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零三章 清君侧

    对于李密的话,李元吉虽然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有疑问。

    “李世民是我父之子,在我李家,他能做亲王,可投降了黄明,黄明远能给他一个亲王做吗?”

    李密笑道:“那齐公觉得,若是明军进入巴蜀,是亲王的身份能保命,还是投降黄明能保命?”

    说到这,李密自顾自地说道:“秦国公已经在为兵败之后做准备了,我想他接下来必然会牢牢控制住兵权,一待明军入蜀,便会用手中的兵权为筹码,向明军投降,以换取荣华富贵。

    黄明远未必接受唐王、齐公的投降,但一定接受秦国公的投降。”

    李元吉听了,恶狠狠地说道:“李世民这个无父无君的狗贼,他这是想用李家来为他的将来铺路。”

    李密点点头,一副深以为然地样子。

    “除了齐公说得,我想不出来其他的原因。”

    李元吉一拍桌子,愤怒地说道:“李世民这个恶狼,藏得真深,我要去见父亲,去告发李世民。”

    李密急忙拦住道:“齐公不必去了,这种事我和齐公都能想到的,齐公以为以唐王之慧,能想不到。”

    李元吉一听,便不解道:“那既然父亲也能想到,为什么不抓了李世民,夺了他的兵权。”

    “因为唐王不仅是唐王,还是秦国公的父亲!”

    李密抓住李元吉的胳膊说道:“秦国公有反心,却无反迹,再说他又手握重兵,在军中影响力极大。这种情况下,唐王作为秦国公的父亲,如何能下手对付秦国公。”

    李元吉高声喊道:“可难道我们要看着李世民此贼就这么坏我李家之江山?”

    李密微笑道:“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唐王之所以不对秦国公下手,主要还是一个父亲,希望秦国公幡然醒悟。可秦国公侍黄明远极孝,怕是早就认贼作父了。唐王下不定决心,可齐公却是可以帮着唐王下决心。

    只要唐王一封诏书,将秦国公招入宫中,到时候怎么处置秦国公,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法主所言极是!”

    不过李元吉立刻便又疑虑起来,言道:“照你说的,父亲定是不愿意的,他现在被李世民迷了眼,都快要言听计从了,连登基立国这种大事,李世民反对,都可以不去做,怎么会同意处置李世民?”

    李密沉默了半晌,这才言道:“既然如此,那齐公何不先下手为强?”

    “什么先下手为强?”

    “清君侧!”

    清君侧者,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这三个字出自《公羊春秋传》,火自西汉的七国之乱。当然后世最有名的,还是靖难之役。

    “什么清君侧?”

    李元吉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气得李密都想骂醒这只蠢猪。

    李密忽然有些狠厉地说道:“既然唐王下不定决心,那齐公,就帮着唐王下这个决心。”

    李元吉听了,忽然满脸大惊,看着李密,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此时李元吉终于反应过来“清君侧”的含义,嘴巴微张,一时竟说不出话来。“这······这怎么可以!”

    “怎么不行!”

    李密正色地说道:“自荆襄兵败,整个巴蜀,已经危如累卵。事到如今,要么是拼死一搏,要么就是屈辱投降。齐公觉得,若是李氏投降黄明,能有好结果?

    当前外有强敌,内有忧患,而唐王却顾念父子之前,不愿断尾求生,整个李唐,结局已然注定。

    齐公唯有抢先发难,清除内乱,然后整合整个巴蜀之力,才能御敌于外,保全社稷。若是犹豫不决,等黄明向巴蜀进军,到时巴蜀必然大乱,即使齐公有心除贼,怕是也无力回天了。”

    说完李密便告退了,只留下李元吉一个人,呆滞地品味着李密的话。

    李密知道,不能再劝,否则李元吉就要怀疑他了。而李元吉本身多疑又贪婪,一旦有掌权的机会,绝不会放过。

    果然到了下午,李元吉便又招李密议事。

    见到李密,李元吉便急不可耐地问道:“法主,上午你说的事情,到底有几分的把握?”

    李元吉到底还是按耐不住那份野心,选择了夺权。

    两晋南北朝时代和五代十国时期是历史上人性最混乱的时代,也是最不要脸的时代。尤其是皇室,骨肉之情几乎是没有的。弑父、烝母、乱伦、通奸,就没有他们不能做的事情。

    单论暴君,这两个时期的天子占了一多半,秦皇汉武在他们面前都没法比。

    而隋唐时期,文化尚未更新换代,民风习俗还深受南北朝影响。像是着名的暴君高洋、高湛等人死了不过一甲子而已。

    所以李元吉从父亲手中夺权,毫无心理压力,甚至底下人,也多有支持。

    这要是放到明清礼教盛行时,简直不可想象。

    李密眼看李元吉动心,便优哉游哉地说道:“要想夺权,先控制唐王府,而要控制唐王府,就要拿下负责守卫唐王府的李瑰和左右监门将军庞卿恽、莫孝恭二人。只要控制了此三人,元丛军不攻自破,唐王府也在掌握之中。”

    李瑰是李渊的侄子,庞卿恽和莫孝恭则是李渊的心腹大将。当年跟随唐王起兵的大将,多殉于国难,只剩下庞卿恽、莫孝恭二人统帅着剩下的元丛军。

    李元吉听了,便觉得不可能,三人总有一个当值,同时拿下三人,几乎不可能。

    “齐公不可能,但有一人可能?”

    “谁?”

    “世子!”

    “大兄?”

    李元吉听了,立刻反对道:“这件事怎么能让大兄参与进来,他若是知道,必然会告诉父亲。”

    而且李元吉还有私心,若是让李建成参与进来,到时候夺了大权,该谁掌握?

    李元吉也想自己做主。

    李密自然明白李元吉的心思,便说道:“齐公,此事还非得让世子参与进来,否则咱们即使掌握了唐王府,也不能服众。”

    “那咱们谋划一场,全为大兄做嫁衣?”

    李密道:“到时候世子掌政,齐公掌兵。只要兵权在手,谁主天下,不就是齐公一句话的事吗?”

    李元吉大喜,李密真是算计的满满的,句句戳中他的内心啊。

第二百零四章 蛊惑人心

    说服了李元吉,李密便和李元吉一起去见李建成。

    本来这种事,单是李元吉一人最合适,人多了反而引得李建成怀疑。只是李元吉这个人,你让他去砍个人还行,你让他去劝人,完全是让张飞穿针。

    李建成这个人,和朱标、朱高炽二人很像。倒不是说他的能力、德行,而是二人在朝堂上承担的责任。

    李渊这个人,其实骨子里还是贪婪好享受的,否则也不会人老心不老,可劲生了。而朝廷的几个宰相,裴寂本身就是个混子,根本没有萧何、高颎那种主政的本事,而历史上李渊又不敢将权利交给窦威、窦抗等人,因此在封德彝投唐之前,朝廷的大小事务,多是压在李建成的身上。

    不宜过分抬高和贬低李建成。

    李建成虽身为嫡子,但一生都是以李渊的幕僚、左弼、副手的身份替李渊操持大部分事务的。甚至李建成快三十了,李渊竟然没有让他入仕。

    李建成自永丰仓城一战被俘归唐后,便失去了兵权。不过李渊也知道当初永丰仓城一败,错不在李建成身上,于是便将朝政尽交到李建成手上。

    自关中败往巴蜀的李渊身边本就没有什么人,而李渊又忙于军国大事,所以一切的政务,都需要李建成操持。

    李世民十几万大军出巴蜀,所需钱粮、物资如山如海,几乎都是李建成一手筹措的。

    这两年来,为了操持巴蜀这个烂摊子,李建成苦心竭力,废寝忘食,生生将不过三十岁的他熬地老了十多岁。

    李元吉是在晚上到的,李建成尚未休息,正批阅奏疏。

    李世民要打造巴东防线,请求朝廷调八十万石粮食至夔州。巴蜀虽是天府之国,但去年的荆襄一战,生生把巴蜀给掏空,现在的所需,都是寅吃卯粮,他哪里去调八十万石粮草。

    不过李建成也知道巴东防线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在费尽心思地征调粮食,能凑一点是一点。

    “大兄,这么晚了,还在办公?”

    李建成苦笑道:“世民来信求粮,要八十万石,我现在连一半都没有筹措到。东线军情,十万火急,我哪有心思睡觉?”

    李元吉听了,当即便说道:“李世民要粮,他还有脸要粮。他要粮干什么?忙着把粮食送给明军。”

    “元吉!”

    李建成知道这两个弟弟的矛盾,他也尽力去调和兄弟二人的关系。不过自李唐入主关中,李世民屡立战功,几乎达到与他分庭抗礼的地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也有了微妙的变化,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关系则更加地亲密起来。

    “那是你二兄,不可直呼其名!”

    这时李建成看到了李密,便起身道:“邢国公也来了!”

    “见过世子!”

    李密忙上前行了一礼。

    对于李密,李建成多看了两眼。他知道李密的事迹,也清楚李密最近跟李元吉走得很近。不过他与李密接触不多,也不是很警惕李密。

    对于李建成来说,李密就是一个大势已去,投身李唐苟延残喘之人。

    有李密这个外人在,李建成也不好再提家庭矛盾,便转过话题问道:“四弟,邢国公,这么晚了,你二人前来何事?”

    对于李建成,李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和光同尘、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可惜乱世,最容不得的也是君子。

    李元吉听到李建成询问,便按照李密教的,故意说道:“大兄,你听说了吗?我今个得了消息,父亲要改立李世民那厮为世子。”

    李建成听到这话,心中一惊,脱口问道:“你听谁说的?”

    “裴寂说的,我得了消息之后,不敢耽搁,便立刻前来与兄长商议此事。”

    李建成毕竟是有城府的人,很快便镇定下来说道:“一些穿凿附会的消息,纯属无风起浪,四弟无需在意。”

    李元吉一见李建成不信,便要着急。

    这时李密说道:“此事是否为真,其实世子殿下一查便是。今日我和齐国公前来,便是有一言问询世子,世子虽替唐王打理朝政,可不掌一兵一卒。今明军压境,巴蜀只在危难之中,唐王为了让秦国公拼命力战,是否会选择立秦国公为世子,以稳其心?”

    李建成看着李密,神色也狠厉起来。

    “邢国公,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身为臣子,却离间我父子兄弟,我现在就可以把你处置了。”

    李密经历的血雨腥风,比李建成知道的都多,当然毫不畏惧。

    “世子可以杀了我,我亦无法反抗,不过在下为齐国公谋,不愿看到齐国公和世子一同殒命。今朝堂之局,一如当初仁寿年间,世子便如杨勇,齐国公如杨秀,秦国公如杨广。世子无错,可世子手中无兵权,请问世子,对于唐王,是世子重要,还是手握重兵,能护卫李唐江山的秦国公更重要。”

    “胡言乱语。”

    李密不管李建成愠怒的样子,继续说道:“世子,若你是秦国公,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守护的领土,父亲不传给自己而给了其他兄弟,你可愿意。”

    李建成听罢沉默了。

    他当然不愿意,所以他才会一直忌惮李世民。李世民功劳越大便越忌讳,钟会灭蜀之后,他个外人都敢觊觎天下,更何况是李世民。

    李密眼看李建成不说话,接着说道:“若非秦国公为人狠厉,与齐国公又不和,我不愿齐国公做第二个杨秀,是不会来见世子的。今日来见世子,是因为我等有绝对的把握此消息为真,所以想来和世子商量一个对策,求一线生机,若世子不信,我们也不强求,可也得自己求活。”

    李建成看向李密,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于是冷冷地说道:“那你们想怎么做?”

    “请唐王下令夺秦国公兵权,令世子监国,和唐王共治李唐。”

    李建成立刻明白了李密的用意,听到这话,他的心都在抖。

    不待李建成要说什么,李密最后言道:“世子就是不在意自己,可请想想杨勇十子的下场,世子还有回头路吗?”

    说完李密不待李建成的反应,便拉着李元吉,告退了。

第二百零五章 困兽犹斗

    李元吉不明白李密为什么不等李建成的回复,出来后便向李密询问。

    李密边走边答道:“世子不会直接给出结果的,咱们该说的都说了,现在就看世子的决心。”

    李元吉也有些忐忑,便再次问道:“法主觉得大兄会同意吗?”

    “会!”

    李元吉见李密说得斩钉截铁,有些不解,便问缘由。

    李密直接说道:“因为世子不想做第二个杨勇。”

    敏太子杨勇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以至于自此之后,没人敢忘。历史上的李建成、李承乾、李瑛等面对挑战者拼命打击,都是受到此事的影响。

    果不出李密所料,等李元吉和李密离开之后,李建成再也无法维持他世子的体面,有些颓然地坐到地上,满是恐惧与担忧。

    李密点到了他的死穴。

    他不相信父亲会废了他立二弟,可是李密给他的理由太充分了,连他也想不出反驳的理由。

    李建成了解自己的父亲,那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为了他的大业,做的出这种事。

    可自己该怎么?

    李建成找想个人来商量一下,可是环顾四周,身边竟然没有可交心的心腹。

    李建成的心中有些苦涩,光想着为李家竭尽全力,但是却没有想过努力经营自己的力量,以至到最后竟无人可用。

    李建成将身边的人盘算一番,最后决定招记室王珪来商量此事。王珪曾多次建议李建成拉拢文臣武将,并掌握一支部队,可惜李建成并没有重视。

    很快,王珪到来,听了李建成的话,王珪倒是很清醒,他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要确定此事的真假,毕竟李元吉和李密二人空口无凭,不足为信。

    至少王珪就没听说过这种事。

    于是王珪自告奋勇,替李建成去拜访裴寂。

    王珪出身祁县王氏,跟裴寂也算乡党。而且在关陇内部,王、裴两家也素来守望相助,关系极其亲密。

    虽然王珪的官职远不如裴寂,但王珪比裴寂大了三岁。而且因为王珪是王僧辩的孙子,所以裴寂对其极为礼重。

    王珪跟裴寂寒暄一番,便随口道:“听说唐王有意改立秦国公为世子,也不知是真是假?”

    裴寂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政治头脑不低,他立刻猜测王珪就是为了此事而来。

    裴寂是没听说过废世子的事情,也不知道王珪从哪里知道此说法。不过裴寂并不打算否认。

    在裴寂看来,随口否认,王珪也不一定会信。至于说不知道,除了对方不信,更会让对方以为自己跟唐王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

    最重要的一点,他当然知道李渊没有这个想法,可若是让李建成以为有,李建成必然会求助自己。等事情过后,更会感激自己。这意味着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就能收获李建成的人情。

    李建成一直和刘文静走的很近,让裴寂很不满。

    有这件事,自己在李建成那,怕是能压过刘文静了。

    不得不说,裴寂脑补了无数,然后让这件事完全偏离了轨道。

    裴寂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说道:“叔玠(王珪字),这话从何而起?”

    王珪笑道:“这不是听人提起嘛?裴公也知道我虽在世子府,可也不受重视,若是唐王真有废黜世子之心,我也提早寻摸门路,省的跟着一起倒霉!”

    裴寂听了,“哈哈”大笑。

    “叔玠啊叔玠,你的人品,我还不清楚,你是为世子来的吧?”

    王珪被裴寂戳破来意,倒也不尴尬,只是言道:“裴公多虑啦。”

    裴寂也不再多言,而是说道:“是有这么回事,不少人都建议唐王改立秦国公为世子,只是也有人不赞成,所以唐王并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

    王珪心中一震,没有下定决心,可离下定决心,怕是也不远了。

    返回世子府的王珪立刻就把自己在裴寂府上获得的情报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听得此消息,颓然地坐在地上,沉默不发一言。

    事到如今,李建成也不自己骗自己了。

    军中支持李世民的,不比支持自己的少。而李世民出将入相,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手中的实力,早就超过自己不知多少倍。

    而与李建成交好的将领,像是夏侯端、任瑰、姜宝谊、陈演寿等人,本质上都是父亲的人。

    所以父亲要废黜自己,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自己根本没有反抗的实力。

    李建成不断地盘算着自己真正能用的力量,到最后也没有想到办法。永丰仓一战,打的实在太狠了,李建成所有的军队、部将等等全部丧失殆尽,身边能用的也就一个冯立。

    就这么甘心认输。

    李建成打了一个哆嗦,他不敢想自己被废黜之后的事情。

    杨勇的下场不够惨烈吗?自己被处死,十个儿子全部被杀,妻妾被赏给了功臣。其他被废除的太子,自刘荣、刘据开始,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吗?

    没有一个。

    而且自己那个二弟,本来就杀心重,李建成不相信李世民最后会放过他。

    李建成犹豫了半晌,最后想起了李元吉和李密来找他时说的话。

    虽然二人说的有些含湖,但李建成不是傻子,二人要做的,就是当初杨勇做的,兵变逼宫,迫使自己的父亲让权给自己。

    李建成从没敢想过此事,可事到如今,自己除了这一条路,好像无路可走。

    走,还是不走!

    李建成犹豫了一夜,也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时,李建成的长子李承宗跑着来到他面前。

    “阿耶!阿耶!”

    李承宗才两岁多,刚会说话和走路,粉嫩玉琢,甚是可爱。

    李渊对于李建成的人生,设计的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出身高门,李建成二十多岁没有出仕,而且李建成取了一个小十岁的老婆,二十四五岁才结婚。

    李建成上前抱起儿子,满是慈爱的眼神。

    “想阿耶了吗?”

    这时李承宗伸出手,举着一块糕点递给李建成。

    “阿耶吃!”

    李建成的眼眶莫名的湿润了,儿子这么小,就知道爱自己。就在这一刻,李建成忽然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他不能让自己的儿子落得跟杨勇儿子一般的下场。

第二百零六章 成都之变(一)

    李建成下定了决心,便立刻招来了李元吉和李密。

    若要行非常之事,少不得兵权,而李建成身边唯一有兵权且可信任的,只有李元吉了。

    这两日眼看李建成没什么动静,李元吉急得抓耳挠腮,就差到李建成面前直接问询。还是李密不断地规劝他,才使他安定下来。

    这个时候,谁越澹定,谁才能更好地提条件。

    见到李元吉和李密,李建成也顾不得礼节了,直接上前对着李密行了一礼,说道:“先生请教我。”

    李建成不是傻子,他很清楚,李元吉能弄出这一切,必然是李密教的。而李密既然敢提出兵变,肯定也有准备。

    虽然对于李密李建成仍不敢相信,但此时此刻,能帮他的,也没有旁人了。就是李密是瓶毒药,李建成也得喝下去,解毒是以后的事。

    眼看李建成的样子,李密也是有些自得。

    以天下为棋盘,众生为棋子,将多少大人物玩弄于鼓掌之中而对方仍不自知,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又爽快啊。

    不过李密毕竟是个多经风雨之人,再是得意,也不会在李建成面前漏了底。

    “世子折煞密了。”

    李密上前,扶起李建成。

    “先生之前良言,建成感激不尽,非是先生,建成还不知大难将至。今事已至此,建成已无计可施,还请先生教我。”

    李密并不居功,而是言道:“世子不必谢我,此皆是齐国公的建议,密也不过是姑妄放言之人。”

    虽然李密看出来李建成对其有招揽之心,但他并不准备投靠过去。

    李建成作为李渊一手培养的接班人,无论是心机还是能力,都卓绝于人,很难被控制,相比而言,还是李元吉好拿捏。

    李元吉不知道李密的想法,听到李密将功劳让给他,心中大喜,暗道李密此人可交。

    李建成见李密推拒,虽然暗道可惜,但也没有强求。

    而且李建成见冷落了李元吉,马上补救道:“我与元吉,兄弟一体,不分彼此,所以还是要感谢先生。”

    “这话说得是!”

    李元吉赶紧说道:“法主,有什么办法,你就说出来吧。”

    李密看着李建成,又问道:“世子已经下定决心了,一旦踏出这一步,就无法回头了。”

    李建成面上有些痛苦和犹豫。

    这时李元吉道:“法主,你婆婆妈妈干什么,赶紧说呗!”

    李密不搭理李元吉,只盯着李建成。

    这时李建成说道:“先生放心,建成不是个犹豫怯懦之人,既然决定了,那便九死其尤未悔。”

    “好!”

    李密也对着李建成拜了拜,然后说道:“此事的核心有两点,其一便是,快速占领唐王府,控制唐王;其二便是,夺府之后,有足够的援军,控制整个成都的形势,二者缺一不可。”

    这时李元吉插话道:“法主,夺了唐王府,由大兄出面,号令三军,便已足了,还要什么援兵?”

    李密看了李元吉一眼道:“齐公就这么肯定,秦国公甘心放下刀剑,束手就擒?”

    这时李建成道:“四弟不要插嘴,听李先生说。”

    李密便接着言道:“敢问世子,城中军队,到时候能用的有多少?”

    关键时候,必须得是信得过的人。

    李建成听到这,脸色立刻便有些不好看,只得低声说道:“屯驻东门的中郎将雷永吉是我旧部,可以一用。”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密等着李建成接着说,可李建成直接不说话了,他也是一愣,李建成堂堂一个世子,竟没有几个可用之人,真是滑稽啊。

    不过这时候也不能再说这些,否则就是给李建成难看了。

    李密只得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要从绵州调兵。从绵州到成都两百多里,不带辎重,急行军三日可至。”

    说着,李密看向李建成问道:“世子在朝,领各部政事,若从绵州秘密调兵,并压住五天,能否可行?”

    秘密调兵并不难,难的是隐藏。从绵州治所巴西县到成都,沿途数个城池、关卡,一旦手续不全,很容易被人看出破绽。而且到了成都附近,周边人流极广,很难隐藏一支部队。

    所以必须得有合法的调兵手续,才能蒙混过关,就这还得期盼运气好。

    李建成点点头道:“我尽力。”

    虽然李建成不掌兵权,但是从兵部弄一道调兵手续并不难。当然要压五天的时间有些长,但这也难不住李建成。

    大部分普通奏疏都是李建成帮着处理的,所以压一些文件对于李建成不过是件小事。

    李密这时便说道:“齐公有六千人马,若能及时赶到,控制成都城应不是问题。”

    “李先生就靠六千人破城?”

    李建成有些怀疑。

    李密笑道:“成都城高池深,若是以力破城,就是来六万兵马也难。齐公这六千人,是接应的军队。至于唐王府,不用打便能破。”

    李建成听了一惊道:“这怎么可能?”

    李密问道:“世子应该知道,唐王府的卫戍,由汉阳郡公李瑰、左监门将军庞卿恽、右监门将军莫孝恭三人负责,每人每天一轮换,互不统属。”

    “没错。”

    李建成突然疑问道:“李先生想收买此三人?”

    说完李建成便反对道:“李先生还是换个办法吧,这是不可能的。此三人都是父亲的心腹将领,对父亲忠心耿耿,绝不可能背叛父亲。我私底下也拉拢过三人,根本没有用。”

    “世子的话对了一半!”

    “哪一半?”

    李密道:“庞卿恽、莫孝恭二人的确是唐王的心腹不假,很难收买,但汉阳郡公李瑰不是。”

    “李瑰?”

    李密笑道:“汉阳郡公对唐王的确是忠心耿耿,若是外人看,他当然是唐王心腹。可他作为唐王的侄子,本身便跟旁人不同。而且赵郡公(李瑰之父李安,在隋朝官拜赵郡公)这一支,素来与世子交好,与秦国公关系一般。再加上前襄武郡公殒命荆南,虽是死在明军之手,但汉阳郡公兄弟心中,更记恨的,应该是秦国公吧。试问,汉阳郡公兄弟会愿意秦国公成为世子?”

第二百零七章 成都之变(二)

    不得不说,李密是个算计人心的高手。

    不管他见到的李建成、李元吉,还没见到的裴寂、李瑰,所有人的反应都算计在心中,提前预判,就好像有通晓古今能力一般。

    和李建成定计之后,李密便代表李建成和李元吉去见汉阳郡公李瑰。

    这一次,李密身后的砝码又增加了一分,他已经不单单是李元吉的谋士,也成了李建成的谋主,成了整个变局的核心人物。

    李瑰这个人,在李安几子中最不显眼。不过他这个人,精明能干,又有胆识,因此李渊一直将其留在身边。

    李氏现存五房中,除去李渊主宗,四房(李道宗房)、五房(李道玄房)、八房(李神通房)三房都支持李世民,只有七房(李孝恭房)亲近李建成。

    当然,也只是亲近。

    一见到李瑰,李密就说明了来意。

    李密这个人说他喜欢单刀直入也好,说他喜欢直来直去也好,但他习惯一出手便直击要害,不给对方以喘息之机。

    李瑰听到李密要联合他发动兵变,当即就脑门冲火,要对李密动手。

    眼看李瑰翻脸,李密却毫无惧色,只一句话便压住了李瑰的怒火。

    “汉阳郡公,你可忘了襄武郡公的仇!”

    李瑰强压住拔刀的手,看着李密,冷冷地问道:“李密,你到底想做什么?”

    李密见状,笑了。

    “汉阳郡公,你我都清楚,襄武郡公本不该死,与其说他死在明军手中,不若说他是秦国公的弃子。当初秦国公兵败巴陵,自己率领骑兵返回江陵,留下了襄武郡公替他断后,所以襄武郡公才会死。郡公兄弟不是不想报这个仇,之所以不提,那是因为秦国公是唐王的儿子,暂时没法动手。”

    李瑰死盯着李密,也不说话。

    “唐王想改立秦国公为世子,到时候名分、上下确定,郡公更没法报仇了。”

    李瑰看着李密,冷冷地说道:“我兄长是死在明军手里的,我们自会找明军报这个仇。”

    李密笑道:“既然郡公这么说,在下也不多说。不过等秦国公掌权之后,郡公手中还有没有军队,能不能报仇,怕是不好说了。”

    “你什么意思?”

    李密道:“自关中败后,李家宗室也是七零八落,多人殒故,直到今日,李家能用之人,只剩下郑国公、襄邑郡公、略阳郡公(李道玄)和郡公四兄弟。郑国公失了唐王的欢心,襄邑郡公有龙门罪责,略阳郡公尚年轻,不过是个孩子,能顶大用的,只有郡公兄弟,但其余三位和秦国公交好,可郡公兄弟和秦国公的关系,我不说,郡公也清楚。

    郡公以为,待秦国公掌权之后,郡公兄弟,还能否有今日之权柄?

    而世子的情况,郡公亦清楚。世子身边,几乎无可用之人,一待世子掌权,所能倚重的,无论是大将还是宗室,只有郡公兄弟,郡公觉得是在世子这里,做国之重臣,军中统帅,还是在秦国公那里,做个无权无势的宗室,再无报仇的机会合适?”

    李密说完就走。

    对于李瑰,他并不熟悉,什么感情、道理、正义都没有用,只能以利动之。

    政治斗争的本质,就是利益之争。

    对于李密来说,该说的都说了,没必要再留下来拖泥带水。李瑰对李渊当然有感情,这个谁都清楚,但这种感情在家族利益面前,很多时候,真算不得什么。

    而李瑰也没有拦下李密。其实他之前的表现,更多的是表演。李密是代表李建成来的,他除非是立刻去告发李密,否则没有任何对李密动手的理由。

    而告发李密,除了和李建成决裂,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

    李瑰有些犹豫,对于他来说,他显然应该站在李渊这里,即使不告发,也应该中立。但李密的话却如箭一般,字字刺到他的心头,让他难以接受。

    李世民的为人,他们和李世民的关系,这些不用李密说,他都清楚。李世民和李道宗、李道玄、李孝同(李神通三子)等人异常亲密,一旦李世民继位,这些人一定越过他们兄弟。

    虽是一族,可也有高低,李安这一脉,本就是李氏家族最显赫的一支,也是最异于其他房,最不受其他房待见的一支,一旦沦落,真没有重起的能力。

    李瑰回到家中,和五弟李琼商量此事。老大李琛身死荆南,老二李孝恭和老三李瑊皆在外领兵,只有他和老五李琼在成都。

    李琼其实跟黄明远身份还很相近。当初李安得杨坚之信任,李琼和叔叔李折之子李韦二人,从襁褓之中就在宫中抚养,一直到了八、九岁,才返回家中。因为身份的特殊,他虽然年轻,可之前在东都跟黄明远亦有来往。若不是李渊造反,李琼应该和杨义臣等人结成养孙党,成为黄明远的近臣。

    李琼年少,身体条件也一般,领不得兵,便在朝中担任卫尉少卿的职务。

    听到兄长的话,李琼虽惊,但也坦然接受。他毕竟从小养在宫中,还经历过两次宫变,因此对于皇室内斗,很是熟悉。

    盘算着此中的利弊,李琼决定支持李建成。

    他们兄弟本就支持李建成,又有之前李琛的事情,此时不管是反水还是中立,都不会得到李世民的信任,得不偿失。

    而且他们兄弟要的,李建成能给,李世民给不了。

    李建成身边无人可用,一旦李建成掌权,他们就是第二个黄明聪、黄明祯、黄明征。可在李世民那里,这个位置是给李道宗、李道玄的。

    没有人想着这个时候,从政治舞台落幕。至于李渊的叔侄之情,大家族和政治人物在事关生死的时候讲感情,本就是一个笑话。

    很快,李瑰、李琼兄弟二人便亲自去见李建成,参与到李建成的兵变计划中。

    有李氏兄弟参与,李建成这个造反小集团,终于找到了一把撬动成都城政坛的钥匙。

    九月十日,重阳佳节后的第一日,李瑰当值。而李元吉在府上大摆延席,邀请众人,受邀的亦包括庞卿恽、莫孝恭二人。

第二百零八章 成都之变(三)

    李渊在太原造反之时,有精锐部队数万。在李渊入主关中的过程中,这支部队被分作数部,分别隶属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麾下,最后李渊占领长安,还剩下三万余人,李渊便将其设为禁卫军,拱卫长安,又名元从禁军。

    元从禁军在浅水原一战中折损惨重,后来其主力又大部覆灭于隋军入关中一战,等到李渊入巴蜀后,整个元从禁军,已经不过两千余人。后来李渊又从各部调集军队,将这支部队扩充至六千人,但其战斗力已不能与昔日同日而语。

    新组建的元从禁军被李渊一分为三,分为左、中、右三营,分别由李瑰、庞卿恽、莫善常三人指挥。

    三人共同驻扎于唐王府中,每日有一营轮值。

    唐王府便是之前的蜀王杨秀府。李渊入成都之后,没将此地给义宁天子,反而自己住了进去。不过倒没几人在意,义宁天子在李唐内部,连吉祥物都算不上,平日里,就没有出现过。

    而大隋蜀王府,说是王府,其实就是王宫。他是由之前谯蜀政权的宫殿改造的,规模宏大,美轮美奂。整个宫殿,几乎是小规模的城池,城墙、护城河应有尽有。

    蜀王杨秀被废后,王府并未被堕毁。

    唐王府前面是外庭,后面是内朝。

    内朝主殿居中,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而从主殿往北,连续两座小殿和一片广场后,便是整座王府的最北门玄武门。这里也是整个城防的核心,禁军的指挥中枢就设在这里。

    李渊虽然安排李瑰、庞卿恽、莫善常一人轮值一天,三人相互制衡,以防有人控制此地。但却忘了,某人值守的那一天,另外两人不在,实际上也是大权在握。

    很快到了亥时,此时正是李建成和李瑰商量好的时间。

    这时城外突然出现了上千人,各持武器。李瑰见到这群人出现在城下,立刻下令打开玄武门。

    城外突然出现甲兵,本就蹊跷,再加上玄武门一入夜就不能打开,而李瑰却罔顾命令,众人立刻便明白,李瑰这是要兵变。

    李瑰的副将吕世衡立刻站出来质问李瑰要做什么。

    李瑰眼看有人不配合,也不多言,突然便拔出刀来,趁着吕世衡不备,直接将其刺死。

    这时眼看众人目光闪烁,有些慌乱,李瑰大声喊道:“杨隋无道,至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唐王仁义,平定祸乱,安定百姓,匡扶社稷。今杨氏天子,不再堪为人君,我等当拥立唐王,登基为帝,建国开元。”

    莫了李瑰又加了一句“到时我等俱是开国功臣。”

    这时不知道谁在人群中说道:“拥立新天子不是要禅让吗?怎么还大晚上动兵?”

    李瑰听到人群中的质疑,大声回道:“唐王忠义,不愿灭隋兴唐,可我等身为臣子,却要帮着唐王早做决断。今日我等,便是抬也要将唐王抬到天子宝座上。”

    众人听了,也都有些兴奋了,都知道拥立之功,至少也得发赏吧。

    这时眼看众人议论更大,李瑰又言道:“我是唐王的侄子,尔等还不信我吗?”

    唐王侄子的身份还是挺好用的,于是众人纷纷高呼“唐王万岁”,跟着李瑰一起,参与到兵变之中。

    很快玄武门被打开,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集中了府上大部的力量,此时都在李建成和李密的率领下,冲入唐王府中。

    对于整个唐王府来说,他最大的依仗便是他的坚城深池,失去了城池守护的唐王府,只是一个不设防的女子。

    李建成和李密等人早做好了预桉,各部进入之后,立刻抢占府上重要地方,包括内藏库、武库等,而李瑰则带着元从禁军左营去解决另外两部。

    所以逼宫的事情,还得是李建成亲自来做。

    李建成带着手中千余私兵,往太极殿而去。

    而此时李渊也发现了乱象,立刻出来查看。李渊造反出身,又素来多疑,本就比常人谨慎,因此听闻异动,根本不敢轻视。

    “李利,哪里来的呼声?”

    唐王府虽然有元从禁军护卫,但李渊身边,还有一批贴身的护卫,这是李渊身边最后一道防线。

    也是最重要的防线。

    就如同当年杨勇兵变,杀入宫城,整个宫中的禁军完全失控,正是黄明远和杨安二人带着百余备身,护住杨广,等来了援兵。

    李渊的贴身卫队长叫李利,李氏的老人,从祖父起就跟着李渊的祖父李虎,对李氏忠心耿耿。

    李利听到问询,立刻就要亲自带人去查看。

    这时李渊忽然又说道:“把太极门和两侧的偏门全关上,让李扶带着人上城墙驻守。”

    “诺!”

    虽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李渊的内心躁动不安,难以平静。

    不是只有女人才有第六感,多年来的政治斗争和战阵厮杀,要没要这种莫名却又真实的感觉,李渊早死不知道多少次了。

    李利登上太极门,向南张望,并未发现什么异常。这时有人来报,北面玄武门方向有动静。

    李利又爬到太极殿的上面观察。

    远远望去,影影绰绰,看不清动静。但透过微光,依稀可以看清人影。

    李利大惊,大晚上的不会有人不睡觉乱跑,除非是生乱的。

    李利赶忙要下来汇报。

    就在这时,跟着他一起爬上太极殿的一个备身,突然拔出刀来,一刀刺入李利的胸膛。

    李利突遭重击,脚下不稳,踉跄着向下倒去,回头间看到刺他的人,正是他的心腹常胜。

    李利满脸难以置信。常胜跟他快十年了,没想到也会背叛他。

    李建成毕竟经营多时,在父亲身边也不是没有奸细。常胜是李建成十多年前救的一个孤儿,被安排到李利军中,本是随手之事,当时李建成怕是也没想过李家会造反。

    不过今日常胜却发挥了大用,他的出手,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李唐的命运。

    李利从房顶重重摔下,惊住了众人。

    而没了李利的指挥,众人也开始混乱起来。虽然这些人都是精锐,但毕竟没有一个悍不畏死地黄明远在其中,最终,一众备身,寡不敌众,整个太极殿,落入李建成的手中。

第二百零九章 成都之变(四)

    太极殿已经被李建成的人拿下,李渊也被控制在殿中。

    李建成站在太极殿前的广场上,看着太极殿,顿住了脚步。他知道是时候跟父亲见上一面,哪怕父亲怨他、打他、骂他,他也会跪在父亲面前乞求原谅。

    事情到今天这个地步,李建成已经退无可退,就是李渊恨得要杀了他,他也得把父子二人相亲相爱的样子展现给天下人,然后完成权利的和平交界。

    只是李建成从小在李渊的羽翼下长大,习惯了李渊的庇护和强势,即使现在大势在他,可是在太极殿之前,李建成仍旧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这让他每前进一步,都感到重若千钧。

    李建成停了几个呼吸,然后长呼吸一口气,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要去见李渊。

    这时王珪突然上前道:“世子最好还是不要立刻去见唐王。”

    “这是为何?”

    王珪有些尴尬地说道:“现在唐王的情绪有些激动,世子去了,若是跟唐王发生冲突,让众人见了,着实不合适。”

    李建成听了,倒是觉得有道理,只是还是有疑虑。

    “现在不见,之后还是要见。”

    王珪道:“现在唐王发怒,只是一时之间,情绪上有些接受不了,但珪料想,事已至此,唐王必然也会以大局为重,等唐王平静下来,定然会做出最佳选择。到时候此事尘埃落定,世子再去见唐王,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且现在汉阳郡公去接收元从中、右二营,但汉阳郡公的威望,毕竟不足,为防徒生波折,再起争斗,不若世子亲自去接收二军,以后也能有一支可信赖的军队。”

    大局已定,李建成掌权已成必然。

    但李建成在军队上,并无依仗,所能依靠的只有李元吉。王珪不喜欢李元吉,总觉得这个人野心勃勃,是个易生乱之徒。他希望李建成能顺利控制元从禁军,将来也有实力制衡李元吉。

    李建成也不是傻子,他也清楚掌握军队的迫切。

    说来说去,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就是因为他手中没有军队嘛。

    这时李密和谢叔方二人也带着齐国公府的人来了,李密主动请缨,想去支援李瑰。

    王珪立刻看清李密的目的,怎么会让他如愿,因此抢先说道:“我正要去见唐王,只是我素来口拙,又不通军略,在大势的见识上远不如邢国公。不若邢国公和我一起去见唐王,向唐王述说天下大势,以求唐王能够了解我等之苦衷。”

    李密刚想拒绝,李建成便接着说道:“王公所言极是!”

    说完李建成便看向李密言道,“既然如此,就烦请邢国公跟着王公一起去见父亲。”

    李密知道李建成君臣这是给他下套,李密本人着实不想去见李渊,可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他还能拒绝吗?

    此时的李密只得回了一礼道:“谨遵世子之命!”

    李建成很快带着人离开了,李密看了一眼李建成离去的影子,对王珪说道:“李密一投降之人,不比王公,如此之事,王公何必将在下牵连进来?”

    王珪却是笑道:“如此惊天之谋,邢国公都能筹谋的缜密无瑕,现在要去见正主了,邢国公怎么却要后退了。邢国公不去,世人如何知晓国公的惊天之谋。”

    王珪总觉得李密还有其他目的,因此对其并无好感。

    李密见王珪言辞犀利,也不多言。

    二人一起进了太极殿,本以为李渊此时应该是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可出人意料的是,李渊早已经平静地坐在榻上,似乎是等着李建成的道路。

    眼看王珪进来,李渊问道:“毗沙门怎么不来见我?”

    王珪上前行了一礼说道:“世子正在安定三军,稍后便会来拜见唐王。”

    李渊听了,冷笑一声。

    “想不到毗沙门也敢做兵变这种大事,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

    对于自己一手调教出的长子,李渊是万分满意的。只是李建成似乎在李渊羽翼下被庇护了太长的时间,因此多谋而寡断,做事常犹豫不决。

    而李建成今日发动兵变,着实出乎李渊的意料。

    对于李渊的话,王珪也没法回答。他是臣子,当着所有人的面,也不好去评价主上。

    这时李渊也看到了李密,脸色微变,他有些明白长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做出这么骇人的举动了。

    李渊最忌惮的是人便是黄明远和李密,他很清楚李密搅风搅雨的能力,因此明知其才能卓着,却不敢委以重用。

    天下英雄,黄明远忌惮李渊、李密,李渊忌惮黄明远、李密,而李密之前只忌惮黄明远,并未看得上李渊,总得来说,李密的境界较之黄明远和李渊还差一些。

    李渊一直紧盯着李密,也就是自荆襄大战开始,朝中各种大事云集,李渊被各种事务缠身,而李密也很老实,所以便顾不得李密,这才给了李密再起的机会。

    此时的李渊心中,万分后悔,只恨自己没能早杀了李密。

    不过李渊只是瞟了李密一眼,便不再多看,脸色也没有什么变化。即使李渊再忌惮李密,现在也不是跟对方撕破脸的时候。

    于是李渊看着王珪说道:“毗沙门准备怎么处置我?”

    造反弑父夺位,在皇家还真不是什么稀奇事,像楚穆王、刘劭等等人物,早就在此事上做出了表率。

    王珪刚准备开口,这时李密不待王珪回答,突然言道:“世子今日,决不敢有丝毫忤逆之心,只是因为朝臣屡次劝进,可唐王始终无动于衷。诸将士不解,这才自发地前来太极殿,请求唐王即位。”

    李密的拥立说法,是没跟王珪商量的,王珪其实并不想搞个拥立,于是立刻看向李密,满是质问。

    可李密什么人,根本不在意对方敌视的目光。

    李渊听到这话,只得言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如尔等意吧!不过尔等要保证,务必要保证城中稳定,不遵劫掠百姓,不遵屠戮大臣。”

    李密眼看李渊同意,连忙抢着称了一声“诺”字,就在这时,在他身后,忽然听到“啊”的一声惨叫,然后便有一道黑影,扑向了李渊。

第二百一十章 成都之变(五)

    李渊正和李密说着话,谁也没有戒备,突然之间,李密身侧的将领常何,握着手中的宝剑,便一剑刺向王珪身边的陈达。

    陈达正关注着李渊和王珪、李密的谈话,措不及防,直接被常何一剑戳穿了胸膛。

    陈达一声惨叫,倒在地上。

    常何拔出剑来,也不管对方的死活,便直向李渊冲去。

    太极殿的正殿虽大,但因为双方交谈,离着比较近,李渊和常何之间也就只有四五步的距离。

    而常何发难突然,这一剑招式凌厉,势如疾风,几乎是在电光火石之间,便刺到李渊面前。

    李渊本来身手不错,要不然也不会有个雀屏中选。但他毕竟年纪大了,成了唐王之后,终日流连于花丛之中,这身子骨就差了不少。

    虽然李渊看到了向他袭来的剑,也立刻去躲,但终究是慢了一步,这剑插着李渊的肩头划过,削破外衣,甚至带去肩头一块皮肉。

    李渊疼得是龇牙咧嘴。

    常何眼看一击未得手,手中剑便转了方向,横扫过去。

    有了刚才一顿,李渊虽然吃痛,但立刻踢翻桌桉去阻挡。

    这时殿中的李密和王珪也吃了一惊,反应过来。王珪急忙大喊道:“常何,你要做什么?”

    常何忽然回头道:“魏公,事已至此,还不动手,再不动手就晚了。”

    李密听到常何的话,也是差点惊到下巴。这魏公名号,他已经好多年不用了。

    而王珪却是看明白了,李密这是要杀了李渊谋反。

    常何搅乱二人,便不再管了,专心去杀李渊。殿内武装,尽被解除,王珪进来时,又防止李渊说了什么话被人听去,因此殿中只有护卫的陈达、常何二人。

    因为陈达、常何都是李建成的人,所以王珪根本没什么防备,却没想到,乱子竟然从他们内部爆发。

    此时李渊坐着,虽然踢翻桌桉,挡了一下,但还没有爬起来。

    常何力大,一把抱住桌桉,眼看李渊连滚带爬的要逃,他直接将桌桉向李渊掷去。

    木质的桌桉有数十斤重。常何这一掷,直接砸到了李渊身上,李渊受此一击,踉跄着的身体还没稳住,便直接趴在了地上。

    而常何在后,忙得向前,双手握着剑,照着地上的李渊便刺了去。

    李渊趴在地上,虽然吃痛,但也不敢耽搁,挣扎着就要起身,可没等他再次站起来,那剑已经到身前。

    李渊下意识地回头去看,却见到一道寒光逼来。

    长剑从李渊背部插入,透体而出,直接将李渊钉在了地上。

    李渊遭此重击,立刻血涌如注。

    此时的常何几乎是骑在了李渊的身上,鲜血喷的满脸都是。他立刻拔出剑来,又照着李渊的后心连刺两剑,不知哪一剑刺到了心脏,李渊连话都没有说出,就这么直挺挺地死在那里。

    “奉世子之命,诛杀李渊!”

    此时的李渊两眼微突,浑身是血,尸体还有些抽搐。

    一代枭雄,就这么出奇地死在了自己的宫殿中,让人唏嘘不已。只有那圆睁的两眼,才能看出他的不甘与不解。

    一起发生的太快,在李密和王珪上前之前,李渊就这么被常何所杀。

    李密高声喊道:“常何,你做了什么?”

    常何拔出李渊身上的剑,站起身来,身上的血滴滴答答地往下落。

    “魏公,事已至此,咱们还有别的路可走吗?杀了王珪,逃出去吧!”

    说完常何就提着剑,冲向了一侧的王珪。

    王珪毕竟是个文官,又没有武器,自是不敌常何,很快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常何杀了王珪,上前一拉李密,然后说道:“魏公,李渊是李建成和王珪杀的,跟咱们没关系,李建成反了,要弑父夺位,咱们杀出去吧!”

    李密着实被今日发生的事情惊住了,不过李密不是傻子,他立刻就明白,常何是他的旧部,旁人必然以为是受他指使。而今日之事传出去,他李密怕是要被千刀万剐了。

    李密知道,跟常何的帐,以后再算,现在先得保全自身。

    于是李密一把将殿中的几个大灯给推到,任凭火烧了起来。

    “你去砍了李渊的脑袋,然后咱们杀出去,去找齐国公救驾!”

    常何一愣,连忙说道:“李元吉那小子会信咱们?”

    李密有些面目狰狞地说道:“李渊死了,李建成倒了,最得利的便是李元吉,你说他信不信?”

    眼看常何还没有动手,李密又喊道:“快砍啊!”

    常何上前,使出大力,一剑剁下李渊的脑袋,连剑都磕出几个豁口。

    常何接着便想去拿,这时李渊说道:“咱们要李渊的脑袋干什么?”

    “那为什么还砍下来?”

    “不砍下李渊的脑袋,怎么能让人知道李渊一定是死于非命呢?”

    二人说着,便冲出大殿,早有人听到里面的声响冲了过来,有李建成的部下,亦有李元吉的部下。

    这时李密高声喊道:“王珪弑君!王珪弑君!”

    众人听到“弑君”二字,都懵了。

    李密又喊道:“齐国公府的将士,随我杀出去,找齐国公救驾!”

    说完李密便拿起一把刀,向对面的李建成部下杀去。众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李元吉的人听到李密的命令,立刻下意识地向对面杀去。

    而李建成的人自不会站在那里让人砍,于是双方立刻便大打出手起来。

    整个太极殿前,很快混乱起来。原本还是友军的双方,几乎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展开了最殊死的搏斗。

    李密看着这个场面,悬着的心才松了下来,只要双方打了起来,他才能乱中求活。反正打成这个样子,什么证据也没了。就是有人看到了常何弑君的场面,也没什么意义。

    谁能指责他们,又有谁信,反正脏水已经泼到了李建成的身上。

    比起常何自作主张,世人更愿意相信此事是李建成指使的。

    众人打了一阵,其实齐国公府的人比李建成的部下要多,而且又有李密指挥,所以双方的战斗,齐国公府的人要占上风。

    但李密清楚,此战当然不能赢,否则他们怎么有理由逃出去。

    于是李密又高喊,李建成的援兵正向太极殿赶来,众人立刻撤退。

    援兵赶不赶来,谁又知道,就是李密一句话的事情。

第二百一十一章 成都之变(六)

    李密和常何逃离了太极殿,带着一众人往玄武门方向赶,出了玄武门,就意味着出了城。对于李密来说,剩下的事情,就不归他们管了。

    是李建成带人逼的宫,李渊死在逼宫中,也是李建成的人弑的君,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李建成就是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了。

    二人很快带着人到了玄武门。

    此时玄武门还有一部分人在留守,李密到了门前,就高呼开门。

    守门的是元从禁军的郎将,叫李系,是李瑰的心腹。之前李建成和李密进宫时,他也识得。

    因此这个时候,李系虽然不明白李密怎么带着人要离开,可在李系看来,这些事跟自己无关,因此他也不深究,立刻让人打开城门。

    而且李系还亲自下来送李密等人。

    李密带着人在前出了玄武门,常何缒在最后。临出门之际,常何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张弓,张弓搭箭,照着门洞前的李系就放了一箭。

    着实不讲武德。

    李系毫无防备,那箭正中咽喉,当即被射死。

    常何收了弓放在身前,对着玄武门内高声喊道:“今日世子李建成和汉阳郡公李瑰发动兵变,杀害了唐王,人神共愤,凡李唐将士,随我诛贼!”

    说完常何也不管众人反应,立刻就逃了,只留下面面相觑的守军。

    所有人的人一脸懵逼,只有一个反应,唐王,死了?

    常何今日甘冒这个险,也是因为李建成人少,李元吉人多,真要是打起来,一会就分出胜负了,多不过瘾。还是给李建成送个李瑰,让他们势均力敌嘛。

    常何离开了玄武门,此时李密正一个人在门外等他。

    李密着实想弄明白常何的意图,可以说常何的所作所为完全毁了他所有的计划,他就像一个傻子一般被常何玩弄于股掌之中,这让李密无法接受。因此李密让谢叔方上前面稍避,自己一个人寻了上来。

    常何看到李密,立刻便明白了李密的意思,不过他不在意。对于常何来说,也是时候跟李密摊牌了。

    现在的李密之于常何,是友不是敌。

    眼看常何近前,李密忍着怒气,低声说道:“你知道你干了什么?”

    常何不以为意地说道:“杀了李渊,然后制造了一场混乱。”

    李密盯着常何道:“你还知道你杀了李渊,你知不知道,这让我们的计划功亏一篑,我们也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做?”

    常何笑道:“不杀李渊,魏公你怎么能夺权?我这是在帮魏公。”

    李密看着常何,一言不发,退后两步,然后又指着常何说道:“常何,你到底是谁的人?”

    常何是最早进入蒲山公营的一批人,算是李密的心腹,跟着李密一起投唐,虽然被调到李建成手下听用。但常何也没有背弃李密,所以李密一直对其极为信任。

    可直到现在,李密突然发现,自己看不透常何了。

    常何看着李密戒备的样子,也笑了。

    “魏公,何必如此?我跟着你这么多年,尽心竭力,你就这么防着我?”

    眼看李密依然戒备满满,常何接着说道:“魏公问我是谁的人,本以为魏公是个聪明人,可是也有鲁钝的时候,天下大势,这么明显,我不是李家人,魏公也不把我当自己人,那魏公觉得我是谁的人?”

    李密看着常何,突然吃惊地说道:“你是黄明远的人?”

    常何忽然脸色一变,带着厉色说道:“魏公最好对我大明天子客气点,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李密有些想笑,可这事一点也不好笑。他有些无法接受,他一直视作心腹的常何,为什么会是黄明远的人。

    李密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问道:“你什么时候投奔的他?”

    常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我给魏公讲个故事吧。”

    李密看着常何,不知道对方又想干什么。

    常何说道:“所有人都以为我是里巷庶民,其实我以前的家世也不错。我大父是北齐的殿中司马督(九品小官),我父亲是荥阳郡书左。虽然比不上魏公你世代冠缨,但比很多人都好了。

    大业三年,那一年我二十岁,离家投军。郡中新来了一个太守。这太守为人亲和,待民也很好,我父亲很尊敬他。此人也很看重我的父亲,于是提拔我的父亲为民曹行参军,掌管府库。

    我父亲也是个知恩的人,对新太守感激涕零。

    这一年的冬天,我父亲在一次查账中发现少了五十万钱,后来发现是太守的侄子贪污了。我父亲因为敬重太守,便没有声张,而是秘密告诉了太守。

    可太守要维护他侄子的名声,于是好言瞒骗过我的父亲,但私底下,却要用我的父亲来给他的侄子抵罪。

    我的父亲在对太守的一片赤忱中被抓,三日后死于牢中,最后被戴上一顶监守自盗的帽子。而太守和他的侄儿,却没有任何事情。”

    李密听了常何的事也是很唏嘘,却是亦不解。

    “你的故事,跟今天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常何看着李密说道:“若是魏公有印象,应该记得,大业三年在荥阳郡做太守的,就是今天的唐王李渊,而他的侄子,便是早死在河东的李奉慈。”

    李密听了,这才大悟。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常何今日趁机弄死李渊,也是应该的。

    “可这跟明皇有什么关系?”

    常何继续说道:“我仇恨李渊,便想着找李渊报仇,可惜我没本事,我是个小兵,他是个国公,地位差距极大,我连李渊的面都见不到。后来我所在的部队奉命征讨高句丽,遭遇兵败,我也成了高句丽人的俘虏。直到天子征讨高句丽,才为天子所救,成了天子的人,直到大业十一年,魏公立蒲山公营,我便奉天子之命,投到魏公麾下。”

    听到这,李密真的惊住了,甚至比之前常何的杀父之仇还吃惊。

    搞了半天,常何从一开始就是黄明远的人。

    这时常何看着李密,一字一句地说道:“如魏公所想,我从未背叛过自己的主人。”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成都之变(七)

    常何的话大大震惊了李密,让李密过了一会才缓过来,面对现在的常何,他什么也说不出来。

    是他不如人啊。

    过来一会,李密才轻声问道:“接下来,你准备去投奔明军?”

    常何听了,轻笑道:“为什么呢?”

    “你已经杀了李渊,大仇得报,不去投奔明军,还能做什么?”

    “李渊死了,可李唐却还没有灭。”

    常何眼中目露凶光,恶狠狠地说道:“李渊害我一家,我必十倍还之。今日我不仅要杀了李渊,还要灭了李氏一族。”

    常何的杀气,让人顿时一冷。

    “那你要做什么?”

    常何笑道:“当然是和魏公一起去投奔李元吉。”

    李密有些明白对方的主意了。他本就是个聪明人,今日被常何算计,不过是对方占了先手,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如对方。

    常何知道,自己若是有李密相助,必然是事半功倍,而且李密可不好湖弄,索性直接跟对方摊牌道:“魏公是个聪明人,我也不瞒着魏公!我想和魏公联手,咱们一起,灭了李唐。”

    李密看着常何道:“我凭什么和你联手?”

    “因为天下之大,魏公已经无路可去!”

    常何笑道:“李渊一死,李唐必乱。本来李唐就势弱,现在更不可能抵挡得住明军,覆灭就是眼前的事。

    而李唐完了,魏公何去何从,难道流亡四夷蛮荒?

    可流亡四夷蛮荒之地,也不会长久。这穹庐之下,四海八荒,都是我大明疆土,魏公逃亡的速度,永远及不上我大明征服的速度。所以最终,魏公除了死,就是投降,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投降,当然是晚降不如早降,至于死,恕常何冒昧地问魏公一句,魏公从中原一路退到巴蜀,真的甘心死吗?”

    李密真要是想死,当初北邙山兵败时,就已经死了。

    李密冷冷说道:“我能不能活,不是我说了算的。我就是投降,你们那位明皇也会忌惮于我,不可能留我一命!”

    常何听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彷佛听到什么笑话。

    “魏公错矣!”

    常何道:“魏公是真不了解天子啊。魏公本就和天子是好友,情谊非比旁人,而天子更是有令,不得伤害魏公性命。再说了,天子是普天下的神,无人可及。魏公虽然才绝,比我常何厉害,可是跟天子相比,不过是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难道魏公真以为,天子会如李渊一般,忌惮魏公?”

    李密语塞。

    在黄明远那里,他还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人家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忌惮他什么啊?

    李密不想死,也不想流亡,在穷乡僻壤之地,像狗一般被人驱逐,是一件多么可悲可叹的事情。而且黄明远跟他同岁,他熬都没法熬死对方。

    黄明远真真是他生命里的魔咒啊。

    李密犹豫再三,最终说道:“如你所愿!希望大明天子,能够留我一条残命。”

    打不过就只能加入了。

    除了投降,李密没有别的选择。

    常何闻之大喜,朗声说道:“恭喜魏公弃暗投明,咱们现在又是自己人了。我敢保证,将来魏公绝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有魏公相助,这李家人,寸草不会留啊。”

    “希望如此吧!”

    ······

    李密和常何完成了联盟,可这个联盟又是脆弱的,双方根本无法做到完全信任,尤其是李密,和常何的联盟只是迫不得已,但却是极不甘心,一旦有翻身的机会,他绝不可能心甘情愿地为明军做事。

    当然现在与常何合作对于李密是最好的选择。

    二人商议完成之后,李密便建议兵分两路,常何和谢叔方等人一起,去会和从绵州赶来的李思行部。而李密则趁机返回成都城中,去见李元吉。

    若要想李唐内乱,就得保证李元吉不落入李建成手中。现在李元吉手中无兵,保不齐李建成破罐子破摔,立刻控制李元吉,到时候,除了李建成名头受损,如何还乱得起来。

    常何听了,言道:“这城里马上就要乱了,魏公就不用回城了,至于李渊身死的消息,李元吉一定会知道。”

    李元吉一愣,立刻反应过来。

    “李元吉身边也有你们的人?”

    常何笑道:“李元吉昔日为我军所俘,后来又被放回,身边之人有我军之人,不是太正常不过。这太极殿的大火就是信号,现在怕是早有人动手了。”

    李密一阵心惊。

    黄明远的触手简直如蜘蛛网一般,四面蔓延,密密麻麻,防不胜防啊。

    眼看常何有些得意,李密便言道:“虽然如此,这城我还是要回的?”

    常何不解道:“这是为何?”

    李密道:“你虽然通知了李元吉,但此人有勇无谋,手中又没有多少人,很可能慌乱之下,就出不了城了。一个出不了城的李元吉,能有什么用?”

    常何听完,觉得也有道理,便同意了。

    很快二人追上谢叔方,然后分头行动,李密带着十多人望着大部队远去的身影,脸上浮现出异样的神情。

    李密不一定非得回城,更多的是和常何争夺话语权。否则常何背靠明军,本就实力强横,他再失去话语权,就只能成为一个打手了。

    这可不是李密所愿意的。

    就是投降黄明远,李密也不甘心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李密自诩,虽然比不上黄明远,至少比旁人强,只要黄明远敢用他,他李密做不了天子,也能做个名臣。

    从现在起,就要抢地位了。

    ······

    常何等人离开后,李密也准备返回成都。可大晚上的,城门紧闭,出城难进城更难。各处城门,没有一个是李元吉的人。而常何已经杀了李系,他也不可能返回玄武门了。

    李密略一思索,便下令前往东门。

    李密的几个侍从顿时大惊,东门守将雷永吉是世子李建成的人,他们从东门入城,不是自投罗网。

    李密笑道:“消息哪会传这么快,李建成可不敢把李渊死的消息传出来,现在的雷永吉,根本不会有防备。”遂往东门而去。

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都之变(八)

    李密准备潜入城中,此时城中也已经乱套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李元吉的任务是最轻松但又至关重要的,就是将所有人控制在齐国公府上,不让这群人有别的行动。

    今日李元吉所宴请的,主要以将领为主,众人不管与他关系如何,或多或少都给他点面子,因此今日不当值的,基本上都到了。

    按照计划,控制住这群人,就保证了今日唐王府的兵变不会受到外力的干扰。

    这宴席倒是开的很正常,一群人在妹子的陪伴下喝酒、听曲、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李元吉今日也似乎是出奇的心情好,不断地劝酒,玩乐,而且没有发脾气。

    差不多到了亥时,天已经很晚了,不少人便向李元吉告辞,准备回家。可这时之前一直脾气不错的李元吉,却一反常态,不让众人离开。

    “今日我心情好,所以咱们畅饮、玩乐到天明,我这齐国公府上酒多、美人多,也宽敞的很,诸位若是喝不动,都宿在府上。我可把丑话说前头,诸位想怎么玩怎么玩,高兴就好,可就是谁都不许走,谁走就是看不起我李元吉。”

    李元吉霸气地踩着桌桉,一副黑社会老大的样子。

    众人都知道李元吉是个玩不吝的性格,胆大包天,真若是得罪了他,后果难料,因此再不愿意,也只得耐着性子,留在府上。

    不少人心中暗暗叫苦,这叫什么事啊?

    就这么一直到三更过半,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喝得醉醺醺的,李元吉本人也饮了不少酒。

    就在这时,外面一阵慌乱嘈杂声音,惊到了李元吉。

    李元吉立刻走出去询问情况。

    这时一个管事慌张地指着太极殿方向说道:“齐······齐公,唐王府方向起······起火了。”

    李元吉一愣,怎么还起火了,看来大兄的进展不顺啊。

    很多人也发现了此状,慌乱起来。

    这时庞卿恽等人来到李元吉面前说道:“齐公,唐王府起火,末将身为王府护卫,不敢耽搁,现向齐公请辞。”

    也就是怕得罪李元吉,否则庞卿恽等人直接就走了。

    李元吉见状,抬手说道:“庞将军不必担心,王府有汉阳郡公护卫,固若金汤,一点小火,用不了多久就会扑灭,担不得大事,庞将军还是安安心心地喝酒,其他事情都无需在意。”

    庞卿恽等人怎么愿意。

    “齐公,王府起火,事关唐王安危,不是小事,若末将等人现在不在岗上,明日唐王怪罪下来,我等担待不起。”

    李元吉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道:“怕什么,我替你们担着。”

    眼看李元吉死活不让走,而北面的火势看着是越烧越大,庞卿恽等人实在是不敢在留下了。

    庞卿恽上前言道:“齐公恕罪,我等必须返回王府,今日多谢齐公款待,改日我等必再登门拜谢。”

    说完庞卿恽等一众禁军将领,也不管李元吉同不同意,便要往外走。

    说到底他们都是禁军,给李元吉面子是一回事,但真到了大事上,何去何从,又是另一码事了。

    李元吉见庞卿恽等人要离开,如何同意。

    “看来尔等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啊!”

    李元吉说完,身后的一个护卫一挥手,齐国公府正堂两侧的连廊之中,跑出无数的带甲之兵,手持利弩,对准众人。

    李元吉恶狠狠地说道:“今日若诸位好好地在此给我待着,我保诸位无事,可是谁若是想走,就问问他们答不答应。”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庞卿恽等人一时也不敢妄动。

    没人是傻子,看看今日李元吉的作派,再加上突然起火的唐王府,任何人都能想明白,这是兵变,这是兵变!

    面对这场面,没有人敢冒死突围,庞卿恽看着李元吉,凝重地说道:“齐国公,你可知道你们在做什么?”

    李元吉笑道:“庞将军,一切没你想象的那么糟。明天一早,我父就是当朝天子,李唐还是我李唐。所以你们安安静静在这等着,大家都省事。否则你们谁要是死在这,可不会有追封。”

    说完李元吉便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李元吉的一个护卫回禀道:“齐公,孙非回来了,有要事见齐公。”

    孙非是李元吉府上一个护卫小头目,跟着李密、谢叔方一起攻打唐王府去了。

    李元吉听到此人,还以为是李密等人的好消息,便让此人进来。

    可惜,老天爷很多时候不遂人愿。

    这孙非见到李元吉,也不顾在场多人,趴在地上便边哭边说道:“齐公,大事不好了,世子把大王给杀了?”

    在场众人,皆是一愣。

    李元吉更是傻在当场,好一会才上前一把抓住对方说道:“怎么回事?”

    孙非虽然哭着,但声音清晰地说道:“今夜我们进入太极殿,世子便让我们的人在外围,然后让王珪带着世子府的人去见大王。可是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大王倒在血泊之中。李先生质问王珪,‘为何杀了大王?’王珪就说,‘留着大王,也是个祸患,难道法主忘了北魏胡皇后与元叉旧事。事已至此,大王已死,世子就是新的大王,其他事情,何必再提。’李先生很不满意,王珪就让李先生命咱们的人放下武器,李先生不同意,世子府的人便突然对咱们的人动手。世子府的人多,我们边打边退,后来是谢将军带着人把我们救出。李先生和谢将军要出城会和我们的主力,便让我前来见齐公,通报消息。李先生还说,齐公要小心世子,快快突围。”

    李元吉已经完全懵了,听完孙非所言的状况,咆孝着喊道“不可能,绝不可能!”

    “齐公,这事我还敢说谎吗?你派人前往王府看看就知道了,整个王府之中,已经是血流成河了。”

    李元吉还是比较信任孙非的,比较是自己的老部下了。

    难道父亲真的死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只夺权吗?怎么把父亲给杀了?大兄到底在干什么?

    李元吉现在是一头雾水,一片迷茫,何去何从,完全没有头绪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之变(九)

    李建成自和王珪分头行动后,便拿着盖了李渊印绶的谕令,前往元从禁军中、右二营中接收部队。

    各部本就没有指挥官在营中,又有李渊的谕令,因此李建成很顺利便接收了两部。

    拿下这两支部队,李建成放下心来。有六千元从禁军在手,即使李元吉那里失手,他也能控制住成都城的局势。

    这次兵变之顺利,出乎李建成的预料。

    李渊在李建成的心中,一直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这使得他在李渊面前,颇有一些战战兢兢的样子。

    但现在这座山,被他如此轻松地跨过了。

    李建成无论是意志还是自信,都有了极大地提升。李建成有些相信,他可以挡住明军,守住巴蜀,比他的父亲李渊做得更好。

    李建成正满是野望之时,他的心腹将领尔朱焕匆匆赶来。

    尔朱焕比孙非聪明的多,或者尔朱焕是李建成真的心腹。他见到李建成虽然脸色难看,但还是请求李建成摒退左右。

    直到四下无人,尔朱焕这才将李渊身死的消息告诉了李建成。

    听到此事,李建成浑身一震,头脑眩晕,差点没有站住,身旁的尔朱焕立马将其扶住。

    李建成几乎是咬着牙压着声音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尔朱焕回道:“唐王是怎么出事的,末将等人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李密和王公一起进了殿中,只带着陈达、常何二人,摒退了所有人。没过多久,李密就冲出大殿,言‘世子杀了唐王’,然后齐国公府的人就跟咱们打了起来。”

    李建成哪还有不明白,李渊的死,跟李密脱不得干系。

    李密这条养不熟的恶狼,父亲曾多次说过,要小心防范此人,可自己偏偏没有在意,以致有今日之事,真是悔不当初啊。

    “王珪呢?陈达、常何呢?”

    “我等冲入殿中时,王公和陈达也已经死了,常何跟着李密逃了。”

    李建成更是一阵无奈,王珪、陈达死了,常何看样子是李密的人,此事再无知情者,这个黑锅,真的要背上了。

    作为这次兵变的主脑人物,不管李建成再怎么为自己辩解,也不会有人相信。

    谁会相信只是李密一人的作为。即使有人相信,可是在李建成发动的兵变中其父身死,跟李建成所杀,又有什么区别。

    背主弑父之罪啊,自己怎么担得住。

    李建成的心中满是绝望,他不知道此消息传播开来,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千夫所指?人神共愤?

    有那么一瞬间,李建成甚至想自刎当场,也不想忍受这些骂名。

    不过李建成终究是李渊悉心培养多年的继承人,虽然一时有些失去方寸,可很快就镇定下来。

    事已至此,只能想办法弥补了。

    李建成不敢想象失败的后果,所以他不能做一个失败者。

    李建成第一步便是去见李瑰,将李密弑杀李渊,然后将脏水泼到他们二人的头上的事告诉了对方。

    在这件事上,双方已经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就如他无论如何李建成脱不得身,李瑰也是一样。他作为李渊心腹,背叛李渊,伙同李建成兵变,除非李建成得胜,否则没人能容下他。

    很快李瑰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他只得跟着李建成一条道走到黑了。

    李建成命令李瑰趁着所有人不备,带领元从禁军去控制全城。整个城中,还有两万多军队,这些都是李建成要控制局势就必须掌握的。

    幸好今天李元吉将大部分的将领都囚禁到府上,各部群龙无首,也方便李瑰掌握各部。

    接下来就是处理李渊身死的事情。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压下去。

    李建成尚没有好办法,这时便听到刘文静求见。

    今日刘文静作为当值的宰相,在唐王府的前庭值守,惊闻兵变,便立刻想办法来见李建成了。

    刘文静功利心比较重,既然李建成兵变成功,接下来掌权的便是李建成。他自是要想办法重获刘建成的信任,以压过裴寂等人。

    刘文静本来和李建成的关系很亲密,二人一直一主一从,直接配合,直到双双被俘。

    后来刘文静跟着李建成来到成都,一开始二人关系仍旧很亲密。可之后荆襄之战开打,李世民的权势达到顶峰,刘文静便起了别样的心思,有心投向李世民。

    幸好刘文静没来得及改换门庭,李世民就遭遇荆襄大败,刘文静又不得不重回李建成这里。但二人裂隙已生,再回不到从前,所以这次兵变这么大的事情,李建成都没有跟对方商量。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刘文静并无心理负担,毕竟为了权利嘛,不寒碜。

    可惜刘文静没想到的是,李渊死了!李渊死了,局面大不一样,整个李唐,怕是都要亡了。

    刘文静后悔来见李建成了。现在李建成就是一堆臭狗屎,粘上了,甩都甩不掉。刘文静可不想被人们认为也参与了这次兵变。

    他甚至想直接逃出巴蜀,投降明军。

    可这不可能。

    从他来这一刻起,就脱不了身了。

    刘文静很快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为了自己,也为了帮着李建成维持局面。刘文静建议,控制全城之后,便发布李渊病逝的消息,李建成作为世子合法继位,不管众人承不承认,至少法统上没问题。至于这次兵变,是绝对不能提,只言是李渊因病重秘密调动兵马,以保护李建成成功继位。

    二人尚不知道李元吉府上的一众人,早就知道李渊被杀的消息了。

    其次控制住李元吉,只要李元吉在手,绵州兵马就不敢妄动。即使逃走的李密在外散布李渊被害的消息,没有李元吉,也不会有人信。

    其三,招李世民前来奔丧,命李孝恭接替李世民的兵权。李世民算是李建成接位最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解除其兵权。若李世民不来奔丧,必会遭人唾弃,而若李世民前来,则生死就不由他了。

    李建成听了大喜。

    刘文静几个计策,便解了他的大难。虽然不可能洗清他弑父的嫌疑,但只要没有什么证据,旁人又能怎么样呢?

    李密本身在李唐内部,并无什么影响力,他对李建成的指控,没有多大的效力和可信度。

    李建成安下心来,准备按照刘文静的建议布置,先召集朝中宰相、重臣,宣布继位的事情。

    一切,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第二百一十五章 成都之变(十)

    天不遂人愿,以戏弄人的时候居多。

    在这一场兵变的大戏之中,每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主演,都对结果充满了遐想,可到了最后,却无不演成了一个丑角,暗然走向落幕。

    李元吉也不是傻子,当他知晓李渊身死的消息后,便知道事情大发了,他来不及为他死去的父亲哀伤,或许他也并不哀伤。

    李元吉马上召集府上全部人员,准备突围。

    李元吉很清楚,李渊死了,所有人的选择、倒向已经不可控,与其待在城中,等待不可预料的后果,还不如返回绵州,至少那里有他的上万军队。

    当然突围也并不容易,李元吉身边大部分的力量都交给谢叔方和李密二人,命其跟随李建成攻打唐王府,因此留在齐国公府上所有力量加起来,不过三百余人。这群人虽皆是强兵,且有盔甲、弓弩,但想从坚城中突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李元吉正犹豫不决时,忽然手下人来报,邢国公李密回来了。

    李元吉大喜过望,连忙让人将李密请过来。

    李密自定计回城后,就到了东门。驻守东门的守将是雷永吉,他本就是李建成的人,受李建成之命在此等待绵州兵。

    李密到了城下,便言自己是秘密出城联络绵州兵的,请求返城。此时雷永吉尚未得知李建成和李密翻脸的消息,于是不疑有他,便放对方入城。

    此时街道上还没有乱,李密入城之后,很顺利的便到了齐国公府。

    二人相见,李元吉便焦急地问道:“法主,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唐王府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密也是个有演技的人。

    见到李元吉,李密便是眼眶微红,一副难受的样子。

    “国公,李密有负国公重托!”

    李元吉又问了一遍“到底怎么回事”。

    李密乃言道:“我等本进展顺利,攻入太极殿中。本来按计划,是囚禁唐王,然后拥唐王称帝,可世子忽然有意自己称帝,因为问我,能否不留下唐王,省得以后受唐王掣肘。我闻听之后,严词拒绝,世子也没有强行。之后世子便以收揽各军的名义离开,命我和王珪等人前往殿中,劝唐王交权给世子。唐王虽然盛怒,可是为了防止李唐分裂,遂同意了此事。可之后王珪竟然突然下令部下,上前杀死了唐王。

    我等,也是拼死,才侥幸突围出来的。”

    李元吉听了,满是愤怒,指着北面,大声骂道:“李建成,你杀主弑父,枉为人子。”

    李元吉本就粗野,什么都能骂,也不管骂李建成是不是骂他自己,一阵恶毒的咒骂,直让李密听得都皱眉。

    过了一会,李元吉才停下来,他也不管他爹怎么样了,直接说道:“法主,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你觉得咱们该怎么办?”

    李密听了,眼睛一转,立刻说道:“讨逆!”

    “讨逆?”

    “对,齐公当立刻返回绵州,号召北面各军,一同讨伐李建成。唯有如此,齐公才有得胜的可能。”

    要跟大兄翻脸吗?李元吉有些犹豫。二人关系亲密,又是盟友,李元吉虽野心勃勃,但还真没想过现在就对李建成动手。

    李密看出李元吉的犹豫,立刻说道:“齐公万万看清形势,不可因骨肉之情而做了错误之择。”

    看到李元吉看向他,李密接着说道:“世子杀了唐王,穷弑极逆,开辟未闻,乃自绝于天,裂冠毁冕之举,必引得四海泣血,幽明同愤,天下人共讨之。即使世子僭越称王,李唐将领,也不会接受,所以世子除了败亡,再无其他可能。

    齐公本就因这次兵变,弄得不清不楚。若还是跟世子站到一起,世人必以为是齐公和世子一起篡位,到时候世子覆灭,齐公也不能幸免于难。”

    李元吉脸色难看道:“果真会如此!”

    李密斩钉截铁道:“必然如此!”

    眼看李元吉还有犹豫,李密继续说道:“齐公一旦打出讨伐令,绵阳以北的各军,必然拥立齐公,讨伐世子。到时候齐公以正伐逆,必然无往不胜,不出三月,巴蜀将落入齐公之手。”

    “就这么定了!”

    李元吉一听能控制巴蜀,别说他和李建成那点微薄的兄弟之情,就是亲爹拦着,也挡不住他。

    此时只见李元吉恶狠狠地说道:“李建成此贼,狂慝不悛,同恶相济,肇乱巫蛊,终行弑逆,盖亦禽兽,吾必讨之。”

    李密将李元吉为自己劝动,终于松一口气。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若合流,虽然背负杀父之名,但若是破罐子破摔,也不好破之。

    而且李密还有通过李元吉,控制巴蜀的野心,现在反而更近一步了。

    李元吉决定突围,但一大家子没法带走,李密便建议他带上儿子、妻子,其他人都不管了。

    李元吉妻妾众多,心头所好,更不知多少,让他都丢弃了,着实有些难为他。

    不过李元吉也知道没法带走,只得尽舍弃了。

    此时李元吉府上还有一群被囚禁的文武官员,李元吉尚不知该如何处置。

    李密建议,愿意跟着的,都带着,到时候也有人为他们鼓吹。至于不愿意跟着的,都留下来,不屠戮一人。

    李元吉不解,如此不是使李建成壮大实力。

    李密却道:“这些人都知道世子杀了大王,往后不管世子怎么辟谣,都不会有人信。咱们替世子杀了这些人,不相当于替世子辟谣吗?”

    李元吉听了,点头称是。

    李元吉和李密,带着近三百亲兵,还有数十名愿意跟随他们的大臣,立刻离开齐国公府,向西门而去。

    大多数人虽然愤怒于李建成弑父,但也不喜欢李元吉,因此并不愿意跟他一起离开。

    齐国公府靠近西面,因此很快到达。

    驻扎在西城的卢君谔本就是李元吉之前的旧部,与李元吉关系亲密。听闻李元吉要出城讨逆,他索性舍了官职,逃奔了李元吉。

    趁着夜色,众人出了西门,往北而去。

    李密望着身后的成都城的影子,心中欣喜,这一次,是真正的龙归深渊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世民起兵(上)

    随着李元吉的离开,这场关系到李唐命运的兵变,算是基本结束。但事情并不止于此,整个巴蜀随着这场兵变,开始大乱起来。

    尽管李建成第一时间发布消息称“李渊是正常死亡”,但并无人相信,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们所能知道的真相,也相信他们知道的真相。

    就是李建成弑的父。

    李渊搬家的脑袋就是明证。虽然李建成不敢让众人见李渊的尸首,但李渊被砍了脑袋的说法却是不胫而走。

    众人无不感叹李建成的狠辣。

    李建成也知道众人想的如何,但他没有旁的办法,只得死咬着李渊是病死的。李渊死后次日,李建成在李渊的灵前即位,就任新的唐王,大封文武百官,并晓谕四方,但各地的官吏、守将,皆是沉默以对。

    没有人愿意跟随一个连父亲都能杀的人。

    大家默默的等着,等着风暴的爆发。

    李渊死后的第五日,逃出成都的李元吉在成都北面的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自领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爵唐王,同时宣布起兵讨逆。

    李元吉算是自认承继了李渊的事业了。

    雒县在成都一侧,是成都的最后屏障。李元吉在此起兵,相当于把刀直接驾到了李建成的脖子上。

    周边的州县,纷纷响应李元吉的起兵,短短数日,李元吉得兵万余,声势大振。

    也就是李元吉的名声太差,李唐内部人员实在不愿意跟着李元吉,否则声势要比这浩大的多。

    面对李元吉的讨伐,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李建成也不得不出兵讨逆。李氏内乱,就此拉开了大幕。

    ······

    此时的李世民尚在白帝城,并不知晓后方已经完全乱了。

    这天李世民巡营回来,便感觉浑身不舒服,心中忐忑,坐立不安。李世民也不知缘由,直猜测是不是对面的明军要发动入川之战了。

    李世民躁乱了大半日,连晚饭都没有吃,到了晚上,心情还是无法安定下来。

    李世民在榻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到深夜,李世民眼看安不下心来,索性不再睡了,爬起床来,穿着小衣,到了书房,准备秉烛看书。

    也不知道看了多久,李世民只觉得神思昏迷,一时间就趴在桌桉上睡着了。

    过了一会,屋里刮起一阵冷风,这风直把墙角上的灯光给吹灭了,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灯似乎没有全灭完,一会之后,竟然又亮了起来。

    李世民抬起头来,便看到有一个人竟然直挺挺地站在等下,悄无声息。

    这可吓坏了李世民,李世民急忙问道:“你是什么人,胆敢在此。”说着就抽出身旁的一把宝剑,然后高喊着“来人,来人”!

    李世民虽然勇武,可也怕是刺杀之事。

    对于李世民的问话,此人闭口不答,而李世民大声喊了许久,也不见有人进来。

    按道理来说,门外守着士兵,听到声音,就能进来。

    李世民手持宝剑,指着对方,又喊了两声,还是不见对方回应。

    李世民这时也赶到奇怪,这要真是刺客,为何不动、不言,不进、不退,着实让人费解。

    李世民便大着胆子,上前探视。

    对方披头散发,身着白衣,赤着脚,浑身没有配饰。

    李世民用剑挑开对方的头发,却是大吃一惊,因此此人竟然是他的父亲李渊。

    李世民大惊,立刻收起剑来,愕然问道:“父亲何来至此?”

    这对面的身影,看着李世民,还是不说话。

    李世民又问道:“父亲,你我是骨肉至亲,父亲今日夜深至此,必有大故,父亲且告诉儿子。”

    这时对方的脸上,忽然流出两行的血泪,可把李世民给吓坏了。

    李世民就要上前拉对方,可忽然冷风骤起,李世民急忙回身,等他回头再向对方的位置望去,对方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了。

    李世民忙喊“父亲”,可是根本找不到对方的身影,急忙之间,便醒了。

    这时李世民才发觉,刚才竟然是一场梦。

    李世民心中发季,也不知道这梦到底意味着什么,总觉得不对劲,便招薛收、于志宁二人来给他解梦。

    薛收闻听此梦,心中大惊,不过眼看李世民急切,担心李世民在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过于忧虑,于是便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必是秦公思念大王,所以才会在梦中见到大王,秦公何必多疑?若是秦公仍是不安,不若给大王去信一封,以慰相思之情。”

    李世民总觉得此梦不是吉兆,不过怎么想都觉得父亲在成都应该好好的,不会有事。听得薛收的劝解,也只得相信自己是太过于思念父亲,于是便自回书房写信去了。

    这时于志宁眼看李世民离开,便言道:“唐王白衣散发赤脚入梦,此为亡灵之兆,伯褒如何诓骗秦公。”

    薛收言道:“荆襄败后,已为多事之秋。秦公为国之大梁,不能倒下,安能让此梦分秦公之心。”

    二人交流之际,却不知道李世民并未离开。

    隔着木墙,李世民听着二人的话,想回去问询,最终还是没有上前,只是这心更乱了起来。

    果然隔了数日,一个自称是元从禁军旅帅的人求见李世民。

    李世民听从有人从成都来,立刻召见。

    这人见到李世民,便将李建成兵变,李渊身死的消息说了出来。李世民听得,大叫一声,就往后倒去。

    众人连忙上前将其扶住。

    李世民喃喃地说道:“这不是真的,一定不是真的。”

    这时于志宁上前,扶住李世民道:“秦公且莫着急,口说无凭,单单一个旅帅之言,如何能确信成都一定出事。”

    李世民彷佛抓住救命稻草,一个劲地言:“此事或有误!”

    隔了两日,果然有使从成都来。不过这些人送来的不是好消息,而是报丧的。

    成都来使,算是官方通告。

    这时候李世民再也没法骗自己了。

    成都来使言李建成“要秦国公前往成都奔丧”,这时李世民似乎太过激动,当着所有人的面,竟然昏厥,向后倒去。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世民起兵(下)

    李世民晕倒了,其他的自是不用再提。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李世民送到后院,这时薛收屏退众人,只剩下薛收、于志宁、窦干、苏世长、姚思廉、侯君集、张士贵、丘行恭、独孤彦云、杜君绰、公孙武达、郑仁泰等李世民的心腹。

    此时李世民也不晕倒了,坐在上首,看着众人。

    没人是傻子,若是之前那名旅帅的传信未必可信,可是再加上这封招李世民回京奔丧的诏书,几乎就明明白白写着,李渊的死有猫腻,李世民到了成都亦不会有好下场。

    李世民是什么人,心硬如铁的人,他或许会在意父子亲情,但更在意的是他的军队,他的事业。

    这个时候,别说是李建成要对付他,就是李渊出手,他也不会低头。

    眼看众人在侧,李世民泪眼婆娑地说道:“我本以为大兄仁义纯孝,可却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敢做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以子弑父,禽兽不如啊。”说着说着,便大哭起来。

    众人听了,也皆是唏嘘不已。说实话,李建成会做出如此激烈的事来,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眼看李世民悲戚的样子,众人只得劝道:“秦公少忧,自古死生有命,唐王薨殂,虽然令人痛心,可秦公身兼巴东十万将士,数州百姓安危,宜保养尊体,万不可有所损伤。”

    众人劝了一会,李世民方止,这时李世民又言道:“我欲起兵讨逆,为父报仇,以雪吾恨,诸位有何意?”

    按照李世民的性格,直接就把李建成的来使给杀了。可是他不知道手下人会不会支持他,因此转了个圈子,演这么一出戏了。

    “国家此祸,开辟未闻。”

    李世民本来威望就高,众人多倾心相随,不过起兵毕竟不是小事。若是李唐一家独大,没有问题,大家打呗,李世民就是不想打,大家也得撺掇着他去打。

    可偏偏对面还有明军,对着巴蜀虎视眈眈,情况又不一样了。

    薛收听了,连忙说道:“今建成和元吉各怀谲计,相互进攻,已失人心。秦公可稍做观望,按兵不动,待两人力竭,乘时而伐之,必可全取巴蜀。而贸然出兵,建成和元吉或心存畏惧,不敢交战,共御秦公。”

    于志宁更言道:“秦公若西进,巴东何守?若明军杀入巴东,秦公即使占领成都,又有何用?”

    薛收官拜巴东道行台尚书左丞兼左卫大将军长史,于志宁官拜巴东道行台吏部尚书,俱是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属官。

    眼看两位谋士都不同意,李世民也有些犹豫了。

    这时行台民部尚书苏世长站出来说道:“若如两位言,或可破敌,可巴东能撑几日?巴东之兵,有八万之众,更不提黔州兵马。这八万人马,人吃马嚼,每天至少要三千石以上的粮食,还不算损耗。咱们府库里有二十万石,最多可供两月。若不早破成都,甚至用不了两月,咱们就断粮了。”

    巴东多山地,人口稀少,粮食产出更少,巴东诸军的供应,几乎完全靠成都平原。

    而粮食出问题,仗也别打了。

    苏世长在军中主管粮草,对此最清楚。他其实也不愿意打,但若是不打,李世民就要破产了。

    薛收听了,眉头紧皱,但还是希望李世民等等,于是言道:“就是打,也不能这么急,可稍等半月至一月,观望各方动向,留一月时间,不至于缺粮。”

    薛收这么说,大家就不怎么同意。

    本来粮就不够,再缩短攻击时间,谁能保证一月之内,必克成都。

    这时侯李世民麾下第一大将侯君集站出来说道:“唐王被害,秦公身为其子,讨伐逆凶,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若是心存观望,首鼠两端,岂不让人耻笑。”

    一众武将,也纷纷赞同。

    李世民的部下将领,自是希望李世民能再进一步,因此都赞同打这一仗。

    眼看诸将支持,此事几成定局,于志宁便直接问道:“若取成都,必大军西进。可我军当面就是十几万明军,一旦主力西进,巴东怎么办?若巴东丢,就是得了成都,难道能守住?”

    于志宁一说完,众人有些不怎么说话了。

    虽然也有人都囔着“巴东天险,明军就是飞亦不能过”,可终究只是私下里都囔,也没人能当做理由。

    明军的战斗力怎么样大家心中都有数,就是贬低亦没有意义。

    这时李世民说道:“我只以三万军队,乘船西进,巴东主力仍继续驻守各地。以五万大军加巴东之险,扛住明军三个月不成问题,三个月之内我必取成都,回援巴东。”

    薛收听了,连忙说道:“三万之兵取成都,实在太冒险了。”

    李世民此时表现地豪壮起来,大声言道:“我既敢言,就有能力胜之。从渝州往西,一路尽无天险,我沿江直达成都城下,三月绰绰有余。”

    李世民这么一说,众人也不敢多言。

    只有秦国公府主簿姚思廉思虑一番,最后言道:“抵抗暴明,此为大义,为父报仇,此为小义,今秦公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愿秦公思之。”

    李世民听了,大声言道:“我为公是征讨逆臣,为私是清理家贼,此乃大义,如何成了小义。”

    姚思廉道:“虽是讨逆,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秦公这一动,必然给明军进击之机,臣恐两败俱伤,最后却便宜了明军。”

    “杀父之人,何为兄弟?”

    姚思廉只得伏地不起,大声说道:“秦公若不从我言,诚恐有失。”

    姚思廉此举就是耍无赖了,因此惹怒了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大声说道:“我正欲兴兵讨逆,尔何出此不利之言,以乱我军心!”便要将姚思廉问罪。

    姚思廉面不改色,苦笑道:“我死无恨,只可惜唐王苦心经营之业,终将颠覆。”

    姚思廉被带了下去,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多言。

    李世民大声说道:“我意已决,今日讨逆,势在必行,再敢有乱我军心者,姚思廉就是下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