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TXT下载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全文阅读

作者:令狐BEYOND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txt下载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51 连载

    关于这些生意上的描写,蓝晴写得十分精彩,而且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并不像是凭空杜撰出来的。

    池非一问,才知道原来在京城里还真有一位坐产招婿的米铺女东家。

    蓝晴是在一次行医的时候跟她认识并逐渐相熟起来的,而书中女主角沈如心的故事也正是以这位女东家的经历为原型而写出来的。

    其中有不少剧情是真有其事,只不过她在创作的时候故意夸张了一些,让故事变得更加富有戏剧性而已。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沈如心与沈二一家的明争暗斗。

    虽然过继的计划泡汤了,但沈二一家并没有就此死心,仍然一心想把沈家的家产夺过来。

    他们想出了一招毒计,那就是败坏沈如心的名声,想逼她自尽。

    于是他们到处散布沈如心的谣言,并且捏造各种无中生有的事实。

    沈父听到这些谣言后,气得差点中风,还好救治及时才安然无恙。

    沈如心知道这些谣言肯定是沈二一家所为,心中也是气煞。

    为了对付这些小人,她派人买通几个地痞流氓,然后让这些地痞流氓去哄骗沈二的两个儿子去赌场赌钱。

    所谓十赌九输,沈二的两个儿子因为赌红了眼,很快就欠下巨额赌债。

    当赌场的人因为要不到钱而喊打喊杀的时候,沈二一家害怕了,只能找沈父借钱过这一关。

    沈如心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她逼迫沈二一家签下欠条,并且声明一旦日后沈二敢再对他们沈家动歪脑筋,就把欠条低价卖给那些地痞流氓,让这些地痞流氓去找他们要钱,到时这些人要不到钱何止是断手断脚这么简单,把他们全家卖掉都有可能。

    沈二一家吓到了,果然从此安份了许多,不敢再乱来。

    在沈如心十八岁的时候,她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沈家当家人,平时总是穿着一身男装去做生意。再加上为人精明,一手算盘更是打得出神入化,因此被人称为算娘子。

    这一年天气不知为什么特别热,而且已经足足大半年没下过雨。

    沈如心觉得有可能会大旱,立刻分批秘密购进大量粮食,然后小心地藏了起来。

    果然,还真让她给猜中了,从这年开始,整个北方地区迎来了几十年都没见过的大旱,许多地方几乎颗粒无收。

    随着旱情不断扩大,大量的流民向南方迁移,连他们县城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流民。

    与此同时,米价飙升,已经升到了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的地步。

    沈如心知道再这样下去有可能会引起民乱,到时他们这些卖米的店铺肯定会首当其冲。

    于是她当机立断让自家米铺全部停业,并挂出售罄的牌子,不管米价升到多高都不卖。

    果然,没过多久,各地相继出现了民乱,许多米铺被抢砸一空。

    他们沈家的米铺除了一家在隔壁县城的店铺受到波及有些损失外,其他都安然无事。

    对于这个结果,众掌柜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少东家果然有先见之明。

    沈如心却并没有感到太高兴,因为她知道如果事态得不到控制的话,民乱还会进一步扩大。

    于是她把当地所有米商都约在了一起,商谈如何处理此事。

    她当众提出,最好由他们米商向官府提供一些不太值钱的陈米和粟米。然后由官府牵头,给灾民定时定点施粥。

    灾民有了东西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不再作乱。否则到时再乱起来,就不是打砸店铺这么简单了,很可能连商人们的家都被灾民抢光。

    米商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全都同意了这个提议。

    接下来,沈如心和几个老资历的米商作为代表,向当地知县大人提出了这个想法。

    知县顿时喜出望外,他这段时间正为如何筹集粮食安抚灾民而大伤脑筋呢,想不到救星说来就来了。

    于是,在知县的主持下,由当地米商出粮食,开始给灾民定时定点地施粥,果然让灾民们迅速安定下来。

    在得知这个提议是沈如心最先提出来的,知县更是对她大加称赞,还送了一块题为“积善之家”的横匾给她作为奖励。

    有了这块知县大人亲手所写的匾,沈家的声望顿时拔高了许多,沈父因此笑得见牙不见眼。

    在这期间,沈如心还在路上救了一个受伤的少年,并把他暂时带回家中进行包扎。

    少年醒后,对沈如心一家表示感谢。

    沈如心看他举止斯文,言谈有礼,像是个读过书的人。

    一问之下得知,这少年名叫孙科,家住北方县城,父亲是当地一个秀才,母亲早逝。

    孙科虽然跟父亲读过书,但天资有限,不是科举的料,所以读到十六岁的时候就没再读了,而是跟着一个与父亲相熟的帐房先生做学徒。

    后来北方大旱,他就跟着父亲往南方来了。

    可是在路上的时候,他父亲因为劳累过度得了重病,结果很快就去世了,只留下他一个人。

    孙科跟着其他流民来到这里后,有几个流民看出他身上可能藏有银子,于是就动手抢劫。

    孙科拼命反抗,结果被那几个流民打伤在地,最后才遇到了刚好路过的沈如心。

    沈如心听说他是个孤儿,而且又学过帐房,心中一动,觉得他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

    为了考察他的人品,沈如心就主动提出让他留在店里帮忙。

    孙科正愁无处可去,闻言大喜过望,立刻答应下来。

    看到这里,池非推测,这孙科应该就是男主角了。

    果然如他所料,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沈如心与孙科开始各种接触并逐渐产生感情的过程。

    其间孙科还曾奋不顾身地救过沈如心一次。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相救,沈如心决定跟他摊牌,看他是否愿意成为上门女婿。

    在沈如心跟他摊牌后,孙科竟然很快就答应了。

    他早就对沈如心心生仰慕,而且自己是个孤儿,又不打算考科举,就算成为上门女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过多久,两人就顺利成亲了。

    婚后半年,沈如心就怀上了孩子,这让沈父沈母惊喜不已。

    十个月后,沈如心顺利产生一子,起名沈继宗,表示继承沈家之意。

    抱着沈继宗这个亲孙子,沈父沈母激动得热泪盈眶。

    苍天有眼,沈家终于有后了!

    生完孩子后,沈如心并没有就此安于内宅做个后院妇人,而是重新穿回男装继续以沈家当家人的身份经营着沈家的产业。

    在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后,沈如心已经彻底成熟,成了一名眼光长远、深谋远虑的大商人。

    而她的丈夫孙科,也成了她的得力助手,两人一起努力经营着这个家。

    十年后的一天,沈如心在路上遇到了她当年的未婚夫张益。

    只见张益正带着一个长相娇俏的年轻女子在街上走过,两人你侬我侬显得十分亲密。

    沈如心认出,那名女子正是张益新纳的妾,这已是他纳的第三房妾。

    看到这一幕,沈如心不禁会想,如果她当年没有选择坐产招婿,而是按照婚约嫁给张益的话,如今的她是不是也会跟张益的妻子一样,和这个千娇百媚的女子以姐妹相称?并且强颜欢笑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一个接一个地纳妾?

    想到这里,沈如心冷冷地笑了一下,然后目不斜视地从他们面前大步走过。

    当沈如心过去时,张益有些奇怪地看着她的背影。他觉得这个长相清秀的男子好生面熟,他仿佛在哪里见过。

    估计他作梦也想不到,这个举止洒脱,充满自信的男子,其实是个女扮男装的女子。

    而她不是别人,正是曾与他订下过婚约的沈如心。

    此时的沈如心,不仅是个举足轻重的大商人,而且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更是沈家名符其实的当家人。

    当年因为那一个决定,如今的两人已经走在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再无任何交接。

    至此,整部《算娘子》到此结束。

    ……………………

    看完整部手稿后,池非放下稿子沉默不语。

    此时的蓝晴十分紧张地看着他,仿佛在等待判决书的被告一样。

    终于,池非微笑道:“恭喜你,写得很好。”

    蓝晴一听,顿时激动得眼泛泪光,结结巴巴地问:“是、是真的吗?”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没必要骗你。

    你这部小说的文笔和用辞比你第一部作品《医缘》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又上了一层楼。你果然很有天份。”

    “如果之前不是你骂醒我,我肯定写不出这样的稿子来。谢谢池非先生,不,谢谢苏主编……”蓝晴已经兴奋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因为说这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她最崇拜的池非先生,这绝对是对她最大的肯定,没有之一。

    池非听得一头黑线,他上次哪里骂过她了,只是说得稍微重一点而已。算了,还是说回正事吧。

    “这稿子我帮你带去给聚雅斋的金掌柜看看,应该能拿到一个不错的价钱。

    毕竟你已经是第二次投稿,而且这次的稿子质量更高。”

    蓝晴却有些惊讶地问:“这稿子不能在文学报上连载吗?”

    “你想在文学报上连载?你难道不知道我跟福王的恩怨吗?

    之前也有几个作者是在我这里连载故事的,但因为福王的事,我都放他们走了,允许他们在其他报纸上继续连载。

    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不想因为我自己的事而连累他们。”

    “我不怕,我才不怕那种卑鄙小人呢。

    我就是想在池非先生您的文学报上连载,才来找您的。

    只要能在文学报上连载的话,就算不能出版我也不介意。”

    “你傻的吗?你好好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掺进这滩混水来?”

    “当初如果不是您肯收下我的稿子,我根本就入不了这行。我就是想在您的文学报上连载。”蓝晴一脸坚定地说道。

    池非有些头痛地说:“你就是想报恩也不是这样报的。

    更何况当初就算没有我,以你的水平也一定会有人赏识的,这只是迟早的问题。”

    蓝晴苦笑道:“您不用哄我了,我当初拿着稿子四处碰壁,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写的东西。

    只有您肯收下我的稿子,而且还帮了我这么多。

    我这不算是报恩,只是真心想在文学报上连载而已,请您不要赶我走好吗?”说到这里,她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池非看了她一会,终于叹了口气说:“好吧,你想连载就连载吧,只是你得答应我两个条件。”

    “好,您说。”她满怀期望地看着他。

    “第一,你要搬到我们报社的女子宿舍区来住,到时我会给你安排一个单人房,另外三餐也在这里吃。

    第二,你以后每次出门行医之前,都要在房间的纸板上写上你要去哪里,以及要见什么人,并且要留下对方的地址。这样万一你当天没有回来,我们也能凭这些信息去找你。”

    “您说,让我搬到报社里住?”蓝晴惊讶地问道。

    “是的。报社后面就是印刷厂以及宿舍区,男女宿舍区是分开的。女宿舍区还有很多空房,你可以随便挑哪一间。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食堂,三餐都有人负责煮食,你到时直接过去吃就可以了。

    不管吃住都是免费的,你今天或明天就可以搬进来。”

    “我怎么能白吃白住呢?这不行,我一定要给住宿费和伙食费。”

    “在这里包吃包住的还有三十多个人,多你一个不过就是多加点饭菜而已。

    你不是会医术吗?以后这里的人身体不舒服的话,你就免费帮他们诊治一下,这诊金就当是抵消掉你的住宿费和伙食费了。”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就让你在文学报上连载,否则就不用再说了。”

    “那、那以后就麻烦您了。”蓝晴眼眶发红地看着他。

    她看得出来,池非先生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护她的安全,二是想在生活住宿方面帮助她。

    她除了感谢以外,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那就这样说定了,你最好今天或明天就搬进来,到时我把你介绍给其他住在这里的人认识。

    他们大部分都是孩子,很容易相处的。”

    “我、我知道了。”

    就这样,蓝晴搬进了报社的女子宿舍区,成了报社里的免费大夫。

    而她的新作《算娘子》也正式开始在文学报上连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52 算娘子

    凡是看过《医缘》的读者,都对这部小说印象深刻。

    因为这是一部非常少见的以女性视角所展开的女主文,而且作者铃人文笔清新,用词文雅,有种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

    因此很多读者都觉得,这位铃人很可能是个女作者。

    尤其是故事的结局,既悲伤又凄美,当时让许多一直追书的女读者哭得难以自已。

    这是近几年来继《梁祝》之外,另一本能让人如此受感染和动容的惊艳之作,让人久久都无法忘怀。

    事隔半年,铃人再次在文学报上连载新作,自然引起了不少看过前作的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关注。

    这篇名为《算娘子》的新作就印在池非先生的《重生》旁边,自然分外引人注目。

    为了吸引读者,池非特意把《算娘子》的第一章加长。

    将前期的故事背景,沈家的人物介绍,以及沈如松的意外身亡,直到沈二想要通过过继小儿子的方式来谋夺沈家的家产。

    最后沈如心在几经考虑后,终于决定不嫁到张家,而是选择坐产招婿的全过程都一一交待清楚。让读者对整件事的起因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

    果然这第一章一出,顿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议论。

    支持和反对这个决定的读者几乎各占一半。

    虽然魏律也有明文规定,如果家中没有儿子或儿子身亡的话,只要女儿肯坐产招婿,其孩子出生后只要跟母亲姓,确实可以继承祖业。

    然而自大魏立朝以来,真正会这样做的人家非常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因为古人讲求多子多福,就算是穷人家也会想多生几个儿子,富人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正妻不能生,那就纳妾,直至生出儿子为止。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男方身体有问题而生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从兄弟里或族里找一个还未懂事的小孩过继。这样既能养得熟,又能解决无人继承的问题,极少会过继一个已经成年的晚辈。

    除非真遇到极端情况,才会让女儿坐产招婿。

    而《算娘子》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极端情况:父母年老无力,唯一能继承家业的男丁突然离世,然后族里相逼,再加上有心人在背后算计。

    反对这个决定的读者大多是比较传统的人,或者说是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男性读者,觉得由一个女子来继承家业于理不合,有违宗法。

    支持这个决定的则大多是女性读者,她们觉得凭什么女子就不能继承家业。

    而且沈如心并非是贪图沈家的家产,而是为了让父母双亲能够安度晚年才作出这个决定。不仅符合律法,而且用心至孝,这难道还有错吗?

    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辞,争锋相对。

    在这种情况下,池非还火上浇油地重开了之前的读者来信版块。

    只不过他这回学精了,不再玩作者答读者问题这套,而是把支持和反对这两边读者所寄过来的信件全部拆开,然后筛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想法刊登在读者来信版块里,给双方提供一个正面pk的平台。

    这招果然有奇效,无数的信件蜂涌而至,大部分读者就这个问题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国人最喜欢做什么?当然是看热闹了。而看人吵架或打架则是最常见的看热闹方式。

    看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竟然能够在大名鼎鼎的文学报上刊登出来,这更让那些写信来的读者大感振奋,有种被人关注的兴奋感,于是信就写得更加起劲了。

    而大部分读者则完全就是一副看热闹的心态在看文学报上不断上演的争论大戏,看得十分过瘾。

    池非这招省时省力的神来之笔顿时让文学报的销量再度飙升,达到平均每期两万份的惊人数量,再度超过原本在文学报停刊期间独占螯头的新京报,成为全京城销量最高的报纸。

    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其他报社东家都想不到竟然还有这种神操作,真是不得不服。

    于是许多报纸有样学样,也纷纷开通了读者来信专栏。

    有些没什么读者写信过来的冷门报纸,干脆找人冒充读者在上面发表各种出位的言论以搏眼球。

    随着文学报的销量暴增,《算娘子》的热度也跟着水涨船高,逐渐成为继池非先生的《重生》外,另一部台柱级作品,其影响力也仅在《重生》之下。

    因为《算娘子》的爆红,来找蓝晴洽谈出版的书商也越来越多,有的书商甚至出到每千字八百文的高价。

    而蓝晴却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选择了由聚雅斋来出版《算娘子》。

    稿费由之前《医缘》的每千字三百文,涨至每千字五百文,这已经是一个名声颇大的作者才能拿到的价位了,对此蓝晴相当满意。

    而让她更加满意的是报社的环境,不仅干净整洁,而且住在这里的除了彭大强夫妇外,全是年幼的孩子,完全不用像以前在外面租房子时,担心邻居是什么样的人。

    尤其是这些孩子在知道她是大夫后,都对她表现出既好奇又尊敬的态度,开口闭口都是蓝姐姐地叫她,让她倍感温暖。

    在得知这些孩子的身世和经历后,蓝晴对池非的崇敬之情瞬间又加深了一层。

    深感池非先生真是她见过最好的人,不仅收留了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还给他们安排了后路,这样的善心实在让人敬佩。

    相比起那些稍微做件好事就巴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的权贵富豪们,像池非先生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爱之人。

    相比于平民百姓们的热闹生活,此时京城内部,正暗流涌动。

    因为礼部尚书的继任人选,一直迟迟未定。

    按道理来说,二皇子一派当中最有力的竞争人选,前任礼部右侍郎张廷安因为涉及私盐案被抄家砍头后,这礼部尚书的位置理应落到了大皇子一派手中。

    因为在大皇子一派中,适合接任礼部尚书一职的文官大有人在。

    然而今上却迟迟未定下继任人选,而原礼部尚书邓大人已经告老还乡两月有余。

    换句话说,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已经悬空了两个多月。

    由于今上态度不明,有不少人猜测今上可能并不想把这位置让给大皇子一派,以免大皇子在朝堂上的势力过大。

    一时间,不仅大皇子一派有所疑虑,就连二皇子一派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再争一下这位置。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53 异事

    就在这个非常敏感微妙的时刻,一天上朝的时候,刑部尚书姚大人忽然向皇上禀报一事,说他的三弟姚敬堂得知一件异事,在沿海一带有洋人向多个府县的乡绅富人免费发放一种名为“乌香”的提神之物。

    这种名叫“乌香”的东西在吸食后,确实可以让人精神大振,甚至有飘飘欲仙之快感。

    于是此物迅速在沿海当地盛行,甚至成为了富商名流的风雅之物。

    许多人邀请客人到自己家中吸食此物,作为一种联谊的手段。

    姚敬堂觉得此事有异,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发现这种名为“乌香”的药物竟然会让人上瘾。

    人一旦上瘾后,只要停止吸食,就会痛苦万分,生不如死。因此上瘾者会不顾一切地寻求此物,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向洋人购买也在所不顾。

    可见此乃洋人的阴谋,目的就是用这种毒物来引诱民众吸食上瘾,然后再高价卖出,以获取暴利。

    在查清此事后,姚敬堂立刻加急传信兄长姚大人,要求兄长彻查此事,严惩涉案的洋人和与其勾结之人。

    收到信件后,姚大人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这才在朝堂之上禀报此事。

    在听完姚大人的陈述后,众官员顿时一片哗然。如果此事是真,确是一件大案。

    今上立刻下令姚尚书彻查此事,并任命姚尚书的三弟姚敬堂为临时钦差,有权调动当地官府和地方卫所官兵逮捕相关人员。

    自此,继私盐案后,另一件震惊朝野的“乌香案”就此浮出水面。

    ……………………

    第二天一早,最新一期新京报就报道了此事,让全京城的民众第一次知道这世上原来有一种名叫“乌香”的毒药,而且这种毒药还能使人上瘾。

    就在这期新京报发行的第二天,原本五天发行一期的文学报突然提前一天上市,并且多出了整整一页纸。

    这多出来的一页纸写的不是其他,正是这两天最引人关注的“乌香案”。

    连文学报也开始报道时事新闻了?

    咋看之下,许多人心中都不禁升起这个疑问。

    然而当读者们细看之后,才发现这一页纸与其说是时事新闻,还不如说是详细描写“乌香”的危害之处。

    与新京报只有文字描述的报道不同,文学报这多出来的整页纸几乎全是图画,而且那逼真写实的独特画风一看就是出自于池非先生之手。

    每一幅画都标上了日期,但奇怪的是没有年份和月份,不知具体是哪一天所画。

    在其下方还为每幅图作出了备注,以说明上面画的是什么。

    第一幅图是一个很大的笼子,整个笼子四周似乎被纸给包上了,显得密不透风。在其下方的备注也清楚写道:为了验证乌香是否会成瘾,特意订造了一个笼子,笼子四周封上油纸,避免烟雾外泄。

    第二幅图是一条很大的狗,看起来十分凶恶威猛。下方的备注是:此为实验对象,朋友家里的一条看家犬。

    第三幅图是一个普通的焚香炉。下方备注是:此乃让乌香产生烟雾的焚香炉,将会把适量的乌香放进炉里点燃。

    第四幅图就是狗被关进笼里,焚香炉也被放进了笼子里,可以清楚看到笼子里面烟雾弥漫。下方的备注是:此及实验的第一天,面对这些浓烟,实验犬显得燥动不安,可能以为发生火灾。

    接下来的十几幅画,就是详细临摹了几天来,这条实验犬的所有反应以及变化。

    包括它从一开始十分抗拒这浓烟,逐渐变得一看到这些浓烟就主动接近。

    平日逐渐出现萎糜不振、嗜睡、反应迟缓等症状,与之前那副凶恶威猛的样子简直判若两狗。

    然而每当这条狗在笼子里吸过那些烟雾后,随即变得十分亢奋和好动。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画的是那条狗不断地在笼子焦急地闻来闻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下方备注是:实验第五天,停止对实验犬进行烟熏实验,观察其反应。

    接下来几幅画,就是详细临摹这条狗的所有反应。

    由一开始的烦燥不安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正常,不仅嘴角流涎,还不断地打寒颤,抽筋,发抖,就像是得了瘟病一般。

    似乎由于太过痛苦,那条狗不断发出阵阵哀鸣,身体不停地抽搐着,看上去十分可怜。

    在最后一幅画中,下方备注是:狗尚且如此,如果上瘾者是一个人的话,那又将如何?

    由于这些画实在画得太过逼真了,让人一目了然。

    尤其是结尾那句话,简直让人毛骨耸然。

    相比于新京报的文字报道,文学报这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展示更加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这就是文字和画面的区别。

    在新京报的推波助澜下,这期文学报随即创下了建报以来的最大销量,一共售出了两万六千份。

    不仅是平民百姓,就连那些住在内城的权贵富豪们也都争相购买。

    ………………………………

    “看来,孤还是低估了苏真这个人。此人确实是个人才,不可小觑。”大皇子赵焞裕放下这期刚买的文学报,颇有感触地说道。

    他的幕僚捋着胡子说:“此人的确有些不凡,从这期报纸来看,他应该早知此事。”

    “哦,此话怎讲?”

    “殿下,您有所不知,印刷文字跟印刷图样是两回事。

    印刷文字只需要用活字印刷术,短则一两天,长则四五天即可印好。

    但印刷图样则不同,需要雕版工把原图一点点地刻在雕版上,直至全部刻好才可以进行印刷。

    图样越复杂,需要雕刻的时间就越长。像数量如此多的图样,就算有好几名雕版工同时雕刻,也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刻好。

    换句话说,苏真他应该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知道此事。

    在下甚至怀疑,他可能是最先发现此事之人,否则怎么会想到利用狗来做实验。”

    “假如真是他最先发生的,他又为何把功劳让给姚敬堂?

    他大可借此机会扬名,甚至因此而授官都有可能。”

    “殿下觉得此人可是想当官之人?”

    大皇子想了一下,失笑道:“是孤把因果给搞混了。此人如果想当官的话,根本就不会把这功劳让出去。他既然让出去,就是不想牵扯进这件案子里。”

    “不管怎么样,只要他不是二殿下的人,一切都好办。”

    “确实,这样的人才如果为赵焞丰所用,绝非好事。

    孤当初就想过,如果他不接受孤的招揽,孤只能毁了他,以免夜长梦多。

    只是没想到还没等孤出手招揽他,就被镇国公捷足先登了。”

    “此事远远未完,接下来就看姚尚书怎么做了。”

    “为了让自己兄弟扬名,姚尚书一定不会让此事轻易结束的。我们就等着瞧好了。”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54 结果

    就在大皇子和他的幕僚在谈论此事时,池非则被宁志远叫到了镇国公府,把事情的调查结果跟他仔细说了一遍。

    “还好你发现及时,乌香在沿海一带果然开始泛滥了,已经扩散至多个县城。

    那些乡绅名流称乌香乃来自海外的风雅之物,经常聚在一起吸食,故乌香又被他们称为神仙膏。

    由于此物在当地上流社会极其流行,于是逐渐扩散到有些家底的小康之家甚至普通民众,扩散速度极快。

    姚敬堂去调查的时候,那些洋人已经开始对这些乡绅名流限价出售了,一斤卖到十两银子左右。

    有不少二道贩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从洋人那里购进一大批货,然后到更远的地方去诱骗其他人吸食,等其上瘾后再高价出售。有了这些人的加入,乌香才会扩散得这么快。”

    “那现在姚大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吗?”

    “其实姚尚书早就已经做好了抓捕的准备,只是等皇上发话而已。

    既然皇上已经同意彻查此案,并任命姚敬堂为临时钦差负责处理此事。

    估计不用多久,姚敬堂就会开始大肆抓人,尤其是那些可恶的洋人。”

    听到这里,池非并没有显得太高兴,反而露出一丝凝重的表情。

    “怎么,你觉得有问题?”宁志远看他表情有异,于是问道。

    “如果有大量洋人被捕,我怕会引起洋人的集体抗议。还有,我更担心今上会矫枉过正,直接下令海禁。”

    池非的担心是有原因的,在他那个世界,明清两代海禁最为严重,到了乾隆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中国由此经历了漫长的闭关锁国阶段。

    由于闭关锁国,中国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吸收不到国外的先进技术,甚至还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当时的中国严重落后于欧洲列强,为后来鸦片战争的惨败埋下了隐患。

    可以说,中国近代的悲惨国运,正是从闭关锁国这一举措开始的。

    池非不想因为这次的事,使大魏的皇帝直接下令海禁。

    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后果可能比鸦片进入大魏更加严重。当然,这后果可能要很多年之后才会显现。

    宁志远却十分乐观地说:“对付洋人我们最有经验,只要连哄带吓,他们自然就会乖乖听话。

    至于海禁的话,倒是有可能。

    皇上曾经提过,现在大魏的洋人越来越多,不好管治,如果不能加以控制的话,只能下令海禁了。”

    池非正容道:“岳父,如果可以的话,请您一定要劝阻皇上不要海禁。

    一旦海禁,我们大魏将会与外界断绝联系,连外面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这可并非好事。”

    “我身为武将,不适合掺合政事,这事只能由文官来做。

    不过你放心,现在海运生意获利丰厚,皇上应该不会轻易海禁的。”

    “希望如此。”

    “对了,你之前不是奇怪我为什么让你这么早就在文学报上刊登乌香的实验图文吗?你现在想通没有?”

    “我回去想了一下,觉得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上早知此事,因此岳父您才不怕此事提前见报。”

    宁志远笑道:“果然聪明,一猜就猜到了。

    实话跟你说,我把此事告诉姚尚书后,我们两人立刻一起去找皇上禀报了此事,只是没有说出你是第一个发现的人而已。

    老姚还对皇上说,他想派三弟姚敬堂去调查此事,请皇上批准。

    皇上不仅批准了此事,还任命姚敬堂为秘密钦差,并赐以尚方宝剑,赋予其先斩后奏之权。

    前几天在朝堂上对姚敬堂的任命,只是皇上配合老姚演的一出戏而已。”说到这里,他忽然用手指沾了些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礼”字。

    池非一看,顿时明白过来。

    显然皇上是想借此机会把姚敬堂提拔到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来。

    怪不得继任人选迟迟未定,原来皇上心中早有定案。

    看来,外界的猜测还是有点道理的。

    皇上确实不想把礼部尚书的位置让给大皇子一派,以免其权力过大。

    宁志远看他的表情,知道他已经想明白了,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这个女婿果然聪明,一点就透,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宁志远谈兴颇浓地说:“保皇派这三个字可不是随便取的。如果不能与今上推心置腹,又如何能够得到今上的信任。

    阿真,你已经是自己人,很多事我也不怕告诉你。

    我宁氏一脉能够历经数朝始终圣眷不断,就在于坚守‘放权’、‘不争’和‘固军’这三条铁律。

    第一条铁律是放权,所谓放权,指的是兵权。

    太祖皇帝在刚建立大魏之初,先祖是最先把兵权主动奉上的统领,因此才得到了太祖皇帝的信任获封国公之位。

    至于同期那些死握着兵权不放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下场。不是被流放就是满门抄斩。

    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兵权都是敏感至极的东西,岂容他人觊觎。

    除非有心造反,否则兵权这玩意对于任何一个大将来说其实都是烫手山芋。

    如果捏着不放的话,更会变成一道催命符。

    先祖早有明训,宁氏一脉绝不可贪恋兵权,该放就放。

    所以我宁氏一族可以说是最看重兵权,同时也是最不在乎兵权的家族。

    这道理其实就好比借钱一样,假如我借钱给你,到期后你不仅如数归还,而且还不用等我开口就主动还钱,那我就会觉得你这个人讲信用,下次再借你钱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你不还了。

    而那些死捏着兵权不放的人,就相当于借钱不还的人。如果你是债主,是不是很想教训他们一顿?”

    池非赞同道:“岳父说得对,这的确跟借钱是一个道理。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无还,再借很难。”

    “这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但他们就是舍不得手上的权势,才会一错再错,到最后只剩死路一路。

    第二条铁律是不争,所谓不争,一是指不掺合皇子们的争斗,绝不提前站队,只忠于最后坐上那位置的人。

    二是不争功不争名,今上有任命就接,无任命也不强求,要尽量做到无欲则刚。

    第三条铁律是固军,所谓固军,就是不管主枝还是分枝,都必须有人从军。

    并且相互提携,让宁氏一族在军中始终保持威望。虽然也允许有人从政,但军中的威望和权势才是宁氏一族的根本,绝不可弃。

    只要自身有本事的话,就算一段时间内无所作为,也终有被重新重用的那一天。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

    我宁氏一脉自第一任镇国公跟随太祖建立大魏那天起,就一直坚守这三条铁律,这也是镇国公府能够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你看看这么多年来有多少曾经烈火烹油,风光无限的家族,到如今能留下来的又有多少?

    争?有什么好争的,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池非听完这番话,不禁拍手称赞说:“宁氏先祖确实深明远虑,洞察人心,真是一名智者。”

    “那是当然,我曾经看过先祖的行军手扎,里面全是他在行军打仗时的各种想法和应对。

    其智之高,其思之妙,实在让我等晚辈汗颜。扯远了,再说下去就没完没了了。

    小芷还在外面等你,你就过去陪陪她吧,这丫头整天念叨着你。”

    其实还有一条铁律宁志远并没有说,这第四条铁律只有宁氏家主才有权知道。

    因为这条铁律听起来实在有些大逆不道,是不能对任何人说的,更不能见诸纸上,只能由宁氏前任家主单独告诉新任家主。绝不可为第三者所知,否则会有抄家灭门之祸。

    池非正准备离开时,忽然想起一事,开口道:“岳父,关于那些贩卖乌香之人,小婿有个想法,请岳父不妨参详一下。”

    “哦,说来听听。”

    “与其将这些人直接判刑,还不如利用完后再处刑。

    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婿认为可以先迫使他们吸食乌香。

    等其上瘾后,再押着他们往大魏全境展览,向所有民众展示其药瘾发作时的惨状。

    让所有人亲眼见识一下乌香的危害,以儆效尤。这应该比任何苦口婆心的劝说都要有效。”

    宁志远一听,放声大笑道:“好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个法子妙。我会跟老姚提议的,他应该会很喜欢你这个想法。”

    “小婿只是希望乌香这种害人之物能够真正在大魏绝迹,以免遗害千年。

    说起来,这次还算运气好发现得早。

    其实乌香这种能致人上瘾的毒物所能产生的暴利远胜于私盐,如果像之前的私盐案那样,牵涉的世家和官员众多,到时就很难根除了。”

    其实池非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幸好现在的洋人还不够强大,科技还不够发达,远远未达到满清时洋人军舰船坚炮利、难以匹敌的程度。

    否则这次的事极有可能会变成一场新的鸦片战争,胜负难料。

    宁志远点头道:“你说得对,幸亏发现得早。这回你确实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岳父过奖了,如果没什么事的话,小婿就先告退了。”

    “好,你去吧。”

    等池非走出书房后,宁志远心情极好地慢慢喝起茶来,脸上始终笑容不减。

    他现在对这个未来女婿极为满意,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惊喜,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155 泥坑

    一个月后,被皇上临时任命为督办“乌香案”钦差的姚敬堂带着上千官兵押着三百多名嫌犯以及数车赃物返回京城。∟★八∟★八∟★读∟★书,.2▲3.o︾

    这队人马刚一踏入京城,就引起了轰动。

    在这三百多个嫌犯当中,光是洋人就有六十多个,其他全是贩卖乌香或与洋人勾结的嫌犯,其中包括一名县丞和多名当地乡绅。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姚敬堂就带着所有嫌犯的口供与赃物,当着众官员的面,向皇上禀报了案情的经过。

    此案涉案人员一共三百二十七人,其中负责供货和销售的洋人一共六十五人,私自贩卖乌香者一共二百一十三人。剩下的四十九人皆为当地乡绅以及一名县丞,他们与洋人勾结,为其提供便利销售乌香。

    经调查,沿海一带多个县城乌香泛滥,初步调查至少有超过两万人因吸食此物而上瘾。

    以每斤乌香十两银子来算,这两年来这些洋人至少获利六十多万两,已经截获到的乌香一共三万六千斤。

    众官员一听竟然有这么多人因吸食乌香而上瘾,顿时为之哗然。

    皇上听完姚敬堂的汇报后,大为震怒,要求刑部对涉案人员进行严惩。并通告全国,凡是发现贩卖乌香者,一律处斩。

    这时,姚敬堂忽然向皇上提议说,为以儆效尤。可以先让这些罪人吸食乌香,等其上瘾后,再押着他们往大魏全境展览,向所有人展示其药瘾发作时的惨状。等其展览结束后,再对其处刑。

    皇上觉得此法甚好,于是命刑部照办。其他官员也对这种处置方式大加赞赏。

    第二天一早,新京报就详细报道了此事。¤八¤八¤读¤书,..←o

    姚尚书的三弟姚敬堂瞬间成了红极一时的名人,所有民众包括众多读书人都称赞说有其兄必有其弟,这姚敬堂大人不愧是姚家人。

    就在所有人都在为此案议论纷纷时,池非终于见到了从外地平安归来的简书棋。

    两月没见,简书棋明显瘦了一些,但整个人却变得成熟了许多。以前身上那种明显的书生气已经消失不见了,变得更加沉稳和踏实。

    可以看出,这趟旅程对他影响颇大。

    喝着池非亲手泡的茶,简书棋笑了笑说:“一喝到这么难喝的茶,我这才有种自己终于回来的感觉。”

    池非皮没好气地说:“那真是委屈你老人家了。”

    简书棋忽然放下茶杯说:“阿真,我见到那个人了。”

    池非知道他说的是那个给他寄乌香的同窗。

    “然后呢?”

    “那个人早就因为长期吸食乌香而上瘾,整个人已经废掉了。

    除了乌香以外,他已经不在乎任何东西,更别说读书科举了。

    我质问他为什么要把乌香寄给我,引诱我吸食。

    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吗?

    他说凭什么我能考上举人,而他只能默默无闻地呆在这个破地方。

    当年上私塾的时候,明明他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勤奋,但为何直到今天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这太不公平了。

    他说他并没有真把我当成什么同窗好友,他实际上从心里看不起我,觉得我不过就是倚靠家世才得到这一切。

    所以他要用乌香毁了我,让我变成和他一样的人。”

    池非反问:“你不要告诉我,你在为那种小人所说的话而感到难过?”

    “我并没有感到难过,只是有点唏嘘,原来人心真的可以丑恶至此,即使那人曾是我的同窗好友。

    除了那个人以外,这一趟旅程还让我见识到了许多阴暗狠毒之事。

    我这才发现自己以前太天真了,简直天真到有点傻。”

    “世间最黑暗之处,莫过于人心。

    你能了解到这一点,我反而放心了许多。

    因为官场之凶险诡谲,远超你想象之外。

    你可能在不经意间说错了一句话,却被某个小人记恨在心。然后在你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陷害于你,而你却根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

    还有为何会有这么官员选择和光同尘?

    那是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同流合污的时候,你想保持洁身自好的话,只会被众人视为异类而加以迫害。

    为了自保,有时就算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和光同尘。

    正如当所有人都掉进泥坑的时候,当他们看到有个人一身干净地走过。

    他们会想,凭什么我们一身污泥,而你却能干干净净?

    所以他们通常会选择把那个干净的人也拖进泥坑里,这样他们才能心安理得。

    这就是你将来要面对的官场和各种人心。如果你想保持干干净净的话,我劝你还是不要跳进这个泥坑里。”

    “假如我一定要跳进去呢?”

    “那你就要做好弄脏自己的准备。

    有些事你可能不想做,不屑做,不敢做,但为了达到目的,却不得不做。

    你要面对的是一大群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如果你不想被他们吃掉,只能变成比他们更凶残的野兽,把他们全都咬死。

    因为你想要的东西,也是他们想要的。

    为了把你挤下去,他们会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前段时间礼部右侍郎张廷安为何会被抄家砍头,真的只是因为他在二十多年前贩卖私盐吗?

    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他挡了别人的路,所以别人要把他除之而后快。

    你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官场。没有是非黑白,只有各种利益和立场。”

    简书棋深深地看着他说:“阿真,这些话你早就想对我说了对吧?

    只是那时我过于天真,所以你知道就算说了也没用。”

    “你能这样想,表示你已经开窍了。我朋友不多,实在不想哪天突然听到你的死讯。”

    简书棋失笑,“你说话还是这么直接。”

    “我再问你一次,你真的打算跳进这个大坑吗?”

    “阿真,你应该知道我骨子里是个心高气傲的人,我不甘心一辈子做个碌碌无为的人。

    我想要权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所以这坑我是一定会跳进去的。

    你说得对,既然要跳进这个凶险诡谲的泥坑,就要做好弄脏自己的准备,否则连自己怎么死都不知道。”说到这里,简书棋的表情变得十分严肃。

    看到他这副样子,池非有些放心了。

    虽然还差得远,但如今的简书棋至少已经认清了现实。

    只有认清现实的人,才能放下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的做事和做人。11百度一下“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56 现世报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官府的衙役敲着锣一边走一边大喊着叫所有人聚集到菜市场门口观看犯人受刑,所有人都要去,不得有误。

    为此,所有在家的人只能锁好门窗跟着去,至于在外面营业的店铺也只能暂时关门,由掌柜带着店里的伙记去观看。

    每个城区都有一到两个菜市场,这天中午,所有人都各自聚集到所在城区的菜市场去观看所谓的犯人受刑。

    一时间,每个菜市场里面,都处都是人,密密麻麻的一大片。

    文学报的报社也不例外,池非于是就让张小娥、大牛、彭大强夫妇这四个大人带着所有孩子去观看,并负责看好他们,以免有人走失。

    就在所有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官府的人终于出现,他们用担架抬着几个人来到了菜市场的中央,然后把那几个绑住手脚的人扔在地上任人围观。

    这是怎么回事,这些难道就是犯人?

    民众议论纷纷地看着地上那几个男人。

    “所有人肃静。”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大声喝道。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全部人闭上嘴看着那个官老爷。

    那个官员大声道:“这些人都是有份勾结洋人贩卖乌香的人犯,为以儆效尤,圣上下旨要让所有人看清楚乌香上瘾后会有什么后果。

    现在谁也别说话,都等着看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说完,他坐在衙役特意给他准备好的椅子上,然后表情严肃地看着那几个犯人。

    为了让涉案的犯人能够清楚表现其惨状,刑部这几天早就让这些人对乌香上瘾了。

    一旦停止用药,就会痛苦无比,惨叫连天。

    经过多次的实验,官兵们已经掌握了犯人药瘾发作的时间间隔。

    刑部尚书姚大人看到是时候了,于是开始按皇上的吩咐将这些犯人进行当众展览。

    就在众人安静围观的时候,犯人们的药瘾开始发作了。

    他们大多先是开始打冷颤,然后身体不断地发抖,紧接着身体好像有无数蚂蚁在咬似的不断扭曲抽搐起来。

    不少人开始流泪、流汗、流鼻水、并且不停地动来动去,还发出刺耳的惨叫声和哀嚎声,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咬他们一样,显得十分痛苦。

    许多人由于太过难受,干脆不断用头或身体撞击地面,以缓解那股仿佛从骨头里痒出来的难受感。

    如果不是手脚被绑住,他们很可能会抓烂自己的脸。

    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人的反应越来越大,不停地用头撞地,不停地惨叫,简直发了疯一般。

    一时间,惨叫声、撞击声、仿佛野兽一般的哀嚎声此起彼伏,让人听得毛骨耸然。

    所有民众都被眼前这幅可怕的光景给吓到了,他们完全没想到乌香上瘾后竟然如此可怕,全场安静得几乎让人窒息。

    至于池非这边,别说孩子们,就连张小娥、大牛、彭大强夫妇这四个大人也看得目瞪口呆,几乎不忍心再看下去。

    与他们不同的是,池非却近乎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

    别看这些人如今看上去这么可怜,可是因为他们而受害的家庭数不胜数。这些人绝对是死有余辜,一点都不值得可怜。这不过是现世报罢了。

    他不后悔想出这样的法子来,如果这些人的惨状能够警醒众人,让鸦片这种毒物从此在大魏消失的话,他会由衷感到欣慰。

    这种既直观又残忍的展览果然有效,这天以后,全京城的人几乎谈乌香而色变。

    而那些犯人在京城展览过后,随即被官兵关在囚车里运往外地展览,仿佛动物一般。

    为了让这些犯人保持药瘾,负责押送的官兵一路上并不会断绝他们的乌香供应,反而要多少给多少。只有到了展览那天,才会给他们断药,把他们的惨状展示得淋漓尽至。

    至于提供鸦片的洋人,一些地位较高的洋人以及部分传教士,大多被洋人商团给高价赎了回去,只是无一例外全都染上了毒瘾。剩下那些没人愿意出钱赎的下等洋人,只能跟其他犯人一样加入了展览的队列。

    等这些犯人全都展览过后,等待他们的就只有问斩这一条路。

    至此,继私盐案后,这件乌香案算是就此结案了。

    姚尚书的三弟姚敬堂也因此案而扬名天下,受到了许多百姓以及文人的交口称赞。

    皇上在得知姚敬堂自几年前患病后就再无担任任何官职,于是把他升为礼部右侍郎,顶替已经被砍头的张廷安。而礼部尚书一职,则由礼部左侍郎冯友明继任。

    此任命一出,顿时让许多人为之谔然。

    众所周知,礼部左侍郎冯友明今年已经六十多,只比现任礼部尚书邓大人小几岁而已,也快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

    因此之前众人都觉得礼部右侍郎张廷安是最有可能继任礼部尚书的人选,从未往礼部左侍郎冯友明这边想过。因为一个快告老还乡的老人又如何接手礼部尚书一职?就算做也做不了几年了。

    但偏偏继任的人就是他,这怎能不让人为之惊讶。

    然而有些聪明人细心一想,觉得这个任命并不简单。

    确实,冯友明在礼部尚书这位置上是干不了几年,但如今不是还有个新任礼部右侍郎姚敬堂吗?

    等冯友明一告老,这礼部尚书的位置不是就相当于落到姚敬堂手上了吗?

    换句话说,今上真正想要的礼部尚书人选,正是这姚敬堂。

    只不过如果一上来就让姚敬堂接任礼部尚书这个位置的话,恐怕会难以服众,所以才让他在礼部右侍郎这个位置先待上几年,熬点资历。到时再往上提拔的话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再加上姚敬堂是刑部尚书姚大人的三弟,姚家一向是保持中立的保皇派。

    这样一来,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相当于落到保皇派手上了。

    既不给大皇子,也不给二皇子,可以说是两不相帮。

    在想清楚今上的用意后,大皇子和二皇子两边的人顿时消停下来,谁也不敢再打礼部尚书的主意,以免触怒今上。

    在此事做一段落后,池非又被准岳父叫到了镇国公府。

    宁志远见到他后,直接扔给他一张屋契。

    这是一张位于内城东侧,一幢四进四合院的屋契,户主写的竟是他的名字。

    “岳父,这是?”池非有些惊讶地看着宁志远。

    “这是老姚叫我交给你的,算是乌香案那件事的回礼。”

    “这份礼太重了,小婿怎么好意思收下呢。”池非很清楚,一幢位于内城的房子,而且还是一幢四进的四合院,少说也要几万两银子才拿得下来。

    而且内城的房子一向衿贵,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这份礼实在不轻。

    宁志远笑着说:“区区几万两的房子跟一个四品的礼部右侍郎相比,算得了什么。

    你就安心收下吧。如果你不收的话,老姚心里才不舒服呢,以为你另有所图。”

    听他这样说,池非只好勉强收下,“那就麻烦岳父您代小婿向姚尚书说声多谢了。”

    “放心吧,早替你说了。这回你做得很好,不仅帮了姚敬堂那老小子一把,而且还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老姚也对你很满意,还说早认识你的话一定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你,可惜让我抢先了一步,哈哈。”

    “姚尚书过奖了,小婿只是运气好而已。”

    “运气再好也要有脑子应对才行,否则好事也会变坏事。对了,小芷姐姐的亲事已经订下来了,等她订完亲后,你也拿庚帖过来吧,到时把你和小芷的亲事也正式订下来。”

    “是,岳父。请问大小姐订的是哪一家?”

    “订的是庆平长公主的嫡次子裘宇辰。庆平长公主是今上的姐姐,后降附马益安伯裘君海。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跟今上的关系还算不错。

    庆平长公主和附马益安伯从不掺合皇子们的事,都是安份过日子的人。

    庆平长公主一共生有三子一女,这裘宇辰排行第二,是个读书人,已经考取了秀才。

    我派人查过,此子品性还算不错,基本没什么毛病。

    你岳母也觉得这后生挺好,斯文有礼,待人和善,应该会是个疼媳妇的人。”

    “那就先恭喜大小姐了。”

    宁志远有些感触地说:“我也不求其他,只要她日后过得舒心就好。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嫁人,不知不觉我也老了。”

    “岳父岳母正值壮年,哪里老了。全京城能打得过您的人,估计还没出生呢。”

    “哈哈,你这小子还挺会哄人。不过这话你倒是说对了,全京城能打得过我的人还真没几个。

    我这身功夫一是家传,二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抢拼杀出来的,跟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完全是两回事。”宁志远很是得意地说道。

    从宁志远书房出来后,池非果然看到宁雅芷正眼巴巴地站在外面等他。

    一看到池非出来,她立刻兴奋地跑到他跟前。

    “等急了?”池非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没有。”宁雅芷口是心非地说道。

    “以后岳父再找我谈事情的时候,不要再站在外面傻等了。等事情谈完后,我自然会去找你的。”

    “其实,我也没等多久啦。”宁雅芷听他一口一句岳父地叫,心里甜得都快漏出来了。

    池非拉着她来到花园后,从身上拿出那张刚到手的屋契交给她说:“这是姚尚书送我的房子,屋契你帮我收好。

    过几天我们一起过去看看那里的环境怎么样,到时再一起商量怎么装修比较好。”

    “那、那里以后就是我们的家对不对?”宁雅芷满脸通红地问。

    “对,阿芷真聪明。以后那里就是我们的家了。”池非温柔地看着面前的女孩。

    阿芷对他的感情是很直接的,虽然也会觉得害羞,但却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感情。

    宁雅芷有些情难自制地扑到他怀里说:“阿真,我好高兴,真的好高兴……”

    池非搂着她又香又软的身子说:“过几天等你姐姐订好亲事后,我就请媒人拿着庚帖上门正式提亲,到时你就是我名正顺的未婚妻了。”

    “嗯……”宁雅芷把头深深埋进他怀里,身体兴奋得颤抖不已。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57 真知报

    仅仅半年时间,从第一份报纸出现直到现在,绝大部分民众对于报纸这种新鲜事物已经由刚开始的新奇变成了习以为常。

    除了京城以外,一向文风鼎盛的江南地区也不甘落后地发行了自己的报纸,而且各个报社犹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使得报纸迅速成为越来越多民众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东西。

    很多识字的人,每天不看看报纸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已经逐渐成了一种习惯。

    就连那些不识字的人,也可以通过别人讲述报纸上的内容,了解到许多事情。

    对于京城的民众来说,想了解时事的大多会选新京报,想看故事小说的大多会选文学报。

    这两份报纸,几乎各自占据了京城报业的半壁江山,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了领头羊。

    其他报纸,只能依靠各自的特色来瓜分剩下的读者。

    然而就在备受关注的“乌香案”结束没多久,一份时事类报纸突然像匹黑马一般杀了出来,并且明目张胆地跟新京报抢起地盘来。

    这份报纸叫真知报,应该是取自真知灼见之意。

    真知报并非新报,而是跟其他报纸一样,是在文学报发行并爆红之后所创立的。

    与新京报、民生晚报、故事报等报纸同期建立起来的报纸,走的是时事类路线。

    虽然是时事类报纸,但跟新京报这种大报相比,一直处于别人吃肉他喝汤的尴尬位置。

    不仅内容没有新京报那样又新又多,而且很多东西根本不敢轻易报道。

    例如之前的私盐案和文学报被福王强买这种过于敏感的新闻它就不敢报道,甚至只字不提。

    乌香案它倒是敢报,因为涉案的官员最大不过就是一个外地的县丞,本地官员和世家并没有牵扯在内。

    但在内容方面,真知报的报道远没有新京报那么实时和全面,有时甚至只能利用新京报的报道来进行添油加醋的加工来当作新闻。

    然而,这段时间以来,真知报却仿佛开了挂一般,不断报道多名现任京官的各种八卦和私生活。

    使得真知报的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爆红,由原来的每期平均两、三千份一下子飙升到七、八千份,足足翻了一倍有多。

    原因无他,皆因打听别人的八卦消息是许多普通人的喜好,尤其这些八卦消息的主角还是多名现任京官,这更让人为之兴奋。

    这些八卦消息什么内容都有,例如最瞩目的新闻是:某位吏部的官员,平时为人严肃,刚正不阿。但谁也想不到他竟然跟某位大戏班台柱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而且那位戏班台柱并非女子,而是一名面容姣好,宛如女子的男花旦。

    喜好男风这种事有违人伦,是一种绝对算不上光彩的行为,而且多在世家子弟身上发生。

    如今这种事却发生在一位吏部官员身上,这怎能不让人为之咋舌。

    除此以外,真知报还相继报道了其他官员的八卦。

    例如某位户部官员在外面豢养外室,而且对方还曾是一个青楼女子。

    这位官员对这个外室极为宠爱,不仅给她买了许多首饰,而且经常宿在外面与她整日厮混,连家也很少回,大有宠妾灭妻之意。

    又例如某位工部官员明明庶子出身,却倚仗自己的官员身份逼迫嫡母把主持中馈的重任交由身为妾室的生母来做,忤逆纲伦,是为不孝。

    又或者某位礼部的官员在几年前担任会试考官时,那一年蟾宫折桂的进士中,有一位进士恰好是这个官员同窗的儿子。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这种种关于现任官员的八卦消息实在吸引眼球,让人很难忍住不看,这就是真知报能够短时间内突然爆红的原因所在。

    最妙的是,真知报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哪位官员,但通过对当事有意无意的介绍和描述,却能让人隐隐约约猜到说的是哪位。

    这样的报道着实让事件当事人既恼火无又可奈可。

    因为真知报并没有指名道姓说是哪个官员,让人想否认或追究其责任都没办法。

    更可恶的是,这时候要是谁敢站出来抗议的话,很可能会被人误会他就是当事人之一。

    这种明知对方在搬弄是非,却又完全拿对方没办法的窘境让当事人又气又恨。

    更有甚者,有不少细心的人发现,真知报所爆料的这些官员,无一不是大皇子一派的人。

    这样一来,这原本没没无闻,却突然大出风头的真知报,其幕后真正东家是谁,几乎就一目了然了。

    看来继福王强买文学报失败后,二皇子并没有就此放弃要买一个报社跟新京报打对台的打算。

    而他看中的,显然就是这真知报,而且已经得手了。

    凭着二皇子的人脉和资源,想查到各官员的小道消息并不难。

    这招确实有效,不仅提高了真知报的销量,而且有效打击了拥护大皇子的文官集团。

    一时间,许多文官顿时变得神经紧张起来,不仅平时小心翼翼做人,而且还叫家人尽量避免外出,以免落下什么把柄被真知报给恶意报道出来。

    池非从岳父宁志远那里得知这真知报的幕后老板确实是二皇子后,不禁有些好笑。

    这样的手段,确实挺能恶心人的。

    但跟大皇子的手段相比,二皇子这些招数实在有些不入流,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下三滥。

    这样做虽然能够恶心到大皇子一派的官员,但却会让其他保持中立的官员对他产生反感,得不偿失。

    二皇子似乎没有想明白一点,他争的那个位置是要统率百官,号令天下的九五至尊之位,而不是什么漕帮大佬的帮主之位。

    要想服众,就需要表现出符合那个位置的气度和威严才行。

    用这样的手段来打击对手,从一开始就落入了下乘,只会让标榜文人气节的文官集团心生鄙夷。

    在这点上,大皇子就明显要高明得多。

    他并没有用同样的手段报复对手,也没有姑息此事,而是让新京报登出一篇义正辞严的声讨文。

    声讨真知报造谣生事,败坏风声,并号召所有报界从业人员以及所有读者一起抵制这样的报界毒瘤,重新还报业清净。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58 稚子

    这篇大义凛然的文章一出,顿时受到了很多读书人的一致好评,纷纷指责真知报手段太下作。

    而新知报也不甘示弱地做出反击,登报指责新京报为了打击同行,不惜煽动民众,指鹿为马,其心可诛。

    一时间,两家报纸就这样打起了口水仗,各自找言辞犀利的文人写批评文章攻击对手,吵得不可开交。

    正所谓八卦之心人皆有之,不管怎么样,以报道各个官员八卦消息为卖点的新知报还是逐渐起来了,销量不断上升,大有从后赶超新京报之势。

    面对两家报纸的口水仗,以及两位皇子的明争暗斗,池非很庆幸这些都与他无关,他只需要安安份份经营他的文学报就够了。

    不知不觉,《重生》第四卷的内容已经在文学报上连载过半。

    自第三卷结束后,他就开始写江铭准备考举人的剧情。

    基本上第四卷的内容,就是围绕这部分剧情而展开。

    话说自从江铭的继母茶氏被江父休弃后,江父对于这个出色的长子一直心怀愧疚,因此对他更加的看重,几乎可以说是百依百顺。

    相反,出于对茶氏的憎恨,江父对于茶氏所生的小儿子江波由此心生厌恶。直接把他扔给奶娘照顾,根本不想再看到他,连他的院子也几乎没有再进去过。

    负责照顾江波的下人有不少是捧高踩低之人,看到江波彻底失宠,对他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差。不仅不闻不问,有时甚至还偷吃他的饭菜,又或者把他身上值钱的东西偷出去换钱。

    而江波不过是一个三岁不到的小孩,连话都说不利索,更不要说反抗,只能任由下人们欺凌,整天哭个不停。

    有一天江铭经过江波的院子时,忽然听到江波的哭声。

    他好奇走进去看的时候,只见几个下人正把江波当小狗一般耍弄,拿着他的碗传来传去,就是不给他吃饭。已经饿得不行的江波只好一边大哭一边跌跌撞撞地去抢自己的碗。

    至于负责照顾他的奶娘,早就不知去了那里。

    看到这一幕,江铭怒火中烧,直接走过去把笑得最得意的那个下人一脚踹倒在地。

    其他下人这才看到江铭,顿时吓得跪下来大气都不敢喘。

    望着满脸泪痕,浑身脏兮兮的幼弟江波,江铭不禁心生怜悯,把他抱起来带回自己的院子。然后让丫环给他洗澡换衣服,并给他准备吃的东西。

    吃东西的时候,江波狼吞虎咽,显然是真饿到了。江铭去问他,他才结结巴巴地说自己已经好几天没吃饱过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江铭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江父。江父立刻下令把那些下人包括江波奶娘在内全部卖掉,一个不留。

    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不想再见到小儿子江波。

    江铭知道父亲是由爱生恨才会这样,于是对父亲说:稚子何辜,就算他生母不是好人,但他身上流着江家的血,这点是不可否认的。而且弟弟还这么小,只要好好教的话,一定不会像他生母一样学坏的。

    江父看到长子深明大义,爱护兄弟,感到十分欣慰和感动,答应以后会教好江波的。

    江铭回到自己的院子后,年幼的江波正巴巴地等着他,一见到他就兴奋地跑过来拉住他的衣服不放。

    经过半天的相处后,江波已经对这个不仅给他饭吃,还对他很好的亲大哥十分依赖了。

    看着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江铭的心情有些复杂。

    与蛇蝎心肠的茶氏不同,江波因为从小受到江父教育的缘故,性子方面完全继承了江父温厚善良的一面。

    上一世,继母茶氏设计把他赶出江家后,江波也曾悄悄派人资助他,想帮他在外面置业安居。

    然而当时的江铭由于心中恨极茶氏,连带着把身为茶氏亲子的江波也恨上了,所以不仅不接受江波的资助,还把他的人给赶走了,表示死也不会接受他的施舍。

    如今重活一世,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而江波这个原本受尽宠爱的弟弟,如今却连饭都吃不饱,这何尝不是造物弄人。

    在考上秀才后,江铭打算再试试考举人。万一考上,那他的身份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朝廷规定,士子在考上秀才后,可以进入官学继续深研或直接考乡试。

    官学的最高学府是位于京城的国子监,不过那是准备考会试的举人才有资格进的学府,与他们无关。

    像他们这些秀才,只能选地方官学,即县学或府学。

    经过几番比对和调查,江铭觉得县学虽然较近,但里面的师长大多是些老秀才,连个举人也不多见,可见其教学质量实在一般。

    而府学虽然较远,但毕竟是一府之学,几乎集全省的人才于一处,而且时常会有大儒授课,这才是深研学问的好地方。

    江铭与同窗好友周海清商议过后,两人决定一起去上府学。

    关于府学,简书棋并没有上过,因为他是跟着名家大儒一路学上去的,等于是一对一教学,自然不需要上府学。

    为了帮池非写好这部分剧情,他干脆带着池非去邻县的府学去看个究竟。

    由于简书棋是个年轻举人,在全是秀才的府学里极受欢迎,许多学生都过来向他探讨问题。

    池非就趁机向来问问题的学生询问平时府学要学什么课程,具体是怎么学的等各种问题。

    两人还参观了学生的宿舍,甚至还在府学的饭堂里吃了一顿中午饭,几乎把整个府学都走了一遍。

    因为有了这次实地考察和充分的资料收集,所以府学这部分的内容写得十分真实可信。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池非先生并没有考过科举,但并不妨碍读者们对文中有关读书与科举等各种细节描写的相信和认同。

    就这样,江铭和周海清开始在府学里进行深研学习,并且还住在了同一个宿舍里。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在府学里认识了几个意气相投的同窗好友。

    在认识朋友的同时,他们也跟一个叫慕元华的学子产生了一些过节。

    慕家乃当地大族,这慕元华十七岁就考上了秀才了,而且还是当地案首。可谓少年得志,因此一向心高气傲,不把其他学子放在眼里。

159 婚约

    由于周海清同为案首,慕元华有心与他一较高低。

    然而周海清天资极高,而且为人勤奋努力,基础比慕元华要好得多。经过几番较量后,慕元华都落到了下风。

    觉得丢了面子的慕元华不甘心就这样算了,于是开始处处刁难周海清。

    江铭身为周海清的好朋友,自然要维护他,因此很快也成了慕元华的眼中钉。

    为了陷害周海清,慕元华特意去当地最大的钱庄换了一百两有印记的银子,然后叫小厮偷偷溜进周海清的宿舍,把银子藏在他的床底下。

    等小厮得手后,他就去跟师长举报说,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百两银子丢了,要求师长彻查此事。

    由于失窃的是足足一百两银子,因此师长下令检查所有学生的宿舍和行李。

    可是等所有人都检查一遍后,却并没有发现失窃的银子,这让慕元华又惊又怒,怀疑有人在包庇周海清。

    明明那包银子就在周海清的床底下,如果没人包庇的话怎么会找不到呢?

    他要求亲自去检查周海清的房间,他怀疑这事是家境贫寒的周海清做的。

    此事一出,顿时引发众怒,尤其是那些同样家境贫寒的学子。

    虽然犯众怒,但慕元华还是坚持要亲自去检查周海清的房间,他不想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就在两人僵持之际,江铭站出来说,检查可以,但如果什么也没找到的话,就要他当众向周海清赔礼道歉。

    慕元华信心满满地答应了。

    等他亲自去检查的时候,床上床底全翻遍了,却什么也找不到,这让他十分惊讶。

    最后他没办法,只能绷着脸向周海清赔礼道歉。

    然而就在这时,江铭却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朗声道:“我和海清住同一间宿舍,今天我们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房间有外人进来过的痕迹。

    我和海清细心检查,发现自己的财物并没有遗失,但在海清的床底下却莫明其妙地多出来一包银子,里面足足有一百两白银。

    我们觉得事有蹊跷,就把此事告知师长,并把银子交给师长保管处理。

    结果没想到失主这么快就出现,只是我想问慕秀才一句,你凭什么一口咬定你所丢的银子一定在我们房间里呢?”

    慕元华知道自己上当了,顿时脸色大变。

    在场所有师生也不是傻子,一想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随即所有人都以充满鄙视的眼光看着慕元华。

    “我不知道你说什么,我只是怀疑这事有可能是周海清所为而已,你不要胡说八道。”此时此刻,慕元华只能硬着头皮矢口否认。

    “真相究竟如何,你自己心里有数,别人也心里有数。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你自己好自为知。

    至于你那一百两银子,就在师长那里,你自己去问他要吧。”说完,江铭冷笑着关上了宿舍的房门。

    在众人充满鄙视的眼光下,慕元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等关上门后,周海清这才心有余悸地说:“幸好你够小心,不能这次我真的会身败名裂。”

    江铭笑着说:“这下知道小心的好处了吧?”

    原来,江铭自从与慕元华交恶后,就对他处处提防。

    因为上一世继母茶氏就是叫人悄悄把写有江父生辰八字的厌胜人偶塞到他的房间里,然后当着所有江氏族人的面,冤枉他用邪术咒死了亲生父亲,让他从此背上不孝的罪名,借此把他赶出江家。

    由于上一世的悲惨经历,使得他对自己的房间分外小心。

    不仅对屋内各种物件的摆放位置非常敏感,而且每次出门之前,都会在门窗边缘放上一两块不起眼的小石子,这样一旦有人进入,碎石的位置就发生变化,他就可以知道有没有人进过屋内。

    周海清一直觉得他这样做实在有些小题大作,过于小心,但他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江铭的这些小动作,才让他避过一劫。

    这件显而易见的诬陷事件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府学,所有人对慕元华的人品极为鄙视,几乎没人愿意搭理他。

    在这种不管去哪里都会被人投以白眼的巨大压力下,慕元华终于受不了了,不得不退学回家。

    慕元华退学后,江铭和周海清终于可以安心深研学问了。

    一年后,江铭忽然接到江父的急信,让他尽快回家。

    江铭以为家中发生了什么事,赶紧坐马车赶回家。

    回到家后,江父这才对他说出了原因。

    原来,江父曾经与同为商人的徐江订过儿女婚约。

    约定双方子女长大后,就结为亲家。

    后来徐江夫妇和两个儿子在回乡探亲途中所坐的船遇大浪翻侧,导致徐江一家四口人全部遇难,只留下一幼女徐若梅因恰巧出风疹没跟着一起回乡,结果刚好逃过一劫。

    成了孤女的徐若梅从此由年迈的祖母照顾,其家产也大多被几个叔叔所瓜分掉了。

    等徐若梅及笄后,祖母也得了重病,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在临死前,祖母看到几个贪得无厌的儿子还想把徐若梅仅存的嫁妆也吞掉,于是叫徐若梅在她死后,就立刻带着嫁妆去找江家人,让他们履行当年所订下的婚约。

    如果江家不愿履行婚约,也不要再回来了,到外地去找个地方好好生活下去。

    江父之所以这么着急叫江铭回家,就是想跟长子谈这件事。

    因为徐若梅已经来到了江家,并暂时住在了客房里。

    江父本人对此事也很为难,他一向为人厚道,信守诺言。如果长子平平无奇的话,他一定会履行这椿婚约。

    然而长子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而且读书勤奋,就算将来考上举人也有可能,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而徐江一家已经过世,几个兄弟也是一些完全靠不住的贪婪小人。身为徐家唯一血脉的徐若梅可以说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

    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跟前途无量的长子相比,双方实在差得太多了。

    即使是一向厚道的江父,也不由得对这门早年订下的亲事犹豫起来。故把长子叫回来,问问他的意见。

160 回升

    相比于江父的犹豫不决,江铭心里却十分高兴,他终于等到妻子徐若梅来了。

    上一世徐若梅来到江家的时候,他刚好去外地游玩未归。等他回来的时候,若梅已经在江家住了一个多月。

    当时他对于这门亲事是无所谓的,因为那时的他已经被继母茶氏给养歪了,院子里早就塞满了美貌的通房丫环。只要这个正妻不打扰他取乐,他并不在意对方是什么人。

    由于若梅品性端庄,为人正直,与当时早被惯坏的江铭根本不是一路人。

    江铭嫌她木讷无趣,因此婚后很快就对她产生了厌恶,双方的关系迅速恶化下来。

    再加上继母茶氏在背后挑拨离间,使得江铭开始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一怒之下将她休掉赶出了江家。

    那时的江铭根本不知道妻子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而且她的嫁妆也被茶氏给独吞了。

    可怜徐若梅就这样带着一封休书,身无分文地离开了江家,无处可去,差点就冻死在街头。

    幸好后来得好心人搭救,这才活了下来并顺利生子。

    最后在晚年的时候,还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救了成了乞丐的江铭。

    可谓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这一世,江铭早就决定要好好对妻子若梅,因此在得知若梅已经来到江家后,他忍着心中的喜悦对江父说:“父亲从小教过儿子一句话,人无信则不立。

    虽然徐家已经败落,但徐小姐毕竟是徐家的血脉,我们江家理应信守承诺,兑现当年的婚约。岂能因对方境遇有变,就背信弃约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算儿子以后有机会当官,也不会是个好官。还请父亲答应这椿婚事,儿子心甘情愿娶徐小姐。”

    江父听完,顿时感到既欣慰又愧疚。他欣慰长子为人厚道、一诺千金。愧疚自己当年不应该随便与徐家订下婚事,否则今天就不会委屈长子了。

    于是,江父就这样答应了这椿婚事,让两人三个月后成亲。

    对于江家肯履行婚约,徐若梅本人也觉得很意外。

    因为她早就听说江家长子江铭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前途无量。而她只是一介孤女,几乎什么都没有,所以她早就做好了江家会毁婚的心理准备。

    但她万万没想到,江父不仅同意了婚事,而且还专门派了几个丫环来照顾她的起居生活,一副真把她视为江家未来长媳的架势。这不禁让若梅十分感动。

    她并不知道,这些丫环并非江父所派,而是江铭特意从自己院子里调派过去照顾她的。他想要从现在开始就好好照顾身世坎坷的妻子。

    这就是在文学报上《重生》连载至今的内容。

    接下来的部分,就是两人婚后大派狗粮的剧情。

    池非在现代看网文的时候,不仅逛男频,也逛女频,是个杂食性动物。

    关于派狗粮这部分剧情,池非有信心比这时代任何一个作者都要写得好。

    因为他知道的套路太多了,随便挑几个经典的桥段出来都能把人活活甜死。

    实际上,不仅这部分剧情他早就写好,而且他手上的存稿已经足够他再出两卷书,足有三十多万字之多。

    毕竟文学报五天才发行一期,每期更新一万字左右,以他每天四、五千字的写稿速度不仅完全应付得过来,而且还有太把时间存稿,完全不用担心会开天窗。

    除着《重生》第四卷剧情的有序推进,蓝晴的《算娘子》也开始渐入佳境。

    现在已经连载到沈如心在解决好族里的纠纷,拿到合法继承权后,开始正式经商的部分。

    由于之前从未有人写过以商人为主角的话本,而且这回还是由一个女子来经商,因此这部分剧情显得十分新鲜和有趣,让读者们看得十分过瘾。

    再加上这些经商剧情都是真有其事,并非凭空杜撰出来,因此更加显得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信服。

    虽然还有不少比较大男人主义的男读者对于女子经商颇有意见,但女读者们却喜欢得不行,感觉由一个女子来当家作主实在太爽了,有种翻身当主人的强烈满足感。

    因此喜欢《算娘子》这部小说的女读者越来越多,她们不断写信过来表达各种意见和喜爱之情。

    池非像往常一样,把其中比较经典有趣的信件内容摘录下来登在读者来信版块里。

    男读者看到这样,也不甘示弱地写信过来反驳沈如心的这种行为实在有违常理,不应提倡。

    于是双方又开始在读者来信版块里吵了起来,十分热闹。

    由于文学报同时有《重生》和《算娘子》这两部台柱级的小说在连载,再加上在读者来信版块里吵得不开交的热闹景象,使得文学报的销量越来越高,平均达到了每期两万五千份左右,几乎跟前一段时间刊登乌香上瘾实验图文那期最高的两万六千份销量差不多持平了。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江南苏元府长庆坊少东家林长生又找上门来,请求重新恢复之前的协定,重开江南版文学报。

    即长庆坊会继续从池非这里进大批印有江南当地商业广告的文学报到江南销售,至于商业广告的收益也按之前说好的那样,池非给一个广告位固定价,其余的由长庆坊全权负责。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能够再次让池非的钱包迅速鼓起来。

    因为迫于福王的压力,如今敢在文学报上登广告的商家还是极少数,到目前为止只有区区十八家而已。

    这十八家商业广告收益再加上文学报本身的销量,总体算下来报社当然不会亏,应该说每月还是能赚不少钱的。但跟以前全盛时期相比,还是差太多了,连三份之一都不到。

    在未发生福王强买事件前,池非光是商业广告的收益就能达到每月几千两之多。

    这个数字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当时文学报是“双开”经营的。

    即分成京城版和江南版两个版本同时发行,同时赚着京城和江南两地商家的广告费,因此能有这么高的收入一点也不出奇。

    如今长庆坊敢重新售卖江南版文学报,表示他至少能恢复以前一半的广告收益,这对于他来说当然是好事。

    长庆坊少东家林长生也是看到有这么多外地书商蜂涌至聚雅斋订购《重生》第三卷都没事,另外他还收到福王已经失势的消息,这才敢重新售卖江南版文学报的,否则给他再大的胆子也不敢顶风作案。

    谁也不会嫌钱多,由于谈成了这笔大生意,池非心情大好,立刻通知张小娥今晚给所有人加菜,他要好好庆祝一下。

    过几天就是阿芷及笄的日子,希望他叫银楼订做的东西还来得及做好。

161 及笄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娴静甫。”随着担任正宾的庆平长公主庄严地念完最后一句祷词。

    身为主角的宁雅芷立刻向其行揖礼,“娴静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

    等庆平长公主归位后,宁雅芷这才跪在父母面前,聆听教诲。

    镇国公宁志远笑呵呵地说:“娴静乖巧,父甚慰之。愿我儿福禄双全,平安喜乐,无忧无惧,一生顺之。”

    听完丈夫的话,姚氏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这哪里像是教诲,一句正话都没有。

    姚氏不管这不靠谱的丈夫,正容道:“今日及笄,儿即成人。为儿取娴静二字,乃望儿日后能娴静秀雅,恪守闺训,凡事三思,不可妄为。”

    等母亲说完后,宁雅芷答道:“儿虽不敏,敢不祗承。”答完,她郑重向父母行拜礼。

    接下来,宁雅芷立于场地中央,先后对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父母等全部人一一行揖礼。

    在向客人之一的池非行礼时,她还调皮地眨了一下眼睛。

    最后,宁雅芷与父母一起并列,镇国公宁志远中气十足地对全体参礼者宣布:“小女娴静笄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然后与宁雅芷一起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

    至此,整个及笄仪式正式结束,也让池非这个现代人大开眼界。

    虽然他以前在看小说的时候也看过及笄仪式,但都写得比较简略,与他今天所见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古代女子的及笄仪式其实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更是要按足古礼施行。

    除了观礼的客人外,正式参礼人员一共有四位,分别是主人,通常为笄者的双亲;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有司,为笄者托盘的人;赞者,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

    镇国公夫人姚氏特意邀请了长女宁雅珊的未来婆婆庆平长公主来担任正宾。

    一来庆平长公主毕竟是今上的姐姐,身份足够,二来也可以借机拉近两家的关系。

    有司则由姚氏的大嫂,刑部尚书夫人乔氏担任。

    赞者则由宁雅芷的姐姐宁雅珊来担任。

    在仪式进行的时候,笄者要进行三加三拜。

    所谓三加,即依次换上不同的衣服和饰物,然后由正宾念出相应的祷词,笄者再依次进行拜谢。每次都是一加一拜,丝毫不乱。

    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

    笄者刚开始穿的是色泽纯丽的采衣,象征天真烂漫的女童。

    初加后,要换上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纯真的豆蔻少女。二加后换上端庄的曲裾深衣,象征明丽的花季少女;三加后就换上隆重的大袖长裙礼服,象征端庄的成人少女。

    光是换完三套衣服,再逐一施行拜礼,就花了一个多时辰。更不要说前期各种准备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了。

    整个仪式十分繁复,但却有种凝重的传统庄严感。

    仪式结束后,镇国公夫妇按男女客人分别进行招待。男客去外院,女客去内院,周围有许多小厮、丫环、婆子负责带路和招呼,十分热闹。

    这次宁雅芷的及笄礼,镇国公夫妇并没有大搞,只邀请了相熟的亲朋好友。但即使是这样,来的客人依旧不少。

    池非身为今天主角宁雅芷的未婚夫,自然分外引人注目。

    宁志远也有意把他介绍给众人认识,于是带着他与各个男宾客寒喧交流。

    池非虽然本质上是个不喜欢交际的宅男,但他身为准女婿不能让岳父丢脸,于是一路上带着得体的笑容不卑不亢地向宾客打招呼问好。

    态度从容之余又落落大方,没有丝毫怯场,让人对他颇有好感。

    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宁志远对这个平民女婿很是上心,不仅主动把他介绍给众人认识,而且一点都不以他的平民身份为耻,全程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显得心情极好。

    到了晚上宴会结束后,宁志远把池非留下来商议婚事。

    “既然小芷已经及笄,你想什么时候完婚?”宁志远开门见山地问道。

    “阿芷虽然已经及笄,但年纪还是太小了,小婿认为再等两年不迟。”

    宁志远笑着说:“女子及笄即可成婚,已经算是大人了。

    你岳母嫁给我的时候,也不过就是这个年纪。

    我不怕老实告诉你,西北这两年内可能会有战事发生。我怕到时又要披甲上阵,到时就没时间操办你们的婚事,所以你们还是早点成婚为好。”

    既然岳父都已经这样说了,池非当然不能拒绝,只好折衷道:“那就多谢岳父成全了。只是小婿觉得等阿芷过了十六岁以后,我们再圆房比较好。”

    “好,你能爱惜小芷,我很高兴。那就这样定了。”

    “是,岳父大人。”

    从宁志远的书房出来后,池非果然看到宁雅芷又像往常那样站在外面眼巴巴地等着他。

    这傻丫头,明明叫她不要再等了。

    池非有些无奈地走过去,然后拉着她的小手轻车熟路地走向花园那里。

    一路上,宁雅芷并没有出声,只是红着脸乖乖地跟着他。

    “累了吧?今天忙碌了一整天。”来到花园后,池非开口问道。

    “还好,我以前经常骑马练武,还撑得住。

    姐姐及笄的时候倒是累得不行,足足休息了两天才缓过来。

    那两天是我过得最清静的两天,再没有人说我这不对那不好的。”宁雅芷有些得意地吐了一下小舌头。

    “傻丫头。”池非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然后从身上拿出一个小袋子,把里面的物体掏出来。

    “这是我送你的及笄礼,虽然算不上什么好东西。”池非把那东西套在宁雅芷的左手无名指上,大小刚好。

    宁雅芷一看,只见自己的左手无名指上,套着一个圆形的金戒指,戒指朝外的一端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这是……指环?”宁雅芷十分新奇地看着手上的戒指。

    虽然也有人用指环当首饰,但用的人不多。一般常见的女性首饰都以发簪、手镯、项链、玉佩为主。

    “对,也叫戒指。我把它戴在你手上,表示我已经把你套住,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

    宁雅芷一听,脸上顿时爆红起来,赶紧低下头不敢看他,但嘴角却露出了收都收不住的笑意。

    池非搂着她的身子说:“刚刚我跟岳父商量过了,等你姐姐成亲后,我们就跟着成亲,你说好不好?”

    宁雅芷有些发软地抓着他的衣服小小地点了点头。

    池非抚摸着她脑后的秀发说:“阿芷放心,以后我会好好对你的,不要怕。”

    “我不怕……一点也不怕……我只觉得很开心……真的很开心……”宁雅芷十分激动地抱着他,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心中软得仿佛变成了一滩水。

    她作梦都想嫁给他,正式成为他的妻子。

    ……………………………………

    至此,第二卷正式结束,敬请期待第三卷。

162 又一年

    岁月匆匆,很快又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来,京城接连发生了几椿大事。

    首先是震惊朝野的私盐案,紧接着就是福王强买报事件,之后又发生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乌香案。

    一连几件大事,着实让众多平民百姓看足了热闹。

    除了坏事以外,也有好事发生。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镇国公府相继出嫁了两位千金小姐,这两位都是镇国公的千金嫡女,每一位出嫁的时候,都可谓十里红妆,羡煞旁人。

    国公府大小姐嫁的是庆平长公主的嫡次子裘宇辰,典型的世家子弟,可谓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国公府二小姐嫁的人却并非世家子弟或官家子弟,而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

    那个人竟然是无人不知的当红作家池非先生,也就是报的东家苏真。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许多人尤其是池非先生的书迷都震惊不已,纷纷来信询问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池非先生首次在报上承认了这个消息,并表示此事并不影响他的写作,他依然会在报上继续连载故事话本。

    只是对于众多爱慕池非先生的女性读者来说,这个消息让她们很是难受,简直有种晴天霹雳的感觉。

    当然,大部分书迷还是很理智宽容的,纷纷去信祝贺池非先生娶得美人归。

    池非先生也在报上对众书迷的祝贺表示感谢。

    这一来一往,很多读者都慢慢接受了这件事。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池非先生要娶妻也是很正常的嘛。

    虽然女方的身份高了一些,但池非先生这样的大文豪,有什么女子是他配不上的!

    许多后知后觉的中小商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始动心了。

    虽然他们也知道福王与池非先生之间的恩怨,但福王毕竟是个无职无权的闲散王爷。

    而池非先生的岳父镇国公可是位高权重的军方大将,有他做靠山,报简直稳如泰山。

    一时间,有越来越多商家去报社洽谈,想重新在报上刊登商业广告。另一方面,想在店里重新寄卖报的书店东家也多了起来。

    整个京城报业的销量版图中,报的销量已经稳定在平均每期三万份左右;排在第二的新京报平均每期两万六千份左右;排在第三位的是后来居上的真知报,平均每期两万份左右。

    这三家报纸基本上瓜分了全京城九成以上的读者份额。因为内容各有不同,有许多人是三份报纸一起订的。

    这还是京城的销量,三家报纸都开始往外地销售。

    或者应该说,是新京报和真知报看到报搞了一份江南版报销往江南一带各地后,也开始有样学样,把自家的报纸销往外地提高总体销量。

    其中当然是最早这样做的报做得最好,平均每期能销掉七万多份,比京城版报足足多出了一倍有余。

    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江南一带地域宽广,识字的人更多,因此卖得更好也就很正常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光凭原来几台印刷机已经满足不了需要,池非只能不断引进新机器扩大生产。

    如今在他的印刷厂里,足足有十二台印刷机在工作。负责印刷和挑字的工人全是那些流民孩子,他们基本上已经全部上手了。

    池非也不是个小气的老板,他按产量给这些孩子发工钱。

    做得越多,工钱也越多,多劳多得,十分公平。

    以现在的产量来算,平均每个熟手孩子每月能拿到十两左右的工钱,就算手脚慢一些也能拿到八两左右。

    就连那四个负责排版的女孩子,池非也给到了每人每月固定七两银子的工钱。

    这样高的工钱让这些一年前还在街上流浪乞讨、难以维持温饱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一笔作梦都想不到的巨款。

    而且最重要的不是一笔过,而是每个月都有,这简直让他们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因此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般拼了命地干活,一刻都不想停。

    池非不想他们小小年纪就累坏了身体,于是在厂房里装了一个铜锣。叫张小娥每隔一个时辰就敲响这个铜锣,迫使所有人都停下来休息一柱香时间,然后才能继续开工。

    晚上因为光线不好,更是尽量减少加班。

    因为手上有了钱,孩子们都变得大方起来,开始给自己买爱吃的东西或买新衣服,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池非怕他们年纪太小容易被外面的歹人盯上,所以不敢让他们单独外出,每次都是成群结队地出门。

    虽然光是所有人的工钱每月就要支出几百两银子,但对于如今日进斗金的池非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像报这样大体量的报纸,每月营收确实可以说是暴利,连香皂这样的暴利产品都无法相提并论。

    何更况,经过这一年时间的市场调整,香皂终于不可避免地跌价了,逐渐跌到现在每块半两的价钱,估计再过一两年就会变成普通人也能消费得起的常见日用品。

    在与宁雅芷成婚后,池非自然要从他那二进的小四合院搬到那幢四进的新家。

    虽然房子是不住了,但这小四合院是他买的第一个产业,意义非凡,所以他并不打算卖掉,只让张小娥和大牛每月定期过来打扫一下卫生和做一些日常维护工作。

    池非还计划好,以后如果张小娥成亲的话,就把这小四合院送给她当嫁妆。

    对于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实丫头,池非总会特别关照她。

    池非曾经问过张小娥和大牛他们要不要留下来,结果他们都很紧张地表示要跟着他,一副怕他会扔下他们不管的样子。

    看到他们确实想跟着他,池非就把他们带到新家那边去。只不过平时他们两个还是会来报社这边帮忙,以报社这边的工作为主。

    最近这段时间,池非明显感觉到岳父很忙的样子,经常不在国公府,而且周围的气氛也有些紧张,不时能听到一些有关边境胡人的异常消息。

    或许正如岳父之前所说的那样,可能不久之后西北那边又将会有战事发生。

    :。: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63 阿芷

    姚氏看着小女儿虽然作妇人打扮,但从走路的姿势和体态来看,分明还是个未经人事的黄花闺女。八八读书,23

    看来女婿苏真确实信守承诺,答应在小芷十六岁之前不会跟她圆房是真做到了。这让镇国公夫人姚氏颇为满意。

    只不过看着小女儿还像未出阁时一样没心没肺的样子,姚氏又有些看不惯了,忍不住数落道:“你回娘家看望娘,娘当然高兴。但你也不能三天两头地回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经常跟女婿吵架才老往娘家跑。”

    “可是阿真说过不要紧的,让我想回就回。”

    “你这傻丫头,你已经嫁作人妇,总要为自己丈夫考虑一下。

    你们两人的出身本来就相差甚远,如果你老是这样的话,别人会以为你一定是整天摆着国公府千金的架子无礼取闹,导致夫妻感情不睦,所以才会经常回娘跟丈夫置气,到时你叫女婿的脸往哪里放?”

    “别人真的会这样想?”宁雅芷睁大眼睛惊讶地问。

    “废话,你满京城打听一下,有哪个已出嫁的女子会三天两头往娘家跑的?这不是给人话柄吗?”

    “那怎么办?”宁雅芷有些不知所措。

    “还能怎么办,以后少回娘家就是了。

    不是不让你回,只是叫你不要经常这样做。

    你看你姐姐,她也住得不远,可是她会像你这样三天两头地回娘家吗?

    有些人情世故你是一定要懂的,不然会让你丈夫丢脸的。”

    “哦,我知道了。八八读书,23”宁雅芷垂头丧气地应道。

    看到小女儿这副模样,姚氏虽然有些心疼,但还是忍着问:“你现在还跟女婿分房睡吗?”

    宁雅芷红着脸小声说:“我、我们早就睡在一起了。”

    “你们已经圆房了?”姚氏有些惊讶地问。

    “没、没有娘你不要再问了,羞死人了”宁雅芷羞得脸红耳赤。

    姚氏叹了口气说:“女婿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圆房这种事其实早点晚点也没什么关系。

    你跟你姐姐不一样,从小身体就好,几乎就没怎么病过。而且整天活蹦乱跳像只野猴子似的,所以我倒是不担心你现在怀孕会影响到身子骨。

    而且就算你现在怀孕,等生的时候也快十七了,一般出嫁的姑娘差不多都是这个年纪生孩子的。

    我在生你大哥的时候,也是在你这么大的年纪。

    阿真是个孤儿,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他应该也想早点有自己的孩子,这事你们自己决定吧。”

    “我知道了。”宁雅芷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从报社回到新家的时候,池非看到小妻子阿芷正坐在房间里发呆,不禁有些奇怪地问:“怎么回来得这么早?我还准备换件衣服就去接你呢。”

    阿芷习惯性地钻到他怀里委屈道:“被娘训了一顿,就早点回来了。”

    池非有些好笑地问:“你又做错什么了?”

    阿芷就把娘亲叫她不要经常回娘家的事说了一遍,然后有些担心地说:“别人真的会以为我跟你感情不睦才经常回娘家的吗?”

    池非搂着她的身子说:“傻丫头,别人怎么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少块肉。

    你没看到我每次都是亲自送你过去,再接你回来的吗?

    如果这样也算感情不睦的话,那我们还能怎么证明?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别人有心想说你是非的话,不管你怎么做都没用。我们何必为了那种人而委屈自己?”

    “你真的不介意我经常回娘家?”

    “如果我介意的话,一定会照直跟你说,绝不会藏在心里。

    我们在成亲那天约定过,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隐瞒对方,要坦诚相对,你忘了吗?”

    “我没忘,一直都记在心里。”

    “那就行了,以后还是跟以前一样,你想回娘家就回,不要有任何顾虑,我的心胸没这么小。

    只要时间一长,别人就会习以为常,无话可说了。”

    “阿真,你真好。”阿芷十分感动地看着她。

    “你又忘了,以后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不要叫我阿真,要叫我哥哥。”

    “可是我已经有两位兄长了,再叫你哥哥好像怪怪的。”

    “小傻瓜,你那两位兄长是你的大哥和二哥,跟我怎么一样呢。

    你知道吗?在南边有些地方,当地女子会叫自己的情郎或丈夫为哥哥,所以日后你也要这样叫我,听懂了吗?”

    自从表白心意后,阿芷一直很听他的话,听到他这样说,于是红着脸在他耳边小声叫道:“嗯,哥哥。”声音又轻又软,而且还带着一丝撒娇的味道。

    “阿芷真乖。”池非宠溺地亲了一下她的额头。

    他们刚认识的时候,那时的阿芷挺任性的,不太听得进别人的劝告。

    但两人自从成亲后,阿芷几乎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无比的听话和乖巧。也不再经常往外跑了,每天只会眼巴巴地等他回来。

    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待在他身边,就算什么也不做只是靠在他身上也是一脸的满足。

    池非看得出来,这丫头是真的很喜欢他,喜欢到几乎有些忘乎所以了。

    她的感情既直接又浓烈,其中还夹杂着一丝崇拜的味道。

    显然比起她熟悉的“阿真”,这丫头更喜欢的是心心念之的“池非先生”,对此池非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池非搂着她说:“明天没什么事的话,我陪你去城郊一带骑马好不好?这么久没骑马你一定很想去吧。”

    “真的可以吗?”阿芷惊喜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最近报社比较忙,所以没时间陪你,我会慢慢补回来的。

    明天你教我骑马好不好?骑马我可完全是个外行。”池非知道小妻子是个活泼好动的性子,整天关在家里确实是委屈她了。

    “好,明天我一定好好教哥哥骑马。”阿芷十分兴奋地说道。

    池非又亲了她一下,然后把她搂在怀里慢慢地抚摸着她的长发。

    阿芷把头靠在他胸口上,静静地聆听他沉稳有力的心跳声,心中充满了浓烈的满足感,甚至希望时光能就此停住。11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64 能吏

    一年过去,连载在文学报上的《算娘子》终于结束了。

    看到故事的结局,可能不少男读者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但众多女读者却是喜欢得不行。

    尤其是主角沈如心在街上看到前任未婚夫张益带着新纳的第三房妾室路过时,想起如果她当年没有选择坐产招婿,而是按照婚约嫁给张益的话,如今的她是不是也会跟张益的妻子一样,和这个千娇百媚的女子以姐妹相称?并且强颜欢笑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一个接一个地纳妾?

    想到这里,沈如心冷冷地笑了一下,然后目不斜视地从他们面前大步走过。

    这一幕实在太帅气了,让无数女读者看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正如结尾所说的那样,此时的沈如心,不仅是个举足轻重的大商人,而且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更是沈家名符其实的当家人。

    当年因为那一个决定,如今的两人已经走在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再无任何交接。

    这样的结局好不好?当然好,而且是好到爆。

    虽然许多男读者们不认同这个结局,但女读者们却是一致叫好。

    因为在《算娘子》这本书里,作者铃人把一个女子的自强独立写得淋漓尽致,让女读者们有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

    对啊,如果可以选的话,谁不想做个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呢?而不是听从丈夫或别人的摆布。

    虽然过程很艰难,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沈如心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心生喜爱?

    可以说,《算娘子》这本书算是一本极其少见的充满女性自强自立味道的优秀小说,因此大受女读者喜欢也就很正常了。

    整本书上市后,随即受到了大量女读者的追捧,并引发了抢购热潮。其势头竟然有点像当年的《梁祝》一样。

    因为此书,用铃人这个名字作为笔名的蓝晴一跃成为京城有名的一流作者。

    其成名速度之快,只稍逊于当年靠《梁祝》一炮而红的池非先生。

    随着台柱之一的《算娘子》的结束,文学报的销量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因为还有另一根更大的台柱在支撑着文学报的销量。

    这一年来,《重生》这部小说已经出到了第八卷,加起来总共一百多万字。

    从第四卷到第八卷,写的都是主角江铭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以及各种有惊无险的经历,终于在十七岁那年和同窗好友周海清一起考上了举人。

    然后又在二十岁那年,两人一起蟾宫折桂考上了进士的全过程。

    周海清更是因其容貌清俊,才情出众,被皇上钦定为探花郎。

    而江铭排在了第十九名的位置,算是中等偏上。

    由于周海清名次在三甲之内,因此有幸留在清贵的翰林院任职。至于江铭则被外放为官,任淮南县七品知县。

    淮南县是一个位于南方海边的小县城。当地渔业发达,商业兴旺,原本是一个不错的县城。

    然而自从几年前不断有大批倭寇入侵后,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所有官员都谈之色变的地方。

    因为一旦倭寇上岸,就会四处烧杀抢掠,不仅当地居民有危险,就连官员也有可能被害。曾经有两任知县就死在了倭寇的刀下。

    就算当地官员没被倭寇杀伤,只要无法击退倭寇,任其上岸烧杀抢掠,事后也肯定难逃朝廷的追责。

    轻则丢官,重则判刑,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愿意被派往淮南县任职。这实在是一个既危险又容易背锅的苦差事。

    江铭运气不好,刚一当官就被分到了这样一个苦差事。

    看到这里的时候,许多读者都为江铭的前途担心不已。这确实是个苦差事啊,江铭的运气实在太差了。

    然而如果是池非那个时代的人,就会发现这个设定好像很眼熟。

    海边县城、倭寇入侵、临危受命。

    这不就是妥妥的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故事吗?

    没错,池非就是打算以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经历来写接下来的剧情。

    他小时候是看过戚继光的连续剧的,印象深刻,因此才会萌生这个想法。

    他就是想把江铭打造成名垂千古的抗倭名将。

    这部分剧情,将会是全书的**部分,他打算分三卷来写。

    写完这部分剧情,《重生》就差不多可以完结了。

    他不打算再往后写朝堂争斗,因为这个题材实在太敏感了。

    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说他借写话本之便来暗讽朝政,那就麻烦了。

    他并没有忘记,福王一直对他虎视眈眈,二皇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所以他不能给岳父宁志远添麻烦。

    因此他不会写任何朝堂争斗,只会把江铭定位成一个地方能吏,踏踏实实为民做主的好官,这就足够了。

    除了江铭这个男主角外,徐若梅这个女主角也逐渐被读者们所喜爱。

    两人正式成亲后,经过几波大秀恩爱的剧情后,读者们在被迫吃狗粮的同时,也对徐若梅这个女主角有了更深的了解。

    不仅如此,池非还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些十分亮眼的剧情。

    例如徐若梅的几个叔叔在得知侄女真的嫁进了有钱的江家后,立刻动起了歪脑筋,开始伪造欠条声称徐若梅的父亲生前欠了他们很多钱。现在人虽然死了,但亲生女儿还在,这些欠款理应由徐若梅来还。

    面对这些厚颜无耻的叔叔,徐若梅与丈夫江铭一起跟他们展开了各种智斗,最后让他们身败名裂,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又例如被江父休掉的茶氏由于被娘家嫌弃,最后被茶家人卖给了一个嗜酒如命,经常酒后打老婆的酒鬼。

    为了逃离这个酒鬼丈夫,以及重新过上优渥的生活,她竟然丧心病狂地怂恿酒鬼丈夫去绑架自己的亲生儿子江波。

    她先是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江波单独骗出来,然后让酒鬼丈夫把他绑走,最后向江父勒索巨额赎金。

    当时江铭恰巧去参加乡试未回,徐若梅仅凭一人之力就识破了茶氏的阴谋,并巧妙设计救回了江波,最后还让茶氏等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些事例,让所有人看到徐若梅这个角色,绝非读者们刚开始印象中那个可怜悲惨的被休妇人。

    她实际上非常聪明,也非常冷静坚强,确实称得上是江铭的贤内助。

    有她在的话,江铭完全可以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实际上,经过将近一年的不断存稿,池非已经把整部《重生》都写完了。

    接下来,他只要把存稿慢慢放出来就行了,时间充裕得很。

    他现在正在构思他的第四部小说写什么题材比较好。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165 女主人

    成亲以后,家里除了张小娥和大牛这两个属于池非的家人外,其余全是姚氏陪给宁雅芷的下人,有两房人,一共十一口人,全是家生子。

    与别家下人不同,镇国公的家生子只要是男丁全都从小习武,成年以后一个放倒几个完全不是问题,连护院都不用请。

    而一直负责照顾和服侍宁雅芷的大丫环红袖和红香正是这两房家人的女儿,姚氏也是考虑到红袖和红香从小就照顾小女儿,因此才把她们一家子作为小女儿的陪嫁下人。

    至于无亲无故的红影自然也是跟着宁雅芷一起过来,继续担任侍女兼护卫。

    除了这两房家人外,姚氏还特意把她院子里的章妈妈陪给了小女儿当新家的管事妈妈。

    章妈妈是姚氏的陪嫁丫环之一,后来与管理姚氏田产的一个庄头成亲结为夫妇迁到了庄上。

    可惜好境不长,就在他们成亲的第三年那庄头就因为急病过世。由于没有子女,章妈妈从此变成了孤家寡人过得十分清苦寂寞。

    姚氏在得知此事后,就把章妈妈叫回了镇国公府担任管事妈妈之一,负责调教新进的丫环。

    鉴于池非家中没有年长的长辈,所以姚氏就特意把章妈妈陪给小女儿,让经验丰富的章妈妈来帮忙管理新家,顺便在那里养老。

    有她坐镇,果然家里变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池非和宁雅芷这对新婚夫妻完全不用操心日常琐碎之事,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

    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此池非十分感谢,平日里对章妈妈也很是尊敬,奉为长辈。

    章妈妈是个有分寸的人,时刻牢记自己下人的身份,从不倚老卖老,始终恪守本份,因此与池非这个新姑爷也算相处融洽。

    由于池非父母兄弟全无,宁雅芷作为家里唯一的女主人连每天要请安的对象都没有。再加上家里的琐事又有章妈妈、红袖等人打理,所以她跟做闺女时几乎没什么区别,轻松得令人发指。

    她姐姐宁雅珊来探望她的时候,宁雅芷竟然在帮她的爱马踏雪洗澡和刷毛。

    这实在让同样新婚不久,却要上奉公婆,下对妯娌,严守家规,步步小心的宁雅珊久久无语。

    “你现在已经是嫁作人妇的女主人了,怎么还像以前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觉得有失体统吗?给马洗澡刷毛这种小事你就不会交给下人来做吗?”

    “不行的,踏雪是我从小养大的,只跟我亲,不会让其他人接近的,所以这事只能由我来做。

    今天早上我跟阿真到郊外骑马去了,骑了足足一个上午。

    你看踏雪多开心,它好多天没出去溜达了,今天终于可以尽情跑了。”宁雅芷一边说一边温柔地抚摸着马首,矫健骏美的踏雪也亲昵地舔她的手。

    “妹夫呢?”

    “他吃完中午饭就回报社去了。阿真好忙的,不过他还是会尽量抽时间陪我,像今天就是。”

    看着妹妹一脸甜蜜的样子,宁雅珊心里不禁有些酸溜溜的感觉。

    她的丈夫裘宇辰对她也算是温文有礼,只是整天忙着闭门读书。宁雅珊作为新婚妻子也不敢轻易打扰他,只有晚上才能见到他与他说说话。

    当然,相比于那些不思上进、整天玩乐的纨绔子弟,如此上进的丈夫当然无可挑剔,只是跟妹夫对待妹妹相比,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东西。

    “我听说你最近经常回娘家,这是怎么回事?”

    “啊,这事你也知道了?其实真没什么事啦,我就是闲着没事做想回去看看娘而已,并没有多想,这事娘也训过我了。”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我们宁家地位特殊,一向比较引人注意,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别人都会有很多想法。

    你真没事做的话,可以去学学如何打理自己嫁妆里的田产和店铺,就算不能精通也至少要学会别让下面的人给蒙骗了。

    这本来就是女主人该做的事,总比你整天无所事事要好。”

    宁雅芷知道姐姐是真心为她着想,于是十分诚恳地说:“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学的。

    阿真这么忙,我也不想他还要操心我怎么打发时间。”

    “你能这样想就表示你已经长大懂事了。

    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算帮不上什么忙,也别让对方整天为你操心。否则时间一长,再好的感情也会被逐渐磨掉。

    妹夫不仅人品上佳,而且你上无公婆,下无妯娌,全京城能过得像你这样轻松自在的出嫁女子少之又少,所以你要惜福才行。”

    “我知道了,姐姐。”

    看她是真听进去了,宁雅珊觉得很欣慰。

    这些道理,她虽然以前就听娘亲说过,但由于那时她还待字闺中,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最多只是记在脑中而已。直到嫁人后,她才逐渐明白过来。

    当天傍晚,池非回到家中的时候,看到阿芷正两眼懵圈、一脸苦恼地看着几本帐本,专心到连他进来都不知道,好像不会写作业的小学生正在努力作题一样。

    池非走过去把她像娃娃一样抱起来放在大腿上搂着她问:“在看什么呢,看得这么入神?”

    “在看我嫁妆里那些田产和店铺的帐本,可是完全看不懂。”阿芷有些委屈地搂着他的脖子。

    “为什么突然想看帐本?”

    阿芷就把今天姐姐宁雅珊对她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池非听完,赞同道:“大姐说得有道理,这是你的嫁妆,本来就应该好好打理才对。

    现在虽然没问题,但时间一长,下面负责管理的人看到你完全不懂,而且又不闻不问,难免会产生中饱私囊的想法。

    毕竟趋利是人之本性,防微杜渐是应该的。”

    “我也知道,但我真的看不懂这些帐本嘛。”

    “小傻瓜,你忘了我在没当专职作者之前,是做什么的吗?”

    阿芷突然拍手道:“对啊,阿真你以前是做帐房先生的,我竟然忘了这么重要的事。”

    “你不仅忘了我以前是做什么的,还忘了在没人的时候要叫我什么了。”池非装作恶狠狠的样子在她耳边小声警告道。

    阿芷红着脸说:“我知道了。”

    “现在再叫几声来听听。”

    “哥哥…哥哥……哥哥……”阿芷一边轻软地叫着一边将头深深埋进他怀里,全身的皮肤一片滚烫。

    她发现这样叫心上人的时候,真的会有种强烈的羞意,但却又有种无比亲昵的味道,她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称呼。这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小秘密。

    “对,就是这样,以后别忘了。

    你想看懂帐本有什么难,以后我来教你,保证没人敢在帐本上面动手脚骗你。”

    “哥哥真好……以后只让阿芷这样叫你好吗?只有我一个。”阿芷有些忐忑不安地看着他。

    池非明白她的意思,微笑道:“我答应你,以后我不纳妾、不置通房、不去外面寻花问柳。除了阿芷,我谁都不要。”

    “哥哥……”阿芷再也控制不住强烈的情绪一头扑到他怀里紧紧抱住他。同时一种强烈的喜悦感充满了她的整个心房。

    哥哥答应了,他真的答应了!

    这年头男人想纳妾或置通房这种事实在太平常了,像她父亲那样只有娘亲一个正妻,连通房都没有的勋贵家主简直是一个奇闻。

    不过那是因为宁家与姚家世代交好,父亲宁志远自小就跟娘亲姚氏认识,两人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青梅竹马,因此这么多年来父亲才一直不纳妾。这是特例,不能作为参考。

    阿芷当然不想跟别的女人分享心尖上的那个人,可是她又不敢直接开口跟他挑明白。

    因为她怕这种事一旦说出来,就好像她在以镇国公二小姐的身份在逼迫心上人不准纳妾和置通房一样。

    她怕他会因此而产生误会,她真的不愿意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出现任何不好的变化。

    正因为她害怕有变,所以这些话她才不敢明说出来,只能以这种暧昧的方法来暗示。

    现在的她,已经不再把自己当成镇国公的二小姐,只是单纯想做心上池非的妻子。

    如今看到心上人真的答应了,阿芷顿时激动得难以自已。

    此时此刻,她只想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他,包括自己的整颗心。

    搂着小妻子因为激动而颤抖不已的身子,池非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小妻子早就想跟他说这些话了,只是一直不敢开口挑明而已。

    阿芷虽然性格比较单纯,但人还是很聪明的。

    她知道他们夫妻两人因为出身不同,使得他们在身份地位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她害怕由她来说的话,好像在强迫他不纳妾一样,因此她才一直不敢挑明此事。

    她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就是因为她比任何人都珍惜他们之间的感情。

    池非并非一个不解风情的木头,小妻子的这些担心和忧虑他其实都看在眼里。

    所以他也在等,等她愿意开口或暗示的那一天。

    今天终于让他等到了。

    于是他就顺理成章地把自己的回答告诉了她,算是给了她一颗定心丸。

    池非原本就是一个习惯了一夫一妻制的现代人,他对于当种马这种事并不感兴趣。

    他始终认为,如果双方是真心相爱的话,根本不会接受第三者的介入。

    因为在所有人类感情当中,唯独男女之情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如果一个男人真心希望喜欢的女人能对自己从一而终的话,那他就应该好好管住自己的下半身。

    别搞那套我可以到外面乱来,你却不能跟其他男人好的双标出来。

    当双标狗,从来就没什么好下场。

    ……………………

    从这天起,池非每天从报社回家后,就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教她如何看帐本。

    两人一边学一边耳鬓厮磨,由于双方都血气方刚,经常学着学着就玩起了亲亲游戏来,导致学习效率极差,完全不值得提倡。

    :。: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775/ 第一时间欣赏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最新章节! 作者:令狐BEYOND所写的《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为转载作品,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介绍:
他是一个兼职网文写手,也是一个常年扑街扑惯了的写手。 他原以为这样的生活会是常态,直到他穿越到了古代……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靠写小说发家的故事。***************************************过年的时候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想写一本关于普通网文写手在古代如何生存的小说。本书背景是架空历史(以明朝为参考),作者非历史专业,虽然写的时候已经尽力查资料,但估计还是会有BUG,请多包涵。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