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贞观俗人TXT下载贞观俗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俗人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贞观俗人txt下载     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05章 吕宋十三太保

    “三郎,该放鸭子了!”

    边塞好汉刘九端着杯啤酒扭头过来提醒秦琅,此时金沙江上的龙舟竞赛已经出了结果,第一名被来自吕宋衙内诸班直中的海鹘班夺魁,这个班直本就是来自水师,个个水性精通,一举夺魁。

    龙舟上的二十五名队员夺得了这八百八十八贯的头彩。

    而第二名来自上六都中的乘风破浪都,也是水师部队,也是一等一的水中好汉,可惜比上号称精锐中的精锐的牙内诸班的海鹘班,还是差了一头。

    第三名被大公子秦俊的太平船队夺得,这却是一支商船龙舟队,算是此次比赛的黑马。

    两岸众人欢呼,许多人已经迫不急待的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开始脱衣服了。

    接下来是端午划龙舟的重头戏,抢鸭子。每次龙舟赛完,会往河中放许多鸭子,大家跳下河抢夺,各凭本事。

    规定不许划船,只许游泳抢夺。

    这时就考虑到水性和运气了。

    秦琅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向四周致意,然后大声道,“放鸭子!”

    身后自有亲兵猛的敲响铜锣,咣当一声,岸边早就准备好的三千只鸭子被赶入河中,顿时无数鸭子扑腾飞向河面。

    而岸边早挤满了兴奋的百姓,一个个争相跳入河中,向鸭子们游去。

    秦琅坐下,对秦俊道,“让水师的船时刻盯着水面,若是有人溺水,要及时救助,莫让这欢乐气氛出不幸事。”

    “请阿爷放心,我们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了,岸边和河心都有许多船,确保万无一失。”

    三千只鸭子在河上扑腾的场面确实壮观,鸭子顺水而下,而两岸无数好汉们,自认为水性好纷纷跳下河,奋勇游向鸭子们。

    “居然还有不少妇人和孩子!”

    刘九是边塞胡儿,骑射本事一流,但却是个旱鸭子,此时看着这河上千人逐鸭的场面,也觉得欢乐无比。

    “不要再喝啤酒了,否则你晚上估计会痛的睡不着。”

    刘九呵呵一笑,“我这杯啤酒端了一上午了,也才打湿了点嘴唇而已,这场面,没杯酒在手,不习惯不得劲啊!”

    ······

    吕宋的端午节是与民同乐,一片欢声笑语,秦琅甚至还下令给吕宋三衙诸军节赏,直接给每位将士加了一个月的钱粮,而吕宋各学堂的老师们,更是直接加了两个月的钱粮。

    吕宋各学校的学生们,也都分到了许多肉、鱼加餐。

    各衙官员吏员们,自然也有端午节的福利,分了鱼、肉、蛋等。

    三天端午节后,秦琅也正式召集了吕宋境内府州诸衙官吏,还有吕宋的诸封臣们齐聚旧金山。

    这次大会,主要还是宣布吕宋的改革,六曹、内阁、宣徽院和骑士院正式推行,原本拟定的军机处,最后被秦琅改为了宣徽院。

    吕宋没有太监,秦琅也不可能用太监来任宣徽院使、副使,而且为了达到平衡权力的目的,秦琅也不打算用吕宋诸衙官,最后他是把原来他在秦家设立的执事会,从中挑选人来出任宣微院使。

    当初秦琅尚在朝为官时,为了以最少的精力却能更好的管理秦家的诸多产业,所以建立了一个执事会,其实就是他个人的助理办公室,里面全是秦家高级管事,能力出众。负责替秦琅协调管理各个产业。

    当初执事会的办事流程,就有点类似于内阁了,各地产业的事务都是先对口上报本产业的总号,然后他们给出初步处置意见后再报到执事会,执事会这里商议后票拟贴黄上呈秦琅。

    然后秦琅还有个更贴身的侍从室,他们会先筛选一遍,实际就类似于批红。

    通过这种层层筛选,一般大事才需要秦琅拍板,一般的小事都是由执事会和侍从室商议着给出处置结果,甚至更小点的事情,各地的商号自己就可以解决了。

    就算到了如今,秦家的产业依然巨大,而管理层也很庞大。

    现如今,虽说整个吕宋都属于秦家的,但吕宋都督府州属于封地,秦家各产业却算是秦家的私产,这算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六曹和内阁官员,都是从吕宋都督府下的官员中选拔,但宣徽院不同,秦琅是用自己原来打理产业的团队中挑选人出来,宣徽院的院使等全套人员,是一个单独的体系,不会与府州那边相通。

    宣徽院的人也有任期,定期换人,任期结束后或在院内升职,或是重新到秦家产业体系中任职,或是退休,而不会到府州任职,这样保证宣徽院始终是秦家的私人,秦家所赋予他们的批红权,不用担心受到内阁或是六曹的影响,毕竟不是一体系的人,升迁等都不受那边考核控制。

    其实本来秦琅考虑过直接用国官或府官这两套体系,来代替内阁或宣微院,秦琅做为吕宋郡王、吕宋大都督,有权开国开府,就是各建一套班子。

    国官班子会有国令、大农、国尉、国丞等,学官长、厩牧长、食官长、典卫等。

    而府官班子则会有傅、友、长史、司马、诸参军事等。

    只不过这两套班子虽然也算编制齐全,但官吏都是朝廷经制官吏,就算朝廷许吕宋自置属吏,可这些官吏也本来各有差事,并不符名秦琅需要的做为机要秘书代批朱红的需要。

    所以国官班子和府官班子仍然还在,只不过这就属于没多大实权的班子。

    核心的票拟和批红之权,秦琅分别交给了内阁和宣徽院,以更专注处理而不受其它影响。

    “授秦用为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

    “授秦俊为侍卫亲军司马军都虞侯!”

    “授秦勇为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

    “授秦存孝为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

    ······

    秦琅最先宣布的是四衙管军十三将的名单,原来是侍卫亲军马步司、侍卫亲军水军司以及衙内司三衙,这次秦琅把马步军司拆分为二,于是便形成马军司、步军司、水军司和衙内司四衙。

    每衙以都指挥使为主帅,以都虞侯为副帅。

    再加上上六都编为左右两厢,各置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然后再加上衙内诸班直一位都虞候,衙内诸班直只设都虞侯而不设都指挥使,因为诸班直为大都督直属亲领。

    因此实际是四衙十三管军。

    这十三位将领,就是如今吕宋军方最高将领。

    以四衙分统吕宋诸军,吕宋军队又划分各军镇,以防御使分统。

    因为吕宋如今也没大的军事威胁,所以吕宋虽编了不少军队,但仅有部份是常备军,如衙内诸班直和上六都,这些属于常备军,且是特种编制,是加强编。

    每军镇也设有满编的甲等旅,军官、士兵都是满编,但非常备,平时只部份在营或值守。乙等旅则是只有半编,同样平时只部份在营。

    丙等旅则属于架子部队,就是只有番号、军官、士官,却没有士兵。只要当紧急动员时,才开始征召补充部队。

    至于丁级旅,属于预备旅,仅有番号,军官士官士兵都没有,一般是把各地的团练武装编到名下,有一套战争动员预案机制,一旦需要动员丁级旅时,就把相应的团练乡兵动员武装,充实进去,做为预备补充队伍。

    吕宋军队编了挺多。

    四衙诸军,然后下面是军镇的各旅,平时则是以营为单位驻扎各地,营下是团、都、队。

    军旅番号多,但大多数分封骑士家臣和他们的骑兵、步兵虽然编在诸军旅,但只是轮番当差而已。这样做,比较节省军费开支,又能保证拥有不错的战斗力,还有迅速扩编的能力。

    平时也并不会过于影响受封骑士们以及点选的武士等的生产生活。

    吕宋的兵,依然属于一般人想当都当不到,当上了就有机会改变命运跨越阶层的,属于吕宋比较受人尊重的阶层,令普通百姓向往的,好处很多,地位也高。

    四衙十三位管军,负责统领部队,但兵籍兵符调令都掌握在兵曹手中,武官迁转等则在吏曹手中,物资军械等则在户曹、工曹之手。

    选将权在大都督手里,相对还是比较平衡的,并不用担心武将士兵们控制不住。

    封臣骑士们虽然有自己的武装,但数量等都是受都督府严格限制的,本质上这些骑士也就是相当于中原的大唐府兵而已。

    秦用、秦勇、秦俊、秦存孝等十三位将领,一个个上前听封受封,这十三员管军大将,基本上都是秦家人,秦琅的义兄,自己的义子还有亲儿子们。

    但却也基本上都是统兵打仗检验过的。

    秦琅接着授封内阁学士,一共授封了六人,又授封六位内阁舍人。第一届内阁,授了老黄、张超等几个心腹。

    宣徽院使从秦家的高级管事中选了六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

    接下来六曹参军事的任命也很顺利,挑选的都是在吕宋已经任职几年的人,办事能力不错。

    最后骑士院倒也简单,每个受封的秦家吕宋骑士们,都获得了骑士院成员的头衔,然后再从中选出六科、都察科等几个科的常任成员。

    秦用和秦勇等人因为已经担任了四衙管军之职,可以被尊称一声骑帅、步帅,因此不再担任吕宋的刺史等文职。

    魏昶七十岁了,本来秦琅还想请他在内阁任职,不过他推辞了,说七十致仕,如此年纪就安心在吕宋养老好了。

    最后只接受了秦琅授他的骑士院成员头衔,也没在各科任事,安心的准备节后回秦琅划给他的外岛领地上瞧瞧,要开始组织人去百济买奴隶,去广州、太平等运来耕牛工具等开垦荒地建立庄园,还要按领地大小训练武装相应数量的骑兵步兵,随时为秦家效力。

    看着这一个个被请到上前赐坐的内阁学士、四衙管军、宣徽院使、六曹参军事,骑士院六科给事中、都察佥事们,都还十分的年轻,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年纪,五六十的没几个。

    这无疑是充满活力的一个班子。

第1306章 开元十三年

    “褚遂良被罢相了!”

    一大早,秦琅正在吃粽子,咸鸭蛋黄的,也有红烧肉的,青绿的粽叶裹着糯米,里面又包着流油的红咸蛋黄,确实好吃。

    魏昶手提一串红色的荔枝踩着椰壳拖鞋过来,告诉他一个最新的消息。

    “罢了?”

    “嗯,贬为同州刺史。”

    “还有,御史台也换人了,御史大夫孙伏伽被贬外出为刺史,然后御史大夫空置,皇帝任阎立本为御史中丞,执掌御史台。”

    秦琅也不由有几分惊讶了,褚遂良说来也是李胤的老师,当年是崇贤馆的直学士,秦琅入馆前,是他代他老子执掌馆事,因此还被人称过馆长,贞观中后期,也算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秦琅对褚遂良这人,一直没什么好印象,觉得这家伙喜欢搞政治投机,并没有什么个人立场,曾经见李泰得宠,便劝李世民立李泰为储,后来见局势不妙,立马投长孙无忌。

    不过秦琅也承认,褚遂良的书法确实是不错,相比起秦琅是靠瘦金和宋体这两种后世字体而被人称为开宗立派大书法家,其实褚遂良的书法根基更强,水平也更高。

    “总不会是皇帝报复当年对褚遂良的那点怨念吧?”

    当年秦琅让崇贤馆的学生们养鸡,算是一门生活观察课,后来褚遂良把太子他们养的鸡给杀了,交给食堂加餐。

    当然这只能算是小事。

    可褚遂良曾经劝李世民改立李泰为太子,这事绝对能让李胤记恨一辈子。

    魏昶摇头。

    一边剥着荔枝一边道,“我听说最近政事堂跟天子闹的很僵,因为百济和新罗的事本就闹的不怎么高兴,结果天子又是设枢密院又是设计相的,搞的宰相们都集体辞职了。”

    皇帝和宰相们闹别扭,事情越闹越僵硬,尤其褚遂良,更是梗起脖子跟皇帝犟。

    然后皇帝没想着服软妥协,而是直接先寻了个由头贬掉了御史大夫孙伏伽,然后任用阎立本为御史中丞,让他代执御史台。

    也不知道李胤跟这位拥有高超画技和建筑设计水平的阎立本是怎么达成一致的,反正阎立本入御史台后,立马就发起了针对褚遂良的弹劾。

    大画家阎立本对大书法家褚遂良的弹劾,非常犀利,连长孙无忌都保不住,因为刀刀见血,都是弹之有物。

    最后褚遂良只能按例引咎辞职。

    然后呢,天子也就没再穷追猛打,在他授意下,御史台见好就收,给褚遂良也算留了个体面,天子顺势把褚遂良贬为同州刺史。

    没彻底的撕破脸皮,也算给长孙无忌一个面子。

    但经此一事,也让国舅知晓了这位天子的真性格。

    成功把御史台握到了手里的天子,现在可是牛的很,本来御史台就是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一般想在政事堂安稳,肯定就得在御史台有足够的关系,若是能掌控御史台就更好了。

    但现在皇帝亲自掌握了御史台,虽说御史台里也还有长孙无忌等宰相们的根脚,但问题是现在御史大夫空缺,御史中丞是阎立本。

    而弹劾褚遂良罢相成功后,阎立本马上奏请天子提拔了两位治书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可是御史中丞的副手。

    这下子,阎立本在御史台可就彻底站稳脚了。

    “李绩去了枢密院,褚遂良贬为同州刺史,这政事堂不如从前了。”

    秦琅重新回过神来,继续吃粽子,这回是个火腿粽子,咸香软糯。秦琅比较喜欢吃咸香味的,不喜欢吃甜的,反正什么豆沙、红糖、红枣之类的粽子他是绝对不会吃的。

    皇帝喜欢折腾就让他折腾吧,反正别人也劝不住。

    长孙无忌是元舅首辅都劝不住,秦琅这老师兼大舅子更没什么效力。

    自己如今也算是从那泥坑里出来了,哪里还愿意再回去惹一身骚。

    安心在吕宋发展吧。

    马上又要进入台风多发期了。

    ······

    十二年后。

    开元十三年春。

    吕宋,旧金山。

    新春佳节,难得全家齐聚。

    郡王府中,好不热闹。

    秦琅二十一子,九十四孙,还有女儿外孙百余,加上几十房妻妾,以及众多儿媳妇、女婿,今天的郡王府,到处都是人。

    五十岁的秦琅坐在那里,几个孩童追逐着,一不小心摔倒,秦琅一把捞起这小子。

    “你是谁家的?”

    孩子太多了,尤其是那些五六岁以下的娃,秦琅好多都认不出来。

    虽然说十三年前,秦琅就已经用上了套,决心不再生娃了,可毕竟儿女五十多个,如今长子秦俊都已经三十三岁了,长孙也十七岁了,这小子也是个通人事早的,十四岁时就跟婢女偷试,然后十五岁时就为秦琅生下了一个大重孙子。

    秦存孝过来,抱起那小子,“义父,这是我的小孙子。”

    秦琅掐了下那小子的脸,“长的虎头虎脑的,跟你确实有些像,眉目间依稀还有几分突厥特征。”

    存孝是秦琅收的第一个义子,秦琅这些年总共收了十三个义子,这些义子们比秦琅的儿子们要大不少,比如大义子存孝其实比秦琅才小八岁,如今也四十多岁了。

    那张带着些突厥血统的脸上,也已经布满苍桑,甚至头发都开始出现了一些霜白,看着,反倒好像比秦琅还老气一些。

    “千湖岛呆的还习惯不?”

    “挺好的。”

    千湖岛是如今吕宋仅次于吕宋本岛的第二岛,土人称为棉兰花岛,意为湖泊众多的土地,秦家便将之命名为千湖岛。

    经过秦军这十几年不懈的努力推进,到如今,整个吕宋诸岛基本上已经被秦家征服,除了一些岛屿的深山老林里还有一些零星反抗的土人,已经没有什么大规模反抗了。

    秦家在诸岛建立据点,官府,设州置县,分封、移民,建立学校等。

    秦存孝如今是四衙中的步帅,步军司的都指挥使,前段时间千湖岛上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土人叛乱,他们还勾结了西南婆罗洲岛上的渤泥国势力,秦琅派出了秦存孝前往负责平乱。

    还让他带上了嫡长子十一郎秦俞,十六岁的秦俞如今也渐成年,这些年他一直把嫡出的十一郎和二十一郎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但孩子大了,总得在外面经历风雨。

    让存孝带着十一郎也算是开开眼。

    存孝带着秦俞前往千湖岛,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便彻底平定了全岛的叛乱,对土人狠狠的教训后,带回来数万奴隶。

    “十一郎表现非常不错,有勇有谋,而且很谦卑,义父教导出了一位非常不错的继承人。”

    秦琅望着远处正跟母亲太平长公主说话的秦俞,这孩子长的高大英武,骑射本事很好,而且喜欢打马球,球艺精湛,而于诗书方面也还不错,可以说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继承人。

    甚至就连他那些兄弟们,也都对这位嫡出的兄弟很认可。

    “终究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风雨,打小起就锦衣玉食,虽也刻苦学习,可终究是一帆风顺,其实我还是比较担忧的。”

    就有如温室里的花朵,开的再漂亮,可终究不如野外的,就算那山坡上的树满是节疤,长的东倒西歪,可这种树其实却是非常结实和耐风雨的,相反一些长的笔直挺拔的杉木,可能一阵大风吹过就能拦腰断掉。

    “你知道十一郎回来后跟我说什么吗?他说婆罗洲极大,但渤泥国实力却很一般,而岛上还有更多的地方,其实都还只是无数土人占据,就跟我们吕宋以前的巴朗盖一样,十分松散,他建议吕宋接下来出兵渤泥,先直捣王城,灭掉渤泥国,然后以渤泥港为据点,再缓缓的征服整个婆罗洲。”

    “存孝,你觉得十一郎的这个建议如何?”

    秦存孝缓缓道,“这次我们跟渤泥国交过手,虽然交手的并不是渤泥国的正规军队,但我也了解到,渤海国所在的婆罗洲确实很大,有我们吕宋所有岛加起来的两个半大还有多,但是整个岛上如今只有一个渤泥国实力稍强,但也远不及我们吕宋。”

    “不过我认为,我们应当适当出兵攻打渤泥国,做为对他们支持千湖岛土人反叛的惩罚。但是,这次出兵应当只以适当的惩戒威慑为主,只要渤泥国肯认错那么我们就可撤兵。”

    秦琅笑了笑,“既然你说渤泥国实力不足,而婆罗洲又这么大,为何不支持对渤泥全面用兵,甚至完全占领此岛呢?”

    “义父,我们这十几年,虽然成功的征服了这片深海,占领了无数群岛,但是现在已经算是我们的极限了,我们缺少人口,尤其是汉移民太少了,就算是吕宋本岛,目前我们也只是吕宋平原,和宁远河谷平原这两处开发的还算比较好。其它的地方,仍然只是占据了少数据点,千湖岛的叛乱,本身就是因为我们控制力不足导致的。”

    “婆罗洲虽大,但吕宋本岛太远了。”秦存孝做为一名优秀的将军,头脑始终很清醒。

第1307章 清君侧?

    秦琅点头,“人口啊,朝廷这些年一直在卡我们移民的脖子,我们也没有办法,到如今,吕宋全境的汉人,也不过百万之数,这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我们要控制这么大的吕宋诸岛,起码也得有五百万以上的汉人,才算勉强。”

    如今吕宋全境,汉移民只百万,但土人以及百济、新罗、高句丽以及扶南、真腊等地贩来的奴隶,却高达三百多万,汉人在吕宋并不占多数,虽然在秦琅也十分注重这点,还特意通过奴隶置换等手段,把吕宋本地的岛蕃大量运出去,换来突厥、铁勒、高句丽、新罗等诸多种族奴隶,使的汉人才算是成了第一大族,可奴隶和归附的土人,总量依然是汉人数倍之多,这都是隐患。

    “我很高兴你还能这么清醒,这样,等入秋后,便再由你领十一郎率舰队去讨伐渤泥,好好教训一下渤泥国王。”

    如果能迫渤泥国签订一个向吕宋称臣纳贡的条约最好,不能的话也没关系,想办法让他们签开放港口贸易的通商条约,到时在渤泥湾划一片地为吕宋租界,建一个如倭国唐津一样的自由港。

    如今吕宋在倭国、林邑都建有租界自由贸易港,为吕宋带来十分丰厚的利益。

    “我明白。”

    “若仅签个通商条约也确实太便宜渤泥人了,婆罗洲东北的山打根湾,这是一个天然良港,近些年我们吕宋的商船也多去此贸易,这里如今也算成了个挺热闹的港口,这里的燕窝、龙虾、木材都不错,到时你派兵把山打根给占了,到时就取名燕城。”

    虽然暂时还没余力去把婆罗洲吞并,但紧邻吕宋,位置和港湾都这么优良的山打根,秦琅还是打算先占了再说。

    这也算是对渤泥敢支持千湖岛土人反叛秦家的教训吧。

    “到时我会用心辅佐十一郎的,我尽量让公子决策。”

    “还是得你来主持,他跟着多学就好。”

    正说话间,八十多岁的魏昶仙气飘飘的进来。

    “三郎,洛阳那边来的消息,长孙无忌出事了。”

    “下诏削无忌太傅及封地食邑,于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给。”

    看到这诏令,秦琅眉头皱眉的更紧了。

    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步吗?

    长孙无忌辅佐当今天子十三年,终究也没换来半分好,反倒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果。

    秦琅叹惜一声,若是长孙无忌知道今日结果,只怕当初也会跟自己一样隐退吧,更不会为李胤费尽心思的兴起吴王谋反案和房遗爱谋反案这两个大案了。

    要知道长孙无忌兴起的这两个大案,不仅把封到了海东的李泰给逼死了,也进一步清洗了魏王余党,又把吴王李恪、荆王元景,江夏王道宗,以及驸马李思力、薛万彻等一个个清洗。

    而遗诏辅政的几位宰相中,张行成、高季辅、杜正伦都已去世。

    李绩转任枢密使,这些年一直在外征战,一开始打高句丽,后来又南下打新罗,再平百济,紧接着唐朝又跟奚契闹翻,因为李胤在花了十年时间终于平定朝鲜半岛后,便罢废了耽罗和伽倻二国,改土归流,两小国本就是大唐扶立的,实力弱小,哪跟跟新罗他们一样反抗大唐,况且新罗他们三国如今不也灭亡了。

    两国接受改土归流后,李胤也算是信心爆棚,虽然海东战争打了十年,大唐也因此伤了些元气,但李胤依然认为自己也算建立了赫赫武功。

    所以他不但没听从宰相们建议休养生息,还马上又盯了奚、契。理由是大唐开拓了辽东、朝鲜后,在东边有一块巨大的领土,可因为奚和契丹两部卡在辽西和幽州之间,使的大唐的关外之地,只能通过狭长的辽西走廓。

    辽东朝鲜这么几千里地,与中原相连的地带太过狭小,有十分严重的战略隐患,就犹如西域与河西走廊一样,吐谷浑占据青海,那么大唐开拓西域就不安全,所以贞观中大唐几次向吐谷浑开战,最终灭掉吐谷浑,才有了后来西域的繁盛和安全。

    所以李胤认为,奚和契丹必须拿下,否则如鲠在喉,十分难受。

    李胤向奚契下了改土归流的诏令。

    奚契两国曾经是突厥小弟,后来归附中原,这些年以羁縻都督府的形式存在着,因为紧邻中原,这些年没打仗,中原兴盛,奚契两国也享受到了不少红利,日子过的挺红火。

    对大唐也就还算比较恭顺。

    可一旦大唐要改土归流,这可就触及命根子了,自然不许。

    于是乎,燕山边塞再起烽烟,乒乒乓乓的就打了起来。

    李绩做为军方一把手,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态度也是支持改土归流的,理由当然也是奚契两部继续羁縻存在,严重威胁到辽东和朝鲜的安全,毕竟朝廷用了这么多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呢。

    有李绩这位枢密使一直主张要改土归流,李胤自然底气更足,所以当奚契反叛起兵后,李胤倒也没慌,派李绩从辽东、朝鲜调兵回来,继续干就是了。

    只是李胤可能也没料到,这奚契如今居然实力挺强,反正都打了两三年了,居然还打的有来有回的,虽说一直是唐军越过燕山进攻,但毕竟对方还能撑到现在也是事实。

    这个时候,李胤突然诏削去无忌官爵封邑,就显得比较突然了,毕竟外面还在打仗呢。

    不过其实李胤对长孙无忌等元老派的清算早就开始了,从长孙无忌掀起两大谋反案清洗了吴王恪房遗爱薛万彻等人后,李胤就动手了。

    先是把长孙无忌一党的柳奭以泄露禁中语为由贬为逐州刺史,然后再贬荣州刺史,将他彻底踢的远远的。

    接着再次收拾褚遂良,褚遂良在先前被贬过一次,在同州当了三年刺史,然后长孙无忌又把他弄回朝中先任吏部尚书,后来又再次入政事堂为相。

    可在朝中又呆了十年后,这次先贬潭州都督,再贬桂州都督。

    而长孙无忌一党另一重要成员,韩瑗也被贬为振州刺史。

    到了此时,长孙一党几乎尽被剪除。

    加上高季辅张行成杜正伦等人早已去世,所以元老派中也就剩下了许敬宗、李绩、于志宁几人,

    于志宁和李绩在皇帝与长孙无忌的斗争中,却一直都是置身事外的态度,使的皇帝一个个的清除了长孙无忌等人。

    至于许敬宗,终究还是转投皇帝,长孙无忌最后正是被许敬宗献计除掉。

    许敬宗献计,污长孙无忌谋反,正如当年长孙无忌污房遗爱、吴王李恪他们谋反一样,权力在手,要搞一桩谋反案很容易。

    这件事情本来就是皇帝跟许敬宗一手策划的,所以许敬宗亲自审理此案,长孙无忌下狱,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就被皇帝迅速定下谋反罪,削夺一切官职爵位,贬黔州。

    “许敬宗还真是够狠啊,跟长孙无忌这也是多年的同僚之谊啊,说翻脸就翻脸。”

    秦琅却只是呵呵一笑。

    许敬宗虽是他一手扶起来的,但秦琅很清楚许敬宗这人,有利益相关时,结为盟友是可以的,但想让他肝胆相照是不可能的。

    况且许敬宗何等聪明的人,早就看出李胤跟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激烈,他要么跟褚遂良等人一样,跟长孙无忌一条心到底,跟皇帝死磕,但这后果可见,绝对不会好。所以他早就暗里转向天子效忠了,跟着皇帝总比跟着国舅强啊。

    皇帝要杀长孙无忌,许敬宗不过是把刀而已。

    本质上依然是李胤对元老宰相们不满,意欲进一步收回大权而起的冲突,许敬宗虽也是元老宰相,但却不想也不敢跟皇帝斗。

    “长孙无忌都倒下了,估计接着还会有更大的风暴!”

    当初长孙无忌掀起两大谋反案,清洗了多少人,薛万彻、李思力这样的名将,都难逃一死,而皇叔荆王元景,皇弟濮王泰、吴王恪,妹夫房遗爱等从多勋戚贵族,都被杀了。

    现在,李胤又岂会放过长孙无忌和他的同党们。

    之前韩瑗、褚遂良等人只是被贬地方,但那是因为长孙无忌还没倒下,现在长孙无忌倒下了,肯定要来最后清算了。

    长孙无忌不可能还真给他从一品待遇在黔州安享晚年。

    “三郎不打算做什么吗?”

    秦琅笑笑,“做什么?我能做什么,难道我要打个清君侧的旗号?”魏昶是自己人,这也没别的外人,所以秦琅说话倒也直接。

    虽然如今很多人说中书令许敬宗,侍中李义府等都是奸佞之臣,与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侯善业等人相互援引,狼狈为奸,窃权弄政,蛊惑天子。

    但秦琅不可能清君侧的,吕宋才多大点势力。

    他现在是吕宋郡王,是太师,地位尊崇没错,可他要真起兵,满朝上下有几个会支持响应呢。

    以李绩那样的尿性,估计第一个就要上书带兵来讨伐了。

    可能苏定方这样的门生,都不会站到他这一边。

    “算了吧,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管不了那么远、那么多!”

    “真坐视长孙无忌他们被杀?”

    “其实当初我退隐前也曾劝过他,可他不愿意走。”秦琅叹道,“再说他当初兴起两大谋反案时冤杀了多少人,谁不知道这两个案子是怎么回事?我去信劝他,他听我劝了吗?”

    魏昶也叹了声气,“确实啊,皇帝如此,臣子又能奈何,裴矩在隋朝事杨广,世人皆称大奸臣,到了唐朝事高祖圣祖两帝,却被称忠直贤良,呵呵。”

    “是啊,呵呵!”

第1308章 女皇和昏君

    洛阳。

    上阳宫,含风殿。

    殿中气氛紧张,剑拔弩张。

    御史大夫崔义玄举笏进奏,“长孙无忌谋逆,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等人煽动而成,柳奭还和皇宫内勾结,谋行鸩毒皇上,此外,于志宁应该治罪。”

    崔义玄出身清河崔氏,但却有瓦岗背景,隋末时曾投附李密,后劝李密大将黄君汉归唐,得授怀州司马,青丘县公,在武德和贞观两朝,不得重用,一直在外为官。

    不过他本身就有瓦岗经历,族妹崔氏又是枢密副使程咬金的续弦夫人,所以在开元朝还是得到机会。

    尤其是因为李胤对半岛的战争打了十年,虽说拓疆数千里,但前后也战死海东十万军,这其中奚契、靺鞨以及归附的辽人占了多数,但中原唐军也是死伤数万,在江浙一带,就因为造船任务紧迫,官员乘机贪污压迫百姓,而逼反了当地百姓。

    不堪贪官污吏的逼掠,睦州妇女陈硕真与妹夫章叔应在睦州清溪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妹夫为仆射。

    起义后,他们迅速的突袭桐庐,攻克睦州,又分兵攻歙州、婺州,一时声势大振,江南居然无数人响应。

    不过义军虽然声势很大,但朝廷反应迅速。

    调扬州刺史房仁裕发兵南攻,婺州刺史崔义玄率军北讨,前后数战,义军兵败如山,到十一月,两军汇合,中国第一位称帝的女皇帝陈硕真也被俘,起义失败。

    本来陈硕真的起义,不值一提。

    毕竟大唐经过贞观之治,盛世太平,民心还是不错的。

    只是因为东征,派给浙江地区造船任务较紧,而有些官吏乘机贪污压迫百姓,恰又逢当年夏季大水,造成不少州县受灾。百姓要求开仓放粮,但地方官员却不肯,说仓中之粮是预备的军粮不敢擅动,要先奏报朝廷批复才行。

    灾民们饥饿难耐,胆大的陈硕真带人偷偷的打开了粮仓分粮,事后官员追查,将陈硕真抓起来打的遍体鳞伤,定下死罪。

    夜晚,灾民们冲入牢房,救出陈硕真,拥她逃入三县交界处的覆船山中。

    官方追捕甚急,灾民们都惶恐不安。

    陈硕真本来就秘密信奉摩尼教和道教阁皂宗,朝廷贞观以来对佛道限制很严格,但地方上各教派的秘密传教却依然很厉害,尤其是在江南之地。

    于是陈硕真便让人散布消息,说自己在深山遇到了太上老君,并被收为弟子,创立火凤社,称自己是九天玄女下凡,号称赤天圣母。过段时间,又宣称得到太上老君的神谕。

    眼看信众越来越多,她便干脆起兵自称皇帝。

    其实后来崔义玄上报给朝廷的奏报中称,陈硕真本就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自幼父母双亡,与妹妹相依为命,后来成为纺织女工。在工坊,迷信了秘密传教的麾尼教和道家的秘教阁皂宗。

    后来干脆就假扮道姑,开始传教,本质上就是未经朝廷许可,没取得度牒的私自出家,以及非法传教。

    她打开官仓放粮,其实也是早有预谋想趁灾情收买人心,然后趁机举旗做乱,事实也是如此,开仓被抓后,就是被她的秘教火凤社所救,这个火凤社其实早就由阿硕真秘密创立,并不是在开仓逃入山中后才创立的。

    从汉朝的太平道再到五斗米教,再到后来的什么弥勒教啊等等,历朝以来,用这种宗教为幌子造反作乱的例子太多了。

    崔义玄毕竟曾也瓦岗出来的,多年在地方上任职,本事还是不错的,所以接到命令后对陈硕真是不屑一顾,这年头还敢自称有法术,也不看看时机,若是隋末那种大乱世里,这套还能蛊惑不少人,但在这个时候,就算一时有灾,但也不可能有多少做乱造反的基础。

    崔义玄只带着州中团练就灭了他们。

    事后论功行赏,已经与许敬宗、崔敦礼等宰相们关系很好的他,也被皇帝特别召见,在一番奏对后,李胤对他很满意,直接提拔为御史大夫。

    崔义玄入朝之后,迅速就与许敬宗、李义府等站到一边。

    长孙无忌谋反案,就是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辛茂将等联手搞的,但却也是奉上意而行,案子的起端就是崔义玄指挥李奉节举报太子舍人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结党。然后顺着就把长孙无忌牵扯了进去。

    崔义玄在此案中出力很大。

    李胤坐在殿上,长叹一声。

    “事到如今,朕依然认为,舅舅只是因听信小人的谗言,和朕之间不过有一点点小隔阂,怎么可能就到了谋反的程度呢?”

    这话一出,许敬宗等人是丝毫不为所动更不意外。

    就连殿上其它大臣们,其实也早就看穿了皇帝的面目了,明明是皇帝一手策划了这桩大案,结果却还说这种话。

    其实皇帝继位之初,就迫不急待的把秦琅赶出了朝,此后本来朝堂上分为两派,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于志宁等一派,然后是许敬宗崔敦礼来济李义府等一派,两派实力相当,分掌朝政。

    李胤对此却是非常不满的。

    所以后来搞出了枢密院和三司,不断的削宰相之权,加强君权。

    但在开元前几年,许敬宗和长孙无忌虽然分别代表着两大势力,却关系较好,是互相合作的关系,这对李胤来说,绝不是好事。

    皇帝嘛,最需要的就是掌握平衡,如果臣子们都一团和气,那皇帝可就有被架空的危险。

    所以在开元五年起,李胤就频频搞事。

    李胤也曾暗示长孙无忌致仕退休,甚至愿意在辽东给他再赐封一大块世封地,但长孙无忌并不愿意归隐。

    最后李胤只好另寻他法夺权。

    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本来要被贬官,许敬宗出面求情,长孙无忌也只肯让他贬的近些,却坚决要把他踢出朝堂。李义府心有不甘,最后心生一计,向皇帝上了一道秘本。

    李义府在密奏上列了些苏皇后无德,太子李象不贤的内容,然后建议废后换储,这个密奏有些胆大,但却让李胤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因为李义府很清楚的知晓皇帝想夺权的心思,所以提供了突破口。

    李绩为枢密使,属于不问朝政的那种人。

    而许敬宗和长孙无忌关系不错,双方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所以要夺权,先得分化这两派。

    废后换储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只要提出废苏氏立秦氏,那么长孙无忌等肯定反对,而许敬宗、崔敦礼本来都是秦琅拉起来的山头,他们当然愿意支持秦琅的妹妹为皇后,更支持秦琅的外甥做太子,这样就能保证他们在朝中的地位更稳固,利益更持久。

    两派一分化,李胤就立马不被动了。

    让许敬宗和长孙无忌两派内斗,皇帝可就能坐山观虎斗了。

    李胤在读过李义府的奏章后,马上召见了他,一番密议过后,皇帝让翰林院白麻宣相,李义府加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入政事堂为相。

    长孙无忌本来要把李义府一脚踢去岭南,许敬宗出面,才答应踢去关中,谁知道皇帝却拜他为相,这可就让长孙无忌恼怒万分。

    可更料不到,皇帝马上带着秦贵妃亲临长孙无忌府中,送去许多钱财珠宝,然后暗示想要废苏立秦,并许诺,等四皇子晋王李贤加冠后,到时从长孙无忌孙女中择一淑女婚配。

    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示好了,但没出李胤预料,长孙无忌拒绝了。

    理由是苏氏为皇帝元配发妻,也没有什么失德之举,不当废除,至于太子李象,已经为储多年,且是当年圣祖选定的,怎么能换储呢。国之储君,一国之本啊。

    李胤从长孙无忌府中回去后,舅甥二人的关系也算是难以回头了。

    接下来,也就正式开始了朝中近十年之争的废后换储之争,许敬宗、崔敦礼等果然迅速转变立场,很快就都成了同意废后换储的支持者,跟长孙无忌等掐了起来。

    原本一团和气的政事堂宰相,立马就泾渭分明的成了两派,斗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等到开元十三年此时,斗争也终于到了最白热化的阶段,因为李胤成功的得到了军方大佬们的支持,枢密使李绩,副使程咬金、苏定方、牛进达,大将梁建方、高侃、高甄生、刘仁轨、薛仁贵等都站到了皇帝这边,公开表态,废后本是天子家事,何须问宰相?

    这个态度一出,李胤终于可以收网,对长孙无忌等再无半点忌惮。

    于是乎,韩瑗、柳奭、褚遂良等先后被各种罪名罢相贬出京,紧接着把长孙无忌也给牵连进谋反案。

    到现在,也是正式收网的时候了。

    许敬宗站了出来。

    “陛下,臣始末推究反复查证,他们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此非国家社稷之福啊!”

    李胤长叹一声。

    “我家竟然如此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齐王祐和汉王元昌、魏王泰谋反,后来吴王恪、荆王元景亦谋反,多位姑父、妹夫也参与谋乱,如今元舅又如此,使朕还有何脸面再见天下之人。”

    但话锋一转,“兹事若实,如之奈何?”

    许敬宗再劝,“陛下,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如何能成事?但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窃发,陛下遣谁当之?今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天下之大庆也。”

    “臣唯恐无忌窘急发谋,振臂一呼,到时同恶云集,必为宗庙之忧。臣昔见宇文化及及其父宇文述为隋炀帝所亲任,结以婚姻,委以朝政,宇文述死后,化及复又典领禁军,可一夕于江都作乱弑君,先杀不附已者,臣家当年亦遭此祸,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马首,唯恐不急,黎明遂倾隋室。”

    “陛下,前事不远矣,望陛下速决之!”

    崔敦礼、李义府皆上前,请皇帝速斩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柳奭一党。

    皇帝沉默了一会。

    “此事当问请太师,传令,速派人往吕宋召太师秦琅入朝辅政,主持朝政大局!”

    李义府再次弹劾于志宁,称于志宁也是长孙无忌一党,不能让于志宁再窃居高位,同时请皇帝下旨,将长孙无忌一党在朝为官的兄弟子侄尽皆夺职,令有司逮捕下狱审讯,以免这些人狗急跳墙,谋逆造反。

    皇帝皆准。

    于志宁此时为尚书右仆射,站在殿中,气的浑身发抖,却已经无法辩夺,因为他也早看出来今天这金殿之上本就是个局,再多解释也不会有用的。

    最终,于志宁只得冲着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等人大骂,“奸佞贼臣!”

    侍卫将于志宁冠带摘去,将他拖出去,于志宁望着那御坐上的天子,忍不住骂出了声,“昏君!”

第1309章 这锅不背

    吕宋。

    旧金山。

    天使自洛阳来,秦琅摆案焚香迎接圣旨。

    白麻宣相。

    皇帝加封秦琅兼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平章军国事,加实食封至五千户。

    晋封秦琅为齐王。

    嫡长子秦俞为齐王世子,嫡次子秦伦袭封吕宋郡王,庶长子秦俊袭封魏国公爵。

    派羽林骑兵八百南下,持戟护卫秦琅北上入朝执政。

    “恭喜太师,贺喜太师。”

    前来宣旨的天使是一位宦官,品级不低,正五品,年纪也就四十来岁,秦琅却并不相熟,看着这宦官那奉承的语气,秦琅却并没有半分激动高兴之色。

    自当初离开洛阳后,这十几年,秦琅就再也没有踏足过中原的土地,每次皇帝来召入朝,他都以各种理由推辞不去。

    庶长子秦俊先入洛做了三年羽林中郎将,后来嫡长子和嫡次子也先后入朝读书,如今嫡次子尚在洛阳崇贤馆读书呢。

    君臣不相见,却也一直相安无事。

    秦琅这些年基本上都呆在吕宋,偶尔会回下武安太平,也有时暗里悄悄去趟倭国唐津或是林邑的唐城,他忙着到处搜罗人口,忙着十余年不间断对吕宋诸岛用兵,征服土人。忙着海上贸易,忙着在贸易航线沿海建立一个又一个的殖民据点。

    对于朝中这些年发生的这些事情,秦琅并不是不知道,相反他很清楚,他有很详细的情报渠道,几乎总能第一时间掌握朝中的最新动向,但他却从不过问。

    就算是废苏立秦这事闹了十年了,秦琅也没参与,他每年象征性的上道奏章,劝谏皇帝不要废后。

    其它的也就懒得参与了。

    他比长孙无忌这种局内人更清醒,早看透了李胤搞的这废苏立秦的用意了,绝不是什么与秦贵妃有什么惊世爱情,纯粹不过是政治操弄而已。

    如今长孙无忌一党被清洗,秦琅却不会因此高兴。

    他不会天真的以为,长孙无忌被清洗后,妹妹秦贵妃真会被立为皇后,外甥李贤就会被立为太子,那样想就太天真了。

    打倒了长孙无忌后,现在朝中就是以许敬宗他们为相的政事堂相公们,还有以李绩程咬金为首的军方大将们,他们虽然是两路人马,可实际上却关系很复杂,都跟秦琅父子关系很深,都是以瓦岗系为主。

    说到底,他们都是当年秦王府山东系的人,也可称为是军功新贵派的,长孙无忌他们是关陇派。

    如今关陇派被军功派打倒了,而军功派里现在是两支人马。

    李绩程咬金他们一伙自然是纯正的军功新贵将门,许敬宗崔敦礼李义府这些人,可以称为新贵派里的庶族地主派。简称武将系和文官系。

    两边都跟秦家关系这么密切,李胤能愿意立秦贵妃为后,立李贤为太子?

    那样的话,这新皇后新太子背后的势力就太强了,强到皇帝都得忌惮,所以秦琅很清醒的认识到,皇帝的这道旨意,不是什么好事。

    倒更像是一道催命符。

    他若入京,首先就会成为背锅侠,替李胤他们背上清算长孙无忌他们的锅,人是他们整的,最后锅却要甩他头上。

    等这锅背完,说不定李胤就要开始卸磨杀驴了,到时再搞个什么谋反案,把他秦琅也装里面,一波把秦琅带走,顺带着把富可敌国的秦氏家族给一起清洗。

    武安、吕宋,到时就都直接收回,吕宋也就可以成经制府州,改土归流了。

    这种可能性极高,反正以李胤的尿性,十有**的事。

    齐王,哼。

    就算是亲王之爵,秦琅也不怎么在意了,秦琅在意的是对吕宋的控制,不管是吕宋都督,还是吕宋郡王,都足够了。

    他又非国姓,生前就弄个齐王爵位,这是嫌命太长么?

    “天使请坐。”

    秦琅把使者请到厅中坐下,让人送来椰子等。

    对这位宦官,秦琅挺客气。

    “圣人的恩赐我感激不尽,但我不以接受······”

    “实不相瞒,我如今也无法入朝辅政,这些年,我身体一直不适,如今常年呆在这岛上,连这城都很少出了。”

    ·······

    秦琅让使者带着他的谢恩拒绝的奏章回洛,自己反正不管使者怎么劝都不动。

    虽然这次使者带来了羽林军八百持戟士,可秦琅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就算他拒绝受封齐王、平章军国事兼中书令、兼知尚书、门下二省事,可这位依然是吕宋郡王、魏国公、太师、开府仪同三司。

    何况现在满东都在传,秦贵妃马上就将立为皇后,晋王李贤将立为太子,秦家将更进一步,天下无双。

    秦琅不肯领旨入朝,宦官虽苦求却也没有其它办法,他可不敢真指挥着那八百持戟羽林把秦琅强绑回洛阳。

    就算他敢下令,羽林郎也不会听的。

    看着使者最后无奈的带着人又乘船离开,魏昶、阿黄等站在秦琅身边,“你真不入朝?”

    “不是已经拒绝了吗?”

    阿黄笑呵呵的道,“按惯例,不是得三辞才受嘛。”

    秦琅只是摇摇头。

    “这可是齐王之爵啊。”

    “虚名而已!”

    使者北返,人未回洛,急奏倒是先送回去了。

    洛阳宫中,李胤看到使者的详细奏报,对秦琅不肯入朝,似乎也早有预料,并没有太大惊讶,也似乎并无不满。

    当天,李胤召秦琅在洛的嫡次子秦伦入见,正式授封其为吕宋郡王之爵,并授左卫中郎将之职事。

    一个才十几岁的贵族子弟,直接封王,引的满朝惊叹。

    而第二天早朝上,李胤更是宣布,给秦琅进检校尚书令兼中书令,兼知门下省下,再派使者前往吕宋迎接秦琅入朝。

    不出意外,很快第二拔使者也回奏,太师秦琅以病体不适为由不肯入朝,连封赠也不肯接受。

    李胤第三次派使者前往吕宋召秦琅。

    这次是以太师加平章军国事、检校尚书令,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兼太子詹事,加封齐王。

    可一如继往,秦琅依然不受。

    “看来秦琅是真无意回朝了。”

    李胤在书房与李义府下着棋,却有些心不在焉。

    “秦太师向来性格谨慎小心,贞观朝就几度激流勇退,开元初,凭着再度拥立定策之功,却也主动归去,在吕宋一呆就是十几年,确实不一般。”李义府对秦琅还是非常佩服的,不说当初秦琼秦琅父子对他的提携之恩,就说秦琅表现出来的这种淡定从容,确实是他无法做到的。

    “既然秦琅不肯入朝,那么无忌的案子也就不要再拖了,都了结了吧。”

    “臣明白。”李义府赶紧领旨。

    这案子已经拖了大半年了。

    本来是想等秦琅入朝后,由秦琅来负责结案的,可现在看来,秦琅根本不入朝,这锅还得自己背了。

    不过能替皇帝背下这锅,自然也是大功,他不像秦琅有那么多顾忌,李义府毕竟根本浅,李胤继位时他得秦琅的提携也才不过中书舍人,如今能做上宰相,可全靠着能揣摩圣意,能主动为皇帝排忧解难。

    这锅他不背谁锅?

    褚遂良流放岭南,还没等到朝廷的最终处置,已经病逝爱州,他临终前给李胤上了一封陈情书,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和圣祖效劳,还坚决的支持了当今天子继位等等,可惜李胤收到陈情书扫了两眼就扔到了一边。

    甚至都没打算放过死掉的褚遂良。

    李义府很快和许敬宗等一起拟定了对长孙无忌谋反案诸党的最终处置,削夺褚遂良所有的官爵,同时将他的兄弟子孙皆除籍为民,流放爱州,永不得回中原。

    其子褚彦甫、褚彦冲刚被押离洛阳,就在半路的驿站被驿丞双双杀死了。

    御史前往韩瑗贬地振州将他押解回京,命当地官员抄没其家,御史在半路又接到新命令,就地处死韩瑗,可等到了振州,才发现韩瑗已病死振州,御史便下令开棺验尸,最后将韩家近亲全都流放岭南。

    于志宁也被定为长孙无忌一党,好在他跟长孙他们平时也没那么密切,只是平时立场不明,为李胤不喜,所以先前贬为华州刺史,此时再贬岭南爱州司马。

    众人里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了,起码保全了家族。

    柳奭在被贬地象州直接被处死,近亲皆流放岭南,抄没家产。

    因为柳奭是皇弟许王李治的妻舅,所以也牵连到了李治,李治与儿子一起被就地处死,以国公礼下葬,国除。

    李义府派中书舍人袁公瑜赶到黔州,逼令长孙无忌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死后,其子长孙冲,族弟长孙诠本来皆为皇帝妹夫,但并没被念及亲情,皆被贬放岭南,同时长孙家族所有财产皆被抄没,所有近亲同族皆被长流岭南。

    连高家都受到牵连,高士廉的诸子孙,都被除籍为民,长流岭南,家产也俱被抄没。

    长孙诠的外甥赵满持,一员在半岛战争中扬名的猛将,也被牵连处死。

    长孙家、高家、褚家、柳家、韩家,皇帝抄了五大家族,受此牵连的官员无数,仅从五大家族里抄出来的钱财田地等,数目之大,连李胤看了后都惊讶不已,问禀报的李义府是不是搞错了。

    得到确切答复后,李胤眯起眼睛,“国之蛀虫啊!”

    “李爱卿辛苦了!”

    李义府晋侍中、检校御史大夫,兼太子左庶子,进爵广平县侯。

    中书令许敬宗,晋爵许国公,加太子太师。

    崔敦礼仍为左仆射,加太子太傅。

    来济为右仆射,加太子太保。

    辛茂将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任雅相为兵部尚书,卢承庆为户部尚书,

    崔义玄为御史大夫,侯善业为大理寺卿,王德俭为刑部尚书,袁公瑜升御史中丞。

第1310章 皇帝关注

    “臣转运使刘祥道拜见陛下!”

    听到声音,李胤放下手里的奏本,抬起头来,“刘爱卿免礼,赐坐。”

    “谢陛下。”

    “转运司衙门的事务熟悉了否?感觉如何?”

    面对皇帝的提问,新上任为转运使的刘祥道有些紧张,他是新接任转运使职,开元朝以来,转运使总揽财计,被称为计相,做为朝廷的财政大总管,任务也还是很重的。尤其是近些年,朝廷用兵不断,光是一个朝鲜,就打了整整十年,紧接着奚契叛乱,又打了三年还未休。

    甚至半岛的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的遗民也仍在反抗,战争带来的财政开支太大了。跨省运输钱粮至半岛,十年间运去了无数的钱粮,更在那边修建了无数的城池要塞。

    仅战马就损失了超过二十万匹。

    而酬功、抚恤的开支也巨大。

    上一任计相宇文节因为跟长孙无忌不和,被长孙无忌打入房遗爱谋反案中被贬岭南,至今不得回。

    之后计相一职各方争夺,却始终空缺,直到如今长孙无忌一党被清洗,皇帝钦点了刘祥道。

    刘祥道父亲曾在贞观初做过户部侍郎,而刘祥道少袭父爵乐平县男,靠着广平刘氏的家世人脉,加上自己的努力,倒也仕途通畅。新朝以来,得秦琅提为中书舍人,之后的仕途更加顺利。

    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直到如今授计相之职。

    从主管选官,到主管财税,工作转变很大,刘祥道一时半分都还没适应过来。

    “朕近来看到转运司奏报,吕宋近些年的税赋上缴很惊人啊,而且增长很快,两税正税,以及工商税、盐铁茶等专卖税、市舶关税等,其缴纳税源甚至已经远超云南、黔中、广西等道,若是把吕宋跟武安合在一起算,不算武安的交州,税赋甚至都不如吕宋。”

    “臣查阅档案,吕宋这些年税赋增长快,主要是贸易和矿产、盐酒这些。”

    李胤捋了捋胡须,“齐王能征善战,更擅经济,朕当初还年幼的时候,可就是跟着他学习经济财政之道的,吕宋二十年前,不过是个荒岛,只有些岛蕃蛮人,而如今,不过二十年间,吕宋现在却有在编汉人一百二十余万,在编蕃人四百余万,人口近六百万之巨,这实力已经远超战前的百济或新罗了。”

    “比之高句丽,也差不了多少。”

    “甚至仅论经济,远远强过于他们,吕宋如今有中转贸易,有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有蕉麻种植和蕉麻纺织业,有伐木、造船业,有捕鲸、制蜡业。

    还有晒盐业、酿酒业、香水业、玻璃业、瓷器业、造纸业等等诸多新兴强力产业。”

    “朕听说如今无数胡商都是直接奔吕宋新旧金山港而去,吕宋秦家的玻璃、银镜、香水、陶瓷、白糖、酒、蜡烛等都成了极热销的外贸商品,甚至抢占了不少东南港口的生意。”

    刘道祥小心的回答,“秦家在白糖、玻璃和香水这三个行业,拥有先进的技术,绝密的配方,而且他们在青花瓷、棉纺、造纸、造船这几个领域也占有很大的技术优势。”

    李胤缓缓道,“你忘记了开矿和冶炼,过去朝廷一年铜开采量不过几十万斤,而自从秦家拿出了胆铜法后,铜产量暴增,这十几年来,从百万斤,到二百万,四百万,五百万,一直到千万斤,最高一年甚至产了两千万斤铜。仅仅广东韶州的胆铜矿场,低时八十万斤,高时甚至上千万斤。”

    而这么巨大的铜产量中,占了九成九都是通过胆铜法得来的,秦家与朝廷或与皇家、勋戚等合作,为大唐的铜产量增加上几十甚至上百倍。

    而胆铜法离不开铁,必须用几斤生铁才能通过胆泉法炼出一斤铜来,所以相比起直接从山里采出铜矿,胆铜法需要有足够的生铁。

    朝廷这些年铜产量越来越高,最关键就是铁产量越来越高,而铁产量可没有什么胆铁法用其它置换来,只能寻找铁矿开采。

    在全国的铁矿大开采中,秦家的铁矿采取依然占据了很大份额。

    韶州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胆铜产量,主要还是因为那里有全国最大的胆泉,然后把无数的生铁通过海运或是西江、北江、赣江等水运,集聚到韶州胆泉,源源不断的置换成胆铜。

    而广州佛山是全国如今最大的冶铁中心。

    李胤之所以特别提起这事,是因为秦家在矿采业的实力相当了得,在石炭、石油、铁矿、铜矿以及金矿、银矿的开采、冶炼中,都几乎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虽然朝廷鼓励私人采矿,通过矿课或专卖制度把秦家等采集加工的金银铜铁再垄断到官仓,可这些也是要付钱的。

    最关键的是,秦家在中原的矿业自然受朝廷严格监管,但在吕宋、倭国、林邑等地,却不受此限制。

    事实上,现如今因为铜产量大增,朝廷铸币量也大增,如今每年仅标准的开元通宝钱,每年起码铸造五百万贯。

    朝廷总共二十三个铸钱监,但这五百万贯钱,有一半出自于秦家的吕宋铸钱监。

    吕宋铸钱监铸造出的钱,质量精美,在市场上也是最受欢迎,甚至在倭国、林邑等地,带吕字的开元通宝,远比朝廷其它钱监的钱受欢迎。

    其它的八种钱币,秦家的铸造量也很大。

    虽然对朝廷来说,过去一年几十万贯的铸币量,如今几百万贯,翻了十倍,但秦家毕竟占据了铸币的半壁江山,仅铸币的利润,秦家一年就几十万贯。

    唯一能让朝廷比较欣慰的是,不管秦家什么产业赚钱,但最后缴税的时候,秦家却从没有偷逃躲避过。

    朝廷在吕宋能分享三分之一的税,可朝廷从吕宋收的税越来越多,朝廷其实心里越不是滋味,这说明秦家得到的那份更多,始终是他们的两倍。

    更不用说,他们只拿到了三分之一的税,而秦家除了三分之二的税外,他们自己经营所得的利润更大。

    刘祥道猜测不到皇帝今天找他来说这些的目的。

    总不会是想对吕宋下手吧?

    朝廷在朝鲜打了十年,每年打底军费三千万,把一个富饶的半岛几乎打成了炼狱。这十年间,大唐以及仆从军前后死了超过十万兵,这也是奚契两部在大贺窟哥和可度者死后,两部内乱,继而新的首领要联手反唐的重要原因。

    奚契两国年年奉诏出兵,打了十年,两部死了好几万。

    而归附的靺鞨诸部也死了几万。

    至于说收编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降兵部队,连数字都没列入正式战死数字之中,他们死的更多,死了二三十万。

    当然,三国反抗者就更惨了,李绩苏定方程咬金牛进达薛仁贵刘仁轨,甚至是李思摩、李社尔、秦国忠等胡将都轮番在半岛征战,犁了一遍又一遍。

    李胤根本不跟三国玩什么羁縻啊安抚这套,就是打,就是干。

    就算他们被干服了跪地求饶都不行,李胤的策略是要把岛上的人种全换了,击败的反抗者,直接就全都抓为奴隶。

    这些奴隶先在唐军手下帮着修建要塞、据点,修建道路,甚至可能会帮着开垦些军屯,然后会被中原来的商人们买走,也有部份会送回中原,成为官奴或是皇帝的奴隶。

    售卖的钱补充军用,或者给予东征将士们的功勋赏赐等。

    在这种征服策略下,三国只要还有点骨气的,都宁愿顽抗到底,毕竟李胤不给半点活路嘛,如果说投降后,还能有个活路,能分块地什么的,那么就算要改学汉话,要纳税服役什么的,他们其实都已经认了。

    长孙无忌等宰相先前一直反对这样打,认为适当的改变下策略,整个半岛立马就能安定下来,朝廷一年能节省无数军费,而且还能得到许多税赋、钱粮等等。

    可李胤拒绝了,就要干到底,说要一劳永逸。

    可问题却是三韩反抗激烈,甚至慢慢的不仅高句丽他们反,连靺鞨、奚、契这些游牧部族,也受不了这样的持续战争了,纷纷开始反抗大唐。

    这也就引发了三年奚契战争,李绩屡战屡胜,可人家就是不肯认输,因为认输也没用,李胤对反叛的奚契早就有了诏令,灭二族,改土归流,移民开疆。

    这就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只能反抗到底。

    偏偏皇帝这种疯狗一样的打法,军方还很支持,李绩苏定方程咬金这些大将都很好战,打了十几年了,越战越勇,对于将领们来说,打仗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况且,这十几年也没白打,从辽东到海东,这生生的拓地几千里,不就是能名载史册的实打实功绩嘛?

    虽说也伤亡了不少,但朝廷对于军功的赏赐始终能够兑现,向来比较丰厚,辽东、朝鲜,朝廷拿出了许多土地来做为勋封爵赏,当兵的打仗有赏赐,立功有勋封,甚至军功还有机会授爵、授官。

    哪个当兵的不愿意?

    也正是因此,所以皇帝在准备清洗长孙无忌一党时,军队才会如此态度一致的表示了支持。

    再打个两三年,估计奚契也就彻底的被征服了,到时这片地区就能成为朝廷直辖的疆土,这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现在的消息看,奚契战争起码还得打好几年,但东边的靺鞨现在反抗也越来越激烈,奚契和靺鞨有可能合流,甚至有可能让半岛上的三国残余势力再次死灰复燃,兴起新一轮的大反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再打十年都有可能,甚至军费开支不但不会减少,可能还要增加。

    刘祥道觉得自己可能猜到了点皇帝的心思,打仗是得花钱的,赏赐将士、抚恤将士更得费钱,虽然这十几年,朝廷清洗三韩,征讨奚契,也把起码五百万三韩人和高句丽人发卖为奴,光是卖奴隶的钱就有上亿,但一年起码三千万的战争开支,其实总的来说,并不赚。

    赚了几千里的疆土是没错,但这个是不动产。

    “刘卿,朕知道你跟齐王关系也不错,所以朕希望你接任转运司之后,能够好好领导转运司,吕宋不过南海一隅,却能有如此兴盛的经济,你为计相,掌管大唐全天下的税赋,可得好好干啊。”

    “好了,你先回去吧。”

    皇帝说完,对刘祥道摆摆手。

    刘祥道赶紧躬身退出殿外,一路上还在那里满头雾水,皇帝今天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要转运司对吕宋下手,还是真的只是让他学习吕宋学习秦琅?

    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刘祥道打算回转运司衙门,立即召集手下,先仔细的查一查吕宋这些年的经济账,这叫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先回了趟家。

    正好兄弟刘应道也刚从吏部衙门回来。

    “吏部散班这么早吗?”

    “县主约好了今日接岳母去齐国公府崔夫人那喝茶赏花,我送她们。”

    刘应道现任吏部员外郎,其妻闻喜县主是隐太子建成的女儿,原为闻喜郡主,后被圣祖封为闻喜县主,后来与刘家的婚事,也还是崔氏保的媒。当年玄武门之后,郑十三娘得隐太子妃郑观音之托,带着闻喜郡主和一位郡王出逃,最后是得秦琅收留。

    秦琅向圣祖求情,才保全了闻喜郡主李婉顺。

    因有这道关系,刘应道和李婉顺夫妇,跟秦家的关系向来不错,多年来一直走动的较近。李婉顺在宫中跟着郑妃生活多年,然后入嫁刘家,经历了那么多后,与李唐皇家的那些金枝玉叶那张扬开放的行事完全不同,面容秀美的李婉顺博览书,有惊世才华却深藏不露,安贫乐贱,相夫教子,平时在家读读书,插花焚香修理园子,很少参与外面贵妇们的圈子。

    不过每个月都会与隐太子妃和妹妹归德县主等一起去秦家坐坐。

    刘祥道兄弟俩个都很有才华,但刘应道相比起兄长的处世为人,却更喜欢钻研学问。

    他提醒了兄弟一句,“如今多事之秋,你让家丁护送着弟妹过去秦府就好,你就不要去了,你如今在吏部为官、我又为计相,得注意一些影响。”

    刘应道疑惑的望着兄长,“难道要出什么事了吗,牵涉到秦家?”

    刘祥道只能道,“现在这个时间还是得多加小心一些,谨慎为上。”

    “大哥,如果真牵涉到秦家,不管怎么说,秦家对我们刘家对我们兄弟,也还对我妻子一家,都有很大的帮助照顾,甚至如今我与大哥的仕途官职,也都是秦公照顾的,大哥可不能忘本,若能出力,一定要帮衬一把。”

    刘祥道点了点头,“这些不用你说,我自明白。”

第1310章 皇帝关注

    “臣转运使刘祥道拜见陛下!”

    听到声音,李胤放下手里的奏本,抬起头来,“刘爱卿免礼,赐坐。”

    “谢陛下。”

    “转运司衙门的事务熟悉了否?感觉如何?”

    面对皇帝的提问,新上任为转运使的刘祥道有些紧张,他是新接任转运使职,开元朝以来,转运使总揽财计,被称为计相,做为朝廷的财政大总管,任务也还是很重的。尤其是近些年,朝廷用兵不断,光是一个朝鲜,就打了整整十年,紧接着奚契叛乱,又打了三年还未休。

    甚至半岛的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的遗民也仍在反抗,战争带来的财政开支太大了。跨省运输钱粮至半岛,十年间运去了无数的钱粮,更在那边修建了无数的城池要塞。

    仅战马就损失了超过二十万匹。

    而酬功、抚恤的开支也巨大。

    上一任计相宇文节因为跟长孙无忌不和,被长孙无忌打入房遗爱谋反案中被贬岭南,至今不得回。

    之后计相一职各方争夺,却始终空缺,直到如今长孙无忌一党被清洗,皇帝钦点了刘祥道。

    刘祥道父亲曾在贞观初做过户部侍郎,而刘祥道少袭父爵乐平县男,靠着广平刘氏的家世人脉,加上自己的努力,倒也仕途通畅。新朝以来,得秦琅提为中书舍人,之后的仕途更加顺利。

    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直到如今授计相之职。

    从主管选官,到主管财税,工作转变很大,刘祥道一时半分都还没适应过来。

    “朕近来看到转运司奏报,吕宋近些年的税赋上缴很惊人啊,而且增长很快,两税正税,以及工商税、盐铁茶等专卖税、市舶关税等,其缴纳税源甚至已经远超云南、黔中、广西等道,若是把吕宋跟武安合在一起算,不算武安的交州,税赋甚至都不如吕宋。”

    “臣查阅档案,吕宋这些年税赋增长快,主要是贸易和矿产、盐酒这些。”

    李胤捋了捋胡须,“齐王能征善战,更擅经济,朕当初还年幼的时候,可就是跟着他学习经济财政之道的,吕宋二十年前,不过是个荒岛,只有些岛蕃蛮人,而如今,不过二十年间,吕宋现在却有在编汉人一百二十余万,在编蕃人四百余万,人口近六百万之巨,这实力已经远超战前的百济或新罗了。”

    “比之高句丽,也差不了多少。”

    “甚至仅论经济,远远强过于他们,吕宋如今有中转贸易,有甘蔗种植和制糖业,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有蕉麻种植和蕉麻纺织业,有伐木、造船业,有捕鲸、制蜡业。

    还有晒盐业、酿酒业、香水业、玻璃业、瓷器业、造纸业等等诸多新兴强力产业。”

    “朕听说如今无数胡商都是直接奔吕宋新旧金山港而去,吕宋秦家的玻璃、银镜、香水、陶瓷、白糖、酒、蜡烛等都成了极热销的外贸商品,甚至抢占了不少东南港口的生意。”

    刘道祥小心的回答,“秦家在白糖、玻璃和香水这三个行业,拥有先进的技术,绝密的配方,而且他们在青花瓷、棉纺、造纸、造船这几个领域也占有很大的技术优势。”

    李胤缓缓道,“你忘记了开矿和冶炼,过去朝廷一年铜开采量不过几十万斤,而自从秦家拿出了胆铜法后,铜产量暴增,这十几年来,从百万斤,到二百万,四百万,五百万,一直到千万斤,最高一年甚至产了两千万斤铜。仅仅广东韶州的胆铜矿场,低时八十万斤,高时甚至上千万斤。”

    而这么巨大的铜产量中,占了九成九都是通过胆铜法得来的,秦家与朝廷或与皇家、勋戚等合作,为大唐的铜产量增加上几十甚至上百倍。

    而胆铜法离不开铁,必须用几斤生铁才能通过胆泉法炼出一斤铜来,所以相比起直接从山里采出铜矿,胆铜法需要有足够的生铁。

    朝廷这些年铜产量越来越高,最关键就是铁产量越来越高,而铁产量可没有什么胆铁法用其它置换来,只能寻找铁矿开采。

    在全国的铁矿大开采中,秦家的铁矿采取依然占据了很大份额。

    韶州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胆铜产量,主要还是因为那里有全国最大的胆泉,然后把无数的生铁通过海运或是西江、北江、赣江等水运,集聚到韶州胆泉,源源不断的置换成胆铜。

    而广州佛山是全国如今最大的冶铁中心。

    李胤之所以特别提起这事,是因为秦家在矿采业的实力相当了得,在石炭、石油、铁矿、铜矿以及金矿、银矿的开采、冶炼中,都几乎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虽然朝廷鼓励私人采矿,通过矿课或专卖制度把秦家等采集加工的金银铜铁再垄断到官仓,可这些也是要付钱的。

    最关键的是,秦家在中原的矿业自然受朝廷严格监管,但在吕宋、倭国、林邑等地,却不受此限制。

    事实上,现如今因为铜产量大增,朝廷铸币量也大增,如今每年仅标准的开元通宝钱,每年起码铸造五百万贯。

    朝廷总共二十三个铸钱监,但这五百万贯钱,有一半出自于秦家的吕宋铸钱监。

    吕宋铸钱监铸造出的钱,质量精美,在市场上也是最受欢迎,甚至在倭国、林邑等地,带吕字的开元通宝,远比朝廷其它钱监的钱受欢迎。

    其它的八种钱币,秦家的铸造量也很大。

    虽然对朝廷来说,过去一年几十万贯的铸币量,如今几百万贯,翻了十倍,但秦家毕竟占据了铸币的半壁江山,仅铸币的利润,秦家一年就几十万贯。

    唯一能让朝廷比较欣慰的是,不管秦家什么产业赚钱,但最后缴税的时候,秦家却从没有偷逃躲避过。

    朝廷在吕宋能分享三分之一的税,可朝廷从吕宋收的税越来越多,朝廷其实心里越不是滋味,这说明秦家得到的那份更多,始终是他们的两倍。

    更不用说,他们只拿到了三分之一的税,而秦家除了三分之二的税外,他们自己经营所得的利润更大。

    刘祥道猜测不到皇帝今天找他来说这些的目的。

    总不会是想对吕宋下手吧?

    朝廷在朝鲜打了十年,每年打底军费三千万,把一个富饶的半岛几乎打成了炼狱。这十年间,大唐以及仆从军前后死了超过十万兵,这也是奚契两部在大贺窟哥和可度者死后,两部内乱,继而新的首领要联手反唐的重要原因。

    奚契两国年年奉诏出兵,打了十年,两部死了好几万。

    而归附的靺鞨诸部也死了几万。

    至于说收编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降兵部队,连数字都没列入正式战死数字之中,他们死的更多,死了二三十万。

    当然,三国反抗者就更惨了,李绩苏定方程咬金牛进达薛仁贵刘仁轨,甚至是李思摩、李社尔、秦国忠等胡将都轮番在半岛征战,犁了一遍又一遍。

    李胤根本不跟三国玩什么羁縻啊安抚这套,就是打,就是干。

    就算他们被干服了跪地求饶都不行,李胤的策略是要把岛上的人种全换了,击败的反抗者,直接就全都抓为奴隶。

    这些奴隶先在唐军手下帮着修建要塞、据点,修建道路,甚至可能会帮着开垦些军屯,然后会被中原来的商人们买走,也有部份会送回中原,成为官奴或是皇帝的奴隶。

    售卖的钱补充军用,或者给予东征将士们的功勋赏赐等。

    在这种征服策略下,三国只要还有点骨气的,都宁愿顽抗到底,毕竟李胤不给半点活路嘛,如果说投降后,还能有个活路,能分块地什么的,那么就算要改学汉话,要纳税服役什么的,他们其实都已经认了。

    长孙无忌等宰相先前一直反对这样打,认为适当的改变下策略,整个半岛立马就能安定下来,朝廷一年能节省无数军费,而且还能得到许多税赋、钱粮等等。

    可李胤拒绝了,就要干到底,说要一劳永逸。

    可问题却是三韩反抗激烈,甚至慢慢的不仅高句丽他们反,连靺鞨、奚、契这些游牧部族,也受不了这样的持续战争了,纷纷开始反抗大唐。

    这也就引发了三年奚契战争,李绩屡战屡胜,可人家就是不肯认输,因为认输也没用,李胤对反叛的奚契早就有了诏令,灭二族,改土归流,移民开疆。

    这就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只能反抗到底。

    偏偏皇帝这种疯狗一样的打法,军方还很支持,李绩苏定方程咬金这些大将都很好战,打了十几年了,越战越勇,对于将领们来说,打仗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况且,这十几年也没白打,从辽东到海东,这生生的拓地几千里,不就是能名载史册的实打实功绩嘛?

    虽说也伤亡了不少,但朝廷对于军功的赏赐始终能够兑现,向来比较丰厚,辽东、朝鲜,朝廷拿出了许多土地来做为勋封爵赏,当兵的打仗有赏赐,立功有勋封,甚至军功还有机会授爵、授官。

    哪个当兵的不愿意?

    也正是因此,所以皇帝在准备清洗长孙无忌一党时,军队才会如此态度一致的表示了支持。

    再打个两三年,估计奚契也就彻底的被征服了,到时这片地区就能成为朝廷直辖的疆土,这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现在的消息看,奚契战争起码还得打好几年,但东边的靺鞨现在反抗也越来越激烈,奚契和靺鞨有可能合流,甚至有可能让半岛上的三国残余势力再次死灰复燃,兴起新一轮的大反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再打十年都有可能,甚至军费开支不但不会减少,可能还要增加。

    刘祥道觉得自己可能猜到了点皇帝的心思,打仗是得花钱的,赏赐将士、抚恤将士更得费钱,虽然这十几年,朝廷清洗三韩,征讨奚契,也把起码五百万三韩人和高句丽人发卖为奴,光是卖奴隶的钱就有上亿,但一年起码三千万的战争开支,其实总的来说,并不赚。

    赚了几千里的疆土是没错,但这个是不动产。

    “刘卿,朕知道你跟齐王关系也不错,所以朕希望你接任转运司之后,能够好好领导转运司,吕宋不过南海一隅,却能有如此兴盛的经济,你为计相,掌管大唐全天下的税赋,可得好好干啊。”

    “好了,你先回去吧。”

    皇帝说完,对刘祥道摆摆手。

    刘祥道赶紧躬身退出殿外,一路上还在那里满头雾水,皇帝今天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要转运司对吕宋下手,还是真的只是让他学习吕宋学习秦琅?

    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刘祥道打算回转运司衙门,立即召集手下,先仔细的查一查吕宋这些年的经济账,这叫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先回了趟家。

    正好兄弟刘应道也刚从吏部衙门回来。

    “吏部散班这么早吗?”

    “县主约好了今日接岳母去齐国公府崔夫人那喝茶赏花,我送她们。”

    刘应道现任吏部员外郎,其妻闻喜县主是隐太子建成的女儿,原为闻喜郡主,后被圣祖封为闻喜县主,后来与刘家的婚事,也还是崔氏保的媒。当年玄武门之后,郑十三娘得隐太子妃郑观音之托,带着闻喜郡主和一位郡王出逃,最后是得秦琅收留。

    秦琅向圣祖求情,才保全了闻喜郡主李婉顺。

    因有这道关系,刘应道和李婉顺夫妇,跟秦家的关系向来不错,多年来一直走动的较近。李婉顺在宫中跟着郑妃生活多年,然后入嫁刘家,经历了那么多后,与李唐皇家的那些金枝玉叶那张扬开放的行事完全不同,面容秀美的李婉顺博览书,有惊世才华却深藏不露,安贫乐贱,相夫教子,平时在家读读书,插花焚香修理园子,很少参与外面贵妇们的圈子。

    不过每个月都会与隐太子妃和妹妹归德县主等一起去秦家坐坐。

    刘祥道兄弟俩个都很有才华,但刘应道相比起兄长的处世为人,却更喜欢钻研学问。

    他提醒了兄弟一句,“如今多事之秋,你让家丁护送着弟妹过去秦府就好,你就不要去了,你如今在吏部为官、我又为计相,得注意一些影响。”

    刘应道疑惑的望着兄长,“难道要出什么事了吗,牵涉到秦家?”

    刘祥道只能道,“现在这个时间还是得多加小心一些,谨慎为上。”

    “大哥,如果真牵涉到秦家,不管怎么说,秦家对我们刘家对我们兄弟,也还对我妻子一家,都有很大的帮助照顾,甚至如今我与大哥的仕途官职,也都是秦公照顾的,大哥可不能忘本,若能出力,一定要帮衬一把。”

    刘祥道点了点头,“这些不用你说,我自明白。”

第1311章 吕宋齐王

    台风过后,天终于没有那么闷热。

    旧金山王府,先前朝廷使者前来宣读加封太师秦琅齐王之爵,并颁下世袭罔替之封,将作监及工部官员前来,奉敕建齐王府。

    原来的旧金山是外城和吕宋郡王府呈吕字形,宰相阎立本亲自设计了齐王府,在原来的吕字布局上,于东边再筑齐王府,比吕宋郡王府规格形制更高。

    宫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如东宫之制。

    殿内屏风饰以云龙,顶幔用青文绮,泥金云龙,一如东宫之制。

    新建的齐王府规格很高,城池也很大,实际上相当于是在原旧金山城的东面另建了一座很大的新城。

    齐王府外有萧墙,周九里三分,内城周五里。外城墙为夯土墙内城则为砖墙。

    内城称为王城、王宫,外城则称为周垣。

    王城高二丈九尺五寸,下阔六丈,女墙高五尺五寸,护城河阔五丈,深三丈。

    齐王府宫城纵广东西一百五十二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周围五里。

    城门开五门,正南门为三城门洞。

    这座由皇帝下诏,工部、将作监敕造的齐王府,严格按朝廷制定的规格修建,由秦家出钱、出人,修建速度很快,前后仅十个月便完工。

    新建好的王城,确实很大气,尤其是许多规格上都是比东宫而建,比起草创之初建立的旧金山城和都督牙城,无疑雄伟的多。

    整个秦王府城,为内外二重层,东西窄、南北长,并且南面稍向外凸出的t形,这与西边的原旧金山吕字形成,完全相反。旧金山城,类似于一个倒t,新建王城则是个t形。

    在风水上来讲,t形也叫三合,是比较理想的形制。

    近三丈高的萧墙,算不上高,但上面遍布的敌台马面,十分的有威慑力,何况萧墙正南门遵义门,也采用了箭楼设计,五层的箭楼,密布无数箭窗。

    王宫前殿承运殿,就在宫城的正中位置。

    城门名、宫殿名,皆是由朝廷所拟,整个齐王府宫城门楼廓庑二百七十间,中曰承运,殿十一间,后曰圆殿,次为存心,各九间。

    承运殿之两庑为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二殿周回两庑至承运门,有屋一百三十八间,殿之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厢两间等室共九十九间。

    而周垣之内堂库等室一百三十八间,凡为宫殿屋室八百一十一间。

    做为整个宫城的正殿,承运殿在承运门之北,南向,九间,高九丈九尺九寸。

    承运殿也是秦琅的寝殿,两庑的东西二殿,西殿是王妃太平长公主的寝殿,而东殿则是世子所居。

    不过因为世子已经加冠,所以如今也已经出宫居住,住在周垣中。

    王宫的周垣里北区为秦琅儿女们十二岁后出宫居住之所,南区则是内阁、宣徽院等诸衙的内衙,便于随时侍从齐王备问。

    周垣里还有王府图书馆,以及王府学校等。

    另外还有左宗庙右社稷。

    整个齐王府很大,内外两重城垣,颇有台池鱼鸟之盛,虽说远不如长安的太极、大明两宫,和洛阳的洛阳、上阳两宫,但毕竟这是出自大家阎立本设计,将作监和工部监造,秦家亲自施工的,在吕宋这个海外之地,已经很彰显天朝气象了。

    王城宫殿轩敞,川园亭池极一时之丽观。

    布局上内外两层,前堂后寝,左祖右社。

    今日,承运殿中长长的紫檀大案上,早早已经摆上了一只只青花瓷杯,年轻的内侍们往来奔走,端茶倒水,摆上点心。

    连那些紫檀木的官帽椅,都一张张的摆的平平整整。

    在殿中忙碌的这些侍从是齐王国官机构的,在朝廷本来的官制中,亲王有亲王国官和亲王府官两套幕僚班子。

    国官负责管理亲王采邑、食封和租税等事务,以国令、大农、尉领衔,下面有丞、录事、典卫,以及食官长、厩牧长、典卫长等官属。

    秦琅如今爵封亲王,拥有五千户真封食邑,又有吕宋这么大的外封和武安这么大的内封,所以这个国官机构班子,任务还是挺重的。

    不过在吕宋现行的六曹、内阁、宣徽院和骑士院的体系下,国官和府官这两套班子,其实沦为了侍从机构,类似于朝廷的内侍省和殿中监。

    亲王府原是政务机关,负责亲王有关的政务,主要官员是亲王傅、亲王友、谘议参军、文学、东西阁祭酒、长史、司马、诸曹参军等。

    现在吕宋国官班子相当于殿中监,主要负齐王秦琅的生活诸事,衣食住行等,而府官班子则负责管理宫城王城事务。

    虽说权力远不及三院一阁,但毕竟也是近侍机构。

    一声钟鸣。

    国官侍从们赶紧鱼贯退出承运殿,而亲王府官侍从已经引着三院一阁的官员们进殿。

    最先进来的是宣徽院士。

    一共六位,他们都被秦琅授予西阁学士的头衔,不再有宣徽使和宣微副使之分,皆称宣徽院士。

    六位身着红袍的宣徽院士进来后,便站到了殿中紫檀大长桌的右上首。

    唐以左为尊。

    同为皇帝侍从顾问身份的内阁学士和宣徽院士,内阁学士依例加衔东阁学士,而宣徽院士加衔西阁学士。

    古人以西为右,如陇西也叫陇右,江左也叫江东。

    六位宣徽院士到位,紧接着亲王府参军又引六名内阁学士入殿,他们站到了紫檀长案的左上首。

    殿门大开。

    台风后天气凉爽,微风徐徐,殿中的帐幔随风飘动。

    接下来是六曹的六位参军事入殿,然后是骑士院的六位给事中等。

    如今吕宋决策国事的便是这二十四位大员了,齐王府衙的长史、司马二人和齐王国的国令和国尉则没资格坐在紫檀大会议桌上,他们站在殿门口侍从、监礼。

    又是一声钟声。

    紧接着鞭声响起。

    侍从用力甩动长鞭,三声鞭响后,殿中寂静无声。

    内阁学士带头,殿中吕宋要员们齐齐向秦琅行礼。

    三下静鞭人寂静,四声千岁连天响。

    “诸位,坐!”

    秦琅落坐。

    二十四位大员也都坐下。

    一双双目光望向秦琅。

    五十多岁的秦琅并没有穿皇帝赐下的少府监皇家织造局所制的刺绣织锦蟒龙王袍,只是身着一件吕宋棉布长袍,脚下也只是一双老布鞋。

    秦琅目光也扫过众人。

    吕宋推行三院一阁制度以来,已经平稳运行了十四年,总体来说,这个制度已经越来越成熟。

    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五年一任,院阁不得连任超过两届的制度。慢的拾遗补缺,制度也越发完善。

    反正现在就算秦琅放手,也基本上能够保证吕宋政权的平稳运行,而且各院阁间的平衡不错。

    哪怕现在秦琅突然暴毙,换上年轻的秦十一郎或是秦大郎来接任,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内阁今日谁当值?主持会议吧!”

    张超站了起来,“内阁本旬由臣轮执内阁笔。”

    秦琅对他点了点头,张超跟着他也是多年,其父张铁枪是秦琼身边最心腹的家将,老铁枪把义子张超推荐给秦琅,从秦琅的随从做起,经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年近六十的张超张文远,也成为了吕宋内阁西阁学士。

    虽然内阁不设主副,又只掌票拟之权,且六曹拥有独立完整的行政权,宣徽院又掌批红权,骑士院那边还握有审议权,可经过这十几年的运行,内阁的重要性也还是比较突出的。

    张超从新金山兵曹到刺史再到吕宋都督府的兵曹,然后再入内阁,也是一步一步的走到如今位置,在内阁里属于资历和威望都很高的,甚至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深得秦琅信任。

    这是他第一任内阁学士的第四年任期,不出意外,他肯定还能再任一届,所以还能在内阁呆上六年。

    “今天召集院阁俱至,也是照例要先商议一下明年的财政预算案,先在这里议一遍,做些调整,然后才能出方案送到骑士院去,否则三读不过,也是浪费时机精力,若耽误了明年的事,就更要不得了。”

    “老规矩,先由户曹把你们的初稿跟大家汇报一下,然后大家各抒已见。”

    张超站在那里,“殿下,户曹做汇报前,臣有一件事情要先上报。”

    秦琅被皇帝加封为齐王,虽然秦琅三拒不受,但那位天子更是个不容拒绝的人,最终依然还是让秦琅接下了这齐王之封,同时皇帝还特旨,在吕宋封地,吕宋官员须对秦琅称臣而不称下属。

    这基本上是给了秦琅如林邑、倭国等国王的权力了。

    “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吕宋铸钱监的监铸殷安国日前呈书户曹,提到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朝廷计划收回吕宋铸钱监的铸币授权。”

    秦琅皱了一下眉头。

    吕宋铸钱监如今一年能铸钱三百万贯,还没算上其它八种金银币宝泉等的量,仅铸币之利一年就数十万贯。

    若仅这点钱,倒算不得什么。

第1312章 剑指吕宋

    可吕宋铸钱监在手,带来的不仅是这些好处,还有合法的铸币权,吕宋从先前一年几十万贯,到如今一年几百万贯的铸币量,甚至超过了大唐其它三十多个铸钱监的总铸币量。

    不仅让吕宋境内货币流通量充足,稳定经济发展,同时还让秦家对倭国、林邑以及辽东、渤海、林邑等地输出货币,靠着这巨大的铸币量,秦家的金融业务也遍及海东和南海诸国,存储放贷、汇兑票号,可以说都是靠着秦家掌握的这铸币的优势,才能在这些业务上如鱼得水。

    秦家经营的金融业务,所赚到的钱是铸币收益的几十倍。

    更何况,秦家因为掌握着铸币权,能够把自家挖到的铁通过胆泉,大量置换成铜,再铸成钱流通,这是一个很完美的循环,如果秦家失去了铸币权,那么以后产出的铜铁金银这些,就不能直接拉来铸钱,而是得按常规,交完矿课后,再专卖给朝廷。

    那样的话,到时不仅挖矿、铸钱产生的高附加值没有了,甚至连这些矿产的定价权都将失去,只能卖给朝廷的情况下,价格自然是朝廷说了算。

    不说朝廷会不会打压价格,就说如果按朝廷向来的铜官价一斤一百六,那也会损失巨大的,要知道秦家把自家挖的或炼的铜拿来铸钱,这其中的附加值可是非常高的。

    “朝廷当不只是想收回铸币权吧,是不是对于开矿也要出新规定?是不是哪天就要官山海?”

    秦朝自商鞅时起推行齐国的官山海政策,搞盐铁官营,后来始皇帝一统天下,实行官营民采,征收税利。

    西汉初曾经放松过盐铁政策,但汉武帝打击匈奴为了钱财以充军用,通过盐铁会议,再次确定盐铁专卖制度。

    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时,局势动荡,制度多变。隋朝时,全力发展铜矿开采业,并把铜矿的开采权收归国家,采用瑶役制度,使用民力开采铜矿,主要是为了控制铸钱的资源。

    唐立国后,武德朝开放盐铁禁令,允许民商开采经营,到贞观时,开始征收矿税,朝廷大体上还是允许百姓开采金银铜铁诸矿,到了后期又实行民采官收的政策。

    允许百姓堪探开采矿产,但需取得执照,要按产量纳矿课,对于重要的矿铁,还实行官方采买的政策,就跟盐一样,允许私人制盐,但制出的盐只能卖到官仓。

    秦家因为拥有铸币之权,所有先前获得了特许,所开采的铁矿铜矿等冶炼后,上交两成的矿课,剩下的就可以供给吕宋铸钱监铸钱了。

    “臣派人打听了,朝廷三司之铁案、工部之虞案、户部的金部司,如今都分管矿冶,依然允许和鼓励民间探矿和报矿,甚至给予报矿人优先的承买权,但也把一些地区划入了禁区。”

    如秦琅猜测的一样,朝廷明显是看吕宋矿冶产业和铸币产业太厉害,所以现在举刀了。

    允许民间继续堪探、开采、冶炼,但是所得的金银铜铁等这些,先交矿场的承买钱,然后根据产量还要纳矿课,矿课百分之二十,很高。

    更狠的一招是以后跟采盐一样,所有开采所得的金银铜铁以及硝、硫磺等诸多矿产,在纳完矿课后,剩下的矿产,一律都得全部专卖给朝廷有司,价格也有统一标准,比如说铜料一斤一百六十钱。

    朝廷还规定,禁止私铸钱币,取消之前的授权。

    吕宋铸钱监将转为朝廷官营,朝廷拔钱收购吕宋铸钱监,所有的工坊、钱炉、产业工人,他们都愿意全盘接收。

    同时,朝廷又针对如今很繁荣的金融业出了新规,如所有经营存储放贷汇兑业务的银行、钱庄、金银铺、票号等,一律都要在朝廷官营的开元钱庄存入准备金。

    而且这个存款准备金比率高的吓人,居然是三成,更要命的是朝廷规定,准备金必须以金银币实缴,不要铜钱和宝泉,更不要各家自已发行的票据。

    同时对于大唐境内从事金融业务,尤其是发行票据的各个商号,加强监管,比如只能发行面额一贯、五贯、十贯、五十贯、百贯五等。并且把原来各种的银票、庄票、钱票、兑票等统一为钞票,且必须是见票即兑无须凭据的那种。

    各家发行的本家钞票,须向朝廷官营的开元钱庄存入百分之三十的准备金,并且,各家的钞票,必须由朝廷的印钞厂印刷,禁止私印。各家的钞票印好后,再加上各家的专有防伪印章等。

    按朝廷的这个新规,以后吕宋官营的吕宋银行,以及秦家经营的四海钱庄、太平钱庄、武安票号等,再从事相关业务,也必须得按朝廷的这套规矩来。

    以后就不能再发行各式各样的银票庄票了,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得上缴百分之三十的准备金,存在朝廷的开元钱庄里,而且这笔钱只有最低的利息。

    这相当于朝廷公然薅各家的羊毛了。

    虽然这也确实有积极的一面,比如结束如今越来越混乱的金融行业的局面,现在市面上的大大小小的各种银行钱庄到处都是,发行的各种票据也多,虽然这些票据都是打着凭据票证的明义发行的,但其实不可避免的都会超发,这是赚钱的重要门道。

    可超发就会有最后难以兑现的风险,毕竟发展到如今,搞这行业的已经不再是只凭自己的钱了,而是通过吸收百姓存款再去放利赚钱,再加上超发放贷套利,虽说利润很高,但坏账呆账总会有,一旦管理不善,也会有很大风险,对于朝廷来说,这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民间商业行为了。

    通过存款准备金,控制放贷比例,再通过钞票准备金,能避免滥发超发。

    本质上都是在降低风险。

    其实秦家和吕宋手中的几大钱庄银行,这些年内部也一直是在这样做的,始终把风险控制的较低,原来秦琅控制下的各家银行钱庄,都会有这样的准备金,但都是存入骑士院下的银监科。

    现在,朝廷要把这钱拿走,存他那去。

    秦琅既得担心这钱会不会有风险,比如被贪污挪用,或是被朝廷自己拿去放贷等,二来朝廷要求的准备金,都是真金白银,只要金银币,连铜钱都不要。

    这么金真金白银的准备金上缴到朝廷的开元钱庄,那么在兑付方面自然就能力下降了。

    当然,坏处还不仅这些。

    朝廷一面挥舞监管大棒,对民营的这些钱庄银行高喊正规化,另一边却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强朝廷官营的开元钱庄、贞观钱庄以及皇家内帑经营的几家银行、钱庄票号等。

    转运司甚至已经准备正式推出全国性的钞票发行,其提出的第一批正式大唐宝钞,首届发行量一千二百五十六万三千四百贯,备本钱三百六十万贯,以白银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是百分之二十八。

    比民营的低两厘。

    在秦琅看来,重要的不是那两厘,而是这个量很大。

    这种宝钞已经不同于最初的那些银票钱庄了,毕竟银票庄票开始之初,是没有超发这一说的,客人存入一贯钱,商家就开出一贯钱的票据,到时凭票承兑现,扣除手续费,一般的手续费是百分之三。实际视取现的远近等,还有些调整。

    到了后来,慢慢的会超发一些,规模越大,越发量也就越多些。

    但现在朝廷的第一批全新正式的宝钞,直接就发行一千二百多万贯,本钱才三百六十万,实际超发了近九百万贯钱。

    虽然九百多万也不过是约朝廷一年茶税的收入,盐税一年都三千万起了,但毕竟这是凭空超发了九百万贯啊,这后面是没有半枚铜钱的。

    虽然转运司也说,宝钞一届三年,到时回收旧钞,发行新钞,但秦琅相信,这个口子一开,以后肯定越发越多,这就意味着凭空变出来的钱越来越多。

    这种印钞法,虽然大大增大货币流通量,减缓钱荒问题,可这种办法不比于采金挖铜铸钱,毕竟实际金银开采量不可能增长太多,不会带来太大的通胀问题,但直接印钞这种手段,还是风险很大的。

    秦琅是最早印钞发票的,但却从没有乱来,始终在控制着规模,哪怕他在吕宋自成一国,也没半点胡来,所以吕宋这些年的总体物价都还不错。

    虽然吕宋除了粮食外的物价,相当于广交扬等大港城,比内地一般州县物价高不少,可吕宋毕竟是个海外新殖民地,好多商品都还是靠外运,而吕宋因为有不少拳头支柱产业,使的官府以及百姓、商人手中都挺有钱,物价上涨也是正常的。何况这物价上涨,也有秦琅有意调节,因为这样才不会过于剪刀差剪吕宋本地农民等的韭菜。

    适当的提高物价,其实是有益的。

    物价过低,一方面说明钱重钱荒,二就是容易伤害底层的百姓。

第1313章 步步惊心

    贞观初斗米二三钱,这种事情其实不是说明朝廷多了不得,恰说明朝廷统治管理层出了问题。百姓辛苦种地,一斗粮才二三钱,一亩地粮食才能卖几十钱,但其它手工商品等的价格,却并不会等比的低廉,所以就导致农民被手工业割韭菜。

    辛苦种一年地,几十亩田收入才几贯钱,可买锄头买锅碗买针线等的花费却不菲。

    所以有识之士也向沾沾自喜的李世民发出过谷贱伤农这样的劝谏。

    朝廷要整顿金融市场,规范票据,这是好事,但朝廷从管理者,还要兼做经营者,这其实就非常不好了。

    如今朝廷每年铸币超五百万贯,但货币流通量依然跟不上朝廷经济发展,对经济确实有很大的限制,可如果直接印钞,绝不是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凭空出现上千万贯钞票,若再加上对各大民营的发钞许可,这实际上的放水可能还得翻上几倍甚至更多。

    这么多无本的钱,危害太大。

    张超那边也接着说了不少朝廷转运司的新政策,比如新规出台,以后商民纳税,统一折银上缴,不征实物税了。

    秦琅当初主持推行两税法改革的时候,当时也有人提出直接征钱,不再征实物税,这样更便捷,但秦琅坚决反对,理由是如果朝廷只征钱,一来大唐本就钱荒,所有的税赋只征钱,必然导致货币流通量更加不足,尤其是对普通的百姓们来说,每到要纳税的时候,肯定会被商人趁机痛宰。

    历史上各朝这样搞,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这种问题,比如农民到了纳税的时候,手头一般都没有多余的现钱交税,这时只能把农产品先折现然后缴税,这时商人们就会趁机打压粮价等农产品价格。

    农民要交税钱,无奈只能低价贱卖农产品,然后缴税,商人们在税收结束后,又会恢复价格,甚至提高价格,两头收割百姓。

    甚至在征银的明代,商人们还会一边打压农产品价格,一边提高银子的价格,使的百姓实际支出的税务,要比原定的高的多。

    所以秦琅当初就坚持咬定,应当允许百姓折钱纳税,并由朝廷规定一个合理的折钱比率,但同时必须允许百姓可以自由选择是折钱上缴还是实物上缴。

    甚至钱、绢、银、金等都可以折抵。

    可现在朝廷嫌麻烦,要搞统统折钱,甚至要折银,因为铜钱太重,银币多方便啊,反正银币也有好几种面值的,轻便好收。

    通过朝廷现任计相搞的这些财政新制度,秦琅知道连年的战争,肯定消耗了朝廷太多的收入,所以现在朝廷也开始到处搞钱。

    进一步加强盐铁等矿冶的管理,收回铸币权,收回矿冶专卖权等,还对金融业也下刀了,还要发行钞票,甚至是税收折银。

    曾是钱币厂第一任厂长的秦禄,如今是宣徽院西阁学士。

    他对于朝廷的这些伸太长的手,立马表示反对。

    “大王,臣以为绝不能答应朝廷的这些新规,我们自己的钱庄银行票号,自己经营,凭什么要给户部经营的开元钱庄上缴这个存款准备金和发钞准备金?还上交三成,利息却低的可怜,这明显就是朝廷要抢劫,拿我们的这准备金来发行朝廷的钞票,甚至拿去放贷。”

    “这是空手套白狼啊,咱们真金白银的把金银交上去,啥也没换到,凭啥?”

    三成的存款准备金和发钞准备金,对于如今拥有极强金融业务的秦家和吕宋来说,这钱一交,就等于秦家的这些金融业务的命根子就交到朝廷手里攥着了。

    以后朝廷要怎么样,秦家和吕宋就只能怎么样,没有丝毫反抗余地。

    毕竟真金白银都在他们手里攥着呢。

    张超也是这个态度。

    金融业是如今吕宋很赚钱的一项业务,吕宋这些年不间断的对吕宋诸岛用兵,甚至在通夷海道航线上,已经建立了大小十三块殖民地港口,大的人口几千,小的人口数百,这些可都是很花钱的。

    虽说每个殖民据点,最花钱的是前期,稳定下来后,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收益,还会越来越强,但前期的投入和维护可花费不少。

    秦家这些年在外经营了倭国租界、林邑租界、真腊租界、盘国租界、干佗利租界、山帝租界、狮子国租界一共七个租界自由港,另外还从南海到印度洋到波斯湾、地中海一路建立了十三个殖民据点。

    常年有吕宋武装商船航行海上,为了开拓和维持这些据点,可没少跟土人交战,前期那都是真金白银海量挥洒的。

    正是靠着手里的金银,秦家的吕宋才能在二十年间,就有如此规模,打遍整个吕宋群岛,征服百万土人,甚至都打到婆罗洲,打的渤泥国刚签下通商开埠友好条约,割让租界让秦家建立自由港,甚至被迫把东北的山打根港及周边很大的一块地,全都割让给了吕宋。

    吕宋舰队这些年从吕宋打到婆罗洲,从南海打到印度洋,从香料群岛到波斯湾,从埃及到叙利亚,大大小小的殖民点,甚至还有一些更小的商站站馆,有这份战绩,是对这些开拓勇士们丰厚的赏赐。

    是对军队持续不断的高投入。

    所以钱对于吕宋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没有钱,吕宋也很难发展。

    “铸钱监不能交!”

    “准备金不能给!”

    “咱们的矿冶也不能任由朝廷折腾。”

    不管是内阁学士还是宣徽院士,又或是骑士院的给事中或是六曹的参军事们,都朝廷的这些新政,都非常不满。

    秦琅心里也很不爽。

    但现在朝廷也没有直接下令给吕宋,让他们遵行,而是通过监铸殷安国这个私下渠道跟吕宋这边通气,这说明朝廷那边行事也还算比较谨慎,还留有余地。

    但是,秦琅也不敢大意。

    如今的李胤,在位也已经十四年了,这是一个先后灭掉了百济、新罗、高句丽,又吞并了耽罗和伽倻,又把奚、契、靺鞨打的节节败退的皇帝。

    在军方这位皇帝很得拥护。

    李胤对武人集团很优待,本身也很舍得花钱在军队,所以军队虽然打了十几年,但依然斗志昂扬,士气很强。

    因为赏赐丰厚,将士们的上升渠道也通畅。

    就算是普通的士兵,饷钱丰厚,战功赏赐也都能及时兑现,年节赏赐又多,再加上朝廷打下的辽东、朝鲜等地后,李胤数次大加分封,可是把大量的土地分赏给了功勋将士。

    对于一些高级将领,甚至凭功可得爵位和封地。

    李胤把原本在贞观后期已经滥掉的十二等勋官制度和爵位制度重新整顿,勋官十二转,每加一转就升一级勋。

    而升满十二转至上柱国后,再得勋,就封爵。上柱国往上,每两转授一级爵,理论上,只要你功勋足够,你可以直接封到世封国公。

    授勋晋爵,赏田赐土。

    甚至在李胤在位的这些年,大唐的北衙十军数量,也从原本的数万人,一路涨到了如今的二十万,号称二十万北衙禁军。

    这可都是常备军。

    更别说,李胤这些年还一手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受封勋爵领主集团,这些拥有功勋授封勋爵获得领地的都是精锐战士,他们获封勋爵领地的同时,也有义务为皇帝和朝廷征战,自备武器,甚至得按领地大小,提供相应数量的扈从骑兵和带甲步兵、民夫辅兵等。

    十几年下来,这支勋爵领主武装,成为大唐自北衙禁军和南衙府兵之外的第三大武装力量,甚至远超过州县团练乡兵。

    李胤毕竟也是秦琅的亲传弟子,也在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的教导下努力学习多年,所以他在位这些年,对于军队始终很重视和上心,一直牢牢的掌握着大唐武装,甚至在他的统治下,大唐的军事力量,甚至比李世民的时候,还要强上几分。

    皇帝手中有如此强横的军事力量,秦琅就必须的慎重考虑皇帝的提议,不能轻易的拒绝。

    他可不想落的如长孙无忌一般的下场。

    虽然皇帝如今的提议有些过份,手伸的太长,但若是从朝廷角度来看,这些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站在吕宋角度,这当然是不应当的,但站在朝廷角度,却又没问题。

    利益冲突,如何取舍?

    秦琅看着群情汹起的众家臣们,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对朝廷的不满来,吕宋现的实力确实还不错,反正在海上几乎无敌手,但他不会因此就狂妄无边。

    相比起大唐,吕宋还只是个弟弟。

    必要的时候,该装孙子还得装。

    “既然殷监铸转达了圣人和朝廷的意愿,那么我吕宋也是大唐的疆域,我等也是大唐的臣子,自然得遵旨而行。”

    “大王?”秦禄急了。

    秦琅打断他,“先听寡人道来,圣人的意愿不容违背,只要朝廷做了正式决策,要收回铸币之权,那么我们就当遵从。”

    “可是,”

第1314章 南征

    “没什么可是的,不许私铸就不铸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秦琅对秦禄道,“以后我们不在吕宋铸币便是了,你赶紧安排吕宋铸钱监这边停工。”

    “真的就这样停了?拱手让给朝廷?”

    秦琅当然也没这么听话,他让秦禄抢在朝廷派人来接手前,先把吕宋钱监里的模具、机器以及工匠等分批转往秦家在海外的七个租界自由港,先前秦家本来就在这些地方有小型铸币厂,以满足在海外的需求。

    如今直接分流转到那边去。

    吕宋属于大唐疆域,必须得受朝廷管辖,但海外的这些地方可不是大唐的疆域,那些租界是秦琅以秦家的名义跟各国租界来的,并不是以吕宋大都督府的名义租界来的,所以那些属于海外私人的产业,跟朝廷没半文钱关系。

    秦琅在那些地方铸币,朝廷自然也就管不着。

    “可如此一来,我们可就再没有那么多铜料了。”

    秦家之前一年能铸三百万贯钱,一年要耗费上千万斤铜料,这些铜料并不全是秦家自产的,秦家献的胆泉法确实能大大提升铜,但这些铜其实是用生铁置换来的,秦家的铁矿开采量不小,但更主要的还是通过朝廷调拔的铁量,以及回收的各种废铁料累积而成。

    按朝廷新制,秦家就算能把铸币产业转移到海外,但失去充足的铜料,以后想再一年几百万贯的铸币是不可能了。

    “无妨,慢慢来,我们就算以后得不到朝廷拔给的金银铜料,但我们在海外也可以继续挖矿,以及通过贸易购买金银铜铁啊。”

    就算铸币量暴跌,但只要用心经营,总还是能慢慢的恢复的,总比直接投降把产业直接送给朝廷强。

    “既然朝廷出台了新的盐铁矿冶政策,那我们以后就慢慢的从中原矿冶产业退出好了,转移到海外去发展。”

    朝廷要垄断控制矿冶产业,允许你采挖,但所有采挖冶炼出来的矿产都只能卖给朝廷官方,这在秦琅看来太过霸道,完全就是吃独食,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难搞,不如转移到海外布局。

    反正秦家如今也已经有了这么多海外殖民地,虽然都还不大,但慢慢经营总会越来越大,到海外用奴隶或雇佣土人采矿,连矿税都不用交。采冶的直接就在当地的铸币厂加工生产。

    “那准备金呢?”

    “大唐境内的各银行钱庄票号等,到时按新政上缴准备金,但是海外业务就无需如此了。”

    秦禄眼睛一转,马上就明白话外之音,到时也把业务转移到海外,就能合理的避开监管,就算只能避开一部份,但也能挽回一部份损失啊。

    张超对于秦琅这般妥协退让也有些意外,不过对于秦琅的决定,他向来都是无理由支持的。

    “朝廷这次出台这么多新政,这是要干什么?”

    “朝廷这么缺钱吗,每年过亿贯的财收,还缺钱花?”

    秦禄倒是能猜到一些原因。

    “对奚契的征讨还在持续,奚契二族比预料中还要硬还能打,而靺鞨如今也几乎是全族皆反,都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改土归流策略,听说朝廷准备发起第三次东征战役,这次要调集二十万精锐出击,大军开拔作战,军费自然高。”

    “而且我听说南边和西边又打起来了,先前西南的永昌道丽水都督所辖的羁糜南蛮跟南边骠国的属国打起来了,骠国那个属国的国王都被斩杀,然后骠国国王召集了十八个属国以及三百多个部族,集结了十几万人马北上,一口气把那个杀了骠国属国国王的羁糜都督给杀了。”

    永昌道是朝廷在澜沧江以西设立的一个道,除了几座要塞军城,基本上都是归附羁縻的南蛮诸部,什么金齿、绣衣、乌衣等等。

    这些土蛮部族林立,有些也是世仇,经常争斗。

    这次就是隶属于永昌道丽水都督府下的一个蛮部,跟骠国的一个属国争斗,两家本是世仇,这次蛮部得了一些唐都督府买来的武器,加上在丽水都督府这里得到的整训,居然一路打到了那小国的王寨,直接把那什么自称蛮王的家伙灭了。

    这事引的骠国上下极为不满,其实骠国立国数百年,本身是一个很松散的部落联盟,由十八个小部落蛮国组成,总共有几百个部落联盟,面积挺广,但实力一般。

    大唐不断向南扩张,其丽水府的丽水之名,其实丽水就是后世的伊洛瓦底江,丽水都督府驻地安西城,就是后世密支那附近的孟拱。

    丽水都督是朝廷派驻武将,原是通海都督府的将领,对南蛮诸部的矛盾很熟悉,也很清楚知道如何挑拨这些蛮部相争,然后好趁机渔利。毕竟朝廷的这丽水都督府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向南开拓,朝廷早在多年前,就有了通过丽水河一路而下,打通这条丽水千里河谷平原的计划,最终直接入海,让西南地区除红河外,再增加一条大动脉。

    丽水河谷平原,早就是朝廷垂涎已久了。

    所以驻丽水的都督无风都要起浪,何况对以往有世仇的蛮部之间呢,自然是各种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的。

    边将嘛,总是喜欢挑起边衅的,尤其是实力强大时,这样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偏偏如今这丽水都督不是别人,乃是王玄策,这位曾经一人出使天竺,然后都能把人家天竺打的服服贴贴的狠人。

    这位在开元朝仕途不太顺,主要是因为李世民之死,跟胡僧的丹药有关,而那胡僧的丹药,却又是王玄策从天竺带回来的药材,因此他最后被贬,在西南蛮地呆了十几年。

    如今也还只是个丽水都督,安西军城外,皆是蛮夷,想离开,必须得有足够的功绩,否则王玄策这辈子只能老死在这雨林蛮荒。

    王玄策还是很有本事的,他在丽水多年,原本这里只有几个小据点,但在他经营下,丽水府下各羁糜蛮部,都对他服服贴贴,丽水府修路筑城,练兵备武,实力渐强,甚至许多蛮部都开始向大唐服兵役、劳役,纳税都变的积极许多。

    之前一些桀骜不驯的蛮部,也被王玄策一个个征服或消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当觉得实力足够,而又听闻骠国刚好老王病逝新王继位而且还有些内斗不和的时候,王玄策挑动那位边境羁糜刺史向骠国的北方边境属国发动突袭,他还提供了不少唐军的武器装备,让那刺史一口气杀进了那蛮王大寨。

    战争已经挑起。

    骠国新任国王也急欲树立威望,于是召集诸藩国部落北上,王玄策本来完全可以救那个羁縻刺史,但他故意延误了时机,然后那部落倒霉的被骠国联军攻破。

    王玄策这时才派人收留了北上逃来的那部落首领的子侄,然后派了人去跟问责骠国国王。

    因为派去的使者出言不逊,甚至提出许多不合理的理由,比如让骠国国王道歉赔礼,甚至让他们向大唐称臣纳贡等,导致年轻的骠国国王愤怒不已,直接就斩了使者。

    这下王玄策终于可以向朝廷好好的上奏一本了。

    洛阳城中的皇帝李胤接到王玄策的加急奏报后,果然很快就决定发兵征讨骠国,其实李胤也早就谋划着要对骠国下手了,王玄策在丽水所作所为,皇帝十分清楚,却故作不知,借机顺势而为。

    北方对奚契和靺鞨的战争还没结束,皇帝却已经开始让枢密院谋划对骠国的征讨。

    皇帝在枢密院里说的很明白,这次用兵不是去教训下不知天朝上国威仪的西南蛮夷,而是要顺丽水而下,直通大海,为大唐的西南再打下一个出海口。

    所以这次用兵,皇帝要求是起码出兵十万,要灭掉骠国,一直打到出海口为止,不竞全功,不收兵马。

    西南这种蛮荒之地,要用兵,还大规模用兵,可不容易,不过枢密院的大将们都觉得骠国虽说有几百年厉害,但以如今大唐占据上游之势,从丽水上游和东面的怒江、澜沧江出兵,依然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毕竟丽水河谷属于难得的河谷平原,选择在凉季的时候出兵,稳妥点打,花个三五年时间,完全有时间征服这片蛮荒。甚至牛进达还提出了可以派一支水师,从海上沿岸绕过去,到骠国的南海岸进攻,到时南北水陆夹击。

    反正皇帝和枢密院军方都是野心勃勃,加上有个一心想要建功要离开蛮荒的大胆王玄策,可以说用兵西南骠国,已经板上钉钉。

    这样一场灭国战争,尤其还是在西南蛮地打,朝廷必须得在后勤补给方面,早做准备。

    将东南的物资军械,通过交州、红河运往通海,然后再转入永昌丽水,补给方面,会比朝廷在辽东,在朝鲜的战争更困难。

    但皇帝的意志不容违背,就算再困难,也得迎难而上。

    只要钱足够,发动军民和商贾的力量,也能迎刃解决。

    计相正是承担了这沉重的压力,这才加速了新政的出台。

第1315章 拓南公

    “玄策攻石和寨,擒施各皮,讨越析,枭于赠,西开寻传,南通骠越,以功加封拓南郡开国公,实封八百户,授丽水道行军大总管·····”

    丽水城中,王玄策接下圣旨,满面激动。

    终于等来了这道圣旨。

    丽水城原是寻传蛮所据之地,因此此地大河被称为寻传大川,后唐军西进南下,定此大河名丽水,因此把寻传大川寨易名丽水城。

    前来传旨的使者一路长途跋涉而来,真是翻山跨海,辛苦万分。

    “辛苦内使了。”

    宦官整个人都黑瘦了一圈,闻言苦笑,“出洛阳之前,咱家还真不知道这大唐江山如此之广阔,本以为到了交州就已经是天之南了,咱家自洛阳出发,乘船沿大运河直下杭州,然后杭州湾出海南下,福州广州补给,再经太平港入交州,本以为旅途结束,谁知这走了近万里,行程却不到三之一。”

    从洛阳到交州,一路都还算比较快,尤其是洛阳到杭州,全程大运河内坐运河船航行,都很顺风顺水,相对舒适,路过扬苏湖杭还能顺便去逛逛,也趁机采买了不少好东西。

    在杭州湾换乘大帆船出海后,头次出海的宦官就感受到了海上的不一般了,水手一直说风平浪静,可他却依然觉得海上起伏不定,在经过流求海峡的时候,还遇上了风暴,虽然及时在澎湖湾避风,但呆在岸上也感觉风浪滔天孤独渺少。

    他很难想象,若是在大海之中,没能及时躲入避风港,那数丈高的海浪,那呼啸而过的巨风中船和人会是什么下场。

    台风过后,船长便毫无起伏的继续扬帆南下,可宦官一路上却再睡不着。之后在几个大港停靠补给,好容易到了太平,终于不用在海上航行了,人也勉强恢复了些精神。

    谁知到了交州,才知道,这丽水距离交州看似好像也不远,可实际上宣旨宦官却吃尽了苦头,甚至绕了一个大圈。

    先从交州沿红河北上,一直航行千余里,抵达通海,然后从通海再向西北直抵洱海,从那里越过澜沧江抵达永昌府(保山),再越过怒江进入软化都督府(腾冲),沿大船江往西南行,进入丽水都督府,经镇西、苍望(八莫)、金水诸城,最后抵达丽水城。

    这一路上,经过通海后,一路山高水险,不断的水陆交替,许多路段只能坐滇马黔驴,而出了洱海府进入永昌道后,许多路段更是直接就在密林之中行走,有的地方连路都感觉算不上,他甚至还骑上了大象。

    丛林里有无数的蛇蝎虫蚁,那蚂蟥山走半天,身上裹的再严密,结果都能被吸上数十只蚂蟥,咬的浑身是血。

    而那巨大的蟒蛇真的如大腿粗,蚊子大如雀。

    山林里甚至雨说来就来说下就下,这一路上使者死去活来,幸好随行的有一路府州衙门和驻军派来的向导和大夫,才能活着到达丽水。

    一路上仅老虎就遇到几十次,幸运是跟着补给的军队过来的,老虎没伤到使者,反倒是一路上被反杀了十几只。

    那些带路的乌蛮们打虎很有一套,有专门的虎枪,甚至他们围猎老虎还能不伤虎皮。

    在永昌道,这里百蛮林立,被中原多称为乌蛮,因为诸族中大多数都尚黑,而据说这些乌蛮其实很多都是原来从剑南甚至是更远的陇右汉中等地迁移南下的,他们的祖上其实是西羌或氐人。

    乌蛮尚黑,对浑身赤黑纹的老虎皮更钟爱,部落首领穿全虎皮衣,称为波罗皮。甚至部落里最勇猛的战士,也才有资格穿上全虎皮衣,而且所穿波罗皮还必须得是自己亲手狩猎得来的。

    立功次的,只能前胸后背各披一块虎皮,若再次者,只能披胸前一块。

    一路上,带路向导的乌蛮们,借着唐军的军械之利,设下陷阱围猎老虎,虽是众人合力猎杀,可也人人皆为屠虎勇士,那些虎皮被他们珍惜的剥下。

    甚至对这位洛阳来的天子使者,为表尊敬,也特意给他制作了一件虎皮衣。大唐始祖名李虎,唐讳虎,中原早改称虎为大虫。对这种大虫衣使者不敢穿,他对那些大虫的威猛也是心有余悸,就算是经验丰富,武装齐全的众多人围猎,但那大虫表现出来的勇猛还是非常惊人的。

    那大虫居然能够把他们坐骑的巨象都给扑杀,一虎掌就能拍死一匹滇马,一口咬死一头黔驴。

    军士身上的明光甲护心镜,都挡不住大虫的一击。

    一般的茶马商队遇到这大虫,很可能就会团灭。

    进了丽水城,终于能感受到大唐的一点熟悉气息了。

    带有大唐气息的军城、要塞、烽墩,身着甲具持枪背弓的大唐边军,甚至还有一些随军的家属,充军的囚犯,以及一些新移民。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迁移来的党项人、突厥人、契丹人等。

    丽水府下的几座城都不大,就算是丽水城,也只能说是一座不大的小城,而且是军民分离的,商民居住的一般是木寨,稍大些,而旁边的军城则更小也更坚固。

    做为丽水府的都督府所在,丽水城还不如中原的一个小县城,不过这里毕竟是府城,所以也还是有不少商人沿着新修的驿路过来,与蛮人交易。

    附近的蛮部们都会过来出售土产,购买唐货,甚至在丽水城外面,修起了许多简易的棚屋,这大是蛮子们修的,在这里交易贩卖,甚至为城中的大唐军人、商人做些事情赚钱。

    有做向导的,也有出卖力气的,甚至也有一些是乡勇团练,或是雇佣兵等。

    总之,在这里蛮子比唐人多,多很多。

    蛮子们基本上不分男女老少都打赤脚,男人也很少穿纺织的衣物,主要是穿兽皮衣,如勇士穿虎皮衣,一般的就是什么牛皮羊皮狗皮甚至鱼皮蛇皮的都有,也有穿草裙衣的。

    他们还不分男女都喜欢纹身。

    不同的部落,纹的地方也不同,有的绣面,有的绣脚,有的绣身上,有的绣胳膊,甚至还因此分出了绣面部绣脚部绣手部等。

    他们还喜欢用兽牙兽骨做装饰,比如猎杀野猪,然后把野猪獠牙插在头发上,把野猪皮做成腰带。

    也有拿竹笼或藤帽做成头盔的。

    王玄策向使者介绍着丽水都督府下诸羁糜州的刺史、县令等,看着满厅身着虎豹皮衣的这些乌蛮,简直就是一群野人。

    甚至都难以分出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的黑,甚至都很矮,却都很凶,个个纹身,穿金银耳环戴鼻环挂兽齿项链的,走到哪武器都不离身。

    这些蛮子就连牙齿都不放过,有的首领一口金牙,有的一口银牙,有的一口黑齿,听王玄策介绍说这个是金齿部首领,他们部落产金,习惯拿金镶齿,牙掉了就镶金齿。

    而有的首领,甚至干脆把好牙磨尖,然后外面全套上金牙,满嘴金灿灿。而银齿部落的人,则是部落产银,所以以银饰齿。

    至于黑齿部的,不产金也不产银,他们用部落产的一种漆涂黑牙齿。

    丽水城原来的部落寻传蛮,部落村寨很多,实力还曾挺强,他们驱使大象作战,用竹枪、弓箭打仗,穿藤甲竹盔,可面对着当初领兵西进的王玄策,强大的寻传部落也被打的节节败退,被斩杀无数,最后跪地求降。

    寻传大川多金,所以寻传蛮以前实力强也与产金有关,可以跟周边部落交易所需之物,他们本身的生产水平非常落后,完全是传统的刀耕火种。

    烧一片山,拿个竹枪在烧过的山坡上扎洞洞,然后妇人在后面把山稻种直接点进去,就等雨季的雨水滋润稻种,坐等成熟了。平时打打猎捕捕渔,河里采采金,日子以前也算过的还不错的。

    虽然在中原看来,这里遍是瘴毒,但秦琅早就曾经总结出,所谓的五岭之南瘴毒这些,不过是一些疫病疟疾等等,中原人刚到岭南,往往难以适应,所以水土不服,暑热、蚊虫蛇蚁这些都容易害人,尤其是北方军队南下,更容易出现疫病传染等情况。

    但只要提前防备,准备好医院,不喝生水等,情况就要好的多。

    人家南蛮们不就活的挺开心嘛,自由自在。

    就好比寻传蛮,过去这里山野遍布,还女多男少,以五妻或十妻养一夫,男子就负责训练和打猎,女人们也能负弓而射,田野的野菜,河里的鱼虾,山林中的虫蚁都能弄回家煮了吃。

    反倒是山上的山稻,其实不完全是主食。

    王玄策当初一路杀过澜沧江、怒江,征服大小诸蛮百余部,上千村寨,他带领的唐军并不是从中原临时征召来的,而是在滇黔广交这些地方来的兵,对南蛮地区的气候十分适应,甚至本来就有不少数量的蛮族兵。

    这些蛮族兵基本上属于二代蛮,也就是在唐军征服了那些蛮部之后出生的蛮子后代,这些人打小就被强制实行汉化教育,从小上学,寄宿汉民家庭。

    上完小学十二三岁,往往也就留在了诸城,或是进商铺做伙计做学徒,然后年纪稍大些,十六岁时接受征兵检选,身体强健者被选入军中服役。

    这些蛮二代,其实基本上完全汉化了,甚至对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部落,都很陌生,也没太大的感情,他们说着汉话,思维行为都如汉人,有些人甚至都说不了太完整的蛮语了。

第1316章 吕宋西征

    这些蛮子入军后都很刻苦训练,以求证明自己的忠诚努力,在战场上,更是十分勇猛。

    而朝廷的汉化政策,对这些蛮兵也挺不错,有意保持一支数量不低的蛮军,甚至在军中给他们留下不少中低级军官位置。

    王玄策跨过澜沧江时,就是滇黔广交的这些蛮兵为主力,打的诸蛮部落花流水,彻底干翻了如寻传蛮等几大部后,威慑收服了许多部落,将他们羁縻统治,设立羁縻州县。

    用了十几年时间,王玄策也建立了一条自洱海经永昌至丽水的驿路,以这条驿路交通线为中心,沿线建立了大小数城和三十余个集镇。

    就跟当年秦琅经营通海一样,也是先点再成线,然后辐射周边。

    对诸多蛮部,羁麼为主,一边贸易,一边征役。

    引入汉商过来开矿采金,收购药材等,然后又带来布匹茶叶铁器等出售,这些都带动了丽水府的发展,而手里有钱,自然也就能更好的维持驻军,甚至拿出钱来征召组织训练一支数量不菲战斗力不弱的蛮族狼兵。

    在唐军驻扎控制的城镇边上,唐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中文农耕技术,水稻种植,梯田种植,棉麻种植,纺织、养蚕、种茶,那些土人也跟着学习,获利不少。

    宦官胡大恩其实对这些蛮子和蛮子的事情不感兴趣,他现在满脑子想的只是早点办完差事,然后有多快就多快的离开这里。

    这种鬼地方,他一天都不想呆下去。

    那些蛮子总是随身绑几节竹筒在身上,走到哪里遇到各种虫子,管他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甚至各种虫卵,都不会放过,直接扔竹筒里,有空闲的时候,就拿出来美滋滋的吃。

    生吃也行,烤也行,煮也行。

    什么带翅膀的蚂蚁,蚂蚁蛋,蜜蜂蛹,毒蝎子、甲壳虫,乃至蜈蚣蜘蛛,甚至老鼠都一个不放过,在这些眼里,似乎什么都能吃。

    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树叶、杂草,似乎也都是食物,随时随地扯一把,往锅里一扔,水煮,开吃。

    没油没盐。

    他们什么鱼都吃,青蛙蝌蚪都不放过,尤其是不管什么鱼都不会处理的,不说刮鳞,就是内脏都不去除,胆都不扔。

    蝙蝠都不放过。

    甚至滚粪球的屎壳螂都吃。

    最过份的是有次路过一个驿站,他出钱买了头牛让宰了吃,然后蛮子给他弄了道菜,说是什么百草汁煮牛肉,营养又美味。

    饿坏了的他还吃了不少,后来他才看到这百草汁是怎么做的,居然是把牛肚里没消化掉的牛粪拿来煮牛肉。

    虽然蛮子一再解释说,这牛有好几个肚,有一个肚里面的是还没消化的百草汁,不是牛粪,但胡大恩还是恶心的吐了个天翻地覆。

    万时迢迢,跑来这蛮荒吃虫子也就罢了,居然还让我吃牛粪,太过份了。

    “胡中使这一路来辛苦了,现在原路返回的话,这一路翻山越岭也不容易,不如先在丽水城先休养一段时间,待我兵马齐备南下征讨骠越,顺江而下一路打到海边,到时胡中使直接从丽水乘船入海,到时乘船自海中北上,可就要轻松多了。”

    胡大恩觉得这战事一时半分结束不了,丽水距离骠国都城室利差旦罗得有两千里,他这一路来的经历,让他明白在南蛮这种鬼地方,字面上的距离远近,其实都是扯淡的。

    因为交通不便,有时看着就相隔一条河,也着一二里地,但要过去,可能就得绕上三五天,走上一二百里甚至更远。

    从丽水到南边丽水河入海口,真要计算路途距离,估计得四千里左右,这个距离,差不多是从洛阳到武安的距离。

    王玄策说丽水河在丰水期可通航直入大海,但胡大海不太相信,再说了,这骠国这么大地盘,哪能说灭就灭?

    不过王玄策劝说他先留下来休息一段时间,犹豫了许久后胡大恩还是同意留下,因为王玄策又告诉了他一个消息,说太师齐王已经向圣人上书,表明支持朝廷对骠国的征讨。

    同时吕宋愿意将秦家在骠国南面沿海的四个商馆开放给朝廷水师,并让商馆的人员充当向导。

    王玄策取来一副南海地图。

    从交州南下,沿海岸依次是林邑国,湄公河三角洲的真腊国,曼谷湾湄南河两岸的堕罗国和迦罗舍佛国,以及马来半岛北部的狼牙修和盘盘国,再就是骠国了。

    秦家的七大海外租界自由港和十三块海外殖民据点里,骠国境内一个都没有,一来是骠国实力较强,同时骠国国王并不太重视海上贸易,所以租界自由港和租界都没谈成。

    面对实力较强的骠国,秦家也没轻易对骠国出手攻击建立殖民据点,而是经过多年的往来后,最后通过骠国沿海地方官员、豪强,最后建立了四个商馆。

    商馆级别不如殖民地和租界,只是获得地方允许建立的进行贸易和居住的场所,相当于是大点的商铺而已,并没多少特权。

    不过秦家选择的这四个商馆所在地位置较好,是后世缅甸四大海港所在地,皆处于沿海和内陆大河的入海口附近,本身就是骠国南边的大城要镇,秦家在这里建立起商馆,运送来货物与骠国官府和商人贸易。

    向他们出售盐茶糖酒瓷器铁器等,而向骠国收购柚木这种重要的优质造船木材,以及香料等许多骠国特产。

    经过数年的经营,秦家的几处商馆也在当地有一定的关系,对当地的局势情报等也比较清楚。

    这个时候,秦家主动提出要支持朝廷,不仅主动把在骠的四个商馆拿出来支持朝廷的水师,甚至把沿海岸的几个租界港口、殖民据点港口都拿出来开放给朝廷水师,为朝廷水师提供补给等,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秦琅已经判断皇帝有意借这次丽水都督府下羁縻部落跟骠国的冲突,而挑起一场灭骠之战,这场战争势在必行,军方支持,西南地方边将更是故意制造边衅挑起,所以难有人阻止的了。

    在这种形势下,秦家在骠国沿海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四个商馆,在唐骠冲突升级为国战的情况下,很可能就要成为炮灰。

    辛苦多年,怎么能就此放弃?

    秦琅判断出唐军灭骠国的成功性很高,毕竟有征服通海、永昌、银生、丽水诸蛮的成功例子在,顺着丽水一直打到入海口还是机会很大的。

    而且秦琅早已经通过在朝中的关系,拿到了朝廷用兵骠国的战略计划,沿丽水河一剑穿刺,直入海口,同时水师西来,配合作战。

    朝廷不打算跟骠国蛮子在丛林里做战,打算先直接打通入海口,然后沿江修建一条战略交通线,这是朝廷在西南地区用兵的老手段了,建立一条交通大动脉后,沿线修建要塞军城,屯兵镇守,再移民,招附土蛮,羁縻。

    这种军镇锁链战略,早就证明非常成功。

    朝廷当年在岭南如此,后来在滇黔如此,在交州也是如此,再越过红河开疆,也是这套路。

    一打一个准,这能充分发挥出唐军的有力优势,只要不急着跟蛮子们在丛林里绕,唐军就是无敌的。

    何况唐军还有海上优势呢,一旦通了海,那么就全盘整活。

    就算蛮子占据丛林山区也不用担心,控制着这条交通线,以守待攻,逐步蚕食,有个二十年,那么骠国就会变成下一个通海。

    而对秦家来说,积极配合朝廷攻骠,那么待朝廷打穿骠国,到时秦家自然也有功,凭借朝廷惯例,秦家到时把四个商馆,变成四块分封领地那是水到渠成,这都是早在朝鲜战争、辽东战争中有先例的。

    秦家这些年建立了诸多的租界自由港、殖民据点、商馆,与在吕宋群岛的征服用兵不一样。

    在吕宋群岛的用兵,是为了彻底征服诸岛,为秦家提供长久统治。

    而秦家在沿海建立的这些租界、殖民点、商馆,都是沿着海上丝路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一路贸易,以及为秦家的海外贸易船队提供补给点,并从殖民点获取更廉价的资源。

    正是在这种定位下,秦家对吕宋和海外是两种不同的思路,海外根本不需要去占领太大的地盘什么的,以建立一个稳固的据点要主,然后尽量跟土人国王什么的达成贸易协议,以通商为主。

    当然,若是土人实力太弱,有机会多占点地盘也行,但秦家征服土人后也主要以对土人势力羁縻为主,只要他们臣服于秦家就行,纳点税赋交点保护费,然后在秦家的指挥下种植棉花、甘蔗、香料,或是开采矿山等,秦家也不打算在那些地方搞什么加工制造业,都是定位为原材料生产供应,顶多进行点初加工,最后棉麻矿料等运回吕宋进行精加工。

    这其实就是掠夺式的吸血,向吕宋输血,在这种模式下,秦家根本不需要如吕宋一样,在各地花太多心血,只要管好一个港口就行,周边郊区稍加强点控制,至于其它地方,威慑羁縻就好。

第1317章 赵王上洛

    而朝廷对西南诸蛮,或者说如今对奚契、靺鞨,又如现在即将开打的征骠之战,却本质上不同,朝廷是要攻夺土地,征服蛮人,要把这些地变为中原大唐的疆域,要长远统治的。

    反正是各怀心思。

    秦琅的一道上书,引的朝廷也是很意外,但皇帝李胤很高兴,毕竟秦琅虽然离开朝堂十几年,但在朝野依然声望极高,他对征讨骠国表态如此支持,自然是好事一件。

    所以皇帝李胤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直接一道旨意给秦琅,把秦家四个商馆所在地,都划出了一块不小的地方给秦家,封为秦家的领地,反正秦琅儿子也多,挑了四个儿子,每人授一块,再授个爵。

    大笔一挥,诏书上给秦家这四块领地每块圈了五万亩地,凑成二十万亩。相比起南北三四千里东西两千里的庞大骠国疆土来说,二十万亩地不值一提,五万亩地也就是个大点的村或小点的乡。

    一个边长十里多点的方形地块而已。

    事实上,皇帝划五万亩正是按方圆十里这么来算的,五万亩比边长十里的正方形稍大一点。

    李胤在这方面其实也算大方的,这些年唐军征服三韩,收复辽东,讨伐奚契、靺鞨,朝廷就拿出了许多土地授封给立功的将士们,做为勋爵之封,不仅给永业田,还给了许多可世袭的领地封邑。

    皇帝不仅大方的给了秦家四块封地二十万亩,还对大唐所有的商民颁下诏令,给予大唐商船自由劫掠骠国商船和骠国领地的特许权,劫的多还有功,可授勋。

    要知道,如今大唐的勋可是很值钱的,不是贞观那时了。贞观有段时间,勋变的不太值钱,好多功勋二代可以承袭父祖之勋,也有些勋戚本无军功,也因是皇亲国戚而授勋,甚至勋的实际好处大减。

    而李胤改革勋爵制度,把实封爵与军功勋整合在一起,所有实封爵须先得军功,军功十二转,勋官十二阶。十二转升到顶的上柱国后,再每两转军功可晋升一级爵位,从开国县男开始。

    县男县子县侯县公郡公国公,总共六级,两级功勋晋一爵,恰也需十二转。

    所以如今的军功,不断的累加,只要挣满二十四转军功,就可以从普通平民晋封到实封国公。

    当然,上柱国以上,再累积军功,越来越难,所需功绩也越来越多,但这毕竟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有一个详细的标准条件。

    只要大家争取,还是有机会的。

    更何况,有勋就有赏,授勋会有永业勋田和勋封领地,这都是可传子孙的,不管皇帝拿的都是新征服的辽东、朝廷、海东、南蛮等地的地盘,但毕竟是实打实的真实勋封领地和永业勋田啊。

    所以经过贞观盛世之后的大唐府兵和禁军,战斗力不仅没有半点衰弱,反而更强了。

    就因为动力足够充沛。

    如今在南海之上,如秦家这样到处开商馆、搞殖民据点的贵族豪强大贾很多,有一些是直接从朝廷这里取得了海外领地世封的封号,有些呢则没向朝廷报备请封,这样可以不受监管,不用向朝廷交税等。

    但在海上,唐船实力确实很强,一道特许劫掠令,加上授勋许诺,肯定能激起无数唐船的兴奋,这能为朝廷凭白增添一支强大的海上夹击骠国的力量。

    开元天子要为大唐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要在他父亲圣祖皇帝的功业之上,再添新功。

    皇帝雄心勃勃。

    太师秦琅罕见的表态支持,这时好多人才想起来,秦太师十六岁开始统兵征战,一刀一枪打下了战神的赫赫威名,平党项败突厥灭吐谷浑取流求安定岭南开拓西南,这位可是坚定的开疆派。

    更何况,后来开拓武安封地,这些年更是一心扑在海外吕宋,可一直没停过对吕宋岛蕃的征讨啊。

    这位对于开疆拓土,可一点都不比当今天子的执念小。

    洛阳。

    开元十四年的秋,各地的封疆大吏、藩镇宗室纷纷进京朝集。

    赵王李厥自燕山北封地而来,皇叔许王李治卷入谋反案被杀后,二皇子李厥被改封到原李治封地承德,这块燕山北面之地,原是奚族之地,后来李世民划出一块给嫡子李治封藩,经营多年,结果最后却便宜了李厥。

    虽然朝廷对奚契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征讨,用兵二十万众,枢密使李绩亲自挂帅,但对李厥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他虽改封承德,但在朝廷前两次讨伐下,奚族早就节节败退,一路北撤,承德这块燕山北的边境封地,早就已经变成了后方。

    更何况,虽为朝廷宗藩,但皇帝李胤对这些世封的宗室藩王限制很多,既不能管民又不能统兵,手里仅剩下几百亲卫,加上三分之一的封地税赋收入,再加点监督权,分封宗室其实就是被皇帝养猪了。

    无诏不得出封地,更不许擅自入京,不许交结地方官员,倒是不禁止做生意什么的,但也不许仗势欺人与民争利。

    宗室里县公以上爵者,既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从军领兵,除非是五服以外的宗室了,限制减少,允许参加科举、从军,但是不许拜宰相,不能任四品以上将军。

    宗室封藩们虽分封在边疆各地,也备有府官国官两套班子,也还兼着世封都督、刺史之职,可实际上这顶多是个备用的备用,只有在最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封地或封地附近有人造反,或是京师倾覆等等一些特定情况下,这些宗藩才能够获得临时特别权力,有限的发挥一些作用。

    李厥其实对这些也早就清楚。

    皇子们五岁进学,十二岁加冠,出宫开府,然后满十六岁就要出京就藩,每三五年轮流受诏入京朝见天子。

    一辈子望到头,连京师的繁华都享受不了,有的只是边疆的荒凉与孤寂,甚至还有些胡虏蛮夷进犯袭扰的危险。

    在封地这也不许,那也不行。

    等了三年,终于等到回京朝天子的诏令,李厥是一刻也不耽误的立马动身南下,这一路过来,也是非常畅快,甚至边走边打猎,好不痛快。

    过了虎牢关,便算是进入洛阳的地界。

    李厥行事也收敛了许多,毕竟天子脚下,他虽是皇次子,可也不敢大意,万一哪里不小心做错了,被人弹劾,可能就要面临惩罚。

    做为被苏皇后亲自收继抚养的皇子,李厥子以母贵,母亲为皇后,自己身份地位自然也就尊贵些,但这些年朝中的那些暗流,也让他早清楚了苏皇后的后位并不稳固,甚至他那名义上的嫡兄长李象的储位也一直可危。

    宫中大小秦妃在宫中极为受宠,又有庞大的娘家势力,两秦妃共生了八位皇子,都极得皇帝宠爱,尤其是老四晋王和老七魏王。老四甚至屡屡传出要被立为储君的消息,逼的李象几度向皇帝请辞太子。

    虽然李厥也有些意外,为何废后换储这事都闹了十几年了,甚至最后把舅公长孙无忌等诸多宰相元老们都给弄的身败名裂,但如今反倒是消停了。

    可不论再怎么争,反正这储位也轮不到他李厥的。

    “嗯,好漂亮的小娘子,好香的味道!”

    李厥骑着突厥大马,锦袍玉带路过一个集市,一辆马车经过,一阵香气袭来,李厥看到四轮马车帘子掀开一角后面一个年轻的女子。

    年轻美丽,气质动人,尤其是那股子香风,让李厥怦然心动。

    马车经过,那小娘子的身影却让他难以忘记。

    “马上给我查一下,刚才那车马车是谁家的,车中的小娘子是谁?”

    那辆马车挺豪华,一看就非寻常人家,而车中小娘子美丽动人,看发髻样式却可知并未嫁人。

    李厥的随从很快就打听到了结果,那辆马车确实不是一般人家所有。

    “那是京兆韦家的马车,车中小娘的父亲叫韦玄贞,现任普州参军,其祖父韦弘表为曹王府典军。其母博陵崔氏,外祖父为隋朝礼部员外郎崔凤举。那小娘子乃是韦玄贞长女,小名莲娘,据说自小就体香袭人,能招蜂引蝶,如今二八年华,能诗会赋,棋琴俱佳。”

    李厥听了很动心。

    京兆韦氏,这可是当世名门,论门第仅次于山东五姓七望,属关陇六姓之一,是跟京兆杜氏、弘农杨氏、河东裴氏等齐名的名门。

    贞观朝也出了韦挺这个宰相,而且大小韦妃也是圣祖后宫中极得宠的妃嫔。

    “跟韦挺、韦贵妃一支的吗?”

    “同族同支。”

    李厥点了点头,京兆韦杜也曾经是非常辉煌的,不过贞观中也是卷入争储案,最后一起大受打击,这些年大为衰弱,可毕竟也还是顶级名门之一。

    “那莲娘可婚配否?”

    “据说求亲者早踏坏了韦家十几条门槛了,但韦家都没看上,一直还没定下来呢。”

    李厥闻言,面露喜色,“赶紧回洛阳,我要找位大媒,替我上韦家求婚。”

第1318章 师徒的较量

    夜已深。

    睡意却仍无半点。

    皇帝李胤坐在御案前,明明身体疲倦却就是没有睡意,翻了几篇奏折却又看不进去。

    国事繁杂,倒也没到让皇帝烦躁失眠的地步,继位已十四载,李胤清洗元老派,早大权在握,这些年大唐东征西讨,天威赫赫。

    多年的征战并没有让大唐国力衰弱,反而处于一个不断提升的登峰状态,国力比贞观还要强上数分。

    第三次征讨奚契战争打的十分顺利,枢密使李绩联合河北的程咬金、辽西的牛进达,顺着土河(老哈河)一路向北,所向披糜,总共二十万精锐唐军,再加上铁勒、突厥等诸羁縻蕃兵,打的奚契节节败退,如今前线奏捷,奚契溃败余孽已经逃过了潢水(西拉木伦河),窜入霫部地盘。

    而霫部早就已经是大唐镇北大都督府下的一个羁縻都督府,面对败逃流窜过来的奚契部落,霫部毫不客气的就出兵拦截,被抢夺了许多牲畜,又折损了许多人马的奚契两部只得又往东北方向逃窜,最后勉强在西辽河之北,嫩江之西,洮儿河之南,大鲜卑山之东的这片地区(科尔沁草原)暂避。

    这片地方,也是奚契两部最后的一点地盘,当年奚与契丹对大唐忠心耿耿,换来天可汗册封,设松漠和饶乐二都督府。

    潢水下游也称为饶乐水(西辽河),退到此处的奚契两部已经元气大伤,惶恐不安,也再无半点反抗大唐的实力,原本还寄希望于东北的靺鞨诸部反唐,但靺鞨诸部在辽东牛进达的攻打下,也是节节败退。

    大唐在靺鞨旧地,设立了渤海大都督府,以粟末水(松花江南游)为界,江以东的粟末水、忽汗河(牡丹江)、那河(松花江)流域尽入渤海大都督府,设立了数个军镇,皆在沿江沿海处。

    甚至还将更遥远的黑水(黑龙江)流域,设立了黑水大都护府,对诸部实行羁縻统治。

    靺鞨虽众,但地处严寒偏僻之地,各部向来松散,当靠近辽东的粟末部落联盟被唐军击败征服后,更遥远的其它靺鞨诸部,也就根本无力反抗,甚至他们本身也并不太乐意反抗大唐。

    因为黑水等诸部还算恭顺识趣,也因为牛进达的极力进谏,认为现如今大唐把粟末部联盟所据之地设为渤海大都督府纳入统治,已是极限,至于更遥远更寒冷的黑水等诸部,建立还是纳入羁縻统治就好。

    最终枢密院给出的建议和政事堂宰相们的建议下,李胤同意设立了黑水大都护府和室韦大都护府,分别羁縻统治黑龙江下游地区和黑龙江上游及嫩江上游地区。

    两大都护府,各统三十六都督府,一百余州,数百县。

    对于已经穷困绝境的奚契两部,李胤原本也是想要彻底灭绝二部的,不过绝望中的奚契二部自己倒是先内讧起来。先是契丹人把奚人诸残部给趁乱吞并瓜分,本来并肩作战的兄弟,一下子就被他们给吞光了。

    然后契丹八部仍然不稳。

    大家都把如今的困境归罪于带领大家反唐的大贺氏首领,本来当初大家反唐,也是召开联盟部落会议一起做出的决定,可现在以遥辇氏为代表的各部,却都归罪大贺氏。

    大贺氏原本实力强劲,所以被大唐选为契丹首领,授松漠都督,封爵、赐姓。可在反唐三次战争中,大贺氏也是实力损失最大的,此时的大贺氏已经不如遥辇氏的剩余实力。

    一场暗夜混战过后,那位舍弃国姓李改回大贺姓氏的契丹可汗,在夜火中被遥辇氏战士砍下了首级。

    大贺氏部落的贵族首领几乎被杀光,青壮男丁也没能逃过,只留下了不高于车轮的孩子和妇人,遥辇氏也其它部落瓜分了大贺氏的人口牲畜奴隶财产等。

    一场大乱过后,原来的大贺氏联盟八部,仅剩下了五部,除了大贺氏,还有与大贺氏关系亲密的两个部落也被一起火并吞并了。

    遥辇氏首领一边派了兄弟带着契丹和奚可汗的首领以及降表南下,向李绩请降,一面也着手重建联盟。

    李绩向朝廷禀报,谏议接受契丹的投降,以免他们做困兽之斗,二者也是因为朝廷对奚契穷追不舍的打击,让漠北的铁勒、室韦等诸胡有些兔死狐悲之感,纷纷为二部求情。

    李绩认为,留下奚契两部,可以做为大唐与室韦的缓冲。

    室韦被认为主体是出自鲜卑宇文部,乃东胡后裔,如今大的部落是有五大部落联盟,又分为南北室韦,南室韦大约有二十五个部落和联盟,北室韦则有九个部落联盟。

    室韦的实力虽远不如突厥、铁勒,甚至不如奚契,但毕竟地广部众,仅处于松花江、嫩江合流处的黄头室韦部落,就有三万户,将近二十万人口,实力不可小觑。

    相比起被大唐一一征服的突厥铁勒等部,室韦诸部虽早也与中原有朝贡往来,但过去因为相隔遥远,所以对他们没太大实力控制能力。

    李绩建议,既然奚契如今内乱过后,不如把他们就安置在现在落脚的这片草原上,这里处于室韦与靺鞨还有辽东的交汇处。

    当然,也不是简单的接受投降。

    契丹八部的首领大贺氏已被灭,另两部也被灭了,而奚族更是直接被契丹吞并。现在朝廷可以接受契丹投降,条件一是让他们把吞掉的奚各部吐出来,朝廷挑选亲唐派,重新恢复奚部,并重建奚族八部,但不让他们回到原来的饶乐都督府也就是滦河流域,直接让他们与契丹在现在的落脚地,一分为二,分而治之。

    对于契丹现有五部,朝廷可以授封遥辇氏首领遥辇屈利为都督,朝廷仍让他们再建八部。

    不过为了更好的分化控制奚契,朝廷要进一步分化弱化他们,办法一是把现在这小块地方,一分为二,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册封两族都督。

    再然后在这两都督府内,再一分为八,各设八个州。

    到这还不算完,因为得避免实力最强的两族首领借大唐册封的都督之位,将来再反唐。所以挑选出了遥辇氏、度稽部取代原契丹大贺氏和奚阿会部为首领。

    这还不够,授遥辇氏为使持节松漠都督,却又另选两个实力与遥辇氏差不多的部落,分授他们为长史和司马,分领财税和军事,这样一来遥辇氏做为使持节都督,却仅有行政权。

    但是八部本身又各以其地置一州,各部首领分兼州刺史,因此遥辇氏做为都督,对各州管辖有限。

    何况,朝廷在吞并了原饶乐和松漠二都督府的旧地后,新置大定都督府,划入辽西道。而这缩减版的新饶乐和松漠二都督府,也划辽西道管辖。

    这么一来,半个科尔沁草原,分设奚饶乐都督府和契丹松漠都督府,再细分为十六个州,这无疑剩下的这十几万奚契部落人马,今后的形势会更复杂,何况周边还有跟他们刚打过仗的白霫、黄头室韦、粟末靺鞨、辽西辽东两道唐军,以及已经归入了大定都督府的奚契归附部落。

    南北东西各约五百里的一片草原,四面不是大山就是大河限制,周边邻居众多,很难再往外扩张,而关起门来,两族十六部,也很难再抱团。

    李胤考虑良久,最后接受了李绩的建议,按这个方案招降奚契,册封两部最强的首领为都督,又挑选了两族中实力较强的两部分授都督府长史和司马,分领财军之权。

    当然,李胤不是一个宽仁的皇帝,他授予两族的都督、长史和司马这六部皆国姓,同时对其它十部也各赐汉姓。

    同时让李绩带兵北上,亲自给十六部划定界线,举行会盟,盟誓效忠大唐,同时向两族索取之前造反的大贺、阿会两部的人,统统贬为奴隶押回中原,同时新的两族十六部,也都要向大唐派出质子,上缴牛马驼羊等牲畜做为忠心的表现。

    反正,他可以留两族一条命,但必须得先扒一层皮。

    最终留下半死不知的两族,为大唐守边吧。

    “宅家,时辰不早了,早点安歇吧!”

    内侍高护小心劝谏。

    李胤却让他传茶。

    “天这么晚了,喝了茶更难睡着,不如让御膳坊进份宵夜来。”

    “嗯。”

    李胤这会倒是精神更好了些,于是又拿起几份奏折翻看,吕宋钱监的监铸殷安国进奏,齐王秦琅已经同意缴还铸钱之权,并将吕宋钱监交给朝廷经营。看到这里,李胤有些意外。

    面对那位仅比自己大八岁的老师秦琅,其实李胤从来不敢大意,秦琅的智慧是他万分佩服的,更加让他佩服的是秦琅这人始终很清醒,不管是贞观还是开元两朝,从没见他飘过。

    哪怕是开元之初,也没凭借拥立定策之功,就留在中枢不走,反而是十分清醒的,早早就借机脱壳。

    对这样的老师,李胤始终心里忌惮着提防着。

    把铸币权收归朝廷,这是早就议定之事,但李胤仍然让殷安国先私下跟吕宋协商,并没有直接下旨,好在秦琅的反应仍然让他满意,他居然直接就把吕宋铸钱监交出来了?

    这可是一年铸币三百万贯的超级铸钱监,一座吕宋钱监一年所铸之钱,超过朝廷其余所有的几十座铸钱监之和。

    继续往下看,殷安国奏报说吕宋确实已经把钱监交接出来了,但是许多工匠、机器已经被拆走了。

    并没有拆到吕宋其它地方另建铸币厂搞私铸,而是可能运去了秦家在倭国、林邑等地的租界自由港了,在那边加强铸币能力。

    秦家在吕宋以外还有铸币厂,这李胤其实也是早知晓的,但海外的铸币厂规模很小,除了也铸开元唐钱外,据说也还会铸一些其它的赐币喜钱之类的,甚至还有铸纯金银币或融铸金银锭、铤等。

    李胤的眉头惯性的皱起,经常皱眉,让四十多岁的皇帝额头上有道挺深的川字纹。

    秦琅的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一年几百万贯的铸币量,仅铸币利润就几十万贯,而这后面还有一年消耗铜铁超千万斤,金银数百万两的惊人数量,这都对秦家的采矿业冶炼业有极大的带动。

    甚至为秦家的金融业等,提供了雄厚的支持。

    如今说交就交,秦家损失不小,现在转移些工匠和机器到海外去,到实属正常。若是秦家一声不吭的就交出钱监,然后什么也不做,李胤反而会不踏实。

    转移就转移吧,反正只要朝廷今后加强对私铸的打击,加强对金银铜铁的管控力度,秦家就算海外还能建起数座铸币厂,但没有原料,他们也铸不出多少钱,也就影响不到朝廷多少。

    秦家先前一年三百万贯的铸币量,那是朝廷的政策配合,把无数的铁料转变为铜,将海量的铜料支援秦家,甚至允许秦家开采冶炼的铜铁等不用上缴朝廷,而是直接自用。

    一旦没了朝廷的这些政策支持,秦家以后自己开采的金银铜铁也无法出海,只能由朝廷征税、收购,那么秦家开采冶炼的能力虽在,利润仍有,但却无法再为其铸币提供重要的原料了。

    想到这,李胤笑了笑。

    两害相衡取其轻。

    想来这个结果也是秦琅思索再三后做的无奈决定吧。

    这些年,李胤觉得两人其实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积极向外开拓进取,区别只是他是率领大唐将士们,征服高句丽、新罗、百济、奚、契丹、靺鞨,又把耽罗、伽倻吞并,还在西南开疆千里。

    而秦琅则是带着吕宋的封臣,在海外不停扩张,征服吕宋群岛,分封家臣骑士,甚至在海外诸国建立许多租界、殖民点等。

    本质上区别不大,都是扩张。

    李胤觉得自己的战绩更强一些。

    当然,秦琅能够以吕宋岛那点基业,用二十年时间,打下如今还算不错的一片海上王国,确实也再次证明了秦琅的能力。

    这确实是个文能安邦也能定国的人才,五百年一出的那种。

    相比起来,长孙无忌就差的远了,目光短浅,不识时务。

    至于李绩也有很大的距离,李绩比较识时务,但能力弱许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244/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贞观俗人》为转载作品,贞观俗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俗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俗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俗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俗人介绍:
离玄武门之变只有三天了,秦琼却打算做个国之纯臣不参与其中,秦琅高呼这不是坑他吗?送上门的从龙之功怎么能不要,等事成之后再功成身退也不迟。到那时,做个俗人,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放荡自由。贞观俗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俗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俗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