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七章 疑窦重重

    送走了众将,杨广只留下了黄明远,这时候杨广的脸上已经难看起来。

    杨广有些生气地问道:“明远,今日你为何不支持孤与突厥人在温池决战,你不知道这次大战对孤的意义吗?”

    黄明远马上跪下说道:“王爷,非明远反对此战,而是此战要从长计议,明远担心,突厥人处有反复。”

    杨广一愣,对于与突厥人的大战,杨广并不担心。突厥人的战力,在他的想象中是比不过大隋军的。当然这种错觉全拜黄明远出色战绩的影响,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了。

    杨广只是从政治方面来考虑是战是和,却是忽略了单纯的军事方面。

    “如何?”

    黄明远心一横,便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王爷,我担心突厥人留了后手,此战没这么简单。”

    杨广更惊了,这关系着太大了。

    “王爷,我们一直获得的情报是突厥人的兵力不超过三十万。若是再减去幽州、河东、河西等处的突厥军队,步迦此时所有能支配的军队也就十几万人。凭这个数量,步迦绝对是打不过我军的。”

    杨广点点头。

    “但是步迦可汗为什么敢来?除非他有相当大的把握,能够击败我军。否则他再是孤注一掷,也不可能向注定竹篮打水的结果努力。”

    杨广眉头一皱,说道:“虽然你说的有道理,但却是没有什么证据啊。”

    “不,王爷。我不仅有证据,还有两个。”

    杨广愕然看着黄明阳。

    “潜伏在北海地区的探子回报,铁勒诸部都在向南运动。那他们的目标是谁?铁勒诸部如此大规模的调动,我们都能获得的情报,步迦自是不可能获得不到。若是铁勒人的目标是突厥,步迦早返回漠北救他的老巢去了,还敢在这里跟我们相持。”

    杨广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明远的意思是这些铁勒人是冲着大隋来的。”

    黄明远点点头,回道:“王爷,只有这么一种可能,步迦说通了这些铁勒人跟他一起南下。步迦出动了二十几万人不假,可我一直不明白还需要防守于都斤山突厥牙帐的他从哪来这么多军队。现在我明白了,他把铁勒人都调动来了,根本不需要在牙帐驻扎太多的兵马。”

    这个情报其实不完全是黄明远推测的,北地的探子把此事查的不少,而且拔也古部、契骨部等部都已经到了漠南。

    杨广的脸上已经没有之前点兵时的轻松,态度变得有些令人难以捉摸。

    杨广又问道:“那另一个证据呢?”

    “我本来获得的情报是幽州方向有五万大军,河东方向也有四五万大军,但现在发现,突厥人在这两个方向未必有这么多人。”

    听到这,杨广“腾”得一声站了起来,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接受范围。

    “明远,这可不是开玩笑,你敢保证都是真的?”

    黄明远点点头,说道:“王爷,我们原本的预判是突厥人在灵州方向最多有十三四万人马,但现在估计,应该不少于二十万人以上。这支几乎纯骑兵的大军,在温池和我军决战,恐胜负难料。”

    杨广站在那里,围在帐篷内踱步,口中念念叨叨。

    现在的杨广不是担心,反而还是惊喜。若是一口气吞并了这二十万胡虏大军,恐怕他的威望能够和圣人比肩。

    至于能不能做到,既然提前知道了胡人的想法,巧加利用如何不能胜利。胡人有二十万,自己除了长孙晟、崔弘度两支部队以及留守灵州的二万多大军,还有十五万多部队,当可一战了。

    至于说隋军与胡人的战力比,被杨广彻底忽视了,灵州北、大同、阴山,这么多的大战,“一汉当五胡”可不是笑话。

    杨广有些激动地说道:“明远,若是我军主力北进温池,吸引突厥人的全部主力向我军突击,而双方大战焦灼之时,原本在两侧的段文振部和慕容三藏部突袭其背后,奠定胜局。你觉得如何?”

    黄明远一愣,平心而论,杨广的策略的确有可操作性。

    “王爷,我军以十万骑步兵对战敌人二十万骑兵,太冒险了。”

    杨广不以为意地说道:“怕什么,凭我军的战力,已经足够了。”

    黄明远没有争辩,杨广在南方多年,对北方的大隋和突厥军队实力比,并没有很直观的认识。也是这两年,隋军屡屡大胜,让包括杨广在内的很多人都看不起突厥军队。虽然现在的突厥内战后,大批老兵丧失殆尽,但突厥人的战力绝对不容小觑。

    黄明远想着,若是计策得以顺利实施,靠着骑兵和车阵配合,倒是自保有余。

    “原本预设的是三路出击,同时夹击温池,但现在成了中路军单独大战突厥人。那南北两路部队,如何及时增援战场就成了一个关键了。”

    这倒是个问题。

    杨广沉吟了一下,说道:“可以跟段将军和慕容将军约定一个时间。现在是六月五日,就在十日之内,要求二军迅速进入预定战场,潜伏待命。六月十五日我军与突厥人在温池一带一决雌雄。”

    看着杨广有些兴奋,甚至是癫狂的样子,黄明远没有上前劝他。

    目前步迦没有出手,杨广的策略已经很稳妥了,虽然他很迷信隋军的战斗力。现在的杨广,包括未来的杨广,都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极度自信。过度相信自己的力量,也痴迷于这种亲自上场的感觉。当然,未来雁门之役后,杨广对自己的迷信成了泡沫,反而转向了另一个极端,极度的自我否定,最终走向沉沦。

    现在,如果杨广没有真正吃到亏,黄明远怎么劝他都没有用。

    杨广兴致勃勃地去找裴矩、宇文述等人告诉他们自己的绝妙计划,只留下黄明远一个人在暗暗地担忧。打了这么多年仗了,这还是第一次这么没有把握。

    黄明远模拟步迦可汗推演了好几遍,始终没有想到该怎么样消灭十余万隋军。无论如何,仅凭步迦可汗手中这些战力,是不可能全歼杨广大军的,反而有可能让杨广在温池地区撕破他脆弱的包围圈,那么他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地将杨广引到温池地区,目的又是什么呢?

    现在的黄明远心里满是疑窦。

第五十八章 隋突初战

    杨广经过大半夜的折腾,终于完成了对部队战略计划的调整。而第二日一早,精神抖擞的杨广在校场上击鼓聚将,誓师北上。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段文振的三万部队,慕容三藏的两万部队各自分别从南北进军。而杨广带领着权武、周罗睺、吐万绪、赵才、独孤盛、黄明远等将领一路北上,大军从回乐城西北渡过黄河后,沿着黄河西岸,经弘静、怀远、石咀山,穿过狭窄的贺兰山径(宁夏s301道),进入草原。

    这时候的阿拉善高原还不是未来那个中国沙尘暴的重要源头,而是一片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的优质牧场。整个高原上密布着星罗棋布的海子,休屠泽(今白亭海)、居延泽(今居延海)······一条条水系,汇聚成一条条河流,滋润着这片丰美的土地。

    阿拉善高原连接着河西、丰州和灵武地区,为中原至漠北、西域驿道的交通枢纽。是北方胡人攻击中原王朝西部地区的前进基地,也是中原王朝经营草原的必选之地。

    这里原来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西海郡。唐武则天时期,安北都护府自漠北迁至额济纳东南的漠南同城。唐玄宗时期又设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

    今日大军再次来到这片对汉、胡双方都有重要意义的地区,为了双方的前途、命运而决战。

    入了夏的草原上,漫长的队伍在夕阳下行军,影子拖得悠长悠长。

    大军出了灵州,一日行军约六十里地。带着大批的步军和粮草,速度倒也不慢了。若不是因为估量着突厥人有二十万,杨广倒是希望尽起数万骑军,直趋温池,但这么冒险的想法没人敢同意。

    大军走了约六七日,才在离温池约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大军用随行携带的大车将营地围成了一个刺猬大阵。步兵在外,骑兵在内,骑步相间,威胁着远处的突厥队伍。

    步迦可汗早就得到隋军已经上钩的消息,摩拳擦掌,准备和隋军一战定胜负。

    其实早在隋军出了贺兰山后,双方的交战已经从斥候部队开始了。数百里广阔的土地上,两边的斥候部队,进行着侦察与反侦察,包围与反包围,你来我往,双方打得不亦乐乎。

    大约离温池有一百五十里地,步迦可汗的大将舍利设率领的数千突厥前锋便和周罗睺率领的隋军前锋部队相遇。双方大战一触即发,舍利设与周罗睺各自率领手下激战。

    胡骑勇悍,往来疾驰,隋军久战不下。

    周罗睺脱掉帽子,大吼道:“国家养兵,就在今日,如何不死战。”遂率轻勇二十余骑直冲虏阵,舍利设也被周罗睺的悍勇惊呆了。

    因此隋军士气大振。双方短兵相接,从下午申时打到酉时,突厥兵伤亡惨重,士气大溃,遂逃之。而周罗睺率军紧追,斩首七百余人乃还。

    周罗睺和突厥人的大战已经很清楚的说明突厥的战斗力远超隋军的想象,隋军以接近二比一的人数,差点被突厥骑兵击败。虽然隋军最擅长的强弓劲弩,车阵长矛并没有上场,但这也很说明问题了。

    可惜这个结果并没有引起隋军的重视。众人都认为,破船还有三斤铁,步迦可汗怎么手上也得有一批精锐。

    说到底,还是隋军胜了。旗开得胜,杨广等人也便不再担心突厥人的战力了。否则打了胜仗,反倒把自己吓住了,岂不让人笑话。

    黄明远却是仔细地询问了当时的情景和战果,隋军伤亡一千八百余人,突厥人也伤亡一千五六百。虽然最后是突厥人溃逃,但照当时情景,若是突厥人数再多一些,隋军就要让突厥人翻盘了。

    之后,突厥人又和隋军发生了几起遭遇战,但规模并不大,都是几百人规模的小型战斗,且都是隋军大胜。

    隋军连战连捷,各自欢喜,反倒对接下来的大战充满了期待。

    而黄明远却是更加地忧心,他担心这是突厥人的诱敌深入之计。但是突厥人的主力的确在温池,那突厥人到底在诱什么呢?

    六月十五日,杨广预设的决战之日。

    当日一早,双方各自列队相抗。双方二十多万大军,各自排开,密密麻麻,像蝗虫一样恐怕。

    杨广骑在马上,望着远处步迦的大纛,露出了志在必得的面容。

    而此时的步迦可汗也是欣喜,不枉自己费了这么大的周折,鱼儿终于要咬钩了。

    双方分列一南一北,杨广倒是希望等到中午再打,好获得地形优势,也给在紧急赶来的两路援军多争取一下时间。但步迦可汗也是军伍生涯多年,如何能让杨广遂意。

    双方列队完毕,步迦可汗大手一挥,前锋大将阿史那默哆贺便率领着前军万骑向对面的隋军发起攻击。紧接着,突厥人并不做试探攻击,而是将左、右翼部队全部押上。

    黄明远远远地看着对面的突厥人,这阵势大约十二三万人,绝没有二十万,那剩下的部队去哪了?

    杨广也没法再等了,大手一挥,战鼓“咚咚咚”地想起,步兵排着整齐的阵型踩着鼓点缓缓向前移动,骑兵压在两翼,是典型地步骑协同战法。步军前进了约百余步停下来,整理好队形。

    双方相隔八十步,隋军阵后的弓弩手齐刷刷地抬起对准远处的突厥骑兵。指挥官一声令下,千万支羽箭立刻被射出,化作密不透风的雨刃向对面的突厥骑兵袭来。

    马上就有中箭的突厥马匹摔倒在地,上面的骑士也顺着倒地,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安全了,身后疯狂的战马很快将他们湮没在黄沙中。

    一排排的大黄弩和蹶张弩在无尽地嘶吼,如千万根獠牙一样吞噬掉突厥人的队伍。

    离着隋军军阵还有二十步,双方之间近的都可以看清对方的脸了。隋军弓弩兵射完最后一轮空中打击,手持长矛的重步兵便对准了突厥人。

    疾驰的突厥骑兵根本不敢减慢速度,所以只能直直地撞到隋军的矛阵上。用前赴后继的尸体,给后来人打开一个缺口。

    步兵与骑兵大战是最震撼人心的,它是**与**的碰撞,更是速度和力量对抗的最佳体现。

第五十九章 大破步迦

    见隋军军阵严整,这些突厥骑兵马上分散向隋军的军阵两翼杀去。因为步兵军阵转向困难,其两翼便是他的薄弱点。这时候得有两翼骑兵护持着步兵的左右肋部。

    突厥骑兵马上缒着隋军骑兵缠斗,但还不能完全不管隋军步兵,因为这会使腾出手来的步兵将他们一个个分割包围、歼灭。

    整个战场,惨叫声不断,不时地有断臂残肢蹦到你的脸上。这个时候,双方实力相差不大,比得就是看谁更有韧性。

    看到双方完全混战在一起,杨广一挥手,前面的步兵阵地立刻空出大片的位置,隋军的杀手锏要上场了。

    从隋军阵后冲出来的部队让整个突厥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支部队不是其它,正是在整个南北朝时期让人闻风丧胆的重骑兵——具装甲骑。

    在这种预设战场的阵地战中,披坚执锐的具装甲骑往往可以充当决定性的突击力量。东、西魏之间的沙苑之战中,当时东魏军队多达二十万,西魏不足万人。处于“右拒”的“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队,大破之”。东魏主帅高欢落荒而逃,竟有七万人做了西魏的俘虏。据《周书·李弼传》记载,当时横断东魏军队的铁骑只有“麾下六十骑”!

    这就是这种在固定战场上具装甲骑可以发挥的恐怖力量。

    看到上千骑隋军的具装甲骑冲阵,突厥人大惊。中间的突厥骑兵立刻绕开隋军的冲击路线,向两翼快速移动。

    若是隋军只有重骑兵,轻骑兵绕道两翼之后,便可以从后面袭击具装甲骑。但隋军和突厥人两翼步兵早就混战在一起,成了左右突出部,被隋军挤压向中间,突厥人的轻骑兵哪还能轻易绕得开。

    具装甲骑加速不容易,但一旦提上速度,便是一辆辆的重型坦克,对着突厥人就以排山倒海的姿势碾压了过去,只留下一道道支离破碎的尸体组成的血路。

    “王爷,直袭其中军吧!”

    这时在杨广一侧的黄明远说道。

    “步迦可汗军前至少有两三个万骑,数重防御,能冲得开吗?要不再等段文振部到达。”

    “王爷,若是段将军所部能到,现在早就到了。”

    说着,黄明远又指着远处步迦可汗的旗帜,脸色凝重地说道:“王爷你看,突厥人的后阵在有序地往后撤,突厥人要跑了。”

    杨广一愣。

    “仗才打到这个时候,步迦可汗如何要跑。”

    虽然不知道步迦可汗的用意,但是杨广也不能放任突厥人主力北逃,忙领黄明远率领部下骑兵和中军三千精锐,直袭步迦可汗中军。

    这时候对面的步迦可汗见日头转南,知道打到这个程度,该考虑诈败的问题。

    他本来还有一丝幻想,如果今日在这里他们可以直接击败对面的隋军,便不用再折腾太多,而是直接杀向灵州平原,突袭关中。但今日隋军的战力让他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突厥骑兵经过这么多的内斗,要想恢复全胜时期的战力,需要时间。

    虽然步迦可汗手中还有骑兵主力没有动用,但对面的隋军光靠弓弩手、长矛阵就压制的突厥勇士死死地。而对于隋军的骑兵,步迦可汗永远不会忘掉去年的灵州北之战周罗睺骁勇的身影。

    步迦可汗准备有计划的撤退,还要让对面的隋军认为自己是打不过想逃了。

    可是黄明远如何那么容易就让步迦可汗的中军撤走。

    自接令后,黄明远将中军突骑军队一分为三,黄明辽、宇文成都、刘云芳各领五百铁骑,成“品”字状,列锋矢阵,直冲突厥人中军。而黄明远自引三千余骑于后,缒前军而进,随时支援。

    无论是黄明远所部还是杨广给他的精骑,几乎都是隋军最精锐的部队。之前整个战场中心本来就被具装甲骑碾压开了,这时候一片空旷。隋军放开战马,提上速度,马上就杀入对面的突厥人军中。

    “黄”字大旗迎风飘扬,很多当年从大同逃回去的突厥老兵看到这面旗帜就吓得两股战战,口不能言。

    马上,黄明辽在最前面,马槊一扫,挑飞一名胡将,冲入突厥人阵中。后面的士兵赶紧跟上,沿着缺口向内突进。

    黄明辽左突右进,挺身陷阵,万人辟易,手中马槊挑出一条路来。阵后的步迦可汗见此一惊,忙令手下将领去堵上缺口。

    突厥士兵一拥而上,黄明辽马槊不得用,左手抽出腰间钢鞭,照着众人乱砸,混乱中不知打死了几人。

    突厥猛将也库克,见黄明辽悍勇,众皆不能挡,提着弯刀就向着黄明辽冲去。黄明辽这时正挥鞭乱砸,听到耳边刀风至,双腿夹紧马腹,侧身弯腰躲过横切过来的弯刀。腰部用力一挺,便再次立了起来,手中钢鞭却是趁势直削上去,竟然将偷袭他的敌将连脑壳都削掉一半。

    也库克来不及惨叫一声,就掉落下马,踏成了肉泥。

    这时的黄明辽,挥槊猛砸,已经杀透了突厥军数重,离步迦可汗只有几十步远。

    步迦可汗见此大惊,忙令帐下第一勇士忽牙阿上前据敌。忽牙阿身材魁梧,高达一丈二,手持一杆重型狼牙棒,像野兽一样低吼着冲了上来。

    黄明辽见小山一样的怪物冲向自己,忙拿槊去挡。双方兵器撞在一起,发出“铛”的巨响,黄明辽手一震,长槊几乎脱手。

    见对方力大,黄明辽也不和对方硬碰。手中马槊如怪蟒探山,蛟龙出海一般,左挑右刺。忽牙阿只是力气大,单论技巧,差黄明辽远了。他被杀得手忙脚乱,抵挡不住,受伤了好几处。

    被血腥味刺激的忽牙阿也发了狂,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照着左右一通乱砸。砸不到黄明辽,身旁的突厥人却是糟了大秧。

    黄明辽借着身体轻灵,提着长槊,便打马向一侧而行,忽牙阿在后面紧追不舍。忽然黄明辽回身长槊横扫,正中了忽牙阿腰间。忽牙阿疼的像野兽般惨叫。

    见此良机,黄明辽立刻放慢马速,腰部用力,向马背上躺去,趁其不备,挥起钢鞭就照其后脑砸去。忽牙阿脑壳虽硬,也抵不过钢鞭,瞬时脑浆迸裂,翻身落马,死得不能再死了。

第六十章 大幕拉开

    黄明远在后边远远的看到黄明辽突了进去,担心黄明辽有失,也拍马急赶。离着步迦中军约有一百八十步,黄明远拿出铁弓,一箭射向步迦可汗的中军大纛。

    铁矢飞过,大旗折断。

    见此,突厥人更加混乱不堪。

    步迦可汗在后大惊,忙呼喊着众军撤退,但哪还撤得走。假败退变成了真大溃。

    黄明辽上前就要追杀步迦可汗,数百名金狼卫士拥了上来,挡住了黄明辽的去路。这才给步迦可汗逃离战场赢得一点时间。

    眼见突厥军大乱,前军被隋军死死得咬在战场上,不能得脱。为了保住大部分主力,步迦可汗也只能壮士断腕。

    前军大将阿史那默哆贺受命带领着数千骑兵反向冲向了隋军,牢牢地拦住了隋军追击的方向。

    隋军此时气势如虹,但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迅速击破阻击的突厥军,扩大战果。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突厥主力逃走,只得围着默哆贺的大军猛攻。默哆贺守在战场,左右支撑,渐渐势弱,身边仅余千余骑。

    隋军几路并发,突厥军大溃。面对隋军的猛攻,默哆贺终不后退一步,竟战殁于军中。

    当然,默哆贺的死为撤退的突厥大军关上了一扇安全的大门。等到隋军摆脱了战场上突厥人的阻挡,步迦可汗率领着突厥主力已经逃得无影无踪。

    各路大军一路追赶,向前突击了几十里,终没能追上突厥大军,斩首约七千余骑才回还。

    整场战斗超乎寻常的顺利,让黄明远都感到吃惊。毫无疑问,虽然步迦可汗的贸然撤退有问题,但最后的全军大溃的确不是骗人的。

    杨广让人组织力量打扫战场,漫山遍野的缴获和铺满整个草原的突厥人尸体,向人们展示了他赫赫的战功。

    杨广似乎有些爱上这种感觉了。

    整场战斗唯一有遗憾的就是段文振和慕容三藏都没能够及时赶到战场。若是二人能够更快一些,从两翼夹击突厥人,堵住步迦可汗北逃的路线,那么战果会更显著。

    杨广不知道的是,这件事并不赖段文振和慕容三藏二人,二人已经尽力在向战场赶了。

    事实上,因为步迦可汗随时准备要跑路,反而将部队拉得很长。又为了在逃跑时不被隋军追赶上,所以步迦可汗在两侧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各布置了一支部队,以求达到阻击隋军的目的。而正巧这两支部队挡住了隋军南、北路军增援主战场的脚步。

    很快,慕容三藏击溃了对方的拦截部队。但突厥人败的太快了,他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最后的决战。

    杨广这时候打了胜仗,心情便格外的好。看着惊人的收获,也没有治慕容三藏二人失期的罪,毕竟仗打胜了,怎么都好说。

    此战,大隋杀伤突厥人两万八千余人,斩首一万一千余骑。缴获牛羊一万五千头,马四千余匹,其它物资、财宝不计其数。

    此战堪称隋朝建国以来对战突厥人少有的大捷。

    跟当年项羽击破秦军一样,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的杨广此时光环加身。众人各自畏服,莫敢仰视。

    无数人上前围着杨广进行宫闱。眼看着杨广就要成为新的太子了,这群人怎么能不上赶着巴结呢。

    战前,极力劝杨广出击的宇文述也抖起来了,一副得意洋洋地拍着黄明远的肩膀说道:“黄将军,年轻还是要多学点经验。”

    却是一副令黄明远作呕的样子。

    当然宇文述也觉得自己之前好像是高看了黄明远,什么“天之骄子,一代名将”,全是吹得,根本名不副实。

    很多人也抱有同样的想法,认为黄明远有名无实。至于说今日黄明远率军击破突厥最精锐的金狼卫士,杀透突厥主阵,几乎阵斩步迦可汗的事情,便被众人选择性的忘记了。

    当然这只是很多人为了打压黄明远的一种做法。包括元寿等人都清楚,今日黄明远在战场上,以点打面,另类的锥型阵破敌,还能以少胜多,及时打开局面,才是如此盛大战果的主要原因。

    跟这个时代的人喜欢一五一十的布置不同,黄明远格外喜欢三三制战术。每伙十人,除了负责协调指挥的火长,其余九人,被他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一人在后,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伙,三个战斗伙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战斗展开时士兵根据火长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无论是骑兵作战还是步兵作战,在进攻突击中,都是无往不利。

    其实此战打得越顺利,黄明远心里就越担心。黄明远可以肯定,今日的步迦可汗是留有余力了,而且应该出现在战场上的突厥人精锐并没有出现。当然可能最后出现的大溃不在步迦可汗原先的计划中。

    但是近三万人的损失,明明白白的出现在那里。这个时候,你告诉谁步迦可汗是拿他们当诱饵来钓隋军,他都得喷你一脸。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人会傻到拿数万精锐当诱饵的?否则就是真把隋军引到陷阱了,他又拿什么来消灭隋军呢。

    黄明远陷入了为难。一方面他很信任他的战场直觉,突厥人一定有问题;另一方面,他没法解释今天的大胜原因,所以他的劝说杨广不会听。

    杨广本来很相信黄明远的判断,战场上也专门留了一手。一方面集中上千具装甲骑埋伏在中军里,专门对付突厥的中军冲阵骑兵;另一方面还预设了上万精骑在阵后,准备在相持阶段,从后方两侧包围突厥人。这么做就是怕突厥人耍什么阴谋诡计。

    但现在,杨广有些动摇了。

    步迦可汗今日的举动,说明他们准备的并不充分,而且突厥人对隋军充满了畏惧。他任务黄明远是过分高估了突厥人的实力。要知道今日黄明远靠五百铁骑就击穿突厥金狼卫的事情,就是突厥人的战力远逊于隋军的铁证。

    杨广觉得这就是天赐良机,上天要让他在登基之前,就扫平突厥这个祸患。

第六十一章 不容小觑

    然而整场战役的情况远远没有杨广想得那样顺遂。

    到了傍晚,段文振还是没有到达汇合地,杨广开始担心起来。他就怕西进的段文振遇上溃逃的突厥大军,到时候以段文振的力量很难击败对方庞大的兵力。

    为了迅速找到段文振所部,杨广命令黄明远、赵才、独孤恽三人各率一部骑兵向东北方向寻找段文振。当然若是同时也能找到突厥军的主力就更好了。

    黄明远得令之后,立刻调集一千五百本部骑兵出营。考虑到磴口在温池的正东北,若是段文振遇敌则会往南,所以黄明远便往东方略偏北的方向而去。

    这时候众人还不知道的是,这时候的段文振早就陷入了大麻烦中。

    当日,段文振领三万精锐出灵州后,沿着黄河向北一路到达磴口。当时为了保证粮草的转运,隋军便在石咀山和磴口各设置了一个粮草基地。其中磴口粮站是杨广为了北上追击突厥人所设,囤积了约二十万石粮草。虽然在黄河东岸,但有些过于突出靠前了。

    为了绕道磴口,段文振所部位置过于向北。等到度过黄河后,段文振向西北而去。准备大迂回至狼山西南的突厥大军的后方,再掉头向南,直击突厥军背部。

    可行了不到百里,段文振所部就遇到了一样向磴口方向进军的突厥大军。原来早在大战之前,步迦可汗就命令自己的侄子阿史那里都沿黄河进军,奇袭灵州石咀山,断绝隋军的后路。

    正巧双方在纳林湖西面三十里处相遇。本来双方都是要绕道突袭对方的,没想到撞个正着。这时候,双方都措不及防,只得开战。

    隋军和突厥人兵力相当,又没有时间布置防御,只得压住阵脚,稳守大阵,立刻就落在了下风。靠着隋军的强弓硬弩与环形车阵,勉强可以抵挡得住突厥骑兵,但同时也限制住了隋军的机动性。

    段文振两次组织突围,但都被阿史那里都挡住。

    为了迅速围歼段文振所部,阿史那里都利用轻骑不断地冲击隋军的两翼,企图消耗隋军的士气。约到了傍晚时分,双方激战近四个时辰,突厥军见久攻不下,遂撤围而走。

    段文振见突厥军北撤,不敢久留,一面继续监视对方,一面立即提所部向西南方向,准备避其锋芒。

    没想到所行不过五六十里,正欲突厥军主力。

    原来阿史那里都见隋军久攻不下,怕暴露了自己偷袭的目的,遂决定诈作退兵,引段文振突围。但段文振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一定会严密监视阿史那里都的部队。若是突厥军企图在半路围歼这股隋军,很可能又跟之前一样,咬上一个刺猬壳。

    因为之前步迦可汗在两侧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各布置了一支部队,好方便撤退。阿史那里都便秘密招其将阿里扎,准备使其提前在隋军突围路线上埋伏。自己则撤退一段距离后便尾随隋军,双方前后夹击。

    急于脱身的段文振果然中计,刚脱离了险境,就一头扎入了突厥军的埋伏之中。

    段文振毕竟是老将,一看对面出现近万骑兵,就知有警。这时又听斥候报后方突厥军队追来。

    为了不被突厥军合围,段文振当机立断,即令其弟段文操率敢死队,挺矛策马,冲入阿里扎军阵中。自己则挥中军继进,往来冲杀,企图快速击破阿里扎军。

    阿里扎也是突厥名将,虽然兵少,但知道阿史那里都正在赶来,便不与隋军浪战。只是紧守军阵,隋军但有转移,便咬住不放。隋军回身攻击,阿里扎又不与其决战。

    双方相持大半夜,段文振始终没能甩开阿里扎。这时阿史那里都的大军也已经赶到,和阿里扎一起从后方两侧对段文振的大军发起猛烈攻击。

    段文振所部大战了一天一夜,筋疲力竭,早就饥渴难耐,失了锐气。这时又遭打击,见突围无望,军心涣散,陷入崩溃。段文振这时候勉强维持大军编制,也不敢再妄想安然撤退。只能率领能战的骑兵加快速度,而落在后面的步兵则完全无能为力了。

    硕大的残兵阵势阻挡了突厥军的追击,段文振也趁机率领着剩余的残兵慌不择路的狂奔。

    阿里扎追击了隋军近一日,沿途斩杀隋军不计其数。眼看离温池已经不远,又收到从步迦可汗处退兵的消息。阿里扎知道主力在温池惨败,对面隋军的大部正等着自己,不敢再追,只得返回。

    阿里扎的返回让他躲过了一劫,因为这个时候黄明远的搜寻队伍离段文振所部只有一二十里路了。

    侥幸逃得性命的段文振遇到黄明远,这才算是平安。黄明远率部在沿途收拢隋军溃军,总共也只得三四千人。

    段文振的大败令整个隋军大吃一惊,犹如一盆凉水一样泼到了众人火热的心头。全军三停折了两停,回到温池大营的段文振军不到一万三千人,还个个带伤,军械、物资几乎全部丢失,灵州军几乎被打残了,要想重建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整个战况,段文振倒也没有夸大其词。然而这种结果更令众人难以置信,没人会想到隋军与突厥人在兵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还惨败至斯。

    第一次有事情为这次大战蒙上了阴影,终于有人开始考虑突厥人的战力到底如何。

    因为段文振是杨坚的爱将,更是杨坚重用之人。杨广没有直接将其问罪,而是将段文振撤职,然后令其在军中戴罪立功,算是给了段文振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时候,因为突厥人的情况又出现了反复,元寿等人又劝杨广率军撤回灵州,等待突厥人消息,再做打算。

    但隋军一胜一败,虽然打得步迦可汗很狼狈,但其实隋军也没占到便宜。杨广自问这样的结果是没办法回去和杨坚交代的。所以他坚持不撤军,决定要继续向前,搜寻突厥人的主力,一举击破对方。

    杨广认为段文振的失败主要是在战斗中,隋军没有展开阵型,庞大的步军反而成了累赘。而自己军中骑兵充足,向北稳稳前进,根本不惧突厥人的突袭,也不会无法发挥步军的优势,因此杨广仍然对自己是信心十足。

第六十二章 鱼儿上钩

    当然,在隋军众人在隋营各有心思的时候,此时手里拿着部下统计的战损数据的步迦可汗,心都在滴血。就这么一仗,两万多人就没了,要是再打几仗,自己就真成光杆司令了。

    今天的战斗,步迦可汗设计的很丰满。

    对于此战,步迦可汗本来预备了两套方案。一套就是突厥军假败退,引隋军上钩,用假的埋伏点引诱隋军进入真的埋伏点;另一个就是假戏真做,若是隋军战力真的不如突厥,步迦可汗不介意直接在战场上击败隋军,沿着历代祖先走过的路线,饮马黄河。

    可惜现实给了步迦可汗重重地一击,他的第二套方案还没有实施就夭折了。

    隋军的战力太强了,黄明远那夺魂的一箭现在还让他头皮发麻。

    此战唯一的亮点在侄子阿史那里都那里,击破了隋军一支主力,斩首上万,算是勉强振奋了一下军心。但同样随之而来的,便是原本准备包抄隋军后路的这支部队已经暴露了,为了防止隋军看出端倪来,加强石咀山的防御。步迦可汗只得放弃这步计划,命令阿史那里都返回中军。

    此战突厥中军主力骑兵伤亡惨重,说好的假败退,却成了真溃逃。不仅让突厥人措手不及,也真真正正地蒙蔽了隋军,让隋军再无忧虑,也不知道此事是好是坏。

    随着第二个方案彻底报销,步迦可汗再无其他选择,只得准备进行第一个方案,将隋军放入草原,关门打狗。

    而这时杨广的野望则是,一举兵发草原,平定突厥。

    两人不约而同地准备再次决战。

    而战场就在草原上的某处。

    ······

    为了速战速决,杨广将部下分成数路,准备沿途追击溃逃的突厥人,凭此来找寻突厥人的藏身之地。

    这一日,一支隋军队伍在温池正北的地方,击败了一支突厥斥候部队,俘虏了对方的苏尼阿史德扎伊尔。

    突厥的本部其实是阿史那部与阿史德部两个联合组成的,相较于更知名的阿史那部,长期与阿史那部联姻的阿史德部并不出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突厥体系中不重要。阿史德家族在突厥的地位其实可以参照辽国的萧氏一族,蒙古人的弘吉剌部,都是固定的可贺敦一族。

    扎伊尔算是后族一个地位不低的人物,他的被俘令杨广异常欣喜。

    突厥人的人员、牛羊马匹众多,转移速度并不快。但在茫茫草原上,也没个参照,隋军只能跟在突厥人身后转圈子。

    步迦可汗似乎是准备在前面钓着隋军,然后准备力量反攻。隋军几次追击都被断后的突厥军给击退。

    现在折腾了好几天,总算有了突破。

    被俘的阿史德扎伊尔似乎是对中原皇帝天然畏惧,见到杨广纳头便拜。不仅争着做带路党,还希望杨广能够给他一张隋朝户口,当然最好再有张长期饭票。

    杨广等人倒是很相信这个扎伊尔,毕竟这时候天朝的地位还是无限高的,很多人以加入天朝国籍为荣。直到盛唐,无数加入天朝的胡将比本土将领更加忠诚。不久后还有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奈来到隋朝便不走了,后来还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改名史大奈。

    对于扎伊尔的弃暗投明,杨广也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恩遇有加,赏赐不断。毕竟他还要靠扎伊尔帮着去找到步迦可汗。

    杨广认为随着隋军的大胜,扎伊尔的例子将会越来越多,现在树立起扎伊尔这个典型,将会有利于隋军今后在草原上的统战(招降纳叛)工作。

    对于杨广询问步迦可汗的情况,这个扎伊尔倒是聪明人。毫不隐瞒,竹筒倒豆子,说了个干干净净。根据扎伊尔的说法,步迦可汗的主力就在温池北面三百里的地方驻扎,而他也正在全力收揽失散的队伍。

    不过步迦可汗经此大败,实力大损,诸部都不愿意再继续打下去,没有办法的步迦可汗也只得准备北撤了。隋军如果现在进攻,必然可以轻易获得大胜。

    对此说法,杨广一惊。自己还准备大破步迦可汗主力,怎么能让突厥人都跑了呢。

    为了能够尽快追上步迦可汗,杨广便以扎伊尔当向导,照着他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

    这个时候,在靠近黄河的地方,有一支大队的突厥骑兵正在星夜兼程,沿着狼山西侧向东南方向进发,目的地则是南方的石咀山,大隋统帅杨广大军的屯粮之地。

    这支部队正是之前被步迦可汗派遣的直袭石咀山的阿史那里都大军。

    经过和段文振的一场大战,里都所部收获颇丰,缴获了大批的隋军制式兵器和装备物资。看着堆积如山的强弓劲弩,对于攻破石咀山,里都更有信心了。

    里都所部修整了约半日,便继续向东南出发。很快这支部队已经到达了烟波浩淼,鸥鸟盘旋的纳林湖畔。

    这时打马前行的里都忍不住地得意。他已经知道了温池之战突厥大败,只有自己获胜的事情。里都盘算着,现在突厥名将凋零,自己算是其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了。此战结束之后,自己怎么也得被封个叶护了吧,要是能成为东突厥的小汗就更好了。

    “特勤,大汗有急报。”

    这时有北面来的信使疾驰到里都的面前,还带来了步迦可汗的最新军令。

    里都还以为是步迦可汗发来的嘉奖,兴冲冲地打开信件,没想到上面却是要求他立刻返回中军的命令。

    这令里都极为不满。回了中军,他就失去了独立领军的机会,说不定还会将此战大部分的战利品分给步迦可汗。而且通过审问隋军的战俘,里都得知,此时的他离隋军另一个屯粮点磴口只有六十里的距离。

    里都将信件还给信使,说道:“你回去给大汗说,我军已经到了磴口,前军已经和隋军交上手了,回不去了。等我破了磴口,再行回转。”

    信使满脸的无奈,不住地劝说里都道:“特勤,这是大汗的命令,他说您无论如何都要回去。”

    里都不以为意地说道:“大汗是我的叔父,他还能怎么着我。”

    里都将信使丢给部下,自去准备进攻磴口的事了。

第六十三章 杀鸡儆猴

    里都不顾信使的劝阻,一意孤行的要去攻打磴口。而此时的步迦可汗还在狼山的东北部地区,一边蛰伏待时,一边压制众人。

    预期的一场小败给了步迦可汗一个重大的打击,除了部队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以外,对步迦可汗的威信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所有人都对此战的胜负表示怀疑。

    可是这个时候,步迦可汗还不能将他的打算公之于众。只能一边诱导众人,一边强力压制。

    “大汗,臣以为我们最好还是北撤,否则等隋军来了之后,恐怕就晚了。”

    “大汗,再不走,那些铁勒的狼崽子们,恐怕又得反了。”

    “大汗,听我们的,赶紧撤吧。”

    ······

    面对群情激愤的众人,步迦可汗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压制住这群人多久。毕竟他虽说是这群人的共主,但若是所有的族长一起联合起来,他也不可能独自与众人对抗。

    这个时候,他只能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扎伊尔身上,同时希望杨广的大军能够快点赶来。

    东线传来的消息很不好,步迦可汗这个时候快要被里都气炸了。里都这个混账东西竟然敢不顾自己的命令,擅自主动攻击隋军。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急匆匆的将他调回来,他难道不知道他已经暴露了吗?甚至引起了隋军的注意。他难道要毁了这次大战吗?

    现在最重要的是掩饰突厥军的意图。里都倒好,不仅不知道隐藏,还选择主动攻击隋军。

    是否撤军的争论持续了好几天。

    看着底下各部族首领或是嘲讽、或是嫉妒、或是期望的眼神,步迦可汗知道,这些人就盼着自己跌一个大跟头呢。步迦可汗发誓,此战胜利之后,自己一定好好地处置他们。

    “大汗,大汗!”

    忽然一个年轻人闯进了议事大帐,来人正是里都。

    里都开心地说道:“大汗,我率大军奇袭了磴口,将隋军存放在那里的二十万石粮草全都抢了回来,这回杨广这个狗崽子恐怕是没有粮食了,看他还敢再向前。哈······”

    步迦可哈眉头一皱,问道:“里都,你不知道,这里是可汗的中军大帐吗?”

    里都一愣,知道叔父生气了,马上跪下说道:“末将里都拜见大汗。”

    本来里都还以为步迦可汗是意思一下,但步迦可汗却是没有让里都站起来,而是冷冷地问道:“我给你的军令是什么?谁让你攻击磴口的?”

    看到步迦可汗发怒,跪在地上的里都脸上的汗都出来了。长期受到步迦可汗威压的他这时候哪还有之前的得意劲。

    里都结结巴巴地说道:“大汗,这磴口的军粮关系着杨广小儿的行军,我攻击磴口也是为了大突厥。”

    “为了大突厥?大突厥不需要不准军令的人。”

    步迦可汗冷冷地说道:“里都不遵大汗谕令,擅自用兵,给我推出去砍了。”

    里都和帐中其他人都愣住了。

    马上一旁的大将舍利设就站出来说道:“大汗,里都特勤多立功勋,又忠心耿耿,您就饶了他吧。”

    步迦可汗摆明了要杀鸡给猴看,怎么会听舍利设的话。

    “若是都像他这样不准号令,那仗还怎么打,推出去。”

    这时的里都也知道事情闹大了,他绝不怀疑自己的叔叔会不会杀他。所以里都跪在地上,一个劲地求饶道:“叔叔,里都错了,您饶了我吧·····大汗,你不能杀我,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你不能杀我······大汗,我父亲不会善罢甘休的······”

    步迦可汗丝毫不管里都的求饶和威胁,直让附离赶紧行刑。

    附离将挣扎着的里都推了出去,很快就听到一声惨叫声,接着附离便托着里都的人头进来了。

    步迦可汗浑不在意,手一挥,就让附离出去。

    “刚才咱们说到哪了?”

    这时众人早就没有了刚才的散漫,各自正襟危坐。毕竟步迦可汗连自己的侄子都敢杀,他们还能比里都跟步迦可汗更亲近了。

    看到步迦可汗这么残忍霸道,原本还准备着有什么小动作的各族族长,这个时候只剩下了畏惧和惊慌。他们更害怕步迦可汗将屠刀斩到他们头上,哪还敢再劝步迦可汗退兵。至于心底的小心思,更是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这时步迦可汗却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接着说道:“众位,我们大突厥人少,他们隋人人多。但隋人是鬣狗,我们突厥人却是苍狼。鬣狗怯懦,苍狼勇猛,单个的隋人见到我们只会战战兢兢。可是若是我们不能团结起来,而是各行其是,没有了头狼的带领,突厥的勇士们不得四分五裂吗?要是那些鬣狗们扑了上来,我们还怎么对抗······”

    步迦可汗一番即兴演讲,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步迦可汗的亲狗腿子安修仁站了起来说道:“大隋那边倒是都是美女、财富,只有跟着大汗走,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而另一个狗腿子吐如古罗也说道:“大汗带我们寻找财富,如我等之父母,若有人敢三心二意,我等必杀之······”

    一些步迦可汗的亲信和墙头草纷纷发誓效忠,勉强从场面上,倒是有些同仇敌忾的样子。至于是真是假,只能看个人的心思了。

    但凭借着里都这颗人头,步迦可汗勉强又再次将这个要崩裂的联盟糅合在一起,但若是步迦可汗再失败,他就是杀再多的鸡,也不管用了。

    现在步迦可汗真的是赌上了一切,若是他真的败了,恐怕就连阿史那部落里的人,也不会放过他。

    众人纷纷离去,只留下步迦可汗和狗腿子安修仁在这里。

    步迦可汗有些烦愁的对安修仁说道:“等会,你去找块皮子,把里都特勤的尸体裹上。等我们进入关中了,把尸体放在马上,让里都特勤也跟着进关中。这么多年了,里都每一次打仗,都是冲锋向前的,这次也不能向后走。”

    “是,大汗。”

    安修仁赶紧出去了,只留下眼角有些泪水的步迦可汗。

第六十四章 请命押粮

    磴口遇袭,二十万石军粮被夺的事情像一盆冷水一样浇在了原本还踌躇满志的隋军头上,瞬间就将他们的热情给熄灭了。这时候,有理智的人才想到,似乎现在对面的突厥人好像无处不在,他们原来并不是那么好对付。

    这件事情比之前段文振遇伏一事更令人担心。

    现在众人最大的担心是磴口遇袭是个偶然事件还是突厥人本就计划好的,若是突厥人本就计划好了,那这次追击还真得要慎重考虑。

    眼看大功就在眼前,要众人放弃这份几十年难遇的大功,众人也并不愿意。只能或是暗自祈祷,或者麻痹自己,突厥人没有什么阴谋诡计。

    黄明远却是坐不住了。

    他想到了隋军唯一的一条缺点,那就是突厥人越往北,隋军的战线拉得越长,补给就越困难。漫长的大草原上,若是突厥人盯住了隋军的补给线,跟隋军打游击,那乐子可就大了。

    黄明远不准备再跟着杨广行动了。这样做虽然安全,但极大地限制了自己的独立性。

    黄明远准备向杨广单独请命。

    当日傍晚,黄明远来到杨广的帐中。

    “王爷,我大军北进,茫茫草原上,只有一千骑兵领着两千步兵和两万役夫押送粮草,危险实在太大了。明远请求您派我前往石咀山押运粮草。”

    杨广一愣,黄明远是他的嫡系心腹,哪有安排嫡系主力部队干这种杂活的,

    “明远,你要慎重,押运粮草可是个苦差事。”

    黄明远倒是很坚定地说道:“王爷放心,明远一定保证将粮草及时送达。”

    这时杨广来了兴趣,想知道黄明远为什么一定要去押运粮草。

    黄明远看着杨广,心一横,便准备全都说出来。

    黄明远跪禀道:“王爷,我认为对面的突厥人会在我军粮道上做文章,甚至有可能会直接突袭石咀山粮仓,所以准备提前去保护粮道。”

    杨广不以为然地说道:“这怎么可能,明远多虑了。”

    “王爷,若是明远多虑,突厥人又怎么会奇袭磴口呢?”

    “磴口太靠近北线,又没有主力军队防护,突厥人袭击磴口也说得通。但我军在石咀山屯粮,与突厥人相隔近千里,你说突厥人是如何能够绕过我军数百里的前沿防线,进入我军后边的。而且现在我军马上就要追上步迦了,只要决战胜利,突厥人有什么阴谋诡计也没有用处。”

    杨广倒不是看不到粮道的问题,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击垮步迦可汗就在这几天,单凭军中存粮与温池缴获,也足够他使用了。

    他还巴不得步迦多路分兵。石咀山易守难攻,又有数千精锐防御,短时间内突厥人根本打不过,而兵力分散的突厥人,想来更不是自己的对手了。

    黄明远知道劝不动杨广,便说道:“王爷,虽然突厥人袭扰我粮道影响不大,突厥人也不可能拿得下石咀山,但是若是再有类似磴口事件的发生,一定会大伤我军士气的。战后我军也得在灵州长期驻扎,若是将囤积的粮草都消耗一空,恐怕不利于今后的作战。”

    杨广点点头,磴口的损失他也心疼,却不能表现出来。

    不过杨广还是不愿意黄明远离去。他觉得黄明远跟在自己身边,所能获得的战功要远比押运粮草能获得的多。黄明远只有多多积累战功,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和地位来帮助自己。

    “让你去押运粮草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你若是不放心,孤派其他人去就可以了。”

    黄明远看这情况,非得下重力了,便跪下说道:“末将蒙王爷信赖,委以重任,但今日粮道之事,明远的确心里忐忑。明远此去,若是粮道无事,自然好,王爷也能旗开得胜。若是突厥人真的胆敢犯我石咀山,明远必拼死力战,誓保我粮道无忧,保王爷北上决战无忧。”

    看到黄明远说得如此情真意切,黄明远杨广也知道黄明远心意已决。其实对于黄明远的能力,杨广一直是深信不疑的。

    明远既然一再坚持,杨广也对战事产生了一丝担心,便不再阻止黄明远前去,也算是给此战添了一份保障。

    “既然你心意已决,孤也不拦你。但你记住了,区区粮草,都是小事,即使有胡虏,待本王平定步迦之后,也会回师扫平这些宵小,你自己要当心。”

    杨广的一句话,让黄明远又想起了当年的恩义。当时自己第一次随军出征时,杨广也是这么谆谆教导自己的。若不是今日再见杨广的嘱咐,这些前尘旧事,恐怕自己早就忘光了吧。

    第二日一早,黄明远便带着自己本部五千人马往回赶。而原本负责押运粮草的独孤盛的三千部队也被杨广交给黄明远指挥,而独孤盛则自是回杨广身边待命。

    至于在石咀山卫戍的车骑将军王辩也交由黄明远统一指挥。

    黄明远因此率领三万多人,浩浩荡荡地返回石咀山。

    军中有疑虑者,还以为黄明远得罪了杨广,被贬去押运粮草。只有慕容三藏、周罗睺这些老将,才知道晋王终于被黄明远说通,开始注意突厥人的打算了。他们有也放下了心。

    其实磴口的事情很明显,包括杨广在内的多人都清楚了步迦可汗的打算,众人也都了解隋军的软肋是粮草。

    若是没有温池之战的缴获,杨广自然是死死地看住自己的粮道。

    但现在,隋军光靠缴获与积蓄,便足以应付之后的作战。所有将领也都相信了突厥人旦夕可下,击破了步迦可汗,他们还缺牛羊吗?

    还有人暗暗认为黄明远有些傻,只知道硬充好汉,什么保护粮道能比阵前立功更重要的。但黄明远自是不闻不问,率领大军直向南而去。

    黄明远清楚,现在步迦可汗手中的大军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而在前方,自己所要面对的部队还不仅仅是一股突厥骑兵。黄明远已经分别写信给长孙晟和崔弘度二人,请他们提防突厥游骑。长孙晟还好,对自己比较信服,会格外重视北面的偷袭之兵。而崔弘度就不好说了,虽然他是杨昭的妻伯,但为人性严酷,又出身高贵,未必看得上自己的建言。

    黄明远已经将手上所有的斥候全都撒出去了,就是为了提前做准备。军中三千铁骑,勉强也能和胡虏一战。

    骑在马上的黄明远极目远望,看西边黑云密布,风雨就要袭来了。

第六十五章 运粮设伏

    离开大营,大军一路向南。

    此时这里还不是后世的巴丹吉林沙漠,沿途不时有星罗棋布的海子,尽是绿草如茵。

    黄明远大军车马众多,不便防御。为了稳住阵势,黄明远让黄明祯和张长逊二人各自领骑兵护住左右翼,自引中军将役夫护在中间。众人沿途尽是衣不卸甲,马不解鞍,全副武装地前进。

    很多原来的押粮官兵对此并不以为然,这里是大军的腹地,突厥人就是飞也不可能毫无踪迹的来到这里,用得着这么小心谨慎吗?

    现在正是六月天,草原上也是烧的火热。众人各不耐暑,对黄明远的安排议论纷纷。

    原本是独孤盛的副将的刘长恭忍不住黄明远这番折腾,瞅了个机会便向黄明远建言道:“柱国,这大白天的,安稳得很,何必让士兵全身着甲,不仅热得很,还走不快。是不是让士兵们宽松宽松······”

    看着黄明远狠厉地眼睛,刘长恭根本不敢再说话。

    这刘长恭也感觉自己倒霉得很,都是禁军出来的,人家都在前边抢功劳,自己却只能在这里押运粮草,干个闲差。

    这还不算。

    自己倒了八辈子霉,碰到这么个黑面阎王,可恨得很。哪有这么对待部下的,诅咒他打个败仗。

    “呸呸呸!”忽然想到自己还在黄明远的麾下,黄明远若是打了败仗自己如何是好,赶紧吐口。

    刘长恭狼狈的回了军中,马上有部下上前询问道:“将军,咋样啊?”

    刘长恭吐了一口吐沫,不屑地说道:“呸,老子还没说完,他就跟老子刨了他家祖坟样。我给你们说,这几日都给老子老实点,别让那阎王寻到岔子,否则出了事我弄死你们。呸!真晦气。”

    ······

    黄明远自是不在意刘长恭这边的事情,晋王给他的这三千士兵都是河洛兵,往日里都是养在长安充门面的。多少年没打过仗,也就只能押运些粮食。而且这些河洛兵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军纪也不咋地,黄明远根本没准备用上他们。关键时候,还是得靠自己麾下这五千丰州老卒。

    刘长恭这个人,黄明远也知道。弘农刘家人,不算什么大家族,父亲算是杨广伐陈的旧人。刘长恭这人也是个猪队友,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杨玄感之乱时,在石子河之战败给了李密,直接被杨侗处死了。

    黄明远跟他地位悬殊,用不着多客气。

    现在的黄明远拿着手中的情报,脸色已经很难看了。据焦方杰派出的侦骑察探,在自己西南七十里处,出现大股不明军队,疑是胡人。

    不知道这群人的目标是哪里,但很明显对方若是再向东,自己很快便要和对方遭遇。现在自己离石咀山大约一百二三十里地,按目前的行军速度也得明日傍晚到。若是自己轻骑直入,这个距离对方肯定追不上,但带着大批的步兵和役夫,根本不可能抢先一步入城。

    至于放弃这些人,更是不可能的。

    退无可退,只能以进为退。黄明远一边安排人给驻扎在石咀山的王辩报信,寻求对方的接应;一边准备寻找优势地形,和对方战一场,掩护大军撤退。

    当然,这些役夫是不能带上的,他们的行军速度严重影响军队机动性。

    黄明远命刘长恭率领部下两千步兵,掩护两万多名役夫前往石咀山,自率骑步兵六千余人殿后。

    刘长恭闻有胡骑,吓得都站不住脚了,怎么哪哪又是胡骑。黄明远威胁刘长恭,若是不能将这些役夫安全送达石咀山,自己就砍了他的脑袋。

    刘长恭胆战心惊,有心脚底抹油,却也不敢不听从。毕竟黄明远除了大破突厥这个诺大的声名,更有名的是喜欢杀人立威。听说那于家的于谙不就是被他直接砍了吗。

    大军立刻清理行军痕迹,防止被突厥人发现。刘长恭倒是能干,自己亲自带着数百人开路,押运着空车,浩浩荡荡的向东而去。其逃命的速度不亚于正规军队。

    送走了刘长恭大部队,黄明远倒是可以好好思索这一仗该怎么打了。对面的胡虏超过三万骑,自己只有骑兵三千,步卒三千,硬拼肯定不可能。

    其实黄明远很好奇,这支突厥军是步迦可汗又从哪里鼓捣出来的,步迦可汗这老东西手中到底有多少人?肯定不是战前信息的二十余万人。

    步迦可汗是老狐狸了,也知道汉人的“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则害成”的说法。他很清楚在他的牙帐里会有多少人是隋人的狗腿子,又有多少人会把各种各样的情报送出去。因此为了保证情报的机密性,他绕过东突厥的各贵族,直接派遣密使和铁勒的薛延陀部、拔也古部、仆骨部、同罗部等部落和谈,邀请他们能够和他一起伐隋。

    步迦可汗也给了他们极大地好处。战后,这些铁勒人不仅能够获得战利品的四分之一,步迦可汗还允许他们去漠南放牧,那可是整个大漠水草最丰美的地方。

    所以步迦可汗的真实兵力已经超过了三十万。

    为了击败隋军,步迦可汗又是故布疑阵,将原本前往幽州的步封兵团绕了一个圈后又大部向西。再加上漠南诸部,褥但余部等部队,在灵州以北,步迦可汗囤积了共计二十六万胡兵,去掉突袭石咀山的部队和战损,现在他手上还有超过二十万人马。而在杨广的正面,是一个二十万人的包围圈准备将杨广大军裹起来。

    当然,这些事情,黄明远也是无能为力的。他现在必须要用手上这六千兵马坚守两天,再从容撤退。

    黄明远不准备在原地守株待兔,现在所处的位置过于开阔,适合骑兵突击,但不利于埋伏。他决定立刻向东,在拒胡峡(今宗别立地区)一带等待突厥人。拒胡峡是一个三角形的空地,西边两个角各有一条道通向远处的草原,从灵州出了拒胡峡便到了草原。而其身后则是前往灵州的必经要道,一路上地势狭窄崎岖,易守难攻。

    而且以突厥人的速度,等到他们到达这里的时候,也要傍晚了。而夜战,正是丰州军的拿手好戏。凭借着优势地形,他们说不定还能以乱打乱,击破这支胡骑。

第六十六章 峡谷血战

    用了差不多大半天的时间到达拒胡峡后,黄明远便安排部下在此地修建工事,准备打对方一个伏击。

    黄明远手上还有一个大杀器,就是他从丰州带来的二十具床弩,这也是他敢于在此打这一战的原因。当时离开大同时,为了以防万一,黄明远从丰州大同城墙上拆了十座床弩,又找鱼俱罗借了十座,全部被黄明远带来了。

    当时黄明远是将这些床弩拆开,用大车将零件拉来,现在这些床弩全部被他安装好后安放在两翼的高地上。

    正面黄明远挖了两道深深的壕沟,又让人搬来巨石堵住正面的缺口。他先让黄明祯率领大都督庞玉指挥的千余骑兵,在壕沟两侧的山上埋伏,又安排欧彦和张长逊率骑兵埋伏在拒胡峡谷口西南地区的丘陵里。

    山路崎岖,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可以最大程度的限制突厥骑兵的机动性。

    而在壕沟正面,则是严阵以待的步兵军阵。陌刀手在军阵两翼,中间前排是长矛手,后面是弓弩手。到时乱起,就等着慌不择路的胡虏撞到隋军的严阵上。

    而远在七十里开外的突厥大将戈步还在迅速向石咀山进发。

    他如此迅速的原因正是因为之前不久,步迦可汗派人通知他,原本是袭扰河西的西突厥泥利可汗和步离可汗现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接绕过河西,率十万大军,直袭灵州,绝杨广后路。

    温池战后,杨广北上,灵州正是空虚的时候,戈步准备加快向灵州进军的步伐。若是真的让泥利可汗等人赶来,抢先攻破了灵州,那大汗在北面辛辛苦苦的打这战,却是让好处都给泥利可汗他们得了。

    戈步一路向东疾驰,到了酉时过半,才终于进入拒胡峡以西的小道之中。因为戈步认定隋军一定想不到他们的突袭,又怕出动大量哨骑会打草惊蛇。突厥军反而放松了对隋军的警惕。

    戈步预备再向东行军二十里到达威虏岭(今巴音忽都格地区)一带扎营,明日一早向南突袭隋军的石嘴山。

    此时天色渐暗,夜色朦胧,山间摇曳的树影阴森可怖。

    戈步倒是很警醒,将队伍拉得很长,防止出现拥挤。

    这时过了两个狭窄的小道,进入拒胡峡三角区域。领军在前的戈步极目远望,只见正东面隐隐约约的有什么东西挡住去路。

    大军众多,道路狭窄,也不好改道,戈步忙令手下前去查探。

    “咚!”

    有重物落到地上的声音在峡谷里回荡,传得很悠长。

    戈步一惊,忙传令军队原地待命,就要查个究竟。这时峡谷东北升起一抹鲜艳的红色,很是妖艳。

    一个硕大的红灯笼冉冉升起。

    戈步心中一惊,知道不好,山谷内有埋伏。

    还没等戈步反应过来,峡谷两侧便是无数的滚木礌石砸了下来。接着两侧无数火光闪烁,然后便是一道道火龙由远及近,向着谷底的突厥军扑了上来。

    “啊!”

    山上床弩极速运行,一根根长矛在突厥军队里开出一条条血路。

    “快撤退!”

    戈步下意识的就要向后走,可是却忘了拒胡峡地形的限制。

    这是一个天然打伏击的战场,中间宽两头扁。而且西部大道中间有一座山岭,将整个道路分成了两个小道。进入谷内,三条小道反而成了三个枷锁,众人被牢牢地锁在了谷中。

    这时候突厥兵被隋军的埋伏打懵了,又是火龙,又是床弩的,天知道隋军有多少人。突厥兵尽是慌不择路的向后逃去。

    可进来容易出去难,两个小道狭窄,本就不易通行,隋军的滚木礌石又堵塞了大半的道路。而突厥兵尽是骑兵,本来拥堵在这里掉头就困难,再从宽敞的地方往狭窄的区域挤,哪能这么容易。

    这时,山顶鼓声响起,震彻整个峡谷。

    还在拥挤的突厥骑兵来不及防备,就见山两侧各有一支骑兵挥舞着横刀,如利刃一般,插入突厥部队之中。像嗜血的阴兵一样,配着夜色,杀得突厥兵胆战心惊。而隋军也如愿将突厥部队斩成了几截,抢得了战场优势。

    西南的张长逊和欧彦见鼓声,也从隐匿的丘陵上冲了下来,杀向了突厥部队的尾部。

    这时候突厥军队其实还有在外边没有进来的,毕竟拒胡峡有些狭小。可正是外边试图进来的突厥部队堵着了里面试图逃出去的突厥军队,两两相对,拥挤在一起,都成了隋军的战果。

    见隋军势大,满山遍野都是,而且隋军骑兵从尾部袭来,反而是正面只有弓弩手打击,看不到有骑兵的样子。戈步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当机立断,舍弃已经无法带走的尾部,自己从前面突围出去。

    隋军毕竟还是小看了他们,以为堵住了他的后路便制住了他,却没想到,他麾下精锐骑兵,完全可以从隋军步兵的正面撕开一个缺口,冲出重围。

    戈步一声令下,正在试图向后退的骑兵被指挥着向前冲去。

    毕竟相比较为安静的前面,后面无数的隋军骑兵更可怕。

    “跟我向东冲出去,让他们看看大突厥勇士的荣光。”

    戈步的勇气勉强让惊慌失措的士兵安静下来,马上有将领领命向前面羽箭飞驰的地方而去。可骏马奔驰没有几十步,就是一阵人仰马翻,尘土飞扬。这时众人才发现,刚才原来是很深的陷坑阻挡了骑兵的前进。

    见此戈步不怒反喜,果然跟他想的一样,隋军骑兵不多,所以只是将骑兵布置在阵后,而前面并没有布置骑兵,否则对方不会挖这么多的壕沟。

    既然前面是生路,壕沟又怎么样,大不了就是硬填。

    一匹匹发了疯的战马向前冲去,冒着羽箭巨石的侵袭,死不后退。戈步终于填平壕沟,冲到对面的隋军步兵前面。

    正面箭如雨下,前面便是持矛而立的长矛兵。

    离着隋军阵列还有二十步,持矛的长矛兵忽然从背后抽出一支短矛,三百人同时向对面投掷过去。短矛比弓箭威力更大,马上就将无数的骑兵钉死在地上。

    突厥人的攻势为之一阻。

    这掷短矛的办法还是黄明远后世看三国西凉兵的战法所布置的,是短距离内杀伤骑兵的重要办法。

    忽然,正在向前的戈步眼神中泛起惊恐。

第六十七章 陌刀逞威

    看到前面的骑兵落得人仰马翻,马速减弱。隋军大阵两侧的陌刀手赶紧上前,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去抢人头。

    看着这些步兵全身被铁甲包裹,手持怪异的武器,戈步有些发愣。

    可这些步兵根本不是他所想象的普通重步兵。这是由焦方威亲自率领的三百名陌刀兵。

    陌刀,古之斩马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斩挡者皆为齑粉。这就是《唐六典》对陌刀的评价,“挡者皆为齑粉”,可以说是在唐朝历史上,陌刀是对阵轻骑兵的核武器。

    戈步没见过这个兵种,只是以为是普通的重步兵。虽然难缠,但他认为凭借着必死的冲锋,突厥骑士一定可以冲破隋军的阻挡。

    三百名陌刀手排成了六排,陌刀如墙而进。陌刀手根据鼓点,踏着步子,缓缓向前。冲锋来的战马疾驰向前,看到他们的利刃,下意识地减慢速度,而这些陌刀手则持刀向前,然后整齐划一的劈杀。

    “啊!”

    陌刀手挥舞的陌刀对着前面的胡骑,从肩部侧向下劈去,白刃霜飞,红血星流,人马俱都碎裂了。

    陌刀手缓缓向前推进,收割着一条条人命。前进了约二三十步,地下已经是尸横遍地,残肢断臂如小山一般。

    这不是军队,这是**裸的杀戮机器。如此魔鬼一般的部队,简直要把戈步逼疯了,这些杀神恐怕地狱里才有吧。

    这时战鼓第二次重重响起,把戈步的肝胆都惊裂了,隋军还有埋伏?

    黄明远骑在马上,看着不远处聚集在一起的突厥人指挥部,那个影影绰绰下命令的人应该就是突厥人的指挥官。

    虽然突厥人被埋伏,但反击依然有效。而且突厥人多势众,一旦相持太久,隋军便会势弱。

    为了直接打断突厥人的脊梁,黄明远观察良久后发现对面的突厥指挥中枢。便命令秦琼、雄阔海二人分率五十骑狼牙骑兵从山上居高临下,向着戈步冲去。

    这些狼牙骑兵带着从高处而来的冲力,如山崩地裂之势,势不可挡,挥刀劈砍,刀刀带血,很快就驱赶着突厥士兵向前拥。两翼侧后方杀来的隋军骑兵,和突厥人前方的陌刀手将整个突厥军挤在一起。

    “挡住!挡住!”

    眼看突厥骑兵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这时的突厥部队已经崩溃,戈步还要试图约束大军。忽然看到一个身影向他袭来,那身影由远及近,他还没看清,却是一把铜锏砸到了戈步的脑门上。

    戈步满眼的不敢置信,晃了晃身子,倒了下去。

    这时秦琼还不知道自己杀死的是对方的统帅,现在的他根本顾不上被杀的敌人,而是要不停地向前冲,杀散所有企图抵抗的胡骑。

    这个时候,已经冲出谷口的突厥骑兵,汇合了殿后的戈步副将阿勒坦,发了疯的向西逃去。这些人深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唯恐落在其他人后面,做了隋军的刀下亡魂。

    黄明远也不去追赶,毕竟手上兵力太少了。

    双方在山谷里激战了大半夜,或者说是隋军一直在山谷里清理突厥人的残余。等到天亮之后,山谷内的火也熄灭了。整个山谷内布满了突厥人的尸体,一层压着一层,层层叠叠,到处是无主的战马和哀鸣的士兵。鲜血染红了整个拒胡峡山谷。

    有还垂死挣扎的突厥人,都被隋军补上一刀。

    黄明远催促着众人赶紧搬开巨木礌石,清理出向东的道路。虽然击败了突厥人,但他们并不清楚突厥人还有没有第二波军队,不敢大意。还是撤入石咀山,再做打算。

    昨夜的激战,突厥人伤亡过万,只有大约万余骑在队伍后面冲出山谷才侥幸逃回,而剩余的人马俱被被黄明远全部留在了谷中。

    谷内突厥俘虏接近九千余人,马一万三千余匹,牛羊等物质不计其数。算是黄明远一场意外的大丰收。

    这时,才有被俘虏的突厥骑兵被审讯后交代,他们是步迦可汗麾下主力,一直绕道到居延泽,这才沿着戈壁南沿一路向东,绕过隋军侦骑的侦察,直袭石咀山。本来以为都要大功告成,谁想到在离石咀山不到百余里的地方被隋军给埋伏歼灭。

    黄明远也是一阵后怕,若不是自己恰巧碰到这支部队,而且必须断后阻敌,真的让他们冲入防守薄弱的灵州平原,那整个隋军就完了。

    这三万骑兵,在平原上纵横驰奔,完全可当十万步军用。

    至于他们的统帅,俘虏交代,是被一个骑黄马的大汉用钝器打死的。众人一番找寻,才从一堆尸体里挖到了脑浆碎裂的戈步。

    黄明远命人将他的脑袋砍下来,挂在旗杆上,也能震慑这群俘虏。

    当然,九千名俘虏,黄明远也不准备大规模屠杀。黄明远准备在丰州修几条水渠,将南北两条黄河之间的区域全都变成水田,而这些俘虏正是最好的劳动力。

    当然此战获得的最大也最令人震惊的消息是西突厥泥利可汗和阿史那库头二人正率十万大军来袭。

    什么河西、河东、幽州,处处有警,都是假的,那些全是步迦给大隋弄得迷雾,步迦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全歼隋军的一处主力。为此他说动了泥利可汗等人深入灵州。

    而河西走廊与戈壁之间,贺兰山以西,后世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现在属于三不管地带,双方都在此没有太大的势力。而步迦正好借着这个隋军盲区,将十余万大军堵到了隋军的家门口。

    这个消息太惊人了。

    黄明远也没想到,本来跟步迦可汗极不对付的泥利可汗竟然会跟步迦可汗携手合作。要知道头几年的时候,为了争夺西域的地盘,自诩正统的泥利可汗被步迦可汗给打得无处可逃。后来等到步迦可汗为争汗位东进之后,无暇顾及泥利可汗,泥利可汗这才勉强缓过劲来。

    日头向东,奋战一夜的隋军来不及修整,便押着缴获、俘虏向东而去。过了威虏岭后,又转道向南。大军速度很快,当天傍晚,终于看到了石咀山堡的城头。看到了隋军迎风飘扬的大旗,也没有再途生波折,黄明远总算松了口气。

第六十九章 捐躯赴国难

    见黄明远和裴矩二人点了点头,杨素终于放下心来,毕竟现在自己需要黄明远与裴矩二人的支持。

    一众人进了军府,来到议事堂,杨素当然不让的坐在首位。

    随着突厥人的底牌越来越多,杨素对晋王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步迦可汗不是傻子,若是没有周全之策,能够留住晋王大军,等晋王得到消息返回灵州,这十几万突袭部队就要全军覆没了。

    当务之急是援军。

    杨素眉头紧皱,马上就下令道:“命秦州行军总管长孙晟、原州行军总管崔弘度紧急支援灵州。”

    众人没有说话,这时,黄明远站出来说道:“太仆,原州和秦州的部队也不可轻易调到灵州。”

    “为何?”

    黄明远一直在想还会不会像历史上的那样,长孙晟再在秦州击败突厥。虽然到现在黄明远始终想不明白,突厥人是怎么进入关西的。

    “太仆,若是突厥人转道原州,那防御空虚的关西麻烦就大了。”

    杨素皱着眉点点头。

    “秦州、原州的防御统一交给长孙晟,剥出一半的兵马,由崔弘度指挥赶赴灵州。”

    这已经算是最后的办法了,原州还有黄河天堑,灵州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说到这,杨素又拉着黄明远的手说道:“这次多亏了明远,若不是明远巧设埋伏,以六千破三万,那泥利和戈步的大军汇合,十几万人突袭石咀山,那灵州就真的完了。现在灵州缺将,还要要靠你冲锋陷阵。”

    杨素很清楚现在黄明远的重要性,一个超级猛将,在战场上能极大程度的提升现在灵州大军低落的士气。

    黄明远沉吟了一下,但很快做出决定。

    虽然现在的灵州看着凶险,但灵州本身有两万大军,而南线的崔弘度也带着两万大军赶来。

    凭借着城池的防御和地形优势,杨素靠着这四万大军挡住泥利可汗十万骑兵是绝没有问题的。而且既然已经将灵州的情况上报给了杨坚,最迟用不了一个月,关中、河东的隋军主力便能迅速赶来支援。

    这个时候选择留在灵州,也就是选择投奔了杨素。就是晋王那里再是有事,凭杨素的本事,自己也能安然度过这场危机。

    而现在黄明远最需要担心的是杨广的十万大军。若是杨广真的此战败了,那他就是能够侥幸逃得性命,太子之位也不用想了。

    或许有人认为是杨广的暴政导致了隋末之乱,若是杨勇登上皇位,天下会更好。但杨广是养育自己十余年的亲人,杨勇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杨勇的能力远不如杨广,就是当了皇帝,也不过是关陇世家手中的傀儡。没有科举制,中国的寒门凭什么雄起。

    “多谢太仆好意,但明远是受王爷谕令,前来灵州押运粮草,自当将粮草送到军前,不敢违令。”

    杨素没想到黄明远会拒绝他,说道:“明远,你可知道你这是要冒多大的风险。”

    黄明远却脸色不变地说道:“太仆,虽然道阻且长,可若是王爷就等着我的粮草救命呢?我于王爷,余心之所善兮,虽千万人,吾往矣,吾之九死其犹未悔。”

    堂上所有人都动容了,晋王大厦将倾,黄明远还能誓死相报,这或许就是杨广相信黄明远的原因吧。

    杨广以后会如何,杨素也不知道。因此他拍拍黄明远的肩膀,有些感性地说道:“明远为人至忠至诚,齐解、路之烈焉。你若想去,我也不拦你,你便押运二十万石粮草沿黄河北上至丰州。我会让鱼俱罗佐助你支援晋王。”

    黄明远躬身跪谢道:“谢太仆。”

    杨素扶起黄明远,又说道:“对于西突厥,我除了之前和步迦可汗战过一场,其实并不了解。若说突厥问题的专家,还得是弘大。”

    说着,杨素看向裴矩。

    看到众人看向自己,裴矩说道:“太仆,泥利是当年阿波的弟弟鞅素特勤之子,算是都蓝的堂兄弟,是阿史那家族的一个偏支,跟都蓝家族、步迦家族都有仇怨。虽然现在和步迦联手攻隋,不过是利益使然。而且泥利也明白,若是步迦伐隋成功,必然威势大振,到时候他趁机整合草原,泥利也挡不住。所以我认为二人不过是狼狈为奸,但有利益诱导,泥利一定会抛弃步迦的。到时候这场仗便好打了。”

    杨素点点头,也算有了丝微笑,说道:“别人我不放心,还是要弘大走这一遭。”

    裴矩脸上并没有异样,而是有些平静地说道:“太仆,我这就收拾收拾,赶往二人军中。”

    虽然裴矩说得很轻松,但众人如何不知此事到底有多艰难,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泥利可汗如何肯和步迦可汗合作。若是凭着只言片语,便能劝得泥利可汗倒戈,那泥利可汗也不会来灵州了。

    杨素和黄明远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二人不说。

    这时王辩劝道:“长史,现在去突厥营中是不是太冒险了,一旦泥利这贼子翻脸,恐对长史不利。”

    “警略(王辩字),这个时候还说这些干什么,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步迦给泥利的好处,才能对症下药。单单一个灵州,就是丢了又有什么关系,明日收复了就是,现在要紧的是晋王和十几万大军,是天下啊。明远北上,灵州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军中无将,拜托警略了。”

    杨素也明白裴矩此去,凶多吉少,可是除了派裴矩去,其他人不过是去浪费时间。这个时候,杨素也是一脸伤感地说道:“泥利那,也拜托弘大了。”

    裴矩一脸坚毅地说道:“矩必不辱使命。”

    黄明远看着裴矩,这个历史上颇为油滑的男人,他人生中也有如此慷慨悲歌的时候。现在对于晋王来说,大厦将倾,能够捐躯赴国难的,又如何能用油滑来说。或许,今后那个有些油滑的裴矩,只是因为后来的杨广让裴矩寒心了吧。

    “岳父大人,我送您一队我的亲兵,关键时候,也能护着岳父大人。”

    裴矩刚要拒绝,黄明远却是止住他。他将雄阔海叫了进来,又交给他三十骑狼牙精骑。

    “老雄,你记住,无论如何,都要将裴长史平安带回来。”

第七十章 不能退步

    当黄明远还在灵州为接下来的局势焦头烂额的时候,杨广那里,带着十几万大军还在优哉游哉的在草原上游荡,丝毫没有为马上要到来的命运而担心。或者说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失败的事情。

    温池之战的胜利,让激进派彻底压倒了稳健派,哪怕有段文振之败和磴口之变的事情,都无法劝动他们。众人见连黄明远都被迫选择去押运粮草,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阻止杨广的决定呢。

    在宇文述几人的撺掇下,杨广也认为此战跟卫青、霍去病指挥的漠北大战一样,是为大隋打出一个二十年的太平。

    杨广这个人有很强的能力,但顺风顺水的三十年,让他缺少挫折教育。而他本来就有的好大喜功、骄傲自满的性格,若是平日里受杨坚压制,他还能很好的克服,但在草原上,手握大军,决断一方,他便变得有些兴奋过度,不知所以了。

    而这个后果,直接导致了隋军接下来所有面对的灾难。

    对于扎伊尔,其实杨广内心里也不怎么相信,杨广早就过了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把一切都赌在扎伊尔的身上并不保险。

    但架不住宇文述劝说。杨广是不愿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回灵州,虽然胜了一仗,但或许是他人生最后一次亲领大军,他希望有个完美的结果。

    扎伊尔是目前唯一一个有可能让他完成希望的人,所以这个时候,由不得杨广不选择信任扎伊尔,而忽视其它一切不利的情报。

    慕容三藏和周罗睺对于十几万的大军,跟着一个不知来历的突厥人在草原上兜圈子很不以为然,二人联袂去找杨广,希望杨广能警惕扎伊尔,但杨广拒绝了。现在是否信任扎伊尔,已经成了隋军的路线问题。反对扎伊尔做向导,就是跟他杨广的路线过不去,就是跟杨广的皇位过不去。

    大军在扎伊尔的率领下,一路向着北方而去。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次追击,杨广把周罗睺调回中军,让宇文述亲自做先锋。经过一番折腾,隋军果然找到了步迦可汗的军营,但是这里并没有多少士兵。

    但这已经足够让杨广和宇文述兴奋了。

    扎伊尔便解释道步迦可汗是在向东收揽残兵,下一个驻扎地离他们并不远。就这样,隋朝大军不停的追了两天,依然如此,前方总是那么几百个突厥士兵,而且一触即溃,但隋军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战果。

    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看出来了,前面的突厥人好像是在一步一步诱导着隋军向前。众人开始担忧起来,他们认为那个扎伊尔是不怀好意,再跟着他走下去没有好事。

    然而杨广却没有这种意识,或者说,杨广可能也意识到了,但现在他没有办法,为了胜利硬着头皮也得力挺扎伊尔,直到撞得头破血流。

    第三天,杨广还是下令部队跟随扎伊尔前进,这下子连元寿也坐不住了。

    这日过了晚饭,元寿和慕容三藏、周罗睺、段文振、吐万绪、权武等人一同前往杨广的大帐,共劝杨广及时回撤,前面可能有突厥人的埋伏。

    若是只有元寿一人,杨广或许真的就听了元寿的劝,毕竟他对战功虽然渴望,但也不会拿储君之位赌上一切。但坏就坏在是诸将一起前来劝他。

    这是**裸地逼宫啊,他们是忘了这支军队姓杨吗。

    元寿等人劝说杨广,扎伊尔带着大军来回绕路,一点点逼近戈壁外沿,已经超出了隋军的侦探范围,正是要把隋军带入突厥人的包围圈。

    可众人无论怎么劝,杨广都不赞同撤军,坚持认为前方必然有步迦可汗的大本营,只要大军继续前行,必可取胜。

    元寿急得直跳脚,也顾不得双方的尊卑关系,大喊道:“王爷若是真的一意孤行,导致大败,圣人会轻饶王爷吗?”

    说完,元寿自己都惊了,马上向杨广请失言之罪。

    杨广脸都绿了,没有搭理元寿,而是面色不善的看着众将,手握佩剑说道:“今与突厥决战,就在这几日,这个时候,若有人敢反复无常,畏敌如虎,孤决不轻饶。”却是让尧君素将众将赶了出去。

    元寿等人一脸灰败的离开杨广营帐。几人刚出帐,暴怒的杨广就把桌案踢翻了。

    “孤还在呢,就如此欺辱于孤,该杀。”

    这时杨广有些后悔把黄明远和宇文述全都派了出去,而裴矩又留在了灵州,导致现在杨广身边竟然没有亲信将领护卫。若是刚才黄明远在帐内持刀护卫,给元寿等人十个胆子,他们也绝不敢这么放肆。说到底,杨广身边没有绝对忠于他的部队,这些老军痞便敢不服他。

    杨广下定决心,一定要率军找到步迦可汗的主力,然后击败他,否则这些人还不知道会干些什么。现在双方之间,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扎伊尔是否可信?”之争了,而是权利之争,路线之争,态度之争。

    杨广准备将这群人分化拉拢。

    杨广先是单独召见了吐万绪和周罗睺二人。吐万绪是杨广旧将;周罗睺是江南世家在军中的代表,也是现在杨广最倚重的一派。当这场争斗成了路线之争,需要站队的时候,二人也只能硬着头皮选择支持杨广。当然,历史上二人在杨广成为太子后,各担任太子左、右虞侯率的职务。

    段文振做过杨广的扬州总管府司马,算是跟杨广亲近,更兼之前大败,还要靠杨广替他回旋;而权武也是杨坚心腹;慕容三藏是前齐余孽,明哲保身。很快众人就只得遵从杨广的指挥,继续向北了。

    杨广命令宇文述如同前几日一样地出发,带路的还是扎伊尔,这一次他没有让宇文述失望,找了很久的突厥军队终于出现了。

    与宇文述所预期的双方一见,突厥人便会望风而逃不一样,这些突厥骑兵是主动前来的。

    步迦可汗的苍狼大纛迎风飘曳,手持弯刀的突厥骑兵也蓄势待发。这些突厥人见到隋军并没有四散奔逃,也没有惊慌失措,反而看上去吃饱喝足,睡眠充分,此刻正精神焕发地注视着他们。

    宇文述心道,终于找到你们了,让我找得好苦。

    步迦可汗心道,终于等到你们了,让我也等了很久。

    宇文述觉察到不对,便派人召唤扎伊尔,可是不巧的是,众人竟然都不知道扎伊尔去哪了。宇文述这时候心底大寒,赶紧派人去通知杨广。

    可是已经晚了,步迦可汗二十万大军已经将进入伏击圈的杨广主力包围的团团转。

    开皇二十年六月底,晋王杨广率领的隋朝西路军约十二万主力,被突厥步迦可汗二十万主力包围在狼山西北的弥娥川地区。

第七十一章 突厥之伏

    弥娥川随着漫长的时间流逝,早就湮没在茫茫黄沙之中,其具体位置在后世已不可靠。可现在这片自西向东的大河,沿岸绿草如茵,是碛南地区重要的绿洲和交通要道。

    弥娥川位于碛南地区,是瀚海、云中二都护府勾连之地,从居延海东渡沙漠,穿弥娥川向东可至西授降城。

    悠长的弥娥川向东汇入弥娥湖,挡住了隋朝大军的去路。

    还不只如此,此地东面便是冠军侯山(今巴彦淖尔布日罕图一带),相传当年霍去病曾在此击破了号称匈奴“三驾马车”的折兰部,斩杀匈奴折兰王与卢胡王,因此而得名。

    冠军侯山算是阴山山脉的一条余脉,虽然地势并不高,可和弥娥川配合,完美的形成一个包围地。

    冠军侯山是一条长山岭,主要以低矮的山地为主,东侧地势险峻,主要是悬崖绝壁,人马难过;而西侧坡度较缓,山上地势平坦,成为骑兵向西侧突击、防御的天然绝佳之地。

    杨广主力大军被突厥人钓着先从灵州杀到温池,再从温池一路辗转、绕道来到弥娥川。近一个月来辗转前进了一千多里,兵马疲敝,酷热难耐,早已不堪再战。而步迦可汗则率领主力骑兵一直在冠军侯山的山区纳凉,大军修整十余日。双方的差距就从这一点就大大拉开。

    根据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所以无论杨广怎么祈祷,他的噩梦总会变成真的。

    听到宇文述的禀报,杨广此时手脚冰凉,几乎站立不住。他一遍一遍喃喃地说道:“步迦怎么敢在这里给自己下套。”

    杨广下意识的就要率亲兵立刻进行突围,无论如何不能落在突厥人手中。还是宇文述阻止了他,他知道,杨广若是丢了这十万大军,回去还不如死在战场上,得杨坚一份怜惜。

    “王爷,现在没到最后一刻,我们自己可不能慌了手脚啊。”

    听到宇文述的劝说,杨广总算缓住心神。

    杨广看着宇文述,眼中泛光,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宇文述身上。可这个时候,宇文述也很为难,他知道单凭他和杨广二人恐怕很难给大军解围,只得建议杨广偷偷将吐万绪和周罗睺二人叫来商议。

    至于宇文述自己,则马上赶回前军。大军的调配需要宇文述争取时间。

    当日中午,隋军基本上完全进入了突厥人的包围圈。

    宇文述反应很迅速,当发现被突厥人包围后,立刻组织士兵,就地建造防御工事,进行抵抗。

    杨广还没有想出怎么脱离困境的办法,这个时候步迦可汗望着隋军这份肥美的午餐,喜不自禁。见对方发现了自己的意图,步迦可汗立刻便让埋伏在冠军侯山上的步封率领主力部队向隋军发起攻击。

    步封率领着三万骑兵自山上一冲而下,以猛虎之势扑向山下的隋军。瞬间便是万马嘶鸣,号角嘹亮,杀声遍野,震天动地。

    宇文述领军三十余年,自是比杨广要冷静地多。当他发现被突厥人埋伏之后,便防着右翼的冠军侯山上的伏兵。

    等到步封大军借着山势从高向低扑了下来,宇文述的隋军迅速变换了原来的阵型,原先位于前排的骑兵迅速由中间向两翼后退,中军后阵立刻涌出一支部队填补了空位。

    前面是重步兵,之后便是手持劲弩的射手。

    这些年来,隋军就是靠着一手的骑步兵配合战术,所向无敌的。

    正在冲锋的步封没想到隋军的反应会这么快,看到铺天盖地的弩箭,他血都已经寒了。

    随着隋军指挥官的一声令下,这时隋军阵中,万箭齐发,冲锋中的突厥骑兵受到残酷打击,纷纷受伤倒地,大军损失惨重。一时之间,整个战场上人仰马翻,惨烈无比。

    但仗已经打到这个地步,开弓哪有回头箭,已经冲锋了,难道还能退回去不成,索性拼到底吧!

    于是步封率领的铁骑更加拼死向隋军冲去。

    一路狂奔的突厥骑兵狠狠地撞入隋军的阵营中。钢铁洪流地撞击,让整个战场血流成河。

    虽然凭借着装备优势,隋军刚开始也可以勉强应付。但是面对以逸待劳的突厥骑兵,隋军现在已经惊大过喜了。这些原本被认为只能待宰的胡虏,所迸发的气势远超他们想象。

    客观来说,胡人无论是骑术还是草原作战经验其实都远远超过隋军,更何况步封的大军又占着地形优势。

    刚开始和隋军绞杀在一块的突厥骑兵忽然分散开来,向着隋军两翼杀去。分散开来的地方,涌出越来越多的突厥骑兵。

    隋军还没有反应,这时在隋军两侧各有大队的突厥骑兵出现,对隋军前锋队伍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圆弧。

    现在的隋军虽然人多,但因为行军距离拉得过长,其实反而被突厥以优势兵力分割打击。

    眼看着宇文述的前军被对方前后分割开,其前部几乎要脱离主军。而一旦突厥骑兵彻底绕到隋军步兵阵地后面,来个中心开花,隋军基本上就要崩溃覆没了。

    宇文述在前边,见隋军境况越来越危险,只得向后收拢部队。同时他又直接传信两翼的权武和吐万绪二人向中军两腋靠拢,护住他的背部,防止前军部队被突厥骑兵直接割裂开来。

    果然,宇文述的老练救了他。

    在隋军收揽部队的时候,其左、右两翼就受到了突厥军的猛烈攻击。而自己正面的突厥更是勇猛无比,一边牵制着宇文述的主力,一边向宇文述大军的颈部插去。

    突厥人气势如虹,打得隋军连连后退。面对突厥人强悍的机动力,隋军疲于应付,四面受敌,到处挨打。隋军完全被突厥人打懵了,之前看似不堪一击的绵羊怎么突然就变成了恶狼。

    眼看宇文述的前军险象环生,拙于招架。还是在宇文述之后的周罗睺亲自带着一队骑兵,拼命向前,来回冲杀,在突厥人的包围中撕开了一个口子,才接应宇文述的前锋部队靠拢回中军。

第七十二章 形势紧迫

    这个时候终于看出杨广的指挥能力和临敌反应能力了。

    在杨广登基十几年之后的雁门之围,史书记载“突厥急攻雁门,矢及御前;上大惧,抱赵王杲(杨杲)而泣,目尽肿。”虽然当时情况危机,但身为天子,在人前吓得抱着儿子大哭,也知道杨广面对危机其实毫无反应能力。要知道当年汉高祖刘邦广武涧大战的时候,被项羽冷箭射中胸口,也能舔着脸嘲笑项羽射中他的脚后跟。

    杨广性格更像是一个深受宠爱的小孩子,每次都能考第一名,所以他认为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但一旦有一天遇到挫折,立刻就被打回原形,心气全无。雁门之围之后,杨广便陷入醉生梦死的境遇,不再想着他的雄途大业,直到被杀。

    其实步迦可汗虽然包围了隋军,但突厥人的形势远没有那么好。突厥人这是蛇吞大象,一旦不慎,很有可能被隋军反杀。

    若是杨素在军中,只要指挥得当,便也能力挽狂澜,甚至是黄明远跟在杨广身前,也能替他发号施令。

    这时候,元寿等人同赴杨广帐中问计。

    杨广这时吓得要自杀,还是独孤盛劝道:“今大军主力尚存,还有转机,王爷如何轻贱呢?”

    杨广勉强安住心神,又让人将众将引到军中。

    看着众人或是惊慌、或是不屑的目光,杨广的心被深深刺痛。但杨广知道,这个时候也只能靠这些人来挽救他的命运。

    他安排自己较为信任的周罗睺暂领全军,代替他指挥军队反击。又让一直待在后军的慕容三藏统一指挥中军、后军和辅兵、军资等事务,保障中军的安危。而权武、段文振、吐万绪等人各自率军就地组织反击······

    一系列地布置,勉强算是安了众人的心。

    周罗睺现在不过是大将军豳州刺史行军总管的职务,无论是资历、威望、官职、爵位跟其他人差得都太多,而且又不是关陇世家贵族出身,杨广选择周罗睺总领全军其实并不是一个稳妥地选择。

    但这个时候,危机四伏,杨广也不知道自己能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只能选择最令他亲近的周罗睺了。若是黄明远在的话,高居柱国的黄明远或许更有可能总领大军。

    当然,若是现在宇文述不是被阻在前军,无论是威望还是地位,宇文述都是最好的统军人选。

    周罗睺为人忠勇任侠,刚毅果敢,这个时候,也没法推迟。

    现在突厥人底牌未全出,隋军又是大规模的骑步兵混杂。所以现在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贸然突围,而是就地组织抵抗,先稳住自己脚步。否则在对方大规模的骑兵打击下,大军突围的途中,被突厥人截断阵型,突围很有可能变成溃退。草原上,两条腿可是无论如何跑不过四条腿的。

    周罗睺先是下令所有的后军、役夫队伍向中军靠拢,围在大军最中间。若是丢了这些粮草,大军一刻也坚持不下去。

    然后周罗睺命令各军就地组织列队,以大车将全军围成一个圆形,再用大盾将内外隔开。步兵持矛盾于营内护卫,弓弩手在后策应各部,骑兵则护住步兵两翼,防止对方突入营内,割裂开各部······

    各条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下去,经过最初的一番混乱,隋军各部在诸将的指挥下,勉强整理成队形,开始迎战突厥人。

    这个时候,步迦可汗又犯了一个错误。

    他将隋军主力引到弥娥川后,没有动用手上全部的力量,趁着隋军反应过来之前,一鼓作气打掉隋军的主力。而是企图运用十面埋伏的方式,一点点消耗隋军的实力。

    当然,这不是步迦可汗不想直接决战,而是温池一战,也将步迦可汗打出了阴影。他害怕自己若是不能击破隋军,反而让对方破围而出,那这番折腾可就白费了。

    无论是自己还是各部族的族长,都是在保存实力,没有人愿意和这些陷入绝境的隋军精锐死磕。所以此战步迦可汗是重围而不在于战。

    步迦可汗早就抱着长期围困的目的,只要断了隋军的粮草,再多的虎狼也成了猫狗。要是隋军选择突围,那就更遂了步迦可汗的意。在茫茫大漠上,突厥铁骑有无数种方法将隋军的突围队伍一点点啃食干净。

    果然先期发动攻击的突厥部队虽然效果不错,但并没有彻底包围歼灭隋军的前锋,反而面对沉着老辣的宇文述,步封所部损失惨重。

    突厥人对隋军的强弓劲弩也有阴影。对胡人来说,再好的指挥,再重要的目标,一旦自身伤亡惨重,这些人也会拔腿就跑。

    见隋军就地防御,突厥人在南方和西方预伏的大队主力也竖起大旗,向隋军杀来。四面十几万骑兵,各自打着旗帜,呐喊声盈天,将隋军团团围住。

    隋军在山脚下就地扎营,隋军完全靠着前锋军两翼的死战,才赶在突厥大军形成合围之前,将本来已经拉长的主力队伍收拢,将大部分主力终于聚合在一起。

    突厥人见急切之间攻不下,只能将隋军围住,再做打算。

    而隋军这边,也是势如累卵。

    宇文述所率领的前军两万多人,包含了隋军最精锐的主力骑兵,此战后伤亡尽半。而两翼的精锐步兵,硬抗着突厥铁骑的践踏,用血肉之躯拦住了对方前进的道路。战后,隋军最精锐的盾牌手几乎十不存一。

    而对于隋军来说,最要命的是缴获的一万多头牛羊在乱军中被突厥军冲散,最后整点队伍时,只剩下十一一二。

    杨广得到这个消息,脸色比全军被包围了还难看。他之所以敢深入草原数百里,其实就是仗着这批缴获可以最大程度的补充隋军的军粮。却没想到,屋漏偏逢连阴雨,现在十余万大军被包围后,又正式缺粮了。

    同时大军虽然离着弥娥川不过十余里,但对面的突厥人却将隋军和弥娥川隔开。在这个荒凉的草原上,缺粮又缺水的隋军已经快要山穷水尽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