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三国之西州制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西州制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     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机

    当然,有人欢喜,就必定有人愁。朝廷和州郡积极地西迁流民,也让不少人犯了愁。第一个不高兴的,就是黑山军、豫州黄巾、青州黄巾等与黄巾军有直接关系的起义军。高耸深邃、人迹罕至的太行山,因为有一群亡命之徒的到来,而变得热闹非凡。从前,太行山因为海拔太高,山势陡峭,山间耕地稀少,所以人迹罕至,人烟稀少。但现在的太行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却被一群人给充满了。

    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黑山军的各个头目们。黑山军头目有:黑山、黄龙、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丈八、平汉、大洪、司隶、雷公、浮云、飞燕、李大目、罗市等。

    这些头目都是贫民出身,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名字也十分地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比如雷公”是大嗓门,“飞燕”是举止轻快,“白骑”是爱骑白马。所有的首领手中都握有自己的部曲,只是为了抗拒朝廷而抱团在一起。其中,张燕的势力最为强大,部众超过二十万。而整个黑山军总数有一百万,张燕一个人就占了五分之一。所以,在前任首领张牛角被官军杀死后,众人推张燕为黑山军的将军。为了表示不忘张牛角,原姓褚、叫做褚燕的张燕改姓为张。

    是时,张牛角率领黑山军在冀州、青州转战,不敌官军,张牛角亦阵亡。张燕接过张牛角的班后,清楚黑山军虽人多势众,但多是老弱病残,根本打不过官军。黑山军也是黄巾军的一支,主力早就让卢植和刘范在广宗之战中消灭了,余者皆奔散。张燕就做出了转战太行山脉、躲避官军、适时袭击太行山下的州郡的战略。同时,张燕遣使朝廷,答应朝廷的招安,被朝廷封为一个杂号将军。这一战略,让黑山军得以存活并壮大。因此,张燕也在黑山军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威望,头目们多愿从命。

    今天,他们遇到了一件堪比当年张牛角战死的危机,就是朝廷实施的流民西迁。虽然是在山洞之中,但黑山军仍然用抢掠来的各珍宝器具,将此山洞布置成一个议事的宝地。张燕坐在上首,底下坐满了头目。头目们不停地交头接耳,整个山洞中嗡嗡作响。张燕说道:“都静一静,静一静!”

    山洞中静了下来。李大目站出来,说道:“张将军,大事不好了!自从有关朝廷把流民迁往冠军侯治下的传言传进了山里,好多兄弟都听信了传言,拖家带口地跑了!”

    李大目一说,刚刚安静下来的山洞里又响起声来。还没等张燕说话,张白骑也说道:“是啊是啊!也不知道是谁把这消息给传回来的,现在好多我们的部众都明里暗里地往山下走,说什么要听朝廷的安排,还说什么冠军侯爱民如子,凉州地下天堂,要到那儿享福去。我们这些头目劝都劝不住,他们又是我们的部众,我们也不能拦着。”

    平汉说道:“白骑兄弟说的极是。就连我的部众,也开始有人在逃出大山,把头上的黄巾一摘,就扎进了朝廷的徭役队伍里。这些人依靠我的庇护久矣,现在一听到能去西凉,竟然就抛弃了我,真是狼心狗肺!”

    张燕吃惊地说道:“什么?徭役?怎么你手下还有人愿意给那昏君服徭役?难道他们疯了吗?”

    平汉说道:“将军有所不知。朝廷为了让流民赶紧迁往冠军侯治下,特意把流民编成徭役,派小吏驱使带领。而且听说朝廷和沿途各州郡这次不知道怎的,竟然发了慈悲,还配发给流民足够的粮食。朝廷还派人到处宣传,说什么只要迁往西州,到冠军侯治下去,朝廷都会提供粮食。到了凉州,就换成冠军侯分发粮食。而且,小吏们还说了,只要过了街亭城,就能自动变成冠军侯治下的合法百姓,可以参加屯田,每年收成可以和西州官府四六分成。如果参加的是军屯,还能本人二八分成,家人七三分成。”

    张燕闻言,瞪大了眼珠子,说道:“哦?有这等好事?”

    平汉说道:“这个我也不知是真是假。这都是官府的一面之词。虽然冠军侯对百姓确实不错,但这是朝廷自己说的,冠军侯又远在西州,谁知道是否属实?”

    郭大贤说道:“不论是真是假,反正有人信就成。不知诸位渠帅注意到没有,不光底下的部众们都逃了,现在有的头目已经不在这里了。”

    一听这话,众头目纷纷举目张望。看了一番后,恍然大悟道:“司隶和罗市跑了!”

    郭大贤说道:“他们两个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尽想着解甲归田,回家种地去。底下有人提议干脆从了朝廷,到西凉过快活日子去,这两人就马上率部曲悄悄下山去了。经过我的营寨,这才惊动了我。要不然,谁能知道他们都跑了!”

    发现为数不多的头目中,竟有两个头目已经往西凉逃去了,这让其他剩下的头目们都有些不安和沮丧。张燕说道:“不瞒各位,就连我的部众,都有几万人已经下山了,我是拦也拦不住。”

    几万人的损失,对于人多势众张燕来说也是十分惨痛,更别提其他部众更少的头目了。张白骑惊呆了,问道:“几万人?这么多人走了,将军为何不拦着?怎么能让他们成了冠军侯的人?”

    张燕怒道:“你说的轻巧!现在我黑山军粮食匮乏,部众饥一顿饱一顿。还能坚持下山的,都是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留下没走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依靠老人小孩,怎么可能拦得住他们?”

    张白骑叹了口气,其他的头目也都耷拉着有气无力。于氐根说道:“那可怎么办?要是我们都不拦着,百万黑山军,还能剩下多少人?什么都不做的话,能剩下二三十万就不错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

    张燕正生气,一听这话,又没好气地说道:“还能怎么办?我们拦又拦不住,拦住了又是一次大战。罢了,既然人各有志,还不如让他们走!就算那些都是朝廷编的,但总归冠军侯还是个好官。他们到了冠军侯的治下,也总好过一辈子都呆在这鸟不拉屎的太行山上吧!”说到最后,张燕无限感慨。

    青牛角也说道:“我也同意将军的主意。让这些人都走,我们也能省下不少的粮食来。以后我们黑山军人少了,也就不用再担心粮食不够吃饿死人了!”

    张燕说道:“牛角兄弟说得对!我们这些人,本来都是平头百姓良家子。要不是那些狗官和世家把我们逼的没办法,父老饿死者无数,我们也不会扯旗造反。冠军侯在凉州施行宽仁之政,又新得西域之地,海内无不向往。今日部众们脱离我们黑山军,也只不过是要到他的治下讨口饭吃罢了。如果我们因为他们想要活下去就拦着他们,和那昏君又有什么区别?倒不如让他们走。人少了粮食就相对多了。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要冒着碰见官军的危险下山抢掠。这样,他们解脱了,还愿意留下来的部众也能好过一些,也是双全之策。”

    听了张燕的话,头目们又静了一会。郭大贤突发奇想,激动地说道:“将军,既然那司隶和罗市敢带着部众远走西凉,那为何我们黑山军百万之口都迁往西凉呢?”

    郭大贤的这一番话,瞬间点亮了整个山洞。所有人包括张燕在内,都先是一愣,然后又吃了一惊,再然后激动不已。所有人都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黑山军的将军——张燕,也拖着腮帮子陷入了沉思。李大目欣喜若狂地说道:“是啊!将军!郭大贤这话说的对啊!假使我黑山军部众俱往西凉,那还何必造反呢,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呢?冠军侯文武兼备,爱民如子。早在朝廷西迁流民之前,冠军后就开始吸引流民迁入凉州。现在凉州被传的神乎其神,从凉州回来的商贾都说凉州是第二个冀州。姑臧城的富庶,不下于洛阳宛城。

    我们黑山军,虽说在这太行山上不必担心朝廷官军和并州军的攻击。但太行山上没有田地,不能耕种。要养活百万之数的部众,呆在山上、时时下山抢掠,终非长久之计。而现在贪官污吏充斥东州,只有冠军侯治下的三个州政治清平,民享安乐。只有到西州去,我等部众才能存活下来。毕竟,有冠军侯在,那昏君的天下很难推翻;我们也不能连累追随我们的部众,一辈子都当个没名没分的反贼啊!”

    只要汉朝存在一天,黑山军不归附一天,他们就永远是要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反贼。这句话,说到了所有黑山军的首领的心窝子里。他们为了挣口饭吃,不惜亡命天涯。让他们死很容易,但是死之后他们的墓碑上还是要写上“反贼”二字。反贼的身份,会跟着他们从生到死。生前,这重不光彩的身份压的他们透不过气来;死后,这重身份也会让他们死不瞑目。这才是历史上所有起义造反的人最为惶恐不安的。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非唯懦弱,而是梁山泊那点实力,不可能推翻大宋的统治。如果不招安,梁山泊好汉就一辈子都是反贼。因为舆论的风向掌握在统治者手里,统治者说你是反贼,你就是反贼。久而久之,造反者也会默认自己的身份是不光彩的。这个认同感,无形中会让人抬不起头来,透不过气来。

    所以,李大目的这一番话,无形中揭开了所有黑山军首领的伤疤。他们不仅想衣食无忧,更想重塑自己的身份。头目们又开始七嘴八舌起来,但他们心中所想都是一样的,都想率众迁往西凉。

    张燕能做将军,自然更谨慎识大体。张燕说道:“想法是好的。可是,我们黑山军素来为朝廷所恨,恐怕朝廷不会允许我等下山,说不定还要命官军沿路袭击,更别说要到西凉那么远的地方。冠军侯也未必会待见我们这些反贼。他是好官不假,但他也是汉室宗亲啊!你们忘了,是谁杀了大贤良师吗?”

    张燕的合理推测,却没能把众人吓倒。对于流民出身的众人来说,安顿下来、恢复名分比什么都强。李大目说道:“此事易尔。我等黑山军,原本就是流民。只因朝廷欺压,这才落草为寇。现在,我们只需改头换面,掩瞒身份,将部众打乱,朝廷怎么能看得出我等是黑山军?官府都巴不得把流民都迁到西州去,哪有精力仔细核查身份?只要我等混入徭役之中,让朝廷供粮,去往凉州必定是畅途无阻。”

    “对啊对啊!”“说的是啊!”其他人纷纷点头。

    张燕说道:“可是,要想在路上掩瞒身份,恐怕不易。部众中多有识得我们的人。万一他们向官府告密,又将如何?”

    于氐根说道:“那也简单。大不了,我们这些首领,干脆不要再领着各自的部众了,先秘密潜行下山,脱离部众。然后假扮成流民,混进徭役行伍中去。如此自当无虞。”

    张燕斟酌一番后,说道:“那你们可想好了,脱离部众后,我们可都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首领了。到了凉州境界后,自然也会重新变成一个平民,再也没有今日首领渠帅的威风。你们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吗?”

    放权,对于当权者来说不啻于是自断臂膀。但黑山军的上层人士本来都是些小农,落草为寇后还是不改初衷,想过上衣食无忧的安生日子。李大目第一个举起了手,说道:“我愿意!”

    一看到李大目表了态,其他首领也纷纷举起了手。无人反对西迁。张燕看到这一幕就知道,以后他再也不是什么将军了。说道:“好吧!既然如此,那我等就赶紧回去收拾行装,只带上自己的亲信,明日咱们就下山,去西北三州去。”

    有人说道:“我们走了,部众将如何?”

    张燕说道:“放心,部众见黑山军群龙无首,自然就会下山去。他们肯定也想到冠军侯治下,过个太平日子。”

    张燕叹了口气,说道:“从今往后,我张燕再也不是诸位的将军,诸位也不再是黑山军的首领。这百万黑山,也要化为乌有了!”

    众人皆唏嘘不已。唏嘘归唏嘘,张燕等人立即散会,第二天所有黑山军的首领就悄悄地下山去了。剩下的黑山军部众一看首领们都远走西凉了,他们也没了约束,也紧赶慢赶地往山下跑去。不过十日,热闹的太行山又复归宁静。煊赫一时的黑山军,也从此没入了历史的烟云之中。世上再也没有了所谓黑山军,只是多了东州往西州路上的百万流民。

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肃来使

    在黄巾之乱被平定下去后,黑山军就是东汉末年最为强盛的起义军。甚至在冀州袁绍和幽州公孙瓒大战时,黑山军还曾援救过公孙瓒,后来方被曹操收编。现在黑山军却被西迁吸引得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最强大的黑山军都瓦解了,更何况青州黄巾军和豫州黄巾军。青州黄巾军也有足足百万之数,其中被曹操选为最精锐的青州兵的人,就有三十万人。豫州黄巾军就差一些,男女老少加在一起只有三四十万。而且由于身在豫州和兖州一代,被官府和世家压制得最厉害。这些人可没有黑山军那样团结,决定西迁之前还要开个会。朝廷的西迁令一下达,青州黄巾军和豫州黄巾军就早已土崩瓦解。

    这时候,刘范的蝴蝶效应发生作用了,由于有了西迁令,改变了原来的历史,本应该爆发的白波军起义也没有爆发。还没等他们起义,西迁令来了,起义者们便纷纷参加徭役队伍。因为西迁令和西北三州太过诱人,肆虐已久的黄巾军瞬间土崩瓦解,不复存在。所以,本应该被朝廷征发来讨伐黄巾军的乌桓人今年也没有进入中原。巨鹿郡的张纯和张举,都在忙着把流民迁出去,也没功夫煽动乌桓兵造反。原本在历史上出现的乌桓之乱,自然也就没有发生。

    由于白波军没有起义,而是安安分分地听从朝廷的指挥,赶往西凉而去。所以,本应该被朝廷征发来镇压白波军的右贤王于夫罗,也没有理由进入中原,而是呆在自己的牙帐,鼓励自己的部众到刘范建立的五个榷场进行贸易。

    从这一点上看来,朝廷的祸水东引也不是一点成效都没有。至少,朝廷通过西迁令,不过花费一些粮草,就无声无息、兵不血刃、不费一兵一卒地解决了困扰朝廷已久的黑山军和黄巾军。从朝廷在中平四年一月颁布西迁令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崤山以东,空无反贼。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回到了黄巾之乱之前的岁月。只是,朝廷控制的州郡内,也因此少了数百万人。但这并不妨碍朝廷君臣弹冠相庆,毕竟流民和反贼可不会给朝廷纳税。不纳税的蛀虫,朝廷要他们有何用?还不如把他们送给刘范,让他头疼去。

    但朝廷没想到,头疼的其实不是刘范,而是并州牧董卓。洛阳城里,董卓派来的使者李肃刚刚吃了个闭门羹。李肃前去拜见何进何大将军,结果刚刚跟何进的幕僚——袁绍说明来意后,却立即被袁绍赶走了。何进的面,李肃都没见到。

    这其实也怪李肃不识时务。一和袁绍见面,李肃就说要和大将军商量商量,希望朝廷能安排一部分流民迁入并州去。袁绍一听,并州也想抢流民,一下就没什么兴趣了。朝廷西迁流民,是为了履行《洛阳之盟》。如果迁入刘范治下的流民不超过五百万这个数,刘范就不会把洛阳之盟规定的十亿钱交给朝廷。且违背洛阳之盟,势必会激怒对人口抱有执念的刘范。万一刘范挥军东进,刚刚安定一些的朝廷以何应对?

    再说了,谁不知道并州牧董卓苛政待民,天下皆知。相较于刘范,董卓更是相形见绌。流民们也不傻,知道好赖,他们哪敢冒着生命危险进并州?流民中还混有昔日的反贼。如果朝廷强行把流民迁入并州,如果发生哗变,那祸水就引到朝廷头上了。袁绍作为四世三公的袁家的士子,一直在鼓动何进推行西迁。董卓的诉求,可就是和他背道而驰。难怪袁绍不让李肃见何进了。

    李肃也很聪明,既然大将军不肯帮忙,他就去张让的府上去了。张让正在府中和其他中常侍在处理西迁的政务,一听到董卓使者的到来,为之一振。张让知道,董卓是何进在州郡上最强大的走狗。之所以董卓能做上并州牧,也是何进的一番运作。而这次董卓却派使者来求见,想必是董卓开窍了。

    于是张让接见了李肃。李肃见到张让后,施礼道:“并州别驾李肃,奉董并州之命,特来参见张常侍。”

    张让说道:“请起请起。”李肃起身。

    张让傲然说道:“足下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李肃一脸的献媚的笑容,说道:“在下前来,自然是代表董并州孝敬孝敬张常侍您了!”

    张让挑了挑眉头,董卓是他的大敌的走狗,也就是他的敌人。董卓要孝敬他,不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吗?张让疑惑不解地说道:“哦?有这等好事?不对啊,你们董并州素来和大将军走得近,怎么?这次可是在大将军那里不受待见了,方来此处寻助啊?”

    李肃一听张让这话,大窘,竟无言以对。张让一看李肃那结结巴巴的样,就知道他又一次把人心读的**不离十。张让哼了一声,端起茶杯抿了口,说道:“怎么?足下仗着你们家董并州是一州之主,就敢来蒙骗老夫?足下也不想清楚,老夫一辈子都身在宫闱之中。宫闱历来为阴谋风起之地,此中人心难测。老夫见过的阴谋奸诈之辈,何下于万人?被老夫看透的人心算计,何止是谋权篡位?若是老夫仅仅一次将人心看走了眼,今日足下还用得着来拜见老夫吗?”

    张让身居高位、位高权重久矣,甚至他和赵忠就是立皇帝,刘宏只是坐皇帝,虽然是个阉人,语气尖利,但一些气场还是有的。被看透了心思的李肃更加惶恐不安。

    张让面沉如水,说道:“奉劝足下在老夫面前,收起自作聪明的那一套。勿要以为天下只你一人聪明,他人皆是可欺之辈。不然,总有一日足下要为自己的愚蠢葬送性命!”

    李肃唯唯。等张让稍微解气了些,李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常侍教训的是。在下实不该欺瞒常侍。”

第三百六十五章 决绝果断

    张让在这次西迁事宜中看出,何进在州郡上的走狗实在太多。而何进又是大将军,有权调动天下所有的军队。万一哪一天何进秘密地抽调州郡上的帮凶进京,可就大事不好了。所以,这次李肃的到来,倒是让张让燃起了一丝希望。虽然朝廷已经在太尉杨彪的授意下,开始禁止了向并州迁徙流民,但董卓手里握有并州军。这对于张让来说,是个重大的威胁。张让可是曹节、王甫的继承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权力的最顶峰安身立命。

    于是,张让看着底下冷汗横流的李肃,还是萌生了一丝拉拢之意。这次李肃前来,至少证明了何进没有帮助董卓办事。不然的话,李肃也不会来求他。如果能趁着董卓和何进之间出现裂痕这一契机,把董卓给拉拢过来,何进对他的威胁就少了不少。张让想着,只要这次董卓的要求不太过分,那就帮他给办了。不仅能收一笔办事的费用,也能斩断何进的一条臂膀。但张让聪明算尽,却没有想到,如果董卓的要求不过分的话,何进又怎会不答应?何进的权力相较于张让还大一些,拥有调兵权和行政权,三公和尚书台都在何进之下。随着袁绍成为何进的幕僚,这意味着世家大多已经投靠了何进。何进尚且办不到的事,张让又怎能办到?

    张让说道:“罢了!说说吧,你主董卓派足下来此,到底有何要务?如若无事,且早早退去!”

    听了张让的话,李肃没有言语,而是朝身后拍了拍手,一队人就抬着几十口大箱子来到张让的面前。贿赂张让的人多了,张让连眼皮子也不眨一下。李肃说道:“这是我主董并州送给常侍的五千万钱,还请笑纳。”

    对于张让来说,他最看重的已经不是钱,而是要董卓的投效。张让面无表情地说道:“笑纳不笑纳的,都不重要。你且快说,董并州究竟是要老夫帮他办什么事?如果是简单的,老夫能帮的,也就顺手帮帮他了。这钱,老夫且收下。如果是难事,老夫都帮不到的,那无功不受禄,就请足下把这些钱退还给董并州。”

    李肃听出了张让的意思,说道:“常侍恕罪。若是简单事,我主怎敢劳烦叨扰常侍的清闲?不过常侍也不必谦虚,以常侍在朝廷里的地位,在陛下眼中的地位,这件事想来也非难事。总之,全在常侍考量。”

    张让说道:“哦?那老夫可就来了兴致了。还有何等难事,大将军都不帮董并州办成的?”

    李肃说道:“这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实不相瞒,我主董并州见朝廷下达西迁令,要把天下流民都迁往西凉去。得知西迁令,我主忧思成疾,终日担心流民不奈长途跋涉。故而想请朝廷安排一部分流民,将之迁往并州居住。常侍以为如何?”

    张让一听李肃这话,原本想帮助董卓、拉拢董卓的打算立即烟消云散,脸色为之一改,变得铁青铁青的,白皙得如同死尸的脸上泛着青色。

    张让立即伸出了手,制止李肃再说下去。看到张让这番模样,可比袁绍要决绝果断得多。至少袁绍还是思考了一番以后,才把李肃给赶出去的。而张让想都没想,本能反应就是一伸手。这让李肃顿时心咯噔了一下,看来想让张让帮助,恐怕是难了。

    张让说道:“此事免谈,足下赶紧把这些财物拿走!”

    李肃急道:“常侍大人为何不商榷一下,再做决断?”

    张让摇摇头,说道:“不行!其他事好说,偏此事绝非可做之事!怪不得大将军拒绝了足下,原来是因为这等事!他能拒绝足下的诉求,看来还有点理智!”

    李肃看张让的态度决绝,看来这次他又要完成不了任务了,所以被逼急了就冒出了一句:“常侍大人这是何意?在下可是听说了,常侍在洛阳之盟中失去了五亿钱,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这里就有五千万钱,凭借常侍大人在朝廷之中的威望,只要常侍说动朝廷将一些流民迁往并州,这五千万钱可就是您的了!您不考虑考虑吗?”

    被刘范讹诈了五亿钱,差点让张让将多年来积攒的老本都赔了进去。这是张让自从洛阳之变以后最大的心结。李肃口不择言,竟然又揭开了张让的伤疤,一下就激怒了张让。张让说道:“来人!请这位使者出去!把这些金银也都给老夫扔出去!”说完,不等急的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李肃反应过来,张让气得一扭头就走了。接着,李肃就被张让家的家奴给拉了出去。几十口箱子也被扔了出去。常侍府门狠狠地关上了。李肃躺在府门前的地上良久,都没想明白为何张让如此决绝果毅。

    张让可不全是被李肃给激怒了,才把他给赶出去。张让有自己的考量。张让清楚,现在他的大敌是时时威胁到朝廷统治的刘范。如果答应了董卓的请求,把流民分出一部分分配到并州。万一这件事让刘范的探子探查到了,刘范必定会以为这是朝廷故意地违背洛阳之盟。洛阳之盟规定了朝廷要把超过五百万的流民给安全送到凉州边界上,不能把流民安置在其他州郡。

    如果答应了董卓的要求,固然是可以把董卓和他的并州军给拉拢过来,握为己用;同时削弱何进的势力,引董卓为自己的外援。但触怒了刘范,却会让朝廷陷入到危险境地中来。董卓的并州军再强,又怎能和西凉军相提并论?即使万幸之中的万幸,在关中驻守的皇甫嵩挡住了刘范,朝廷也无力将刘范打败。万一皇甫嵩都挡不住西凉铁蹄的东侵步伐,朝廷危在旦夕,洛阳之变重演。

    唯有西迁流民,让刘范为之忙得不可开交,才能让朝廷赢来一丝喘息之机

    拒绝了董卓的诉求,只不过是维持了以前的局面。答应了董卓的诉求,就是致自己于危险境地之中。孰轻孰重,张让分得清。

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计

    朝廷之中最强势的两派:外戚派和宦官派,两个派别都不约而同地拒绝了董卓的诉求。这让李肃十分受伤。没有外戚和宦官之中的任意一派的属意,不论是什么事都不可能办的成。带着被拒之门外的郁闷,李肃只好回到了并州。

    “什么?大将军拒绝了咱家的要求?!”董卓的暴脾气一上来,拍案而起,厉声而道。

    李肃说道:“禀报主公,属下刚把来意给他的幕僚袁绍说明,袁绍立刻拦住属下。属下劝袁绍为属下通报一声,让属下拜见大将军。但袁绍一点情面也不讲,挥手就让人推搡属下出去。从始至终,大将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董卓怒道:“原来如此!袁绍这狗东西,仗着自己家四世三公,叔叔在朝为司徒,就敢如此对咱家!何进也真是的!左右不过一个卖猪肉的,妹妹做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外甥是大皇子,就将朝廷大权,统统揽到自己身上!台阁大臣,无人不从。倒还真把自己当成梁冀、窦宪了!这次咱家求他帮个忙,他竟敢拒绝!终有一日,咱家要把这耻辱加倍奉还!”说着,董卓越想越生气,呼吸急促得胸口大幅度地起起伏伏。

    李儒赶紧说道:“岳父且消消气,大将军此人志大才疏,终不可靠。为这般人生气,怎生值得?李肃,既然大将军不肯帮主公这个忙,你可曾去求见十常侍?”

    李肃说道:“下官正想跟主公禀报此事。主公,属下知道大将军不想帮我们的忙,所以属下又去拜访了十常侍之一的张让希望他能替主公了结此事。”

    董卓这一听,又来了希望,说道:“那你可曾见到张让了?”

    李肃苦着脸说道:“他人是见到了,但主公您猜怎么着?张让这老阉贼竟然比大将军和袁绍更绝情,是一点情面都不讲!属下刚说明来意,他就伸手拒绝。属下坚持劝他,还把五千万钱都抬进了他家里,结果张让居然使人将属下连同那些贿赂都给扔了出去。”说到痛处,李肃屁股又火辣辣的疼。

    董卓的希望又一次被浇灭了。李肃说道:“属下被大将军和张让如此折辱倒也罢了,毕竟他们都是朝廷里说一不二的主。但属下好歹是代表着主公来的,他们两位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话不投机就如此行事,实乃羞辱主公!属下有罪,既没能完成任务,又让主公蒙羞了!”

    董卓抓起桌上的笔筒就是狠狠地往地上砸,怒道:“匹夫安敢如此欺我!”

    李儒说道:“岳父,成大事者务必喜怒不形于色啊!”

    董卓方才气消。董卓说道:“咱家怒的不仅是这二人不讲情面,更怒的是他们以何理由拒绝?为了招揽些个流民,咱家都不惜奉上五千万钱。再说了,些许流民对于朝廷而言又算的了什么?凭什么朝廷把天下数百万流民拱手相让于西凉贼,咱家对朝廷、对陛下可是忠心耿耿。上任州牧以来,夙兴夜寐,为的啥?不就为了他汉家的天下吗?西凉野贼都敢发起洛阳之变了,朝廷还器重他!偏生咱家这等不世忠良,朝廷却处处掣肘!这不让干,那不让干的!真是想不明白,朝廷君臣还有无是非之辨了?”

    李肃心说,你自己都有反汉之心,形同黄巾、黑山,还有脸说自己去朝廷的忠良股肱?

    李儒说道:“岳父这就不懂了,朝廷之所以西迁流民,正是意欲消灭刘范啊!”

    董卓纳闷了,说道:“哦?文忧此话何意?”

    李儒说道:“一方面是洛阳之变后,朝廷和西凉缔结了盟约,虽不知其内容,但小婿猜测,一定包涵有关于流民的协定。大将军何进和中常侍张让双方都不答应岳父的请求,便是明证。因为一旦答应了岳父,就是撕毁了盟约,会引起刘范的激烈报复。另一方面,朝廷在洛阳之变察觉到它的军力远远落后于刘范。刘范当时就有十万以上的铁骑,而且还有数量不明的新兵已被招募。而反观朝廷的主力不过南北两军,其中骑兵的比重太低,不足以面对刘范铁骑之比重很高的西凉军。

    再后来,刘范不知用了何计策,居然又买进了匈奴的数十万良马。加之刘范在幽州之战后获得的鲜卑各部的赔偿,以及西域之战后获得的葱岭以西三国的赔偿,刘范如今的良马不下于百万。别说是一个朝廷,十个朝廷加在一起,都没有如此之多的良马。更别说只有五万匹战马的咱们了。朝廷为了拖垮刘范,就只能和刘范合作,将流民都迁往刘范的三个州。刘范要安置如此之多的流民,又要防范极有可能发生的造反,自然没有时间来对付朝廷。”

    董卓知道刘范势大,有些落寞。董卓说道:“那文优,咱家可怎么办?咱家的并州只有八十多万人口,养兵八万已是极限。若流民不进并州,咱家岂不是一辈子都只能拥兵不过八万了吗?这如何能成事?”

    李儒说道:“岳父,小婿早已为您想好了对策。朝廷的西迁令,肯定会把数百万流民送给刘范。但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黑山军的人听闻西迁令,一定会脱离黑山军,投奔刘范而去。黑山军又在太行山上,下山去往西凉的必经之地就是并州最南边的上党郡和司隶部的河东郡。想来岳父曾经是河东太守,在河东也应该还有些势力。只要主公派兵在上党郡和河东郡拦截,黑山军逃众自然就是岳父您的子民。”

    董卓说道:“动用并州军,万一朝廷怪罪可如何是好?”董卓现在只有八万并州军,没有像原来历史上的西凉兵身经百战,所以战斗力远不如朝廷的南北两军。实力的弱小,让嚣张跋扈的董卓也变得胆小怕事了一些。

    李儒说道:“此事易耳!下山投奔西凉而去的,可都是黑山贼。只要主公向朝廷上表说黑山贼欲下山抢掠,主公奋起反击,这等理由光明正大,朝廷还能如何阻拦?”

第三百六十七章 贾龙鹰扬

    董卓兴奋地说道:“高,实在是高!就按文优说的办!”于是,董卓下令让干儿子吕布率领仅有的五万骑兵全部出动,派往上党郡各个官道上和山间小道上,拦截打上党郡经过的黑山军部众。另外,吕布也派兵下太行山,进入河东郡境内拦截。因为董卓打的旗号是来镇压黑山军的,朝廷有的大臣看得出董卓的意图,就是要以黑山军部众来充实并州人口,不是为了镇压之。虽然清楚这一点,但董卓的理由光明正大,朝廷也不好阻拦。

    董卓用李儒之计,在上党郡和河东郡拦截到了四十二万人。其中不仅有之前黑山军的部众,也有一部分是董卓授意吕布等将领从河东郡强行掠走的流民。虽然这四十二万人对于刘范要获得的五六百万人不算什么,但这对于治下人口稀少的董卓而言,正是久旱逢甘霖。从此,并州人口重新超过百万。董卓的困境稍微得到了一些缓解。

    董卓在得意的同时,另一个刘范潜在的敌人——益州刺史贾龙也在得意之时。贾龙也有篡汉自立之心,只是因为朝廷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又有实力强盛的刘范处在他的西北方,贾龙才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刘范对贾龙的威胁太大了。刘范平定凉州之后,第一个举措就是派赵云领兵进入羌中,羌中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青海省大部和四川省的西北部。

    后来,刘范干脆就在羌中设立了三个郡,派了娶羌人女子为妻的马腾在羌中三郡驻守。之所以刘范只设立三个郡,是因为是时羌中人口稀少,可不是因为地域狭小。羌中三郡,其地方圆八百里,面积和关中都不相上下。而且羌中统辖的郡县,已经深入到了河曲。河曲往东一百里,可就是益州地界了。现如今,凉州和益州以积石山为分界线。

    更令贾龙不安的是,刘范还占有武都郡。益州是天府之国,其北面有秦岭,其东面有巴山蜀水。关中通往西川,必经秦岭。刘范现在占有武都,只要遵循正确的进军路线,就能突破秦岭对益州的保护。只要刘范率军自街亭下上邽,自上邽过祁山,入下辨,然后再从下辨沿着西汉水北岸向东南行进,就能来到东汉水的西岸。渡过东汉水后,第一座城池就是汉城,再向东就是黄沙城,黄沙城的东南,就是汉中郡的郡治南郑城。等攻破了南郑,再折返西向,向南攻打阳平关。

    阳平关就是西川面向北方的门户。万一阳平关陷落,下一个就是剑阁,其次是绵竹,最后就是成都。因为刘范占有武都郡,所以假使刘范进犯益州的话,就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如果从关中攻打益州,就必须走褒斜道、骆谷道、斜谷道、子午谷道等道其中一道。但这四个道都是极其狭窄险峻,行军十分困难,不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走出来;大部队不能在道中展开,被狭窄的通道延长成一条长龙;更别提在子午谷等运送军粮和辎重了。无论是哪一条道,从中进攻东西两川之地,可谓是举步维艰。这也正是为什么诸葛亮称之为险塞的原因。

    但刘范有武都郡在,就省去了走褒斜道的麻烦。刘范的步军,不过二十日就能抵达汉水西岸,威胁南郑。这使得贾龙每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了自保,贾龙拼命地加强自身的实力。益州自古以来都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军粮不成问题。益州官府治下的人口也有五百五十万之多,而且受黄巾之乱波及较少;益州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出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文人士子数不胜数,有这样的说法:蜀地出相,巴地出将;加之益州有秦岭在北,巴山蜀水在东,险要坚固。可以说,益州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州郡。

    凭借如此大州,贾龙不仅扩充军队至二十万之众,编练为益州军;还在益州礼贤下士,招募到了一大批才能卓越的人才。贾龙属下的才能、素质,就是让刘范知道,也要羡慕嫉妒恨。

    贾龙招揽到的有:张任、黄权、王累、孟达、李严、严颜、费观、吴懿、张嶷、张翼、刘巴、杨怀、高沛、张肃、张松、刘馈、泠苞、邓贤、彭漾、许靖、吴兰、雷铜、庞义、董和、卓膺、李恢、秦宓、吕义、邓芝、杨洪、周群等。

    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益州人士。贾龙也有过人的识人之能,他从益州军中提拔了张任、严颜、张翼、孟达、吴懿、杨怀、高沛、泠苞、吴兰、邓贤、雷铜等人为中郎将和校尉(只有张任和严颜是中郎将,其余人等皆是校尉),将益州军交给这些将领训练,尤其是张任和严颜治军有方,智谋出众,是益州军的顶梁柱。益州军因此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实力不下于朝廷的南北两军。

    但益州军的实力还是不如西凉军。不说别的,就说益州军二十万带兵之兵尽是步兵,骑兵只有区区一千多骑,因为益州本不产马,秦岭的高耸险恶,也限制了战马的传入。这还是让贾龙觉得十分愤愤不平。刘范都有百万良马,而他却只有一千匹?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他手下的将领出了张任和严颜有将才以外,其余的将领都是些校尉之才。而不同的是,刘范依靠后世的知识刻意招揽来的将军们,都是不可多得的帅才和将才。如赵云和张辽是帅才,其余都是将才。但即便远不如西凉军,益州军也称得上是一支强军。

    除了益州军外,贾龙还提拔了不少出身益州世家的人才为官,如黄权为主薄,李严为成都令,王累为治中,张松为别驾,李恢为益州郡督邮等。这些人,治政才干不世出,但无一不是益州的世家子弟。如李恢正是益州郡土著豪强,张松家还曾因为起初不附贾龙,惨遭贾龙的报复。贾龙为了笼络张家,这才提拔张松为别驾,以示对张家的信任。

    有了这么多文臣武将的投效,再加上益州本身的坚固富庶,贾龙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了仅次于西凉、朝廷和并州之外的第四个强大势力。一时间,贾龙都不禁飘飘然起来。甚至有时心里就会冒出篡汉自立之心。多亏了身为汉室宗亲的刘范,才让贾龙回归理智。刘范的兵锋,就在山的那边。假使西凉铁骑的铁蹄踏在了汉中郡的土地上,那就是贾龙震颤之时。

    因为刘范过于强大,贾龙还不敢公开篡汉自立,现在仍然和朝廷貌合神离。贾龙还在汉中郡境内布置了十万大军,另外剑阁、绵竹、涪城、江州等重镇布置重兵。

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条不紊

    朝廷的西迁令,因为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强强联手,精诚配合,形成了良性竞争,加之州郡等地方官府和世家大族的鼎力相助,进行得十分顺利。虽然发生了董卓令其帐下第一大将吕布率军跨境拦截流民这个小插曲外,但总体上来说西迁令的执行还是十分成功平稳的。除了并州这样本没有流民的州,其他所有州郡,尤其是充斥着流民的州郡,如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和荆州南阳郡等,这些布满流民和反军的州郡,都已经派人把各自辖区内的流民送到西去的路上。

    西迁是朝廷最为重视的大政,如果处置得当,就能羁绊住刘范,使之动弹不得。故而,朝廷在组织流民迁徙上,使了一狠招。朝廷故意加快速度把流民从山东驱往西凉,甚至不惜杀掉行走缓慢的人,以此来恐吓其他流民马不停蹄地往西凉赶去。因行走太慢,拖慢整个队伍而被杀掉的人,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一向以孝治国的朝廷,为达目的已经不择手段至斯。之所以朝廷如此残忍,主要还是十常侍向汉灵帝刘宏进言,称老人年老体衰,让他们一起跟随徭役队伍,一定会误掉日期。刘宏以为然,于是下令让各州郡负责带队的小吏,“淘汰”掉这些累赘。可能刘宏的意思不是杀戮,或许是让小吏将老人抛弃。老人年老体衰,就算被抛弃之后心有不满,他们衰老的身体也不会对治安构成多大的威胁。但底下的小吏谁管这个?中国官场,历来都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完成任务,谁还管那些人的死活?

    有时候,杀戮是有用的。有了如此残忍的手段,瞬间几乎所有的流民队伍都加快了速度,一日可以行走五十里,这速度都快赶得上一般步兵行军的速度了。当然,速度的提高,有赖于路上屡见不鲜的老者的白骨。流民越往西边走,人数就越会减少一些,好似薅羊毛一般。这时,潼关以东,朝廷辖地,已有不少州郡呈现出了曹操的诗所描绘得画面,“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但刘宏在宫中,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连上朝都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怎会知道他的子民有如此浩劫?十常侍越加猖獗,呈给刘宏的奏章、表文,都必须由他们先行验看,挑拣出其中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者,其余那些州郡下请求拨放赈灾粮款、请求开仓放粮的,一律烧毁,不能让刘宏看见。所以,刘宏所知道的,就是他的天下歌舞升平,长乐未央。

    千条溪流归大海,从朝廷在中平四年一月颁布西迁令开始,到二月初,已经有四百多万流民过了潼关和武关,预计三月初就能到达街亭。其余的流民,还有一百多万接近两百万还在走向虎牢关的路上。

    得知流民的到来,刘范是既期待又有些忧虑。期待的是,流民起码超过五百万之众,能让刘范的实力呈几何倍数增长,能安顿好他们,从此天下大业就完成了一小半;而忧虑的是,如果发生什么变故,如黄巾余孽掀起造反来,事情反而麻烦了许多。但不论如何,相较于忧虑,刘范还是期待的更多。

    果然,三月初,流民大潮就逼近了街亭以东的陈仓。第二天,流民大潮便如同洪水猛兽般涌进了街亭城。街亭城经过刘范的经营,已经成为一座相当于宛城的大城,城墙拓展不少,但还是让流民挤得水泄不通。但到了流民到来的时候,激动不已的刘范反而安静了下来。

    因为他早就做了万全的准备。街亭城内外,有华佗、张机和董奉带领的一众医者,有赵云、张辽、黄忠、典韦、马超、马岱、庞德、阎行等将军率领的五万铁骑,有凉州各大商家,有卢植布置的数百万牛马,更有凉州牧刘焉带着凉州大部分的官吏在此。

    流民一到街亭城东门,第一步先是让华佗等医者检查身上是否带走疾疫,然后再用开水蒸煮过衣物,如果有携带疾疫的,就先隔离起来治疗。通过检查后,负责接待的官员再带着到接待点,给流民登记身份,统计户口,注册为西凉户籍,提供饮食等。

    登记之后,领了相关文书,流民就能从无家可归者变成堂堂正正的西凉新移民。只要持有西凉文书,就能在西凉境内三个州随意行走。重新成为合法的户口后,这些新一批的西凉人就可以到天州和昆州官府设立的办公地,办理以工代赈和屯田的手续。如果不参加以工代赈和屯田的,也可以到西凉商家们开设的招工点应聘为工人。

    如果成为商家招聘的工人,就可以直接跟着商家走。但因为凉州人口已经有三百五十万,地少人多,所以商家必须将新招聘的工人迁往天州和昆州。商家在天州和昆州的工厂、店铺等,如果财力雄厚的就自己营造,资金不足的就可免费申请官府帮助营造。

    如果参加了以工代赈和屯田的,等在街亭城休息十天以后,就开始跟着天州和昆州官吏,先在凉州进行以工代赈。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在凉州商家生产的水泥、红砖等建筑材料运送到天州和昆州。不参加以工代赈的,自然就没有粮食可吃。等足够的建筑材料和其他的物资运送到天州和昆州,流民所要做的以工代赈,就变成了构建城池、铺设道路、营建房屋、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种植林木等工作。

    在天州和昆州的官府,会依据西凉工业总从事马钧派去的工匠的意见,安排新移民分配到各个建设部门。身强体壮的男子主要就安排去构建城池和兴修水利,体弱者和女子、孩童,就负责种植林木、开垦荒地这些比较轻松的工作。

    这样一来,所有的过程都是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如果过程中有黄巾余孽煽动起了动乱,刘范也为他们准备好了应对措施。刘范会亲自领着黄忠、典韦等将领,领十万铁骑跟随着新移民从街亭城直到跨过玉门关。玉门关之后的动乱,就由张颌便宜行事。并且,新移民只能走在街亭城直达玉门关的一条官道上,不准闯入沿路村庄和城池,违者则杀。

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

    移民到来后,刘范便带着田丰、典韦两人以及一千名虎卫军,去到街亭城里安抚移民。移民们初来乍到,还刚刚脱离朝廷的统治,民心未定。万一有不轨之人煽动反叛,则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只有刘范亲临,才能平复移民之心。

    当刘范到街亭城时,衣衫不整、面有菜色的四百多万移民们正排成弯弯曲曲的队伍,队伍两侧正有西凉铁骑不时游弋,以防不测;还有官吏们往来穿梭,领导着移民们有秩序地入城。刘范今天只穿了一件便服,为披挂甲胄,只是在衣服之下穿了一件软甲。所以当刘范领着典韦和田丰两人走向移民队伍时,移民们也只是有些好奇地张望,而并不知刘范就是冠军侯。西凉军士或有见过刘范的,也出于纪律,未敢声张。

    移民们的身上全都穿着脏破不堪的布衣,又几个月都不曾洗漱,故而整个移民队伍看起来就是一条灰蒙蒙的长龙。加之移民们尽皆面有菜色,瘦骨嶙峋,眼神里全都是等待的焦急和躁动,故而看起来使人觉得心情凝重不已。刘范骑在黑云马上循着队伍四处张望,发现移民中很少有老人,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刘范连续骑着黑云马沿着队伍走了半里,见到的老人不足两人。于是,刘范再也忍耐不住,便下马。看到一个衣着锦衣、骑着骏马的少年人,移民们都有些好奇,都在注视着刘范。刘范左看右看,便找到了一个年轻的汉子,问道:“汉子,你是哪里人氏?”

    那汉子谨慎地说道:“我是冀州魏郡人氏。”

    刘范一边递给那汉子一个馒头,一边又问道:“哦,那你家中有几口人?”

    汉子不敢接过馒头,因为刘范才刚刚在凉州推广磨面技术,馒头还是属于贵族和士族才吃得起的珍馐。刘范坚持递给那汉子,那汉子才接过来,让给了身旁的一个年轻女子和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汉子说道:“回大人的话,家中现在只有四口人了。这是小人贱内和孩子。”

    刘范闻言,皱起了眉头,说道:“何言现在只有四口?”

    那汉子叹了口气,有些麻木地说道:“原未曾来冠军侯治地时,小人本有老母在堂。朝廷令小人等西迁,有司以小人老母年岁过高,身体虚弱,拖累行程,故而在过黄河之后,便杀了小人老母,将老母尸体投入黄河之中去了!”说着,那汉子一家人便忍不住一齐痛哭流涕。周围其他的移民听到了原委,或许是有相同经历,尽皆痛哭流涕。一时间,哭声不绝于耳。

    刘范叹了口气,说道:“朝廷苛政猛于虎啊!那西迁路上如何?”

    那汉子擦了擦眼泪,说道:“回大人,有司为了将我等贱民快些驱赶到凉州,有行走缓慢的,每日便是用鞭子痛打。路上有众多人挨不过这般毒打,便横死在路上。崤山以东,官道两侧,现在已经是遍地白骨,望之不尽。”

    刘范闻言,竟说不出话来。典韦和田丰也是面有怒色。刘范又说道:“所幸你们一家能顶过朝廷的狠毒,今后去了天州和昆州,便可安定下来了。”

    汉子忍住了抽泣,说道:“大人说的是。大家都说冠军侯是天下难得的好官,过了街亭之后,就再也不怕吃不上饭了。”

    那汉子说完,周围的人便是一片的附和。“是啊是啊!能到冠军侯的三个州来,我们总算熬过头了!”

    突然,张辽听说刘范来了,便急匆匆地赶来,一开口就是道:“参见主公,末将张辽未能远迎,请主公恕罪!”

    刘范回首便看到了张辽,想要制止张辽,但还是晚了一步。看到如此高贵的将军称呼眼前的这个少年人为“主公”,移民们都吃了一惊。有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马上就是跪倒在地,口道:“拜见侯爷!”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刘范,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只在几秒钟的时间内,由数百万移民排成的长龙便都跪倒在地,磕头之声不绝于耳。刘范看着这四百多万人就匍匐在他的脚下,跪着的人从街亭城下延绵到地平线以外都一眼望不到尽头,立即就感觉心怦怦跳,脑子晕乎乎的,几乎都快站不稳了,幸好身旁的典韦及时扶住了刘范。

    刘范缓过来后,先是给了张辽一个责备的眼神,然后立即说道:“百姓们都快起来,都快起来!”人们这才缓缓地从地上站起来。刘范想到之前看到的人间惨剧,便痛心疾首地说道:“百姓们,你们在朝廷治下受苦了!身为汉室宗亲,身为三州牧守,未能使天下安定太平,使天下沦丧至此,人民流离失所,我有愧于天下苍生,有愧于你们啊!”说着,刘范由衷地给眼前的这些移民深深地长揖。

    冠军侯竟然给平民百姓行如此大礼,这让所有的移民都感到震惊不已。震惊之余,移民更是感动非常,看着那个双眼通红、嘴角微微颤抖的少年人,移民们又都随之跪下,啜泣起来。整个街亭城下,哭声不绝于耳。

    有个苍髯老者站了起来,走到刘范面前,啜泣着说道:“侯爷此言,羞煞我等矣!是宫中朝中有奸佞作祟,才有如今天下丧乱,民不聊生,让我等在关东流离失所。是侯爷上书朝廷,为民请命,方才让我等有幸苟活残存至今。侯爷非但无过,但有丰功于天下黎庶,何言有愧啊?”

    “是啊是啊!”附和之声又是不绝于耳。老者说道:“侯爷文修武备,仁义无双,爱民如子,轻徭薄赋,美名传于四海八荒,无人不知。朝廷昏庸无能,苛政严酷;贪官污吏,横行无忌。朝廷都不肯救济我等贱民,我等得侯爷宽爱,方得幸存。此等大恩,乃是再造之恩。今后我等俱为侯爷治下之民,但有驱使,必无推故!”

    刘范大喜过望。其他的移民没这个老者有文化,都附和道:“是啊是啊!我们都听侯爷的!侯爷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小人这条命以后就是侯爷的了!”

    刘范点点头,说道:“好好好!既然我蒙大家的拥护,以后必定谨慎治政,轻徭薄赋,不出十年,就让大家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闻言,移民又一次倒在了刘范的脚下,“谢侯爷大恩!”之声再一次响彻云霄。

第三百七十章…动员大会

    接着,刘范交代了移民们要听从官吏们的指挥,按秩序进入街亭城,办理成为西凉户口、参加屯田和以工代赈的手续,便在一片的歌功颂德之声中走了。

    田丰淡淡地说道:“主公,民心可用啊!”刘范兴奋地点点头。

    典韦兴奋地搓了搓手,说道:“是极是极!主公太神了,能让这好几百万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主公走,这样的事,就算是武王伐纣,也没有今天如此之多的百姓跟从啊!”

    张辽也高兴地说道:“是啊!是时武王实力弱小,但好在善待黎庶,民心所向,这才能使天下诸侯纷纷弃暗投明,一齐伐商。武王的军队兵临朝歌城下时,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最后逼得众叛亲离纣王只能在鹿台点火**。如今主公已得民心,以后攻伐天下,西凉军至洛阳城下,岂不是要重演武王伐纣?”

    刘范摆摆手,说道:“文远过誉了。现在只是得了这几百万百姓的心而已,将来取天下还要先取得天下民心,我们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啊!”

    田丰说道:“朝廷施行苛政,昏庸无道,一定会把民心输给主公的。不过现在,主公还需要尽早让这些新的西凉百姓安定下来,早日开发西域,以后攻取天下,亦不难矣!”

    刘范方从沾沾自喜中出来,说道:“元皓此言,正合我意!我们这就进城,监督街亭城的官吏,让他们尽早安排好各项适宜。”于是,刘范便在街亭待了十天,一直在巡视移民,嘘寒问暖,安抚人心。这使得刘范在移民心目中的地位又再次上了一个台阶。原本那些混杂在人群中的黄巾军,看到刘范如此爱民,都纷纷打消了反叛的心思,跟着所有人给刘范歌功颂德起来。民心汇聚在刘范身上。

    十天后,第一批四百万移民在基本上在街亭城里恢复了体力,开始踏上了前往他们将来的家园——天州和昆州的路程。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百多万流民艰难地跋涉在来往西凉的路上,他们也已经走过了潼关,到三月中旬,就到了街亭。至此,刘范治下新添五百七十万移民。加上凉州的七十万户、三百五十万人口,刘范共统辖有一百八十四万户、九百二十万口。

    一时间,西凉的文武们群情激奋,纷纷弹冠相庆。刘范更是意气风发,喜不自胜。想想刘范不过二十一岁,而且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四月穿越到今天,也就是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四月,只不过用了三年的光景,就已经做到了统治近千万人口、方圆四千里的疆域。而刘宏治下,不过四千万人口、方圆五千里的王土。虽然刘宏看起来是四倍于刘范,但他的四千万子民的心已经与他若即若离,还有众多州牧、太守已经不怎么爱听他的指挥。

    刘范召集了刘焉、刘虞、黄琬、卢植、田丰、贾诩、邴原、管宁、董扶、赵匙、马均、庞羲、陈翔、张俭、姜迥、刘陶、王国、阎忠、孔昱、傅變、司马直、马腾、赵云、张辽、黄忠、张颌、文聘、马超、马岱、魏延、高顺、典韦、庞德和阎行等人,召开了动员会。

    刘范说道、“诸位长辈,诸位官僚,诸位将军,今日是我西凉最后一次动员会。摆在我等面前的,是五百七十万移民。这批移民的总数,超过了益州领民五百五十万,还多了二十万。我等要做的,无他,便是将相当于一个益州给治理安顿好。只需将这些移民安顿下来,将天州和昆州开发妥当,西凉便又添一大助力。从此以后,西凉治下人口,便有近一千万人口。凉州、天州和昆州,三州之地,也会成方圆四千里之疆土。”

    听到最后的“一千万”和“四千里”两个词,即使淡定如卢植、刘虞、田丰、贾诩者,也不得不为之一振,精神抖擞。年轻气盛的刘范更是激动万分,说道:“我能理解诸位的心情。我今年不过二十一岁,加冠不过一年而已,仰赖诸位赤胆忠心,鼎力相助,就在如此年纪收获到如此成就。能治理千万之口,统御千里之地,我更是喜不自胜。我也能理解诸位的心情,无人不为西北三州有今日之盛而感到兴奋。但兴奋之余,我等更要考虑,若欲成事,必先苦其心志。”

    “五百七十万人口,不是个小数目。天下州郡,人口可出其右者,唯有冀州、益州和荆州。西域之地,天州、昆州,其地方圆两千里,多为干旱荒芜之地,又经过西域之战,断壁残垣。要安顿好如此之多的移民,要开发如此广阔的土地,无疑是比登天还难。在座的各位,其中有人反对西迁的,也有赞同西迁的。现在再争论西迁与否,已无意义。”

    “因为移民已经进入凉州,不日将去往天州、昆州。无论如何,安置移民、开发西域,已成定局,再无退路。有的人可能会在想,安置五百七十万移民、开发两千里荒地,不啻于是痴人说梦。当年孝武帝举全国之力屯田西域,不过迁徙数万人。以西凉之力玉成此事,必无可能。

    但我要问一句:为何我等不能玉成此事?当我还在朝廷供职为越骑校尉时,黄巾贼有数百万之众,横行天下,八州告急,也曾觉得破除黄巾必定是痴人说梦,可如今张角安在?当我还在幽州任征北将军时,鲜卑势大,如狼似虎,也曾感叹二十一万鲜卑铁骑必定是势不可挡,可如今檀石槐安在?当我在玉门关上等待三国联军,听闻西域联军数十万尽数被坑杀,也曾为三国联军逼得惶恐不安,可如今乌爵靡何如?当我在姑臧城里为朝廷以人质相要挟,也曾为之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可如今朝廷何如?”

    听了刘范的话,众人皆是一扫颓废,虎躯一震。刘范说道:“由此观之,正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安置移民、开发西域,在有志者看来,不过只是小事一桩。只要我等众志成城、精诚团结,何愁移民不安、西域不发?待到移民安顿,西域成沃野,又何愁天下不平、万民不安?天下还有谁,堪称敌手?还有谁,敢不请降?”

    众文武皆道:“主公英明!”

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

    刘范说道:“当然,成功地安置移民、开发西域之后,西凉之强盛,便无人能敌。但是,我要事先声明各位,这个过程必定是无比之艰辛。我等必须筚路蓝缕、夙兴夜寐,方能将此战略落到实处。诸位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的几年里,将会是诸位一生中最为艰辛几年,但我敢保证这也会是最为充实、最为荣耀的几年。几年,如若我等足够努力,那它可能只是两年;如若我等不够坚韧的话,就可能是十年。我等今日须成之事,便是十年磨一剑。”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西域战略,便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之事,更是形同登天揽月之难事。我等已无退路,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得硬着头皮上!就算此事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等哪怕咬断牙,也要往死里咬!不论有多难,坚持就是胜利!”

    众人又道:“主公英明!”

    刘范说道:“西域战略是我等头等大事。在此,我要求诸位一定要坚持下去。有坚持不了的,主动辞职,交还印绶,我绝不挽留。我的帐下,不留一个无能之辈。除此之外,有办事不利、中饱私囊、乱我大计者,我定斩不饶!都听清楚了吗?”

    众人又说道:“但有驱使,必无推故!”

    刘范说道:“好!这便散会吧!诸位回去后,一定要精诚团结,兢兢业业地服务于西域战略。”

    “喏!”众人便都下去了。刘焉叫住了刘范。

    于是,从此以后,西凉上上下下开始了践行西域战略的征程。在刘范制定的西域开发计划的指导下,刘焉、刘虞和黄琬三个州牧都做的十分圆满。移民已经送到了刘范的手上,而且数量也超过了五百万。于是,刘范便按照洛阳之盟,将规定的十一亿钱和两万匹战马交给朝廷。朝廷得了这笔钱,实力恢复了不少。西凉战马的获得,也让朝廷的西园军很顺利地成军了。由此,朝廷便在京城拥有二十三万大军,其中的骑兵就有六万人。

    西迁之后,崤山以东,中原、河北、淮南等地,空无流民。不用再提防众多的黄巾军和流民,朝廷省去了近乎一半的开支,各州郡的农业生产也缓慢地恢复过来。虽然西迁流民耗费了朝廷大约一百三十万石的粮食,但这样换来了天下太平的大好局面,朝廷更为高兴。趁此机会,朝廷开始认真地减免赋税,减少徭役。原本危机四伏的朝廷,也由此转危为安。

    刘范这边,也在进行热火朝天的建设。移民中的五百万人参与了以工代赈和屯田,其余的七十万人则是被商家招聘为工人。这五百万人第一步,就是在凉州境内把西域开发所需

    的各种物资运送到天州和昆州。幸好刘范从匈奴引进了大批量的牛马,刘范调用了近千万头牛、近五十万匹马来运输物资。故而,运送物资进行得十分顺利,过了两个月,到了六月上旬,西域开发所需物资就基本运到了天州和昆州各郡县。形势一片大好。

    于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西域开发就正式开始了。在两州官府的分配下,移民们分成一队队,分别进行铺设官道、构建城池、栽种林木、兴修水利、开垦耕地等活动。起初许多人都不知道为何刘范把栽种林木提高到和构建城池同等的地位上来,如此重视栽种林木。但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了栽种林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西域现在绿洲面积还算比较广阔,是因为有林木顽强地阻隔了风沙的侵蚀。如果没有林木的保护,绿洲很快就会被黄沙所吞没,化为一片沙漠。只有大面积地栽种林木,才能保住绿洲和水源。刘范最为关心这一点,故而专门下令教授官吏们如何种植林木。而且,天州刺史和昆州刺史都规定,不准砍伐天州和昆州境内的任何一棵树,甚至是一株灌木都不许破坏,违者要服徭役五年。

    为了鼓励移民们建设自己的家园,刘范还推行了许多的鼓励政策,比如多出力者可以获得一只羊甚至一头牛的奖赏,还能最先获得饮食。刘范还让天州和昆州在各地张贴标语,鼓励移民们的干劲。如为了鼓励移民栽种林木的动力,有“要致富,多生孩子多种树”;为了鼓舞妇女们的劳动热情,有“妇女能顶半边天”;鼓励以工代赈,有“以工代赈,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等等等等。

    多管齐下,让移民们建设西域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加之移民大多数都是青壮年,身强力壮的,所以西域的建设进程要比预想中快得多。但是,建设过程中也多出了很多难题。最大的难题首先就是兴修水利。西域之地太过干旱,只要是水暴露在地表上,立即就会被蒸发。所以,水利建设近乎停滞。危急关头,是刘范想到了后世的坎儿井之法。于是,刘范让官府推行坎儿井之法,施行全境。有了坎儿井,水流在地下流动,就不会被蒸发掉。由此,水利问题迎刃而解。

    然后还有开垦耕地时的难题。西域的土地大多十分贫瘠,土壤层也十分薄弱。刘范对此想出了对策。因为天州和昆州有十几个牧监,保有大约一千万头牛、数十万匹马,以及数千万的绵羊、山羊、骆驼、驴、骡子等杂畜,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而在东汉,人们还不会把粪肥用于肥田。

    于是,刘范就令牧监把粪便都集中起来,全都送去耕地上去。一开始官吏们和百姓都不理解,臭烘烘的牲畜粪便用来干啥。但很快人们发现,凡是有粪便的耕地,杂草生长得比在没有粪便的耕地上生长得更为茂盛。人们这才意识到,原来粪便可以肥田。于是,人们接受了肥田法。为了肥田,人们还要到牧监管辖的草原上捡拾粪便,自己也都耕地方便。有了肥田法,耕地贫瘠的难题也被轻松解决了。

    除此之外,刘范在下令在西域二州推广了垄作法和休耕法,以此来保养西域耕地薄弱的地力。

第三百七十二章 足球马球

    西域的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有凉州牧刘焉、天州牧刘虞和昆州牧黄琬等三人以及他们各自的州从事的治理,反而让刘范闲了下来。对刘范来说,治政不是他最为擅长和最为感兴趣的事情。带兵打仗,才是刘范真正渴望的。但现在西凉举三州全力,将几乎所有力量都投入到西域开发战略上,无力再发动大规模地战争。

    原本西凉有粮草四百五十万石,但只有五十万石留给西凉军,其余的四百万石全都投入到了西域开发上。只有这区区五十万石,西凉军难以有所作为。

    刘范便决定在西域开发这一段时间,偃旗息鼓,先锻炼好西凉军。于是,刘范从案牍之中脱身,脱身于行伍之中。对此,西凉军兴奋不已。因为刘范要处理政务,所以有很长的时间西凉军都是交给将军们统领训练。只有在例行的军演和回应洛阳之变时,刘范才有机会亲自掌军。

    现如今的西凉军,包括有职业军人二十四万五千人,屯田军则不计其数。因为西域尚未开发完毕,还不能实行屯田制,也没有正式的屯田军。职业军人中,有马军十四万五千,步军十万。刘范亲掌西凉军,主要还是掌骑兵。步兵为卢植统带训练。

    这主要主要是因为刘范不会布步兵的阵法,而骑兵则几乎不用布阵。步兵要抵抗骑兵的突击,就必须结成阵型;抵抗同是步兵的敌军时,巧妙的阵法也是重要的取胜之道。而骑兵才是真正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需结成阵法,本身自带的冲击力和机动力就是取胜王道。刘范来自后世,后世并不热衷于学什么兵书兵法,自然刘范也不知如何将步兵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步兵只有列阵,才能有点机会抵抗骑兵的冲撞。但阵不牢固,士卒胆怯于骑兵的冲撞,彼此之间配合不默契的话,都有可能使骑兵冲破重重防线,冲进阵中。届时,阵破则军败。

    卢植是最为精通兵法的大家,让他统领步军,必定能让西凉军的步军成为不下于西凉铁骑的一支强军。当然,刘范也有着卢植所不能的练兵之道,那就是来源于后世的练兵方法。后世的练兵方法,能培养士兵的听从指挥、团结一致。所以,刘范和卢植为了综合各自的优点,便是师徒一起训练步军十万。

    骑兵的训练方法,刘范对此已经是烂熟于心。刘范最为看重的,就是西凉铁骑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安息回马射和驰射。蒙古大军之所以能把匈牙利、波兰联军十万大军打得只剩下三万残兵败将,就是因为蒙古大军熟练地掌握了骑射之法。匈牙利大军都是重甲骑兵和重甲步兵,机动性十分差。更糟糕的是,匈牙利人的重甲在蒙古弓面前就是一张纸。所以,蒙古大军第一阵先是派出弓骑兵骑射,使匈牙利大军伤亡惨重。

    幸好有马镫的帮助,现在西凉铁骑骑射的技术,已经远超匈奴、鲜卑这些马上民族了。除此之外,刘范为了应付敌军步兵的弓箭,还在西凉铁骑中推广了镫里藏身之技。西凉军的训练制度是五日训练,一日休息;每日训练时长五个时辰,也就是后世的十个小时。五个小时中,又必须有三个时辰是骑兵必须骑在战马上,步兵必须结成阵型。如此繁重的训练,使得西凉军练就了高超的战斗技术。但过于繁重的训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赵云、张辽、典韦等将军都向刘范反映,说军士们都嫌训练太过于繁重枯燥,久而久之,训练的激情就消磨殆尽。长此以往,必然会使西凉军惰于训练,战斗力就会下降。刘范为此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推广马球和足球来提高军士们的兴致。马球在唐朝盛行一时,皇室、贵族、民间都十分流行打马球。唐宫之中,宫女们都是打马球的好手。就连武则天、太平公主、杨贵妃等妃子,都曾经打过马球。整个大唐最为精锐的马球队,就是护卫宫掖的禁军士兵组成的马球队。时吐蕃入朝,常派马球队与禁军马球队比赛,往往都是精于骑术的吐蕃人取胜。

    足球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则是在宋朝登峰造极,宫廷和民间都十分崇尚足球。当时的足球不是现代足球,其规则是传球于众人之间,不得使球坠地,坠地者输,炫技最佳者胜,更注重技巧性。一代奸相高俅,本来只是个市井小民,只因他踢足球踢得好,得到皇帝的青睐,所以才有机会身居宰辅。

    于是,刘范很快就将马球和足球推广到了全军,远在西域轮台城驻守的庞德部(张颌早已率军换驻回凉州),也都开始了打马球的运动。打马球要求熟练的驭马术,如果驾驭战马的技术不成熟,就会坠马。而且运用马球杆挥击马球,很类似于握着马刀劈砍马下的敌人。所以,马球很快就风行于西凉军中。甚至不必骑马的步兵也迷上了马球。

    刘范为了提高步兵的战力,在步军中推广了足球。同马球一样,足球也很快在整个西凉军中风行。一时间,西凉军全军纷纷组成队伍,在训练闲暇时就打马球和踢足球。西凉军士的爱好,也很快传遍了西凉,传到了平民百姓、官吏和商人之间。马球和足球的面世,被认为是刘范体恤士卒、爱兵如子的表现,又让刘范高居不下的声威再次高涨。

    刘范也很高兴。他提前让马球和足球面世的用意,本来只是活跃一下西凉军,借机提高西凉军的战斗力,没想到能让西凉全境为之疯狂。于是,刘范决定,在每年六月举行马球和足球的联赛,不论是西凉军,还是普通的西凉百姓,就算不是西凉人都可组队参加。此令一下,西凉军很快就以各部为单位组队,州郡也纷纷招募参赛队。

第三百七十三章 阴谋始作

    有赖于以工代赈法的实施,西域的开发完成指日可待,新移民也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建立起自己的新家园。凉州则源源不断地把各种重要物资如同输血般的运输到玉门关,以支持天州和昆州的建立。在刘焉、刘虞和黄琬三位州牧的调度下,三个州都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西凉与朝廷、匈奴都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往来,同西域以西的国家,如乌孙、大宛、康居、伊列、呼揭、贵霜、安息、波斯、大秦之间的贸易也稳步推进。由于西凉拥有丝绸、瓷器、茶叶、新纸以及其他的加工商品,对比其他国家、部族只能提供的原材料,西凉无疑拥有着巨大的优势。巨大的贸易顺差,仍然让西凉的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尽管刘范已经将商业税压得很低,但西凉官府的府库依旧是堆满了金山银山。

    有足球和马球的推动,西凉军的新兵也日渐成熟起来。加之卢植练兵有方,刘范又将后世的练兵方法套用在西凉军中,原本因扩军十五万而整体军力下降不少的西凉军,因此又重回巅峰。刘范在想,只要西凉军再经过几次实战,必定能成为天下第一强军。可是如今西凉已经把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砸在西域开发上。要是发动战争来磨练西凉军,就势必会使西域的开发停滞不前。另外,朝廷和匈奴都和西凉修好(至少表面上是如此),鲜卑和乌孙又太弱,都不会主动招惹西凉。如此一来,西凉军暂且还没有可用为磨刀石的敌人。这让刘范十分犯愁。

    但刘范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想着要找机会给西凉军树立起一个敌人,发动一场大战,以此来磨练西凉军,马上就有人把这个天赐良机送到刘范跟前来。刘范还想等西域彻底安定下来后再发动征战,但时势并不是由着刘范的设想发展的。一场威胁到西凉的安危的阴谋正在酝酿中。

    公元186年,即汉灵帝中平三年六月底,洛阳城里,国舅府中,朝廷的公卿大臣和何进的幕僚门客汇聚一堂。何进在对抗十常侍、应付关西刘范上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虽然无甚成效,但好在反对宦官干政和军阀割据上立场坚定,逐渐赢得了公卿大臣的拥护,成为了朝廷的领头羊。

    何进于今日召集了三公九卿来他府上,就是要商谈如何除掉刘范,这个朝廷的死敌、汉家的叛徒。一时间,大将军府中具为朱紫,来者有杨彪、袁隗、曹腾、马日暺、刘表、王允等三公九卿,还有何进的亲信郑泰、曹操、袁绍、袁术等。

    何进沉重地说道:“今日请诸君临府,共商国是。国贼刘范,窃占关西,领下三州,其民千万,其地千里:已成朝廷心腹之患,汉家之危,始于此也。若不除之,恐国将不国,社稷难保。今特邀诸君至此,请议何以除之,以定天下?”这里的关西,指的是潼关以西。潼关以西,现在除了京兆郡、扶风郡和冯翎郡外,只有凉州、天州和昆州,都是刘范的地盘。

    听了何进的话,原本都是面有喜色的朝廷大臣们都立即拉下了脸来。洛阳之变时,刘范的兵锋直逼新安和渑池,洛阳几近危急,社稷几近倾覆。当时整个朝廷都被刘范的西凉铁骑吓得魂飞魄散,手足无措。若不是刘范的铁骑能日行数百里,逃跑是没有用的,不然朝廷早就要商议迁都之事了。洛阳之变只不过才过去了半年的时间,重新听闻这个不陌生但又不愿提起的名字,无论是杨彪这等老臣,还是曹操、袁绍这等少有大志的人,都不禁头疼起来。

    曹腾看了看哀戚一片的同僚们,心中也是十分畏缩。曹腾说道:“大将军,关西贼今有天下雄兵——西凉军数十万,有贾诩、田丰这等鬼谋之士为之设谋,赵云、张辽、典韦等忠勇之士为之死战,有黄琬、刘虞、管宁、邴原等能臣为之治理,其得人之盛,朝廷实无。加之关西贼刘范多有虚名于天下,关西三州百姓多从之拥之。

    今又拓土西域两千里,治下新添数百万流民,自匈奴部豪夺数十万良马。观关西贼刘范已成强藩,势力不下于朝廷。朝廷与之媾和,方有今日太平。若吾等轻举妄动,于时机未到时与之冲突,引来此贼东侵,该如何是好?”

    “是啊是啊!”“不可轻举妄动啊!”曹腾说完,袁隗、袁绍、袁术、刘表、等人纷纷点头赞同。

    何进叹了口气。刘范给朝廷公卿们带来的恐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退的。正在何进愤懑之时,只见司隶校尉王允却站了起来。王允说道:“司空所言,不足为虑。今刘范尚未安顿流民,财税未收;天州、昆州之地尚未开发,仍是一片荒芜。虽有民千万,不过若关西贼背上之累赘;虽有地千里,不过不毛之地。反观朝廷,流民反贼,俱往西凉,寰宇一清,乾坤澄澈。今关东之地,已无一人流散在外,无一人头裹黄巾。若我朝廷振奋抖擞,未尝不可开创盛世,富国强兵。诸位大臣又何以忧虑?”

    王允说完,原本看不清形势的人都像是拨云见日一般。原本还为刘范吓得魂不附体,神智不清,王允说完之后,顿时昂首挺胸,士气高涨。曹操说道:“朝廷实施之祸水东引已然见效,刘范如今已将全力用于开发西域、安定流民。观此人雄才大略,机敏果毅,以工代赈与屯田制皆是不世良策。加之关西贼刘范谋臣如云,猛将如雨,控弦之士,不下百万。贼于洛阳之变前,方有一州十六郡,方圆两千里;治下民众唯数十万户,尚可大胜乌孙兵,占得西域两千里之地,耀武扬威,威震华夏。”

    “今日贼正为安民拓土而手足无措,若朝廷于此时不干涉之、掣肘之、荡平之,等贼安定流民、开拓西域后,必失良机。贼安定后,生民便得有二百万户,耕地有一百万顷,带甲之兵百万。彼时贼势大盛,远超朝廷。而彼时朝廷已无力可荡平之矣。”

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绍妙算

    曹操一说完,满朝的公卿都是深思熟虑下来。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眼就看破了现在的刘范最为虚弱,现在也正是最有机会消灭刘范的时机。如果不好好利用这个时机,那等刘范过几年就能把西域开拓完毕,以雄厚的实力凌驾于朝廷之上,朝廷不能抵抗,就是朝廷危难之时了。

    袁绍能在后来打败公孙瓒、张燕,统领青幽并冀北方四州,自然也不是寻常之辈。袁绍说道:“孟德之见,甚切时弊。刘范盘踞关西,不过三年。初始陛下抬举此贼,以贼为汉家宗室,高祖苗裔,又屡立战功,方拜为冠军侯、凉州牧。是时,朝廷以其兵不过二万五千,民不过十几万户,故未加重视。每每关西贼在凉州如何作为,朝廷均以为肘腋之患,不足为虑,反使此贼得以韬光养晦,扩军养民,以至今日。”

    袁绍说道:“若当时刘范在凉州行重商之事时,陛下不听佞臣之言,使大将军将此贼拘于京师,何有今日之烦劳?今关西贼妄图窃夺神器,谋朝篡位之心已昭然若揭,天下皆知。而今日关西贼正致力于拓土西域,不似昔日乎?若朝廷此时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过几年后,朝廷悔之晚矣!届时,朝廷之祸水东引才真成郑国渠故事。”

    袁绍说完,即使是历来和袁绍不对付的袁术,也不得不点头称是。何进说道:“孟德、本初不愧为少年才俊,所议均为实言。不错,刘范虽为朝廷荡平黄巾、抵御鲜卑,又平定凉州,收复西域,屡立战功。但此贼已有反心,头生反骨,非社稷之臣也。若朝廷于此时善加权谋,必能重创乃至灭除此贼!诸位有何计教我?”

    何进环顾四周,袁隗、王允等人皆是面有难色。这些人久在朝廷,一心只想着如何在鱼龙混杂、危机四伏的朝廷中生存,如何权谋罢了。但他们连十常侍都不能用计除掉,反使十常侍依仗汉灵帝的宠信,而凌驾于朝廷百官之上,而他们虽贵为三公九卿,却只能无所作为。现在要除掉的是比十常侍更强大的刘范,就不得不让袁隗、王允等人犯愁了。

    何进就知道朝廷公卿靠不住,若他们靠得住,也不至于让十常侍如此肆意妄为,让汉灵帝如此昏庸无道。关键的是,何进知道,这些老臣上了年纪之后也消磨了胆气。他们都不敢轻易招惹刘范,因为如果谋用败露,刘范就会把矛头对准他们。

    宴会上陷入了极为尴尬的沉默。关键时刻,还是年轻人敢作敢为。何进最为器重的士族领军人物——袁绍站了出来。袁绍出身汝南袁氏,是袁隗的侄子,又是士人的领袖。有袁绍的辅佐,士人就会站在何进一方。袁绍说道:“大将军勿忧,某有一计,敢教刘范顷刻间土崩瓦解,人头落地。”

    一听袁绍这掷地有声的话,所有人都不禁为之一振。何进激动地说道:“果真如此?本初有何良策教我?”

    袁绍说道:“某设此计,名为离间计。”

    “离间计?离间何人?”袁术抓耳挠腮地说道,又颇有些不信,因为他打心里就认为身为庶子的袁绍无甚才略。但袁绍接下来的话,让袁术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袁绍说道:“此事易耳。众位皆知,如今朝廷大敌是刘范,关西三州之主亦是刘范。而刘焉虽为刘范父亲,但三州军政,俱为刘范总揽。刘焉为长,理应刘焉为关西三州之主。而三州谋臣武将,俱为刘范之臣,唯效劳于刘范。以故刘范为主,刘焉在下。但刘焉久为朝廷九卿,又曾任为刺史,所任官职,皆是要职。久居高位,必不愿处于人下,况乎居于自己儿子之下。

    刘范虽表奏刘焉为凉州牧,自己为凉州刺史,位卑职低。但不过虚有其表,三州之事,实际只听刘范差遣调度。二人虽有父子之亲,更应有长幼尊卑之辨。有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刘焉初始不以为意,久而久之,必为议论所扰。”

    曹操听袁绍说到半,就把袁绍的意图猜得个**不离十了。袁绍说道:“待时日长久,刘焉必受舆论所逼,心生怨怼。况关西谋臣武将,俱以刘焉之子刘范为主,而视刘焉为同僚,此更必为刘焉怨怼之因也。刘焉素有反心,又曾为朝廷在洛阳之变中拘禁,某以为刘焉之反心必更甚于刘范。观古今反贼,必不喜居于人下。故某猜测,刘焉与刘范两贼之间,已有隔阂间隙。此所以资朝廷灭之者也。”

    袁绍之意,就是离间刘焉和刘范之间的关系。袁绍说的,也确实是事实。似田丰、贾诩、典韦、黄忠等人,都是刘范麾下之人,并非效忠于刘焉。而且凉州、天州和昆州都是刘范打下来的,各州郡的州牧、太守,都是刘范任命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刘焉只会是名义上处在刘范之上,而实际上刘范虽然只是刺史,也仍然是关西之主。

    故而,袁绍的离间计很快就得到了公卿大臣们的赏识。王允在历史上可是玩离间计的老手了,仅仅利用一个歌姬貂蝉,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诸侯联军都无力对抗的董卓。有诗云: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若不是毒士贾诩力劝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李蒙等人反攻,不然李傕等人早就被吓跑回凉州,汉室的兴盛就有机会了。

    现在还是公元186年,中平三年,汉灵帝还没死,天下还没有大乱。而且原先的历史也已经被刘范改写成他所想要的一部分以及他所不能预见和把握的历史,王允有没有机会使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还很难说。但无疑的是,王允在离间计上依旧是个天才。王允首先就认为袁绍计谋的巧妙和可行性。

第三百七十五章 连环三计

    王允欣慰地说道:“袁本初真不愧是四世三公之后,此离间计果真是妙。料想那刘焉有篡汉自立、称位至尊之心,自然不会甘心居于人下,更不会甘心居于孺子之下。而刘范得关西文武拥立,即使争执不休,刘范意欲与刘焉妥协,其麾下谋士猛将必不允之。若朝廷使计离间之,必能使刘焉、刘范父子反目。刘焉非寻常人,胆略不下于刘范。若两虎相斗,朝廷必可坐山观虎斗。”

    袁绍说道:“校尉大人真乃老臣谋国,与某想到一处去了。”

    曹操说道:“本初之离间计敢请详解。刘焉、刘范,俱为人杰。若他父子二人看出本初之计,反使朝廷陷入被动。”

    袁绍说道:“某有一计,诸君静听:此计可谓连环计。第一计,朝廷可先突然册封刘焉为凉公,而褫夺刘范之冠军侯爵位,贬之为男爵。再将刘焉册封为前将军,将刘范之前将军则贬为征虏将军。使刘范疑刘焉串通朝廷,欲减灭之。以第一计,必不会使刘范对刘焉完全失信。刘焉必会告知刘范,是朝廷为之。故而,某有第二计。

    第二计,朝廷可派细作伪装成刘焉亲信,模仿刘焉字迹,伪造一封刘焉写给刘范之西凉军将领之信。此信中,可称刘焉不愿屈居刘范之下,故写信给西凉军将领,买通之发动叛乱,击杀刘范,约定事后撰升此将领之官职云云。然后,借机使刘范偶然获得此信。又使刘范对刘焉生疑。刘范知刘焉不愿为傀儡,必对此信毫无怀疑。”

    说到这里,朝廷公卿们都面露微笑。袁绍此计,虽然难以操作,但只要做得滴水不漏,必然会引起刘范对刘焉的怀疑。只要破除了刘范对刘焉的信任,自然就有机会除掉他们。

    袁绍说道:“第三计,朝廷可派一人为使者,去往凉州姑臧城,假称皇帝有命宣于刘焉。而使者等见到刘焉时,便可佯装误以为不识得刘焉,而把刘焉当成刘范的谋臣。接着,使者趁机把刘范与朝廷串通一气、欲杀刘焉之消息告知刘焉。刘焉闻听,必大为震惊。

    因在第一计时,刘焉必知此为朝廷之离间计。得知第三计时,刘焉必认为刘范怀疑其与朝廷串通,故而刘范便有拉拢朝廷,击杀刘焉之对策。由此,刘焉必怀疑刘范有残杀之心。刘焉为保命,必会先下手为强,对刘范动手。刘焉对刘范动手后,刘范必然会联想到第一计时,朝廷褫夺其爵位、官职,正是刘焉连结朝廷欲杀之。故,刘范与刘焉必不疑此为离间计,而会与彼此自相残杀。由此,离间计三步计策均实施完毕,刘焉与刘范必然会父子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听了袁绍这一计谋,何进、袁隗陷入了沉思。在历史上,袁绍也是一个运用离间计的老手。在起兵反董失败之后,袁绍退回到渤海郡,受到冀州刺史韩馥的节制,就想把人口充足、钱粮广集的冀州给抢过来。于是,袁绍接受了手下谋士逢纪的离间计,故意请公孙瓒入冀州,又派人诬告公孙瓒约请袁绍共分冀州,成功地离间了韩馥与公孙瓒的关系。最后,逢纪又劝袁绍买通了韩馥手下谋士辛谌,使辛谌又鼓动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因此不费一兵一卒,利用公孙瓒就空手套白狼地得到了天下第一大州冀州。可见,袁绍在智谋方面还是很出众的。

    司隶校尉王允欣喜得抚掌大笑,说道:“本初之计,可真是狠毒啊!本初之计,环环相扣,深知人心,必能使关西二贼反目成仇,自相残杀。想不到,朝廷动兵都未能征服的刘范,袁本初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杀人于无形中。若此计玉成,袁本初堪称头等大功!”

    袁绍得意洋洋。这可是他冥思苦想多年,才想出的一条妙计,当然是破除刘范的第一等良策。袁绍说道:“不敢不敢,校尉大人过奖了。假使此计能成,那某就要请大人为某议功了!”

    王允说道:“一定一定!本初虽位卑职低,但却是社稷之臣。荡平国贼,中兴汉室,就全靠本初之力了。”

    袁绍说道:“岂敢岂敢。等刘焉、刘范相互残杀之时,朝廷可秘密增兵给驻军关中的车骑将军皇甫老将军。使老将军趁机攻破大散关,杀入凉州,杀戮国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何进思忖了片刻,便抬头说道:“诸位同僚,可有谁反对本初之谋?”

    袁隗摇了摇头。袁绍是他的侄子,相比于不学无术的袁术,袁绍更像是汝南袁氏的希望。况且,袁绍的离间计确实狠毒,很有成功的可能。袁隗这时候要支持袁绍,如果袁绍的计谋成功了,袁绍就有机会继续将袁氏发扬光大。现在是四世三公,假使袁绍功成,未必不能五世三公。

    其余的曹腾、王允、杨彪、郑泰、朱儁都没有异议。曹操却想举起手。曹操一直怀疑袁绍的离间计根本不足以攻克刘范和刘焉之间的关系。况且刘焉和刘范的智谋,远超袁绍。袁绍的离间计乍一听是十分巧妙狠毒,但曹操不知为何,从心里就预想到刘范会看破袁绍的计谋。刘范的身边还有贾诩和田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刘范真的信以为真,贾诩和田丰也有很高的机率看破袁绍的计策,告知刘焉和刘范。总之,曹操打心底就不认为袁绍之计可行。

    曹操本想驳斥袁绍的离间计,然后呈上自己为铲除刘范而想出的计谋。曹操自信自己的计谋,胜过袁绍之计千倍万倍。但看大将军何进等人都如此抬举袁绍和其离间计,曹操心想,如果此时呈上自己的计谋,恐怕不会得到何进等重臣的赞同,还会惹怒袁绍,对自己没有好处。曹操决定,先把自己的计谋隐藏起来,等袁绍之离间计失败之后,再将之呈献,何进等重臣必然会采纳。

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贬抑

    于是,袁绍的天衣无缝、环环相扣的连环离间计,很快就被何进以奏章的形式呈现在刘宏面前。涉及到计划翦灭刘范,同样是刘范死敌的十常侍,因此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尽力拦截呈递给皇帝的奏章。赵忠和蹇硕虽然暗中帮助过刘范渡过多次难关,但他们清楚,自从洛阳之变后,刘范就再无与他们合作的可能。因为他们同样是朝廷的一份子,是皇帝的臣子。刘范意图推翻刘宏的江山,自然就是和赵忠、蹇硕作对,利益已经没有重合之地。

    昏庸无能的刘宏立即就被袁绍的计谋吸引住了,并召集朝臣近臣,大开朝会,将此计进行朝议。早已在何进府中商量好的公卿大臣对此均无异议。十常侍一通眼神交换后,也没有说话。于是,不出一天,四分五裂的朝廷又团结起来,将实施离间计提上了日程。诡谲的阴云开始一点点将天空遮蔽起来。

    ……

    七月初,正在州牧府中处理公务的刘焉,接到了皇帝钦差到来的消息。现在正是西域开发最为困难的开头,每天的公务都堆满了刘焉的桌案。因为凉州开发完备,必须要支持天州和昆州的建设,各项物资都是来自凉州,送往天州和昆州。正当刘焉挥汗如雨地处理政务时,有卫兵来报:“大人,门外来了一队小黄门内侍,说是皇帝派来的钦使,要大人准备香案迎接,接受皇帝的圣旨。”

    刘焉听闻,不禁有些疑惑。这时候朝廷怎么会派人来?但不管怎样,洛阳之盟规定了刘焉仍然是刘宏的凉州牧,时势也决定了刘焉此时要韬光养晦。于是,刘焉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准备好迎接来使。

    不久,几个宦官趾高气扬地走了进来,为首的宦官说道:“陛下有令,凉州牧刘焉、凉州刺史跪接!”

    刘焉跪了下来,鉴于刘范还领兵在外,说道:“请恕凉州刺史正于外地领军训练,未在姑臧。”

    那宦官听说之后,非但没有怪罪,而是一略而过。因为袁绍的离间计就是要使刘范生疑。现在刘范不在,不知事情原委,正好可以让刘范对刘焉生疑。钦使说道:“也罢。皇帝诏曰:凉州牧刘焉,历任清要,清正廉洁,有功于社稷,为汉室宗亲,故加封为公,称凉公,以凉州之安定郡为封地,食邑千户。凉州刺史、前将军、冠军侯刘范,在任多加征伐,多事扰民,有违朝廷安民定国之意,着贬为安西将军、永顺亭侯。钦此!”

    刘焉闻言,马上就生疑起来。也不等宦官叫他起来,刘焉立即起身,质问宦官说道:“臣未有建功,冠军侯未有违法,陛下何以突然封臣而贬冠军侯?”

    面对刘焉的质问,宦官说道:“陛下旨意,非我等宦者能知。盖是大人为朝廷镇守凉州,劳苦功高,陛下体恤臣子,广施君恩罢了。而贬原冠军侯之官爵,亦乃朝廷钧命,在下实不知,望大人使毕使于前。”

    宦官久在宫闱,无论是说话还是脑子的反应程度,都异于常人。这名宦官的对答,天衣无缝,堂堂正正,倒是让刘焉不知所措。于是刘焉先让宦官到驿馆休息,又召集凉州的诸位从事来商议。虽然宦官的回答天衣无缝,但刘焉却感知到,这必定是朝廷故意为之。

    不一会儿,州从事管宁和邴原便来了。刘焉将事情原委告知管宁和邴原,两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管宁说道:“大人,朝廷无故封赏,必有蹊跷。而且朝廷还在如今这个紧要关头前来,肯定有其中缘由。”

    邴原说道:“天州和昆州正在紧张地建设之中,流民也才刚刚安定下来。我西凉无力再对朝廷掣肘。朝廷一向忌惮我西凉割据三州之地,主公手里握有雄兵。朝廷却突然封赏大人,而贬抑主公,恐其中有诈!”

    刘焉听了两人的话,沉吟片刻,便说道:“此事重大,州中无我儿不行。你们赶紧去信召我儿回来。”

    管宁和邴原说道:“喏!”于是,管宁连忙命州牧府中的一名小吏送信去。此时,刘范正在山丹军马场中训练西凉军。刘范在亲卫虎卫军中挑选了十个虎卫,组成了一支足球队,正和黄忠的足球队在绿茵场上驰骋,两队的比分一直咬的很紧。其他的西凉军士,都在场边津津有味地观战。刘范是三军统帅,此时却亲自带队在场上踢球,这不仅是因为刘范在前世就喜欢足球,这么做也是要拉近和普通军士之间的距离。训练一个月来,刘范衣食住行都和军士们一样,没有因为他是统帅就能吃到更好的饮食,住更好的帐篷。刘范也更加赢得了军士们的拥护。

    终于,刘范在最后一刻进球,比分超过黄忠一分获胜。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刘范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走出了绿茵场,却看见随军的军师贾诩和田丰也在一旁,像是在等着他。刘范有些不解。作为军师,贾诩和田丰一般要处理军中公务,怎么有空来观战。

    于是刘范赶紧向他们走去。贾诩和田丰行礼,说道:“主公,大事不好了!”

    刘范听见这句,心就沉了下去。说道:“难道是天州和昆州有黄巾余孽作乱?可平定了吗?”承接的流民中,肯定掺杂有黄巾军,刘范是知道的。他最害怕黄巾军会破坏天州和昆州眼下的大好局面。

    贾诩说道:“天州和昆州一切平稳,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属下指的是朝廷。朝廷有动向了。”

    刘范呼出了一口气,说道:“若是朝廷便还罢了。他们又怎么了?”

    贾诩将刘焉的来信递给刘范。刘范看信之后,眉头一皱。田丰说道:“朝廷不知何故,突然加封太公为凉公,食邑千户;而独独贬抑主公为亭侯、安西将军。此必为朝廷阴谋,而不知是何阴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34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所写的《三国之西州制霸》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西州制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西州制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西州制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西州制霸介绍:
  英雄立于世,莫若立足西凉,垦边屯粮,养百金之士,招万人之敌,揽鬼谋之士,收离丧之民,兴工商百业,抑世家豪族,成强秦而虎踞西州,观诸侯而虎视天下!待天下生变,则兵出潼关,席卷八荒,鲸吞四海,内斗诸侯,外逐强虏,使海内归一,九州并同,万民安庆,天下太平!待天下长安,则进击海外,开疆拓土,兼欧亚二州,并东西二洋,如此,可称快意!三国之西州制霸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西州制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