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三国之西州制霸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西州制霸全文阅读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     三国之西州制霸txt下载     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九十八章 刘宏之死

    听了刘宏这句话,宦官们更不知如何才能安慰刘宏,只得一个劲地在床边哭泣。

    刘宏仍旧吊着一口气,他道:“朕在想,史书要怎么来写朕呢?之前有人把朕与孝桓帝比做桀纣,想必他们也确实会这么写吧。且孝桓帝尚且较于朕还要出色,朕失败如此,恐怕史官都会嫌弃朕之历史过于乏善可陈,而无从下笔吧?哈哈哈哈!”

    说着,刘宏又苦笑起来。

    蹇硕抹了一把眼泪,苦劝道:“陛下断不可如此想,毕竟陛下已经尽了全力,力图做到最好了。哪怕是换成高帝、孝武帝、孝明帝、光武帝,也不见得就能比陛下更佳啊。若真有上帝,他也会体察到陛下的难处,绝不会怪罪陛下的。”

    刘宏无力地握住蹇硕的手,微笑着说:“蹇硕啊蹇硕,到了这个时候,你还不忘对朕如此忠心。朕只怨恨自己,为何没能在宫中诸多中官里早些提拔起你来。若辅佐朕的不是王甫、曹节、张让、赵忠,而是你的话,也许朕的某些失败,便可以避免了。”

    蹇硕哭得更起劲了,老泪纵横,他道:“陛下休要这么说。陛下能从诸多人中任用老奴、宠信老奴,老奴早已感激不尽。何敢奢望其他?”

    刘宏略微用力地握了握蹇硕的手,说:“看来朕是无法再享受你的辅佐与侍奉了。朕把协儿交给你了,你务必成功,也务必保护好他,让他安安稳稳地成为皇帝。朕的话,记住了吗?”

    蹇硕含泪点点头,说:“奴记住了。”

    刘宏道:“去拿传国玺和纸笔来吧,趁朕现在还有几口气,朕给你们写遗诏。”

    高望磕了一个头,跑去旁边捧来了早已准备好的玉玺、朱笔和黄帛。接着,刘宏口述遗诏,而高望一一写下。刘宏缓缓地说:“告群臣:朕崩后,以朕之次子刘协为帝,废何氏为庶人,迁居云台可也。何进、何苗、舞阳君等,以其心思叵测、兵挟王权,勒令自尽。追尊美人王荣为太后,同前皇后宋氏一同陪葬与朕。前渤海王刘悝恢复诸侯王位,择其长子继嗣。诸公卿大臣须好心侍奉新帝,若有意图谋反者,夷尔九族;与谋者,夷其三族也。”

    说完这些,刘宏又想到了什么,又说:“朕崩后,谨防凉贼侵犯。群臣应以灭凉为计,辅佐新君早日克复西州,恢复汉家领土。以蹇硕为大将军,封县侯,领天下兵事,录尚书事。”

    说完这句话,刘宏便不再说了。高望将遗诏一一写下,边哭边写。终于写完了,高望抬起头问:“陛下,用玺吗?”

    刘宏读完遗诏后,便再也没了刚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气力,他微闭着眼、喘着粗气,点了点头。

    高望便打开盖子,内中便显露出柔和静腻的白光来。往里看去,盒子内中正是洁白无瑕的传国玺。传国玺又大又沉重,高望不得不以双手将传国玺捧出来,而后轻轻地郑重地盖在了黄帛上。高望略微使了些力,以确保字迹清晰。待高望双手再将传国玺捧起来时,黄帛上已经有了赤红夺目、字迹清晰的八个鸟虫文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高望小心翼翼地把传国玺重新放回盒子里盖好,蹇硕捧起遗诏吹了吹,把墨迹吹干,然后双手捏着遗诏的两角,展示给躺在床上的刘宏看。看到遗诏写好了,也加盖了传国玺,刘宏满意地笑了。

    蹇硕赶忙把遗诏传递给身后的其他人,让他们得以把遗诏装在事先准备好的盒子里。当蹇硕再转过身来时,看见刘宏脸上满意的笑容,他也略微有些欣慰。但蹇硕越看越不对劲,看了半天刘宏的表情没有变化,他那满意的笑容是在某一瞬间凝固了。

    蹇硕吓得浑身颤抖,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蹇硕轻声呼唤:“陛下?陛下?”

    可不论他怎么呼唤,刘宏脸上还是那一副满意的笑容,一点都没动。蹇硕轰然垮掉,倒在地上。见此,其他宦官也都明白了过来,再次痛哭流涕起来。哭喊声响彻整个嘉德殿。刘宏死了。

    只有宋典强打起精神来,他无力地走到刘宏床边,伸手轻轻地把刘宏的眼睑抚了下来。

    继而宋典又抹干净眼泪,对其余人喊道:“别哭了!都停下!”

    一听宋典这声怒喝,众宦官纷纷停止哭泣。宋典站在死去的刘宏床边,脸上仍是沉痛的神情,道:“陛下已经离我等而去,但陛下交给我等的任务,我等还未办完。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

    听了宋典的提醒,宦官们纷纷回过神来,尽量从哀痛中挣扎出来。

    宋典扶起倒在地上的蹇硕,把他拉到刘宏床前,对众人说:“陛下仍在时,就已经定下遗计,要我等以蹇兄为首,实施遗计。现在,陛下已去,我等当尊奉蹇兄的命令,听从蹇兄的指挥。有异议乎?”

    “无异议也。”众人都道。

    蹇硕也打起了一些精神来,宋典等人连忙跪在蹇硕面前,齐声高呼:“我等将奉蹇兄之令,请蹇兄下令,完成遗计,以报陛下!”

    蹇硕快速把其余人扶起来,每个中常侍的眼神,此时都变得无比坚定。

    蹇硕沉着地说:“好,既然众意如此,我便开始布置。第一,除毕兄外,其余人等一律快快返回居所,佯装无事发生。”

    众人都知道,蹇硕遣散他们,是出于保护火种的目的,便都点点头,齐齐对蹇硕郑重地拱手,而后立即离去。

    空荡荡的嘉德殿内,就只剩下了刘宏挺直的尸体,和蹇硕、毕岚两人。眼看众人离去、殿门重重关闭,毕岚拿着遗诏,立即问:“蹇兄,现在怎么办?”

    蹇硕沉着冷静地说:“毕兄,此刻已是深夜。展开计划,须待明日。你先去把太医们一起关到某处,别让他们走漏了风声。等明日一到,便是我等实施计划的时机。”

    毕岚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便立刻拔腿望外走。没过多久又进来,向蹇硕禀报道:“蹇兄,太医已经安顿好了。”

第八百九十九章 计划开展

    蹇硕点了点头,接着两人便命令自己的心腹属下们,一起进入嘉德殿里来,将早已准备的棺材、寿衣等也一同搬运进来。宦官们又哭了一会,便掀开刘宏的被子,脱去刘宏身上的衣物,用毛巾蘸了水来擦洗早已僵直的遗体,然后再给遗体穿上入葬的衣冠。宦官们又七手八脚地抬起遗体,最终顺利将刘宏放进了棺材之中。

    而后,宦官们再将一层一层的衣物和锦被盖在刘宏遗体上,又将各种珍贵的随葬品,一件一件地摆放在棺材里特定的位置。更多的宦官,则是在蹇硕等人布置棺内的同时,开始将嘉德殿布置成灵堂。在哀痛的沉默中,毕岚将缟素分发给殿内每一个人。宦官们系上白布后,仍沉默着布置殿内。

    当最后一件随葬品也放入棺内,毕岚命宦官们将棺材盖抬起来,准备合上。而蹇硕却站在棺材头旁边,凝视着躺在棺材里闭目含笑的刘宏,没有动,双眼泫然欲泣。

    毕岚心里也不好受,他默默走到蹇硕身旁,拍了拍蹇硕的肩膀。蹇硕仰天长叹,两道眼泪立即滑落。毕岚等了片刻,蹇硕才终于肯转过身去,点了点头。毕岚立即招手,让宦官推着棺材盖,将棺材合上。当听见棺材盖合上的声音,蹇硕终究是忍不住,又转过身来,眼睁睁地看着棺材盖一点点地合上,刘宏的遗体一点点地被遮盖住,最终面容也完全遮盖住了。蹇硕无力地跪下,泪水兀自流淌。毕岚挥手让宦官们再用粗大的铁钉,将棺材四角牢牢地钉住。

    随后,在嘉德殿内,已经缟素的宦官们开始给刘宏守灵。蹇硕脸上泪痕未干,但却脸色坚毅。他看了看烟火缭绕中的棺木,又看了看殿外的天空。他在等,等天亮,等着出手的时机。

    很快,在蹇硕的目光注视下,好似老天也怜悯蹇硕、故而让朝阳早早升起,天光大亮。蹇硕连忙站起来,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他的计划。由于怕惊动何进,蹇硕没有调动西园军,而是调来了他早已掌握的中黄门冗从和羽林虎贲。中黄门冗从,听名字就知道是宦官掌握的武装;而羽林虎贲则素来是宦官的禁脔,比如王甫曹节就调动他们发动九月辛亥宫变。

    两支军队共计三千余人,数量并不多,但对于宫变而言,已经是为数不少了。蹇硕将中黄门冗从派去值守南北二宫的宫门和连接二宫的复道,毕岚则率领羽林虎贲前去南宫,因为南宫集中了朝廷大多数部门机构,最重要的尚书台也在南宫。

    尚书台是必须要拿下的,因为自从汉武帝设立尚书台以后,即便是皇帝已经批准了的诏书,也必须通过尚书台的批准,才具备合法性。之前汉桓帝发动第一次党锢之祸时,下诏禁锢二百多人,尚书台就没有从命。虽然最终汉桓帝还是绕开了尚书台,但这也令汉桓帝极为被动,深受诟病。

    而秘密控制南北二宫的同时,蹇硕派出一名长秋宫里的小黄门,前往大将军府。这名小黄门是他费尽周折才安插进了长秋宫,何皇后对此一无所知,还颇为青睐于他。蹇硕对他面授机宜,命令他到大将军府,见了何进后,就对何进说,“娘娘说宫中即将有变,要大将军进宫商议”。何进必定会如他所设想的那样,满以为这是何皇后得知了刘宏即将死去,因此急忙召他来商量趁机夺权,而放心地前来赴死。

    小黄门出了宫后,蹇硕连忙率领三百中黄门冗从来到苍龙门后设下埋伏。因为他知道,苍龙门正是三公府邸,距离大将军府也是最近的一条路。这个宫门不仅是何进最喜欢走的,也是他最放心的。三百中黄门冗从人数已经充足,足可以把手苍龙门,更足以把何进剁成肉泥。

    而在南宫另一边,毕岚率领的羽林虎贲,也已经埋伏在崇德殿和云台。只待蹇硕那里得手,毕岚就率领羽林虎贲包围尚书台,逼迫尚书令曹操服从遗诏。

    一切准备就绪,全看小黄门是否能把何进骗进宫里来了。这名小黄门是蹇硕千挑万选,即使是面临如此重大的事,他也丝毫没有慌张。坐着马车很快他来到大将军府门外。下了马车,小黄门看了看这煊赫的大将军府,联想起等下这座府邸很有可能会陷入乱战之中,还有可能被大火烧毁,小黄门心里还有些可惜。

    小黄门没想太多,便走进大将军府里,府里的人也知道他是长秋宫里的人,因此一面前去通报何进,一面把他迎了进来。小黄门一直走到正堂,看见只有何进和何苗在。

    “拜见大将军。”

    何进和何苗两兄弟也上前来,何进问:“许公公,今日来我府上,有何贵干啊?”

    小黄门故作神秘和紧张之态,说:“禀大将军,娘娘传话给您,说是宫中即将生变。为万全计,请大将军即刻入宫,与娘娘商议。”

    一听这话,本来有些心不在焉的何进和何苗,震惊不已,面面相觑。小黄门见了二人此态,心里窃喜,看来二人是真的要上钩了。但令小黄门疑惑的是,二人对视一会儿后,又恢复了镇定。小黄门催促道:“大将军,事不宜迟,还是赶快入宫吧!”

    何进却摆摆手,笑着说:“这个先不急。我倒是有些好奇,许公公这是第一次来到何某的府上吧?”

    姓许的小黄门并不知道何进为何突然这么问他,他只得老实地回答说:“大将军真是好记性,这确实是奴首次登门。”

    何进乐呵呵地点点头,又笑着问:“那一直以来都是张公公来往于宫中府中,传递消息。怎么今日他没来啊?”

    说着,何进看了一眼何苗。何苗默默地退后了。

    小黄门没想到何进怎么问起这个,他赶紧编造谎言:“哦,大将军有所不知,王公公昨夜病倒了,娘娘让他在居所里休息,便派了奴来,请大将军进宫。”

第九百章 宫变失败

    何进依旧乐呵呵地点点头,他和善地说:“许公公,你说何某有所不知,其实你也有所不知啊。”

    听了这句,不论许姓小黄门再怎么愚钝,也终于闻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他整个人警觉起来,但依旧佯装镇静,疑惑地问:“大将军,奴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何进笑呵呵地说:“你有所不知的是,皇后娘娘自从入主中宫后,为了安全起见,就与何某约定,宫中府中传递消息,只用王公公。即便他病倒了,宁愿暂时不通消息,也绝不做第二人想。除非他病的时间超过三日、或是死了,才会启用他人。”

    听到这,许姓小黄门终于明白过来,没想到何进在他说出谎言开始,就已经把他看得一清二楚。但事已至此,小黄门也知道,只有继续嘴硬下去才有可能让何进上当,他也才能有一线生机。他坚持道:“大将军,奴对于这些确实不知啊。奴只知道娘娘派奴来传令,其余一律不知啊!可能是娘娘疏忽了,一时忘了与大将军的约定。况且宫变即将发生,娘娘也等不了三天之久啊!”

    何进和善的笑容逐渐变成狞笑,他道:“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嘴硬。好吧,那何某就再告诉你一件事吧。娘娘还与何某约定,假如王公公病倒三日以内果真有不得不传递的消息,那她也会派人把病倒的王公公拉在马车里,送来大将军府。也就是说,不论如何,传递消息必须要有王公公在。娘娘还说了,如若有除王公公外的人,贸然来大将军府传令,那么一定是被人收买、受人指使的内奸!”

    听到这句话,许姓小黄门终于装不下去了,他吓得裤子都湿了,脸上是极为惊恐的表情。

    何进站了起来,说:“一定是蹇硕教你这么做的,对吧?没想到你居然也是他安插的眼线,证明蹇硕眼光还算可以啊。若非娘娘与我有约在先,便让他得逞了。不是吗?”

    暴露了的小黄门,身体剧烈地发抖,根本说不出来话。何苗默默地走到小黄门的背后。

    何进说:“只要你把蹇硕的计划告诉我,我还可以放你一条生路。”

    许姓小黄门终于撑不住了,他如同抓到救命稻草的溺水者般,疯狂点了点头,说:“大将军,我说我说!陛下已经驾崩,蹇硕在苍龙门埋伏好了,让我来把大将军您骗进宫里杀掉,然后再调动西园军包围大将军府……”

    小黄门刚想继续说下去,说的越多越有价值,越有机会获得何进的宽恕。但何进忽然冲他身后点了点头,紧接着突然他的胸口和后背传来一阵寒冷之感,又传来一阵剧痛,让他顿时停住了。他低下头一看,只见一把鲜血淋漓的刀已经贯穿了他的胸口,刀锋从他的身体里露了出来。小黄门难以置信地看了一眼何进,呜咽几声,无力地垂下了头。何苗奋力用双手拔出刀来,小黄门的尸体重重砸在地上。

    小黄门死了,正堂外立即跑来府中士兵。何进对他们喊道:“快去把袁绍、袁术、陈琳、曹操、郑泰、王匡等人叫来!”

    “喏!”

    没过多久,何进的心腹全部到齐。何进大声地说:“诸位,陛下已经驾崩,蹇硕却秘不发丧,还意图将何某骗入宫中杀掉。何某命令你等,即刻点齐兵马,跟随何某与车骑将军的大军,一同包围南北二宫,主攻苍龙门!”

    一听这一石破惊天的消息,众人都惊讶不已,但也都兴奋不已。他们等待这一时机已经等了太久,便齐齐拜倒,高喊道:“遵命!”

    随后,何进的大将军府这台机器开始了高效的运转。大将军何进与车骑将军何苗的军队最多,达到了五万之众,袁绍、袁术、曹操、淳于琼等人也带来了大约三万人的军队。曹操与淳于琼二人趁蹇硕控制的西园军没反应过来,先一步假传蹇硕的命令,召集了蹇硕心腹,一举诛杀。群龙无首的西园军顿时乱成一团。

    袁绍带兵包围了北宫,袁术的兵也截断了复道。何进与何苗的军队先拿下了武库,从中推出了许多攻城器械来,而后才展开了对苍龙门的强攻。看到赶到的不是何进单独一辆马车,而是一整支大军,站在苍龙门上的蹇硕,绝望地闭上了双眼。但他仍寄希望于西园军感到大事不妙后,会赶来支援。那样的话,他还有相当大的反败为胜的机会。于是蹇硕不断地给麾下的中黄门冗从加油鼓劲,要求他们死守苍龙门。但三百人实在是太少了,还没等蹇硕派人去调动宫里其他军队前来,何进的军队就已经开始推着云梯车,架在宫墙上开始攀附上宫墙。并有众多弓弩手朝着宫门上齐射箭矢,仅仅一次射击,便令蹇硕的中黄门冗从死去大半。其余的中黄门冗从见事不可为,立即崩溃了,四散而逃。

    蹇硕见状,也不得不仓惶逃跑,一直向着北宫的方向跑去。因为刘宏的棺木就陈放在北宫嘉德殿里。当蹇硕率领残兵败将逃到尚书台附近时,早已得知事泄失败的毕岚,也不得不率领羽林虎贲,一同向着北宫逃去。

    路上他们也曾试图从其他宫门逃出宫去,这样还能跑到西园那里,调动西园军。但令他们绝望的是,其他宫门也早已被何进的军队给包围了,而且有些宫门在强攻之下,也已经摇摇欲坠,随时可能被破开。最终两人便幻想着,通过复道逃回北宫,然后带走刘协,打开朔平门逃出北宫、逃出雒阳城,再图后事。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两人率兵逃到复道来时,内中立即射出无数羽箭来,将冲在最前的数十名士兵射死当场。而后便是一身戎装的袁术冲在最前,率领众多士兵杀了出来。蹇硕和毕岚本以为袁术的兵力应该也不多,他们还是有可能冲破袁术的阻拦,从复道进入北宫的。于是率领部下也义无反顾地向袁术的部下杀去。但袁术的兵士源源不断地从复道里冲出来,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残兵败将击垮。

    蹇硕和毕岚绝望了。

第九百零一章 主谋自尽

    这一边,何进的士兵很轻松地就攻破了苍龙门,大举涌入南宫之中。进了宫后,何进沉着地分兵派去攻下何控制住每一座宫殿,凡是胆敢反抗的,亦或是身披铠甲、手持兵器的,一律就地诛杀。当然何进也没有忘了何皇后和刘辩,他派何苗前去保护长秋宫。

    何皇后一觉醒来,仍旧挣扎在对刘范的厌弃怨恨之中的她,突然听见一阵巨响,然后紧接着便听着南宫南边传来了声势浩大的喊杀声。何皇后第一反应是慌乱,但也很快冷静下来。她不能肯定外面的动乱是谁发起,更不能确定是谁取胜,所以再三思考后她决定不舍身犯险,尽量保护好自己。于是她命令宫中的宦官宫女把长秋宫的大小门户全都封闭。

    听着外面越来越大、越来越近的喊杀声,何皇后惊恐万分,把儿子刘辩紧紧地抱在怀里。但很快,一名宫女从外跑进来,告诉她,门外传来了车骑将军何苗的声音。何皇后喜出望外,赶紧跑到了宫门那,命令宦官们打开宫门,她一看果然是她的二兄赶到了。何苗将一切的事简短地告诉了何皇后,她才知道刘宏居然已经死了,蹇硕居然意图作乱。

    但她很快想到,现在刘宏已死、蹇硕已败,正是她的儿子刘辩继位的最佳时机。于是她命令何苗派人去控制住尚书台,并派人去叫尚书令曹操回来,命他在尚书台下令百官入朝。而她,则带着刘辩跟着何苗走出长秋宫,一同赶去与何进汇合。很快他们便同何进汇合一处,这时,何进也已经完全控制住了整个南宫,配合着控制复道的袁术,一同把蹇硕和毕岚的残兵败将包围起来。

    蹇硕和毕岚此时围在正中,残兵败将还剩三百余,他们瑟瑟发抖地面对着数十倍的何进的军队。

    何进从人群中走出,高喊道:“蹇硕、毕岚,事已至此,何不投降?!”

    蹇硕早已狼狈得是衣冠不整、披头散发,他知道到了这般地步,西园军大概早已让何进给控制住了,他再也无法为刘宏完成遗愿了。绝望之下,蹇硕仰天长叹,双目泪下,哭声苍凉。他面朝着北方颓然跪下,大哭道:“陛下,老奴有负陛下厚恩,这便来九泉之下陪伴陛下!”

    说着,他愤然扬起佩刀来,在脖子上一拉,立即鲜血泵溅。而后蹇硕向着北方,无力地倒下了。眼睁睁地看着蹇硕自尽,毕岚悲痛欲绝。他又顾念到追随他们二人的众多的士兵,对何进指着他的士兵,慨然说:“此事发起,皆由我二人所为,与他们无干。我事已败,尔既然已胜,愿存怜悯之心,勿复迁怒无辜之人。”

    还没等何进回答,毕岚也面朝嘉德殿的方向跪下,哭喊道:“陛下、蹇兄,毕岚亦来矣!”说着,他双手反握弯刀,奋力刺入腹中。刀尖从他的后背露出,毕岚随即口喷鲜血,无力倒下。

    何进、何苗、何皇后本以为可以生擒二人,却没想到二人求死之欲有如此强烈,竟然当场自尽,无不震惊万分。但袁术还是劝动了何进,将蹇硕和毕岚最后的士兵也尽数诛杀。

    除掉了二人后,何进从毕岚怀里得到了遗诏。打开遗诏后见了里面的内容,看得他一阵恶寒。他才知道,原来这一切其实都是刘宏指使的,心中对已死的刘宏十分怨恨。

    何进又命士兵在宫中大肆搜捕蹇硕与毕岚的心腹,趁乱一同杀掉。此时袁绍劝谏何进,应当趁此机会,把宫中宦官全都集中抓捕起来,再集中诛杀掉,永绝后患。正踌躇满志的何进很快便接受了袁绍的建议,派何苗去把所有宦官全都抓捕起来,押送到这里来。

    很快,何苗的兵士便把一群群宦官,用长绳给一同捆住,押送到了复道之前。何皇后本来并不阻拦,但却看见宋典、孙璋、高望等人也在其中。而且她也知道,基本上所有幸存下来的宦官,其实都是他们的心腹部下。

    在这场宫变中,她清楚地看到掌握着庞大军队的何进的强大。她更清楚的是,将来他会成为下一个梁冀,执掌朝政。何忆开始担忧,何进在此时就已经如此强大和跋扈,在执掌大权之后,还会不会如往常一样遵从她这个将来的太后的命令?会不会如同梁冀一样,如果即将成为皇帝的刘辩不听他的话,他会不会也毒杀他的亲外甥?

    况且在前不久,宋典、孙璋、高望、段硅、韩悝等人曾经为她求情,这说明他们有极大的可能会投靠于她。留下他们,或许对于她将来会有不小的帮助。

    有了这些担忧,何忆明白她该怎么做了。何忆便冷冷地道:“重用宦官,本是汉朝制度。如若杀尽,宫中谁来值守从事?蹇硕与毕岚已死,我等已再无威胁。若再行无名杀戮,岂不是叫百官恐惧,动摇其心邪?”

    “这……”听了何皇后的话,何进开始犹豫了。

    一旁的车骑将军何苗是一向最听何忆的话,他迅速附和道:“娘娘说的极是,我等现在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召集群臣到嘉德殿,在大行皇帝面前,宣读遗诏,让辩儿顺利继位。此时若再杀尽宦官,只恐三公九卿等便要怀疑我等乃篡位了。”

    袁绍却坚持说:“娘娘,宦官为祸已久,流毒久远。自光武帝以来,败在宦官手下而被诛灭的汉家外戚,难道还少吗?此时正是一举铲除宦官的最佳时机,只要杀尽宦官,汉家幸甚,天下幸甚!愿娘娘思之!”

    何忆不满地冷哼一声,说:“袁本初,当初你们袁氏不也是攀上了宦官,甚至有人认宦官为叔父,才能保存至今吗?若没有宦官,你们袁氏做得到四世三公吗?怎么?昨日才承了宦官的恩惠,今日便出尔反尔了?”

    袁绍惭愧得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

    何皇后又对何进道:“兄长,别忘了当初你也是得宦官看重,他们才肯把本宫送进宫里。否则我们何氏能有今日吗?今日我等已经血洗宫廷,没有了蹇硕与毕岚,谁还能威胁到我等?”

第九百零二章 遗诏矫诏

    何进耳根子软,听了何皇后的话,他便立即改变了主意。他顺从地对何皇后道:“还是娘娘思虑周全,既然娘娘宽恕宦官,臣把他们放了便是。”

    何皇后点了点头,说:“我等还是快些赶到北宫嘉德殿,在那里等候百官前来参拜新帝吧。”

    何进点了点头,参拜新帝后,就意味着他将掌握朝廷大权,成为事实上的权臣。长久以来压在他的头上的刘宏和蹇硕已经死去,再也没有人能阻止他了,这不得不令何进激动万分。

    于是,何皇后牵着刘辩的手走在最前,何进和何苗紧紧跟随,袁绍、袁术、曹操等人跟在后面,率领着部下军队浩浩荡荡地走向复道。经过复道后,何忆带领着众人一步步踏上了嘉德殿的丹墀。原本何忆还在为贸然刺探而感到后怕,却没想到刘宏是真的不行了,现在终于死了,何忆不由得感到无比地快意。一步步走上嘉德殿,何忆满面笑容,她终于就要成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成为汉朝这个强盛大国的实际主人了。由此,她便有了足够的力量去敌对凉国,借由同凉国发生战争,来报复刘范那个负心汉。

    何忆忽然想起,自己昨夜在看到他的信后居然还有几分触动,现在她真是对当时的自己不齿不已。不过她也很快原谅了自己当时的愚蠢,因为她也不会预料到,胜利居然来得如此突然和轻而易举。

    终于走到了嘉德殿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堆的尸体。这里盘踞着最多的蹇硕和毕岚的死忠,袁绍花了很长时间才最终拿下。何忆牵着刘辩的手,艰难地在满地尸体间寻找干净的地面踏足,走向嘉德殿。而小刘辩已经被今天的血腥场面吓得愣了,麻木地跟着何忆走。

    走到殿门外,何忆便看到嘉德殿早已布置成灵堂,正中央摆放着一口巨大的棺材。看到那副棺材,何忆不禁露出得意笑容。刘宏一天不死,她就一直笼罩他的阴影下,随时面临着被废后的风险。如宋皇后被废,最终便是凄惨地病死在离宫之中。而今,她再也不用担心她会像宋皇后那样被废掉了,而且她还将由此更上一层楼,成为皇太后。

    而看到了父亲的棺木的刘辩,却不由得哭了出来。虽然父母之间隔阂很深,甚至说是有仇也不为过,但毕竟那也是养育他长大的父亲。小刘辩痛哭流涕起来。

    何忆不高兴了,说:“哭什么哭?”

    何进赶忙说:“娘娘,殿下哭了也好。要成为新帝,就必须要以孝为先。让百官看见了,他们心中自然会对新帝多了几分好感和认同。”

    听了这句话,何忆才缓和过来,心想现在尽快定下君臣名分最重要。刘辩哭了也好,就当是给百官演演戏了。何忆便牵着刘辩的手来到刘宏的棺木前跪下,何忆自己也硬生生地挤出几滴鳄鱼眼泪来。毕竟在百官看来,她是死了丈夫的寡妇,不表现出悲伤是十分反常的。

    何进、何苗、袁术、袁绍、郑泰、淳于琼、王匡等人,虽然心里都清楚蹇硕和毕岚的宫变,其实都是出自刘宏的授意,要他们死的正是刘宏。但他们要想成功让刘辩继位、而他们掌权,他们却也不得不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来,在刘宏的棺木前哭成一片。何进假哭的时候,还不忘让曹操弄了一份矫诏,内中写明由刘辩继位。有了遗诏,才有合法性。

    何氏一党假哭了片刻,很快群臣百官已经进入了尸横遍地、兵士众多的宫禁,来在了嘉德殿前。何忆得知了,喜不自胜,赶紧下令让百官进入嘉德殿。百官们踏着血泊和尸体,艰难地上到了嘉德殿来。进入殿内,看到了刘宏的棺木,其实也对刘宏十分不满的百官们,也纷纷假哭起来。哭得有声有色,看起来竟一点都不像假装。

    何进和何苗搀扶起何忆,牵着刘辩,四人绕过刘宏的棺材,走上丹陛;何进和何苗站在御座两旁,何忆牵着刘辩的手,母子俩走到曾经专属于刘宏的御座上坐下。看到这一幕,百官也很快明白过来。

    何忆擦了擦她用力拧自己大腿才挤出来的眼泪,佯装悲痛欲绝地说:“陛下于昨夜驾崩后,中常侍蹇硕、毕岚二人,意图造反。他们秘不发丧,又派人假称本宫的命令,去将大将军召进宫来。而他们在苍龙门设下埋伏,只等大将军赶到,便谋害大将军,再趁机攻下大将军府。”

    听了何忆把蹇硕与毕岚的计划说出,百官纷纷大感震惊和紧张,无不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何忆又道:“然而,幸亏大将军一眼识破了蹇硕与毕岚的阴谋,于是这才率领忠义之士攻入宫内,最终成功诛杀了蹇硕和毕岚二贼,将他们的党羽一网打尽。”

    朱儁道:“敢问娘娘,陛下驾崩后,可有留下遗诏,指定谁继位?”

    何进赶紧把刚刚伪造的矫诏交给何忆,何忆从御座上站起身来,一手握着遗诏高高举起,大声喊道:“大行皇帝遗诏在此,群臣跪听!”

    百官皆是心神一凛,纷纷跪下。

    何忆展开遗诏,大声念道:“告群臣:皇长子刘辩,仁孝纯厚,聪颖明惠。朕崩后,以刘辩继位,必能尊奉庙祀,安定天下。你等须好心侍奉,勿负朕望。”

    听完了这份矫诏,杨彪感到十分疑惑,他抬起头直起身来,问道:“我朝遗诏,向来篇幅较长。何以陛下之遗诏,字数竟如此稀少?”

    一听杨彪的质疑,其他大臣也都开始疑惑起来,更有人开始怀疑这份遗诏是矫诏;而矫诏者正是何氏中人。

    一看群臣议论纷纷,对于遗诏半信半疑,何忆、何进都有些慌了。因为时间仓促,他们也不可能把矫诏写得很长。不然等百官来了,问遗诏何在,而他们却连矫诏都还没写好,这就尴尬了。但现在的局面更加尴尬。百官怀疑遗诏是真是伪,当然是在怀疑外戚何氏谋反之后,又制造矫诏了。

第九百零三章 最终胜利

    如果何氏三兄妹不能向群臣证明遗诏的真实性,那么他们就很被动了,这就等于在默认他们矫了诏。即使经过宫变后何氏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朝廷中无人能敌的力量,但万一百官都因为他们矫诏而反对他们的话,他们便毫无合法性,会招致全天下的反对。

    这时,曹操站了出来,他说道:“诸位有所不知,大行皇帝临终前病得十分厉害,根本无法口述过长的遗诏。因此大行皇帝只能将他最后仅剩的一点气力,用于说出最重要的一件事来,那便是确定继位人选。”

    听了曹操这天衣无缝的解释,半信半疑的群臣也都觉得合情合理。但老臣们出于本能,还是有些不放心,王允问:“敢问遗诏上,可有传国玺盖印?”

    杨彪也怕他们激怒了权势滔天的何氏一门,连忙解释道:“娘娘恕罪,我等身为汉室老臣,对于汉室负有重责。皇位传承,乃重中之重,我等不得不慎重,必须要验看遗诏才行。”

    何忆道:“杨大人说的哪里话?诸位都是汉室忠臣,这么做也都是为臣本分。本宫自然能体察到诸位的良苦用心。”

    曹操道:“当然有,不信的话,众位尽管看便是。”说着,曹操从何忆手里接过遗诏,将遗诏交给杨彪、王允、朱儁等为首的老臣们。

    曹操有恃无恐,因为袁绍一攻下嘉德殿就很快找到了传国玺。他伪造遗诏时,便得以盖上了传国玺,让一份矫诏平添了无穷的合法性。

    三人看遗诏上确实盖上了传国玺,又实在看不出哪里有矫诏的痕迹,三人便率先面朝着上面的刘辩跪下,高呼道:“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见三位老臣承认了,其他大臣也纷纷跪下,高呼:“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

    刘辩其实不太明白做皇帝是干什么,愣愣地看着底下山呼万岁的众人。而何忆则是露出了属于胜利者的笑容。为了这一天,她已经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

    群臣跪下后,刘辩仍旧愣愣地看着,何忆赶紧用手指戳了戳他。小刘辩虽然年幼,但好歹也是皇子,大世面见得多了。他很快反应过来,在何忆的眼神压迫下,他只得有模有样地对底下跪倒一片的群臣说道:“众卿起身吧。”

    “谢陛下。”群臣纷纷站起来。

    刘辩又道:“朕承先帝嘱托,以幼冲之龄,继位为君,心甚惶恐,只怕行事不周,有伤先帝休德。因此,朕将尊奉朕之生母为皇太后,以太后垂帘听政,待朕成年后再行还政,一切皆如汉家故事。卿等其有异议乎?”

    听到刘辩这句话,何忆心里乐开了花,心想自己可算没白疼这个宝贝儿子,连他与刘协玩耍都没有责罚过他,现在她总算得到了回报。

    而群臣在底下悄声议论了片刻,始终无人觉得不妥,群臣便再次跪倒,高呼道:“陛下英明,臣等无异议。”

    何进也十分高兴,他头一个在丹陛前给何忆跪下,高呼:“臣,拜见皇太后娘娘!”

    有了何进的带头尊奉,群臣也纷纷山呼:“臣等拜见皇太后娘娘!”

    这下,何忆的地位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确认。从现在起,她便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了。何忆微笑着抬了抬手,说:“卿等请起。”

    “谢娘娘。”

    成为了太后,也获得了垂帘听政之权,何忆再无顾忌,她道:“本宫成为皇太后,诚惶诚恐,恐本宫一小妇人,也难以处理国政。”

    听见何忆的这句话,跪在一旁的何进,心都快跳出胸膛了。他十分期待何忆说出他所期待的话。

    何忆道:“大将军何进,侍奉先帝已久,克勤克勉,人品高洁;太傅袁隗,四世三公,乃汉朝老臣;尚书令曹操,精明强干,深孚众望。本宫以此三人录尚书事,一同执掌朝政。以后政事,皆由本宫与此三人共同商议。”

    听了何忆的话,被点名的何进、袁隗、曹操三人,无不是欣喜不已。他们与群臣拜道:“娘娘英明!”

    看到群臣迅速同意了她的主张,何忆十分高兴。可这时,刘辩却又发声了:“朕之弟刘协,与朕手足情深,其令刘协封为弘农王,以弘农郡为封地,建立王国。”

    一听刘辩这话,得意忘形的何忆、何进、何苗等人,顿时拉下脸来。群臣听了这话,也立即议论纷纷。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辩明显是害怕何忆兄妹残害刘协,而刘辩则出于对弟弟的爱护,因此给他封王,这样何忆兄妹就很难下定决心去害他。因为谋害一位诸侯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招致很多人的反对。所以,突然给刘协封王,群臣中的聪明人便都知道,刘辩是十分聪明的。且刘辩出于兄弟之情,因此没有把他封在很远的地方,而是把他封在了弘农。弘农就在洛阳城所在的河南尹旁边,只要刘辩想见刘协了,很快就能把他召进宫里来。

    按理说,皇帝继位,把自己的兄弟封为诸侯王,是水到渠成、十分合理的事,没有人会在这时自讨没趣,也没人能提出合理的理由来反对。群臣自然是想附和,但是看何忆兄妹三人那如出一辙的冷峻的表情,群臣又都不敢出声。

    虽然何忆心里十分恼怒,但即便是她也知道此事是顺理成章的,她也没有什么能够正当理由来反对。但何忆也清楚,群臣心里大概还是赞同的,她一直这么僵着也不行。

    这时,尚书令曹操站了出来。幼小的刘辩本以为,他成了皇帝后,无论说什么话,群臣都会答应。况且他很想给刘协封王,却没想到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曹操道:“陛下,封王之事,本无可厚非,臣也是极为赞同的,相信满殿的诸公也是赞成的。”

    何忆沮丧地发现,听了曹操的话后,袁隗、朱儁、王允等人都点了点头,这表明群臣确实是发自内心支持刘辩给刘协封王的。

第九百零四章 谥号为灵

    何忆有些生气,为何曹操明明身为心腹,怎么会在这一问题上跳出来反对她。

    听了曹操的话,小刘辩很高兴,因为他本以为与他母亲来往密切的曹操站出来,是为了反对他的。刘辩喜出望外,问道:“那么众卿便是都赞成了?”

    曹操又道:“慢!”

    小刘辩又慌乱起来,生怕曹操反对刘协封王。

    曹操说:“封王自无不可,但这封地之选择,臣认为极大地不妥啊!”

    何忆一听这话,不禁笑了,她知道,曹操是在想方设法把刘协封去更远的地方,把他支开。何忆心里高兴不已,心里赞叹曹操真是聪明伶俐,居然能另辟蹊径来帮她解决问题。

    刘辩疑惑地问:“弘农有何不妥?”

    曹操说:“陛下年幼,可能有所不知啊!弘农郡境内就是潼关,潼关是雒阳城防备西边强大的凉国的入侵的重要防线。凉国大军两次兵临雒阳城下,都是先攻下了潼关,后占领了弘农郡。弘农郡如此凶险,恐怕陛下的王弟以之为封地,也将十分危险啊!”

    听了这话,刘辩慌乱了起来。他好不容易在正式继位后迅速想到这一主意,现在曹操却说弘农危险,他便没了主意。

    刘辩赶紧问道:“那么曹卿,以你之见,封地选择在哪里比较合适?”

    曹操道:“回陛下,臣少年时曾一直住在陈留郡。陈留郡户口众多,十分殷富。若是以皇子协为陈留王,以陈留郡为国,便是再合适不过。”

    听了这话,何忆心里更为满意。她心里清楚,曹操之所以向刘辩推荐陈留郡,便是因为曹操一家在陈留郡根基深厚,与当地的大族关系匪浅。若将刘协置于陈留,那么曹操便可借陈留大族们的力量,密切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将他牢牢掌握。

    刘辩点了点头,说:“好,既然如此,那便封朕弟刘协为陈留王,以陈留为国。”

    群臣听了,纷纷高呼:“陛下英明。”

    突然这时,太傅袁隗站了出来,说:“娘娘、陛下,先帝刚刚驾崩、尸骨未寒。现在朝廷当务之急是尽早为先帝定下谥号,准备国丧事宜。”

    何亿点点头,说:“太傅大人此乃老臣谋国之言,其令群臣百官赶紧为先帝定下谥号,准备丧仪。”

    “喏。”

    接着,就在刘宏的棺材前,群臣百官在三位录尚书事的宰相的带领下,开始了对谥号的讨论。许多大臣出于对死者的尊敬,纷纷要求给刘宏定下一个美谥。但这当然遭到了何进等人的强力反对。何进等人先是说刘宏在位期间,耽于享乐、卖官鬻爵、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杀戮忠臣、残害忠良,又激起了民怨沸腾,以至于天下各地都出现了规模宏大的起义。然后又说刘宏在位时,领导不力、识人不明,重用了刘范,先后派遣刘范进攻檀石槐和平定凉州,造成了刘范的崛起,且在多次战争中都完败于刘范,致使刘范进一步坐大,甚至称公建国。

    基本上,何进等人便是把刘宏说得一无是处。虽然有些大臣对于刘宏还有几分忠诚,但即便是他们心里也很清楚,何进等人对刘宏的评价绝大多数都是实情,只不过太过而已。群臣闹闹哄哄地争辩很久后,才最终给刘宏定下了一个他们都能基本满意的谥号——“灵”。灵者,乱而不损。自此,刘宏得到了盖棺定论,为“汉孝灵帝”。商议了谥号后,何忆、何进、袁隗等人又引导朝廷定下刘宏下葬的事宜。

    接着,何忆、何进、袁隗、曹操与三公等重臣又讨论了一个重要议题,那便是董太后待遇问题。何进强烈反对尊董太后为太皇太后,并谴责董太后一直借助心腹来收受州郡的贿赂,致使州郡扰动、朝纲不振;何进又援引“番妃不得居京”的规定,决意遣董太后回到河间国居住。这一建议没有任何人反对,何忆也批准了。

    ……………………………………………………

    凉州,临洮。

    在雒阳城天翻地覆之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刘范,则是正在率领天策卫、骠骑卫、锐骑卫、宣威卫、天武卫、威骑卫、翎骑卫、胜武卫、扬武卫、羽骑卫、飞骑卫、锋骑卫进行野战实兵对抗。除了这几个卫以外,其他的卫均在驻守凉国边境。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各个卫或者为骑兵对骑兵,或者为骑兵对步兵,都是两个卫捉对厮杀,决出胜负来。草原上如同狂风骤雨,又如同惊雷滚滚,声响震天,地动山摇。凉军士兵均是手持木制的兵器模型互相击打,柔软的木制兵器上有红色的朱砂。只要击打在对方的要害部位,对方就算失去战斗力了。就必须赶紧撤出战场。每两个卫互相捉对拼杀,如果一个卫有以下这种状况之一:被破阵、被斩将、被夺旗、被消灭完所有人,就算这个卫输掉了对抗演练。

    刘范与贾诩、郭嘉、荀攸、田丰四名谋士,一同站在高达九丈的观战台上,俯视着底下如火如荼的对抗演练场面。这是凉军自从十五万扩充到四十万以来,全军进行的第一次大型实兵对抗。在实兵对抗之前,只有刘范的亲卫军——天策卫,和远征罗马帝国的飞骑卫和锋骑卫,这三个卫实现了满编,并且拥有十足的战斗力。其余的十二个卫都在紧锣慢鼓地扩充兵员,和进行以老带新的训练。

    之所以要进行这次实兵对抗,刘范的目的就是要在汉朝行将陷入大乱之前,检验一下凉军的战斗力。确保在汉朝四崩五裂时,凉军有足够的能力介入乱局。

    在到临洮进行实兵对抗之前,刘范与诸将还率领十二个卫长途行军,先是自姑臧城强行军到玉门关,而后再穿越羌中,抵达临洮。由于凉军人均四匹马,步兵卫也同骑兵卫一样拥有战马,因此这次强行军只花费了四天时间。抵达临洮时,十二个卫、三十二万士兵,体力仍然十分充沛。

    实兵对抗也仅仅进行了三个时辰便分出了胜负。刘范便下令十二个卫休息一个时辰,原地进食和午睡。命令传下去后,三十二万士兵当即按照阵列在原地坐好,掏出牛肉干、馕和水来吃,分出一小部分人去牧马;吃饱后,士兵们也不卸甲,便直接躺在原地,拿骑盾当作枕头,盖着披风睡觉。

第九百零五章 实兵演习

    刘范本想走到士兵中间,与他们一同进食。但田丰劝阻了他,说如果刘范去的话,那么靠近他的士兵就都不敢好好休息了。刘范只好作罢,与谋士们也一同掏出牛肉干、馕和水来吃。

    待一个时辰过后,刘范命令吹响号角,命令十二卫将士立即起来备战。三十二万士兵迅速起来,毫无怨言。而后,刘范下令进行攻城战实兵对抗。刚刚进行的只是野战实兵对抗,对于凉军来说,攻城战也十分重要。

    在临洮城以西的草原上,早已矗立起两座空城来。两座城池均是工部联合将作监建造的,一座城仿造的是陈仓城,一座仿造的是雒阳城。城池内也有民居,但没有百姓居住,这两座空城专门用于实兵演习。

    刘范的计划是,让步兵卫四个卫来轮番守城,让骑兵卫八个卫来轮番攻城。城守住了,就是守城方胜出;反之则是攻城方胜出。一个步兵卫守城,而由两个骑兵卫来攻城;四个步兵卫和八个骑兵卫分别错开,轮番攻守两座城。刘范让各卫将军抽签,来定下顺序。

    而后,比野战更加凶险的攻城战实兵演习开始了。首先抽到防守“陈仓城”的是扬武卫,将军为文聘,而攻拔“陈仓城”的则是飞骑卫和威骑卫,将军为张郃和阎行。

    文聘极其善守,他将扬武卫的五个营分成五个波次。每当一个营守城时长达到半个时辰,便下来休息,再换上另一个营负责守城。而除此之外的另三个营,就负责一些运送伤员、运输箭矢等杂活。而且四个城门均匀分布守兵,视情况再调派守兵回防。

    张郃与阎行商议后,决定采取正面强攻、背面突袭的方法。抽调两个卫六万士兵中的五万五千士兵,用于轮番强攻“陈仓城”东门,用强大的攻击势头逼迫文聘将主要守城兵力放在东门上,而后剩余的五千士兵则绕到与东门相反方向的西门进行偷袭。

    两个骑兵卫纷纷下了战马来,操持起云梯车、井阑车、攻城锤、野驴投石机等攻城器械,干起步兵的活,开始强攻“陈仓城”东门。野驴投石机,就是飞骑卫和威骑卫从罗马帝国那里缴获回来的利器,这也是野驴投石机首次应用在大型实兵演习上。当然,演习终究是演习,所以野驴投石机投出的并不是真的石块,而是用厚厚的纸包裹着豆子做成的。打在披挂坚固的明光铠的守城士兵身上,并不会造成创伤。被野驴投石机投出的“石头”击中的士兵,自然也要自觉地“阵亡”,退出战场。

    一开始,扬武卫负责第一波次守城的第一营,确实被飞骑卫和威骑卫的强攻给打蒙了。飞骑卫和威骑卫发射出的“箭矢”“石块”铺天盖地,打得城头上的扬武卫第一营抬不起头,立即有众多士兵自觉地“阵亡”退场。在压制了守城方后,张郃和阎行暂停了“矢石交加”,指挥两卫士兵推着一百多台井阑车、攻城锤、云梯车,开始攻城。

    这时便扬武卫第一营的士兵展开“矢石交加”的防守,他们向攻城方的飞骑卫和威骑卫齐射箭矢,向搭上城头的云梯车抛掷石块。箭矢都是去掉箭头了的,顶端有蘸了朱砂的棉包,一旦射中敌方,就会给敌方身上点上一个红点。演习中对“石块”的规定是,一个“石块”砸到一名士兵,该士兵便失去战斗力;八个“石块”击中同一辆云梯车的底端,便算该辆云梯车被砸毁。

    在扬武卫第一营的打击下,攻城方飞骑卫和威骑卫当即有十多具攻城器械报废,包括云梯车和井阑车在内。但凭借着数量优势,攻城方还是很快贴近城墙,两卫士兵攀爬上云梯车和井阑车,借助云梯车和井阑车的高度,开始上到城墙。形势对扬武卫第一营来说,十分危急。

    文聘见状,也没有丝毫着急。虽然第一营的中郎将并非他训练出来的,而是兵部提拔来的,但文聘依旧相信第一营的中郎将完全清楚该怎么守城。果不其然,第一营的中郎将沉着冷静地调来众多“火油”,也就是石油。当然这“火油”也并不是真的火油,而是拿掺了靛蓝清水冒充的。演习规定,只要三罐“火油”砸中了任何一具攻城器械,让该器械染上了靛蓝的颜色,此时再射出一只“火箭”,便算该具器械报废。如果攻城器械蒙上了牛皮,就很难燃烧起来,而且燃烧速度没有燃烧木质那么快。所以对付蒙上牛皮的攻城器械,要砸中十罐“火油”,射中三支“火箭”,才算摧毁该具器械,器械里面、上面的周围的士兵,也将被大火“烧死烧伤”,自觉地离开战场。

    第一营中郎将一声令下,守城士兵有序地将“火油”罐精确地砸到两卫的攻城器械上,顿时有众多云梯车和井阑车染上靛蓝色,唯一一具撞击城门的攻城锤,也失去了战斗力。庞德连忙派遣另外两曲士兵,推着另一副攻城锤前去替换。

    “火油”罐很快也用完了,但也迫使两卫数十具云梯车和井阑车被“烧毁”。但两卫仍然有四十多具云梯车和井阑车未被“击毁”,众多士兵开始从上面跳到城墙上,与扬武卫第一营的士兵展开殊死争夺。战况陷入焦灼之中,不时有双方士兵被推下高高的城墙。不过也不用担心,在营造“陈仓城”时,工部和将作监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城墙两边都挖了壕沟,里面有深度合适的水,士兵掉进水里不会受半点伤。

    众多的两卫士兵源源不断地从云梯车和井阑车上跳到城墙上来,始终对扬武卫第一营士兵形成数量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拼杀,两卫很快就占据了很长一段城墙。文聘见状不好,命令待命的第二营提前换防,替代伤亡惨重的第一营来固守城墙。

第九百零六章 演习结束

    第二营蓄势待发很长时间,体力充沛;而率先登上城头的两卫士兵却已经精疲力竭。故而扬武卫第二营士兵一冲上城墙来,替换下第一营,立即气势如虹地肃清了才刚刚占据几段城墙的两卫士兵,重新将城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张郃和阎行远远地看见无数己方士兵,从城墙摔下壕沟的深水,响起此起彼伏的“扑通扑通”声,便又命令第二波次的三个营推着新的三十辆攻城器械,开始强攻。攻城方有无以伦比的数量优势,守城方也有绝佳的守城优势,一时间这场攻防战便演变成了一场鏖战。

    渐渐地攻城方的数量优势得到显现,飞骑卫和威骑卫士兵又开始涌上城头,并占据几段城墙。而第二营相对来说数量不多,只得苦苦支撑。文聘见状,便从待命的第三、第四、第五营中各抽调出一个曲,凉军步兵卫一曲为一千人,临时组成一个部,作为“救火队”,亲自率领救火队增援第二营,再次迅速打退了两卫的攻势。

    眼看在文聘的指挥调度下多次强攻都无功而返,“陈仓城”东门依旧被守城方扬武卫给牢牢控制住,阎行计上心来,便提议对东门、北门和南门一同发起强攻。张郃也认同阎行这一想法,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守城方扬武卫所有兵力,使文聘以为他们这是在玩围三缺一的把戏,使他放松对西门的警惕。

    于是除了派去绕到西门进行偷袭的五千精骑外,两卫尚存的五万士兵一同向东门、南门、北门发起全面进攻。更多的云梯车、井阑车、野驴投石机和攻城锤被推上战场,让这场攻防战达到了最**。

    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强攻,文聘也十分紧张,他不得不改变原有的部署,将待命的两个营也派到北门和南门,使三个营各守一门,一个营待命,一个营救火。城墙空间有限,也不可能容纳下一整个营四千人。凉军的步兵卫,一卫下辖五个营,每营四千人;一营下辖两个部,每部两千人。因此每个营也按照建制来,分成两个批次守城。

    这样一来,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的扬武卫,又再次稳稳地掌控战局。不论飞骑卫和威骑卫士兵如何强悍,最终仍无法撼动“陈仓城”半分。看着己方不断地扑通扑通掉入壕沟的水里,简直比下饺子还快,张郃和阎行内心也急躁起来。演习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不能在三个时辰内攻下城池,就判攻城方输掉。被抽到和文聘一组,两将都有些无奈。因为在十军之战中,就是文聘率领少数兵力守住了大散关,善守之名传遍天下。现在他们也毫无办法,只能寄希望于那五千精骑能出奇制胜,趁文聘将注意力放在东门、南门和北门时,一举拿下西门。

    而这边,依靠合理的调度,扬武卫一直稳稳守住城池,而且待命状态下的第三营一直长时间无用武之地。这时,文聘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趁两卫集中兵力攻三缺一时,派第三营出西门,前去偷袭正在攻城的两卫。

    文聘立即派第三营出西门,命令第三营出了西门后,其第一部前去偷袭强攻南门的两卫士兵,第二部前去偷袭强攻北门的敌军。在偷袭得手的同时,再命令防守北门的第二营,派出其第二部打开北门,与第三营之第二部,一同夹击敌军;命令防守南门的第五营,派出其第一部打开南门,与第三营之第一部,一同夹击敌军。如此一来,便能打飞骑卫和骁骑卫一个措手不及,把他们打退,解南门与北门之围。文聘不禁为自己的计谋感到自得。

    但紧接着发生的事却让文聘傻眼了。第三营刚派出去没多久,西门那里便传来了激烈的厮杀声。紧接着第三营的两名传令兵回来,向文聘报告说,第三营一出西门就迎头撞上了一支敌军,人数与他们相当,第三营的中郎将判断那应该是两卫的一个营。

    文聘瞬间明白了,原来张郃和阎行之所以围三缺一,发起全面进攻,原来是借此来充分调动起扬武卫的兵力,以及让他放松对西门的警惕,他们好趁机偷袭西门。但他们两人却没想到,文聘能依靠合理的调度,使扬武卫在三倍于己的强攻下,仍旧能节省出一个营来进行偷袭。

    文聘担心在城门外空间狭窄不利于列阵迎敌,便命令第三营边战边退,逐步退入“陈仓城”西门来。同时,为防止敌军尾随进城,文聘再派出担任救火队的第四营前去支援,以强弓劲弩狠狠齐射城下,掩护第三营退入城内。

    张郃和阎行也很快接到了消息,得知他们偷袭被撞破,心里失望不已。两将心里很清楚,强攻不能取胜,偷袭也未能奈何,看来这一战,他们败局已定。果不其然,三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刘范命令传令兵鸣金,宣告了这场演习的结束。

    演习结束后,刘范召集全军,命令兵部对演习结果进行判定。兵部最终判定扬武卫先后在野战和攻城战中取胜,作为本次演习的冠军;扬武卫将军文聘,也斩获“勇冠三军奖”和“最佳谋略奖”,由刘范在全军面前,亲自为文聘和扬武卫授予奖牌和奖杯。

    除此之外,其他各个卫也相应获得了其他的荣誉。如锋骑卫斩获“伤亡最少奖”,锐骑卫一名士兵荣获“先登勇士奖”,天策卫将军典韦获得“杀敌最多奖”等等。

    在颁奖仪式后,刘范又对全军将士发表讲话,高度肯定了凉军将士悍不畏死、服从命令的精神,要求凉军将士继续保持这种良好作风,继续加强训练,随时准备好应对和参与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为大凉开疆拓土,决胜疆场。刘范讲话完后,现场响起经久不绝的掌声和“万岁”声。

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

    讲话结束后,凉军十二卫三十二万将士早已饥肠辘辘,刘范便命兵部给十二卫将士奉上大餐。宴席里有各种肉食制成的佳肴,也有的营选择自己切割生肉,做成烧烤。在吃饱喝足后,刘范还给十二卫将士准备了文艺晚会。在举办这场演习之前,礼部就提前抽调了官属艺人和招募了众多民间艺人,对他们进行训练和编排。

    节目包括戏曲、歌舞、杂技、各种乐器的独奏,和依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舞台剧等。这样的晚会,早就看过无数次春晚的刘范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来,但十二卫将士还是首次欣赏这么众多的节目,因此倒是看得十分津津有味。

    正当刘范在听羌管的独奏时,刘诞走了过来,把两封密信呈报刘范。刘范借着明亮的火光将信看完,一是感到激动,因为何进等人果然如同历史轨迹一般在宫变中打败了蹇硕,虽然细节上有些许的不同;二是觉得失落,因为何忆对他已经死心到如此程度。刘范知道,何忆在成为皇太后之后,就更不可能被他所挽回。

    但刘范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继续劝她回心转意,不管局势怎么变幻。另外,刘范也很清楚,自何进夺权后,残余的宦官势力仍旧很强,他们只是在蛰伏着,等待反噬的时机。到那时,新一轮宫变一定会再次上演,局势也许会走向对凉国极为有利的方向上去。到那时,就是凉国再次东进、一统天下的时机。

    打定主意后,刘范再扭过头看向自己的士兵,不禁心潮澎湃。自从远征安息帝国以来,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他没有打仗了。之所以在刚刚完成扩军二十五万、训练时间还不足三个月时,就火急火燎地进行这场浩大的实兵演习,刘范就是为了东进做准备。

    原本他以为纵然凉军原有老兵十五万,在训练时一直进行以老带新,且凉军招兵的标准很高;但训练时间也才三个月,凉军将士恐怕还没能达到原有的战斗力。不过看今天这场演习,刘范确信,经过大举扩军的凉军,至少战斗力已经恢复了八成,足堪大用。况且雒阳城里的宫变还未曾决出最终胜负,他还有的是时间来锤炼凉军将士。

    刘范心想,他现在要做的,便是等了。一方面等何忆回心转意;一方面等雒阳城里的人,决出最终胜负。于是刘范命令刘诞,等这场演习完全结束,他们回到了姑臧,便继续给何忆传递密信。

    在长达一个半时辰的晚会结束后,刘范考虑到士兵体力消耗大、食量也大,这会子估计又饿了,便又命令兵部给十二卫提供了众多牛羊,任将士们自己宰杀和分割,做成烧烤,作为宵夜。

    第二天起来,在十二卫将士用过饱饱的早餐后,刘范又下令十二卫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去。天策卫和锋骑卫回姑臧城,飞骑卫回金城,锐骑卫回冀城,扬武卫回大散关,胜武卫和羽骑卫回街亭,天武卫回北地,骠骑卫回泥阳,宣威卫回雕阴,威骑卫回夏州马城,翎骑卫回金城。

    而没有参加演习、负责在演习时守卫边疆的三个卫,靖武卫驻守在下辩,骁骑卫驻守在康州贵山城,云骑卫驻守在玉门关。

    ………………………………………………………………

    十几天后,雒阳城。

    曹操下了值后,便立即与荀彧乘坐马车,赶到大将军府。自从新帝继位后,大将军府成为了朝廷之中的朝廷,朝廷重臣无不是在大将军府中商议朝政,最终由大将军何进来定夺。不过曹操还算颇为满意,因为在太后的支持下,原本便是尚书令的他也同样获得了录尚书事之权,与大将军何进和太傅袁隗平起平坐,都是宰相。

    曹操心里很清楚,尽管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何进和出身高贵的太傅袁隗,内心里其实一直跟不屑于与宦官之后的他平起平坐,但碍于太后和他本人的权势,两人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这让曹操很是暗爽。因此朝政全都要由他和何进、袁隗三名宰相,一同裁决。

    让曹操更为满意的是,他成功地按照自己借助外戚势力、从而掌握大权、再从而实现革除国家弊政的政治理想。依靠外戚势力,他成功地获得了录尚书事之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宰相。他可以随心所欲地继续推行他的新政,继续推广他的屯田制,继续扩张汉朝的军队,继续选任清廉官吏来改善吏治,一步步一点点地让汉朝变得更为强大起来。

    现在已经开始有许多人开始夸赞他,说他果然不负当初许邵给他定下的“治世之能臣”的评语。至于后半句“乱世之奸雄”,曹操就认为完全不可能了。倒不是他不认为自己是奸雄,而是他认为今后有他在,大汉便不再有乱世了,他便不会再有成为奸雄的机会。

    曹操不禁回想起以前与刘范的约定。当时刘范还只是凉州牧时,他便早已看穿刘范的意图,那便是在天下大乱之前率先割据西州,极力壮大自身实力,尤其是要锤炼出一支强悍的军队来。等天下果真陷入大乱,再以西州为基础,率领西州精兵重平天下,从而实现挽救天下危亡的总目标。

    而他则一直坚信,大汉仍旧是可以被拯救的。只要他设法掌权并成功推行改革,来革除弊病,那么在刘范眼里必将爆发的大乱便不会发生。当时他与刘范约定,假如刘范赌赢了,那么他便到西州任职;假如他赌赢了,刘范则拱手而降,以确保天下之一统。

    而现在看来,曹操自觉自己已经赢定了。在孝灵皇帝驾崩之后,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他的屯田制早已展现出足够的成效,官军的实力在不断增强。凉国虽强,也才只有五个州一千万人口;而重新振作的大汉则有十二个州五千万人口。

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志得意满地笑了。虽然凉军四十万、官军也四十万,且凉军战斗力要远远高于官军,凉军的步骑比率为一比三,官军的步骑比率勉强达到三比一,在军队实力上,大汉和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这并不能丝毫动摇曹操对大汉的信心。他相信,以大汉的底蕴,假以时日一定能抹平这一差距。

    曹操开始考虑,既然自己已经赢了,是不是应该去信刘范,要求他遵守当初的诺言,率西州五州降于朝廷?想到这,坐在略有些昏暗的马车车厢里的曹操,双眼顿时一亮。他知道,凉国已经强大如斯,乃至于有与堂堂强汉平起平坐的实力,刘范绝不会舍弃他的凉国,甘心投降于朝廷。虽然这么做得不到什么,但却能狠狠地羞辱刘范一番。想到这,曹操的恶趣味立即上来了,他打定主意等在大将军府议事结束后,回到家里他便着手给刘范写信,要求他兑现承诺,率领西州五州上千万百姓归降朝廷。

    至于怎么把这封信传递给远在数千里外的凉国国都姑臧城的刘范,曹操也很快有了计划。在绣衣卫打击锦衣卫时,曾在他的府中揪出了十几名锦衣卫安插的卧底。但他为留余地,故意留下其中一名卧底,没有对他下手。要给刘范传信,最快的方法便是抓住那名卧底,命他滚出曹宅,并把信带给锦衣卫。

    曹操想到这,马车突然停下了。车夫掀起帘子,曹操才发现已经到了大将军府。曹操结束了自己的遐想,与荀彧一同走下各自的马车,走进大将军府里。

    在大将军府正堂之中,何进、袁隗、王允、杨彪、朱儁、袁绍、袁术、王匡、郑泰、淳于琼、陈琳等朝廷重臣和大将军府幕僚,已经大多到齐。曹操和荀彧到了后,众人行礼一番,便分宾主落座。

    曹操环顾四周后,发现人大多数已经到齐,但却唯独不见了车骑将军何苗。曹操有些疑惑,何苗身为朝廷的车骑将军,地位大致相当于三公,可谓位高权重;同时何苗手里还掌握着三万军队,宫变之后,太后又指派他亲自掌握十万西园军,因此他的兵权十分重大。大将军府已是朝廷之中的朝廷,朝廷大事都在这里商议。可何苗如此位高权重,居然没有到场,曹操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曹操正疑惑着,何进的话打断了他的思路。

    何进从桌案上拿起一卷绢帛来,说:“诸位,今日并州牧董卓给朝廷上了一道表,他举荐其女婿李儒和弟弟董旻到朝廷出任议郎,并建议朝廷同意他率军五万驻扎到河东郡,以期日后与驻守关中的皇甫嵩一同对榆林之地进行夹击,而从西州人手里收复榆林之地。诸位都看看吧,看完后我等议一议朝廷该怎么办。”

    榆林之地,就是凉国新设的榆林郡。在打完陈仓会战后,凉国逼迫并州牧董卓把他的并州上郡境内的奢延水以南的雕阴、夏阳、定阳、高奴、漆垣、桥门、奢延、肤施等县,割给了凉国。除此之外,凉军又占领了司隶的夏阳城。因境内多榆林,凉国以之为榆林郡,挖掘郡内盛产的煤矿作为凉国官民所用的燃料,并在榆林郡驻扎重兵,对东边的并州和南边的关中都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朝廷不承认榆林郡,因此统称为“榆林之地”。

    陈琳便把早已誊抄的董卓的表,各自分发给众人一份。

    众人看完后,沉思片刻,袁术不屑一顾地把表文扔在自己桌案上,冷笑道:“驻兵河东?哼!谁知道他是想帮助朝廷收复榆林之地,还是想问鼎轻重于雒阳?”

    郑泰也皱着眉头,说:“是啊,明公,虽说河东郡与失陷于凉的榆林之地仅仅隔河相望,但河东郡却也是司隶的北端,是雒阳城的北方防线。一旦放董卓进驻河东,万一他心怀叵测,便可从河东直趋雒阳城下,社稷便有倾覆之忧啊!”

    听了袁术和郑泰的话,何进皱起了眉头,没说话。

    曹操也极为赞同,也道:“在十军之战前,刘范就曾向朝廷揭发董卓有谋反之心。称朝廷若是不信,大可以借征辟董卓的女婿,同时也是其谋主的李儒来朝廷就职。李儒身为董卓谋主,为他出谋划策,董卓离不开他。若董卓肯顺从朝廷之令,那么便证明其为忠臣;若不肯,便一定是其还要依靠李儒谋求造反。结果董卓玩了一把李代桃僵的把戏,骗过了朝廷。若不是在陈仓会战中被刘范再次揭发,朝廷根本都不知道董卓其实包藏祸心。

    在渭水之战被打败后,李儒便与吕布逃回并州。当时朝廷也刚刚打完陈仓会战,无力再去讨平董卓。在绣衣卫未曾被锦衣卫击败之前,绣衣卫曾经在并州探查到董卓自渭水之败后,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扩充并州军。时至如今,恐怕董卓之并州军,早已恢复元气,人数重新恢复到八万之众了。”

    淳于琼沉吟片刻,说:“八万之众,若进入河东,便是一柄利剑悬在朝廷头上。明公,朝廷断断不可答允了董卓。朝廷应当明发诏令,命令其退回晋阳。”

    见众人都持反对观点,何进便也暗下决心,但当他正要开口答应淳于琼时,袁绍却从席位上站了起来,他道:“明公,在下却与诸公意见相左。”

    何进一向器重袁绍,因为他知道袁绍将是汝南袁氏的领头羊,而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他所必须要拉拢的对象。何进问:“本初,你怎么看?”

    袁绍道:“明公,以及诸公,虽然董卓包藏祸心、意欲谋反是不假,可是这并不代表着朝廷就一定要与并州为敌啊!”

    众人一听袁绍这话,有些人急怒不已,有些人疑惑不解。袁隗焦急得从席位上直起身子来,严厉地训斥道:“袁本初,你安敢出此不忠之语?!还不快退下!”

    袁绍却没有动,他道:“叔父且听侄儿一言。董卓虽然是反臣,但朝廷当务之急是应对凉国。相较于并州,凉国对朝廷、对社稷的威胁才是致命威胁。董卓虽反,但却也与凉国有仇隙,正可为朝廷所用。

第九百零九章 袁绍妙策

    若朝廷得到并州的支持,那么面对兵威大盛的凉国,便多了一个盟友;若朝廷不接纳董卓,那么董卓一定在恐惧朝廷征讨并州之后,选择与凉国讲和。并州位于司隶之北,与雒阳城不过只有二三百里之遥。若并州与凉国结盟,则凉军必从榆林之地南下攻打长安,而董卓之并州军必从上党郡南下,直趋雒阳城。届时大汉东西两京同时有陷落之危,则社稷危也!”

    听了袁绍这番解释,何进、袁隗、曹操等人都不禁皱紧了眉头。这样危险的后果,是朝廷所不能承受的。

    见众人都十分忌惮,袁绍继续说:“因此,为朝廷安危而计,朝廷万万不可与董卓闹翻,反而还要对他虚以委蛇,使他将重心放在凉国上。因此在下主张,不若就此答应了董卓,并再次与董卓商议西征凉国之议。”

    “西征凉国?!”一听这一建议,堂下众人都下意识地紧张起来。朝廷前两次与凉主刘范开战,换来的是雒阳城的两次被围,和朝廷签订的两次赔款条约,以及众多朝廷官军士兵的伤亡。这不得不令包括曹操在内的众人,感到十分紧张。

    何进皱起了眉头,问道:“为何要西征凉国?”

    袁绍道:“明公,请恕在下未曾把话说清楚。在下所说西征凉国,并不是真的要征讨凉国。而是假借允许董卓进驻河东,朝廷与董卓一同征伐凉国,诱使董卓率先进攻被凉军占据的榆林之地。如此,一来借凉军之手,来为朝廷削弱董卓,降低其对雒阳城的威胁;二来祸水东引,利用董卓吸引凉军进攻并州,而榆林之地必然空虚,这便给驻守关中的皇甫嵩部一个北上偷袭榆林之地的良机。”

    荀彧听了后,立即站起来驳斥道:“此言不妥!若凉国举十数万、二十万步骑而来,而非只调动驻守榆林之地的一个卫来应对,那么关中便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最坏的结果是凉军攻陷关中诸多城池,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皇甫嵩部十万步骑全都困守城内,不敢出城与凉军争锋,根本无暇北上偷袭榆林之地。”

    一看何进听了荀彧的话,脸色又变了变,袁绍唯恐何进改变主意,他赶紧道:“当然朝廷也可以完全只是借合击榆林,来诱使董卓之并州军独自进攻榆林之地。而朝廷却作壁上观,谨守关中即可。凉国见朝廷并未参与,敢于偷袭榆林之地的只有并州,那么凉军便会弃关中数十座坚城于不顾,而转头去反击董卓。

    凉军强悍,非并州军可挡。在并州军被凉军击败时,明公可从京师诸军里,秘密派出一支大军北上河东,急趋晋阳,一举消除董卓对朝廷的威胁,并收复并州!在偷袭晋阳城之后,官军再调往黄河之畔,严密守住黄河各个津渡。凉军本来的目标不过是打退进犯榆林之地的并州军,并没有与朝廷再起大战的计划。见并州已被官军拿下,关中又无机可乘,便也无所作为,只能坐视朝廷收复并州。”

    听了袁绍的这一借刀杀人、趁人之危之计,何进和众人都有些意动。如果真的这么做,利用凉军去吸引并州军、吸引董卓的注意力,而后朝廷再趁机偷袭晋阳城,一举收复被董卓割占的并州,朝廷便能多控制一个州,而且还消除了北部的威胁,这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曹操质疑道:“并州之南是上党高地,山势险峻,地势险要,极难通行。若派官军北上偷袭晋阳城,恐怕官军不能短时间内通过上党郡,便会令董卓警觉起来,而导致偷袭失败。”

    袁绍道:“此也不难。朝廷控制着河东郡,通过河东郡,骑兵可以沿着平坦的汾水盆地,快速杀至晋阳城下。且朝廷可以与董卓如此约定:以汾水为界,河东郡分为南北两部。朝廷派五万骑兵奔赴河东郡南部,董卓率军六万进驻河东郡的北屈城。

    选定一日作为进攻之期,届时两军同时西渡黄河,董卓之并州军进攻黄河西岸的夏阳城、高奴城、定阳城、雕阴城,官军则派一部疑兵佯装渡过黄河,而官军主力趁董卓之并州军渡河,而北渡汾水。渡过汾水后,官军打出并州军的旗帜,佯装成并州军,并沿着汾水全速奔动,直取晋阳。途中若有城池绕不开,便诈开城门;若能绕开则不顾。

    如此,依据骑兵之速,官军定能于十日内奔至晋阳城下。且要与凉军争夺榆林之地,董卓一定是将其并州军主力都派了出去。晋阳城所剩的守军必定不多,官军五万之众,已足以攻下晋阳。拿下晋阳城后,则攻守之势完全在我,并州大势已定矣!”

    听完袁绍这一完整的计谋,何进、袁隗、王允、袁隗等人都颇为振奋。袁绍的这一计策成功的几率颇高,而且成功后朝廷也能收获颇丰。只有曹操和荀彧听完后,开始怀疑起袁绍的动机。他们一直在猜测,袁绍百般设谋,最初的动机不过是为了让董卓能得到朝廷的允许进入河东郡。可是这么做对于袁绍又有什么好处?他到底想干什么?

    袁绍没有察觉到曹操与荀彧的疑心,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说:“明公,在调虎离山、趁机偷袭晋阳之时,明公可以再派五万官军北上河东郡,迅速把守住河东郡沿河各个津渡。如此一来,早已渡河进入榆林之地的董卓,即使很快得知了官军偷袭晋阳的消息,在官军严防死守下,他也飞不过黄河来,只能坐视官军攻下他那空虚的并州。

    退一万步说,若董卓得知朝廷偷袭晋阳之后,他无家可归之下只得投降凉军,并与凉军一同来攻。但只要官军死死守住黄河津渡,他们也难有可乘之机。

    如此一来,朝廷既可以轻松收复并州,壮大己身;同时又借凉军之手灭掉董卓,消除心腹大患,何乐而不为呢?”

第九百一十章 大谋始作

    何进点点头,大喜道:“好好好!本初不愧是名家之后,所设计谋竟能如此巧妙。我看此计倒是十分可行,放任董卓率军进入汾水以北的河东郡,这个险值得冒。届时将有数万官军驻守在汾水以南,雒阳城又本有十数万驻军在,董卓不敢窥伺朝廷;况且这次董卓还承诺以李儒和董旻为质,我认为应当十分安全。诸公看呢?”

    一听权倾朝野的何进都表了态,其他的大臣和幕僚自然也是一片附和道:“明公英明!”

    何进唤道:“孟德?”

    曹操应道:“在。”

    何进道:“明日你便拟一份诏令,按照袁本初之计策,命令董仲颖亲率并州军六万进入河东郡,秘密进抵北屈城下扎营,并收集和打造船只。于五月二十日夜间,同驻扎在汾水以南的官军同时渡河,进攻榆林之地。并州军分出一万人南下包围夏阳城,其余五万人攻向定阳城。而官军在渡河后,则向着西北方向进军,最终与并州军在雕阴城下会师,一同攻打雕阴城。”

    曹操仔细听着,不由得开始对何进敬佩起来。何进看似只通权术,没想到他所作的部署还确实像那么一回事。虽然何进所说的部署,完全是哄骗董卓的说辞,但他这一套说辞还比较周到,董卓大抵看不出来什么破绽,会认真地执行。

    曹操道:“喏,下官记住了。”

    何进又唤道:“荀彧?”

    “下官在。”荀彧也赶紧出列。

    何进吩咐道:“我险些忘了,还有李儒此人。你再给李儒和董旻各下一道令,就以皇帝之名义,把这两人征到朝廷来,出任议郎。”

    所谓“征辟”,皇帝召来人才到朝廷任职为“征”,大将军、太傅、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司徒、司空、太尉等召来人才到自己的幕府就任为“辟”。而何进自以为大权在握,因此他竟然敢越俎代庖,征人进入朝廷,而非他的大将军府。

    对于何进的逾制,荀彧心里略有不满,但他也知道此时是何进掌权,他只得忍下不满。荀彧道:“喏,下官明日就办。”

    何进点点头,又对堂下众人道:“今日要议之事,只有应对董卓这一件。此时众议已定,诸位便请回吧!本初留下。”

    “喏!”曹操、袁隗、袁术等人便都走了。

    曹操走出了大将军府,上了自己的马车。他撩开自己马车的窗帘,对正在走出门外的荀彧招了招手。荀彧上了曹操的马车,两人同乘一车。马车车厢将外界隔绝开来,在里面商议秘事再适合不过。

    马开始走动,马车略微有些摇晃。曹操稳稳地坐着,回想起刚刚所议之事,曹操脸上便忧色重重。曹操问道:“对于袁本初,你怎么看?”

    荀彧淡淡地说:“他一定是收了董卓的钱。”

    “何以见得?”

    荀彧道:“自从在渭水之战暴露反心之后,董卓自知朝廷已然知道他之用心。手中并州军主力又在陈仓会战和渭水之战中损失殆尽,他更是日日担忧实力远比并州强大、又相依为邻的朝廷,会派遣官军北伐他。

    凉国、朝廷、并州,三者已呈三足鼎立之势。董卓本就与凉主刘范有仇隙,经过十军之战后仇隙更是加深。若董卓又与朝廷不睦,那么并州便是要受到凉国与朝廷一致的敌对。且并州户口至多不过二十万左右,对比户口二百万的凉国和户口千万的朝廷,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董卓要想活命。就必须至少在凉国与朝廷两大强国之间,选择与其中一方修好,结成同盟,对抗另一方。

    董卓深知凉主刘范统治下的凉国,必以鲸吞天下为目标,是他所不能投靠的。而朝廷虽然也与他有解不开的怨,但董卓却抓住了朝廷为对抗强悍的凉国而会拉拢于他这一点,主动伏低做小、献上人质,这样有很大的可能与朝廷重新修好,一同抗拒强敌凉国。

    为显示出诚意,也为了把朝廷拉上自己的战车,董卓才上表希望进入河东郡,作进攻凉军、夺回榆林之地的准备。

    目下掌握朝廷的,是大将军府。所以要想与朝廷修好,就必须要征得大将军的同意。而大将军最为重视的便是袁绍的建议。袁绍平白无故为董卓说话,必定是收了他的贿赂。”

    曹操摇摇头,说:“你所说的,不过是董卓的动机罢了。袁绍收了董卓的贿赂不假,但他却又提出趁机偷袭并州,此计虽然可行,但并非他之本愿。否则,他在议事一开始时,就该抛出来了。他提出此计来之前,众人都反对董卓率军进入河东境界。不难推出,他是为了说服众人同意董卓率军进入河东郡,才编造出这一计谋来。因此,他的目的原本是放任董卓率军进入河东郡。”

    荀彧听了,疑惑不已,问:“但这么做,不过是成全了董卓而已。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他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曹操摇摇头,说:“这一点,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荀彧沉默片刻,说:“不论如何,我等不如静观其变。”

    曹操点点头,吩咐道:“绣衣卫虽遭锦衣卫重创,但好在京师这里还有不少人。你再往大将军府和袁宅布一些人吧!”

    荀彧心里略有些吃惊,说:“大将军府,也要放绣衣卫吗?”

    曹操点点头,说:“对。因为我有不好的预感,袁本初这么做,也许背后是极大的阴谋。但不管袁本初之大谋是什么,他必将要依靠大将军去完成。”

    荀彧想起刚刚何进居然狂妄到敢僭越皇权,心里的不满再次泛起,他便道:“喏,属下会派绣衣卫中得力者到幕府里来。”

    曹操点了点头,再次陷入了愁思。因为他意识到,只有朝廷能够一直平稳下去,权力结构不受太大的波动,他的以屯田制为核心的改革才能一直推行下去,支撑起朝廷积攒起对凉国的压倒优势,朝廷才能从与凉国之间的争锋中笑到最后,他也才能胜过刘范。

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谋

    可袁绍却不知在密谋着什么,而且曹操隐隐约约有不良预感,也许袁绍之大谋,会造成不小的变乱。这极有可能影响到朝廷的安定、天下的安定。

    赶来大将军府之前,曹操还志得意满,觉得自己在与刘范的赌约中早已稳操胜券,该是时候写信要求刘范愿赌服输、率土来降,借此羞辱他一番。但走出大将军府后,曹操却已经没有了写信给刘范的自信。

    待袁隗、袁术、王允、朱儁、曹操等人离开后,便只剩下何进与袁绍。袁绍看着众人纷纷离开,走出府门,这才转过身来,一脸微笑地看着坐在上首的何进。见袁绍神采奕奕地看过来,愁容满面的何进立即长叹一声。

    袁绍走近一步,说:“明公何必担心?今日放任董卓进入河东郡、靠近雒阳城,虽然受了些小小的挫折,但是最后,我等还不是成功地说服朝廷诸公们同意此事了?”

    何进有气无力地躺在座位上,问道:“真的要这么做吗?我看倒不如改换主意,取消那件事,按照你的计策来,借助凉军消灭掉并州军,派官军收复并州。只要能收复并州、除掉董卓,我在朝廷中的权威自然水涨船高,远胜那缺乏军功、缺少声望的何苗,娘娘自然也不能拂逆了我。届时我再挟收复并州之威,要求娘娘准我诛杀那些阉贼,娘娘必会答应。如此同样能达到目的,岂不是更好?”

    见何进居然还真的被他胡诹的计策说动了,甚至何进还真的想那么做,还要取消他们预定的计划,袁绍一时间都不知道是为自己的计策高明而感到自豪,还是为何进的改变主意而感到忧虑了。

    袁绍赶紧劝阻:“明公,不可啊!收复并州、消灭并州军,哪里有铲除阉宦重要?自光武帝以来,阉宦掌权,祸乱朝纲,荼毒天下,残害士人,至今已历几近二百年!天下人一直在期盼,有能为全天下除尽宦官之英雄!

    在宫变之后,原本明公可以趁机诛灭阉宦,而成为全天下之英雄。可太后娘娘却动了妇人之仁,竟然阻止明公诛灭宦官。听闻此事,天下有识之士无不扼腕叹息啊!

    刘范诛杀张让、赵忠,而使天下振奋!众多士子不顾朝廷禁令而叛逃至凉国,正因此也。明公以外戚之姿执掌朝政,更需得到更高的声望。而一举铲除宋典、段珪、孙璋、高望等残余宦官,必能使明公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英雄。凭借这一丰功,在下说句不该说的,哪怕是明公做了‘摄皇帝’,也并非不可能,反而极有可能得到全朝廷和全天下的认同。”

    听了袁绍这半是怂恿半是利诱的话,何进原本萎靡的精神居然渐渐高涨。成为“摄皇帝”,不得不令他心动。何进深深明白,自己现在虽然已经毫无疑问是朝廷里的权臣,可是他的头顶上永远压着一个人,那便是太后。虽然太后是自己的妹妹,可对于追逐权力的人而言,在没有掌握最高权力之前,对最高权力的追逐和渴望就永远不会止息。而要想取太后而代之,他还需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就是声望;要想获得声望,他就必须积累更高的功绩,高得连太后也不得不为之臣服的功绩。

    袁绍继续蛊惑道:“再说了,明公此刻的处境十分危急,明公也是知道的。平定蹇硕宫变、扶立新帝继位、帮助太后娘娘得以称制的首功之臣,明明是明公。可太后娘娘却是怎么做的?太后娘娘虽然以明公录尚书事,掌握所有朝政。可她却把最为关键的西园军交给了车骑将军。

    先帝之所以建立西园军,除了用来应对精悍的西州步骑外,也未尝没有用蹇硕掌握西园军而来制衡明公您的考量。在宫变之后,娘娘却把西园军许给车骑将军,难道不是在有意无意地效仿先帝制衡明公的权势吗?”

    一听这话,何进脸色立即变得铁青了,但嘴里却还说:“太后娘娘、车骑将军与我,是亲兄妹!他们怎会对我不利?!”

    袁绍摇摇头,说:“明公错了。严格来说,太后娘娘和车骑将军才是真正的亲兄妹。明公与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

    听了这句话,何进泄了气。因为袁绍说的是实话,何进的父亲,是在何进的母亲去世后,续弦再娶了另一女子,也就是现在的舞阳君;何进的继母舞阳君先后生下了何苗和何忆。因此何苗和何忆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妹,何进与他们则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亲自然是亲,但却不会如何苗和何忆那般亲。

    见何进的脸上是极为低落的神情,袁绍心里大喜,他继续说:“太后娘娘以车骑将军掌西园军,又庇护和重用宦官,这难道不是与先帝如出一辙吗?明公好不容易等来了先帝驾崩,却仍旧没能成为天下执牛耳者,反而是让太后娘娘女宰天下。明公就真的甘心吗?”

    袁绍边说边看何进的反应,他分明看见何进虽然脸上表情变为平静,可半藏在袖口里的手,却握紧了。

    袁绍接着说:“即便明公甘心,身为明公心腹的在下却不能甘心,全天下渴望铲除奸佞的忠志之士也不能甘心。大权本应属于明公,却让太后娘娘夺去。即令明公已有录尚书事之权,但只要太后娘娘发话,曹操、宦官或者车骑将军,立时便可取代明公掌权。因此,在下认为,明公应当将大权从太后娘娘那里夺回来。”

    听了这句,何进精神一凛,抬起头眼神犀利,直直看向袁绍。袁绍也不害怕,继续说:“要想从太后娘娘那里夺回大权,就必须先斩断太后娘娘的两条最有力的臂膀,一是宦官,一是车骑将军。”

    何进思考了片刻,开口问道:“怎么斩断?”

    袁绍大喜过望,说道:“便是在下与明公之前早已商定的,召董卓进京!”

第九百一十二章 绍之谋算

    虽然本来就知道,但何进听了还是有些犹豫。

    袁绍说:“太后之所以能压制明公,不过是如同先帝一样,便是掌握了多达十万人的西园军。而明公掌握的军队却比车骑将军的少。因此要想迫使娘娘让权,明公就必须增加手中的军队。而贸然扩军,势必会引起太后娘娘的反对,难以为也。因此必须要召外兵进京,如此便能在短时间内使明公军队大涨。

    可环顾天下,皇甫嵩的十万关中军还要防备凉国,不能轻动。除关中军外,其他官军要么是数量太少,要么是不能擅动,只有董卓的数万并州军最合适。而且董卓自知反臣身份已经暴露,他为保命,只得对明公您言听计从。是以明公可以用之以成大事也!”

    何进皱眉道:“那便直接召他进京,不就行了吗?何必大费周章,让他先到临近京师的河东郡待命?”

    袁绍道:“明公,在下这么做,也是让太后娘娘有所余地,也是为了避免冒不必要的险啊。”

    何进半信半疑地说:“你是说,董卓虽然臣服于我,但毕竟是包藏祸心的反臣,召他进京总归有些冒险。让我再去请示娘娘,若娘娘同意诛杀宦官,便不召董卓进京;若娘娘仍旧包庇宋典等人,再冒险召董卓进京不迟?”

    见何进可算听他的了,袁绍激动得用拳头砸在另一手的手心上,说:“正是!明公身为外戚,太后娘娘作为连接起外戚与皇权之间的桥梁,是明公执掌朝政的保障。因此明公决不能与太后娘娘闹得过僵,即便是要逼迫太后娘娘让渡出大权,也一定要掌握好度,既要太后娘娘服从明公,又不能让太后娘娘过于厌恨明公,以至于与明公决裂。

    因此,明公要剿除宦官、代行皇权,首先就要以加强兵权、使兵权重于车骑将军的方式,来促使太后娘娘认清现实。当然,若是见明公能轻松调动天下所有官军、甚至连不服王命的董卓也受明公的调遣,便足以使太后娘娘从此对明公言听计从、事事以明公为主,那么我等便不必大费周章,便可以让董卓退回并州。但若太后娘娘一意孤行,那明公再召他率领并州军进京,亦不迟也。”

    听了袁绍的话,何进很满意,他也说:“娘娘与我有兄妹之亲,若不到最后,自然还是和气的好。”

    袁绍道:“是是,明公英明。”

    何进叹了口气,说:“好吧,就这么接着办下去吧!希望你袁本初之计策,果真能够成功。”

    “谢明公信任!”

    走出大将军府后,袁绍踌躇满志,他望向远处的天空,心情无比地愉悦。继而他走上自家豪华无比的马车,坐进车厢里,仍旧沉浸于即将胜利的喜悦中。袁绍满心都在想着,只要他成功劝服了何进绞杀所有宦官,那么虽然首功自然是何进的,但同时天下人也会深深地记住他,没有他的鼓动,这件事也办不成。

    想当年阳球诛杀王甫时,就是杨彪鼓动了他,因此杨彪开始一路飙升。至今虽然他没有录尚书事之权,但他的份量,却是三位录尚书事所不能轻视的。袁绍开始遐想,杨彪只不过在诛杀王甫一人时出了力,就能获得如此之高的声望和权势;那么他助何进诛杀了所有的宦官,他的声望和权势又该有多高呢?

    想到这,袁绍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袁绍还想到,只要他助何进诛杀了天下都极其仇恨的十常侍,那么士人们一定会更加支持他。如此一来,有了全天下士人的支持,他在汝南袁氏中的地位便更为稳固,即便是袁术也将难望项背;汝南袁氏也将得以延续自己在全天下世家之中的超然地位,甚至可以从四世三公,变成五世三公!

    想到这,袁绍脸上的笑容更为畅快,甚至笑出了声来。继而他又想到,只要在他的辅佐下,他的主君何进取代由曹操辅佐的太后,成为至高无上的代行皇权者,那么他也将水涨船高,地位必将超过曹操。

    想到曹操,袁绍渐渐地收敛了自己的笑容。不知道曹操到底是采取了什么方法,居然把太后蛊惑得五迷三道,不仅愿意用他为尚书令来实施新政,而且在改朝换代后,还以曹操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一个宦官的孙子成为宰相,而累代公卿的自己却连两千石都还不是,想到这,袁绍嫉妒得握紧了双拳。

    不过,想到何进即将成功逼迫太后让权,袁绍便也释然了。只要得到了董卓的支持,那么何进所掌握的军队就超过了何苗。即便是太后,也不得不考虑考虑,她敢不敢与一位手握天下最多重兵的权臣争权。届时,太后失势,依附于太后的曹操也将随之失势,他便得偿所愿了。

    想到这,袁绍复又高兴起来。令袁绍感到惬意的,还有董卓派李儒送来的厚礼。本来得知李儒送上贿赂,袁绍其实并不以为意,毕竟汝南袁氏乃全天下首屈一指的大族,别的没有,钱有的是。可当前几天秘密进京的李儒来到他的家宅,在他面前打开数十个大箱子之中的一个箱子时,从中放射而出的璀璨金光,还是让他在那一霎那晃了眼。

    贸易战失败后,参与囤积居奇的汝南袁氏也损失惨重。自那以后,这还是袁绍第一次亲眼目睹这么多黄金。黄金多得让他也抛下了矜持,让他竟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问李儒,董卓的并州那么贫瘠,他们是怎么搜刮到这么多黄金的?

    袁绍记得,李儒很得意地告诉他,并州虽然十分贫瘠,但并州的世家却富得流油。董卓正是采取了李儒的建议,出动并州军大肆抢掠并州世家,并且大肆开掘各个世家的祖坟,便获利颇丰。袁绍进而猜想到,难怪在陈仓会战之后董卓能迅速恢复并州军,原来是盗掘坟墓得到了充足的钱财作为军饷。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341/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 作者:不爱太阳的向日葵所写的《三国之西州制霸》为转载作品,三国之西州制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西州制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西州制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西州制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西州制霸介绍:
  英雄立于世,莫若立足西凉,垦边屯粮,养百金之士,招万人之敌,揽鬼谋之士,收离丧之民,兴工商百业,抑世家豪族,成强秦而虎踞西州,观诸侯而虎视天下!待天下生变,则兵出潼关,席卷八荒,鲸吞四海,内斗诸侯,外逐强虏,使海内归一,九州并同,万民安庆,天下太平!待天下长安,则进击海外,开疆拓土,兼欧亚二州,并东西二洋,如此,可称快意!三国之西州制霸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西州制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