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五章 暴露行踪

    同罗斜也有什么不对吗?

    黄明诚不明白高震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附耳问道:“大当家的怎么了?”

    高震轻声说道:“这个同罗斜也是主公的老朋友了,当初就是主公灭了他两次,可惜都让他本人逃脱了。没想到他这么顽强,又咸鱼翻身,回了漠北,还建了这么一套制度。”

    高震有些明白同罗斜也为什么能扫清旧势力,建了这么一套连中行说、卫律等人都完成不了的制度,那是因为他的部落根本没有什么守旧势力。他是从一开始就用这套制度建部的,当然不会有人反对。

    真不知道这是不是因祸得福。

    高震又问道:“既然你说你们是同罗部,那你们不是应该在弓卢水吗?怎么又来到了赛音山?”

    “我们······”

    高震眼一瞪,胡吉立刻不敢乱说话。

    “族长带着人打败了赛音山的突厥人,解放了所有的奴隶,建立了斜也部,我也是那个时候加入部落的。后来族长说是要北上争夺同罗部的族长位置,便带着主力大部都离开了,只留下豁真一人守卫赛音山。对了,右军白旗就是豁真的部落。”

    高震知道豁真在突厥语中一般指公主,同罗斜也自然没有女儿,倒是有个妹妹,看来应该是此人。

    “再后来,豁真下令,部落由斜也部改成同罗部。”

    高震心道,由斜也部改成了同罗部,说明同罗斜也已经夺去了同罗部的权利,登上了族长的位置,这才能够将同罗、斜也二部合并。

    高震心中无比的沉重。

    没人比他再了解同罗斜也,他恶如豺狼,狡如银狐,悍如猛虎,狠如苍鹰。原本在漠南一人就能搅动这么大的局势,现在回了漠北,又比其它部落制度先进,若是假以时日,便是最大的祸害啊。

    高震基本上弄清了同罗部的底细,不喜反忧。

    让人将胡吉带下去,让刑讯人员继续核实这些俘虏所说的真假。

    而高震则不无忧虑地对黄明诚说道:“明诚,要把这个信息尽快送回丰州,迟则生变啊,出了同罗斜也这么一个变数,看来漠北的局势要有所大变了。”

    黄明诚虽然知晓厉害,但还是不相信单凭一个同罗斜也就能改变整个漠北的局势。

    “大当家的是不是高看了这个同罗斜也?先不说这些制度在同罗部能否顺利实施,会不会有守旧派反对,单说现在的草原,还是突厥人的势力最大,而铁勒诸部是一盘散沙,彼此相互仇杀多年。同罗部基本盘太小,很难统一整个铁勒诸部。而且兄长不是说铁勒诸部的拔也古部族长屈古棱是个枭雄之人,有他在,同罗斜也没那么大能力搅动局势吧。”

    高震摇摇头。

    “话虽然如此,但这个同罗斜也素来不循常理,常常做一些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而这恰恰就是最大的变数。你要知道,当今世上,能够从主公手上逃得性命的人只有同罗斜也一人,这还不足以让人重视吗?”

    黄明远的声名太厉害了,众人敬仰如神。拿黄明远来做比较,这世上能从黄明远手上两次脱逃的猎物还真只有同罗斜也,哪怕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黄明诚也重视起来。

    既然黄明诚杀了对面数十骑,哪怕没留下破绽,对方很快就会发现。

    而让“一阵风”一鼓作气杀上赛音山明显不现实。不说赛音山的地形有多险峻,光对比双方的实力,这个目标就难以完成。虽然“一阵风”有近三千人,而赛音山的同罗部也有三千多可战之兵,这样硬战,即使能够拿下对方,也很可能落得两败俱伤的结果。

    高震北上不是来大杀四方的,他麾下补充不易,自然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买卖。

    高震马上下令全军立刻后撤,除了派出一部前往阴山老营汇报此地的情况,大部主力绕过赛音山后向西待命。

    很快“一阵风”的大队人马匆匆离去,亦如他匆匆而来,仿佛从未出现一般。

    ······

    只不过赛音山上,同罗部很快发现在南面巡逻的队伍消失,最后同罗部的骑兵沿着巡逻路线找到了他们战斗过的痕迹。

    这件事直接被上报到同罗朵儿那里。

    同罗朵儿看着打扫一空的战场,眼皮止不住的在跳。闻着风中夹杂的血腥味,她能清楚的感受到她很熟悉这支部队的气息。

    “是隋军!丰州的隋军!”

    同罗室娄听了一惊,赛音山离着丰州有数千里之遥远,丰州隋军又不是鸟,怎么可能来到这里。

    “豁真确定是丰州的隋军,可是没道理啊。”

    同罗朵儿看着已经烽烟消散的战场痕迹,凝重地说道:“虽然我没有证据,但是丰州隋军的味道,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就是他们。他们果然还是找到了这里,只是我不知道他们是凑巧来到赛音山还是故意针对我们?”

    同罗朵儿马上令同罗室娄派出侦骑四面打探周围的情况,防止隋军的突袭。

    同罗室娄派出的骑兵前出了上百里,将整片草原翻了一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隋军的影子,只得回报同罗朵儿尚无隋军情报。

    同罗娄室不相信是隋军的突袭,现在看来更像是那个部落背地里的所为。若是丰州军,怕是会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直接向赛音山城推进了。

    “这就怪了,难道真是我猜错了?”

    但是同罗朵儿不敢放松,当年的教训太惨痛了,惨痛到她每每夜里还会被惊醒。

    同罗朵儿有些畏惧黄明远,那是一个恶魔,现在的同罗部仍不足以抵挡黄明远的兵锋。所幸的是现在双方相隔千里,对方很难突然打过来。

    很难吗?

    同罗朵儿对此又有些怀疑。

    同罗朵儿让人细查了隋军留下的同罗部骑兵的尸体,发现少了几人,同罗朵儿猜测应该是被对方俘虏了。若是其他部落还好,真要是隋军,同罗部的底细怕是也保不住。

    同罗朵儿马上去信兄长,应对此事。

    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隋军又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只是时光荏苒,白云苍狗,那个人现在还好吗?

第一百零六章 以胡制胡

    高震的信使一路向南,很快便到达丰州。

    高震的密信都是由北斗直传到黄明远的手上,不经过任何人过渡,算是整个丰州极少数有此项权利的人。

    这是黄明远模仿的清朝的密折制度,只是没有普及开来,有此项权利的人不多。

    对于这封数百里急奏,直趋黄明远案前的迷信,黄明远很是重视。这还是高震第一封如此高规格的信件,之前俘获都速也只是按例派人送到总管府的。

    打开高震的信,黄明远立刻就被信中的内容所震惊。

    创设文字,制定法律,建立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游牧部落向封建王朝的蜕变,其意义之巨大,是无法形容的。

    历史上的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突然崛起,无不是因为这些封建制度的建立才导致的。

    原本的草原游牧部落,哪怕再是强大,只是一条腿发展,很容易就因为内部无尽的倾轧而衰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草原民族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是因为很多民族的强大只是依靠着某一位领袖的才能威望,一旦这个领袖死去,部落立刻被打回原型

    但建立封建制度的草原部落不一样,文字与制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可以沿袭,哪怕这一代领袖死了,下一代人继续使用,部落便仍有竞争力。像契丹、女真、蒙古等部落,内部光政变便爆发了无数次,死难的皇帝都不知道有多少,其仍旧存在便是这些制度的作用。

    黄明远陷入了沉思。

    似乎自己的蝴蝶效应呼扇的太大了,尤其是在北方,很多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而这个结果有好有坏。

    这个同罗斜也只是黄明远消灭的无数草原部落领袖中的一个,早被抛之脑后了,黄明远对其印象还不如与黄明辽发生纠缠的同罗朵儿深。

    现在看来此人有大智大勇,光这份改革之方略就不是常人可以办到的。要知道从匈奴时期到现在,汉胡对立上千年之多,能看到这种开阶立极的好处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无数的草原霸主试图推行封建制度改革,进行中央集权,但能成功的寥寥无几,且大多都是妥协中的阉割产物。像同罗斜也这样彻底,这么快速的还真没有。

    别压死了启民可汗,又养出另一个庞然大物。

    黄明远让人唤来李子孝和陈远、李节三人,一同商议此事。这种单纯的政事,黄明远都不会避讳李节。

    众人来到之后,看完高震的信件,脸色都狠凝重。

    各自看看了,李子孝照旧先开口道:“同罗部已经成了一大祸患,宜速消灭,否则若使其成势,则必贻害无穷。”

    众人对此都狠敏感,就像中原的土匪,你要是老老实实的在山上喝酒吃肉,哪怕你穷凶极恶官府也有可能不会管;但一旦这个土匪不甘寂寞,准备建个政权,分封官职,那官府拼命也要将其剿灭。

    其原因便是前者不过小打小闹,影响不了大局,而后者则可能成为祸患,发展壮大。

    “仲长和子克的意见呢?”

    二人皆是一躬身,说道:“玄贞所言极是,同罗部势必要消灭。”

    黄明远点点头,刚拿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要消灭对方,哪怕发兵直袭同罗部,也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只是后来想想,这么做恐不现实,从丰州到弓卢水,相隔万里,其间千难万险阻隔,想要出兵,绝非易事。

    黄明远看了看众人,问道:“诸位所言极是,只是这消灭之事,恐非易事,其策尚需斟酌,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陈远先说道:“主公,我军直接发兵弓卢水自是不可能,毕竟双方相隔太远,我军准备也不完全。直接对同罗部动武不成,当以胡制胡为上。”

    “何为以胡制胡?”

    陈远说道:“这开阶立极之事,其好处自不用说,但主公可知为何这数百年来,为何并无几个部落能完成这份壮举?”

    黄明远似乎明白了陈远的意思。

    陈远接着说道:“盖因要建立新制度,必要打破旧制度。这草原之上,虽然各部有族长,但族长下边有大贵族,大贵族下边有小贵族,小贵族下边还有骑士,一层一层的统属,这才形成了胡人部落的统治基础。也就是说族长虽然为一族之长,但贵族的私人部众也不会听他的指挥。

    而现在同罗斜也建立新的制度,将整个部落一层一层的分割、掌握,哪怕再是手段高超,但那些旧有的势力又如何愿意呢?

    之前同罗斜也的成功是因为他的部众都是草原上的零散势力,主力军队都是被解放的奴隶,不存在旧有的统治关系。现在他为了增强部众的宗族向心力,兼并了同罗本部,大大提升了内部实力,但随之而来的,同罗部的这些混乱关系可是要存在的,这其中能没有他的反对者。

    现在同罗斜也靠着兵锋能威慑众人,一旦军事上有所失败,必然会遭到这些反对者的反攻。

    所以我以为第一条便是要密遣奸细,联络同罗斜也的反对者,挑拨他们与同罗斜也的关系,在关键时刻扎同罗斜也一刀。”

    黄明远点点头,说道:“仲长所言极是,现在的同罗斜也看似强大,一旦失败,必然万劫不复。只是此计太缓,如果留给同罗斜也的时间太长,等他完成了对部落的整合和清洗,那成功的可能性便很小了。”

    陈远接着说道:“同罗斜也大张旗鼓的变革,周围铁勒诸部难道不担心。现在屈古棱已然成了铁勒诸部之首,而同罗斜也如此大规模改制,必然会挑战屈古棱的地位。我军可间使屈古棱对同罗斜也动手,不管双方谁胜谁负,必是一场生死大战,也可影响同罗部的改制进度。”

    黄明远说道:“仲长所言不错,现在的同罗部一改制,就像鸡窝里飞来一只凤凰,其它母鸡能不紧张。屈古棱这个人,野心勃勃,好容易熬灭了韦纥部,是不会容许其它的部落挑战他的地位的。”

    “主公明鉴!”

    陈远又说道:“这第三条,便是需要用启民可汗制衡同罗部,主公需要跟启民可汗改善关系了。”

    李子孝和李节听了皆是一惊,启民可汗可是黄明远的死敌啊。

第一百零七章 毛遂自荐

    和启民可汗改善关系?

    黄明远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把启民可汗当做了假想敌,可能是历史上启民可汗一家是整个草原争霸最后的胜利者,黄明远有天然的怨恨。可是李渊一家也是这场群雄逐鹿中的胜利者,黄明远也没有对其露出什么敌意啊。

    似乎自从自己把未来的始毕可汗打个半死之后,自己便和启民可汗不死不休了,这是整个朝廷内外都知道的事情,为此自己差一点丢了丰州刺史的位置。可是究其原因,自己跟启民可汗有什么仇怨吗?

    没有。

    甚至这个死地,也是黄明远这一方单独认为的,若是可能,启民可汗是极其希望与黄明远和平共处的。

    现在双方的敌人都是步迦可汗,至于要限制启民可汗,那也是众人心知肚明的事情,真没必要在人前弄得这么剑拔弩张。

    黄明远忽然担心,若是启民可汗如历史上一样成了新的草原之主,杨坚、杨广父子会不会担心自己与其发生矛盾而将自己调走。毕竟启民可汗现在来说是无可取代的,而黄明远似乎不是。

    黄明远陈着脸,闭着眼睛,在慢慢忖度。

    这是陈远看着黄明远的脸色变了又变,也不知道黄明远真正的心意,有些忐忑。

    黄明远闭着眼忽然开口道:“仲长接着说。”

    陈远不知道黄明远的意思,只得接着说道:“主公,这同罗部改制之事,怕是有人比我们更担心。要知道铁勒人实力并不比突厥人若,只是一盘散沙,不能统一。现在铁勒人越强,则突厥人在草原的统治便越危险,如果让同罗部统一了铁勒诸部,哪怕最后打败了步迦可汗,这草原之主也不一定是启民可汗。所以,这启民可汗怕是比主公要更担心此事。”

    黄明远听了忽然有些茅塞顿开,对啊,自己有些关心则乱了,说到底,同罗部称霸草原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同罗部底蕴不足,没个十年八年的别想真的统一草原,真到了双方决战之时,自己还真不一定畏惧他同罗斜也。

    可是启民可汗不一样,他本就战力薄弱,能够威胁步迦可汗的地位,主要是靠着身份和大隋分化突厥的国策,若是铁勒人击败了突厥人,他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相对于自己,启民可汗拼了命也要拿下同罗部。

    事实上同罗部的出现未必对自己是坏事,至少屈古棱、启民可汗、步迦可汗都有了新的敌人。

    “这最后一条,主公可以联络阿勿思力,他不是自称登利叶护吗?同罗部占据了赛音山,可是卡着他的脖子,碛口彻底暴露在同罗部的铁骑下,同罗斜也随时都可以向南给他一刀。他向南的策略已经失败,只能再次向北,那时候,同罗部就是他的生死大敌。”

    黄明远这时候已经完全放下心来。

    每一个新兴势力的崛起,都要承受老牌实力的打压,毕竟蛋糕就只有这么大,想重新分蛋必定会触碰其他人的利益。要不然后世世界不管怎么乱,有话语权的还是五大流氓呢?

    “仲长所言,字字珠玑。”

    前往草原倒是可以依托高震的马匪护送,但是派什么人前往很关键。

    “子孝,仲长,子克,你们觉得这联络铁勒诸部的任务交给谁比较合适。”

    虽然说是可以联络屈古棱、阿勿思力、启民可汗等人,但这时候又没有电话,不能黄明远一个远洋电话,屈古棱就同意了,只能靠人来联络。尤其是屈古棱,拔也古部还在同罗部以东,靠近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的方向,真不是轻易可以联络到的。

    能去的黄明远怕是不愿意安排,但是随便安排人去,未必能够达到效果。

    众人都不说话。

    这时候李节突然站出来说道:“主公,卑下初来丰州,未立寸功,愿前往草原,联络阿勿思力和屈古棱二人,为丰州尽一份力。”

    李节虽然也参与议事,但尴尬的身份导致他在这种场合其实有些透明,往常更是不怎么说话。他知道黄明远并不是真的信任自己,因此也不愿多说多做,惹人厌烦。

    只是李节心中也有猛虎,也不愿在黄明远这里做个泥捏的土坯,浪费时间。若是一辈子苟安于此,那不是李节的志向。若是想重掌富贵,就只得拿命来拼搏。

    李节愿意去草原,就是想通过这次搏命来获得黄明远的信任,换却更广阔的未来。

    “子克,此去草原,可是千难万险,前路未卜。”

    不等黄明远说完,李节便辩驳道:“主公,总是要有人去的,别人能去,李子克自是也能去。再是艰险,还能如张骞走西域,苏武入北海艰险吗?”

    李节说得慷慨激昂,众人也忍不住侧目此人。没想到这个豪门出身的公子哥竟然也有如此胆识。

    李节摘下冠冕,大礼参拜于地。

    “求主公允节出使草原。”

    黄明远也激动起来,站起来将李节扶了起来。虽然李节身份特殊,但既然入自己麾下,总要发挥作用。李节的能力自是不用小觑,现在看来,自己身边还真没有比李节更合适的人选。

    “子克高义,临危受命,有古之名臣之风。来日我当在丰州煮酒以待,迎子克马到功成之时。”

    李节心中抑制不住激动,忙跪谢道:“谢主公。”

    李节是真心激动,他选择北上出使是冒着极大地风险,心怀无比的勇气所为的。他还不知道黄明远在北地安插了一支马匪,能够护送他北上,最大限度的保护他的安全。

    当然黄明远也不担心李节知道此事后会泄露这个秘密,此事黄明远自有说辞,可以说是心中无愧。

    出使草原的人有了,至于启民可汗这里。

    李子孝突然说道:“主公当亲自前往云州,与启民可汗修缮关系。”

    黄明远有些疑虑地问道:“如此示之以弱,会不会让人轻视。”主要是黄明远不想给启民可汗那个脸,他是真心不待见这爷几个。

    李子孝说道:“以主公之威名,前往云州,也只会被人认为是折节下士,朝廷众人只会以为主公更加成熟稳重,绝无人敢轻视主公。”

    黄明远打出来的威名,虽说是主动对启民可汗示好,但关系也就那样,有些敌意永远也消弭不掉。

    主要是启民可汗更需要大隋的配合,甚至是黄明远的配合,所以只要黄明远前去,绝不会吃亏,否则黄明远就是给启民可汗磕头,也得不到对方的谅解。

    “不过我要以什么契机前往丰州呢?”

    “未若以义成公主和亲突厥。”

第一百零八章 远嫁一方

    如果说终大隋一朝,黄明远最敬佩的人是谁,不是杨坚、杨广父子,不是高颎、杨素这些权臣、名臣,而是那个三十年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为大隋奋斗一生,直至身死的义成公主。

    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不会有和义成公主一样的和亲公主了吧。

    豆蔻之年,嫁给一个能做自己祖父的人,她的内心是何等悲凉。她恪尽职守,把瑰丽的青春献给了陌生的突厥可汗,也献给了隋朝的“靖边事业”。为了完成大隋的托付的任务,义成公主不惜把全部根须扎在塞外草原上。她先后嫁了四位突厥可汗,从父亲到儿子,从哥哥到弟弟……男人,像一根又一根刺疼的钉子,扎进她柔弱的生命里。

    若无意外,她这一生,也便如飘零的柳絮,就此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国破家亡,山河沦丧,这个执著的少女,忽然变成了史书中一道诡秘的幽灵,尽管没人刻意关心她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隋书》和《资治通鉴》却时常浮现出她“救世主”般的身影。

    她救过落难的隋炀帝;她逼着窦建德为杨广复了仇;她收留过隋炀帝的遗孀——萧皇后;她养育了杨广最后的骨血——杨政道;她毕生为复国而筹划,直到倔强的死去。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听到李子孝的话,黄明远长叹了口气,良久才说道:“没想到连静乐也要出嫁了,我这个做兄长的怎么能不前往云州送一送妹妹啊。”

    陈远和李节二人都听得面面相觑,也唯有李子孝知道当初的黄明远是如何的鲜衣怒马,风采过人。

    启民可汗的老婆安义公主因为开皇十九年的动乱,一直染病不愈,久在病床,于仁寿元年年底病逝于大利城。

    其实这已经算安义公主运气好,有黄明远派去的良医诊治,比历史上多活了一年多。

    只是安义公主毕竟伤了元气,再加上北嫁之后,一直郁郁寡欢,到最后药石无救,最终溘然长逝。

    安义公主一死,她自己倒是解脱了,可是启民可汗又惊又惧,没有了安义公主这个与隋朝的纽带,要是有一天有人把自己取而代之了怎么办。大隋皇帝的女婿,这个身份对现在寄人篱下的启民可汗很重要。

    启民可汗这时候只得请大隋天子再嫁一个公主给自己,好延续双方的感情与信任。

    安义公主是带着政治任务去了,她死了但是任务却没有完成,所以启民可汗的上奏正中杨坚下怀,立刻下旨择宗室之女,下嫁启民可汗。

    杨坚出身不显,其父杨忠当年更是被抓到江南为民,所以大隋的宗室还真没有几人,要找适合婚配的女子更难。这样选来选去,最后选了宗室杨谐的女儿杨静乐。

    杨坚下旨封杨静乐为义成公主,和亲突厥,又加封杨谐为岳州刺史。

    五月初,杨坚以宗正卿上明郡公杨纪为送亲使,前往云州大利城。

    二八年华,正是如花一般的年级。像杨静乐一般的女孩子,此时或是在家享受父母的宠溺,或是嫁人为妻,享受夫妻恩爱。

    而杨静乐不一样,她身负着家族和朝廷的使命,要远离故乡,前往突厥,或许一辈子都无法再归乡。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

    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坐在马车上,义成公主贪婪地吮吸着长安初夏的朝雨气息,使劲地望着已经看不到的长安城,仿佛要把这一切的一切都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宜芳,我们离长安有多远了?”

    “回公主,我们刚过了渭水,离着长安城有五六十里路。”

    ······

    “宜芳,我们离长安有多远了?”

    “回公主,我们刚出了关中,离着长安城有数百里之遥了。”

    ······

    “宜芳,我们离长安有多远了?”

    “回公主,我们已经出了上州,离着长安城有一千多里地了。”

    ······

    “已经出了上州,离着长安有一千多里地了,我还以为咱们现在刚出长安呢?没想到竟走了这么远,我得何时才能走这么远到长安呢?”

    义成公主拖着香腮,趴在窗户旁,一路上望着远去的风景。

    这里好荒凉啊,一眼望去,尽是草原。没有长安那么繁华,更没有渭城的朝雨那么清新。越往北就只剩下了草原和黄土,这么大的一片草原,好像望不到边,自己从小就不认路,该怎么走回家啊。

    “公主!公主!”

    侍女宜芳轻轻叫醒了仿佛已经入梦的义成公主,此时的义成公主才如梦方醒,自己不是在长安,是在前往突厥和亲的路上。

    “宜芳,怎么了?”

    “禀公主,刚才上明郡公差人来报,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丰州地界,明日一早,便要西渡黄河,进入朔州地界,那时候离着大利城就不远了。”

    义成公主有些呆滞地抬头望了望窗外,一样的草原,一样的望不到天边。

    “走的这么快吗?感觉也没走了几日,怎么就要到了。”

    义成公主将双腿蜷起来,两手抱着双腿,下巴放在膝盖上,静静地也不说话。要到突厥了,真的要到突厥了。

    那些如自己一样的和亲公主是不是也和现在的自己一样,充满了孤独与恐惧,满心想逃离这个地方,可是却无路可逃。

    义成公主笑自己幼稚,自己是和亲的公主,是背负着使命来的,哪怕将来有一日死了,也会埋在突厥的土地上。

    义成公主拿起往日自己常吹奏的胡笳,轻轻地吹了起来,哀转凄凉的声音绕着整个车队在来回的游荡,一旁侍立的宜芳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义成公主轻轻地吟唱着这首汉时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写的诗,默默地泪如雨下。

    而周围的送亲之人,闻者无不伤心落泪,沉郁之情久久不能散去。

    上明郡公杨纪默默地看着这边义成公主的吹奏,心中知道义成公主的哀伤,也没有前去阻止,只是叹了一口气,这都是命啊,半点不由人。

第一百零九章 云树之思

    到了夜晚,众人在黄河边上扎营,此时从北面掀起一阵烟尘。

    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静谧的夜,深谙军旅之事的杨纪听到北面的动响一惊,赶紧命人探察情况,组织防御,防止敌袭。

    这里虽然也是大隋的地界,但身处草原,防御跟关中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谁知道会不会有哪支不开眼的游牧部落突然出现,惊扰了公主。

    “丰州军万胜!”

    黑暗里对方的吼声立刻震动四野,让人心悸。

    对面的人中冲出一人,手持令旗,快马向前,来到送亲使节的营门前,大声说道:“丰州黄总管,前来拜见公主!”

    杨纪一惊一喜,既然是黄明远,看来没有敌情了。

    杨纪赶紧让人将其迎入,他没想到黄明远会亲自来拜见义成公主。义成公主虽然名号上是公主,但对所有人来说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并没有太大的威慑力,因此一路上各州县也就是供应一行人的所需而已,敬而远之。

    一个一辈子都回不来的公主,只要不被其抓到把柄,还真没必要太在乎。

    杨纪本以为黄明远连启民可汗都不会在意,更不用提什么和亲公主了。他们只是从丰州短暂过境,并不经过丰州的城池,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尴尬,他都没有派人前往丰州送信。

    现在开来,是自己失礼了。

    杨纪马上大开营门,亲自带人前去迎接黄明远。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也知晓黄明远的荣宠,顺手之事,没必要得罪未来一个宠臣。

    此时杨纪已经五十余岁,长须飘飘,颇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他自少刚正,颇有器局,在朝野内外的声名还不错,黄明远与其倒是有过接触。

    “劳烦杨公亲自迎接,折煞明远也。”

    黄明远来到营门前,见到杨纪亲迎,立刻翻身下马,客套的说道。

    “是黄将军高义,之前杨纪怕叨扰了将军,没有主动前去拜访,望黄将军莫要怪罪。”

    杨纪见黄明远很会做人,更是有礼。

    二人一番寒暄,杨纪忙将黄明远迎进营中。

    此时雄阔海和韩浚二人带着黄明远带来的骑兵便在送亲使团的外围扎营,将其护在了中间。

    此地的河对岸便是偏关,虽说属于丰州,但从九原到这里差不多有七百余隋里,相当于长安到洛阳的距离。黄明远昼夜兼程了两天两夜才赶到,幸好没有错过。

    此时杨静乐也听到外边的嘈杂之声,忙令宜芳出去探寻一番。过了一会宜芳便急匆匆地赶来,说道:“公主,听说是丰州总管前来拜见。”

    丰州总管?

    丰州总管是黄家兄长吧,这么多年未见了,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时那个跟在他的身后有些倔强的小妹妹。

    杨静乐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黄明远昔日的样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自开皇十八年别后,至今已有三年多未见,她知道自己等了她三年多吗?又知道如今我也要嫁人了?

    杨静乐从小就认识黄明远,她和南阳公主杨清儿同龄,从小就情同姐妹,跟着杨清儿她便认识了当时还是个少年的黄明远。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年少的杨静乐立刻便陷入了黄明远温柔的毒里,不能自拔。

    只是杨静乐知道黄明远与杨清儿互相喜欢,杨清儿的身份不是她可以比拟的,因此只能将这份感情藏匿于心中,不敢言语。

    再之后杨清儿嫁给了宇文士及,杨静乐以为这次她终于可以一述衷肠了,可惜很快黄明远联姻裴家,他本人也远赴丰州,二人从此天各一方,杨静乐这段无果的爱恋也只能尘封起来。

    本来以为这一生再也不会和他有交集。

    没想到他还没有忘了自己,她来看自己了。

    杨静乐立刻就要冲出去见黄明远,刚走到门口忽然又顿住了,她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见他。

    白云苍狗,物是人非,时间冲淡了曾经的过往,他们都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此时黄明远也和杨纪寒暄一番,要前来拜见义成公主。主要是杨纪想拉着黄明远多说一会话,黄明远也不能失礼。

    杨纪是杨素的族叔,凭借着杨素的权势,又兼行礼部尚书事,也算是朝廷重臣。光凭杨素一个原因,黄明远此时就不能得罪他。不过杨纪也是自家人知晓自家事,对双方的身份都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也不以身份自矜,二人一番相谈,倒也宾客尽欢。

    之后黄明远提出要去拜见公主。

    本来天色已晚,这个时候男女有别,黄明远是要避嫌的。但黄明远却没有在意,杨纪更不愿因此得罪黄明远,便也无人再提。

    杨纪以为,拜见公主,三五句话的功夫,倒也无所谓。

    公主的大帐在最中间,华丽而宽广,从外边根本看不到里面的状况。黄明远支开原本的卫兵,让自己人守在大帐外,自己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本来拜见公主就有些逾礼,杨纪也不在乎黄明远用自己的亲卫守卫大帐了。他屡次遇刺,谨慎一些也是正常的。

    黄明远不经通传便进入大帐让杨静乐和宜芳吃了一惊。宜芳立刻上前呵斥道:“你是什么人,竟然擅闯此地?”

    杨静乐怕宜芳闹大了,立刻说道:“宜芳勿惊,这是黄大将军,你先出去。”

    宜芳盯着黄明远的样子仔细打量了一会,又是害怕又是好奇,也没有什么三头六臂,这就是在长安人人称颂的黄大将军?

    宜芳护主心切,怕黄明远唐突了公主,只得又狠看了黄明远几眼,然后不情愿地回了一声:“诺!”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营帐。

    黄明远眼睛一直盯着杨静乐的样子,不由得叹道,小丫头也长大了。

    当初杨清儿爱跟着自己打转,杨静乐和杨清儿则是形影不离。自己也一直把杨静乐当做自己的妹妹,他真不知道杨静乐会成为历史上的义成公主。

    什么狗屁公主,如果可以,黄明远宁愿将这公主封号给丢了,也不愿杨静乐去突厥受那样的苦楚。

    黄明远深吸一口气,才缓缓地说道:“静乐,兄长来看你了。”

第一百一十章 外柔内刚

    一声“兄长来看你了”让杨静乐两眼噙泪,二人长久以来不见的隔阂立刻随之而去。

    杨静乐有些不敢置信,上前两步,一把扑到黄明远的怀中,不禁失声痛哭了起来。

    对于杨静乐来说,此时千言万语的述说都不如在心爱之人的怀中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哪怕这是二人最后的诀别。

    黄明远将杨静乐紧紧地搂着怀中,听着她低低地哭声。

    过了良久,杨静乐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失态,她和黄明远身份有别。

    杨静乐连忙从黄明远的怀中出来,又用手擦干眼角的泪水,这才施了一礼说道:“是静乐失态了,让兄长见笑。”

    终是有情也无情。

    黄明远也默默上前行了一礼,说道:“丰州总管黄明远见过公主。”

    “兄长不必多礼!”

    然后二人相对,便相顾无言。

    对于黄明远来说,一直把杨静乐当成自己的小妹妹,如今再次见面,自是有些酸楚的伤感。只是黄明远没想到杨静乐的感情会如此炽热,他能隐隐约约地明白杨静乐的心思,可惜物是人非,这种无言的付出与求而不得更是让他感到难过。

    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很多东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而杨静乐心中更是难受,在心爱的人面前落泪,本就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很多事情就不要再难为黄明远了。

    “你·····”

    “你······”

    过了良久,没想到两人同时开口,再抬起头互相看着,杨静乐不知道怎么先笑了起来,接着黄明远也跟着笑了。

    原本有些尴尬的空气也因为两人的相视一笑,突然消失不见。

    二人相对坐到桌案旁,杨静乐给黄明远倒了一杯浓茶。

    黄明远端起茶来,清香四溢,唇齿留香,上好的雨前龙井,还是自己在江南炒制的。

    “你还记得我只喝炒茶啊?”

    “其实我也不爱喝煮茶,在汤中加入盐、葱、姜、桂等作料,喝起来那味道实在是太怪了,反而破坏了茶的原味。自从兄长做了炒茶,我便不再喝原本的碎茶了。”

    黄明远一脸满足感,说道:“很多人都嫌炒的茶太清淡了,而且喝起来也有些苦涩,不少人都喝不惯。”

    杨静乐听了却不以为然。

    “茶本来就是一味药,其实苦涩亦是应有之事,只是大家日常饮茶习惯了,却忘了它是一味药。”

    说着,杨静乐有些自嘲地笑笑,说道:“这世人也真是奇怪,总是喜欢吃药的感觉,虽然很多人心中不爱喝,却是一样趋之若鹜。”

    黄明远放下杯子,意味悠长地说道:“静乐,人这一生就跟茶一样,喝起来是苦涩的,平淡的,但是喝到口中,很多时候又是回味悠长。若是总是品着它的苦涩,很多时候便感受不到它的回味。”

    “那兄长呢?总是在品尝着苦涩,还是在回味之中?”

    黄明远闻言笑了笑,小丫头还是这么犀利。

    可能也觉得刚才的话有些过于直白,容易让黄明远为难,因此杨静乐有些沉静了下来,微蹙着眉头。

    黄明远不由得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黄明远着实不想和杨静乐聊这些,因为杨静乐太蕙质兰心了,她越是懂事,就越让人心疼。

    黄明远端起杯子,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然后将杯子放在桌案上。

    “静乐,这次前来,我本来是要送你一程的。长安实在太远了,很多时候未必能够干涉到云州的事情,而你此去突厥,势单力薄,能依靠的人不多,所以我想送你去大利城,也能给你一个依靠,让染干有所忌惮。只是现在看你这样子,我实在心有不忍,若是你不愿意和亲突厥,我这里总会有些办法的。”

    杨静乐刚开始听到黄明远的话还有些怅然若失,后来则是眼前一亮,最后所有的目光渐渐便暗,失去了闪耀的光辉。

    “兄长想怎么做?”

    “假死!”

    黄明远斩钉截铁地说道:“从长安到大利城两千余里,山高路远,水土不服,总有办法脱身,哪怕朝廷和染干都不信,也不会有证据。只是以后要委屈你了,毕竟不是光明正大的离开,可能再也恢复不了身份,一辈子都要隐姓埋名。”

    杨静乐立刻就想答应下来,若是能跟在黄明远身边,哪怕隐姓埋名又如何。

    只是若是真的如黄明远说得这么简单就好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和亲突厥是国策,若是自己就这么死了,不仅自己的父母、家人,连黄明远都要受牵连,有些事情,不是没有证据便不能有结果的。

    “兄长对静乐的疼爱,静乐铭记于心,只是静乐身为宗室女眷,身负家国大任,实在不敢有负于母邦重托,更不敢临阵而逃。还望兄长将刚才所言,全部抛之于脑后,再不要提起。”

    说着杨静乐向黄明远重重地行了一礼。

    黄明远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说道:“静乐又何必将这些本不应该由你来承担的责任放到自己的肩上,这些东西不应该你来承受。”

    杨静乐摇摇头,说道:“兄长,圣人决定的事情,你我真的可以更改吗?苟延残喘静乐不怕,隐姓埋名静乐也不怕,可是真的会单单如此吗?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掉脑袋?即使最后不会伤及到兄长,在帝王的心头扎上一根刺,对于兄长来说,真的可以吗?”

    黄明远语塞。

    黄明远常说,杨家的女儿,强于其男儿,外柔内刚,巾帼不让须眉,乐平公主是,兰陵公主是,南阳公主是,义成公主更是。

    杨静乐接着说道:“兄长今日能来看静乐,静乐真的很开心。今日是我这些年来最开心的一日了,再也不敢有其它奢望。只是静乐绝不希望,因为静乐个人的原因而使兄长受到任何的伤害,哪怕一丝一毫,静乐也不愿意。”

    看着眼神坚定的杨静乐,黄明远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小看她了。她不是别人,她是那个为了信仰,宁死也不愿向唐军屈服的义成公主。怎么可能为了一点儿女私情,就逃避自己的责任呢?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回大利

    杨静乐一脸的倔强,黄明远也无可奈何。

    “既然静乐已经决定了,我知道你心志坚定,也不再劝你。只是此去大利,毕竟远离家乡,多有不便,我为你准备了一些东西,还有五十名精兵做护卫,希望能让你在大利过的好一些。”

    “谢谢兄长!”

    黄明远满是无奈,最后只得说道:“无论如何,要记住,兄长都是你的依靠,兄长这里,永远有你一个家。”

    “嗯!”

    杨静乐的样子,让人心疼。

    看着才十五六岁的杨静乐,冰肌玉骨,雾鬓云鬟,虽然仍旧稚气未脱,却隐隐已风姿绰约。黄明远仿佛看到了那个未来的义成公主,有榆林觐见的端庄大气;有夫死子继的悲愤无奈;有雁门之围的临危不惧;有国破家亡的绝望痛苦;有草原被俘的从容与解脱。

    上天你何其不公,要让这样的好女儿遭受这等的摧残。

    黄明远端起一杯茶来,一饮而尽,慢慢地,有些沉醉于其中。也不知道是被茶香所迷醉,还是未来的点点滴滴已经让黄明远沉浸入梦中。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黄明远这才醒来。

    “连夜赶路,没想到竟然睡着了,让妹妹笑话了。”黄明远伸了伸懒腰,时间已经不早了。

    “兄长多虑了。”

    黄明远竟然睡了一个多时辰,眼看夜确实深了,黄明远也不愿再待在营帐中,瓜田李下,等得让人多生口舌。

    黄明远辞别杨静乐,转身离去,而杨静乐也没有多留黄明远,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目送黄明远离去。

    黄明远总觉得怪怪的,只是有些事也不愿多想。

    离开之后,黄明远直接回了自己的营帐,也没有向杨纪道别,有些事情不愿去想亦不敢去想,只能当做一场梦忘掉。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第二日一早,黄明远便要跟着杨纪等人护送义成公主前往大利城。

    杨纪虽然很是诧异,黄明远有些过于热情了,护送公主可跟他没什么关系,只是有些话不能明说,索性送个人情,便只得同意此事。

    黄明远倒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言此地胡人较多,自己亲自护送省得惊扰了公主,却是赖上了杨纪。

    众人收拾妥当,便在偏关渡口准备东渡黄河。

    此时的黄河刚解封不久,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很是壮观辽阔。杨静乐也是第一次见到黄河,趴在床头,望着滚滚的黄河水,眼中泛起一丝泪光。

    黄明远站在船头,忍不住大声诵起诗文: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而今却道风萧瑟,坐见落花长叹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杨静乐听到黄明远的诗句,不由得念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却是已经痴了。

    时杨纪也和儿子杨虞在船上,听到黄明远的诗句,杨虞忍不住赞叹道:“没想到山阳郡公竟然如此文采出众,真是当冠盖京华啊。”

    杨纪却是听后有些怅然若失,最后才说道:“真没想到凶名远扬的黄明远原来也是个重情之人,当世不多也。大郎,我们杨家虽然有你堂兄(杨素)显赫一时,但我看来,终究是烈火烹油,不能长久啊。若是有一日我家穷困了,你无以为生,可求助于黄明远,此人当会雪中送炭。”

    杨虞听了哑然。

    渡过黄河之后,便是偏头关,再往北渡过紫河(今浑河)便进入了云州地界。不愧是表里山河,北地要塞,道路异常崎岖难走。

    众人再往北进入云州,扑面而来的草原气息异常明显,很多原本的耕地此时都退化成了草原。

    越往北走,不时地遇到一些在此放牧的游牧部落。

    虽然是大隋的云州,但胡人来去自如,让人看了还以为此地是胡人的家园。

    看得雄阔海等人是一阵气闷,忍不住说道:“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不把云州给咱们反而给了胡虏,你看着云州让他们糟蹋的,成什么样子。”

    这话说出了众人的心里话。

    黄明远忙训斥他一番,其余众人自当没看见。

    大隋公主下嫁,启民可汗出大利城三十里前来迎接,给足了大隋的面子。当然也不是他想给,而是现在他必须要依靠大隋,这礼数上自然是做的很充足,不给人留下话柄。

    当然启民可汗也发现了送亲的黄明远,有些吃惊。

    二人相见,本应该是仇人分外眼红,只是这启民可汗的确情商高,不仅没有对黄明远冷眼相向,反而拉着黄明远殷勤有加,倒像是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让人看了不住地赞扬他的知礼。

    回城之后,启民可汗立刻三令五申不允许任何人和黄明远发生冲突,他不知道黄明远此次前来的目的,最害怕黄明远会借题发挥,故意挑起矛盾,打击启民部。

    虽然启民可汗的长子咄吉世对黄明远无比怨恨,但是畏惧启民可汗的命令,也畏惧黄明远的余威,只得暗暗怨恨,却不敢上前。

    黄明远自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他本就是带着目的前来的,也没必要跟这群乌合之众计较。

    说起来云州也算黄明远的地盘。

    云州的军队属于丰州总管府,下辖一个骠骑府,骠骑将军正是张长逊。不过现在云州唯一一座县城大利城给了启民可汗,他只得将自己的骠骑府衙门迁到原阳镇,同时扼守白道川,护住丰州的侧翼。

    不过张长逊也算黄明远的人,对启民可汗自然不待机。之前阿勿思力进击启民可汗,张长逊紧守原阳和白道,对此根本视而不见。启民可汗几次求援,张长逊都置若罔闻。后来启民可汗也看明白了张长逊不会帮自己,只得跟张长逊各自相安。

    黄明远来大利城,未虑胜先虑败,为了防止对方狗急跳墙,便让张长逊拉了两千士兵靠近大利城,在城北扎营。

    启民可汗刚开始吓了一跳,还以为黄明远要向他动手,眼看隋军没什么进一步动作才放下心来。他知道这肯定跟黄明远有关系,也不敢多生是非。

第一百一十二章 偷梁换柱

    黄明远到达丰州的第二日,长孙晟也作为杨素的使者,从前线赶回了大利城。

    这一次长孙晟是戴罪之身从军,为了洗脱污名,重获圣恩,他也是拼了老命。当日与阿勿思力大战,长孙晟年过五十尚且亲自率人冲杀在第一线,胯下战马两次被射毙犹死战不退,因此斩将夺旗,立了不小的战功。

    长孙晟这次前来大利城,一是代表杨素参加义成公主的婚礼;二是将启民可汗被阿勿思力掳掠的旧部交还给启民可汗,算是一个美差。杨素很看重长孙晟,因此为了帮着长孙晟复起,便派长孙晟前来。

    长孙晟和启民可汗是老朋友了,知根知底,于公于私都挺合适。

    启民可汗见到长孙晟倒是无比的热情,拉着长孙晟的手,絮絮叨叨个没完,在他心中长孙晟已经是送财童子了,能不上紧的招待。

    启民可汗与长孙晟共叙旧情,这本来没黄明远什么事。

    黄明远听到长孙晟手上有一批阿勿思力掠去的启民可汗的部众,忽然计上心来,这草原之上,最重要的不正是这些部众。

    或许限制启民可汗义成公主比都速更合适。

    趁着夜色,黄明远一个人偷偷来到长孙晟的大帐。

    自长孙晟离开大利城之后,这大利城就成了启民可汗一个人的地盘。这次长孙晟返回,也只是在城外扎营,没有再重新进城。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黄明远来到长孙晟营中之时,正是长孙晟刚统计完人口、牲畜之时,这些东西明日便要一起交割给启民可汗。

    “季晟兄,多日不见,甚是想念。”

    “长屏兄!”

    这次的长孙晟对黄明远的态度立刻大不一样,主要黄家有厚恩于长孙晟。当初若不是黄明襄和黄明祯二人快速平定了都六之乱,长孙晟的脑袋都可能不保。

    “长屏兄,晟也多为想念。关中事了之后,长孙晟一直戴罪在家。长屏兄大婚,晟也没有亲自前往黄府拜贺,现在想来,甚是惭愧。若不是黄卫率和黄主簿二人相助,早日平定了都六这贼子,晟怕是已经被处死了。”说着长孙晟竟然向黄明远大礼参拜下去。

    想他长孙晟也是家族显赫,文武双全,长孙氏是当年的北魏皇族的一支,长孙晟又是少年扬名,他虽为人谦恭有礼,但与黄明远相交,骨子里的高傲仍旧是时不时的透露。

    这次黄家算是直接救了他的姓名,在黄明远跟前,他是真的心甘情愿的折服。

    长孙晟是个人才,但在大隋地位并不显。

    其实也就是黄明远老瞅着人家闺女不撒手,所以才一直对长孙晟客客气气的,若是没有长孙皇后,他管你长孙晟是谁,敢跟他傲娇,早就打得你爹妈不识了。

    二人一番寒暄,相互坐定,聊起天来。

    这次黄明远倒是开门见山,他没有别得意思,除了探望一下多日未见老朋友,还想请老朋友帮个忙。

    黄明远把主意打到了长孙晟手上的胡人上面了。

    二人一番推杯换盏,黄明远波澜不惊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把长孙晟震的几乎说不出话来,都说黄明远胆子大,现在看来,果然惊人,那启民部的部众是天子下令交给启民可汗的,他长孙晟难道可以违逆天子的诏令不成。

    救命之恩是救命之恩,但也不能拿脑袋去偿还。

    长孙晟立刻直起身子行了一礼说道:“长屏开口,按道理来说季晟应无有不从,否则岂非忘恩负义之辈。只是这启民部的部众虽在季晟之手,但如何处置,季晟亦做不得主,盖天子所命交予启民可汗,季晟无能违逆天子之诏令也,还望长屏兄勿要怪罪。”

    黄明远“哈哈”大笑起来,拉着长孙晟坐下。

    “季晟兄,你误矣。我如何不知此事乃天子所命之事,黄明远岂是那种陷朋友于不忠不义之人,我并不是看上了启民可汗这六千帐百姓,而是有些事情季晟兄不知,我这是为了大隋。”

    看到长孙晟一副你别骗我的样子,黄明远也是无语,自己难道就那么没有信用。

    好在双方关系也算不一般,长孙晟只得耐着性子听黄明远说道:“季晟兄,我是希望你把这次交割人员的时间给拖一拖,拖到义成公主与染干成婚之后再交给启民部。圣人只是下令交给启民部,可没说具体交给谁,义成公主也算启民部的人啊,到时候季晟兄便可以将这六千帐的民众和二十多万头牲畜直接交给义成公主,这不也算违背了天子的命令。”

    长孙晟听了黄明远的话,直目瞪口呆,还有这种操作。

    黄明远也太敢想了,再怎么说,义成公主也是一个女的,怎么可能统领部众。

    长孙晟虽然在草原待了好几年,但有些理念仍旧无法转变。

    “长屏兄,这······这也太······太不符合常理,这······”长孙晟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言辞可以推脱,毕竟黄明远这一惊世骇俗的主意,竟然没有什么破绽。

    黄明远接着说道:“季晟兄怕是不知道吧,启民可汗入隋三年多,已经从当初百十人的小部落发展到今天的三万帐,带甲之兵数万人,这意味着什么季晟兄不会不明白吧。启民可汗的部落在滚雪花式的增长,多赖大隋粮食、人口的资助,可再这样下去,大隋怕是要难以制衡启民可汗了。

    今日将这六千帐交给义成公主,就是在启民部的内部给大隋打下一颗钉子,好能够牢牢地看住他。从两汉以来,为什么那些和亲的公主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根本不能发挥和亲的作用,其根本原因不就是手上没有实力,连生死都受胡人的操纵,何谈影响局势。

    今日这六千帐交给义成公主,公主往后在突厥便有了为大隋说话的底气,说不定以后有什么危难时刻,公主凭借着这六千帐民众,便可以一决大事,安定突厥。

    而季晟兄将这六千帐给了启民可汗又有什么用?不过是白白增强了对方的实力,给未来北疆的安定增加更多的变数。”

    长孙晟低着头,默默地思索着黄明远的话。

第一百一十三章 儿女亲家

    黄明远的一席话的确是打动了长孙晟,突厥跟中原王朝不一样,所有人的权利大都来自于手上的实力,女人亦是一样。若是义成公主能够掌握这份权利,那么其意义几乎是无比深远的。

    只是这样做属于明目张胆的欺君罔上,天子那里该怎么办?自己本就是戴罪之身,为图复起是小心翼翼,实在是没资格再去做这种胆大妄为的事情了。

    看到长孙晟的犹豫,黄明远明白了他的担心。

    长孙晟的曾祖父是太师录尚书事上党宣王长孙稚,死后更是被追封为假黄钺大丞相太尉,几乎是人臣的顶峰,光看这些官职,怕是曹操、司马懿都有所不如。从其之后,也是显赫百年的大族。

    但到了长孙晟这里,身为北魏皇族的长孙氏,备受打压,家族逐渐没落。长孙晟作为家族中的杰出一员,其身后所背负的责任并不比黄明远要小,这也是他为什么做事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疏漏的原因。

    长孙晟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不光影响自己,还牵连到自己的家族。所以有些事情很多时候明知道是对的,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去做。

    黄明远献的计策绝对是好计策,但那又怎么样。大隋的未来未必比天子的脸面更重要,因为未来不可期,而丢脸就在眼前。

    黄明远对长孙晟说道:“季晟兄所担心的,黄明远悉数知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远绝不会强迫季晟兄。季晟兄且放心,此事我已经上奏太子殿下,请太子殿下将此事报于天子,想来不日便会有命令传来,只是希望长孙兄能够给明远争取一些时间,也便能及时得到天子新的诏令。”

    黄明远如此一说,长孙晟倒是松了一口气。

    要是如黄明远说得这样他还勉强可以接受,毕竟不过是拖上一段日子而已,毕竟这么多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哪怕是启民可汗本人都无话可说。

    长孙晟正义凛然地说道:“既然长屏兄话说到这个份上,那长孙晟若是再推脱阻拦反而显得长孙晟不近人情了。长屏兄为国为民,不辞辛劳,不避艰辛,长孙晟服矣。”

    说着长孙晟向黄明远重重行了一礼,有对黄明远的敬佩,也有对自己刚从的推脱的歉意。

    黄明远赶紧将长孙晟扶了起来,笑着说道:“季晟兄何必如此客气,咱俩将来可是要做儿女亲家的,你可千万莫要当我是外人。”

    长孙晟听了一愣,谁跟你是亲家。

    “长屏兄何处此言?”

    黄明远笑道:“季晟兄忘了我上次来大利城,你我约定将来若是有年龄相符的儿女,当约为亲家。听说你去年三月份有了一位千金,而去年十一月份,明远也有一子,二人同年出生,岂不是天作姻缘。”

    长孙晟这才想起此事,不过当初黄明远连子嗣都没有,还以为黄明远是笑言,所以也没有在意,没想到黄明远还怎么当真了。

    长孙晟有五子三女,继室高氏是北齐皇族,其所生的小女儿观音婢正是隋突大战前所怀,而出生之时长孙晟正在狱中。女儿的出生给他带来了生的希望,所以后来小女儿颇受长孙晟的怜爱。

    黄明远的未来必定不凡,若是此事推脱,怕是会真的得罪黄明远。这两年天子打压关陇世家,提拔亲信力量的意图越发明显,或许往后长孙家还有依赖黄氏也未必不可能。

    长孙晟盘算下来,这黄明远长子能继承黄明远的爵位,最小也是个郡公,与自己的小女儿也算良配,便笑着说道:“小女顽劣,可是高攀长屏兄了。”

    说到底,长孙晟的三女儿嫁给黄明远的嫡长子,还是长孙晟占了大便宜。

    二人相视大笑,倒像是都心满意足。

    二人对酌到月上中天,长孙晟已经喝得酩酊大醉,黄明远才被雄阔海扶着一步一晃的回到自己的营帐。

    今日两件事都圆满解决,黄明远摇摇晃晃地唱道:“我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欣喜之状,溢于言表。

    别怪黄明远老是挂念长孙皇后,人家“千古第一贤后”的美名绝对不是吹的,而且特别能生养,易孕体质,一生三子四女。虽然死得早点,应该是生孩子过多伤了身体,不过多多保养,还是能够活到平均年龄的。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更不用说黄家这种暴发户了,一家主母的选择绝对是极其重要的,能影响家族子孙后代的成长。

    为了给儿子娶个好老婆,黄明远不得不对长孙晟折节,他容易吗?

    当然,黄明远跟长孙晟客气归客气,但该下手时绝不手软,这一次怕是长孙晟被黄明远卖了还会帮着黄明远数钱呢。

    关键便是黄明远跟长孙晟说得等天子的诏令下来再行动这件事实在是半真半假,而且最致命的半假正好把长孙晟卖了。

    黄明远也没有办法,对于跟启民可汗有关的事情,天子对他的成见太重,未必会听他的。黄明远的确给杨广写了迷信,请求杨广劝天子同意将启民部的六千帐交给义成公主。

    但是黄明远对此并不报多大的希望,他甚至请求杨广不要告诉天子这是自己的计策,毕竟一旦杨坚以为自己故意针对启民可汗,脑子一发热就是不同意,那谁劝也没辙。

    所以黄明远打定主意,若是天子同意还好,若是不成他则假传诏令,令长孙晟直接照办。

    当然黄明远也留了后手,至于什么证据他肯定是不会留下的,即使是伪造的。到时候一旦长孙晟将牧民交出,黄明远怕是会独善其身,至于长孙晟会不会因此触怒天子,黄明远还真不在乎。

    长孙晟牵挂太多,不是那种能够决心殊死一搏的人,所以哪怕最后他知道黄明远坑了他,他也不会供出黄明远来。黄明远也正是因为了解长孙晟,才欺之以方。

    说到底黄明远在乎的是长孙皇后,至于长孙晟,只能算是立场不同的友人,永远不可能成为自己人。

第一百一十四章 气焰嚣张

    第二日一早,启民可汗前往长孙晟军中讨要这六千帐牧民与二十万头牲畜的时候,长孙晟并没有交给他,反而借口这些牧民是义成公主带到启民部的嫁妆,要到二人成婚之后才能与启民部交接。

    启民可汗痛恨长孙晟昨日还装成老友,今日却翻脸不认人,却也无可奈何。现在是人在对方手上,自己求着对方,而且人家没说不给,只是晚给,这样的做法就是启民可汗本人也不能强迫。

    说到底他不能和长孙晟撕破脸。

    对于这些牧民,启民可汗满心的迫不及待,真希望现在就成婚。

    不过义成公主与启民可汗的婚礼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毕竟按照大隋钦天监这边选的日子,得找一个黄道吉日。

    启民可汗现在人都在大隋,自然无有不允之礼。

    各方各自等待,等着婚礼之日的到来。

    借着这中间的间隙,黄明远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雄阔海和韩浚秘密前往大利城中,去见启民可汗。

    大利城虽然是杨坚下旨建给启民可汗居住的地方,但说到底还是大隋的城池。而且黄明远监管云州,这里实际上是他的属地。

    这两日大利城内外都是部落,所以连城门也不关。

    大利城修的比较宏伟,然而进入城中,城内的建筑并不多,到处都是大片的空地。还有很多突厥人在城内搭了帐篷,人与牛羊同住一处,也是一景。整个大利城其实更像是用城墙圈起来的一片草原,里边都是牧民。

    启民部有两万多帐,近十万人。自从阿勿思力南下袭扰,大多数人都被迫迁入大利城中。整个大利城内的营帐密密麻麻,望不到边。

    黄明远不禁心想,若是点上一把火,怕不得把整个启民部都烧光了。

    到了城中心,各色建筑不少,总算有了城池的感觉。

    这两年启民可汗因为住在大利城,而大隋专门为安义公主修建了汉式的公主府邸,给启民可汗也修建了可汗宫,所以启民可汗本人也习惯了住在房屋之中。毕竟锦被缎褥的房屋要比帐篷舒服的多。

    不少突厥贵族也学着启民可汗的样子从帐篷里搬了出来,住在房屋之中享福,唯有启民可汗的长子咄吉世仇视汉人的一切,坚决住在帐篷里,成了启民部内部领头的保守派。

    黄明远前来面见启民可汗让他大吃一惊。二人没什么交情,反而有仇怨,黄明远这么晚了前来是想干什么?

    启民可汗下意识地便想让人回绝,还是史蜀胡悉劝启民可汗见一见黄明远,看看他想干什么?

    史蜀胡悉也记着当日的差点被黄明远打死的旧仇,因此故意劝启民可汗好好折辱黄明远一番,削一下对方的面子。

    黄明远刚进入府邸,便有一大群拿着刀的武士冲了出来,将黄明远三人团团围住,要黄明远等人交出武器。

    黄明远不由得嗤笑,对领头的启民可汗的侍卫长阿史那葛说道:“这么多年了,还是这套把戏糊弄人,看来突厥人是越活越回去了。”

    说着抽出手中的佩剑,单手倒提,做出要交给对方的样子。

    “我的剑就在这里,有本事你们来拿。”

    阿史那葛没想到黄明远这么轻易的就要交出佩剑,半信半疑地走过去要伸手接过来。眼看阿史那葛离着黄明远有半丈远,黄明远手腕一抖,便把手中倒提的佩剑横了过来,直刺向阿史那葛。等到阿史那葛反应过来,这剑已经横在了阿史那葛的脖子上。

    众人一惊。

    黄明远鄙夷地说道:“带路吧!”

    阿史那葛不敢动,站在那里。

    黄明远手中的剑立刻就在阿史那葛的脖子上留下一道血痕,鲜血顺着剑身流了下来。

    “我不想杀人。”

    惊惧的阿史那葛只得一步一步向后退去,其他人虽然围着黄明远,却也没人敢上前。

    这时从里面冲出一将,正是启民可汗的堂弟哥伦。

    眼看阿史那葛受制于人,哥伦的鼻子都要气歪了。

    “黄总管,你在我启民部的地盘上,用剑指着我启民部的将军,你难道以为我启民部无人吗?”

    说着便摆出一副要攻击的样子,企图震慑住黄明远。

    只是黄明远也准备立威,如何会被哥伦给吓住。

    黄明远一脚将阿史那葛踹开,竟然就这么提着剑走了上来。雄阔海和韩浚紧随黄明远左右,一人持棍,一人张弓,护着黄明远两翼侧后方,一步一步,直逼哥伦。

    哥伦被黄明远的嚣张样子气的又惊又怒,可他再是气愤,也不可能对黄明远动手。

    黄明远向前,走过哥伦身边,嚣张地说道:“我要见染干,十万火急的事,慢待了你们吃罪不起。”

    哥伦被憋地说不出话来,哪怕心中全是深恨,却不敢动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明远大摇大摆地走进启民可汗的府邸,而无能为力。

    黄明远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闯门而入,而此时的启民可汗和史蜀胡悉还幻想着阿史那葛会好好地折辱黄明远一番,也算报了当日的一箭之仇。

    “染干,你就是这么迎接客人的,虽说突厥人不讲什么礼仪,但你一个堂堂的可汗,也是一国之主,怎么也不给手下人做点表率,这可不是什么大国之风啊。”

    黄明远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看得启民可汗是瞠目结舌。

    “你······你······”

    黄明远自顾自地找个地方坐下,说道:“你什么你,你们真是不知礼仪,有客人来了,不说添酒回灯重开宴,但怎么也得上一杯薄茶招待一下对方吧?你们倒好,连茶都不舍得上一杯,真是让人笑话。”

    黄明远一上来就喧宾夺主,的确是震慑住众人。

    幸亏史蜀胡悉反应的快,看着黄明远旁若无人的样子,有些不悦地说道:“非是我大突厥不懂得待客之道,而是黄总管不请自来,可是恶客降临吧。黄总管,我知道你素来跋扈嚣张惯了,可这里是我启民可汗府,不是你的丰州大堂,你这样肆无忌惮的羞辱我大突厥的威严,难道欺我大突厥兵戈不利吗?”

第一百一十五章 跋扈飞扬

    不得不说,史蜀胡悉的确算是一个人物。

    黄明远一脸不屑,笑道:“你们突厥的兵戈利不利我是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你们大突厥快要灭亡了。我好心来救尔等一命,尔等却不识好歹,看你今日在此跳的再欢,来日也脱不得一死啊。”

    黄明远的话把启民可汗也激怒了,他算看出来了,黄明远今日是来找事了,他今日就是拼着得罪大隋,也得狠狠地教训黄明远一番。

    启民可汗抽出腰间的弯刀,指着黄明远大骂道:“黄明远,你如此欺人太甚,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黄明远眼看戏份到了,知道该收一收了,否则会过了。

    今日来启民可汗的府上,黄明远就打定了主意,一上来就要先声夺人,给对方一个下马威。虽然是要谈两家交好的,但以现在双方的关系,谈那些虚的怕是对方也不信,反而会弄巧成拙,还不如双方打开天窗说亮话,就照着双方的利益来谈,反倒能谈得下去。

    黄明远对着启民可汗侧目道:“染干,你以为我想来你这里,我可是来救你突厥的,你今日却对我刀剑相加,恶语相言,你真的想要突厥败亡吗?”

    黄明远最后一句猛地大吼一声,让启民可汗心中一震。黄明远这个贼子虽然可恶,但他的话却很少有虚言。

    启民可汗把脸一拉,说道:“黄明远,你口口声声说我大突厥要灭亡,如此咒我,我自是不能与你善罢甘休。你今日若是说出一个所以然来,我还自罢了;可你若是不能自圆其说,那我今日非得让你血溅五步。”

    启民可汗一副要与黄明远同归于尽的样子,倒是演的不错。二人都是演技派,所以谁也不愿意弱了气势。

    黄明远一脸不屑的拍拍桌子,说道:“说之前也得先喝口茶吧,我都给你说了三遍了,还没人来上茶,如此不知道礼节,真是蛮夷到家了。”

    启民可汗被黄明远堵得语塞,只得让人给黄明远准备茶。

    黄明远看着启民可汗,冷冷地说道:“染干,你知道同罗部吗?”

    染干一愣,忙说道:“你说的可是铁勒的同罗部,我记得前族长是同罗契。”

    黄明远点点头,接着说道:“同罗契早被我杀了,我想说的是他有个儿子叫同罗斜也,你可是知道?”

    “嗯!”

    黄明远的语气让启民可汗很不舒服,只是最后还是认可了此事。

    黄明远卖足了关子,引得染干心里直痒。

    “既然知道那就好办了,同罗部当年跟着都蓝入侵大隋,兵败之后同罗契父子都被留在了漠南。同罗契身死,而同罗斜也则一直在漠南流窜,我之前剿灭过他一次,没想到他这次又借步迦可汗大败的契机东山再起了。”

    启民可汗听得糊里糊涂,黄明远怎么跟他讲起同罗部的事情了。同罗部虽然实力不弱,但也只能算是一个大部,其势力根本不足以影响整个草原的局势。

    这时候史蜀胡悉觉得不能再让黄明远掌控聊天的局势,所以站出来打断道:“黄总管,有什么话就请直说,我家大汗虽然好客,但也没有时间听总管在这讲故事。”

    说着,史蜀胡悉还一副嫌弃的样子。

    黄明远头也没抬,冷冷地说道:“突厥真是好规矩,主子还没有说话,狗就出来狂吠,这启民部是染干当家还是你这只老狗当家。”

    史蜀胡悉被噎的语塞。

    启民可汗自然不会让黄明远如此羞辱自己的谋士,乃说道:“我突厥的事,更容不得黄总管插手。”

    黄明远脸色一变,立刻站了起来,就要往外走,边走还边说道:“染干,这是你的意思,这个时候,你觉得我黄明远有功夫在这里跟你闲扯不成?好,既然你们如此不在意,那么哪天亡种灭族之时,别怪我黄明远没有提醒。”

    黄明远走的很毅然,连头不回,这可惊住了启民可汗。黄明远这个人,虽然是敌人,但的确是百年难遇的人才,他既然说突厥有亡种灭族的危险,不管是真是假,都决不能忽视。

    启民可汗见史蜀胡悉弄巧成拙,看黄明远离开的决然,不像是装样子,知道这时候只有自己出面,才能拦住黄明远,圆了他的面子。

    启民可汗忙站出来说道:“黄总管且慢走!”

    他快步上前,走到黄明远的跟前说道:“黄总管莫恼,刚才是本汗言辞不当。刚才史蜀胡悉恼了总管,我一会必会责罚于他。总管有何事,但且长谈,染干必洗耳恭听。”

    黄明远玩味地问道:“可汗这会有时间了?”

    启民可汗忙说道:“有,有,黄总管是启民部的朋友,本汗无论如何也有时间陪着黄总管。”

    这时候史蜀胡悉也上前行了一礼,说道:“刚才是小人无礼,请黄总管莫怪。”

    黄明远也不理他,反身坐下,端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一口,立刻吐了。

    “什么茶叶,跟泔水一样。”

    黄明远故意说道:“可汗,你这偌大的可汗府,不会连点好茶都没有吧?”

    “有,有,总管且稍等。”

    启民可汗与史蜀胡悉被骂地脸色一阵青紫,也知道黄明远故意羞辱他们。启民可汗打定主意,若是黄明远待会说不出个一二三四,自己必会给他好好看。

    黄明远闹了个够,这次懒洋洋地说道:“这个同罗斜也可不是个常人,不知从那得到了高人的指点,这同罗斜也在草原上不断解放奴隶,发展势力,靠着一支奴隶军占领了赛音山,凭借着步迦可汗在此囤积的粮食,渡过了寒冬,一飞冲天。

    然后这同罗斜也开始重用汉人学子,建立官职,制定律法,重新编制部族。

    去年同罗斜也北上,抢回了同罗部的族长位置,连同旧部,其势已经带甲数万人。他在部族内大肆改革,取消旧有贵族的权利,建立军旗制度,设定中央集权的官府,修订法律,还开始创设文字······”

    说到这里,黄明远忽然停顿下来看着启民可汗说道:“可汗应该听明白我说的意思了吧。”

第一百一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

    作为一个对中原文化有着深刻认识的君主,启民可汗如何能够不明白同罗斜也所做的事情到底有多么恐怖。草原勇士无比善战,只是因为各部四分五裂,哪怕是名义上的共主也不能集合全部的力量,这才屡次为中原王朝所败。

    但是现在有一个人,似乎已经有办法和可能接近这个目标,本来作为草原人应该高兴才对,可是代价是自己要失去一切,启民可汗如何能不恐惧。若是让同罗斜也起势,怕是整个突厥将无遗类。

    这时一旁的哥伦还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反而以为黄明远在故意消遣他们,忍不住插嘴说道:“你给我们讲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难道要故意消遣我们不成,什么文字、法律的,他同罗部自甘堕落,学习你们汉人的狗屁文化,怎么就要灭了我大突厥,真是危言耸听。”

    哥伦这个白痴的话,黄明远连看都没看,而是继续盯着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怕黄明远再次发飙,赶忙提前发作道:“浑说什么,赶紧给我滚出去。”却是不顾哥伦的颜面让人将哥伦赶出了门外。

    黄明远笑着说道:“可汗,我言尽于此,你若不信,可以自己去调查一下,是福是祸,你们自己看着办便是。若是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全当我多管闲事。”

    说完,黄明远又要起身离开。

    这启民可汗如何愿意让黄明远离开,赶忙上前拉住黄明远的胳膊。

    “黄总管,且慢着急离开,刚才底下人言语不敬,都是本汗之过,但请原谅。”

    启民可汗言辞恳切地留下黄明远,又一使眼色给史蜀胡悉。

    史蜀胡悉也从最开始的震惊中清醒。

    史蜀胡悉反应很快,刚才由于此事太惊人他没有反应过来,现在平静下来才发现,虽然同罗部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但至少现在未必能动的了突厥。而且黄明远此来,必定不仅仅是告诉他们这件事。

    史蜀胡悉说道:“黄总管刚才所言怕是有一条没有提吧,若是同罗斜也真的统一草原,整个大隋北疆怕是要永无宁日了。我们启民部需要大隋的支持才能剿灭同罗部,可是大隋若无启民部的帮助,难道能干涉草原各部的征战吗?”

    黄明远玩味地看着史蜀胡悉,说道:“我是无法干涉草原各部的征战,但是我知道若是有一天同罗斜也打到阴山,那说明你们全都灭亡了。同罗斜也只会先对你们突厥人动手,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史蜀胡悉语塞。

    “大隋还有时间,不知道突厥呢?”

    这时候还是启民可汗明白,黄明远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优势,所以单论斗嘴的话,他们无论如何是不如黄明远的。

    启民可汗拉着黄明远的手说道:“总管明鉴,同罗部已经威胁到整个草原甚至是大隋的利益,若是任其就这么野蛮生长下去,将来无论是对草原还是对大隋,都是贻害无穷的。既然同罗部是我突厥与大隋共同的敌人,我们双方自当同心协力,一起将这个祸患消灭掉,还草原与大隋一片安宁祥和之景,方为正途。”

    不得不说,启民可汗更像是中原的一个老政客,跟黄明远印象中的那些草原领袖差了许多。

    当年启民可汗前往大隋求取安义公主的时候,杨坚把他安排在太常寺,教他学习六礼,所以启民可汗受汉文化影响很重。

    黄明远听到启民可汗的话,这才颇为满意。自己又是跋扈,又是要走的,不就是想化被动为主动,让启民可汗先求自己吗。

    看到启民可汗服软,黄明远这才装模作样得说道:“既然可汗如此深明大义,黄明远又有什么好说的。同罗斜也所为,实乃祸乱草原,自取灭亡之道,严重影响了草原的安定与团结,无论是与大隋,突厥还是铁勒人的利益都不符合。大隋作为天下之领导,自有义务带领草原诸部清除这道祸乱的根源。只是作为未来的草原之主,到时候还需可汗多多尽力。”

    启民可汗立刻应道:“这是自当的,为草原安定贡献一份力量,本汗责无旁贷。”

    黄明远又接着说道:“既然想要消灭同罗斜也,自当是尽快动手。同罗部势力强大,野心勃勃,若是让他整合完成内部之后,必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我准备约可汗一同发兵赛音山,拔除同罗部伸向漠南的一颗钉子,还请可汗多多相助。”

    启民可汗虽然不愿擅自动兵,但这时候也顾不得其它了,忙应道:“染干必鼎力相助,只是不知道总管准备发兵多少。”

    黄明远笑道:“丰州现在尚无大规模出塞的能力,出征之事还要多依靠可汗,我准备请可汗出兵万骑,我再邀请阿勿思力出兵五千骑,两家合兵一处,倒是也能击破赛音山了。”

    启民可汗一愣,黄明远这是准备空手套白狼啊。

    “总管,无论如何,这事关所有人的事情,大隋怎么也该出点力啊!”

    黄明远无奈地说道:“可汗不是不知道,丰州也不是我黄明远的,丰州一兵一卒没有天子的命令都动不了。这到时候一来一去,等到朝廷同意,怕不得到明年了,我等得了,可草原受同罗部奴役的部落等不了啊。”

    启民可汗无奈。

    黄明远又说道:“此战大隋只负责协调各部的关系,具体怎么指挥,还是启民部说了算。”

    启民可汗眼前一亮,若是能自主指挥,他这倒是愿意。不过让他联合阿勿思力,这怎么可能?他们可是生死大敌啊。

    “总管,阿勿思力那?”

    黄明远打断启民可汗的话说道:“可汗不必担心,阿勿思力虽然浑,但也不是一个傻子。他比可汗更靠近同罗部,赛音山可是直指他的腹心之地,若是等到同罗部强大起来,怕是第一个就会消灭阿勿思力,以图大势。”

    阿勿思力没有什么盟友,攻击阿勿思力也不用遭受什么舆论谴责,还能让铁勒诸部叫好。对于同罗斜也来说,没有谁比阿勿思力是更好的垫脚石了。

    当然阿勿思力估计也明白,剿灭同罗斜也,谁都可以不出力,唯有他阿勿思力不成。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场闹剧

    想通了这一点,启民可汗倒是放下心来。到时候他便可以利用阿勿思力和同罗部互相消耗,有可能实力不降反升。

    在启民可汗想来,凭借自己和阿勿思力的力量,击破区区一个同罗部偏部还是可能的,到时候不仅挫了同罗部的锐气,消耗了阿勿思力的实力,还能将自己的影响力带到东部草原,倒是件一石三鸟之事。

    与黄明远商定出兵的事宜,启民可汗倒是放下心来。

    黄明远承诺,由丰州总管府负责联络阿勿思力,同时派人担任监军,保证阿勿思力在此战中担负主要攻击责任。

    启民可汗虽然不相信黄明远的人品,但是黄明远也没有道理去偏袒阿勿思力。此次联合出兵是事关大隋利益的事情,他相信黄明远不会故意破坏平衡,导致联军失败的。

    启民可汗也知道以后跟同罗部的鏖战怕是一件经年累月之事,越是如此,便越不能得罪了隋军。丰州军实力强劲,直接面对草原各部,往后在草原争霸中,他的倒向很容易便引发连锁反应,事关草原霸主的争夺。

    为此,启民可汗决定更要结好黄明远,至于之前与黄明远的那些矛盾自是不提。

    黄明远眼看事已敲定,就要离开,毕竟是启民可汗的地盘,谁知道会不会有突然发疯的人对自己出手。但启民可汗正想着此时是结好黄明远的时候,怎么可能愿意让他走,非得拉着黄明远喝酒。

    黄明远可不敢吃启民可汗提供的东西,上次在李家的教训太深刻了,黄明远现在要入口的东西都必须经过自己的严密掌控。

    黄明远一再推脱,声明此乃隐秘之事,勿要为人所知,不宜大张旗鼓。启民可汗无奈,只得一直相送到门外。

    其实平心而论,单论相交,启民可汗既有草原之人的豪爽,又有隋朝贵族的分寸感和谦逊,是个很好的朋友人选。

    可惜立场不同啊。

    双方在门外再次拜别,黄明远翻身上马,准备离去。

    “黄明远你个狗贼,还敢来大利城!”

    远处一人领着大队人马前来,领头的正是启民可汗的长子咄吉世。咄吉世一直在大利城外扎营,来往甚为不方便。史蜀胡悉劝了他好几次,但咄吉世就是不愿意入城。当然他坚决的态度也引来一批保守派的好感,倒是颇得人心。

    史蜀胡悉本来见黄明远入城,便秘密派人联系咄吉世,让他在半路劫了黄明远,最好能把黄明远杀了。

    史蜀胡悉算是看明白了,有黄明远在丰州一日,启民部的后方就无法得到安全。黄明远对启民部敌意太重了,很可能影响启民可汗一统草原的大业。

    上次派薛干部截杀黄明远就是史蜀胡悉劝启民可汗的,他们经过一些秘密渠道,竟然和杨俨联系起来。以薛干部的生存做威胁,胁迫薛干乙提为他们所用。只是很可惜这么缜密的筹划,却是功亏一篑。

    事后启民可汗担心了良久,就怕黄明远知道是他们做的进行报复。眼看过了这么久黄明远也没有什么动作,这才渐渐放下心来。

    不过之后史蜀胡悉再劝启民可汗动手,启民可汗却是再也不同意了。

    史蜀胡悉并不怕大隋怪罪。现在的启民部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也能和大隋开口对话了。虽然启民部对大隋依赖严重,但大隋若是想安定北疆,也得依靠启民部出力。这才是史蜀胡悉敢动手的原因,在他看来,杀了黄明远,虽然大大的得罪虽然,但大不了搭进去几个替罪羊便是,不会有什么大碍。

    这次眼看黄明远自高自大,自投罗网,如此大好机会,不趁机杀了黄明远岂不是要后悔莫及。

    咄吉世住在城外,本来史蜀胡悉告诉他埋伏在城外动手,但是咄吉世担心城外过于宽广,黄明远有可能趁机逃脱,因此竟然直接带人来可汗宫邸杀黄明远。

    在咄吉世心中,最痛恨的自然是黄明远给他的羞辱,这份羞辱连杀了黄明远都无法洗清,他必须要将其羞辱一遍,才能真的痛快。

    可惜咄吉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老爹早就背叛了他,跟黄明远握手言和了。

    黄明远看着带领大队人马围上来的咄吉世,心中不住地耻笑。

    这个始毕可汗,怨不得后来被其弟和义成公主下了黑手,若论政治头脑较之其父差远了。你来寻仇也可以,但你在你父亲那里就没什么眼线告诉你现在的形势吗?

    黄明远转头就看向一旁的启民可汗,看他怎么处理。

    启民可汗此时脸色涨得青紫,这个长子实在是太乱来了,除了一身蛮力,根本就不懂得谋略,满脑子只知道喊打喊杀的,将来怎么可能统治的了整个草原。

    不知不觉中,启民可汗对长子也产生了不满,仔细想想,其实启民部和黄明远的矛盾,一大半都是因为长子引起的。

    原本双方对立,这份矛盾便是有利的旗帜,引得部落中人同仇敌忾,但现在双方的关系要缓和变暖,这份矛盾再摆在桌面上就要异常难看了。不得不说相比较长子,次子俟利弗在这方面变通的多,跟隋人的关系也更好一些。

    启民可汗怕黄明远再发怒,影响了联军之事,便两眼一瞪,怒斥长子道:“咄吉世,谁让你来的,还不给我退下。”

    咄吉世往常骄纵惯了,没想到父亲开口便是驳斥,牛脾气上来的他也梗着脖子说道:“阿耶,那是黄明远狗贼,他屡次欺辱于我,今日不斩其狗头,我誓不罢休。”

    启民可汗一见长子违逆他的意思,更是怒火中烧。他往日一直学习汉人文化,想做汉人一般的皇帝,因此颇为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容许在臣下面前有丝毫折损,没有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反驳他。

    咄吉世今日犯了启民可汗的忌讳,如何让其不恼。

    启民可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下令身边的附离出手将长子咄吉世拿下,又令堂弟哥伦护送黄明远返回隋军大帐,沿途务必保证黄明远的安全。

    看到启民部这番闹剧,黄明远也不多说什么,自是准备离去。

第一百一十八章 挑拨离间

    今日咄吉世闹了一场,黄明远若是没有什么回敬,岂不是浪费了他这一番折腾。

    刚走两步,黄明远忽然转过身来,跟启民可汗说道:“可汗,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我不忍你这一生的基业付诸于流水,跟你说个实在话。你这长子,比次子差远了,当个将军还凑合,若是当可汗的话,忒没有脑子了,怕是你前脚刚死,后脚家业就被人家给全夺了。”

    说完黄明远也不管启民可汗脸色多么难看,自顾自的离去了。

    “狗贼!”

    咄吉世有些癫狂地叱骂着黄明远,歇斯底里,可是更让周围的人觉得大王子的确有些愚蠢。

    启民可汗让人赶紧将长子拉下去,省得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眼看黄明远走远了,丢了颜面的启民可汗瞪了一眼身边的史蜀胡悉,冷“哼”一声,返回府中。

    史蜀胡悉越来越过了,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主子是谁。

    史蜀胡悉脸色无比难看,他知道启民可汗对自己不满。关键是他也觉得冤啊,他是让大王子在城外伏击黄明远,谁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动手的。

    史蜀胡悉勾连咄吉世是为了以后的富贵,可是现在他的富贵归启民可汗管。

    知道犯了大错的史蜀胡悉连忙要跟在启民可汗后面,跟启民可汗解释一番,求得启民可汗的原谅。

    只是刚到门口就被一旁的附离给拦了下来。

    史蜀胡悉一怒就要闯门,往常这些附离见了自己一个个上赶着巴结,今日竟然敢将自己拒之门外。

    一个附离持刀对着史蜀胡悉说道:“史蜀胡悉,可汗刚才说了,不想见到你,你还是回去吧。”

    史蜀胡悉又是一惊,有些不敢置信,难道启民可汗要将他彻底冷落吗?可惜史蜀胡悉再是胆大,也不敢无视明晃晃的的弯刀,否则很可能会被这些附离给直接处死。

    失魂落魄的史蜀胡悉只得怏怏地离开了可汗府,他不知道接下来命运会怎么裁决。

    而大怒的启民可汗回到府中,立刻暴怒起来,竟然将桌子都掀了。

    “愚蠢,他以为黄明远是什么人,随他打杀的吗?”

    这时候阿史那执室陪在启民可汗身边,不住地劝慰着对方。现在启民可汗脾气日涨,也就是其弟阿史那执室能在启民可汗盛怒的时候说上话。

    “大王子年轻,着了黄明远的道。”

    提到这启民可汗更怒了,你比不过黄明远就躲着走,没人让你跟黄明远较力,咄吉世倒好,黄明远不来找他,他偏偏去找黄明远,每次脸都被打得“啪啪”的响。

    发泄完一阵,启民可汗总算平静下来。

    “执室,你觉得这一次出兵赛音山如何?”

    阿史那执室不太明白启民可汗的意思,有些疑问道:“兄长觉得黄明远的提议有诈?”

    启民可汗摇摇头,说道:“这倒不可能,他也想消灭同罗部,不会因小失大的。”

    “那兄长担心什么?”

    “黄明远这个人,智计百出,我不确定这一次他会不会有什么后手,就怕他搂草打兔子,打了同罗部,再连带上我们。”

    阿史那执室一愣,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兄长,黄明远敢明目张胆的对我们动手?”

    “明里不敢,背地里呢?”

    阿史那执室还是有些吃惊,最后说道:“若是如此,那我们便不出兵,这样黄明远再有什么算计,都会落空。”

    启民可汗说道:“不能不出兵啊,黄明远说得对,同罗部才是我们当前真正的敌人,务必除之而后快。”

    启民可汗对弟弟说道:“你素来老成持重,我想此次出兵便有你来统帅,哥伦、咄吉世和俟利弗给你做副将,也看看他们两人的本事。”

    阿史那执室虽然很想拒绝,但看着启民可汗的眼神,最后只得勉为其难地领下这个差事。

    阿史那执室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虽然他为兄长所信重,但阿史那执室性格有些软弱,是部落里不折不扣的老好人,让他带着大王子和二王子,最后这军队听谁的真不好说。

    只是若是让大王子和二王子做副将,还真的只有阿史那执室领兵合适。

    担忧咄吉世会直接跟隋军和阿勿思力动手,阿史那执室不得不问道:“大王子那里?”

    启民可汗知道阿史那执室担心什么,只得说道:“你且放心,那个逆子,我会好好管教的,不会让他误了大事。”

    启民可汗也想到那个不省心的长子,只得叹道:“若是咄吉世有黄明远的一半,我有何至于担忧啊。”

    阿史那执室没有回话,黄明远一半是什么水平,别说黄明远一半,咄吉世要是有俟利弗一半的心计,也不会如此。

    或许知道长子的德性,启民可汗也没再多说。

    其实启民可汗很看重自己的长子,若不然也不会让咄吉世有这么大的势力。与咄吉世相比,那个更显智谋的次子的势力就小的多。

    咄吉世是部落公认的继承人,启民可汗对其赋予了厚望,只是现在看来,长子欠缺磨砺啊。

    “兄长,那黄明远那里?”

    启民可汗想了想,让阿史那执室给黄明远送骏马二百匹,各色皮毛五百领,西域珠宝一斛,算是赔礼,也是结交。

    若是可能,启民可汗真不想和黄明远做敌人。

    ······

    黄明远还不知道又要有财货送上门,他之前就是在明目张胆的挑拨离间。他倒不是想让历史上的处罗可汗先当可汗,但是能在启民可汗父子中间插上一根钉子,埋下不和的种子,黄明远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黄明远在哥伦的护送下,一路安全回到营中。哪怕启民部再多的人对他无比痛恨,亦不能伤其分毫。

    此时已经半夜三更,万籁俱寂了。

    黄明远突然转过头来跟雄阔海和韩浚二人说道:“老雄,看到了吗?这求人也不必非得上赶着。虽说是咱们要求启民可汗出兵,可啥时候他启民可汗也越不过咱丰州去。这群蛮夷,你越给他们脸,他们越不要脸,还以为你可能是故意算计,但你要是拉下脸来,吓不死他们。

    咱们是光明正大的事,没必要太下贱了。”

    二人重重点点头,不由得想到,这朝廷怎么就是不听俺家将军的,真是下贱。

第一百一十九章 借尸还魂

    过了几日,黄明远便接到杨广的回信。果然如黄明远所料的那样,他不同意将这六千帐牧民交给义成公主。

    这些日子独孤皇后日渐病重,杨坚的性子更是阴郁暴躁,杨广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根本就没和杨坚提及此事。

    黄明远连杨广都没有说服。主要杨广还是不认为女子有资格统领一部,若是贸然行事,这六千帐牧民未必能真的落到义成公主手里,反而会影响与启民部的关系。

    杨广也严令黄明远这段时间不得擅自行动,省得冲撞了给独孤皇后祈福的活动。

    黄明远也不愿冲撞了给独孤皇后的祈福,可再是如此,不能啥事也不干吧。

    黄明远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杨广还是不太了解草原的真实情况,按照中原的风俗去理解,当然不会同意。在草原上普通女子的确只是男子的附属物,但是有了部众的女子便不一样,历史上义成公主在突厥经营二十余年,实力、威望显著,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的上位都与义成公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义成公主有这个能力,黄明远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让义成公主提前有实力影响突厥的发展。

    杨广不允,这样看来正路是走不通了。

    如此大好机会,若是不能抓住时机,恐悔之晚矣。黄明远决定绕开杨广,自行其是。

    这其实是一步损人不利己的招数,自行其是很容易就引得杨广反感的,还不如听陈远的,之前就不跟杨广说,直接假传圣旨。陈远几次劝黄明远要三思而行,但是黄明远仔细筹算了一下,决定还是冒险出击。

    丰州是北地的一颗钉子,杨广暂时还离不开自己。

    此举不仅是为了大隋,也是为了杨静乐。但凡身边有这么一股力量,她往后在突厥的日子也不会太过艰难。

    对于那个为了大隋将要埋葬一切的女孩,哪怕是付出一些东西,黄明远也是心甘情愿的。

    再多的付出,能比得上一生吗?

    黄明远让人伪造了一封密信,拿给了长孙晟。

    黄明远告诉长孙晟,天子已经同意了他的密奏,只是此事毕竟是背地里对突厥人下手,若是公开下令,很容易留下话柄,让人以为大隋天子有夺人基业的想法。

    所以为了大隋的利益,同时也为了维护大隋天子的威严,天子要求长孙晟以个人名义将这六千帐牧民和二十多万头牲畜交给义成公主为嫁妆。同时莫要影响了大隋与启民可汗的亲密关系。

    坑了启民可汗,又要求不要影响双方的关系,真是强人所难,不过有股杨坚的风范。

    拿启民可汗的东西去做人情,启民可汗那里如何不起龌龊,长孙晟知道这是要替天子被黑锅了。

    只是身为人臣,这种事还真拒绝不了。

    长孙晟回去之后,立刻在大利城西又新建一营,除了有被阿勿思力夺去的六千帐牧民和二十余万头牛羊,还是此次杨素军缴获要交给启民可汗的三、四千帐百姓,五万头牛羊,两万匹马,两千名胡人奴隶,全部都被长孙晟添加到一起,成了一个新部落。

    而这些都成了义成公主的私有财产。

    此时的启民可汗看到长孙晟频繁的动作还有些不太理解,只是按捺住疑惑,等着成婚之事。

    长孙晟也知道这些东西还需要有人守护,否则只能是让义成公主抱着一个金饭碗行走于闹市。他不愿多事,于是便直接将这个大营交给黄明远。

    黄明远倒也不避旁人,马上从那两千奴隶中挑选出一千余精壮,整编为军;除此之外那三千帐百姓也多挑选精壮,最后连同那些奴隶,倒是凑了三千骑,暂时充作义成公主的侍卫。

    以义成公主的身份,本身就有数百护卫,黄明远又从丰州军中挑了数百人为基层将领,倒是拉起了这支侍卫军的架子。

    这支军队自是不能让朝廷派的人掌握,但若是由丰州之将出任统帅也容易让人诟病,甚至是多想。这时黄明远的义弟斛律晟毛遂自荐,希望担任统帅。他不太愿意留在丰州,倒是希望重回草原。

    黄明远因此令斛律晟担任义成公主的侍卫统领,又任命心腹韩浚担任侍卫副统领。至于斛律晟留下的左一车骑将军的位置,则由黄青兼掌。

    黄明远之前选韩浚担任亲卫倒是有笼络这些马匪的意思,但是韩浚能力显著,本人也竭尽忠诚,颇为黄明远信任。况且他已经取了裴淑宁的侍女华年,倒成了黄明远真正的嫡系。

    最近黄明远又选拔了苏邕、苏穆兄弟二人为亲卫,身边的人手倒是不缺。

    义成公主看着黄明远默默为她做的这么多,感动不已。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人称“女诸生”

    往日她就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现在黄明远为她准备了一个近万帐的部落,带甲精骑四千余人,马匹、牛羊无数,堪比一草原大部,她又如何不生出别样的心思来。

    黄明远给义成公主留下一份生的希望,却不知道同时也给义成公主种下一颗种子,等待生根发芽。

    黄明远这边大张旗鼓,也没瞒着启民可汗。后知后觉的启民可汗也渐渐觉察出异样了。

    隋军这是要闹哪样,这么堂而皇之的从这些要给自己的人口中组建军队,难道还想昧下这些人马。

    启民可汗越想越觉得如此,他心知不妙,立刻前来找长孙晟要个说法。

    长孙晟故意避着启民可汗不见,后来见启民可汗天天堵着门,他实在熬不住了,便对启民可汗说道:“这是大隋天子给义成公主的嫁妆,只属于义成公主,怎么处置别人无权过问。”

    启民可汗听后有些懵了,这都是我的东西,啥时候成义成公主的了。

    启民可汗知道自己被大隋给耍了,气愤不已,就要写信给杨坚讨个公道。

    黄明远这次又正巧带着军队来到启民可汗军中。大骂启民可汗竟然连普通人都不如,普通男子尚且知道不能贪恋妻子的嫁妆,而启民可汗却专盯妻子嫁妆不撒手,还要闹个天翻地覆,真是枉为男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