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章 浿水兵败

    三月二十三日,百济大将国信率领一万五千名水军,三百艘战船从德物岛(今韩国德积岛)出发,直扑占蝉港。

    到了二十六日凌晨,百济水师便已经到达浿水河口。

    此时隋军的侦察船也发现了突然出现的舰队,立刻向占蝉港中的主将高文报告。高文听闻此消息之后,心中一震,百济人果然来突袭朝鲜城了。

    从铁原之战开始,双方打了快一个月了,百济秘密参战的消息根本瞒不住,只有倭国参与战争的事情隋军还不是太清楚。

    高文一面派人向朝鲜城报告,一面准备战斗。

    在高文看来,对方虽然船只众多,但料想多是运输船,他虽然只有三十多只战船,但俱是新式战船,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因此并不畏惧敌军。

    高文一面集中布防的船只,一面准备从侧翼绕道百济水师的后面。

    百济水师是沿着浿水逆流而上,虽然隋军水师被堵在浿水之中,但隋军船只数量少,只要从侧翼的缝隙之中绕到百济水师身后,必能大破敌军。

    百济水师这么多船只,到了浿水里面连调头都难。

    高文又命人在上游放了三十只火船,准备冲击百济水师阵型。

    高文没有错,错的是时代。

    百济水师整天和新罗水师打,海上作战经验丰富,而国信更是一员宿将,指挥水师三十多年,远不是一般人可比。

    国信眼看隋军水师放着地形优势不主动攻击却往侧面绕,立刻便明白了隋军的意图,隋军这是想绕后啊。

    若是百济船只不多,还真有可能让隋军完成目的。毕竟现在隋军在上游,占据地形优势,利用水流和船速,还真有可能迅速从空档中穿过,杀到百济舰队的身后。

    但问题是百济船只很多,多到可以堵塞浿水河口。

    国信立刻便让诸战船分散开来,堵住隋军突击的路线,又派遣水师中的轻型船只去围堵隋军船只。同时指挥军中重舰往占蝉港里突击,意图摧毁隋军的港中战船。

    百济人三百艘主力战船分散开来,立刻就如同饺子一般,密密麻麻。浿水河口虽然宽阔,但也架不住百济人船只众多。

    此时整个河面尽是百济人的战场,如下饺子一般,哪还有空档位置。

    刚登上指挥舰的高文看到这个情况,大吃一惊,百济人怎敢把运兵船分散开来。运兵船的目的便是运输,尽可能的多装士兵和粮食,体积庞大,速度较慢,几乎没太大的战力。

    可此时高文也顾不得纠结此事。

    隋军战船虽然挟势而来,但只能前进,难以后退。虽然战船巨大,但无数的百济小船围了上来,如鬣狗一般,撕咬隋军。

    面对四面的敌船,隋军船速骤降。

    这时百济军主力便扑了上来。数十艘战船从四面八方合围,拢到一起,便用挠钩抓住对方,然后架起舢板,登船肉搏。

    众人配合娴熟,不一会便登上了数处隋船。

    隋军每艘战船上人数都不多,去掉船夫、杂役,可战的水手更不多。而对方往往上来便是几十上百的登船,隋军根本不敌。

    双方在战船上拼命搏杀,到了最后,船上的隋军几乎消耗殆尽。

    这个时候,隋军为了不作俘虏,不少船只上残存的士兵便纷纷点燃战船,与对方同归于尽。

    海上作战,最实用的武器便是火箭。隋军往往在战船之上,多备桐油等引火之物。这一次没能用到敌人身上,倒是都成了隋军就义的东西。

    海上隋军战船一个接着一个点燃,硝烟弥漫,烈火灼眼。

    隋军的拼命震撼人心,吓得百济人都有些不敢登船。隋军一肉搏失败便要烧船,百济人用挠钩、铁链死死地连着隋人战船,失火之时,他们也多不能逃掉。

    不过自杀式攻击并不能改变隋军的命运。

    战场之上,硝烟弥漫,到处都是百济战船,而隋军的战舰如大海中的孤舟一般,只剩下凋零。

    此时高文的心都碎了,赤红的眼中几乎要喷火。不过他很清楚此战已败,无法挽回,最重要的是减少损失,不可恋战,于是他立刻让人升起信号旗,下令撤退。

    隋军战船攻击的时候是顺水,但撤退就成了逆水,一正一反,速度降低近一半。

    这正好给了百济人追击的良机。

    不少船只之前冲得迅猛,现在反而落在后面,为百济人包围。

    高文见状,亲率旗舰为诸军断后。高文的坐舰极为高大,乃是军中少有的巨型战船。他利用船前面的撞角不断地猛冲百济人的战船,凡被撞到的,或是翻船,或是直接碎裂。战船之上还有巨大的排杆,一击之下,也能使得敌船四分五裂。

    此时高文坐舰就跟一夫当道的西楚霸王一般,群丑睥睨。在此船断后下,一些残存的隋舰终于破开防线,缓缓向东。

    高文坐舰虽然无敌,但也为百济战船四面包围。

    国信眼看敌不过对方,便命令战船四面围向此船,限制战船的速度,又命令四面放箭,火烧此船。

    猛虎架不住群狼,很快战船便伤痕累累。

    高文也身中流矢,浑身是血。眼看突围无望,高文乃下令猛冲敌军主船,就是沉没引得拉个垫背的。

    于是隋军奋力拼命向前。

    此时战船已经烧起大火,在水面上如火龙一般。眼看此船向自己奔来,国信也是目瞪口呆。

    百济人只得放下放火船阻挡隋军,又有一些护卫舰上前,迟滞隋船速度。

    眼看敌船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虽然隋船撞坏无数,但战船实在跑不动了,只剩下燃烧。

    高文见状,乃在船头甲板上高呼:“我受卫公大恩,却兵败丧师,辜负了卫公信重,今唯有以死报国。”于是拔剑自刎。

    其尸体为避免落入百济人手中,被其亲信推入海中。而其余亲兵则坚守甲板,与高文一同殉国。

    大战之后,海上只剩下未消散尽的硝烟。

    国信望着还未完全烧毁的隋军战船,心中五味杂陈。这一战他虽大破隋军,但却未俘虏一船,隋军宁可点火**,也绝不作俘虏。

    他们到底惹了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啊。

第五十一章 主动出击

    浿水河口一战,隋军大败。三十多艘主力战船,只有十三艘逃往朝鲜城方向。至于占蝉港中的一百多艘运输船,或被焚毁,或遭俘获,尽皆覆没。

    百济人沿着海岸线登陆,趁势杀入占蝉城中,本就没有多少士兵为水师代管的占蝉城很快便陷落。

    噩耗传来,朝鲜城中文武,哑然失声。

    占蝉港的水师一直以来都是朝鲜城最后的退路,水师的覆灭意味着隋军连后路都没有了,朝鲜城真的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此事对朝鲜城中将士的打击是无法用言语述说的。一时之间,隋军之中弥漫着失败、低落的气氛,三军将士,无不忧虑而迷茫。而原本归降大隋的高句丽人也产生了摇摆,很多人开始准备寻找退路。

    就连稳定的军中也出现了汉胡对峙的场面,人心开始散了。

    很快朝鲜城内物价飞涨,原本安定祥和的城池,仿佛是突然之间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骚乱。有哄抬物价的,有囤积物资的,有四处生事的,有打砸抢烧的······整个城中一片混乱,稳定的秩序在混乱的人心下,荡然无存。

    一座城池内部已经乱了,那离他被攻破也就不远了。

    这种场景也跟黄明离之前处置失措有关。他光考虑从军事上,隋军退守朝鲜城胜算更大,但忘了从政治上,一仗不打,一路撤退,对军心、人心是多大的伤害。

    因为三军将士对郡府失去信任,阖城百姓对军队失去信任,所以城中的秩序才会崩溃。

    面对乱糟糟的局面,黄明离反应很及时,立刻派兵镇压城中的混乱,凡是企图浑水摸鱼之辈直接被当场处死。

    如此霹雳手段,立刻惊醒了城中不少之前做着美梦之徒。

    城中混乱局面一时得以改观。

    但黄明离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他用强力手段可以压迫内部,但压迫不了外部的敌人。一旦当前局势继续恶化,甚至敌军兵临城下,城中混乱的局面会再度恶化,甚至到时候就不是一群地痞无赖动手了,那些居心叵测的高句丽旧贵族一定不介意在隋军崩溃的路上推一把手。

    “玄龄,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否则不用敌军打过来,咱们自己就崩溃了。”

    黄明离此时已经后悔之前大撤退的决定。隋军难道没有遇到过比这更危险的局面吗?哪一次不是咬着牙挺过来的。

    宁可失败,绝不后退。

    “将军此言何意?”

    黄明离一排桌案说道:“现在的局势,四面烽火,援军什么的,都不能再作为依仗。我以为,我军当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而不是坐等援军到来。”

    房玄龄也觉得之前应对这场战争的思路有些问题。不过隋军的作战宗旨便是集中兵力破敌,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黄明离大踏步后退他也是同意的。只是谁也没想到局势恶化到这种程度。

    “将军准备怎么打?”

    黄明离说道:“高句丽复国组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是因为有新罗、百济人的暗地里支持,才有今日的局面,是所有势力里面最是容易击败。不过这群散兵游勇,数量庞大,根基深厚,易破而不易灭之,一旦击之,即使易胜,也容易陷入泥淖之中。况且这群人的影响力太弱,即使我军大胜,也未必起到振奋军心的作用。

    反而是南线的百济军,探子回报,其军有两万多人,正分兵攻略带水以南各郡县。其部防备不足,又各处分散,一旦击之,必然能破。”

    房玄龄对此也很是赞同,先来个枪打出头鸟,才能压制住蠢蠢欲动的人心。

    于是黄明离抽调城中四千名骑兵,准备南下,而守城任务则交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是乐浪郡太守,虽是文官,但足智多谋,又常在军中,还有张希康等人佐之。况且城中尚有一万多军队,所以黄明离并不担心守备。朝鲜城最可能出现问题的,反而是内部。

    三月二十八日,黄明离率主力骑兵从朝鲜城南下。

    黄明离带走了四千骑,城中也只剩下几百骑了。就靠这么点骑兵,一旦朝鲜城失守,房玄龄所部在没有骑兵掩护的情况下,想突围都困难。

    所以黄明离此次,只许胜,不能败。

    从朝鲜城往南,是浿水和带水冲积出的近海平原,地形平坦,最是适合骑兵的冲锋。

    黄明离离开朝鲜城之后,便沿着浿水东岸南下。浿水和带水的交汇处,即浿水河口,已经完全为百济军队控制,其水师也可以深入带水之中。

    黄明离若想神不知鬼不觉地赶往带水西岸,必须要兜一个大圈子,才能突破百济军队的防线。

    此时百济军已经打到屯有城南面了。

    出兵带水东岸并不是岐味最初的计划,他手中不过两万多人,担心不是隋军的对手,因此准备走带水以西。

    不过谁也没料想到隋军竟然大步后退,将浿水以南的地方全部让了出来,这就让岐味改变计划。

    岐味听说新罗军也准备向朝鲜城进军,此时浿水以南、带水以东的地方并没有驻扎隋军,都是空城,一旦让新罗军北上接收,他们再想拿回来就难了。而且高句丽复国组织也是疯狂扩大势力,与新罗、百济相比,这些城池更倾向于高句丽复国组织,若是不能迅速占领,倒是很有可能给高句丽复国组织做嫁衣。

    所以为了抢在新罗、高句丽复国组织两个现在盟友、未来敌人之前占领带水以西诸城,岐味不得不分兵一万,交给大将扶余顺北上。

    相较于带水以东诸城,带水以西更加重要,所以岐味仍继续留在了带水以西。

    岐味本来北上的军队便不足,一分兵之后,各部军队数量更少了。岐味也连续多次请求百济国内给他增兵,但在松岳城一线围攻达奚暠的就有数万人马,百济人本来不多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

    扶余璋咬咬牙,决定再向被派遣两万人马。

    也是黄明离当机立断,抢在百济援兵出兵之前南下,否则百济援兵赶到,岐味握有四五万人马,他想胜利也不可能了。

第五十二章 屯有之战

    扶余顺一路北上,到达带方城。

    班慬带着城中百姓,死守带方城不降,最后城破殉国。

    不过带方城只是个例,实际上扶余顺这一路,除了带方城以外,多少兵不血刃。隋军撤走之后,各城一些留下来的大户接收了城池。这些人虽然心中或是倾向于隋军,或是倾向于高句丽,但更多的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听闻百济人杀来,隋军望风而逃,他们自也是心中恐惧,根本不敢抵抗。

    扶余顺是扶余璋的堂侄,这次出来也是为了混个战功,所以岐味让扶余顺独立带兵北上,就是让他接下这个泼天大功。

    扶余顺得了便宜,倒还卖乖。

    他一路北上,也就在带方城下遇到点阻拦,但并未影响到他的前进。因此他觉得隋军有些言过其实。

    隋军不战而逃,让他没法痛歼隋军,这如何体现他战无不胜的本事。

    一众跟着的他来混军功的狐朋狗友也不断地吹嘘着扶余顺的本事,直夸得扶余顺天上少有,地下无双。

    而扶余顺本人也志得意满,骄横恣肆。

    这次兵临屯有城,扶余顺不认为城中的那些大户人家有胆量抵抗百济大军,于是在离着屯有城有十多里的地方便派人前往城中劝降。

    因为这些日子的连战连胜,百济军上下皆是弥漫着一股嚣张、骄傲的气氛,仿佛整个乐浪半岛就要被百济军一统。

    百济使者趾高气扬地来到屯有城,命令其向百济军投降。

    城中临时推举的城主孙闵固根本不敢拒绝。面对百济使者,他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脸上带着惶恐与不安,至于开城投降之事,更是连连应承,不敢有丝毫忤逆。

    这样的情况早在百济人的预料之中,因此倒也没有为难孙闵固。

    孙闵固为百济人准备了大批物品劳军,以表忠心。百济使者倒也不拒绝,言语之间,对孙闵固很是赞许,那副趾高气昂的样子,仿佛整个屯有城已经握在手中。

    当天下午,一番宴饮之后,孙闵固送走了百济使者。百济使者是高高兴兴地来了,又舒舒服服地离开。

    望着百济人离去的身影,孙闵固也不知道今日之事是福是祸。

    孙闵固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他在屯有城能做这个临时城主,只是因为他的家族中出了一个隋将,叫做孙代愔。

    当初因为孙代愔投降,孙家夹着尾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隋军占领高句丽之后,孙家又因为孙代愔的缘故显赫起来。

    前些日子隋军撤走时,为保证城中秩序,基本上将城池留给那些亲隋之人,孙闵固因此当了这个城主。不过城主没当几日,隋军竟然又返回了。

    孙闵固本就亲隋,且城中也没有什么抵抗能力,所以立刻倒向隋军。

    率军而来的正是黄明离,他侦察到百济人有一支部队正向屯有城进军,便准备先打这支偏师。于是黄明离派人进入城中,见到孙闵固,令其与百济人虚与委蛇,假装投降,麻痹对方。

    孙闵固依计行事,果然骗过对方。也是百济人太过骄横了,以为大势已定,这才没有细究细节,入了隋军的彀。

    至于那些劳军之物,孙闵固在其中掺杂了巴豆等物品,准备好好给百济人喝上一壶。

    天色已晚,百济人离着屯有城有二十里左右扎营,准备明日再入城。

    当天傍晚,众人便享用了屯有城的劳军供奉。百济军远道而来,又是深入敌境,补给本来便不充足。虽然连克多处城池,但隋军离开之前,已经将各地带不走的粮食多付之一炬,因此扶余顺所部一直没有摆脱缺粮的境遇。

    这一次面对这么多补给,怎不敞开怀了享用。

    至于饭后不少人肚子疼、上厕所等事,倒没人在意。一万人的军队,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现。

    若是明日一早,扶余顺应该能注意到军营中大规模生病的现象,但他已经看不到明日一早的太阳。

    入夜,差不多到了二更,月牙浅浅,夜色无边。

    一直在城外埋伏的四千隋军骑兵,枕戈待发。听到斥候回报百济军无备,黄明离终于下令,向百济军大营出发。

    隋军铁骑一路疾驰,百济军大营已经肉眼可见。

    寒光凛冽,月色下的隋军甲胄闪闪发亮。黄明离目露凶光,抽出马前马刀,指向对面的百济军营。

    “冲锋!”

    在黄明远麾下,隋军骑兵常备五种作战武器,马槊或长矛,马刀,重斧、狼牙棒或者是钢鞭,三根投掷短矛,弓弩。其中马刀适合劈砍,是破袭战的主战武器。

    大队的隋军骑兵如潮水一般,从月色中涌出,在黑色的夜幕中,散发着鬼魅而恐怖的气息。

    数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是呼啸而至。

    百济军果然防备空虚,连外围巡逻戒备的哨骑都没有。隋军先头骑兵冲在最前,手持利斧砍断外围的栅栏,其余骑兵一拥而入,杀入营中。

    不过数息时间,隋军骑兵就从数个方向破营而入。

    此时的百济人早就因为拉肚子、脱水丢了半条命,大营之中,臭气熏天,到处都是跑肚拉稀的人,哪还有余力抵抗。

    于是隋军骑兵呼啸而过,马刀所及,尽是遍布的尸体。

    整个百济军大营之中,隋军的战斗如屠杀一般,根本没有遇到成规模的抵抗。

    扶余顺也因为多吃了些酒,拉起了独子。连着如厕数次,扶余顺都快拉脱了,隋军破营之时,他正躺在榻上难受,听到外面生乱,提着裤子就跑了出来。

    此时百济营中一片大乱,有扶余顺的狐友郑基友跑过来拉着扶余顺就怕。

    “将军,快逃吧,隋军杀过来了。”

    扶余顺脑子里一片懵,良久才反应过来。他一把甩开对方的手,大声喊着:“你们不能逃,都给我回去,都给我回去!”

    郑基友看着扶余顺,跟看傻子一样,忽然一转身,掉头就走。扶余顺自己找死,他可不陪着。

    隋军在夜色中的杀戮持续了整整一夜。到了第二日早晨,太阳初升,霞光照亮了整个血红的战场,染得天与地与着万物,都成了血红色。

    黄明离持刀眺望,唯有这敌人的鲜血,才能洗刷他们之前的耻辱。

第五十三章 计中有计

    隋军大胜之后,不作停留,便继续前进,打扫战场的事全交给了孙闵固。

    孙闵固看着满地百济人的尸体,心中不住地感叹,自己算是彻底上了隋人的贼船下不来了,若是隋人兵败,他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虽然自己是被动的,可此时的孙闵固也只得请求老天爷保佑隋军得胜。

    黄明离在屯有城得胜之后,眼前便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沿着带水南下,逆着扶余顺北上道路,一路收复南面各城。

    料想南线各城的百济守军并不会有太多。

    另一条便是躲过百济水师的巡查,秘密向西,渡过带水,主动找百济人决战。

    黄明离略一思索,便决定继续向西。他的目的便不是攻城略地,而是重创甚至是歼灭几支百济军队,增长三军之士气。

    敌主力在带水以西,他自是要去以西。当然若是黄明离知道百济援军就快到了的话,恐怕就不敢这么冒险了。

    出乎意料,隋军轻松地渡过带水,百济人在此并没有设防,只有十多条稀拉拉的湖船沿河巡逻。

    此时岐味手中兵力也着实不足,既有要占领各地,又要保持手中有足够的战力,很是为难。

    尤其是进攻不顺,顿兵于长口城下。

    长口城滨海,是座海边要塞。隋军撤退之时,军中队正沈那主动请缨,希望留在长口城御敌。

    沈那是当初凤城兵败被俘后加入隋军的。他加入隋军之时战争临近结束,所以只做得一个队正的位置。不过其人勇武过人,周围袍泽常称其为“飞将”。

    隋军撤退,沈那却觉得隋军过于畏怯,放着好好的坚城不守,白送给百济人,岂不是犯傻。

    沈那其实算新罗人,他家在汉江流域,临近百济,属于常年战场,因此对百济人仇恨深重。

    当时隋军的命令是大步后退,驻扎在长口的鹰扬校尉自是要接受命令。不过有人愿意留下,他也乐得能给百济人制造麻烦,于是便任命沈那为长口城主,抵御百济军队。

    沈那这个城主,任命地有些儿戏,根本没有什么法效性。但沈那却不这么认为,作为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他把这一仗当作自己成功的基石。

    隋军离开之后,沈那手中只有几个旧友跟随。

    眼看大战就要来临,沈那召集城中的大户和百姓,恐吓他们百济人打来了,要屠城,并言之凿凿地告诉众人,南面的汉城等地都已经遭到了百济人的毒手。

    屠城之事,城中百姓哪里知道真假。但高句丽与百济是世仇,双方仇杀多年,城中百姓本能地便相信沈那。

    众人把沈那当成了主心骨,于是沈那号召城中百姓,隋军逃了,他们要自己保护自己。

    沈那召集了青壮千余人,准备誓死守城。

    但是沈那也很清楚,只靠这千余人,是很难守住城池的。于是沈那下令城中百姓连夜赶作旗帜,尽插到城头之上,以作疑兵。

    岐味远道而来,听闻城中兵马众多,心中大惊,于是不敢贸然前进,而是命令部下稳扎稳打地前进。

    如此耽搁两日,百济人到达城下,却发现城头之上,并无一杆隋军旗帜。岐味闻之大惑不解,还以为隋军故意设的埋伏,心中更是谨慎。

    百济人在城外并不攻击,而是紧锣密鼓地打造攻城器具。

    这日正准备攻城,忽然城中城门打开,有使者而出。前来之人自言是城中大户,他告诉岐味,隋军在城中根本没有多少兵马,之前那密布的旗帜都是虚张声势。这些日子眼看百济军杀到,便故意放倒旗帜,以为疑兵之计,恫吓他们,而隋军早就趁机逃走了。现在城中并无隋军的一兵一卒。

    岐味听了大吃一惊,接着便是恼羞成怒。

    “隋军奸猾,辱我太甚。”眼睁睁地看着隋军从自己面前溜走,岐味心中别提多恼怒。作为一个名将,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实在是丢人。

    “那你们又为何投降?”

    “隋军走后,我等不敢抗拒大军。”

    岐味也知道没有军队防御的城池,就跟大街上抱着金子的孩童一般。因此对于长口城的投降,并无丝毫的怀疑。

    眼看走了隋军,不过占领长口城,也勉强算战果了。

    于是岐味下令,三军向长口城进发。

    到了长口城下,果然城门大开。岐味命令大将岐无支为先锋,领军入城。

    岐无支是岐味的侄子,乃是军中少有的猛将。作为先锋,冲锋陷阵,攻城略地,有万夫不当之勇。

    岐无支一马当先,进的城门,身后跟着一群亲卫。

    进的城中,四下无人。就在这时,岐无支胯下的马竟然向前倒去。岐无支大惊,便见四周的地竟然陷了下去。

    陷坑之中全是竹签、短矛,岐无支的战马立刻被戳死。岐无支力大,竟然用马槊支撑住身体,没有跟着摔倒。

    正当岐无支要上来,忽然一声梆子响。四面街道上冲出无数人,对着落入陷坑的百济人便戳,岐无支左右无可避闪,竟然被乱矛戳死。

    岐无支带进城中的人,有上百人落下陷坑,尽被诛杀,其余人也拼命往外逃。

    这时长口城上,旗帜突然立起,到处都是隋军战旗。然后四面鼓声隆隆,仿佛有千军万马。岐味大惊,心知中了埋伏,就要救援前军。

    这时大军两侧忽然有人马之声,岐味放眼望去,东北和西南方向,皆是烟尘滚滚。

    此时岐味更是心中慌乱。他知晓隋军主力未退,此时已尽落入隋军的包围。于是岐味再也顾不得入城的军队,立刻下令全军撤退。

    百济三军混乱,屁滚尿流,退了十几里才方止。

    至于入城的百济军士兵,已经成了弃子,尽数为众人歼灭。

    沈那险中求胜,大破百济军队。通过这一仗,彻底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而过了很久,眼看隋军并未追来,岐味赶到疑惑,细究之下,才知道竟然中了对方的计中计,城中真的没有什么隋军。

    恼羞成怒的岐味下令攻城,但士气不高,且伤亡很大。而沈那面对百济人,更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于是双方相持数日,百济军也没有攻下城池。

第五十四章 直取杨岳

    百济人主力攻击长口城,其老巢则设在了杨岳城(今朝鲜安岳郡一带)。而从屯有城往杨岳城,不过是数十里的距离,即使中间隔着带水。

    杨岳城西依山脉,东面平原,乃是一处要地。岐味也准备经营杨岳城为百济在带水以西的中心,因此在此地屯兵一千五百人,并将粮草、辎重以及缴获物资全部留在了杨岳城中。

    百济人虽然主力西出,在带水两岸留出一片空挡。但一方面百济人控制了浿水河口,并有船只在带水巡逻,隋军根本无法从带水河口逆流进入带水。另一方面从杨岳城到长口城,中间也不过七十多里,急行军不过一日。一千五百名士兵,加上一座坚城,无论如何也能撑到主力回援,所以岐味对于自己的后路并不担心。

    驻守杨岳城的是岐味的旧部竹川。

    竹川是员骁将,勇武绝伦,但好喝酒,每次饮酒,必然喝得酩酊大醉。而且竹川的酒品不好,每每喝醉之后,又便喜欢胡言乱语,发酒疯闹事,因此颇为人不喜。

    之前竹川因为喝酒惹了多次事,都凭借着岐味回护而幸免。然而竹川屡教不改,这次在汉城之战后,他喝醉了竟然又得罪了身在军中的百济重臣德执得。岐味为了保护竹川,只得将他留在了杨岳城,并叮嘱他不得再饮酒。

    德执得虽然是个文官,也不掌军队,但却是百济王扶余璋的心腹,此时在军中相当于大军监军,连岐味都有些忌惮。竹川自己找死,竟然把德执得当成小厮调戏,如何不惹得德执得忌恨。

    竹川酒醒之后,也知道自己比不得德执得,只得低头认怂,留在杨岳城。

    然而竹川素来桀骜,自视甚高,此时向人低头,心中郁闷之气如火中烧一般。于是竹川又故态萌生,整天喝得酩酊大醉,不理军务,早忘了岐味的嘱托。

    这里没有岐味,也无人约束他。而竹川本人治军素来严苛粗暴,因此众人也无人敢管。

    这日竹川又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人躺在榻上休息。忽然城外有军队前来,自言是扶余顺兵败残部,遭到了隋军的追击,请求入城。

    扶余顺在带水以东攻打隋军守军是知道的,但如何兵败?

    守军有心问询,城下之人却是被问得恼了,眼看不开门,便破口大骂起来,自言若是误了大事,要他们命。

    百济军中,等级森严,其中夹杂的贵族和庶民有天差之别。守军不敢擅专,急忙去回报给竹川。

    竹川正“呼呼”大睡,身边的亲卫没人敢唤醒他。这家伙有起床气,若是惹怒了他,轻则一顿鞭子,重则就要掉脑袋了。

    听闻是扶余顺兵败之军,竹川的亲信平忠便顺口说道:“既然是扶余将军,总不能让他在外面等着。扶余将军是大王的侄子,身份非同一般,就是咱们将军也得罪不起。我看还是快快将其迎进来,省得扶余将军以后再忌恨了咱们将军。”

    平忠不清楚外面情况,还以为扶余顺身份已经确定了。而且他也不认为有人敢假冒扶余顺的身份,这才失了戒备之心。

    接到命令的守门之军,此时有了背书,果然打开城门,放城外之兵进入。

    扶余顺早死在屯有城外,哪里能再来杨岳城,这支部队正是黄明离指挥的隋军骑兵。他从百济人的俘虏中知晓了扶余顺的身份,便定计假扮百济人,偷袭杨岳城。

    隋军之中有不少高句丽人,其与百济人同出身于扶余一族,语言、相貌差不多,因此能够顺利蒙蔽过去。

    而对方也果然受扶余顺身份影响,最终打开了城门。

    隋军有四千骑兵,百济人有一千五百名士兵。若是有城池依靠,隋军就是神兵也不可能击败对方,但此时隋军破城,要在城中进行巷战,机动灵活的隋军就稳操胜券。打开了城门的杨岳城,跟下了防御的美人没什么区别。

    隋军一通混杀,城中一千五百多名百济军不敌,最后全部被隋军歼灭。

    被岐味寄予厚望的大将竹川,在紧要关头醉得跟一头死猪一般,得到被隋军俘虏之后,竹川还睡眼惺忪,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随后竹川被隋军五花大绑,送到帅帐。

    这样如猪一般的统帅,黄明离连看也不看,便让人砍了脑袋。又命人紧闭城门,清理城中残兵,不放一人出城。

    从被俘的百济军口中得知,百济主帅岐味正在率军攻打长口城。黄明离虽然不清楚为什么长口城还未落入百济人的手中,但立刻觉得此战是个机会。

    岐味是百济名将,其率军多次击败新罗,乃是百济人心中神一般的人物。一旦击杀岐味,必能震慑入侵大隋的百济人,同时大震大隋军心。

    岐味带了三万人北上,在汉城消耗了一部分,分给扶余顺一部分,驻扎海冥、杨岳等城池又是一部分,此时岐味手中能用之兵,差不多有一万两千人。

    以四千骑打三倍于己的敌军,虽然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黄明离却是信心十足。

    一支军队的作战方式、战斗意志、战斗素养往往与主帅有很大关系,而在黄明远的影响下,围点打援、以少胜多成了隋军最擅长的战斗方式。

    此战隋军在暗,百济人在明,隋军占据了主动。

    但问题是杨岳城已经被隋军攻破,没了诱饵,再想引诱岐味来援救有些困难了。

    黄明离甚至有些后悔攻城之初没有放走一些百济人,让他们给岐味送信。现在再让他们送信,已经晚了,黄明离可不敢相信这群人。

    若是杨岳城未丢,岐味还会出兵救援,可若是岐味知道杨岳城被隋军攻破,后路不稳,必然会趁机撤退。而百济人现在控制了浿水河口,岐味完全可以西进到海边,从沿海港口登船撤军,这样相比其它方向更安全快捷。

    面对现在的局面,黄明离着实有些犯愁,可仗已经打到这种程度,天赐良机,黄明离可不愿白白放弃歼灭岐味所部的机会。

    黄明离陷入了为难。

第五十五章 赵其去也

    黄明离对于如何赚取岐味心中为难,这时军中一名鹰扬司马,名曰赵其,便面见黄明离,自言可为大军引百济人来攻。

    赵其今年四十二岁,是河北涿郡人,从军十多年,不过军事能力一般,靠着资历和有文化,才做到鹰扬司马的位置。

    面对赵其的毛遂自荐,黄明离便问道:“赵将军准备如何行事?”黄明离也知晓赵其,往日赵其在军中不显山不露水,他并没有看出对方有多大能力。

    此时赵其面色如常地说道:“使百济人去报信自然不成,可若是在下在前往长口城送信的途中被俘,随身携带的信件也为百济人俘获,岐味便能知道我军围攻杨岳城的消息了。”

    黄明离大吃一惊,赵其这主意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赵其这是要做死间啊。

    于是黄明离面色一凛道:“赵将军可知,此事不可信口开河,你当知晓此事的风险,我军数千将士的存亡,全在此事。”

    赵其挺身单膝跪下说道:“将军,赵其不敢胡言乱语,今献此计,便是心存死志。”为怕黄明离不相信他,赵其又言道:“赵其是独子,在辽东有老母一人,膝下还有两个儿子,赵其死后,还望将军多多照顾。”

    黄明离大为震动,拉着赵其的手说道:“汝妻子老母我养之,汝勿虑!”却是信了对方。

    隋军将士,以荣誉为重,以捣生赴死为使命,军魂尚在,容不得旁人有什么怀疑,即使对方是主帅。

    赵其叩首再三。

    黄明离于是亲笔写了一封信,让赵其带上,因为不知晓长口城的情况,所以黄明离的信有些含糊,只明确说明隋军正在攻打杨岳城,让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

    临别之际,黄明离乃告诉赵其道:“此行九死一生,赵司马若是被俘,不若假降,许以保全性命。”

    赵其乃言道:“将军,我隋军将士,忠义无双,这是整个乐浪都知道的。岐味多智,且素来狡黠,若是我降,他必然不信,以为有诈。只有我死,他才会相信我送的信是真的,才会上钩。”

    黄明离知道赵其所言极是,于是有些沉默,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得说道:“卿且多保重!”

    赵其翻身上马,回头拱手道:“诸位,赵其去也!”便一挟马腹,望北而去。

    赵其按照计划一路前往长口城,然后故意被巡逻的百济人发现。经过一番抵抗之后,他不负众望地被百济人捕获了。

    百济人从赵其身上搜到那封信,并将赵其送到岐味面前。

    这年头无论是高句丽、百济、新罗还是倭国,都是没有文字的。百济还是因为在南梁时期便朝贡中国,方使得汉字传入。

    不过岐味出身高贵,倒是识得汉字。

    因此当岐味见到黄明离写给长口城的信,大吃一惊,几乎没有站稳。在信中黄明离写道,听闻百济人肆虐,隋军在朝鲜城的军队兵分两路南下,一部主力已经在屯有城下挡住了扶余顺所部,并另一部主力也包围了杨岳城。百济人在杨岳城兵少,用不了多久便可攻下。长口城只要拖住百济人,不需数日,援军必达。

    岐味心中有些震惶,他不清楚隋军是怎么来到杨岳城下的,但他很清楚,若按照信中所言,隋军就要将他合围在长口城下了。

    长口城打不下去了,即使长口城经过这几日攻击,已经岌岌可危,用不了多久就要城破。但跟杨岳城相比,这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隋军偷袭杨岳城,完全打在了他的痛处。

    一旦杨岳城失守,他的所有储备、物资、缴获全部都会落到隋军手中。而且他和扶余顺的联系也将彻底被割裂。到时候隋军顺着带水南下,对扶余顺所部完成包抄,扶余顺只剩下覆灭一条路,而他也将狼狈逃回百济,威名尽丧。

    这场敌后偷渡的战果将完全付之一炬。

    这样的后果是岐味完全无法接受的。兵败丧师,畏战而逃,声名尽丧,岐味可以想象的到回到百济等待他的是什么。

    而且岐味与扶余璋关系并不好,实际上岐味一直是百济内部保守派的首领。扶余璋也只是因为其势大,不得不用他。一旦岐味回到百济,扶余璋绝不会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岐味立刻便下定决心,救援杨岳城,不惜一切代价救援杨岳城,保住现在的战果。现在的他只能指望竹川能够管点用,撑到他返回的那一刻。

    岐味希望获得更多的隋军消息,因此亲自去见赵其,劝说赵其投降。

    赵其之前在战斗中受了伤,瘸了一条腿,此时被押在帐中,眼看岐味前来,立刻怒视岐味。

    “将军力尽被擒,已经尽职尽责,今日何不早降?”

    岐味本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宽仁,谁成想赵其听到岐味的话,一口浓痰吐到岐味的脸上,大骂道:“百济狗,我是大隋男儿,如何能投降你百济鬣狗,你们有本事就杀了我。”

    岐味强忍着愤怒再劝,获得的只是赵其的辱骂。最终岐味是勃然大怒,让人将赵其推出去斩首示众。

    赵其之事在岐味这里只是一个小插曲,不过赵其如此不怕死的样子,倒是打消了他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隋人这个样子,怎么可能是假的。

    于是岐味调集兵马,也不停歇,便准备往杨岳城赶。

    有部下劝说岐味休整半日再行,毕竟百济军连日攻城,士兵们疲惫不堪,不适合急行军,但这些建议皆为岐味拒绝。

    岐味也清楚这段时间士兵们体力、精力损失很大,但杨岳城也是刻不容缓。

    三军将士,近万人马,直奔杨岳城而去。

    城头上的沈那看着百济人离去的身影,满是疑虑,但也不敢妄动。岐味真不愧是百济名将,不过数日长口城便损失惨重,而他面对岐味,只有招架之力。城中的百姓若不是担心百济人在破城后屠城,皆憋着一口气不敢松,城池早破了。

    虽然不清楚百济人到底出了什么情况,又为什么有些慌慌张张地离开了,但以现在的局势来看,他似乎是赌赢了。

第五十六章 银泉之殇

    安岳郡西北,尽是一些山地。而长口城所在之地,则是近海平原和小丘陵。从长口城到安岳郡,不远的路上,要闯过银泉山谷。

    银泉是当地一处有名的湖泊,因湖水清澈,宛如银月而得名。其山谷地带,西部狭窄,中部略宽,东部稍变窄,其间只有一条大道可行。

    隋军在乐浪半岛待了一年多,各地地形也差不多皆掌握。

    黄明离派赵其前往长口城之后,便将目光放在了银泉山谷。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黄明离将主战场设在了山谷中部第二个山谷之中。

    银泉山谷中部的,是分为两个山谷,中间南部山脉北凸,将山谷一分为二。其状有些像“官”字的下半部分。

    将埋伏设在第二个山谷,也是有原因的。百济军东来,虽然是急行军,但起码的戒备还是有的,其过第一个山谷时,戒备必然更重一些。

    而若是平安度过第一个山谷,到了第二个山谷之中,则戒备心会不自觉地下降。

    而且第二个山谷狭窄,地形开阔,正好适合大规模地骑兵冲锋。

    黄明离带着主力骑兵一路赶到银泉山谷设伏,又命令数百人弃马登山,从谷北的山上绕到山谷中间的隘口处设伏。

    到了下午申时左右,一路急行军的百济人终于到达银泉山谷西面。

    山谷之地,易于埋伏,岐味也是打惯了仗的人,因此将部队列成一字长蛇阵,前后呼应,兼次入谷。

    进入第一个山谷,没有什么问题,岐味的戒备心也松了下来。毕竟第一个山谷更狭窄,就是有埋伏也当是第一个山谷。

    于是岐味下令全军加快速度,快速通过山谷。

    从第二个隘口进入山谷,眼看豁然开朗。

    此时离着第二个山谷不过十多里,在山谷东北面开阔的方向,正是黄明离率领的骑兵。

    这些士兵沉默不语,巍然如山。

    眼看百济人已经大部入谷,黄明离高举马槊,大声喊道:“杀!”

    所有人都知道对面是百济人的主帅,渴望战功的士兵们,眼中满是热切与希冀。

    隋军骑兵的攻击一般分为三波。

    第一波便是远程打击。纵马驰奔的士兵利用手弩,对着敌军散射。等到双方接近,离着不到二十步的距离,最前排的士兵平举着长矛、马槊,开始了冲阵。

    隋军骑兵持利器,着重甲,利用墙式冲锋,可谓是无坚不摧。

    黄明离亲自带队发起冲锋,成排的骑兵如磨碾一般碾压过去,长矛所及,马蹄踏过,尽是支离破碎的尸体。

    百济军根本没有防备,也来不及列阵,便被突然杀出的隋军冲散了阵型。

    而步兵在面对骑兵之时,不列阵就相当于自杀。

    长矛骑兵之后,便是手持马刀的轻骑兵,这些骑兵是杀戮者,收割着溃散部队的人头。

    宽阔而无法逃脱的峡谷之中,正是骑兵屠戮的好地方。

    隋军疯狂蹂躏着已经丧了胆魄的百济军队,肆无忌惮地享受着胜利的收获。

    岐味自从见到突然杀出的骑兵,便知道中了埋伏。这个时候,他立刻就想列阵,可惜隋军骑兵的速度太快,而步兵列阵需要的重武器、盾牌等皆在后军,根本来不及。

    为了加快速度,很多士兵都脱了重甲行军,使得原本的重步兵,都成了无防御能力的人。

    眼看隋军破阵,肆无忌惮地在百济军中杀戮,岐味虽然痛心,却并不准备投降。

    他一面指挥军队抵抗,一面指挥后面的部队往前一个山谷撤。隋军尽是骑兵,是优势也是劣势,只要退入前一个山谷,有隘口掩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们便不惧对方。

    岐味很镇定,但麾下的部队早就丧胆了,这不是岐味一人可以改变的。

    此时谷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唯一的一条通道便是身后的隘口。于是求生的士兵拼命地往隘口去赶,根本听不得指挥。

    岐味大怒,死命地压制溃兵,但根本无用。

    最后岐味不得不命令亲兵为督战队,敢有冲击隘口的,尽数诛杀,才勉强维持一点秩序。

    但隘口并不是避风的港湾。

    黄明离派遣了数百名士兵伏于隘口之上,虽然不多,但已经足够了。这些人提前在山上堆聚了大批的滚石。此时眼看谷中的士兵拼了命地向外逃,原本一直隐藏的他们突然出现,将山上的巨石往山下倾泻。

    山高谷深,山上的石头跟雨水一般浇了下来,砸的下面的百济人头破血流。

    又有强弩对着人群多的地方抛射,尽可能多地杀敌。

    山头上的这群隋军,很快便搅乱了百济人的突围。此时百济人眼看山头草木摇动,喊杀声四起,仿佛千军万马一般,根本不知道隋军到底有多少,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了。

    此时岐味的督战队也不管用了。

    众人为了逃命,什么疯狂的事情都做,更何况是阻止他们逃命的督战队。很快众人便动了刀枪,为了活命,自相残杀起来。

    十多个督战队士兵,立刻陷入逃命大军的人流之中,尽被诛杀。

    整个百济军的局面,彻底失控。

    岐味身边的亲兵,倒是拼命地护持着他,不过这些人或是阻敌,或是督战,此时都死得七七八八,连他的亲儿子也战死在军中。

    独剩下岐味一人,挥舞着长刀,拼命嘶吼,仿佛入了魔。

    黄明离杀破重重百济溃兵,直冲到岐味身前。而岐味见到黄明离,终于镇定起来。“这些都是你定计的!”

    “是那个被你俘获,又被你杀的人定计的。”

    岐味想起那个吐了自己一脸的隋人,不由得叹道:“可惜,可惜!”也不知道是可惜

    自己中了对方的计,还是可惜此人已经被自己杀了。

    说完岐味又用手摩挲着自己手中的长刀,悠悠叹道:“这刀跟我二十余年,百战余

    生,没想到今日要死在这里!”于是横在自己的脖子上,高声喊道:“天亡我也!”遂用长刀划破了喉管,倒在了地上。

    黄明离看着岐味自刎于面前,没有阻止,这是他给予一位老将最大的尊重。

    这一战,百济所部,全军覆没。此战之后,隋军和百济人的战局要翻过来了。

第五十七章 兵围朝鲜

    黄明离在银泉谷底全歼了百济军队,斩杀百济名将岐味,一时士气大震。黄明离本准备继续南下,迎击百济援军,这时朝鲜城急报,高句丽复国组织主力部队正向朝鲜城方向围攻,而西南方向的新罗军主力也向朝鲜城逼来。

    黄明离作为乐浪半岛唯一一支机动部队,不敢再继续留在带水以西,便率军向朝鲜城方向撤退。

    临行之际,他已经弄清了长口城坚守的原因,深为沈那的勇略壮之,遂任命沈那为权鹰扬郎将,节制带水以西诸城,收复失地。

    沈那在长口城算是意外之喜,反正隋军现在顾不上带水以西,还不如由着他在这折腾,万一能有成果呢。

    黄明离的主力一路往北赶,此时高任男已经率领数万人马,兵临朝鲜城下。

    高任男这支高句丽复国组织能发展这么快,也少不得新罗人的支持。对于新罗人来说,高句丽复国组织是用来对付隋人的,而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在消耗中被消灭,因此他们虽然扶持高宝藏,但也扶持高任男。

    而且两边都扶持,还能相互制衡。

    这次眼看高任男在乐浪半岛掀起了巨大声势,为了使其能消耗隋军,牵制朝鲜城的隋军,金白净便派人前往高任男处,表示支持其为高句丽王,又赠送了大批武器装备。

    高任男获得新罗赠送的物资资源,又希望彻底压倒南面的高宝藏,遂组织各处军队,围攻朝鲜城。

    其实豆方娄等人是建议清理完周边诸地的隋军,再最后合围朝鲜城的。本来高任男也同意了,但新罗人一撺掇,他又没了脑子。

    这一战高任男聚集了接近五万人马,连老弱病残都带上了,就是图个声势。

    高句丽人沿着浿水一路逼近朝鲜城,对朝鲜城形成半包围。

    其实高任男和新罗约好,双方联合攻城的,只是高任男也有小心思。一旦新罗人破城,还有他们什么事,所以他企图抢在新罗人之前破城,到时候新罗人便无话可说。

    而新罗人方面,似乎有意用这些高句丽人消耗隋军,因此主力停在獐塞(今朝鲜遂安郡)不动。

    数万高句丽人兵临城下,密密麻麻,跟虱子一般可怖。

    朝鲜城中有兵一万多人,足以据敌,不过城中百姓士气却是不足。黄明离南下之后,连战连捷,不过谁也不知道真假,所以没法指望城中百姓因之士气大涨。倒是三军将士,人心振奋,誓与高句丽余孽死战。

    高句丽人从东北方向赶来,主攻方向是北面和东面。

    房玄龄早在城外掘了一条壕沟,与浿水相连。壕沟宽三丈,人马俱不能渡。而在壕沟内侧,设置了一排刀车,防止敌军铺设木板。

    隋军又在城池外侧,壕沟内侧,修筑了一圈环形工事,多置弓弩手于其内,以防御敌军填充壕沟。又在城池四角外侧,置了数十架投石机,以为远程打击。

    常年攻城、守城,隋军的防御不可谓不严密。若是高句丽的精锐与之一战,双方可能要各显神通。但此时的高句丽复国组织人员,空有人数,但战力不足,装备也奇缺,若想打破这样的防御,那是千难万难了。

    高任男命豆方娄和温沙门分领一军,从朝鲜城的北门、东门发起攻击。他也清楚自己能依靠的,就是人数优势,所以为了攻城,也就不惜得人命了。

    小小一道壕沟,高任男自不放在眼里。

    于是高任男一声令下,大批扛着沙袋的高句丽人往隋军阵地冲去。张希康受命阵前指挥,眼看高句丽人进入射击范围,一声令下,隋军弓弩便向天抛射,宛如密雨一般。

    这些高句丽人,顶多也就是有个武器,至于盔甲,多数是没有的。于是飞矢之下,成片成片的高句丽人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这些高句丽人虽然狂热,甚至于疯狂,但也是血肉之躯,抵不住刀枪。于是整个隋军阵地前,铺满了高句丽人的尸体。

    高任男在军后看得大怒,却无可奈何。这群部下的战力,他是清楚的,原本没指望他们冲锋陷阵,但连个壕沟都填不了,还是让他愤怒。

    这时豆方娄也看出来,他们虽然人多,但再消耗下去,也会崩溃。于是劝高任男道:“不若以着甲士兵前冲掩护,再行填充壕沟。”

    高任男手上虽多是乌合之众,但也有一部分甲士。这些人都是前高句丽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新罗人也送了他们一批军械,使得高任男可以多武装一部分士兵。

    对于这些甲士,高任男可是当成宝的,平日里根本不敢消耗。他也就这些本钱,损失一点便少一点。

    不过当前形势紧迫,强攻不顺,若是就这么退了,必然士气大降,搞不好这次围攻就成了虎头蛇尾。

    “命令安集率军出击。”

    高任男又唯恐损失太大,还叮嘱安集,不要硬拼。

    安集率领两千余甲士,掩护着填壕部队,继续发起攻击。有甲胄防御,勉强可以抵达弓弩的伤害。

    眼看对方换了甲士,张希康并不慌张。

    对方虽然着甲,但机动性也大大降低。隋军有床弩和砲车,打的就是甲士。

    眼看对方冲到阵前,张希康一声令下,城前和城头上的梢炮便开始轰鸣,而城头上的弩炮、床弩也开始万箭齐发。

    果然高句丽人一路冲到了壕沟边,笨重地填起壕沟。但对面万石齐发,即使身穿重甲也没有用。

    高句丽人被巨石砸的一片人仰马翻,队形也完全混乱起来。

    高任男在阵后看得眼眶尽红,立刻便下令安集退回来,让他的宝贝疙瘩去打这种仗,他可心疼死了。

    高句丽人开始后撤。

    就在这时,隋军阵中吊桥落下,上百全副武装地重骑兵突然冲出。这些人手持重武器,从后猛攻撤退的高句丽人。

    高句丽人本以为隋军是一心死守,没提防隋军会出击,因此撤退的混乱无序,正好成了隋军追击部队的靶子。

    隋军骑兵冲了上去,连攻带砸,如砍瓜切菜一般,杀伤上百人,然后顺利撤退。

第五十八章 顺藤摸瓜

    战争这种事,兵力很重要,但战争的胜负,却从来都不仅仅是兵力来决定的。一支百人的精锐之师远胜过数万人的乌合之众。

    城坚池深,兵强粮多的朝鲜城,对于高句丽人来说,就是一颗砸不碎、嚼不烂的铁核桃,任凭他费尽心思,也难以攻破。

    不过人数这种东西,蒙骗一下外行还是可以的。

    至少城中不少大户人家看着城外的高句丽人重兵围城,有恐惧的,也有惊喜的。

    大隋覆灭高句丽,有得利的,自然也就有失利的。不过隋军的屠刀可不是吃素的,虽然隋军没有故意屠杀高句丽人,但是那些意图生乱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丢到哪个矿山干到死。

    尤其是朝鲜城,因为要作为隋军的老巢,所以多次被清洗,直到现在,能幸存的,多是一些隐藏极深的人。

    陈吉从不认为自己是个高句丽复国组织者,但旁人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陈吉的姊夫是高元之弟高修,而他本人在高句丽覆灭的时候,还冒着风险救了受伤的高任男,所以知晓这些事的人,自然地把他认为是志同道合一辈。

    陈吉心中不住抱屈,天地良心,他就是一个小人物,每天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根本不想趟浑水,这些都不是他自愿的。

    他不想像那些复国组织人员一样,脑袋也挂到城门楼子上展览啊。

    其实说陈吉是高修的小舅子,也是给陈吉脸,他的姊姊其实就是高修的一个侍妾。而高修光是侍妾就有几十个,他算哪门子小舅子。

    不过陈吉在高修面前素来乖巧,也算讨得高修喜欢。而他本人又拉大旗,做虎皮,仗着这个骗不了自己但能骗得了别人的关系,在朝鲜城做个小官,所以旁人都认为他和高修关系很紧密。

    高句丽灭亡之时,隋军入城,高句丽的一众王子皇孙,都成了阶下囚。

    当时城中混乱,很多人跟着平冈公主突围,身为高元庶子的高任男也在其中。不过高任男运气不佳,被乱军冲散落马,摔伤了腿,没有突围出去。

    当时高任男的护卫保护着他,好巧不巧就逃到了陈吉家中。幸好高任男认识陈吉,知道他是高修的小舅子,否则高任男的护卫直接就杀了他。

    祸从天降,陈吉也不敢声张。他只得小心地伺候好高任男,又帮着高任男逃出城去。

    陈吉这个人,天生有种亲和力,和高任男相处长了,高任男也很喜欢他,便请他一起跟着走。

    陈吉有家有业,如何甘心跟着高任男做个流寇,便谎称给高任男当内应,留了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高任男被隋军在单单大领里追得四处乱窜,自己都顾不上,如何顾得上陈吉,也没有派人联络。但现在高任男势大,又计划着谋取朝鲜城,便想起了陈吉,并派人去联络他。

    城中一些潜藏很深的世家大族,也把陈吉当作自己人,商量着如何打开城门,迎高胜男入城。

    陈吉根本不想参和这些事,但他根本躲不掉。

    众人正筹划着起事,这日陈吉回到家中,进入正堂,便发现有几人在房中坐着,而他的妻子儿女被绑了起来。

    其妻子儿女见到陈吉进来,本已经瑟瑟发抖的他们立刻挣扎着要起来。陈吉也是大惊失色,快步就要扑过去,却被两人上前拦住。

    “你们到底是谁!”

    众人之中为首的一人坐在桌案前,理理衣服,笑着对陈吉说道:“隋人!”

    陈吉听到这两字,如同雷震,心中大惊,他本人更是止不住地颤抖起来。他不是什么勇士,也不是什么信仰坚定的人,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此人接着说道:“你应该清楚我们为何来找你?”

    “我······”

    陈吉嗓子发干,用尽力气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上前扶住陈吉,笑着说道:“你老婆孩子的性命,全在你一人手中。”

    陈吉有些崩溃地说道:“你们到底想做什么?”

    陈吉不明白,他就想安安生生地过日子,怎么这些人就是不放过他呢。

    “你是高修的小舅子,复国社里的中坚,我们想让你做什么你不清楚?”

    又是高修的小舅子,陈吉无比痛恨自己,年轻的时候怎么这么不懂事,为了一个小官,拼命地张扬,最后让自己落到这个下场。

    “你们做的事,我们都知道,所以你把你和他们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清楚。”

    陈吉有些无奈道:“既然你们都知道,又何必问我?”

    “我们知道是我们知道,但你说得清不清楚,老不老实,完全决定了我们接下来对你的态度。”

    陈吉知道自己就是砧板上的肉,也不作抵抗。而且对方也承诺,只要他配合,事后会把他送到中原为官,不必担心报复。这让陈吉很是意动,他讨厌什么狗屁复国,讨厌高修小舅子这个身份。

    于是陈吉把这些日子众人联络他的,商量的,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其实隋军情报人员当然不知道陈吉一行人的全部事情,但陈吉是高修小舅子的事不难查,因此他属于重点监视对象。然后以他为突破口,很多事都能查到。

    陈吉主动也被动的是这群复国组织人员的核心人物,这群人的情况他大都清楚,因此高句丽人笼罩在朝鲜城的这张大网便彻底为隋军掌握了。

    陈吉供述完之后,也彻底任命了。

    当叛徒之前的挣扎最困难,但当了叛徒之后,再去做事,便不困难了。

    很快陈吉地供述,以及这群人的名单被送到房玄龄的手中。房玄龄当机立断,按图索骥,比照名单,一个一个抓人,宁抓错,不放过。

    于是这天夜里,整个朝鲜城内,灯火通明。不时地有人闯入某处府邸,接着便是哭喊、求饶与杀戮、呻吟的声音。

    到了第二天早上,城中光是抓捕、处置的便超过千人,受牵连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整个城中的大户,一夜之间少了近一半。

    城中的百姓,不知晓到底什么情况,在这个时候,更没人敢多言语。整个城池,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而北斗人员再次来见陈吉,准备实行计划的第二步。

第五十九章 开门揖盗

    一听说隋军要让他去高任男军中去诈降,陈吉第一反应便是直摇头。他本就因为这件事心悸的很,若是再去诈降,真要了他的命。

    陈吉拒绝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在房玄龄看来,想对高任男来一场关门打狗,还真的必须要用到这个陈吉。

    陈吉恋家,从他因为妻子儿女被抓起来从而乖乖倒戈便可看出,用他诈降,可以保证其不会反水。而且他还供述了复国社的名单,若是高任男知道了,能绕得了他。

    高任男素来狡黠,若不是对他有救命之恩的陈吉,旁人很难取得他的信任。至于其余被抓获的复国组织成员,或是不足以取信隋军,或是不足以取信高任男,都不可用。

    于是房玄龄让北斗人员必须说服他。

    其实对付陈吉这种人,还真用不上北斗人员使多大力气,只是对着他一番恐吓,陈吉就乖乖俯首帖耳了。

    陈吉也看出来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他落入隋人手中,逃不掉了,只求事成之后,隋人能够信守承诺,放他和家人一条生路。

    到了夜里,按照隋人的交代,他从南门城头潜下,然后顺着浿水,逆流而上,一路到达高任男的大营。

    也幸亏陈吉会水,否则北斗人员还得想其它办法。

    陈吉游了大半夜,累个半死,爬上岸来,跟个死狗一般趴在地上,几乎都不能动了。休息了好久,陈吉才一瘸一拐地前行,最后被高任男的手下发现。

    见到陈吉,高任男也是一喜。

    这两日他损失惨重,却连朝鲜城的边都没有挨上,别提多郁闷。至于派去联络城中之人的手下也是音讯全无。

    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若是再攻不下城池,他也只得倒向新罗,给新罗人当狗了。

    陈吉的到来,重新给他了希望。

    “陈吉何来?”

    “大王,我是从平壤城的南门逃出,然后从浿水之中游过来的。”

    “城中如何?”

    “隋人缺粮,城中已然大乱。隋人虽然强力镇压,但民心思慕故国,但盼望着大王能够入城。”

    高任男听了大喜。

    “你此次前来是?”

    陈吉赶忙说道:“大王,隋军兵力不足,所有的军队都集中到东、北、西三个城门。至于南门,因为他们自恃有浿水天险,所以驻军不多,而且驻军多是从城中各家出的人。今大王归来,正是复国良机,我等不愿再在隋人手下奴役,愿打开南门,迎大王入城。”

    高任男眼睛一亮,忙说道:“你们能打开南门?”

    “南门驻军不过千余人,真正的隋人更是只有四五百人。我等定计,准备明日晚上,宴请隋军南门守将,趁机将这些人全部诛杀。然后趁着隋军群龙无守,打开城门,迎大王入城。”

    “好!”

    高任男正发愁,陈吉的建议,仿佛如旱地里的雨水,沙漠中的甘泉一般,解了高任男的难处。

    高任男多疑,今日若换了旁人,自是会怀疑此事的真伪。但陈吉毕竟是他的救命恩人,天然的便有一种信任,而且陈吉来了之后,也没有说回去的事情,更是让高任男信任。

    陈吉不是不想回去,但不敢回去。隋人严令他不得提回去的事情,否则隋人会要他的命。

    到了第二日,高句丽人胡乱的攻击了一日,也没什么成果。高任男光等着今夜的偷袭,因此便对白天的攻击不怎么上心。众人也偷懒的很,上下俱是糊弄了,混了一日。

    而城头上的房玄龄见到这种情况,便知是陈吉的诈降起了作用。

    不过张希康还是觉得房玄龄如此做实在冒险,这个陈吉是是个高句丽人,着实不可信,一旦他再次反水,高句丽人将计就计,隋军就危险了。

    将此战的成败寄托在一个叛徒身上,本身就不靠谱。

    房玄龄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高任男相不相信陈吉,陈吉有没有反水,这些都有什么要在意的呢?今日只要高任男敢来,咱们就能留下他。”

    到了傍晚,高任男让众人饱餐一顿,各自休息,等到二更,高任男始调动三军,前往朝鲜城的南门。

    这一次为了突袭成功,高任男也下足了功夫,包括军中仅有的骑兵,还有步军甲士,全部带上。此番出击一共出动了不过万人,但俱是高句丽复国组织的精锐。

    高任男在浿水之上搭建了一座浮桥,为了避开隋军,众人从浮桥之上,渡河南下,然后一路往西,绕道南门之外。

    此时南门已经打开,城头之上,乃是另一个内应领袖。

    高任男见此再无怀疑,便命令部下进城。

    因为南门有浿水天险,本来桥上有一座极大的吊桥可供通行。但高句丽人包围朝鲜城后,隋军拆卸了此吊桥。眼看城门在望,但又为一水相阻隔,人马俱不能渡。

    不过高任男也有奇招。

    他命人带了数十根竹竿,横七竖八地插入水中,形成一排竹竿隔江之势。这时又命人从上游放下早就扎制好的竹筏,顺水而下,这些竹筏遇到隔江的竹竿,均被挡住。高任男又让人以麻绳相连,形成浮桥。

    人马踩着这浮桥,便顺利登上了南门外的岸上。

    高任男亲自渡河,冲在最前面,他要亲自享受这收复故都的荣耀。

    很快大批的高句丽人渡河,高任男骑在马上,带着人进入城中。

    不知为何,城门洞子里没有灯,四下一片漆黑,根本看不到路。众人从城门洞子里走出,却见四下寂静无声。

    高任男有些狐疑,让人打起灯笼,又派人登上城墙,查探个究竟。

    就在他们打起灯笼的一瞬,仿佛是一个信号一般。忽然不知何处,一声利箭“呼啸”的声音飞过,直奔着高任男的面门而来。

    高任男避无可避,弓箭从眉心处射中,穿透颅骨,刺入脑中。

    高任男甚至来不及呼喊一声,便摔落下马,死的不能再死了。

    这时四面突然火光大亮,城头尽是竖起隋军大旗。

    对面街道口,一员战将收起自己的长弓挂到马前,然后抽出腰间的马刀,大声喊道:“杀!”

第六十章 天亮了

    高句丽人的下场在高任男决定偷袭朝鲜城之时便注定了。而往日素来惜命的高任男今天竟然又抽疯身先士卒,被隋军一箭射死,更是直接加快了高句丽人的覆灭。

    中了埋伏的高句丽人,拼命往城外逃,但来时容易,去时难了。浮桥本就是临时扎制的,根本不稳当,众人拼命抢着渡河,自然是挤得人仰马翻。

    很多人在夺路的过程中落水,直接淹死在水中。

    在城中的房玄龄见高句丽人一窝蜂地往城外拥,也不急切,只命张希康率领重步兵从各面缓缓往上压,务必不要留贼匪冲破围挡,进入城中。

    至于往外逃的高句丽人,他巴不得所有人都落水淹死。

    这群高句丽人,眼看抢不得道路,竟然有人直接跳到河中,也不管自己会不会水。一个一个如下饺子一般的,但这群人都披着数十斤的甲胄,到了水中根本挣脱不得。往日救命的东西,现在全成了要命的玩意。

    跳河逃命的这群人,多数人都死在了泅渡的路上。

    就在这时,在朝鲜城西面,浿水的下游,冲出了几艘巨大的战舰。这些战舰正是之前浿水河口之战,隋军幸存的战舰。

    之前房玄龄命他们不放在朝鲜城西侧,是为了防备百济人的水师逆流而上。

    这些战舰,都是海船,体型巨大,战斗力极强。其全速前进,虽然只是逆水,但仍旧速度惊人。

    河水在战船两侧被分开,呼啸的战船狠狠地撞到了高句丽人的浮桥之上。

    不过只是重重一击,那本就弱不禁风的浮桥,便四分五裂。桥上的高句丽人望着从他们头皮之上碾过的巨舰,心中充满了绝望。

    突然冲出的战船撞断了浮桥,也断了高句丽人逃生的希望。还在河北岸的高句丽人士兵,纷纷丢下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向隋军请降。

    而更多的,是河面上的高句丽人,密密麻麻的,让人看了都头皮发麻。

    河南岸的士兵似乎是逃过一劫,侥幸登岸的士兵,纷纷丢下武备,脱去战甲,以求得加快逃命的速度,多争取一份生机。

    但是他们不知道,希望之后的绝望,比没有希望更可怕。

    黄明离自带方撤退之后,便往朝鲜城赶。只是他到了朝鲜城下,没想到出得来,进不去了。

    整个朝鲜城为壕沟重重包围,壕沟又连着浿水,吊桥在高句丽人的监视下没法放下,总不能让黄明离一众飞入城去。

    眼看高句丽人面对坚城,束手无策,他也松了口气,于是率军在朝鲜城南埋伏,等待机会。

    房玄龄此时并不知晓黄明离在附近,因此定计破敌,也只是以破为主。但黄明离意外地出现在出现在战场之外,这破敌就成了歼敌。

    黄明离听到斥候回报有高句丽人向南门进发,立刻觉得此事不寻常,于是率兵从外围靠近高句丽人,半包围了对方。

    高句丽人进城,黄明离并没有急着出击,而高句丽人溃逃,正好方便黄明离痛打落水狗了。

    夜色下的隋骑,仿佛潜藏已久的恶犬,在夜幕的笼罩下,张开嗜人的獠牙。

    以为劫后余生的高句丽人,尚未脱困,迎面便撞上隋军杀戮的屠刀,这种恐惧、绝望是无法言表的。

    在浿水南岸的河岸上,隋军不停地挥舞着屠杀,一个个斩下惊魂未定的脑袋。整个战场之上,哀嚎、呻吟、求饶之声,不绝入耳。

    而隋军的心仿佛如磐石一般,丝毫不为所动。

    最后在血与火的交融中,所有的高句丽人尽为隋军所诛杀。数千具尸体横七竖八地排在河岸上,整个海岸都为鲜血所染红,献血顺着流入浿水,河水变成了赤红色。

    黄明离望着遍地的尸体,无悲无喜。

    本来他不需要将这群人斩尽杀绝的,隋军也没有屠杀俘虏的习惯。但现在整个情况,隋军无暇也无处安置这些俘虏,若将其带入城中,恐生祸患,所以就地处理就成了最合适的办法。

    而且屠杀这种事虽然不祥,甚至有伤天和,但对内却可以激励士气,对外可震慑人心。在隋军屡屡败退,已经被逼到家门口的时候,可以最快的稳定局面。

    所以这些高句丽人,也就只得做刀下亡魂。

    黄明离麾下战罢,城头上张希康高声喊道:“可是将军?”

    “是我!”

    张希康闻之大喜,三军将士也高声欢呼。只是浿水南岸浮桥被毁,原有吊桥也拆了,黄明离这群人自没法回城。

    黄明离乃高声询问城中情况,张希康答道:“房太守见贼军中计,乃命郭将军率军出城,反袭高句丽人的大营。”

    黄明离听了,也不入城,而是让水师在浿水之上,就地架设浮桥,他要尽快赶往战场,省得跑了高句丽人,他还不知道高句丽人的统帅高任男已经被隋军诛杀了。

    房玄龄定计破贼,便猜测高任男会遣精锐来破城。那样高句丽人在军营中的军队虽多,怕也只剩下一群乌合之众。

    于是房玄龄乃命令郭恩一率领八千精锐在东门待命。若是南门的伏击失败,众人便支援南门;若是得胜,这群人便去抄高任男的老巢。

    隋军果然得胜,于是房玄龄乃命令郭恩一出击。

    八千虎贲,如猛虎下山一般,奔腾而去。高句丽人留在大营中的一群乌合之众,既无组织,又无装备,面对隋军,自是一触即溃。

    ······

    黄明离赶到战场之时,整个战斗已经快到尾声,战场之上,到处都是俘虏,人山人海,看起来比隋军都多。

    此时房玄龄听闻黄明离返回,骑着马从城门而出,远远见到黄明离的身影,便大声喊道:“是五将军?”

    黄明离也打马过来,高声说道:“玄龄,辛苦了!”

    “五将军,带方诸县如何?”

    黄明离“哈哈”大笑,指着一旁侍卫马前的脑袋说道:“此乃百济军主帅岐味的脑袋,带水两岸的百济军,已不复存在矣。”

    房玄龄闻言大喜。

    此时太阳初升,东方天空出现一圈红晕。

    房玄龄望着东方天空,忍不住说道:“将军,天亮了!”

第六十一章 制海权

    右侯卫自三月十三日从旅顺港出发,蔡知运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这次出征的行程是如此的波折。

    浿水河口几乎是在旅顺港的正东。从旅顺港出发,绕过辽东半岛最南端,一直往东,几乎不需要校正方向,便能顺利到达浿水河口,直线距离差不多七百多里。

    因为大隋多次从海上攻击高句丽,且黄明远之后又构建了高句丽、辽东、东莱、天津的四角航线运输,所以海上交通极其发达。小小的北东海,几乎如自己的内湖一般熟悉,船只也不像之前那般只得沿海岸线前进了。

    但蔡知运没有料到,他们出发之后不久,海上起了大风,他们东进的方向受到影响。

    其实这个时节,是不多见大风天气的。而且渤海、黄海等地,数面被陆地包围,受太平洋洋流的影响也小。

    所以蔡知运这一行,遇上极端天气,只能算他们运气不好。

    为了避开风暴区域,辽东水师第二分编队统帅虎牙郎将刘志周只得建议蔡知运,向南绕开风暴区域,虽然多走一点路,但更加安全。

    对于大海,众人虽然熟悉,但也未知和恐惧,没人愿意穿越风暴区。

    于是大军向南折道,走了两日,绕过起风的区域。船队正准备往北,海上又起了大雾。这个时代,隋军船队各船之上都有指南针指路,但大雾天气,船只行进过程中,极其容易掉队和发生碰撞。

    虽然已经偏航,但蔡知运只不会为了校正航线,就把数万将士带上险境。再说这一次支援乐浪郡,本就没有要求一定在那登陆,既然朝鲜城去不了了,便择合适的地方登陆。乐浪郡西海岸,倒是良港无数。

    就是后世的万吨游轮,长期乘坐都不舒服,更何况是这个年代的海船。三军要想保持战斗力,还是要尽早登岸。

    众人一路直行到鹄岛(今韩国白翎岛)。

    鹄岛位于甕迁半岛以东,是乐浪半岛西翼的海上要冲。大隋覆灭高句丽之后,在此设置还是巡检司,以为海防警备之地。

    不过因为隋军的疏忽,浿水河口之战中,隋军并未发现偷袭的百济水师。

    船队临时在鹄岛靠岸,蔡知运本准备直接前往海冥港登陆,但经当地驻军告知,才知道整个乐浪郡的情况已经糜烂。百济人突袭浿水河口,驻扎在占蝉港的隋军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现在整个乐浪郡近海已经完全为百济人所控制。

    众人听闻此事,也是面面相觑,这么多年,大隋水师还是第一次在双方正面硬战中大败的。

    蔡知运这时心中才后怕不已,他后知后觉地跨海而来,数万将士只有三千水师护送,一旦在海上遇到百济水师主力,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虽然蔡知运所部三万多人,可水师和水师护送的陆兵,这完全是两码事。

    此时摆在右侯卫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该怎么办。

    浿水河口肯定去不了,海冥港也去不了,此行整个队伍根本没有了目的地。似乎现在右侯卫只剩下了撤退一条路。

    不过往哪里撤也是争议。

    当前最安全的选择是直接西返,从鹄岛一路往东,返回东莱。百济水师虽然强大,但也只能在近海巡逻,乐浪半岛以西的深海,他们还约束不得。

    另一条便是向北前往泊灼城,从泊灼城转陆路前往朝鲜城。若是运气好的话,甚至有可能在萨水河口登陆。

    但这一条要横穿整个乐浪郡西海岸,一旦再次遭遇百济水师,后果不堪设想。

    虽说直接西返是最好的选择,可就这么退了也不行,他们是来支援乐浪郡的,就这么灰溜溜地撤退了,那算什么。再说现在乐浪郡形势严峻,正指望他们的救援,一旦他们撤了,乐浪怎么办。

    众人皆是发愁。

    若是在陆地上,千难万险他们也不畏惧,当初从萨水之畔,千军万马之中他们都杀出去了,更何况是小小的百济人,但现在是在海上,他们有力使不出。

    “退是一定不能退的,百济人既然给咱们来了一个敌后登陆,咱们也能给他们来一个敌后登陆。”

    蔡知运望着这深蓝色的大海,第一次感受到这海权竟然是如此的重要。若是不能控制海权,任凭你有千军万马,连家门口都出不了。

    从鹄岛往南,沿途可登陆的地方的确是不知道有多少,但近海之地,都在百济人控制之下。且沿途海港,多有坚城拱卫。

    隋军即使能突破百济人的封锁,成功登岸,但若是面对坚城,不能克之。而闻询赶来的百济水师再从后击之,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隋军在无法控制海路的情况下,将失去后勤补给。

    从没有人能够在丧失海权的情况下,还能进行海上登陆的。若有人这么做,那他一定是疯了。

    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着实让人为难。

    此时鹄岛也不是个善地,百济水师随时可能发现他们的踪迹,容不得他们犹豫。

    这时刘志周便言道:“百济人海防线有上千里,此时为了全力与我作战,恐怕是将全部的力量都调集到北方,其南方必然空虚。我军若是从南方择地登陆,则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蔡知运有些兴趣,便问道:“那补给怎么办?”

    “在百济东南方向,有一个大岛,其岛得有十几万顷。岛上有国名聃牟罗国,国中有人口近万户。我们可直接前往聃牟罗岛,然后以此岛为根据地,攻打百济东南。”

    蔡知运听到此言,眼前一亮,便又问道:“那我军怎么躲过百济水师呢?”

    “我军从深海走,则百济人必然发现不了。”

    听闻要走深海,蔡知运犹豫了一下,再问道:“能行吗?”

    刘志周乃说道:“我之前奉卫公命沿着乐浪郡和百济西海岸制作海图,到达过聃牟罗岛,从海上走,差不多有千余里,路线肯定没问题,咱们的补给也够。只是后续之事,我不敢保证。孤军深入,又是在海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蔡知运此时却是目光坚定,对众人说道:“既然别无它法,那就去聃牟罗岛。”

第六十二章 聃牟罗国

    或许像夏洛一样坐着游艇,搂着模特,你会感受到大海的美好和惬意,但这种时刻绝对不包括你乘坐在拥挤的运兵船上,没日没夜地航行在除了蓝天、海水什么也看不到的远海之中。

    本以为几日的航程,因为临时变道,忽然变得漫长而不可知起来。

    长年生活在北地的健儿,待在船上,别提多难受。一个个随着摇晃的大船,仿佛天旋地转一般,只把胆汁都吐光了。

    也不知道行了多久,行了多远,众人终于看到久违的陆地。

    蔡知运也没想到这一路会这么漫长,不是百济是个蕞尔小国,这海岸线如何这么长。他也是第一次如此长途行船,心中焦急难耐,又担心海上不安稳,只是他身为军中主帅,不敢有丝毫的忧意,以恐动乱军心。今日终于要登陆,才让他放下心里。

    果然如刘志周说的那样,这个岛真大。

    众人沿着岛的北岸一路向东,寻得了一处良港,于是蔡知运当即下令,众人登岸。

    直到双脚再一次踩到陆上,众人才感受到久违的充实感。

    蔡知运知道部下此次行船疲惫不堪,战力十成发挥不出三成,于是命人就地驻扎,同时命令长史唐文晖和刘志周一起,前往这个什么聃牟罗国出使。

    唐文晖一开始还不清楚这个聃牟罗国是个什么国家,待看到其国人身材短小、髡头如鲜卑,忽然想到这不就是史书记载的“州胡人”。

    人类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恐惧。可当这种未知的东西变成了已知的旧事物,他们心中立刻便占据了制高点。

    华夏之下,皆是诸夷。

    如果说大隋对于聃牟罗国是好奇,而聃牟罗国对于大隋就是恐惧了。

    聃牟罗国偏居一隅之地,因为着实土地贫瘠,周边的百济、新罗和倭国,对他们都没有什么野心,因此聃牟罗国才可以存在至今。

    聃牟罗国极其贫困,连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老百姓平日里穿着野猪皮做的衣服,夏天住在皮革做的房子,冬天就住在土穴之中。让唐文晖等人吃惊的是,这个国家种地竟然不会用耕牛,而是用木齿杷土。说是一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落后的原始部落,与野人无疑。

    唐文晖等人很快对此地失去兴趣,这个地方土地太贫瘠了,不值得大隋为其耗费力气。

    聃牟罗国国王姓儒李,是个老头。

    其国人见到唐文晖一行,皆是心存畏惧,面有恐色。倒是其国王或许经过一些世面,虽然脸色抑制不住的担忧,但也没敢动武,而是开门迎客,接见唐文晖等人。

    待听到唐文晖他们是从中原天朝上国来的人,聃牟罗国王更是抑制不住的害怕。聃牟罗国是百济的属国,平日里在百济、新罗、倭国之间周旋,已经很困难了。现在再来了一个天朝上国,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唐文晖虽然见对方一副紧防着他们的小家子气,但还是告知他们,他们一行只是意外来到岛上,用不了多久便会离开,希望聃牟罗国上下不要担心。

    聃牟罗国王也不敢得罪天朝上国的人,于是便允许他们在岛上暂住。

    唐文晖眼看其国这个样子,谨慎小心,又贫困荒蛮,知道没法从他们这里获取什么帮助,便准备离开。

    这时刘志周悄悄拉了他袖子一样,示意他暂时留在聃牟罗人中。唐文晖虽不解其意,但又请求聃牟罗国王让他们在部落中暂居两日。

    聃牟罗国王有些担心,他已经允了这些人待在岛上,怎么他们又要留在部落中。

    唐文晖一行不过百人,但各个手持利器,寒光凛凛,让人心惊。聃牟罗国王不敢拒绝,也只得同意。

    与聃牟罗国王分开之后,唐文晖便问刘志周要为何留下。

    刘志周乃言道:“聃牟罗国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平日里的确没人在意这里。但现在我军远征百济,这里就是咱们的根据地,必须要经营妥善。而且我军本准备前往朝鲜城,故携带了不过两月的粮食,现在已经在海上消耗一部分。但我军偏航南下,还不知道此战要打到何时,后勤补给更是不知该怎么获取。此岛虽然贫瘠,国家穷困,但至少也养活了三四万人,总能给咱们提供一些支持。”

    唐文晖点点头,似乎是同意了刘志周的说法。

    但刘志周没说的是,他见这群人眼中有畏惧,也有恐惧和仇恨,或许是担心他们会夺了他们的土地。他们待在其部落里,若是有人趁乱对他们动手,他们就有了对聃牟罗国动手的理由。

    果如刘志周所料,聃牟罗国人对大隋极其恐惧。

    聃牟罗国人久不与外界相交,自然不知外界之大,而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隋这种庞然大物,是他们天然的威胁。所以眼看有隋使前来,他们先是恐惧,恐惧之后,便是想着守住他们的秘密。

    《庄子》中有个故事讲: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大体说得便是聃牟罗国人。

    唐文晖他们离开之后,聃牟罗国王便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突然出现的隋人。

    这时便有人建议,反正没人知道有隋使来了聃牟罗国,不若趁着他们不备,将其诛杀,毁尸灭迹,便再也无人知晓聃牟罗国了。

    刚开始大家还各有争议,但很快众人便赞同了这个建议。

    再说隋人即使不要他们的土地,或许也让他们朝贡。他们现在光是朝贡百济人,就耗光了国家,再加上一个大隋,国家就要亡了。

    聃牟罗国王见识多,知道中原上国之大,一开始根本不敢动手。直到众人皆言杀了一群使者,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让人发现,他才同意此事。

    于是到了晚上,聃牟罗国王便调动军队,包围了隋使的驻地,准备放火将隋使烧死。

    刘志周早有防备,放火的人一动手,便被他们捉获。

    这时刘志周让人点起烽火,呼叫援军。而他们则持刀列阵,以对聃牟罗人,聃牟罗人虽多,但他们持刃穿甲,又早有防备,因此并不畏惧对方。

    而来袭杀他们的聃牟罗人则是满脸的恐惧,隋人的强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很快烽火燃起,染红了整个部落的天空。

    聃牟罗国王见状,颤抖地跪在地上,大祸要降临了。

第六十三章 直逼腹心

    蔡知运也没想到唐文晖、刘志周不过是作为使节出使聃牟罗国,怎么还点起了求救信号。不过烽火既起,意味着战争打响,不管什么原因,先要抢占有利局势。

    于是蔡知运命令焦方杰和罗艺二人分两路向聃牟罗国都进发。

    右侯卫将士虽然登岸之时,疲惫不堪,不少人更是上吐下泻,吐得厉害。但毕竟都是精锐出身,很多人缓了一天,精力也恢复了不少。

    于是人马嘶鸣,刀剑出鞘。隋军一路呼啸着杀了过去。

    聃牟罗国土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隋一个大县的面积。其人口有**千户,总人数加起来和隋军数量差不多。

    且聃牟罗国土地贫瘠,石多、风多、女人多,可战的青壮不过数千人,如何是武装到牙齿的隋军的对手。

    实际上聃牟罗国连个城池都没有,一个土墙围拢的寨子,便也叫城池了,在隋军眼中,连大隋的乡村都不如。

    隋军一鼓作气,冲破土墙,包围了整个寨子,有抵抗者,尽为隋军所杀。于是自聃牟罗国王以下,百姓俱为隋军所俘,聃牟罗灭亡。

    战后蔡知运赶到寨子里,望着其寨子的破烂不堪,也是有些吃惊。寨子里除了一座正儿八经的房子,其余都是低矮的土穴,老百姓衣不遮体,面黄肌瘦,眼神空洞,脸上惊恐。这如何像是一个国家?野人也不过如此。

    这时唐文晖来到蔡知运跟前,汇报聃牟罗国的情况和发生的事情。

    听说这里是州胡国,他也一愣。州胡国他是知道的,毕竟那是史书里的文字,只是这样的一群野人,无论如何也没法和州胡国联系起来。

    不过听到这群人意图袭杀唐文晖一行,蔡知运也是神色凌厉。不管什么豺狼虎豹,胆敢对大隋不轨,都没有好下场。

    至于之前对他们的同情,因为他们的恶行,早就烟消云散。

    所以这一次破城,蔡知运就当灭其国了。

    不过既灭了聃牟罗国,怎么处置这个岛便成了问题。虽说他们马上就要在百济登陆,但作为后勤基地,总得弄得安稳。而且若是在百济攻击不顺,他们还有可能退回来固守岛屿。

    唐文晖更是认为,要长期占据此地。从聃牟罗岛,往北是百济,往东北是新罗,往东是倭国。占领此地,便可随时威胁百济、新罗、倭国腹地,处于优势地位。

    蔡知运也深以为然。

    这时刘志周建议,既然是岛屿,他率水师沿岛环游一周,摸清岛的情况。

    蔡知运允之,同时又命焦方杰和罗艺二人分道向东西进军,搜寻岛内情况和百姓,同时搜寻粮食,彻底掌控此岛。

    至于原聃牟罗国的官吏和百姓,从国王以下,宗室全部处死。

    而普通百姓,百户分为一队,从文武官员之中,挑选一批愿意听从隋军命令的,任命为百姓的队正。

    至于普通百姓,所有人为隋军做工,而队正负责监督。

    对于聃牟罗国百姓,蔡知运很难将他们当做人对待,文明对文明,自有他的蔑视性,即使你在自己文明中是一个好人。譬如一般人都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动物的文明,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所处文明社会的道德。

    所以聃牟罗国的百姓,此时已经成了隋军的奴隶。

    隋军不杀俘,但喜欢制造奴隶,且对待奴隶很苛刻。黄明远时代,从南到北,各处工地、矿场,不知道死了多少奴隶。

    一人犯错,所有人受处罚;一人干不完活,所有人饿肚子······文明教会了人们理性和智慧,然后那些自以为上等文明的人用理性和智慧去奴役旁人。

    黄明远是俗人,他没法改变国内蓄奴的习惯,所以只得以战俘为奴,减轻国内的压力。

    聃牟罗国中的百姓,或许大部分会死在被隋军奴役的路上,少部分人学得隋人文明,融入隋人之中。

    这些人中,最幸运的会是十三到三十五岁的女性,隋军尤其是品级不够的隋军,是没有资格娶汉人女子为妾的,但胡女则全不忌,不管对方是什么品种。

    为了增加人口,黄明远费劲心思。而在这个父系时代,你就是娶一个昆仑奴,生的孩子也是汉人。

    隋军在聃牟罗岛上来了一个大扫荡,不光是人,连动物都遭了殃,隋军必须积攒粮食,所以动物也就成了最好的肉类补充。

    岛上的百姓多聚居在一处,其它地方并没有多少。不过隋军人力缺的很,基本上也没人幸免。

    为了方便船只进出,蔡知运命令奴隶们在他们登陆的地方修建一个港口。而在现在他们所居的寨子处,之后还会建一个城池。

    不管怎么样,整个聃牟罗岛,将会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月十二日,也就是隋军从旅顺港出兵满一个月的时候,蔡知运亲率右侯卫主力从定夷岛出发,直扑高句丽。

    蔡知运嫌聃牟罗岛不好听,便改为定夷岛。取平定海疆,威震蛮夷之意。

    要威震的蛮夷是百济人、新罗人、倭人,至于原来的聃牟罗人,只能算野人吧。

    从定夷岛往北,穿过一些沿海群岛,便是百济南方(方为百济行政单位,百济有五方)。百济南部地区,多是丘陵之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驻军也少。

    隋军一路向北,几乎没有阻拦。

    于是隋军直插南方方城的久知下城(今韩国光州市)。

    这时候百济南方的官吏才终于慌乱。但百济为了攻打乐浪,精锐尽抽调一空,整个南方,哪有能阻挡的军队。

    南方令闵忠率领人马在荣山江一带率军阻击隋军,但其部兵马羸弱,面对隋军精锐,无异于飞蛾扑火,于是在荣山江以南,百济军尽为隋军所歼灭。

    隋军又马不停蹄,一路向北,攻克久知下城,兵锋直指整个百济中部。而百济国王扶余璋还正因为连战连胜,占领带水流域而欣喜,听闻噩耗,如雷霆震动,霹雳声碎,久久愕然,难以平复。

    而此消息也瞒不过百济各地,听闻隋军从南线横扫各地,百济国内,一时哗然。

第六十四章 鸭渌生乱

    到了四月中旬,位于朝鲜城的黄明离一直翘首以盼的辽东援军终于到了,但根本不是主力大军,而是只有蒙陈其率领的一万人马,颇有种让人大失所望的感觉。

    自战争打起,向辽东求援以来,一个多月的时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就这么点救兵。

    蒙陈其告诉黄明离,的确不只一万人,实际上有三万援兵,但另外两万人马直接被王伏宝统帅救援临屯、沧海两军去了,剩下的一万被他带到了朝鲜城。

    黄明离倒也理解兄长如此安排。

    新罗人虽然一支部队顿兵獐塞,直逼朝鲜城,但主力军队却是主攻临屯军。此时李进已经放弃不而城,退守车破岭和天达山。

    临屯战场,情况比朝鲜战场更严峻。

    这些日子,黄明离对援军是朝思暮想,但援军却是苦侯不至。毕竟乐浪战场上军情似火,军情更是瞬息万变,每耽搁一刻,便多了一分变数。

    对于右侯卫,黄明离已经不指望了。

    右侯卫从海上失踪的消息,已经传到朝鲜城。蔡知运率领的右侯卫在三月中旬从旅顺港出发,再是耽搁,一个月的时间,朝鲜城也该到了。而此时不到,唯一的原因便是这支部队在海上出事了。

    他尽力派人调查此事,也没有听说百济人在海战中消灭了大股隋军,但就是找不到他们。黄明离猜测他们可能是遭遇了海难,否则数万人马,如何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体。

    实际上远在辽东的黄明祯也担心乐浪战场的情况,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到朝鲜城,但辽东的形势也很严峻,他根本脱不开身。

    渊氏家族覆灭之后,其旧部的反抗力量,一直由其庶子渊什弥统帅,活动在太白山和鸭渌水上游。

    高句丽东北一带,地形崎岖,民族情况复杂,大隋对其控制力很弱。

    而渊什弥为人足智多谋,能与士兵同甘共苦,颇有威信。他联合当地一些靺鞨人,又四处招揽渊太祚的旧部和高句丽复国组织力量,聚拢了一大批人。

    金白净组织各路势力围攻大隋,自然便想到了渊什弥。于是派人前往渊什弥处联络,商议共同出兵之事。

    渊什弥虽是渊太祚的儿子,但因为庶子身份,从小不受父亲喜爱,又受到兄弟的打压,全靠坚强的意志与超人的智慧生存下来。他很清楚金白净没安好心,就是让他消耗实力,拦截隋军,以帮助新罗人击败隋军。

    但渊什弥也很清楚,他没有选择,若是新罗人败了,再无人能挑战隋军,他们怕要被隋军一个一个清理掉。

    而且新罗牵制了隋军部分精力,正是隋军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对隋人动手,如何还能有机会。

    火中取栗,也得火中有栗才行啊。

    于是渊什弥答应了新罗人的联盟请求,并趁机向新罗人索要了大批物资。渊什弥部长期在山沟沟里混迹,让隋军赶的跟兔子一样,各种物资稀缺。

    原来的高句丽海岸线绵长,渊什弥和新罗人通过海东之地就能联系。

    三月中旬,渊什弥联合高句丽旧将所夫孙、靺鞨白山部叛军首领乞四比兔、栗末部残部首领乞乞奥娄、黑水部首领黑水羽等人,起兵抗隋。

    众人共推渊什弥为首领,占领了鸭渌城(今吉林市临江市)。

    当时黄明祯正在征调军队,准备救援乐浪郡。但渊什弥的叛乱,立刻便影响了整个辽东的局势,打乱了他的安排。

    黄明祯急命吕会彦和高元备二人率军进剿,但渊什弥的叛乱如火星一般,一点就着,并迅速形成烽火燎原之势。

    渊什弥的叛军很快达到三万人的规模。

    之前大隋击败靺鞨人,又把靺鞨人带到中原打仗,虽说是临时抽调,但各部落就那么点人,可谓伤筋动骨。

    而且隋军还大力北拓,严重威胁了各部的生存。各部明着不敢造反,但背地里却是想尽办法帮着渊什弥制造混乱。

    这个时候,为了利益,谁也不记得靺鞨人与高句丽人的仇恨了,至于之前打生打死更是像没有的事。

    尤其是白山部,虽说是靺鞨人一部,但因为投降高句丽人早,其实也算高句丽人的别部,上下已经高句丽化。

    之前白山部跟着栗末部攻打大隋,虽说首领石鲁临阵反水,侥幸活命,但其回到部落之后,影响力大降。于是族中实力派乞四比兔趁机诛杀石鲁,自为首领。大隋当然不同意,乃称其为叛军,又新立一人为酋长。这乞四比兔也就铁了心跟着渊什弥造反了。

    所以渊什弥这场叛乱,与其说是高句丽复国组织阴谋复国,倒不如说是隋军占领辽东,侵犯了当地人的利益,靺鞨人、高句丽人联合起来向隋军报复。

    渊什弥占领鸭渌水之后,沿着鸭渌水南下,直逼长白城。高元备因为平乱和开拓,手中万余军队分置数部,实力不足。双方战于长川(今吉林省集安市黄柏乡长川村),高元备不敌,乃退守白山城。

    长川一战,隋军失利,整个辽东东北方向的局势立刻崩坏。

    鸭渌水和太白山一带,先后有多次叛乱,隋军对此控制力极低。一旦让叛军掀起了席卷之势,半个辽东就要丢了。

    这时候黄明祯自然不能出兵乐浪。

    相比较乐浪半岛,肯定是辽东更为重要。为了平乱,他不得不率领先期集中的两万人马,赶赴白山城支援。

    从沈阳城到白山城,一场新的血战不得再次拉起。

    ······

    虽然鸭渌水战场形势紧迫,黄明祯还是将剩余三万人派往朝鲜战场。本来指望这三万人和右侯卫,能够击破残贼,谁料到右侯卫又在海上失踪,找不到踪迹。

    若不是黄明离主动出击,击破岐味所部,房玄龄又巧施妙计,大破高任男。整个乐浪郡、辽东,怕是要彻底崩溃了。

    房玄龄看着地图,低声念叨:“新罗、百济、报德国、高任男、渊什弥,仿佛有一支无形的手在操纵着一切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