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三章 缺粮绝境

    这一仗吐万绪如愿以偿地赢得了战争,可是却输掉了未来。虽然此战隋军成功击破刘元进贼军主力,占领计山和义兴城,刘元进和朱燮只率不到万人残兵南逃,但隋军最重要的战略目的却没有完成,他们没有保住义兴城内的粮食,所以隋军仍旧没法解决缺粮的问题。
    此时的吐万绪望着已经成了灰烬的仓库,久久没有说话。
    天不助我灭贼,此非战之罪也。事已至此,军中粮食已经只剩下数日,已经不足以支撑大军南下。虽然现在是进击余杭最好的机会,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拿下余杭,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退兵。
    吐万绪命各军返回晋陵城,又下令从江南各地征调粮食。吐万绪还存有一丝侥幸,若是江南可以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粮食呢?
    鱼俱罗劝说吐万绪往吴郡一趟,现在江南唯一没出乱子的便是吴郡,吴郡必然有余粮。虽然欧彦和黄明襄对他们避而不见,但他们找上门去,碍于面子,二人也会提供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吐万绪虽然没见过二人,但能感觉到对方对他的抵触,虽然他并不明白原因。吐万绪也是一个骄傲的人,若是对方是黄明远,他自会前去,但对方是黄明远的弟弟,在他看来,身份上还差了不少。
    不过此时也不得不低头,吐万绪传书一封,又派鱼俱罗前往吴县。
    吐万绪的传书到达吴县,黄明襄看也没看便当成一张废纸给丢了。若说黄明远是因为见识而看不上关陇世家,则黄明襄是因为历史原因和出身对关陇世家存有蔑视。自杨玄感叛乱以来,到了今天这个时候,有志之士早已经看出了这天下的变动,又到了关西、关东对立的时候,黄明襄可不会留情。
    说实话黄明襄很佩服吐万绪,在粮尽的情况下还能击败刘元进,真乃名将也,令人敬服。但吐万绪能力越强,对他们威胁越大,就越要除掉。
    敌之名将,我之寇仇。
    这时候黄明襄打死也不可能往晋陵输送粮草。吐万绪只是奉命讨贼的,节制不了地方,更管不了江南转运司,他的命令对于黄明襄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黄明襄经营江东多年,影响力惊人。吴郡不给吐万绪输送粮草,其余有实力的郡县也纷纷效仿,而且江东诸郡县多落入贼寇之手,各地自顾不暇,吐万绪根本没得到多少粮食。
    鱼俱罗到了吴县,因为黄明远的关系,黄明襄对于鱼俱罗很是礼遇,但是对于鱼俱罗提出的粮食请求却是闭口不言。
    对于黄明襄来说,鱼俱罗也只是兄长曾经的上司,还没有资格让他破例,他能礼遇对方已经很给对方面子了。
    鱼俱罗在吴县待了几日,放下身段苦苦哀求。黄明襄只是推说江南大乱,根本无粮,若是要粮也可以,必须等到明年夏粮收了。
    对于鱼俱罗来说,若到明年夏粮收了,黄花菜都凉了,他们没有粮食,连今年都捱不过去。鱼俱罗此来吴县本来是抱了很大希望的,这时候才知道对方不是黄明远,他的脸面也没有那么大。
    鱼俱罗无奈地离开了吴县。
    黄明襄站在吴县城头目送鱼俱罗离开,看着鱼俱罗的背影,他不由得对妻子沈落雁说道:“如此场面,我反而觉得自己像是坑害忠臣的奸佞啊。”
    沈落雁说道:“郎君心软了?”
    黄明襄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有些感慨而已,但却不会心软。我没有做错,这时候对敌人的心软,或许就是来日的身死族灭。只是觉得,幸好我是一个人在此,若是兄长在此,他不会赞同我这么做的。”
    沈落雁倚在丈夫的怀里,说道:“兄长是圣贤,他是不屑于这么做。可我们要为他扫清楚障碍。”
    黄明襄和沈落雁都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
    入了十一月,江南天气也冷得很,有些地方竟然下起雪来。
    虽然吐万绪麾下多是关中子弟,熟悉冬天的风雪,但他们远道而来,根本没有携带裘衣等御寒的衣物。
    而且似乎所有人都在和吐万绪为难,鱼俱罗没有从吴县带回粮食,其余诸郡县也没有一个往晋陵城输送粮食。就连吐万绪寄予厚望的江都,也没有送回粮食。江都宫监王世充回禀,大江之上多水匪,往江南输送粮草不安全,吐万绪自可来江都就粮,但若是想给他送去,没门。
    晋陵城内的隋军缺衣少粮,日子很不好过。
    众人缩在晋陵城内,不少士兵因为没有粮食,竟然成群结队的去抢劫,当官的不仅不管,反而还主动带头。众人先是抢粮食,后来便发展到抢夺衣物、女人。这些当兵的一个个几乎如土匪一番,弄得毗陵百姓苦不堪言。
    当地百姓对隋军满是怨恨,更加激发了他们对隋军的反抗。自十一月下旬,毗陵郡周边不少的村镇自发组织,抵御下乡抢夺的隋军。
    整个毗陵郡全乱了。
    吐万绪也没想到,今年夏天这么热,冬天怎么会这么冷。若是吐万绪学过高中地理,就会明白这是拉尼娜现象了,使得我国南方冬冷夏热。
    可没有人了解,所以众人都把天变当做上天的惩罚。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言在军中泛滥,皆言天子失德,上天示警,他们也将全死在江东,不如尽早归去。
    一时之间,军心不稳,人心也乱糟糟的。
    吐万绪清楚,若是再这样下去,这支劲旅怕是会这么废了。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撤回江都,进行修整,方为上策。
    江都至少不缺粮食。
    看着天空中纷纷洒洒的雪花,吐万绪一瞬间也是心中狐疑。难道真的是天象示警,否则怎么可能连续三年大水、大旱、大雪。
    吐万绪将给杨广的奏疏送走,便组织军队撤退。虽然无令撤兵乃是大忌,但现在的情况容不得他迟疑。他未必撑得到天子下旨的那一天。
    众人沿着运河,一路向北,离开了晋陵城。吐万绪期待明年能够平定江南的叛乱,但吐万绪不知道的是,他再也回不到晋陵城了。

第二十四章 偏听偏信(上)

    杨广收到吐万绪的奏疏已经是数日之后的事情,听闻吐万绪请求撤退,杨广先是吃惊,皆是便是愤怒。之前江南一直捷报连连,杨广也是对吐万绪平定匪乱充满信心,怎么突然就要撤兵。
    杨广第一时间就认为之前的捷报是吐万绪在蒙蔽自己。
    杨广愤怒地质问虞世基和裴蕴二人道:“之前吐万绪不是剿匪剿的好好的,已经收复了延陵、曲阿、晋陵等地,将逆贼刘元进逼到了老巢,怎么现在突然告诉朕他要撤军?”
    虽然吐万绪在奏疏里说得很清楚,但事实就是朝廷往江南调拨了不少的粮草,黄明祯也上报给南征大军征调了粮草,吐万绪此时不应该缺少粮草才对。
    这年头,朝廷原本的监管体系已经崩坏了。
    虞世基和裴蕴二人此时也不清楚缘由,但是无端挨了这顿骂,二人是恨透了吐万绪。
    见二人不说话,杨广更是愤怒,直接将吐万绪的奏疏扔到了二人的脚前。
    “往日一个个不是挺能说的吗,怎么今天哑巴了?他吐万绪不是名将吗,他不是拍着胸脯给朕保证过一定平贼的吗?三四个月的时间,杨玄感之乱都平了两次了,怎么一个个小小的余杭土豪他吐万绪就是平不了?”
    今日杨广狠狠地将两个要臣骂了一顿,往常是很少见的。杨广再是疯狂,还是知道轻重的,江淮不能乱,这是底线。在这个时代,江淮地区已经取代关中成了最重要的产粮区了,江淮若乱,朝廷的粮食便不能保证,那时候天下真乱了。
    骂完了大臣,但事情还是要解决。
    杨广瞪着二人,愠怒地说道:“你们说怎么办?”
    虞世基看了看裴蕴,终于一咬牙站了出来说道:“圣人明鉴,臣以为这是吐万绪在拥兵自重,挟乱贼以要挟朝廷。逆贼刘元进虽然势大,但麾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法与官军相提兵论,所以吐万绪主力一到,刘元进麾下的逆贼立刻兵败如山倒,此为本就应该之事。臣以为吐万绪连战连捷,怕是起了不该有的心思,这才请求撤兵输粮。若是天子允了吐万绪的请求,允许其等到明年再战,吐万绪便可借着这个功夫囤积粮草,招兵买马,到时候江南则尽为吐万绪所据。”
    虞世基的话已经很直白了,他这个老油条很少这么直截了当的去指责某人。
    虞世基是会稽人,自然希望江南的动乱早日阚平,省得祸害他的家乡。吐万绪要等到明年,他当然不愿意。况且他素来被关陇世家的人认为是佞幸,双方势同水火,所以虞世基逮着机会,自然是狠坑对方。
    杨广听了,脸色更难看。
    “吐万绪不是说是因为盗匪突袭茅浦,才失了粮草?”
    “圣人,此言不可信也。”
    虞世基赶忙说道:“圣人,此前吐万绪便在军报中禀道‘刘逆水师尽为江都水师所歼灭’,现在又如何出来的水匪?若是江南真的有这么一支水师,那就让吐万绪找出来。吐万绪这是瞒天过海,混淆视听,就是让人以为他真的失了粮草,而茅浦港内的粮草不知道让他搬到哪里去了。”
    茅浦港的事的确令人生疑。其实吐万绪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又如何跟杨广讲明白。众人不相信吐万绪失了粮草,自然以为是吐万绪使得手段,要拥兵自重。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裴蕴也开口道:“圣人,臣以为不管吐万绪是不是要拥兵自重,都要提前防范。吐万绪手握数万军队在江南,一旦生乱,后果不堪设想。”
    裴蕴此话看似出自公心,但他却是直接坐实了虞世基对吐万绪的指证。吐万绪若是没有谎报军情,又何必要防范。
    杨广也对吐万绪生了怀疑。他本来就没有多少信任之人,此时听到两个宠臣都指证吐万绪,能不心疑。
    “朕对吐万绪还不够好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时虞世基忙回道:“臣听完吐万绪素来与先楚公交好,而且还时常对大业三年的事情耿耿于怀。”
    大业三年,贺若弼被下狱论罪时,为了证明其无罪,特请吐万绪为他做证。吐万绪出面为贺若弼作证,但却违背隋炀帝的旨意,而被免职。直到大业四年,杨广又想起了这个老将,吐万绪才被恢复为东平郡太守。
    杨广一愣,又厉声问道:“裴蕴,可有此事?”
    裴蕴虽与虞世基同为宠臣,但并不相互争宠。二人也清楚双方连宰相都不是,只能算幸进,也没有争斗的必要。
    裴蕴作为御史大夫,赶忙说道:“臣也有耳闻。”
    “既然有耳闻,为什么不上报?”
    “臣正在彻查此事,准备查实之后,再禀报圣人。”
    “那结果如何?”
    “确有此事!”
    “逆贼!”
    “砰!”愤怒的杨广随手拿起桌案上的杯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过了一会,杨广才平复下来,说道:“吐万绪不能再留在江南了,只是吐万绪拥兵数万,一个不好,便会成了祸害,你们二人有什么人可推荐?”
    杨广当然不指望一纸诏书就能拿下吐万绪,因此派遣的人便极为重要,必须胆大、心细有手段,才能制住吐万绪。
    裴蕴说道:“臣以为江都宫监王世充可担当此任。”
    “可是那个曾经跟着卫公北伐的王世充?”杨广对于王世充还有印象,但也不是那么熟悉。
    “正是此人,此人在北伐之时,便深入虎穴,劝降胡虏,有大智大勇。”
    王世充除了紧靠着黄明远,其余大臣也多有厚贿,因此裴蕴也愿意为他说好话。
    杨广对于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便允了此事。
    “拿获吐万绪之后,便命鱼俱罗接掌全军。让他抓紧平乱,不可再旁生枝节。”
    在杨广看来,军中还有鱼俱罗这样的猛将,即使临阵换帅,也不会有太大影响。鱼俱罗是他的旧部亲信出身,杨广还是信得过的。
    这时裴蕴却是接着杨广的话说道:“圣人,鱼俱罗怕是也不可用。吐万绪还反迹未露,而鱼俱罗则是已经彻底造反了。”

第二十五章 偏听偏信(下)

    裴蕴的话让杨广大吃一惊,简直难以置信。
    鱼俱罗的身份不用多说,杨广的嫡系将领出身,唯一同时做过黄明远的上司和老师的人,荣宠至极,说他谋反,怕是没几个人相信。
    杨广也紧张起来,连忙说道:“裴蕴,到底是何情况,快快说来。”
    裴蕴赶紧说道:“臣获悉,鱼俱罗是杨玄感叛乱时期洛阳米价上涨的重要黑手,而且鱼俱罗前些日子已经派人从洛阳接走了其家眷,其谋反意图不言而明。而且臣听闻鱼俱罗常自诩为‘重瞳’,与舜帝、项羽相似,其接走家眷,必是为谋反做准备。”
    杨广听了如遭重重一击,久久没有说话。无论是搅乱洛阳米价,还是接走家眷,都是重罪,而最后一点重瞳之事,更是为杨广所忌。往日此事没有爆发,只是没有认为鱼俱罗能造反,但今时不同往日,裴蕴一提此事,立刻便在杨广心中重新掀起了波澜。
    杨广无言,过了良久才说道:“朕待鱼俱罗如腹心,他就是这样对待朕的。”
    这时虞世基赶紧劝慰道:“圣人息怒,鱼俱罗包藏祸心,由来已久,圣人万不可动怒。”
    杨广一拍桌子说道:“朕如何不怒?”
    亲信的背叛比敌人的背叛杀伤力更大。
    杨广一发威,倒是吓得虞世基和裴蕴二人皆发抖。天子一怒,血流漂杵,可不是虚言。
    二人不说话,杨广倒是冷静了下来,只是有些落寞。
    “鱼俱罗心中终究还是为鱼赞的事情与朕生了芥蒂。”
    鱼俱罗当年是杨昭和黄明远的弓马教授,可见其与杨广的亲近。鱼俱罗之弟鱼赞,杨广做藩王的时候,其就跟随在杨广左右,为杨广亲将,官至大都督。杨广登基之后,鱼赞被迁为左领军府车骑将军。
    鱼赞这个人,生性凶残,喜欢虐待其部下。他常令左右为他炙肉,碰上不中意,就用竹签刺瞎对方的眼睛;有温酒而温度不合适的,立即割断人家的舌头。
    杨广因为鱼赞是自己在藩国时的旧臣,不忍心杀他,就对近臣们说:“弟弟既然如此,兄长也可想见。”因而召来鱼俱罗,责备他一番,又把鱼赞从牢里放出来,让他带回去自己处理。
    也不知道鱼俱罗与弟弟怎么商量的,鱼赞回到家里,便喝毒药自杀。
    当时鱼俱罗为灵州总管,为边疆重臣。杨广担心鱼俱罗心中不安,怕他生起边患,于是调任他为安州刺史。一年后,又调任赵郡太守。
    后来鱼俱罗入朝拜见杨广,与昔日同僚相聚。其与左御卫将军梁伯隐有旧交,二人于是数次来往。鱼俱罗从赵郡带回许多杂物,献给杨广。杨广不要,他就转送给权贵们。
    鱼俱罗的所作所为是很犯忌讳的,御史因此弹劾鱼俱罗以郡臣身份交结朝中大臣。杨广大怒,鱼俱罗与梁伯隐都坐罪除名。
    黄明远虽与鱼俱罗交好,也没有为他求情,毕竟鱼俱罗所行的确有过,只是希望此事能给他一个教训。
    此后不久,越巂郡的飞山蛮造反作乱,侵略郡里。黄明远向杨广推荐了鱼俱罗领兵平叛。朝廷下诏让鱼俱罗以白衣身份权作将军,并率蜀郡都尉段钟葵讨平叛军。
    再之后,鱼俱罗便随吐万绪征讨江南。
    鱼俱罗为什么要将家眷从洛阳接走不得而知,他与别人的说法是他认为叛军不是一年半载可以平定的,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师长安和洛阳,现在天下渐渐大乱,担心以后道路隔绝,父子难以再见,便让人偷偷地接回几个儿子。
    至于操纵洛阳粮价,其实鱼俱罗还没有那个本事,只是恰逢东都洛阳闹饥荒,粮价飞涨,鱼俱罗于是派家奴用船把米运到洛阳卖了,又买来财货,算是赚了一把,但根本算不上其中的大鱼。
    杨广正因为东都之前粮价暴涨的事情盛怒,命裴蕴彻查此事,从严惩处。可裴蕴知道,能够在洛阳城内开米店的,哪个背后没有大人物,他裴蕴又没有黄明远的底气和手段,能惹得哪个。
    正好此时鱼俱罗跳了出来,裴蕴则趁机将此事推到鱼俱罗的身上交差。不是他裴蕴心黑,谁让你鱼俱罗没有靠山啊,算你倒霉。
    杨广轻声叹息了一声,说道:“让王世充将鱼俱罗一起带回来吧。再让大理司直梁敬真跟着一起去。”
    “诺!”
    要抓鱼俱罗,杨广又愁了起来。倒不是舍不得抓鱼俱罗,而是抓了吐万绪,再抓了鱼俱罗,则平叛大军怎么办,江南的乱子怎么办?
    虞世基和裴蕴都是心思通透的人物,立刻看出了杨广的心思。
    裴蕴赶紧说道:“圣人,王世充抓了吐万绪和鱼俱罗二人之后,其旧部交给谁统帅?”
    杨广看向裴蕴,随口说道:“你有什么合适人选?”
    裴蕴赶紧说道:“臣以为江东讨捕使欧彦正合适。”
    “欧彦?”
    杨广摇了摇头说道:“他不行,江南生乱,他这个讨捕使责无旁贷,朕没有治其罪便是好的了。若是他可以平乱,江南也不至于乱到这个地步。”
    裴蕴赶紧说道:“圣人明鉴,欧彦虽为江东讨捕使,但麾下仅有数千人,赵六儿、元祐、王增辨等人皆不归其统属。此次江南生乱,诸郡县沦陷,唯有欧彦镇守的吴郡不失,可见其才能出众。”
    杨广这才想到,自己为了保证讨捕司不凌驾于各郡之上,讨捕司内权利分散,讨捕使还真指挥不了属下的虎贲郎将、虎牙郎将。
    又是一件烦心事。
    “既然如此,倒是可行!”
    杨广想了想,又说道:“淮南正在招募新兵,可一分为三,令王世充、朱宽、元演三人分别统属,支援江南。各部统一由欧彦指挥,令其三个月之内,速平江南之乱。”
    “诺!”
    此时杨广也乏了,便让虞世基和裴蕴离去。二人刚走到门口,杨广突然叫住二人说道:“鱼俱罗的事情,秘密进行,勿令卫公得知!”
    “诺!”
    听到杨广的话,虞世基和裴蕴突然心中有种酸溜溜的感觉。

第二十六章 威逼利诱

    王世充自任江都宫监,借着黄明远的虎皮,在江都过得也算是如鱼得水。他本就善于察言观色,又擅长谄媚阿谀,因此屡屡升迁,到现在已经兼任淮南转运副使的要职。王世充也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后台,霸城王氏更是不可能给他什么支持,因此为了向上爬,他努力抱紧黄明远的大腿,时刻把自己包装成黄明远的嫡系。
    至少让别人认为他是黄明远的嫡系。
    大理司直梁敬真到了江都之后,向王世充宣布了天子的命令。王世充闻后大喜,这次他终于入了天子的眼,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对于王世充来说,这种事正是其所长。
    对付吐万绪和鱼俱罗,王世充没什么心理负担,但鱼俱罗毕竟与黄明远的关系特殊,一个不好,便有可能得罪了黄明远。王世充思量着怎么拿下鱼俱罗,又不得罪黄明远。
    对于天子认为的吐万绪和鱼俱罗二人有造反之嫌疑,王世充是嗤之以鼻。他天天在江都,能不清楚吐万绪军中的情形?若吐万绪有心造反,他怎么可能返回江都,而是应该留在江东,招兵买马。
    不过王世充也不在乎吐万绪是忠是奸,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之前黄家六郎便来信让他拖一拖给吐万绪的军粮,王世充作为卫公一派,自然照准。不过王世充也察觉到此次吐万绪之事,应该与卫公有关,至少是与黄家六郎有关。他若是做好此事,既让天子满意,也讨好了黄家六郎,甚至是卫公,可谓一举两得。
    王世充便和梁敬真商议,最好不要动刀枪的拿下吐万绪和鱼俱罗二人。
    梁敬真名梁玄修,以字行于世,是原刑部尚书梁毗的六儿子。他虽然是朝廷来的大人物,往日对待地方上的官员,鼻孔都朝天了,但论后台,他老爹已死,还真不如王世充硬,因此也不好对王世充颐指气使。
    梁敬真也担忧吐万绪麾下的那些骄兵悍将,便同意了王世充的建议。梁敬真很清楚,他在军中并无威望,又无兵无将,所能依靠的只要带来的圣旨。要想成功,还真的依靠地方实力派王世充。而且梁敬真也准备放手让王世充去做,到时候功劳自己领,若有过也是王世充的。
    梁敬真的主意王世充不是不清楚,但是他却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王世充便先宴请了吐万绪麾下大将公孙上哲。公孙武哲是京兆人,出身不高,积功至虎牙郎将,之前屯驻江都。
    王世充在江都之时,时常暗地结交英雄豪杰,广泛收买人心,对于公孙上哲这种领兵将领,更是倾心相结,二人关系很好。
    公孙上哲如期赴约,双方也宴饮起来。这菜过三巡,酒过五味。王世充便故意装作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引公孙上哲上钩。
    公孙上哲果然发现了王世充的异样,便开口询问。
    王世充皱着眉头说道:“我今日忧愁,非为其他,而是公孙兄要大祸临头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帮公孙兄?”
    公孙上哲一惊,忙开口问道:“王兄此言何意?”
    王世充乃开口道:“公孙兄是否有意从贼造反?”
    “啊!”
    公孙上哲听了王世充的话,惊得酒杯都掉在地上,溅起一身酒。公孙上哲惊慌着站了起来,左右四顾一番,见没有埋伏,这才松了口气,然后看着王世充说道:“王兄,可不敢胡说,俺忠于天子,忠心可鉴,是哪个王八羔子在编排俺?”
    王世充摆摆手,说道:“公孙兄不要着急,我若是信了他们的话,还能在这好言好语地招待公孙兄。公孙兄放心,我这也没有埋伏,更没有摔杯为号,对于你公孙上哲,我信得过。”
    王世充的话倒是挺暖人心的,公孙上哲一时感激涕零。
    不过王世充话音一转,便又说道:“虽然我相信公孙兄,但别人未必相信,朝堂上的贵人也未必相信。我想为公孙兄说话,可公孙兄总得让我有话可说。”
    公孙上哲也看出王世充今日怕是有别得目的,便故意拍着胸脯说道:“王兄,俺公孙上哲是个大老粗,没什么心眼,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俺上刀山下火海,只要能办到的,俺都给你办了。”
    王世充笑道:“公孙兄爽快,不过我要你上刀山下火海做什么,我只要你忠于天子。”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王世充接着说道:“我也不瞒你,朝廷上来人了,有人举报吐万总管和鱼将军谋反,圣人命人将此二人带回朝廷查证此事,我知你跟随吐万总管多年,担心你到时候脑子会发昏,这才提前提醒你一番。”
    公孙上哲对此大吃一惊,在他看来,吐万绪和鱼俱罗是国之重臣,怎么可能会谋反。但立刻反应到,王世充对他全盘托出,不是对他信任,而是逼他站队,而为什么逼他站队,其目的不言而喻。
    公孙上哲头上的汗珠子“啪”就滚了下来。
    王世充看着公孙上哲,也不说话。
    几乎是电光火石之间,公孙上哲便拿定了主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他立刻说道:“王兄,我公孙上哲虽然是个武夫,但世受国恩,对天子忠诚不二。我不是谁的家将,只唯圣人之命,圣人让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绝无二话。”
    公孙上哲本就出身不高,这些年来费尽心思往上爬,怎么会在这里断送了前程。
    王世充闻之大喜,拉着公孙上哲的手说道:“我就知道公孙兄忠义无双,不会令我失望的。”
    然后王世充又说道:“我也不相信吐万总管会谋反,但天子召吐万总管问话,我也是奉旨而行。只是我担心会有些不开眼的人误会了圣人的一番好心,到时候还请公孙兄好好劝说他们一番。”
    公孙上哲明白,王世充这是让他做内应。一旦到时候吐万绪反抗,他便要带兵强制将吐万绪抓起来,甚至是进行清洗。
    公孙上哲没法拒绝。
    “上哲必不辱使命!”
    这一顿饭王世充吃的很是滋味,今日拿下了吐万绪麾下最重要的将领公孙上哲,他才有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底气。

第二十七章 假道伐虢

    拿下了最重要的一步,王世充便将目标转到了鱼俱罗的身上。若是因为鱼俱罗的事情得罪了黄明远,那这项任务做得再好也没有功劳。
    上一次对付公孙上哲,王世充实行了“诱”,可对付鱼俱罗却不能如此。鱼俱罗比公孙上哲地位高的多,经历的也多,对其软硬兼施定然不成。但王世充也有办法,既然鱼俱罗号称重臣,则对付他最好的办法便是天子的圣旨。王世充准备对鱼俱罗实行“骗”,而且利用鱼俱罗对付吐万绪。
    王世充便拿着天子的圣旨偷偷来到了鱼俱罗的军中。当然圣旨只有对付吐万绪的那份。
    王世充到了鱼俱罗的营中,便将天子的圣旨交给了鱼俱罗。
    鱼俱罗驻扎在江都,倒是知道王世充是自己的弟子黄明远的人,虽不熟悉,但对方对他倒是很恭谨,所以相互之间,关系倒还可以。
    鱼俱罗本来还觉得对方三更半夜来到自己营中很奇怪,但打开王世充交给自己的圣旨,鱼俱罗却是大吃一惊。
    “怎么会这样?”
    鱼俱罗有些颤抖地将圣旨放在了桌上,皱着眉头说道。
    王世充赶紧说道:“鱼将军,我也是刚得了圣旨,便来见将军了,想向将军求个章程。我也不相信吐万总管会造反,此必为朝中小人的构陷。可现在天子召吐万将军前往朝中质询,天子圣谕,我实不敢违背。”
    王世充怎么也算是天使,鱼俱罗当然不会和王世充翻脸。不过知道对方的身份,而且对方又如此恭谨,鱼俱罗倒是放下了戒备,自言自语道:“唉!此时正是平乱之际,圣人于军前换将,将置我全军于何地?”
    王世充心道,就凭你这句话,心怀怨怼就跑不了了。
    王世充赶紧附和着,又说道:“天子之命,我们是没法违背的,否则没错怕也会为奸佞所构陷。”
    鱼俱罗看着王世充,倒是觉得对方有些见识。
    鱼俱罗又问道:“你今日来我营中,是担心吐万总管会反抗?”
    王世充一副被看破心思的样子说道:“这吐万总管统领数万平乱大军,人多繁杂,我也是担心吐万总管的部下到时候会义愤填膺,失了理智,所以才来见将军,求将军稳定军中局势。在吐万总管离开期间,大军切勿生乱。”
    鱼俱罗说道:“天子命我统帅全军了?”
    王世充有些讨好地说道:“这个世充实在不知,不过料将军身经百战,无论是战功、资历,军中怕是也没有人比将军更合适了。”
    王世充的彩虹屁倒是让鱼俱罗很舒服。
    倒是不需要王世充多费口舌,鱼俱罗便同意了王世充的请求,于公于理,他都必须这么做。
    鱼俱罗虽然与吐万绪关系不错,但还没有达到为了吐万绪忤逆圣旨的地步,顶多事情过后上书为吐万绪求个情罢了。
    ······
    第二日一早,王世充带着圣旨,直入军营,又让吐万绪擂鼓聚将,然后宣读圣旨。
    听到天子下旨,以自己“怯懦违诏”为由,罢去职务,带回东都问讯,已经六十多岁的吐万绪身子一顿,老态尽显。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因为“怯懦”的罪名被问罪。吐万绪很清楚这是为什么,天子对他擅自从江南退兵不满,可无论如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吐万绪也想过天子会不满,但从没想过天子会如此绝情。
    吐万绪挣扎着差一点没有站起来,王世充上前扶住吐万绪,低声说道:“吐万总管不要担心,这一次也只是天子将老将军带回东都问询,有些事情只要说开了,不会有事的。”
    吐万绪低声叹道:“我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天子这是厌我了。”
    其余众将见吐万绪被免职,各自议论纷纷。更有一些吐万绪的心腹将领,义愤填膺,群情激愤,站出来为吐万绪鸣不平。更有人认为不能就让朝廷这么不明不白地将吐万总管抓回去,要和对方斗到底。
    眼看军帐之中乱作一团,鱼俱罗立刻站出来呵斥众人。
    “尔等难道要造反不成,天子之命,是召吐万公回洛阳质询,等到吐万公回到洛阳,一切必将水落石出。而今日尔等却是故意制造混乱,企图以势压服朝廷,你们以为可能吗?又将至吐万公于何地?你们这不是在救吐万公,而是逼着朝廷杀吐万公。”
    鱼俱罗是吐万绪之下的第一人,他一番开口,众人自然闭口无言。
    吐万绪没想到鱼俱罗会站出来,他还以为性格刚烈的鱼俱罗会带头质疑钦差呢?不过看着鱼俱罗的样子,吐万绪立刻反应过来。自己是老糊涂了,天使要拿下自己而又防止军营生乱,要找的第一个人肯定便是鱼俱罗。
    看鱼俱罗这样子,天子怕是准备以鱼俱罗代替自己了。鱼俱罗与天子的关系,可比自己近的多。
    虽然不甘,但吐万绪知道鱼俱罗代替自己是最合适的选择,有鱼俱罗坐镇军中,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尔等要做什么?鱼将军说得不错,我只是返回东都接受天子的问询,尔等这么做,让我有何面目去见圣人。你们若是再这样,我就死在你们面前。”
    “总管!”
    “总管!”
    吐万绪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自是没人再敢质疑这个旨意。
    吐万绪转身将桌子上的大印拿起来,交给了王世充。
    “这是总管大印,我把他交给天使,还望天使妥善保管,等着交给下一任统帅。”
    王世充双手将大印接过来,仿佛托着一个圣物。
    “吐万总管放心,世充必会妥善保管此物。”
    吐万绪看了一眼鱼俱罗,说道:“一切都交给鱼将军了。”
    鱼俱罗抱拳说道:“请吐万公放心!”
    吐万绪走到王世充身前,说道:“走吧!”言语之中,满是落寞。
    王世充知道这个时候得给足了吐万绪面子,因此没有让人将吐万绪押解,反而亲自上前引路。
    将军队交给鱼俱罗处置之后,王世充一行便离开了。王世充一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队伍中多了一个吐万绪,却让人满是唏嘘。

第二十八章 覆雨翻云

    鱼俱罗在王世充离开之后,便和公孙上哲对军队展开了一番清洗。这不是对吐万绪旧部的斩尽杀绝,而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动乱。一些吐万绪的亲近将领也知道事已至此,已不可为,只得束手就擒。
    拿下了吐万绪,梁敬真就要返京。临别之际,鱼俱罗亲往江都城内去送梁敬真和吐万绪。
    双方一时尽欢。
    可临别之际,王世充和梁敬真又突然向鱼俱罗传达了天子的谕令,命鱼俱罗随同梁敬真一起押送吐万绪回京。
    鱼俱罗吃了一惊,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他又不是一个小卒子,而是这支军队的统帅,若是前去押送吐万绪,那大军怎么办。
    “王宫监,这是何意?”
    此时的鱼俱罗心中便有了一丝不好的感觉,似乎王世充对自己隐瞒了不少的东西。而且鱼俱罗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他似乎从来没有获得过天子的诏书命他为统帅,他一切的判断似乎都来自于和王世充的对话。
    鱼俱罗感觉要遭。
    这时梁敬真说道:“鱼将军,这是天子的密令,谁都必须遵守,难道鱼将军不准备跟我回东都了吗?”
    鱼俱罗一时语塞,他怎么能说不。
    这时王世充赶紧说道:“鱼将军放心,这一切都是天子对将军的保护。天子是相信鱼将军的,一切都是走个程序”
    事已至此,鱼俱罗哪还不明白对方的目标除了吐万绪以外还有自己,可怜自己还乐呵呵地替对方做事,真是可笑,可笑啊。
    然而这个时候鱼俱罗再是后悔,也根本无法反抗。
    鱼俱罗只得叹了一口气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跟梁司直赴东都走一遭。只是军中尚有诸事未完全处置,还请梁司直稍宽松二日,我处理完公事,便立即出发。”
    “不必了!”
    梁敬真说道:“天子在东都急着见吐万绪和鱼将军,这便是最重要的事,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耽搁的。军中之事,王宫监和其他人自会处置好,鱼将军还是不要让天子久等了。”
    鱼俱罗根本无法拒绝,只得同意。
    可此时的鱼俱罗犹不死心,便再问了一句道:“二位能否告知本将走之后,这支军队交给谁统帅?”
    王世充刚想说什么,便被梁敬真打断。梁敬真不太高兴地说道:“这件事不劳鱼将军操心,朝廷自会安排人前来。”
    鱼俱罗一时有些难堪。
    王世充见状赶紧说道:“鱼将军且放心,真的没事。您且放心,无论如何,还有卫公在东都呢!”
    听到王世充提到黄明远,鱼俱罗才勉强恢复点血色。是啊,自己并没有罪过,而且有黄明远在,总能有回旋的余地,大不了自己便不做这个官便是。
    当日,鱼俱罗跟着押送吐万绪的队伍,离开了江都。
    吐万绪虽然被押解回京,但也没有被限制自由,因此便见到了同行的鱼俱罗。
    面对吐万绪,鱼俱罗的内心也很是惆怅,自己对于吐万绪虽不能算落井下石,总算有些亏欠。
    吐万绪见鱼俱罗跟自己落到同样的地步,倒是没有冷嘲热讽,反而更加失落。一切怎么会变得这么糟糕,天子这是真的要将他们这些老家伙全都处置了吗?
    梁敬真一行人沿着运河北返,起初对于鱼俱罗还算礼遇,可到了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之后,他突然翻脸,命人下了鱼俱罗的武器,将鱼俱罗抓了起来。
    这一次南下,梁敬真真正的目标一直都是鱼俱罗。作为大理寺官员,吐万绪这种懈怠军机之事能办出什么大事,他更关心的是关于鱼俱罗的谋反案。唯有如此,才能显示出他的功劳。
    而且临行之前,虞世基专门见了梁敬真,向他传递了天子的心思。
    鱼俱罗的“重瞳”之象,让天子已经容不下他。跟何况他还擅自接走家小,又涉及操纵洛阳米价,如此种种,可谓罪孽深重。不过顾及到卫公那里,梁敬真最好在返回东都之前,将此案落实。
    梁敬真立刻明白了虞世基的意思,虽然这样会得罪黄明远,但若是入了天子的心,一切都是值得的。对于大人物来说,虞世基就是天子养的一条狗,不值一提。可对于小人物来说,虞世基就是天。
    因为对自己的处境了解,鱼俱罗并没有反抗,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让鱼俱罗措不及防。
    梁敬真先是将他抓了起来,不住地追问关于他私自从东都将家眷接到江都的事情,又追问他为什么要故意挑高东都的米价,制造混乱。很快问着问着,便牵扯到什么居心叵测、意图谋反的事情。
    鱼俱罗倒是承认这两件事是自己做得不对,可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涉及到什么谋反。眼看对方又是诱供,又是威逼,又是利诱,他索性不再说话。这些事情他是做了,但他从未想过谋反,他相信到了天子那里,他可以解说的清楚。
    其实鱼俱罗的事情只要他承认这两件事便足够了,但梁敬真却是觉得不够,他要的是鱼俱罗谋反的实实在在的证据,比如私藏武器,再比如阴谋作乱。
    眼看鱼俱罗不再开口,梁敬真发怒了。
    来之前他口口声声答应了虞世基,若是现在什么实在的也问不出来,那算什么?而且鱼俱罗自以为有黄明远撑腰,其行为是对他的蔑视。
    人一旦得失心太重,便会做出很多疯狂的事情。
    梁敬真索性命人直接对鱼俱罗用刑,务求让鱼俱罗开口。
    这个时候的大理寺,承接两汉酷吏前辈们的残暴,其手段一点不弱于后来的锦衣卫、东厂。经过两日的严刑逼供,梁敬真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如获至宝的梁敬真立刻将口供送往东都。
    拿着鱼俱罗的认罪书,杨广无比愤怒,直接下令将鱼俱罗在山阳县处斩,其家财被登记没收。
    可怜鱼俱罗一带猛将,为大隋出生入死,到最后却落得这个下场,真是令人感叹。
    可惜一手侦办此案的梁敬真也没有落得好,不久之后,梁敬真便得了重病,恍惚之间,竟然见鱼俱罗来向自己索命,数日之后便死。

第二十九章 白细胞

    杨广处死了鱼俱罗,又以吐万绪怯懦违诏,下令将吐万绪削职为民,配守建安。
    等到黄明远知道鱼俱罗被处死的事情,已经是数日之后的事了。听闻鱼俱罗身死,黄明远平静地很,至少是超出旁人想象的平静,毕竟当初张衡之死时黄明远的激动还让人历历在目。
    其实此事对于黄明远,还真的只是平静。一方面他和鱼俱罗的感情远不如当初和张衡的感情;另一方面则是有些麻木了。
    不过旁人不这么认为,在众人想来,你跟天子闹啊。
    似乎外界都在看黄明远下一步的反击,可惜黄明远除了让人吊唁了鱼俱罗一番,又帮着照顾一下鱼俱罗的家人,根本看不出任何变化,仿佛此事不曾发生过一样。
    一连数日,连杨广都担心黄明远会趁机发火,但众人想象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实际上黄明远虽然表面上不发作,但心中怎么可能没火,只是有些事情不遂人愿,他无法发作而已。
    东都,惠训坊。
    书房之中,只有黄明远和陆贞二人。黄明远坐着,而陆贞跪着。
    “说说吧,此事到底怎么回事?”
    陆贞立刻说道:“郎君,是我疏忽,才铸成如此大错,陆贞认错。”
    黄明远脸色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只是冷冷地说道:“这么多年了,我还不了解你,你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一样,掌控着北斗上上下下,无论是什么人出错,你也不会出错的,更何况是这种疏忽。”
    陆贞却是低下头去,伏在地上说道:“郎君,是陆贞太自信了,才犯了这样的错误。陆贞愿领责罚,绝无二话。”
    陆贞认错的态度很好,几乎不像是陆贞。
    黄明远看着陆贞,有些嘲讽地说道:“那照你这么说,你是无心之失,我也不该责罚你喽!”
    “陆贞不敢!”
    这时黄明远摸起桌案上的茶碗,狠狠地磕在了桌案上。茶碗破碎,杯中的水四散。
    满是怒容的黄明远有些颤抖地说道:“你们真把我当成傻子吗?还是以为我猜不透你们玩的把戏。北斗成了你们手中的玩具,蒙蔽我的玩具吗?”
    陆贞却是低着头也不辩解,只是自请责罚。
    黄明远随手将手中的碎茶碗丢在一侧的地上,又问道:“六郎也知道此事?”
    陆贞面无表情,也不说话。
    黄明远冷冷地说道:“不说,那便是有了。也对,北斗虽大,但有些官面上的事情,是做不得的。能这么顺利的在江南搅风搅雨,没有六郎的配合,又怎么能做到。你不是一直和六郎不和吗,什么时候你们两人也合作了?”
    黄明襄在江南掌控着一份北斗的情报系统,若非与陆贞合谋,任何一人是决不可能瞒得过黄明远的。
    二人这次是打了一个漂亮仗,却是把黄明远玩弄于股掌之中。
    陆贞说道:“陆贞有罪,欺瞒了郎君,陆贞自领责罚。”
    黄明远有些冷笑道:“从我为了获取突厥和长安两地的情报建立北斗,到今年是十三个年头,若是再算上其它一些情报力量,快二十年了。这些年来,你把北斗从有到无,从弱到强,发展的是淋漓尽致。我承认你居功至伟,若是没有你,北斗不会有今天。但我记得北斗成立的第一天,我就告诉过你,任何谍报人员都是不能有自己的意识的,包括你自己,在北斗之中,只能有一个声音,一种思想。或许到今天,你已经忘了啊。”
    看着陆贞苍白的脸,黄明远叹了一口气,让陆贞出去了。
    虽然黄明远心中无比的愤怒,但是他什么都不能做,甚至不能出手对这个有些失控的北斗进行矫正。
    北斗是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是自己身后最得力的武器。就如这一次一样,没有北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现在这个紧要关头,黄明远必须去依靠北斗,充分发挥北斗的作用,来为自己服务。所以限制北斗,就是限制黄明远自己。或许陆贞和六郎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才敢将自己蒙在鼓里的。有恃无恐,便是如此。
    这是自己的北斗,但经过陆贞这些年的经营,更是陆贞的北斗。
    果然,垄断是不行的,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情报系统。可惜此时此刻,已经没有时间和经历再让黄明远建立一个新的情报系统了。
    黄明远一个人坐了半晌,等到五更天,天色已经微微亮。黄明远将一直在门外护卫的黄白叫了进来,让他对府上所有人进行排查,无论是谁的人,都清理出去。又命苏穆对自己的亲军队伍进行清洗,黄明远不想自己放个屁都让人知道,哪怕对方是陆贞。
    黄明远早清楚身边有陆贞的人,现在是时候清洗干净了。
    天一亮,黄明远又将心腹钱瓐叫来,将另一支情报组织交给他,让他对陆贞的北斗进行监视。
    这两年,黄明远越来越觉得北斗有些尾大不掉,因此便一直准备建设一直专门督察北斗的队伍,就像东厂之于锦衣卫。只是一直都觉得时机不合适,还没到那个时候,因此这支并不大却一直在发展的队伍才没有提到明面上来。
    现在是时候了。
    高处不胜寒,黄明远已经很难再相信某个人了,更何况是托以腹心。
    钱瓐便是当年的钱十一,这些年他一直跟着陆贞,颇受信重,深受培养,能力卓著,可谓是北斗中的后起之秀。
    不过黄明远能看出他的勃勃野心与不安分,这才想到用他来制衡陆贞。
    钱瓐这种人很聪明,或许他会感恩陆贞对他的培养。但一旦对付起陆贞,他也会下死手,他不会因为昔日的恩惠而损伤现在的前途。
    陆贞太聪明了,现在要想找一个能够约束陆贞的人,只有钱瓐了。
    黄明远将新成立的组织命名为白细胞,意为包围、吞噬有炎症肌体的病菌。当然现在没有人能明白白细胞的意思。
    白细胞将作为一支监察部队对北斗和黄明远的手中进行监控,就像锦衣卫里的南镇抚司一样。
    黄明远要求钱瓐在不影响北斗工作的情况下,防止再出现江南事件这种事情。
    钱瓐虽然年轻,但却是天生的谍报人员,懂得分寸,也有手段,因此很快将白细胞发展起来。

第三十章 死不悔改

    当然白细胞的出现瞒不过陆贞,甚至黄明远出手组建这支监察队伍的时候,陆贞就已经知道。
    陆贞也很清楚黄明远设置这支秘密部队的原因,但陆贞没有任何表示,只当它不存在。
    陆贞不说话,不代表北斗中的有心人不作他想。
    丹娘作为陆贞心腹与闺蜜,对此愤愤不平,认为黄明远是有意打压陆贞。陆贞为黄明远付出了全部心血,却落得这个地步,丹娘看着都替陆贞委屈。
    陆贞却是一脸淡然,白细胞的出现早在她的料想之中。
    “郎君是天上的太阳,生来便是炙热、耀眼的,容不得黑夜的污浊。可这世上毕竟是有黑暗的,我们便是那黑暗里的影子,是为郎君遮蔽这黑暗的。”
    或许丹娘没有遇到一个让她奋不顾身去爱的人,所以她不明白陆贞这种愿意为爱人牺牲一切的心思。
    “那娘子,要不要让人教训钱瓐他们一下,钱瓐这个小人,亏得当初娘子对他悉心培养,倍加信重,可他却忘恩负义,转过头来就想着对付娘子。早知道就让他死在丰州了。这种人若是不处置了,往后如何警示其他人。”
    在丹娘心中,陆贞才是她的主子。她嫉恶如仇,自是容不得钱瓐这样欺辱陆贞。
    陆贞摇了摇头,说道:“让人别找钱瓐的麻烦,他包括北斗的所有人,忠诚的不是我,而是郎君。他没有错,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看到陆贞如此,丹娘也不敢再劝了,否则一会娘子恼了,又该罚她了。
    丹娘又轻叹了一口气。
    “娘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郎君,可是却遭到郎君的误解,你为何又不解释清楚呢?有些时候,你也多在意一下自己吧,郎君那里,省得最后出力不讨好。”
    有时候丹娘也不理解陆贞,就比如江南的事情,有很多都是她去做的,但是丹娘却不认为陆贞应该瞒着黄明远。陆贞花的心思她比谁都清楚,可却换不来黄明远的一声好,这样费尽心思的,值得吗?
    “丹娘,我心里有数。”
    陆贞又拿起镜面匣子里的腰扇,上面是黄明远为她题写的那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
    ······
    陆贞心甘情愿的承受着一切,江南的黄明襄也在遭受着煎熬。
    黄明襄也没有想到鱼俱罗会被杨广处死,否则他定计的时候肯定不会将鱼俱罗牵连上。黄明襄的主要目的是除掉屡战屡胜的吐万绪,而之所以牵连鱼俱罗,也只是不希望吐万绪走了之后鱼俱罗接掌军队,为他人做嫁衣。
    谁能想到吐万绪这个正主没事,鱼俱罗偏偏死了。鱼俱罗的生死黄明襄并不在乎,可兄长却是在乎,至少在兄长那里,又要掀起波澜了。
    这一次黄明襄和陆贞利用江南的局势,顺手推舟,将大隋在江南的统治几乎颠覆。等到吐万绪一路平叛,为了接手三吴之地这块胜利果实。二人又用尽手段将吐万绪和鱼俱罗掀翻在地,可以说是江南之局势的恶化,尽操之于二人之手。
    现在吐万绪下台,天子下令欧彦接替吐万绪指挥各军平叛。这个结局几乎是他们所期待的最完美的结局,可惜出了鱼俱罗这档子事,让这个完美结局蒙上一层阴影。
    看着奉命北上的欧彦离去的身影,黄明襄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这一次他在江南的事瞒不住兄长,也必然会得到兄长的惩罚,他不怕惩罚,却不希望兄长为此而伤神。
    事实上黄明襄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和陆贞联合起来蒙蔽兄长,这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陆贞是谁啊,兄长的眼睛、耳朵。
    黄明襄也不想这么做,但兄长太仁慈了,对于杨广也太忠诚了,如果他不去推这一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下江南。天下到了这种地步,他们黄家人相较豪门世家大族,本就不占什么优势。这时候若是再不提前筹谋,又如何能在未来的群雄逐鹿中占据优势。
    “大兄会怎么处置你和陆贞?”
    沈落雁也知道丈夫的惆怅,可是却没法帮丈夫排遣。
    黄明襄望着远方的太湖水,神色复杂地说道:“兄长不会处置我和陆贞的,因为他不能处置我们,可这次之后,或许我们要失去兄长的信任了。”
    沈落雁看着丈夫的样子,问道:“郎君后悔吗?”
    黄明襄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不后悔。在这个家里,有人要在明处,就有人要在暗处。兄长是那明处的明灯,照亮整个家族。那我便是暗夜里的利剑,替兄长去除一切威胁。
    你知道陆贞为什么宁愿恶了兄长,也要瞒着兄长去做这件事吗?因为她知道兄长虽然是个将军,看似杀人盈野,其实最是心软,看不得人受苦。若是兄长知道此事,他一定不会同意,甚至会阻止。
    兄长或许是这个世上真正的圣贤,所以他把天下万民看得比自己还要重。如果真的为了利一人而损千万人,兄长绝对不会去做。
    可无论是我还是陆贞,不能让天下万民成了兄长大业的羁绊。所以陆贞会冒着恶了兄长的风险,也得替兄长做这件事。我们得推着把兄长推到那个位置。除了兄长,是我们所有人。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兄长爱天下人,理应拥有天下。也只有兄长坐这个天下,天下人才会得享太平。”
    黄明襄从来没看上过杨广,他认为杨广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会给大隋带来灭顶之灾,果不其然,天下真的沦落到这种地步。从前黄明襄把希望寄托在了杨昭身上,因为杨昭爱民,有明君之象,他希望杨昭登基之后,可以将整个天下变成盛世。可这个希望最终破灭,杨昭死了。
    杨昭死后,黄明襄便决定走最艰难的一条路,将兄长推上最高处。
    世上的道路万万千千,但没有一条路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或许沿途尽是曲折,但黄明襄已经做好了准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十一章 收编诸军(上)

    吐万绪从晋陵撤兵渡江之后,一直在吴郡蛰伏待机的江东讨捕司的军队终于等到了时机,欧彦赶紧命诸将四面出击,抢占吐万绪遗留下来的地盘。黄明襄也利用职权对各地一一表官,填补当地官吏的空缺。

    此时的江南很多地方都是权利的真空地,正好方便了黄明襄扩充实力。

    吐万绪主力离开晋陵城后,李惠和麴威二人便率军从南面的无锡县乘势向北,接管晋陵城。李惠是毗陵郡丞,打着太守刘烈的名义,又有精兵护送,很顺利的便堂而皇之的入城。当地在隋军走后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根本不敢抵抗,只得硬着头皮迎接麴威所部进城。

    李惠和麴威入城之后,便宴请各家武装力量首领。这些首领,有地方盗匪,有世家大族,还有隋军原来的残兵等等。

    众人不知李惠的用意,只得硬着头皮去赴宴。

    等到众人入府之后,李惠和麴威早就预设伏兵,将一众人拿下。对于这些人,李惠根据他们平日里的作为,或是诛杀,或是收编,纷纷处置。毗陵郡境内的各家武装力量群龙无首,那些不准从隋军号令的很快被隋军覆灭。

    不久之后,一直卧床不起的毗陵郡太守刘烈因为病重去世,因此毗陵郡的军政权利尽为李惠、麴威二人掌握。

    与此同时,欧彦命原本驻守在常熟的闻人遂安率部向北占领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又命大将陈景宗从晋陵方向一路向北,占领了要地曲阿、句容,并在句容击败了反攻的朱燮之弟朱朗所部。

    朱朗作为贼匪的西路军主帅,受命攻打丹阳郡。不过他进展不顺,屡次为元仁击败。不过朱朗仗着兵多,还是压制住元仁,屯兵蒋山,西围江宁城(今江苏省南京市)。

    越军大溃败的时候,朱朗正在丹阳军,没有赶得上历次大战。后来朱朗见隋军北侧,便想趁机向东,抢占地盘。

    率军东返的朱朗在句容县遇上了北上的陈景宗。双方在句容城外一番激战,朱朗不敌,狼狈西逃。损兵折将的朱朗也不管江宁城了,直接往宣城郡方向逃去。

    而欧彦本人,则趁机率军从东迁县北进,先后收复了乌程、长城、义兴等地。

    刘元进兵败计山之后,一路狼狈南逃,直奔钱塘城,沿途城池尽弃。当地守军四处逃窜,而这些地方皆轻而易举的为欧彦收复。

    至此整个吴地除了最北面的延陵,已经全部为欧彦掌握。

    吐万绪在北上之时,为了来日能有个前进基地,因此在延陵城留兵三千,以为守卫。对于整个江南来说,延陵城控制着北上的道路,极其重要,欧彦势必要将其控制在手中。不过欧彦虽然趁势而起,也不好直接攻击同为官军的延陵守军,因此一直留着延陵城引而不发。

    幸好此时欧彦成了大军的新统帅,能够节制延陵守军,欧彦便亲自率兵北上,去接收延陵城。

    延陵城守将路弃疾是北齐循吏路去病的儿子,素与吐万绪没什么关系,因此被安置到延陵这个半弃子的地方。

    毕竟若是贼匪反攻,延陵城可是首当其冲。

    路弃疾本想着吐万绪能够尽快返回江南,省得他带着这三千人马,日夜不安。不过之后的事情让路弃疾也没有想到,老大吐万绪被下狱论罪,平叛大军内部争斗不休,延陵守军断时成了没娘的孩子,没人在意了。

    欧彦率部赶到延陵城,路弃疾立刻恭谨的将欧彦迎了进去。他自知非吐万绪亲信,没必要忠诚于吐万绪,因此欧彦刚一招揽,他便选择投奔了欧彦。

    欧彦收编了路弃疾所部,又命大将朱珲留守延陵城,自渡过江去,前往江都接收吐万绪的兵马。

    吐万绪麾下的这支强兵,来源复杂,鱼龙混杂,可不是那么容易接收的。也就是吐万绪资格老,威望足,又有能力,才能压服住所有人。

    不够自吐万绪和鱼俱罗二人被送往京城之后,原本二人麾下的这支强兵没有了得力的统帅约束,也因为各种原因,开始堕落。

    等到欧彦赶到江都之后,各部星流云散,光逃兵就不知道有多少。

    吐万绪渡江之时所部共计五万人马。其中水师八千人,隶属于江都守军,等到吐万绪返回江都之后,其部立刻便重新归建。

    而包括吐万绪带来的的左屯卫和各郡府兵,共计四万一千人,算上在江南战死和现在溃逃的,只剩下两万七千人。

    此时在江都的吐万绪所部,共分为三部分。其中编制最齐整,战斗力也最强的便是公孙上哲所部八千余人,尽是原本的左屯卫军和关中来的精锐府兵。但这支部队独立性很强。

    另外两支,一支是虎牙郎将赵元楷率领的淮南兵,有一万人左右,多来自淮南、庐江、弋阳等郡;另一支是下邳郡郡丞赵琨指挥的淮北兵,有九千人左右。

    自吐万绪去职之后,三人互不信服,三支军队也各自为战,成了一盘散沙。

    江都郡有李旰和王世充,也算欧彦半个主场,因此接收军权倒也顺利。

    欧彦进入大营,拿出天子谕令,接管全军,成为新的统帅。不过这三人并未对欧彦这个新主帅有多在意。

    尤其是公孙上哲,因为站队成功,自以为是有功之人,洋洋得意,好不骄傲。

    其实对欧彦来说,他还真看不上吐万绪的旧部。并不是说这支军队战斗力不强,而是这支军队鱼龙混杂,各方势力都有,很难指挥。

    此时欧彦也不得不佩服吐万绪,带着这支部队连战连捷,真是非常人也。

    欧彦更在意的是从两淮流民之中组建的三万两淮新军,可惜这三支军队分别由王世充、朱宽、元演指挥,他插不上手。想到这,欧彦又想起卫公说的王世充善于专营,果然如此。他一个文官一跃而成为统兵万人的大将,甚至都入了天子的眼中,真是专营有方啊。

    可惜没法打新军的主意,欧彦只能把注意力放在吐万绪所部身上。

第三十二章 收编诸军(下)

    要想拿下各部,只能各个击破。也亏得公孙上哲、赵元楷、郭琨三人的关系不怎么样,才给了欧彦分化瓦解的机会。

    三部之中,最不能用的是公孙上哲所部。公孙上哲所部的关中兵分别有几个关中世家子弟把持,凝聚力强,战斗力也强。不过其军因为属于中央军编制,也傲气的很,跟其他两部关系也差。而且这些关中人思乡心切,吵着要回关中,即使收服了这些人,也很难留下。

    而另外两部则情况不同。

    淮南相对稳定,所以淮南军多是府兵;而淮北是天下最动乱的几个地方,淮北军几乎都是新招募的流民组成。

    而因为如此,欧彦便最先打上了淮北军的主意。

    在欧彦看来,这些人几乎都没有了家室拖累,带到江南之后,给他们娶妻生子,便能在江南定居。

    淮北军是一个成编制的部队,其军也不是按照地域府兵制组成的,而是正儿八经的募兵。诸将以赵琨为首,但赵琨并不是一个武将,也压制不了诸将,只能算淮北军的代言人。其下的一些军头,几乎都是些土匪、强盗一般的人物。主要是赵琨掌着军粮,众人才以其为首,同时也是抱团取暖。若是让赵琨指挥具体某一部,能不能成功还真是难说。

    淮北军自己也很清楚,他们就是凑数的部队,搞不好就要当炮灰,因此各军极其散漫,士气不高,战斗意志也不强,整个一群混日子的部队。若不是留在军中有粮吃,有地方住,早不知道有多少人溃逃了。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即可领取!

    这种军队,用不好就是一处脓包。

    欧彦到了军中,便调赵琨为长史,掌军中政事,但剥夺了赵琨的兵权。赵琨也不留恋,高高兴兴地当他长史去了。对于赵琨,谁愿意跟这群土匪、强盗在一起谁是孙子。

    然后欧彦暂时就在了淮北军中。

    欧彦在淮北军中待了两日,便离开了其军中,之后不久便召各军头议事。在淮北军中待两日是为了方便众人投靠,而离开淮北军中,便是为了方便动手。

    欧彦是以犒赏的名义召集的众人,因此一众军头高高兴兴的来到大营。

    众人没想到这是个鸿门宴,等到众人全部来到,欧彦立刻命人动手将众人拿下。除了之前投靠欧彦的军头,其余全部处死。

    不怪欧彦狠辣,因为欧彦已经给过众人机会,只是这些人没有抓住。

    欧彦又调集部队,来到淮北军营中,对营中士兵、将领进行清洗。淮北军中的大部分军头被处死,众人面对刀枪,根本不敢掀起什么事端。没了带头者,也没人敢反抗,因此整个淮北军尽为欧彦所掌控。全军整编后约八千人,按照丰州军的习惯进行了整编,由欧彦麾下鹰扬郎将郭行存统帅。

    至此欧彦在江都收编了第一支成编制的部队。

    欧彦拿下了淮北军,赵元楷和公孙上哲皆是大惊。没想到欧彦不声不响,却是这么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便破了局,还占了先手。看着淮北军各军头的惨状,二人是心有戚戚,也担心落到这般下场。

    欧彦把第二个目标定为了赵元楷。

    赵元楷是前宰相赵芬的儿子。为人谄媚,擅长搜括民财。若是让他搞歪门邪道的东西,他自是擅长,但若是让他领兵打仗,却是有些为难他了。往日在军中,吐万绪也是直接越过赵元楷,将军事指挥下放到各府。

    欧彦知道这种人未必愿意受行军的苦,也不在乎兵权。

    欧彦亲自去见了赵元楷。

    当欧彦拿着关于赵元楷贪污受贿的材料放在赵元楷面前时,赵元楷都要吓尿了。若是平时贪污受贿也算不得什么,毕竟这年头有几个清官。但赵元楷不是傻子,若是欧彦拿着这些材料为前奏,狠狠地查他一番,他绝对好过不了。自己干的那些事到底有多缺德,赵元楷太清楚了。

    赵元楷立刻就向欧彦怂了。他很清楚欧彦的目的,没必要跟对方鱼死网破。

    欧彦见赵元楷这么上道,二人便进行了一番亲切友好的交流。

    欧彦向赵元楷保证,此战得胜之后,必有赵元楷一份功劳,他还可以请求朝中的卫公,必会给赵元楷一个好位置。而作为交换,赵元楷要将手上的兵权全部交出,不再过问麾下事务。

    换了旁人,自是不会愿意,毕竟很多时候,军队是立身之本。但赵元楷却是个例外,他知道底下人也不服他,闹什么的都有,他就算强要统帅,也没多大意义。况且现在欧彦又拿下了他的把柄,他还不如跟着欧彦混点军功,哪天又调到太平地方。

    赵元楷欣然同意了欧彦的建议,带着一众心腹、亲兵离开了军中。欧彦将其部和在延陵的路弃疾一同整编裁汰,合计共一万两千人马,由鹰扬郎将朱珲统帅。

    拿下了这两支部队,欧彦的基本目的便已经完成。两军两万人,再加上原本的两万多人马,共计四万余人,足以横扫江南。

    欧彦于是下令各军尽快准备南下。

    欧彦不顾及公孙上哲所部,一直等着欧彦动手的公孙上哲却是有些坐不住了。他一直是蓄势待发,准备狠狠地给欧彦一个回击,没想到却落了一个空,心里自然难受。

    可欧彦现在急着南下,哪里顾得上再跟公孙上哲周旋。

    公孙上哲便想着对欧彦试探一番,看看欧彦的真正目的,因此主动公孙上哲向欧彦请战,求为先锋。欧彦本不想用公孙上哲,又看对方老是上蹿下跳,留在眼前实在碍眼,便令公孙上哲率部南下救援丹阳郡。同时欧彦又借口军中马匹不足,强行从公孙上哲军中留下了一千匹战马。

    公孙上哲不愿留在欧彦麾下,因此能独自率军南下丹阳正中其意。虽然因此付出了一千匹战马,但公孙上哲深恐欧彦后悔,给完马后,直接就向南跑了。

    欧彦也不在意,平白得了一千匹战马,便又能组建一支五百人的骑兵。

    此时杨广催得紧,欧彦也不耽搁,当即下令,全军准备南下。

第三十三章 水匪来投

    一月五日,欧彦率部从扬子津渡江南下,到达延陵城。

    欧彦所部迅疾如风,沿着江南河一路南下,先后汇合了陈景宗、麴威、闻人遂安三部。欧彦乃命麴威继续镇守毗陵郡和延陵、曲阿、句容三县,和黄明襄任命的各地官吏一起恢复地方秩序,而他本人自率三万五千名本部人马和三万江淮新军,继续向南平叛。

    此时平叛大军南下,一直抱怨没粮的黄明襄手中的军粮也不缺了,沿途三十万石粮草沿着江南河送达欧彦军中,足够欧彦所部吃上大半年了。

    此时欧彦兵精粮足,士气正旺,欧彦遂准备一鼓作气,克敌制胜。

    欧彦所部一路南下,离着乌程县不远,太湖就在其北侧。

    此时太湖之上,水天空阔,万顷一碧。当下隋军的前锋人马便望见太湖深处有一队渔船,约有上百艘船只,一路往他们这里而来。

    前锋将领还以为是湖里的盗匪来袭,忙在岸边准备应战。

    这时这队渔船停在离岸边不远的位置,队伍之中有一艘渔船前出,一路行到岸边。渔船之上,有人登岸,便向大军方向而来。

    此人自称是湖里的百姓,要拜见统帅。

    前锋军队把此人引着到了中军,此人见了欧彦,倒头便拜。此人自称是一群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本是良民,只是江南生乱,他们为盗匪所侵袭,为躲避盗匪,这才暂时在太湖之中定居。听闻官军剿匪,他们便想着投奔官军,混个生活。

    欧彦一听便明白对方应该是太湖之中的水匪,什么避难、百姓之类的,不过是些托词,哪个避难的有这么一支船队。

    不过欧彦也没有点破。

    对于这群水匪投奔,他倒是乐见其成。太湖宽广,芦苇丛生,港汊众多。这次江南生乱,纵横湖中的水匪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人生活在湖中,水生水养,仗着地利,往来倏忽,很难找到其踪迹。与其费尽心思一个一个剿灭,不如树立典型,招降纳叛,以匪制匪,也省得这群人投降了刘元进或者其他反贼。

    至于这群水匪归降官军之后,是否还是凶悍,会不会继续作乱,欧彦倒是并不担心。他们身处大军之中,只要他们有什么异动,立刻便会被剿灭。

    欧彦同意了对方的请降,便让对方立刻解除武装,前来归降。

    很快一群水匪便将船只驶到岸边,然后离船登岸。在一个头领的引领下,在一片空地列好阵型等待。

    而水匪头领叶孝辩便带着一众头目前来拜见欧彦。

    叶孝辩是乌程人,刘元进起兵之后,他也跟着江南这股乱潮,啸聚一方。不过叶孝辩也读过些书,懂得一些今古之事。他很清楚,刘元进虽然看起来是声势浩大,但若是想靠着一些盗匪起事,那是不可能的。当年高智慧、沈玄侩、沈孝彻、汪文进、谢异这些人哪个不是呼风唤雨的一方大豪,比刘元进厉害多了,可不一样是隋军一到便身死族灭。

    叶孝辩今年三十岁,懂事的时候正是大隋灭陈之际,受此影响,心中对隋军充满了畏惧。他不愿仅仅做一个盗匪,也不想跟着刘元进那群人起兵造反,便想着招安上岸。不过他也知道,若想招安,身份很重要。光凭他的身份,也没有几个官军看得上,搞不好对方趁着他们招安之际直接便将他们剿灭了。

    因此叶孝辩也不敢轻易站队。他一直观察江南形势,眼看着隋军如他所料的一般,一路横扫刘元进,他也庆幸自己没有投奔刘元进,否则现在也落得或死或逃的下场。刘元进匪军的遭遇更加深了他投奔官军的想法。

    很快叶孝辩便把目标放在了江东讨捕使欧彦身上。

    欧彦在吴郡的名声很好,虽然也曾剿匪,但从没有对盗匪屠杀过。因此叶孝辩经过反复的斟酌,最终决定率部投奔欧彦。

    这一次他命上百艘船只一同前来,既是向欧彦表达他的诚意,也有向欧彦展示力量的目的。叶孝辩希望欧彦不要把他当成寻常的小毛贼而轻视,然后给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打发了。

    面对欧彦,叶孝辩很是知礼,表现的像一个文化人。

    欧彦虽然知道叶孝辩是个水匪,但还是不由得对对方心生好感。毕竟有礼有节,知晓规矩,再是盗匪,也坏不到哪里去。当然这是古代对文化人的偏爱,但叶孝辩算是用自己的表现成功让欧彦高看了他一眼。

    欧彦便向叶孝辩问道:“太湖之中,如汝等一般,心向官军的有多少人?”

    叶孝辩忙说道:“将军明鉴,太湖之中,除了张五、蔡丰泽、徐确等一些悍匪,大多都是些穷苦百姓,在水面上讨些生活,根本不敢与官军作对。”

    欧彦便问道:“那本将若是派你去招抚这些人,你可能将他们招降来?”

    叶孝辩一看欧彦给他活干,心中大喜,领导用你才算是高看你。叶孝辩知道自己这一次算是入了欧彦的眼,忙应道:“将军放心,小人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在太湖也识得几个人。太湖之中,很多人思慕天军,只是苦于没有路子,不得其法,小人这次便替将军将这些人招抚回来。”

    欧彦点点头,对叶孝辩很满意。只要叶孝辩能完成招抚的任务,欧彦也不吝保对方一个前程。毕竟即使是条狗,只要能咬人,也是条好狗。

    欧彦又说道:“我会让闻人郎将入太湖剿匪,对于那些不服王化的悍匪,要统统剿灭。你熟知太湖水情,便跟着闻人郎将一起,为他们做向导。”

    “小人遵命。”

    叶孝辩更高兴了,他对这片水域的了解快赶上对自己的了解了,这向导一事岂不是手到擒来。若是能趁机跟着大军刷一些军功,往后他不也成了人物。

    叶孝辩高兴地跟着闻人遂安前往太湖剿匪去了。太湖作为江南第一大湖,勾连多条水系,欧彦早有心清理一番,只是不好大动干戈。这次趁着叶孝辩投降,也是时候将太湖至于讨捕司的掌控之下。

第三十四章 初战不利

    水师与主力离队之后,欧彦率主力部队继续南下,大军一路进击至余杭郡北部的白鹄山。

    白鹄山所在的武康县(治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是余杭郡的北大门。

    之前刘元进兵败计山,损兵折将,几乎要山穷水尽。一众将领,闻听隋军追来的风声,便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众人逃入余杭郡之后,刘元进唯恐追兵深入,只得命麾下大将王珉之守武康县,又趁机命朱燮麾下大将侯文师守封嵎山(今浙江省德清县东南封山个嵎山),将朱燮的军队与其分割开来。

    王珉之麾下有两万人马,侯文师所部有四千人,二人共同护卫钱塘北大门。当然为了统一指挥,战时侯文师要受王珉之节制。

    负责守卫武康县的大将王珉之祖上是琅琊王氏,虽然琅琊王氏早就没落了,可他骨子里却满是优越感,为人素来骄纵自傲,看不上旁人。王珉之与朱燮关系也不睦,与守卫封嵎山是侯文师更是相看两厌,双方根本没有往来。

    不过王珉之打仗有两手,曾率军横扫余杭郡西部诸县,在越军中和李君范同为刘元进的左膀右臂。

    王珉之提两万人马北上进驻武康县之后,立刻抢占了武康县北面的制高点白鹄山。武康县位于天目山东侧,地形崎岖多山地,交通不便。王珉之控制了白鹄山,便挡住了隋军南下之路,还能沿着天目山威胁隋军的后方。

    白鹄山虽只有守军五千山,但因为紧靠着武康县,随时可以得到武康县的支援。

    欧彦六万人马停驻在白鹄山北,王世充、元演等人皆是立功心切,纷纷求战。众人虽然是新军未经过战阵,但也知道此前吐万绪南征,一路摧枯拉朽一般,贼匪望风而逃,因此对贼匪很是轻视,都认为此次南下是收割战功的。只有朱宽当初跟着陈棱远征过琉球,多通晓战场之事,深知南方征战之不易,又见除了他和元演,军中都是欧彦的人,不便与欧彦相争,因此便一直低调蛰伏,不发一言。

    欧彦和对方交过手,很清楚对方战力不俗,即使现在不如之前,但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因此欧彦不允诸部出击的请求,而是准备再行观察。

    元演见此便认为欧彦不公,想独吞功劳,因此颇有怨言,还试图拉拢朱宽与欧彦对抗。

    欧彦眼看对方不逊,有些二愣子,便想让元演试一下白鹄山的实力,因此便命元演所部为先锋,王世充为元演压阵,向白鹄山发起攻击。

    元演出身西魏皇族,是北周韩国公元谦之孙,今年不过三十岁,已经官拜虎牙郎将,是家族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元演去年跟着杨广出征了高句丽,混了个经验丰富的评价。说是经验丰富,但其实并没有打仗,跟着杨广武装游行一圈便回来了。不过好歹有了领兵经验,这次也是走通了虞世基的门路,才领了淮北的这支新军。

    元演急于建功,又怕欧彦反悔,因此得令之后,立刻出击白鹄山。

    白鹄山不高,看着并不是险境。为了破敌,元演便令军队分散开,分成三路出击。每一路又分为三个批次,每个批次约千余人。他准备以三路人马不停地攻击敌匪大营,利用兵力优势,不给对方以喘息之机。

    三路人马约三千人,皆一手持小盾,一手提横刀,仰面向山上攻去。他们身后是第三批次的进攻人马,皆手持弓弩,在后掩护。至于第二批次在缒在最后,时刻准备越过弓弩手,接应前军。

    战鼓敲得“咚咚”响,漫山遍野的隋军向着山顶冲去,隋军的绛色映人眼眸,仿佛满世界都是那一抹绛色。

    白鹄山由王珉之麾下大将方州镇守。他眼看隋军发起蚁附冲锋,便命人伏在草丛之中,只留少部分人在山头吸引隋军。

    元演见山上的贼匪稀稀拉拉没几人,射下来的箭也是稀稀疏疏,绵软无力。元演心中大喜。在元演看来贼匪必是心中无战意,且心生恐惧,这才无力还击。因此元演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竟然亲自带着人向山头冲锋而来。

    元演一身的明光铠,在阳光下照得闪闪发亮。

    等到隋军到了半山腰,已经完全在贼匪的攻击范围之内。此时方州也不再隐藏实力,一声鼓响,原本尽皆隐藏的贼匪纷纷从草丛、树林中杀出,更有无数的羽箭向隋军射来。

    隋军对此全无防备,冲在最前排的官兵纷纷被射中。接着山顶的贼匪也开始发动反击,无数的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照着隋军碾压过去。整个白鹄山上皆是贼匪的喊杀声,这声音来回震荡,直把隋军吓得胆寒。

    “顶住!”

    元演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他此时根本不敢退,否则便是溃败。硬着头皮的元演只得一面大呼指挥,一面亲自带人冲锋反击。

    元演一身明光铠,在这个时候,几乎就是最亮眼的那个活靶子。山上的贼匪眼看元演大呼大叫,又看他一身盔甲,便将弓箭都向元演招呼起来。

    元演来不及闪躲,便被无数支羽箭射中,变成了一支扎满羽箭的豪猪。

    隋军主将身死,剩下的部队更加混乱。而且在这半山腰上,毫无遮蔽,原本手持的小盾早就因为急于攀爬不知丢到哪去了,因此众人便在山上贼匪的打击下成了待宰杀的羔羊,哭喊着往山下逃去。

    山下的隋军也发现了山上的乱子,可是主帅元演不在,全军陷入混乱的状态,只得各自自发抵抗。众人是新军,而且军中将领也多没有经验,众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可浑无办法。

    还是压阵的王世充有些经验,眼看元演兵败,便命士兵向前顶着盾牌至山脚位置列阵。一面接应山上往下逃的隋军,一面在山脚构筑防线,防止敌军跟着溃兵顺势冲击隋军山下的阵列。

    双方鏖战一上午,隋军终于狼狈不堪地撤回。此战以隋军折损千余人,阵亡前军主将元演而告终。

第三十五章 直插要害

    军帐中,欧彦听到元演阵亡的消息,便冷着脸不说话。虽说他不看好元演此战,但没想到元演会败地这么惨,连命都丢了。元演之死有利有弊,利的便是欧彦可以趁机吞并元演余部。可也正因为如此,很容易被人以为元演是被欧彦害死的,有可能引得朝廷上的攻讦。

    没看到朱宽听到元演身死,几乎要变成鸵鸟了。本来军中只有元演和他两个外人,有元演这个愣头青在前面扛着,他不显眼。可现在元演死后,就他一人,岂能不碍眼。所以朱宽更是沉默,就差找点土把头埋进去了。王世充一直被认为是黄明远一党的人。

    虽然欧彦无奈,不过元演已经死了,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再是纠结也没用了。

    元演这支溃兵,本就是一群刚上战场的新兵,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现在已经没法用了,只得重新整编。于是欧彦命大将鹰击郎将朱骥率其部撤到乌程县,编练其军。

    仗没怎么打,一支万人的部队便退出作战行列,这对于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此时的隋军急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军心,提升士气,然而若想破敌,并不是一件易事。

    欧彦命军队又试探着向白鹄山进攻了两次,皆效果不佳。

    白鹄山位于天目山一隅,虽不险峻,但属于丘陵之地,山势连绵不绝。此地不便于展开队形,也无法大规模攻击。

    欧彦很清楚,若是只有白鹄山不难破,可白鹄山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和它身后的北苕溪、武康县城三者互为依托,以武康县城为核心,组成一个防御纵深,这不是光靠消耗便可以抵消的。隋军正面攻击白鹄山,武康县的援军、物资便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此,隋军只能在此白白浪费兵力。

    若想破敌,必须切断三者之间的联系。

    可这并不容易。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欧彦的兵力对于盗匪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一连两日,欧彦看着余杭郡的地图,最后将手放在了一处位置,就打这里。

    当日,欧彦传令一直在太湖剿匪的水师,令其沿着东苕溪南下。余杭郡境内,北苕溪、中苕溪、南苕溪一同汇入东苕溪之中,构成了水网密布的苕溪水系,是余杭郡除了浙江(即今浙江省钱塘江)以外,最重要的水系。

    而且东苕溪向北在乌程县境内汇入太湖。

    欧彦准备命闻人遂安率领水师从东苕溪进入武康境内,然后切断武康县城和白鹄山的联系。欧彦恐闻人遂安水师兵力不足,又命朱珲率部向东与闻人遂安会师,一同南下。

    接到命令的闻人遂安一路南下至北苕溪,又遣斥候赴武康城查探情况。

    此时因为闻人遂安突然插入北苕溪,而贼匪又没有多少水师,其实隋军已经完成了破局。虽然双方并未交战,但对于北苕溪的控制权,几乎没有水师的王珉之根本争不过闻人遂安。

    而隋军占领了北苕溪,便将白鹄山和武康城的联系断开,白鹄山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但闻人遂安心中想得不仅仅如此,他还要立更大的战功。当初在征吐谷浑的时候,闻人遂安冒死潜入漆峡之中,便可看出此人是个不惜命的主,能为了功名前程不择手段。若是他能趁机攻占武康城,岂不是大功一件。

    只是他并不擅长攻城战,望着守卫严密的武康城,并无办法。

    闻人遂安遂招诸将问询道:“武康城两面是水,两面靠山,无路可攻,诸位可有什么办法?”

    众人皆是没法,这时最后面的叶孝辩说道:“禀报郎将,我手下斥候打探到,武康城中物资储备不足,钱塘城每隔十五日便通过水路往武康城运送一批物资。对方不知我军已经堵住了北苕溪,我军可趁其不备,拿下贼匪的运输队,然后假扮对方,诈入城中,趁机破城。”

    闻人遂安听了大喜,乃命人去打听钱塘来的船只的具体时间。

    过了一日,果有斥候来报,三日之后,贼匪的船只便会到达北苕溪,到时候正好出手。

    闻人遂安大喜,乃命麾下修整三日,等待命令。

    到了当夜,闻人遂安命叶孝辩率人潜伏于东苕溪和北苕溪交界处,果见水面上有数十只渔船相连,船尾插着“越”字旗,眼看是从钱塘来的贼匪船只。船上皆是力夫,兵丁并不多。

    叶孝辩对身边的亲信说道:“我等投奔欧将军,虽得将军看重厚待,但并无功勋,所以根基不稳。今日天赐良机,让我等有机会得立大功,万望兄弟们齐心协力。”

    一众人尚未脱贼匪习气,纷纷拍着胸脯说道:“当家的放心,都包在我等身上。”

    随即众人乘着上百艘小船,各藏了兵器,向着苕溪而四散开来。此时星月满天,也无风波,贼匪的数十艘大船临时停靠在这里。

    一众小船纷纷靠近,忽然一声鼓响,众人得了令,立刻划着渔船飞奔上来,各自上前围着大船,拿出钩挠搭住。

    大船上的人听得声响,立刻出来探个究竟,可没想到船上早跃上人了。叶孝辩带着一众人攀爬上大船,见到贼匪,挥刀就砍,不一会船上的一众贼匪便被消灭干净。有趁机想跳船逃生的,也被潜伏在水中的钩挠、网子抓住,尽捉到岸上。

    贼匪本就不多,一众力夫又发挥不了作用,没多久这些船只便全部落入了叶孝辩的手中。

    叶孝辩命人将一众力夫全部转移到水师营中,至于捕获的贼匪,除了几个头目,皆一刀一个,砍翻在江上。

    叶孝辩将几个头目捉来,审讯一番,对方果然是钱塘刘元进的部下,负责押送一万石军粮、三万支羽箭、两百副新甲前往武康县王珉之处。

    叶孝辩问了几人的姓名,又把这些人所有的令牌、凭证、文书弄到手,便把几人全杀了。他们做水匪的习惯了,不留活口。若不是欧彦军纪严明,叶孝辩也不敢触犯,那些力夫也早让叶孝辩给杀了。

第三十六章 夜袭武康

    叶孝辩带着战果回去复命,闻人遂安大喜。

    这时叶孝辩再次求战,请求前往武康城诈城。闻人遂安手上的水师多是吴郡、毗陵等地人,方言不通,唯有叶孝辩是乌程人,与余杭语言差不多,便同意了此事。

    叶孝辩将缴获的物质全都卸了下来,然后从军中选了数百名勇壮,扮作力夫,藏于船只之上。

    这时朱珲也派了三百名冲阵刀牌手,令麾下猛将杨琳率领,跟着叶孝辩一同攻城。若说陆战,叶孝辩这群水鬼自是不如杨琳他们。

    当夜,众人饱餐一顿。叶孝辩扮作押运头目,杨琳为副手,每船之上留了七八个人扮作贼匪兵丁,其余人全部藏于船舱之中,带着一切手续、证明,便往武康城而去。

    众人顺利过了几道关防,一路到了武康城下。

    此时已经过了五更天,不过因为是冬季,天还未亮,大多数兵丁还没有起。守门的士兵见是钱塘来的运输队伍,便报知城门守将郭飞豹。

    郭飞豹到还算精细,知道此事的他便亲自上城,问讯了一番,又让人将令牌、文书吊上城来看了,才信了此事。

    郭飞豹倒是知晓运输队伍的事,见查验无误,便命人打开水门,放他们进城。

    郭飞豹带着数十人从城头上下来,与叶孝辩寒暄。虽然郭飞豹发现叶孝辩不是之前前来武康的人,但被叶孝辩巧妙地掩饰过去。

    而这个功夫,杨琳已经带着数十条船从水门进入了。

    这时一些武康城内的府库官来接收东西。一脸凶相的杨琳忽然抽出横刀,一刀将对面的府库官砍倒。

    这时杨琳麾下的三百冲阵刀牌手也从船舱里冲了出来,跳到了岸上,向贼匪杀去。

    众人如猛虎下山一般,将迎面的贼匪砍翻。

    杨琳带着众人,往里杀去。

    此时郭飞豹正和叶孝辩寒暄,听得前面混乱,刚抬头去看,忽然感觉腹部一痛。低头一看,却是一把尖刀插入他的肚子,他忙用手去堵,但尖刀拔出,鲜血迸地到处都是。刺杀他的正是刚才和他说得正欢畅的押运使。

    郭飞豹脸上满是吃惊。

    叶孝辩也不管对方什么神色,飞起一脚,将受了重伤的郭飞豹踹到河中,瞬间鲜血染红了一片。

    船中的水军杀出,很快便抢占了水门。

    叶孝辩自知手下战斗力不如杨琳,乃聚拢了手下五百水手,守住水门。而此时杨琳等人早就杀疯了,一众冲阵刀牌手斧劈刀砍,沿途贼匪,尽被杀散。为了制造混乱,迷惑敌军,众人还在城中点起火来。

    城外的隋军也以最快的速度杀来。

    闻人遂安命麾下一部继续扮作押运队伍,跟在叶孝辩之后。过沿途两个关卡之后,这些人便突然出手,将关卡内的贼匪全部杀死。因此闻人遂安带着朱珲所部,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武康城外。

    而此时叶孝辩和杨琳已经出手,城内喊杀声震天,城门处也已经洞开。

    朱珲带着众人登岸,沿着城门向武康城杀去。

    武康城水门守将郭飞豹战死,盗匪群龙无首,虽然人数众多,但根本无法夺回城门。等到朱珲率大部队杀入,这城门再无夺回来的希望了。

    此时王珉之正在府中议事,听得外面混乱,便让人去查探究竟。这时有兵将来到王珉之府中,大喊“隋军入城了”,惊得王珉之是肝胆俱裂。

    王珉之咆哮道:“隋军到底是怎么进城的?”可是没人能够解开他的疑问。

    此时城中混乱,人声鼎沸,到处都是喊杀声,守军是一片混乱,根本不辨你我。小小的武康城内,是火光冲天,烧得天空通红。

    此时王珉之披挂上阵,带着身边数百亲兵就往外冲去。只是此时太过于混乱,到处都是人马,他们被乱军裹着,一时冲突不得。

    王珉之只得命亲兵上前杀人,不分敌我,敢有挡路者,一概诛杀。就这般,方杀出一条血路。

    众人一番突杀,眼看城中混乱,似乎城中皆是隋军,局势恐无可挽回,王珉之遂决定率部突围。

    众人往南门而去,不提防街道上突然冲出一军,将他们拦住厮杀。原来杨琳带着人已经杀穿了武康城,攻入了武康县衙。杨琳在县衙里没找到王珉之,这才又带着人又循着王珉之逃跑的轨迹追来。

    杨琳见到王珉之,分外眼红,王珉之那颗硕大的脑袋在杨琳看来不仅是脑袋,还是功劳啊。

    杨琳带着刀盾手上去猛杀一阵,杀得王珉之一众人人仰马翻。王珉之不能敌,调转马头便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杨琳一盾牌砸到一个骑手腿上,对方吃痛,紧拉马缰不住,杨琳顺手把对方拉下马来,然后一刀剁了他的脑袋。随后杨琳翻身上马,去追王珉之。

    两人一前一后,眼看杨琳将要追上王珉之,杨琳持刀用力向前砍去,忽然马失前蹄,将杨琳甩在地上。王珉之回头看到大喜,便持矛向杨琳刺去。杨琳腿被摔伤,站不起来,见状忙用盾牌去挡。王珉之一矛刺来,正中盾牌。王珉之这一矛用足了力气,矛尖刺入盾牌三寸,急切之间,根本拔不出来。双方二人,便各持一段,一在马上,一在马下较力。

    杨琳怕王珉之拔出矛来,忙抽出横刀,砍向矛杆,矛杆立是被斩作两截。王珉之被反弹之力反推下马。

    王珉之摔了个狗啃泥,好一会才清晰过来。他担心隋军追来,也不敢恋战,也不与杨琳纠缠,便再次翻身上马,调头就跑。

    杨琳没有战马,只得眼瞅着王珉之逃了。

    王珉之一路奔逃,也不知道逃到哪里,这时忽然间从一个窄巷子里冲出一人,一个懒驴打滚,将王珉之胯下战马的马腿砍断。王珉之倒栽下来,摔了个七荤八素。对方提着横刀上前,一刀便将王珉之的脑袋砍了下来。

    此人正是叶孝辩。

    朱珲接手城门之后,他便在城中兜兜转转地杀敌,没想到最后竟然让他斩杀了王珉之,又立得大功。

    双方混战大半夜,到了天明,武康城中的贼匪尽为隋军肃清。

第三十七章 紧追不舍

    一直在白鹄山下准备的欧彦,看到远处的天空烧得通红,心知是朱珲和闻人遂安攻击武康城得手,便命王世充和陈景宗二人猛攻白鹄山,不给对方喘息之机。

    这一次终于轮到王世充大展身手了,他本身军事水平一般,但为人有心计,善于用人,提拔了一批中下层的将领来控制军队。

    二人率部从两侧登山,很快就杀到了半山腰。山腰守军的防御很薄弱,略胜于无。

    并不是守军没有发现隋军攻山,而是此时的白鹄山守将方州已经失了方寸,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方州在白鹄山上,比欧彦更早地发现武康县的大火。漫天的红云让方州惊慌失措,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除非武康有好几处地方同时失火,或者便是有隋军攻入了武康城放火,否则城中的火势绝不可能这么大。

    而前一点几乎不可能。

    方州忙令斥候前往武康方向查探。没过多久斥候来报,北苕溪上全是隋军的战船,根本无法靠近。至于武康城方向,更是嘈杂声不断,疑有大战。

    方州最后的期望也落空了。

    方州很清楚,隋军占领了北苕溪,隔断了白鹄山和武康的联系,白鹄山已经不可守。隋军占领了武康,断了白鹄山的支援,只需要围住白鹄山,根本不用打,白鹄山守军将不战自溃。

    方州很清楚,此时再图得胜已经不可能,若想死中求活,必须要在隋军的包围合拢之前,抢先突围出去。

    方州立刻下令,全军撤退。听闻北面隋军攻山他也顾不得了,只留下一部军队做替死鬼断后,便率主力从南面下山。

    为了避免隋军发现,方州命令众人不许举火把,众人只得摸着黑下山。山路崎岖,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摔死。

    方州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来到山下,可是正面是北苕溪,完全挡住了道路。水面上尽是隋军的战船,无船的方州可不敢从正面强渡。

    方州一咬牙,便决定向西进入天目山。方州担心西面平原上会为隋军骑兵追击。

    而且方州也看出来了,武康一破,刘元进大势已去,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他可不愿再跑到钱塘给刘元进陪葬。听闻宣城郡李和在郡内声势颇大,方州便准备沿着天目山西进,去投奔李和。

    正行进途中,突然前军一片混乱。

    方州大惊,便让人去问情况。探子还没返回,方州便听到喊杀声,前方正是隋军的伏兵。

    原来欧彦听得闻人遂安破武康的计策之后,担心因为武康被攻破后,白鹄山的守军会趁机撤退,便命路弃疾率领三千人马从西苕溪乘船南下,赶在白鹄山以西等待贼军。为什么是在以西的位置,因为东面地域开阔,只需要几个斥候盯着对方,贼匪便逃不过骑兵的追击。

    果然如欧彦所料,心思灵活的方州没有选择坚守,而是立刻逃窜,而且方向正是白鹄山以西,正好遇到了以逸待劳的路弃疾。

    路弃疾初投欧彦,为了得到欧彦的重视,牟足了劲要立功。他知道自己出身不高,所能依仗的只有战功,也唯有战功才能让他在欧彦面前立稳脚跟。

    天目山区,气候多变。路弃疾一路南下,便遇到大雨。众人到了安吉乡(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城),便舍舟登岸,冒着大雨往东而去。

    山路崎岖,将士们皆难以行军,路弃疾带着人冒雨在前探路。沿途有人劝路弃疾歇息一番,皆被路弃疾拒绝。今天就是跑死,也得赶到预定方伏击地点。

    路弃疾一路急行军五十里地,方到达伏击地点。没过多久,便遇到了匆匆赶来的方州。众人这时始佩服路弃疾,若是他们真的停下来歇息,晚上半个时辰,则要与方州所部错过了。

    路弃疾立刻下令,全军向方州军发起攻击。

    方州军没想到这个地方还会有隋军,直接被对方打懵了。此时他也不知道伏兵有多少,只知道一头扎进了对方的伏击圈内,怕是在劫难逃了。

    方州见是隋军,暗暗叫苦,但没有办法,前后伏兵,后有追兵,北侧是白鹄山余脉,南侧是北苕水,他数千士兵被挤在一片狭长区域,根本无法腾挪转移。今日若想脱难,唯有战胜对方。

    然而方州这么想,但他手下的士兵却没有这个觉悟。

    方州手下的贼匪见到隋军便一哄而散,四散逃命去了。唯有方州一个人组织军队,根本无用。

    路弃疾带着部下向贼匪发起了猛烈地攻击,直接便将贼匪的前军撕扯的四分五裂。

    黑暗的夜里,满是杀戮和绝望。

    眼看局势已经倾颓至此,方州也没有死战的决心与勇气,只得丢下部队,向东逃去。

    这一次他让部下为他拦住隋军,然后逃得了性命。方州倒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他背上有整整一袋黄金,都是他这些日子的搜刮,往后逃到吴郡、江都,有这些积蓄,他也能做个富家翁,强自在这里为盗匪,还不知道哪天死了。

    方州带着七八个部下狂奔了一夜,终于摆脱了隋军,但也不知道逃到哪去了。一夜奔波,众人人困马乏,彼辈不堪,已经无力再逃。

    方州带着人闯入一个十余户的村子,进入村子中最大的一户人家,便将男子杀光,又将女子好好蹂躏了一番,以泄了逃命这股邪火。

    众人又让人弄了一桌席,各自大吃大喝一顿,酒足饭饱之后,便搂着被掳掠的女子去酣睡了。

    方州的麾下有两兄弟,兄长叫方闿,弟弟叫方融,都是方州的一家子。不过当弟弟的方融心眼活,对方州的财货垂涎久了。这一次他眼看方州已经失势,未来指不定如何,便劝兄长,不若趁机杀了方州,抢了方州的金子,然后带着方州的脑袋去投隋军,必得厚赏。

    方闿这些日子跟着方州吃香的喝辣的,也不甘心再过会穷苦的生活。

    二人遂恶向胆边生,趁着方州等人不备,一个一个将一众同袍全杀了,又提着方州的脑袋,前往隋军处而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