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四章 汉府矛盾

    叛军匪首裴文安率军在攻破蒲坂之后,意图渡河西进。

    其部数万主力在大将纥单贵指挥下趁夜偷渡,河西岸的隋军毫无防备,见此大溃,使叛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成功偷渡。

    纥单贵成功渡河,其主力正欲进攻蒲津关,正好此时轻骑突进的独孤览率八千骑兵到达。

    纥单贵措不及防,被独孤览所部堵在了蒲津关和黄河之间的狭窄地带,进退不得。双方交战,纥单贵所部被隋军击破,损失惨重。叛军人马相惊,落水溺毙者不计其数。裴文安见此无奈,只得命纥单贵返回河东岸。

    战后叛军整点军马,损失过万。裴文安无奈,只得退回蒲坂,修整再战。

    隋军援兵数百里驰奔,在蒲津关外大胜叛军,歼敌过万,成功守住了蒲津关,给了大隋朝廷喘息之机,也使本就充满变数的战局,这时愈加扑朔迷离。

    不过隋军虽然大胜,黄明远并未纾解眉头,反而越发严肃。双方这一战,实际上说明杨谅主力的攻击方向正是关中。独孤览之胜不过是仗着所部出其不意,乃是侥幸,不是破敌的真正办法。

    黄明远心中满是疑惑,历史上的杨谅是绝对没有进入关中的,所以他应该并没有击破蒲津关,但现在其十余万大军气势汹汹,直逼蒲津关,又是怎么回事?

    当然现在杨谅所选择的战略是正确的,那在历史上又是如何走上错误道路的呢?

    其实裴文安东渡黄河,杀入关中并不完全是杨谅的决定,而是一份各方妥协下来的产物。

    当日叛乱之后,众人便关于是西进还是北据的策略争论不休。

    杨谅麾下心腹总管府兵曹参军事裴文安建议杨谅说道:“井陉(今河北省井陉西)以西的地区(山西)完全在大王控制之下,太行山以东的各州府,亦为大王掌控。大王现在应该全面动员各处府兵,派老弱残兵驻守险要,同时进击大河以北各处叛逆州县。而大王当率领麾下精锐,如风行雷击,直入蒲津关,打开关中的大门。文安自请为先锋,而大王率军继后,我三十余万大军如雷霆万钧之势,挺进霸上,威胁长安,到时候整个长安以东,便可传檄而定。到时候,我军声势大振,而京师震动骚扰,军队又不能马上集结,朝廷内部必将上下互相猜疑,人心离散。而那时大王便是万民所向,百姓必将箪食壶浆相景从。既取关中,大王以大胜之威号令天下,谁敢不听。此举虽险,但用不了十天,大事便可定。”

    杨谅本就耳根子软,听得裴文安的筹谋,心中大喜,仿佛已经大位在握,便准备依计而行。

    但北据一派的人却是纷纷反对,认为这种冒险行动只是理想化的结果,一旦兵败,则大势倾颓,绝不可行。

    杨谅听得北据一派的说法,又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便不愿再进击关中。

    双方争执一日,也没能确定到底如何出兵。这时候杨谅优柔寡断的弱点便凸显出来,也为这次叛乱蒙上一层阴影。

    还是王頍建议杨谅说道:“大王手下将领士卒的家属们,都在关西,如果用他们当主力,就应该发动攻击,长驱直入,直接夺取京师,是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而大王如果只打算占据北齐旧有疆域(杨谅管辖地),则应任用河北之人。”

    西进和北据两种路线,实际上代表着未来杨谅政府是由哪一派势力来进行主导,这才是众人一直争执不下的原因。理智上来说,王頍更希望杨谅能够选择直接进攻关中,但他本人又是晋阳王氏一脉,为北据一派,所以态度也含糊不清。

    杨谅心中并无准确的目标和计划,其更希望先据北齐旧有疆域,稳定形势,再挥师进击关中。而贸然向关中发动出击,一旦战败,便是覆亡之时,杨谅根本没有这种决心。为了使事情更加稳妥,也为了缓和西进、北据两派的关系,因此他决定兼用两种策略,既取关中,又占据北齐旧有疆域。

    为此,杨谅诸军齐动,派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今山西省太谷)出发,前往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威慑洛阳;大将军綦良从滏口(今河北省武安西南)出发,前往黎阳(今河南省浚县),直取相州,抵御青兖方向的府兵;大将军刘建从井陉出发,夺取燕赵地区(今河北);柱国乔钟葵从静乐(今山西省静乐县)出发,平定代北的朔州、代州、丰州三总管府。

    杨谅又加裴文安为柱国衔,为关中道行军总管,与纥单贵、王聃、大将军茹茹天保等人率军十余万直指京师。

    裴文安是杨谅麾下第一流的文武全才,若是按照裴文安的计划,杨谅未必不能击破杨广,占领长安。

    此时裴文安的位置也不过是六年前黄明远平定婺州汪文进之乱的官职,七品小官,权重而位卑。虽然杨谅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此时的他骤然成了杨谅麾下官职最高的将领,统领十余万大军,能不欢喜雀跃。

    裴文安的确有两把刷子,受命之后,立即调兵遣将,以惊人的速度南下,直逼近蒲州治所蒲坂城。

    蒲坂靠近黄河,是关中对于河东最重要的防线。所以蒲州虽然位于河东地区,但自汉武帝广关之后,蒲州从来都不受并州管辖,就是为了防止并州得之而威胁关中。原本蒲州刺史是河间王杨弘,他在蒲州担任刺史十几年,恩威并施,威望很大。

    但杨坚死后,杨弘前往长安奔丧,作为杨广的心腹被留下来任职,而杨广另派了右武卫将军洛阳人丘和为蒲州刺史,镇守蒲坂。

    裴文安率军南下,一路皆望风睥睨,不过数日,便直趋蒲坂城下。眼见蒲坂城高大难破,裴文安遂派遣挑选精锐骑兵几百名,戴妇人蔽身用的面罩,诈称是杨谅的宫人返回长安。

    也不知道这丘和是如何想的,竟然选择了放行。这些扮作宫人的士兵便堂而皇之的入了城,守城的门卫也没有觉察出来。

    众人入城之后,暴起发难,直接夺了城门。再加上杨谅在蒲坂城中的内应也随同生乱,纷纷捕杀蒲州官军。

    此时蒲坂城尚未来得及布防,城门丢失,门户大开,裴文安毫无阻挡地杀入城中。丘和发觉出事,竟然选择直接越过城墙逃走,守城官吏除有少数弃城而逃之外,躲逃不及的都成了俘虏,包括蒲州长史勃海人高义明等人。

    裴文安全取河东诸州,兵锋达到最盛。

第五十五章 兵败黄河

    按照道理来说,裴文安所部一路南下,所向睥睨,杨谅应该将资源倾向于裴文安,使其能顺利攻入关中才对。但是晋阳之内的倾轧远超想象。

    西进一派的胜利,实际上便是北据一派的失败。

    北据一派见裴文安战果显著,竟然纷纷向杨谅诋毁裴文安,言其与堂兄裴矩私通,意欲投降关中。虽然杨谅信任裴文安,但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眼看众人所言有鼻子有眼,杨谅也开始对裴文安产生了怀疑。

    这时杨谅王妃的哥哥汉王府主簿豆卢毓向杨谅进言。豆卢毓是上柱国楚国公豆卢勣的次子,杨坚的妹婿昌乐公主驸马豆卢通的亲侄子,曾随赵仲卿北伐。他原本是反对杨谅造反的,苦谏不听之后,便迅速调转了阵营,成了造反派。

    这时他见裴文安一路得胜,便趁机进言裴文安的战果是否是杨广诱敌深入的计策。朝廷毕竟实力强大,又有黄明远这等良将,一旦裴文安孤军深入,很可能便落入杨广布置的大网之中,因此劝杨谅暂缓进兵,稳守河东。

    此时杨谅又犯了优柔寡断的老毛病,虽然裴文安、王頍等人都劝他关中兵力不足,但真实情况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豆卢毓所言正合杨谅心意,杨谅也准备见好就收。

    这杨谅便给裴文安去信,要裴文安暂缓攻势。

    裴文安此时正势如破竹,所向睥睨,见到杨谅的信,肺都要气炸了。只是他还不能违背杨谅的旨意,因此裴文安便故意瞒着诸将杨谅的命令,企图抢先渡河,攻占蒲津关,造成兵逼关中的既定事实。

    这样急切的裴文安自是来不及修整,便命纥单贵为前锋渡河西进。

    实际上此时裴文安并没有做好渡河的准备,粮草、船只准备的都不充分,乃是赶鸭子上架的结果。

    此战独孤览率部突袭,若是裴文安仰仗着兵多,不计伤亡的与独孤览僵持鏖战,兵少的独孤览势必只能撤回蒲津关内。而裴文安并没有打过硬仗,只是在军中做行政、参谋工作。因此有些纸上谈兵,一见隋军大股骑兵援军到达,便惊慌失措,不仅没有拼死奋战,还错误的下达了撤兵命令,导致全军损失惨重,战果全丢。

    实际上裴文安这一败,就再也没能站到黄河的西岸了。

    从长安到蒲津关,三百里的路程黄明远走了四日多,主要是为了熟悉军队。八月三日下午,黄明远率中军主力大军抵达蒲津关。

    此时距当日的大战已经整整过去了两日。

    头一日的时候,裴文安新败,也不清楚对面隋军的底细,没敢贸然发动攻击。到了三日一早,裴文安通过探子打听到对面的隋军援军不过数千人,因此又坐不住了。裴文安为求速胜,乃立刻整兵出击,并令纥单贵、茹茹天保二人各率领两万人试探性地渡河,其率主力随后。

    独孤览以骑兵在河西岸步阵严防,隋军尽是骑兵,往来支援迅速。裴文安为了发挥汉王叛军人多势众的优势,乃命渡河船只队伍将阵型拉长,南北相连上百里,企图利用人数优势,趁虚渡河。

    果然汉王叛军渡河之后,数路齐发,铺天盖地。大河之上,无处不是汉王叛军。

    而独孤览手下只有八千骑兵,四面皆敌,每一处渡河的叛军都要兼顾,乃前后不能相顾,只能被动防御。没多久汉王叛军便有数支部队成功地渡河,开始搭建滩头阵地。

    独孤览眼看渡河的汉王叛军越来越多,若是等对方建立前沿守备阵地,则此战必败。

    这时尧君素建议被动防御难以破敌,要发挥骑兵的速度突击优势,主动出击。

    独孤览听后很是赞同,乃命尧君素和杨万项二人分领五百精锐骑兵,直冲敌阵,企图打对方一个立足不稳。

    尧君素和杨万项二人皆是猛将,更曾参与过当初的北伐,眼看对方背水列阵,乃仰仗马快,倏忽轻出,往来冲杀,搅得对方天翻地覆,直杀得对方站不住阵脚。

    不过叛军毕竟太多,二人也只能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双方大战两个多时辰,荆元恒率部赶到,加入战场,有力地支援了独孤览。此时隋军士气大阵,独孤览乃让荆元恒率部接管防线,独孤览自率骑兵杀出。

    此时荆元恒在后列弩阵,万箭齐发,无数火箭射到汉王叛军战船之上。

    大火滔天,祸及岸上部队,裴文安所部损失惨重,动了下午未时左右,周法尚也率部抵达,隋军势头更盛。裴文安无奈,只得命大军撤回河西岸。

    此战汉王叛军损失一万多人,损毁大小战船两百多只,士气进一步低落。

    裴文安这个书生为了自己的成长交足了学费,心中也有些畏惧了。

    黄明率部到达蒲津关之后,就见到大火未熄,尸体遍野的场面。独孤览成功为主力大军赶到争取了足够的时间,黄明远乃再三勉励。

    独孤览之父独孤善早死,他身为次子在家族地位不显。四年前也不过一个小小的将军,跟着黄明远数次立功,到今天年不到四十几岁,便是朝中第二年轻的大将军,前途无量。因此其对黄明远也满是感激,算是黄明远在关陇世家之中为数不多的一个朋友。

    黄明远到达蒲津关,接管了所有权利,命周法尚和荆元恒二人以蒲津关为界,分别沿着黄河南北驻防,而将独孤览所部和骁果军这支军队攥成一个拳头,等待裴文安露出破绽。

    黄明远又命麾下将士,每一伙增设一帐,增设一釜,佯装成兵多将广的样子。黄明远更是命后军崔彭所部,每日打着不同的旗号进入蒲津关,到了夜晚再悄悄地潜出。

    如此这般,整个蒲津关的隋军将旗遮天蔽日,光大将军旗就有五六面,其他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骑更是有上百面之多。

    对岸的裴文安眼看隋军越聚越多,心中大惊,隋军怎么这么强大,如此如山如海一般的声势,怕不得有十万人之多。其他各军将领,更是心生畏惧,每日被隋军赶到的旗帜吓得心惊胆战,犹如草木皆兵一般。

    此时裴文安也心生了惧意。

第五十六章 汉王撤兵

    隋军与裴文安相持数日,裴文安越发忧心忡忡。眼看对面的隋军实力一日日强大,眼看没几日便和自己手上的兵力差不多了。

    裴文安正苦寻破敌之策的时候,杨谅的命令已到达军中。

    实际上黄河一战,汉王叛军士气大降,擅自出击的裴文安根本瞒不住杨谅。

    西进大军兵败的消息传回并州之后,杨谅大惊,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杨广不仅没有杀死杨素,反而起大兵讨伐于他,更吃惊裴文安三番两次的兵败。

    黄河一战,貌似戳破了汉王叛军强大的童话。

    这时豆卢毓又劝道:“大王,裴将军兵败,并未杨广之奸计。”

    杨谅不解。

    豆卢毓乃说道:“大王,您当初筹谋起事,广积兵马,难道杨广不曾知?臣料其不过是想做第二个郑庄公,故意逼大王起兵,他则早在关中布置了重重兵马,等待大王的大军压境。”

    杨谅大惊道:“这怎么可能,双方这才交战几日,他哪有这个时间集结各府部队?”

    豆卢毓说道:“杨广监国大半年,有什么事是他做不了的?既然我军可以提前布置,为何杨广又不能有所准备?河东有黄河天险,他怎么会愿意在河东大王的地盘上与我军决战。而一旦我军到了关中,其主动权便落入杨广的手上。”

    杨谅觉得豆卢毓的话很有道理,反倒相信杨广之前的弱势样子是故意引诱他出击。

    这时北据一派的人纷纷言裴文安冒进兵败,丧师辱国,不遵王命,形同悖逆,需要重惩。前些日子裴文安得胜,西进一派的人也纷纷得势;这一次裴文安兵败,杨谅为了平衡势力,同时拉拢北据一派,也只得处置裴文安等人。

    杨谅决定主力撤兵,并召回裴文安。

    杨谅的令旨到了裴文安的军中,杨谅以隋军势大,难以一战胜之为由,命裴文安立刻撤兵返回并州。以大将纥单贵担任蒲州道行军总管,王聃为蒲州刺史,二人率部四万坚守蒲州。杨谅并命纥单贵破坏蒲州南部的黄河大桥,严防隋军渡河。

    裴文安心中大惊,虽然百般不情愿,但他不是真正的领兵将领,在军中并无威望,没了杨谅的任命,他根本无法指挥纥单贵、茹茹天保等将领,因此只得无奈地率军撤退。

    裴文安此时心中仍然不甘心,乃上奏杨谅道:“用兵之机,贵在诡速。我直袭关中,本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料大王临阵变策,既不亲征,召我回军,使敌方有了窜息之机,转危为安。如今我军大事去矣!”

    裴文安对于杨谅撤兵的做法,既充满了疑惑,又失望至极。

    杨谅也觉得愧对了裴文安,心中过意不去,但是他心中仍是觉得要稳妥为上,因此并未对裴文安的话做正面回应,而是继续随心行事,责令众将立即停止进攻,分散防守各地。

    也许是杨谅不愿意见裴文安,当然也是为了惩罚裴文安的兵败,杨谅任命裴文安为晋州刺史,即刻上任,而茹茹天保率大军返回。事实上从此刻起,裴文安被排挤出汉王集团的核心圈层。

    接着杨谅又任命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打定了主意坚守。

    九月七日,裴文安向北撤兵,临撤退之时,还在蒲坂以北布置了上万军队,准备趁机伏击隋军。

    裴文安还是不甘心就此离开,因此准备再赌一次,赌黄明远的贪心。

    河西岸的隋军眼看对面的汉王叛军要撤走,心道此时是破敌的好机会,纷纷请战,附尾追之,被黄明远拒绝。

    独孤览等人不解,纷纷问询。

    黄明远乃说道:“裴文安此人,书生掌兵,虽然不能打大仗、硬仗,但最是诡计多端。他善于发挥文人的狡黠本事,多用兵用险用奇。若是裴文安真的要退兵,必然会小心翼翼,遮掩情况,防范我军追击,而裴文安却一反常态,弄得人尽皆知,岂不有异。此次他狼狈兵败,颜面大损,吾料其必然心中不甘,这才如此大张旗鼓,就是为引诱我军渡河追击。而裴文安必定是在某处布置了伏兵,就等着我军上钩。”

    众人大解。

    黄明远嘲笑道:“如此小儿,用兵不走正道,就以为打仗就是几个文人吹嘘的羽扇纶巾,运筹帷幄,谈笑破敌,真是笑话。”

    却是令众人回营歇息。

    众人眼看无果也是无奈,只得依令。

    原本众将以为今日之事就这么过去了,谁曾想到了晚上二更时分,黄明远突然召集众将,点兵出战。

    虽然黄明远猜测裴文安是故意诈自己回返,但其如此大的声势却做不得假。斥候来报,整个汉王叛军大营之中已经完全空了,全军也已开拔。

    黄明远知道若是裴文安只是想着趁机诈自己一番,不会如此麻烦,现在其不见踪迹,便说明其必然是真的撤兵了。

    看来历史上裴文安不入关中,应该也是这个情况,莫名其妙地撤兵了。

    黄明远虽然不知道原因,但不代表黄明远不会趁机打裴文安一个措手不及。

    隋军全军出击,大军到了河边,对面并无人马,河面寂静无声。

    黄明远乃命人将收集的几百只商船一字排开,上覆木板,用铁索相连,搭建成一个简易的浮桥。黄明远又在木板上铺上许多草,人马踩上去俱没有声音。

    黄明远以士兵口中衔枚渡过河,人马皆是无声的渡过了大河。

    过河之后,黄明远以独孤览为前锋,令其率所部八千骑兵追击裴文安北撤之军。所部得手之后,突击三十里乃反。

    而黄明远本人则率四万多军队准备进攻蒲坂城。

    今日一战,重点便是蒲坂城,拿下此地,隋军才能在大河以北有了稳定了前进基地。此时叛军数倍于自己,一旦双方陷入相持,则蒲坂城半年之内拿不下也是有可能的。

    黄明远亲率骁果军两万人马埋伏于蒲坂城东北方向的山林之中,又命崔彭率领本部和周法尚、荆元恒部伏于蒲坂城西北。

    今夜万籁俱寂,只剩下无边的夜色。

第五十七章 占领蒲坂

    此时北上的裴文安走的也不安稳。

    裴文安受命北撤之后,心中不甘,企图诱黄明远追击,但是大军在蒲坂东北埋伏了一整天,也没有看到隋军的动静。裴文安知道黄明远已经识破了他的计策,不会上当的。裴文安只得压住心中的不甘,选择北撤。

    实际上茹茹天保等人不停地催促,裴文安已经半失去了军权。杨谅担心裴文安心中不忿,因此命茹茹天保等人负责监视裴文安。而茹茹天保等人都是军中老将,其威望自然不是裴文安等人可比的。

    茹茹天保直言裴文安再不撤兵,他就要单独行动。裴文安也担心进一步失宠于杨谅,因此虽然此时已经是下午酉时,裴文安也只得选择启程。

    其部一路往北赶了两个多时辰,没有到达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西北)县城。眼看天色已晚,裴文安只得下令在城外十里处扎营。

    到了夜里三更过半时分,四下寂静无人,一路快马追击的孤独览终于追上了裴文安。

    这里是河东腹地,裴文安根本没有想到会有敌军出现,因此独孤览大军杀出,其部立刻一阵慌乱。

    隋军这群骑兵,跟着黄明远在草原上多次突击、奔袭,都是夜战、野战的精锐。眼看汉王叛军出现混乱,更是痛打落水狗。

    独孤览乃命麾下大杀四方,又点起数处火堆。烈火冲天,燃烧四野。

    独孤览率领八千骑兵,在汉王叛军大营之中来回冲杀数个回合,皆无所阻挡。整个汉王叛军营中,已经是哀嚎不断,混乱不堪,一片火海。

    裴文安惊慌失措,其麾下大乱,兵将不识,根本无法指挥军队应战。幸好其部下茹茹天保乃是宿将,眼看军中混乱,忙带领麾下亲卫组织人马抵抗。茹茹天保率部冲杀到中军,乃在中军立起大旗,诸军敢有冲击大旗者,被其纷纷斩杀。汉王叛军因此大惧,不自觉地按照茹茹天保的命令开始整顿。

    独孤览生性谨慎,眼看叛军开始有组织性地反击,知道今日难以一战胜之,便下令全军撤退。

    独孤览所部如潮水一般迅速退却,只留下哀鸿遍野的汉王叛军大营。今夜一战,裴文安所部损失惨重,大军辎重粮草皆是损失殆尽。受到重创的裴文安不敢久留,连夜整点兵马,向十里外的虞乡县城而去。

    并未远去的独孤览见裴文安拔营,更是欣喜,乃命部下尾随击之,一路不断骚扰对方。裴文安所部一路九死一生,连虞乡县城也没能进入,众人不停地北逃,等到天明之后,才赶到猗氏(治所于今山西省临猗县南),逃得一难。

    独孤览不敢孤军深入,便从猗氏回返。

    裴文安所部后来一路到了绛州,杨谅的旨意到达,命其将军队交给茹茹天保,而裴文安则被任命为晋州刺史。

    裴文安丧师辱国,也没有之前的意气,只得怏怏地前往晋州。

    而黄明远这里,蒲坂城西北方向火起,立刻就惊动了城中的王聃、纥单贵等人。这时隋军之中伪作汉王叛军溃兵的信使拼命来到城中报信。

    信使言黄明远率隋军主力在龙门山渡河,然后直扑虞乡县,伏击了裴总管部。双方正在激战,裴总管派其前来蒲坂城求援。

    二人大吃一惊,王聃慑于黄明远的威名,不愿出兵救援。还是纥单贵说道:“杨广军主力和裴总管激战,若非裴总管势弱,必不会从蒲坂城调兵。一旦裴总管兵败,黄明远便可成功夺得虞乡、猗氏等地,占领我军背后地区,截断我军与晋阳的联系。到时候蒲坂城便是一座孤城,你我二人到那时将坐守孤城,进退两难,这蒲坂城也守不住。”

    王聃觉得纥单贵所言有理,只得同意纥单贵的主意。

    纥单贵乃星夜点起两万人马,赶忙往西北方向救援,而王聃则留下率军守城。

    纥单贵出城之后,拼命往西北方向赶,企图早一点加入战场,唯恐裴文安提前败了。纥单贵所部出城大约三十里,进入东北方向的山林之中。

    正当叛军行军之时,突然山林之中,灯光大亮,弩箭飞射。大批的汉王叛军纷纷被突如其来的射击射死。

    纥单贵措不及防,立刻陷入困境。

    为了围歼纥单贵所部,黄明远特意将唯一一支成编制的骁果军来伏击其部。这支骁果军野性十足,擅长野战,猝然从密林之中杀出,立刻如铺天盖地的阵势一般冲下,将纥单贵所部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纥单贵此时再是反应迟钝也知道自己是中计了,因此立刻下令大军突围。然此时其部在山林之中行军,前后只有一条主道可通,四周山林重重,皆不见路。纥单贵所部被团团围困,根本不辨东西。纥单贵率领部队大战了两个多时辰,等到天明,仍然没有冲出隋军的包围。

    此时纥单贵又见西南方向的蒲坂城起火,浓烟滚滚,心中一片死灰。心道既然隋军已计划的把自己引出来,又怎么可能不对蒲坂城动手,蒲坂城怕是已经陷落了。

    纥单贵眼看四周隋军越聚越多,而自己身边的护卫越来越少,也不知道汉王军还剩多少。此时的他已丧失胆魄,最后竟然决定自己独自突围,至于麾下兵马,已经是无暇顾及。

    纥单贵带着亲卫拼命杀出一条通道,往西北方向杀去。而纥单贵逃走之后,其部再无战心,纷纷大溃,黄明远乃命麾下一一招降之。

    而在蒲坂方向负责攻城的崔彭,也在纥单贵大军出城之后,立刻率领在西南方向的部队伪装成兵败的汉王叛军,向蒲州城而去。

    众人到了城下,纷纷自言纥单总管遭遇杨广军的伏击身死,他们逃得快才侥幸逃得性命。

    城门守军也不辨敌我,又见对方催促的急,便将对方放入城中。

    崔彭大军在后一哄而上,抢入城中。而城中的王聃听到有奏报纥单总管遇伏身死的消息,便心觉不妙,等到他想查个究竟,蒲坂城内已经乱作一团。

    王聃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眼看城中混乱,便知道隋军已经入城。他自知难以幸免,遂决定向隋军投降,乞免一死。

第五十八章 代州之战(上)

    正在黄明远击破裴文安,占领蒲坂城之际,汉王杨谅的其他几路军队也不同程度的遭遇重大打击。原本计划的五十州同反长安的设想,实际上只有十九个州响应杨谅的号令,给了杨谅一党一个重重的打击。再加上诸路兵败,原本扑朔迷离的局势开始走向明朗化。

    整个朝廷的平叛大军,除了黄明远的关中主力,第二重要的便是位于北疆的丰州、代州、朔州三总管府。原本杨广担忧北境诸州会附逆,而梁默、李景、郑言庆三人皆有黄明远作保,其不会响应,杨广乃下诏三总管府调动兵马,讨伐叛军。

    而杨谅也看出了北面三总管府的重要性,其随时可以从背后突袭并州,威胁杨谅的大后方,是其势力目前最大的隐患。

    杨谅举兵,便四面征召各州县同反。其旧部出身的李景不仅没有举兵响应,竟然选择斩杀使者,诛杀军中附逆之人,讨伐杨谅。李景的做法使得杨谅大怒,杨谅因此派遣大将刘嵩讨伐李景,又命石州总管乔钟葵率领三万精锐一同进攻代州。

    此时代州总管府自当初韩洪恒安镇大败之后,便一直兵力不足,之前北伐损失的兵力也没有补足。后来建设安北都护府,朝廷又从代州调了一批老卒,李景此时能指挥的精锐军队不过数千人,总兵力也不过万余人。

    代州刺史黄蒙是黄明远的三叔,往日李景因为黄明远的原因,对其颇为尊重。此时汉王叛军兵临城下,黄蒙将州衙所有能调动的兵马全部交予李景,自己则在城中组织民壮,准备坚守。

    远道而来的刘嵩所部不到万人,来势汹汹,在代州城东驻扎。

    李景命人在城东搭起高台,令精锐弓弩手爬上高台张弓搭箭射叛军,刘嵩所部纷纷倒毙,士气大降。

    双发激战一日,刘嵩损失惨重。

    刘嵩不能敌,乃兵退二十余里。

    到了夜里,李景又命麾下勇将代州骠骑将军刘云芳率千余精锐骑兵冲击刘嵩军阵。

    这千余骑兵尽是参加过北伐的老卒。其势如山,浩浩荡荡,刘嵩不能敌,全军崩溃,被刘云芳倒卷,刘嵩本人也战死在乱军之中。

    刘嵩身死,其部南逃,被石州总管乔钟葵所兼并。

    乔钟葵乃北周时期的旧将,虽然在当时名将辈出之际声名不显,但也经历过伐齐、灭陈、北征突厥等大小数十战,积功至柱国,实际上乔钟葵才是杨谅手下第一上将。

    北伐之际,乔钟葵因为出生并州的原因,与黄明远的关系并不好,双方之间皆是相互提防。

    然北伐之中,无论是决战步迦可汗,还是救援董纯,甚至是大战卫律城。乔钟葵每战临敌,都是舍生忘死,奋勇拼杀,终于赢得了黄远的信任与友谊。

    当初汉王杨谅叛乱之时,黄明远在长安曾专门写信给乔钟葵,令其要保持理智,谨慎而行,勿要跟随汉王叛乱。

    乔钟葵当时思量再三,虽然未被黄明远说服,但也满是犹豫。

    不过石州、岚州兵马,俱是汉王亲信。乔钟葵虽有心中立,但碍于与汉王的关系,以及被州中将领所裹挟,最终还是选择了跟随杨谅造反。黄明远后来听说乔钟葵跟随汉王叛乱之后,也曾哀叹,朝中失了一员良将。

    当时汉王之叛,岚州众人胁从,唯有岚州司马陶模反对。

    众人皆劝说陶模也跟着相从,陶模却义正言辞的对众人说道:“汉王杨谅图谋不轨,您身受国家的厚恩,应当竭诚为国效命,怎么能身陷祸端呢?”

    乔钟葵听后数次变了脸色,众将也都拿着兵器威胁陶模,更有人大呼“司马难道要造反吗?”

    但陶模面对众人的威逼,不为所动,言辞气度都不屈服。

    乔钟葵心中敬佩,不愿杀了陶模,但是麾下众将纷纷要求杀了陶模来祭旗,表示“要是不杀陶模,无法让大家心服。”

    乔钟葵也无奈,不然抵住众人的压力,选择将其关押。

    乔钟葵在岚州反叛之后,没有来得及向并州汇合,便接到杨谅的命令,转道前往代州。

    相较于水平一般的刘嵩,乔钟葵的水平就高上了许多。

    乔钟葵知道李景乃是良将,代州防御完备。因此所部到达代州之后,并不主动与李景接战,而是在代州城下深挖壕沟,构建工事,打造器械。

    而城内的李景也知道代州城孤悬北境,谁知道何时才会有援军到来。因此为了保证代州与外界的联系,不能让乔钟葵如此轻易地完成对代州城的封锁,便几次派兵冲击乔钟葵的工事。但乔钟葵早就有防范,每次代州军的进攻都被乔钟葵以强弓劲弩给射回。

    李景苦于兵力不足,只得选择坚守。

    代州虽然是北地重镇,但是因为穷困,所以人口稀少,资源不足,连青壮也没有多少。黄蒙根本无法征召充足的青壮年参与守城,因此连妇女、孩子都调动起来。城外的乔钟葵准备完善之后,乃命部下推着云梯,架上弩炮和投石机,攻击代州城。

    代州是边防重镇,城墙较为坚固,但碍不住乔钟葵进攻之犀利,弩炮、砲车日夜不停的轰击代州城墙。代州城墙数处被轰击的崩塌毁坏,李景只得一边打仗一边筑城。

    乔钟葵所部数次攻上代州的城头,与代州军展开巷战。而城中士卒们也全都殊死与敌人战斗,一次次重挫敌人的锋芒,这才勉强守住代州城。

    因为代州是边郡,哪怕是文官,也能提刀杀敌。代州司马冯孝慈、法曹参军事吕玉二人十分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善于出谋划策和防守战术,再加上刺史黄蒙和骠骑将军刘云芳,小小的代州城是守备的滴水不漏。

    李景了解到众将士可以放心任用,之后对众人诚心相待,不再参与过问任何事,只在中军帐篷中坐镇,仅仅是偶尔出去巡逻安抚,以安军心。

    而代州城的军民百姓见到李景姿态,反倒是心中大安。李景更是告诉众人丰州、朔州等地的援兵已在路上,军民士气更加高涨,这守城的决心便更足了。

第五十九章 代州之战(中)

    代州打的激烈,此时在朔州,众人也在为是否立即驰援代州而争乱不休。

    丰州是黄明远的基本盘,也是最遵从黄明远命令的地方。哪怕黄明远已经离开了丰州,可黄明远调兵的命令刚到达丰州,郑言庆便立刻征调了两万人马前往朔州。

    黄明远在去信中让郑言庆多安排将官参与此战,汉王叛乱平定之后,河东地区的州县军府必定出现大量的空缺,便可使丰州众将补充进去。

    郑言庆亲自领兵,一路南下,到达朔州。

    但出乎郑言庆的意外,此时的朔州上下对于救援代州的事情并不积极。

    一方面朔州军这两年也多有损伤,不复昔日之勇。若是往常,朔州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哪怕损伤再大,朝廷也会及时给予补充。但现在草原臣服,北地边患大减,再加上今年杨坚病重、杨广登基等事,一件连着一件,朝廷根本就顾不上朔州的事情。

    而且朔州军本来就是隶属于河东并州的军队,只是因为属于边防重镇的原因,朝廷抓得较严。汉王杨谅的影响在朔州渗透的太重,各级将官之中,不少人倾向于汉王,都希望加入汉王的阵营。梁默虽然忠于朝廷,也只得勉强压制住朔州诸军,但也不敢贸然出击。否则一旦与汉王叛军相遇,谁也不敢保证朔州军会不会阵前倒戈。

    而且梁默与李景二人相互之间不和,李景之父李超曾和裴通一起举报郕国公梁士彦谋反,而梁默则是梁士彦手下苍头出身,因此双方关系很差。此时梁默虽然说不上对李景落井下石,但让他冒着风险前去救援李景,他也是不愿意的。

    但郑言庆却不能如梁默一般袖手旁观,这代州他是一定要救的。不是为了代州总管李景,而是为了代州刺史,黄明远的三叔黄蒙。

    对郑言庆来说,李景算什么人,是生是死并不重要。但黄蒙是黄家的中坚人物之一,更是黄明远的亲叔叔,郑言庆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能任凭黄蒙战死于代州,这也是他如此积极的另一个原因。

    郑言庆亲自劝说梁默和他一起出兵,有两万丰州军弹压,哪怕朔州军出现反复,也不必畏惧。而且双方一同出兵,实力上也有依仗。

    若是黄明远在这里,自然可以号令的了梁默,但郑言庆却不行。他年纪、资历太轻,梁默并不给他面子。

    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谁也不知道代州能撑的了几天。

    郑言庆心急如焚,眼看说服不了梁默,乃和蔡知运、高震等人商议,不再等待朔州军,他们独自救援。

    九月十一日,郑言庆突然令大军拔营南下,直奔代州,也不与朔州军辞别。等待郑言庆离开之后,梁默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丰州军是如此决绝。

    梁默对此无奈,但也不打算改变主意。

    而郑言庆自是顾不得梁默的心思,代州的求援信使已经往朔州送了三拨,实在是十万火急。

    从朔州的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州市)到代州的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差不多隋里一百五六十里,沿途多是山路,道路崎岖。

    郑言庆命部下拼命往南赶,一天一夜的时间进入雁门关,离着雁门县已经不过十余里了。

    在雁门关,郑言庆会和了从蔚州赶来的蔚州刺史欧彦。

    蔚州治于灵丘(今山西省灵丘),辖灵丘、繁畤(治今山西省繁畤县东北)、飞狐(今河北省涞源县)三县,河东东北地区最重要的飞狐陉便在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

    欧彦上任之后,蔚州倒是不像内地一般世家林立,但兵头也不少。幸好欧彦本身是军功将领,又有车骑将军李庆阳相佐,倒是勉强压服住军中众人,执掌州权。

    乔钟葵北上之后,一面积极攻略代州,一面命大将墨弼进攻繁畤,隔断代州与蔚州的联系。

    蔚州兵马不足,皆多在灵丘、飞狐一带守备,因此墨弼一路北上,进展迅速,没等欧彦的援兵到达,便迅速攻破了繁畤县城。

    这时繁畤令是敬钊,字积善,蒲州蒲坂人,北周布宪中大夫敬元约之子。

    繁畤城破之后,敬钊也被墨弼俘虏。墨弼逼迫敬钊降服,却被敬钊严词拒绝。墨弼被敬钊不畏死的气节所感,因此没有杀死敬钊,而是命人将其送达了乔钟葵的军中。

    而墨弼本人在劫掠了繁畤城之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进军。

    欧彦听说繁畤城失陷之后,便停止前进,就地组织布防。欧彦手中只有两千余人,但依托地形,构筑了三条防线。墨弼率军赶来,被欧彦所部痛击,墨弼所部损失惨重,只得回返。

    欧彦又亲自带人追击,墨弼不知情况,一路南逃,过繁畤城而不入,欧彦乃成功收复了繁畤城。

    这时墨弼又复来,两次被欧彦所部依托繁畤城再次击败,劳而无功的最后墨弼只得退却。

    欧彦西进,率部进驻雁门关。

    欧彦知道自己兵力实在太少,根本不足以解围代州城。因此乃在雁门关停驻不前,等待援军。

    也幸好欧彦守住雁门关,扼守了从朔州南下的道路,使得郑言庆所部能够顺利到达了代州。

    二人会师,两部皆为郑言庆统帅。

    郑言庆多在军旅,知道自己一路长途跋涉,远道而来,军队疲敝,便没有直接向南进入雁门县。

    众人在雁门关修整一日左右,郑言庆乃拔营南下。

    郑言庆率领骑兵、步兵二万余人,夜出雁门关。等到快天亮的时候,大军便赶到了雁门城以东的地方。此时乔钟葵也通过斥候发现了突然出现的郑言庆所部,心中大惊。

    乔钟葵参与过北伐,很清楚黄明远训练出的丰州军有多么强悍。为了应敌,乔钟葵直接令所部三万多人抵御郑言庆。至于代州,兵疲将老,乔钟葵只留了数千刘嵩残部防备。

    远道而来的郑言庆眼看所部被叛军发现,突袭计划失败,因此为了麻痹对方,乃令蔡知运率一半兵马退往雁门关,等待命令。

    而郑言庆自率万余兵力,准备借着山势,防御乔钟葵。

第六十章 代州之战(下)

    乔钟葵料郑言庆远道而来,士兵疲惫,便立刻率军进攻郑言庆所部,郑言庆并不与叛军纠缠,乃趁机率部撤退到山上扎营。

    乔钟葵两次攻击山上的郑言庆部,皆是失败。但乔钟葵通过观察发现郑言庆能调动的军队不过万余人,实力并不强,乃心中大定,遂决定先消灭郑言庆的援兵,再进攻代州。

    郑言庆扎营之后,便深挖壕沟,坚决避战。乔钟葵数次集中兵力猛攻,都被轮番的弓箭挡了回来。双方相持,互相之间也奈何不得。

    而郑言庆又借着双方交战,在山上放火,示意代州城中李景等人援兵的到达,使得代州城内士气大振。

    两边的隋军皆是打定主意避战,跟个刺猬一般,奈何不得。乔钟葵无奈,只得命部下王拔每日在郑言庆的军营前掠阵。

    乔钟葵的副将王拔,身高两丈,有万夫不当之勇,骁勇无敌,无人能挡。平日征战,王拔常带几个骑兵冲锋陷阵,且特善用大槊。他每日在营门前叫骂,丰州军射他又射不中,而每每丰州军防备不及时,王拔便射杀营中的丰州军。

    郑言庆虽然要故意示弱,但若是每日让王拔在这里嚣张,必定会极大地打击隋军的士气。因此郑言庆决定主动出击,击杀王拔,好狠狠挫一番乔钟葵的锐气。

    众将之中,能与王拔一战的并不多。若是黄明辽、雄阔海、杨义琰等军中几位无敌骁将在此,自是不会惧王拔一人,但此时军中诸将,能出战的却没有几人。

    这时榆林骠骑府车骑将军杨思恩求战。

    杨思恩自当初受降城一战之后,虽然仍与丰州系大部分的将领关系不睦,但也算是被众人接纳。

    杨思恩为人性格孤僻,在丰州也没有什么朋友,平日也就是和郑言庆、陈乂等几个人说得上话。不过他心里也憋着一股劲,自觉不认为自己输给旁人。

    北伐时期,杨思恩也和王拔较量过,虽不能说强于对方,但也不弱。这次出战,杨思恩自信实力较之前更胜一筹,因此也信心满满。

    郑言庆见杨思恩主动请战,也是惊异,往日杨思恩可没有如此积极。但见其再三请求,而且军中胜过杨思恩的也寥寥无几,因此只得同意,予他一府骑兵,令其出战。

    杨思恩挺矛立马,郑言庆给他一卮酒为他壮行。杨思恩远远望见王拔站在阵后,一口饮尽美酒,就把酒斛往地上一丢,策马而赴敌。阵后众人,见其气貌雄勇,无不称赞道:“真是壮士!”

    杨思恩挺矛上前,往来冲杀,无往不胜。不过王拔也是骁勇,其麾下铁骑是乔钟葵麾下最精锐的队伍。

    双方交战数个回合,杨思恩死命地拼杀了两次,都没有完全冲散王拔的军阵。杨思恩大怒,乃率领十几骑直向王拔冲去。沿途汉王叛军,皆无人能挡,杨思恩向前猛冲,杀了几个叛军,一直冲到王拔的军旗下。

    杨思恩眼看王拔在阵前,挺矛便刺,双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

    这时双方二人较力,杨思恩的胯下战马忽然马失前蹄,将杨思恩掀翻下马。杨思恩措不及防,被战马甩出两丈远,手中长矛也脱手。

    王拔见此大喜,持槊而上,正中杨思恩前胸。

    杨思恩身后骑兵拼命上前,杀退叛军,这才将杨思恩救起。

    此时杨思恩满身是血,奄奄一息,等到送归营中之时,已说不出话来,使劲拉着郑言庆的手,便溘然长逝。

    郑言庆悲痛欲绝,放声大哭,追忆起杨思恩当年拯救丰州的旧事,三军无不流泪。

    而王拔斩杀杨思恩,乃率汉王叛军乘胜进军,全军出击。丰州军不敌,乃后退了十几里。

    乔钟葵见王拔击败了郑言庆,更是大喜,倒是不再把郑言庆当作大敌。

    当日被墨弼送来的敬钊并没有投降,乔钟葵眼看得胜,心中大定,便将其释放,署为代州总管府司马,但被敬钊拒绝。

    乔钟葵眼看敬钊如此不识抬举,也是心中忿然,便说道:“受官则可,不然当斩!”

    敬钊却不为所动,义正言辞地说道:“钊忝为县宰,遭逢逆乱,进不能保境,退不能死节,为辱已多,何乃复以伪官相迫也?死生唯命,余非所闻。”

    乔钟葵大怒,指着敬钊说道:“卿不畏死邪?”便要杀了敬钊。敬钊在河东素有美名,乔钟葵为众人劝止。

    前有陶模,后有敬钊,皆是宁死不跟随叛乱。乔钟葵冷静下来之后,却是深感各地官员对朝廷的忠诚,一个小小的代州都如此难下,更何况关中,因而对这次起兵也深深地担忧起来。

    隔日下午,后退的郑言庆又来邀战,双方又激战一场。等到傍晚,战斗仍然没有停止,这时在郑言庆阵后,战鼓震天,尘埃弥天,乔钟葵军不知究竟,还以为是伏兵大发,登时慌乱起来。

    原来郑言庆是故意引诱乔钟葵决战,他自知兵少,因此把军中的牛和驴子全部清出来,牛、驴、骡子有数千头之多。郑言庆又令兵卒几百人,每人拿一个鼓,偷偷地把牛和驴子赶到山谷里,出其不意。

    果然乔钟葵中计,军中发生骚动,郑言庆率部猛攻,乔钟葵被打得连连后退。这时在乔钟葵身后,一支部队趁着乔钟葵部的不备,越过崇山峻岭,已经杀到乔钟葵大军的背后,正是蔡知运、高震率领的另一部丰州军。他们从雁门关沿着山沟直趋雁门城以东的地方,等到郑言庆与乔钟葵交战之际,突然杀出,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乔钟葵后军遇伏,前军又是铺天盖地的隋军,前后遇阻,进退不得。众人根本不知道隋军到底有多少,心中更是心惊胆战。

    乔钟葵极令大军后撤,又命王拔率精锐骑兵破阵。

    蔡知运以上前弩兵守住谷口,射杀叛军。王拔几次冲锋皆不得出,身后逃兵又屡次冲击其后阵,大军一片混乱。

    王拔好个猛将,在军中却被乱军裹胁,一路向南,最后被射杀于乱军之中。

    乔钟葵眼看大军溃败,率领残部勉强冲破隋军的阻拦,向南而去。大军沿着滹沱河畔向南逃了一夜,又为高震率领的骑兵所阻。此时乔钟葵大部失联,四处逃散,身边不过千余人,且尽是疲惫不堪之人。双方交战一上午,乔钟葵左右尽皆战死,乔钟葵走投无路,难以逃脱,又不愿成为高震的俘虏,乃自尽而死。

    等到天明,郑言庆收拢汉王叛军,全歼乔钟葵所部,代州之围始解。

第六十一章 智取幽州

    在代州三镇南下之际,远在幽州的来护儿已经拿下幽州军。

    当日汉王杨谅举兵叛乱之后,黄明远向杨广建议征调各部击之,其中一路便是原瀛洲刺史来护儿这一路幽州军。

    现任幽州总管府总管是左武卫大将军陈国公窦荣定的儿子窦抗。窦抗乃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其母乃是杨坚的姐姐安成长公主。窦抗姿容秀美,性情坦率,稍通图史,深受杨坚的宠爱。后窦抗历任梁州刺史、岐州刺史等职务。

    原任幽州总管渔阳郡公元弘嗣是个酷吏,对人严酷无情,暴虐不堪,幽州官吏不堪其苦,杨坚才以窦抗代之。

    汉王杨谅反叛之后,四方之地,皆有响应。此时幽州作为并州的侧翼,自然是双方关注、争夺的焦点。杨广因为窦抗素来与杨谅交好,因此担心窦抗会举兵响应杨谅的叛乱。幽州是边镇重地,拥精兵数万,善战之将无数,一旦窦抗选择响应杨谅,率幽州兵席卷河北,则大河以北不复长安朝廷所有。

    长安根本无法承受幽州反叛的代价。

    杨广准备派人替换窦抗,但又恐若是直接下旨命人替代,手握重兵的窦抗会选择直接抗命,反了朝廷。

    因此朝廷不能直接明文下发,只得使人暗中替代。而且此人必须有威望、有能力,前往幽州也可镇得住幽州的骄兵悍将。

    本来前总管元弘嗣最合适,他先后在幽州担任长史、总管,有能力,也了解幽州的情况。奈何他之前弄得幽州天怒人怨,根本不得人心,杨广也无可奈何。

    这时杨素推荐前江州刺史勃海人李子雄为将代之,而黄明远也趁机向杨广举荐前瀛洲刺史、现右领左右府大将军来护儿代之。

    李子雄出身辽东李氏,曾跟随杨素征讨塞外、江南,是杨素的心腹。

    而来护儿是杨广的麾下亲信,曾随军平定南陈。后来来护儿一直在杨广麾下征讨江南反叛势力,先后担任泉州刺史、建州总管等职务。仁寿元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杨广即位,来护儿再次被征召入朝,担任右领左右府大将军。

    此时来护儿还没有入朝,黄明远以其相近幽州,举荐其代窦抗为幽州总管。

    杨广左右斟酌,还是觉得杨素举荐李子雄有私心,而黄明远往日与来护儿关系并不亲近,来护儿又是其心腹,因此最后还是任命来护儿为幽州总管。

    来护儿接令之后,率人星夜直奔幽州。

    虽然瀛洲、幽州很近,来护儿很快到达,但此时夺权却成了难事。

    来护儿往日在幽州并没有根基,甚至连熟识的官员都没有。窦抗作为一军之主,手下有雄兵数万,来护儿也不能直接上门说自己要接任总管,令窦抗放弃抵抗。因此对于这个任务,来护儿是一筹莫展。

    来护儿在幽州城内待了两日,却丝终没有好办法。

    黄明远曾去信来护儿到了幽州之后,可联系黄明远的好友幽州总管府法曹参军事张方昕,其能以为内应。

    张方昕是黄明远的姐夫张方翼的兄长,清河张氏安阳一房的嫡长子。张方昕和黄明远从小熟识,二人素来亲善,引为至交。

    来护儿到了幽州之后,因进展不顺,便秘密前去见张方昕,此时张方昕已经得到黄明远的去信,因此来护儿一说明来意,张方昕便表示支持。

    张方昕向来护儿献计,可使来护儿诈称调任营州总管,并在馆舍之中埋伏,当窦抗前来之时,来护儿便直接将其拿下。

    来护儿担心到时幽州诸将不服,恐会生乱。张方昕表示会联络幽州亲长安的一派将领,趁机接管城防。

    来护儿大喜,乃命亲随在张方昕的帮助下秘密潜入幽州城中,埋伏在馆舍附近。

    而来护儿则潜出城去,然后打起旗帜,伪装成前往营州赴任的样子,进入幽州,并入住馆舍之中。

    这时来护儿便遵循旧例,给窦抗投了拜帖,请求会见。

    不过窦抗作为地位极高的关陇世家,一向看不起来护儿这种江南没落世家的人物,因此仗着一向显贵,根本不去接见来护儿。

    来护儿等了两日,始终不见窦抗上门,心中无奈,又怕再待在幽州会引起窦抗怀疑,只得选择北上。

    这时张方昕便前往总管府,言来护儿昔日在江南之时,是天子爱将,身份贵重,若是得罪了他,怕是其会趁机向天子进谗言,不若虚与委蛇,送他一场,全了来护儿面子,也少了许多麻烦。

    窦抗仔细斟酌,倒也觉得张方昕说得有道理,因此决定听从,且送来护儿一次,也少些麻烦。

    窦抗来到幽州城北门,与来护儿寒暄一番。不过窦抗根本看不起来护儿,因此根本提不起兴趣,连面子工程都没做多少,只想把来护儿当做瘟神一样赶紧送走。

    来护儿临别之时,来护儿长揖而拜,窦抗也只得回礼。此时二人相聚不到一步之遥。来护儿趁着窦抗低头,突然从胸口抽出一把匕首,直指窦抗的脖颈。

    窦抗一时大惊,来护儿身边的从者这时早上前将窦抗身边的几名亲随围住,同时把窦抗缚住。

    “来护儿小儿,你要干什么?”

    这时来护儿从一人身前拿出圣旨,对窦抗说道:“窦抗接旨,奉天子之命,令窦抗即刻回京,来护儿接任幽州总管之职。”

    “这不可能。”

    被众人缚住的窦抗满脸不敢置信,乃使劲挣扎,但难以逃脱。

    “来护儿小儿,你以为这样便可令幽州上下听命吗?”

    来护儿笑道:“这就不是陈国公的事情了。”

    此时跟随窦抗的其他从者见窦抗被缚,纷纷上前。而其中的张方昕突然在人群中大呼道:“天子命来大将军代替窦总管为新任总管,尔等要违背天子的命令吗?可想想自己能承担造反的后果。”

    众人果然不敢上前,来护儿又令车骑将军侯莫陈煚将窦抗的死党全部揪出来监押。

    而张方昕带着来护儿回到幽州城,二人在张方昕联络的骠骑将军贺兰谊、车骑将军罗艺、车骑将军吕会彦等人的佐助下,完全控制了幽州城。

    此时平叛最重,来护儿乃使张方昕留守幽州城,自为主帅,调集马、步军三万星夜向恒州方向进军。

第六十二章 恒州之战(上)

    此时的恒州已经坚守了月余,正在汉王叛军的猛烈攻击下死战。

    汉王杨谅起兵之后,为了全取大河以北,便派遣大将军刘建从井陉出发,夺取燕、赵地区。刘建出兵之后,其正当面的便是恒州,此时的恒州刺史是黄明辽。

    恒州乃是上州,治所真定县就是后世的河北省会石家庄一带。恒州西接河东,北连幽代,南控河北平原,为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唐朝中后期,恒州(唐时叫做镇州)升级为真定府,一直到宋末,都是中原王朝抗衡外虏的前沿指挥中心。

    北伐之后,黄明远麾下丰州亲信将领共出了四个刺史,分部为泽州刺史张文远,莱州刺史张长逊,蔚州刺史欧彦,恒州刺史黄明辽。四人之中,黄明远的地位最低,但所任的恒州位置最好。而其能被授予恒州刺史,除了战功卓著,也是因为其兄乃黄明远的原因,特此加封。

    此时的黄明辽才二十一岁,从军五年,多立战功,勇猛无敌,当世罕见敌手,甚至杨广也知道黄明远其弟的勇略。若不是黄明远言“兄弟数人,不应当都在京畿”,杨广甚至要把黄明辽调到长安担任要职。

    不过黄明辽仍旧简在帝心。

    北伐之后,黄明远为黄明辽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假,逼着他把婚事完成。

    杨氏娘子比黄明辽大一岁,当初因为其祖母、母亲接连去世,守孝了四年,这才耽误了婚事。当年订婚之时,杨氏娘子才十八,可现在人家杨氏娘子等了他四年,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杨义臣忍不住都催了几次,再不成婚,都成了老姑娘了。

    今年四月份,黄明辽再也拖不下去了,才和未婚妻杨氏完婚。

    夫妻二人四月底上任,临走时黄明远叮嘱黄明辽在恒州要发展武备,加强恒州防御。

    黄明辽年纪轻轻,初到恒州,自然是不为人所重。不过黄明辽也不是一个软弱之人,其身边带了上百丰州旧卒,到了恒州之后,大马金刀的抢夺了恒州城内的军权,又连着贬黜了数个不听从命令的将领,强势的宣告了自己的到来。

    黄明辽虽然在当地没有基础,但他有四海商团的商路渠道为依托,又抢得军权,因此浑然不惧。

    黄明辽上任,除了手上的护卫,还有一批四海商团的账房,这些账房都是黄明远悉心培养的人才,黄明辽带了数人上任,没两日便将恒州的账面查的清清楚楚。黄明辽按图索骥,将数个不遵从其命令的贪腐之人全部下狱治罪。

    一时之间,恒州城内震恐。

    黄明辽的外祖一家博陵崔家,其家族核心势力范围便是定州、恒州一带。崔家人对于黄明辽这个外甥,虽然也不以为然,但随着黄家势力逐渐强大,而来结好黄明远,勉强还是较为支持。而且黄明辽的妻子杨氏的父亲秦兴县公尉迟崇在北周是担任过仪同大将军,曾驻扎在恒山郡(即恒州),又担任过恒山郡太守。在崔氏和杨氏的帮助下,黄明辽分化、瓦解州中势力,倒也稳住了脚跟。

    黄明辽在恒州练兵三个月,汉王之乱爆发。

    恒州骠骑府骠骑将军杜孝昌乃是杨谅亲信出身,意欲从挟持黄明辽,从杨谅起兵。黄明辽知道消息之后,乃带领十余亲卫,趁夜闯入杜孝昌的府中,将其杀死。又提着杜孝昌的脑袋召集骠骑府诸将,言杜孝昌意欲随汉王谋反,他要讨伐汉王。

    众人畏惧黄明辽的威势,纷纷相从,黄明辽因此清理了杜孝昌的心腹,又将不少不遵从其命的官吏冠以从逆的名义处置,因此完全掌握了恒州军。

    恒州不是边州,军备松弛,而且此时恒州的核心要隘的井陉关控制在汉王手中,其驻军也听从汉王命令,所以黄明远手上只有两三千兵马。

    此时恒州西面的门户大开,黄明辽一边收缩兵力,征调民夫、青壮守城;一边加固城墙,深挖壕沟,准备扼守恒州。

    而并州司马张祥等不愿附逆的并州官员也纷纷来到恒州,并详细告知了黄明辽关于叛军的情况。

    黄明辽大喜,乃将州中政务全部托付给张祥,自己一心备战。

    刘建率领两万大军从并州出发,直奔恒州而来。恒州是太行山的余脉,地势较高,从恒州往南、往东,皆是一马平川、居高临下。

    此时河北也有不少州县响应杨谅造反,刘建准备趁机会和各州,席卷河北。

    出井陉关之后,到真定不过是百余里的距离。黄明辽命骑兵于外,不断骚扰刘建的进军,等到刘建到了真定城外,就见到严阵以待的恒州军。

    刘建派人叫城,黄明辽皆是不应。刘建又派使者入城,黄明辽装模作样的将其引入,却又当着城中众将士的面斩杀了刘建的使者,将其头颅悬于城头之上。

    刘建勃然大怒,乃驱动大军攻城。

    真定城高大宏伟,黄明辽虽然只有不到三千人,但借助城池坚固,滚木礌石,金汁巨弩,牢牢地将刘建挡在了城外。

    刘建又打造了数丈高的井栏,在其上设置弓弩手,企图压制城头上的隋军。黄明远之前早打造了数十架投石车,置于城墙内侧,等到叛军的井栏靠近城墙,城中便数十架投石车齐发,对着成为的砲车轰击。

    叛军的井栏被隋军纷纷击碎,井栏上的叛军死伤殆重。

    刘建眼看一计不成,便从恒州城外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堆于恒州城下。此时乃是秋天,草木干枯,树木被点燃后,立刻浓烟滚滚。

    城头隋军被烤须发皆焦,难以应战,而城中的百姓见到四面大火熊熊,也是心惊胆战。

    恒州城西北角外有一座西王母庙,并州司马张祥见百姓惊恐,乃登城望之再拜,垂泪说道:“恒州百姓何罪,致此焚烧!若王母有灵,可降雨相救,恒州百姓感激不尽!”

    张祥说完,西王母庙上立刻集聚了一大批云朵,须臾之后,骤降大雨,恒州城外的大火遂灭。士卒感张祥至诚,莫不用命。

    叛军之中,见此也以为是神迹,众人无不因此畏惧。

    至此,叛军进攻的势头减弱,恒州城才勉强松了一口气。

第六十三章 恒州之战(下)

    黄明辽尚不知晓援军什么时候会到达,他给自己设定的底限是三个月,他相信兄长在三个月之内已经平定汉王之乱了。

    恒州军打退了刘建数次的攻击,再加上当日张祥祈雨的神级,刘建军中士气低落,渐生懈怠。

    为了进一步打击叛军的士气,鼓舞城中军民斗志,黄明远乃令麾下猛将尉迟恭率百骑出城突袭刘建大营。

    尉迟恭是黄明辽妻子杨氏的族人,今年不过二十岁。杨氏本姓尉迟恭,其父尉迟崇是杨坚亲信,后跟随名将达奚长儒战死于有名的周磐一战,杨氏是遗腹女。后来杨义臣得杨坚宠爱,赐姓杨氏,家人遂改姓杨。

    尉迟恭其祖父是参与尉迟迥之乱时的将领,入隋之后家族没落。其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尉迟恭年少时以打铁为业。后来尉迟恭前来投奔堂叔杨义臣,在黄明辽与杨氏的婚礼上被黄明远所识。黄明远立刻趁此捡了这个漏,引其参军,收为己用。

    黄明辽前来丰州,黄明远乃使尉迟恭跟随。黄明辽骁武绝伦,天下无出其右者,尉迟恭此时年少,遂跟随黄明辽学习鞭术、马槊。

    这夜黄明辽眼看刘建军士气大泄,准备夜袭叛军,挫其锐气,便派尉迟恭领队。

    当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恒州城中,黄明辽点起百余精锐,特赐米酒,与众人共食。吃毕,黄明辽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一名大都督。这名大都督知道此时袭营,生死难料,因此跪伏在地,不肯接酒。

    这时一侧的尉迟恭立刻拔刀,对着这名大都督厉声喝道:“你受天子所知遇,官拜大都督,与尉迟恭相比怎样?我尉迟恭一介白身,尚且不怕死,你为什么独独怕死?”

    这名大都督见尉迟恭神色严厉,心中大惧,说不出话来。此时黄明辽一给一旁的尉迟恭使眼色,尉迟恭立刻暴起,将此人刺死。

    黄明辽乃说道:“今日叛军围城,城破之后,我军皆是一个死字。众位是要拼死一搏,搏得一个封妻荫子,还是想像狗一样死去,就在今日。”

    尉迟恭马上喊道:“拼死一搏,封妻荫子!”

    众人也因此高呼。

    黄明辽乃将银碗递给尉迟恭,尉迟恭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黄明辽斟酒给众人,每人一银碗。

    到了二更时分,尉迟恭乃裹甲衔枚,出了恒州城,潜至刘建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敌营,四面放火,并斩得数十首级。

    夜色中的汉王叛军受到惊动,误以为恒州城援兵来袭而起身备战,尉迟恭乃将刘建营中搅得天翻地覆,并杀透敌营,从西北方向破营而出。

    刘建营中,混乱糟糟,尉迟恭破营杀出之后,夜色中的汉王叛军依旧如临大敌,纷纷举起火把、擂鼓呐喊。等到刘建营中举起的火把像繁星一样密集时,尉迟恭已经从北面回到了城中。

    此战,烧掉了刘建小半个大营,刘建军中损失惨重,其部将士纷纷畏惧,士气大跌。

    当天夜里黄明辽见到一身是血尉迟恭,蔚为壮之,乃说道:“今日一战,也把刘建吓得够呛,他往后怕是不敢安稳睡觉了。敬德(尉迟恭字)百骑劫营,勇武过人,乃当世甘兴霸也。”

    此战之后,刘建果然心生畏惧,不敢轻易出战,只得派人向并州求援。

    此时刘建不知道的是,黄明远已经渡过黄河,大举向河东进军,杨谅自身尚且难保,哪还有力量向刘建支援。

    而与此同时,幽州的援军已经向恒州方向进军。

    来护儿以大将幽州左二车骑将军罗艺率麾下骑兵为先锋,昼夜兼程向恒州而来。九月二十五日,大军前锋到达恒州城东。

    罗艺本姓叱罗,字子延,京兆云阳(今陕西泾阳市)人,其父是参与仁寿宫变的左监门府郎将罗荣。罗艺生性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但他勇于攻战,善于骑射,不到三十岁便积功至车骑将军。

    此战罗艺受命,乃以千余骑兵突出。而围城的刘建猝不及防,被罗艺骑兵袭营,大破之。

    刘建眼看恒州援兵到来,心中大惊,不敢再战,立刻下令大军西归,恒州之围始解。

    罗艺为人自负,待人以盛气凌人。其入城之后,态度桀骜,直言听说刺史黄明辽善战,他要与之一会,较量一番。

    黄明辽也是气出笑来,罗艺还真是大言不惭。他是一州刺史,要真和罗艺在这种情况下较量,反而丢份。

    不过黄明辽不是那种文弱书生,自不会让罗艺欺辱。

    二人相见,罗艺态度高傲的很,言语之间,以恒州恩人自居。

    黄明辽为杀罗艺的锐气,乃令尉迟恭与其一战。

    二人骑马持槊在校场之上,大战一场。尉迟恭槊法了得,一点也不弱于成名多年的罗艺。而罗艺没占什么便宜,这才心知盛名之下无虚士,不敢再在黄明辽跟前狂傲。

    大军修整半日,罗艺勉强为黄明辽所慑,听从其令。

    黄明辽乃下令张祥守城,自己和罗艺率军出击,追击刘建。刘建虽败,但实力并未大损,一旦让他逃归河东,必会给大兄造成麻烦。

    黄明辽和罗艺共点兵三千,一路追击刘建到抱犊山,终于追上了逃溃的刘建叛军。

    此时刘建慌不择路,见黄明辽追来,也不管身后追兵有多少,只是一个劲地逃命。双方在抱犊山的山谷之中,相互激战,横尸十余里。

    隋军紧追不舍,死咬住叛军。刘建与黄明辽所部在此相持整整一日,也没能甩掉黄明辽所部的追击。

    到了第二日傍晚,来护儿终于率领近三万大军赶到抱犊山。

    刘建眼看隋军援兵到来,心惊胆战,哪里还有心组织抵抗,忙将军队扔给副将,自己带领亲随逃走。

    此时汉王叛军共有一万多人,漫长的队伍被隋军切割成三段,又群龙无首,纷纷跪地投降。

    隋军大战一夜,到了第二日一早,零星的战斗才完全结束。此战,汉王叛军全军覆没,唯有刘建死命地逃奔,竟然脱身而去。

    抱犊山一战,刘建全军覆没,隋军彻底堵住了汉王杨谅东进的道路。

第六十四章 大破綦良

    除了对北方两路兵马,杨谅还命大将军余公理与綦良二人南下。

    其中綦良这一路率兵出滏口,奔黎阳,其目的是防御青兖州地区的援军。

    綦良本来屯驻于涉县,位于河东与邯郸、相州的交界处,监控三地。杨谅的命令到达之后,綦良立刻率两万五千人马,出滏口径,进攻慈州(即后来的磁州,治今河北磁县)。

    慈州刺史上官政是北周大将军上官贤之子,备身将军出身,极善韬略。綦良大军围城,上官政一边征调民夫御之,一边向南面的相州求援。慈州也是一处坚城,上官政又通晓韬略,急切之间,綦良根本难以攻下,最后眼看耽误良久,綦良便直接越过慈州,向南进攻相州。

    此时相州的指挥官是薛胄。薛胄原是刑部尚书,当初因为高颎被罢免一案,薛胄替高颎进言求情,违背了隋文帝杨坚的旨意,直接被杨坚下旨戴枷囚禁起来,很久才赦免了他。后来薛胄被释放,但刑部尚书的职务是做不成了,杨坚便任命薛胄出朝暂管相州事务。

    这个暂管相州事务只能算是一个临时的差遣,无品无级,跟钦差大臣差不多。不过薛胄好歹是名臣出身,又威望显著,声名不凡,因此相州文武倒也听从薛胄的命令。

    薛胄到任之后,倒是不管自己的官职大小,而是执法宽松,重视民生,因此积攒了偌大的声望,成为相州真正的主事者。

    汉王反叛之后,朝廷调原本在河北编练兵马的宗正卿行礼部尚书事杨义臣为相州总管,统帅太行山以东各州府兵,防御太行山以东一线。而此时杨义臣尚在沧州等地编练兵马,来不及上任,因此相州军政仍由薛胄管理。

    叛军綦良所部大军压境,直逼慈州。而相州就在慈州以南,与慈州相隔不过五六十里地,用不了一日便能到达。众人闻之,纷纷大恐。

    此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向相州求援,相州乃是大郡,又是总管府所在地,有兵马甚多。因此相州诸将以唇亡齿寒为由,纷纷请求薛胄派遣援兵。

    薛胄本就是和慜太子、汉王乃是一路人,对杨广不满,虽然不愿意附从汉王杨谅的叛乱,但若是让他潜心平叛,他也是不愿意的。

    因此虽然诸将请战,但薛胄假装杨谅军队锋锐不敢出兵抵抗,以相州的防务更为重要为由,拒绝了诸将的请战。

    没想到上官政靠着一群民夫和少量的府兵,竟然能够守住慈州城。而綦良也是疯狂,竟然不管后路,直奔相州而来。

    相州城内此时有上万兵马之多,诸将又请求御敌于城池之外,但又被薛胄拒绝。

    眼看綦良大军直奔相州,薛胄不愿意与其一战,因此派遣心腹鲁世范前往綦良军中,劝说綦良道:“天下的事情还未见分晓,薛胄作为臣子,是去是留必须适得其所,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攻打我?”明确的表达了中立的态度。

    鲁世范更是代表薛胄向綦良称诺,只要綦良撤兵,相州城绝不出一兵一卒,更不与綦良所部为敌。为表诚意,鲁世范还将临漳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的两万石军粮送给了綦良。

    綦良听后,心中大喜,以为薛胄是倾向于杨谅的,只是害怕担上了反叛的名声才如此忸怩。綦良自知凭借手中的兵力,根本攻不下相州,因此乐得白得两万石军粮,又绕开相州,直奔黎州白马津而去。

    白马津是虎牢关以东最重要的渡口之一,还临近河北第一大仓黎阳仓,控制了此地,便是控制了数百万石粮食,瞬间便可拉起一支十余万的人马。

    此时綦良一路向南,而远在沧州的杨义臣也在急速向西而来。

    杨义臣接到天子的命令之后,手中并无多少兵力,他一边传令河北各地府兵自行集结,赶往相州,一边集中手中的兵力。

    杨义臣在沧州召集了三千人马,便往相州敢。从沧州到相州七百余隋里,沿途杨义臣提前传令要经过的德州、贝州、魏州和济州、冀州的府兵向其靠拢,等到杨义臣赶到魏州的时候,手头上的兵力已经有两万人。

    杨义臣到了魏州,听说叛军綦良所部绕过相州,直奔白马津,心中大惊。

    杨义臣立刻以大将郭绚为先锋,率部赶往黎阳仓。杨义臣一面命相州兵马追赶綦良,一面督促部下进军。

    綦良率军进逼黎阳仓,而此时的黎阳仓只有千余守军,仓监元宝藏见叛军来势汹汹,心中大惊,就要准备弃城而逃。

    这时元宝藏麾下的小吏魏徵劝元宝藏说道:“此时綦良孤军深入,各路援军势必已经向黎阳仓救援。仓监一旦选择弃城而丢了黎阳仓,战后必被清算。我们只需在此防御綦良一两日,则援军必到,主公也能据此大功。”

    元宝藏大喜。

    魏徵建议元宝藏将仓中的民夫全都伪装成士兵的样子立于仓城之上,城中民夫有万人之多,必定惊吓到綦良。

    魏徵又献计元宝藏向綦良诈降。

    魏徵和元宝藏麾下将领陈骥率领城中仅有的八百士兵,佯装逃出黎阳仓向綦良投降。而元宝藏则假装愤怒斩了几个罪犯,声称是杀了陈骥的亲朋。

    陈骥和魏徵到了綦良军中,表示自己愿作进攻汉王军的先锋,为汉王效力。又劝綦良暂时不要急着攻打黎阳仓,元宝藏早就在城中藏了数千精兵,就等着汉王军上钩。

    綦良大惊,并不相信。

    魏徵则言元宝藏所部是从滑州、郓州赶来的府兵,只是因为后续部队没有前来,所以并未向北,而是屯于黎阳仓。陈骥也是因为得罪了元宝藏,元宝藏握有重兵要攻杀他,所以才投降的。

    綦良勉强相信二人的说法,便将大军驻扎在黎阳仓西二十里。到了夜里,陈骥和魏徵率领八百兵卒,突然袭击綦良的中军大帐,汉王叛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綦良慌乱中带领部队奋力抵抗。

    恰在此时,郭绚所部主力也抵达黎阳仓,立刻向綦良所部发动攻击,綦良大败,便扔下军队前往相州去投奔薛胄。

第六十五章 智夺州权

    另一路的余公理所部也没有多么顺遂,别说河阳、洛阳,直接被泽州刺史张文远给挡在了泽州。

    余公理所部两万五千人从太谷南下,气势汹汹,沿途韩州、潞州皆下。其部没有出潞州便急剧扩张,全军接近四万余人。杨谅以韦道正为韩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就连还未占领的泽州也任命张伯英为刺史。

    此时的泽州刺史是张文远。

    张文远自赴任泽州之后,所遇到的情况跟之前黄明辽在恒州的情况差不多。而且他还没有崔家、杨家那样的实力派支持,更没有黄明辽特殊的身份,因此来到泽州之后是举步维艰。

    此次张文远赴任,黄明远还特意将徐虎子给他做州兵曹,但张文远身边能用的不过百余老卒。泽州不比丰州,现在也不是西汉,他这个刺史也没法做个酷吏清洗州中的豪强。

    不出所料,张文远到任之后,令不出衙门,泽州政事全部由主簿冯公孝和功曹宿晋二人把持,州中豪强也与二人勾结,张文远这个刺史在众人眼中也就是个摆设。

    不过张文远也没有任众人揉搓,他知道政事他不在行,也无法斗得过这些地头蛇,便从最擅长的军事方面入手。

    泽州地处太行山脉、太岳山脉、王屋山脉、乌岭山脉、母山脉、浍高山脉之间,和潞州共为上党盆地。因周边群山环绕,与外部交通不便,因此多生盗匪,环境恶劣。

    张文远初到泽州,便宣布剿匪为重。

    泽州的本土势力见张文远不急着抢班夺权,倒也乐见张文远去剿匪。无论张文远是剿匪成功,还是碰一鼻子灰,都对他们有利。

    张文远因此堂而皇之的征调民夫,调动泽州骠骑府,去征讨各处匪寨。泽州骠骑将军鲍恭让他荼毒百姓倒是一把好手,至于让他剿匪,纯属难为他。因此一开始张文远令其四处剿匪,鲍恭屡战屡败,弄得灰头土脸,土匪没剿成功,倒是人马折损不少。

    张文远倒也不生气,仍是给鲍恭安排剿匪的任务。鲍恭吃了几次亏,心中畏惧,哪还敢再去剿匪,因此每次张文远下命令,鲍恭都是连连推脱,就是不愿去做。

    这时终于给了张文远机会,张文远以鲍恭畏惧匪类为由,突然翻脸,并直接剥夺了鲍恭的军权。鲍恭不满,但张文远又令他前去剿匪。鲍恭被逼得进退两难,无可奈可,只得眼看着张文远将军权给夺去。鲍恭心想着看张文远怎么做,等到他也剿匪失败,他就有理由朝着张文远发难了。

    张文远初掌兵权,并没有急着对外出兵。

    张文远很清楚,泽州骠骑府的这些军官,大都是当地的豪强势力出身,他根本调动不了,甚至会阳奉阴违。拿这群人去剿匪,根本就是自讨苦吃。

    张文远以练兵练将唯有,将骠骑府都督以上的官员全部集中在骠骑府进行统一的培训,然后又将自己所带的一百多丰州老卒委任为军中教头,分别担任骠骑府各级部队的训练官,还美其名曰增强各部的战力。这些士兵都是经历过北伐的精锐,实力精湛,以至于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虽然是训练官,但这些人权利极大,可直接指挥各部。而各部士兵没有当官的带领,很快便完全被这些教头掌握。

    至于原本的军中将官,张文远根本就没想用他们。不过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张文远从中挑选了十余名出身不高,与豪强牵扯较少,而且愿意投奔张文远的将官,放回军中使用。至于其余将官,都在骠骑府中老老实实的学习,什么时候毕业便是张文远说了算。

    张文远亲自掌握骠骑府,又使徐虎子以州兵曹的名义,征调民夫,从中挑选精锐,组建了一支千余人的剿匪队。这些人全部由丰州兵担任将官,进行丰州式的训练,很快便战力不俗,成了一支精锐。

    如此折腾了数月,张文远初步掌握了泽州的军事力量,这才敢进行剿匪。同时借着剿匪的名义来夺权。

    张文远也不过问州中的粮钱,但是却不能少了我剿匪的用度。主簿冯公孝和功曹宿晋二人向张文远哭穷,张文远便让二人去找州中豪强和下属各县去要。本来剿匪就是为了一州的利益,自然当是一州百姓共同承担这份开支。

    至于到最后二人怎么想办法,张文远不过问,但是若是没钱,张文远却是要翻脸。张文远占着大义,冯公孝和宿晋二人也没办法,他们不害怕老油子,就害怕张文远这种愣头青。双方一旦撕破脸来,固然张文远没有好下场,也伤不到泽州的本地豪强世家,但张文远背后也有人,他二人未必不会受到报复。

    反正最后张文远高高兴兴去剿匪了,至于其它事情,他浑不在意。

    张文远本就是名将,对付这些山中土匪却是手到擒来。这些土匪能常年在此生存,除了仗着地形优势与本土优势,还有就是与州中豪强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张文远有一支信得过的军队在手,自然不在乎这些东西。

    一连数月,张文远和徐虎子二人分别出击,连续击破数个土匪山寨,缴获无算,既在州中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威望,又通过剿匪提拔了一批可用的人才。

    张文远又接着将骠骑府中一批老弱、关系户和不服从的士兵清理干净,然后将剿匪队纳入骠骑府,使之成为一支正规军。通过这些手段,张文远基本上控制了骠骑府。

    这几个月来,通过军权,张文远逐渐拉拢州中不得已的官吏,开始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尤其在黄明远回朝之后,众人也知道张文远背后站着太子第一心腹鲁国公之后,张文远在州中的话语权更大。

    冯公孝和宿晋二人无奈,但也无能为力。

    正好到了八月,汉王杨谅起兵谋反,泽州本就是汉王的核心之地,因此不少人便准备附从杨谅,冯公孝和宿晋二人也不例外,而此时挡在二人身前的便是刺史张文远。

    二人决定除去张文远这个祸害,重新夺回属于他们的权利。

第六十六章 长平关之战

    冯公孝和宿晋二人想夺回权利并不容易,主要是张文远控制了兵权,让二人根本无力对付张文远。

    冯公孝和宿晋二人便决定联合骠骑将军鲍恭,铤而走险。

    汉王叛乱之后,张文远也知道泽州城内,潮流涌动,不少人都准备着杀了自己迎汉王叛军入城。

    张文远倒是记得当初黄明远在大同城怎么处置梁兴等人的,因此故意势弱,给冯公孝一党之机会。等到冯公孝和鲍恭带着兵马向张文远摊牌之后,张文远立刻命徐虎子带人动手反击,成功将冯公孝、宿晋、鲍恭三人拿下。

    此时再讲究什么安抚、压制等问题都已经是虚的了,张文远也不手软,直接下令将冯公孝、宿晋、鲍恭三人以谋反的罪名杀死,连同其家族,张文远直接命人将其夷灭,以杀鸡儆猴。

    一时之间,杀得人头滚滚,泽州城立刻被震慑的骇人。各豪门大族虽然对张文远不满,但没人敢趁机出头。正是这种动乱时刻,传统的法则约束也降到最低,无论再是高贵显赫,真是死了白死。

    至此,张文远全部掌握了泽州的权利。

    此时张文远也得到了汉王叛军主力来势汹汹的消息,张文远立刻决定前往长平关(今山西高官子县南四十里)御敌。泽州尽是盆地,唯有长平关是最好的阻击之地。而且长平关小,全是军队,利于防守。若是真将此战退到泽州打,谁知道隐藏的敌人在哪里?

    张文远乃命州中全部兵力共计四千余人跟随其北上,而泽州城则交给了泽州长史高孝达。实际上张文远很清楚汉王的叛乱根本维持不了多久,所以他是想完全将汉王叛军堵在长平关外。至于泽州城有没有人附逆,甚至会不会失陷,他并不担心。甚至他还希望再有不开眼的跳出来,他好再次收割一拨人头。

    而泽州本身是河内最后的防线,断不能使叛军主力越过泽州去。

    张文远和徐虎子率军北上,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的泽州,泽州众人看得是目瞪口呆。张文远就这么放弃了泽州?

    不过张文远将全部军队都带走了,哪怕众人想造反,也不能临时拉着一群农民去造反啊。

    不少持阴谋论的人认为张文远是欲擒故纵,又担忧局势,泽州反倒是没事。

    长平关地势险要,依托山岭而建,南来的军队别无他法,只得攻击正面,可谓天险。当初秦赵长平之战,正是白起命骑兵奇袭赵括身后的长平关,赵军才大败亏输的。

    张文远以四千人马守卫长平关,虽较之余公理所部数量上差了十倍,但仍旧对守卫此地有信心。

    余公理一路长驱直入,直奔长平关下,张文远坚守不出。

    余公理大怒,乃命麾下日夜攻打长平关。长平关一带的地势险要,正前方的丹朱岭地势狭长,攻击部队既无法展开地形,也无法有效躲避关头的打击。汉王叛军在之后的六天时间里发动了整整三十多次攻击,皆被张文远所部击退。整个狭窄的山道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汉王军中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此时在张文远的南方,周罗睺也正率部赶来。

    当日周罗睺率部向东驻防陕州地区,防止汉王叛军趁机渡河,占领陕州,割裂长安与洛阳的联系。

    但遗憾的是黄明远高看了汉王军队的部署,裴文安主力一心进攻关中,因此根本没有在芮城方向布置军队。裴文安兵败之后,蒲州南部的残兵溃散,尽被史祥所部歼灭,而更无军队南渡。

    周罗睺再继续守备陕州黄河便失去了意义,因此黄明远便传令周罗睺继续东进,去增援箕关。

    周罗睺到达洛阳,邀宇文述一同北上。但宇文述不愿意北上,周罗睺无奈,自引军队从孟津渡河,直趋箕关。

    这时听闻在洛阳的陈后主病逝,但周罗睺因为行军无法去参加陈后主的葬礼,因此周罗睺痛哭,为陈后主穿了三日的孝衣。

    之后周罗睺北上,听闻此时泽州未丢,心中大喜,立刻又率部赶往泽州。等到周罗睺进入泽州城,竟然发现城中竟然没有军队,原来泽州全部军队都被张文远调到长平关阻敌。周罗睺心中大惊,暗叹张文远“胆大心细,实所罕见。”

    而城中的个人见周罗睺北上,倒是松了一口气,辛亏没有趁着城中无兵动乱,否则怕不要一起给汉王陪葬了。

    周罗睺领兵继续南下,于长平关与张文远汇合。此时长平关还牢牢地控制在隋军的手中,余公理费尽心思也不能越长平关一步。

    长平关狭窄,其实要想守住此地,只需数千人便可阻挡千军万马,这也是当初张文远敢于在此一搏的原因,甚至都不担心丢了泽州城,因为他知道只要他坚守住此地,一定会有援军。

    但现在周罗睺万人北上,并不能增强关中守备。

    这时张文远向周罗睺献计,余公理并不知晓隋军的援军到来,一直以为其正面所面对的不过数千泽州军。不若以泽州军继续守卫长平关,而周罗睺麾下万余关中主力则趁机从侧翼激机动到余公理的身后,全歼其部。

    此时山势众多,看似无路,其实有路。张文远便知晓一条山沟中的一条路,可以完美地绕过长平关。张文远在此布置了三百士兵结寨守备,但余公理并未发现此处。

    “余公理轻率无计谋,依恃人多而骄横,很容易打败,他若是真的能想到我军迂回到他的身后,这些日子,他早走此路了。”

    周罗睺很赞同张文远的判断,便依计行事,悄悄率领万余主力从西面数十里处,进入一条山谷之中,然后沿着两山之间一处浅窄河道,果然来到了汉王叛军的身后。

    余公理正一门心思的要攻破长平关,哪里会防备身后会有隋军出现。

    这日夜里,汉王叛军因为连日攻关,疲惫不堪,早就懈怠。余公理当时为了便于攻击,把大营一分为二,主营在长平关北二十多里,而前营就在丹朱岭内。

    此时余公理毫无防备,周罗睺乃直扑余公理主营。

    余公理突遭袭击,全军大乱,此时后有隋军,前有长平关,余公理进退无路,被堵死在丹朱岭内。

    余公理血战一夜,丝终不能突破隋军的包围。余公理战死,余部尽降。

第六十七章 高壁岭之战(上)

    在隋军各路平叛大军进展顺利的同时,黄明远的主力已经逼近汉王杨谅的腹心地带,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黄明远在占领蒲坂城之后,修整一日。九月九日,黄明远将蒲坂城交给从郑县到达的崔弘升,令其坚守蒲州,自率主力骑、步兵四万五千人向北而去。

    而另一路隋军偏师史祥也从风陵渡方向强渡黄河,击破留在此地的数千汉王叛军,占据黄河渡口。史祥乃受命沿着首山、百梯山(今中条山脉)一路向东北而行,先后占领了盐池(今运城盐池)和安邑县、夏县,扫清了蒲州的南部叛军。

    黄明远数万主力,一路浩浩荡荡,往北而去。其主力还未出蒲州境内,从蒲坂城到晋阳八百余隋里,沿途的叛军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尽皆望风而逃。

    十一日,隋军下闻喜城。

    十二日傍晚,隋军主力兵临晋州城下,晋州刺史裴文安命人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准备负隅顽抗。

    晋州的守兵不足,并不足以出击,但若是选择攻城也要数日消耗。黄明远担心汉王叛军会堵塞雀鼠谷,因此乃命史祥率领两千人围住晋州,并总管晋州、绛州、吕州三州诸军事,又命段文操、杨万项二人各率两千人围住绛州、吕州,勿使三州在大军身后作乱。

    黄明远准备绕过这些据不投降的城池,直接奔晋阳而去。

    军中大将崔彭、独孤览等人皆是大吃一惊。独孤览直接进言道:“汉王经营河东多时,虽为叛逆,但河东之地,附逆者无数。今总管以数万之兵战汉王叛军十余万人之兵,本就是艰难重重。今总管令大军绕开城池,孤军深入,一旦稍有小挫,必会危及全军,倒时恐进退无路。”

    其他人也纷纷进言,主要是言汉王虽兵败蒲州,但根基未损,手下还有十余万精锐军队,并非不堪一击。黄明远此举,实乃非生即死之策,太过凶险。

    黄明襄也建议黄明远稳扎稳打,一路边破敌边进军,同时等待巴蜀、关西、关中等地的府兵。

    众人的建议虽然稳妥,全军一路平推,步步为营,可为大军争取充足的时间,但同时也给了汉王充足了的时间做准备,黄明远并不想在晋阳打一场耗时数月的攻坚战。

    陈远也认为此时黄明远可以选择突击直入,汉王杨谅必无所防备。

    黄明远乃对众人说道:“今汉王新败,军心不稳,内乱不止,正是士气最为低落之时。我军长驱直入,直捣汉王腹心之地,汉王必无所备,仓促应战,我军必可大胜。若此时顿兵于晋州城下,虽稳固了后方,但也给了汉王整顿军心,调兵遣将的机会。到时候双方沿途恶战,怕是从晋州到并州数百里之地,皆是一片焦土啊。”

    黄明远跟众人解释之后,便命众人拔营北上。他本来没有跟众人解释的义务,只是怕众人因为反对而乱了军心。

    众人也不敢拒绝,第二日一早,立刻拔营北上。

    黄明远的平叛大军一路栉风沐雨,并不停歇,于十五日上午,隋军主力进入雀鼠谷。

    雀鼠谷为从介休到霍邑之间一段数十里的间道险隘。寓意为其崎岖陡仄,唯有雀、鼠之类才能飞越翻过,是自晋州经灵石、介休向太原进军的必经之路。

    黄明远乃将主力部队驻扎于灵石县东南的高壁岭,等待汉王大军的到来。

    众人对于黄明远突然停止前进,更是大惑不解,直言大军要抢在汉王叛军之前出了雀鼠谷,否则被汉王叛军堵在谷中,怕是进退两难。今日为何总管反其道而行之?

    甚至连陈远也是疑惑。

    黄明远乃对陈远说道:“汉王所部十余万,尽是精锐,若是坚守介州,我军兵少,如何能胜。今我军顿兵于雀鼠谷之中,汉王叛军所来,势必要堵塞各处道路,将兵力分散。而且谷中道路狭窄,不便大军布阵,汉王叛军兵力再多,势必只能布置长阵,难以集中力量应战。到时我军一部军队在此与汉王叛军相持,一部绕到汉王叛军身后,必能将其全歼。”

    雀鼠谷利于兵少而不利于兵多,最好的布置是两三万人在此依托地形布防,可挡数十万大军。但一旦兵多,实际上在第一线的还是那些人,其余的都成了累赘。

    陈远听后赞叹道:“主公神算,远不及也。”

    黄明远在鼠雀谷屯兵之后,远在晋阳的汉王杨谅也得到了消息。杨谅心中如五雷轰顶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王頍劝杨谅派遣大军,堵塞雀鼠谷,以抵御隋军,至于雀鼠谷以南的州县,只得是自求多福。而且杨谅等人也不知道黄明远是绕过绛州、晋州直奔晋阳城而来,只以为黄明远兵贵神速,神威无敌,数日之间,以及攻破了沿途绛州、晋州诸州县。

    杨谅听从了王頍的建议,乃以老将上大将军赵子开担任晋州行军总管,率领八万余人直奔雀鼠谷而来。

    雀鼠谷天险,一旦重兵防之,隋军除非飞跃过来。

    此时顿兵于鼠雀谷中的隋军听说汉王叛军已经向雀鼠谷进发,纷纷向黄明远进言,请求赶在对方到达之前出谷布阵,皆被黄明远拒绝。

    赵子开乃军中老将,出身天水赵氏,曾跟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之乱,后担任过蔚州刺史、代州总管、行军总管等职。赵子开虽然不是名将,但为人谨慎,行军打仗皆布置周全,虽无大胜,但亦无大败,

    杨谅正是看重赵子开的稳妥,这才命其领兵抵御黄明远。杨谅叛军,屡遭败绩,他已经有些不敢再主动出击了。

    赵子开得令之后,一路紧赶慢赶,终于来到雀鼠谷。不过听到谷中隋军已至,正屯营驻扎,乃心中大惊。赵子开也听闻黄明远的名头,只是与黄明远从无交集。他并不怀疑黄明远的能力,因此不敢应战,而是派兵占领了雀鼠谷周围所有的道路,栅栏堵塞山径小路,而将主营驻扎在高壁岭,全军摆开阵势,前后列五十里的战阵,企图借助崇山峻岭,以重重兵力,彻底防死黄明远所部。

第六十八章 高壁岭之战(下)

    对面的隋军众人眼看着汉王叛军将整个雀鼠谷防御的如铁桶一般,丧失了突击良机,因而心中无奈。而黄明远却又是刚愎自用,不听从任何人的劝导,更是让此战的胜败蒙上一层阴影。

    黄明远仿佛一点也不知道。

    站在营中高台之上,黄明远远远望去,已经能够看到高壁岭上的赵子开的军旗。高壁岭在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是整个雀鼠谷第一险隘。相传汉高祖刘邦出击陈郗时吕后斩了韩信,刘邦于返回长安途中,在此收到了吕后送来的韩信首级,遂葬之岭上,故又名韩信岭,亦称韩侯岭。

    高壁岭海拔一千二百米,山势险峻,峭壁深涧,北倚绵山,南接霍岳,东与灵空山对峙,西与秦王岭相望,乃中华三千年之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川陕通衢”之美誉。

    黄明远不由得赞叹一声:“此岭真是天生的险地。”

    黄明襄乃说道:“看贼将之阵势,怕是打定了主意要坚守。虽然看其布置也没有什么过于出彩的地方,但胜在全面、仔细,倒也不是一个庸才。若是我军攻击,怕是要费不少时间。”

    黄明襄也不清楚兄长为什么在此延迟。

    黄明远冷笑一声道:“这高壁岭胜则是天堑之道,若是败的时候,便是一个盖了盖子的棺材,赵子开跑都跑不了。”

    十七日傍晚,黄明远乃调骁果军、禁卫军骑兵主力共计两万五千人悄悄潜入大营,向南而去。又以崔彭为军中主将,命其率领余部多置旗帜,诈作主力大军,牵制赵子开。

    亏得赵子开为人谨慎,倒是不用担心其会主动出击。

    黄明远自率主力精锐向南,潜入霍山,沿着悬崖深谷前进。

    夜色降临,数万大军行走于崇山峻岭之中,幸亏月明如昼,才能使得大军辨别方向。虽然黄明远早就提前安排好了向导,由其引路带着隋军向高壁岭之后前进,但山岭之间的道路险阻超出了黄明远的想象。

    大军翻山越岭,行了一段距离,实在是没有道路。黄明远乃命众人将除了武器、铠甲、水囊等必备品之外,其它辎重全部就地丢弃。

    骁果军将士虽然战力不俗,但是吃不得苦,更没有走过这种山地,因此没前进多少,沿途便有不少人故意掉队。等到大军过了又一座山丘之后,不少老兵油子终于忍耐不住,不愿走了。

    因为这些人在其中鼓动,很快影响到其他人。不少人骂骂咧咧,一时之间,军中气氛立刻变得难看。

    黄明远大怒,若是这些人是丰州军,黄明远早就将他们处死了。

    不过黄明远也不放任这些**们带坏了军队,哪怕此时是关键时刻。眼看这些领头的兵油子骂骂咧咧,吵吵嚷嚷,黄明远直接让身边的亲卫将这些兵油子全部抓了起来,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斩首示众。

    “今日或是走出这片山岭,然后打破叛逆;或者死在这里。再胆敢有乱军心者,杀无赦。今日战胜叛军之后,所有缴获,我分文不取,全部分给你们。”

    有上百颗血淋淋的人头震慑,众人皆是心惊胆战。常听说黄总管乃是“煞神”,今日果然见到了。

    当然除了恐惧,还有黄明远宣布的丰厚赏赐,都激励着众人。

    黄明远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凭借这些年的威望,终于压制住众人。为了稳定全军,黄明远乃以薛世雄为先锋,率部为大军在前开道;独孤览率领禁卫为中军;而段文振则率军殿后。

    大军一路穿山越岭,走了整整一夜。等到第二日中午时分,大军终于绕道到高壁岭的后面。黄明远在谷口扎营,等待傍晚的到来。

    此时崔彭也按照黄明远的命令,命荆元恒率部挑战。

    双方在雀鼠谷展开了一场拉锯战。赵子开步步为营,虽然隋军攻势顽强,但鏖战一日,始终难以寸进。

    这时崔彭鸣金收兵,荆元恒所部呼啦啦地后退,很快便有些混乱起来。这时赵子开麾下将领杨源见隋军有些溃乱,竟然选择前去追击。

    杨源出身皇族,素来与杨谅亲近,自矜手下兵多,对赵子开坚守不出的命令不以为然。

    杨源这一动,立刻带动其他友军的变动,军中立刻有些混乱起来。

    荆元恒看到身后有追兵,乃命部下将辎重物资全部舍弃,疯狂逃奔大营。而身后的杨源追兵见此,更是激动,乃舍鞍争相取物。

    其他各部见此,本就不太听从赵子开命令的诸将立刻一拥而上,准备趁机痛打隋军这落水狗。

    此时黄明远在高壁岭之后,眼看夜色将墓,乃命封德彝挑选五十名士兵守卫后营,自率主力向高壁岭发动决死突击。

    过了大半个时辰,封德彝还没有挑选出人,等到黄明军中,只见众人皆踊跃报名,企图守营。原来是众人因为恐惧汉王叛军的强盛,不想出战,多数人抢着守营,因此导致封德彝行动迟缓。

    黄明远马上把争相留下守营的五十人召出军营,全部斩首。

    这一次黄明远亲自挑选留守人员,众将士心中畏惧,因此都不愿意留下。因此军心可用,士卒争战。

    正值赵子开和崔彭大军决战之机,黄明远乃率军驰马行进,突然出现在高壁岭之后。

    此时赵子军中因为杨源的擅自出击,各自为战,一时之间,赵子开根本无法约束军队。而此时黄明远率领憋了一天一夜的骁果军主力直接冲击赵子开的大营,呜鼓纵火。

    此时赵子开军中一片混乱,赵子开看到大营遇袭,惊出一身冷汗,他忙令各部向大营方向支援。只是雀鼠谷狭窄,数万大军迁延在谷中,横亘数十里,那里能够腾挪转身。因此赵子开率领的前军向后退,后面的前军又向后赶。

    此时崔彭在军中看到高壁岭火起,忙令大军出击,和突袭部队一同夹击叛军。

    赵子开所部数万人,不知所措,各自溃散,自相践踏,死伤了不计其数。赵子开在亲卫的护卫下,也顾不得大军,只得向北逃命而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