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章 焉得萱草

    扬州,江都。

    江都的冬日,格外的清冷。老柘叶黄,寒樱枝白,仿佛整个城市都凝固在这冬日的寒寂之中。

    一袭白衣若雪的女子站在船边,凝望着远处的江都城,眼神悠长,久久不能释怀。从记事起自己就长于斯,十几年的快乐与痛苦都充斥在这块土地上,仿佛要与这片土地融为一起,可是现在终于要离开了。

    虽然不舍,却仍旧无怨无悔。

    再回望一眼扬州城,江上雾蒙蒙一片,远处的城池若隐若现,最后只剩下一个黑点便彻底的望不到了。

    离开了江都,就再也没有琼花了。

    一个侍女从船舱出来,将一个斗篷给女子披上。

    “娘子,江上风大,您还是快回船舱里吧。”

    女子应了一声,便掀开帘子进入船舱。

    女子从一个中年妇人怀里接过一个婴儿,看着还在熟睡的女儿,她满眼是挪不开的柔情,低声说道:“萱萱不怕,娘亲带着你回老家了,回了老家,从此以后就都过太平日子。”

    此女子正是从长安返回扬州的柳琼花。

    当日与黄明远长安一别,柳琼花虽然恋恋不舍,但也知道双方身份有别,难再相见,她本想就此回了扬州,安安稳稳地过此一生,只把黄明远放到心中的最深处。可是等到柳琼花回到扬州之后才发现,当时的春风一度,自己竟然珠胎暗结。

    柳琼花又悲又喜,如此大事,让她手足无措。

    柳琼花不知道该如此处置这个孩子,如果带着腹中婴儿去见黄明远,黄明远会不会收留他们?

    柳琼花最后决定瞒着黄明远将孩子生下来,哪怕身边之人再是劝柳琼花不要这个孩子。

    做出决定后,柳琼花便决定搬家。虽然她没有父母,身份也不太受礼法约束,但为了孩子日后能够顺利长大成人,不因为他的母亲而感到羞辱,她只好决定离开琼花社。

    当日黄明远已经从老鸨吴氏那里取得了柳琼花的卖身契,再加上黄明远亲自去信向但子帮忙,柳琼花便顺利脱籍。

    黄明远当年在江都就很有声名,知道他的人并不少。

    吴氏知道黄明远的地位不是她可以招惹的,为了讨好柳琼花,也为了省却麻烦,她索性把柳琼花的侍女荚蒾的卖身契也给了柳琼花。

    柳琼花带着小侍女荚蒾离开了画舫,雇了两个老妈子和家丁,在江都城内买下一处小院,准备过安生日子。

    安顿下来之后,柳琼花便一心等着孩子生产。她自知身份低贱,配不上黄明远,也不愿意让黄明远的声名受影响。

    柳琼花也有一点自己的私心,当日春风一度,是上天怜惜自己可怜才给了自己这个孩子,她心中欢喜的要命。她知道或许这个孩子将会是她此生唯一的孩子,更是盼着孩子能够顺利出生。她知道大户人家规矩多,而他似乎快要成婚了,她怕黄明远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会一碗汤流了这个孩子,也怕这个孩子出生后会被黄明远从身边夺走。

    就这么过了七八个月,九月二十六日,江都大雨倾盆,柳琼花经过了一夜的苦苦挣扎,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孩。

    在鬼门关前走了一个来回的柳琼花,顾不得身上的污渍,伸出双手从接生婆的手中接过了女儿。

    看着女儿有些稀疏的头发,皱巴巴的小脸蛋,柳琼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自己从未敢想过自己这种人有朝一日也能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娘子月子里且莫要流泪,容易留下病症。”

    柳琼花擦擦眼泪,泪中带笑地说道:“我不哭,咱家的小千金今日出生,我是开心的流泪。”

    “娘子,你给咱家小娘子娶什么名字啊。”

    荚蒾还是个孩子,见到柳琼花生的小婴儿开心的不得了,不时地去逗逗小婴儿,想告诉对方自己的欢喜。

    也不知道黄家给女子起名字有没有什么讲究,按道理是要孩子的父亲给起名字的。可是不知道黄明远什么时候才会知道孩子的存在,总不能让女儿始终没有名字。

    柳琼花轻声地念道:“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孩子就叫言萱。”

    荚蒾听了有些欢快地说道:“言萱,以后小娘子就叫言萱小娘子喽。”

    柳琼花念着这首《卫风·伯兮》,满是惆怅。人家的娘子在名正言顺的思念着自己的丈夫,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呢。

    萱是萱草,也就是忘忧草,可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使我伤心病恹恹。

    小侍女不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只是觉得娘子念得真是好听。

    柳琼花本来准备在扬州安安稳稳地过下去,她往日也有不少的积蓄,倒是足以维持母女二人的身份。

    可惜很多时候未必遂人愿,柳琼花昔日在扬州的声名太响亮了,名冠扬州,一时无二,虽然已经从良,但是扬州听闻她声名的人太多了,不少人都打着别样的主意。

    而且离开了琼花社,其实也是失去了一层保护,每日都有不少的浪荡子弟前来骚扰。这些流氓无赖虽然不曾用强,但污言秽语,引得周围的邻居也是闲言碎语,柳琼花过得更是不安稳。

    柳琼花虽然不厌其烦,但是也不愿向向但子求助。她不知道如果自己主动联系了向但子,会不会暴露了女儿的存在,甚至导致女儿从自己身边被夺走。

    刚开始柳琼花还极力隐忍,后来这种形式越演越烈,浪荡子弟们越来越胆大,试图动手动脚,甚至不少达官贵人也要纳她为妾。

    胳膊拧不过大腿,柳琼花知道自己若是再继续待在扬州,很有可能被什么人给用强了。为了以后能够安安稳稳的生活,也为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不被人打扰,她决定离开扬州。

    记忆里自己出生在大江之南,她是扬州无锡人,此次她也准备回到离别多年的故乡,隐居乡间,好好的抚养女儿长大。

第九十一章 多事之秋

    冬,十一月,己丑,有事于南郊。

    鉴于这两年大隋总是出事,杨坚可能感觉到自己是时运不顺,因此于十一月初九到南郊祭天。

    若论君主之贤明,杨坚的确算是一个明君。但奈何大多数的明君都逃不过时间的风化,越到老权利欲越大,人也越昏庸。

    而这时候的杨坚的确已经是有些昏庸了。当初他受北周的禅让,怕民心不服,因此就用很多符瑞现象来表明自己的受禅是符合天意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伪造符瑞进献的人多得数不过来。

    这种伪造的符瑞现象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真假来,只是糊弄愚夫愚子罢了。事过境牵,这些当时特定环境下不得不耍的手段让它过去就是,毕竟它有特定的环境,但现在再提就有些愚蠢了。

    不过杨坚不这么认为,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他似乎都已经忘了当初祥瑞的来源到底是什么,觉得一切就是真的了,因此在祭天时所上版文详细叙述符瑞现象出现的前后情况以报谢上天。

    可惜这些手段不能威慑天下,只能给明白人徒增笑柄。

    可能上天也受不了他了,所以祭天之后不仅没有国泰民安,反而动乱便一个接着一个发生了。

    先是蜀中的山獠作乱。

    山獠,有时候也叫山魈、山都、木客,传说夜郎国就是他们建立的。这群人不服王化,不受羁縻,汉人以反犬旁称呼他们,其实就是没把山獠当做人。而且这群山獠皮肤黝黑,身体多毛,像大猩猩一样,应该跟印度那边的原始居民有关系,反而跟当地的百越人种差距很大。当然后世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赣巨人的一种,认为这些山獠跟现代人类就不是一个种族。

    山獠乱于资州(今四川资阳一带),声势浩大,一下子就震动了朝野。其实这些山獠的破坏能力并不大,也没有实力攻占州郡,其危害本不应该这么大。奈何资州地理位置特殊,其在成都与巴州之间,为勾连巴蜀之要地。而且资州境内的南部就是自流井,关乎整个巴蜀一地盐业的安定。

    巴蜀自蜀王杨秀离开后陷入一种混乱中,还没有调整过来,因此别说平乱,自己不出现动乱就不错了。而此次动乱如此浩大,其间未必没有蜀王之前的旧部推波助澜。

    杨坚无奈,只得立刻任命卫尉少卿同轨郡公卫玄担任资州刺史,领兵平乱。

    卫玄南下巴蜀,身边可用之人并不多。

    杨昭便向卫玄推荐了自己身边的千牛备身黄明聪为用。卫玄是河南洛阳人,有器量见识,和黄明远的祖父也有友谊,便将黄明聪收为帐前听用。

    大军一路南下,等到他们赶到资州之后,山獠已经在围困大牢县(今四川荣县西)了。大牢县境内光盐井就有几十处,还是西去眉州的要道,若是此地一丢,整个獠乱便要糜烂了。

    卫玄忧心忡忡,又苦于手中兵力薄弱,便要单人独骑到山獠的营地劝降。

    黄明聪拦住卫玄说道:“使君身份尊贵,安危关乎资州安定,一旦有恙,则獠乱势必席卷整川,末将位卑,愿替使君走这一遭。”

    卫玄应允。

    黄明聪扛着卫玄的大旗单人独骑来到山獠的营地。

    山獠人见黄明聪一人前来大吃一惊,黄明聪对山獠人高声喊道:“吾乃资州刺史卫公麾下参军,卫公奉天子诏令安抚养育你们,你们不要惊怕。”

    山獠人这次也畏惧隋人的势大,其部久攻大牢县不下,损失惨重,早就心生退意。再见大隋大军压境,其部族之内也有看得清时事的人。

    黄明聪来到山獠人的中军,向他们陈述利害。山獠人见有隋人劝降,立刻借坡下台,纷纷投降。

    大牢县之围遂解。

    之后卫玄招抚资州本地的山獠人约有数万之多,遂使山獠之乱平定。

    杨坚对此非常高兴,赐给卫玄细绢二千匹,升任遂州总管,仍命其安抚剑南。

    卫玄克定山獠人,与众人叙功,以黄明聪功为第一。卫玄乃表奏黄明聪为泸州车骑府车骑将军,南镇百僚。

    接着,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也造反。

    岭南这个地方,自两晋之后,多为地方豪族掌握,中央王朝对岭南各州的影响力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其中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泷州陈氏家族为其中的佼佼者。

    自南陈开始到唐朝前期,泷州陈佛智、陈龙树,钦州宁猛力、宁长真,高凉冯暄等人都曾多次叛乱,不服王化,基本上就等同于当地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又实行羁縻州制度,使得这些家族在当地的统治得以世袭,至此岭南除广州等几处要害,几乎不为中原王朝统治。

    直到宋朝初年,属于中原王朝一隅之地的交趾终于叛出中国,结束了中原王朝对此一千多年的统治。

    此次五州僚人作乱,主要是心向中原王朝的谯国夫人冼夫人病逝,以其次孙罗州刺史冯暄为首的反对派势力抬头。

    此时正值年末,谯国夫人还没有被安葬,冯暄便和钦州刺史宁长真鼓动五州僚人叛乱,希望牵扯隋朝人的力量,等待反叛的机会。

    谯国夫人的三孙子高州刺史冯盎心向隋朝,被众人针对,无奈只得逃到长安,告知杨坚岭南的形势,请求朝廷出兵平叛。

    左仆射杨素和冯盎讨论僚人反叛的情形势态,冯盎说的是头头是道,杨素对冯盎感到惊奇,赞叹道:“没想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大隋遂有扶植冯盎对抗冯暄和宁长真的想法。

    隋朝内部也知道这群僚人的造反跟地方上的豪族脱不了干系,但是要想真正平叛,还得得到这些豪族的支持。

    随即杨坚下诏命令冯盎征集江南、岭南的军队进攻僚人。这次平乱断断续续的进行了一年多,直到开皇三年底才彻底平息了僚人之乱,但是大隋朝廷在岭南实力不足,对冯暄、宁长真等地方豪族却是没有办法。

    叛乱平息后,杨坚任命冯盎为上大将军、高州总管,将岭南彻底交给了当地人统治,勉强在名义上维持住大隋的统治。此策虽然使大隋不必再牵扯到岭南的繁杂事务中,但也为后来的岭南之乱埋下了隐患。

第九十二章 圣心难测

    也在年尾,和阿勿思力在长城内外僵持了一年多的启民可汗终于忍受不住阿勿思力部的骚扰,向大隋朝廷求援。

    而长孙晟也趁机通过杨广上奏道:“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余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谨验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且破亡。欲灭匈奴,宜在今日”。

    长孙晟因为当日都六之乱被免职,差一点就被流放。

    这一年多来待在府上,始终在图谋起复。

    启民可汗求援信到了长安之后,长孙晟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满朝文武之中以他对突厥的形势最为熟悉。

    长孙晟与杨广的关系不错,便走了杨广的路子。

    杨坚也知道长孙晟在突厥待了多年,劳苦功高,是救援突厥的不二人才。当时都六为什么进入关中在今日看来就是一笔糊涂账,到现在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只是长孙晟当时在那个位置上,不得不背下全部责任。

    因此杨坚也愿给长孙晟一个机会。

    杨坚下诏任命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长孙晟为受降使者,带领启民可汗向北进攻阿勿思力。

    等到黄明远得到此消息之后,杨素已经奉命出征了。

    杨素这个云州道行军元帅可不得了,他可以算是大隋建立以来第一个非宗室的元帅,节制丰州、云州、岚州、代州、朔州、蔚州、易州等诸军,可谓大半个北地的军队都由杨素统帅。

    这一次杨坚充分吸取了反击步迦可汗侵隋一战的教训,他算看出了,他这几个儿子全没有军事天分,一旦过于插手军事,肯定会坏事。杨谅这边架空史万岁,导致无功而返还好;杨广这边架空杨素,差一点全军覆没。

    杨坚可没侥幸到再来一个黄明远。

    这一次杨坚直接绕过杨谅,将军权交给杨素。杨素是大隋最能征善战的统帅,为人老辣,多在军旅,此次北上,即使不能大胜,亦不会大败。

    杨素星夜赶往朔州,并没有大规模抽调关中的府兵。

    之前恒安镇一战,朔州军大败,损失惨重。这一次在众人看来,反击阿勿思力的主要军队便是丰州军和代州军。

    尤其是丰州军,屡战屡胜,算是大隋北地的一支王牌。

    不过杨素北上之后,不仅没有宣黄明远入朔州商议军情,就连云州骠骑府的辖军也没有调动。

    杨素的安排很奇怪,似乎没有动用丰州军的意思。

    韩洪兵败恒安镇被革职之后,杨坚又任命养孙杨义臣为朔州总管刺史。杨素到达朔州之后,从各府抽调一批精锐交给杨义臣,命杨义臣整顿朔州军队。众人一惊,没想到杨素竟决定以杨义臣的朔州军为主力应战。

    杨素又调新任代州总管李景将代州总管府军,行军总管梁默将潞州总管府军,行军总管张定和将石州、隰州军,行军总管董纯将定州总管府军,随杨素北上。而唯独抗击突厥的主力,丰州黄明远所部没有被征调。

    杨素的做法耐人寻味,立刻就引得北地军中议论纷纷,而尤以丰州内部的议论最为汹涌。

    “杨素老儿这是怕兄长再立大功,压过他去,所以他才故意打压兄长。”

    “总管,这杨素老儿不待见咱们,咱们自己出阴山灭了那阿勿思力,抢了杨素的功劳,给他个没脸。”

    众人一个个来到总管府,劝黄明远给杨素一个难看。

    虽然众人群情激愤,但黄明远本人却很冷静。

    杨素这个人的确行事跋扈,但也为人圆滑。虽然这两个词意思相悖,但杨素却能很好的将这两个词融入到他的身上。

    准确的来说杨素识得事务。

    若是杨素要打压自己,其实有比这好无数倍的方法。比如把自己安置到危险的地方,打上几次硬仗就能让自己损失惨重;亦或者来回调动自己,来上几次就会让自己疲于奔命。

    但杨素选了最直接的一种,这种方法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伤害,却也是最容易得罪自己的方式。

    黄明远不禁思索,自己在灵州跟杨素关系处得也不错,那是什么原因让杨素选择直接与自己交恶呢?

    按道理来说杨素根本不用忌惮自己,双方时代相差太大了,自己还没有完全崛起,他就已经要落幕了,杨素根本没必要用这种方式得罪自己,白白的留下话柄,给子孙招致灾祸。

    黄明远想了想,最后只得出一个可能,这一切可能源于杨坚。

    如果说这个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够影响的到杨素,那就只剩下杨坚了。难道是杨坚故意让杨素不用自己,从而引得自己与杨素结仇?

    这么做对杨坚有什么好处吗?

    黄明远渐渐有些明白。

    杨素是大隋公认的战神,而黄明远则是众人公认的下一代战神,杨坚应该不希望两代战神的关系多么好,省得双方合流。

    制造自己与杨素的对立,给杨素和自己分别找一个对头,哪怕翌日杨素死了,其旧部众多,这军中的局势也便能平稳下来。

    黄明远从中还看出一面,杨坚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信任杨素了,甚至是在为他的下台做准备,这应该是杨素最后一场仗了。

    黄明远不住地冷笑,如你所愿,你要对立,我便给你对立。

    黄明远立刻向杨坚请战,请求一同参与与阿勿思力的一战,还申请自己从丰州出塞,夹击阿勿思力。杨坚明发了这道请战书,但没有任何意见。

    不过很快朝野内外都当这道请战书是黄明远对杨素的檄文,杨坚不做表态是为了给杨素面子。

    再之后,杨素故作不知,仍旧没有调丰州军,本人反而在朔州待得性起了。

    黄明远连上十二道请战的奏疏,让人们对杨素打压黄明远这个观点发酵到极点。可惜最后还是天子对杨素更信任一筹,天子将黄明远的十二道请战奏疏全部压了下来

    之后黄明远便不再过问此事,戏已经演完了,接下来都不需要自己出场。

    黄明远下令丰州诸军严守防线,不得出击,让之前士气高昂的众人不由得垂头丧气。不少无法立功的将士都忍不住咒骂杨素。

    而此时我们的杨大元帅根本丝毫不理,他已经出长城了。

第九十三章 宝刀未老

    对于杨坚这种小把戏,杨素自然是认真听从的,既然英明的天子示意黄明远立功太多,年轻人要适当压制一下,那他就真的将其压制起来。

    不过黄明远也真是个奇人,破局是如此巧妙,连上十二道请战奏疏。杨素忍不住笑道,天子后来看到这些奏疏怕不是脸都绿了,强忍着不去处置岂不是很难受。怪不得高颎也在黄明远那里都吃瘪,小儿真是好手段。

    杨素不禁嘲笑杨坚这个天子,对待臣下尽用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真是让人耻笑。而黄明远的反击也是犀利,虽然明面上的确是打击自己,但背地里天子也没有得到好。

    小小年纪,做事滑不溜手,真是后生可畏。

    杨素年纪大了,一辈子荣华富贵,该有的功勋也应有尽有,他什么也不在乎。所为子孙计,也不可能真的得罪黄明远。为此杨素用了看起来最傻的一种方式,好像是两败俱伤,黄明远果然看明白了,回了一招变被动为主动。

    一老一少用这种方法在天子面前演了一出戏,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

    南边的隋军大举集结,阿勿思力也不是傻子,等着隋军来攻击自己,遂决定先下手为强,抢在隋军出兵之前狠狠地打击启民部一番。

    十一月底,阿勿思力亲率主力越过金河,直插启民可汗的腹地。启民可汗的弟弟阿史那执室率部仓促应战,兵败南逃。阿勿思力遂掠走启民可汗部落的男女六千人,各种牲畜二十余万头。

    击破阿史那执室之后,部下劝阿勿思力快速返回草原,避隋军锋芒。刚开始阿勿思力的确担心隋军的攻击,但在云州北境待了半月有余,隋军一直没有向阿勿思力发动攻击。

    阿勿思力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准备趁隋军立足不稳,先彻底翦灭启民部,而如此隋军再出塞便没有了向导。

    阿勿思力三番两次动兵,杨素皆视若不见。阿勿思力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启民部屡屡后撤,阿勿思力紧追不舍,到最后阿勿思力甚至越过原阳镇,准备直扑大利城。

    这时候,一直蛰伏待时的杨素终于动了。

    仁寿二年二月,杨素所部与阿勿思力部在原阳镇东南五十余里的地方相遇。

    此时杨素部是轻骑而出,实力要弱于阿勿思力,其部将代州总管李景劝杨素道:“阿勿思力的骑兵冲击力极强,士气高涨,我军恐难以应敌,应避其锋芒,暂且等待我们的步兵赶到,再一齐发起猛烈的攻击。”

    杨素乃说道:“若是等我军弓弩部队赶到,结成大阵,则阿勿思力见此怕是又要逃了。我们远道前来找贼军打仗,怕的就是他们收缩不出,到时候茫茫草原,我们如何与敌决战。现在我军没有准备好,对方亦没有准备好,若是现在避开他们而不攻击,就振奋了他们削弱了我们。”

    隋军以行军总管上大将军梁默为先锋,直扑阿勿思力中军。双方血战三个时辰,进入相持阶段。

    眼看久攻不下,杨素令各部收集军队假装败北,引导敌军追赶从而使之疲惫。

    而阿勿思力果然中计,以为隋军败退,便呐喊着向前追杀,把兵阵分散成翼形的状况。

    行至五六里,梁默突然掉头率兵猛冲,但阿勿思力的阵形不动,逐渐重新前行。又遇上大风刮起,有部将劝杨素暂时撤兵,重新再战,杨素呵叱了众人,决定今日必决胜负。

    杨素乃把骑兵分成左右两部以成掎角之势。

    这时阿勿思力所部冲来,先锋梁默竟从马上坠落,大旗翻倒。

    眼看胡虏将近,梁默翻身上马,飞腾冲杀,杀掉阿勿思力部下一将,又杀死阿勿思力部骑兵十余人。流箭射中了他的手掌,仍然奋勇击杀不止,终于击破了阿勿思力所部。

    双方一番血战,兵败的阿勿思力且战且退,向北转战六十余里,终于支撑不住,惨败北逃。

    杨素率各军紧追不舍,连夜追击突厥人所部,终于在次日夜里亲率轻骑追上了阿勿思力所部。

    阿勿思力所部经此大败,正惶惶不可终日,杨素怕阿勿思力会再次连夜逃走,遂命令骑兵稍稍后退,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名投降的突厥人与阿勿思力所部一起行进,而对方的侦骑丝毫没有察觉。

    杨素不愧是一代战神,连胆量都出奇的大。若是让黄明远在这里,哪怕不胜,他也绝对不会冒这样的险。而且这时候的杨素已经五十八岁了,仍然如年轻人一样活跃,也难怪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

    这边杨素找到了阿勿思力所部临时的停驻位置之后,趁其部没有安置停当的间隙,催促后面的隋军骑兵追击掩杀。

    隋军突然出现在突厥军队的面前,成了压到对方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胡虏惊慌四逃,兵败如山倒。隋军则趁机猛攻猛打,终于大破阿勿思力。

    此战阿勿思力损失惨重,只率数百骑突围而出,眼看再无胜算,最后只得狼狈地逃回漠南,再也没有当初的骄纵了。

    而启民可汗捡了一个大便宜,杨坚不仅命隋军将启民可汗被俘获的人、畜交给了对方,还将阿勿思力在乞伏泊一代囤积的大批牛羊、人口统统送给启民可汗。

    而随着阿勿思力北遁,再也没有胡人势力能够威胁到启民可汗。启民可汗乃四处搜笼各部,整顿军队,实力有了质的增长,终于成了漠南第一势力。

    杨素此战让众人看到他仍旧宝刀未老,杨素因其之功,已经赏到极致,又追叙前功,杨坚乃封杨素的长子杨玄感为柱国,调任宋州刺史;其次子杨玄纵为寿春县公,升任骠骑将军。

    得了便宜的启民可汗立刻向大隋朝廷卖乖,启民可汗是感激涕零,对待杨坚比对待亲爹还要孝顺。

    时启民可汗的老婆安义公主因为开皇十九年的草原动乱,一直染病不愈,久在病床,于仁寿元年年底病逝于大利城。

    启民可汗遂上奏杨坚,共叙大隋与启民部的感情,然后向杨坚开口,他还要一个公主老婆。

第九十四章 驱车北赴

    四月时节,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而此时的草原,草还未长绿,春意已经是扑面而来。

    在天底下,大地一碧千里,却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渐开的古道勾连了南北来往的行人,整个草原的生机也盎然了起来。

    裴淑宁轻轻掀起窗帘,细细地打量着这塞外的风景。这时节不像黄明远信中写的大漠、长河、烽烟、寒风,反而开阔之中透着无限的勃勃生机,倒是有一种别样的葱郁之美。

    若是黄明远在此便会笑裴淑宁了,也就是今年北上才能看到这份葱郁,往日里的草原到了春天正是饥荒的时候,别说生机了,穷荒与征战倒是有不少。

    也多亏了吐奚子柔的那场刺杀,黄明远才有机会和借口重新清理大河以南直到丰州、夏州、盐州的交界区。

    三州交界之地,自两汉以来就是整个关北最贫困之处,而且一大片区域还是内流河区,降雨稀少,土地贫瘠,中原王朝对此也没有什么统治力。

    在此地求生存的多是一些两汉时期流传下来的羌族、鲜卑族的杂胡,这些杂胡种族繁杂,人口众多,势力混乱。

    仁寿元年五月,黄明远借口三州交界之地不服王化,多有阴谋作乱、袭杀大隋官吏情况的发生,以黄明辽和黄明征二人领军分别从九原和榆林向南扫荡群胡。

    二人所到之处,奉行黄明远实行的焦土战略,所有杂胡部落或是被隋军杀光,或是被隋军驱逐。

    黄明辽二人用了整整大半年的时间,将整个关北地区犁庭扫穴了一个遍,原本在此生活多年的杂胡纷纷受了灾。无数的部族被隋军的铁骑和横刀杀戮一空;无数的部落流着眼泪望着祖辈生活的土地依依不舍的离开;当然在汉人的压迫与杀戮之下,选择屈服的部落更是不知凡几。

    而这些屈服的部落,毫无例外全被黄明远给打散之后编户齐民,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忘记自己的民族和祖先。

    各部杂胡也试图联合起来反抗隋军的暴虐统治,黄明远却是根本不与对方对话,而是直接令各部严酷镇压。各部杂胡相互之间仇恨颇多,根本难以团结整合,盲目集结的大军反而给了隋军攻击的借口和目标。

    荣毗、杨恭仁都劝黄明远要缓行此策,避免激化民族矛盾,产生大的乱子,但黄明远不为所动。

    这就是黄明远本人挑起的大清洗,如何会半途而废。与其等到以后再有后患,哪怕现在出现阵痛也是可以接受的。

    黄明辽的兵锋越过了纳远川(今都思免河),直指盐池以北;而黄明征的兵锋则越过了圜水(今秃尾河),一度进入上州的地界。

    此时各州之间根本就没有确定的边界,因此哪怕其它州郡对此不满也没有办法。

    二人的铁骑用锋利的横刀与奔腾的马蹄彻底征服了这片土地。

    差不多到仁寿元年年底,丰州军共屠戮杂胡约一万三千多人;四万多名杂胡被贬为奴隶,被押送到丰州的各矿区、工坊做工;而差不多有五六万的杂胡或是南逃入夏州、盐州和灵州等地,或是向西渡过黄河逃亡贺兰山以西。

    黄明远也知道如此做后患无穷,所有远逃的杂胡都种下了深深的仇恨种子,但是要开发大河以南,就得将这些危险势力消灭一空。

    无数杂胡的尸骨和鲜血浇灌了这片土地,经过了一冬天的滋润,原本焦土的荒原如雨后春笋一般,生机盎然,披上了久违的葱绿色。

    大自然也是善于忘记的,所以它们早就忘记了曾经在这里放牧数百年的杂胡,又用一身的新绿色来迎接汉人的统治。

    ······

    裴淑宁一行人是三月初从长安出发北上的。

    按道理来说,黄明远这样的一方边陲大将,即使不是出征在外,也是要把家眷留在长安做人质的。否则黄明远一旦放开阴山防线,胡虏便能直接一路向南,越过横山,兵锋直逼关中。

    不过杨坚考虑到黄明远新婚,而且家族、亲人都在京中,倒也满足惯例的要求,便对其也没有那么大的限制。因此裴淑宁得以开恩,与儿子一同前往丰州。

    过了年天气转暖,裴淑宁心念黄明远如焚。虽然三月份还有些清寒,但她对丰州望眼欲穿,便带上四个月大的儿子,一路驱车前往丰州。

    裴淑宁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更是第一次到关北。虽然一路上舟车劳顿,但是所见所闻,俱是新奇无比,兴致大开,遂也不觉得旅途有多困顿,便来到了大河边上。

    众人在河边扎营,恰逢河流下游有一群黄羊淌水过河,满眼望去都是清澈的河流,宽阔的边滩,两侧错落有致的树林,蓝天白云衬托下的羊群的倒影如绚丽的画卷一般美好,看得裴淑宁满是憧憬与幻想。

    “安娘,若是九原也这么美,倒是一处好去处。”

    “嫂嫂说得是。”

    与裴淑宁对话的是黄明远的表妹安娘,她正逗弄着还只有四五个月大的黄维扬。小维扬还不会说话,更不会走路,只是被安娘逗弄地“咯咯”的大笑。

    “小维扬,要见阿耶了,高不高兴?”

    安娘是黄明远二姑母的女儿,其父是武阳令张允济。张允济是青州北海(治今山东潍城)人,家境贫寒。后来其求学于邹山,黄胤之爱重其德行,便将次女嫁予张允济。

    张允济为官十余年,虽然位卑,但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倒是个好官。

    张安娘家教森严,倒是养成了一副谦恭守礼的性子。

    此次张安娘跟着裴淑宁北上,是为了与郑言庆成婚的。

    郑言庆年已二十,身居高位,枕边之事自是不能再耽搁了。只是郑言庆因为之前的经历不喜高门大族之女,其特殊的身份也不好与黄氏联姻,黄明远便想到了张家的表妹。

    张家出身不高,也不会看不起郑言庆的出身。而表妹人品、样貌样样都很出挑,也能兴旺郑家。

第九十五章 娇妻爱子

    裴淑宁带着张安娘北上,一路上对其多多照顾。

    裴淑宁也能看出张安娘对未来的惶恐与期盼,因此常常与张安娘聊天,就是希望能减轻她的担忧。

    张安娘没有接触过军人,在以前的认识中军人都是一群粗鄙残暴的人,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和一个粗鄙残暴的人在一起生活。

    “嫂嫂,你说北边的那些将领都是杀人如麻的吗?”

    军人,素来都是一群被人敬而远之的生物,究其原因,其杀伤力太大,所以导致他们在外界的风评并不怎么好。

    裴淑宁劝慰道:“安娘放心,言庆是阿娘看着长大的,从小为人正直有礼,是个谦谦君子。言庆他就是阿娘的另一个儿子,你嫁给言庆跟嫁到黄家差不多。”

    张安娘一时也陷入憧憬之中,她不知道未来的丈夫是不是也像父亲这样方正,只是若是性子能够和善一些,待她好一些,总归还是更让人期待一些的。

    ····································································································

    渡过大河之后,丰州的生机越发盎然。

    靠近大河的地方,已经有不少的河沟深渠,丰州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导致沟渠河网密布。河水刚刚解封,还带着一丝凉意。远处的群山,蜿蜒的小河,成片的树林,广袤无垠的湿地,都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裴淑宁的眼中,这里非但不是长安百姓口中的蛮荒之地,反而有一片欣欣向荣之色。虽然也能看出很多地方都是尚显稚嫩,但正是这份稚嫩使得丰州更加显得百废俱兴。

    是丈夫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生机,裴淑宁本人也与有荣焉。

    过了丰安镇,离着九原城只有数十里,黄明远亲率数百骑兵来迎接裴淑宁。黄明远往日并不喜欢这种大张旗鼓的迎接,所以还没有为任何人做过引大军亲迎的事情。

    但是裴淑宁不一样,她是自己的妻子,是这片土地的女主人,需要黄明远的尊重,也值得享受这份尊荣。

    听到黄明远的到来,裴淑宁愕然一惊,接着便是喜上眉梢,连眉眼之间也满是欢喜之色。

    他亲自来接自己了。

    张安娘看着表嫂的欣然,满是羡慕的眼光。

    裴淑宁下了马车,黄明远到裴淑宁身前,翻身下马。

    他比在长安的时候廋了许多,也黑了许多,让人看着如是心疼。

    “夫人一路鞍马劳顿,辛苦了!”

    在人前黄明远不便唤裴淑宁的闺名,但眼中的宠溺与柔情却是呼之欲出。裴淑宁脸上娇艳欲滴,又有着一丝赧红,这才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公爷挂怀,一路北上,倒还顺畅。”

    “见过夫人!”

    陈远、黄青、雄阔海等人也一一上前拜见。

    尤其是陈远,更是心生惊喜,如今有了夫人,倒也有人制衡陆贞了。

    陈远等人早就对陆贞把控内外心生不满,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只是碍于陆贞与黄明远的亲密关系,他们也不好干涉。今日裴淑宁来到丰州,便可名正言顺的掌家,倒是可以斩断陆贞伸向黄明远内院的手了。

    裴淑宁可不知道众人给了她这么重要的任务,而是急着让儿子与黄明远相见。

    “锦瑟!”

    裴淑宁唤了锦瑟一声,锦瑟忙抱着还在熟睡的黄维扬交给黄明远。

    黄明远轻柔地接过儿子,此时儿子还酣睡未醒,嘴角轻轻上扬,是那么的安详平和。

    虽然只是父子二人初次相见,但黄明远一眼就感受到父子之间血脉的相连。

    黄明远抱着儿子,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满足,脸上只剩下满脸温柔慈祥的父爱。

    黄明远将儿子交给锦瑟,背对着众人举起自己的右手。

    众人皆高声欢呼道:“见过夫人!见过小郎君!”

    “丰州军万胜!”

    “见过夫人!见过小郎君!”

    “丰州军万胜!”

    众人之声,响震云霄。

    裴淑宁看到众人的欢呼与喊声,也满心欢喜,她不由得向着众人招手,众人的声音更响亮了。

    裴淑宁本来还担心夫君这样是不是太过张扬,现在才明白,军心可用。这些都是丈夫为儿子奠定的基础与人脉。都是儿子未来出将入相的本钱。

    这时候被人抱在怀里的小维扬也被众人的呼喊吵醒,一脸不爽的他伸着小胳膊,满是不高兴。锦绣一惊,担心小郎君在这种场合哭泣,忙要抱着他上车。

    哪知黄维扬伸着脖子看向远处的众人,反而“咯咯”的笑了起来,还向众人伸着手。

    一旁的陈远最是机警,忙高声说得:“小郎君在向众将士招手问好,小郎君在向众将士招手问好。”

    陈远欢呼雀跃,众人闻声都看向黄维扬。

    这小子已被黄明远抱了起来,高举过头顶。而小维扬也不怯生,挥着小手,不正像向众人致意吗?

    众人见此纷纷大喜,高呼道:“小郎君万福!”

    “小郎君万福!”

    众人倒是把对黄明远的热爱倾诉到黄维扬的身上。而小家伙这个场合虽然还懵懂无知,但却是用最朴素、真实的行为让众人深深地认识到他。

    很快从陈远这里便传出,小郎君心向我丰州将士,未来必然不凡。

    黄明远太年轻了,甚至很多时候会让人忽视了他的贡献、他的功绩。也会让人怀疑其势力集团的发展前途。这次长子的出生,不仅让黄明远权利、势力有了延续,在众人眼中黄明远也变得更加稳重、成熟。

    其影响性是不言而喻的。

    黄明远也不在意陈远的耍的手段,说到底,自己要让丰州这片土地姓黄,在继承人上就不能缺位。

    黄明远让锦瑟、年华二人服侍裴淑宁母子上了马车,黄明远打马在前引道。一路上车马相随,声势浩大,车队还没到九原城,丰州众人都知道丰州的女主人已经到来了。

    众人一路到九原城,城门处也有不少人自发的在此迎接裴淑宁。

    裴淑宁又一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丈夫在丰州的影响力,她忽然有这样一种感觉,怕是在这座九原城中,就是天子的地位也不如黄明远吧。

第九十六章 宜室宜家

    众人一路直趋到总管府,此时黄明远早就让人将总管府整顿好。

    原本总管府是众人的集合地,不少未成婚的将佐都住在这里。不过去年是个成婚潮,李子孝等人成婚后因为不便也都搬出了总管府。黄明远让人在隔壁给几个重臣先后建了府邸,倒也方便安排。

    现在府上只有陈远一家,李节还有黄青、雄阔海等未成婚的将领,倒是宽敞的很。

    众人不约而同的前来见拜,当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黄维扬。黄维扬虽然只是一个稚子,但也被赋予了领导这些人的责任。众人都出身卑微,如何能长保富贵也是应有之事。

    裴淑宁一一得体应对,虽出身高贵,却毫无轻视他们的意思,其雍容典雅之风,让众将也都心生好感。

    她也知道为了儿子的未来,要交好这些黄明远的心腹。她早就准备等儿子大一些就请陈远给儿子做老师,陈远是丈夫的心腹,又足智多谋,卓有见识,远比家族送来的一些文人更合适。

    黄维扬是黄家未来的家主,不是裴家的偏支。

    接见完来拜见的众人,黄明远在前院开宴宴请诸人,裴淑宁便进了后院稍做休息,早就有斛律敏儿带着下人前来迎接。

    斛律敏儿自嫁给黄明远之后,便恶补了一些汉家的礼仪,也知道她跟裴淑宁在身份、地位上的悬殊。

    看到裴淑宁进了后院,斛律敏儿立刻就带着众人跪了下来,大礼参拜。很多礼节自有斛律敏儿身边的侍女、婆子们提醒。

    裴淑宁知道斛律敏儿的身份,忙上前将其扶起来。

    “妹妹何必如此多礼!”

    斛律敏儿也听人说过,汉人是正室主内,如果裴淑宁不接受自己,她这个妾也做不成。听说不少正室喜欢磋磨妾侍,她自然心中担心。倒不是怕了裴淑宁,只是若是自己的身份受到影响,自己该怎么办。

    斛律敏儿早就想好,若是对方做的不那么过分,哪怕是严厉一些,自己也可以忍受的;若是对方真的做的太过分,自己总之不要让对方欺负了便是。

    草原上的女子,虽然敢爱敢恨,其实妻妾之间的地位差距并不是那么大,斗争起来也更残酷、直接。

    裴淑宁也知道斛律敏儿的身份,更清楚丈夫拒绝了她之后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因此对斛律敏儿并没有什么厌恶,反而很怜惜对方。

    一个女子为了爱人甘愿舍弃一切的决心与勇气虽然是世俗所不能容纳的,但如何又不是其他受世俗束缚的女子们羡慕的呢?

    况且斛律敏儿的身份关乎丰州的汉胡关系,容不得有半点疏漏。

    细细打量,斛律敏儿的确是好颜色,如花朵一样娇艳。再加上草原女子特有的飒爽与泼辣,倒是明媚动人,光彩夺目。

    只是裴淑宁并不在意斛律敏儿是否受宠。

    裴淑宁也看出来黄明远的为人了,自己的丈夫并不是一个好色之人,要不然也不会从未收纳过七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七七是婆婆为丈夫准备的。而且裴淑宁发现丈夫似乎更喜欢娴静、温婉的女子。

    裴淑宁真正在意的是南阳公主杨清儿和陆贞,其她人还不曾放入眼中。

    裴淑宁拉着斛律敏儿的手,斛律敏儿虽然不习惯别人如此亲昵,但也不敢用力挣脱,只得被裴淑宁拉着进入正堂。

    两人坐下,裴淑宁说道:“往日公爷多赖妹妹照顾,我也多谢妹妹了。”

    斛律敏儿不知道裴淑宁的用意,忙说道:“敏儿不敢!”就要行礼,又被裴淑宁止住。

    “繁文俗礼,在外给外人看看便好,妹妹以后在府内,一切照旧,不必为这些俗礼所拘束了。”

    斛律敏儿一喜,她就怕裴淑宁来了,她要被规矩束缚起来,再也不能骑马牧羊,今日裴淑宁的话让她放下心来。

    “多谢夫人!”

    斛律敏儿一笑,如山花烂漫一般绚烂,裴淑宁也忍不住说道:“楚楚动人,我见犹怜!”

    斛律敏儿听不懂裴淑宁的话,满脸好奇地看着裴淑宁。裴淑宁笑笑,却不由得想到斛律敏儿这般娇憨,倒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今日二人相见,浑没有什么唇枪舌剑,反倒是一片相得益彰的样子。不过也如此,斛律敏儿啥都不懂,裴淑宁很顺利的接管了总管府的后院大权,名正言顺的开始了她丰州第一夫人的生活。

    裴淑宁在丰州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在这里不仅没有长安那些烂事,丈夫疼爱,儿子可爱,小妾安分,因此越发顺心。

    对内,裴淑宁将整个总管府后院经营的井井有条,对外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日子,因为裴淑宁的到来,各色女眷一一拜访,不管是礼节性的还是目的性的,都络绎不绝。裴淑宁本就是世家大族的嫡系女子出身,从小就受过各种人际交易的培养,应付各色女眷倒也并不吃力。说到底若论圈圈绕绕的,丰州的这些女眷较之长安的女眷差了太多。

    与人相处或是处理各种事件,她倒是都秉承着一个公字。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务求让人信服。

    丰州的这些新贵,无论是官佐还是其女眷,大多都是普通出身,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因此家长里短的事情倒是有不少。

    众人年纪轻,性子上也不懂得妥协,因此互相之间也有不少矛盾。每每这个时候,众人都会来裴淑宁这里求个公道。

    裴淑宁深懂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也知道帮着这群女眷稳定家庭才能让将佐在外无忧;为丈夫、为儿子还有为自己都需要她妥善处理这些事情。

    裴淑宁务必讲究以公为先,为家和为目的,应对起这些事情,倒是井井有条。众人倒是都把她当成娘家的后盾,也对其无比信服。

    裴淑宁索性日常都将这些人聚到一起,潜移默化地交给她们持家待人的道理。管账、管人、交际、来往······倒是让很多出身平常的女眷惊为天人。

    这些常被裴淑宁教导的女眷没过多久便大变样,家中夫婿也啧啧称奇,都对裴淑宁的教导感激不尽。

    至此,裴淑宁在众人心中的威望越发显著起来。

第九十七章 浸彼稻田

    家庭和睦,反应到政务上,人心也顺畅不少。

    今年从四月份开始,丰州便开始了有序的耕种。不像去年那样耕种的无序,今年无论是小麦还是黍、稷都是根据地理条件有规划的种植。

    为了增加土地肥力,黄明远开始在丰州推广沤肥。

    中国古代一直有给土地施肥的习惯。《诗经·周颂》中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的诗句,说明西周时已认识到杂草腐烂后的肥田作用。汉代以后,包括溷肥(厕所人粪尿)、厩肥(牲畜粪肥)、蚕矢(蚕粪)及其它排泄物、碎骨等肥料已经充分使用。

    《齐民要术》总结了“粪大水勤”,首次出现了利用牛粪制造堆肥的“踏粪法”的记载,但肥料的使用都是老农根据经验来发挥的,并没有完全成体系。

    黄明远命人在各地挖坑沤肥。把粪肥及动物尿液、动物内脏及下脚料、骨头(粉)、蹄角、疏菜下脚、豆角壳、淘米水、草木灰等,分别埋到坑中,进行沤制、发酵、腐熟,便能成肥。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将坑中用来沤肥的材料加水充分浸没,有些干料要多加水胀泡,并且水要有部分余量,然后将盖子盖好并略为旋好,并留有透气余地。夏天温度高发酵容易,一般一到两个月即可沤好;冬天沤肥,则应沤至来年开春使用。

    为了应对植物缺乏氮、磷、钾不同的肥料,黄明远还分别发明了不同的肥料。沤制动物内脏及下脚料、骨头(粉)、蹄角,便能得到上好的磷钾;沤制草木灰,则能得到上好的钾肥;沤制粪肥及动物尿液,不仅能够补充植物需要的主要元素,还能补充植物必须的重金属及稀有元素。

    很快,丰州便建立了大批的沤肥中心,整个丰州大人、小孩都到处拾粪,捡垃圾,甚至连草木灰都不放过。甚至有的地方还打出口号,“人人沤肥,田田施肥”,倒整的像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

    丰州大小官员看到这场面都是无比欣喜,今年秋来,想来会是个大丰收。

    黄明远还在水力灌溉发达的九原地区和天德城西的低洼地区种植了水稻,倒是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往日这水稻最少也要生长在淮河以南,没听说阴山以南天寒地冻的也会有水稻。

    黄明远听了对其嗤之以鼻,不知道在中国最好吃的水稻是东北水稻吗,到了二十一世纪谁会吃南方水稻?都是东北大米供应全国,既然东北可以,阴山也可以。

    幸亏黄明远上辈子出身农村,没少种地,所以也对栽种有所研究。现在肯定是没有早熟稻,但稻子的适宜生存时间还是不变的。而且水稻稻根生长的最适土温超过三十五度便会生长受阻,加速衰老,吸收能力下降;超过三十七度显著衰退。而阴山地区到了夏季也是炎热,但反而不会超过三十五度的高温。

    黄明远又从北地寻觅稻种,使其勉强能够适应北地的生活环境。

    众人半信半疑的将这些稻种种下,都觉得是瞎胡闹,谁也不敢相信是黄明远下令去种的。使君是个多睿智的人啊,怎么会下这种看起来有些愚蠢的命令。

    老齐头是曹州人,种了三十多年的地了,也是个种田好手。

    来到丰州之后,因为擅长种地,被屯垦团任命为所在屯垦营的农长。屯垦营除了是辅兵,重要作用就是屯田,因此黄明远特意设置了农长一职,任命那些长期种地的老农民担任此职,就是希望术业有专攻,不要让外行指挥内行。

    来丰州这些日子,老齐头待得别提有多舒心。倒不是做了这个一营的农长,那不过是个领着众人种地的活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让他舒心的是这里跟曹州不一样,都是好官。总管贵人心忧他们老百姓不容易,那是爱民如子,他们再也不用过曹州的苦日子了。

    只是这两日老齐头看着这田地里的庄稼,满是忧心。

    前段时间去县里,屯垦司马就下传了总管府的钧令,让他们今年种稻子。这天可怜见,他种了几十年的地了,什么时候北方可以种稻子了,真是瞎胡搞。

    但是这是总管府的命令,他们也无法违抗,可是更令老齐头无法接受的是要在清明之后就把这些稻种种了。他真想抓着这群人的衣领问问,难道他们不知道要在芒种种稻子吗?

    看着这些新栽种的稻田,老齐头满是眩晕,要是今年颗粒无收该怎么办?

    不少其他种地的老把头也议论纷纷,众人倒是不认为英明神武的黄明远会下这种荒谬的命令,反而认为是下边的官吏私自做主,败坏总管府的名声。

    “走,咱们得告诉总管贵人去,不能让这些下边的小吏败坏总管贵人的名声。”

    ···········································································

    众人议论纷纷,在总管府内,荣毗早就来找黄明远的麻烦。

    “黄使君,你不会不知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吧?”

    看到荣毗一副愤怒的样子,黄明远眼皮也不翻,继续坐定喝茶。

    “黄使君,芒种时节,有芒的稻子可种,这是连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可是使君却枉顾这些前例,下令让四月就开始种植稻子,若是明年这些稻子颗粒无收该怎么办?”

    黄明远当然知道什么情况,他把杯子放下说道:“荣长史,你且放平静下来,这不是也没出什么问题吗?”

    “黄使君,若是闹出乱子就晚了。对老百姓来说,粮食大于天。”

    黄明远的不以为意更让荣毗发怒,因此说起话来也不怎么客气起来。

    黄明远笑着说道:“荣长史莫要一副问罪于人的样子,这不是还没有什么糟糕的后果吗?再说不过是几十顷土地,就是真的绝种了,丰州还撑得住。”

    说着却是端茶送客,不想再和荣毗纠缠。

    荣毗说得都不错,但后世北地的水稻的确都是四月份种,华北地区的单季稻甚至要求清明种植,四月底五月初移栽(如条件允许,还可在谷雨移栽),所以黄明远的安排并不是无的放矢。

    当然也可能会有偏差,但若是成功了,丰州就能产米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黄明远坐在那里喝着茶,忽然陈远带着吴增、皇甫惟急匆匆地赶来,言有要事向黄明远汇报。

第九十八章 绝好棋子

    陈远自凌敬一事后便极其的低调,为了避嫌,他几乎不再与各级官吏来往,一心只做黄明远的谋士,至于情报系统更是连问都不问。这样和吴增这个特务头子一起过来尚属首次。

    “仲长来了,凡思(皇甫惟的字)也来了。”

    黄明远看三人面色凝重,马上让雄阔海守住房门,将三人引入书房之中。

    “见过主公。”

    三人都算是黄明远的心腹家臣,倒也不用避讳。

    “凡思此来匆匆,难道高震那里出事了?”看到皇甫惟黄明远的心就顿了一下,作为监军,若非特殊情况,皇甫惟不会贸然离开高震军的。

    皇甫惟忙回道:“主公勿忧,‘一阵风’出阴山之后发展的很顺利,与几个小部落打了几仗,众人已经基本上算是适应了草原的生活。”

    “一阵风”是高震之前的匪号,也算在草原上薄有名气。现在高震出了草原,再次打起了这杆大旗,倒是声名更震了一些。

    黄明远点点头,黄明远数次交代高震要求稳,哪怕步子迈的小一些,也不要步子太大扯到蛋。高震能够以增强众人的适应性为第一步也算有效贯彻了自己的指示。

    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皇甫惟接着说道:“只是我们出草原后,俘获了一个人,高大当家的不敢擅自决断,因此派我将此人送回来,由主公决断。”

    还有高震不敢决断的?黄明远可是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利。

    “何人?”

    皇甫惟说道:“东突厥设都速。”

    “都速?”

    一看黄明远有些疑惑,陈远忙说道:“主公,都速就是前突厥都蓝可汗之弟,

    都蓝可汗兵败之后留在漠南,在武要北原一带游牧,后来被同罗斜也联合萨薛部在土城子古城一战中击败,此后行踪不定。”

    黄明远这才恍然,同罗斜也,当年自己在乞伏泊击败的那个新兴势力,此战正是利用了同罗斜也主力远征都速的契机。

    突厥王子?

    黄明远立刻就反应过来这个都速的重要性,虽然此人现在不过是个丧家之犬,东奔西走,但光凭其身份,就能在草原上搅风搅雨。草原之上比汉人更重血统,想当初启民可汗南逃之时,狼奔豕突,惶惶不可终日,与今日的都速也没什么差别。

    黄明远便说道:“这都速也是突厥王子出身,怎么会被高震俘获?”

    “主公,都速是原都蓝可汗的嫡系,当初都蓝可汗被主公击毙之后,这都速因为是都蓝可汗的嫡系,与其兄褥但素来有嫌隙,因此不敢北上,便一直在漠南游牧,直到被同罗斜也击败,彻底失势。

    再之后都速便一直在碛口一带游牧,企图反复。

    步迦可汗大败冠军侯山之后,都速也看到了反复的机会,因此在碛口一带上蹿下跳,企图收拢各部势力。

    阿勿思力称叶护于漠南之后,与在此积极扩张势力的都速发生冲突。都速实力远弱于对方,后来再次惨败于阿勿思力之手,侥幸幸免,一路西逃,败的连底裤都不剩了。

    都速在西边逡巡了数个月,也没有寻到机会,身边只剩下百余人了。最后遇到高震将军所部,不敌被俘。”

    陈远和皇甫惟来之前早就做好了工作,所以此时黄明远问起说得是头头是道。

    “一个突厥王子,倒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黄明远对陈远说道:“仲长,你觉得怎么处置这个都速为上?”

    黄明远真不把这个都速放在眼里,哪怕是什么狗屁王子,也是数次丧家之犬,就是有些贵族的荣光早就丢之脑后了。再说黄明远干翻的可汗都有两个,更何况是前可汗的儿子。

    当然这份底气也只有黄明远有。

    陈远忙说道:“主公,都速虽然败亡,但也是当初沙钵略可汗的儿子,突厥王子,在突厥内部倒是还有一些号召力,不能等闲待之。”

    “这种人也有人跟随?”

    在黄明远眼中,都速就是个废物。

    皇甫惟忙说道:“主公,此人是沙钵略可汗的儿子,都蓝可汗的嫡亲弟弟,若是按照突厥可汗之位的继承顺序,此人现在反倒是突厥当前的第一继承人。”

    “此人的继承顺位在启民可汗之前?”

    吴增则说道:“据目前从草原得到的情报来看,都速是沙钵略可汗的儿子中仅存的一人。”

    黄明远有些沉吟,既是如此,此人也不算完全无用,倒是可以用来制衡启民可汗。

    黄明远转头看向陈远,陈远忙起身说道:“主公,若是将都六交给朝廷,虽然有可能会让朝廷同时支持都速,但也有可能因为都速实力过于弱小,使朝廷放弃都速,毕竟相对于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启民可汗,朝廷更熟悉与启民可汗打交道,启民可汗也更有实力制衡现在的突厥。”

    黄明远没说话,的确如陈远说得,都速实力太弱小了,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朝廷很难弃易就难,很可能就会将都速直接并入启民可汗的部落中。毕竟在朝廷看来,内斗更容易制衡启民可汗。

    只是启民可汗手段老辣,都速一旦到他那里,怕是会被吞的渣都不剩。

    皇甫惟也说道:“都速毕竟是突厥贵族,身份特殊,如果不交给朝廷,一旦被人发现怪罪起来,朝廷怕是会降罪。”

    黄明远并不倾向于扶持胡人势力,这种养狼计划很容易被对方反噬。

    再说黄明远是为了打击启民可汗,可不是为了再培养一个启民可汗。

    见黄明远有些迟疑,陈远便说道:“主公,这都速的身份,将来北伐之时就是一招妙棋,我们一定要握在手中。”

    黄明远想了想,便问道:“仲长以为我们自己扶植都速如何?”

    不顾吴增和皇甫惟的吃惊,陈远忙说道:“可!”

    陈远也有和黄明远一般的疑虑,便说道:“不过在下以为,主公不可如朝廷放任启民可汗一般任其壮大,我们应该把控都速部的真正力量,以防养蛇反噬。”

    黄明远点点头,便下令陈远和吴增即刻将被押送回来的都速一行人全部秘密羁押起来。

    一些对大隋王朝深度仇恨的都速旧部还是要清理干净的。

第九十九章 屈辱被俘

    被隋军捕获的都速很惆怅,却也松了一口气,其实落到了隋军的手中,总好过落到其它部落手中,隋军至少不会虐杀他们。

    “吃饭了!”

    一个隋军将两个面饼子扔给了都速,都速立刻接过来,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这死面饼子也不知道放了多久了,本就难咬,都速又吃得极快,因此被面饼子噎得直翻白眼。不过都速舍不得吐出来,死命地张开嗓子,要将饼子咽下去,最后直涨得脸色青紫,白眼突出。

    这时刚才那个隋军又端来一碗泔水一样的热汤,放到地上。都速像狗一样,立刻爬起来冲到热汤前,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这才把堵在嗓子眼的饼子咽了下去。

    真好吃啊!

    都速自被俘以来,大半个月几乎没吃到什么东西,再加上一路颠簸,差点死在路上。今日虽然是发硬的死面饼子和泔水热汤,对都速来说也如美味佳肴一般享受。

    其实到现在都速也不在乎这些猪食,吃什么不是吃,只要能活下来。早在被马匪俘获他却没有选择自杀的时候,他就不再是曾经的都速设了,只是一个俘虏。

    都速是都蓝可汗的同母弟弟,按道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如此落魄,但事实上这两年多来,他在漠南来回的辗转流浪,大多时候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原本的贵族气质早就泯灭在颠沛流离的生涯中。

    都蓝死后,都速也不敢回漠北,他知道这个时候牙帐的汗位更迭将会无比血腥,他的小胳膊小腿的根本不可能抢得汗位,还有可能因此丧命。

    再加上与兄长褥但不睦的关系,都速便准备带着旧部在漠南积聚势力。只要手中有兵,往后不管谁当上新的大汗,在漠南都要倚重自己。

    都速的想法是没错,只是他的能力不足,而且突厥在漠南的统治并不稳固,他这个突厥王子在漠南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漠南多是鲜卑种的游牧部落,与来自金山的突厥诸部和漠北丁零人遗种的铁勒诸部虽同为胡人,但本就不是一族,反而是世代相征伐的敌人。都蓝可汗死后,汗庭势力收缩,突厥势力在漠南迅速消退;再加上步迦可汗的大败,突厥威望大失,整个漠南已经完全脱离了突厥牙帐的统治,各部早就自行其是。

    都蓝、步迦失其鹿,草原各部共逐之。

    无论是斜也部的同罗斜也,还是后来的阿勿思力,以及托庇于大隋的启民可汗,都是都速在漠南的竞争者,而无论是实力还是能力都最不济的都速自然而然的就成了第一个出局之人。

    连续两次大败的都速向西狼狈逃窜,进退无路。

    既然自立不成,现在最好的结果便是择其强者而从之,这时候不过百余人的队伍又发生了分裂,各有心思。

    都速麾下谋士执各立建议都速向南投奔大隋。相对于其他各部,大隋实力强大,其信誉还是最高的。

    执各立说道:“大隋根本不在乎谁是草原之主,只是不希望我草原某一部强大起来,所以大隋现在与我等并无敌对。今我们势弱投奔,必然让大隋天子心生自满,汉人喜好虚名,为了虚名也会礼待我等,若是设能够得大隋天子之心,必能得到大隋天子的帮助而重新积聚实力。”

    不得不说执各立给都速指了一条好路子,毕竟启民可汗的例子在那里放着呢。

    不过都速麾下第一大将阿史那斜哥反对此策,他认为汉人已经支持突利了,不会再支持他们。与其到隋人那里做个有名无实的勋贵,反倒不如秘密返回牙帐。现在牙帐之内风起云涌,各部都密谋反对步迦可汗,若是有都速领头,必然能够一呼百应,顺利推翻步迦可汗的统治,成为新的可汗。

    相对于投降大隋,不少人还是愿意回牙帐,毕竟那里才是他们熟悉的地方。而对于大隋,众人更多的是陌生和仇恨,对投降大隋还是有抵触的。

    而都速本人,这两条他都不愿意,他知道自己怕是不适合做大汗,所以无论是投奔大隋还是去牙帐都不一定会成功。对都速来说,最好的结果是要投奔一个有前途的人,而在都速心中,这个人便是启民可汗染干。

    都速一直与染干有联系的,哪怕之前都蓝可汗与染干严重对立的时候。

    都蓝可汗之父沙钵略可汗因为他性格懦弱,所以临终前遗命让弟弟处罗侯继任可汗。再之后虽然莫何可汗又将可汗传给了自己的侄子,但是都蓝可汗一直对此跟耿耿于怀。

    当上可汗的都蓝可汗不仅一反之前的懦弱性格,反而暴躁、噬杀,尽量让自己变得凶狠其实是莽撞,以有别于之前的性格。他的弟弟钦羽设的部落强盛,都蓝可汗忌恨他,便借口钦羽设意图谋反出兵进攻对方,打败其弟的部落之后,都蓝可汗更是直接将钦羽设在阵前斩首。

    此事导致了都速对都蓝可汗的不满,为了给自己留后路,所以都速才一直交好染干,就是怕哪一天亲兄长对自己动手他也能有个援助。

    当然这也就是想想而已,真投奔了都蓝可汗,哪怕都速有个好位置,这些一心要追随他的部属们又能获得什么?

    若是激怒众人,这些人很可能直接杀了都速。

    因此都速只得压下内心的意图,勉力维持平衡。

    众人意见各不相同,虽然尽力不发生矛盾,但也无可奈何的要发生分裂。但是无论去哪里,核心都是都速,都速本人才是最值钱的。因此众人一直为此博弈,直到马匪“一阵风”杀到他们的面前。

    都速知道草原上的马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而自己本身对马匪并没有什么用处,不出意外的话便会被对方所杀。

    都速眼看突围无望,为了避免落到对方的手里受屈辱,决心自杀以保全名节。

    可是都速将弯刀横在脖子上,几次要割破自己的喉咙都下不了手,死亡带来的恐惧远大于什么名节、屈辱等东西,因此直到最后都速都没有自杀成功。

第一百章 利益交换(上)

    其实都速的被俘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高震的确是发现了都速的队伍,但百余人的队伍,看着也没有什么油水,一般情况下高震是不会动手的。只是看着对方竟然打着一面狼纛,高震也是一惊。在突厥人中,能有这种旗帜的,最差也是一设的地位。虽然对面这百余人看着面黄肌瘦,但谁知道就不会有大鱼了。

    也是都速该有此一劫,都落败如斯还不知道收敛。

    高震立刻令李庆阳率领二百骑兵将这股残军歼灭。

    李庆阳手持长矛冲进军阵之中,左右冲杀,立刻便将对方冲得稳不住阵型。以李庆阳为首的突击骑兵就像一具搅动机一般将对方整个的阵型完全搅得粉碎,不过半刻钟,对方已经抵挡不住,四处逃散。

    李庆阳冲入对方阵中,见一人正提刀欲自刎。

    只见此人穿着破旧,但依稀可以看出是丝绸锦袍,李庆阳知对方身份不凡,打马上前,挺矛戳倒两个阻挡之人,接着便猿臂轻舒,在对方的目瞪口呆之中,将其拦腰抱起,放在了马背之上。

    被马匪俘虏之后,都速像狗一样被圈禁在牢笼里。

    不过很快都速便有一丝安慰,对方没有杀自己,也没有审讯自己,这让都速不禁产生一丝侥幸,对方不想杀自己。

    都速虽然之前也听说过马匪“一阵风”,但并没有见过他们,只是听说对方一直在漠南肆虐,很是猖獗,只是他在漠南两年,也没有遇到过这股马匪,对方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根据都速的经验来看,对方肯定不是马匪,只有军队才有那种铺天盖地的声势,而马匪擅长游击或者单打独斗,绝对搞不出这种声势。

    都速越想越觉得如此,对方不是马匪,而自己对对方有用,所以对方才不会杀了自己。

    都速心中又燃起了一片生的希望,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自己还有用,自己便能活着,便有再起的希望。

    都速这些日子便抛下了昔日的自尊,哪怕茹毛饮血也不在意,只图苟活下去。

    都速被关押在一个见不得光的牢笼里,由马拉着前行。他也不知道对方是向哪走,只是一路不停的向前,走了很远很远。

    都速试图询问对方的身份,但根本没人和他说话,后来眼看问不出什么,都速便放弃了,索性在这囚车里等待命运的裁决。

    也不知道走了有多久,只是觉得日子过得很漫长,都速自己数着自己已经吃了二十顿饭,差不多有十多日了,都速终于从囚车中放了出来,然后被关押到一处地窖里。

    虽然在这地窖之中也见不得天日,但都速有些猜到对方的身份了,建造房屋可是南边的隋人的特色,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可没有这样的建筑。

    “你们是隋军对不对?”

    都速有些欣喜,既然是隋人,那不仅命可以保住,甚至有可能东山再起。

    可惜对方仍旧不搭理自己。

    吃着死面饼子,喝着泔水在此待了三日,都速等待的都已经绝望了,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还是被他们遗忘了,终于有人来看望他了。

    夜半三更,静谧无人,都速躺在草席上睡不着觉,不见到幕后之人,自己的生死就无法确定。

    忽然房间的小铁门被打开,都速猛地睁开眼,刚想站起来,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便闭上眼睛,继续躺着。

    身后便是脚步声传来。

    “都速王子在这种场合还能安然入睡,在下真是佩服。”

    对方静静地站在自己的身后,都速僵持不住,只得睁眼起身,看向身后之人。只见此人年纪轻轻,一身汉人的打扮,手无寸铁,倒是很悠然站着。

    都速心中一顿,自己猜到不错,对方果然是隋人。他被盯得很别扭,扭扭身子说道:“你们是什么人,安敢将我囚禁于此?”

    对方轻轻一施礼笑道:“忘了做自我介绍,在下大隋柱国府兵曹参军事陈远。”

    柱国府兵曹参军事,不是什么大官。

    都速倒也知道大隋的官职,见到陈远身份卑微,便有些不屑,冷言道:“我乃大突厥设都速王子,你们大隋难道无人了吗?就派你这个微末小官来见我。”

    陈远也不以都速无礼,乃笑言道:“我虽微末小官,亦可决王子之生死。”

    陈远虽然是笑谈,但脸上的狠厉却是若隐若现。

    都速心中大惊,发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站起来似乎要做出防御的样子说道:“你一文弱汉人,竟然敢自赴险地,难道不知道在此房间之内,我可以轻易将你杀死吗?”

    陈远面不改色,笑着说道:“王子绝不会的。”

    “为何?”

    “因为伤了我,王子必死无疑,可是王子不想死,否则也不会被运到我这里了。”

    都速闻言口中一塞,气势也大降了下来。

    都速颓然地坐在草席上,声音有些嘶哑地说道:“你们到底想干什么?我想你们如此大费周章的将我弄来,也不是为了就这么羞辱我一通的吧。”

    陈远不在意此地的肮脏,也坐到都速的对面。

    “王子果然是个聪明人,既然如此,那我们之间要谈的话就好说了。大隋与突厥是寇仇,我们俘获了王子,本应该直接处死,可惜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我家主公决定饶王子一命,只是需要王子为我做些事。”

    听到对方不要杀他,都速一喜,呼吸都有些急促。

    “你们要我做什么?”

    都速是个聪明人,他很清楚对方若不是要从自己身上获得什么东西,绝不会如此大费周章。而自己现在落魄至此,身无长物,唯一能够让人在意的,怕是也只有这个突厥王子的身份了。

    陈远看着都速,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家主公有个敌人,就是突厥的启民可汗,双方都是恨不得对其除之而后快。只是现在我们无法对付启民可汗,所以希望由王子来对付他。”

    都速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心中止不住想雀跃起来,对方要用自己对付启民可汗,首先就要扶植自己,自己也能在此过程中强大起来。

    自己的机会来了!

第一百零一章 利益交换(下)

    都速故意装作听不明白地说道:“你······你什么意思?我今日狼狈如斯,别说对付什么人,自己都活不下去。”

    陈远当然听出了都速的意思,也不以为意。

    “怎么做王子不用管,只要王子听从我们的。”

    都速低下头想了想,然后抬起头来问道:“我替你们对付启民可汗,我又能获得什么?”

    陈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王子就看今日之形势,可是生与死的选择,王子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王子若是从了我,至少可以活得性命,对王子来说,这还不够吗?”

    都速很明白对方对自己的不在意,若是自己再说什么,或许会引得对方翻脸。

    不过都速也有心思,哪怕名义上缺一点,只要自己凭借着声名招揽一些势力还是可以的,等到以后,自己势力强大了,对方自然就会低头了。

    不过都速还不清楚,黄明远根本不会给他什么自主权。

    “好!我答应你们!”

    陈远站起来笑道:“我就知道王子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选择。接下来王子就可以在阴山以北招揽势力,我大隋会全力支持王子的,只要王子有这个本事。”

    都速心中大定,只要隋人开口了,即使不是隋人天子的意思,自己也便有了一个机会,毕竟这个突厥王子的身份对很多部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都速知道这其中肯定不会很简单,但他有信心借着汉人的力量再次壮大起来。

    而陈远看着兴奋的都速,也忍不住笑了。

    之后,都速便被请出了囚室,安排到宽敞的房子里,还配备了几个胡人奴隶。

    都速这时候才知道陈远的身后竟然是那个草原上的噩梦,丰州总管黄明远,就是他毁掉了大突厥的荣光。

    都速对黄明远满是怨恨,又满是期待,有黄明远的支持,哪怕是和启民可汗竞争,他的部落在阴山地区也会很快发展起来的。

    看着意气风发的都速走出了囚笼,皇甫惟有些不解地向陈远问道:“陈先生,这都速再是穷途末路,毕竟是个胡酋,主公真的要用此人吗?要小心养虎为患啊。”

    陈远听了一脸的不屑。

    “凡思,在主公这里,都速此等小儿哪里配称之为虎,不过是主公豢养的一条咬人的狗罢了。他现在得意,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样。”

    皇甫惟听了不怎么明白,陈远也没有过多解释。黄明远一直针对启民可汗就是因为大隋是在养虎为患,为此他又怎么会再养一只虎呢?

    过了几日,陈远便将一批胡人交给了都速,不过这些人并不是都速原本的旧部。那被俘的几十人中,所有的将官都被杀死,只有心向大隋的都速麾下谋士执各立得以存活。不过执各立早就羡慕大隋的富饶生活,秘密投奔大隋了。

    都速只是黄明远立下的一块牌子,都速以下的各级将佐都是从丰州军中抽调的,用不了多久都速就会发现,整个都速部他一个人也指挥不动,甚至最初黄明远交给他的那些奴隶,都是监视他的。

    当然不管都速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他都没有其它的选择,只能任丰州军宰割了。

    刚开始没看到熟面孔都速还没有在意,怕是自己的这些旧部都被那些马匪给杀了,对方不会留活口的。都速也不在意那些旧部,数次惨败,身边的人都换了好几茬了。只是可惜大将阿史那斜哥的死,自己再是重整旗鼓,毕竟身边没有阿史那家族的人,还是有些不放心。

    饱暖思**,都速的家眷早就不知道离散到哪里了。

    这日吃完饭,都速便要招一个仆人的妻子来侍寝。作为草原上的奴隶主,拥有着奴隶的一切,当然包括他的妻子,所以都速根本没有跟对方商量,就要让人将其带到自己的大帐供其淫乐。

    可是没有想到,他的几个侍卫竟然拒绝了。

    敢违逆他的命令,这些奴才要反了天了,都速一阵暴怒,拿起马鞭就要抽几个侍卫。其中一个侍卫将他手中的马鞭夺了过来,然后扔到一边。

    都速看得一阵惊愕,这些奴隶都怎么了。他咆哮着让人处死这几人,可是整个部落的众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他,根本没人在意他说得话。都速这个时候才如梦方醒,后背发凉,这些人根本不听他的命令,他就是一个光杆的族长。

    都速不敢再有什么幺蛾子,他知道自己一旦违逆了黄明远,那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至于这些监视他的人,他再也不敢轻视了。

    现在都速身边的旧部只有执各立,所以他也只能倚重执各立。执各立劝他暂时与黄明远虚与委蛇,对部落的事务也不做任何干涉,等到以后成了突厥可汗之后再跟黄明远算这笔账。都速无奈,也只得听从执各立的建议。

    不过都速终究是不甘心,日夜筹谋着翻身的机会,企图夺回失去的权利。可惜他不知道身边有执各立这个奸细,万般计划都原封不动的到了黄明远的手上,根本无翻身的可能。

    而黄明远让人秘密出阴山,在阴山以北百余里的地方,打起了都速的突厥大旗,开始招揽势力。

    都速自称伊然可汗,建帐于阴山北。虽然其部势力弱小,但是背后有丰州军撑腰,反而无人敢招惹。之前突厥苦寒了一整年,早就压制不住,伊然部有了丰州的粮食支持,再加上都速的地位,很快拉起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

    黄明远又将一批忠于自己的将佐安插到伊然部中,时刻监视都速的行动,很快就掌握了这支力量。

    不久后,伊然部勉强有了自保的实力,黄明远便命伊然部向大隋请求内附。

    现在的伊然部已经有实力威胁到启民可汗了,大隋朝廷即使不在乎伊然部的内附,但有这枚可以制衡启民可汗的棋子,怕也会人尽其用。

    当然,若想等这枚棋子生效,还需要一些日子,但怎么也不会再让启民可汗在战后一口吞掉大隋十余年的战果了。

第一百零二章 浑水摸鱼

    此时的丰州还在安置伊然部,企图搅浑草原争霸这盆水,而北上的马匪“一阵风”已经是在浑水摸鱼了。

    北伐是要直趋于都斤山的,重点的决战将要出现在漠北地区,虽然漠南地区的情况丰州要掌握的更多一些。所以在草原上稳定部队情况之后,高震便试探着向北进发,准备越过大漠,进入漠北地区。

    高震从队伍中招了几个去过北方的胡人担任向导,由李庆阳在前边开路。

    高震所部越往北走,得到的各种消息也越多越杂,只是这些消息相互混淆,有的甚至自相矛盾,高震也无从辨别。

    但基本的信息可以判断,步迦可汗已经返回了漠北,麾下又集聚了足够的实力,甚至准备夺回于都斤山,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不过突厥牙帐的一些反对势力在东突厥新可汗阿即思的领导下也集合起来,时刻准备反攻倒算,驱逐步迦可汗下台。现在双方虽然还处于相持阶段,但未来在突厥牙帐附近势必要爆发一场决定突厥汗位归属的战役。

    而另一条重要信息便是漠北的铁勒人再次掀起了反对突厥的浪潮。在拔也古部的倡导下,拔也古部、浑部、仆骨部、阿迭部等铁勒部落结成联盟,共推拔也古部族长屈古棱为盟主,一同讨伐突厥人。

    高震之前也知道铁勒诸部,屡次起兵反抗突厥人的统治,但他并不放在心上。听说铁勒各部部落繁杂,相互之间并不齐心,上次在韦纥部的领导下差一点掀翻突厥,最后却中了突厥人的分化计谋,铁勒诸部中最强大的韦纥部也因此覆灭。

    现在铁勒诸部再次造反,无论谁胜谁负,都会在草原上掀起绝大的波澜,消耗草原的实力。即使铁勒诸部最后侥幸得胜,最后也会陷入分赃不均的斗争中。

    不过铁勒诸部造反的消息,让高震有个大胆的主意,他准备带领部下混入这个联盟,到时候便能熟悉各部的情况。因此高震一路向北,从碛口直趋赛音山,准备越过赛音山后直趋弓卢水,到时候便能进入漠北草原的腹地,伪装成一个草原部落。

    可是离着赛音山还有百十里地,高震就发现这一带有些不对劲。重重情报显示,在赛音山驻扎了一直实力强大的军队。可是现在的突厥已经陷入崩溃局面,没道理在此地还留有一支精锐的骑兵啊。

    高震不敢放松警惕,开始正式起来。

    赛音山有重兵屯驻,这是高震来此之前没有想到的,他根本就没有准备在此打大仗的计划。

    当然高震也可以直接绕过赛音山,毕竟草原之上,到处都是大路,这赛音山再是坚固也挡不住高震等人的步伐。只是高震性子中本就有一股冒险精神,又是担负着探清整个草原具体情况的使命,怎么可能放任赛音山这个交通要道有一支身份不明的军队的存在。

    高震遂决定查清楚赛音山的势力,省得在身后留下一股隐患。

    整个赛音山地区的胡人哨探很严密,大股部队要想进入除非是硬闯,否则很难做到不被发现。

    高震命众人就地扎营,等待命令。而帐下亲卫将领黄明诚则请命前去抓两个舌头。高震给了黄明诚五十骑,令其务必要隐藏行踪,不要被对方发现。

    黄明诚今年才十八岁,黄明远让他来到高震军中为将,一方面是放个不是监军的监军,让高震安心;另一方面也是要磨炼这个堂弟一番。草原之上,明枪暗箭无数,最是能磨砺人的性格。黄明诚为人谦退不伐,蹈德冲素,思心清远,倒是一个沉稳干练的年轻人,只是过于老成了些,易瞻前顾后,缺乏闯劲,尚不能为帅。

    高震为人,最是勇悍直率,黄明诚跟着高震,倒也能学习高震的长处,同时相互补不足,相得益彰。

    黄明诚率五十骑北上之后,将众人一分为二,前后相机,交替掩护而进。黄明远又令六骑分向三面而出,前驱十里为众人探路。这也是丰州军一项常备习俗,黄明远要求各部哪怕人数再少,再是有紧要之事,也要出一部为前驱探路,谨防伏击。

    现在的隋军装备精良,战力优渥,绝不畏惧正面的大决战,而唯有遇上冒失前进的伏击战才容易出现大败。历史上北宋之后的那些以弱胜强的战役,包括高粱河大战、三川口大战等,无不是因为主将轻敌冒进而遭遇伏击,全军覆没的。

    众人差不多向北行了有三四十里,已经进入对方游骑的外围了。

    黄明诚越发小心翼翼起来,不敢放开了跑,只是命部下分区域一段一段的侦察对方的情况。

    这时东北方向的侦骑来报,发现有胡骑数十人在他们的东北面巡逻,离他们有五里左右的距离。

    胡骑打着的是白色的旗帜,旗帜上面有狼的图案,倒是跟突厥人的旗帜差不多。只是有些旗帜上还有雄鹰的图案,倒是让黄明诚感到很诧异。

    突厥、铁勒等族都是以狼为图腾的,战旗大多以狼为图案,但是很少有部族以雄鹰为图腾。

    黄明远不确定对方的身份,更不敢过于莽撞。

    这时又有几骑探马回报,在对方巡骑周围并无其他部队。

    黄明诚放下心来,一看人数差不多,遂决定吃下这股数十人的胡骑,抓捕两个舌头。

    黄明诚马上将所部一分为二,自统一半,而另一半人交给了副将,令其绕过对方,从后面堵住对方的退路。

    二人分开差不多有半刻钟的时间,黄明诚令众人披甲持刀,准备应战。

    黄明诚一挟马腹,抽出手中的横刀,逐步加速,向前冲去。众人或是挥舞长矛,或是挥舞弯刀,还有人拿狼牙棒,跟着黄明诚,一窝蜂地冲去。

    众人现在的身份是马匪,自是不能大规模使用隋军的制式装备,只有将官才每人配备一把横刀。至于士兵,弯刀、长矛、狼牙棒······应有尽有,不过倒都是精良的好兵器,足够压制胡虏,只是没有配备弩机,让黄明诚有些不习惯。

    五里的距离,骑兵转瞬而至。

第一百零三章 马匪来袭

    同罗部率部巡逻的是一个百夫长,名字叫胡吉。此时他带了五个十人队,分成三组在南面巡逻。因为他们所部要负责赛音山南面一整个月的巡逻,所以十个十人队都是分成两部来回替换着的。

    胡吉隶属于同罗部的右军白旗的第二千骑。整个右军白旗除了第一千骑是俟斤的亲卫以外,第二、三、四、五四个千骑的主力都是奴隶出身。这四个千骑在右军白旗中战力第一,号称曳落河。这些人都是被同罗部由奴隶解救出来的,所有的一切皆是同罗部所给予的,因此对同罗部最是忠诚,战斗的时候也是敢打敢拼,悍不畏死,因此曳落河也被很多交手的部落称之为“鬼军”,形容他们像猛鬼一样可怕。

    自同罗斜也返回祖地,同罗朵儿留守赛音山之后,她也没有闲着,而是命部下四面出击,不断掳掠周围各部的人口、财货与奴隶,扩充部落的实力。

    仁寿元年九月,同罗朵儿率部南出玉龙盐湖草原,大破在此游牧的苏尼部,掳掠人口三千余人,彻底解决了部落自赛音山东南面进入中原的隐患。至此北到弓卢水,南到碛口,都成为同罗朵儿右军白旗的领地。

    同罗朵儿为了加强赛音山的防御,还学着汉人在赛音山修建了一座城池,命名为赛音山城,作为她的驻地。

    赛音山城依托赛音山修建二臣,四面环山,只有三个谷口与外界相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右军白旗八个千骑之中,单赛音山城之内便常驻四个,算上部众、奴隶等人,能战之兵不下三千余人。

    胡吉骑在马上,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不住地打着哈欠。他是实在不愿意做这样的事,他胡吉好歹也算是部落里有名的勇士,整天看门算个什么。只是俟斤严令安排每日的巡逻务必要严密,谨慎,防止有敌偷袭。

    胡吉觉得俟斤是小题大做了,赛音山本就地形险峻,他们实力又远超周边诸部,有谁敢在这个时候贸然对他们出手?

    当然胡吉不知道同罗朵儿曾经受到的血的教训。当年的斜也部老营被攻破,正是对巡营防的忽视导致的,同罗朵儿绝对不愿意重蹈覆辙。

    胡吉准备巡逻完这趟便找个地方歇歇,这中午头的,太阳晒得人睁不开眼。

    忽然胡吉看到南方一片闪光,他还以为自己是眼花了,不住地摇摇头,才发现那是一队疾驰的骑兵。

    “有敌!”

    胡吉还没有喊出口,只见一箭飞来,正中他的前胸,胡吉睁着圆眼,一声闷“哼”,倒落下马。

    对面的敌人速度实在太快了,他们的战马来不及加速就已经被对方冲得七零八落。

    胡吉落马,众人立刻大乱,只有胡吉麾下的一个十骑长达拉带人稳住队形。

    “稳住!”

    众人见达拉镇定指挥,不自由的便听从他的命令。

    达拉见双方人数差不多,都是二三十骑,对方也就是占着突然出击的便宜才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看对面的装束,混乱不堪,应该是草原上的马匪。达拉心中大定,既然是马匪,对方人数不可能太多,还有反胜的机会。

    达拉带着身边的几个骑兵,死命地挡住对面的马匪,企图迟滞对方的速度。

    对面的黄明诚此时也不由得惊叹。这些胡人果然训练有素,虽然刚遇袭时一片混乱,但反应迅速,此时竟然还能重新组织队形。

    眼看对方要集结在一起,黄明诚令五六名手持长矛的骑士并列在一起,各自对着胡虏长矛乱刺。两米多长的长矛带着马速,无比凌厉,很快刺穿数个胡虏,将原本已经集结的人群冲散,使对方的防线再次割裂开来。

    后边手持狼牙棒的马匪左右补击,直打得胡虏连连后退。

    达拉也没想到这群马匪战力如此之强,眼看抵敌不过,立刻下令撤退,准备将马匪突袭的消息带回去。

    可惜这个时候达拉再想逃,已经无路可退了。

    达拉小看了对面的马匪,这些日子的所向睥睨让他对对面这股马匪产生了轻视,所以他在弱势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后退反而是反攻。同罗部的曳落河的确以悍不畏死著称,他却不知道对面的这群马匪其实也是奴隶出身。

    因为黄明诚身份的特殊性,高震给他的这五十骑大都是一早从的大同镇便追随黄明远的胡骑。阴山南北,血战无数。这些胡骑都是按照隋军的标准训练的,擅长三五人配合作战,再加上他们以有心算无心,达拉怎么能是他们的对手?

    达拉死命地抽打马屁股,希望能够杀出重围,可是后面的马匪紧追不舍。

    这群马匪不一般,看其战力绝不是普普通通的马匪,若是让他们偷袭赛音山,后果不堪设想。

    达拉知道这时候也顾不得众人生死了,一定要返回赛音山报信。他忙令身边的部下替自己阻拦马匪,自己则拼命向北突。达拉也顾不得爱惜马力,不停地用刀刺马屁股,使战马跑得更快。

    黄明诚组织着众人不断翦灭残存的胡虏。众人利用配合优势,形成七八个战斗小组,有辅助有主攻,来回穿插分割,将失去指挥的十余名胡虏全部消灭。

    此时眼看逃走的达拉已经逃出很远,黄明诚令五骑前往北面追赶对方,自己则带领着剩余的士兵打扫战场,消除自己的痕迹。

    达拉向北逃了二三里路,眼看后边的马匪追之不及,心中勉强放下一口气。胯下的战马因为一路流血,有些虚弱。达拉不敢再狠用马力,只得一边催动战马,一边观察后方。

    忽然达拉听到前面有马蹄声,达拉猛地一回头,眼睛睁的浑圆,心中难以置信。

    对面竟然也有马匪。

    领头一人弯弓引箭,正中达拉胯下战马的马腿。战马吃痛,“轰”的一声倒地,将达拉也甩了出去。

    达拉在地上滚了两下,刚要站起来,就被人扑倒在地,瞬间手中兵器已失,人也被五花大绑起来。

    达拉“支支哇哇”的怪叫,企图挣脱对方的束缚。对方拿起一块脏布堵住达拉的口,五花大绑之后将他丢到马背上,然后向南而去。

    达拉不知道对方想干什么,虽然无奈,却也无可奈何。

第一百零四章 重大发现

    黄明诚带着人打扫战场,将那些重伤的胡虏全部补刀杀死,这才发现了醒来的胡吉。此时的胡吉经过一场人马踩踏的大战竟然没有死,只是之前中箭落马摔晕了。

    胡吉的打扮明显跟其他人不一样,一看就知道身份不凡,黄明远自是让人将他抓起来带回去审问。同时也拿走了对方不一样的鹰旗。

    这时副将也押着达拉回来了。

    汇合所有人之后,黄明诚急匆匆地赶回南方本部。

    决定交战之前,黄明诚已经派人前往本部向高震汇报,所以此时的高震早就命人做好了接应黄明诚的准备。

    等到黄明诚带着部下回营,高震一早就在辕门处等候。

    黄明诚下马回禀道:“禀大当家的,卑下斩敌首二十五级,俘虏敌寇六人而还。”

    高震一副很满意的样子,上前将黄明诚给扶起来。

    倒不是高震因为黄明诚的身份故意做样子,他的确很满意黄明诚。虽然黄明诚是黄明远的堂弟,但在军中从不以自己的身份自矜,也从没有让高震为难过。黄明诚在军中对上恭谨,对下和蔼,作战勇猛,做事全面、细致,对高震来说是一个非常合格的部下。

    “明诚,赛音山的胡虏情况如何?”

    听到高震的询问,黄明诚脸色一凛,忙拱手说道:“大当家的,这群胡虏较之以往遇到的胡虏要凶悍的多。打起仗来都是悍不畏死,若不是我军出击迅速,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很难全胜这些胡虏。”

    高震一听脸色也有些严肃起来。

    黄明诚的麾下的战力他是知道的,连黄明诚都觉得对方难对付,可想而知这些胡虏有多强悍。难道这些人是流落到此处的突厥金狼卫吗?

    “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

    “大当家的,对方好像说是叫同罗部。”

    “同罗部?”

    说着黄明诚将缴获的鹰旗交给了高震。

    以老鹰的图案做旗帜,的确很少见。

    高震之前做马匪的时候多在漠南行动,跟北面的铁勒诸部交手并不多,虽然听说过铁勒几部的名头,但还真不了解这个同罗部。

    “同罗部是铁勒大部,不过一直生活在弓卢水附近,怎么可能南下到赛音山?”

    带着疑惑,高震提审了被抓获的六个俘虏。他之前常年生活在草原上,倒是会说突厥话。

    被俘的胡吉和达拉很是不服,叽叽歪歪骂个不停,然后便被众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一阵风”里可没有优待俘虏的习惯。

    况且先提审二人的并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在“一阵风”里的北斗刑讯人员。二人虽然也算汉子,有点骨气,但是怎么能应付得了北斗的审讯,不一会便在北斗人员的严刑拷问之下选择了屈服。

    胡吉本就有伤,看着对方那红红的烙铁,扎在手上的银针,身子不住地颤抖。他感觉这些刑罚比部落里的萨满巫师剥皮抽筋都可怕,他再也不想面对这些刑罚了。

    “你们到底是谁?”

    胡吉有些疯癫的喊道,对方突然出现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无论是战力还是士气都不比他们弱,若是哪个部落就太可怕了。

    这种明显不是草原的刑罚让他们心中无比害怕,这些人绝不是马匪。

    一个北斗人员在空中抽了一下鞭子,胡吉的身子立刻吓得一抖。

    “你们是哪个部落的?你又是什么身份?”

    “我是同罗部右军白旗第二领千骑第三从百夫长胡吉。”胡吉也不敢耍什么花招,只得老老实实地说道。

    “右军白旗?第二领?第三从?”

    这些词语都让高震有些不解,他可没听说有哪个部落有这样的旗号的。

    于是胡吉便将同罗部旗、领、从、甲的制度给高震说了一遍,还有部落里的统民官,军官,吐屯,梅录等官。

    再之后胡吉越说越多,竟然将部族大会制度、《大训典》等部落新生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胡吉也不懂这些制度的含义,更不知道这些制度的先进性,反而带着有些炫耀的语气,告诉对方自己并不只是一个胡虏,他们的制度先进完备的多。

    而一旁的高震和黄明诚则听得面面相觑,这些制度越听怎么越感觉像是仿照汉人王朝的制度,只是有些胡人化。设置官职,中央集权,订立法律,创造文字······这可不是胡人的传统,这个胡人部落到底要干什么?

    自古以来,对中原王朝来说军事力量强大的胡虏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试图开阶立极,建立封建统治制度的胡虏,他们的部落有战力,有凝聚力,才是中原王朝的死敌。

    同罗部不过一个铁勒部落,长久都待在漠北,怎么可能瞬间就完成了封建化,竟然还懂得制定法律,创造文字。

    事出反常必有妖。

    高震定了定心神,接着问道:“这些制度怕不是你们一个胡人部落有能力制定的吧,谁给你们制定的?”

    胡吉被对方说破秘密脸上有些尴尬,不过立刻反应过来,国师虽然是汉人,但来了同罗部就是同罗部人。

    “这不是什么外人制定的,就是我们同罗部自己制定的。”

    “啪!”

    胡吉刚试图大声地狡辩两声,就被一旁的一个北斗刑讯人员抽了一鞭子。胡吉一个趔趄,疼得倒吸一口凉气。

    “想好了再说!”

    胡吉吓得心中一震,不敢再狡辩,只得说道:“我们族长之前跟着老族长南征大隋,兵败之后在漠南流浪了两年,认识了一个汉人书生,这些东西都是那个汉人书生帮我们族长弄得,现在他是我们的国师。”

    高震看了黄明诚一眼,心道果然如此。这些蛮夷小部,当然不可能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必定是有中行说、卫律这样的数典忘祖之人倾囊相助,才会建立这样的新式国家。

    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部落,而应该叫做一个国家。

    高震又问道:“那你们的族长叫什么?”

    胡吉听到似乎有些骨子里的畏惧,想了好久才说道:“听说族长叫同罗······同罗斜也。”

    同罗斜也!

    高震心中一震,脸色陡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