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五章 首鼠两端

    众人定计之后,便秘密组织身边的家丁、扈从,积聚力量。不少人身上虽然有各种官职,但实际上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而且兵马调动太过于显眼,这个时候能依靠的只能是私兵。
    幸好这群管理子弟私兵众多,也积聚了不少人马。
    这一日城头大战之后,双方又是不分胜负。贺若祥、贺若协兄弟便邀请张瑾前往帐中一叙。这两人以请求张瑾向天子进言,用兄弟二人为将的理由宴请张瑾。张瑾往日跟贺若兄弟关系甚好,也不便拒绝,便趁夜赶到二人帐中。
    张瑾进入贺若兄弟的大帐,有些吃惊。因为帐中不仅坐着贺若兄弟二人,还有皇甫偲、李安远、乞伏周等人。
    众人分列两侧,留了中间一个空位。
    张瑾看着贺若兄弟便问道:“辅和(贺若祥的字),这是作何?”
    这时皇甫偲不待贺若祥说话,便站起来说道:“张将军,我等此来,乃不请自来,是有一事要向将军请教,还请张将军恕罪。”
    而李安远、乞伏周二人,也一左一右靠到张瑾的身后,守住了帐门。
    众人之人多关陇之人,张瑾大多熟识,再说看皇甫偲等人的样子,张瑾也清楚自己若是不听他们的请教,怕是走不出去了。
    只是张瑾不知众人用意,又不想盲目开口,便坐到上首,也不说话。
    张瑾不说话,皇甫偲却是说道:“今日一番血战,听说西门又伤亡上百人。连续大战这么多日,张将军以为我军可否守住雁门城?”
    张瑾不解其意,又素来谨慎,便说道:“我三军将士用命,雁门城固若金汤。始毕可汗蕞尔蛮夷,如何是我军对手。”
    皇甫偲却是不满意张瑾的话,又问道:“张将军真这么认为?突厥人几次攻到城墙之上,若非幸运,雁门城早就破了。今雁门城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为突厥兵马淹没,这也能是固若金汤?”
    张瑾没想到皇甫偲直接戳穿了他的伪饰,直盯着看着皇甫偲问道:“皇甫郎中,意欲何为?”
    皇甫偲神色如常地说道:“在下并没有什么意思,只是有些话一直憋在心里,今日见到将军,不吐不快。
    昔日这大隋江山,是我等之先祖勠力同心,一同打下来的,只是让先帝做了天子,并不代表这天下就只是他杨家的。可自杨广登基之后,任用关东、江南小人,排斥我关中群贤,这天下还有我等半分之事。我等顾念苍生社稷,忍辱负重,可杨广却视我等退让为软弱,步步紧逼。
    杨广小儿若是能治理好天下还则罢了,可将军请看今日之天下,自杨广登基以来,整日巡幸,滥用民力,好大喜功,大兴徭役,导致群盗并起,诸匪肆虐,山河零乱,民不聊生。可杨广却不仅不思自醒,反而继续任用奸佞,宠信小人,排斥贤良,屠戮忠臣,以致落到今日为蛮夷之君困于孤城的下场。
    此乃天弃杨广,才使得他受到这样的惩罚。
    天下苦杨广久矣,已经到了不得不起来反抗的地步。我等诸公,心忧天下,愿同仇敌忾,讨伐昏君。张将军乃大隋重臣,名声显赫,何不与我等一同联合,推翻杨广暴政,重建大隋盛世。”
    皇甫偲说得慷慨激昂,周围众人皆是心中振奋。
    只有张瑾坐在那里,刚开始还有些惊慌,可了解到众人的心意,却是心中耻笑,说得冠冕堂皇,还不是天子动了这群人的利益。今日这群人将他诓到这里,是要挟持他以讨天子了。
    张瑾很清楚,若是他直言反对,必不能幸存。此乃杀头的大祸,不是盟友便是敌人。
    不过张瑾也不想参与到众人的叛乱中,他谨慎了一辈子,事事小心,实在不愿到老了再用身家性命去赌更进一步。
    于是张瑾似乎有些手滑,袖子中的令符滑了出来,掉在了地上。
    皇甫偲眼疾手快,不等张瑾捡起来,便立刻上前捡起来拿在手中。张瑾要了两次,皇甫偲不给,张瑾便不再多说。
    眼看众人盯着自己,张瑾坐在榻上,一动不动,却是说道:“我是大隋天子之臣,不会附逆的。”便不再发一言。
    李安远等人大怒,便要上前威胁张瑾。
    皇甫偲摆摆手,止住了众人。从刚才意外得到张瑾手中的令牌,皇甫偲便明白了张瑾的用意。这个老小子既怕死,又害怕他们失败了,他也受到牵连,便孤意装作不从,却将令箭交给他们,好两边都不得罪。若不是他故意将令箭掉出,皇甫偲等人又怎么知道张瑾令箭在手。
    皇甫偲看透了张瑾的用意和心思,知道对方不会成为自己一方的阻碍,因此没有再进一步胁迫对方,都是关陇的人,他也不想和对方撕破脸。
    当然若是张瑾能加入他们的行列,到时候便可让人名正言顺地打开城门。但看样子张瑾不会答应。
    不过这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因为护驾诸军构成复杂,原本相互之间各不统属。此时诸军守卫雁门,算是一场临时战役,虽然来护儿将军队一分为五,分别负责四门防御和中军救应,但各部将领和军队很多都不认识。
    临时指挥,自然没法刻制印信或者是虎符。为了方便统帅,杨广便下令诸将凭借他赐予的令符调动军队,各军是认符不认人。
    这正好给了皇甫偲机会。
    既然获得了张瑾的令符,便能借此掌握西门的军队。
    因此皇甫偲便说道:“今日之事还请张将军恕罪,烦请张将军暂时留在这个帐中,我等事情办完了,便将将军放出来,还请将军不要乱动,以免发生误会。事成之后,皇甫偲亲自前来与将军道歉。”
    张瑾用鼻子发出一个“哼”声。
    于是皇甫偲让人将张瑾看管起来,又和众人商议起事。
    皇甫偲决定以他和贺若祥、贺若协、李安远等人带领众人集合的私兵,接管北门,然后放突厥人入城;至于乞伏周等人,负责在城中制造混乱,防止杨广趁机而逃。
    贺若祥时为奉车都尉,便私自调动了一批铠甲和弓弩,交给众人。
    此时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第三十六章 紧急时刻

    救应使,相当于三军的后备队,哪里需要便往哪里调动。
    黄玠虽然不愿意插手兵权,但雁门城中实在无人可用。范安贵战死后,杨广只得命黄玠代领其军。黄玠自言年老多病,怕误了王事,不敢任之,来护儿乃自言代守北门,以黄玠为救应使。
    黄玠无法推辞,只得领受。
    在其位谋其正,虽然黄玠不愿担任救应使,但既任此职,便不敢有丝毫懈怠。救应使本来就是出现在最危急的场合堵缺口的,一旦出错,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这几日自赴任之后,黄玠便不辞辛劳的日夜巡逻。这些日子他就没睡个安稳觉,每夜都要亲自带人巡查一圈,再三确认没有疏漏。此时城中军民的情绪紧张到了极点,到了夜晚,更容易出现动乱。
    这日夜间子时,黄玠又带着人前往各城巡查一圈。
    在西城武府附近,遇到一批运送武器的民夫。黄玠让人上前检查,并未发现问题,于是又亲自问询,对方言是往北门运送的物资。
    黄玠没发现什么问题,便让人放行,只是心中有些疑问,北门怎么大晚上的让人运送物资,还多是铠甲和弓弩。这个时候,弓弩替换比较可能,但铠甲应该不需要大批更换吧。
    而且现在没有敌情,没必要晚上运输。
    黄玠有些不放心,于是让亲兵跟上前去,看看对方到底往哪去。
    过了一会,亲兵前来汇报,果不出黄玠所料,这群人没有前往北门,而是兜兜转转地到了西门附近一处民房,然后将装备运了进去。
    这群人也是胆大,沿途丝毫不避人,应对盘问也很得体,因此竟无人发现他们的破绽。若不是黄玠警惕性强,也让这群人蒙蔽过去。
    听闻此事,黄玠有些警觉,他确定对方肯定不是正儿八经的守城官兵,只是不清楚这些人要做什么。
    于是黄玠让人紧盯着这群人的踪迹。
    很快又有人回报,从此房子里出了二百多人,浩浩荡荡地往西门而去。
    黄玠心中明了,这群人怕是要趁夜间夺门,于是赶紧带领部队赶上。虽然还不清楚对方的底细,但黄玠已经闻到一股浓浓的阴谋的味道。
    但很快发生的事情让黄玠大跌眼睛,对方竟然毫无阻拦地上了城墙。黄明远有些不明觉厉,难道西门的守将张瑾也跟这群人有牵扯。
    黄玠不敢赌其中之万一,立刻命人前去通知天子和其余三门守将。
    张瑾是西门守将,手中也有数千军队,一旦其丧心病狂地打开城门,其后果不敢想象。
    就在这时,城头上传令,打开城门。
    黄玠大惊,知道对方要动手了,也不敢隐藏,忙带着人向城门处涌去。
    城头守兵见到黄玠,便大声问道:“汝等何人?”
    黄玠也大声回道:“吾乃卫尉卿黄玠,奉天子之命救应四门诸军,我且问你们,尔等为何打开城门?”
    城头一时语塞,他为什么打开城门,他们奉命打开城门。
    城头守将去看皇甫偲,皇甫偲也没想到突然有人半道杀出,误了他们的事。按照原定计划,他们拿出令符,传令城头守军,奉天子命接管西门。然后又以出城突袭突厥人为由,命守军打开城门。本来一切顺遂,眼看突厥人就要杀来,谁能料到突然杀出了一个黄玠。
    这时黄玠又大声喊道:“无天子诏令,擅开城门者,以谋反罪论处,诸将士不得自误。”
    皇甫偲没法和黄玠对峙,又见黄玠喝止住众人,于是急中生智,大声喊道:“他们是混入城中的反贼,意图夺取城门,尔等速速听命,剿灭这群叛贼。”
    皇甫偲一喊,声音传得老远,双方立刻相互紧张起来。
    黄玠担心生乱,大声喊道:“尔等不得为贼人所欺瞒,这群人才是混入城中的反贼。守卫西门的张瑾将军何在,速速出来见我。”
    张瑾当然不在。
    这时城头上的守将心中也有些生疑。本来他见到天子令符,自当遵命,但现在主将张瑾不在,而城上、城下两方又出现的对立。此人不敢轻易决断,便大声说道:“诸位稍待,我且命人前往行宫,令天子裁决今日之事。”
    皇甫偲当然不敢,闹到杨广那里他不就露馅了,于是他恶从心起,突然从怀中抽出一把匕首,狠狠地扎到对方胸中,然后一用力,将对方掀下了城头。
    “我奉天子之命接管西门,尔等胆敢不从者,立杀之!”
    皇甫偲的突然变脸惊住了所有人。不少人为皇甫偲所惧,竟然犹豫起来。
    黄玠眼看对方心狠手辣,立时便杀一人,于是喊道:“诸位莫动,我已将此事禀报天子,天子的使者马上就到,谁敢动者,便是心虚。众人先关上城门,等天使到来。”
    众人原本准备动手,此时又停住手了。更有人上前去关刚打开的城门。
    皇甫偲眼看城门要被关住,此时也顾不得遮蔽其身份,大喊道:“守住城门!”
    皇甫偲早就让部下进入城门洞子,跟随守军打开了城门。此时只要守住一刻钟的时间,等到突厥骑兵杀到,他们便立于不败之地了。
    听到皇甫偲的命令,原本被皇甫偲带来的私兵,此时也纷纷向身边的隋军举起来屠刀。
    城门处涌着上百名皇甫偲带来的私兵,各持刀矛,一时旁人根本进不得前。
    黄玠清楚,时间一久,突厥人必至,这城门若是关不住,便真的要丢了。于是黄玠大喊道:“这是叛贼,诸位随我夺回城门,也好将功折罪。”
    原本城头上一头雾水的守军也反应过来了,对方真是造反啊。
    双方很快混在一起,隋军数量远多于对方,只是城门处狭窄,一时无法夺回城门。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度过,双方僵持,再耗下去,突厥人真的要来了。
    这时黄玠命人持矛突击,他亲自带着人为前锋,务必关上城门。
    此时站在城头之上,能远远看到对面突厥人营中人头涌到,骑兵的马蹄震得大地在颤抖。
    皇甫偲心中大喜,恨不得放声大喊,突厥人要杀过来了。

第三十七章 箭镇万军

    雁门的城下,杀声四起;雁门的城内,血流成河。
    皇甫偲站在雁门城头,望着混乱的隋军,望着眼看就要到达城下的突厥人,忍不住想放声大笑。什么杨广,什么黄玠,都得死在突厥人的屠刀下。
    可皇甫偲很快便感觉到空气的凝结。
    忽然之间,皇甫偲发现自己无法说话亦无法动了。周围的人影都好像静止了一般,凝固在他的面前。
    这时鲜血从皇甫偲的喉咙里喷了出来,皇甫偲双手紧握住脖子,可用尽力气也无法堵住快速流出的鲜血。
    突然他感觉自己全身都失去了力气,摇摇欲坠,然后晃了两下,真的从女墙处翻了下来,摔到地上,摔得粉身碎骨。
    城下不远处,一员小将刚收起自己的长弓。此人正是黄玠的四儿子黄明景,两百步的距离,一箭封喉。
    皇甫偲坠落城楼之后,早有人上前剁了他的脑袋。
    此时有人大喊:“贼首已死!”
    贺若协等人见皇甫偲身死,心中大惧。一众人被隋军杀的连连后退,只得守在城门处,坚守待援。
    此时城头的隋军已经可以清晰看到远处突厥人狰狞的面容。
    黄明景冲到城下,大喊道:“梁泰,御敌。”
    这时黄明景身后一黑面黄须的壮汉,手持一柄长杆狼牙棒,冲入人群。此人有千钧之力,一杆狼牙棒打的面前之敌是脑浆迸裂,人仰马翻。
    一众叛贼,根本无力阻挡。
    这时贺若祥高喊着“上前杀了此人”,但梁泰如人形坦克一般,突杀向前,沿途无阻。
    很快梁泰杀到贺若祥面前,高举狼牙棒,向着贺若祥砸去。贺若祥惨叫一声,头颅塌陷,脑浆迸裂,死于非命。于是梁泰突杀到城门处。
    黄明景在后持弓掩护,连射杀数人。叛贼不敢上前,梁泰乃跳落下马,上前扛着数百斤的城门便关去。这城门是上好的枣木打制,外面还包裹着铁皮,钉着粗大的铜钉。寻常时候,非得十余人才能推开。
    只见梁泰怒目圆睁,青筋暴起,使出浑身的力气,将两扇城门推到了一起。而城外的突厥骑兵,离着城门只有数十步,眼睁睁地看着雁门城的城门被关上。
    梁泰用木栓插住城门,全身已经失力,只得倚在城门内侧守护。
    城中的贼匪不过二三百人,城门关闭,他们失了最大的依仗,很快为隋军屠杀干净。贺兰协眼看兄长被杀,自知难以幸免,于是冲入隋军之中,最后被乱刀分尸。
    只有李安远在城头上见势不对,竟然从城头跃起,跳到城下。亏李安远命大,这么高的城墙,竟然没有摔死,一瘸一拐地逃向突厥人的阵营。
    城头一箭飞至,正中李安远脚踝。李安远惨叫一声,扑倒在地,这次他就是不死,也得成瘸子了。
    城门之内,尽是尸体。黄玠登上城头,望着城外铺天盖地的突厥兵,也不由得暗道侥幸。今日若是晚上一步,突厥人便入城了。
    只是虽然千钧一发,但隋军自不能弱了士气,黄玠乃高声大喊道:“城外突厥狗贼,今无计可施矣,不敢攻城,只知偷偷摸摸,可知羞否?”
    城头上的隋军哄堂大笑。
    城下的突厥骑兵统帅贺木达望着城头上耀武扬威的隋军,忿恨不矣。他恨不得此时命令全军攻城,好给隋军一个教训。不过贺木达也算是一员宿将,很清楚夜间攻城的不利。况且他们这次是来偷袭的,又没带多少攻城武器,贸然出击,必然死伤惨重。
    此时贺木达不禁深恨力主他们出击的勃帖了。
    昨夜巡逻的士兵被城头上的羽箭射中,但是此人发现射他的羽箭竟然去了箭簇,箭上还带着一封信。此人不敢擅专,立刻上报给上级,于是一层一层,这信便连夜送到了始毕可汗的营中。
    始毕可汗见信也是吃了一惊,概因信上只写了“明日丑时三刻西门”,其它消息全无。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皆没有什么好的解释。不少人还以为这是隋军故意消遣他们。
    不过始毕可汗想起史蜀胡悉曾经告诉他在雁门城中有隋人愿为内应,便猜测这个消息应该是城中的内应送出的。
    于是始毕可汗决定明日夜里,突袭雁门城的西门。
    军中不少人反对此策,仅凭一封真假难辨的信,便相信隋军之中有内应相助,实在是太荒谬了,若这是隋军故意设下的圈套,贸然出击,岂不落入隋军的陷阱之中。
    这时始毕可汗的宠臣勃帖,站了出来,扬言“突袭之兵,可先占据城门而不进入,到时候无论是真是假,突厥兵力远胜隋军,都可得胜。”
    勃帖是西域人,后来流落漠北,靠着能说会道,成为了史蜀胡悉手下的小吏。又趁着史蜀胡悉为裴矩所杀的机会,不断向始毕可汗献言献策,讨得始毕可汗的欢心,成为了始毕可汗的心腹。
    始毕可汗听得勃帖的话,觉得有理,于是力排众议,命诸军从之。
    贺木达作为先锋,马不停蹄地赶到雁门城下,最后只看到雁门城被关闭的一个情景。今夜大军一番折腾,却徒劳无功,别提多郁闷。他既不能怪始毕可汗,又不能怪自己,只能怪勃帖了。
    贺木达眼看隋军挑衅,于是喊道:“隋人休得猖狂,等我大突厥打下雁门城,将尔等尽杀之。”
    贺木达以为自己是恐吓,但在隋军看来,这就是让他们同仇敌忾的号角。
    看着城下骑在马上肆虐的突厥人。
    黄玠拿过一把大弓,张弓搭箭,射向黑暗之处。
    “啊!”
    只听得一人翻身落马。
    此箭无声而胜有声,是对突厥人最好的回击。
    突厥人军中,鸦雀无声,而城头上的隋军阵中,先是无声,接着便是爆发出高亢的喝彩之声。
    此时的隋军,士气高涨,一扫之前因皇甫偲叛乱而产生的郁气。
    贺木达眼看隋军气势高涨,麾下却因为对方一箭,而士气大落,知道再留下来也讨不得好,只得下令撤兵。
    回营的路上,贺木达在心中暗暗恨到,这一次不怪他,是勃帖胡乱献策才导致现在局面的。

第三十八章 大好头颈,谁当斫之

    黄玠守住了雁门城的西门,实际上便是彻底挫败了皇甫偲等人的阴谋。虽然之后乞伏周等人按照原本筹划的,在城中放火、生乱、造势,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很快为闻询赶来的隋军所歼灭。乞伏周在混战之中被杀,而柳謇之则被生俘。
    一众主谋,除了李安远侥幸逃脱性命,其余或死或俘,全被拿下。
    杨广没受到什么惊扰,但刚收到黄玠的报信时,惊慌异常,若不是众人拦着,就让宇文述率人护送他突围了。
    不得不说,杨广在这一次雁门之围中,表现的实在太差劲了。又是抱着儿子大哭,又是慌张的要突围,以往的天子之威严荡然无存。
    也就是从这一次开始,杨广身边的人发现杨广其实也就是一个凡人,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也会恐惧,也会慌张。而在此之前,他在众人心中,即使是一个暴君,也是一个可怖的暴君。
    于是御极天下达十年之久的杨广终于跌落到了凡间,无数人各种各样的野心喷薄而出。
    就连在杨广面前唯唯诺诺、胆小甚微的虞世基也敢于大大方方地蒙骗天子了。天子是人又不是神。
    不过皇甫偲等人的叛乱被平定之后,杨广的胆气又来了。
    或许是这场叛乱惊到了杨广的小心脏,使得杨广满是怨恨。他下令凡是参与叛乱者,无论主从,一律诛杀,夷三族;主犯柳謇之则被腰斩。就连皇甫偲这些死人也不放过,全部肢解其尸体。
    似乎只有处置这些失败者,才能使得杨广一舒胸中之恶气。
    当然一开始便被皇甫偲等人控制的张瑾也没有落到好下场。
    幸好皇甫偲将张瑾囚禁起来,旁人不知道其情,以为张瑾坚贞不屈,令符也是被皇甫偲夺去的。
    张瑾也以此推脱自己没有从贼。他因为性格懦弱,不与人争斗,朝中与其交好的人不少,于是朝野内外很多人为其进言开脱,杨广这才没有将其以从逆处置了。不过终究是张瑾的失职导致西门差点被叛贼攻破,张瑾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天子革去官职,除去名籍。
    杨广又下令追查附逆之人,凡是与皇甫偲等人有牵扯的,一律处置。一时之间,城中闻反贼之名而色变,朝堂内外,数百人牵扯到叛乱之事,被下狱问处。更有人在此或排除异己,或浑水摸鱼,朝堂内外,纷繁杂乱。
    纳言苏威眼看局势越来越乱,忙进言杨广,此时雁门尚未解围,终需以守城为主,不可因叛乱之事,导致城中人心浮动,耽搁了守城。
    杨广还是担心自己的安危,怕耽误了守城之事,这才允了苏威的奏请,没有使得这场乱后处置继续扩大化。
    不过经历了这场内部叛乱,杨广更加不信任朝中的官员。
    皇甫偲、李安远、贺若祥、贺若协、乞伏周等等一大批人都是关陇子弟出身,当初的二代、三代。
    今日众人联合起来叛乱,很难讲不是关陇世家已经联合起来要造反了。
    对于杨广这种从小便生活在权利顶峰的人来说,或许治国安邦的能力不那么突出,但是权力斗争是一刻不敢忘的。
    杨广与关陇世家不是阶级上的矛盾,而是权利分配的矛盾,并非你死我活。只是杨广控制不好这个度,面对关陇世家,一直显得咄咄逼人,最后双方闹崩,才落得要分道扬镳。
    这一次叛乱,虽然远不如当初杨玄感之乱那么规模庞大,但其实带来的信号更可怕。
    杨广此时无力追究。
    面对已经逐渐变成敌人的关陇集团,杨广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瑾被撤职后,无人可用的杨广只得命黄玠为西门守将,守备西门,旁人他已经不敢信了。
    这一次力挽狂澜、及时平叛的黄玠,杨广升为右光禄大夫;而射杀皇甫偲的黄明景,也被恩赐太子备身左右。
    黄玠跟来护儿、樊子盖一样,跟关陇世家没太多牵扯。
    杨广又命宇文述代右侯卫将军赵才守卫南门。一旦城中再次出现什么异常,他便能直接从南门突围。杨广在行宫处集结了数千匹战马,又调集了近两千名骁果骑兵随时待命。一众亲近之人,也被带到他寝殿附近保护起来。
    杨广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杨广又命亲信将领司马德戡带领禁军日夜不停地巡视全城,凡有可疑踪迹者,可先斩后奏。此时的杨广已经有些草木皆兵了。
    这场动乱似乎出现的有些不现实,没两日众人便似乎淡忘了。
    突厥人仍旧是攻城愈急,隋军守得还是捉襟见肘,每日伤亡无数,城头上已经被鲜血覆盖。
    若不是行宫外面还吊着皇甫偲等人的脑袋,这次动乱还真跟一场梦一样。
    杨广每日待在行宫之中,无所事事。他既不愿与士兵们同仇敌忾,也不愿再听那些永远都是坏消息的军报,只得在行宫里以酒色来麻痹自己。
    杨广每日饮酒无数,又和妃子、宫娥嬉戏,虽然能麻痹神经,可忧愁难消,再加上酒色无度,杨广很快便消瘦起来。
    这一日萧皇后给杨广整理头发,杨广看着铜镜里面容颜枯槁的自己,摸着自己的脖子,不由得哀叹道“大好头颈,谁当斫之。”
    萧皇后大惊失色,手中的梳子都掉在地上。她上前劝慰杨广,“圣人不可失了锐气!”
    只是杨广似乎真的有些灰心丧气,无奈地说道:“我被困于此地,是生是死都无法掌握,还能有什么锐气啊?”
    萧后听了面上一暗,也无言以对。
    杨广摸着自己有些枯槁的脸,叹气道:“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啊?”
    萧后此时也忍不住劝道:“圣人,此时天下尚在圣人手中,忠臣良将无数。只要圣人能够亲贤人,远小人,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或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若是旁人这么劝杨广,被推出去砍了也未可知。只是萧后不是旁人,是与杨广同床共枕三十年的妻子。
    也不知杨广是否听进去妻子的话,只是说了一句“以后再说吧。”

第三十九章 飞狐径

    黄明远于六月二十二日到达蓟县,六月二十四日一早,从蓟县出发,赶往雁门。沿途八百余里,黄明远计划十二日内抵达。
    十二日的时间看似宽松,但从幽州向西,便是巍巍太行,沿途尽是险关要隘,还有盗匪相阻,很是难行。
    过了涞水(今拒马河上游),大军便进入上谷郡。上谷一地,太守郭绚,郡尉兰兴浴,俱是黄明远从涿郡排挤过来的。二人能力倒也不差,郭绚出身寒微,历数州司马长史,皆有能名。而兰兴浴也是老将,刚严正直,不避权贵,以称职知名。
    只是天下形势如此,非二人之力所能挽救。自卢明月、王须拔、魏刀儿等人先后起于上谷,肆虐地方,把个好好的上谷郡弄得一片混乱。
    上谷本就是边地重镇,素来出产雄兵,刘秀起家的部队便是渔阳骑兵和上谷突骑。
    此时上谷郡内,各地据城自保,身为太守的郭绚能控制的只有郡府所在地易县(今河北省易县)一城。
    黄明远向西救援雁门之时,离雁门郡一步之遥的郭绚,竟然也遭受了王须拔的主力围城。王须拔造反之后,南下攻克高阳,以此为中心扩大势力范围。卢明月兵败之后,他又趁机占领遂城(治今河北省徐水县西遂城)等地,成为了河北大地一股极强的势力。
    大业十年四月,王须拔联合好兄弟魏刀儿,起兵十余万北上上谷郡,围困易县。
    黄明远此时顾不得救援郭绚,便令刘云芳为将救援上谷,讨平逆贼,而黄明远本人则率军继续向西。
    隋军沿着涞水逆流向上,到达飞狐县。同罗部大将同罗遏鲁正在进攻此地。
    同罗斜也长于军事,祖君彦也清楚河北形势,铁勒联军进入雁门郡之后,同罗斜也便第一时间命其弟同罗遏鲁占领灵丘,向东攻打飞狐。
    飞狐古道,两岸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有余里。飞狐关建在峡谷口之北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幽州往西,飞狐径是通往河东最迅捷的要道,也是华北平原直接勾连代北防线最重要的道路。占领了这里便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整个胡人军队侧翼。
    同罗斜也使其弟攻打飞狐,便是担心黄明远的主力从辽东赶来,倾盆而下,故提前在隋军进击要道上进行阻拦。
    入隋以来,随着中原王朝的防线不断北移,飞狐径的战略位置也有所降低。现在连上谷都不算边郡了,哪还有胡虏能突击到飞狐。于是飞狐关守军只有不到千人,由鹰击郎将张俭驻守。
    张俭是黄明远麾下将领张植之子,出身范阳张氏,门荫入仕。
    同罗遏鲁拥上万人前来,而张俭手中只有八百人。
    不过同罗遏鲁眼看飞狐径天险,考虑到难以攻下,便派遣归降的汉将在城外远远地劝降。
    此时张俭不过二十余岁,锐气正盛,便在城楼上回道:“尔等走狗,不必多说,今不过一死,你去告诉你的主子,若是不怕死的,尽管前来。”
    同罗遏鲁又再派人前来劝降,还是张俭的旧识灵丘令葛祥。
    葛祥昔日与张俭交好,双方还有姻亲关系。同罗部攻打灵丘城时,时为县令的葛祥眼看胡虏围城,心中畏惧,也不作抵抗,便命人打开城门,投降了同罗部。
    张俭见旧友降虏,心中大怒,于是拈弓搭箭,指着对方大喝道:“我前言已定,汝不必再言!葛祥,今汝降虏,是为汉贼,你我今日,割袍断义,不复旧情,今日看我诛贼矣。”于是一箭将葛祥射死。
    同罗遏鲁闻之大怒道:“这汉狗太无礼了,攻下此关,一个不留。”
    于是同罗遏鲁指挥部队攻打飞狐关。
    此时的同罗部已经可以熟练的打造攻城器械了,于是军中搭起十余架云梯,一架云梯上有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众人向隘口冲来。
    铁勒人在营中,擂鼓四起,关下士兵射箭掩护。
    张俭站在城头,望见城下的胡虏竟然打造出云梯攻城,于是命部下各执火箭,分列关隘两侧,待云梯近城,一齐射之。
    铁勒人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各军并不擅长使用云梯攻城。
    于是关上火箭齐发,云梯尽着,梯上军士多被烧死。城上矢石如雨,铁勒人在狭窄的隘口无处躲避,纷纷后退。
    同罗遏鲁眼看云梯攻城不顺,又令人拉来冲车,四面鼓嗓,呐喊而进。
    张俭又急命士兵运来石块,从石头上凿眼,然后用葛绳穿过,做成飞石,等到胡人的冲车来到关下,便用飞石捶打。铁勒人不防,冲车皆被隋军打折。
    同罗遏鲁大恼,却无计可施。
    铁勒人昼夜相攻,同罗遏鲁为了破关用尽了心思,但张俭据险自守,从容应对,见招拆招,没让同罗遏鲁占得丁点便宜。
    等到黄明远赶到飞狐径,此雄关要道仍旧掌握在隋军手中。
    见到黄明远,张俭虽然心情激动,却是从容不迫,对于黄明远的问题也是对答如流,很有大家风范。
    黄明远对张俭的从容应对很是赞赏,小小年纪,不卑不亢,已经是有大将之风。黄明远已经很少对人如此高看。此子从历史上的表现来看,天赋不错,多加培养,又是一员良将。
    眼看张俭只是一个小小的鹰击郎将,于是命其为麾下亲将,兼领大将军府兵曹行参军。
    张俭今日,一步登天。
    黄明远率领大军赶到飞狐关后,同罗遏鲁反应很快,立刻收缩防线,退了回去。
    当今整个同罗部中,同罗遏鲁也算是一流的名将。
    黄明远并不想在飞狐与同罗部战上一场,因此并不阻拦同罗遏鲁的撤退。不过黄明远让人给同罗遏鲁送了一封信,让他代为转交给同罗斜也,黄明远率军西进,旧友重逢,为叙旧情,请同罗斜也至灵丘城一会。
    同罗遏鲁之前收缩防线,只是因为谨慎,但现在听闻对面的统帅是黄明远,心中大惊。对于同罗部的人来说,黄明远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同罗遏鲁也知道自己恐不是黄明远的对手,于是连夜整点兵马,向灵丘撤去。

第四十章 两雄相会

    同罗遏鲁连夜从飞狐撤退,黄明远调动部队,紧随其后。大军过了飞狐径,便是进入了河东。

    此时同罗斜也正和始毕可汗在雁门城围攻隋军。

    攻城战最是消耗人力、物力,双方打了这么多日,同罗部伤亡惨重,每日新增添的伤亡布满了营帐,但攻城之事始终没有什么成果,同罗斜也也是心急的很。

    不过铁勒联军从塞北南下,先后占领了繁畤和灵丘二县,又攻破了雁门郡大小十余城,光是掳掠、缴获都是赚的盆满钵满。

    铁勒诸部眼看收获不少,不愿再继续围攻雁门坚城。既然可以很轻松的掳掠,谁又愿意在隋军的坚城下撞得头破血流,很多部落都是归心似箭。

    这日同罗斜也正在军中指挥攻城,其弟同罗遏鲁传信军中,大隋将领黄明远率军西进,已到达飞狐。

    同罗斜也闻之大惊,从雁门到辽东两千余里,黄明远难道是飞过来的吗?

    同罗斜也虽然对黄明远充满了仇恨,但面对黄明远是屡战屡败,心中也着实畏惧的很。这一次听闻黄明远西来,同罗斜也竟然下意识的想要撤退。

    其麾下大将同罗休哥和谋士祖君彦也建议同罗斜也撤退。

    同罗部刚缓过气来,实力远逊于隋人,且此战他们已经收获颇丰,是时候要返回草原消化一段时间,没必要与黄明远决战。再说这一次主导围攻大隋的是突厥人,将大隋得罪死的也是突厥人,他们返回草原,既可以坐山观虎斗,还可以联合大隋,对付突厥人,以求独霸草原。

    不过同罗遏鲁送来的除了黄明远西进的消息,还有黄明远对同罗斜也的邀请。

    面对黄明远的邀请他前往灵丘,同罗斜着实不解。虽然双方交手无数次,但他真还不认识黄明远,更没有见过黄明远。

    祖君彦建议同罗斜也一面进行撤退的打算,一面前往灵丘城一会黄明远,看看黄明远的真实意图。

    于是同罗斜也便命人来见始毕可汗,言河北隋军,已经组织十多万的勤王之师从飞狐赶来,正在攻打灵丘。其麾下同罗遏鲁部被包围,他要前往灵丘救援。

    对于始毕可汗,这更像是个通知。

    始毕可汗惊愕于隋军援兵到来的迅速,虽然不情愿,却没法阻拦同罗斜也。双方只是联盟关系,不是主从关系,他干涉不了同罗斜也。

    于是同罗斜也带着麾下数万铁勒联军向东而去。

    同罗斜也赶到灵丘城之后,便发现隋军已经在城西驻营,但并没有对同罗部驻守的城池发起攻击。

    黄明远难道在等他到来,好一起歼灭?

    同罗斜也想想都觉得疯了。

    隋军眼看同罗部援兵到来,也不阻拦,任由同罗斜也率部进城。

    同罗斜也入城不久,便有隋军来到城下送信。言隋军大将军请同罗大酋长出城一会,为示公平与诚意,双方各许带五人赴约,不许带弓箭。

    同罗斜也弄不清楚黄明远想干什么,难道他和黄明远还有什么好谈的?

    不过同罗斜也也不愿弱了气势,便慨然赴约。

    两军在城外列阵,双方各自出阵,黄明远带着雄阔海、苏穆、高开道、张俭、杜如晦五人来到阵前。同罗斜也也带人依约前来,双方隔着有百余步停下了脚步。

    这是同罗斜也第一次见到黄明远,这就是那个让他恨到骨子里的人。他两眼紧盯着黄明远,似乎要将对方的样子刻在心头。

    同罗斜也甚至有种策马上前杀了对面这个男人的冲动,他的霸业,他的族人,他的部落,都毁在了这个男人的手中,一次又一次。

    只是同罗斜也屡受挫折,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急性子。

    同罗斜也骑在马上,眼神阴鸷,盯着黄明远。

    “卫公招我来何事?”

    同罗斜也打量黄明远的时候,黄明远也在打量对方。

    这是一个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没有提前陨落的枭雄,也是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屡战屡败的枭雄。若是同罗斜也知晓了历史,不知道他是该感谢还是该怨恨自己。

    大抵还是怨恨吧。

    说来也奇,在这个时代,黄明远至少打败了同罗斜也三次,也把对方当做了真正的大敌,但双方却从未在战阵中交过手。

    黄明远每次给同罗斜也布下埋伏,都让他逃了。

    若是双方若是走在街道上,真的会把对方当成路人。

    同罗斜也先开口,黄明远挽住战马说道:“同罗大酋长,久违了。想到与同罗大酋长交手这么多年,旧谊深厚,竟然缘悭一面,实在遗憾。今日同罗大酋长入塞,我为地主,若是再与大酋长失之交臂,实在是令人抱憾,这才自作主张,邀大酋长一晤,还请大酋长莫怪在下唐突。”

    黄明远中气十足,四面都是黄明远的声音。

    同罗斜也眼皮也不翻一下,自己对面这个敌人,面善心黑,看似跟个善人一般,最是能算计人。

    “我与卫公怕是没有什么旧谊,只有仇恨吧。”

    黄明远笑道:“大酋长此言差矣,你妹妹差点嫁给我弟弟,若是这桩姻缘能成,咱们两家还是亲家呢,怎么能说没有旧谊。”

    高开道闻之笑了一嘴,雄阔海立刻瞪了他一眼。

    黄明远接着说道:“不知大酋长的妹妹可还好,还请大酋长给她带句话,我当年允她嫁入黄家的承诺,今日依然有效,只要她愿意,就是我黄家的媳妇。”

    同罗斜也立刻便被黄明远激怒了。

    “黄明远,休得逞口舌之快,你也敢肖想我妹妹,真是痴心妄想。”

    这时同罗斜也身边的祖君彦连忙低声说道:“大酋长勿中了黄明远的计谋,他在故意激怒大酋长。”

    这时同罗斜也也冷静下来,一勒战马,大声说道:“卫公若是今日见我,只是想说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就算了,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卫公想聊,便请与我的弯刀去聊。咱们相识这么多年,却始终没有较量一番,今日在灵丘城下,同罗斜也愿和卫公一较高下。”

    黄明远忍不住笑了起来。

    你同罗斜也再是个人物,但心底的那根刺总是忘不了啊。

第四十一章 算无遗策

    黄明远激怒了同罗斜也,成功占据了主动。

    “同罗大酋长,何必如此杀气腾腾。我倒是想和大酋长战上一场,一较高下。只是这样对大酋长不公平。我手上的军队,没了还能再去招募;你手上的军队,若是没了,只怕同罗部就彻底亡了。我就是输上十场,只要胜了第十一场便可胜你。可你即使胜了十场,若是败了一场,也要亡了。”

    黄明远说得轻描淡写,但一字一句都敲击在同罗斜也的心坎上。

    同罗斜也不得不承认,黄明远说的是对的。可越是如此,越让他无法接受。

    眼看同罗斜也不说话,黄明远又说道:“同罗大酋长,你我相交一场,我还有一言赠你,我想你会感谢我的。”

    同罗斜也冷眼看着黄明远。

    黄明远笑道:“常言道‘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可同罗大酋长几次败于我手,为什么从来不长记性。你难道忘了自己之前是怎么败于我手的?乞伏泊、赛音山,围点打援,无往不胜。我以为你已经吸取教训了,可这次怎么又放弃了老巢,率军南下了。”

    同罗斜也听着黄明远的话,有些心底一慌,不过他还是故作镇定道:“卫公到底想说些什么?若是一直这样装疯卖傻,那咱们不说也罢。”

    黄明远大笑道:“大酋长应知我已经灭了高句丽了吧。”

    “那又怎样!”

    “我灭了高句丽,手中便多了十多万士气高涨的大军枕戈待发。今我已遣十万骑兵从辽东出击,目标便是赛音山,我想同罗大酋长在赛音山没留下多少部队吧。大酋长此时若立刻返回老巢,或许还能见到烽烟未散尽的赛音山城。”

    “啊!”

    同罗斜也听到黄明远的话,几乎站立不住,脑子里“嗡嗡”作响。

    黄明远够狠。

    他几乎可以想象隋军出击赛音山的结果。又是一次老巢被毁,同罗斜也甚至都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没有记性,难道忘了黄明远的狠毒了。

    此时的同罗斜也双眼紧盯着黄明远,恨不得上前捅黄明远几个窟窿,但他知道不能这么做。若是在这里和黄明远纠缠下去,他在草原上便真的失去根基了。

    黄明远眼看同罗斜也又急又恼的样子,还真怕他一气之下中了风。也不待同罗斜也回答,黄明远便大声说道:“同罗大酋长,我会给你放开北上的大道,是走是留你自己拿主意,愿你一路顺风!”

    说完黄明远便带着人返回本阵。

    同罗斜也望着黄明远离去的身影,几乎把牙咬碎。

    雄阔海几人护着黄明远,一旁的高开道有些不明白黄明远的意图,他也熟悉黄明远的性格了,便直接问道:“大将军,您为何要将我军突袭胡人巢穴的事情告诉了同罗人,还愿放他们离去,趁着对方士气低落,我们将这些胡虏围歼在河东不好吗?”

    黄明远笑道:“开道(高开道字开道,名字不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若是我军对同罗部穷追猛打,同罗斜也便会下决心死战,得不偿失。现在放他回去,自有人等着他。况且我军数量不足,十几万的胡虏,一口吞下,会撑破肚子的。”

    高开道大悟。

    ······

    黄明远返回营中,便让部队准备接管灵丘城。他相信同罗斜也一定会选择返回的。

    正如黄明远所料,同罗斜也返回城中,便召集心腹,着急忙慌地要北返。隋军突袭赛音山的消息,使得诸将心中震惊,一片哗然。

    这时他的弟弟同罗遏鲁眼看兄长焦急之态,便劝慰道:“兄长不必完全听那黄明远的,我看他就是虚张声势,故意恐吓我军,意图将我等吓走。”

    同罗斜也摇摇头,说道:“你不了解黄明远,他这个人,心狠手毒,残暴无情。若是别人,或许一辈子都出不了塞,但他说偷袭赛音山,我相信他绝对做得出。

    而且隋军在辽东的确有大批军队,从辽东出击赛音山,比丰州还要近,隋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同罗遏鲁看着兄长一本正经解释的样子,他忽然觉得,兄长可能真的是畏惧黄明远。

    对!就是畏惧。

    这时同罗遏鲁又问道:“兄长,我们就这么走了,突厥人那里怎么解释?”

    “我为什么要跟咄吉世那个豺狼解释,让他提前逃走吗?这个时候,隋军援军已至,若想再攻破雁门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面对隋军援兵,只有战或者是撤退。黄明远说得对,我们消耗不起,只能撤。这个时候,先撤退的可以从容返回,后撤退的就只能被隋军的追兵咬住。

    就让咄吉世和黄明远狠狠地打上一场,到时候谁胜谁负对我们都有利。”

    同罗斜也打定了好主意,悄悄撤退,就让始毕可汗蒙在鼓里吧。

    铁勒联军连夜组织撤退,同罗遏鲁建议将几个附从部落的军队放在最后,即使隋军追击,也能丢车保帅。

    同罗斜也却是摇摇头,亲自带着军中精锐在后军断后。

    同罗遏鲁不解,同罗斜也解释道:“隋军若尾随击之,留下附从军队,只能大败,还不如我趁机留在后军,在撤退路上的险要之处设伏,等到隋军追兵赶到,趁机出击,狠狠地咬黄明远一口。”

    同罗遏鲁点点头,也说得:“若是能击杀黄明远就更好了。”

    同罗斜也率领铁勒联军连夜撤退,黄明远也依照前言,放开了北上的道路,任由铁勒人通过。

    这时有部将建议,同罗部匆匆北逃,未若遣精锐骑兵于其身后追击,必能重创铁勒人。黄明远闻之,只是笑笑,却没有赞同。

    过了半日,黄明远却突然遣李景率三千骑兵北上追击,并命令李景明日一早再加速追击。

    果不出黄明远所料,同罗斜也在一处险地埋伏了一夜,等待隋军上钩,却没有等到隋军。到了第二日,他以为隋军不敢来了,便命令全军加快速度北上。到了下午,李景的骑兵突然从后面追上,大破铁勒后军,斩首数千而还。

    而黄明远也在同罗斜也离开之后,收复灵丘、繁峙,向西逼近雁门。

第四十二章 初出茅庐(上)

    从居庸关往西北走,出了燕山山脉,便是广阔的大草原。你以为河北腹地离着草原很远很远,其实也就只有一道窄窄的边墙。

    李靖是这支军队独一无二的统帅,但在所有人心中,他只是统帅,而不是独一无二的的。

    虽然这支部队由李靖一手训练,虽然这支部队在李靖的统率下讨平了卢明月的叛乱,虽然很多人知道李靖的能力,但没有人认为他可以直接统帅一支主力大军出击塞外。这跟其他的是两码事。

    因此这支部队自出发之后,内部便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

    李靖虽然知道这样的内部环境必然会影响军队的征程,但他无力扭转上至将领,下至士兵对他的质疑,他甚至不能用强力压迫,因为那只能使得整支军队动乱的更快。

    李靖很清楚,要想打破这种质疑,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带着这支军队走向胜利。只要胜利,才能使众人相信他。

    李靖从二十岁开始,便成了众多名家眼中的未来之星,可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仍旧是一事无成。今年他已经四十四岁了,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被黄土埋了一半的身子。虽然李靖一直骗自己还年轻,但鬓角的白发和老去的容颜、消失的精力是不会骗人的。

    这次卫公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从前没有这种机会,往后也不会再有这种机会了,况且他也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再去等待了。

    李靖很清楚,自己只能赢,不能输。

    李靖所部几乎是在黄明远西进上谷郡的同时,也从昌平出发。从昌平到恒安镇,北线沿途八百余里,尽是群山环绕之地。

    黄明远同样给了李靖十二日的时间,他必须在十二日的时间到达恒安镇,并占领这里。

    五万多隋军,因为多是新兵,之前只能算二线部队,因此全军装备、马匹数量都不充足。虽然这一次陈远打开了幽州的府库,几乎将新编四军换装了一个遍,又把整个幽州马场给完全掏空了,但各部的马匹数量仍旧不足。

    幽州因为征辽东的原因,只有未出栏的战马不到三万匹。分给北路军的不到一万五千匹。因为要集中马匹运输粮食和装备,整个北路军数万人,几乎都是徒步前进。

    这一路虽说是出塞,实际上是穿行在燕山北麓,几乎都是山地。于是数万大军走的是疲惫不堪。

    而且为了防备被突厥斥候发现,北路军又尽量往不易被发现的小路通行,这走的就别提多困难了。

    幸亏隋军对这一带的地形熟悉,没怎么走弯路。

    道路难行,大军走的困难,这士兵自然是怨言无数。旁人怪不得,只能怪主帅李靖了。

    李靖对于这些质疑与责备沉默不语,他很清楚,这不是道路难行的问题,而是士兵对他缺乏信任,若是卫公在这里,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打胜仗,说太多都没有用。

    李靖很清楚越往西走,被突厥人发现的可能越大,于是李靖下令,所有斥候全部散出去,沿途发现行人,无论是突厥游骑,还是普通牧民,全部诛杀,不留活口。

    不少人对此也有异议。

    突厥游骑诛杀没有问题,但普通牧民怕是没那个必要。尤其是涿郡西北一带的牧民,几乎都是归化的一些游牧部落,甚至一些已经被编户齐民,成了大隋子民,为大隋放牧。妄加杀戮,这叫杀良冒功。

    李靖态度坚决,为了这数万人马的安危,再不愿意的事情也要做。这是李靖首次强力压服诸将,战争状态,无人能反对。

    幸好汉人多不出塞,否则若是对汉民妄加屠戮,李靖收获的质疑会更多。

    于是隋军沿途杀戮不绝,一些生存在燕山北麓的零散的小部落几乎全部被杀光。

    但这种做法成效很大,隋军虽然逐渐向恒安镇逼近,但却没有被突厥人发现。

    隋军主力一路兼程,几乎一日要行七八十里,走了大约十余天,此时离着恒安镇已经不远。

    但这时突然出现了新的情况。

    此时斥候回报,突厥人在恒安镇驻扎了两千余人,但恒安镇并不是突厥人的大本营,而只是一个后勤中心。他们真正的大本营是往北的乞伏泊附近,始毕可汗在此布置了三千守军,守备着他们这次南下长城的收获和几乎所有的给养,数十万头牛羊。

    这里是突厥牙帐和雁门城之间的直接中转地,也是双方的纽带。

    此时摆在李靖面前多了一个选择,是按照计划,继续攻击恒安镇,完成堵住突厥人主力的计划。还是攻打乞伏泊,夺取突厥人的大本营。

    前者容易放跑了乞伏泊的突厥人,而且照目前的行军速度,等他手下的步兵主力赶到恒安镇的时候,基本上便没有攻城的时间。

    后者更严重,极有可能惊跑了包围雁门城的始毕可汗。

    普通人肯定要在此做个取舍,更多的人是选择按照原计划攻击恒安镇,毕竟走了乞伏泊的突厥人,也不是李靖的责任。

    但李靖却是不愿放走这股突厥人,于是他决定分兵两路,一路南下至恒安镇附近的纥真山,伺机夺取恒安镇,他则率少量骑兵攻打乞伏泊。

    众人都觉得李靖这时弄险,但李靖不为所动。

    七月三日一早,李靖率领五千骑兵和两千靺鞨骑兵,共计七千人马,直奔北面而去。其余部队继续向恒安镇进发。

    此前经斥候回报,突厥人在恒安镇和乞伏泊之间,有一支运输队伍,运送的都是从河东掳掠的财宝,而护送的军队只有千余骑,运输的民夫都是突厥人的奴隶。

    李靖计划攻打这支运输队。

    李靖派靺鞨人加快进度,绕过运输队,赶到对方的前面。又从后面追击这些突厥人。隋军终于在一处河汊堵住了对方。

    这些护送运输队的突厥士兵,不过是三流部队,战斗力很弱,勇气也不足,很快为隋军所歼灭。

    李靖命人将这些突厥俘虏全部杀死,又命士兵装扮成奴隶和突厥士兵,带着满载财宝的辆车向北而去。

第四十三章 初出茅庐(下)

    幽州因为靠近草原的原因,军中倒是有一些归化的胡人,且数量还不少。李靖命这些人在前,伪装成运输队伍,蒙蔽沿途巡逻的突厥人。

    众人一路畅通无阻,很快赶到乞伏泊附近。

    李靖让众人休息半晚,差不多寅时过半,再向突厥人大营进发。

    此时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有出来,只有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突厥大营的突厥士兵大多正在酣睡。

    李靖一行人押着数百车的缴获来到营前,守卫的士兵似乎习惯了这种场面,连检查都不检查,便直接放李靖一行入营。

    更有一些守卫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询问有什么缴获。

    不少原本是突厥人出身的隋军和他们随意地聊着,相互间关系很是融洽。

    约有半数人进入营中,伪装成车夫的李靖忽然抽出常在车子上的佩刀,一刀砍死了身侧的一名突厥人。

    “杀虏!”

    其余众人眼看李靖出手,也纷纷向突厥人发起攻击。

    而两侧护卫的数百骑,更是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向突厥人的营帐扑去。

    整个大营,大多数人还没有起床,各自睡得迷迷糊糊,一时间哪里有人来抵抗。

    李靖让人备了数百个火把,都藏在车上。此时有人将这些火把一一点燃,早有骑士接过这些火把,向着突厥人的营帐和草料堆掷去。

    突厥大营一片混乱,被烧死的,杀死的无数。

    整个营中一片哀嚎,到处都是求饶与呻吟的声音。这群人再乞伏泊整日享受着缴获的物资,已经被腐蚀了筋骨,哪还有抵抗的勇气。

    不过投降也免不了一死,李靖此次以破袭为主,只求迅捷,不可能安置俘虏,于是下令将营中所有的突厥士兵全部诛杀。

    隋军不断挥舞着屠刀,到处都是突厥人的尸体。

    突厥大营守将阿德它是始毕可汗的外舅,否则也落不到这么个美差。他昨日喝得酩酊大醉,搂着两个从雁门掳掠来的女子正酣睡不已。

    直到士兵前来叫醒他,他还嘟囔着“喝酒”的事情。

    听到遇袭的消息,阿德它一个机灵,宿醉的脑袋都被吓醒了。他也来不及披甲,胡乱穿了鞋子冲到了帐外。

    只见隋军骑兵四面出击,而突厥士兵宛如牛羊一般无措。

    阿德它还没有来得及组织抵抗,飞驰一般的隋军骑士已经杀来。

    此时阿德它全无防备,一名隋军挥舞着横刀向他砍来。刀势迫近阿德它才得以反应,向后一退,躲过了致命的一刀。不过他身体庞大,竟被自己的脚绊倒在地。

    对方眼看一击不中,一勒战马,马抬前蹄猛冲,然后落下。钢铁般的两个蹄子正好踏到阿德它身上,阿德它瞬间胸骨碎裂。

    对方跳下马来,一刀砍下了阿德它的首级。

    隋军不断收割着营中突厥人的性命,直杀了整整两个时辰。除了一部分俘虏,全部诛杀殆尽。

    不过李靖也不打算放过俘虏,于是命人将这些肝胆俱裂的俘虏一批一批带出营地,带到乞伏泊附近屠杀。

    死去的突厥人的鲜血汇聚成河,流入乞伏泊中,将这草原上的明珠染成了一个血湖。

    隋军将突厥人屠杀干净之后,李靖命人迅速打扫战场。

    这个乞伏泊营地,到处都是突厥人堆积如山的缴获,除了金银珠宝,粮食女人,这些突厥人连一些破铜烂铁也不放过。

    李靖顾不得收拾这些缴获,便留下五百人守在这里,自率其余部队南下。

    对于李靖来说,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突厥人在乞伏泊的营地,而是一直守在南方恒安镇的突厥人。

    攻打乞伏泊对于李靖来说,一方面像是练兵,另一方面只是搂草打兔子。

    恒安镇是代北重镇,城高池深,守备完善。李靖不准备强攻此地,而是准备继续利用这些负责押送粮草和珍宝的突厥奴隶。

    李靖让人将押来的一众缴获留下,然后换成草料等物资,便向恒安镇而去。

    对于李靖来说,他打得就是一个时间差,只要突厥人不清楚他的底细,他便能不断地用这群奴隶伪装成突厥人的运输队。毕竟虽然他们是假的,但运输队却是真的。

    乞伏泊一战,隋军干净利落地歼灭了三千突厥人,损失几乎微乎其微。而也是通过这一战,让李靖在军中的威望逐渐稳固。

    尤其是在一些丰州出身的老将心中,李靖是有点本事的。

    从乞伏泊到恒安镇不过一百多里的距离。李靖一行人走的很快,此时十二日之期将至,李靖倒是走的不慌不忙,颇为从容。

    众人到了恒安镇城下,城头的守备很是空虚。

    也是,在突厥人看来,隋军的勤王之军或许会从南面杀来,但是恒安镇却是在北面,再往北就是草原了,隋军还能从草原杀来。

    恒安镇虽然只是一个边陲军镇,但因为与突厥的互市常在这里,繁华的很。

    一众突厥人之前都是在草原上吃土的生活,骤然到了这个花花世界,能不被迷失了眼睛。

    不少突厥权贵整日里吃喝玩乐,早把自己的使命给忘光了。

    李靖一行人到达城下,守备的士兵仍旧没有检查,还笑问他们不是刚走,怎么回来的这么快。似乎在这些人眼中,押送战利品是个美差,没必要赶得这么急。

    李靖安排的人与他们大剌剌的回话,开着荤腔,对方竟然没有发现他们与之前的人都不是同一拨人了。

    等到押送粮草的队伍进入了大半,一大批藏在车上的隋军突然杀出,向城门冲去。李靖也在后面指挥士兵抢占城门和城头。

    突厥人被运输队的突然倒戈相向惊呆了。

    隋军很快占领了城门,向城内杀去。而此时恒安镇的守将还不知道在那里寻花问柳,喝酒赌博。

    整个城中的突厥人一片混乱。

    李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拿下了恒安镇,清理光了城中的突厥人。

    一杆“隋”字大旗再次在恒安镇城头飞扬。而在纥真山的数万隋军也进入城中,和李靖的突袭队伍汇合。

    隋军彻底关上了雁门郡的北大门,始毕可汗插翅难逃了。

第四十四章 进退维谷

    黄明远占领灵丘、繁峙之后,已经逼近了雁门城。

    不过黄明远在到达繁峙之后,并没有急于向雁门城出击,而是停止前进,进行观望。

    此时黄明远手上只有三万人马,还未和河东的援军取得联系,敌众我寡,贸然向突厥人发起攻击不过是以卵击石。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黄明远早已派人向南联系河东各地的勤王之师,以为呼应。

    其实黄明远的西进根本瞒不住始毕可汗。

    隋军主力大股进入河东,这些早在始毕可汗的预料之中,突厥哨骑也有所发现。之后同罗斜也率军东进打阻击而始毕可汗不反对也正是因为如此。

    始毕可汗打的好主意,即使隋军辽东、幽州的精锐来援,也能让同罗斜也先上前顶着。

    但他有两条没有想到,一条是黄明远来的竟然这么快;另一条便是铁勒人竟然莫名其妙地跑了。

    当阿史那俟利弗来见始毕可汗,告诉兄长同罗部已经离开灵丘、繁峙,不打招呼便向北转移的时候,始毕可汗还直呼不可能。

    而同罗斜也对隋军是恨之入骨,此时有俘虏杨广的好机会,离攻破雁门也只剩下一步之遥,按照同罗斜也的性子,哪怕付出再多的代价他也会咬牙坚持,怎么会突然走了。

    始毕可汗不相信。他认为这有可能是同罗斜也故意在与他讨价还价,向北撤退也只是做出一个姿态以求分得更多的战利品。

    阿史那俟利弗劝始毕可汗不要盲目相信同罗斜也,但始毕可汗却不为所动。

    既然你想多分得好处,给你便是,只要你愿意卖力。为了破城,始毕可汗也豁出去了,派人前往同罗斜也军中,答应多分给铁勒人半成的缴获。

    始毕可汗还做着让铁勒人拼命的美梦,但很快更多的消息传到突厥军中。

    东面的铁勒人抛弃了缴获的物资,丢下了大量的物品,头也不回地往北而去。隋军斥候紧赶慢赶,都没有追上。

    始毕可汗闻询忍不住破口大骂,喝不得一把掐死同罗斜也。铁勒人果然是小偷、盗贼的后人,反复无常,他们都该被用绞绳绞死。

    大骂了一阵,也无济于事。而且始毕可汗有些坐不住了。

    当前进攻雁门的战斗不顺,隋军河北的援兵又至,形势本就已经是急转直下。铁勒人再一退,更使得他们雪上加霜。他们要同时面对数个方向赶来支援的隋军,这一仗的前景,怕是不妙。

    而与此同时,隋军紧随铁勒人之后,兵锋已到繁峙。

    突厥阿史那思摩所部一支前锋骑兵共约千余人向东掳掠,正巧遇上隋军。双方一番激战,突厥骑兵不敌,损失数百人而还,差一点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突厥军中,更是哗然。

    众人围困雁门城这么多日,虽然屡次攻上城头,但也损失惨重。眼看着一日日过去,不见战果,空折损兵力。素来以利当先的突厥人早就心生退意,为啥放着好好的村落不劫掠,非得跟隋军主力拼消耗,他们实在消耗不起。

    不少人建议始毕可汗见好就收,撤回草原。反正这一次南下已经收获颇丰,真没必要留在河东和隋军死磕。

    始毕可汗也想走,可他已经与大隋交恶,就必须俘虏大隋天子,否则必将承受大隋的报复。

    从决定突袭大隋天子车驾开始,始毕可汗就没有回头的机会。

    于是始毕可汗决定孤注一掷,令其弟俟利弗率部向东迎击隋军,给他破城争取足够的时间。

    俟利弗也不是傻子,跟黄明远死磕,他有那本事吗?

    而且眼看同罗斜也仓促地离开河东,他便心生狐疑,莫不是草原出事了。

    “可汗,我们是不是也跟铁勒人一样,撤回草原,留下始毕可汗一人与隋军大战。我总觉得隋军和铁勒人有阴谋,铁勒人走得这么匆忙,莫不是他们已经和隋军达成了什么盟约。”

    俟利弗的心腹赵德言规劝道。

    俟利弗也想走,但又不敢走。

    “德言,咄吉世不是个傻子,我们若是也走了,咄吉世难道真的会留在雁门和隋军死磕,恐怕不一定。我就怕我们一走,他也跟着撤了,到时候返回草原,以擅自逃脱的罪名,引诸部来进攻于我,他若是将这次南下失败的责任栽到我的头上,麻烦就大了。”

    赵德言想了想,终究没有多言。

    俟利弗多谋而寡断,一到关键时刻,便瞻前顾后,缺乏决断的能力,丧失良好的机会。

    还是不能走,再看看情况。

    俟利弗终究不确定真实情形,而且也不愿意直接得罪始毕可汗,本着探察情况的态度,便暂时引军向东。

    不过俟利弗虽受命阻敌,但也没有傻傻的向东攻打坚城。他在雁门城以西的滹沱河北岸设下防线,准备迎敌。

    另一边的黄明远估算着李靖已经占领了恒安镇,便离开繁峙,再度向西。大军到了枣林,和突厥人对峙起来。

    突厥人不主动出击,隋军也安营扎寨,一副坚守的样子,完全不像是来支援的。

    俟利弗不明白隋军的意图,便派人前去挑战,试探隋军的底细。

    黄明远听说对面突厥人的主将是俟利弗,倒是一喜。

    这个启民可汗的二儿子黄明远倒是认识,为人精明多智,跟他那个莽撞兄长完全不一样。而且不同于始毕可汗对汉家文化的排斥,这俟利弗还是一个汉家文化的小迷弟,手底下有一大批汉人谋士。

    黄明远很清楚始毕可汗和俟利弗的矛盾。虽然现在双方因为利益的关系暂时联合在一起,但实际上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二人都想做突厥人的大可汗。

    他知道,以此为突破口,或许可以引得始毕可汗和俟利弗兄弟自相残杀,尤其是在现在他们孤军深入的情况。

    树倒猢狲散,从不是一个虚话。

    黄明远坚守不出,不接受对方的挑战,但是却派人前往俟利弗营中出使,而使节正是黄明远新任命的兵曹行参军张俭。

    张俭新入黄明远幕府,为求立功,便主动请缨,出使敌营。

第四十五章 离间兄弟

    其实黄明远让张俭给俟利弗带的就两句话,一句便是隋军主力已经占领恒安镇,几十万大军将突厥人反包围了,何去何从俟利弗看着办?第二句便是只要俟利弗能杀了始毕可汗,黄明远便保俟利弗为突厥大可汗。

    黄明远不指望俟利弗真能杀了始毕可汗,但只要乱了他的心就成。

    俟利弗听到张俭的带话,大吃一惊,连手中把玩的如意都掉在了地上。不过俟利弗也是个心机深沉的人,虽然震惊,但却沉得住气。

    俟利弗笑道:“隋人,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蒙骗于我,差点着了你的的道。恒安镇远在北面,你如何破了恒安镇。我看你破恒安镇是假,要要以此假消息来离间我大突厥是真!你以为我会送你蒙蔽,来人,把这个隋人给我拉出去砍了,把头送给大可汗。”

    张俭此时也没想到这俟利弗变脸这么快,卫公称此人“鬼心似狐”,果然如此。

    不过张俭没有惊慌,反而笑道:“英明可汗当真觉得我在说谎,那铁勒人为什么连声招呼也不打就拼命往北逃了呢?英明可汗仔细想想吧。

    今我数十万大军已将尔等团团包围,歼灭尔等也只在须臾之间。

    我这次前来,是卫公宅心仁厚,有意放可汗一马。大隋要杀的只有咄吉世这个卑鄙无耻、叛君逆主的奸贼,与旁人无关。可若是可汗一心想跟着咄吉世同死,在下也没有办法。可汗自比当年的都蓝、达头如何,而今骨头怕是也找不到了。”

    俟利弗眼看张俭如此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心知压不住对方。而且联系铁勒人突然撤退一事,对方说的怕是真的。

    俟利弗不敢想象恒安镇丢失之后会引发的连锁反应。

    此时十多万突厥大军倾巢而动,集聚在雁门。南面的数万隋军锁住忻口;黄明远又带数万军队屯兵繁峙;西面是郑言庆的丰州军;而北面恒安镇已丢,十多万大军相当于完全陷入隋军的包围圈中。

    这是在山河险阻的河东,不是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面对强敌,他们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况且他们是异地作战,军心不稳。而且突厥军队多畏惧于大隋的战力,内部有很多人反对背叛大隋。恒安镇失守的消息若是在十多万突厥大军之中传开,隋军甚至不用打,突厥人自己就会乱了。

    面对这种恶劣的局势,俟利弗不认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

    怎么选择已经注定了,于是俟利弗连忙赔上笑脸说道:“隋使勿走,是小汗刚才失礼了。”

    俟利弗让人放开张俭,他则亲自上前给张俭赔礼道歉。

    张俭态度倒是淡然,宠辱不惊。

    俟利弗问道:“卫公之言,可是当真?我等如何能相信卫公的话?”

    张俭乃说道:“英明可汗,你要知道,这件事你若是不去做,有人想代你去做,大隋不是非可汗不可。

    大隋对草原之地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可能费那么大力气去经营草原,所以必须有人替大隋代为管理草原诸部。其实这个人只要心向大隋,到底是谁大隋并不在乎。

    大隋要的是像《定北城盟约》刚签订时草原的样子,要的是稳定与平衡,而不是有人试图一统草原的局面。

    这个时候,谁能让大隋满意,大隋自然便会支持此人。所以不是可汗如何相信卫公的话,而是可汗如何让卫公感受到可汗的诚意。”

    俟利弗有些沉默。

    其实当李靖占领恒安镇的那一刻,对于阿史那俟利弗来说,能选择的余地就很小了,要么臣服于大隋,要么跟着兄长始毕可汗一起去死。

    俟利弗恨不得兄长死,他能为兄长殉葬?

    于是俟利弗果断地倒向了隋军,若是能取代兄长成为突厥的可汗,即使只是其中之一,但只要手握大汗的身份,他便有统一突厥的机会。

    俟利弗和张俭约定,他以不敌隋军为由,返回雁门,然后在始毕可汗军中传播恒安镇为隋军攻破的消息,制造混乱。再等待合适的机会,与隋军一同歼灭始毕可汗。

    俟利弗卖的兄长很彻底,始毕可汗不死,他就得死。

    张俭回到营中,俟利弗所部便缓缓后撤。

    望着俟利弗部后退的步伐,无论是杜如晦还是张俭,都不理解黄明远为什么会放过阿史那俟利弗,没道理啊。此时隋军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导权,只要不怕伤亡,这十多万高句丽人绝不可能走出雁门郡。

    黄明远当然有自己的意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始毕可汗灭亡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一旦始毕可汗败亡,位于突厥牙帐的义成公主将会成为东突厥最大的势力,掌握东突厥的最高权力,甚至统一整个东突厥。

    这并不是黄明远愿意看到的。

    统一的“一”比分裂的“十”更可怕。黄明远现在无暇顾及草原,所以能做的便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草原的霸主,平衡整个草原的势力,任何有统一草原苗头的势力都是大隋的敌人,即使这个人是义成公主。

    在利益面前,没有谁是可以绝对信任。

    此时让俟利弗返回草原,便能使其与义成公主保持势力平衡,原本消灭他更容易。

    草原就是这样,游牧民族,时刻都是在流动的。你即使杀光一个民族,还有另一个民族。你即使杀光了所有的草原民族,还有西域的、中亚的、里海的、东欧的游牧民族,都有可能迁徙而来。

    杀人是最没有用的办法。

    在黄明远的设想中,义成公主,英明可汗阿史那俟利弗,再加上远走金山的顺化可汗阿史那裴罗,三足鼎立,至少还可以维持几年草原的平衡。

    黄明远与义成公主关系不同寻常,到现在二人还常有联系。义成公主常借着其子的名义,向黄明远索要各种东西,现在的她早已从一个芊芊弱质的娇女成为了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想到义成公主,此时黄明远倒是有些希望阿史那维翰是自己的儿子了,沙俄有哥萨克骑兵,英国人有廓尔喀雇佣兵,自己如何不能化狼为狗呢?

第四十六章 少年英雄

    黄明远筹谋围剿突厥人的时候,隋军各路赶往雁门的援军也纷纷到达。尤其是从河南、关中赶来的诸军,皆已经云集忻口。

    包括黄维烈召集的范文林、严孝武等军,共计两万多人,在太原会师之后,也往北而去。

    王威等人没想到黄维烈还有这本事,只得眼球掉了一地。

    不过黄维烈仗着天使的身份和这支两万多人的援兵,在一众人中间终于有了话语权,谁也不敢小觑。

    接着薛世雄、尧君素率领的右御卫军和河东军也赶到忻口,至此河东援军的主力基本会师。诸路兵马汇合在一起,总计有十万多人。忻口以南各山头上,旌旗遍布,人山人海。

    自薛世雄赶到忻口之后,便接过了三军的统帅权。他是杨广任命的援军副帅,也是众人之中官职、资历最高的人。

    李渊身上这个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看着好像一方诸侯,位高权重,但在薛世雄这个正儿八经的大将军面前,还真算不得什么。

    李渊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诸军的统帅,负责救援天子。到时候一旦天子解围,也能讨个好彩头,甚至获得更重的信任也有可能。但现在诸事不以李渊的想法转移,面对薛世雄他是干瞪眼没办法。

    薛世雄来到忻口之后,眼看李渊手下四万大军待在忻口数日也不曾向前一步,勃然大怒。你不能解雁门的围他理解,但是你不向崞县救援就说不过去了。

    实际上忻口正面和围困崞县的突厥人皆是不多。

    始毕可汗的重点都放在了雁门。

    当初李渊出兵北上救援天子的时候,突厥人本来见忻口出现大批隋军,还很震惊。始毕可汗更是调动上万主力在忻口布防。

    但后来始毕可汗发现忻口的隋军是光打雷,不下雨,始终不出击,而雁门这里的兵力吃紧,他便把主力又调回了雁门,只留部分游骑在忻口北面游荡,监视隋军。

    而对于近在咫尺的崞县,始毕可汗也只是下令部队攻击了两次,眼看不能胜利,便命少部分军队围困崞县,勿使城中隋军脱逃。

    对于薛世雄的指责,李渊还真没法推脱,他的确存了明哲保身的想法,谁曾想薛世雄这么不给他面子。

    李渊怏怏不能言,薛世雄便命与其一同的潘长文掌管其军,剥夺了李渊的指挥权。

    李渊对此恨得牙痒痒,但无计可施。

    薛世雄接管诸军之后,立刻率主力向北出击。

    薛世雄是员老将,久经沙场,他以次子薛万淑为先锋,率领五千突骑,向忻口北面的突厥人发起猛击。

    突厥人猝不及防,一时不能敌,狼狈而退。

    薛万淑率部一路穷追猛打,和范文林部从两侧合围崞县外侧的突厥人军队。

    围困崞县的突厥将领阿多瓦眼看隋军来势汹汹,其手下军队数量不足,难以与隋军相敌,乃主动向雁门方向而退。

    七月五日,崞县在被突厥人包围二十二日之后,终于解困。

    薛世雄带着诸将去拜见城中的皇太孙杨佶,杨佶和黄维周亲自到崞县南面迎接众人。

    见到薛世雄,杨佶激动地握着薛世雄的手说道:“今日若无将军,佶几无幸免之理啊!”

    大难不死,百感交集啊。

    这二十余日,杨佶在崞县城中,几如百爪挠心,坐立不安。

    杨佶素来有“小元德太子”的称号,以贤德仁孝闻名。但实际上,杨佶才十多岁,受杨广的熏陶、潜移默化更多,所经历,所面对的环境远优于其父,其心性、韧劲也远不如其父。

    若是杨昭在城中,早想着自救破贼了。

    杨佶有父亲的聪明,却无父亲的果决。有父亲的谨慎,却无父亲的坚毅。这些日子,他既担忧雁门城的安危,又想着突围南下,犹犹豫豫,难以决断。而且他虽然像父亲一样礼贤下士,却礼的是文人,下的是名士,对于丘八、武夫一类人,并没有像父亲一般重视。

    崞县的防御,实际上都是黄维扬和太子右率独孤盛二人布置的。

    为了激励军心,黄维扬甚至选择住在了北门城头之上,与北门的将士同食同眠。三军将士无不大受鼓舞,拼死力战。

    后来突厥人稍稍退却,黄维扬建议杨佶突围南下。杨佶有心赞同,却又担心若是南下,不等于弃了祖父,实在不孝。犹豫到最后,也没能成行。

    黄维扬无奈,总不能说,若是天子死在雁门,你逃回塞外,大隋好歹也有个继承人啊,总不至于让人家端窝。

    在黄维扬看来,皇太孙似乎有些难当大事。

    幸好薛世雄来的及时。

    这次黄维扬也见到了自己的弟弟黄维烈。

    黄维扬没想到二弟这个年龄就敢不到百骑突围,胆识着实让人佩服。

    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现在父亲不在,在天子面前,几乎是相依为命。若是弟弟出了事,他几乎不敢想象。

    幸好弟弟求援成功,不仅完好无损的返回,还带来了严孝武等两万多听命的军队。有了这支部队,他们兄长在诸军之中的话语权就大了。

    崞县解围之后,便是救援雁门。

    但雁门城为突厥人十多万大军包围,诸部多以步兵为主,也不可能贸然向雁门出击。否则野战之中,怕不得尽为突厥骑兵击溃。

    这时黄维扬建议道:“始毕贼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围困天子,必谓我仓猝之间,不能赴援故也。我军此来,宜白昼则引旌旗数十里不绝,夜晚则钲鼓相应,突厥贼虏必谓救兵大至,不敢再急攻雁门。否则我军悍然北上,彼众我寡,若是悉军来战,必不能支。”

    黄维扬的话正如薛世雄心中。

    薛世雄多谋善战,他虽然急着救援天子,但也没失了方寸。此时此刻,他很清楚自己并无没把握仅率这些临时拼凑的部队,便打过十多万的突厥骑兵。

    于是薛世雄听从辽东黄维扬的建议。让诸军故布疑阵,装作几十万人同来救援的样子,惊吓的突厥斥候连连后退。

    不久之后,黄明远派去联络的使节终于到了薛世雄军中,隋军的大反击就要开始了。

第四十七章 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对于隋军来说,黄明远是一颗定心丸。

    这种威名不是靠着某一件事,某一个人树立的,而是黄明远这十多年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所打出来的,其赫赫威名都是用胡虏的鲜血说染成,真正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尤其是黄明远在命令中说的,隋军已经占领了恒安镇,堵住了突厥人的退路。这极大的振奋了三军将士的士气。

    黄明远命薛世雄诸部立刻退回崞县,坚守待命,待敌自溃,再行出击。

    薛世雄立刻依令而行,不敢有丝毫违背。

    这就是黄明远的威望的体现,换了旁人就未必这么好使。当前整个大隋能打的将领,几乎没人不接受过黄明远的指挥,当真是如当初的杨素一样,旧部遍及天下。

    黄明远屯驻繁峙;薛世雄屯驻崞县;李靖屯驻恒安镇;再加上郑言庆率部从丰州赶到了善阳县,与朔州军一同坚守善阳;楼烦郡郡尉韩元建兵进开阳(治所在今山西神池县境)县城。十多万突厥军已经完全被隋军包围在以雁门为中心的巴掌地带。

    黄明远严令诸部坚守不出,不得与突厥兵浪战。

    在黄明远的算计中,从雁门到恒安镇二百多里的道路,尽是险关要地,崎岖道路。只要突厥人撤退,就控制不住崩溃,他们就是拖也能拖死突厥人。

    这两日始毕可汗的心神更加不安了。

    其弟俟利弗从繁峙县退回来之后,并没有主动来见他,只是派了一个属下前来通报,言其部与隋军交战不利,不得不退回,现在正在东线构筑防线御敌。

    始毕可汗派人询问战况,俟利弗也不具体告知。至于他派人招俟利弗前来,对方更是不予回应。

    始毕可汗有些吃惊,自南下以来,他那个好弟弟对其颇为殷勤,怎么突然又变了脸色。

    不过这并不能牵扯他太多的注意力,现在最让始毕可汗头疼的,还是对雁门的攻击。包围雁门城二十多天,几乎日日攻击,突厥诸部也伤亡惨重,却始终没有什么太大的战果。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旦隋军各路援军赶到城下,自己真的不得不退了。

    这小小的雁门城,怎么真跟铁打的一般。

    昨日攻城不利,折了一个俟斤。今日中午,始毕可汗为了杀鸡儆猴,又杀了一个吐屯,三军震恐,而始毕可汗心中也满是郁气。

    到了傍晚,眼看又是白白浪费一日,没什么进展,始毕可汗实在坐不住了。

    他提着马鞭,挎着弯刀,喝得有些醉醺醺的走到营地,眼看不少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他有些恼怒。一群没用的东西,打仗的时候偷懒,这时候倒是欢脱了。

    “哎!那群混账东西,你们在说些什么?”

    始毕可汗提着鞭子冲到众人身边,连抽了数人,又大声斥骂。一众窃窃私语的士兵,立刻各自哄散。

    始毕可汗喝得东倒西歪的,不知如何抓住一人,便揪着对方的领子,大声斥骂:“你们这群披着羊皮的饿狼,只知道偷懒甩滑,说,你们刚才在说些什么?”

    被抓住的这人见是始毕可汗,都有些吓傻了。

    始毕可汗这些日子杀得大官都有十多人,他一个小兵撞到可汗手里,还能有得好。

    若是此人求饶两句,或许还能在喝得半醉不醒的始毕可汗面前逃脱,毕竟对方也不把他这无名小卒放在心上。

    可惜这人面对始毕可汗狰狞的脸,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竟然实话实说道:“回······回大可汗,他······他们······他们都是,都说隋军占领了恒安镇,咱们回不去了。”

    始毕可汗还没反应,随口说道:“胡说八道!”说着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对方两下。

    这人也是傻,不知道讨饶,反而继续说道:“大可汗,我真没有胡说,这消息整个大营都传遍了。”

    始毕可汗一个激灵。

    隋军占领了恒安镇,整个大营都传遍了。

    这两句话在始毕可汗脑海中不断重复,在始毕可汗酒醉未醒的脑中来回翻搅。始毕可汗终于忍受不住,大喊一声,抽出腰间的弯刀,狠狠地砍在了这人身上。

    始毕可汗连砍了对方十几刀,把对方剁的血肉横飞,鲜血、碎肉更是崩的到处都是。

    “让你妖言惑众,让你动摇军心。”

    直到对方连面目都看不出来,始毕可汗才停下了发疯的劈砍。

    始毕可汗有些气喘吁吁,对着偷偷看他的众人大喊道:“这就是动摇军心的下场。”

    始毕可汗就像是一个疯子,也没人敢靠近。

    满身是血的始毕可汗有些癫狂地看着众人,但没有人敢接近他。

    始毕可汗有些愤怒地回了大帐,大帐里也是空无一人。

    这些日子,因为叛隋之事,始毕可汗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了排遣忧愁,他的性情也变得越发暴虐和残忍,每日凡有不顺,便虐杀身边的仆人。这些日子,因为攻击雁门城不顺,已经有数十人被始毕可汗虐杀了。

    因此一众仆人以服侍始毕可汗为惧,根本无人敢主动靠近。

    “人呢?都死哪去了?”

    始毕可汗眼看帐中无人,更是恼怒。他急切地想证明刚才那个豺狼说得话都是骗人的。

    这时始毕可汗身边的心腹达塔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他是始毕可汗的心腹,也是诸仆人的头脑,但这并不能使得他在始毕可汗面前有多大的脸面。

    始毕可汗见到达塔,心中大喜,急忙问道:“达塔,你告诉我,他们说的隋军占领恒安镇一事是不是假的,这都是他们在蛊惑军心。”

    达塔一听,便脑袋一懵。

    说实话,达塔对于这件事情有所耳闻,是大帐中两个仆人窃窃私语被他听到的,但他并不完全相信。隋军又不会飞,怎么可能绕到他们身后,占领恒安镇。

    只不过此时面对始毕可汗,达塔心中畏惧,根本没反应过来,被问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始毕可汗有些怒了,达塔的无言被他认为是反对和质疑。

    连达塔都背叛了他,为什么这些人都要背叛他,始毕可汗愤怒地向他挥出了弯刀。

第四十八章 应对之策

    在始毕可汗歇斯底里,发疯发狂,大开杀戒之前,他的宠臣勃帖终于赶到了。

    勃帖能在短短时间内取代史蜀胡悉的位置,成为始毕可汗的心腹宠臣是有原因的。他见风使舵与阿谀谄媚的能力在突厥牙帐首屈一指,无人能敌。

    始毕可汗眼看勃帖到来,便立刻大声说道:“勃帖,你来的正好,他们告诉我,隋军已经占领了恒安镇,你告诉我,这是不是真的?”

    勃帖面对始毕可汗的质问故作吃惊道:“大可汗,这是哪个恶犬在可汗面前胡言乱语,我大突厥的铁骑已将隋朝君臣团团包围,攻破雁门,生俘隋君只是须臾之事。恒安镇在雁门以北数百里,沿途尽为我军占领,隋军就是肋生双翼,也不可能逾越过去。

    此必为隋军欲乱我军心之语。”

    勃帖已经知道始毕可汗因为听说“隋军占领恒安镇”的事而杀人,他虽然也听到这个消息,但自不会傻傻地跟始毕可汗说真话,自触霉头。

    始毕可汗听到勃帖的话,这才欢喜起来。勃帖说得才对嘛,他的主力已经将雁门城团团围住,隋军怎么可能占领恒安镇。这一定是隋军的诡计,隋军就是喜欢用这种小伎俩。

    始毕可汗满意地回帐中休息去了,只留下一地狼藉的血肉和众人的恐惧。

    勃帖看着瑟瑟发抖地众人说道:“今日之事尔等也看到了,再让我听到有人在营中传播这些不实的消息,这就是下场。”

    众人连连点头,没人敢迈达塔的后尘。

    不过纸毕竟包不住火。俟利弗为了弄死自己的长兄,不断派人传播恒安镇被破,他们被堵在雁门无法返回的消息,甚至还不断鼓动众人,他们落得现在的下场都是始毕可汗害的,挑动众人对始毕可汗的怒火。

    勃帖可以狐假虎威的遮挡这些消息,但恒安镇的逃兵感到突厥大营之后,恒安镇丢失的消息再也无法隐瞒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满是震惊,长大的嘴巴久久没法合拢,都有些呆滞了。这件事之大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恒安镇丢了!

    始毕可汗有些慌张了,他当然清楚恒安镇丢失的后果,也清楚这一次为隋军击败的后果,这都是他不能承受的。

    始毕可汗第一时间就是想封锁消息,可这个消息根本瞒不住。

    很快闻讯赶来消息的将领,不约而同,纷至沓来。

    面对众人的问讯,始毕可汗很快反应过来,不能让众人知道这个消息。一旦此消息在营中传开,他的威望必会大跌,各军也会不稳。

    慌张之后的始毕可汗,面对众人,又重新恢复了他的王者气度,满是豪气地否认了此事。恒安镇很好地掌握再大突厥手中,这些消息都是心怀叵测之人编造出来混乱军心的。

    此时的始毕可汗积威犹在,没人敢出声质疑。因此他用坚决否认打发了这一次的问询,但他知道,这不会是最后一次。

    恒安镇丢失的事情已成事实,摆在始毕可汗面前最重要的便是夺回恒安镇,打开返回草原的道路。

    始毕可汗此时心中焦急,全无方寸,只得招来自己的堂叔哥伦和大将阿史那思摩二人商议。

    二人俱是军中宿将,能力卓著,是突厥军中少有的名将。

    二人听到始毕可汗承认恒安镇丢失的消息,也是大惊。他们都太清楚恒安镇丢失的后果了,这甚至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

    面对满是焦虑的始毕可汗,阿史那思摩最先镇定下来。

    阿史那思摩说道:“可汗明鉴,我以为恒安镇虽丢,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隋军能占领恒安镇,必是选精锐兵马,绕开我军哨骑,从小道突袭,这些部队或许很精锐,但数量必不会太多,否则不可能避开我军的哨探。

    我军当前宜速速派遣精锐骑兵赶往恒安镇,趁着隋军立足未稳,夺回此地。然后率主力徐徐撤退,退回草原。”

    此时始毕可汗听了阿史那思摩的话,细细品味,也有些镇定起来。他虽然蛮野、自大,但本身能力并不逊色。

    因此始毕可汗说道:“说得好,之前是本可汗失了方寸,夹毕特勒所言不无道理。隋军不是神,必是趁着恒安镇的守军无备才夺取了城池的。”

    哥伦也是赞同。

    稳住了阵势,始毕可汗也再次从容起来。他自年少,大小数百战,多经战阵,并不是无胆之辈。

    只是现在大军正面都是隋军,一旦贸然北上,隋军尾随而至,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这时阿史那思摩又主动请缨道:“大可汗,我自南下,便是为先锋,一路为大可汗开路。今隋军占领恒安镇,我身为大军先锋,自当始终一往无前,主动迎敌。因此末将请缨,率部北上,为大军夺回恒安镇。”

    论起攻城拔寨的本事,阿史那思摩在突厥军中首屈一指。今日北上破围,军中也没有谁比阿史那思摩更合适。

    始毕可汗于是应允了此事,命阿史那思摩率军三万北上。

    当日阿史那思摩便率军拔营。

    阿史那思摩离开军营之后,望着北方,满是忧色。

    眼看阿耶脸色不好,一直跟在阿耶跟前的阿史那月便问道:“阿耶是在担心恒安镇的战事吗?不是说突袭恒安镇的守军不多吗?”

    阿史那思摩先轻声叹了口气,说道:“恒安镇的情况怕是不乐观。”

    阿史那月不解地问道:“可之前阿耶不是这么说的?”

    阿史那思摩说道:“我那是为了安大可汗的心。我虽然告诉大可汗,隋军可能从小道避开我军的哨骑到的恒安镇,但我其实已经细问过前来报信的恒安镇守军,隋军是从北面装扮成运输队,攻破的恒安镇,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阿史那月眨着大眼睛,天真地问道:“这意味着什么?”

    阿史那思摩说道:“这意味着隋军是从塞外出击,突袭的恒安镇,有这个实力和机会的,只有大隋幽州的军队,而大隋幽州总管,正是黄明远,他怎么可能只派小部分军队守卫恒安镇。”

    望着远方的蓝天白云,阿史那思摩长叹一声道:“或许这一次,我们都回不了草原了。”

第四十九章 名将对决

    虽然始毕可汗严令不得使恒安镇丢失的消息扩散到军中,但阿史那思摩并没有选择隐瞒诸将。

    此时瞒着诸将并没有什么意义,否则到了恒安城下一切还是得露馅。

    还不如提前告知诸将,让诸将能提前有个心理反应。当然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全说,只是告知诸将,有小股的隋军翻越群山,绕道突厥大军背后,突袭了恒安镇。如此既让诸将感受到压力与紧张,也不会使得诸军因为惊惧直接崩溃。

    不过这还是大大震惊了诸将。

    恒安镇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丢了这里,怎么回家。

    阿史那思摩一面告诉诸将,若是不能攻克恒安镇,他们将全被留在汉地;一面告诉诸将,恒安镇的隋军实力不强,只要他们大军压境,必能击破隋军。

    如此双管齐下,使得诸将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迸发出更多的动力。

    虽然阿史那思摩对自己这一次北上,并不报太大的希望,但他却并没有准备放弃。阿史那思摩也是一员名将,从都蓝可汗时代开始,几度易主,也几度败绩,这一次他两肩担上了大突厥的命运,他必将与隋军好好战上一场。

    没有谁可以阻挡一名突厥男儿回家的心。

    而在阿史那思摩毅然决然的时候,一直在恒安镇等待突厥人的李靖也充满了野望。

    李靖很清楚,之前成功突袭恒安镇,只能算打了半场好仗,勉强抓住了先机。可接下来守住恒安镇不比之前的突袭简单,他必须将突厥人牢牢地挡在恒安镇以南,这场处子仗才算得以圆满。

    李靖紧握着双拳,他无路可退。

    黄明远给李靖的命令是将突厥人挡在恒安镇南,但李靖毕竟是军事大家,他认为仅仅是挡住对方,还不足够。突厥人十多万,一旦见恒安镇难以逾越,选择翻越崇山峻岭向四面突围,想完全歼灭对方,还真是困难。而且这么一支军队在河东腹地,其危害性难以想象,整个雁门、马邑两郡怕是将成一片焦土。

    李靖不仅想挡住突厥人,还想着将突厥人彻底牵制在恒安镇。

    以恒安镇为中心,利用突厥人急于北归的想法,将源源不断地突厥人吸引到恒安坚城下,消耗其锐气,等黄明远的主力到来。

    于是李靖便下令,其部兵马,赵士悌率部九千人屯于恒安镇东面的白登山,控制东侧制高点,同时挡住突厥人向东溃逃的方向。又命侯莫陈乂率兵一万屯于恒安镇西面的武周山,控制西侧制高点,扼守住突厥人向西逃窜的方向。

    至于其余部队,李靖将其分为七部,每日一部负责守城,其余部队则待命。

    七部轮流守卫,每日只有五千人迎敌,反击必然不会太激烈。虽然守住城池,但也能给突厥人继续攻击的希望。而且李靖统帅的部队,多为新军,少经战阵,对敌经验稀缺。这次面对突厥人,这么好的磨炼机会,当然不可错过。

    李靖刚统军时,一个长安的闲官却骤得重任,所以所作所为,多受质疑。但经过奇袭乞伏泊、恒安镇两战之后,威望大增,在军中的话语权也非当初可比了。

    于是三军一心,同仇敌忾。

    等到阿史那思摩到达恒安城下,便看到迎风飞扬的“隋”字旗和遍布壕沟、拒马的正面工事。

    那“隋”字旗飞扬的如翱翔的雄鹰,深深地刺痛了阿史那思摩的眼睛。

    阿史那思摩眼看虽然城下工事密布,但瞭望城头,城墙之上的守军并没有那么多,勉强松了一口气。

    看样子隋军有个数千人的规模,这仗还有得打,但若是有着上万人,自己打也不用打,尽早撤退了事。

    此时阿史那思摩顾不得留力,以大将阿史那奚为先锋,向隋军发起了攻击。

    突厥人看似来势汹汹,但因为来的太过突然,大量的攻城装备都没有携带,准备并不充足。

    胡人攻城除了恐吓,最常用的便是以骑射压制城头,趁机登城。

    但城前密布的壕沟,正好挡住骑兵攻城的道路。之前隋军也有布置壕沟的,多沿着城池称环形布置。但这次隋军主将坏的很,与其说是壕沟,不如说是随意挖掘,深浅不一的大坑。各处壕沟互不相连,星罗棋布。

    坑与坑之间,壕沟与壕沟之间,一些不怎么宽广的道路上,仅可供一两个骑兵通过。突厥冲锋的骑兵根本摆不开阵型。

    而那些骑兵可以通过的区域,隋军正好又布置了大量的弓弩对准,只要突厥骑兵通过,立刻便迎来如雨般的打击。

    阿史那思摩立刻命令突厥的弓箭队上前掩护,与隋军对射。

    突厥的弓箭队多擅长成批次射击,来回轮转,打击力惊人。而隋军守城官兵多难以有足够的弓弩手应对,很多城池便在突厥人的箭雨中陷落。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突厥人已经很擅长使用弓箭手与骑兵协同攻城。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隋军携带了大批弩具,装备优势远大于突厥人。而且隋军居高临下,弓箭射程也比突厥人仰射要远的多。

    于是突厥人的弓箭手刚一出击。城头上的弓弩队立刻便对准突厥人进行打击。尤其是城头上的数十具床弩,声如霹雳,疾飞若电,每一支短矛,都带去十多条生命。

    阿史那奚本来是带着骑兵靠近城墙进行一轮骑射,但面对隋军密集的弓箭网,根本无力反击。很多骑兵几乎是被短矛直接连人带马钉死在地上。

    眼看无论是骑兵还是弓箭手,都不敌隋军,阿史那思摩急令撤退。他不是一个偏执的人,如此打仗,不过是给隋军送人头。

    对面的隋军果然是精锐。

    不过阿史那思摩通过今日隋军的弓弩打击,猜测城中隋军差不多应该有两三千人。这些人应该是长途奔袭,不会有太多的箭矢补给。

    阿史那思摩还有信心。

    于是阿史那思摩开始准备按部就班的进行填壕,先把恒安城前这些壕沟填平,同时打造攻城器具。以目前的形势,他有信心在十日之内攻破恒安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