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天下安康TXT下载天下安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下安康全文阅读

作者:鸣奇     天下安康txt下载     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八章 白岩城之战(五)

    巴廉所部攻击的第二日,黄明远让高建庄所部替换巴廉,继续率队攻城。

    高建庄是婴阳王高元的堂弟,算是真正的高句丽王室出身。当初辽东城一战,高建庄在城破之时被俘。虽然作为宗室,要心存家国,可自古艰难唯一死,高建庄终究是贪生怕死之徒,最终选择投降了大隋。

    自做了高奸,他就没有了回头路。高建庄的心态倒是摆的很端正,若是大隋灭了高句丽,他还有机会恢复名望,甚至成为大隋在高句丽的代言人,就是成为新的高句丽国王也不是不可能。可若是大隋兵败折戟,高句丽卷土重来,他落到高句丽一方的手中,等待他的怕是千刀万剐。

    所以高建庄为了大隋征讨高句丽一事,是建言献策,知无不言。黄明远见其态度良好,改造积极,便以其为将,统帅辽东城一战中的万余降兵。

    昨日巴廉一部攻城未果,高建庄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弟兄们,打进白岩城里,大家抢钱、抢女人,打不进白岩城,大家都活不了。是爷们的,让归义右军(巴廉所部)那帮人看看,咱们归义左军的厉害。”

    一众人听到高建庄的激励,纷纷是嗷嗷怪叫。这些士兵本来组成就繁杂,各部落的都有,根本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

    “冲锋!”

    一众归义左军的士兵在雷霆炮的支援下,开始冲锋。

    高建庄昨个观察了一天,终于发现城头的守军在雷霆炮的压制之下,根本抬不起头,因此这个时候的城头守备是最薄弱的。而巴廉所部等到炮击之后再开始进攻,原本被轰的七零八落的守军此时没了石弹威胁,才开始纷纷进行反击。等到巴廉所部等城,双方正好交战。

    对方人多,巴廉所部当然打不赢。

    高建庄决定等到雷霆炮轰击的时候,他的部队便开始攻城。直到归义左军的士兵登上城头,雷霆炮再停止轰击。而此时守军再出来防御,归义左军便已经提前在城头上建立了防御攻势。到时候便是攻守之势相异。

    至于不断轰击的雷霆炮会不会伤到其部,高建庄却全不在意。反正降兵总会有,没了再补充就是了,这是决定他和巴廉地位的关键时刻,可不能妇人之仁。

    果然如高建庄说料,归义左军提前攻击,虽然冒着飞石,伤亡很大? 但是等到他们攻到城墙之上? 白岩城的守军因躲避石弹还没有就位? 因此大批的士兵便顺着云梯登城列阵。

    昨日孙代音使用矛阵,效果显著,今日高建庄也特意让登城的士兵多持长矛。等到占领城头,上百位手持长矛的士兵便在城头列成矛阵,不断向前突刺。前面有人阻挡,皆被长矛刺死,因此众人从城墙之上开出一条血路。

    高建庄又命弓箭手列于矛阵之后,进行掩护压制。

    长矛队和弓箭手分成几组登上城墙,很快便在城头各处破局。守将孙代音大惊? 其部不能敌,只得连连后退。

    在后面督战的乙支文德看到城门上的详情,心中大惊。

    乙支文德很清楚,若是让对方在城头站稳脚跟? 隋军的主力源源不断地登城? 其后果便麻烦了。若是拼消耗,他们怎么敌得过隋军。

    乙支文德便调集手中的弓箭手? 对于城头的军队进行无差别打击。此时必须要压制对方的攻势,至于其它的则没法预计。

    漫天遍野的弓箭从天而降,城头之上几乎没有幸免者。到处是一片哀嚎,不管是归义左军还是高句丽人都是伤亡惨重。有濒临死亡的,都纷纷破口大骂乙支文德的狠毒。但不得不承认,这番弓箭打击,阻断了归义左军的攻势。而守军援兵则趁机登城,开始反攻。

    乙支文德又下令城外的守军,向攻城部队发起攻击,牵制对方。

    本来城外大营的主将是孙祐,守兵有四万人。不过自从梅龙自己率兵出城之后,乙支文德便从城外调回了两万人马。

    此时乙支文德下令,孙祐便开始出击以掩护城中守军,而梅龙却是心中不愿。

    在梅龙看来,城中的压力只有这万余攻城部队,而他们城外军队的压力却是隋军的主力。乙支文德手上五六万人戍守白岩城,竟然拿这万余攻城部队没有办法,还让他们主动出击,这不正说明乙支文德故意消极避战,坑害各军。

    梅龙忙劝孙祐停止出击,坚守营寨,但孙祐并没有听从。

    此时对面望塔上的黄明远看到高建庄得手,城外高句丽营寨的守军也主动出击,立刻命蔡知运率部阻拦,又命黄明征率部去攻击高句丽的营寨,使其首尾顾此失彼。

    而为了扩大攻城战果,黄明远又命归义右军也一同攻城,并同时接受高建庄的指挥。

    黄明远也担心高建庄以为巴廉是去趁机摘桃子的,会先掉头对付巴廉,因此便授予高建庄统一指挥权。

    高建庄得知之后果然大喜,这巴廉终归是要喝自己的洗脚水了。

    此时高建庄也不管向他们扑来的城外高句丽军队,拼了命地往城头上打。黄明远在远处看着,这高建庄的拼命劲头都让他有些吃惊。他在后世读史书时总弄不明白,历史上清朝统一天下的主力几乎都是原本的明朝降兵,怎么这些降兵当明军的时候一个个贪生怕死,反倒投降成了清军之后,又悍不可挡了?

    他总是怀疑其真伪性。

    今日之事,让他明白,这不是妄言,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啊。

    黄明远没想到这些新附之军能发挥这么大的能量,因此眼看局势要被打破,立刻选择孤注一掷。

    此时位于营寨的孙祐其部出击,立刻就被蔡知运所部阻拦。

    左武卫经过去年高句丽战场的锤炼,其本身装备又冠绝当世,因此孙祐其部根本不是对手,被打的连连后撤。

    此时孙祐别说攻击高建庄尾部,其自己也立不住跟脚。

    孙祐这时只得退往营寨,准备拒险而守。

    这时孙祐缩了回去,整个战场彻底为隋军所控制。黄明远下令数十架梢炮被推着前移到高句丽营寨外,开始对着营寨轰击。

    石弹轰鸣,箭矢如雨。孙祐试着反击了几次,皆没有成功。

    这时营寨内的梅龙看着四面八方冲来的隋军,有些惊惧,心中一个念头突然抑制不住地爆发出来。

第九十九章 白岩城之战(六)

    值此为难之际,梅龙想到的不是为了国家,放弃成见,拼死一搏,反而是趁着隋军没有合围,抓紧后撤。

    在梅龙看来,他们不过是乙支文德的消耗品,与其在城下与隋军血战,落到一个兵败身死的结果,还不若此时选择突围,还能保存全军。

    对于梅龙来说,之前的大战损失惨重,他实在不能再接受另一场大的打击。家族的地位是体现在实力上的,而这些军队就是实力。

    至于营寨军队撤退之后对白岩城有什么影响,梅龙根本不在乎,他巴不得乙支文德大败战死,好泄心头之恨。

    梅龙为了增强所部实力,便来到前军,劝说孙祐与他一同撤退。

    孙祐听后大惊,又是大怒。他虽然也看不上乙支文德,但也不会因此废了国事。今日若撤,白岩城必不保,到时候高句丽便危矣。

    任凭梅龙如何劝说,孙祐皆是不为所动,面对梅龙的喋喋不休,到最后他终于怒了,对梅龙怒斥道:“今日君若临阵脱逃,自请便也,孙祐无能,但也知国存家在的道理。今日孙祐就是战死,也不会后退。”

    孙祐却是要和梅龙分道扬镳。

    梅龙眼看孙祐油盐不进,但料到自己一部撤退实在兵力太单薄。

    孙祐和梅龙自小一起长大,也算至交好友。但生死时刻,选择却截然不同。

    此时梅龙恶向胆边生,眼看帐中只有他和孙祐二人,也不管二人昔日情义,竟然突然拔刀,趁着孙祐不备,一刀将其捅死。

    孙祐中刀之后,满脸不敢相信,最后只听到梅龙说道:“你也别恨我,怨就怨你自己自寻死路,非得一条路走到底。”

    梅龙杀了孙祐之后,便召集其部将宣布隋军派人刺杀了孙祐,而乙支文德也和隋军有联系,为了避免全军覆没,营寨各部立刻撤退回乌骨城。

    众人皆是大吃一惊,虽然各自半信半疑,但还真没认为孙祐是被梅龙所杀。孙祐和梅龙也是平壤城一起长大的纨绔,关系莫逆? 到了军中? 更是盟友。除非是失心疯了,谁能想到梅龙会在孙祐营中痛下杀手。

    梅龙地位崇高,便迅速掌握了孙祐所部的指挥权? 众人此时也不知所为? 便听从梅龙的命令开始撤退。

    梅龙命人用粮草堵塞几处营寨门,然后点火阻敌,其部则从东面突围而出。整个高句丽大营一片火海,红光几乎燃烧整个天空。

    梅龙其部走的很是坚决,即使有被隋军拖住的部队也不管不顾。这时候? 无论是谁都可以被抛弃。终于在其指挥下,其部往东而去。

    黄明远也没有想到这守卫高句丽营寨的将领这么决然,他本来是准备先吃掉外围营寨? 没想到对方走的这么急迫? 倒是避免了被围歼的命运。

    黄明远只得命黄明离率领数千骑兵从后尾随? 能够歼灭对手敌军只能看运气。

    不过梅龙的离开立刻导致白岩城陷入了危局。隋军没了城外营寨的牵制,便可从容地向城头攻击。

    此时除了归义左右军两部? 黄明远又调遣两万多名府兵在后,一同出击。这时候也别管不想蚁附的事了。

    城头上双方搏杀惨烈? 所靠得就是一口气硬撑着。不管乙支文德有什么打算? 黄明远却是知道自己这口气撑得住。

    隋军如潮水一般涌上城头,在每一寸城墙处都来回争夺。双方各自都是拼了性命,不敢有丝毫的退缩。

    隋军攻势越来越急,高句丽军队打得也很顽强。

    此时孙代音打退了隋军十多次攻击,其部几乎伤亡殆尽。乙支文德也亲自上阵督战,但还是无法改变局势。

    “大帅,不能再这样打了,再打下去我军就全完了。”

    “大帅,这些都是跟着大帅多年的弟兄们,得给咱们留点种子。”

    ······

    面对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乙支文德也是心如刀绞。

    乙支文德很清楚他所面临的境遇。城外的营寨升腾起滔天的大火,然后梅龙的大旗向东而去,乙支文德便知道梅龙是临阵脱逃。此时乙支文德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生吞了梅龙,可是他却无能为力,而且因为梅龙的撤退,白岩城的正面完全落入隋军的打击之中。

    境况由不得他退缩。

    这时乙支文德的谋士和尚信诚建议乙支文德,白岩城已不可收,没必要再留在白岩城赴死。

    乙支文德满是犹豫。

    这时信诚说道:“大帅镇守白岩城是为了破敌,可是今日之局势,梅龙临阵脱逃,城外营寨已丢,白岩城已不可守。怕是敌未破,我已陷入危亡之际。若是再困守城池,即使能撑个数日,终究免不了破城的局面,又有何用,到时候梅龙更是会把责任推到大帅身上。

    我军在乌骨城经营良久,此时后撤,便可趁机夺了梅龙的兵权,收拢各部,整军备战,不强于在白岩城覆亡。”

    其余众人也纷纷劝谏。

    乙支文德也知道白岩城已不可守,只是他若是不死守此地,难道平壤城的悠悠众口会放过他。

    “大帅,若是活着,还有希望;若是死了,真的就一了百了了。”

    乙支文德听后一震,最终他艰难地决定,全军向乌骨城方向突围。

    然而突围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在正面城墙之上,双方还在展开血战,各自苦战不退。整个战线呈犬牙交错状,这时候若是贸然撤退,很可能导致彻底崩盘的局面。

    必须有人在此留下断后。

    但谁留下断后也是问题,在此断后,肯定脱不得身,只剩下覆亡一个下场。

    众人面面相觑,这时孙代音站出来对乙支文德说道:“末将深受大帅厚恩,这些年跟在大帅身边,无以为报。今日愿为全军断后,也算全了这份情谊。”

    乙支文德感动万分,抓着孙代音的手却是有些凝噎。

    孙代音是乙支文德的爱将,也只有在这种场合,才能看出谁才是忠心之人。

    乙支文德乃留下万余人给孙代音,令其坚守一天一夜。而乙支文德又下令,其余主力,向东城门集结,到了傍晚,全军开始突围。

第一百章 白岩城之战(七)

    到了下午,乙支文德下令犒劳全军。众人饱餐一顿,休憩了两个时辰。等到快到戌时,白岩城突然打开东门,城中众人向东冲去。

    白岩城北面是一道山岭,南面是陡崖峭壁,不能过人。因为地形原因,隋军并没有将整个白岩城团团围住。虽然白日里攻破了白岩城城外的营寨,能够通到东门,但是因为时间关系,隋军并没有来得及完成包围圈。

    等到城中的高句丽人突然打开城门突围,对面的黄明远也吃了一惊。

    今日这一仗打了整整一日,参战各部早就已经疲惫不堪。但是城头之上,隋军仍然占据优势,甚至已经占领了多段城墙,因此哪怕天色已晚,也不可能后退。唯有死战,直到胜利。

    之前血战的归义左军早就已经撤下来了,归义左军伤亡惨重,将士也筋疲力竭,再让他们待在城头除了消耗他们没有任何意义。

    高建庄撤回来之后,还向黄明远请罪,为自己没有破城而自责一番。黄明远倒是赏识他的识趣,劝慰一番,很是满意。

    到了傍晚,天色渐暗,城外点起大堆的篝火,烧得天空通红。因为大军将重心放在了西门之上,不可避免的忽视了其它。黄明远也没有想到乙支文德竟然如此当机立断,在他看来乙支文德就是真的选择突围也应该是山穷水尽之时,而那个时候黄明离的追兵已经返回,正好在东门设伏。

    现在的情形让黄明远有些措手不及。

    正面战场没有攻破,若是大规模追击乙支文德,这黑灯瞎火的,很有可能遭遇对方的伏击。现在是追兵少了不管用,追兵多了又不现实,着实让人犯难。

    最后黄明远从军中征调了五千骑兵,全部交给蔡知运,令其追击乙支文德,并与黄明离会师。

    不图歼敌,而是驱逐、混乱、骚扰。

    蔡知运为人谨慎周全,多临战阵,虽不至大胜,亦不至大败。

    乙支文德已经突围而出,虽然黄明远还不清楚城中到底还有多少守军,但白岩城已经是隋军夹带里的东西。

    黄明远下令全军攻击,务必在十二个时辰之内破城。

    到了晚上,视线大大降低,隋军原本依赖的雷霆炮、投石车、床弩都暂时失去了发威的机会。

    此时的攻城,更是**的血搏。

    狭窄的城墙之上,挤满了双方的士兵。每前进一步,都是踏着满地的尸体。整个城墙之上? 血流成河? 血液凝固之后? 脚踩在上面极其发黏。整个白岩城已经成了一个血城。

    双方搏斗的正激烈,正在军后督战的孙代音眼看局势已经无法支撑,孙代音便下令放弃西城墙,全军退守内城。

    内城是个矩形小城,长宽各约二十几步(40米)左右,高出外城一丈半的距离,极其险要。

    对于孙代音来说,与其再在外城消耗兵力,守住险峻的内城反而更有利。当然内城没有泉眼? 所以供水不足,支撑不了多久。

    不过这对于孙代音并不重要,他接到的命令是坚守十二个时辰。

    高句丽人向内城撤去,隋军趁机一拥而上? 占领了整个西门城墙。进城的隋军打开城门? 放主力进城。

    黄明远下令各部抢占城中各处要地,又命人将整个内城团团围住。

    此时攻破外城? 看似为山九仞,实则稍有不慎,被对方反击,便是功亏一篑。

    黄明远没有让部下夜攻,打了这么长时间,所有人都疲惫不堪。夜里隋军的装备优势无法发挥,不利隋军。

    等到第二日天亮,黄明远从高台上望向白岩城的西城墙,才发现城墙之上布满了尸体。西城墙不过五百步的距离,连二里都不到,可却是已经成了一个血墙。

    这一战极大的考验了隋军的战力。

    此时内城未破,黄明远眼看内城难下,便派人前往内城招降。

    孙代音既不投降,也不出战,反而请求隋军宽限一日,其再作决定。

    黄明远当然不会傻傻地给对方留出备战的时间,不过白岩城内城实在太险峻,黄明远准备填造一个斜坡攻城,因此便故作大方同意了孙代音的请求。

    到了下午,蔡知运和黄明离二人一同返回。

    黄明离追击梅龙一路,沿途斩杀无数。梅龙所部缺乏组织,到最后几乎溃乱。黄明离本想追击到乌骨城,后来斥候回报乙支文德突围的消息,黄明离这才返回与蔡知运会师。

    双方追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在大梁河畔发现了乙支文德的踪迹。

    双方大战一场,不分胜负。此时越往东山地越起伏,蔡知运担心遇伏,便和黄明离一同返回。

    城中的隋军围城一日,也未攻击。

    到了傍晚戌时,内城中突然出来高句丽人的使者,求见黄明远。

    原来这是孙代音派来向黄明远请降的。

    黄明远对此也甚是吃惊,刚开始还以为对方又是诈降,毕竟城中守军,看似已存死志,怎么才过了一日,就要投降。

    使者解了黄明远的疑问,原来乙支文德要孙代音死守白岩城十二个时辰,再择机突围。孙代音已经守了十二个时辰,完成了乙支文德的命令,但是却无法突围。

    孙代音自觉死守白岩城,为全军断后已经还了乙支文德的恩义。他不愿为此战死,便选择了投降。

    黄明远此时还有些半信半疑,等到孙代音打开城门,裸着身子,带着城中士兵放下兵器,跪在辕门求见之时,黄明远才敢相信。

    白岩城内城不战而降,省了隋军很大的麻烦。

    黄明远倒是对孙代音很欣赏,这种人能秉持忠义,还识得实务,是个人才。黄明远笑着将孙代音拉起,又将自己的大氅给他披上。孙代音本以为此次投降会受辱,没想到黄明远如此礼遇。

    黄明远拉着孙代音的手说道:“孙将军放心,你投降我大隋,别的我不敢保证,但黄明远从军十几年,从未丢下过任何一支部队。”

    孙代音的眼眶立刻就红了。

    黄明远乃以孙代音部为归义前军,孙代音为统领。

    三军在白岩城修整两日,黄明远正准备继续向东出击,这时天子的诏命从辽东城匆匆而来。

第一百零一章 盖牟城之战

    拿下白岩城的当夜,从辽东城送来的诏书就送到黄明远的桌案上,天子急诏,十万火急。

    黄明远的心不禁地沉了下来,这个时候能惊动杨广的事情,怕是杨玄感叛乱事发了。今年出征高句丽的月份比历史上早了一个月左右,而杨玄感的造反竟然也同样早了一个月。

    杨玄感的叛乱,意味着大隋统治阶层开始出现崩塌,这个帝国才真正走向了灭亡。

    诚然现在灭亡高句丽最后的时机,但是没人会安下心来留在辽东。杨广急召自己,怕是也要让自己返回中原平叛的。

    黄明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旋转,思索着形势。

    辽东打到这种地步,若是就此放弃,那实在太可惜了,但自己是一定要回中原的。现在最好的办法是有人能够稳定辽东的局势,然后等待自己再次返回辽东。

    黄明远着急返回辽东城,便将军队全部交给陈远,令其统帅,镇守白岩城,等待下一步命令。而返回中原,至少要有一支强兵,黄明远乃下令左武卫所部骑兵连夜集结,向辽东城进发。

    而黄明远本人,根本顾不上休息,便带着卫队数百人往辽东城而去。

    黄明远现在最担心的是北面的新城和盖牟城是否拿下。只有攻破这两个地方,才能算是全取了辽河平原,而隋军的防线也能就此往外推到白岩城、木底城、小辽水一线,有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五月十二日,黄明远返回辽东城。

    此时天子杨广正急得火烧眉毛。

    进入城中,黄明远正好遇到了前来迎接他的李景。李景在盖牟城,比白岩城的路程要近一些。

    李景给黄明远带来的消息并不算多好,李景所部已经攻克了盖牟城,但是却没能攻破新城。

    李景所部五万人马自离开辽东城之后,便直奔盖牟城而去。

    盖牟城与新城分别在小辽水两岸,互为掎角之势,水面上有浮桥相互连通。李景所部从南面赶来,便准备先攻打盖牟城。

    盖牟城主将戴笠篷,为人极富谋略。盖牟城可以说是高句丽西北面的门户,因此为必守此地。盖牟城城中有一万人,背后的新城有两万人。与之相比,李景的五万人马并不占绝对的优势。

    高句丽在盖牟城中存了整整十万石军粮,这对两边的军队来说都是十足的诱惑,当然对于隋军来说也很危险。

    李景很清楚,有新城源源不断的支持,隋军很难攻破盖牟城。要想攻破盖牟城要做到两点,一是切断浮桥,二是将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引出来。

    李景虽长于军旅,并不是一个爱冒险的人。

    他在距离盖牟城五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而不是直接发动攻击。

    李景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地方? 便是盖牟城的城墙,高大的城墙之上插满了旌旗? 站满了高句丽的士兵。

    城中守将戴笠篷也很清楚自己的兵力远逊色于对方,因此选择坚守城池,绝不出战。

    李景派遣十数人在阵前骂战,从戴笠篷的闺女骂到他祖宗十九代? 可是这戴笠篷是打定了主意做这个缩头乌龟,任凭隋军骂破了天也不出战。

    城里依旧是没有动静? 只有强攻这一个办法了。

    李景终于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隋军在此等待的时间越长? 最后失败的几率就越大? 所以李景只得选择强攻的方式拿下盖牟城。

    李景本来以为? 凭借隋军的兵力、装备优势? 盖牟城很快就会攻下来? 但在进攻了半个时辰以后,李景便不得不放弃了强攻的想法。盖牟城的城墙依托山势而建? 实在太高,很多的士兵爬到云梯的最高处依旧够不到城头? 没等隋军士兵想出办法,高句丽的士兵早就把准备好的石块、木头、狼牙板砸在了隋军的头上? 隋军的伤亡瞬间上升。

    这样打下去,最后肯定没有好结果。

    李景马上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本来兵力就不多,这样打下去很快隋军就只能撤退了。

    面对盖牟城坚固的防守和死伤无数的隋军,李景的心里开始打起来算盘,还是先截断浮桥,再全面围城吧。

    李景在盖牟城外待了十多日,隋军的水师终于从辽东城逆流而上,来到了盖牟城外。隋军水师派遣了二十多艘火船,逆流而上,向浮桥扑去。高句丽军队没有水师,不能阻挡,因此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隋军将浮桥烧毁。

    浮桥的大火烧得冲天,无论是隋军还是新城、盖牟城的高句丽士兵都看得清清楚楚。

    浮桥被烧毁之后,局势骤变,盖牟城从新城的门户,变成了孤悬小辽水南。

    李景也没想到,他在在盖牟城外停留十一天,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攻城的工具,但是始终没能攻下盖牟城,双方都是伤亡惨重,现在就看谁的意志坚定。盖牟城里边丰厚的粮食给了高句丽军队信心,李景这边靠的是必胜的信心,

    可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四月二十五日,李景正在思考全新的进攻策略,突然哨兵来报,盖牟城的城门大开。李景来到军营外边发现确实是城门大开,他觉得这个机会,哪怕是有埋伏,也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于是李景带领大军冲进盖牟城,发现城里只有百姓,一个高句丽的士兵都没有,高句丽的士兵全部撤走了。

    隋军就这般神奇地占领了盖牟城,还缴获了大量的粮食。

    原来高句丽主将戴笠篷考虑现在的局势,浮桥被烧毁之后,盖牟城孤悬在外,无论如何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被隋军攻破。他和新城主将安达儿商量,与其被隋军各个击破,不如双方合兵一处,退守新城。

    安达儿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新增了万余军队,加强了新城的防守。

    就这样戴笠篷趁夜北逃,而隋军兵不血刃,拿下盖牟城。

    果如戴笠篷所料一般,他撤到新城之后,新城兵力大增,又背靠坚城。李景北渡小辽水之后,猛攻数日,始终没能破城,最后便被召回辽东城,其部还待在盖牟城呢。

第一百零二章 定国之策

    黄明远听到李景的叙说,虽然没能竟全功,但毕竟将战线推到了小辽水以北,总算还给自己留了一些回旋的余地。否则盖牟城没有攻破,北面的高句丽部队便能通过盖牟城持续不断的对隋军发动攻击,只守木底城、白岩城外围防线的计划便就要落空了。

    黄明远赶到六和城,早有太监张诚将黄明远迎了进去。

    “卫公,天子心情不好,切记不要触怒天子啊!”张诚小跑着跟紧黄明远,絮絮叨叨地说着。

    黄明远到了杨广正殿外,早有内侍给他打开门,放他进去,然后又从外面关上门。

    “见过圣人!”

    黄明远进来时杨广正在凝神,听到黄明远的声音,仿佛如听到天籁一般,立刻站了起来,上前将黄明远扶了起来。

    “明远到了!”

    二人顾不得寒暄,便转入正题。

    “明远,杨玄感反了!”

    此时杨广的话音里,满是疲惫。他虽然并不在乎反叛,甚至很隐隐希望看看有谁会忍不住跳出来,但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一阵无力感。

    “杨玄感在黎阳谎称来护儿因失军期而造反,起兵作乱,整个河北不少地方从之。而今朕也不知道到底谁还能信任,唯能用者,便只有你了。”

    黄明远赶忙说道:“圣人勿虑,杨玄感者,一匹夫矣,粗疏无用,必难以成事。”

    听到黄明远的话,杨广稍微放宽了心。

    “明远可有何良策平贼?”

    黄明远来的路上也思索了良多,实际上杨玄感之乱主要在于其影响,其本事的叛乱不足为虑。虽然这次叛乱声势浩大,但并没有持续多久。

    黄明远乃说道:“臣以为杨玄感在黎阳作乱,若是想袭取天下,可有三策用之。”

    杨广赶紧问道:“哪三策?”

    “其一,北击涿郡,东扼临榆关,外连突厥和高句丽,阻止天子回中原,此为下策。我数十万军队东征高句丽? 且涿郡、北平、临榆皆有大量军队,若想突袭成功,百中无一。我亲自领大军讨之,必能破之? 此策最多有半成胜算。

    其二? 昼夜兼程,袭取潼关? 取关中而据险? 此为中策。不过大隋在关中多布军队? 从黎阳到长安又有千里之遥。杨玄感之兵,多为河北河南新募之徒,根本舍不得离开家乡。因此光是路途长远? 他也很难胜之,此策最多有两成胜算。

    其三,振臂一呼? 利用杨素的影响力使四方响应,然后西进攻击洛阳。若此战得胜? 则又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以洛阳之情? 兵备松弛? 又无良将,此策可有五成胜算。”

    杨广听了有些失神,然后便问道:“那杨玄感会选择拿一策?”

    “第三策。杨玄感这个人,优柔寡断,重视虚名,又无长略,他能做的不过是攻击洛阳,以图眼前之势。”

    “啊!那洛阳岂不是危矣。”

    黄明远接着说道:“三策之中,下策成功率虽然低,但一旦得胜,则大势必易也。中策虽然难行,但若是攻下关中,结连关陇世家,则杨玄感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此两策虽然看起来效果更好,但根本无法实行,所以我才说是下策和中策。唯有攻击洛阳,虽然易胜,算是唯一一个可能成功的策略。但洛阳是四战之地,以洛阳抗衡天下,必败矣。”

    杨广这才舒了一口气。

    杨广忽然又问道:“若是让明远选,你会选哪一条?”

    黄明远不知道杨广的意思,便说道:“我哪一条也不会选,当今天下,造反者不会有好下场的。”

    杨广默默地点点头,也不知道他是赞同黄明远的说法还是黄明远的作为。

    杨广对黄明远说道:“今日征讨高句丽,本为讨逆,然杨玄感这个逆贼,不沐天恩,阴谋作乱,孰不可忍。为今之计,唯有先行返回中原,平定杨玄感之乱,再行征伐高句丽。”

    历史上杨广便是这么做的。放弃了大量的辎重、物资往回赶,最后被趁虚而入的高句丽缒在后面痛击,损失惨重。至于再次征伐高句丽,国内的局势根本不允许,第二次东征高句丽便成为了绝唱。

    这种结果不是黄明远愿意看到了。

    “圣人明鉴,臣以为回师平叛的同时,不必放弃高句丽战场。”

    杨广一愣,看着黄明远问道:“明远此言何意?”

    黄明远便说道:“杨玄感之叛,虽然看似来势汹汹,声势浩大,其实不过是杨玄感籍父之名,既无根基,也无人心。只等我军主力到达,便能立刻击破之,不足为虑。而对于大隋来说,高句丽之战已经打到了关键的时刻,我军屡战屡胜,高句丽失败已成定局。少则半年,多则一年,高句丽必亡,若是我们放弃这个机会,给高句丽喘息之机,则再想攻灭高句丽,又要废九牛二虎之力了。

    臣以为由臣亲率精锐骑兵,星夜兼程,赶往洛阳平叛。而留一大将,只统帅十余万府兵,在辽东稳定局势,稳守战线。等我平乱之后,再返回辽东,一鼓作气,攻灭高句丽便指日可待。”

    杨广低着头不住地思索着其中的利弊。

    放弃征讨高句丽的战果,杨广肯定不愿意,但是杨玄感之乱,关系到社稷安危,也不能忽视。

    “明远有多大的把握可以击破杨玄感。”

    黄明远立刻抱拳应道:“请圣人放心,只要明远率万骑赶到黎阳,必破杨玄感。”

    “好!朕的大将军从来没要让朕失望过。”

    黄明远如此豪言壮志,倒是让杨广信心猛增。

    “明远可言如何部署。”

    黄明远便说道:“圣人明鉴,我以为我亲自征调军中骑兵三万骑,星夜往黎阳赶,以为破敌。而朝廷原征调的丰州、代州、朔州、幽州等边镇兵马,可使其立刻回归本镇,谨防杨玄感与胡人勾结,入我边塞。

    至于圣人则统帅大军,其后回返,而各卫则可分批次赶回河北。

    至于辽东,臣请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和平州总管黄明祯二人,统帅臣麾下十余万府兵和两万多高句丽降兵,共守辽东。”

    “善!”

第一百二十章 长者之风

    连同罗部都到了之后,没来的拔也古部和仆骨部便显得很扎眼了。

    黄明辽的骑兵在狼居胥山东北方向转了一圈,原本还意志坚定的仆骨乙啜立刻就萎了。此时仆骨部上下都换上了恐隋症,听到隋军到了吓得都浑身哆嗦,哪还敢再谈什么风骨。仆骨乙啜也顾不得对老朋友拔也古部的承诺,忙屁颠屁颠地往卫律城赶。

    至于位置更往东的拔也古部,黄明远也不去管他。一方面拔也古部虽然大败,但底蕴犹在;而且拔也古部位置实在靠东,回旋余地巨大,他再往东就是呼伦贝尔了。一旦对其用兵,他转移方便,难以一战胜之。

    不过黄明远知道屈古棱一定回来,一旦会盟开始,各部势必臣服于大隋麾下,屈古棱可不会让拔也古部做联盟之下第一个被针对的部落。

    现在屈古棱只是在傲娇的等大隋去请,就跟很多活动大牌最后一个到一个样子,显示的便是身份,可惜黄明远不去惯着他这个臭毛病。

    到了十月中旬,漠北下了第一场雪,阴云布合,朔风大起,天气开始转冷。黄明远估算大军还要在漠北待一个多月,要是就这么住在冰天雪地里,怕是个个都要成了冰雕。

    为了应对漠北的寒冷,黄明远命丰州往卫律城运送了五万石煤炭。按照三十个人一个大型帐篷烤火,一天一夜配合木头使用至少需要两百斤炭,这些煤炭勉强够用一个月,但仍然不足。

    黄明远因此决定在卫律城原址上重新修建一座新城。

    这是黄明远早就计划好的,土坯、石头也就地取材,准备充分。这一次趁着天气暴冷,彤云密布,连日不开,黄明远挑了北风大作的一日,尽驱兵士担土泼水。为无盛水之具,作缣囊盛水浇之,随筑随冻。等到第二日天明,靠着烧制的土坯和狼居胥山开采的石头,又以沙土为泥,水土冻紧,卫律城一夜之间便被修筑完成。

    各部落第二日便见残垣断壁的卫律城已经成了一座雄伟的城池,皆是大惊,疑有神助,惶惶不知所以然。

    黄明远也不点破此计,故意以此压服众人。

    进入十月底,天气越发寒冷,各部使团也都进入卫律城中避风。虽然要到十一月中旬才是会盟之期,不过大家都到了,也不能干坐着瞪眼,总得没事唠唠嗑,吹吹牛呗。

    十月二十六日,黄明远乃召集诸部,会商卫律城改名字的事情。这卫律虽然是丁零王,但在汉人看来就是个叛徒、汉奸、白眼狼,如何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一座城池,一定得改了。各部之中也没人敢插话,所以最后在热情愉快的氛围中全票通过了将卫律城改为定北城。

    定北城,大军北定漠北之地。

    其实也就是一个称呼而已,过些日子隋军撤走之后,也没人管他是卫律城还是定北城。不过黄明远以这种事情打磨各部的民族自尊心,以养狗、熬鹰的方式,来驾驭这群人。

    十一月十日,苏威一路风雨兼程,鞍马劳顿,带着王命赶到了定北城。黄明远出百里外迎接。

    从定北城到长安近五千里,一来一回更是上万里之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打一个来回,可知行程之艰。苏威从长安到定北城,他只在丰州待了一日便离开,每日在马上驱驰近一百五十里,唯恐慢了行程,这老胳膊老腿的,差一点死在路上。

    没有办法,大军每在草原多待一日,其消耗便浩如山海,若是再晚些日子,难道让黄明远待在漠北一冬天不回去吗?

    黄明远愿意,杨坚也不放心。

    所以苏威只能逼自己。

    幸好如期赶到。先是召集众将,宣读圣旨。

    其实封赏早就在前些日子送到了黄明远这里,不过苏威还是专门把给黄明远的圣旨诵读了一遍,以示君恩。

    黄明远也是配合着,五体投地,痛哭流涕,朝南叩首,以报陛下。

    苏威勉强算是自己人,因此也不与黄明远见外。当夜便拉着黄明远细细说了京中的局势。

    黄明远大功得胜,甚是碍了不少人的眼。苏威更是劝黄明远回到京中要低调行事,勿要骄纵,多多韬光养晦,以安君心。

    尤其是对于丰州裁军一事,苏威告诫黄明远务必不要有丝毫的不满与怨言,更不要与其他人、其他势力有牵扯,丰州不是他黄明远的丰州,更是大隋的丰州,若要以后获得的更多,现在就不要过于计较得失。

    而且苏威还劝黄明远往后去了长安,要注意与丰州的旧部的关系,切不要给别人结党营私的借口。他当年便是因为过于强势,被天子以朋党案罢黜,知名之士中有一百多人受到的牵连而获罪。

    苏威不厌其烦的跟黄明远讲解着自己过去的经验,以过来人的身份,来指引黄明远前进的道路,避免走一些弯路。

    虽然这些东西黄明远早就和陈远商量到了,但是苏威作为一个长辈,一个宰辅,能够如此谆谆教导,还是让黄明远颇为感动。

    苏威是个老狐狸,但是也和黄明远绑的很紧,半分不希望黄明远有事。

    黄明远对苏威也是执弟子礼,甚是恭谨。

    黄明远有时候在想自己一路走来,虽然敌人无数,但也算比较幸运,能得到来自高颎、苏威、裴矩三个人臣的尖子的教诲,无论之间是因为什么原因,但自己的成长路上,他们是不可获取的助力。

    苏威入城之后,狠狠地休息了两日,才算缓了过来。此时的苏威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跟不上年轻人。

    不过虽然如此,苏威还是见了长孙晟、独孤览、裴蕴、杨庆等人,并接见了启民可汗、药葛罗菩萨、阿史那裴罗等人,表达了大隋政府对草原的善意,也强调了大隋政府对草原的统治权。

    相对于黄明远还稍显霸道与稚嫩的外交手段,苏威则更显老练。他曾经多次出使突厥,熟悉草原情况,再加上为相多年,为人善于察言观色。二人由黄明远扮演黑脸,苏威扮演白脸,一个打,一个拉,倒是把草原各部耍的团团转。

第一百二十一章 枭雄赴会

    苏威来了,差不多这次会盟也要开始了。这天气冷得,彻骨的寒,能不多耽搁就不多耽搁。黄明远定下的时间主要是在等苏威,其他人还没有那么大的脸。因此黄明远宣布,会盟之期提前到十二号。

    此时各部云集,唯独少了一个拔也古部,就是很碍眼。

    各部之中,有高兴的,有担忧的,有害怕的·······但大部分人都认为屈古棱这是要和大隋斗争到底,誓不罢休。而此时大隋数万人驻扎在定北城,怕是明年开春,也要趁机东征,彻底剿灭拔也古部。

    一时之间,刚平息没两日的草原立刻便要动荡起来。

    虽然有些部落希望能够趁机浑水摸鱼,但无论是突厥各部还是铁勒各部,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而都波、白霫等部落虽然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但也因为地处偏远,鞭长莫及。所以大部分人其实是希望大隋能够尽快确定新的草原秩序,保护已经虚弱的各部,使其免受强部侵犯。

    他们不敢再经历战争了。

    不过众人心中也是没底,若是屈古棱真的如此顽固,不给大隋面子,隋朝为了其在草原的威信,怕是再不想打也要打这一仗了。

    不过众人多虑了,屈古棱还真不是一个拧种,眼看黄明远不给他台阶,他便自己借坡下驴,赶来赴会。

    终于到了十一月十一号,这天是未来有名的光棍节和购物节,明天就是会盟之日。

    到了下午申时时分,从东边来了一支姗姗来迟的队伍,赫然便是拔也古部的使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使团的统领竟然就是拔也古部族长屈古棱,没有人敢相信,大名鼎鼎的屈古棱竟然选择自投罗网,来到了隋人的地盘。

    屈古棱从没想过不去参加这次会盟。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若不是这次同罗部也损失惨重,暂时不会威胁拔也古部,屈古棱甚至准备要抱紧大隋的大腿叫爸爸了。他很清楚现在的局势,若是他赌这一口气,拔也古部不去会盟,隋军便有借口号召草原诸部联合起来讨伐拔也古部,到时候势必会有一场大战。哪怕拔也古部能够胜利,怕是也会失去最佳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且屈古棱也不认为双方一战,自己会胜利。因此其实对于屈古棱最大的问题不是去不去,而是派谁去。

    屈古棱想自己亲自去,去见一见横扫草原的黄明远。

    在屈古棱决定来定北城之后,其部下也劝他不要轻易前来。主要是双方仇怨很深,其部下担心隋军会痛下杀手,或者是直接囚禁屈古棱,到时候在隋军地盘上,屈古棱便是狼入虎口,有去无回。

    但是屈古棱麾下谋士乙失咄利却劝屈古棱亲自前往定北城,即可以振奋铁勒人心,也可以威慑草原诸部。

    至于隋人那里,乙失咄利认为隋人是要臣服草原各部之心,必不会做此等背信弃义之事。屈古棱却是亲自前往,反而会让隋人更加重视拔也古部。

    屈古棱对乙失咄利的说法很认同,之前他就是因为过度高看了拔也古部的实力,才先败于同罗部,后败于隋军。这一次屈古棱决定真正的休息生息,没有必胜能力之前,决不轻易招惹隋人。

    其实大隋与拔也古部并没有什么积怨,甚至双方两次联手,坑了步迦可汗和同罗部。第二次更是直接攻击同罗部的隋军盟友。只是双方利益冲突,才成了敌人。若是此次会盟能够重归就好,甚至更进一步,则对于拔也古部的未来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屈古棱用他的大无畏赌了这次有惊无险的行程。

    果然如乙失咄利所预料的那样,当屈古棱到达定北城之后,很多原本叫嚣着惩罚拔也古部,向隋军表忠心的部落立刻闭口不言。毕竟隋人路远,拔也古部路近。拔也古部在草原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那个部落希望彻底得罪他。

    屈古棱靠着胆量惊人、不避生死的风头,又在定北城圈了一拨粉,狠狠地震慑了一批中小部落。

    光是沉默的威胁,就引得很多部落不敢开口。

    与屈古棱相比,那个号称病在床上不敢前来的同罗斜也在众人心中就差了许多。不过人家死了这么多人,可以理解。

    黄明远很明白拔也古部的意思,就是**裸的威胁。你隋人再强大,这些草原各部也要仰我拔也古部的鼻息。不过黄明远如何能让屈古棱做这个主角,脸色不虞的说道:“屈古棱,我大隋于此会盟,你为何姗姗来迟啊?可是小看了我。”

    屈古棱还不敢直接挑衅黄明远,乃说道:“拔也古部位置偏远,道路不便,消息闭塞,因此会盟消息知道的晚,所以来的也晚,所幸没误了日子。”

    屈古棱说得很义正言辞,重点是我来的再晚也没误了日子。

    不过黄明远如何会让屈古棱这么轻描淡写的逃脱,乃说道:“既然你来的晚,就在众人最后面坐着吧。反正再闭塞的消息,你也能知道。”

    屈古棱脸色一阵难看,他堂堂草原大部,如何能够和那些老弱病残坐到一块?岂不是让人耻笑。

    屈古棱当场就想反驳,被乙失咄利急忙拉住。

    乙失咄利来之前就对屈古棱说到了,不要和大隋置气,亦不要计较一时得失,隋人势大,选择示弱并不丢人。要谨防隋人故意羞辱,好借此逼迫屈古棱发怒,以获得扣押、诛杀他的理由。

    屈古棱明白乙失咄利的意思,不愿因小失大,因此只得气哼哼地在最后边一排坐下,两侧的两个部族族长见状立刻向两侧闪了闪,给他留下了足够的位置。

    黄明远没有再追究屈古棱的态度,这些已经足够了。现在的局势明白无误的告诉所有人,现在的草原,大隋说了算,哪怕是拔也古部,在隋军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

    我不管你们之前有什么规矩,但是在隋军这里,一切按黄明远的规矩来。

    原本见屈古棱强势而心思有些动摇的部落立刻坚定了紧跟大隋爸爸的心,现在的出路只有一条,大隋爸爸不能得罪。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可汗(一)

    十一月十二日,定北城,大会诸部。

    定北城的中军大帐之中,云集了各部使团的首脑人物。众人看着隋军烧得通红的铁炉子,啧啧称奇,这黑咕隆咚的东西,还能燃烧取暖。不少人心中赞叹,隋人的新奇玩意真多,要是他们也产这石炭可多好。

    黄明远之前也把这石炭列入双方交易的重点项目。只是胡人不懂石炭用处,没有人买,这些日子,黄明远免费给各部使团提供石炭和铁皮炉子,供他们取暖。石炭可以取暖性好,再配上铁皮炉子,安全、好用,正是草原各部的最佳选择。而且石炭对于胡人来说,无法大规模普及,只能用于上层人士,妥妥的奢侈品。

    在丰州成本极低的石炭,到了草原上便是紧俏物资。只要与草原的商路不绝,丰州就会一直繁荣下去。

    到了辰时,卫律城内吹起号角,黄明远和苏威带领大隋代表团入场,本来还有些乌泱泱的人群在黄明远入帐之后立刻鸦雀无声。黄明远走到人前,环视了整个大帐一圈,被黄明远目光扫到的人无不心虚低头,不敢言语。

    一侧的苏威看到黄明远轻轻一瞥竟有如此威力,也是愕然。

    黄明远乃使苏威高坐主位,而自己在一侧相陪。

    《左传》中言:“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子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事实上整个会盟的核心就是“名”与“器”的争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肉食者在餐桌上分蛋糕的过程。

    因为涉及到自己的核心利益,哪怕是很多小部,也不敢稍有退却。至于那些草原上的庞然大物,更是将此视作生死大事。

    因为大隋的核心地域不在草原,甚至都不能在草原驻兵,所以在“器”上其实也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利益。所以这次会盟,隋军的目的便是完全抢占“名”,然后使这个“器”的分派能符合大隋的利益。

    击破突厥步迦可汗之后,为了有效地羁縻整个草原,随着南下的战报而去的,还有黄明远向天子的进言。黄明远上书杨坚,要在北方建立一个都护府,作为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构,从名义上辖制整个草原,扶持忠于大隋的势力,征讨不臣,引导各部心向大隋。

    这一点本来不在大隋的计划之中,可黄明远此战打的如此顺利,毫无波折,直接平推了草原各部,也给了大隋在处理草原事务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因此杨坚在大隋管理草原和启民可汗代管之间,杨坚最终还是倒向了黄明远的建议。

    在黄明远的设计中,未来的草原都护府应该是类似于西域都护府的架构。大隋虽然不直接管理草原各部,但是作为宗主,守护大隋北疆,协调草原各部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草原的社会秩序,保证商道,确保草原不再成为大隋的敌对力量。

    杨坚的确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一眼便看到了此计策的高明,不仅认可了黄明远的处置,还放权给黄明远施行,这才有了会盟各部的可能。

    会盟一开始,黄明远便确定了“尊王攘患”的会盟主旨,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内患”之意。尊的是大隋天子,至于谁是内患,黄明远没说,但也是因为如此,谁都可能是内患了。

    为了确保这个主旨的推行,黄明远在会盟一开始,便向众人提议,共尊大隋天子为“天可汗”。意为各部向大隋称臣,确定了大隋对草原各部的宗主权。

    “天可汗”本来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代表着大唐对草原各部的羁縻统治。不过此时的大隋更胜唐太宗破薛延陀之时,因此这个看起来非常“高大上”的称呼便被黄明远顺手给拿来哄杨坚了。

    启民可汗、屈古棱等人虽然也明白大隋有了“天可汗”这个称号,对他们便多了一层枷锁,也给了大隋干涉草原政治的理由,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谁要是反对,明摆着是把自己摆到了大隋的对立面。因此虽然不愿,也只得同意。

    至于草原上一些中小部落,本就不是太在乎这些虚的东西,又被黄明远打的落花流水,更没人敢反对。

    而且不少人还认为,正如所有人都清楚的,哪怕现在隋军再是强大,这个草原真正的主人仍旧是草原各部。现在诸部势弱,只有启民部、拔也古部等极少数部落还有征服其他部落的能力,若是有大隋为他们主持公道,反而能抵制一些大部落的侵扰。因此在执失淹、苏农伯都、浑破六、阿迭诃咥等人的支持下,这个“天可汗”的尊号毫无疑问地戴到了杨坚的头上。

    “天可汗”这个尊号,在隋朝弱小的时候,真的是个虚名,但在隋朝强大之时,却是控制草原的一把利器。

    草原诸部不理解的是,汉人更为重视这个名号。有了“天可汗”这个尊号,关键的时候,大隋便可以直接插手草原,甚至征调兵马,征讨不臣。哪怕有朝臣反对,“天可汗”仍旧是一个堵住这些人话语的一个绝佳利器。

    而且此事对黄明远也好处绝佳。甚至可以这么说,对于杨坚来说,黄明远立下这么多的功劳,甚至都不如提出的这个“天可汗”的名头更入杨坚的心思。

    之后,苏威代表大隋天子赦免了各部在北伐之中的罪责,无论此战之中是否与大隋为敌,以前诸事,万般不论。

    之前很多部落担心大隋在战后会故意报复,大隋此举打消了很多跟随步迦可汗和屈古棱与大隋为敌的部落的顾虑。当然这种赦免其实是针对的中小部落,至于像拔也古部、同罗部这种大部落,哪怕苏威说得再是信誓旦旦,不论前罪,他们也不会相信的。

    不过在共尊大隋天子为“天可汗”和大隋赦免诸部两套组合拳打下来之后,大部分的的草原部落已经从心底承认了大隋的地位。

    接下来,便是会盟最重要的一件事,大隋要作为宗主,主持各部重新分地盘。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天可汗(二)

    关于地盘划分,黄明远决定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从铁勒这边开始。

    其实铁勒这边,各部之间的地盘界限还是比较明确的,除了自绝于铁勒各部的吐如纥部以及逐渐覆灭的蒙陈等部,大部分部落之间的草场都没有太多争议。

    当年冠军侯山之战后,吐如古罗和好几个部落投降大隋,被杨坚安置在河西和代北、燕山以北的草原,不少都为启民可汗所并。而吐如纥等部留在草原的势力,因为失去了本部力量的支持,早被铁勒诸部瓜分光了。黄明远也无可能使吐如纥等部北返,因此便默认了铁勒诸部对吐如纥等部草原的瓜分。

    而蒙陈等部,也在时代变迁中,逐渐衰落,草场大部丧失。黄明远既然要扶持蒙陈等部,就要给予其足够的草场。因此黄明远乃将狼居胥山以东原属于同罗部的草原划分给蒙陈等部,而理由也是同罗部已经完全南下赛音山,所占区域广大,没必要完全占着狼居胥山以东的地盘。

    这件事是明摆着欺负同罗部,可是其它各部事不关己,也不多管。而同罗朵儿自然是不同意如此霸道的条款,奈何他们连一个盟友都没有,这片地区又在隋军的实际控制下,因此虽然同罗部强烈不愿意,但形势比人强,只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最后同罗朵儿以退为进,以狼居胥山以东原属于同罗部的草原换取了大隋对同罗部在弓卢水以南的草原的承认。虽然这一代草原贫瘠,但毕竟区域广大,发展空间充足。

    同罗朵儿不亏是女中豪杰,竟然以此请求入狼居胥山接回山中民众。虽然同罗部民众早就化为飞灰,但其胆识仍为黄明远赞叹。

    黄明远同意了她这份请求,同罗朵儿从十一月开始,从山中陆续接出一两千人之多,让黄明远大吃一惊,这些人是如何躲过这场大火的。

    不过黄明远没有难为他们,允许同罗朵儿将他们带回赛音山。

    除此之外,铁勒之中最特殊的是韦纥部,当年韦纥部横跨整个娑陵水,为铁勒第一大部,不过现在地盘已经尽被各部瓜分。

    虽然药葛罗菩萨想拿回祖地,重回铁勒大家庭,但让其它部落将地盘让出来无异于等罪大部分的铁勒部落。药葛罗菩萨也清楚此时的韦纥部并无此等实力。最后还是在黄明远的调和下,诸部将娑陵水以北的草原交给韦纥部,而以南则仍归各部管辖。

    药葛罗菩萨虽然无奈,但能拿下这么一部分祖地,已经是意外之喜。

    黄明远乃以铁勒各部所辖之地,无论大小,各置一州,共计十余州。每部落族长兼任刺史,大隋朝廷又授予各部族长十二卫检校将军,仪同三司等散官秩,从名义牢牢把持住对各部的管理权。

    此次铁勒诸部草原的划分,使得诸部一大片从突厥人手中夺得的草原都获得承认。至于屈古棱,隋军完全没有动拔也古部的地盘,更是没有异议,因此整个铁勒诸部草场的划分便波澜不惊的完成了。

    铁勒诸部草场的划分顺利,而突厥诸部草场的划分都快要打出狗脑子。相对于铁勒诸部,突厥诸部向来紧紧围绕于突厥可汗周围,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将他们完全细分开来,殊为不易。

    其中最不满的便是启民可汗。

    现在的启民可汗是满肚子委屈无法述说,老大,不是说好了我是草原新的主人,怎么现在老大你自己来了。

    启民可汗能够跟着隋军北伐,一路血战,就是为了大隋天子许诺的草原之主的位置,没想到现在不仅位置没拿到,反而落到跟其它诸部一样的地位,这启民可汗怎么愿意。

    黄明远耍了心计,先商讨铁勒诸部的势力划分,而为了可汗之位,启民可汗必不会得罪大隋。因此在商讨铁勒诸部事情的时候启民可汗根本插不上嘴,而铁勒人也不愿突厥人干涉,因此眼瞅着半个草原便没有了。

    到了商讨突厥诸部事情的时候,竟然还要拆分突厥各部,启民可汗终于忍不了了。在大会上,启民可汗不断述说着他跟大隋的关系有多么多么铁,大隋又是如何如何答应他做突厥之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述说了自己的心酸,反正是为了权利不要脸了。

    毕竟是大隋理亏,这种场合,还不能直接玩硬的,启民可汗是拿捏住了苏威。

    大隋答应你了是事实,但此一时彼一时嘛。

    也是杨坚觉得亏欠了启民可汗,有些不地道,毕竟启民部这个小老弟之前也算铁子,很听大隋老大哥的话,若是就这么舍弃也是失信于人,让人笑话。

    最后杨坚还是叮嘱苏威,若是启民可汗闹得实在僵,便仿照突厥之前四面可汗的做法,给启民可汗一个大可汗的位置,勉强圆过去这件事。

    最后苏威无奈,便承认了启民可汗突厥大可汗的位置,但是真的就是名义上的大可汗,根本无法统御诸部。

    大隋同时又册封阿史那裴罗为顺化可汗,突厥叶护阿勿思力为奉化可汗,阿史德部首领乌末咄为归化可汗。

    以伊然可汗都速和阿史那裴罗、阿勿思力、乌末咄四人为突厥小可汗,协助启民可汗共同处理突厥事务。除此之外,大隋的狗腿子执失淹、苏农伯都等人也被封为叶护。

    启民可汗和都速、阿史那裴罗都是东突厥嫡系血脉,再加上阿勿思力、乌末咄,势必会更加混乱。尤其是阿史德部乌末咄是始善可汗的孙子,当年始善可汗被土门击败去汗号称阿史德部,若是有机会,阿史德部也不愿永远屈居人下。

    启民可汗虽然是大可汗,但无论是小可汗还是叶护的册封都需要经过大隋的同意,各部其实获得了和启民可汗相同的权利,完全可汗甩开启民可汗,直接跟着大隋混。

    黄明远快刀斩乱麻,将突厥裁成数块,启民可汗再是不愿,但其他人获得了和启民可汗一样的地位,都是万分愿意,到最后也只得委屈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气得直想破口大骂,但他一个人的利益又如何违背整个突厥诸部的利益。黄明远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坑死启民可汗不偿命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天可汗(三)

    失去了对各部的统治权,启民可汗就在地盘的划分上就更加计较。但突厥旧地并不在其手,而且他离开草原多年,连对各地草原名义上的所有权都没有,因此他再是焦急,也没有办法。

    还是苏威劝黄明远,养狗还要给块骨头,莫要将启民部逼得太紧,省得最后引起启民部的反复,这才让黄明远放松了对启民部的压榨。黄明远也知道无法更进一步,只得同意苏威的意见。

    最后约定,阴山以北直到狼居胥山和独洛水,西至浑义河东与同罗部接壤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启民部。启民部获得了三分之一个漠南,还有碛北地区大片草场,也算获利颇丰。

    而浑义河以西,于都斤山以南直到金山的大戈壁地区,划给了阿史那裴罗。现在几部之中,阿史那裴罗势力最弱,自然只能分得最坏的地方,待在戈壁里休养生息。

    而于都斤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划给了归化可汗阿史德乌末咄;而额根河以西的牙帐旧地则划给了伊然部;至于最富饶的独洛水和额根河之间的大片草场,则由阿勿思力、执失淹、苏农伯都三人平分。

    至于舍利部、绰部、思璧部、奴赖部、拔延部、艺失部、毕失部、叱略部、郁射部、贺鲁部、葛逻禄部、嚈哒部、阿跌部则根据情况的不同,或是如葛逻禄部、阿跌部等各部独立安置,如同苏农等部地位独立;若是实在势力太小,也根据各自情况,划分给几个可汗所辖。

    突厥因此形成了启民可汗“一大”,都速、阿勿思力、阿史那裴罗、阿史德乌末咄、执失淹、苏农伯都“六小”,其它诸部一盘散沙的局面。哪怕启民可汗有天大的能力,若是想统一草原,怕是也要花费无数的时间,这还要防止铁勒人和隋人插手,老天爷可不会给他这么长的时间。

    在整个的突厥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其实没有一个部落算得上吃亏,毕竟各部实际上都增加了领地,只是众人继承的是步迦可汗的遗产而已。黄明远将本属于突厥可汗的领地全部拆分给所有人。

    当然若说吃亏,可能大隋才是真的吃亏,毕竟这些草场实际上都是大隋用铁与血抢夺的。

    若说按照黄明远的想法,一方面文化上同化草原诸部;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辖制草原;最后再有军队在漠南筑城、屯田,然后逐渐往北推进,压缩各部的生存空间,这样用上百十年的努力,怕是可以逐渐征服整个草原。

    但问题是无论是天子还是诸臣其实都不愿意投入这么大精力去做一件结果难料的事。而且也没有合适的人去主持做这件事。若是将诸事委托给黄明远,难道大隋天子不担心黄明远成下一个草原霸主。

    所以这些计策只能压在黄明远的心头,先慢慢通过经济上的压制深入到草原之中。

    因为关于地盘的划分,众人在卫律城足足拉锯了五六日的时间,才勉强得出最终方案。等到确定草场划分方案之后,连黄明远都重重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一切都是在自己的设计与预想中顺利实施的,倒是勉强符合自己的预定。

    其实诸部划分完势力范围之后,整个会盟便到了尾声。毕竟核心利益都争夺完了,其它的东西再是怎么纠缠,也影响不了草原的局势。

    但此时对于黄明远,对于大隋来说,却仍旧有些“名”的东西要确定。

    现在大隋对于草原实行的政策便是翻版的唐朝羁縻政策。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

    但是在黄明远设想中,其实现在的草原形势更像是西周分封制的局面,大隋掌握大义,各部握有实权。

    这次黄明远出塞之后,想来多年之内,大隋是不会再次出塞用兵,因此确保大隋对草原的羁縻政策的稳定性便成了重点。尤其是各部心思不一,拔也古部、同罗部甚至是启民部都气势汹汹,有着扰乱草原的实力。

    因此黄明远在会盟之中,与各部约定:大隋天子在草原上的地位至高无上,对于各部首领的任命有最终决定权,不得大隋天子诏令,诸部族长的继承便不被所有人承认;诸部族长对大隋天子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朝觐的义务,一旦大隋天子相招,任何人不得拒绝;大隋天子是草原各部纷争最终的调解人、仲裁人,一旦大隋天子做出仲裁,各部务必执行,不得违抗;各部需定期向大隋天子朝贡,贡献一定数量的牛羊、毛皮、马匹,当然大隋天子也会赐予各部一些盐巴、茶叶等物质,作为封赏。

    最后便是各部之间盟誓,相约永远忠诚于大隋天子,若是凡有一部不准从这些约定,各部便相约共击之。

    此时各部还是舔陟伤口的阶段,倒也不敢轻易用兵,因此都痛痛快快的接受了这个盟誓。

    而且盟誓之后,黄明远还在定北城立定北石柱,永为草原诸部遵守。

    再往后,诸部之间事务,便要有将要成立的安北都护府管辖。

    漠北是诸部的核心,若是都护府设在定北城自然是最好。但定北城太往北,把安北都护府的治所设定在碛口。此地在丰州以北,北面直对赛音山,其地便是后世的二连浩特大草原,土地肥沃,地势险要,适合建城和屯田,也能做丰州北面的屏障。

    而第一任安北都护府都护便是由黄明远推荐的长孙晟。长孙晟熟悉草原形势,又足智多谋,无论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坚也不担心黄明远有私心,长孙晟的功劳要比寻常人所见到的大的多,因此便果断的授命其担任都护。

    此时,长孙晟也在会盟之中,各部知道往后若是和大隋打交道,怕是离不开长孙晟,因此纷纷上前与其套近乎,以求混个脸熟。

    长孙晟本身擅长突厥语,又通军务,晓时事,倒也从容不迫。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与狼共舞

    整个会盟一直进行到十一月二十日左右,各种事务算是完全结束。主要是现在的漠北已经完全进入冬天,各种大风雪马上就要来临,黄明远也急着返回丰州。

    各部之中最先离开的是拔也古部的屈古棱。

    这场会盟,说实在的,其实并没有拔也古部什么事情,他们地盘没有争议,无人敢去争抢;作为草原现存仅有的几个大部,也不需讨好大隋。除了跟着不痛不痒说几句效忠大隋的话,其实也是全程打酱油。

    原本拔也古部还是铁勒老大哥,身边不缺讨好的人。但现在不是从前了,因为大隋的强势也没有几个部落敢真正的亲近拔也古部。

    这也是黄明远刻意造成的,尽量缩小这些大部对小部的影响,使得小部获得同大部相同的话语权。要让小部习惯听从大隋的命令,而不是跟在大部的屁股后面走。

    这一次倒是效果不错,现在浑部、多葛览部、阿迭部、苏农部等部落,铁了心跟着大隋走。毕竟大隋天子离得远,只要他们不背叛大隋,大隋便不会主动攻击他们,他们的部落、草场、财富也会有保障。而拔也古部这些强部可不一样,他们为求霸权,是要兼并、压制诸小部落的。中小部落野心再是不大,可谁又愿意伺候近在身前的爸爸。

    十一月二十日一早,拔也古部便拔营而去。屈古棱此行带来了两千多骑兵,冠居各使团第一,实力雄壮,不输于人。

    各部虽然不敢在大隋面前讨好屈古棱,但一些铁勒部落还是不敢得罪他,因此几个族长便带着人给屈古棱送行。众人没想到黄明远也带人前来,猝然相见,几个族长倒是跟被捉奸一样,脸色赧红。

    都是为了生存嘛,黄明远倒也不在意。笑着跟众人打完招呼,便打马来到屈古棱的马前。

    “大族长要走,如何也不向明远辞别,难道是觉得明远这些日子招待不周,所以才愤而离开?要是真的如此,黄明远倒是要在这里给大族长请罪了。”

    屈古棱回了个礼,说道:“非是元帅招待不周,实在是部落有事,不得不回,还请元帅见谅。”

    二人此番还斗的你死我活,谁能想到临别之时反倒笑语晏晏。一旁的几个小部落族长都看得傻了,也没人敢上前打扰。

    黄明远此时乃说道:“不知明远是否荣幸能与大族长一叙?”

    “固所愿,不敢辞也。”

    二人打马向前,离开众人数百步,这才停下马来。

    “不知元帅找屈古棱有何事?”

    黄明远乃说道:“大族长真是胆大,竟然敢来此会盟,这些日子明远没有好好招待,是明远的不是。不过大族长是不是托大了,难道不怕黄明远将大族长扣留了,再也回不来部落。”

    屈古棱并不紧张,反而反问道:“元帅会吗?”

    黄明远乃“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大族长果然非寻常人也,明远佩服。我也不与大族长遛弯子,乃直说了,大隋不会限制拔也古部的发展,彼此过去之事也一笔勾销,但是拔也古部要带头遵守今日之约定,不得向西扩展势力,你觉得怎么样?”

    “黄元帅说笑了,既是定了盟约,拔也古部怎么会背盟呢?”

    黄明远盯着屈古棱说道:“大族长,你我是什么人彼此皆知,无需在此相互欺瞒。拔也古部要想重新壮大,单靠自己休养生息是绝对不成的,势必要向外扩张。大族长性格强势,哪怕现在势弱,怕是也忍不了多久。”

    屈古棱也说道:“既然元帅知道屈古棱忍不了多久,又为何要求屈古棱这么做?元帅就不怕屈古棱答应了之后,阳奉阴违?”

    黄明远乃说道:“大隋要羁縻草原,虽然余威犹在,但架不住驻兵不多,一旦草原再次混乱,势必会威望大跌。而现在,草原上最大的动乱因素便是大族长和同罗斜也,如果不能制住你二人,用不了多久,草原便会再乱。”

    屈古棱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元帅都说了,草原乱了,才会对我拔也古部有利,我为何要听元帅的?”

    “你能获得大隋的友谊。”

    黄明远说道:“我也知道,草原一直像这样一盘散沙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大族长五年不对西边动兵,同时牵制住同罗部,到时我便会支持大族长成为铁勒之主,和突厥二分草原。”

    屈古棱盯着黄明远,又问道:“若是我不愿意呢?”

    黄明远也看紧着屈古棱说道:“那大族长得到的便是黄明远的兵锋。我并不担心大族长会阳奉阴违,因为大族长一旦敢越雷池半步,我必会从丰州出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剿灭大族长。黄明远此生跟很多人说过狠话,到目前为此,从来没有未实现的。若是大族长不信,可以试试。”

    屈古棱半晌没有说话,有些怏怏,他不怀疑黄明远有此等决心,最后才说道:“屈古棱愿从元帅一言,也希望元帅能够言出必行,不会故意针对拔也古部。”

    屈古棱实在不敢赌黄明远的杀意,所以最终选择屈服。其实这些日子以来,屈古棱也惊惧于大隋的庞大,在战场上更是对黄明远产生了恐惧,实在不愿与黄明远再次对决与沙场之上。

    黄明远又说道:“大族长也不必忧心,弓卢水以南,同罗部可是有丰富的财富,而且越过完水,尽是室韦野人,战力羸弱,大族长如何不东向?”

    “善!”

    其实屈古棱也不敢轻易挑衅黄明远,这时候能化敌为友,其实对拔也古部也是一件好事。现在大隋势大,若是真的不断针对拔也古部,屈古棱还真是难以应对。

    黄明远此次与屈古棱合作,主要是担心明年、后年的汉王之乱影响大隋在草原的布置,好不容易理顺的草原秩序将会崩溃。屈古棱虽然野心也大,但这个人有些瞻前顾后,相对于药葛罗菩萨和同罗斜也,其威胁性要大减。而且正如黄明远所说的,拔也古部向西受阻,自可向东。若是拔也古部能将兴安岭以西的室韦人杀光,以后便不会再有蒙古族的崛起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爱而不得

    二十日下午,一直在狼居胥山四周巡逻的黄明辽返回定北城。

    这些日子,同罗朵儿虽然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因为个人的事情影响了部落的大事,可是她的心却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不断地想了解黄明辽的现状。

    如果说之前影响二人的是双方的身份天差地别,黄明辽其背后的家族根本不会接纳同罗朵儿,但当黄明远许诺之后,影响二人关系的只剩下二人现在的位置。尤其是同罗朵儿,一步一步成为同罗部的二号人物,被万千事务所搅动,早就已经身不由己。

    幸好,黄明辽不在定北城,所以同罗朵儿还能骗自己不去想他。

    可是就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原本一直没有消息的黄明辽却出现了。

    黄明辽得到同罗朵儿来定北城的消息已经很晚了,因此这两日他拼命往定北城赶,就是想再见她一面。

    入城之后,黄明辽赶紧去兄长处复命,请求与同罗朵儿一见。黄明远这次倒是没有阻拦她去见同罗朵儿,甚至许诺了他同罗朵儿可入黄家门。

    黄明辽大喜,他今年已经二十岁了,这两年一直拖着不成亲,就是在等同罗朵儿。现在兄长开口,如何能不欢喜,直想着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告诉同罗朵儿,和她分享自己的喜悦。

    看着开心的像一个孩子一般的黄明辽,黄明远不禁摇摇头。二郎想得太简单了,很多事情怕是没有这么容易。

    黄明辽出了黄明远的帅帐,直奔同罗部的行营而去。

    此时同罗部的使团正在收拾行李,黄明辽骑着红红驻马帐外,无限欢喜。而红红似乎是闻到熟悉的味道,不住地“唏律律”的叫着,来回地跃动。

    黄明拍拍红红的脑袋,示意红红不要激动,马上就可以见到朝思暮想的她了。

    同罗朵儿听到侍卫回报,心中一紧,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一个人出了帐篷,准备去见黄明辽一朝。

    她拒绝了侍卫的跟随,一个人打马出营。

    黄明辽远远地看着同罗朵儿,一袭红衣在身,如火如荼。时光并没有在同罗朵儿脸上改变什么,她看起来还是那么娇媚动人,只是眼神不再那么熠熠有光,倒是显得黯淡。

    黄明辽看得无比的心疼,她是翱翔于九天的凤凰,是不应该遭受这么多人间的苦楚的。

    同罗朵儿驰马到黄明辽跟前,二人凝视对望,尽是对方的样子。虽然近四年未见,但时光并未消散二人在对方心底的样子,反而印痕越来越深,越来越重。

    “你瘦了!”

    “你也是!”

    “你一点都没变,还是跟从前一样光彩照人。”

    “你也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个让人忘不掉的黄明辽。”

    二人之间,没有生疏,只是多了一些时间的磨砺,让二人更加的冷静了。

    二人的马首并列着,信马由缰的前行。黄明辽骑的红红似乎是闻到了旧主的味道,不断地用脑袋却蹭同罗朵儿。

    黄明辽不由得笑道:“过了这么久,红红从不曾忘了你。”

    同罗朵儿白了黄明辽一眼,说道:“在我们草原上,马是最好的朋友,他永远不会抛弃你,更不会对不起你。”

    黄明辽听了有些失落,迟迟的才说道:“对不起!”

    “跟你没关系!”

    过了良久,黄明辽说道:“我兄长允许我娶你了,朵儿,跟我走吧,回大隋去,让我堂堂正正的迎娶你。”

    同罗朵儿也不答话,过了一会才说道:“黄元帅也对我说过,同意我嫁入黄家,但是最后被我拒绝了。”

    黄明辽一惊,忙问道:“为什么?”

    同罗朵儿仿佛没听见一样,一甩鞭子,甩出个鞭花,加速向前而去。

    黄明辽一看,赶紧向前追上。

    二人在一处山丘处停下脚步,下马顿足。此处甚高,远远望去,除了四面尽是枯黄的荒原,一眼望不到边。

    同罗朵儿指着东北面方向依旧滚滚的浓烟说道:“你知道那是哪里吗?”

    黄明辽围着狼居胥山巡逻了这么长时间,如何不知道这是何地,可越是知道,他越是担心。

    同罗朵儿见黄明辽不说话,便自顾自地说道:“那是狼居胥山,我们草原的神山。那里有我同罗部五万族人,尽皆被烧死在山中。大火弥漫,浓烟滚滚,火势历经两个多月依然没有停歇。这些日子以来,我没有一天晚上能够安稳入眠,每次一闭上眼睛,便是大火中无助、惊慌的族人。我看着他们惊叫,他们哀鸣,他们就这么一点一点被大火吞噬,他们就在我的眼前不断地向我伸手求助,我却无能为力。”

    同罗朵儿无助的颤抖起来,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黄明辽忍不住上前将同路朵儿抱住,听她无助的哭诉。

    过了好久,同罗朵儿才缓了过来,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离开了黄明辽的怀抱。

    “你说,我若是嫁给你,我以后该如何面对那些大火之中丧生的族人。”

    黄明辽心中如针扎一般苦痛,急忙说道:“那些东西,是时代的错,你不应该给自己背上这么多的枷锁。”

    同罗朵儿背对着黄明辽说道:“对不起,辽郎,我兄长受伤了,我的族人也需要我,我必须要和他们在一起。忘了我吧,你会有遇到比我更好的小娘。”

    说完,同罗朵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她尽力不让自己去看黄明辽的眼睛,她害怕自己会因此舍不得黄明辽,会不顾一切地跟他走。

    黄明辽站在同罗朵儿的身后,两腿仿佛有千斤。

    黄明辽最终没有去挽留同罗朵儿,她和自己一样,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他和她,终究是没有缘分。

    只是他真的舍不得,真的爱她。

    黄明辽不知道失魂落魄的自己是怎么回来的,自己的大兄正好在门口等着他。

    “若是舍不得,就把她追回来,哪怕是与天下人为敌。我给你一支兵马,去剿灭赛音山,为了部落,她会愿意嫁给你的。”

    黄明辽嗓子干哑,叹了一口气。

    “谢谢大兄,只是不必了,有些事,强求不来,她是翱翔于九天的凤凰,大草原才是她的家,我又如何能够把她拘在后院之中,让她含恨呢。”

    看着黄明辽黯然离去的身影,黄明远不由得叹了一声,傻弟弟,很多时候,哪怕是强求,也比求而不得强。怨恨是一时的,可失去了就是永远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南返中原

    自十一月二十日之后,各部陆陆续续离开了定北城。

    十一月末了,草原已经下了好几场雪,天气恶劣,温度骤降,众人这时候再不返回部落,便走不了了。

    黄明远虽然心忧天寒,急着想南返,但为了抚慰各部,处置好漠北的后事,只得留在定北城,一一送别各部。好在隋军准备了充足的毛衣、棉衣与石炭,使得士兵能够勉强应对漠北的寒冷天气。

    黄明远很清楚,以现在的形势,怕是自己回了中原之后,十五年之内再也不可能领兵北出草原了。北方的安定直接关系到大隋未来的逐鹿之事,黄明远可不想像李渊、刘武周之流的,堂堂七尺男儿,到到最后还要仰仗胡虏之鼻息,因此务求万事定于一。

    李渊征伐中所得‘子女玉帛’都归突厥;刘武周将俘获的隋汾阳宫宫女献给突厥······

    黄明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哪怕中国乱起,胡虏也再无干涉中原政治之能力。

    因此最后这几日,黄明远频频接见浑破六、阿跌诃咥、执失淹、苏农伯都几人。北伐之后,几部受黄明远活命之恩,也震慑于大隋的兵威,因此无论之前的态度,此时都成了坚定的亲隋派,为黄明远鼓噪声势,摇旗呐喊,不亦乐乎。

    黄明远也投桃报李,给了几部不少的优待。

    无论是浑破六还是其他几人,虽然都是老谋深算之辈,但其实并无称王称霸的豪气与能力,甚至连此等野心都没有,这也是黄明远敢扶持几人的原因。

    而且几部位于漠北核心位置,四战之地,无论哪个方向的野心家想独霸草原,几部所处的地方都是必经之处。因此几部要想不被周边势力吞并,除了抱紧大隋的大腿,再无其它办法。

    不过也正是几部位置极其重要,韦纥部南下,启民部北上,阿史那裴罗东进,拔也古部和同罗部西进,都必须要征服这几个部落才有进一步统一的机会,因此强大几部的势力,便能够替大隋挡住这几个野心勃勃之辈的脚步。

    黄明远又亲自为几部组织成联盟,在隋军离开之后联合互保,阻挡各部势力向外渗透。除了四部之外,黄明远又邀请了蒙陈部、多览葛部、覆罗部三个部落,共同组成独洛水联盟,以应对其它强部的挑战。

    到了十一月底,各部完全离开定北城,黄明远也准备率军南下。

    虽然此时漠北天寒地冻,已经降到零下二十余度,滴水成冰。但是大军数万人人吃马嚼,且粮食运输不便,没办法在北方挨过这个冬天。

    而且隋军不耐严寒作战,此时战斗力锐减,若是屈古棱或者那个野心勃勃之辈希望从隋军头上来一刀,隋军怕不得会马失前蹄。对于黄明远来说,宁肯让大军冻死在草原上,也不能被人击败,戳破大隋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

    人易得,地易得,唯独威慑力一旦减弱,人心散了,再想重聚起来就难了。

    所以黄明远下令,各部整点装备,准备南下。哪怕全军冻死在南下的路上,也不得有丝毫停留。

    此时草原上各处地盘都已被瓜分干净,隋军也没有什么留恋之地。不过因为定北城意义特殊,名义上还是大隋的地盘。

    只是这里太偏远,大隋也不可能在此驻兵,黄明远乃将定北城交给独洛水联盟七部共同管辖,作为会盟之地,代大隋戍守。

    几部喜不自禁,有了大隋的鼎立支持,以后再应付其它强部的时候,便更有底气了。

    十二月一日,黄明远在定北城辞别浑破六等人,带着各部质子和数万大军,向南而去。

    看着这冰天雪地的天气浑破六不无担心的对阿跌诃咥说道:“这种天气,隋军要行军两千多里返回中原,怕不得是要冻毙无数啊。”

    阿跌诃咥却是不以为意,反而有些高兴地说道:“隋军若折损严重,在漠北则当更加依仗我等,难道不好吗?”

    此时不少部落都不看好黄明远的南下。

    隋军此番,一路两千多里,还要穿过茫茫大漠。若是遇上暴风雪天气,四面白茫茫地不见踪迹,天地都仿佛要冻结在一起,哪里是前路,而若是迷路,则后果不堪设想。

    黄明远当然很清楚冬季的厉害,毕竟当年俄罗斯的严寒可是摧毁了拿破仑和希特勒两大世界性的帝国。

    不过黄明远也不是盲目之人,除了军中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皮裘、棉衣之类的御寒物品。还提前在狼居胥山上砍伐了大量的木柴,屯于军中,配合石炭使用。

    而且黄明远还用数千辆大车,人为制造了数十里长,两三丈高的挡风墙,尽置于隋军四周。尽可能的减少风雪对隋军的影响。

    从定北城南下两千多里,黄明远在定北城直到丰州的路上,提前设置了数十个留守点。又命前军前出大军百里为大军探路,也为大军准备帐篷、热水,使得每日长途跋涉的士兵能够到晚上解乏。

    而且虽然道路漫长,但众人都是骑在马上,一人双马。哪怕马匹颠簸,磨得大腿难受,至少胜过人腿。

    这般周密的布置,使得这一路上隋军的损耗极小,超出胡人想象。

    这一路上,果然有不少游骑在隋军四周查探,黄明远佯装不理,而令黄明辽率部慢慢脱离主力,落在后面。

    果然有胆大的见隋军一部落单,竟然不怕死的冲了上去,想趁着天气寒冷,歼灭这支隋军。

    黄明辽且战且退,正好将对方引入隋军的包围圈,斩杀上千骑之多。这些人都是作马匪打扮,看不出身份,但黄明远自然知晓是谁的动作。黄明远也不过多牵扯,只是令人把数千颗头颅,垒成小山,放置在南北必经之路上,狠狠地震慑了一波胡虏。

    黄明远所部一路前进了约一个多月,每日能行军七八十里,次年一月三日,大军到达了碛口。

    此时碛口已经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修建好了一座城池,作为安北都护府的治所。黄明远令麾下数万隋军入城,大军历经一个多月的行军,终于摆脱了草原天寒地冻、群狼环伺的局面。

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北都护

    自天子设安北都护府管辖整个草原事务,各处人员、兵事已经备齐,只等着都护长孙晟上任了。

    安北都护府仿照两汉时西域都护府设置,既管民生,又管军事,是大隋在整个长城以北设置的最高行政单位。当然安北都护府离漠北太远,重点还是管理漠南地区。

    因为仅为都护府不加大字,所以安北都护府的级别仅相当于下总管府,兵力也只有三个车骑府。

    都护府长史由内直监游元。游元是杨广的潜邸旧人,历寿春令、谯州司马,俱有能名,后来担任扬州总管府的法曹参军事,此次北伐,又是主掌大军度支的民曹参军事。

    长孙晟本就亲近杨广,再加上游元,整个安北都护府又落入杨广的夹带之中。

    都护府司马由代州司马严孝武担任,这是长孙晟亲自求的。长孙晟之前随杨素北伐在代州待了很长时间,很看重严孝武的能力。

    而都护府副都护则是斛律晟,随他一起前往安北都护府的还有两千丰州老兵。其实以现在的条件来看,安北都护府没有稳定的地盘和兵力、给养补充,很难有大作为,不过作为丰州最重要的北面屏障,黄明远必须在其中有一定的干涉能力。

    而安北都护府下属的三个车骑府,左军车骑将军由斛律晟兼任,兵员主要来源于丰州老兵,战力最强;中军车骑将军是周罗睺之子周仲安,此部是从朔州、代州抽调的老兵;右军车骑将军为费青奴,兵员为关中地区的募兵。三军有骑军四千八百骑,步军六千人,共一万零八百余人。

    三军共驻扎于碛口新建之城,此城被天子命名为安北城。

    此次碛口筑城,算是整个大隋北扩草原的第一步,已经超脱了整个历史,黄明远也不知道此事将会引发的蝴蝶效应,到底是好是坏。

    碛口离着长安也有两千多里地,一来一回两三个月便过去了。安北都护府初建,百废待兴,万事还没理出一个头绪,实在不能没有都护这么长时间,所以天子便免除了长孙晟随北伐大军南下长安觐见天子一事,允其直接上任。

    不过也因此,长孙晟不能回京看望家人。

    离家大半年,若说是不想家那是不可能的。不过长孙晟之前在草原上也待过数年,因此倒也不甚在意,只是有些想才三岁的小女儿了。

    此时因为天气原因,安北城只修建了一个多月,因此只是把城墙修完了,内部建设全是空的,需要等到来年开春再行修建。因此大军入城,也是住在帐篷之中。

    此时黄明远和长孙晟二人拥着火炉,谈起了安北都护府的事情。

    丰州的铁皮炉子早就传遍了周边各地,各军更是将其作为常备物资。

    二人朝夕相处半年多的时间,长孙晟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生而知之。

    这些日子,黄明远高超的指挥艺术与神鬼莫测的算计能力让长孙晟叹而观止。长孙晟也先后在达奚长儒、杨素、窦荣定、虞庆则等人麾下为将,但长孙晟不得不说,单论战略、战术,算计人心,黄明远当在所有人之上。

    而且因为黄明远的倾心相交,长孙晟也渐渐被感动,二人遂成好友。

    安北都护府孤悬塞外,离着最近的丰州也有五百余里,因此所有补给和物资供养皆需仰赖丰州。长孙晟知道安北都护府的未来如何,丰州最是关键,少不得请黄明远使丰州多多照应。又感慨若是之前真的将这份友谊弃之不顾,现在怕是要难受了。

    而安北都护府作为丰州之屏障,双方互为依托。黄明远更不是那种为了内斗而伤害公事之人,倒是向长孙晟保障,丰州是长孙晟的朋友。

    二人也就着塞北的事情,畅谈起来。

    长孙晟忍不住问道:“我初来碛口,都护府也是乱糟糟一团,元帅可有何教我?”

    黄明远笑道:“季晟兄说笑了,你可是胡人问题的专家。”

    “草原之事,变化太大,我这些日子也是晕头转向,对于胡人的很多尺度也是难以掌握。”

    黄明远饮了一杯酒,放下杯子说道:“草原各部,重在一个势均力敌。安北都护府的核心便是维持草原平衡,为此必要时可出击强部,歼灭祸乱根源,务必使草原不出现新的霸主。”

    “擅自动兵,万一将大隋拖入泥潭之中若何?”

    长孙晟对于黄明远激进的做法有些疑虑。

    黄明远乃说道:“这就是第二点,既然季晟兄是代天子牧守草原,有征调各部兵马的权利,其中重中之重便是,勿使此权利荒废。若是草原有事,当大胆出击,以震国威。”

    长孙晟点点头,又问道:“谁又是重点打击对象。”

    “所有大部!”

    “所有大部?”

    “对,草原之民如同韭菜,当时时割之,方能使其无暇顾及中国。所以无论是谁要强大起来,都是中国所不允许的。”

    长孙晟点点头。

    黄明远又说道:“季晟兄,你在碛口之地实在责任重大,我建议天子把都护府设在碛口,就是希望季晟兄能把大漠割裂开,使漠南无引弓之民。相较于漠北,漠南更为丰饶,对大隋的隐患更大。”

    “元帅要伐之?”

    黄明远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有些事情无法用战争解决。

    “看具体情况吧。不过有季晟兄在碛口,则启民可汗怕是不敢放心大胆的前往碛口以南的地方。我将使丰州逐渐向北筑城、屯田,用不了多少年,便能和碛口连在一起,到时候便能隔断河西和代北胡虏的联系,使长城以内无忧。”

    长孙晟一听大喜,黄明远的战略眼光他是知晓的,黄明远这么说,说明此策便是可行。

    长孙晟一辈子都在为安定北疆而奋斗,今日终于看到曙光,如何不欣喜。

    “元帅,长孙晟敬你!”

    二人越谈越高兴,此时天下着大雪,二人饮着酒,到最后都有些醉意。

    黄明远乃忍不住放声唱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外面的雪越来越大,已经将天地盖的白茫茫一片,黄明远的心却是如春天般畅意。

    不管未来如何,至少自己现在已使得北地无忧矣。

第一百二十九章 而今迈步

    一月六日,大雪稍停,天色转晴。黄明远乃率北伐大军离开安北城,前往丰州。

    安北城到丰州五百余里,此时人马走的俱快,不过六七日的功夫,大军已经赶到了阴山稒阳塞。

    开皇二十年受降城一战后,丰州军北上修复此塞,将控制范围北扩到阴山北麓一带。稒阳塞南面直对着北宁城,扼守丰州北上直要害,再往北是未来的白云鄂博地区,西接昭君川、汉光禄塞,东连武川塞。到现在,已经成了丰州北疆最重要的城塞。

    以后因为安北城的出现,这里的位置将越发重要。

    此时大雪刚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黄明远驻马阴山北,远远的便望着稒阳塞上,绛旗飞扬。

    此时对面也看到黄明远大军到达,乃打开城门,飞出数十骑,中间拥着一辆马车,来者正是魏王杨昭。

    杨昭早就算着黄明远回丰州的日子,眼看时间差不多,便带领丰州文武来迎接黄明远返乡。

    此时眼看得胜大军,顾不得礼仪,便驱人赶车前来,与黄明远会。

    黄明远也一夹马腹,飞驰上前。

    杨昭先下车,二人相隔五六步的距离,黄明远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就要给杨昭行礼。

    “禀大帅,黄明远率军回国复命。”

    杨昭一把将要下跪的黄明远说道:“你我二人,还要如此多礼。”说着杨昭一把将黄明远抱住。

    时隔半年,兄弟二人重逢,好似隔了无数个日月一般。

    “远哥,可把你们盼回来!”

    很难看到从来都是从容不迫的杨昭会如此欣喜难耐,激动不已,此时看着难掩疲惫的黄明远,眼眶不禁湿润了。

    二人分开,杨昭乃拉着黄明远的手,登上马车。杨昭站在马车前沿位置,回身对着北伐大军深深鞠了一躬,乃大声说道:“将士们得胜而归,我代天子和北地的百姓,谢谢你们了。”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众将士栉风沐雨,越关山之险,立不世之功,此时见杨昭如此贤明,皆大呼道:“大隋万胜!”

    “大隋万胜!”

    ······

    众人高举着右臂,喊得声嘶力竭,更有很多人因此而泪流满面。

    一众将士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夫,但此时的高涨热情,震惊所有人。士为知己者死,不过如此。

    杨昭和黄明远同乘一辆车返回稒阳塞中,数万将士也依次入城。

    城内荣毗、李子孝、王文同等人早就在等候。眼见黄明远进城,荣毗带着丰州文武,对着黄明远大礼参拜下去。

    黄明远一惊,刚想将荣毗等人拉起,便被身侧的杨昭拉住。

    “远哥,关中习俗,得胜返乡的军人要受全家大礼恭迎,虽说你现在不是回府,但丰州亦是你家,众文武乃你的亲人,这大礼,你受的起。”

    黄明远乃被拉着受了众人一礼,此时连往日看起来最不引人喜欢的荣毗老头看起来也是眼角红红的。

    看来自己经营丰州五年,是真的得人心也。

    大军当日宿在稒阳塞。

    因为稒阳塞为一军事要塞,明日便返回,黄明远也没有让众人大摆酒庆贺,只是和杨昭、苏威、荣毗、李子孝等人吃了顿饭,了解了一下丰州这半年的情况。

    虽说黄明远已经卸任丰州刺史,但丰州诸人仍以其为首。

    这半年来,丰州为北伐一役垫资颇多,也算打空了黄明远数年的积蓄,若不是杨昭承诺将来一定将所有垫资给补上,黄明远都要骂娘了。

    但总体来说,丰州这半年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尤其是数万奴隶被送回丰州,使得丰州的建设工程和工坊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半年多的时间,荣毗新修建、疏通北宁城附近一百多里的沟渠,还完成北宁至固阳,北宁至东胜的道路的修建;钢厂、煤矿、盐矿、机械厂等部门也在战争的刺激下,放开了量的生产,使得丰州各项工业产值节节攀升。

    现在的丰州,算是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而且因为数万胡人女子来到丰州,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都在成亲,整个丰州都快成了一个喜城。荣毗看了乐不可支,到了明年,丰州将会有无数嗷嗷待哺的婴儿出生,这些都是丰州的希望。

    黄明远现在很是满意,看来自己不在丰州,众人也知道该做些什么,丰州不会因为自己离开而人亡政息了。

    当夜,黄明远和杨昭抵足而谈,黄明远讲着草原上的战事,他一路与突厥、铁勒人的血战,会盟诸部的豪情;而杨昭也讲着他在丰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虽然之前相隔山海,但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仍然心思相通。

    第二日一早,大军返回北宁。

    沿途的百姓听到大军得胜回乡的消息,皆是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老百姓自发的组织起秧歌队、鼓队敲锣打鼓的迎接黄明远。

    从稒阳塞到北宁,大军被欢迎的百姓阻断了好几次,黄明远更是几次被拉着手不让离开。

    在这里,老百姓很单纯,知道谁真心对他们好。

    在车中的苏威望着外边的百姓声嘶力竭地喊着“丰州军万胜”,仿佛要把生命献给丰州军一样。苏威不由得感慨黄明远得丰州民心如此,不知道他怎么的便想到,怕是在丰州,众人只知黄明远,不知天子吧。

    苏威忽然一惊,赶紧将这种想法从脑中驱除,却是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

    而黄明远还不知道苏威的想法,他在丰州百姓载歌载舞、满心爱戴之下进了北宁城,这座由他亲手建的城。

    此时的他看着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自己不由得醉了。

    丰州的庆贺已经持续了两三个月,在大军回到丰州之时达到了顶点。北宁城通宵达旦,欢聚了整整三日。

    回到家中,裴淑宁也早就带人等待黄明远回家。妻妾儿女,乌压压跪了一片,好不壮观,黄明远抱着着斛律敏儿新生的女儿,领着两个儿子,大步流星的回到家中。在塞外折腾了大半年,还真是想家了。

    黄明远一家要随着杨昭一同赴京,因为杨昭在丰州还有事务没有处理完,黄明远一直等待仁寿四年三月初才成行。

    回首望着挥洒汗水五年多的土地,黄明远知道,自己下一次再回来时,将是另一片风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8879/ 第一时间欣赏天下安康最新章节! 作者:鸣奇所写的《天下安康》为转载作品,天下安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下安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下安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下安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下安康介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天下安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下安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下安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