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五章 军中哗变

    关于粮食、辎重的问题,宇文述不是不清楚,否则也不会严令“士卒有丢弃粮食的斩首!”但后勤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他有心却也无力,只得以严刑峻法压制底下的军士。

    但这种严苛在行军艰难的客观条件下,很快便在军中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波动。

    扶余军的主力皆是来自河北、青兖一带的府兵,这些军队因为长期受灾和朝廷对所属地区的打压,导致其兵源良莠不齐。而这些地方的府兵对大隋朝廷的归属感也弱。

    扶余军营。

    今日因为大总管宇文述下令处死了几个私自丢弃粮食的士兵,因此到了傍晚歇营之后,军中士兵各自三三两两的围绕在一起,议论着此事。

    “听说了吗,今早上宇文总管巡营,发现有人丢弃粮食,直接下令杀了。听说宇文总管还下令各府彻查此事,敢有丢弃粮食者,一律严惩不怠。”

    “不可能吧,这么多人都丢了粮食,要是处罚,那得处置多少人?”

    “哪有什么不可能的,听说渤海郡的兵府那边已经开始清查了,一旦查到,即刻处死,绝不留情?”

    “啊!”

    众人各自谈论着此事,也不知道一个个是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

    扶余军因为马匹不足的原因,大都将辎重给丢了,先是雨具、锅灶等用具,后来连粮食也没留。众人不是没想过丢了粮食怎么办,可是携带着数百斤的东西,还怎么长途行军。

    也因为如此,扶余军中皆是人心惶惶,担忧、紧张的情绪弥漫在全军之中。

    宇文述也清楚丢弃物资的事情,但是并不以为会有多严重,但是今日宇文述到了各府兵营中转了一圈,才发现问题大大超出想象。

    超过一半以上的士兵已经将三分之二的粮食丢弃,若是任由此风蔓延,到时候仗也不用打了,直接溃退吧。

    宇文述当然清楚所有人都处置是不可能的事,只得杀鸡儆猴,震慑三军,方能止住这股邪风。只是河北各地的府兵本身就对朝廷有着各种的不信任,而诸将又没有将宇文述的精神完全传达下去,这才出现了人心惶惶的局面。

    宇文述安排军中法曹陈威前往各军,督导此事,并警示三军。

    陈威今年四十五岁,是个倔强的老头,凡有命令,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是为人缺乏变通,脾气又坏,因此虽然有能力,到四十多岁也只是个法曹。

    陈威带着执法兵丁先到了渤海郡的三个府兵营中,果然渤海府兵的情况很严重,甚至一些将官也和士兵一般,丢弃物资。

    陈威直接下令将渤海郡左鹰扬府鹰扬郎将任达和其麾下校尉、旅帅共计十一人抓了起来,判处死刑。

    消息传出,一时哗然。

    本来众人还以为是意思意思,毕竟法不责众,现在陈威直接处置鹰扬郎将这种中级将领,实在超出了众人的认知,一时之间,任达麾下的士兵纷纷骚动起来,军营之中弥漫着紧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如流感一般,立刻萦绕三军。

    “听说了吗,朝廷要把左鹰扬府中所有的官吏全部处死!”

    “不对,我听说整个左鹰扬府上下的官兵全部处死!”

    “听说了吗,朝廷要把军中渤海籍的官兵全部处死!”

    “我给你说个消息,听说朝廷要清洗河北人,军中凡是河北郡县的官兵,全部处死!”

    ······

    消息越传越走样,本就对朝廷不信任的河北府兵,问询开始骚动起来。

    “大兄,咱们就眼看着他们关西蛮子欺负咱们,听说明日一早,陈威这个狗娘养的

    就要将任达等一众人处死,这群关西蛮子清理完左鹰扬府,下一个就是咱们中鹰扬府。”

    高子开是渤海郡中鹰扬府的鹰扬郎将,传说他是高颎的族侄,但也没人清楚是否属实。不过高子开体格健硕,勇武过人,且为人侠义,仗义疏财,在渤海郡中很是有名望。渤海郡三个鹰扬府,众人都是以高子开为首。

    高子开有些犹豫,他倒是对部下约束的很,军中丢弃粮食的现象并不严重,但若是对方真的有意为难,那势必能够找到借口。

    高子开最终没有接受部下的建议,趁机闹乱子的后患太大,毕竟刀把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但高子开这么想,已经危在旦夕的任达却顾不得这么多,他命令亲信在营中散播陈威要坑杀全军消息,鼓动部下围攻陈威。

    当夜,左鹰扬府军营中暗流涌动,残存的军官和任达的亲信在营中各处串联。

    到了三更,左鹰扬府士兵突然杀入军营大帐,将被关押的任达等人放了出来,并围攻陈威等人。

    陈威措不及防,最后在一众执法士兵的护卫下逃回扶余军的中军。

    到了这个时候,任达等人已经算是造反了。

    左鹰扬府士兵的动乱仿佛如一簇火苗,立刻就点燃了整个军营,其余各府的士兵纷纷响应,大有群起而动之势。

    而渤海郡中鹰扬府军营中,高子开还准备明日去走一走于仲文的路子为任达求情,对整个大军的动乱是措不及防。

    任达等人动乱之后,担忧声望不足,竟然推选高子开担任统帅,一众咆哮着涌入高子开的军营。

    中鹰扬府的士兵也早就对陈威不满,在众人的裹胁之下,虽然高子开不情愿,但不得不成为叛军的最高统帅。

    此时发现情况的其余各军见扶余军动乱,立刻率军平叛。

    被拥为统领的高子开也知道他们实力不足,不能与大军硬抗,那无异议以卵击石,因此主动派人前往中军与于仲文、宇文述谈判,声明众人并不是叛乱,只是出于义愤,来向宇文总管说理,只是群情涌动,失了方法,才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于仲文和宇文述当然清楚对方说的不实,但此时此刻,军心不稳,跟着高子开闹出乱子的有数万人,难道他们还能将这些人全部处死。

    为了稳住全军,稳定军心,二人接受了高子开的说辞,并未处置一众人等,并处死陈威,以示诚意。

    而高子开等人也回归各营,一场乱子就此消弭。

    但此时双方已经彻底产生隔阂,都明白现在不动手只是时机未到,只剩下谁先对谁动手了。

    而且此事之后,之前宇文述严查丢弃粮食的命令也作废了,又没有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此事在军中也越演越烈,最终酿成了一场硕大的苦果。

第四十六章 放虎归山

    就在这个当口,对面的高句丽人竟然派人来乞降,而来人正是高句丽人主帅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进入隋军之中,四处观察隋军的情况。他今日亲自前来隋军营中,除了要表达诚意,也是为了观察隋军的虚实。

    宇文述让人将乙支文德迎入帐中,他高居首位,正襟危坐。左面是军中实际统帅于仲文,右面是担任慰抚使的尚书右丞刘士龙。

    乙支文德进入帐中,倒头便拜。

    “小国将领乙支文德拜见上国天使。”

    宇文述让乙支文德起身,然后故作愤怒地说道:“乙支文德,为什么辽东郡公(隋文帝杨坚于590年封的高元的爵位)不亲自前来?”

    乙支文德赶紧说道:“上国天使明鉴,天军降临高句丽,我家大王本应该躬身前迎,但身有微恙,不能前来,因此只得命文德来拜见诸位天使。”

    乙支文德一副低三下四的样子,浑是一个小国使臣的模样,至于现在与大隋的战争,仿佛没有发生一样。

    宇文述又问道:“既然尔等要迎接天军,为何却一再使兵马阻拦,难道这就是尔等所谓的拜见。”

    乙支文德赶紧辩白道:“上国天使明鉴,这全是大将军姜以式自作主张,我家大王全不知情。”

    “好个全不知情,那我且问你,天子诏辽东郡公前往洛阳朝觐,为何辽东郡公不遵臣礼,屡屡推辞?”

    乙支文德又说道:“不是我家大王不愿意去,只是大将军姜以式把持朝政,我军大王做不得主。”

    反正不管怎么说,乙支文德都把责任都推到了姜以式的身上。

    其实高句丽中也有抵抗派和非抵抗派,姜以式和乙支文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乙支文德很清楚大隋实力的强大,非高句丽所能比拟,因此一直希望高句丽能够和大隋交好,集中力量先攻取百济、新罗两国,然后再图谋中原。

    而姜以式和渊太祚则代表了高句丽北方势力集团的利益,主张向西、向北扩张,因而与大隋产生矛盾。

    乙支文德态度很好,宇文述等人也很满意。最后双方商定,高句丽人将停止抵抗,高元本人也将前往辽东城朝觐天子。而隋军暂时停止对高句丽的进攻。

    议和事必,乙支文德便要准备离开。

    于仲文认为高句丽人的求和未必可信,毕竟他们在辽东城已经上演了无数次这样的花招。为了确保高句丽人是真的投降,可以先暂时将乙支文德羁押在隋军营中。

    乙支文德是高句丽人主帅,一旦其被隋军羁押,高句丽人的军心势必动荡。到时不管他是真降假降,对隋军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但慰抚使刘士龙却坚决反对此事。

    刘士龙说道:“乙支文德身为高句丽人的统帅,亲自前往我军来降,本就是诚意满满之事。我天朝大国,反而做出扣押使节的事情,说出去让别人怎么看。且今高句丽人来降,不管是真是假,一旦我们抓了乙支文德,便是理屈在前,势必会让高句丽人怀疑我们的诚意,不敢投降。为了抓一乙支文德而失一国之心,此乃愚不可及也。”

    刘士龙作为慰抚使,在辽东城下代表着杨广,早就信心膨胀了。因此虽然于仲文是大军事实上的主帅,但他也毫不客气。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刘士龙看来,一旦抓了乙支文德,双方再战。到最后即使胜了也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若是就此让高句丽来降,他作为天国上使,功劳自然都在他的身上。

    刘士龙如此说法,倒也让于仲文觉得有些道理。而且刘士龙代表了天子的意见,于仲文万万不希望因为此事引得天子不满。

    因此于仲文便同意放了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出了大帐,心情舒畅,都多少年了,隋人还是这么好面子。乙支文德是反对与大隋交战,但却并不是一个投降派。事实上他与大隋仇深似海,比谁都想击败大隋,只是他和姜以式等人的策略不同而已。

    此时隋军杀来,光凭普通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击败隋军,因此他才主动前来诈降,使隋人放下戒心。

    到了辕门口,乙支文德突然转身向一名把守辕门的隋军问道:“小哥,吃得饱吗?”

    眼看这个隋人对他很是警惕,乙支文德笑笑说道:“小哥不用担心,今日我高句丽与大隋和谈,这场仗不用再打了。”

    听到乙支文德的话,对面才有些放松,便说道:“总算不打了,他娘的,这些日子可累死老子了。”

    另一个人说道:“陈老六,你累个屁,你的东西早扔光了。”

    “滚!”

    这时这个陈老六也觉得不应该在敌军使者面前说这般话,便说道:“我们天天吃的饱着呢?”

    乙支文德一笑,也没有说什么,便翻身上马,往自家军营而去。

    ······

    乙支文德走后,匆匆赶来的崔弘升才到军帐。

    崔弘升出身博陵崔氏,又是皇太孙的亲外公,因此三人对其很是尊重。

    崔弘升见了三人,便问道:“宇文相国,我听说高句丽人主帅乙支文德来军中乞降,不知道现在在哪里?”

    宇文述说道:“崔将军,乙支文德已经回去了。”

    崔弘升一惊,说道:“宇文相国,于将军,刘右丞,怎么能让乙支文德回去呢?”

    刘右丞此时脸色有些难看地说道:“崔将军,乙支文德是高句丽的请降使者,既然请降完了,自然该回去。”

    “缪矣!”

    崔弘升说道:“宇文相国,乙支文德是高句丽人最骁勇善战者,一旦高句丽人反复,乙支文德就是我军最大的祸害。如此好机会,如何能白白将其放走。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宇文述也脸色难看道:“不能吧!”

    崔弘升说道:“高句丽人最是狡诈,相国难道忘了当初辽东城下的事,他们反复了可不是一次。”

    宇文述三人也楞住了。

    于仲文这时站了起来,说道:“崔将军说得不错,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于是于仲文马上派人去追乙支文德,并哄骗乙支文德说道:“我家将军还有一些细节想与贵使相商议,想请贵使再回营中。”

    乙支文德哪里相信,却是头也不回,往鸭渌水而去。

第四十七章 李代桃僵

    因为与宇文述和于仲文关系的不睦,黄明离命人时刻监视着中军大营的动向。

    乙支文德到了隋营的消息也瞒不住众人,黄明离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众人本以为宇文述和于仲文会扣下乙支文德,但出人意料的是乙支文德竟然又从军中大摇大摆地走了,让黄明离错愕不已。

    怎么就这么走了?

    黄明离脑中立刻闪过兄长信中的交代。兄长在信中叮嘱自己,若是乙支文德前往军中请降,还安然离去,一定要择机诛杀此人,勿使其逃回高句丽。

    兄长真神人也,竟然能猜到此事。

    黄明离也不犹豫,当即便准备按照兄长的要求,去截杀乙支文德。

    他立刻在军中选了五百名精骑,准备亲自前去。

    这时黄明离刚准备出营,闻讯而来的达奚暠拦住了黄明离。

    “长凤(黄明离字,长离,即凤)这是准备去做什么?”

    虽然黄明离威望极高,但对于达奚暠还是做足了样子,给足了尊重。眼看达奚暠拦路,黄明离只得下马说道:“将军明鉴,今日高句丽人主帅乙支文德前来我军投降,又被中军放走了,我要把他追回来。”

    达奚暠立刻说道:“长凤大谬,中军之事,自有主帅决定,岂是我等可以干涉的。”

    黄明离眼看达奚暠不允,只得低声对达奚暠说道:“达奚将军,不是明离自作主张,此乃家兄密令,不可使乙支文德逃回高句丽。”

    黄明远的命令,达奚暠当然不敢轻视。

    达奚暠眉头一皱,说道:“不可胡言乱语,此事与卫公有什么关系,这是我命你们去追击乙支文德的。”

    黄明离也立刻反应过来,这件事一旦事发,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不能牵扯到兄长身上。

    “将军说得是。”

    达奚暠看了看黄明离又说道:“你身份太碍眼了,也不要去,追击乙支文德的事情交给席玭和全旭。”

    黄明离想了想,点点头。

    达奚暠叫来席玭和全旭二人,密令二人追击乙支文德,不论死活。

    全旭自当初参与荥泽救灾,后来又率兵赶往洛阳,便被黄明远所倚重。其部参与过荥泽救灾的官兵也被编入左武卫中。

    二人得令之后,以席玭为首,便快马加鞭,前去追赶乙支文德。

    差不多跑了六七十里地,马都累得吃不消,还是没有发现乙支文德的踪迹。席玭有些吃惊,按正常情况来看,此时他们应该已经追上乙支文德了才对。

    席玭不知道的是乙支文德离开隋军大营之后,先向东走了没多久,后来便遇到了隋军追来的使者。

    乙支文德虽然没有跟隋使返回,但心中却是一惊,看来隋人是反悔了,要把他留在隋营。乙支文德又不是真心投降,当然不甘心留在隋营。他担忧隋人会再次派遣军队来堵截他,因此便决定让一部侍从伪装成他的样子,继续向东前进。而他本人则乔装打扮,选择向北改道,然后再折道向鸭绿江。

    席玭追了很久,这才觉得不对劲。

    “淮之(席玭字),我怎么觉得好像乙支文德没有走这条道?”

    席玭翻身下马,看了看地面的踪迹,又摇摇头道:“没道理啊,这些马蹄印都是刚踏过的,说明才走过不久。”

    全旭说道:“那要是乙支文德故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声东击西来谎骗我们呢?”

    席玭听后也没奈何道:“那他可走的路就多了,不过他怎么知道我们会追击他?”

    二人一路追击,都已经追到这里了,若是乙支文德提前岔道,他们总不能再返回去重新找寻踪迹。

    这时席玭说道:“不管乙支文德要怎么走,他的目的地都是鸭渌水对岸的高句丽大营,我们去那里堵他。”

    全旭大惊,以他们数百人去高句丽十几万大军的营前截杀乙支文德,真是敢想啊。

    全旭大席玭十多岁,二人都是没落关陇世家出身,因此关系很好。他实在觉得席玭这个想法太过于疯狂。

    席玭说道:“从这里到高句丽人的大营也没有多远,我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只能兵行险招。”

    见席玭一心如此,全旭也只得同意。

    二人将部队一分为二,一前一后,相互掩护,直奔鸭渌水而去。

    到了鸭渌水岸边,还是没有发现乙支文德的踪迹,席玭便决定向北搜寻。向南是大海,他不相信乙支文德会从海上遁走。

    果然二人向北搜了十多里,正好遇到乙支文德派遣接应的人。

    “前面的就是乙支文德,别让他走了!”

    席玭看着对方的旗帜,高声大喊,便呼啸着向对面的高句丽人冲去。

    席玭才刚过二十,又有万夫不当之勇,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畏惧。此时他手持长槊,一马当先,直冲向对面的高句丽人。

    而对面的高句丽人此时还不知道情况,便见对面一队身穿黑甲的骑兵如闪电一般直向他们扑来。

    席玭一勒战马,一槊便向当前一个头领模样的人刺去,正中其前心。此人立刻惨叫落马。

    “一个不留!”

    此时后面的全旭也带人跟了上来,在后指挥其军。

    席玭本人如杀神一样,冲入高句丽人军中,左右突杀。这些高句丽人哪里见过这样的杀神,根本无人是席玭的对手。因此眼看着席玭如划开一道波浪般,冲入军中。

    “乙支文德哪里走!”

    中军一人在马上也是一惊,忙回道去看。此时一道寒光向他袭来,此人满是恐惧,睁大的眼睛不敢相信。

    “啊!”

    席玭长槊狠狠地砸向前面的“乙支文德”,槊尖正中此人脖颈,竟然生生的将脑袋从头上砸了下来。

    “乙支文德,死!”

    席玭乃仰天长啸,声如龙钟,震得高句丽人是心惊胆战。

    此时全旭也从后面指挥军队将这些残余高句丽人团团包围。这些高句丽人虽然骁勇,但先是失了领头之人,后又为席玭的武勇所慑,胆气已丧,哪还能再战,遂为隋军尽数屠杀。

    双方战罢,席玭让人捡起乙支文德的脑袋,挂在马脖子前,便一手扛着高句丽人的旗帜,回去复命了。

第四十八章 主帅分歧

    然而回到增地军中军,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个人竟然不是乙支文德。

    席玭眼看杀错了人,当即也不多说,提起长槊就要往外走。黄明离伸手一把将席玭给拉住。

    “郎将放心,这一次我一定将乙支文德的脑袋给拿来。”

    黄明离摇了摇头说道:“淮之不必再去了,天不绝乙支文德,且让他的脑袋在头上多留几天吧。”

    此时中军大帐,于仲文和宇文述听说乙支文德不返回隋营,心中大惊,却是有些相信崔弘升的话。这个乙支文德怕不是真心要投降。

    乙支文德是高句丽人军中名将,一旦将其擒获必能大大打压高句丽人的士气,如此大好机会他们没有掌握住,疏为可惜。

    于仲文与宇文述二人面面相觑,又转头看向刘士龙。

    刘士龙被看到脸色有些难看,一甩袖子说道:“二位将军看下官也没用,我只是一个慰抚使,这军中之事自是由两位将军决定的。”却是将自己的责任一推二五六。

    于仲文和宇文述也清楚刘士龙的秉性,没有跟他再作争辩。现在乙支文德已经逃了,对于隋军来说,只剩下两条路,继续攻击,还是选择返程。

    此时于仲文与宇文述的态度截然相反,宇文述认为应该退兵,而于仲文不同意。

    宇文述说道:“次武(于仲文字),今日乙支文德已逃,我军情况尽为高句丽人所知,而且我点验诸军,粮食快要尽了,已经不足以支撑我军去进攻平壤,我以为我军现在最好撤回辽东,再观后续。”

    于仲文当然不同意,这是他这么多年第一次领军指挥数十万军队,若是就这么灰溜溜地返回了,有何颜面见人。

    对于黄明远与于家的矛盾于仲文很清楚,但他从不轻易挑衅黄明远。他知道这种矛盾的出现根本原因是于家的没落,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重振家族的声望,而不是与黄明远斗气。

    这是最好的机会了。

    于仲文因此说道:“许公,我军三十万大军东征,连平壤城的边都没到就灰溜溜地撤兵了,到时候有何面目去见天子啊。”

    宇文述作为杨广的亲信,又成了正式的宰相,官拜公爵,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因此对军功之事并不热络。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怕是无论如何也掀不动头顶上的黄明远,既然如此,何不求稳。

    因此宇文述又说道:“次武,你我皆是打了多年仗的人,很清楚粮草的重要性。现在乙支文德在鸭渌水东岸屯兵十多万,与我军相持。我军要想成功渡河,怕是一个月也难,可粮草根本撑不到一个月,与其到时候狼狈退兵,为敌所趁,还不如提前撤退,稳扎稳打,保全局势。”

    这时崔弘升也建议道:“我军孤军深入,身后好多城池还没有打下,此已经是兵家大忌。若是高句丽人袭我军后,而乙支文德又从正面牵制,则我军粮道有断绝之危险。”

    “够了!”

    于仲文此时愠怒地说道:“此战是成是败,难道是我们在这里争论出的。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狠清楚,我军一路连战连捷,高句丽人步步后退,我们若真是要退兵,到时候该要怎么跟天子解释?

    况且,我这次出行,本来就知道不会有功,为什么呢?古时的良将能够成功的人,那是因为凡军中的事都由一人作主,现在大家各有各的心思,怎么能战胜敌人呢?”

    此时宇文述、崔弘升皆不说话了。

    虽说大家身份差不多,但说到底于仲文是天子委任的诸军统领,即使宇文述的官职、爵位压其一头,但此时于仲文拿这个说事,其他人还真没法反驳。

    此时宇文述也怒了,他作为宰相,虽然不是主帅,但因为身份的原因,在军中跟主帅也差不多。往常有什么事情,都是他和于仲文、刘士龙商量着来,一锤定音的也多是他。可今日于仲文堂而皇之的将这个事情戳破,实际上最难看的是宇文述,毕竟一直是他在篡夺于仲文的指挥权。

    宇文述怒极反笑地说道:“既然于大将军这么说,我们也无话可说,但于大将军也要记住了,天子只是命各军要向你咨询、汇报并听从你的调动指挥,并没有真正任命你为主帅。”

    说完宇文述一甩袖子,便转身离去。

    于仲文此时也觉得自己刚才说话太急了,宇文述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天子宠臣、一国宰相,话语权极重。一旦他不支持自己在军中的权威,那么自己很难完全调动各军。

    不过于仲文并不后悔,因为这是于家最后的机会了,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抓住。

    这时刘士龙一见宇文述、于仲文二人恼了,心中大喜。只有二人恼了,自己在军中的话语权才会重起来。

    刘士龙说道:“许公还是太心急了,毕竟这能指挥全军不就是大军主帅。于将军,我也觉得咱们不能就这么走了,否则怎么跟天子交代,天子可是一心想着高元能够到他御前受缚乞罪。”

    得到刘士龙的支持,于仲文遂顺利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全军。于仲文命令各军即刻拔营东向,去迎击高句丽军。

    这时作为后军的黄明祯前来中军,请求作为偏师,抵押北面来的高句丽军队。

    黄明祯认为,乙支文德将十多万军队沿着鸭渌水布防,隋军势必要在此与高句丽人相持。而北面国内城的高句丽人肯定会趁机袭击隋军的身后。

    黄明祯所部作为偏师北上,便可以为大军护住侧翼,保障后路。

    于仲文是个知兵之人,立刻便听出黄明祯建议的妙处。老实来说,隋军绝不怕正面的敌军,唯有担心后路问题,黄明祯北上,便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于仲文可以专心应对正面的乙支文德。

    九军之中,张瑾和赵孝才都支持宇文述,黄明祯和达奚暠又来往密切,于仲文担心黄明祯倒向宇文述,到时候他怕是就指挥不动军队,这时候趁机将黄明祯调出,也有利于他整合各军。

    因此于仲文以黄明祯为北路领军使,转道向北,保护大军侧翼。而黄明祯也如愿脱离了东征大部队。

第四十九章 背水一战

    鸭渌水东岸,高句丽人大营。

    在一众亲卫的护卫之下,乙支文德终于返回大营。此时在营中代替其指挥的大兄温达将其迎入帐中。

    “昨夜傍晚,有斥候发现对岸将军护卫的尸体,还以为将军遭遇不测,今日将军归来,我总算是放心了。”

    乙支文德敢冒险深入隋军大营,可不是在拿高句丽人的安危赌博,而是因为温达到来,能够代替其统属全军。即使他被扣留,高句丽军队也不会崩溃。

    乙支文德摆摆手说道:“九死一生啊,也是我习惯性地做了两手准备,没想到派上了用场。这一次多亏隋军刚开始没想对我动手,否则我绝难幸免。”

    乙支文德想想都有些后怕,这一次自己实在有些冒险了。

    “将军,隋军战力如何?”

    乙支文德摇了摇头,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隋军之强,实所罕见,我军虽然久经战阵,怕是也难以与隋军一较高下,这一仗,怕是难了。”

    温达听了,情绪也有些低沉,当日平壤城之战他早就知道了此事,只是这次从乙支文德嘴里说出来,还是有些黯然。

    “温达,不用担心,你可是大败过隋人的。”

    乙支文德上前拍了拍温达的肩膀笑道:“隋人虽然强大,但也不是无法战胜,实际上我已经找到对付隋人的方法。”

    乙支文德接着说道:“正如温达说的一样,这次我前往隋军营中发现,隋军普遍都视我军如无物,自主帅以下,异常骄纵。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我发现隋军之中,粮食不足,如果他们强自进军,这就是破敌之关键。”

    温达听了,眼前一亮。

    “将军所言极是,既然隋军缺粮,那就将隋军放到鸭渌水以东。我军以高墙壁垒与隋军阻之,将其粮食耗尽。到时候再截断隋军归路,则隋军便将不攻自破。”

    乙支文德点点头。

    乙支文德本人也是外来户,因此虽然温达出身不高,但却很看好他,他也希望通过温达来与渊太祚、姜以式等本土势力派对抗。

    “我准备再败几场,多让隋军放心放心,既然隋军全军骄纵,那我等便让他骄纵到天上去。”

    二人大笑起来。

    温达看着地图,忽然说道:“乙支将军,你看我们将主战场设到平壤城怎么样?”

    乙支文德听了大惊,看了看温达,却看到他脸上坚毅的眼神。

    平心而论,退到平壤是最好的选择,平壤城池高大,十多万军队退守平壤,也不担心主营被隋军攻破。

    而且高句丽人一路退到平壤,还有萨水和浿水两道防线可以为用,而隋军的后勤补给则会被拉长数百里,从鸭渌水到平壤城数百里狭长的道路,都会是隋军的死地。

    但尽管有这么多的好处,但那毕竟是平壤城。

    乙支文德神色有些复杂地说道:“温达将军,你可知道,一旦让隋军进至平壤城下,将会意味着什么?”

    “将会意味着高句丽已经无路可退了。”

    温达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就是要让所有高句丽人丢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平壤城内的人已经经历过一次隋军入城的惨状,如果他们不想再经历一次。”

    温达握紧乙支文德的手说道:“将军,我们无路可退。”

    乙支文德最终还是被温达说服了。

    二人分头去布置军队,乙支文德率领八万主力继续在鸭渌水布防,而接下来这些人就是诱敌深入的全部力量,也是平壤城守卫的全部力量。

    温达率领五万军队南下,然后向东隐藏,这些部队将会在隋军南下之后突然出现在隋军的身后。

    乙支文德知道隋军皆是骁将,能征善战,未必能如自己的意一般一路向南。温达也担心对方会识破诱敌之计。

    乙支文德说道:“若想让隋军跟着我们的思路走,我们就是不停地败,败到隋军都应接不暇,败到隋军都感到麻木,这样他们才会相信我军真的是实力不济。”

    所以虽然要撤退,但乙支文德让人让人在鸭渌水布防,还布置得严严整整的,不让隋军看出丝毫的马脚。

    此时于仲文下令隋军继续向东进军,抵达鸭渌水江边。于仲文派人渡河,要求乙支文德率领全军投降。

    乙支文德仍然打太极,请求隋军宽限时间。

    这一次隋军再不为所动,于仲文直接命独孤览的辽东军和辛世雄的玄菟军二军强渡鸭渌水。

    乙支文德一开始守的也很认真,甚至他准备牺牲上万人来使得隋军中计。

    高句丽人打退隋军五次攻击,整个江面上尽是浮尸。

    于仲文此时也是佯攻,到了第二日,崔弘升的遂城军所部乘坐大批的舢板小船沿着海岸线一路渡过鸭渌水江口,到达对岸。

    乙支文德大惊,虽然他是准备诈败,但没想真败,一旦隋军拖住他的主力,其余部队过河,他就要被对方围死在鸭渌水岸边了。

    此时乙支文德啥也顾不得了,急忙令主力全军撤退,粮食全部烧光,各种物资全部抛弃。

    高句丽人狼狈地向南逃了数十里,才勉强稳住阵脚。

    崔弘升的遂城军没有继续追击高句丽人,而是稳守鸭渌水南岸,接应主力大军渡江。

    大军渡江之后,继续向南前进。

    向南稳住阵脚的乙支文德差一点吓掉了魂,他不得不承认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隋军即使再是缺粮,但战力十足。宇文述、于仲文等人都是骁将,难以敌之。高句丽人根本不能与隋军进行野战,否则便是自寻死路。

    乙支文德乃使出了疲军之计,命令骑军不断骚扰隋军,又沿着道路设下了十余条防线。

    每次隋军一攻击,高句丽人便佯装不敌,迅速撤走。隋军一日之内,七战七捷。

    乙支文德又再次下令,沿途村镇所有粮食都进行收缴,无法收缴的也全部烧毁,绝不留给隋军一丝一毫。

    经过高句丽人的袭扰和坚壁清野,隋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并没有太大的战果。而大军主力在暑日里连日行军,又粮食不足,隋军是疲惫不堪,已成强弩之末。

第五十章 危机四伏

    隋军主力过了鸭渌水,越来越往南。

    没走多久,于仲文就感觉不对了,这高句丽军队的战斗力是不如隋军,可也不至于一触即溃吧。而且更重要的是,乙支文德十余万主力,一直呈后退的态势,一直没有和隋军真正爆发一场大决战,甚至都没有打出一场强劲的防御战,实在不符合常理。

    此时于仲文心中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怕是中了高句丽的诱敌之计。

    于仲文可以说是大隋少有的将才,胸有大志,气度超凡,不避强御,明断无双。当年平定尉迟迥之乱,于仲文以八千破十万,生擒尉迟迥部悍将席毗罗,而此时黄明远还没出生呢。

    于仲文赶紧派出斥候向四面侦察,找寻高句丽军队的主力。出人意料的是,隋军的斥候遭到了高句丽人的强力阻击,伤亡惨重。

    于仲文望着地图,突然有一个想法,高句丽的主力是不是就在隋军的周围,只是一直在避战。

    于仲文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若真是如此,说明自己已经陷入了高句丽人的包围圈中,局势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否则对方不会如此强力封锁自己的侦察。

    于仲文第一时间便是想退,这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远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此时敌暗我明,又是异国他乡,一旦出了差错,便是将数十万大军至于险地。而现在撤退,很有可能在对方的包围圈没有完成之前,跳出对方的包围,打乱对方的布置。既然高句丽人要诱敌深入,自己退到乌骨城,对方的计划便完全落空了。

    可很快于仲文便否决了此事。要深入高句丽是他自己的决定,甚至为此他都和宇文述撕破了脸,这时候撤退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到时候此次远征劳而无功的责任怕是都会被推到自己的身上,其后果可想而知。

    而且这毕竟只是自己的猜测,没有什么依据。现在大军连战连捷,各军也士气高昂,若是此时突然后退,众将士会怎么看。众人来高句丽都是为了立功的,自己就这么后退,怕是要得罪死无数人。

    有些事,于仲文身为大军主帅,可也做不得。

    无论如何不能撤。

    于仲文不断告诉自己,高句丽人屡战屡败,一溃千里,哪有余地再来埋伏自己。而且于仲文自忖手上有二十多万能战善战的将士,这是他最大的依仗。在他看来,即使高句丽人再是可能埋伏了精兵悍将,自己也有这二十多万大军,也足以应付任何的局势。

    对于高句丽人的埋伏,于仲文实际上内心是不怎么担心的,这也是他敢于不后撤的底气。

    于仲文没有后撤,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隋军更是因为连日的大捷而喜不自禁。连续的胜利,已经使得他们没法去思考对方的溃败是不是有可能是伪装的问题了。

    因为连续的胜利,众人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大军连续渡过鸭渌水和萨水,向着平壤城前进。此时于仲文和宇文述还不清楚来护儿大败的消息,否则二人也不会如此乐观。

    大军一直推进到平壤城以北三十余里的地方,凭借山势扎营。这个时候不是隋军在做攻击前的准备,而是隋军已经走不动了。

    一个多月以来,大军长途跋涉,消耗严重,到了今日,大军的粮草、辎重已经寥寥无几,根本无法维持。

    终于,第一支粮尽的部队出现,张瑾的襄平军所部粮食告罄,向主帅于仲文请求拨付粮草。

    张瑾的这个请求将于仲文给弄懵了。战前为了减轻运输,各部早就配置好了粮草,甚至分发到每一个士兵手上。这个时候,张瑾来要粮草,不是开玩笑嘛?

    可张瑾也是无奈,他指挥的部队主要是淮南、江南一带的府兵,这些人别说马匹了,连北方的独轮车也不会使用。而且南方人相对北方人,在整体身高上略有差距,因此这群人是最先丢弃粮草的一批人。在众人的心中,反正中军是有粮草的,即使自己的没了也能找中军去要,因此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张瑾,出发的时候我怎么跟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了,现在军粮丢失,大军崩溃在即,你罪该万死。”

    宇文述一拍桌子,对着张瑾狠狠地斥责道。

    张瑾因为常在宇文述麾下,最是畏惧宇文述。宇文述的一声厉呵几乎使得他胆寒。

    “许公,非末将无能,这群淮南蛮子彪悍的很,动不动就拔刀,末将也不敢逼得太狠。”

    许是想起之前扶余军的兵变,宇文述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于仲文跟着张瑾到了襄平军中查探情况,正好此时襄平军要用午饭。一个伙夫样子的中年男人,提着一个大木桶来到人前,一众士兵见此立刻蜂拥而至,将其围的水泄不通。

    “都别挤,一人一勺。”

    “这他娘的又是稀粥,打发要饭的。”

    当兵的性子野,眼看碗里尽是清水,飘着几粒米花,立刻就怒了。一个士兵更是愤怒地把碗都摔了,指着伙夫的鼻子骂道。

    那伙夫早有心理准备,说道:“没有粮食,你让我怎么着?要不你吃了我。再说也不看看你们多长时间没有交粮食了,有这些稀粥就不错了,过两天连稀粥都没有。”

    说完,这伙夫也不管众人的脸色,转头就走。

    于仲文上前叫住伙夫,看他桶里剩的残渣,果然都是清水,米粒极少。

    这时一侧的张瑾说道:“大将军,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末将不会开这个口,可······可真是没办法了,士兵们都饿了两三天了。”

    于仲文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会去营里搬点粮食吧。”

    这时一个当兵的被人一撞,汤也撒了。那个当兵的看着只有十四五岁,还是个孩子,此时饿的很了,竟然趴在地上舔那几粒零星的米花。

    于仲文眼眶微红,却最终没有说话。

    回到军中,于仲文赶紧命各部上报现有粮食的储量,不出所料,各部皆是只有数日的粮草,根本不足以支撑下去。

    到了这个时候,于仲文终于绝望了,天意不让他破高句丽。

第五十一章 断尾求生

    兵粮即将耗尽,三军可谓是大祸临头。于仲文、宇文述、崔弘升、刘士龙、独孤览、荆元恒等几人在中军大帐商量对策,到最后一直认为,仅凭现在的力量,隋军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破城。

    所以只能后撤。

    但此时孤军深入,想撤走也不容易。只看高句丽人步步诱敌深入,怕其已经在隋军回归之路上布满了伏兵,道阻且长,这注定会是一条艰险的突围之路。

    这时独孤览上前说道:“我军孤军深入高句丽几百里,粮草断绝,已至绝境。一旦胡虏在萨水布防,断绝我军后路,则我军将会被积压在萨水以南、浿水以西以北的狭窄地区,直至被胡虏困死。为今之计,只有在不惊动高句丽人的情况下,派遣一支军队立刻北上,坚守萨水北岸,保障大军北归后路,同时接应大军北撤,阻挡高句丽人援兵,才能为大军打开一条安全通道。”

    众人皆是面面相觑,若高句丽人真的在萨水以北有伏兵,怕不是一个小数目。到时候这支部队要经受两面的攻击,甚至有可能为整个大军断后。

    “我来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达奚暠突然站了出来,向于仲文请命。

    “许公,大总管,刘慰抚,末将愿前往萨水,为主力开路断后,我左武卫军骑兵众多,速度较快,即使落在后面,也能跟的上。”

    众人盯着达奚暠,但达奚暠却没有一丝退缩。

    于仲文松了一口气,他最怕这个时候各军同床异梦,心怀鬼胎,各自为战,那样大家便危险了。既然达奚暠主动请命,他便同意了达奚暠的请命。

    达奚暠也不明白蔡知运和黄明离二人为什么让他主动请求去萨水为主力断后,不过他虽然无雄才伟略,但却听得进劝,因此便按照二人的建议请战,果然得允。

    达奚暠接命之后,暗暗调动军中全部力量。到了夜里,全军突然拔营,往北而去,骑兵一夜急行军八十多里地,几乎把马腿都跑断了,才在高句丽人反应过来之前,赶到了萨水。

    达奚暠渡过萨水之后,命人在萨水北岸挖掘壕沟,修建营地,伐木做船,搭建浮桥,时刻准备接应隋军。

    而此时在平壤城下的隋军主力,则没有轻动。

    于仲文决定反向而行之,他派人前往平壤城,去威胁高句丽人,若是高句丽人再不投降,便攻击平壤城,城破之后,高句丽王室陨落,莫怪他没有提前说。

    于仲文知道,这时候就看谁先露怯了,谁先露出破绽,谁就败了。他必须要唬住高句丽人,使其不敢妄动。然后才能在高句丽人的眼皮子底下,在其包围圈没有完成之前撤退。而派人气焰嚣张的威胁,正好可以让高句丽人误以为此时隋军实力仍然强劲,同时弄不清隋军真正的意图。

    果然,乙支文德见到隋使之后有些糊涂了,按他的计算隋军应该粮草不多了才对,怎么可能还敢这样气焰嚣张,态度恶劣。

    一时之间,乙支文德弄不清状况,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弄清楚大隋的真实意图,乙支文德便派遣使者前往隋军营中再次诈降。

    高句丽使者到了隋军大营,到处都是明晃晃的横刀,吓得高句丽使者瑟瑟发抖。他跪在隋军的中军大帐,向于仲文请求道:“小国冒犯天威,已经知错,唯请天朝上国能够宽宏大量,原谅高句丽。若是隋军能够就此退兵,高句丽王一定亲自前往辽东城下拜见大隋天子。”

    于仲文先是勃然大怒,指责高句丽人背信弃义,屡次反复,他不会再相信高句丽人的谎言,他要立刻攻破平壤城。

    最后在宇文述的配合下,于仲文装模作样的一番,终于勉为其难地同意了高句丽人的请降,还威胁对方三日之内,必须来隋军大营就缚,否则隋军立刻攻城。于仲文说了一番训斥的话,倒是把高句丽使者唬得一愣一愣的。

    只是于仲文不知道,这高句丽人使者虽是真的使者,但私底下主事的却是装扮成一个书记的平冈公主。

    平冈公主是温达的妻子,高元的妹妹,也是高句丽一位女中豪杰,素来有威名。这一次乙支文德不能露面,高句丽军中也没有合适的人来打探消息,因此平冈公主便在自告奋勇地请求前来隋营。

    平冈公主作为一个书记,也没有人注意。她在隋军营中,四处观察,终于发现隋军士兵虽然看起来士气昂扬,其实是面有饥色。而且她看到有修缮营帐的人竟然漫不经心,跟本没有常驻的打算,因此猜测隋军怕是在故作声势,而目的却是要逃。

    回到平壤城中,平冈公主赶紧将自己发现告诉了乙支文德。并劝乙支文德莫要中了隋军的计谋,放跑了隋军。

    此时乙支文德才放下心来,一切与自己设想的不错,于仲文倒是好演技啊。现在就是要把这数十万隋军留下来,打疼隋军。

    “隋军既然接受了我家的投降,这就说明隋军根本没有力量打下平壤城,否则他不会放弃这块到嘴边的肥肉。”

    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乙支文德率领平壤城共计八万军队出城,突然向隋军发起了攻击。

    骤然被攻击的于仲文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高句丽人反应会这么快。对方此时攻击,怕是意味着自己之前的欺瞒战术完全落空,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包围圈也已经完成了。

    此时此刻,再容不得半分的犹豫,于仲文立刻下令全军突围。

    高句丽人缒在身后,粮食几乎的消耗殆尽的隋军根本走不了多远。于仲文很清楚,要么断尾求生,要么全都死在这里。所以诸军之中,必须留下一支部队在此阻击高句丽的追兵。

    此时谁留下也成了问题,都不是傻子,留下来几乎没有生的希望。而且众人也都是一方宿将,生死存亡的关头,谁又愿意为了其他人自我牺牲呢。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说话,最后还是独孤览站了出来,请求断后。

    “独孤家世享大隋恩德,该是我独孤览报答大隋恩情的时候了。”

第五十二章 水淹七军

    数十万人的到来,延长的就如同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河。无数的士兵在这条人河里低着头不断向前,机械而又单调。

    “阿兄,咱们怎么就这么走了?”

    “早走早回家不开心啊!”

    “也不是,就是觉得走的有点突然,这不都到了平壤城里了,怎么不攻城?俺听说城里的好东西数都数不清。”

    这时一个年长的士兵靠近那个年幼的,低声说道:“俺听说军中没粮了,所以不得不走。”

    那个年轻的士兵大吃一惊,大声说道:“怎么会啊?听说朝廷的粮食如山如海,还能缺了粮食?”

    年长的士兵反问道:“那你身上还有粮吗?”

    年轻的士兵一时语塞,却是有些不相信地说道:“俺身上是没有,但是中军该是有吧。”

    “干什么呢?行军途中,禁止喧哗。”这时二人交谈声音太大,立刻引来校尉的呵斥。二人一惊,忙低下头不敢再言语,快步赶上。

    实际上这样的对话不知道有多少地方都在传播,过了没多久,整个大军都知道军中没有粮了,这立刻引得军中人心惶惶起来。

    可惜此时于仲文和宇文述光想着赶路,根本没有注意到已经开始动荡的军心。

    全军的粮草最多还能撑三日,但于仲文并不担心,只要成功渡过萨水,他们哪怕是杀马也能赶到乌骨城,而在那里,还有一批后备的粮草可以应急。

    此时于仲文也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左武卫身上,黄明远亲自训练的军队,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一支强兵吧。

    到了傍晚,眼看萨水已经在望了,这时从北面赶来的左武卫斥候直趋军中,向于仲文禀报萨水军情。

    达奚暠已经在萨水之上搭建了三条简易的浮桥,又制作了一大批竹排,可以支持大军渡河。

    于仲文大喜,乃命各部加快速度,赶在天明之前,渡过萨水。

    此时达奚暠亲自率兵在萨水边布防,而令黄明离率领主力骑兵往北侦察。虎贲郎将蔡知运亲自带兵守在渡口旁,准备接应大军。

    这时蔡知运的副将虎牙郎将周仲安说道:“郎将,你有没有发现今年萨水的水位有些浅啊?”

    “有吗?”

    周仲安说道:“郎将知道,家父曾长期统帅水军,我也跟在父亲身边,懂些水务。看这河床,明显是水位降了不少才新露出来的。”

    经周仲安这么一说,蔡知运有些后知后觉起来。

    “不应该啊,今年雨季降雨很多,之前渡过鸭渌水的时候道路很是泥泞难走,没道理在丰水期水面下降。”

    “除非有人拦住了上游的来水。”

    蔡知运一惊,此时也严肃起来,对周仲安说道:“此事开不得玩笑。”

    “郎将放心,肯定没有错。”

    蔡知运马上前往达奚暠军中,向达奚暠禀报此事。

    达奚暠也是吃惊,若是高句丽人真的在上游蓄水,那大军渡河之时,其结果不堪设想。

    达奚暠急命令左天成率部逆河而上,去查探情况,他则亲自渡河,去见于仲文,劝其暂缓渡河。

    此时于仲文也赶到了萨水边,被达奚暠拦住。

    众人听了达奚暠的说法,半信半疑。萨水这么宽广,高句丽人哪有能力在河中拦截。而且最重要的是后面便是高句丽的追击军队,大军根本没有时间在此耽搁。

    于仲文和宇文述都主张赶紧走。

    二人都觉得此时是夜晚,便于隐藏,高句丽人无法发现隋军的踪迹。若是成功渡河,便能跳出高句丽人的包围圈。

    达奚暠苦劝不听,众人遂决定当夜渡河。

    到了三更时分,萨水两岸一片寂静,听不到动静。

    于仲文乃下令张瑾的襄平军为前军;自己的乐浪军和赵孝才的碣石军为中军;宇文述的扶余军为右军;崔弘升的遂城军为左军;辛世雄的玄菟军为后军,分批次渡河。

    此时月色朦胧,照得整个萨水都闪闪发亮。

    大军渡了一个多时辰的河,已经有数万人抵达了对岸。此时只听见上游一声轰隆,众人大惊,没过多久,便是滚滚的河水向西袭来。

    “发水了!”

    正在渡河的士兵大惊,这铺天盖地的大水从四面八方封堵过来,压得人透不过气。还在河中的竹排立刻便被打翻,三条浮桥也迅速被大水冲垮。

    无数的士兵落入水中,浮浮沉沉地挣扎着。但此时河面上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的打来,将无数的士兵推向高处又落下,然后卷入河底。

    萨水源于高句丽狼林山西南麓,向南偏西流,上游地形陡峭,下游为平原,水量极大。乙支文德在萨水筑坝拦截,蓄了好几天的水势,这一次大水破堤而出,将整个隋军席卷。

    此时隋军已经完全乱了,一条滚滚的萨水将二十多万大军一分为二。

    河北岸的左武卫士兵立刻便拖着竹排、绳子去救人,但根本无济于事。在自然之力的面前,人力是如此的渺小。

    蔡知运目眦尽裂,这打得是什么仗啊。

    此时达奚暠还在对岸,而萨水北岸成建制的隋军只有增地军这一支,蔡知运便自为统帅,指挥全军。他一面命人向北去找黄明离,使其主力骑兵归队;一面将所部一分为二,他和尧君素各统帅一部,将防线布置为内外两道,防止高句丽人的军队突然杀到。

    大军混乱了一夜,是疲惫不堪。

    到了天明,汹涌的萨水终于平静了下来。放眼望去,整个萨水之上布满了隋军的尸体,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密密麻麻,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看了心惊肉跳。

    蔡知运赶紧抢修浮桥,河对岸还有十余万大军,必须全部送到河对岸。

    于仲文过河过得早,此时惊魂未定的他看着惨败如斯的大军,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

    他完了!

    蔡知运也没有时间管于仲文,他只能将被救上来的隋军交给于仲文,让他重新组织军队,而蔡知运则牢牢掌握北岸这支唯一成建制的部队,不给于仲文插手的机会。

    天亮了,洪水也过去了,可没有人有劫后余生的感觉,所有人都知道,洪水之后,他们要面对的就是正在快速赶来的高句丽军。

第五十三章 断后之军

    折腾了一夜,惊魂未定的隋军勉强登上了萨水北岸,也不知道到底伤亡有多少。这时忽然整个萨水四面八方都是喊杀声,高句丽人仿佛从天而将一般,将隋军团团包围。

    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高句丽人。

    若是旁的时候,隋军再是伤亡惨重,也能组织抵抗。可现在大水过后,一片疮痍,众人早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哪里还有余力和精气神。

    于仲文先渡过萨水,而宇文述则在河南。

    此时过河的也有数万军队,不过皆是旗帜不整,组织混乱,根本分不清各是哪支部队。于仲文有心先整理军队,待军队的战斗力恢复之后,而河南主力也渡河之后,再统一北上,但刘士龙却不同意。

    刘士龙以为,大军兵败,高句丽人四面出击,唯有尽快突围,保存部分主力方为上策,若是在萨水迁延,等到高句丽人的包围圈合拢之后,怕是只能被对方全歼了。

    刘士龙的认识不为错,但是却高看了高句丽人的战力。若是高句丽人真的能够吃掉这股隋军,他们根本到不了萨水北岸。

    于仲文有些犹豫,刘士龙说道:“于大总管,你兵败如此,已是重罪,若是再全军覆没,天子颜面当如何,你于家能当得起天子的雷霆之怒。”

    于仲文一时恍神,再也勿复多言,直接下令全军即刻北上。不过于仲文总算是没有直接坑死宇文述,而是留下了增地军坚守萨水,接应宇文述,为萨水南岸的隋军留下了一份生机。

    至于过河的诸军,大多都已经丧胆,即使有人反对立刻北上的命令,但胳膊也拗不过大腿,因此一众残兵,满是狼狈地往北而去。

    正在坚守萨水一线的周仲文听到于仲文率军逃走之后,当即就炸了。

    这个时候,最好的策略是集中力量,再行突围。直接这般知会一声便逃了,不是将增地军和南岸的隋军当成了弃子了吗,这是一军主帅该干的事情。

    周仲安出身将门,脾气也冲,马上赶到蔡知运军中,还没进帐,便大声嚷嚷道:“郎将,于仲文这个没胆的狗才跑了,我们得把他们追回来。”

    蔡知运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听到周仲安的大嗓门,便说道:“追什么追,追上了有什么用?”

    周仲安一愣,忙说道:“让他们回来啊。”

    蔡知运说道:“于仲文若是能回来,他就不会走了。既然他走了,便是不会回来。我们现在追上去,若是好了便是无功而返,若是急了,便会同室操戈。”

    周仲安急了,连忙说道:“那就这么看着他把我们当成了弃子?”

    “我们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当成弃子就行了。”

    这样的局面,是蔡知运所料想中的事情。虽然隋军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左武卫军有兵有粮,高句丽人即使有十万兵马也未必拦的住,所以一切局面并没有那么坏。而且蔡知运还有些私心,若是于仲文留下了指挥,左武卫军不过是一个配角,注定不会有太大作为,但现在于仲文走了,这场大戏便交给左武卫军去唱了。

    河南岸的宇文述见到于仲文逃了,他心中也慌了。他很清楚于仲文所面临的选择,但越是如此,他越是恐惧,怕会沦为高句丽人的俘虏。

    此时宇文述也顾不得继续在萨水南岸组织大军撤退,而是着急忙慌地渡过了萨水,试图追上于仲文的主力队伍。

    同时在宇文述后渡过萨水之后,他便直接下令右屯卫将军辛世雄率部在萨水南岸组织防御,掩护主力撤退。

    说是掩护,实际上不过是炮灰而已。

    诸总管之后,各自显赫,几乎每人都是一方势力的代表。唯有右屯卫将军辛世雄虽然是陇右将门出身,但并没有什么过硬的后台。这个时候,不牺牲他又牺牲谁,难道是天子心腹赵才,关陇嫡系张瑾还是皇太孙的外祖父崔弘升。

    辛世雄也知道自己身份的尴尬,因此得令之后,满腔悲愤,却无处述说,最后只得说道:“为国尽忠,死而无憾!”

    就这样辛世雄便和蔡知运一南一北,在萨水岸边布置阵列,为大军断后。北面还好,因为隋军骑兵一直在扩大侦察,高句丽人为了防止隋军发现,埋伏圈很大,离得也比较远。但南面是紧追不舍地高句丽主力,此时终于赶到,正好狠狠地撞在了玄菟军的身上。

    位于南岸的玄菟军因为没有遭到洪水突袭,建制还算完整。只是大军狂奔了这么久,已经疲惫不堪。

    辛世雄也顾不得修整,便命军队搭建工事,但是还没有准备完,对方已经杀到。双方立刻混战到一起,拼命搏杀。

    这个时候,由不得隋军不拼死力战,但高句丽人大多了,辛世雄感觉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刀都砍卷了,可总是杀不透重围。而且因为之前的混乱,他的命令根本无法传递到各部,只得各自为战,而辛世雄本人能指挥的军队更少。

    阵型不成列,根本就是乱战。

    辛世雄眼看着高句丽的军队将四分五裂的玄菟军一点一点分割、打散。

    辛世雄虽为一军之主,但也亲自上阵。他手持大槊,不避生死,来回冲杀,战马被敌方射死,辛世雄便扛着大槊拼死步战。

    双方在萨水南岸几乎是一寸土地的来回搏杀。

    战到最后,辛世雄身边的亲卫几乎全部战死,他本人也身中数枪,浑身是血,倚在倒下战马上,却是站不起来了。此时的他唯能握住手中一杆大旗,勉强使之不倒。

    高句丽人蜂拥着聚拢了上来,用刀剑指着辛世雄大呼道:“抓到一个隋军将军!抓到一个隋军将军!”

    此时血染征袍的辛世雄抬起头来,看着四面的敌人,轻蔑地笑道:“大隋有战死的忠臣,无被俘的将军。”忽然他猛地撞向面前指着他的长枪,数支长枪透体而出,鲜血四溅。

    辛世雄不甘地咽了气,唯有手中那杆大旗还在屹立不倒。身边的高句丽人看着辛世雄的尸体,无不面面相觑。

    辛世雄战死之后,玄菟军更乱了,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

第五十四章 临危受命

    此时萨水北岸,因为左武卫军建制完全,组织得力,这防御战打的倒是有来有回。河北岸的高句丽人少,因此也不敢对左武卫军展开猛烈攻击,只得把重心放在搜索隋军的溃散兵将之上。

    到了中午,从北面赶来的黄明离所部骑兵终于冲散了阻军,和蔡知运成功会师。黄明离所部向北遇到不少的高句丽溃兵,当即便觉得形势怕是不妙,担心前方有埋伏,立刻便下令转道回师。

    但是有高句丽人军队欺其兵少,企图歼灭这支成编制的隋军,因此不少高句丽军队围拢上来。

    黄明离也不恋战,且占且退。

    对方追之逾急,黄明离故意不与对方拉开距离,等到追的最紧的一支高句丽部队渐渐与其他部队拉开距离之后。黄明离率部突然调头,直奔对方冲去。

    这群高句丽人没想到隋军还敢回击,因此措不及防。左武卫的核心骑兵,几乎是冠绝天下,无人可敌。这群高句丽军队碰到他们,算是倒了大霉。黄明离率军冲入对方之中,如砍瓜切菜一般将对方打的落花流水。不到一个时辰,便全歼了这股高句丽军队。

    隋军得胜之后,立刻再度南返,只留下一地狼藉的战场。

    而随后赶来的高句丽军队看到战场上这般惨烈的场面,皆是心中大惧,不敢再度追击。而闻讯的高句丽主将更是下令诸军不得擅自追击隋军骑兵,以防受伏。

    而隋军歼灭了此股胡虏之后,平安南返,再无人能挡。

    黄明离率部返回萨水南岸,萨水战场的惨状也让他为之一惊。他没想到隋军会败的这么惨烈。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对于左武卫军来说,此时最大的问题是增地军此时没有主帅,无人指挥。

    此时去河南岸的达奚暠不知所踪,左天成又率部逆萨水而上,三军无主,这也是之前蔡知运只是防守没有出击的原因。

    黄明离回来之后,蔡知运便建议以黄明离暂代主将之位,统帅诸部。黄明离作为黄明远的弟弟,其身份特殊,便为诸军接受。而且黄明离本身威望也不低,又统帅着左武卫最强大的骑兵,借着黄明远的余荫,也能约束三军。

    但面对众人的恳求,黄明离却拒绝了。

    “公威(蔡知运字)将军,若是别的时候,我仗着兄长留下的余荫也能勉强统帅三军。可现在是危难时刻,稍有疏忽,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一军主将为三军之胆,非得大智大勇不足以统帅诸军。我黄明离很清楚以自己的能力、本事是没办法带着数万兄弟们突出重围,若是现在强要接手全军,便是害了弟兄们。

    公威将军是我大兄爱将,当年跟着我大兄东征西讨,在大同城的时候其形势比现在还要危急。现在唯有请公威将军统帅全军,我军才能成功突围。”

    说到这里,黄明离单膝跪地,向蔡知运请求到。

    这时尧君素也一同请求。尧君素不是没想过主帅的人选,黄明离说的不错,他们虽然平日里在军中似乎地位比蔡知运还高,其实若论沙场本身,较蔡知运这种百战余生的老卒还差得远呢。

    这个时候,不靠资历,不靠地位,只凭本事。

    其余诸将也纷纷下跪,请求蔡知运担任主帅。只看昨日蔡知运临危不惧,妥善处置,没有使左武卫军落入险地,便知其乃大将之才。

    眼看二人一同请求,蔡知运也做不得推辞,再说都是军人,也没有文人身上那股酸臭味,因此蔡知运乃说道:“既然话说到这份上,我蔡知运再是推脱就是虚伪了。今日我便暂代大军主帅,带着兄弟们杀出重围。凡请诸位兄弟,遵守将令,不得违抗。”

    “谨遵将命。”

    蔡知运担任主帅之后,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这个时候也不是斗心眼的时候,蔡知运便直接下令。

    增地军的主战力是左武卫军。目前左武卫缺左天成一部,但还算完整。蔡知运既已为三军之主,便命自己的副将周仲安指挥自己所部,又命虎牙郎将高元备负责指挥同属于增地军的近万名河东府军。

    蔡知运又命虎牙郎将张希康收揽沿途溃兵。他很清楚,与其让这些溃兵四散,最后被高句丽人屠杀,不如自己收拢起来为用。

    蔡知运一一布置军务,各分其职务,使得原本有些迟滞的增地军开始正常运转起来。

    对于增地军来说,现在的问题就一条,便是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即刻向北突围,还是仍旧作为大军的后卫,等待全部军队渡河。

    至于于仲文下的命令,没人在意。于仲文自己都逃了,难道指望别人为他去做炮灰吗?

    不过此时虽然于仲文和宇文述二人皆已经渡河,但萨水南岸还有很多军队,包括独孤览统帅的辽东军,辛世雄统帅的玄菟军,以及其他散乱的军队。若是此时增地军选择突围北上,等待这些部队命运的,便只剩下全军覆没。

    众人议论纷纷,七嘴八舌。

    “必须赶紧撤退,高句丽人越聚越多,我军必须趁着敌军的包围圈合拢之前突围出去,否则就要被高句丽人合围了!”

    “我军若是就这么走了,萨水南岸的军队就全完了!”

    “我军若是不走,也的跟着他们一起完!要知道我军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撑不下去了。”

    ······

    众人为了是走是留不停地争论着!

    蔡知运听着众人的意见,最后向录事参军事徐闻膺问道:“徐录事,我军中还有多少粮食?”

    徐闻膺说道:“我军因为前期储备足够,到现在还有能三万人半个月的粮食。但我军要是收拢溃兵,这个时间肯定还要缩短。”

    蔡知运点点头说道:“半个月的粮食,打个对半也能支撑七八天,足够我军从这里到鸭渌水跑个来回了。”

    蔡知运拿起地图,对众人说道:“我跟着卫公行军打仗多年,印象最深的便是卫公曾经说过‘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从萨水到鸭渌水四百五十里,我军留足三天的粮食,剩余的时间我准备向南,接回萨水以南的兄弟们。”

第五十五章 义无反顾

    听到蔡知运的话,众人皆是大惊。不突围、不坚守反而主动进攻,这也实在太疯狂了吧。

    看到众人的不解,蔡知运说道:“怎么,你们以为高句丽人有多少人?”

    “看这架势怎么也得有几十万吧!”

    蔡知运笑道:“狗屁,他哪里来的几十万人?若高句丽真有几十万人,能让我军渡过萨水,他们早在萨水北岸布置千军万马了。辽东城有十几万,整个辽东各处防御也得有十多万,再加上还要防备南面百济和新罗的趁火打劫,我估计乙支文德手中的兵力最多不超过十五万,这还不算上他要留守平壤城的兵力。

    所以你们看,高句丽人看似四面八方都是兵,实际上每处的防线都很薄弱。他庞大的兵力不过是乙支文德制造的一个假象。

    我军是被萨水这一场洪水打懵了,再加上军中缺粮,军心大乱,才是溃败如斯,但我增地军全军可不是如此,我们有粮,没有遭遇洪水,军队也成建制,所以我们的战力是在高句丽人之上的。

    你看乙支文德十几万大军,要有一部围攻独孤览将军的辽东军,要有一部去围歼萨水南岸的玄菟军,还要分出一部绕道萨水以北堵截我军,那么实际上我军正面到底有多少军队,怕是不会很多。

    我军渡河之后,两万多主力先直接突破河南岸的高勾丽人,再向南去救援独孤览将军,以我左武卫精锐为箭头,直接将四面分散的高句丽人搅得粉碎。

    而且你们别忘了,当初渡过鸭渌水之前还有黄明祯将军所部并未过河,他们也是全副武装的三万军队,我相信只要他们闻讯,必会赶来增援我军的。到时候我军集聚,胜负犹未可知。”

    众人不得不承认,蔡知运的设想虽然出人意料,但成功性却也很大。

    这时尧君素说道:“蔡将军说得都有道理,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我军越往南,离鸭渌水越远。而救援的军队越多,能支撑的时间越短。”

    蔡知运看着尧君素说道:“尧郎将知道人在绝境的时候会怎么样吗?”

    “如何?”

    蔡知运说道:“人若是真的到了绝境,连自己都会吃。若是让尧郎将吃掉自己一条腿便可以逃出生天,尧郎将会如何?”

    尧君素听了大惊,喃喃不能语。

    蔡知运上前拍了拍尧君素的肩膀说道:“边地的险峻超过了你的想象,我们在沙漠、戈壁之中,因为缺水喝马尿、自己的尿都是常事。若真是到了那一步,就是禽兽之事也只得行之,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尧君素口不能言。

    蔡知运看着众人,高声说道:“众位将士,我跟着卫公东征西讨十几年,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狼狈而逃。卫公只教会了我怎么像猛虎一般打胜仗,没教过我像狗一样逃命,所以今日,我就带着你们,去打胜仗!”

    “胜仗!”

    “胜仗!”

    蔡知运乃命黄明离所部骑兵为先锋,向萨水南岸杀去。

    北岸隋军的突出击出乎高句丽人的预料,高句丽人的目的本来是阻止隋军北上,其防御方向也放在了北方,哪里会料到隋军会反其道而行之。

    一时之间,尽是混乱。

    左武卫的前锋骑兵渡河之后,领头的正是席玭。这两日被高句丽人压着打,隋军一败涂地,他早就愤怒难耐,此时渡过河来,他竟然瞬间畅快了许多。

    “儿郎们,随我杀虏!”

    席玭挺枪跃马,当先向高句丽人杀去。

    对面一将,身高马大,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眼看席玭杀来,便上前阻挡。席玭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眼看胡将杀来,席玭手中钢槊便照着对方脑门狠狠砸去。对方没防备席玭力有千斤,因此抬手去挡。席玭这一槊来势凶猛,正中其刀上,将其崩飞。

    这一槊重若千钧,打飞了钢刀,而攻势毫无减缓。

    对面的高句丽将领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逃命,那长槊便狠狠地砸到他的头上,当时这人便脑筋崩裂,眼珠飞出,倒毙下马。

    席玭看也不看,便向前杀去。

    此胡将被当场打死,其余敢有上前阻挡的,皆被席玭一槊一个,送去见了阎王。高句丽人大惊,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啊,一时之间,肝胆俱裂。

    “杀光他们!”

    席玭麾下千余骑兵,在高句丽人军中杀了一个来回,捅穿了对方的军阵,又将其碾地粉碎。

    黄明离在后,命斛律进周和全旭二人在席玭侧后方左右掩护,三人成品字形一路突击。

    黄明离所部在河对岸杀出一块数百亩的空地,蔡知运在后面紧跟着带领大股部队渡河。全军渡河之后,蔡知运下令左武卫的人将浮桥和渡船全部烧光。

    众人大惊,蔡知运乃高声说道:“今日渡河,唯有死战破敌,再无其它办法。尔等或是死战得胜,或是溃败被杀,尽在自己手中。”

    蔡知运破釜沉舟,立刻便激起了三军将士的血勇。

    众人纷纷高呼“死战得胜!”

    “死战得胜!”

    激昂的喊声震耳欲聋。

    蔡知运乃下令全军突击,趁着这股血勇之气,一鼓作气,打垮对面的高句丽军队。

    而整个战场上溃乱的玄菟军所部眼看援军到来,也纷纷振奋,有援军到来,他们便不是孤军。此时心中振奋的玄菟军也不甘心为人鱼肉,开始奋勇抵抗。

    席玭指挥骑兵不断向南驱赶高句丽人,眼看不远处一群高句丽人正在围杀一位隋将。此隋将虽然勇武,但寡不敌众,险象环生。

    席玭当即提槊跃马,往敌寇最多处冲击。

    千余骑兵一鼓作气,立刻就将眼前的高句丽人冲散。

    当前隋将,虎背狼腰,英姿勃发。其杀入敌军之中,如卷席一般,正是辛世雄的侄子辛文礼。

    席玭救了辛文礼,遂和辛文礼重新杀入高句丽军中。

    隋军与高句丽人在萨水南岸激战了整整一天一夜,隋军残兵几次崩溃,都被左武卫主力挽回了局面。

    整个战场成了一片血海,每走一步都是鲜血染就的泥泞。

    傍晚的夕阳,斜照在这片修罗场上,映得鲜血都是暖色调的,可混着那惨烈的哀嚎和弥漫的硝烟,却显得格外的狰狞。

第五十六章 血战到底

    这一战之惨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隋军打开局面之后,稳固住了防线,而高句丽人见此也不示弱,乙支文德马上令部队堵住缺口,不断地向隋军发现反冲锋。双方的主力骑兵在战场上来回的拼杀,如同绞肉机一般绞杀着双方的有生力量。

    双方一攻一守,中间又夹杂着来回的拉锯。

    等到第二日傍晚,双方打得精疲力竭,再也无力再战。

    残破的隋军已经不知道到底伤亡了多少,除了成编制的增地军,其余各部都是混乱不堪,毫无组织,最后不过是机械的战斗。

    不过隋军依然靠着韧劲守住了自己底线。

    这种韧劲让乙支文德赶到无比的可怕。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隋军的强大,所以当这种强大再次爆发之后,乙支文德心中竟然隐隐有一种恐惧。

    这一次参与血战的全是高句丽的精锐,也是高句丽最后的军队。乙支文德本来准备是用他们来痛打落水狗的,根本没想到会成了今日的局面,煮熟的鸭子活活做成了一锅夹生饭。而这锅夹生饭他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吃下去。

    濒临绝境的隋人爆发出无穷的力量,磨的高句丽军精疲力竭。最后乙支文德不得不鸣金收兵,重整旗鼓。

    隋军拼得起,但高句丽真的拼不起啊。

    乙支文德的退却,给了隋军一个可以掀动整场局势的机会。

    乙支文德心悸,而对面的蔡知运也不轻松。这一战几次摇摇欲坠,他都是咬着牙硬撑的。增地军就像的救火队长一样,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冲,有好几次他本人都不得不持刀拼杀。

    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感受到高句丽精锐的战斗力,隋军此前败的不怨。

    这一战增地军伤亡数千人,都是精锐,其军直接便伤筋动骨。而作为后卫的玄菟军伤亡更是惨重。他们此前为高句丽人包围,血战不退,包括主帅辛世雄以下无数人阵亡,到了战后整点军队,仅剩不过万余人,还个个带伤。

    玄菟军编制不全,蔡知运只得将玄菟军收拢起来,命辛文礼指挥其军。

    辛文礼好个猛将,也曾参与过北伐,因此与蔡知运相识。此时蔡知运救了他的性命,为了自身和家族,他也便选择听从蔡知运的指挥。

    至于其余各军部队,来源纷杂,更是没有组织,蔡知运也不知道到底伤亡了多少人。战后勉强统计,能战之兵不过一万两千多人,且多是溃兵,很多人都已经丧了胆气,需要重新进行修整。

    此时这些部队也不可能找到本部,只能跟着增地军继续转战,寻求生路。可一支万余人的部队,毕竟是正规军,整点之后其实力惊人,而且军中各级将领掺杂,很多都是老资格的将官。蔡知运担心不好管理,会成为全军的乱源。因此他遂下令左武卫各部可以从这些溃兵中挑选精锐补入左武卫之中,增强左武卫的战斗力。

    至于此举不符合朝廷的章程,却是顾不得这么多。

    左武卫军从各部之中挑选了四千余精锐部队补入,以老带新,实力更加精锐。至于剩余的八千多人,蔡知运则将其为一部,交给张希康指挥。

    各部诸将等人劫后余生,也是心有余悸。

    此时只有左武卫最为齐整,战斗力也最强,众人心知离了左武卫军他们必败无疑,因此各部倒也服从蔡知运的指挥。至此这支敌后部队完成了真正的整编。

    打退了高句丽的追击,此时摆在众人面前的路还是之前的两条,但大军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

    众人都认为高句丽人已经被打退了,不若趁此良机赶紧北撤,毕竟他们满打满算不超过五万人马,靠着增地军的粮食最多也就支撑六七日,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在此消耗。

    有人提议救援辽东军,但众人对于独孤览的辽东军此时是否还生还抱有极大的怀疑,不少人都认为高句丽人大举进攻,这说明他们已经歼灭了辽东军才对。

    但蔡知运却不同意,他认为大军应该继续向南。

    众人不解,甚至黄明离等人也觉得此举实在太冒险了,还是北撤更好。

    蔡知运说道:“这两日决战,我军与高句丽人打了一个平手,不胜不败,这说明双方都还有战斗力。我们现在和高句丽人,就像丛林里两只搏斗的老虎,打的半死不活,但谁也不认输。这时候就是拼耐力的时候,就是还有一口气,也得强忍着,等对方先趴下。如果我军现在渡江北上,就是将最薄弱的后背露给了高句丽人。众人觉得我军一路北上奔袭四百五十里,沿途会有多少埋伏。而高句丽却能在我军后面从容追击,我大军慌不择路的北上,最后还有多少的战力。”

    众人乃明。

    可众人对于向南仍然打嘀咕,毕竟隋军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挥霍了。

    蔡知运乃说道:“我军没有粮食,但高句丽人有!”说完蔡知运乃将手指在了地图上一处城池上,乃是平壤城西面的辱夷城。

    众将散后,蔡知运独留下了黄明离。

    别人可以不理解他的意图,但在军中他必须得团结好黄明离。

    “五将军,此次我们南下,真实目的就是救回左骁卫大将军独孤览,不仅仅是为了我们,更是为了卫公。”

    黄明离有些不解。

    蔡知运说道:“这几年卫公不在军中,影响力有些下降,原本与卫公交好的周罗睺、长孙晟等将军先后去世,听说段文振将军也病得很重。独孤览将军是与卫公交好的将军中地位、身份最特殊的一位。此次我们若是能救他一命,更能使独孤览将军心向卫公,卫公在朝中的地位也将更稳固。”

    黄明离这才大悟。

    到了当夜,北上搜寻高句丽人的左天成所部也终于返回萨水北岸,与大军会师。左天成知道洪水的消息后,马上便下令向中军靠拢。不过高句丽人也发现了左天成部的行踪,因此一直咬着他们不放。左天成血战数场,这才脱身。

    蔡知运命左天成不必南下渡河,而是就地组织防御,接应主力。蔡知运对左天成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血战到底,扎死在萨水北岸。

第五十七章 不辱使命

    第二日一早,蔡知运便命人前往高句丽军中出使,与其下战书。这一战,打得就是气势,蔡知运只是要将虚张声势耍到极致。

    而鹰扬郎将全旭则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了这个重任。全旭知道自己虽然也得卫公看重,委以重任,但他既不是丰州系出身,也没有参加过北伐,天然在卫公团体中就是弱势。军中与之相当者,不知凡几。而他此时已经三十多岁,正是猎取功名之时,若想能够在卫公体系中增强地位,只能拼命。

    一大清早,全旭便穿好盔甲,准备出发。重任皆劝他带上一队士兵,也能有个照应,但被全旭拒绝。他此时前往高句丽营中,是为出使,又不是求战,是生是死跟带多少人并没有关系。若是高句丽人不讲规矩,反而坑害了一队弟兄。

    就这么全旭一人一马来到高句丽军中。

    此时乙支文德听说隋朝来使,心中吃惊,不知对方来意。因此乙支文德命人故意给对方一个下马威,杀一下对方的锐气。

    全旭来到高句丽军前,对方便在辕门处设置了一顶刀墙,挡住其去路,还命全旭报门而入。

    若是换了旁人,早就被高句丽士兵凛凛的杀气吓破胆了。但全旭是一名将军,还是一支充满荣誉军队的将军,如何能被这种阵势吓退。

    全旭脸色一凛,虎目圆睁,瞪着高句丽人大喝道:“撮尔蛮夷,不识礼数,吾乃大隋使节,天国上臣,尔等以为如此不入流的手段可以吓住我嘛?”

    全旭也不管脸色难看的高句丽将领,径直而入。

    无数的刀枪离着全旭的脖子不过两三尺,似乎顷刻之间便能落下,要了全旭的性命。一旁的士兵看得也满是惊惧,但全旭却是浑然不惧,仿佛周围的刀枪不存在一般。

    乙支文德在帐中听说之后,不由得叹道:“中华之地,多英豪啊!”却是知道自己有些弄巧成拙,反而丢了脸面。

    全旭进了乙支文德的大帐,不待对方说话,便赫然问道:“我听闻高句丽也是海东大国,颇知晓礼仪,今日一见,却是觉得名不副实。堂堂一国大将,不要起脸来,连国格都不顾,难道高句丽之人,都是一群死皮赖脸之徒。”

    “大胆!”

    “大胆!”

    乙支文德被对方指着鼻子骂,也是脸色难看,阴沉地说道:“隋使辱我高句丽甚矣。还请隋使向我高句丽道歉,否则别怪我不讲情面。”

    全旭骂道:“乙支文德,我听说你数次向我大隋卑躬屈膝,磕头求饶,现在却出尔反尔,难道不是不顾国格,卑鄙无耻的小人吗?这个时候你成了各人物,难道忘了在我军军营帐中是怎么苟且的?”

    全旭的话立刻戳破了乙支文德的底气,毕竟之前多次投降是存在的。

    乙支文德只得说道:“兵者,诡道也,国家大事,又岂是尔等能懂得。”

    乙支文德不欲与全旭争论口舌,又恐全旭说出什么让他更尴尬的话,便又说道:贵使今日前来,怕是不是准备逞口舌之快的,有什么目的,尽管直说,不必歪歪绕绕,令人笑话。”

    全旭大笑起来。

    “把卑鄙无耻说得这么清醒脱俗,乙支将军也是少有的人才啊。既然乙支将军脸皮有三尺之厚,我是自愧不如。我奉于大将军和宇文大将军之命前来高句丽,是给乙支将军送战书的。之前我军中了你的诡计,输了一筹。但笑到最后才是赢家,所以我家将军准备,你我双方再战一场,各凭本事,看谁能得胜。”

    说着,全旭从怀里掏出一封战书来,递给一个高句丽将领。

    之前便商量好的,为了诈乙支文德一番,全旭装作主帅是还是于仲文,让乙支文德弄不清隋军的底细。

    乙支文德粗略一看,将战书放在桌子上,乃说道:“既然于将军有如此兴致,那乙支文德便奉陪到底。不过我劝贵使给于将军带句话,我劝于将军快快投降,我保于将军能安享富贵。现在于将军手上还有军队,还有筹码,一旦败了,怕是投降都晚了。”

    全旭听了冷笑一声,说道:“此话我同样送给乙支文德将军。”说完全旭头也不回地往帐外而去。

    此时乙支文德一伸手,身边护卫一哄而上,将全旭团团围住。

    全旭看着乙支文德,冷冷地说道:“怎么,乙支将军想把我留下。”

    乙支文德说道:“你嘴巴实在太臭了,虽然你是使节,我不好杀你,但是也要把你的舌头留下。”

    全旭听了“哈哈”大笑。

    “乙支文德,你还说小看我中华儿郎。天下有战死的隋将,无偷生的隋人。我今日前来,就没准备活着离开。你今日可以杀了我,但你能留下的,就只剩下一具尸体。”

    说完全旭从腰后抽出两把短刀,一把对准了乙支文德,一把对准了自己。

    “乙支文德,今日不过是血溅五步,你死或者我死罢了。”

    乙支文德盯着全旭,两眼冒火,最终还是没有让亲卫们对手。杀一个隋使容易,但这么做的后果只能让隋军更加的同仇敌忾,决一死战。仗打到这种程度,任何事情都会影响到战争的走向。

    “你走吧!”

    乙支文德一挥手,让人放开了包围圈。

    全旭收起两把短刀,拱了拱手,说道:“既然乙支将军放了在下,那来日我们就在战场上见。”

    说完便转身离去。

    走到大帐门口,刚要掀开帘子,全旭忽然又转身对乙支文德说道:“乙支将军,我军将军还有句话,让我捎给将军,我大隋男儿,从来没有舍弃袍泽的行为,所以还请乙支文德等着,我军会从尔等阵中将辽东军接回去的。”

    乙支文德冷厉地说道:“你们想接回去什么,接回去死尸吗?”

    全旭说道:“我大隋立国这么多年,从无覆没的军队,即使是一群尸体,我们也会带着他们返乡的。不过我相信他们会跟我们一同回去。”

    乙支文德神情一紧,不过一瞬间。但此时全旭却知道,独孤览所部怕是还真的存在。

    全旭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高句丽军营,然后返回军中。

第五十八章 孤注一掷

    全旭离开之后,乙支文德气得浑身发颤,恨不得立刻出兵,将对面的隋军碎尸万段。可思索再三,终究是理智战胜了感情,乙支文德最终决定还是不和隋军决战。隋军粮草不足,利在决战,但高句丽粮多人少,却适合和对方相持。乙支文德很清楚,只要消耗干净隋军的粮草,再强的军队也不过是两脚羊。

    乙支文德遂下令全军后撤,等待隋军下一步动作。他相信萨水北岸的温达是可以将十多万隋军给拦住的。

    乙支文德准备给隋军放开施展的空间,他要看看隋军到底想干什么。

    乙支文德虽然知道大隋最出名的战神是黄明远,但其实对黄明远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像蔡知运这样寒门出身的丰州系将领,都是黄明远从大同城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其用兵之道,大都传承之黄明远的教授。

    乙支文德已经很疯狂了,但较之黄明远用兵仍旧差得很多。

    所以他也不知道,蔡知运自始至终都没有将自己放在被动逃命的位置上,蔡知运全部的目的都是击败乙支文德,彻底打赢这场仗。

    黄明远曾告诉过诸将:“战场之上,要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而不是顺着对方的思路中,其中境遇,千差万别。”便是如此。

    全旭回营之后,向蔡知运汇报了高句丽人营中的情况。不出他所料,这一次虽然高句丽人占了上风,但损失也不小,和隋军拼消耗,他们拼不起。

    最令蔡知运兴奋的是独孤览所部还幸存的消息。

    独孤览一人就值五万大军。

    蔡知运马上命令军队,整点行装,准备出击。隋军的粮食最多可以供应八天的时间,这意味着隋军八天以内必须完成全部的战略目标。

    很快,斥候回报高句丽人后退的消息。

    蔡知运心中大定。他当然知道高句丽人不敢与他们一战的事情,他们就是全军覆没对于大隋不过是九牛一毛,乙支文德全军覆没高句丽就要亡国了。蔡知运也知道乙支文德心中打的什么主意,但他要的就是高句丽后退,跟他腾出足够的运动空间。

    毕竟丰州一脉的将领最擅长的便是运动战。

    蔡知运乃下令,将全军一分为二。以黄明离为主将,统帅其部、高元备部和辛文礼部,伪装成全部主力,一直向南救援独孤览。而蔡知运另统帅周仲安部、尧君素部和张希康部,负责进攻辱夷城。

    辱夷城靠海,而隋军这一次进军平壤城的路线也靠海,这也使得高句丽在整个西面没有什么伏兵。

    蔡知运下令全军丢弃一切不必要的物资,向南开拔。

    大军在高句丽人斥候的注视中,一路向南。

    乙支文德得到隋军向南的消息也吃了一惊,他有些不清楚隋军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此时隋军不是应该趁着这个间隙渡河北上,逃回鸭渌水以西吗?

    向南?

    乙支文德忽然想起今日隋朝使节说“将辽东军接回去的”话,难道这支隋军是想向南救援被包围的隋军。

    太疯狂了。

    乙支文德心中突然有一股无力感,这支隋军太坚韧强悍了,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打败对方。

    此时乙支文德只得一边下令全军向南追击隋军,一面传来南线各部稳守防线,阻拦住隋军。

    幸好隋军粮食不多,他们人越多,能支撑的时间就越短。只要高句丽大军将隋军牢牢困在此地,此战便立于不败之地。

    ······

    此时在浑弥古城(故治在今朝鲜平安南道安州区东南)东北方向坚守了三天三夜的辽东军已经弹尽粮绝了。

    留下来的时候,独孤览就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可是眼看大限将至,精疲力竭的将士一个个饿的手脚无力,却奋勇的死去,他还是那么痛苦。

    本来最不应该留下的就是独孤览,可是这种时候,他独孤家作为外戚,世受国恩,能够不为国捐躯吗?

    七叔独孤整做的事情,换做别的家族,早被灭族了。而今天子隆恩,没有降罪独孤家,可还能指望天子如之前一般对待独孤家。独孤览知道自己,唯有自己鲜血,才能洗刷天子对独孤家的芥蒂,为独孤家换得一个未来。

    率部留下来之后,独孤览便命人就地组织防御。独孤览将大营扎在了一处高地,沿着山岭布置防线。他又命人在正面挖了无数的深沟,以迟滞对方骑兵的攻击。

    这些东西当年都是黄明远在漠北的时候教给独孤览的,没想到今日用上了。他又想起来之前在黄明远麾下为将的日子,若是这一次由黄明远指挥,隋军或许就不会落到今日的地步了吧。

    辽东军已经断粮一日了。

    似乎对面的高句丽人也清楚辽东军所面临的形势,因此虽重重包围,却围而不打。这群恶贼要等着他们兵粮耗尽,一个个腿软脚软,然后再来收割他们的性命。

    独孤览几次命人对高句丽人发现反冲锋,却没有成功。

    今天是第四天,注定不会有奇迹了。

    一大早军中仓曹便向独孤览奏报,军中粮尽,实在没有一粒米了,隋军马上就要饿肚子了。独孤览知道饿一顿可以接受,但隋军接下来饿的却不是一段,而是无数顿。

    独孤览下令,杀战马以为粮,早饭之后,全军突围。

    先杀挽马、驮马、驴子,然后便是战马。

    军中马匹本就不多,还因为此前的兵败,大量马匹丢失,此时杀战马无异于饮鸩止渴。但现在这就是一杯毒药,独孤览也要捏着鼻子喝下去。

    “把我的战马拉下去杀了吧!”

    这时独孤览亲卫头领独孤彦云吃惊道:“大将军,这军中马匹还够支撑一段时间,无论如何也不用杀大将军的战马啊。”

    独孤览摩挲着战马的马毛,这匹战马跟着他十年了,还是当年攻破步迦可汗之时,黄明远从众多良驹挑选出来送给他的。这十多年来,此马跟着他戎马南北,东征西讨,立功无数,跟亲人一般。可到了今时今日,他也别无他法,只能让它这般委屈的死去。

    “我的马又如何,一样得为大隋牺牲。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此战若败,全军覆没,我也会义不偷生,绝不会辱没身后这杆大旗。”

    此时悲痛的独孤览眼眶微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第五十九章 又失一着

    马肉这种东西,营养丰富,但因为煮或炒时会有泡沫产生,且会发出恶臭,而且吃起来比较硬,口感粗糙而难于咀嚼,所以一直不为人所爱,就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很少吃马肉。

    但既然是肉,总能充饥,所以这一顿饭众人吃得狼吞虎咽,一扫前几日的饥饿。

    到了巳时,独孤览命部下击鼓传令,全军向北突围。

    此时的隋军是要拼命了,在一头受伤的猛虎彻底失去战斗力之前,他仍旧是一头老虎。

    独孤览命令全军排着整齐地阵型,向高句丽人发起攻击。

    此时哪还有什么防御,只剩下一腔血勇之气,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双方刀枪相对,各种残肢断臂横飞,大块的血肉蹦的满处都是。

    双方已经杀红了眼。

    隋军凭着这股勇气,一路连破高句丽三道防线。可是高句丽人却是越杀越多,任凭隋军如何突击,却始终无法冲破突围。

    到了下午,隋军已经耗尽了力气,却始终没有破敌,独孤览站在高处望着底下还在浴血奋战的部下,心中无奈,难道我左骁卫将士要全部葬身于此处。

    辽东见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此就在他们拼命搏杀之时,北面的援军也匆匆赶来。

    蔡知运和黄明离向南行了五十多里路,双方渐渐拉开距离,黄明离向前,而蔡知运则在后。双方为了瞒过高句丽人的斥候,准备等到晚上再分兵。

    黄明离驱兵在前,为了尽快救援辽东军,他集中了六千骑兵,以斛律进周为主将,席玭为副将,马不停蹄地往南赶去。

    到了酉时,一路狂奔的隋军骑兵终于赶到战场。

    此时辽东军已经快要落败,准备回撤,但独孤览从高岗处望向北方,发现一杆大旗迎风飘扬,正是隋字旗。

    独孤览又惊又喜,虽然不知道这是来的哪支部队,但援兵赶来,他们有救了。

    独孤览立刻命身边亲卫高喊“援兵来了,援兵来了!”底下已经疲惫的隋军听到援军来了,纷纷大喜,士气大阵,反倒充满精气神,再次与敌军杀到一起。

    席玭勇武,但有时候喜好冲锋陷阵,常逞匹夫之勇,所以黄明离将部队交给斛律进周。但这也释放了席玭的勇武,此时他为先锋,其横枪跃马,来回冲杀,无人能敌。

    高句丽人根本没想到隋军会从后方杀来,所以对于北面根本没有防备。此时隋军突然杀到,与辽东军成夹击之势,高句丽人立刻出现崩溃。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易位,谁都清楚隋军根本不可能南下,此时南下,众人不禁嘀咕难道乙支文德将军已经败了。

    负责围歼辽东军的是高句丽将领剑牟真,此人乃是乙支文德心腹。此时隋军突至,他也忧心忡忡。而隋军前后夹击,他更是无法稳定局势,因此他便下令全军撤退。

    剑牟真一退,阵型立刻大乱,局势也开始崩溃。

    席玭率领军队在后不断掩杀,斩杀数千人,追击三十多里才返回。

    独孤览当然认识黄明离,黄明远常带着几个弟弟出席各种活动。可黄明离性格沉默,大多时候都是背景人物,不为人所重。没想到今时今日,诸军皆败,竟然是这个往日看起来有些平庸的人力挽狂澜,救了濒临绝境的他。

    虽然独孤览已经做好了为国赴死的准备,但此时却仍是对黄明离感激万分。

    黄明离随军携带的粮食也不多,但已经够双方饱餐一顿了。美美地喝下一大碗粥,独孤览是意犹未尽,才觉得前几日困守死地的事情,恍如隔世。

    当夜众人在此修整一晚,黄明离建议独孤览跟他一起向东北方向迎击乙支文德的主力,为蔡知运奇袭辱夷城争取时间。

    独孤览震惊于二人谋划之大,心中又是佩服之极。

    此时从北面赶来的乙支文德也知道剑牟真落败的事情。他倒没有怪罪对方,隋军南下,剑牟真落败,本就是他棋差一招。

    汇合了剑牟真的残兵之后,乙支文德手下满打满算还有不到五万人。还是兵力不足,让他处处受到掣肘。他准备向西在萨水以南继续拦截隋军,毕竟隋军终究还是要北上的。虽然两股隋军汇合,但对方粮食不足,他仍然相信隋军已经支撑不了几天。

    可很快有斥候来报,这股隋军虽然与之前被包围的隋军汇合,但也有一股部队悄悄从后脱离主力,向西南方向而去。

    乙支文德有些吃惊,隋军已经救出来被包围的部队,他们应该立刻撤退才对。此时分兵向西南方向,对方到底想干什么?

    不得不承认这支隋军实在太难对付了,乙支文德始终没料定对方的真正意图。

    看着地图,乙支文德一直在地图上写写画画,忽然乙支文德心中一惊,隋军不是想进攻平壤城吧?

    乙支文德当即便摇了摇头,这绝不可能。

    平壤城虽然守军不足,但支撑几日还是没问题的。隋军若是粮草充足,自然可以大摇大摆地围城,但此时他并没有多少粮草,一旦被阻在平壤城下,乙支文德的主力再从后方赶到,隋军只剩下全军覆没一条路。

    隋军的指挥官不会这么傻。

    可那隋军到底想干什么?

    乙支文德看着地图,想象着隋军能够进击的方向,他忽然大惊,竟然失声道:“辱夷城!”

    在乙支文德原本的设想中,要在萨水围歼隋军,所以辱夷城应该是大后方,但现在隋军南下,位于西海岸边的辱夷城便成了一座孤城了。

    乙支文德越想越觉得如此,一旦隋军攻克辱夷城,获得辎重补给,那么这条位于高句丽肚子里的隋军,就要破茧成蝶了。

    乙支文德马上命令各军向辱夷城而去,一定要在对方破城之前赶到。

    但很快乙支文德就失望了,因为一大股隋军从正面挡住了高句丽军队的去路。而打头的正是那支令他无比憎恶的黑甲骑兵。

    乙支文德不由得摇摇头,不用再怀疑了,隋军的目标必是辱夷城,可令人无奈地是,他又晚了隋军一步。

    乙支文德只得命令全军向隋军发起攻击,但数次攻击皆没有成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