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章 占据建安

    《孙子兵法·谋攻篇_》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这次全取建安城,迫降对方,可谓是开了征讨高丽之先河,黄明远本人也满是欣喜。黄明远的目的是占领辽东,而不是打了就走,因此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保全城池更为重要。

    随着高句丽的落败,之后投降的人会越来越多。辽东本就是多民族混杂的地区,在取得民族优势之前,必然要团结大部分当地土著以对抗高句丽人。

    当然有喜也有忧愁,到底该如何对待巴廉,黄明远实在犯了愁。

    若是有足够的时间经营辽东,黄明远本人当然不担心一个小小的巴廉。分化瓦解,徐徐图之,总有办法将其消化掉。

    可是黄明远很清楚,若是杨玄感真的叛乱,到时候必然班师回援,能留在辽东的军队屈指可数。而没有了隋军主力的威慑,实际上对大隋并没有多少忠诚的巴廉很可能便会直接掀翻桌子,再次投降高句丽。

    那时候隋军很可能会腹背受敌,而若是建安城得而复失,作为隋军中原运输通道的辽水,便会彻底暴露在高句丽军队的打击之下。

    所以这个隐患非得处置了不可。

    但巴廉是第一个率城投降的高句丽将领,其影响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若是对巴廉下手,怕是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黄明远犹豫不下之时,徐哲劝道:“卫公,对于大隋来说,重要的是建安城而不是巴廉,不若驱使巴廉之军去攻击高句丽军,而以隋军守卫建安城。到时候巴廉即使反叛,也不足为虑。”

    “但建安城为巴廉所据,若是动武,又成了前事。”

    终归隋军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失了信誉。在新附之地,信誉很重要。

    徐哲说道:“明日巴廉来降,可趁机将其扣在军中,然后使各军持巴廉令入城。虽然有可能与对方大打出手,但与建安城相比,几分虚名未必足用。”

    徐哲倒是认为黄明远不必在乎那点影响。胡人畏威而不怀德,若是隋军兵锋所指,无有不破,这些胡人自然望风而降,根本不管大隋的名声。反之亦然,对方也不会因为你的仁义而降服于你。

    黄明远说道:“若城中军队反抗,与其动武,却是显得我们不讲信义了。”

    徐哲说道:“卫公放心,巴廉是个聪明人,今日既然投降,便是以利益为上,若是为我所执,必不会反抗,反而会更加恭谨效命。”

    黄明远想了想,倒是同意了徐哲的建议。

    建安城太重要了,向南通辽南,北及辽中,西控辽水,东至辽东山地,乃是一兵家必争之地,关系到整个辽东战场的安危,无论如何必须控制在大隋的手中。

    黄明远遂依徐哲建议进行布置。

    等到巴廉战战兢兢地来到隋营,见到黄明远,叩首便拜。黄明远面色和蔼的将其扶起,然后紧紧地握住巴廉的手。

    “巴将军弃暗投明,我大隋得一上将也!”

    黄明远对巴廉大为殊赞,但拉着他的手却不放开。而巴廉本人虽然对于黄明远的厚遇不明觉厉,但是也不敢甩开黄明远的手,因此只得陪着笑脸,内心却满是狐疑。

    黄明远笑着对巴廉说道:“巴将军,今日你率建安城归降我大隋,可谓有功,吾已经上表天子,为你加封。今大帐寒酸,我等先入建安城,再举城共贺。”

    巴廉听了大为震惊,他都已经投降了,隋军怎么还要再进建安城,不是说好了建安城仍由他镇守。

    但此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任凭他心中如何咒骂隋人,但此时也不敢反对,否则只要黄明远一句话,黄明远的身边护卫便可将其乱刀砍死。

    至于黄明远的手,如钢筋铁骨一般,握着他的手紧紧不放,他更是不敢妄动。

    巴廉此时魂都吓飞了,冷汗直流,唯恐隋军是故意欺瞒于他,黄明远一句话便有人将他推出去砍了。因此巴廉脑子急速飞转,立刻笑着说道:“大总管所言极是,是巴廉糊涂了,忘了招待诸军入城,还请大总管恕罪。”忙

    黄明远笑道:“无妨,巴将军,你我同入。”

    黄明远便当着双方的面传令大军入城,而巴廉当然不敢反对,只得同意。很快焦方杰带着两万人马,手持巴廉的印绶和令箭入城,并立刻接管了城门和城中各处要地。

    建安城的军队群龙无首,又不敢动武,只得眼看着隋军将各处占领。

    黄明远乃和巴廉一同进入城中,巴廉一路陪着笑脸,却是不知道大隋会如何处置他。

    等到了城主府,隋军早就将此地完全控制。黄明远乃对众人说道:“巴将军有大功于国,大隋天子也讲恩加诸位。今日我与巴将军一见如故,可谓知己难寻。巴将军常在辽东,多熟悉辽东风物,此次出征,我想请巴将军率部随我一同出击,也好为我参赞军事,再立新功。”

    巴廉心中大惊,他当然不愿意跟随黄明远出征,狗屁的参赞军事,不就是想把他从建安城调走。

    但巴廉知道自己不能反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整个建安城都在十余万隋军的掌握之下,他们但凡有丝毫不轨之心,隋军便能顷刻间将其歼灭,至此,一切都无法改变。

    因此他满面春风地说道:“大总管恩遇,巴廉必当万死不辞。”

    黄明远大喜,现在称赞了巴廉一番,又另派一部隋军镇守建安城。

    此时的巴廉也认命了,他知道自己的前程、命运全都掌握在黄明远的手中,若是恼了对方,绝没有好下场。因此他极尽手段取悦黄明远,大行起谄媚之事。

    都说胡人实在、质朴,但行起阿谀奉承之事,倒是让黄明远都自愧不如。

    全军修整一日,第三日一早,黄明远下令,全军拔营,往东而去。巴廉所部万余人也跟随同往。而等到巴廉离开之后,城中的隋军开始对城内的巴廉势力和高句丽族人展开了清洗,彻底控制了此地。

第九十一章 兵临白岩

    占领建安城之后,黄明远继续挥师向东。

    沿途高句丽军,无能挡者。此时巴廉也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替黄明远招降各城。

    黄明远见其还算识像,倒也不曾为难他。反而待他如其余诸将一般,可参与军机,巴廉对此更是感恩戴德,恨不得给黄明远做儿子。

    此时巴廉也清楚了黄明远的身份,这可是大隋第一号的权臣,提起黄明远的大名,东南西北的蛮族就没有没听说过的。巴廉对于黄明远,只有膜拜和畏惧,根本生不出反抗的心思。

    此时眼看成了黄明远的麾下,他反而还有些沾沾自喜。他也彻底歇了其它的心思,准备一门心思跟在黄明远门下混个大隋贵族身份。

    隋军向东不久,作为先头部队的罗艺所部便遇上了高句丽部队。

    之前姜以式在辽东城的求援书信一封接着一封,但乙支文德并不愿救他,还鄙夷他临战不久便求援,因此始终没有出兵。但是后来不久姜以式兵败的消息传来,乙支文德大惊。

    为了能够及时侦知隋军的动向,并将隋军堵在安市城,乙支文德便遣大将薛诸臣率领五千骑兵向西,准备支援蓝天象。

    薛诸臣一路急行,但隋军进展更迅速,这才在建安城以东遇上。

    双方在一处山岭之下猝然相遇,各自无可躲避,立刻便要展开了一场大战。

    双方皆是骑兵,各有五六千人马,实力倒也相差无几。

    罗艺悍勇,见对面的高句丽人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便要一马当先,冲入敌阵。诸将皆劝罗艺不可置身于陷阱,罗艺大吼道:“今日遇敌,双方皆是对敌方实力不解,一旦踟蹰不前,反而露怯,这气势便落到对方那里。”

    果如罗艺所料,薛诸臣一看隋军大举攻击,还以为对方人马众多,便有些犹豫。

    这时薛诸臣麾下将领纷纷进言,隋军势大,看阵势兵马怕不下万人,宜速避之。薛诸臣此时也心生畏惧,便准备退兵。

    这时罗艺已经手持长槊,杀入高句丽军中。

    隋军奋力急攻,如下山的虎豹一般勇猛。高句丽军队根本不能挡? 再加上薛诸臣又下令退兵,其军立刻混乱起来。

    隋军其后猛追,斩获无数。

    罗艺一直追了三十多里才停下步伐? 此战共斩首两千余级? 俘获无数。罗艺高高兴兴地回去报功去了。

    黄明远见罗艺立得首功,倒是不吝夸赞。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 黄明远也熟悉了罗艺的性格,这就是一个属驴的人? 驴脑子? 驴脾气? 还很傲娇? 跟个小公子一样,得夸。

    对于罗艺? 黄明远倒是满足了他的骄傲。

    而罗艺跟在黄明远身前? 一场辽东大战,打的他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罗艺自问是没有这样的水平,因此对黄明远无比信服,视作神人。

    黄明远倒是理解罗艺眼中的这种崇拜? 因为他麾下将领都是如此。

    罗艺这个人,虽然很容易伤手,但的确好用。黄明远自认为可驾驭的了对方,更是不会遮蔽他的光芒。

    大军旗开得胜,倒是一个好兆头。

    全军继续向东,直逼白岩城(似今辽宁省岫岩)而去。

    白岩城位于辽东城和乌骨城之间,是辽东城往东的必经之地,和其周围的银城(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青城子镇)、后黄城、凤凰山城(今辽宁凤城市东南)、娘娘城(今辽宁岫岩县东南)等地构成了高句丽的第二道防线。

    黄明远急于攻打白岩城,便是想着能在高句丽第二道防线撕开一个缺口,扎下一个钉子。到时候与乙支文德之间的战斗便能掌握主动权。

    但乙支文德也不傻,当他得知姜以式兵败身亡的消息之后,大吃一惊。但他也很快反应过来,若是若姜以式这般分兵据守,很容易被隋军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因此他除了派薛诸臣率兵支援安市城,又立刻集中兵力向白岩城,准备在此与隋军决战。

    虽乌骨城是乙支文德的老巢,且城降难克,更适合防守,但白岩城却是高句丽第二道山城体系的核心。

    若是丢了白岩城,隋军便能以此为据点四面出击,整个辽东都堵不住隋军的攻击。乙支文德也只得选择彻底退回鸭渌水了。

    五月二日,隋军主力到达白岩城外,而乙支文德也在白岩城集结了十一万兵力,准备固守。

    白岩城周长近一千七百步(2500米),地势险要,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城依山而建,蜿蜒迂回,森严壮观。南面为陡崖峭壁,是天然的御敌屏障。崖下大梁水依壁而过,气势逼人。西、北、东三面筑有石城,城墙高度五到八米,用大石块垒砌,每隔四十米修有突出的方形“马面”。城内制高点上建有指挥台,高约五米。指挥台四周筑有长四十五米、宽三十五米的内城。站在指挥台上,全城内外的景致尽收眼底。

    乙支文德也没有将兵力全部收缩与城中,而是又在城外修建了一座营寨与城池相互为犄角之势。

    为了防止隋军近前的炮击,乙支文德又在阵前挖了两道壕沟,可惜没有护城河,无法引水。不过乙支文德又在壕沟一侧布置了三道木质的栅栏,防止骑兵冲锋。他又将部分投石车前推到栅栏、拒马之后,并调集数千弓弩手守在栅栏之后。

    等到隋军到来之时,黄明远便发现乙支文德已经用壕沟、栅栏、拒马将白岩城守卫的严严实实,根本难以靠近。

    乙支文德不愧是高丽第一名将,单就这个防御做的就不得不令人赞叹。

    十余万隋军赶到白岩城下,在离着城池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因为隋军骑兵一直在监视着对方,所以乙支文德并没有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当日,平安无事,双方各自度过了一个静谧而漫长的深夜。有部将劝黄明远可趁夜对白岩城外的高句丽营寨袭扰一番,但为黄明远却拒绝。

    “敌我双方数十万人的大决战,如此作为,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平白在乙支文德面前弱了气势。”

第九十二章 乙支底细

    第二日一早,双方主力部队各自集结。

    十几万隋军离着城池十里列阵。从城头上往下看,隋军的阵列一直延伸到远处看不到的地平线上。光是这绛色的旗帜,迎风飘扬,漫天飞舞;下面的皂甲,如林如草,闪闪发光;无数的枪尖刀锋,在太阳光下,仍旧满是寒意。只是一眼望去,就能让人便体生寒,满是惧意。

    乙支文德望着远处的隋军大纛,心中也直突突,这样的隋军,真的是自己从未见过的,甚至比三十年前还要强大。

    此时乙支文德已经知道隋军的主帅是黄明远了,那个能够踏破突厥的男人。汉家多人才,非高句丽这种蕞尔小国可比的,双方交战,高句丽很难击败大隋这样的庞然大物,除非他们自己犯错。

    正思索着,对面阵中奔出一骑,来到高句丽阵前,高呼“乙支文德将军可在,我家大帅愿与将军一晤。”

    乙支文德一惊,便反应过来,压着嗓子问道:“你家将军见我何事?”

    “这个在下不知,不过乙支将军号称高句丽第一名将,难道连小小的会晤也不敢吗?”

    说完这使者转身便走,也不问乙支文德答不答应。

    乙支文德本不想去见黄明远,他与黄明远素不相识,也没有什么旧可叙,且这种场合,能有什么可聊的。但这隋军使者将了他一军,若是不去,岂不是让双方都把他乙支文德看轻了。

    此时黄明远在雄阔海的护卫下已到阵前。乙支文德也不示弱,带着亲兵,也来到阵前,双方隔着有两百步的距离。

    这两百步的距离,除非是床弩,否则弓弩是射不到的。但乙支文德也不傻,知道隋军床弩之利,因此命亲兵在阵前列了一排盾阵。

    黄明远不由一笑,乙支文德倒是谨慎。

    乙支文德不等黄明远先说话,便厉声喝道:“尔等隋人,犯我国土,杀我百姓,占我城池,掠我财货? 今日又来犯我白岩城? 难道以为我高句丽无热血男儿?尔等若是知趣,赶紧从我国土退出,否则我高句丽百万雄师合围? 让尔等隋人尽皆化为齑粉。”

    乙支文德说得是堂堂正正? 颇有些气势如虹的感觉。他抓住这个机会? 狠狠地驳斥了隋军一番,瞬间便大大提升了高句丽的士气。

    黄明远听后笑着对陈远说道:“乙支文德这条老狗,贯会钻空子啊,不知道他当时在于仲文面前是否也这么义正言辞?”

    黄明远乃单人独骑列于阵前,高声喊道:“尉迟将军何必动怒? 你我好歹同为汉人? 故乡来人,你不说好好招待,反倒恶语相加? 是何意啊?你流落高句丽三十年,故乡之人皆是思念,这一次我就是来请尉迟将军回家的。”

    乙支文德听后大惊? 差一点从马上摔了下来,自己最大的秘密竟然就这么暴露在所有人的眼前。

    这时在黄明远身后一直用千里镜偷偷观察乙支文德的陈远上前跟黄明远说了一番乙支文德的样子,让黄明远放下心来。

    乙支文德的出身很是问题。

    高丽人金富轼在《三国史记》中提到“乙支文德,未详其世系”。这在所有高句丽重臣之中是唯一一个例外。实际上像温达这些出身贫贱的将领,都写明了寒门出身。可关于乙支文德作为高句丽第一名将,他的族属出身,中朝历史上都没有任何相关记载。

    以棒子不要脸的性格,就是真不知道他的出身怎么也得给他杜撰一个啊。

    不过有史书提到,他虽为高句丽大臣,但未必是高句丽人。

    黄明远记得曾在一本书中记得:乙支文德实为“尉迟文德”,出自鲜卑尉迟氏,在南北朝末年出于某种原因从中原归化高句丽,因其优秀才能而被委以重任。其主要理由是:一、“尉迟”和“乙支”的中古汉字读音高度相似,甚至在《隋季革命记》一书中就被记载为“尉支文德”;二、除了乙支文德外,高句丽历史从来没有任何姓“乙支”的人物的记载;三、高句丽有收留和任用中国亡命客的传统,如安岳三号墓和德兴里壁画墓的墓主都是流亡高句丽的中国官僚,因此乙支文德为出身中原的尉迟氏人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尉迟这个姓氏,在旁的时候不多见,可是联系到南北朝末年,乙支文德因某种原因逃归高句丽,熟悉历史的黄明远便立刻想到了北周末年的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赠太傅尉迟俟兜之子。尉迟迥是关陇世家代北派的领袖人物,曾平定蜀地,出镇河北。杨坚篡权之后,身为相州总管的尉迟迥联合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等人共同起兵反抗杨坚,兵败身死,宗族也被灭。

    黄明远在邹山守孝的时候,便曾派人前往长安,问询尉迟迥的从孙尉迟耆福,并翻越历史文献,还真查到时任青州总管的尉迟勤有一个庶子,正好叫尉迟文德。尉迟家族灭亡之后,不知所踪。

    尉迟勤当时在青州为将,而青州本就和辽东隔海相望,青州人国渊、太史慈、管宁等都曾渡海赴辽东避难。在尉迟迥邺城兵败身死之时,消息传来,大厦将倾,其有家人乘船前往辽东,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黄明远这一次见到乙支文德,便想着试探其身份,不管乙支文德是不是尉迟文德,不管高句丽王室是否知晓他的身份,都会使军心动荡,众将存疑。即使他真的不是,也能恶心他一番。

    乙支文德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不管黄明远怎么知晓他的身份,怕是都想用此事来构陷于他。

    乙支文德知道不能再让黄明远在军前大放厥词,因此拔马便要回军后。

    黄明远看到乙支文德要跑,立刻高声喊道:“尉迟将军,你且放心,我已上表天子,要恢复先蜀国公尉迟将军和尉迟家族的名誉,若是将军能够弃暗投明,重回大隋,必定能够光宗耀祖,恢复祖先的荣光。要知道大隋境内,尉迟家的人可还没死绝呢,都等着尉迟将军回家。”

    此时乙支文德已经落荒而逃,狼狈地返回后阵。

第九十三章 不得不战

    乙支文德狼狈归阵,黄明远也下令全军退回营中,今日不战。此时攻击,只得让高句丽无暇顾及乙支文德的身份,使乙支文德转危为安。而隋军撤退,才能让乙支文德身份之事在高句丽营中发酵,让其麾下的将领有时间对其产生质疑。

    果然不出黄明远所料,隋军避战,本来已经做好防守准备的高句丽军队如同一拳打到棉花上,也只得返回。

    今日阵前黄明远与乙支文德一晤,虽然时间短暂,但其麾下将士早就听到了内容。众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主帅乙支文德竟然是个隋人。虽然此时的高句丽人不仅不会歧视隋人,反而面对隋人时有些自卑,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接受乙支文德的身份。

    尤其是高句丽把自己放在一个反侵略的位置上。

    对于高句丽人来说,隋人就是侵略者。去年一战,双方打生打死,各自伤亡无数,整个高句丽一片凋零,平壤城更是差点被攻破,高句丽一族哪家哪户没有战死的男丁。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隋人导致的,隋人是他们的仇人。

    众人议论纷纷,立刻就对乙支文德的立场、忠诚产生了怀疑。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此时,但见今日乙支文德在阵前的表现,不少人都有些相信了此事。而且不少人已经准备开始倒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本人虽然为军中主帅,但其部下大部分人还是高句丽贵族出身,并不买乙支文德的账。

    乙支文德本人是高元的心腹,也是朝中保皇派的领袖人物,但也是高句丽实力派渊太祚、姜以式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高句丽世家大族权倾朝野,势大难制,高元用乙支文德来制衡本土权贵,乙支文德实际上是充当了大隋黄明远的角色。而高句丽本身国土狭小,势力单一,高元本身又没有太多权利,因此乙支文德本身并没有太多腾挪转移的空间。

    这一次黄明远道破其身份,可谓是给渊太祚等人送了一份大礼,正好借渊太祚的刀来杀人。

    回到城中的乙支文德百思不得其解,黄明远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的。

    乙支文德的确出身尉迟家,他是北周青州总管尉迟勤的四儿子,是个庶子,从小不受重视。家族反抗杨坚落败之后,乙支文德跟随家人从光州(今山东省莱州市)渡海前往高句丽。但途中遭遇了海难,船只沉没,家族之中只有乙支文德一人活了下来,到达了朝鲜半岛。

    此时乙支文德担心若亮明身份? 大隋会向高句丽讨要自己? 因此便诈称自己姓乙支? 是辽东北面的鲜卑人。

    辽东以北的丛林之中的部落? 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而乙支文德本身就是鲜卑人,相貌也是胡种,因此便瞒过了对方。后来乙支文德在高句丽逐渐发挥才能? 得到平原王高汤的信重? 用为大将。到了今天? 成为高句丽举足轻重的将领? 已经三十多年。而当初刚弱冠的乙支文德也成了一个两鬓微白的老人。

    这是乙支文德最大的秘密? 他本以为会将其带到坟墓里。

    虽然不知道黄明远如何知晓自家的身份? 但乙支文德很清楚这件事在此时被曝光的后果。

    怕是连高元也会对他怀疑,毕竟他是一个隋人。

    至于渊太祚等人? 本就对其恨之愈死,哪里能放过这种机会。而且这十几万大军? 谁还敢将其放到自家手中。

    乙支文德满是苦涩,一个失去了祖国的人? 他无论何时何地? 都没有根。有那么一瞬间,乙支文德甚至希望可以返回中原? 毕竟他在那里长到二十岁,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但很快他便否决了这个想法? 不说他和大隋王朝的血海深仇,单单是他的身份,就是回到大隋,能够得到杨家人的信任吗?

    乙支文德并不想做个寂寂无名之徒,了此残生。

    这边乙支文德正思索前路,便有军中将领,以大将梅龙为首,前来质问今日黄明远的说法,质问乙支文德是否是隋人?

    这些人都是高句丽的贵族,素来看不上他。

    往常仗着上下级的关系,还能勉强维持一个体面。今日没想到黄明远爆了个大料,梅龙这些人也坐不住了,竟然丝毫不给乙支文德脸。

    乙支文德严厉地驳斥了众人的说法,他告诉众人这些不过是隋军为了扰乱高句丽军心而散布的流言,不可轻信。

    梅龙也没有什么证据,不能处置乙支文德。毕竟军中上下有别,他们只得暂且相信乙支文德的话,但他接着便对乙支文德的守备策略表示不满。

    梅龙以为不可困守白岩城。

    姜以式兵败身死的消息已经传来,辽东城那样的坚城都不能抵挡隋军,导致高句丽诸将认为困守城池根本没什么意义,不若主动出击,与隋军决战。

    梅龙是渊太祚的妻弟,身份贵重。有他挑头,不少人也纷纷赞成,都认为守城之事,实在是以弱对强,他们高句丽怎么也算半个马背上的民族,若是野战,根本不是隋军这种种田的民夫可比的。

    因此诸将皆请战。

    乙支文德大惊,这时候怎么能和隋军一战,怕是黄明远就等着白岩城主动出击。众人光记得辽东城被攻破,难道忘了去年辽东城西大战了吗?

    但是乙支文德没法拒绝。现在所有人都在怀疑他,如果他此时再避战,很容易让众人以为他真的和隋军有联系。

    而且现在诸将对他极不信任,他必须以一场胜利来重新收拾人心。所以哪怕不愿意,但这仗还非得打,而起必须打胜。

    乙支文德最终同意了诸将的意见,梅龙这才带着众人返回。在梅龙看来,乙支文德一个卑贱之徒,僭越贵族之位,可谓是他们的耻辱,这次他要率军取胜,然后趁势将乙支文德赶下去。

    当夜,从白岩城往四面八方,不知道走了多少信使。乙支文德也很清楚这些人是做什么去的,但他只得咬死了牙撑着,至少在击败隋军之前。

    这一夜过得极其漫长,直到月亮坠了下去,双方营中也有无数人没能入眠。

第九十四章 白岩城之战(一)

    第二日一早,双方于城东列阵,准备大战。

    黄明远知道,乙支文德果然碍不住压力,而这场大战正好试一试高句丽的中央军的实力。

    高句丽这面,乙支文德为大军主帅。

    他以梅龙为主将,率领三万人马为前锋;以宗室大将高延寿为左军,大将所夫孙为右军,各统帅两万人马,列于两翼。而乙支文德自引两万人马列阵在后,而由心腹大将孙代音率领两万人马守卫城池和营寨。

    而黄明远以三万幽州军为主力,列阵于前,又命蔡知运统左武卫为左翼;黄明征统帅丰州军并五千府兵为右翼,而黄明远则率大军为后。

    白岩城以西并不宽广,因此二十多万大军挤在这个狭长之地,很是有压迫感。而白岩城地势较高,高句丽人可居高临下,隋军进攻白岩城,居于不利位置。

    战斗一打响,高句丽军队便开始发动攻击。

    作为军中大将,梅龙早按捺不住破敌的心情,亲自带兵冲锋。渊太祚的老家是扶余城,更靠近契丹、室韦等部,因此更长于游猎,其部民也是高句丽最精锐的骑兵。而作为一个骑兵将领,梅龙天生乐于冲锋,却不喜欢守城。

    “儿郎们,用你们的钢刀将隋人的胸膛划破,用你们的马蹄将隋人的躯体踩踏!”

    梅龙麾下的扶余骑兵高呼着向隋军冲去,带着从上往下的势能,很是有一往无前的的感觉。

    隋军前锋,主将是焦方杰、李进和罗艺。焦方杰、李进都参与过北伐,而罗艺也是常年在燕山南北统领骑兵,一眼便看出对方的骑兵跟契丹骑兵有些像。

    “尽如胡骑,这一仗不好打!”

    这种情况,对于先锋罗艺素来是当仁不让,因此罗艺看了看李进,轻笑着说道:“焦将军,罗艺请战!”

    三人之中,黄明远命焦方杰为首。焦方杰和罗艺都是虎贲郎将,但焦方杰散官更高,因此罗艺也无话可说。

    “可!”

    罗艺接令之后,一扬马鞭,挺起长槊,就往前冲去。身后骑兵“呼啦啦”的杀出,立刻便如快速移动的山林一般。

    “儿郎们? 杀胡虏!”

    “杀!杀!杀!”

    自东征以来? 虽然罗艺之前击败了薛诸臣所部,但实际也没打两场硬仗。黄明远军中名将太多,他反而像个小字辈。这一仗罗艺打定了主意? 耍些本身跟众将看看,也省的众人小觑。

    很快双方便撞在一起? 立刻便响起“噗嗤、噗嗤”的声音,鲜血飞溅? 飙地罗艺满脸都是。

    但罗艺也不觉得血腥味刺鼻,他生来就是为了驰骋战场。

    罗艺身后的亲卫高举着罗艺的将旗,跟着罗艺冲入对方阵中。罗艺面前俱是敌人,可他并不畏惧,一提长槊? 横扫一片? 面前的高句丽人尽皆落马。

    早有高句丽人发现正突杀的罗艺,纷纷围了上来。

    当先一将,持矛照着罗艺胸前便戳去。罗艺抬手一槊,撞在矛上? 立刻将对方的长矛崩飞。槊尖跟着回旋过去,正好扫过此人的脖子。

    接着又来一将? 从侧面照罗艺腰部搠去。罗艺长槊未回,躬身向前,那矛从罗艺胸前掠过。罗艺猛地夹住长矛一拽,竟然将长矛夹断,那人便顺势扑向罗艺怀中。罗艺回槊砸到此人腰上,此人落在地上,也不知生死。

    面前数步兵持矛一同向罗艺搠来。罗艺长槊早到,横扫过去,便是一阵矛折人亡的场面。

    “敌将哪里走!”

    眼看前面有人来挡,罗艺更是举起长槊便砸去,直接将对方砸了一个头脑崩裂。

    罗艺越杀越往里,竟无人是其敌手。

    黄明远在阵后观楼上看着,也不得不赞叹罗艺“乃一熊罴之将,万人敌也。”

    罗艺悍勇,其麾下燕山骑兵也是精锐中的精锐,一时之间,虽然人少,但与梅龙交战,却不落下风。

    此时焦方杰一挥旗帜,李进得令,便率部跟随在罗艺所部身后,一同向对方冲去。

    这样的大战,全凭战力精良与士兵的意志,至于阴谋诡计之流,反而派不上用场。否则张良这种战略家也不会在韩地、彭城屡战屡败了。

    黄明远在后看着,便对陈远说到:“命令蔡知运和黄明征,分别从左右翼压过去。”

    此时的黄明远不由得笑道:“打了这么多仗,都是以少打多,这一次我终于也体会到多兵力碾压的快感了。”

    蔡知运和黄明远两部就如同两个螃蟹钳子一样,从两翼往斜前方挤压。果然隋军两翼齐出,梅龙所部压力骤增,为了防止梅龙所部被合围,乙支文德只得命令两翼齐出,去接战隋军的两翼。

    但这正是黄明远所愿意看到的。

    黄明远手上还有五六万府兵精锐,但乙支文德可没有。

    眼看高句丽大军压上,黄明远在中军一挥令旗,中军骑兵前出,其部五千精骑,尽是突击骑兵,还有千余具装甲骑掺杂其中。

    隋军阵中,鼓声敲得隆隆响,中军大旗一挥,这五千精骑驰奔而出,如排山倒海一般,冲向正前方的梅龙所部。

    梅龙正和隋军僵持,两方混在其中,此时隋军后面的突骑直挺挺地撞上,几乎如山一般,瞬间便让梅龙一震。

    梅龙有种感觉,这哪里是骑兵,这是大山压顶。

    隋军数千骑兵加入战场,立刻就改变了战场局势。高句丽一方的军队开始出现了溃散,梅龙也只得不断收缩阵型。

    后面的乙支文德看着前面的战况,满是焦急。现在情况很明显,他若是率部增援前军,就会被拖入前军这个大磨盘里,可若是不增援,就会眼看着梅龙的前军被隋军包围。

    隋军无论战力、数量都在他们之上,前军落败只是时间问题。

    “命令左右翼向后缓撤,前军掩护后撤。”

    乙支文德知道不能再打了,他昨天被众人逼迫,同意了决战,其实也心存侥幸,以为凭自己所部,即使不胜,也不会大败。但现在的情况表明,一切都是妄想,乙支文德很明显不敢再存有这样的侥幸。

    传令官回报道:“大帅,前军根本撤不下下去。”

    乙支文德咆哮道:“就是溃散,也得给我撤!”

第九十五章 白岩城之战(二)

    当然乙支文德气话归气话,他是不可能放任梅龙所部为隋军歼灭,那可是白岩城超过四分之一的兵马。

    不过贸然撤退也不现实,此时前军早和隋军混战到一起,哪里还能撤出来。一旦此时贸然撤兵,最坏的结果便是隋军骑兵尾随掩杀,最后成倒卷珠帘之势。

    此时若是想将前军救回,只得壮士断腕,舍弃正在交锋的部分士兵阻拦隋军,再行撤退。但若是如此,前军最多只得撤回一部分。

    乙支文德最终还是下了决断,宁肯舍弃一半力量,总好过全军覆没。他一面命人传令梅龙率能撤的部队立刻退回来,又下令两翼部队后撤之后,在前军侧后方结阵掩护。

    至于乙支文德的中军,前进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地结阵,以为盾墙。至于让中军再卷入战阵之中那是不可能的,他不可能为了救援前军的三万人而再搭进去自己中军两万人。隋军的强大他已经见识到了,此时投入战场再多的军队也没有用。

    此时的前军梅龙所部,与隋军激战了一个多时辰,伤亡惨重,尤其是最前面的交锋线,被隋军撕扯的四分五裂。梅龙甚至不得不亲自带兵堵塞缺口。其部早就停止了冲锋,转而进入防御状态。

    此时见到对面悍不畏死的隋军,梅龙已经心生了惧意,有心后退。再这么打下去,损耗的都是他的子弟兵。

    这时只见中军大旗摇动,两翼开始缓缓后撤。

    这时中军的传令兵也赶到梅龙军前,命其保存有生力量,且战且退,中军主力在后列阵接应。

    梅龙立刻明白了乙支文德的意思,立刻就破口大骂开来,你不说接应老子,现在却让老子放弃自己的部队。

    但此时梅龙也没有办法,所有人都很清楚,现在就是损失部分和全部的区别。

    梅龙有些沉重地说道:“下令全军分为前后两队,交替后撤!”

    此时梅龙身边一名副将拉住梅龙的战马说道:“将军,撤不得啊,此时若撤,我军就完了。”

    这时又有斥候回报,有些被隋军半包围的部队已经崩溃,出现溃逃的现象,军法队正在阵前督战。

    梅龙很清楚,等不得了。

    这时梅龙的弟弟梅文上前请命说道:“兄长,我自请与兄长各带一队,请命我带领前队先做掩护。”

    梅龙一惊,看着弟弟的眼神,已经知道兄弟是要自己牺牲自己。

    “不行!”

    梅龙再要说什么? 梅文握着兄长的手说道:“兄长? 若是我不去带队,如何能够让将士们甘心效死,请兄长为梅家留点力量吧!”

    此时梅龙两眼噤泪? 满是压抑? 最后却只得同意。

    梅文接令,带着亲兵冲上前军,而梅龙则率亲兵赶往后阵,现在能撤下多少就撤多少,不能负了兄弟的牺牲。

    很快梅龙带领部分前军脱离前阵? 而梅文则率领其余部队向隋军发起了反冲击。

    黄明远在高台上望见高句丽前军的场面,倒是神色如常。

    “主公,高句丽人想逃了!”

    “让他逃!”

    黄明远看着底下说道:“命令焦方杰将已经吃掉的敌军全部歼灭即可? 不必追击其逃亡阵后的军队。至于两翼? 则不可越过敌阵。”

    陈远不解? 此时是能尽可能歼敌的最好时机,黄明远如何放过他们了。

    黄明远看到陈远不解说道:“仲长没发现吗?今日一战? 与我军交战的都不是乙支文德的嫡系部队。你看那前军的‘梅’字旗,主将叫做梅龙? 听说是渊太祚的妻族? 最是与乙支文德不和。若是咱们这一战将梅龙灭了,谁去找乙支文德的麻烦。”

    黄明远望着远方,似乎在跟陈远说话又似乎是自言自语道:“欲速则不达,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若是让乙支文德缩到了白岩城这个龟壳里,咱们三五个月也未必能破城。”

    果然正面战场上隋军一放水,高句丽军队倒是逃了不少。

    这时隋军开始加紧对包围圈部队的攻击步伐,这煮熟的鸭子可是不能飞了。此时前军抵抗的主将梅文,提着长矛,不断地往缺口冲。他身边的亲卫尽是梅氏家族的私兵,因此到了这个场合,也是悍勇死战。

    “儿郎们,死战不退!”

    梅文如一柄箭头一般,凝聚起无数的高句丽军队。他带着这些人不断反冲,左右挑杀,一杆长矛舞得如水幕一般,正面敢有挡者,无不被其冲杀。这支生力军士气陡涨,悍勇无双,反而有些撼动隋军的攻势。

    “好个勇将,这种场合,尚敢反攻,真可谓壮士也!”

    黄明远看到军前的梅文,也不住地赞叹。高句丽较之大隋落后的是装备,是高级将领大规模统兵的经验,但并不代表其兵马不勇武。打到现在,双方都耗尽了大部分力气,都是靠着血勇之气在硬撑。

    “彼之英雄,我之寇仇,高句丽有这般猛士,我如何不除之!”

    黄明远再是赞叹梅文的勇武,也不会像《三国演义》的曹操见到赵子龙一般手下留情。对付这种突然打出来的高涨气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断他。

    黄明远一挥令旗,阵前三千强弩手,立刻持弩上前,高举手中的强弩。

    “射!”

    弩兵的指挥官一声令下,无数的弩箭向着高句丽军队攻势最猛烈的地方射去。这些弩箭如暴雨一般,铺天盖地,又纷纷落到人马身上。

    高句丽军队立刻就是一片人仰马翻。

    梅文冲在最前方,早有一支弩队上前盯上了他。

    众人弩箭齐发,数十支弩箭正对着梅文,立刻就将梅文射成了筛子。

    梅文一死,原本有些起势的高句丽军队士气立刻一落,高句丽军队心中那股子气也丢了。这些人仿佛被打断了脊梁一般,再也无力攻击。

    “二郎君死了,二郎君死了······”

    不少后面的军队开始向后溃退,大队的士兵开始骚乱。

    隋军在后发起新一轮攻击,开始对高句丽溃兵进行大规模的掩杀。整个战场上布满了尸体,场面一片混乱,但再也没有真正的战斗,只剩下了屠宰者和一群崩溃的羔羊。

第九十六章 白岩城之战(三)

    眼看整个战场之上,除了乙支文德列阵之后,再无能抵抗的高句丽军队,黄明远遂下令打扫战场,然后撤回营中。

    乙支文德似乎也为隋军的停止攻击而松了一口气,目送隋军离开,这才退回城中。

    这一战隋军歼敌两万余人,大大打击了高句丽人的士气。而这对于高句丽军队来说却是最可怕的,因为这数战下来,高句丽对于隋军的恐惧与日俱增,之前萨水之战提升的士气早就没了。

    乙支文德也是无奈,他终于知道姜以式在辽东城的感受了,打又打不过,守又守不住,实在是让人崩溃。

    而高句丽军中,最痛苦其实不是乙支文德,而是梅龙。

    这一战三万梅家军折损过半,梅龙的二弟梅文也战死,梅家军元气大伤。等到隋军将包括梅文等高句丽将领的脑袋挂在辕门外示众之后,梅龙的忿恨就更加强烈了。当然他除了恨隋军,更恨乙支文德。

    战后,损失惨重的梅龙顾不得整点军队,便冲到乙支文德面前质问乙支文德为什么不救援其部,导致其部惨败。

    乙支文德再是性格谨慎低调,大小也是个元帅,顾忌到渊太祚他不敢怎么处置梅龙,但也不会让众人看他的笑话。

    “你平时不是自诩天下无敌吗?号称打得隋军屁滚尿流,如何还要别人去救援?”

    乙支文德直接让人将梅龙轰了出去。

    梅龙愤愤不平,若不是被同为将军的孙祐拉扯住,他怕是会大闹中军大帐。但即使如此,梅龙也忌恨住乙支文德,于是也不向乙支文德禀报,直接率部出了白岩城,来到城外大营驻扎。

    此时梅龙为了报复乙支文德,便向姐夫渊太祚去信,奏报乙支文德与隋军勾结,似有反意。若是让乙支文德故意失陷了白岩城,则高句丽危矣。对于梅龙或者是大部分世家来说,乙支文德到底有没有勾结隋军并不重要,扳倒乙支文德,趁机从婴阳王高元手中夺权才是最重要的。

    梅龙仗着家族势力,又秘密联系军中一些世家将领,一起联名给高元告状? 誓要将乙支文德掀翻。

    ······

    当然这些斗争暂时还改变不了白岩城的局势,但种子已然种下,而乙支文德的命运也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是看婴阳王高元和渊太祚的博弈了。

    双方休息一夜,第二日一早? 黄明远乃下令攻城。

    这一次因为白岩城的地理位置,若是想再如辽东城一般却是不可能? 因此黄明远只得打造云梯、冲车等物? 开始常规性攻击。

    不过白岩城外三道壕沟,三道栅栏? 还有弓箭手阵、投石车阵对于攻城军队威胁实在巨大。

    黄明远此时从周围城池中抓获的高句丽族人便派上了用场。

    高句丽是个国家?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国人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 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而高句丽人是一个民族,其族人并不多。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民族问题同样尖锐。而黄明远在辽东一直奉行的策略便是打击真正的高句丽族,而拉拢其他各民族。实际上在辽东地区? 汉人的比例并不少,再加上鲜卑人? 足以掀起一场巨大的声势。

    黄明远便将两万多高句丽族人驱赶到白岩城外,使这些人来负土填壕。

    驱赶老百姓攻城,一直是胡人最擅长的手段,历史上清朝入关? 多用此策来攻城。若是守军中计,不作抵抗,则城池可下;即使守军含着泪射死这些百姓,也会士气大降。

    为了攻城,隋军早就准备了数万袋土。

    这时候命令这些高句丽人,每人扛着一袋,冲向壕沟,敢有反抗者,立刻射杀。果然这些人为了逃命,拼命冲向对面。

    换做旁人,就是射杀这些高句丽人也会被理解。但偏偏乙支文德不成,他不是高句丽人,让他下令放箭,无异于让二鬼子为了守城杀鬼子,你这让真鬼子怎么想?

    乙支文德也是个狠人,眼看壕沟一点点被填满,他很清楚,若是继续这般患得患失,正中隋军之计,因此他只得下令士兵还击,不让任何人靠近壕沟。

    眼看高句丽的投石车和弓弩手都开始还击,黄明远面带微笑,却是乐开了花。现在无论你做的多么正确,但平壤城的那群官老爷可不会感同身受。而且还有梅龙,怕是会将这里的情况添油加醋地汇报给平壤城。

    很快在壕沟面前便倒下了无数的尸体,梅龙咆哮着抓着乙支文德大吼道:“乙支文德,你知不知道那些都是国人?我看你就是个隋人奸细······”

    乙支文德看也不看,直接说道:“大敌当前,乱我军心,叉出去。”

    早有人上前扯住梅龙,将其往外拖。梅龙不住地咆哮,大骂道:“乙支文德你个汉军奸细,你是要故意坑害我高句丽。”

    梅龙被拖出去老远,只留下他的吼叫在回荡。

    没人说话,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刚才梅龙的话重重地敲击了所有人的心。

    黄明远眼看高句丽开始攻击,马上也命令军阵中的雷霆炮和床弩反击。此时双方你来我往,不时便有人被误中倒下。

    隋军反正不在乎高句丽人的生死。

    隋军的雷霆炮能够轰击到高句丽的投石车,但高句丽的投石车比之前隋军的投石车还简陋,不过投射四五十步,重量也轻,因此来回轰击没多久就被雷霆炮的轰击而炸的粉碎。至于军前的弓箭手,也无法抵挡床弩雷霆炮。每个巨石轰到人群之中,便是无数的伤亡;每支短矛穿透人前,便如串糖葫芦一般射杀数人。这些弓箭手伤亡巨大,早就不成阵型。

    乙支文德无奈,只得将这些人调回城中。

    至于城外的壕沟,却是只得放弃。

    隋军无数的巨石不断轰击着城墙和栅栏,至于那些成排的栅栏早就倒了。这些被押作苦力的高句丽人在城外投掷了数千袋沙土,终于将城外的壕沟填平。

    至此,真正的攻防战也要拉开大幕。

第九十七章 白岩城之战(四)

    隔日一早,天还未完全亮,隋军的雷霆炮已经开始对白岩城的城墙进行轰击。对于黄明远来说,如果能够通过科技的碾压来打击对方,他是绝不会再去拼那无谓的伤亡的。

    整个白岩城的城头,烟尘滚滚,到处弥漫着石弹、火油掀起的扬尘。应接不暇的石弹一个接一个轰上城头,整个城池之上到处都是惨叫与混乱。昨日虽然见识到雷霆炮的威力,但是今天看到他摧枯拉朽的的模样,乙支文德才终于明白辽东城到底是怎样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失守的。

    乙支文德都不敢命城中的投石车还击,因为他害怕暴露目标之后,投石车阵地沦为隋军的猎物。他命城头的高句丽守军一半各自寻找掩体;躲在城墙之后,一半纷纷下去躲到城门洞子里。至于还击,则根本无能为力。

    一番轰击之后,白岩城的城墙已经成了一片火海。

    只见隋军中军的大旗一阵挥舞,阵前便冲去数千人,扛着云梯向白岩城杀去。这些蚁附攻城之人不是隋军,而是之前便向隋军投降的高句丽人,大约有两万多人。黄明远将其分为两部,一部由原建安城守将巴廉统帅,另一部则交给了高句丽王室偏支出身的高建庄。

    二人投了大隋,成了高句丽奸,此时自然是拼命为新主子效命。

    而为了消耗二人的实力,这种蚁附攻城的活计自然由二人执行。黄明远向二人承诺,只要在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立功,便能入大隋籍,还受封爵位,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大隋人。

    大隋户籍和官爵对于这些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非高句丽族。既然能够为大隋效命,谁又看得上处于亡国边缘高句丽。

    此时白岩城前的各道壕沟、栅栏都已经被摧毁,而因为地形原因,城池也没有护城河。因此众人扛着云梯一路向前,很快就把云梯搭到了白岩城的城墙之上。

    黄明远又命调数十架井栏佐助,对城头的弓箭手进行压制。

    两部之中,率先攻击的是巴廉所部。自从投降大隋之后,他的敌人便成了同为降将的高建庄,其每时每刻都想着和对方争宠。

    此时巴廉所部,纷纷从云梯登城,而白岩城城头的守兵因为之前躲避石弹,根本来不及抵抗,不少人已经顺着云梯攀上城头。

    守卫城头的是乙支文德的心腹大将孙代音,他急忙命各部登城,然后跟城头的隋军展开血战。

    城头狭窄,孙代音多命人持长矛于墙侧,结成矛阵。但有上城的隋军? 便排成密集的队形向对方杀去。巴廉所部登上城头的士兵毕竟有限? 很快便纷纷溃退。

    率先登城的是巴廉的弟弟巴刚,他一手提着钢刀? 左手绑着小盾,自登上城头之后? 便成了一个箭头开路。敢有挡者,便挥刀乱砍。钢刀砍过,矛折刀断,人仰马翻,高句丽人根本抵挡不住,倒让他往里突出一个缺口。

    这时孙代音也发现了勇猛的巴刚,便调集一队弓箭手,也不分敌我? 向其射去。巴刚左右之人纷纷中箭,巴刚提着钢刀来回拨打,小盾更是被射的坑坑洼洼。巴刚此时不退反进,一把抓起一具尸体,挡在身前,又一边挥舞钢刀,尽然扛着尸体杀到弓箭手身前。

    力大无穷的巴刚直接将尸体掷到对方的身上,然后手持钢刀便对着这一群弓箭手乱砍。一众弓箭手措不及防? 尽被杀散。

    巴刚在城头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骁勇无敌,身后聚起不少士兵,竟带起一波反击的小**。

    孙代音此时也知道不能让对方在城头如此肆虐,便又命身后的长矛队向巴刚杀去。长矛队阵型密集,巴刚被裹在其中左右都不得进,只得后退,竟被对方逼到墙边。

    巴刚靠在女墙边搏杀,对方一矛刺来,虽没有刺中,但卡在了他的腰间盔甲上。巴刚挣脱不得,一刀便劈了对方。

    这时高句丽士兵见巴刚受制,纷纷举矛,巴刚一把将几支刺来的长矛夹在腋下砍断。这时不少人没了长矛,上前纷纷抱住巴刚。还有人接着去刺,正中巴刚的肩膀。

    巴刚此时前后左右皆无法动弹,他回刀砍翻身前几人,而肩膀被长矛刺中。巴刚一个趔趄,竟然从垛口翻了下去。

    在后面督战的巴廉见弟弟摔下城池,都吓傻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巴刚竟然从死人堆里站了出来。原来城墙下的尸体太多,他竟然没有摔死,只是摔懵了。

    没了巴刚这柄尖刀,巴廉所部的攻击立刻受到停阻,渐渐落入下风。

    此时巴廉部伤亡惨重,城上城下堆了一圈的尸体,尽是其部。但巴廉也没有办法,咬着牙硬撑,他可不能让还在后面的高建庄看来笑话。

    黄明远也一直在高台上观察这场攻防战,巴廉其部多为鲜卑野人,多悍不畏死,也算一支强兵。

    巴刚的勇武他看在眼里,后来巴刚被掀翻他还满是可惜。后来巴刚幸免于难,他便让人前去巴廉营中传令,赏巴刚绢五十匹,以壮其勇。

    虽然存了消耗这些高句丽降兵的心,但黄明远心在却很清楚,若是让对方为自己效命,就得赏罚分明,给足了对方希望,让对方只能在自己的规矩里折腾。

    这时眼看巴廉所部落入了颓势,徐哲建议黄明远再来一轮轰击城头,打击白岩城的气势。至于城头上的巴廉所部,徐哲是不关心的,都是些胡虏,死了更好。

    黄明远却是没有同意,而是让炮阵调整角度,轰击城墙后面的地方。阻断高句丽对城头的援军。

    要让巴廉卖死力气,但不能让巴廉以为隋军是故意坑害他们。

    果然雷霆炮再次轰击之后,巴廉吓了一大跳,他的部队还在城头,怎么投石车又来了,不是要不分敌我的打击吧。

    后来看到这些石弹越过城头,纷纷射到城墙后的街道、房屋之中,巴廉这才松了一口气。

    隋军总算还是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日,巴廉所部和高句丽军队在城头上反复争夺,最终势单力薄,始终没有破城。

第九十八章 白岩城之战(五)

    巴廉所部攻击的第二日,黄明远让高建庄所部替换巴廉,继续率队攻城。

    高建庄是婴阳王高元的堂弟,算是真正的高句丽王室出身。当初辽东城一战,高建庄在城破之时被俘。虽然作为宗室,要心存家国,可自古艰难唯一死,高建庄终究是贪生怕死之徒,最终选择投降了大隋。

    自做了高奸,他就没有了回头路。高建庄的心态倒是摆的很端正,若是大隋灭了高句丽,他还有机会恢复名望,甚至成为大隋在高句丽的代言人,就是成为新的高句丽国王也不是不可能。可若是大隋兵败折戟,高句丽卷土重来,他落到高句丽一方的手中,等待他的怕是千刀万剐。

    所以高建庄为了大隋征讨高句丽一事,是建言献策,知无不言。黄明远见其态度良好,改造积极,便以其为将,统帅辽东城一战中的万余降兵。

    昨日巴廉一部攻城未果,高建庄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弟兄们,打进白岩城里,大家抢钱、抢女人,打不进白岩城,大家都活不了。是爷们的,让归义右军(巴廉所部)那帮人看看,咱们归义左军的厉害。”

    一众人听到高建庄的激励,纷纷是嗷嗷怪叫。这些士兵本来组成就繁杂,各部落的都有,根本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

    “冲锋!”

    一众归义左军的士兵在雷霆炮的支援下,开始冲锋。

    高建庄昨个观察了一天,终于发现城头的守军在雷霆炮的压制之下,根本抬不起头,因此这个时候的城头守备是最薄弱的。而巴廉所部等到炮击之后再开始进攻,原本被轰的七零八落的守军此时没了石弹威胁,才开始纷纷进行反击。等到巴廉所部等城,双方正好交战。

    对方人多,巴廉所部当然打不赢。

    高建庄决定等到雷霆炮轰击的时候,他的部队便开始攻城。直到归义左军的士兵登上城头,雷霆炮再停止轰击。而此时守军再出来防御,归义左军便已经提前在城头上建立了防御攻势。到时候便是攻守之势相异。

    至于不断轰击的雷霆炮会不会伤到其部,高建庄却全不在意。反正降兵总会有,没了再补充就是了,这是决定他和巴廉地位的关键时刻,可不能妇人之仁。

    果然如高建庄说料,归义左军提前攻击,虽然冒着飞石,伤亡很大? 但是等到他们攻到城墙之上? 白岩城的守军因躲避石弹还没有就位? 因此大批的士兵便顺着云梯登城列阵。

    昨日孙代音使用矛阵,效果显著,今日高建庄也特意让登城的士兵多持长矛。等到占领城头,上百位手持长矛的士兵便在城头列成矛阵,不断向前突刺。前面有人阻挡,皆被长矛刺死,因此众人从城墙之上开出一条血路。

    高建庄又命弓箭手列于矛阵之后,进行掩护压制。

    长矛队和弓箭手分成几组登上城墙,很快便在城头各处破局。守将孙代音大惊? 其部不能敌,只得连连后退。

    在后面督战的乙支文德看到城门上的详情,心中大惊。

    乙支文德很清楚,若是让对方在城头站稳脚跟? 隋军的主力源源不断地登城? 其后果便麻烦了。若是拼消耗,他们怎么敌得过隋军。

    乙支文德便调集手中的弓箭手? 对于城头的军队进行无差别打击。此时必须要压制对方的攻势,至于其它的则没法预计。

    漫天遍野的弓箭从天而降,城头之上几乎没有幸免者。到处是一片哀嚎,不管是归义左军还是高句丽人都是伤亡惨重。有濒临死亡的,都纷纷破口大骂乙支文德的狠毒。但不得不承认,这番弓箭打击,阻断了归义左军的攻势。而守军援兵则趁机登城,开始反攻。

    乙支文德又下令城外的守军,向攻城部队发起攻击,牵制对方。

    本来城外大营的主将是孙祐,守兵有四万人。不过自从梅龙自己率兵出城之后,乙支文德便从城外调回了两万人马。

    此时乙支文德下令,孙祐便开始出击以掩护城中守军,而梅龙却是心中不愿。

    在梅龙看来,城中的压力只有这万余攻城部队,而他们城外军队的压力却是隋军的主力。乙支文德手上五六万人戍守白岩城,竟然拿这万余攻城部队没有办法,还让他们主动出击,这不正说明乙支文德故意消极避战,坑害各军。

    梅龙忙劝孙祐停止出击,坚守营寨,但孙祐并没有听从。

    此时对面望塔上的黄明远看到高建庄得手,城外高句丽营寨的守军也主动出击,立刻命蔡知运率部阻拦,又命黄明征率部去攻击高句丽的营寨,使其首尾顾此失彼。

    而为了扩大攻城战果,黄明远又命归义右军也一同攻城,并同时接受高建庄的指挥。

    黄明远也担心高建庄以为巴廉是去趁机摘桃子的,会先掉头对付巴廉,因此便授予高建庄统一指挥权。

    高建庄得知之后果然大喜,这巴廉终归是要喝自己的洗脚水了。

    此时高建庄也不管向他们扑来的城外高句丽军队,拼了命地往城头上打。黄明远在远处看着,这高建庄的拼命劲头都让他有些吃惊。他在后世读史书时总弄不明白,历史上清朝统一天下的主力几乎都是原本的明朝降兵,怎么这些降兵当明军的时候一个个贪生怕死,反倒投降成了清军之后,又悍不可挡了?

    他总是怀疑其真伪性。

    今日之事,让他明白,这不是妄言,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啊。

    黄明远没想到这些新附之军能发挥这么大的能量,因此眼看局势要被打破,立刻选择孤注一掷。

    此时位于营寨的孙祐其部出击,立刻就被蔡知运所部阻拦。

    左武卫经过去年高句丽战场的锤炼,其本身装备又冠绝当世,因此孙祐其部根本不是对手,被打的连连后撤。

    此时孙祐别说攻击高建庄尾部,其自己也立不住跟脚。

    孙祐这时只得退往营寨,准备拒险而守。

    这时孙祐缩了回去,整个战场彻底为隋军所控制。黄明远下令数十架梢炮被推着前移到高句丽营寨外,开始对着营寨轰击。

    石弹轰鸣,箭矢如雨。孙祐试着反击了几次,皆没有成功。

    这时营寨内的梅龙看着四面八方冲来的隋军,有些惊惧,心中一个念头突然抑制不住地爆发出来。

第九十九章 白岩城之战(六)

    值此为难之际,梅龙想到的不是为了国家,放弃成见,拼死一搏,反而是趁着隋军没有合围,抓紧后撤。

    在梅龙看来,他们不过是乙支文德的消耗品,与其在城下与隋军血战,落到一个兵败身死的结果,还不若此时选择突围,还能保存全军。

    对于梅龙来说,之前的大战损失惨重,他实在不能再接受另一场大的打击。家族的地位是体现在实力上的,而这些军队就是实力。

    至于营寨军队撤退之后对白岩城有什么影响,梅龙根本不在乎,他巴不得乙支文德大败战死,好泄心头之恨。

    梅龙为了增强所部实力,便来到前军,劝说孙祐与他一同撤退。

    孙祐听后大惊,又是大怒。他虽然也看不上乙支文德,但也不会因此废了国事。今日若撤,白岩城必不保,到时候高句丽便危矣。

    任凭梅龙如何劝说,孙祐皆是不为所动,面对梅龙的喋喋不休,到最后他终于怒了,对梅龙怒斥道:“今日君若临阵脱逃,自请便也,孙祐无能,但也知国存家在的道理。今日孙祐就是战死,也不会后退。”

    孙祐却是要和梅龙分道扬镳。

    梅龙眼看孙祐油盐不进,但料到自己一部撤退实在兵力太单薄。

    孙祐和梅龙自小一起长大,也算至交好友。但生死时刻,选择却截然不同。

    此时梅龙恶向胆边生,眼看帐中只有他和孙祐二人,也不管二人昔日情义,竟然突然拔刀,趁着孙祐不备,一刀将其捅死。

    孙祐中刀之后,满脸不敢相信,最后只听到梅龙说道:“你也别恨我,怨就怨你自己自寻死路,非得一条路走到底。”

    梅龙杀了孙祐之后,便召集其部将宣布隋军派人刺杀了孙祐,而乙支文德也和隋军有联系,为了避免全军覆没,营寨各部立刻撤退回乌骨城。

    众人皆是大吃一惊,虽然各自半信半疑,但还真没认为孙祐是被梅龙所杀。孙祐和梅龙也是平壤城一起长大的纨绔,关系莫逆? 到了军中? 更是盟友。除非是失心疯了,谁能想到梅龙会在孙祐营中痛下杀手。

    梅龙地位崇高,便迅速掌握了孙祐所部的指挥权? 众人此时也不知所为? 便听从梅龙的命令开始撤退。

    梅龙命人用粮草堵塞几处营寨门,然后点火阻敌,其部则从东面突围而出。整个高句丽大营一片火海,红光几乎燃烧整个天空。

    梅龙其部走的很是坚决,即使有被隋军拖住的部队也不管不顾。这时候? 无论是谁都可以被抛弃。终于在其指挥下,其部往东而去。

    黄明远也没有想到这守卫高句丽营寨的将领这么决然,他本来是准备先吃掉外围营寨? 没想到对方走的这么急迫? 倒是避免了被围歼的命运。

    黄明远只得命黄明离率领数千骑兵从后尾随? 能够歼灭对手敌军只能看运气。

    不过梅龙的离开立刻导致白岩城陷入了危局。隋军没了城外营寨的牵制,便可从容地向城头攻击。

    此时除了归义左右军两部? 黄明远又调遣两万多名府兵在后,一同出击。这时候也别管不想蚁附的事了。

    城头上双方搏杀惨烈? 所靠得就是一口气硬撑着。不管乙支文德有什么打算? 黄明远却是知道自己这口气撑得住。

    隋军如潮水一般涌上城头,在每一寸城墙处都来回争夺。双方各自都是拼了性命,不敢有丝毫的退缩。

    隋军攻势越来越急,高句丽军队打得也很顽强。

    此时孙代音打退了隋军十多次攻击,其部几乎伤亡殆尽。乙支文德也亲自上阵督战,但还是无法改变局势。

    “大帅,不能再这样打了,再打下去我军就全完了。”

    “大帅,这些都是跟着大帅多年的弟兄们,得给咱们留点种子。”

    ······

    面对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乙支文德也是心如刀绞。

    乙支文德很清楚他所面临的境遇。城外的营寨升腾起滔天的大火,然后梅龙的大旗向东而去,乙支文德便知道梅龙是临阵脱逃。此时乙支文德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生吞了梅龙,可是他却无能为力,而且因为梅龙的撤退,白岩城的正面完全落入隋军的打击之中。

    境况由不得他退缩。

    这时乙支文德的谋士和尚信诚建议乙支文德,白岩城已不可收,没必要再留在白岩城赴死。

    乙支文德满是犹豫。

    这时信诚说道:“大帅镇守白岩城是为了破敌,可是今日之局势,梅龙临阵脱逃,城外营寨已丢,白岩城已不可守。怕是敌未破,我已陷入危亡之际。若是再困守城池,即使能撑个数日,终究免不了破城的局面,又有何用,到时候梅龙更是会把责任推到大帅身上。

    我军在乌骨城经营良久,此时后撤,便可趁机夺了梅龙的兵权,收拢各部,整军备战,不强于在白岩城覆亡。”

    其余众人也纷纷劝谏。

    乙支文德也知道白岩城已不可守,只是他若是不死守此地,难道平壤城的悠悠众口会放过他。

    “大帅,若是活着,还有希望;若是死了,真的就一了百了了。”

    乙支文德听后一震,最终他艰难地决定,全军向乌骨城方向突围。

    然而突围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在正面城墙之上,双方还在展开血战,各自苦战不退。整个战线呈犬牙交错状,这时候若是贸然撤退,很可能导致彻底崩盘的局面。

    必须有人在此留下断后。

    但谁留下断后也是问题,在此断后,肯定脱不得身,只剩下覆亡一个下场。

    众人面面相觑,这时孙代音站出来对乙支文德说道:“末将深受大帅厚恩,这些年跟在大帅身边,无以为报。今日愿为全军断后,也算全了这份情谊。”

    乙支文德感动万分,抓着孙代音的手却是有些凝噎。

    孙代音是乙支文德的爱将,也只有在这种场合,才能看出谁才是忠心之人。

    乙支文德乃留下万余人给孙代音,令其坚守一天一夜。而乙支文德又下令,其余主力,向东城门集结,到了傍晚,全军开始突围。

第一百章 白岩城之战(七)

    到了下午,乙支文德下令犒劳全军。众人饱餐一顿,休憩了两个时辰。等到快到戌时,白岩城突然打开东门,城中众人向东冲去。

    白岩城北面是一道山岭,南面是陡崖峭壁,不能过人。因为地形原因,隋军并没有将整个白岩城团团围住。虽然白日里攻破了白岩城城外的营寨,能够通到东门,但是因为时间关系,隋军并没有来得及完成包围圈。

    等到城中的高句丽人突然打开城门突围,对面的黄明远也吃了一惊。

    今日这一仗打了整整一日,参战各部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但是城头之上,隋军仍然占据优势,甚至已经占领了多段城墙,因此哪怕天色已晚,也不可能后退。唯有死战,直到胜利。

    之前血战的归义左军早就已经撤下来了,归义左军伤亡惨重,将士也筋疲力竭,再让他们待在城头除了消耗他们没有任何意义。

    高建庄撤回来之后,还向黄明远请罪,为自己没有破城而自责一番。黄明远倒是赏识他的识趣,劝慰一番,很是满意。

    到了傍晚,天色渐暗,城外点起大堆的篝火,烧得天空通红。因为大军将重心放在了西门之上,不可避免的忽视了其它。黄明远也没有想到乙支文德竟然如此当机立断,在他看来乙支文德就是真的选择突围也应该是山穷水尽之时,而那个时候黄明离的追兵已经返回,正好在东门设伏。

    现在的情形让黄明远有些措手不及。

    正面战场没有攻破,若是大规模追击乙支文德,这黑灯瞎火的,很有可能遭遇对方的伏击。现在是追兵少了不管用,追兵多了又不现实,着实让人犯难。

    最后黄明远从军中征调了五千骑兵,全部交给蔡知运,令其追击乙支文德,并与黄明离会师。

    不图歼敌,而是驱逐、混乱、骚扰。

    蔡知运为人谨慎周全,多临战阵,虽不至大胜,亦不至大败。

    乙支文德已经突围而出,虽然黄明远还不清楚城中到底还有多少守军,但白岩城已经是隋军夹带里的东西。

    黄明远下令全军攻击,务必在十二个时辰之内破城。

    到了晚上,视线大大降低,隋军原本依赖的雷霆炮、投石车、床弩都暂时失去了发威的机会。

    此时的攻城,更是**的血搏。

    狭窄的城墙之上,挤满了双方的士兵。每前进一步,都是踏着满地的尸体。整个城墙之上? 血流成河? 血液凝固之后? 脚踩在上面极其发黏。整个白岩城已经成了一个血城。

    双方搏斗的正激烈,正在军后督战的孙代音眼看局势已经无法支撑,孙代音便下令放弃西城墙,全军退守内城。

    内城是个矩形小城,长宽各约二十几步(40米)左右,高出外城一丈半的距离,极其险要。

    对于孙代音来说,与其再在外城消耗兵力,守住险峻的内城反而更有利。当然内城没有泉眼? 所以供水不足,支撑不了多久。

    不过这对于孙代音并不重要,他接到的命令是坚守十二个时辰。

    高句丽人向内城撤去,隋军趁机一拥而上? 占领了整个西门城墙。进城的隋军打开城门? 放主力进城。

    黄明远下令各部抢占城中各处要地,又命人将整个内城团团围住。

    此时攻破外城? 看似为山九仞,实则稍有不慎,被对方反击,便是功亏一篑。

    黄明远没有让部下夜攻,打了这么长时间,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夜里隋军的装备优势无法发挥,不利隋军。

    等到第二日天亮,黄明远从高台上望向白岩城的西城墙,才发现城墙之上布满了尸体。西城墙不过五百步的距离,连二里都不到,可却是已经成了一个血墙。

    这一战极大的考验了隋军的战力。

    此时内城未破,黄明远眼看内城难下,便派人前往内城招降。

    孙代音既不投降,也不出战,反而请求隋军宽限一日,其再作决定。

    黄明远当然不会傻傻地给对方留出备战的时间,不过白岩城内城实在太险峻,黄明远准备填造一个斜坡攻城,因此便故作大方同意了孙代音的请求。

    到了下午,蔡知运和黄明离二人一同返回。

    黄明离追击梅龙一路,沿途斩杀无数。梅龙所部缺乏组织,到最后几乎溃乱。黄明离本想追击到乌骨城,后来斥候回报乙支文德突围的消息,黄明离这才返回与蔡知运会师。

    双方追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在大梁河畔发现了乙支文德的踪迹。

    双方大战一场,不分胜负。此时越往东山地越起伏,蔡知运担心遇伏,便和黄明离一同返回。

    城中的隋军围城一日,也未攻击。

    到了傍晚戌时,内城中突然出来高句丽人的使者,求见黄明远。

    原来这是孙代音派来向黄明远请降的。

    黄明远对此也甚是吃惊,刚开始还以为对方又是诈降,毕竟城中守军,看似已存死志,怎么才过了一日,就要投降。

    使者解了黄明远的疑问,原来乙支文德要孙代音死守白岩城十二个时辰,再择机突围。孙代音已经守了十二个时辰,完成了乙支文德的命令,但是却无法突围。

    孙代音自觉死守白岩城,为全军断后已经还了乙支文德的恩义。他不愿为此战死,便选择了投降。

    黄明远此时还有些半信半疑,等到孙代音打开城门,裸着身子,带着城中士兵放下兵器,跪在辕门求见之时,黄明远才敢相信。

    白岩城内城不战而降,省了隋军很大的麻烦。

    黄明远倒是对孙代音很欣赏,这种人能秉持忠义,还识得实务,是个人才。黄明远笑着将孙代音拉起,又将自己的大氅给他披上。孙代音本以为此次投降会受辱,没想到黄明远如此礼遇。

    黄明远拉着孙代音的手说道:“孙将军放心,你投降我大隋,别的我不敢保证,但黄明远从军十几年,从未丢下过任何一支部队。”

    孙代音的眼眶立刻就红了。

    黄明远乃以孙代音部为归义前军,孙代音为统领。

    三军在白岩城修整两日,黄明远正准备继续向东出击,这时天子的诏命从辽东城匆匆而来。

第一百零一章 盖牟城之战

    拿下白岩城的当夜,从辽东城送来的诏书就送到黄明远的桌案上,天子急诏,十万火急。

    黄明远的心不禁地沉了下来,这个时候能惊动杨广的事情,怕是杨玄感叛乱事发了。今年出征高句丽的月份比历史上早了一个月左右,而杨玄感的造反竟然也同样早了一个月。

    杨玄感的叛乱,意味着大隋统治阶层开始出现崩塌,这个帝国才真正走向了灭亡。

    诚然现在灭亡高句丽最后的时机,但是没人会安下心来留在辽东。杨广急召自己,怕是也要让自己返回中原平叛的。

    黄明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旋转,思索着形势。

    辽东打到这种地步,若是就此放弃,那实在太可惜了,但自己是一定要回中原的。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有人能够稳定辽东的局势,然后等待自己再次返回辽东。

    黄明远着急返回辽东城,便将军队全部交给陈远,令其统帅,镇守白岩城,等待下一步命令。而返回中原,至少要有一支强兵,黄明远乃下令左武卫所部骑兵连夜集结,向辽东城进发。

    而黄明远本人,根本顾不上休息,便带着卫队数百人往辽东城而去。

    黄明远现在最担心的是北面的新城和盖牟城是否拿下。只有攻破这两个地方,才能算是全取了辽河平原,而隋军的防线也能就此往外推到白岩城、木底城、小辽水一线,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五月十二日,黄明远返回辽东城。

    此时天子杨广正急得火烧眉毛。

    进入城中,黄明远正好遇到了前来迎接他的李景。李景在盖牟城,比白岩城的路程要近一些。

    李景给黄明远带来的消息并不算多好,李景所部已经攻克了盖牟城,但是却没能攻破新城。

    李景所部五万人马自离开辽东城之后,便直奔盖牟城而去。

    盖牟城与新城分别在小辽水两岸,互为掎角之势,水面上有浮桥相互连通。李景所部从南面赶来,便准备先攻打盖牟城。

    盖牟城主将戴笠篷,为人极富谋略。盖牟城可以说是高句丽西北面的门户,因此为必守此地。盖牟城城中有一万人,背后的新城有两万人。与之相比,李景的五万人马并不占绝对的优势。

    高句丽在盖牟城中存了整整十万石军粮,这对两边的军队来说都是十足的诱惑,当然对于隋军来说也很危险。

    李景很清楚,有新城源源不断的支持,隋军很难攻破盖牟城。要想攻破盖牟城要做到两点,一是切断浮桥,二是将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引出来。

    李景虽长于军旅,并不是一个爱冒险的人。

    他在距离盖牟城五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而不是直接发动攻击。

    李景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地方? 便是盖牟城的城墙,高大的城墙之上插满了旌旗? 站满了高句丽的士兵。

    城中守将戴笠篷也很清楚自己的兵力远逊色于对方,因此选择坚守城池,绝不出战。

    李景派遣十数人在阵前骂战,从戴笠篷的闺女骂到他祖宗十九代? 可是这戴笠篷是打定了主意做这个缩头乌龟,任凭隋军骂破了天也不出战。

    城里依旧是没有动静? 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李景终于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隋军在此等待的时间越长? 最后失败的几率就越大? 所以李景只得选择强攻的方式拿下盖牟城。

    李景本来以为? 凭借隋军的兵力、装备优势? 盖牟城很快就会攻下来? 但在进攻了半个时辰以后,李景便不得不放弃了强攻的想法。盖牟城的城墙依托山势而建? 实在太高,很多的士兵爬到云梯的最高处依旧够不到城头? 没等隋军士兵想出办法,高句丽的士兵早就把准备好的石块、木头、狼牙板砸在了隋军的头上? 隋军的伤亡瞬间上升。

    这样打下去,最后肯定没有好结果。

    李景马上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本来兵力就不多,这样打下去很快隋军就只能撤退了。

    面对盖牟城坚固的防守和死伤无数的隋军,李景的心里开始打起来算盘,还是先截断浮桥,再全面围城吧。

    李景在盖牟城外待了十多日,隋军的水师终于从辽东城逆流而上,来到了盖牟城外。隋军水师派遣了二十多艘火船,逆流而上,向浮桥扑去。高句丽军队没有水师,不能阻挡,因此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隋军将浮桥烧毁。

    浮桥的大火烧得冲天,无论是隋军还是新城、盖牟城的高句丽士兵都看得清清楚楚。

    浮桥被烧毁之后,局势骤变,盖牟城从新城的门户,变成了孤悬小辽水南。

    李景也没想到,他在在盖牟城外停留十一天,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攻城的工具,但是始终没能攻下盖牟城,双方都是伤亡惨重,现在就看谁的意志坚定。盖牟城里边丰厚的粮食给了高句丽军队信心,李景这边靠的是必胜的信心,

    可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四月二十五日,李景正在思考全新的进攻策略,突然哨兵来报,盖牟城的城门大开。李景来到军营外边发现确实是城门大开,他觉得这个机会,哪怕是有埋伏,也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于是李景带领大军冲进盖牟城,发现城里只有百姓,一个高句丽的士兵都没有,高句丽的士兵全部撤走了。

    隋军就这般神奇地占领了盖牟城,还缴获了大量的粮食。

    原来高句丽主将戴笠篷考虑现在的局势,浮桥被烧毁之后,盖牟城孤悬在外,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被隋军攻破。他和新城主将安达儿商量,与其被隋军各个击破,不如双方合兵一处,退守新城。

    安达儿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新增了万余军队,加强了新城的防守。

    就这样戴笠篷趁夜北逃,而隋军兵不血刃,拿下盖牟城。

    果如戴笠篷所料一般,他撤到新城之后,新城兵力大增,又背靠坚城。李景北渡小辽水之后,猛攻数日,始终没能破城,最后便被召回辽东城,其部还待在盖牟城呢。

第一百零二章 定国之策

    黄明远听到李景的叙说,虽然没能竟全功,但毕竟将战线推到了小辽水以北,总算还给自己留了一些回旋的余地。否则盖牟城没有攻破,北面的高句丽部队便能通过盖牟城持续不断的对隋军发动攻击,只守木底城、白岩城外围防线的计划便就要落空了。

    黄明远赶到六和城,早有太监张诚将黄明远迎了进去。

    “卫公,天子心情不好,切记不要触怒天子啊!”张诚小跑着跟紧黄明远,絮絮叨叨地说着。

    黄明远到了杨广正殿外,早有内侍给他打开门,放他进去,然后又从外面关上门。

    “见过圣人!”

    黄明远进来时杨广正在凝神,听到黄明远的声音,仿佛如听到天籁一般,立刻站了起来,上前将黄明远扶了起来。

    “明远到了!”

    二人顾不得寒暄,便转入正题。

    “明远,杨玄感反了!”

    此时杨广的话音里,满是疲惫。他虽然并不在乎反叛,甚至很隐隐希望看看有谁会忍不住跳出来,但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一阵无力感。

    “杨玄感在黎阳谎称来护儿因失军期而造反,起兵作乱,整个河北不少地方从之。而今朕也不知道到底谁还能信任,唯能用者,便只有你了。”

    黄明远赶忙说道:“圣人勿虑,杨玄感者,一匹夫矣,粗疏无用,必难以成事。”

    听到黄明远的话,杨广稍微放宽了心。

    “明远可有何良策平贼?”

    黄明远来的路上也思索了良多,实际上杨玄感之乱主要在于其影响,其本事的叛乱不足为虑。虽然这次叛乱声势浩大,但并没有持续多久。

    黄明远乃说道:“臣以为杨玄感在黎阳作乱,若是想袭取天下,可有三策用之。”

    杨广赶紧问道:“哪三策?”

    “其一,北击涿郡,东扼临榆关,外连突厥和高句丽,阻止天子回中原,此为下策。我数十万军队东征高句丽? 且涿郡、北平、临榆皆有大量军队,若想突袭成功,百中无一。我亲自领大军讨之,必能破之? 此策最多有半成胜算。

    其二? 昼夜兼程,袭取潼关? 取关中而据险? 此为中策。不过大隋在关中多布军队? 从黎阳到长安又有千里之遥。杨玄感之兵,多为河北河南新募之徒,根本舍不得离开家乡。因此光是路途长远? 他也很难胜之,此策最多有两成胜算。

    其三,振臂一呼? 利用杨素的影响力使四方响应,然后西进攻击洛阳。若此战得胜? 则又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以洛阳之情? 兵备松弛? 又无良将,此策可有五成胜算。”

    杨广听了有些失神,然后便问道:“那杨玄感会选择拿一策?”

    “第三策。杨玄感这个人,优柔寡断,重视虚名,又无长略,他能做的不过是攻击洛阳,以图眼前之势。”

    “啊!那洛阳岂不是危矣。”

    黄明远接着说道:“三策之中,下策成功率虽然低,但一旦得胜,则大势必易也。中策虽然难行,但若是攻下关中,结连关陇世家,则杨玄感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此两策虽然看起来效果更好,但根本无法实行,所以我才说是下策和中策。唯有攻击洛阳,虽然易胜,算是唯一一个可能成功的策略。但洛阳是四战之地,以洛阳抗衡天下,必败矣。”

    杨广这才舒了一口气。

    杨广忽然又问道:“若是让明远选,你会选哪一条?”

    黄明远不知道杨广的意思,便说道:“我哪一条也不会选,当今天下,造反者不会有好下场的。”

    杨广默默地点点头,也不知道他是赞同黄明远的说法还是黄明远的作为。

    杨广对黄明远说道:“今日征讨高句丽,本为讨逆,然杨玄感这个逆贼,不沐天恩,阴谋作乱,孰不可忍。为今之计,唯有先行返回中原,平定杨玄感之乱,再行征伐高句丽。”

    历史上杨广便是这么做的。放弃了大量的辎重、物资往回赶,最后被趁虚而入的高句丽缒在后面痛击,损失惨重。至于再次征伐高句丽,国内的局势根本不允许,第二次东征高句丽便成为了绝唱。

    这种结果不是黄明远愿意看到了。

    “圣人明鉴,臣以为回师平叛的同时,不必放弃高句丽战场。”

    杨广一愣,看着黄明远问道:“明远此言何意?”

    黄明远便说道:“杨玄感之叛,虽然看似来势汹汹,声势浩大,其实不过是杨玄感籍父之名,既无根基,也无人心。只等我军主力到达,便能立刻击破之,不足为虑。而对于大隋来说,高句丽之战已经打到了关键的时刻,我军屡战屡胜,高句丽失败已成定局。少则半年,多则一年,高句丽必亡,若是我们放弃这个机会,给高句丽喘息之机,则再想攻灭高句丽,又要废九牛二虎之力了。

    臣以为由臣亲率精锐骑兵,星夜兼程,赶往洛阳平叛。而留一大将,只统帅十余万府兵,在辽东稳定局势,稳守战线。等我平乱之后,再返回辽东,一鼓作气,攻灭高句丽便指日可待。”

    杨广低着头不住地思索着其中的利弊。

    放弃征讨高句丽的战果,杨广肯定不愿意,但是杨玄感之乱,关系到社稷安危,也不能忽视。

    “明远有多大的把握可以击破杨玄感。”

    黄明远立刻抱拳应道:“请圣人放心,只要明远率万骑赶到黎阳,必破杨玄感。”

    “好!朕的大将军从来没要让朕失望过。”

    黄明远如此豪言壮志,倒是让杨广信心猛增。

    “明远可言如何部署。”

    黄明远便说道:“圣人明鉴,我以为我亲自征调军中骑兵三万骑,星夜往黎阳赶,以为破敌。而朝廷原征调的丰州、代州、朔州、幽州等边镇兵马,可使其立刻回归本镇,谨防杨玄感与胡人勾结,入我边塞。

    至于圣人则统帅大军,其后回返,而各卫则可分批次赶回河北。

    至于辽东,臣请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和平州总管黄明祯二人,统帅臣麾下十余万府兵和两万多高句丽降兵,共守辽东。”

    “善!”

第一百零三章 经营辽东

    第二日一早,杨广便下诏,将辽东新平之地设置为辽东郡,至于原辽东郡则改名为玄菟郡。设辽州总管府,统辖辽东郡、玄菟郡、燕郡三郡军事。

    杨广没有留下李景镇守辽东,在他看来,虽然李景资历更高,但也容易在辽东割据。而且将李景留在辽东,等到黄明远回来之后,反而容易与黄明远争权。

    杨广以黄明祯为检校右御卫大将军,辽州总管,镇守辽东之地,表示了对黄明远的充分信任。而黄明祯年轻,威望不足,也很难在辽东进行割据。

    杨广又以观王杨德雄三子通事舍人杨续为燕郡太守,以崔弘升的五弟左监门郎将崔弘寿为玄菟郡太守,迁达奚暠为辽东郡太守。杨续、崔弘寿三人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功勋之后,如此安排既保证了三郡的政令通达,又使得三人因为身份,不可能叛乱。

    又设副总管一名,以杨广昔日旧将史祥担任。

    史祥昔日是杨广心腹,只是后来为杨广所厌恶,只担任左骁卫将军,比隋文帝时还低。及辽东之役,史祥奉命出蹋顿道,不利而还,由是除名为民。这一次若不是走通了虞世基的路子,还不能复职。

    不过辽东之兵,尽是黄明远所统帅,史祥在黄明祯这里,也就只剩下一个资格老了。

    辽州总管府特设与幽州同级,因此置四名虎贲郎将。黄明远倒是不藏私,以黄明溥、李进、刘黑闼、高聂四人任之,除了堂弟黄明溥,都是他丰州的旧部。现在利益争夺已经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也顾不得其它了,辽东要保持稳定,势必要控制全部军队。

    对于北面的胡人,杨广虽然并不在意,但还是听从了黄明远的建议。黄明远信誓旦旦,这种时候,自然得听。

    因此以薛世雄调任代州总管,李景兼任平州总管,郑言庆继续担任丰州总管,王仁恭继续担任朔州总管,邓暠则继续担任营州总管。

    其余随黄明远征讨辽东之人,也各有奖赏。虽然杨广很想赖了此事? 但黄明远却言,若要平叛? 还需要各军奋勇争先? 此时切不可给杨玄感拉拢诸将军之机。

    杨广只得同意。

    五月十三日,黄明祯也赶到了辽东城。

    他率四万主力奉命东进木底城,已经破之? 兵锋直指国内城。后来黄明远急信? 黄明祯这才赶紧撤回了木底城。

    黄明祯所部一路东进? 直到木底城下。木底城守军根本没有防备姜以式败的这么快,且城中兵力也没有多少,因此不备之下,被黄明祯所趁,抢占了城池。

    占领木底城之后? 黄明祯乃继续向东? 剑指国内城。

    国内城是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的都城? 为都城四百多年。其与高句丽第一个都城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城)、尉那岩城(后称丸都城)? 相互依托,共同组成高句丽的国内城防线。

    这里也是高句丽首相渊太祚的老巢? 渊太祚在此统御高句丽的北方部落,并与高元分庭抗礼。

    此时从木底城通往国内城的道路有两条? 一条是北道? 地形平阔;一条是南道,地势险要狭窄。此时隋军人马、装备众多,众人都想走北道。

    黄明祯对众人说道:“木底城失陷的消息瞒不了多久,渊太祚肯定会知晓我军东进一事。其据常情忖度,必定认为我军会走易行的北道,防御上肯定是重北而轻南。我军当以精兵由南道攻击,出其不意,直袭国内城,迫使渊太祚与我军决战。另外派遣偏师由北道进发,吸引高句丽人注意,即使遭受挫折,但他们的腹心已经溃败,四肢便无能为力。”

    黄明祯乃以刘黑闼为先锋,亲率三万五千人从南道出击,又命蒙陈其率领五千人从北道出发,攻打国内城。

    果不其然,渊太祚听到木底城失陷的消息之后,大吃一惊。闻听隋军前来,便亲自率领五万人马在北道迎战,又命其弟渊全净率领羸弱的士兵防备南道。

    不出黄明祯所料,刘黑闼所部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击破渊全净所部,攻打到国内城五十里外的地方。

    渊太祚闻听消息之后大惊,马上回师救援国内城。

    黄明祯趁机在渊太祚回援之路设下了埋伏,刘黑闼亲率骑兵先行冲击高句丽的战阵,所到之处高句丽军均遭挫败。高句丽的军阵骚动,隋军乘势攻击,高句丽军队大败。

    此战渊太祚折损近万人,阵亡大将二十多人,狼狈逃回国内城。

    隋军两路会师,乃进抵国内城下。

    渊太祚一边向四周求援,一边撤往丸都山城。

    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共同组成高句丽的前都城。原本的高句丽中枢系统平日里居于国内城,到了战时便迁往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地形险峻,是沿山势走向构筑的城墙。渊太祚虽然兵败,但在丸都山城居高临下,又兵力充足,黄明祯始终不能破。

    黄明祯围攻丸都山城二十多日不下,便下令收缴国内城府库中历代积累的财宝,又掳掠城中大批人口,并焚毁了高句丽的宫室。

    但渊太祚眼看无动于衷。

    黄明祯最终没有攻破丸都山城,在得到黄明远的信之后,他下令烧毁了国内城,便匆匆撤回了木底城。

    黄明远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个弟弟,还真是人狠话不多啊。

    黄明远乃与黄明祯详细谈了关于辽东的防务问题。其部除了平州军万人,还有十二万府兵和两万多高句丽降兵,相比较高句丽人的实力,压力很大。

    黄明远告诉黄明祯会命黄明俊的海军北上来支援,而他的底线便是守住辽东城即可。

    这一次平叛,黄明远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返回辽东,因此更希望黄明祯能够巩固占领区域,清理高句丽各部的残余,稳定局势。

    现在时局动荡,谁也说不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辽东将会是黄家的一条后路了。

    黄明远也准备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经营辽东,前几年南洋的海贸、西域的丝绸之路等赚的钱,这一次便一口气砸到辽东了。

第一百零四章 玄感之反

    杨玄感这个人,能在大隋开世家大族造反之先河,也算个人物。

    在黄明远看来,杨玄感是有能力的,但其性格缺陷实在很大,能做个诸侯,但也仅此而已。若是做一名枭雄,怕是还差点。

    杨玄感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只有父亲杨素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不痴呆。”虽然杨素对杨玄感报了很大的期望,但杨玄感在父亲庇佑之下,也并没有表现的多出色。

    杨玄感这个人,体貌雄伟,为人勇武,是个猛将。但他爱读书,而不好武事,行事多好谋,总喜欢耍一些阴谋诡异,以示聪明。

    但他同时又缺乏决断力,往往会因为头脑发热而做事,事后又会后悔,不能深思熟虑。黄明远便曾言杨玄感“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不过一袁绍矣。”

    这一次杨玄感之乱,与其说他是完成杨素多年的夙愿,还不如说是属于头脑发热的产物。

    杨玄感要造反没错,但手中无兵无将,所能依靠的,只有杨素的余荫。

    杨素、杨约、杨文思、杨文纪死后,杨家渐渐势微。杨玄感本人也就是有个楚公的名头,先后鸿胪卿、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的职务,因为不怎么得杨广的信任,在朝堂上也就是个闲人。

    但杨玄感并不这样认为。

    杨玄感这个人,走的也是养士养望的路子,其人以爱重文学为名,门下有很多四海知名之士,当然这些人大多都是欺世盗名之徒。

    因为有人替杨玄感吹嘘,其声名倒是很响亮。杨玄感本人也渐渐沉浸在自己在这种骄矜的氛围中。

    虽然杨素曾告诫杨玄感不得轻易起兵,杨玄感也含泪答应,但大业四年,杨素死了没两年,杨玄感便忘记了老爹的遗嘱,想着动手。

    杨玄感因累代尊贵显赫,有大名于天下。朝中文武百官,大多是他父亲手下的将吏;又见朝纲渐渐紊乱,杨广又一天比一天爱猜忌,他心中不安,于是与诸弟谋划,准备废掉杨广? 立秦王杨浩为帝。

    不得不说杨玄感心真大。他怎么就觉得自己可以成功。

    杨玄感随杨广巡幸河西? 途中经历了大斗拔谷之难? 当时杨玄感便觉得天命不在杨广,便准备趁机袭击杨广。还是他的叔父杨慎对杨玄感说道:“朝士的心还是一致的,皇上还没有垮台的迹象,不可胡来呀!”

    其余诸弟也不同意? 杨玄感这才作罢。

    终于杨玄感又蛰伏了几年? 渐渐取悦了杨广。而因为杨素已死,杨家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杨广为了以示自己对旧臣宽仁,便也逐渐重用起杨玄感,将他从虚职礼部尚书迁为兵部尚书。

    杨广东征高句丽? 杨玄感也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杨玄感请求道:“臣家世代承受国家大恩? 得到的宠爱超过了应得到的,如不立功于边塞,何以塞责?如边疆有风尘之警,臣愿执鞭于战阵之中? 为国立功。”

    杨广听后大喜? 当着朝臣的面赞扬杨玄感,并说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此言不假。”

    而通过此事,杨玄感使得几个弟弟都成了军中将领,掌握了兵权。

    杨广一征高句丽失败,天下震动。接着山东、河北等地的老百姓也纷纷作乱,整个大隋陷入了混乱。

    此时杨玄感觉得起事的时机已经到了。

    杨广自己作死,这不正是意味着皇位要落到他们杨家。

    杨玄感便决定趁机作乱。其三弟杨玄挺最是稳重,便劝兄长“父亲曾有言,黄明远不动,杨家亦不可动,今黄明远统兵幽州,俯瞰天下,未可轻动。”

    然杨玄感却听不进去,他认为黄明远将要统领大军征讨高句丽,到时候是胜是败难料。若是不选择这个良机,等到黄明远平定高句丽,再想动手便难了。

    其余几个弟弟,也纷纷赞同杨玄感。

    对于杨家兄弟来说,杨广是杀父仇人,当初杨素为杨广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杨广坐稳皇位之后,便翻脸不认人,杨素便是给杨广活活逼死的。现在有机会起事,既是为了杨家的未来,也是为了报父仇,如何能不愿动手。

    杨玄挺无奈,最后只得与兄长商议,等到杨广到了辽东之后,再偷偷动手,抢在杨广反应过来之前,抵定形势。

    果然到了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杨玄感自请督运粮草。他本身是兵部尚书,虽然督运粮草的事有些大材小用,但也算立功的机会。

    而且为了让杨广信任,杨玄感还请自己的弟弟虎贲郎将杨玄纵、虎贲郎将杨万项二人跟随杨广一同前往辽东,使得杨广更是满意。

    在杨广看来,杨玄感也算知趣,可以用之。

    杨玄感作为督运粮草的总负责人,坐镇黎阳城(今河南省浚县)。杨玄感便和亲信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相当于郡丞,杨广改州为郡,并长史、司马为赞治,后改为郡丞)赵怀义等谋议,减缓运送粮草的进度,使得东征大军缺粮。

    杨玄感多次以道路不通畅为名使运粮队伍在黎阳逗留,不按时发运粮草。

    杨广在行营眼看粮草进度缓慢,便派遣使者来催促。杨玄感便推脱道:“水路有很多反贼,不可前后而发运。”

    此时各地反叛沸沸扬扬,整个河北到处都是乱民,杨广对此也无奈,只得命人加紧催促杨玄感,令其不可误了大事。

    此后杨玄感更进一步,只往辽东发一半的粮食,其余全部截留下来。

    眼看杨广已经远去,杨玄感又偷偷传信自己的弟弟杨玄纵、杨万项二人,令他们偷偷潜回中原。

    四月十五日一早,杨玄感突然囚禁跟他一起在黎阳的朝廷官员,并召集手上的运粮民夫和护卫,宣称“来护儿因为失军期而造反”,正回师准备攻打洛阳。众人半信半疑,杨玄感便亮出他用家奴伪装的使者,宣称正是从东莱郡归来的。

    因为杨玄感的身份、地位,众人只得跟从。

    至此,杨玄感开始了他的不甚好看的造反之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