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三国之西州制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西州制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     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三十六章 关键工作

    王越扭头看了眼史阿,眼神里有一丝不忍,但却一闪而过,立即泛起浓厚的冷意。

    王越沉声道:“属下这劣徒,让曹公见笑了。”

    曹操的微笑丝毫没有变化,他了眼因不服气而将头垂得更低的史阿,说:“怎么是见笑?在我未曾建立绣衣卫之前,凉主刘范的锦衣卫是何等的猖狂?他们肆意收买、培植在朝廷上的势力,与之相左的众多官僚被暗杀,整个朝堂、整个京师,但凡听闻锦衣卫的威名,谁人不是不寒而栗?”

    王越略有感叹地点点头,曹操移开了几步,又长叹道:“后来,虽然绣衣卫建立起来了,意图驱逐锦衣卫在京师中的势力,但锦衣卫树大根深,仍然对绣衣卫有压倒性优势。第一次,绣衣卫这边刚刚从京师周边的流民中选取了几个好苗子,当晚就被暗杀了,一个都没给我剩下;又一次,绣衣卫刚从鲜卑马商那里买来了数十匹好马,刚牵出马棚,不仅买马的绣衣卫被袖箭射得干干净净,而且那些马最后被找到之时,已经让一群流民给分着吃了;还有一次,绣衣卫打算扩建训练场地,刚盘下北城的两间大车店,夜里就无端腾起大火……”

    说到这些令人发指的过往,尽管是曹操,也不禁气得捏紧了拳头。

    曹操又转过身来面对着师徒二人,笑道:“当时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除了撤销掉绣衣卫,为朝廷再省点开支,毫无办法。却在这时,二位出现了。自二位接手绣衣卫后,咱们这绣衣卫是越来越红火啊!不仅吸纳了一大批武艺高强的游侠,壮大了自身实力,还屡屡挫败锦衣卫,拔除锦衣卫在京师乃至整个司隶的大大小小数百个的据点。现在,锦衣卫是江河日下,凉主刘范,也很难再窃取朝廷的机密了。”

    王越听后,豪气冲天,因为绣衣卫全然是在他的组织下和带领下,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打得天下第一的情报组织一败再败,眼看着就要把天下第一的位子让给他的绣衣卫,王越的心里美极了。

    史阿却嗤之以鼻,他知道尽管凉主刘范难以再打探朝廷的消息,但尽管如此,凉国也不是朝廷,也不是曹操能轻易招惹的。尤其是在十军之战后,凉国已经俨然成为天下头等强国。

    曹操看了看这处宅院,又说:“加上今夜的行动,将锦衣卫在朝廷里最后一颗钉子给拔了,锦衣卫在京畿,乃至整个司隶,已经抵不上咱们的绣衣卫。至于关中、冀州等地,等绣衣卫慢慢扩展势力过去,自然是攻无不克。二位,咱们最基本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史阿,也果然如我所料,真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第一剑客,最强大的侠士了。”

    史阿轻哼一声,他知道自己只是第一刺客,并非第一侠客。

    王越道:“那曹公,接下来怎么办?”

    曹操道:“这最基本的工作,也并非等同于最关键的工作。今夜我来,就是通知你师徒二人,这最关键的工作该办一办了。”

    王越不管一脸没兴趣的史阿,兴奋地说:“还请曹公示下,这最关键的工作是什么?”

    曹操凝视着王越的双眼,说:“我要你师徒二人亲自带队,潜入凉国,打探凉国关于应对贸易战的情报,另外……”

    曹操顿了顿,停下再三思考了一番,方才敢把这最要紧的话给说出来:“伺机刺杀凉主,刘范!”

    “什么?!要刺杀凉主刘范?”王越大吃一惊,他从没想过曹操居然要用荆轲刺秦之法,去一劳永逸地解决凉国对朝廷的威胁。若刺杀失败,朝廷难免会步燕国后尘,愤怒的凉国必然倾全国之力,大举进攻关中,重复十军之战时朝廷的窘境。

    但王越转念一想,若能成事,凉主刘范的子嗣还十分年幼,刘范一死,凉国必定大乱,即使凉国朝臣们扶立幼主,也是主少国疑,这时候朝廷趁机进军凉国,有很大的几率会给陷入慌乱、群龙无首的凉国以致命一击。所以,这个险,值得冒!

    史阿却轻蔑一笑,说:“敢问曹公,为何要打探凉人应对贸易战的情报?难不成朝廷无力在贸易上压过凉国一头?又为何要用刺杀这等阴险的法子去对付凉主刘范?难不成曹公和大将军,已经如昔日的燕太子姬丹,除了刺杀之外,便再无他法抵抗强秦的统一天下之势了?”

    曹操闻言,脸色立即暗沉了几分,他的表情在昏暗的夜色里变得更为明暗难见。

    王越却很清楚地看见了曹操的嘴唇,在黑暗里微微颤动,曹操已经很愤怒了,不过是在尽力抑制住而已。

    王越回头大骂:“逆徒,你给为师闭嘴!”

    史阿却全然不顾,只是好整以暇地看着曹操。

    王越见曹操的脸色越来越铁青,正要扬起手给史阿一个巴掌,曹操却突然伸手,抓握住了王越扬起的手。

    曹操松开王越的手臂,沉着地说:“在某种程度上,你所言不错。袁本初之贸易战虽然精妙绝伦,掐住了凉国重贸易的缺陷,朝廷公卿多番计量,认定凉国大有可能在贸易战中损失惨重。但凉主刘范和其小朝廷,都是不可多得的妖孽。我设计的十军之战,让凉国四面受敌,他们尚且有破解之能,更何况仅仅是早已让管仲玩腻了的贸易战呢?万一凉国在贸易战取胜,凉国必然越来越强。所以,我实在不敢托大啊。”

    史阿淡笑道:“曹公坦诚相见,是属下鲁莽。”

    王越见曹操一脸淡定,这才松了口气。

    曹操又说:“至于这刺杀凉主刘范,目的却并不是为了国家着想。我知道,王使大约是认为,我是想学燕太子姬丹,借一个刺客,换来整个天下的安定。其实并非如此。”

    王越这就有些疑惑了,不出于这个目的,曹操为什么要刺杀刘范呢?王越也不禁感叹,有权有势的人,你真猜不透他。(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诺

    史阿顽皮地歪着头,好奇地说:“那属下可就疑惑不解了,既然不是想做掉刘子楷,然后趁机大举兴兵削弱乃至于攻灭凉国,曹公又为何想要刘子楷的性命呢?难道是想报十军之战被他羞辱的一箭之仇?”

    “大胆!谁教你如此与曹公说话!”王越怒吼道。

    曹操抬起手,又往下压了压,示意王越别再说话。

    被揭开伤疤,曹操的脸上没有什么波澜,相反还露出一丝微笑。曹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若为了一场失败,就气馁,就对刘范怀恨在心,甚至要动用绣衣卫这国家公器去公报私仇,那我曹孟德成了什么人了?你觉得我若没点肚量,又怎能坐上这尚书令的位子?再说了,十军之战之所以失败,并不是我之策划不成功、不精到,而是十军各自的将帅个个愚蠢,互相倾轧,才让刘范在必死无疑之局中侥幸获胜。要说十军之战败了,那也是皇甫嵩败了,我可没有败于刘范之手。”

    史阿抬抬手,说:“受教受教。”

    曹操继而又笑意更浓,说:“至于想刺杀凉主刘范,那是因为,本质上我是个喜欢挑战、喜欢赌博之人。”

    “哦?但不知,曹公这次想赌什么?和谁赌?”史阿一副玩世不恭。

    曹操凝视着史阿明亮澄澈的双眼,说:“就和你赌,史阿。赌的就是你能不能取下刘范的首级,终究不负你天下第一侠客的名头。”

    王越听后,略有些惊讶地看着曹操,心里既有些嫉妒,嫉妒史阿明明只是他的徒儿,却能得到曹操更多的青睐;又有些怨恨,他明明对曹操更忠心耿耿,而曹操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史阿身上。

    史阿听了曹操的话,玩世不恭的态度立即收了起来,一双眼也凝视着曹操的眼睛。

    曹操笑道:“凉国,是举世无双的强国;凉军,是天下无敌的强军;所以凉主刘范身边,必然是聚集了天下一等一的勇武之士,身负高强武艺。别的不说,单单是刘范帐下的武将们,如黄忠、赵云、典韦、马超之辈,谁不是纵横疆场、闻名于世的万人敌?你以前杀掉的人,在刘范的武士面前,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角色。杀掉小角色坐上的天下第一,能和破除凉国诸多大将的阻拦、杀掉刘范而成为的天下第一,哪个来得更名副其实呢?”

    史阿听着曹操的鼓动,虽然脸上的神情仍然很淡定,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已经如火海般,火光冲天,血脉迸张。

    曹操看人,一向很准,他很快就看到了史阿悄然握紧的双拳,听到了指节被捏紧的“啪啪”的清脆声音。

    曹操继续说:“之所以我从前设计了十军之战,这一毫不输于乐毅率五国之兵伐齐的奇谋,不仅是因为我要以灭掉凉国来匡扶社稷,更是一次我与刘范的一次挑战,看看是我强过他,还是他强过我。事实证明,我或许果然远不如他。但这一次,我与你的赌博,同样是举世无双。取下刘范的首级,不比荆轲、专诸的任务来得更简单。我就赌你史阿,连荆轲、专诸之事,也办不成。”

    史阿笑意更浓,说:“曹公果然不是非常之人,有非常之志。但曹公你有没有想过,我史阿完全可以不赌你这一局啊?”

    曹操脸上的笑容丝毫没变,甚至眼角的一条皱纹都没动,他歪着头,盯着史阿看。

    史阿摊开手,说:“属下一直不明白,为何曹公就笃定我史阿就是个追逐虚名之人,为了赚取一个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天下第一侠客的名头,其他的什么也得不到,就敢去刺杀凉主刘范?

    要知道凉主刘范是何等人物?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汉室远支宗亲,在短短数年间变成天下霸主,随手就建立起一个实力不亚于大汉的强国,他身边高手如云,自身剑术也出神入化。我史阿是疯了吗,听了曹公的三两句蛊惑,就心甘情愿去送死?”

    曹操眯着双眼,突然走向史阿,一边不停地围绕着史阿转圈,一边笑道:“哼,因为我了解你。说到底,你是个武人嘛。武人呢,展示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那就是不断地挑战对手、打败对手,踩在以对手尸体堆成的小山,才能站得越来越高,看到越来越远的境界。史阿,你也不例外。而这,将驱使着你遂了我的愿。”

    说到最后一句,曹操停下脚步站在史阿面前,脸上带着得胜的笑容,看着史阿已经松动的表情。

    史阿笑容僵住了,他仔细想想,他确实如曹操所说,虽然嘴上说刺杀刘范对于他是吃力不讨好,但却是符合他的天性,他也不得不做。

    曹操忽然伸出手,略一拔出史阿的剑,剑刃陡然露出,反射出耀眼的白月光。

    剑芒反射得曹操都不得不移开了眼神,他笑道:“啧啧,看看这剑,可真是锋利无比啊,想必你定然经常勤加磨砺,或是经常使用,方才没让它生锈。人不也是此理吗?人若是不用,岂不是也会废掉,成为废物吗?”

    听到曹操这句,史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渴望和冲动。

    他轻蔑一笑,说:“好,那属下就与曹公赌定了!刘范的首级,我史阿必定取下。他日刺杀成功,我史阿必然会出现在《刺客列传》里!”

    曹操先是和王越相视一笑,后再一挥手,立即有曹操的几个侍卫上前,他们端着杯盘,踱步来到曹操面前。

    曹操从盘中举起酒壶,往两个耳杯里倾倒清酒,而后将一耳杯递给史阿。

    曹操笑道:“果然是我所认识的那个史阿,我敬你一杯!”

    史阿却抬手阻拦,说:“不必了,等到属下拎着刘范的首级回来复命时,再饮不迟。”

    曹操放下耳杯,高声说道:“好!那我就在洛阳里摆好庆功宴,随时等着你回来,向我复命!”(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八章 新宫之议

    史阿没有太多废话和耽搁,被曹操一激之后,立即顺从地跟着王越,带着一大帮绣衣卫的骨干成员,乘快马赶赴凉国。

    而与此同时,因为在京师的锦衣卫遭受绣衣卫的沉重打击,刘范也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刺杀行动,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

    此时,刘范正在议事堂里,召开会议,三省六部的长官悉数到场。本来仿照了唐制,应该是中书门下两省议事,或有皇帝指派一些心腹一同议事,但刘范还是有些担忧六部和三省之间沟通不畅,故而变更了些,命令三省六部一同议事。

    行礼如仪一遍,众人在刘范坐下后,纷纷落座。刘范想起这几天刘焉一直与他说萧何与刘邦辩论宫殿之事,知道刘焉希望他建立气派宏大的宫殿,便首先点了工部尚书邴原,说:“邴卿,姑臧城和宫殿的建设,进行到哪一步了?”

    邴原出列,说:“回主公,目前工部已经加大资金投入,又在金城郡、武威郡两地招募了五千人,用于姑臧城的扩建,预计能缩短一到两个月时间。另外,工部正在姑臧城扩建范围,也就是新城之北,拟为主公和太公修建起一座宫殿。这是草图。”

    说着,邴原从袖口里拿出一卷,递给站在刘范身边的女官。

    因为刘范不想制造出阉宦,十常侍的教训他已经吸取够了,所以刘范选择了用女官来代替宦官的方法,在内院,与女眷有接触的也一律用女官;内院的侍卫,也由马云禄安排,由她挑选和训练一些健妇充任。

    女官将草图转呈给刘范,刘范展开一看,草图上用蓝线画出旧姑臧城,红线画出新姑臧城的轮廓,整个新姑臧城将旧城包围在正中央,旧城也只有新城的十分之一。而在新城的北城区,一个用光线标注出的宫殿区十分夺目,占据了新姑臧城近七分之一的面积,单单是看草图,刘范也能略微想象得出,这即将新建起的宫殿将有多大。

    邴原解释道:“主公,这座宫殿的面积,我们工部经过商议后,拟将其定为与洛阳城的南宫相当。”

    “南宫?”刘范略有些意外,但却在同时,这好胜心又上来了。

    “是,主公这座新的宫殿中,各宫、殿、楼、阁、阙、宇、水榭、长廊等,悉同南宫。主要也是为了省去重新设计布局的时间,以便主公、太公、太夫人以及整个凉公公室尽早入住。”

    刘范思考片刻,不说话,慢条斯理地把邴原呈上来的草图撕碎。

    邴原有些不知所措,刘范一边慢慢地撕,一边慢慢地说:“邴原你给孤记着,孤的大凉,将来必定要取汉而代之,必定会远胜于大汉!所以,大凉的宫殿,也一定要远胜于大汉。大汉早已有南宫、北宫、建章宫、长乐宫,我大凉呢?修建区区一座宫殿,都还这么斤斤计较,那么孤在刘宏、小沃洛吉斯等人主面前,还如何抬得起头来?大凉的子民,在大汉子民面前,又如何抬得起头来?”

    这番话,说得邴原浑身冒冷汗,众人也战战兢兢,低着头不敢轻易说话。

    邴原擦了擦冷汗,说:“那依主公之意?”

    刘范站起身来,走到一旁的一个比常人还高的仙鹤形香炉旁,把撕碎的草图一块一块,慢慢地扔进炉子里去,一边说:“姑臧城的扩建范围再扩大一些,给孤的新宫殿腾出点地方来。新宫殿,要比北宫南宫加起来还大一些,具体的,你们工部再商议出一个章程来,给孤看完后,门下那里过了审议,那就尽早调拨人手修建。”

    邴原诚惶诚恐地说:“是,是,工部会尽快办好。”

    中书省的郭嘉却站了起来,笑道:“主公,嘉却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范刚好把草图全给塞进炉子里,转过身来,笑道:“哦?你郭奉孝恐怕是又有什么鬼点子,用来恶心后汉朝廷吧?”

    郭嘉笑意更浓,说:“还真是逃不过主公的法眼。”

    刘范坐下,说:“说说看,什么法子。”

    “既然主公要在气势上压过朝廷,除了扩大宫殿面积,用更好的木材、更好的砖瓦,这些小道之外,不妨就直接用洛阳南北两宫的宫殿名,来命名咱们大凉宫殿的名称。比如北宫有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永宁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南宫有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平朔殿、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东宫、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

    这些,可都是后汉建立时,由众多名儒大家们挑选出来的好名字啊!若是不用,多可惜啊!要是天下人知道咱们大凉也有嘉德殿,也有云台,那天下人该怎么想?朝廷又气成什么样子呢?”

    刘范哈哈大笑,指着郭嘉说:“奉孝,你这招可真够损的!”

    郭嘉也是笑容满面。

    贾诩道:“眼下世人皆知,朝廷正在与我大凉开展贸易战,我大凉虽不惮他,但毕竟大凉子民们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疑虑。若果用汉宫名称,必定能起到鼓舞人心的功效。”

    刘范笑道:“好,那就依奉孝的鬼点子去办,若新宫的宫室太多,南北两宫的名称不够用,那就用长乐宫和建章宫的名称。”

    “诺。”邴原道。

    田丰说:“虽说这新宫的众多宫殿名称已经取好,但新宫自身也要有名称。比如长乐宫、未央宫,取长乐未央之意,天下闻名。虽是这新宫名称起得好,咱们大凉就更能压后汉一头。”

    刘范深以为然,说:“那你们有何主意?”(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九章 宫名之议

    田丰摸摸胡须,说:“不如就叫‘大凉宫’!够气派,够醒目,天下人一定深深铭记!”

    刘范不怎么喜欢,说:“未可。哪有直接套用国名来命名宫名的?人家始皇帝也未曾用过‘大秦宫’,高祖也未曾用过‘大汉宫’啊!一听就土,不好不好!再想一个!”

    典韦粗放的嗓子响起来了,他说:“主公,以俺恶来之见,既然咱这宫殿在姑臧城,不如就叫‘姑臧宫’!俺看过书,人家始皇帝的宫殿也是用京城的名字,叫‘咸阳宫’,咱的叫‘姑臧宫’,不也和始皇帝没两样嘛?”

    刘范还没反对,黄琬就说:“不可,姑臧这名字,我觉得用来命名咱们大凉的京城,都不好听。这姑臧城原来是匈奴人修建起的,本叫‘盖臧’,后来先汉夺得了河西走廊,就依据匈奴的习惯,设置姑臧县。所以这‘姑臧’二字,是匈奴旧名,根上就不对。哪有汉人城池,却用匈奴之名的道理?我建议,把这姑臧城给改了名字,另外宫殿名也决不可称为‘姑臧宫’。若是真取了此名,天下人还不知如何笑话我等呢。”

    典韦气呼呼地说:“这姑臧二字,都用了多少年了!既然黄尚书认为俺的主意不好,那你就说说你的主意!”

    黄琬得意地看了眼典韦,说:“主公,不如就叫‘万年宫’,取主公万年,大凉万年之意,岂不更好?”

    刘范听了,说:“这寓意虽好,但怎么听着还是有些别扭啊。”

    蔡邕也摸摸白胡子站出来,笑道:“呵呵,黄尚书的建议,确实寓意美好。但人家后汉,早就有相似的宫殿名了,‘长乐’、‘未央’,其意味、境界,早就比黄尚书的‘万年’好得太多了。

    再次一点的,后汉的宫殿里也有‘千秋万岁殿’,也比‘万年’好听多了。若是取了这名字,天下人多半会嫌弃咱们大凉没文化啊。要老夫看,这给宫殿取名字这种需要文化的事,还是我们礼部来办,最合适不过。”

    黄琬知道蔡邕是举世闻名的大儒,便不忿地退回去了。

    刘范这才想起来,对啊,他老丈人蔡邕,那可是和卢植、陈蕃齐名的大儒,又是凉国的礼部尚书,这事还是他来定最合适。

    刘范道:“岳父有何高见?”

    蔡邕老神在在地说:“贤婿啊,乐者,和也。长乐之意,就是国君以亲和力善待臣民,国得以永续;未央者,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这一听,满满的都是文化啊。所以,咱们大凉的宫殿要取名,不可不用典。”

    众人听了,不禁为蔡邕的学识和见地所撼动。

    刘范也是深以为然,说:“那岳父要用哪个典?”

    蔡邕想了想,道:“论典雅高尚,非《诗经》莫属。以老夫之见,不如就叫‘景福宫’吧!《诗经·大雅·既醉》曰:‘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刘范不满意,这“景福宫”是后来朝鲜用过的。平心而论,朝鲜人还真是挺有文化的,这“景福”二字很有水平。若是李氏朝鲜没用过这两个字,刘范心想自己也多半同意了。但毕竟景福宫是一个小国,一个藩属国的宫殿名,刘范还是有些不喜欢。

    蔡邕很准确地看见刘范好像还在犹豫,就说:“贤婿不喜欢?那也可以改,不如叫‘昭明宫’,《诗经·大雅·既醉》曰:‘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也是极好的寓意。”

    刘范摇摇头,他想大凉现在虽然名字是还是后汉的诸侯国,其实和李氏朝鲜的藩属国的地位也差不多。但大凉的国力可不是李氏朝鲜一个区区蕞尔小国可以比的,刘范认为,他的大凉,和后汉比较起来,最起码也是如同辽宋,契丹皇帝时常因为不如宋朝皇帝年龄大,而不得不称呼宋朝皇帝为兄,自己为弟,辽宋也是兄弟之国,但契丹可经常把宋朝打得一败涂地。所以,刘范可不像用李氏朝鲜那种小国用过的宫名。

    不过蔡邕提到“昭明”二字,倒是提醒了刘范,另一个赫赫有名的宫殿,那就是唐朝兴建的大明宫。

    大明宫者,首先为唐太宗为了唐高祖而建。当时唐高祖年高病笃,而隋朝遗留下的大安宫地势低洼,过于潮湿。于是马周就提议,为了太上皇的健康着想,不如再兴建一座新宫殿。当时唐太宗刚刚策划玄武门之变没几年,天下人正议论他杀兄弟、逼父亲的恶行。唐太宗出于表孝心,就在龙首原建造新宫殿,初名“永安宫”。但永安宫还没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去世了。唐太宗也没心思继续建造,这永安宫就成了烂尾楼。

    到了唐高宗继位,武则天也成为皇后。因武则天“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故而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在铲除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一心要用庞大宏伟的宫殿,来宣告她的威权,于是重新拾起永安宫的建造。

    武则天的野心,唐高宗对她的宠爱,以及当时大唐强大雄厚的国力,使得永安宫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宫殿!后来,永安宫就改名大明宫。

    想到“大明宫”,刘范心潮澎湃。大明宫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宏大最壮观的宫殿,虽紫禁城、卢浮宫、枫丹白露、温莎、吴哥等,也远远不如。在某种程度上,盛唐之所以精彩,令人神往,大明宫出力不少。

    刘范便道:“不如,就叫‘大明宫’吧!”

    “哦?大明……大明……”蔡邕听后,就仔细地思索,“此二字,好生熟悉,老夫好像在哪里见过,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刘范有些疑惑,难不成,他一时间心血来潮,而附会的“大明宫”,竟然也是出于典故的?

    卢植对蔡邕笑道:“哈哈哈,蔡老头,老夫看你是老糊涂了吧!竟然连‘大明’二字也想不起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章 宫名大明

    蔡邕生气地说:“哼,卢老头,老夫看的书多了去了,哪能只是一时之间就想得到?你再给老夫一点时间想想,老夫铁定能想起来!”

    卢植十分自信,抱起双手,说:“好啊,那老夫就给你蔡老头多点时间,你可得好好想想。”

    蔡邕赶紧凝下心神,仔细地回想,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过“大明”二字。但蔡邕心太急了,又太过在意自己的名声,要是不能回想起“大明”出自何典故,那他这当世大儒的金字招牌可就砸了。故而,蔡邕是越想越紧张,也就越想越想不到了。

    卢植、刘范以及众人都饶有兴致地看着额头开始冒汗的蔡邕,顽皮的马超还故意激他,说:“哇,蔡师,都过了这么久,你还没想到啊!”

    赵云也笑道:“蔡尚书,大明二字出自何典故啊?”

    蔡邕瞪了两人一眼,说:“再敢调戏老夫,小心老夫在《后汉史》里把你二人写在列女传里!”

    列女传,也就是专门给女性写的传。这时候还没有所谓“烈女传”。

    马超和赵云立马惶恐起来,连忙说:“我二人是开玩笑的,蔡师您大人有大量啊!”

    蔡邕轻蔑地一哼。

    卢植笑道:“蔡老头,想到没有啊?”

    蔡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这个,老夫近来在修史嘛……”

    卢植笑道:“也就是说,心思都放在修史上,所以没想起来了?”

    蔡邕挠挠头,说:“嘿嘿,是这样。”

    卢植笑道:“好,那么老夫来告诉你蔡老头,大明二字,出自《诗经·大雅》的‘大明’篇。”

    蔡邕恍然大悟,说:“哦,对对!就是大明篇!老夫差点就想到了!”

    卢植笑道:“得了吧!你连一个篇名都记不住,也敢号称天下第一大儒?老夫才是!”

    蔡邕道:“老夫才是!”

    卢植也不甘示弱:“老夫才是!”

    然后两个老头就在政事堂里你一嘴我一嘴,互不相让。

    刘范等人都饶有兴致地看着当世两个大儒互怼,图个新鲜。

    但看够了,刘范也得赶紧阻止,要不然两个大儒吵架一事,传扬出去,那可就笑话大了。

    刘范高声道:“谁告诉孤,这大明篇是何诗篇,有何含义,谁就是当世第一大儒!”

    一听这个,蔡邕眼疾手快,立马伸出手捂住卢植的嘴,嘴皮子飞快地说:“这大明篇,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有详有略,前后呼应,是诗经中绝妙的好……”

    蔡邕还没说完,卢植尽力挣扎,也用手捂住蔡邕的嘴,对刘范飞快地说:“《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大明宫如同未央宫之名也出自《诗经》一样,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的鞭策。徒儿你既然有英雄之志,若用‘大明’为名,天下人必定会知晓徒儿你心怀天下啊!”

    卢植刚说完,蔡邕又反手捂住了卢植的嘴,高喊道:“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贤婿你若是用‘大明’二字,这就昭示着将来你会如日光一般,大明天下!”

    刘范一方面是为两位大儒的学识所震撼,没想到这简单不过的“大明”二字,还凝结着如此之多的历史和美好的寓意;另一方面是看呆了,两个大儒居然为了这个争风吃醋,你捂住我的嘴,我捂住你的嘴,然后慢慢地就变成推搡和纠缠。

    “蔡老头,你耍赖!”

    “老夫就耍赖了,怎么着!”

    刘范无语不已,众人则是在一旁看热闹,嬉笑声充斥着整个政事堂。刘范没得办法,赶紧让马超和赵云把两个大儒给分开了。

    马超和赵云力气不是一般地大,就像大人拎小孩一样,把两个年纪六七十的大儒给各自抱开了。两人被抱着拉着分开时,还各自朝对方挥拳头踢腿呢。

    见众人还在笑话这两个老顽童,刘范轻咳两声,众人方才稍微掩饰了些笑声。

    刘范说:“既然咱们大凉最著名的两名大儒,都这么推崇‘大明’二字,本身这二字也是孤首先提出的,那就定下来了,宫名为‘大明宫’。”

    “主公英明。”

    刘范道:“还有,新得的康州和夏州移民圈地开发一事,准备得如何?”

    中书令贾诩出列,道:“禀主公,自从兵部慷慨解囊之后,中书省已经联合尚书省和户部,把百姓迁徙所需的战马给准备好了。除此之外,百姓迁徙途中所需的粮草、马车,也都备好,就等着分发给百姓了。”

    刘范说:“那还等什么?何不趁早把马匹分发下去,推动康州和夏州早日开发和稳固?”

    侍中田丰道:“主公,属下研究了一番我大凉现状认为,民屯户和军屯户之间,差距过于悬殊。起初实行军屯和民屯时,军屯就要求家中男丁较多,方能参与;民屯者,大多是家中男丁稀少,或有鳏寡孤独,或有老弱病残。本来在起初,军屯户和民屯户都比较贫苦,但随着屯田的开展,军屯户因为占田更广却赋税更低,还能领取不菲的军饷,因此在短短两三年之内迅速变得殷实起来。而民屯户,本来就力量薄弱,因政策所致,占田更少而赋税较军屯户更重一些,因此虽然也变得殷实,但却远远不如军屯户,大多也只是做到衣食无忧,不能如军屯户般有余力置办产业。”

    刘范听了田丰的话,心里有些自责。因为当初屯田制是他一手制定的,他当初考虑到那些家中男丁更多的民户,有更多的力量,也就能开垦更多的田亩,若用军屯,还能把西凉大多数男丁同西凉军捆绑起来,壮大西凉的军事实力,此乃一举两得。(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实边

    而民屯户,因为主要劳动力,也就是男丁,比较少。而且因为凉国人大多是从东州迁徙来的流民,流民的家庭因为黄巾之乱和饥荒,大多残破不堪,很多家庭,只有女人当家。

    而当时刘范考虑到这些较为困难的家庭,没有太多的劳动力,也就无力耕种和开垦更多的田地,所以在分军屯和民屯时,民屯只定了比军屯更少的耕地。因为就算把同等的耕地分给男丁少的家庭,他们也无力承担,不能做到所有田亩的精耕细作,这反而是资源浪费。

    刘范却没想到,当初以为的仁政,现在反而变成了一大弊端,开始造成了贫富差距。因为在封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占田面积的多寡,就直接代表着财富的多寡。军屯政策和民屯政策,已经在悄然把凉国划分为两个群体,一个较为殷富,一个较为贫苦。虽然凉国的民屯户已经做到了衣食无忧,比在朝廷治下的百姓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但比起军屯户,仍然是差了许多。

    想到这,刘范心里有了决断。

    刘范道:“民屯户虽不如军屯户,家中多有从军者,在战场上为大凉建功立业,但和军屯户一样,都是我大凉子民,不应该有任何悬殊比较。”

    田丰似乎已经猜到刘范会如何决断,说:“那主公是想,借这次迁徙人口充实康州、夏州?”

    刘范看了眼田丰,笑骂道:“田元皓,你这老狐狸!”

    田丰听后,一向不苟言笑的他也低头笑了。

    刘范指指他,说:“想必你早就对此事有了主意,意图用此次迁徙,来平衡民屯户和军屯户,减小军屯户和民屯户之间的差距,却还来试探孤!”

    田丰笑道:“主公勿怪,属下也是想借一借主公的威望,不然稍有不慎,消息走漏了,那些军屯户必定来找属下的麻烦。”

    刘范笑道:“那你就不怕军屯户们骂孤吗?”

    “左右凉国也是主公的基业,骂一骂也无妨!再说了,以主公的威望,谁会骂您?”

    “老狐狸!”刘范不禁又骂了句,“说吧,你想怎么做?”

    田丰道:“很简单,与原计划迁徙比例中军屯户占四成、民屯户占六成不同,属下建议,此次移民充边,民屯户占九成,军屯户占一成!”

    “什么?军屯户才一成?”此话一出,政事堂内立即沸沸扬扬。

    代表军方的兵部尚书马腾,第一个就不乐意。

    马腾站出来,不满地说:“田侍中,你这也欺人太甚了吧!”

    田丰严肃地转过头,看了一眼马腾,说:“马尚书,此话怎讲?”

    马腾说:“虽说军屯户比民屯户更殷实是事实,但侍中有没有想过?在历年大战中,尤其是十军之战中,我大凉的军士损失了将近十万人,还有更多的人落下伤病。是,主公给的赏赐已经足够多了,但也有很多户因此家中男丁死尽,只剩妇孺,守门相望。其之贫苦也,不比民屯户差到哪里去。这次移民实边,是主公的恩典,也是那些困难的军屯户获得喘息的大好机会。侍中却只给出一成,也就是四十万人的名额,难道是轻视那些为国捐躯的凉**人吗?”

    田丰也不服气,说:“在下岂敢?但事实就是,民屯户较军屯户家境差之千里。若不借这次移民实边的机会,抬高民屯户,让民屯户有机会和军屯户平起平坐,我大凉必定贫富分化,将来必酿成大祸,恐非马尚书你可控制了!”

    刘范叹了口气。这政事堂的设置,也不是没有坏处,众人一起议政,很容易让政事成为三省六部之间互相扯皮、推诿、争夺的由头。

    马腾怒道:“本官不管!本官既然是兵部尚书,是大凉军队的代表,就要为大凉军队谋福利。况且我大凉之所以能有今日之盛,那都是众多军士战死沙场换回来的,他们的家庭理应得到更多的礼遇。”

    田丰怒道:“马尚书此话,甚是无理!军士多有死伤,我田元皓身为军师祭酒,岂会不知?但主公给的赏赐从来也没少过。军屯户和民屯户之所以差距巨大,就是因为占田不均所致,现在若又在占田不均的基础上,平等视之,就是对民屯户的不公平!”

    马腾怒道:“田侍中,你既然提到你是大凉军的军师祭酒,也理应是我大凉军的人!奈何不为大凉军谋求福利?”

    田丰怒道:“我不仅是军师祭酒,我更是门下省的侍中!大凉子民,不仅有军屯户,也有民屯户,也希望马尚书记住!”

    “啪!”一声,政事堂里的争吵这才戛然而止,众人循着声音一看,是忍无可忍的刘范狠狠地拍案一声。

    刘范生气地看着两人,说:“行了!一位是侍中,一位是尚书,争争吵吵成何体统?”

    “属下知罪。”马腾和田丰揖拜。

    刘范道:“既然你二人争执不休,那么孤就拿这个主意!此次移民实边,仍为四百万人口。军屯户占一成五,民屯户八成五。”

    田丰连忙道:“主公英明!”

    马腾本想反对,但又想,一成五,也已经是比原定的多了二十万人,对军屯户也算可以了,便也道:“主公英明。”

    刘范呼出了口气,说:“移民实边的军屯户,由兵部会同户部定夺,优先照顾那些因战争而致家中男丁死尽的门户,具体写个章程上来,孤三日之后就要审阅。”

    马腾和黄琬道:“是。”

    刘范道:“民屯户,由户部挑选,鉴于民屯户太多,五日之后上呈章程。”

    “是。”

    刘范说:“尽管许民自由占田,所圈占之田,一律归其所有。但康州和夏州还是有不少沙漠戈壁的,孤最怕西进的百姓因为想抄近路,不慎走入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里,那原本的好好的移民实边,可就变成苛政猛于虎了。中书省和户部,可一定要规划好路线。”(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忧

    刘范的担忧,并非是杞人忧天。刘范来自后世,又是专业学史的,知道美国的西进运动中,就有很多移民,因为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走那些已经被探明为比较安全的路,而是走那些危险的近路,很多人就被困在荒山里,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而康州和夏州,也就是康居国故地和大夏之地,也就是后世的中亚地区,沙漠戈壁是最主要的地貌,稍有不慎,误走入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很难找到绿洲,那就必死无疑。

    中书省的贾诩和郭嘉、门下省的田丰、尚书省的卢植、户部的黄琬和董扶,纷纷道:“是,属下等会商议出章程来。”

    刘范又想了想,道:“主公,虽说移民实边,许民圈地,此乃仁政,但孤仍然有一个担忧啊。”

    众人都道:“什么担忧?”

    刘范道:“百姓圈占土地后,土地不可增减,但人口必然要增减。百姓有了下一代,其下一代长大后自然要成家立户,就要均分土地。这样,随着人口的繁衍生息,土地会被细分得越来越小。其实,这就跟推恩令一样,土地随着人口增加,就自然被细分,最后难免被分完。固然短时间内,这个问题不会太大,但百年后呢?千年后呢?人多地少这个问题可就太大了!”

    众人一听,皆道:“如此重大的隐患,主公竟然想在了属下等的前面,属下等真是羞愧难当。”

    刘范没好气地说:“你们也知道羞愧!就不说那些尚书了,就说说三省的长官们,你们可都是宰相啊!怎么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考虑清楚,还要等孤来亲自处理!”

    三**官们都很羞愧地低下了头。

    尚书令卢植说:“这个却也好办。”

    “师父有何高见?”

    卢植说:“我大凉现大约有人口千万。虽说这个数字已经不算小了,而且我大凉境内沙漠戈壁广阔,但土地面积也还算宽裕。尤其是新夺来广阔的康州和夏州,我大凉土地,用以养活千万人口绰绰有余,至少在百年间不会出现太大的矛盾。但百年之后,大凉人口必定翻倍,到那时土地就不够用了。

    为了满足新增人口,我有一策,那就是预先把一些土地划出来备用,不准百姓经营,专供给新增人口。”

    刘范一听,觉得好像有些熟悉,突然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机动地”嘛!

    卢植说:“随着屯田制度取消,本来有一千万人口的凉州、天州和昆州,会被分出四百万人口,这样,人口少了四成,相应地,土地就多了出来。我们可以把凉州、天州和昆州本为屯田范围的的田地和草场的一半,以及所有适宜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一律划为备用之地。

    而康州和昆州没有经过屯田,只有一些开垦出来的田地。在圈占时,只准许百姓圈占那些已经开垦出的田地,适宜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一律划为备用之地。而对于二州的草原,则一分为二,一半划为圈占范围,另一半划为备用之地。

    备用之地和其他土地一样,一律归凉国公室所有。不同的是,备用之地,是储备为新增人口所用,平时不准任何人经营使用。凡是擅自经营使用备用之地者,一律依法严惩。”

    刘范道:“嗯,按师父的这个法子,我大凉的子民就算代代相传,繁衍生息,至少在三四百年内不会出现土地矛盾。”

    中书侍郎郭嘉也道:“是啊,咱们大凉的凉州、天州和昆州,本有耕地140万顷,草场220万顷。十军之战后夺得康州和夏州后,大概有耕地230万顷,草场330万顷,沙漠戈壁等不适宜开垦之地有300万顷,所滋养的人口仅为1070万。

    而比大凉版图略小一点的后汉,有耕地将近700万顷,所滋养的人口多达5500万;在顶峰时,也就是前汉平帝时,大汉耕地有820万顷,人口6300万。所以嘉估计,再把大凉土地远不如大汉土地之开发日久、灌溉发达、肥沃平整的因素加以考虑,最起码大凉人口超过3000万,不然不会出现人多地少的问题。

    现在再加上卢令君的备用之地,看来我大凉要出现如同后汉那样的人多地少的情况,是很难了。”

    吏部尚书管宁愁苦地道:“但我大凉一直处于上升势头,每年的粮食都是丰产,百姓没有饥荒之忧;而且自从主公命华佗、张仲景等人,大开医院以来,大凉的医疗水平也上去了,婴幼儿成活率大大提升;加之人民本来就乐于开枝散叶,子孙满堂。

    我估计,我大凉要想人口超过3000万,却也用不了两三百年啊!再过个两三百年,等备用之地也被分完后,咱们再拿什么来养活新增人口呢?”

    刘范听完,马上就哈哈大笑,不语。

    管宁很疑惑不解,不知道为何刘范发笑。

    兵部尚书马腾很快就明白了刘范的意思,也是哈哈大笑,说:“管尚书,你觉得我大凉有主公的英明领导,有四十万虎狼之师,在五六百年之间,打不下比现在方圆七千五百里更大的疆土,用来滋养大凉子民吗?”

    众人一听,纷纷发笑,管宁也是一脸的不好意思。

    法部尚书刘虞也微笑道:“就在去年时,我大凉仅有凉、天、昆三州,人口千万。而现在,大凉已经有五个州,人口还是千万。这还仅仅是一年之间的变化。而等备用之地也不够用、过去五六百年的时候,在那时,大凉别说早已把后汉给吞并了,恐怕连远在十万里之外的大秦,也给整个吃下了吧!到那时,管尚书还害怕大凉的耕地不过大凉子民享用吗?”

    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

    刘范笑道:“叔父夸张了!不过还有另外一种结局,那就是在五六百年后,大凉被别人给灭了,那管尚书同样也不用担忧,大凉会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

    管宁点点头,说:“这么说,倒是我有些杞人忧天了。”

    刘范摇摇头,说:“管卿至少眼光长远嘛!”(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三章 农耕放牧

    中书令贾诩道:“再说了,除了耕耘放牧之外,还有从工、从商、入仕等等,其他众多的营生。现如今我大凉工商业发展飞快,已经成为全天下的大工场。大凉生产的商品和大凉的商人遍布天下,制造那些商品的工匠,也有三十万人之多。新增人口大可脱离田地和草场,进入工场,进入城池中生活。”

    “如此一来,我凉国看来是永远都不会有人多地少之忧了。”

    对于这一点,刘范深以为然。

    想北宋之时,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富庶之时,正所谓“造极于宋”。唐朝的疆域足足是北宋的数倍有余,经济发达,农业进步,但其顶峰时的人口,却还不如隋朝极盛之时多;

    而北宋,在幽云十六州被契丹夺取、西北一大片领土被党项人占据、疆域十分狭小、同时还积极鼓励大地主们兼并土地的情况下,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做到了人口突破一亿大关,而且比起以往的朝代,较少出现大片饥荒饿死人和大规模的、致命的农民起义的情况。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宋朝解禁了宵禁,采取比较公正的政策对待工商,直接促使工商业变得发达而繁荣。土地兼并让无数失地农民走出农田,进入市镇,成为工商业所需的劳动力,而发达的工商业有足够的能力包容和养活这一大群人。

    刘范也采取了扶持工商的政策,现在的凉国,工商业的光芒甚至盖过农业和放牧。以此看来,未来说不定工商业还会和农业争夺劳动力。

    刘范正想着,中书令贾诩说:“主公,对于土地,属下还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贾诩道:“那就是我大凉的农牧比率问题。如今,我大凉约有百分之五十之人口以耕耘为业,百分之二以工商为业,百分之四从军,其余百分之四十四以放牧为业。属下甚是为此担忧啊。”

    刘范粗略一想,就知道贾诩担忧什么了,放牧的人口似乎太多了。

    贾诩道:“我大凉草场是比耕地多得多,但耕地出产的粮食比起放牧的牛羊来说,更是国家之要害。牛羊对比粮食,一来不可久食,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可以一年不吃牛羊,但却不可一年不吃粮食,即使是牧民也需要吃粮食;

    二来,放牧牛羊不如种植粮食来得快,牛羊两三年才成年,而粮食一年就能收获一次到二次;三来,放牧牛羊也不如种植粮食来得多,牛羊一胎只产一子,而粮食播种一亩,就能秋收三斛;

    四来,牛羊肉不耐储存,风干后也只能储存两三年,粟最长可以储存十年;五来,放牧比耕耘的风险更大,一场白灾,牛羊死尽,而若有旱灾,仍然可以多加灌溉,若又水灾,仍然可以疏浚泄洪;六来,牛羊比粮食更贵重,百姓无力大量购买。

    故而属下认为,农耕比放牧更佳,是大凉的根基所在。而如今近乎一半的人口都在放牧,这对于大凉,有着明显的弊端。稍有不慎,大凉极有可能爆发饥荒,仅仅依靠牛羊肉,是顶不住饥荒的。

    况且大凉日后与诸国还要进行大战,至于战争要打多少场,才能平定天下,谁也没数。若是不储备足够的粮食,难以应对战时所需,很容易出现如陈仓会战时断粮的困境。”

    刘范十分同意这一点,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也都清楚地看到了放牧占据一半人口的弊端了。

    田丰说:“既然如此,属下建议,缩减放牧业的比重,鼓励一部分牧民们放弃放牧,定居农耕,或者令百姓半耕半牧。”

    管宁说:“不过我大凉草场足足有三百三十万顷,若是把牧民减少得太多,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在降低放牧比例的同时,也应该合理定下放牧的比例,维持住放牧业对草场的利用。”

    大将赵云道:“牧民是天生的战士,他们久习骑射,不必多加训练,就是十分精良的骑兵。末将认为,缩减牧民也不可太甚,保持放牧的一定比例也有利于维持我大凉的军事潜力。”

    赵云这话倒是给刘范提了个醒,刘范可从来没忘记,辽之所以败宋,是半耕半牧败了农耕;金之所以灭辽,是渔猎灭了半耕半牧;元之所以灭金,是纯放牧灭了渔猎。这正说明放牧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有直接的影响。

    刘范综合众人的意见,道:“这样吧,纯放牧人口从百分之四十四缩减到二十,半耕半牧人口维持在百分之二十,纯农耕人口也必须饲养马匹,全大凉定期在农闲时节,集合青壮年展开军事训练。”

    众人都道:“主公英明。”

    刘范道:“对于纯放牧人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户部,一定要优先挑选那些远离耕地的草场;对于半耕半牧人口,将那些与耕地相近的草场,和与草场相近的耕地,各取一半,交由百姓经营。而军事集训,此事就由兵部安排,形成定制,以后大凉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军事集训,每次集训不能短于二十日。”

    “喏。”

    田丰说:“既然屯田制取消在即,用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中书省合应在屯田制取消之前,尽早出个章程来。还要考虑到草场不比耕地,放牧牛羊需要更宽阔的范围,在给半耕半牧人口定下耕地和草场时,应该按照纯放牧和纯农耕的标准,给半耕半牧人口划分出同等的土地,确保半耕半牧人口所收获的粮食和牛羊的价值,基本等于或超过纯农耕人口。”

    刘范点点头,说:“这个主意好。”

    卢植也道:“还要考虑到牧民和半耕半牧者的赋税问题。粮食的定价稍微稳定,但牛羊马匹这些牲畜的价格,更容易因为供需而变得悬殊。若在丰年,牛羊马匹多,价格更便宜;若遭遇灾害,牛羊马匹损失大,价格便贵许多。

    如果强行给牛羊马匹制定稳定的价格,用来做为向牧民和半耕半牧者征税的根据,难免偏颇。比如在丰年用过高的价格为根据去征税,则官府失利;在灾年时仍用同样的价格作为根据如征税,则牧民受损。所以,中书省在制定针对牧民和半耕半牧者的农业税时,应该按照市价,或者按照一定数量征税。比如,一千头羊,就征五头羊的税。”(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四章 锦衣之败

    陈翔道:“既然说到牧业之事,属下倒有个提议。”

    “何提议?”

    陈翔道:“禀主公,我大凉牧业发达,牧民们蓄养的牛,已经不下数千万头。而我大凉仍然依循汉法,禁止民众私自宰杀耕牛,这与大凉的国情严重不符。属下建议,可立即下令解禁,准许百姓宰杀耕牛。”

    确如陈翔所说,自从秦汉以来,耕牛不准宰杀,已经成为一条严厉禁止的法律。百姓不仅不能私自宰杀耕牛,就连耕牛自己老死、病死,都要受到惩罚。郡县长官诸多政务其中之一,就是饲养耕牛,如果耕牛死了,连县令、太守都要受到严重惩罚。

    如此严刑峻法,是因为在这时,耕牛就是最强大的劳动力,耕牛就意味着生产力。没有耕牛,仅仅依靠青壮年,是无法完成繁重的农耕的,尤其是在以前还没有曲辕犁、只有二牛抬犁的时候。故而耕牛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力强弱。允许或不禁止民间私自宰杀耕牛,那得等到北宋。北宋经济空前发达,耕牛数量也是前所未有地众多。在那时,不仅官府已经对民间的宰杀耕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北宋皇帝都在享用牛肉了。

    但刘范想,也确如陈翔所说,凉国如今的疆域,就是后世的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中亚五斯坦的大部分,是天然的牧区,牧民仍然占人口的一半,牛十分众多。而牧民本就是以牛羊肉为食,根本不能禁止。

    尚书令卢植也道:“牛羊是牧民和半耕半牧者最主要的营生。朝廷要向他们征税,必然要征牛的税,以牛的价值为征税依据。若是不解禁宰杀食用耕牛,于情不符,于理不符。”

    刘范点点头,说:“好,那就解禁了吧。荀攸?”

    法部侍郎荀攸道:“属下在。”

    刘范道:“在修订新法时,记得把这一点删掉。”

    “遵命?”

    刘范说:“既然说到你,你们法部的新法何时能够修好?”

    荀攸就把新法的情况再与刘范汇报了一番。

    说到这里,一天也都过去了,刘范便结束了例会。

    刘范刚从政事堂走出,回到内院坐下,刘诞就又走了上来。

    安希尔走上前来,将纤纤素手搭在刘范的肩头,不轻不重地为他捏肩。在安希尔的揉捏下,刘范绷了一天的身体这才放松了些。

    开了一天的会,刘范有些累了,揉着眼睛,说:“诞弟,这里没有外人,兄弟之间就不必多礼了,坐下。说吧?何事?”

    刘诞坐到刘范旁边,略有些凝重地说:“两件事。第一,王越和史阿率领绣衣卫,已经基本肃清了我锦衣卫在洛阳城和京畿的势力,我锦衣卫……”

    听到这,刘范停下了揉搓眼周的动作,愣了一会。

    就连安希尔,也愣了会。因为在安希尔的印象里,她的男人似乎还有过任何失败,更何况是情报机构的惨败。

    刘诞看刘范没有太多的反应,方才敢慢吞吞地说:“损失惨重,怕是,怕是……”

    “怕是什么?”刘范淡定地问。

    “怕是难以再刺探朝廷的情报了。”刘诞小心翼翼地说。

    刘范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于是听完汇报后,拍了拍安希尔的柔荑,示意她继续揉搓。

    “嗯,知道了。那你怎么办?”

    刘诞道:“弟觉得,如今绣衣卫势力正盛,有王越和史阿两个金字招牌,天下有名的侠客剑客不断涌入绣衣卫,为后汉朝廷、为曹操卖命,我锦衣卫在洛阳城里没有主场优势,敌不过绣衣卫,再硬拼下去,也难以占据上风,反而会被绣衣卫一网打尽,所以弟不得已,只有命令剩余的锦衣卫蛰伏下来,不再互相联络。”

    刘范点点头,说:“嗯,做的对。这曹孟德不是池中物,王越和史阿师徒二人也不是,你避其锋芒是对的。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当初,我锦衣卫在短短三两年间迅速发展到数万人的规模,诞弟你居功至伟,功劳不比马超、黄忠等人低。那个时候,朝廷对于我而言,就是毫无设防。”

    刘诞见刘范没有怪罪他,反而是夸奖,心宽了不少。

    刘范道:“可是,我们的敌人也不简单。面对锦衣卫,曹孟德居然能想出利用游侠的力量,这可真是厉害啊。”

    刘诞垂下头,说:“是弟疏忽了,没有意识到侠客这一势力也可为我所用。若是弟早一步招揽侠客,曹孟德岂会……”

    刘范扬起手,打断了刘诞的话,说:“连我都没有想到,何况是你呢?这件事,要怪也得怪我。”

    安希尔继续无言地为刘范揉捏肩膀,刘诞的头越垂越低。

    刘范拍拍刘诞的手臂,说:“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不必再自责了。锦衣卫除了这一场失败之外,以前就从未败过。骄兵必败之理,诞弟你也应该知道。锦衣卫就是走得太顺了,所以绣衣卫突然崛起,才败得如此快。依我看,败一败也好,败掉锦衣卫的傲气和锐气,以后锦衣卫就能沉下心来做事,未尝不是好事。”

    刘诞道:“兄长说的是,弟一定吸取教训,以图他日雪耻。”

    刘范道:“从这件事,我们首先能得到低一点启示:侠客武艺高强,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我们得想办法从曹操那里,把侠客给争取过来,以为我用。”

    刘诞说:“恐怕很难。曹操之所以能获得全天下大部分侠客的效劳,是因为曹操得到了王越和史阿。侠客也和羊群一样,只要牧民控制了头羊,就能依靠头羊,控制整个羊群。而王越和史阿,就是侠客之中的头羊。”

    刘范点点头,说:“说到了点子上。既然曹操的绣衣卫能崛起是因为得到了王越和史阿,那咱们也不妨去争抢这两个头羊。”

    刘诞道:“据可靠情报,王越和史阿对曹操十分忠心,难以争取到我们这边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五章 争取之心

    刘诞又补充道:“而且这第二件事,也是与此有关。”

    “怎么了?怎么今天如此不爽利,说话吞吞吐吐,说一半藏一半?”刘范发现了刘诞的异样。

    刘诞有些迟疑地说:“据一些残缺不全的情报组合在一起,锦衣卫的分析人员分析之后,认为王越和史阿有大动作。”

    “什么大动作?”

    “王越和史阿应该是接受了曹操的指派,正带领一群绣衣卫的精兵强将,同时也是江湖上威名远扬的众多高手,正在离开京师,一路西行,看其行进路线,无疑是奔向我大凉国境,不排除这师徒二人的最终目的地就是姑臧城。”刘诞一脸凝重地说。

    刘范有些警觉,拍了拍安希尔的手臂,示意她停下。

    刘范说:“查清楚他们现在到哪了吗?”

    刘诞说:“今日下午传来消息,潜伏在潼关的锦衣卫探子不慎被绣衣卫发现,一网打尽。潼关是锦衣卫重点监视之处,潜伏着实力不俗的锦衣卫探子。能把他们一网打尽的,必定王越史阿来了。而这个消息刚刚传来,按照绣衣卫的迅速动作,所以,弟认为到了现在,王越和史阿应该刚离开潼关不久,正在到华阴城的路上。”

    刘范听罢,感叹道:“好快啊,不过一两日,就从洛阳到了华阴,穿过数百里的路程。即使是我大凉的铁骑,若携带辎重,也很难做到。”

    刘诞道:“那兄长你看,是否要安排人手,直接在长安城里布置埋伏?绣衣卫用不了一夜。一定会到长安城里。”

    刘范沉吟片刻,说:“是否有探查出,王越史阿此行的目的?”

    刘诞道:“探查到了。第一,为袁绍打探我大凉应对贸易战的举措,防止我大凉在贸易战中反败为胜;第二,就是行荆轲之事。”

    “荆轲之事?”刘范听到这,精神抖擞,立即从椅子里站起来,“若我猜的不错,这必定是曹操出的主意吧?”

    刘诞说:“京师的锦衣卫被肃清,难以探查到这一点。不过,看曹操的行事作风,无所不用其极,弟也觉得这必定是曹操给王越和史阿下的令。”

    刘范背着手徘徊,说:“侠客们久在江湖,厌恶官府。王越史阿身为江湖中人之首,居然愿意听命于曹操,一个就连公卿百官都甚为鄙视的阉竖之后。这其中,必定有蹊跷。”

    刘诞听了刘范的话,没听懂,一头雾水。反倒是一旁的安希尔,一点就懂,说:“肯定是那曹操许给了王越史阿以及天下侠客们什么特别的好处,好到让他们无法拒绝,好到让他们宁愿放弃白衣如雪、来去如飞的逍遥日子。”

    刘范拉过安希尔的柔荑来,用手掌的每一寸皮肤,仔细地感受她的柔荑的每一寸细嫩和每一寸光滑。

    “知我者,希尔也!”

    刘诞这便明白过来了,接着说:“兄长的意思是,搞清楚曹操许给他们以什么样的好处,咱们锦衣卫再开出更大的好处?”

    刘范道:“不错。所以,咱们不仅不能在其来大凉的路上设伏,反而要让其畅通无阻地进入大凉。那样,才能更接近他们师徒二人,更容易了解和争取他们。”

    刘诞略有些紧张和迟疑,说:“兄长,弟建议还是不要让他们混入大凉为好。”

    刘范道:“为何?”

    刘诞道:“一来,贸易战事关我大凉国力强弱,大凉所重者,丝绸之路也。若贸易战中不能让后汉朝廷放弃累加关税,我大凉之财富必定会流入后汉朝廷手里。这此消彼长,大凉之国力本就还不如后汉强盛,而后汉在尚书令曹操的改革和治理下,弊端清除,国力上升极快。恐怕贸易战失败后,后汉就更强了。

    而王越史阿此来,就是来探查我大凉虚实,说不定还会给我大凉带来不小的乱子。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让二人生乱,恐怕损失难以挽回啊。

    二来,王越史阿武艺不凡,还有众多江湖高手襄助。弟死不足惜,可是兄长,却是我大凉的灵魂啊。若是兄长有任何损失,弟如何向大凉子民们交代?”

    刘范不以为然,笑道:“没那么严重!左右不过是一群江湖中人,若是我的大凉这么容易就被几个江湖人给扰得大乱,那我看这大凉也太不堪一击了。让他们进来,乱不了!

    再说了,大凉是锦衣卫的主场,若锦衣卫再大凉境内都无法称霸,那锦衣卫在其他地方就更不中用了。诞弟,你说是不是?”

    刘诞硬着头皮说:“锦衣卫当然有信心有能力让绣衣卫在大凉只能抱头鼠窜,但要想完全消灭之,也还是有些困难的。”

    刘范点点头,说:“这样就行了,毕竟绣衣卫高手如云。”

    刘诞犹豫地说:“可万一,弟说的是万一,万一绣衣卫果真伤害到了兄长,那可怎么办!”

    刘范适时走到廊柱之下,从柱子上悬挂的一把剑鞘里拔出一把剑来,挽了一个剑花,说:“放心,我又不是不会武艺!想当初,董卓的两员骁将,李傕郭汜,还曾被我击败。在战场上,我也从未吃过亏。”

    刘诞苦着一张脸,他知道刘范不是那么容易劝服的,看来他劝不动了。

    刘范不以为然地说:“再说了,子龙、孟起、汉升、恶来、文远等人,可都是天下名将。这些大将,跟随我出生入死多年,都是在战场上一往无前的万人敌,手下不知沾了多少人的鲜血。区区两个江湖人有什么?难道还能比得过我的一干大将么?”

    刘诞一想,也是。之前一直听说吕布如何如何厉害,还不是在黄忠刀下二三百个回合下被打败了。而赵云、马超等人,武艺也不比黄忠差多少。左右王越史阿只是小小刺客,怎么能和这些万人敌相提并论?

    不过刘诞还是十分谨慎,因为事关到刘范的安全。

    刘诞说:“既然如此,那就由弟出面,劝黄汉升、赵子龙几位将军住在府中一段时间。”

    刘范觉得有些夸张了,刚想反对,刘诞赶紧用话堵住他的嘴:“左右现在马尚书正在扩军,将军们也闲来无事,和兄长住在一起,也能增进感情嘛!闲的没事就打打猎,多好!”(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六章 贸易困局

    刘范与三省六部的长官们,经过乔装打扮后,扮作一队商旅,微服私访。

    刘范的形象因为宣传的缘故,大凉子民基本上都认得出来,故而在脸上沾了如关羽一般的美长髯。虽然与其年轻的脸庞十分违和,但这个时代人们普遍都以美髯为美,但也不算太过扎眼。

    这次微服私访,目的地就是姑臧城里的东西两市。此时姑臧城还没有完成扩建,所以也就没有解除宵禁,东西两市仍然是姑臧城最繁华的所在。

    可就是最繁华的所在,人也是前所未有的稀少,还不如马市的人多。一进入东市,刘范就看向那些店铺挂出的价格牌。一个丝绸行挂出的价格,纱、罗、绮、锦、绦、绢、绫、纨、绨、练、缟、缣、绸、绡、缎等类丝织品,所有都提升到了比贸易战之前十倍不止的价格。

    刘范还注意到,东市里来来往往的人,看到那价格牌,纷纷都望而生畏,望而生叹,只有很少的人才敢走进店铺里。但刘范又看见,即使是进了店铺里的人,有的是手里摸着光滑的丝绸,始终难以下定决心要买;有的是买了,但也是选择买一小块的丝绸,大多数都做不成一整件衣衫。

    田丰见刘范略有些失落,便道:“主公不必担心,丝绸乃是富贵者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并不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麻织品才是。”

    刘范点点头,但田丰的话犹在耳旁,刘范抬头就看见了一家专门麻织衣物的店铺,见店铺门前也是门可罗雀。刘范带着众人走近一看,这店铺门前有一个小厮,正扯着嗓子喊道:“来来,都看看啊!本店麻织衣物可是全姑臧城、全大凉最便宜的了啊,平均只比贸易战之前高出七倍啊!要买的赶紧买,要不然贸易战再打下去会更贵啊!”

    刘范和众人听到这句,所有人心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时那吆喝的店员看见刘范这帮人了,见刘范等人都是身着绮罗,遍身金玉,就知道是非富即贵,便对刘范等人喊:“客官,进来瞧瞧吗?本店新进的益州麻衣,可都是质量上乘的好货色啊!而且价格也便宜,只比贸易战之前高了八倍。我看客官您年轻俊美,穿上了本店的衣服,那一定是光彩夺目啊!”

    刘范摇摇头,说:“衣服暂时还不想买。只是刚才你说,以后衣物价格还会攀高,是不是真的啊?”

    “呦客官,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卑鄙的朝廷发起了贸易战,用关税来对付咱们大凉。可咱们大凉没办法啊,所有原材料都是朝廷那儿来的,咱们大凉没有产出啊。朝廷只要提高关税,封闭国门,这贸易战肯定是咱们大凉吃亏。以后别说是翻七倍,翻七十倍也是有可能的啊!”

    刘范等人听到后,心情都不大好。

    那店员看出来刘范等人没有购买的意思,说:“客官,你可别嫌本店的衣物价格贵,其实我们掌柜已经把价格压到最低了,不信你可以去前面那几家看看,家家都比本店贵。要不是本店自从贸易战之后生意惨淡,买衣物的人骤降,也绝不可能降到这么低。你要买可赶紧买,我们掌柜明天就绷不住要提价了!”

    贾诩说:“哦?自从贸易战之后,百姓很少又购置衣物的?”

    “唉,可不是。贸易战开了,朝廷那边的原材料都紧缺了,所有东西的价格就都上去了。可咱们平头百姓赚的钱可都没上去,所以日子过得紧巴着呢。这天杀的朝廷,居然把关税提升到二税一,怎么不去抢!”店员不忿地说。

    刘范带着众人无声地走远了。向前继续走,刘范目之所及,看到的都是比贸易战之前更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的高价,不论是粮店、铁匠铺等。就连最基本的一些小饭馆,街上的小摊,价格也都高了不少。而基本上很少有人进店,更多的人只是逛着街,看看不买。而且刘范估计,那些买的人,不仅买的不多,并且之所以买,也是出于害怕价格以后会变得更高。

    走着走着,刘范觉得饿了,就与众人到一家还不错的面馆停下吃面。看到比以往高三倍价格的面,竟然份量比以往少了一半,刘范迟迟下不去筷子。

    典韦叫了五碗面,也不管份量变少,也照样吃得很开心。见刘范没动筷,典韦奇怪地说:“主公,你咋不吃呢?这面多好吃啊?”

    刘范把面推到典韦,无力地说:“唉,孤的子民吃不起这面,孤如何有胃口吃?恶来,你替孤吃了吧!”

    “遵命!”典韦没管那么多,拿过面来就“啼噜秃噜”地开吃。

    贾诩淡淡地说:“看来袁本初这贸易战之厉害,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刘范看着典韦大口吃面,香的很,也没有任何食欲。刘范说:“是啊。本来以为,依靠武都等郡出产的蚕丝,应该能应付一段时间,维持丝麻价格基本不变,看来是孤太小看朝廷了,忘记朝廷可是天下物产最主要的产地。只要朝廷愿意,随时都可以切断我大凉的经济命脉。”

    马腾叹了口气,说:“之前商议说,自安息、大月氏手中夺来的军械辎重,应该可以支撑三年,目前看来是不行了,可能连三个月都撑不下去。”

    刘范十分吃惊,说:“为何?”

    马腾说:“第一,安息、大月氏的军械辎重的冶炼锻打,和我大凉全然不同,比我大凉更落后。故而其杂质颇多,导致可用的铁变少。第二,其铁器中添加的其他金属,比例、含量不得而知,也会影响品质。第三,扩军正在进行,军械的打造消耗很大,同时我军又有一大批军械用不了,还要更新。”

    田丰说:“再者,移民实边也需要给百姓打造出更多的马车、农具,消耗更大。所以大凉的铁,就快告罄了。”

    刘范的心情更为低落,铁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日本,就是因为被美国掐断了废钢铁的脖子,钢铁紧缺,才不得已想出进攻东南亚的法子,再进而想出偷袭珍珠港的法子。(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讯传来

    刘范听了后,更为沮丧。

    刘范说:“朝廷之所以能以贸易战钳制大凉者,是因为朝廷控制了丝、麻、铁、粮、茶等五种大宗的原材料。这五种大宗原材料,关系到大凉的实业和贸易。若大凉想在贸易战中扳回一城,也必须要有能够钳制朝廷的筹码。那么诸位想想,我大凉有没有什么可以一断绝,就可以威胁朝廷之物?”

    郭嘉道:“嘉无能,只能想到战马了。”

    刘范想了想,说:“朝廷以前主要的产马地,现在都在我大凉手中。不过,鲜卑、乌丸、匈奴等部落与朝廷关系密切。若大凉禁止战马流入朝廷,朝廷仍然能从大幕获取。大凉不可能从战马入手,去反制朝廷。”

    贾诩道:“纸,或许也可。”

    刘范摇摇头,说:“在纸未曾改进完善之前,也有蔡侯纸。再说,朝廷即使不用蔡侯纸,也可以咬咬牙用竹简。纸也本不是民生所系,有众多的替代物,不可为也。”

    纸和战马都不可能作为反制的切入点,这就让所有人都犯了难。众人谁也想不到,还有任何一个能够反制的商品了。

    刘范环顾四周,三省六部的长官们纷纷羞愧难当地低下了头。刘范叹了口气,颇有些悲愤地说:“难道我大凉,竟然真的没有任何可以反制朝廷之物吗?”

    众人漠然,也就只有田丰大胆直白,说:“主公,大凉毕竟不是朝廷。朝廷占据的土地虽小,但寸寸膏腴,物阜民丰。反观我大凉,大多数土地都是沙漠荒原,少部分土地是耕地,但却气候不佳、贫瘠难耕,是以物产不丰,根本不能与朝廷相提并论。大凉的优势,便是处于丝绸之路的中部,是连接西域与中原的驿站,故而最佳者只可利用地利,作为东西贸易的桥梁,和利用东西两方的原材料而兴建实业。故而朝廷一断绝原材料输入,大凉自然不能敌。此乃势也。”

    刘范气愤地道:“好吧,既然不能以同等提升商品关税的方法,逼迫朝廷停止贸易战,从而在贸易战中胜出,那就只能一一抗拒朝廷的封锁。朝廷不给大凉以丝、麻、铁、茶、粮,那么大凉就想办法获得丝、麻、铁、茶、粮!”

    赵云惊道:“主公是想,用武力逼迫朝廷降低关税,停止贸易战?”

    刘范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说:“不。眼下大凉还要扩军,而与朝廷开战,势必要动用倾国之力,大凉现在还做不到。再说,大凉还要移民实边,还要完成改革,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发动战争。是,以前大凉经常被迫在进行重大改革或国力用于他处时,参与战争。但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十军之战,大凉虽然胜了,但那是险胜。孤不能再把大凉至于那样危险的境地。

    放在眼下,若轻易就发动战争,然而却未曾能打赢,反而被朝廷的军队击败,那么不仅不能收到停止贸易战的功效,反而还会使情况恶化。”

    听到刘范无意开战,众人方才心安了些。

    刘范停顿了些,说:“不过,一切也要看是否符合大凉的利益。如果贸易战对大凉的损害太大,那么发动战争、逼迫朝廷上谈判桌又何妨?到万不得已之时,诉诸武力,也是可以考虑的。”

    众人点点头,谁都知道,贸易战已经不仅仅只是小问题了,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致使凉国由盛转衰。

    管宁说:“主公,除了战争一途,还有谈判一途。袁绍所以发动贸易战,无非是想从大凉身上攫取一些利益。我等应该知道,大凉相当一部分根基是在实业贸易上。只要实业和贸易能够继续发展,那么就算是让给朝廷一点利益,大凉照样能够发展迅猛。属下想,若果真不能用其他手段终止贸易战,就连武力也不能的话,那便只有妥协一途了。”

    刘范沉默了。

    马腾怒道:“管尚书此话,何其夺气!想我大凉开国以来,从来就是占据上风,何曾给他人低头过?现在仅仅是贸易战,就想着向朝廷妥协,那么到了战争不顺时,又当怎样?之所以六国之为秦所灭,就是因为六国遇事必贿秦也。等国土贿尽,自然身死族灭。”

    管宁拧着眉头说:“马尚书公忠体国,在下能够理解。但国之势者,时胜时衰,时上时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若不能顺时而为,顺势而择所为,必害国也!现在之情况就是大凉处于下风,后汉人用禁绝原材料之法,就遏制了我大凉的发展。若不与之谈判,也用不得他法了。”

    马腾刚想再反驳,刘范举起了手,马腾才欲言又止。

    刘范说:“行了!管宁所说,虽然孤也不甘心,但也事实。若到了最后,万般无奈,那为了大凉,妥协便妥协吧!一切要以大凉的利益为重,不能让大凉的利益损伤得更严重。”

    “是。”众人的回答,也如刘范的话一样颓然。

    刘范长叹一口气,说:“只是,孤真的不甘心啊!一定还有办法的,一定!”

    正说着,忽然面馆外面闯进来一个人,看见刘范这一群人就飞快地冲过来。典韦以为是刺客,赶紧放下碗筷站起来,挡在刘范面前,却看见这人竟然是马钧。

    “马钧?你怎么来了?”刘范问。

    马钧扶着典韦喘气,气喘吁吁地说:“主……主公,可算让属下找到你了……”

    刘范一皱眉,说:“难道又是坏消息?”

    马钧的头摇得如拨浪鼓一样,气喘如牛地说:“不不不!主公,你……你误会了,是好消息啊!”

    刘范一听,立即如身上过电一般精神,因为他此时太需要一个好消息了!他腾地站起来,握住马钧的双手,说:“快说,是何好消息?”

    马钧说:“主公,属下已经发明出纺织羊毛的机器了!效率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刘范大喜过望,说:“真的?!”

    “真的!”(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

    典韦不以为然地说:“嗨!俺还以为是啥好消息呢!这机器能防止羊毛又有啥稀奇的?”

    刘范激动得忍不住给典韦一个爆栗,说:“你懂什么!羊毛是丝麻的替代品,一旦羊毛能替代丝麻,甚至全面替代丝麻,作为衣物的最主要的原料,朝廷再拿丝麻来要挟大凉,岂不是作茧自缚,徒劳无功?”

    马超没管蹲下来捂着头的典韦,急切地问:“德衡,那机器现在何处?孤这就想去看看!”

    马钧说:“就在兵部军器司的工场里,属下带主公以及诸位同僚们去看看!”

    “好好好,头前带路!”刘范和众人都欣喜若狂地说。

    “唉主公,俺的面还没吃完呢!”

    “那你就接着吃,我们先走了!”说完,刘范带着众人拔腿就跑。

    典韦不舍地看了眼还在冒热气的面,一咬牙一跺脚,也快步跟上去了。

    刘范等人一出东市,立即骑上马,奔回兵部衙门。

    一阵穿堂过屋后,马钧带领众人来到了一处工场,工场正中就是一架木制的机器,看起来和一般的织机差不多。

    典韦仍然有些不舍还没吃完的面,嘟哝着:“这不就是普普通通的织机么?天下人家家户户谁都有,有什么稀奇的?”

    刘范赶紧瞪了典韦一眼,让他闭嘴。

    马钧自豪地笑道:“恶来将军有所不知啊,这织毛机之所以看起来像一般的织机,那是因为属下是按照织机来设计织毛机的。别看这织毛机看起来和一般的织机差不多,但却能够织开羊毛,运用织机的经纬法,来把羊毛织成衣物,而且经过属下的改进,这织毛机的效率还比一般的织机更快更好!”

    刘范说:“有没有羊毛?织给孤看看。”

    “有有有!”马钧一挥手,一个工匠捧来一卷事先被整理清洗分束好了的羊毛,将之捆扎在织机上。马钧又让一个女织工坐上织毛机,运用双手双脚开始织毛。羊毛从这一端被牵拉进织毛机中,布匹从另一端徐徐流出。不过一会儿,羊毛织完了,女织工用剪刀稍微裁剪了些,就将羊毛织成的布匹捧到刘范面前。

    刘范接过来,摸了摸,果然是类似麻织成的布衣,十分满意。

    刘范将布匹分给众人看看,众人也都是大为赞赏。

    马钧自豪地说:“除此之外,这羊毛里还可以添加棉,以使之变得更加柔软;另外,羊毛染色的技术,属下也已经准备好了。”

    刘范道:“那么你何时才能制造出足够大凉所用的织毛机?”

    马钧说:“只要主公给的经费足够充足,全兵部和工部的工匠都拨给属下用,另外再征调大凉大多数纺织场的织工,属下保证不出两个月就能造完。”

    众人一听,更加欣喜若狂了。

    郭嘉笑道:“那可太好了,只要织毛机能在两个月之内造好,那大凉百姓大可以改用羊毛织成的衣物替代丝麻衣物。虽然丝绸仍然比羊毛贵重,难以完全替代,但也不要紧,因为丝绸并不是必需品。麻制成的布衣才是大凉百姓所必需的,羊毛衣物可以基本上替代布衣,这下朝廷可就钳制不了我大凉的纺织业了!”

    贾诩也笑道:“是啊,另外羊毛也可以制成精美的罽衣,其之精美也,不下于丝绸,价格也是稍微比丝绸低一些。说不定我们可以用罽衣来替代丝绸,不仅在整个大凉境内用罽衣全面驱逐丝绸,还可把罽衣作为丝绸之路上新的主打出口贸易商品。”

    刘范摇摇头,说:“想得倒好,但丝绸永远还是比罽衣更优良更宝贵。若用罽衣全面替代丝绸,大凉的贸易出超可能会降低不少。我们应该用罽衣的大量生产,来逼迫朝廷不得不降低丝绸的关税,从而继续用丝绸打开西域国家,也就是大月氏、安息、罗马等国家的国门,从他们手中赚取利润。”

    “嗯,主公说的是啊。”

    荀攸笑道:“不过若要用罽衣来反制朝廷,让朝廷知道,就算我大凉没有丝绸,也照样有次一等的罽衣来替代的话,那主公可以学学齐桓公。”

    “齐桓公?”刘范有些不解。

    荀攸说:“色有正色、间色之分。正色者,青、赤、黄、白、黑也,贵人所服之色也;间色者绀、红、缥、紫、流黄也,贱人所服之色也。所谓绀色,即红青色;所谓红色,即淡赤色;所谓缥色,即淡青色;所谓流黄,即褐黄色。”

    刘范听完,下意识看了看他的衣服,是白色,众人的衣服颜色也大多是正色;而一旁的工匠们都是身着淡青色、淡黄色衣服。

    荀攸继续说:“然而齐桓公却偏好紫色,齐国人听说他喜欢紫色,都纷纷效仿。齐桓公知道紫色染料十分珍贵,他担心齐国人服紫过多会导致贫困。管仲知道后,就劝齐桓公不要服紫,齐桓公就故意与侍卫说他不喜欢紫色。这天起,宫中的侍卫就无人服紫;第二天,全都城无人服紫;第三天,全齐国无人服紫。”

    刘范明白了,说:“明白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孤从此便服罽衣,另外全大凉的官服也一律改为罽衣,凡有官吏服罽衣者重罚。”

    “遵命!”

    刘范松了一口气,羊毛可以替代掉丝麻,就等于让朝廷的相当一部分讹诈失败了。因为贸易战里最主要的五个大宗原材料,就是丝、麻、铁、粮、茶,这五种大宗,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和战略储备。所以朝廷才能依靠贸易战,能够掐住大凉的脖子。

    想到刚刚马钧提到的绵,刘范想到这个时代还有是棉织品的,那就是白叠布。棉可是后世最重要的纺织原料,性能比毛、丝、麻等都好了许多。之所以现在仍然以毛、丝、麻为主,那是因为棉纺织的关键人物——黄道婆还未曾登场。黄道婆在海南岛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尤其是发明了“弹棉花”技术,直接让棉纺织变得简单,棉也成为了纺织最重要的原料。(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学进步

    刘范道:“对了,德衡,西域有棉花制成的白叠布,你也可以仔细钻研,看看棉是否能够如丝麻一般,作为衣物的主要的原料。”

    马钧点点头,说:“等属下完成织毛机的大批量生产,就立即去做。”

    刘范嘱咐道:“对了,处理棉花要注意剔除棉花籽,可以用弹的方法剔除。”

    “是,属下记住了。”

    卢植道:“徒儿啊,既然咱们现在有了织毛机,能够以羊毛替代丝麻,应该大加宣扬,以提振大凉百姓的志气。”

    黄琬也道:“是啊,将我们大凉发明出织毛机的消息公布出去,也可以让朝廷知道,他们的算计落空了。”

    贾诩摇摇头,说:“不可。反而应该封闭消息。”

    刘范说:“为何呢?”

    贾诩道:“很简单。只要我们封锁织毛机发明的消息,那朝廷便会一直提高丝麻的价格和关税,然后又大量地囤积丝麻,就等着什么时候大凉服软了,朝廷就能以丝麻昂贵的价格,来狠狠地赚我大凉一笔。

    然而若是我们封锁消息,助长朝廷的嚣张气焰,让朝廷以及朝廷的商人们不断地抬高丝麻的价格。等织毛机全面量产,能全面替代丝麻时,朝廷和朝廷那边的商人们知道丝麻有了替代物,我大凉已经不再需要丝麻时,他们必定发疯。

    因为囤积太多的丝麻,必然超过朝廷治下所能吃下的量,而大凉又不要丝麻,丝麻必定价格大幅下跌,而且下跌的程度定会比上升的程度更大,丝麻价格必定前所未有地低廉。而大凉可以一直拖下去,半根丝麻也不买,丝麻会随时间流逝,变色腐朽。

    所以只要大凉坚持住不买,朝廷和朝廷那边的商人们就只能坐看丝麻变质,不断地降低丝麻的价格。然后大凉再以低价购入丝麻,就能让朝廷损失惨重了。大凉不仅只需花很少的价格就能买来大量的丝麻,而且还可以以较之更高的价格转卖给西域,就能大赚一笔了。”

    众人听了,纷纷哈哈大笑。

    刘范笑道:“你贾文和不愧是毒士,如此计策,朝廷必定要亏得吐血!”

    贾诩但笑不语。

    刘范说:“好,就听文和的,暂时不要透露出织毛机的消息。朝廷想抬高价格就让他抬高,抬得越高,降得越低。等织毛机批量生产好了,咱们大凉要从朝廷身上狠咬一口!”

    “遵命。”

    刘范说:“既然等织毛机批量生产后,要以羊毛为主要纺织原料,那一定保证羊毛价格的不高不低。太高,伤害大凉的纺织业和消费者;太低,伤害大凉的牧民。中书省和门下省要制定好一个能让两者都受益,都能接受的价格,维持市场上羊毛价格的平稳。如果有投机者趁机哄抬羊毛价格,一律严惩!”

    “遵命。”贾诩、郭嘉和田丰说。

    刘范说:“不过,羊毛织物是一支独放不是春。中书省再想想办法,能不能再加大对天水、武都、陇西等郡的丝麻生产。”

    “遵命。”

    刘范又想到了一个好点子,说:“诸位也都看见了,此次贸易战之胜败,很大的关键在于发明创造。若大凉没有马钧发明的织毛机,就不可能以羊毛替代丝麻,也就永远受制于朝廷的讹诈。可见这发明创造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助力,不得不大力支持。”

    众人都点点头,马腾说:“可以重赏马钧,以为天下楷模,让全大凉的人都乐于发明创造。”

    马钧欣喜不已。

    刘范说:“重赏自然是要的,但重赏的形式,可以改一改。”

    “哦?主公有何高见?”

    刘范笑道:“不妨设立一个奖项,姑且称之为‘大凉国家科学进步奖’,分为金奖、银奖和铜奖,或者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这科学进步奖,就专门奖励给那些在发明和发现之上,有卓越进步的人,例如马钧。”

    众人都道:“如此之法甚好啊!”

    刘范说:“这科学进步奖,每年固定评选出几个人来,举行大型的颁奖仪式,以使全大凉之人都知晓。奖金不可太低,一定要高得足够让人向往。这件事,中书省要抓紧办,至少要在织毛机大批量生产之后几日。”

    “遵命。”

    贾诩说:“若要评选科学进步奖,除了马钧之外,主公必定要选为一等奖方可!”

    刘范笑道:“哦?为何是孤呢?”

    田丰说:“主公你忘了,是你首先发明出马镫和马蹄铁,还大大改进了马鞍。若没有这些东西,我大凉的铁骑也不可能威名赫赫,闻名天下啊。”

    黄忠说:“是啊,在西征安息、大月氏时,主公还发明出奶粉等东西,也足可以评选为三等奖了。”

    “还有水泥,也是主公之发明,不然我大凉也没有如此四通八达。”

    众人都道:“是啊是啊,主公奇思妙想,居功至伟,当得评奖!”

    刘范笑道:“好,既然诸位都如此抬举,那孤可以位列评奖。”

    马钧说:“主公,既然这发明、发现之事,也就是主公所说的科学,对国家进步如此重要,理应重视。那属下有一个想法,为何不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从事发明、发现,也就是科学研究呢?”

    礼部尚书蔡邕也附和说:“是啊,现在我大凉的学校里,大多都设立了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与专门的科学机构一道,促进我大凉的发明发现。”

    刘范点点头,说:“两位说得对,这个机构不妨就叫做‘大凉科学院’,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华佗之医学院,也可囊括其中。马钧,你是我大凉目前科学第一人,那么就由你出任科学院之院长,由你来培养、选拔科学院院士。”

    马钧欣喜若狂,说:“谢主公恩典,属下一定庶竭驽钝,不得慢待!”

    不过刘范转念一想,说:“现在五大宗里,丝麻已经解决,还有茶、铁、粮未曾解决。”

    原本因为织毛机而兴致高昂的众人,一听这盆冷水,又都冷静下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凉

    正在刘范和三省六部的长官们一筹莫展之时,一队商旅进入了姑臧城南门。这队商旅由一老一少两人带队,车队和驼队都运送着成捆成捆的精美丝绸。当这队商旅进入姑臧城中时,驼峰之上的大量精美的丝绸,立即引得城中百姓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一个行人羡慕地说:“这么多丝绸,不知得卖出多高的天价啊?”

    另一个行人说:“是啊,而且这丝绸如此精美,其中的锦,应该是蜀锦吧?”

    “我看啊,他们恐怕一匹也卖不出!”一个妇人说。

    “为何啊?”

    妇人说:“如今丝绸价格如此昂贵,谁能买得起?”

    “嗯,这倒也是啊……”

    “要我说,他们运进姑臧来也是白费力气!”

    “诶,这可没准,万一凉主想出了什么克制朝廷的贸易战的方法,价格下去了,达官贵人们自然会买!”

    “你笨啊,要是丝绸价格下去了,那对他们岂不是更不利吗?”

    “哦对对……”

    商旅为首的一老一少,正是王越和史阿。

    王越端坐在马上,史阿并肩骑在他旁边,并行在商旅前面。整个商旅一百多人,全是绣衣卫的高手,也是他们这次带来的所有人。

    听着街道两旁驻足观看的行人们的三言两语,王越脸上慢慢显露出不屑之色。

    王越轻蔑地说:“看来这凉国也不过如此,贸易战才相持十几日,凉国人竟然连丝绸都买不起了。可见这凉国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啊。”

    史阿毫不在意地说:“未必。若是凉国果真外强中干,不堪一击,那么又是又是如何从十军之战之中胜出的呢?我看啊,终究是朝廷远不如凉国。”

    王越扭过头来,看着史阿说:“哼,朝廷虽然在战场上奈何不了凉国,但却也是只用提升关税、打击贸易之法,就能让凉国由盛转衰,民生凋敝,不用干戈不用兵,此乃上上策也!”

    史阿这才不再说话。王越生气地说:“史阿,为师知道你对朝廷并无忠心,但你别忘了,是朝廷用俸禄养你,而非凉国!”

    史阿轻笑道:“徒儿此来,不就是为朝廷办事么?”

    王越说:“你之本心,不过是来应曹令君的挑战,与刘范身边的高手们比试罢了,你自己清楚,你根本不是为朝廷尽忠而来。”

    史阿笑道:“那又如何?不管目的如何,总之这个结果都一样,都是朝廷、曹令君所要看到的。”

    “哼!”王越冷哼一声,不再与史阿说话。

    很快,两人带着丝绸来到姑臧城中心。

    王越看这里正是姑臧城中心,距离州牧府不远,周围还都是凉国大臣们、贵人们和富商们的府邸,州牧府左边还有一处兵营,十分慌张,说:“怎么把队伍带到这来了?你不知道这里是凉国防守最为严密之所在吗?”

    史阿笑道:“知道啊,就是因为知道,才要在此地潜伏下来。”

    “知道还来这里,你不怕被凉国人发现么!”

    史阿笑道:“那按照师傅的意思,我们应该选择何处为隐秘巢穴,到何处蛰伏起来?”

    王越说:“姑臧城正在扩建,有的是临时搭建和未曾完工的房屋建筑。到那里藏起来,才不会被发现。”

    史阿摇摇头,说:“师父,你都这么想,锦衣卫难道不会这么想吗?”

    王越方才没有话说了,史阿说:“反而是这里,虽然是姑臧城的中心,也临近州牧府,以及凉国大臣富商们的府邸,但一旦有事,锦衣卫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更不敢轻易搜查。再说了,靠近州牧府,咱们办起事来也容易许多。”

    王越点了点头,说:“好,那就听你的。”

    于是王越派人将所有带来的丝绸,带到东西两市去售卖,由于价格比市价低了许多,商家们一抢而空。王越得了卖掉丝绸的钱后,就假装成丝绸商人,在姑臧城中心买了一个宅子。

    王越和史阿带着绣衣卫高手们入住这宅子,王越带着史阿看了看这宅子,他指着宅子北面,说:“这宅子北面就是州牧府,中间隔着三排宅院。”

    史阿便飞身而起,一纵就跳上宅子中的高楼,向北看去,果然是比他的宅子更辉煌壮观的州牧府,州牧府和他所在的宅子中间是三排宅院,都有高楼。

    史阿纵身跳下,王越问:“怎么样?”

    史阿点点头,说:“不错,中间那些房屋都有众多高楼,行动成功后,就可以飞檐走壁,借助高楼,回到这里。”

    王越说:“这才第一天,你就已经想好如何行动、如何撤退了?”

    史阿笑道:“这是因为徒儿今夜就想行动,当然要提前计划好了!”

    ………………………………………………………

    千里之外的洛阳城马市,经过改革,马市的范围扩大了,不仅贩卖牲畜,也开始贩卖其他种类的商品。这使得马市商品琳琅满目,人群摩肩擦踵。

    马市的人流之中,袁绍与曹操都只穿着便服,带着几个侍卫,正在马市里四处闲逛。

    看到洛阳马市里,丝绸的价格只是比往常上浮了一些,却没有上浮到凉国那般高时,袁绍志得意满,因为这个计策,可是他袁本初想出来的。

    袁绍指着一个丝绸店铺的招牌,对曹操说:“孟德你看,如今的丝绸价格,也只不过才比往常高了两成,而凉国那里,丝绸却高了近十倍,而且还在上浮,哈哈哈!”

    曹操看到后,也是觉得比较高兴。

    但两人走到一个牛马行时,看到良马的价格涨高了三倍。

    袁绍便好奇地问:“为何良马之价格,高出这许多?”

    那牛马行的雇员笑道:“客官您还不知道吧,自从朝廷提高了关税,凉国的良马就很少输入我大汉了,是故良马价格上涨了。”

    听到这,袁绍方才的好心情变差了不少。

    曹操问:“不是还有大漠吗?大漠难道不出产良马吗?”

    “哎呦,客官,您有所不知啊,大漠上的鲜卑、乌丸、匈奴等辈,那都是常年被凉主征伐的。凉主多次打败鲜卑、乌丸、匈奴,加上他们内部也不断有内乱,故而现在正在舔伤口呢,有战马,也想自己留着。再说了,凉主屡屡逼迫鲜卑、乌丸、匈奴交出良马,所以他们的良马其实连自己用都不够,怎么还有太多的战马卖给大汉呢?”(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34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所写的《三国之西州制霸》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西州制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西州制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西州制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西州制霸介绍:
  英雄立于世,莫若立足西凉,垦边屯粮,养百金之士,招万人之敌,揽鬼谋之士,收离丧之民,兴工商百业,抑世家豪族,成强秦而虎踞西州,观诸侯而虎视天下!待天下生变,则兵出潼关,席卷八荒,鲸吞四海,内斗诸侯,外逐强虏,使海内归一,九州并同,万民安庆,天下太平!待天下长安,则进击海外,开疆拓土,兼欧亚二州,并东西二洋,如此,可称快意!三国之西州制霸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西州制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