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唐朝工科生TXT下载唐朝工科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朝工科生全文阅读

作者:鲨鱼禅师     唐朝工科生txt下载     唐朝工科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四章 出乎意料(猪年初一第二更)

    “这里原本是一对金豆子,老夫出使突利时得来的,后来就给了包二郎。这蒙兀小子肯吃苦,可惜差了点运气,只混了个武骑尉。不过似他们这般出身的,也算是混出头了。没曾想,这才多少年,家底就这般衰败。”

    摸索着狼皮大袍子,老唐一声叹气接着另一声叹气,蛮子出身的想要混出头,是相当不容易的。大族还好,可能一次投降就能搏个出身。但小族跟脚的,往往都是搏命换前程。

    通常也就是混口饭吃,草原的日子很不好过,金属制品又少,想要凑活一身不错的衣裳,连骨针都得自己打磨。

    “大人,包二还健在么?”

    “他命硬的很,跟苏烈走了一遭定襄,也没混上好差事,就回转了。大概是蹉跎了十几年吧。”

    说着,唐俭想起了什么,对唐六郎道,“之前五郎在朝鲜道做事,老夫本想让他过去的,只是他老家来了人,说是要跟着开林场,兴许就是那辰光,把家底掏空了。”

    开辟林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唐朝虽然对木料需求是个无底洞,但木材南来的比北来的多,即便是辽东,林场也鲜有进入深山,反而比较靠近城市。森林被推平之后,经过三五年的翻修,就能成为耕地,这里土地开发的进度,跟剑南那种穷乡僻壤差不多。

    唐朝的官方意愿不怎么强烈,直到薛大鼎受命修路,这林场才拖拖拉拉地逐渐兴盛起来。

    但大多数林场,还是要看关系人脉,毕竟把木头运出去这件事情,也是需要技术人力的。

    人吃马嚼的,这笔钱可不是蛮子们能够掏出来的。

    但凡能够跟唐朝亲善的族群,最大的甜头,往往都是出卖苦力。卖气力就能混饭和跟唐朝抢劫比起来,显然前者靠谱。

    尤其是契丹十部被灭族八个,大贺氏现在就是一条死狗,整个草原又被定期定量地迁走青壮劳力前往朝鲜道和西域,帝国北部的风险,其最大来源,居然是天灾……

    “蒙兀部丁口不多,举族南下的话,倒也不错。”

    唐善识也是知道蒙兀部的,毕竟唐氏在辽东漠北的生意,少不了跟这些有点名气的部族打交道。

    “包二郎他大哥现在是‘包尔炽烈’部的豪帅,蒙兀部本来就是小族,如今更是僧多粥少,不南下,只怕一二年就要挺不过被人吞并。与其白白等着族灭,还不如改头换面,前往唐朝接受庇护。”

    辽东不少族群都是这么操作的,如果善于捕获猎物,族群就可以通过皮草贸易维持生计,日子相当的不错,因为这几年皮草价格都是频频上涨。而粮价却是相当的便宜,就算雇佣一条船去采购江南粮食,也是轻轻松松承受。

    而且这片广袤土地上生存的人类数量并不多,野生动物却是百万级的规模,每年几万张皮子出去,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包尔炽烈’部这个念头呢,老夫在长安时,包二郎也是提过的。但你也是知道的,那时候老夫哪里能说话,皇帝猜忌的厉害,老夫要是跟外族勾连,只怕举族都要被流放西域。”

    听了老唐的话,唐六郎点点头,迁都之前的李世民,那是相当的神经质。逐渐不再胡乱猜忌,那都要停办曲江文会,到贞观八年大病一场,才算好转。

    “如今怕是包二这小子已经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老夫没有遇上还则罢了。遇上了,自然要帮一把。”

    “不若先行差人前往京城,看看包家境况?”

    唐善识如是建议老唐。

    想了想,唐俭点点头:“如此也好,顺道让人传个消息给张操之,他在辽东朝鲜道都有门路,手指缝漏一点,让‘包尔炽烈’全部换个身份,都不成问题。”

    老唐现如今想事情都简单的很,张德在辽东的关系还是相当硬的。且不说石城钢铁厂那票人马,就是朝鲜道行军总管牛进达,还有修路书记薛大鼎,摊个工程队或者“义从”,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等老唐一行人从申州离开前往豫州的时候,在武汉的张德,也收到了老唐的请求。

    “‘包尔炽烈’部?听着耳熟啊。”

    老张想了想,找了几个熟悉辽东漠北诸事的幕僚过来询问,因为很多小部族都没有正式称谓,像“包尔炽烈”这种称呼,在朝廷内部是没有的,鸿胪寺那里根本就不搭理蒙兀大部麾下的小部落,直接接触的概率为零。

    只有一种情况会让朝廷接触大部族内部的小支,那就是准备肢解这个大部落,然后就会扶持大部落内部的小支……

    当年突利可汗,就是这么个情况。至于说什么突利可汗曾经和李皇帝一起喝过花酒跳过舞……外交词汇听听就算,跟李董打过交道的番邦酋长多如牛毛,其中一多半已经被他杀了。

    “使君,这‘包尔炽烈’没听说过啊,不过近期准备开辟林场,四处寻求门路的蒙兀人,倒是有一支,只是不叫这个,而是叫‘孛尔只斤’。”

    “嗯?”

    有幕僚愣了一下,愣道,“莫不是同一家,只是不同叫法?”

    “兴许正是如此。”

    老张于是让他们去印证一番,结果还真是同一个小族。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张德都觉得有点玄幻,这年头的“孛尔只斤”氏,混得这么惨?全族人生目标居然就是做伐木工?

    你特么在逗我?!

    几近打探消息,这才晓得,洛阳落脚的包氏怀化中侯,原来就是这个部族首领的次子,为了生存,因缘际会投奔到了唐俭麾下,跟老唐走南闯北开了眼界,又跟着立了点功劳,于是也被赏了个从七品的武勋。

    这在朝官中,根本不算个什么,其实就是个屁。但在蛮夷出身的圈子里,绝对算个腕儿。

    当年长安还是都城时,安菩他爹安西里,也不过是五品,已经是胡人圈子里响当当的头面人物。

    情况略微了解了一下,老张顿时明白,大概就是做弟弟的在唐朝发达了,老家还有一帮穷弟兄穷亲戚,于是就巴望着他拉一把。而这个包二郎也是个实诚人,居然砸锅卖铁也真要拉一把,结果把自己逼上了十分艰苦的境况。

    加上常年在唐朝厮混,脸面也越来越重要,没面子就没人情,没人情就没好处,于是就恶性循环,把家当都暗地里变卖了硬撑。

    要不是老唐认出了那张黑狼皮,只怕再有几个月,可能就会听到京城有武勋投河自杀的消息。

    “如今鸭绿水一带林场可有缺额?”

    “使君,鸭绿水那里林场根本招不到人,哪里谈得上甚么缺额。”

    “安置六七千人,可有好去处?”

    “大行城故地,莫说六七千人,六七万都不成问题。”

    “那就让人回复一下茂约公,就说有个去处,让他早做打算。”

    “是。”

    实际上幕僚们都是往低了说,因为修路的缘故,从辽东到朝鲜道沿海,木石资源输送的效率极大提高,只要拿到批文,林场就是随便框个地就能起来,唯一欠缺的,就是光头强这样的伐木工……

    别的不说,仅仅是平壤宫扩建,木材用量就是个惊人数目,沾着点边,一夜暴富啊。

    .。m.

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渐(大年初二第一更!)

    室韦人的部落大多不大,表亲最厉害的,就是契丹人,当年契丹十部生活的地方,就是所有室韦人最好的地盘。

    契丹尚且如此,北地室韦人什么光景,可想而知了。

    蒙兀室韦生活的地方,不但远离肥美的草场,连稍微太平一点的林地都不怎么靠近。真正算是跟着突厥人吃上肉的,也只有乌罗护部、乌素固部。

    但与其说是跟着突厥人混,倒不如说给突厥人做狗做奴才,当年部族被盘剥极其厉害,族内头人的妻女随时都会被监督室韦人的突厥贵族享用。要说乌素固人会如何真的欢喜这种境况,怕是没人会信。

    日子真正好转起来,要到唐朝击败突厥,然后把契丹人蹂躏了一遍,这才是真正让室韦人可以喘口气。

    汉人固然也杀人,但因为竞争模式的不同,汉人更多的是以“调停者”的身份出现,整个室韦诸部,汉人的名声一向不错。

    最重要的是,鸿胪寺当年出了个长孙冲,在靺鞨诸部浪了一圈之后,更室韦诸部也是有不错的交情。

    大表哥的室韦方言能说七八种,整个望建河流域,就没有大表哥不认识的部族头领。

    其中包尔炽烈·安吉斯这个蒙兀部的豪帅,虽说没真正去中国朝贡过,但也拜过大表哥的码头。

    能在长孙冲那里漏过脸,至少做皮草生意是不成问题的,还能贩卖一些鹿角牛角鱼胶之类的特种货物。

    只是当年黑水靺鞨有索尼在,蒙兀人大多不敢顺着望建河南下,没那个胆子。黑水三星洞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过手的粮食能有七八万斤,扯旗造反绰绰有余。

    谁曾想索尼罪大恶极,居然欺瞒背后的恩主,整个靺鞨部这么多年都没缓过来。而室韦人也逐渐南下,像乌丸人,前往辽东给府兵当亲随,然后砍靺鞨人捞功劳的,并不在少数。

    包尔炽烈·安吉斯后来因为有个兄弟在唐朝做了官,还混得相当体面,能跟帝国公爵级人物说得上话,蒙兀部也从萌物变成了猛物,翻山越岭捞过界也就成了常态。

    毕竟,谁也不敢得罪一个在帝国中央有靠山的。

    只是人心再怎么努力,也敌不过天数。室韦人的地盘实在是太过糟糕,每隔几年,就会来一场超强的白毛风,直接把几年积累都冲垮。

    几次下来,包尔炽烈·安吉斯就动了内附的念头,只可惜他要是想要内附,就绕不过其它室韦诸部。

    从蒙兀部到幽州,隔着大大小小部落几百个,沾亲带故的,到时候别人求带吃鸡,结果他满口回绝,夜黑风高做了他都算是良心好。北地诸蛮只要是得罪狠了的,往往就是一场火并。

    于是包尔炽烈·安吉斯就寻思着,自己全族出去打工,这总可以了吧。想着的是顺着望建河南下,可望建河流域其实也不咋样,安吉斯最想去的,还是辽东。

    这事儿靠他自己是不行的,但他有在洛阳的兄弟,于是让人过来商量了一下。

    好在他兄弟包忠没有忘本,听大哥说了家里的情况后,寻思着这样也算是改头换面,有了身份,最后就变成了砸锅卖铁。

    男女老少加起来人数并不多,六七千的光景,再加上点家当牛羊,组一支马队,怎么地也能从北地出来。

    只是包忠到底是外来户,没有什么根基在,掏空家底之后,也只是堪堪能组个队伍帮忙搬家。

    至于搬家去哪里,怎么疏通关口,怎么落脚安置,他是半点能耐都没有。砸锅卖铁稍微疏通了一下,也只是能打探点消息,真要说能使力的,连见他一面都没有。

    到后来,安吉斯让人去洛阳探探弟佬的消息,本想问什么时候好动身,再晚的话,夏秋一过,入冬也来不及安置。

    只是他哪里晓得,包忠包二郎现在为了给家里吃饭,外加招待老家来的亲眷,已经是把能变卖的都变卖了。就剩了房子还没有动,连车马都降了档次,只是用绸子遮掩,旁人看不穿罢了。

    也是运数,他咬牙把当年的黑狼大袍子卖了之后,居然就碰上恩主认出来。在洛阳家里成天唉声叹气的包二郎看到唐俭亲随前来之后,很是讶异,都是故人,聊了几句之后,包二郎知道恩主出手帮忙疏通,当时就哭了出来。

    “让茂约公操心了,让茂约公操心了!忠……惭愧,惭愧啊!”

    “都是兄弟,说这话可是见外了。你有难处,怎地不跟公爷去说?便是公爷如今比不得从前,说是落魄也不为过,可毕竟是国公,是能上达天听的。你这厮偏要自己藏着掖着,何苦来哉?”

    “忠到底是蛮夷之身,这事体让茂约公去操办,只怕是上头定一个勾连外族的罪过。前几年那行情是何等的酷烈,我哪里敢去害了茂约公?”

    “……”

    亲随沉默了一会儿,拍了拍包忠的臂膀,“你有心了。”

    絮叨了一会儿,包忠这才擦了眼泪,关切地问道:“家兄如今也是焦急,还不知道茂约公安排了哪里,我好早早地告知家人。”

    “包耕那里你不必去说了,自有人去跟他接头。去年一场大雪,北地死了恁多人,蒙兀部居然只剩下六七千,简直匪夷所思。不过如今也算是出头了,鸭绿水河口有片林场,已经挂了牌子,就这地界。”

    “甚么?!茂约公竟是做到这般地步!这……这让我如何回报啊!”

    “回报个屁。”

    亲随瞪了他一眼,“好好做事就是最好回报。”

    言罢,亲随犹豫了一下,还是跟包忠小声道:“这一回,是公爷求了张江汉,外间是不知道内情的。原本我想着不和你说,但又怕包耕重蹈索尼覆辙,既是去了林场,就老老实实做事,勿要生别的念头。张江汉不同旁人,蛮夷但有反复,可不会再给机会,从来都是赶尽杀绝……”

    “……”

    听到老弟兄的提醒,包忠整个人都愣住了:“茂约公竟然求到了此君头上……”

    片刻,他跟老兄弟郑重道:“旧年家里糟了白毛风,当真是元气大伤,想来家兄肯定是要琢磨开枝散叶的,有点别的念头,也是难保。我还是亲往鸭绿水一趟,这种事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样最好。”

    部落头人要是一点点野心都没有,这才是不像话。只是有时候野心和实力不匹配,就很容易错判局势,如果惹恼的是朝廷,还能招降纳叛走一遭,可惹恼的要是某个利益团体,从来都是要杀鸡儆猴,否则怎么办事?

    包忠自然不想举族覆灭,索性亲自前往自家老哥那里,把事情摊开来讲清楚,免得真落得索尼的下场。

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

    贞观朝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庞大,除了皇帝要大建行宫之外,一次军事行动投入的木料总量,往往能够满足最少五百户左右百姓的住房用料。

    而随着营造技术的提升,金属转接口和特种木材的配合,木材选料选样加工更加细致。到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以及修桥铺路造船,这种木材用量的增加,就是几何倍数。

    但贞观朝并没有因为用量大,就滥用林场开辟资格,其中伐木工的选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置的。

    和矿工一样,伐木工天然要将组织纪律,而且因为伐木是个重体力活,伐木工往往要表现出比普通人强壮的多的体魄。即便是一个弱鸡,只要能在林场挺过一年,出来就是一条硬汉,从无例外。

    林场伐木还需要用到金属工具,贞观朝的冶金技术每日俱进,在初步解决钢铁性能之后,一个贞观朝的伐木工,可以靠一把“半月斧”,一天出十五棵左右直径一尺的大树。

    这种斧刃宽度半尺到一尺的特种伐木斧,重新回炉打造,就是一把“神兵利器”。

    朝廷自然不可能放开了让林场这种组织变得扭曲,因此贞观朝专门设有监察林场的衙门。而且林场的所有伐木工具,不管是管理还是保养,都和伐木工隔绝,每一片林场,还设有轮换的府兵,可想而知朝廷对林场看重。

    到贞观二十年之后,伐木工具逐渐升级,武汉造的双人拉锯和弯把锯,就成了林场伐木的主力,其效率是“半月斧”的两到五倍,钢铁用量还更少,而且保养更加麻烦,锯齿需要专人维护。

    围绕伐木锯,还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做“锉齿工”,“锉齿工”就是专门维护锯齿的特种工匠。一般铁匠还真没办法维护保养伐木锯,除非把伐木锯回炉重造,但也不能打造锯子,最多做一把砍刀。

    有了双人拉锯和弯把锯,一个运行脱产的林场,平均每天一个伐木工能出三十到四十棵直径一尺的大树。

    贞观朝在辽东大大小小林场有三四十个,平均每个林场每日出大树一千棵左右,但一千棵大树要变成木料,花费的时间就不是一天,而是一个月左右。

    其中最艰难的,就是把木头运送出去。大树修整成圆木就要消耗大量工时,而运送巨木就更加痛苦,非常考验人力物力。

    如果当地林场不能够轻松接入官道,那就只能通过畜力运输来解决问题,而承载巨木想要用普通的牛马车,基本没戏。普通的烂地,只能靠铺设滚木,然后通过人力来运送。

    有钱的林场,自然是可以效仿矿山,铺设轨道,然后通过轨道,将巨木运输到官道旁的库房。到了官道,就能用大型马车,通过前后分离的方式,缓慢运输到港口码头。

    整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一般都是有钱没权的人物,才会用这种费钱费力的方式。

    真正能够吃到林木盛宴的权贵,往往都把林场设置在河流旁边,当年全家资产翻数倍不费吹灰之力。

    可以说,整个辽东、朝鲜道、海东都督府……都找不到有哪怕一家蛮夷部落能够把林场设置在大江大河之畔的。

    所以当唐俭亲随跟包忠包二郎详细说了安置情况后,包忠会如此震惊。

    不仅仅是震惊待遇这么好,更加震惊自家恩主怎么做到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种安置,早就超出了唐俭的能力,哪怕唐俭在朝鲜道还有个儿子在做军官。

    等听说是通过张德发力,包忠就忙不迭打算亲自前往鸭绿水,就是生怕事情一旦玩脱,整个蒙兀部,大概是真要的灭族。

    旁人并不知道张德的狠辣,但包忠是在苏烈手下混过的,定襄军中那点消息,瞒得住外面,肯定瞒不住内部。

    包忠并非不知道苏烈曾经去草原看看,看完之后回来,夷男就死了……

    几十万铁勒尚且如此,何况六七千人规模的蒙兀部?当年铁勒诸部,凡是做炮灰的小支,全部死了个干净,但凡活下来的,不是跑路快就是跳反强。

    能够像契苾部这样混得有声有色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可不管契苾家的崽子,还是说返回定襄都督府的苏烈,可都是对放着一支穿云箭的“小张公”推崇不已。

    包忠寻思着苏定方也没吹牛逼说夷男是他摁死的,这背后的故事,大概只有说书匠才能编个令人信服的出来。

    “大人,包二郎启程去了东北,说是等返转之后,再来大人这里问候。”

    “他是个厚道人,虽是蛮夷出身,却当真是忠厚。老夫非是揶揄了他,而是真夸他忠厚。须知道老夫几十年生涯,行事极尽狡诈,他跟着走南闯北,还能留存这般性子,殊为不易。”

    “也不知道他家里的兄弟如何。”

    “蒙兀部是个小族,再如何折腾,也就那样。”

    老唐随口说着,却不知道远在武汉的某条工科狗还在感慨,这往后,岂不是真的会出现孛尔只斤·光头强?

    时势变换,当真是不可捉摸啊。

    要不说蝴蝶千万别乱扑棱翅膀呢,遇上个乱入历史的幺蛾子,这比飓风那是强多了。

    “也就那样”蒙兀部,要是没老张这条乱入唐朝的工科狗,其成就能把老唐惊呆。

    安排蒙兀部这个事情瞒不住太多人,“忠义社”内部还觉得奇怪,蒙兀部这是得献上多少幼女,才能让老大哥安排这么个肥美位子?

    “哥哥,这要是传扬出去,怕不是惹来非议啊。”

    “惹甚么非议?不就是个林场么。要是惦记,都去圈地啊,谁还拦着了么?一个六七千人的小部落,去了老弱妇人,怕也剩不下二三千青壮的。除了砍树,剩下的都是苦力,这也要惦记,那还能成甚么大器?扶桑恁多金银不想着挖出来……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废物。”

    “……”

    “……”

    跑来吐槽的“忠义社”小弟们一时无语,想想老大哥骂的还真是正确,黄金白银不捞,反而眼热那点木头,却是有点不成器。

    “可这辽东,不也是有矿么?”

    “有矿怎地了?有矿那也得有人去挖啊,辽东才几个人?老夫一口气就增补六七千人过来,少说也有两千青壮,总比中国迁人过去要容易得多吧。”

    “……”

    小弟们寻思着老大哥说的还是有道理,可还是有点不甘心,便道:“哥哥,好说歹说,你给个差事,这林场,小弟想去凑凑热闹。”

    “早说么。”

    老张横了一眼,然后道,“新辟林场,总有缺位出来,你们若是跑得勤,可走兵部和东宫的路子。”

    前来打听的小弟们一听,顿时了然,嘿嘿一笑:“有劳哥哥指点。”

第八十七章 小盘算(年初二第三更!)

    “安吉!你们要离开草场?”

    室韦蒙兀部的围栏大帐口,正掰扯着马驹嘴巴的矮状汉子扭头看到来着,放下手中的活儿:“勒勒,你想要这片草场?‘达默楼’的人会让你们过来?”

    来着满头的金发,只是和西域白奴不同,大概就是正常的室韦人,换成了金发碧眼。这样的形象,和周围的蒙兀人看上去格格不入。

    这就是室韦黄头部,也叫黄头室韦,受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样的外貌特征。

    虽说叫“黄头部”,但实际上金发室韦人还是少数,只是因为前几代有个首领是金发,于是被称呼为“黄头部”。最近两代首领,都是黑发,并非是金发。

    整个室韦人追逐的优质草场,其实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东部边缘。但唐朝的气候特征显然和后世不同,大量的草场被森林切割,整片嫩江流域并没有后世那么休整平坦的土地。

    不动用大量劳力,根本无法改造现在的环境,只能依托游牧和渔猎才能生存。

    即便唐朝现在的农耕技术大大提高,但也只能保证一季产出,而为了这一季产出,需要动用百万量级的青壮劳力规模,才能够改造这片土地为耕地。

    突厥巅峰时期,后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其实主要产出就是“糜子”,给几十万下等人吃的,其中就包括全部的室韦人。

    人们印象中的牛羊肉管够草原部落,这年头并不存在,蒙兀人的主食,也是野菜搅合小米,再高点鱼肉蘑菇……

    牛羊,在这个时代,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来保值的财产。其食物属性,是要排在后面的。

    “安吉!去年白灾太厉害了,我们那里死了好多人,今年都缓不过来,粮食今年可能不够了。”

    “勒勒,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蒙兀部豪帅孛尔只斤·安吉斯有点奇怪,今天老朋友在他眼里很奇怪。

    “安吉!你们是不是要去大海那里做工?”说着,勒勒迈着罗圈腿,将鞭子卷成一圈插在腰间,“汉人给粮食,听说粮食管够?”

    “你怎么知道的!”

    安吉斯惊的跳了起来,“谁跟你们说的!”

    “你的弟弟从唐朝回来了,他说他在辽东等你,现在南方人也都知道了,我们离得近,也知道了。”勒勒一把攥住安吉斯的胳膊,“安吉!你跟我说,你们是不是要离开这片草场,再也不回来了?”

    “是!再也不回来了!我恨透了白灾,辛苦几年,几万牛羊一场风一场雪,就什么都没了。我要去海边!”

    “我们那里……你也带点人走。”

    “没有粮食!”

    “女人、孩子,你们带走。”

    听到勒勒的话,安吉斯很惊讶,“那男人怎么办?”

    “抢别的部落的,实在不行,去靺鞨人那里买。”

    安吉斯没搞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自家的女人孩子送走了,再去抢别人的,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勒勒,我不懂。”

    “你的弟弟说了,蒙兀人以后也会和汉人一样读书识字,你们也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土地。我在这里受苦,不想孩子也受苦,走吧,带走,将来我带人去抢够了牛羊,也南下投奔你。”

    “……”

    一时间,安吉斯有点懵圈,他脑子转的没自己弟弟快,有点小野心,但蒙兀部从来没吞并过多大的部落。

    可黄头部绝对算得上“大”部落了,按照勒勒的说法,黄头部早晚不还便宜了蒙兀部?要知道,黄头部在鸿胪寺的记录中,那也属于是“强部”,属于人手充沛,还算能打能冲的。

    蒙兀部这年头就是萌物,唐朝官僚连多看一眼的心思都欠奉,可想而知两者的差距。此时勒勒跟安吉斯说的话,就相当于一个两百来斤一米九的壮汉,跟一个一米四九的瘪三说要做你小弟……

    安吉斯当然不信了,可一想自己有个弟弟在唐朝做“大官”,整个室韦,不就是独一份么。

    一时间,安吉斯有点飘飘然,寻思着蒙兀部说不定能做大,然后跟汉官说的那样,跟东胡祖先一样牛逼。到时候,吞并室韦诸部,东踩靺鞨,西打铁勒,称霸草原,唯我独尊……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安吉!要是我们的人跟你走了,去了大海,他们都跟着唐人改姓,我去过督府,听说汉人有姓黄人,就姓黄。”

    嗯?!

    孛尔只斤·安吉斯一头雾水:?????

    勒勒的这句话出来之后,就像是一盆冷水浇到头上,顿时让他清醒过来。这时候才他想起来,黄头室韦那是在室韦诸部里面嗓门大的,他们能随随便摆给人做小弟?勒勒说他去了督府,那肯定不是室韦人自己的督府,肯定是唐朝的督府。

    至于是哪个督府,安吉斯也不想去知道了。

    “勒勒。”

    “怎么了?”

    勒勒觉得奇怪,安吉斯怎么脸色都变了。

    “以后不要叫我安吉,我在唐朝叫包耕。”

    嗯?!

    勒勒一脸懵逼:?????

    虽然是个小部落的头领,但安吉斯总算是清醒了过来,没有继续意淫。他突然也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弟弟要不远千里从中国赶回来,看来就是怕他痴心妄想啊。

    “勒勒,你没有跟别人说吧?”

    “没有,乌丸人、那礼人从来都瞧不起你们,怎么可能过来。”

    “你们有多少女人孩子?”

    “四百帐。只要你答应,我给你二十栏牛,五十栏羊。”

    “太少了。”

    “四百帐女人孩子还少?再多就要……”

    “不是,我是说牛羊太少了。”

    “……”

    安吉斯也不是没有准备的,马队是弟弟帮忙联系好的,但是蒙兀部真正要在大海边生存,得有拿得出手的物资。牛羊就是相当重要的物资,因为辽东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吃牛羊。

    除此之外,就是皮子。牛皮羊皮都是好东西,尤其是牛皮,朝鲜道那里有专门的军需官采购,卖牛皮是能够认识唐朝官员的。

    在安吉斯看来,这次去南方打工,牛羊必须多多益善。8)

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

    “草场太苦了。”

    安吉斯手里攥着一根新鲜的茅蔗,这是北地为数不多的便宜甜味,芦苇粗细的茅蔗只有夏秋时节才会在辽东以北的地区出现,量少且细,糖分有时候也不够。但茅蔗在江南,却多的厉害,但凡丘陵向阳的一面,大多都跟象草也似的草本科长在一起。

    “包大郎!”

    “王大使!”

    有张德发话,辽东自然也有上心的官吏前去帮忙跑流程,别的大人物一般不会记住小人物的人情,但张德二十多年口碑,东西南北只要接触过的,都是深有体会。

    太原王氏的身份并不能让“伐柯大使”在辽东如何耀武扬威,更何况,“伐柯大使”这名头听着就相当的糟糕。

    大老爷们儿跑来东北做媒人……也是没谁了。

    “伐柯大使”领的是双饷,一是“伐柯”这个做媒的月俸,除了基本工资之外,没做成一单媒,就有提成。这钱是各个东北督府开的,属于兵部的福利。因为主要是安置驻军府兵,解决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响应国家号召。

    二是“伐柯”的字面意义,“柯”是草木,管的就是草木。

    林场管理、划分片区、分类树种……这些活儿都是“伐柯大使”来干。具体上业务产量上,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就是帮闲打杂的。

    这笔钱是一月三领,也就是分上中下旬,十天领一次,当然了,有这样的要求,也是让“伐柯大使”十天就要巡视一次自己管理的林场。

    树木不能乱砍,跟保护森林熊熊有责无关,而是朝廷在修建大型建筑的时候,对木料尺寸要求是有标准的,太细不能砍。

    再者,择选树种也有要求,因为还涉及到造船业,出口物料也是有标准的。再者,一些硬木,是特种材料,很多兵器都会用到硬木,这种木料严格管制,乱砍是重罪。

    “伐柯大使”能领双饷,钱是不缺的,日子也好过,但当的心可比一般流外官要多得多。再者,“伐柯大使”是临时差遣,体制里只有辽东各督府还有朝鲜道有这样的位子。

    像剑南道,同样是木料重要输出地,但并没有这样的位子,而是直接摊派给地方州县或者军寨。

    老张听说辽东“伐柯大使”的业务范围时候,心说自己要是做这样的差事,怕不是天天嘴里骂着“伐柯”“伐柯”“伐柯”……

    “既是自己人,我就不说虚的。包大郎的人到了地头,甲具都要上缴,上头会看着料子折算现钱,不要现钱,也可以要些工具。”

    “这个放心,王大使,我等都是良民。”

    安吉斯笑呵呵地看着王大使,不远处包忠微微点头,安吉斯顿时了然,又压低了声音问道,“王大使,这你看我们是要钱还要工具?”

    说着,摸出一颗金子,指头大小,大概是野地里捡来的,然后塞到了王大使手中。

    “嗳!见外,见外!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哎哎哎,那我就受之有愧……”

    把狗头金塞到腰带里,王大使对安吉斯道:“老哥从外边过来,想要攒个家底,若是以为拿了现钱最划算,那就是想错了。包老哥,到时候上头让你选,你就选工具,工具里头千万不要选双人的拉锯,那物事瞧着大,可砍树浪费的很,选弯把锯,清一色的‘汉阳造’!”

    安吉斯眼睛一亮,心说这金子塞了不亏,有些底下的小行情,一般人还真未必能够吃透。

    只说选择工具,有好几拨。

    上缴甲具算是嘉奖,因为你是良民啊,良民当然要发良民证……不是,当然要嘉奖了。

    这一批工具,是唯一算是自有财产的。

    后续林场管理的工具,那就不能带回去,属于林场资源,专人看护保养。

    而往后吃饭家伙是什么?除了一把子力气,就是砍树工具。“半月斧”也不是不能凑活,可一天卯足了劲,也不过是十五棵树,能不能砍好,那还是两说呢。

    但同样搞一把弯把锯,情况就大不相同。一个伐木工提高两倍效率,一代人就能完成积累,远比普通家中有一二百亩的小农强得多。

    伐木固然是要考虑市场波动,但帝国正处于高度扩张高度膨胀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预见的是,因为人口太过“稀少”,很有可能会是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来完成有序或者无序的扩张。

    扩张是必须的,最多只有形式上的差别。

    帝国内部的学者们能够清晰地感受,这种和前隋迥异的发展方向。人们追逐利益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帝国内部利益版图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中高层的权贵更迭速度,在这二十年中是前所未有的。

    一个边陲小部落的“请求内附”,不过是这种变化的另类折射,孤立来看微不足道,但这种微不足道大量累积起来,就是漠北的现状。

    大量的富余青壮不会死在内部部落兼并中,而是跟随帝国扩散,寻求上升渠道,而帝国也愿意给予上升渠道。

    “多谢王大使提携!”

    “嗳,都是自己人,应该的,应该的。”

    王大使说罢,又摸出一张名片,递给安吉斯,“包老哥,这是‘大行城’故地有名的‘锉齿’老手,你家锯子要是坏了,寻他去修,三两天就能修好。这地界换作别人,怕是要十天半个月的。”

    “王大使,这……这如何使得……”

    “自己人,自己人……”

    安吉斯心中惊讶,这种消息,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打听到的。什么样的工匠好用,哪里的料子最实在,哪个胥吏吃人吐骨头……不折磨一二年,很难在地方上号出脉来。

    一张名片是不值钱,可少了安吉斯不知道多少人情。

    “待家里安顿好了,王大使,到时候请你吃饭,包氏别的没有,羊肉管够!”

    “一定,一定……”

    又是一番客套,送走了王大使,包忠这才跟安吉斯说话:“大哥,这几日管理卫生的人也会过来安置,要听他们的,家里人都约束好。”

    “放心,我就想带着族人过上好日子,草场……太苦了。”

    言罢,安吉斯看着远处正在竖立起来的“包家林场”牌子,很是感慨道,“若非唐朝灭了突厥,怕是我早死了。”

    此时他没有说蒙兀方言,而是半熟不生的幽州话,带着点洛阳腔调,还是跟自己弟佬学的。

    “突厥不死,哪有好日子。”

    包忠小时候也是从突厥恶棍的阴影中过过来的,从记事起,但凡是突厥贵族看上的东西,就没可能保得住,女人、牛羊、兵器、珍宝……

    直到唐朝击败突厥,这一切才发生改变。

    “往后都要好好活。”

    “是哩。”

    兄弟二人语气陡然就轻松了起来。8)

第八十九章 迁徙(年初三第二更!)

    贞观朝的东北地区有大量的沼泽,这种年代久远的沼泽区域,有一个非常恶心却又恐怖的地方,那就是远远看去一马平川,一脚踩上去也很严实,但走两步突然人就没了。????火然?文?????.?

    人马只要陷入,生还概率极低。

    蒙兀部历年游牧的地方,大概就是后世的嫩江流域。这一片地区,如果动员人力深刻改造,自然会成为粮仓。但此时此刻,却是时不时就会有沼气自燃,入秋之后一烧一大片的鬼地方。

    尽管对这片地区已经相当熟悉,而且包忠雇佣的马帮,所有把头都曾经给鸿胪寺官吏当过差,但举族搬迁,还是意外频发。

    兼顾老弱的缘故,每赶一段路,就要休整。而只要休整,明明很平常的驻地,陡然冒个深坑出来,老人孩子掉进去,连呼救都来不及,不是溺毙就是因为缺氧窒息而死。

    穿过草原沼泽地之后,也并非就是太平无事,山地密林又是新的挑战。常人大多以为有树木就不会缺氧,但实际上,特殊的少空气流动密林环境,依旧会出现缺氧。甚至在夏秋交替时节,还会出现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来源,却是因为落叶层腐植层内部焚烧不完全,烧穿就是森林大火,内部闷着……就成了天然的烧炭环境,误入其中,运气好死的安详,运气不好死成烤猪模样。

    有经验的马队,基本都有成熟的已开辟路线,实际上室韦人、扶余人、汉人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在这片地区,大多都共享了成熟的通道,尽量避开了人烟稀少的地区。

    只是即便如此,也并非完全安全,因为整个片地区的猛兽数量之多,超出想象。

    高句丽败亡之际,曾经出现过几十头老虎因为食物丰沛,组团刷尸体的事件。规模最大的时候,百几十头大大小小老虎因为觅食相安无事,一度成为贞观朝的奇景。

    当然,此事绝非祥瑞,仅仅停留在石城钢铁厂员工的闲聊中,是否为真,却没人真的愿意去证实。

    但历年虎皮数量不断增加,还时常有老虎害人事件发生,可想而知这片地区的猛兽数量何等可怖。

    队伍遇上狼是非常安全的,狼最多叼走小孩,但入夜之后的老虎,可以轻松把一个成年男子无声杀死,然后轻松拖走。

    一般人想要追回来也很难,因为和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不同,猛虎在必要时刻,是能够跟花豹一样,拖拽猎物上树……

    种种特殊的习性,使得入夜之后,所有营帐的布置,都是要防备这种猛兽。

    要解决这种情况也不难,把人集中到城市中,自然而然就不用担心虎豹豺狼。只可惜,整个东北地区的总人口,还比不上一些中国雄州。

    包忠各种嘱托,马队各种小心,蒙兀部各种防备,最终历时两个月的迁徙,还是死了几十人,男女老少都有。

    队伍庞大本该是安全一点,但并不适用这种完全没有开发的地界。

    “老女人死的多一些,毕竟路途遥远。”

    愁眉苦脸的安吉斯啃着芋头,吃了几个感觉有点饱了,这才搓了搓手,“好在黄头部给了不少女人。”

    “又不是我们的,高兴什么。”

    包忠摇摇头,但安吉斯却很高兴的样子:“能赚点‘伐柯’中人钱,不少了。”

    “都是石城过来的脱籍汉子?”

    “好些个脱籍的契丹奴,听说还能去平壤当差,是行军大总管的调令,这真是发达了。”

    “岂不是还要走?勒勒那边怎么说?”

    “黄头部的女人在老家就是畜生,怎么不愿意走?契丹奴脱籍之后,那就是良人。朝鲜道那里做工匠,也算是工头。弄几百亩地,养活几个女人不成问题。”

    安吉斯笑呵呵地盘算了一遍,对包忠又道,“听来的几个脱籍契丹奴说了,辽东要改制辽州,督府很快就要裁撤,说不定,就要转移到人的地盘上去。”

    其实东北地区的羁縻州已经有了相当数量,但是因为人口因素,想要全部有效控制,难度系数不小。但朝廷还在仔细经营,并没有半点放弃的意思,实在是皮货生意实在是赚。

    皮草在幽州就能变现,一根貂皮就能换全家口粮吃上个把月的。要是有一张熊皮,堪称一夜暴富。

    最上等的熊皮帽子,洛阳能卖出一千贯来,羽林军中最最顶尖的那一拨,全套熊皮装备价钱,不比全身罐头要便宜。而且保养费用更贵,和护甲一样,都是家族的传家宝,只是想要保住这种传家宝,掏不出天价保养费用,也是白搭。

    “大哥,你在这里,要好好做。做好了,朝廷会给你封赏。茂约公说了,朝廷肯定要树立榜样,你若是榜样,咱们家就算是在唐朝站稳脚跟。”

    包忠神色很是郑重,又对安吉斯道,“现在朝廷的意思,就是把朝鲜道的土著和室韦、诸部混杂,切不可动了歪念头。如今牛总管杀红了眼,动不动就给朝鲜道土著勾一个高句丽、百济余孽,你要切记!”

    “你放心,我们‘包家林场’,都是良民!”

    安吉斯不傻,唐朝意思很明确,就是信不过蛮夷,除非你不再是蛮夷。

    他也没想过一代人就完事儿,“包家林场”是个长久事业,两三代人之后,差不离能混出头。琢磨跟黑齿部的黑齿秀一样,那是没可能了,毕竟人家投靠早,但做个地方“乡贤”,还是很有希望的。

    “秋收的时候,我就要返转京城,眼下京城也是热闹,皇后大肆起用女人为官。茂约公因此屡为皇后传召,兴许还能得到重用。”

    “起用女人为官?!”

    安吉斯一脸惊悚的模样,“现在中国是女人做主么?”

    “自然还是大皇帝做主,只是今时不同往日。”

    包忠也懒得解释,只是对安吉斯道,“倘若这回茂约公能因此得到重用,我也混个差事,到时候对家里也有帮助。”

    “要真是能女人做官,弟弟去中国看看,能不能把咱们家里的女人也带几个过去,伺候大皇帝是不成了,伺候这个皇后,也能试试嘛。”

    “大哥说的有理,我记下了。”

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

    和大多数有后台的林场的一样,“包家林场”日常用度都是赊欠,当然赊欠肯定是有中人担保的,包忠的资格还不够,给“包家林场”担保的,是太原王氏出身的一个“伐柯大使”。

    旁人听了,只会觉得奇怪,一个胥吏,怎么还比国朝入了品级的武勋还要厉害?这就是家世的好处,太原王氏人脉广,还不闹事,况且,老王珪留下的政治遗产相当丰富,结了很多善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关系,就是张德。

    王家二郎不但跟魏王李泰有交情,跟太子李承乾也算亲善,而在张德面前,喊一声“哥哥”,老张是应的。

    有人给“包家林场”做中人,一般知根知底的商社行会,就愿意把物资先行交割给“包家林场”,至于将来怎么支付,一般都是用原木冲抵。

    除了上缴给朝廷的,剩下的,一部分用来自己建造各色屋舍,大部分就是欠款。

    “包家林场”的寨主包耕暂时也没有经验去发卖木料,一年半载主要工作就是安顿好原先蒙兀部的族人,然后保证大家今年冬天都能活的漂漂亮亮,也就完事儿了。

    “大人,能不能不刮干净?留两搓打个辫子,成么?”

    啪!

    一巴掌拍在秃瓢脑袋上,刮毛的汉子骂骂咧咧道:“裤裆里的鸟毛给你留着就算不错了,满脑袋的臭毛,不刮干净等着养虱子还是跳蚤?这要是传了疫病出来,全家都得死。你莫要以为老子是甚么河北来的,老子是契丹人,以前也是髡发小辫,后来在厂里做了五年,都是光着头。”

    “大人还在厂里上过班?那大人一定很厉害,不然怎地在卫生局当差?”

    整个辽东诸督府共用一个卫生局,原先是石城钢铁厂的单位,后来因为修路,就被薛大鼎升格,李皇帝特批。

    本质还是武汉的那一套。

    “老子算个鸟的官,小吏一个。”

    嘴上谦虚着,给人刮头皮的汉子却是满脸的自得。能够以契丹奴身份,短短几年就脱籍,不但脱籍,还混成流外官,简直跟神话一样。

    低着脑袋被剃毛的蒙兀小哥其实没说错,这契丹人还真是厉害。

    “大人身边却跑腿的么?小的能说汉话,也能骑马,还能布置陷阱,着鸟兔都还成。”

    “嘿,你这狗崽子真是机灵。”

    又拍了一下蒙兀小哥的秃瓢脑袋,“好了,刮干净了,自己洗洗。还有,叫甚名字?你对老子胃口,真要是想出来混,去码头打听‘贺宅’,就说找贺老三。”

    “贺老三?”

    “老子姓贺,家里排第三。”

    “贺三爷放心,明日就去寻你。”

    “快滚,叫下一个进来。”

    “好嘞!”

    整个“包家林场”中,千几百个老少排着队等着把头发刮干净,不刮干净不行,容易生虫子。出了剃毛之外,有些几百年没洗的衣物都是一并焚烧掩埋。划分好的区域都用石灰点过,然后大量艾草熏了一遍,夯实的平地上,架空了大量状头,准备铺设木制地板。

    地板是不能直接接触土地的,因为是应急之用,这些地板本身也没有做防腐防蛀处理,一旦直接接触土地,很容易腐烂生虫。

    施工人员经验丰富,大量蒙兀人只是来打下手做小工的,随处可见站着吆喝的翻译官,用奇怪的蒙兀方言提高了音量指挥着蒙兀人帮忙。

    女人肩挑手提也来帮忙,有些在外面厮混过的,则是架着独轮车运输着物料。不远处还有牛马车队运输石块,“包家林场”的规模不算小,够得上一个袖珍县了。

    要不是没赶上好时候,怎么地包耕也能混个羁縻州县的县令当当。

    “人畜粪便要集中处理,不听话的用鞭子抽。”

    “是,一定鞭子抽!”

    “排水渠不要胡乱开挖,上头大工说怎么挖就怎么挖。”

    “是,都听上头的安排。”

    包耕点头哈腰伺候着一个督府过来的军官,之所以是军官,那是因为这个军官跟唐五郎是过命交情。包忠既然受到了唐俭关照,唐俭自然也帮他张罗一番,结果发现家里五郎还有个铁兄弟在辽东当差。

    “万事开头难,刚刚落脚,不要怕使钱,能使钱就使钱。你有恁大的林子,不要愁赚不回来,这是长久的事业。倘若生意红火,说不定还能混个官身。”

    “这生意红火,还能当官?”

    “若是汉人,反而不便当。说句老实话,老哥莫要介怀,蒙兀部能够安安稳稳落脚,朝廷眼下是不说甚么,可日子久了,就有比较,到时候,辽东这里总归会有人上报上去的。到那时,老哥这地界,混成一个县都不是没可能的事体。”

    言罢,这军官还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包耕,“只要置县,老哥很有可能就是县令,管个几年,朝廷才会另外委派新的县令。到那时,老哥怎地也是本地名流,新来的县令,不还是得仰仗老哥支持?”

    听完军官的话,包耕眼睛一亮,心中暗忖:不若我也去读书识字,免得到时候被朝廷的人小瞧,能读书识字,说不定还能高看我一眼。

    那军官指了指周围一片林子:“生意只要红火,朝廷一定会安插人手进来,你们只要不闹事,钱不会少赚,还能改头换面,可比那些死不悔改的突厥杂种强多了。”

    林场生意好,朝廷一定会过来收税赋,这些保护费缴纳到位,给包耕一个边远地区“乡贤”的头衔,又有何妨呢?

    而包耕也不会说朝廷要收保护费就扭扭捏捏不给,要知道林场木头的买家,大头从来不是小门小户,大宗物资,永远吃政策饭是最稳的。

    真要是包耕脑抽,说不肯缴纳林木税赋,朝廷也未必真的如何整治他,只要不采购“包家林场”的木头,就足够让包耕带着全家去跳海。

    “环渤海高速公路”都修到了这个地步,哪怕包耕造反,本地诸君就算全部打瞌睡,辽东随便那个军寨的部队,赶过来要多久时间?

    “有劳兄弟提点,若非兄弟特意前来指教,哪里晓得还有这好处?不消多说,正好杀了牛羊,吃肉,喝酒!”

    “都是兄弟,不须这般客气。”

    话是这么说,但一听有酒肉,军官摸了一把胡须,笑呵呵地招呼了一声,就有一队便装大兵小跑过来,一边搓手一边乐呵呵地看着军官:“哥,开整?”

    “先见过包大哥!”

    一群大兵嘻嘻哈哈地上前抱拳行礼:“见过包大哥!”

    “不敢当不敢当,都是自家兄弟,快去吃肉喝酒!”

    “好嘞!多谢包大哥!”

    “多谢包大哥……”

第九十一章 慢慢来

    能够在鸭绿水一带落脚的林场,往往还有额外的劳役摊派,主要形式就是上工。修桥铺路、修堤筑坝,约定十年或者二十年,然后轮流上工。各分段都有专门的标识,比如鸭绿水有一段堤坝,就叫“包堤”,就是划分给包家林场的分段。

    修桥铺路不算个长久的辛苦活,但修堤筑坝,那真是开了头就没有收尾。

    修筑简单,保养不易。

    大概得益于“专款专用”的概念逐渐形成,贞观朝的朝廷也是很有想法。比如鸭绿水通航陆续开始设置卡口,津渡收的钱,主要也是反补给修筑堤坝。有监察监督机构,也有突击检查的中央牲口。

    但毫无疑问,朝野内外都清楚凡事只要跟钱沾边,就不能够杜绝贪污。贞观朝内部也只是在判断朝鲜道和辽东的回报将来会相当不错之后,决心把两地经营成中原一样的核心地带。

    “咱们家每年要上的工,不少啊。”

    “毕竟是新来的,又占了恁好的地盘,不多吃点苦,怕是别人要不服。”

    “也是。”

    包耕包忠兄弟二人跟朝廷使者聊过之后,就知道包家林场的压力不小。而且朝廷还给了长期规划,将来的目标,就是把包家林场彻底改造成农场。争取二十年之内,就把本地林木资源清空。

    打的注意么,就是尽量在鸭绿水“大行城”故地这一带开发出足够数量的农田。林场生意照旧,但林场的业务,就要开始朝着大山推进。

    章程都是摆出来的,长期还要修一条路进入沼泽腹地,毫无疑问还想着继续改造那片草场,最终也变成良田。

    只是想法归想法,这不是一代人可以搞定的事情,贞观朝全国总人口,也不过三千来万人,真要是填个几百万过去整饬,倒也不是不可能改造成功。成功之后么,唐朝亡了。

    相较开发东北的困难度,朝廷更愿意在西南地区砸钱,至少那里可以稳定产出“贵金属”,回报率相当可观。

    而且茶马道开辟之后,尽管环境依旧恶劣,因为宝石、贵金属、香料、皮草、药材等等高回报物资,朝廷是很愿意改造西南,并且投入资源维持茶马道的。

    东北固然也有贵金属,且各种资源也丰富,但气候的特殊性,朝廷不可能去指望暴风雪年年不来。五年积累,一场暴风雪就能彻底交代。

    终究是要求稳。

    别说是朝廷,哪怕是非法穿越的某条工科狗,也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要知道,哪怕是非法穿越之前,绝大多数人听说巴黎和哈尔滨居然在一个纬度上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的。

    高纬地区的开发,哪怕是工业化时代,依旧是个大难题。

    当年老张南下跑路去沔州,在不少人看来是失心疯的同时,朝廷也乐见其成。因为商周以来的开发模式,都是中心开花逐渐南下。到秦汉时,才算是真正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即便是汉朝巅峰时期,长江流域大体上还是“珍珠链”形态。

    老张在武汉搞了这么大的规模,可江南地区依然有老虎、大象出没,像福州建州,“象灾”更是一种每年都要治理的农业灾害。

    连自然界动物的生存空间还没有挤压到,谈开发度还是有些遥远。

    “弟弟,我想顺便种些豆麦,你看成么?”

    朝廷的愿景计划如何,包耕没有心思再去揣摩,眼下的要求,就是活过这个冬天。

    “这里地不甚好,种来作甚?”

    “牲口太多,除了发卖吃掉的,留下一些总得养活。”

    蒙兀部带来的物资中,主要还是牲口。只是离开草场,想要养活几万头牲口,无异于痴心妄想。

    好在来的时候早就有打算,其中一多半早早就卖了出去,不单单是卖给汉人,也卖给沿途的各个部落。牛羊交换成马骡,林场是很吃畜力的地方。

    只是即便交易发卖了大半,剩下的依旧压力很大,包耕爽快地请各路“友朋”来吃肉喝酒,不纯粹是为人爽气,而是再不赶紧吃掉,就是浪费。

    虽说也能做肉干,但现在条件有限是一个原因,舍不得全杀了才是根本。总归要留点家底的,包家林场不可能全靠木头过活,牛羊马骡多少要保存一些,将来抵抗风险也能容易一些。

    现在他又想着种点粗粮杂粮,也不纯粹是为了给牲口留点饲料,这年头,不是谁都能拿杂粮加工成饲料的。每一颗粮食,它的本职工作,就是粮食,是要被人吃掉,而不是牲口。

    包耕显然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蒙兀部落脚之后,他还组织了一支捕鱼队,不管是河鱼海鱼,朝廷只要不拦着,他都想试试。

    “留点口粮就行,多出来的牛羊,杀了做肉干,五郎那里有门路,可以卖到扶桑去。”

    听到哥哥所说,包忠本能地朝着防止哥哥“作死”的方向上操作,给朝廷表忠心这件事情,包忠门儿清,熟的很。

    整个包家林场未来好几年吃饱肚子得靠外边,这才是忠心,有了这份忠心,别人要是拖欠粮食拖欠工资,朝廷才能给包家林场撑腰。

    正值包忠给包家林场运作“国朝榜样”的当口,他怎么可能让包耕干出惹人注意的事情来?

    “恁多牛羊,杀了可惜啊。”

    “哥哥,这时候别可惜,只管杀。杀得越多越忠心,杀光了就是大大地忠心。须记住,唐朝不比突厥,不会眼睁睁看着咱们饿肚子的。”言罢,包忠正色道,“饿肚子就要闹事。”

    包耕点点头:“听你的。”

    虽说还是觉得可惜,但自家弟佬讲的很有道理。本来周围林场就眼热包家林场的地界,这要是给人诽谤一个“蛮夷反复”,那就什么戏都没得唱。

    “今年就先过个好年,其余的事情,慢慢来就是了。”

    包忠拍了拍兄长的臂膀,“等今年过去了,来年就安排家里的小孩去幽州或者平壤宫读书,不能读书的,就去朝鲜道寻个伴当差事,兴许还能混个军功出来。”8)

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馈

    “累!真入娘的累!”

    像一条死狗瘫软在短亭的长凳上,短亭里正在煎茶的杂役见张贞疲惫的模样,讨好地笑着:“四郎吃些奶茶,去去乏。”

    “有奶茶?”

    “前头送牛奶的路过,留了一桶,油脂捞过了。”

    “这天气牛奶放一会儿就坏了。”

    “要不都紧着用,做成奶干,还能窖藏,学堂里都不敢随便吃奶,就怕吃坏了肚子。”

    奶茶全程都是热着的,就怕变质。热奶茶用井水迅速降温,流水冲刷了一番陶制杯子,很快就能入口。

    喝了一口,张贞坐起来抹了一把汗:“这日娘的天气,热得不行,喝甚么都不如喝凉水。”

    “凉开水有的。”

    短亭里的杂役拎着一只水壶,抽了一只竹筒杯子,给张贞倒了之后递过去,“四郎这几日查案子可有眉目?”

    “该抓的都抓起来的,就是小毛贼跑得快,这些个外来户也是灵醒,居然摸熟了咸宁市的地形。不过也逃不过几天,下了悬赏,还能比那些数学先生能跑?”

    说起数学先生,连杂役都笑了。全天下大概只有武汉才会悬赏数学先生,给的钱还不少。

    作为外劳办的主任,张贞是吃喝拉撒睡都要管,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盯着。外劳初到武汉之后发生的冲突事件多不胜数,很多小矛盾直接升级为恶***事件,把张贞搞得焦头烂额。

    一个外劳办受理的调解案件,比整个汉阳县还要多,可想而知张贞现在的压力。

    从入夏到入秋,张贞基本没有一天休息,长期在外办公,整个武汉地区,只要是工商业稍微发达一点的地方,其官道沿途长亭、短亭一应杂役,都认了个遍。

    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长期在外奔波,勤于公务,倒是给短亭、长亭做事的人留下好印象。有外地来的客商落脚,也多有听短亭、长亭的人夸赞张贞张四郎。

    “四郎作甚这般的拼命?如今连南昌人都知道武汉有个‘拼命四郎’。”

    “吃甚么饭,当甚么差,自来的道理。”

    又灌了一口凉白开,张贞忽地看到短亭内售卖的物件,拿了一本小人书翻了翻,“现在这些物事好卖么?”

    “都好卖,糖豆、小人书,莫说是孩童,就是大人,也爱捎带些许。前头还有艳情的贴画,有广州来的客商,一口气把咸宁大道所有亭子里的都买了去。”

    “卖了甚么,可做了计较?”

    “都是记了的,画了‘正’字,数目也不知道准不准。”

    说着,杂役捧了个本子出来,递给了张贞。张贞接手翻了翻,略作计算,就把账本还了回去。

    “有劳。”

    “嗳,哪里说得上这个。”

    杂役也不明白张贞为什么要看这玩意儿,他年岁渐长,奔着五十而去,家中早有儿孙,能有一份“体面”的差事,已经是相当的满意。别说张贞对他们相当和气,就是颐指气使,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短亭、长亭中一些小商品的统计,算是武汉内部对这些商品销售的风向标。短亭的东西少一些,大多数都是零碎。但长亭稍微要宽泛些,大宗商品也有寄卖或者可以下单,然后在江夏县或者咸宁市提货。

    比如“湖南”来的财主,往往喜欢在咸宁市购买笔墨纸砚等等文化学习用品,也喜欢团购教材和教学工具。这一点,“湖南”土财主算是非常有特点的。因为整个江南地区,除了文化氛围相对较高的江东,土财主中,只有“湖南”产的尤为重视教育。

    反应到武汉的大宗商品销售中,那就是“湖南”的学习文化用品散货销量极高。

    根据这个反馈,江汉观察使府,就衍生出了新的行当,教书匠速成班,主要针对的,就是“湖南”地区。

    这些速成班出来的教书匠,四书五经也就是听说过,让他们念个一二句出来,大概率是不知道的。但他们大多识字,也会算术,这就足够了。

    土财主们的要求,也不是让子弟们一飞冲天科举做官,而是开拓眼界继承家业。根据这个要求,那么武汉来的速成班教书匠,就非常符合了。

    武汉来的教书匠能教孩子读书认字,还能把武汉的见闻传播给“湖南”土鳖,对土财主们而言,比什么饱读诗书的大儒都要来得有用。

    实际上现在市面上行走的“湖南”土老财,有两三成已经是第二代“湖南”地头蛇。他们都是“贞观后”,年纪二十岁上下,有闯劲也有见识,伴随着徐孝德在“湖南”大兴土木,对未来的乐观,“湖南”人远比荆襄老乡要强烈得多。

    略作休息的张贞跟短亭杂役道了别,然后前往江夏,秋收之前,张德按照惯例都会在江夏办公,因为江夏、武昌、永兴等地开辟的田亩总量比江北多,而且还要收一批秋茶,还要制备脱水桑叶以及青料,在相对落后的办公手段下,张德即便有庞大的幕僚团队,依然会忙的没有空闲。

    “无为而治”为什么会成为主流?因为想“有为”而治,技术条件不允许……

    武汉最繁忙的行业,不是什么航运业、造船业或者其它什么制造业,而是邮政系统。整个江汉观察使府每天跑腿忙碌的车马人员总量,长期保持日均一千五百人以上,府内短途传递公文还是靠快马或者人员。

    这个短途,指的是一县之地,而每年新增的信号机却又非常有限,除了工程量大糜费高之外,人员培训实在是困难,受制于用工荒,信号机长期处于通信繁忙状态。

    可以说,武汉的状况,大概就是这个时代的极限,再往上,老张能清晰地感觉到,不可能再突破了,除非换个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地盘。

    “宗长。”

    到了江夏驻地,张贞见到张德后,直接道,“我查了查这几个月驿站订单,似乎有人在大肆囤积粮食?”

    “哪里人?”

    “登莱、淮扬来的船东,江东也有,但不多。”

    “唔……”

    张德思索了一番,用怀疑的语气道,“可能入冬之前要囤积粮食,然后转卖到东北去。不过这也是老夫的猜测,待老夫询问一下李兄看看。”

    扬州都督府长史是老搭档,淮扬有什么行情,是瞒不过老李的。

    “辽东、朝鲜道新辟恁多林场,多出来几万张嘴,怕不是粮价要涨。”

    “这几年都是丰年,倒是不怕。咱们本地粮食就算差一点,南昌也能运一点过来。怕的是有人在辽东搞事,万一逼得人造反,那真是罪该万死。”

    “不至于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真理。”

    .。m.

第九十三章 “一视同仁”

    扬州的消息很快就传了过来,老李那边略作调查,就把行情摸了个七七八八。原来楚州扬州诸地豪商因为手上钱太多,又没办法大肆收购土地,贞观二十四年把铜银埋地里又是瞬间贬值,至少在长江中下游是瞬间贬值,于是逮着个投资渠道就往死里搞。

    新辟林场有一个好,林木资源是长期有需求且是大量需求,而新辟林场几乎全部都要外购粮食,除了总人数少于五十人的微型林场,才能靠自留地和散养一些家畜家禽就能自给自足。

    像包家林场这种情况,一年基本口粮消耗五六万石总归是要的。因为林场不同于别的单位,是属于收入较高,福利较好的。

    假如林场员工家属还有副业,比如蒙兀部自来的放牧生活习惯,在林场附近肯定还要开辟小型牧场,最不济,一个中大型养殖场肯定要的。而这种情况,粗粮杂粮的消耗只会比主粮高得多。

    而整个地区,除了辽东部分土地可以稳定产出麦豆,绝大多数地方的维持粮食产出都比较困难。朝廷又有心长期经营,显而易见就需要在初期进行粮食输入。

    其中有一个在西北地区运行有效的政策,那就是“粮食换产本”,只是在东北,这些产本可能就从盐业产本变成木业产本。

    淮扬的豪商往往就是盐商,他们敏感的商业嗅觉,立刻就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从已经诞生的林场身上赚一笔,还要通过“商屯”从朝廷身上赚一个木业许可证。

    这种情况,明知道他们在大捞特捞,朝廷还是会默许的。

    相较带来的败坏影响,正面意义还是要高得多。

    只是指望商人有什么良心,那总归是想太多。如果逮着一只羊死命薅不会被抓,那很显然商人们都会往死里薅羊毛。

    “还真是逮着一只羊往死里薅啊,不怕薅秃了么。”

    老张也是无力吐槽,商人的节操当真是半点没有。虽说其中大部分都是权贵的“白手套”,可这些商人终究也是要有自己落袋的好处,否则哪来的动力。

    辽东和朝鲜道是长期缺粮的,对倭战争和朝鲜道内部的治安战,对粮食的消耗极大,每年从河北道调拨的粮食,几乎榨干了河北道的农事潜力。再多出更多的人力畜力去开发新的田亩,基本是没什么资源。

    要不是一口吃掉了范阳卢氏,朝廷想要这么松快地吃下朝鲜道然后经略环渤海,还真是够呛。

    这几年虽说也有朝鲜道的粮食外出,但主要是对倭前线的供给,统筹这项工作的是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维持朝鲜道治安战的粮食,除了很小一部分是来自平壤大开发之外,就是通过大量的船队,靠国力底蕴来硬上。

    要是没有前面十几年的大建,李董这样的玩法,早把财政玩的崩溃十几遍。

    真正把海运粮食压力下降的原因,也是因为薛大鼎的“环渤海高速公路”,没有这条钦定的超级国道,北方必定出现十分恐怖的粮食危机,而且必定会引发大动乱。

    缴纳夏粮之后,淮扬豪商多出来的运力,自然是要有去处的,加上本身资金雄厚,急于寻找投资渠道,东北地区的粮食缺口,被盯上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即便他们不盯上,朝鲜道行军总管府也会有人提醒老家的乡党,内外勾结玩上一票。

    “辽东粮价要是拉的太高,只怕会榨干诸林场的利润,真要是让林场赔本赚吆喝,定是要出事的。”

    “朝廷难道不知道吗?”

    “朝廷自然是知道的,所以‘粮食换产本’在东北亦是取了敦煌宫成例,只是商贾行事,贪得无厌是在所难免。况且,淮扬商贾背后,多是洛阳新贵。如今洛阳居行大不易,也都是缺钱少用度的。京城奢靡成风,要维持这富贵体面,明知道这般行事大大不妥,可住在京城的权贵,何必去在意东北的苍头黔首?”

    “说的在理。”

    “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之后怎么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府内幕僚很是感慨,设身处地去琢磨了一番,他们要是淮扬商贾,怕不是也要吃相这般难看。

    再换一个身份,假如他们自己是洛阳权贵,为了维持体面,为了保证地位,又怎么可能在意东北底层的死活呢?倘若真的闹大了事端,出了叛逆,东有朝鲜道行军大总管,西有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勾一支轻骑,只管镇压了了事,容易的很。

    至于底层如何挣扎如何惨烈,跟他们没有一个开元通宝的干系。

    真要有人背黑锅,那也是李世民,和他们无关。

    “观察,咱们怎么做?”

    忽地,有人看向沉默不语的张德。武汉内部的意见也是比较分裂,有人想着跟着捞一把,反正东北那边就算败坏,也败坏不到哪里去,本就是“穷乡僻壤”,武汉对东北的业务往来,连剑南都不如;有人则是想着干上一炮,跟洛阳权贵反着来,只是目的不纯,并非是为了稳定国事,而是为了显露一下武汉的实力。

    偶尔抖擞一下威风,震慑一下杂碎,也是必须的事情。

    总之,一片公心这种事情,前几年还好,自“九鼎”这玩意儿被房玄龄上缴之后,这公心的范围,也就是落在武汉一亩三分地上,含金量那是大大地不行。

    “你们的想法,本府多少都是知道的。”

    张德组织了一下思路,对众人道,“但不管甚么想法,须明白一个道理,武汉的这一套,靠的是填人,人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以前蛮夷不算人,但在武汉的工坊里,蛮夷就算个人,当然你们有人眼里,无所谓人不人,横竖就是个做工的劳力,不作他想。”

    众人一愣,有人窃笑有人严肃,但都是认真听着。

    “正因为要填人,需要人多,那就乱不得。乱了,流离失所总要死人,多点少点而已。闹事的多且大,死的人就多一点;闹事的人少,死的人就少一点。你们想要捞钱也好,想要立威也罢,终归要有一条线在心里,不能随便死人。”

    老张说到这里,两手一摊,“养一个工人出来,最少也要十三四年吧。这东北诸部怎么算,几百万人口没有,几十万总归是有的,都不需要十三四年,真要是放开了抓,几个月就能弄个几万人回来,现在要是逼死了他们,从哪里再去弄这几万人十几万人呢?总不能让你们现在就去生养,怕也是来不及吧。”

    话说到这个份上,一众幕僚也是回过味来,顿时明白了老大的想法。

    .。m.

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

    信号机的作用,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放大,尽管朝廷陆续自营自建,但当世“干线”,依旧是老张用来打时间差的利器。而且即便朝廷管制,实际上张德依旧拥有最高权限。

    没办法,所有围绕信号机吃饭的人,吃的这碗饭,都是老张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如果没有老张,他们不仅仅是一无所有,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混迹在“贱业”上下,永世不得翻身可能不至于,但这辈子活得不如权贵家的一条狗,那是大概率事件。

    “薛先生。”

    幽州并没有设置宫室,但因为皇帝在“天津”逗留,幽州还是有权柄不小的皇家奴婢存在。消息传到“天津”,留守此地的大监除了存档之外,就把乱码发给了薛大鼎。

    此时薛大鼎已经挂了弘文阁学士的头衔,本地阉人一年要在他跟前“求学”听讲一二十次,按照关系,这些阉人称呼薛大鼎一声“先生”,那是绝对够资格的。

    而本地大监是薛大鼎修路的助手,除了监督用度之外,还要帮薛大鼎摆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算是互相扶持。

    于是薛大鼎称呼天津诸仓监令曹德爽为“曹师傅”,能够帮着遮挡风雨的人,称呼一声“师傅”,也不为过,更显薛大鼎气度。

    “曹师傅,怎地有空过来?”

    “这是汉阳发来的消息,都是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看也看不懂。”

    说着,曹德爽把乱码递给了薛大鼎。

    薛书记看了一眼,便知道这些乱码要先破译,他也知道曹德爽这其中肯定有门道,但双方都不会说破。薛书记又不是要造反,顶天就是有些事情,不怎么方便对外人说。

    当下薛大鼎就笑道:“这是甚么言语,莫不是发错了。”

    “想来也是,不过到底是汉阳发来的,也不好扔了,还是拿过来。”

    “有劳曹师傅走一趟。对了,可曾备份归档?”

    薛大鼎仿佛是突然想到了一样,提醒曹德爽。

    老阉人淡然一笑,微微点头:“吾是圣人家的奴婢,凡事哪敢自作主张,自是留了档。”

    “那就好,老夫最怕的,就是引人非议啊。”

    “说的是呢,人言可畏啊。”

    两人笑着打哈哈,又废话了一会儿,曹德爽告辞,薛大鼎送他离开之后,便差人去了华润号,叫了人过来。

    来人是幽州的大档头,老张本家的小弟兄,破译之后,薛大鼎这才知道传来的消息是什么内容。

    “竟是让老夫上疏朝廷?”

    薛大鼎微微一愣,张德很少提要求,但只要提,就说明事情还是比较重要的。

    详细的内容又传递了几回,薛大鼎把前因后果都了解之后,这才又拜访了一趟曹德爽,把辽东和朝鲜道的事情说了一通。

    “曹师傅,东北粮价不但要稳,口粮还得管够,秋粮在即,这个冬天,得过个好年。”

    “地方施政,吾是一窍不通的,这其中有甚门道,还望薛先生指点一二。若是上疏,吾定会署名就是。”

    能外放的皇家奴婢,哪怕是目不识丁,但也肯定有两把刷子,最不济,做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年头,也不至于有什么内廷争斗失败的倒霉蛋阉人。

    皇权至大的当口,出不了奴大欺主的戏码。

    二人主要业务本来是修路,只是权柄相较当年,到底是不一样的,略作调查,二人把调查获得的状况,汇总了一些消息,直接成文上疏。

    没过多久,洛阳就有了反馈,很快,朝廷就有了公文下达,布告东北之后,整个东北地区的市场,一片哀鸿。

    “使君,朝廷这是甚么说道?”

    “管制而已,能有甚么说道?”

    老张笑了笑,“任你千般手段,这天下是大唐朝廷的,中央说要在辽东物资管制,谁敢放个屁?横竖这光景也是有几万蛮夷归顺,又新辟了恁多林场,为防暴乱,管制一番,又有甚么过错?”

    顿了顿,老张又道,“再者,朝鲜道已经管制一二年,也没见出甚么差池,旁人便有甚么说道,也只能干瞪眼。”

    整个辽东,朝廷处理起来简单的很,不管新老林场,所有成员的生活物资供应都是凭票购买。

    而生活物资的供应商,在此期间想要发卖,就得有人背书。要说有人冒险,那肯定是不缺的,但要说敢在这种时候猖狂抬价,这大概是生怕被人看得不够清楚,就差大喊全世界来看他。

    政府耍流氓也不是不可以摆平,只要比这个政府牛逼即可,当然这家政府不行,换一家政府继续玩,也不影响。

    只是这年头唯一称得上靠谱政府的,也只有唐朝。

    讲白了,哪怕大唐朝廷厚颜无耻一百遍,在贞观二十四年,也依旧是全世界最有信用的政府。

    再者,洛阳也没有说是军事管制,而是有限物资管制,稍微卡一下想要囤积居奇的牲口罢了。

    当然大商人依旧可以通过资本来闹上一场,只是这种行径实在是不划算,惹恼了朝廷是次要的,关键是辽东和朝鲜道有赚不到什么大钱。这一回操作粮食,挣的钱那也是将来的钱,不是现在的。

    朝廷规定各大林场的粮食供应由政府调剂而不是市场,这就隔绝了第一道风险。然后朝廷又在辽东、朝鲜道按照一个固定价格采购粮食,只要略微有点赚头,一般中小型粮商,卖了就是卖了。

    想要炒价格的豪商如果这时候故意不卖,跟朝廷顶牛,就算朝廷不出手,老张调拨的苏州、流求两地粮船,也足够把他们一波干死。

    也许会有淮扬豪商恨的牙痒痒,但也只能躲在家里咒骂张德不得好死,真要是有什么动作,扬州都督府长史反手就是来个杀全家。

    盐商而已,哪家不是一屋子的黑历史,哪个不是屁股底下都是屎……

    只要是消息灵通头脑清醒的,到了这时候,也知道事不可为,赚点辛苦费,略有盈余,也就够了。还能给辽东、朝鲜道的百姓留个好印象,结个善缘,也算是投资未来。

    .。m.

第九十五章 再议

    归附唐朝的蒙兀部基本没可能和杂七杂八的陌生商帮打交道,那些个豪商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无奈,即便他们口灿莲花,可蒙兀部上下只会信任大唐朝廷,大唐朝廷说过冬的粮食买政府指定的最安全,那就是最安全,不作他想。

    政府耍流氓也不全是靠着又粗又硬的大棒子,偶尔也靠一贯以来的信用,兴许还夹带一两把大枣或者胡萝卜。

    “他薛大鼎趟浑水趟到我们头上来了,这蛮子的口粮,关他个鸟事儿?!”

    “嚷嚷个甚么?便是有种,去幽州一刀搠死他。”

    “……”

    扬州州城内难得太平了不少,跑去妓院开宴席的豪商最近都不冒头,急的嘴角冒泡的不在少数。

    “钱老板那里……是如何回复的?”

    “钱老板还能如何?他也只能靠着运河说话,皇帝最近又不管事,女人当家,哪里愿意搭理他去。唉……”

    “那……柴二郎呢?”

    “他是个甚么东西?说话不中用的,换成他个柴哲威,倒还有的讲。”

    “唉!”

    “眼下粮食倒是买了,接下来,是个甚么章程,说说看吧。”

    扬州豪商自有自己聚会的地方,京城的“扬州会馆”,也要比别处的气派堂皇,时有豪奢人物要办个宴会,也会过来借用一下。

    “朝廷现在的意思已经摆了出来,咱们在京城花了能多银子,也疏通不得,可见是上头铁了心。这粮食,怕是不好抬价。”

    “我就不信辽东那穷乡僻壤的地界,朝廷还真愿意下本钱去保。”

    “是啊,朝廷是不愿意下本钱,你自去坑那些蛮子就是了。可你将来被朝廷惦记上,也别怨天尤人。这贞观朝跟武德朝那是两回事,咱们皇帝跟老皇帝也是两回事,他可是记仇的很。你再强,强得过突厥?”

    “……”

    一时间屋子里又沉默了一下,外墙不时地有车马停靠,然后陆续进来迟到的豪商。这些人到了里间,就换上了丝绸衣裳,坐车的时候,却是麻布裹着,瞧着很是寒酸。

    偌大的园子,唱了个把月的戏班子都得了空歇,可算是让他们逮着休息的日子。

    “长史老大人那里……可有甚么指示?”

    “李公说是近日不见客。”

    “嘶……”

    灵醒的倒吸一口气,“李公不见客,看来是有大人物在后头撑腰。这事儿,就算揭过,咱们赚点辛苦钱算了。”

    “这从何说起?眼见着就要入冬,蛮子短缺粮食,咱们狠狠地宰上一笔,牛羊、皮草、木材、石料、药材……运回来二十倍的利都不止啊!”

    有人急得跳脚,有人眼睛都红了。

    只是更多人灵醒了过来,他们刚刚听到扬州都督府长史居然近日不见客,就知道这其中必有深意。

    “李公是甚么来头?你们可都别忘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忽地,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绅士掷地有声地开了口,环视一周,“能让李长史这般的人物,会是甚么人物?”

    “莫不是弘文阁大学士定的调门?”

    “马宾王如今就是点头相公,说话不好使。”

    “再不好使,那也是相公!”

    吵嚷之间,忽地外头又陆续来了快马,马背上的骑士到了这一处园子,立刻翻身下马,不等门子阻拦,就喊道:“有要紧大事,闪开!”

    一个骑士迈步就闯,后头还有十七八个不同来路的,跟着就往里头走。

    门子领班眼睛很毒,阻拦了护卫:“都是里头的亲随,放他们过去。”

    “有劳。”

    “多谢。”

    几个骑士冲门子领班拱拱手,然后喘着粗气就往里面跑,轻车熟路的,直接到了开会的地方。

    本就气氛有些烦躁的大厅,此时一口气涌过来十七八个毛糙汉子,顿时让不少人很是不快,正要破口大骂,却见几个地方豪商起身出去,拉着来者在廊下说话。

    “当真?”

    “从甚地得来的消息?”

    “你亲眼所见?”

    ……

    一惊一乍之间,厅堂内坐着的都发觉不对,立刻也起来探问。

    良久,重新入座之后,才有人站起身来,冲众人道:“朝廷在苏州赎买了一批粮食,如今粮船已经开拔,前往辽东。”

    “兵部新调拨的朝鲜道粮食,也在其中,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的人,眼下就在江阴。”

    “……”

    “……”

    到此时,如何还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道道。

    “他怎地跟京城合流了?”

    “如何不能?早知道,先行前往武汉,探探口风再说。”

    “这光景说甚么都晚了,难怪李公不见客。”

    “唉……”

    忽地有人叫道:“苏州那地界就算粮食再多,如今粮田才几亩?哪里会有恁多粮食运过去,怕不是有诈?”

    还有人不死心,想着这要是故意吓退他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真要是被吓住了,岂不是成了笑柄?

    “夯货!”

    德高望重的老绅士终于动了怒:“你们知道个屁,江阴出去的粮食,难道只有苏州常州的吗?杭州的不行?越州的不行?南昌的不行?且不说这些,多年以前那流求岛上就开辟了庄园,岛北农田十几年下来,百几十万亩兴许都有!”

    “甚?流求岛北还有农庄?不是说种树么?”

    “流求是甚么岛?”

    “……”

    “……”

    商人喜欢冒险不假,但扬州的豪商,没有哪个是白手起家的,不是白手套就是背后有权贵撑腰。让他们冒险跟朝廷和张德一起斗法,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多年厮混,让他们直面朝廷的边边角角,兴许还有胆子,可要是直面张德,却是连念想都没有。

    朝廷会讲法讲德讲道理,但张德这个人……五行缺德啊。

    “照我看,如今本就是少亏当赚,现在朝廷给出来的章程,还是留了利润的,终究不亏。与其交恶,不若跟辽东、朝鲜道打好关系,效仿敦煌宫故智,咱们倒不如直接去换了林业产本就是,也是一条财路。”

    “这木头生意,到底说不好啊。”

    “衣食住行,盐是吃的,木头是用的,也是长久买卖。”

    “那……再拟个章程?”

    “再议,再议吧。”

    .。m.

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

    “废物,连正面刚一回的胆魄都没有,活该几千年被摩擦。”

    人在武汉的老张吐槽着淮扬豪商,虽说中国自来的地理结构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的文明演化,但淮扬豪商骨子里的那一套,跟老张非法穿越前其实差不多。

    巨贾豪商的英雄胆,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权贵。

    “宗长说甚么?”

    张贞都没听懂张德在说什么,只知道自家宗长又开始骂人。

    “在说扬州这帮卖盐的。”

    拿起办公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之后问张贞,“‘外劳办’忙得怎么样了?”

    “累,那是真累。宗长,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这是真累……”

    一脸苦逼的张贞手指冲着自己黑不溜秋的脸:“须发都难得搭理,外劳要教、要管,还要沟通各地州县和武汉,那些个甚么县令、县丞甚至县尉都往武汉跑,说是要观摩学习……父母官嘛,我不跟着陪又如何呢?”

    叹了口气,张贞抬起一双无神的眼睛:“宗长,我现在是三陪啊……”

    “三陪?!”

    老张手哆嗦了一下,一脸惊异地盯着张贞:“四郎,你……”

    被张德吓了一跳,张贞奇怪地看着张德:“宗长,我现在是陪吃陪喝陪观摩,不是三陪是甚么?”

    “没、没甚么。”

    松了口气,心说还好张贞的节操还是有的。整个张家有节操的人还是蛮多的。

    “说起来,最不是东西的就是襄州诸官,当真是不把百姓当人。那些个外劳出来做工,居然在家中还要留了一份献金,乃是官府作保的费用。闻所未闻!”

    “襄州离咱们太远,管不着,莫要多想。”

    “外劳来了数月,出了闹事的多,还有求我主持公道……简直是苦不堪言,疲惫不堪!”

    “……”

    听到张贞大倒苦水,老张也是相当的感慨,心说这年头的百姓也不傻,逮着个愿意办事的,就往死里用啊。

    自来好官多累死……死法形式各有不同,缘由却是大同小异。

    “你这般做事,哪里不会累。那些外来刁民再来吵嚷央求,你便说已经通禀湖北总督,这事情就算是揭了过去。倘使再来央求,只说去寻湖北总督,他们自会散去。”

    “……”

    虽说知道自家宗长道德低下,可直接说外来劳工是“刁民”,还是让张四郎感觉有点怪怪的。

    要知道,时人多称呼江汉观察使乃是“青天”哩。

    张贞哪里晓得,“张青天”管着两百万武汉老铁已经够呛,隔壁襄州荆州的,还是算了吧。

    告别张德又去忙活的张贞寻了驿站,写了个条子之后,让人送到湖北总督府去。老张也万万没想到张贞居然这么实诚,本来就是敷衍之语,踢皮球的基本操作,这货居然还真当作业务去操办。

    更让老张无语的是,没过几天,张叔叔还真的给了回执到江汉观察使府,说是责备襄州地方之后,准备上奏朝廷,整饬荆襄吏治。

    “尼玛!”

    看到张叔叔回执的老张手都在发抖,这特么是要疯啊。

    整个帝国官场版图中,荆襄大地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朝野内外跟荆襄都是千丝万缕关系。从皇帝到犯官,体制中人绝大多数都要跟荆襄打交道。

    武士彟这个倒霉还在荆襄走了一遭呢,老皇帝收服的一众隋末小强,其中就有荆襄势力。

    荆襄官场是裙带关系尤为突出的地方,搞一个就是搞一窝。

    老张随口一说,张四郎随手一笔,然后张叔叔寻思着是不是比儿子还亲的大侄子准备搞荆襄土霸王,就想着给帮帮忙出出力。

    正好这光景皇后在京城开妇女大会,各种武汉老娘们儿跑去洛阳秀了一脸,还搞了不少官帽子,作为湖北总督,本就是打算给张德看护一程的,眼见着武汉越来越发达,他当然想着湖北也跟着发达一下,从湖北本土搞些女郎前往京城选秀做官,也不是不可以啊。

    而荆襄就是最好的“生源基地”,还被大侄子惦记上,张叔叔也就“顺水推舟”搞一把。

    一切都很合理的样子,要不是一窝姓萧的跳出来发飙,张叔叔在京城差点以为荆襄真是全域土鳖呢。

    天下萧氏其实都算一家,关系找到萧二公子那里,萧铿也是黑了一脸。他是绝对不会认账跟张德有什么关系的,虽然平日里都是以张德老丈人自居,可底细如何,丢人的很。

    但这光景因为一个误会,荆襄土族很是紧张,他们不怕朝廷的人来搞事,就怕张德这种不讲道理的。

    之前淮扬豪商准备过个肥年,结果张操之大概是看他们不顺眼,提前先把淮扬豪商摁在地上操了一通,如今淮扬豪商还在瑟瑟发抖。

    真要是挨上一刀,淮扬豪商几年利润都要折进去,吓死人的规模。

    “二公子,这其中必然是有甚么误会。荆襄跟武汉素来亲善,当年武汉缺人少工,我等不还是放任公安县百姓前往武汉帮忙吗?”

    “是啊二公子,若是有甚么误会,还是讲清楚的最好。我等不敢迳自上门寻张梁丰说项,若是二公子出面,想来要便当的多。”

    从京城前往山东还是比较容易的,如今萧铿常年就在河北道河南道的别院小住,偶尔也会南下扬州徐州,但很少返转荆襄或者关中。

    因为家中生意的缘故,萧铿在黄河两岸养了不少车马队,齐州祝阿县这地儿不好找,也亏难萧氏的人能够一溜烟从京城跑来山东,有的人居然还是从徐州崔弘道那里过来的。

    “这……老夫不是不帮,实在是……”

    萧二公子一咬牙,看着一帮老兄弟派来的亲随,“实在是老夫有难言之隐啊。”

    “莫非是有甚开销?二公子放心,只要二公子开口,一应用度,皆由我等来支应,二公子只管放心……”

    “不不不,非是如此。”

    萧铿想了想,根本不想趟浑水,仰头喊道:“姝娘、妍娘……出来见见老伯父!恁多年不见,怕是都要忘了面孔。”

    “甚么?!”

    几个来到祝阿的萧氏老伴当都是大惊失色,萧二公子的一双女儿,居然被张德赶回家了?难道这就是他在荆襄搞事的原因?!

第九十七章 疲惫不堪

    “虽说老夫未曾想要弹劾荆襄吏治,只是这荆襄官场给的理由……实在是匪夷所思啊。甚么叫不曾阻拦公安县百姓援助武汉?”

    老张抖了抖手中的信纸,冲一众幕僚很是无语,“年年发洪水把公安县给淹了,公安百姓逃灾还有错了?总不能平白被淹死拉倒吧,这荆襄士族说的是人话?怎不说‘何不作安安饿殍’呢?”

    拿公安县百姓逃灾来武汉的事情往脸上贴金,也真是无耻出了境界,让老张叹为观止。

    “这几日前来说项的荆襄官吏甚多,我等费尽唇舌也是说通不得,不知道是甚么事体引来变化,这帮人当真是入了魔一样,认定了咱们武汉要搞他们。”

    “实不相瞒,一连吃了七天酒,我的肚子……现在还发酸。”有个署理桑麻的官员脸色发白,“吐的我眼睛都绿了,现在见不得酒。”

    这个官员本就是荆襄人士,只是家世不显,跟荆襄世族聊不到一块去。这一回陡然冒出来这么一个风波,他倒是成了香饽饽,酒宴就不曾缺了,在江夏的官邸,还有在汉阳的房子,礼物塞得满满当当。

    连火腿都有十几只,过年的年货是肯定不缺了。

    “这些作疯的荆襄佬,到底是出了甚么鬼,好说歹说也是无用。”

    “使君,不若让人去荆襄打探一下?”

    “老夫让人去荆襄探问了,还不知道是个甚么状况,待过个几日,有了消息,也就明了。”

    “也只能如此了,唉……夜里还有一铺席面,真是不想去,偏偏请来的说客,是内子的孃孃,连女人都派了出来,如何退却了去。”

    “且再看看吧。”

    散了会之后,老张也是疲惫不堪,他本来就公务繁忙。除了要盯着机车车头的研发进度,府内道路建设全面铺开,外来劳工的输入,短期内解决了不少基础劳动力的缺口。辖内几个矿山,以及江西行省的几个大矿洞,都要武汉这里出人出技术,房玄龄根本信不过江西本地官僚。

    全套制度维持运转起来,最少也要有半年的繁忙期,而后续的招聘、培训等等工作,也是消耗武汉的资源。

    每年新增那么多学校,连“师范”类院校都已经创办了好几所,各种速成班扫盲班根本比比皆是,但师资力量依旧是个大缺口。

    除了中央政府要吸血之外,长江流域愿意砸钱买人才的地方多不胜数,淮扬、苏杭诸地除了苏州铁了心要自己搞“教育”,转向非常明确之外,剩下的都是“造不如买”的念头。

    帝国高速扩张期,的确能够掩埋很多对未来焦虑。

    这种情况对老张来说,既高兴又头疼,高兴是诞生小霸王学习机的基础又夯实了一点点,头疼的是小霸王学习机想要诞生……任重道远啊。

    夏秋交替忙着视察农事,今年武汉新增的梯田数量有限,大量垒砌梯田的能手,都是外派到了“湖北”,给“湖北”诸州县干活。半农半工的收入相当可观,而各地州县因为新增田亩,别管梯田好坏,账面上只要好看,哪怕亩产一石,朝廷也是要嘉奖的。

    考绩么,本来就是互相妥协互相糊弄。

    连续在外考察数日,终于荆襄那里传来了消息,打听清楚缘由的亲信跑到张德跟前,把内情呈上:“宗长,那边貌似还在京城活动,还有的去了徐州崔公那里,好些地方都有荆襄世族的连襟,似乎都是在帮忙说项。”

    “我怎么不知道?”

    老张抖开信纸,一边看一边说,“你说这群荆襄世族,不来老夫这里说话,偏在外面逛荡,这不是有病……嗯?!”

    信纸上的内情说的很详细,但基本也打听清楚了。

    信中说了,有人去了河南道找了萧铿萧二公子,然后看到了探望父亲的萧妍萧姝姊妹……

    于是乎,跑去找萧铿萧二公子帮忙的说客,就脑补出了一出大戏。比如说萧氏姊妹被某条江南土狗给抛弃了,这个渣男不但玩弄萧氏姊妹的感情和肉体,还要继续打击报复。

    谁叫你们姓萧呢?对不对。

    逻辑上是这样,反正萧氏当年起起伏伏,搞别人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逻辑。

    “这尼玛……”张德一口老血差点喷不出来,这种脑补大于天的行径,居然也能成为历朝历代的顶级世族?还特么出过皇帝?

    萧何死不瞑目啊!

    “宗长?”

    亲信见张德神色变化,“荆襄那里,有甚吩咐,我好回转安排。”

    “不必了!”

    老张黑着脸,“你带上几个子弟,却江阴寻些财帛,大张旗鼓的去山东就是。就说是给萧二公子的秋冬贴补。”

    “就这般?”

    “就这般。”

    “是,宗长。”

    等亲信离开之后,老张脸皮抽搐,心说萧二公子这个老不修也真是不要脸,怕麻烦不想惹事,连自己女儿也能“牺牲”,当真是老世族的做派,堪称风流无双啊。

    事情起因结果因为一个误会,而加剧这一切的,却是另外一个误会……

    望天流泪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了。

    “老子都这么辛苦了,居然还要出这样的破烂事儿!”

    夜里回府吃饭,略微打听又汇总了一下情报的武二娘子笑的前俯后仰,“哈哈哈哈,你这汉子终日里口无遮拦,如今却也吃了一回恶果。却不想平白让姝娘、妍娘污了名声……虽说这屋里女子也没甚么好名声,这光景大张旗鼓的,当真是亏难了你和萧二的。”

    “吃你的饭,哪有恁多废话要说的。”

    “受了窝囊气,偏来与我横眉作甚?”

    “就你聪明,晚上饶不了你!”

    “呸!说甚么胡话!”

    饭桌上,一群女郎都是窃笑,隔壁一桌还有大肚婆和小屁孩,老张跟武媚娘说着荤话,就见几个屁点大的儿女瞪着眼睛看他。

    “看甚看,吃饭。”

    一大家子于是埋头吃饭,只是老张心不在焉,寻思着这帮荆襄二逼早晚要收拾一下,老子现在是江汉观察使,所以懒得搭理,等成了湖北总督,他娘的给你们一锅端!

    叫你们给老子难堪!

第九十八章 不夜城

    京城,新南市,之前因为武汉和荆襄闹出来的风波,在洛阳余韵未散。诸多新贵背地里都在看萧氏和张氏的笑话,一个是数百年风流的老大世族,一个是朝堂江湖都是举足轻重的现世魔头……结果一屁股的屎,当真是丢人丢到了极点。

    连给李皇帝打工的“稼穑令”张乾,这阵子也是没少受冷嘲热讽,只是他到底是心大,也不屑去争辩。

    “阿郎,宗长那边是甚么光景?怎地传言把萧氏女郎赶出武汉了?”

    “你这舌头恁般长,要不老夫帮你削断一些?”

    张乾冷眼看着自己婆娘,“莫要去扯这些闲言碎语,好好持家才是正道!”

    “是哩,是哩,你说的在理。”

    婆娘翻了个白眼,没继续纠缠,她也是聪明的,知道张氏非常特殊。嫁给张乾之后,也是听惯了张乾诉说的神异,神异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时候老宗长还在世,但整个江阴张氏,那时候就发生了变化。

    在张乾口中,张德那当真是妖孽得不行,几近描述,宛若神怪,听得张乾老婆一愣一愣的。

    虽说是不信,可一看如今张氏基业,她怎地还是要信上几分。

    纵然不是什么神异,祖宗保佑总归是有一点的吧。

    兴许就是祖坟埋得好呢?可江水张氏又没什么祖坟不祖坟的,祭祖就是给挥公老祖先磕头上贡,至于其他列祖,顺带能跟着吃一口冷猪肉,那就不错啦。

    新南市中,萧氏的狗腿子又忙活开来,之前到处跑关系漏了底,眼下虽说有些丢人现眼,把萧氏叫卖女郎的事体抖落的全天下都知道,但到底叫卖给的是数一数二的男人,总得说起来,也没到厚颜无耻的地步……大概是这样。

    “两位公爷,里边请!”

    萧氏在新南市开了酒楼,排场很大,闹市中独一家的安静地界,反而更显实力。和老城不一样,新南市不宵禁,整个酒楼二十四小时营业,三班倒的不仅仅是跑腿帮工,各种婆子、小姐,同样是要三班倒。

    楼中俊俏的小姐各有风姿,清纯的有,泼辣的也有,半推半就的也有,浪到飞起的更是比比皆是。

    朝廷也不禁这个,酒楼么,塞几个小姐,那也只是营销手段不是?至于这些个小姐跟客人陪吃陪喝之后,谈一个短期恋爱,合情合理合法。

    至于短期为什么是二十四小时甚至是一小时……管得着么。

    整个洛阳旧年的半掩门女郎都在这里讨生活,涂脂抹粉自是少不了,但有几分姿色的,每个月胭脂水粉必不可少,至于安利号的高档产品,一年下来,百几十贯捯饬在脸上是最起码的。

    而且酒楼分了等级,除了大堂之外,更有内堂和包间,至于过夜小住的“客房”,布置精致不说,一应装修除了皇宫,还真没几个王子公孙能够比一比的。实在是王子公孙压根就不喜欢富丽堂皇的口味,实用之余,再来点品味即可。

    堆砌名贵物料的玩法,高端贵族圈子里,真的是相当罕见。

    “这酒楼闹中取静,名字也是别致。”

    唐俭入内之后,扭头看一脸轻松的张亮,“张君以为如何啊。”

    “茂约公六十有六,老当益壮,老而弥坚……个中滋味,胜亮太多。太多啊。”

    知道唐俭不待见他,张亮也懒得给面子,这阵子两人都算是老树开花,重新在中央政治舞台活跃起来。实权是没有的,一个给长孙皇后吹捧女官事业真伟大,一个给李皇帝的“九鼎”制造业做监督……都是有钱有闲的主儿。

    “匹夫倒是长的狗胆。”

    老唐嘿嘿一笑,拂须又道,“你这差事要是办得妥帖,兴许还能领兵一回,如今四夷皆伏,若能捡个便宜,可别忘了老夫啊。”

    前头李董把张亮叫回来臭骂一顿,主要是骂他监督不利,当然这一通臭骂,也就是过过瘾,李董也知道这事儿跟张亮无关。

    事到如今,帝国固然是强大无匹,但内部当真是混乱不堪。前隋以来还活着的墙头草都不少,更不要说改元贞观时期的特殊新贵,乃至迁都洛阳之后的新新贵。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要剪除武汉官商利益集团,付出的代价之大,已经不是李董可以承受的。

    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及精神股东们,在贞观十四年可能还在偷鸡摸狗划划水,但在贞观二十四年,让他们抛弃如此庞大的利益,再送一个董事长去养老,又有什么难的?

    一口不平气,总归要出一出,张亮是心腹,被叫过来就是一通臭骂,李董神清气爽,张亮被骂的也很愉悦,总之,皆大欢喜。

    张亮被老板骂了一通,大概也是知道老板也有点认命的意思,在任上是没可能干掉国朝第一大奸臣,只能指望下一任能够达成愿望。

    但因为“九鼎”的特殊性,加上武汉这个超级城市的特殊形态,这就不得不转而猥琐发育,能让张亮去监督“九鼎”进程,颇有点“顾命”的意思。

    张亮心知肚明,但他还是很迷茫的,一是不知道“九鼎”的好坏标准,因为武汉那里并没有透露太多的技术参数出来,就算透露出来,他一是看不懂,而是不知道是不是武汉放的迷魂烟。

    二是不知道“储君”的人选是谁,老板已经因病身材走形,但还是没有下放权柄的意思,太子李承乾依旧是农夫,跟太皇这个推车老汉窝在长安城发呆,至于洛阳的魏王李泰……不提也罢。

    至于晋王那个病秧子,李皇帝真要是不顾一切选他,怕不是当场被“驾崩”,遗诏要什么样的,写一份就是,横竖不可能挑病秧子上位,这不是白白给“女圣”送人头么?

    在外已经受够了武汉的压迫,在内再让女圣陛下更进一步,还有饭吃?

    “茂约公如今备受女圣陛下器重,亮虽不才,族中亦有几个女才子,何不择日见上一面,倘使真有才学,还望茂约公提携一二啊。”

    “老夫闲云野鹤,如何敢言受女圣器重?不过是略有绵薄之力,以尽圣人之用罢了。这光景,不是来‘天上人间’消遣了么。”

    言罢,老唐嘿嘿一笑,邀着张亮道,“来来来,久不见张君,一醉方休。这‘天上人间’虽说天下雄州皆有置办,可唯独这京城新南市,乃是货真价实的‘不夜城’。”

    厚脸皮的老唐一边说话一边拉着张亮往里走,几十个酒楼人员恭候着,老唐摸出一枚镶钻金印:“开个甲字房。还有,郧国公最喜熟女,你们明白?”

    “公爷放心,今夜必定让郧国公满意。”

    “……”

    张亮黑着脸,心说老夫什么时候最喜熟女了?不过熟女也不错,省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42/ 第一时间欣赏唐朝工科生最新章节! 作者:鲨鱼禅师所写的《唐朝工科生》为转载作品,唐朝工科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朝工科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朝工科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朝工科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朝工科生介绍:
玄武门发生了点小事情,没过多久,大唐就换了一个新皇帝。而一只野生的工科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了此刻的长安。原本因为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大牛沾亲带故,想要混吃等死,但没想到大牛不要几年就会嗝屁。
于是,这只闯入大唐的野生工科生,决定发奋图强,争取有生之年做一台小霸王学习机出来,好名留青史。
他已经想好了,他的墓志铭上会这么写:小霸王其乐无穷啊!
唐朝工科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朝工科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朝工科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