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三国之西州制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西州制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     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一章 艰巨任务

    终于,忍着高温,擦着有如泉涌的汗水,刘范等人终于抵进了冶炼车间,推开被烤炙得发烫的屏风,往里一看,第一个进入刘范眼里的是几十个只穿着亵裤的汉子,全身都是**的汗水,火光他们流淌着汗水的后背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在工匠们面前的是一口口在地上的“大锅”,大锅之下堆满了沾染着熊熊火焰的木柴,火焰如同一条条九头蛇,不断地攻击大锅,大锅之中装着半锅的被事先加热得发红的铁矿石,大锅旁边,还有很多装着千奇百怪的矿石的木桶。刘范看到这一幕愣了!这竟然是早在西汉就有的炒钢法炼铁!简直太落后了!

    只见马钧吩咐一番,工匠们动手了,十几个最为强壮的工匠负责手持一把大锅铲,用力地翻动锅里沉重的铁矿石;一些工匠传递柴火,还用鼓风装置给柴火堆在大锅底下点火;一些上了年纪的工匠则报来木桶,把木桶里的矿石精粉随着翻动铁矿石的节奏,默契地均匀地撒在铁矿石上,久而久之,大锅里的铁矿石开始变软;最后完全变成了一锅的铁水。

    大功告成了,这铁矿石到这一步就算练好了。马钧又指派其他工匠拿来了几个刀刃和枪头的模具,将铁水灌进模具里,等铁水冷却凝固,便变成了一柄柄刀和枪头。刘范随手拿起一个枪头,那枪头还是温热的,用手掂了掂分量,挺重的,但看得出来枪头上有很多瑕疵。再看那些工匠,练出了铁水后,一个个都精疲力尽了,坐在地上气喘吁吁。看到这一幕,刘范觉得很不满意。

    刘范道:“这炒钢法也太过劳累了,而且打造出来的铁器也不太坚实,质量不好!冶炼出铁都还质量差,更别提冶炼出钢了!”

    马钧尴尬不已,面露难色,道:“主公,目前咱们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这些铁用来做曲辕犁的犁铧可以,但用作兵器的话,锋利倒是锋利,就是极其容易断裂卷刃!”

    刘范想起了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大炼钢运动,那时,全国各地都是高耸入云的高炉。刘范灵机一动,道:“有了!我有方法能让炼铁炼钢更加容易!拿纸笔来!”马钧听后,欣喜若狂,连忙拿来了纸笔让刘范画出来。

    刘范便在纸上粗略地画出来一个后世高炉的模样。刘范参观过后世的炼钢厂,但一出门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只能凭借一些模糊的记忆画出高炉的样子,但内部结构不清楚。刘范只希望马钧一代发明宗师,悟性高,能看得懂这个高炉的含义和作用,刘范道:“德衡,你看,这个是一个高炉,你们可以在高炉底部这一层燃起大火,在上面放进铁矿石,根据燃点的不同,可以冶炼出钢和铁!还要记得,你们要按照规律撒入一些碳粉和其他矿石,这样,钢铁的质量才会更好。”

    作为一个文科生,刘范只能记住钢铁之间的区别,就是各自的含碳量的不同。马钧看了看刘范的图纸,然后笑道:“主公真是神人啊!竟能发明出如此精妙的器物来!属下不才,已经看明白主公图纸上的意思了!请主公放心,等官营工厂搬迁到了隐秘的所在,属于便立即开展炼铁炼钢!”

    刘范见马钧如此胸有成竹,便放心了。刘范道:“嗯!好!德衡为我发明出如此之多新器物,功莫大焉!来人,赏一百金!”虎卫军士兵立即捧来一个呈盘,呈盘上盖着红布,刘范亲手揭开红布,底下露出一大片金光闪闪的金子。汉朝是中国黄金储量最多的时代,根据《汉书》记载,汉朝共有黄金二十七万六千三百三十五斤,而同时代的罗马帝国仅仅有黄金一十七万九千公斤。刘范得到了张角的宝藏,差不多二十七亿钱,其中十几亿都是以黄金的形式呈现的。

    “谢主公!谢主公!”马钧兴奋不已,用颤抖着的双手接过刘范的一百金。一百金就是一百斤金,汉朝的斤略小于后世的斤,虽然如此,但还是很沉重。马钧生于三辅一个普通穷苦人家,从小就没见过金子长什么样,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并得到这么多金灿灿的黄金!

    刘范又想起了一些事,便笑道:“德衡不必客气,你还有得是任务要完成呢!”

    一听说还有任务,马钧兴奋不已,道:“还有任务?但请主公吩咐,属下必定不辱使命!”

    刘范道:“我要求,等用高炉炼钢法见效后,你要打造出二十万把刀、二十万支马槊,其他重要武器,如弓也要打造出二十万副来,箭矢则要打造出二百万支来!有信心完成吗?”

    马钧一听,有些吃惊,这可不是小任务啊!刘范又补充道:“经过了多次大战,我凉州军的兵器都损伤不少,而且还有的丢了,现在虽看凉州军军容肃炼,其实不然很多士兵的武器差不多都不能用了!所以你要加快速度,快些打造出我要的这些武器来!”

    马钧想了一会,道:“回禀主公,如若主公再能招募两万工匠,再多购买铁矿石,属下才有把握完成!主公有所不知,主公卖了很多手工作坊,属下手下的工匠加起来只有区区五万多人,其中从事军械制造的,只有两万人!若主公再给属下两万人,属下便有把握!而且,主公购买的铁矿石差不多已经告罄了,请主公再费心购买一些!”

    刘范一听,人手的问题好解决,现在凉州人都知道工匠的工资高,官府也对工匠十分尊重,只要发一份通告,必定有很多人前来报名!但铁矿石的事就难了,凉州只有规模很小的十几个铁矿,储量很小,必须从外州购买。在现在,大汉的铁矿石主要产自邯郸以及其周边地区,刘范必须联合无极甄家,才能从邯郸买来大宗的铁矿石,上一次购买,就足足花费了刘范四千万钱!

    刘范沉重地点点头,道:“这两个问题我会很快解决的,你安心地去做吧!”

    “喏!”马钧道。

    刘范道:“这些武器,马刀、马槊、硬弓、箭矢、马具、铠甲等,我要求必须都是五十炼以上!”

    马钧点点头,刘范又想起了弩,刘范道:“还有,你先琢磨琢磨,为我发明出可以连发十支箭的弩,要求简约、轻便、稳定、精确,可以供骑兵在颠簸的马背上使用!还有床弩,就是一辆可以用来发射巨大的箭矢的车,箭有手臂这么粗!”

    马钧点点头。刘范道:“还有还有,你还需要发明出这么一种铠甲,样式是这样的!”说着,刘范在纸上画出了唐朝明光铠的模样。

第一百五十二章 人马铠甲

    唐朝的明光铠,继承了南北朝和隋朝的铠甲工艺和样式,在这两种铠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而有了明光铠。明光铠分为兜鍪、身甲、披膊、垂缘、膝裙、臂护、吊腿七个部分,不仅外表华美威武,而且铠甲的防御力很强,使用唐朝最精良的钢铁打造而成,刀枪很难击破明光铠的保护,伤到士兵的皮肉,而且明光铠穿挂起来十分方便,不会在大战的时候妨碍士兵的动作。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还没有建立起来的隋朝末年,手下有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因为三千名骑兵身上都穿着明光铠,所以被命名为“明光骑”。李世民依靠这么一支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特别是在和洛阳王王世充决战的时候,李世民率领明光骑冲去王世充的军阵,一举让王军大败!明光骑因此名震天下。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又靠着明光骑,为他父亲李渊打下了偌大的江山,其中,明光铠的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说,没有明光铠的帮助,明光骑的战斗力不会强到变态,李世民也不会这么快就收服整个天下。

    一听说刘范又有关于军械的主意了,人人都凑过来看,刘范指着图纸上那歪歪扭扭、千奇百怪的图案,娓娓道来,他道:“你们看,这个是兜鍪,都认识吧?这个是身甲,这个是披膊,这个是垂缘,这个是膝裙,这个是臂护,这个是吊腿!觉得怎么样?”

    贾诩点点头,道:“这种铠甲看起来要比现在的铠甲好看得多了!”

    田丰道:“这种铠甲很合身,士兵们使用起来,应该会很方便!”

    典韦道:“这个铠甲太漂亮了!要是俺恶来能穿上,那该多漂亮啊!”

    马钧道:“如果采用主公的高炉炼钢法冶炼出来的精钢打造,一定会很结实!”

    刘范道:“还是德衡最了解这种铠甲,这种铠甲十分光滑,放在太阳底下能反射出刺眼的亮光,所以我命名为明光铠!如何?”

    “这个名字好听!”典韦道。

    “主公文采真是高超,属下望尘莫及!”贾诩作一揖。

    刘范点点头,道:“这是我为骑兵所设计的铠甲,我还有一种铠甲,专门用来保护战马!我军的战马只有十三万匹,而日后我要扩军到十万人,必定要保护好战马才行!”说着,刘范又提笔,先在图纸上画出了一匹高头大马,然后又给马儿画上了铠甲。刘范所画的,就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具装铠。”

    具装铠,专门用来保护战马的安全。具装铠分为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寄生、鞍具及镫,能将战马用铁甲严严实实地给包裹起来,为了方便起见,所以具装铠没有保护马腿的铠甲,而战马除了马腿和马尾之外也没有其他地方不被铠甲所覆盖了。但具装铠有八十斤到一百斤重,再加上全副武装的骑兵一百几十斤,战马必须背负加起来一共两百多斤的重量,十分吃力。但依据物理学的动量定理,二百多斤冲锋时带来的摧毁力也是十分强大的,步兵几乎挡不住。

    具装铠早在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之前就有了。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绍当时有具装铠三百多具,我只有十具,可见曹操是多么重视具装铠。但曹操打败袁绍、夺取河北四州之后,实力得到飞跃,等到他攻打马超时,已经能装备具装铠五千多具了,结成军阵,铁光耀眼,马超军恐惧殊甚。

    具装铠是重骑兵的装备。重骑兵虽然机动力不强,但胜在冲锋时那一往无前、气贯长虹的霸气,防护力超强,在重骑兵奔驰之时,敌军很难对重骑兵造成威胁,只能任由重骑兵用铁蹄和马刀将他们杀戮干净。

    刘范现在的凉州军,战马没有具装铠,骑兵身上的铠甲也只不过有二十多斤重,就连大腿和手臂都没有铠甲覆盖,只有将领拥有兜鍪,普通士兵的兜鍪只是一个铁壳,刀剑、弓箭穿破,不费吹灰之力。所以,凉州军全是标准的轻骑兵。论说轻重骑兵,刘范还是更喜欢重骑兵,但是具装铠耗费太多铁了,足足八十多斤,都比关公的大刀重了,所以刘范迟迟没有把具装铠提上日程,直到现在安稳下来才有时间关注这个。

    刘范道:“这个叫具装铠,明光铠用来保护骑兵,而这个,用来保护战马!何如?”

    典韦道:“妙啊!要是战马都披上这种具装铠,那肯定不会受重伤!”

    马钧摸了摸下巴,道:“主公,这种铠甲估计会很耗费铁吧?”

    “不错!它要耗费足足八十斤到一百斤铁!”刘范道。

    “什么?一百斤?这都比俺恶来的铁戟重了!”典韦目瞪口呆。

    刘范道:“所以,这种铠甲因为太重了,很少有战马能够承受,花费那么多铁,我也承受不了!就打造一万五千具吧!”刘范知道,时代的潮流,还是轻骑兵比重骑兵厉害,比如说,蒙古骑兵大多是轻骑兵,他们的敌人欧洲联军则是重骑兵和重步兵,机动力不好,但防护力很强,刀枪不入。但蒙古骑兵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的箭十分犀利,足以刺穿欧洲联军厚厚的铠甲,将联军士兵杀死。依靠骑射和回首射,欧洲联军大败给蒙古骑兵,欧洲只好躺在蒙古人的脚下**。

    但现在重骑兵还是能大有作为的,至少连鲜卑骑兵都还没有重骑兵。马钧道:“只要主公的铁矿石到位,属下一定能打造完毕!”

    刘范道:“好了!该说的我都说完了!我就在姑臧城里等你的好消息,德衡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马钧道:“属下本是三辅一农夫,得主公器重,才得以飞上枝头变凤凰!怎敢不感激涕零?不管主公交代的任务有多重,属下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为主公完成!属下还是那句话,请主公一百个放心!”

    刘范笑了,道:“我对你何止是一百个放心?德衡的技术和品格,我这个做主公的怎会不知?行了!我走了,你不必送我,继续干活吧!”

    “喏!属下恭送主公!”马钧道。刘范便带着一行人走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

    出了工业区,刘范打马上了官道,正有一帮劳改犯在官府公差的指挥和监督下铺路,铺路的材料还是红砖。原来,刘范考虑到他不懂水泥如何发明,不能用水泥铺路,那只能求助于砖了。但这个年代,砖是很稀罕的东西,而且只有青砖,刘范指导马钧改进了烧造砖块的技术,不久就烧造出了红砖。红砖物美价廉,刘范便建立了几十家烧砖厂,并卖给商人们。现在用的红砖,都是私营工厂生产出来的红砖,官府订购,但烧造红砖的原材料还是掌握在官府手中。

    但用红砖铺路,不仅成本比传统的驰道要高上几十倍,而且耗时也很长,改革过去了十几天,凉州的新路不过铺设了几百里而已,大多数官道还是稍微平坦一些的泥地而已,沿途驿站的建设,都比官道快。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行,则通商阻隔,刘范关于重开丝绸之路的梦想也难以实现。刘范又想到刚刚马钧提出来的问题——缺铁,灵机一动,想到了一直支持他的两大商贾:甄家和糜家。甄家资产冠绝全国,糜家不甘示弱,仅仅差甄家一些。两家一个业务覆盖北方,一个辐射南方。

    他们或许能帮刘范做一些刘范所做不到的事。于是,刘范回到了州牧府,便写信给甄尧和糜竺,邀请他们俩来凉州共商大事。甄家在冀州无极,糜家在徐州东海,都离凉州万里之遥。

    在等待两家到来之时,马钧开始行动了,他把凉州所有的军械制造厂和重点官营工厂全都搬迁上祁连山的山腰,一处险要的所在,并建造了一座堡垒,毁掉上山的所有途径,只留下一条羊肠小道,刘范给了两千警卫,包括警卫的家属,工匠们的家属都被搬迁上了山,下山出厂必须征求批准。

    进入五月下旬,祁连山上终于给刘范传来了好消息,马钧已经试验出了高炉,并且投入使用;并用高炉冶炼出的钢铁打造出了一批明光铠,他若打造出的明光铠比寻常铠甲更加坚固,披挂明光铠,效果等同于披挂四副东汉制式铠甲;具装铠也打造出来,平均的重量有九十斤,果然如刘范所料,鲜有战马能够长时间承受具装铠的重量,刘范拿去山丹军马场试验的时候,发现十三万匹战马中,大概只有一万多匹战马能够承受,其他战马一放下具装铠,迈开蹄子都很难,但具装铠的防护力很好,试验之中,刘范驱动战马高速奔驰,典韦用一杆长枪捅刺,因为马跑得很快而且具装铠十分坚硬而不能伤到战马半分。但具装铠太重了,能承受具装铠的战马,只不过跑了一百二十多里地就累得要死。

    而且刘范还发现一个问题,具装铠不保护马腿,如若战马跑得慢了,让敌军的步兵有了可乘之机,用刀剑伤及马腿时,战马就会倒地。基于这些不利因素,刘范考虑还是不要建立太大的具装铠军队了,依靠轻骑兵的机动力才是王道。

    其他的装备,马刀被打造出几千多柄,这些刀比寻常的刀弯度更大,借鉴了明朝腰刀的特点,而且都是超过五十炼的宝刀,刘范费尽全身力气才能将马刀折断,可见这些刀优良了。还有马槊,马槊原材料太稀罕,制造周期有三年之久,所以军械制造厂只打造出了几百杆的雏形,而且还不能使用,要等到三年之后才能用。相较于马刀和马槊,而弓和箭就容易生产得多了。因为弓箭的原材料刘范有的是,比如弓的原材料就是牛角,弓弦的原材料是牛筋,箭的箭羽是鸟毛,收服羌氐两族之后,刘范有了几十万头牛,而且凉州农人养殖家禽,牛角、牛筋、鸟毛都不成问题。所以,弓生产了两万多副,箭矢则生产出了几万枝。

    等了十几天,进入六月,甄尧和糜竺两人都到了,同时两人身后不仅有几万仆役,堆积成山的金钱,还有甄脱和糜芳贞两位佳人。刘范将两位贵客迎入州牧府。

    分宾主落座后,刘范道:“这次邀请两位来,本侯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趁着本侯改革之际,给甄家和糜家一次机会,不知二位愿意不愿意要?”一句话,刘范就化被动为主动,并挑起糜竺和甄尧两人之间的竞争。

    甄家立即道:“侯爷的好意,我怎敢不领?侯爷但有什么需要甄家做的,尽管吩咐,甄家定当做到最好!”

    糜竺也不甘示弱,道:“糜家也一样!侯爷不必客气,烦请驱使!”

    刘范点点头,道:“两位都是明白人,在明白人面前要说敞亮话,那本侯也就不客气了!本侯有多个项目,想和你们两家合作,不知你们两家可愿意?”

    甄尧和糜竺想了一下,道:“不知侯爷有什么吩咐?”

    刘范道:“这第一项,就是凉州的官道!不知二位认为何如?”

    糜竺觉得奇怪,道:“侯爷,这官道是官家的,自然也是官家以徭役的形式铺设,我们两家又如何插手?”

    甄尧也听得新鲜,道:“是啊!官家的道路,又和私人何干?”

    刘范道:“恐怕两位不知道的是,本侯计划不仅修建沟通凉州所有重要城池之间的道路,还要修建一条从街亭到玉门关和阳关的道路,工程量实在是太过浩大了!而修路之事势在必行,服徭役的人太少,若让本侯出资招募工人,不仅耗资巨大,而且还会连累凉州百姓的生产。所以,在这个紧要关头,本侯想到了你们两家!”

    糜竺和甄尧听懂了,点点头。糜竺道:“侯爷说的官道,就是用红砖铺设的官道吗?”

    “对!那种红砖很容易生产出来,用来铺设道路、搭建房屋都是极为方便的,而且原材料遍地都是,价钱便宜!”

    甄尧恍然大悟,道:“侯爷不会是想让我们为侯爷修路吧!”

    刘范笑了,道:“真是什么也逃不过甄兄的眼睛!不错,本侯就是这么打算的!”

    糜竺道:“修路倒是可以,但这又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刘范道:“只要你们两家其中一家为本侯修建完凉州的道路,本侯可以把你们在凉州经商的增值税降低到二十抽一,并且保持这一税率长达五年之久,你们可以使用那些被迫服徭役的四万多人,路上的驿站,驿站中的马匹你们其中一家也可以优先使用,驿站的客栈、库房,你们也可以优先使用!不仅如此,你们还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红砖的原材料,收购官营的砖厂,如何?”

    两人一听,这分明是刘范大部分东西都给了他们,让他们去修路!刘范又补充道:“但是,你们招募修路工人,不能在凉州招募,必须去外地招募!”

    糜竺和甄尧一听这话,顿觉刘范有远见!因为招募别州的工人,一方面可以保护凉州的农业,让凉州百姓不能脱离耕地,继续耕田;一方面又可以借机迁移来很多人口,充实凉州,一箭双雕之计。

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尧献女

    刘范道:“条件就是这些,不能多不能少,你们接受还是不接受?”

    两人当然是想接受了!现在凉州的商业税税率是十二抽一,如果变为二十抽一,那他们两家在凉州经商就赚大了!而且刘范还给他们许多优惠,除了招募外州工人困难一些,其他都好说,更何况,刘范海愿意将热门的官营砖厂低价卖给他们,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闻言,两人反应迅速,立即直起半个身子,都道:“侯爷,甄家愿意!”

    “侯爷,糜家也愿意!”糜竺几乎是在甄尧同时说的。

    刘范大喜,有了选择,他就占据主动了!刘范道:“两位稍安勿躁!既然两家都愿意修路,那不如你们先商量商量,毕竟修路工程只有一个,本侯夹在中间,也不好分啊!”

    两人便听从刘范的建议。开始就修路一事商讨,最后两人达成共识,将修路工程分成各自一半,比如甄家修左边,糜家就修右边。两家的工人一起工作,也能激发两家工人的积极性,在速度和质量上形成激烈的竞争。这些道路可能要使用几十多年,万万不可出乱子,为了质量起见,刘范警告两人,如果路的质量不好,会遭到罚款,一些已经许诺了的优惠也会大打折扣。

    达成一致了,不仅是刘范高兴,甄尧和糜芳也十分高兴。刘范道:“两位不必现在就激动,本侯可是还有重大项目要和两位商量呢!而且利润不下于修路的利润!”

    甄尧和糜竺见钱眼开,一听这话都像打了鸡血一般,但碍于教养又恢复镇静的神色。糜竺道:“敢问侯爷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刘范道:“不知两位对食盐感兴趣吗?”

    甄尧和糜竺一听这话,都愣神了。如果说粮食在汉代的地位相当于后世钢铁的地位,那食盐的地位恐怕就能和石油相提并论了。所有的朝代都实行官盐制度,禁止私人制造、贩卖食盐,唐朝就是因为官盐制度崩坏而灭亡的,因为黄巢就是一个卖盐的。直到社会主义中国时,国家照样实行官盐制度,后来才慢慢地简政放权,让私人染指食盐产业。

    汉代的盐,大多还是井盐和矿盐,或者是盐湖晒盐,还没有海水晒盐技术,所以食盐的产量很低,质量难以保证,很多盐都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五颜六色的,甚至食盐里还掺杂着泥沙。

    凉州地处西北边陲,不靠海,所以不可能晒盐,但好在在凉州境内还有很多个盐湖,比如青海湖,但刘范打算不开采青海湖。凉州不仅有青海湖这个咸水湖,还有很多个大盐湖,比如说位于青海郡的库库淖尔;还有西海郡的西海,西海也就是后世内蒙古自治区的达理淖尔;内蒙古还有吉兰泰和雅布赖两个大盐湖。吉兰泰和雅布赖,这两个盐湖自从西汉时就被开发出来,直到后世还能出产大量食盐,可谓是凉州的两个聚宝盆。

    刘范的计划,就是让糜家和甄家开发这些盐湖。刘范拿出一份地图,道:“两位请看,这是西海,这是库库湖,这是吉兰泰和雅布赖两大盐湖,它们都能晒出食盐,质量上乘,本侯想让两位开采,你们两家负责开采,本侯派人监督,销售食盐时,本侯占九分利,你们两家占一分,两位有没有兴趣?”

    甄尧和糜竺看着地图上四个圆圈看得都呆了!要是盐湖为他们所有,那他们就能富可敌国了!糜竺道:“糜家愿意帮侯爷!”

    “甄家也一样!”甄尧也赶紧答应下来,生怕刘范把所有的盐湖都交给糜家,那他可要亏大了!关于开发盐湖、销售食盐的收益,虽然刘范只给一分利,但销售食盐那可是一本万利、只赚不赔的生意,一分利都够他们吃上很久了!

    刘范点点头,道:“好!那库库湖和西海就交给甄家了,吉兰泰和雅布赖就交给糜家了!”这么划分,倒显得公平。

    “糜家听侯爷的安排!”糜竺表示。

    “侯爷聪颖,甄家也没意见!”甄尧也表示。

    刘范很满意,又和两家商量,让他们帮刘范代购铁矿石、柘木等武器的原材料,柘木可以打造成马槊和弓,铁矿石可以冶炼打造成马刀。同时,糜家和甄家为了去西域经商方便,还出高价购买刘范养在山丹军马场的骆驼和马,双方都受益匪浅。

    等交易差不多完成的时候,糜竺突然直起身子,刘范不明白糜竺的意思。糜竺这一说不要紧,可吓了刘范一跳。糜竺严肃地道:“侯爷,自从上次离别,舍妹一直思念着侯爷,相思成疾,现在舍妹整日发烧,魂不守舍,恍恍惚惚,并每日都发誓,此生只愿嫁与侯爷一人,他人断断不可!舍妹如此可怜,还请侯爷成全?”

    刘范正端起一杯茶,当听到糜竺的话,一愣神,手指一抖,茶杯摔在地上,声音极为响亮。刘范下意识地摸了摸别在腰间的玉佩,继而迅捷地双手撑着桌子直起身子,吃惊地道:“什么?糜小姐病得可严重?”

    糜竺松了一口气。糜竺道:“并不严重,只是有时会独坐一方,念叨侯爷的名字;当她拿起笔后,便满屋子地写满侯爷的名字,她甚至还让画师画了侯爷的肖像,整日看着画发呆。”

    幸福感像奔腾地海浪一般,波涛汹涌澎湃,向刘范的心涌来。糜竺又加一把火,道:“侯爷,舍妹是非侯爷不嫁!若侯爷不嫌弃,我愿意将舍妹许给侯爷,让她侍奉侯爷一二也好!糜家日后也愿意更加配合侯爷的!侯爷可怜可怜舍妹吧!”说着,糜竺竟流下泪水来,并给刘范磕头。

    刘范正想怎么跟糜竺提这件事,没想到糜竺自己就先崩溃了!刘范赶紧离开座位,扶起糜竺,道:“糜兄请起!”

    “若侯爷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糜竺将头扭向一边,就像一头犟牛。

    刘范笑道:“哈哈!本侯答应了,糜兄快起来吧!”

    “真的?”糜竺半信半疑地站起来,眼睛像只钩子。

    刘范笑道:“不瞒糜兄,自从上次在梁国一遇,本侯便对糜小姐一见钟情!刚刚正想如何提起这件事呢,没想到糜兄比本侯,本侯真是惭愧啊!”

    一旁旁观的甄尧也急了,道:“侯爷,鄙人的五妹也是思念侯爷思念得紧!这次应邀来凉州,鄙人本不许她来,是她自作主张,女扮男装混进了马车里!现在她还在府外等候侯爷垂询呢!她也尝尝与家中女眷发誓,此生非侯爷不嫁!鄙人不才,也愿意奉上五妹!请侯爷成全!”

    刘范一听这话,简直要喜极而泣!甄脱他也从未忘记过,一直想纳入府中。刘范道:“好好好!两位的妹妹都是绝世佳人,本侯也都是思慕得紧,不如便选个良辰吉日就都迎进府来吧!”

    两人大喜,道:“听侯爷的吩咐!”

第一百五十五章 凉州大兴

    这次会议之后,甄尧和糜竺便让甄脱和糜贞都进了州牧府,先做个侍女,等到了良辰吉日,再正式迎娶。之后,糜家和甄家开始接手凉州的逐修路工程,也派人到了四个盐湖考察,准备大力开采湖盐了。为了快速完成修路工程,糜家和甄家在临近凉州的三辅和益州招募了超过十万的工人,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更加促进了凉州经济的兴旺发达。

    有了这么多工人修路,所以只在几天之内,凉州多数的道路都修建完毕,姑臧通往玉门关的官道已经完成,剩下的道路只是一些重要城池之间的道路,不成问题。为了留住这十万工人,刘范还开出很多条件,包括给官田给他们耕种,最终,十万人中有八万多人留在了凉州,而且还招来了自己的家人,按照一家五口的标准,凉州最后得到了三十二万人!得到了这么多人口,刘范每天都能笑着醒来,他分给每家二十亩田地,并给凉州百姓所拥有的优惠,移民们大喜!

    其实,要是刘范自己出钱修路也并非不可,但他修路就必须招募凉州本地的农人,这样,农村的精壮都去修路了,就没有人再种田了;如果招募其他州郡的工人,又会被那些州郡所压制,人口就是政绩,那些州郡的地方官肯定不会愿意把人**给刘范,要是人少了,他们能剥削的也就少了。所以,只有让甄家和糜家帮助,那些州郡才不会提高警惕,乖乖地交出人口。并且,刘范还可以利用将修路的任务交给糜家和甄家,用降低税率的方法,还有刘范的武器原料订单,通过这些办法把这两个大汉最富有最有资本的商贾牢牢地锁留在凉州,两家主要的商业活动将不得不在凉州开展,大部分的业务都围绕着凉州而开展,那这样,两家就再也离不开刘范了!

    这相当于刘范用商业的红利作为绳索,牢牢地把两个大商贾绑在了刘范的战车上;甄家、糜家又和刘范结亲,所以甄家和糜家和刘范,现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保护自家的利益,糜家和甄家一定会拼了命地帮助刘范,有了两家的支持,不仅凉州的经济可以得到大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日后刘范和天下的枭雄撕逼时,资本会更加雄厚。

    果然,有了甄家和糜家的鼎力相助,凉州的经济果然搞上去了,首先是修路,官道变得四通八达,十分有利于贸易的进行,全大汉的商人都蜂拥而至,争着抢着到凉州来,还有的资本雄厚进军西域各国,在西域和安息人、乌孙人,甚至是远道而来的罗马人交易,不少外国蛮夷也深入凉州,大大地促进凉州的繁华。外国蛮夷往往因为不懂市场行情,租赁各个郡治的东西两市里的商铺时,被市易司的官员哄骗,出了高价租赁!这让市易司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在凉州一文不值的商品,在没见过世面的外国蛮夷眼里,那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汉人的众多商品中,又以丝绸、茶叶、陶瓷三种大宗商品最为紧俏,外国蛮夷都是奔着这三杨商品而来的。而汉人购买外国蛮夷的商品中,以奴隶、地毯、香料最多。官道开通后,凉州超越西域,彻底成为了大汉与西方贸易的中转站。由于外国蛮夷用的大都是黄金或者金币,所以凉州的府库里堆满了金灿灿的金子,称量黄金都成为一个难题。

    还有食盐。四个大盐湖被开发出来,产出的食盐多得能够满足整个凉州的市场需求。因为《汉律》规定,食盐必须由官家管理,所以食盐归官府售卖。甄尧和糜竺已经离不开刘范这个妹夫了,所以刘范对他们很放心,任命他们为官员,主持销售食盐。凉州的食盐价格定得比市场价格低很多,所以凉州食盐大卖,凉州官府和两个大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因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很多商人甚至来凉州定居,因此凉州又增强了四万几千多人。

    刘范又将床铺和椅子的技术卖给糜家和甄家,又赚了一笔。至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刘范的核心技术,不能交给他们。刘范让马钧生产出纸张,又印刷了大量的儒家经典,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了剧烈的反响。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是尚文的民族,痴迷于学习。但因为没有纸张和印刷技术,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文盲。直到唐朝造纸术成熟了,也有了雕版印刷术,唐朝人民才能享受到阅的快感,之前的汉朝,人们只能写字数少、晦涩难懂的汉赋。小说的出现,唐诗的兴盛,与这两种技术密切相关。

    所以,书籍在凉州大卖特卖,不论是农人,还是尊贵地世家公子,都对纸质书籍趋之若鹜,并把这种纸称为“冠军侯纸”,每天的书籍都被卖的精光,一本不剩!当纸质书籍传出凉州,传到中原和西域时,都引发了一场文化的大地震!大汉的文人墨客,纷纷倾家荡产地去购买,不惜血本!使用羊皮纸的蛮夷们对于书籍更加狂热,虽然看不懂书籍上的汉字,但也疯狂地购买!人们抢购书籍那疯狂劲,按照刘范的话来说,就像后世中国人抢购食盐用来防辐射一样。

    还有珠算,凉州的商人和掌柜们都是人手一台;曲辕犁,还免费发放给全州的农民,多余的就卖给商人。

    商业如此兴盛,刘范自然每天都是笑得合不拢嘴。但刘范知道,之所以凉州的商业如此发达,还是因为大汉现在在大体上还算太平,要是大汉全面陷入了战乱和分裂,那商业一定会遭受重大打击。要想争霸,就必须依靠农业和人口。农业刘范已经布局完毕,就差人口了。

    现在的大汉,被世家大族抢了土地,或者遭受饥荒的难民遍布全国,正是争夺人口的时候。为了获得人口,刘范也顾不了这许多了,直接就让底下的人传出话去,就说若来凉州定居的话,凉州牧也就是他,会让难民落地为户,并无偿获得二十亩地的耕耘权,还有其他优惠都一一自动获得。但田丰给刘范浇了一盆冷水,凉州和中原,千里之遥,顶多司隶、三辅、益州的汉中郡的难民能够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空空如也的肚子,进入凉州,其他地方的难民,要么是不来凉州,要么是饿死在来凉州的漫漫长路上。刘范叹了口气,只希望那些难民能撑过饥饿,进入凉州,多救一个是一个啊!

    除此之外,刘范还请糜家和甄家帮他收购粮食,不论多少,全都买下来。在原来的历史中,就连在富饶的冀州袁绍手下的兵,还要靠抢掠百姓的口粮作军粮;在淮南的袁术也没好到哪去,他的兵甚至要自己去河里摸河蚌来吃;曹操比他们高明,采用屯田的形式,他不仅养活了整个中原,军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官渡之战后,曹操的曹军很少出现军粮缺乏的窘境。

    除了大肆收购粮食之外,刘范还看上了西域的宝马。西域人杰地灵,不仅孕育了多个小国文明,还出产伊犁马、焉耆马等马匹。西域的马普遍比蒙古马高大雄壮、速度迅捷、驯良听话、灵活多变、寿命长,用于冲锋陷阵再适合不过了。而刘范除了上次婚礼收到的几十匹汗血宝马,以及一百多匹良马之外,就再也没有拿的出手的战马了,都是些蒙古马。蒙古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耐粗饲,耐力持久,但身形矮小,跑得不如西域马快,这也就是刘范为什么从鲜卑人那里强逼战马时,提出那么严苛的条件的原因了。

    但物以稀为贵,西域马虽好,但西域小国们都严格控制出口,主要还是西域唯一一个大国——乌孙卖得多。但乌孙和大汉是死敌,双方都在争夺西域的话语权,现在是大汉在西域占据上风,大汉不仅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长史府,还派遣出了戍己校尉,统筹西域各国的士兵,一起防范乌孙人。所以,乌孙不会让刘范得逞。刘范拜托了很多家商贾,出了高价,但最后也只买到了三千多匹。刘范发誓,终有一天,他要打进西域,一定把西域的马儿全都囊括到手里!

第一百五十六章 巨大轰动

    到了六月中旬,凉州各地的农人都将自家剩余的粮食卖给了官府,十六个郡,除去不产粮的羌地三郡,都统计出了粮食总量:每个郡皆各有一个粮仓,十三个粮仓加起来,买进的粮食超过了十多万石。

    而凉州商业兴隆,官府收取的赋税,再加上官府售卖的食盐、书籍、冠军侯纸、工厂、商铺的租金等,加起来一共有惊人的六亿三千六百四十万钱!仅仅改革两个月半,凉州就抽取到了大汉一年赋税的两倍有余的赋税!这还是免除农业税之后的成果!但是,凉州得到这么多钱,主要还是因为商铺、工厂、食盐、书籍、纸等商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节节升高,随着市场需求变小、利润缩水,这些商品的价格也会逐渐逐渐地降低,像现在这样不到三个月就赚取六亿钱的井喷模式,一定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少而稳定的、循序渐进的税收模式。

    钱赚得多,却不如用钱用得快。刘范在进凉州之前,还剩有足足二十亿钱,但进了凉州之后,要给凉州军福利和凉州军的日常薪资、发给凉州各级官员俸禄、补贴凉州百姓、建设几百家官营工厂、招募熟练工匠、收购房屋作为市中的商铺、向以甄家和糜家为代表的商人购买武器的原材料、购买粮食等,这些都是要花费巨大的项目。特别是粮食,现在是全国都在闹饥荒,米麦一粒难求,粮价高得离谱,所以购买粮食花费巨大,但这又不得不买,只能买少一些。这就像后世中国一样,即使油价攀升,但仍然要进口,不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会发生错乱和停滞不前。

    这些钱不得不烧,刘范忍痛割爱,自进入凉州以来,一共花费了十四亿四千万钱,在收得商业税之前,他只有五亿六千万钱了,比起原来二十七亿钱,相去甚远。加上这次的商业税,刘范的资产终于又回升到了两位数,一共十一亿九千万钱,依旧是大汉的首富。就凭这一点,刘范感觉自己比汉灵帝还牛掰。刘范还有粮食共计两百七十万石,其中包括糜家和甄家帮他从全国各地买来的粮食二十多万石,以及凉州农民收获并卖给官府的十多万石。现在的大汉遍地闹饥荒,粮食贵得很,但刘范依然要买,他计划还要再买够两百万石粮食。

    ……

    就在凉州一片兴旺发达之际,天下全都又被凉州吓了一跳!天下人纷纷惊呼,凉州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昨天还是贼寇与羌氐两族横行霸道、人民过着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生活的十八层地狱,而一转眼的功夫,今天却变成了一个歌舞升平、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人民生活富裕、官吏奉公守法的天堂?!刘范打败叛军,收复凉州的消息,天下人还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凉州的变化,早就知道凉州民不聊生、寸草不生的天下人还是抱有怀疑态度的,毕竟这太过于令人神往了!再看看大汉的其他地方,哪个州、哪个郡,能有传说中的凉州的一分好?!

    再后来,凉州的新玩意儿随着去凉州经商的商人返回,也跟着进入中原,人们再一次被雷得五迷三道、外焦里嫩的!首先就是床铺和椅子,商人们都说是冠军侯亲自发明出来的。人们瞬间爱上了这两样东西,并赋予它们响亮的名字:冠军侯床、冠军侯椅,有人因此戏谑地笑道:睡冠军侯、坐(作)冠军侯。

    又后来,凉州又传出了铁锅、茶道、磨面技术等,颠覆了汉人的传统饮食。铁锅到宋朝才被发明出来,所以在宋朝之前的朝代,人们烹饪的方法只是蒸煮,而不能炒菜;茶道,直到唐朝茶圣陆羽写出《茶经》后,茶道才开始流行。茶道改变了汉朝人煮茶的习惯,迁客骚人们纷纷摒弃简陋的煮茶方法,争相学习茶道。

    磨面技术,相传是东汉名医张仲景为救助病人,第一次磨出了面,并发明了馄饨和饺子,但那时的饺子不够精细,跟馄饨没什么两样。后来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为了用别的东西代替人头拿来祭奠亡灵,诸葛亮命令蜀军的炊事员做出了馒头和包子。

    在张仲景和诸葛亮之前,中国人吃小麦就像吃大米一样,直接去了壳煮熟了就吃。但大米柔软,吃起来满口盈香;麦子煮熟了还是十分坚硬,吃麦子就像吃糙玉米一样,不仅难以咀嚼,而且比糯米还难消化。但有了磨面技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人们,就都能提前享受美味的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了!因磨面需要有磨盘,所以一时间,人们都竞相学习凉州人的方法制作磨盘;农民们也纷纷学习凉州人,改种小麦而不是低产的粟了。

    还有曲辕犁,农人们竞相抛弃原有的笨重的直辕犁,抢购曲辕犁。很多官方的手工作坊也开始仿制凉州的曲辕犁,意图抢占凉州市场。有了曲辕犁的帮助,大汉的农业生产力瞬间上了一个台阶,就算家里没有耕牛的自耕农,也能用羸弱的人力拉犁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护自耕农,增强自耕农的实力,让他们免于被世家大族吞并的危险,也能缓解一下当下的饥荒。

    在从凉州传出的一系列发明中。若论影响力最大的发明,当属改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改良造纸术,要等到几百年后的唐朝才能被发明出来;而活字印刷术则是比改良造纸术还要年轻的发明,中国人翘首以盼,它终于在距离东汉末年有将近一千年的北宋被发明出来。比起改良造纸术在唐朝引起的轰动,以及活字印刷术在北宋京都汴梁城引起的反响,当这两项伟大发明在本不该它们出现的东汉出现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的巨大轰动,后者是前者所不能企及半分的。

    当薄薄的、纯白的、细腻的、柔软的,并印着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字的《论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每个人最初的反应就是吃惊得张开嘴,嘴能塞进几个鸡蛋。因为这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自从人们用到竹简和蔡候纸之后,心中就暗自存下一个信念:这个世界再没有比竹简和蔡候纸更适合写字了!

    就算竹简不仅耗费材料,制作程序繁杂,就算蔡候纸太厚重,气味臭哄哄的,而且还不容易吸收墨水。就算这两样文化媒介再怎么有缺憾,但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们更好的了,或者说,人们由于自身眼光和历史发展缓慢的局限,找不到比它们更好的了!

    人总是这样,未知的物质,人不可能想象得出来,人也不会主动地去思考那些他们所还不能了解的物质,因为那相当于杞人忧天,无事生非。按照哲学的思维来说,就是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没有物质的存在,就不会有相应的意识出现。之所以人们吃惊于这本《论语》的不可能,那是因为人们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有比蔡候纸更轻薄更细腻的纸张出现,也不会想到,会有比手抄更便捷的传递文化的方式。因为出乎意料,所以吃惊。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人拿着一台苹果,跟活在**十年代的人说,这就是人们在二十一世纪要用的东西,那活在**十年代的人也一定会大吃一惊,抱有怀疑态度。所以,当天下人看到这种独特的《论语》时,虽然会买下来,但心中仍然存有疑惑,渐渐地,随着人们用惯了这种书籍,天下人就会适应下来,转而更疯狂地抢购来自凉州的书籍。当然,这两项核心技术被刘范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就算市场需求很大,价格很高,刘范也只把这两项技术藏在祁连山上,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慢慢地,开始有人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改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秘密,他们竟然试图派遣探子渗透进马钧的官营工厂里去;还有外州的世家大族,既蠢笨又胆大妄为,竟然敢派遣私兵去攻打官营工厂!当然,他们的下场都是一样的悲哀:既没有得到这两项技术的任何关键,也没有攻破官营工厂的堡垒,只能让守护工厂的两千士兵和闻询赶来的凉州军一起消灭掉。经历了如此惨痛的失败,那些心怀鬼胎的世家大族这才罢手,但时不时还是会有人对官营工厂下手。

    同时,还有很多农民知道当工匠更赚钱,想要抛弃田地进工厂。这个苗头可不好。因为刘范还要靠农民为他种出足够打天下的粮食;凉州这种本来粮食就不能自给自足的地方,要是农民又不事生产,那凉州就又会陷入饥荒的危险之中。所以,刘范特别颁发了一条法令:禁止凉州现有的所有公私工厂再招募工人,禁止凉州人以及进入凉州的人再从事工匠,违反这条法令的,工厂主没收全部家资,并罚为劳改犯十年;农民则罚为劳改犯三年,全家课税五抽一。此条法令一出,凉州的工匠热才慢慢消退,也有不少人触犯了法令,惨遭抄家和劳改。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

    刘范者,凉州牧也!作为一个坐镇万里国土、远离朝廷掌控的封疆大吏,手里还牢牢掌握着一支冠绝天下、威名远扬的大军,在远离雒阳的偏远之地——凉州闹腾得如此厉害,要说朝廷丝毫不会理会,不作任何反应,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凉州离雒阳再远朝廷再怎么难以插手凉州事务,就算朝廷再怎么陈腐无力,贪污**,但朝廷依然是朝廷,天下唯一正统的朝廷。虽然朝廷已经老朽了,但朝廷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面对刘范的改革,朝廷在第一次改革时,反应就十分强烈,只是热衷于招揽美人和建立宫殿的汉灵帝刘宏还需要刘范的进贡;朝廷除了彻底和刘范翻脸之外,也根本不能干涉凉州半分。自然朝廷也不敢和刘范翻脸,因为现在朝廷的财政都要靠刘范的进贡,本着皇帝不差饿兵的原理,朝廷要想对刘范动武是很难的。所以朝廷上的大臣们争论几次后,也就没有下一步动作。

    但当刘范实施的第二次改革公之于众后,朝廷真的是忍不住了。首先,刘范重用商人和工人,这个小问题就是朝廷所不能忍受的。因为自从大汉孝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之后,经过几百年的代代相传,儒家思想已经深深地根植在天下人的心中,不可动摇半分。

    特别是儒家思想所规定的社会四个阶级,士农工商,那更是不可逾越半分的天涯。工人虽然有一技之长,商人纵使有家财万贯,但他们的地位也不比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农人高贵,就连农人们也对他们嗤之以鼻,那更别说士人了。士人就是社会精英,在他们眼里,工人和商人,都是和蛮夷一般的存在。

    而如今,刘范却让凉州的社会秩序来了个翻天覆地,工人和商人的地位竟然比农人和士人高!这怎么行呢!这简直是在社会层面上的一次造反啊!朝廷其实就是由士人和农人主导的统治机器,国家的主人其实是由士人和农人合成的地主阶级,所以朝廷立即发声,谴责刘范重视工商的改革,责令凉州立即反正,否则必将严惩不贷。就连刘范的拥趸们,也对此颇为不解,刘焉、卢植等人纷纷私信刘范劝他赶紧反正。但刘范不。

    灵魂是后世人的刘范,清楚地了解,后世的天下,就是这两个阶级的天下,两个阶级,一个控制了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控制了资本主义国家,世界被他们所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同时,工商就是生产力的代表。于是,刘范又回信让他们稍安勿躁,守住阵脚。

    朝廷中、各州郡的刺史太守中,以何进和刘表为代表的“倒刘派”,开始了对刘范的弹劾,并串联之前他们无法勾结的清流派,一同上弹劾奏章。赞成罢免刘范的州牧官职的大臣和宗室,占朝廷全体的四分之三。一时间,针对刘范的奏章,堆满了刘宏的御殿。

    还有的老臣,都是儒家思想的坚定的信徒,不惜以性命相要挟,绝食者有之,叩头者有之,请缨者有之,逼迫汉灵帝早下决定。这个场面,比当年群臣一同上奏,要求杀掉十常侍、给陈蕃等党人平反的声势还要浩大。刘焉等人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挡不住大臣们的攻势,就连刘焉等人的手下,也有不少宗亲官员倒向何进一派,形势对刘范十分不利。刘宏差点就控制不住了,只好躲进深宫之中,朝会之日也不上朝。

    同时,大汉的文坛上,也开始了对刘范的一番议论。名士们和一些地方官员,纷纷聚集在一起,一起议论刘范的功过,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议论他的过失。在名士们看来,他重视工商,就是最大的错。其中最著名的,又以许邵和许靖的“月旦评”最为引人关注。许靖是许邵的堂兄,两人并为天下名士,在文学圈子里都是叫得响的,地位只比卢植和蔡邕低一些,因为卢植师从马融,得其真传;蔡邕能修撰史书,创造出“飞白体”书法。

    “月旦评”,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月开一次。许邵和许靖在五月和六月的月旦评中,竟然都评论刘范为奇雄、英雄。名士们纷纷不解,但折服于二许言论的权威性,都不再那么仇视刘范了。

    何进听闻后,大怒,不听郑泰、袁绍等人的劝告,竟下令让太守派兵围捕许邵和许靖。因为何进本来已经在朝廷中压倒了刘焉一派,但许靖和许邵这么一来,倒让朝廷上的风向改了,清流派在立场上已经有些动摇。这对何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于是,许邵和许靖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逃跑。但士人因此也恨极了何进,暂时将目光从刘范身上移开,对上何进。就连一直都支持何进的太学生都集体罢课,和太学的博士祭酒等,一起围攻何进的国舅府。

    何进这么一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把代表着舆论的士人们都给得罪了,还让朝廷的注意力转向他自己,本来是舆论漩涡的刘范却被朝廷大臣们和刺史太守们所忽视了;而且,皇帝刘宏看到众多太守都如此服从何进的命令,心里愤怒极了,本来决定对刘范下手的他,又改了主意。胜利的天平,又向刘范这一方倾斜。

    何进懊悔不已,但命令已下,覆水难收,朝廷和民间,对刘范的谴责越来越淡薄,天下人反而对何进的张扬跋扈越来越感兴趣了。面对如此窘境,何进发烫的脑子终于冷却下来了,他听从曹操的献言,不再主动攻扦刘范,也命令他的部下停止对刘范的围攻。只在一夜之间,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刘范一派又占据上风了。此时,只要刘焉一派不再在朝廷上刻意提起已经被忽略了的刘范,那只要等一段时日,等风头过了,刘范就自然解除危机了。人都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没了兴趣。大臣们也是这样,之前围攻刘范够了,他们已经兴趣全失,风头一过,他们再也不会对刘范有兴趣了。

    蛰伏了很久了的刘焉等人,也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他们让手下的地方官上奏章,大谈饥荒民乱。不久,朝廷又把注意力转向天下事去了。之后,刘焉等人又暗中派人在民间宣传刘范的功劳,如曲辕犁大大减轻了耕耘的难度;造纸、印书等,大大方便了文化的传播,降低了贫寒士子们求学的成本。农人们和士人们闻此,又开始称颂刘范的功绩。这两步措施,又使刘范转危为安。

    一次大朝会后,汉灵帝刘宏宣布,扣除刘范三年的俸禄。何进与其党羽听完,当场就傻眼了;刘焉等人俱是欢喜。明眼人都懂,刘范还有三年的州牧任期。刘范的地位再次稳固如山。经此一事,何进怕是很难再对刘范产生威胁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揽流民

    刘范见风波停止,为了给支持他的汉灵帝刘宏投桃报李,于是下令,对工人和私营工厂收取工业税,税率定为十抽一;商业税也加为十抽一。刘范又向朝廷奉上五千万钱,破财消灾。最终,朝廷拿了刘范的钱,也没好意思再怎么处罚他,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刘范见局势稳定了,便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将糜贞、甄脱、任红昌、马云鹭一并娶进家门,并为妾室,在蔡琰之下。蔡琰由于有孕在身,所以皆是糜贞、甄脱、任红昌、马云鹭得到雨露恩宠。这一段时间,刘范顶着来自朝堂上和民间的双重压力,虽然装作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其实心里也十分紧张。为了排解压力,刘范还特意和新纳的四女一同享受齐人之福,一连几天,刘范都是**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政事都是让贾诩和田丰打理的。这是刘范穿越以来,过的最荒唐的日子。

    纵使家中有五位绝世佳人,但刘范依然没有忘记他的宏图霸业。两次改革之后,凉州这盘死棋算是让他给下活了,人口从战争停止之后的仅仅六十三万,增长到了一百二十七万人;后来用修路的办法又招进了三十二万人,所以凉州总人口现有大约一百六十万;战时差不多已经荒废了的农业生产也恢复了,并且商业和手工业大兴。只在三月之内,凉州就好比从一具腐烂发臭的尸骸,又活了过来,肌肉重新长了出来,新的血液又开始沸腾。刘范想着,凉州恢复生机,是时候该吸引遍布天下的流民了。

    方今天下,由于黄巾起义规模太大,饥荒和灾荒不断出现,牵涉的州郡和人口十分多,因战乱和饥饿而背井离乡的人,数不胜数。冀州等地爆发了瘟疫,病人的尸体将整个城池都熏蒸了,人们只好扶老携幼地逃走。与此同时,从渤海对岸飞过来的一大群蝗虫登陆冀州和青州,蝗虫所到之处,以人的眼睛看不见一点绿色。百姓们的粮食不久就告罄,而且身上还背负着沉重的赋税,百姓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只得逃荒或者投奔黄巾余孽或黑山军。黄巾余孽分布全国,占领各个山头,时不时就下山来抢掠粮食,还劫持适龄男子为兵源。

    黑山军也是黄巾余孽,只是为了不刺激朝廷,于是他们改名换姓为“黑山军。因为他们是在冀州的黑山起义的,所以也叫黑山军。黑山军男女老幼超过几十万人,现今盘踞在太行山上。之前,黑山军和官军在冀州和青州大战几场,黑山军不敌官军,首领张牛角都被杀了,于是黑山军只好潜藏进太行山中,凭借着山势高耸抗拒官军。

    常言道,皇帝不差饿兵,朝廷没钱发粮饷了,仗打不下去了,只好给黑山军首领张燕一个封号,然后任由黑山军出没,抢掠并州诸郡、河内郡、魏郡等。战后朝廷和各级官府又没什么作为,致使大大小小的贼寇横行霸道,所以,现在全国除了偏远的交州和凉州以外,饿殍遍野,伏尸百万,真正达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程度。一粒粒沙子慢慢堆积,最终会形成一片无垠的沙漠,这也昭示着,大汉的天下离大崩溃不远了。

    刘范想救那些流民,况且凉州只有区区一百六十万百姓,也不足以日后争霸,所以刘范和田丰、贾诩商量后,便开始吸引流民进入凉州定居。刘范向流民们许诺,只要进凉州,官府不仅救济他们,还可以分出一块田地来给流民耕种。田丰又提醒刘范,他可以在凉州军身上做文章。刘范恍然大悟。原来,凉州军都是来自幽州和冀州的,他们的家乡离凉州有千里之遥。听说冀州爆发瘟疫和蝗灾,现在凉州军士兵已经多半有些思乡了。

    于是,刘范又向凉州军许诺,只要他们将家人全都迁移到凉州来,他们每家可以获得一百亩土地的耕耘权。闻言,凉州军士兵大喜!凉州军士兵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布衣子弟,很多还要依附在世家大族之下,寄人篱下。刘范不仅给的粮饷丰厚,还给他们一家一百亩土地,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一百亩,就算他们家经营五十年,也不见得就能买下一百亩土地。在这个时代,土地的多寡,就直接与财富挂钩。很多商人赚钱了,都要想着方儿地去购买土地,因为在他们心中,土地的价格是最稳定的,而且地主的地位也比商人的高。

    所以,凉州军大多数士兵都同意了,因为他们也不敢回去了,冀州和幽州比起他们所看到的凉州,实在不是人呆的地方。但如何将士兵们的家属迁移来凉州还是个问题。正在刘范苦恼之时,正好,甄尧要带着他的家奴回去,准备把从西域买进来的商品,贩卖回中原去。刘范便和甄尧合作,让他帮凉州军士兵把家属迁移到凉州来。甄家是商家,不会引起朝廷多大的注意,而且甄家的势力强大,家奴可能都比士兵们的家属多,所以迁移个几万人来凉州,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不久,刘范的人口政策便被广而告之,借助纸张和百姓们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几乎全中原和河北都知道了。刘范的治理能力,流民们是知道的;凉州也被平定了,并且十分繁荣昌盛,所以,流民们纷纷聚集成一大群,向凉州进发,他们想着,只要越过街亭,进入凉州境界,他们就算解脱了。

    黄巾之乱之后,天下的流民大概能有个一千多万,但流民们大都是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幽州、荆州北部、益州北部的,离凉州可谓是隔着千重水,万重山。流民们又没有粮食没有钱,他们都以吃草根、吃树叶、乞讨和接受一些官员、世家大族的救济度日。所以,流民们想清楚了,也就不那么对去千里之遥的凉州感兴趣了。刘范也清楚,摆在身处中原、河北、淮南的数百万流民面前的,只有三个选择,第一,依附世家大族,成为他们的家奴;第二,落草为寇,啸聚山林;第三,易子而食之后,再活活饿死。这就是所谓的乱世,这就是现实。

    虽然中原和河北的流民来不了了,但还有其他靠近凉州的州郡。流民众多的地方,还有益州的汉中郡、巴郡,荆州的南阳郡、司隶的京兆郡、扶风郡、冯翊郡、并州的西河郡、上郡、朔方郡。这些州郡的流民听说刘范招揽他们,还给他们耕地的使用权,兴奋不已,自己所在地也离凉州很近,所以他们开始动身前往凉州。

    陆续有成群结队的流民,相依为命,跋山涉水地,终于撑着瘦弱的身躯踏进了街亭城。刘范专门在街亭城储存了大批粮食,用以救济流民。流民们领了一份干粮,便有官吏来让他们在户籍上注册,只要注册一下,他们便能摇身一变,变成凉州人了!凉州的官吏十分公道,就连老翁老妪都能注册户籍,成为凉州人。注册之后,流民们都得到了一本户口本,当他们拿到户口本的那一刻,涕泗横流,甚至比后世中国人领了美帝的绿卡时还要兴奋。

    进入七月,一个月之内,凉州累计共收揽了流民超过三十五万人,还有一大群流民正在来凉州的路上,络绎不绝。另外,凉州军的家属也全部迁移进凉州来了,按照大汉的一家五口计算,凉州军士兵的家属共有十三万多人。有的士兵的近亲,得知凉州有利可图,还死乞白赖地跟着家属来了,所以,凉州军的家属共有十四万两千多人。一个月之内,凉州就接收了差不多五十万的人口,刘范高兴不已。最让刘范高兴的,就是流民中大多数都是青壮年的男女,鲜有老幼。因为战乱加饥荒,身体素质差的老人和孩子首先被这个残酷的世界所淘汰,所以流民中有三十多万都是青壮年,女子适于抚养下一代,男子适于耕耘和从军。

第一百五十九章 扩军十万

    因为吸引流民的缘故,刘范治下有了足足两百一十多万的人口,以及众多青壮年男子,刘范估摸着,应该可以扩军了。原先在雒阳朝堂上,汉灵帝曾经许给刘范建立十万大军,现在凉州军只有区区两万五千员士兵。以两万五千员士兵保护差不多是他们一百倍的百姓,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另外,凉州面积广阔,需要军队驻扎的城池多如牛毛,还有很多股贼寇隐藏在凉州各地,如果凉州军不扩军,凉州难以安平;再说了,刘范的目标不仅仅是眼前的凉州,还有比凉州大上几十倍的天下,还有比他厉害狡猾的天下枭雄。

    过了八月,进入凉州定居的流民又新增了三十多万,之前就进入凉州的流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凉州府库充盈,马钧造好了大部分军用品,山丹军马场的战马也准备好了,刘范便决心扩军十万。

    十万大军,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以往的朝代出兵,中等战役出兵也必须低于十万,灭国之战才能举数十万雄兵,因为十万大军花费十分巨大,国家财政受不了,可能一次出十万兵,一年的赋税甚至几年的赋税就白白征收了。人民也受不了,男子都去征战了,就没有人再来从事生产,很容易导致饥荒,进而引发大规模的民变、兵变。而且但刘范可不怕,现在他要什么有什么,连整个雒阳城都不如他富有。

    武威郡、安定郡、天水郡、武都郡、陇西郡、北地郡、西海郡、居延郡、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金城郡、汉阳郡、湟源郡、青海郡、西宁郡,十六个个郡的都尉开设征兵处,直接对刘范负责。西凉人彪悍狂放,身形高大,脾气暴躁,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道理;还有野蛮的原羌氐两族,而且凉州的青壮年男子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刘范一点也不担心兵源。

    果然,征兵告示一经发布,就有众多男子前来应征,十六个郡加起来,一共有几十万不止。但刘范给士兵定下的标准依然没变,还是要求两脚不能是扁平足,身高不低于七尺六,年纪在二十六岁到四十岁之间,但力气不用衡量,参军了可以慢慢练上来,假以时日,让全军练成八块腹肌都可以。

    这三条苛刻到底的条件,顿时就把不合格的一大群青壮年给淘汰掉了,剩下的合格的有十几万人。刘范对待这些眼睛里能喷出火焰来的青壮年,还是按照老规矩办事——打一架,这也是西凉地界上的规矩,衡量一个男子孬不孬,就只用看这个,别的西凉人不屑一顾。青壮年们一听都十分信服,立即就在擂台上开打,那阵势,都比来自燕赵之地的老凉州军还要厉害。经过残酷而热血的擂台赛之后,合格的七万五千人正式成为了凉州军的一员。

    但问题又来了,该怎么把这七万五千新兵给划分好?贾诩和田丰早已拟好了方案。 按照两人的方案,新兵应充实进凉州军原有的五个大营,两个小营,以老兵为军官。刘范初步同意了他们两人的方案,但想到了马超和魏延,他们都是将才,若不任用为大将,实在是可惜了。

    马超现在还小,只有十六岁,武力也还没有升级到足以与其他将领相媲美的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投靠刘范的时间太短,所建立的功劳很少。但笼络了马超,就能让整个马家为刘范效力。先不说马超日后一定能成为一员武力媲美赵云的大将,而且他的马腾善于团结羌氐两族,他的堂弟马岱也是一员万中无一的将才,有了马家的帮助,刘范就是如虎添翼。

    魏延是追随刘范的“老人”了,从镇北军草创开始,他就一直在黄忠之下,做一个校尉。魏延智勇双全,不仅有谋略、有远见、有大局观,而且武力很强,年纪不过二十二岁的他,已经能在黄忠手下走过八十个回合了,十分不简单,他就是一支潜力股。再想想原来的历史,魏延为蜀汉立下过赫赫功劳,只排在五虎上将之下,只可惜后来被诸葛亮给逼反了。更重要的是,魏延再侍奉刘范如此之久,一直忠心耿耿,从来没有过贰意。刘范已经放下了原本对魏延的警惕。

    在贾诩、田丰,以及凉州军其余大将看来,魏延擢升为参将无可厚非,但马超坚决不行。因为马超步入凉州军不过几个月,只不过是刘范的一个小侍卫而已,根本不能和履立战功的魏延相比。在凉州军中,只以武力和功绩为高,如果提拔马超,则军士们多有不服。但刘范力排众议,坚持简拔马超和魏延为参将,马岱出任校尉。众文武吃惊不已,但想到刘范有卓越的识人之术,马超和马岱也确实块当将军的好料子,这才罢休。

    同时,在擂台赛中,刘范还收获了两员西凉大将,他们就是庞德和阎行。在原来的时空中,阎行是韩遂的手下大将兼女婿,韩遂得势,其中多有阎行之功,而且阎行武功高强,传言他曾经打败过马超,后来又打不过马超了,可能那时马超还小吧,随着马超长大成人,他的武力也在增长,而阎行的武功已经成型了;庞德是马腾和马超的部下,后来马超被曹操击败,他又被曹操招降,为曹魏后期少有的大将。可惜后来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没骨气的投降了,就他不愿投降,被关羽斩杀了。

    刘范又考虑到没有一支直接统领的军队,恐怕调动起其他营来不够趁手,反应太慢,他便决定创立一个营,由他亲自统率。自此,凉州军有了八个大营。为了便于管理新兵,也为了奖励老凉州军士兵,刘范将老凉州军两万五千人全都给拆分开,任命老凉州军士兵为新兵的各级军官。十万人就此打乱,刘范便重新划分凉州军的编制,典韦统率的虎卫军增加到三千人,高顺统率的陷阵营增加到两千人;大营者,马超统率的营为五千人;其余六个营均增加为一万人;剩下的三万人为刘范亲自统率的营。

    马超统率的五千人,按照刘范的设计全是重骑兵,不仅骑兵身披最重的明光铠,而且战马也能穿挂具装铠,营的名称为良骏营;魏延统率的营,和其他营一样,都是轻骑兵,名称为金狻营;刘范的本部人马三万人,共为一营,名为亢龙营。亢龙营由于编制太大,所以一个校尉统率两千人。

    另外,根据贾诩的建议,为了有效控制凉州军,应设立副将和参谋,和参将分权,防止参将的权力尾大不掉。刘范想了想,出于长远考虑,还是答应了。刘范规定,每个营由刘范钦命两位校尉为副将,协助参将行军打仗;另外,每个营由刘范亲自选派出五个识文断字的文人担任参谋,他们的职责是,统一士兵的思想,教导士兵识字,管理本营的刑罚、粮草、辎重、医药、后勤等事宜,并监督参将,但没有只有提供建议的权力,没有插手军事的权力。但参将若有违背命令之举,副将可以干涉、制止和夺取军事指挥权,参谋只可以干涉和制止。

    刘范又给每个营下发兵符,每个兵符代表一个营的调动权,兵符的一半由刘范掌管,另一半由参将掌管,必要时,刘范调动参将时,必须拿出兵符验看,兵符合一才能参将才能调兵遣将,不然全营的人都不能从命。刘范的亢龙营也设立副将两名,分别是阎行和庞德,参谋也有五名,还有军师两位,就是贾诩和田丰。

    为了保证凉州军的后备力量充足,刘范又假借徭役名义,每年征发三万人为戍卒,分布于每个郡,平时就履行警察的义务,帮助郡县长官缉拿犯人,清扫贼寇;等到战争紧张的时候,戍卒就补充进凉州军,充当职业军人。

第一百六十章 扩军后续

    就这样,这次扩军就算差不多完成了,接下来凉州军面临的就是正式训练了。马超的良骏营,优先在山丹军马场挑选体格最强、耐力最好的战马五千匹,重达九十斤的具装铠五千副,骑兵则身披特制的明光铠,重达四十斤。五千兵马,人马全身都披着铁黑色的铠甲,看不见铠甲之下的人和马,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一丝寒光,全营结成整整齐齐的方阵,远远望去,威武霸气,寒气逼人,就如同一堵漆黑的铜墙铁壁,更像是一片幽暗阴森、骇人冰冷、整齐划一的黑森林,一名名士兵都像是一棵黑色的林木,使人看了,一股煞人的寒气油然而生,直让人看得牙齿发抖,心跳加快,手脚冰凉,晕头转向。

    另外,良骏营士兵由于都是重骑兵,所以不必装备弓箭,人手一把大刀,或者是笨重的狼牙棒。良骏营的重骑兵们,光是将大刀或狼牙棒用力地杵在地上,齐声大吼,便有如天兵天将下凡。纵使是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凉州军众将,也是看得头皮发麻。刘范十分满意,照着这个阵势,等汉灵帝刘宏驾崩之后的天下大乱,只要把良骏营往战场上一摆,光是看上一眼,敌军肯定吓得一跳,要给凉州军全军退避三舍。

    刘范又专门用弓箭射击和刀剑劈砍穿着明光铠的和穿着具装铠的木偶,实验证明,普通的弓箭和刀剑,虽然能射穿和砍破明光铠,但之后不能对明光铠下的士兵造成很大的伤害。一刀或者一箭下去,最多也只是重伤,不会是直接阵亡,阵亡的概率十分十分地低,只有连续攻击同一个部位两三次,才能杀死披着明光铠的士兵。具装铠则比明光铠多结实一些,而且弧度大,弓箭和刀剑很难射穿和砍破,唯有三四次攻击才能伤到具装铠下的战马。

    重伤的概率增加,但这意味着凉州军需要更多的军医。要知道,在战场上受过伤的士兵,更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更能懂得如何避免受伤,也更能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受过伤的老兵,就如同再次被锻造过了的刀,比新兵和没受过伤的老兵的战斗力更加高。所以,伤兵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挽救重伤的士兵十分必要。而且出于人道主义,出于追随刘范的义气,刘范也必须要救下伤兵。

    于是,刘范张榜凉州一百多个县城,又传檄临近的州郡,招募军医两千人,招募护士八千人。军医的含义好理解,但护士人们就不懂是个什么玩意儿了。刘范又得解释解释护士的含义。而且,刘范着重招募涌进凉州的流民中的单身女青年。女人比男人更加仔细认真,而且流民中确实有不少的单身女青年,很多都是全家都饿死了,或者家人都找不到了。招募她们为护士,不仅更好的照顾日后可能出现的伤兵,也有利于给她们和凉州军士兵牵线搭桥,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榜文一出,凉州竟然只有几十个医者前来应募,倒是益州的医者来的比较多。

    医者在这个时候,地位也不比商人的高,虽然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职业道德高,但人们依然认为医者同奴仆差不多,因为要伺候人。所以,很少有人主动学医,多的还是道家弟子触类旁通,成为医者。况且益州天府之国,虽然也爆发了黄巾起义,但比起其他七个州受损还是比较轻微的,人民的生活比较好,所以医者比较多。很快,医者就招募齐全了。而护士六比较难弄,因为碍于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女人们都不愿意来,更有甚者,竟然影射刘范这是在变相地招募军妓!听了这个消息,刘范哭笑不得,但招募男子为护士的话,又容易得罪朝廷,可能朝廷会认为,这是刘范在变相地增兵。所以刘范只好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改招四五十岁的女子为护士,等了十几天,护士队伍才补充完整。

    刘范又见凉州军的军服,大体上还是大汉官军通用的大红色,士兵们下面还穿着宽松的裤子,感觉十分不好。如果士兵们上了战场,穿着这么不合身的服饰肯定十分不方便。而且现在还没有内裤这个东西,士兵们胯下都是凉嗖嗖的“挂空挡”,走路还算方便,但骑在硬邦邦的马鞍上就比较硌人了,有些机灵的军士就垫一块麻布在马鞍上,但也免不了要受到一些冲击。

    于是,刘范又让马钧制造出内裤,先装备给凉州军,然后再推广到市场上去。同时,刘范还学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将士兵们的禅衣的袖子和裤子都改成如胡服一般的紧身狭窄,没有了宽袍大袖。后来,刘范觉得凉州军需要区别于普通的官军,所以刘范又将凉州军的军服改成铁黑色,配上同样是铁黑色的明光铠,看起来更加气势汹汹,威慑力增加不少。

    为了便于在混乱的战场上凉州军指挥方便,于是刘范又规定,凉州军除了黑色军服外,将领还可以披着不同颜色的袍子,最高统帅刘范身披红袍,参将身披白袍,校尉身披黄袍,军侯身披蓝袍,队率身披绿袍,余下的低级军官,就不能身披袍子,只能在两肩之上缀上鲜亮颜色的肩章。刘范试过,在身穿不同颜色的战场上,即使有敌军穿的和凉州军差不多,身披一样颜色的袍子,通过明光铠的品级和军袍的颜色,基本都能将敌军和我军区分开来。当然了,敌军也不会傻到敢和凉州军撞衫,不仅凉州军士兵能够快速地认出来,而且此举更加大了敌军被自己人所杀的风险。

    一切军务完备后,刘范便决定将凉州军分到各个战略要地去驻防:赵云的一万疾风营驻防在安定郡的街亭城,负责防范来自东州亦或是雒阳朝廷的威胁;黄忠的一万苍狼营驻扎在北地郡的治所富平县(特别注意,此富平非彼富平,此富平位于后世吴忠市附近,彼富平则是陕西富平,前者位于宁夏,又称为义渠,在战国时期有义渠人,后来被秦国灭掉),负责防范来自河西鲜卑、河套匈奴的威胁,并威慑北地郡中的北地胡;

    张辽的一万飞虎营驻扎在武都郡的故道,负责防范来自武都之下的益州的威胁;张颌的一万捷豹营驻扎在羌地,负责威慑已经屈服了的羌人和氐人;文聘的一万迅雷营驻扎在张掖郡的山丹县,负责保护山丹军马场,防范来自鲜卑人的威胁;马超的五千良骏营驻扎在敦煌郡的玉门关,负责防范来自西域和乌孙的威胁;

    魏延的一万金狻营驻扎在金城郡的允吾县,负责拱卫姑臧;高顺的两千陷阵营和典韦的三千虎卫军不再是刘范的亲兵,陷阵营驻扎在陇西郡的临洮县,虎卫军驻扎在汉阳郡的冀县;而刘范则率领三万亢龙营驻扎老巢姑臧城,坐镇指挥。每个月不定时,刘范都要指派八个营派回一定的部曲回来,参加实兵对抗赛,并督察各营,有无违纪行为。

第一百六十一章 惊天消息

    扩军之事总算落下了帷幕。进入八月中旬,凉州的三大支柱产业依旧发达,农田中的麦子郁郁青青,又抽出了穗子,又是一季丰收;商贾往来穿梭,把一堆堆的金山银山给官府送去,再把一大堆的商品卖去西域甚至更远的地方去;祁连山上的秘密工厂,一本本书籍正在被印刷,工厂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

    再看刘范家里,大妇蔡琰的肚子已经圆鼓鼓的了,等到今年十月就到了生产的时候了;另外的四个小妾,任红昌和甄脱也有了身孕,两人都有两个月的身孕了,马云鹭和糜贞还没有动静,所以夜夜缠着刘范。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刘范把政事交给贾诩和田丰,把军事交给各个将军,自己当个甩手掌柜,窝在家里白天带着妻妾们游山玩水,夜里就开展造人运动,好不快活!

    但这样舒适的日子没过几天,刘范的片刻安定很快就又被打破了。一天,正当刘范正在陪着蔡琰胎教之时,仆人来报,贾诩和田丰要求觐见。刘范暗想,这几日都是他们二人处理政事,参将们和校尉们管理部曲,没有特殊情况,两人必不会来打扰,肯定是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了。刘范便辞别蔡琰,让贾诩和田丰在正厅等候。

    刘范换了身衣裳,就进入正厅,正见贾诩和田丰两人站着,正在低头耳语,脸色十分不好,刘范看到两人如此,心里就有一股不好的预感。刘范一面跨过门槛,一面朗声道:“我的两位军师,今天为何事烦忧啊?”

    听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贾诩和田丰立即转过身来,恭恭敬敬地给刘范作揖,道:“属下拜见主公!”

    刘范一边走过两人身边,走向首席,一边摆摆手,道:“得了!起身吧!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如此多礼!坐吧!上茶!”说着,刘范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坐在一张楠木雕龙太师椅上。

    贾诩和田丰道:“谢主公!”

    “都说了,不必如此多礼!”刘范不满地道。

    “主公就是主公,属下就是属下,礼不可废!”田丰和贾诩一板一眼地道,表情严肃。

    “好了!好了!别废话了,坐下喝口茶先吧!我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事要跟我汇报,先喝口茶润润嗓子吧!”说着,仆人进茶,刘范先喝了几杯茶。

    贾诩和田丰也坐下,喝了茶,放下了茶杯。刘范道:“平日里都是你们主管政事,军事也有各个参将管理,凉州一切太平,也不需要我操心!今日你们急急忙忙地来找我,必定是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了吧!”

    贾诩道:“主公英明!属下还未申明来意,主公便可洞察秋毫,真乃神人也!”

    “别说废话了,快说正事吧!等我有空的时候再听也不迟!”刘范道。

    闻言,贾诩尴尬不已。贾诩顿了顿,道:“诺!主公,不好了,朝廷又有新动作了!”贾诩一改嬉皮笑脸,忽然变得沉重凝结起来,眉头紧皱。

    刘范道:“朝廷又有什么动作,竟能让你一个堂堂的大军师烦忧?”

    “是这样的,主公,朝廷日前通过了大将军何进的提议,皇帝拜原五官中郎将董卓董仲颍为并州牧!”

    “噗!什么?!”刘范突然听闻这个爆炸新闻,惊讶得把刚喝下的茶都喷了出来,继而刘范迅速站起来,双目圆睁,嘴长的老大。

    刘范脑子里嗡嗡响,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刘范愣了一会,又对贾诩道:“这是真的?你们不是骗我的吧?”

    贾诩和田丰道:“这等大事,我等怎敢欺瞒主公!”

    “那这是真的了?但又怎么可能呢?”刘范仍然不死心。

    “主公,这是真的!千真万确!”贾诩和田丰点点头,异口同声。

    听到这句话,刘范就像一个气球泄了气了。刘范本来以为,由于自己异军突起,重新划定了历史发展的轨道,董卓再也不能巴结十常侍以获得西凉刺史、前将军的官位和鳌乡侯的爵位,甚至刘范还唆使刘焉打压身为他的下属的董卓,董卓一定很难崛起了。

    再说了,在原来的历史上,董卓赖以发家致富的凉州现在都是刘范的私产了,董卓在上哪儿发展自身实力去?但没成想,董卓竟然舍弃了巴结十常侍的机会,而投靠了和十常侍势力半斤八两的何进,并且在他的举荐下成为显官;更没想到,董卓没有了占据凉州的机会,但还能当上并州的王!因为没想到,所以刘范在争霸的计划中根本没有把董卓给算进去。要知道,董卓在原来的历史上,可是天下大乱的关键所在。

    刘范想到董卓也是州牧官儿了,日后对他的威胁变大,感觉自己的脑仁儿都疼了。但刘范始终想不到,董卓本来只是光禄勋刘焉的属官,一个不大不小的五官中郎将,只能统领两千士兵,在商讨关键事宜或者在过年过节朝拜皇帝的大朝会上,都不能上朝参政议政。五官中郎将,就这么一个中级军官,竟然能当上州牧这样的大官儿?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刘范就纳了闷儿了,便问两个军师道:“那不对啊!董卓从前不过是我父亲的一个属官罢了!而州牧如此重要的官职,历来都是在朝廷上有清名、有威望的老臣或重臣来担当的。董卓既没有政绩,也没有军功,就算有何进撑腰,又凭什么当上并州牧?”

    贾诩道:“回禀主公,这正是属下准备向主公解释的事情,没想到主公先想到了!主公说的不错,董卓除了有何进撑腰之外,确实没有什么根基,但主公久居州牧府,消息闭塞,不知天下变幻啊!在七月时,匈奴的休屠部落入侵并州北部,劫掠钱粮,杀害官民。并州刺史张懿去威胁休屠人退兵,结果把休屠人给逼急了,竟然见杀于贼!并州没了刺史,太守们都乱作一团,又有休屠人四处出没,十分危急!”

    刘范怒道:“休屠人好大的胆子!竟然连我天朝上国的官吏也敢杀!”

    田丰道:“主公,如今的大汉如此孱弱,哪里还称得上什么天朝上国?匈奴人见主公带兵进了凉州,远离中原,这才敢下手啊!”

    刘范闻言,叹了口气,道:“接着说吧!”

    田丰接过贾诩,道:“喏!当时并州危险,朝廷根本没有预料到,于是乱成一团,不知该派遣哪位将领前去驱赶休屠人出境。董卓此人多智,瞅准时机,便贿赂何进,毛遂自荐去并州平叛。何进便趁着朝廷一片混乱之时,向皇帝进谏,提拔董卓为讨逆将军,带兵一万,前往并州动兵!”

    “董卓此人十分聪颖奸诈,进了并州后,他的军队缺乏军粮,于是便放纵部曲抢劫世家大族和普通百姓,由此有了充足的粮饷。虽然世家大族向朝廷反映了此事,但朝廷没有多少粮饷发给董卓,于是便对董卓的行径置若罔闻,不管不顾。董卓又在并州招募了几万流民为兵,并招降了一些贼寇,势力变强。之后,董卓率军与休屠人决战与雁门关下,他看出了休屠人军粮缺乏,于是便坚守不出,休屠人没有军粮,攻打雁门关几天之后便后撤,董卓趁机追击,大败了休屠人。”

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贼崛起

    刘范听了田丰的话,顿觉董卓危险。在原来的历史上,董卓本来是跟随着太尉杨彪去平定以韩遂为首的凉州叛军的。当时,韩遂的叛军十分勇猛精进,而且叛军骑兵也比官军的骑兵多,韩遂此人也比老实的太尉杨彪狡诈得多,他率领叛军将官军打得落花流水,官军只好一退再退,再退一步就是身后的长安城了。

    但上天始终眷顾着代表正义的一方,没过多久,官军的转机来了。官军和叛军两军相持不下之时,忽然有一夜,夜空中竟出现了诡异的月食。由于科学不发达,古人对天象变化都很迷信,就连韩遂如此机智的人也不能例外。看到了月食,韩遂以及叛军都认为这是他们兵败于官军的预兆,于是叛军全军上下佛山惶恐不安。韩遂见军心不稳,他自己也害怕这是天谴,于是当夜便命令叛军打包好行李,准备撤军回凉州。与此同时,官军内部也觉得月食是他们兵败的前兆,于是官军也想撤军回长安城。

    就连杨彪也想着要撤军,唯独只有董卓在这次月食中看出了可乘之机。董卓具有逆向思维,想到了在官军惶恐之时,叛军也有惶恐的可能。董卓的性格,敢打敢拼,刚直果毅,他立即就率领自己的部曲私自前去追击韩遂,结果韩遂觉得董卓的追击是应验月食的预示了,于是他命令叛军只撤退不抵抗。叛军被董卓大败,仓皇失措地逃回凉州。

    由此,董卓有了战功,在人才济济却昏暗污浊的朝堂上崭露头角;又过了不久后,他又贿赂十常侍替他在汉灵帝跟前说好话,被汉灵帝委任为凉州刺史。说是刺史,但董卓行使的确实州牧的权力。在任期间,董卓以剿灭叛军为借口来不断扩军,在汉灵帝行将就木之际,他的西凉兵数量超过了二十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战力十分强劲的骑兵。由此,董卓才敢和全天下掀桌。

    董卓此人不简单啊!别看他看上去脑满肠肥的,但其实头脑灵活,机智果断,善于抓住机会,洞察时局,怪不得后来能把天下闹得天翻地覆的!只可惜这种人才没走上正途。刘范心里想。

    刘范道:“接着说下去!”

    “喏!那董卓大败休屠蛮夷之后,又趁势北上收复了并州北部郡县,休屠贼子不敌之,只得后退。董卓派人与匈奴单于接触,并与之相约,互不侵犯,由此,并州获得安定。董卓知道打败匈奴人之后,可能要被召回雒阳出任闲职,于是他就借口打击盘踞在太行山上的黑山军,不顾朝廷反对,强行赖在并州不走了。朝廷见他有本事,又有了军功;而且打击黑山军又没他不行;何进又在皇帝耳旁为其美言,基于这些原因,于是朝廷干脆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升其爵位为鳌乡侯,一时之间,董卓势力陡然上升,竟和主公相差无几。”田丰道,言语之中充满了惊诧。

    “后来,他又仿学主公的农业政策,安顿来自冀州和兖州的大批流民,使并州安定下来。他又礼贤下士、招贤纳士,竟然招募到了几位文武!据文和说,似乎那些投靠董卓的人十分厉害,不亚于主公的部下!”

    刘范一听,打了个激灵,转头看向贾诩。贾诩道:“回禀主公,元皓说的不错!董卓在并州招到了两位文士,一人名为李儒,一人名李肃,此二人都是智谋之士,胸中藏有雄兵百万!董卓得之,擢为并州军军师并并州从事;董卓又得几员大将,分别是吕布、牛辅、樊稠、胡轸、段煨、徐荣、张济、张绣,他自己又有三个弟弟,分别是董璜、董越、董旻,这些人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主公万不可轻视!其中,又以吕布、徐荣较为厉害,吕布的武艺,恐怕能和我军的黄将军相提并论;徐荣的谋略,也能和张辽将军一较高下!”

    在凉州军,武力排行榜依次为黄忠、典韦、赵云、张辽、张郃、文聘、魏延、阎行、庞德、马超、高顺、马岱。黄忠正值壮年,所以武力最强,应该能和吕布一较高下;而马超和马岱还小,武力还比较弱小;张辽和张郃的武力差不多,平分秋色,不分胜负。而凉州军武将的谋略排行榜为赵云、张辽、张郃、魏延、庞德、文聘、阎行、马岱、高顺、典韦、马超,其中,张辽到文聘等四人的谋略也是不分上下的。

    当刘范听到吕布等人归附董卓,危机感陡然上升。刘范知道,吕布是五原郡的人,五原郡属于董卓管辖的并州之下;且吕布视财如命,六亲不认,只要董卓肯出大价钱,吕布肯定会投靠于他。

    刘范道:“有了军师,又有了这么多员大将,董卓的羽翼已经足够丰满了!那董卓的军队又有多大规模了?”

    贾诩道:“回禀主公,据太公的估计,董卓手下的军队已经超过六万人了,而且他还在扩军,并仿效主公的凉州军,将他的董军命名为并州军。董卓又和主公想到一块儿去了,他和匈奴人互市,购买马匹,力图全军都成为骑兵。并州军中有一支军队,名为飞熊军,十分强大,战力和主公的凉州军差不多,但只有三千人而已,不足挂齿。他将飞熊军交给自己的三个弟弟掌管,还用纳吕布为义子的方法笼络了吕布。”

    历史又是惊人的相似,吕布这个“三姓家奴”果然还是厚颜无耻地认干爹了!刘范点点头,道:“董卓这厮好生厉害!之前没有注意到他,看来是我轻敌了!”

    田丰道:“回禀主公,董卓的并州人口稀少,土地贫瘠,产粮甚少,离雒阳城又太近,他是很难崛起的!加之他的军队良莠不齐,必定比不上主公的凉州军!请主公放心!”

    贾诩道:“再说了,主公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两人自问,还是要比董卓的二李强得多的!”

    李儒和李肃确实比不上贾诩和田丰;凉州的优势也比并州多,刘范便放心了。刘范点点头,道:“你们两个最机灵了!那你们说,我该如何对付董卓?”

    贾诩想了想,道:“那主公现在有什么手段对付董卓呢?”

    刘范想了想,道:“要不要我命令驻守在北地郡的苍狼营给他一点教训?”

    贾诩摇摇头,道:“主公才刚刚扩军完毕,新兵蛋子们都还没有训练好;军粮筹措等也需要时间。但等主公的军粮筹措完毕,士兵训练完毕,董卓早就有所准备了!属下认为,此举万万不可!”

    刘范又道:“那不然我请我在京城的小伙伴们弹劾董卓,怂恿皇帝罢了董卓的官,收了他的兵权?如何?”

    田丰摇摇头,道:“主公的小伙伴们虽然很多,实力也很强,但仍然不能和枝繁叶茂的何进相提并论。何进一发声,主公的设想必定落空!并且董卓要军功有军功,要政绩有政绩,是举国皆知的大功臣,现在全国的舆论对董卓还是有利的。一旦主公的小伙伴们弹劾他,何进及其党羽要是给您的小伙伴们一个诬陷功臣、图谋不轨的罪名,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加之天下人议论纷纷,主公也讨不到好处!这个也不行!”

    刘范烦闷地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突然刘范想通了,道:“想办法这是你们两个的事,休要推脱给我!”

    贾诩和田丰见瞒不住了,贾诩便道:“主公现在太过于针对董卓,会让天下人和朝廷上的大臣们觉得,主公凭借着凉州恃强凌弱,欺负处于弱势地位的董卓。董卓此人要是对主公示弱,那主公在天下人和朝廷大臣的眼中,可就变成了一个排挤功臣的佞臣了!更有甚者,还会认为主公意图谋反。所以说,针对董卓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主公,还是消消气,放过董卓吧!”刘范失落不已。

    田丰神神秘秘地道:“主公不必神伤,虽然主公不能对董卓搞大动作,但主公还可以使出一些小动作啊!”

    刘范来了精神,道:“说,有什么办法?只要能损害董卓都行!”

    田丰道:“依属下看,主公可以暗中排挤董卓,比如命令您的两位大舅哥前去并州购买粮食!并州出产的粮食尚不能自给自足,并州的府库一直都是空着的!等他们买完了粮食,董卓的实力自然就下降了!”

    刘范道:“但并州无粮,岂不会造成并州闹饥荒,危及并州的百姓的生死存亡?”

    田丰和贾诩听闻刘范仍不忘关心百姓,心中十分感动和欣慰。田丰笑道:“主公且放心,并州距离凉州只不过咫尺之遥,要是并州缺乏粮食,并州百姓必定会迁徙到凉州来,主公也可以及时救助他们。主公既可以保住并州百姓的性命,又可损害董卓的势力,何乐而不为呢?”

    刘范点点头,道:“这个好!这个好!买完了并州的粮食,就相当于给董卓来了个釜底抽薪,董卓老贼没有粮食,又失去了人口。一没有粮食,二没有兵源,他安顿流民还勉强可以,但再想扩军可就难了!”

    田丰道:“现在我们对董卓也没有多少手段可使,也不能使,所以属下建议主公还是静观其变,或许董卓崛起对主公也不是坏事呢!”

    刘范一想,确实,董卓的势力做大做强了,可以为刘范分担一些来自朝廷的压力。而且历史可能重演,何进在汉灵帝死后,铲除十常侍时极有可能再召董卓进京。董卓带着并州军进京,那就是天下大乱的最好的契机了。

    想清楚了,刘范也就宽心了,刘范道:“好吧!那就放董卓一马吧!”

    “主公英明!属下佩服!”贾诩和田丰道。

第一百六十三章 贾龙崛起

    刘范又道:“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贾诩道:“禀告主公,确实还有,这次这件事倒是没有如同董卓崛起那般严重!”

    刘范道:“直说了吧!别卖关子了!”

    田丰道:“喏!主公,您还记得,去年的黄巾贼乱时,益州的情况吗?”

    刘范歪着脑袋想了想,道:“这我倒是记得清楚。我清楚地记得,当我还在冀州跟随我师父平定张角时,益州的局部地区同时也爆发了黄巾贼叛乱叛乱。蜀郡人马相,假借黄巾贼乱的时机,在蜀郡鼓动信徒造反。他率领着一群乱贼攻取了成都城,甚至还斩杀了时任益州刺史的郗俭。因为郗俭此人贪污**,益州人咸知之。后来,马相攻下了整个蜀郡;再接着,此人又攻占与蜀郡同为益州大郡的巴郡和梓潼郡,拥兵十万余,益州震动。后来,蜀郡实力最强大的世家大族——贾家的家主贾龙,同时也是益州的校尉,贾龙整合各个世家大族的私兵,配合他所率领的官军,不过一万多人而已,竟然以弱胜强,将马相打得丢盔弃甲,四处奔逃,最终贾龙不仅击溃叛军,还亲手斩杀了马相!”

    田丰道:“主公英明!因为贾龙平叛有功,朝廷已经拜他为新任益州刺史了!”

    “哦!不过一个没有政权也没有兵权的刺史而已,不必当真!”刺史就相当于后世的省纪委书记,只能监察官员,而没有管理官员的权力,也不是军区司令,没有兵权,除了扳倒贪污**的官员,也没什么大权。而州牧不同,州牧相当于后世的省委书记加军区司令,可以行政,也可以调动兵马。刺史在太平盛世时才能发挥出作用,在乱世中,他们连贪官也不能罢免掉。所以刘范对刺史不屑一顾,甚至还有些鄙视。

    贾诩道:“主公,要是贾龙只是个刺史,我等也绝不会如此劳烦主公您了!主公别看贾龙不过是个刺史,他可是有些手段的呢!”

    “哦?他又有什么手段?我倒要听听!”刘范一听这句,一下来了精神。

    贾诩道:“主公别忘了,贾龙在没当上刺史之前,他可是掌握有一支军队的校尉!当他当上刺史之后,他也仍然暗中掌控着那支军队。贾龙家资丰厚,因此他还大肆拉拢益州的各个官员。由于益州的太守县令等多是世家大族出身,与贾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益州的大多数太守和县令都听从他的命令!虽然贾龙看起来只是个刺史,但其实因为益州微妙特殊的情况以及贾家在益州的地位,他实际上是行使着益州牧的权力!”

    随着贾诩娓娓道来,刘范的眉头慢慢地变紧,脸上的神色也越来越严肃,再也不敢轻视益州刺史了。对于贾龙,刘范还是知道些的,在原来的历史中,刘焉霸占益州,贾龙主动对刘焉示好,博得了刘焉的信任。刘焉这等雄才,才能镇压着贾龙,让他不敢轻举妄动,但刘焉死后,是懦弱的刘璋接过刘焉的衣钵。贾龙知道刘璋的底细,此人野心勃勃,于是便在益州造反,但有赵匙和董扶在,贾龙最终没能得逞,还是被镇压下去了。这说明,贾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田丰又道:“贾龙此人甚为果断,益州的世家大族中有很多家不服贾龙一家独大,要求共享益州之权,贾龙便直接派兵剿灭那些反对他的世家,一连杀了几十个世家大族,特别是巴郡的甘氏和蜀郡的张氏。后来,世家大族见他凶残,都不敢再和他做对了,于是贾龙又使出怀柔手段,重新拉拢那些刚被他打压的世家大族,这样一来,益州就完全为他所掌控了。”巴郡甘氏,就是甘宁家;蜀郡张氏,就是张松家。

    刘范道:“贾龙在益州如此闹腾,朝廷也都不管管吗?”

    贾诩尴尬地道:“回禀主公,不是朝廷不管,是朝廷那时没空管!当贾龙屠杀益州世家时,正值主公在凉州推行改革,朝廷那时都把注意力放在主公身上了,哪里有空去关注贾龙?再说了,益州坚固闭塞,贾龙后来又封锁了汉中郡,朝廷根本就管不了了。朝廷也许是想,只要益州安定,掌权的贾龙安分,他们不出兵也行。”

    刘范道:“竟然还封锁汉中郡?!好大的胆子啊!”益州的富裕丰饶,刘范整天想起来都淌口水,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一个贾龙,竟然掌控了益州,这让刘范很生气。

    刘范道:“常言道:得陇望蜀,现在我已经得到了凉州,日后天下大乱,我肯定是要攻略益州的。如今贾龙坐大,封锁益州,我将如何?”

    田丰道:“回禀主公,虽然贾龙的益州是坚不可摧,可主公难道忘了,我们手里还有武都郡么?”

    听了田丰的话,刘范顿觉豁然开朗。刘范一拍脑袋,笑道:“对啊!武都郡属于凉州,我怎么没想到呢!”

    田丰道:“益州北方的屏障就是秦岭,武都郡的土地却越过了秦岭,深入到汉水之畔,进可威胁汉中,退可保守秦岭。过秦岭、进益州,又不是只有汉中郡一条路,就算他贾龙封锁了汉中郡,我们也照样可以从武都郡进军益州!”

    贾诩道:“张辽将军所率领的飞虎营就在武都郡的故道,有他在,贾龙恐怕连一口饭也咽不下去。况且贾龙手上的兵不过一万多人,加上各个世家大族的私兵,也不会有多少,战斗力就更加比不上凉州军了!只要有武都郡在主公的手上,主公想什么时候进军益州,就什么时候进军!”

    刘范点点头,道:“可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贾龙知道飞虎营在武都郡,又有自知之明,必定会防备来自武都郡的威胁,防备我,最好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军,看来贾龙的下一步动作一定是扩军了。”

    贾诩道:“不仅是扩军,以前益州的治所在雍城,武都离之十分相近,他肯定要把老巢移到其他地方,依属下看,成都是贾龙最好的归宿了。然后,他还会布置重兵在梓潼和雒城,拱卫成都!”

    刘范点点头,道:“不管如何,只要我们有武都郡在手,日后攻略益州一定会很方便。所以我们也得防备贾龙狗急跳墙,万一他发兵来攻,必须把他击退!”

    田丰道:“依属于看,现在朝廷威严犹存,实力犹在,那贾龙手上的军队也没多少,主公的飞虎营也非浪得虚名之军,估计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来攻击飞虎营!”

    刘范道:“那就好,量他贾龙也没有那个胆子!”

    刘范叹了口气,又道:“益州者,天府之国也!其承昔古巴国及古蜀国之遗泽,留取两国之精华,人口繁多,土壤肥沃,产物丰饶,礼乐昌明;其面积之广袤在大汉十三州中首屈一指,足足是凉州之地三倍有余。若得之,可北收高祖龙兴之地——汉中之灵气,东接巴地之威严,西凭高原之险峻,南结南蛮之凶恶,中占成都平原之丰硕与长江、沔水水运之便利;其位置上得天独厚,北有秦岭保守,东有巴山庇护,西有高原阻隔,南有黔地抵挡,几乎是坚不可摧,密不透风!据之,北可威吓关中,东可要挟楚地,东北可振怖中原,南可威慑哀牢国并进逼交趾,实乃进可攻、退可守之兵家得意之地!若我有幸得之,天下之事不难决!”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战略

    田丰信心满满地道:“主公现在手上有十万虎狼,若仍不自足,再扩军,也仍然可以收取虎狼雄兵六七十万。有如此雄师,何惧益州贾龙!主公本钱丰厚,即使是用钱买下整个益州,又有何妨?主公得天下名望,西人拥戴,以正讨邪,有何不利?主公有越过秦岭的武都郡在手,秦岭对于主公来说,不过是自家一道低矮的篱笆罢了,据守武都,主公不管何时对益州用兵,他贾龙又怎能完全关上秦岭之门?”

    贾诩也满面红光地道:“元皓说的极是!主公天下雄主,不仅自身已胜过贾龙千百倍,又有鬼谋之士两名、治政之士十余人、上将十几人、良将上千员在身边辅佐,而贾龙不过一个纨绔子弟罢了,蜀地虽然出士,巴地虽然出将,但贾龙手下并无多少人才,其人之才能更不可与主公相提并论!故,贾龙虽然有益州在手,不知统治之道,不得民心所向,不得文武辅佐,又有何惧?”

    刘范点点头,道:“常言道:得陇望蜀。益州嘛,我是肯定要拿下的;那等我拿下益州之后,我又该如何呢?”

    “主公这是在问我等天下大计么?”贾诩精神抖擞,表情严肃。

    刘范道:“不错!这世事之变化难以预料,若不先定下计划,则应对天下变化,分身乏术,无以为继!”

    贾诩想了想,道:“喏!按照属下为主公定下的大计,主公宜应先巩固好凉州的基础,整顿军旅,劝课农桑,结交天下贤才,迷惑雒阳朝廷,以应对时局变化。等时局大变,天下陷入大乱之局面、枭雄四起时,主公便可趁此良机,抢占无主之关中!等主公占领关中之后,先花费一二年时间治理好关中,等关中恢复元气,再兴兵向南,攻取益州!自武都郡下辩城发兵,沿着山势或沿着汉江一直打到成都城下,进而收取益州北部,然后再交好南蛮,用主公的汉化之策将南蛮百族化为己方,招募南蛮之人参军,为主公冲锋陷阵!”刘范听了,点点头,南蛮之人虽然野蛮未曾开化,但也因此十分彪悍,用来当兵最合适不过。

    贾诩又道:“因司隶为天下心腹,所以当天下大乱时,司隶必定是众矢之的,朝廷为了避免灾祸,必定会迁都离开司隶,主公便可在益州安定之后,趁朝廷仓皇出逃时,趁机占领司隶!在司隶之地,主公北可进兵并州,东可进军中原,南可威胁荆州。主公再屯兵司隶,再次等待天下变化,若北方的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四个州之中,但有一个州发生重大变化,主公便可挥军杀上黄土高坡;若中原的兖州、豫州、徐州、南阳四地之中,但有一地发生重大变化,主公便可从司隶出兵,兵临虎牢关,杀入中原;若荆州发生重大变化,主公便可命一上将,从益州巴郡出兵攻击荆州,主公再亲自率军从司隶出兵南下,两面夹击,攻取南阳郡。若强敌逼近,主公迫于形势,亦仍可退回函谷关内,等待良机。有了司隶在手,则面对天下变化之时,主公都可以占据有利的主动地位。”刘范听了,暗道贾诩厉害,有大局观。

    贾诩喝了口茶,润润嗓子,又接着道:“若主公先攻下并州,便可依据并州的地势,由太行山上向山下的冀州和幽州进军,之后再攻略最为容易拿下的青州,花费几年时间治理好河北后,再南下收取中原,中原若得手,则天下大势已分,这天下迟早是主公的;若主公先攻下中原,那就等中原恢复元气之后,反身杀向河北,如此,天下也是主公的;若主公先攻下南阳,那主公就再南下,全取荆州,荆州大局已定,就或可引兵向扬州杀去,依据长江天险,阻挡中原之敌,或可北上中原,再或可南下经略交州。不管哪一种情况,主公都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敌人不可抗拒。”

    刘范听完,赞赏地给贾诩鼓掌,道:“哈哈哈哈!文和真不愧是国士无双,按照你的策略,我虽然还在凉州,但天下早已归我之彀中矣!”

    贾诩嬉皮笑脸的,道:“谢主公夸赞!”

    “元皓,文和已经说出了他的战略,那你的呢?”刘范又扭头看向另一边的田丰。

    田丰道:“回禀主公,属下的战略的前面的部分,大抵与文和的战略差不多。只不过,在主公攻下益州之后,属下觉得,主公更应该先攻下荆州。”

    贾诩和刘范,一听到贾诩说的话,顿时都来了精神。贾诩给田丰作一揖,道:“敢请元皓指教!”刘范也看向田丰。

    田丰道:“文和所说的司隶,确实是主公日后逐鹿中原时最好的跳板,但这也不代表着没有其他渠道可以进军中原,另一条路就是荆州的南阳郡!文和说的不错,由于司隶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司隶在乱世之中,在各路枭雄眼里必定是眼中钉、肉中刺,而且司隶还是大汉两百年来的中心,朝廷就驻扎在司隶的雒阳城,要是主公先取司隶,那就会得罪全天下所有枭雄,过早地暴露出主公对中原的野心,更会在大义层面居于不利的地位:天下人见主公占领了故都雒阳,必定会怀疑主公有不臣之心,到时候,天下枭雄要是用这个理由一起来讨伐主公,那形势对主公就是大大的不利了。”

    田丰又道:“而且,司隶由于处于天下中心,是所有枭雄眼中的兵家必争之地,那必定会有很多枭雄在司隶东争西抢。在枭雄混战之后,司隶之民必定难以留存,司隶往日的辉煌和荣光也会被打击得一点不剩。主公占有司隶,不能用司隶来供养军队,那后勤补给就又是一笔大帐;更别说后面的治理司隶了!要是没有个七八年,司隶就不可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但是七八年后,天下的形势早已发生重大改变了,那主公面对来自河北或中原之敌就陷入被动境地了。而南阳是光武帝龙兴之地,南阳郡的元气,比起冀州来说都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在平常时,用南阳一郡的钱粮来供养五万甚至十万军队,那都是绰绰有余,小菜一碟;南阳耕地广袤,土地开发较为完善,治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容易。”

    听了田丰的话,刘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贾诩则是大梦方觉、恍然大悟。刘范道:“既然司隶不行,那就谈谈南阳吧!”

    “喏!主公和文和再看看我的南阳,南阳是光武帝的龙兴之地,人杰地灵,人才丰富,人口繁多,而且依据南阳,不仅可以北上攻略司隶和中原,还可以向东走,威胁扬州,还可以南下全取荆州之地,有南阳在手,主公的选择和有司隶时一样多!若主公想先取下扬州,取下扬州之后可以再从长江之畔攻取徐州,再从徐州一路向西,包揽中原大半;若主公想先进军中原,等中原全下,那天下就是主公的了!但为了安全考虑,属下认为,主公还是先把在南阳背后的荆州先拿下,再进取中原才是万全之策。荆州的面积也十分广阔,人口也不少,历来是鱼米之乡、钱粮广集之地,要是收取了荆州,主公的实力就又跃上高一层台阶,那枭雄们就更不如主公强盛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报机构

    刘范听完,满意地点点头。贾诩直起身子,佩服地道:“文和大才,元皓自愧不如。”

    刘范道:“你们两人的战略,各有各的可取之处,按照文和的战略,先攻取司隶的话,则比起南阳来更有利于下一步夺取中原,司隶地势比南阳更好,就像一个拳头深入中原,而且按照普通的说法,司隶本身就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占据司隶也更有利于进军河北四州,河北被开发得比较完备,农业发达;而荆州被开发得很不完全,所以农业不兴。”

    贾诩和田丰听罢,点点头,深表同意。刘范又道:“按照元皓的战略,先攻取南阳的话,则比起司隶起来,更有利于隐藏住对中原和河北的野心,进而稳住天下枭雄,让我获得更加安全的发展环境,也更有利于把控长江天险,一旦夺下荆州,则益州会多增添一层保护壳,扬州赖以自保的长江也会从一副保护它的盾牌,变成一把对准它自身的尖刀。我们也可以用长江来抵挡来自中原的进攻,也可以顺流而东,攻击处在长江下游的扬州,如此一来,还可以支持其他战线的战斗!而且南阳郡之上就是司隶,如若在南阳方向难以进军中原,那我们还可以再引兵向司隶进发,得了司隶,主动权又被我们收于手中!”

    两人听完还是同意。刘范道:“我有一句话要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届时乱世降临,天下陷入一片混乱,局势也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如若发生一些超出我们的预想的变化,那我们现在已经制定好的计划,虽然在大体上不会改变,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要变通几分。”

    贾诩和田丰道:“喏!”

    刘范想了想,又道:“通过今日的情报,我发现我们尚未有专门的情报机构。以往草创镇北军时,为保证全军将士培养全能素养,我曾规定每次出征靠抽签决定哪一部曲作为大军的斥候,并未有专门的斥候,且这一制度已沿用至今,凉州军还在履行此制。但斥候只负责凉州军的情报工作,而比如朝廷的情报、反叛势力的情报、潜在敌手的情报,在这些方面,咱们可都是一筹莫展啊!”

    贾诩和田丰听完,都十分认同地点了点头。刘范道:“就拿今日的两个情报来说吧!当董卓早已击败休屠贼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时,当贾龙依靠恩威并施的手段掌控整个益州时,我们还窝在凉州的州牧府里,就像井底之蛙一般,只看得见井口这一片狭窄的天空,只看得见咱们凉州这一亩三分地。关于朝廷的情报,仍需要我父亲和支持我的朝臣为我传递;关于董卓和贾龙的情报,仍需要官府的邸报和一些行走天下的商贾为我传递。情报工作如此不完善,这对于以后的战争,十分地不利啊!”

    贾诩道:“主公说的极是!那主公想好了该怎么做了吗?”

    刘范想了想,道:“不如如此吧!我决定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收集情报和传递情报、执行卧底任务和刺杀任务、并监察敦促凉州整个军政体系的机构,名字就叫锦衣卫!如何?”

    想起有名的情报机构,刘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英国的军情六处、中国的军统和朝阳区群众,但这些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名字,如果用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东汉末年的话,会显得十分的不自然。最后,刘范想到了明朝的情报机构。巍巍大明朝,在其短暂而辉煌的两百几十年国祚中,共涌现了锦衣卫、内卫、东厂、西厂等情报机构,但说起威风,还是锦衣卫比较威风。故而刘范决定将他的情报机构命名为锦衣卫。

    田丰听罢,道:“主公既然已经有了主意,属下也没什么可以进献的言论了。但属下认为,主公若欲建立这个锦衣卫,则必须选择一个对主公绝对忠诚、绝无半点背叛主公的可能的人来提领。”

    刘范毫不在意地道:“不用如此麻烦——我看元皓你就不错啊!”

    田丰闻言,感动不已,锦衣卫对刘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刘范第一个想到的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竟然是他!田丰也曾想过刘范会提及他;但后来又觉得刘范出于大局和安全考虑,必定不会考虑他。田丰道:“谢主公信任属下!但请主公恕罪,属下已经身兼数职,被主公委任凉州的别驾从事、治中从事,以及凉州军的左军师,每天不仅要处理凉州的政务,还要事事关注凉州军的训练,属下面对如此繁重的事务,已经是分身乏术了!而依属下看来,文和也比较合适!”

    闻言,贾诩脸上并没有惊异之色,仿佛他猜到了田丰会向刘范举荐他,或许是他修炼到了宠辱不惊的程度。刘范则是点点头,依照贾诩那暗黑的为人,毒辣的手段,倒是很适合出任锦衣卫的指挥使。刘范道:“嗯!元皓这话说得不假,文和确实很适合!”

    贾诩叹了口气,哀怨地道:“禀主公,属下和元皓的处境其实也是差不多啊!属下是凉州的薄曹从事,整日里要验看各郡县送上来的檄文和报告,其中若有瞒报夸大,还要亲自一一处理;属下又是凉州的兵曹从事,要负责徭役和兵役事宜,又要负责训练和管理凉州的三万戍卒,指挥他们剿灭在凉州地界上遍地开花的土匪;更不用说属下还是凉州军的右军师了!属下也不比元皓轻松多少,主公还是另寻他人吧!”

    刘范沉思了一会儿,想道:确实如同贾诩所说的,他和田丰两个人,每个人都身兼两个从事并一个军师,一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要动用三个人的脑子,来处理三个人的难题。而自己制定完大政方针和凉州军的发展路线之后,除了有时去帮帮他们处理一些公文以外,主要将大政方针和发展路线落实到实处的,还是贾诩和田丰。而锦衣卫这种情报机构每天都是十分繁忙,让他们两个大忙人来接手这份活确实有些太不近人情了。

    想到这里,刘范便道:“你们说的也对。那你们有什么人才可以举荐的么?”

    贾诩和田丰听完,先对视一眼,然后田丰道:“主公觉得赵云赵将军如何?”

    赵云的能力卓著,刘范怎会不知?但刘范认为赵云作锦衣卫的指挥使,还是小题大做了。刘范道:“不可!他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领兵作战,为我攻城拔寨。锦衣卫这种繁琐的工作,对于他这样的将才来讲,都是杀鸡用牛刀了。”

    “那,黄忠黄将军如何?黄将军为人老成,思维缜密,堪当大任。”贾诩又举荐了一个武将出来。

    刘范闻言,简直哭笑不得,他还要用黄忠去对付武力天下无敌的吕布呢!刘范道:“这更不行了!黄忠的武功可是凉州军中最高强的,怎能用他作指挥使这等见不得人的官?”

    贾诩叹了口气,道:“那属下也没人选了,主公还是听听元皓有何高见吧!”

    田丰道:“主公,依属下看来,现在凉州各个郡的太守、凉州军的各个将军都不适合改任锦衣卫指挥使。依属下看,主公的二弟就十分合适。”

    刘范一听,立马精神抖擞。刘范惊异地道:“为何?”

    田丰道:“属下听说,主公的二弟刘诞,已经学成,而且他没有任何可能背叛主公,主公可以完全放心。”

    “但他的年纪比我还小,能堪此重任吗?”刘范道。

    “年纪小也不代表没有天赋,主公可以时时提点一些他,假以时日,他必定能成为主公的左膀右臂。最重要的是,主公可以对他委以重任,完全放心。”关于锦衣卫这等心腹,田丰强调的是绝对的忠诚,能力则被排到第二位。

    刘范觉得十分有道理;贾诩也道:“主公,属下认为元皓的提议十分恰当,主公的二弟确实最适合为主公掌管锦衣卫。”

    刘范点点头,道:“好吧!那就他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34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所写的《三国之西州制霸》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西州制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西州制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西州制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西州制霸介绍:
  英雄立于世,莫若立足西凉,垦边屯粮,养百金之士,招万人之敌,揽鬼谋之士,收离丧之民,兴工商百业,抑世家豪族,成强秦而虎踞西州,观诸侯而虎视天下!待天下生变,则兵出潼关,席卷八荒,鲸吞四海,内斗诸侯,外逐强虏,使海内归一,九州并同,万民安庆,天下太平!待天下长安,则进击海外,开疆拓土,兼欧亚二州,并东西二洋,如此,可称快意!三国之西州制霸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西州制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