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章 底定大局(下)

    王孝临走了之后,允忠思虑再三,不等天亮,便去见了倭军统帅境部臣。百济人和倭人加起来不到新罗人的一半,本就实力相差悬殊,他若是想反水成功,必须得获得境部臣的支持。

    其实境部臣也后悔没劝阻推古天皇,最后蹚了这股浑水。虽说倭国和百济关系亲密,可说到底这也是乐浪半岛诸国的斗争,跟他们倭国有什么关系。

    允忠来见境部臣,告知了他百济投降大隋的事情,并请求他跟自己一同对付新罗。境部臣略一思索,便同意了允忠的请求。

    在境部臣看来,此次帮着隋军打新罗人,能够缓解与大隋紧张的关系。

    自来到乐浪半岛以来,境部臣终于认知到大隋的强大,更为自己的无知而恐惧,唯恐因为支援百济一事而引得大隋入侵。虽大隋和倭国相隔大海,但他也没信心能挡住隋军。

    现在和百济人一起归顺大隋,至少国中危机倒是消失了。而且倭国和新罗关系也不睦,打击新罗对倭国也是好事。

    到了第二日,倭军和百济军一如既往地蚁附攻城。不过今日不同往日,这一次他们态度很是积极,一开战便高呼着口号冲向了隋军的城墙。然后双方鏖战,烽烟四起,整个城墙之上都是喊杀之声。

    也不知道战了多久,百济军力竭,又“呼啦啦”地退了下来。之后连续数次冲锋,百济军始终未能功上城头,直到傍晚,才结束了一日的战斗。

    今日的战斗百济人出了老大力,虽然没什么战果,但允忠上报伤亡八百余人。这么大的伤亡,金龙春也就没好再说什么,反而好言抚慰了允忠一番。

    虽然一直逼迫百济人,但金龙春也怕真把百济人给逼急了,生出乱子来。

    允忠在新罗营中,不悲不喜。但离开新罗大营,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其实今日一战,看似声势浩大,其实是雷声大、雨点小。双方有模有样地打了一场,似乎伤亡很大,都成尸山血海,其实都是唬人的。

    隋军和百济军跟演戏一般,就在新罗人面前上演了一场大戏。

    之后数日,百济人和隋军仿佛有了默契,每日都是鼓声瞧得震天响,烟尘弄得弥漫不散,但真正的战斗情况,新罗人根本不清楚。

    其实金龙春不是没感觉蹊跷,毕竟这个几日允忠态度出奇的好,攻城的时候,一改往日拖拉的样子。

    但这几日允忠的态度怎么这么端正,他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又总不能质疑百济军为何用心,只得暗暗让人观察,却没法言语。

    后来连续观察几日,金龙春始终没发现什么异常,也只得认为自己是多心了。

    隋军与百济军演了五六日戏,到了五月二十七日夜里,在允忠的翘首以盼中,王孝临终于再次来到允忠的军营,并捎来了隋军的命令。

    隋军命令允忠率领百济军于明日三更突袭新罗大营,而隋军会从东面、北面两路夹攻,双方合围新罗人于朝鲜城下。

    允忠看了一下命令,便觉得不对劲。

    不是百济军配合隋军合围新罗人吗,怎么成了百济军打主力了?

    按照隋军的安排,他们和倭人将打前阵,负责消耗和牵制新罗人,而隋军在后面捡桃子。新罗人实力强悍,且比他们多出一倍,与他们硬拼,其伤亡必定不会太小。

    于是允忠提出,百济军先发起攻击,若隋军不至,他们恐陷入苦战。是不是由隋军先发起攻击,百济军再从后方突袭新罗人。

    允忠并不相信隋军。

    王孝临一听,不由得苦笑道:“允忠将军,你以为隋人看不到你的担忧。但你觉得,让隋军配合百济军的偷袭,能成吗?

    你都说了,主攻的军队必然会伤亡巨大,甚至陷入苦战。他们怎么会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一仗,我军就是隋军用来对付新罗人的消耗品。”

    允忠愤然道:“那隋军把我们当什么了?”

    王孝临无奈地摇了摇头,允忠都是一军主帅,还是这么幼稚。

    “允忠将军,我们和隋军不是盟友,只是属国,没有资格和人家谈条件。今日隋军下达了命令,就这些,我们敢不听命吗?”

    “唉!”允忠听了,狠狠地锤了一下桌案,“真他娘的憋屈。”

    虽然不忿,但允忠也明白形势不由人,只得默认了这个部署。

    ······

    一直到了第二日,允忠精神都有些恍惚,直到下午才醒悟过来。这一仗虽然环境恶劣,但必须得胜,他败不起。

    于是允忠立刻召集心腹将领,筹划对新罗反戈一击的部署。

    虽说双方离得很近,反戈的成功率也很高,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动员、组织再到具体的进攻布置,都是一件很复杂、缜密的事情。

    首先便是怎么消耗新罗人,而提升自己的战力。

    今夜要突袭新罗人,那百济三军就不能太疲惫。若是连续攻城一日,疲惫不堪,恐怕到了晚上,也没法出击了。当然拒绝攻城也是不合适的,都已经伪装了这么久,允忠可不想因此让金龙春怀疑。

    这时军中达率黑齿德建议,可假使军中士兵以攻城之苦作乱,到时百济军便有理由推脱攻城了。而且因为军中生乱,军心不稳,新罗人也会因此对百济军放松戒备。

    允忠依黑齿德之计行之,命人以新罗人不公为由,故意在军中生事。果然对新罗人不满的百济士兵立刻又冒出头来,这些人有真有假的配合,甚至一度发展到作乱的样子。

    而允忠则率部强力镇压,作出一副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安定三军的样子。

    不过因为军中生乱,原本计划的攻城之任,百济人就做不得了。允忠不得不因此向金龙春致歉,请求休整两日,安定了军心,再行攻城。

    金龙春也知道对于百济人,要有张有弛,不得将百济人逼得太紧了,省得引起更大的乱子。真要是百济人大规模生乱,则得不偿失了。攻城这么多日,也应该到了百济人的极限,于是他便同意了允忠的请求。

第八十一章 反戈一击(上)

    不过金龙春本计划连续攻打朝鲜城,不给隋军喘息的机会,利用兵力优势,活活耗死隋军。现在百济人不上,新罗人就得自己补上。

    若是给隋军休整一日的机会,不知道又得多耗费多少力气。

    于是金龙春命令副将金舒玄率军出击,带着新罗军和报德军填补百济人的空缺。

    这些日子新罗人都是捡轻松的战斗打,等到隋军和百济军、高句丽人甚至是报德军消耗疲惫了,才趁机出击,因此打得很轻松,伤亡也不大。

    往日他们常耻笑百济军久攻不下,甚是无能,今日他们作为主攻应战,立刻便感受到压力。

    往日看百济人蚁附,似乎并不难。现在隋军利用远程的弩炮、砲车,中程的弓弩,分阶次、全方位地对新罗人攻击。士兵跑在冲锋的路上,似乎漫天都是弓箭,无处躲避。

    等到新罗人费尽力气,拼命杀上了城墙,隋军就和新罗军队在城墙上反复争夺。城墙之上,长矛阵、弩阵,金汁、滚木礌石,隋军是花样百出,新罗人的尸体是一片连着一片,等到最后,布满了城头。

    隋军不仅是被动防御,甚至还时不时地打开城门,派出骑兵从内往外突杀。

    新罗人为隋军的顽强所撼,一日之中发动了六次攻击,皆以失败告终。到了傍晚休战之后,新罗人皆是疲惫不堪,终于感受到百济人的无奈了,甚至有些庆幸劫后余生了。

    今夜似乎是因为疲惫的原因,所以感觉夜色格外的宁静。许多新罗士兵,打了一整日,浑身骨头都散架了,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回到营中,便“呼呼”大睡。一日的疲惫,尽在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中显现。

    今日一战,新罗人伤亡九百多人,大营之中,哀鸿一片。如此巨大的伤亡,让金龙春格外心疼,也浇灭了他以新罗人主攻朝鲜城的心思。

    在金龙春看来,高句丽人不顶用,要打朝鲜城,他还得拉拢好允忠,用百济人和隋军死拼。

    于是又派人前往百济营中,多赠送了半个月的粮草。

    此时金龙春在算计着允忠的时候,允忠也准备对新罗人动手。对于金龙春送的粮草,往常他肯定会激动万分,甚至有丝丝的感激。

    但到了今日,他却不屑一顾。等到明日,连金龙春的脑袋都是他的,一些粮食算得了什么。

    下午做饭的时候,允忠让人多做了一倍,留作晚餐。到了初更,允忠乃令众人饱餐一顿,秣兵厉马,枕戈待发。

    而倭人营中也准备的差不多。

    和百济人相比,其实金龙春对倭人并没有太大的约束,甚至他都不敢用粮食要挟境部臣。新罗的首都金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靠近海边,随时都处于倭国水师的打击范围内。而境部臣的这两万人马,即使全军覆没,对倭国影响也不大。

    允忠和境部臣一直在营中捱着时间,相较于允忠的惴惴不安,境部臣倒是平静很多。这次不管胜败,只要能改善与隋军的关系,就是值得的。

    到了三更,正是允忠和境部臣约定好的时间。

    到了这时,允忠的副将黑齿德便以巡逻的名义靠近了新罗人的营帐。实际上百济人、新罗人、倭人是联营在一起的,中间只隔了一层栅栏以分开双方。不过因为双方的关系,为了避免冲突,金龙春和允忠都不太允许部下靠近栅栏,以防引起冲突。

    此时新罗人并无戒备。

    黑齿德手持长弓,张弓搭箭,便对着对面站在高处的一面新罗岗哨射去。那弓箭疾驰而进,正中新罗岗哨的咽喉。那新罗岗哨来不及喊叫,便从高台上落下。

    黑齿德的动手宛如信号,其身后数十壮汉,高呼着“杀新罗贼”,呼啸着冲破栅栏,向新罗营中杀去。

    百济少马,军队中骑兵编制也少。此次允忠麾下,唯一一支骑兵部队约三千人,平日里跟宝贝一样,这次允忠为了胜利,也拿了出来,以为突骑先锋。

    大将沙乞率领着百济骑兵,从栅栏空缺之处,呼啸着杀向对面。

    对于这些百济人来说,此时此刻,往日与新罗人的仇恨几乎是一起涌上心头,带着憎恨与连日的郁气,百济人几乎是拼命地往前冲。沿途遇到的新罗人,尽被诛杀殆尽。

    冲天的战火,压抑的怒吼,百济人掀起了对新罗人最激烈的复仇。

    最先发现百济人袭营的是新罗巡营将军干品。

    干品是花郎出身,虽然年轻,但算是年轻一辈颇受重用的一人。因为双方的矛盾,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平日里干品巡营,一般也不会靠近与百济人联营的地方。此时眼看百济大营方向生乱,他立刻带着巡营队伍向百济大营跑去。

    此时干品还只是以为是百济人又生乱了,毕竟早上已经出了一波,因此并未太过在意,只想着百济营中的乱子不要蔓延到新罗这边。

    干品未到百济人这里,便在营中迎面撞上了百济将领沙乞。

    看到沙乞身边大批的骑兵,干品心中也觉得有些不对。于是立刻上去厉声呵斥道:“沙乞,谁让你们闯进我新罗大营的,你们想干什么?”

    沙乞看着还在耀武扬威的干品,新仇旧恨,一起涌现,于是他恶狠狠地说道:“你问我干什么,今天老子要杀光你们这群新罗贼!”

    于是沙乞一挥手,身后的骑兵跃马持矛,向新罗人杀来。

    新罗的骑兵也不多,包括干品在那,一众巡逻官兵俱是步行。于是猝不及防,尽被百济人的战马踏翻。

    干品手中只有短武器,沙乞在马上长矛刺来,他持剑来挡,但长矛势重,又在马上,根本不是长剑可敌的,于是干品手中的长剑脱手而出。

    干品本人也被一同冲击而来的战马撞到在地。

    干品本人被撞得七荤八素,头晕目眩,感觉骨头都断了,刚想爬起来。迎面两个巨大的马蹄跃到他们的面前,然后落下。

    “啊!”

    鲜血迸了沙乞一脸,沙乞胡乱地抹了一把,恶狠狠地说道:“一个不留!”

第八十二章 反戈一击(下)

    百济军连日的怯懦,甚至让新罗人以为他们面前的,不是之前剽悍的百济人,而是一群温顺的绵羊。而人一旦对旁人起了轻视之心,便很难再生出强烈的戒备心。因此虽然身边的百济人是世仇,虽然这段时间新罗人一直以奚落百济人为乐,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新罗人对于百济人的戒备是迟滞甚至无力的。

    所以当百济人杀入新罗大营,最初之间,除了干品的巡逻队伍,新罗人竟然没有一直成编制的军队进行抵抗。

    大火,屠杀,嘶吼,哀鸣。

    百济人尽情地屠杀着大营中的新罗人,所过之处,几乎不留活人。

    很快营中生乱,百济人突袭的消息传入金龙春的大营。金龙春早已经睡下,被亲兵叫醒的他听到此消息,一个激灵,几乎难以置信,久久说不出话。

    而闻讯金舒玄更是满脸的诧异,半是惊惧半是愤怒的说道:“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敢?这群卑贱的百济人,早知道就该将他们诛杀殆尽。”

    金龙春好一会才缓过劲来,忙指挥部队迎击。

    等到金舒玄赶到金龙春营中,金龙春又对金舒玄说道:“今日百济人袭营,只恐为早就图谋之事。平日里百济人和倭人好得跟一家一样,今日既有百济人,则倭人怕是也参与其中。贼军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各部若是要组织列阵,恐需一些时间。而这段时间,还请公率领中军卫士阻敌。”

    十万新罗军,偌大的营盘,即使不是全部发生混乱,若想完成组织,形成战斗力,也是很困难的。

    金龙春命令金舒玄阻敌,便是希望牺牲金舒玄这一部,与百济人拼命,以防止新罗大营混乱的扩大化。

    金舒玄也知道此事责任重大,重重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放心。”便转身走出营帐。金舒玄自家人知自家人身份,他虽然也姓金,但作为伽倻国的后人,跟新罗金氏天差地别,这种牺牲的场合,也只能自己去。

    金舒玄离开之后,一直强撑着的金龙春差点摔倒在哪,他用力扶住桌案,大口地喘了两口气,才止住浑身的颤抖。

    金龙春很清楚,经过今日之变,整个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别说再攻破朝鲜城,他们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一件难事。

    百济人一路势如破竹,高呼着“诛杀新罗贼,生擒金龙春”的口号,一路杀到新罗人的中军,然后遇到了金舒玄。

    金舒玄麾下的中军,尽是以花郎为官佐的精锐,战力惊人。况且这种场合,都知道他们若败,全局必败,也逃不得性命,因此皆铆足了力气,与百济人拼命。

    双方打了一百多年,百济人仇恨新罗人,新罗人亦然。

    花郎是新罗的一种组织,有点类似于日本的武士,是新罗王室从贵族中选拔、培养的心腹。

    此时双方不计生死地战到一起,展开了血搏。不过新罗人少,所以面对百济人的咄咄逼人,仍是以守为主。

    这时金舒玄的儿子金庾信,担任中幢幢主,眼看新罗人守的吃力,便来到其父面前,提着头盔大声说道:“父帅,今我兵败北,吾平生以忠孝自期,临战不可不勇。盖闻:‘振领而裘正,提纲而网张’,吾其为纲领乎。”

    于是跨马拔剑,带着百余骑向百济人冲去。

    金舒玄根本拉不住儿子,只得眼看着儿子杀入乱军之中。

    百济人没想到新罗人有胆量反击,正冲击在前,突遇新罗人百余骑杀出,立刻遭到一击,攻击势头也立时一顿。

    于是金庾信带着百余人在百济军中,左突右杀,往来冲锋。而其部迅捷勇猛,往往在百济人结阵应对之时,便已经杀出。因此虽只有百余骑,但宛如暴风雨中的一艘战舰一般,搅乱了百济人的步骤。

    而新罗人眼看金庾信连连得胜,一时间也士气大涨。

    此时的新罗人面对百济人的攻击,终于渐渐稳住了阵型,越来越多的新罗人加入到反击的队伍之中。

    战斗从一边倒逐渐变成了双方的搏杀。

    金庾信好个猛将,不愧是力挽狂澜之人。他左突右杀,竟然冲到前军先锋殷相营中。

    殷相正指挥军队奋击,眼看金庾信杀到,急命亲卫阻挡。金庾信一人一马一矛,宛如杀神再世,连挑杀数人,余者皆是心惊胆战,不敢近前。

    金庾信乃拿起腰中的弓箭,对着殷相,张弓搭箭射去。

    殷相正高声呼喊,没料到箭来,此箭从其口中射入,击穿后颈而出。殷相两眼直突,倒落下马。

    前军主帅被杀,立是出现混乱。

    而金庾信提矛上前,意图击穿百济军。百济将领达率自坚、达率正仲二人领兵来挡,金庾信竟然又连杀二将,力敌千军。殷相副将正福见之,心中畏惧,竟然率部逃走。

    很快战场的局势发生变化。

    以金庾信为首的新罗精锐,竟然渐渐将局势扭转过来。

    在后的百济主帅允忠,见到竟然有军队溃逃,脸色铁青。以有备打无备,竟然打成这个样子,百济军真的已经堕落到这个地步。

    于是愤怒的允忠拔出长剑,亲自引军冲锋。

    其实也不能怪百济军。屡次大战,其军中精锐早就损失一空,而凭着一腔血气与仇恨,也就是三板斧的威力,不可能一整晚都悍不可挡。

    幸好在这时,在百济大营左侧的倭人终于赶到战场,支援百济人。

    境部臣也有私心,虽然和百济人一同反水,但并不像允忠那般无路可退,因此这一仗并不是太积极,主攻也让百济人去做。

    不过形势危急,眼看百济人就要撑不住了,境部臣也不能再坐观百济人兵败。

    上万倭人加入战场,立刻便是一支生力军。其部的出现,不仅仅是援军那么简单,还立刻影响了双方的心气。百济人眼看援兵到来,士气大振,而新罗人不知底细,刚要上扬的士气,立刻落下下去。

    不过新罗人毕竟人多,且装备什么的都在百济、倭人之上,于是整个战场,慢慢进入相持阶段。

第八十三章 大破新罗

    自在泗沘城下签订城下之盟后,蔡知运则和黄明俊兵分两路,黄明俊率部南下新罗国都金城,而右侯卫主力本部则乘坐运输船经海路赶往朝鲜城。

    冷兵器时代,尤其是机械化不发达的时代,船只和马匹代表着机动性和节省力气。而隋军极度发达的水师和骑兵,能够保证各支部队在最短的时间赶到战场之上。

    蔡知运部到达占蝉港之后,离船登岸,一路前进到朝鲜城西南二十里处待命,而与此同时,从辽东赶来的黄明祯主力也到达讲邯县(朝鲜顺安一带)。

    渊什弥的叛乱影响了黄明祯救援乐浪郡的速度,但对辽东军也只是牵制。尤其是这支叛军是因为利益临时集结在一起的队伍。之前面对隋军,还能一起共患难,等到势大之后,利益分配不均,便开始乱起来了。

    黄明祯率领主力赶到白山城后,双方激战一场,叛军不敌,逃往鸭渌城。

    黄明祯紧追不舍,在双喜沟追上渊什弥部,大破其军,斩首两万余人,击斩高句丽旧将所夫孙、靺鞨白山部叛军首领乞四比兔等人,只有渊什弥率领击败残部狼狈逃窜。隋军乃乘胜收复鸭渌城。

    因为担心乐浪局势,黄明祯顾不得继续追击叛军,只得将鸭渌战场交给高元备,令其清剿残匪,自引主力赶往朝鲜城。

    此时蔡知运在西,黄明祯在北,黄明离在朝鲜城中,数万主力对新罗军呈半包围的态势。

    再加上暗地里投降的百济、倭人联军,此战隋军志在全歼新罗主力。

    三更时分,战斗如期打响。

    望着东南方向震天的喊杀声,众人也露出了笑意。此战三支军队协同作战,不过总指挥则是黄明祯,无论是官职、威望还是身份,黄明祯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前线的斥候不断送回新罗营中的战报,听闻百济人突袭尚不能拿下新罗人,众人不由得“呸”了一口,这百济人还真是无用,占尽了天时地利,反倒要被新罗人翻盘。

    眼看天快要亮了,黄明离建议是否立刻出击,以防新罗人趁机突围。

    黄明祯对此,沉默了一会,才吐出两个字来“不行”!

    这一战不消耗掉百济人和新罗人最后一口气,绝不可出击。

    黄明离再次建议,黄明祯凛着脸说道:“老五,你要记住,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百济人都不是我们的盟友,他们只是和新罗人互相牵制的棋子。”

    众人面色一凛,不敢再言。

    一直到了天色渐亮,东方已经泛起了一抹鱼肚白,而往西瞭望,浿水之上,隐约可看到十多艘大船向东而来。

    已经等了整整一夜的黄明祯终于下令,全军出击。

    命蔡知运率领右侯卫主力直扑新罗大营,蒙陈其率领辽东军主力从东北面包围新罗大营,而黄明离率部从浿水以南,挡住新罗人的逃跑之路。而水师队伍,横亘于浿水之上,阻击新罗人渡河。

    十多万大军,一拥而出,带着多日的郁气,直扑新罗大营。

    隋军骑兵数量众多,尤其是右侯卫,大批的成编制骑兵,一支部队比整个新罗人的骑兵都多。

    数千骑兵,加速驰奔,上万马蹄,一齐踏动,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此时的百济人和新罗人经过一夜的搏杀,早就已经疲惫不堪,双方都拼尽了力气,也耗尽了能量。之所以还未崩溃,完全是信念支撑。

    金龙春相信击败百济人就能得胜,而允忠相信隋人一旦回来支援他们。

    等到感受到大地的颤动,所有人先是吃惊,接着说各有不动的表情。金龙春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跟死了亲爹一般。这种声音,只能是骑兵,而整个乐浪半岛,能够集结这么一支骑兵的势力,不言自喻。

    而允忠就直接多了,一惊一喜,接着便是如发疯一般“哈哈”大笑,笑着笑着,连眼泪都出来了。

    隋军终于到了,百济终于要赢了,而为此,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儿郎们,跟我杀新罗贼!”

    此时允忠唯一的目的便是尽可能地诛杀新罗人。

    隋军骑兵的速度很快,不待双方反应过来,做出调整,数千骑兵已经杀入新罗大营,开始了屠杀。

    整个战场的局势,在隋军出现的一瞬,发生完全的改变。新罗人终于在内外交困之下,直接崩溃。

    大批的新罗人往浿水方向涌去,根本没人再在意金龙春的呐喊。

    此时前有浿水阻挡,后有隋军追击,这些新罗人毫不犹豫地跳入浿水之中,企图泅渡过河。新罗人也不管会不会泅水,一个一个跃入水中,跟下饺子一样。

    隋军水师从下游逆流而上,拦在江中。眼看新罗人跳河,皆用弓去射,跟打地鼠一般,整个浿水尽为之染红。

    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鏖战一夜的新罗军。而新罗主帅金龙春望着三军崩溃的场面,欲哭无泪。

    “三军尽丧,何颜去见大王?”

    金龙春悲愤之下,就要引刀自刎,被身旁的金舒玄拦下。

    “大将军,此战虽败,但新罗未亡。大将军若死在这里,将来有谁来抵御隋人。”

    金龙春的自杀,多是悲愤与难堪,金舒玄出手制止,他便借坡下驴,放弃了自杀,转而率部突围。

    整个新罗人已经完全乱了,也没有组织。金龙春一面率领亲卫部队往前突,一面下令诸军赶往獐塞汇合。

    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就不好说了。

    金龙春和金舒玄一路向东逃,隋军穷追不舍,金舒玄之子金庾信率部断后。

    金庾信虽然悍勇,但奋战一夜,也是筋疲力竭。

    其断后阻敌,准备一夫当关,却没想到正好遇到罗艺。

    罗艺武艺精良,乃军中少有的猛将。金庾信就是全力以赴,也未必抵得过对方,更何况是已经疲惫不堪。

    双方交手,战不数合,罗艺一杆大槊砸去,金庾信的长矛吃力脱手。而罗艺回槊一扫,砸中金庾信后背,将其扫落下马。

    有罗艺的亲兵上前要砍了金庾信脑袋,为罗艺所阻。

    听说这小子是什么金官伽倻之后,还有点用处。于是罗艺让人将其五花大绑,送往中军。

第八十四章 复国

    这一场仗兵败如山倒,无数的人措不及防。等到众人清醒过来,大多数人已经成了隋军手中的俘虏。

    战后隋军清点战果,此战斩首两万余,俘虏六万多人,整个新罗人、报德军皆是全军覆没。同样百济人和倭人也伤亡惨重,两部折损两万多人,所剩官兵不到战前的一半。

    对于这个结果,允忠也无可奈何,虽然伤亡惨重,但至少大军成编制存在。经过这么多血战,来年整练一番,也能成为一支强兵。

    对于允忠,因为百济大事已定,黄明祯等人并不在意。

    张长逊已经接收了汉江以南的大片土地,只等战争结束,便可让允忠返回百济。

    允忠在松岳城兵败,其结果几乎毁了百济,即使回国之后,其下场也是注定的。这时候他若是聪明,便该借着此战的交情,积极向大隋靠拢,大隋倒是不在意在百济扶植几个势力。

    倭人,虽然双方开战,但联系不多,且鞭长莫及。而且黄明远也没有入侵倭国的想法,因此境部臣一行,只能扣下来当作人质,等着派人前往倭国谈判,再行处理了。

    这一战中,黄明祯真正感兴趣的是两个人,一个是高宝藏,另一个是金庾信。

    高宝藏是高句丽宗室,也是高任男死后,高句丽唯一一个能得到众人承认的复国领袖。而且最重要的是,高宝藏这个人,能屈能伸,为了复国,甚至愿意给新罗人当孙子。

    当然他既然可以给新罗人当孙子,也能给旁人当孙子。

    至于金庾信,年轻小伙一个,但他身份很特殊。

    黄明祯实际上感兴趣的是金庾信之父金舒玄,但金舒玄跑了,金庾信勉强能用。金舒玄虽然是新罗大将,但其实是公元532年被新罗征服的金官伽倻(驾洛国)的后裔。其曾祖父便是金官伽倻末代国王金仇衡。

    金官伽倻投降新罗后,新罗将其王室纳入真骨王族,史称“新金氏”(现在的金海金氏)。其自金庾信的祖父金武力就开始为新罗效力。

    金海金氏虽然对新罗忠诚,但金舒玄父子作为金官伽倻后裔,便有其用。

    后世普遍认为朝鲜半岛是三国争霸,其实是四国。除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外,还有一个伽倻国。此国由弁韩人建立的一个联盟国家,下面有十多个小国组成,其领导者为金官伽倻。传说首任国王之妻还是中国人,活了近二百岁。其国虽小,却传承五百多年,直到六世纪才被新罗覆灭。

    在黄明远看来,仅有百济、新罗相互对立是不稳定的,尤其是百济人还和倭人联盟。三足鼎立,甚至是四国争霸,才是最适合乐浪半岛的局势。

    不可避免的,大隋要扶植起一些势力,与百济、新罗竞争。

    黄明祯在帐中,让人将高宝藏和金庾信二人一起带来。两人一个高句丽之后,一个伽倻之后,都是天然的代理人。

    高宝藏和金庾信二人被押到帐中,黄明祯让人给二人解开绳子。

    “二位可是安好?”

    金庾信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要杀就杀,何必多言!”

    黄明祯不由地笑道:“要是当初新罗人打过去的时候,金仇衡也有这种骨气,想来伽倻也不会亡了。”

    “竖子敢尔!”

    毕竟是亡国之恨,虽然时间久远,但金庾信还是不愿意旁人提起此事,尤其是以这种戏谑的口吻。

    黄明祯没搭理金庾信,而是看向高宝藏道:“你也是这么想的?”

    高宝藏低着头说道:“高宝藏落到将军手中,自知难免一死,唯请将军看在我也曾做过一国之主的份上,给我一个体面。”

    黄明祯“哈哈”大笑道:“你好歹也做过一国之主,竟然只要一个体面?”

    说着,黄明祯不禁摇头道:“我还以为你会痛骂我一场呢。”

    高宝藏继续低着头,也不说话。

    这时黄明祯又说道:“给你一个体面的死法,我恐怕做不到,但我能给你一个国王之位,你要不要?”

    高宝藏听了一愣,连忙抬起头来。

    黄明祯拿起地图来,对高宝藏说道:“朝鲜城我是给不了你,但别的地方可以。从汉江、南萨水、洪川水以东,北到悉直城(今韩国三陟市),南到昔日高句丽与新罗的边界,都划给你,重建高句丽,你看可否。”

    高宝藏满脸不敢置信。

    “为什么?”

    高宝藏无论如何理解不了。

    黄明祯也不瞒他,便说道:“我们不希望高句丽的残余势力加入新罗,所以还不如让你们独立建国。至于为什么选你,因为你足够的隐忍,会做出最聪明的选择。”

    “你就不怕我以后反水,再打回平壤?”

    黄明祯“哈哈”笑道:“高元我们都不怕,还会怕你。”

    高宝藏思虑再三,猛地跪在地上说道:“若大隋支持我高句丽复国,我高句丽愿永为大隋之臣,世世代代供奉大隋,绝不背叛。”

    黄明祯对此,不置可否。

    这话若是相信,那是真傻子。

    此时一旁的金庾信看得都有些傻了。高宝藏作为高句丽复古组织领袖,隋人怎么没有处死他,反而立他当了国王。

    这可不是新罗立的报德王那种傀儡,而是实实在在的国王。

    “你想通了吗?”

    看到对他满脸微笑的黄明祯,金庾信一阵心慌。他连死都不害怕,现在却慌了。

    “我·····我······”

    “只要你愿意,便可成为伽倻国的国王,当然,你父亲也可以。虽然新罗国的真骨不错,但如何比得上一国之主。”

    黄明祯的笑容,在金庾信眼中,如同恶魔的面庞一般狰狞,让他恐惧而心悸。

    “不会的,伽倻国已经亡了,不会再有国王。”

    “或许之前没有的,但大隋说应该有,那便有了。”

    金庾信“喃喃”不能语。

    黄明祯知道复国的种子已经种下,只等着生根发芽。只要重建伽倻国的口号兴起,即使金庾信父子再忠于新罗,但新罗人还会信任他们吗?

    “高句丽和伽倻,两国一南一北,承担着看住新罗的责任。我希望你们二人最好交流一下意见,给我一个满意的方案。”

    说完黄明祯也不管二人瞠目结舌的面孔,让人送他们离开了。

第八十五章 生获贼帅

    朝鲜城外一战,新罗人大败亏输,十万大军只剩下百余骑,狼狈东逃往獐塞。

    本来金龙春身边有七八百骑,可是隋军瞅准了金龙春的身影,如跗骨之蛆一般,紧追不舍。金龙春一众从水浅之处过河,又遭到隋军围攻,只剩下不到百余骑。

    众人逃了一天一夜,也不知道逃到哪里。眼瞅着身后已经看不到隋军的影子,这才舒了一口气。

    看着身边众人,丢盔弃甲,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逃脱大难的金龙春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十万大军,一朝丧尽,让我如何去见大王。”

    一众人也没人上前劝的,不少人都对这个主帅感到了鄙夷。打了这样的败仗,真过意不去,一刀割了自己的脑袋就是,何必在此又哭又叫,还下不去手。

    唯一一个能给金龙春当个捧哏的金舒玄,因为儿子金庾信的失陷,心中悲痛,也顾不得金龙春了。

    金龙春干嚎了半天,也没人搭理他。过了一会,他自己也弄得没趣,只得停止哭泣,不过又顾及脸面,只是一个人在那坐着叹息。

    众人歇了一夜,继续往南,准备前往獐塞。

    沿途金龙春忧心忡忡,也不知道隋军有没有兵进獐塞,这里除了是新罗人的汇集之地,还是新罗人的后勤基地。一旦丢了獐塞,新罗怕是真的要前途未卜了。

    众人行了一上午,已经离着古城已经不远了。

    此地是单单大领余脉,道路很是难行。

    一上午的行军,众人各是疲惫不堪。五月底的天,天气已经大热。众人穿着盔甲急行军,一路汗如雨下,到了一处阴凉地,疲惫不堪的众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纳凉休息。

    众人是逃命之徒,没什么补给,这一路只得靠吃随身携带的干粮过活。不过干粮也没多少,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只得杀马度日了。

    金龙春也是累了两日,不得安眠。这时坐在大树下,微风拂面,他神思恍惚,竟然神奇地睡着了。

    新罗人无备,此时在新罗人不远处,正有人望着他们。

    这群盯住金龙春的,正是从铁原城逃出来的赵仁基、潘锋一行。

    当初铁原一战,众人拼死抵抗报德军十多日,却最终兵尽粮绝,城池为报德军所攻破。城破之际,赵仁基和潘锋二人率军突围北上。

    二人被困铁原城十多日,谁也没想到出来之后却发现整个乐浪郡的形势大变,隋军处处兵败,整个乐浪郡沦陷了一多半。

    主帅达奚暠被困于松岳,西面的临屯军也步步后退,已经退守车破岭,他们这一支军队竟然成了瓠泸河一带的孤军。

    潘锋建议向北去寻临屯军,但赵仁基却认为,此时乐浪战场呈现颓势,他们仅凭这千余人,无论前往哪里,都没有什么大用。不若留在瓠泸河两岸,进行游击,打击新罗人的运输线,切断新罗人的交通,反而可以更好地支援各处战场。

    因为身份原因,潘锋对赵仁基既有信任,又有防备。这些日子,他一直监视着赵仁基,以防赵仁基因为兵败投降新罗人。

    不过赵仁基的建议倒是也有道理。

    潘锋自觉用兵并不如赵仁基,又见其并无什么旁的用意,遂从之。

    于是赵仁基和潘锋在瓠泸河一带打起了游击。他们虽然人不多,袭击新罗人的运粮队,攻打新罗人占据的村镇,处处设伏,处处打击,神出鬼没,弄得新罗人不厌其烦。

    新罗人派兵围剿,可兵少了不够隋军打的,兵多了隋军又逃,他们拿赵仁基所部根本没有什么办法。

    其实赵仁基也想过是否投降新罗人,但这个想法很快被他否决。

    赵仁基麾下,大部都是汉人和辽东各族人,未必愿意跟着他投降。而且在赵仁基看来,新罗人虽然来势汹汹,但小国寡民,并无和隋人抵抗的实力。之前的胜利不过是因为隋人兵力分散,措不及防,但只有隋人腾出手来,得胜的可能极大。

    赵仁基赌隋军能够得胜,他这个在敌后浴血奋战的将领,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众人在瓠泸河一带游击了一个多月,眼看新罗主力北上攻打朝鲜城,赵仁基遂决定也跟着北上。

    在赵仁基看来,新罗人主力北上,大战也会在朝鲜城附近爆发,其部虽只有千人,但一旦选择的插入点极佳,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此时潘锋对赵仁基已经基本信任,遂同意移师北上。

    二人带着千余人在朝鲜城附近游击了大半个月,连续作战十多次,虽然没打什么大仗,但也连战连捷。

    前两日,他派出的斥候回报朝鲜城方向,大火弥漫,喊杀声震天,赵仁基立刻猜测双方打了大决战。很快他又发现四处溃散的新罗人,知晓新罗人兵败,心中更喜,便准备趁乱擒几条大鱼。

    听闻有斥候报发现百余溃骑,其中不少人还穿着好看的盔甲。

    赵仁基心中大喜。新罗骑兵稀少,百余骑已经不算少。再加上穿着精致盔甲,赵仁基立刻猜测是条大鱼。

    赵仁基所部千余,在他和潘锋的率领下,分两侧将对方包围。

    眼看对方无备,赵仁基大喜,立刻下令弓箭手上前,连续射击。接着十多人上前,向着这群溃兵投掷短矛。

    金龙春一行,早就睡得晕头转向,被突然袭击,心中大惊,根本不辨情况。

    一众外围的士兵,连连被弓箭、短矛射倒。

    “敌袭!”

    几乎是转眼之间,赵仁基和潘锋带着隋军已经杀到人前。

    金龙春一行来不及上马,被一拥而上的隋军连连砍倒。新罗人护着金龙春和金舒玄二人,但势单力薄,很快尽丧。

    赵仁基上前,他识得新罗盔甲的级别,眼看金龙春二人,心中便喜。这般样式的盔甲,对方怎么也得是个五品、六品的人物。

    他要抓活的。

    金龙春见到隋军,心知无可幸免,便准备横刀自刎,这次不死也得死了。

    但金龙春将刀放到脖子上,可有不舍得下手,连续两三次,隋军已经上前。等金龙春下定决心,再想动手,两个隋军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按住,生擒活捉了。

第八十六章 车破岭之战

    隋军在朝鲜城一线击败新罗主力,取得胜利之时,隋军在东线天达山——车破岭一线,也取得了大捷。

    以单单大领为界,隋军在岭东设立了临屯、沧海二军。其中沧海军五千,临屯军一万,兵力不多,却负责着前莫(原达忽城,今朝鲜高城郡一带)——母城(今朝鲜金化一带)以北,直到黑水靺鞨数百里的防线,颇为捉襟见肘。

    所以当新罗人沿着乐浪半岛东海岸进击时,隋军只能一退再退。

    北面有靺鞨人不时的骚扰,全旭率领的沧海军根本无力南下。而李进率领的临屯军则不得不独挡新罗人的北进。从前莫县向北,包括治所不而城,大军放弃了大半个临屯军辖区,一直退到了车破岭才停下脚步。

    马息岭和东海岸在车破岭处形成一个狭窄的走廊,其地山脉高耸,植被丰茂,易守难攻。

    李进率数千人在此修筑防线,凭险拒守。

    新罗人虽有数万之众,但面对此天险,也难以逾越。

    新罗人主帅名金武殷,一个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将军。其人出身偏支王族,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整个新罗无人能比。于是时人认为其是不世出的天才,金白净更是视之为国家希望,将其委以重任。

    金武殷从小受到明星般的瞩目,一路升迁,其人尚不到三十,已经官拜一路主将,和金龙春等人平起平坐,可见在新罗之地位。

    而率兵北上之后,金武殷连战连捷,隋军兵退数百里,不而城以南尽为新罗所得。对此,整个新罗上下纷纷盛赞金武殷能征善战,各种各样的赞誉纷至沓来。金白净更是为金武殷加官进爵,待之如亲儿子一般。

    新罗这个民族,说他民族荣誉感强吧,又老做丢人的事情。说他们没什么荣誉感吧,又民族主义高昂。实际上新罗人是最讲结果、不讲过程的民族,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便是狗熊。对于英雄,恨不得诸般赞誉,对于狗熊,只能让对方去死了。

    面对诸般赞誉,金武殷真好像成了不世出的战神,甚至连他本人都这么认为。

    实际上金武殷常在都城,虽居高位,但并没有经历过战阵的磨炼。这次统兵,是他第一次指挥大规模战斗。

    隋军一路后退,坚壁清野,不给新罗人留下一粒粮食。而从河瑟罗(今韩国江陵市)到车破岭,新罗人的补给线已经拉长到四百多里。

    但金武殷并未发现这些问题。

    车破岭前,隋军和新罗人在此来回拉锯,双方打了一个多月,僵尸满野,流血浮杵,但始终不分胜负。

    到后来双方都支撑不住。尤其是金武殷,前期以士兵的命来拼,后期兵力消耗严重,士兵疲惫,不堪一战。

    金武殷没有办法,只得向金城请求援兵。

    但这一次为了攻打隋朝,新罗出动了整整十七万人马。其国土狭小,人口稀少,能出动十五万人已经是极限了。除非像隔壁的百济一般,为了胜利连底裤都押上去。

    不过金白净还是调动了两万人马,北上支援。

    而此时车破岭一线,李进也迎来了王伏宝的两万援兵。

    虽然朝鲜城一线危急,但在黄明祯看来,总是能坚守的。而临屯军兵少,一旦让新罗人击破,新罗人的主力部队便可从侧面绕到朝鲜城之后两面夹击,则后果便难以估量了。

    所以三万援兵,两万给了临屯军。

    有了这两万生力军,车破岭一线不说坚如磐石,也是牢不可破。

    不过对于李进来说,被新罗人压着打了这么久,他现在要的不仅仅是撑下去,而是想着破敌。

    对面四万人马,他们只有两万多人,数量相差一倍。

    不过打了这么久,他倒是有些明白对面新罗将领的路数,用兵猛攻猛打,不留一点余地,一看就是毛头小子,初临阵仗。

    于是在这日新罗人发起攻击之时,他便主动退让。

    新罗人打了一个多月,每次拼命攻击,都是铩羽而归。到后来消耗严重,下级士兵早生了疲敝之心,每到攻击之时,便弄出很大的架势,却趁机偷懒。看着拼命攻击,实则连敌人都未靠近。

    不过这一次乍一攻击,却没想到隋军竟然连连后退,稳不足阵脚。

    在军中的金武殷听到这消息,大喜过望,在他看来,这时隋军和他们消耗这么长时间后,无力再战的表现。

    于是金武殷下令全线出击,一举攻破隋军防线。

    近四万人马从不甚宽广的阵线杀出,果然一举攻破车破岭。

    隋军一路狼狈逃窜,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的金武殷心中更加畅快,这一段时间他过得并不顺心。后方的催促,士兵的怨憎,部下的不信任,都压在金武殷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这次终于一扫而空。

    金武殷心头轻松了,戒备之心便少了许多。

    天达山——车破岭一线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两道山岭东西横亘,并列而排。而在两道山岭两侧,又有两条河流。岭西是高山,岭东是大海,唯有两道山岭之间,是一块狭窄的低地。

    对于中间的低地,两道山岭是天然的屏障,也是天然的阻碍。

    金武殷攻破车破岭之后,准备趁着隋军立足未稳,抢先发动攻击,但这正是李进所期望的。天达山的险峻不亚于车破岭,数千临屯军,亦可将其完全布防。

    而隋军真正的精锐,王伏宝所部,则趁机从岭西前进,秘密绕道车破岭以南,直袭新罗人的大营。

    新罗人的主力都在攻打天达山,老巢哪有什么防御。

    于是猝然之下,隋军立刻攻破了新罗人的大营。王伏宝乃一鼓作气,继续渡河北上,沿着新罗人走过的旧路,直袭车破岭,突然出现在新罗人的身后。

    于是数万新罗主力,被隋军包围在车破岭和天达山之间的低地。

    对于被两山包夹的低地,这就是一块死地。

    金武殷得知被围,立刻率军向南突围。一日之间,新罗人向隋军发起了四轮攻击,皆是失败。而金武殷本人亲自率兵出击,却被隋军劲弩射中,当场阵亡。

    其余的新罗人,没有粮食,没有补给,陷入死地,难以自救,最终全部向隋军投降。

    两三万俘虏,隋军无力看押,于是尽坑杀之。

第八十七章 兵临金城

    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联盟,它们分别是马韩、辰韩、弁韩,中国人将其合称三韩。其中马韩人为扶余人击败,成了百济国的下层百姓;辰韩人建立了新罗;而弁韩人建立了伽倻诸国。

    三韩之中,马韩最大,下场也最惨。

    而新罗国作为一个部落联盟,持续数百年,直到四世纪才形成国家,而正式确定“新罗”国名要到六世纪初,到现在不过百年。

    新罗由六个村庄发展起来,到了六世纪中后期,势力达到了巅峰,其最强大时势力范围占朝鲜半岛的一半。从七世纪之后,在百济、高句丽的联合打压下,新罗又丧失大部分开拓领土。

    对于这个国家,黄明远从没有丧失过警惕,不吝以最坏的想法来对待此国。

    黄明俊在泗沘城和百济人签下城下之盟后,其兵分两路,右侯卫北上支援朝鲜城,而黄明俊的水师主力则趁机沿着乐浪半岛外海,一路直奔新罗国都金城。

    从白村江口往南,直到南弥秩夫(今韩国浦项市)城外港,约一千三百多里。黄明俊主力直扑南弥秩夫城外港,抢滩登陆。南弥秩夫城不备,为隋军所攻克。

    实际上新罗和百济的情况的差不多,国小民寡,一二十万军队的征召,几乎将国内青壮年甚至是老年男性一网打尽。此时整个国中,兵力一空,各处几乎是不设防。

    也就是因为新罗、百济还带有原始部落属性,全民皆兵,否则不到百万的人口,还真养不起二十余万兵力。

    但隋军先后在朝鲜城和车破岭全歼新罗军之后,整个新罗已经无兵可用。

    黄明俊在占领南弥秩夫城之后,下令所部兵马,弃船登岸,向金城出发。

    金城所在地是丘陵中的一小片冲积平原,从南弥秩夫城到金城,不过五十里地。实际上从港口到金城有金城河可通,不过河道狭窄,无法通行海船。

    两万多隋军一路急行军,赶到金城城下。

    此时新罗国内,已经知晓车破岭兵败的消息,但还不清楚朝鲜城的战况。为了防止隋军趁势杀入新罗,或者是断金龙春的归路,金白净不得不命支援金武殷的两万人马就地组织防御,又再一次征召军队,北上支援。

    到现在,整个金城之中,都看不到几个男人。

    南弥秩夫城失陷,消息传到金城,金白净虽然大吃一惊,但并没有太慌张,他尚且以为此事是倭国人做的。毕竟能有这个实力和能力的,只有倭国。新罗手中有境部臣等万余倭国人质,因此并不畏惧。

    但当隋军围城,绛色“隋”字大旗迎风飘扬之时,金白净一阵手脚发麻,几乎站立不住。

    隋军的攻城能力不是倭人可比,数万隋军,他们可没有能力阻挡。

    金白净着急忙慌地召集文武大臣守城,但此时城中哪有多少军队,满打满算,征集了三千人马,还尽是老弱病残。以这样的军队去抵御隋军,在金白净看来,怎么也不靠谱。

    金白净还没想好怎么应对,便有隋使,请求入城。

    当初泗沘城下,隋军有六七万人之多,自是不怕百济人耍花样。但现在隋军只有不到三万人,还无法发挥战船威力,为了快速解决新罗,只得主动出击了。

    前来谈判的是大将军幕府官员裴世清。裴世清是裴矩的族弟,曾担任文林郎、鸿胪卿掌客等职务,还曾于大业四年率领使团访问倭国。后因罪被免职,黄明远因其多了解海东各国情形,征调入幕府之中。

    此次张长逊出海,黄明远因裴世清熟悉海情,特命其从征。

    裴世清来到金城之中,金白净根本不敢用那些不入流的手段应对。

    裴世清本人也一副问罪于新罗的样子,见到金白净,便盛气凌人地斥责道:“新罗王敢与大隋争锋,不畏灭国之祸?”

    金白净被噎个半死,不能说话。

    金白净登基三十多年,权势日盛,国内无人敢如此对其言者,今日也算让裴世清扒了面皮。

    “误会,都是误会!”

    裴世清也不管金白净尴尬的样子,乃说道:“当初汝国西畏百济之侵,北警高句丽之寇,地方千里,数处争锋,蚕女不及桑时,耘人失其畴序。是卫公提兵灭高句丽,遂解汝国亡国之忧。尔等不思天恩,反而怀险诐之心,占据高句丽国土,容留高句丽余孽,成为祸患。

    大隋不与尔等一般见识,尔等得寸进尺,竟与百济、倭人及高句丽余孽谋夺大隋疆土,致使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此为大罪。

    今天兵前来,兵临城下,尔等不思己罪,认罪伏法,反而处处遮掩,意图蒙蔽,真以为大隋兵戈不利。”

    裴世清言语犀利,直引得众人不忿。

    这是新罗重臣上大等伊首乙夫站出来说道:“我新罗并未受大隋册封,何来属国之称?今大隋兵临城下,意图恐吓我国,难道我新罗男儿无血性吗?”

    裴世清“哈哈”大笑道:“新罗还有男儿吗?”

    “好胆!”

    裴世清乃说道:“大王的依仗,不就是百济人和朝鲜城下的十万大军。我也不瞒大王。上个月十五日我军兵临泗沘城下,百济人投降,并答应与我一同,攻打新罗。

    上月二十八日,我军在朝鲜城下大破金龙春所部,全歼十万新罗军。

    若是再加上车破岭一战,我军歼灭新罗四万余人,试问新罗还有多少兵马能与我一战?”

    金白净听闻百济投降和金龙春部全军覆没。

    几乎一口气没提上来,差点晕过去。还是金白净死撑着,不想在隋人面前丢脸,这才强提起一口气。

    “不可能!”

    新罗的众文武,也是一片喧哗。之前车破岭之败的消息传来,都没能让他们撤兵,就是因为金龙春十万大军兵临朝鲜城下。在众人看来,只要此战得胜,就能扭转战局,可现在希望完全落空了。

    裴世清嗤笑道:“是真是假,你们派人前往前线一探便知,我还无需骗你们。只是百济、倭人等军很快就要向新罗发起攻击,而我天军也将南北数路进军,若是你们慢了,各支军队就要在金城下会师了。”

    “扑!”

    金白净再也忍受不住,一口鲜血喷出,倒在了位置上。

第八十八章 唯求存矣

    今日裴世清一席话,逼吐了金白净,新罗文武皆是手忙脚乱,他则跟没事人一样前往馆驿休息去了。

    金白净都晕了,也没法谈下去。

    不过裴世清并不担心新罗人拖延时间,因为黄明俊本就没准备攻城。现在新罗人反而会着急,他们每拖延一日,百济人、倭人就前进一日,他们可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等到百济人、倭人兵临金城,难道新罗人指望百济人会交还他们占领的土地。

    其实金白净吐血之后,便清醒了,血液的腥味逼走了心中那股郁气,只是裴世清咄咄逼人,他不知如何对待,便故意装晕。

    等到裴世清离开之后,他急忙召集众人,商议如何应对隋人。

    金白净的心中对于裴世清的话并没有什么怀疑,因为这种蒙蔽没有什么意义,很容易便能证实。所以他心中也明了,金龙春一部,应该真的全军覆没了。

    而这个结果,是新罗人无法承受的。现在整个新罗,最为虚弱,只要隋人愿意,顷刻之间,便可覆灭。

    金白净心中悲凉,小国之于大国,要想崛起,基本上都要靠赌博,赌赢了或许便是灿烂的明天,可只要赌输了一次,就是灭顶之灾。

    这一次兵败,几十年的心血恐将付之一炬,但愿这一次能够保存新罗的社稷。

    “你们怎么看?”

    听到金白净的话,众人各自低头。能怎么看,金龙春完了,金武殷完了,连带着新罗也要跟着完了。

    其实结果很明显,就看金白净愿不愿意承认和接受。众人不知道金白净的心思,也没有人愿意出头。

    金白净眼看众人皆不说话,心中满是愤怒。他一拍桌案,大声说道:“尔等难道皆被吓破了胆吗?”

    这时兵部令金后稷不得不站出来。他是金白净的心腹,又掌管军务,位同宰相,这种场合,躲都躲不了。

    金后稷斟酌再三,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大王,仗打到这种程度,恐无法再进行了,不若与隋人讲和。”

    金后稷说了等于没说,隋人派使节前来,不就是为了讲和的。

    “那我们以什么条件和隋人讲和。”

    新罗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底牌,要想讲和,势必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众人都明白这一点,所以更不说话。

    金白净刚要发怒,这时一人突然站了出来,朗声说道:“无论什么代价,都必须和隋人讲和。”

    站出来的乃是大奈麻阏川。

    阏川虽然年轻,但却是朝中的激进派,影响力很大,为年青一代的领袖人物。

    这时阏川说道:“国家的情况,不言自明。不和谈只有死路一条,只有和谈,哪怕付出极大的代价,只要保持社稷,就要卷土重来的一日。”

    这时有人质疑道:“隋人凭何愿意与新罗和谈?”

    阏川乃说道:“隋人明明有实力覆灭我等,现在却欲与我讲和,这是为何?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与百济、倭人保持平衡,维持稳定,否则直接便进攻了。

    此役之后,新罗的敌人将会又变成百济和倭国。这一仗两国损失并不大,尤其是倭国,不过折损万余兵力,往后随时可以渡海入侵。若是我们不与隋人和谈,隋人都不用动手,光是百济和倭人,就能覆灭我。

    我们不仅要向大隋请降,还得牢牢获得大隋的支持,不能让隋人倒向百济。”

    金白净听完阏川的话,虽然不愿承认,但也知道阏川的话,方为正理。

    次日一早,金白净再次接见裴世清,准备向大隋请降。

    虽然他早就料到裴世清会狮子大开口,但也没想到裴世清的条件如此苛刻。

    如昔日和百济的合约一样,第一条是向大隋称臣,朝觐并向大隋派遣太子为人质,国内说汉话,用汉字,穿汉服,行汉礼,同时清理朝中反隋或支持反隋的官吏。

    第二条是退回昔日与高句丽的边界线,而且是大业六年的边界线。

    第三条便是赔偿和纳贡。比照百济,赔偿大隋损失三万万钱,可折物,并岁供三千万钱,两千匹绢,三万匹布,美女两百名,其他物资若干。

    第四条是准许伽倻国复国。

    至于限定军队船只数量;军队数量;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价格;领事裁判权;划定租借地等多条,在这四条面前,就没那么重要的。

    裴世清的狮子大开口,几乎要把新罗人吓死。

    称臣、朝觐、遣质都是应该的,至于清洗内部反隋官吏,也是应该的,毕竟新罗内部得有人承担这场战争的责任,就是大隋不要求新罗也会这么做。

    甚至将国界线定为大业六年的边界线,新罗人也勉强可以接受。虽然新罗将要丧失四成的土地。

    但赔偿和纳贡,就要老命了。

    新罗国为了打这一仗,连家底都拿出来了,哪有钱赔偿。于是金白净便请求减少赔偿和纳贡的数额。

    裴世清却是根本不与新罗讨价还价,扬言这是最低的标准,不可更改,百济人可以,你新罗人不可以。

    新罗人闻之,不得不暗骂你百济人这么有钱,怎么不把新罗的那份一块出了。

    因为有百济的例子,新罗人也是没砍下价来。

    若说第三条还可以商议,第四条伽倻国复国,则是真要了新罗的老命。如此一条,相当于从新罗国剩下的领土中,再砍下了三分之一,如此新罗都快亡了。

    于是金白净乞求,伽倻国灭亡了七十年,两国早就融为一国,贸然复兴伽倻国,反而易生乱。

    裴世清却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扬言若是新罗人不愿意复兴伽倻国,他可将俘虏的军队交给金舒玄父子,让他们自行攻取,实在不行,也可请百济人帮忙。

    新罗人大惊,让百济人帮着伽倻国复国,那伽倻国最后不得落在百济人手中。

    这时阏川向金白净劝道,可同意此要求,但伽倻国已亡七十年,伽倻王室也和新罗王室融为一体。即使伽倻国复国,只要新罗控制在手中,来日还有再次覆灭其国的机会。

    现在要先把隋人糊弄过去。

    金白净也没旁的办法,遂不得不允之。

第八十九章 金城条约

    直到最后,金白净终于屈服了。

    或者说他也可以负隅顽抗,但最后的结果只怕更坏。百济人和倭人憋着气要对新罗动手,只要大隋放任不管,到最后新罗的下场一定不会很好。

    六月七日,金白净正式下令向大隋投降。同日,新罗派出以金后稷为代表的使节,与大隋签订城下之盟。

    大隋还算优待新罗,没有以亡国待遇要求新罗,没让金白净在国人面前丢脸。否则金白净穿着小衣,打着白幡跪在城门前迎接,那脸也就丢尽了。

    《金城条约》基本上按照大隋的要求制定的。有和百济人的《泗沘条约》作为母本,新条约的内容几乎无需更改。

    对于新罗人来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要不亡国,再是不愿意,也得捏着鼻子,照单全收。

    其实条约林林总总十多条,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称臣,朝觐,出质,纳贡,割地和赔款。其它的都是附属的条约。

    对于新罗来说,称臣没问题,纳贡和赔款也可以接受,甚至割地也能接受,最大的问题反而是出质了。

    新罗其实比百济还要穷,毕竟其海贸并不如百济发达,而且这几年为了抵御高句丽、百济,还把有限的收入全用到军事之上。但是面对赔款、纳贡数额,有百济的例子,新罗也没法推脱。

    其实金白净心中有数,只要能让大隋退兵,然后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至于能不能实现承诺,尽力而为呗。

    这次新罗人比百济人更直接,金白净直接下令打开府库,请大隋自行收取。要什么给什么,给不了了,砸锅卖铁想法给,再给不了的,只能欠着。

    至于新罗人府库之中,都快能跑耗子了。

    新罗人如此配合的态度,让大隋也没法生气,到最后,搬空了新罗府库,连王宫和大臣那都搜刮了一遍,实际上连一半赔款也没完成,剩下的,只得加利息欠着了。

    至于割地,北面的高句丽故地管不了,现在其大部为隋军所占领。

    而对于隋军要复伽倻国,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不让隋人或者百济人插手,金白净只得干净麻利地同意了。不过他也是想方设法往里面添钉子,以使得可以控制伽倻国的内政。

    所以说这些东西,虽然苛刻,但都有可操作的空间。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新罗没有太子,无法前往大隋为质。

    金白净登基三十多年,只有三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不过按道理来说,没有儿子,也可以过继一个,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汉宣帝、汉桓帝、汉灵帝等人俱是由旁支承继大统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帝位。

    实际上金白净也是承继的他叔叔的帝位。他是真兴王孙,太子铜轮之子,真智王侄。其父早死,其叔继位,后来真智王被废,又传到他这里。

    但现在问题是,旁支里也没有一个有资格继承大位的人。

    说到这,不得不提新罗的骨品制度。

    人类的历史是以血缘为传承的,所以名义上也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整个人类史上,直到近代,除了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中国,其余诸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以出身来分贵贱的。

    新罗人也是如此。

    新罗的骨品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新罗贵族按血统确定等级身份及相应官阶,不同骨品不通婚姻。骨品世袭不变。这一制度按个人骨品即世袭血统决定受尊敬程度,根据不同等级分别制定出担任官职的最高限度,达到一定骨品等级的,才可以授予一定的官职,

    新罗国的统治集团是由三姓王族和六部贵族(崔、郑、李、薛、裴、孙)组成,朴、昔、金三家王族地位最高,称为“圣骨”(第一骨),大小贵族依次分为“真骨”(或第二骨)、六头品、五头品、四头品等四个等级。

    其中决定骨品的不仅有父亲的身份,还有母亲的身份。所以“圣骨”和“圣骨”的孩子才能叫“圣骨”,而“圣骨”和“真骨”的孩子只能算“真骨”。

    后世的“贱骨头”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要想保住骨品,只能近亲结婚,所以新罗王室多是哥哥娶妹妹,叔叔娶侄女。金白净的父亲铜轮太子便娶的是自己的亲姑姑。

    但学过进化论的都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所以到了金白净这一辈,妻子摩耶夫人就只生下一个“圣骨”女儿金德曼,至于其他庶出的子女,不论年纪、排行,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而整个金氏家族、朴氏家族、昔氏家族,除了金德曼几岁的堂妹金胜曼,竟然都没有“圣骨”了。

    所以要立谁为太子就成了难题。

    理论上讲,只有金德曼可以继承大位。

    金德曼年十七岁,并无婚配,姿质丰丽,性格宽厚仁慈,聪明机敏。

    若是个男子,为质也就去了,一个女儿家,还是整个新罗唯一的希望,新罗人当然不想金德曼前往大隋。

    新罗人不愿意,黄明俊也不想。

    中国人讲究父死子继,一个女儿家算怎么回事。

    不过裴世清曾仔细地研究过东亚各国的历史,了解新罗的帝位传承。别看金德曼是个女的,但大隋握有金德曼,就拥有随时可以处置新罗的机会。

    而且金德曼是个未婚女子,而新罗又无其他“圣骨”,别说下一代新罗王,下下代新罗王,也是大隋说了算。

    黄明俊听裴世清讲了金德曼的地位,也是大惊,心里倒是跳出另一个想法。

    既然新罗人搞什么“圣骨”,金德曼必须得嫁给“圣骨”,那以卫公的地位,怎么也得比什么“圣骨”地位高吧,让卫公纳了这女人为妾,生下的孩子当新罗王,不就没问题了。

    于是黄明俊一改之前的态度,严令新罗必须以金德曼为质,同时明立金德曼为皇太女。

    金白净付出了这么多,虽然不舍女儿,但也能舍得出去。

    于是金白净明文册封嫡女金德曼为皇太女,以其为质。至此,新罗也如同百济一般,彻底成为大隋的属国。

第九十章 霅城之盟

    黄明俊在金城搜刮一番之后,便带着质子金德曼离开新罗,返回朝鲜城。

    战争到了这个阶段,已经算是完全结束,只剩下最后的收尾工作。包括土地的接收,战俘的交换,还有高句丽、伽倻两国的重建,都不是小事。

    幸好允忠、境部臣所部被隋军扣在手中,撤退到不而城的两万新罗军也被隋军控制在手中,百济、新罗即使有什么想法,也是有心无力,这段乱局隋军才能平稳渡过。

    战后黄明祯率军返回辽东,蔡知运则率领右侯卫继续坐镇乐浪郡,稳定局势。隋军依次接收了汉江流域诸城,以及被新罗人占领的城池,并开始帮着高句丽、伽倻复国。

    相对来说,高句丽的复国更容易。

    自高宝藏以下,当初报德国的文武虽或死或俘,但本身政治体系还在。隋军搜搜捡捡,从一众人中挑选了可以任用之辈,交给了高宝藏,很快便重建了高句丽。

    新的高句丽国,依照之前黄明祯划定的范围,包括汉江、南萨水、洪川水以东,悉直城以南,大业六年与新罗界限以北的地区。这里面积不大,土地也比较贫瘠,除了极少数沿河平原,多是山地丘陵。

    不过再是贫瘠的一块土地,高宝藏也愿意在这里做一个能够自主的王。

    对于高宝藏来说,本以为就要身死,却没想到会拿回这么一块土地,可谓是意外之喜。

    这次大战之后,高宝藏也明白重现昔日高句丽的辉煌有多么的不切实际。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在百济和新罗之间,能够保存社稷都是奢望,想来这次就是打下平壤,怕也不过是为新罗人做嫁衣。既然如此,还不如在隋人羽翼之下,至少还能安稳。

    原来的报德国都城牛首城交给了隋军后,高宝藏则将新都城定在了奈生城(今韩国宁越郡一带)。

    高宝藏本人很清楚隋人扶持他的目的,因此一上位便将国内不多的兵力全部布置在南线,做足了对新罗的威胁。高宝藏很清楚隋人是要他做大隋与新罗之间的缓冲,所以他就当好新罗人的敌人。

    高宝藏已经打定主意,跟紧大隋的步伐。若有一日,能够从百济、新罗身上撕下一块肉,或许还能使高句丽跟进一步。

    高句丽很快复国,而另一个伽倻国要复国这并没有那么容易。

    高句丽灭亡数年,当初高宝藏虽附属于新罗,但政权是独立的,人事也是独立的,只要愿意,拉出一票支持者和高句丽遗民,立刻便可复国。

    而伽倻国已经灭亡了七十年,王室都融入新罗,而当地百姓,早就忘了昔日的伽倻联盟。

    而且伽倻本身并不是一个正而八经的国家,而是一个松散的邦联。他有大小十多个国家组成,虽然各国后裔并不少,但并没有人对整个伽倻地区有足够的影响力。这也是新罗敢用金海金氏的原因。

    隋军先是准备用俘虏的金庾信,后来赵仁基又献上了金舒玄。

    金庾信虽然能力不错,但毕竟还是个毛头小子,论影响力远不如其父金舒玄。黄明祯见到金舒玄之后,便向他提出复国的建议。

    金舒玄本已经准备殉国了,谁料到天上掉馅饼。

    不过金舒玄也很明白隋人的意图,可越是如此,也越明白隋人的决心。他是一个忠臣不假,甚至愿意为新罗去死,但很清楚,此事之后,他就是回到新罗,也不会再受到信任。一面是王座,一面是可能到死的囚禁,金舒玄很快便做出来正确的选择。

    于是金舒玄表示愿意接受大隋的帮助,兴复伽倻,并永远忠诚于大隋。

    黄明祯乃从被俘的新罗人之中,挑出一万伽倻籍的士兵交给金舒玄,令其率领,南下建国。

    大隋俘虏了近十万新罗、百济人,但并不准备交还给他们。这一次整个浿水以南都被打烂了,十多万俘虏正好充作役夫使用。

    新罗国上下,连一万军队也集结不出来,因此金舒玄这万余人南下,倒是吓了新罗人一跳。

    新罗上下本想着明着恢复伽倻的政权,暗地里继续控制其内政,却没想到隋军也是釜底抽薪,给了金舒玄一支军队。现在新罗人倒是要担心金舒玄不会趁势杀入新罗腹地了。

    朝鲜城大战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一段较为安定却又鸡飞狗跳的日子。元气大伤的百济、新罗急于舔舐伤口、同时震慑外敌,而新建立的高句丽和伽倻国又急于夺取地盘,扩大影响力,虽然在隋军压制下,明着不敢发动战争,但私底下彼此争夺,已经有了混乱的影子。

    大隋不希望四国相处融洽,但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爆发新的动乱。这一仗大隋也损失惨重,乐浪隋军折损过半,想要恢复实力,同时消化各地,也需要时间。

    于是在大隋的召集之下,各国便在八月末在霅城会盟。

    霅城便是新罗的北汉山城,百济的慰礼城。大隋占领这里之后,又恢复了西汉时期的名字。

    霅城这个名字在后世知道的不多,但是他用西汉时的发言再转换为现代汉语,便是首尔。今后霅城便将成为大隋在汉江流域的核心城市。

    当然汉江也将成为过去式,主要是大隋内部也有一个汉水,于是汉江改名为霅水。

    霅城,各国使者再次来到,这座当年新罗、百济、高句丽拼命争夺的城市,倒是百感交集了一番。

    诸国使者到了之后,黄明离代表大隋,主持了会盟之议。其实这会盟,主要定下两个事情,一是每年的纳贡,二是互相休战。

    纳贡一事,没人敢反对。

    至于休战,其实这是四国都想而没法做的事情。四国的血都流干了,现在各自的恫吓不过是虚张声势,于是大隋提议休战,各国立刻同意。

    对于这个结果,黄明离也松了口气,他还真怕有愣头青,非得弄事。现在的乐浪郡也无力出击。

    好在,不管各国是真心实意,还是虚与委蛇,总算在大隋的领导下,达成了初步的盟约,整个乐浪半岛也进入大隋领导下的共存时代。

第九十一章 改组都护府

    乐浪战后,黄明远便下令将达奚暠等人调回中原。达奚暠毕竟也是老资历的卫将军,这次又坚守松岳城,立下大功,再让他待在乐浪,位居黄明离之下,实在不合适。

    实际上达奚暠作为攻打高句丽之前的一卫将军,在卫公黄明远一系中,资历极高,甚至连蔡知运和黄明离都曾是他的部下。

    也就是达奚暠这个人,能力稍差,性子也软了些,不太喜欢争长短,才在乐浪待了这么久,换了旁人,早生怨了。

    当然除了达奚暠,包括吕会彦、蒙陈其、王伏宝、全旭等人,也被抽调回中原。相对于这些跟随黄明远多年的老将,河北的一些将领,则差了不少。

    之后,黄明远便对辽东和乐浪二地,进行大刀阔斧的行政改革。

    这一次乐浪大战,暴露出很多问题。乐浪一个郡,管辖面积太大,指挥不灵活,权责也不明。

    黄明远委任黄明离负责乐浪军政,但没有相应的官职和机构佐助,根本无法有效发挥统属作用,导致各战场各自为战。

    而辽东一地,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没能在最快的时间支援乐浪。若不是恰好右侯卫没有南下,又恰好江南水师北上,这一仗的结果还真难以预料。

    而且偌大的辽东一个郡,也实在难以管理。

    于是黄明远下令,裁撤燕郡,以医巫闾山(今辽宁省闾山)为界,西面并入柳城郡,同时将辽东郡一分为四。

    辽东南部设辽南郡,北到青石关,东北到娘娘城(今辽宁省岫岩县杨家堡镇),治旅顺县。

    以医巫闾山以东的燕郡和襄平周边设辽中郡,治襄平县。

    以沈阳城为核心,设辽宁郡。

    以凤城直到萨水,设玄菟郡,治西安平。

    同时在东路招抚讨捕司地设白山郡,治白山城。

    再加上原本的柳城郡和北玄菟郡,安东都护府下便有七个郡。

    为了增强安东都护府的军力,将原本下辖的兵力一分为四。

    即除了每郡郡兵和都护府兵、招抚讨捕司兵以外,增设一卫,以为总预备队。有这么一支军队,若是哪里出现问题,直接调动卫军,也不用像现在这般捉襟见肘。

    而此卫军直属于大将军府,并不隶属于安东都护府,如此也避免都护府有坐大的危险。

    改制后的安东都护府,地被千里,从辽西到鲸海(今日本海),从渤海到黑水,拥兵十多万,堪比一个大国。

    于是黄明远将之升级为大都护府,黄明祯和杨续继续担任大都护和副大都护,而房玄龄担任大都护府长史兼辽宁郡太守,崔元逊担任大都护府司马,高元备担任大都护府兵马使。

    新设一卫,以辽东卫命名,黄明祯兼任总管,高元备兼任副总管,另一个副总管为张希康。

    至于辽东原本五个招抚讨捕司,辽西、燕北合并为辽西招抚讨捕司,辖兵一万五;北路、中路合并为辽北招抚讨捕司,治龙潭,辖兵两万;而东路改名为白山招抚讨捕司,治鸭绿,辖兵一万五。

    又在极东北的栅城地区,新设海东招抚讨捕司,辖兵六千。

    原本几个招抚讨捕司,每处不过几千人到万人,兵力分散,指挥也不能统一,合并之后,辽西司由刘黑闼担任招抚讨捕使,而辽北司由高聂担任招抚讨捕使,白山司由郭恩一担任招抚讨捕使,新设的海东司由裴行方担任招抚讨捕使。

    安东大动干戈,乐浪郡也没有闲着。

    乐浪郡直接被一分为五,萨水以南,直到屯有城,仍为乐浪郡,治朝鲜城;

    屯有城以南至七逢河,设带方郡,治汉城;

    七逢河以南,设真番郡,治霅县;

    单单大领以东,泥河以南,设临屯郡,治不而县;

    泥河以北,设沧海郡,治沃沮县;

    之前乐浪半岛之上,分作四个军。虽然是黄明离负总责,但其实对于诸军约束力并不强。

    而且之前的四个军,既是野战军,又是守备军。可到了关键时候,既不想因为守御分散兵力,又承担不了守土之责,顾此失彼。

    这一次黄明远直接撤销了四军,而设乐浪都督府,统辖五郡军事。都督府除了节制各郡郡兵,另直属兵马四万。

    而且乐浪都督府虽仍隶属于安东都护府,但有独立的军权。

    黄明离被任命为安东都护府副大都护,乐浪都督府都督,领百济新罗高句丽伽倻四国宣抚使。

    这一次黄明离被授予了乐浪半岛的军权、政权、外交权,加属国监管权,基本上成了乐浪半岛的土皇帝。

    不过黄明远素来对这个弟弟信任,也舍得对其放权。

    李进被任命为副都督兼真番郡太守;张玄素被任命为都督府长史兼乐浪郡太守;蔺谟被任命为都督府兵马使。

    王倧被任命为百济新罗高句丽伽倻四国宣抚副使。

    这个宣抚使的任命,是个创举。

    历史上也有这个职务,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六年,以宇文融为河北道宣抚使,是宣抚使之始设。但宣抚使一般为军事长官,主管征伐绥靖,地位极高。而到了元明清,又成了土官,管理军民。

    黄明远设宣抚使,是把他当后世的外交大使对待的。

    不过这个时代,中原王朝接触到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属国。平等、独立的外交关系是不存在的,所以宣抚使又加了一层上国钦差大臣的身份,负有督导、监视的权利。若是宣抚使态度强硬一些,绝对算得上属国的太上皇。甚至影响属国局势、内政以及王位的继承,也不是不可能。

    正常情况下,每个国家要设一个宣抚使,就像后世的使节一样。但驻四个国家的宣抚使,总比驻一个国家的宣抚使强。为了精简机构,也为了方便管理,更为了提高宣抚使的威势,四国合设一个宣抚使。到了关键时候,以宣抚使的地位,联合三国打一国,不要太方便。

    这一次的改制,基本上确定了辽东和乐浪半岛的行政秩序,奠定了往后多年发展的根基,至此,大隋对辽东和乐浪半岛的管理,进入新的阶段。

第九十二章 北海攻略(一)

    东莱郡是黄明远的北方造船基地,又承担着辽东、天津和乐浪半岛的枢纽作用,因此虽然山东局势复杂,盗匪四起,但此地一直较为安定。

    虽然有数次流匪攻打东莱郡的情况,但始终没有掀起较大风波。

    蔡知运从旅顺渡海之后,一路横扫郡内大大小小的魑魅魍魉,并向西逼近北海郡。

    北海郡,齐郡之外另一饱受盗匪荼毒之地。郡内十县,皆落入盗匪之手。

    似乎山东之地天生的侠匪之气,这里不产天子,也不怎么产绝世名将,但从来都产反贼,杀之后不尽的反贼。

    项羽封王,齐国最先反;王莽篡位,东莱最先反;大汉分裂,青州黄巾又起;刘襄、吕母、赤眉军、王仙芝、黄巢、宋江、唐赛儿、义和团·····就连隋末,也是齐地最先拉起了造反的旗帜。

    甚至连小说之中,梁山泊、贾家楼、秦琼、武松······山东从不缺豪杰、义士。或许这片土地的人,天生流淌着侠盗的血液,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气质,才能在面对不平事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吹响战斗的号角。

    此时北海郡大部为大盗綦公顺所占领。

    綦公顺也算摊上了好时候,当初的前辈王薄、孟让、左孝友、郭方预、杨厚等人,俱是实力雄厚之辈,可惜遇到了那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张须陀,最终皆败。而綦公顺当时实力弱小,引不得张须陀的注意,方得幸存。

    再之后张须陀战死,青州的盗匪方无人能置。

    于是綦公顺率领三万人马攻打北海郡府益都城(今山东省青州市)。也是綦公顺运气不好,他本以为能够破城,但遇到一个叫刘兰成的书生,纠集了一百多名城里的骁健突袭了綦公顺大营,城中的士兵跟着这一批敢死队一起发动进攻,綦公顺大败,弃营而逃,郡城最终竟得以保全。

    但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綦公顺在此处兵败之后,很快时来运转。

    这世上有一种人,不能成事,却能坏事。原来刘兰成击破綦公顺部之后,于是郡里的官吏和大族把城里的百姓分为六军,各自统领,其中刘兰成负责领一军。这时有一个姓宋的书佐嫉妒刘兰成,便进谗言道:“刘兰成深得人心,一如当初沛县之刘邦,必然会对各位产生不利,不如杀了他。”

    城中官吏、大户,也没什么好鸟,本就忌惮刘兰成的他们,眼看宋书佐跳了出来,立刻从之。

    因刘兰成新立大功,众人怕杀了刘兰成,引起百姓恐慌,于是只夺了他的兵权改交宋书佐统领。

    刘兰成也是个有骨气的人,他担心留在城中,最后也逃不过一死,既然不为城中人所用,索性逃出城去,投奔了綦公顺。

    綦公顺能力不怎么样,但气度还是不错的,丝毫不以当初兵败为仇。他和刘兰成相谈,对其佩服之至,于是任命刘兰成为长史,倚为心腹。

    之后在刘兰成的帮助下,綦公顺顺利攻破益都城,并自号为青州总管。之后又击退了臧君相等前来抢夺地盘的盗匪。

    蔡知运到达胶水之后,听闻了綦公顺和刘兰成的故事,倒是有些兴趣。

    綦公顺占领北海郡这大半年的时间,并没有太大作为,北海郡内也保持了稳定。实际上以世家大族的品性,其良心还真不一定比盗匪高。

    对于隋军来说,像綦公顺这种品性还可以的盗匪,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天下盗匪太多,若是都杀光了,天下也没人了。

    按照黄明远的标准,有民愤的要坚决杀掉,有功有过的要进行改造,百姓归心的则必须积极争取。

    綦公顺就是有功有过的一类代表,对待百姓说不上好,但也不是张金称、朱粲那样的人魔。

    于是蔡知运不急于进军,而是派人前往益都。

    綦公顺没什么大志向,能占领北海郡,已经是超出理想了。所以綦公顺这个青州总管,除了军队,基本上都放权给刘兰成了。

    自从听说河北的卫公军已经渡河南下,进入齐郡,剿灭王薄、颜宣政二人之后,綦公顺便有些惴惴不安,唯恐有一日河北军东进。

    这次听闻隋军从东莱郡、齐郡分两路进剿,綦公顺宛如晴天霹雳,早就惊恐不安。

    虽然底下的一众将领,面对隋军的围剿纷纷叫嚣,甚至扬言让隋军有来无回,但綦公顺却很清楚,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盗匪,较之王薄、孟让等人的实力差远了。以王薄、孟让等人之力,尚不敌一个小小的齐郡太守张须陀,现在比张须陀更厉害的卫公遣麾下主力来袭,他如何能够应对的了。

    綦公顺有心向隋军投降,但又唯恐落得个过河拆桥的下场。而且听说河北隋军纪律严格,多少英雄豪杰,因为受不得隋军的纪律,即使投入隋军,最后也落得个分道扬镳,被隋军覆灭的下场。

    而刘兰成则与綦公顺想法不同,他早就想着投奔河北的卫公了。

    刘兰成这个人功名心、得失心比较重,要不然也不会一看在北海郡混不下去,立刻投降了北海郡的敌人綦公顺。

    虽然他现在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綦公顺再是装得像个官一样,他本质上还是盗匪,不以他自我加封的身份而改变。这种境遇,让刘兰成以此为跳板可以,但若是让他一辈子都跟着跟着綦公顺在这个角落里称王称霸,他并不愿意。

    而且北海郡虽不下,但在天下面前,不过是一隅之地。綦公顺并没有太大的进取心,现在天下大乱,旁人顾不上还可以,一旦争霸势起,青州军也只能做旁人的踏脚石。

    天下之大,刘兰成最看好的还是卫公,因此便有心投奔。但是卫公势大,身边谋臣、良将不缺,他贸然投降,很容易被当作无名小卒而忽视,所以一直未成行。

    这次大隋出兵征伐,逼近青州,青州军眼看就要落入覆灭的下场,刘兰成自知不能再拖,便有心劝綦公顺,向大隋投降。

第九十三章 北海攻略(二)

    蔡知运的劝降使者到了益都城之后,綦公顺投降的倾向便更多了。东莱郡的蔡知运是刚从高句丽战场上的返回中原的王牌部队,而齐郡的王辩也是刚剿灭河北诸义军的精锐,两军六七万人马,他凭什么可以抗衡。

    战不过,不降就要逃了,可是旁人就能打得过卫公,綦公顺不这么认为。

    綦公顺自知自己眼光稍逊一筹,平日里大事小事,都会与刘兰成商量。他心中有了投降的想法,便招刘兰成商议。

    此正中刘兰成下怀。

    虽然没能立得什么大功,让卫公另眼相看。但举郡投降,想必名字也能到卫公那里。

    于是刘兰成立劝綦公顺道:“北海僻远,财力不足,民生凋敝,虽有数万之兵,却”地不过千里,又无险固可守。今卫公据有河北,略定中原,每攻必下,每战必胜,此乃有天命护佑。将军如举北海一郡北投卫公,就是当初东汉臧霸也不足与我们相比。

    綦公顺大喜。

    对于山东盗匪来说,臧霸可是偶像,以泰山贼而自成一股独立势力。雄霸一方,封侯拜将,土匪能做到这种地步,也可自傲了。

    投降的事情被綦公顺与刘兰成二人定下,此事基本上也便成定局。于是綦公顺召集诸将,商议投降之事。

    若是占领北海郡之前的綦公顺部,綦公顺的命令自是没人敢违背。但现在的青州军,则有了旁的变化。

    綦公顺攻破益都城之后,一跃成为北海郡最大的盗匪头目。往日被张须陀击败的郭方预、左孝友、秦君弘、陶彭孝、杨厚等人纷纷前来归附。

    虽说相比较这些前辈,綦公顺算是小儿辈的,但奈何綦公顺占据益都城,兵多粮广,众人为了防止被一侧的王薄、臧君相等人吞并,也不得不向他低头。

    綦公顺这个人,风评还不错,较之王薄、臧君相这些吃人不吐骨肉之辈,还能让众人信任。

    群豪来投,綦公顺自然不能往外推。作为盗匪,他名望太低,也希望通过这些人来扬名。

    于是六家歃血为盟,共推綦公顺为盟主。而北海郡共有十县,綦公顺独占益都、临朐、临淄、寿光、都昌(今山东省潍坊市西)五县,其余六家共有五县。

    平日里双方倒也相安无事,但这次投降,自不是綦公顺一家的事情,于是綦公顺召集郭方预、左孝友、秦君弘、陶彭孝、杨厚五人,商议向隋军投降。

    綦公顺算得很好,觉得大家投降,也有前途,但却没料到,其余几人,并不愿投降。尤其是秦君弘,平日里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在青州颇有恶名,手中好好一个营丘(今山东省潍坊市南)大县,被他毁坏的不成样子。

    秦君弘也清楚河北隋军的政策,当初赵君德之弟不过是强暴了一个娘们,便被诛杀,赵君德所部也覆灭,他若是投降了河北隋军,能有好下场。

    其余四人,虽不像秦君弘这么恶名昭昭,但也各有各的问题。

    杨厚当年攻打北海县(今山东省潍坊市),生俘了队正松赟,本想让松赟劝降北海县城,谁料到松赟到了城下,破口骂贼,杨厚命人将其腰斩,其仍骂不绝口。城中百姓望之,莫不流涕扼腕。

    至此之后,北海县百姓对杨厚恨之入骨。而杨厚也担心投降隋军之后,受到清算,毕竟松赟已经被杨广追封为“朝散大夫,北海郡丞”。

    左孝友当年曾屠杀过北海郡兵,而郭方预则是僭号“卢公”,且他和秦君弘关系密切,乃是真正的盟友。

    也就是陶彭孝没什么恶名,但他和左孝友又是盟友。

    所以五人听到綦公顺的投降之议后,皆是沉默不语。甚至秦君弘当场说道:“綦公顺,你是要以我们的脑袋去向隋军换取富贵吗?”

    其余几人,也是看着綦公顺,满是警惕。

    “我并无此意,秦兄何出此言?”

    “你若不是换了富贵,如何上赶着向隋军投降?”

    綦公顺一愣,着实没想到几人对投降隋军这么抵触。在他看来,这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我等结义之时,便相约共抗暴隋,你这是要背叛义军?”

    “隋军狼子野心,素来喜欢鸟尽弓藏,我等投降隋军,到头来必然落得一个覆灭的下场,綦将军何苦来哉?”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倒使得綦公顺说不出话来。

    这时刘兰成一看局势不对,綦公顺本就不太擅言辞,再加上有秦君弘等人的搅合,最终结果必然是綦公顺以一对五,谈不出什么结果。

    还是刘兰成上前,言綦公顺只是一个建议,并不是一定要这么做,劝下众人,圆过场去。

    众人散去,只剩下綦公顺和刘兰成。

    眼看今日之事怕是要无果,綦公顺也有些烦忧。

    刘兰成乃上前说道:“今日之情形,总管也看到了,秦君弘等人皆是不愿投降,恐与我为敌,还请总管早做打算。”

    綦公顺看了刘兰成一眼,只见刘兰成脸色严肃,面带杀气。

    綦公顺神色一凛,明白了刘兰成的意图,便说道:“众人皆是绿林前辈,我若是贸然对众人手,只恐以后让人耻笑。”

    刘兰成乃说道:“总管,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总管顾念旧情,旁人却不一定,只恐为这几人所害。”

    綦公顺犹豫了再犹豫,还是没下定决心。

    郭方预几人虽然投降了綦公顺,但实力加起来并不弱于綦公顺。綦公顺也怕打草惊蛇,生出大的祸乱。

    于是綦公顺说道:“我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若是这些人再冥顽不灵,也休怪我不顾念昔日情谊了。”

    綦公顺还有些犹豫,但秦君弘却是已经准备对綦公顺动手。

    秦君弘自家人知自家事,那是决不能投降的,于是撺掇众人,杀了綦公顺,劫掠益都城,然后向西去投奔魏公李密。

    秦君弘倒也没发疯,知道必然不敌河北军,根本没想过守北海。

    杨厚最先赞成,其余几人,思前想后,最终还是不愿意受隋军的约束,而且财宝动人心,綦公顺占领了最肥硕的益都县,众人早就羡慕不已。

    于是众人约定,准备向綦公顺动手。

第九十四章 北海攻略(三)

    秦君弘几人定计之后,便决定先假意同意綦公顺投降隋军的建议,蒙蔽对方,而暗地里悄悄集中军队,向益都城靠近。

    众人实力并不如綦公顺,若是明着造反,恐不能敌。

    五人之中,郭方预造反最早,资历高,也较为有影响力,于是郭方预代表五人来见綦公顺。

    郭方预的心思自是比秦君弘深得多,于是在綦公顺面前打感情牌。言众人多担心隋军会翻旧账,所以才对投降隋军有些抗拒,但内心之中,还是希望投降隋军的。只要隋军保证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众人必然真心归顺,绝无二话。

    綦公顺听了大喜,连连保证,绝对会向隋军要求,既往不咎,必为诸位兄弟求一个好前程。

    此时郭方预几人低头,綦公顺别提多高兴。倒不是綦公顺真心想为隋军收降几人,而是众人一起投降,他就不用向其余几人动手,也不会坏了名声。而且几人一起投降,兵马更多,往后投降了隋军,地位也会更高。

    对于郭方预几人的低头,刘兰成则持怀疑的态度。他总觉得其中有问题,就像秦君弘这种人,恶贯满盈,难道仅仅是一个既往不咎的保证便能说服他。

    于是刘兰成建议綦公顺,要小心郭方预几人耍花招。

    綦公顺本人对此并不以为意,隋军大军压境,这几人还能做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綦公顺已经对投降隋军之后无限展望,不愿意相信那些影响投降的小事。

    五月二十日,也就是投降之议之后的五日,郭方预邀请綦公顺前往其府上一聚,商谈一下几家投降隋军的条件。

    众人都是盗匪出身,没那么强的规则意识,议事的时候,在酒桌上更方面。

    綦公顺也没什么怀疑,接到邀请之后,便兴致勃勃,准备前往郭府一会。

    刘兰成听说之后,便劝綦公顺不要前往,以防郭方预来一场“鸿门宴”。

    綦公顺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道:“军师这是多虑了,这益都城是我的地盘,我不给郭方预来个鸿门宴便是了。他在城中,就在我的掌握之中,一旦敢有轻举妄动,我谅他插翅难逃。”

    刘兰成也觉得綦公顺说得有些道理,便不再坚持。

    本来郭方预还邀请了刘兰成一同赴宴,但为刘兰成拒绝了。他一个书生,跟郭方预一群盗匪聊不到一块去。

    綦公顺兴冲冲地来到郭方预府上,秦君弘几个人都到了。虽然秦君弘对他还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但总算没多说什么。

    于是六人一起,开宴畅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一直喝到月上中天。五个人轮番灌綦公顺酒,綦公顺以一敌五,最后已经喝到了精神恍惚。

    就在这时,郭方预和左孝友二人端在杯子,来到綦公顺面前。

    “老綦,咱几个拿你当兄弟,你可没把咱们当兄弟。你实话实说,在隋军那,把咱兄弟几个卖了个好价钱吧。”

    郭方预声音不大,綦公顺喝得半醉不醒,也没听清。

    “你说啥!”

    郭方预端着杯子,靠近綦公顺,突然脸色一变,一杯酒泼到綦公顺身上,狠厉地说道:“我说我让你去死!”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柄短刃,向綦公顺刺去。

    綦公顺被酒泼了一个半醒,心中一惊,刚要逃命。忽然他腰后一痛,原来一旁的左孝友早将匕首刺入綦公顺的后腰。

    綦公顺一声吃痛,身形也慢了下来。

    郭方预一手刺出,同时一手拉住了綦公顺。郭方预手中的短刃刺中了綦公顺的腹部,而左孝友则从后面牢牢抱住了綦公顺。

    郭方预拔出短刃,又连刺十多下,最终将綦公顺刺死。

    这时宴会厅中大乱,忽然大堂两侧涌出一批全副武装的士兵,一拥而上,将场上几个綦公顺的部将全部杀死。

    至于綦公顺带来的卫兵,早就被郭方预下令带下去招待,然后全部趁机弄死了。

    杀死綦公顺之后,郭方预等几人脱掉身上的袍子,露出里面的铠甲。

    郭方预走到人前,大声喊道:“綦公顺此贼,要把我等全部卖给隋军处置。今我等诛杀綦公顺,劫掠益都城,然后前往河南,去投魏公李密。”

    这时秦君弘也高喊道:“儿郎们,今日益都城是你们的,随你们享用,能获得多少,全看你们的本事。”

    众人一番大喜,纷纷露出豺狼的面容高呼。

    郭方预乃令秦君弘和杨厚带人,前往郡府,去捉拿刘兰成,控制郡府。他和左孝友前往东门,去接应城外之军。而陶彭孝带人前往南门,保证撤退的路线。

    益都城西门守将李畹,乃是左孝友的旧部。

    当初左孝友进犯北海郡,张须陀率八风营支援,大破其军。左孝友其部也流散,侥幸未死的李畹投降了綦公顺。

    綦公顺要投降隋军之后,左孝友便前往李畹军中劝降,又拿李畹当初诛杀北海郡太守郑虔符一事威胁。

    当初綦公顺所部攻破北海郡的时候,李畹斩杀郑虔符,本是一项大功。但现在要投降隋军,反而成了一个大麻烦。尤其是郑虔符出身荥阳郑氏,地位尊崇,岂是他一个小人物可比的。

    于是在左孝友的撺掇下,李畹下决心跟着郭方预等人一起反水。

    而等李畹打开驻守的东门之后,大批原本潜伏到城外的军队,一拥而入,杀入城中。

    这些人都是五人的手下,受五人命令,秘密靠近了益都城。

    綦公顺手下实力不弱,原号称有三四万军队,但因为手中握有北海郡十县中的五县,分兵把守,使得益都县内,不过一万多人。

    而且大将李畹还率部反水。

    上万的盗匪云集,杀入城中。而綦公顺身死,大军失了指挥,整个益都城立刻乱了起来。

    刘兰成平日里事务繁忙,整个北海郡的事情都压到他的肩上,其一直待在郡府工作,并没有回家,所以秦君弘派往刘府诛杀刘兰成的人没有得手。

    而眼看城中忽然生乱,而綦公顺始终没有返回郡府,刘兰成心中大惊,却是有些明了,郭方预等人反水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