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十三章 断后之军

    折腾了一夜,惊魂未定的隋军勉强登上了萨水北岸,也不知道到底伤亡有多少。这时忽然整个萨水四面八方都是喊杀声,高句丽人仿佛从天而将一般,将隋军团团包围。

    没人知道到底有多少高句丽人。

    若是旁的时候,隋军再是伤亡惨重,也能组织抵抗。可现在大水过后,一片疮痍,众人早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哪里还有余力和精气神。

    于仲文先渡过萨水,而宇文述则在河南。

    此时过河的也有数万军队,不过皆是旗帜不整,组织混乱,根本分不清各是哪支部队。于仲文有心先整理军队,待军队的战斗力恢复之后,而河南主力也渡河之后,再统一北上,但刘士龙却不同意。

    刘士龙以为,大军兵败,高句丽人四面出击,唯有尽快突围,保存部分主力方为上策,若是在萨水迁延,等到高句丽人的包围圈合拢之后,怕是只能被对方全歼了。

    刘士龙的认识不为错,但是却高看了高句丽人的战力。若是高句丽人真的能够吃掉这股隋军,他们根本到不了萨水北岸。

    于仲文有些犹豫,刘士龙说道:“于大总管,你兵败如此,已是重罪,若是再全军覆没,天子颜面当如何,你于家能当得起天子的雷霆之怒。”

    于仲文一时恍神,再也勿复多言,直接下令全军即刻北上。不过于仲文总算是没有直接坑死宇文述,而是留下了增地军坚守萨水,接应宇文述,为萨水南岸的隋军留下了一份生机。

    至于过河的诸军,大多都已经丧胆,即使有人反对立刻北上的命令,但胳膊也拗不过大腿,因此一众残兵,满是狼狈地往北而去。

    正在坚守萨水一线的周仲文听到于仲文率军逃走之后,当即就炸了。

    这个时候,最好的策略是集中力量,再行突围。直接这般知会一声便逃了,不是将增地军和南岸的隋军当成了弃子了吗,这是一军主帅该干的事情。

    周仲安出身将门,脾气也冲,马上赶到蔡知运军中,还没进帐,便大声嚷嚷道:“郎将,于仲文这个没胆的狗才跑了,我们得把他们追回来。”

    蔡知运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听到周仲安的大嗓门,便说道:“追什么追,追上了有什么用?”

    周仲安一愣,忙说道:“让他们回来啊。”

    蔡知运说道:“于仲文若是能回来,他就不会走了。既然他走了,便是不会回来。我们现在追上去,若是好了便是无功而返,若是急了,便会同室操戈。”

    周仲安急了,连忙说道:“那就这么看着他把我们当成了弃子?”

    “我们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当成弃子就行了。”

    这样的局面,是蔡知运所料想中的事情。虽然隋军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左武卫军有兵有粮,高句丽人即使有十万兵马也未必拦的住,所以一切局面并没有那么坏。而且蔡知运还有些私心,若是于仲文留下了指挥,左武卫军不过是一个配角,注定不会有太大作为,但现在于仲文走了,这场大戏便交给左武卫军去唱了。

    河南岸的宇文述见到于仲文逃了,他心中也慌了。他很清楚于仲文所面临的选择,但越是如此,他越是恐惧,怕会沦为高句丽人的俘虏。

    此时宇文述也顾不得继续在萨水南岸组织大军撤退,而是着急忙慌地渡过了萨水,试图追上于仲文的主力队伍。

    同时在宇文述后渡过萨水之后,他便直接下令右屯卫将军辛世雄率部在萨水南岸组织防御,掩护主力撤退。

    说是掩护,实际上不过是炮灰而已。

    诸总管之后,各自显赫,几乎每人都是一方势力的代表。唯有右屯卫将军辛世雄虽然是陇右将门出身,但并没有什么过硬的后台。这个时候,不牺牲他又牺牲谁,难道是天子心腹赵才,关陇嫡系张瑾还是皇太孙的外祖父崔弘升。

    辛世雄也知道自己身份的尴尬,因此得令之后,满腔悲愤,却无处述说,最后只得说道:“为国尽忠,死而无憾!”

    就这样辛世雄便和蔡知运一南一北,在萨水岸边布置阵列,为大军断后。北面还好,因为隋军骑兵一直在扩大侦察,高句丽人为了防止隋军发现,埋伏圈很大,离得也比较远。但南面是紧追不舍地高句丽主力,此时终于赶到,正好狠狠地撞在了玄菟军的身上。

    位于南岸的玄菟军因为没有遭到洪水突袭,建制还算完整。只是大军狂奔了这么久,已经疲惫不堪。

    辛世雄也顾不得修整,便命军队搭建工事,但是还没有准备完,对方已经杀到。双方立刻混战到一起,拼命搏杀。

    这个时候,由不得隋军不拼死力战,但高句丽人大多了,辛世雄感觉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刀都砍卷了,可总是杀不透重围。而且因为之前的混乱,他的命令根本无法传递到各部,只得各自为战,而辛世雄本人能指挥的军队更少。

    阵型不成列,根本就是乱战。

    辛世雄眼看着高句丽的军队将四分五裂的玄菟军一点一点分割、打散。

    辛世雄虽为一军之主,但也亲自上阵。他手持大槊,不避生死,来回冲杀,战马被敌方射死,辛世雄便扛着大槊拼死步战。

    双方在萨水南岸几乎是一寸土地的来回搏杀。

    战到最后,辛世雄身边的亲卫几乎全部战死,他本人也身中数枪,浑身是血,倚在倒下战马上,却是站不起来了。此时的他唯能握住手中一杆大旗,勉强使之不倒。

    高句丽人蜂拥着聚拢了上来,用刀剑指着辛世雄大呼道:“抓到一个隋军将军!抓到一个隋军将军!”

    此时血染征袍的辛世雄抬起头来,看着四面的敌人,轻蔑地笑道:“大隋有战死的忠臣,无被俘的将军。”忽然他猛地撞向面前指着他的长枪,数支长枪透体而出,鲜血四溅。

    辛世雄不甘地咽了气,唯有手中那杆大旗还在屹立不倒。身边的高句丽人看着辛世雄的尸体,无不面面相觑。

    辛世雄战死之后,玄菟军更乱了,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

第五十四章 临危受命

    此时萨水北岸,因为左武卫军建制完全,组织得力,这防御战打的倒是有来有回。河北岸的高句丽人少,因此也不敢对左武卫军展开猛烈攻击,只得把重心放在搜索隋军的溃散兵将之上。

    到了中午,从北面赶来的黄明离所部骑兵终于冲散了阻军,和蔡知运成功会师。黄明离所部向北遇到不少的高句丽溃兵,当即便觉得形势怕是不妙,担心前方有埋伏,立刻便下令转道回师。

    但是有高句丽人军队欺其兵少,企图歼灭这支成编制的隋军,因此不少高句丽军队围拢上来。

    黄明离也不恋战,且占且退。

    对方追之逾急,黄明离故意不与对方拉开距离,等到追的最紧的一支高句丽部队渐渐与其他部队拉开距离之后。黄明离率部突然调头,直奔对方冲去。

    这群高句丽人没想到隋军还敢回击,因此措不及防。左武卫的核心骑兵,几乎是冠绝天下,无人可敌。这群高句丽军队碰到他们,算是倒了大霉。黄明离率军冲入对方之中,如砍瓜切菜一般将对方打的落花流水。不到一个时辰,便全歼了这股高句丽军队。

    隋军得胜之后,立刻再度南返,只留下一地狼藉的战场。

    而随后赶来的高句丽军队看到战场上这般惨烈的场面,皆是心中大惧,不敢再度追击。而闻讯的高句丽主将更是下令诸军不得擅自追击隋军骑兵,以防受伏。

    而隋军歼灭了此股胡虏之后,平安南返,再无人能挡。

    黄明离率部返回萨水南岸,萨水战场的惨状也让他为之一惊。他没想到隋军会败的这么惨烈。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对于左武卫军来说,此时最大的问题是增地军此时没有主帅,无人指挥。

    此时去河南岸的达奚暠不知所踪,左天成又率部逆萨水而上,三军无主,这也是之前蔡知运只是防守没有出击的原因。

    黄明离回来之后,蔡知运便建议以黄明离暂代主将之位,统帅诸部。黄明离作为黄明远的弟弟,其身份特殊,便为诸军接受。而且黄明离本身威望也不低,又统帅着左武卫最强大的骑兵,借着黄明远的余荫,也能约束三军。

    但面对众人的恳求,黄明离却拒绝了。

    “公威(蔡知运字)将军,若是别的时候,我仗着兄长留下的余荫也能勉强统帅三军。可现在是危难时刻,稍有疏忽,就是全军覆没的结果。一军主将为三军之胆,非得大智大勇不足以统帅诸军。我黄明离很清楚以自己的能力、本事是没办法带着数万兄弟们突出重围,若是现在强要接手全军,便是害了弟兄们。

    公威将军是我大兄爱将,当年跟着我大兄东征西讨,在大同城的时候其形势比现在还要危急。现在唯有请公威将军统帅全军,我军才能成功突围。”

    说到这里,黄明离单膝跪地,向蔡知运请求到。

    这时尧君素也一同请求。尧君素不是没想过主帅的人选,黄明离说的不错,他们虽然平日里在军中似乎地位比蔡知运还高,其实若论沙场本身,较蔡知运这种百战余生的老卒还差得远呢。

    这个时候,不靠资历,不靠地位,只凭本事。

    其余诸将也纷纷下跪,请求蔡知运担任主帅。只看昨日蔡知运临危不惧,妥善处置,没有使左武卫军落入险地,便知其乃大将之才。

    眼看二人一同请求,蔡知运也做不得推辞,再说都是军人,也没有文人身上那股酸臭味,因此蔡知运乃说道:“既然话说到这份上,我蔡知运再是推脱就是虚伪了。今日我便暂代大军主帅,带着兄弟们杀出重围。凡请诸位兄弟,遵守将令,不得违抗。”

    “谨遵将命。”

    蔡知运担任主帅之后,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这个时候也不是斗心眼的时候,蔡知运便直接下令。

    增地军的主战力是左武卫军。目前左武卫缺左天成一部,但还算完整。蔡知运既已为三军之主,便命自己的副将周仲安指挥自己所部,又命虎牙郎将高元备负责指挥同属于增地军的近万名河东府军。

    蔡知运又命虎牙郎将张希康收揽沿途溃兵。他很清楚,与其让这些溃兵四散,最后被高句丽人屠杀,不如自己收拢起来为用。

    蔡知运一一布置军务,各分其职务,使得原本有些迟滞的增地军开始正常运转起来。

    对于增地军来说,现在的问题就一条,便是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即刻向北突围,还是仍旧作为大军的后卫,等待全部军队渡河。

    至于于仲文下的命令,没人在意。于仲文自己都逃了,难道指望别人为他去做炮灰吗?

    不过此时虽然于仲文和宇文述二人皆已经渡河,但萨水南岸还有很多军队,包括独孤览统帅的辽东军,辛世雄统帅的玄菟军,以及其他散乱的军队。若是此时增地军选择突围北上,等待这些部队命运的,便只剩下全军覆没。

    众人议论纷纷,七嘴八舌。

    “必须赶紧撤退,高句丽人越聚越多,我军必须趁着敌军的包围圈合拢之前突围出去,否则就要被高句丽人合围了!”

    “我军若是就这么走了,萨水南岸的军队就全完了!”

    “我军若是不走,也的跟着他们一起完!要知道我军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撑不下去了。”

    ······

    众人为了是走是留不停地争论着!

    蔡知运听着众人的意见,最后向录事参军事徐闻膺问道:“徐录事,我军中还有多少粮食?”

    徐闻膺说道:“我军因为前期储备足够,到现在还有能三万人半个月的粮食。但我军要是收拢溃兵,这个时间肯定还要缩短。”

    蔡知运点点头说道:“半个月的粮食,打个对半也能支撑七八天,足够我军从这里到鸭渌水跑个来回了。”

    蔡知运拿起地图,对众人说道:“我跟着卫公行军打仗多年,印象最深的便是卫公曾经说过‘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从萨水到鸭渌水四百五十里,我军留足三天的粮食,剩余的时间我准备向南,接回萨水以南的兄弟们。”

第五十五章 义无反顾

    听到蔡知运的话,众人皆是大惊。不突围、不坚守反而主动进攻,这也实在太疯狂了吧。

    看到众人的不解,蔡知运说道:“怎么,你们以为高句丽人有多少人?”

    “看这架势怎么也得有几十万吧!”

    蔡知运笑道:“狗屁,他哪里来的几十万人?若高句丽真有几十万人,能让我军渡过萨水,他们早在萨水北岸布置千军万马了。辽东城有十几万,整个辽东各处防御也得有十多万,再加上还要防备南面百济和新罗的趁火打劫,我估计乙支文德手中的兵力最多不超过十五万,这还不算上他要留守平壤城的兵力。

    所以你们看,高句丽人看似四面八方都是兵,实际上每处的防线都很薄弱。他庞大的兵力不过是乙支文德制造的一个假象。

    我军是被萨水这一场洪水打懵了,再加上军中缺粮,军心大乱,才是溃败如斯,但我增地军全军可不是如此,我们有粮,没有遭遇洪水,军队也成建制,所以我们的战力是在高句丽人之上的。

    你看乙支文德十几万大军,要有一部围攻独孤览将军的辽东军,要有一部去围歼萨水南岸的玄菟军,还要分出一部绕道萨水以北堵截我军,那么实际上我军正面到底有多少军队,怕是不会很多。

    我军渡河之后,两万多主力先直接突破河南岸的高勾丽人,再向南去救援独孤览将军,以我左武卫精锐为箭头,直接将四面分散的高句丽人搅得粉碎。

    而且你们别忘了,当初渡过鸭渌水之前还有黄明祯将军所部并未过河,他们也是全副武装的三万军队,我相信只要他们闻讯,必会赶来增援我军的。到时候我军集聚,胜负犹未可知。”

    众人不得不承认,蔡知运的设想虽然出人意料,但成功性却也很大。

    这时尧君素说道:“蔡将军说得都有道理,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我军越往南,离鸭渌水越远。而救援的军队越多,能支撑的时间越短。”

    蔡知运看着尧君素说道:“尧郎将知道人在绝境的时候会怎么样吗?”

    “如何?”

    蔡知运说道:“人若是真的到了绝境,连自己都会吃。若是让尧郎将吃掉自己一条腿便可以逃出生天,尧郎将会如何?”

    尧君素听了大惊,喃喃不能语。

    蔡知运上前拍了拍尧君素的肩膀说道:“边地的险峻超过了你的想象,我们在沙漠、戈壁之中,因为缺水喝马尿、自己的尿都是常事。若真是到了那一步,就是禽兽之事也只得行之,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尧君素口不能言。

    蔡知运看着众人,高声说道:“众位将士,我跟着卫公东征西讨十几年,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狼狈而逃。卫公只教会了我怎么像猛虎一般打胜仗,没教过我像狗一样逃命,所以今日,我就带着你们,去打胜仗!”

    “胜仗!”

    “胜仗!”

    蔡知运乃命黄明离所部骑兵为先锋,向萨水南岸杀去。

    北岸隋军的突出击出乎高句丽人的预料,高句丽人的目的本来是阻止隋军北上,其防御方向也放在了北方,哪里会料到隋军会反其道而行之。

    一时之间,尽是混乱。

    左武卫的前锋骑兵渡河之后,领头的正是席玭。这两日被高句丽人压着打,隋军一败涂地,他早就愤怒难耐,此时渡过河来,他竟然瞬间畅快了许多。

    “儿郎们,随我杀虏!”

    席玭挺枪跃马,当先向高句丽人杀去。

    对面一将,身高马大,也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眼看席玭杀来,便上前阻挡。席玭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眼看胡将杀来,席玭手中钢槊便照着对方脑门狠狠砸去。对方没防备席玭力有千斤,因此抬手去挡。席玭这一槊来势凶猛,正中其刀上,将其崩飞。

    这一槊重若千钧,打飞了钢刀,而攻势毫无减缓。

    对面的高句丽将领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逃命,那长槊便狠狠地砸到他的头上,当时这人便脑筋崩裂,眼珠飞出,倒毙下马。

    席玭看也不看,便向前杀去。

    此胡将被当场打死,其余敢有上前阻挡的,皆被席玭一槊一个,送去见了阎王。高句丽人大惊,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啊,一时之间,肝胆俱裂。

    “杀光他们!”

    席玭麾下千余骑兵,在高句丽人军中杀了一个来回,捅穿了对方的军阵,又将其碾地粉碎。

    黄明离在后,命斛律进周和全旭二人在席玭侧后方左右掩护,三人成品字形一路突击。

    黄明离所部在河对岸杀出一块数百亩的空地,蔡知运在后面紧跟着带领大股部队渡河。全军渡河之后,蔡知运下令左武卫的人将浮桥和渡船全部烧光。

    众人大惊,蔡知运乃高声说道:“今日渡河,唯有死战破敌,再无其它办法。尔等或是死战得胜,或是溃败被杀,尽在自己手中。”

    蔡知运破釜沉舟,立刻便激起了三军将士的血勇。

    众人纷纷高呼“死战得胜!”

    “死战得胜!”

    激昂的喊声震耳欲聋。

    蔡知运乃下令全军突击,趁着这股血勇之气,一鼓作气,打垮对面的高句丽军队。

    而整个战场上溃乱的玄菟军所部眼看援军到来,也纷纷振奋,有援军到来,他们便不是孤军。此时心中振奋的玄菟军也不甘心为人鱼肉,开始奋勇抵抗。

    席玭指挥骑兵不断向南驱赶高句丽人,眼看不远处一群高句丽人正在围杀一位隋将。此隋将虽然勇武,但寡不敌众,险象环生。

    席玭当即提槊跃马,往敌寇最多处冲击。

    千余骑兵一鼓作气,立刻就将眼前的高句丽人冲散。

    当前隋将,虎背狼腰,英姿勃发。其杀入敌军之中,如卷席一般,正是辛世雄的侄子辛文礼。

    席玭救了辛文礼,遂和辛文礼重新杀入高句丽军中。

    隋军与高句丽人在萨水南岸激战了整整一天一夜,隋军残兵几次崩溃,都被左武卫主力挽回了局面。

    整个战场成了一片血海,每走一步都是鲜血染就的泥泞。

    傍晚的夕阳,斜照在这片修罗场上,映得鲜血都是暖色调的,可混着那惨烈的哀嚎和弥漫的硝烟,却显得格外的狰狞。

第五十六章 血战到底

    这一战之惨烈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隋军打开局面之后,稳固住了防线,而高句丽人见此也不示弱,乙支文德马上令部队堵住缺口,不断地向隋军发现反冲锋。双方的主力骑兵在战场上来回的拼杀,如同绞肉机一般绞杀着双方的有生力量。

    双方一攻一守,中间又夹杂着来回的拉锯。

    等到第二日傍晚,双方打得精疲力竭,再也无力再战。

    残破的隋军已经不知道到底伤亡了多少,除了成编制的增地军,其余各部都是混乱不堪,毫无组织,最后不过是机械的战斗。

    不过隋军依然靠着韧劲守住了自己底线。

    这种韧劲让乙支文德赶到无比的可怕。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隋军的强大,所以当这种强大再次爆发之后,乙支文德心中竟然隐隐有一种恐惧。

    这一次参与血战的全是高句丽的精锐,也是高句丽最后的军队。乙支文德本来准备是用他们来痛打落水狗的,根本没想到会成了今日的局面,煮熟的鸭子活活做成了一锅夹生饭。而这锅夹生饭他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吃下去。

    濒临绝境的隋人爆发出无穷的力量,磨的高句丽军精疲力竭。最后乙支文德不得不鸣金收兵,重整旗鼓。

    隋军拼得起,但高句丽真的拼不起啊。

    乙支文德的退却,给了隋军一个可以掀动整场局势的机会。

    乙支文德心悸,而对面的蔡知运也不轻松。这一战几次摇摇欲坠,他都是咬着牙硬撑的。增地军就像的救火队长一样,哪里危险就往哪里冲,有好几次他本人都不得不持刀拼杀。

    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感受到高句丽精锐的战斗力,隋军此前败的不怨。

    这一战增地军伤亡数千人,都是精锐,其军直接便伤筋动骨。而作为后卫的玄菟军伤亡更是惨重。他们此前为高句丽人包围,血战不退,包括主帅辛世雄以下无数人阵亡,到了战后整点军队,仅剩不过万余人,还个个带伤。

    玄菟军编制不全,蔡知运只得将玄菟军收拢起来,命辛文礼指挥其军。

    辛文礼好个猛将,也曾参与过北伐,因此与蔡知运相识。此时蔡知运救了他的性命,为了自身和家族,他也便选择听从蔡知运的指挥。

    至于其余各军部队,来源纷杂,更是没有组织,蔡知运也不知道到底伤亡了多少人。战后勉强统计,能战之兵不过一万两千多人,且多是溃兵,很多人都已经丧了胆气,需要重新进行修整。

    此时这些部队也不可能找到本部,只能跟着增地军继续转战,寻求生路。可一支万余人的部队,毕竟是正规军,整点之后其实力惊人,而且军中各级将领掺杂,很多都是老资格的将官。蔡知运担心不好管理,会成为全军的乱源。因此他遂下令左武卫各部可以从这些溃兵中挑选精锐补入左武卫之中,增强左武卫的战斗力。

    至于此举不符合朝廷的章程,却是顾不得这么多。

    左武卫军从各部之中挑选了四千余精锐部队补入,以老带新,实力更加精锐。至于剩余的八千多人,蔡知运则将其为一部,交给张希康指挥。

    各部诸将等人劫后余生,也是心有余悸。

    此时只有左武卫最为齐整,战斗力也最强,众人心知离了左武卫军他们必败无疑,因此各部倒也服从蔡知运的指挥。至此这支敌后部队完成了真正的整编。

    打退了高句丽的追击,此时摆在众人面前的路还是之前的两条,但大军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

    众人都认为高句丽人已经被打退了,不若趁此良机赶紧北撤,毕竟他们满打满算不超过五万人马,靠着增地军的粮食最多也就支撑六七日,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在此消耗。

    有人提议救援辽东军,但众人对于独孤览的辽东军此时是否还生还抱有极大的怀疑,不少人都认为高句丽人大举进攻,这说明他们已经歼灭了辽东军才对。

    但蔡知运却不同意,他认为大军应该继续向南。

    众人不解,甚至黄明离等人也觉得此举实在太冒险了,还是北撤更好。

    蔡知运说道:“这两日决战,我军与高句丽人打了一个平手,不胜不败,这说明双方都还有战斗力。我们现在和高句丽人,就像丛林里两只搏斗的老虎,打的半死不活,但谁也不认输。这时候就是拼耐力的时候,就是还有一口气,也得强忍着,等对方先趴下。如果我军现在渡江北上,就是将最薄弱的后背露给了高句丽人。众人觉得我军一路北上奔袭四百五十里,沿途会有多少埋伏。而高句丽却能在我军后面从容追击,我大军慌不择路的北上,最后还有多少的战力。”

    众人乃明。

    可众人对于向南仍然打嘀咕,毕竟隋军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挥霍了。

    蔡知运乃说道:“我军没有粮食,但高句丽人有!”说完蔡知运乃将手指在了地图上一处城池上,乃是平壤城西面的辱夷城。

    众将散后,蔡知运独留下了黄明离。

    别人可以不理解他的意图,但在军中他必须得团结好黄明离。

    “五将军,此次我们南下,真实目的就是救回左骁卫大将军独孤览,不仅仅是为了我们,更是为了卫公。”

    黄明离有些不解。

    蔡知运说道:“这几年卫公不在军中,影响力有些下降,原本与卫公交好的周罗睺、长孙晟等将军先后去世,听说段文振将军也病得很重。独孤览将军是与卫公交好的将军中地位、身份最特殊的一位。此次我们若是能救他一命,更能使独孤览将军心向卫公,卫公在朝中的地位也将更稳固。”

    黄明离这才大悟。

    到了当夜,北上搜寻高句丽人的左天成所部也终于返回萨水北岸,与大军会师。左天成知道洪水的消息后,马上便下令向中军靠拢。不过高句丽人也发现了左天成部的行踪,因此一直咬着他们不放。左天成血战数场,这才脱身。

    蔡知运命左天成不必南下渡河,而是就地组织防御,接应主力。蔡知运对左天成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血战到底,扎死在萨水北岸。

第五十七章 不辱使命

    第二日一早,蔡知运便命人前往高句丽军中出使,与其下战书。这一战,打得就是气势,蔡知运只是要将虚张声势耍到极致。

    而鹰扬郎将全旭则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了这个重任。全旭知道自己虽然也得卫公看重,委以重任,但他既不是丰州系出身,也没有参加过北伐,天然在卫公团体中就是弱势。军中与之相当者,不知凡几。而他此时已经三十多岁,正是猎取功名之时,若想能够在卫公体系中增强地位,只能拼命。

    一大清早,全旭便穿好盔甲,准备出发。重任皆劝他带上一队士兵,也能有个照应,但被全旭拒绝。他此时前往高句丽营中,是为出使,又不是求战,是生是死跟带多少人并没有关系。若是高句丽人不讲规矩,反而坑害了一队弟兄。

    就这么全旭一人一马来到高句丽军中。

    此时乙支文德听说隋朝来使,心中吃惊,不知对方来意。因此乙支文德命人故意给对方一个下马威,杀一下对方的锐气。

    全旭来到高句丽军前,对方便在辕门处设置了一顶刀墙,挡住其去路,还命全旭报门而入。

    若是换了旁人,早就被高句丽士兵凛凛的杀气吓破胆了。但全旭是一名将军,还是一支充满荣誉军队的将军,如何能被这种阵势吓退。

    全旭脸色一凛,虎目圆睁,瞪着高句丽人大喝道:“撮尔蛮夷,不识礼数,吾乃大隋使节,天国上臣,尔等以为如此不入流的手段可以吓住我嘛?”

    全旭也不管脸色难看的高句丽将领,径直而入。

    无数的刀枪离着全旭的脖子不过两三尺,似乎顷刻之间便能落下,要了全旭的性命。一旁的士兵看得也满是惊惧,但全旭却是浑然不惧,仿佛周围的刀枪不存在一般。

    乙支文德在帐中听说之后,不由得叹道:“中华之地,多英豪啊!”却是知道自己有些弄巧成拙,反而丢了脸面。

    全旭进了乙支文德的大帐,不待对方说话,便赫然问道:“我听闻高句丽也是海东大国,颇知晓礼仪,今日一见,却是觉得名不副实。堂堂一国大将,不要起脸来,连国格都不顾,难道高句丽之人,都是一群死皮赖脸之徒。”

    “大胆!”

    “大胆!”

    乙支文德被对方指着鼻子骂,也是脸色难看,阴沉地说道:“隋使辱我高句丽甚矣。还请隋使向我高句丽道歉,否则别怪我不讲情面。”

    全旭骂道:“乙支文德,我听说你数次向我大隋卑躬屈膝,磕头求饶,现在却出尔反尔,难道不是不顾国格,卑鄙无耻的小人吗?这个时候你成了各人物,难道忘了在我军军营帐中是怎么苟且的?”

    全旭的话立刻戳破了乙支文德的底气,毕竟之前多次投降是存在的。

    乙支文德只得说道:“兵者,诡道也,国家大事,又岂是尔等能懂得。”

    乙支文德不欲与全旭争论口舌,又恐全旭说出什么让他更尴尬的话,便又说道:贵使今日前来,怕是不是准备逞口舌之快的,有什么目的,尽管直说,不必歪歪绕绕,令人笑话。”

    全旭大笑起来。

    “把卑鄙无耻说得这么清醒脱俗,乙支将军也是少有的人才啊。既然乙支将军脸皮有三尺之厚,我是自愧不如。我奉于大将军和宇文大将军之命前来高句丽,是给乙支将军送战书的。之前我军中了你的诡计,输了一筹。但笑到最后才是赢家,所以我家将军准备,你我双方再战一场,各凭本事,看谁能得胜。”

    说着,全旭从怀里掏出一封战书来,递给一个高句丽将领。

    之前便商量好的,为了诈乙支文德一番,全旭装作主帅是还是于仲文,让乙支文德弄不清隋军的底细。

    乙支文德粗略一看,将战书放在桌子上,乃说道:“既然于将军有如此兴致,那乙支文德便奉陪到底。不过我劝贵使给于将军带句话,我劝于将军快快投降,我保于将军能安享富贵。现在于将军手上还有军队,还有筹码,一旦败了,怕是投降都晚了。”

    全旭听了冷笑一声,说道:“此话我同样送给乙支文德将军。”说完全旭头也不回地往帐外而去。

    此时乙支文德一伸手,身边护卫一哄而上,将全旭团团围住。

    全旭看着乙支文德,冷冷地说道:“怎么,乙支将军想把我留下。”

    乙支文德说道:“你嘴巴实在太臭了,虽然你是使节,我不好杀你,但是也要把你的舌头留下。”

    全旭听了“哈哈”大笑。

    “乙支文德,你还说小看我中华儿郎。天下有战死的隋将,无偷生的隋人。我今日前来,就没准备活着离开。你今日可以杀了我,但你能留下的,就只剩下一具尸体。”

    说完全旭从腰后抽出两把短刀,一把对准了乙支文德,一把对准了自己。

    “乙支文德,今日不过是血溅五步,你死或者我死罢了。”

    乙支文德盯着全旭,两眼冒火,最终还是没有让亲卫们对手。杀一个隋使容易,但这么做的后果只能让隋军更加的同仇敌忾,决一死战。仗打到这种程度,任何事情都会影响到战争的走向。

    “你走吧!”

    乙支文德一挥手,让人放开了包围圈。

    全旭收起两把短刀,拱了拱手,说道:“既然乙支将军放了在下,那来日我们就在战场上见。”

    说完便转身离去。

    走到大帐门口,刚要掀开帘子,全旭忽然又转身对乙支文德说道:“乙支将军,我军将军还有句话,让我捎给将军,我大隋男儿,从来没有舍弃袍泽的行为,所以还请乙支文德等着,我军会从尔等阵中将辽东军接回去的。”

    乙支文德冷厉地说道:“你们想接回去什么,接回去死尸吗?”

    全旭说道:“我大隋立国这么多年,从无覆没的军队,即使是一群尸体,我们也会带着他们返乡的。不过我相信他们会跟我们一同回去。”

    乙支文德神情一紧,不过一瞬间。但此时全旭却知道,独孤览所部怕是还真的存在。

    全旭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高句丽军营,然后返回军中。

第五十八章 孤注一掷

    全旭离开之后,乙支文德气得浑身发颤,恨不得立刻出兵,将对面的隋军碎尸万段。可思索再三,终究是理智战胜了感情,乙支文德最终决定还是不和隋军决战。隋军粮草不足,利在决战,但高句丽粮多人少,却适合和对方相持。乙支文德很清楚,只要消耗干净隋军的粮草,再强的军队也不过是两脚羊。

    乙支文德遂下令全军后撤,等待隋军下一步动作。他相信萨水北岸的温达是可以将十多万隋军给拦住的。

    乙支文德准备给隋军放开施展的空间,他要看看隋军到底想干什么。

    乙支文德虽然知道大隋最出名的战神是黄明远,但其实对黄明远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像蔡知运这样寒门出身的丰州系将领,都是黄明远从大同城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其用兵之道,大都传承之黄明远的教授。

    乙支文德已经很疯狂了,但较之黄明远用兵仍旧差得很多。

    所以他也不知道,蔡知运自始至终都没有将自己放在被动逃命的位置上,蔡知运全部的目的都是击败乙支文德,彻底打赢这场仗。

    黄明远曾告诉过诸将:“战场之上,要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而不是顺着对方的思路中,其中境遇,千差万别。”便是如此。

    全旭回营之后,向蔡知运汇报了高句丽人营中的情况。不出他所料,这一次虽然高句丽人占了上风,但损失也不小,和隋军拼消耗,他们拼不起。

    最令蔡知运兴奋的是独孤览所部还幸存的消息。

    独孤览一人就值五万大军。

    蔡知运马上命令军队,整点行装,准备出击。隋军的粮食最多可以供应八天的时间,这意味着隋军八天以内必须完成全部的战略目标。

    很快,斥候回报高句丽人后退的消息。

    蔡知运心中大定。他当然知道高句丽人不敢与他们一战的事情,他们就是全军覆没对于大隋不过是九牛一毛,乙支文德全军覆没高句丽就要亡国了。蔡知运也知道乙支文德心中打的什么主意,但他要的就是高句丽后退,跟他腾出足够的运动空间。

    毕竟丰州一脉的将领最擅长的便是运动战。

    蔡知运乃下令,将全军一分为二。以黄明离为主将,统帅其部、高元备部和辛文礼部,伪装成全部主力,一直向南救援独孤览。而蔡知运另统帅周仲安部、尧君素部和张希康部,负责进攻辱夷城。

    辱夷城靠海,而隋军这一次进军平壤城的路线也靠海,这也使得高句丽在整个西面没有什么伏兵。

    蔡知运下令全军丢弃一切不必要的物资,向南开拔。

    大军在高句丽人斥候的注视中,一路向南。

    乙支文德得到隋军向南的消息也吃了一惊,他有些不清楚隋军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此时隋军不是应该趁着这个间隙渡河北上,逃回鸭渌水以西吗?

    向南?

    乙支文德忽然想起今日隋朝使节说“将辽东军接回去的”话,难道这支隋军是想向南救援被包围的隋军。

    太疯狂了。

    乙支文德心中突然有一股无力感,这支隋军太坚韧强悍了,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打败对方。

    此时乙支文德只得一边下令全军向南追击隋军,一面传来南线各部稳守防线,阻拦住隋军。

    幸好隋军粮食不多,他们人越多,能支撑的时间就越短。只要高句丽大军将隋军牢牢困在此地,此战便立于不败之地。

    ······

    此时在浑弥古城(故治在今朝鲜平安南道安州区东南)东北方向坚守了三天三夜的辽东军已经弹尽粮绝了。

    留下来的时候,独孤览就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可是眼看大限将至,精疲力竭的将士一个个饿的手脚无力,却奋勇的死去,他还是那么痛苦。

    本来最不应该留下的就是独孤览,可是这种时候,他独孤家作为外戚,世受国恩,能够不为国捐躯吗?

    七叔独孤整做的事情,换做别的家族,早被灭族了。而今天子隆恩,没有降罪独孤家,可还能指望天子如之前一般对待独孤家。独孤览知道自己,唯有自己鲜血,才能洗刷天子对独孤家的芥蒂,为独孤家换得一个未来。

    率部留下来之后,独孤览便命人就地组织防御。独孤览将大营扎在了一处高地,沿着山岭布置防线。他又命人在正面挖了无数的深沟,以迟滞对方骑兵的攻击。

    这些东西当年都是黄明远在漠北的时候教给独孤览的,没想到今日用上了。他又想起来之前在黄明远麾下为将的日子,若是这一次由黄明远指挥,隋军或许就不会落到今日的地步了吧。

    辽东军已经断粮一日了。

    似乎对面的高句丽人也清楚辽东军所面临的形势,因此虽重重包围,却围而不打。这群恶贼要等着他们兵粮耗尽,一个个腿软脚软,然后再来收割他们的性命。

    独孤览几次命人对高句丽人发现反冲锋,却没有成功。

    今天是第四天,注定不会有奇迹了。

    一大早军中仓曹便向独孤览奏报,军中粮尽,实在没有一粒米了,隋军马上就要饿肚子了。独孤览知道饿一顿可以接受,但隋军接下来饿的却不是一段,而是无数顿。

    独孤览下令,杀战马以为粮,早饭之后,全军突围。

    先杀挽马、驮马、驴子,然后便是战马。

    军中马匹本就不多,还因为此前的兵败,大量马匹丢失,此时杀战马无异于饮鸩止渴。但现在这就是一杯毒药,独孤览也要捏着鼻子喝下去。

    “把我的战马拉下去杀了吧!”

    这时独孤览亲卫头领独孤彦云吃惊道:“大将军,这军中马匹还够支撑一段时间,无论如何也不用杀大将军的战马啊。”

    独孤览摩挲着战马的马毛,这匹战马跟着他十年了,还是当年攻破步迦可汗之时,黄明远从众多良驹挑选出来送给他的。这十多年来,此马跟着他戎马南北,东征西讨,立功无数,跟亲人一般。可到了今时今日,他也别无他法,只能让它这般委屈的死去。

    “我的马又如何,一样得为大隋牺牲。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此战若败,全军覆没,我也会义不偷生,绝不会辱没身后这杆大旗。”

    此时悲痛的独孤览眼眶微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第五十九章 又失一着

    马肉这种东西,营养丰富,但因为煮或炒时会有泡沫产生,且会发出恶臭,而且吃起来比较硬,口感粗糙而难于咀嚼,所以一直不为人所爱,就连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很少吃马肉。

    但既然是肉,总能充饥,所以这一顿饭众人吃得狼吞虎咽,一扫前几日的饥饿。

    到了巳时,独孤览命部下击鼓传令,全军向北突围。

    此时的隋军是要拼命了,在一头受伤的猛虎彻底失去战斗力之前,他仍旧是一头老虎。

    独孤览命令全军排着整齐地阵型,向高句丽人发起攻击。

    此时哪还有什么防御,只剩下一腔血勇之气,要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双方刀枪相对,各种残肢断臂横飞,大块的血肉蹦的满处都是。

    双方已经杀红了眼。

    隋军凭着这股勇气,一路连破高句丽三道防线。可是高句丽人却是越杀越多,任凭隋军如何突击,却始终无法冲破突围。

    到了下午,隋军已经耗尽了力气,却始终没有破敌,独孤览站在高处望着底下还在浴血奋战的部下,心中无奈,难道我左骁卫将士要全部葬身于此处。

    辽东见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此就在他们拼命搏杀之时,北面的援军也匆匆赶来。

    蔡知运和黄明离向南行了五十多里路,双方渐渐拉开距离,黄明离向前,而蔡知运则在后。双方为了瞒过高句丽人的斥候,准备等到晚上再分兵。

    黄明离驱兵在前,为了尽快救援辽东军,他集中了六千骑兵,以斛律进周为主将,席玭为副将,马不停蹄地往南赶去。

    到了酉时,一路狂奔的隋军骑兵终于赶到战场。

    此时辽东军已经快要落败,准备回撤,但独孤览从高岗处望向北方,发现一杆大旗迎风飘扬,正是隋字旗。

    独孤览又惊又喜,虽然不知道这是来的哪支部队,但援兵赶来,他们有救了。

    独孤览立刻命身边亲卫高喊“援兵来了,援兵来了!”底下已经疲惫的隋军听到援军来了,纷纷大喜,士气大阵,反倒充满精气神,再次与敌军杀到一起。

    席玭勇武,但有时候喜好冲锋陷阵,常逞匹夫之勇,所以黄明离将部队交给斛律进周。但这也释放了席玭的勇武,此时他为先锋,其横枪跃马,来回冲杀,无人能敌。

    高句丽人根本没想到隋军会从后方杀来,所以对于北面根本没有防备。此时隋军突然杀到,与辽东军成夹击之势,高句丽人立刻出现崩溃。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易位,谁都清楚隋军根本不可能南下,此时南下,众人不禁嘀咕难道乙支文德将军已经败了。

    负责围歼辽东军的是高句丽将领剑牟真,此人乃是乙支文德心腹。此时隋军突至,他也忧心忡忡。而隋军前后夹击,他更是无法稳定局势,因此他便下令全军撤退。

    剑牟真一退,阵型立刻大乱,局势也开始崩溃。

    席玭率领军队在后不断掩杀,斩杀数千人,追击三十多里才返回。

    独孤览当然认识黄明离,黄明远常带着几个弟弟出席各种活动。可黄明离性格沉默,大多时候都是背景人物,不为人所重。没想到今时今日,诸军皆败,竟然是这个往日看起来有些平庸的人力挽狂澜,救了濒临绝境的他。

    虽然独孤览已经做好了为国赴死的准备,但此时却仍是对黄明离感激万分。

    黄明离随军携带的粮食也不多,但已经够双方饱餐一顿了。美美地喝下一大碗粥,独孤览是意犹未尽,才觉得前几日困守死地的事情,恍如隔世。

    当夜众人在此修整一晚,黄明离建议独孤览跟他一起向东北方向迎击乙支文德的主力,为蔡知运奇袭辱夷城争取时间。

    独孤览震惊于二人谋划之大,心中又是佩服之极。

    此时从北面赶来的乙支文德也知道剑牟真落败的事情。他倒没有怪罪对方,隋军南下,剑牟真落败,本就是他棋差一招。

    汇合了剑牟真的残兵之后,乙支文德手下满打满算还有不到五万人。还是兵力不足,让他处处受到掣肘。他准备向西在萨水以南继续拦截隋军,毕竟隋军终究还是要北上的。虽然两股隋军汇合,但对方粮食不足,他仍然相信隋军已经支撑不了几天。

    可很快有斥候来报,这股隋军虽然与之前被包围的隋军汇合,但也有一股部队悄悄从后脱离主力,向西南方向而去。

    乙支文德有些吃惊,隋军已经救出来被包围的部队,他们应该立刻撤退才对。此时分兵向西南方向,对方到底想干什么?

    不得不承认这支隋军实在太难对付了,乙支文德始终没料定对方的真正意图。

    看着地图,乙支文德一直在地图上写写画画,忽然乙支文德心中一惊,隋军不是想进攻平壤城吧?

    乙支文德当即便摇了摇头,这绝不可能。

    平壤城虽然守军不足,但支撑几日还是没问题的。隋军若是粮草充足,自然可以大摇大摆地围城,但此时他并没有多少粮草,一旦被阻在平壤城下,乙支文德的主力再从后方赶到,隋军只剩下全军覆没一条路。

    隋军的指挥官不会这么傻。

    可那隋军到底想干什么?

    乙支文德看着地图,想象着隋军能够进击的方向,他忽然大惊,竟然失声道:“辱夷城!”

    在乙支文德原本的设想中,要在萨水围歼隋军,所以辱夷城应该是大后方,但现在隋军南下,位于西海岸边的辱夷城便成了一座孤城了。

    乙支文德越想越觉得如此,一旦隋军攻克辱夷城,获得辎重补给,那么这条位于高句丽肚子里的隋军,就要破茧成蝶了。

    乙支文德马上命令各军向辱夷城而去,一定要在对方破城之前赶到。

    但很快乙支文德就失望了,因为一大股隋军从正面挡住了高句丽军队的去路。而打头的正是那支令他无比憎恶的黑甲骑兵。

    乙支文德不由得摇摇头,不用再怀疑了,隋军的目标必是辱夷城,可令人无奈地是,他又晚了隋军一步。

    乙支文德只得命令全军向隋军发起攻击,但数次攻击皆没有成功。

第六十章 巧夺辱夷

    任凭乙支文德再是急切,他也没法让辱夷城的高句丽人知晓隋军将至的消息。所以此时的辱夷城,仍旧处在一片祥和的氛围安定之中。至少辱夷城守将高舜本人是这么认为的。

    辱夷城,靠近东海(高句丽称之为西海),地处浿水入海口,是平壤城的重要屏障。此时作为后方城池,辱夷城内不过有一千多人守备。

    辱夷城守将名叫高舜,是前平原王高汤的堂弟,其虽然没太大的本事,但因为是宗室中勉强拿得出手的人,也负责镇守辱夷城二十多年。

    年初的时候,为了防备大隋的入侵,平壤将辱夷城大部分的军队都抽调去了辽东前线,只剩下这一千多老弱病残。高舜虽然不满,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再说他也不擅长统兵,还不如留着城中快活。

    后来来护儿远道来袭,因为其目标是平壤城,遂没有对周围的城池进行攻击,所以这辱夷城奇迹般的没有被隋军攻下。

    再之后温达定计,巧设伏兵,来护儿大败;乙支文德定计,夜掘浿水,隋军撤退。双方来来往往的,任凭双方打生打死,竟然奇迹般的没有波及到辱夷城,便跟高舜也没有什么关系。高舜也看出来了,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也没什么大成就,待在辱夷城做个土霸王挺好。

    这日一早,辱夷城城门例行没有打开,平壤有令,为了防止隋军袭扰,有奸细混入,各城城门日常关闭,这政策都实行了一年了。不过高舜却是不以为然,平壤那帮人总是爱夸大其词,关闭城门可是让辱夷城少了多少的入城税,担心隋军袭扰?可隋军在那啊。

    一大早高舜就在后院乘凉,这时有部下来报,城外来了上千溃兵,都是从平壤退下来的,报信说“乙支文德将军在萨水被隋军击败,高句丽大军完了”。

    高舜一听心都凉了,一个趔趄,差点没站住脚,身边的侍从赶紧扶住了他。

    “怎么?怎么就败了?”

    高舜有些结结巴巴地问道,不是之前还说隋军撤退,隋军要败了吗?

    “城主啊,那是隋军使得计谋,隋军那么多人,怎么可能败啊,他们诈败就是故意引乙支文德将军上钩的。”

    高舜听了,猛地站起来破口大骂道:“乙支文德无能,坑害我三军啊。”

    高舜此时完全相信乙支文德大败的消息。实际上在他看来,高句丽和隋军实力相差太大,乙支文德失败完全是必然的事情。

    至于城外的溃兵,高舜命人赶紧收拢。

    辱夷城兵马不多,一旦隋军前来,根本难以一战。不若收拢这些溃兵为部队,负责防守城池,到时候隋军来了,是战是降,都有本钱。

    城门守军听令之后,便放这群溃兵入城。

    不出意外,这群溃兵便是蔡知运命人假扮的,正是为了诈城。

    蔡知运虽然有数万兵马,但辱夷城是个坚城,人口也不少。更重要的是蔡知运根本不知道城中有多少兵马。一旦隋军大张旗鼓地攻城,城内守军发动城中民壮守城,没有两三天的功夫别想破城,这还是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

    可问题是蔡知运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

    当一项筹划进入实行过程中,实际上是很难保密的。所以蔡知运与黄明离分兵之后,便知道此策已经很难瞒得住乙支文德。

    虽然黄明离有可能挡住乙支文德两三天,但蔡知运不能去赌。

    正好军中有俘虏的高句丽人,蔡知运筹划此计,便没有杀了对方。一番威逼利诱之下,这群人便成了高句丽奸,投向了天朝的怀抱。

    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很正常,跟李唐打了几十年的高句丽首相渊盖苏文、吐蕃首相论钦陵死后,其儿子都主动投降唐朝,唐朝皆高官厚禄待之。也没见这些人有什么羞辱的,中原王朝是天国上邦,投降也不丢人。

    蔡知运命这群高句丽奸为先导,让周仲安选了千余人跟随其后,诈作溃兵,准备偷城。

    真的像后世说得“二鬼子比鬼子更坏”,这群高句丽奸一个个仿佛影帝附体一般,在高句丽军面前演得出神入化,最终成功骗开了辱夷城的大门。

    辱夷城大门打开,大队的溃兵迅速入城。

    此时城头上的辱夷城士兵还和这群溃兵有说有笑。众人进入城内,突然领头之人脸色一变,拔出腰刀,一刀捅向了对面的守城头目。对方措不及防,直接被戳中心口,到底而死。

    “动手!”

    一众溃纷纷杀向毫无防备的守城官兵。

    周仲安此时命人打起军中的“隋”字旗号,从后掩杀,抢占城门。

    此时辱夷城内的高句丽军队不过千余人,至于城门处的守军更是不超过三百人。隋军骑兵大股杀进,纷纷向着城头上还懒洋洋的高句丽军队杀去。不过片刻,这些高句丽守军便被杀光了。

    “隋军来了!”

    辱夷城外潜伏的隋军主力也跟在偷城部队身后,打入城中。

    没了城墙的阻挡,城中这一千多人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消灭他们不费隋军的吹灰之力,连辱夷城守将高舜也被生俘。

    蔡知运率领大军进城,赶紧命各部抢占城中各处要地,主要是搜集城中的粮食。

    城中的官仓储粮有两万石,虽然不多,但已经够五万大军接近一个月的粮食。但蔡知运知道还不够,他于是下令各部将城中所有居民的粮食全部征集起来,以供军用。至于其它的后果,他管不着。

    城内的高句丽老百姓也被赶出了城外,如此隋军又征集到四、五万石头粮食,已经足够隋军返回辽东。

    筹集到了足够的粮食,蔡知运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此时蔡知运决定返回去汇合黄明离所部,然后再行返回辽东。

    他本来是准备抛弃辱夷城的,但此时发现,辱夷城不大,却是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又靠近大海,附近有良港,便于海上支援。蔡知运遂决定命大将尧君素暂时留守此城,等待后续。

    辱夷城也算一条后路,若大军主力真的没法从辽东返回,那么从辱夷城渡海回中原也是一个办法。

第六十一章 攻其必救

    有了充足的粮草,又有了辱夷城作为根据地,蔡知运的想法也由刚开始的活命变成了扩大战果,甚至是占领平壤城。

    既得陇,复望蜀,便是如此。

    整点大军,蔡知运以辛文礼为先锋,自统帅主力在后,向东而去,他决定趁机吃掉乙支文德所部。

    向东到了官道之上,蔡知运没有直接往黄明离所部方向汇合,而是选择在讠冉(左言字旁右冉)邯城以南的一处山坡埋伏。

    同时蔡知运又令张希康率领所部大张旗鼓地前往平壤城,诈作主力部队,做出攻城的样子。

    众人其实对蔡知运围歼乙支文德的想法不以为然,不是他们现在处于突围阶段吗,歼灭敌军主力,怕是不现实吧。而且众人也觉得蔡知运埋伏在讠冉邯城以南有些一厢情愿了,乙支文德又不傻,怎么可能乖乖地上钩。

    蔡知运说道:“我当年打的第一场硬仗,是在大同城。当时情况与现在差不多,卫公当时便是用攻其必救的办法击败了突厥人。乙支文德再是聪明,但他也不得不选择救援平壤城,因为那是他不能失去的地方。”

    黄明远起家的事情,众人还真不了解。

    在蔡知运遇伏之时,张希康所部也顺利东进。

    当张希康带领近万军队到达平壤城下时,整个平壤城的大小贵族全都懵了。不是说隋军已经溃败,乙支文德将军正在追击隋军,那现在隋军怎么来到平壤城下?

    一时之间,众人又想起了前些日子来护儿破城后的惨状。虽然来护儿被温达击败,可是隋军破城之后,到处烧杀劫掠。而来护儿逃走之时,也放了一把火烧毁战利品。这场大火烧了三日,烧毁了半个平壤外城,平壤城的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哀叫与呻吟。

    此时平壤城已经不堪再遭受兵祸的蹂躏。

    城中的高元不得已带人登上城楼观望,城外的隋军,旗帜林立,连营十里,人数众多。高句丽文武皆有惧色,而高元更是浑身打颤。此时此刻,他可不敢被隋军俘虏了,更不愿丢了王位,因此他急忙传令乙支文德前来救驾。

    第一次,高元对自己素来倚重的乙支文德产生怀疑。

    而城外的隋军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着手打造工程器具。张希康当然知道仅凭自己手上这不到万余人马根本无法破城,若是攻城反而被对方看出端倪,发现了他真实的兵力,因此他并不白白浪费兵力在这攻城之上。不够为了给对方足够的压力,逼迫高元召乙支文德回援,张希康命人在平壤城附近深挖沟渠,伐木担土,又截段河流,做足了长期围困的准备。

    张希康甚至还让人在城西北角用土堆积成一个高坡,来俯瞰平壤城。他每天命弓弩手在高坡之上往城中射箭,不求杀伤,却是务必让高句丽人胆寒。

    看着城外一道接一道的深沟,一辆接一辆的攻城车,还有每天不间断的弓箭打击,城内的高句丽文武早就吓破了胆。

    众人惶惶不可终日,似乎明日隋军就要破城,而高元更是一天十二封求援书信送往乙支文德军中。

    此时乙支文德和黄明祯相持了两日,双方交战数场,不分胜负。

    隋军占据有利地势,又构筑了完备的工事,因此坚守不出,任凭乙支文德如何挑衅黄明离都不回应。而只要乙支文德试图分兵出击,隋军骑兵立刻从旁袭扰,搅得乙支文德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乙支文德虽然兵多,但也奈何不了隋军的骑兵,只得干着急没有办法。乙支文德很清楚这支隋军是在故意拖住自己,但他想走却走不脱。

    很快,平壤朝廷的求援书信送到了乙支文德手中。此事出乎他意料之外又在清理之中,乙支文德知道隋军攻破了辱夷城,获得了足够的粮草,但是他没有想到隋军敢往平壤城而去,这是他们要反攻了吗?

    他不得不佩服隋军的统帅,有如此的能力和胆量,不仅将他的包围圈撕扯的粉碎,还使得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乙支文德很清楚,隋军攻打平壤城就是一个幌子,是要逼他回援,甚至是与他决战。而他只要一回援,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则完全易手,到时候不是他围追堵截隋军,而是隋军处处袭击他了。

    可不回援也不行。

    如果他不回援,隋军必然会假戏真做。这股隋军至少有万人之多,且都是精兵悍将,再加上隋人擅长攻城,善用奇谋,破败不堪、兵少将微的平壤城,未必能撑得住。

    回援或者不回援,都踏入了隋军设的陷阱中,这是个阳谋,可他还不得不跳。

    乙支文德在这里犯犹豫,其余诸将可是吵翻了天了,众人纷纷嚷着要赶紧回师救援平壤城,他们的一切都在城中。

    众人沸沸扬扬,嘈杂个不停。

    “大将军,还等什么,再不回师就来不及了!”

    “大将军,走吧!”

    “大将军,赶紧走吧!”

    ······

    乙支文德甚至没办法犹豫,他麾下的将领都出自高句丽的大家族,此时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必然以平壤的命令为准。若是乙支文德选择拒绝,这群人怕是会直接将他杀了然后带兵返回。

    乙支文德满心的无力,现在只得回去了。至于接下来的战斗,只能见招拆招。

    此时隋军紧紧咬住高句丽军队不放,乙支文德只得选择留下五千军队断后,自己率主力往平壤赶。

    这五千士兵,算是壮士断腕,丢卒保车了。

    黄明离已经得到了蔡知运的命令,因此不敢过度阻拦乙支文德,只得命部队不断骚扰,打击其士气。

    至于乙支文德留下的这份大礼,黄明离就不客气了。

    乙支文德走后,黄明离便命全军向高句丽人余部发起攻击。黄明离所部和辽东军加起来约三万余人,众人一鼓作气,连续数次冲击对方的营垒,终于攻破高句丽大营。

    留守的五千高句丽人至此全军覆没。

    不过他们的牺牲对于高句丽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的阻拦,乙支文德终于甩脱了隋军,加速向平壤前进。

第六十二章 你来我往

    高句丽人行了数十里路,隋军总算没有追来。留下五千士兵断后乙支文德也很心痛,但若是想成功摆脱隋军,也是没办法是事情。

    乙支文德脸色很难看,更不说话,生平少有的挫败。

    端坐马上的乙支文德一直在思索着前后的军情,他总觉得有些不对,但就是说不上来。多年的临战经验,早就养成了多疑的心思,而也正是靠着这份多疑,他才能侥幸不死,还爬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这时他又收到一封平壤的求援信,这已经是第十多封了,几乎是每隔一个时辰便会有一封求援信。

    乙支文德打开一看,仍旧是高元的圣旨。

    看着跟之前没有两样的求援信,乙支文德灵光一闪,却是有些知道明悟。

    “原来如此!”

    拿着这些求援信,乙支文德终于想明白问题出在哪了。这么多封求援信如此有规律的送到军中,说明这些信件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说没有一封被隋军缴获,全都安全送达了平壤城。但这说不过去,既然隋军大军围城,必然紧盯着城中的求援,怎么可能一封求援书信也没有缴获。

    除非隋军是故意的。

    乙支文德下马让人拿来地图,平壤城以北,地形崎岖,山岭无数,可谓是打伏击的好地方。若是隋军攻打平壤城是假,而意图埋伏他的回援之军是真,那怕是麻烦了。

    乙支文德不禁揉着眉心,即使这是真的,也没办法,毕竟无论如何他还是要回援平壤城的。

    所以他只得按照隋军给他划的路子来走。

    乙支文德想了想,最后无奈地命副将渊建论率领五千兵马伪装成主力,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从大路返回平壤城。而他则率领其余部队悄悄从东面的山岭之中绕小路返回平壤城。

    乙支文德知道现在敌暗我明,隋军就在前方等着他。

    乙支文德决定分兵。他若是不分兵,无论他怎么走,因为他的目的地是一定的,所以他总会被隋军拦在通往平壤的路上。等到身后另一支隋军赶到,便是前后夹击之势。

    围攻平壤城的军队到底有多少乙支文德并不清楚,但绝不会是高元说得那般有十余万大军。乙支文德忖度,这群人最多不会超过两三万人,而他们除了要设伏还要看着平壤城,兵力其实是捉襟见肘的。这就注定了他们绝对不可能分兵多路,所以隋军只能设伏一路。

    所以他兵分两路,必有一路不会遇到隋军。他也不知道隋军埋伏在哪里,但两路军队只要有一支赶到平壤城,平壤城便安全了。

    理论上大路最有可能设伏,所以乙支文德才在大路放了五千兵马。这是弃子,也是胜利的砝码。

    至于副将渊建论,是莫离支渊太祚的堂弟,本就是乙支文德的敌对派,所以让他去牺牲,是可以接受的。

    此时隋军也在紧密观察乙支文德的动向,斥候很快便前来回报高句丽军队分兵的事情。蔡知运知道怕是乙支文德看破了自己的布置,所以故意要鱼目混珠,瞒天过海。对方来这么一手,他此时也犯了难。他手上军队就这么多,还留了两千人马守卫辱夷城,根本不可能分兵。

    现在的问题是打大路还是等着伏击高句丽军的小路?打了大路,乙支文德便有时间赶回平壤城,若是伏击小路,那大路的军队一样可以回援平壤城。最令人担忧的,要是乙支文德找个地方坚守不出,等待局势变化,到时候大路、小路都成了泡影。

    最后蔡知运还是决定打大路的高句丽军队。

    小路崎岖难行,沿途多是山林,虽有高句丽奸领路,但隋军对其道路并不熟悉。乙支文德多谋,很可能趁机在此反设埋伏,过于凶险。而大路兵少,最是易胜。

    围歼乙支文德主力的计划落空,蔡知运传令张希康所部,立刻烧毁一切攻城器具,从平壤城返回;接着他又命人传令黄明离所部原地待命,准备北上。最后蔡知运传令尧君素,押送所有粮食从辱夷城来向其汇合,至于辱夷城则立刻烧毁,不留给高句丽人。

    对于蔡知运来说,这个选择有些艰难。

    放弃阻拦乙支文德,实际上便是放弃了之前建立的对于乙支文德所部的优势与先机。这一仗到了这个地步,双方都是筋疲力竭,谁占得先机,便更容易取胜。

    若乙支文德返回平壤城,依仗坚城,优势和先机便不在隋军手中。到时候再打下去,不过是和乙支文德拼消耗而已,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选择打大路,也意味着打完这一仗,他们就要撤退了。

    平心而论,蔡知运实际上是不甘的,三十万大军,败仗高句丽,是一种耻辱,而他他费尽心机得来的优势就要这般拱手想让,更是对他的自尊是一种狠狠地打击。

    蔡知运甚至想过,率部坚守辱夷城,等待水军援助。

    以他手中数万军队,并不畏惧高句丽主力的围攻,而且他相信黄明远会在第一时间安排军队从东莱跨海救援辱夷城。物质、粮食也不是问题。

    但是这仍旧是没有多大意义。

    因为即使他最后能胜利,赢得战争的是大隋,而折损的却是黄明远的军队。蔡知运很清楚,这一场如同闹剧一般的战争不应该就这么顺利的结束,即使隋军要攻破平壤城,灭掉高句丽,也应该是由黄明远来做到。

    对于黄明远一党来说,只有卫公能够打赢对外战争才是天道。而实际上如果不是为了自救,蔡知运无论如何也不会跟乙支文德玩这么多花样。

    军营之中,很是安静,众人都默默地打理着行装,准备最后一战。

    “郎将,咱们真的不打平壤城了。”

    周仲安听到蔡知运下达要撤退的命令,既有些高兴,但也有些遗憾。这一次蔡知运的指挥艺术让他叹为观止,也让他对蔡知运充满信心。现在大军都到了平壤城,眼看胜利在望,现在返回,终究有些不甘。

    蔡知运拍拍周仲安的肩膀说道:“下次我们还会回来的,到时候绝不会让胜利从我们手中溜走。”

    周仲安有些犹豫,而蔡知运眼中却满是期冀,卫公从不让他们失望,所以卫公领军之日,便是高句丽灭亡之时。

第六十三章 得胜回家

    蔡知运所部已经完成集结,正等待高句丽弃子的到来。

    而高句丽人有没让蔡知运等得太辛苦,他们慌慌张张地赶路,很快赶到了隋军的伏击圈,然后被以逸待劳的隋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歼灭。

    高句丽军队转战多日,也是疲惫不堪,猝然遭到伏击,战斗力连一半都发挥不出来。而直到隋军杀到面前,高句丽统帅渊建论都不敢相信隋军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这个地方。

    蔡知运命人砍下了渊建论的脑袋,然后让几个被俘的高句丽士兵去给乙支文德送去,还给乙支文德留了一封信,也一同送了过去。

    八月二十四日,蔡知运在讠冉邯城南会师张希康部和尧君素部,开始北返。他丝毫不担心会激怒乙支文德,若是对方愿意来一场决战,他也不介意再攻一次平壤城。

    不出所料,乙支文德并没有选择追击。或者说此时的乙支文德见到隋军北撤,如同送走了瘟神一般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正常发挥的隋军真的不是高句丽军队可以相抗的。

    看着隋军送来的渊建论的首级,乙支文德出奇的没有愤怒。实际上乙支文德平安到达平壤城,看到平壤城外被烧毁的攻城器具,然后再次成为平壤的救星之后,他就想到了渊建论的命运。

    拿着蔡知运的信,乙支文德感觉重若千钧,因为这上面每一个字都是用高句丽人的鲜血染就的。在信中蔡知运告诉乙支文德,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到了明年他们的卫公就会来替枉死的隋军报仇,还请乙支文德耐心等待。

    乙支文德忧心忡忡,他毫不怀疑大隋会有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想法。乙支文德虽然身在高句丽,也知道那个中原大国的天子是多么的好面子,那么这一次高句丽狠狠地扫了他的面子,所要面临雷霆之怒,也便正常。

    这一次虽然看起来是高句丽胜了,但没有谁比乙支文德更清楚他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尤其是他在面对蔡知运时,一个小将,都那么难对付,那个征服了草原帝国的男人,又是什么样的呢?

    乙支文德命令沿途之军不要与隋军交战,免得徒增损失。

    蔡知运不知道自己的信给了乙支文德那么大的压力,此时的他已经汇合了黄明离之后,平安渡过了萨水。

    这是一支在血海里走了一遭的军队,此时再看他们,虽然不如来时那么光鲜亮丽,却更加的深沉可怖。

    众人继续汇合左天成部,其军势越发壮大。

    此前左天成率领其部紧守萨水大营,虽然有高句丽军队的袭扰,但是左天成深挖沟,高筑墙,始终没给高句丽军队任何机会。

    实际上也是高句丽实在分不出军队来攻击左天成了,只能派出一些游骑骚扰之。

    大军再次踏过萨水北岸的土地,感觉倒是无比的坚实。尤其是左武卫的士兵,当初南下之时,是冒着生死危险去的,谁都不知道后果是什么,现在在高句丽的腹心之地杀了一个来回,最后得胜回返,心中竟然如喝了蜜水一般畅快。

    这一仗至少在左武卫的士兵心中,他们是大获全胜的。

    此时的萨水,与之前的萨水血战才过了不到半个月,但水面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那片狰狞,异常平静。只是两岸数不尽的尸体和被鲜血染得发黑的土地,才能述说着之前的惨烈。

    蔡知运命大军将战死的隋军尸体收敛,然后在萨水北岸埋葬。隋军的尸体实在太多了,根本来不及火化,最后只能挖大坑一块埋了。

    征讨辽东之前,没人觉得这一仗有多困难,众人都充满了期待,觉得这一次就是来辽东混功劳,抢财货的,可是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让多少热血男儿埋骨他乡,只能成了春闺少妇的梦里里。

    埋葬完死难将士之后,蔡知运在萨水边上举行了一场祭奠。祭奠此战战死的将士们。

    虽然知道他们走后,立着墓碑怕是也会被高句丽人推倒,但蔡知运还是让人给这些将士们立了一个墓碑,上面写着“大隋萨水之战将士死难处”,算是让这群人的魂魄到了地府能在生死簿上能找到埋骨地。

    “我从二十一岁那一年开始,跟随卫公征战沙场,到今天已经十二年了。是卫公把我从一个火长一步一步提拔到今天的一军之长,我也跟随卫公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经历过无数的血雨腥风。直到今天看着这些将士们的尸体,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如果不是卫公,我或许早就跟他们一样埋骨荒野了。

    独孤将军,不管你承不承认,当今的大隋不能缺了卫公,也只有卫公可以带着大隋将士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一战若是卫公领军,我们不会输得这么惨,而他们,也本不应该死的。”

    蔡知运走远了,只留下这番话和独孤览一人。

    这些日子,独孤览也在反思为什么会败的这么惨,是隋军将士不用命吗?还是隋军装备不如人?都不是,他们用最好的准备,最昂扬的斗志,拼尽了全力。只是他们或许真的没有一个好统帅。

    若是这一仗把天子换成卫公,他们不会败。可天子又为什么不让卫公指挥这一仗呢?

    终究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独孤览实在不敢往深了去想。

    趁着收敛各军士兵的尸体之机,蔡知运下令各部在萨水大营修整一日,左武卫各部也赶紧从各军中抽调能征善战的士兵补充到军中。

    到最后两万五千人满编,倒是比来辽东之前还多了两千人。

    这种事战后也是管不了的,各部伤亡惨重,很多部队甚至编制完全打乱,各部之间混杂,就是一笔糊涂账。左武卫打了胜仗,收拢溃军,即使将一批残兵收入军中不合制度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事就是闹到天子那里也有理。

    大军第二日开拔,直奔鸭渌水。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并未遇到袭扰和阻拦。眼看离着鸭渌水越来越近,众人的心中也越来越激动,出生入死这么长时间,他们快要回家了。

第六十四章 连战连胜

    蔡知运等人在平壤城附近酣畅淋漓地纵横之时,一路北逃的于仲文和宇文述主力再次在萨水北面遭到高句丽人的伏击。

    温达的五万大军在此层层设防,以最大限度的杀伤隋军。

    宇文述和于仲文带着亲卫拼了命地往北逃,一天一夜狂奔了四百五十里(史书记载,存疑),终于逃到了鸭渌水边。至于麾下的数十万将士,却是早就无法顾及了。二人也算名将,可终究是私心大过了国事。若说之前大败是天意,属于运气不佳,但兵败之后,既不思整顿军队,又丢弃部下,只能算**。

    最后还是崔弘升和宇文述部将王仁恭二人主动断后,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于仲文和宇文述败逃至鸭渌水边,眼看如此惨败,心中大惧,也只得一面收拢残兵,一边思寻补救的办法。

    而此时伏击隋军的温达也同乙支文德一样,虽然初期得胜,但很快也陷入了困境。因为他碰到了一个可怕的对手,此时没有提前渡过鸭渌水的黄明祯从北面赶来了,还咬住了温达部。

    黄明祯是闻讯南来的。

    黄明祯沿着鸭渌水逆流而上,先在泊汋城(今辽宁丹东市九连城古城)以南遇到从泊汋城赶来的一支高句丽援军。

    当时双方相遇,离着泊汋城不过十余里。

    高句丽人的统帅名檀蒙,是莫离支渊太祚的侄子,其统兵两万,屯驻泊汋城。檀蒙本来是要南下抢占乌骨城,封锁鸭渌水北岸的,此时见到北上的隋军,他自忖不敌,立刻便缩了回去。

    黄明祯数次挑战,檀蒙皆是紧守不出。而泊汋城异常坚固,单凭黄明祯所部短期内很难破城。

    黄明祯无奈,只得假装诈退,希望引诱对方出击。但檀蒙铁了心严守不出,眼看着隋军撤走,就是不出城。

    如此黄明祯犯了难,檀蒙不动,倒让他进退两难。若是不顾身后的泊汋城南下,这相当于在背后留了一颗钉子,对方可以在任何时候出击鸭渌水,隔断隋军与乌骨城的联系。若是打掉对方,檀蒙现在像钻进了乌龟壳一样,黄明祯想出击却是无从下手。

    这时黄明祯让人给檀蒙送了一套女人穿的衣服,放到一个礼盒之中,并修书一封,遣人送至泊汋城。

    檀蒙打开盒子,看到里面的女人衣服,还有些不解,再拆开黄明祯写给他的信,只见信上写着:“高句丽小儿,汝既为大将,统兵数万,镇守一方,当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檀蒙看得怒不可遏,直接把黄明祯的信给撕碎了。

    这年头的贵族子弟,哪个不是要脸面的人。檀蒙是不知道诸葛亮智激司马懿的事情,更没有司马懿的心性,所以他忍不了。这时候城门守将又上报,城外的隋军用老弱挑战,还在城门下不断地挑战溺骂,言语不忍听。更有甚者,对着城头撒尿,三军将士,无不愤然。

    “欺人太甚!”

    檀蒙立刻下令副将紧守城池,他亲自带兵去进攻黄明祯。既然隋军要决战,他便直接击败对方。

    眼看高句丽人出战,黄明祯大喜,不过他不准备在泊汋城下与对方决战。否则对方一旦兵败,便能立刻逃入城中,再想将对方引出来就难了。

    高句丽人气势汹汹地杀出来,隋军与之一接战,立刻便佯装兵败,向后逃去。檀蒙心中更是轻视对方,于是乃紧追不舍。

    黄明祯命精锐骑兵布置在左右两翼,又在麻田地里设下了埋伏。

    檀蒙所部杀出十余里,黄明祯也带领其部与之接战。两下里刚刚交手,黄明祯的伏兵就动手了,这些人全都拖着树枝,鼓噪呐喊,拼命地制造声势。而两翼的骑兵也从高地冲下,马尾的树枝带起的尘土到处飞扬。

    此时隋军犹如千军万马的气势,让檀蒙应接不暇。

    此时檀蒙慌了神,他根本不知道隋军到底有多少。看着阵势,十万八万也得有,就这么将他们团团包围。

    心中畏惧的檀蒙立刻下令全军撤退,可双方的战场被隋军限制在靠近鸭渌水的低矮丘陵处。高句丽军队早就被隋军积压在一处狭长的地带,根本没法腾挪转移。

    高句丽军队大溃,隋军趁机掩杀,斩杀、俘虏数千人,不少高句丽军都投鸭渌水而淹死,江水为之变赤。

    此时夺路而逃的檀蒙返回泊汋城,隋军也缒在其后,紧追不舍,趁机破城。檀蒙眼看城内不可坚守,因此率众突围,放弃了泊汋城。

    战前,诸将赶到泊汋城时,不少人都劝黄明祯道:“我军远道而来,人马俱疲,不可立即决战。”

    但黄明祯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到城下便做出猛烈攻击的阵势,又不断挑衅对方,终于激的檀蒙与隋军决战。

    众人不解道:“我军远道而来,宜稳扎稳打,将军这般急切攻城,怎么反而克敌制胜?”却是有些不符合兵家常理。

    黄明祯乃说道:“正是因为我军远道而来,才要速战速决。我军与高句丽人相比,无论如何拖不起。而且我军长于打野战,骑战,因此乘势进军,自然无往不胜。”

    檀蒙诸路断绝,只得向北逃窜。

    黄明祯乃率部趁机继续沿着鸭渌水向北,进攻离泊汋城不远的安平城。安平城从属于泊汋城,因此黄明祯乃命人假装是檀蒙的使者,对安平城守将李善净说道:“檀蒙将军明天午时到达安平城,要宣布莫离支的命令,犒赏全军。”

    李善净根本不知道檀蒙与隋军交战兵败的消息,因此听到使者的说法信以为真,心中欢喜。

    黄明祯乃命人挑选精兵,打起檀蒙的旗帜,加速前进。

    果然李善净远远望见黄明祯的军队赶到,还以为是檀蒙来了,于是带着亲信亲自出城迎接檀蒙。

    黄明祯见此立刻命人活捉了毫无防备的李善净,又率军强攻城池,而突然发难的隋军也趁机占领了安平城。

第六十五章 继续向南

    黄明祯本想继续向高句丽重镇国内城(吉林省集安市鸭绿江中游右岸的通沟平原上)发起攻击,但是很快南线传来消息,隋军兵败萨水,正狼狈北返。

    黄明祯惊出一身汗,不敢再停留,立刻让人烧毁泊汋、安平二城,全军改道向南,救援南征大军。

    黄明祯算是所有军队中组成最完整、士气也最高昂的部队。其部一路南下,沿途遇到无数的溃散的士兵。黄明祯的内心不断地沉下去,这样的惨败几乎难以想象。

    最关键的是五弟明离和七弟明溥也在其中,不知消息,若是五弟、七弟出了事,他如何向二叔和大父交代。

    虽然此时的黄明祯忧心似火,可也只得压制内心的焦虑,装作镇定的样子。不过沿途溃兵实在太多,黄明祯急着南下,他只得命范愿率兵收拢各处溃兵,往鸭渌水一带集结。

    离着鸭渌水大约五十里处的一处高地,王仁恭正率军队在此阻敌。

    这处不起眼的高地,因为濒临海岸的原因,反而成了从平壤到鸭渌水不多的一处要地。王仁恭作为殿后军队,且战且退,到了此地,眼看损失惨重,便选择留在这里坚守待援。

    温达手上军队已经散出去追击隋军,所以此时手上只有两万人,围着这处高地打了三日,均被隋军击退。

    温达无奈,便对其重重围困。

    不是温达非得要歼灭王仁恭所部,而是王仁恭所在的位置,控南扼北,将被切成了数截的隋军又被联系了起来。温达若是要完全控制鸭渌水以南地区,非得歼灭王仁恭部不可。

    王仁恭,天水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鄯州刺史王猛之子,乃是杨素的旧部出身。王仁恭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在名将辈出的大隋并不突出。但其人刚毅修谨,弓马娴熟,多从杨素东征西讨,战功卓著,因此虽然被高句丽人重重包围,却临危不惧,打得异常顽强。

    黄明祯一路南下,离着王仁恭所部有三十多里。

    此时听闻有隋军被包围,黄明祯便要出兵救援。

    黄明祯此时亲自前去查探高句丽军情,离着对方老远,黄明祯发现高句丽军队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井然有序,便知道这是支强军。

    他们所部从鸭渌水以北一路疾驰,骤然与敌交战,不知深浅,恐为落败。

    这时黄明祯想到之前攻破泊汋城缴获了一批高句丽人的铠甲与旗帜,当时黄明祯想着以备不时之需,便一直随军带着。

    此时他们作为援军,远道而来,若是伪装成高句丽的军队,高句丽人一时之间必不辨真假。黄明祯便命刘黑闼挑选精骑千余,各换上高句丽人的衣甲,打着对方的旗帜,向对方的高句丽军冲去。

    此时高句丽人负责防守北面的是温达的麾下大将禹齐,此人勇武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此时禹齐立于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正指挥军队攻击。

    黄明祯叮嘱刘黑闼,一旦出击,不顾其他,直趋对方中军,务必在第一时间摧毁对方的指挥中心。

    刘黑闼作为军中猛将,拍着胸脯说道:“总管放心,吾观那高句丽贼子,如土鸡瓦犬、插标卖首耳!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胡虏首级,来献总管。”

    说完刘黑闼便奋然上马,手提钢矛,带领千骑,直奔对方的高句丽军队而去。

    虽然刘黑闼从军多年,屡立战功,但还是一副无赖状。这两年刘黑闼正在读《三国志》,喜欢上骁勇无敌的关二爷,看谁都是插标卖首之辈。

    刘黑闼一骑当千,如横扫席子一般,对方的高句丽人也早就发现。只是看那旗帜,还以为是自己人的援兵,倒也没有提防。

    刘黑闼马快,早冲到阵前,见到相迎的高句丽军队,也不搭话,挺矛便刺。

    此时千骑隋军直冲敌阵,而高句丽军队如波开浪裂一般,早被隋军冲散。

    正端坐中军的禹齐看到后军混乱,正不知情况,忙令人前去查探。此时刘黑闼早就率部杀透敌阵,来到对方的军前。

    眼看对面一个黑汉子向自己冲来,禹齐正欲问刘黑闼的身份,而刘黑闼马快,也不搭话,手抬长矛,于万军之中刺向禹齐,正中其腹。

    满是不解地禹齐“啊”的一声倒落下马。

    刘黑闼跳下马来,手拿佩刀,砍下了禹齐的脑袋,挂在了马头,然后又上马向高句丽军冲去。

    早有身后的亲卫上前将禹齐的大纛砍倒。

    这千余骑兵,如雷霆万钧一般,如入无人之境。

    高句丽军队一见主将身死,皆是大骇,立刻不战自乱。

    黄明祯在后方见到刘黑闼得手,便率军乘势攻击。高句丽所部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

    幸好的温达闻讯前来救援,这才勉强止住败势。

    黄明祯则率领所部趁机与王仁恭汇合。

    高句丽人此战兵败,折损数千人。禹齐素来在军中有声望,其本人身死,导致高句丽军人心惶惶。

    此时温达眼看隋军援兵已到,且兵多,又占据有利地形,他只得选择撤退,又一面征调各部向其靠拢。这突然杀出来的一路隋军他也不知道是如何冒出来的,但看对方的战力,他知道自己的麻烦大了。

    黄明祯与王仁恭会师,因为黄明祯的身份高于王仁恭,且其部兵马众多,因此王仁恭自然听从黄明祯的指挥。

    黄明祯则在高地上略作修整,便准备向南进军。

    王仁恭听了大惊,往南那是死地,现在大军突出包围,正是急着返回鸭渌水以北之事,怎么能够向南自投罗网呢?

    黄明祯乃说道:“我本来就没有被高句丽人包围,今日南下,正是为了接应诸军。若是为了偷生,又何必渡江。”

    王仁恭能够为大军断后,本就是一个节义之人,脸色立刻一红,感到羞赧。他此时为黄明祯所壮,便决定跟随黄明祯一同南下。

    黄明祯没有同意,而是建议王仁恭继续留守此处,为他守住归路。无论如何,他们也是要回来的。

    王仁恭慨然领命,黄明祯遂继续向南出击。

第六十六章 诱敌之计

    黄明祯一路向南,便遇到一支高句丽军,正是温达调动汇合的部队,其主将叫做温沙门。

    此人也是高句丽中一员少有的猛将,被温达派遣往鸭渌水一线阻击隋军。

    温沙门奉命率军返回,正好遇到了南下的黄明祯。

    对于黄明祯来说,零敲碎打的破敌远比最后高句丽人汇合到一起再决战要有利的多,所以趁机消灭当面之敌乃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只是黄明祯担心对方一击便走,到时候追之不及。

    因此黄明祯下令:将粮草置于前军,军兵在后。又密令前军统帅赵士悌,若是有高句丽人前来,不可力战,速速将粮草丢弃,然后撤退。

    众人对于黄明祯将粮草置于前军一事不解,乃问道:“总管使粮草在先,军兵在后,此何意也?”

    黄明祯笑道:“若是我军粮草在后,多被高句丽人劫掠,所以将他们至于军前。”众人还是不解,又问道:“若是敌军攻击我军前军,劫掠粮草,那又该怎么办?”

    黄明祯便说道:“且等到敌人到时再说吧!”

    众人虽然心中持怀疑态度,但是见黄明祯成竹在胸,因此无人敢质疑。

    黄明远又命前军突出后军十余里,拉开了距离。

    黄明祯发现了对方,很快温沙门也发现了隋军,此时他兵少,便想赶紧撤离。等到探马回报,隋军前军尽是押运粮草的辎重部队,而且前后军拉得很开,温沙门心中一喜,隋军将领乃是庸才,竟然不懂部队调配,将粮草至于军前,不等着被别人劫掠。他若是趁机烧了对方的粮草,则对方势必不能再战了。

    于是温沙门便驱动部下向前进军。

    果然如温沙门所料,他驱兵向前,隋军前军根本难以阻敌,便纷纷溃败,他们顺利抢夺到隋军的粮草。

    黄明祯此时在军后,听到前军求援,便让人去查探,斥候回报道:“高句丽人兵至,突袭了我军前军。前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

    此时隋军的前军和后军隔得甚远,众人皆不知如何应对。

    黄明祯乃指着不远处一处山坡说道:“我军可往此处山坡躲避。”因此众人纷纷往山坡而去。

    这时黄明祯乃下令军士们解衣卸甲少歇,然后将马匹放出。

    温沙门抢了隋军的粮草,又见隋军混乱,想趁机破敌,便在后掩杀,一路追击到山坡处。

    眼看温沙门赶来,隋军将士纷纷请求道“高句丽人已至,要快点收回马匹”!

    这时一个年轻文士赶忙阻止道:“这些马匹正好可以诱敌,怎么能急着收回?”黄明祯立刻看向对方而笑,这年轻文士这才恍然大悟,不再多言。

    此时温沙门所部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

    而沿途又到处都是隋军丢弃的珍宝之物,高句丽军队发生哄抢,军士也不依队伍,自相杂乱。

    眼看底下的高句丽军队生乱,黄明祯乃下令全军一齐杀出,直奔山坡下的高句丽军队。

    此时统帅后军的蒙陈其也从后杀来,直奔高句丽军队的后方。

    高句丽军队骤然遇袭,全军大乱,温沙门尽力约束,但全军仍旧是自相践踏。温沙门实在是止遏不住全军,只得拨马回走。

    中军的刘黑闼,率领千余精骑直奔高句丽中军而去。

    此时旗号翩翻,鼓声隆隆,刘黑闼提矛飞马,正冲向对面的温沙门。

    温沙门眼看隋将飞来,心慌意乱,勉强囫囵接了两招,便拔马而逃。刘黑闼如何能让对方轻易逃跑,忙放马去追。

    此时战场一片混乱,温沙门也跑不起来,刘黑闼从后追上,大喝一声,长矛便照着温沙门的脖子砸去。这一击力若千钧,竟然将对方脑袋活活砸掉了。

    温沙门一死,大旗也被隋军砍倒,没了温沙门的指挥,隋军从后大驱人马掩杀,几乎全歼了这股高句丽军队,粮草马匹仍被隋军夺回。

    刘黑闼高兴的提着温沙门的脑袋来见黄明祯,黄明祯笑道:“若此胡虏小将,如土鸡瓦狗,以黑子战之,若杀鸡一般。”

    “土鸡瓦狗”是刘黑闼的口头禅,众将听之皆大笑。

    刘黑闼更是欣喜,摸着脑袋笑个不停。

    众人散去后,黄明祯独召了今日看破其用意的那名文士。此人名叫崔元逊,瀛洲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现在为北平郡仓曹行参军。虽然他也姓崔,但他跟清河崔、博陵崔都没有什么关系。

    黄明祯与之交谈,发现崔元逊很有见识,因此便想将其收入门下。

    而崔元逊因为出身不高,正无上升门路,遂也有意投入黄明祯门下。二人一拍即合,相谈甚欢,黄明祯遂决定表崔元逊为平州总管府录事参军事为用。

    这时崔元逊便问道:“我军粮草并不多,总管难道不以为以粮草诱敌,实在有些冒险,若是高句丽人烧毁之,我军即使得胜也没了粮草。”

    黄明祯闻之,“哈哈”大笑,引着崔元逊来到被夺回马车前,递给了崔元逊一把剑。崔元逊拿着利剑狠狠地戳了几下米袋,皆被所阻,崔元逊大惊,打开米袋,发现袋里除了表皮一层粮食,剩下的都是泥土、石头。

    崔元逊大悟,于是又对黄明祯再拜道:“总管大智慧,元逊服矣。”

    ······

    直到隋军挑着温沙门的脑袋送给温达,温达才知道温沙门这一军也败了。

    黄明祯接连两次击败高句丽军队,士气高涨,而温达则两次大败,损失惨重,士气也降到了最低。等到全军会师,他手上一共也就三万多人。

    温达已经不敢再和隋军一战,他手上军队近半数本就是新招募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和隋军的正规军相抗衡,虽然此时放弃快要得手的战果很可惜,但温达也不想使全军陷在这里。

    而此时乙支文德的信也到了温达军中,他命令温达赶紧率部回撤,不要管溃逃的隋军了,而是返回平壤和他一起消灭一支隋军主力。

    温达大惊,没想到萨水之南,还有成编制的隋军主力能够作战,他立刻下令全军拔营南下。

    温达想的很好,但黄明祯已经从后面赶来牢牢地咬住温达的尾巴,他根本撤不了了。

第六十七章 智计百出

    黄明祯此时也得到了萨水边的具体消息。

    黄明祯所部的斥候一路前出到萨水边,遇到了留在此地的左天成部。黄明祯这才知道蔡知运、黄明离等人不仅没有落败,反而还筹谋反击。

    黄明祯立刻下令左天成从萨水南线往东拦截温达所部,他要在将其全歼,以给高句丽一个狠狠地教训。

    左天成虽然受蔡知运之命,死守萨水,但他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他很清楚就是蔡知运见了黄明祯也得受其统帅,因此接到黄明祯命令后立刻率部向东而去。

    温达率部南下,在萨水边遇到了拦截他的左天成。

    此时温达的内心是纷乱的,不是隋军大败吗?怎么哪里都有隋军,这一战是他们伏击隋军还是隋军伏击他们。温达不敢掉以轻心,前有阻敌,后有追兵,一旦指挥稍有差错,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温达不知道身后的隋军还要多久才能赶来,因此拼命向正面的隋军发起了攻击。但左天成部忍受着高句丽人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始终不曾后退一步。

    到了这个时候,温达也无奈了,若是真的等到身后的追兵赶到,他们的下场怕是不妙。

    这时温达为了死中求活,便下令全军就地扎营,挖沟竖栅栏,他不走了。

    无论如何隋军的粮食不足肯定是真的,他就不相信对方能跟他在此耗着。他手下三万多人,在此坚守,至少月余不成问题,但隋军能在此攻击一个月吗?

    很快高句丽大营之前挖了两道壕沟,又竖起了两道栅栏,整个大营也成了一个乌龟壳子状。

    高句丽人出自扶余人,而扶余人属于濊貊人的一支。濊貊人虽然一直在中国东北,但他以农业城栅为特点,虽然曾经吸收了一部分游牧民族和曼洛理族散民的成员,但主体还是不能算做游牧民族。而高句丽因为早期多受鲜卑人的侵袭,因此擅长筑城与农耕。

    实际上杨广等人不了解高句丽的组成,还以为对方也是一个游牧民族出身的国家,所以素来轻视。农耕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实际上远大于游牧民族,而历史上入主中原的王朝也只有蒙古人算是单一的游牧民族,其他鲜卑、契丹、女真等都是游牧、农耕、渔猎的混合体。

    所以黄明祯赶到之后,所面对的就是温达构建的一个王八壳子。

    黄明祯不得不承认,温达的这个王八壳子已经最大程度发挥了地形作用,就是让他来也未必比温达做的更好。

    高句丽人不可小觑啊。

    黄明祯便将营扎在高句丽人的正面,与其相对。他并没有将其包围,因为黄明祯不怕对方逃跑,只要高句丽敢跑,他就能在运动战中将其歼灭。

    隋军数次叫战,对方皆不应。

    黄明祯只得故技重施,将之前对檀蒙的计策又使得了温达身上,但温达此人虽然愠怒,但行军多年,当然知道隋军的目的,因此虽然麾下纷纷请战,可他再是生气也不出战。

    隋军无奈,双方只得相持。

    一计不成,黄明祯又心生一计,便命人将俘虏的数百高句丽士兵全部带到阵前,让对方投降。

    温达当然不降,黄明祯则让人将其列成五排,从第一排开始战死。

    刚开始这些士兵还有硬气的,但很快看到同伴的脑袋满地乱滚,早就吓得手脚发软,跪在地上纷纷求饶。

    营寨里的高句丽军队看到此状,又是愤怒,又是恐惧,人心更乱了。

    温达知道就此避战还是不成的,若是再这样下去,军心都乱了。营中求战的士兵都已经排到院门口了。

    但温达知道不能出战,为了打消众人的战意,因此派心腹赵善仁带三千军队出城,与隋军一战。

    双方猝一交战,高句丽军队不敌,赵善仁赶紧率军回撤。

    隋军在后掩杀,也是追之不及,只能无奈地看着对方逃回营中。

    高句丽大军回到营中,一片惨象,再也不敢出营请战。而温达也遂了避战的心意,因此命各部坚守不出。

    外面的黄明祯也没想到高句丽人会这么玩,这不跟演戏一样。白白让他废了这么大功夫,倒是让温达看了一场戏。

    见此高句丽人更不战了,虽然其部士气大降,假以时日,隋军就是磨也能将其磨死,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隋军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

    这一次黄明祯发了狠,竟然让将士扮成高句丽历代君主的样子,穿着女人的衣服,还扛着大牌子来到两军阵前示众。

    这些人涂脂抹粉,丑态百出,引得无数隋军阵阵笑声。

    温达在营中也看待了,没想到隋军竟然有这般操作,真是让他下巴掉了一地。温达不知道的是黄明祯是个老实人,而越是老实人狠下心来越可怕。

    隋军这波操作虽然有点低劣,但确实管用。俗话说:“君辱臣死”,高句丽人也是讲忠义的,隋军这样羞辱高句丽的历代君主,但凡是个有血气的人都忍不了。

    而且温达也不敢忍,否则消息传到平壤城,朝中众人听到他见到历代国君受辱而拒不出战的事情,怕是一人一口吐沫也得淹死他。

    温达没了奈何,这一仗避无可避。

    忍了这么久的温达实际上也想试一试隋军的战力,因此将麾下三万多军队拉出,要和隋军决战。

    对面的隋军差不多也是这个人数。黄明祯一看高句丽人出动,心中大喜。

    双方在靠近萨水的这片区域开始了一场大战,而这一战竟然是整个鸭渌水以南以东战场最大的一次决战。

    双方打了整整四个时辰,最后还是温达不敌,损失惨重。毕竟温达所部的战斗力跟隋军还是相差太大。

    温达兵败,全军大溃。此时温达也不回营寨,乃率军强渡萨水,他在营中偷偷搭建了一座浮桥,此时置于萨水之上,正好过河。

    原来温达知道有可能兵败,乃趁机留下的后路。

    不过高句丽人败的太快,全军大溃,不少人拥堵在浮桥上,更有无数人落水淹死。整个萨水北岸和水面上,尽是高句丽人的尸体。

    温达一路溃逃,跑了数十里才停止,整点兵马,不到万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