作安排,令副将张丙带领步兵万人,保护西河太守以及愿意跟随人民,押运辎重东撤晋阳。自己率骑兵六千人断后。

    不数日,公孙霸大军至西河离石,袁布闻知纵横后撤,公孙霸军进入西河,遂才敢出,又引两万余人进入西河,沿途皆夺城取地。公孙霸前部先锋花羽率万人骑兵部队,先行到达离石,纵横六千骑兵尚未撤离,见花羽前来,纵横道:“待吾挫其锐气。”遂趁花羽远来疲惫,扎营列阵未稳之际,率六千人马冲出,杀入阵中,往来冲突数番,花羽所部大乱,纵横引军冲杀,威不可挡,相战半个时辰,大败花羽所部。花羽不及迎敌,连忙引军后撤,扎住阵脚,清点人数,损失两千余人马。纵横得胜,几无折损,乃收军不追,引部众弃守离石,向晋阳撤离。花羽兵败,前来向公孙霸请罪,公孙霸抚慰道:“胜负乃兵家常事,王腾这厮英勇,非花将军之罪也。”于是率众进据离石,不久,袁布率部至,遂在离石会师,公孙霸又夺取西河大部。

    桑贞所部拒守上党,袁矫与郑亮合军攻击,一连五六日,不能攻克,乃围之,将军情报与公孙霸。归海卫对公孙霸道:“上党甚为重要,并州以重兵防守,恐袁矫、郑亮所部不能攻克。主公亦遣军助之,如上党攻克,晋阳南边失去屏障防守,则不难为我所下也。”公孙霸便又遣袁布率其部二万余众,前往上党助阵。命军收取上郡、西河诸县,然后率五万人,向晋阳而来。

    公孙虎举兵,从冀州井陉口入并州太原郡,一月以来,已经接连攻克太原郡数县,兵锋深入太原郡境内,封武遂收缩兵力,拒守晋阳。公孙虎部四万余众,已经进至狼孟县,距离晋阳已经仅百里之遥。

第146章 荆州出师以援北

    却说汉中王刘建夏在南郑,自并取南方四州后,正在整训兵马,积蓄粮草。未几,公孙霸西征凉州。建夏问文雄道:“今公孙霸若定甘陇,将得陇望蜀侵犯汉中乎?”

    文雄奏道:“汉中有殿下重兵防守,川蜀有山川之固。以弟之见,公孙霸方图北方,忌惮殿下实力,暂时先无意侵犯南方,以免与殿下交恶。汉中、川蜀皆可无忧。”

    未几,闻报公孙霸大军西征凉州,尽夺凉州郡县,唯有建夏所占凉州武都郡,并不进攻。徐道正率兵驻守武都,将军情报于建夏。

    建夏闻报,乃问文雄道:“今观此形势,公孙霸必然并取凉州。公孙霸虽此时不犯南方,然必会北图并州,东取徐州,势力继续座大。并州、徐州皆与孤为联合,孤岂能坐视不顾?贤弟有何良策以制公孙霸?”

    文雄奏道;“殿下勿要忧虑。殿下依照潜龙大计,图谋天下,定然能够成功。公孙霸虽然军力强盛,然以武力强横吞并诸侯,中原人民畏于其势,暂时从之耳。殿下乃汉朝正统,天下人心,偏向殿下。如若并州、徐州有急,殿下可发兵呼应,以解其势。”

    未几,闻报公孙霸平定西凉,又整大军,进攻并州。并州使者先后送达书信于建夏,请其发兵攻公孙霸之后,以救援并州。

    建夏正准备计划救援并州,方与文雄商议未定,又闻知并州刺史顾昭被部下所杀,旋即奋威将军又诛杀叛逆,建夏大惊道:“并州内变,顾昭刺史被害。若如此,并州将危矣。”文雄道:“并州有奋威将军驻守,必能坚持,不至于尽落于公孙霸之手。”建夏将信将疑,心中忧虑,欲要从汉中出兵相救,然探知公孙霸大将方龙领重兵屯守扶风,且陈仓亦有重兵防守,难以进军。乃遣飞骑至荆州,传命于领英,让其见机行事,必要时候可率兵攻宛城,以威胁洛阳。

    领英正在治理荆州。闻知公孙霸西征,北方兵戈又起,乃对荆州文武道:“汉中王方初并南方,公孙氏即兴兵征伐,欲吞并北方。以占

    据强盛之优势,将与汉中王争夺天下也。然汉中王军力尚未大成,此时尚还不是北军敌手,当以防守为上策。”

    荆州文武皆问道:“若如此,北方将尽为公孙霸所占乎?”

    领英闻言不答,良久,乃道:“吾夜观天象,见并州方位将星欲坠,恐不利于并州主帅也。且待观之,再做区处。”

    九月,闻报并州内变,刺史顾昭被害。随既接到建夏命令,说并州有难,汉中不能进兵,请领英度其形势,可见机进攻宛城,以分其势。

    领英接书,心中沉吟。荆州长史左浚见之,乃问道:“今汉中王书信来,是欲令军师进军宛城乎?”

    领英道:“正是。吾寻思进军,然公孙霸在宛城驻有六万重兵,以大将朱玉为帅。若兵少,恐不济事,若兵多,又将兴师动众,恐有害于汉中王初定局势也。今朱玉所部,军马甚为精良,其又有中原为应,我军中所长者,乃在水师。如无必胜把握,吾不能出兵进攻,所以犹豫。”

    左浚道:“军师用兵谨慎。然并州与汉中王结盟,今处危急之中,我若坐视不救,恐于汉中王有所失也。”

    领英道:“吾正为此犹豫。然若此番出军无功必然也,无功全军而返,尚不挫锐。若至折损,吾恐有负于汉中王之托也。”

    左浚奏道:“今公孙国贼乃汉朝叛贼,主公之仇敌。昔日昭烈皇帝,以军二千人救徐州,明知不可为,勉为其为之。今日之势,亦如此也。且荆州襄阳樊城,我军有六万人之众,若以前将军领军击之,纵然不克,亦能不败。望军师明断之!”

    领英闻言,方醒悟,于是决定出兵宛城以解并州之势。致谢左浚道:“如非先生以此番言语相开导,图尚不能决意也。”遂传军师令与章武,说并州有急,命前将军陈功,统领襄阳、樊城军马,进攻南阳郡。自己领荆州水师,再遣武兼文再领荆州军马二万人,前至襄阳助阵。

    章武屯军襄樊,共有军马六万余人,其中二万为水师。与

    宛城朱玉所部互相对持。今接到领英进攻军令,乃整军队,留下水师驻防,会合武兼文部两万余人,共计五万余人,起兵北进,向宛城而来。

    朱玉奉命镇守南阳,驻军宛城。今闻知章武率荆州军前来,乃召集部将,部署迎战拒敌。朱玉侦知荆州军共有军五万人,又是章武所统领,朱玉不敢小觑,又致军情于洛阳公孙贵世子,请其为后援。

    赵山随军,为章武军师,为其画策。章武问道:“今番起五万之众,北进中原。以吾观之,宛城有朱玉部六万余人,朱玉非吾敌手,我以五万军取宛城,胜算甚大。然若洛阳军、安城军相援之,则为我军大不利。即便取得宛城,也当无功而返。赵军师可知潜龙军师之意否?”

    赵山道:“今之形势,实不利于我军进攻。然汉中王与北方诸侯联合,其有危急,汉中王若不救,恐失天下之望。今若救之,只能攻其后方以解并州之势。紧要之处,公孙霸皆有重兵防守。今东西防线,唯有荆州进攻可取。潜龙命将军提重兵进攻宛城,乃为并州分其势也,并非欲要夺取宛城。将军可见机而行,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此时我尚不宜与北军大战,此乃潜龙之意也。”

    章武闻言乃悟,谢赵山道:“赵军师之见解,不逊潜龙。”随即传令三军,以武兼文领二万人为前部,大张旗鼓,作大举进军之状。扬言攻拔宛城,再北进中原,以取洛阳。

    朱玉在宛城,闻知章武军如此鼓噪大进,慌忙与麾下部将郭奋、寇遁、公孙车等人商议,朱玉道:“青州陈功,乃山东名将,与吾多次交手,吾深知其勇武。今统兵五万之众,先锋大将为武陵人武策,亦当世勇将。我等不可等闲视之。”

    寇遁乃兖州将领,年不到三十,血气方刚,颇有勇力,公孙霸乃调其驻守宛城,今听朱玉此言,心中不悦,道:“上将军为何长他人志气!青州陈功,虽有威名,吾甚为不服!如其前来,请将军交付末将两万兵击之,必挫其二十年身价也。”

第147章 虚作声势围宛城

    章武领荆州兵马五万,从襄阳北进南阳郡,欲攻击宛城。宛城守将朱玉,乃昔日辽东六勇之首,年轻时候骁勇善战,征战多年,资历甚深,今年岁见长,逐渐有大将之风,统帅之范,公孙霸以为其多经战阵,有统兵之才,遂委以重任,率师六万,驻守宛城,以独挡方面,拱卫洛阳。

    今见章武提兵前来,朱玉命以守为上,然而部将寇遁不服,欲要出战。朱玉道:“荆州军北犯,乃为解并州被围之急也。我等只需紧守宛城,其必然不能进,求战不得,必然退去。如若出战,我军若有不利,致使敌军深入,威胁洛阳,将坏燕王大局也。”

    寇遁乃公孙霸爱将,本不为朱玉部下,今急欲建功,听不进朱玉之言,乃一再请道:“上将军有军六万,敌军不过五万,以六万战五万,胜算在我也。如若将军欲守,且先令末将率本部兵与敌军前部试战之,如不能胜,甘受军法!”

    朱玉碍于其公孙霸爱将情面,见其如此,遂就允许其率本部兵马万人,再以一万五千步骑相助,令其出战荆州军前部武兼文,并再三嘱咐,见好就收,不可恋战。

    寇遁得到允诺,得意洋洋,便领了二万五千人开至新野埋伏。当晚扎营山下,哨骑来报,前方五十里处出现荆州军骑兵数百人,参军黄伦谏道:“今临敌军前部,将军在山下扎营,不可不防备其趁夜来袭。”寇遁笑道:“吾领二万余人,何惧其数百骑前来偷袭!参军且安心,行军一日,甚为劳累,且在此安歇一夜,明日整军相战,必能建功。”

    章武领军前进,至新野一百里扎营,探知得宛城军来迎战,有二万五千人。赵山对章武道:“宛城如果出兵拒之,则吾军可破宛城军。如朱玉全军坚守不战,我军将无功。今居然分二万余人出城迎击,乃失策也。可令武将军诈败,诱其入我围中。再遣吾军中精骑一万人,分两路绕道包抄之,将军率众击之,朱玉必然以宛城兵来救。将军趁其未到之际,率兵急击,可破此二万五千人。”

    章武遂依照赵山之言,令武兼文出战寇遁,诈败而诱其入围。

    次日天命,寇遁留五千人埋伏新野山边,然后领二万人继续向南开进,遂与武兼文

    前部五千人相遇。寇遁麾军相战,武兼文前部五千人,交战不及一刻,便溃败而去,寇遁笑道:“真不堪一击也。”于是催动军马,向南再进。黄伦又劝谏道:“将军不可轻进,恐有埋伏。”寇遁道:“你昨晚说有敌军来劫营,却连鬼也没见一个!今番敌军溃败而逃,正好趁势追击。你等多虑也。”不听黄伦劝告,麾军南行。

    行至三十余里,忽然路两边各冲出两支军,约有四五千人,一齐鼓噪呐喊,寇遁见之,笑对黄伦道:“此就是埋伏之军!以吾观之,犹如以羊拦虎也!”于是下令冲杀,两支埋伏之军四千余人难以抵挡,遂丢盔弃甲,四散而逃。寇遁得胜,得意洋洋,又引军继续南进。

    又行得三十余里,武兼文率领五千人杀出,拦住去路。寇遁见之又对黄伦笑道:“荆州军犹如乌合之众,今如此阻我,犹如为吾挠痒也!”见武兼文甚为威武,乃问道:“来将可报姓名!”武兼文答道:“吾乃汉中王麾下右将军武策是也!”寇遁奋然道:“原来不是青州陈功!吾本欲拿下陈功,今既然逢你,先拿你也成。你敢与吾单独一战否?”

    武兼文道:“如何不敢?尽管放马过来!”

    公孙霸旧日多名勇将,年岁渐长,巅峰已过,寇遁作为后起之秀,此时在公孙霸军中属于武力一流的顶尖勇将,自持勇武,欲要建功。遂约住军马,提手中四十斤重凤嘴刀,前来战武兼文。

    武兼文即提铁戟迎战,交手十余合,不分胜负,武兼文心中微微惊讶,此人真是敌手。遂又战十余合,便诈败而去。寇遁得胜,便命军追杀,武兼文领五千人急忙撤退,被寇遁掩杀了一阵,折损千余人马。

    寇遁又胜,更加得意,道:“汉中伪王部下军将,名不副实,都传说武策乃万人敌,今遇吾,不过二十余合,便损兵折将,鼠窜而去,非勇将也。”又下令大军前进。

    又行十余里,黄伦觉察有异,遂又再谏道:“将军不可再进。今闻报荆州大军距离新野不过百余里,将军已经南进六十余里,如其布下重围,我将危矣!”

    寇遁道:“荆州军如此战力,纵然布下重围,吾亦不惧之!”

    黄伦道:“今敌军

    主力未有出现,而以少数兵力相战,必然有计谋。将军若再前进,恐遭其诱敌深入之计也。请将军速退为上!”

    寇遁闻言乃道:“我军前进至此,如不破敌军建功,则白费军力也。参军既然如此担忧,可先不进,令哨骑查探,再做进退。”

    于是令军停止南进,派出哨骑查探敌情。所派哨骑尚不及回报,就已经接到探报,说荆州两支各五千人骑兵,已经绕道至新野,断其后路。周围数十里地面,忽然出现数万军队,正在向此地逼来。

    寇遁闻报甚惊,问黄伦道:“今敌军果然来围,吾此时该退乎?该守乎?”

    黄伦闻报大惊,立马谏道:“今必然中计!将军切不可轻动,敛军守住此地,以待上将军来援。”

    寇遁无奈,遂就地驻军,遣飞骑至宛城,请朱玉相援。

    章武见寇遁所部入围,便调动军马,前后左右分别包抄,以四万兵力将寇遁二万五千人包围。收缩包围圈,准备进攻歼灭。

    朱玉闻知寇遁连胜数阵,兵锋已经推进至新野之南六十余里,心中疑惑,恐其为荆州军所算,于是遣公孙车领一万步骑前往相助,以作救应。公孙车方领军行至新野,即被章武一万骑兵所阻。此时寇遁被围消息已经报知宛城,朱玉闻报大惊,道:“今寇遁被围,吾必须亲自相救也。”于是令郭奋领一万人守城,自率二万人前来救援寇遁。

    朱玉军到达新野,为章武骑兵所阻,遂击之,章武骑兵略略迎战,便弃阵而去。朱玉命军继续前进。此时章武已经令四万人发动攻击,寇遁引军拒战,众寡不敌,遂大败,折损近万,大部皆为章武所俘虏,辎重尽失去。寇遁领万余败军,且占且退,方冲出围中,与朱玉军会合。

    朱玉见其大败,恐章武趁胜追击,又恐宛城有失,于是不及治罪寇遁,合兵一处,匆匆撤回宛城。章武令武兼文追击,自率大军在后而进。

    朱玉退军宛城,见损失万余人,心中恐惧,又见章武领大军前来围城,乃闭城自守。

    章武进至宛城,便在城下摆开阵势,扬言必攻宛城。朱玉不敢出战,乃修书告急于长安。

第148章 强敌重兵逼晋阳

    宛城被围,守将朱玉告急于长安。此时公孙霸尚驻军西河,正准备围攻晋阳。皇甫照代为处置长安朝政,接得朱玉急报,不敢自己做主,遂发书公孙霸。

    公孙霸接到书信,乃与归海卫商议道:“孤正围晋阳,不久即下。而汉中伪王趁机北犯宛城,军师以为如何?”

    归海卫道:“并州连结汉中伪王,汉中伪王此时北犯者,乃为解晋阳之围也。主公在宛城驻有重兵六万人,且朱玉深得守城之法,有此人在,只汉中伪王荆州所部,宛城非数月不能克也。而晋阳一月便能为主公所下。主公可令朱玉坚守,先取下晋阳,夺取并州,汉中伪王必然惧怕撤退。”

    公孙霸道:“孤意也如此。汉中伪王今只有水师之利,而陆上军马远非孤之对手。其乘机进犯,无非为并州造势声援。岂真敢于此时北犯中原耶?”于是传令朱玉坚守勿战一月。一月之后,荆州军将退,如不退,孤将亲率大军,前来歼灭。

    朱玉接到公孙霸军令,向众将出示公孙霸之书,决意坚守宛城。寇遁轻敌冒进,致使损失万余兵马。乃自缚请罪,朱玉道:“你不听吾之号令,致有此败。今有何话说?”

    寇遁伏地叩首道:“末将有军令状在前,自知无可话说。愿上将军将末将降职为军中敢死士,末将非贪生怕死之辈,愿死于疆场赎罪也。”

    朱玉道:“军法若不施行,何以警示众人?”欲要将寇遁推出正法。郭奋、公孙臣乃跪地请道:“寇将军虽然有罪,然而为燕王爱将。今两军对战之计,不宜斩自身大将。请上将军赦免其死罪,降职为卒为军前效力,以戴罪立功。”

    朱玉听罢,乃对寇遁道:“看二位将军之面。今且赦免你违反军法之死罪!然活罪难逃,且杖八十军杖,削其军职,就依你之言,降为军中敢死士,戴罪立功。”

    寇遁伏地叩首谢罪,领罪而去。于是朱玉下令,坚守勿战,有违此军令者,将斩

    之。

    章武列阵宛城南郊,见朱玉防守甚得其法。虽然折损万余人马,城中尚有近五万之众,不可轻易攻城。章武遂令军马驻扎,围其南面而不攻。将军情报与领英,领英闻报,遂命章武驻兵宛城南郊与朱玉相持,观其形式再做进退。

    公孙霸出师两月之间,各路大军皆有进展。公孙霸已经攻取上郡、河西郡,进至平陶,向晋阳推进。上郡管旅、西河王腾皆率部东走太原郡,以保晋阳。

    幽州姬超部,已经攻克雁门,兵至长城,雁门守将管营率败兵西走定襄郡。姬超、张霸占据雁门,便率军南下,欲与公孙虎会师。公孙虎部四万之众,已经距离晋阳百余里。

    而上党守将桑贞所部,为袁矫、袁布二人五万余人马攻击,不能抵挡。遂弃上党北走。公孙霸遣花羽率万骑从北堵截,桑贞不能北进,陷于包围之中。

    纵横方率部众二万人屯驻于大陵隘口要道之处,阻挡公孙霸大军前进。见上党事急,急忙遣其妻赵如霜率二千骑兵前往上党郡,接应前番所遣习甲五千骑兵共同相助桑贞突围。桑贞所部,被围于上党襄桓。赵如霜率部连夜赶至,趁夜色突破花羽北面防线,进入襄桓城,乃请桑贞突围。桑贞部下尚有一万余众,然军心涣散、皆无斗志,加上纵横前番所遣五千人,赵如霜二千人,尚有两万之众。赵如霜道:“今吾西河骑兵在前,将军领上党军在后,可冲破敌军北面之围,退保晋阳,尚可以转危为安也。”

    桑贞意乃决,传令三军饱食,于黎明之前弃襄桓突围北走。赵如霜与纵横部将领七千骑在前,花羽所部见桑贞突围,遂指挥万骑相迎战,花羽所部,甚为精良,西河七千余骑与其相战,久不能冲出。杀至天明,各自折损千余骑,赵如霜心中焦躁,遂挥舞双刀,带左右百余骑只奔军中大将之处,所向无敌,花羽见一女将前来,遂上马舞动双枪来迎战,欲擒下赵如霜。二人战有十余合,赵如霜虽然为女

    子,然而武艺高强,双刀灵活迅捷,快如闪电,花羽有轻敌之意,遂被赵如霜用刀削去头盔上红缨,花羽心惊,不敢再战赵如霜。赵如霜遂指挥部下,杀散中军护卫,斩其帅旗。花羽军遂乱,西河骑兵五千余人冲出围中。

    赵如霜回顾阵中,桑贞万余步骑,正随后而来。花羽部众又纷纷堵截,赵如霜正欲再回军相救之时,忽然南面军马数万杀到,正是袁矫、袁布两军,察觉桑贞夜半弃城,随即领军占了襄桓,又挥师追杀而来。

    习甲对赵如霜说道:“今事已急,我等可速撤,尚能全军。如再返回相救,必然全军覆没也。”

    赵如霜见敌军势大,好不容易冲出重围,如再折回杀入,必将被歼灭。无奈之下,遂与习甲领五千余骑速速北撤。花羽正在堵截厮杀,追之不及。桑贞部万余人,接连战败,士气低昂,今见如此之势,都不愿相战。不等桑贞命令,纷纷阵前弃械投降。

    桑贞见如此,遂谓左右道:“今若死战,必全军覆没。也罢,容军士活命。”于是下令,不愿意战者,皆可投降。桑贞左右部将皆欲投降,乃问桑贞道:“吾等投降,将军将何所安归呢?”

    桑贞手执佩剑道:“吾守上党,今丧师失地,陷于绝境。唯有一死谢罪耳。你等连日苦战,已经尽责,今势已穷,欲投降,吾不阻拦。”

    诸将皆不忍,于是夺其佩剑,将桑贞架住,强行让其一同投降。道:“非吾等陷将军不义也。蝼蚁尚且求生,今势不得已,非战之罪也。愿将军爱惜性命,暂时降之,以作后图。”桑贞无奈,被迫接受。于是其部将便以桑贞名义,向袁矫军投降。于是并州上党郡陷落,损失兵力三万余众,大多为公孙霸军所俘虏。

    袁矫乃收纳其众,将桑贞以及其部将置于军中,待交公孙霸安排处置。遂与袁布、花羽等占领了上党郡各地,又依照公孙霸命令,整顿军马,率军北上,进围太原。

第149章 国贼难收猛将心

    纵横率领部众万余士卒,倚靠大陵险要地势,阻止公孙霸大军北进太原。公孙霸集合部众,令前部军攻打,皆被纵横击退。

    公孙霸闻知纵横领兵阻挡,遂从平陶来至大陵前线,列好阵势,又乘坐燕王战车,排汉朝大司马仪仗,出阵军前,命人请纵横相见。

    纵横做好迎战部署,遂带百余骑,径直出于军前。

    公孙霸在车中,遥见纵横前来,遂命御者驾车向前,带百余护卫,出阵前五十步,然后令人传话道:“孤以此礼相待奋威将军。将军心中不无感动乎?”

    纵横闻知其传话,遂带百余骑前进五十步,与公孙霸相距一箭之地,彼此都能看清对方。然后对公孙霸道:“吾已经还礼矣!你有何话说?”

    公孙霸见纵横已经步入中年,容貌甚为沧桑,然英武仍不逊于当年,甚有大将沉稳之风范。公孙霸乃向纵横拱手道:“孤起兵辽东,转战天下,所见人杰无数,然唯有将军,乃孤最为称赞敬佩者也!自河东安邑一别,今又数年过去,不想将军今日,已经青春不再矣!岁月无情,人生年华易逝,孤不胜慨叹。”

    纵横道:“你逞枭雄之强横,侵凌蚕食汉朝,已经成为天下公敌。逼死吾之至亲,吾与你乃势不两立仇敌也,何必出此无用之语?且言正事,今日之事,欲待如何?”

    公孙霸道:“孤见天下纷乱,乃起兵平定之。非迂腐顽固之人所能理解也。孤自起兵以来,四处征讨,皆无不克之。今天下大半已经平定,并州已经是孤囊中之物。孤念及你勇武无双,怜惜你人材武艺,故不计前番嫌隙。特与礼相待之。今日并州之局面,你亦所知也。孤不久即将平定天下,如你此刻醒悟,归顺于孤麾下,孤当与你剖符立誓,共弃前仇。助孤一统四海,必以大司马职位相授,让你统领天下军马。成就你一代名将之功,传扬后世,流芳千古。”

    纵横闻言笑道:“吾虽然为武人,亦知大义。吾为汉朝之臣,岂能从叛贼乎?如

    吾若愿意归顺你,早在幽州之时便从之了。你今日乃前朝王莽、董卓也,行篡逆之事,天将不容。吾即便是不计私仇,亦不能与王莽、董卓之流同流合污。”

    公孙霸闻言,哈哈大笑良久,道:“天下自命清高之人,皆将孤视为王莽董卓,然在孤看来,皆不过冥顽不灵、实力不济之辈而已,此等虚言无力之辈,被孤先后一一扫灭。将军背叛孤之后,先投王扶,王扶既死,后投顾昭,顾昭乃灭。将军誓死与孤为敌,然孤愈来愈强,将军将势穷力尽,陷入穷途末路之中。大丈夫行事,当以天下大局为重,将军奈何不识时务至此?欲要以螳螂之臂,阻挡大车之轮轨吗?孤敬重将军英雄,才以此相劝也。”

    纵横道:“非吾不明天下大势,乃你为汉朝国贼,吾宁死,也不能从你之命。且吾尚率众据城,你如想取得并州,先取吾性命可也。今日之事,不必多言!”

    言罢,遂向公孙霸略一拱手,然后率领百余骑退回。

    公孙霸尚不肯作罢,在车中大喊道:“竖子!大司马三公之位,不肯相要乎?此孤真心肺腑之言也。”纵横不顾而去。

    归海卫遂请燕王回阵。公孙霸招降不成,心中懊恼,对归海卫道:“孤如此厚加礼待此人,奈何不能丝毫让其动心?天下之人,对孤痛恨乃至于此乎?”

    归海卫奏道:“王腾虽然有勇武之名,然其誓死与大王为敌,诚不足让大王如此相待。大王定取天下,亦不缺此一人。”

    公孙霸道:“此人如不能为孤所用,亦不能留待他人。如其归于汉中伪王,则将为孤之大患。尽可趁此并取并州之机,一并剿灭。”遂传下军令,诸将如能有取得纵横首级者,授以为并州刺史,加镇北将军。军校士卒者,赏金三千两,提升为将军。又集合军马,准备进攻纵横军。

    纵横正驻扎大陵,忽然赵如霜与其部将习甲率五千骑至,说上党已失,桑贞所部皆没。纵横闻知大惊,道:“吾所以守大陵者,为有上党为倚仗耳。今上党

    已经不存,如二袁军再至,此处必然不能再守。”

    赵如霜道:“如今之势,不光此处不能守,晋阳亦将难在守也。夫君宜率部北走,据塞北之地,尚可以保留军马与国贼相抗也。”

    纵横道:“晋阳有难,吾岂能不管而逃?”

    部将习甲亦劝道:“赵夫人之言甚有道理。今公孙霸五路大军进围晋阳,晋阳陷落已成定局。将军部下不过二万余众,前往救之,恐遭围困为敌所歼。不如退守并州之北,据地自守,尚可以驰骋。”

    纵横闻言,沉吟良久。又闻报公孙霸大军即将攻击,众将皆跪下请命。纵横仰天长叹,目光如火。无奈下令,令赵如霜、习甲带领部下一万五千人先行北撤长城,以守塞北。自己率领精骑五千人,弃守大陵,至晋阳,欲护卫晋阳城内并州刺史部文武官员北撤。

    众将领命,恐纵横如相救不利,遭遇不测,还想劝纵横勿要冒险,纵横道:“此乃军令,如违者斩!”赵如霜亦眼中含泪,与纵横告别,带领部众北去。

    纵横留五千骑在大陵,等待赵如霜、习甲所率北撤之部行至半日之后,才于夜半时分弃大陵,率五千骑直奔晋阳。

    公孙霸驻军大陵,正欲进攻,忽然接报,上党已经全部夺取,袁矫、袁布、花羽所部,皆推锋至太原郡境上,公孙霸对归海卫道:“并州所紧要,乃上党也,并州之能战之将,不过王腾也。今上党已经攻取,王腾亦可击破。不想此次取并州,比凉州更为容易。”

    归海卫道:“燕王兵马强盛,所到之处,威风八面。敌人当不战先胆怯三分矣。”

    公孙霸道:“孤今攻取并州之后,趁势再东击徐州,最后灭汉中伪王,天下安定之后,孤便可以卸甲,安享清福也。”

    忽然接报,大陵守军已经弃城而逃。公孙霸遂笑对归海卫道:“今孤尚未进攻,王腾这厮就闻风而逃。早知如此,孤不必动用这许多军马,耗费许多钱粮赋税。”

第150章 并州陷落奔塞北

    代理并州刺史匡懿,率并州文武驻守晋阳。两月以来,并州诸郡县纷纷陷落,公孙霸五路大军十余万人,已经将晋阳三面包围。并州老将管旅、封武等,收聚败兵,尚有四万余众,匡懿乃部署在晋阳周边要隘。忽然闻报,上党已经失去,桑贞所部全军覆没,奋威将军王腾弃守大陵,率部北撤。晋阳城中,军民闻知皆大惊失色。

    管旅、封武乃劝匡懿弃守晋阳,率众北撤。匡懿道:“晋阳数十万百姓人民,岂可一旦弃之?吾如弃城而走,并州百姓尽皆为公孙霸所掳掠,吾失去百姓,如何再立足于并州?”乃不走,欲要以全城军民并力守城。

    忽然纵横率五千骑至晋阳,纵横驻军城外,入晋阳城见匡懿,陈说当前形势,力劝匡懿率兵北走。匡懿爱护百姓,不愿意丢下百姓撤离。姬望乃劝道:“今事已急,不可不走也。如公孙霸大军至,五路大军一齐进攻,晋阳必然顷刻间陷落。那时再走已经不及也。”

    匡懿始终不能决定。众将见劝之无效,于是管旅、封武都来与纵横说道:“慈不掌兵,代理刺史虽然仁慈爱民之举,然于当前之举措,非为明智也。奋威将军名震北方,令公孙霸为之忌惮,我等愿奉将军为帅,带领并州军马,拒守塞外,再与公孙霸相抗衡。”

    纵横道:“二位将军皆并州宿将,吾乃客将,今若号令二位,恐军中难以尽服。”

    管旅遂拔腰间佩剑,跳于案上,割其袍袖,对诸将道:“今奉奋威将军为并州主帅,北撤塞上,如有异议者,以此袖为例!”

    众将见之,皆服从号令。于是一齐伏地,请纵横统帅并州。

    纵横愕然道:“今若如此,将至并州代理刺史为何地?恐有不妥。”

    封武奏道:“代理刺史优柔寡断,非并州之依托耳。今军情万急之时,不得不行非常之策。愿将军统领晋阳军马,末将等皆奉将军号令!”

    纵横道:“吾不敢夺代理刺史之权。今既然如此,容吾再前往劝说之

    ,如其不能决断,再行商议。”

    于是又速至并州刺史府,见匡懿,陈说此事。

    匡懿已经闻知并州诸将奉纵横为帅,今见纵横前来,相劝弃城北撤之事,匡懿慨然长叹道:“吾出身文吏,实无统军之才。今既然如此,将军就领并州军权也罢。北撤塞外,尚可以保留并州旧部。”

    纵横道:“请刺史一同北撤,吾将率领并州军马为护卫。”

    匡懿笑道:“驰骋疆场、争衡天下之事,非吾之能也。吾为汉朝地方命官,治理百姓乃吾之愿也。今将军率众北撤,吾与百姓留于晋阳,如能保护太原数十万百姓周全,吾即便一死,也不足惜也。”

    纵横再三苦劝,匡懿仍然不回心转意,对纵横道:“将军乃将才,可为并州之倚靠。吾今意以决,与百姓共留晋阳,将军可速领军马北撤。晋阳早晚即被下,晋阳军马已经撤离,公孙霸前来,或可以让晋阳免受战火之灾也。”

    正商议间,又接连闻报探马消息,公孙霸五路大军已经进至晋阳郊外数十里之处,恐不时将发起进攻。

    纵横见事急,匡懿又不可劝。遂出刺史府,与封武、管旅等人商议,率军北撤,将晋阳留与公孙霸,能保全百姓性命、免受战火也不失为良策。于是商议停当,将晋阳四万军马,集合北进,向塞外而去。

    纵横领兵北上,行至狼孟县,闻知前方公孙虎军驻扎,纵横命人传话公孙虎,并州已经弃晋阳与公孙霸,如能让道,不相攻击。

    公孙虎闻知,乃对部众道:“燕王有令,必除王腾。今岂可让道?”遂命军据道截击。

    纵横闻知公孙虎不予让道,大怒,即亲自领军,前来相战。公孙虎部下勇将公孙英、贾遵二人领兵相迎,纵横出马,挥矛力战二人,战十余合,二人将不敌,公孙虎见之,即命梅成出战,并州军封武遂提刀出阵,相战梅成,战不数合,纵横舞动长矛,已经刺贾遵于马下,公孙英见之,拍马而逃。纵横遂挥动大军,一齐杀

    来。公孙虎急忙指挥众军围攻截击,并州军亦奋勇拼杀,大战数个时辰,击败公孙虎军,遂冲出围中,纵横收聚众军,还有三万余人。公孙虎亦损失万余人,畏惧纵横勇武,遂不敢追击。

    纵横率军继续北上,将至雁门郡境内,又遇姬超、张霸所部二万人阻击,纵横出战,与姬超、张霸军大战,互有损伤数千人,纵横奋力杀退姬超、张霸二人,再度冲出。遂出长城,至塞外奔定襄郡而来。张霸欲率军追击之,姬超道:“王腾勇武之将,我等非其敌手,如追之,恐折损军马。”又接得公孙虎军令,让其屯守雁门郡,不可轻易追击王腾。于是与张霸又率军返回雁门驻守。

    公孙霸见纵横弃守大陵,便麾军向前,退至晋阳郊外,又闻知并州军弃守晋阳北撤,乃下令公孙虎部截击。见晋阳已无守备,于是驻军城外,令人传书晋阳,令其出城投降,即可赦免全城。

    匡懿在晋阳,闻知公孙霸军来,劝谕城中百姓勿要慌乱。遂在刺史府中跪对顾昭灵位道:“臣不才,乃使如此。然能保全晋阳百姓者,吾即便违心降贼,又何为不可呢?”于是令人传信公孙霸,言大军入城,勿得杀伐掳掠百姓,便投降,如不许,其将焚烧府库,与晋阳百姓**而死,也不出降。公孙霸许诺。于是匡懿便写降表,手持并州刺史印绶册籍,带领并州所留下官吏,出城投降公孙霸。

    公孙霸受降完毕,于是率部入晋阳,对匡懿道:“并州军马尽皆北撤,君献城有功,孤欲仍用君治理并州,共相诛灭并州残余也。”匡懿乃谢罪道:“在下献城投降者,乃为晋阳百姓者也。今在下之举,已为并州所不齿,难以再治理并州。”遂请辞,告老隐退。公孙霸闻言,叹道:“君实为智者。”遂厚加赏赐,准许其所请。

    公孙霸收取晋阳,并州即大部平定。唯有北面定襄、云中、五原、朔方四郡未有攻取。公孙霸在晋阳大会麾下诸将,置酒庆贺,商议攻取并州塞北四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7476/ 第一时间欣赏超级汉朝最新章节! 作者:俱邀侠客芙蓉剑所写的《超级汉朝》为转载作品,超级汉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超级汉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超级汉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超级汉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超级汉朝介绍: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立志写一本风格类似《三国演义》的网文小说,以此表达在下对汉朝的仰慕之情,并向《三国演义》致敬!
超级汉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超级汉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超级汉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