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三章 高昌事变(中)

    黄明辽听闻高昌国发动政变,麴伯雅和儿子麴文泰前来求援,大喜过望。高昌国横在西州总管府向西的道路上,使得大隋无法完全向西,他早就对此不满了。

    自大隋占领焉耆之后,整个高昌国便被大隋包围起来。可从伊吾到焉耆,中间隔着高昌,还得走天山以北,别提多不方便,于是黄明辽对高昌国的渴望越发迫切。只是高昌国名义上算是大隋属国,杨广对麴伯雅又是另眼相看,黄明辽也不能无缘无故的侵吞其土。

    而麴伯雅的求援,正是一个好机会。

    麴伯雅父子来到轮台,见到黄明辽,便一副申包胥哭秦的样子,嚎啕大哭道:“国中奸邪叛逆,占据国都,驱除国王,请求将军出兵讨伐逆贼。”

    黄明辽故意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今方与西突厥罢兵,去年连番大战,我军伤亡巨大,士兵疲敝,府库枯竭,对于高昌国的遭遇,实在是有心无力。”

    麴伯雅就怕黄明辽冷眼旁观,他一人实在无力复国。

    于是麴伯雅连忙说道:“黄将军,这次出兵,是为小王复国,军费开支及战后抚恤,当然有小王承担。战后高昌国中珍宝,尽交由将军,只求将军将城中百姓和土地留给小王。”

    “嘶!”

    麴伯雅为了复国,倒是下了大本钱。

    可此时不待黄明辽说话,一旁的李节说道:“弁公,非我等推拒,只是高昌之事,毕竟是你国中内政,我西州之兵,实在不好参与。”

    麴伯雅之子麴文泰,才不过二十岁左右,见此连忙说道:“黄总管,麴仲斐这个奸贼,心向西突厥,意图背叛大隋,我父只是因为忠于天子,才被此逆贼驱逐,若是让这个奸贼占据高昌,则恐西域无宁日。”

    “还有此事?”

    黄明辽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这时麴文泰又言道:“叛贼亲近胡人,压迫汉民,总管若是不出兵平叛,恐高昌境内的汉民,皆为胡虏所害。而且吾父在外平叛,母后华容公主留在国都,此时也陷入叛军之手,只恐为叛军加害。”

    父子二人,哀涕连连,情真意切,真是闻者无不动容。

    “真是岂有此理,此等胡狄,实在太狂悖了。”

    黄明辽眼看火候到了,便勉为其难地答应了麴伯雅的请求。

    黄明辽乃命麴伯雅率部队为向导,又亲率大军,从轮台南下。

    自去年讨职乙部一战后,隋军一直未曾动兵。去年隋军从遏索山返回轮台,黄明辽除了命秦琼南下焉耆,又命蒙跃、伏延旺荣二人率兵围剿临阵脱逃的职乙部。

    隋军可是将职乙部恨上了,对方临阵脱逃,差点使得隋军崩溃。

    职乙部派人投降,黄明辽不接受,于是职乙部兵败覆灭,部众或死或俘,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就这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大军南下,高昌国内部见大隋出兵,心中畏惧。

    此时麴仲斐心中惊慌,手足无措,阿史那氏乃蒙骗众人,西突厥援兵正在路上,令各郡县依城坚守。

    新任的令尹古力施甸自告奋勇,准备前去迎击隋军。

    古力施甸本是昭武之地的石国人,在高昌国内并没有什么威望。虽然凭借政变成了一国之相,但无人信服,他寄希望这一仗,能够提升自己的威望。

    此时虽然新国王是麴仲斐,但国家的权利实际上都掌握在阿史那氏手中。她也没有旁的办法,只得同意。

    古力施甸自信满满地率军前往,在龙泉馆(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与隋军主力相遇。

    其实阿史那氏和麴仲斐等人造反,本就不占民心。虽然很多人对麴伯雅的政策怀有抵触,但高昌国中毕竟还是汉人居多,汉家势力更强一些。

    之前很多人参与到倒麴伯雅的事变中,只是因为麴伯雅的两头讨好,物资多朝贡西突厥和大隋,导致高昌国国内困乏。

    众人原本寄希望麴仲斐当上国王之后,改变这种局面。谁成想麴仲斐还不如麴伯雅,就是一个傀儡,任凭阿史那氏作为。

    阿史那氏废除了麴伯雅的汉化政策,反而全盘胡化,这导致国中汉官严重不满,新的动乱迅速酝酿。

    大隋南下,给了这些汉官一个机会。

    隋军和古力施甸在龙泉馆大战,军中汉将纷纷倒戈,投降隋军。古力施甸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只带着几个亲兵狼狈逃回城中。

    龙泉馆一战,彻底摧毁了高昌国中抵抗的勇气。

    隋军一路连战连捷,攻破交河、始昌等地,直逼高昌城。而高昌**,或逃或降,几如溃败的羔羊。

    面对这个局面,手段老辣的阿史那氏也没有办法。

    高昌国的造反势力,实际上已经是穷途末路了。阿史那氏许诺的西突厥援兵根本看不到影子,叛军内部又人心混乱,拿什么来抵抗武装到牙齿的隋军。

    这时国中重臣索同便建议阿史那氏和麴仲斐向隋军投降。

    麴仲斐听了大怒道:“汝这是让我洗干净脖子给麴伯雅砍吗?”阿史那氏也不同意向隋军投降。

    索同乃说道:“今日无论是否投降,高昌必破,既然如此,不如暂时投降隋军,留待有用之身。至于大王担心麴伯雅会对我等妄加屠戮,则更加不必,我等投降的是隋军,与麴伯雅又有何干?”

    这时阿史那氏听出味了,便说道:“索公是让我们彻底倒向大隋?”

    “此言不错。隋人支持麴伯雅,只是因为麴伯雅能给大隋足够的东西。但要是咱们比麴伯雅给得更多,隋人为什么不支持咱们?粮食、女人、财宝、土地······隋人要什么就给什么,麴伯雅一个前国王拿什么跟咱们比?我就不信隋人会杀了咱们,一心只用麴伯雅。

    若是隋人不傻,到时候必然留着咱们制衡麴伯雅,则大王虽去王号,则权利却不失。”

    索同的话让麴仲斐听得大喜。

    至于阿史那氏,虽然心向西突厥,也是无可奈何,总不得真成隋人的俘虏。最后她也只得愤愤地说道:“不得不说,你们汉人,还真会算计。”口中痛快一些,却是让索同为使,向大隋投降。

第十四章 高昌事变(下)

    这边高昌城中商议着投降,而隋军之中,黄明辽还真不想如此顺顺利利地攻破高昌。他们本就是麴伯雅请求的援兵,若是高昌国破,虽然能找个理由在此驻兵,但是想完全占领高昌国,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接着战争进行清洗,才是改变政治力量最快速的方式。

    而且黄明辽虽然希望高昌国加快汉化,但并不愿意看着由麴伯雅主导。

    麴伯雅这个人,能力也算出众,又有野心,一旦隋军替他扫平国内的亲西突厥势力,而麴伯雅又完成改革,高昌国真有可能成为一个西域强国,这也是不符合隋军意图的。

    黄明辽正为此事犯愁,这时李节便带着索同前来见黄明辽。

    索同见了黄明辽,便说明意图,言“无论隋军索要何物,高昌国都许之,只求留高昌国王麴仲斐一命。”

    黄明辽并不想接受对方的投降,见李节给他使眼色,虽不知其意,但是暂且同意,又让索同退下。

    这时黄明辽便问道:“子克兄,不知你刚才为何向我示意,若是接受高昌国中叛军的投降,不是留城中亲西突厥的余孽继续肆虐。一个不慎,恐高昌得而复失。”

    李节乃说道:“不攻城总比攻城要容易,对方投降,我们也省去攻城之力。”

    “话虽是如此,但若是麴仲斐等人投降,我们更是没有理由占领高昌国了,总是让人觉得不情愿。”

    “当然不是这样!”

    看到黄明辽有些疑惑,李节乃说道:“攻破高昌城和占据高昌国,又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试问若是高昌城破,而麴伯雅父子又皆死了,我军不是可名正言顺地占领整个高昌国了。”

    黄明辽有些一愣,过了一会,才摇了摇头道:“还是不成,虽然高昌国重要,但也不能杀了麴伯雅父子,否则我军在西域的名声便坏了。”

    名声很多时候不值钱,但很多时候又很值钱,说不上什么时候便有用,所以以防万一,最好还是留个好名声吧。

    李节乃说道:“我们当然不能杀,但若是麴伯雅父子死在阿史那氏和麴仲斐手中呢,大隋能不能为其复仇?我本来还担忧怎么弄死麴伯雅父子,这不麴仲斐便将刀子递给咱们。”

    黄明辽没有说话,看向李节。

    “总管,最后的解释权归我们。”

    黄明辽点点头说道:“那一切皆交给子克兄了,只求务必稳妥,不留后患。”

    于是李节又招来索同,要求高昌国无条件投降,同时城中所有府库全部交给隋军,并由隋军在高昌国屯驻兵马,朝政由大隋监管。

    索同听了,心都在滴血,如此政策,高昌国便完全至于隋军的统治下,国将不国。只是形势如此,奈何奈何啊。

    索同签下这份丧权辱国的条约,踉踉跄跄地离开了。

    到了六月十日,高昌城打开城门,向隋军投降。

    对于其母、其弟的投降,麴伯雅本来是很不愿意的。他是希望一劳永逸,处死对方,然后大权独揽。但是黄明远以“久战不利,上兵伐谋”为由,同意了对方的投降,他也不好反对。

    说到底,在隋军面前,麴伯雅说了不算。

    高昌国城下,麴仲斐引着一众文武大臣,举着印玺,穿着小衣,跪在人前,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这种场面,阿史那氏终究是一个女人,没有出现。

    麴仲斐所进献的,除了印玺,还有古力施甸的人头。阿史那氏和麴仲斐不用死了,那就只能将造反的责任全推到古力施甸头上,拿古力施甸做替罪羊。于是一心想着高昌城守御的古力施甸被阿史那氏骗入城中,砍了脑袋。

    黄明辽与麴伯雅从麴仲斐身旁走过,麴伯雅对麴仲斐满是鄙夷之色,而麴仲斐则是羞的脸色通红。

    一国之君,跪地乞降,无论如何都说不上体面。

    因为不算是正儿八经的灭国,所以受降仪式也很简单。接受完麴仲斐投降,隋军便要进入城中。

    这时麴伯雅以“感念天朝上军相助”为由,请求黄明辽先入城,但为黄明辽拒绝。

    黄明辽乃言道:“吾虽是前来平叛,但汝父子二人,才是高昌国真正的主人。我等若是抢先入城,只恐越俎代庖,失了客人的礼数,还是由大王父子二人先入,我等大军稍后。”

    其实隋军早已经入城接收城中府库、衙门、要地,但黄明辽这么说,也算是给足了麴伯雅父子颜面。

    麴伯雅也不好推拒,满脸笑意,在前面引着众人入城。

    西域诸城,多是土城,城门洞子不深。麴伯雅在前刚走出城门,走入城中。忽然对面一阵阳光刺眼,麴伯雅下意识地便用手去遮挡阳光。

    就在这时,机杼声响起,数支羽箭,破空而出,射中麴伯雅。

    麴伯雅身侧的麴文泰大惊,下意识地便要去拉父亲,此时也被射中。

    原来是有人埋伏在围观的百姓之中,用弩狙杀了麴伯雅父子二人。

    周围的士兵大喊着“护驾”,将麴伯雅父子护住,但麴伯雅父子二人早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黄明辽见状,命令隋军上前,团团包围,不放走任何一人。

    众人一片惊慌,尽被隋军制住。

    黄明辽上前,查看倒在地上的麴伯雅父子二人情况。射中二人的毒箭上皆抹了“见血封喉”,麴伯雅脖子上中了一箭,射中血脉,早就已经死亡。至于麴文泰,只中了一箭,尚未断气,也是奄奄一息,说不出话来。

    而这时有人来报,刚才刺杀麴伯雅父子二人的两个刺客,已经自杀身亡。

    黄明辽脸色黑得可怕,来到麴仲斐面前,恶狠狠地说道:“麴仲斐,你做得可真绝啊,那可是你亲兄长,与你有多大仇怨,让你宁可选择投降,也非得将其诛杀。”

    “我·······我·······”

    麴仲斐吓得瑟瑟发抖,到现在他还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此面对黄明辽的指责,他大惊失色,百口莫辩,但越是如此,越让人觉得是他。

    黄明辽看着一众高昌文武,有些萧索地说道:“你们辜负了我对你们的信任。”说完便离开了高昌城。

第十五章 高昌事定

    自麴伯雅父子遭到刺杀之后,黄明辽并没在高昌城露面,所有的事情,皆交给李节处置。

    李节率领大军驻扎于城中,然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洗。包括麴仲斐、阿史那氏等人,尽被李节以谋刺、诈降的名义诛杀,至于城中的文武,也多被清洗干净,只有一些上赶着投奔的汉官,留了下来。

    李节在高昌城中以为“麴伯雅报仇”的名义杀戮了半个月,到最后城中再无忠于麴氏的人了。

    半个月之后,一直姗姗未露面的黄明辽才再次出现,而目的便是重立新王之事。黄明辽本想废除了高昌王的传袭,后来想着,高昌国与焉耆国不同,而且麴伯雅和天子关系还不错,冒然废黜高昌王的传袭,天子也未必会答应,还是暂且保留高昌王位,省得再给旁人以口实。

    不过麴伯雅已经死了,麴伯雅的长子麴文泰也因为重伤不治,死于军中。至于麴伯雅的其他子嗣,或是死在了之前麴仲斐发动的政变中,或是应着这次事件,全部为李节诛杀。

    实际上麴伯雅已经没有继承人了。

    不过没有继承人不要紧,还可以选个继承人。新立的高昌王,非子嗣传承,对国民影响有限,他若是不傻,就会抱紧大隋的大腿。

    当然,挑选新的继承人,还要走一个流程。

    于是黄明辽召集高昌国仅存的文武,商议拥立新王之事。高昌国两次大乱,再加上大隋的清洗,文武官员,十不存一,现存身份最高的,只是一个兵部司马(兵部二把手)。

    不管大隋可不会让高昌重建政治体系,至于缺的官吏,下辈子也补不上了。

    没有高昌朝廷,从法律意义上还有缺漏。但高昌国还有一人,可为此事背书,此人便是麴伯雅的妻子华容公主高昌国王后宇文玉波。

    华容公主宇文玉波,杨广的外甥女,广平公主与熊州刺史宇文静礼之女。

    杨氏家族人丁不旺,想找个和亲公主都困难,杨广只是无可奈何,只得从姻亲中挑选。

    此时华容公主尚不过十五岁,去年才嫁给麴伯雅的她,本身仍是一个孩子。

    之前麴仲斐发动政变,华容公主也陷入城中。因为高昌四面皆是隋军,麴仲斐畏惧大隋势力,也不敢对华容公主不敬,只是将其拘在宫中,想着诛灭麴伯雅之后,再向大隋天子求婚,迎娶华容公主。隋军攻破高昌城后,华容公主被隋军所救。

    “妾身年幼,不通时事。今大王身死,惶恐无依,诸事皆赖将军了。”

    华容公主,本就不太懂政治,且此时刚死了丈夫,面对高昌国当前的局势,着实束手无策,也只得将一切拜托母邦的官员。

    于是由李节主持,挑选了高昌国麴氏家族中,一名只有五岁的孩童,改名为智盛,过继给麴伯雅,成为高昌国新的国王。

    麴智盛年纪尚小,于是黄明辽以加强对新王教导为由,将麴智盛和华容公主,皆带到轮台。往后这个高昌国的新国王,若是不出意外,再也不会回到自己的故乡。

    城中的官员早被李节杀怕了,因此明知大隋此举是为了控制高昌,也没人敢反对。更多的人想的是,只要大隋保留高昌国的社稷,总有夺回国权的一天。但众人不知道的是,黄明辽和李节并没有想着以这种模式在高昌待多久,只要时机合适,高昌国还是要划入大隋版图。

    高昌国王被带走后,李节也没有重新任命高昌国的朝廷,反而将原本高昌国四郡十八个县四个戍的行政编制,合并为一个郡,交河郡,并以伊吾郡郡丞梁硕为郡丞领郡事。

    其余诸县,合并为前庭(高昌城)、交河、始昌、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蒲昌(白力城,今新疆鄯善)五县。

    交河郡虽为高昌国郡,但无论是太守,还是县令,皆为隋人担任。甚至连军队,也为隋军收编。

    至此,高昌国只剩下一个名字,只等着灭亡了。

    ······

    黄明辽占据高昌,补全了西州缺失的一块版图。

    此时西州面积地愈千里,连亘天山南北,一个伊吾郡便治理不过来。于是黄明辽将天山以北的新附之地,沙陀碛以南,直到叶河,设北庭郡,治轮台县,以李节兼任太守。而从叶河以西,直到阿拉山,车岭(今新疆博罗科努山)以北,设双河郡,治西林镇,以蒙跃为太守。

    大隋在天山以北其实只将势力拓展到黄草泊,至于黄草泊以西,实际上根本管不了,这里还是西突厥的地盘。至于从叶河到黄草泊,也不过只有几个屯镇,所以这个双河郡,不过是个名头。

    但是黄明辽仍然坚持设立双河郡,以为大隋在天山北麓西拓的主力。

    这时李节又提议,重新对大隋在西域的据点进行划分等级。

    西州总管府设立之后,一般对大城设县,驻军设镇,至于新开拓、建设的城堡也为镇,这就导致,大镇有军队数千,小镇有可能只有几十人,严重影响对各地的管辖。

    于是李节建议,管民的县、乡仍依照旧例。至于有驻军的城池,依照驻军数量、城池大小、人口数量,设置军府、镇、戍、堡四级单位。

    其中驻军不满百的,皆为堡,设正副堡将。

    戍一级,下戍驻军一百五十人,中戍驻军三百人,上戍驻军五百人,戍设正副戍将;

    镇一级,下镇驻军八百人,中镇驻军一千人,上镇驻军一千两百人,比照国中的鹰扬府,镇设镇将;

    而镇之上设军府,一般多为两三千人,还有成规模的胡兵。镇、戍、堡的设置只是根据诸军的多寡,没有直接统属关系。无论是镇、戍还是堡,皆直辖于军府。

    至于一些没有官军驻扎,多是百姓自发组织民兵的地方,设置屯。

    如此隋军在西域的城池,多成军管,一管军,一管民,方便了守备与开拓。而如此改变,原本的镇数量大为减少,整个天山北麓,只剩下西林、轮南、咸泉、蒲类、金满等几个镇。

    此时军府尚只有焉耆一地。

第十六章 龟兹矛盾

    大隋占据了高昌,其在西域的发展便进入快车道。

    西州总管府在西域的发展路线主要是三条,北路是双河郡太守蒙跃开拓天山北麓;南路是西戎校尉高震在讪讪、且末开拓西域南线;而中路则是黄明辽亲自操刀动手的天山南麓。

    其实西突厥是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点是天山北麓和整个天山以西的大草原,而天山南麓的西域小国,多是以农业为主。天山融化的雪水,涓涓细流汇聚成一条条内流河,而这些河流流经之处,形成无数的绿洲,西域各小国就是依托这些绿洲,传承至今。

    西域原本有数十个国家,经过数百年的兼并与动荡,现在葱岭以东,只剩下龟兹、疏勒、于阗三个大国,以及朱俱波、喝盘陀两个小国。

    五国之中,以龟兹国最为强大。

    数百年来,龟兹国灭国无数,现在已经西到疏勒,东达焉耆,北枕天山,南临大漠,地域东西数千里,胜兵万余。

    要取天山以南,非得先诛灭龟兹。

    龟兹国王姓白,名白苏尼咥。其手段残暴,治国严苛,大业年间,遣使朝觐杨广,贡献方物。

    对于西突厥攻打大隋,白苏尼咥是不太上心的,毕竟若是西突厥在西域一家独大,对于龟兹也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射匮可汗出兵,白苏尼咥只是遣太子白苏伐勃駃率兵三千,只能算凑个人数。刚得知大隋击败西突厥的时候,白苏尼咥还很高兴,若是两败俱伤,则更中他的意了。

    只是之后秦琼领兵,占领了龟兹国东部的乌垒城,让白苏尼咥大为着恼,隋军有些太过分了。

    白苏尼咥派人前往轮台,对之前参与西突厥围攻大隋表示歉意,并请求大隋送还乌垒城。为了能够使得大隋原谅,龟兹国送上了一大笔让人看的动心的供奉。

    黄明辽命李节接见了龟兹国的使节。西州对于龟兹国态度很友好,也接受了龟兹国的解释,当然不包括乌垒城。

    当初屯兵乌垒城的军队,以西突厥为主,所以大隋认为,他的打的就是西突厥,与龟兹国无关。

    龟兹使节也是无奈,当初射匮可汗派兵屯于此地,以阻挡隋军,龟兹国不敢反对,只得任由西突厥在此驻兵。现在隋军又是如此,他们不敢得罪西突厥,难道敢得罪隋军。

    所以这根本就是一个注定无果的事情。

    眼看着隋军扎根于乌垒城,龟兹国是别无办法。只得寄希望大隋发善心或者突然灭亡了,他们就可以拿回乌垒城了。

    大业九年元月,白苏尼咥病逝于龟兹城,时年五十三岁。

    白苏尼咥享国三十年,在位期间,龟兹势力达到了顶峰。常言道:“盛极而衰”。很多王朝更是摆脱不了这种命运。

    白苏尼咥在位的时候,为了平衡国内势力,同时对抗国内的西突厥势力,使自己完全掌握一国权利,虽然立了长子白苏伐勃駃为太子,但是又任命其余几个儿子分领各城,为国中重臣。在白苏尼咥活着的时候,几个儿子还对其畏服,但白苏尼咥死了之后,众人对兄长白苏伐勃駃则没什么忠诚了。

    都是儿子,凭什么你当国王。

    于是众人纷纷各据势力,对抗龟兹中央。先是其弟白里稽占据原姑墨旧都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市),不听从调遣;接着另一个弟弟白失毕占据尉头的据瑟德城(今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乡一带),公然造反。

    白苏尼咥在位三十年,几个儿子也各自经营了一二十年,白苏伐勃駃即位之后,面对一众虎视眈眈的兄弟,根本无力收拾被分割出去的权利。

    而且白苏伐勃駃虽然才三十四岁,但性格有些懦弱,身体也不好,全无削藩的精力和心力。

    其实白苏尼咥这两年,眼看身体日渐差下去,已经有意识地对长子委以重任,否则去年也不会令长子率军随同射匮可汗出征,毕竟没人希望国家分裂。但白苏尼咥对自己的身体预期太高,他本人去世太快,完全没有来得及布置后手,这才导致龟兹国现在的局面。

    龟兹国内由突厥势力或亲突厥的大臣掌握,四面还有虎视眈眈的兄弟,白苏伐勃駃这个国王当的如同一个傀儡一般,没滋没味。他有心振奋,又无力收拾乱局,只得眼瞅着国家越发混乱下去。

    这时白苏伐勃駃的小弟弟白多利,眼看兄长终日里忧心忡忡,便劝兄长,不若趁着射匮可汗忙于平定内部叛乱的机会,趁机倒向大隋。

    白多利是白苏尼咥与一个汉人女子所生的儿子,在国中地位并不高。白多利本人虽是龟兹王子,但速来仰慕汉家文化,还自取了一个汉人名字,白元德,元为始,德为先,立志要做个汉人。

    原本龟兹国为西突厥掌握,白元德纵使有心,个人也无力改变这种局面。但现在西突厥被薛延陀部扰乱的一片混乱,无暇顾及龟兹,让他感到机会来了。

    白苏伐勃駃听闻弟弟的话,心中倒是有些动心。他其实对大隋很有好感,当初西突厥联军兵败遏索山,龟兹军也跟着溃乱,幸好隋军放了他们一马,否则三千龟兹军,怕是要全军覆没,因此白苏伐勃駃倒是有些感念隋军的不杀之恩。

    白苏伐勃駃思索再三,越想越觉得弟弟说的有道理,若是获得大隋的册封,有大义在手,也能增加自己在国中的威望。而且隋军善战,白里稽等人必不能及。

    至于说隋军会趁机控制龟兹,其实现在的龟兹,内部有西突厥派遣的吐屯负责监视,又有各倾向于西突厥的势力向其效命,龟兹虽为一国,但也就是半独立的国家。

    若非西突厥势力故意怂恿,龟兹国也不会这么混乱。

    在白苏伐勃駃看来,隋军的名声要比西突厥好的多,隋军进入龟兹,再差也比现在的情况好吧。

    于是白苏伐勃駃同意了白元德的建议,并命白元德秘密前往轮台,去见隋军统帅,请降并求援兵。

    白元德大喜,于是以外出狩猎的名义,离开了都城,秘密前往西州。

第十七章 引狼入室

    文化认同感这种东西的能量,远超想象,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带路党。

    白元德便是如此,他骨子里不认为自己是龟兹人,那么他所做的一切,在他的信仰中,都是对的,包括背叛龟兹。

    白元德秘密来到轮台,见到了黄明辽。

    黄明辽听闻龟兹国王要投降,心中大喜。之前占领高昌,便是因为有麴伯雅父子的主动带路,他们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高昌,又一路兵不血刃,连克诸城。若是没有麴伯雅父子这个名头,攻打高昌的难度要增加一倍。

    黄明辽一直对龟兹虎视眈眈,但始终没有轻易动手,就是没有机会。

    大隋毕竟是个大国,不是土匪,虽然西域诸国,较之大隋,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大隋也不能生抢,失了体面,要注意大国雅量。否则,自己人也看不下去。

    不是黄明辽迂腐,而是这是这个时代做事的规则。那些胡人国家,做事往往不讲规矩,全凭刀枪凌迫,看似酣畅快意,但最后其兴也勃,其亡也勃。

    但白元德前来,给了黄明辽这个机会。

    白元德虽然没见过黄明辽,但是听闻他击破西突厥射匮可汗主力,也是一代名将,因此对其很推崇,相信黄明辽能做到龟兹归隋的事情。

    见到黄明辽,白元德便没什么隐瞒,将他和其兄白苏伐勃駃的计划,以及他自己的计划,全部告诉了黄明辽。

    黄明辽也是一愣,真有人愿意主动帮着大隋攻打母国?仅仅只是因为心向汉家文化。黄明辽不敢确认白元德所言的真假,因此有些犹豫。

    白元德也知道汉人交浅言深的道理,他冒冒失失地来到轮台,还是以龟兹王子的身份,突然告诉隋军,他要帮着大隋灭亡龟兹,任谁也不会相信。

    于是白元德说道:“总管,西域诸国,自两汉之时,便臣服中华。可因为各国主多伪诈,多有叛降不顺之举,因此西域始终不能如中原之地一般,沐浴王化。若是想西域尽入中华之土,必废除王国,设置郡县,推行汉礼,方能如愿。白元德虽是出生在龟兹,但心中无时无刻不希望西域如河西、陇右一般,永远沐浴在华夏的阳光之下,而不是整日与蛮夷为伍。

    非设郡县,则华夏不能信重西域之人;非设郡县,则西域之人不能永忠华夏。”

    白元德说得字字如泣血一般沉重。

    黄明辽看得也有些沉重,若如白元德所言,他当真不知道西域人对华夏有那么重的心思。

    黄明辽沉默了一下,便低声问道:“白王子,非是本将不相信王子,只是我有一个疑问,想问一下王子。王子刚才之言说得都对,但西域诸国之君主王室,怕是没人愿意放弃王位,毕竟弃国之后,封个侯爵、公爵的,如何比得上一国之君自在。王子乃是龟兹先国主的儿子,设置郡县对你并没有什么利处,反而使你在龟兹的特权尽失,你为何愿意做这般有损自身之事?

    正常情况下,王子不是应该倒向大隋,然后希望大隋支持你获得国王之位吗?”

    白元德说道:“我乃汉人,何必觊觎一夷狄国王之位?”

    见黄明辽不明白他的意思,白元德便说道:“在下母亲出身汉人,按照将军在西域的说法,凡是父母有一方为汉人,所生的子女,皆是汉人,元德之父虽是龟兹国王,但元德本人也是汉人。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我既是汉人,自不会觊觎龟兹国王。

    我费尽心思,希望龟兹能够入华夏,也是因为我有一半的龟兹血脉,希望引领龟兹百姓,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说到这,白元德眼中竟然闪着泪光。

    黄明辽本来是不理解白元德的想法的,但是在西域这么久,他便有些理解了。西域之地,汉民完全占据弱势地位,但正是因为如此,反而一心向着大隋。伊吾、轮台、高昌,若是没有他们,西州总管府在大隋的开拓,不会这么顺利。

    黄明辽此时忍不住说道:“身无寸土,一隅之志,方知西域有孤忠啊。”

    说完黄明辽并未打消对白元德的怀疑,但却是对其多了几分的敬佩。于是黄明辽同意了白元德的计划,出兵龟兹。

    实际上对于黄明辽来说,不管白元德是忠是奸,是真是假,他是不会错过这个出兵的好机会的。

    大业九年八月,黄明辽以黄明诚为统帅,指挥汉兵、胡兵各四千,秘密前往龟兹。

    此战虽然有白元德作为内应,但并不好打。

    龟兹是个大国,在都城一带的军队便有七八千兵马。而且此时天气已经转寒,一旦攻城不顺,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则隋军必然要退回,隋军是不可能围城一个冬天的,那样光是后勤也能将隋军拖死。

    所以当前必须要速战速决。

    这时白元德建议,他当时是以狩猎的名义离开的龟兹,不若他诈破达多褐城(今新疆库车东),然后据此起兵,到时候国相那利等人必然恐惧,便会派兵镇压。隋军到时候伏兵于达多褐城之中,必然破之。

    黄明诚大喜,于是依计行事。

    白元德来到达多褐城,虽然他没有什么权利,但作为国王最喜爱的一个弟弟,城中守将阿里对其还算礼遇,当然也只是礼节性的招待。

    阿里是国相那利的心腹,实际权力远不是白元德这种没什么权力的王子可比的。自从隋军占领乌垒城之后,达多褐城便成为抵抗隋军的前沿,城中屯兵不少,阿里的地位更是直线上升。

    白元德入城,身后护卫和仆人也跟着入城。黄明诚早将白元德身边的百余护卫和仆人全换成了隋军。

    阿里虽然见白元德身边的从人也太多了,但也不好说什么。

    白元德随意地和阿里攀谈着,吸引阿里的注意力,后来眼看阿里不备,趁机抽出腰中弯刀,一刀刺穿了阿里胸膛。

    白元德勇猛强悍,精于骑射,乃是少有的勇将。

    主将阿里被杀,趁着混乱,埋伏在外面的隋军一拥而入,占领了达多褐城。

第十八章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隋军顺利占领了达多褐城,有了一处落脚点。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白元德乃诈称起兵造反,讨伐国相那利。

    西域小国,内情本就错综复杂,有倾向西突厥的,便有倾向大隋的。虽然国家不大,但争权夺利,内斗不止,比中原王朝还厉害。

    于是白元德一起兵,立刻引得国中人心动荡起来,很多原本便不满那利大权独揽的人,立刻浑水摸鱼起来。

    那利刚开始也有些手忙脚乱,他以往根本没把白元德这种小角色看在眼中,没想到竟然生出这么大的乱子。

    但之后并没有掀起多大的乱子,也没有什么人趁机插手,那里便放下心来。若只是国内的动乱,不牵扯到西突厥或者是大隋,那利并不担心,既然你白元德找死,他也不介意杀鸡儆猴。

    那利本是国中一个小官的儿子,靠着努力钻营,得到了西突厥的认可。在西突厥的支持下,步步高升,成为了龟兹的国相,与西突厥吐屯阿史那卑利,龟兹大将羯猎颠狼狈为奸,并在老国王死后,掌握了全国大权。

    白元德一在达多褐城乱起来,他便猜测对方有可能得到了国王白苏伐勃駃的支持,因此他更是下决心除掉白元德,儆的不仅仅是国中各股蠢蠢欲动的势力,还有白苏伐勃駃这个国王。

    于是那利命羯猎颠率领兵马五千人,向东讨伐白元德。

    五千人讨伐一个没什么势力的白元德足够了,但是对上隋军主力,怕是不够。

    黄明诚自进入达多褐城之后,命一部分人驻守于城中,自率主力骑兵屯兵于外。刚开始达多褐城完全摆出一副坚守的样子,迷惑羯猎颠。

    羯猎颠率兵攻城,刚打了两日,黄明诚突然从外围包拢了上来,将龟兹军合围。

    龟兹兵在西域也就是欺负欺负弱鸡,连西突厥兵都不如,更何况是隋军。于是一番大战,隋军将龟兹兵覆灭,而龟兹军统帅羯猎颠也死于乱军之中。

    龟兹降兵三千余人,被黄明诚交给白元德,并以其为先锋,突袭龟兹城。

    隋军进展神速,一路兵逼龟兹城。

    这时城中的那利慌了手脚,他匆忙组织抵抗,不过羯猎颠将龟兹国都城中的精锐全部带走,又在达多褐城下丧失的一干二净,那利凭什么来抵抗隋军。

    眼看隋军来势汹汹,西突厥的吐屯阿史那卑利建议那利撤往三弥山。阿史那卑利也知道守不住了,再留在龟兹负隅顽抗,意义也不大,还不如返回牙帐,只要手中握有龟兹国王,便有重回龟兹的机会。

    那利此时也无办法,只得听从西突厥爸爸的话。

    于是那利带着国王白苏伐勃駃和亲信,跟着阿史那卑利向北突围。白元德刚到城下,隋军主力还未赶到,双方激战一场,龟兹降兵不顶用,因此让那利突围而出。

    不过幸好黄明诚早有防范,命一支骑兵迂回到龟兹城北侧。众人突围之后,正放下心来,又遭遇隋军,措不及防之下,全军大败。

    龟兹兵更是没有什么战意,纷纷溃散,连阿史那卑利也和那利等人失散。那利只得放弃全部财货,带着国王往西逃去。

    可怜龟兹国王,本来听闻其弟白多利在达多褐城起兵,心中大喜,以为脱困之日就在今时,谁曾想这那利如此丧心病狂,竟然选择劫持国王,倒是让他跟着一同颠沛流离起来。

    九月二十四日,隋军不费一兵一卒,将龟兹人经营多年的国都占领。

    黄明诚占领龟兹之后,并未向西追击,倒不是他不敢向西,而是他要时刻防范北面西突厥。而且后方无力支援,一旦贸然向西,有孤军深入的危险。

    此时西突厥主力正在河中平乱,同时还要攻打薛延陀部,留在三弥山突厥牙帐的是射匮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咥。

    阿史那咥得到龟兹国的求救之后,虽有心向南救援,但乌垒州的秦琼和鹰娑川的契苾葛就在两侧虎视眈眈,做出一副只要你敢南下,他们就敢西进攻打突厥牙帐的姿态。阿史那咥不敢与隋军引发冲突,引得隋军大举来攻,但又不得不张出獠牙,对着隋军,以虚张声势。

    当然若是有机会,阿史那咥也不在意狠咬隋军一口。但总的来说,对于龟兹陷落,西突厥根本没有余力顾忌。

    隋军和西突厥在一个相持对抗中,安然度过一个冬天。而趁着这个机会,在白元德的帮助下,隋军彻底掌握了龟兹。

    大业十年春天,黄明辽率领主力赶到龟兹,布置对突厥牙帐的包围,准备围攻三弥山,而命黄明诚和白元德继续向西追击龟兹国王和国相那利。

    此时龟兹国王白苏伐勃駃已经死了。

    去年兵败,那利带着国王白苏伐勃駃一路西逃,逃到俱毗罗城(今新疆阿克苏市东北)。

    那利本希望在此聚拢势力,反攻龟兹,可惜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阳被犬欺。

    同年底,位于拔换城的白里稽突然率部攻打俱毗罗城。实际上白里稽能够在龟兹独立,除了老国王白苏尼咥为了从西突厥势力手中夺权,因此将儿子置于各地镇守以外,还有那利和西突厥的支持。

    龟兹新国王以藩镇势力来制衡国相那利,国相那利当然可以反过来以藩镇势力来制衡新国王白苏伐勃駃。

    说到底,大家在西突厥爸爸手中,各自勾心斗角,你挣我夺,可谓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本来各方保持平衡,但隋军的介入打破了这个平衡。

    原本处于弱势的白里稽眼看那利和其兄长落败,便想着诛杀兄长,成为新的国王,同时控制那利,联络西突厥,对抗隋军,反攻龟兹。

    于是白里稽出兵俱毗罗城。

    那利不敌,为白里稽所败,城池被攻破,本人也被俘虏。白里稽此时也不顾念兄弟之情,痛下杀手,诛杀了兄长白苏伐勃駃。

    那利此时没了西突厥爸爸可以耀武扬威,又没了号令群臣的龟兹国王,只得向白里稽投降。

    那利在龟兹国还有些影响力,所以白里稽留了他一命听用。

    而白里稽一面去联络西突厥,请求援兵,一面在拔换城自称龟兹王,开始号令全国。

第十九章 平定龟兹(上)

    大凡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都喜欢以夷制夷,但是能够成功的,几乎没有。那些不聪明的,多是计划落空;而那些聪明的,不是养虎为患,就是引狼入室。

    白里稽不算聪明人,所以他只是希望落空了。龟兹国的使者到了射匮可汗帐中,请求射匮可汗援兵,可此时射匮可汗正在河中平叛,哪有功夫管龟兹国的事,不痛不痒地支持了两句,总体意思就是让龟兹挺住。

    但白里稽根本挺不住了。

    白苏伐勃駃虽然是个傀儡,但毕竟也是龟兹国的国王,一国之主,自有忠诚于他的人和打着忠诚于他的幌子的人。所以白里稽杀了白苏伐勃駃,立刻引得国内震动,不少人纷纷讨伐白里稽。

    就连白里稽昔日的盟友,公然造反的弟弟白失毕也打着为国王报仇的名义,攻打姑墨。

    为了应付这些人,白里稽被搅得焦头烂额。

    大业十年四月,黄明诚率领隋军主力连破俱毗罗城、阿细言城等地,兵临拔换城下。

    拔换城乃是姑墨国旧都,也叫南城,后来姑墨为龟兹国覆灭,拔换城便成了龟兹国的西部重镇。

    白里稽经营拔换城多年,隋军一时难以攻下。

    于是黄明诚一面命令白元德继续围攻拔换城,他乃率部向西攻打温宿大石城。

    温宿国,也叫温肃,早年为姑墨吞并,后来又入龟兹之中。此地本为白里稽一个弟弟占据,但后来为白里稽所夺。

    此地再往西北,便是热海,已经到了草原之上了。黄明诚提前攻打此地,就是为了防止在双方交战正酣的时候,射匮可汗引兵南下,攻打隋军背后。

    大石城兵马不多,不过千余人,主要是白里稽将军队集中到拔换城,导致守军不足。

    隋军攻城,很快占领此地。

    于是黄明诚又回师拔换城下。

    此时已经到了六月份,正是汛期。西域之水,多是内流河,水源多是天山融化的雪水,所以天山才被称为西域的母亲山。

    黄明诚见拔换城难下,于是下令掘开姑墨川(今新疆阿克苏河),水淹拔换城。

    拔换城靠近姑墨川,而因为汛期关系,到了夏天,整个姑墨川水量大增。之前黄明诚攻打拔换城的时候,便命人在姑墨川上游筑堤断流。

    整个姑墨川早就已经积蓄多时,因此隋军掘开堤坝,奔腾的河水一拥而下,直奔拔换城而去。

    汹汹水流,有如万马奔腾,又如风起云涌,倾盆之下,无能挡者,大自然的威力,让人惊愕。

    拔换城是座土城,在河水冲击之下,水灌入城中,虽然没有冲塌城墙,但也使得整座城池陷入泥淖之中。

    第一波大隋水之后,隋军第二波大水又来。

    原来隋军在姑墨川上游筑了三道坝,每注水满一处,便修筑一处堤坝,三处堤坝,成阶梯状,而储存的水势,则相当于三个水库。

    隋军又在沿途修建一条甬道,保证水势直冲拔换城。

    第一波大水,已经清扫干净沿途的阻碍,因此第二波水来,直接冲向城墙,水石之力相互较量。而第二波水后,第三波水又到,终于冲垮了拔换城的城墙。

    但隋军并未主动发起攻击。

    三波大水,已经击破了城中守军的心理防线。

    洪水退去,城中积水数尺,整个城池都泡在了水中。因为城池为夯土所修筑,很快城墙在水中跑的发软发黏。

    城中因为洪水,也是伤亡惨重,哀鸿一片。

    更重要的是,这场天地之力,让守军赶到一种深深地绝望。

    外部压力巨大,而城中的守军离心,也渐渐开始生乱。

    拔换城被水淹之后,城中将领包括白里稽已经明白,这城恐怕守不住了,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只是众人在此经营多年,皆是不舍得突围,就此就巢穴拱手让给隋军。于是白里稽忧心忡忡,又满是纠结,有心突围,却最终没能成行。

    白里稽和麾下诸将舍不得拔换城,但是那利舍得。

    眼看隋军围城都用上了水攻,他便知道,隋军不在乎城中人的生死,只求破城。现在再选择坚守,城破之后,绝对是个死字,隋军根本不会有顾及。

    而且那利也并不寄希望于西突厥的支援或者是突围。

    那利早就看明白了,突厥人来不了了。若论求援,他往西突厥送的消息更早,若是射匮可汗有心出兵,早就到了,何至于等到今日。到现在西突厥援兵不至,只有一个原因,那说明西突厥不会出援兵。

    至于突围,也不现实,整个城池泡在一片烂泥之中,人马俱不得行,如何突围。即使突围而出,他们又能去哪。他对自己很清楚,在龟兹的时候是国相,比国王还厉害,出了龟兹怕是连条狗都不如。

    于是那利心中为了后路,便有心投降隋军。

    隋军只要想控制龟兹,谁比他这个前国相更熟悉龟兹的情况。只要隋军愿意接纳,他会比谁做得都好,毕竟这年头,给谁做狗不是做啊。

    于是那利便联络城中对白里稽不满的将领,准备政变。

    城中将领虽多是白里稽的心腹,但生死存亡关头,不讲忠义的蛮夷,谁还顾得上白里稽,于是不少人参与到那利的政变计划之中。

    那利准备杀死白里稽,然后打开城门向隋军投降。

    但那利还没有来得及动手,便有王宫之人唤他前去议事。拔换城本就有国都,白里稽称王之后,便以姑墨国的旧王宫暂为他的龟兹王宫。

    那利虽不知晓原因,但还是前往王宫。

    谁料到入宫之后,那利便为白里稽所杀。白里稽毕竟经营拔换城多年,手眼通天。那利筹谋不密,因此他秘密串联将领的消息为白里稽所知。

    白里稽当然不会认为对方在做什么好事。

    本着杀错不可放过的道理,白里稽直接将那利唤进宫中诛杀,然后又命人去清除那利的同党。

    整个拔换城中,因为此事,一片动乱。城中人人惊惧,唯恐自身难保,而参与那利政变还没有被诛杀的将领,直接就在城中起事了。

    在这一片慌乱之中,谁也没注意拔换城有一座城门悄然打开。

第二十章 平定龟兹(下)

    白苏伐勃駃不能算一个无能之君,只是龟兹的大环境如此,他虽然有心振奋,但受制于人,无力回天,着实可悲可叹。

    此时白苏伐勃駃虽死,但他曾经的布置却并没有完全破产。

    早在当太子的时候,白苏伐勃駃便就对几个弟弟各据一地,形同藩国忧心忡忡。只是当时其父白苏尼咥还在,又对他颇有忌惮,白苏伐勃駃根本不敢有什么动作,以防触怒其父。

    但这并不意味着白苏伐勃駃什么都不做。

    私底下,白苏伐勃駃秘密派一些心腹前往几个弟弟麾下刺探情报、拉拢人才,同时又想方设法让他们成为高级官吏。若是他能够正常平叛,这些人将都是他平定诸弟的奇兵。

    白苏伐勃駃被那利挟持西向之后,便给小弟白元德留了一份自己在白里稽等人麾下密探名单。他本来指望白元德靠此平定叛乱,拯救他于危难之中,只可惜阴谋还是敌不过刀枪,他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便被白里稽诛杀。

    白元德将这份名单交给黄明诚,请求联络这些人发动叛乱,趁机攻城。

    但黄明诚并没有同意。

    这些人都是白苏伐勃駃打下的钉子,现在到底忠于谁并不好说。一旦这些人秘密倒向白里稽,为双料间谍,很容易为敌所趁。

    于是黄明诚让白元德按兵不动,暂时不要联络这些人。直到后来他水淹拔换城,城破在即,才让白元德去联络众人。

    到了这个时候,结果已经注定,白里稽怕是墙倒众人推了,这些钉子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果然那利准备政变,反为白里稽所杀。城中混乱,而守卫西门的副将郎茂也诛杀诸将速太,打开城门,向隋军投降。

    黄明诚指挥部队,从西门进入,很快肃清了城中白里稽所部残兵。

    白里稽在王宫之中负隅顽抗,最后为隋军所杀。隋军并不需要一个活着的白里稽,着实不好处置。

    至此,隋军完全占领姑墨。

    黄明诚犹不罢休,而是继续向西攻打尉头。

    尉头与天山以南多数国家不同,他从事游牧,兼营农业。尉头国在北魏的时候为龟兹兼并,其国境之人,也渐渐龟兹化,开始农耕,而尉头的首府也南迁到北河(今新疆塔里木河)沿岸的据瑟德城。

    不过据瑟德城不算一处大城,兵力也有限。若不是前面有白里稽挡者,占据尉头的白失毕根本不敢动。

    白里稽身死,隋军兵临城下,据瑟德城中的白失毕有些惶惶不可终日。

    白失毕自问和隋军没什么过节,甚至之前已经派人前往隋军之中,请求朝贡,纳为属国。但隋军打着为龟兹平叛的名义,对白失毕根本不与接纳。

    想活命可以,开城无条件投降。

    但这样的条件白失毕不愿意,称王称霸这么多年,他舍不得啊。

    其实黄明诚也不希望他投降,虽然攻城麻烦,但是临来之前,李节先生便嘱咐黄明诚,要多清理龟兹国的内部统治阶层,给大隋留一个安定的龟兹。

    所以黄明诚不怕多杀人。

    白失毕坚守据瑟德城数日,终不敌隋军凶猛的攻击,最后决定投降。

    隋军收编其军,又将白失毕送往轮台,至此整个龟兹最后一处叛乱之地也落入隋军的手中。

    此时黄明辽正在与西突厥激战,但他并未命令隋军返回增援,而是命令黄明诚就地待命,只是命白元德返回龟兹。

    白元德一直跟着黄明诚西征,此时孤身前往黄明辽军中,也不知道黄明辽的用意,心中有些忐忑。

    当前是隋军与西突厥大战的关键时候,黄明辽能抽出时间见白元德,已经实属不易。

    见到白元德,黄明辽也不与他兜圈子,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元德王子,今龟兹诸叛逆皆平,然而龟兹国王亦殒命。当前龟兹国中,无人比你更适合承继王位。我且问你,你愿意做这个龟兹王吗?”

    白元德一愣。

    他虽是王子,在龟兹国中,素来不受重视,还真没想过有一天也可以做到一国之主的位置。

    虽然这个国王是个傀儡,但毕竟是国王。

    有那么一瞬间,白元德真想答应。他相信,整个龟兹,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他做这个国王,对隋军最有利。

    但很快,白元德便放弃了这个想法。他不愿做这个国王,除了他想当汉人以外,他也不想做一个笼中鸟,囚禁到龟兹王宫,哪怕是做国王。

    若是国王,再是亲近大隋,也没有未来了。

    白元德很快说道:“总管,该说的元德之前都说过,我的心中,是希望龟兹设立郡县,融入华夏,而不是做一个龟兹王,直到现在,仍然不变,所以我不能答应总管。”

    黄明辽说道:“那可是一国之王,旁人做梦都求不来,你不动心?”

    “说不动心是骗人的,只是相比较做个国王,元德更想做一个汉家将军,就像当年的霍去病、班超那样,立功异域,扬威边塞,永远守卫汉家河山。”

    黄明辽拍拍白元德的肩膀,说道:“你会如愿的。”

    龟兹经过这次大动乱,上层多被清扫干净。

    白元德拒绝了这个王位之后,黄明辽乃选了一个小孩子担任龟兹王,但这位王位也是虚的,如高昌王一般,即位之后立刻以接受教育的名义被送往轮台,至于以后,怕是永远见不到龟兹了。

    至于龟兹的行政机关,也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隋官。

    黄明辽乃下令,在龟兹旧地,设延城(龟兹都城)、拜城、南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南)三县,再加上之前设置的乌垒县,置龟兹军镇,以伏延旺荣为镇戍使。

    而西部的姑墨、温宿、尉头之地,分别设拔换(姑墨城)、大石(温宿城)、尉头(据瑟德城)三县,并置姑墨军镇,以黄明诚为为镇戍使。姑墨军镇除辖三县,还在勃达岭(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山)设勃达戍,以拱卫西北。

    各县上暂不设郡,以军镇辖之,实行军管政策。

    隋军拿下了天山以南最大的龟兹,基本上算占领了半个天山以南。

第二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

    虽然遏索山一战,射匮可汗兵败,但他从未想到有一日隋军会将战场推进到他的可汗牙帐。

    西突厥牙帐虽然现在在三弥山,但西突厥的主要活动区域并不在天山之南。毕竟天山以南多绿洲,是农耕文明,天山以北才是游牧区。

    西突厥自叶护可汗室点密西征开始,其部从金山而下,一路俯冲,直入西域,西域原来的一些操突厥语的部落如处月、处密、突骑施等加入突厥部落联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被迫役属于突厥。室点密然后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库思老一世结盟,共同攻打西域霸主厌哒。到558年左右,突厥和波斯两**队在乌浒水(今中亚阿姆河)会师,并以此河为界瓜分厌哒的领地。后来西突厥与萨珊波斯因丝绸贸易而决裂,西突厥转与东罗马联盟对抗波斯。571年,突厥人进攻波斯,把边界从铁门关(西域铁门关有好几个)推进到乌浒水沿岸。之后,在室点密的进击下,西突厥的势力越过阿姆河,囊括今阿富汗一带。

    所以西突厥的核心利益在河中,在碎叶川,在金山,而不在天山以南,至于射匮可汗将牙帐东迁至三弥山,只是为了便于开拓而已。这也是为什么薛延陀部一冲入碎叶川,射匮可汗大为惊慌,立刻率军前往围剿,甚至连天山以南包括牙帐都不管不顾的原因。

    乙失钵算计一生,但出兵碎叶川,着实是算计过头了。

    乙失钵以为射匮可汗这个人,素来骄傲自负,其兵败遏索山,肯定不甘失败,会再度兴兵讨伐隋军,所以他向西进入碎叶川,来个趁虚而入。再之后等到射匮可汗回过神来,其部已经完成了对碎叶川以东诸突厥部落的围剿,到时候自有一战之力。

    碎叶川两岸,土地肥沃,草质肥美,西突厥也是因为控制此地,才成为西域霸主,若是他们能够在此立足,未来可期。

    因为收获巨大,所以老谋深算的乙失钵才会孤注一掷。

    但他没想到骄傲地如一只天鹅一般的射匮可汗面对隋军竟然怂了,兵败遏索山后,射匮可汗根本没敢再次盲目出兵。

    所以听闻薛延陀部闯入碎叶川,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布置。

    碎叶川的重要性不必多讲,再加上之前薛延陀部火烧三弥山牙帐,整个西突厥上层几乎被横扫一空,射匮可汗的积蓄,妻妾、儿女尽成薛延陀部的阶下囚,新仇旧恨,所以射匮可汗立刻调集各部,围剿西突厥。

    而薛延陀部进入碎叶川草原并不顺。

    西突厥在草原经营多年,影响力巨大,实力雄厚。虽然射匮可汗主力东进,其余诸部也分散游牧,但其深厚的底蕴仍不是薛延陀部可比的。

    乙失钵连战数场,皆没有击败对手,反而等来了射匮可汗的主力。

    大业九年六月,在碎叶川草原游荡了一年的薛延陀部与西突厥主力战于羯丹山北。此地为西突厥的圣山,据说为天帝居所,西突厥人立誓时要指羯丹山发誓,西突厥的可汗更替仪式就在这座山上举行。

    这一年的游战效果并不佳,所以乙失钵准备打一场围歼战,底定称霸的根基。

    西突厥人数量众多,乙失钵遂采取诱敌深入的做法。

    薛延陀部来回游弋,不与西突厥人交战,等到准备完成,选择好决战战场,乙失钵才派一部前去挑衅,引诱西突厥人进入他们的包围圈。

    这也是乙失钵为什么将决战战场定在羯丹山,因为突厥人为了守卫这里,不得不来。

    而在设伏圈内,薛延陀部在草原上,挖掘了一道平行壕沟,在用芦苇和泥土覆盖上去,让人很难在远处用肉眼察觉。在这道平行壕沟的中部,特意留出了可以供十多匹马进出的通道,方便诱敌部队的后撤。

    双方交战,射匮可汗一路追击薛延陀部骑兵到埋伏圈。

    薛延陀部的骑兵通过事先留出的通道,顺利的穿越了壕沟,并在通道处重新集结再战。大量不知有诈的西突厥骑兵,则连人带马地摔入壕沟,死伤一片。

    乙失钵见西突厥人中计,立刻发动伏兵全面出击,猛攻西突厥部队。而乙失钵之子大罗便也率领精锐骑兵,利用西突厥军队陷入混乱之际,从后方猛冲敌军队伍。

    一些抵挡不住的西突厥人,也在慌乱中掉入壕沟,彻底丧失了战斗能力。而薛延陀部集结了大批的铁甲骑兵从两翼杀到,对缺乏护甲保护的西突厥轻骑兵进行屠杀。

    一时西突厥主力损失惨重,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

    就在这时,一支军队从后方赶来,乃是射匮可汗手中的预备队。

    之前兵败遏索山,射匮可汗便有感于当初没有预留充足的预备队,才会在遭到隋军重击的时候,无力反击,于是这一次便留大将阿史那啜为统帅,指挥后军,并在后军留下一支主力部队。

    射匮可汗与薛延陀部交战时,骑兵轻出,便将后军留在了后面。

    阿史那啜也是员老道之将,听闻斥候奏报在射匮可汗身后发现了薛延陀部骑兵,立刻猜测到射匮可汗可能遇伏,于是也不管后军辎重、物资,点起全部军队,从后追赶前军,终于在射匮可汗主力崩溃前到达战场。

    虽然阿史那啜手中兵力不多,但薛延陀部的兵力亦不多,这点兵力已经足够支撑起战场的局势。

    阿史那啜与薛延陀部绞杀到一起,拼死力战。

    射匮可汗终于能够腾出手来,收拢溃兵。

    射匮可汗不是一个庸人,虽然被溃兵卷着向后,但他仍令身边亲卫部队前出支援阿史那啜,为了胜利,他几乎派遣了他手中每一个能动用的士兵。

    于是西突厥溃兵和薛延陀绞杀一下午,双方不分胜负,虽然薛延陀占据优势,战果辉煌,但始终没有将对方击溃。

    双方鏖战一场,皆是伤亡惨重。最后薛延陀部无力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乙失钵最终不得不下令撤退。

    一支本没有预料到的西突厥部队,最终将本要崩溃的局面,给翻了过来。

第二十二章 河中之乱(上)

    乙失钵为羯丹山一战,费劲心血,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原本只能算后勤部队的阿史那啜及时率部抵达战场,改变了战争局势。

    薛延陀部伤亡巨大,功亏一篑,乙失钵大受打击。他很清楚,失了这次机会,他们再也没办法打败西突厥了,于是乙失钵决定向东撤退,返回金山。

    诸将多有不解,毕竟这一仗他们虽然没有竟全功,但还是胜了。西突厥主力损失惨重,说是狼狈而逃绝不为过。这样的大好局面,不应该再接再厉,为什么要撤?

    但乙失钵明白,此仗算计了射匮可汗的求战心切,多有侥幸。可射匮可汗毕竟不是一个傻子,此战之后,必然会稳扎稳打,而若是双方拼消耗,薛延陀部绝不是西突厥人的对手。

    可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薛延陀部众人,看不清形势,对于撤退的命令多有抵触,不仅行动迟缓,对于乙失钵下令放弃不必要的物资命令,也是一再违背。

    这一次薛延陀部缴获太多,多到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缴获。因此让他们丢弃,着实比杀了他们还残酷。

    最终的结果便是众人在草原上缓慢移动。

    而此时的西突厥射匮可汗在兵败之后,痛定思痛,反思道自己连续两次大败,其原因便是便是急于求成,以致每次都落入对方的陷阱。

    射匮可汗改变了之前追着薛延陀部满草原乱窜的局面,准备稳扎稳打。他命令碎叶川以西部落,在碎叶川沿线布防,防止薛延陀部西窜,同时缓缓向东压过来,挤压薛延陀部的生存空间。而自己的主力在热海布防,缓缓向北进清理薛延陀部分散的力量。

    在射匮可汗的布置下,两个方向的西突厥军队,形成一股交叉推进的局面,将薛延陀部主力往东北方向赶。

    就在西突厥可汗准备对薛延陀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候,另一场动乱又发生了。

    西突厥这种部落联盟制国家,可汗的权利大小全看手中的实力。射匮可汗之前驱逐泥撅处罗可汗,一统西突厥,自然权利深重,威望居高。但之后先败遏索山,又败羯丹山,东面大隋大肆侵夺西突厥的势力范围,北面薛延陀又肆虐碎叶川草原,一些本就畏于射匮可汗势力才不得不投降于他的西突厥贵族,则心思又活泛起来。

    当初泥撅处罗可汗时代,为了便于国家管理,他设了两个小可汗,一在应娑,管理天山以南诸国;一在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管理河中一带的昭武九姓。

    射匮可汗起兵之后,位于石国的小可汗阿史那匐职便向射匮可汗投降,并去小可汗号。

    当初泥撅处罗可汗为了控制石国,诛杀了石国国王,以特勒阿史那匐职直接管理。而阿史那甸职投降射匮可汗之后,射匮可汗一时也无暇顾得上他,只得以摄舍提暾部的首领阿史那瞰担任吐屯,监视阿史那匐职。

    本来射匮可汗计划,等他处理完内部事务,便撤换掉阿史那匐职,但之后诸事繁多,大隋的西州总管府崛起,成为西突厥一个重要敌人,他忙于东面事务,实在无心向西。所以也只得留任阿史那匐职。

    阿史那匐职也很清楚自己尴尬的身份,平日里小心翼翼,唯恐触怒射匮可汗,给他处置自己的机会。

    但这样的日子,他着实是不愿意的。

    射匮可汗数次兵败的消息传到石国,阿史那匐职的心情满是复杂。既为射匮可汗晕头转向无暇顾及自己而松了口气,也为西突厥沦落至此而满是郁闷。苍狼神的子孙,草原的主宰,怎么让薛延陀部这种卑贱小偷的后人耍的团团转啊。

    阿史那匐职是又惊又喜,而他的弟弟阿史那悉密多则是狂喜了。这些日子,他让阿史那瞰压迫的喘不过气来,眼看射匮可汗几度败绩,他认为他们的机会来了。

    于是阿史那悉密多去见兄长,请求兄长在石国起兵,反抗射匮可汗。

    “射匮可汗陷于与薛延陀部浪战的泥潭之中,解脱不得,此时正是我们起兵称汗,全取河中的好机会。否则等射匮可汗缓过气来,第一个就会朝咱们动手。”

    对于弟弟的建议,阿史那匐职有些疑虑,这个时候动手,不是推着西突厥走向四分五裂吗?

    “兄长!你顾念同族之情,射匮可会顾念吗?你觉得他若是得到机会,会放过你吗?这是咱们唯一的机会,再是迟疑,射匮要杀你的消息就到了。”

    阿史那匐职还是有些迟疑不绝。

    阿史那悉密多眼看说服不了兄长,遂决定铤而走险。他带着亲卫,趁着天黑,直奔吐屯阿史那瞰的营地。到了夜里,天上刮起大风,数步之内,不见人影。阿史那悉密多命十个人拿着鼓藏在阿史那瞰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刀矛弓箭埋伏在门两边。

    安排好这些之后阿史那悉密多顺风纵火,一时间众人前后鼓噪,声势喧天。

    阿史那瞰在混乱之中逃出营帐,正好迎面遇到阿史那悉密多。

    平日里阿史那瞰常常仗着射匮可汗心腹的身份,挤兑、羞辱阿史那悉密多。此时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阿史那悉密多抽出腰间短矛,朝着阿史那瞰便掷去,正中对方胸膛。

    阿史那瞰惨声倒下,阿史那悉密多拔出弯刀,上前砍下对方的脑袋,然后提着去见兄长去了。

    至于阿史那瞰一众随从,或是被杀,或是葬身火海。

    阿史那匐职见到阿史那瞰的脑袋,大吃一惊,忙称弟弟闯下了大祸。

    阿史那悉密多也是一份光棍样子,跪下挺着脑袋说道:“兄长或是将起兵造反,或是将悉密多交给射匮。就是不知道兄长将悉密多交给射匮之后,射匮能不能放过兄长?”

    “你!”

    “兄长,都这个时候了,还犹豫什么。射匮不会放过咱们,咱们同样亦不会放过射匮。”

    阿史那匐职满是无奈,但的确是被弟弟逼到了绝路。此时他别无选择,只得下令诛杀石国之中亲近射匮可汗的官员,扯旗造反。

第二十三章 河中之乱(下)

    阿史那匐职在石国造反,自称西突厥大可汗,号“登里”,又封其弟阿史那悉密多为叶护。

    阿史那匐职的造反如多米诺骨牌一般,立刻在河中引得响应。河中各地的西突厥驻兵,本就多是泥厥处罗可汗时代的老人,只是因为射匮可汗无暇顾及,才使得他们留任。这些人平日里多以阿史那匐职领头,此时阿史那匐职造反,其他人如何不趁机起事。

    于是整个河中,处处烽火。

    射匮可汗正在布置对薛延陀的总攻,听闻河中生乱,大吃一惊。此时他也顾不得薛延陀部,立刻率主力赶往河中,只留下部分军队在碎叶川继续围攻薛延陀部。

    对于射匮可汗来说,此时的大隋算是癣疥之疾,因为隋军再强,也不可能占据草原,因此双方算是敌人,而不是死敌。

    薛延陀部则是肘腋之患,其部威胁到西突厥的生存空间。但终究薛延陀部实力有限,不可能覆亡西突厥。

    而河中造反的西突厥诸部则不然,这是心腹之患。心腹之疾,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河中之地虽然对西突厥并不太重要,但阿史那匐职造反威胁的是射匮可汗的统治基础,一旦河中之乱蔓延,有可能导致整个西域尽是效仿者,那射匮可汗就完了。

    当初泥厥处罗可汗身为西突厥可汗,是怎么败亡的。不就是内有射匮可汗生乱,外有隋军、铁勒人逼迫,处处烽烟,内忧外患,最终败亡。

    射匮可汗亲眼看到整个过程,可不愿步泥厥处罗可汗的后尘。所以他必须在河中之事蔓延开来之前,彻底解决阿史那匐职,杀鸡儆猴。

    射匮可汗率领西突厥主力气势汹汹而来,本准备在石国城下与阿史那匐职决战。谁料想阿史那悉密多自知实力较之射匮可汗还有不及,因此劝兄长不要和射匮决战,而是向南转移,利用河中广阔的地形,牵制射匮可汗。

    射匮可汗远道而来,利速战速决,毕竟无论是地利还是后勤补给,射匮可汗皆不占上风,双方一旦陷入相持,必不利于射匮可汗。

    阿史那匐职对这个弟弟很是信重,于是听从其弟建议撤离石国,并渡过药杀水,前往苏对沙那(今塔吉克斯坦乌什鲁沙那)。苏对沙那在汉代为大宛国国都贵山城,现在为东曹国所在地,

    射匮可汗如一个巨人蓄势一拳,却打在棉花之上一般,重击之下,却只获得一个空荡荡的石国城,别提多郁闷。但阿史那匐职远遁,他还不得不追击。

    阿史那悉密多算是西突厥中少有的英才,虽然年轻,但多谋善断,又胆识过人。他先是康国(今撒马尔罕)召集河中的西突厥各部,又调动昭武九国部队,组成了一支联军对抗射匮可汗。

    同年十月,联军和射匮可汗主力在俱战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州附近)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决战。

    刚开始,因为联军战力逊于射匮可汗军,因此左翼部队很快崩溃,几乎被全歼。射匮可汗乘机亲率一支迂回部队向联军的后方发起攻击。

    此时联军混乱,各部皆心中畏惧,联军有被包围的危险。阿史那悉密多当机立断,立刻将中军后方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并率军猛攻射匮可汗的后军。

    双方田忌赛马,都是以精锐攻击对方的薄弱力量。阿史那匐职率领部队挡住了射匮可汗的迂回攻击,而阿史那悉密多更是击溃了射匮可汗的后军。

    阿史那匐职兄弟二人,弟弟才能更为出众,且富有想象力,用兵诡异。兄长阿史那匐职虽无其弟出众的才华,但为人性格温和、正直,在部落中素有威望,又善于笼络人心,因此兄弟二人相互配合,总是无往不利。

    双方之后又相持三日,激战不断。

    在此关键时候,射匮可汗身中流矢,不能上马。阿史那悉密多闻询趁机派人在战场上散布射匮可汗已经身亡的消息。射匮军不辨真假,士气骤然低落。

    而阿史那悉密多率军趁机猛攻,大败射匮军,斩首万余人。射匮可汗狼狈而逃。

    经此一战,联军士气大涨,射匮可汗的处境更加不利。眼看冬天来临,后勤不畅,射匮可汗麾下纷纷劝他撤退,射匮可汗心忧战事,却有心无力,只得率军撤回石国都城修整,等待再战。

    双方渡过一冬,河中局势更加恶化。

    第二年初,射匮可汗决定兵行险招,不等土地解冻,寒意过去,便趁着联军不备,突然渡过药杀水,直袭康国。

    此时整个草原,一片封冻,寒意逼人,射匮可汗军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冻毙在沿途行军路上。

    射匮可汗奇袭康国,奇迹般地杀入河中腹地。整个昭武九国,大多集中在那密水(今中亚泽泽拉夫善河)和独莫水(今乌兹别克斯坦萨赫里萨布兹及卡尔希一带)沿岸。

    于是诸国震惊,纷纷向苏对沙那求援。

    阿史那匐职不得不派其弟阿史那悉密多率军救援康国。

    射匮可汗长驱直入,在援军到达之前占领康国。他打着要攻略诸国的幌子恐吓诸国,却趁机在那密水西岸设下埋伏。

    阿史那悉密多一路急进,没有防备,最后为射匮可汗伏击,其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狼狈逃回了苏对沙那。

    至此,射匮可汗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优势,开始掌控战局。

    射匮军继续向东,双方在苏对沙那发生激战。

    这一次阿史那悉密多没能来得及组织联军,因此河中诸部力量分散,根本不是射匮可汗的对手。

    阿史那悉密多再次兵败,射匮可汗乃占领苏对沙那。

    这一战之后,阿史那匐职兄弟手中只有两三千人,根本无力反败为胜。阿史那悉密多便劝兄长向南逃亡吐火罗,积蓄力量,阿史那匐职从之。

    射匮可汗追之不及,便向西征讨在河中叛乱的诸部。位于河中诸国的一众参与叛乱的西突厥贵族没有阿史那匐职兄弟的好运气,尽被射匮可汗诛杀,于是河中诸部叛乱皆平。

第二十四章 东归

    射匮可汗大战河中的时候,西突厥和薛延陀部也在伊列河发生激战。

    薛延陀部的实力较之西突厥还是差了太多,即使西突厥此时只是一支偏师在于他们战斗。

    射匮可汗离开之后,乙失钵撤退的心又有些不坚定了。

    他实在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为了碎叶川草原已经牺牲了这么多,这次若是离开了,不知道何时再有这样的机会。努努力,似乎希望就在眼看。

    于是薛延陀部又和西突厥激战数场,甚至还发起一波反攻。

    西突厥主将是阿史那啜,面对薛延陀部的反扑,他严格按照射匮可汗的命令,两面夹击,压缩对方的生存空间。

    甚至还调集一支主力,绕道赶往伊列河方向,包抄薛延陀部的后路。

    果然在西突厥的步步紧逼下,原本最擅长四面游弋的薛延陀部仿佛撞上了一张大网,处处碰壁。

    五月初,西突厥与薛延陀部爆发一场遭遇战,薛延陀部战败,损失两千多人。整个薛延陀大营,一片哀声,直到这时,乙失钵终于明白,他们不可能胜利了。

    乙失钵下令全军往伊列河方向撤退,但已经晚了。

    因为他们的主动出击,薛延陀部已经为西突厥主力所咬住。这个时候,薛延陀部也顾不得什么了,只得丢弃能丢的物资,拼命往伊列河赶。

    五月初十,薛延陀部赶到伊列河,但此时河水暴涨,人马难以泅渡过河。于是乙失钵下令搭建浮桥,进行渡河。

    此时一直在伊列河游弋的西突厥将领庞特勒也率领部队赶到薛延陀部的渡河点,与之发生激战。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终于到了一决胜负的时候,薛延陀部若是兵败,怕是要直接覆亡,于是乙失钵亲率主力,与庞特勒大战,以掩护部队渡河。

    而庞特勒也很清楚,他只要缠住这群薛延陀人,等阿史那啜的主力赶来,对方必败,因此也拼命大战。

    双方在伊列河以西的草原上,来回搏杀。

    这时候,什么战术、阵营都没用了,双方只剩下最原始的拼搏。庞特勒乃是西突厥突骑施贺鲁施部(简称突骑施)的啜,其部分布于碎叶川两岸,最是擅长骑射。

    面对薛延陀部的冲锋,突骑施部并不与之对抗,而是利用骑射,不断对其骚扰。薛延陀部如重锤击在棉花上一般,想速战速决不行,转身渡河亦是不行。

    乙失钵再是老辣,也没有办法。

    双方鏖战一日,薛延陀部也没渡河多少人。

    到了傍晚,闻询的阿史那啜终于赶到了。他命令士兵丢弃全部物资,甚至连一些铁甲都没有携带,就是为了加快速度,沿途不知跑死了多少马,终于赶到战场之上。

    望着还在和突骑施鏖战的薛延陀部,阿史那啜大喜过望,这是西突厥的耻辱,也是西突厥重新崛起的起点。

    阿史那啜下令,全军猛攻薛延陀部,不留活口。

    对面的乙失钵见到出现的大股骑兵的身影,心情更加沉重。他们太慢了,行军慢,渡河慢,什么都慢,这就是连锅碗瓢盆都不愿意丢弃的后果,若是他们能早到伊列河一日,也不会陷入这种境遇。

    但后悔也没有用。

    对面的骑兵是射匮可汗的主力,而面对对方,他们几乎没有胜算的准备。

    此时是最艰难的时刻。

    乙失钵转头看向儿子大罗便,对儿子说道:“大罗便,从今日之后,你便是薛延陀部新的酋长,你带着今日突围出去的部众,返回金山,然后带上当地的薛延陀部众,头也不要停,翻越金山,返回漠北。”

    薛延陀是东部高车一部落,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独洛水流域。高车后来被突厥击败之后,更名为铁勒,当时还叫高车,臣服于柔然。太和十一年(487年),柔然侵犯北魏,高车族副伏罗部落首领副伏罗阿伏至罗在劝阻无果的情况下,率众西走至车师前部西北,自立为高车国王,号候娄匐勒。薛延陀也就是这个时候跟着进入西域的。

    高车国先进贡北魏,后来为嚈哒人控制,546年,高车国发兵东攻柔然,突厥族首领阿史那土门率军伏击,大败高车军队,收降高车族人五万余户,高车国灭亡。

    而薛延陀部之后便一直臣服于突厥,并从铁勒诸部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次于契苾部的大部。

    薛延陀部已经离开大漠一百多年,早就已经忘了大漠什么样子。

    可直至今日,这个局势,乙失钵终于决定,返回大漠。再留在西域,只能在西突厥的打击下灭亡。而东面的大漠,虽然还有东突厥,但尚有其他部族,还有生存空间,所以,走是必须的。

    大罗便知道父亲的意图,满是伤悲。

    “阿耶,让我代你去吧。”

    这种时候,大罗便不怕死。

    其余诸将也纷纷说道:“大酋长,走吧,我为你断后!”

    “我来断后!”

    “我来断后!”

    原本有些低落的士气,竟然高涨起来。

    乙失钵看着儿子说道:“死没什么难的,难的是活着,带着部落复兴才是最难的。我把容易的事情留给自己,把难的给了你,所以今日不需要你去死,你要好好活着。

    你要带着薛延陀的百姓,复兴薛延陀。”

    大罗便痛苦地点点头。

    这时乙失钵又说道:“大隋太强大了,听说他们在草原上多次击败了东突厥。以后返回漠北,怕是要多与隋人打交道,你记住,除非你有绝对的把握击败隋人,否则轻易不要与隋人为敌。要借助他们的势力,不要怕向隋人低头,曾经的鲜卑、现在的突厥,都是隋人扶植的,他们能让你更强大。”

    “阿耶,我记住了。”

    说完乙失钵也不看儿子,而是对着众人高声喊道:“薛延陀部的勇士们,让那些骄傲的突厥人看看,我们薛延陀部也不是软蛋。”

    说完,乙失钵抽出腰间的弯刀,向着西突厥军冲去。其身后一众士兵,也跟着冲锋而去,只留下大罗便望着父亲远去地身影,撕心裂肺地喊道:“过河!回家!”

第二十五章 进军三弥山

    乙失钵死在了冲锋的战场上,而其子大罗便带着不到四千的薛延陀部残兵踏上了东归的征程。从伊列河到金山有两千里,从金山到漠北更不知道有多远,但薛延陀部走得义无反顾,他们要生存的空间,哪怕前路漫漫。

    ······

    阿史那啜诛灭了薛延陀部的主力,看着乙失钵的尸体,心中却没有任何的开心。

    阿史那啜是西突厥之中少有的战略眼光卓越之人,所以他没法开心起来。薛延陀部本来是西突厥下面附属的一个部落,若不是薛延陀部背叛遏索山,那西突厥面对隋军就还有机会,牙帐也不会失陷,河中或许也不会生乱,整个碎叶川草原更不会混乱成这个样子。

    还有天山以南。

    隋军占领焉耆西突厥没时间管,隋军占领高昌,西突厥还是没有时间管,现在隋军已经命令部队在天山以南大步踏进,龟兹等地皆下,甚至整个天山以南也多归顺,但因为薛延陀部的叛乱,西突厥还是没有时间管,眼睁睁地看着大隋势力一路向西。

    大业十年七月份,射匮可汗从河中返回碎叶川。刚回老巢,便听到一个惊天的消息。

    “兄长,牙帐丢了!”

    见到射匮可汗,阿史那咥抱着兄长的大腿大哭起来。

    射匮可汗心中一震,头脑一阵眩晕,差点摔倒。

    三弥山牙帐对于西突厥在军事意义上并不太重要,但政治意义却极其重要。自西突厥入主西域六十年来,还从未发生过牙帐被接连攻破的事情。其实也就两次,就是最近这两次。

    “隋军欺人太甚。”

    ······

    黄明辽仗着西突厥内乱,先后占领焉耆、高昌、龟兹三国,终于腾出手来,对三弥山的突厥牙帐下手,若不是黄明辽手中兵力实在不足,他能趁着这个良机,直捣西突厥的老巢,攻打碎叶川草原。

    听闻西突厥河中生乱的消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他立刻派人前往河中,与对方结盟。但双方相隔数千里,他对这群人的实力、能力全不了解,这一举动也只是“有枣无枣,打上一杆”,并未报太大希望。

    今年开春,趁着西突厥主力不再,他便布置对突厥牙帐的攻击。

    其实去年时机更好,但还是没人,而且连破焉耆、高昌、龟兹,手中那点人不断摊薄,根本没有打大仗的可能。

    经过一冬天,黄明辽和李节费劲心思,终于聚拢了两万人马,这才有机会打这一仗。

    西突厥在三弥山牙帐的军队并不多,只有万余骑。

    自薛延陀部突袭这里之后,射匮可汗便已经准备放弃这里。一方面这里被薛延陀部一把火烧毁,若是重建,还要花费巨大精力。另一方面,这里离着大隋太近了,虽然方便向东开拓,但也在隋军的眼皮子底下,隋军随时可以对此地进行攻击。

    再留在三弥山,意义不大。

    但这里终归是突厥牙帐。若是旁的时候,撤退也就撤了,但现在河中叛乱,碎叶川有薛延陀部肆虐,射匮可汗为了维持西突厥在天山以南的统治,给各属国信心,也得必须坚守住这里。

    所以射匮可汗给阿史那咥下了死命令,务必守住三弥山。

    阿史那咥也是头大,以万余骑兵,守住三弥山,根本就是强人所难。但射匮可汗诸子皆丧,以突厥人的寿命,很难活到再有成年的儿子。阿史那咥作为射匮可汗的嫡亲兄弟,甚至是未来的继承人,势必要做出表率。

    西突厥人不擅守御,阿史那咥只得在三弥山周围设置一圈栅栏,作为防御工事。

    隋军占领乌垒城,契苾部又重回鹰娑川,阿史那咥便开始心惊胆战。他为了维持西突厥庞大的形象,迷惑隋军和西域诸国,不断派遣军队,分成小股,向西面劫掠。

    刚开始效果很明显,西突厥骑兵,来去无踪。秦琼驻扎在乌垒城,后勤补给需要从焉耆运输。西突厥骑兵多次袭击隋军的运粮队,乌垒城的补给线路严重受损。

    秦琼几次欲围歼对方,但还未动手,便被对方逃脱。

    于是秦琼定计,他提前准备了一百乘假粮车,每乘车里埋伏五名骁勇的士卒,带着斩马的长刀、强劲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车前进,还派精兵秘密地紧跟在后边。

    这时西突厥的骑兵果然闻询前来突袭运粮队,拉车的瘦弱士卒见到西突厥军队之后,立刻逃脱。

    西突厥军队不费吹灰之力,便缴获无数。于是众人用马把车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马鞍,让马吃草。这群人正要从车里拿粮食,隋军精锐士卒猝然冲出,而后边的伏兵也恰好赶到。众人一拥而上,将这群突厥士兵尽数杀光。

    之后秦琼又如法炮制了两次,从此再也没有哪股突厥军敢于走近隋军的运粮车。

    阿史那咥见此计不成,又继续对着隋军张牙舞爪。

    隋军刚开始兵力不足,还被西突厥压制,等到黄明诚攻破龟兹之后,从南面包围了三弥山,阿史那咥开始更加惶恐。

    不少人劝阿史那咥赶紧撤退,否则必然被隋军合围歼灭。阿史那咥也想走,但此时正在河中平叛的射匮可汗,连续数次传令阿史那咥务,令其必守住牙帐。阿史那咥想走不敢走,内外交困,实在是焦头烂额。

    隋军没能在大业九年的冬天之前完成集结是阿史那咥最后的幸运。但黄明辽也没有让阿史那咥好过。

    本着敌可来,我亦可往的战略,阿史那咥不断派人袭扰隋军,黄明辽也命契苾部连续出击,不断对三弥山进行骚扰。

    契苾部对西突厥恨之入骨,契苾葛更是下令,凡遇到西突厥人,务必诛杀。于是大股的契苾部骑兵不断对三弥山周围进行绞杀,周围的西突厥牧民尽被杀光。

    一个冬天,双方用各种方式明争暗斗。虽然没有大的战斗,但硝烟弥漫,各显神通。冬日的西域是寒冷的,但三弥山周围却是炙热的,因为这片战场在这个冬天都被滚烫的鲜血浸染个便。

    大业十年三月,初春时节,雪山还未封冻,黄明辽从轮台出发,调集部队,开始对三弥山发动总攻。

第二十六章 与魔鬼交易(上)

    大业十年三月底,三弥山。

    这一次为了围攻西突厥牙帐,黄明辽集中了两万西州军和近万的契苾部、乌讙部附从部队,是遏索山之战后,隋军准备的最大规模的战斗。

    天可怜见,黄明辽在西域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打一场以多打少的战斗了。

    三弥山是南天山的一段主脉山段,地势陡峭,海拔极高,从这里往北便是后世著名的伊犁河谷。

    毫不客气的说,占领三弥山,大隋在南天山一线的防御便闭环了。

    对于这一战,虽然是以多打少,但黄明辽做了充足的准备。三弥山毕竟是西突厥牙帐,而西突厥还是西域霸主,就是为了荣誉,这群西突厥人也不会轻易放弃,双方必然发生激战。

    在去年冬天的战斗中,隋军虽然对西突厥保持了压制,但突厥人也保持了强大的韧性。

    黄明辽指挥军队分三个方向对三弥山发动攻击。北面是契苾葛率领的本部骑兵,攻击山后位置。而黄明辽命秦琼率领部队向西占据赤沙山(今新疆温宿县北),截断了突厥人西逃或东援的道路,而黄明辽则率主力从南面对三弥山进行攻击。

    突厥人为了防御,在山下和山腰挖了好几道壕沟,又在山上设置了栅栏。

    突厥人本来擅长骑兵,一般都以攻击战为长,但这次阿史那咥却是铁了心的以己之短对敌,不仅不出击,还用壕沟、栅栏断了出击的可能。

    阿史那咥很清楚,隋军利在速战,所以他只要撑到兄长到来,便是胜利。

    三弥山后世又叫哈尔克山,而哈尔克山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雪山”,可知三弥山之高峻。隋军虽然战力很强,也长于攻坚,但仰面攻击,双方地形优势相差太大,隋军几次攻击,但受限于地形条件,屡屡攻击不顺。

    黄明辽眼看强攻不成,又想和对方打骑兵对攻,因此几次命人搦战,但阿史那咥做起来了缩头乌龟,面对隋军的骂战,打死也不出击。

    战斗一度陷入僵局。

    黄明辽坐在帐中,苦思无计。若是真的和突厥人拼消耗,未必攻不下此山,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

    黄明辽不怕败,但怕伤,西域汉人就这么多,死一个就少一个,他消耗不起。

    就在这时,三弥山上,突然有人言称造访。

    黄明辽很是吃惊,他在西突厥并无什么熟人,如何还有故人。不过黄明辽想看看对方的意图,还是让人进来。当然为了防止对方如公孙述刺杀岑彭一般,提前让亲卫搜身之后,才由亲卫陪着进入。

    “黄将军,旧友来访,就是这么相待的。汉家素来是礼仪之邦,讲究待客的礼节,黄将军的做法,却是不怎么讲礼仪啊。”

    对方一身黑色斗篷,斗篷下是一副矮小而狰狞的面容。此人面上尽是疤痕,为此留了一脸大胡子遮挡,但仍然可见。其丑陋的面容,加上疤痕和大胡子,如地狱里的恶鬼一般难看。

    黄明辽有些疑惑,他着实想不起对方是谁。

    “黄将军还是个忘性子,当初卢伦河畔,还是黄将军放在下一马。”

    黄明辽恍然大悟,终于想明白对方是谁,此人原来是西突厥步迦可汗之子莫贺咄。当初卢伦河一战,突厥军队惨败,莫贺咄为其父断后,全军覆没,其人跳入卢伦河中逃命。

    再之后黄明辽的麾下在下游将半死不活的莫贺咄俘虏。本来是要去献俘的,但黄明远听闻之后,便让黄明辽将莫贺咄给放了。

    不是黄明远对莫贺咄另眼相待,步迦可汗的儿子、孙子那么多,没什么可以重视的,尤其是一个失去了部属的人。

    但莫贺咄却是历史上西突厥崩乱最重要的人物。

    贞观二年,也就是公元628年,莫贺咄暗杀了侄子统叶护可汗,国中大乱,西突厥从此陷入衰落。此后直到西突厥灭亡,西突厥再也没有完成过真正的统一。

    要知道统叶护可汗时代是西突厥最鼎盛的时代,其和其兄射匮可汗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西域的统一,麾下控弦之士数十万,武功超过历代可汗。

    虽然现在历史改变,莫贺咄能不能再诛杀统叶护可汗,甚至会不会再有统叶护可汗都是未知的,但黄明远还是留下此人,以为伏笔。

    莫贺咄被放了之后,没有选择前往漠北,而是往西域而去。

    当初卢伦河之战,莫贺咄拼死为父断后,也算是一个孝子,但此战之后,他身受重伤,几乎身死,其内心也完成了从孝子到枭雄的蜕变。他对其父步迦可汗已经寒心,不愿再为父效命,而且他见隋人势大,留在草原,仍旧会失败,所以前往西域寻找机会。

    莫贺咄历经坎坷,来到西域,却发现西域的天变了,当时西突厥已经是泥利可汗的天下。身为前可汗之子,牙帐根本无法依存,莫贺咄遂来到碎叶川,投奔侄子射匮可汗。

    不过侄子毕竟不是亲爹。

    莫贺咄没了部族,孤身一人,其侄射匮可汗对其也不重视,莫贺咄渐渐沦落为步迦可汗一脉一个透明人物。十多年来,莫贺咄费劲心思,苦心经营,手中才终于有了一个小部落,麾下有两三千骑。

    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年轻的时候便能领军万骑,东征西讨,其影响力不亚于兄长都速六,现在却带着一个小部落苟延残喘,这其中的落差,使他感到绝望与崩溃。

    这十多年来,西域多次动荡,莫贺咄满是野望,但因为手中实力不足,始终参与不到这场争霸之中。

    于是这让莫贺咄的内心更加扭曲。直到今日被围在三弥山,眼看隋军就要攻破牙帐,眼看他手中这极小的力量也要覆灭,他终于决定,踏出这一步,和隋军交易。

    他要做大突厥的大可汗,谁都没法阻拦他,为了这个野望,哪怕是和魔鬼交易,莫贺咄也是愿意的。

    于是莫贺咄乃乔装打扮,亲自冒险从山上下来和黄明辽一会。他要和隋军交易,隋军围山不利,久攻不下,他则需要隋军的支持,双方交易,正好可以获得双赢。

第二十七章 与魔鬼交易(下)

    在黄明辽的记忆中,莫贺咄只是一个普通过客,行军打仗这么多年,他杀的和俘虏的将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如何会记得一个十多年前的突厥王子。

    但黄明辽很快明了对方的来意,此时从山上下来,还有别得事吗?

    于是黄明辽故意说道:“原来是莫贺咄王子,真是好久不见啊。你不是从卢伦河走

    了,我本以为凭王子的本事和身份,这些年怎么也得做到可汗或者叶护了,怎么今日再见,落魄了这么多。”

    黄明辽的话,打到莫贺咄的痛处,差一点将莫贺咄点着了。幸好他这些年,遇到的羞辱、挫折不计其数,忍耐力极强,所以才强压下内心的怒火。

    于是莫贺咄乃说道:“正是混得惨淡,所以才来找将军。昔日卫公曾言,‘若是需要,尽可来求助’,将军怕不是忘了吧?”

    黄明辽更明白对方的意图了,于是说道:“尽可一言。”

    莫贺咄乃说道:“我知道将军这些日子围攻三弥山不顺,而突厥援军又快赶到,一旦射匮可汗从外围反包抄隋军,将军怕是要全军覆没了。”

    黄明辽忍不住“哈哈”大笑。

    “莫贺咄,你要是来消遣我的,就请回吧。西突厥的主力在哪,在河中吗?你觉得射匮可汗从河中赶来要多长时间,回不回地来都不好说。”

    莫贺咄一惊。

    三弥山被隋军封锁了太久,西域的情况他们都不清楚。

    “可汗还未消灭河中叛军?”

    黄明辽笑道:“前段时间河中传来消息,射匮可汗在俱那提打了一场败仗,损失惨重,正在舔舐伤口,未来的突厥可汗是谁,怕是还不一定呢?”

    莫贺咄更心惊了,他虽然不受射匮可汗待见,但毕竟众人皆是步迦可汗一脉,有这层关系,他还能生存,即使艰难一点。可若是可汗主脉易支,他们这群人必定是最先被清洗的。

    此时莫贺咄也顾不得与黄明辽兜圈子了,便说道:“黄将军,我今日来意将军怕是也清楚。三弥山难打,将军若是攻山,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人,但在下在山上,愿意放出一个口子,使隋军顺利登山,绕到牙帐的外围防御之后,如此将军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占领牙帐。”

    说完,莫贺咄便盯着着黄明辽,他把自己的底牌露出了,就看黄明辽的选择。

    黄明辽“哈哈”笑道:“王子打得好算盘。”

    “黄将军不愿意。”

    “这样的好事,我怎么不愿意呢?只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王子帮着我们攻下三弥山,总不可能是舍己为人吧。说吧,王子想要什么?”

    莫贺咄其实不太喜欢和隋人打交道,甚至胡人都不太喜欢和汉人打交道,因此他们总觉得对方太虚伪了。

    草原之上,实力为尊,只要有实力,什么都能获得。而汉人则总喜欢搞一些圈圈绕绕的东西,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多次一举。

    但黄明辽的爽快让他很高兴。他还真担心黄明辽拒绝,那样他便没什么筹码了。

    “黄将军爽快,我帮着隋军攻占三弥山,是想请求拒绝三件事。”

    “哪三件?”

    “第一,将军从我的防线进入之后,不着痕迹地给我的部下留出一个空档,放我和部下离开。”

    “这是应该的。”

    莫贺咄折腾这么多,就是想逃命,若是不放他和部下离去,他也不用和隋军合作了。

    “第二,放了阿史那咥,把他交给我。”

    黄明远看着莫贺咄说道:“为什么?这时候最想阿史那咥死的不应该是你吗?”

    莫贺咄也不隐瞒,便说道:“射匮可汗子嗣皆亡,就是现在生下儿子能存活,要想继承汗位,至少也得十五年,太遥远了。射匮可汗就只有阿史那咥一个亲弟弟,只要射匮可汗一死,我父亲这一脉,大概率是阿史那咥继位······”

    剩下的他没再说,但是意思你懂得。

    不得不说,莫贺咄算计的还挺深。

    “可以!”

    黄明辽要的是对三弥山的占领,一个阿史那咥的死活并不重要。况且若阿史那咥真的继承了可汗之位,莫贺咄也算一枚钉子。

    “第三,我听说你手上有不少的西突厥俘虏,给我一万人。”

    “不行。”

    莫贺咄话还没说完,黄明辽便打断了。

    “换个条件。”

    “就是这个。”莫贺咄接着说道,“我手上只有两千多骑,这些人在西突厥根本算不得什么,只有增加部众,才会有话语权,否则我即使逃出去,还是一个边缘人物。”

    黄明辽想了想说道:“一万人太多了,我最多给你三千人。”

    “至少五千······”

    黄明辽一摆手说道:“就是三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手上有两千多人,再加上三千人,也能组个万骑。别跟我说在西突厥一个万骑不值钱。”

    莫贺咄眼看黄明辽态度如此坚决,也知道不可能从他这里讨得什么好了,能得到三千人已经算是侥幸了。

    “那就多谢黄将军了。”

    “我有点好奇,你放开了防线,岂不是让别人知道你背叛了西突厥。既然如此,你怎么从阿史那咥那里获利?而且三千人马,我给你自是没问题,但你如何向射匮可汗解释这三千人马为什么会在你麾下?”

    “战场混乱,将军杀入山中,将军不说,谁知道你们是怎么上山的,到时候山上那么多将领,谁都可以是奸细。”

    黄明辽点点头道:“有道理。不过众人皆丧,唯你保全自身和全军?”

    “阿史那咥会相信的。”莫贺咄又说道,“莫贺咄还请将军与我演一场戏。”

    “什么戏?”

    “我率军突围,然后救了阿史那咥。”

    黄明辽听了微微一笑,不由得说道:“王子真是好算计啊。”

    “将军不会说做不到吧?”

    “没问题。”黄明远又说道,“那我猜那三千突厥俘虏,王子也准备用这个策略了?”

    “黄将军睿智!”

    莫贺咄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一张死人脸,笑比哭还难看。他把西突厥卖得彻彻底底,却像一个没事人一样,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