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三章 故技重施

    石弹一连轰鸣了三日,姜以式提心吊胆的过了三天,到了第四天也忍受不住了。

    三天来隋军的炮击使得整个辽东城一片惨淡。不光是对城中守备力量的打击,光是城内的士兵和百姓也被逼得风声鹤唳,一日三惊。

    因为实在畏惧隋军的石弹,很多士兵都不敢登上城墙,至于民夫更是靠近城墙就两腿打颤,唯恐隋军的石弹飞来。不少军中将领纷纷去面见姜以式,请求出战,他们直言宁肯战死在与隋军搏杀的战场上,也不想这般被隋军无休止的石弹砸死。

    姜以式也是无奈,难道我不想出击,可是隋军用弓弩死死地封锁住城门,哪里冲得出去。

    姜以式很清楚若是再这般打下去,整个辽东城守不了几日便要完了。不是他的士兵不够勇敢,而是隋军这种碾压式的攻击活活打掉了高句丽军队的士气。

    现在必须进行反击,必须用一场酣畅淋漓胜利来安抚日益混乱的军心,坚定士兵的信念。可惜隋军却始终不蚁附攻城,让他们获得打退敌人进攻的成就感都没有。

    “左雄,不能再让隋军的投石车肆意轰击城头了。”

    隋军利用这条几乎跟辽东城墙齐平的土坡,可以肆意轰击辽东城。而相对于隋军的砲车和弓弩,高句丽的装备便可谓不值一提。这两日高句丽军队除了弓箭还在还击以外,投石车几乎不再轰鸣了,因为一开始没有准备,暴露了目标,现在高句丽的投石车已经全部为隋军摧毁。

    所以在姜以式看来,唯有摧毁高坡上隋军的投石车,甚至是毁掉这个高坡,才能压制隋军的势头,获得喘息之机。

    然而隋军砲车虽然巨大,但在外层都用牛皮包裹着,还抹了一层厚厚的泥巴,城头的火箭根本没用。所以若想摧毁他们,必须选择偷袭。

    姜以式这几天观察,隋军在高坡上布置的尽是弓弩手,到了晚上防备还比较松散,若是有骑兵冲上高坡,便能很快击败隋军。

    姜以式决定在夜间偷袭隋军,同时为了麻痹隋军,他又命人前往隋军大营,请求投降。

    这一条路在上一次辽东城之战时可谓是无往而不胜,帮着高句丽躲过几次灭顶之灾,不知道这一次对面的隋军还吃不吃这一套。

    不过姜以式也不在意,只要对面的隋军以为他束手无策,产生麻痹之心便可。

    辽东城再次打出了那面降旗,城头上很快有使者缒城而下,来到隋军的营中。不少上次经历过辽东城之战的士兵看到高句丽使者便义愤填膺,当初就是高句丽人一次又一次的投降才使得他们功亏一篑的。

    高句丽使者似乎也是做这种事熟练了,不慌不忙地来到隋军营中,见到黄明远便行了大礼,口称死罪。然后献上降书,请求大隋接纳他们的投降。

    然后这使者又说城中混乱,请求大隋宽限时日,三日后全军必定出城投降。

    王仁恭看得怒目圆睁,他娘的,连投降时说得话都跟之前一样,难道知不知道改一改吗?真把大隋当傻子。

    黄明远听后却是一副大喜的样子,很高兴地接了降书,还下令诸军停止攻击,等待高句丽军出城投降。

    众将有经历过上一次辽东城之战的,纷纷请求黄明远不要相信高句丽人的偷降,谨防有诈,但黄明远却是毫不在意,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大将王仁恭更是跪在军前,声泪俱下地述说着高句丽人的无耻,直言这必是高句丽人的缓兵之计,万万不可轻信。倒是搞得高句丽人的使者也满是尴尬。

    最后黄明远大怒,将王仁恭赶出营帐,又下令谁若是不听命令,胆敢擅自攻击,定斩不饶。

    黄明远当然知道这群高句丽人不可信,高句丽人戎狄之性,无亲而贪,素来以反复无常,贪婪自大而出名,也只有那些读书读傻得人才会相信高句丽人的降书。

    但对方希望借降书来麻痹自己,黄明远也准备借对方的降书来麻痹姜以式。反正大家都是演,看谁的演技更好。

    黄明远很清楚隋军给高句丽的威胁,他把自己想象成姜以式,易位而处,发现若是自己也只得强行出兵,攻击城西高坡。毕竟高坡上的投石器和床弩对辽东城威胁太大了。这个距离,已经很近了,而此时隋军还没有开始填护城河,否则隋军完全可以将这五六十步宽的高坡一直延伸到辽东城墙底下。

    到时候隋军的骑兵从高坡杀上高句丽人的城墙,对方必不能当。

    既然猜测到对方可能的策略,为了引诱对方攻击这一点,黄明远便故意使得高坡的防卫显得很松散,以此麻痹姜以式。

    今日姜以式一派人前来投降,黄明远便猜到对方这是要动手了,派遣使者不过是为了降低自己的警惕心。所以黄明远才高兴的收了降书,反过来降低他的警惕性。

    而与此同时,为了应付对方可能袭击城西的高坡,隋军早在高坡的西面又挖了一道壕沟,尽遣精锐藏于此地埋伏。而在高坡之后,黄明远让人用高大的盾牌做了一道木墙,防止敌人偷窥。而木墙之后,才尽是隋军的精锐铁骑。

    现在的黄明远,不怕姜以式耍花招,反而担心他太老实了,守着城墙不出来。

    但是姜以式老实吗?他可不老实。作为一名长期征战、富有经验的老将,他很清楚该如何应对隋军猛烈的攻击。因此等到使者向他回报隋军统帅欣然地接受投降,并要求他立刻出城投降,最后经过使者请求,才要求他三日之内,务必出城投降的要求时,姜以式心中是狂喜的。(使者也吃了上家吃下家)

    愚蠢的隋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自己的骄傲,看他怎么将隋人的面皮给撕扯下来。

    姜以式秘密下令,甄选出两万精锐骑兵,全部交给心腹大将安殿宝指挥。令其养精蓄锐,饱餐一顿,等到晚上三更时分,打开西门,向隋军发起进攻,务必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隋军的高坡和投石器全部摧毁。

    是成是败,就在今夜。

第八十四章 正入彀中

    等到半夜,夜色稀疏,寂静无声。此时已经是月底几日,下弦月得到下半夜才能出来,因此天空无月,不辨人影。

    而对面的隋军阵地,也是一片寂静,看不到任何的巡逻士兵和光亮。

    高句丽军队悄悄打开了西城门,主帅安殿宝一马当先,带领两万骑兵从城门向外冲去。隋军的土坡离着护城河就只有几丈的距离,地形狭窄,难以展开队形,安殿宝不得不将偷袭军队一分为二,从土坡左右方向杀出。

    安殿宝令副将安重冈统帅一部,从右路出击,自己则带着大队骑兵从土坡左侧冲出,双方便向土坡背后杀去。

    因为隋军的土坡正面和两侧皆是用栅栏阻挡土袋,因此坡的角度几乎是垂直九十度。所以要想到达高坡,正面绝不可行,只得从高坡的东面沿着斜坡杀上去。

    安殿宝一路向前,隐隐约约看到对面不远处有一排墙,也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也没法做别的决定,只地命全军加速冲击。安殿宝很清楚,哪怕付出巨大的伤亡,只要毁掉隋军的砲车阵地,一切也是值得的。

    然而安殿宝没冲出多远,忽然前面的骑兵纷纷落马,搅起一片混乱。

    “有陷马坑!”

    前面的人纷纷高呼,又想往后退去,但后面的人也被挤在了一条狭窄的通道上,还不知晓前方情况,因此继续向前,同时也拥着前军向前。

    高句丽骑兵落马的声音几乎是一道攻击的指令,埋伏在壕沟里的隋军纷纷露出了狰狞的獠牙,向高句丽骑兵射去。

    黄明远埋伏了大批的弓弩手,就是为了给对方上一道好菜。而高句丽骑兵被困在这狭窄的空间里,腾挪不得,纷纷被射中。

    此时高坡上的隋军也开始对坡下的高句丽骑兵发起攻击。滚木礌石、金汁热油不要命的往下砸,。

    高句丽骑兵哪里躲闪的了,被砸死、烫死无数。

    此时在军中的安殿宝终于知道,他们是被隋军埋伏了。他立刻下令,后队便前队,往城中回撤。

    可是整个高句丽军队一片混乱,哪里听得到他的命令。众人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四处乱窜。

    城头上的姜以式也发现了中伏,立刻下令城中军队接应。但隋军的砲车早就准备好了,在战斗一开始便对准了高句丽的城门位置。无数的巨石纷纷砸向高句丽的西城门,竟然把这座城门给砸破了。而且数百块几十斤的巨石,积在一起,也堵塞了整个城门处。

    更有其它巨石,竟然将西面城门的吊桥给砸断了。

    此时姜以式干看着召集,但军队无法出城。姜以式要率军从其它城门救援,被左雄劝阻。隋军在西门外设有埋伏,说明他们早有准备,若是隋军在其它城门也设下埋伏,姜以式的援兵便是成了隋军的彀中之物。援兵去少了不管用,去多了,这辽东城便真的要破了。

    姜以式知道左雄的话是正理,只得含着泪令各军坚守。

    为了支援城下正在浴血奋战的骑兵,姜以式命令城头上的弓箭手和城中残存的砲车向隋军发起攻击,作为牵制。

    但很快,隋军的雷霆炮也开始对着城头发誓。而且隋军还发明了一种挂着油袋的床弩,这些床弩射到城头,油袋又被火箭点燃,辽东城头再次燃起大火。

    城头的高句丽军队自顾不暇,哪里还能管下面的骑兵。

    此时安殿宝也无法指挥全军,只得指挥着身边骑兵往前冲,希望将原本混乱的部队带动起来。

    这时对面看起来像墙一般的东西,竟然纷纷被放倒。影影绰绰的一团黑影向他们袭来。

    “隋军骑兵!”

    黄明远调集了五百名具装甲骑在此埋伏,就是为了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具装甲骑的速度劣势使得具装甲骑在很多时候都难以发挥作用,尤其大规模的野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落伍。像今日这般被限制了地形的狭窄空间里,具装甲骑就是陆地战场上无可比拟的王者。

    具装甲骑开始缓缓加速,不长的一段距离,他们如山如海一般向对面的高句丽骑兵压去。

    双方很快撞击到一块,高句丽骑兵如撞到大山一般恐怖。任凭他们怎么持刀劈砍,却始终不能伤到对方分毫。而隋军的长槊掠过,尽是人仰马翻。

    双方战不到半刻钟,地上便全是高句丽骑兵的尸体。隋军如同一群地狱来的恶魔,不断地收割着高句丽骑兵的生命

    “啊!啊······”

    不断地有高句丽骑兵崩溃的大叫,试图向后逃走,可是被夹在这狭窄的地带,根本无法逃命。还有高句丽骑兵跪在向隋军投降,可是隋军也不可能为他们停下脚步,因此便只得一路向前,甚至是踏过这些伏兵的躯体。

    后队的高句丽骑兵眼看无法逃脱,竟然有无数人跳入护城河。而同时一些拥挤的人流,也将无数人马推入护城河中。

    护城河里尽是哀嚎之声,不曾断绝。

    安殿宝此时也知道全军难以幸免,便拼了命往南门去逃,正好遇到席玭。

    席玭骁勇,冠绝当世,在黄明远看来,单论马战,能与之相抗者,怕是只有其弟黄明辽和宇文成都。

    因此这一战,黄明远便将其要来,作为右翼突击骑兵的统帅,正好撞上安殿宝。

    眼看安殿宝逃来,席玭举槊就砸。安殿宝赶忙去挡,早被震得虎口发麻。不过安殿宝号称高句丽第一猛将,也有些本事,挥舞起钢矛与席玭战来。左三矛,右三矛,上三矛,下三矛。安殿宝舞得长矛密不透风,虽然落魄,但矛法却丝毫不曾凌乱。

    席玭一时半会竟然没有奈何对方。

    安殿宝也知道再战下去未必是对方的对手,因此便卖个破绽,竟然掉头就走。席玭追之不及,让安殿宝逃脱,最后只得杀一些小兵泄愤。

    安殿宝骁勇善战,隋军追之不及,竟让他拼死杀出重围,从北门返回了城中。但他手下的骑兵就差得多了,本就混乱,又失了统帅,只得尽被隋军围在城外,一点点消灭。

第八十五章 势穷力竭

    等到第二日天亮,整个辽东城外,到处都是尸体,鲜血顺着壕沟汇聚成河。无数的高句丽骑兵尸横遍野,只有三三两两的战马,述说着这群骑兵的遭遇。

    而护城河内,高句丽士兵和战马的尸体几乎将整个护城河断流。

    昨夜高句丽两万骑兵主力偷袭隋军,被隋军伏击,这两万骑兵除了少部分人走脱,几乎全部都被隋军歼灭。

    隋军的辅兵在战场上给尸体挨个的砍首级,砍下来的首级堆得有小山那么高。黄明远让人在城外西南角将这些首级筑城一座小塔,来威慑城中的高句丽军队。

    至于被俘虏的高句丽人,大约有七千多人。黄明远让人下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其余人全部贬为奴隶去做工。

    姜以式看着城外拔地而起的京观,浑身冰凉,这一战败的太惨了,彻底打断了城内守军的脊梁。在城中守军心中,城外的隋军都是凶神恶煞,厉鬼无常,别说是战,看一眼都吓得发抖。

    此战之后,隋军还是没有对辽东城发起攻击。但是因为又有数百架投石车打造完成,黄明远又如法炮制,在辽东城的北面和南面各修建了一个土坡。隋军将投石车至于土坡之上,三面围着辽东城轰击。

    黄明远已经打定了主意,就是要靠装备和兵力优势碾压你。石弹不够,黄明远就命人掘土造砖。

    姜以式眼看隋军炮击不停,没有办法,这时候就是出城野战也比窝在城内强。姜以式于是命大将左雄率军杀出,哪怕用人命填,至少也得冲到土坡之上,摧毁这些投石器。

    但左雄刚一出城,高坡上的隋军便发现了城门处的动静,便立刻将高坡上的弓弩、床弩对准了辽东城的西城门。一时之间,箭如雨下,整个城门都笼罩在箭雨之中,高句丽军队刚冲出城门,尚未展开队形,正好成了隋军的活靶子。

    一时之间,无数人落地,弄得城门处人仰马翻。

    左雄拼力冲杀,根本冲不出去,反而被射伤了手臂,只得狼狈逃回城中。

    姜以式不甘心,又再次派遣安殿宝率领军队两次试图出击,均被隋军堵在的城中。看这架势,城外的隋军似乎是要用石弹将辽东城内的高句丽军队活活砸死。

    姜以式有些绝望了,他打了这么多年仗,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战争。为什么他作为守城的一方,占据地利,可是却毫无还手之力。

    眼看军心大挫,人人垂头丧气。这时左雄建议,既然隋军只以石弹攻击,不若全军放弃城墙,退守城内。等到隋军士兵杀上城墙,他们再登城与隋军搏杀。那个时候,隋军顾及到攻城士兵,必定不会再投掷石弹。

    左雄的这个办法,只能说不是办法的办法,若是与隋军在争夺城墙的过程中失败,到时候辽东城便丢了。

    姜以式此时目露凶光,为今之计,别无他法。

    于是姜以式命城头上的士兵从城墙上撤下,全部埋伏在城墙内侧。这里是投石车的攻击死角,不会受到攻击。

    隋军在高坡上观察城中动向,发现城头空荡荡一片,并无高句丽军队。

    众人将此情况上报给黄明远,黄明远立刻明白这是姜以式准备将战场转移到城墙之上,企图和隋军混在一起来防止炮击。

    对于黄明远来说,诚然这是一个破城的机会,但隋军用云梯登城的速度肯定不如高句丽人登城的速度,到最后还是会出现高句丽人以多打少的局面。

    黄明远怎么会如了姜以式的意。

    黄明远下令,将攻击的方向设置在辽东城的四个角处,然后以井栏、箭楼对城墙四角展开攻击。隋军的攻城士兵只占据这四个城角,不得向四面城墙扩大战果。

    诸将不解。

    数千步兵很快冲到城下,然后在井栏、云梯的掩护下,开始从四角登城。城中的高句丽人眼看隋军发动攻击,立刻也纷纷登城反击。

    然而这些人登上城墙却傻了眼,隋军怎么只占领四角,不向城墙运动。

    就在这时,原本已经停止的砲车和床弩纷纷又开始轰鸣起来,因为辽东城的城墙足够宽,也不担心会误伤到四角的士兵。

    原来黄明远知晓姜以式的用意,便准备引诱其出击。因为古代城墙建设,登城的楼梯一般建在了城门两侧,很少有建在四角之处的,辽东城也不例外。因此登城的士兵必须要从城墙中段向两侧移动,正好成了隋军的定点靶子。

    隋军石弹、弓箭密如雨林,高句丽军队根本抵挡不住。

    而此时登城的士兵也开始从四个城角发动攻击,向着内侧高句丽军队射击。

    一时之间,整个高句丽士兵混乱不堪,是进也不能,退也不能。

    姜以式大惊失色。

    虽然姜以式后悔偷鸡不成蚀把米,但也是知道这时候必须将隋军赶下去,否则隋军在城墙上占据优势兵力之后,则全完了。

    因此姜以式下令左雄、安殿宝分别率士兵不避石弹、弓弩向四角的隋军发起攻击。

    安殿宝二人也知道此时辽东城危在旦夕,而左雄更是后悔自己出的馊主意,因此二人皆是发了狠,拼命向前。

    众人冒着石弹、弓弩,终于冲杀到隋军之前,与隋军搏杀在一起。

    至于隋军的弩阵,二人几乎是用人命来填。

    终究是四角位置狭窄,登上城墙的隋军数量不足,虽然给与了高句丽军大规模的杀伤,但毕竟无法打消耗战。

    高坡上的黄明远知道目的已经达成,便下令登城的隋军撤退。

    高句丽人终于将隋军赶下了城墙,但也耗尽了最后一分的力气。

    取得胜利的姜以式没有任何兴奋,他很清楚这只是隋军不想拼消耗,因为明日隋军还可以如此攻击,可到时候他还能夺回城墙吗?

    望着城外杀气凛凛的隋军,又看着城中已经陷入绝境、士气低落的高句丽士兵,姜以式很清楚他实在没法在辽东城守下去。

    这对于高句丽来说就是一场消耗而已,还是没有意义的消耗。

    姜以式准备往东突围,他决定放弃地处平原的辽东城,往东进入山地,依托各处山城来阻击隋军。

第八十六章 突围而出

    姜以式准备要撤了。

    以现在的形势,辽东城就是隋军嘴边上的一块肉,旦夕可下。姜以式不明白隋军为什么不对辽东城发起直接攻击,可越是如此,越让姜以式心慌,总觉得黄明远在使什么计策。

    若是隋军与他在城墙上发生肉搏,再是惨烈他也会死撑下去,因为那是他所熟悉的战争。可现在黄明远就是用炮轰,用弓弩射,高句丽军队只得干看着而无力反击。短短数日,加上安殿宝所部骑兵,辽东城已经伤亡了三万多人,折损近半,而隋军伤亡到底有多少,很难说,但姜以式知道也不会有多大。若是再这么打下去,撑不到一个月,辽东城内将会无兵可用,而对于隋军却毫无伤害。

    姜以式决定放弃辽东城,甚至是放弃周围的新城、安市城,而是集中兵力沿着大梁水(今太子河)向东,进驻木底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40里苏子河北岸木奇镇),依托周围的险峻的地势再和隋军周旋。

    在姜以式的心中,此时此刻,也只有辽东恶劣的道路才能阻挡隋军。

    然而突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姜以式手中虽然有四万多军队,但之前夜袭一战,最精锐的两万多骑兵全部都被隋军吃掉,此时他手上的骑兵不过万余人。仅靠这万余骑兵,高句丽在野战中绝不可能是隋军的对手,若是贸然突围,很可能被隋军的骑兵前后围堵,全军覆没。

    姜以式望着东面的空处,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这就是隋军故意留出来的陷阱,可现在辽东城的西门、北门、南方三个方向同时为隋军所修筑的土坡阻挡,根本不可能破围而出。所以高句丽军队若是想突围,只得从东门走。

    这就好像对方告诉你前面有埋伏,你却不得不前进一样。

    姜以式陷入了为难。

    他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一旦隋军认为攻城时机已到,辽东城便要遭受灭顶之灾。

    姜以式又召集大将左雄、安殿宝、蓝天碧等人,商议对策。

    众人议论纷纷,但都不约而同地赞同突围,只是对如何突围,却是意见不同。

    隋军的善战让众人心惊,没有人愿意再留在辽东城经受石弹的轰击。隋军留了东面,还没有将辽东城围死。若是隋军真的在东门外也修筑土坡。到时候四面轰击,辽东城就是铁打的也受不住。

    所以还是要走。

    可众人也多经战阵,隋军“围三阙一”的意图实在太明显了,没人敢确定在东面有没有伏兵。若是就这么一头扎到隋军伏兵的怀抱,又没有坚城可守,他们在擅长野战的隋军面前,不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牛羊了。

    有人提议从南面突围,穿过土坡,直奔安市城(今辽宁省大石桥市汤池镇)。毕竟隋军主力集中在东面,北面又是大梁水阻隔,南面虽然也有高坡,但是隋军攻击相对比较薄弱,最是容易突围。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赌博,一旦失败,势必全军覆没。

    走不行,不走也不行,正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军中大将盖贤谟向姜以式进言,可走水路。

    盖贤谟是莫离支渊太祚的人,姜以式素来对其忌惮,很是防范,因此一些重要的议事也不告知盖贤谟。

    不过这次盖贤谟的建议却是很入姜以式的心。

    盖贤谟认为,隋军既然放开东面,那东面必不可走。若走南面,也可能为隋军所阻。而整个辽东城唯一没有被隋军封死的,正是北面的大梁河。

    之前隋军东征,姜以式为了坚壁清野,便征调了辽河所有的船只。因为实在不忍心将其全部焚毁,后来有人提议可以拆卸了充作滚木,因此大批船只被运入辽东城,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被拆解。

    盖贤谟认为可以从北门突围,携带着大量的船只,从大梁河一路向上,逆流至木底城。而骑兵则从东门突围,吸引隋军的注意力。然后在东面的渡口北上,逃出重围。

    如此隋军即使发现了高句丽军队的踪迹,也来不及渡河追击。

    姜以式听后仔细盘算,最后觉得盖贤谟此计,反倒最是可能成功。怕是隋军光想着在东面伏击,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从北面顺水而逃。

    姜以式立刻下定了决心,从北门水路突围。

    他一面令左雄率领城中近万骑兵为疑兵,而又将剩余三万多人一分为三,他和安殿宝、蓝天碧三人各领一部,分坐前、中、后三军,安殿宝为前锋,蓝天碧为合后。

    到了晚上,夜凉如水,四下无人。

    姜以式悄悄集结兵马,然后让人打开东门和北门,左雄率万余骑兵从东门出,而姜以式率领剩余数万步兵从北门携带大量船只,沿着大梁水向东而去。

    水面上布满了上千艘各式各样的船只,甚至还有一些临时扎的竹排。今年大梁河解冻之后,水量并不丰,因此小小竹排,也能沿江横行。

    姜以式登上坐船,望着辽东城,满是悲伤。这就是他守卫多年的辽东城,今日便要离开了。

    本来安殿宝还劝姜以式大火焚城,但被姜以式拒绝了。大火焚城虽然能给隋军留下一个废弃的辽东城,但也容易惊动对方,得不偿失。不过姜以式也留下了上千人,扮做主力。若是隋军没有发现突围军队,则继续守城,若是隋军攻击,这些人再四处放火,制造混乱。

    高句丽的船只平安驶离了辽东城,虽然人数众多,但竟然神奇的没被对方发现。姜以式暗叫侥幸,老天爷相助,总算是能保全这数万军队。

    行了十多里,姜以式也没有在北面登陆。隋军游骑太多,十多里的距离实在不安全。而且看大梁河的状况,若是能一路从水上东进,则更好了。

    到了卯时左右,天色蒙蒙亮,已经能够稀稀疏疏看得见人影了。此时整个河面上寂静无声,只有水流波动的声音。

    在最前面开路的安殿宝忽然听到东面“轰隆隆”的声音,也不知什么情况。他不在意地抬头望去,忽然他眼神中满是惊恐,不敢相信地看向了远方。

第八十七章 全军覆没

    出现在安殿宝眼中的,是滔天的巨浪。

    “洪水来了!”

    在大梁河的东面,巨大的波浪如九天之上劈开的一把利刃,向着西面奔泄而来。而此时数万高句丽将士皆惊恐地望着这波浪,满是绝望的样子。在这滚滚巨浪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水浪一波又一波的疯狂向西涌去,沿途所有的人或者物品尽被水浪席卷。他们夹杂着各种东西,不断冲击早已翻腾汹涌的河流。那轰轰隆隆的声音既是在拍打着两岸,也是在敲击在幸存者的心。

    不知过了多久,咆哮肆虐的洪水才渐渐平息下来。

    而整个大梁河面上,已经见不到多少幸存者。河面与两侧的岸上,尽是高句丽人的尸体,数万人被溺毙在此处,尸体尽漂浮在水面上,密密麻麻,让人看了都头皮发麻。

    姜以式的船大,虽然在此洪水之中随波逐流,但竟然勉强没有被掀翻,姜以式也逃得一难。等到风平浪静之后,姜以式赶紧登岸。

    在岸边看着数万大军,尽亡于此处。姜以式不禁悲从中来,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其余幸存的高句丽将士,也是闻声怅然而涕。

    洪水来的太急太猛,众人根本来不及躲避。虽然高句丽本身是渔猎民族,但还真算不上多擅长游泳,因此洪水过后,姜以式能搜集到的残存者不过几千人,还尽是丢盔弃甲之兵。

    此时姜以式担忧隋军追击,也顾不得其它,便下令众人赶紧往北走。

    这时北面的大地也传来“轰隆”的声音,姜以式正吃惊呢,便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一道黑色的光线正向着他们奔来。

    姜以式一愣,才看清楚对方竟然是一群骑兵。

    “结阵!”

    姜以式扯着嗓子大声咆哮道。隋军大股骑兵杀来,将他们堵在了河岸边上,此时指望这群残兵能对付隋军已经不可能了,而今唯一能做的是结成步兵阵,等待左雄的骑兵赶来支援。

    但步兵大阵哪有这么容易结成。侥幸残存的数千人早就没了盔甲、兵器,而且还惊魂未定,心惊胆战,别说去战斗了,现在看到刀枪都哆嗦。而且现在高句丽人也没有整军,编制早就被洪水打乱了,众人兵不识得将,将不识得兵,别说组成阵列,就是让各部将官找到自己的部下都难。

    所以隋军的骑兵赶到之时,这群乌压压的乌合之众仍旧没法抵挡。

    隋军的骑兵挥舞着横刀、长矛冲向了高句丽骑兵,展开了一张**裸地屠杀。很快这些高句丽士兵便尽皆投降,而抵抗者也尽被杀死。

    姜以式看着这番场面,满眼噤泪,却无能为力。他只能指挥身边能战斗的亲卫去抵抗隋军,但根本无济于事。

    姜以式本人在亲卫的护卫下,骑上不多的战马,向北逃去。没想到竟然被沿途的尸体绊倒,马腿折断,而姜以式本人也被摔下马摔断了腿。

    此时战场上一片混乱,也没人识得姜以式的身份。竟然有负责补刀的士兵发现了姜以式,直接一刀将其斩杀。至此这个与大隋对抗二十多年的高句丽名将身死。

    战斗结束之后,众人也不知道姜以式已经被杀。直到打扫战场的人发现了姜以式的尸体身上的盔甲,绝非常人可有,详查之下,才从一堆人头中找到了姜以式的脑袋。

    此战隋军大获全胜,高句丽军队三万多主力除了三千多俘虏以外,尽皆身死。

    这场泼天的洪水,实际上并不是为高句丽突围之兵准备的。黄明远来到辽东城下,担心短时间内打不下辽东城,便令蔡知运于大梁河上游拦坝蓄水。因为此时辽东刚开春,冰雪初融,辽东城又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因此即使大梁河较往常水量有变化,姜以式根本没有发现此事。

    黄明远本准备用此水灌辽东城,奈何之前的辽东城之战打的太顺利,便一直没有掘开水坝。

    后来黄明远猜测高句丽军若是突围,很可能走水路东进,便一直命蔡知运率左武卫严密监视北门,这才有了水淹高句丽大军之事。

    如此洪水,也算是报了当初隋军在萨水的一箭之仇。

    黄明远接到蔡知运送来的姜以式的人头时,他已经率军进入辽东城。大梁河的这场洪水,虽然从上游直逼辽东城,但因为隋军没有掘开靠近辽东城一侧的堤坝,所以并没有对辽东城有太大影响。

    也就是洪水淹高句丽大军的时候,黄明远命令各部四面攻城。城中守军不过千余人,隋军渡过护城河,搭上云梯,便进入城中。

    虽然城中的高句丽人伺机作乱,但隋军进城太快,这些人根本来不及动作便被歼灭。

    入城之后,黄明远命大军挨家挨户的清理高句丽的残兵,凡有抵抗者,一律处死。至于高句丽族的百姓,也被迁出城外,作为力夫使用。

    至此,这座自东晋义熙六年(410年)被高句丽占据的汉家城池,在被奴役了两百年之后,再次回到母亲的怀抱。

    黄明远接到姜以式的人头,倒是没有多大激动。姜以式丢失了自己全部的军队,就是逃了也不会有多大作为。

    再说自己大败的名将太多了,一个姜以式也不值得自己欣喜的。

    黄明远遂下令将姜以式的人头在城头悬挂三日示众,然后再送到杨广的御营之中。一征高句丽,始终打不下辽东城,杨广对于姜以式可是恨得牙痒痒。

    而与此同时,左雄率领的万余骑兵也没有走脱。

    黄明远命黄明征、罗艺二人从东面、南面赶来合围其部,又命王仁恭率领代州军从西面追击。

    左雄所部到达预定地点,并没有约定好的船只前来接应他们。反而是从三面围过来的隋军将他们团团围住。

    左雄率领万余骑兵与隋军血战,最终不敌,全军覆没。

    无数的高句丽涉险渡河逃命,河面上尽是高句丽人漂浮的尸体。此战隋军斩首两千级,其余高句丽人或是被俘,或是淹死。

    除了左雄带领少数人泅渡过河,这支辽东城最后的骑兵至此全军覆没。

第八十八章 真真假假

    隋军自四月一日到达辽东城下,至十日夜晚姜以式率军突围,一共用了十天的时间,彻底破城。

    这一结果注定是要震惊大隋和高句丽的,虽然消息还没有四散发酵。黄明远用这场赫赫战功宣告了自己的回归,他还是那个天下第一的军神。

    不过黄明远很清楚,攻破辽东城只是第一步,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辽东城外围至少还有七八万的高句丽军队在坚守,而历史上杨玄感叛乱则是在六月,甚至现在还有可能提前。这意味着自己必须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将辽河东岸的所有高句丽城池歼灭,给辽东城一个稳定了后方,这样才能保证隋军主力回撤之后,辽东这个前进基地不会失守。

    至于说黄明远为什么不去阻止杨玄感的叛乱,杨玄感就是一个文官,手下无兵无将,又地位尊崇,黄明远如何能阻止的了。难道夺他兵权还是下他大狱?

    黄明远一面命人将攻破辽东城的消息送往杨广的御营,一面布置主力围攻辽东城南侧的安市城和北侧的新城。

    在姜以式的布置中,辽河防线除了主城辽东城,南侧的安市城有兵三万五千人,主将蓝天象;新城有兵两万,主将安达儿;与新城相互照应的盖牟城(今辽宁省抚顺)有兵万余,主将戴笠篷;安市城南的建安城有兵万余,主将巴廉;至于其余一些小城则人数为千余至数百。

    这些城池互为依托,组成了辽河防线。

    黄明远很清楚,若是就这么一城一城的去打,怕是短期之内,未必能够全部击破,还是得分兵前进。

    正好有抓获的高句丽俘虏上报,姜以式突围之前,曾下令麾下各部向木底城转移。黄明远闻之大喜,姜以式虽死,但帮了隋军大忙。若是能把这些高句丽胡虏诈出来,到时候野战歼敌,胜算更大。

    黄明远乃命人模仿姜以式的笔迹,再次向各城传命,令其向木底城转移。而且隋军不仅杀了姜以式,还缴获了姜以式的印信,正好可以以假乱真。

    定策之后,黄明远下令全军一分为四。

    以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主帅,率领右武卫军和代州、朔州兵共计五万人马,向北进攻新城和盖牟城;又以平州总管黄明祯为主帅,率领平州军、营州兵和一万五千名府兵,共计四万人,沿大梁水向东,攻击木底城,直指国内城;又留下万余府兵于辽东城,以辽东郡太守达奚暠为将,镇守辽东城,而黄明远则率领十多万主力向南,攻打安市城。

    黄明远很清楚,手下虽然有二十多万,但一旦大肆分兵,四面出击,反而落入兵少的局面。因此黄明远本部保留了一多半,就是为了击破安市城和建安城之后,有足够的实力向东与乌骨城的乙支文德进行决战。

    上次隋军东渡鸭渌水,直袭平壤城的教训太惨烈了,在没有稳定后方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后勤又不能保证,这无异于自杀。

    黄明远这一次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鸭渌水以西的辽东地区,而最终落脚点则是尽可能在辽东歼灭高句丽军队的有生力量。

    隋军南下到安市城不远,斥候回报,果然城中在进行撤离。

    安市城主将蓝天象是姜以式的心腹,接到姜以式的命令之后他虽然不解,也不知道姜以式口中的怪砲到底有多么可怕,但还是依令而行。

    蓝天象乃征调全部三万五千军队,准备突围。

    此时隋军前军已经逼近了安市城。

    安市城的斥候发现了隋军的踪迹,赶紧上报给蓝天象。

    蓝天象心知此时不能与隋军决战,若是按照原本撤退计划,直接往东北方向进击,虽然能够尽快赶到木底城与姜以式汇合,但也更大概率可能遇到隋军。蓝天象虽然自觉所部战力不弱,但也没有与隋军决战的底气。

    因此蓝天象决定先往东南方向转移,然后折道白岩城,再赶往木底城与姜以式汇合。

    在隋军到达之前,大队高句丽军队撤出了安市城。为了坚壁清野,蓝天象还带走了城中大部分的粮食,无法带走的也尽皆烧毁。

    实际上蓝天象向东南方向突围,正好落入黄明远的彀中。

    黄明远通过地图和部下的实地侦察,发现安市城东南方向八里的地方,山岭密布,正是伏击的好地方。但按照常理,蓝天象突围是不会走这条道的。所以黄明远才故意命前部前出,压迫安市城,误导蓝天象。

    而实际上黄明远以焦方杰率领三万人马在设阵于西岭,而蔡知运率领精兵两万人为奇兵,从山北出狭谷去攻击敌人的后方。

    黄明远本人则率领万余人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命令各军听到鼓角声就一起出击奋力进攻。

    蓝天象所部进入隋军的伏击圈,焦方杰马上率部出击,猛攻对方。蓝天象没想到隋军突然出现在安市城外,因此大惊,便立刻要结阵作战。

    此时黄明远在北山之上,远远望到蔡知运所部烟尘大起,心知蔡知运所部已经动手,便命令作鼓角,举旗帜,各路军队鼓噪并进,一同冲向被包围的蓝天象。

    眼看四面鼓声起,到处都是隋军,蓝天象大惧,一面分兵抵御,一面下令全军前队变后队,准备突围。安市城此时离得并不远,只要他们退回城中,便能安全。只是蓝天象不知道黄明远用兵的周全,既然此时他们已经被包围,黄明远还能让他们返回安市城。黄明远早命黄明征率部去接收已经空无一人的安市城。

    此时席玭率领山上主力骑兵,大喊着杀入高句丽军阵,所向无敌。高句丽的阵型瞬间被隋军冲溃。

    蓝天象大败,只得率领剩余的军队依山自固。

    但此时蓝天象所部虽然粮食充足,但困于山中,水源不足。黄明远遂命全军围之,而不与之交战。

    等了两日,蓝天象几次下山冲锋,皆被隋军打退,蓝天象本人也在冲锋中被隋军的强弓劲弩射死。剩余数万高句丽军队眼看走投无路,因此尽降之,至此,高句丽在辽河防线另一支主力安市城军全军覆没。

第八十九章 凌之以威

    攻破安市城之后,黄明远除了留一部兵镇戍,主力继续向南攻击建安城。建安城(今辽宁省盖州市东北十五里之青石岭古城)与安市城南北互为掎角之势,又濒临辽河出海口,是未来隋军辽河补给线的重要威胁。

    黄明远并不准备大举攻击,多占地盘,毕竟现在占的城池越多,一旦主力退兵则越是难守。但建安城位置特殊,却是必须要打下来的。

    建安城主将巴廉,拥兵近万人据守城中。

    巴廉为人多有智慧,虽然得到姜以式的命令,但并没有急于撤退。在巴廉看来,敌情不明,隋军又四面出击,反而是据守城池更为保险。至于木底城,实在太过遥远。即使能够安全到达,他一个非姜以式嫡系的将领,也不过是寄人篱下。

    高句丽的军队,多是兵为将有。至于城池也差不多,很多都是一个家族或者是一个部落据守一个山城,因此非万分危机的情况,这些守将是很难愿意放弃城池的。

    巴廉也是如此,犹豫再三,终究还是不愿弃了家族基业。因此等到隋军兵临城下,这巴廉仍旧还在城中。

    黄明远带着人亲自观察建安城的地势,发现这座山城很不好打。这里的城墙采用人工修筑和利用山脊相结合,其西面城墙竟然高达六丈多(十九米)。除了北面城墙为石筑外,比较平直。其余各处都利用了山势,再用夯土修筑,曲折起伏。

    若是摆开阵势,这城也是可以攻下的。虽然隋军有大量的投石车,但投石车也不是万能的。且建安城不大,隋军也摆不开阵势,因此这仗要想不费周折的破城,实在很难。

    而且城中粮食充足,城内的五处水源及泉水冬夏不涸,因此围城也不现实。

    自古以来,大城好打,而小城不好打。就是因为大城周长广阔,攻击面宽广,一旦四面围住,总能发现破城的漏洞。但小城不同,若是攻城,只能采取添油战术,将对方消耗干净为止。

    黄明远调查到城中守将巴廉不是高句丽人,更不是姜以式的嫡系,便派人前往建安城中劝降。

    出乎黄明远所料,巴廉不仅没有为难使者,反而恭恭敬敬地将送信人送了出来。虽然他没有同意投降,可也没有明确反对。

    守将巴廉也知道现在所面临的情况,有心投降,只是拉不下脸来。

    这巴廉所属的部落实际上是鲜卑人的一支,自胡人从黑水一带南下,巴廉部落世代居于建安城。巴廉很清楚大隋来势汹汹,建安城是难以抵挡的。

    若是与大隋硬拼,到最后还是消耗的自己部族的力量。乙支文德和温达一支怂恿高句丽王中央集权,收回各山城世袭的权利,巴廉很清楚,一旦部族兵力丧失殆尽,即使守住了建安城,到最后也得不到高句丽的嘉奖,反而会被身后的乙支文德趁机卸磨杀驴。

    所以巴廉不想和隋军大战,若是能将对方礼送出去,让他干什么都愿意。

    此时黄明远也猜测出巴廉的心思,他只是在犹豫不决,或者说在等待大隋给其开出的筹码。黄明远遂决定对其又拉又打,最后能迫降巴廉。

    胡人畏威而不怀德,所以要想迫降巴廉,仁义感化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办法是威慑。所以黄明远便派人将安市城守将蓝天象的首级带给巴廉,又将辽东城、安市城陷落,姜以式身死的消息告诉对方。

    巴廉听了大为吃惊。毕竟隋军都打到建安城了,他当然能够想到辽东城和安市城的处境不妙,可是还是没敢想象隋军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干净利落的灭掉姜以式和蓝天象。姜以式是高句丽举足轻重的人物,而蓝家也是高句丽的大族,往日相见,二人对他也是爱答不理,巴廉给他们提鞋都不配,谁能料到今日就这么死了。

    巴廉心中满是畏惧,如今的建安城兵不过万人,跟辽东城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拥兵十余万的姜以式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又能如何。

    心中的天平又向大隋倾斜了几分。

    但是家族已经扎根高句丽上百年,也不是说投降就降的。巴廉心中犹犹豫豫,还是拿不定主意。而且最让他没底的便是若就此投奔大隋,大隋会怎么对他。隋军光是招降他,可是没开出条件啊。

    黄明远从使者带回的消息得知,巴廉怕是撑不了多久,若是保障他的权益,他怕是也就直接投降了。

    但黄明远还不想开太大的筹码,因为他要让巴廉骨子里对大隋感到畏惧,接下来他才能更好地驱使对方。

    黄明远便命手下,校正雷霆炮,对准了建安城的城楼。二百步外,雷霆炮一炮轰中了建安城的城门楼子。破碎了的房子如炸裂一般,四分五裂,粉碎碎骨。

    巴廉接到消息,赶紧前往城门处,看到这个被轰破的城门楼子,惊得合不拢嘴。这不是投石车,这是老天爷降的神弹啊。

    巴廉浑身冰凉,骨子里一阵寒战。隋军有这么可怕的武器,辽东城能不破吗?

    这时隋军使者第三次来到建安城,他向巴廉表示了歉意,之前的攻击是隋军炮手操作时误触发了机扩,属于无心之失。

    巴廉心中寒战,这要是无心的,那有心的不得把整个建安城轰烂了。可巴廉也不敢说什么,见识到隋军的强大,他的内心早就倒向了隋军,只剩下一些小心思。

    这次使者代表隋军向巴廉称诺,只要巴廉投降,大隋将授予巴廉将军的职务,并可以允许巴廉家族永镇建安城。

    巴廉大喜过望,只要能保住家族的根基,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他也有野望,如今雄霸辽东的高句丽当年不也只是扶余的一个小族,他的宗族若是得到大隋的扶持,安知不会是下一个高句丽。

    巴廉遂向隋使表示投降。

    隋使离开之后,巴廉召集诸人和城中诸将,将反对投降的将领全部杀死。

    四月二十一日,巴廉命部下打开城门,向隋军投降。而巴廉本人则入隋军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

第九十章 占据建安

    《孙子兵法·谋攻篇_》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这次全取建安城,迫降对方,可谓是开了征讨高丽之先河,黄明远本人也满是欣喜。黄明远的目的是占领辽东,而不是打了就走,因此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伤亡、保全城池更为重要。

    随着高句丽的落败,之后投降的人会越来越多。辽东本就是多民族混杂的地区,在取得民族优势之前,必然要团结大部分当地土著以对抗高句丽人。

    当然有喜也有忧愁,到底该如何对待巴廉,黄明远实在犯了愁。

    若是有足够的时间经营辽东,黄明远本人当然不担心一个小小的巴廉。分化瓦解,徐徐图之,总有办法将其消化掉。

    可是黄明远很清楚,若是杨玄感真的叛乱,到时候必然班师回援,能留在辽东的军队屈指可数。而没有了隋军主力的威慑,实际上对大隋并没有多少忠诚的巴廉很可能便会直接掀翻桌子,再次投降高句丽。

    那时候隋军很可能会腹背受敌,而若是建安城得而复失,作为隋军中原运输通道的辽水,便会彻底暴露在高句丽军队的打击之下。

    所以这个隐患非得处置了不可。

    但巴廉是第一个率城投降的高句丽将领,其影响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若是对巴廉下手,怕是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黄明远犹豫不下之时,徐哲劝道:“卫公,对于大隋来说,重要的是建安城而不是巴廉,不若驱使巴廉之军去攻击高句丽军,而以隋军守卫建安城。到时候巴廉即使反叛,也不足为虑。”

    “但建安城为巴廉所据,若是动武,又成了前事。”

    终归隋军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失了信誉。在新附之地,信誉很重要。

    徐哲说道:“明日巴廉来降,可趁机将其扣在军中,然后使各军持巴廉令入城。虽然有可能与对方大打出手,但与建安城相比,几分虚名未必足用。”

    徐哲倒是认为黄明远不必在乎那点影响。胡人畏威而不怀德,若是隋军兵锋所指,无有不破,这些胡人自然望风而降,根本不管大隋的名声。反之亦然,对方也不会因为你的仁义而降服于你。

    黄明远说道:“若城中军队反抗,与其动武,却是显得我们不讲信义了。”

    徐哲说道:“卫公放心,巴廉是个聪明人,今日既然投降,便是以利益为上,若是为我所执,必不会反抗,反而会更加恭谨效命。”

    黄明远想了想,倒是同意了徐哲的建议。

    建安城太重要了,向南通辽南,北及辽中,西控辽水,东至辽东山地,乃是一兵家必争之地,关系到整个辽东战场的安危,无论如何必须控制在大隋的手中。

    黄明远遂依徐哲建议进行布置。

    等到巴廉战战兢兢地来到隋营,见到黄明远,叩首便拜。黄明远面色和蔼的将其扶起,然后紧紧地握住巴廉的手。

    “巴将军弃暗投明,我大隋得一上将也!”

    黄明远对巴廉大为殊赞,但拉着他的手却不放开。而巴廉本人虽然对于黄明远的厚遇不明觉厉,但是也不敢甩开黄明远的手,因此只得陪着笑脸,内心却满是狐疑。

    黄明远笑着对巴廉说道:“巴将军,今日你率建安城归降我大隋,可谓有功,吾已经上表天子,为你加封。今大帐寒酸,我等先入建安城,再举城共贺。”

    巴廉听了大为震惊,他都已经投降了,隋军怎么还要再进建安城,不是说好了建安城仍由他镇守。

    但此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任凭他心中如何咒骂隋人,但此时也不敢反对,否则只要黄明远一句话,黄明远的身边护卫便可将其乱刀砍死。

    至于黄明远的手,如钢筋铁骨一般,握着他的手紧紧不放,他更是不敢妄动。

    巴廉此时魂都吓飞了,冷汗直流,唯恐隋军是故意欺瞒于他,黄明远一句话便有人将他推出去砍了。因此巴廉脑子急速飞转,立刻笑着说道:“大总管所言极是,是巴廉糊涂了,忘了招待诸军入城,还请大总管恕罪。”忙

    黄明远笑道:“无妨,巴将军,你我同入。”

    黄明远便当着双方的面传令大军入城,而巴廉当然不敢反对,只得同意。很快焦方杰带着两万人马,手持巴廉的印绶和令箭入城,并立刻接管了城门和城中各处要地。

    建安城的军队群龙无首,又不敢动武,只得眼看着隋军将各处占领。

    黄明远乃和巴廉一同进入城中,巴廉一路陪着笑脸,却是不知道大隋会如何处置他。

    等到了城主府,隋军早就将此地完全控制。黄明远乃对众人说道:“巴将军有大功于国,大隋天子也讲恩加诸位。今日我与巴将军一见如故,可谓知己难寻。巴将军常在辽东,多熟悉辽东风物,此次出征,我想请巴将军率部随我一同出击,也好为我参赞军事,再立新功。”

    巴廉心中大惊,他当然不愿意跟随黄明远出征,狗屁的参赞军事,不就是想把他从建安城调走。

    但巴廉知道自己不能反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整个建安城都在十余万隋军的掌握之下,他们但凡有丝毫不轨之心,隋军便能顷刻间将其歼灭,至此,一切都无法改变。

    因此他满面春风地说道:“大总管恩遇,巴廉必当万死不辞。”

    黄明远大喜,现在称赞了巴廉一番,又另派一部隋军镇守建安城。

    此时的巴廉也认命了,他知道自己的前程、命运全都掌握在黄明远的手中,若是恼了对方,绝没有好下场。因此他极尽手段取悦黄明远,大行起谄媚之事。

    都说胡人实在、质朴,但行起阿谀奉承之事,倒是让黄明远都自愧不如。

    全军修整一日,第三日一早,黄明远下令,全军拔营,往东而去。巴廉所部万余人也跟随同往。而等到巴廉离开之后,城中的隋军开始对城内的巴廉势力和高句丽族人展开了清洗,彻底控制了此地。

第九十一章 兵临白岩

    占领建安城之后,黄明远继续挥师向东。

    沿途高句丽军,无能挡者。此时巴廉也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替黄明远招降各城。

    黄明远见其还算识像,倒也不曾为难他。反而待他如其余诸将一般,可参与军机,巴廉对此更是感恩戴德,恨不得给黄明远做儿子。

    此时巴廉也清楚了黄明远的身份,这可是大隋第一号的权臣,提起黄明远的大名,东南西北的蛮族就没有没听说过的。巴廉对于黄明远,只有膜拜和畏惧,根本生不出反抗的心思。

    此时眼看成了黄明远的麾下,他反而还有些沾沾自喜。他也彻底歇了其它的心思,准备一门心思跟在黄明远门下混个大隋贵族身份。

    隋军向东不久,作为先头部队的罗艺所部便遇上了高句丽部队。

    之前姜以式在辽东城的求援书信一封接着一封,但乙支文德并不愿救他,还鄙夷他临战不久便求援,因此始终没有出兵。但是后来不久姜以式兵败的消息传来,乙支文德大惊。

    为了能够及时侦知隋军的动向,并将隋军堵在安市城,乙支文德便遣大将薛诸臣率领五千骑兵向西,准备支援蓝天象。

    薛诸臣一路急行,但隋军进展更迅速,这才在建安城以东遇上。

    双方在一处山岭之下猝然相遇,各自无可躲避,立刻便要展开了一场大战。

    双方皆是骑兵,各有五六千人马,实力倒也相差无几。

    罗艺悍勇,见对面的高句丽人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便要一马当先,冲入敌阵。诸将皆劝罗艺不可置身于陷阱,罗艺大吼道:“今日遇敌,双方皆是对敌方实力不解,一旦踟蹰不前,反而露怯,这气势便落到对方那里。”

    果如罗艺所料,薛诸臣一看隋军大举攻击,还以为对方人马众多,便有些犹豫。

    这时薛诸臣麾下将领纷纷进言,隋军势大,看阵势兵马怕不下万人,宜速避之。薛诸臣此时也心生畏惧,便准备退兵。

    这时罗艺已经手持长槊,杀入高句丽军中。

    隋军奋力急攻,如下山的虎豹一般勇猛。高句丽军队根本不能挡? 再加上薛诸臣又下令退兵,其军立刻混乱起来。

    隋军其后猛追,斩获无数。

    罗艺一直追了三十多里才停下步伐? 此战共斩首两千余级? 俘获无数。罗艺高高兴兴地回去报功去了。

    黄明远见罗艺立得首功,倒是不吝夸赞。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 黄明远也熟悉了罗艺的性格,这就是一个属驴的人? 驴脑子? 驴脾气? 还很傲娇? 跟个小公子一样,得夸。

    对于罗艺? 黄明远倒是满足了他的骄傲。

    而罗艺跟在黄明远身前? 一场辽东大战,打的他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罗艺自问是没有这样的水平,因此对黄明远无比信服,视作神人。

    黄明远倒是理解罗艺眼中的这种崇拜? 因为他麾下将领都是如此。

    罗艺这个人,虽然很容易伤手,但的确好用。黄明远自认为可驾驭的了对方,更是不会遮蔽他的光芒。

    大军旗开得胜,倒是一个好兆头。

    全军继续向东,直逼白岩城(似今辽宁省岫岩)而去。

    白岩城位于辽东城和乌骨城之间,是辽东城往东的必经之地,和其周围的银城(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青城子镇)、后黄城、凤凰山城(今辽宁凤城市东南)、娘娘城(今辽宁岫岩县东南)等地构成了高句丽的第二道防线。

    黄明远急于攻打白岩城,便是想着能在高句丽第二道防线撕开一个缺口,扎下一个钉子。到时候与乙支文德之间的战斗便能掌握主动权。

    但乙支文德也不傻,当他得知姜以式兵败身亡的消息之后,大吃一惊。但他也很快反应过来,若是若姜以式这般分兵据守,很容易被隋军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因此他除了派薛诸臣率兵支援安市城,又立刻集中兵力向白岩城,准备在此与隋军决战。

    虽乌骨城是乙支文德的老巢,且城降难克,更适合防守,但白岩城却是高句丽第二道山城体系的核心。

    若是丢了白岩城,隋军便能以此为据点四面出击,整个辽东都堵不住隋军的攻击。乙支文德也只得选择彻底退回鸭渌水了。

    五月二日,隋军主力到达白岩城外,而乙支文德也在白岩城集结了十一万兵力,准备固守。

    白岩城周长近一千七百步(2500米),地势险要,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城依山而建,蜿蜒迂回,森严壮观。南面为陡崖峭壁,是天然的御敌屏障。崖下大梁水依壁而过,气势逼人。西、北、东三面筑有石城,城墙高度五到八米,用大石块垒砌,每隔四十米修有突出的方形“马面”。城内制高点上建有指挥台,高约五米。指挥台四周筑有长四十五米、宽三十五米的内城。站在指挥台上,全城内外的景致尽收眼底。

    乙支文德也没有将兵力全部收缩与城中,而是又在城外修建了一座营寨与城池相互为犄角之势。

    为了防止隋军近前的炮击,乙支文德又在阵前挖了两道壕沟,可惜没有护城河,无法引水。不过乙支文德又在壕沟一侧布置了三道木质的栅栏,防止骑兵冲锋。他又将部分投石车前推到栅栏、拒马之后,并调集数千弓弩手守在栅栏之后。

    等到隋军到来之时,黄明远便发现乙支文德已经用壕沟、栅栏、拒马将白岩城守卫的严严实实,根本难以靠近。

    乙支文德不愧是高丽第一名将,单就这个防御做的就不得不令人赞叹。

    十余万隋军赶到白岩城下,在离着城池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因为隋军骑兵一直在监视着对方,所以乙支文德并没有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当日,平安无事,双方各自度过了一个静谧而漫长的深夜。有部将劝黄明远可趁夜对白岩城外的高句丽营寨袭扰一番,但为黄明远却拒绝。

    “敌我双方数十万人的大决战,如此作为,显得有些小家子气,平白在乙支文德面前弱了气势。”

第九十二章 乙支底细

    第二日一早,双方主力部队各自集结。

    十几万隋军离着城池十里列阵。从城头上往下看,隋军的阵列一直延伸到远处看不到的地平线上。光是这绛色的旗帜,迎风飘扬,漫天飞舞;下面的皂甲,如林如草,闪闪发光;无数的枪尖刀锋,在太阳光下,仍旧满是寒意。只是一眼望去,就能让人便体生寒,满是惧意。

    乙支文德望着远处的隋军大纛,心中也直突突,这样的隋军,真的是自己从未见过的,甚至比三十年前还要强大。

    此时乙支文德已经知道隋军的主帅是黄明远了,那个能够踏破突厥的男人。汉家多人才,非高句丽这种蕞尔小国可比的,双方交战,高句丽很难击败大隋这样的庞然大物,除非他们自己犯错。

    正思索着,对面阵中奔出一骑,来到高句丽阵前,高呼“乙支文德将军可在,我家大帅愿与将军一晤。”

    乙支文德一惊,便反应过来,压着嗓子问道:“你家将军见我何事?”

    “这个在下不知,不过乙支将军号称高句丽第一名将,难道连小小的会晤也不敢吗?”

    说完这使者转身便走,也不问乙支文德答不答应。

    乙支文德本不想去见黄明远,他与黄明远素不相识,也没有什么旧可叙,且这种场合,能有什么可聊的。但这隋军使者将了他一军,若是不去,岂不是让双方都把他乙支文德看轻了。

    此时黄明远在雄阔海的护卫下已到阵前。乙支文德也不示弱,带着亲兵,也来到阵前,双方隔着有两百步的距离。

    这两百步的距离,除非是床弩,否则弓弩是射不到的。但乙支文德也不傻,知道隋军床弩之利,因此命亲兵在阵前列了一排盾阵。

    黄明远不由一笑,乙支文德倒是谨慎。

    乙支文德不等黄明远先说话,便厉声喝道:“尔等隋人,犯我国土,杀我百姓,占我城池,掠我财货? 今日又来犯我白岩城? 难道以为我高句丽无热血男儿?尔等若是知趣,赶紧从我国土退出,否则我高句丽百万雄师合围? 让尔等隋人尽皆化为齑粉。”

    乙支文德说得是堂堂正正? 颇有些气势如虹的感觉。他抓住这个机会? 狠狠地驳斥了隋军一番,瞬间便大大提升了高句丽的士气。

    黄明远听后笑着对陈远说道:“乙支文德这条老狗,贯会钻空子啊,不知道他当时在于仲文面前是否也这么义正言辞?”

    黄明远乃单人独骑列于阵前,高声喊道:“尉迟将军何必动怒? 你我好歹同为汉人? 故乡来人,你不说好好招待,反倒恶语相加? 是何意啊?你流落高句丽三十年,故乡之人皆是思念,这一次我就是来请尉迟将军回家的。”

    乙支文德听后大惊? 差一点从马上摔了下来,自己最大的秘密竟然就这么暴露在所有人的眼前。

    这时在黄明远身后一直用千里镜偷偷观察乙支文德的陈远上前跟黄明远说了一番乙支文德的样子,让黄明远放下心来。

    乙支文德的出身很是问题。

    高丽人金富轼在《三国史记》中提到“乙支文德,未详其世系”。这在所有高句丽重臣之中是唯一一个例外。实际上像温达这些出身贫贱的将领,都写明了寒门出身。可关于乙支文德作为高句丽第一名将,他的族属出身,中朝历史上都没有任何相关记载。

    以棒子不要脸的性格,就是真不知道他的出身怎么也得给他杜撰一个啊。

    不过有史书提到,他虽为高句丽大臣,但未必是高句丽人。

    黄明远记得曾在一本书中记得:乙支文德实为“尉迟文德”,出自鲜卑尉迟氏,在南北朝末年出于某种原因从中原归化高句丽,因其优秀才能而被委以重任。其主要理由是:一、“尉迟”和“乙支”的中古汉字读音高度相似,甚至在《隋季革命记》一书中就被记载为“尉支文德”;二、除了乙支文德外,高句丽历史从来没有任何姓“乙支”的人物的记载;三、高句丽有收留和任用中国亡命客的传统,如安岳三号墓和德兴里壁画墓的墓主都是流亡高句丽的中国官僚,因此乙支文德为出身中原的尉迟氏人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尉迟这个姓氏,在旁的时候不多见,可是联系到南北朝末年,乙支文德因某种原因逃归高句丽,熟悉历史的黄明远便立刻想到了北周末年的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赠太傅尉迟俟兜之子。尉迟迥是关陇世家代北派的领袖人物,曾平定蜀地,出镇河北。杨坚篡权之后,身为相州总管的尉迟迥联合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等人共同起兵反抗杨坚,兵败身死,宗族也被灭。

    黄明远在邹山守孝的时候,便曾派人前往长安,问询尉迟迥的从孙尉迟耆福,并翻越历史文献,还真查到时任青州总管的尉迟勤有一个庶子,正好叫尉迟文德。尉迟家族灭亡之后,不知所踪。

    尉迟勤当时在青州为将,而青州本就和辽东隔海相望,青州人国渊、太史慈、管宁等都曾渡海赴辽东避难。在尉迟迥邺城兵败身死之时,消息传来,大厦将倾,其有家人乘船前往辽东,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黄明远这一次见到乙支文德,便想着试探其身份,不管乙支文德是不是尉迟文德,不管高句丽王室是否知晓他的身份,都会使军心动荡,众将存疑。即使他真的不是,也能恶心他一番。

    乙支文德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不管黄明远怎么知晓他的身份,怕是都想用此事来构陷于他。

    乙支文德知道不能再让黄明远在军前大放厥词,因此拔马便要回军后。

    黄明远看到乙支文德要跑,立刻高声喊道:“尉迟将军,你且放心,我已上表天子,要恢复先蜀国公尉迟将军和尉迟家族的名誉,若是将军能够弃暗投明,重回大隋,必定能够光宗耀祖,恢复祖先的荣光。要知道大隋境内,尉迟家的人可还没死绝呢,都等着尉迟将军回家。”

    此时乙支文德已经落荒而逃,狼狈地返回后阵。

第九十三章 不得不战

    乙支文德狼狈归阵,黄明远也下令全军退回营中,今日不战。此时攻击,只得让高句丽无暇顾及乙支文德的身份,使乙支文德转危为安。而隋军撤退,才能让乙支文德身份之事在高句丽营中发酵,让其麾下的将领有时间对其产生质疑。

    果然不出黄明远所料,隋军避战,本来已经做好防守准备的高句丽军队如同一拳打到棉花上,也只得返回。

    今日阵前黄明远与乙支文德一晤,虽然时间短暂,但其麾下将士早就听到了内容。众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主帅乙支文德竟然是个隋人。虽然此时的高句丽人不仅不会歧视隋人,反而面对隋人时有些自卑,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接受乙支文德的身份。

    尤其是高句丽把自己放在一个反侵略的位置上。

    对于高句丽人来说,隋人就是侵略者。去年一战,双方打生打死,各自伤亡无数,整个高句丽一片凋零,平壤城更是差点被攻破,高句丽一族哪家哪户没有战死的男丁。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隋人导致的,隋人是他们的仇人。

    众人议论纷纷,立刻就对乙支文德的立场、忠诚产生了怀疑。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此时,但见今日乙支文德在阵前的表现,不少人都有些相信了此事。而且不少人已经准备开始倒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本人虽然为军中主帅,但其部下大部分人还是高句丽贵族出身,并不买乙支文德的账。

    乙支文德本人是高元的心腹,也是朝中保皇派的领袖人物,但也是高句丽实力派渊太祚、姜以式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高句丽世家大族权倾朝野,势大难制,高元用乙支文德来制衡本土权贵,乙支文德实际上是充当了大隋黄明远的角色。而高句丽本身国土狭小,势力单一,高元本身又没有太多权利,因此乙支文德本身并没有太多腾挪转移的空间。

    这一次黄明远道破其身份,可谓是给渊太祚等人送了一份大礼,正好借渊太祚的刀来杀人。

    回到城中的乙支文德百思不得其解,黄明远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的。

    乙支文德的确出身尉迟家,他是北周青州总管尉迟勤的四儿子,是个庶子,从小不受重视。家族反抗杨坚落败之后,乙支文德跟随家人从光州(今山东省莱州市)渡海前往高句丽。但途中遭遇了海难,船只沉没,家族之中只有乙支文德一人活了下来,到达了朝鲜半岛。

    此时乙支文德担心若亮明身份? 大隋会向高句丽讨要自己? 因此便诈称自己姓乙支? 是辽东北面的鲜卑人。

    辽东以北的丛林之中的部落? 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而乙支文德本身就是鲜卑人,相貌也是胡种,因此便瞒过了对方。后来乙支文德在高句丽逐渐发挥才能? 得到平原王高汤的信重? 用为大将。到了今天? 成为高句丽举足轻重的将领? 已经三十多年。而当初刚弱冠的乙支文德也成了一个两鬓微白的老人。

    这是乙支文德最大的秘密? 他本以为会将其带到坟墓里。

    虽然不知道黄明远如何知晓自家的身份? 但乙支文德很清楚这件事在此时被曝光的后果。

    怕是连高元也会对他怀疑,毕竟他是一个隋人。

    至于渊太祚等人? 本就对其恨之愈死,哪里能放过这种机会。而且这十几万大军? 谁还敢将其放到自家手中。

    乙支文德满是苦涩,一个失去了祖国的人? 他无论何时何地? 都没有根。有那么一瞬间,乙支文德甚至希望可以返回中原? 毕竟他在那里长到二十岁,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但很快他便否决了这个想法? 不说他和大隋王朝的血海深仇,单单是他的身份,就是回到大隋,能够得到杨家人的信任吗?

    乙支文德并不想做个寂寂无名之徒,了此残生。

    这边乙支文德正思索前路,便有军中将领,以大将梅龙为首,前来质问今日黄明远的说法,质问乙支文德是否是隋人?

    这些人都是高句丽的贵族,素来看不上他。

    往常仗着上下级的关系,还能勉强维持一个体面。今日没想到黄明远爆了个大料,梅龙这些人也坐不住了,竟然丝毫不给乙支文德脸。

    乙支文德严厉地驳斥了众人的说法,他告诉众人这些不过是隋军为了扰乱高句丽军心而散布的流言,不可轻信。

    梅龙也没有什么证据,不能处置乙支文德。毕竟军中上下有别,他们只得暂且相信乙支文德的话,但他接着便对乙支文德的守备策略表示不满。

    梅龙以为不可困守白岩城。

    姜以式兵败身死的消息已经传来,辽东城那样的坚城都不能抵挡隋军,导致高句丽诸将认为困守城池根本没什么意义,不若主动出击,与隋军决战。

    梅龙是渊太祚的妻弟,身份贵重。有他挑头,不少人也纷纷赞成,都认为守城之事,实在是以弱对强,他们高句丽怎么也算半个马背上的民族,若是野战,根本不是隋军这种种田的民夫可比的。

    因此诸将皆请战。

    乙支文德大惊,这时候怎么能和隋军一战,怕是黄明远就等着白岩城主动出击。众人光记得辽东城被攻破,难道忘了去年辽东城西大战了吗?

    但是乙支文德没法拒绝。现在所有人都在怀疑他,如果他此时再避战,很容易让众人以为他真的和隋军有联系。

    而且现在诸将对他极不信任,他必须以一场胜利来重新收拾人心。所以哪怕不愿意,但这仗还非得打,而起必须打胜。

    乙支文德最终同意了诸将的意见,梅龙这才带着众人返回。在梅龙看来,乙支文德一个卑贱之徒,僭越贵族之位,可谓是他们的耻辱,这次他要率军取胜,然后趁势将乙支文德赶下去。

    当夜,从白岩城往四面八方,不知道走了多少信使。乙支文德也很清楚这些人是做什么去的,但他只得咬死了牙撑着,至少在击败隋军之前。

    这一夜过得极其漫长,直到月亮坠了下去,双方营中也有无数人没能入眠。

第九十四章 白岩城之战(一)

    第二日一早,双方于城东列阵,准备大战。

    黄明远知道,乙支文德果然碍不住压力,而这场大战正好试一试高句丽的中央军的实力。

    高句丽这面,乙支文德为大军主帅。

    他以梅龙为主将,率领三万人马为前锋;以宗室大将高延寿为左军,大将所夫孙为右军,各统帅两万人马,列于两翼。而乙支文德自引两万人马列阵在后,而由心腹大将孙代音率领两万人马守卫城池和营寨。

    而黄明远以三万幽州军为主力,列阵于前,又命蔡知运统左武卫为左翼;黄明征统帅丰州军并五千府兵为右翼,而黄明远则率大军为后。

    白岩城以西并不宽广,因此二十多万大军挤在这个狭长之地,很是有压迫感。而白岩城地势较高,高句丽人可居高临下,隋军进攻白岩城,居于不利位置。

    战斗一打响,高句丽军队便开始发动攻击。

    作为军中大将,梅龙早按捺不住破敌的心情,亲自带兵冲锋。渊太祚的老家是扶余城,更靠近契丹、室韦等部,因此更长于游猎,其部民也是高句丽最精锐的骑兵。而作为一个骑兵将领,梅龙天生乐于冲锋,却不喜欢守城。

    “儿郎们,用你们的钢刀将隋人的胸膛划破,用你们的马蹄将隋人的躯体踩踏!”

    梅龙麾下的扶余骑兵高呼着向隋军冲去,带着从上往下的势能,很是有一往无前的的感觉。

    隋军前锋,主将是焦方杰、李进和罗艺。焦方杰、李进都参与过北伐,而罗艺也是常年在燕山南北统领骑兵,一眼便看出对方的骑兵跟契丹骑兵有些像。

    “尽如胡骑,这一仗不好打!”

    这种情况,对于先锋罗艺素来是当仁不让,因此罗艺看了看李进,轻笑着说道:“焦将军,罗艺请战!”

    三人之中,黄明远命焦方杰为首。焦方杰和罗艺都是虎贲郎将,但焦方杰散官更高,因此罗艺也无话可说。

    “可!”

    罗艺接令之后,一扬马鞭,挺起长槊,就往前冲去。身后骑兵“呼啦啦”的杀出,立刻便如快速移动的山林一般。

    “儿郎们? 杀胡虏!”

    “杀!杀!杀!”

    自东征以来? 虽然罗艺之前击败了薛诸臣所部,但实际也没打两场硬仗。黄明远军中名将太多,他反而像个小字辈。这一仗罗艺打定了主意? 耍些本身跟众将看看,也省的众人小觑。

    很快双方便撞在一起? 立刻便响起“噗嗤、噗嗤”的声音,鲜血飞溅? 飙地罗艺满脸都是。

    但罗艺也不觉得血腥味刺鼻,他生来就是为了驰骋战场。

    罗艺身后的亲卫高举着罗艺的将旗,跟着罗艺冲入对方阵中。罗艺面前俱是敌人,可他并不畏惧,一提长槊? 横扫一片? 面前的高句丽人尽皆落马。

    早有高句丽人发现正突杀的罗艺,纷纷围了上来。

    当先一将,持矛照着罗艺胸前便戳去。罗艺抬手一槊,撞在矛上? 立刻将对方的长矛崩飞。槊尖跟着回旋过去,正好扫过此人的脖子。

    接着又来一将? 从侧面照罗艺腰部搠去。罗艺长槊未回,躬身向前,那矛从罗艺胸前掠过。罗艺猛地夹住长矛一拽,竟然将长矛夹断,那人便顺势扑向罗艺怀中。罗艺回槊砸到此人腰上,此人落在地上,也不知生死。

    面前数步兵持矛一同向罗艺搠来。罗艺长槊早到,横扫过去,便是一阵矛折人亡的场面。

    “敌将哪里走!”

    眼看前面有人来挡,罗艺更是举起长槊便砸去,直接将对方砸了一个头脑崩裂。

    罗艺越杀越往里,竟无人是其敌手。

    黄明远在阵后观楼上看着,也不得不赞叹罗艺“乃一熊罴之将,万人敌也。”

    罗艺悍勇,其麾下燕山骑兵也是精锐中的精锐,一时之间,虽然人少,但与梅龙交战,却不落下风。

    此时焦方杰一挥旗帜,李进得令,便率部跟随在罗艺所部身后,一同向对方冲去。

    这样的大战,全凭战力精良与士兵的意志,至于阴谋诡计之流,反而派不上用场。否则张良这种战略家也不会在韩地、彭城屡战屡败了。

    黄明远在后看着,便对陈远说到:“命令蔡知运和黄明征,分别从左右翼压过去。”

    此时的黄明远不由得笑道:“打了这么多仗,都是以少打多,这一次我终于也体会到多兵力碾压的快感了。”

    蔡知运和黄明远两部就如同两个螃蟹钳子一样,从两翼往斜前方挤压。果然隋军两翼齐出,梅龙所部压力骤增,为了防止梅龙所部被合围,乙支文德只得命令两翼齐出,去接战隋军的两翼。

    但这正是黄明远所愿意看到的。

    黄明远手上还有五六万府兵精锐,但乙支文德可没有。

    眼看高句丽大军压上,黄明远在中军一挥令旗,中军骑兵前出,其部五千精骑,尽是突击骑兵,还有千余具装甲骑掺杂其中。

    隋军阵中,鼓声敲得隆隆响,中军大旗一挥,这五千精骑驰奔而出,如排山倒海一般,冲向正前方的梅龙所部。

    梅龙正和隋军僵持,两方混在其中,此时隋军后面的突骑直挺挺地撞上,几乎如山一般,瞬间便让梅龙一震。

    梅龙有种感觉,这哪里是骑兵,这是大山压顶。

    隋军数千骑兵加入战场,立刻就改变了战场局势。高句丽一方的军队开始出现了溃散,梅龙也只得不断收缩阵型。

    后面的乙支文德看着前面的战况,满是焦急。现在情况很明显,他若是率部增援前军,就会被拖入前军这个大磨盘里,可若是不增援,就会眼看着梅龙的前军被隋军包围。

    隋军无论战力、数量都在他们之上,前军落败只是时间问题。

    “命令左右翼向后缓撤,前军掩护后撤。”

    乙支文德知道不能再打了,他昨天被众人逼迫,同意了决战,其实也心存侥幸,以为凭自己所部,即使不胜,也不会大败。但现在的情况表明,一切都是妄想,乙支文德很明显不敢再存有这样的侥幸。

    传令官回报道:“大帅,前军根本撤不下下去。”

    乙支文德咆哮道:“就是溃散,也得给我撤!”

第九十五章 白岩城之战(二)

    当然乙支文德气话归气话,他是不可能放任梅龙所部为隋军歼灭,那可是白岩城超过四分之一的兵马。

    不过贸然撤退也不现实,此时前军早和隋军混战到一起,哪里还能撤出来。一旦此时贸然撤兵,最坏的结果便是隋军骑兵尾随掩杀,最后成倒卷珠帘之势。

    此时若是想将前军救回,只得壮士断腕,舍弃正在交锋的部分士兵阻拦隋军,再行撤退。但若是如此,前军最多只得撤回一部分。

    乙支文德最终还是下了决断,宁肯舍弃一半力量,总好过全军覆没。他一面命人传令梅龙率能撤的部队立刻退回来,又下令两翼部队后撤之后,在前军侧后方结阵掩护。

    至于乙支文德的中军,前进了一段距离之后,就地结阵,以为盾墙。至于让中军再卷入战阵之中那是不可能的,他不可能为了救援前军的三万人而再搭进去自己中军两万人。隋军的强大他已经见识到了,此时投入战场再多的军队也没有用。

    此时的前军梅龙所部,与隋军激战了一个多时辰,伤亡惨重,尤其是最前面的交锋线,被隋军撕扯的四分五裂。梅龙甚至不得不亲自带兵堵塞缺口。其部早就停止了冲锋,转而进入防御状态。

    此时见到对面悍不畏死的隋军,梅龙已经心生了惧意,有心后退。再这么打下去,损耗的都是他的子弟兵。

    这时只见中军大旗摇动,两翼开始缓缓后撤。

    这时中军的传令兵也赶到梅龙军前,命其保存有生力量,且战且退,中军主力在后列阵接应。

    梅龙立刻明白了乙支文德的意思,立刻就破口大骂开来,你不说接应老子,现在却让老子放弃自己的部队。

    但此时梅龙也没有办法,所有人都很清楚,现在就是损失部分和全部的区别。

    梅龙有些沉重地说道:“下令全军分为前后两队,交替后撤!”

    此时梅龙身边一名副将拉住梅龙的战马说道:“将军,撤不得啊,此时若撤,我军就完了。”

    这时又有斥候回报,有些被隋军半包围的部队已经崩溃,出现溃逃的现象,军法队正在阵前督战。

    梅龙很清楚,等不得了。

    这时梅龙的弟弟梅文上前请命说道:“兄长,我自请与兄长各带一队,请命我带领前队先做掩护。”

    梅龙一惊,看着弟弟的眼神,已经知道兄弟是要自己牺牲自己。

    “不行!”

    梅龙再要说什么? 梅文握着兄长的手说道:“兄长? 若是我不去带队,如何能够让将士们甘心效死,请兄长为梅家留点力量吧!”

    此时梅龙两眼噤泪? 满是压抑? 最后却只得同意。

    梅文接令,带着亲兵冲上前军,而梅龙则率亲兵赶往后阵,现在能撤下多少就撤多少,不能负了兄弟的牺牲。

    很快梅龙带领部分前军脱离前阵? 而梅文则率领其余部队向隋军发起了反冲击。

    黄明远在高台上望见高句丽前军的场面,倒是神色如常。

    “主公,高句丽人想逃了!”

    “让他逃!”

    黄明远看着底下说道:“命令焦方杰将已经吃掉的敌军全部歼灭即可? 不必追击其逃亡阵后的军队。至于两翼? 则不可越过敌阵。”

    陈远不解? 此时是能尽可能歼敌的最好时机,黄明远如何放过他们了。

    黄明远看到陈远不解说道:“仲长没发现吗?今日一战? 与我军交战的都不是乙支文德的嫡系部队。你看那前军的‘梅’字旗,主将叫做梅龙? 听说是渊太祚的妻族? 最是与乙支文德不和。若是咱们这一战将梅龙灭了,谁去找乙支文德的麻烦。”

    黄明远望着远方,似乎在跟陈远说话又似乎是自言自语道:“欲速则不达,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若是让乙支文德缩到了白岩城这个龟壳里,咱们三五个月也未必能破城。”

    果然正面战场上隋军一放水,高句丽军队倒是逃了不少。

    这时隋军开始加紧对包围圈部队的攻击步伐,这煮熟的鸭子可是不能飞了。此时前军抵抗的主将梅文,提着长矛,不断地往缺口冲。他身边的亲卫尽是梅氏家族的私兵,因此到了这个场合,也是悍勇死战。

    “儿郎们,死战不退!”

    梅文如一柄箭头一般,凝聚起无数的高句丽军队。他带着这些人不断反冲,左右挑杀,一杆长矛舞得如水幕一般,正面敢有挡者,无不被其冲杀。这支生力军士气陡涨,悍勇无双,反而有些撼动隋军的攻势。

    “好个勇将,这种场合,尚敢反攻,真可谓壮士也!”

    黄明远看到军前的梅文,也不住地赞叹。高句丽较之大隋落后的是装备,是高级将领大规模统兵的经验,但并不代表其兵马不勇武。打到现在,双方都耗尽了大部分力气,都是靠着血勇之气在硬撑。

    “彼之英雄,我之寇仇,高句丽有这般猛士,我如何不除之!”

    黄明远再是赞叹梅文的勇武,也不会像《三国演义》的曹操见到赵子龙一般手下留情。对付这种突然打出来的高涨气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断他。

    黄明远一挥令旗,阵前三千强弩手,立刻持弩上前,高举手中的强弩。

    “射!”

    弩兵的指挥官一声令下,无数的弩箭向着高句丽军队攻势最猛烈的地方射去。这些弩箭如暴雨一般,铺天盖地,又纷纷落到人马身上。

    高句丽军队立刻就是一片人仰马翻。

    梅文冲在最前方,早有一支弩队上前盯上了他。

    众人弩箭齐发,数十支弩箭正对着梅文,立刻就将梅文射成了筛子。

    梅文一死,原本有些起势的高句丽军队士气立刻一落,高句丽军队心中那股子气也丢了。这些人仿佛被打断了脊梁一般,再也无力攻击。

    “二郎君死了,二郎君死了······”

    不少后面的军队开始向后溃退,大队的士兵开始骚乱。

    隋军在后发起新一轮攻击,开始对高句丽溃兵进行大规模的掩杀。整个战场上布满了尸体,场面一片混乱,但再也没有真正的战斗,只剩下了屠宰者和一群崩溃的羔羊。

第九十六章 白岩城之战(三)

    眼看整个战场之上,除了乙支文德列阵之后,再无能抵抗的高句丽军队,黄明远遂下令打扫战场,然后撤回营中。

    乙支文德似乎也为隋军的停止攻击而松了一口气,目送隋军离开,这才退回城中。

    这一战隋军歼敌两万余人,大大打击了高句丽人的士气。而这对于高句丽军队来说却是最可怕的,因为这数战下来,高句丽对于隋军的恐惧与日俱增,之前萨水之战提升的士气早就没了。

    乙支文德也是无奈,他终于知道姜以式在辽东城的感受了,打又打不过,守又守不住,实在是让人崩溃。

    而高句丽军中,最痛苦其实不是乙支文德,而是梅龙。

    这一战三万梅家军折损过半,梅龙的二弟梅文也战死,梅家军元气大伤。等到隋军将包括梅文等高句丽将领的脑袋挂在辕门外示众之后,梅龙的忿恨就更加强烈了。当然他除了恨隋军,更恨乙支文德。

    战后,损失惨重的梅龙顾不得整点军队,便冲到乙支文德面前质问乙支文德为什么不救援其部,导致其部惨败。

    乙支文德再是性格谨慎低调,大小也是个元帅,顾忌到渊太祚他不敢怎么处置梅龙,但也不会让众人看他的笑话。

    “你平时不是自诩天下无敌吗?号称打得隋军屁滚尿流,如何还要别人去救援?”

    乙支文德直接让人将梅龙轰了出去。

    梅龙愤愤不平,若不是被同为将军的孙祐拉扯住,他怕是会大闹中军大帐。但即使如此,梅龙也忌恨住乙支文德,于是也不向乙支文德禀报,直接率部出了白岩城,来到城外大营驻扎。

    此时梅龙为了报复乙支文德,便向姐夫渊太祚去信,奏报乙支文德与隋军勾结,似有反意。若是让乙支文德故意失陷了白岩城,则高句丽危矣。对于梅龙或者是大部分世家来说,乙支文德到底有没有勾结隋军并不重要,扳倒乙支文德,趁机从婴阳王高元手中夺权才是最重要的。

    梅龙仗着家族势力,又秘密联系军中一些世家将领,一起联名给高元告状? 誓要将乙支文德掀翻。

    ······

    当然这些斗争暂时还改变不了白岩城的局势,但种子已然种下,而乙支文德的命运也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是看婴阳王高元和渊太祚的博弈了。

    双方休息一夜,第二日一早? 黄明远乃下令攻城。

    这一次因为白岩城的地理位置,若是想再如辽东城一般却是不可能? 因此黄明远只得打造云梯、冲车等物? 开始常规性攻击。

    不过白岩城外三道壕沟,三道栅栏? 还有弓箭手阵、投石车阵对于攻城军队威胁实在巨大。

    黄明远此时从周围城池中抓获的高句丽族人便派上了用场。

    高句丽是个国家?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国人主要是濊貊、扶余人和汉人? 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而高句丽人是一个民族,其族人并不多。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民族问题同样尖锐。而黄明远在辽东一直奉行的策略便是打击真正的高句丽族,而拉拢其他各民族。实际上在辽东地区? 汉人的比例并不少,再加上鲜卑人? 足以掀起一场巨大的声势。

    黄明远便将两万多高句丽族人驱赶到白岩城外,使这些人来负土填壕。

    驱赶老百姓攻城,一直是胡人最擅长的手段,历史上清朝入关? 多用此策来攻城。若是守军中计,不作抵抗,则城池可下;即使守军含着泪射死这些百姓,也会士气大降。

    为了攻城,隋军早就准备了数万袋土。

    这时候命令这些高句丽人,每人扛着一袋,冲向壕沟,敢有反抗者,立刻射杀。果然这些人为了逃命,拼命冲向对面。

    换做旁人,就是射杀这些高句丽人也会被理解。但偏偏乙支文德不成,他不是高句丽人,让他下令放箭,无异于让二鬼子为了守城杀鬼子,你这让真鬼子怎么想?

    乙支文德也是个狠人,眼看壕沟一点点被填满,他很清楚,若是继续这般患得患失,正中隋军之计,因此他只得下令士兵还击,不让任何人靠近壕沟。

    眼看高句丽的投石车和弓弩手都开始还击,黄明远面带微笑,却是乐开了花。现在无论你做的多么正确,但平壤城的那群官老爷可不会感同身受。而且还有梅龙,怕是会将这里的情况添油加醋地汇报给平壤城。

    很快在壕沟面前便倒下了无数的尸体,梅龙咆哮着抓着乙支文德大吼道:“乙支文德,你知不知道那些都是国人?我看你就是个隋人奸细······”

    乙支文德看也不看,直接说道:“大敌当前,乱我军心,叉出去。”

    早有人上前扯住梅龙,将其往外拖。梅龙不住地咆哮,大骂道:“乙支文德你个汉军奸细,你是要故意坑害我高句丽。”

    梅龙被拖出去老远,只留下他的吼叫在回荡。

    没人说话,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刚才梅龙的话重重地敲击了所有人的心。

    黄明远眼看高句丽开始攻击,马上也命令军阵中的雷霆炮和床弩反击。此时双方你来我往,不时便有人被误中倒下。

    隋军反正不在乎高句丽人的生死。

    隋军的雷霆炮能够轰击到高句丽的投石车,但高句丽的投石车比之前隋军的投石车还简陋,不过投射四五十步,重量也轻,因此来回轰击没多久就被雷霆炮的轰击而炸的粉碎。至于军前的弓箭手,也无法抵挡床弩雷霆炮。每个巨石轰到人群之中,便是无数的伤亡;每支短矛穿透人前,便如串糖葫芦一般射杀数人。这些弓箭手伤亡巨大,早就不成阵型。

    乙支文德无奈,只得将这些人调回城中。

    至于城外的壕沟,却是只得放弃。

    隋军无数的巨石不断轰击着城墙和栅栏,至于那些成排的栅栏早就倒了。这些被押作苦力的高句丽人在城外投掷了数千袋沙土,终于将城外的壕沟填平。

    至此,真正的攻防战也要拉开大幕。

第九十七章 白岩城之战(四)

    隔日一早,天还未完全亮,隋军的雷霆炮已经开始对白岩城的城墙进行轰击。对于黄明远来说,如果能够通过科技的碾压来打击对方,他是绝不会再去拼那无谓的伤亡的。

    整个白岩城的城头,烟尘滚滚,到处弥漫着石弹、火油掀起的扬尘。应接不暇的石弹一个接一个轰上城头,整个城池之上到处都是惨叫与混乱。昨日虽然见识到雷霆炮的威力,但是今天看到他摧枯拉朽的的模样,乙支文德才终于明白辽东城到底是怎样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失守的。

    乙支文德都不敢命城中的投石车还击,因为他害怕暴露目标之后,投石车阵地沦为隋军的猎物。他命城头的高句丽守军一半各自寻找掩体;躲在城墙之后,一半纷纷下去躲到城门洞子里。至于还击,则根本无能为力。

    一番轰击之后,白岩城的城墙已经成了一片火海。

    只见隋军中军的大旗一阵挥舞,阵前便冲去数千人,扛着云梯向白岩城杀去。这些蚁附攻城之人不是隋军,而是之前便向隋军投降的高句丽人,大约有两万多人。黄明远将其分为两部,一部由原建安城守将巴廉统帅,另一部则交给了高句丽王室偏支出身的高建庄。

    二人投了大隋,成了高句丽奸,此时自然是拼命为新主子效命。

    而为了消耗二人的实力,这种蚁附攻城的活计自然由二人执行。黄明远向二人承诺,只要在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立功,便能入大隋籍,还受封爵位,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大隋人。

    大隋户籍和官爵对于这些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非高句丽族。既然能够为大隋效命,谁又看得上处于亡国边缘高句丽。

    此时白岩城前的各道壕沟、栅栏都已经被摧毁,而因为地形原因,城池也没有护城河。因此众人扛着云梯一路向前,很快就把云梯搭到了白岩城的城墙之上。

    黄明远又命调数十架井栏佐助,对城头的弓箭手进行压制。

    两部之中,率先攻击的是巴廉所部。自从投降大隋之后,他的敌人便成了同为降将的高建庄,其每时每刻都想着和对方争宠。

    此时巴廉所部,纷纷从云梯登城,而白岩城城头的守兵因为之前躲避石弹,根本来不及抵抗,不少人已经顺着云梯攀上城头。

    守卫城头的是乙支文德的心腹大将孙代音,他急忙命各部登城,然后跟城头的隋军展开血战。

    城头狭窄,孙代音多命人持长矛于墙侧,结成矛阵。但有上城的隋军? 便排成密集的队形向对方杀去。巴廉所部登上城头的士兵毕竟有限? 很快便纷纷溃退。

    率先登城的是巴廉的弟弟巴刚,他一手提着钢刀? 左手绑着小盾,自登上城头之后? 便成了一个箭头开路。敢有挡者,便挥刀乱砍。钢刀砍过,矛折刀断,人仰马翻,高句丽人根本抵挡不住,倒让他往里突出一个缺口。

    这时孙代音也发现了勇猛的巴刚,便调集一队弓箭手,也不分敌我? 向其射去。巴刚左右之人纷纷中箭,巴刚提着钢刀来回拨打,小盾更是被射的坑坑洼洼。巴刚此时不退反进,一把抓起一具尸体,挡在身前,又一边挥舞钢刀,尽然扛着尸体杀到弓箭手身前。

    力大无穷的巴刚直接将尸体掷到对方的身上,然后手持钢刀便对着这一群弓箭手乱砍。一众弓箭手措不及防? 尽被杀散。

    巴刚在城头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骁勇无敌,身后聚起不少士兵,竟带起一波反击的小**。

    孙代音此时也知道不能让对方在城头如此肆虐,便又命身后的长矛队向巴刚杀去。长矛队阵型密集,巴刚被裹在其中左右都不得进,只得后退,竟被对方逼到墙边。

    巴刚靠在女墙边搏杀,对方一矛刺来,虽没有刺中,但卡在了他的腰间盔甲上。巴刚挣脱不得,一刀便劈了对方。

    这时高句丽士兵见巴刚受制,纷纷举矛,巴刚一把将几支刺来的长矛夹在腋下砍断。这时不少人没了长矛,上前纷纷抱住巴刚。还有人接着去刺,正中巴刚的肩膀。

    巴刚此时前后左右皆无法动弹,他回刀砍翻身前几人,而肩膀被长矛刺中。巴刚一个趔趄,竟然从垛口翻了下去。

    在后面督战的巴廉见弟弟摔下城池,都吓傻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巴刚竟然从死人堆里站了出来。原来城墙下的尸体太多,他竟然没有摔死,只是摔懵了。

    没了巴刚这柄尖刀,巴廉所部的攻击立刻受到停阻,渐渐落入下风。

    此时巴廉部伤亡惨重,城上城下堆了一圈的尸体,尽是其部。但巴廉也没有办法,咬着牙硬撑,他可不能让还在后面的高建庄看来笑话。

    黄明远也一直在高台上观察这场攻防战,巴廉其部多为鲜卑野人,多悍不畏死,也算一支强兵。

    巴刚的勇武他看在眼里,后来巴刚被掀翻他还满是可惜。后来巴刚幸免于难,他便让人前去巴廉营中传令,赏巴刚绢五十匹,以壮其勇。

    虽然存了消耗这些高句丽降兵的心,但黄明远心在却很清楚,若是让对方为自己效命,就得赏罚分明,给足了对方希望,让对方只能在自己的规矩里折腾。

    这时眼看巴廉所部落入了颓势,徐哲建议黄明远再来一轮轰击城头,打击白岩城的气势。至于城头上的巴廉所部,徐哲是不关心的,都是些胡虏,死了更好。

    黄明远却是没有同意,而是让炮阵调整角度,轰击城墙后面的地方。阻断高句丽对城头的援军。

    要让巴廉卖死力气,但不能让巴廉以为隋军是故意坑害他们。

    果然雷霆炮再次轰击之后,巴廉吓了一大跳,他的部队还在城头,怎么投石车又来了,不是要不分敌我的打击吧。

    后来看到这些石弹越过城头,纷纷射到城墙后的街道、房屋之中,巴廉这才松了一口气。

    隋军总算还是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日,巴廉所部和高句丽军队在城头上反复争夺,最终势单力薄,始终没有破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