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一章 骁果崩溃

    这场双方都赌上了命运的通济渠决战,最终是两败俱伤,到最后竟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宇文化及所部作为攻击部队伤亡惨重,骑兵损失近半,三军锐气也丧尽。而李密部更是整个中军大营损毁,物资丧失殆尽,多名大将战死,嫡系部队折损一多半。

    整个通济渠漂满了尸体,河水鲜红,河流为之堵塞。

    战斗之后,两边只得暂时舔舐伤口。

    尤其是李密,大伤元气,连他本人都负伤,差点就死在乱军之中。所以战后他即使知道单雄信等人支援时间有猫腻,都没有声张。

    盖暂时无能为力,只得留待以后处置吧。

    但这不是结局。

    其实整个通济渠之战,宇文化及部要占上风,无论是损失还是士气打击,都比李密部要小的多。

    但关键是他们的战略目的没有打到,他们没有弄到粮食。

    对于此时的宇文化及所部来说,粮食就是一切,没有粮食,就是打赢了,又有什么用。

    激战的当日,众人撤回营中,也没剩多少粮食了。李密虽然供应骁果禁军粮食,但不过是每日中午一送,今天还是吃的昨天的粮食。

    整个营中巴拉巴拉,一共还有一千多石粮食,**万斤,平均算下来,人均也就剩个二三斤了。

    两三斤粮食,紧吧紧吧,也能撑个几日,可是刚饱餐几日,又要吃糠咽菜,三军将士,着实受不了啊。

    而且这一千多石粮食吃完,再从哪弄。

    宇文化及勉强让众人吃了顿晚饭,然后将军中的粮食全部收集到中军,开始定量供应三军。

    每天两顿,每吨稀粥,怎么也得用这点粮食撑上十天半月的,等宇文智及的援军从东郡带回粮食。

    宇文化及这么想,底下的士兵却不会这么想。

    当兵吃粮,没有粮食,谁给你当兵。

    很快,骁果禁军开始生乱了。

    一夜之间,便有不少机灵的士兵逃出营帐,向对面的魏军而去。

    对面至少有饭吃。

    而更大的乱子还在后面,军心乱了,不仅仅是士兵,还有当官的。

    宇文化及其实对于骁果禁军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无论是樊文超、张童儿等人,只是因为杨广身死,他们没有选择,才投靠了宇文化及,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庇护,双方更多的像是合作关系。若说他们对宇文化及有什么忠心,那就属于扯淡了。

    甚至包括一起跟着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的一群人,不过是当时那种情况下的利益联合体,对于宇文化及,也没什么忠诚。

    大家因为利益走在一起,现在兵尽粮绝,穷途末路,大家因为利益,自然要分崩离析,各奔生路,树倒猢狲散了。

    若是宇文智及还在军中,或许能提前发现并戒备,但宇文化及,哪看得出这个,他此时正为军粮的事情发愁呢。

    对于宇文化及来说,再次出击肯定不合适,宇文化及已经没了再赌一把的勇气。

    而金堤一带孤悬黄河边上,南面、西面的荥阳、管城都有重兵把守,老巢浚仪离着此地更是有一百六七十里地,而向东走,属于背道而行,南辕北辙啊。

    若没有办法,宇文化及实在不想全军移师东郡。

    而且到了东郡能不能有吃的,谁又说得准。

    军中已经开始进入半断炊状态。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下午,大部分人都是只吃了点稀粥。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神仙也挡不住。

    这时牛方裕等人皆劝宇文化及早做决定。

    拖拖拉拉的,再等下去,大家都得死。

    宇文化及终于忍不住,下令向东郡方向转移,同时急令位于浚仪的长子宇文成基带着萧后和财富,亦往东郡方向转移。

    但一切都太晚了。

    也就是宇文化及做决定的时候,樊文超和张童儿二人率部向李密投降。

    樊文超和张童儿二人本就不是江都政变的参与者,更不算宇文化及的核心党羽。眼看宇文化及覆亡在眼前,自是要自谋出路。

    所以兵败当晚,二人就派人去联络李密请降。

    李密本来因为兵败大恼,又因伤不能行,正愤恨之时,听闻樊、张二人投降,心中大喜,连伤都顾不得。

    意外惊喜啊!

    他急迫地告诉使者,若樊、张二人投降,必许以高官厚禄,绝不负二人。

    樊文超和张童儿得信大喜,当即准备投降。

    幸好樊文超和张童儿虽然要背返宇文化及,但总算没有太丧心病狂,引兵突袭宇文化及,否则宇文化及也别考虑逃跑的事,直接崩溃了。

    二人既出营投降,陈智略也立刻率部出营跟随。陈智略更是一个手段狠辣、心思通透之人,他更不会给宇文化及殉葬。

    之所以一直没有动,只是因为他在等待。

    陈智略猜测要投降的不仅他一人,定会有人反戈一击,他跟随一同,或许还能趁乱取利,得了宇文化及的脑袋。

    可惜樊文超、张童儿不顶用,他一人又做不到覆灭宇文化及,只得跟着一同投降了。

    三人既降,整个骁果禁军约一半的兵力都直接投降了。

    宇文化及听闻大惊,这时候他再也没法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了,逃命要紧。于是宇文化及带着剩余的一万多骁果军直奔东面而去。

    李密终究不愧是一位军事大家,得到樊、张二人的请降之后便猜测骁果禁军会生乱,宇文化及会逃跑,于是命令单雄信、郝孝德、王当仁三人率部追击宇文化及部,务必将其留下。

    又命令大将王伯当、孙长乐二人率部直逼浚仪城。

    李密可没忘,宇文化及在浚仪城还有一大笔政治遗产和无数的财货,获得了这些,他便能多喘口气。

    魏军三路追击宇文化及部,引兵掩杀,斩首上千级,俘获无算,更有不知道多少人四面逃窜溃散。

    等宇文化及赶到酸枣县城,和宇文智及的留守部队汇合之后,其部只剩下不过七八千人。

    那支威名赫赫,跟着黄明远北伐、西征的骁果禁军,实际上到这个时候,已经彻底不存在了。

    宇文化及被魏军追得丧了胆,甚至来不及等儿子宇文成基来和其汇合,只留下刑部尚书王轨镇守酸枣城,便进入东郡。

    第五十一章 骁果崩溃

第五十二章 突袭浚仪

    宇文化及还等着儿子从浚仪城带着燕王、萧后以及大批财货前来和他会师,可他却不知道,宇文成基早就是风前烛,瓦上霜,危在旦夕了。

    浚仪城就是后来的汴梁开封城,地处三郡交界,有通济渠、汴水、蔡水、济水等多条河流通过,为中原地区交通要冲,繁华之地。

    宇文化及占领此地之后,便留下儿子宇文成基率军五千于此镇守。

    这里算是宇文化及的临时大本营,五千精锐再加上浚仪坚城,宇文化及本对此很是放心。

    宇文化及和李密在通济渠打得火热,一河之隔的隋军也没有闲着。

    黄明远最擅长的不仅仅是指挥,而是通过历史旧识混水摸鱼,渔翁得利的本事。所以当黄明远得知宇文化及在浚仪分兵,主力北上荥阳郡的时候,便急令驻扎在汲郡的李靖,择机渡河,南下浚仪。

    对于黄明远来说,浚仪城有他非得不可的东西。

    燕王,萧后,南阳公主,哪一个都不能出事。

    尤其是萧后,只有当她堂堂正正地回归大隋朝廷之后,当初杨广留给黄明远的遗诏才能真真正正地使天下人信服,黄明远也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化杨广留下的政治遗产。

    没有萧后,黄明远真不好对付洛阳小朝廷。

    难道武力逼越王杨侗退位,那不成了王莽、曹丕、司马昭,尽落得个骂名了不是。

    但是有黄明远加萧后,杨侗连皇帝都不敢称。

    当然黄明远也不想跟宇文化及硬碰硬,毕竟他那几万骁果精锐,的确是不好对付,黄明远在骁果禁军中的影响力也有限,所以利用李密对付宇文化及,然后渔翁得利就成了最好的契机。

    虽然李靖的鹰扬卫在大河以北,而李密和宇文化及的通济渠战场在大河以南,实际上李靖从延津渡南下,离着浚仪城不到百里,路程只有金堤关到浚仪城的一半左右。

    隋军时刻监视着金堤关西交战的双方,也就是宇文化及突袭李密当日,李靖率领鹰扬卫主力直奔浚仪城而去。

    这一次出击,是为了浚仪城的萧后众人,也不仅仅是萧后众人。

    光是占领浚仪城本身,意义便重大。

    浚仪城在荥阳郡和梁郡、东郡交界处,依靠通济渠,向东南可通淮南、淮北,向西南经许昌郡便是南阳盆地。控制此地,便可很容易将李密的领地切割开来。

    而李密的领地,多是名义上归附,一旦与荥阳郡割裂,势必生乱。

    同时不论谁击败李密,隋军从浚仪城出发,都能最快的收割河南地区的州郡,保证这些战利品不落到旁人手中。

    鹰扬卫从金堤关以东出击,这里虽然是李密的地盘,但因为宇文化及到来,与李密失去联系,而宇文化及也无力管,属于事实上的无主区,最方便骑兵突袭。

    李靖命令黄明徐率领三营骑兵,昼夜兼程,赶往浚仪城,而主力部队则紧随其后。众人不打旗帜,亦不经过城池。这样一支部队,即使有地方官吏发现蹊跷,也不会生事。毕竟对于地方官吏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祸患离得越远越好。

    从延津关到浚仪城下,黄明徐用了差不多一日,到了晚上便赶到浚仪城北面不远的地方。

    浚仪城高大坚固,黄明徐又是轻骑而来,城池并不好打。

    黄明徐让部下暂时隐藏,又派人前往浚仪城。

    整个浚仪城中,尤其是禁军之中,拥有大量的拱卫亲军府的人。

    黄明远早在之前北伐、西征的时候,便利用统帅之机,往禁军之中掺杂了一些人员。这些人从未动用过,就是为了等未来的江都之变。

    而江都之变前后,黄明远又往里掺杂了不少钉子,时刻监视其军。

    因为知道会有江都之变,黄明远便一直安排这些人多亲近宇文化及兄弟,虽然众人不清楚宇文化及这个罪奴有什么亲近之处,但皆依令而行。

    果然,江都之变,宇文化及掌权,手中无人。这些跟宇文化及关系不错的禁军中下层将领,皆得到升迁,委以重任。

    陈玑,原禁军鹰扬司马,现虎牙郎将。

    徐有固,原禁军右备身府兵曹参军事,现禁军后军长史。

    韩忠,原禁军旅帅,现鹰扬郎将。

    ······

    这样的人在骁果禁军中,前前后后有一二十人之多。原本一群小官,加起来也没什么能量,但当被宇文化及委以重任,然后宇文化及又清洗了司马德戡的旧势力之中,众人能发挥的力量,便难以想象。

    宇文化及留下五千人马镇守浚仪城,以为后军。

    宇文成基统帅后军,但他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不通军略,除了吃喝玩乐,更没有什么本身。因此后军之事,完全交由长史徐有固打理。

    徐有固既掌后军之权,便命令大将韩忠镇守最重要的北门。

    徐有固身为长史,虽不能直接掌握军队,但可以通过宇文成基调动部队,掌握驻防,发布命令,可以说整个浚仪城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徐有固的手中。

    此时北斗信使到了浚仪城中,找到了徐有固,发布了激活他们的命令。

    徐有固是参加过北伐的老人,在北伐之中被黄明远发展为暗探。可他在禁军中这么多年,如其他人一般生活,战斗,从未给黄明远提供信息,到现在,时间久到几乎已经快忘了自己的身份。

    此时听到卫公的召唤,他心中无比的激动、澎湃,甚至是热泪盈眶。这么多年,他每一天都等待着卫公的命令,所有的准备,等得便是这一日。

    几乎没有迟疑,徐有固便准备执行命令。但凡每一个经历过当初北伐漠北的人,在他们的心中,黄明远都是永远的神。

    徐有固亲自去见北城门的韩忠。

    当初之所以让韩忠镇守北城门,考虑的便是有一日隋军打到浚仪城,能最快做出反应。

    “老韩,主上有令,冬眠的‘松鼠’该醒了。”

    当夜,浚仪城的北门突然打开,而在浚仪城的北面,一支军队见之直奔北门,从这里,杀入城中。

    是夜,浚仪城陷落。

    第五十二章 突袭浚仪

第五十三章 历山祭舜

    宇文化及率军向东郡而去,在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会和了其弟宇文智及。此时宇文化及是四面皆敌,惶惶无路,不知何去何从。

    最后还是宇文智及建议,先返回彭城,再做计较。

    彭城周边数郡,虽然盗匪众多,但并没有强大的势力。凭借着这近两万的骁果禁军,虽难以有大的发展,但至少能稳守城池。

    而且从两淮进入军事实力不强的巴蜀、荆襄更为容易一些。

    宇文智及也有些想明白了,前有强敌,后有追兵,而关中又远隔万里,已经是回不去了。这时候与其非得去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倒不如寻得一块根基之地。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强似现在这般无根无萍的状态。

    宇文化及早没了主意,只得听从其弟的建议。

    从韦城前往彭城,最合适的路线应该是先折道前往浚仪,再顺着当初西进之路南下。这一路众人熟悉,沿途也没有强力阻碍,安全快捷。

    可是宇文化及说什么也不想再前往浚仪。

    浚仪尚属于荥阳郡,此时怕是李密早就挥军前往,再往浚仪而去,恐怕要直接一头撞到李密的手掌心中。

    当然还有一条更近的路线,便是从韦城横穿济阴郡,几乎是走直线到达彭城。

    但很快这条建议,亦被宇文化及否决。

    济阴郡几乎尽为孟海公掌握。此时横穿他的地盘,无异于孩童持宝而嬉行于闹市之中,到时候闭为孟海公所袭扰。

    之前宇文化及在孟海公手下吃了不少暗亏,心有余悸。

    而最后,他们尚剩下一条路,那就是从韦城向东进入东平郡、鲁郡,经亢父之道,再南下彭城。

    这条路绕的最远,但沿途只有东平徐圆朗、兰陵卢公暹这样的小鱼小虾,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很快,兄弟二人确定了走最稳妥的北路,宇文化及将沿途粮食搜刮一空,向东而去。

    大军向西,走没多远,到了历山(今山东省鄄城县境内山)一带。

    历山,古雷泽西岸之山。上古时期,舜耕历山,渔雷泽即此。

    宇文化及到了此地,突发奇想,想去祭拜一下帝舜。

    宇文化及自当初江都宫变之后,一路困顿,屡遭厄运,虽然成了权利无比的大丞相,但根本没多大意义,反倒流离失所,落魄至斯。他不想着励精图治,卷土重来,倒是把希望寄托在鬼神之上。

    宇文化及希望通过拜祭帝舜,能得到帝舜的保佑。

    宇文智及听得此事,很是诧异。

    走北线到徐州,要多走上百里。三军困乏,粮草短缺,将士疲惫,本就不堪重负,再在历山耽搁一日,得多消耗多少粮食。

    而李密尚在后追击,浚仪情况尚不明,这时候不早点赶到彭城,不是发疯找死一般。

    宇文智及便劝宇文化及勿要停留,加快进程。

    可宇文化及是铁了心要拜祭帝舜一番,因此对于宇文智及的劝告,毫无所动。

    兄弟二人,各持己见,然后竟然争持了起来。甚至到最后,还是宇文化及强摆大丞相的官威,才压下了所有的争议。

    宇文化及要任性,宇文智及也没有办法。

    众人只得在历山之下、雷泽之畔,搭建了祭台,举行祭祀仪式。

    本来主祭应该是天子杨浩。

    杨浩虽然是傀儡,但毕竟是名义上的一国之君,有些冠冕堂皇的东西,还是得依照的。

    虽说是自欺欺人,但也的确可以欺人。

    但这一次宇文化及直接将杨浩丢在一旁,他自为主献,其弟宇文士及为亚献,连终献都不给杨浩,直接给了其弟宇文智及。

    祭祀按地位分主、亚、终三献。而主献必然是天子,亚、终二献或为太子,或为宰相,倒是没有定制,但地位肯定极高。此时兄弟三人,就将整个小朝廷代表了。

    站在祭台之上,宇文化及感受着四面八方吹来的风。

    这样的感觉,真好。

    三献之后,也没有什么具体环节,祭祀也便结束了。本来祭祀是个很繁琐的过程,流程很多。但今日他们是临时决定的,没有准备,也没有礼官,尤其是宇文智及不断催促时间,草草结束,也便是必然。

    祭祀结束之后,宇文化及下了祭台,突然对身边的两个弟弟说道:“吾等掌朝廷之权多日,若不能如天子一般,登台祭祀,拜献天地,岂不是白白落得个弑君恶名。”

    宇文士及和宇文智及皆不明白宇文化及的意思。

    这时宇文化及又说道:“智及,你觉得咱们还会有好结果吗?”

    这话问的,相当沉重,宇文智及一时竟没有能言语。

    还是宇文士及反应快,立刻说道:“昔日曹孟德便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最后终成大业,兄长如何遭受一点挫折,就困顿不前,萎靡不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兄长今日之麾下,又何止三户,来自王霸天下,一合诸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是平时,宇文化及早听得乐不可支,这一次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言道:“希望如此吧!”

    兄弟三人下了台子,杨浩正在台下等候,看到宇文三兄弟,很是尴尬。

    他可是天子啊,但现在是君不君,臣不臣,他也很痛心。

    宇文化及看着畏畏缩缩的杨浩,亦没有说话,走出好远,这才言道:“今后之事,恐忧多喜少,能否保全,我亦不知。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宇文士及和宇文智及以及杨浩三人听得面面相觑,皆说不出话来。

    宇文化及到底想干什么。

    众人整点兵马,准备继续出发。

    宇文化及再耽搁,也知道粮食问题,刻不容缓,耽搁一下可以,却不能大耽搁。

    可众人尚未整点完备,这时有部下来报,四面八方,皆疑似有大股军队出现,斥候只见旗帜众多,烟尘滚滚,虽不知数量,却也看得出人数众多。

    宇文化及听后大惊,又回望一下祭台的方向。

    宇文化及有些不明白,他今日是专为祭祀帝舜而停下,可帝舜怎么不保佑他一番呢?

    第五十三章 历山祭舜

第五十四章 凤阳主兵

    山东自古出响马,乃是天下动乱之首发地。几乎每个朝代,这里都会出现无数的造反者,中国历史上一多半的大乱都从这里开始。大隋的第一个造反者王薄是山东人,而天下两大造反界的黄埔军校长白山也在这里。

    所以早在天下未乱之时,黄明远就思索着如何让家族在这场动乱中独善其身。

    招兵买马,屯驻邹山是不可能的,那相当于造反。

    但黄明远也有办法。

    黄明远显赫二十年,天子封赏无数,黄明远在鲁郡光是庄园就是数十处。这并不会引起天子忌惮,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毕竟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嘛。

    但黄明远的庄园中的壮丁不仅仅是来种地的,还是一个个兵农结合体。

    黄明远在各庄园处修建坞堡,同时每年都把一批退役的士兵安置到庄园之中,进行兵民结合的训练。这么多年来,每个庄园都是一个作战体。

    与此同时,黄明远利用权利和影响力,不断地往郡中和下属各县安插官吏。这些人都是**品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官,就是有人发现了,也不会在意。毕竟以黄明远这种级别的人物,给亲属安置一些小官,理所应当。但实际上这些官吏都是黄明远掌握鲁郡的积石。

    管虽小,但架不住人多啊。

    而大业八年,凭借着黄明远的关系和黄明远大父的遗荫,黄明远的四叔黄律被任命为鲁郡太守。

    这个任命,终于使得黄明远家族能彻底掌握鲁郡。

    天下大乱之后,青兖之地,一开始是乱在青州,兖州尚还比较安稳。但是之后这个乱象愈演愈烈,整个鲁郡也被影响其中。

    鲁郡位于泰山山脉以南,西面是琅琊郡,东面是巨野泽,南面是淮北,四面自古便是动乱的高发区。

    很快郡内外盗匪频起,肆虐郡中。

    黄律比侄子黄明远大九岁,这么多年一直在鲁郡为官,并不通军略。而且相对于前面三个兄长,黄律的能力也较为平庸,并无稳定局势的能力。

    最后黄明远不得不让自己的心腹黄青返回鲁郡,替黄律掌管军队。

    有黄明远打下的根底,黄青很快在鲁郡拉出一支八千人的军队,东征西讨,攻灭十多股盗匪,稳定住局势。

    之后一支到大业十年,整个鲁郡的情况还算稳定。

    然而雁门之变,彻底撕下了天子的脸皮,整个中原大地,完全陷入动荡之中。淮北的盗匪北上,青州的盗匪南下,整个鲁郡也越发动荡不安。

    徐圆朗起于东平,徐师仁起于博城,宋世谟兴于莒县,张善安起于方与,卢公暹起于兰陵,魏骐麟起于沛县,孟海公起于济阴······很短的一顿时间内,整个鲁郡周边便各是反贼。

    而同年底,黄明远的亲舅舅崔民东由东海郡太守转任琅琊郡太守。

    崔民东北上就职,是两眼一抹黑,琅琊的局势比鲁郡更严峻,无兵五钱,他能做些什么。

    整个黄家的压力抖增。

    大业十年底,黄明远命令黄青将鲁郡和琅琊二郡的军队全部集中起来,整顿成一支可用之兵,全面平定二郡的动乱。

    不说黄氏家族一大家子,黄明远的麾下光在二郡之地有多少家属,都是不能出事的。

    这个要求很高,黄青很为难。

    黄青并不是一个指挥能力很强的人,他从小的定位就是黄明远的护卫,辅助,他心细如发,谨慎缜密,都唯独缺少一个指挥官的想象力。

    但若是从河北抽调一员大将前往鲁郡也不太现实。

    鲁郡之兵,与其他地方的部队还不一样,基本上算是黄明远或者是黄氏家族的私兵。整个部队之中,上下充斥着黄家人,是家族性的武装,这与河北之兵、丰州一脉有着本质的区别。

    河北诸军忠诚的是黄明远,也仅仅是黄明远。

    鲁郡之兵,忠诚的是黄氏家族族长黄明远。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如此。

    除非抽调黄明祯、黄明辽,旁人黄氏家族的私兵不认。

    黄明远思索再三,最后选了一个很特殊的人。

    黄明远传令,命黄青总领鲁郡、琅琊二郡兵马,由十弟妇李凤阳为行军司马,参赞军机。

    其中战阵之事,由黄青、李凤阳一同决定。

    李凤阳是何人,黄明远十弟黄明仪的老婆,李渊的三女儿,历史上著名的平阳昭公主。

    李凤阳嫁给黄明远的弟弟是黄、李两家联姻的产物。自嫁给黄明仪,李凤阳相夫教子,举案齐眉,夫妻和睦,若天下太平安康,社会稳定,李凤阳这一辈子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女性。

    旁人不清楚她的本事,黄明远清楚。

    历史上的平阳公主,在李渊造反后,一个人女扮男装,变卖家产,到处联络反隋的部队,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军队。在此期间,长安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李渊打到长安的时候,平阳公主麾下超过七万人。

    若非平阳公主是个女的,谁是唐太宗还不一定呢。

    李凤阳军事天赋奇高,不亚于李世民。而且有一点在历史上得到证明,李世民不擅长打后勤不足的战争,比如辽东之战,而李凤阳可以。

    至于李凤阳的身份,黄明远不在乎。

    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现在的李凤阳是黄家的媳妇,李渊的事情,跟她没关系。

    李凤阳得到任命,也是大吃一惊。她一个没打过一天仗的女子,骤得高位,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担忧。

    李凤阳体内蕴含的能量,她自己都不清楚。

    面对此任命,她一个媳妇辈的满是担心,担心家族长辈的看法,担心自己的能力。

    最后还是丈夫黄明仪数次相劝,李凤阳才勉强而出。

    “大兄来信言,‘若非因为凤阳年轻,威望不够,就以你为三军统帅了。黄青虽为统帅,但行军打仗,以你为主。’你看大兄这态度,天下也没几个人让他如此相待。兄长都不担心,你担心什么。”

    第五十四章 凤阳主兵

第五十五章 女诸生(上)

    历史上的平阳昭公主,不愧为一代女杰。

    此时黄家军既要掌控鲁郡,又要平定琅琊郡,八千士兵便不够了。不过天子尚在洛阳,黄氏在鲁郡也不好大规模征兵。

    于是李凤阳和黄青商量,秘密征兵一万,一分为二,一部作为民兵分守各城,这样便将八千主力从守备任务中解放出来。而另一部直接诈称盗匪,与各城盗匪四面合纵连横,根据黄氏利益行动。

    不得不说李凤阳胆子大,人家是养寇自重,她倒还,自己装作是寇了。

    很快,一万人马被征招起来。这些人不是黄氏的部曲、佃户、佣奴,便是黄氏的子弟、亲戚。整个部队,从上到下,就是姓黄。

    这五千伪装成盗匪的黄氏部曲,便由黄明仪诈称“盖地虎”的匪号指挥,南下滕县、昌虑一带阻挡彭城贼卢公暹等人。

    老十黄明仪,留在邹山的明字辈中,除了读书人老九黄明瑜,他是年纪最大的了。

    鲁郡官军一众部队,整理了整整一个冬天,人马俱是跃跃欲试,整装待发。到了开春,黄青和李凤阳二人开始准备剿匪。

    鲁郡十县,人口最充沛的时候有十二三万户。黄家经营守卫的好,郡内乱事较小,整个郡内人口亦不下十万户。

    鲁郡整体上是南北略长,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中南面的瑕丘、邹山、任城三县,瑕丘是郡治,任城是封地,邹山是祖地,俱是黄氏的核心地区,故三地牢牢地掌握在黄氏手中。

    北面的曲阜、泗水、龚丘(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梁父四县因为离得郡治近,也尽数在手。

    只有汶水(今山东大汶河)北岸的博城(治今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后旧县村)、嬴县(今山东省莱城区西北)二县在大盗徐师仁手中,而西面的平陆县则在徐圆朗手中。

    这时先打谁,诸将各有不同意见。不过大多数建议先向西攻打徐圆朗,毕竟徐圆朗所部离着瑕丘最近。

    可李凤阳却是建议先打北面的徐师仁。

    徐师仁控制着博城、嬴县和琅琊郡的新泰、东安(治今山东省沂源县盖冶村)四县,孤悬在北,周围并无臂助,易于歼灭。而平定徐师仁之后,鲁郡主力便可依托泰山天险,向南而击,无虑北方。

    不过徐师仁所部离着瑕丘较远,众人担心若北征其部,周围的势力会趁机来袭。

    最后还是黄青力排众议,支持了李凤阳北上的建议。

    此战为求速战速决,鲁郡八千主力,尽数北上。

    徐师仁屯兵四城,地盘不大,却大肆招募壮丁,补充为军队,整个博城四县,竟然有接近四万人马,是鲁郡兵力的五倍之多。

    鲁郡兵大举北上,正对着的便是汶水北面的博城。

    徐师仁闻官军来袭,大吃一惊,于是亲在博城囤积重兵,设数十座军营严阵以待。又令大将费歆镇守新泰,陈邑镇守嬴县,以为策应。

    徐师仁本来将主战场设到博城,谁知李凤阳不过是虚晃一枪。黄青率部分军队,大张旗鼓地往博城赶,而李凤阳则率精锐从小路昼夜兼程,直袭新泰。

    新泰果然不备,为隋军击破。

    李凤阳又急速赶往嬴县。

    当日在新泰的时候,官军本可以包围新泰,全歼守敌。但李凤阳故意露出一角,放守军北逃。

    李凤阳很清楚,若对方是强兵,此计肯定不可,但各处守军,除了少部分以外,多是普通百姓,乃抽拉之兵,混个人数。这些部队听闻新泰兵败的消息,必然人心动荡。

    果如李凤阳所料,隋军往嬴县而去,尚未赶到,嬴县竟然不战自溃。

    陈邑眼看隋军主力赶到,竟然心生畏惧,不战而逃。整个嬴县,被官军兵不血刃而取。

    隋军占领新泰、嬴县,将徐师仁的地盘一分为二。

    而直到这时,徐师仁才后知后觉,发现中了官军的计,主力不仅没和隋军交战上,反而白白丢了嬴县和新泰。

    此时李凤阳既取嬴县,乃回师直逼博城。

    徐师仁亲守博城,乃命令其地徐师敢镇守博城东南面的徂徕山小寨。徂徕山位于汶河河谷平原和徂徕山脉交汇处,是博城东南方向的要道。徐师仁占领此地后,便修了一小寨,作为博城东南方向的屏障。

    李凤阳到达徂徕山前后,便并没有攻城,而是让人扬言她要三日之后,攻打山寨。

    果然博城之内的徐师仁听到消息之后大喜,立刻亲自率兵赶往徂徕山。

    徂徕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双方将主战场设于此地,那是太有利于徐师仁了。他增调部队于此,就是想打一场阻击战,大大消耗官军。

    于是徐师仁留兵一半给大将刘巨里,亲率万人向东南方向增援。

    李凤阳得知消息之后,乃命一部伪装成主力,围困徂徕山。徂徕山官军本就据险,不敢轻出,必不会来攻。

    而李凤阳则率领主力,从侧面山麓翻山越岭,到了徂徕山的侧后方山谷设伏。

    当徐师仁率部赶到此处后,李凤阳突然下令向山谷中的徐师仁部发起攻击。鲁郡官兵,居高临下,一举冲溃敌军。

    徐师仁亲自带兵突围,身先士卒,最后为隋军弩兵射死。

    李凤阳既破徐师仁部,乃命人斩下徐师仁的脑袋,送往徂徕山中。

    果然山中一众盗匪见徐师仁战死,心中大溃,不战自溃。

    徐师敢无力约束部队,乃向博城而去,却没想到沿途遭遇隋军阻击,徐师敢亦被隋军战死。

    徐师仁这支盗匪军,就是以兄弟二人为首控制,徐师仁其子年幼,麾下诸将亦无人可控制局面。

    而李凤阳在击破徂徕山之后,立刻和黄青合兵一处,速攻博城。

    博城守军,见到徐师仁兄弟的脑袋,此时早就乱了分寸。诸将纷纷向官军请降,整个博城遂下。

    既克博城,整个徐师仁势力只有一个东安县未下。

    此时东平郡方向,徐圆朗蠢蠢欲动,不少人眼看后方空虚,认为不如分一支偏师向东取东安,主力回援。

    李凤阳却反对,她认为徐师仁势力虽覆灭,但所部不少人四散,一旦任由其逃溃,这些溃兵夺回重新为匪,祸乱地方。

    除恶务尽。

    最后旁人拗不过李凤阳,乃从之。

    第五十五章 女诸生(上)

第五十六章 女诸生(中)

    军中之兵,多是黄氏子弟和多年佃户、家仆,打仗的时候,自然兄弟拼命,奋勇争先。但也有一个弊处,在家乡附近打仗的时候,格外在意家园,不愿意让家乡受到丝毫破坏。

    这支部队是没有弃土的勇气的。

    宋世谟在莒县,李凤阳一意要攻打东安县,就是担心徐师仁的残部会投降宋世谟,到时候官军主力南下,而宋世谟在徐师仁残部的引领下,向西出击,卷土重来。

    虽然徐圆朗是个麻烦,但任城、瑕丘、邹山三城的守军,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五千守军多集中在此三城,每城有千余人,更兼城池高大坚固,并不容易攻破。

    可即使如此,李凤阳一意不回援,还是压力巨大,若不是这一战打徐师仁很顺利,又有黄青支持,整个官军,早就沸反盈天了。

    李凤阳也知道言语再多也没有用,唯有用结果,才能使得众人信任。

    于是李凤阳亲领两千人马,昼夜疾行,直奔东安县。

    镇守东安县的是徐师仁麾下将领刘太蓝。当刘太蓝听闻徐师仁覆灭之后,心中大惊。镇定下来之后,刘太蓝便准备舍弃东安县,向东面的宋世谟投降。

    刘太蓝当年为匪时跟宋世谟关系很好,而他这人也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东安县不可守,隋军又不敢降,投降宋世谟便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李凤阳率军连续狂悲两百多里,在刘太蓝出城投降之前,将其堵在了城中。

    官军的这番速度实在惊住了守军,城中匪军大惊失色,皆称“官军难道是飞来不成”?

    刘太蓝无力突围,最后在李凤阳又拉又打的手段下,选择向隋军投降,献出了东安城。

    官军既克东安城,徐师仁势力至此全灭。

    李凤阳既克东安县城,没有回军,而是选择顺沂水直下,攻打沂水县。

    琅琊郡七县,鲁郡官军已经收复了新泰、东安二县,若是再平定盘踞莒县的宋世谟,必能趁势南下,整编琅琊郡兵,全取其郡。

    李凤阳的这个疯狂举动连黄青都惊住了。

    徐圆朗攻打任城,任城危在旦夕,此时还不急着回军反而越打越远,不是疯了又是什么。莒县的重要性能比得上任城吗?

    因此这一次连黄青都不支持她。

    李凤阳乃劝说黄青,任城虽然危险,但除了守军,城中还有不少黄氏的佃户、佣农,这些人拉出来亦可以用。而且从东安县到任城县有四百余里,与其让官军从东安疾驰增援,还不如调滕县的黄明仪北。

    而且她还派人去联络方与县的张善安,招降于他,也能为一臂助。

    最关键的是,她以黄明远的名义向齐郡的张须陀去信,请其做出出击东平郡,直袭徐圆朗的老巢的样子。

    如此多管齐下,任城必定无恙。

    眼看李凤阳布置的如此妥帖,黄青也只得勉强同意。

    黄青的性格上缺乏独断和孤注一掷,这是他不适合做三军主帅的最重要原因。打仗这种事,本就有风险,想万事求稳妥,根本不可能。

    李凤阳和黄青意见一致之后,立刻率部向东直趋沂水县。

    宋世谟占据莒县、沂水二县,势力并不是太强,约有两万人。

    宋世谟自称齐公,在莒县定都。他自知实力弱小,连王都不敢称,只能称公。他自守莒县,又命其弟宋步镇守沂水县,双方相隔约五六十里。

    两城之间有个小土堡,名曰四十里堡,离着莒县有三十里地。李凤阳大军东来,不打沂水城,亦不打莒县城,而是占领了四十里堡。

    沂水城小而紧固,隋军远来,宋世谟必集中精锐在沂水城阻挡隋军,所以沂水城当易守难攻。故李凤阳一开始的目标便不是沂水城,而是莒县城。

    李凤阳屯兵四十里堡,则是要声东击西,同时截断两城联系。

    所以李凤阳在城中宣布,五日之后,从两个方向攻打沂水城。宋步听说之后,果然是日夜警戒严守。

    而到了后四日夜半,李凤阳却命诸将半夜出发,至天明赶到莒县城下。

    部下诸将皆认为,应速攻沂水城,以防后路断绝。李凤阳却解释道:“沂水城听说我们要攻它,日夜作了准备,连宋世谟都要增兵沂水城,其防守必然严备;而莒县城出其不意而到,守军必定惊扰,我军攻它一天就能拿下。攻下莒县城,沂水城就孤立了,宋步与宋世谟隔绝,必定逃亡而去,这就是击一而得二的良计。若先攻沂水城,一时不能破城,顿兵在坚城之下,死伤必多,即使能攻下,宋步引军还奔莒县城,与宋世谟合并兵力,坐观虚实,我深入敌地,后面粮草供应不上,十日之间,不战而困了。”

    众人按照李凤阳的意见,直趋莒县城,趁夜赶到城下,莒县城守军果然不备。鲁郡官军乃一鼓作气,攻入莒县城中。宋世谟慌了手脚,以为满城都是隋军,也不抵抗,直接向南逃窜。

    隋军于是回师沂水城,向城中展示了莒县城破的事实,宋步大惊,果不敢再守城,乃弃城南逃。

    两宋一路南下,隋军紧追不舍,在中丘(今山东省沂南县南四十四里葛沟镇)追上了二人。

    二宋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回身来战。

    这一仗,宋世谟亲率大军攻击,李凤阳与其接战,故意示弱以盛其气焰,双方一接战便撤退。

    宋世谟气势更足,乃三军压上出击。

    李凤阳眼看宋世谟再无底牌,亲自率领精兵从侧面突击宋世谟兵阵。阵中混乱,有流矢射中李凤阳腿部,李凤阳直接用佩刀斩断箭矢,左右都不知道李凤阳中了箭矢。

    双方从早上打到下午,官军悍勇,大破宋世谟部。

    宋世谟向南溃逃,而李凤阳早知道宋世谟一旦兵败,必然溃逃,于是在其撤退路线上,预先设置千余两翼伏兵以待。

    这千余伏兵,在战事最吃紧的时候,李凤阳都没有调动。

    果然宋世谟引兵退去,两翼伏兵奋起而击,沿途追击五十余里,死尸相连,宋世谟兄弟被隋军斩于追击途中。

    至此祸乱琅琊郡的宋世谟被官军全歼。

    第五十六章 女诸生(中)

第五十七章 女诸生(下)

    鲁郡官军斩杀宋世谟兄弟之后,进入附近的临沂城。

    临沂是琅琊郡的郡治,在整个琅琊郡的最南部。

    太守崔民东到任之后,受到诸多的掣肘,一直没能掌握实权,整个琅琊郡的兵权完全掌握在都尉陈确手中,崔民东的政令出不了府衙。

    陈确是本地人,盘根错节,手眼通天,又掌兵权,威压全郡。先后三任太守,都没有办法压制他。

    不过能摧毁暴力和强权的,只有暴力和强权。

    李凤阳入临沂城后,根本不和陈确多说,直接斩杀陈确,收拢了一郡兵权。

    李凤阳很清楚,权利之争,乃是利益之争,根本没法调和。陈确掌管一郡的兵权,形同太守,他们无论如何都给不了他更多,所以双方没有谈判的的筹码。

    既然做不成朋友,那就是敌人,所以李凤阳第一时间斩杀陈确,确保了琅琊郡四千人马的兵权没有落入旁人之手。

    此时山东因为多年的战乱,秩序早已经混乱,朝廷更是无力约束,所以李凤阳也敢毫无顾忌地擅杀一郡大员。

    之后,黄青留在琅琊郡清洗军队,整顿郡内防御,李凤阳则率主力返回鲁郡,支援任城。

    出人意料的是,攻打任城的徐圆朗早就退了。

    原来徐圆朗聚众为盗,占领东平之后,眼瞅着鲁郡富庶,便有心夺取此地为根基。他本就是鲁郡人,对鲁郡也熟悉,因此点兵万余,直奔任城而来。

    任城守军约有千余人,任城令是黄明远的堂叔黄竟。

    眼看贼军攻城,他立刻组织城中青壮守御。

    不过民兵自然是不如战兵好用,所以城中军队兵力不足,任城的情况十分危险。

    面对数倍于其的军队,黄竟心急如焚,在城楼上焦急地踱着步子想着主意,同时极目远眺,等待着援军到来。

    这时黄竟想起李凤阳给他留的一封信来,忙令人去拿。

    只见信中写道让他“用鲜米熬制蜜糖,倒入关前沟壑,”诈退敌军。

    对于这个建议,黄竟也难说好坏,虽然他并不太相信,但还是依计行事。

    于是黄竟令城内军民立即架锅,用没有晒过的鲜米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黄竟又令部众乘夜色从城上全部倒入城前沟壑中。

    次日,任城城前沟壑中米汤横溢,徐圆朗军哨兵发现后,疑为马尿,急忙报告徐圆朗。

    徐圆朗出帐观望,只见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震天,战鼓擂动,心中怀疑任城的援兵已到,害怕中了埋伏,最终选择不战而退。

    而过了几日,徐圆朗终于清楚此为疑兵之计,又反身来攻任城,却为从滕县赶到的黄明仪在任城以西设伏,折损一阵。

    又过了不久,东平郡传来消息,张须陀部杀入东平郡,直逼东平郡治郓城。

    徐圆朗不敢再留下,只得率部返回郓城,任城遂安。

    李凤阳给张须陀的信是请其诈做突袭的样子,不过张须陀岂是见匪不剿之人,更何况徐圆朗竟然敢明目张胆地占据郡治。于是他率部直袭郓城,攻克了徐圆朗的老巢,又在徐圆朗回援途中设伏,大破其部。

    徐圆朗大败亏输,其部十不剩一,一路逃到巨野泽中方才逃得一命。

    李凤阳到了任城,西望东平郡。

    此时鲁郡南线的彭城、下邳等地仍是一团乱麻,而西面便是东平郡。

    李凤阳有心西进,攻占东平郡,与黄河以北打通联系,但他们只是郡兵,出境讨贼,属于越权。之前前往琅琊郡,是因为琅琊郡的太守是崔民东,没人管。但张须陀收复东平郡之后,朝廷已经任命郑译次子郑善愿为太守。

    当时正是黄明远杀卢氏,与关东世家关系最不好的时候,鲁郡兵西入东平郡,很容易给人抓到把柄,引来攻讦。

    而且鲁郡官军,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连续转战数月,三军疲惫,尚无力向西。所以李凤阳只得放弃了这个打算。

    之后黄青、李凤阳便一直在郡内经营。

    直到张须陀战死大海寺,洛阳小朝廷彻底失去了对青兖诸郡的控制,鲁郡的机会终于来了。

    张须陀的死,解放的不只是盗匪,还有野心勃勃的官兵。黄青和李凤阳终于敢大肆征招兵马。

    二人又征兵五千,整个鲁郡、琅琊郡,二人控制了近两万五千人。

    除此之外,李凤阳还派人前往巨野县,劝降徐圆朗。

    徐圆朗兵败之后,在巨野泽内蛰伏了一段时间,然后重新占领了巨野泽东南的巨野县。

    荥阳郑氏名气很大,但这不能用来讨贼啊。

    徐圆朗在巨野泽内苟延残喘这么长时间,虽占领了巨野县,但实际并不强,手中勉强有两三千人。

    面对黄氏的招降,他立刻便降了。

    徐圆朗不是一个太有野心的人,他没有称王称霸的想法。当然徐圆朗也不是什么良臣,他就想当个军阀,做个不受人约束的土皇帝。

    地盘大小无所谓,就是属于自己。

    李凤阳劝降徐圆朗不过是为了用他来约束郑善愿,暂时没有对其动手的想法。

    李凤阳指使徐圆朗向北攻打须昌(今山东省东平县须城镇西北)、宿城(今山东省东平县须城镇东南)二县。

    果然,在鲁郡官军的帮助下,徐圆朗很顺利占领二城。

    而李凤阳又和徐圆朗演了一出瞒天过海的好戏,徐圆朗退出二城,这二县即为李凤阳所收复。

    郑善愿自己不敢跟徐圆朗打,倒是敢跟鲁郡讨要二县。

    李凤阳让人交还二县给郑善愿,但很快徐圆朗又攻破二地,然后再次跟鲁郡官军演了一出戏,收复了二县。

    这时郑善愿坐不住了,不过他脸皮厚,又再次前去讨要,李凤阳还是二话不说就给。但须昌、宿城的百姓受够了东平郡的无能,拒绝郡治的接收。

    至此整个东平郡内人心动荡,各县再不受郡府约束。

    第二年年初,徐圆朗在鲁郡官军的支持下,向郓城发动攻击,攻破东平郡府治,诛杀太守郑善愿,而鲁郡也接收了徐圆朗的旧巢巨野县,与徐圆朗以巨野泽分治东西,整个东平郡算是半落入鲁郡手中。

    第五十七章 女诸生(下)

第五十八章 骁果余晖

    包围宇文化及的军队分为三部。东面的是徐圆朗部,东南面是黄青指挥的鲁郡兵,而西北方向则是苏邕率领的控鹤卫所部。

    当初王辩击败齐郡王薄、颜宣政之后,一面帮着张元备稳定齐郡局势,一面令徐虎子率军南下济北郡剿匪。济北郡位于青、兖、河北交汇处,位置重要。

    郡中盗匪甄宝车、张青特等人很快为徐虎子讨平。

    而此次黄明远计划歼灭宇文化及,因为不知道宇文化及具体剩多少军队,担心鲁郡官军加上徐圆朗实力亦不足,只得从最近的控鹤卫调兵。

    苏邕南下,带了一军主力,又加一营骑兵,约八千余人。整个三军加起来,接近四万人,是宇文化及所部的两倍还要多。

    宇文化及部实力不弱,但却是一支败军,士气极为低落,人心不安。而且因为从通济渠战场中撤的太急,重型装备包括劲弩、铠甲等丢失殆尽。

    此时整个历山周围,皆是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杀声动天,仿佛能把天空都惊破了一般。

    宇文化及此时已经吓懵了,一个劲地说着:“这是作何?这是作何?”

    而其余诸人,无论是宇文士及还是宇文智及,跟人动动心眼还可以,却都不会打仗。面对这种场合,也是慌了手脚。

    最后还是于洪建和孟秉二人, 勉强帮着压住中军的混乱。

    但这只是暂时的。

    双方战斗还未开始,指挥一军的虎牙郎将陈玑竟然直接下令投降。隐藏了这么久, 到这个时候, 刺刀见红, 也不用再藏了。

    果然陈玑的投降直接使得整个骁果禁军的局势崩溃起来。

    想想也是,一起同吃同住同战斗的袍泽, 突然间就翻脸倒戈,谁能反应的过来。

    陈玑也是鸡贼的很,他倒戈之后, 立刻命人高喊“三军将士,随我诛杀宇文化及,为天子复仇”。

    这口号可不得了。

    宇文化及之所以能约束的住诸军,一共两个原因。一是承诺带着众人返回关中,二是因为骁果禁军在江都参与政变, 在正儿八经的隋军眼中, 属于反贼, 还是十恶不赦的。

    所以骁果禁军为了活命,宁愿投靠李密这种反贼势力, 也不敢投降隋军, 以避免被清算。

    而陈玑直接把大家从宇文化及的同党变成了宇文化及的敌人, 大家待在军中, 只是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 要为天子复仇。

    一众心思机灵的,哪还没其他想法。

    而且各军之中,还有不少黄明远埋下的钉子,这些人一起在军中裹乱。

    因此陈玑反水之后,各部纷纷效仿,甚至还有人竟然倒戈相向, 向着宇文化及的中军杀去。

    这真是墙倒众人推, 破鼓万人捶啊。

    伏击的苏邕、黄青、李凤阳等人也没有想到,这仗打得这么顺利。这还是让他们极其紧张,做了充分思想准备的那支骁果禁军?

    这时黄青让人高呼“卫公有令, 降者不杀,只诛首恶。”

    “降者不杀, 只诛首恶。”

    ······

    整个战场上尽回荡着隋军的喊杀声。

    黄明远的话还是颇有信誉的, 甚至还多人弄不清楚敌人到底是谁, 只以为是黄明远亲自领兵来征剿, 这心思更是乱如麻了。

    从历山上往下看, 各处都是乌压压的人群在跪地乞降,简直像是举行一场投降大会。

    这时在中军的于洪建等人也稳不住了。

    于洪建和孟秉一同整理部队,组织攻势,但架不住乱军实在太多。而且隋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冲进了,将各部分割开来。

    整个大营被撕扯的四分五裂,根本没法整顿防线。

    仗打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没法打了。内忧外患,人心尽散,士气低到冰点,就是白起、韩信亲自前来,怕是也改变不了局势。

    孟秉和许弘仁来到宇文化及面前,拉着宇文化及的手喊道:“大丞相,此地已不可守,还请大丞相快快突围吧!”

    宇文化及半是呆滞,半是茫然。

    四个月之前,他还在江都,一呼百应,杀了杨广,手中领数万人马。三个月之前,他在彭城,也是兵强马壮,无人能敌。就是一个月前,他还是坐拥数万兵马,沿途诸军无人敢阻的人物。

    怎么这么短的时间,他就先败于通济渠,再败于历山, 眼瞅着就要覆亡了。

    “天亡我也!”

    众人眼看宇文化及都这个时候了, 还想着那些有的没的,士气已经低到这种程度,你再说丧气话,真想让全军就地解散。

    这时众人看向宇文智及。

    所有人都清楚,宇文家中,真正能拿主意的,还是宇文智及。

    这时宇文智及还强装着镇定,穷途末路啊!

    “就听诸位将军的,请诸位和我,护着大丞相突围!今日若脱此难,我兄弟必对诸位重谢,王侯将相,绝不在话下。”

    宇文智及很清楚,此时兄弟三人剩下的,也就只有给众人画鸡汤了。

    此时孟秉、杨士览、许弘仁、元武达等人,也纷纷表忠诚,誓与大丞相共存亡。

    孟秉几人,倒也不是真的忠诚,而是清楚,他们都是跟着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的核心人物,黄明远根本不可能饶恕他们,所以现在就是投降,也是死路一条。

    还不如同心合力,共同逃命呢。

    一众人着急忙慌的突围,可是四面八方都是隋军,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最后还是宇文士及建议,西面是巨野泽,北面是河北,南面是孟海公,倒不如向西走离狐(治今山东菏泽市西北李庄集),会和王轨,趁机渡河,从河内前往关中,或许还能有条生路。

    此时也没旁的办法,众人只得从之。

    宇文化及率部向西突围,生死关头,这群人也爆发出无限的潜力和勇气,隋军在西面兵力不足,竟然真让这群人突围出去。

    不得不承认,直到最后兵败,骁果禁军也不是一支弱旅,一切结局不过是时也命也。

    宇文化及虽然突围向西,但大部主力还是被留了下来,包括大将于洪建。

    黄青和苏邕眼看走了宇文化及,由黄青分骑兵追击之,这一次务必要将宇文化及留下。

    第五十八章 骁果余晖

第五十九章 半日天子(上)

    宇文化及带着一众人逃到临濮城(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终于被隋军追上,再无法向西。

    众人困守城中,自知将败,惶惶不安,只觉末日来临,连精神都是颤抖的。

    整个城中守军已不到两千人,守是守不住的。

    于是众人暗自神伤,更有人掉下眼里。

    宇文化及也是充满了恐惧,更是言道:“谋逆之事,我初不知,由汝为计,强来立我。今所向无成,士马日散,又负杀主之名,天下所不纳。今者宇文氏将要灭族,岂不由汝乎?”说完,便抱着次子宇文成趾嚎啕大哭起来。

    宇文化及有理由指责宇文智及,你说你们想造反就造呗,本来跟我没事的事,你非得把我扯进来,现在好了,大家都要完了。

    宇文智及听到这话也怒了。

    “事捷之日,汝为丞相,掌握生死, 都不赐尤;及其将败,乃欲归罪于我, 汝既怨我, 何不杀我以降黄明远?看看黄明远纳不纳你。”

    宇文智及也很委屈, 你是大丞相,掌握最高权力, 爽的可是你,现在不爽了,你反倒赖我了。

    兄弟二人, 本来相亲相爱,虽然二人皆不肖,但也让人羡慕其兄弟之情。谁料到,江都事变后,二人各掌权利, 然后相互越走越远, 及至今日, 到了绝境, 兄弟二人不思合力, 反而相互斗阋,言无长幼,真真是让人看了笑话。

    当着一众人的面, 兄弟二人相吵,也没个人劝解。最后二人吵得不耐烦了,只得各自坐下,不再说话。

    整个议事堂中, 气氛有些凝结。

    或许是之前惊吓的时间太长, 面对末日之境, 宇文化及自知无能为力,反而有些淡定下来。终是做了几个月的大丞相, 一举一动,也会有些上位者的样子了。

    只是到底有些不甘心啊。

    这时宇文化及突然想起什么,众人都到了,怎么没见宇文士及。

    经宇文化及提起, 众人方知宇文士及不见了。但相互问询之下, 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只有杨士览隐约有些印象, 言“逃跑的时候,还在他身边,入城的时候, 便不见了踪迹”。

    众人听得一阵唏嘘,只当宇文士及在行军过程中掉队,不管是死在乱军之中还是为隋军所俘,看样子是难以幸免了。

    宇文化及听了不住地叹气,就连平日里跟宇文士及关系不怎么样的宇文智及,也面色难看,沉默不语。二人关系再不好,终究是同胞兄弟,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有什么忌恨呢。

    一直没说话的元武达突然说道:“今日仁人(宇文士及字)先去,来日就是我等了。”

    听得这话,众人更沉默了。

    大家终于明白,当初楚霸王在帐中唱“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怕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这时宇文化及突然站起身说道:“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

    之前宇文化及在历山便说过此话,此时是第二遍了。

    宇文智及有些反应过来,站起身来看着宇文化及说道:“兄长想做什么?”

    宇文化及言道:“诸位都清楚,我等怕是走不脱了,之后不过是刀斧加身而已。我等既然做下这样的事情,有这个结局也并不意外,只是就这么死了,也不过是万千反贼中的一个,终让人看轻了。”

    这时其他人也都看向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言道:“我为天子,诸位为辅臣。就是只做一日,来日到了阎王殿里,咱们地位也是不同的。”

    众人皆不反对。

    临死前的狂欢,说到底,谁又不是不懂呢。

    众人将杨浩请上来。宇文化及知道杨浩是他控制军队很重要的一个筹码, 因此虽然几经流离,但从未让杨浩离开自己的身边。

    杨浩眼看众人目露凶光, 似乎猜到了自己将要面临的状况,吓得瑟瑟发抖。

    宇文化及来到杨浩跟前说道:“圣人,今我等穷途末路, 覆亡在即。当日杀大业皇帝,圣人亦有份。今日不若圣人先去向大业皇帝请罪,用不了多久,我等亦随之。”

    这是要杀自己。

    杨浩急忙向宇文化及求饶,甚至跪下来不停地叩首,他不想死啊。

    宇文化及根本不为所动。

    这天子当成这个样子,全无体面,当得也没什么意思了。

    “圣人是大隋天子,如何来拜臣?”

    说着便让人将其拖了出去,就像是拖一只死狗一样。。

    也没人上前说话,只有杨浩一个人的声音,越来越远。

    依照当初杀杨广的旧例,众人准备缢死杨浩。可杨浩怎么也不配合,负责行刑的杨士览有些着急了。

    “圣人若不愿,臣等便替让人出手。”

    于是杨士览将白绫套到杨浩脖子上,将其活活缢死。

    可怜杨浩身为亲王之子,三次被废,少时不能给亲爹哭丧,年轻时不能为国为家效命,临到中年,虽成了天子,却是傀儡,颠沛流离,一刻不得安宁。国破家亡,君忧臣辱,今日身死,或许也算另类的解脱了吧。

    既杀杨浩,宇文化及乃登基为天子。

    也没有礼官,更不知道怎么举行仪式。没有天子服,连衣服都是从已死的杨浩身上拔的。

    宇文化及乃召集城中守军和百姓,在衙门口搭建高台,举行登基仪式。这么寒酸的登基仪式,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虽然仪式简陋,但该有的东西也弄得像模像样。

    宇文化及称帝,建国号许,建元为天寿,定都临濮,署置百官。宇文化及的老爹宇文述被追谥为高祖文皇帝,宇文智及被封为齐王,宇文士及也被追谥为蜀王。长子宇文成基被封为太子,次子宇文承趾也被封为魏王。

    其余包括孟秉、元武达、杨士览、许弘仁,皆被重封。

    甚至为了让这两千守军为他卖命,宇文化及几乎每个人都加官进爵,最低都是封了个六品衔。

    不到两千人的小朝廷,真是“国公满地走,尚书不如狗”啊。

    封赏完之后,宇文化及又下令相聚酣宴,奏女乐,他要尽兴尽欢。

    不得不说,整个宇文化及小朝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第五十九章 半日天子(上)

第六十章 半日天子(中)

    宇文化及认命了,但有人不认命。

    医正张恺,本来是一个从九品下的末流官吏,若不是参与了江都之变,连名字不会被人记住。可张恺抓住机会,先投司马德戡,然后转投宇文化及,事成后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参与政事。宇文化及称帝之后,张恺更是被任命为内史令,地位极高。

    但地位再高也摆脱不了死亡的噩运。

    张恺为了往上爬,是一路沉浮,四处投机,现在好不容易成了宰相,好日子还没有享受几天,当然不愿意死。

    他知道自己参与了江都之变,在隋军那里罪无可赦,但他也清楚,到底有罪没罪,其实就是卫公的一句话。若是无功,自然有罪;若是有功,比如生擒了宇文化及,天大的罪过,也没有了。

    张恺想用宇文化及给自己换条生路。

    张恺是文官,不掌兵权, 这件事自然做不到。但他还有帮手,宇文化及新封的右武侯大将军陈伯谋便是其同党。

    陈伯谋也不是个常人, 他是陈文帝陈蒨的第十三个儿子, 陈后主的堂弟, 其年已经五十多岁,曾做过大隋的龙州刺史, 后担任光禄少卿。

    二人都是南人,关系很好。

    当初宇文化及江都兵变,陈伯谋虽是个南人, 但走通了张恺的路子,侥幸逃得性命。

    后来宇文化及北上,陈伯谋也被裹胁,先后担任光禄卿、工部尚书等职务。虽然陈伯谋一直对宇文化及不耻,可他也一直没能脱身, 最后跟着宇文化及一路辗转, 到了临濮。

    对于张恺的劝说, 陈伯谋立刻动心。

    陈伯谋自觉他虽然是伪朝的官吏, 但并没有参与过江都兵变, 而且他的侄女陈婤还是卫公黄明远的小妾。他若是逃到黄明远那里,至少可以活命,而跟着宇文化及, 下场怕是不妙。

    于是张恺一鼓弄, 他便同意了。

    不过二人虽然有心, 但却无力。陈伯谋虽然挂着一个大将军的名头, 其实也不顶用, 手底下只有不到百人。

    宇文化及虽然现在是醉生梦死, 等着末日,但也知道军权的重要性,早将众人的军权收回去。陈伯谋这百十人还是因为关系好, 间接掌握的。

    不过二人也有本事,四面联络关系好的将领。

    这时候二人充分发挥嘴皮子的功夫,劝说众人, 只要将宇文化及兄弟献给隋军,卫公必会让众人活命。

    卫公当然没有同意过。

    但此时为了拿下宇文化及, 二人也是乱许愿了。

    人在溺水的时候,最喜欢抓住一支救命稻草。本来都以为必死无疑的局面, 现在又发现一条活路,谁不想从之。

    至于宇文化及兄弟, 爱死不死。

    没人对宇文化及有什么忠诚。

    在秘密串联之下, 张恺和陈伯谋果然联络了很多志同道合之人,大家的求生意志,俱是十分的顽强。

    当晚,陈伯谋便潜伏出去见隋军。夜长梦多,众人也怕到了明天隋军就攻城,他们便没献城的机会了。

    城外围城的是苏邕,因为手中全是骑兵,不便攻城,于是他将临濮城团团围住,等待黄青主力的到来。

    临濮城的防御尽是空档,陈伯谋很容易便偷跑出来。

    听到陈伯谋的谋划,苏邕心中大喜,立刻同意了守军的投降请求。

    对于苏邕来说,以陈伯谋的身份和现在的处境,投降之请还算能信得过。而且他若能亲自破城,总比等着黄青来援更好。

    虽然黄青不贪功,但战功嘛,谁也不嫌多。

    同时

    当然陈伯谋的请求,苏邕没敢答应,这些守军的命运其实他说了也不算。

    苏邕立刻点起兵马,向城中杀去。

    可是到了城下,临濮城的城门并未打开,而城中尚有喊杀之声。

    苏邕有些皱眉,陈伯谋也大为不解,他离开时城中还是好好的。

    苏邕敏锐地猜测,可能城中守军献城之事被发现了, 正和宇文化及的嫡系鏖战。这个时候,正是进击的时候, 趁双方交战, 一举破城。

    于是苏邕下令强攻城池。

    实际上也正如苏邕所料一般, 城中已经生乱。

    张恺和陈伯谋的想法不错,但做起来真是让人笑话。二人挨个联络关系好的将领起事,根本不明白“几事不密则害成”的道理。如此当着宇文化及的面,在其眼皮子底下大张旗鼓地搞串联,真当宇文化及是瞎子不成。

    果然,此时没过多久就被人告发。

    正因为登基之事和其弟宇文智及痛快畅饮的宇文化及大吃一惊,酒也醒了。他立刻派人召见张恺,又派人去清洗反叛的部队。

    张恺不知其计,贸然前来,撞入宇文化及的陷阱之中。

    宇文化及二话不说,就将张恺处死。

    张恺好杀,之前已经被鼓动起来的军心就压制不住了。宇文化及派去的人,很快和各处官兵混战了起来,整个临濮城开始乱了。

    也就是陈伯谋幸运,送信本不是他的事,就因为和黄明远有些亲戚,他得以外出联络隋军,才躲过这一难。

    当然因为这场突入而来的动乱,张恺身死,群龙无首,连给城外开门的军队也忘了正事。

    隋军搭设简易的攻城梯攀上城墙,城头的守军根本无心防御。很快城头上的隋军越来越多,有人顺着城墙杀了下来,打开城门,放主力部队入城。

    一切都顺理成章,如行军流水一般顺遂。

    苏邕都没想到破城会这么顺利。

    此时眼看城门大开,他也不犹豫,立刻率军冲入城中。

    城中本来就混乱一片,听闻隋军入城,无论是哪一方的军队,全都乱了起来,也不抵抗,直接四散逃逸。

    唯有得到消息的宇文化及,瞠目结舌,不敢相信。

    他今日登基,到现在,尚不满六个时辰。

    天下有登基不满一日的天子吗?

    宇文化及担心受辱,就要寻死。可自古艰难唯一死,对于那些没有坚强意志的人,寻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宇文化及想伏剑自杀,却怕流血;想自缢而死,却又想到杨广死前的样子,久久下不去手;还想饮鸩酒而亡,可这兵乱马乱的小城里,哪里去找鸩酒。

    宇文化及踉踉跄跄,最后也没有死成。

第六十一章 半日天子(下)

    纠结了半天,宇文化及还是没有死成,他准备突围。

    于是宇文化及让人去招他的弟弟宇文智及和儿子宇文成趾,同时又让人聚拢宇文家的嫡系私兵,护送着他突围出去。

    这时候能信任的,只有家族私兵部曲了。

    从此天高海阔,江湖路远,就隐藏起来,做个富家翁吧。

    宇文化及让人给他换衣服,还没有换完,突然许弘仁带着人闯入殿中。

    宇文化及当了天子,他临时住的一出宅子也成了皇极宫,正堂成了神威殿,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宇文化及眼看许弘仁来势汹汹,不怀好意,心中大惊,直问许弘仁要做什么。

    许弘仁抽出剑来,对着宇文化及大声喊道:“天子可是忘了当日家叔之死,弘仁却没忘。”

    当初宇文化及杀许善心,今日许弘仁终于要为亲叔叔报仇了。

    “弘仁,你我君臣,何必如此,弘仁······”

    宇文化及刚想说什么,许弘仁早让人一拥而上,将其捉住。

    宇文化及四肢被制住, 整个人不住地挣扎,又使劲地呜咽, 却是被堵住了嘴巴, 什么也说不出来。而他的身体更是被五花大绑, 跟个大粽子一样。

    “天子,可莫要怪我等不留情面, 当初你杀大业天子的时候,也没有留情。”

    说完,许弘仁便让人将宇文化及推出去, 包括其弟宇文智及和其子宇文承趾,亦一同被许弘仁抓获。

    这群人被许弘仁直接送到了苏邕面前。

    说是报仇,其实就是叛变。

    许善心被宇文化及杀了这么久,若许弘仁真的有心替他报仇, 早就起事了。尤其是当初许弘仁与司马德戡交好,反而又向宇文化及告密,可谓是卑鄙无耻。

    所以许弘仁也就是打着报仇的名义,做着叛变背主的可耻勾当。

    不过大家早就干过了,又不是第一次。

    苏邕已占领城中, 整个临濮完全落入隋军的手中。

    苏邕并不认识宇文化及,这些年宇文化及窝在宇文府上,跟黄明远并没有什么交集。因此他只得让陈伯谋来指认。

    这时宇文化及看到陈伯谋, 连忙说道:“深之(陈伯谋字),看在昔日情分上,请为我向卫公求情。”

    陈伯谋也不说话,上前确认是宇文化及,便回来向苏邕复命。

    宇文化及看到苏邕, 亦连连求饶。

    宇文化及真的不想死。

    望着一脸狼狈样的宇文化及,苏邕满脸都是鄙夷的目光。就凭这种货色,也配自称天子。

    ······

    宇文化及跟一众党羽在临濮被俘, 半日天子, 终究成空。

    对于宇文化及这个级别的人物来说, 是没人可以私自处置的,所以包括宇文化及在内, 宇文智及和两个儿子, 全部被押送至河北, 至于其他人, 则直接就地处决。

    包括孟秉、元武达、于弘达、于洪建、杨士览、唐奉义、薛良等人, 甚至是已经投降的许弘仁。

    许弘仁可以投降,但隋军也可以不接受。

    许弘仁还做着封官进爵的美梦,却没想到被直接拿下。又惊又怒的许弘仁高声大呼,却直接被堵住了嘴巴。

    一如之前他对宇文化及做的。

    直到被推到刑场,许弘仁还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众人被拉到了临濮城外,腰斩,枭首。

    这年头最重的刑罚就是腰斩了。从汉朝开始,连五马分尸(磔)也没有了,至于后世电视剧的动辄凌迟处死成为正儿八经的刑罚,得到了宋朝开始,明朝确定,清朝盛行。

    不过腰斩也不是什么好刑罚,将身子斩为两截,得痛苦良久才能解脱。

    再是好汉,也熬不住这种酷刑,于是众人一个一个,被铡刀一分为二,残存的躯体如虫子一般,在地上不住地翻滚、扭曲、哀嚎。或许直到这个时候,这群人才会真的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背叛杨广。

    宇文化及一家子晚死几天,但这些人的下场,怕是要比孟秉等人更残酷。

    不过这次也算宇文家难得的一次团圆,宇文化及一直担心的长子也和他汇合。

    宇文成基兵败浚仪,比其父还早一些被俘,一直被关押。

    除此之外,就连宇文化及以为已经死的宇文士及也到了。

    宇文士及并没有死,只是逃了而已。

    当日历山之败, 宇文士及知道宇文化及必死无疑,他不愿跟着宇文化及一同去死, 于是在逃跑的路上, 趁众人不备, 便悄悄地溜了。

    当时情况混乱, 也没人发现。

    宇文士及跟李渊关系很好,他准备隐姓埋名,秘密前往关中。

    可惜宇文士及想的不错,但运气却不好。

    的确没人识得宇文士及,而宇文士及也换了一身百姓衣服,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所以宇文化及一路逃出了隋军的包围圈。

    但是不巧这日正好碰到四面巡逻的隋军游骑,而当时的宇文士及正因闹肚子在露天上厕所。

    出身娇贵的人,这肚肠实在是受不了乡野的粗茶淡饭。

    眼看隋军斥候,他吓得赶紧准备擦屁股走人。

    这时隋军斥候也发现了他,便打马上前,准备检查。毕竟这离着战场不远,一个人突然出现,总是突然。

    不过宇文士及也早有说法。

    他直言乃是北面鄄城人,因为兵乱,家人尽遭难,他遂前往离狐投奔亲戚。没想到沿途又遇到乱匪,迷了方向,流落至此。

    刚开始一众斥候还真让宇文士及给糊弄过去,毕竟这说法一点毛病没有。但一个眼尖的发现,宇文士及刚才擦屁股时,竟然用的是纸。

    这年头,有钱人都不一定舍得用纸擦屁股,更何况是一个老农。

    隋军斥候立刻对其产生怀疑,细查之下,终于审问出对方真实的身份。

    一群大头兵可不会对宇文士及客气了。

    可怜宇文士及这个人,死都临头,都能寻得脱身的办法,还做足了准备,也算是足智多谋,心思缜密。但他终究是贵族出身,身娇肉贵,逃亡路上,也不愿委屈了自己的菊花,最终暴露在众人眼前。

    先有宇文成基,再有宇文士及,至此,整个宇文家也算是在隋军的帮助下,大团圆了。

第六十二章 自知者明

    与宇文家坐着囚车北上的不同,在浚仪城被解救的萧后、燕王、南阳公主等人,在浚仪到河北的道路打通之后,俱是乘坐着华贵的马车,在大批官兵的护送下,前往河北。

    一众人上至燕王,下至宫女,皆是喜笑颜开,宛若新生一般。到了卫公那里,不用颠沛流离,亦不用生死难料。

    这些日子,众人可算是遭了大难了。

    就连燕王杨倓,也充满了幻想,幻想着能够在卫公黄明远的支持下,成为新的大隋君主,到时候君臣一心,中兴天下。

    “大母觉得,对于卫公,是给予‘尚父’的头衔还是‘仲父’的头衔,‘尚父’姜太公用过,‘仲父’管仲用过,实在不行,我再给卫公创造一个头衔。”

    燕王满是遐想,兴高采烈,就差手舞足蹈了。可他还没说上两句, 就让一直淡定的萧后给泼了一盆冷水。

    “先帝传位给的是卫公,到了河北, 天子也轮不上你。”

    杨倓有些不服地说道:“大母, 这卫公是臣, 又不姓杨,怎么能承继天子之位?况且卫公是大隋重臣, 素来忠于我大隋,必不会如此。”

    萧后没好气地说道:“可他能忠先帝,能忠你父亲, 却不会忠于你们兄弟。”

    “卫公发过誓的,要辅佐我们兄弟。”

    “那也得你们能活着!发誓忠于先帝的人多了,结果又如何?”

    杨倓听了,有些怏怏,又说不出话来。

    这时萧后看着孙儿的样子说道:“赶明把你身边那几个撺掇你的人都撵走了, 留着全是祸害。

    你记住了, 去了河北, 万事以卫公为首, 平日里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做, 什么人都不要去见,谨言慎行,默默无闻,或许到最后,你侥幸还能留一命。”

    杨倓听了大惊。

    “不会的, 卫公不会的。”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南阳公主也说道:“母亲,明远不是这种人。”

    这些日子杨清儿一直被宇文士及拘禁着,直到隋军攻破浚仪城,才被释放出来, 见到了萧后和燕王杨倓。

    萧后看着南阳公主, 神色不变地说道:“黄明远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两草犹一心, 人心不如草。你和他这么多年没见,还真得了解他吗?若说忠臣, 当初司马德戡、裴虔通哪个不是先帝的忠臣,不是照样弑君篡位。黄明远不是他自己,他手底下还一大帮人,他不想要这个皇位,难道底下人就不想。当年北周宣帝未死之前,高祖文皇帝也是大周的忠臣。”

    萧后这么说,杨清儿也无话可说。

    扪心自问,杨清儿还真不敢说,黄明远到底会不会称帝。

    “明远跟旁人,不一样。”

    萧后听了,没有多言,只是叹了一口气。

    这年头,男人哪有什么不一样。人到五十,也算是知天命了。这一辈子的反反复复,萧后早就不相信人心了。

    与其将一切寄托在缥缈无依的人心上,反倒不如自己做好准备。

    这时杨倓似乎想到了什么,仿佛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急忙说道:“姑姑,你说的的对,卫公和旁人不一样,至少对姑姑不一样。”

    说着他拉着杨清儿的手说道:“姑姑,咱们所有人的性命,都寄于姑姑一人之手,还请姑姑救救我们。”

    虽然黄明远和杨清儿的事过去多年,但一些闲言碎语,从来都没有从宫中消失。还有人一直说宇文禅师是黄明远的儿子。

    这时杨清儿听懂了杨倓的意思,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萧后见状,一把打掉杨倓的手。

    “混账东西,你是想逼死你姑姑。”

    “大母,我······”

    萧后怒目而视,恶狠狠地说道:“叫刘氏(杨倓之母大刘良娣)给我安分点,你们娘俩要是想保命,就把这些在宫里听得乱七八糟的东西全忘了, 否则, 到了河北, 谁也护不住你们。”

    “可姑母将禅师交出去, 不就是······”

    “滚!”

    萧后狠狠地打了杨倓一下,然后将杨倓撵了下去。

    等杨倓下车, 萧后才不由得叹道:

    “曾经也是好孩子,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这时萧后看着身体消瘦,脸色有些苍白的女儿,低声问道:“你真的将禅师交给了隋军?”

    杨清儿听得这话,身子一颤,良久才说道:“无论如何,禅师是宇文家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宇文家弑君篡位,法当族灭。”

    萧后闻言,叹了口气道:“你这孩子,图什么啊,这么多年,禅师是你的命,你把禅师交出去,不是要你的命吗?”

    杨清儿听得,眼泪“扑扑”的往下流,却什么话也没有说。

    一个母亲,亲手将儿子交出去,逼着儿子去死,她该有多绝望啊。可她能怎么办,她先是大隋公主,才是一个母亲。

    萧后也知道女儿的难受,不敢再提外孙。这个孩子,本不该有,现在没了,或许对所有人都好。

    “你和明远······”

    萧后知道,以后所有人的生死都掌握在黄明远的手中,她必须要提早安排。若是女儿能和黄明远破镜重圆,凭借双方昔日的感情,至少能保杨家一脉传承。

    萧后希望二人能在一起。

    杨清儿或许知道母亲的用意,不待母亲说完,便说道:“覆水难收,母亲不要作其他想。我和卫公,从十八年前,就再也没有以后了。”

    “你这是何苦呢?”

    眼看萧后还想再劝,杨清儿不想再和母亲谈,叫停了马车,回到自己的车上。

    萧后看着倔强的女儿,知道自己劝不动。

    既然如此,就得早做打算,无论如何,也得在黄明远的后宫里,有一个高位的杨姓女子。

    杨清儿下了车,任凭寒风拂面。

    此时已经是十月中旬,天气乍寒,透骨的很。

    这时负责护送他们的将领黄明徐上前拜道:“公主,卫公今日来信,谈及了对宇文家的处置。宇文化及躬行弑逆,人神所不容,必须将族灭其宗。公主之子,法当从坐,若不能割爱,亦听留之。”

    杨清儿心如刀绞,却只得扭过脸去说道:“将军既是隋室贵臣,此事何须见问?”

第六十三章 邙山大战(一)

    萧后一行前往河北的时候,黄明远早就不在河北,而是已经到了河内。

    一个人,一个势力在什么时候是最虚弱的,并不是受伤的时候,而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阶段。这个时候,不管你有多强的实力, 只要力量出现了断档,那么击在痛处,即使是四两之力,也能达到拔千金的效果。

    而李密击败宇文化及之后这一段时间,就是“旧力已尽, 新力未生”的阶段。

    通济渠一战,李密先败后胜, 中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幸好宇文化及因为缺粮不战而溃,军中大将陈智略、张童儿、樊文超等人先后投降李密,才使得李密勉强胜了此战。

    现在看上去李密兵力更多,但能用的却没有那么多。

    若是过上一段时间,李密消化了这批骁果禁卫,再依靠击破宇文化及的威势,趁机西向,就是攻破洛阳城也不是不可能。

    但现在却是,李密旧部伤亡惨重,新附之军尚未归心,整个李密的真正实力,最为虚弱。

    整个天下,黄明远最忌惮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李渊,另一个便是李密。

    在黄明远看来, 李密无论是政治能力还是军事能力,都不亚于李世民,甚至还在其上。整个隋唐时期, 李世民打的都是富裕仗,以势压人,以强击弱,每一仗即使败了也没有关系。这种仗虽无损李世民的伟大,但确实差点什么。

    而李密却是以弱击强,逆势而行的典范,几乎每一仗都是绝境,只要有一仗失败,便是全军覆没,粉身碎骨的下场,宛如在刀尖上跳舞。

    事实上李密也正是败了一场,就将天下拱手让出。

    黄明远知道李密难对付,更不可能给他喘息之机。这一次,务必在李密、宇文化及相争的关键时候,做那个得利的渔翁。

    所以得知李密和宇文化及开战之后,黄明远便带上枢密使郑言庆,重臣杜如晦、温彦博、宋正本等多人,亲自赶赴河内,指挥这场中原决战。

    为此,黄明远一共调动了龙骧、鹰扬、武骧、虎捷、右骁、虎骑、昭义、怀义、顺义五卫四军近二十万人马,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完成这场中原战役。

    除了已经占领浚仪的鹰扬卫军,屯驻在陕县的右骁卫,还有屯驻在武陟县的龙骧卫军,其余诸军,则尽屯于洛阳北面的河阳城。

    十月十日,黄明远下令三军渡河,赶往金墉城。

    金墉城作为洛阳城的卫城,是黄明远的旧将张镇周指挥。这一年多来,李密多次攻打金墉城,若非张镇周指挥得当,金墉城早就破了。

    黄明远赶到金墉城,张镇周大喜,亲自出城迎接。

    十多万大军,人山人海,看得张镇周都有些晃眼。这么多年了,他再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汉家精锐,虎狼之师。

    “卫公!”

    见到黄明远,张镇周眼圈都红了。

    “虙子(张镇周字),我这个不速之客从河北南来,要鸠占鹊巢了,不知你的金墉城欢不欢迎我!”

    黄明远见到张镇周,拉着对方的手,满是笑意。

    张镇周立刻面色坚毅,拱手说道:“卫公放心,金墉城上下,只唯卫公之令从之,绝无二心。”

    此时此刻,张镇周早把洛阳小朝廷抛之脑后。

    “我就知道你张虙子的心,从未发生改变啊。”

    张镇周对着周边部下高声喊道:“随卫公破贼!”

    众人也纷纷高呼“随卫公破贼!”其声高昂,响彻云霄。

    三军之心,尽在黄明远一身。

    黄明远派人接管了金墉城,又任命张镇周为虎捷卫总管,独领一军。

    虎捷卫是支新军,是当初平定河北之后,黄明远新组建的部队,原总管是达奚暠,副总管是蒙陈其和常云清。达奚暠调任阴山都护之后,总管暂缺。常云清能力不错,但是功劳、地位稍逊,而张镇周当初就是黄明远身边的兵部侍郎,行军司马,无论能力、地位亦都不差。

    接管金墉城之后,黄明远又命人前往回洛仓城。

    之前一个关中大战,黄明远把积攒了一整年的家底都打光了,现在二十万大军南下,哪有多少积蓄,全军的粮食储备尚不过一个月。

    可打仗少不了粮食。

    所以对于回洛仓,黄明远志在必得。

    若是回洛仓不交接,黄明远怕是未与李密开战,而要先指挥三军,攻打回洛仓了。

    幸好回洛仓的主帅是王智辨,也算黄明远的旧部。两相思量之下,他便拱手让出了回洛仓。

    黄明远乃令人接管此仓。

    此时接管了金墉城,三军有了落脚之地。接管了回洛仓,全军的粮食也有了保障。整场战斗,已经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当然,还有一个小问题,在黄明远的计划中,完全没有洛阳小朝廷的事。

    东都是洛阳小朝廷的地盘,按道理来讲怎么也得跟对方打声招呼,但黄明远却没有。对于黄明远来说,现在的局势最好,他并不希望对方来分一杯羹。

    同时,黄明远也准备好了,不再和对方虚与委蛇了。

    黄明远南下金墉城,可吓坏了王世充。

    其实王世充一直在打李密的主意,正准备再向杨侗讨要一部分兵马,攻击惨胜的李密。他甚至已经准备派人去李密军中联络,以图其军。

    可万万想不到,黄明远来的这么快,让他的一切设想都成了幻影。

    黄明远十多万大军南来,这和李密决战之事自是由黄明远负责,哪有他的事。

    而且王世充之前算是黄明远的旧部,甚至被旁人认为是心腹。然而此次救援洛阳,他跟郭文懿打的火热,甚至投向了郭文懿,算得上背叛黄明远。以黄明远的性格,他还得落得好。

    所以王世充战战兢兢,唯恐黄明远先对他下手。

    可惜黄明远没有兴趣,甚至都顾不上他。

    黄明远到了金墉城之后,很快派人前往兴洛仓,给李密送信,请与一战。

    黄明远甚至在信中言,他已经在信都给李密建好了房子,只要李密愿降,就留其性命一条。

    以李密的性格,这一战,无可避免了。

第六十四章 邙山大战(二)

    李密虽然在通济渠惨胜一场,但因为骁果军投降,手中尚有二十多万军队,其中能战的部队,约有十多万人。

    对于李密来说,黄明远南来是场巨大的挑战,但也是次机会。

    正如当初踩着张须陀的尸骨上位一般,只要今日他能击败了黄明远, 他的名声,必将传遍海内外,到时候人心也将尽归于他一人。

    以二十万对十万,在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李密并不认为自己会败在黄明远的手中。

    不得不说,李密从小便是一个自信到狂妄的人。

    当初他因为骨气,可以不去投降黄明远,今日,自是敢赌这一战的胜负。

    于是李密也回信一封,告诉黄明远,他也在兴洛仓给黄明远建好了房子,就等黄明远住进来了。

    十月十五日,李密调兵遣将,以邴元真驻守兴洛仓,以王伯当驻守偃师,郑頲驻守巩县,其余军队,尽数出击,直奔金墉城。

    决战大幕, 就此拉开。

    其实这一战之前,对于这场仗怎么打, 魏国内部其实有很多争议。

    不管怎么说,黄明远这么强的威名和实力,着实让人畏惧。

    因此裴仁基建议,既然隋军主动求战,那他们便坚守城池,不与隋军决战。主力一面与隋军相持,一面趁着洛阳空虚,遣良将率精兵直逼东都,逼迫黄明远回援,使其奔命疲劳,然后再择机破敌。

    不过这就有些想当然了,不管黄明远会不会分兵救援,关键是李密不敢分兵。通济渠一战,他的嫡系伤亡惨重,此时已无力分兵。不出精兵,想袭破洛阳城的可能并不大。

    与此同时,李密的谋士魏征建议,坚守为上,以逸待劳。

    在魏征看来,双方看似兵力相差不大,其实实力差的很多。咱們就坚守完了, 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其实魏征的建议算是比较符合李密的想法。李密对自己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现在的西魏军,其实不适合进行决战。

    但李密同样也清楚,黄明远最善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他若是不主动出击一战,等黄明远挨个攻击,用不了多久,虎牢关以西,就没据点了。

    守是注定失败的,但战或许能胜。

    所以到最后,李密只能决战,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过李密将主战场设在了北邙山。

    黄明远麾下,素来以骑兵数量多且精锐著称。双方若在开阔的平原地交手,李密必败无疑。

    所以李密将主战场设在北邙山,等着黄明远来攻击,以抵消其骑兵的优势。

    而另一侧,为了防止黄明远绕道袭后,李密命单雄信率部在偃师城扎下大营,和郑頲所部形成犄角之势。

    在李密的计划中,北邙山大营,偃师和洛口仓呈三角形的布置,相互救援,相互依托。

    而在金墉城的黄明远看到李密的布阵之后,一眼就看出李密的目的。

    不过黄明远打仗,从来都在占据主动,而不是被对方带着节奏走。所以既然李密想在北邙山决战,黄明远就偏不随你意。

    黄明远第一步便命令张镇周率领金墉城守军和虎捷卫将士,直逼偃师城,攻打偃师城外的单雄信。

    不得不说,李密命令单雄信屯兵偃师城北绝对是最大的败笔,就是换成徐世绩也可以。

    单雄信当初是瓦岗寨的二当家,算是以大股东的身份加入到瓦岗寨的。所以他和徐世绩当初才有实力逼翟让给李密让位。

    可李密当上瓦岗老大的地位后,单雄信的地位不升反降,远不如新降的裴仁基等人。

    而且当初李密诛杀翟让之后,徐世勣被乱兵砍伤,单雄信向李密叩头求饶,颜面大失。房彦藻以单雄信轻易屈就为由,劝李密杀了他,还是李密爱惜单雄信才能,才拒绝了这个建议。

    但无论如何,双方产生了极大的裂痕。

    虽然之后李密对单雄信也很重用,但单雄信一直对其耿耿于怀。

    所以从当初与王世充战时,单雄信便不怎么尽力。

    尤其是之前的通济渠之战,李密苦战,而单雄信的援军近在咫尺,却迟到了大半天,差点坑死李密。

    可以说此战之前,单雄信已经跟李密彻底的离心离德,只等一个机会,便会背叛对方。

    只是这一次李密实在无人可用,关键时候,又不得不安排单雄信守偃师大营。毕竟单雄信手上万余瓦岗旧部,尽是精锐。

    为了让单雄信尽力,李密还封对方为济阴郡公。(单雄信老家,单二哥不是山西人,是山东曹县人)

    不得不说,李密对于单雄信已经仁至义尽了。

    可惜单雄信完全没有体会到李密的好,或者说他不稀罕。

    金墉城到偃师并不远,差不多有四十里,隋军一个强行军便能赶到此地。

    张镇周留下蒙陈其在沿途设伏,又和常云清分别攻打偃师城和偃师大营,使其首尾不能兼顾。

    偃师城守军不多,偃师大营倒是有单雄信一万多人。

    张镇周引军猛攻,很快便打的对方连连后退。到最后单雄信上万人马,屯于营中,并不与隋军交战。

    张镇周很快意识到单雄信这是在故意避战。

    按道理来说,单雄信部作为主力的牵制军队,只有打的越凶,才越能发挥自己的牵制作用。他倒好,不进反退,拿什么来牵制隋军。

    不过这也省了张镇周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单雄信的用意,但单雄信这边动不了,隋军便可从容攻打偃师城。偃师大营是依托偃师城存在的,城池一破,偃师大营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战斗又进行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单雄信便让副将黄君汉派人前往李密大营求援。

    求援?

    黄君汉有些一愣。虽然隋军出现的比较突然,虽然偃师大营已经弃置了外围的防线固守大营,虽然战况有些焦灼,但此时此刻,三军也没必要向李密求援吧。

    黄君汉看向单雄信,单雄信却一言不发,转过头去。

    单雄信不说,黄君汉也没法问,只得依令而行。

    可看着单雄信这个样子,黄君汉的内心却是充满了疑问,这位单二哥(与翟让结义排第二)到底要干什么?

第六十四章 邙山大战(二)

    李密虽然在通济渠惨胜一场,但因为骁果军投降,手中尚有二十多万军队,其中能战的部队,约有十多万人。

    对于李密来说,黄明远南来是场巨大的挑战,但也是次机会。

    正如当初踩着张须陀的尸骨上位一般,只要今日他能击败了黄明远,他的名声,必将传遍海内外,到时候人心也将尽归于他一人。

    以二十万对十万,在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李密并不认为自己会败在黄明远的手中。

    不得不说,李密从小便是一个自信到狂妄的人。

    当初他因为骨气,可以不去投降黄明远,今日,自是敢赌这一战的胜负。

    于是李密也回信一封,告诉黄明远,他也在兴洛仓给黄明远建好了房子,就等黄明远住进来了。

    十月十五日,李密调兵遣将,以邴元真驻守兴洛仓,以王伯当驻守偃师,郑頲驻守巩县,其余军队,尽数出击,直奔金墉城。

    决战大幕,就此拉开。

    其实这一战之前,对于这场仗怎么打,魏国内部其实有很多争议。

    不管怎么说,黄明远这么强的威名和实力,着实让人畏惧。

    因此裴仁基建议,既然隋军主动求战,那他们便坚守城池,不与隋军决战。主力一面与隋军相持,一面趁着洛阳空虚,遣良将率精兵直逼东都,逼迫黄明远回援,使其奔命疲劳,然后再择机破敌。

    不过这就有些想当然了,不管黄明远会不会分兵救援,关键是李密不敢分兵。通济渠一战,他的嫡系伤亡惨重,此时已无力分兵。不出精兵,想袭破洛阳城的可能并不大。

    与此同时,李密的谋士魏征建议,坚守为上,以逸待劳。

    在魏征看来,双方看似兵力相差不大,其实实力差的很多。咱们就坚守完了,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其实魏征的建议算是比较符合李密的想法。李密对自己的情况了解的很清楚。现在的西魏军,其实不适合进行决战。

    但李密同样也清楚,黄明远最善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他若是不主动出击一战,等黄明远挨个攻击,用不了多久,虎牢关以西,就没据点了。

    守是注定失败的,但战或许能胜。

    所以到最后,李密只能决战,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过李密将主战场设在了北邙山。

    黄明远麾下,素来以骑兵数量多且精锐著称。双方若在开阔的平原地交手,李密必败无疑。

    所以李密将主战场设在北邙山,等着黄明远来攻击,以抵消其骑兵的优势。

    而另一侧,为了防止黄明远绕道袭后,李密命单雄信率部在偃师城扎下大营,和郑頲所部形成犄角之势。

    在李密的计划中,北邙山大营,偃师和洛口仓呈三角形的布置,相互救援,相互依托。

    而在金墉城的黄明远看到李密的布阵之后,一眼就看出李密的目的。

    不过黄明远打仗,从来都在占据主动,而不是被对方带着节奏走。所以既然李密想在北邙山决战,黄明远就偏不随你意。

    黄明远第一步便命令张镇周率领金墉城守军和虎捷卫将士,直逼偃师城,攻打偃师城外的单雄信。

    不得不说,李密命令单雄信屯兵偃师城北绝对是最大的败笔,就是换成徐世绩也可以。

    单雄信当初是瓦岗寨的二当家,算是以大股东的身份加入到瓦岗寨的。所以他和徐世绩当初才有实力逼翟让给李密让位。

    可李密当上瓦岗老大的地位后,单雄信的地位不升反降,远不如新降的裴仁基等人。

    而且当初李密诛杀翟让之后,徐世勣被乱兵砍伤,单雄信向李密叩头求饶,颜面大失。房彦藻以单雄信轻易屈就为由,劝李密杀了他,还是李密爱惜单雄信才能,才拒绝了这个建议。

    但无论如何,双方产生了极大的裂痕。

    虽然之后李密对单雄信也很重用,但单雄信一直对其耿耿于怀。

    所以从当初与王世充战时,单雄信便不怎么尽力。

    尤其是之前的通济渠之战,李密苦战,而单雄信的援军近在咫尺,却迟到了大半天,差点坑死李密。

    可以说此战之前,单雄信已经跟李密彻底的离心离德,只等一个机会,便会背叛对方。

    只是这一次李密实在无人可用,关键时候,又不得不安排单雄信守偃师大营。毕竟单雄信手上万余瓦岗旧部,尽是精锐。

    为了让单雄信尽力,李密还封对方为济阴郡公。(单雄信老家,单二哥不是山西人,是山东曹县人)

    不得不说,李密对于单雄信已经仁至义尽了。

    可惜单雄信完全没有体会到李密的好,或者说他不稀罕。

    金墉城到偃师并不远,差不多有四十里,隋军一个强行军便能赶到此地。

    张镇周留下蒙陈其在沿途设伏,又和常云清分别攻打偃师城和偃师大营,使其首尾不能兼顾。

    偃师城守军不多,偃师大营倒是有单雄信一万多人。

    张镇周引军猛攻,很快便打的对方连连后退。到最后单雄信上万人马,屯于营中,并不与隋军交战。

    张镇周很快意识到单雄信这是在故意避战。

    按道理来说,单雄信部作为主力的牵制军队,只有打的越凶,才越能发挥自己的牵制作用。他倒好,不进反退,拿什么来牵制隋军。

    不过这也省了张镇周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单雄信的用意,但单雄信这边动不了,隋军便可从容攻打偃师城。偃师大营是依托偃师城存在的,城池一破,偃师大营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战斗又进行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单雄信便让副将黄君汉派人前往李密大营求援。

    求援?

    黄君汉有些一愣。虽然隋军出现的比较突然,虽然偃师大营已经弃置了外围的防线固守大营,虽然战况有些焦灼,但此时此刻,三军也没必要向李密求援吧。

    黄君汉看向单雄信,单雄信却一言不发,转过头去。

    单雄信不说,黄君汉也没法问,只得依令而行。

    可看着单雄信这个样子,黄君汉的内心却是充满了疑问,这位单二哥(与翟让结义排第二)到底要干什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