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贞观俗人TXT下载贞观俗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俗人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贞观俗人txt下载     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90章 陛下因何造反?

    离洛二十里。

    官道上有人在等秦琅。

    秦琅看着一袭斗篷下的武媚,十分意外。

    “是不是没有头发后秦公就不认得了,变丑了?”

    长的好看的人,其实就算是光头也一样好看。当然,秦琅并无意对武媚如今的形像过多评价,因为他是太宗的未亡人。

    “才人为何在这?”

    寒风萧萧,路边草木枯黄。

    家丁们远远的散开,两人在路边田野里漫步。

    “去长安大慈恩寺。”

    “据我所知,太宗驾崩前,就已经对未生育的后宫嫔御等做了安排,派了禁军送她们去长安,算算时间,早就应当到了长安才对,为何才人却还独自在这洛阳郊外?”

    武氏望着秦琅,看着那并不带半丝感情的面孔,这个曾经日夜思念的面孔,与记忆中的那张面孔有些许相差,但更添了成熟的魅力。

    心中轻叹一声。

    曾经深宫孤独的夜里,她无数次的幻想着,想着若有机会见面,自己要如何不顾一切的表明自己的相思之情。

    可如今终于再见面了,却又觉得当初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是那么的可笑。

    “上次一别,十年之久了。”武氏感叹着道。

    秦琅点头,上次见面,是秦琼病逝松州,秦琅赶往松州路过剑州时的相遇,确实十年了。

    “十年很短,却也很长,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武氏感叹着。

    十年前的自己,一个怀春少女,天真纯洁,可十年后的自己呢?是一个午夜梦醒时连自己都会嫌弃的女人。

    “能跟秦公同路吗?”武氏望着他。

    秦琅望着武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了这么一句话。

    “才人还没告诉我,为何独自在这?”

    武氏微微一笑,“三郎这么聪明,早就想到其中原因了,又何必问我。没错,先皇驾崩前就安排我们这些没有子嗣的嫔御去长安出家,不过我们刚出发没多久,便听说先皇驾崩了,然后我们在路上停顿了一些时间,待先皇继位后,才被安排继续前往长安。”

    “只是到了洛阳后,有宫中使者前来,将我带进了洛阳。”

    “既然你进了洛阳,为何现在又要离开?”

    “因为苏妃发现了我被圣人偷偷召进宫,为此事跟圣人大吵一架,圣人只好安排我先往长安去,要我安心等几年,到时肯定要正式迎我回洛阳的。”

    秦琅能想象这个事情有多惊人,苏妃是个比较柔弱的女子,但有时候也很烈,与皇帝并没有什么感情,皇帝要临幸谁苏妃也不会在意更不会干涉。

    但当她发现皇帝居然悄悄的把太宗的才人武氏弄进宫时,爆发了。苏妃是个守礼的传统女子,她之前也听说了承乾跟武氏的那丑事,觉得恶心至极。

    想不到如今国丧期间,皇帝居然还敢做这种恶心丑事。

    苏氏要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甚至打算派人去告诉宰相们,李胤也被搞的些乱了手脚,虽然这皇帝性子野,但也知道自己非常理亏,父皇丧期,他还敢跟庶母如此乱来,捅出来,那就是石破天惊。

    不仅仅是名声会不好,甚至刚刚继位,还没有掌控朝堂的天子,会更加被动。

    最后被逼急的李胤,以苏氏得了失心疯为由,将她幽禁隔离起来,不得见任何人。

    另一方面,终究也不敢太乱来,只好安慰武氏一番,然后派人悄悄将她送往长安大慈恩寺,承诺过几年后,他一定来接她。

    秦琅其实有些好奇,武氏有什么样的魅力,竟然能够让承乾这般一而再的胡闹?

    要说武氏漂亮,确实不错,但对于太子或皇帝来说,永远不会缺美人的。他们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

    武氏的年纪,跟李胤其实差不多,还小了几岁。

    “秦公是不是心里鄙夷,瞧不起我?”

    武氏这种情况,其实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父子聚麀。反正是很不堪的了,毕竟中原自诩文明,又不是化外蛮子,连女人都要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如那西南一些蛮夷一样,一妻多夫,兄弟几个同娶一妻。

    武氏跟李世民李胤爷俩一起,这事确实让人唾弃。

    不过秦琅倒不想过多评价,他又不是什么道德楷模,何况李世民自己也没开好头,他杀了元吉,还把元吉的王妃纳入宫中呢。要不是建成妻子郑观音不肯,估计他连兄嫂都要纳的。

    庐江王李瑗被杀后,他曾经抢夺商人的一个善弹琵琶的妾侍,李世民就不客气的又纳入了自己宫中。

    李胤如今偷父亲的妾,一点不稀奇。

    甚至其实历史上偷父亲妾侍的这种事情,多不胜数,甚至历史上的北齐王朝,更是被称为禽兽王朝,他们那一家子的关系,那才叫一个乱。高欢要是地下有知,他的那几个儿子争着当皇帝,然后如此糟蹋自家女人,估计棺材板都要压不住。

    不过高欢自己其实也没资格骂儿子们,因为他做为一世枭雄,也是相当荒淫的,他最爱人妻,广平王妃郑大车、任城王妃冯娘、城阳王妃李娘纷纷被高欢抢上床,开启了北齐荒淫的先河。

    然后高欢长子高澄,也就是兰陵王的父亲,比他爹高欢还厉害,有名的轻礼法,好色狂妄暴虐。

    十四岁时就趁父亲出征在外,跟庶母郑大车私通,被高欢知道痛殴后也不改前非,看上同宗的高慎妻子李氏美貌,见面就扑上去试图强奸,李氏衣带尽裂,逼的高慎后来把战略要地虎牢关献给高欢死敌宇文泰。

    后来还逼娶薛寘之妻元氏,强收北魏宗室公主姐妹元玉仪和元静仪,在老爹高欢死后,甚至强取了寡居的老爹正妻,柔然蠕蠕公主并生下一个女儿。

    高澄篡位夺权,把北魏皇帝公然骂为狗腿朕,甚至当孝静帝试图逃跑被抓回来后,他还跑过去问出千古名句,陛下因何造反?

    这样的一个人,在篡位前夕被弟弟高洋派人暗杀,高洋一接过大权,立马就先废了东魏孝静帝,自立国号为齐,虽然他被人称为英雄天子,重用贤才肃清吏治,能征善战,拳打北方的柔然突厥契丹,脚踢南朝萧梁拓地淮南,压制西魏。

    但他也一样有荒淫的一面。

    大哥高澄还活着的时候,因为高澄数次试图强奸他的妻子李祖峨,所以他一当皇帝,马上就把大哥的妻子元氏强奸了,若仅是如此,还只能说是报复。

    但他又马上把大姨子霸占,为此还无端射杀了其丈夫魏亲王元昂。甚至还做出假装前往祭奠,然后在其灵前奸污其妻李氏。他还跟他大哥一样,看上老爹的妾侍,他想强奸尔朱英峨,对方抵死不从,恼怒的高洋一刀把尔朱英峨给杀了。

    后来有人怀疑高家有家族遗传精神病,因为他们一家子确实是如此。

    高洋后来就酗酒、裸奔、杀人为乐。

    甚至砍下自己妃嫔的头揣在怀里参加跟大臣的宴会,还用大腿骨做成琵琶弹唱,甚至意图强奸岳母,不成就鞭打。

    他连自己家女人都不放过,高氏和前朝元氏妇女,不论亲疏,皆被高洋左右奉旨聚众群**淫。

    动不动就把自家女人拉到殿前,让手下当众奸淫,然后他跟其它人在一边喝酒观看作乐。

    他甚至酒后威胁自己的生母娄太后,要把他嫁给鲜卑家奴。

    他肆无忌惮的做着种种乱仑之事。

    把弟弟关起来剁成肉酱,经常穿女人衣服闲逛,随意强奸、杀掉大臣妻子,鞭打不肯学自己荒淫行为的太子,把太子吓的成了疯子。

    这个疯子皇帝三十一岁时饮酒过度暴毙。

    高洋死后其子高殷即位,是个关心民心的不错皇帝。

    可高洋临终指定的托孤大臣,他的六弟高演也是个疯子,侄子才当了一年皇帝,他就发动政变废掉了高殷,并且毫不犹豫的杀了侄子自己为帝。

    高演虽说杀侄夺位,但好在没怎么荒淫残暴,但他即位第二年,才二十七岁的高演便坠马重伤而亡。

    他死前,没传位给年幼的儿子,而是传给九弟高湛。高湛也是个疯子,高洋在位时,他就蛊惑他杀掉了跟自己不和的老三和老七。

    当上皇帝后,大肆屠杀兄弟和兄弟们的儿子,然后强纳了高澄高洋高殷高演兄弟侄子们的妃子外,甚至还**嫂子李祖娥,产下一女。而他自己的胡皇后却不理不问,就算胡皇后耐不住寂寞,跟他最宠信的和士开勾搭成奸,他都不闻不问。

    他侄子看不下去,上书劝谏,结果高湛居然反把侄子给杀了。

    在位四年的高湛传位给儿子高纬,自己当太上皇,但没当多久,三十二岁也暴毙而亡。

    高纬就是齐后主,自称无愁天子,这也是个有名的昏庸荒淫的皇帝。

    有名的典故玉体横陈就是出自他,这家伙把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冯小怜脱的光光的躺在朝堂之上,还让她做出各种诱人动作,然后让大臣们来观赏,千金一视,甚至全国男子只要花钱,都可以来看。

    ·······

    相比起有家族精神病的北齐高家,李家其实还算好,虽说历史上有脏唐臭汉之说,但也算小巫见大巫了。

    李渊曾经让嫔妃去陪宰相裴寂,李世民纳弟媳入宫,李治偷庶母,武氏不仅跟爷俩,后来自己当皇帝还养许多面首,唐玄宗看上儿媳,直接让儿子送儿媳出家,然后自己再纳入宫中,还封为杨贵妃····

    李家的公主们也大多奔放,如永嘉公主跟自己外甥私通,高阳公主跟和尚私通,这种事情太多了。

    往好点说,李家这是有胡风,奔放自由,说难听点说,确实有点脏。

    “如果你是被逼的,那说不上脏。”秦琅缓缓道。

    武氏愣了下,望着秦琅,“如果我请秦公带我走,秦公肯吗?”

    “你真愿意离开?”秦琅反问。

    良久。

    武氏摇了摇头,终究只是一声叹息。

    于是两人各自不言。

    “我先走了,再见!”秦琅扭头离开,虽然许多嫖客都喜欢劝妓女从良,但秦琅又不是嫖客。

    当然,他也不是那种喜欢蛊惑良家下海的流氓。

    不管如何,武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秦琅并无意去改变别人的选择,那是她的自由。

    人各有志。

    不可强求。

    或者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武氏伸手扯住秦琅的衣袖。

    望着秦琅痴痴的道,“你能陪陪我吗,就一夜,那曾是我十几年的梦。”

    秦琅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就算武氏现在是则天大帝,可他秦琅也无意做面首。

    “果真嫌我脏吗?”

    “你是圣祖皇帝的才人,我是圣祖皇帝的女婿,你是我和太平的庶母,我又怎么能做出那种事情呢,这不仅是对圣祖的不敬,亦是对公主的不尊,同时也是对你对我的不尊。”

    “这荒野郊外,唯你知我知!”

    秦琅呵呵一笑。

    “天知地知!”

    不管武氏为何会提出这么荒唐的想法,秦琅都不可能有半分意思,她不再是那个应国公府的二娘子了,她是圣祖皇帝留下的武才人,甚至还是当今天子的枕边人。

    他又不是什么苍蝇,专喜欢那些有缝的臭鸡蛋。

    说实话,就算是放到后世,武氏的种种行为,也是非常令人不耻要受道德谴责的,何况是在这个时代。

    秦琅不是圣人,却也不想搞的浑身骚臭。

    这一刻,秦琅很想安排人把这个女人给悄无声息的做了。这样一个内心已经无比强大的女人,确实有了成为红颜祸水的潜能了。

    也许历史上的那一幕会重演。

    想到有朝一日,她重回宫庭,而他的两个姐妹都还在宫中为妃嫔,秦琅确实是杀机立起。

    转身离开。

    然后又停下。

    “若你愿意离开,我确实可以帮你,我可以给你安排一个染疫暴毙,然后找具尸体火化成灰上报,我可以把你悄无声息的送到海外,下半辈子你可以过平静的生活。”

    武氏怔住。

第1291章 草莽江湖暗杀令

    关内,沙苑。

    水泊、梁山。

    这是江湖的圣地。

    这年头混江湖的,但凡想混出点名头,都得提两猪头来沙苑先拜拜山。

    为人不识宋公明,纵使英雄也枉然。

    这话可不是乱说的,那是江湖圣典。

    不过今日之江湖,已早非昨日之草莽绿林,紧邻着广通渠和渭水,处在东西两京之间,这片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的沙地,处于洛渭两河相汇之间,如今是一片繁华。

    “哥哥,阿爷要到了。”

    江湖上人称黑旋风的李逵大步迈进聚义厅中,冲着坐在头把交椅上的宋江拱手喊道。李逵长的五大黑粗,不过他曾经并不叫这个名字,就如同宋江哥哥曾经也不叫宋江而叫宋富贵一样,李逵曾经叫陈二狗,李都不姓。

    当然,如今江湖上没有几个知道他们曾经的真名,知道的那几个也不敢在称呼这真名。

    毕竟不论是宋江还是李逵,那都是江湖上呼风唤雨的大佬。

    宋江正在翻看账本,做为水泊梁水的大当家,如今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威势,哪还有当年半分在沙苑落草为寇拦路剪径时的落魄样。

    “到哪了?”

    “林教头传信说已出洛阳。”

    宋江合起账本,站起身来,“发英雄贴,通知各地兄弟,做好保驾护航的职责。”

    李逵走到宋江旁边坐下,看了四下,然后压低声音道,“阿爷派了人来,交下个任务。”

    “哦,阿爷已经多年没有给过我们任务了。”

    当年宋江等一伙草寇在沙苑落草打劫,武德九年遇到秦琅,不仅没劫成反被秦琅杀破巢穴擒下,宋江当时只是个小喽罗运气好没被杀,反而被赐名宋江成为镇抚司的编外人员,包括这水泊和梁山的名字都是魏公所赐。

    在那之后,依托着镇抚司的关系,宋江等用了好几年时间,把关内关外有名的一些江湖绿林势力都给收编了。

    再然后,秦琅指点,没让他们继续混那条道,而是让他们开始洗白经商。

    此后近二十年,在秦琅的亲自指点下,宋江他们打造了一个遍及大唐天下的物流体系,两京诸道设立镖行,西南有马帮,塞外有驼队,江淮有漕帮,海上还有船帮。

    说来宋江他们的这个江湖很有意思,在秦琅的幕后操纵下,早就成了一个类似于加盟型的组织。

    总体上来说,就是各地州县上的地方豪强大贾们,吸收他们加盟,利用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然后加上沙苑水泊在物流上的整体布局和网络,把这张物流大网越编越大。

    不过虽然宋江号称江湖第一人,但实际上这个庞大的物流网络,宋江这个盟主也并没有太强的控制力。

    别看从两京到诸道,数百州千余县,遍布他们的货栈、码头,车队、船队、马队、驼队,但这终究只是个加盟组织,甚至是个商业组织。在官方的登记备案里,其实是没有这么一个庞大的物流网络的,而是以各种各样的镖局、车队、船队、马队等名头登记的。

    不过这个物流网络的作用却也非常巨大,各地豪强们加入进来后,接入系统,带来的是量级的飞升,生意滚滚财源广进。

    虽然收益上,各地加盟的豪强商贾们能够获得大部份利润,但对于设计者秦琅来说,他看中的是这个物流体系本身,是这个物流体系暗中能够发挥出来的巨大的调动力量、组织力量以及情报力量。

    况且,虽然地方加盟的豪强商贾们看似拿大头,但当全国的这无数的网点加起来,沙苑这边的收入可就非常恐怖了,更何况,借着这张大网的优势,沙苑自营的一些买卖,也是无人可及的。

    物流不好做,在古代越不好做。

    有句老话叫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说的就是在古代做运输中介旅店这几个行业的人,其实潜规则非常多,相当黑暗,坑蒙拐骗无恶不做,整个行业的从业素质非常低。

    这种情况非常寻常,就算到了秦琅那个时代,在他去外地求学的两千年前后,都那个时代了,走长途,也是各种坑。火车站,那是小偷骗子的聚集地,一不小心不是被骗就是被抢或被偷,而火车店旁边的那些拉人的小旅馆,多数都是黑店,去了就挨宰。

    甚至火车站边的小店,打个电话都可能得宰你几大刀。

    坐长途客运车,路上肯定要被强迫吃高价饭的,还非常难吃,甚至运气不好,半路上还要遇到车匪路霸,再抢你一回。

    车站等地的旅店非常黑,更别提会有许多小偷专门游荡在附近,更有些人做仙人跳局。

    在那个时代,出趟远门,就跟去西天取经一样,得经历九九八十一劫,被偷都还是小事,万一运气不好,被骗进黑矿黑砖厂,或是女子被拐卖到大山里,也常见不鲜。

    可想而知,在千多年前的唐代,出远门会有多难。

    物流业其实坑更多。

    但贞观以来的重工商兴贸易,却使的物流需求巨大,这是门巨大的新兴生意,曾经混江湖的改行做物流,再拉上各地的豪强们一起加盟,其实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没点实力,物流这样的买卖,本就是要沾点灰的,一般人哪做的了,特别是得穿州过县,就必须得有极强的实力才行。

    秦琅用了二十年时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物流体系。

    宋江、李逵等这些梁山好汉们,也早就不干贩私盐贩私马这样的地下买卖,全干物流了。

    建马队、驼队、船队,建码头、货栈、建快递铺、建客栈,开饭店。

    物流运输必然也跟仓储是相连的,而经营物流运输仓储,兼做食宿生意也是有关的,外人很难相像,虽然如今世面上各地雨后春笋一样多的那各种各样的什么邸店啊镖行啊车队啊船队啊等等,甚至那些客栈、码头等,其实好多都是在这个网络里的。

    有一张一般人看不见的暗网,把这些生意联在了一起。

    片刻后,李逵请进来了另一位当家的,却是孙二娘。

    这位也是关中有名的女富豪,据说家财千万,是岐州首富。

    三人进入密室。

    “既然是阿爷交待下来的任务,就算拼出命去,也得办好。”孙二娘主动表态。

    宋江很是感激,“我们都是得魏公才活命,并有今天的。如今虽个个家财万贯,但也不能忘本。二娘你有什么好的计划,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一定得做的滴水不漏。”

    孙二娘似乎想到了曾经的过往。

    其实她本名也不叫孙二娘,甚至她也并不是水泊梁山的第一位孙二娘,在水泊,曾经有过三个孙二娘,她是第四个。

    但不管是第几个孙二娘,都曾经只是出身卑微之人,都得魏公活命之恩。

    “魏公给的消息来看,这件事情其实很好办。”

    “不要大意,对方身份敏感,事后肯定会有极详尽的调查的,有半点蛛丝马迹,都可能被查出。虽然如今三司不存,但三司的那些人可都还在的。”宋江提醒孙二娘,水泊前三位孙二娘,可都是为了组织而牺牲的。

    如今大家表面身份都已经是有名的地方豪强了,谁也不愿意再出事。

    “我就一个请求,我是个寡妇,但两个女儿。我希望能把一个女儿送来哥哥这里,万一我任务失败,我虽死无悔,绝不会牵连到大家,但我希望,哥哥到时能替我向魏公求情,让魏公同意我小女儿去吕宋。”

    宋江点头。

    “这是应该的。”

    “那我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我走了。”

    望着走出去的孙二娘,宋江有些愣神。

    “哥哥莫不看上二娘了?”

    宋江呵呵一笑。

    如今的宋江也一把年纪了,妻妾成群,儿孙满堂,谁人不知宋大官人。

    “我是在想这次的任务,不容有半分差错。”

    “哥哥,我去帮忙吧。”

    “不,这事情越多人越容易露出破绽,二娘可是在镇抚司受过训的,相信她的本事还没忘记。”

    “等吧!”

    “万一失手?”

    “万一失手,那就得保证不会牵扯到阿爷头上。”

    花白头发的宋富贵,对那位魏公,向来是尊敬的称为阿爷。

    “我明白了!”

    李逵有些犹豫的道,“我只是不太明白,阿爷为何要对这样一个人动手。”

    “不该我们知道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潼关外。

    潼关号称京东门户,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建立在麟趾原的黄土原上,这是一片光滑平坦的黄土塬,关中这样的塬到处都是,如长安东南灞上的白鹿原,而长安渭北的三原,就是因为县内有三个塬而得名。

    麟趾原是秦岭延伸而来,直抵黄河,塬两边皆是深沟,一条禁沟,一条远望沟。两沟受水流冲击,使的壁如刀削。

    汉代时,潼关其实不在塬上,而是在沟中。

    后来因为水土变化,导致关隘险要也变动,于是隋朝将潼关修在了塬上,到了贞观时,汉潼关城和隋潼关城,都受雨水的不断冲刷,使的天险不在。

    而黄河下切,也导致原来的河床裸露,这使的原本麟趾原北面与黄河间并不能通行,此时已经露出了一条河床通道,塬上的关城已经不能扼住咽喉。

    于是贞观时,又把潼关从原上移到了河滩,建在河滩上形成不久的一个低台地上,经旧潼关走禁沟的路也就废了。

    直接过了新潼关沿河岸大路便可直入关中了。

    不过十来年间,禁沟已经荒废的没有了路径。

    暗夜里,在这禁沟荒林之中,却出现了几人。

    为首之人,却正是孙二娘。

    这位岐州女首富,目望东边的暗夜,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第1292章 才人玉陨潼关夜

    潼关做为长安门户,虽说如今朝廷迁都洛阳,且天下承平已久,潼关的军事险要不再突出,但毕竟是两京之间的重要关隘,所以朝廷在这里常驻一镇兵马,有骑兵定时巡逻。

    孙二娘对这里的巡逻安排似乎了如指掌,在禁沟休息了一个时辰后,在暗夜里向东潜行。

    银白的月光,照耀着寂静的黄河两岸。

    黄河在潼关前接纳了渭水、洛水之后,被秦岭挡住去路,九十度折转向东,一路深切过去,滚滚东流。

    一座潼关,连接的不仅有长安和洛阳,与北面隔河相望的就是河东,风陵渡连。正因为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的潼关不仅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繁华的大唐盛世,这里也成为重要的工商市镇。

    孙二娘望着这片熟悉的地方,她知道潼关有十万人口,原本潼关隶属华州,属华阴县,但这些年工商兴旺,人口大增,突破十万人口后,朝廷便单独设立潼关县。

    潼关县城,就在潼关西面。

    但是在那城墙圈起的县城两面,除了那道有四道关城的潼关外,还有货栈客栈酒楼商铺工坊林立,虽无城墙,却依然聚集成邑。

    潼关有这么多人口,最重要的还是物流运输的兴盛。

    虽然潼关的物流曾经不如陕州兴盛,但这里连通三地,也依然十分兴盛。

    潼关东面的陕州三门峡有一百二十里的险滩,黄河漕运艰难,严重制约限制了黄河水运,使的大量的物资只能经陆路绕过这段险滩,这也让潼关成了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

    秦汉到魏晋,历朝都对制约漕运的陕州砥柱进行修治,从凿石,到在两岸修建栈道,人力拉纤,隋朝时则规定洛阳到陕州之间的漕运改为陆运,可洛陕之间是崎岖狭窄的崤山山谷,陆运极为艰难,漕运跟不上。

    后来不得不还是疏水道,修栈道。

    但这两条老办法,也效果不佳。

    贞观中,秦琅为转运使时,奉旨解决漕粮入长安的问题,关键的困难就是陕州这段,后来秦琅提出一个方案,就是仍然改为陆运。

    在崤山山谷里,开辟出一条专门的轨道,采用对开四轨道,用马拉多节四轮货物车厢运输,并在沿途建立十八座车站递场,通过转搬法接力运输。

    直接从洛阳到潼关,依次设仓,建立一条五百里的运输轨道,再辅以黄河水运。

    虽然依然是陆路转运,但因为这五百里是采用转搬法,就是分段运输,沿途仓储转运,另外轨道的效率大大强于过去普通的牛车运输,在轨道上,使用四轮车厢,可以多节串连,更节省运力,效率更高。

    这个计划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对牛马这种挽力需求较高,若是在武德朝时肯定不行,当时缺牛少马,牛马那得是农耕主力。但对于贞观朝来说,牛马已经不是问题了。

    所以这个计划开始实行,从最初的一条轨道,到后来的四条轨道,洛阳到潼关相接,然后货物便可直接进入永通渠运河,直抵长安。

    其运输量和效率,都是过去的数十倍之上,但这也就带来了潼关成为了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地位,甚至已经渐渐有超过陕州的趋势。

    塬上塬下,灯火万家。

    到处都是货栈、车行等。

    因为发展太快,潼关县城也无法容纳,城外建起一片片的房子,遍布商铺邸店。

    浓浓的夜色里,孙二娘如鬼魅一般潜行。

    四更时分。

    一间客栈里响起惊恐的喊声。

    “走水了!”

    但火势太快了,火焰很快吞噬了整个客栈。

    县城里有专门的望火楼,值守的人很尽职,发现城外有房屋失火,立即发出警报。

    潜火队第一时间派出了潜火兵携带着各种灭火工具赶往现场救火,这些潜火队是大唐贞观以来建立的专业消防队,受过专业的消防救火训练。

    行动不可谓不迅速,但他们依然没能及时灭掉客栈的火。

    好在他们迅速的控制了火情,不致蔓延。

    潜火队长第一时间对现场展开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昨日客栈入住的客人里,有一队贩油的商人入住,他们携带着数千斤油料就寄存在客栈,结果意外失火,这些油助火势,使的火势迅速焚毁了半边。

    火起的太快,客栈里的一些客人都没能逃出。

    但不幸中万幸的是,只焚掉了一个院子,

    “五名油商住在另一个院子并没事,客栈的掌柜和伙计等也没受伤,只有洛阳来的一行人,其中三人所住的院子被焚,抢救不及,主从三人皆亡。”

    尸体已经烧的认不出面目,但经过一番调查,还是大致确认了身份。

    客栈掌柜满脸烟熏火燎,跟同样狼狈的伙计们跌坐地上,如丧考妣。

    那几个油商更是被第一时间控制,此时叫冤不迭,大喊无辜。

    附近帮忙救火的众人,看着被抬出来的三具烧焦的尸体,都在那里感叹着。

    被烧死者的同伴,十几个洛阳来的男子站在那里面脸煞白,惊恐万分。

    有如天塌了一般。

    围观的人群之中。

    孙二娘手里提着个救火的木桶,混在人群之中。

    潜火队长开始询问那不幸被烧死客人的同伴,问被烧死者的身份。

    “尸体谁也不许动,立马封锁现场,马上去喊潼关县令来,还有派人去潼关,请潼关镇将过来。”

    洛阳来的男子咬着牙,发出嘶哑的声音。

    潜火队长刚要喝斥,结果那人掏出来一块鱼符。

    “我乃百骑校尉孙德昭,速去!”

    看到那块鱼符,潜火队长倒吸口凉气,虽然百骑司已经被太宗皇帝撤消,但百骑司存在了二十余年,其威名之盛,不次于镇抚司,谁都知道论起来,百骑司甚至比镇抚司更亲近天子,乃天子近从。

    百骑司虽然撤了,但百骑营还在,依然是天子元从近侍。

    潜火队长估计自己摊上事了,很大的事。

    他虽然不明白,那被火烧死的三个女子,究竟是何来头,竟然被百骑护送,甚至都没住官方的驿站馆舍,而是住在这么一间客栈里,且入住时并没有报出真正身份。

    可这些都顾不上了,一个百骑校尉,六品武官,在潼关已经比他们县令还高,更别提,这是天子近从。

    潜火队长想要向这人说几句好话,结果对方瞪了他一眼,吼道,“滚!”

    那校尉阴沉着脸,命令手下和潜火队员,驱赶周边围观的百姓,那三具尸体也被围起来。

    孙二娘提着桶跟着旁人退去。

    在嘈杂的议论声中,渐渐陷入黑暗,缓缓消失不见。

    三天后。

    秦琅抵达潼关。

    潼关镇将和县令都来拜见秦琅。

    在这里,他也见到了那位百骑校尉。

    “许将军正在赶来。”

    华州刺史郝处俊是贞观进士,秦琅的门生。他父亲郝相贵曾任滁州刺史,封甑山郡公。当然,赫处俊家最重要的背景,是他外祖父许绍。许绍是高祖李渊的老同学,隋末时许绍为夷陵通守,后以黔安、武陵、澧阳归顺唐朝,唐朝授许绍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

    当时赫处俊父亲就跟着老丈人许绍一起归附唐朝,得以封郡公。

    许家祖籍高阳,但许绍祖父和父亲都任过楚州刺史,所以移民楚州,成为当地豪强,李渊父亲李师曾做过安州总管,因此许绍跟李渊小时同学,关系特别友爱。

    靠着这关系,许家在唐朝地位不错。

    尤其是当年李靖刚归唐后奉旨南下讨伐萧铣,结果出师不利,李渊让许绍斩李靖,许绍特意为李靖求情,李渊这才没杀李靖,后来李靖平东南,至贞观时为宰相,许家也因此多得李靖照顾。

    而秦琅跟许家关系也还不错,比如许圉师刚被秦琅举荐为中书舍人,这许圉师也是秦琅门生,同时是许绍的幼子,是赫处俊的表兄弟。

    许圉师历史上不仅成了宰相,而且他还把孙女嫁给了大唐第一诗人谪仙人李白。

    赫处俊年纪比秦琅这个座师还大了好几岁,但爵位也仅是个虚封郡公,官职虽是刺史,但也是秦琅刚举荐来的。

    他这才刚到任呢,结果就碰上这么个案子。

    “客栈里被烧死的三人,其中一人是圣祖的才人武氏,其父为已故应国公武士彟。”

    赫处俊知道秦家跟武家有亲,死者武氏的姐姐是秦琅弟媳妇。

    秦琅坐在那里面无表情,“武才人为何在这?为何是百骑校尉护送,为何不在驿站住宿?”

    秦琅一连三个问题。

    赫处俊当然说不出来,这位历史上跟他表弟一样做到了宰相之位,但是此时刚到华州上任,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就摊上了这么桩事情。

    “座师,我曾听到一个传言,说武氏跟当今·····”

    秦琅打断了他的话。

    “没根据的事不要乱说,传出去的后果有多严重你应当明白,你这华州刺史的职位,可是来之不易,我与长孙公、许公、崔公等也是讨了好大人情,华州刺史可不是一般的刺史。”

    赫处俊讪讪的点头。

    “学生只是觉得这里面似乎有股阴谋的味道!”

第1293章 封后立储更年号

    “人死在华州地界,虽与你有关,但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如实上报就好,至于个中详情,自有专门的人来调查。你不用担心,你也是刚来上任,这事与你无关,我会跟长孙公去信打个招呼的。”

    赫处俊总觉得这事透着古怪。

    武氏为何会出现在那个客栈?

    他跟当今的那个隐秘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

    难道是当今天子为避嫌杀了他?

    “把那百骑校尉叫来!”

    孙德昭进来时,眼睛通红,他已经三天没睡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如何睡的着。

    “孙德昭,我记得你是当初我编练东宫三千旅贲营时的一员,对吧?”

    “谢太师还记着卑将,卑将当初只是一名普通小卒。”

    “我记得你小子力气很大,可以举起一百二十斤的练力大刀舞出花来,也非常能吃,跟人打赌,一顿吃了十斤羊肉,是吧?”

    孙德昭笑了起来,能被太师记得这些往事,他觉得很荣幸。

    “你这次严重失职了。”

    “卑将该死!”

    “事情查清楚了没有,是意外还是什么?”

    “目前查到的情况看,是意外。”

    “既然是意外,那你也不要有太大负担。”

    孙德昭却没法轻松,他得皇帝秘密任务,暗里护送着武氏去长安,谁知道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天前,我还在路上碰到了武才人,想不到仅过了三天,她就遇到这等不幸。”秦琅感叹一声。

    三天前,孙德昭远远站着,虽然想跟秦琅打招呼见礼,但没机会。

    “我给程将军写封信,他现在是你直属顶头上司,我让他帮你求个情,水火无情,意外的事情总无法完全预料到的,你虽失职,但也罪不该死。接受这次的教训,以后做事用点心。你愿意去岭南吗?”

    孙德昭这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人都瘦了一圈。

    “谢太师庇护,愿去。”只要能饶一命,去哪都行。

    “这样,我想办法让老程安排你到镇南大都督府去,过去先委屈做个旅帅吧,好好将功赎罪,镇南那边经常跟南蛮作战,立功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好好干,还是能再起来的。”

    “谢太师!”

    孙德昭激动的要跪下,秦琅扶住他。

    秦琅最后提出想去拜祭一下武氏,毕竟两家也有亲。

    孙德昭也没想到其它地方去,痛快的应下了。

    此时初冬时节,天气还不算冷,赫处俊调来了冰块,把三具烧焦的尸体冰镇起来,等侯洛阳那边接手。

    孙德昭带着手下百骑日夜守着冰窖。

    秦琅进入冰窖,这是一个商家的冰窖,冬天储存冰块以备夏天之用。

    站在武氏的棺前,秦琅看着那才黑焦炭摇了摇头。

    焦尸用棺材收敛,但还要等侯调查,所以并没有过多处置,只是加了冰冻着。

    那团焦黑几乎就是块炭了,完全看不出半分本来面目,甚至连人形都看不出来了。

    三天前,这还是个美丽而危险的女人。

    然后,秦琅亲手了结了她。

    面对着这块焦炭,秦琅心里有些愧疚。

    但却并没有后悔。

    他曾给过武媚选择。

    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那条危险的路,所以秦琅最终也只好痛下杀手。

    为别人还不曾犯下的罪而杀她,这似乎更是一种犯罪,但秦琅却不愿意去赌。

    她的性格,她的行事,都表明,她有很大的概率会走到那条既定的路上去,而这会危及秦家姐妹,甚至危及秦家,乃至是整个大唐。

    虽然承乾跟李治的性格完全不同。

    李治相对懦弱一些。

    可既然武氏在这个时空,跟李胤能弄到一起,甚至能让承乾念念不忘,在父丧期间就敢大胆的把她弄进宫去,那依然表明这关系的危险性。

    他本来并不想这么做。

    但最终还是做了。

    秦琅在心里向武氏道了个歉。

    本来他想让孙二娘把武氏悄悄带走,然后调包弄具女尸烧焦留在现场,这样也不会有人发现。

    但秦琅觉得,这样做风险很大。

    而且武氏既然已经不愿意离开,秦琅强行带她走,或许可能还会有后续的意外,思来想去,还是一了百了吧。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也许就不存在了吧。

    在冰窖里呆了一会,秦琅离开。

    再次见过了赫处俊和孙德昭等后,秦琅也就继续启程。

    秦琅离开后不久,许洛仁赶到了。

    这位前左羽林大将军,原先兼百骑司统领,这次奉皇命星夜赶来,带来了大批好手,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

    然后带着三具尸体以及孙德昭等一队百骑返回了洛阳。

    整个过程,都保持了低调和隐秘。

    孙德昭回京后被再次秘密审讯,甚至被天子召见。

    “贬镇南大都督府静海军队正。”

    孙德昭从六品校尉被直接撸到了九品的队正,还算好保留了官品,没被直接除籍为民。据说是辅国大将军程咬金力保的。

    武氏意外死于潼关一事,最终被秘密结案。

    整个事情被封印起来。

    只是在宫廷档案里报备记录一条,圣祖才人武氏前往长安大慈恩寺出家路上,在潼关染急症暴毙而亡。

    染病暴毙,而不是路上旅店失火被烧死。

    皇帝追赠武氏为圣祖昭仪。

    武氏最后被秘密埋葬在了洛阳北邙山上,墓碑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洛阳宫人武氏之墓。

    ······

    长安。

    飘飘大雪,一夜之间将大地银装素裹。

    除夕之夜。

    秦琅与李靖把酒赏雪。

    八十多岁高龄的李靖,端着刚烫好的黄酒望着雪怔怔出神。

    去年冬,秦琅主持将圣祖安葬昭陵,然后上表辞职。

    君臣你推我让,也算做足了戏码。

    三辞之后,皇帝终于接受。

    于是乎,秦琅在做了一个多月的检校尚书令后,这个烫手的官职还是还回去了,连带着平章军国重事一职也辞了。

    现如今秦琅也就保留着一个太师的头衔。

    镇南大都督也辞了。

    武安府都督之职交给了嫡长子秦俞,吕宋府都督之职交给了嫡次子秦伦。

    秦琅以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师、吕宋郡王、魏国公这几个头衔致仕。

    等开春,他便将离开长安,回到吕宋领地去了。

    “明天,就是开元元年了!”

    “一个旧时代落幕,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一老一少一起举起了酒杯。

    “我真想也去那岭南再走走,甚至出海去你那吕宋岛看看。”李靖牙已经掉光了,“武德时我率军经略岭南,在岭南短暂呆过一段时间,那时可没想到,三十年不到,岭南居然已经有如此大的变化,变的如此富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秦琅道,“卫公身体这么好,不如明年随我一同南下瞧瞧?”

    “不行了,现在走路都离不开拐杖了。”

    秦琅对李靖再举起酒杯,这位战场上的军神,在政治上却表现不嘉,不管是在隋朝还是在唐朝,既不得李渊喜欢,也不得李世民信任,虽然说带兵的本事了得,甚至在军事学问上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堪称兵法大家。

    但也只能说碰上李世民这样的比较了得的皇帝,才能善终,否则不管是在杨广手下还是李渊手下,李靖都不可能当上宰相,甚至他那情商,搞不好就被卷入哪个斗争里,然后被人装进去坑了。

    “老夫八十三,怀良你三十八,但论起这功绩啊,却是远不如你啊。更别提这豁达了,才如此年纪,居然就致仕归隐!”

    李靖笑着道,“以你这年纪,再辅佐当今圣人几十年都不成问题,甚至说不定将来还能再辅佐一位新君,到时可就是四朝元老啊。”

    秦琅却没有丝毫幻想那些。

    除夕夜,秦琅与李靖饮酒到天亮。

    天明,正旦钟声响起。

    李靖已经在榻上呼呼大睡。

    秦琅告辞离开。

    刚到家没一会,结果李靖家人就上门来了。

    “太师走后,我阿爷醒来,还说要喝皮蛋瘦肉粥,要吃海带汤。粥还没好,结果阿爷却说要交待我们几件事,刚说完,便走了。”

    据说李靖走时,是面带笑容而去的。

    “阿爷说,忠武王来接他了。”

    忠武王当然是秦琼,封齐王,谥忠武,民间都说秦琼已回天界做了天王。

    据说当年李靖的舅舅韩擒虎死前,许多邻居都看到好多阴兵阴将到来,他们说是来迎接韩擒虎去做阴间做阎罗王的。

    于是韩擒虎成了十殿中的阎罗王。

    如今李靖走了,说秦琼来接他了,就如当年老铁枪走前,也说看到秦琼带天兵天将来接他。

    这番话迅速传遍长安城。

    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很快变成秦琼在天界已经飞升为天帝,奉他为秦圣帝君。而李靖被秦琼接引入天宫,让他继承了自己天王之职,接替统领天宫天兵。

    李靖成了托塔天王。

    秦琼晋为秦圣帝君。

    洛阳。

    正旦大朝会。

    改元立新,年号开元。

    天子下诏。

    册封苏氏为皇后,其父苏亶加封为特进,授太常卿加东阁学士、封晋国公,其母封晋国夫人。

    册封皇长子秦王李象为皇太子。

    次子李厥改封齐王,四子李贤改封晋王,五皇子李孝封赵王、六皇子李弘封楚王、七皇子李哲封魏王。

    皇九弟晋王李治改封许王,皇十三弟赵王李福改封豫王。

第1294章 长安故人

    长安。

    平康坊秦府。

    秦琅在跟故人聊天,新年佳节,无数人都想来府上拜年,但秦琅却谢绝访客。长安毕竟是西京,虽说迁都洛阳之后,顶级的勋戚豪门都往洛阳迁,留在长安的都是致仕养老的老家伙,又或者是那些家族里的庶子旁枝。

    但毕竟这是长安,依然是大唐能与东都洛阳并驱的唯一存在。

    其它诸如广州扬州荆州益州并州幽州交州登州之地,虽然富庶,但政治地位远远不及长安。

    魏昶也已经一把年纪了,将将七十。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不过看魏昶的样子,再活个二十年估计都没问题,这把年纪了,乌发还过半,皮肤更是很好,并没有什么老人斑,甚至坐在秦琅面前,也不稀的喝什么茶,而是直接喝酒。

    相比起魏昶这老不死的,反倒是刘九,曾经顶天立地一般的汉子,如今却佝偻销瘦,面容枯槁,还总是咳嗽,跟随时要挂掉一样,他的好兄弟刘三情况稍好点,但却也端着杯加了枸杞的茶。

    镇抚司裁撤,这几员镇抚司真正的骨干也都顺势退下来了。

    魏昶扎根长安,人人尊称一声魏帅,长安这地面上没谁比他人脉更广了,他当年得秦琅指点,早早插手长安的屠行,这二十来年下来,魏昶虽然也没少跟着秦琅投资做买卖,但自家核心的买卖就两样,养殖和屠宰。

    其中养殖以养猪为主。

    别小看这买卖,如今魏家是两京最大的猪肉供应商,年利过十万贯。加上其它各种各样的入股投钱等,魏家也是一地富豪。

    身上挂着个虚封侯爵,谁还记的这位曾经只不过是宇文述家的奴才呢?

    “我已经都安排好了,长安交由老大负责,洛阳交老二负责,再留下老三负责协调各地的买卖,然后其它人都跟我一起南下。”

    秦琅望着魏昶,“你真舍得离开长安?”

    魏昶抿了口酒,面色又红了些。

    “是有些舍不得,我生在长安,父亲是宇文家的奴才,母亲也是个奴婢,甚至往上数上八代,都是宇文家的奴才。”

    秦琅笑笑,“宇文述家祖上,早年也不过是宇文泰家的奴才而已,但宇文述不也成了隋朝四贵?甚至他几个儿子一个尚了隋朝公主后来又做了唐朝宰相,一个纨绔无德却也弑杀杨广自己当了回大许天子呢。”

    老魏回忆自己这一生,出生就是宇文述家的家生奴,杂役、马夫再到随从,再后来被宇文述安排到长安县做了不良帅,九年不良帅后,安排进骁果军,又干了九年,做到了六品校尉,然后大许皇帝宇文化及被杀,他逃回关中长安,重操旧业,成了大唐的不良帅。

    再到随秦琅进了镇抚司,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一个卑贱的奴隶,能到如今身家百万的侯爵,确实是他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是认识了三郎这个朋友!如今老了,更想跟老朋友呆一起了。我家那老小子也一直来信跟我说,吕宋好,说的跟花儿一样,我也早就想去吕宋了。”

    魏昶很早的时候,就安排了庶子随秦琅去武安封地,多年经营下来,如今几个庶子全都在那边开枝散叶了,秦琅开拓吕宋,魏昶也第一时间又安排了子孙过去。

    老魏很早就打定了主意,这辈子都跟秦琅秦家绑在一起,这绝对不会错的。

    到如今,更坚定了他要把重心往南移的念头,虽然嫡长子会留在长安,洛阳那边也安排了嫡次子,甚至老三安排去了扬州。所谓狡兔三窟,家族大了,总得为长远考虑。

    两京繁华,更是政治中心,老魏认为还是不能离开这天下中枢的,而扬州工商兴盛经济发达,自然也要早做安排。至于说岭南甚至海外,老魏看中的是长远,虽然现在偏了些,但现在机会也多,更何况他跟秦琅一样想法,认为得为老魏家留个保险。

    宇文述家祖上也不过是宇文泰家的奴隶,几代后也终于在隋朝时混成了四贵,权倾朝野,但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也有覆灭之险。

    后来宇文化及几兄弟弑君后,大许国没多久就要崩溃,宇文化及就立马让老二宇文士及跑去关中归附李渊,好为宇文家族留条退路。

    其实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如李渊的父亲李昞当年并不是李虎的长子,后来能继承李家爵位,完全是因为当年李虎虽然最早也是跟着贺拔岳入关中的,但在贺拔岳死后,李虎并不支持宇文泰当这关陇集团的新扛把子,而是跑到关东去找贺拔岳的兄弟回去主持局面。

    只是贺拔岳的兄弟并不同意,李虎后来回到洛阳朝中任职,再后来才又回的关中,但他长子李延伯却留在东魏,而次子李真早年随李虎征战时战死了,因此最后爵位落到了老三李昞的头上。

    在北魏分为东西魏内斗的时候,其实当时许多名门大族,都是两边下注的。三国时的诸葛家,那更是做到极致。

    如今虽是一统盛世,但居安思危,老魏这种出身的人,危机意识更强,他这些年不断的安排儿子们出去另立门户,而且与一般大家族的分家不同,是安排到很远的地方去立户,如扬州,如岭南等。

    如今老魏决定,除了两京和扬州、武安几家外,还要亲自去吕宋再建一支。

    不管将来世道如何变化,魏家都能保证延续下去。

    “听说吕宋那边无雪,我正好过去疗养。”刘九道。

    秦琅知道刘九早年受过许多伤,所以晚年身体不太好,而且这家伙又好酒,暴饮暴食,所以得了痛风病,关节都早变形了,被痛风折磨的不要不要的。

    “吕宋的海滩确实适合度假,不过你到了那边,得戒掉酒,还要忌海鲜,否则你这痛风只会更厉害。”

    刘三则道,“九哥去哪,我也去哪。”

    刘九当年是太子王,父亲也是正经当过大唐的郡王的,还曾得封过赐国姓,当年他们这些胡蛮,也不过是乱世的草莽。刘九被秦琅从死牢救出来后,也算是步入了正轨,镇抚司多年,混了个侯爵,五品的官职虽不显,

    但大哥风范不倒,尤其是在坐镇并州镇抚司分部时,在边塞那可是威风八面的。与魏昶做养猪和屠宰生意不同,刘九在边塞主要是搞皮毛加工,一直是跟秦家合作的,从草原收购来皮毛,制成皮革产品或是加工成毛线等,因为边疆太平,所以这买卖利润很大。

    刘三也是干的这个,反正个个都身家百万。

    “骑了一辈子马,如今骑不动马了,却也想跟着三郎扬帆入海,乘风破浪!”刘九笑道。

    “当大侠不好吗?”

    “嘿嘿,当大侠,那是二三十岁时的向往,如今一把年纪了,还当什么大侠,再说,如今江湖,名头最响亮的那是水泊梁山的及时雨宋公明宋江,那才是第一等的盖世大侠,名头之响,三山五湖四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这种,已经是过世的老不死了。”

    秦琅笑笑,“你别这么嘲讽人家宋富贵,他什么底子你还不知道?当年我无心安插的一个棋子,多年来也都是得你们几个的关照,才能有那么点气候,没有你们罩着,早不知道投胎多少回了。”

    几人就都笑。

    宋江在江湖上如今确实是名声第一,但在这几位面前,算个屁啊。

    魏昶也就不提他,笑道,“听说苏将军赶在年前灭了百济,这次朝廷特加封他为从二品镇军大将军,苏将军可真够威风的。”

    刘九却呵呵一笑,“想当年我们随三郎去幽州的时候,苏定方还在家种地呢,要不是三郎,苏定方哪有今日之威风?镇军大将军,那也不过是三郎的门生而已,那是咱们的晚辈。”

    苏定方是秦琅的门生,人所皆知,但他毕竟早年也一直是东宫的卫率,跟承乾关系不错。况且,这位是极能打的,甚至有人评价说秦琅之后,朝中最能打仗的一位。

    他水路挥师十万进攻百济,对百济那是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战例,堪称羽林宫教科书一般。

    不过苏定方除了打仗厉害,如今这政治头脑也非常不错。

    还知道要搞政治献礼。

    特意赶在新年改元之前,发动最后决战,一举攻破百济的旧都熊津和新京泗沘。先前苏定方出人意料的在汉江口登陆,先干掉了百济在南汉山与新罗对峙的军团。

    然后从唐津湾直插熊津江上游。

    苏定方故意围城打援,迫百济王召集全国兵马入京勤王。

    在年前,苏定方终于结束对峙,开始决战。熊津城下,苏定方歼敌万余,用火药轰开了熊津城墙,迅速拿下熊津,然后挥师南下,与南路军在泗沘城下会师。

    先前的对峙,不过是苏定方故意诱敌的示弱伪装,本就是为了一次歼灭百济主力,避免回头一城一池的去攻坚。

    泗沘城下,百济倾国来战,结果也照样被苏定方杀的是落花流水,百济国王更是直接战死当场,被唐军的神机霹雳大炮给轰死。

    百济军溃,唐军破城。

第1295章 强硬天子

    百济太子扶余隆领军在外,城中是扶余隆之子扶余文思,见唐军已经轰开了城墙缺口,直接就带城中文武投降了。

    都城陷落,败退城郊山上的太子扶余隆也只得率部投降。

    报捷的使者押着扶余隆和扶余文思爷俩赶到洛阳时,刚好是除夕夜。

    正旦改元前一夜,苏定方送上这样的献礼,当然讨的李胤龙心大悦,于是赐封镇军大将军,特授为带方道经略安抚使,晋封刑国公,赐世封刺史。

    百济的灭亡,对秦琅来说,这是早有预料的事情。

    李绩在辽东向高句丽用兵,而秦琅也早把倭国这个百济盟友拉到了大唐这边,现在忙着革新和挖矿搞钱,哪里顾百济死活。

    至于新罗就更不用说,这是世仇,金春秋带兵趁火打劫呢,还有伽倻和耽罗这两个大唐扶持的藩属岛国,更是落井下石。

    百济比历史上处境更艰难,所以灭的更快。

    “听说政事堂现在对于百济处置有些争论,”魏昶笑着道,“长孙相公说先皇曾有遗言,说灭百济之后,扶立一位对唐恭顺忠心的百济王子立为百济国王,对百济羁縻统治,设立都督府。”

    “但是圣人却并不愿意,要将百济直接设为经制道州县。”

    长孙无忌认为应当按李世民的意见,对百济实行羁縻统治,甚至拟定要授封扶余隆为百济国王,赐封带方郡王,置带方都督府,下设熊津等五都督,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

    但李胤却提出改土归流,置带方道,以汉晋时带方郡所置七县,俱升格为州,置带方、列口、南新、长岑、提奚、含资、海冥七正州,下边三十七县。

    百济国自己的区划,是五部三十七郡制,官方户籍是七十六万户,人口还不少的。

    长孙无忌认为百济太远,如今高句丽也还没有拿下,所以没必要实行直接统治,毕竟虽然国王死了太子降了,但大部份地区现在依然还没降,若是朝廷搞直接占领,那估计到时百济地方上还要继续对抗。

    倒不如羁縻统治,以太子扶余隆为国王,原五部改为五都督府,三十七郡改为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不变,原来百济各部郡县的官吏将领们,依然留用,授官赐爵,然后便可不战而下全境。

    到时以百济之粮,百济之兵,助苏定方之军,从南面往攻高句丽,与李绩一起拿下整个高句丽。

    可李胤这人的性子,却是不愿意放弃到嘴的肥肉。

    在他看来,百济不过又是一个吐谷浑而已,就算有反复,又能反到哪里去,当年吐谷浑也几次做乱,他还亲自出兵干过他们,如今吐谷浑还存在乎?

    在这件事情上,皇帝居然不肯遵从元老首辅的意见,僵持不下了。

    李胤态度坚决,百济直接改成七个州,原三十七郡降为三十七县,原二百五十县,皆降为乡。

    对那些百济旧贵族官员们,也不必过于优待,他们是被征服者,所以王室贵族等都要迁往两京。

    接下来苏定方带兵继续扫荡地方,敢有不归附者,直接灭了。

    对百济地方上的官民,就如同之前东征对辽东的高句丽地方一样处置,贵族豪强地主富民们,全都迁回中原,然后把那些人的土地等全都充公没收,一部份为官田,一部份赏赐给征百济的将士们为勋赐,另外则拿来招中原移民,以及分给百济普通百姓。

    这几乎就是先前对辽东占领后的处置政策。

    长孙无忌反对,认为当初辽东的这个占后政策,执行起来并不顺利,因为缺少足够的中原汉人能移民过去,而把大量的当地上层迁走,又带来众多的叛乱反抗,增加了维持的成本。

    现在辽东的实际情况,比战前高句丽人控制时要萧条的多,人口大量减少,填补不过来,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的过来。

    而百济也这样搞,那情况会更糟糕。

    而且长孙无忌提出警告,若是朝廷在拿下高句丽前这样处置百济,那么百济地方上必然会掀起大规模的反抗,甚至会让新罗有可乘之机,乘机抢占百济之土地。

    可李胤对长孙无忌的警告无动于衷,坚持要一步到‘胃’。

    李胤甚至都打算把伽倻这个大唐早年扶持的藩属小国给并入到带方道中去,还打起了耽罗国的主意。

    “听说这次灭百济,有好几将领表现非常不错,你那兄弟牛见虎,还有王文度、刘伯英、刘仁轨、刘仁愿、薛仁贵,一个赛一个的猛。”

    “欺负化外蛮子而已。”

    喝着酒聊着天,秦琅对于半岛上的战争,不算太感兴趣,因为早知道了结果,就没有半分期待的刺激了。

    相比起苏定方的用兵迅猛,李绩在辽东却是稳打稳扎,故意在鸭绿江一线消耗着高句丽军力,他这样做的目的秦琅也能一眼看穿。

    唐军在鸭绿江一线,也早经营了数年,储备了许多粮草军械,甚至修了许多城堡兵站,在这里打,唐军基本上就跟主场做战没什么区别,不会有半点后勤补给上的压力。

    甚至还有水师可沿海沿江支援,连靺鞨诸胡的骑兵也能提供更多助力。

    这比起直接长驱直入攻往平壤是有一些好处的,可避免补给线过长,后勤压力大,甚至是能避免在敌人主场上攻坚做战。

    先在鸭线江一线消耗高句丽的生力军,待消耗的差不多了,再一举杀过去,到时高句丽人就再无抵抗之力了。

    这种打法得耐的住性子,尤其是朝堂上得支持。

    好在李胤也不是不懂军事的人,对于李绩这位圣祖挑选的主将,也表达出全力支持的态度,不管李绩怎么打,他都赞成,完全不干涉。

    “三郎不是说吕宋一直缺人嘛,我看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啊。如今百济刚灭,苏定方手里头肯定有大量的俘虏等,正好买些过来啊。”

    因为李世民故意卡吕宋脖子,设立的移民限制,虽有许敬宗崔敦礼等帮忙,但依然受限很大,这导致如今吕宋也不得不修改策略。

    秦琅早前本打算大量从中原移民汉人过去,建立一个汉移民殖民地,并不想过多的在吕宋保留本地土著或其它外来奴隶。

    可在现实面前,他也不得不低头。

    不低头不行,人口增速过缓,严重制约吕宋发展。

    他现在只能放宽对土著的控制,不仅开始招安一些土著部落,将他们迁移到吕宋外岛,分田授地,甚至还对一些土著部落保留了不少自治权力。

    另一方面,也只能加大奴隶的引进。

    搞的现在,吕宋的汉人已经不到半数了。

    秦琅只能加强殖民教育,比如规定所有土人的孩子都要到吕宋本岛上接受汉化教育,实行寄宿制度,安排这些土人孩子到汉人家庭中寄宿居住,吕宋官府给寄住家庭一笔补贴。

    同时,也到处搜罗那些孤儿,让汉移民家族收养,官府同样补贴一笔钱。

    秦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可靠的吕宋人口。

    当年秦琅在武安实行这种收养蛮族孤儿的政策,效果还是不错的,许多蛮族的战争孤儿们,打小在汉人收养家庭中长大,认汉人为父母,学习汉文化,长大后,除了长相稍有些不同外,其实已经跟一般的汉移民没什么区别了。

    他们的思想,已经完全汉化。

    在武安,在太平港,这种收养长大的孤儿特别多,如今也都已经成长为年轻一代,在各行各业之中,甚至许多黑不溜秋的昆仑奴年轻人,都已经汉化了,一口唐官话说的比许多中原山里汉人都好。

    但秦琅一直觉得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如果不想办法保证主体民族的数量优势,那么将来一定会有严重的隐患的,尤其是吕宋这样的海外之地。

    在秦琅的设想里,主体的汉民族不能低于七成。

    这种思想在后世可能被攻击,但在这个时代,是必须的。

    “百济虽说是东北扶余人南下征服马韩诸部建立起来的国家,但扶余人也算半个自己人。”魏昶虽说奴隶出身,但毕竟如今也是个侯爷,所以这些年也是学了些知识的。

    他也知道说百济与高句丽国的统治者都是出自扶余,扶余是扶余人建立的,他们属于秽貊人的一支。

    濊貊族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是周王朝的臣属国了,夏商之际,广泛分布于南起朝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的广大地区,濊貊主体在东北,周灭商后小部分逐渐迁至其他东部地区,一小部分濊貊人迁至朝鲜半岛。

    后来濊貊族的北支索离族在松嫩平原建立王国,中原译为扶余国,汉晋时,一直臣藩中原王朝。

    “到如今啊,大部份的扶余人都同东胡、萧慎的后裔以及濊貊人和三韩后裔融合了。甚至啊,从两汉到魏晋,中原多少汉人移民到辽东、朝鲜,后来又被并入扶余、高句丽、百济、新罗,所以说,其实这些人跟我们关系还是比较多的。”

    相比起黑不溜秋的昆仑奴,或者是金发碧发的泰西奴,辽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上的这些人,确实跟汉族关系比较复杂。

    就如同朝鲜半岛在远古时代,其南部地区一直是三韩部落土著,这些号称三韩的诸部落组成了三个部落联盟,什么辰韩、马韩,弁韩。

    百济国就是后来一位扶余王子带兵南下征服了西南的马韩部落联盟建立起来的。

    当然,也有传说,说当年殷商箕子建立的箕子王朝,在汉初时因为收留了卫满,最后反被卫满篡国,箕子朝鲜的末代国王就带着一些部下南迁,硬生生的把南面的三个诸韩部落联盟给干服了。

    统了诸韩,自称辰王,建立辰国。

    不过这位末代朝鲜王据说无子嗣,死后无人继承王位,引发内讧,最后三韩又独立了,但在吸引了箕子朝鲜国带去的一些文化、技术等后,实力提升不少。

    也有传说,当年秦始皇派徐福和韩终两位术士带着许多人口出海求长生药,后来徐福入倭为王,而韩徒则带着人到了如今新罗一带为韩王。后来到汉惠帝时,韩人越海朝贡,便自称是韩徒之后。

    虽然这些内容,也都记录在古代的史书之中。

    但秦琅是不太相信的。

    他还是觉得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是土人,半岛北部是濊貊土人,后来殷商时,箕子封于朝鲜,到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国,一直延续到了西汉初。

    汉初卫满跑到箕子朝鲜被收留,但后来却篡夺了箕子朝鲜国,然后某位箕子朝鲜的王子跑到了南边,把三韩土著揍了一顿,宣布自己以后就是韩王,三韩人的王。

    但这个韩王或是辰王没做多久,被卫满朝鲜派兵追击讨伐,兵败而亡,韩国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三韩各部转向卫满朝鲜拜老大。

    没多久后,汉武帝发兵灭了卫氏朝鲜,在辽东设郡。

    这个时期,不管是北边的扶余人还是高句丽人又或是南边的三韩人,都得对强大的汉帝国俯首称臣。

    直到后来,他们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汉文化和技术后,一步步的壮大。

    扶余人先后建立了高句丽和百济国,而辰韩人也建立了新罗国,弁韩也建立了伽倻联盟等。

    到此时,不管是高句丽还是百济又或新罗,这几国确实已经是融合了许多部族,其中也包括有不少汉人的血统。

    从某方面上来讲,此时的半岛人,跟中原岭南啊,黔滇等地的南蛮,没啥区别,甚至可能比那些西南夷,岭南蛮什么的,可能跟汉族的血缘关系更近一些。

    就好比百济国,人家是半岛上最先主动尊崇儒学的国家,比倭人早的很。

    百济的上层贵族,早就能够写汉字读儒书了。

    “你们既然打算去吕宋,那我也不会亏待你们,到了那边,土地肯定会划给你们的,地很多,但是人就得你们自己想办法。如果你们觉得百济人口不错,那你们想办法多弄些过来。”

    “三郎你不要百济人?”

    “自然也是要的。”

第1296章 满床笏

    秦琅的吕宋,现在不缺地,他已经基本上占领了吕宋本岛的平原地带,剩下的山区部份虽还有土人,但已经不成气候,秦琅打算接下来慢慢招降。

    他现在甚至已经开始轮流抽调兵马,开始跨海征服外岛,先把河口、平原地带先拿下,建立殖民点,授封家臣骑士,或是秦家直属庄园。对外岛上的矿产进行堪探,组织商业开采等。

    秦琅现在都是对那些最肥的地下口,但也吃不过来,所以愿意去吕宋的,当然不会小气。

    魏昶、刘九这样的都是老伙计,自己人信的过,本身也实力不错,他们过去,秦琅授封给他们土地,让他们想办法招引人口过去,也同样是带动吕宋发展。

    吕宋群岛那么大,手快有手慢无,若是人手足够动作快,等把整个菲律宾诸群岛占完了,还可以往婆罗洲大岛、新几内亚岛上占嘛。

    相比起本岛上的土著,秦琅也觉得朝鲜半岛上这些明显有我汉人血脉的韩人,应当更顺眼一些。

    ······

    送走了几位老友。

    秦琅回到了内院,丽质已经哄睡了孩子,看到秦琅进来示意他轻声,然后挽着丈夫手到了外间。

    “又喝酒了?”

    “老魏他们几个来了,就喝了点。

    “酒不是好东西,你以后也得少喝点了,马文贞公和先皇可都是被这酒害了。”长公主为秦琅泡茶。

    秦琅把丽质拉到怀中。

    “老夫老妻了羞死人。”

    “你这才二十六,哪里老了,正是刚绽放的花朵呢。”

    “老了,你看我肚皮上都有花纹,而且都松驰了,我都不敢让你见,怕你恶心。”

    “说什么胡话,女人生孩子这很正常的,我先前不是教你瑜珈吗,只要你有空时练练,很快就能恢复身材的,玉箫、幼薇、虫娘她们以前生了孩子后也有这情况,后来练了瑜珈后现在身材都很好。”

    丽质也羡慕的道,“真羡慕萧姐姐鱼姐姐她们,身材还那么好。”

    玉箫比秦琅还大两岁,如今都四十了,但脸看起来依然年轻,还不到三十似的,那身材就更好了。

    “天不早了,要不我们歇息吧?”秦琅笑着道。

    丽质看到这笑容,哪不明白丈夫的心思,红着脸拒绝,“不要,我自生了二十一郎后,身材实在是不敢见人,至今都没恢复。”她还有些话没好意思说,她发现自从生了老二后,如今居然还漏尿,尤其是如果打喷嚏,都会控制不住,这让她十分苦恼。

    二胎生下后到如今,都没敢再服侍过秦琅。

    “今晚你去玉箫那休息吧。”

    “我们好久都没在一起睡了。”

    “下次好不?”

    丽质哀求,她实在不想让丈夫看到自己现在的身材,那带花纹松驰的肚皮,好像还怀着一个似的,更别说漏尿了。

    “三郎你让二十一郎做吕宋都督,这事玉箫姐姐可能会有些不高兴,你去陪陪她。其实我觉得二十一郎还那么小,这吕宋都督你应当给大郎俊哥儿的。”

    秦琅自己辞去武安都督和吕宋都督之职,分别让两个嫡子继承。

    这件事情并没有与谁商量。

    但其实继承之事,朝廷也是有制度的,并不是想安排谁就安排谁,爵位世封,都是嫡长子优先。

    秦俊虽然是长子,但是庶出,他很早以前得到推恩赐封为武安州刺史,却并不是武安府都督,当时都督是秦琅兼着。

    如今秦琅不兼了,自然得是嫡长子继承。

    至于吕宋都督,那肯定是嫡次子继承。

    不管丽质生的两个孩子如何年幼,这是朝廷制度。

    就如同洛阳那边,天子刚刚在正旦日册封了正妻苏氏为皇后,封了长子李象为太子一样,这继承制度可不是能随意更改的。

    等将来秦琅百年后,他这吕宋郡王、魏国公的内外封爵位,肯定也都是交嫡长子继承的。

    其实他心里,原本是想让庶长子秦俊继承武安都督,或是吕宋都督之职的,但最后还是没有横生枝节,依然还是上表让两个嫡子继承。

    秦琅如今已经有二十一个儿子,也算是子嗣兴旺。

    庶长子秦俊也已经二十多岁,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了,其它几个年长的庶子也都已经生了好几个儿女,说来秦琅的孙子数量,已经超过他儿子的数量了。

    而且照现在的情况,随着秦琅儿子们一个个长大,娶妻纳妾,孙子会越来越多。二十一个儿子,如果平均一人五个,那他也能有一百个孙子了。

    等他老了的时候,说不定会认不清自己的孙子们,搞不清谁是谁的儿子。

    秦琅已经不打算再生儿子了,虽然他这个年纪依然年轻,才三十八,但看着孙子们都满地跑了,秦琅不想再继续生下去。

    据说古代皇帝生儿子最多的是康麻子,生了三十五个儿子,二十多个女儿,不过古代夭折率高,康熙也只活下来二十四个儿子。

    李渊算是皇帝里的一个特殊人物,他当皇帝前,只有五个儿子,当了皇帝后,却生了十几个儿子再加一堆女儿,特别是被迫当了太上皇后,每天就剩下生孩子这么一件事可做了。

    李渊五六十岁时还生了二三十个儿女,本事还是很强的,按他这年纪,秦琅再生五十个儿子都没问题。

    要知道秦琅可是懂得排卵期安全期的穿越者,而他发明的接痘法,又大大降低了夭折率,加上秦家的家庭医生、婴孩保育这些的专业,秦家二十多年来,儿女四十多个,但仅夭折了五个。

    这个概率,已经非常惊人的低了。

    一个女人,可以从十几岁生到五十多岁去,正常可以生十几个孩子,但古代夭折的多,能剩下个三五个就算不错了。皇帝虽说嫔妃多,但那时的人并不懂的说排卵期这么个东西,因此嫔妃多,并不就能生的多。

    一般也就是儿女十几个二三十,已经算不错的了。

    甚至如宋朝皇帝们,生孩子尤其是生儿子养儿子非常困难,两宋赵家皇帝都是如此,经常搞的得过继。

    明朝的老朱家繁殖能力很强,据说到明末时,老朱家宗室人口有八万多了,不过二百余年,一人变八万多。

    但是据说,老朱家比较能生的其实也就是晋王周王那几家子,其它如秦王等一些藩王家,经常搞的绝嗣,只能从旁枝过继,就如老二秦王一脉,好几次都是王位无嗣,得从旁枝过继,到了明末时,据说堂堂秦王一系,郡王都没了。有明一朝,秦藩传承十代,郡王总共才三十来个,好多都是传几代就绝嗣除国了。

    要知道,历代秦王,嫡长继承秦王之位,其余诸子可都按制封郡王的,结果十代秦王,总共才封了三十几个郡王,还绝大多数最后都绝嗣了。

    老朱二十六个儿子,实际到崇祯朝时,仅还存在十三个藩国,除了早夭的,实际上是有十个藩国中途绝嗣或其它原因国除了。

    再如朱棣就三个儿子,长子继位,次子被杀,就一个老三的赵藩传到了崇祯朝。

    而仁宗十个儿子,长子继位,其它九个儿子中,后来有五个绝嗣国除,就剩下四个延续。

    终明一朝,二百多年,总共封了八十个藩王(亲王,加一个靖江王),可到了明末,只剩下二十六藩。

    这二十六藩里,郡王的数量也并不多。

    如秦藩这样的,甚至经常只有一两个郡王存在。

    秦琅决定计划生育,提前封枪不生了。

    生儿育女的任务,交给儿子们去做了,有这二十一个儿子,就算平均一人五个,将来也以有百个孙辈了。

    据说中山靖王刘胜,子孙一百二十人。

    不过最厉害的还是老朱家的明庆成王朱济炫,他是老朱的孙子,晋恭王朱棡家老四,在老朱家所有孙子中排第十九,一辈子干的最厉害的就是儿孙多。

    巡抚山西的都御史杨澄向朝廷报告,说庆成王生了子女九十四人,数量太多了,怀疑他在外面收养了异姓子女充数,老杨之所以这样怀疑,是因为光庆成王府这些子女,朝廷一年就要给他们家七万多石禄米,花费太大了。

    庆成王这一脉,都特别能生。

    庆成王儿女九十四个,孙子已经达到一百六十三个,曾孙已经有五百一十多个了。

    他的曾孙端顺王朱奇浈,在正德朝时,比他曾祖生孩子还厉害,足足生了儿子七十个,他曾祖儿女一共九十四,结果他光儿子就生了七十个。

    搞的当朝尚书都特意跑到山西调查,然后上报皇帝。

    一个继承庆成王爵位,六十九个封镇国将军,仅他这些儿子,每人一千石年禄就七万一千石了。而他家当时其余旁枝繁衍下来,已经足有一千多人了。

    据说朱济炫和朱奇浈这两特能生的祖孙,吃饭的时候,都弄不清自己的儿女们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是哪个妻妾生的。

    “大郎这孩子心胸挺开阔的,我相信他不至于因为这事而跟我起怨念,这也算是对他心性的一个考验吧,等将来,我总不会亏待他的。若是他足够优秀,我自然会有更重的担子交给他。”

第1297章 同床异梦枕边人

    夜寂无声。

    丽质终究还无法让丈夫看到她不好的那一面,不肯同睡。最后秦琅转了一圈,进了鱼玄机的院子。

    “三郎怎的来了妾屋?”

    “来不得吗?”秦琅笑问。

    “妾人老珠黄,哪似新人呢。”

    秦琅府中从不缺新人,圣祖李世民虽然病重不行,却也仍然年年都要选秀纳良,秦琅的府里,虽然妻妾众多,但每年她们总还要张罗着为秦琅纳几房新妾或买几个美婢。

    至于说宫中赏赐,朋友相赠就更多了,那些往往都见不到秦琅的面,得经过内院各房层层审核才行。

    平时能够接触到秦琅的婢女们,哪个不是经过了重重筛选审核,甚至教了起码一年以上规矩后才能接近的。玉箫她们都非常清楚,以秦琅的地位权力,他又还这么年轻,尤其更是诗书兵剑四绝的天王。

    连名门千金们,在深闺里都会把秦琅当成梦中情郎,一般的奴婢侍伎等就更不会轻易放过机会了,所以必须得立够了规矩,才能放心安排。

    秦琅扫了眼桌上。

    鱼玄机刚才在作画。

    看了几眼,确实很不错,鱼玄机不仅琴弹的好,而且这书法绘画也是一绝,不愧是当年名满长安的女录事。

    “马上就要南下了,这次走,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你考虑好没,若是你不想走,可以留下。”

    鱼玄机愣了一下。

    “三郎何出此言?”

    秦琅望着这个女人,二十多年的岁月,似乎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就连她怀孕时,都没有变丰腴一点,那肚子快生时都不怎么显怀,偏偏她生的一子二女也都过了六斤。

    而且每次生完孩子,她都能迅速恢复身材,不会半点走样。

    这个女人在府中,和玉箫一样平康坊出来的,当年一个是女校书一个是女录事。

    但性格两人却还有很大不同。

    玉箫温柔体贴,性子如水,鱼玄机更高冷。

    “其实当年你主动到我身边来,我就知道你的底细了,你是宫里派来安插在我身边的暗桩,我一清二楚。”

    鱼玄机在案前坐下。

    望着尚未完成的那副山水画,“我以为三郎心知就好,不会把这事挑破的。都这么多年了,为什么现在说?”

    鱼玄机和玉箫一样都是宫中教坊出来的,官宦家千金小姐,只是后来家中出事没入教坊,沦落红尘。

    再后来到了平康坊,成了有名的女录事。

    这种当红的红倌人,本身就是出入勋戚名门高官之家的,所以鱼玄机在认识秦琅之前,其实已经是秦王府的一个秘密线人。

    “我是在武德四年秋从洛阳去的长安,那时我在洛阳宫中······”鱼玄机缓缓说起这段尘封的往事,她确实是官宦之后,她祖父本是南陈官员,隋平陈后被迁入长安,后来还出任了隋朝的官职。

    可是后来他父亲卷入了夺嫡之争中,杨广继位后,他父亲被清算,鱼玄机也就被没入掖庭。

    鱼玄机没入掖庭时还很小,可以说是在洛阳的掖庭宫中长大的,虽然命运多舛,却越长越漂亮,尤其是有极佳的音乐天赋。

    武德四年,虎牢关大战后,河北窦建德十万大军溃败,困守洛阳许久的王世充被迫献城投降。

    秦王李世民进入洛阳城。

    然后鱼玄机被张亮招募为暗桩,后来又被送往长安教坊,再后来又到了平康坊。

    “武德九年,宫变之后,我奉上令来三郎身边,也没有想到,这一呆就是二十一年。”

    鱼玄机奉令监视秦琅,只是没想到这个任务会这么久。

    “三郎打算如何处置我?”

    “可否给我一杯毒酒,然后对外说我急症暴毙,能否替我照顾三个孩子?”

    秦琅很平静的坐下。

    “他们三姐弟也是我的孩子。”

    当年秦琅早就察觉到了鱼玄机有问题,玄武门之后他奉旨组建镇抚司,本就是个情报监察机构,手底下一大票做这些事的人,因此花了些时间,也就暗中摸清了鱼玄机的身份。

    只是他没声张,因为他知道这是李世民安插过来的。

    “其实这些年过来,那些都不重要了。”

    鱼玄机也只是奉令监视他,定期向上报告,也没有危害秦琅或秦家什么,况且这一切本来也是在他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

    “我今天跟你说这些,其实没有别的意思。”

    “我知道你先前一直都是由张亮直接联络的,在张亮死后,已经没有人知道你的身份了,如今朝廷连镇抚司、百骑、殿前三司都裁撤了,更不会有人再联络你了。马上,我就要南下吕宋,也许不会再回来了。”

    “你这些年带着这事肯定也不轻松,我如今只是再给你一个选择,一个真正自由的选择。”

    鱼玄机怔怔出神。

    “你可以留下,也可以跟我走,或者你自己去个想去的地方。若是你想离开,我给你一笔钱,一万贯够吧,足够你余生平静安稳的生活了。”

    鱼玄机问秦琅,“虽然当初我接近你是奉令行事,但这二十多年生活却不是假的,何况我们还有三个孩子。”

    秦琅今天突然提这些,也只是想了了这点心事。

    他记得后世时曾看过不少间谍类的影视作品,里面有些人为了任务,能改姓埋名潜伏伪装一辈子,用另一个身份跟人结婚生子等。

    甚至有一部美剧讲两个苏联特工潜伏美国,假装夫妻,开着一个旅行社掩护,他们潜伏着,秘密收集情报,然后一潜伏就是很多年,两人甚至生了两个孩子,跟正常的美国家庭没什么区别。

    可在剧中,这对平常恩爱的夫妻,秘密的工作搭档,在上司的指令下,却也依然是组织是任务超过爱人、搭档。

    虽然张亮死了,百骑司撤了。

    但秦琅今天还是愿意开诚布公的谈明白。

    “你的任务已经结束了,现在你自由了,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也习惯了这些年的日子,我有个人人羡慕敬仰的英雄夫君,有三个年轻聪明的孩子,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

    “那一起走吧。”

    “谢谢三郎。”

    鱼玄机红了眼睛,若是别人,只怕都不会跟她说这些,直接就弄死了然后报上暴毙扔在哪个乱葬岗了吧。

    “好了,天不早了,今晚我就在这睡了。”

    鱼玄机犹豫了一下,虽然她觉得秦琅肯定也早知晓她的身份,但没被揭穿时,她总能一厢情愿的欺骗自己,可现在已经说透了,她一时还有些没法面对秦琅。

    “我屋里头的这丫头调叫的不错了,本就是个好胚子,跟了我三年,琴棋书画样样都不错,刚刚二八,我叫她来陪三郎。”

    秦琅却摇了摇头。

    “睡吧。”

    秦琅把鱼玄机抱起,这晚上搂着她睡了一晚,只是睡觉。

    秦琅这些天很忙,这晚睡的倒是很沉,可鱼玄机躺在秦琅怀中,却是一夜未眠。

    屋中一栈暗黄小夜灯透着橘色微光。

    为这夜增添了一缕朦胧。

    ·······

    洛阳。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朝堂上气氛却有些不太平顺。

    年前苏定方攻破泗沘,斩杀百济王扶余义慈,擒百济太子,百济皆降。

    长孙无忌认为当羁縻统治百济,以扶余隆为百济国王、带方都督,暂时留在洛阳,派使者去册封百济地方上的贵族官将们都督、刺史等,统一接受苏定方的指挥。

    要尽快的把百济安稳下来,也让苏定方可以把他那十万人马挥师北上,一起夹击高句丽,早点灭掉高句丽,结束战事。

    打仗是打钱,每打一天,都要消耗无数的钱粮。

    更别说,战争不能久拖,否则夜长梦多。

    虽然先前西南的蛮乱,已经在张士贵、梁建方、段志玄和程处默四将的联手围剿下,已经镇压下去。

    但长孙无忌仍然希望能够早点结束高句丽的战事。

    但年轻的天子之前事事都依元舅首辅,这回却不肯松口,到嘴的肉不肯吐出来,就是要彻底吞并百济。

    在这个节骨眼上,恰好新罗国王金德曼病逝。

    这位新罗女王当初由大唐扶持册立,在位十六年,对大唐十分恭顺,甚至这些年一直很配合朝廷对高句丽牵制骚扰,灭百济之时,也是倾国出兵相助。

    女王突然病逝,也让大唐的这个海东盟友,变的不那么可靠起来。

    女王一生未嫁,没有子嗣。

    生前也未立太子。

    该由谁来继位?

    新罗本身奇特的骨品和王位继承制度,更让新罗金州的局势越发不稳起来。

    金德曼生前,一直想立金春秋为继承人,可金春秋虽是真智王之孙、真平王的外孙,是德曼的外甥,但他却只是真骨而非圣骨。新罗制度,只有圣骨才有王位继承权。

    金春秋的祖父真智王在位仅八年,就因荒淫无道被国人所废,由其侄子金白净继位,即德曼的父亲真平王。

    因为真智王被废,所以他们这家的骨品也就降为真品。金春秋父亲虽娶了拥有圣骨的德曼姐姐,但父母二人只要有一人不是圣骨,那么后代骨品就不能是圣品,只能是按最低的论。

    金春秋比德曼小十八岁,曾是新罗贵族少年精英武士组织花郎第十八代领袖风月主。

    德曼还特意将金春秋送到大唐朝见天子,得李世民赐封其为特进,左武卫大将军,后来金春秋还特意将儿子金文王留下为质。

    李世民其实已经默许金德曼立春秋为新罗王世子了,可这事在新罗国中却始终不被支持。

    一直到德曼病逝,这个事情也没有个结果。

    长孙无忌等宰相们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依然还是打算按当年太宗之意,派使者去册封金春秋为新罗国王,毕竟金春秋对大唐很恭顺,本事也不错,先前打百济,金春秋就亲自统兵协助。

    可偏偏李胤不同意。

    他认为既然新罗国中贵族们大多不支持金春秋,那大唐就没必要硬扶持金春秋,倒不如册封德曼的妹妹金胜曼为新的国王。

    本来,新罗国中贵族也大多认为宁可立胜曼,也不可立春秋的。

    这件事情又争了好几天,最后李胤强势的坚决派使者册封金胜曼为新王。

    朝廷册封金胜曼为新罗王、乐浪郡王,紧接着皇帝又下诏加封秦昭仪为淑妃。

    秦家姐妹一为贵妃,一为淑妃,一时宠冠三宫。

    年少的太子李象,竟然向皇帝泣辞储位,称愿让给四弟晋王李贤,一时间引朝野惊诧。

第1298章 一睹人间盛世颜

    蓝桥。

    联通关中西南大门武关的蓝武道上重要驿站点,秦岭群山之中的蓝桥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不过交通却非常不便,雪拥蓝关马不前。

    “好美啊,这就是蓝田八景之一的蓝桥仙窟吗?”

    “真是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一行人望着这山这水不由陶醉,连久在边塞的刘九都叹道,“真想就在这里选块地隐居,死后就埋葬在这里。”

    秦琅笑笑。

    “要隐居你应当去终南山,那里仙气飘飘。”

    刘九却摇头,“世人皆知终南捷径,如今的终南山哪还有什么真正的隐士,全是皇家宗室勋戚贵族富商大贾们占据了,满山遍野都是别墅庄园,俗不可耐,哪还有一丝风雅?”

    秦琅尴尬笑笑。

    秦家在终南山也有别墅,还不止一处呢,东西两府都在终南山中建了非常奢华的别墅,而且还搞了几个度假庄园出租,秦琅给终南山带去了许多人气,确实也增添了许多俗气。

    长安周边,终南山和骊山,早就遍布贵人们的别墅了,哪还有什么隐士。

    就算这蓝桥,因为是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于江南和岭南的一条交通要道。

    所以秦家自然也没放过的道理,仙境般的蓝桥有秦家的别墅,还有山庄,甚至如今很繁华的蓝桥乡集,也有秦家的许多生意。

    “三郎,听说你曾经过蓝田时写过首诗,云岭秦家今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今天再来首吧。”

    秦琅望着这群山。

    “今非昔比了,如今的蓝武道已经不再是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险阻了。”

    “那你更要再写一首新诗了。”

    秦琅笑笑。

    “远赴仙窟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愿配流霞照白马,一川枫满江南下,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缓缓吟完,众人皆静。

    诗仙已经很少做诗了,今日有幸能见到秦琅即兴做诗,那可是非常难得的荣幸。

    大家都在品味这首诗,与在心里跟秦琅另一首雪拥蓝关马不前相比较。

    七十岁的魏昶喜欢后面那一句,你问我岭南好不好,我说此心安处,便是家乡。年纪大了,眼中看到的便总是回忆和过往,总是舍不得家乡,汉人都有故土情结,更讲究落叶归根。魏昶七十岁了,还决定亲自带着子孙移民吕宋,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此时听到这首诗,心中最后的那点躁动也就安静了下来。

    “好诗!”

    不远处,数辆马车相接,几张便携的桌子摆开,太平长公主与玉箫、鱼玄机等几个妾侍,还有刘九等几家的女眷做一起喝茶赏景。

    侍女过来把秦琅的诗念给大家听。

    鱼玄机直接让婢女取来纸笔,抄下这首诗。

    “第一句好美,衬这桃源般的美景。”

    女人总是感性居多。

    太平长公主李丽质则喜欢第二句,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一群贵妇人顿时喧闹起来,惊叹连连,尤其是同行的几家女眷,都说这次同行赚了,居然意外得见一首传世名作的出世。

    而几家里的年轻小娘子们,更是双目流彩,对远处那位郡王,真是心中又添几分崇拜喜欢,真如谪仙人下凡,咋就这么厉害呢。

    贵妇人们看着这些小姑娘们那面上泛起的桃花,也只是充满过来人的笑容,别说小姑娘们,就是她们,有些甚至都已经做祖母或外祖母了,但望向那位秦三郎时,都会心跳加速,经常走神发愣。

    此时晚春三月。

    山花烂漫,草长茑飞。

    秦琅一行人南下,却也不急,走走停停,沿途赏花观景,也是照顾随行的女眷或孩童们。好在这次虽然选择的是蓝武道,但此时的蓝武道已经跟贞观初时的蓝武道路况不同了。

    贞观初的蓝武道,那是自先秦时就开辟的,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

    由长安东出,溯灞河西侧南行,经蓝田过灞河,上七盘岭,绕芦山北侧,经六郎关、大坡垴到蓝桥,沿蓝桥水而上,经牧护关翻越秦岭,然后顺丹江支流七盘河而下,一路到达武关。

    这条路,尤其是蓝田蓝桥这一段,路很难行,山路狭窄而且曲折蜿蜒。

    不过在秦琅为转运使时,当时不仅负责朝廷财政,而且也兼负责漕运,兼管河道水利,在任期间,不仅修了洛潼五百里轨道,也还修了襄阳到方城的唐白运河,荆州到襄阳的荆襄运河,长安到武关的丹灞运河。

    后来他在岭南时,又修了江西赣广运河等。

    相比起其它几条运河,丹灞运河其实并不算太难修。

    丹、灞两水源头仅隔一个相距数里的分水里,是汉江与渭河支流最相接近的地带,此处山势也较低,而丹江古代通航条件也较好,可直接通航至商州,石门至长安也可利用灞河水道。

    把丹灞部份水道疏通,然后唐白运河本就要蓄丹江水,所以整个工程其实是唐白运河的附属工程。

    一期是修丹江水库,蓄丹江水,提高水位。

    然后搞南水北调,把丹江水引入唐白河,通过筑坝建闸拦截唐白河水,分级抬高唐白运河水位,引水北上,越过方城垭口,接入河南的沙河、蔡河,然后经蔡河、睢水,接入大运河,抵达开封,再转洛阳。

    另外在运河越过方城后,在沙河北岸许州襄城也可转陆路,往西北经汝州入洛阳,往东北经许昌入郑州,接入荥泽运河码头。

    这条运河还可以把南边的湘潭运河,荆襄运河,以及西面的丹灞运河连接起来。

    工程虽大,但都是经过细致研究论证,分段施工,耗时数年,最终完成。

    这项工程完工后,可以说不亚于大运河,过去岭南、西南、荆襄、山南等地的物资要入长安、洛阳都非常不易,陆路难行,运输量有限。走水路吧,只能先下长江,一路跑到扬州然后再转入大运河北上,再绕上一大圈。

    耗时费力,十分不便。

    而这几条运河打通,尤其是方城山垭口打通后,荆襄巴蜀甚至江西岭南等地的粮食以及商货,都可汇聚襄阳,然后经唐白运河过垭口直接进入河南,然后不管是走陆路,还是继续走运河,都非常方便。

    陆路也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水路更是快捷省力。

    而丹灞运河的打通,也让荆襄巴蜀岭南等地的钱粮商货入关中便捷起来,不必绕江淮先到运河再绕洛阳、长安,可直接经长江、汉水到襄阳,再入丹灞运河,直抵关中。

    丹江水库建成后,不仅帮助唐白河提高水位,便于翻越方城垭口,而且也让丹江的通航能力进一步加强,过去丰水时通商州,而此时通过在商州再筑一座水库蓄水,使的上游又能再通航数十里。

    然后在上游河段,通过如灵渠那样的水闸,就能够直接让船越过秦岭谷口,接入灞水河道,灞水上游河道也同样采用多级水门。

    同时秦琅在隘谷那几十里,在旧道以外,又重新择地修了一条盘山路,并铺设轨道,便于水陆并用,减轻运河那段的运输压力。

    唐白运河和丹灞运河在枯水季节时,运力减弱,雨季山洪多发时堰坝压力较大,但这些年却也还是坚持住了,并在年年加修加固后,两条运河的运输能力越来越强。

    丹灞运河甚至带动着过去比较贫困的秦岭商洛山区,如今也非常富庶起来,皆因有了这条经济交通大动脉,山里的山货、树木、矿石等也都能开发利用,百姓们也在沿线做工做买卖,大大提升了收入。

    其实秦琅修的这些运河,历史上好多朝代都设计规划过,甚至动工修建过,但好些往往修一半没修了,或修后好没运行多久最后因为缺水,或是溃堰等问题放弃,本质上来说方案没什么问题,关键还是工程质量。

    就比如秦始皇那个年代,就已经能够修建联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翻越五岭。而在更早的时候,秦国的李冰还在蜀中修建了都江堰,都是经后世修修补补一直用到几千年后还在使用的。

    历史上唐白运河和丹灞运河最后放弃的关键,还是缺水,水不够就没法运东西,维护成本也高,如果达不到足够的运输量,那就划不来,废弃理所当然。

    秦琅解决的办法是利用后世南水北调的办法,建丹江水库,这样丹水和唐白河的水位都能提升,再借用灵渠上的那些闸门装置,逐级调节水位,截水行舟。其实大运河上很多河段,也是采用这种办法,以保证运河地势高低不平,水深水浅的行舟问题的。

    水量足够,石闸坚固,便既能通航运输,又不用担忧溃堰垮坝了,在地势较高影响通航能力的垭口地段,再辅以轨道陆路分担运力,便不用担心运河的运输能力,不用担心堵船。

第1299章 独辟蹊径桃花源

    “这轨道马车我还是头回坐,没想到这么平稳,感觉比坐船还舒适啊!”

    “四轮马车本来就相对两轮马车要平稳一些,因为装置不同,不仅是增加了转身装置,更重要减震这块也强许多。而行驶轨道上就更平稳了。”

    轨道马车也就有轨马车,也是出自秦琅的发明,最早是使有在矿山和码头,比普通的马车更大更坚固,能装载更多的东西,有轨的马车能提高动力,加快效率,甚至减少畜力。

    一般还会装有刹车装置,下坡的时候可以刹车控制速度。

    看似只是马车跑在铁轨上,但实际上比跑在普通路上要轻松的多,马匹可以拉动更大的马车,甚至是多车厢串连一起,大大提升效率。

    魏昶感叹着道,“当年三郎你从镇抚司去做转运使,大搞这些运河漕运,修马路,建桥梁,好多人还认为你大兴木土是扰民害人而弹劾你,说你要让大唐重蹈杨广之路呢。”

    秦琅笑笑。

    大唐如今有这么兴盛,可以说不仅仅是税赋等制度上的革新,也跟秦琅当初主持的大基建离不开的。

    当初到处兴修道路桥梁,修水库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开挖运河·····

    不仅仅是提升了交通运输能力,也带动了大量的百姓赚钱,毕竟新制度下,不用再免费服役,参与这些基建工程可是有工钱拿的,而这些基建,又消耗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木石等等材料,也是促进了工商业。

    那些大大小小的工程,聚集那么多工人,又带动着当地的商品消费,附近百姓不仅能来做工赚钱,还能把自产的粮食蔬菜猪羊鸡鸭等也拿来卖。

    这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内循环加速过程。

    结果就是在农闲时修建的这些工程,不仅没扰民害民,还带动了消费,增加了百姓收入,也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而运河道路等的改善,又加强了商品的流通,改善百姓生活同时,为朝廷带来更多的商科。

    循环不断,越来越好。

    同样是大兴土木搞工程,杨广搞亡了国,修东都挖运河,搞的天怒人怨,贞观搞大基建,结果却成了贞观盛世的发动机。

    看似不可思议,实则里面的门道还是很简单的,杨广搞工程,强征百姓免费做役,大家得自带干粮去做工,不仅没半点好处,累死累活还要耽误家里生产。而朝廷做工程,全是官府主导官府修建,一来不专业,二来贪污多。

    更加上所需的各种材料等,都是摊派到官府,最后又都摊到了百姓头上,官吏们还要趁机再加码鱼肉一把。

    秦琅的时候是官方规划,然后招标竞价,官府主要是负责规划项目和监督工程,真正的建造这块,材料这块,都是市场商业行为。虽然也不免会有些贪污,但贞观是开国之初,相对政治清明,吏治要好些,主持的秦琅更不贪那点钱,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

    “吕宋也有轨道马车吗?”魏昶问。

    “有,主要集中于港口码头、矿区,另外旧金山和新金山如今也都开通了城市有轨公共马车。”

    “城市有轨公共马车?”

    “嗯,固定的线路,到站就暂停,供乘客上下,上车买票,价格相对实惠。”

    长安和洛阳这样的都城,有专门的赁驴人,当然也有租车行,但相对来说,价格肯定比公共马车要贵的。

    城市大,这个需求很大。

    吕宋的新旧金山如今虽然还远不如中原大城,但规划的较大,城区相对也就显得很大了,要是没有车马,有时也很麻烦的。

    吕宋不但有轨道公共马车,也有无轨道公共马车,这属于秦家投资的,秦琅没打算要赚什么钱,但实际上运行后,也还没有亏钱,只能说是赚的不算多,但却给居民提供了许多方便。

    “吕宋还有一种客运邮车,固定的城乡线路,既邮送信件、小件货物,也顺带载客。”

    这种邮车也都是四轮马车,称为大蓬车,除了邮件货物外,一般还能载上七八个人,挤一挤有时做十来个人也是行的。

    车费同样并不算贵。

    “听着挺不错啊。”

    “吕宋地方较大,人口却相对较小。”

    在经过几轮战争后,如今吕宋本岛的平原地带,基本上都掌控在了秦家手中,早期刚来时,也就几座城池,城外也是以庄园、据点等形式存在,大家建起围屋土楼木栅等聚居。

    不过现在,渐渐的大家都开始分散居住。

    因为吕宋地大人少,所以大家手里都有不少地,就算一般移民,往往也有几百亩地,因此大家习惯于三三两两的分散居住。

    这样也不用离自己的土地很远。

    甚至他们往往会劝后来的移民者不要聚集居住,让大家去远处居住,这样一来,他们的土地周围的荒地就还有更多开拓的机会了。

    这也是因为如今不用担忧土著的袭击了,所以大家这里一家那里一家,远远相望着,也不用担忧什么,不用再如开始那样都挤在一栋围屋里了。

    不过分散居住也有些缺点,比如人口相对分散,就使的这个道路等不好修,只能修几条主干路,其它的小路没办法全修起来。

    另一个就是现在人口不断从城周边,向远处辐射开来,距离上也越来越远了。

    好在现在还只是初期扩张阶段,大家主要是沿海、沿河迁移定居,能够利用河道、海路运输交通,这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

    要知道,长途运输,海运的成本往往只是内陆运输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就算是内陆地区的内河运输,一般都只有陆路运输的八分之一左右成本。

    沿海沿河居住在平原地带,这就是如今吕宋的初期布局了,先来的就抢点离城市近离河海近的平原,后面来的,就只能不断的扩散出去。

    吕宋本岛,最好的地当然是新旧金山两城,有优良的港口,有肥沃的平原,然后就是中央平原了。

    再接着是吕宋本岛的沿海几处有港口的平原,雁城、黑沙以及宁远等。

    至于山区,暂时还只是建立了一些驻兵据点,或是一些矿点。

    至于外岛,也只是先挑最肥的那些有优良港口的河口平原地带先占了,其它的慢慢来。

    现阶段,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秦家面临的问题都是地广人少,土地到处都是,缺的都是人。

    秦家仅一个吕宋中央平原和宁远河谷平原,就不比关中平原小了,虽说吕宋处于海上,风暴多发,但这边天气好啊,不说一年三熟,用林邑稻种,一年两收是没半点问题的。

    每年受台风影响,收获会有些损失,但雨水充足,简单的修一下水渠,那的土地也远比如今的关中平原强上许多。

    不过秦琅对吕宋的定位,却并不是农业。

    粮食种植这块,他只要求能够自给自足就够了,他一手制订的农业政策里,对于所有的农民、地主们只有一条红线,就是不管拥有多少田地,必须得种一定比例的粮食。达到相应规定比例内的粮食种植后,剩下的田地才能任意种植其它作物。

    这条主要是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避免大家都去种桑、麻等经济作物,导致吕宋到时粮食都还要进口,万一被卡脖子,那可非常危险的。

    其实出这规定也是没办法,种粮食不赚钱,中原粮价非常稳定,国家储备的粮食非常多,粮食根本卖不起价,吕宋就算直接从中原那边运粮过来,成本都不算高。

    没有特别的需求,吕宋的粮价当然也不可能高起来。

    而相对的,种蕉麻、黄麻、桑叶等经济作物,其产出其实是要高出普通的水稻收益的,就如现在中原的苏常湖杭一带,这片地区原本也属于江南粮仓,可这些年,因为苏杭等地成为了大唐的东南丝织中心。

    所以无数的当地百姓现在都争着种桑树养蚕,甚至还出现了桑基种植,田埂上见缝插针种桑树,或把稻田改做鱼塘,塘堤上种桑树、果树,塘里养鱼,然后上面还要搭羊圈。桑叶不仅养蚕,还能养羊。蚕屎又能养鱼,生态循环,相当了得。

    搞的朝廷都只能每年都三令五申,必须保证基本的粮食种植,否则唯地方官员是问。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当然也能让百姓决定种什么。

    一石稻谷的收购价还不到百钱,这样的收益远远不如种桑或养殖,那些百姓才不管万一大家都不种稻,会不会导致粮食不够吃呢。

    不过秦琅做为吕宋当家人,却必须从全局角度考虑样的问题。

    所以划下红线,手里有土地的,必须得保证一定比例的基本粮食种植,否则重罚。

    吕宋未来的定位,秦琅还是决定依托中原大陆,以工商贸易繁荣兴盛吕宋,农业只算填补,资源矿业这块是辅助。

    吕宋白手起家,必须得依靠中原。

    不仅是人口,还有各方各面。

    中原会是吕宋最大的市场,也是重要的技术、人力、材料等的来源地。

第1300章 反目成仇

    如果不能挂钩中原,吕宋自己一边玩,就算还能继续跟海东诸国和海南诸国做生意,那也会很惨。

    秦琅也没打算什么都搞,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搞点有竞争力的优质产业做拳头,比如说采矿冶炼,铸币,再比如说捕鲸制蜡,或是伐木造船这些。

    其它如丝织这样的产业,秦琅暂时不打算碰,既没产业优势,也没技术优势。肯定搞不过苏杭诸地。

    但可以搞搞转口贸易。

    甘蔗种植,白糖生产,以及棉花种植,棉花纺织这些,秦琅认为可以搞。

    茶叶啊瓷器啊盐当然也能搞,但很难有什么产业优势,所以立足于自给就不错了。

    未来,秦家的玻璃和香水产业,秦琅可能会慢慢转移过来。

    只要手里头有那么一两项拳头技术产业,其实就足够吕宋长远发展了。

    中原的这边,秦琅已经没太大兴趣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吕宋,这片宝地,正待开发,可以任意挥洒,未来不可限量。

    坐有轨马车一路到达丹江水库,远看犹如一片海,碧水蓝天,那般的美丽。

    在水库特意停下来休息了几天,坐有轨马车跟坐火车差不多,根本不累,大车厢里就跟房车里一样。

    不过这里风光好,下来活动筋骨,钓钓鱼,搞搞野餐其实很不错。

    这年头,鱼基本上都是野生的,丹江水库里的鱼就更美味了,没有半分土腥味,虽不比泰山的赤鳞,却也相差不多。

    丹江水库玩了几天,便干脆换乘船直接驶入襄阳。

    “三郎,朝廷跟新罗打起来了。”

    刚入襄阳,就有人来迎接,并报告了他一个最新的消息。

    “跟新罗打起来了?”

    秦琅有些意外,苏定方不是不识大局的人啊,如今朝廷灭百济后,首要之敌仍是高句丽才对,然后是迅速平定百济地方啊。

    这个时候,刚刚还出兵数万为大唐协攻百济的新罗,仍是盟友,怎么打起来了?

    “我记得新罗新国王金胜曼接受朝廷派去的使者册封后,还十分感激,甚至还上表称已下令新罗全国臣民,皆改服中国衣冠,又送来丰厚贡品,怎么却突然打起来了?”

    原来,新罗虽然之前一直对大唐十分恭顺,也不过是远交近攻的策略,贞观初时,新罗几乎是被倭、百济、高句丽轮番殴打,一个朋友都没有,日子过的相当不顺。

    本来以前新罗曾跟百济结成同盟共同对付高句丽,结果后来新罗人眼红百济夺下的汉江流域的肥沃土地,马上翻脸出兵,趁百济战后虚弱之际,抢夺了汉江流域,这可算是彻底的得罪了百济了。

    虽然后来百济王不服,引兵来战,结果还被新罗连国王都斩杀了,百济实力大弱,可百济也干脆就破罐破摔了,同时向倭国、和中原称臣进贡,换取支持。

    甚至主动与高句丽达成和解,就为了专心对付新罗。

    而倭国呢,跟百济联盟后,自然也可放手登陆半岛,跟新罗争夺任那地区,高句丽也时不时的南下干新罗一下子。

    所以到贞观初,新罗确实是四面楚歌,只好寄希望于中原大唐能够出兵高句丽,帮他牵制下北边的压力,好专心继续打百济。

    这个策略还是不错的,大唐确实干高句丽,干的不要不要的,甚至还直接跨海来灭了百济。

    不过唐灭百济,这并不符合新罗人的利益。

    甚至唐灭高句丽,他们也并不希望。他们期望的是唐朝跟隋朝一样,跟高句丽在辽东死磕,然后磕个两败俱伤,这样高句丽就不能再威胁新罗,甚至新罗还能再从高句丽身上撕扯下几块肉来。

    唐灭了高句丽,那他们就得担忧那个远方的盟友,会变成身边的强敌。

    当百济被灭后,新罗人其实惶恐万分。

    朝中实权派金瘐信坚信唐朝下一步灭高句丽,然后再一下步就是灭新罗了,这是必然,他们不会在灭掉高句丽和百济之后,还独留一个新罗。

    恰在这时,新罗发生毗昙叛乱,女王德曼去世,新罗因继承人的问题再次争斗起来。

    金瘐信支持自己的妹夫兼岳父金春秋。

    结果唐朝天子居然册封了胜曼为新国王,要知道,当初德曼派春秋入大唐朝贡,其实就是跟李世民商量新罗继承人的事情,李世民也基本上是同意了春秋的。

    但现在皇帝李胤不顾之前答成的默契,直接立了胜曼。

    更让金瘐信等不满的是,唐天子竟然直接把百济设为了经制州县,要大搞移民,连羁縻统治都不愿意。

    这让金瘐信等人越发认为,唐朝以后肯定会对新罗出兵。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李胤派了位宦官到百济做监军使。

    皇帝让苏定方率军北上,负责扫荡熊津江以北的百济各地,并在完成任务后屯兵汉江一线,随时准备越江攻入高句丽。

    而熊津江以南的百济故地,皇帝交给了副将王文度。

    王文度接到旨意后,马上派人去见金瘐信、金春秋二人,让他们撤出百济,将先前攻占的百济尔礼城等二十余城交接过唐军。

    金春秋派人见王文度,提出说这些城池曾经属于新罗,如今新罗军收复,自当归新罗国,同时还向王文度请求,希望把早年叛投百济,协助百济人攻破大耶城,害死了自己女儿女婿的新罗叛徒毛尺、黔日二贼交给新罗处置。

    但这个要求被王文度拒绝,理由是这二人在唐军攻百济时,已经暗中归顺唐军,并献城投降,归顺有功,如今已被授封大唐官职,岂能交给新罗。

    王文度还喝斥新罗使者,让他们回去转告金春秋二人,命令新罗立即交出占领的百济城池,否则大唐将扫灭新罗。

    他还向新罗下达了粮草任务,要求新罗提供车两千辆,米三万石供唐军。

    本来还犹豫不定的金春秋得到这个回复后,愤怒的决定与金瘐信一起反抗大唐。他的女儿被那两内奸暗死,他曾经对天起誓,这辈子要为女儿复仇。

    况且,德曼女王曾和唐太宗达成了默契,支持他继位,可如今却来这一手,这让金春秋彻底失望。

    他拒绝交出占领的二十余城,并派人四下联络百济地方将领豪强,暗中煽动他们起兵抗唐。

    在金瘐信和金春秋的暗中煽动下,甚至是提供粮草器械的支持下,百济南面各郡州迅速的燃起了反抗斗志。

    金瘐信甚至伪装进入豆率城,与百济诸将起誓结盟,并充当他们的军师,另一方面金春秋也派出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分统新罗兵马易换掉新罗军袍进入百济各城,协防助守,假装百济兵。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新罗铁了心要反唐了。

    不过此时的金春秋毕竟不是国王。

    新即位的金胜曼与贵族会议和白议会下令金春秋金瘐信二人遵从唐朝旨意,交出城池,并调运粮草助唐,且出兵协助扫荡百济。

    结果王令传下,金春秋根本不予理会。

    他直接就带着三万兵马返回王都金城,利用其功绩威望,兵不血刃的就控制了王城和朝廷,实际上夺取了新罗控制权。

    金春秋坐镇王城,而让金瘐信在前线联合百济抗唐,虽还没公开打出反唐的旗号,但却在利用百济人以复国为号召反唐。

    对于礼任等二十余城,金春秋也都让新罗守军换上百济旗号,谎称城池皆被百济人夺取。

    至于说粮草器械这些,也推说被百济人阻隔交通,反正就是各种推脱。

    要求新罗派兵协助讨伐百济余部,新罗也只是答应却不见出兵。

    王文度恼怒之下,直接就斩了一个新罗使者,让随从带着这使者首级回去,警告新罗,指责他们失期违约,并威胁再不运输粮草和派兵从征,他将亲自带兵去新罗问罪。

    紧接着,朝廷这边,李胤明显也对新罗的行为十分不满。

    所以他下了一道旨意。

    以新罗地设鸡林都督府,授新罗王金胜曼为鸡林州大都督,又召金春秋入朝。

    事情到了此时,半岛南部,唐罗两军已经从盟友到离心离德,而百济也在金春秋金瘐信的支持下,越发团结,复国口号喊的震天响,不仅坚守城池,甚至还开始袭击王文度的唐军。

    大唐当然也不傻,事到如今,也已经查明了新罗发生的变化。

    李胤在朝堂上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把金春秋留在洛阳的质子金仁问关入监狱,同时削掉赏赐给金春秋的官爵,下诏细数金春秋叛上作乱,囚禁新罗王,反叛大唐等诸项罪名,然后下诏令王文度率兵讨伐新罗。

    “王文度挂帅讨伐新罗?为何不是苏定方?”

    “圣人让苏帅北上,配合李绩灭高句丽,而平百济讨新罗的任务交给王文度负责。”

    听到这里,秦琅不由的摇头。

    估计洛阳宫里,李胤还在那里洋洋得意,新罗这些岛胡,太沉不住气了,大唐轻松的就让他们跳起来反了,正好一起灭了。

    可秦琅看他的部署,也太过儿戏轻敌了。

    不管如何,百济名义上灭了,但他不搞羁縻直接就地图开疆,这就导致百济现在是个泥坑,这个时候北边还在跟高句丽打仗,又把新罗赶到对立面成敌人,这是要在半岛上跟三个国家一起为敌。

    大唐的实力确实很强,但同时对三国开战,毕竟是跨海,这已经快四月了,马上就是夏季雨水多发季节,可不好打仗,粮草辎重运输等也不方便。

    就算能打赢,估计这回也得凭白增添许多不必要的伤亡损失。

    这仗哪有这样打的,李世民好不容易积攒这么点家底,他就这样胡闹挥霍。人家李世民一代战略大家,当初亲征高句丽,也是非常小心谨慎,不敢半分胡来任性的。

    瞎基巴乱搞啊。

    不要又搞成历史上那样,费尽艰辛拿下百济和高句丽,最后却便宜了新罗了。虽说如今局势不比历史,李世民在位时拳打突厥脚踢铁勒,吐蕃更是刚抬点头就被摁下抽筋剥皮了,西突厥如今也被肢解了。

    按说,应当不会有什么还能威胁到大唐的势力,不会让大唐急忙从辽东抽调兵力,以致让新罗有机可乘。

    但有些事情也难说,就好比当年杨广征辽时,大业七年时的隋朝,不也是四方臣服?

    这位天子,行事还是这么激进啊。

    还以为他那几年监国当的,已经收敛了心性了。

    不过也是,若不是本性未改,也不会一继位,就急着把顾命首辅给逼走了。

    妥妥又是一个杨广啊。

    “新罗真是愚蠢,本来从征百济有功,朝廷随便赏赐点,也够丰厚的了,结果居然夜郎自大,还敢跟大唐乱吠,这不是找死吗?”

    “朝廷已经下令,要封锁新罗,禁止对新罗贸易了。”

    秦琅听着这位管事那轻松甚至带着嘲讽的话,也知道这可能应当是眼下绝大多数人对于新罗反叛的看法了。

    所以李胤这个时候出手干新罗,多数人觉得没什么不对,小小新罗也敢欺压到大唐头上?

    当然是直接拍过去。

    一个小小的新罗,不就跟百济一样,一战而灭吗?

    秦琅听说朝廷已经下旨封锁新罗,禁止对新罗贸易,头有些疼。

    先是高句丽又是百济如今又加上新罗,这海东的贸易,一下子就差不多没了,对于如今刚起步的吕宋来说,这种地区性的战事,带来的贸易动荡,实在是太大了。

    这意味着吕宋将失去一个重要的贸易市场。

    秦家才刚在倭国筑紫拿下了一块地,正在建租界自由港呢,这自由港可不仅仅是面向倭国的,还是要做朝鲜半岛生意的。

    现在整个半岛上都打起来了,朝廷禁止贸易,这对秦家的唐津自由港来说,打击很大。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啊。

    好在倭国这回聪明,没有被卷进去,否则秦琅的那些投资估计就打水漂了。

    想及此,他也没心思再一路观花赏景了,决定女眷们按原行程慢慢走,他先一步赶回吕宋去。

第1301章 暴君

    洛阳。

    中书内省,政事堂中。

    从玻璃明瓦透下的阳光,让堂内分外光明。

    太傅、平章军国重事、知中书、门下省事长孙无忌斜着脑袋,透过那明亮的玻璃瓦望向那方天空。

    蓝天,白云。

    看到这明净的玻璃瓦,不由的让他又想到了秦琅。秦琅发明的这玻璃确实了得,早以前也有些粟特胡从西域贩来一些玻璃,但并不通彻,却还敢狮子大开口卖出天价。

    而如今,哪还有粟特胡商会从遥远的泰西贩来这些次品,秦琅玻璃坊中最次的产品都比那个好,现在那些粟特胡全都转而从中原贩玻璃器皿到泰西去了。

    秦家的玻璃坊这些年真是流金淌银啊,仅是一个玻璃银镜,如今一年就不知道要赚多少个百万,现如今就连普通的百姓之家,也已经能用上一块巴掌大的小玻璃镜了。

    朝廷已经正式下旨,全面禁止无品无勋的普通百姓使用铜器,连铜镜也在禁止之列,朝廷从秦家采购了大量的小玻璃镜跟百姓置换铜镜。

    而两京的勋戚贵族名门士族,则比的是大,哪怕一面等身银镜价值上千贯都一样有人买,毕竟这种奢侈品有时已经不是看需求,更多的是要匹配身份。

    甚至京中权势人家,哪家没有个玻璃阳光房?

    到了冬天的时候,坐在里面又明亮又暖和,办个茶会,晒着太阳喝着茶,不知道多有身份的事,甚至勋贵们大部份已经把正房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窗,然后再在窗后装上整面墙的窗帘。

    一面纱帘,轻薄透亮,一面锦帘,摭光隐约。

    这都是身份的象征啊。

    过去窗户贴纸,那就是有钱人家的奢华,而如今玻璃窗才是潮流。

    长孙无忌摘下鼻梁上的老花眼镜,终究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蝇头小楷早就已经模糊难认,幸好秦家推出这种眼镜。

    贵是贵了点,金丝老花眼镜,但轻盈方便,直接挂鼻梁上,却让长孙无忌感觉年轻了二十岁一般,再小的字如今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一副三百贯钱,这还是友情价,长孙无忌试过后,直接就订了十副,每副的镜框都不一样,做工那都是极为讲究,甚至是独家订制的。

    对长孙无忌来说,他并不缺钱,十副三千贯也不过是买两匹好马的钱。况且,玻璃虽然是秦家独掌制造机密,但秦琅向来不是那种吃独食的人,他只控制着生产的技术,但销售这块,向来是跟以前的白糖等一样是大家分享的。

    长孙家就是重要的玻璃经销商,同时这老花、近视、太阳墨镜、望远镜等几种眼镜,长孙家也获得了重要的经销商资格,凭着两家的关系,加上长孙家自身的人脉影响力和商业渠道,这是双赢的合作,也为长孙家每年带来巨大的收益。

    “长孙公?”

    长孙无忌扭头,见黄门侍郎韩瑗在唤他。

    “嗯,说到哪了?”

    今日的政事堂堂议,算是个扩大会议,不仅政事堂诸公都来了,而且非宰相的尚书左右丞、黄门侍郎、中书侍郎以及诸位尚书、转运使等大臣都来了。

    “新罗又派了使者来洛,奏称圣祖皇帝曾经与新罗德曼女王有过约定,将来由金春秋继位,并还曾约定,灭百济后,将百济之地赐给新罗,而新罗全力助大唐平灭高句丽,将来以马岭、临津江为为界,以北归唐,以南归新罗·····”

    长孙无忌冷哼了两声。

    “这些韩人还真是狂妄无边,他们究竟是哪来的自信?难道百济、高句丽还不足以为戒?”

    这时他都忍不住叹惜,不能怪皇帝李胤要干新罗,实在是新罗表现太不堪了,哪怕他们表现的稍微恭顺一点,长孙无忌等也要坚持的反对皇帝要收拾新罗的念头啊。

    可现在新罗人这么跳,让长孙无忌想反对都找不出理由来了。

    “居然敢捏造圣祖圣言,真是不知死活!”

    堂上其它宰相们也几乎都对新罗的作死无语。

    政事堂宰相们的态度其实原本都是一致反对这个时候对新罗动手的,他们甚至是持羁縻百济的态度的。

    可现在新罗人上窜下跳,搞的相公们都没办法了。

    “陛下已经下旨斩了新罗使臣,又把金春秋在洛阳国子监读书的儿子给斩了。”

    “已经斩了?”

    韩瑗点头。

    那位天子如今脾气已经越来越暴了,新罗使者这般颠倒黑白的行为,让天子直接就下令把使者斩了,正副使者都没放过,全砍了,然后随同的全都没为奴隶,最后皇帝让几个百济降人带着新罗使者,以及金春秋在唐为质的次子首级一起带回去。

    皇帝给新罗人的回复非常简单,尔要战,便战。

    皇帝已经决定连新罗、高句丽一起收拾,这次干脆彻底的把半岛纳入大唐直接疆域。

    在皇帝看来,现在新罗人跳的这么厉害,正好给了名正言顺吞并的机会,还免的将来找借口理由,搂草打兔子捎带齐的活。

    王文度被授为征讨新罗的行军总管,刘仁轨为副将。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带方行军总管镇守百济,刘仁愿为副将。

    至于苏定方,李胤并不打算再改变军令调他南击新罗,而是让苏定方带薛仁贵诸将继续北上,配合李绩灭高句丽。

    李胤根本不把百济和新罗放在眼里,有王文度和刘伯英二将,他认为完全足够了。

    就算是政事堂上,其实也并没有太把新罗放眼中。

    大家之所以反对打新罗,也只是觉得这样搞战争成本会提升许多,应当逐步蚕食为上,先羁縻百济,将百济安抚,然后花个几年时间屯兵移民,这样也有利于专心灭掉高句丽。

    等那时,再来收拾新罗也不迟。

    “秦太师到哪了?”长孙无忌却突然问起秦琅来。

    中书令许敬宗笑道,“太师三月出长安,走蓝武道,一路走走停停,结果到了襄阳后,却是突然加快了行程,家眷等留在后面慢行,太师却是扬帆一日千里,此时早已经出海,估计差不多都回到了吕宋了。”

    长孙无忌马上明白,秦琅估计也是听到朝廷要跟新罗开战,所以跑了。

    “得,我还想说看能不能把秦太师请回洛阳来,再拉个壮丁,谁成想居然跑这么快。”

    褚遂良问长孙无忌。

    “如此军国大事,陛下完全不理会我们政事堂诸公意见,这事·····”

    自从正旦改元以来,朝中官员们都能感受到这位年轻的天子一天比一天的锐利。

    连长孙无忌等这样的元老首辅,都被逼的步步后退。

    有人说当今天子有圣祖之象,可政事堂中的诸位宰相们,感觉可不好。他们现在感觉不到半分宰相的地位,皇帝在重要的事情上,乾坤独断,根本就不理会相公们的意见。

    先前对百济战后的处置如此,现在对新罗的征讨又是如此,皇帝一言而断。

    “你们听说没有?圣人打算要新设一个枢密院。”

    许敬宗望着长孙无忌道。

    “枢密院?我未曾听说。”

    许敬宗叹气道,“圣人之意,是要文武分治,以政事堂为东府,枢密院为西府,一文一武,东西两府。以后,政事堂宰相不管军事!”

    这话一出,所有宰相们都不由的震惊。

    宰相不管军事?

    而许敬宗把这个枢密院的一些情况继续说给大家听,枢密院不同于十二卫四府或北衙十军这样的武官衙门,大家都清楚,十二卫四府其实只是高级将领们喝茶的地方。

    并没有军事决策、指挥调动等权。

    可枢密院不同,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安邦定国。

    枢密院掌兵籍,鱼符,若得皇帝批准,有调动兵马之权。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掌兵籍、鱼符?那不是兵部的职事吗?”

    许敬宗点头,皇帝设这枢密院本就是要从兵部夺权,因为兵部隶属于尚书省,也是在政事堂统领之下的。

    现在皇帝说要文武分治,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宰相不预军事,那兵部之权自然就得夺到枢密院。

    “枢密院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诸卫军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那兵部呢,兵部还剩下什么?”

    许敬宗告诉诸位相公,兵部以后只剩下点六品以下武官人事,以及军资料帐,研发军用器械这些。

    而且,兵部以后也还隶属于枢密院。

    “凡军国战和攻守之策,由皇帝和枢使共同决策,政事堂宰相列席参与,枢密院提供建议参考,宰相也可参谋,最终方案则由枢密院提出,由皇帝采纳。”

    “所有武职人事、兵籍与士兵,六品以下权归兵部,档案在枢密院,六至三品武职任命、迁补由枢密院建议。”

    宰相被皇帝踢出了军事决策层。

    “谁来当这枢密使?”

    “听说圣人有意委任李绩为首任枢密使,以程咬金、苏定方二将为副使,下设吏兵礼等六房。”

    长孙无忌眉头紧皱,甚至胡子都已经翘起来了。

    皇帝行事已经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这是效仿圣祖行事了,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喜欢折腾宰相,贞观二十一年间,宰相换了多少人,就算是常任宰相的那几位相公,也经常被罢,皇帝通过这种频繁的调整政事堂宰相,甚至是经常罢撤再复职,使的宰相们被皇帝牢牢控制着。

    可就算如此,皇帝依然嫌宰相们权力过大,于是又给非三高官官们加衔入政事堂为相。

    到了后来,干脆又设翰林院,分中书舍人草诏之权,分出一个翰林学士知制诰,征伐战守,拜相封侯这些大权,尽直接掌握到了皇帝手中,严重的削弱了相权。

    可如今这新天子,居然又要新设个枢密院,把军事之权彻底的从宰相手中夺走。

    长孙无忌有摘冠辞相的冲动了。

    秦琅这小子果然有先见之明啊!

第1302章 秦家麒麟儿

    旧金山。

    秦琅刚下船,就看到码头上那一队队的奴隶。

    “那都是刚从百济运来的马韩奴。”来迎接的是长子秦俊,这个年轻人脸上丝毫看不出半分异样。似乎对于秦琅把武安都督和吕宋都督这两世职交给两个更年轻的嫡出弟弟并没意见。

    “运来多少了?”

    “我们接到阿爷的书信后,便立马组织船北上,百济那边有苏将军、牛将军、薛将军他们的关照,我们事情办的很顺利。”

    秦家组织庞大的舰队抵达百济,过去的时候满载着驻百济唐军所需要的粮草、衣服、药材等,得到苏定方等的热烈欢迎。对于秦家提出的想买百济奴隶这事,驻百济唐军当然不会拒绝。

    事实上,皇帝李胤态度坚决,拒绝羁縻统治百济,而要实行直接统治。而新罗跟百济人的玩火反抗行为,也让这位大帝非常不满,于是对百济唐军下达的命令也很简单。

    尽迁百济之民。

    之前本来还打算对投降的百济上层一些优待,比如迁到两京等大邑,甚至授点闲散官阶,允许他们保留浮财带到中原,现在李胤也不跟他们客气了。

    识相归附的,依然可以迁去中原,但官职财产什么的就不要想太多了,勉强保留一点点浮财就好了,过去了也别想当官,直接安置到大唐的边地去屯田。

    至于说那些战俘,直接发卖为奴。

    就算是普通的百济人,自愿投降的可迁去中原边地开拓垦荒,如果是被攻占后投降的,一律没为奴隶。

    这策略与李世民时代对胡蛮的宽仁政策相比,无疑严酷的多,就算当初对高句丽辽东之地的人也没这么严格,但李胤可不听大臣们的劝说,既然这些韩蛮敢不知天高地厚,那他也不没必要再对他们客气。

    虽然这个旨意一下,使的现在半岛局势有些动荡起来,百济人开始更激烈的反抗,可李胤哪管这些。

    前线的将士们也不管这些,打就是了。

    攻破顽抗的城寨,然后把老少全都绑了送到港口码头,通通发卖为奴,所得之钱,皇帝早有命令,一半做为将士们的赏赐。

    这可是非常激励将士们的。

    大家攻城拔寨抓俘虏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秦家带着大家需要的物资来买奴隶,当然是得到欢迎的。

    更何况,秦家开的价格还非常不错,并没有仗着权势关系,而故意压价行为。

    又有苏定方等军方大将们的关照,所以秦家船队在那边交易顺利,秦琅回到吕宋,秦家都已经运回了三批百济奴了。

    “因为奴隶太多,现在价格并不贵,军方不愿意花过多兵力看守,更不愿意浪费粮食养着这些人,咱们算是过去早的,量也大,所以价格给的相当实惠。尤其是我们提出直接把船开到泗沘和熊津两城下后,军方更热情了,这可节省了他们押送到熊津江海口的精力,因此我们过去拉人价格还要便宜些。”

    带队过去买人的是阿黄,秦俊也去了趟。

    “我们每批运回来两万人,海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死亡,如今三批运回来,已经运了六万多人了,下一批也快到港了。”

    秦家算是给驻百济唐军解决了个比较大的麻烦,这么大量的买卖,而且人家还不怎么讨价还价,也不怎么挑挑拣拣,甚至愿意自己把船开到内陆的熊津和泗沘两城,或是唐津港去装人,负责这方面的将领非常高兴。

    高兴之余,还向秦家提出一个请求,希望秦家能够帮他们优先把安置营里的那些伤残瘦弱的买走,这些人大部份是战俘,也有些是百姓,但基本上都是受了伤或得了病的。

    要么就是些没有了家人的孤寡或孩童。

    这种的就不好卖,一般都是那些强壮的战俘,以及一些有技艺的工匠,或是年轻的女子比较受欢迎,再其次也都是一家人,这种会比较容易控制,不容易逃跑等。

    为了避免这些最后死掉浪费,那将领几乎是把这些人白送一样塞给秦家,只希望秦家都打包收走,这样既省粮食还省看守,要不然唐军可不愿意把宝贵的医药和粮食浪费在这些人身上。

    “那些人有多少?”

    “有超过两万,我们其实等于是没花钱就买下了这些人,算是附赠的吧,因为多数都是有伤病在身,体质都很虚弱,我们买下来后,暂时养在百济,给他们医治疗养,等养两三个月,身体恢复差不多了,再运回来。”

    秦琅点了点头。

    他知道百济唐军总共才十万,如今又要分兵围剿百济反抗军,又要出兵打新罗,还要出兵北上夹击高句丽,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毕竟隔着一片大海呢。

    秦琅买下这些伤病老弱确实没花几个钱,但要运回来却得投入不少,直接运回来,估计大部份在海上就死掉了,还得先花钱用药在那边医治,给他们补充营养,这笔钱肯定不少,而且肯定也还会有很大的死亡比率,估计到时能运回来三分之二就不错了。

    但总的来说,秦家还是有能力接下这批人的,最后也不会亏本。

    “百济那边现在情况如何?”

    秦俊在百济没呆多长时间,但也见过苏定方、牛见虎他们,对百济如今的真实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不太好,百济人反抗意志很强,又有新罗人在背后支持,现在朝廷说是已经攻灭百济国,设立七州三十七县,实际上,朝廷也仅占领着泗沘、熊津、唐津几大百济要城,控制着汉江、熊津江等几条大江的河口,随着苏将军北上,王文度将军东进,百济留守的也才两万人马,现在控制那几座大城和据点都有些吃力,更别说扫荡围剿其余诸城了。”

    “老黄也说百济估计一时半会是平定不了的,肯定有的打。”

    “牛见虎将军也是这样说,但他却觉得也没什么可担忧的,慢慢来,就跟程处默将军当年在通海打和蛮一样,依托据点要塞,慢慢推进就是,也许多费个三五年,但总能扫平的。”

    秦琅相信他们的判断,其实他也是这种想法。

    本来朝廷宰相们提出的羁縻百济,也是当年李世民对李胤交待过的策略,可李胤不听劝。

    宰相们的策略是徐徐推进,先灭掉高句丽,回头再来慢慢蚕食百济,最终改土归流。毕竟就算百济国都被攻破,国王被杀,但唐军也只占了几座城而已,百济地方不大,可也几百万人口。

    仅靠几万唐军,想一下子全面控制,不太现实,而如果先羁縻安抚住百济上层,也可以利用他们来牵制新罗的野心。

    大唐让百济跟新罗斗,同时也可慢慢加强对百济的控制,比如屯军移民等,等到时机成熟时,再改土归流也并不迟,这种做法是最稳妥的。

    但李胤选择最直接最激烈的鲸吞之法,这就导致新罗人惊惶不安,加上新国王册封一事,导致了新罗最终疯狂的直接站到了唐对立面。

    这就使的现在唐军在半岛不仅少了个重要的盟友,反而多出了个新的强敌,这都是不明智的行为,可李胤不以为然。

    “那边的将军还问我们,要不要买地。十分便宜,几乎跟白送一样,只是有一条,地买卖后不能荒废,买下就得种,可免三年的地税,若是垦荒地,可免十年税,但有一条,十年内,田地只能种粮,且地里的所收粮食,除口粮外,其余的必须全部卖给驻军。”

    秦琅摇头,“我们不需要百济的地。”

    地虽便宜,但耕种才是问题,秦家买了地就得派人去耕种,就得管理,而现在百济那边局势并不平稳,种地的成本并不低。况且秦家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现在吕宋还有无数没有占领的群岛呢,适合耕种的平原并不少。

    因为皇帝激进的策略,唐军没有羁縻百济的打算,甚至打算把百济人全都迁走,所以现在百济将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今后在半岛既没有了新罗这个盟友提供钱粮支持,也很难在境内征到钱粮了。

    想等中原派移民过来,一时半会也难成规模,很难供应的了。

    所以军方希望秦家这种有实力的家族过去搞搞商屯,地便宜卖也没关系,反正把百济人都弄走后,这里的地都是无主之地。

    军方现在主要任务是打仗,也没时间搞军屯自给,招秦家这样的大家族过去搞商屯,会比从中原运粮过去划算十万倍。

    “阿爷,其实我有一个建议,我们现在运盐糖粮茶药布等军方所需货物到百济去,换奴隶,其实并不用马上就运回来。一来这些奴隶在安置营里呆久了,身体不行,直接装船运回来,肯定会有些伤亡损失·····”

    秦俊建议,秦家可以跟军方低价租一些地,或者便宜的买一些也行,反正现在几乎跟白捡一样的价格,将来也可以再出手卖掉。

    “我们把买来的奴隶,先筛选,身体强健的那些可以直接运回来,或者干脆就把奴隶在百济进行筛选分工,先送到各个田庄一边休养一边种地,等到他们身体恢复强健了,再运回来。”

    在百济一边商屯,一边休养,同时还能进行细致的筛选区分,这样人运回吕宋之前,就已经能安排好接收的地方,工坊、矿山、田庄等,各尽其材。

    甚至在百济那边还可以先进行汉话的培训,这样来了吕宋后,也就能够更快的溶入其中。

    “我们买地建商屯庄园,到时一批人休养训练好了运回吕宋,正好又可以在百济再购买一批补充。甚至以后我们可以直接整屯整屯的把这些百济奴隶运到吕宋,直接就可以继续开垦一个新的屯庄。”

    秦琅拍了拍秦俊的肩膀。

    “嗯,不错,你已经能够这样考虑问题了,我很高兴,好,这事就按你的想法来做,具体执行方面,你再请教下家老们,拾遗补缺,这件事情就由你来负责。”

    “谢阿爷。”秦俊有些激动的道。

第1303章 王国

    码头上,当值诸班前来迎接护卫。

    秦琅笑了笑,“不用搞排场,我们吕宋要务实。”

    旧金山刺史秦用开口,“三郎你如今也是堂堂吕宋郡王,怎么能没有半点仪仗呢。”

    不过在秦琅的坚持下,诸班直还是收起了一些仪仗。

    出长安的时候才三月,过秦岭的时候甚至还很冷,到了此时,也方才五月,但却炎热如火炉了。

    没在码头多呆,众人拥着秦琅进了旧金山,直入牙城。

    秦琅直接到了后衙,跳入泳池畅游一番,秦用等也被招呼着下水,游了会后躺在凉棚下竹椅上喝着冷饮开始谈事。

    “朝廷新成立了枢密院,分掌军事。”秦用带着几分笑意道。

    秦琅喝了口酸梅汤,有些无奈的道,“我也没料到当初我对当今谈过的一些设想,如今他居然采用了。”

    “三郎先前拟在吕宋设内阁、枢密院、骑士院、行政院,这我们刚把架子立起来,朝廷就抢和了,咱们怎么办?”

    秦琅在去见李世民最后一面前,其实已经在吕宋开始着手架构吕宋的组织架构了,吕宋虽有个都督府的名头,但吕宋毕竟不是大唐行政体系的真正一员,都督刺史那一套,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吕宋来说,有些过于单薄,尤其是为将来后代考虑,吕宋肯定得有一个自己的中央班子。

    他提出的组织架构,是以行政院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而内阁是负责决策的,骑士院是负责审议的,这样做是考虑到秦琅控制吕宋的时候,当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将来秦琅的后人接掌吕宋府,就未必有他那样大的威望,甚至以后子孙可能也未必有真正治理吕宋的能力。

    考虑到这些,他便计划构建一个相对安全可靠的管理构架。

    这构架重点自然是分权。

    如果按现在吕宋都督府来统领整个吕宋,那将来后人为都督却能力不行的时候,那么长史或司马这样的佐贰官,就有可能掌权,甚至架空都督的权力。

    所以长远考虑,就得提前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既然天子已经先用了这枢密院,那我们吕宋就得避嫌,换个名字吧。”

    “改叫军机处。”

    把原来都督府的职权一分为四。

    行政院的核心是六曹,六曹之上自然是长史和司马,但秦琅的设计,是虚化长史和司马的权力,行政院的行政权力直接交给六曹。六曹参军事,实际负责行政事务,各负责一块。

    长史和司马,则相当于大都督的师、傅,名头尊荣,实际上没有职权。

    这就有如明朝时的六部一样,明太祖取消了宰相,于是权力尽归六部,明朝六部的权力,尤其是明中后期以前,是远超唐宋等诸朝的,因为六部尚书上面没有宰相了,他们实际分了部份相权。

    当然,明太祖废宰相,朝廷尽归六部的做法,也导致了权力的不平衡,所以后来做为皇帝秘书助理的内阁,很快就慢慢的凌驾于六部尚书之上,成了无名有实的宰相。

    因为内阁掌握了宰相的权力,所以明朝皇帝只能再打补丁,用亲信的宦官太监行使代批朱红的权力。

    这么一来,实际上明朝的最高中枢权力分配,就是内阁决策,司礼监审议,六部执行这么一个大致情况,达到了一个相对的权力平衡。

    明朝用司礼监的太监们来平衡权力之前,其实是打算用六科给事中来掣肘内阁和六部的,但后来发现,就算一再加强六科给事中的职权,不仅给他们审议之权,甚至给他们弹劾之权,但也并没能达到所需要的平衡功能。

    相反,六科给事中后来完全走歪了,这些品级低权力大的言官们,因为他们的仕途升迁终究还是受内阁辅臣们影响,所以最后科道言道往往就沦为了内阁辅臣们的喉舌,成为党争的工具。

    不得已的情况下,皇帝最后用自己最信的过也唯一还能用的天子家奴太监们,太监们不可能跟内阁、六部的文臣们一条心,天然是对立的,所以最后才形成了直到明亡时的中枢权力三架马车。

    历朝历代,虽然官职名称不同,但总的来说,终究离不开权力分割,互相掣肘这样的一个核心的。

    皇帝只有通过这种分权的方式,才能控制朝堂。

    对于吕宋来说,吕宋都督府只是一个府级行政机构,而大唐的县州都是一元制,只有到道一级,才开始搞四衙分管。

    吕宋若只做为大唐治下的一个都督府,那么这种架构是有利的,但如果做为一块外世封地,一个自治的独立王国,这当然是不利的。

    就如历史上唐朝的藩镇之乱一样,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各个藩镇多是以藩镇的形式存在着,控制着一两个或数个州,各节度使衙其实就跟初唐的都督府类似,只是又兼领了行政监督司法等诸多权柄。

    但说到底,节度藩镇都还是一元制,所以晚唐藩镇割据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藩镇内乱更加严重,本质上就是这种组织架构上有先天不足。

    到了后梁后唐等五代时,因为吞并其它藩镇,然后建朝立国,这才能改变这种先天缺陷。

    直到北宋建立,才算是彻底的改善了那些大坑,从此进入稳定期。

    吕宋都督府绝不能最后演变成一个藩镇节度,更不能将来动不动内乱,必须从一开始就把这些架构上的缺陷堵上。

    行政院的长史和司马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权力直接分到六曹参军事手上,由他们分管吕宋的行政。

    而内阁,负责决策。

    内阁成员,由吕宋大都督挑选贤良,授予学士头衔,然后入阁辅佐,本质上来说,内阁学士属于吕宋大都督的秘书助理,他们行使的其实是大都督的权力,因此他们的决策权其实是建议权。

    在程序上,吕宋诸州县的事务,层层上报,最后报入分管的六曹之中。六曹给出初出的处置意见,然后呈报内阁。内阁学士们与大都督商议,或者代大都督先商议出处置决议后,以票拟的形式,呈报大都督。

    一般情况下,大都督对学士们的票拟做出批复,但考虑到以后秦家子孙肯定不是个个都跟他秦琅一样有这能力,所以秦琅提前准备,特设一个机构,类似于司礼监来代大都督批红。

    原本他打算这个机构叫枢密院,不料皇帝居然抢先搞出了一个枢密院,还专管军事,秦琅只好换个名。

    “暂定名字为军机处吧。”

    内阁和军机处都采用多人议事,不分主从高低,而是以轮执笔的方式,定期轮值,避免出现一人独大的情况。

    内阁和军机处,本质上都只是大都督的秘书、顾问机构,他们手里的权力,是代行大都督之权,所以不管是内阁票拟还是军机处的批红,大都督都是有随时否则的权力的。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本质上来说,内阁和军机处都属于决策机关,是代大都督决策的。内阁因此还获得草拟公文的权力,类似于中书舍人草诏,秦琅也把这个草令之权一分为二,给军机处也分了一半的草令权力。

    同样分为外令和内令。

    有决策和执行机关,当然还得有审议机关。

    而且不能跟明朝一样,指望六科给事中。

    如今大唐朝中决策和审议机关有合流的趋势,因为政事堂的原因,中书和门下省地位不如从前,正慢慢的有变成一个衙门的趋势。

    这也就使的原本三权分立的三省,在变成政事堂独大,三省归一堂,所以李世民才会又设翰林院,李胤也马上又搞出了个枢密院分掌军事。

    都是因为原本平衡的三省分权,如今权力分配再次失衡,必须再次调整。

    秦琅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再建一个骑士院。

    骑士院掌握审议之权,同时也授给他们最高司法权力,相当于还拿了大理寺和御史台的职事。

    为了保证骑士院不受内阁或六部等的影响控制,沦为一个橡皮图章,所以秦琅的这个骑士院,里面的骑士并不是在吕宋官吏体系之中。

    而是吕宋秦家的王室成员,以及致仕的内阁学士、军机处、六曹参军事等这些要员退休后授骑士衔进入骑士院,同时吕宋所有秦家受封骑士都是骑士院成员。

    然后在骑士院中,再设立几个专门的常设机构,比如六科,六科下设各科左右给事中、给事中等若干,负责稽查六部事务,审议内阁决策等。

    骑士院除六科外,还会设有都察科,负责监督官员。

    这些科,就属于骑士院下的常设职事科,各管一块。科员由骑士中推选,大都督任命。

    除各科外,骑士院还会有全体大会,主要负责对吕宋律令税法,以及每年的财政预算案等进行审议。

    如果骑士院审议不通过,那么内阁、六部等就得重新提交法案。

    对于这些法案的通过条件,肯定还会有很细致的规定,比如要达到多少席位,占据多少百分比才能通过,又比如法案通过需要三读,比如一读只是通知法案名称、目录、大纲等。

    二读则是逐条讨论,可以修改等。

    而等到了三读时,只允许针对整个法案进行讨论,最后通过与驳回,而不允许再逐条讨论或修改。

    只有三读通过,才能正式交由六曹执行。

    秦琅设计的这个架构,还是相对复杂的,骑士院的设立,既保证审议大权不被六曹和内阁影响,也能进一步保障和加强秦家封臣们的利益。

    骑士院将坚决的维护秦家的利益,也维护众骑士封臣的利益。

    这就能形成一个吕宋官僚阶层和一个秦家封臣阶层,有骑士院做最后保险,基本上不太用担心哪天行政院架空夺权。

    而内阁和军机处的先天限制,也让他们难以凌驾到秦家之上。

    至于军事,最初秦琅是打算设枢密院文武分离的,但现在朝廷这么搞了之后,秦琅反而不打算这样做了,军事仍归于兵曹。兵曹负责军政军令,但不统兵。

    兵马归由三衙统领,兵籍兵符则在兵曹。

    兵曹掌调兵权,三衙握统兵权,而秦家的大都督则是吕宋军队最高统帅,并拥有选将权。

    “三郎终于回来了,我们吕宋也就都有了主心骨,这六曹、内阁、军机处、骑士院、三衙等各部门的人选,三郎也应当都有了人选吧,什么时候公布?吕宋也好进入一个全新的开端。”秦用道。

第1304章 皇权战争

    五月,端午。

    虽在海外,但吕宋依然遵守着汉家的各种习俗,端午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昌蒲,饮雄黄酒。

    今年都督府还举办了隆重而盛大的龙舟赛。

    第一名奖金足足八百八十八贯,第二名也有六百六十六贯,第三名五百五十五贯,四至第十名,也皆有三百到一百贯的奖励。

    其余参赛队伍,也都能拿到个参与小奖励。

    故此旧金山前的大金沙河里那叫一个热闹非凡,两岸早早就围满了观众,而能来参赛的队伍,也都是经过初选的,全是实力队伍。

    秦琅坐在观看台上,看着这众民齐乐的场面也很高兴。

    今日的吕宋,虽然还很落后,但大家的精神面貌却非常不错,有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劲头。

    端午三天长假。

    官吏、商民甚至奴隶,今天都放三天假。

    秦俊给秦琅递上一杯酒,“这次我们特意提前准备了许多酒水,可好像都不够供应,节日气氛太好了。”

    秦琅品着加冰了的啤酒,面带微笑,吕宋说到底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不缺田地,平原土地肥沃,雨水情况也好,虽有台风,但影响也并不太大。现在吕宋岛上的主户,也就是汉人们,基本上都是地主。

    更别提还有许多大家族拥有大量的田地,那些受封骑士们谁没有千八百亩地?

    就算有许多田地是种植了各种经济作物,甘蔗、棉花、蕉麻、桑叶等,但吕宋粮食种植红线,依然保证了吕宋的粮食产出,远远大于现今吕宋所需要的。

    因此吕宋如今年年都有粮食节余,不但家家粮食满仓储备着,各地县乡也都还建有义仓、社仓储备粮食,而都督府也在各地建立起了常平仓、储备仓。

    为了能够保证粮食安全,也保证大多数百姓们种地的收益,秦琅还特意让常平仓提高了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比中原的粮食价格高出了起码两成。

    仓库中储备有小三年的粮食,心中不慌。

    所以百姓在种粮食外,还种列入经济种类的糯米时,也都比较积极。糯米价格比一般稻米要贵不少,这是酿酒的好原料,软糯的米也适合做糕点。

    吕宋对酒也是实行酒税政策,一向百姓自酿饮用是不征税的,但酿造销售的酒坊,卖酒的饭店酒楼,则都需要取得相应的执照,酒水的税其实算不上特别高,但肯定比一般的粮食要贵的多的。

    但酒这东西,毕竟中国向来有酒文化,所以百姓们需求也还是很大的。

    像今天端午这样节日的气氛里,酒的销售是非常可观的,吕宋本来就天气炎热,而端午又有喝雄黄酒的传统,所以今天来看龙舟比赛的众多百姓中,几乎男女老少都在喝酒。

    男人们喝黄酒、啤酒,或是杨梅白酒,妇人们则喝啤酒、果酒、葡萄酒这些,孩子们喝甜酒。

    从长安才来不久的魏昶也端着杯啤酒,“这吕宋感觉就是一片世外乐土啊,在长安都看不到这种气氛。”

    “长安毕竟是帝京,阶级分化更严重,吕宋草创,这里情况要好些。”

    主要还是吕宋做为一个新殖民地,移民来的汉人们都享受到了红利,不管以前过的好与不好,来了后起码也是个拥有很多土地的自耕农,而且这边也没有那么严重的什么官府压迫剥削这些,辛苦努力,温饱是早解决了的,甚至如今吕宋这火热的开发,只要肯出点力气,在农闲时去参与些道路修建之类的工程,或是家里年轻的孩子进工坊做工,都能赚上不少钱。

    家里有粮,手里还有现金,而基础的生活物资供应也算充足,这日子当然就比较好了。

    当然,其实大家的好日子,也还是建立在如今吕宋几十万奴隶身上,这些奴隶虽然得到秦琅的关照,特意出台了法案对他们给予基本保障,但奴隶终究是奴隶。

    奴隶们充斥着吕宋各个角落,从工坊、矿山,到庄园、家庭中,他们创造产生的价格,大多数是进入了吕宋汉人手中。

    正因此,那些新移民的汉人们,如今日子才能这么好过。

    现在的吕宋,本岛上已经没有了什么战事,也不用担心土人的袭扰之类的,虽然吕宋在外岛上依然还在持续用兵,但这种用兵,更像是吕宋三衙在轮战练兵,实兵训练。

    规格都是相对较小,轮流派出小股部队登陆诸岛,完全是教科书般的练兵作战,海上运输,登陆海湾河口,建立据点要塞,然后先扫荡河口的平原,再逐步深入,通过兵站、要塞往内延伸,剿抚并用。

    当河口要塞周围基本扫清稳定后,就会再迁移来新移民,建立屯庄,垦荒种地。

    秦家并不急,虽然多处出击,但始终让战事保持在很小的规模内,三衙的各支部队轮番出击,通过实战在一点点加强。

    秦家也征服一座又一座岛屿,不断的扩大地盘。

    随着秦家军队越打越强,如今土人已经很难再对抗秦家军队,越来越多的土人开始向秦家投降归附。

    对于这些土人,秦琅给出的处置方案还算温和,主动归附的清量田地,改土归流,颁布新的律法税令,归附土人承担汉移民一样的税赋外,还需要抽调青壮组成保甲以及团练,协助吕宋军队围剿顽抗土人。

    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都要送到吕宋本岛,在那里入校读书,采取寄宿制,分配到学校旁边的汉移民家中寄宿。

    而顽抗被攻破征服的村社,就算再投降可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对这些抵抗而被征服的村社,秦家采取的就是先把上层的达图、战士阶层全都没为奴隶,然后剩下的纳贡者、奴隶阶层,将他们先分送到各个秦家庄园或吕宋官庄,分配到各庄园进行为期三年的教导和劳作。

    在这三年间,他们要学习汉语,也学习更先进的耕作等技术,三年满,表现良好者则可迁移到新的地方,建立新的屯庄,授分田地,成为正式的吕宋编户。

    这些新的土人村庄,基本上只保留了过去的家庭单位,与原先的村社完全打乱,经过三年培训劳改后,也就不大用再担心控制不住。

    吕宋秦家缓慢却又坚定的不断征服土人,新征服的土地上,迁移来汉民,也不断分封来骑士们。

    鼓声阵阵。

    无数条龙舟在宽阔的金沙江水面上疾驰竞速,这些龙舟上立着旗帜,上面写着他们的出处,比如某州某县某乡,或是某村,又或是某都、某旅,又或是某矿,某商行。

    甚至这些旗帜上都还有商号或商品的名字,聪明的商人早知道广告的效力,所以对于能够进入决赛的这些龙舟都出钱赞助。

    “听说圣人新设枢密院,要跟政事堂对掌文武二柄,引的长孙太傅等相公集体向圣人辞职呢。”

    秦琅却只是呵呵一笑。

    长孙无忌若以为靠辞职就能吓到李胤,那是太小瞧李胤了。

    “谁知道圣人一面受相公们的辞呈,一面却又下了道内制,说为了更好的协调国家财政收支,以求财利归于朝廷,所以要集中财权,故财权尽皆于转运司,转运司下设盐铁、度支、户部三使司,各设一副使统领,三司下各设五个局,共辖十五局。”

    秦琅咋舌,他觉得李胤的记性是真的不错,这明明是很久以前,他在东宫跟年少太子曾提过的历史上北宋时的一些制度,当时也只是顺嘴讲到这块,好对比下大唐的三省六部制,没想到李胤居然一直记的,如今还推出实行了。

    皇帝加强转运司的权力,实际上就是把原本户部、太府寺、少府监、转运司等各财税相关部门的权力都夺了。

    度支司,掌天下财赋,户部司,掌天下户口,赋税之籍,茶酒专卖等。盐铁司,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矿课盐铁等,甚至还管制造军器等。

    可以说,这新的转运司不愧为计相之名,实际上不仅是夺户部、太府寺、太府监等之权,甚至还夺了工部等许多朝廷部门的权力。

    明面上李胤说东西二府对掌文武二柄,实际上,李胤先把军事之权从宰相们手里夺走,划到枢密院,然后转头又从政事堂里拆分出财税之权,交给了转运司。

    因此,实际上现在朝廷格局就是政事堂、枢密院和转运司这么个新的三分格局,政事堂这个原本最高中枢决策机构,现在既管不了军事,也管不了财政。

    这样的政事堂,实际权力已经是大大削弱了。

    李胤的理由倒也挺合理的,财权归一,有利于国家统筹,但这掩盖不了他就是要进一步削弱相权的本质,转运司和枢密院不再归宰相管,但仍归皇帝管啊。

    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却进一步提升了。

    这还真是李胤的性格啊。

    就算是李世民当皇帝,若是大臣们反对激烈,他也很少会强行上马,肯定要搞迂回甚至暂时妥协的,可李胤呢,偏偏软硬不吃。

    “转运使还是贾润甫吗?”

    “嗯,转运使仍是三郎你阿舅贾润甫,盐铁副使是李思行,度支副使是唐俭,户部副使是许世绪。”

    秦琅听到这三位副使的名字,不由的眉头稍皱了一下。

    魏昶笑道,“这三人皆是高祖武德元年称帝后所授封的太原元谋功臣,当年封了十七个,如今所剩也无几了,倒是都被当今寻了来。”

    李渊的太原元从功臣,以裴寂刘文静柴绍长孙顺德刘弘基武士彟等为主,都是李渊的心腹,李世民宫变夺位后,基本上都坐了冷板凳。如今还剩下几个,也是在贞观朝一直不受重用的。

    想不到李胤却把他们任为转运司的三位副使,这年轻的皇帝确实有想法。

    按这势头看,朝堂上接下来估计会更加有意思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44/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贞观俗人》为转载作品,贞观俗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俗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俗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俗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俗人介绍:
离玄武门之变只有三天了,秦琼却打算做个国之纯臣不参与其中,秦琅高呼这不是坑他吗?送上门的从龙之功怎么能不要,等事成之后再功成身退也不迟。到那时,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放荡自由。贞观俗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俗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俗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