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60章 搜套计划

    紫禁城,内阁值房。

    刘健端着茶盏,呆呆地靠近嘴边,半天不呷一口,怅然感叹:“陛下绕过内阁,派了一个御史去了延绥。”

    “有什么问题?”谢迁问。

    “听文书房的文官说,是与严成锦商议的结果,陛下越来越相信严成锦了。”刘健的话言外之意,陛下不相信内阁了。

    内阁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代陛下拟票决断。

    但凡有重要之事,必定会与内阁商议。

    这次派人去延绥调查鞑靼侵入一案,绕过了内阁,刘健质疑,是否自己做得有疏漏,才导致陛下远离。

    李东阳和谢迁也纷纷反思。

    自陛下登基以来,内阁一直代陛下处理各种要务,从严成锦当了都察院御史后,陛下似乎有些变了。

    平时,极少会听取都察院的意见,因为都察院的职责,是维护朝野清明,不会干预此外之事。

    “刘公不要多想,严成锦查出了京营舞弊案,陛下才会将这般重要的事交给他。”

    李东阳仔细想来,延绥的事与京营舞弊案的性质,相差不多。

    加上严成锦的性子,查这案子应当不难。

    “本官不是嫉妒,只是怕力有不逮,不足以担起内阁重任,若是如此,便可以回乡颐养天年了。”刘健打趣道。

    李东阳和谢迁心知,纵然主动向陛下请乞致仕,陛下也不会批准的。

    次日上朝,

    严成锦在下马碑下了轿子,碰见李东阳。

    “李大人好,李兄的病好些了吗?”

    本想走在严成锦前面,可提起儿子,李东阳就觉得有必要说几句。

    从严府回来后,儿子每日坚持起来跑圈,一连十几日不曾间断。

    今日更甚,跑出府去了,绕着东城跑……

    “还没死,也……”李东阳想了想,觉得不吉利,又问:“你跟兆先说了什么,我儿以前从不出门,如今满大街跑。”

    “欲考科举,必先健体。”

    严成锦如实相告。

    这句话有必要写个横幅,拉在贡院前。

    贡院的气氛太差,哪一个地方高考,不是横幅拉满。

    李东阳面色古怪,下一刻恍然大悟,兆先每日绕着府上花园跑圈时,念的不正是这句话吗?

    兆先对科举的执念,太深了。

    看了看周围接连落轿的官员,李东阳刻意压低声音问。

    “陛下派了御史去延绥?”

    严成锦道:“陛下觉得,延绥的军营或许有内贼,才派都察院方学前去调查。”

    李东阳不是外人,说了也没事,他似乎已经知道了。

    “希望是陛下多虑了。”

    严成锦和李东阳前往左右掖门,排队准备上早朝。

    钟声响起,大臣们鱼贯而入。

    西北的急报,成了廷议第一要务。

    上朝时,弘治皇帝的头一句话,必定问兵部:今日有无急报。

    秦紘禀报:“还没有传回急报。”

    掐着时间算,现在保国公的大军,恐怕刚踏入河套地区。

    草原戈壁漫无边际,不知何时会与鞑靼相遇。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又看向王越:“王卿家以为,鞑靼军巢会藏身何处?”

    成化六年时,王越任三边总制,曾经带领军队搜套一次。

    搜套,就是地毯式搜索河套地区,剿灭藏在河套地区的鞑靼人。

    若不搜,就像藏在米缸里的老鼠,鞑靼人时不时会进城劫掠,烦不胜烦。

    河套极为辽阔,但适合安营扎寨的地方,只有红雁池、白碱滩以及沿河流域。

    王越哪里都去过了,对河套的地形极熟悉。

    “河套风沙极大,适合藏匿和移动,地上也不会留下踪迹。”

    “以臣之谏,保国公只带五万兵力,还不足以搜套,如严成锦所言,想尽快找出鞑靼藏身之处,至少,要派十五万兵力,入驻河套。”

    河套的红盐池,常年漫天的大雾风沙。

    借助风沙遮掩,便于偷袭,也方便与明军周旋。

    三边的兵力虽多,但分散在延绥、甘肃、宁夏各堡中。

    朱晖带的只有五万人。

    若是小股分散开来,恐怕会被歼灭,只有加派军队,才能将达延汗找出来。

    若能瓮中捉鳖,一举歼灭。

    这次出兵是值得的。

    “套虏久居河套,熟悉地势,反倒是我大明京军,对河套地势陌生。”秦紘道。

    严成锦觉得,秦紘分析得不错。

    朱元璋立国后征服河套,再加上朱棣不断扩大,河套的确是大明的疆土。

    可惜的是,达延汗等部入居河套后,混得比明军还熟。

    大明反而成了客人。

    有贼来了,才去招呼一下,平时不管不顾。

    在河套生存的百姓极少,远不如东南。

    “秦大人所言差矣,我倒觉得京营为主,套虏是客。”户部一个言官道。

    朝堂廷议气氛,还是挺好的,言官勇于发言,不管你秦紘是不是尚书,先怼了再说。

    “且等前方传回急奏吧。”弘治皇帝不打算再增兵了。

    严成锦出了大殿,瞧见朱厚照在一旁从容的玩溜溜球。

    良乡刚出溜溜球还没几日,这厮就玩成高手了。

    一手劲力旋风,出神入化。

    溜溜球在绳头不停转动,惹得几个小太监大呼:殿下厉害,殿下真乃神人也。

    朱厚重笑嘻嘻地摆弄,深藏功与名。

    李东阳从大殿走出来,看见朱厚照,也假装没看见,嫌弃地走开了。

    其他大臣也是同样的反应。

    严成锦准备回值房。

    “老高,延绥有军报传回吗?”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一脸期待。

    “没有,殿下专程来等前线的急报?”

    “本宫与父皇约定,不可当成儿戏,若七日之内还不见军报,本宫就派伴伴去打探。”

    朱厚照把溜溜球收起来,一脸正经。

    说到马政,这厮总是十分精神,做什么也不奇怪。

    天天来奉天殿蹲点,就是等前线的急报,随后跟弘治皇帝邀功。

    “殿下不必着急,很快就会有消息了。”

    严成锦出了宫,去李府探望李兆先,比起第一次见他,似乎有了些改变。

    精神明显由两眼无神的死宅,变成精神抖擞的后浪青年。

    李东阳请他小酌一杯,不过严成锦不喝酒。

    “你把兆先收买了?这几日,他总是提起你和清娥。”

    “学生像舍得花银子的人吗?明明是他自愿的。”

    李东阳捏着酒杯,脸色青一阵红一阵。

    实话总是那么气人。

    想到儿子这条命,是他和汪大夫救回来的,便不计较了。

    李东阳缓了一口气。

    “都察院的御史,有消息了吗?”

    “还没,学生估计还要些时日,锦衣卫的消息比都察院更快,陛下知道了也说不定。”

    小酌一杯,严成锦就离开了。

第261章 举贤不避亲

    五月末,天气炎热,狗子也知道寻阴凉的地方躺着。

    严成锦出门前,换了一身轻薄的纱衣,外头穿着常服,免得热得中暑。

    “避让!”

    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明显能感觉到从轿子旁经过,轿子轻晃了几下。

    严成锦撩开轿帘,一个军士骑着黑马一闪而逝。

    “这么着急,难道是延绥的急报?”

    顿时吩咐轿夫快一些,到了午门后,疾步进宫。

    午门外,送册子的军士跌跌撞撞下了马,将册子递给守宫门的禁卫,“保国公送回的急奏!”

    西北各驿站接力,日夜兼程,只为早日将这封疏奏送到京城。

    禁军快步向宫中跑去,交给今日值班的金吾卫千户杜宽。

    杜宽打开册子,有点惊讶:“果真让殿下说中了,陛下此刻在哪儿?”

    “应该是在坤宁宫,这会儿,正跟娘娘用早膳呢。”一旁的禁卫道。

    送疏奏得看是喜奏,还是哀奏。

    哀奏没人喜欢送,惹祸上身。

    陛下看了这份疏奏,说不定会牵连他人,要不要送这份疏奏,杜宽顿时犹豫起来。

    “给牟指挥使,就说,是刚回来的疏奏。”

    杜宽给属下使了个眼色,那人会意送去给牟斌。

    宫中禁卫与锦衣卫分属不同,陛下信任牟指挥使,要是他呈上疏奏,陛下不会多说什么。

    坤宁宫,

    弘治皇帝用过早膳,走下殿门外的御阶,前往奉天殿准备早朝。

    牟斌小跑过来道:“陛下,保国公送回的疏奏!”

    递上册子,小心翼翼地望着陛下的脸色。

    只见弘治皇帝脸上的肉微微一动,咬牙切齿状,显然有些怒意。

    明军与鞑靼交战,折腾了一夜,只格杀了三人?

    这是什么神仙打法?

    弘治皇帝紧接着看下去。

    此战之后,再也寻不到鞑靼的踪迹,辎重拖延行军速度,鞑靼人灵活如狐,朝东暮西,加上风沙掩盖,极难搜寻。

    “今日不必鸣钟了,让大臣直接去奉天殿!”

    弘治皇帝拿着册子,大步朝奉天殿去。

    片刻之后,

    奉天殿,

    弘治皇帝命萧敬将急奏念一遍,严成锦想到了应州大战,朱厚照与达延汗大战,双方各五万大军,对砍几天,只死了十六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保国公率军与鞑靼大战,只死了三个人。

    这难不成是……

    神仙打架?

    还是诈尸了?

    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在质疑这封疏奏的真实性。

    若不是保国公权势太高,言官们早就口吐芬芳了。

    打了一天一夜死了三个人?你怎么打的,用手打的?

    萧敬将疏奏念完。

    弘治皇帝长叹一声,质疑:“连保国公也误报军功了!”

    “臣看未必,或许真的是三人。”王越继续道:“这三人,应当是鞑靼人的探子。”

    鞑靼料到京军会来搜套,定会派出大批的探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知道明军的动向,就能提前避开。

    “不过,辎重的确是问题,即便寻到鞑靼踪迹,也追不上。”王越道。

    李东阳等人颔首点头。

    辎重拖延行军速度,又不能丢,若与大军分开前进,被鞑靼人截获,反倒赔了夫人又折兵。

    加上风沙障目,京营并不擅长在戈壁草原作战。

    严成锦疯狂的计算。

    反复检查每条计策,如何提高辎重的速度,如何寻找鞑靼的踪迹。

    一道不急不缓的声音响起:“陛下,不如让安定伯搜套?臣有一办法,或许能提高辎重的速度。”

    大臣们四处张望,找不到说话的人。

    这才意识到,说话的,是都察院那个慎重的家伙。

    “说说看。”

    弘治皇帝脸色微微一动。

    “举贤不避亲,安定伯虽然是臣的爹,但臣一心为了大明,绝无半点私心。”严成锦正色道。

    弘治皇帝气不打一处来,你敢放下免死金牌再说吗?

    李东阳等人回头看向严成锦。

    若说这家伙没有一点私心,他们当然是……

    不相信的。

    分明是想把安定伯折腾死啊。

    千里迢迢到宣府任命,连参将的面还没混熟呢,就要调到延绥攻打鞑靼。

    严成锦有点心虚,微微底下头,避开李东阳等人直勾勾的目光。

    老爹那样的军事菜鸡,打仗经验自然不如保国公。

    但有一句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

    制造一个风口,老爹飞不起来的话,这辈子也只能是个总兵了。

    鞑靼人侵入大明,虽说不利。

    反过来看,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明中期以后,能当上国公的人,几乎没有。

    全是受了祖上的恩荫,世袭得来。

    “请户部拨给臣,两万石小麦,一千石红糖,一百石香油。”

    严成锦要做压缩饼干了。

    辎重要分别装各种粮食,锅碗瓢盆。

    有了压缩饼干,这些通通丢掉,十车辎重能变成一车。

    连伙夫也不必配了。

    压缩饼干能长期运输保存,尤其是在西北的干旱环境。

    骑兵不必带伙夫,不必等步军,跑到哪里,在哪里就能歇息用餐。

    灵活和机动性大大提高。

    韩文不乐意,隐忍着怒意:“保国公出征时,已带走了三万石粮,你怎么又要?!”

    听到万石这个单位,他就害怕得做噩梦。

    动辄万石粮食出去,打赢了还好,能牵回一些牛羊做补偿,打输了,就是赔本的买卖。

    “保国公的钱粮远在延绥,臣要做一物,此物能减少辎重几倍以上,还请陛下恩准。”

    压缩饼干的做法,应该和饼干的做法差不多吧?

    大明有各种各样做糕点的模具。

    但这些模具的压合力太低了。

    这个时候的小麦比较金贵,但过段时间,玉米推广收成后,会大大冲击粮价,让小麦的价格降下来。

    粮食多了,小麦自然便宜。

    “能让辎重减少几倍?”韩文想骂这小子吹牛,在堂上又不好爆粗口。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要多长时日?”

    “五日。”

    从宫里出来,严成锦坐马车去了良乡。

    户部调拨粮食要一些时间,良乡也有小麦粉和红糖,完全可以先做。

    将小麦磨成粉,放入一点糖。

    糖是金贵的佐料,不能放太多,但也不能一点不放。

    压缩饼干是给士卒吃的,能填饱肚子就行,完全不用按照后世的配方。

    倒是做压缩饼干的压合磨具,难以解决。

    严成锦想了想,画了一张草图。

    用半吨重的铁块做压合。

    底座是凹槽,有一百个,小麦粉填充进去,半吨重的吊铁放下来,凸尖压到凹槽里,正好严丝合缝。

    一块压缩饼干就出来了。

    这图画好,交给船厂的工程师。

    “让铁匠照着这草图做出来。”严成锦对宋景道。

    宋景看了看草图,反复拉一块半吨重的生铁,至少要二十多个匠人。

    “大人,做这套大磨具,船厂的活恐怕要先放一放。”

    “这是用于延绥的军粮,让匠人日夜轮换。”

第262章 辎重神器

    弘治皇帝好奇,严成锦用二万粮食折腾什么,问一旁的牟斌:“锦衣卫最近可有严成锦的动向?”

    “严大人似乎在做一种吃食。”

    牟斌也不知那东西叫什么。

    听属下禀报,要先将小麦磨成粉,倒上香油和红糖,搅拌煮熟后烤干,再进行压合。

    但这些,他没有告诉弘治皇帝。

    知道严成锦暴殄天物,非骂得他狗血喷头不可。

    “似乎做好了,臣听属下说,那东西在良乡成了商品。”

    商人走商的时候,一日要走好几十里地,有时到了荒山野岭,有压缩饼干就极为方便。

    弘治皇帝微微摇头:“严卿家做好了为何不告诉朕?”

    “严大人还想再观察几日。”牟斌面色古怪。

    户部还没有运粮时,严成锦就开始做第一批了,做好的第一批压缩饼干,放置在良乡的府库。

    这些压缩饼干,没一个都用油纸包着。

    屯放在库房中,能放置很长的一段时间。

    “此物品尝起来味道如何?”弘治皇帝好奇。

    “臣还没尝过。”

    “卖多少银子一份?”

    “臣……不知道,据说是试卖,刚上摊位就没了。”

    牟斌没打探这些消息。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朕给他两万石小麦,这个家伙竟用来卖银子?

    “那东西能让辎重减轻好几倍?”

    “臣不知道,不过,进去的小麦粉多,出来的东西……似乎少了。”牟斌清楚的记得,属下说搬了三袋小麦粉进去,最后变成了一袋。

    弘治皇帝再也忍不住了,命严成锦和内阁六部进宫。

    严成锦还在府中,听闻陛下召见,火速就来了。

    韩文双手抱在肚子上,兴师问罪地看着严成锦,要了两万石军粮,你做出什么了。

    秦紘低头思索着什么。

    李东阳心知,必定是为了减少辎重的事。

    刘健也不说话,静等弘治皇帝开口。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嘴角的笑容愈发浓郁:“朕听说,你做出来了?”

    严成锦知道,陛下召他进宫,是为了压缩饼干。

    “做出来了,只是两万小麦有点多,臣还没做完,陛下想看,不妨到午门看看。”

    “摆驾!”

    牟斌连忙让禁卫安排仪仗,弘治皇帝前往午门,李东阳等人跟随到此处。

    午门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放着几口大箱子。

    “还请陛下让这辆马车进来。”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牟斌命锦衣卫将马车搜查一遍,才将马车牵进来。

    “陛下,这一车压缩饼干,足够供百人一日吃食。”

    还绰绰有余,即便在军营中,士卒能分到的吃食非常少。

    堪堪能维持罢了。

    王越虽然贪污,但他行军打仗却不同,大战前夕,必定大鱼大肉,让士卒吃一顿好的。

    仅仅维持生命体征,一根压缩饼干加上一罐水,足以撑十天。

    一人分到一根压缩饼干。

    算大餐了。

    弘治皇帝凑上前一看,箱子里整整齐齐,一根根犹如金子般摆列,只是包裹着油纸。

    萧敬拿下一根,拆开油纸,一口咬下差点没把牙崩掉……

    “这……这能吃?”

    他niaing的,比石头还硬。

    石头还能咬下点细末俩,萧敬觉得,手中拿的不是石头,是铁块……

    “给臣试试,臣牙口好。”韩文急道。

    萧敬把压缩饼干递给他。

    韩文深吸一口气,猛地一口咬下,嘎嘣一声,“臣就说,一定能咬下来。”

    只见一颗白牙钉在压缩饼干上。

    “韩大人,你的门牙掉了。”

    严成锦用袖子裹着手,好心帮他把牙拔下来。

    韩文差点没昏厥过去。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脸都绿了。

    “严卿家,这真的能吃?”

    难道是少了什么步骤?

    压缩饼干出来时,已经让良乡的流民试过,流民都说好吃,里头有糖,淡淡的甜味,让流民爱不释手。

    “臣让许多人试过,能吃,只是要先含住一会儿,再把它咬下来,不能太用力。”严成锦道。

    “给朕。”

    “陛下,还没确认无毒呢。”

    “不怕,你们都尝过了,怕什么。”

    弘治皇帝从韩文手里接过压缩饼干,放在嘴里,含一会儿,咬下一小口。

    浓郁的麦香味,还有淡淡的甜味,一口咬下极干。

    说不上好吃。

    弘治皇帝又咬了一口大的,捂着喉咙,差点没噎死。

    “水……给朕水!”

    这里是午门的广场,离宫殿少说也有几百米,牟斌飞快跑去取水。

    萧敬急得跺脚:“你给陛下吃的什么!”

    李东阳等人面露焦急之色,全都慌了。

    “严成锦,你做出来的这是什么?赔本官的牙!”韩文缺了一根大门牙。

    形象直接从老帅哥掉到老流氓行列。

    严成锦这才发现,重要的不只是发型,还有门牙。

    “给!”他伸出握着的手掌。

    韩文疑惑:“这是什么?”

    “韩大人的门牙。”严成锦吐槽道:“韩大人说牙口好,下官还以为是真好。”

    “……”韩文羞愧地无地自容。

    萧敬扶着弘治皇帝,轻轻拍打他的后背,片刻之后,牟斌取水回来,弘治皇帝灌了几口,才缓过来。

    刘健刚要斥责严成锦,用做出来的这些是什么鬼东西。

    “饱了?”

    弘治皇帝诧异地看着手中的压缩饼干。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不明所以。

    “陛下你方才说什么?”

    “朕说饱了,这……这怎么才吃两口就饱了?”

    弘治皇帝不仅饱,还觉得有点撑。

    严成锦忽然浮现出,“饿货,来根士力架吧”的既视感。

    估计压得太实了,遇水之后化开,弘治皇帝的饭量比较小,吃了两口就饱了。

    “臣来试试。”李东阳接过压缩饼干,含了一会儿后,咬下一口,咀嚼半天,喝了一口下去。

    顿时双眼放光,才吃了一口,就隐隐有种腹胀之感。

    “这压缩饼干果然奇怪,吃了一口就同吃了一碗米饭似的,于乔你要不要试试?”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李东阳在内阁总是很照顾谢迁。

    谢迁将最后一截压缩饼干放入口中,仔细咀嚼,喝了一口水,果然同李东阳所言。

    饱了……

    除了韩文和严成锦,其余人皆相继试过。

    弘治皇帝对这一车压缩饼干,重视起来。

    回到奉天殿。

    严成锦道:“陛下,还需三日,就能将剩下的压缩饼干做完,不如现在就将安定伯调去延绥,为搜套总兵?”

    言外之意,人先过去,外卖随后就到。

    弘治皇帝看向内阁和六部,问:“朕觉得安定伯不错,保国公无搜套经验,就让他回来吧,诸公以为呢?”

第263章 严氏家书

    “严大人有这等好东西,不早早拿出来,辎重去了延绥你才说。”秦紘觉得这小子在藏拙。

    保国公朱晖去征战西北前,户部就在调拨军粮。

    这小子一声不吭,明显想留给他老爹立功。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脸上冷峻的笑容愈发浓郁:“严卿家,可有私心啊?”

    私心,当然是有的。

    不过前方传回疏奏,说辎重过多,严成锦才想到压缩饼干。

    大明行军打仗,吃的干粮是穿孔烧饼。

    把圆饼放在炭火上炙烤,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穿之,挂在士兵的腰间。

    每个士兵可有挂一摞,足够吃上十几日。

    这些饼,堪堪充饥罢了。

    相比之下,加了少许红糖、盐和香油的压缩饼干,要好吃太多,有力气才有战斗力。

    且就算穿孔烧饼,也要陆续烤制,补充军需。

    压缩饼干打完仗也不会坏,屯放的时间更长久。

    严成锦正色道:“臣早就在想减轻辎重的法子,想出来的时候,保国公已经在延绥了,不赖臣。”

    “安定伯调去河套,谁来看守宣府?”刘健担忧这个。

    “臣觉得王轼可以守住宣府。”

    严成锦心中翻开明中期名将的卡牌,将王轼的抽出来。

    王轼不是王越。

    此人有一个很让人羡慕的才能,就是“纸上谈兵”。

    只是他还没被发现,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个人才。

    弘治皇帝和百官整日说无将可用,其实是缺少一双伯乐的眼睛,这些人都被埋没了。

    “朕怎么记得,王轼是个文官?”

    弘治皇帝微皱眉头,望向严成锦。

    萧敬道:“陛下没错,您封他当过南京右副都御史。”

    “将王轼派去宣府,定能守住。”严成锦断然道:“达延汗和火筛都在河套,该担心的是河套才对。”

    火筛是一个鞑靼的首领。

    如果没有小王子在,他就是草原铜锣湾扛把子。

    可惜上演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剧情,小王子太强大,只能安心当舔狗。

    大哥干啥,我就干啥。

    “安定伯若能收回河套,臣无异议。”李东阳道。

    马文升道:“臣也无异议。”

    相比秦紘,弘治皇帝还是比较相信马文升的眼光,毕竟老兵部了。

    “传朕的旨意,安定伯出发前往河套,代替保国公掌将印,剿灭套虏。”

    “陛下,剿虏怎么能没有督军,史琳是继续留在军中,还是召回京城?”刘健问。

    史琳走之前,便打听过方学查案的事,严成锦不想他留在老爹身边,有很大概率,是个猪队友。

    “陛下,臣觉得延绥巡抚陈寿,可以担此重任。”

    接连举荐两人,秦紘看了过去,陛下,臣这兵部尚书是假的吧?兵部能执掌天下兵马,也是假的吧?

    “陛下……可否容臣说一句?”

    “秦卿家说吧。”

    秦紘道:“安定伯带兵抗虏,臣并无意见,但史琳乃是都察院的御史,为何又要替换?”

    阵前换将,是兵家大忌。

    史琳在军中任提督一职,重要性与保国公相差无几。

    将两人都裁换掉,难免军心涣散。

    严成锦道:“史大人离京前,问臣方学前往延绥一事,稳妥一些,臣觉得还是换掉吧。”

    这小子竟说史琳是内贼?

    弘治皇帝也觉得有理,派方学去延绥查案,史琳无缘无故问这个干什么。

    秦紘知道方学去延绥干什么。

    这是敏感话题,便不多问了。

    “陈寿是延绥的巡抚,在军旅世家长大,他是懂兵政的,派他当提督,倒也可以。”李东阳清楚陈寿的出身。

    “那命陈寿为提督吧。”

    “谢陛下!”

    严成锦出了宫,命人加紧把压缩饼干做出来,盐和糖多放了几斤。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吃最好的草。

    王越画了一份河套的舆图,并且以他对达延汗的了解,标出了鞑靼人可能行军的路线。

    老爹这次,堪称遇到了官途上的最大挑战。

    达延汗和火筛都在河套,两人是鞑靼人中最强的将领。

    在河套搜寻鞑靼人,没有城墙作为屏障,遇到了就是火拼。

    “老夫不方便去河套,不然定去帮苍劲兄一把。”

    王越抚须长叹一声。

    “有此舆图足以。”

    被王守仁训练大半年之久的京军,战力有了提高。

    严成锦拿着舆图去请教朱厚照。

    没错……就是请教。

    ……

    九边中,宣府离京城最近,几乎是在京城的正上方,鞑靼人破了宣府,一路南下就是京城。

    严恪松很快收到朝廷的旨意。

    让他执掌三军将印,去河套打鞑靼人。

    “陛下怎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

    正当他纳闷的时候,宣旨的太监又掏出一封信。

    “这是严大人托咱交给您的。”

    严恪松打开信,一看字迹就是成锦写来的,只有寥寥几行字:

    爹在边陲又胖了吧?宣府太安逸了,所谓温饱思人欲,下一步该想女人了吧?

    儿请乞陛下给爹谋了一份差事,入河套抗击鞑虏。”

    他niang的,果然是成锦折腾老夫……

    严恪松本想安安静静的写书,奈何有个驱动他拼搏上进的儿子。

    他继续看下去。

    “儿问爹一个问题,到了河套应该如何布兵?”

    严恪松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想了半天,保国公的军事经验不在他之下。

    连保国公都找不到办法,他能怎么办?

    继续看信,果然有答案,只是有点气人。

    “就知道爹猜不出来,儿称之为九宫格战术,爹请看舆图。”

    严恪松掏了掏信封,果然找到一份用油纸画的舆图,只有信纸大小。

    这舆图是河套的地形。

    不同的是,舆图上画有九宫格。

    就像棋盘上的横线和竖线,布满了整个舆图。

    “鞑靼人在河套中迁徙,行踪不定,若在格点上布置哨兵,很快就能掌控他们的踪迹。”

    鞑靼人一直在动,若你也一直在动,反而会找不到。

    将兵力分成小股,像一张网,分布在河套中,迟早会发现鞑靼人。

    再采用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

    小股牵制住鞑靼大军,等援军到来,就能一网打尽。

    “传本官的命令,出发前往河套。”

    严恪松明悟了。

    这九宫格战术,明显就是为了牵制鞑靼人移动。

    把宁夏边军调出来,未尝不能跟鞑靼人一战。

    ……

    “陛下,这就是严成锦给安定伯的信,奴婢让人拓印了一份。”萧敬将信递上。

    弘治皇帝打开一看,九宫格战术?

    “召严成锦来。”

    片刻之后,严成锦来到奉天殿,躬身行礼:“臣严成锦,参见陛下。”

    “这九宫格战术,是你想出来的?”

    你无耻……

    竟偷看咱们父子的书信。

    严成锦暗暗记下了送信太监的名字,非洲还没有人去呢。

    “不是臣想出来的,是太子殿下想出来的。”

第264章 天生将才也

    弘治皇帝露出惊愕之色,这战术以静制动,非常年累月在边陲打仗的将领,是绝对想不出来的。

    “朕不信,太子成日厮混,怎会想出这样有谋略的兵策?”

    难怪朱厚照总喊你狗皇帝。

    是我,我也喊……

    朱厚照实在委屈,明明很有才华,却总被他爹当成傻子。

    严成锦一本慎重的脸色:“这就是太子想出来的,东宫的冯伴伴磨的墨,殿下亲自画的九宫格,陛下可问东宫禁卫。”

    这么说就不会有假了。

    严成锦言之凿凿说出来,多半不用查就是真的。

    此子异常慎重,不是确定的事,也说不出口。

    “宣太子来见朕。”

    不一会儿,

    朱厚照兴高采烈走进大殿,笑嘻嘻地问:“父皇找儿臣?”

    “这九宫格是你画的?”

    萧敬托着托盘,把舆图呈下来,朱厚照看了一眼,目光闪躲,看向一旁的严成锦。

    “臣招了。”

    “老高……本宫视你为兄弟,你却拿本宫当表弟,啐,你这狗东西,不是人!”朱厚照站起来要揍严成锦。

    弘治皇帝板着脸,怒斥道:“朝堂之上,你是太子,怎可与人称兄道弟,想让朕遣你去礼部学君臣之礼?!”

    “儿臣错了,儿臣再也不敢了。”朱厚照的口头禅,如蚊子飞过般,嗡嗡响起。

    他拿起托盘里的舆图。

    “是儿臣画的。”

    弘治皇帝原本还指望,这九宫战术和十六字诀,能给朝廷带来捷报。

    听是朱厚照画的,就像一桶冷水浇到头上,失望了几分。

    “父皇无事,儿臣回东宫了?”

    朱厚照抬头看了眼弘治皇帝,仿佛又要拿鞭子抽人了,这次干预河套军事,说不定会喊母后一起来揍他。

    “回东宫读书吧。”

    实在提不起揍人的兴致,派安定伯上任,不知他能否统御三军,弘治皇帝有诸多忧虑。

    朱厚照走后,他又问:“方学传回消息了吗?”

    方学先保国公一步到延绥,如今保国公与鞑靼人打了一仗,还传回了急报。

    他却一点动静没有。

    “臣猜,方学应该快了。”

    八百里加急,阻者死,逆者亡。

    要传八百里的急奏,需要在文书上盖行公印,才能让驿站加急送到。

    方学显然没有这样的权力。

    不过就算再慢,也快送第一手消息到京城了。

    严成锦倒是好奇,九边在他的布置下,已牢固无比,到底是哪一种可能,让鞑靼人突破了防御。

    “得了消息,朕再召你。”

    弘治皇帝准备去坤宁宫,陪张皇后说说话,近来朝事,让他心力交瘁。

    要让张皇后按捏一番,才会满血复活。

    严成锦从宫里出来,回到府中,陛下要查延绥的事,已经人尽皆知。

    方学消失了一个月,自然会有言官问起。

    回到府上,却看见了李东阳。

    李东阳端坐在正堂,见了严成锦进来,隐隐有些怒意:“兆先每日举着一块铁器,老夫都举不起来。

    你会害了他!”

    撸铁了?

    还挺快的,原本给李兆先的康复计划中,撸铁是第二项,当你觉得你行的时候,就去撸铁。

    李兆先开始撸铁,应该是觉得自己又行了。

    “大人没发现,李兄的身体越来越好了?”

    关心则乱,李东阳虽然善于谋略,但到儿子身上,智力就被狗吃了。

    主要还是担忧,那怪病发作,把唯一的儿子害死。

    这个严成锦倒是能理解。

    “你这么一说,老夫发现似乎,真有点变化。”

    李东阳回想起来,儿子一顿饭能吃两碗,从院子东头跑到西头,也不觉得累。

    “离秋闱还有三个月,李兄应当是着急了,还望大人转告李兄。

    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李东阳似乎在儿子的康复计划上,看见过“撸铁”二字,诧异地问:“何谓撸铁?”

    “就是李兄现在所做之事。”

    严成锦想建议李东阳强身健体,不过他公事繁忙,几乎天天零零七。

    今天不是李兆先的事,也不会特意到严府来。

    “严大人,陛下让你进宫一趟,方大人的书信回来了。”

    锦衣卫进来通报。

    延绥的事情有消息了?

    严成锦转身返回宫中,李东阳一听也跟着进宫。

    两人一同来到奉天殿。

    见了李东阳前来,弘治皇帝并未多说什么,看他的脸色,严成锦猜测,调查结果应当不理想。

    “等内阁和六部来了,朕再说吧。”

    不一会儿,内阁和六部的部堂全来了。

    陛下除了战事,极少会召集内阁和六部。

    为了延绥的事,召集六部,看来查出的动静不小。

    “陛下,可是查出了内贼?”

    马文升有些忐忑。

    延绥的将士是由兵部所管辖,秦紘刚上任不久,出了事情,就是他这老兵部的锅。

    “没有内贼,朕却更觉得可恨。”

    弘治皇帝压低声音。

    延绥的士卒溃逃严重,此前一直将目光放在宁夏上,而忽视了整饬延绥。

    延绥的边陲有十二处驻地,红盐池就是其中一处。

    气候恶劣,屯田无法种出粮食,饥饿肆虐,士卒跑了百户和千户都不敢报。

    鞑靼人一攻来,就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再从后方攻下延绥主城,得到了三门红夷大将军。

    “臣失察!”

    秦紘微微躬身,悲恸道。

    严成锦隐隐动了将秦紘放到延绥,将功补过的念头。

    但如今朝中,能代替他坐上兵部尚书之位的人,有很多。

    除了王守仁,没有一个可堪大任。

    将秦紘贬至边陲,这官位也落不到王守仁头上。

    “陛下,当务之急,是整饬延绥军营,招募边军,将失职的千户和百户斩首示众。”马文升道。

    离朝廷越远,越不能宽容惩处。

    要想巩固边军制度,军方必须严明,到令行禁止的地步。

    “下令惩处吧。”

    弘治皇帝一声令下,命人兵部自行办理,户部拨银招募新军,在这节骨眼上,韩文也没什么好说的。

    砰~

    忽然一声巨响,原本清净的宫中一片震动。

    弘治皇帝大惊失色,这是炸了王恭厂还是地崩了?

    萧敬伸出手护在弘治皇帝身前。

    李东阳刚才被吓了一跳,惊然回过神,望向殿外。

    刘健和马文升等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

    严成锦十分淡定,一听就知道,是爆米花开炉了。

    朱厚照这厮,定然是从良乡买了一台手摇爆米花机回宫。

    “陛下,方才那声音像是从东宫传来的。”

    萧敬会武艺,五感比一般人敏锐些,一旁的牟斌同样点头,他也听见是从东宫传来的。

    “快把掉到地上的都捡起来。”朱厚照手舞足蹈,“这玩意儿真神奇,威力堪比信炮。”

    信炮发出的声音,恐怕也就这种程度。

    一朵朵雪白的爆米花,散落了一地,朱厚照放了糖进去炸,弄出来的爆米花极好吃。

    “玉米真是个好东西啊!”

    冯太监嘴馋又不敢偷朱厚照的吃,这是殿下用私房钱买来的,看得比小命还金贵。

    “玉米可以爆,为何米不可以?你们几个,去给本宫找点米来。”

    朱厚照一边吃一边吩咐。

第265章 威力不俗

    弘治皇帝担忧东宫出事,忙是赶了过去,到了却瞧见朱厚照手摇着一物转动,在火上翻烤。

    “父皇来得正好,要开了。”

    朱厚照准备撬塞子,严成锦对弘治皇帝道:“陛下,请捂住耳朵,退出几到大殿外。”

    “既然如此危险,怎能让太子胡来,来人,把太子押过来!”弘治皇帝叱声厉喝。

    朱厚照不管不顾,急道:“再不开就焦了,快让开!”

    嘭!

    一声巨响,盖子弹飞出几米之外。

    吓得刘健跳起来,马文升等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

    弘治皇帝有萧敬帮忙捂住耳朵,情况才好一些。

    严成锦躲在殿门外,等巨响过后,才跑回殿中来。

    “此物叫手摇爆米花机,是研究物理时,谢丕做出来的,不知怎么被殿下买回了宫中。”

    地上散落着一地米花,朱厚照忙是叫禁卫捡起来,有些心虚的看向弘治皇帝。

    严成锦曾经说过,理科是可以改变天下的学问。

    马文升和刘健等人不以为意。

    可见了手摇爆米花机,又觉得好奇,这声响同信炮一样,威力不俗。

    谢迁微微低下头,儿子在良乡就是折腾这些玩意儿,同太子胡闹有何区别?

    “太危险了,怎能让它流传坊间。”

    李东阳等人后怕地点点头,显然刚才被吓得不轻。

    弘治皇帝责备的眼光直勾勾盯着朱厚照。

    “陛下,只是声音大点罢了,伤不了人,若想推广玉米,此物是不错的选择。”严成锦注视着朱厚照,心底轻叹。

    不出意外的话,这货又要挨揍了。

    手摇爆米花机虽然是个小发明,却极大的鼓励了良乡工程师的热情。

    他们不断用知识变成一个个小物件。

    改良着大明的各行各业。

    这是一种复兴,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一样。

    按现在的时间算,此时,西方的文艺复兴已经接近顶峰,再过不久,很快就会出现各种科学萌芽。

    若大明扼杀这股刚兴起的势头,恐怕,要落后一个工业革命。

    就如同史书中一样。

    闭关锁国的落后,正是从这里开始,当西方爆发文艺复兴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工业革命。

    西方诸国纷纷崛起。

    慎重一手,大明不能比西方慢。

    “这与玉米的推广有何关系?”

    弘治皇帝关心玉米的推广,严成锦留给他的小半袋玉米粉,早就吃完了。

    太后天天念叨着,何时有黄金粥吃。

    他体恤太后,可玉米都用作种子,种下地了。

    “陛下,不妨尝尝那爆米花。”

    严成锦望向东宫的两个小太监,端着大碗,捧在手中,爆米花的焦糖味香气,飘满了庭院。

    朱厚照还想私藏,往前站了站。

    “端过来!”弘治皇帝故作厉色。

    “父皇一人尝就好,本宫买玉米花了二两银子,要给太皇太后和母后送去。”

    朱厚照数了一下,内阁和六部,加上老高,足足有十个人。

    一人伸一次手,再来两碗也不够。

    萧敬拿起一粒,准备试毒。

    朱厚照一把抢过来,塞进嘴里,“让本宫来。”

    “……”萧敬。

    真是一粒也不浪费啊。

    朱厚照若无旁人地吃起来,爆米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塌,最后剩下小半碗。

    弘治皇帝伸手夹起一块,轻轻咀嚼,咬下去脆脆的,甜味在嘴中炸开,忍不住又伸手。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望着,有点馋了,却不好意思开口。

    “诸公尝尝。”弘治皇帝对朱厚照道:“剩下的一碗,给太皇太后和皇后送去吧。”

    朱厚照自然不情愿,却不敢违抗弘治皇帝的旨意。

    命两个小太监给两宫送去。

    爆米花的香气四溢,刘健等人早就想尝尝了。

    “臣试试。”

    “臣也试试。”

    内阁和六部的反应和弘治皇帝一样,细细品味,吃了还想吃。

    严成锦道:“饴糖贵,若货郎走街串巷卖爆米花,赚到银子,玉米便如同蚕丝和棉花一样,人人争相种植。”

    玉米的食用方式多了,就会渐渐从小众的粮食,变成主粮。

    等它变成主梁后,紧接着就是开垦荒地。

    扩大大明的耕地版图。

    “朕记得,谢丕当初要去良乡学理科,谢卿家还不许,现在看来,倒未必是一件坏事。”弘治皇帝含笑道。

    也不知道是夸还骂,谢迁脸都绿了。

    学理科算什么好事?

    眼看就要秋闱了,他觉得有必要去良乡一趟,把谢丕喊回来,开一下小灶。

    “延绥的军田无人耕种,正好将玉米推广到延绥。”刘健道。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

    他想起严成锦说过,这玉米种在旱地就能活,头一次推广时,只推广了两京十三道。

    却忘记了九边。

    九边重镇,良田稀少,却有大把的荒地,若将玉米推广到九边,岂不是能将边陲的军田利用起来。

    “陛下想的,恐怕还太早了些。”严成锦道:“九边固然可以种玉米,但一爆发战乱,这些地就会成为荒地,要想种植玉米,还得九边安稳才行。”

    西北的大片土地,不适合种水稻,却适合种玉米。

    要想九边安稳不容易。

    苍蝇不舔没有裂开的蛋。

    一旦西北种满玉米,就会把鞑靼人招来。

    九边太辽阔了,鞑靼人寻找到薄弱的防御点,很快就能攻进来。

    “严卿家说得不错,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安定伯收复河套。”

    弘治皇帝怅然长叹一声。

    “陛下放心,有本宫的九宫战术,严师傅一定能找到鞑靼人。”

    朱厚照说这句话,就像他整天承诺“儿臣下次再也不会了”一样,毫无说服力。

    弘治皇帝和刘健等人,听了不仅不信,甚至有点生厌的感觉。

    “臣相信殿下。”

    反正相信朱厚照又不用掉脑袋,严成锦干脆应了一句。

    朱厚照兴高采烈。

    ……

    西北延绥,风沙满天。

    严恪松从宣府奔袭到延绥,凭借陛下的御旨,路过宁夏时,在边军中调了一万大军。

    前往与保国公汇合,执掌大将军印。

    河套的军营大帐中。

    “河套风沙不止,鞑靼人踪迹难寻,陛下竟派个翰林来接替本将的将印?”朱晖面色冷峻。

    阵前换帅,这是大忌,对他来说更是大辱。

    “严恪松原本是翰林,在翰苑呆了十余年,只是跟着王越打了胜仗,才得了军功。

    不知道为何,贺兰山一战,王越把军功都让给了他,说起来,此人运气真好,一路升迁。”

    提督史琳心底长叹一口气。

    “他儿子严成锦,也得陛下的信任,此次换将,恐怕与严成锦有关。”

    朝中情况他们不知道,但也能猜出几分。

    监军苗逵盯着保国公,阴恻恻地道:“保国公还想抗旨不交将印不成?”

    何为监军?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他就是监督朝廷的旨意,能够及时执行。

    是弘治皇帝的耳目。

第266章 刮目相看

    朱晖当然不想交出将印。

    他是公门之后,祖上几代英烈,立下赫赫战功,才造就今日的爵位。

    老子英雄儿好汉。

    灰溜溜地回去,比战死沙场还憋屈,他死了,陛下可以将爵位封给他儿子。

    将来他的孙子,也能继承爵位,受世人敬仰,受朝廷供奉。

    若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在国公的行列中,地位就要低了一等。

    英国公、黔国公一脉岂不是要笑死他。

    “既是无才之人,本公爷又何须忍让?”

    朱晖鼻息嗤地一声,表示对陛下的旨意不满。

    “你,你还真想抗旨?”苗逵指着朱晖,咱在宫里有人,倒是不怕朱晖。

    苗逵是司礼监的大垱。

    背后是萧敬,朱晖敢抗旨,他很快就能将消息传回司礼监,倒时候,萧敬自然会收拾朱晖。

    司礼监可以代替陛下批红,这是极大的权利。

    伺候陛下二十年。

    萧敬虽是宦官,但比起朱晖来,在弘治皇帝心中的地位丝毫不差。

    朱晖抗旨在先,苗逵一点不怕。

    这种半阴不阳的东西,朱晖并不放在眼里。

    “国公,严总兵来找您要将印,就在帐外。”亲兵走进来禀报。

    严恪松站在朱晖的大营外,要执掌京军,就要先拿到将印。

    三边调不出来多少兵马,以防达延汗攻城。

    京军有五万人,还有两万骑兵,加上从宁夏边军调出来的一万,够布置九宫格战术了。

    “老爷,保国公或许不会轻易把将印交出来,可要杀进去?”林冲道。

    严恪松嘴角狠狠一抽,鞑靼人以强者为尊,只要你足够强,就能取而代之。

    大明是礼仪之邦,却不能这么干。

    杀了国公,他会立即被押回朝中关押下狱,等候审理。

    纵然保国公抗旨,能处罚他的,只有陛下。

    “等等,保国公是识大体的人。”

    严恪松隐隐担忧,若保国公不交将印,要不要进去抢,毕竟等消息传回京城,半月时间都过去了。

    正当他心气浮动的时候。

    一个亲军撩开帐慢,微微躬身道:“严总兵,国公有请!”

    严恪松大步走进大帐中,朝朱晖微微躬身,掏出怀中的圣旨:“保国公,下官奉陛下旨意,前来执掌将印。”

    朱晖扫过那道一品玉轴圣旨。

    “本国公不交,严总兵要如何?”

    严恪松惊愕地抬头,看来此事对保国公的刺激太大,竟说出这样的话来。

    阵前被逼交出将印,的确……抬不起头来。

    要是换做是他,也难以接受。

    林松握紧手中的银枪,脑袋里浮现出一套行云流水的杀人动作。

    “你……你想造反!咱这就上奏陛下。”

    苗逵指着朱晖,劝了半天,不就是让个将印吗?咱命根子都没了,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本官有办法能找出鞑靼人,还请国公尽快交出将印,不要再拖了。”

    严恪松心里骂骂咧咧,这保国公,怎么跟个娘们似的?

    “吾等在河套里寻了大半月,只发现了一次鞑靼人的踪迹,本公爷倒想看看,你要如何追踪!”

    河套的风沙大,风一吹过,痕迹就没了,极难寻找。

    “此乃机密,恕下官不能透露。”

    朱晖冷冷一笑,“那就甭想拿到将印!”

    “他niang的!给老子拿下!别弄死了。”严恪松气咻咻地下令,再拖下去,鞑靼人都要打到宁夏了。

    林松手中的长枪一闪,刺死了一个亲兵。

    冲上去要擒朱晖,朱晖拔剑,武艺十分了得,竟能和林松战得不相上下。

    此时,一道人影又冲了上去。

    严恪松发现,此人是他身边的陈寿,此人话不多,却极为骁勇。

    史琳等人惊得抱头鼠窜。

    苗逵大呼反了反了,不仅对国公动武,还杀了国公的亲军,有理也变成没理了。

    “严大人,你要是赢了鞑靼人还好说,要是输了,可知道后果?你如何向朝廷交代,一个大老爷们,怎如此冲动!”

    严恪松知道,要是赢了达延汗,陛下或许会既往不咎。

    若是输了……

    “唉,害了我儿成锦。”

    大营中,还有京军的参将和千户。

    但他们犹豫了片刻,便出手相助。

    严成锦是京营的监军,自从京营整顿后,发的军饷多了,还不用屯田,打心底,他们是支持严恪松的。

    更何况他还有圣旨,帮保国公才是造反。

    陈寿出身军旅世家,极为勇猛,有了他加入,很快擒获朱晖,缴了兵械。

    严恪松把将印抢过来,命林松和陈寿二人,把朱晖先关起来。

    苗逵劝道:“扣押国公可是大罪,陛下旨意,让国公马上回京,严大人快将国公放了吧?”

    “国公不交将印,下官也是无可奈何,回京后,自会向陛下请罪。”

    严恪松知道,纵然有圣旨,这条罪也免不了。

    但战机不可失,

    鞑靼人多在河套一日,就会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良田变成荒地。

    久在宁夏边陲,他早就不是初来乍到的翰林了。

    “不管如何,此乃大事,咱要向朝廷禀报!”

    苗逵急道。

    “公公请便。”

    严恪松不管他,回到营中,命京军的参将和千户来商议。

    摊开那张九宫格舆图,指着上头交错的小点,道:“你们带着骑兵,一千人一支小队,分成三十股,驻守在这些点上。

    遇到套虏,就派人通知本官!不要直接与其交锋。

    他们若是追赶,你们就跑。”

    你说发现鞑虏的办法,就是这?

    陈寿和京军的参将及百户们,皆面色古怪。

    他们可是把保国公给绑了……

    “大人不将兵力集中起来,如何与鞑靼人抗衡?”

    “人影都找不到,抗衡个屁!”

    严恪松骂道。

    事已至此,陈寿和京军的参将只好相信他,分别带着一千骑兵,前往河套各地的驻点。

    出发之前,严恪松给每支队伍分配了压缩饼干。

    这玩意儿他吃过,贼管饱。

    “这是单筒望眼镜,同天文望眼镜一样。”

    京营的参将和千户,是从京城来的,良乡出品的东西,他们自然见过。

    只是陈寿和宁夏边军的千户,觉得新鲜。

    一支支队伍分别出发,前往各自驻点。

    严恪松在大营中等候消息,一旦有消息来,就率军出击。

    “若此战无果,你就回京城,省得遭我连累。”

    房管事愁眉苦脸,这叫什么事,絮絮叨叨说了许多,严恪松一句没听进去。

    三日过去,严恪松一直等着驻军传回消息,但没有一点音讯。

    朱晖被软禁在大帐中,由林松亲自看守。

    严恪松偶尔来看看他,“软禁国公实属无奈,还请国公勿怪。”

    “你私自扣押我,好大的胆子。”

    七日过去,还是没有消息,严恪松有点慌了,要不将国公放了?趁现在还没闹僵,没准朱晖还能原谅他。

    等到第十日的时候,依旧没有消息。

    严恪松下令,把朱晖放了,不管朱晖是回京,还是留在营中,都不干涉。

    “本国公要回京!”朱晖骑上大马,准备回京城向弘治皇帝告状。

    此时,一道疾快的身影,奔袭而来,掠起滚滚烟尘,那骑兵下马后,忙道:“总兵,在波罗堡发现套虏大军!”

    严恪松目瞪口呆,随后,便是一阵狂喜:“快,召集三军!前往菠萝堡!”

    朱晖目光一动,他才搜过菠罗堡不久,又藏到菠萝堡了?

    想了想,便决定留在营中,看看再说。

    万一严恪松打赢了,他这么回去,反倒不好办。

第267章 高明之处

    严恪松率领三军前往波罗堡。

    波罗堡是九边的重镇,在榆林镇,鞑靼人出入西北腹地常选的关口之一。

    以目前的行军速度,明日黄昏便可行至波罗堡。

    “保国公犯下杀头大罪,陛下召你回京,你又二度抗旨,谁也保不了你的脑袋。”苗逵既是提醒又是警告。

    提督史琳已经受召回京了。

    陈寿接替史琳的位置,成了京军的提督,苗逵仍然是这次出征的监军。

    朱晖跟在一旁,浑不在意:“本国公拒交将印的时候,就没想活着,尔等想替陛下行罚,砍下本国公的脑袋就是。”

    苗逵顿时语塞,他已派人回京禀报,陛下的御旨还没来,谁敢拿保国公怎么样?

    前朝时,万贵妃的弟弟万喜,暴虐敛财,草菅人命。

    陛下当太子时,一清二楚,且与万贵妃宿怨极深。

    对于万喜这样的人,陛下登基后。

    不仅没杀,也没让他下狱,只是没收了钱财,让他当百姓去。

    前内阁大学士万安,纸糊三阁老之一,秽迹昭彰,陛下也没砍他的脑袋,让他致仕,安享晚年。

    陛下原谅太多的人。

    是个宽仁的人。

    保国公自幼跟着父辈立下许多战功,当了国公之后,又征战数次,除了英国公能和他比肩之外,无人能出其左右。

    万一,陛下不想砍保国公的脑袋,他先把保国公杀了……

    严恪松和苗逵想到一处去了。

    他在翰苑时编修前朝的典籍无数,知道不少隐晦之事。

    前朝太监汪直和梁芳等人,罪名随便拿出来一条,就够杀头,陛下一个都没杀。

    听成锦说,前些年建昌伯进宫吃酒时,戴了陛下的御冠,只挨了一顿板子……

    陛下的性子琢磨不透,该如何处置保国公,还是由陛下决定。

    朝廷的旨意没来,若陛下只想将保国公削爵为民。

    又或者交由刑部审理。

    他把保国公砍了,陛下问罪起来……

    “依下官看,厂卫还没到京城,保国公何不趁着陛下没动怒之前,先回京请罪,请求从轻处罚?”

    “不必多言,我自然知道后果,你还是想着如何对付鞑靼人吧

    抵达波罗堡需两日,恐怕到了波罗堡,鞑靼人早就撤军了。”

    两天时间,足够鞑靼人抢完一座城池,从容撤退。

    鞑靼人素来喜欢以战养战。

    就是只带几日的干粮,剩下全靠抢掠,或者打赢胜仗得到的战利品。

    所以,鞑靼人的行军速度极快。

    没有拖沓的辎重,是重要原因。

    严恪松坚定的摇头:“不会,下官布置了九宫格战术,鞑靼人从波罗堡撤军,又会惊动其他驻地,向下官传来急报。”

    九宫格战术就像一张网。

    从这个点撤离,经过其他点时,又会被发现。

    若是有心画下鞑靼人出现的地方,很快就能得到他们的行进轨迹。

    从而确定他们出没的区域。

    到了夜晚,严恪松命人在戈壁上扎营修整。

    晚上风沙大,容易隐匿行踪偷袭,

    他命人增加巡逻的次数,并派人到营地一里外潜藏,有情况就发信号,免得被鞑靼人偷袭。

    在宁夏时,就吃过一次亏。

    鞑靼人对风沙气候和夜晚,极为适应。

    “今夜收不到急报,就说明鞑靼人,还在波罗堡。”

    严恪松敢断定。

    起初,朱晖暗笑他的计策,现在发现,此策的确有过人之处,可以以静制动,找到鞑靼人踪迹。

    唯一的缺点,就是兵力分散了。

    万一遇到鞑靼人,就会失去骑兵的优势。

    但现在,严恪松已经命其余的千户率军前来,集中波罗堡。

    一夜无事,

    次日一早,严恪松命人即刻出发,行进三个时辰,将近黄昏的时候,抵达波罗堡。

    “果然如我所言,达延汗撤军了。”朱晖道。

    波罗堡一片杂乱,房屋倒塌,锅碗瓢盆被丢到街上,米缸都杂碎了一地,显然遭鞑靼人抢了粮。

    “未必会撤军,鞑靼人进攻,向来喜欢声东击西,指南打北,明明是这边发现鞑靼人,却总能从后边杀出来。”陈寿笃定。

    你的意思是?

    鞑靼人飘了,故意将我们引来?

    “绝无可能,若是想要与我们开战,为何本国公带兵进河套时,他们总躲着?”

    “国公与鞑靼人交战少,敢问国公,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严恪松发动严氏灵魂拷问。

    “自然是粮草!”

    “不错,鞑靼人入关没带粮,如今四处掳掠,截获的粮草足以与我军一战。”

    这里又是边陲,要是打输了,鞑靼人一个马遁,就能逃回草原深处。

    严恪松暗自心惊。

    几个月不见,达延汗这小子越来越滑头了。

    “从今夜开始,主力部队开始换防,以此地为核心,每个军营不得超过五十步,等我大明的骑兵归来。”

    鞑靼人的优势是骑兵。

    宁夏的骑兵可以一战,但眼下都分成小股派出去了。

    他的主力大部队,只有四千骑兵,其余三万均为步兵,有消息称鞑靼人的骑兵,有四万人。

    到了夜里,负责守营的千户刘宁火速回来禀报。

    “总兵,发现小股鞑靼骑兵在一里之外的山谷游荡,打还是不打?”

    严恪松大惊,达延汗这孙子,果然没走。

    “还想玩钓鱼执法,本官也钓。”

    朱晖和陈寿等人一脸懵逼。

    钓鱼执法是什么战术?

    严恪松激动地派刘宁带着二百骑兵,到鞑靼人面前晃悠。

    “达延汗的军队,必定在山谷里!”

    只要将鞑靼人的军队引过来,架着三门红夷大将军等他,就能打得鞑靼损失惨重。

    朱晖面色凝重,先前找不到鞑靼人,现在真要打了。

    明军大胜,说不定陛下还会从宽处罚。

    严恪松也是心事重重。

    之前都是占据城墙,与达延汗大规模交战,现在城墙没了,就像没穿裆裤一样……

    有点不自信。

    刘宁带着一百人,前往一里外的山谷,果然看见了一小股鞑靼人的营地。

    他策着马,在鞑靼人的营地前,不停吆喝。

    “千户,他们不动怎么办?”一个校尉问。

    “你们,下来,裤子脱了,给他们跳个舞。”刘宁道。

    校尉们个个面色通红。

    鞑靼人看得有些懵逼。

    只见这些明军,不仅在营地外来回叫嚣,还在家门口尬舞,尬舞就算了,还没穿裤子,点着篝火“耀舞阳威”,显示得有多阳气似的。

    “看不起谁呢?”

    鞑靼人的愤怒情绪全部被激起来了。

    草原以舞蹈,祭长生天。

    他们跳这样的舞,就是对长生天最大的侮辱。

    鞑靼人群情激愤,提到跨马,杀气腾腾地赶来。

    校尉们一看,再晚小鸡都让人宰了,急忙提起裤子上马。

    “上钩了,快往回引,宰了他们!”刘宁道。

    鞑靼的这支先锋部队,少说有三百多人,他们不是对手,等再往后跑一里,就能与大部队汇合。

    一匹快马疾冲,一马当先,冲回营地给严恪松禀报:“总兵,鞑靼人来了。”

    “达延汗今晚会不会攻营?”苗逵忙问。

    “以达延汗的性子,一定会偷袭,告诉各部,准备迎击!”

    林松不在身边,少了一员可以冲锋的悍将。

    不仅如此,京营的千户百户都派出去了。

    严恪松将目光投向朱晖和陈寿。

第268章 这军功算谁的?

    “不慌,今夜守住营盘,不出营地,等各路骑兵回归,再决一死战。”

    朱晖没想到,严恪松还是有点东西的。

    鞑靼人在外头勾引,说明准备要开战,今夜一定会攻营。

    换成一般的将领,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守城。

    严恪松却派兵去反勾引,这样一来,鞑靼人就变主动为被动,提前攻击过来,一切计划都会被打乱。

    “你是如何将鞑靼人勾引过来的?”

    “鞑靼人最尊敬的,就是长生天,就像读书人尊圣人一样,知道这个,就简单多了。”

    严恪松老脸微微一红。

    此时,大营外,小股鞑靼人冲过来后,遇到明军,进行激烈的交锋。

    “大人,可要开炮?”

    “开炮?遭了,本官忘了鞑靼人抢了三门红夷大将军!”

    达延汗抢了三门火炮,此时,定然不知道在哪里对着波罗堡呢!

    “将营地的火光,全部熄灭!三军,撤离大营!”

    严恪松急忙命大军离开营地,不许点火。

    红夷大将军想要发挥威力,至少要距离目标三里之外。

    这样才不怕骑兵冲阵,有充足的时间填弹。

    三里外的地方,根本看不清人,只能靠火光来辨别。

    而军营此时,火光熠熠,在黑夜中十分显眼。

    上回,严恪松在宁夏抗击达延汗时,就发现了这个红夷大将军的弱点,纵然有宋氏望远镜,在夜里也看不清楚。

    除非,有火光。

    “怎么了,鞑靼人攻来了?”苗逵惊慌失措。

    严恪松没工夫解释,赶紧命人离开营地,鞑靼人知道大致方位,没准会朝这里开盲炮。

    三军急忙撤出营地。

    “你带人回去,把营地的火光,全部点亮,越亮越好。”严恪松还不忘吩咐:“点了就跑,跑越快越好。”

    保国公鼻息猛然一叹,有些生气,搞什么?

    苗逵也怒了:“严大人,你这是玩什么把戏,鞑靼人没打来,你把咱全都遣出来,如今又要点亮大营。”

    刘宁带着一支人马回去,用火折子,将营地的火盆点亮。

    片刻,营地的火光又亮起来。

    犹如一团火,把黑夜烫了一个光洞。

    三里外,

    达延汗头一回用红夷大将军,不懂如何点火,好不容易一切就绪,前方的火光,没了?

    “大汗,火光灭了。”

    达延汗和各部领主看去,天边的变得黑暗,与周围无异。

    火光怎么突然灭了?

    难到明军喜欢关灯睡觉?

    达延汗觉得不对,大明的城池,向来日夜灯火通明,行军野外,若不点亮火光,会有野兽偷袭。

    “大汗,火光又亮起来了!”

    一个鞑靼的大将道。

    达延汗放眼看去,果然看见远处亮起了火光,“开炮!”

    轰!

    轰!

    轰!

    三门红夷大将军火光连连,犹如雷电闪过,照亮一片。

    “快填装弹药,此时,明军定来不及撤退,再轰击一次,就进攻。”

    特意与明军大营保持三里的距离。

    这样一来,等火炮轰击一轮后,骑着战马,可以很快过去斩杀明军。

    又是一波轰击,大明此时应该损失惨重了吧?

    达延汗激动道:“乌鲁斯博罗特,率一万骑兵奇袭大明营地,其余各部,随时等我号令。”

    大明营地,刘宁刚点完营地的火盆,匆忙跑出来,却听见轰地一声。

    一颗巨大的铁珠,将营地砸塌,地面出现一个深坑。

    紧接着,又是几颗大铁弹,从天而降。

    苗逵等人一阵冷汗。

    不敢想象,此时还留在营地中,会怎么样,那铁珠比脑袋还大,要是砸在脑袋上,会被砸成烂泥吧?要是睡着了砸下来还好,站着突然天上有颗铁珠掉下来,头没了,身子还在,想想就觉得特别无法描述。

    这片火光成了活靶子。

    铁珠子仿佛打不完,将营地砸得七零八落,火盆倒地,燃起了熊熊烈火。

    幸亏,辎重撤出来了。

    “快找个高地,红夷大将军开火,夜里会有火光。”严恪松对红夷大将军已经极为熟悉。

    探子带着单筒望远镜,跑到不远处的土坡上,片刻之后,便回来禀报:“总兵,在东北三里的地方。”

    那地方背后就是草原,达延汗果然留了后路啊。

    “开火!”

    严恪松下令。

    神机营的士卒不同鞑靼人,他们天天跟红夷大将军在一起,当老婆一样供着,对它的每一寸铁,极为熟悉。

    一听距离,校尉们就知道,炮口的角度该多高,大概装多少火药。

    一套动作就像洗手吃饭一样,行云流水。

    比鞑靼人快多了。

    轰隆!

    三炮宛如一炮,几乎同时发出。

    乌鲁斯博罗特率一万骑兵冲来,听到火炮的声音,还以为是父皇开的炮,一股脑继续朝明军进发。

    达延汗正在部署下一步计划,等明军溃散后,就分几路截杀。

    大地突然一颤。

    亲兵跑进哭嚎:“大汗,火炮!是大明的火炮!”

    达延汗大惊,只见大地猛然一颤,又是轰隆几声,帐篷应声而倒。

    “被找到了?是火光,快把火都灭了。”达延汗吩咐。

    可明军装填的速度,比他们想象中要快,火光灭了,人还没来得及全部撤离,又一拨火炮袭来。

    严恪松透过单筒望远镜,看见一支鞑靼骑兵大军,正朝这边奔袭来。

    “准备迎敌!”

    朱晖拔出剑,他没兵权,谁都叫不动,仅剩的亲兵护在他左右。

    陈寿也把剑拔出来,总兵不会冲在第一线,此战就由他领兵抗击。

    带着四千骑兵,一万步兵,准备迎击鞑靼人。

    火炮调整角度,瞄准鞑靼骑兵,趁着还没冲过来前,先消耗一波。

    鞑靼人被砸得一脸蒙圈,黑暗中,万马奔腾,没被砸的人,压根听不见痛呼。

    乌鲁斯博罗特一心看着前方的明军,压根没注意到天上飞上来的愤怒大铁球。

    一眨眼,就冲进了明军的阵中,中了陈寿的圈套。

    明军结阵挡下骑兵,开始厮杀。

    严恪松透过单筒望远镜发现,似乎不是达延汗。

    “总兵,后方有火光!”

    只见身后,有几路星火在快速移动,一看就是骑兵,难道鞑靼人绕到了后方?

    “真是鞑靼人!”

    “火筛!”

    严恪松手上还有两万步兵,厮杀的长夜开始,火光映红一片天,不断有人倒下。

    京营的步兵虽然强悍,但在平坦的戈壁,骑兵有着天然的优势。

    更何况,带兵前来的,是凶名赫赫的火筛!

    很快,大明步兵被包围起来。

    天边,又亮起一路火光,林冲率先赶回来,冲入敌军中。

    紧接着,四面八方皆亮起火光,小股汇聚成大股,冲入敌军中,杀得鞑靼人措手不及。

    宁夏骑兵极为凶悍,京营骑兵还是第一次面对鞑靼人,有些恐慌,看宁夏的兄弟杀得起劲,顿时也不怕了。

    听说火筛来了,朱晖激动得难以平复,驾着马,往战场中央冲去。

    果然,看见一个鞑靼首领,有七八个骑兵护卫,呈掎角之势。

    “火筛!”

    斩了此人,就算是死,也值了。

    朱晖大喝一声冲上去,与火筛战在一起,严恪松也赶来了,他对火筛也有兴趣,林松则护在老爷左右。

    火筛心里苦啊!

    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两个人,武艺高强。

    最可恶的是,还有个老头,时不时躲在背后,捅他一刀。

    他想退,却卡在乱军中出不来。

    一个时辰后,渐渐体力不支,反应也有所下降,被那老头在暗中捅死了……

    朱晖也砍了火筛一刀。

    “这算谁的?”

    “自然是我家老爷!”林松一枪破了火筛的身子,将他挑过来。

    “此人是本国公的!”

    朱晖一刀闪过,掉下来个脑袋,抱在怀里。

    “这军功该怎么算?”

第269章 圣心难测

    天亮时,明军与鞑靼人的战斗分出胜负,放眼望去,站着的明军更多。

    两个鞑靼将领被斩于马下,鞑靼人丢盔弃甲逃跑。

    严恪松身上的戎装,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负了一些小伤。

    “追吧!”

    朱晖急忙道。

    此时,鞑靼人军心涣散,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军马疲惫,先休顿一日再说,波罗堡的北方就是草原,鞑靼人会跑进草原深处,追过去也无济于事。”

    林松等各支路日奔几百里,赶来支援,本就没有休息。

    又厮杀了一夜,早已人困马乏。

    这时候去追达延汗,有失稳重。

    达延汗手上,应还有一万兵力左右,精力充沛,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此乃千载难逢的战机!斩了达延汗,鞑靼将永无威胁,你不追,鞑靼日后还会犯套。”朱晖暗恨,要是他掌将印,早就派人去追了。

    严恪松也觉得可惜,但他不敢。

    此时出击,绝非最佳的机会。

    三军战了一夜,人困马乏,想将鞑靼人歼灭,还需休整一日。

    “大人,恭喜啊,乌特,死了。”苗逵喜不自胜。

    乌特是达延汗的二儿子。

    这次沾了严恪松的光,立了大功,此番回去,陛下定然重重有赏。

    只是火筛,这算谁呢?

    “火筛送回朝廷,交由朝廷验伤吧……”

    苗逵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传本官命令,牲畜和军备,全军皆可记功。”严恪松大笑。

    记录在册的战利品有骆驼三十匹,马四百二十六匹,羊一千零八十只,各种器械两千五百件,加上三千多首级……

    “咱这就给朝廷报喜!”苗逵见清点完毕,抢在严恪松前头,给朝廷报喜。

    严恪松也派人会京城报喜。

    ……

    早朝,奉天殿,

    严成锦例行公事地站在大殿里,大臣们都没有斗志,廷议没吵起来。

    六月,是很消耗人精力的。

    天气热了,大臣们夜里睡不好,话也少。

    张家兄弟站在角落里,相互依靠着睡了,反正廷议,也没他们的事。

    “陛下,陨阳府知县胡恭上疏,荆襄之地,有成为大藤峡的趋势。”

    李东阳把今早票拟的疏奏报上,陛下应该还来不及看。

    严成锦一秒正色。

    荆襄的流民压不住了?

    陨阳府就是为了安置荆襄的流民而建,说是府,其实比县还穷。

    “大藤峡之势,言外之意,岂不是要暴乱?”弘治皇帝隐隐担忧。

    大臣们都精神了。

    刘健道:“荆襄流民之多,要如何安置?”

    “严卿家安置流民颇有经验,荆襄的流民,就交给你来安置如何?”

    弘治皇帝想到了良乡。

    如今良乡商旅不断,每年还能给大明,带动各项税收。

    “陛下,臣的外挂还没到账。”严成锦一本慎重道:“良乡的流民,只有三万人,荆襄有上百万,是其几十倍,臣再大的能耐,也安置不来。”

    “外挂到了就能安置?”李东阳疑惑:“外挂是什么?”

    严成锦脸色不变:“是指一场天大的造化,超越天时地利人和,能让太阳从西边升起,能让黄河倒灌泰山,能让……”

    “天底下下怎么会有外挂,这……这不是吹牛吗?”刘健气急败坏。

    “刘公明白就好。”

    严成锦还真怕,陛下把他派到荆襄去了。

    上百万流民,若比作蝗虫,一天就能吃光一个县的庄稼。

    京城所有人口加起来,也才三百多万人。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看来只能丢着,朝廷也管不了。

    “退朝吧!”

    严成锦等人微微躬身,走出奉天殿,正在这时,一个太监急着往里挤,撞到了寿宁侯。

    “狗东西,眼睛瞎了?赔银子!”

    “奴婢该死……冲撞了侯爷。”

    “哥,哥你怎么了?”

    严成锦看张家兄弟想碰瓷,那小太监一脸焦急,手里拿着一封纸函,情急之下,冲进殿中。

    大臣们见到这一幕,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叹息一声,三三两两走下殿门的御阶,各自散去。

    “各位大人别走!陛下急召!”

    只听身后萧敬急得大喊。

    严成锦回过头,许多大臣也回过头。

    大家低声抱怨几句,又鱼贯走入奉天殿。

    “河套传回急奏,保国公抗旨不交将印,严恪松斩了保国公的亲军。”

    弘治皇帝气得肩头微动,捏着疏奏说不出话来。

    大臣们面色惊恐,低头互议。

    “陛下,其中定有误会,保国公一心为朝廷,征战无数,若有反心,怎会将生死度外!”

    张懋微躬着身,他吓得冷汗直冒。

    这头倔驴,从小就随父征战,读的书比他还少,眼里只认军功。

    一定是阵前换将,这老小子一怒就抗旨了。

    严成锦心中大惊,老爹把保国公的亲卫砍死了?

    保国公在所有国公中,威望最高,张懋等人虽然也是国公,但打的仗远,没有他多。

    阵前换将,对于主将是莫大的侮辱。

    老爹文官出身,半路出家,在朱晖眼里就是个菜鸡。

    “陛下,将印如今在谁手中?”

    李东阳想到了关键之处,忙是问道。

    “这苗逵,这等重要的事,竟然没提。”弘治皇帝有点怒了,看向萧敬:“撤去监军一职,即刻派人前往河套,充任监军。”

    刘健等人颔首点头。

    如今稳住京营的大局才是关键。

    严成锦少有的站了出来,走到大殿中央,朝御座微微躬身:“陛下,保国公抗旨不从,按律当斩。”

    他能把大明律背出来,如果陛下需要的话。

    “这……请陛下看在保国公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份上,从宽处理。”

    兵部给事中李弘道。

    这时候敢站出来说话的,都与朱晖有交情。

    严成锦没见过朱晖,摸不清楚他的脾性,不知好坏。

    但老爹是讲道理的人。

    能把他逼到这种地步,朱晖不是好鸟。

    他是站在老爹这边的。

    “陛下,如英国公所言,保国公性情莽撞,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还请陛下立即将旨意送至河套。”

    李东阳思索一番后道。

    如今大将军印在谁手中都不清楚,军中情况更是一无所知。

    “传朕的旨意,将保国公押回京城,若再抗旨,立斩不赦!”

    张懋忙是跪下,“臣恳请,前往宣旨。”

    保国公和英国公两家有姻亲,关系极为密切,朱晖和张懋是表兄弟。

    “准!”

    这是要杀还是不要杀?

    严成锦看不懂了。

第270章 捷报传京

    荆襄流民的事还没解决,鞑靼人又在河套劫掠,现在又闹抗旨造反。

    弘治皇帝恨不得伏在御案上,大哭一场,兢兢业业十几年,为何天下总是不太平?

    叹息一声:“命驸马都尉,替朕告祭祖陵。”

    去到翰院,严成锦将朱晖的所有宗卷翻出来。

    这些宗卷大多记录的是朱晖的战功,对生活起居的提及,几乎没有。

    从细碎的生活记录中,反而能推敲出更多东西。

    下了值,将王越请到府上。

    “大人对保国公可有了解?”

    “呵呵,老夫跟他爹熟,不过,那老小子命薄,死了,朱晖嘛,老夫也知道不少。”

    严格上说,王越是前朝的武将,和朱永是一辈。

    “大人请讲。”

    严成锦摊开纸,王越开始讲后,他就在纸上写写画画。

    不一会儿,就提炼出来许多关键词。

    比如胸大无脑,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刚莽,倔脾气。

    “贤侄,你想弄死他?”

    “大人多虑了,下官绝无此意。”

    王越一点也不信,朝中稍稍碍眼的,全致仕了,唯独张家兄弟点子硬,还在朝中风生水起。

    “朱晖是不可多得的武将,虽然这次抗了圣旨,却也是为了朝廷,若是被丢到南京养老,倒是可惜了。”

    王越感慨几句。

    以朱晖的岁数,还能再征战十年。

    严成锦犹豫了一下,他想上疏弹劾,轻则送去充军,重则投胎改造。

    可听王越说完,朱晖倒不算个坏人。

    文官看重名声,为了讨名声,可以顶撞皇帝,在宫门前跪几天。

    武将同样也有豁出性命,也想得到的东西。

    若要弄死朱晖,可以捏住他抗旨,往死里弹。

    可他现在不想杀朱晖。

    但朱晖未必会领情,老爹取代了他的位置,统御河套三军,对于朱晖而言,必定纠结成心疾。

    十日过去,保国公回到京城的消息,传遍宫中。

    “他就在外头跪着?”

    弘治皇帝心中猛然一动,脸色浑然不变,连声音也很平静。

    “回陛下,保国公赤着上身,背着荆条,就跪在午门前,手里……还抱着一颗……

    他请乞陛下,治抗旨之罪。”

    萧敬小心翼翼的禀报。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心中一动,难不成是苦肉计?

    真要寻死,在外头死干净就好,何必再跑回京城来。

    ……

    此时,午门外,

    严成锦特意来看看,只见有个恬不知耻的老头,扒光了上衣,背着荆条,在白肉上刺出了血迹。

    他笔直地跪在午门前,髯须在风中微动,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老戏骨都没他专业。

    跪在旁边的人是……英国公?

    “你脑子进屎了,怕陛下不杀你?竟还敢二度抗旨,姑父从棺材里爬出来,也救不了你!”

    张懋破口大骂,撩起袖子,恨不得抽他巴子清醒清醒。

    “阵前换将,换做是你,有脸去见你爹?我本想留着将印,率军歼灭鞑靼人,将功补过,谁知严恪松在京营有心腹,反倒挟持了我,还打了胜仗。”

    朱晖有些不忿。

    做到国公,已经封无可封,保住这一身英名,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死后不仅要被阴间的祖先骂,还要被阳间的子孙骂。

    “打了胜仗?”

    张懋一脸震惊,后知后觉地问。

    朱晖一个人赶回来,他还以为,边陲的仗没打完呢。

    “搜套计划怎么也要一年半载吧,怎么会如此快?”

    “严恪松略有将才,此人发明了九宫格战术,才十日就找到达延汗。”朱晖也觉得不可思议。

    张懋脸色微微一凝,震惊地道:“不是他发明的,是太子发明。”

    “如今愚弟万般后悔,两度抗旨,陛下必定会砍我脑袋,只求兄长能帮我保全家人。”

    “谈何容易!你以为抗旨是放屁吗?”

    兄弟俩既是哀伤又是忧愁。

    “这人是谁,一直在边上写着什么,兄长派来的?”

    朱晖发现身边不远,站着一个白白净净的文官,看补子是五品,却不认识。

    “没有呀…”

    “是这小子,糟了…他想弹劾!”

    严成锦大步离开,张懋急忙去追,拦住严成锦。

    “你做什么?”

    “救保国公的命。”严成锦道。

    朱晖和张懋有点懵,随后不以为意,一点也不信,两度违抗圣旨,够杀两次头了。

    弘治皇帝再宽仁,也不可能宽宥抗旨两次的人。

    如此一来,朝纲何用,律法何用?

    正在这时,萧敬亲自从宫里出来,“两位国公,陛下有请!”

    奉天殿中,

    弘治皇帝先将内阁和九卿召来,才命人去宣保国公。

    “臣抗旨,请陛下降罪!”

    朱晖跪在大殿中,依旧赤着上身,背着荆条,他躬身弯腰,扯动荆条勾入白肉中,流出许多血,疼得眼皮直跳。

    不过他常年征战,血厚…

    “大敌当前,竟敢违抗朕的旨意,背着荆条来见朕,朕就不杀你?”

    弘治皇帝心如清潭,苦肉计他见多了。

    刘健三人相视一眼,犹豫要不要为保国公求情。

    “国公可是有冤屈,为何要抗旨?”

    李东阳给他一个台阶,只要理由充分,可请陛下从轻处理。

    弘治皇帝也看了过去。

    “臣本想,再给臣一些时日,臣有信心剿灭达延汗,于是臣就擅自扣下将印,想将功赎罪……

    陛下,达延汗已退出河套,这一战,大明赢了。”

    赢了?

    弘治皇帝惊得手一滑,从御座的扶手上掉落下来,震惊:“打赢了?为何没有收到捷报?”

    李东阳三人和九卿同样疑问脸。

    “臣比厂卫和校尉更快,才先他们一步回京。”

    弘治皇帝不自觉笑了出来,心情总算好了一些。

    “严卿家真……堪当大用!”

    收复了河套,西北诸多疆域还是大明的,还有那数不清的草场……

    听到朱晖的捷报,李东阳等人也十分高兴。

    下一刻,弘治皇帝恢复严肃脸,看向朱晖。

    “你抗旨不从,李卿家,抗旨两次,该当何罪?”

    “回陛下,斩……斩!”

    朱晖面无血色,强烈的求生欲让他脑中一片空白。

    严成锦来到大殿外,让小太监通报一声,便走进大殿。

    “陛下,臣想出安置荆襄流民的办法了。”

    弘治皇帝心中激动,拜了祖陵之后,果然有喜事登门。

    “如何安置?”

    严成锦侧头看了朱晖一眼,一字一句:“修长城。”

第271章 大功于朝

    “修长城与安置流民有何关系?”弘治皇帝诧异。

    明初,朝廷有征赋役来修建长城,不过太耗费银子,只修建了一段便因靡费不足,被迫停止。

    一旦开工,就要耗费无数靡费。

    “臣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严成锦微微抬头看弘治皇帝一眼。

    “严卿家说就是。”

    “西北疆域,正是因没有长城的庇护,才致使鞑靼人屡次进犯,让无数的田地荒芜。

    修筑长城的力役,可以调用荆襄的流民,每日给四分纹银。

    筑成后,将流民安置在西北,西北地方广袤,良田众多,可以种植玉米。

    如此一来,荆襄的流民便可以安置,大西北也会渐渐成为安稳之地。”

    安置荆襄的流民,就得给他们一个安身立命之地。

    纵观大明,西北是最辽阔的。

    但常年战争,田地被士卒和军马践踏,被鞑靼人掳掠,导致百姓不得不逃。

    你以为被鞑靼人掳光了,今年的赋税就可以不交吗?

    不,官府还是要征收的。

    没有粮食交赋税,百姓只好逃亡当流民。

    西北因为常年打仗,是大明主要的流民诞生之地。

    “说起来,臣此去河套,看见无数良田在鞑靼人的铁蹄下,变成了荒地,百姓十不存五。”保国公感慨。

    弘治皇帝沉眉思索。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南下掳掠,朝廷中的变故不断,修筑长城一直修修停停。

    西北虽然修建有城垣,但两城之间,相隔数十里,并没有连接起来。

    韩文却道:“修建北边的长城,严大人可知北边的疆域有多长,仅仅修一米,就要花多少银子?”

    户部有历代修建长城的账目,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下官知道,下官想修的,只是西北三边一带的长城,将缺口之处连接起来。”

    严成锦将西北的长城画出来,仔细算过目前的长度,缺口太多,拦不住鞑靼人。

    将这些缺口堵上,西北长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户部算一算,要多少银子。”

    “臣不才,算了一份。”严成锦从袖口里掏出一本早准备好的册子。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从嘉峪关修到山西镇,要二百万两纹银?”

    韩文一听脚都软了,差点没扑倒在地上,吹胡子瞪眼看着严成锦:“二……二百万两银子?”

    “韩大人不必动怒,可以分十二期,不用一次掏出来。”严成锦估计,户部的屯银有二百三十多万两。

    韩文的演技真好……

    弘治皇帝见他这样的反应,还真以为户部没银子呢。

    不过,国库需要屯银子以备不时之需,这倒是真的。

    大殿中,人人脸色拧巴,唯独严成锦面色如常。

    李东阳和刘健三人眉目紧锁。

    朝廷许久没有兴动如此大的工程了,动辄两百多万两银子,堪比一年的夏税。

    “只是安置流民,会不会太破费了一些……”刘健觉得这些银子,花得有些不值。

    两百万两银子,每天赈济两顿稀饭,够荆襄的流民吃到死。

    严成锦倒好,还让流民去西北修长城,这不是多此一举?

    谢迁和韩文等人纷纷点头。

    “刘公说得不错,敢问户部,西北明初交上来的赋税,与如今交上来的赋税相差多少?”严成锦问。

    韩文有些吞吞吐吐,弘治皇帝眉目冷峻,大声道:“韩卿家说就是,何须遮掩。”

    “这个……臣要去核实一下。”

    说着,韩文大步退出大殿,片刻之后,又匆匆忙忙的赶回来。

    “西北三边的赋税总和,若都折算成银子,相比明初时,每年大概少了十万两左右。”

    这十万两,是米粮加税银的总和。

    明初时,鞑靼人被朱元璋收拾得老老实实,不敢进犯。

    西北相对安定,百姓不用逃亡,交的赋税自然就多。

    如今,鞑靼人把西北当成自动取款机,没事就来抢一抢,人都跑光了。

    大明的税赋按人头收,没有人,就收不上来银子。

    “两百万两银子,看似很多,却很值,修好河套的长城后,可以抵御鞑靼入侵。

    流民耕种田地,赋税就能提升上来,朝廷再开放西北的茶马易市,西北的商旅很快就会繁荣。

    如此一来,既然能解决荆襄流民的问题,也可以解决西北之患。”

    严成锦不紧不慢道。

    进宫之前,他把这几个问题推演了好几遍。

    如今,还没有直接经济损失这个概念。

    鞑靼人入河套掳掠一次,除了抢走牛羊和粮食,还导致良田荒废。

    这都是直接经济损失。

    “诸公以为如何?”弘治皇帝心中有了定数,不咸不淡问一句。

    “臣以为,不可行。”韩文道。

    “陛下,臣倒以为可以修,此看眼下虽然无利,却可以福泽后代,今后太子……”

    李东阳说得隐晦,弘治皇帝却也能听明白,他不解决荆襄之患,今后太子就要解决。

    看厚照成日吊儿郎当的样……唉,修吧。

    “此乃利在千秋的大事,朕也觉得有道理。”

    弘治皇帝心中莫名一痛,屯了许久才有二百万两银子,又败光了。

    “谢陛下恩典,只是修建长城,需人督造,防着鞑靼人侵扰,不如就让保国公督造长城如何?”

    朱晖和张懋身子微微一颤,陛下和九卿说了半天荆襄和长城之事,都把他们忘了。

    “陛下,臣不想去,长城一修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臣要领兵打仗。”朱晖不乐意。

    弘治皇帝胸口微微起伏,怒目圆瞪:“你两度抗旨,还想领兵打仗?”

    朱晖低下头,不敢顶撞。

    李东阳微微看向严成锦,这小子救了保国公一命。

    荆襄流民之患是陛下的心疾,若能解决,就是将功补过。

    修个长城要几年时间,到时候,陛下早就把抗旨的事给忘了。

    “臣觉得,保国公可以!”张懋怕这愣子拒绝了。

    “保国公两次违抗朕的旨意,此罪当斩,派他去修长城,岂不是便宜了他。”弘治皇帝清楚,这样一来,是帮朱晖脱罪。

    瞧见陛下龙颜大怒,大臣们噤若寒蝉。

    “陛下,保国公替朝廷征战无数,就此杀了……”马文升吞吞吐吐,看见陛下的脸色,不敢多言。

    此时,兵部左侍郎左宗彝大步踏入殿中。

    “陛下,严总兵传回的捷报!”

    “快,呈上来!”

    弘治皇帝打开捷报,这捷报开篇很长,先是严恪松与朱晖争夺将印。

    随后是调兵部署,与鞑靼人大战。

    最后是战利品的清点。

    严成锦和李东阳等人眼巴巴望着,只见弘治皇帝脸色变换不断。

    看完之后,弘治皇帝由衷感叹:“严卿家的文笔,真好!”

    “???”严成锦忍不住吐槽,老爹不会把疏奏当成小说来写吧?

    “陛下,这捷报?”刘健也想看看。

    弘治皇帝却道:“既然如此,保国公就前往荆襄,征召流民吧。”

    李东阳等人面面相觑,安定伯替保国公求情了?

    严成锦感慨,是了,老爹是个好人,定然在疏奏中提到了。

    会替朱晖求情,倒也在意料之中。

    “臣……谢陛下!”

    朱晖和张懋微微一躬身,即刻起身退出大殿,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两人走后,严成锦觉得自己也该撤了,跟弘治皇帝告退。

    “慢着,你以为朕看不出来,故意安排保国公督建长城?”

    “陛下误会了,臣真不是故意,而是为了荆襄的流民。”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看向严成锦。

    这小子将荆襄之事和保国公抗旨联系起来,倒是巧妙的替朱晖化过一劫。

第272章 新任的三边总制

    “朕不怪你,说起来,你爹打了胜仗,这九宫格战术……还真有奇效。”

    弘治皇帝想起来,这九宫格战术,是太子发明的……

    “传太子来见朕。”

    陛下发现朱厚照的才能,要好好表扬一番?

    严成锦目光流转,倒是有这个可能。

    东宫,

    朱厚照撅着屁股做米花,玉米要花他的银子,但大米不用,宫中要多少有多少。

    东宫大殿的角落里,就放着几袋从膳房偷来的大米。

    “快,你们谁还要?给本宫银子。”

    他把大米塞进爆米花机里,再摇动半个时辰,让爆米花机在火上均匀转动。

    做过几次后,能清楚的掌握火候。

    其他宫的小太监们面色古怪,殿下竟在东宫做起了买卖……

    “殿下,神宫监的大垱鲁裕想要一碗。”

    “银子呢?”

    小太监摸摸胸口,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十两。

    朱厚照酸了,连宫里的伴伴也比他有银子。

    他在宫外,还没买过十两银子的东西呢。

    “那个……殿下,要补的。”

    小太监见他塞进裤腰带里,便没了动作,立即小心翼翼提醒一句。

    “本宫知道,给你找八两银子,冯伴伴,给他找八两银子。”

    王不岁说,做生意要讲诚信。

    朱厚照觉得有道理,因为自从他讲诚信以后,米花的生意突然好起来。

    自食其力赚钱的感觉……

    真好。

    正在这时,一个大太监大步走进东宫,浮尘一甩,微微躬身。

    朱厚照心头一喜:“来买米花的?”

    那大太监眼馋一旁用大盆装起来的米花,老早就闻到香味了,恭敬地道。

    “殿下,陛下召您到奉天殿。”

    朱厚照脸色凝固,热情退去,厚着脸皮道。

    “不去,没看见本宫在背《皇明祖训》吗?就快要背完了,让他别打扰本宫。”

    那太监感到很为难,这不是欺君吗?

    书呢?

    “殿下……?”

    “快走吧,父皇不会为难你的,对了,你要不要吃米花?”朱厚照灵机一动,笑嘻嘻地端出一碗,强行塞过来。

    雪花是白色的,这米做出来也是白色的,他干脆就管它叫“米花”。

    太监心头一喜,乐坏了,抓了两把塞进兜里。

    “谢殿下,殿下不去,那奴婢这就回去禀告陛下。”

    回到奉天殿,

    那太监向弘治皇帝回报:“陛下,太子殿下说,他在背《皇明祖训》。”

    严成锦一脸怀疑,这是朱元璋训戒子孙后代写的,朱厚照但凡能背出一段,也不会变成今天这样。

    弘治皇帝露出若隐若无的傲意。

    突然,

    轰地一声!

    熟悉的爆米花开盖声音……传遍宫中。

    弘治皇帝的笑意凝固在脸上,李东阳等人微微低头,避免陛下尴尬。

    那太监吓得面色苍白,就为了一把米花,他欺君了啊。

    “太子究竟在东宫做什么?!”弘治皇帝有些怒了。

    那太监跪在地上不停磕头:“……奴婢该死,殿下在弄米花。”

    弘治皇帝就知道,这孽子不会乖乖的读书,但河套大胜,他在兴头上,便不追究了。

    “先不管太子,说说这份捷报吧。”

    李东阳等人看了捷报。

    安定伯率军斩杀了两千多鞑靼人,还斩了达延汗的二子,乌特。

    重要的是,大明的心腹大患,火筛也在这次战斗中被斩杀。

    实乃大功!

    弘治皇帝脸上的笑容愈发浓郁:“安定伯击虏有功,此战斩杀了鞑靼两千多人,还给朕夺回了河套地区,传朕的旨意,封安定伯为安定侯,镇守延绥。”

    没有陛下的旨意,老爹不得轻易班师回朝。

    封赏这种事,只能当儿子的代劳。

    严成锦思索片刻,仔细推演:“陛下,如此给家父进爵,太轻率了一些,恐怕会引起言官弹劾。”

    “严卿家觉得如何?”弘治皇帝笑问。

    “眼下三边总制一职空缺,不如就让家父担此重任,驻守三边。”

    侯爵还不如三边总制。

    爵爷一抓一大把。

    军功有了,爵位自然能升上去。

    三边总制只有一个。

    这个位置说是三边,实则统御九边,乃是边镇最高的将领。

    朝廷中,只有王越担任过。

    但王越为陛下不喜,没有体现这个位置的军权。

    老爹则不同。

    他受陛下信任,日后前途可至国公,集权于一身。

    且如今,也算得上大明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诸多头衔,快活成国宝了。

    当一个人活成了国宝,他就有可能成为大明的一束光……

    想想自己爹活成了一束光,他还挺光荣的。

    弘治皇帝嘴角微微一扯。

    若不是严成锦为官清正,严恪松又是个难得的儒将,他真觉得此父子有几分私心。

    李东阳沉吟片刻:“三边总制不可空缺,如今能担此重任的,也只有安定伯。”

    刘健和马文升微微颔首,点头表示同意。

    不管严成锦有没有私心。

    就眼下的局势而言,的确需要新任的三边总制,镇守河套。

    英国公驻守京营,保国公戴罪修长城,唯独还剩一个严恪松和王越能与达延汗一战。

    王越就不必提了。

    在京城倒是能吃能喝,真要去了边陲,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相比之下,严恪松最合适。

    贺兰山一战,宁夏守城战,再加上这次搜套计划,严恪松三次与达延汗交手,均无败绩。

    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火器的威力。

    但能打败达延汗,谁还不允许用火器?

    “臣只是谏言,若陛下觉得有私心,臣可收回刚才的话。”

    严成锦见气氛不太对,陛下为啥一直盯着他?

    “那你,到底有没有私心呀?”

    弘治皇帝似笑非笑,表情十分欠朱厚照气他一顿。

    有点可惜朱厚照没来,让他给陛下揍一顿,陛下抽舒服了,没准就爽快的答应了。

    “没有,眼下安定伯是最佳的人选,倘若换成他人,臣也会举荐。”

    严成锦露出一副“臣就是朝中最正义的大臣”的表情。

    “吏部和兵部呢?”

    弘治皇帝轻飘飘看向马文升和秦紘两人。

    马文升自然没有意见。

    当初严恪松就是由他举荐,才前往宁夏协助王越。

    算起来,他对严恪松有提携之恩,官场这种恩情,堪比师生之情。

    秦紘微微转头,看向一旁的严成锦。

    “臣暂时也找不出,可比安定伯的人。”

    严恪松刚刚大胜达延汗,九边众将领中,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

    不论推荐谁,都比不过严恪松。

    况且陛下的意思,不过是象征性问问兵部的意见……

    “传朕的旨意,升严恪松为新任三边总制,镇守延绥、宁夏、甘肃三地!”弘治皇帝堆着笑意。

    大明以文治武,边陲大将的任命掌握在文官和皇帝的手中。

    其实当内阁点头的时候,就有八成了。

    “臣替家父,谢陛下恩典!”

    如此一来,又离国公的位置近了一丢丢。

    老爹肯定会惊喜,惊喜之后,说不定会做出不可描述的举动。

    严成锦决定给老爹写一封信,让他戒骄戒躁,别一高兴跑到关外浪几圈,被鞑靼人砍死,自己成了孤儿。

    从奉天殿出来,

    严成锦又听到了一声巨响。

    朱厚照真是皮实,也不怕陛下揍,玩起来无所顾忌,过不了两日,定是要出事的。

    他决定去东宫一趟。

    到了东宫,发现小太监兜里都揣着米花,瞧见没人的时候,就塞一把丢进嘴巴里,含着。

    “殿下这是?”

    三个小太监撑开裤兜,朱厚照勺起一碗米花,手抖了又抖,才倒到小太监的裤兜里。

    “本宫多给你们半碗,十二监的伴伴,谁想买,你们帮本宫问一问。”

    严成锦扶着额头,看来这厮又找到了新的乐子……

第273章 第一桶金

    严成锦看见冯太监端着的铜盆里,有许多碎银,朱厚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竟是卖米花。

    “殿下赚了多少银子?”

    “老高,本宫发现十二监的伴伴,比本宫还有银子,尤其是御用监的伴伴。”朱厚照喜滋滋道。

    御用监主管宫中的采办,能没有银子吗?

    严成锦看他裤腰带上,塞满了银子,也不觉得硌得疼。

    真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太子……

    “方才陛下来宣殿下,殿下怎么不去?我爹打胜仗了。”严成锦抓起一手米花,不过却没放进嘴里。

    “啥?”

    朱厚照懵了,又完美的错过了一次请赏的机会。

    他忧伤了一会儿,却浑不在意道:“狗皇帝也不会赏赐本宫。

    老高,本宫给你爹出了主意,你要如何报答?”

    那九宫格阵法,是朱厚照画的。

    严成锦在舆图上布了一些驻守点,朱厚照把驻守点增加一倍,随后连接起来,形成九宫格。

    论功劳,朱厚照功不可没。

    “臣身上没带银子,下次给殿下五两?”

    “本宫的九宫格战术只值五两银子?”

    朱厚照勃然大怒,撩起袖子,把老高掐死了,这世界就公平了。

    “臣来东宫,是告诉殿下,米花和红糖更配。

    殿下把糖煮开,将米花倒进去,等凉了压实,做出来的米花会更好吃,臣试过了。”

    严成锦转移朱厚照的注意力。

    “父皇给你封官了吧?竟还想忽悠本宫。”朱厚照朝一旁使了个眼色,一旁的太监却不敢上。

    听说严大人让东宫八个大垱消失了。

    谁敢惹他?

    “臣还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没有升官。”

    朱厚照这才舒服一些。

    同样画了九宫格战术,老高得到父皇的奖赏,他却什么也没得到,会很忧伤的。

    转而又一副笑嘻嘻的样子。

    命人去将糖偷来,在东宫的院子里架起大锅,糖煮沸后,倒入米花。

    不一会儿,詹事府杨廷和黑着脸走进来。

    许久不见,似乎瘦了一些。

    严成锦听说杨廷和被朱厚照吓得,现在已经不怕蟑螂了。

    “严大人又教太子什么好玩的把戏?”

    杨廷和似笑非笑,阴阳怪气地问。

    “杨大人来得刚好,殿下新做的黄金米饼,五两一块,杨大人可以尝尝。”

    朱厚照嘴角狠狠一抽,老高真黑啊,眨眼间便乐道:“是呀,本宫刚做的,五两银子一块。”

    杨廷和差点没把算学掏出来,教他们算一算,五两可以买多少石大米。

    不过……香是真的香。

    糖容易焦,煮至金黄倒入米花,搅拌一下就成了,阵阵香气从锅里飘出来。

    杨廷和冷哼一声,朝朱厚照微微躬身:“还请殿下不要荒废学业。”

    朱厚照笑嘻嘻地道:“本宫只玩一天,不会荒废的。”

    亿天?

    ……

    严成锦回到府上,收到了程敏政托人寄回的书信。

    打开一看:攻打建州,朝鲜大臣意见不一,韩斯门一人无法主导整个朝廷。

    “看来还是得帮韩斯门当上领议政。”

    如今朝鲜的领议政,与韩斯门有分歧,韩斯门新上任,自然掰不过他。

    其实消灭建州,对大明和朝鲜都有好处,至少能让朝鲜北方边境无外患,再开展两朝的边贸。

    建州常年在辽东边境和朝鲜平安道掳掠,导致辽东一带商贸贫瘠,一直发展不起来。

    朝鲜与建州的战争素来已久,就如同鞑靼与大明一般。

    只是,朝鲜无法将建州驱逐至更远的地方。

    严成锦倒是有个办法,将领议政拉下来,让韩斯门成为新任的领议政。

    这样一来,攻打建州就会成为既定的事实。

    次日早朝,

    百官进入奉天殿,弘治皇帝端坐高堂之上。

    韩文微微躬身,率先禀报:“陛下,臣昨夜核算了一番,西北嘉峪关到陕西镇的长城,恐怕修不了。”

    严成锦脸色有些复杂,韩文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弘治皇帝问道:“朕谕旨都下了,为何修不了?”

    “严成锦给臣报的靡费,有误!”

    李东阳觉得不可思议。

    刘健和谢迁等人眼中精彩连连,弘治皇帝嘴角挂着淡淡笑意。

    严成锦素来以慎重在都察院小有名气,如今竟然算错了?

    “说来听听。”

    “臣昨夜问兵部,西北要修的长城有多长,陛下可知道有多长?足足……二千多里!

    条石和青砖要开山挖取,搬运,堆砌,不知要多少流民,还要给流民结工钱。

    以前不给结工钱,堪堪材料钱,朝廷都不堪重负

    更遑论现在要结工钱。”

    以前修长城,是征赋役的方式。

    家家户户征壮丁去修长城,没银子,属于白劳。

    现在改了结算工钱,这些工钱就是一大笔支出。

    大明第一次修长城,是在开朝的时候,大将徐达主持修建。

    第二次就是土木堡之变后,英宗年间修建过,其余的皇帝都没有修长城的经验。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了解不多。

    “严卿家报上来的银子少了?”弘治皇帝问。

    “何止是少了,陛下可知道修长城,需用糯米灰浆?

    条石和青砖尚容易弄到,唯独这糯米灰浆,要用糯米为主料熬成,方可固定条石和青砖。

    修一里边墙,就需耗费七石糯米。

    要修二千里,恐怕……要万顷良田改种糯米才成,今年怕是修不成了。”

    种糯米的庄户少,北方几乎没有种糯米的庄户。

    就连江南种糯米的庄户也不多。

    一亩良田的亩产,大抵是两石,哪有人家天天吃糯米?

    故而,坊间卖的糯米远远比大米和粳米少。

    有银子也买不了这么多。

    “陛下还记得宋景?”

    一道不刺耳的声音响起,大臣们东张西望,只见严成锦微微躬身。

    “朕自然记得。”

    弘治皇帝点头,那是他唯一能记住名字的平头百姓。

    “良乡水路通了之后,将南北隔离开来,商人无法通行,良乡修了一座石桥,却未用糯米灰浆。”

    “哦?”

    韩文和工部官员看了过来。

    李东阳等人对建筑并不熟悉,却也感到诧异。

    “三和土用来砌石桥十分牢固,其重要原料就是糯米糊,你不用糯米糊,岂不是害人!”工部给事中质疑地问。

    三和土,就是石灰、河沙、黄土等,加入糯米糊和杨桃藤汁和均匀。

    极为坚固,就是有点费材料。

    有些桥为了节省银子,省去了许多材料,没几年就垮了。

    “陛下,不如臣带户部和工部去看看那座石桥?”

    长城必定是要修的,大明的火炮再厉害,也扛不住不住延绵不绝的九边。

    鞑靼人常常小股来劫掠。

    有了长城,纵然没有军队驻守,西北也能安定下来。

    荆襄的近百万流民,就能得到安置。

    “许久没去良乡了,朕也去看看。”

    弘治皇帝内心微微有些忐忑,怕招来言官弹劾,脸上却一副淡定的表情。

第274章 淘宝?

    严成锦带着弘治皇帝和韩文等人,前往良乡。

    刘健在内阁当值,李东阳和谢迁跟着一同前往。

    马文升上了年纪,不便长途奔波。

    六辆马车,浩浩汤汤地前往良乡,就为了参观刺猬河大桥。

    弘治皇帝要严成锦跟他同坐一辆马车。

    马车不大,一旁还有李东阳,严成锦只能缩在角落里,体验感极差。

    “良乡还是如此多商人,今年的商税,要比旧岁多吧?”弘治皇帝撩开马车帘子,喜形于色地问了一句。

    “臣估计,会比旧岁多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

    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底下翻起涟漪,悄悄算起来。

    突然,马车边上嗖地一下,急骋过一道人影。

    惊了弘治皇帝一跳,他瞥了一眼,指着远去的背影,结巴地问:“方才……方才那人可是太子?”

    “臣也不知道……”

    马车外传来萧敬的声音:“回禀陛下,就是殿下。”

    弘治皇帝隐忍着怒意。

    “半个月不打,又跑来良乡了。”

    严成锦心中嘀咕,朱厚照又跑来良乡,估计是赚了银子,来淘宝的。

    车队缓慢而行,若不是良乡修了路,会更加颠簸。

    阳光被阴云遮住,天有些清凉,准备到良乡了,弘治皇帝道:“陪朕下来走走。”

    马车停下,萧敬扶着弘治皇帝从车上下来。

    严成锦和李东阳等人也从车上下来。

    再怎么乔装打扮,也掩饰不了非富即贵的气质。

    一旁的商人朝他们多看了几眼,猜测是哪里的士绅,来良乡采办的。

    “这就是良乡的石桥?”

    弘治皇帝怔怔地望着远处那座石桥。

    石桥不长,约有十丈,可容三辆太平车并行。

    一条河流从良乡经过,河面粼粼的碎光,许多漕船来往,宛若江南的水乡。

    “良乡还是这么热闹,许久不来,倒是有些认不得了。”李东阳感慨道。

    “陛下,不如先去看看石桥吧?”

    工部的几个主事有些激动。

    这世间不用三合土,就能将青砖粘起来的石桥,实在是匪夷所思。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

    一行人走到刺猬河上,弘治皇帝等人在看风景,顾佐却趴下来。

    他发现这一座大石砌成的桥,石头之间的填料,是青白色的,还夹有碎石。

    严成锦让牟斌通知锦衣卫,把宋景和张贤叫来。

    “竟没用糯米灰浆?”

    工部主事顾佐震惊地抬头,在几个主事的眼中,看到同样的震惊。

    他们在修膳过许多宫殿和桥梁,一眼就能认出来,不是糯米灰浆,按下去却无比硬实。

    “严大人,这是?”

    宋景微微躬身,身为良乡的总工程师,每天要对着无数的人讲学。

    面对弘治皇帝和大臣,也不会感到紧张。

    反倒有点担心的看向严成锦,怕被责备做得不好。

    “这是混凝土。”

    “真没用糯米灰浆?”曾鉴蹲在地上,反复摸着石头间的缝隙。

    “下官说过,理科是一门可以改变天下的学问。”

    严成锦适当给理科打打广告。

    最震惊的,是工部的人,他们成日与材料打交道,深知此举对大明有多重要。

    “这混凝土,贵不贵?”曾鉴有些紧张地问。

    弘治皇帝也看过来,要是太贵,就修不了长城,二千里的长度,纵然是想要安置流民,也有心无力。

    “陛下和曾大人看看宋氏天工就知道。”

    严成锦命人取来宋氏天工,道:“混凝土主要用石灰岩和高岭土,京城有许多,唯独煤炭要费些银子。”

    煅烧石灰和水泥,都要煤炭。

    山西有许多煤炭,由坊间的商人开采。

    良乡还没有插手煤炭的生意,所以,烧制的煤炭,都是买来的。

    “这桥是何时修的?”李东阳问。

    张贤躬身道:“良乡的水路通船后不久,下官发现南方的商人过河需要渡船,就修了这座桥。”

    河间府的商人来,如果不渡船,就要绕道去顺天府,再从顺天府来良乡。

    “这些石灰和水泥,在良乡就有?”

    弘治皇帝看完宋氏天工,大抵明白了这混凝土,是如何得来的。

    石灰他知道,于谦还写过一首诗。

    唯独这水泥,却是头一回听说。

    “制作石灰和水泥烟尘太多,臣命人关了,良乡没有水泥工坊。”严成锦道:“河套常年风沙,倒合适修建水泥工场。”

    李东阳深以为然:“有此混凝土,辽东的长城也可以修一修。”

    严成锦看向弘治皇帝:“臣报账目时,并未将糯米灰浆的银子报上,所以才报了二百万两银子。

    修西北的长城,应该是足够了。”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看向韩文道:“户部觉得如何?”

    “臣……也觉得,应当足够了。”

    韩文心中长叹一声,看来这左右是躲不过了。

    严成锦心中一动:“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说。”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相视一眼,露出会心的笑意。

    总觉得这小子,带他们来良乡,是有所图谋。

    “修建长城,不如让良乡商会协助,在河套修一座混凝土工场?”

    搞基建的时候,钢筋水泥厂是赚钱的。

    “良乡商会贩卖精盐,如今又要卖混凝土,严大人修长城的目的,难道在于此?”一个言官冷笑地问。

    你是谁……

    严成锦木讷地看着那个言官,看他站在韩文身后,似乎是户部的人。

    “从安置荆襄流民,到举荐保国公去修长城,如今又推举良乡商会,严大人,是不是太巧了?”秦紘问道。

    严成锦陷入沉思,疯狂地计算秦紘这是几个意思。

    自从他举荐老爹后,就夺走了兵部的任命权,秦紘对此似乎颇为不满。

    一旁兵部和户部的言官,似乎与他有深仇大恨般。

    这次要了户部二百万两银子,老底都掏空了,户部自然有怨气。

    短短片刻,分析出问题所在后。

    “臣是为了大明。”

    “好一个为了大明。”

    “秦大人不信此策能安置荆襄的流民?”

    “本官不信荆襄有百万流民,你一直在京城,如何知道荆襄流民的数量?”

    商人总归是不入流,弘治皇帝堂堂一国之君,自然不想谈论生意:“此事已定,休要争论了,进良乡吧,朕看看太子在做什么。”

    韩文和秦紘二人结伴而行,走在后头。

    严成锦走在前头,户部和兵部有意见不怕,写一封弹劾疏奏,他们就舒服了。

    这混凝土是良乡折腾出来的,自然要归良乡商会。

    走进良乡的街道。

    弘治皇帝问:“太子在哪儿?”

    “回禀陛下,在藏书馆。”牟斌道。

    一行人来到藏书馆,弘治皇帝踏进大门,就听见朱厚照的声音,一群书生围着。

    严成锦惊呆了,朱厚照要把米花的生意做大做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