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四章 奇女红拂

    殿内之势几经波折,而殿外此时也已经发生波动。

    却说宣华夫人陈氏进入大殿侍疾,但其一众内侍、侍女皆是停留在殿外待命。

    虽然众人在外,但并非不清楚此时殿内的事情。先是一大批非禁军备身的人闯入,接着竟有人敢大摇大摆的进入正殿,再加上殿中若有若无的咆哮,众人早就心中有所震动。而殿外的红拂女心中一顿,立刻便清楚殿中怕是出了大事,而且这并不是家主一派的动作。

    红拂女也知道她不可能去过问殿中的事情,此时她要做的便是把大宝殿的发生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黄明远。

    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殿外又守备森严,红拂女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离开。

    这时一个内侍上前,引着她们进入侧殿一旁的耳房,要将她们关押起来。有个侍女问了一句“要把我们带去哪里”,这内侍立刻一把眼刀飞了过去,吓得众人心惊胆战。

    “你们给我老老实实的待着,不关你们的事。谁若是不老实,小心你们的小命。”

    众人立刻噤语。

    红拂女虽然身手了得,但此时也不敢贸然行事,怕打草惊蛇,因此只得混在侍女之中,等待机会。

    众人进了两侧配殿的耳房之后,那个内侍便要让他们在此地待着,不许妄动,然后便从外面锁上了房门。

    红拂女上前透过门纸,看到外面有几个小内侍守着,院子里还满是带刀的武士,她们根本逃不出去。

    红拂女知道此时不能坐以待毙,黄明远还在等着她。既然正门无法强出,她遂环顾了整个房间,发现此配殿耳房分作两间,内间后面有一个类似阁楼样式的小型天窗,可以通到外面。

    红拂女别无他法,甚至无法考虑耳房后面的院子是否有对方的武士,这是她目前逃出此地的唯一办法。

    红拂女让宣华夫人的侍女芳娘帮着约束其他人,替她进行遮掩。芳娘隐约知道红拂女的身份不同,只得答应。而众人更是与宣华夫人陈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是无人敢声张。

    红拂女沿着房梁找到合适的位置,便一跃攀上房梁。透过天窗往外张望,红拂女没有发现后面有人迹,便用力推开小天窗,钻了出去,上了房顶。小天窗离地丈半,本来只是透气用的,因此寻常人根本钻不进去。也多亏红拂女习得功夫,身体柔软,这才透窗而出。

    底下的芳娘等人见到红拂女离开,这才松了一口气。

    红拂女上得房顶,并没有人发现。搭眼望去,此时后面院子里空无一人。红拂女害怕在房顶上引人注目被发现,立刻从房顶跳到后院之中。

    后院是配殿的空地,实际所属区域上仍然没有出大宝殿的范围,只是此地位置偏僻,宫人们多在此堆放杂物,平时并无人来此。

    红拂女横穿院子,来到临街的一面墙底下。不过此地围墙并不是太高,因此红拂女趁机翻越围墙,出了院子。

    仁寿宫虽然不大,但内部建筑众多,道路复杂,若是不熟悉内部布置的人进来,真走不出去。幸好黄明远之前给红拂女做了功课,专门讲了一下仁寿宫的内部布置,又画了一张地形图让红拂女记在心中,所以从大宝殿出来之后的红拂女,知晓相对位置,便立刻直奔黄明远的院子而去。

    然而仁寿宫巡防严密,红拂女一个宫女,又要抓紧速度,又要躲着其他人,因此走了没几步,便撞到了巡逻的侍卫。对方看她一身宫女打扮,却在殿外乱闯,立刻将其拦住查问。

    红拂女一惊,却也不敢逃离。她作为一名宫女,根本不能说是去找黄明远,宫女莫名其妙地去见大臣,实在太诡异;甚至她连自己是宣华夫人的侍女这个身份也不能提,因为对方很有可能将其送回宣华夫人殿中。

    红拂女进退维谷,一阵为难,便想报出南阳公主的名号。

    这时正巧远处皇太孙杨昭的步辇向这个方向而来,红拂女心中大喜,便立刻说道:“我是皇太孙殿下的贴身侍女,奉命给鲁国公送东西的,你们还不退下。”

    这时杨昭的步辇也到了众人跟前,侍卫队长遂将红拂女的事情上报给杨昭。

    杨昭听后一愣,自己没有派什么人给远哥送东西,何来一侍女?正要让人查探一番,这时红拂女怕杨昭那里出差错,立刻放声大喊道:“太孙殿下,太孙殿下,我是公主府上的落儿啊,你不记得我了。”

    杨昭一惊,急忙让人去领红拂女。

    杨昭去看红拂女的样子,对方虽然说是南阳公主的侍女,但他却是从没见过,更不是妹妹的亲信侍女落儿。只是杨昭心思转的快,知道对方先是冒充自己的侍女,又当着自己的面自言是公主府的侍女,必有原因。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让她在此大喊大叫,而要自己处置。

    这时一侧护卫杨昭的雄阔海也认出了红拂女的身份,立刻低头向杨昭悄声说明。杨昭心中一顿,立刻应承下了此事,让人带走了红拂女。

    一旁巡逻的侍卫头目听到红拂女的说法,也知道这两日的传言,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感情是南阳公主派人私会鲁国公,没想到让自己撞见了,侍女这才假扮太孙府的身份。大人物的事情,他们可不敢过问,立刻将红拂女交给了杨昭的护卫。

    杨昭眼看如此,便下令转道向黄明远的院子而去。

    红拂女在一旁请罪道:“红拂见过太孙殿下,刚才事急从权,这才诈做太孙的侍女,请太孙恕罪。”

    杨昭已经知道了红拂女的事情,便问道:“你不是远哥的侍女,怎么会在这里?”

    “回太孙殿下,红拂是奉我家公爷之命行事,请恕红拂不敢多言,太孙自问我家公爷便是。”

    红拂女虽然知道黄明远与杨昭的关系,但此事事关重大,还是要黄明远自己决定是否告诉杨昭,因此倒是严守不言。

    杨昭见红拂女不卑不亢的样子,知晓自家从她这里问不出来什么,也不多言。只是命人加快速度,往黄明远的院子而去。

第二十五章 临危不乱

    众人一路前来黄明远的院子。杨昭平日除了到大宝殿给杨坚侍疾,其他时间一多半都是在黄明远这里待着,因此虽然路上遇到好几拨巡查的侍卫,但没有任何人感到不妥。众人见今日太孙又亲自前往鲁国公的院子,都赞叹太子父子二人对鲁国公的信任。

    众人进了院子,黄明远亲自相迎,见到杨昭身侧的红拂女,黄明远却是感到一惊。他也顾不得寒暄,马上令人守住院子,便拉着杨昭和红拂女往正屋而去,同时令苏邕和雄阔海严守房门,不许任何人靠近。

    杨昭吃了一惊,也不清楚黄明远到底在做什么。

    “远哥,这时怎么回事?”

    黄明远来不及跟杨昭说清楚这些事情,便说道:“昭哥且听着,等会再给你解释。出尘,宣华夫人那里是不是出事了?”

    红拂女立刻跪在地上说道:“禀公爷,今日我陪夫人一起前往大宝殿,夫人进殿之后,我们在殿外便听到咆哮之声。后来见一大批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的武士进入大宝殿,接管了防务,竟还有一个家仆样子的人进了正殿,后来殿内更乱了。再然后我们便被几个内侍带到偏殿耳房看管,我则趁机爬窗跳墙出了大宝殿,路遇太孙殿下,才被送回此地。”

    黄明远听了一惊,立刻站了起来。

    “此事当真?”

    “公爷,婢子不敢妄言,此事千真万确。”

    黄明远又问道:“那你见那些武士和备身府兵发生冲突了吗?”

    红拂女摇摇头说道:“没有,大宝殿内并无任何备身府兵。”

    黄明远脸色立刻变得无比难看,杨昭在一旁不解,便问道:“远哥,到底怎么了?”

    “大宝殿出事了。”

    杨昭一愣。

    “大宝殿出事了?”

    黄明远点点头,说道:“至少也是出了乱子,不知道是有人动乱还是天子生乱,无论如何,都是敌非友。”

    动乱?

    这时黄明远忽然想到什么,立刻说道:“太子殿下,现在最关键的是太子殿下。”黄明远明白,对方先拿下了杨坚,占据了大义,下一步最重要的便是拿下杨广,使杨广一党群龙无首。而最好的办法便是假借天子的名义招杨广入大宝殿侍疾。

    黄明远却是顾不得其他,忙往外而去。

    众人皆在院子中,黄明远忙令杨昭的侍卫杨善会带人前往大宝殿拦截杨广,又令杨昭的内侍头目王德和苏邕前往杨广寝殿去拦截杨广。同时严令二人告诉杨广,就说黄明远说得,一定不要进入大宝殿,同时想办法混过去。

    杨昭还是不解,黄明远冷冷地说道:“昭哥,要知道无论是谁在大宝殿生乱,第一目标都会是太子殿下,要知道擒贼先擒王。”

    杨昭大惊道:“远哥,你是说有人要谋逆。”

    黄明远顾不得跟杨昭解释,便令人前去召集杨广的侍卫,自己便拉着杨昭前往杨广的寝殿而去。现在无论如何,要把杨广一系的力量组织起来,他们才有反抗的能力。

    到了路上,黄明远这才解释道自己因为担忧因为天子有疾,宫中柳述可能会趁机生乱,便派红拂女前往宣华夫人的侍女中,监视大宝殿的动向。至于宣华夫人为什么会同意黄明远的做法,黄明远只是说宣华夫人与太子交好。

    杨昭也知道父亲为了皇位背后动作不断,也不多问,二人紧赶慢赶来到杨广的寝殿,此时才得知杨广刚才接到天子诏令,更衣之后便前往大宝殿了。

    黄明远眼看晚了半步,心知不妙,忙令人去追杨广,心中却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事态发展到哪一步,自己都不能坐以待毙,哪怕身边只剩最后一人。一旦杨广被扣押在大宝殿,只能选择推举杨昭为首,反击对方了。

    黄明远抓着杨昭的手说道:“昭哥,现在的形势你也知晓,其失败的后果更不用我多说。这一次若是让奸人奸计得逞,我等怕是皆死无葬身之地。现在太子前往大宝殿,情况不明,一旦太子身陷大宝殿,为奸人所执,我们则群龙无首,崩溃只在眼前。现在我们所能依靠的就只有你了,若是太子不虞,我准备推你为主,与叛军一战。”

    杨昭此时也明白的事态紧急,容不得推脱,便说道:“远哥放心,杨昭知晓轻重,今日之战一切皆听你布置,杨昭必不拖你后腿。”

    黄明远重重点点头,又命人前往裴矩和张衡二人处报信。

    此时黄明远估算了一下手中的力量,在仁寿宫之内,先有杨广带来的二百多人,再加上后来萧氏、乐平公主、南阳公主等人带来的侍卫,所有的人手加起来,最多不过有七八百人之多,其余能靠得住的禁军数军皆在宫外。而仁寿宫内守备的备身府各部,约有三四千人之多,且都是正规军。黄明远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对方一党的人,但柳述既然敢发动兵变,绝对有不小的依仗,而光凭他们现在的实力,绝对不如对方。

    杨昭有些紧张,握着黄明远的手说道:“远哥,你说这次是其他人动手,还是大父动手。”

    黄明远赶紧说道:“昭哥放心,绝不可能是圣人。圣人重病,大厦将倾,圣人哪怕再是对储君不满,也不会选择此时对储君下手。一旦废黜储君而山陵崩,必会给人可乘之机,甚至大隋都要分裂,到时候整个大隋的天都要塌了,天子不会想不到这一点的。”

    杨昭这才舒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杨坚对他们出手,他就放心。否则若真的是父子相残,他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的祖父。而且他是皇太孙,一旦杨坚与杨广斗得不可开交,到时候又将他至于什么位置。

    此时宇文成都已经跟随杨广前往大宝殿,只有杨广的外甥宇文协和裴虔通二人负责统帅杨广的侍卫,留在殿中。

    黄明远马上令宇文协二人集中兵马,准备战斗。

    黄明远又命雄阔海和太子右虞侯开府赵才二人,前往南阳公主、乐平公主和豫章王杨暕处征发他们手上的侍卫,加强手中力量。

    整个太子寝殿一片混乱,而黄明远焦急不堪的心也如这混乱的场面一般,无法平静下来。

第二十六章 应对之策(上)

    正在黄明远和杨昭匆匆布置的时候,杨广也在宇文成都的护卫下急匆匆地返回寝殿之中。

    杨广一进院落,听说黄明远也在,便径直向主殿而去。此时的他是满腹狐疑,心中全是不解。

    杨广看到黄明远,便急着问道:“明远,大宝殿到底发生了何事,你如何派人阻我见圣?”

    原来杨广接到大宝殿内侍传来的招他见驾的圣训之后,便按照礼数,更衣完毕,这才匆匆前往大宝殿。这一番折腾,便耽误了不少的时间。

    路上传旨的内侍不停地催促,杨广的心中反而突然有些悸动。也不知为何,杨广竟莫名其妙的感到心悸,仿佛有事一般,此时他便有心想不去。

    等到杨广快到大宝殿的时候,正好在路上遇到杨善会,听到杨善会言黄明远“请储君不要见圣”的言语,杨广心中一惊。再联想到自己之前莫名其妙的的心悸,更加使得杨广不安。

    杨广此时本能的选择信任黄明远,猜到此次面圣怕是有问题。不过他也不能公然不去,因此急中生智,立刻便在人前抱着肚子呼痛,便要人将其送回寝殿。随同宣旨的内侍还没有反应过来,杨广已经掉头便走,根本不顾及他,内侍在后面紧追,杨广却是让人狂奔不停,这才脱得大难。

    杨广一路匆匆地返回自己的寝殿,正好又遇到去追他们的王德和苏邕,杨广心中更惊,隐隐有了猜测。

    黄明远支开平日,便将红拂女从大宝殿听到的事情又与杨广说了一遍,直言大宝殿必定生乱,怕是圣人也被贼人辖制,太子若前往大宝殿,无异于自投罗网。

    杨广听后,又急又怒。要不是有黄明远传信,他进入大宝殿后,怕是会一去不复返。虽然他早就听黄明远言柳述会生乱,但是事到临头,赫然发生,仍旧感到惊慌。实际上这些日子杨广也在不断拉拢仁寿宫中的备身将军崔彭、田元、杨安等人,除了田元,他并没有得到崔彭、杨安二人的效忠。

    “柳述贼子,悖逆无端,孤必杀之!”

    黄明远看着浑身颤抖的杨广,立刻说道:“储君,当务之急,便是要将天子从柳述手中夺过来,一旦柳述利用天子的诏令,号命仁寿宫内外各军攻杀我等,则我大势去矣!”

    杨广强忍着慌张,说道:“明远认为该当如何?”

    这时张衡、裴矩二人也匆忙赶到了,看到杨广无事,二人才放下心。杨广立刻招呼二人落座,来不及跟二人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便问黄明远有何办法应敌。

    这时黄明远说道:“储君,诸位,今日之事,要想平乱,首在天子,我等需尽快将天子夺回来,方有成功之可能。而若想安定大局,则需要有军队,只有获得军队的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杨广也清楚现在自己手上根本没多大实力,无力平乱。至于备身府,除了已经向其效忠的田元,他根本插不上手。

    这时张衡说道:“明远所言不错,柳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挟持圣人,必有军队依仗,只是不知道他在军中的支持者到底是谁?现在局面混乱,敌我不辩,很容易让对方趁虚而入。”

    这时黄明远说道:“储君,太孙,裴相国,张先生。先说我军,在仁寿宫之外,有两支嫡系兵马能够信任,分别是左武卫尧君素部和右领军府杨万项部,可使太孙和裴相国二人秘密潜出仁寿宫,前往此二军之中。同时以太孙之名望,招降各部。”

    杨广有些怀疑地问道:“这样可能成?若是对方挟持皇太孙该如何。”

    黄明远乃说道:“储君且放心,诸部之中,我想真正有可能是柳述一党的只有右卫军元袭、右领左右府柳敷和右武卫河南郡公韦圆照部,而且这几人还未必真的完全受命于柳述。而其中左监门府罗荣、右武侯府屈突通、左卫军斛斯万善、右监门府元礼等人,或是储君旧部,或是倾向于储君,再加上太孙的声望与形势,必可招揽几人。到时候太孙在外统属数部,便掌握了绝对力量,无论是直袭元袭等人,安制住仁寿宫外;还是率军包围仁寿宫,攻打宫中叛逆,我军都掌握了主动权。”

    杨广、裴矩、张衡几人皆点点头。对于屈突通等人,他们没有参与两派的斗争,是政变的被动参与者,既不是绝对的杨广一党,也不是绝对的柳述一党。一般情况下他们在生乱之后是会选择听从圣人的旨意。而现在若是招降,实际上便是谁的命令先到,他们便最大可能会听谁的,而以素来能服人心的杨昭去招揽这几人,必能成事。

    现在抢得是时间。

    黄明远接着说道:“现在要想抢占有利形势,还是要依靠现有的兵力和备身府兵,宫内备身府三军,有三千兵马,皆是天子节制,旁人素来不能掌握。我料想柳述能成事,必是说通了其中一、二备身将军跟随其一同兵变,这才能成功控制大宝殿。但我料绝不可能三部备身官兵尽降于柳述。”

    杨昭问道:“这是为何?”

    “若是三部尽降,柳述便完全掌握了仁寿,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折腾,直接选择杀奔此地便是。”

    这时裴矩说道:“那明远以为背主之人会是谁?”

    黄明远直接说道:“到底是谁不好说,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绝不可能是杨安。”

    “为何?”

    “柳述能选择的皇子皇孙无非是那几位,最大可能的便是慜太子杨勇一脉。当初慜太子宫变,杨安也是立了大功的,若无杨安拼死力战,皇位早落到慜太子一脉。试问现在柳述要重立慜太子一脉,与之有仇的杨安会倒向他们吗?”

    众人皆是点点头。

    黄明远所言不错,杨安乃是杨坚收养的孤儿,宛如义子,是杨坚最信任的人。若是柳述一党真的拉拢了杨安,实际上早有无数的机会弄死杨广,拿下杨坚了。众人皆认为杨安是不可能被拉拢的人,因此赞同将其排除。

    这时杨广问道:“那明远认为支持柳述叛乱的人是崔彭?”

    “臣更倾向于田元为柳述一党。”

第二十七章 应对之策(下)

    杨广听后,大吃一惊。

    “这不可能,田元已经投靠了孤,如何会成为柳述一党中人。”

    实际上杨广正是因为已经之前拉拢了田元,自觉占了上风,才对应对这次柳述的突然发难有信心。若是田元反了,孤立无援的杨广真不知道如何。

    黄明远乃说道:“大王,单论崔彭与田元二人。实际上以崔彭的身份、地位更不会背叛。崔彭跟随圣人数十年,可谓圣人第一心腹,宠名优渥。哪怕圣人驾崩,储君也会优待崔彭这样的忠烈老臣,以高官厚禄恩养之。而卷入叛乱之事,一着不慎,便是身死族灭,试问年高位显的崔彭有何理由会背叛天子,跟着柳述趟这趟浑水?”

    这时裴矩说道:“明远说得不错,崔彭性谨密,在省闼二十馀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是真正的忠臣。且崔彭今年过花甲,年岁无多,无论是谁继位,他都是荣养的命,必不会冒这般风险的。”

    杨广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那也未必一定是田元啊。”

    众人看着杨广,没有说话。三人之中,不是杨安和崔彭,可不就只剩下田元。

    黄明远乃说道:“田元是圣人新提拔的将领,本身能力并不强,他投奔储君有背主之嫌,本就显得突兀。况且备身之职,首重忠诚,此背主之人,难以信任。一旦天子驾崩,储君继位,肯定不可能再容许他担任如此要害职务。而哪怕给田元一个刺史,储君麾下文武无数,其也不过是泯然众人矣。是故,田元若真是想搏一场富贵,实际上投奔势单力薄,并无人用的柳述更合适。”

    众人无语,但实际上大都已经相信了黄明远的判断。

    杨广仍旧不敢置信,或者说他实在不愿意相信被柳述摆了这么一道。

    黄明远接着说道:“我若是柳述,必会直接软禁崔彭,防止生乱。不过崔彭素来为军士敬重,威望甚高,所以柳述为了防止备身府军生乱,根本不敢直接处死崔彭。至于田元,哪怕他真的不是奸细,料想柳述也早就一刀杀了。”

    张衡看着众人不语,乃说道:“明远,不管田元到底是不是柳述一党,实际上这个棋子都废了。柳述现在控制了天子,便可以天子诏令号令诸军,明远且说如何御敌?”

    众人立刻都看向黄明远。

    实际上这已经是一场战争爆发了,如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打赢这一仗,还是要仰仗黄明远。

    黄明远乃说道:“首先是杨安所部,杨安此时或已被柳述扣押,或是被柳述杀死,其部当群龙无首。柳述暂时委派的将领势必不能掌握全军。

    杨安部下车骑将军陈伯图是储君的旧将,素来忠于储君。我以为储君当带人直入陈伯图军中,招降陈伯图,依靠陈伯图的力量,拿下杨安所部,则我军当能控制备身府三分之一的力量。”

    杨广想了想,说道:“这样可以。”

    黄明远又说道:“其二是崔彭所部,崔彭虽然被柳述软禁,但崔彭之子崔宝德也在军中,汲父之名,也有个青年才俊的声名,在备身府中甚有威望。储君当以一善言之士入其军中,说服崔宝德加入储君阵营。到时有崔宝德领头,这崔彭所辖的备身府,也入储君彀中。”

    这时杨广说道:“若是柳述以崔彭的生死要挟崔宝德,又当如何?”

    黄明远乃说道:“春秋之时,晋国栾盈叛乱,魏舒欲附之。士鞅于千军万马之中,果断的挟持魏舒,成功的孤立栾氏。今日之事,若事不可为,只得如此。”

    杨广听后大喜,乃说道:“明远之言,周密齐全,就依明远之言。”

    这时张衡说道:“既然如此,臣愿往之。”

    众人之中,有这般杀伐果决的勇气和能力的,只有张衡,杨广乃拜道:“拜托先生了。”

    实际上杨广虽然党羽众多,谋士也不少,但唯有张衡,才是杨广真正的谋主。

    既然定计,众人乃依令而行,纷纷出去布置。

    黄明远留在最后,等到众人离开,殿中只剩下黄明远和杨广二人。这时杨广看着黄明远,问道:“明远刚才将全部兵马都算定了,人员也安置妥当,却是还有一处未言,一人未用,不知是为何?”

    黄明远跪下说道:“储君明鉴。”

    杨广看着黄明远说道:“你准备怎么做?”

    黄明远乃说道:“天子为柳述逆党所执,这是无可争辩之事。今储君诈病回返,只恐瞒不了柳述多久,一旦柳述反应过来,以天子诏命征调各军,哪怕储君和太孙威望再重,今日也无法善了。

    柳述有无数宣旨内侍可用,但我们只有一个皇太孙。因此为今之计,便是由臣立刻率兵堵住大宝殿,不让柳述的旨意传出。只有这般,储君和太孙方可有时间在外招降各部,依计定乱。”

    杨广问道:“你准备由你亲自率兵反攻大宝殿?”

    黄明远点点头,说道:“我军兵力较少,又多是侍卫,不善兵阵。只有明远领兵,才能以威望号令众人,同时压制柳述叛军的士气。”

    杨广低着头想了想,最后问道:“有把握吗?”

    黄明远想了想,说道:“三个时辰之内,臣必定让柳述主力出不了大宝殿。”

    杨广点点头,三个时辰已经够了。

    二人都没有说话,过了良久,杨广才说道:“不要伤了圣人。”

    黄明远这时跪下说道:“储君,此次宫变,无论是谁胜谁负,恐怕都会传出各种流言蜚语来针对储君。唯有平定叛乱,以圣人之名安定天下,此时才能不给人诟病。这一战,明远必会全力保护圣人,不使其受到任何伤害。若是一旦圣人有什么不测,明远一人承担这个责任。”

    杨广看着黄明远,亲切地摸了摸黄明远的脑袋,说道:“怎么能够让你承担呢?孤担不起,你又担得起?孤还不是那种让部下为自己替罪之人。天命在孤,无人能夺。哪怕圣人真的遭遇不测,孤受命于天,承载千秋,也无人能够诟病于孤。”

    黄明远点点头,又重重地叩首。

    杨广闭着眼睛,才长叹一声。

第二十八章 率军平叛

    杨广和黄明远出得正殿,宇文协和赵才等人早把总侍卫集结完毕,在殿门口待命,一共才七百余人,已经把杨广一派的有生力量掏空了。

    杨广站在台阶之上,对众人说道:“逆贼柳述,挟持天子,妄图废立。孤奉天子之命,征讨逆贼,众儿郎皆随孤号令,杀贼立功。”

    众人皆是杨广及亲属的侍卫,与杨广关系紧密,自然知道若是杨广失败后他们的下场。因此听到柳述挟持天子,无不义愤填膺,高呼杀贼。

    杨广乃让人将一名再次前来唤他前去大宝殿的内侍提溜到人前,自己抽刀砍下了这个内侍的人头,提着给众人示意。

    此人虽然只是内侍,但也是圣人的宣旨内侍,代表的是天子。杨广如此决绝的将此人杀死,向众侍卫宣告了自己的决心。因此诸侍卫士气高涨,同仇敌忾。

    杨广乃将这七百人全部交给黄明远,他和杨昭身边只留数名护卫。黄明远要给杨广和杨昭二人各布置五十名护卫,但却被杨广给拒绝了。

    杨广说道:“若是明远不能扼守住大宝殿,使得柳述和其余党羽合流,孤等哪怕身边有再多护卫,也将死无葬身之地,还不如将这些人全都交给明远,好挡住柳述贼子的进攻。”

    黄明远满眼噤泪,慨然领命。

    排云殿之中,萧氏、崔氏、南阳公主等人皆是望着众侍卫,她们实际上身边侍卫全都交了出去,只得在排云殿听天由命。若是前方兵败,她们没有侍卫,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萧氏握着杨广的手说道:“殿下且在前方安心杀贼,妾身在后方为殿下祈福,求老天爷保佑殿下旗开得胜。”

    南阳公主也看着黄明远,强忍着坚强说道:“我等你回来。”

    黄明远抽出横刀,他这是为了家族而战,为了命运而战,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出发!”

    仁寿宫的宫殿因为山势原因,呈东西向。杨坚所居的大宝殿为内城的一部分,建在天台山之上,东面是正门大宝门,后面是丹霄殿,中间隔着丹霄门。而杨广所居的寝殿为仁寿宫东北侧的排云殿。要想彻底堵住大宝殿内的柳述所部,黄明远需要同时扼守住大宝殿的正门大宝门和后面的丹霞门。以黄明远现在的兵力来看,连一面都难以扼守,其难度可想而知。

    到时候在大宝殿之内的柳述邓完全可以以少量军队扼守一门,其余主力攻打另一门外的黄明远所部。如此布置,其优势更大。

    但两个方向黄明远却皆不能放弃,真是令人好生为难。

    最后虽然手中无人,但黄明远还是得分兵。黄明远以老将赵才为主帅,再由陈远辅佐,率三百余人,负责守卫西面较窄的丹霞门;而黄明远则率其余四百余人,负责东面的大宝门。

    对于柳述,其实力如何,黄明远一无所知,所以这一战最后的结果,也很难猜测。所有人都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来应对这一战,以求能够击破叛军。

    在仁寿宫中,刀车、滚木礌石、床弩、砲车攻守利器全都没有,所以黄明远要扼守两门,只能靠肉搏应敌。而且整个仁寿宫是建在山上的,因此连挖掘壕沟都成了奢望。

    黄明远知道光凭这数百士兵,冲击大宝门无异于以卵击石。柳述的军队是他们的数倍,且以逸待劳,有宫门仰仗,这已经不是战术或者战略可以弥补的。

    因此黄明远没有选择贸然出击。

    这时陈远建议,在大宝殿以西是仁寿宫的马厩,其内有数千匹御马。他们若是能够抢占此地,夺得战马,然后将麾下士兵全武装成骑兵,以骑兵对柳述的步兵,这一仗便要好打了许多。

    黄明远听后大喜,决定先率全部去突击马厩。

    仁寿宫内不许驰马,众人的马皆在山下,因此整个备身府兵实际上全是步兵,并无一个骑兵,这便给了黄明远机会。

    黄明远带队从杨广的寝殿冲出来之后,真奔马厩而去。

    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声势不小,自是不可能避开旁人。沿途遇到的巡逻队伍上前询问,黄明远皆以奉命讨逆回了过去,敢有阻拦者,皆被黄明远所杀。

    幸好马厩和排云殿皆在北侧,黄明远等人穿过长长的走廊,再经过一片空地,就到了马厩。马厩的守备部队是崔彭麾下一部,共约二百余人。

    实际上备身府兵皆是精锐,但根本想不到会有乱事发生,因此守备极其松散。尤其是马厩这种不重要的地方,守备士兵则相对更加散漫一些。

    黄明远带人杀入马厩,众人皆是毫无防备,有上前阻拦的备身府兵,直接被黄明远带人冲散。黄明远乃令人打出奉天子诏命,诛杀挟持天子的柳述等人。

    马厩的守军皆是一惊,但黄明远手中的圣旨似乎做不得伪。众人无主,眼看黄明远一行人气势汹汹,他们又无法阻挡黄明远,最后只得将整个马厩交给黄明远。

    此时众人皆不了解情况,不少人被黄明远手中的圣旨唬住。黄明远又不会把内容给众人看,只是拿着样子给众人一亮而已。实际上这圣旨乃是杨广手上一封旧圣旨,被黄明远拿来临时充当圣旨。

    反正有圣旨,守军也是借坡下驴。

    黄明远此时也不管投降的守军,径直冲入马厩之中,将马匹给麾下众人装备上。马厩之中有战马数千匹,黄明远也不多拿,只骑上所需战马,又令原本的守兵严守马厩,便按照之前的布置分别向东西两门而去。

    “天子诏尔,奉命讨贼!”

    黄明远沿途遇到巡逻士兵,皆高呼此言。许多不了解情况的部队也纷纷景随。黄明远作为大隋战神,其号召力巨大,没多久队伍便大了许多。

    众人从马厩真奔大宝门,声势巨大,终于震动了仁寿宫中的诸军。

    这时有一股巡逻士兵匆匆赶到,正是柳述一党的叛将潘建。双方相对而行,走了一个碰面。

    潘建上前叱问道:“尔等是何人麾下,胆敢持械于宫中?”

    黄明远认出潘建,也不搭话,乃拿起长弓,一箭射死对方。又催动身后兵马,向前杀去。

第二十九章 堵个正着

    此时的柳述和杨俨还在大宝殿等待杨广的到来,过了没多久一名派去的内侍来报,太子殿下突然肚子疼,急匆匆地返回了寝殿。

    柳述听了直叫晦气,怎么还能遇到这种事情。

    杨坚这个老不死的看着杨广没来,冷“哼”一声,气的杨俨鼻子都歪了。若不是留着这老狗还有用,他早就一刀杀了。

    柳述又令人去前去排云殿宣杨广,无论如何必须要现在过来,哪怕病死了也不成。以杨俨看来,杨广为人素来虚伪,善于掩饰,今天子有诏,哪怕他再是不情愿,为了好名声也会来的。

    在杨俨看来,只要拿下杨广,其他人都不是问题。无论是黄明远还是杨昭,都抵不过天子的一张诏令。

    这时田元急匆匆地进入大殿,小声与杨俨和柳述说道:“排云殿方向乱糟糟的,似有大队人马出现。”

    二人一惊,这时杨俨一拍桌案说道:“我们中了杨广的奸计了,他刚才已经知晓我军有埋伏了,这才突然遁逃了。”

    柳述有些着急,没捉住杨广,事情麻烦了。

    这时杨俨脸色阴沉地说道:“既然杨广动兵,我当以杨广谋逆为名,号召诸军诛杀杨广。”

    对于杨俨来说,之前的计划完全破裂,现在决定双方胜负的,是刀与火。

    而柳述则有些痛苦地闭上眼睛,诸般算计落空,终究还是要通过战斗决定胜负,而这正是柳述不愿意看到的。

    杨俨立刻下圣旨宣布杨广等人谋逆,诸军接令后当诛杀之。又下令备身将军田元率部前往排云殿平叛;又以左领军将军赵仲卿前往崔彭军中接收军队;以柱国左武侯府骠骑将军赵什柱前往杨安军中接收军队。

    赵仲卿当年因为不救援大同城的事情被下狱论罪,后来杨坚顾念赵仲卿旧日的战功,也觉得赵仲卿被下狱有些冤枉,便起复赵仲卿为石州刺史,后来又迁左领军将军。赵仲卿本属高颎旧部,又对黄明远忌恨,因此自是加入杨俨一党。而赵什柱是前相国虞庆则之妻弟,与虞庆则的宠妾私通,被其姐姐发现后,诬陷虞庆则企图造反,虞庆则死后被封为柱国。后来赵什柱与杨俨亲善,遂跟随杨俨一同政变。

    二人皆是杨俨倚仗之人,此时携带天子诏书,杨俨并不担心二人不能夺军。

    在杨俨看来,此时最重要的便是要挫败杨广的反攻势头。他们实力更强,只要打退杨广的第一波反击,杨广之势便会卸了大半,到时候便再无反击之士气了。

    田元奉命出击之后,带领麾下主力八百余人出了大宝门,向排云殿杀去。

    此时黄明远也占领马厩,又驱散了潘建所部,乃与赵才分两路向大宝殿出击。田元离着排云殿不远,与已经骑上战马的黄明远相遇,战斗立刻打响。

    黄明远麾下不到田元所部的一半,但胜在有马匹依托,尽是骑兵。虽然仁寿宫内道路不宽,只能够两三匹战马并排而行,且无法加速,但骑兵对步兵有心理优势,尤其是在双方皆是阵型不整的时候。

    黄明远先看到对方,立刻抽出长弓,张弓搭箭,向对面射去,正中对面一个领头的帅都督。

    “柳述阴谋挟持天子叛乱,随我杀光逆贼。”

    黄明远自持长戟为兵器,向对面杀去。因为在宫中,除了仪仗队之外,并无长兵器,更没有长槊之类的武器。黄明远眼看短刃不利于骑兵突击,因此将杨广的几十柄长戟分给众人。东晋之后,军队中戟逐渐为刀所取代。而戟主要成了代表地位的依仗品。像黄明远家门口便分列着十二把长戟,称之为列戟。

    不过虽然是依仗品,但杀伤力并不减。

    田元手下的备身府众人是官兵,而黄明远身后的则是护卫。正常情况下,护卫擅长单打独斗,而官兵擅长大规模演阵,这场大规模战斗,官兵的战力要优于护卫。但是备身府的官兵根本没有上过战场,甚至连天子遇刺之事都很少有。而黄明远身后的这些护卫,大多跟着杨广、杨昭征讨突厥,全是从正规军之中选拔而来的,战力不俗。所以双方的真实战力反而掉了一个个。

    黄明远以数十老兵为锥,皆手持长矛,骑着战马,向田元所部杀去。此时道路两侧皆是高墙,难以逾越。而黄明远命人排成紧密的队形列阵,向前推进。田元看着对面的骑兵如一堵墙一般向他们冲了,而这些备身只手持短刃,根本没有阻挡的能力。黄明远所部越推越快,手中长戟纷纷刺中备身府官兵,而马蹄踏过,尽是尸横遍野。

    田元所部的备身官兵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血战,此时看到这般血淋淋地杀戮场面,浑身战栗,连兵器都握不住,哪里还能真正应战。

    很快田元所部阵型就被黄明远麾下的骑兵冲得四分五裂。惨遭屠戮的备身府官兵四散逃逸,任凭田元如何呵斥,都无法约束。

    田元大惊,其侄子田复礼慌忙喊道:“叔父,再不撤退,咱们就要全军覆没了。赶紧撤回大同门吧,咱有城门作为依仗,太子逆党根本攻不进去。”

    田元一惊,倒是也想起了此事,黄明远的骑兵再强,也越不过高大的大宝门。

    “撤!”

    田元想通此节,再无心防守,在田复礼的护卫下,慌乱的往反方向逃去。

    此时道路狭窄,人马涌动,黄明远驱赶大军掩杀,但也无法完全冲破人流。等到黄明远所部杀出巷道,田元早就逃得无影无踪。

    黄明远不欲放过田元,命士兵猛追。

    众人全都往大同门去涌,人马相踩踏者无数。田元侥幸逃脱性命,进入门中,回身又见黄明远大军已经杀来,惊慌失措之下,忙令士兵掩上宫门,至于还没有逃进来的倒霉蛋,他也顾不得了。

    黄明远令人沿途斩杀,直追到大宝门下,此时宫门已经关闭。黄明远想趁乱攻城,但骑兵一靠近城门,上面便是胡乱射击,箭如雨下。黄明远不欲多伤亡,且已经成功将柳述关到大宝殿之中,因此倒也不着急。

    此时时间拖得越久,杨广和杨昭二人越容易成事。

    黄明远命部下在宫门拉开阵势,也不主动攻击,准备活活耗死柳述一党。

第三十章 单刀赴营(一)

    正在黄明远与田元在大宝门相持的时候,杨昭和裴矩二人也已经成功出了仁寿宫。

    此时宫中生乱的消息还被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守城官兵皆不知。杨昭、裴矩二人出了排云殿之后,直奔仁寿宫正门永光门。杨昭打着奉命回京的幌子,宫门的守卫无人敢阻拦皇太孙,因此二人在雄阔海和杨善会等人的护卫下,大摇大摆地离开了仁寿宫。

    出了仁寿宫,杨昭和裴矩便直奔宫外左武卫尧君素所部的军营。这是众人提前计划好的,左武卫军是黄明远的部队,尧君素又先后是杨广、杨昭父子二人的亲卫,因此尧君素在之前与黄明远会面之后,心中早就做好了准备。

    实际上黄明远在知道仁寿宫生乱的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宫外的尧君素所部,因此立刻派人出仁寿宫给尧君素送信。

    而黄明远的命令一到,尧君素不敢稍慢,立刻升帐点兵,并杀了军中不愿意跟随他平乱的将领,等待黄明远出兵的命令。

    因而当杨昭和裴矩进入军营时,尧君素早就准备完毕。见到杨昭,尧君素一身戎装,单膝跪地,说道:“左武卫全军奉命集结完毕,等待太孙命令。”

    杨昭见尧君素所部威武雄壮,战意盎然,心中大喜。

    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门将来报,右领军府杨万项率部赶来集结。

    当朝官员之中,若说有人最怕杨俨继位的,那一定是杨素。双方之仇怨,三天三夜也难说尽。黄明远的信送到之后,杨万项也自觉担忧,不知如何是好。幸好其父杨素授意杨万项,若是仁寿宫生乱,他当无条件的支持太子。

    今日黄明远的信使一到,杨万项也知道决战来临,他立刻集结军队,清理不从,前来左武卫与尧君素汇合。在杨万项看来,此次太子的成败,不仅仅是太子一人的事情,还包括着杨家数百口人的命运,由不得他不为之拼命。。

    杨万项见到杨昭,也是一喜,忙上前叩见。杨昭亲切地扶起了杨万项,说道:“国家有难,方见忠臣,今日柳述逆贼生乱,一切拜托将军了。”

    尧君素和杨万项二人所部合兵一处,共计两千余人,皆归于杨昭一人统帅。

    杨照也是统领过大军的人,因此毫不怯场,乃命大军出营,直奔左卫军斛斯万善军营之中。

    斛斯万善是杨广的旧部,往日素与杨广亲善。其人骁勇果毅,虽然官职不高,但名气很大。

    杨昭和裴矩商定从斛斯万善军中开始招降,一方面是因为斛斯万善在诸部中最有可能归降杨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诸军之中,左右卫军实力最强,人数众多,每部有两千余人。

    杨昭和裴矩带着部队直趋左卫军辕门。

    杨昭手上军队力量不足,因此不准备动武。他二人到了左卫军前,乃不顾自身安危,亲自上前叫门,请求入内。此时斛斯万善的态度尚不明朗,杨昭与裴矩二人的安危并不能得以保障,尧君素乃请求杨昭以自身安危计,不要盲目入内,但被杨昭拒绝。

    现在时间紧迫,哪里还能求万全之事!

    此时的斛斯万善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杨昭和裴矩率兵前来,堵住营门,有些吃惊。但杨昭为皇太孙,裴矩是宰相,二人地位崇高,现在求见,他虽狐疑,但也不敢阻拦。

    此时杨昭和裴矩在雄阔海和杨善会的护卫下,进入左卫军的军营。而尧君素劝不动杨昭,只得在外做好了战斗准备,防备意外发生。

    杨昭和裴矩入营之后,斛斯万善早在辕门内等待,见到杨昭,忙上前施礼。

    双方进帐,杨昭高坐帅案,开门见山地说道:“斛斯将军,今日柳述伙同元岩在宫中作乱,我奉天子之命,来调兵讨贼,你且随我出兵。”

    斛斯万善听了大惊,这才问道:“不知太孙可有调兵勘合”

    杨昭说道:“我此来匆忙,并无调兵勘合。现在柳述逆贼已经把持了大宝殿,与宫外的逆贼里应外合,准备挟持圣人。我现在出宫调兵,就是要拨乱反正,击败逆贼。”

    此时杨昭紧盯着斛斯万善说道:“我和裴相国只有四人,若将军对我二人动手,我等绝无反抗之能力。若是斛斯将军信我,则随我出兵讨贼。若是斛斯将军不信我,那就请斩我首级,然后交给叛军。”

    “臣不敢!”

    斛斯万善满是急色,杨昭如此言语,就是让他当场表态。但宫廷事变,关系重大,若是失败,便是身死族灭之事,斛斯万善连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如何敢轻易做决定,因此他只得“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裴矩也看出了斛斯万善的为难,乃说道:“斛斯将军,天子看重太孙,这是天下人所共知之事。斛斯将军听从太孙的命令,便是听从圣人的命令,此乃忠君也。今柳述作乱,宫中太子殿下和鲁国公二人已经率备身大军平叛,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克定祸乱,斛斯将军也曾在鲁国公麾下为将,难道还不了解鲁国公的能力。将军此时奉命讨贼,马到功成,便是大功一件,必能光耀门楣,封妻荫子。而若是在此犹犹豫豫,无论太子还是柳述都不会念将军的好,到时候无论哪一方获胜,将军都要有杀身之危,望斛斯将军三思。”

    斛斯万善知晓裴矩说得很有道理,现在既然杨昭到了他军中,哪怕他不愿意招惹此事,也必须做出选择。

    太子登临储位数年,根基稳固;而太孙又有灭突厥之大功,以仁孝之名布于天下;再加上朝野内外无数的太子党和战功赫赫的鲁国公,斛斯万善也觉得太子一方更容易获胜。哪怕太子死在仁寿宫中,他保着太孙返回长安,柳述也翻不起多大浪花。

    此时斛斯万善想明白这一点,乃决定投向太子这一方。

    这时斛斯万善急忙下跪说道:“刚才万善差点铸成大错,多亏相国点醒万善。万善这就点齐兵马,随同太孙殿下征讨叛逆。”

    杨昭、裴矩二人大喜,杨昭乃上前将斛斯万善扶起,令其点兵出战。

第三十一章 单刀赴营(二)

    这时候宫中杨俨、柳述派出的传旨内侍也到了,可惜他还没靠近左卫军大营,便被尧君素的人发现抓了起来。

    尧君素派人押着传旨内侍送到左卫军之中,众人此时皆看向斛斯万善。

    斛斯万善眼看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立刻明白尧君素等人是担心他会反复,因此将这名传旨内侍送来,就是给他送了一个投名状。斛斯万善也知道此时自己既然选择了杨广,那一定要获取杨昭的信任,否则战后也未必会有好结果。

    斛斯万善遂恶向胆边生,乃上前一把抓起那个传旨内侍,大声说道:“尔等柳述逆贼同党,竟然敢假传圣旨,真逆贼也。”说完他便抽出腰刀,一刀捅死了这个传旨内侍。

    斛斯万善一刀杀了传旨内侍,意味着他彻底倒向自己一方,再无回头的可能。杨昭心中大喜,乃说道:“斛斯将军真国士也,大隋必厚待之。”

    斛斯万善也不少忸怩之人,此时不再犹豫,反而英气尽显。他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杨广父子身上,因此立刻请求为先锋,征讨叛逆。

    杨昭便以斛斯万善为前部,准备直趋右武侯府屈突通所部。这时裴矩说道:“太孙殿下,既然柳述已经遣内侍持圣旨来左卫军中,这意味着其他各部也会有宣旨内侍。为了争取时间,不若我与太孙分别领军队前往左、右武侯军中,拿下二军,好彻底掌握兵力优势。”

    杨昭点头称是。

    杨昭、裴矩二人便就此分兵,杨昭率更加忠诚的尧君素、杨万项二部前往右武侯府屈突通军中,而裴矩则率领斛斯万善所部前往左武侯府刘长恭军中。

    屈突通性格刚直坚毅,为人正直,乃杨坚亲信,虽然官职不高,但名声显赫,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杨昭孤身一人进入屈突通军中,规劝屈突通与其一同讨逆。

    屈突通为人素来谨慎,因为不知道仁寿宫内事情真相,不欲出兵,意图坚守营寨。

    杨昭见自己苦劝无用,便将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对屈突通说道:“孤奉天子之命前来征调诸军讨贼,而将军以孤无调兵勘合为由,明哲保身,不欲出兵。现柳述逆贼正祸乱宫中,天子盼救援若渴,孤身为皇太孙,既不能完成天子使命,又有何面目再见天子。今将军若是不出兵,请先斩杨昭首。”

    屈突通大惊,他如何不清楚杨昭在民间的声望,杨昭在都六事变和北伐之后,其名望不弱于圣人。若是真的让杨昭在这里出事,不说门外的尧君素等人会立刻出兵攻打他们,哪怕真的柳述得胜,为了平息民愤,也会拿自己开刀。

    眼看杨昭要血洒大帐,屈突通大惊,急忙上前抓住横刀,跪在地上,满眼噤泪地说道:“太孙殿下,臣如何敢不奉命?”

    屈突通别无他法,如果不选择听从杨昭的,杨昭真的会死在这里。屈突通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赌这一件事,而且他也认为柳述兵变之事,难以成事,根不不愿意冒此等风险得罪了太子。此时眼看无可奈何,便顺水推舟,顺势加入太子杨广的阵营。

    杨昭眼看屈突通服软,心中这才松了一口气。刚才他也是在赌,看屈突通敢不敢冒着杀死自己的风险,其凶险无比,所幸现在赌赢了。

    这时前来右武侯府宣旨的内侍也到了,杨昭命人直接当着右武侯诸将杀死,彻底绝了众人的后路。屈突通眼见再无他法,只得召集右武侯诸部,听从杨昭之命,不再摇摆。三军合兵一处,向右卫军大营杀去。

    而另一路裴矩前往左武侯府刘长恭军中,宣旨内侍竟然早一步先到了左武侯府大营之中。

    刘长恭是洛阳人,不算正宗的关陇世家。他本身能力一般,并无将帅之才,全靠着忠诚用命,才做到车骑将军的位置。

    裴矩进军营时,刘长恭正摆起香案,跪地接旨。眼看裴矩急匆匆而来,刘长恭吃了一惊。

    这时裴矩也不管正在接旨的左武侯府诸将,竟然直向宣旨内侍冲来。说时迟,那时快,那个内侍还不清楚状况,裴矩竟然已经冲到了身前。在众目睽睽之下,裴矩竟然一手抓住内侍,一手从胸中抽出一柄短刃,照着内侍便捅了过去。裴矩连捅数刀,等到刘长恭等人上前拉开了裴矩,那内侍血流了一地,早就被裴矩捅死了。

    刘长恭等人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以。

    “裴相,你这是疯了?”

    裴矩满身血污,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眼看众人惊恐面色,裴矩站起身来,指着刘长恭说道:“刘长恭,今日柳述叛乱,祸乱宫中。我奉天子、储君和太孙殿下之命,令尔等起兵,随我共讨叛逆。”

    刘长恭也与裴家有些亲戚,往日都以叔父之礼对待裴矩。此时听得裴矩的说法,刘长恭惊道:“裴相,这圣旨上说,越国公和鲁国公兵变,令我等即刻讨贼。”

    裴矩一把夺过刘长恭的拿着的圣旨,直接给撕毁了。

    “相国,不可啊!”

    裴矩指着刘长恭的鼻子说道:“长恭,看在你父亲的面上,我今日是来救你的。你若是真的接了这份圣旨,怕是宗族罹祸,死无全尸。”

    刘长恭吓个半死,惊慌地说道:“叔父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给侄儿说个清楚。”

    裴矩这才说道:“你这圣旨是柳述做假的,我现在正跟随太子殿下征讨柳述之乱,你若是想保全自身,便跟随太子,一同讨贼。”

    看到刘长恭有些犹豫,裴矩生气地说道:“你今日杀了柳述的传旨内侍,撕毁了圣旨,你以为柳述得胜了会饶了你。”

    刘长恭面色惨白地说道:“叔父,人是你杀的;圣旨也是你撕毁的啊。”

    “谁知道?”

    看着裴矩一副无赖状,刘长恭被坑的欲哭无泪,知道自己怕是别无选择,只得说道:“一切唯叔父马首是瞻。”

    裴矩大喜,拉着刘长恭的手说道:“贤侄且放心,此事之后,我保你一个骠骑将军。”

    这时刘长恭得了裴矩的承诺,也不哭丧着脸了,高兴着聚拢三军,准备讨贼。

第三十二章 单刀赴营(三)

    杨昭带着三千兵马出了右武侯府的军营,真奔右卫军军营而去。右卫军车骑将军元袭,乃是杨俨的妻兄,与其关系密切,是黄明远预判的杨俨三个外援之一。

    此时杨昭认为自己手上已经有五千兵马,再除去那些两不相帮的势力,已经有足够压制叛军的实力。而且杨昭担心他这边忙着招降纳叛,而杨俨一系的军队会趁机攻打仁寿宫。

    实际上元袭的确是杨俨真正的底牌、嫡系。当日杨俨从朗州千里驰奔,来到仁寿宫之后,第一个来投奔的便是妻兄元袭。而元袭也并未让杨俨失望,乃欣然受命。杨俨在元袭军中藏了数日,联络上父亲的旧部,这才寻得机会,进入仁寿宫中。

    此时的元袭早就在军中做好了准备,整顿好军队,只等杨俨的命令一到,便立刻率部杀进宫去。

    右卫军军营离着右武侯府军营很近,因此元袭也早就发现了右武侯府军营的动乱。他不知道右武侯府军是否也是杨俨的伏手,因此不敢贸然出击。

    等到宣旨的内侍来到军中之后,元袭大喜,接旨之后,立刻点兵出征,并不由分说地杀了军中反对的将领。

    此时杨昭急匆匆地领兵前来,双方便在右卫军军营外相遇,正堵住右卫军的前进之路。元袭没想到杨昭竟然亲自出外领兵,且乍一看对方人数很多,因此元袭乃下令大军退回营中据守。

    杨昭在雄阔海等人的护卫下来到军前,乃放声喊道:“元袭,孤乃大隋皇太孙杨昭,奉天子之命讨伐逆臣柳述,尔等若是大隋臣子,需听从孤的指挥,随孤一同讨贼。”

    对面的右卫军军营中静悄悄的一片,无人说话。

    众人正要看着元袭如何应对,突然从右卫军军营中射出一支箭来,直奔杨昭而去。众人大惊,眼看这箭就要射到杨昭,其身侧的雄阔海突然一挥手中大斧,将来箭撞开。

    两方之兵,皆吃了一惊,没人想到会有人敢对杨昭动手。接着便是愤怒,杨昭的声望之高,使得根本不容许这种卑鄙的暗杀。

    “逆贼!”

    屈突通赶紧命人上前护卫杨昭,而杨昭却无丝毫畏惧,在雄阔海的护卫下,更向人前而去。

    眼看双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杨昭乃大声说道:“谁要杀孤,尽管上前,尔等难道连见孤的勇气都没有吗?诸位兄弟们,现在正是天下承平,百姓安康的好时候,谁若是要跟着逆贼柳述一条道走到黑,想没想过自己会有什么下场,想没想过家人的下场。现在放下兵器,孤向你们保证,当既往不咎。”

    “放屁,只有我等放下兵器,他们就会杀了我们!”

    杨昭大怒,乃大声喊道:“元袭,你好歹也是一军之将,难道就只敢蝇营狗苟地躲在人后,不敢出来吗?”

    元袭无奈,这才出现在人前。

    元袭向杨昭拱拱手,说道:“太孙殿下,我奉天子诏令,讨杀逆贼,这是圣旨,太孙殿下可有?若是没有的话,太孙殿下便是矫诏,是大罪。”

    杨昭自是不会和元袭争辩这些东西,他确实没有圣旨。不过杨昭也不示弱,他根本不搭理元袭,乃是对着右卫军士兵说道:“诸位将士,孤是杨昭,是你们的皇太孙,尔等之中,不少人都跟随孤出征过,尔等是愿意相信孤还是愿意相信元袭?”

    为了不至于两败俱伤,杨昭赌上了自己这些年的声誉。

    果然右卫军中有人呼道:“太孙殿下,仁孝贤明,是天定的圣君,他的话我们应该相信。”

    “对,太孙殿下素来得天子宠信,他不会骗我们的。”

    众人沸沸扬扬,不过大都是支持杨昭的。也不怪是如此,杨昭这两年在长安的威望太高了,完全符合众人心中圣君的形象,因为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将杨昭神化。

    右卫军本来是元袭的主场,但现在不可避免的舆论被带偏了。元袭大怒,立刻命亲信护卫去将军中支持杨昭的人给揪出来。

    这时杨昭又说道:“诸位将士,若是相信孤的,请袒露右臂,随孤杀贼。”

    众人惊动,再加上元袭的护卫们上前抓人,整个右卫军军营立刻乱了起来。

    “啊!”

    就在此时,一声惨叫。众人皆看向惨叫源头,正是刚才还气急败坏的元袭。

    而在元袭身后,一年轻小将拿着还沾满鲜血的横刀,大声喊道:“吾乃右卫军王智辨,今日要随同太孙殿下杀贼,尔等谁敢不从?”

    刚才正是王智辨突然袭击,一刀杀了元袭。

    众人听令,纷纷跪地高呼“太孙殿下!太孙殿下!”

    而一众元袭的死党也被急着投效的众人给诛杀殆尽。

    杨昭大喜,乃命王智辨继续统帅右卫军,并舍命军中诸将士的罪过,令其一同讨贼。

    此时杨昭手上能控制的兵马已经过半,心中大喜,乃准备分兵去攻打仁寿宫,增援黄明远。正在此时,裴矩也赶到了右卫军的营前,他所部也有四千人之多。

    原来裴矩在拿下右武侯府所部,又拿下了右武卫河南郡公韦圆照部。

    韦圆照是郧国公韦孝宽之孙,京兆尹韦总三子,杨勇之女丰宁公主杨静徽之夫,杨俨的姐夫。他本来就是皇亲国戚,贵胄子弟,出身显赫。虽然杨俨乃是他的妻弟,但他更多的是在乎家族的利益。韦圆照本来就不愿跟随杨俨发动叛乱,而是打着谁赢便跟谁的主意。

    裴矩亲自赶赴右武卫军营之中,韦圆照不愿得罪裴矩,因此亲自上前迎接。裴矩立刻看出了韦圆照内心的纠结以及两面讨好的想法,因此说了没几句便要起身告辞。韦圆照没有阻拦,反而亲自将其送到帐外。

    此时裴矩挨着送他的韦圆照,走到辕门口,这时裴矩忽然一把扯过韦圆照的手不放松。而裴矩一侧的杨善会见此更是立刻上前,制住了韦圆照。

    变故抖生,众人一看韦圆照被胁迫,不敢上前。

    裴矩乃挟持韦圆照,令其下令部下倒戈。韦圆照本就不看好杨俨的事情,此时更是没了坚持的理由,便顺水推舟,下令麾下跟随裴矩平叛。

    裴矩遂使杨善会代领其军,自己则挟持着韦圆照前去面见杨昭。

第三十三章 单刀赴营(四)

    裴矩挟持着韦圆照来到杨昭的军前。

    此时以如此狼狈的样子见到杨昭,被裴矩挟持的韦圆照脸色有些不好看。他自诩为一代名将,往日眼高于顶,傲气的很,没想到今日出师未捷,竟然直接被对方挟持了,真是把脸丢到家了。

    不过杨昭倒是有礼,没有丝毫小觑韦圆照的样子。他代裴矩向这位堂姐夫道了歉,全了韦圆照的脸面。不过杨昭也不傻,仍是将韦圆照拘在身边。韦圆照忠诚度太低,不能将之放归,从而使右武卫军复生乱。

    杨昭与裴矩合兵一处,所部共计七军九千余人,已经囊括了城外各禁军的大部分力量。杨昭心忧城内的情形,乃决定和裴矩分兵出击。

    杨昭乃令裴矩率领左卫军、右武卫军和左武侯军四千余人,在斛斯万善、刘长恭、杨善会等人的佐助下,在宫外继续收拢兵力,伺机拿下右领左右府柳敷、左领左右府元成寿、左领军府杜楷三军。

    而杨昭则亲率右卫军、左武卫军、右武侯军、右领军府军五千余人,杀奔仁寿宫。

    杨坚为了内外相制,不使备身府军做大,乃以监门府军守备仁寿宫各处宫门。而又为了防止监门府军与内臣勾结,监门府大营分别居于仁寿宫外,而大部分监门府兵则居于内。

    杨昭定计之后,以杨万项和王智辨二人率领右卫军、右领军府军直奔城北的左监门府大营,而自己则率领左武卫军、左武侯军两部直奔右监门府大营而去。左监门府监门郎将罗荣和右监门府监门郎将元礼二人皆是杨广之旧部,素与杨广亲善,以现在的局势,二人倒也不会反复。

    正如杨昭所预计的那般,罗荣、元礼二人一看杨昭手上的大军,便知禁卫军怕是皆已落入杨昭手中。虽然柳述此时仍把持着天子,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敌得过这上万禁军,现在大隋的未来怕是完全握在皇太孙的手中。

    罗荣、元礼根本不敢耽搁,便选择开门景从,二人也担心自己军中会有人选择拿他俩的脑袋来向皇太孙献媚,迟疑不得。

    拿下左、右监门府大营,杨昭已经彻底扫清了仁寿宫的外围各部,将仁寿宫团团包围。

    杨昭不敢耽搁,乃以屈突通麾下的右武侯府军为先锋,向仁寿宫杀去。

    大军一路直推进到永光门外,被守军拦住了去路。此时宫门紧闭,守备的士兵各持弓弩御于宫墙之上,严阵以待。

    原来杨俨已经安排内侍持圣旨将仁寿宫的几处宫门全部拿下了。各处宫门的守将不过是帅都督、都督级别的将领,既无大权力,也分不清真实状况,只得以天子的圣旨为准。

    杨昭令罗荣上前喊门,而驻守永光门的左监门府军根本不听罗荣的劝,直接从城头射下几支箭来,将罗荣逼走。

    罗荣无奈,只得退回军中。

    杨坚为了防止掌控各处宫门的监门府将官与外界私通,一般都是越过监门府的高层,直接布置各处宫门的防御。因此监门府的将官反倒无法插手各处宫门的人事和守备。所以罗荣名义上是永光门戍卒的统领,但众人却丝毫不在意。

    杨昭也了解这般情况,没有怪罪罗荣。

    罗荣乃将永光门的情况与杨昭说了一番。永光门作为仁寿宫正门,兵制规格比其他城门要高的许多,有守备兵员三百人,主将为左监门府大都督赵同。赵同往日便不卖罗荣的帐,这一次有圣旨做依仗,正是敢箭射赵同。

    杨昭又命人上前劝降赵同,皆被赵同拒绝。

    赵同也是杨勇旧部的漏网之鱼,只是原本位卑言情,乃无名之卒,因此没有被清洗。这几年他韬光养晦,升到大都督,又和杨俨有了联系。杨俨兵变之后,乃撤掉原本的车骑将军,以赵同代之,彻底掌握了永光门。

    杨昭眼看赵同油盐不进,又担心在永光门耗得太久耽搁了战事,只得命屈突通率军攻击永光门。

    赵同虽然手下士兵不多,也没有滚木礌石等守备器械,但仗着永光门高大,只在上面不停地射箭反击。屈突通虽勇,但手上亦无攻城器械,带队冲锋了几次,皆拿永光门没有办法。

    这时候元礼劝杨昭可以火烧永光门,到时候趁赵同无备,突入宫去。杨昭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元礼这个提议。火烧宫门容易,但会导致内外百里都能看得到。到时候徒引慌乱,想掩盖都困难。

    杨昭乃命屈突通、王智辨分别从其它宫门找寻突破口,而自引余部继续攻打永光门。

    这时担任后军的杨万项眼看永光门难破,令人从山上砍了一颗大树,当做撞木。城头上箭如雨下,城下也以弓弩纷纷还击。

    赵同等人本就携带的弓矢不多,很快便要耗尽。

    这时杨万项命人扛着大树狠狠地撞击宫门,大约撞击了近百下,那巨大的宫门果然是不堪其负,被撞木撞开。杨万项眼看城破,乃一马当先,带人冲杀进永光门内。

    赵同大惊,但此时他仍不愿意投降。昔日太子殿下和武陵郡王有恩于赵同,今日赵同便报此恩,死不后退。

    不过赵同三百人马,的确太少,原本有城门相依托,还能勉强还击。此时杨昭的数千大军杀入,众人难以再战,纷纷溃败。

    杨万项带人杀红了眼,直杀得永光门内血流成河。

    赵同带人血战不退,浑身数道伤处仍不退缩,不提防被身后一人砍翻在地。原来左监门府的官兵见此时难以幸免,又不愿与赵同一起给人殉葬,遂死中求活,杀了赵同请降。

    左监门的府的官兵呼啦啦地跪了一地,杨万项还想带人斩尽杀绝,以绝后患,被杨昭命人及时制止。

    杨昭不想大开杀戒,因此命罗荣带人将这些降兵看管起来,再做计较。

    而与此同时,屈突通、王智辨也分别从两侧的咸亨门和排云门而入。排云门守将是杨广的人,自是选择放行。而咸亨门的张黑铁眼看这阵势,也不敢阻拦,立刻选择开门投降。

    杨昭大军纷纷取得进展,乃从三面杀入仁寿宫中。

第三十四章 单刀赴营(五)

    宫外杨昭不断收拢兵力,宫内的杨广和张衡二人也底定大局。

    杨广离开排云殿之后,带人直奔备身府车骑将军陈伯图的营中。陈伯图是杨广的亲卫出身,早年还跟着杨广伐陈,立有战功。只是陈伯图出身卑贱,因此蹉跎了不少岁月,虽然才华出众,但到现在还只是一个大都督。

    不过陈伯图为人忠义,素来亲近杨广。待杨广入营之后,陈伯图立刻跪地迎接。

    杨广大步流星地进入陈伯图帐中,对陈伯图说道:“子谋(陈伯图字),柳述害孤,孤要来你军中暂避之。”

    陈伯图大惊,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乃跪述道:“储君放心,陈伯图当以死护卫储君。”

    “孤就知子谋忠义!”

    杨广大喜,扶起陈伯图,勉之。

    杨广乃于陈伯图说起柳述兵变之事。正如黄明远所料,陈伯图今日也没有见到杨安,不知为何?杨广乃命陈伯图和其一同,掌握此军。

    二人正在商议,突然听得护卫来报,军中点将,有圣旨下达。

    杨广听后不屑地说道:“孤倒要看看是什么圣旨?”乃和陈伯图一起前往杨安的中军大帐。

    此时左武侯府骠骑将军赵什柱已经手持圣旨来到军中,众将聚齐,赵什柱乃宣布圣人以其代领左二备身将军之职。众人询问原主帅杨安在哪里,赵什柱只说杨安另有任用。

    这时陈伯图忽然站出来表示对赵什柱的圣旨感到质疑。

    “杨将军不见踪迹,而赵将军又拿着一份不知真假的圣旨来我备身府掌军,我等如何辨别赵将军是真的领了天子的任命,还是有其它的目的。”

    众人听后大惊,没想到一向不显山不漏水的陈伯图胆子竟然这么大,敢质疑赵什柱手里的圣旨。

    赵什柱愤怒地指着陈伯图说道:“陈伯图,你要造反不成。”

    “孤看是你想造反。”

    这时从人后走出一人,正是杨广,满屋将领尽皆吃惊,赵什柱也是目瞪口呆。

    杨广走到人前说道:“赵什柱,你可清楚你手中的圣旨乃是柳述等人伪造的,柳述叛乱,阴谋挟持天子,尔等难道要跟随柳述一起背叛大隋不成。”

    杨广一出现,赵什柱便惊呆了。此时杨广大声呵斥,他更是主意全无。虽然屋中将领有不少人本来是要接了这个圣旨,但赵什柱天生对杨广畏惧,更不知道如何反驳,因此只得“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赵什柱,你真的要跟着柳述一条道走到黑。”

    杨广这声厉喝,如一个霹雳炸到他的头顶。赵什柱心中大惊,抬眼望去,四周诸将看向他的眼神尽是不信任之状。赵什柱明白,今日他怕是根本无法掌握这支军队,而且若是众人倒向杨广,他怕是要被乱刀砍死了。

    赵什柱反应也快,立刻跪在地上说道:“太子殿下,什么柳述作乱,臣不知啊,臣也是接到了内侍的旨意,这才来左二备身府应职的,不信太子殿下请看。”说着便将圣旨递给了杨广。

    杨广立刻明白赵什柱这是要反水了。

    杨广令人上前接过赵什柱手中的圣旨,顺手便给撕了,然后对赵什柱说道:“此乃柳述等人之乱命,你是要跟随柳述作乱,还是要听从孤的旨意,随孤平叛。”

    赵什柱立刻叩首道:“臣被柳述奸佞所骗,死罪也,多蒙太子殿下不弃,饶恕罪臣,罪臣便奋不顾身,尽力报国,斩杀逆贼。”说完重重地叩在了地上。

    此时赵什柱都降了,本来想接旨的几人也尴尬万分,只得作罢。此时众人被杨广所裹挟着,只得平乱了。

    杨广乃命陈伯图代杨安指挥左二备身府军,随其向大宝殿杀去。

    而此时,张衡也已经拿下了左一备身军。

    张衡自离开排云殿之后,秘密潜入崔宝德的军中。此时崔宝德也在着急,原来昨夜田元邀其父商议防务,到现在也没有回来。崔宝德派人前往田元军中相询,田元回复说崔彭被天子叫去了。

    崔宝德大惊,但也不能去问询天子。眼看崔彭失踪的时间越来越长,崔宝德心中越发焦急,暗中猜测难道父亲恶了天子,被天子秘密处死了。

    崔宝德正不知如何,护卫来报,太子左庶子张衡来访。

    崔家与太子素无焦急,崔宝德更与张衡没什么来往,本想不见。不过对方言有药可医崔宝德的心病,使崔宝德大惊,乃令人引张衡入内。

    张衡进入房中,直言柳述作乱,而崔彭已经被柳述所杀。崔宝德大惊,不敢相信。

    张衡乃恐吓崔宝德道:“柳述作乱,令尊忠于天子,这才罹祸,郎君当继承令尊之遗志,否则柳述当权,令尊便成了逆贼,崔家也保不住。”

    崔宝德被张衡恐吓地心慌,遂决定跟随杨广一党共讨柳述。

    此时左领军将军赵仲卿已经前来崔彭军中接掌兵权。赵仲卿是宿将,又是酷吏出身,威势极重,非赵什柱这种幸进之人可比。因此手持圣旨的赵仲卿立刻便威压全军,使众人接旨。

    不过张衡早有准备,立刻便让崔宝德带人将中军议事堂给团团围住。负责中军守卫的都是崔彭的旧日亲信,赵仲卿也没有来得及清洗,此时正好被崔宝德调动起来,给赵仲卿来了一个瓮中捉鳖。

    “崔宝德,你要谋反不成?”

    “是你赵仲卿要谋反!”

    张衡被人护卫着来到军前,怒斥赵仲卿。

    张衡的到来,让赵仲卿一惊,他知道崔宝德怕是已经投了杨广,绝不是言语可以拿下的。

    赵仲卿是老将,立刻便决定擒贼擒王,只要拿下张衡和崔宝德二人,对方必定投鼠忌器,到时候再行计较。

    因此赵仲卿也不答话,立刻抽刀就向张衡杀去。这时不提防身后突然一人杀出,一刀直刺入扑来的赵仲卿身上。

    杀赵仲卿者正是黄明远安排护卫张衡的红拂女。

    赵仲卿不敢置信,伸着双方却再也抓不住张衡,摔倒在地,抽搐了两下,立即毙命。

    这时众人皆惊呆了。张衡当机立断,大声说道:“赵仲卿伙同柳述谋反,已被诛杀,尔等也要附逆吗?”

    众人立刻跪地请降。

第三十五章 横扫叛军

    杨广和张衡分别拿下左一、左二两支备身府兵,彻底掌握了仁寿宫中的兵力优势。除了大宝殿,仁寿宫中四处皆已经落入杨广手中。杨广乃和张衡分别从东西方向包围大宝殿。

    此时黄明远也在大宝门外与田元相互对峙。

    田元狼狈地败退回大宝门之后,闻知此消息的杨俨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无法相信田元手中的精锐备身竟然还打不过黄明远统领的一群侍卫。愤恨的杨俨立刻就想处死丧师辱军的田元,以儆效尤。只是现在他所联络的诸军都在外面,根本不确定具体情况,而要想防止黄明远杀入大宝殿,他还只得依靠田元。

    因此暴怒的杨俨勉强压下心中的愤怒,反而在人前只得勉慰田元一番,令其坚守大宝门,等待援兵。

    而外面的黄明远眼看所部无法攻破大宝门,也不急迫,便令部下就地屯驻,等待杨广支援。双方在大宝门外对峙了近一个时辰,皆无动向。

    此时的杨俨看着黄明远既不退兵,也不主动攻击,满是狐疑,不知黄明远是何打算。这时元岩说道:“莫不是黄明远想堵死我军的出路,消耗时间,等待援军。”

    “黄明远没有这么傻,我军援军就快要到了,他若是再不攻入大宝殿,到时候就要遭到我军两面夹击。再说杨广只带了数百侍卫,哪里有什么援兵。”

    元岩说道:“大王,宫外可是有上万禁军。”

    杨俨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些可都是天子的近军,只要有天子诏令,便可调动,杨广又凭什么号令他们。”

    杨俨知道杨坚平日里对备身府兵抓的紧,杨广也无法将手伸进去。他已经派出了数十名内侍携带圣旨招抚各军,他相信这些对杨坚忠诚的府兵接到杨坚的圣旨,立刻就会奉旨平叛。可惜杨俨忘了一点,若是平时,自然如此,可现在杨坚马上就要死了,众人再是忠诚杨坚,也会寻找后路。

    元岩此时并不认为如此,又说道:“大王,宫外的军队离得远,若要赶到大宝殿可能还需等待时间,但无论如何赵仲卿和赵什柱二人现在也应该带着备身赶到才是。”

    杨俨一惊,像被惊雷震住一般。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孤有天子的圣旨,众将士绝不可能附逆的。再等等,再等等,孤想赵仲卿和赵什柱二人也一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他们必定马上就会到了。”

    元岩和柳述不再言语,实际上二人已经有了这次兵变可能失败的觉悟。

    杨俨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却更加透露出他的底气不足。

    眼看时间逐渐消逝,柳述、元岩等人更加召集。现在内外不通,他们只能困守大宝殿,坐看杨广将外面各处军队一点点拿下。哪怕他们坐拥天子大义,但是杨广、杨昭父子党羽众多,一旦他们全取了仁寿宫,这天子也无法做他们的底牌了。

    柳述、元岩都认为不能任凭杨广一党在外面四面出击。而杨俨也赞同这个建议,因此决定命田元主动出击,至少要打通大宝殿与外面的联系,否则他们只能困死在此地了。

    众人所此决断倒也不错,但却忽视了田元的实力与能力。

    田元接令之后左右为难,田元并无真正在战场上指挥过军队,因此刚才一战不仅让其麾下兵卒丧胆,田元本人也是心惊胆战,畏惧不堪。若是可能,他是实在不愿意主动去面对黄明远的骑兵,但为了胜利,也是无可奈何。

    杨俨将所有的兵丁、护卫等人全部聚集起来,却只有五六百人左右,这时杨俨又愤恨田元的无能,丧失了这么多的兵力。

    杨俨将所有人都交给田元指挥,又叮嘱他切不可战败。

    此时田元登上大宝门上瞭望,眼看双方已经僵持了一个时辰,城外的黄明远所部已经有些懈怠,众人或是坐着、或是站着,散乱的很。田元心道黄明远此时怕是骄纵过头,忘了分寸,因此田元决定趁机突袭。

    田元乃命百余人持弓在大宝门上辅助,自己率五百人马打开大宝门,向黄明远所部杀去。果如田元所料,其麾下一拥而上,迅速突出。而黄明远所部遭遇突击,都慌了神。众人立刻屁滚尿流地向后逃去,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田元大喜,这时候他心情激荡,自己战胜了黄明远,势必要闻名天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田元也忘了谨慎,只想着趁机扩大战果,便命众人紧追。

    田元所部行不十余步,忽然侧方一支军队杀出,直撞入田元军中。

    正冲锋的田元见此大惊,只见对面的黄明远端坐在马上,正笑着看他,哪有一丝慌张的样子。原本被追击的黄明远所部,也立刻调转马头,向田元杀来。

    田元立刻意识到中了黄明远的诱敌之计,便想赶紧撤回大宝门。但他冲杀靠前,离着大宝门有二三十丈的距离,哪里跑得过两条腿。

    黄明远一挥令旗,其部便分成数股,向田元包抄杀来,更有一部直奔大宝门而去。

    田元此时吓得魂飞魄散,大宝门要是守不住,他们一群步兵,只能被对方肆意屠杀了。因此田元拼了命地往大宝门赶,希望抢在对方前面回城。

    黄明远高坐马上,看着奋不顾身地田元,不住地冷笑。

    “好个猛将,也算骁武,可惜没死在御外辱的战场上,反而死于今日。”说完,黄明远抽出马袋中的铁箭,张弓搭箭,射向远处的田元。

    田元正拼死力战,不提防黄明远这突然射来的一箭。此箭斜着射入田元的脖子,弓矢直没其羽。

    田元好无防备,一击毙命。

    田元麾下众将见田元已死,立刻溃乱,皆无战心,不少人前后无路,纷纷向黄明远请降。黄明远也无杀意,只让众人落了对方兵器看押,不得妄加杀戮。

    田元死后,黄明远预伏的一队人马冲入大宝门,杀散了城门处的备身官兵。随着黄明远其部涌入的越来越多,众人下马步战,杀上城头,双方激战一刻钟的时间。备身府官兵不能敌,或死或降,至此,大宝殿的屏障大宝门正式落入黄明远的手中。

第三十六章 勿使孤有杀父之名

    这一仗胜得比黄明远想象的更容易。

    杨俨、田元等人算计黄明远的时候,黄明远此时也在算计着殿中的杨俨等人。黄明远虽然知道只要自己坚守住此地,等到杨广等人的援军到了,必能破敌。

    然而黄明远做惯了主攻,什么时候愿意给人当个辅助?他可没有等别人来解决问题的习惯。

    黄明远知道杨俨这个人素来急功近利,今日田元等人与自己耗了这么长时间,杨俨必会坐不住,甚至会主动出击,而这时便是自己破敌的良机。

    为了引诱田元,给其信心,黄明远故意只在城门外围摆了百余人,将队伍拉得松散,使得田元以为自己无备。而预先设置了两支伏兵,一支伏于东面一侧的小巷,准备断田元所部的归路;另一路设置在城门东南方向的箱子中,准备趁乱抢门。

    田元做惯了侍卫,本就不善领军,因此中了黄明远的诱敌之计,自己也身死。而其麾下备身早就士气低落,自然是兵败如山倒。

    也亏得田元一个侍卫头子,根本不懂战术,在黄明远这里活活耗光了有生力量。若是杨俨将田元与赵仲卿的位置相互交换,黄明远怕是就不能胜得这般容易了。

    哒哒的马蹄声踏破了守军的最后一点士气,整个大宝门被众骑兵踩在了脚下。

    当战斗越过大宝门进入殿中广场之后,殿内的杨俨和柳述便知晓田元败了。愤怒的杨俨一把抽出配剑,低声怒吼,若是现在咒骂可以,他会将最恶毒的语言付诸于黄明远的身上。

    而柳述这一屁股坐在了地盘上,喃喃地说着:“败了,败了,怎么会败呢?”其失魂落魄的样子像个丧家犬。

    “降者不死!”

    “降者不死!”

    黄明远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大宝殿。众人此时不误气恼地想着,怎么哪里都有黄明远?

    可惜黄明远听不到他的心声。

    黄明远眼看大宝门已破,便令众人迅速接掌宫门楼子,抢占制高点。同时黄明远并不急着攻击大宝殿的杨俨,而是令人将广场和宫门内外的叛军清理干净。

    杨俨这个人丧心病狂,谁知他会不会狗急跳墙。

    与此同时,负责阻击另一个方向的赵才、陈远等人也已经破门而入。实际上因为黄明远率先强攻,而田元两次主动出击,实际上叛军并没有多少兵力守备丹霞门,更没有主动出击。

    尤其是刚才杨俨集中了手中的精锐,丹霞门的守卒只剩下数十人。

    此时宫中生乱,田元大败亏输,战斗都进入到大宝殿的广场之内,再守卫丹霞门已经没有意义。因此叛军紧闭宫门,然后全部去支援大宝殿的正门。

    赵才命人搭上人梯,爬上丹霞门,然后从里面打开了丹霞门的大门,众骑兵如潮水一般涌入。

    有发现丹霞门破的,便组织士兵前去阻挡,但实际上这些人不过是螳臂当车。赵才所部的主力骑兵杀入,这些所剩无几地残兵皆是吓得瑟瑟发抖,哪里还能死战不退,纷纷溃散,至此彻底堵死了大宝殿的后门,绝了杨俨的生路。

    整场战斗,黄明远等人如摧枯拉朽一般,备身府兵在其面前如乌合之众一般。实际上备身府的官兵,其实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战争,因此到了这种绝境,更无战斗意志可言。

    黄明远又令众人分别攻击两侧偏殿,清理残兵,防止突袭,而自己则率领主力停留在广场之上,正对着大宝殿,与杨俨对峙。

    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

    此时杨俨除了手握天子之外,身边士卒死伤殆尽,已经没有多少筹码再与黄明远一战了。只是他还不认输,还在挣扎,他乃命残余部队且战且退,坚守大宝殿。杨俨相信只要援军到达,他就还有一战的机会。

    双方在大宝殿前对峙,看着对面生龙活虎的黄明远所部,杨俨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黄明远用数百人的兵马逆推了自己。

    众人无能,误我大事。

    “杨俨,降了吧。你已经输光了一切,就此投降,还能换得一线生机,强自挣扎,又有什么意义。”

    “不可能,孤乃天命之子,不会输得。黄明远,你来啊,天子在孤手中,孤的援军马上就到。”

    杨俨头发散乱,歇斯底里,挥舞着配剑向黄明远怒吼,更令麾下残存护卫向黄明远射击。

    黄明远担心伤了杨坚,不敢回射,乃命众人持盾推进。

    而就在黄明远攻破大同门不久,杨广和张衡也带着左一、左二备身府的军队,进入了大宝殿,杨俨已经插翅难飞。

    杨广也已经来到大宝门,正准备带人进入,被及时赶到的张衡给拦住。

    杨广不解,张衡乃说道:“储君,柳述等人丧心病狂,挟持圣人,一旦其以圣人为质,要挟储君,恐使储君为难。储君不若趁此时机,召集群臣,以正君臣,而衡自去为储君去除此祸害。”

    张衡担心柳述手握杨坚在手,其要挟将使得以仁孝立身的杨广进退两难。

    杨广也明白张衡的意思,天子哪怕出事,也不能出事在杨广的手上,否则弑父的骂名他就逃不脱了。当然叛也得平,无论如何,不得放过杨俨和柳述,哪怕牺牲天子也在所不惜。

    杨广知道此事自己的确不便出面,因此同意了张衡的说法,令其自专。

    二人离别,杨广抓着张衡的手说道:“张卿忠义,孤将一切尽托付于汝。切记,勿使孤有杀父之名。”

    张衡身子一顿,有些趔趄,乃重重地点点头,这才挺直了那有些佝偻的脊背,拜别离去。

    张衡进入大宝殿,黄明远已经将叛军堵住了。黄明远见张衡入内,行了一礼,张衡乃问道:“明远,杨俨、柳述可在内?”

    “先生,都堵在里面。柳述逆贼有侥幸之心,因此准备负隅顽抗。”

    “那天子呢?”

    “天子也被杨俨、柳述等人丧心病狂地扣押在殿内。”

    此时张衡看了黄明远一眼,低着声音,面色阴沉地说道:“明远,储君正看着我们呢。天下需要一个安稳的政局,万不能给那些野心之人任何机会。”

    黄明远谨慎地点点头。

第三十七章 杨俨之死

    张衡让黄明远护着来到人前,对着大殿喊道:“杨俨,柳述,出来吧,宫中的备身府已经全部被我军拿下,城外的禁军也皆听从我们的号令,你们根本不会有任何援军,你已经无路可逃了。”

    “不可能,不可能,张衡,你胆敢动摇我军军心,该杀。”

    听到杨俨歇斯底里的怒吼,张衡也不争辩,直接让人将赵仲卿的脑袋扔了过去。这脑袋顺着台阶,被扔进了大殿之中。

    “啊!”

    杨俨发出了惨烈的惊叫声,如杀猪一般凄厉。

    这时立于张衡一旁的赵什柱也上前大声喊道:“武陵郡王,柳尚书,你们快降了吧。事已至此,何必再抵抗下去。”

    这时大宝殿的大门打开,出来一群人,领头的正是柳述和杨俨二人。

    此时杨俨在前,大声喊道:“张衡、黄明远,尔等逆臣,胆敢造反,天子在此,还不快快放下兵器投降。”

    杨俨拨乱了半个大隋朝廷,而此时众人才是第一次见到他。

    黄明远对张衡说道:“果然不出所料,主使者还真是杨俨,连柳述都是配角。当然,柳述的确没这么大的本事闹出这么大的阵仗。”

    张衡说道:“今日不管是柳述还是杨俨,都挡不住我们的路,为储君清理这些杂碎,扫平荆棘,乃我等义不容辞之事。”

    说完,张衡根本不搭理杨俨,乃命身边士兵张弓搭箭,向杨俨等人射击。

    “张先生,小心伤了天子。”

    张衡瞪了黄明远一眼,说道:“迂腐,这里都是一群叛逆,哪里有天子?”

    众人齐出,轮番一轮弓箭打击,射向杨俨。杨俨等人措不及防,差一点被弓箭射死。身边护卫眼看对面的张衡下手狠辣,忙护着杨俨和柳述躲入大宝殿中。

    张衡见二人退入殿内,这才停止射击。

    黄明远不无忧虑,在此拉住张衡说道:“张先生,天子还在殿中,切不可如此决绝。”

    “储君会是天子。”

    黄明远就怕张衡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弄死了杨坚,那麻烦就大了。眼看张衡摆明了不在乎天子的生死,这时只得说道:“张先生,天子不能出事,必须要平平安安地见到朝中群臣,否则天子若是死了,储君杀父篡位的骂名就洗不脱了。”

    张衡不以为然地说道:“没有这么严重,作乱者是柳述和杨俨。”

    黄明远眼看张衡如此倔强,有些恼怒地说道:“先生如此说,但天下人未必会相信。若是汉王打着为天子报仇的名义,起兵讨伐,到时候储君何以让天下人信服。”

    张衡哑然,不再言语。

    黄明远这才说道:“张先生,储君继位,已是必然之事,没必要为了早上数日的时间,便给外人留下话柄。皇位易做,天下难安。”

    张衡良久才无奈地说道:“明远所言极是,今日一切且随明远处置。”

    “谢先生!”

    黄明远乃一人持戟,走上台阶,来到大宝殿门前。对面一支箭射到黄明远身前,阻止黄明远前进。

    黄明远乃大声说道:“杨俨,咱们聊聊!”

    “孤跟你有什么好聊的?”

    “杨俨,你大势已去,难道要就此猫在大宝殿,一辈子不出来吗?”

    杨俨大怒,咆哮着说道:“黄明远,孤有天子在手,你若是再咄咄逼人,孤当与天子共存亡。”

    “哈哈!”

    黄明远仰天大笑起来。

    “杨俨,你是不是傻了,我是谁你不清楚吗?大隋有太子,有太孙,难道还惧你此等威胁不成。你觉得我等众人更希望是谁在帝位之上?”

    “你,你,逆臣!”

    柳述在殿内听得大怒,他虽然和杨俨胁迫天子,逼其废黜杨广,但其实对杨坚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几年,无论杨坚出于什么目的,对柳述都非常信重,二人也算君臣相得。

    这时黄明远又说道:“柳相国,现在你们的形势你也清楚,其结果无外乎是选择投降或者是覆灭。你也是名家子弟出身,家世显赫,若是今日天子死在这里,你作为首祸之人,应该清楚柳家会是什么下场,你难道希望建安郡公一脉彻底灭亡。”

    柳述大惊,悲愤异常,却说不出话来,他有理由相信杨广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杨俨和柳述相视,皆是面面相觑,黄明远不在乎他们手中唯一的筹码,他们便根本没有和黄明远谈条件的本钱。

    这时杨俨气急败坏地说道:“五姑父,你别听黄明远胡说八道,黄明远再是胆大,孤就不相信黄明远敢让天子血溅当场。”说着,愤怒的杨俨就让人上榻上去拖杨坚。

    宣华夫人陈氏见杨俨竟然要对天子动粗,惊慌着拦到众人面前,想阻止众人,被两个护卫一把推开。

    杨俨亲自上前,让人架起杨坚,就要往外拖。

    杨俨就不相信,黄明远再是大胆,还敢不在乎天子。杨俨作为皇室正统子孙,从小所受的教育便是天子最大。哪怕现在杨俨敢挟持杨坚,但骨子里仍旧对此相信不已。他高估了黄明远等人对天子的忠诚。

    “逆贼!逆贼!”

    杨坚此时全身无力,被杨俨拖着,狼狈不堪,全无往日的脸面,因此只得不住地大骂杨俨。而杨俨充耳不闻,此时的他早就已经失去了理智,变得疯狂起来。

    众人只见杨俨将天子拖出殿外,皆是大惊。

    杨俨提着刀对黄明远怒斥道:“黄明远,你若是不投降,孤便立刻杀了天子。”

    黄明远见此,也担心杨俨会疯狂过度,因此不敢上前。而此时以为制住黄明远的杨俨“哈哈”大笑起来,乃拉着杨坚的袖子,对杨坚大声说道:“你让他们投降,你快让他们投降啊。”

    “啊!”

    正咆哮着的杨俨忽然一声惨叫,不敢相信的回头看去,正是其身后的柳述一刀刺进了他的左胸之中。

    杨俨两眼突出,如遭雷击,带着满心的不甘与愤怒,愣了两秒,这才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直到杨俨倒下,这时柳述好像才知道自己刚才到底做了什么,惊慌失措地他立刻就把染血的刀丢在了地上。众人也被这惊变给吓呆了,皆睁大双眼难以置信。

    一时之间,气氛凝固。

第三十八章 明哲保身

    众人都楞在那里。

    唯有黄明远看到杨俨被杀,众人皆在呆滞之机,立刻上前,一脚踹倒那个制住杨坚的护卫,然后用身子将杨坚抱住,并向后猛退。

    杨坚虽然身材高大,但病了这么长时间,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黄明远后退中迅速稳住身子,一手持刀,一手抱住杨坚。而对面的护卫这才反应过来,主公死了,天子被黄明远抢走了,他们所有的依仗都没有了。

    对方疯了一样要夺回天子,黄明远横扫一刀,逼退对方,而其身后的苏邕赶紧上前,护住黄明远。对方失了这一次机会,已没有对黄明远再出手的时机。

    张衡在后看到惊变,马上令众人上前护卫。

    就这短短几息的时间,令人目不暇接,天子易手,叛党再无生机。

    黄明远在后大喊:“尔等放下武器,可饶尔等不死。”希望摧毁对方的心里防线。

    实际上这些失败者的确有投降的打算,但张衡已经发动了对叛军的屠杀。大队的骑兵向着叛军杀去,锋利的横刀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杀戮。

    虽然最后黄明远劝住张衡,使其手下留情,但叛军已经没有多少存活之人,大宝殿外,血流成河,狼藉一片。

    不得不承认,张衡的杀气比自己还要重。

    黄明远抑制住心中对张衡的不满,将天子交给几个护卫,命其将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安置,自己则大步流星的走进大宝殿。

    幸好众人还没有完全杀红眼,没有将柳述一党的官员和蔡氏等人屠杀。而且出人意料的是,虽然刚才一番混战,柳述并未死在乱军之中,反而侥幸逃得性命。看得出刚才的事情对其冲击之大,面对黄明远,柳述虽然不至于跪地求饶,但仍抑制不住的瑟瑟发抖。

    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黄明远也对柳述没有好感,更不会可怜二人。乃命人将柳述、元岩二人及其党羽抓捕,又命人继续清理殿中的叛军残余。

    陈氏和蔡氏也受了惊,此时皆缩在殿中一角,浑身发颤。

    黄明远打眼看了陈氏一眼,惊慌失措中,更添了三分的娇艳,他没有多说什么,有些东西双方心知肚明。

    陈氏和蔡氏二人皆是天子的嫔妃,不可轻辱,更不能为自己处置。因此黄明远便安排人护送二人前往杨坚处照料,不得出现失礼之状。

    该抓的抓,该安置的安置。攻破大宝殿虽很麻烦,意义也很重大,但事后的处置工作黄明远并不愿参与,因此全都交给了张衡。

    自己这个老师,为人强势的很,也有些恋栈权利。

    眼看黄明远只是将一众叛党抓了起来,张衡向黄明远问道:“柳述等杨俨逆党,丧心病狂,留之也是隐患,不若全部杀之,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省得让储君为难。”

    但黄明远却是反对。

    “先生,这个时候最应该是稳妥,安定,死了数千士兵可以瞒得住天下人,但死一个宰相却瞒不住天下人。”

    张衡不解,黄明远不住地摇头。难道你们都不知道舆论可以杀人吗?一个宰相的死,还是在这个时候,别有用心的人便可以根据此事编纂出无数的东西来蒙骗天下人。对于杨广来说,如果真的让天下人以为其得位不正,到时候花费的精力远比此时的一劳永逸要多得多。

    没看到历史上雍正皇帝为了替自己辩解不得不写出《大义觉迷录》,可仍然没有毛用,小书小报就是认为雍正皇帝是抢了其十四弟的皇位。当然张衡此时不知道谁是雍正皇帝,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无论是皇帝还是宰相,可以死,但此时此刻决不能死的不明不白。

    没有黄明远配合,张衡也不敢贸然做这种诛杀宰相的大事。张衡只是偏激,但不傻。

    二人出了大殿,张衡忽然向黄明远问道:“今日若是杨俨以天子安危相逼,明远又会如何?”

    黄明远站在殿门外,眺望着远处的山林,过了良久才说道:“先生,明远虽然是个武夫,但也懂得历史,明远永远不会做贾充(弑杀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和张超之(弑杀南宋文帝刘义隆),先生明智,请先生也慎之。”

    张衡默念了两声“贾充”、“张超之”,不知是何感想。

    黄明远知道自己言尽于此,张先生若是还是想不明白,自己也没有办法。自古“狡兔死,走狗烹”,这走狗若是做的坏事太多,哪怕主人不想烹,也得平息众怒啊。

    黄明远将所有兵权交予张衡,自己带着红拂女、苏邕等护卫离开了。张衡看着这个名震天下的弟子,思绪万千,有些东西他不是不懂。

    这时身边的护卫上前询问张衡如何处置柳述等人,张衡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按照黄明远的意思去处置。既然黄明远不让他杀柳述,总会有黄明远的道理。这个学生,有时候看的比他远。

    而离开大宝殿,黄明远直奔排云殿而去。

    部下不解地问道:“郎君,咱就这么走了?”

    “可不这么走了,难道你们还想在此清理战利品不成。”

    众人哑然。

    此时整个仁寿宫都已经被戒严了,赵才、陈伯恩等人正带着官兵挨个院子搜寻柳述遗党。不时地有人被绑着拖到校场上,昨天的袍泽今日竟成了阶下囚。

    黄明远一路倒是通行无阻,无人敢拦。众人皆知,现在虽然圣人未死,但大隋的权利已经完全落到太子身上,而黄明远作为太子的心腹一党,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沿途不断有人向黄明远打招呼,黄明远不矜不傲,尽妥善应付。

    在路上,红拂女忍不住向黄明远问道:“郎君为什么不留在大宝殿主持大事。”

    黄明远反问道:“留在大宝殿主持善后之事就很好吗?”

    红拂女不解地问道:“可是大宝殿是郎君打下来的,战功也该是郎君的,何必留给张庶子。”

    黄明远平静地说道:“身为一个将军,该我做的事情我已经做完了,至于善后之事,哪怕我什么都不做,功劳也不会少,又何必去趟这一摊浑水。你以为善后之事都是功劳啊,那可是比打仗还难的事情。”

    红拂女不懂,只得默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