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三章 隋突初战

    阿史那班昔是一个骄傲的人,一个典型的悍不畏死、追求荣誉的草原骑士。

    与他的祖先一样,阿史那班昔根本瞧不上隋军的骑兵,只认为那是样子货。隋军轻骑前出,冒而无备,在阿史那班昔看来,这就是一块送到嘴上的肥肉,是他用来给隋军下马威的。

    此时的阿史那班昔早就忘记了舍利避战的嘱咐,他要堂堂正正地击败隋军,捍卫突厥铁骑的尊严。至于眉间城,不过是个破烂不堪的居所,哪怕他是长安一般的大城阿史那班昔都不会守,更何况是个废弃之地。

    六月九日上午,阳光明媚,蔚蓝色的天空一尘不染。

    已经准备妥当的阿史那班昔令大将伯勒克率两千骑兵向南,绕过起伏不定的南呼尔门(今蒙古呼尔门县)地区,抄袭隋军后路,而阿史那班昔则亲率三千余铁骑直扑隋军。

    以一敌一,阿史那班昔觉得自己很有胜算。

    隋军的哨骑系统并不亚于突厥,所以当阿史那班昔大军杀来时,张文远立刻得到讯息。

    此时的张文远可以选择直接后退与本部汇合,毕竟他们只有侦察的任务,无需与敌前锋接战。不过张文远眼看敌军不多,便不欲失了此次战机。

    张文远一边命部下立刻向南向中军汇报突厥人的敌袭,一边将所部骑兵向西南地区移动。在张文远的西南方向是一处不知名山脉的余部,地势较高,可以俯瞰北方,获取先机。

    阿史那班昔没想到隋军的反应这么迅速,在他的计划中是他的骑兵直接突袭隋军,斩杀没有防备的敌军,没想到却扑了一个空。

    阿史那班昔立刻反应过来,隋军逃了。

    阿史那班昔决定穷追猛打,循着隋军留下的痕迹,所部骑兵一路追踪到张文远部所在的高地。

    张文远在阵前遥望突厥军队,对方排着三三两两的分散阵型,从整个北面呼啸而来。密密麻麻,跟一群巨大的蚂蚁一般。

    虽然对方看起来似乎兵力并没有太多,但相互之间拉得比较松散,所以显得铺天盖地。

    这样的阵型若是在中原很容易被对方的精锐骑兵撕开口子,引起阵型雪崩。虽然部下不断请战,只是张文远并没有急于轻出。

    长年与胡虏激战的张文远很清楚这只是一个看起来比较美味的陷阱。胡虏比汉人骑兵的骑术更加精湛,只要隋军打着撕开对方阵型的意图猛攻分散处,对面的骑兵便会立刻由分散阵型向中军两翼集中。到时候隋军越往里突越进入对方巧妙设定的小包围圈内,直到被对方各个歼灭。

    这种战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对骑手个人能力的要求很高,也就是突厥的精锐骑兵才能做到。当初在原阳镇的时候与突厥施德罗所部交战便吃过突厥军队这种战术的亏。

    张文远之弟张文迅也请求道:“兄长,让我去试探一下对方的战力。”却被张文远拒绝。

    张文远原本在大同系的地位并不高,能逐渐坐到仅次于郑言庆的位置,除了对战术战略的敏感,也与其为人谨慎,计略周备,能统御三军有关。

    “不忙,再等等。”

    阿史那班昔见对面的隋军不上钩,也不在意。虽然隋军所居之地较为高峻,但其地势并不足以影响全局。

    眼看对面的隋军没有动作,阿史那班昔不由得嗤笑,隋军果然无能,不战不逃,难道隋军的统帅已经傻了不成。

    阿史那班昔一挥手,令左右两翼的骑兵分散向两侧,准备三面合围隋军。

    此时的阿史那班昔所想的已经不是击败这支隋军,而是彻底全歼。

    山岗上的张文远看着骄纵的突厥军队不由得轻笑。这支突厥军还是没被隋军打疼,难道不知道隋军并不畏惧一对一的野战吗?突厥人聚在一起发起集团冲击尚且未必能击败隋军,现在分散进攻,可谓自寻死路。

    此时张文远令部下打起自己的大纛,又令其弟张文迅率一半骑兵直扑阿史那班昔所在的突厥中军。

    特属于大同军的红色战旗迎风飞扬。大隋尚火德,旗帜为红。不过丰州军的的旗帜会有雄鹰飞扬的图案,异常醒目。

    张文迅眼看突厥人肆虐,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接了兄长的军令,他提刀上马,令旗一挥,身后万千儿郎就如同海浪一般涌了过去。

    黄明远自掌军之后就改革了军中战法,他通过隋军马术不如胡虏而摒弃了原本对胡虏骑兵的模仿,而是通过发挥隋军装备、阵型优势而布置隋军战术。

    一般大同的骑兵作战,虽然会因地制宜,基础战法还是改装了蒙古骑兵的三军齐进的“穿凿法”和欧洲骑兵的“墙式战术”。

    蒙古人的“穿凿法”便是“进入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穿凿作战”,即分小队低姿势联络前进;摆大海一样的阵势,从四面八方进行包围;用凿子攻术一样,长驱直入,直逼其中军。

    而隋军则是如“墙式战术”一般,重视团体作战,将阵型压缩,使其更为紧凑。而在战场上一般会有强弓劲弩压阵,而进击主力分为数股像把凿子一般指向敌人,利用隋军重兵的突击能力,不断挤压对方的运动空间,到时候便可将对方最薄弱的地方撕开。各股凿子除了辅助兵力外,攻击重点都是直指对方的指挥中心,行成大军长驱直入、四面开花的结果。

    也是靠着这种较为先进且没有太多缺陷的战术,才能让隋军屡次击败能征善战的草原部队。

    张文迅的主力分成三个箭头,居高临下,借着地形的优势,狠狠地撞入突厥人的阵型之中。双方刚一接战,立刻便是人仰马翻,烟尘滚滚。

    阿史那班昔的骑兵虽然已经将马速提到了最高,但并不能完全抵消重力势能带来的压迫,所以双方接战,很自然地被隋军在阵型上砸出几个缺口。

    若是往常,只要抵消这股重力势能带来的攻击,突厥骑兵便可以很快地利用骑手的精湛技艺分割隋军。

    但是接战之后,令阿史那班昔吃惊的是,他们撞上的不仅仅是一支骑兵,仿佛是一堵墙,一座山一般。

    阿史那班昔第一次感觉到隋军未必如他想得那般差。

第三十四章 狼狈不敌

    隋军本就甲胄齐全,很多战马为了抵御弓箭也在马前披上了皮甲,防御能力强悍。这样紧密阵型的骑兵并不比重甲骑兵差。

    而且隋军打的是阵型,进退划一,单个的突厥军队撞上之后,四面八方都是隋军的士兵,那里能抵抗。

    “举矛!”

    最前排的骑兵纷纷平举起手中的长矛,指向敌人。骑枪在欧洲流行数千年,虽说后世颇有诟病,但决不是一种无用的工具。

    为了提升部队的突击能力,黄明远专门在一部分突击部队中配备长矛,当做骑枪使用。

    “刺!”

    隋军的长矛利用冲锋加成疯狂地刺向敌军。

    突厥军几乎没什么铁质甲胄,那些劣质皮甲根本挡不住长矛突刺,坚固的长矛简直是人神皆惧的大杀器。训练有素的隋军手中的长矛纷纷戳穿了对面突厥骑兵的胸膛,瞬间便在整个突厥人阵型之中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隋军的突刺让阿史那班昔看得是瞠目结舌,目眶尽裂。

    突厥军队为他们的骄纵与无知付出了代价,成排成排的突厥骑兵倒在了冲锋的路上,而隋军如山一般像他们压来,不少突厥骑兵已经未战先胆寒起来。

    此时隋军怎么会放弃这种扩大战果的机会。

    隋军中军大旗一摇,张文迅所部的骑兵后部再次加速,在长矛骑兵的两翼杀出,沿着长矛骑兵打开的缺口不断地扩大战果。

    各路突击集群都是对着阿史那班昔的中军,因此不断挤压阿史那班昔中军的生存空间。被挤在最中间的突厥骑兵前有隋军的长矛横刀,后有不断涌上来的后部骑兵,无论骑术多么精良,根本没法腾挪闪避,只能成了隋军的刀下亡魂。

    战鼓擂擂,红旗嘶鸣。

    原本乱中有序的突厥阵型立刻被隋军的矛骑兵冲得七零八落。阿史那班昔看着麾下凄惨的样子,欲哭无泪,不是说隋军善步,突厥善骑,怎么隋军的骑兵也如此厉害?

    此时的阿史那班昔满心后悔,现在他真想全军撤回来,到眉间城坚守。只是现在双方犬牙交错,突厥人一旦敢后退,一定会全线崩溃,被隋军追着围歼的。

    而且现在突厥人完全无法发挥其部的数量优势。

    隋军选择的战场是一段山脉的余部,隋军所处的位置正好居于高点,俯瞰全局。隋军成锥子一样插入突厥阵型,而突厥人根本无法完成原本的两翼包夹,中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而两翼因为插不上手,只得干瞪眼。

    当然突厥两翼的骑兵打不到隋军,其实隋军对他们也无能为力,主要是张文远不肯动用剩下的一千五百骑去隔绝对方两翼。

    眼下局面已成相持,身后李景的代州军离自己也不过七八十里,疾驰三个时辰便可以赶赴战场。现在张文远不知道突厥人有没有后手,因此故意保存实力,只要把这群突厥人拖在此地,这群煮熟的鸭子便跑不了。

    也是因为张文远身后的是李景部,换了其他友军张文远还没有这个底气。李景的副将是代州车骑将军刘云芳,正是大同一脉的人。

    也幸亏张文远的谨慎,此战才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

    此时对面的阿史那班昔已经没有底气再谈全歼隋军了,只求能够脱身,为此他马上派人去召回伯勒克所部增援主战场。

    只是阿史那班昔也不知道伯勒克的增援部队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到达,眼看隋军骁勇,难以匹敌,阿史那班昔自觉得要避其锋芒。

    此时阿史那班昔的部下木忽儿劝道:“隋军势大,仗着兵器强劲,宛如黑熊。而我军胜在灵活,可如恶狼搏熊一般,将隋军诱出有利地势,然后我军便可利用灵活性打击对方。”

    木忽儿的计策正和阿史那班昔的心意。常在军旅的阿史那班昔虽然性格上骄纵,但也不是无能之辈,知道单凭硬战,不足以破敌。

    阿史那班昔也是一个果决之人,知道自己的前锋覆没只是时间问题。他眼看现在局势还没有恶化到最坏场面,便果断的舍弃了前锋所部,利用前锋部队的牺牲为两翼的收拢争取时间。

    阿史那班昔的中军号令,两翼大军后退。

    可诈退也是退,这命令立刻在突厥军中炸开锅了,啥时候突厥军一对一和隋军单挑也打不过。

    阿史那班昔只得指出隋军远道而来,行动不便,若是诱敌深入,其军饥疲难用,定可击破。而现在局势不利,他们正好借着前军被击破的机会,将两翼部队缓缓撤出主战场,向后退去,中军随后,引诱敌军。当然还在拼死抵抗的前军则被他习惯性地给忘记了。

    两翼部队果然如阿史那班昔所料,立刻退出了战场。只是眼看大部主力缓缓后撤,还在死扛的前军哪有这么好的心思,众人破口大骂中军的无耻,然后立刻调转马头,准备逃命。

    隋军紧跟在突厥人身后,来回冲杀,直把突厥军队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这般场面,假撤退也成了真溃败了,都不用突厥人刻意去演。

    “他娘的,什么狗屁精锐,这么不经打,咱们还没发力,这群胡狗已经狼狈逃窜了。”

    “骠骑,既然胡狗溃逃,那咱们追上去,狠狠地痛打这群落水狗。”

    “末将请战!”

    “末将请战!”

    这时候张文远一摆手,说道:“不要小瞧了这群胡虏,你看他虽然落败,不过是前锋受挫,主力并未有什么大的损伤。这种时候集结全部,然后果决的后撤,必有蹊跷。”

    “骠骑,你说胡虏有埋伏?”

    张文远紧盯着后撤的班昔旗帜,才说道:“不确定啊,实在看不出这群突厥人想干什么?”

    “难道这群胡虏怕了,真的是要逃走。”

    “有埋伏的可能性更大!”张文远想了想,最后又说道:“传令张文迅,前趋十里,做出紧追不舍的样子,吃掉对方的前锋余部之后,立刻调头返回。”

    “骠骑,既然胡狗有埋伏,咱们怎么还要撞上去呢?”

    张文远冷冷地说道:“我军若是不配合胡虏演这么一出戏,胡虏又怎么会暴露全部力量。”

    张文远的中军摇动大旗,张文迅接令之后立刻令轻骑快进,直追逃散的胡虏而去。

第三十五章 巍巍铁军

    此时的隋军本就占着上风,借着突击力量,立刻将四散的胡虏分割开来。按照黄明远的理论,此战的重点是打击对方的人力,因此张文迅紧赶着围杀对方。

    张文远眼看隋军差不多追了有十里,已经和阿史那班昔的主力拉开了一段距离,也和中军闪出一个空档,便打旗令张文迅回返。

    “胡虏欲与我军打运动战,只是怕是不知道我军轻骑的战力。”

    隋军不再追击,算是给了突厥人松口气的机会。阿史那班昔放弃了一大块肥肉之后,终于聚拢全军,稳住局势。至于前锋部队,则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只是此时的阿史那班昔却是心中激怒,自己都脱掉裤子了,隋军这道美味竟然不来了,倒是让他白白牺牲了自己的前军。

    阿史那班昔猜测伯勒克所部也快赶到,因此决定再战,只要隔开隋军两部,他便可以靠着人力优势击败隋军,一雪前耻。

    阿史那班昔一挥令旗,命前军尾随返回的隋军,继续向前袭扰。张文迅眼看对方来攻,立刻停止撤退,转身迎敌,而突厥骑兵见此立刻停止追击,不在近前。而张文迅准备再次向中军靠拢之后,突厥骑兵复来。如是两三次之后,张文迅担心对方突袭,也不敢再动,只得就地防御,等等待中军命令。

    而阿史那班昔命令所部三面向前,准备夹击张文迅部。马上的阿史那班昔望着隋军的后方,眼中满是期盼,伯勒克,你在哪里?

    ·····

    此时,山上的张文远看着突厥人去而复返,缒在身后,因此说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看来敌军有诈无疑啊。”

    张文远眼看突厥人竟然没有逃走,反而像癞皮狗咬住隋军,便明白了突厥人的意思。他心脸上不由得轻视一笑。

    “看来突厥人的是记吃不记打,真是黔驴技穷,丑态百出了。”

    张文远下令道:“命张文迅前部就地组织防御,不必急于向中军靠拢,其他各部,做好战斗准备。”

    这时张文远麾下大都督高聂说道:“骠骑,突厥人有隔开我两军的企图,若是不让张都督回撤,很有可能被其包围。”

    “我军若不做出中计的姿态,对方如何肯暴露出真正的底牌。”

    高聂一愣,马上依令而行。

    张文远看了看时间,战斗才打响了一个半时辰,而李景所部赶到此地至少还需要一个半时辰,硬仗就在这段时间。

    双方僵持差不多过了有半个时辰,位于南侧布防的斥候回报,南面出现了一大股骑兵,约有千人之多,正向他们杀来。

    张文远料想,这些骑兵应该就是对方的底牌。

    张文远下令,高聂率五百士兵多备弓弩,在山上埋伏,而令张文迅所部保持队形,开始缓缓向后军靠近。

    过了有一刻钟,南面便出现大股地骑兵。马蹄声震得整个山岗都在颤动,烽烟弥漫,声势如潮。

    领军的伯勒克满是兴奋,果然隋军不习军略,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正面,而后面守备极为空虚。

    “杀光隋军!”

    伯勒克率领麾下如山崩地裂一般杀向山岗,他狰狞的眼神中,能够看到隋军的惊慌失措。

    这么短的距离,转瞬即至,他就要用自己手中的弯刀狠狠地将隋军蹂躏一番。

    离着隋军数百步,双方之间近的几乎能看到对方的脸。

    这时山岗后面的山上,忽然打起一根大旗,迎风飞扬。

    “杀!”

    正是高聂的伏兵。

    伯勒克一愣,还没有反应,便看到山上箭如雨下。铺天盖地的弓矢如蝗虫一般遮天蔽日,疯狂地飞向突厥骑兵。

    “避箭!”

    哪还来得及。

    伯勒克痛苦地看着前面的突厥精骑人仰马翻,无数骑士中箭落马。

    前军中箭倒毙,后军继续向前撞到前军的马上,前后军相互拥杂,不遍左右,早就乱得分不清你我了。

    山上的高聂见一击得手,立刻提刀上马,就要率部冲锋。

    这时其副将劝道:“大都督,胡虏势大,不如固守险地,以待局势变化。”

    高聂乃说道:“胡虏兵多,我军兵少,若是不趁着胡虏混乱击之,等到对方组织完备,则我军必不能长久。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说完,高聂亲自横刀出击,率部从山上向下杀出。

    此时的伯勒克被隋军的伏兵打的晕头转向,只得亲自指挥前军继续攻击,在前开路,而令副将真哥在后压阵,重整军队。

    伯勒克也算草原上有名的勇士,身高体壮,马术精良,其手持一杆长柄狼牙棒,悍不可挡。伯勒克一面突击在前一边高声疾呼“冲锋”,在其感染之下,突厥骑兵渐渐稳住局势,向上杀去。

    高聂所在的山包虽然高出平地一些,但并不陡峭,很快突厥军队仗着人多便冲了上来。

    高聂手中长柄大刀一拍,眼看伯勒克在人群之中极为显眼,也不说话,带着几个亲卫直取伯勒克。

    伯勒克哪料到隋军不退反进,还敢发起反向冲锋。突厥人进攻的阵势一顿,还没做出调整,高聂已经杀到了伯勒克的面前。

    只见隋军阵中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高聂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伯勒克措手不及,被高聂赶到马前,大喝一声,犹如雷吼。伯勒克未及相迎,高聂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高聂杀了伯勒克,其部大溃,四散而逃,真哥在后眼看主帅阵亡,又惊又惧,只得尽力维持,使其部不至于分崩离析。

    高聂率隋军直突入溃乱的突厥人阵中,东冲西突,如入无人之境。

    真哥率部南撤,直溃散到二十里外才止。而高聂兵少,还有守卫大军后路,不敢恋战,只得斩杀尽残存胡虏,乃引兵返回山包。

    张文远在山上看到南面突厥的旗帜向南而去,知道高聂已胜,短时间内后方无忧。此时张文迅所部正与突厥主力相持,以一敌二,犹不落下风。

    “该收网了。”

    张文远乃与麾下大都督徐虎子分率骑兵从左右两翼突出,真奔山下的突厥骑兵而去。

第三十六章 北伐初胜

    突厥阵后的阿史那班昔眼看南方有动静,大喜过望,伯勒克已经赶回来了,隋军插翅难飞。兴奋异常的阿史那班昔没有再度确认情况,便忙令所部全军出击,围歼面前的这股隋军。可惜阿史那班昔没料到伯勒克阵前丧命,全军丧胆;更没想到张文远遭遇前后夹击,尚且敢不顾危险,全军突击。

    张文迅所部本来应对阿史那班昔的突厥主力就不落下风,再加上张文远这股生力军的增援,原本双方相持的局面立刻便被撬动。

    突厥兵不敌,连连后撤。

    突厥人阵后的阿史那班昔已经是瞠目结舌了。

    阿史那班昔的一名手下劝道:“俟斤,撤退吧,汉人蛮子势大,再打下去,部落的根本就完了。”

    阿史那班昔脸色铁青,愚蠢,这个时候若是退了,损兵折将的他在大突厥还有容身之地吗?

    “俟斤,撤退吧······”

    还没待对方话说完,阿史那班昔突然一刀将对方砍死。

    “今日两军决战,正是双方拼死力战的时候,伯勒克的援军已到,隋人不过是最后的挣扎,胆敢有再言退者,这就是下场。”

    阿史那班昔两眼赤红,杀气腾腾,因此再无人敢言撤退。

    阿史那班昔抽出弯刀,斜指天空,高喊道:“苍狼神的子孙,跟我杀啊。”身边诸军受其感染,士气抖涨。

    眼看对方也沸腾起来,张文远不由得心中一顿。这群胡虏虽然不将信义,更无忠义之心,但发起疯来,还真是剽悍异常。

    不过张文远也不惧对方,这不过是突厥人的垂死挣扎而已,回光返照,不足为虑。现在双方的兵力差不多,张文远有充足的耐心跟对方好好较量一番。

    果然不出张文远所料,一腔热血只能激起一股悍勇,但并不能拯救原本已经衰落的军队。

    张文远、张文迅、徐虎子三部如三支利箭狠狠地扎入突厥人的身体中。而处于两翼的张文远和徐虎子部,又如两张撑开的翅膀,将突厥两侧包裹。

    突厥人本就越战越势弱,在隋军的攻击下,仿佛被一张大网紧紧地缠绕一般,越挣扎陷的越深,哪还能再完成反攻。

    双方大战近一个时辰,突厥军队终于支撑不住,不少外围部队已经开始三三两两的逃出战场了。

    这也是胡人军制的一个特点,士兵一层一层分属于不同的主人,所以胜则一拥而上,败则落荒而逃,众人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至于为其他人牺牲,则是不可能的。

    稍后,阿史那班昔的中军被撼动,士兵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骚乱。

    “令张文迅所部,直取胡虏中军!”

    在阵前的张文迅眼看身后大旗摇动,止不住地大喜。

    “他娘的,跟这群胡狗纠缠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可以完全放开了打。矛骑兵准备,中军突击!”

    张文迅军中向两翼分散,中间数百骑皆平举长矛,势若雷霆。这些骑兵手中的长矛皆一丈八长,矛尖锋利,夺人心弦。而众人踏着匀速的步子,虽然速度并不快,却无比沉重,很快便在嘈杂的战场上敲奏起一曲震慑人心的乐章。

    突厥人看得都木讷了。

    隋军的矛骑兵如地动山摇一般冲向突厥人,两方尚未相遇,长矛便刺透一个个阵前的胡虏,穿向身后。不少人的长矛上插着四五个人,简直如串糖葫芦一样。

    这时候矛骑兵弃矛持刀,杀入已经崩溃的敌军之中,立刻就完全撕开了阿史那班昔一直维持的防线。

    “顶住!”

    阿史那班昔发疯一般在组织军队抵抗,但在全军混乱的局面下,哪里还有人听从。

    张文迅在后大喊:“前面头戴金盔者便是胡酋,勿要走了胡酋。”话音还未落,身前骁将李进一人一马一刀,从刺斜里径取阿史那班昔,其疾如一道电光,飞至面前,便手起刀落。

    阿史那班昔几名护卫忙用刀招架。李进刀重马快,刀到处,几把弯刀尽皆齐断,众人只得用短刀望马头上打。

    眼看阿史那班昔的部下一窝蜂地向前拥,李进挥刀乱砍,直杀得人仰马翻。残存的几名亲卫拥着阿史那班昔向后逃去,至于大军胜负,早就被抛之脑后。李进为突厥人所阻,待到杀光阻拦者,阿史那班昔早就逃远了。李进不忿,只得拿胡虏残兵出气。

    隋军趁势掩杀,突厥主力全面崩溃。

    到了下午酉时,李景的援军终于赶到,不过这局面让他大惊失色,本以为张文远部已经要支持不住,这才紧赶慢赶,马不停蹄地向此飞奔,没想到到了此地才发现只剩下一口肉汤。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李景忙令麾下车骑将军刘云芳追击溃逃的胡虏,自己则从突厥人后方掩杀过去。

    也不怪李景啥都吃,实在是现在的代州军落魄,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当初韩洪恒安镇大战,损失惨重。韩洪当时是朔州总管,后兼任代州总管,率领蔚州刺史刘隆、大将军李药王与战,兵败之后,刘隆被处死,代州军伤亡惨重,至此元气大伤。

    李景是汉王的部下,不过曾经跟着杨素讨伐高智慧,因此识得轻重,并不以汉王门下自居。此时他这个代州总管只是个代理,诸军分配任务的时候也只能做个吃土的前哨,没什么地位,因此更上赶着与黄明远交好。

    眼看援军到达,山上的高聂大喜,立刻率部配合援军,直冲山下。

    真哥等人本来失了主帅,就勉力支撑,捉襟见肘,等到李景大军杀来,一个个都丧了胆,四散溃逃。

    真哥在涌动的人流中也站不住脚,最后竟然在乱军之中被踩踏而死。

    北面的阿史那班昔本部也没有好到那里,溃乱的大军在战场上如无头苍蝇一般跌跌撞撞,最先溃逃的阿史那班昔也被赶来的刘云芳部堵在了眉间城西南。

    阿史那班昔狼狈逃窜,行不数里,只见北方人烟聚集,阿史那班昔惊惧,心想难道眉间城已经被隋军所破。他不敢往东北大路走,只得准备向西绕过山脉,再返回达兰堆。

第三十七章 舍利其人

    溃逃的突厥残部行不数里,隋军已经追上。阿史那班昔忙令众人撤到一处山包处。

    只见隋军之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将阿史那班昔困在阵中。阿史那班昔令人左右突击,皆不得出。其手下将士,渐渐消疏。

    及杀到夜间,阿史那班昔遥望四山之上,皆是隋军红旗。军心思变,所部逃散殆尽。

    阿史那班昔在中军急得大哭:“谁来救我?”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因是夜深,隋军围而不攻,突厥一众人这才又支撑了半夜。到了第二日天明,众人是又渴又饿,却辎重丧失殆尽,无任何东西可以果腹,唯有胯下战马,可以充饥。

    眼看其部山穷水尽,突围无望,阿史那班昔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却又不忍心自杀,只得命部下向对面的隋军请降。

    昨天到了傍晚,张文远也打扫完战场,北上和刘云芳汇合。

    二人和蔡知运都是黄明远到大同之后提拔的嫡系,因身份相当,三人关系倒也亲密。没想到这才数年不见,当年地位还在刘云芳、蔡知运二人之下的张文远已经隐隐压二人一头之地。

    “羽清(刘云芳字),你若不来,我可就交代在这里了。”

    刘云芳没好气地推了他一把,说道:“一听你这边有敌,我拼了命地往北赶,就怕迟了一步,你可倒好,如此不讲义气,差一点啥也没给我留,五千突厥铁骑,都让你自己包圆了。”

    张文远有些不好意思,这才嘿嘿一笑。

    “羽清莫恼,真不是咱老张不仗义,要不然我能赶紧派人招呼你。实在是这群胡狗太不经打了,我还没出手,他们就倒下了。”

    刘云芳不愿看他嘚瑟的样子,白了他一眼,躲得远远的。

    等到天明之后,阿史那班昔请降之时,李景也赶到了此处。李景知道此战基本上都是张文远所打,自己也不过跟着捡捡便宜,因此虽然他的地位更高,但是还是推让给张文远受降。

    张文远倒也不退让,本来这战就是丰州军打的,没道理将军功让给别人。

    阿史那班昔狼狈地跪在张文远面前,张文远也没有为难他,只是将被俘的突厥骑兵全部缴械,又将阿史那班昔单独看管起来,准备连同其他俘虏一同交给黄明远。

    而此战既胜,张文远和李景合兵一处,前趋至眉间城。

    ······

    此时上百里之外的大军闻听前哨遇敌,众将皆吃一惊,忙劝黄明远派兵增援。黄明远乃道前锋胡虏,张文远加上李景自能应付,无需慌乱,乃令各部按照原计划继续行军。等到高聂押着阿史那班昔等突厥俘虏到达大营,众将才知道黄明远的神机妙算。

    陈远拿过张文远和李景联合署名的军报说道:“元帅,张文远将军所部在眉间城外遇敌,在李景将军的配合下,大破突厥贼酋阿史那班昔所部五千骑,斩首近三千,俘虏自阿史那班昔一下一千余骑。张将军所部和李将军所部会师后已经直插眉间城。”

    一旁的长孙晟也是大喜道:“拿下了眉间城,达兰堆已经是门户大开了。”

    黄明远神色淡然,完全没有旗开得胜的高兴劲,只是很平静地让冯慈明等人记功,又派人将俘虏押送回丰州,这些可都是丰州未来几年最紧缺的劳动力。

    众将见连歼敌五千这样的大胜仍无法满足黄明远的胃口,不由得佩服黄明远的淡定与魄力。

    “元帅不审问一下阿史那班昔?”

    黄明远轻蔑地说道:“一个不遵将令的家伙,只是个不知死的愚蠢货色,没什么可看的。”

    众人不明白黄明远的意思,黄明远这才说道:“舍利这个人很是谨慎从命,不会派阿史那班昔来送死的。”

    众人也不明所以,但黄明远并不解释。

    不过大军旗开得胜,又打开了北上的大门,众将莫不欢喜,对此次北伐也充满期待。

    “长孙司马有什么见解?”

    这时长孙晟忙说道:“回元帅,从眉间城往达兰堆,不过数十里,舍利的本部已经完全暴露在我军的攻击范围内,我军亦可加快进击,彻底堵住舍利后退的道路。”

    黄明远紧盯着达兰堆,这才说道:“晚了,怕是舍利已经跑了。”

    长孙晟一愣,不太明白黄明远的意思。

    陈远也有些吃惊地说道:“元帅,达兰堆可是突厥在南方最重要的据点,一旦丢了达兰堆,则我军可以长驱直入,直捣突厥腹心,舍利能有这么大的胆,敢不战先逃?”

    “舍利没有,但步迦可汗有。”

    黄明远接着说道:“舍利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但较之真正的名将还差不少。他能有今天的地位,除了运气好,活得长以外,最大的特点便是对步迦可汗忠诚,能严格执行步迦可汗的命令。

    步迦可汗从没想在达兰堆与我军决战,他是想把我们的补给线拉长,坚壁清野,在牙帐与我军决战。到时候我军的消耗要比现在大的多,他胜利的把握也就大的多。之所以现在舍利坚守达兰堆,那是因为步迦可汗还没有准备充分,需要争取一定的时间。

    至于派遣舍利南下,那是因为舍利能很好的执行迟滞我军的命令,又不会贸然出击。若舍利真的是要准备坚守达兰堆,出击的便不仅仅是阿史那班昔一部了,所以我想这一战完全是个意外,当是那阿史那班昔不遵将令,自作主张。

    现在舍利已经丢了眉间城,凭他手中的兵力再守达兰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办法便是按照步迦可汗布置的,往后撤,一路且战且退,为步迦可汗争取时间。”

    想来现在,舍利已经接到阿史那班昔战败的消息之后,逃远了。

    众将不太相信,黄明远乃令杨义臣率前锋部队汇合张文远、李景所部,直取达兰堆。又令乔钟葵和梁默分别从达兰堆两翼绕过,从北面围攻达兰堆。

    虽然布置很完善,但黄明远猜测,效果不大。

    果然不出黄明远所料,没多久张文远就送回了战报,其部已经占领了达兰堆,而大军并未发现舍利所部。

第三十八章 骄兵之计

    张文远所部占领眉间城后,立即向北派出大量的哨骑,准备探察舍利的布防。出乎这些隋军哨骑的意料,他们一直前出到达兰堆以南突厥人的眼皮子底下,也没有发现丝毫突厥人的影子。

    张文远得到消息之后感到不对劲,突厥人的态度太反常了。这时候因为眉间城被攻破,失去南线咽喉的舍利应该如临大敌一般才是,本应该处于双方哨骑暗战最激烈的达兰堆与眉间城之间,怎么能看不到人影。

    张文远判断对方是不是要逃。

    张文远果断的让徐虎子率部即刻向达兰堆挺进,他和李景在后率领大队人马紧随。徐虎子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拿下了达兰堆以及周围所有的要塞,但是并没有发现舍利所部的踪迹。果然如张文远所料,舍利这家伙竟然不要脸的逃了。

    否则素来骄纵的突厥骑兵怎么会有避战的一天,他们天天吹嘘的勇士气概到哪去了?

    张文远当然不能就此放过舍利。舍利手上还有数万主力骑兵,对北上的隋军是个巨大的威胁,一旦任其在草原上游击,整个隋军将完全暴露在对方的打击范围之内。

    张文远乃命徐虎子所部转为哨骑,多路齐出,寻找舍利所部的踪迹。

    因为舍利逃跑之时,与张文远所部相距不过数十里,因此轻骑前出的徐虎子很快发现了舍利的影子。徐虎子见舍利军众,因此命麾下千余骑兵尽皆在马尾处扎上树枝,在荒原上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

    此时的舍利也是为了逃命不择手段的人,见后面隋军追来,尘土大起,也不辨对方的数量,还以为是隋军主力部队已经追来,竟然选择留下千余人断后。

    徐虎子所部不过虚张声势,等到张文远的后续部队赶来,双方合力歼灭了这支断后部队后,舍利所部早就逃得不见踪影。

    张文远心有不甘,直骂晦气,但也对此战直呼侥幸,也不敢再分兵追击,只派出少许哨骑密切追踪,而自率本部主力返回达兰堆。

    此战虽然走脱了舍利的主力部队,不过幸好舍利在达兰堆留下了丰盛的物资,牛羊、财货丢的到处都是,让人都看花了眼。

    张文远照单全收,命人将所有物资都统计在册,等待中军接收,不过其部杀牛宰羊,又过了一个丰盛日子。

    当然此时的张文远也不敢怠慢,舍利所部踪迹未明,便总是一个隐患。他乃令多股游骑四出,遍寻舍利部。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张文远并不相信舍利会就此逃回牙帐。若是如此一遭,突厥人损兵折将数千,又无实际作用,只落得一个落荒而逃,舍利何必南下。

    ······

    此时从南线赶来的隋军主力经过两日昼夜兼程,驰奔一百五十余里,总于赶到达兰堆与李景、张文远所部会师。

    正如黄明远所料,鱼俱罗等人虽然拼命往达兰堆赶,但却皆是无功,未见丝毫突厥部队。众人不得不佩服黄明远的神机妙算,连看黄明远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大军兵不血刃,拿下达兰堆,又收获颇丰,也足够让人欢喜的。

    “贺喜元帅,大军所到,胡虏望风睥睨!”

    “元帅神威,胡虏溃逃!”

    尽管身边云集了大批的谄媚之人,不过黄明远顾不得众人浮夸的马屁,而是看着张文远的奏报皱起了眉头。

    不出所料,舍利这一退,看似给隋军留下一个完整的达兰堆,其实自己反倒是海阔天空。从达兰堆到牙帐上千里的路上,险关要隘无数,舍利可以有很多打击隋军的机会,他完全可以利用麾下骑兵的机动优势,不断对隋军发动袭扰。到时候隋军北上之路,怕是不安稳了。

    黄明远将手中的奏报递给了苏孝慈,然后说道:“苏公,季晟兄,仲长,张长生(张文远的字)的这份奏报有些不简单啊。”

    苏孝慈接过黄明远手中的奏报,看了又看,也没发现有什么反常的地方。

    “元帅觉得哪里不对?”

    黄明远皱着眉头说道:“我军缴获实在太多了?倒显得舍利不像是从容撤退,而是慌乱溃散的一样。”

    这时一旁的陈远豁然开朗起来,说道:“如主公所料,此必有内情。”

    苏孝慈可能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还没明白黄明远主仆间的哑谜,黄明远乃解释道:“舍利南来,本就是要坚壁清野,迟滞我军。怎么可能会带这么多的物资,还白白丢给我军?”

    “可能是他们听闻我大军赶来,急于逃命,因此无暇处置呢?”

    黄明远摇头道:“再是紧急,也不可能忽略这么多的物资。哪怕是烧了,也比留给我们强。”

    大惑不解地苏孝慈问道:“那元帅是何意?”

    “除非是舍利故意这么做的,才能解释的通。”

    这时苏孝慈才彻底明白黄明远的意思,喃喃地说道:“此乃胡虏的骄兵之计?”

    “嗯!”

    “我军新胜,舍利望风溃逃,必会引得我军自满,舍利则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此事,让我军以为突厥人不堪一击,毫不在意。而舍利则在前面等着我军,趁机不备,攻其不意,给我军来狠狠一击。”

    长孙晟等人都有些吃惊地说道:“为了使我军麻痹,竟然甘心将大批物资白白留给我军,想来这个舍利,也非寻常之辈。”

    黄明远听后不置可否,而是说道:“他那是准备让我们替他代存的,这个舍利,倒是决心吃定了我们。

    不过舍利为人谨慎,用兵以正,绝不敢私自冒这么大的险,我想这绝对不是舍利可以想出来的,看来舍利军中有高人啊。”

    众人便询问如何处置,黄明远冷笑道:“人家都亮出手段来了,我们还能如何处置。既然舍利想让咱们上钩,那我也就遂了他的意吧。”

    三军会师达兰堆,却走了舍利的主力,对于隋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若是让黄明远来选择,他宁愿步迦可汗派大军层层阻拦他北上,也不愿等他集中好兵力,再在牙帐与自己决战。

第三十九章 达兰分兵

    大军在达兰堆修整一日。

    舍利给黄明远留下了一个完好如初的达兰堆,黄明远准备将此地作为隋军的前进基地。大军二十万人马相连,迁延纵横,若是再一路北上,不仅行军速度缓慢,战争旷日持久,还可能为敌军寻到破绽,被其所袭。

    黄明远决定就此分兵,大军分路北上。

    黄明远以鱼俱罗为西路军统帅,率领本部和梁默所部步骑共计两万六千余人,向西绕道金山,然后北上进击于都斤山,再扫荡娑陵水上游,最后出现在牙帐的背后。若是隋军的中军主力与步迦可汗的大军在牙帐以南形成相持的局面,其部便可从容的在步迦可汗背后进击,与主力形成主力南北合围之势。

    这一路辅军将担负起堵截步迦可汗西进和北上的重任。整个漠西地区势力繁杂,种族众多,若是给步迦可汗机会,很有可能使其败而不散,东山再起。

    鱼俱罗算是黄明远的上司,突然在黄明远麾下为将过得也不是很舒服。这次分兵,他可以充分利用黄明远授予的自主权横扫整个漠西地区。同时作为一支奇兵,直袭步迦可汗的腹心。

    六月十三日,西路军向西拔营而去,此时迟迟不至的启民可汗所部也终于跟上来了。

    北伐突厥,自是少不了启民部。说到底隋军其实是为启民可汗打江山。

    这一次启民可汗亲自领兵,出部落三万骑北上,包括其子咄吉世,大将哥伦、阿史那执室等人和叶护阿勿思力都跟随,可谓是兵马尽出。

    其实启民可汗是不太情愿在黄明远麾下为将的,黄明远为人狡黠,对启民部又有积怨,若是黄明远故意坑害启民部,他并没有太多的反制手段。因此得到隋朝天子的出兵命令之后,启民可汗迟迟不动。

    不过担忧归担忧,但是一份付出终有一份收获,若是他不出兵,哪怕大隋天子同意,最后这个可汗之位怕是落不到他头上了。

    带着忐忑之心北上,启民可汗心中别提多纠结。

    不过出乎启民可汗所料,战场上的黄明远似乎比平日的黄明远更加好说话。黄明远只是把启民部当做普通的军队,并没有多少优待或者是为难。启民可汗这才松了一口气,黄明远只要不故意害他,无视最好。

    六月十四日,黄明远又令董纯为东路军统帅,统领本部兵马以及启民部一万骑兵,共计三万骑步军从达兰堆直趋独洛水。其目的为消灭掉位于独洛水附近的突厥左翼兵团之后,等待中军合攻牙帐。

    至于黄明远为什么知道独洛水附近有一支突厥的左翼兵团,那是另一件事了。

    董纯可以说是所有人中资格最老的将领,开皇年间就是左卫将军,在黄明远的麾下虽然轻易不发言语,但很容易成为众人违令的带头人。

    董纯也成为一支偏师之主,独立性大增,因此欣然领命,至于启民可汗虽然无奈,但是只得同意。

    黄明远还仗着阿勿思力为突厥叶护,名义上的二号人物的身份,将阿勿思力分配到董纯军中,气得启民可汗直想骂娘。

    中军完成瘦身之后,黄明远乃令乔钟葵继任左军领军使,统帅本部和薛世雄部为左军;又令启民可汗统领本部为右军。

    黄明远又令其叔黄玠留守达兰堆。

    留守达兰堆,保障大军后勤物资周全,守备后路,这是个做好了未必有功,做不好一定有过的职位。不过黄明远身为大军主帅,黄家已经是耀人眼球,引人艳羡,若是叔侄二人再俱立大功,引得众人嫉妒,反而是不美,所以黄明远如此安排黄玠心中最是淡然。

    又令斛律晟率领伊然部骑兵继续督运粮草。

    黄明远将十多万民夫尽留在达兰堆,只带走了不到两万民夫。这样一瘦身,全军人员减半,而中军主力尽是丰州军核心,战力并不弱于当初。

    黄明远乃令张文远收缩与本部距离,保持百里间距,继续北上为大军开路。

    诸部皆无异议。

    六月十四日上午,大军开拔。张文远一路北上,沿途并没有发现舍利大军的踪迹。

    这一次舍利似乎是变得很聪明了,在沿途设置了不少游骑,围杀隋军的斥候,趁夜突袭隋军的营帐,但其主力部队始终没有出现。草原各族以肉食为主,也不存在夜盲症。

    这一次胡虏不再是为了破敌,每次出兵似乎都是为了袭扰隋军,只求能够完全迟滞隋军的进击。

    张文远几次遇伏吃了不小的亏,可是每每率军追击,对方又逃之夭夭。整个行军途中,这些胡骑如跗骨之蛆一般,打又打不死,甩又甩不掉,隋军的行军速度肉眼可见的慢了下来。

    身为隋军前部,被胡虏所阻,不用黄明远开口,张文远也羞得难受。他也是丰州数得上的大将,让胡虏搅得晕头转向,岂不是让人笑话。

    张文远发了狠,誓要给这群胡虏一个教训。

    这一日,张文远在驻营之时,命人用大车将整个营地团团围住,又在其上设置了两米多高的木板,这样一来,内外便不能相望。隋军可以站在中间搭建的临时高台观察四周情况,而胡虏却是看不到营寨内的情形。

    突厥人见隋军高修寨墙,以为这几日的骚扰见效,隋军已经不胜其扰,只得修墙躲避,因此得意不凡,越发骄纵。

    这日胡虏又准备故技重施,夜间突袭。等到千余人的骑兵冲到隋军营寨外侧,射箭聒噪,却不见隋军营寨内有任何动响。

    突厥人疑虑,企图靠近隋军营寨,探个究竟。

    这时候张文远突然下令,众人拿掉木板,移开大车。营寨墙后都是早已经准备齐全的隋军甲士,明晃晃的刀剑摄人心魄。

    瞬间便是千万支羽箭凌空飞翔,无数突厥骑兵中箭落马。

    突厥人知道中了埋伏,大惧,立刻掉头就走,但那里能跑得过准备好的隋

    军。

    张文远命徐虎子率部紧追,胡虏四散逃逸,徐虎子斩首千余而还。

    此战之后,胡虏害怕隋军埋伏,再也不敢轻易派遣小股部队袭扰。

第四十章 人在何处

    后方的黄明远拿着张文远的奏报,不住地冷笑。突厥人是雕虫小技,欲盖弥彰。如果舍利老老实实的,始终不出现,黄明远还会担心。但他越是这样上蹿下跳,黄明远越相信舍利根本没有退回牙帐,而是择机再战。

    只是隋军始终没有发现舍利所部的踪迹,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长孙晟也不住地皱眉,喃喃道:“难道这舍利真的是上天遁地了,他到底在那里?”

    黄明远阴沉沉的看着地图,最后才说道:“我能感觉的到,他始终是离我们不远。”

    不出黄明远所料,其实舍利就在张文远北面二百里地的怛罗思山等着黄明远的大军呢。

    阿史那班昔兵败之后,舍利大惊,他自觉很难挡住隋军的主力攻击,便决定先退往哈木尔城,保存有生力量,和阿利会师之后再图后事。

    但其副将阿史那大石却劝舍利不要急于撤往哈木尔城,而是留下来和隋军周旋。

    步迦可汗虽然信重舍利,但也知道舍利为人耿直悍勇而缺乏变通,根本不是狡猾多端的黄明远的对手。为了防止舍利被黄明远用计击破,步迦可汗便派了足智多谋的阿史那大石担任舍利的副将,给其出谋划策。

    阿史那大石善于骑射,兼通汉文,是突厥内部少有的有见识之人。阿即思覆灭之后,阿史那大石在阿史那思摩的推荐下,成为步迦可汗的重臣。

    他对舍利说道:“今阿利虽降,实则敌我难辨,心思难测,我军若撤退到哈木尔城,所行便需仰赖于阿利,一旦阿利心怀不轨,则我大军尽丧。

    达兰堆以北地域广阔,回旋之地巨大,我军以小股部队对隋军进行袭扰,则必能迟滞隋军进程。设再率主力在怛罗思山设伏,必能一举重创隋军。”

    舍利虽然脑子不怎么灵光,但却是能听进人言。

    他率领数万大军气势汹汹的南下,其实也不愿无功而返,因此便同意了阿史那大石的建议。

    阿史那大石又劝舍利将牛羊、珠宝尽弃于达兰堆,以骄隋军之心,让隋军以为突厥部队已经尽丧其胆,狼狈而逃。

    同时阿史那大石鉴于军队不足,又让舍利令驻守在北面赤崖一带的阿利率哈木尔部骑兵增援。

    舍利尽听其言。

    此时阿利还是依托于步迦可汗的威望来统治哈木尔部,因此对于舍利的命令不敢不从,只得率部前往怛罗思山与舍利会和。

    而突厥军队依照阿史那大石的指挥,果然搅得隋军鸡飞狗跳,舍利见此喜不自禁,因此对阿史那大石更是言听计从。

    不过之后张文远计破袭扰诸部,舍利与阿史那大石无奈,害怕损失加剧,只得停止袭扰,率领全部撤往怛罗思山备战。

    此时黄明远还不知道舍利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隋军上钩了,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的隋军还在找寻突厥人的身影。

    突厥人到底去哪了?

    黄明远已经传信高震派人严密探察从丰州到牙帐这一段路的情况,也确定战争之初突厥人便派遣了数万骑兵南下阻挡隋军。只是眉间城一战爆发突然,舍利跑的又迅速果断,这才再次失去了突厥人的踪迹。

    不过高震所部的骑兵仍给黄明远带来了一个消息,自舍利南下到达达兰堆之后,哈木尔部也前出至赤崖。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黄明远手指着地图,从赤崖到达兰堆来回比划,最后把手指到了赤崖往南不远的怛罗思山。

    这又是一座后世根本找不到的山,历史上此山也只在《新唐书》中有记载,除了名字,什么符号都没有留下。

    “季晟兄,你知不知道怛罗思山。”

    高震等人的地图虽然标注了此山,但因为对很多探察重点并不是那么清晰,所以并没有介绍此山的具体形式。

    “元帅是说位于浑义河以南的怛罗思山?”

    “对!”

    长孙晟摇了摇头,说道:“此山在牙帐以南,我也只是听说过此山,对此山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胡虏很少打防御战,因此对山势等地形并不太重视。”

    长孙晟当年一直是在沙钵略可汗和突利可汗身边,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漠南、牙帐及以东地区,对此地地形确实不熟悉。

    不过长孙晟反应很快,立刻就明白了黄明远的用意。

    “元帅是说舍利等人有可能藏在了怛罗思山?”

    黄明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着地图与长孙晟说道:“季晟兄请看,从达兰堆往北,对于突厥人来说,地形最具优势的便是怛罗思山。

    我军从达兰堆一路北上,行军数百里,沿途尽是风沙。只有到了浑义河这片绿洲,才能最大限度的补充水源。突厥人若想拦截我军,最合适的地方便是靠近浑义河但又有一段距离,我军水源、粮草、士气消耗能够最严重的的地方。

    舍利只有两三万人,远逊于我军,若想给我军重重一击,只能依靠地形优势打伏击或者是突袭。

    综上所述,我从地图上只找到了一个地方,就是怛罗思山。”

    长孙晟也是草原上摸爬滚打多年之人,看着地图,最后才说道:“元帅说得有道理,舍利数万大军也不是不吃不喝不睡觉的鬼魅,唯有山林,易于藏兵。从地图上看,若要藏兵,除了怛罗思山,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地方了。”

    苏孝慈便说道:“是不是派张将军所部前出探察一下这个怛罗思山?”

    黄明远想了想,最后还是不确定,只得说道:“不行。”

    黄明远拿不准一旦舍利发现张文远的踪迹会不会变成惊弓之鸟,远遁漠北。到时候煮熟的鸭子飞了,牙帐之战又不好打了。

    “季晟兄,你小范围的问问,有没有人知道这个怛罗思山的情况?”

    “诺!”

    黄明远对此并不报太大希望,若是高震所部在此,自己还能从之前的侦察人员口中得到点有用的东西,而在隋人之中,怕是无人知晓此地状况。

    不过出乎黄明远的所料,军中还真有人知道这个怛罗思山,而且是主掌大军军械的工曹参军事兵部员外郎王世充。

第四十一章 枭鹰尚雏

    对于王世充在自己军中,黄明远早就知晓,只是并没有另眼相待,甚至连见一见的念头都没有。

    无他也,双方地位相差太悬殊了。

    相对于其他枭雄,王世充的实力并不够看,历史上其能成事完全是占了时运。援洛阳总指挥薛世雄在七里井之战后意外身死,其他各路援军纷纷不至,只剩下一门心思要去洛阳占便宜的王世充。但王世充实力太弱,与李密大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因为洛阳小朝廷内部明争暗斗,矮子里面拔将军,再加上有兵就是草头王,这一切意外叠加在一起才让王世充过了一把皇帝的瘾。不过李唐一出手,先天不足的王世充立刻便灰飞烟灭。

    不过这都是十几年后的事情,王世充以后还有没有这种机会都不好说,黄明远并不想穷究。

    黄明远的主帐之中,王世充战战兢兢有些讨好的进来。这些日子也就是在誓师的时候他才见了黄明远一面,其它事务都是苏孝慈与他对接,他哪里来过主帐。

    “见过大帅。”

    王世充竟然给黄明远行了大礼,看到地上趴着的王世充,黄明远忍不住叹世事无常啊。

    “起来吧!”

    周围倒是有些轻笑。

    王世充如蒙大赦,麻利地起身。他也知道他如此谄媚的行为肯定受人鄙视,但谁让他出身太低,不得不如此,只当听不见。

    王世充信奉礼多人不怪,若是能趁机搭上黄明远,将来飞黄腾达就不远了。

    王世充其实是武将出身转文官,也是有战功的。他广泛涉猎经史,尤其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历法方面的学问。史书说他“善敷奏,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或有驳难之者,充利口饰非,辞义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称为明辩。”倒是个奸臣胚子。

    “听说行满(王世充字)知道怛罗思山?”

    听到问询,王世充忙回道:“禀元帅,小人之前倒是去过两次怛罗思山,那是在浑义河之东南,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元帅所问的怛罗思山?”

    “说清楚!”

    王世充心知自己碰上机会了忙说道:“小人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小人的父亲跟随在下改嫁到霸城(今陕西西安东北新筑镇)王氏的祖母生活,因而就改为姓王。

    小人因为会说几句胡语,年轻时跟着商旅多次来往于北地与草原,这才知道这个怛罗思山。”

    “行满说说具体情况。”

    “是是。”

    唯唯诺诺的王世充赶紧说道:“怛罗思山有数个山头组成,相互之间,宛如两个叠在一起的盘子。整个山体是土石山,山上树木繁多,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南缓北陡。”

    黄明远听后立刻问道:“这么说这个怛罗思山上是可以藏数万兵马的。”

    王世充一愣,也不知道黄明远为什么这么问,但不敢怠慢,忙说道:“回元帅,这山能不能藏数万人不好说,但山内宽敞,的确是可以藏人。有一次小人所在的商队在这附近遇到了马匪,领队的老者便带着我们登上了怛罗思山,藏于其中。此山几座山头相连之处,颇为平坦,别有洞天。”

    “那行满觉着若是战马从山上冲下来有没有可能?”

    “能!能!”

    王世充赶紧说道:“元帅,这小人当年下山便是打马下山的,山南并不太陡,皆是土坡,足以使马奔驰下山。”

    黄明远又问道:“那山上可有水源?”

    王世充回道:“小人记得当时山上有条山溪,从山中一直流到山脚之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条山溪是否存在,小人也不敢确定。”

    王世充答得倒是很稳当,这个时候,黄明远料他也不敢胡揉八扯。

    黄明远照着地图不断地沉思,要是按照王世充的说法,舍利埋伏在怛罗思山上应该**不离十。

    突厥人果真是好算计,自己若是贸然进军,对此没有防备,一旦在此遭遇突厥人的突袭,必致大败,到时候就难堪了。

    这时候王世充心中战战兢兢,也不知道黄明远的用意,只得俯首听命,不敢言语。

    这一站就是半个时辰,忐忑的王世充是度日如年。他也反应过来,黄明远是向他问询军机,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话让对方满意不满意。

    过了一会黄明远才反应过来王世充还在自己军帐中。

    王世充此时强忍着心中的不安,不过他此时修炼并不到家,黄明远还是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情。

    黄明远这才笑着招呼道:“行满快坐,是本帅失礼了,一时之间光想军机之事,到是把行满给忘了。”

    王世充见黄明远的样子,心中这才如释重负。

    “小人不敢,微末之言能对元帅有用便是世充的荣幸。”

    黄明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王世充一眼,这家伙还真是个得寸进尺的人,刚才还担心得罪了自己,现在倒是知道拐弯抹角的让自己别忘了他的功劳。

    黄明远的一眼,立刻让王世充心肝一颤。

    “今日多亏了行满,此战之后,当记行满一大功。”

    小子,别给我刷花招。

    当然黄明远身为一军主帅,有功赏功,也不至于跟王世充一般见识。

    “谢大帅!多谢元帅!。”

    王世充见黄明远虽然警告,但并无其它恶意,心中大喜。为了搭上北伐的顺风车已经废了老大功夫,若是再侥幸立上微功,成了黄明远的门下,则前途无量。自己不避生死的前来漠北,风餐露宿,不就是为了爬的更快一些吗?

    “你回去吧。”

    王世充的事也完了,中军大帐是军机重地,自然不可能留他。

    “小人告退。”

    虽然很希望黄明远将他留下,但王世充也不是不知数的人,知道自己还没有资格被留下,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军大帐。

    “对了,听说行满涉猎广泛,若有时间可以来我这探讨一下军略。”

    刚要出门的王世充听闻此言,心中大喜,忙回道:“小人遵命。”

    “去吧。”

    “诺!”

    等到了黄明远的优待,王世充兴高采烈的回去了。

第四十二章 意外因素

    黄明远只把王世充当一个小插曲,丝毫不在意。等到王世充离开之后,黄明远向长孙晟说道:“季晟兄,你觉得如何?”

    长孙晟有些激动的说道:“按王参军所说的,怛罗思山果然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能够藏兵,易于突击,正好便于突厥人骑兵设伏。这样看来,舍利所部藏在怛罗思山之中当有七八成的可能。”

    “舍利以为靠着怛罗思山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可惜他想太多了。”

    黄明远对众人说道:“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估计这舍利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舍利听没听说过挥泪斩马谡?”

    陈远和长孙晟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说笑归说笑,数万大军,可不是易于之辈。

    陈远建议黄明远将张文远与李景所部并入中军,省得前峰突出,打草惊蛇。黄明远同意了陈远的建议,马上下令张、李二部原地待命,等待与中军汇合。

    陈远接着说道:“若胡虏与我军打游击,胡虏占得地势,来往迅捷,敌暗我明,当为一敌。今胡虏弃易就难,屯兵于山上,此乃天助我也,天亡突厥。我军当骤至,四面围定,挫其锐气,断其汲水之道,则胡虏必不战而自乱矣。”

    黄明远也不住地的点头称赞道:“仲长此言极是。”乃依计行事。

    之后中军擂鼓聚将,分点任务。

    众人出塞十余日,只有张文远和李景二部得立战功,其他人连胡虏毛都没见一个,早就急得抓耳挠腮,摩拳擦掌了。

    此时分点任务,众人如何喜不自胜。

    黄明远乃命杨义臣汇合李景、张文远所部,再加上丰州中军四步军,共计三万余人为前军,直趋怛罗思山。又命乔钟葵率领本部并州军从左翼,郑言庆率领丰州骑一、二军从右翼直趋怛罗思山后方,堵住山上胡虏的突围之路。

    黄明远又令薛世雄所部跟在乔钟葵之后,绕过怛罗思山,直趋赤崖,占领并坚守此处。虽然不知道舍利有没有援兵,但仍要小心为上。

    其余诸部为后军,紧跟前军,加速北上。

    十五日下午,前锋大军与张文远、李景所部汇合,开始向北进击。

    见到张文远,陈乂忍不住艳羡地说道:“你老张真是不地道,肉都给你吃了,也不知道给兄弟们留一口。”

    “看你老陈说的,我能是这种人,谁他娘的想到这群胡狗这么不经打。”

    陈乂看张文远得意洋洋的样子恨不得给他一拳。

    前军汇合,直奔怛罗思山,黄明远特意安排张文远和李景两部殿后,以平衡诸军。

    对黄明远来说,原本自己麾下人少,大都是以弱胜强,人尽其用,不存在吃不到肉的情况。现在人多了,心思也各不相同,比亲自打仗更难的是如何协调好各部的利益关系。

    前军各部在离着怛罗思山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修整了一夜。既是为明日的大战做准备,也是等待郑言庆、乔钟葵两部绕道成功,以便完成对怛罗思山的包围。

    十八日一早,天未亮。

    中军帐中,黄明远集结诸将,做最后一次安排。

    “突厥残虏,无端寻衅,侵掠边境,违天虐人,义所当伐。尔等秣马厉兵,以俟大举。作尔志奋尔勇,共成大功,毋或慢令以干军法。”

    众将得令,意气风发。

    卯时过半,大军开拔,直奔怛罗思山。

    这一次,将是血与火的对抗。

    舍利所部,加上阿利统帅的哈木尔部援兵,共计三万多人马。其中舍利本部俱是突厥精锐,很多都参加过平定牙帐动乱的战争。

    草原之兵,多以轻骑兵为主,但冠军侯山一战,步迦可汗吃够了隋军重骑的苦。为了对抗隋军重骑,增加军队的攻坚能力,步迦可汗避开大隋的铁器武器贸易封锁,通过西突厥从呼罗珊等地购买了大量铁器,组建了一支数量庞大的重装骑兵队。

    舍利南下,步迦可汗咬牙交给舍利一千重装骑兵,这相当于其重装骑兵的三分之一。

    而舍利也把这支骑兵作为战场上充当决定性的打击力量,若没有此等军国利器,他根本不敢在怛罗思山设伏。

    突厥这支穷国力发展的重装骑兵,受到波斯等地影响。全身包裹锁子甲,配合部分布面铁甲,甚至还有一些类似于整片铁甲的加强部件,如腿甲、护臂甲和胫甲,其战马也披金属铠甲,有明显的波斯风格。

    这支重装骑兵装备也是无比精良,其使用的主要兵器不仅是西方的长矛,还配合草原特性,每个骑兵腰间还携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

    这支作为主力的重装骑兵寄托了步迦可汗的全部希望,他希望这支骑兵在战场上能够发动雷霆万钧般的冲锋,充当击溃敌军的核心力量。

    年初的娑陵水之战,步迦可汗就是靠着突然出现的重装骑兵,打了屈古棱的铁勒联军一个措手不及,重创其部。

    当然隋军的具装甲骑要比步迦可汗这支西贝货更强大。只是此战因为要求迅捷,讲究速战速决,所以各支隋军并没有携带多少具装甲骑。

    等到黄明远知道对方存在这么一支奇兵的时候,此时已经是十七日傍晚,通过高震的传递,安修仁的情报这个时候才到了黄明远的手上。

    黄明远看到信后大吃一惊。

    若是按照原本的部署,真的让突厥人形成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局面,那么此战必败,就落得一个大难堪。

    不要轻视一支重骑兵的厉害,尤其是在特定战场上,那简直就是拿着步枪对抗坦克集群。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部署,甚至是取消作战计划。但对于数十万隋军来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黄明远秘密招来陈远和长孙晟商议。

    形势有变,难以一战。

    陈远和长孙晟思量之后,都觉得难以对敌,一般的箭镞是刺不透厚厚的重型铠甲的,一旦被对方铁骑冲破防线,形成崩溃的局面,则此战必败。

    陈远更是苦劝,这样破虏的机会可能会有很多,但黄明远却不能败一次。

    可是无论如何,黄明远舍不得这次机会。

    最后黄明远决定放手一搏。

第四十三章 唯一战尔

    因为一件意外因素的出现,导致黄明远不得不调整军队的部署。

    原本前军以步兵为主,其目的是用弓弩大规模杀伤对方的骑兵,而隋军骑兵的作用则是掠阵。

    但现在要想挡住对方的冲击,则必须要有重骑兵。

    黄明远将杨义琰的具装甲骑营调到前军之后,全军着甲,做好出击准备。同时命乔钟葵所部的骑兵与杨义臣所部的步兵相置换,加强前军的骑兵实力。

    最后黄明远又集中全军的床弩等重型远程打击武器,全部集中到丰州军四步军。为了对丰州军四步军加强防护,黄明远还把焦方威的陌刀营设置在丰州军四步军的前面。

    这样临阵骤然更改阵型让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看到黄明远凝重的脸色,没人敢上前质问。

    黄明远也不敢大规模声张,只得将突厥人重甲铁骑的消息告知前敌总指挥杨义臣,令其做好心理准备。

    望着已经隐隐约约可见的怛罗思山,黄明远的心中无比复杂,功夫再高,一枪撂倒。这个时候若是有一支明清时代的火器军队,那怛罗思山上的突厥骑兵也便手到擒来了。

    大军开拔,黄明远的中军帅帐跟在杨义臣的前军之后。这时候陈远仍劝黄明远不要做这种没有必要的冒险。陈远苦口婆心地劝道,一次大胜对黄明远没有多少裨益,但一次大败却能毁掉黄明远这些年来苦心经营的声名。

    陈远实在不明白黄明远为什么要冒这种风险。

    黄明远骑在马上也不说话,指着远处的山川险易及行军的士兵,向陈远问道:“仲长,你我相交多年,自相识起,便互为知己,汝知吾所以为此者乎?”

    陈远很清楚黄明远的志向,只是这与今日有何关系。

    黄明远自顾自地说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岂不知哪怕我马踏草原,封狼居胥,亦无法平定胡虏。难道历代先贤,岂为图其土地,利其资畜而勤远略哉?北地胡虏,禽兽之性也,虽施以天地大恩,其不知感戴,暂服而遽叛,非狝剃之久,亦难制。昔禹之征苗,文王之伐崇密,皆非得已矣。

    我今时今日,威望加深,已是年青一代第一人,难道覆灭突厥,还能超越此第一人乎。

    我所躬跋涉远外者,无非欲驱除此虏于遐荒绝漠,令一骑不敢近于塞下,使北地百姓长享太平之福耳。”

    陈远沉默而不能语。

    周围诸官吏听到黄明远的话,无不泪湿双眼,感怀莫名。

    “今日此地除一胡虏,来日边塞则少一胡虏也。”

    陈远听了下马叩头。

    “元帅胸怀百姓,不计个人得失,仲长敬矣。”

    巳时过半,隋军前锋已抵达怛罗思山下。

    本来按照计划是隋军佯装不知,故意引突厥人来袭,现在情况有变,若是突厥人猛然杀出,很要可能出其不意的破阵。

    突厥人有一支重骑兵,这样开战权就牢牢地掌握在其手中,毕竟若是隋军功山而突厥人从北侧突围,隋军是挡不住的。

    黄明远下令道:“令前军打出我的大旗,其余部队原地待命。”

    “元帅······”

    黄明远阻拦道:“诸位勿忧,既然舍利军中有人敢战这一场,说明其赌徒之心必重。我的大纛出于前,一旦破之,必能乱其军,破其阵,突厥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看着尽在眼前的山峰,黄明远也默默祈祷杨义臣可以拦住突厥人。

    此时山上的舍利也看到隋军。

    忽然隋军停下,舍利一惊,脱口而出道:“隋军怎么不动了,难道发现了我军的踪迹?”

    这时一侧的阿史那大石突然惊喜地说道:“设,那是隋军主帅黄明远的大旗,只要我军冲破其中军,斩将夺旗,隋军就完了。”

    舍利看着在前军的大旗随风飞扬,有些不敢相信。

    “大石,隋军突然停止前进,怕不是有埋伏?”

    阿史那大石笑道:“纵有埋伏,又有何惧,隋军可是不清楚我们的秘密武器。只要此战杀了黄明远,纵使我等全军覆没,亦是值得的。”

    舍利疑惑道:“听说隋军有具装甲骑,可与我一战。”

    “设勿忧,若无半个时辰以上,这些骑兵连战甲都穿不上,更不用说集结了。我军可不会给隋军留这么长时间。”

    舍利也被说服,不再迟疑,下令道:“好,就听大石的。此战事关我大突厥国运,敢不死战。”

    舍利一把抽出弯刀,指向山下的隋军大吼道:“儿郎们,隋朝蛮子,就在山下,而那杆旗帜便是黄明远的帅旗,黄明远就在旗下。向着那杆旗帜冲去,斩黄明远者,封俟斤。”

    突厥骑兵立刻激动起来,“嗷嗷”怪叫,向山下杀去。

    “有敌袭!”

    山下的隋军也发现了突厥人,战斗的血液在他们的胸中沸腾,有人高呼:“杀胡虏!”

    其声震彻云霄。

    双方都是士气高涨,此战注定是一场旷世大战。

    眼看山上的突厥骑兵呼啸着冲下,山下的隋军早有所准备。其实就连中下层的将官也知道今日会遇到胡虏伏击,因此众人皆按照原本的准备,不慌不忙地应对。

    杨义臣的将旗一打,两侧的骑兵立刻分散开来,露出中间的步兵。

    这些步兵都手持弩机,大旗一挥,便是铺天盖地的弓箭向山上驰奔而下的突厥骑兵射去,两侧分散的骑兵也向着山头仰攻。

    山上的阿史那大石见到隋军这么快便布置好弩阵应战有些吃惊,他知道隋军已经提前发现他们了。只是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阿史那大石仍旧相信自己的底牌能够成功。

    眼看前军突击受阻,阿史那大石说道:“设,派巴虎出击吧!”

    舍利看了阿史那大石一眼,对方的眼中满是自信的神色。

    “好!”

    舍利一侧的大将巴虎得令一喜,眼看战况激烈,他早就跃跃欲试,接令之后立刻翻身上马,提着狼牙棒大吼道:“设且放心,看我杀光那隋人蛮子。”

    巴虎本就有两百多斤重,再加上全身披挂,望之如小山一般,令人恐惧。

    “儿郎们,杀隋朝蛮子了。”

    巴虎狼牙棒一挥,身边骑兵接令,立刻平举起长矛。众人一挟马腹,立刻如穿云破空的利箭一般向山下杀来。

第四十四章 浴血奋战

    在山下列阵的隋军只见山上铺天盖地的烟尘向下袭来,如乌云卷地,又如疾风骤雨。

    不少人心中一惊,隋军主帅杨义臣也感受到其中的压力。

    丰州四步军是此次拦截突厥人的主力,由欧彦负责临时指挥,欧彦也是军前仅有的两个知道敌人有重骑兵的人。这边山上的突厥人一动,只管其蜂拥阵势他就知道突厥人的重骑兵来了。

    欧彦却是不慌不忙,一摆令旗,歩一军和步二军直接立刻散开,从中一支全身裹满盔甲的士兵向前突出。

    等到这些人前驱至步兵阵前列阵,而其他隋军立刻七手八脚的将身后隐藏的几十辆大车推出。车上全是拒马,还有一些是刀车,这些都被隋军布置到最前沿,以组成一个简单的防御阵地。

    欧彦紧盯着由远及近的胡虏,他知道这些就是他们所能准备的一切。若是在他们的主场,还能布置壕沟,设置防骑兵链,有效地阻击对方骑兵,但现在这些都不可能。

    山上的突厥骑兵终于杀到隋军的阵前。他们带着撕毁一切的能量,铺天盖地的杀来,仿佛要把整个世界给毁灭。

    不少人都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

    在步军阵前,还有为大军争取时间的骑兵,这些才是真正为之牺牲的人。

    若不是这些人都是隋军之中最精锐的部队,怕是还没开战,前排的士兵就要一哄而散了。

    最前面的士兵能听到胡虏嘴里的鬼叫一般的声音。但不少骑兵仍然对着那些胡骑撞了上去。

    前面有零散的骑兵,立刻便被突厥人的重骑冲散、碾压。这些重骑连速度都不减一些,便用长长的铁矛戳穿了隋军的胸膛,然后借着马速将其挑飞。

    短短的一段距离,整个隋军被冲击的七零八落,尸骨遍地。

    众人皆看着不忍,唯有黄明远两眼紧紧地盯着那些突厥骑兵,喃喃地说道:“这样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这些牺牲的确有意义,至少给隋军的反击争取了时间。

    等到巴虎的重骑冲到了隋军的步兵阵前,焦方威和杨思恩已经带着陌刀营的士兵准备完毕。

    焦方威双手持陌刀,只见一匹胡骑冲破大车的阻拦到了身前,他挥刀就砍。大刀砍在了对方的盔甲上,划出刺眼的火花。

    出乎焦方威所料,竟然没有砍杀对方。

    只是焦方威已经没有时间再砍出第二刀,他的胸前先是被对方的长矛戳中,虽然没破甲,但是内脏却是已经受伤。这刀砍完,对方的战马也撞到身前,焦方威差点被撞飞。

    他身旁的一个陌刀手救了他,那人竟然拿着陌刀,向着对方的战马撞去。哪怕对方全身裹甲,被另一个全身是甲的人撞到,也会偏移甚至受伤。不过以人的血肉之躯去冲击对方奔腾的战马,无异于以卵击石,此人立刻便被撞飞出去。

    场面无比血腥,隋军的陌刀手是用血肉之躯阻挡对方前进的脚步。

    人前的大车、拒马、刀车早就被突厥铁骑冲得七零八落了,但是陌刀手们却没有丝毫的后退。

    焦方威嘴中泛起血沫,他知道他们必须得顶住这场打击,若是让对方破阵前驱,他们后面的隋军步兵怕是要崩溃了。

    主公待我以恩,我以死报之。

    焦方威大吼道:“总管就在我等身后看着我们,我等敢不以死战报之。”

    众人也纷纷高呼:“死战以报!”

    中军之中响起了原本是大同军的军歌:

    “滚滚黄河,亲亲我家。

    万里山河,悠悠我穴!

    朗朗乾坤,男儿热血,

    同生共死,佑我中华!”

    似乎是军歌充满了力量,隋军竟然以血肉之躯挡住了突厥人的冲击,突厥骑兵两波攻击竟然没有破阵。

    这时隋军阵后的床弩也已经布置完毕,负责施放弩机的唐增著大吼道:“放!”

    接着便是一轮飞驰的短矛向着远方的骑兵冲去。这些短矛皆是精铁打造,再加上有弩机的作用,其威力不亚于飞驰的奔马,即使不能穿透铁甲,也能撞入骑兵的身上,将其装落下马。

    床弩声响,无数胡虏应声落马。

    有了床弩的掩护,再加上隋军阵营之中铺天盖地的箭羽,终于挡住了突厥重骑的冲击,而陌刀营也有了一丝的喘息之机。

    山上的阿史那大石眼看突厥人的重骑兵虽然给予隋军重大的杀伤,但面对隋军的顽强抵抗,损失不小。隋军本钱足,消耗的起,但他们可就只有这一千重骑兵,若是在此消耗一空,那可是赔本买卖。

    这时哈木尔部族长阿利劝道:“舍利设,大石俟斤,我军骑兵伤亡惨重,连重骑兵也打不开局面,是不是让儿郎们撤回来,修整一番,再做打算。”

    不待阿史那大石说话,舍利厉声斥责道:“今日两军对垒,正是比拼勇气之时,若是我军此时撤兵,半途而废,之前的牺牲便全白费了。”

    阿利主要是心疼部落的伤亡,舍利疾声斥责,他也不敢反驳,这时候只能落个没脸,不再言语。

    舍利眼看攻击不顺,便向阿史那大石问道:“大石,此时有何良策可一举击破隋人。”

    阿史那大石说道:“两支苍鹰在空中决战,唯有那支不计生死的老鹰才能取胜。为今之计,我军别无选择,不如全军突击,一决胜负。”

    舍利望着正在山脚激战的双方,只得重重点点头。

    此时舍利也不想再等待,提起弯刀便说道:“此战由大石俟斤指挥,我当为大军前锋,带儿郎们死战破敌。”

    说完也不顾众人阻拦,跨上战马,直奔山脚而去。

    此时除了山顶上的千余骑,突厥人一口气将全部的力量都压上了。兵马之盛,如林之翼,整个怛罗思山都在剧烈的颤抖。

    远处的陈远望着雷霆万钧的突厥骑兵,忍不住拍掌叫道:“元帅,突厥人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他们准备孤注一掷了。”

    黄明远的脸上也露出了喜悦之色,乃对身侧的独孤览说道:“独孤将军,你率本部骑兵全部压上去,为前部骑兵压住阵脚。”

    独孤览早就跃跃欲试,忙领兵前往。

第四十五章 捣生赴死

    此时前军的杨义臣也带着隋军骑兵发动疯狂的反击。

    眼看突厥骑兵浩如烟海,杨义臣令王拔、张文远、李景、王仁恭等人分别带领骑兵分别组成一个个相互支应的骑兵小阵,对冲下来的突厥骑兵实施反包围。

    舍利手下大将巴达木合率领精锐骑兵直奔杨义臣的中军而来,而此时杨义臣调兵遣将,本部已经没有多少人马。

    眼看突厥人势如破竹,直奔前军指挥中枢,杨义臣身后打的黄明远的大纛有倾折危险。军旗若有失,则此战必败,此时的杨义臣也顾不得危险了,持槊而出。

    身后亲兵担忧敌军势大,皆有阻拦,杨义臣仰天大吼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乃横握长槊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直奔突厥骑兵驰去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

    突厥人的精锐骑兵将杨义臣重重包围,杨义臣临危不惧,身被数创,脖颈处被敌箭射中流血不止,仍亲手杀敌甚多。突厥人畏惧,不敢近前,杨义臣乃杀穿敌阵,又引骑向外猛冲,所向披靡。

    双方鏖战约半个时辰,打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双方皆伤亡惨重。

    杨义臣脖颈处血流如注,乃将将令交予张文远,令张文远代其指挥。

    靠着隋军骑兵的奋勇搏杀,再加上上万隋军步兵如密林一般的箭雨疯狂打击,突厥骑兵始终无法冲破隋军阵型,渐渐有些力懈。

    黄明远在后眼看隋军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却不发一言。期间苏孝慈等人都劝黄明远将待阵的具装甲骑压上,以破胡虏,却都被黄明远拒绝。

    眼看隋军拼死奋战,阵后的苏孝慈急得痛哭流涕,可黄明远仍然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双方从巳时过半一直打到快到未时,皆是不曾后退半步,这是一场赌国运的大阵,双方的指挥官皆是铁石心肠。

    眼看双方僵持不下,又无法完全撼动对方,整个战场形势为之僵持。这时候黄明远紧盯着远处战场的眼睛忽然看向一侧的陈远,陈远也轻轻点头。

    黄明远乃大声喊道:“传令杨义琰,全军突击。”

    黄明远身后又竖起一杆高高的大旗,左右晃动,迎风飞扬。这时欧彦的步兵阵型之中,缓缓变动,在其两侧一支全服武装的铁骑洪流缓缓加速,向着已经陷入隋军前阵泥泞中的突厥重骑兵冲去。

    此战的决战时刻正式来临。

    怛罗思山间,战鼓声擂擂;怛罗思山下,血流漂杵。

    正在隋军与突厥军的交战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尤其是双方的骑兵对决更是处在合刃的关键时刻,隋军最有利的生力军杨义琰统帅的丰州具装甲骑营开始动了。

    杨义琰身披重装骑兵甲胄,亲率八百名悍勇的具装甲骑直奔山脚的突厥重骑兵而去。而已在激战中体力消耗殆尽的突厥铁骑,突然遭到具装甲骑这支生力军的一记重拳,阵型立刻不稳,开始全线溃败。

    “杀虏!”

    杨义琰手持碗口粗的长槊,疯狂的挑杀突厥骑兵,双方狠狠地撞击在一起,如坦克决战一般壮丽。

    此时具装甲骑越过隋军阵地,开始接管战场。而残存的陌刀军在杨思恩的率领下缓缓后撤,将阵线完全留给具装甲骑。

    突厥阵势已颓,兵败即在眼前。

    突击在前的杨义琰看到了正在大杀四方的巴虎,第一时间便跃马向其杀去。而同一时间,巴虎也感受到危险的气息,锁定了杨义琰的存在。

    双方几乎是同时出手,二人的长槊与狼牙棒相撞,其声巨大,二人也相互震得虎口发麻。

    各自心道,果然是好手。

    二人两马相交,几乎是面对面看到对方。互相快速调头,杨义琰将长槊夹在腋下,平举对着对面,狠狠地向对面撞去。

    巴虎也是举起狼牙棒就砸,却没想到杨义琰的长槊更长。长槊顶部带着马速狠狠地撞在了巴虎的铠甲上,将其凹进去一块。

    巴虎身子受到重重一击,差一点落马。

    硬受着这一击,二马再次相交,巴虎一棒打在杨义琰的后背,杨义琰也受此重击,竟鲜血口喷而出。

    重骑决战,就是血与火的碰撞。

    受到重击的杨义琰猛地长嚎一声,手中长槊极速地调转往后抽打,他用尽全身力气直往后戳。长槊再次刺中巴虎,受到重击的巴虎猛然前倾,紧报住马头,手中的狼牙棒也落地。

    说时迟那时快,此时有个受了重伤的陌刀手斜倒在地上,已经爬不起来,眼看就要被踩踏致死。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抱着陌刀向巴虎的马腹捅去。马腹此处没有完全着甲,是战马全身最薄弱的地方,陌刀直入马腹两尺。战马带着惯性仍往前突了一步才倒下,把那人也拖拉出一步远的距离。

    可人倒刀却没有脱手。

    眼看巴虎落地,此人抽出陌刀,照着巴虎的脑袋当头劈去。刀砍中头盔,震得巴虎脑袋嗡嗡响,巴虎下意识地抽出腰间横刀,向对方砍去。

    对方腹部已经重伤,这一刀竟砍中腹部,鲜血喷得到处都是。

    那人似乎不知道自己已经受了如此重的伤,手中陌刀再劈,正砍中巴虎的脖颈处。此处甲胄薄弱,一刀正中咽喉,鲜血立刻喷出。巴虎抱着鲜血淋漓的脖子,满眼都是难以置信。

    此人似乎是用尽了全部的力气,轰然倒地。

    “杀胡狗啊!”

    没有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亦如那无数许许多多为之拼死而战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用鲜血滋润自己的故乡。

    这场战争直打到申时,战场的形势已经完全被隋军所掌控。原本凭借着血气之勇的突厥骑兵再也无法承受这种伤亡,开始崩溃四散。

    山上的阿史那大石也不得不承认隋军实在是太有韧性,若是再战,整个突厥军队将会完全崩溃。

    阿史那大石满心无奈,只得下令突厥军撤回山上。

    隋军见突厥人全线溃退,士气大振,立即全军突击,连后阵步兵都开始投入追击战中。

    隋军用摧枯拉朽之势扫荡突厥余部,将此战的胜利紧紧地握在了手中。

第四十六章 战后对策

    隋军掩杀一段,突厥骑兵大部返回山上,黄明远乃下令全军停止追击,撤回山下组织防御。

    今日一战,突厥人倾全力而攻,尚无能为力,再想得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黄明远也不敢大意,令骑军监视山上突厥人的动向,而步兵就地开始在山下挖沟,摆放拒马。

    黄明远准备将这些突厥人全部困死在山上。

    隋军一场惨胜,满营哀鸿遍地。虽然身为主帅都是要铁石心肠的人,但看到这些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将士们今日却一个个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黄明远的心仍旧有些难受。

    大军前锋主将杨义臣受重伤,到现在还没有醒;黄明远的爱将焦方威现在仍在被抢救,生死难料······

    黄明远带着军中,看着惨烈之状,心仍旧在颤抖。

    去临时划定的野战医院区探望了一下受伤的将士,叮嘱军医务必按照丰州军的标准妥善安置伤病。黄明远还没返回帅帐,陈远便拿着战后统计匆匆来找黄明远。

    “主公,战损已经出来了。”

    黄明远并没有接过那薄薄的一张纸,而是反问道:“战损应该不小吧。”

    陈远的脸上也有些阴暗,说道:“此战统计杀伤突厥精锐约六千余人,包括突厥重骑兵应折损过半,缴获马匹近万匹,铁甲数百具,其它物资无数······”

    “行了,说咱们的伤亡吧。”

    陈远低声说道:“此战我军阵亡近四千人,其中骑兵伤亡最为惨重,约两千多骑,九品以上将佐阵亡六十余人,其中朔州军骑兵部被打残。”

    “陌刀营呢?”

    “陌刀营自焦方威以下伤亡五百多人,折损近半,全军已被打残。”

    黄明远的心重重一沉,果然还是不出所料。

    陌刀营是在步军阵地前用身体阻挡突厥重骑兵的,如何不伤亡如此惨重。

    “仲长,将受伤将士全部运送回达兰堆,遗体也火化了带回去,绝不让一个兄弟留在这茫茫草原上做孤魂野鬼。”

    “诺!”

    回到中军大帐,寂静无声,众人都知道黄明远心情不好,没人敢说话。

    这时雄阔海近前说道:“主公,营中流传主公今日是故意消耗朔州军的,如果主公早一点派具装甲骑支援的话,朔州军便不会伤亡这么大。”

    黄明远看着雄阔海问道:“你觉得呢?”

    “末将相信主公必有深意。”

    黄明远乃说道:“我的确可以安排具装甲骑与突厥人的骑兵互冲,只是当时情况,即使能遏制突厥人的攻势,具装甲骑也会损失惨重。我军出塞,可并没有带多少具装甲骑。

    今日即使能赢,若是具装甲骑损失大了,来日到了牙帐,怎么对抗步迦可汗手中的重骑?

    所以现在谁都可以被抛弃,唯有具装甲骑不可以。这就是**裸地战争法则。”

    雄阔海点点头,不再言语。

    黄明远其实没有明说,隋军出塞带到草原的骑兵充足,其实并不需要陌刀营的出击,陌刀营在此战中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这一仗黄明远宁肯让陌刀营跟对方拼消耗,也不提前出击具装甲骑,这也是战争法则,无可避免。现在的陌刀营,即使威力再大,其实在隋军中并没有太重的地位,所以可以被牺牲。

    黄明远又下令各部将所带的具装甲骑营全部集中在中军,没想到数量还不少,再算上杨义琰所部,加在一起约有近两千骑之多。黄明远命其单组一营,由杨义琰指挥,直属于中军大营。

    若是此战对隋军来说是伤筋动骨,对于山上的突厥军队已经是晴天霹雳。

    突厥大军伤亡愈五分之一,还尽是精锐部队,没有崩溃已经尚属奇迹。不过也仅仅勉力维持,此战之败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阿史那大石的决战目的为之落空,不仅没有重创隋军,反而被对方包围在山上。

    现在单靠两万多残兵败将,已经很难再取得胜利。

    阿史那大石灰败着脸,他没有想到隋军竟然如此厉害,他手上数万骑兵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竟然还是没有击破对方。

    他已经尽力高看隋军了,可是轻视对手的代价仍然是太大了。

    阿史那大石本来在军中就没有太多的威望,若不是舍利尽力压制众军,怕是今日损失惨重的各头领已经要求杀掉阿史那大石来告慰三军了。

    兵败之后,舍利这时头脑越发清明,虽然计策是阿史那大石所献,但决定毕竟是自己下的,阿利等人撺掇着处置阿史那大石,其目的不言而喻。

    舍利自己不擅长出奇计,现在突厥军内忧外患,单凭他自己是很难率军突围出去。

    突厥人为了便于在山上隐藏,并没有携带多少粮草;再加上山上只有一条浅溪,并不足以支撑大军供用,若是不能尽快突围,怕是要被隋军困死在此地了。

    “大石,你有什么解围良策?”

    阿史那大石忙说道:“设,不能再等了,今夜就突围,隋军弓弩强劲,今又得胜,士气高涨,若是等到对方将阵地布置完备,我军绝对无法突围。”

    舍利也同意阿史那大石的意见,现在的确是只能选择撤退。

    可惜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整个怛罗思山南面是隋军,刚才舍利通过哨骑发现,隋军正在山下挖掘壕沟,布置拒马,准备将他们活活困死。

    南面明显不可突围,因此只剩下其它方向。

    怛罗思山的北面极其陡峻,坡度有四五十度还多,其中还有不少陡崖、断壁,马匹根本难以大规模下山。

    这样突围的方向,只剩下东西两侧。

    舍利考虑了一下,还是准备从东面撤退。

    怛罗思山东西两侧都比较狭窄,尤其是西面,是一片向斜谷底,只要在此布置一批弓弩手,很容易便能阻断西面的来往。

    舍利虽然不知道隋军有没有提前在此布置伏兵,但是考虑到此地的险要,为了避免伏击,舍利还是准备从另一面的东侧突围。

    东面虽然也不宽敞,但下山之路平坦,而且底部往东,一览无余,即使隋军设伏,也能提前发现。

    而且东面利于骑兵冲锋,舍利考虑,隋军即使在东面布置了兵力,自己凭借剩余的几百重骑兵,也能冲破阻碍。到时候两万铁骑洪流一拥而下,等到隋军发下,自己早就一路向东,龙归大海了。

第四十七章 趁夜突围

    到了夜晚,凉风一吹,整个怛罗思山的内外尽是刺鼻的血腥味。夜色朦胧之中,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

    山上山下,俱是寂静无声,仿佛是一场疯狂之后的落寞。

    而一入夜,黄明远便招独孤览和张长逊二人入帐,命二人即刻率本部骑兵赶往郑言庆所处支援。阿史那大石能想到今夜突围,军事素养远在其上的黄明远更能够看清现在的形势,突厥人除了突围,别无他法。而若是突围,东面是最佳选择,所以今夜郑言庆处必有一场恶战。

    白日里独孤览所部是作为第二梯队出击,损失不大,斩获不少,因为对于驰援郑言庆很是积极。独孤览虽然是外戚身份,又颇受天子宠遇,性格本应该极为高傲。但是他也是当日慜太子宫变的历经者,清楚黄明远的神威,因此在黄明远身前,颇为恭谨。

    而张长逊的骑三军所部,是丰州嫡系,更被黄明远要求接受郑言庆的指挥。

    目送二部离开大营,黄明远盯着远处的怛罗思山,久久凝望。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做了,就看今夜郑言庆能不能得胜。

    此时在怛罗思山上,舍利也在积极地备战。大军本来就激战大半日,身心俱疲,还未歇息,今夜又要连夜突围,对士兵的体力和精力要求巨大。

    只是,舍利不敢再拖下去。

    黄明远不是普通人,再不走怕是就走不了了。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隋军大营,舍利只得按捺住激动地内心。他们还得等到三更时分再突围,既是防止突围太早被南面的隋军发现,也是为了让疲惫不堪的部下多恢复一下体力。

    终于到了三更时分,夜深山寂。舍利命令麾下勇将拜住率领一部骑兵为前锋,为大军开道;后面便是阿利所部,紧随其后。阿史那大石率领其余主力居中,而舍利亲自带兵断后。此次若是突围失败,他自觉也无言再见步迦可汗了。

    突厥骑兵打开寨门,拜住所部如一股潮水一般涌向阴沉的夜色之中。万籁俱静,只剩下夏日的虫鸣声混着马蹄声响,隐寂在四野里。

    拜住眼看就要冲下山去,心中大喜。忽然前面一阵马翻,接着就是弩箭破空飞扬的声音。

    “有埋伏!”

    突厥人的呼叫立刻就震惊了四野。

    后面的阿史那大石竟然忍不住痛苦地要闭上眼睛。千怕万怕,终是侥幸成空,隋军果然还是有埋伏。黄明远这个对手,真是太恐怖了。

    如果可能,阿史那大石一定不会劝舍利来这片死地,而是选择直接退回牙帐,再作打算,只是现在千万后悔,却已经无可挽回。

    既然生路已绝,那么便为了荣誉像个勇士一般战死吧。

    阿史那大石举起弯刀大喊道:“冲过去!”

    对面的郑言庆镇定自若地命部下施放弩箭,攻击着对方。虽然对方人数众多,但郑言庆也准备充分。早在今日白天,郑言庆就秘密遣人趁着双方激战的时候在山下挖了三道壕沟,上面覆薄木板、茅草,伪装成平地。

    而郑言庆又令一部分部下在对面挖了一道长壕沟,布置了上千名手持弩具的士兵隐藏其中,上以树枝遮挡。等到突厥人出现,这些隐藏士兵便突然杀出,狙击对方。

    拜住在前,虽然对面弩箭如雨,但他清楚后面大军无数,咆哮着如山崩之势冲下来,他们断没有后退的可能。

    “杀一隋人,赏马一匹,羊五头。”

    周围的突厥士兵听到如此优渥的封赏,立刻将恐惧抛之脑后,全把对面的隋军当成了牛羊,要亲手夺之。

    众人冲到山脚,眼看胜利在望,忽然前面人仰马翻的厉害,带起无数的烟尘。

    “是壕沟!”

    隋军挖的壕沟都有两丈宽,一丈多深,下面设置了无数的削尖的木头。别说是高速前进的骑兵了,就是皮糙肉厚的狗熊也抵挡不住。

    前面的骑兵看到壕沟下意识的勒住战马,企图停下冲向地狱的脚步。只是数万人突围,前后各部万马奔腾,根本没法停下来。无数前军被蜂拥的后军撞入了壕沟之中,哀嚎之声遍野,场面无比混乱。

    这时候阿史那大石的心在滴血,可是伤亡再大,都不容许他们后退。

    “冲过去!”

    突厥人准备用人命趟过这道壕沟,然后便是一道又一道。无数的突厥人前赴后继的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但是丝终看不到胜利的曙光。隋军的三道壕沟简直让突厥人崩溃。

    其实这三道壕沟最开始是准备对付突厥人的重骑兵的,可惜舍利没有把他们放在突围的最前线,这才逃过一劫。

    同样没有重骑兵的开路,郑言庆设计的弓弩网全面覆盖了突厥人的前锋部队,狠狠地杀伤了突厥人的实力。

    眼看对面已经填满了三道壕沟,郑言庆一挥手,所部骑兵狠狠地撞入突厥人混乱的队形中。

    这是郑言庆设计的致命一击。

    如果突厥人死战不退,隋军不可能仅凭借弓弩取胜,所以他在不远处布置了骑兵部队,到时候便接住突厥人厮杀。

    火烧得整个天都亮了,映在人的脸上满是狰狞。

    舍利之前将阿利所部布置在第二队,是希望用突厥本部将其夹杂在中心,使其不敢有所异动,但现在却是问题来了。

    阿利所部有六七千骑兵,数量不少,但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当初哈木尔部的主力骑兵都被步迦可汗带走,他这支骑兵是用部落的老弱残余重组的,再夹杂了一些他招降的马匪,和其他小部落联军,费劲千辛万苦才组成了这支部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此时场面混乱,阿利又无战心,只想着逃命,更是不管前面的拜住部,因此哈木尔部的骑兵四散开来,如狼奔豕突。

    在其后的阿史那大石想去前方支援,便催动部下向前,可众将又隔着阿利所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拜住所部被隋军包围歼灭。

    此时隋军独孤览所部和张长逊部也已经奉命到达。郑言庆命二部从其本部两侧攻击突厥军,将战场圈成一个半圆,多面攻击敌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