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八章 攻破牙帐

    莫贺咄从夜色中而来,又从夜色中而去,仿佛从没有出现过,却是实实在在的做了一场魔鬼交易。

    莫贺咄走了之后,西州总管府录事参军事杜行满便说道:“总管这是信了此人?此人身份特殊,只恐有诈。”

    杜行满原为司隶从事,大业元年,受命与侍御史韦节出使西域。至罽宾(今阿富汗加兹尼一带),得玛瑙杯。抵王舍城(今阿富汗瓦齐拉巴德),获佛经。至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沙赫里夏勃兹一带),收十舞女、师子皮、火鼠毛。后又使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得五色盐而返。

    杜行满后曾担任主客郎、鸿胪寺少卿等职,后因罪贬为平高(今宁夏固原)县令。黄明远因其熟知西域事务,特意将其调入西州总管府佐助黄明辽。

    黄明辽听了杜行满的话,脸色并未有变化,而是说道:“突厥人拿到了咱们的弱点,此时也别无它法了,只得死马当活马医。”

    杜行满又说道:“可此人身为王子,背叛故国,眼皮也不翻一下。可见其心性阴鸷,心思狠毒,算计了得,若是放任其坐大,只恐为祸。”

    黄明辽一边收拾着铠甲,一边说道:“为祸不为祸我不知道,但是即使为祸,先头疼的也是射匮那个家伙。”

    ······

    四月二十日,夜。

    到了夜间,整个三弥山一片寂静无声。夜色漫长,只有凄厉的风在空旷的山间来回游荡,吹得人毛骨悚然。

    此时已经到了暮春,人间四月芳菲尽了,但三弥山海拔极高,温度自然是极低。山上冰雪未融,百花未开,寒意仍是逼人。

    这几日隋军已经不怎么攻击了,双方皆处在一个相持阶段,因此山上的守军并没有多大警惕。

    也是,这样险峻陡峭的高山,连人马皆是难行,猿猱欲度愁攀援,隋军怎么会打得上来。

    “你看西面山上是不是有动静啊?”

    一个哨兵睡得睡眼惺忪,起夜时看到远处的影影绰绰,忙唤醒了身边的同袍。

    “花眼了吧,能有什么动静,是风吹的草吧。”

    哨兵也觉得自己多虑了,揉了揉眼,继续睡觉。这夜冷得,如此漫长,一夜得被冻醒好几次,不裹着皮裘,很容易就被冻僵了。

    此时三弥山的西面,是莫贺咄的防区。

    莫贺咄手中两三千人,约占守军的四分之一,因此受命守卫西线。

    黄明辽命秦琼率部从西线出击,沿着山岭攻打山上的中军大帐。秦琼受命之后,乃命麾下三千人马,皆手持武器,弃了战马,换上皮甲,按照莫贺咄给的路线图,从西线攀登而上。

    皮甲的防御力远不如铁甲,但是为了减轻士兵负担,也只得如此。

    莫贺咄果然信守承诺,隋军沿着其标注的路线直上,一路上没有遇到巡逻士兵或者是哨兵,很快便摸到了山顶。

    这时在前面探路的士兵也回报,没有发现埋伏。

    秦琼放下心来,带着人往阿史那咥的中军杀去。

    阿史那咥还未休息,一个人在帐中看着三弥山的防御图愣神。虽然已经将整个三弥山打造成一个军事堡垒,但他还是难以入眠。兄长主力西进,现在与三弥山的联系已经断绝了多时,也不知道还要守到何时才能有援军?

    就在这时,阿史那咥听到一阵混乱,他赶忙冲出大帐,忽然见西面火起,又听到“隋军杀来了”的喊叫。

    阿史那咥如五雷轰顶一般,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隋军到底是怎么杀上来的?

    但此时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西突厥在三弥山有万人之多,兵力也不算少。但阿史那咥为了加固防御,将军队一分为五,分别负责四面,手中只留了一直预备队。

    本来他想得很好,四面防御完善,一层一层,形成一个立体防御,牢牢地挡住隋军。而即使隋军能突破某一线,他也能率领手中的预备队紧急支援,保证防线万无一失。

    设想的很美好,实施起来也确实管用,但问题是阿史那咥没预料过隋军会中心开花。此时各部分散,阿史那咥手中不过千余人。当隋军越过重重防御,突然出现在他的中军之后,他根本无力防御。

    至于四面的部队,分散在数道壕沟,十余条要道,一道栅栏,三四个营寨之中,根本无力支援。

    隋军杀入中军,一切全乱了。

    秦琼手中三千人马,虽然攀登了大半夜,疲惫不堪,但胜利在望,也是摩拳擦掌,士气高涨。突厥人的营寨很是简陋,根本无力抵挡隋军。

    “不要走了胡酋。”

    秦琼带着人一路冲杀,很快杀到中军大帐,将阿史那咥百余人团团围住。

    阿史那咥带着亲兵拼命抵抗,很快中军大旗被砍断,营寨内也多处火起。红色的火焰映照着白色的积雪,显得别样的瑰丽。

    四面的突厥军见到中军乱了,纷纷上前救援,但根本无济于事。各处皆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混乱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部下。

    山下的黄明辽见山上起火,知道秦琼得手,于是传令各部和契苾部,向三弥山的突厥人发起猛烈攻击,为秦琼争取时间。

    战场之上,流矢如雨,有弓矢都射到阿史那咥的眼前。

    阿史那咥倒也不愧为一名将领,这种环境之下,也没有绝望,甚至没有表现出恐惧。只是眼看身边的人渐渐倒下,他也知道,今日恐难幸免。

    “叶护勿忧。”

    就在阿史那咥内心渐渐沉沦下去的时候,突然西线一批军队杀到,如乘风破浪一般分开隋军,杀入营寨之中,来人正是莫贺咄。

    “叔父!”

    “叶护快走!”

    “今叔父前来,正好组织抵抗,反败为胜。”阿史那咥倒是乐观的性子,这个时候

    还想着反攻。

    莫贺咄当然不能同意。

    “叶护快撤吧,否则隋军的包围圈合拢,咱们就真的走不了了。我手中不过百余人,根本不足以抵抗隋军。”

    这时阿史那咥听闻莫贺咄手中只有百余人,不敢再浪,立刻带着亲兵跟着莫贺咄破围的方向,突杀而出。

第二十九章 重回核心

    莫贺咄护着阿史那咥杀出重围,往西而去。幸好沿途并无多少隋军阻拦,于是莫贺咄率部破围而出,从三弥山的西面下山。

    众人沿途又遇到几次溃散的部队,都为莫贺咄所收拢。

    其实这些人都是莫贺咄的部队,只是分开布置,陆续归队,以避免阿史那咥怀疑。但不得不说,他这戏演得跟真的一样,根本没人怀疑。

    阿史那咥原本以为隋军是从山西面杀上来到,毕竟隋军是从西线发起的攻击。阿史那咥对自己布置的防线很有信心,隋军可以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山上,必然是有人背叛,而他第一时间怀疑的便是莫贺咄。

    但莫贺咄的表现和西线隋军的情况,让阿史那咥又觉得自己判断好像有误。

    若是隋军真从山西面突破,那西线必定隋军众多,如何让他这么轻松地突围出来。而且莫贺咄要真是叛徒,也不必费这么大的功夫,他身在莫贺咄军中,手中可相信的不过数十人,只要莫贺咄翻脸,他必然沦为阶下囚。

    众人突围之后,一路向西,沿途有零散的隋军阻击,皆没有成功。众人也不知道逃了多久,才终于甩脱隋军。

    等到众人歇息的时候,阿史那咥便故意问道:“叔父是如何来到中军的?”

    莫贺咄明白,这是阿史那咥对他最后的试探,只要这次让他放下怀疑,便能获得他的信任,完成自己的大计。

    于是莫贺咄说道:“我当时正在西线,没想到隋人竟然趁夜攻击。我赶忙调动部队阻击,谁曾想尽是一些小股规模的隋军,故意制造混乱。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歼灭这些小股隋军,忽然发现中军也出了事,然后满山都是隋军的身影,有隋军从中军向西线杀来,直冲我军身后,我部抵挡不住,发生溃散。我本想突围,但又担心你出事,便率部救援中军,谁曾想,还真找到了你。”

    阿史那咥眼睛一亮,忙说道:“叔父是说隋军是从中军突袭到你的防线后面?”

    “对。刚开始有一些隋军冲入我军阵地,但零零散散,绝不超过百人,其目标便是放火生乱。真正击溃我军的是后来从中军杀来的大股隋军。这些人是隋军真正的精锐,我军没提防身后,以致崩溃。”

    说到这,莫贺咄还有些懊恼。

    阿史那咥倒是有些相信莫贺咄的话,但既然隋军不是从西线突破的,那到底是怎么上来的。

    阿史那咥想了半天,却是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便不想了。

    现在也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他们虽然突围而出,但并未脱困,还是以突围为重。众人一路往西,走了没多久便遇到一股隋军。双方激战一场,莫贺咄寡不敌众,带着军队撤退而出。

    这时莫贺咄便建议,隋军为了防止援军从西面赶来,定然在西线布置了大批的军队,他们若是这么往西,肯定还会遇到隋军主力。他们兵力不足,若是交战,其军必败,不若往北走,走当初薛延陀部偷袭三弥山的那条小道,翻越天山,进入草原。

    当初薛延陀部偷袭完突厥牙帐之后,这条路也遮掩不住了。当然,这条路极其凶险,冒险翻越天山,生死难料。

    众人有些疑虑,这时阿史那咥斩钉截铁地说道:“走,就走这条道,既然当初薛延陀部能走,咱们便也能走。”

    阿史那咥很清楚,此路虽然冒险,但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了。

    于是众人折道向北,向这条小道进发。幸赖隋军初克三弥山,还未在此设防,于是众人顺利到达这里。

    天山险峻,上有白雪皑皑,终年不化。

    虽然说知道此路难走,但阿史那咥着实没料到这道路竟然如此艰险。说是小道,几乎没路,众人就是不停地翻越大大小小的山头。很多道路,马匹、骆驼皆不得行,为了不丢弃这些牲畜,甚至人要扛着他们走。而且沿途海拔极高,气温极低,很多人甚至直接冻死在行进的路上。

    众人翻越数日,终于走出了天山,沿途不知道有多少人殒命在这里。

    翻越天山是莫贺咄计划好的,所以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翻越天山之后,麾下只剩下一千五百人。不过翻越天山,便是草原,从这里往西、往北,都是西突厥的地盘,他们总算安全了。

    劫后余生,连阿史那咥也松了一口气。

    这时,黄明辽信守承诺,又帮了莫贺咄一把。隋军对外宣称,此次占领三弥山牙帐,是因为西突厥南线守将阿史那苾投降隋军,才使得隋军能顺利突破三弥山的天险,可谓功居第一。至于阿史那苾本人,则不幸战死在战斗中。

    阿史那苾是阿史那咥的心腹大将,他从未怀疑过对方。此时听闻此事,阿史那咥大骂阿史那苾的背叛,恨不得将其食肉寝皮。

    阿史那咥没有怀疑消息的真假,毕竟隋军没必要污蔑一个已死之人。当然他也因为这个消息,完全打消了对莫贺咄的怀疑。

    莫贺咄一路将阿史那咥送回热海,便向东游牧,他还得找隋军兑现那三千人的承诺。

    黄明辽自不会违背之前的约定,于是他命蒙跃从双河郡抽调三千原本的西突厥俘虏,置于西林镇附近的一处农场之中。

    莫贺咄得到隋军的消息之后,立刻率部长驱西林镇。

    驻扎在这个农场的隋军见到莫贺咄的军队,立刻就跑,就这么把农场中的三千西突厥俘虏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莫贺咄。

    这些西突厥人是遏索山一战被隋军俘虏的,已经在西州做苦力两年。期间很多人身死,能活下来的,无论意志力还是能力,都很不错。当然,这些人因为长期劳作,体力很差,需要莫贺咄带着他们休养,那就不关隋军的事了。

    莫贺咄得到这支部队,再加上之前收拢的一些残兵,手中有五千人,也算是西突厥一个不小的势力。

    而且因为之前救了阿史那咥,失去了大批嫡系部队的阿史那咥也把这个叔叔倚为心腹。东征失败十几年之后,莫贺咄终于再次回归西突厥的核心阶层。

第三十章 两虎相争

    隋军占领了三弥山的西突厥牙帐,狠狠地抽了西突厥一巴掌。

    射匮可汗心中大恼,顾不得师老兵疲,连番大战,又率军向西,准备夺回天山以南,报这一箭之仇。

    而此时的天山以南的局势,已经完全和射匮可汗想象的不一样。

    隋军占领龟兹之后,堵住了从热海往天山以南最近的道路。而黄明辽占领突厥牙帐,歼敌近万,西突厥在天山以南最后一支主力部队覆灭。大隋重新取得了对天山以南的控制。这时候射匮可汗再想着与隋军一战,天时地利人和俱不占优势,已经晚了。

    黄明辽占领三弥山之后,便料到射匮可汗若是在河中得胜,必然会对隋军发动报复性攻击,于是调集兵力西进至大石城,准备和西突厥摊牌。

    其实黄明辽也不想和射匮可汗决战,大隋在西域缺的就是时间。他手中军队极缺,根本不能和动辄十多万军队调动的西突厥大决战。

    当然,吃下去的东西,就是噎着也得强咽下去。这一次既然将西突厥的势力赶出天山以南,就决不能让他们重新返回,为此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于是黄明辽命令契苾葛从鹰娑川草原北上,杀入伊列河谷,做出威胁西突厥腹地的样子。又调动龟兹、焉耆、高昌等地的土人,组建附从军,摆足了和西突厥决战的架势。

    大业十年八月,勃达岭。

    射匮可汗屯兵顿多城,此时心中满是惊异。隋军来的也太迅速了,他还未动,隋军已经主动出击到他眼皮子底下。

    整个勃达岭上,旌旗如林。而隋军的营帐更是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连绵不绝。射匮可汗也不知道隋军有多少人,心中有些惊慌。

    西突厥虽然家底厚,但也扛不住挥霍。这两年又是遏索山,又是河中,又是碎叶川,西突厥军队连番大战,几乎没有停过。射匮可汗虽然击败了薛延陀部和河中叛军,但两地皆需要布置守军,因此射匮可汗这一次虽然倾巢而动,但手中实际上能用的军队不超过五万骑。

    射匮可汗原本的底气是很足的,但现在看来,五万骑真的不算什么。

    双方在勃达岭进行了第二次大决战。

    此战并没有出现上一次骑兵大对决的场面,双方都有保存实力的意图,因此都收着打。黄明辽不愿意消耗过多兵力,因此在岭上布置了重装骑兵和步兵,然后利用弓弩优势,居高临下。

    而射匮可汗对于上一次隋军具装甲骑的威力,心中着实畏惧,不敢与其硬碰硬,多布置轻骑兵在外围袭扰。因此双方这一次大小发生了十余场激战,没有一次达到上一次大决战的规模。

    双方一直从八月底打到十月初,但始终没能结束战争。此时天气转冷,寒衾入骨。胡天八月即飞雪,更何况是十月的隆冬,到了这种时候,这仗也打不下去了。

    隋军还好一些,黄明辽之前便对这一仗做过最坏的打算,料想此战时间不会短,因此早就让李节提前预备好过冬的冬衣和石炭。

    伊吾、蒲类等地,石炭资源丰富,后世著名的准东煤田、哈密煤田都在这里。丰州采石炭、制石炭技术已经很发达了,所以黄明辽到西域之后,立刻勘探石炭矿,用石炭取代了木头、马粪取暖。

    而西突厥则与之相比,准备工作做得太少,射匮可汗几乎是被逼着到了战场,哪有时间做准备。西突厥各部军队几乎都是连番大战,没有修整,原以为打败了叛军和薛延陀部可以喘口气,现在又要面对隋军的铁疙瘩,不少士兵心中积怨。

    而且三弥山、碎叶川等西突厥的根据地被多番肆虐,物资损失严重,隆冬时节,短缺的物资根本无法补充。到了十月,西突厥军中连士兵的粮食也无法保障了。

    十月初,西突厥军中发生多起小规模的骚乱,军心动荡。

    很快骚乱升级,十月五日,因为西突厥军中的粮官克扣士兵的军粮,底层士兵忍无可忍,终于怒而暴起,诛杀了粮官。然后在有心人的组织下,众人将目标对准了射匮可汗。早就对射匮可汗的作为不满的众人,纷纷响应。

    此时闹得很大,虽然射匮可汗反应迅速,很快将动乱平定,但这次动乱带给他的恐惧是难以描述的。

    军队要乱了。这一次规模不大,但下次,下下次呢,这意味着统治的动摇。

    此时之后,不少人也心中震动,纷纷劝始毕可汗,暂时退兵,来年再战,儿郎们疲惫,让儿郎们歇息一冬吧。

    打到这种程度,射匮可汗心中也生了几分退意。只是射匮可汗统兵多年,心中很清楚,若是就这么撤退,而隋军尾随而至,其军兵败。

    而且若这么退了,太打击他的威望了。这两年,对外战争连番的失败,让突厥内部矛盾迅速激化。河中叛乱只是一个引子,中央对各部的权威持续降低才是根本原因。若是再败,怕是整个突厥,将处处烽火了。

    他实在不敢退啊。

    这时阿史那咥建议兄长,未若先与隋军和谈,双方罢兵,等到清理完内部的动乱之后,再出征大隋。

    射匮可汗听后,却不是太愿意,他着实担心若是现在放手,等到来年他们能再出击的时候,整个天山以南,已经被隋军经营成铁板一块了。

    但不愿意也不得不同意。

    于是射匮可汗命令心腹安颇曹出使隋军,达成与隋军的和议,并告诉安颇曹,勿失了西突厥的颜面。

    安颇曹是西域安国人,年轻时是个商人,跟着射匮可汗多年,算是射匮可汗的谋士。

    他与汉人打交道不多,但也知道汉人多怯懦,又讲虚名,因此他打定主意,这次要扬名。

    黄明辽听闻西突厥派了使节,一直忐忑的心也落了下来。他就怕射匮可汗这个愣种,死咬着牙在勃达岭跟他硬撑,那样隋军也是骑虎难下。西突厥撑不住,隋军也撑不住啊。现在西突厥先低了头,双方和谈的主动权便掌握在了隋军手中。

第三十一章 双方罢战

    安颇曹来到隋军军营,黄明辽没有弄些小儿科的下马威,直接在中军大帐接近。

    突厥人见敌国来使,常有羞辱之行,安颇曹本做好了准备,迎接隋军一系列的为难,但来到隋军大营之后,并未见到隋军有羞辱举动。不过胡虏畏威而不怀德,他不以为隋军讲礼仪,反而觉得是隋军羸弱,心中畏惧,其人也更加趾高气扬起来。

    到了中军大帐,安颇曹也不行礼,一拱手道:“我是草原至尊之汗的使臣,见过隋朝将军。”

    黄明辽看着他,半天没有答腔。一番对视之后,安颇曹有些沉不住气了,便大声嚷嚷道:“听说你们隋人最讲礼仪,难道这就是你们接待使节的礼仪吗?”

    “混账!”

    帐中诸将纷纷抽出腰刀,其声清脆,吓得安颇曹身形一抖。

    “你就是射匮可汗的使者,射匮可汗身边没人了吗?我大隋是讲礼仪,礼仪也分对什么讲,对待你们这种没有礼仪的敌人,那便无需讲礼了。”

    安颇曹刚才心中惊慌,但很快又为这种惊慌感到羞愧。他不断地告诉自己,小小汉人,有何畏惧,壮起胆子,把他踏翻。于是他又壮着胆子说道:“大隋将军,我奉草原至尊之汗之命,来命你们投降。今我百万雄师已在岭外,我大突厥铁骑更是天下无敌,铁蹄落处,万丈坚城俱化为齑粉。今我主感上天有好生之德,愿意放你们一条生路,希望你等识时务者为俊杰,有自知之明,早日自缚请降,大汗宽仁,必会饶尔等一命。”

    黄明辽“哈哈”大笑起来。

    “主狂臣悖,你是没睡醒吗,竟然说这样的胡话。秦琼,把他给我提溜出去,砍了他的脑袋。”

    安颇曹大吃一惊,这时秦琼上前,一把抓住安颇曹,拖着往外而去。

    安颇曹心中升起俱意,挣扎着要逃脱。

    “大隋将军,我是大突厥使节,你不能这样对我!你不能这样对我!”

    这时杜行满小声说道:“使君,此人毕竟是射匮可汗的使节,贸然诛杀,恐生事端。”杜行满是担心影响了双方的和谈。

    黄明辽大笑道:“行满放心,射匮心中发虚,才会派人前来。突厥使节这么骄狂,既是为了虚张声势,也是为了探探咱们的虚实。我等若露出怯意,则双方再谈时,便失了底气。现在杀了此人,射匮即使愤怒,也会以为咱们大隋实力强大,不畏再战,到是他心更虚了。”

    秦琼拖着大声喊叫的安颇曹出了帐外,大刀一挥,只听安颇曹一声惨叫,人头落地。秦琼提着安颇曹的脑袋返回中军大帐。

    黄明辽对安颇曹几个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的随从说道:“拿着此人的狗头去见射匮,告诉他,要战就战,别玩这些虚的。我明日在岭上与他一会,有胆量的就过来,否则赶紧滚蛋。”

    几个随从像小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等到隋军放他们回去,更是如蒙大赦,抱着安颇曹的脑袋便逃了。

    几人回到突厥军中,向射匮可汗述说了隋军军营中的事情。射匮可汗听闻隋军杀了安颇曹,勃然大怒,连桌案都踢翻了。

    “隋军辱我太甚!”

    遏索山之战前,射匮可汗是顺风顺水,堪称天之骄子。即使之后遭遇了一些挫折,也是颇为自傲,隋人如此做法,简直是插进了射匮可汗的肺管子里,让他如何不愤怒。射匮可汗甚至都想点起兵马,杀将过去,给隋军一点颜色。

    还是阿史那咥看出兄长的愤怒,赶忙上前劝阻兄长。

    “大兄,隋人敢杀了安颇曹,说明他们底气十足,绝不畏我。这是他们的激将法,就是为了激怒兄长,使兄长主动发起攻击。而黄明辽早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兄长万不可中计。”

    射匮可汗想了想,倒是觉得弟弟说得有道理。

    不过射匮可汗往日里自在惯了,今日吃了这么个气,别提多郁闷了。可惜实力不济,再大的念想也没用。

    次日一早,双方早早的就在勃达岭外相会。可惜天公不作美,昨夜开始,飘飘乎地下起了小雪,第二天一早,整个山岭都染成了白色。

    所有人都清楚,等这场雪后结了冰,那真是要冷得如钝刀割肉一般难耐。

    黄明辽在岭外,射匮可汗隔着离了有三百步远。不过前面早让人用盾牌护了好几重,隋军在岭上根本看不到射匮可汗的样子。隋军的床弩能射到数百步外,他可不想成了对方的把子。

    黄明辽骑在马上,大声喊道:“射匮,你看这天都下雪了,咱俩今日就不要废话了。天山以南,以勃达岭、葛罗岭、葱岭为界;天山以北,以车岭为界。你要是觉得行,咱们就罢兵,要是不行,咱们就开战。给个痛快话,别像个娘们一样,婆婆妈妈的。”

    射匮可汗一口气让黄明辽憋得差点没吐出,大隋好大的胃口,若真遂了隋军的意,那隋军势必会在西域站稳脚跟,到时候他们便有了一个大敌。

    “黄明辽,西域是我大突厥的浴血奋战得来的,你一句话就想拿走,哪有这个道理?”

    黄明辽便说道:“那你扯什么,要战便战!”

    黄明辽三句不离开战,着实让射匮可汗头疼,他但凡可以开战,还在这跟你废话。

    但射匮可汗也不能弱了气势,他早就和众人商量好了。天山以南大半落入隋军手中,拿是拿不回来了,还不若以此为契机,请求和亲,而天山以南正好以嫁妆的名义给隋人,对内也能说得过去。

    西突厥提了这个建议,黄明辽眉头一皱,这事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以他的身份,还管不了和亲的事情。

    不过他也没有拒绝,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谈判跟做生意没什么区别。于是黄明辽便说道,西突厥尽可前往大隋求亲,他绝不阻拦,但是天山以南都在大隋手中,大隋自己的东西,如何作为嫁妆。

    最后双方约定,按照天山、葱岭暂时休战,西突厥派人前往大隋求亲,等和亲事定,双方正式定约化界。至于若是不成,则没人提。这求亲之事,一来二去,怎么也得一两年,一两年的时间,双方下一轮战争都有可能开始了,还管那做什么。

第三十二章 兵进疏勒

    罢战修兵之后,双方各自撤兵。但这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新一轮对抗的开始。热战或许短时间内不会发生,但冷战却是会持续不断。

    黄明辽很清楚,现在的西突厥最是虚弱,若是能狠狠地捅上一刀,必能重创对方。可惜他实在有心无力,连战数年,汉兵损耗极大,黄明辽又不敢大肆征调胡兵,改变军中比例,手中的部队再一分兵,着实是捉襟见肘了。

    这两年步子迈得太大,看似强大,却根基不稳,一旦有恙,便会导致连锁反应,是到了稳固一下根基的时候。

    不过西域实在太大了,整个西域的面积有两个中原那么大。其中间又有天山阻隔,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管理实在不畅。黄明辽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将隋军在西域的地盘一分为二,分别管理。

    以伊吾、北庭、双河、交河四郡为基础经略天山以北;而焉耆、龟兹、姑墨三军镇为基础经略天山以南。

    于是黄明辽在总管府下建西域三镇安抚招讨司,驻地拔换城。以黄明诚为安抚招讨使,秦琼为副使,杜行满为长史。

    其中安抚招讨司直属军八千。

    姑墨军镇辖军八千,镇戍使仍由黄明诚兼任;

    焉耆军镇辖军三千,镇戍使由白元德担任;

    龟兹军镇辖军五千。

    三镇之中,姑墨军镇驻军最多,主要是此地直面热海,首当其冲,是大隋抵御西突厥的桥头堡。同时姑墨等地原皆属于龟兹,龟兹在天山以南影响极大,大隋此举也是打压龟兹的地位。

    黄明辽撤回拔换城之后,便下令在勃达岭建城,并将原本的戍堡升级为镇,作为大隋西北方向防御西突厥的核心城池。

    三镇和安抚招讨司直属军总计两万四千人,要求汉兵比例不少于五成。当然现在黄明诚手中的军队不足万人,之后三镇的兵源缺额要慢慢补充了。

    而西域三镇安抚招讨司的当务之急便是占领疏勒、于阗、喝盘陀、朱俱波四国,全取天山以南,屯兵葱岭,完善天山以南西面的防线。

    疏勒国,西域之大国,首都疏勒城便是后世的喀什噶尔。疏勒算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中仅有的几个幸存者之一,历史上班超曾在此坚守破贼,名扬西域。此时疏勒国王名叫阿弥厥,是个暴君。他手足皆六指,产子非六指者,皆被他诛杀,因此国人闻之皆恐惧。

    疏勒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胜兵者数千人,是西突厥的属国,每岁常供送于突厥。但大业年间,也曾遣使贡方物。

    疏勒也算是西域大国,若是无缘无故的攻打肯定不行,必须得师出有名。于是黄明辽让人前往疏勒国,命令疏勒王阿弥厥诛杀国中的西突厥吐屯和亲西突厥的官吏,停止向西突厥朝贡,并按照之前的标准,改向大隋朝贡。

    这一点阿弥厥当然无法做到。

    西突厥渗透西域诸国这么多年,西域各国的朝政几乎都由亲突厥一派的官吏掌握。这个时候下令疏勒国诛杀那些亲突厥的官吏,不相当于让他们自己死自己,即使阿弥厥愿意,下面的一众大臣也不愿意。

    黄明辽也知道这个要求对方决不可能完成,但他要的只是一个出兵的借口而已。

    大业十一年三月,黄明辽以疏勒国“被弃大隋,私通突厥,藏逆叛贼,不尊王化”为名,令秦琼率兵五千,出击疏勒国。

    疏勒王阿弥厥大惊,他已经写信给黄明辽解释了,大隋爸爸还是出兵,真是要命了。

    隋军一路长驱直入,直逼疏勒国都城。

    这时国中亲突厥的将领,马上向西突厥爸爸求援。

    远在千泉(今吉尔吉斯北部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的射匮可汗也很关注此事。于阗国太远,喝盘陀和朱俱波又太小,疏勒国算是他们唯一一个可制衡大隋的棋子,万万不容有失。

    射匮可汗自勃达岭罢兵之后,便将可汗牙帐设在了千泉。千泉在热海西面,又名屏聿,因泉眼上千得名,本是西突厥可汗避暑地。此地土地肥沃,河水润泽,枝叶茂盛,是处盛地。

    射匮可汗命大将乌卜素为大将,率领一个万骑支援疏勒。当然因为之前与大隋有临时约定,他也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勒重启战段,于是便命乌卜素撤去突厥旗号,只称疏勒国兵,以为掩耳盗铃。

    不过西突厥出兵救援疏勒国的消息根本瞒不住隋军,就如隋军出兵疏勒的消息瞒不住西突厥一般。

    为了支援秦琼,黄明诚立刻屯兵勃达城,做出威胁热海的样子。

    射匮可汗果然担心隋军调虎离山,所以除了乌卜素一部外,也不敢再调动另外的兵马。

    秦琼率军深入疏勒境内,他很清楚,攻灭疏勒的关键不在于击败疏勒国兵,而在于击败西突厥的援兵。疏勒国人以西突厥援兵为依仗,只要击败西突厥援兵,则疏勒国上下必将士气大丧,这仗也就胜了一多半。

    于是秦琼到了疏勒城北,突然掉头往西北方向的北疏勒山口(今新疆吐尔尕特山口)而去,此地是从热海赶往疏勒的必经之地。西突厥援军要想最快赶往疏勒,必从这里走,否则就得绕道葱岭,那可远了去了。

    果不出秦琼所料,秦琼在北疏勒山口设伏不久,乌卜素率领所部便赶来了。射匮可汗担心疏勒国守不住,不断派人催促乌卜素,令其加快速度。乌卜素没有办法,只得昼夜兼程,所部疲惫不堪。

    于是其部进入山口之中,在快要走出山口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地动山摇,接着便有在两侧山上以逸待劳的隋军突然杀出。两山之上,滚木礌石更是不要命地砸了下来。

    谷中的突厥军队被各处的巨石截成数截,而谷口道路更是已被木石塞满了,彻底断了逃跑的归路。

    乌卜素望着两侧的悬崖峭壁和突然杀出的隋军,大吃一惊。慌张之下,急命军队撤退,但哪里还能撤退。

    这是山上的鼓声响起,尽是用弓弩朝着下面的突厥骑兵射去。这些马上的突厥骑兵,皆成了隋军的活靶子。

    乌卜素及麾下五千人马,俱被射杀于山口之中,只有数百骑的后军狼狈逃出。

第三十三章 故井显灵

    秦琼得胜之后,挟大胜之威,兵临疏勒城下。

    秦琼为了断绝疏勒君臣的侥幸心理,于是命人提着乌卜素的脑袋去见阿弥厥,令其自醒。又命人将斩杀的西突厥人的脑袋堆在疏勒城下。突厥人的脑袋太多,竟然被堆成一座小山。

    这些年西突厥势大,西域各国无能敌者。西突厥的骑兵也在天山之南肆虐,直到现在,诸国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骨子里刻着对西突厥的畏惧。于是眼看乌卜素的脑袋,疏勒上下便满是震动,阿弥厥更是说不出话。

    此战之前,众人虽然对大隋畏惧,但仍有不少人叫嚣着有西突厥支援,不必畏惧隋人。于是疏勒国上下也敢对大隋张牙舞爪,现在希望破灭,亡国就在眼前,众人就只想着进行着补了。

    等到城外的人头小山建起,疏勒国人更是吓得肝胆俱裂。比起文字上的数字,这种场面对人的冲击无疑是更大的。

    阿弥厥再无侥幸的心理,便准备开城投降。

    至于城中的疏勒大臣,纷纷改头换面,往日一个个见到突厥人比见到亲爹都亲,现在纷纷成了坚定的亲大隋党。至于城中的西突厥监军和已经无法调头的官吏,则直接被抛弃了。

    五月十五日,疏勒人打开城门,向隋军投降。隋军兵不血刃,占据疏勒。

    阿弥厥将包括西突厥监军等国中的一众西突厥人皆抓了起来,交给隋军,以求获得隋军原谅。

    秦琼并没有如阿弥厥的心愿将这些人诛杀,而是将其放还回西突厥。

    疏勒国临阵反水,往日的人上人都成了阶下囚。这些人对疏勒国的背叛充满了仇恨,恨不得将疏勒国上下屠杀殆尽。往后有这些人在西突厥,疏勒国再想倒向西突厥也不敢了。

    占领疏勒之后,摆在秦琼面前的当务之急,便是怎么处置疏勒国上下。直接如强盗一般将疏勒国上下诛杀干净也不是不行,但若是那么做便失了名声了。而且大隋是要长久的统治疏勒的,自是不能如此简单粗暴的行事。

    当然不对内展开清洗也不成,大隋不可能留着疏勒国君臣,让他们继续在其位,影响大隋对这里的直接统治。

    秦琼只得先命麾下诸军占领疏勒各城,然后接管府库和军队。

    阿弥厥也不敢阻止,只得尽心竭力地服侍秦琼,只希望将隋将伺候好了,好能够保住王位。

    至于城中官吏,也纷纷投奔,争相做大隋的好狗。

    之前西域各国的大臣,混得好的几乎背后都有西突厥人的支持,大家错过了巴结西突厥,可不能错过巴结大隋了。

    秦琼倒是没有太积极,只是让手下人去接触这些疏勒官吏,将其分门别类。

    入城之后不久,秦琼便要祭祀班超。当年东汉初入西域,匈奴掀起西域大战的时候,班超曾在疏勒御敌,当时疏勒是大汉经营西域的大本营。班超当时在疏勒国皆有盛名,甚至班超要离开时,疏勒都尉黎弇为了阻止班超离开,竟然自刎而亡,百姓更是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

    班超对疏勒有恩,亦有威,光疏勒王就杀了两个,立了两个。秦琼祭祀班超,正是彰显中原王朝的武力与威严,让疏勒人感到威和亲。

    疏勒人自是不敢拒绝,于是祭祀在王城内举行。

    王城外有一口井,当初龟兹、姑墨等国发兵攻打疏勒,班超与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在盘橐城(疏勒国都,汉时名称)据守。虽然势单力孤,但仍坚持了一年多。龟兹联军猛攻不下,便断绝流向城里的河水,希望用这个办法迫使班超投降。班超命人在城里挖井,可井挖到十五丈深仍不见有水。当时,士兵们渴得没办法,甚至榨马粪汁来解渴。班超并不气馁,坚信一定能挖出水来,命人继续挖,不久果真见到泉水涌出。班超立即命士兵把水扬洒向城外,告诉龟兹人城里有水。龟兹人见城里有水,强攻又攻不下来,只好撤退了。

    不过这是五百多年前的事情了,这口井在西晋的时候便干涸了,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此时只剩下一口枯井了。

    秦琼见此,便向阿弥厥询问这个井的情况。有知晓当初旧事的疏勒官吏,不敢隐瞒,便将当初的故事告诉了秦琼。

    秦琼不由得叹道:“天佑汉家和疏勒,同为一家,所有才显灵出水,庇佑此城。”

    众人纷纷附和。

    秦琼于是又建议,既然祭祀班定远侯(班超),自是不能少了有功的此井,于是又带着人在井前祈祷,以纪念当初此井在守城御敌上的功绩。

    阿弥厥觉得汉军很可笑,祭祀班超还可以理解,可一个小小的井还要祭祀,真是多事。但他自是心中有数,不敢多言,还得陪着笑脸。

    祭祀之后,众人本以为此事便结束了。谁也不曾想到,这口干涸了三百多年枯井,到了第二日一早竟然一夜之间又出水了。众人见之皆大惊失色,满城皆传得沸沸扬扬。

    就连阿弥厥也是瞠目结舌,他从小到大见过这口井这么多次,皆是枯井,怎么就突然出水了。

    秦琼倒是见怪不怪,对众人说道:“这井是疏勒国归顺汉家王朝的纪念,昔日龟兹人围城,汉军守御,所以才会突然出水,以助汉军。而西晋之后,西域不再归属汉家王朝,所以这井也干涸了,以示不为蛮夷人供水。今我大隋王师又至,此井见到汉家故人,当然会再次有水了。”

    众人皆以为然,认为这是一口有灵性的井。而汉家返回疏勒,也被疏勒人认为是天命所至。

    于是疏勒国人,对于隋军上下的态度倒是变得积极了不少。

    其实这世上哪有什么神迹,不过是秦琼故意为之。秦琼早在入城之后,便听说了此井的故事。于是计上心头,在祭祀的前两日,命人连夜掘井数丈深。此井因为风沙侵袭,所以井底渐渐堵塞,故不出水。隋军这次掘井使其又通到含水层,这才突然有水。但旁人不知,自是惊为天迹。

第三十四章 自编自演

    祭祀之间之后,秦琼放宽了对疏勒国内部的清洗,整个疏勒国内部的气氛也趋于温和起来。众人大多猜测,大隋应该如西突厥一般,要在国内扶植亲隋势力,或许还会屯驻军队。这对于疏勒国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跟着谁混不是混,反正疏勒国小,也不会有独立自主的地位。

    这两天原本战战兢兢的阿弥厥又抖了起来。眼瞅着他的王位没了问题,又有什么可忧心的。至于被隋人统治,他反而乐见其成。西突厥人素来跋扈、残暴,常弄得他这个国王都没脸,哪有隋人这么彬彬有礼的。

    这日,秦琼在营中设宴邀请阿弥厥和疏勒国中文武。

    这对于阿弥厥来说和疏勒官员来说,可谓是荣幸之至的事情,人人以获得秦琼的邀请为荣,仿佛如此便能和隋军搭上关系,从此飞黄腾达。

    至于那些没被邀请的,一个个哭丧着脸,如丧考妣。

    到了宴会之上,秦琼对于来人是热情招待,宴会气氛很是热烈,不少人都高兴地喝了些酒,玩得很是欢畅。

    这时疏勒国中的一名官吏,捧着酒壶上前来到秦琼面前说道:“小人胡勒,见过将军。将军击败西突厥人,使我疏勒能够脱离蛮夷掌控,我疏勒人对将军倍感鸣谢。今日为将军斟一杯酒,以表小人心中之崇敬。”

    胡勒的举动,也引得帐中一众人纷纷侧目,等看到胡勒竟然代表疏勒百姓向秦琼敬酒,各人心中如打翻了醋坛一般,大骂胡勒不要脸,竟然想到这种办法来讨好隋将,他一个小人物,有何资格代表疏勒。

    不少人更是心中满是悔意,怎么就没有抢先一步呢?

    此时秦琼已经有了些微醉,见到对方如此恭敬,也没有拒绝,只是说道:“客气了!”

    其余众人看了更是心痛,这么好的机会啊,就这么没了。不少人眼巴巴地盯着胡勒这个幸运蛋,满是妒忌,所有人都清楚,今日之后,这胡勒必然在隋将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来日说不得就要扶持胡勒为疏勒国的重臣了。

    胡勒慢慢上前,来到桌案旁,端着酒壶就往秦琼杯子里倒酒。秦琼也不看他,继续与身旁的人说话。

    这胡勒一边倒着酒,一面看着秦琼,忽然他从怀中抽出一把短刃,朝着面前的秦琼便刺去。

    或许是胡勒太紧张了,这短刃没有刺到秦琼身上,而是刺到了秦琼的披风之上,将披风刺了一个口子。

    秦琼也是反应迅速,或许他注意力并没有完全放在身旁的人之上,因此对方短刃刺到披风上,他立刻反应过来,不待对方再刺,一脚踹翻桌案,踢到对方身上。胡勒被桌案撞得趴在地上,还想再起来行刺,早有营中的隋军士兵上前将此人制住。

    帐中突然发生的这件事使得所有人都惊呆了。所有人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更有一些机灵的,知道胡勒怕是捅破了疏勒的天了。

    秦琼起身黑着一张脸,走下上首,这时阿弥厥赶紧上前,要跟秦琼说些什么,秦琼却是根本不搭理对方。

    秦琼走到胡勒前面,胡勒早被人卸了手脚,按在地上。

    秦琼冷声问道:“我待你也不薄,你为什么要刺杀我?”

    胡勒也不说话,秦琼遂一脚踩到胡勒的手上。秦琼力大,脚上有千斤之力,踩着胡勒的手使劲揉搓,胡勒的手骨都不知道断了几根。

    胡勒忍不住痛叫。

    “说,为什么要刺杀我?”

    或许胡勒真的忍受不住,便说道:“非是小人要刺杀将军,乃是国相孟般要刺杀将军,我的家小俱在国相手上,若是不听从国相的命令,一家老小就都没命了。小人也是不得已啊。”

    一旁听到指认的孟般大吃一惊,刚想狡辩,早有隋人上前将孟般制住。

    秦琼又问道:“除了孟般,还有谁?”

    这话胡勒也不遮掩,又连续说了五六个人的名字,俱是疏勒国现存的忠臣。胡勒每说一个人,便有一个人被抓,到最后帐中被押了十多人。

    众人此时被制住,纷纷叫冤。

    秦琼看向众人说道:“今日之事,我必会严查,大隋不会错怪一个好人,但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说完,秦琼又把目光转向阿弥厥。

    阿弥厥看到秦琼深邃的眼神,吓得连话都说不出了。帐中抓了这么多疏勒高官,他早就坐不住了,只是他也不敢替众人说话,唯恐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今日之事,国王怎么说?”

    阿弥厥连忙说道:“将军,此事真的与小王无关。”

    “疏勒王,我本以为我以真心对待尔等,便会换来尔等的真心,可现在看来,是我错了。你们之中很多人已经是冥顽不灵了,你们辜负了我的信任。”

    说完秦琼便离开了,只留下慌作一团的疏勒国君臣。

    很快,针对疏勒国君臣的清洗便开始了,从孟般开始,大批的疏勒国官员被抓捕。然后清洗逐渐扩大化,几乎每天都有高官被处置,整个疏勒城中血流成河。

    而在此期间,秦琼始终没有露面,仿佛任由底下人施为,直到最后清洗结束了才出现。

    最后针对这场刺杀的结论便是,以国相孟般为首,仍心向西突厥,不甘心归附大隋,伺机刺杀隋将,制造混乱,所以才命令胡勒制造了这场刺杀。

    此案定性之后,秦琼才出现到人前,并下令安定人心,减免赋税,至于那些被诛杀的大臣,则被他习惯性的遗忘了。

    实际上这次刺杀也是秦琼自导自演的。当初高昌城大隋便来了这么一场戏,秦琼便有心效仿之。但是疏勒现在并无相对应的两派,而且阿弥厥素来残暴,在国内声望不高,也没必要诛杀,所以秦琼才把主角放在自己身上。

    至于胡勒,一个小官,甚好威胁。而胡勒吐露的一众主使,不过是隋军想接机清除的人。

    国相孟般,能力出众,对疏勒也较为忠诚,不是一个好控制的人,所以秦琼才第一个就除掉他。

    至于公平正义,全没有的。

    通过这场刺杀事件,大隋顺利清洗了疏勒,并掌控了疏勒的全部权利。

第三十五章 朱俱波与喝盘陀

    隋军在疏勒国中的大清洗引起疏勒政坛很大的震荡,但实际上并不影响底层百姓的生活。

    秦琼很清楚,对待这些番人,要“打一棒给个甜枣”,于是在清洗之后,先是减免疏勒国中百姓一年的赋税,又废除了阿弥厥当政其间的苛政、暴政,并处置了一批基层民怨极大的贪官污吏。老百姓可不管当权的是谁,就看谁给你带来好处,于是隋军很快便得到疏勒国百姓的拥戴。

    到了这个时候,大隋根本不需要扶植代理人,而是直接赤膊上阵。

    大清洗没涉及到阿弥厥,但整个疏勒王室也被清洗个七七八八。

    秦琼以帮助阿弥厥学习大隋文化为由,将阿弥厥一家送往轮台,包括其他一些不适合清除但也不适合留在疏勒的人员,全部送往轮台。与其他几个送到轮台的国王一样,以后他们再也回不到疏勒了。

    阿弥厥此时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而且阿弥厥也不是什么有气节的君主,再是无奈忿恨,但为了保住小命,只得听之任之。

    处置完疏勒王室,隋军在在其地堂而皇之地设置官府。黄明辽从都护府下令,将疏勒国分置达满、演渡、遍城三县,并置疏勒军镇,以秦琼兼任镇戍使,置兵八千人。

    西域三镇安抚招讨司随之改为西域四镇安抚招讨司。

    疏勒军镇西北从北疏勒山口通往热海,西面则是葱岭阻隔河中和吐火罗,西南则可通过大小罽宾(迦湿弥罗)进入天竺诸国,东南则可直达女国,可谓是西域的要道。

    整个西域的贸易,都要从这里经过。

    大隋控制了这里,西可进入河中,威胁西突厥腹地;西南可连接吐火罗,绕开西突厥,直接与波斯等国联系;南可进入天竺,开拓南亚次大陆;东南可进入羌塘之地,威胁未来将要崛起的吐蕃。

    最最重要的是,大隋在天山以南的防线,最关键的西面一环,彻底闭环了。

    秦琼占领疏勒之后,身边便还剩两个小国,一个是朱俱波,另一个则是喝盘陀。

    朱俱波在疏勒的东南方向五百里,亦名朱居盘国,汉代时叫子合国,乃西域古国。现在的朱俱波是北凉诅渠家族之后所建,王为疏勒人,都叶城(今新疆叶城县),算是疏勒、于阗的一个共同属国。不过朱俱波国势不弱,有兵上千人,而且其国受西突厥影响很大,国内上下皆是亲西突厥派掌权。

    大隋占领疏勒之后,晓谕四方。朱俱波却因为政治倾向,故意不与大隋接触。

    秦琼乃派使节前往朱俱波,令其投降。

    大隋连疏勒、龟兹这种大国都半灭亡了,自是不会留朱俱波这种小国存在,而且还是个不知死的小国。

    为了能彻底占领此地,秦琼故意命使节刘焕之装作狂悖无礼的样子,激怒对方。刘焕之到了朱俱波,当场发难,狠狠地羞辱了朱俱波国王一番,还要朱俱波国内速速投降,否则必尽诛之。

    朱俱波国王果然被激怒,拒不投降,还命人将隋使驱逐。倒不是朱俱波讲礼仪,不斩来使,而是刘焕之身边带了五百骑兵,朱俱波人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

    秦琼得信之后,心中大喜。

    他早就命大将贺润率隋军一千,疏勒兵两千在朱俱波国境外准备,就是为了等一个出兵的机会。现在朱俱波给了大隋这个机会。

    朱俱波担心隋军出兵,便紧急动员国内百姓。但他们没有料到,隋军来的如此之迅速。朱俱波本就是一个小国,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也没有什么纵深。

    所以隋军急进,一路直袭朱俱波国都之下。

    三千人马,或许并不多。但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城下,对于城中上下的震撼是无法言表的。就连原本似乎态度强硬、意志坚定的朱俱波国王此时也慌了神。

    整个朱俱波国上下,更是乱作一团。

    贺润头天到达城下,第二日便率军发起了攻击。隋军一鼓作气,猛攻朱俱波城。

    弓弩是守城利器,同样是攻城利器。

    隋军用密不透风的强弓劲弩压得朱俱波军在城头上抬不起头。而附从的疏勒军则趁机蚁附攻城。

    贺润不惧伤亡,昼夜不息地攻打城池。到了第二日下午,终于为隋军攻上城墙,杀入城中。

    朱俱波国王带着一众亲信退入内城。

    贺润眼看对方据守,又下令士兵集中城中的柴火,全部堆积到内城城墙之下,然后让人点起火来。

    大火弥漫,沿着城墙烧了起来。隋军又在外以弓弩戒备,敢有探出头来救火的,尽被弓弩射死。

    于是内城之中的守军,是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

    最后朱俱波国王实在撑不住了,只得派人出城投降,朱俱波遂下。

    朱俱波本是小国,无论是实力还是影响力皆是有限。大隋直接以抗拒王师为由,废除了国王,又在其地置碛南县,归属疏勒军镇管辖。

    至于朱俱波国中,敢于抵抗的都死在了隋军攻城之中,往后这里便是大隋的顺民之地。

    隋军占领了朱俱波,把目光又放在了葱岭的喝盘陀。

    葱岭之地,是西域之中隆起的一片高地,沟通西域四面八方。既是屏障,也是阻碍。所以在葱岭之上的喝盘陀变成了要害之地。

    喝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带)也是一个西域小国,有城十二,其在汉时国名蒲犁。居民从事农牧业,有文字,信佛教,人劲悍,王自称“汉日天种”,常坐金床理事。喝盘陀有胜兵千人,国王也是疏勒人。

    无论是朱俱波还是喝盘陀,虽离疏勒更近,但外貌、语言皆与于阗相同,同时又受天竺影响深重。

    疏勒既下,而喝盘陀还为突厥人所控制。突厥人也明白此地的重要性,专门在此置兵以守卫。

    秦琼占领疏勒之后,便命人传信喝盘陀投降。当然这次是真正的劝降,毕竟喝盘陀和朱俱波情况不同。但喝盘陀人不仅不降,大隋前往喝盘陀的使节也直接被突厥人所杀。

    秦琼听闻之后,勃然大怒,乃亲率两千汉兵和三千疏勒兵西征喝盘陀。

第三十六章 汉日天种

    本来西突厥对于喝盘陀并不在意,但之前秦琼占领疏勒之后,西突厥势力被驱逐出天山以南,射匮可汗不得不将目光放在葱岭上的这个小国。

    喝盘陀虽然偏僻难行,但国内却是南河(今新疆叶尔羌河)的一条支流的源头。从这里往西,可直达朱俱波,虽然未必可以威胁到疏勒腹地,但终归是西突厥掌握西进的一条道路。

    从疏勒往西南,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小路,可直通喝盘陀。此道沿途六百余里,艰险难行。

    驻扎在喝盘陀的西突厥将领乃名叫朅罗,手中有突厥兵两千,还有喝盘陀军队两千人。朅罗是喝盘陀人,早年流亡西域,一直在射匮可汗麾下为将。后来朅罗有了些身份地位,又因为他的出身,便被射匮可汗安排到喝盘陀为监军。现在的朅罗在喝盘陀,统领两**队,掌一国大权,比国王还要威风。

    听闻隋军前来,朅罗亲率四千人马北上阻击隋军。

    秦琼听闻朅罗北上,担心在小道上与对方相遇,陷入相持,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并对外宣称:“我已上书都护府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

    朅罗听闻这个消息,信以为真,放松了对隋军的防备。

    秦琼趁着对方不备,下令军队绕开对方,日夜兼程,直袭喝盘陀城。等到朅罗发现隋军的踪迹之后,秦琼所部早就通过险道,离着喝盘陀已经不到百里。

    朅罗赶紧率兵阻击。

    秦琼见对方发现他们的行踪,乃让部下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

    朅罗的哨骑打探到隋军用灶数量,推测隋军有上万人之多。朅罗听闻,大吃一惊。也不敢再在外阻击,赶紧逃回城池,准备固守。

    众人见西突厥军队的反应,多不解缘由。

    秦琼乃说道:“敌军兵多,又据守险地,我军走慢了容易被敌军拦截,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援军已到。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阻击。朅罗为了稳妥,也只得退回喝盘陀城据守,这沿途数百里的天险道路,尽为我军占据。”

    众人乃解,大赞秦琼用兵如神。

    隋军到达喝盘陀,城中的守军是如临大敌。实际上秦琼有兵五千,但朅罗也有兵四千,而且占据城池,比隋军要有优势。

    秦琼眼看因长途行军军械不足,且喝盘陀城建在山上,地势险要,不适合硬攻,于是下令各部,不许使用强弩等装备,同时装作战力不足的样子,蒙蔽城中守军。

    隋军攻城数日,几乎没有什么战果。

    这时一直紧张兮兮的朅罗也看出来了,隋军是空有花架子,战力根本不足。朅罗心中大喜,便准备率军突袭隋军大营,以求全胜。

    秦琼早做好了防备,等到朅罗率军突袭,攻到隋军营前,秦琼早命令各部集中强弓劲弩于阵前,统一发射。朅罗所部伤亡惨重,隋军乘胜追击,斩杀无数,连朅罗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于是秦琼趁机攻城,城中守军不能敌,城池乃被隋军攻下。

    隋军攻入盘陀城中,此时喝盘陀如一只怯懦的羔羊一般,任人宰割。秦琼乃以“诛杀隋使,不遵王化”为由,废除喝盘陀国王,并处置了国中大臣。

    喝盘陀国王本以为能被隋军立为傀儡,保住王位。谁料想现在直接要成为隋军刀下的鬼魂,乃大声喊自己“乃是汉日天种,隋军不能杀他”。

    秦琼久在西域,却没听说过这个说法,乃问身边的疏勒人,什么是“汉日天种”?

    疏勒与喝盘陀相近,不少人知晓喝盘陀的历史,乃说道:“以前有个波斯国王,梦见一位自称来自东方太阳升起之国的美丽少女。国王为少女所吸引,便派人前去太阳升起的地方求亲。

    两名大臣跋山涉水,一路东行,来到汉国,献上厚礼和求亲书信,大汉皇帝欣然允婚,将国王许嫁波斯王,并派卫兵护送公主和两位波斯大臣。

    众人西行至葱岭,恰逢战乱,无法前行,他们就在一个险峻异常的高山,筑起城堡宫室,将公主安置在宫中,四面守卫。

    三个月后,战乱结束,启程之时却发现公主怀有身孕。使臣大惊下令严查,公主贴身侍女告诉使臣‘公主住在高山上,无人能与公主见面,每日正中,有一丈夫从日轮中乘马会此。’公主遂有身孕。

    有孕在身的公主,既不能献给波斯王,又不可退回汉国,进退两难。众人商议就地安家,推公主为王,自成一国,把城堡扩大成为城郭,那个城堡被命名为‘公主堡’。不久公主产下一男婴,他就是后来的喝盘陀国王。自称‘汉日天种’,‘母则汉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即汉代公主与太阳神的后裔。”

    秦琼听后大笑道:“原来这么个‘汉日天种’。我可是没听说汉时有公主前往波斯和亲的,而且你确定不是那两个使臣监守自盗?”

    众人也是大笑起来。

    “既然喝盘陀的先祖母亲是汉家公主,那样更好了,这说明喝盘陀人其实本是汉家之苗裔,并入中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于是让人处死喝盘陀国王,并在此设立葱岭县,和葱岭镇,隶属于疏勒军镇。

    秦琼不知道的是,“汉日天种”虽然荒谬,但喝盘陀的的确确是华夏一支。其人后来归于虽归于氐羌系,为游牧行国,但其先族却是华夏族番禺氏族部落。其祖先是帝舜(名俊)。《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摇梁,摇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的后裔族以“番禺”为号,又形成许多支裔族。其中的一支又和京(又写作禺京、吾京)人居导,迁于蒲(今山西永济),又称蒲人。蒲人在漫长的发展、迁徙历史中又结合了戎族(含氐羌),又称蒲戎。蒲戎的一支约于战国时期迁入今甘肃西部至新疆东部,再迁入葱岭而立国。

    这一战秦琼西征喝盘陀,也算是让喝盘陀人重归入华夏了。

第三十七章 于阗攻略(上)

    秦琼经营疏勒的时候,高震也正率兵攻打于阗(今新疆省和阗县,于田县虽然是于阗县所改,但跟于阗国不是一个地方)。

    于阗也是西域大国之一,控制着图伦碛以南的广大地区。于阗实力强大,汉朝时有人口三万两千户,能养兵三万人,兼并数国,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直到北魏年间,先后被吐谷浑、柔然攻袭,国势渐衰,但仍然是西域有数的大国。

    当前的于阗国王卑示闭练,也叫尉迟闭练(卑示、尉迟、伏师、伏阇都是于阗文音译,在于阗文中乃是同一个词。于阗国至少从四世纪开始便是尉迟王朝,其王姓多译尉迟,只是《隋书》译成了卑示,所以用之),国中大城有五,小城数十,胜兵者数千人。其国信仰佛教,俗无礼义,多贼盗淫纵。

    黄明辽其实对于阗早就满是野心,毕竟于阗自然环境太好了,得之可以养更多人口。但之前隋军一直与西突厥纠缠,同时与于阗远隔图伦碛,无力顾忌,所以一直到大业十一年都没有对于阗动手。

    但现在时机到了。

    于阗因为有图伦碛相阻隔,受西突厥的控制要弱的多,整个于阗的大权一直牢牢掌握在尉迟家族的手中。

    黄明辽很清楚,相较于其他国家,于阗受尉迟家族统治和影响力太大了,决不是一两场战争可以清除的。

    于是黄明辽乃派使者前往于阗,命令于阗国放弃向西突厥朝贡,并只得向大隋供奉;于阗国上下全盘汉化;大隋在于阗设军镇,全权指挥于阗国内的军队······

    黄明辽一共向于阗发了九条命令,每一条都是扩大对于阗的控制,在这九条命令下,于阗王室基本上成了大隋的傀儡,只得慢慢融入大隋。

    对于这样苛刻到极点的命令,于阗王卑示闭练当然不答应。他身为一国之主,若是答应隋人如此过分的要求,还如何统治这个国家。

    卑示闭练于开皇十年即位,在位二十多年,一直牢牢地把控着于阗的军政大权,在国内威势极大。于是他不顾大臣劝谏,乾纲独断,下令驱逐大隋的使者,并令各城集结兵力,加强武备,防范大隋的入侵。

    其实黄明辽本有心和平解决于阗问题的,甚至也可以保留于阗王室和一部分政权,所以才很有诚意地派遣使者。他认为自己的要求都很合理,给予了于阗极大的不同,所以于阗驱逐大隋使者后,令黄明辽有种“我本将心向明月”的感觉。

    对于卑示闭练的不识好歹,黄明辽乃令西戎校尉高震和交河郡郡尉慕容正言二人率军征讨于阗。

    慕容正言乃是慕容三藏次子,慕容三藏与黄明远乃忘年之交,临终之前将家族托付给黄明远,因此慕容正言对黄明远倒很是忠诚。

    高震二人率军六千西出且末,在兰城(今新疆巴州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沙梁湾村东南)与于阗军相遇。

    双方大战,最终于阗军兵败,狼狈退回于阗。

    兰城一战,让于阗人大为震惊,残部退回于阗城之后,国内上下便发生了巨大的反复。本来众人对于隋军的要求皆是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但这一败,让很多人彻底认清了双方的差距,愤怒抵御不了灭亡,因此不少人便认为接受大隋的命令对于于阗来说更稳妥。

    于是以卑示闭练的亲侄子尉迟渥密为首,纷纷劝谏卑示闭练,向隋军投降。

    尉迟渥密是于阗国的右大将,算是国之重臣,本来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但兰城一战,尉迟渥密作为于阗军主帅。双方相遇,隋军铺天盖地的骑兵和密不透风的弩阵狠狠地摧毁了尉迟渥密的信心,在尉迟渥密看来,这样的军队,于阗国是永远无法战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非得赔上于阗国祚和一国百姓,来和隋军硬抗。

    卑示闭练当然不同意,任谁也不会愿意从一个大权独揽的君主便为旁人的傀儡。于是卑示闭练狠狠地训斥了尉迟渥密等人,并坚定地表示,与隋军死战到底。

    卑示闭练愿战,但旁人已经被吓破胆了。

    私底下不少人都认为国王这是要把于阗国带上绝境。不少人不满卑示闭练的态度,更有人积极筹谋隋军打来时的应对策略,整个于阗国暗流涌动。

    尉迟渥密作为卑示闭练的亲侄子,其父早死,其本人在国内影响力颇重。眼看卑示闭练刚愎自用,一心主战,不少人将主意打到尉迟渥密的身上。

    “右大将,大王这种做法无异于在悬崖上骑马,一旦失手,便是粉身碎骨!”

    “右大将,你也是尉迟家族的子孙,万不得看着大王一意孤行,给于阗国带来灭顶之灾!”

    ······

    众人纷纷进言,本就有野心的尉迟渥密也是勃然心动。

    作为国王的侄子,尉迟渥密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王位的,但这并不阻碍他对那个位子的野望。

    此时眼看众人支持,自己颇有些众望所归的样子,尉迟渥密乃对众人说道:“诸位放心,我必誓死劝谏大王,绝不会让大王一意孤行的。”

    众人纷纷壮之,显得尉迟渥密颇为高大。

    于是尉迟渥密再次来到于阗王宫,直接跪在了宫门口。其口言“隋军势大,势不可挡,万望大王不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宜速速投降隋军,保于阗上下安宁。”

    尉迟渥密的话,与其说是劝解,不如说是拱火,故意激怒卑示闭练。

    卑示闭练本来因为兵败,心中就满是郁闷,一肚子火没地方发,听闻尉迟渥密在宫门外伏阕,还劝他向隋军投降,当即就火了。

    难道他不想向隋军投降,难道他想战,但隋军的要求实在太苛刻了,让他无法承受,一旦投降,于阗将国将不国。

    卑示闭练平日对这个侄子还是比较信重的,因此这个时候,颇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你现在被隋军吓破了胆,竟然来拆亲叔叔的台。

    于是卑示闭练下令,免除尉迟渥密一切职务,撵回家思过。

第三十八章 于阗攻略(下)

    尉迟渥密被免除了职务,撵回了家中,似乎就要沉沦,但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他通过自己的遭遇让所有人明明白白地看到他们的大王铁了心要和隋军对抗,要带着他们奔向灭亡。原本一些中立的大臣此时也急了。

    隋军在遏索山大战之后,所向睥睨,对西域各国的威慑达到了顶峰。

    尉迟渥密回到家后,以思过的名义闭门谢客,但私底下却是不断会见旧部和国中的文武。

    不少人认为此时的大王已经入了魔了,根本劝不动,既然如此,还不如废黜卑示闭练,迎立尉迟渥密为大王。

    尉迟渥密一面立辞,一面积极拉拢人心,做足了政变的准备。

    四月十六日夜,尉迟渥密密令三百心腹潜入城中,他则带着人趁着夜色杀向王宫。王宫西门守将尉迟担是尉迟渥密的好友,也对卑示闭练心怀不满,于是趁机打开了西门,放尉迟渥密进入。

    尉迟渥密又让尉迟担召卑示闭练的心腹侍卫长尉迟设前往西门,趁机不备,将其拿下。

    尉迟渥密当着众人的面斩下尉迟设的脑袋,以示今日之事,无可挽回,绝不半途而废。

    尉迟渥密带着三百人马,一路直奔卑示闭练的寝宫,沿途有阻挡者,尽被诛杀。于是众人一直杀到卑示闭练的寝宫,并将其团团包围。

    卑示闭练听闻生乱,大吃一惊,连忙调兵平乱,但此时整个王宫,早就混乱,卑示闭练的命令根本无法外传。

    卑示闭练惴惴不安,手足无措。

    很快,尉迟渥密来到卑示闭练的寝宫。

    卑示闭练见到这个本应该在家思过的亲侄子,又惊又怒,他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伸出气得颤抖地手指着尉迟渥密说道:“尉迟渥密,我的好侄子,你怎么敢背叛于我?”

    尉迟渥密却是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对这个国王叔叔说道:“大王,不是我背叛了你,而是你背叛了于阗。你一意孤行,非得和大隋一战,你可否知道,隋军已经占领了坎城(今新疆策勒县),马上就将兵临城下了。你想死,可满城的百姓不想。”

    “混账!”

    卑示闭练愤怒地说道:“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于阗一旦接受了隋人的命令,于阗就要亡了,尉迟家就要亡了。”

    “以后亡不亡我不知道,但叔父若是现在不投降,那于阗更是要直接灭亡。叔父太高看自己了,连西突厥都挡不住隋人,叔父以为凭借着一个小小的于阗可以阻挡大隋吗?”

    “你!”

    “右大将,不要再和这个昏君说话。”

    很快一些支持尉迟渥密的重臣纷纷赶到。卑示闭练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容,心中大震。

    “尔等皆来,难道整个于阗都背叛了本王了吗?”

    尉迟渥密让人将有些失魂落魄的卑示闭练推到内屋,活活缢死。然后分遣心腹,收拢城中兵马,占据城中府库、要地。

    等到天亮之后,旧王已死,新王诞生。

    尉迟渥密的政变并没有在城中引起多大的动荡。虽然卑示闭练成为大王已经二十多年,但其人素来残暴,又刚愎自用,在国中本来民心就不高。而尉迟渥密擅长收拢民心,对上对下一副礼贤下士的态度,倒是一直为国民所敬爱。

    而且兰城之战后卑示闭练坚持与隋军死战的态度,也让很多人赶到担忧。现在卑示闭练死了,想来战争也快要结束了,不少人为此赶到窃喜。

    尉迟渥密在卑示闭练的尸体前成为于阗新的国王,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前往隋军之中,向隋军投降。

    至于驻军、纳贡、理政等隋人的要求,纷纷同意,只求大隋保留于阗的国祚。

    高震刚占领坎城,正准备修整两日,再行出击。这边于阗国的求和使者就到了,听到对方的请降要求,高震笑了,原来于阗国内还是有聪明人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过对方既然请降,高震也没有贸然攻击,而是率部向西,接收城池。

    四月二十二日,高震率领隋军到达于阗国都,尉迟渥密率领城中文武向隋军投降,还献上了国家印玺和所有府库的钥匙。

    对于尉迟渥密的识趣,高震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高震并不是愣头小子,于阗和其余国家的情况很不相同。

    大隋入主西域,要争的是方方面面,除了地盘,还有人心。

    尉迟家族统治于阗数百年,融入到于阗的方方面面,且深得于阗百姓之心。彻底清除尉迟家族,几乎是重建一个于阗,对于大隋来说,时机不到,也暂时无力。所以要想更好的统治于阗,需要暂时稳住尉迟家族。

    黄明辽听闻隋军占领于阗之后,给予尉迟渥密极高的评价,同时邀请尉迟渥密前来轮台会晤,并表示向天子请封尉迟渥密为于阗国王。

    至于新下的于阗,隋军在此驻军,并接管了于阗的军队。不过为了不引起尉迟家族的反弹,仍用于阗人管理政事,只是命于阗全面改用大隋制度,而大隋负责监政。

    大隋在于阗正式设于阗军镇,任命高震为镇戍使,置兵六千。

    因为于阗特殊的情况,大隋并未在于阗设县。而大隋为了加强对于阗的控制,遂在于阗境内设皮山(今新疆皮山县东阿子麻扎古址)、吉良(新疆皮山县东南桑株巴札)、坎城、兰城、胡弩(今新疆和田县南)五镇。

    其中胡弩镇位于南山(亦叫仇摩置山,今新疆乌斯腾塔格)南,向南可直通女国。

    于阗军镇的设立,使得之前的西域四镇又变成了五镇,共有编制三万八千人。当然现在实际上兵力不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据较之历史上的西域四镇的两万四千人多了三分之一。但历史上大唐控制西域,并未灭亡其属国,也就是在唐军之外,还有数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的附从军。而当前因为大隋对各国的半灭亡,能拉出的附从军不会超过两万人,自然使得隋军数量增多。

    而且在未来,为了保证对地方的控制,附从军也是要消灭的,所以西域五镇的驻军至少要保证五万人,才能确保地方的安定。

第三十九章 西域局势

    大业十年底,大隋废总管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黄明辽成为大隋在西域的第一任都护。

    都护府的权利比较笼统,但相较于总管府,肯定是更加广大。总管府主要管军,军事目的更为重要。而都护府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主要目的是理藩。

    西州总管府改西域都护府,使得黄明辽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地管理西域各属国了。

    于是黄明辽继续经营伊吾、北庭、交河三郡,以为西域都护府的腹心之地。伊吾已经经营十多年;交河之地虽新附,但以汉人居多;而北庭更是西域都护府的驻地。三郡有汉民八万户,占据了整个西域汉民的七成。

    三郡之中,黄明辽兼任伊吾郡太守,李节兼任北庭郡太守。考虑到三郡下属只有十三个县,虽然面积广大,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郡的体量。设置三个郡,既不方便管理,又多置机构,还使得都护府下的机构有些臃肿。

    而且更重要的是,西域极其缺乏文官。西域之地缺乏纯文官生存的土壤,很多行政官员都是由军官改任的。黄明辽新置西域五镇,调走了大批文官,使得三郡文官更少,不少人都是一人兼着好几个职务,极不稳妥。

    于是黄明辽与李节商议,暂时搁置三郡,由都护府直接管理下属各县。同时三郡的官府也皆裁撤,官员分配到各紧要之地。

    而且最重要的是,由都护府直辖这十三县,就能保证这八万户汉民始终控制住都护府的手中,不至于生出旁的事情。

    李节听了,也觉得有道理。整个西域的汉民、粮食、府库、工坊、马场多集中在这里,都护府牢牢控制住三郡直到,就相当于控制了西域诸军的命脉。

    于是都护府下令裁撤三郡的郡府,由都护府直接管辖三郡之中的十一个县的民政和军事。

    被伊吾郡代管的且末、鄯善二县,与三郡隔着大沙海和莫贺延碛,从轮台前往二县,必须要绕道焉耆或者是敦煌,来往相当不便,于是将二县交给敦煌郡代管。并在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重设海头县,以为西域南线之屏障。

    黄明辽又整合三郡兵马,分设四军,每军约四千五百人,都护府直辖,由尉迟恭、暴固、慕容正言、史大奈四人分领,加上三郡下辖的各镇、戍、堡,共领兵三万两千余人。

    当然,这也只是定额,缺员有上万之数。

    不过四军的设立使得都护府随时可以调集一支成编制的集团军队,可应对西域出现的大部分挑战。

    三郡暂时废除之后,天山以北只剩下了双河郡。黄明辽又命蒙跃总揽西北面军事,定兵额六千。

    此时的西域,经过黄明辽的改制,形成了一个南北并进的双头鹫模式,类似于唐朝北庭、安西二都护府分治的场面。

    短时间内,没有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西域都护府没有能力继续西拓。但通过稳定的政治结构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能保证整个天山南北局势的稳定。

    ······

    冬去春来,到了大业十一年,黄明辽一直处于紧张之中。

    去年冬天的勃达岭之战,西突厥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与大隋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放弃了对天山以南的管辖权。虽然黄明辽也依约送西突厥的使节前往东都求亲,但射匮可汗是个自负的人,吃了这么大的亏,如何不从其它地方找回场子。

    黄明辽除了命黄明诚加紧防御,甚至命达奚葛随时准备进入伊列河谷,抄西突厥的后路。

    但出乎黄明辽的意料,射匮可汗保持的相当平静。无论是蒙跃在双河一带的开拓,还是秦琼兵进疏勒、高震兵进于阗,射匮可汗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虽然西突厥也派遣的小规模的军队阻拦,但并未发生大规模的交战。

    刚开始黄明辽还纳闷射匮可汗怎么转性了,变得如此温顺,后来才从河中传来情报,之前兵败南逃吐火罗的阿史那匐职、阿史那悉密多兄弟又从吐火罗杀了回来。

    当初河中之乱为射匮可汗平定,阿史那匐职兄弟二人率残部逃往了吐火罗,又转道前往呼罗珊。在这里,二人得到了萨珊波斯国王库思老二世的支持。

    西突厥与萨珊波斯的战争可以延伸到库思老二世祖父库思老一世与射匮可汗的曾祖父室点密时期。双方合作击败了中亚的霸主嚈哒,然后又因为分赃不均发生战争。不国因为西突厥强大的骑兵战力,萨珊波斯是胜少败多。幸好之后达头可汗前往草原,并再也没有返回,西突厥陷入内乱,萨珊波斯的东方才喘了口气。

    此时西突厥叛逆前来,库思老二世大喜,本着让西突厥内乱的心思,立刻资助了二人大批物资,还给予二人五千士兵作为反攻河中的资本。

    阿史那悉密多又有了翻身的资本,于是率军杀回河中,并在那色波(今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击败了西突厥在河中的留守部队。

    阿史那匐职兄弟二人再次在河中掀起反抗射匮可汗的浪潮。

    有着萨珊波斯的背后资助,此次叛乱迅速扩大。而与此同时,黄明辽也命黄明诚遣使前往河中,商议与阿史那匐职结盟,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甚至黄明辽还准备和萨珊波斯、阿史那匐职以及昭武诸国结成对抗西突厥的联盟,就如当年西突厥对付嚈哒一样,联合对方所有的敌人,不断地给对方放血。哪怕西突厥是头猛兽,也会因为连续失血而倒下。

    隋军在双方的开拓已经威胁到西突厥的草原腹地,射匮可汗本准备出兵双河,给隋军一个教训,同时从北面威胁西域都护府的腹地,但河中的叛乱打乱了他的计划。阿史那匐职兄弟汲取上次造反失败的教训,不断地发动各部反叛,同时又不与射匮可汗的主力决战。射匮可汗疲于应付,根本无力压制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整个西突厥彻底乱了。

第四十章 西迁(上)

    当都护府不处于战争阶段的时候,都护府的生活还是很安静的。轮台虽然在西域算作大城,但军事意义重要,城中居民多是军队和军属。整个西域南来北往的东西贸易中心已经迁移到轮台西南面的新城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

    都护府的日常政务多由李节、蒋允会、梁硕三人处置,黄明辽倒是不为俗事缠身。

    到了七月,西域的天气越发怪异,温差大的惊人。白天穿着轻纱都热得汗流浃背,到了晚上就只能裹着棉被入睡了。

    这日黄明辽正在府上演武,自独当一面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冲锋陷阵,但这身好武艺却从不曾落下。

    有李节匆匆前来,言是咸泉镇传来的急报,有从东方来的铁勒部落使者要见都护。

    西域与草原有金山相隔,而且草原自有安北都护府管辖,与西域都护府也没有什么关系。李节不知对方用意,只得匆匆来见黄明辽。

    李节还带了一封信,是对方使者请求交给黄明辽的。

    黄明辽听了也有些疑惑,除了已经逃到金山以东的薛延陀部,他和草原上的铁勒人并无交集。

    黄明辽打开信件,匆匆一览,却是大吃一惊。

    原来这封信是同罗朵儿给黄明辽写的,言已经到了金山以东,请求黄明辽派兵接应。

    今年三月初,草原尚未完全渡过寒冬,同罗朵儿便集结部落,准备西迁。虽然众人都知道同罗朵儿有意西迁,但当时毕竟只是一个意向。今日这个意向成真,众人心中止不住地紧张与难舍。

    故土难迁,更何况是前往未知的西域。

    同罗朵儿的内心其实也是不舍的,毕竟这里埋葬了她最后一丝的欢乐时光,只是她别无选择,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去年部落分裂之后,同罗遏鲁北返弓卢水,而同罗兀欲也带着自己的势力前往俱伦泊,准备再建西突厥。

    而同罗朵儿则留在了赛音山,做着西迁前的准备。

    到了十一月份,本来在这个时候,天寒地冻,草原已经休兵。谁能料到,安北都护郑言庆亲率四千骑兵从安北城出发,直袭赛音山城。若非部落之中,没什么妇孺,同罗部发现隋军踪迹之后,提前撤退,行动迅速,众人早就被隋军合围了。即使如此,同罗部的后军也被隋军咬住,损失了上千骑。

    隋军步步进逼,根本不给他们活路。

    同罗部侥幸度过了这个寒冬,到了三月,同罗朵儿终于迫不及待地要出发。

    三月底,同罗朵儿率领部落七旗共计七千帐一万一千余人,从赛音山出发,正式西迁。

    西迁并不是说说的事,更不是旅游那么简单。从赛音山到西域,跨越整个草原,沿途山川、沙漠、河流、戈壁无数,其险阻可想而知。单说还在安北城的隋军,若是不许他们西迁,他们就真的走不了。

    出发之前,同罗朵儿派遣部属前往安北城的安北都护府,向郑言庆请求西迁之事,希望都护府能够约束草原各部,放同罗部西去。

    郑言庆得到消息之后,一时有些犹豫。当初还是他攻破的乞伏泊,黄明辽与同罗朵儿的事情他当然清楚。此时同罗朵儿西迁,其目的不言自明。只是这件事对于整个西域都护府,对于黄明辽是好是坏,还真不好说。

    郑言庆不敢擅专,立刻加急派人前往信都问询黄明远的意思。

    黄明远听说此事之后,倒是来了兴趣。

    同罗斜也身死和同罗朵儿继任同罗部之主的事情他早已知道。此消息传来的时候,黄明远还满是震惊,震惊于同罗斜也的魄力,也震惊于同罗朵儿的胆识。

    对于同罗斜也,即使他对黄明远有再多的心结,但黄明远除了斜也部一开始的改制外,对其从未过度重视,甚至二人斗了数十年,一生却从未谋面,黄明远都不知晓同罗斜也对黄明远的心结。只是听闻其身死,心中倒是感到去了一心腹之患。

    但对于同罗朵儿,黄明远却很是重视。同罗朵儿有胆有识,若为男儿,必为枭雄。

    之后黄明远数次写信给同罗朵儿,希望她投降,甚至准许她嫁入黄家,但皆无回音。此时听闻她想西迁,倒是有些明白对方的心思。

    投降黄明辽,总比投降自己放心。

    同罗部作为打不死的小强,战斗力在草原上也是顶尖的,若是真能驯服同罗部,对于黄明辽在西域也是一个助力。

    而且当初黄明辽和同罗朵儿的旧事,黄明远更是知晓。这件事是弟弟的心结,过了这么多年,弟弟仍然对此郁郁寡欢。

    黄明远不想因为此事,让弟弟一辈子不畅快。

    至于同罗部,黄明远相信弟弟能够分得清轻重。

    于是黄明远下令,答应同罗朵儿的请求,放同罗部向西,并晓谕草原各部不得对西迁的同罗部擅自攻击。

    在安北都护府的监视下,同罗部开始了漫长的西迁之路。

    从赛音山到伊吾,直线接近三千里。当然走直线肯定是不行的,那相当于横穿整个大漠戈壁。别说是同罗部,就是草原霸主也没有这么干的,其后果难以想象。

    而若是想逐水草而前进,只得向北走独洛水、頞根河、于都斤山南线,然后翻越金山,到达西域。

    不过这条路并不好早。虽然大隋已经放行,但草原仍是草原各部的地盘,安北都护府的经营重点仍旧是以漠南为主,对于北面还是不能面面俱到。而东突厥在始毕可汗死亡之后,各部已经北迁回于都斤山一带,重新控制了独洛水和頞根河流域。虽然大隋传令各部不得阻拦,一些小部落也的确会依令,但突厥人明着不会阻拦,而背地里就不好说了。

    同罗部七千骑兵,虽然对于很多部落来说是一个威慑,但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果实。此时草原秩序初定,相互之间被限制对立,有野心的部落也没法扩张势力。哪个部落若是能吃下这支部队,必能实力大增。

    果不其然,同罗部北上绕道之后,东突厥英明可汗俟利弗便打起了同罗部的主意。

第四十一章 西迁(中)

    在始毕可汗身亡之后,按照黄明远的请求,对东突厥势力进行了重新划分。当然,因为东突厥势力还在,而且为了阻止韦纥人南下,黄明远力排众议,请求天子,以义成公主之子阿史那维翰为东突厥可汗。

    阿史那维翰虽然年少,但其母义成公主是大隋公主,又在雁门之围中立有大功。杨广对其也很满意,于是册封阿史那维翰为东突厥可汗,并封为英仁可汗,为东突厥大可汗。

    对于东突厥,要用更要防。对于义成公主也是如此。

    黄明远很清楚,自己这个昔日的小妹妹,今日已经成了弑人猛虎了,稍不留神,就能吃大亏。

    原来大隋为了恶心始毕可汗,先后封了十几人为小可汗。这些人或是不敢受,或是已经身死。

    当然大隋当时封的这些小可汗也有些儿戏了,毕竟封多了就不值钱了,损的不光是东突厥的威严,也有大隋的。

    于是黄明远请求杨广,将原本封的小可汗号,重新封授。东突厥大可汗之下,设四个小可汗,分为四面可汗以此为定制。

    原来东突厥的北面可汗是英明可汗俟利弗,仍保留其爵,为小可汗第一。

    被始毕可汗打到漠西的顺化可汗阿史那裴罗加西面可汗,为小可汗第二。

    南面可汗原来封的是启民可汗的弟弟阿史那执室,加封号为怀顺可汗,但阿史那执室当时执意不受。此时为了分化启民家族的势力,仍以执室为南面可汗,为小可汗第三。

    至于东面可汗,则是启民可汗三子阿史那咄苾,历史上的颉利可汗。大隋曾封其为归义可汗,但当时咄苾也没有接受。此次义成公主竭力推荐此人为东面可汗,希望联合此人对抗俟利弗。黄明远也希望东突厥保持稳定,至少大可汗有能力压制其余小可汗,俟利弗的实力太强了,于是便同意此事。咄苾仍加归义可汗号,为小可汗第四。

    至于其余的几个小可汗,哥伦身死;阿史那苏尼施和阿史那思摩皆投降大隋;拓特勒和叱吉设、步利设、欲谷设皆是或死或势力大减,皆废止。

    雁门之围,东突厥和铁勒诸部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而草原上唯一得利者竟然是北面的韦纥部。

    为了抑制韦纥部的南下,大隋重立安北都护府之后,便下令突厥诸部北返,在于都斤山重立牙帐。

    当初被黄明远烧过的于都斤山,经过十多年的自然生长,又重现了绿色。

    义成公主、俟利弗、咄苾、执室等人尽皆北返,在頞根河、独洛水一带定居。而整个漠南,只剩下一些大隋的附庸部落。

    众人北返之后,阿史那裴罗远在漠西,鞭长莫及。执室历经沉浮,万事不关心。因此整个东突厥内部,就是义成公主联合咄苾和俟利弗的对抗。

    俟利弗实力最强,但义成公主掌握了大义名分,身后又有大隋支持,双方斗得不亦乐乎。

    俟利弗一直在寻求外援,但周围的部落,也没有几个敢插手突厥内政的。这时带着部落从赛音山北上借道的同罗部便成了俟利弗最好的选择。

    听闻同罗朵儿云英未嫁,俟利弗立刻派人前往同罗部求婚。

    同罗朵儿正小心翼翼地向西,见到英明部的使者,心中暗恼。不过此时正在借道,她也不敢激怒俟利弗。因此同罗朵儿一面派人向郑言庆求助,一面和英明部的使者虚与委蛇,同时命令部队加快西进的速度。

    俟利弗也是个心机深沉之人,眼看同罗朵儿总是跟他绕圈子,能不明白对方的用意。他心知对方不到绝境不会低头,决定以势迫人。

    于是俟利弗亲率主力万骑在独洛水以南拦截同罗部。

    同罗部长途而来,没有后勤补给,被突厥人拦截之后,立刻就地转为防御。同罗朵儿很清楚,隋军既然同意她西迁,就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她被突厥人歼灭。因此与突厥人猛拼猛打,实为不智的选择。

    这七千骑兵既是她的部众,也是她和大隋讨价还价的本钱。

    同罗部之前在赛音山城,因此长于守备。同罗朵儿学着隋军用大车围成大阵,以为防备,然后在那用弓箭射杀突厥骑兵。

    双方相持十余日,俟利弗始终不能击破对方,也不能逼降对方。

    这时其余众人也反应过来,义成公主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俟利弗兼并了同罗部,扩大了实力。于是派人传令俟利弗,不得攻打同罗部,同时又派兵向东,作出威逼的态势。

    而郑言庆听闻俟利弗拦截同罗部之后,立刻传令铁勒诸部和苏农、执失等部调集兵马,向俟利弗部合拢。

    卫公既然同意同罗部西迁,那同罗部就得西迁,还得西迁成了。俟利弗这么阳奉阴违地出兵,打得是大隋的脸。

    于是各部联军纷纷向英明部靠拢,先是一些英明部的附庸部落被打击,然后延伸到英明部。

    整个草原一番甚嚣尘上的紧张气息,仿佛要开始一场草原大战。

    这种情况着实吓坏了俟利弗,他着实没想到郑言庆和义成公主会这么激动。他本想浑水摸鱼,这鱼没有摸到,反而惹火烧身。

    俟利弗一面放开对同罗部的围堵,撤回营地,一面派人前往都护府,向郑言庆请罪,请求大隋的原谅。

    而义成公主等人,趁着这次良机,不断派人侵占英明部的牧场。俟利弗一是无力抵抗,同时也不敢抵抗,只得任由义成公主大肆侵占他的势力范围。

    幸好大隋还准备留着俟利弗制衡义成公主,所以没有真想处置俟利弗。但为了以儆效尤,还是罚金千斤,剥夺草场五处,以为惩罚。

    这一次俟利弗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有增长实力,还被迫放血。加上之前被义成公主侵占的地盘和部族,双方的实力对比一反一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隋对于俟利弗的惩罚,其原因很多,夹杂着整个漠北的政治斗争,也是多方较力的结果。不过同罗部也算因祸得福,此事之后,漠北诸部,再无人敢对同罗部动手。

第四十二章 西迁(下)

    同罗部摆脱了突厥人的威胁,一路向西,穿越于都斤山南麓,进入甘微河流域。

    此时的漠西也很是混乱。

    原本金山以东的漠西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草场资源不高,因此一直属于草原的鸡肋之地,并无多少游牧部落。后来顺化可汗阿史那裴罗兵败西迁至此,靠着甘微河和草原人的西海,休养生息。

    因为漠西没什么强部,又有大戈壁和于都斤山阻隔,数年下来,顺化部倒也过得比较安定,没有经历什么大战。

    但一切从去年底开始便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伊列河大败的薛延陀部在大罗便的带领下,一路向东,汇合留在金山的本部势力之后,翻越金山,进入草原。此时薛延陀部残部不过七八千帐,实力大损。

    大罗便从草原得到的消息称,大隋重立了东突厥可汗,各部又重新划分了草场,相互之间,有隋军约束,已经暂时进入和平的阶段。

    大罗便心中大惊,若是草原秩序已经稳定,且各草场都已经有主,薛延陀部贸然进入草原,肯定会被各部当做外来的入侵者,同仇敌忾的消灭。

    当然从小部落手中抢夺一块草场也不容易。

    贸然挑战草原秩序,得罪的是大隋。大罗便有心抱大隋的粗腿,如何会这么做。

    于是大罗便便安排使者前往安北都护府,请求大隋划拨一处草场给薛延陀部,而大罗便则率本部势力在漠西游牧,等待消息。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顺化部自西迁以来,一直将漠西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他人觊觎。而薛延陀部进入漠西,不说向顺化部请示,反而堂而皇之地驻扎下来,就地经营,立刻就跟戳了顺化部的肺管子一般,引得阿史那裴罗大怒。

    此时阿史那裴罗已经年长,独掌大权,而且年轻气盛,就连养父司马泳和姊姊司马月儿也约束不得他,反而二人为避免激化矛盾,只得任由阿史那裴罗激进行事。

    于是阿史那裴罗下令向北面的薛延陀部发动攻击。

    薛延陀部士兵虽是残兵,但刚跟西突厥经历了轮番血战,又是冒着必死的决心东归,其战力自不是多年未曾大战的顺化部军队可比。于是双方一番大战,大罗便大破顺化部的征讨军队。

    这一战没能摧毁顺化部的战意,反而大大刺激了顺化部,昔日被始毕可汗驱赶着向西溃逃的噩梦又浮现在眼前。

    于是阿史那裴罗立刻整合军队,加紧对薛延陀部的围剿。而薛延陀部也为了生存,开始了与顺化部的对峙。

    同罗部到了漠西,正是双方斗争最激烈的时候。

    所以同罗部的到来,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异常瞩目,双方既担心同罗部会相助敌人,又担心同罗部会留在漠西常驻。

    同罗朵儿听闻双方的斗争之后,立刻明白,若是一个不好,很可能为两部共同针对。这里是漠西,大隋对于这里的影响力更低。一旦两部联合对同罗部动手,即使大隋救援也来不及。

    于是同罗朵儿立刻命人前往二部,告诉双方自己只是过路,无意插手两部的战争。只请求两部放开道路,让他们通过。对此两部且信且疑,但也不敢对同罗部放松警备。

    而且两部正在对峙,担心另一方趁虚而入。因此对于同罗部的过路请求,皆不允许。

    两部不让过,同罗部也不能强过。

    同罗朵儿也陷入了危难,两方一南一北,从两侧过势必要穿过两部的区域。从两部之间过,该更是担心会为二部伏击。

    总不能为了借道再跟两部打一场。

    正不知该如何,这时祖君彦建议,不若答应一部结盟的请求,然后再趁机而动。此时漠西大势力就他们三部,同罗部想独善其身,另外两部怎么愿意。

    现在是先糊弄过去对方。

    同罗朵儿想了想,倒是觉得有道理。现在是双方共同戒备自己,和一方结盟,至少可以解除一方的戒备。

    祖君彦建议和薛延陀部结盟。

    一方面双方同为铁勒人,关系更亲近一些。另一方面,顺化部盘踞漠西良久,实力强大,对漠西的控制欲也更强。而薛延陀部初来乍到,双方相争,薛延陀部处于劣势。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薛延陀部更需要同罗部的支援。

    于是同罗朵儿又派遣法严前往薛延陀部,商议结盟之事。

    薛延陀部虽然军队的战斗力较顺化部强,但军队数量毕竟较之对方要少,更兼对方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之后,薛延陀部便有些力不从心了。

    听闻同罗部要与薛延陀部结盟,大罗便大喜。最后双方商议,一旦击败了顺化部,以甘微河为界。

    六月中旬,大罗便指挥军队向顺化部再次发起攻击。他和同罗部商议,由薛延陀部先向顺化部发起攻击,等到吸引了对方的大部分精力之后,由同罗部偷袭顺化部的后方,双方合围顺化部主力。

    战争一开始进行的很顺利,按照大罗便的布置,双方在西海北面进行了激战。这一次为了牵扯住顺化部的全部精力,给同罗部创造突袭的机会,薛延陀部一改往日的做法,猛攻猛打,打得对方连连却步。

    果然薛延陀部的强力攻击大大刺激了顺化部,阿史那裴罗为了稳定局势,继续派遣手中部队,支援北面战场。

    司马泳劝阿史那裴罗,要防备同罗部,谨防对方突然出击。阿史那裴罗当然不信任对方,但精力完全被薛延陀部牵扯,哪有力量防备同罗部。

    眼看双方激战正酣,同罗朵儿下令全军加快出击,从顺化部的防区一路向前。

    为了防止与顺化部发生战斗,同罗朵儿命人出使顺化部,将他们与薛延陀部的盟约告知对方,并言同罗部本无心介入双方的争段,只为借道,若是顺化部阻击同罗部,同罗部也不介意与顺化部战上一场。

    顺化部的军队都在和薛延陀部激战,哪有余力应对对方。

    于是阿史那裴罗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同罗部横穿了西海以南的顺化部地盘,往西而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