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20章 继子登门(第二更)

    “你先说来听听。”李东阳板着脸。

    严成锦思考了一下,提前招供,指不定后脚李东阳就跑到华盖殿喊:陛下不好了。

    “学生眼皮跳得厉害,还不知道是何事。”

    李东阳脸色绿了,只是跳一下眼皮……

    “本官答应你,若不犯律法,可助你一次。”

    华盖殿,

    严成锦来到这里面圣走进大殿,开门见山:“陛下,老师最近收了个义子,请乞进入国子监。”

    弘治皇帝放下豪笔,诧异:“你何时拜人做了门生?”

    萧敬适时道:“陛下,李大人是十二年的主考官,严大人是当科状元。”

    弘治皇帝恍然:“李卿家自己请乞就是,让你来作什么?”

    “老师羞于启齿,陛下不知,李兆蕃乃是老师的侄子,生父已卒,才托付给老师,老师念及血脉之情,便厚颜来找学生,他说不成也罢,陛下不必为难。”严成锦说道。

    弘治皇帝明白了。

    国子监生的名额,向来对朝中的重臣开放。

    诸如刘健、谢迁等人的子嗣,都在国子监读书。

    一来是对朝廷重臣施以恩泽,二来名臣之后多为贤人,可为朝廷所用。

    李东阳收的是义子,身为阁臣,亲自安排进入国子监,难免落人口实。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准乞。”

    “多谢陛下!”

    ………

    李府,

    晚膳,李东阳笑吟吟对继子道:“明日开始,你就去国子监读书吧。”

    李兆蕃心中感激,大喜:“多谢父亲。”

    转念之间,又担忧道:“儿身份特殊,能进国子监是好事,可父亲是阁臣,向陛下请乞让继儿入国子监,对父亲的声名……”

    李东阳笑着打断道:“不必担忧,是为父的学生所提,他的话,无人会理会的。”

    知父莫若女,李清娥明白了,顿了一下道:“女儿做一些糕点,替二哥感激严大人。”

    李兆蕃心中激动:“让为兄送去吧,为兄要当面感激他。”

    “不行!你千万不可见他!”李东阳有些激动,转而又平静道:“吃饭。”

    心中却极不平静,兆先见了他几面,便去了海南,还有吴宽的儿子,谢丕的儿子,王华的儿子,从前是多么的乖巧,如今像变了个人一般。

    还有太子……

    李东阳万万不敢让继子见他,又叮嘱一句:“你可听见了?”

    “儿谨遵父亲教诲。”李兆蕃疑惑地点头。

    用过晚膳,李东阳回书房看疏奏后,李兆蕃偷偷问道:“妹子,严大人是谁?”

    “严大人是朝中右佥都御史,也是大文人迎客松之子,常来府上看父亲,大哥的病,便是他托人治好的。”李清娥清眸生盼。

    一清早,李兆蕃打听了严成锦的地址,来到严府门前。

    这座府邸看上去极为破旧,纵然墙刚翻新过,还请画师在上头作了画,也掩饰不了它衰败的气息。

    “妹子说,严府的暗语我肯定对不上来,不用敲门。”

    等了许久,他看到穿着绯袍大衣的官员,从府里出来。

    此官看上去和他年龄相仿,竟已是朝中的四品大官?

    心中惭愧的同时,又有些敬佩。

    “敢问……可是严成锦大人?”

    严成锦微微诧异,看向一旁锦衣卫叶准,叶准点点头表示安全。

    李兆蕃忙道:“学生李兆番,是李大人的继子,特意来感激大人的恩情。”

    严成锦狐疑道:“如何证明你是李大人的继子?”

    在府门前遇刺过两次,对于生人,他都谨慎小心的提防。

    朝廷中弹劾过的人,虽说都致仕了,难免有同僚还在朝中。

    大明官场,讲究兄弟义气。

    史上,有许多动机不明的报复,真相只是为同僚报仇。

    所以,对于熟人他也同样是提防着的。

    目前被他弹劾过的人,有周经、刘大厦、傅翰等等。

    清一色的大儒,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李兆蕃有点懵了。

    “今日来得仓促,未带证明之物,这些糕点是舍妹亲手烹制,上头刻着“李府”。”

    何能接过去后,摆摆手道:“快让开,咱们少爷要上朝了。”

    严成锦坐进轿子里,上朝去了。

    坤宁宫,

    朱厚照跪在地上,微微抬头打量弘治皇帝的脸色。

    弘治皇帝翻开漫画看了几眼,低声道:“全都给朕交出来!”

    “没藏有了,儿臣画的都在父皇手里。”

    朱厚照老老实实地道。

    昨日混进来一个小太监,伺候他的饮食起居,哪知道是司礼监的人。

    向萧敬的禀报后,他便被抓来了东宫。

    不过,他不打算出卖严成锦,老王书坊还在印刷,过些日子,就让长宁伯运到岛国,父皇也管不着。

    长宁伯这个勇士,许久都没动用了,他不禁觉得,老高想得真周到,脏活累活都可以让他来干,死了也不用心疼。

    弘治皇帝风轻云淡地问:“你画这些,用了几个时辰?”

    朱厚照想了想,小心翼翼地道:“一刻钟就能画完,不耽误儿臣读书,而且,儿臣自从画了漫画以后,背书再也不头痛了,听经筵时,能静坐一整日不动弹,这些都是画了漫画之后,带给儿臣的改变。”

    弘治皇帝脸色有点控制不住了。

    “孽……孽子!”

    张皇后见陛下又忍不住动手,有几分心疼儿子,道:“陛下息怒,厚照一时顽劣,是该教训,可陛下……你还不清楚他的性子吗?”

    越让太子往东走,他就偏要往西走。

    所以,想让太子往东走,得往西指。

    此时,牟斌禀报道:“严成锦这些日子,可有出入东宫。”

    朱厚照难得承认:“都是儿臣一个人干的,父皇要罚,就罚儿臣吧。”

    弘治皇帝显然不信,一问牟斌便知道了。

    早朝后,

    严成锦被弘治皇帝留下来,大殿中静谧,无人说话,牟斌朝他使了个眼色。

    “陛下将臣留下,可是有要事相商?”

    弘治皇帝淡淡地道:“朕下了御旨,不可在大明出现此物!”

    李东阳微微侧目,只见萧敬举着托盘下来,托盘中乘着一本册子。

    大臣们逐一翻阅,露出几分恨铁不成钢之色。

    严成锦直接道:“臣确有劝阻过殿下。”

    弘治皇帝看向萧敬,只见萧敬微微点头,在东宫的时候,严成锦就劝阻过太子,可是,那也就是随便提了一嘴。

    “你既然知道,又不向朕禀报!是有意要纵容?”

    严成锦额头上微微露出一层密汗,陛下猜到了他的心思。

    “臣怕向陛下禀报,也无济于事,如今东南倭寇大乱,不敢平添陛下的烦恼。”

    李东阳道:“严成锦向来考虑颇多,还请陛下勿怪。”

    正在这时,谢迁慌忙走进来:“陛下,松江府传回急奏!有个好消息,有个坏消息。”

第321章 别说了,朕不用你了(第三更 求订阅)

    大殿中变得安静起来。

    严成锦不大喜欢,“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这样的禀报方式,有吊胃口的嫌疑。

    谢迁感受到周遭目光的变化,忙是道:“陛下,松江府收回了一艘大船!”

    弘治皇帝老怀欣慰,眸中发光:“王卿家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方才去上任,就替朝廷收回了一艘大船。”

    谢迁递上疏,迟疑道:“陛下,收回这艘大船的人,是刘瑾。”

    弘治皇帝想起来,太子前阵子偷了太医院的毒药,给东宫的伴伴带去松江府了。

    李东阳等人有些意外。

    兵部尚书秦竑老脸有点挂不住,兵部束手无策之事,先让一个太监破了局。

    瞧见诸公疑惑,谢迁道:“刘瑾毒死了二百七十三人。”

    严成锦微微有点吃惊,事实证明,坏人用对了地方,也会做好事。

    史上,刘瑾掌权后,也做过好事。

    在张彩的建议下,对入京觐见的官员,不收常例钱。

    刘瑾当权的时候,出入京城的官员,都要收银子。

    若没有银子,就会被光明正大的安排,比如到牢里住几天,调到山高水远的地方任地方官体验农家乐。

    坊间百姓骂声一片,刘瑾懵逼了,咱安排贪官,关你们什么事儿?你们不感激便罢了,还骂咱?

    张彩告诉他,他收的常例钱,正是百官从百姓的口袋里搜刮出来的。

    刘瑾秒懂后,停止收常例钱后,官声终于有了一丢丢改善。

    另一个好事,便是整饬军屯,能整饬军屯的人,都是有魄力的人,可见,他也曾是个有追求的太监。

    弘治皇帝看完疏奏后,有些愤怒:“堂堂大明百姓,竟然伴成倭人?”

    李东阳几人看不到疏奏,只能干瞪眼,等萧敬把疏奏传下来,再商讨。

    严成锦的声音响起:“祸不及家人,他们深知被官府抓后,会被斩首,为不连累家人,才束发,佩戴倭刀,装成倭人的模样,与家人断绝往来。”

    从元朝开始,倭寇的势力便慢慢扩大,倭寇并非是纯武士,他们的首领,往往是商人。

    倭寇能帮士绅将货物运输到琉球和岛国,这才是他们屡剿不止的原因。

    大明实行海禁,而倭寇能帮士绅带货。

    如同后世直播带货一般,能牟取巨大的利润,倭寇就是主播,士绅就是商家。

    商家怎么舍得主播玩蛋,恨不得天天在线。

    弘治皇帝相隔千里万里,对东南沿海的局势并不了解。

    他感叹道:“这……扮成倭人又何好处?日夜逃亡,好好的耕田不种。”

    严成锦不敢接弘治皇帝的话,真要剥开来说,又要戳到陛下的痛点了。

    前几年,叶淇改革盐法后,商人不用再将粮食运到边境,兑换盐引。

    不仅使九边卫所的粮仓空虚,最重要的是,那些贩盐的商人赔了银子,倾家荡产。

    他们借钱贩盐,亏了钱之后,只好下海为賊。

    装成倭寇的样子,做海外生意。

    做了倭寇,有两点好处,不用再还钱,反正做倭寇也会被官府通缉。

    其二是可以赚银子,有船就能做生意。

    只需将货物往琉球、朝鲜和岛国倒卖,就能赚取大量的银子。

    琉球、朝鲜和岛国的手工业远不如大明,依靠外来输入满足内需。

    尤其是岛国,进入室町幕府时代,幕府和岛国朝廷相抗,各大领主之间又时有纷争,急需各种物资,给了倭寇一个发财的机会。

    李东阳点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江浙一带富庶无比,水田肥沃,弃田为寇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刘健颔首点头。

    谢迁接着呈上第二份疏奏:“陛下,还有一份疏奏,倭寇又上岸劫掠了,在上海县……”

    他不敢念出来,还是让陛下自己看为好,这样也好有个缓冲期,不至于太过震惊。

    弘治皇帝打开疏奏,从上往下一目十行,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朝廷设在松江府的镇海卫和金山卫,真是令朕失望透顶!”

    倭寇上岸劫掠,仅八百余人,就将镇海卫打得落荒而逃,衙门的官兵也缉拿不住。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看完疏奏后,同样不忿道:“松江府的卫所,是该整饬了。”

    可派谁去整饬?

    弘治几皇帝的目光落在严成锦身上,风轻云淡道:“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严成锦怔了一下,陛下拐着弯叫自己作什么?

    “臣在,陛下唤臣严卿家便好。”

    弘治皇帝道:“松江府的卫所,就由你去整饬如何?”

    严成锦心头咯噔一下。

    臣当然不想去啊,倭寇隔三差五上来砍人……

    离开京城一里,危险系数就要加一,普天之下,只有京城最安全。

    他是绝对不会离开京城的。

    “朕看你整饬京营,颇有经验,松江府卫所比京城,不过小巫见大巫,要轻松许多。”

    秦竑先拱手冷笑道:“臣觉得,严成锦真是不二人选,此子年轻,去历练一番也是好事。”

    谢迁拱手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片刻,附议的大臣就有六个人。

    只有曾鉴和韩文没有附议。

    最让严成锦心寒的是,连李东阳也站出来附议。

    “陛下若下旨,臣自然愿意前往。

    还请陛下让臣调动京军五万人马,前往松江府。”

    弘治皇帝嘴角狠狠一扯,道:“朕让你去整饬卫所,你带五万兵马去做什么!”

    严成锦一本正经道:“整饬卫所,必定要重新招募士卒。

    如今倭寇让人闻风丧胆,连官府都无法抓拿,不灭去他们的威风,谁敢报名参军?

    臣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抵需要五万人,才能平倭。”

    李东阳等人一脸嫌弃。

    虽说需灭倭寇威风不假,但带五万兵马,也太多了吧?

    京军全让你带走了,鞑靼若从宣府南下,谁来守卫京城?

    弘治皇帝露出和李东阳一样的表情,嫌弃道:“朕不用你去了,你给朕推选一个人。”

    “臣觉得,不如就让王守仁一并处理了?”

    平定倭寇后,王守仁应当不用朝廷下旨,也会整饬松江府的卫所的。

    他天生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朝廷只需下一道旨意给王守仁便好。”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觉得可行。

    整饬京营的关键人物,不正是王守仁吗?

    秦竑却担忧道:“王守仁能否将八艘大船找回来,还未曾得知呢,如今又让他整饬卫所……”

第322章 真没造了 (第四更,求订阅)

    弘治皇帝下了一道旨意,命王守仁整饬松江府的卫所。

    或许是两封急奏,让陛下无暇顾及,竟没有怪罪他纵容太子画漫画之罪。

    严成锦迈着大步,从宫里出来。

    在午门前的广场,遇到了朱厚照。

    “老高,父皇知道本宫画漫画之事了。”

    “臣知道了,殿下回宫吧,这段时间,殿下不要来严府,臣怕被殿下牵连。”

    朱厚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严成锦:“狗官!你不是跟本宫说一荣俱荣吗!”

    严成锦道:“陛下已经罚过臣了。”

    “那你怎么还好好的!”朱厚照狐疑。

    “这是精神伤害,殿下是看不出来的。”

    ………

    南昌,宁王府。

    身穿华富服的中年男子,剑眉微微一动,捏皱了手中的纸条。

    他转过身来,气定神闲道:“本王听说宫中丢了两斤毒药,想必,就是用在这里了吧?”

    一旁的谋士躬身道:“用在哪里不知道,只听闻是朱厚照偷的,命人带出宫了。”

    朱宸濠嘴角微微一勾,露出愁容,头上顶着一串问号。

    朱厚照不该是纨绔子弟吗?

    派个人,就把小七岛的两百倭寇毒死了,不像是废物啊?

    他的夺权大计,最重要的一环,便是熬死弘治皇帝,等待新皇上位,趁机夺权。

    这些年来,听到“朱厚照跑出宫去玩,朱厚照爬狗洞了,朱厚照骂陛下狗皇帝,朱厚照在东宫做爆米花”,诸如此类的消息,他不知道有多开心。

    一听就不是正经太子。

    为了让朱厚照沉迷,他还专门派人从南昌出发,去良乡买朱厚照的爆米花。

    可今天,让他对朱厚照有了新的认识。

    此人不仅是不学无术,运气还奇好无比,派个人就把两百个倭寇毒死了。

    一个人能做到这样的地步,也只有运气能解释了吧?

    若不是谋士再三确认,朱宸濠不会相信,天底下还有这样的神人。

    毒打几顿,饿了几天都没死?

    “王妃来了,属下告退。”谋士道。

    风姿卓越的娄妃缓步走来,青罗长裙,微风中能闻到淡淡的香气。

    朱宸濠笑容舒展:“娄妃今日穿得好看,谁帮娄妃挑的长裙?传本王的命令,赏五两银子。”

    娄妃柳眉一横,怒道:“你又在密谋造反?!”

    霎时,气氛有点微妙。

    大殿里的丫鬟和奴才,噤若寒蝉。

    娄妃揪着朱宸濠的耳朵,训斥夫君道:“造反有什么好的,古往今来,有几人能成大业?在南昌府当一方王侯,不比在深宫里好?”

    朱宸濠连忙求饶:“本王在商讨帮朝廷抗倭,家臣在良乡带回来了一只小金狗,从西域带到大明的,好看极了,特意给你买的吧。”

    娄妃揪着朱宸濠的另一只耳朵:“真没造反?!”

    “现在真没造了。”

    朱宸濠正要举起手对天发誓,可看到今天的天气不太好,乌云密布,好像要打雷的样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娄妃露出释然笑容,松开朱宸濠耳朵,眉欢眼笑:“那我逗狗去了。”

    朱宸濠摇摇头,露出松了一口气地笑意。

    ………

    松江府,金山卫所。

    王守仁苦思冥想几日,终于想明白了,严成锦为何要问:伯安兄喜欢到寺庙打坐?

    与倭寇联想起来。

    寺庙有僧兵!

    江南一带寺庙极多,先皇信奉僧道,导致寺庙和道观大兴。

    但弘治陛下登基后,极其厌烦僧道之举,僧道头子李牧省被安排到边疆流放后,僧道纷纷逃离京城。

    最后,南迁到江南一带,谋求发展。

    王守仁对着左宗彝道:“左大人,下官要离开几日,请大人主持大局。”

    左宗彝有点茫然,急道:“倭寇必定会报复,这时候你跑了,要老夫一人怎么办?

    你就算走,他得给我留下!”

    说着,他指了指刘瑾。

    刘瑾有些瞧不上左宗彝,回应道:“咱只听殿下的,殿下让咱跟着王大人。”

    王守仁拱手道:“下官这次离开,正是想到了破解倭寇之法,几日之后就回来。”

    左宗彝摇头叹息,他倒不怕倭寇劫掠金山卫所。

    只怕他们对周围的府县疯狂报复。

    王守仁和刘瑾骑上快马,带着二十个金山卫士卒,一路朝县城外驶去。

    刘瑾问道:“王大人,你要去哪儿?”

    “去少林寺。”

    出了县门,王守仁对着二十个士卒道:“你们持本官的手书,分头去少林寺调僧兵!”

    王守仁带着刘瑾,朝郊外一座少林寺奔去。

    “殿下让你跟着本官做什么?”

    刘瑾看四下无人,偷笑道:“你是殿下的勇士,可对?”

    王守仁微微怔了一下,此事除了严成锦和太子,无人知道。

    下一刻,他拔出了剑。

    刘瑾吓了一哆嗦,急了:“咱也是殿下的勇士,说起来,咱还是第一勇士呢!”

    王守仁把剑收回去,狐疑地看着他,并未听老高兄提起过。

    “殿下还有其他勇士?”

    刘瑾道:“严大人说,殿下有六个勇士,只要齐集六个勇士,就能成就贤君之名。

    齐集了没有,咱也不知道,不过,咱真是勇士。”

    王守仁明悟了,殿下怎么兴致勃勃找他当勇士。

    原来是受老高兄蛊惑。

    傍晚,王守仁和刘瑾便到了一座寺庙山脚下,寺门紧闭着,香客们都下山了。

    王守仁敲敲门。

    片刻后,老和尚把门打开,双手合十道:“今日不接香客了,施主明日再来吧,晚了就不好下山了。”

    “本官是来借僧兵的,寺内可有罗汉?”王守仁开门见山。

    老和尚一脸懵然和诧异。

    王守仁解释道:“倭寇在松江府一带,烧杀掳掠,还请寺中的罗汉随我下山平乱。”

    老和尚摇摇头,道:“出家人岂能造杀孽,佛门乃是清净之地,还请大人另寻他法吧。”

    正要关门,王守仁上前一步,朝老和尚作揖:“既然大师想论道,本官便与大师探讨一二,若是赢了,还请允许本官带罗汉下山。”

    老和尚见他如此执着,便放他进来。

    寺中的和尚听闻,有个人跑上山来,探讨佛法。

    正在吃斋饭的,放下了碗,跑到大殿,正在沐身的,搓几下后,披上僧衣就走了出来,跑来大殿。

    期待能在老和尚探讨佛法中,获得明悟。

    可当他们看到,眼前之人如此年轻,还不是佛门中人时,不由有些失望。

    王守仁坐在蒲团上,刘瑾站在旁边,帮他拎包。

第323章 你才是大师,我不配 (第五更 求订)

    “大师可是寺里的主持?”

    王守仁问道。

    老和尚摇摇头,道:“贫道只是庙里的扫地僧人。”

    刘瑾忙道:“咱们赶时间,叫你们主持出来。”

    一旁穿着袈裟的中年和尚,对着王守仁微微作揖道:“师兄是寺庙中对佛法参悟最高之人,只要赢了师兄,便算赢了。”

    论道开始了,僧人们很期待,等老和尚讲道。

    王守仁先道:“佛门常常禅坐,敢问如何理解,静?”

    老和尚闭着双眼,嘴中却念念有词:“静,便是心静如水,不迷于尘世,不乱于尘世,不染于尘世,不为世间纷扰所困,便是静。”

    “在下有不同的看法。”王守仁继续道:“静,是说心之本体,而动,是说心之妙用。

    在静的时候,能感受到空灵,空灵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动机,所以能与道相应,所以,内心寂然不动,方能感而遂通。

    所以,有了求静之心,即为动心了。

    厌恶动的心,并不是真正的静,可称之为,动亦动,静亦动。

    故而,真正的静是应该顺从事物的规律,而顺从**则为动。

    大师每日打坐以寻求静,本身就是一种**,你的心,动了!”

    旁边的僧人听得云里雾里,压根不知道王守仁在讲什么。

    听起来,这书呆子一直在念叨着静,静不就是每日的禅坐吗?

    坐在蒲团上,一动不动,开饭了就去打饭,吃完饭继续打坐,一动不动,开饭了又去打饭……

    老和尚睁开眼睛,仿佛见了鬼一般,浑身颤抖地望着眼前人。

    “你……敢问大师,师从何人?”

    王守仁道:“这是在下参悟的道理,并未有师傅传授。”

    老和尚和主持相视一眼,恨不得把王守仁绑了,留在寺里当和尚。

    可惜啊!

    如此有佛根之人,竟然在朝廷。

    刘瑾凶厉地问:“别想使坏!老秃驴,咱家大人赢了?”

    老和尚双手合十,朝王守仁作揖:“大师对道领悟之高,贫僧认输了。”

    王守仁忙道:“还寺里的武僧,随本官下山,荡平倭寇!”

    那主持大喝一声:“天宝,你率寺里的武僧,随大人下山。”

    手持长棍的武僧,从人群里走出来,单手朝主持和老和尚作揖:“弟子遵命!”

    寺庙里的武僧,有二十人陪王守仁下山,不过,他们都没有马,赶去金山卫所,至少也要一天一夜。

    “大人,可否跟小僧说说,何为动亦动,静亦动?”天宝和尚问。

    王守仁趁着下山的功夫,开始讲自己对心学的理解。

    “天宝和尚,你的功夫如何?”刘瑾试探性问道。

    天宝和尚有些惭愧:“小僧会一些棍棒和拳脚,不如寺中的扫地僧厉害。”

    刘瑾拍着大腿,可惜道:“你说那个老秃驴?”

    入夜,一行人在山林里休息,刘瑾升起篝火,给大家做一顿好吃的。

    ………

    金山卫所,

    左宗彝心中有些紧张,倭寇丢了一艘大船,折损二百多人,必定会报复。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来金山卫所就对了。

    县城里的百姓大多贫穷,就算是士绅,也没有一个良田超过万顷的,周围都是军田。

    从小七岛离开后,他便派了两艘漕船,在海上盯着。

    “大人,倭寇来了!”亲卫惊慌失措跑进来。

    左宗彝有点诧异。

    金山卫所穷得还需要朝廷接济,倭寇来这里作什么?

    “糟了,大船!”

    在金山卫所的岸口,停留着两艘大船。

    一艘是清江船厂的,一艘是前几天刚抢回来的。

    倭寇必定是为了这两艘大船而来。

    左宗彝拿来单筒望远镜,在视野中发现,海面上的四个黑点,正在慢慢放大。

    他能看清楚船帆上的符号,双栀以上的船不能出海,除了倭寇。

    是倭寇无疑了。

    “镇海卫和金山卫,全员戒备,随本官迎敌。”

    此时开船跑,已经来不及,四艘船呈包围之势,毫无死角。

    不过一刻钟,就会来到浅滩。

    他清点着人数,怒道:“昨天还有八百人呢,怎么只剩六百了!”

    “听说倭寇来,跑了!”亲卫慌张道。

    左宗彝叹息一声,王守仁那兔崽子不会也跑了吧?

    “一会儿谁敢后退,本官先杀了他!

    斩杀真倭,一颗头颅五十两银子,斩杀从倭,一颗头颅十两银子。

    打完就能来找本官领银子!”

    左宗彝信誓旦旦的大喝。

    别看有六百人,一会儿跟倭寇打起来,就跟砍西瓜似的,这银子怕是他自己都领不了。

    可是那又能怎么办呢。

    四艘大船停在浅滩上,倭寇跳下船,朝金山卫的士卒冲来。

    真倭拔出倭刀,银光曜日,还没开始交战,就吓得几个士卒往后逃跑。

    左宗彝拔出腰刀,把他们全都斩杀了。

    “谁敢跑,本官第一个杀了他!”

    士卒们看跑也是死,往前冲也是死,干脆站在原地不动弹。

    左宗彝会功夫,虽说是文臣,身手却不凡。

    和真倭打得不分上下。

    他把手中的刀丢了,准确地说,还没交战几下,刀就被浪人砍断了。

    余光暼过,士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慢慢倒下。

    “先杀了他!”

    浅野胜大喝一声,招呼几人浪人过来。

    此人身穿孔雀绯袍,一看就是大官,杀了这样的大官,是武士的荣耀。

    “今日本官的心腹不在身边,你们敢不敢三日之后再来?”

    左宗彝握着一杆长枪。

    他不怕死,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保住两艘大船,真倭武士极为自傲,说不定还真能忽悠一下。

    “杀了他!”

    三个真倭一拥而上。

    左宗彝左眼皮直跳,心中骂骂咧咧,这都要被人砍死了,你跳左眼皮是几个意思?

    一支长箭破空而来!

    嗖!

    洞穿了一个真倭的胸口。

    左宗彝看见一群光头和尚,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有一二百人,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唯独没看见弓。

    他惊呆了,看见王守仁坐在一匹大马上。

    “这小子去调僧兵了?”

    这些武僧的战力极强,虽然没有章法和兵阵,乱成一团,却打得倭寇连连败退。

    倭寇哪里知道,这些和尚是从哪里出来的,个个武艺不低。

    “这些武僧从小就开始练武,与倭寇的浪人武士没有区别。”

    王守仁暗自思忖。

    他看见了倭寇人的弓箭手,拉着大弓,遂也拉起大弓,朝那弓箭手射去。

    刘瑾躲在王守仁身后,乐了:“倭寇送来四艘大船,还剩三艘,咱就找齐了,别杀光,留个活口。”

第324章 国之大幸

    王守仁命人清点伤亡,八百三十二个倭寇,或被或被俘。

    还有几个倭寇头子,往上海县的方向逃去,刘瑾带着僧兵去追了。

    “诶,本官怎么没想到调僧兵。”左宗彝叹息一声,肠都悔青了。

    江南的寺庙和道馆多,从小就习武的僧人,不在少数。

    若他调用僧兵,这些真倭早就被打跑了,哪里还敢抢朝廷的船?

    王守仁道:“僧兵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还得靠镇海卫和备倭卫。”

    不一会儿,刘瑾抓着浅野胜回来,准备把他砍了,找左宗彝领银子。

    他眉开眼笑:“左大人,是五十两银子一个没错吧?”

    左宗彝黑着一张脸,陛下必然不会掏银子,得他自己垫付银子。

    有二百个真倭,那就是一万……万两。

    左宗彝两眼一黑,噗通一声,晕了过去。

    “怎么晕了?快醒醒,你还没给咱银子呢!”刘瑾疯狂摇晃。

    旁边的士卒也嚷嚷着还银子。

    正在此时,一匹快马奔进军营,马上的人翻身下来:“大人,陛下的圣旨。”

    王守仁打开一看,陛下命他整饬卫所。

    “还有三艘大船在岛国,恐怕还要禀报陛下,才能出海。”

    出海会犯海禁,带着几百僧人去倭国的话,是要向朝廷禀报的。

    ………

    京城,西城区。

    严成锦早起来晨跑,到了旧院时,春晓笑道:“少爷,大棚里的种子发芽了。”

    他走进大棚里,周围的十几个泥盆,冒出了嫩绿的幼芽。

    辣椒的盆里,也开始有了一点绿色。

    这是辣椒的幼苗,只有五片叶子,翠绿得像青色的苹果。

    只有一株,长在草盆里。

    “不可多浇水,也不可少浇水,每日只能浇这么多。”

    严成锦拿过一个勺,认真示范。

    种花对于春晓二人来说,就是除草和浇水。

    她们是流民,对于量没有概念。

    严成锦怕她们把辣椒浇死了。

    何能跑过来道:“少爷,那个李兆蕃又来了,这次送来了一斤肉,说想当面给少爷。”

    “不见,准备轿子,本少爷要上朝了。”

    到了府门外,严成锦坐上轿子,李兆蕃只是朝他作揖,并未上前搭话。

    进宫了,大臣门三三两两往左右掖门走去,严成锦像往常一样来左掖门排队。

    “成锦啊,今日,你要不要写一封弹劾疏奏啊?”戴珊堆着笑意。

    严成锦微微摇头:“下官最近没有灵感,等倭寇之事平定后,再做打算。”

    百官在左右掖门站了一会儿。

    往日这个时候,金钟已经响了。

    今日却迟迟听不到声音。

    陛下还没起身?

    只见,萧敬托着拂尘,慌张地走过来道:“陛下御旨,今日不上朝。”

    一片嘈杂的声音响起。

    百官窃窃私语。

    陛下不上朝的次数,实在是屈指可数,近年来,也只有整饬军营那一次。

    严成锦暗自思索,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陛下该不会在后宫,穿上轻纱长袍,放飞自我了?”

    李东阳三人诧异,陛下不会无故不上朝。

    “萧公公,陛下他?”

    萧敬道:“王太后染了风寒,陛下看太后去了。”

    严成锦心中了然。

    宫里有一位太皇太后周氏,有一位太后王氏。

    在前朝时,吴皇后与万贵妃相斗,不幸被废。

    朱见深立了继后王氏。

    鉴于吴皇后的下场,这位继后十分佛性,每天吃斋念佛,没有子嗣,也不争宠。

    弘治皇帝当太子时,对他极好,念及于此,陛下才会去看她。

    “哥,咱回去再睡会儿吧?”

    “弟啊,去你家吃烤**如何,冬天,一边烤火一边烤鸡,多暖和。”

    张家兄弟的声音响起。

    陛下不上朝,百官还是要当值的,这二位兄弟不一样。

    陛下不上朝,便可以回家睡大觉,他们每天要做的事,只是上朝而已。

    萧敬对着严成锦道:“严大人,陛下让你去一趟。”

    严成锦心中古怪,弘治皇帝不会让他去看病吧,他可不会瞧病。

    到了后宫的寝殿,

    弘治皇帝正站在王皇后的床榻旁,脸上带着人笼嘴。

    刘文泰坐在锦凳上,替王太后把脉。

    严成锦隔着老远行礼:“臣严成锦,参加陛下。”

    寝殿里摆着佛龛,还有各式念珠,陛下不喜这些东西,也只有王太后和周太皇太后有如此礼遇。

    “朕想找汪机。”弘治皇帝幽幽地道。

    印象中,王太后就在这几年了。

    严成锦躬身道:“刘御医的医术,乃是汪大夫所传,陛下不妨让他试试?”

    “你也不知汪机在何处?”弘治皇帝诧异。

    锦衣卫可以去寻,只是要耗费些时日,他等不及了。

    严成锦摇摇头,他只知道汪机去了西北,具体是何处,他也不得而知。

    刘文泰的胆子大了不少,信誓旦旦地道:“陛下,区区风寒,臣还是有把握的。”

    萧敬微微躬身道:“奴婢可以让厂卫去西北,一月之内,定把人找回来。”

    弘治皇帝摇摇头。

    此时,李东阳三人方才回到值房,就有文翰匆匆送来疏奏。

    “三位大人,是松江府连夜送来的疏奏!”

    刘健急忙抓了过去,李东阳和谢迁两人凑上来。

    是王守仁传回来的急报,倭寇侵犯金山卫所,被全部或俘或杀了。

    “这个……王守仁无兵无将,是如何做到的?”刘健诧异。

    兵部常道倭寇如何凶猛,可空手接下飞箭,到了王守仁手里,却迎刃而解了。

    从陛下登基以来,倭寇屡次侵犯东南沿海,将领换了一人又一人,也无法平息。

    如今王守仁有了对付倭寇的法子,此乃国之大幸。

    谢迁看了刘健一眼,同样诧异。

    急报中,王守仁没提是如何取胜的,倒是提了倭寇人数几何,缴获战利物品多少。

    李东阳陷入沉思中,沉吟一声,满脸舒畅道:“陛下为此忧心,先禀报陛下吧!”

    此时,兵部。

    秦竑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看完疏奏,呆滞半天。

    在海南,王守仁孤身一人平息黎乱。

    如今去了松江府,一月之内,又平定倭寇。

    他喃喃地道:“严成锦说得不错,此人有将才。”

    在两广当总督时,深知倭寇狡猾凶悍。

    他们小股出没,劫掠时十分冷血残暴,入海后消失得无声无息。

    “大人,咱们还不去报喜吗?”兵部的佐官问。

    秦竑站起身来,他看了半天疏奏,都忘记给陛下禀报了。

    奉天殿,

    弘治皇帝看完急报后,冲散了所有忧虑,笑容可掬。

    王卿家打胜仗了啊。

    “王卿家真是短,这些疏奏写得太短了,只报了战果,连过程只字不提,难道他不知,重要的是过程。”

    弘治皇帝有些责怪道。

    严成锦躬身道:“王守仁是个简明扼要的人。”

第325章 举阉

    弘治皇帝看完疏奏,长叹一声,朝廷收回五艘大船。

    还有三艘大船在岛国。

    战利品中,没有海南运回的夏粮,应该是运去岛国了。

    秦竑站在大殿中,蔫了似的,此刻,他不想发表任何意见。

    “严卿家,王守仁是如何胜的?”

    弘治皇帝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严成锦,据锦衣卫禀报,王守仁离京之前,见过这个家伙。

    严成锦道:“臣猜测,王守仁借了寺院的武僧。

    武僧从小习武,功夫不在倭寇之下,有一句话,不知陛下有没有听过?”

    弘治皇帝好奇地问:“什么话?”

    “天下武功出少林。”

    严成锦适时给弘治皇帝普及了一下武林知识。

    萧敬和牟斌面色微微一动,心中暗想,什么时候去少林寺讨教一番。

    李东阳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像胡侃。

    刘健皱眉道:“虽然抢回来五艘,却还有三艘在倭寇手中。”

    “陛下,不如派刘瑾去岛国将三艘大船找回来?”严成锦道:“王守仁留在松江府卫整饬所。”

    秦竑激动起来:“一个东宫太监,让他去岛国作什么?!”

    “秦大人,第一艘大船是刘瑾抢回来的。”严成锦说道。

    弘治皇帝嘴角微微一动,目光中露出思索之色。

    “刘瑾是个太监,让他挂帅去岛国,恐怕有些不妥吧?”

    严成锦道:“宋时有太监童贯,东征西讨平叛乱,宦官之身又如何,臣相信刘瑾是有才能的,只是入错了行当,还请陛下举贤不避阉。”

    要么把船带回来,要么死在岛国,没有比刘瑾更合适的人了。

    王守仁去岛国的话,严成锦怕他传播心学。

    李东阳等人面露沉思之色,童贯他们自然听说过。

    “出征一次耗费糜费众多,若刘瑾不能将船收回来,当如何?”

    严成锦道:“那就赐刘瑾死罪。”

    这……?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看不懂了,严成锦推举刘瑾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有意提拔。

    可当严成锦说出这句话时,才知道,他是大公无私。

    秦竑微微张着嘴巴,去岛国就是去匪窝,左宗彝败在倭寇手里一次,他也不敢随意举荐他人了。

    “让刘瑾去也无妨,就怕这五艘大船,又被倭寇抢了去。”弘治皇帝心中忐忑。

    “倭寇就算抢了船,也还会到东南劫掠,到时候抢回来便好,若不去岛国,只怕这三艘大船无法夺回来。”严成锦说道。

    道理是如此,总归是要派人去夺船的,可弘治皇帝心怡的人选,是王守仁。

    刘瑾虽然抢回了一艘船,但他总觉得是运气好,人哪能一直都运气好?

    刘健道:“让王守仁带僧兵去岛国,将船夺回来,再整饬松江府卫所也不迟。”

    李东阳眉头微微一动,低头望着地板,陷入凝思。

    严成锦道:“万一,三艘大船已不在岛国,王守仁离开后,倭寇再劫掠东南,岂不损失惨重?

    有王守仁在松江府镇守,无论倭寇在不在岛国,都能安心。”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眸中闪过一抹决然:“就命刘瑾前去吧,将剩余三艘大船找回来。”

    大殿一片寂静,

    刘健三人相视一眼。

    反对的前提,是有人可以举荐,眼下朝中,多知道倭寇难剿,只怕没有人愿意去对付倭寇。

    可以让刘瑾把漫画带去岛国,但,该如何运去松江府?

    严成锦心中暗想。

    陛下命令禁止,不许此物出现在大明,若是运送到松江府,要抽税银,必定会遭遇榷关盘查。

    就怕到不了松江府,就被朝廷查获了。

    ……

    奉天殿外,

    朱厚照蹲在御阶下头,等严成锦出来。

    听闻刘瑾打了胜仗,朱厚照高兴得手舞足蹈,丢下书就来了。

    等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有人从奉天殿里出来了。

    李东阳看见御阶下有个人鬼鬼祟祟,正是太子殿下,朱厚照连忙把脑袋缩回去,像个没事的人似的,李东阳轻叹一声,三人拂袖走了。

    严成锦从大殿里出来,一道人影三步并作两步,像会轻功一般,轻松地攀上了御阶,眨眼间,来到了身前。

    朱厚照有些激动道:“本宫听说,刘瑾和王守仁打了胜仗?!”

    “嗯,夺回了五艘大船。”严成锦说道。

    “他们是本宫的勇士啊!都是本宫教得好,老高,本宫越来越相信你的话了。

    只要聚齐六个勇士,本宫就能成就贤君之名。”朱厚照笑嘻嘻地拍了拍严成锦的肩膀。

    严成锦道:“殿下,风往北边吹了。”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那有什么关系?”

    “会把声音吹进奉天殿,边走边说吧,你来找臣做什么?臣正好有事找殿下,还是臣先说吧。”

    严成锦继续道:“刘瑾要去岛国了。”

    朱厚照怔了一下:“本宫的漫画可以送去岛国了?”

    严成锦点头:“殿下聪明!不过,臣只是说,刘瑾要去岛国了,其他什么都没说。”

    半个时辰后,东宫。

    朱厚照正在等周彧,他派人去了长宁伯府,召周彧来东宫。

    “老高,你给本宫的账目,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臣要回府了,只等殿下的消息。”严成锦说道。

    大殿里关着门,奴婢都遣散了。

    此时,东宫外。

    周彧骂骂咧咧地往东宫走来。

    朱厚照许久没折腾他了,这次不知是让他偷鸡摸狗,还是杀人放火。

    “若敢胁迫老夫,老夫就去仁寿宫告状。”

    他踏进了东宫大殿,看见这花园连连叹息。

    这里本有一个花园,被朱厚照折腾得像鸡窝一般。

    想必隔三差五,就跟锦衣卫打架吧?

    周彧恭敬地道:“敢问殿下找臣有何事?”

    朱厚照乐道:“可还记得你是本宫的勇士?”

    周彧不太想搭理他:“殿下要找臣办何事,直说。”

    “本宫想让你运一批货,去松江府。”

    朱厚照走到御榻旁,把漫画拿出来。

    周彧看后吓了一跳:“陛下不是下令禁了吗!”

    “所以本宫才让你去办呀,运到松江府给刘瑾,刘瑾会替本宫处置。”朱厚照说道。

    周彧把漫画丢了,犯嘀咕道:“老夫不干。”

    “看看这本账本,是你良乡偷的税吧?本宫一会儿就送给父皇。”

    朱厚照把账本丢给他。

    周彧在良乡做买卖,也不是不交税银,而是十次交一次,总说下一次一定给,老油条了。

    严成锦记在账目里,留着都察院搞业绩的时候,再弹劾,今天却提前拿出来。

    周彧看了之后,被震慑了一下。

    朱厚照继续道:“本宫还知道,你将良乡的小罐茶,偷偷卖给弗朗机人,精盐,偷偷卖给大食人。

    大食人和弗朗机人,再卖到岛国和琉球等地,赚了大笔银子,每月十五,就是你们接头的日子。”

    周彧微微张着嘴巴,心惊胆战,指着朱厚照:“殿下怎么如此清楚?”

    这些当然是严成锦查的。

    都察院乃是三法司之一,自然有查案的能力。

    明律有令,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栀以上违式大船,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蕃国买卖,枭首示众,全家发配充军。

    就算是周彧,也只能偷偷摸摸的来。

第326章 竟会是这样的结局

    大清早,

    王不岁来到严府,对严成锦低声道:“少爷,漫画昨日傍晚全被人带走了。”

    那些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二十两马车,在京城难得一见这样的架势。

    王不岁不敢多问,命人暗暗装上车。

    严成锦知道,朱厚照把事情办妥了。

    “是长宁伯的马车,昨夜何时离京的?”

    王不岁小声道:“是酉时,少爷,还印不印了?”

    “先不要印了,太子的新作还没画出来。”

    严成锦猜测,周彧与蕃商做买卖,就是这么送到江南,甚至广东,他必有一条绿色通道。

    周彧与张家兄弟不同,本着能帮则帮的原则,极会经营人脉,京官他使不上力气,地方官却可以。

    从前朝至今,人脉远不止京城的地界。

    十一月了,寒冬飘雪。

    京城通往良乡的路上,白雪被马车压得严严实实。

    严成锦坐着马车来到良乡,传世理学院开门授课两月,生员越来越多。

    良乡的运河冻住,上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船厂生意冷清。

    但陆运依旧能看到商人,他们运输着铁器、纸张、精盐、食糖等众多良乡的货物。

    大明的商业繁茂,比如江西赣州,每年都有大批的粮食运往朝廷各地。

    江南出产的绫和布遍布天下,成千上万的商人前去收购纺织品。

    但税银都比不上良乡。

    良乡这一年收的税银,足抵上河间府的一府夏税秋粮,良乡仅仅是一个县而已。

    俨然有成为大明的义鸟之势。

    商税庞大到如此地步,账目是要查的,良乡衙门清算一遍,交于谢玉清算一遍,最后王不岁算一遍,再递交户部。

    李兆蕃骑着一匹马,跟着严成锦的轿子来到良乡。

    他守孝时,早就听同乡的秀才说,良乡有一座藏书馆,收藏的书目乃坊间之最,连国子监都比不上。

    “果然不是虚传。”

    李兆蕃站在藏书馆前,心中隐隐有点激动,昂头看去,一座巍峨的楼宇立于天地之间。

    他有些好奇和兴奋地走进藏书馆,从一楼到五楼,逐一览阅。

    李府,

    李东阳熬夜写了一份讲义,这三年继儿的学问定有落下,他平时无暇教导,唯有让他看自己的注释。

    来到书房,却不见李兆蕃人:“二少爷呢?”

    丫鬟还未回答,李清娥先道:“方才下人回来禀报,二哥去良乡了。”

    李东阳微微皱眉,将讲义放在书案上:“他去良乡做什么,这两日爹看他总心不在焉的。”

    “二哥在家乡守孝三年,想必苦闷久了,京城比茶陵繁盛,出去散散心也是正常,爹别担心了。”李清娥道。

    李东阳长出一口气,颔首点头。

    宋景闲时会去理学院讲课。

    “今日要说的,乃是物理中的力,万物存于世界上,皆会受力牵引。”

    堂下的胥吏和流民子弟很多,聚精会神,能听懂的不过是寥寥十几人罢了。

    他们每日冒着大雪前来,头悬梁锥刺股,嘴里哈着白气,只为冲刺今年最后一场理科考试。

    李兆蕃坐在人堆里,想不到世间还有理科这种学问。

    他有些好奇,宋景是怎么发现这种学问,又将它归结写在纸上的?

    理学院,院长的值房。

    王越笑道:“贤侄,这理学院交于老夫打理,还是不错的吧?”

    “这月底放假,天寒不便出门,宋景和谢丕,也需准备明年的春闱。”严成锦说道。

    谢丕不必说,才华出众又有状元老爹谢迁辅导,考不到好名次,也不会落榜。

    宋景则不同,在八股方面实在木讷了一些,果然神仙打开一扇窗的时候,会替你关上一扇门。

    宋景在理科方面无师自通,看理论就能实操,做的策题就不尽人意了,比谢丕要差许多。

    还有四月时间,他能靠题海战术冲击一下。

    王越有些不情愿道:“贤侄要放多久?”

    “三个月。”严成锦道。

    三个月正好过了冬,等到明年三月,天气也放暖了。

    王越叹息道:“许多外籍的生员,返乡或有诸多不便。”

    “学院只是不授课,并非赶人,让他们留住在学院就好。”严成锦道。

    王越宣布放假消息后,院里一片嘈杂。

    放假三月,意味着三个月内都没有工程师考试,那些已经有了几分把握的人,连道可惜。

    再等工程师的考试,就要等到明年开春。

    已经当上工程师的人,心中暗喜,旱涝保收,放假他们也能每月领三两银子。

    这冰天雪地的,地里没有能收成的作物,纵然他们有些人是流民,今年也饿不死了。

    回到严府,傍晚了。

    朱厚照在府门前,无聊踹着严府的墙根,看见马车徐徐朝严府走来。

    “老高,本宫方才听周彧说,漫画全运走了。”

    严成锦撩开车帘:“应该到河间府了吧,殿下问这个做什么?”

    “本宫是来提醒你,马车的行车定会比父皇的急奏慢,赶到松江府时,只怕船已出海了。”

    朱厚照认真的时候,心思极为细腻。

    朝廷派出的厂卫,骑着上好的宝马,一日跑下来的路程,定会比马车远。

    他特意来提醒严成锦,若是送到松江府时,船开走了……

    严成锦道:“臣已经派人去了,殿下放心吧。”

    朱厚照能想到,他岂会想不到,几日前,王不岁派人送信去了。

    ………

    五日过去,金山卫所。

    王守仁在等朝廷的旨意出征岛国,将剩余三艘大船找回来。

    可圣旨来的时候,他有点迷糊。

    陛下命刘瑾带着僧兵去岛国?

    刘瑾不懂兵法,岛国的倭寇必定比小七岛多。

    虽然僧兵武艺高强,却只有两百余人,去岛国仅靠武力只怕不行,还得用计策。

    王守仁打算亲自前往,将三艘大船寻回来。

    可陛下下了御旨,让他留在松江府镇守,刘瑾带僧兵去岛国。

    “李公公可知道,陛下为要派刘瑾前往?”

    来宣旨的李公公阴恻恻笑道:“听说是严大人举荐的。”

    王守仁疑惑地看向刘瑾:“你哪里得罪老高兄了?”

    刘瑾差点没哭出来:“咱也不知道啊,自打认识以来,严大人就是想弄死咱。”

    毒药再厉害,也毒不死一岛倭寇啊。

    他替朝廷抢回一艘大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想不到竟是这样的结局……

    李公公阴厉道:“你还想抗旨不成!这是朝廷的旨意,你收拾收拾,出发吧。”

第327章 漂洋过海来面基

    岛国是真倭聚集之地,朝廷只给两艘船,这不是去送死吗?

    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将那三艘大船带回来,那里都是真倭,明军去了,就如同肉包子打狗。

    带不回来,朝廷也要杀了刘瑾。

    王守仁突然有点于心不忍。

    “朝廷下了圣旨,那咱就去吧。”

    刘瑾哽咽道:“你帮咱告诉殿下,咱生是殿下的勇士,死是殿下的死士。”

    王守仁思索片刻,仔细看了看刘瑾,道:“本官有计策,可让你安然将三艘大船带回来。”

    …………

    天寒了,

    严成锦起床洗漱后,先喝了一碗白开水,才开始享用早膳。

    何能拎着一条猪肉,苦着脸道:“少爷,那李府的二公子,又来送肉了。”

    又收到了一斤猪肉,李府的猪肉不要钱的吗?

    严成锦当即披上貂裘大衣,走到府门外,看见李兆蕃瑟瑟发抖站在风里:“你每日给本官送猪肉,可是想毒害本官?!”

    李兆蕃怔住了,还以为严大人出门道谢,让他早些回去呢。

    他忙道:“不是,学生父母双亡,年少时母亲病故,三年前父亲又病故,世上孤身一人,此番来到京城后,幸得大伯父收为义子,又得大人恩助进了国子监。

    于兆蕃而言,大人乃是恩人,岂能不报。

    这豚肉是学生在西市买的,没有毒。”

    李兆蕃在老家没了亲人,才来京城投奔。

    严成锦黑着脸道:“以后不要给本官送猪肉了,谁家天天吃猪肉啊。”

    李兆蕃有些惭愧:“是学生考虑不周,明日,学生给大人送鸡肉。”

    若上一世,有人每日清晨五点上门送猪肉,严成锦要跟他做朋友。

    不过,在大明他真的吃不过来了。

    “什么肉都别送了,本官助你入国子监,是因老师的缘故,日后也不许再来严府。”

    严成锦回到府中,准备换上常服上朝去。

    李府,

    李东阳端起玉米粥,吹了一口,不经意地问:“怎么不见兆蕃来用早膳?”

    “诶,二少爷又去严府豚肉去了。”管家叹息一声。

    送豚肉?

    李东阳有些纳闷,从管家口中问了才知道,继子每日卯时出门,去西市买一斤肉,给严府送去,已经有好几天了。

    听罢,他今日决定晚一些进宫,坐在正厅里,等李兆蕃回来。

    半个时辰后,李兆蕃走进府中,脸上微微错愕:“父亲还不上朝吗?”

    “你这几日一大早跑哪儿去了!”李东阳质问。

    李兆蕃如实说道:“去严府送肉了……”

    “为父你的俸禄才多少银子,你就敢这样送!”李东阳斥责。

    这是弟弟唯一的骨肉了啊,又于心不忍,长叹一声:“今后不要再去了,此子是不会吃的。”

    “可是严大人并未说过他不吃…”李兆蕃疑惑。

    “他不会告诉你的!”说完,李东阳挤出一副慈祥的脸色道:“听为父的话就对了,用过早膳,就去国子监吧。”

    李兆蕃不敢顶撞,躬身退下后,便用膳去了。

    到了国子监,李兆蕃发现,他似乎被孤立。

    自己主动问候,却无人同他搭话,又不知是何原因,他只好耐心听博士讲学。

    李兆蕃发现跟不上,对博士讲的大学衍义,一知半解,请教旁人时,无人搭理他。

    回到府上时,李东阳总要问他今日在国子监过得如何?

    他点头称师傅和同学很好,父亲不用担忧。

    在国子监呆久了,李兆蕃发现,有一个人同样不受待见,那就是程子堂。

    李兆蕃走过去搭讪:“程兄,他们为何避着你?”

    “家父是程敏政。”程子堂习惯了。

    一句话便解释了所有。

    程敏政的科举舞弊案,李兆蕃也略有耳闻。

    传闻,许多书生都唾骂他。

    “那……他们为何避着我?”李兆蕃无辜地问。

    程子堂问道:“李兄便是李大人的义子李兆蕃吧?你本无资格入国子监,承了李大人的恩荫,才能入国子监读书,他们自然不屑于同你结交。”

    李兆蕃恍然大悟,想想这几日来国子监众人的态度,不正是如此?

    “能入国子监,并非是由于家父,而是多亏了严大人。”

    “严成锦大人?”程子堂终于露出了一丝惊讶。

    李兆蕃眨了眨,问:“程兄知道严大人?”

    “当然知道,家父去朝鲜,便是严大人的安排。”程子堂道:“只是,以严大人的性子,是不会多事的,为何会……帮你?”

    “我也不知。”李兆蕃对此人更加好奇了:“在下不解,家父为何让我离他越远越好?”

    “李大人所言极是,你千万不可靠近严大人,若是被他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那就糟了!”程子堂正经道。

    谢兄和李兄,就是因此话中了邪似的,四书五经也不读了。

    “你大哥就是被问了这句话,才去海南的。”

    ………

    朝鲜,汉城。

    雪终于停了,天边露出霞光。

    程敏政坐在院子里的木台上,笑眯眯地问道:“快年关了,明昭、应宁,可想家呀?”

    “想!”

    “先生,咱们要回京城了吗?”

    梁小一和梁小二眼中隐隐放光,像大户人家的小少爷,丝毫无半点流氓的气息。

    程敏政笑容可掬:“等良乡的商船来了,咱们就回去。”

    来朝鲜半年之久,日夜盼着回大明。

    从朝鲜回大明极为麻烦,只能坐王不岁安排的商船。

    李怿眼中有些落寞,看着三人,迟疑片刻,低声道:“乐天也想跟先生去大明过年节……”

    程敏政错愕看他一眼。

    晋城大君是朝鲜国王,贸然离开朝鲜,慈顺大妃和议政府的官员必定不许。

    “诶,你贵为朝鲜国君,只怕不行。”

    李怿露出渴望之色:“乐天想去大明,拜访严成锦。”

    “你……你怎么会知道此人?”程敏政惊呆了。

    如果严成锦在这里,知道李怿要漂洋过海来面基,定会扇他一巴掌:不要来,成本太高了……

    “韩右议政跟学生提过,此人才学举世无双,吾若能得其一半,朝鲜可安定百年。”

    韩斯门是李怿的老师之一,但他讲的却不是书中的知识,而是在大明的所见所闻,令李怿对严成锦心生崇敬。

    程敏政哑然……

    严成锦那小子,若生在朝鲜,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为师进宫说说看吧,不过,此人是不会见你的。”

    回到屋子中,

    程敏政换了大明的官服,带着李怿去了景福宫。

    到了宫里,慈顺大妃正垂帘听政,听闻晋城大君入宫了,心中欢喜,从帘后走出来接见。

    “母后,儿臣想去大明。”

    慈顺大妃笑容凝固了,看向程敏政:“使者大人,大君这是?”

    “本官要回京过年节了。”程敏政面色不变。

    “使者大人回去便是,大君不能去大明!”

    领议政和六曹的官员们义正言辞。

第328章 升官契机

    “大明物华天宝,去大明见识一番也好。”程敏政道。

    领议政的官员正要反驳,慈顺大妃先道:“大君方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稳固,前往大明,实在太冒险了一些。”

    燕山君的余孽,时刻想取大君的性命,留在汉城才安全。

    “有禁卫保护,儿臣不怕。”

    慈顺大妃柳眉轻皱,嗔怒道:“这几日大君就留在宫中吧,使节大人回京,我等也应该有所表示才是。

    传本宫的命令,赐使臣白银一千两,别直参两百株。”

    程敏政嘴角微微一抖,朝鲜可真够穷的,打发叫花子呢……他在徽州时,账面上一月走的数目也不止千两。

    若不是知道,皇室的财库被燕山君掏空了,他真会以为,这是瞧不起谁呢。

    “那便谢过大妃了。”

    程敏政不多辩驳,确如慈顺大妃所言,晋城大君的根基未稳固,朝野有燕山君的人,去大明凶险万分。

    “大君就留在宫里吧,本官告退了。”

    回到府上,程敏政等了五日,还不见良乡的大船来。

    去问汉城精盐厂的刘工头,却说不知船何时会来。

    “大人,慈顺大妃和晋城大君来了。”捕盗厅的护卫进来禀报。

    程敏政正了正衣冠,出门迎接,朝慈顺大妃微微作揖。

    他还看见了韩斯门,精神奕奕站在晋城大君身后。

    慈顺大妃含笑道:“大明陛下在圣旨中,称赞大使满腹经纶,此番去大明,晋城大君就拜托大使了。”

    大明皇帝的圣旨,朝鲜不敢怠慢。

    圣旨中弘治皇帝字里行间,透露出程敏政敦敦教诲,辅助他成为一代明君,在朝廷的地位,举足轻重。

    燕山君极会讨好大明,年年朝大明进贡。

    但如何讨好,都不如眼下拜程敏政为师,借此与大明皇帝攀附关系。

    程敏政苦笑道:“只怕还要等几天,大明的商船还未来。”

    韩斯门道:“良乡的商船被倭寇劫掠了,不如就让朝廷派人送大使回国吧。”

    难怪等了许久,不见良乡的大船来。

    程敏政微微点头。

    ………

    大雪天,寒气袭人。

    严成锦还记得与陛下的赌约,良乡超越江南一带,成为大明缴纳商税最多之地。

    陛下和韩文定会记得。

    若是食言了,虽不会因此掉了脑袋,但严成锦想升官。

    又到年底了啊,升职加薪的好时候。

    都察院副都御史的位置,空缺很久了。

    自成化以来,就一直空着,朱见深自个昏庸不理政事,所以,懒得找个上三品的言官弹劾自己。

    都察院一直没有满编,不是都御史的位置空着,就是副都御史的位置空着,反正有个头管着就行。

    不搞个大业绩,只怕不好升官呐……

    入冬后,来良乡采办的商人,削减了大半。

    税银收入,是一年中最低的。

    “去,给本少爷买一台织机回来。”

    严成锦想到了飞梭,大冬天正好在家里做纺织,且也符合大明当下的发展状况。

    何能疑惑道:“少爷要什么样的织机?”

    少爷的品味与常人不同,他也不知要买一台新的织机,还是破的织机。

    不怕花银子,就怕买来不满意,被少爷罚工钱。

    严成锦道:“买一台新的,快些送来。”

    不到半个时辰,何能便把一台新织机搬入府中。

    严成锦摊开白纸,开始在纸上涂涂画画,照着这织机画下来。

    江南是产丝大户,若将江南的生丝买回良乡,流民和百姓家家户户一台织机,良乡也会成为大明的纺织品大户。

    一台织机收取半两银子,作为税银。

    没有银子的,可以用纺织品来抵扣,良乡商会将纺织品收集起来,再卖了换钱。

    这样一来,良乡的税银会大大增加,也能借此升一品。

    严成锦仔细盯着这台织机。

    黄道婆改良了纺织技术后,到如今,织机又有了进一步等我改良。

    对于不同的纺织品,出现了提花式和腰机式两种织机。

    提花式织机通常为一丈六尺,高高拱起的地方是花楼,工人就坐在花楼的木架上,它可以织几乎所有的纺织品。

    腰机式织机比提花式小,又称为小机,通常用来织丝娟、绸缎和轻纱。

    普通的织户要织葛、苎麻、棉布,就用腰式织机。

    但两种织机相同的地方,都要用到梭子。

    严成锦拿起炭笔,在纸上描画下来。

    在织机的两边画了一个滑槽,梭子的两头画上小孔。

    “飞梭出来后,必定需要许多生丝。

    如今先将生丝采购运回来,等飞梭的织机一出,便可直接上丝,织丝绸。”

    严成锦找来王不岁:“帮本少爷收购生丝,越多越好。”

    王不岁面露难色:“少爷,恐怕要找张家两位爵爷了,他们是江南隐藏的丝织大户。

    那两兄弟的脾性您也知道,小的跟他们做生意,要亏本的。

    这次恐怕还得您出面。”

    宫中需采办大量的生丝,用来做丝绸锦缎。

    在江南一带,张家兄弟几乎垄断了生丝生意,供给江南各织造局。

    织造局负责御用、官用、赏赐和祭祀礼仪所需的绸缎丝娟。

    皇宫虽然用度节俭,但各大藩王对丝绸的用量却很高。

    除此之外,还有大明的士绅,也是用丝绸的大户。

    大明的三大生意不过丝绸、茶叶、瓷器,张家兄弟会染指丝绸,严成锦并不意外。

    周家也有这样的生意,他们还做蚕丝被来着。

    王不岁苦着脸:“这次小的不能出面收购了,寿宁候非吸干小的的血肉不可。”

    寿宁候府,

    严成锦下了轿子,走进府门,听到哭嚎的声音传来。

    “都让开,本爵爷不活了!”

    “哥,我也不活了,咱们要死一起死,死了干净,死了心就不会痛了。”

    严成锦看见张家兄弟爬到高高的树杈上,底下是小湖,似乎要跳湖自尽。

    “不活了……亏大钱了啊,弟啊,咱们幸幸苦苦赚得银子,像放屁一样,说没就没了。”

    “呜呜……哥……不活了。”

    张家兄弟骑在树叉上,摇摇欲坠,下人们怕把他们惊掉下来,不敢上去阻拦。

    “弟,你先跳。”张鹤龄哭道。

    张延龄抹干眼泪,狐疑地道:“哥怎么不先跳?”

    “哥先哭一会儿,哭累了就跳。”张鹤龄道。

    底下的下人哭喊:“二老爷,不要跳啊!”

    张延龄的管家嚎叫劝阻:“老爷,不要跳啊!”

    张延龄伤心地松开手,噗通一声,掉到湖里。

    张鹤龄朝下头看了看,傻眼了:“弟,你真跳啊?”

    看见张延龄在水里扑腾,伸手求救,张延龄的管家大喝:“你们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吧老爷捞起来!”

    真跳了?

    严成锦心中自责,都怪我,把玉米种出来,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第329章 好人啊

    下人手忙脚乱,把张延龄从湖里捞起来。

    大冬天,他还呛了几口湖水。

    “呀,贤侄来了?”

    树上,张鹤龄看见人群中的严成锦,嗖地一下从树上爬下来。

    严成锦问道:“爵爷为何要跳湖?”

    “江南的生丝、茶叶、布匹、瓷器全都掉价了。”张鹤龄抹着眼泪。

    江南的管家回来禀报,江南生丝和丝绸的价格大跌。

    朝廷击溃倭寇后,抢回来五艘大船,令丝绸的价格大跌。

    海外贸易,就靠倭商将货物带出去。

    如今倭商不敢出现,导致原本要销往海外的丝绸大量积压,江南丝绸价格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还有瓷器和茶叶。

    张家兄弟更倒霉的是,倭寇被抓了,他们被朝廷缴获了整整一船的丝绸,损失惨重,又不敢报官。

    “这是亏了多少银子?”

    严成锦狐疑。

    海外贸易就靠倭商,将货物带向他国,江南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的生产地。

    只怕短期之内,是没有办法销完了,只会越积越多。

    若是运到广东一带出售,运费成本就高了,压根争不过本地的粤商。

    别人卖一两银子就能赚钱,你要卖到二两银子才能赚钱,谁买?

    “跌到多少银子了?”

    “半两银子一匹……”

    严成锦心中一喜:“只怕短期内,生丝还会降价的,全卖给本官吧,有多少本官都要了。”

    “你……全要了?”张鹤龄微微怔了一下,露出狂喜的笑容:“茶叶要不要?瓷器要不要?”

    严成锦摇摇头:“只要生丝。”

    “这样啊……”张鹤龄低头思考片刻。

    生丝价钱不等,质地好的生丝能卖二两银子,甚至比彩丝还要贵。

    张鹤龄手中有大量的生丝,丝绸价格掉了,他正愁还要不要做成丝绸呢。

    张延龄披着被子凑过来,嘀咕道:“哥,这小子是好人啊,丝绸都要卖不出去了,他还要买咱们的生丝。”

    张鹤龄一巴掌拍了过去,张延龄吃痛闭嘴了,他才转头笑眯眯对严成锦道:“全卖给你,一匹也不留,就按原来的价钱如何?

    贤侄啊,江南只有咱们有生丝,别人拿不出来一万匹。”

    “成交,一会儿二位去良乡商会对银子吧。”

    严成锦让兄弟两画押,写下字据,以防坐地起价,昊无对症。

    从张府出来,严成锦来到了良乡,命人将字据送给谢玉。

    谢玉经营的生意中,有生丝生意,寻常的手段骗不了他。

    “大人,这不是织机吗?”

    宋景看了草图,一眼就认出来。

    南昌奉新老家,养有许多桑蚕,家中就有一台小织机,以织绸缎为生。

    严成锦指着滑槽:“你仔细看看此处,这便是不同的地方。”

    宋景仔细看了看,织机的两旁多了一道槽。

    “学生试试。”

    他本就熟悉织机,加上织机的改造本就简单,看一眼便心中有数了。

    谢丕等人围了过来,原来良乡各式各样的图纸,是严大人画的。

    “谢丕,这个工程就由你来吧,若是能做出来,每月的工钱,加到十两银子。”严成锦突然改了主意。

    谢丕双目闪着泪光,感恩道:“多谢大人,下官一定会把它做出来的。”

    重要的是不银子,是工程师的级别。

    眼下,良乡只有两位总工。

    这次加十两银子,下次就是二十两,迟早会加到一百两。

    “恭喜谢兄啊,都能独立负责项目了。”一个工程师道。

    “还是谢兄厉害,考上了解元,理科也学得比我等好。”另一个工程师自叹弗如。

    谢丕下了工后,会在寝房里讲学,给要考举的胥吏子弟,答疑解惑。

    所以,除了宋景和另一位不知名的总工之外,隐隐被尊为前辈。

    宋景道:“你先做,做成之后,我再看看。”

    良乡商会,

    谢玉接到收到一份字据,衙门在江南买了一大批生丝,要运回良乡工坊制作。

    他快步来到衙门,忙道:“大人,这生丝不能买啊!”

    张贤疑惑:“为何呀?”

    “江南的生丝,就快要跌到谷底了,丝绸做出来压根卖不出去,买这一大批生丝,商行会亏银子的!”谢玉劝阻道。

    谢玉做买卖的能力,不必怀疑,他的眼光毒辣,倒卖精盐帮商会赚了许多银子。

    张贤丝毫不怀疑他的眼光。

    只是,这批生丝是严成锦买的,严大人的眼光要比谢玉高,定是有难言之处。

    片刻后,他来良乡理学院找严成锦。

    “严大人,江南的生丝降价了,大批量买金额,就算做成了丝绸,也卖不出去啊。”

    “本官买下来之前,就想好了销路,不用担心。”严成锦让谢玉赶紧去办。

    生丝运来京城,也要一月余时间。

    ………

    谢府,

    谢丕在屋中捣鼓织机,传世理学院放假了,他搬回来京城住。

    “这么瞎折腾下去,老夫看你明年春闱就要落榜!”

    “成何体统,哪里还有解元的样子!”

    “春闱之后便是殿试,你怎么一点不着急,爹都快急死了。”

    谢迁在屋中来回踱步,对着眼前的织机,嘴中念念有词。

    谢丕钻到提花式织机下,寻找打槽装木槽的位置。

    “你不回话,爹就让人把织机丢了!”

    “爹,孩儿一定会考上的。”谢丕交任务似的回应。

    谢丕望着这台织机叹息,织机那是妇人做的事,你一个解元折腾这个做什么?

    气急了,便踹了织机两脚。

    “爹,可否像个大人一样?”谢丕没好气道。

    谢迁冷哼一声:“我都快要被你气死了,你把它做出来,它又能做什么!”

    “严大人说,能织很多布和丝绸。”谢丕说到。

    谢迁隐着怒意,才没把气发出来。

    此时,下人来禀报:“老爷,李大人来府上下棋了。”

    谢迁脸色舒缓开来,背负着手,去了正堂。

    见了李东阳,便露出笑容:“你就是宾之兄的义子?”

    李兆蕃躬身行礼:“兆蕃见过世叔。”

    李东阳笑道:“去找谢丕吧,他可是顺天府的解元,你可向他多讨教讨教。”

    谢迁耿直道:“恐怕他没空搭理你,

    严成锦害我儿啊!谢丕回府后便茶饭不思,日夜守着织机。”

    李东阳顺势告诫儿子:“看,这便是接近严成锦的下场,你千万不可接近他!”

    李兆蕃有些不解。

    谢迁解释道:“我儿除了是顺天府解元,也是良乡的工程师,捣鼓织机能有什么出息!”

    李兆蕃眼中微微一亮,道:“小侄不打扰世叔和家父下棋了。”

    “你去看看也好,以他为鉴!”李东阳说道。

    李兆蕃跟着丫鬟来到后院厢房,看见一人趴在大织机底下,眸中一亮:“谢兄?”

第330章 格局

    “把那根木头递给我。”谢丕全神贯注。

    李兆蕃连忙抓起木头,递了过去。

    提花式织机很大,让房间略显拥挤,地上是构造图。

    “在下是李府的李兆蕃。”李兆蕃偷偷看了织机底下一眼。

    说起李府,谢丕便知道是李东阳的府上。

    在京城,除了李世伯也无人会拜访谢府。

    谢丕的声音传来:“李兄实在抱歉,今日无暇招待,还请李兄自便。”

    “无妨无妨。”

    李兆蕃蹲下来仔细打量,不时帮他递过器械。

    谢丕把两根滑槽安上,却又发现,似乎高低不平,梭子容易卡槽。

    眨眼间,他又把滑槽拆了。

    “谢兄要不要帮忙?”

    见谢丕不出声,李兆蕃主动上手,拆了另一道滑槽。

    正堂中,

    谢迁和李东阳盘腿坐在火炉边上,举棋不定,两人紧皱眉头,走错一子,十步之内必输。

    “兆蕃在做什么?”

    下人跑了出去,不一会儿,才回来道:“回李大人,在帮我家少爷做织机。”

    李东阳差点从木塌上栽下来,憋了半天,才道:“谢丕干的好事!”

    谢迁眉开眼笑:“方才愚弟便说了,我儿在做织机,宾之兄就先别走,愚弟快赢了。”

    李东阳哪里还管他,套上鞋百米冲去后院。

    到了后院,瞧见李兆蕃在旁打下手。

    “兆蕃,你给老夫起来!”

    李兆蕃做贼心虚,赶紧站起来,走到李东阳身边。

    “谢丕啊,你不务正业便罢了,怎么还贻害他人啊。”谢迁板着脸,故作问责地问道。

    谢丕听见了浑然不理,反而紧紧蹙眉,眼中只有织机,似乎被难住了。

    李东阳面露不悦,就剩一个儿子在身边了。

    对于李兆蕃,他抱着极大的希望。

    兆蕃身体好,勤学苦读也扛得住,就指望他光耀李家门楣了。

    谢丕抬起手,将弹簧按进滑槽里,发现能把梭子弹起来,大喜:“成了!快,拿些生丝来。”

    谢迁面子有些挂不住了,有些怒意:“拿线来,我看他做出来什么玩意儿。”

    提花机工作,要三四个人,安上飞梭之后,只要两个人。

    谢丕在人坐的地方,安上二脚架,因织丝绸的蚕丝很细,要防止用力过猛,把丝扯断了。

    穿上丝后,一切准备就绪,女工踩着衡板,飞梭开始来回移动,弹簧越压,飞梭越快,眼睛几乎看不过来。

    片刻功夫,就织出了初具规模的丝绸缎子。

    李东阳和谢迁看得目瞪口呆。

    寻常一台织机,需要三四人操作。

    五日才能织出一匹丝绸。

    眼前这架织机,恐怕两日就能出一匹!

    李东阳惊疑:“这个是什么梭子…怎么还会自己动?”

    “严大人画的新梭子,在织布的时候可以来回飞速穿梭,故得名,飞梭。”

    “飞……梭?”

    谢迁瞪着眼睛。

    老家在江南做丝绸生意,并非对织机一窍不通。

    第一个念头,就是谢家要发大财了!

    李东阳看向谢丕:“有此织机,每年能织出的丝绸多少!于乔,这是祥瑞啊?!”

    “是啊,怎么就发生在老夫府上了呢?后人还不得把咱们谢家,全写进青史里,哈哈哈……”谢迁眼角露出泪光。

    谢丕也很激动,十两银子到手了,离总工又近了一步。

    “孩儿要去禀报严大人。”

    “禀报严成锦干什么,禀报陛下!”

    “实在惭愧,这是严大人画出来的草图,宋总工也能做出来,只是孩儿走了狗屎运好,才给孩儿做,不敢抢功。”谢丕惭愧道。

    “先进宫禀报陛下吧,陛下听了肯定高兴。”

    李东阳看向谢迁。

    李兆蕃看着飞速穿动的梭子,他惊呆了,这些便是良乡工程师?

    ………

    东暖阁,

    弘治皇帝举着书翻看了许久,拿起一旁的玉镇纸,准备写些什么。

    萧敬小心翼翼禀报:“陛下,前日,建昌伯跳湖了。”

    弘治皇帝诧异抬头:“死了?”

    “没……没死,人捞上来了,可却生了一场大病,想请宫里的御医。”

    萧敬有些佩服,为了省银子,建昌伯硬是扛了一日,等病重了,才向宫里禀报。

    其实也不是为了几两银子,就是想占宫里的便宜。

    “建昌伯为何要跳湖?”

    萧敬道:“听说,江南的丝绸和茶叶,突然就掉价了。

    寿宁候和建昌伯赔了很多银子,一时间想不开,才想投湖自尽。”

    “丝绸掉价?”

    弘治皇帝不关心建昌伯,倒是纳闷江南的丝绸掉价了,此事牵扯到江南的百姓。

    生丝降价,蚕农的生丝还如何卖得出去?

    正是大寒的天气,织户们指望着蚕丝卖点银子,换粮食。

    “奴婢也不知道,突然…就掉价了。”

    萧敬也是从属下那儿得来的消息,哪管它为什么降价?

    牟斌道:“陛下不用担忧织户,严成锦在大肆收购生丝,只要有生丝,他全都要了。”

    弘治皇帝诧异:“生丝都降价了,他要生丝做什么?”

    “臣也不知道………”

    牟斌听说,严成锦买了一万多两的生丝和彩丝。

    “让建昌伯自己请大夫吧,整日想着朕的恩泽。

    朕需要他出力的时候,就会装傻。”弘治放下书不悦道。

    萧敬岂会听不出来,陛下有意警告和敲打,建昌伯实在过分,为了占宫里的便宜,硬熬了一天。

    正在这时,小太监踩着碎步进来,小声道:“陛下,内阁李大人和谢大人来了。”

    李东阳和谢迁走进大殿,一同行礼,激动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弘治皇帝道:“今日沐休,辛苦二位卿家了,有何事要奏?”

    李东阳看了谢迁一眼,道:“还是我来说吧。

    谢迁之子谢丕,做出来一架织机,可让五天织出来的一匹布,缩短为两天。”

    谢迁颔首点头道:“不仅如此,若用在小机上,一人就能织布。”

    小机就是腰式织机,坊间多数百姓用这种。

    弘治皇帝有些惊讶:“两天出一匹?”

    “熟练的话,或许还要更快。”李东阳道。

    弘治皇帝笑道:“谢丕真是让朕意外呀,朕记得,他去良乡了吧?”

    “陛下,传世理学院放假了,谢丕回了,只是………

    这织机的草图,是严成锦画的。”李东阳说道。

    弘治皇帝看向一旁的牟斌,问道:“严成锦呢?”

    “去良乡发赈济粮了。”牟斌道。

    弘治皇帝挑眉:“施粥?”

    “回禀陛下,是发大米。”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微微错愕,许久之后,才憋出一句:“严卿家发大米?”

    …………

    良乡,

    严成锦命人在流民草棚前,发放赈济的大米,每人一斤米。

    流民感恩戴德,却不知道是何人赈济。

    张贤面露难色:“大人,为何不说是你发的粮?”

    “把名字说出来,格局就小了。”

    严成锦不在乎,陛下知道就行了。

    三品往上的官,不仅要看政绩,还要看格局。

第331章 大明铁师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眼睛直勾勾盯着严成锦。

    江南的生丝掉价了,严成锦买生丝做什么?为何生丝突然就掉价了,他也想不明白。

    “严卿家买生丝做什么?”

    严成锦微微躬身:“臣想织造丝绸,等织机做出来,良乡便会成为江南那样的丝绸之地,流民就会有饱饭吃。”

    一个时辰前,他还在良乡发大米,却被陛下召回宫。

    严成锦早有意让良乡商会,入局丝绸生意。

    想挤进十大商会,就要涉足大明的三大生意,丝绸、茶叶和瓷器。

    但丝价一直居高不下,这样做出来的丝绸,与徽商和晋商比,毫无优势。

    且丝绸生意由晋商和徽商把持着,他想买,也买不到那么多生丝。

    眼下正是入局的好机会。

    弘治皇帝担忧的道:“江南的丝价掉了,你就算织出来丝绸,也卖不出去。”

    “陛下,若刘瑾能将大船夺回来,丝价还会涨的。”严成锦镇定道。

    就算是王守仁,也无法剿灭倭寇,剿了这批,还会有新的倭寇。

    能解决倭寇的办法,

    唯有开海禁。

    海外贸易有巨大的利益,且不提弗朗机和大食喜欢丝绸和瓷器。

    最靠近大明的岛国、琉球和朝鲜,都有巨大的商品需求。

    他们的手工业极为落后,各项技术远不如大明发达,需大明提供物资。

    巨大的利益,会滋生一批批倭寇。

    开了海禁,商人可以自由出入海外,进行贸易。

    倭寇反而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此时,再有朝廷打压,倭寇会很快消弱下去。

    李东阳脸上的表情,渐渐转为好奇,道:“这与刘瑾有什么关系?”

    严成锦想了想,道:“备倭卫与倭寇在东南交战,引发了商人恐慌,等安定下来,丝绸价格自会上涨。”

    这当然不是因交战。

    而是等王守仁从江南撤回来后,很快就会出现新的倭寇。

    到时候,丝价定会大涨。

    就看刘瑾多快把大船夺回来了。

    内阁和六部大臣若有所思。

    韩文愁着一张脸,江南三大商品价格都降了,必定会影响商税的税收。

    “看来全靠刘瑾了。”

    没想到,朝廷派人去平倭,还会影响丝绸的价格。

    这几日,弘治皇帝和内阁六部,都留心江南呈递上的疏奏,焦急地等刘瑾的消息。

    良乡衙门,

    张贤将良乡商会的士绅召集聚于一堂。

    “良乡要兴办织造厂,你们看着入股吧。”

    士绅们左右相视,目光犹豫不决,早就听说丝价掉了。

    反倒在这个时候入局丝绸生意?

    谢玉心中暗忖,自从加入良乡商会以来,像中了财运似的,家财一直在涨。

    只是,这次他也看不懂了。

    王不岁毫不犹豫:“身为商会的副会长,我第一个入。”

    其余三个士绅想了想,决定象征性入股,投一百两银子。

    两日后,

    严成锦看了一眼凭据,王不岁入股最多,五万两银子,怕是把身家性命压上了。

    谢玉和其他士绅入得少,只有区区百两一银子。

    “不怕赔银子吗?”

    “跟着少爷能赚大钱,小人想搏一搏。”王不岁笑道。

    丝绸可是大明的三大生意啊!

    若商会将丝绸生意做起来,他会赚多少银子?

    王不岁乐了。

    …………

    海上,

    刘瑾估摸着快要到岛国了。

    左宗彝吓得有些失神,在望远镜中看见,大大小小的船,停在码头上,“全是倭寇啊…”

    刘瑾拿过单筒望远镜,阴恻恻地道:“这里是倭国,当然全是倭人,左大人,你自己取个名字吧。”

    左宗彝想了想:“本官就叫左宗郎。”

    “咱是大当家,尼古拉斯刘瑾,你是二当家,左宗郎,天宝是三当家,天宝君,咱们是打劫的倭寇,你们别露馅了!”刘瑾说道。

    左宗彝深吸一口气:“难道倭寇看不出来,这船是他们的?”

    武僧们换上倭寇的衣服,头上包着头巾,咋看之下,也认不出来。

    持着刀枪棍棒,不必说,也会自动将他们归为倭寇。

    半个时辰后,船停在码头。

    刘瑾看见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船,比松江府的港口还要多。

    “大人,那三艘大船!”亲卫惊喜道。

    三艘大船,在港口十分显眼,像一座小山般占据了许多位置,刘瑾一眼就看到了。

    “杀过去,把船抢回来!”

    “杀……杀过去?”

    左宗彝吓得嘴角猛地一抽,你可真敢说啊,放眼望去,哪里都是倭寇。

    “还是……先商量商量吧。”

    “咱们就是倭寇!凭什么怕他们?”

    刘瑾装成倭寇,就是为了抢船。

    据王守仁所知,倭寇也分许多股势力,倭寇之间争夺,其余倭寇不会干涉。

    朝廷围剿,他们才会一致对外。

    “听咱的,开船过去!”

    两艘大船渐渐靠近,武僧们跳下船,朝那三艘船的倭寇杀去,船上的倭寇被打得措手不及。

    刘瑾抱着一摞漫画下船,看见岸边蹲着几个孩童,阴恻恻笑道:“小娃娃,看书,不要银子。”

    那孩童把书接了过去,翻开看了几眼,顿时被画面吸引住,蹲在地上看起来。

    刘瑾摸了摸他的脑袋,走开了。

    沿着屋舍走了几百步,他才把怀里的漫画发完。

    “殿下说,要发完二十万本。”刘瑾暗暗数着,才发了二十本。

    要如何才能把漫画发完?

    他苦着一张脸,打听到这村子叫菅浦村,村上有三千多人,每人一本也发不完啊……

    “我是倭寇,你们这儿的里长呢?”

    “你……你是说乙名?”村民心惊胆战道。

    岛国的里长叫乙名?

    刘瑾有出使多国的经验,很快就反应过来,或许岛国的里长就叫乙名。

    不一会儿,一个清瘦的老头走来,腰间配有倭刀。

    “阁下找我?”

    刘瑾乐了,拖着大箱子过来道:“帮咱把这些漫画发下去,咱给你银子。”

    清八郎满眼狐疑,翻看漫画看了几眼,被里头的文字和图画吸引住。

    村民们听说不要银子,主动过来拿漫画。

    三艘大船上,嘶杀声一片。

    倭寇们惊呆了,这群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倭寇”,个个武艺高强。

    左宗彝率领二百多武僧,把三艘大船抢回来,正要起航离开,却发现刘瑾不见了。

    “刘公公呢?”

    “在村里发漫画……”水手道。

    左宗彝气得跺脚,追兵都快要来了,真想把刘瑾丢在岛国,却看见刘瑾兴冲冲地跑回来。

    “快!把咱的漫画全搬下来。”

    “搬你娘个腿!快上船,杀了那么多倭寇,一会儿官府就来了。”左宗彝急红了脸。

    刘瑾哭丧着脸,他倒是想走,这二十万本漫画不发完,他哪儿敢回大明。

    “不怕,漫画发完咱再走,这是殿下的旨意。”

    左宗彝气得差点晕过去。

第332章 战国时代

    二十万册的书,刘瑾愁着脸要往哪里发。

    菅浦村只有三千多人,全部发出去也才三千本,几十个大箱子摆在甲板上。

    “还差二十多万本。”

    刘瑾数着手中的漫画,有些着急了。

    左宗彝提心吊胆,就怕岛国的朝廷派人抓拿,岛国早已不向大明朝贡,未必会卖他面子。

    就怕好不容易抢来的三艘大船,落在岛国。

    半日过去,

    他却发现,三艘大船的倭寇被杀光了,竟无人来管?

    “大人,你们的船缺不缺人,我想当倭寇。”穿着破烂粗布衫的壮汉问。

    左宗彝摆摆手,叱责道“滚一边去,这儿像工作的地方吗?”

    壮汉颓丧着脸走了,不一会儿,又有好几个人过来问。

    菅浦村贫穷潦困,连割稻子的镰刀,也没有多少把。

    更别提其他农具了。

    没有农具,就无法耕田,没有田就没有粮食,岛国上没有专门做铁器的工坊。

    武士浪人用的倭刀,乃是精钢所制。

    极为名贵。

    在菅浦村,可以看见武士浪人有刀,却极少看见农户家里有铁具。

    这里的人多以打渔为生。

    像大明的海南一般。

    刘瑾乐道:“咱换个地方,里头还有大浦村、山田村、海津村,至少能发出去一万本漫画。”

    左宗彝白了他一眼,殿下行事还是如此诡异。

    若禀报陛下,定会让他挨一顿揍。

    ……

    日野家,

    茶木丸在院子里挥舞木剑,属下进来禀报:“大人,菅浦村来了一群倭寇。”

    “有什么好奇怪的,别打扰我练剑。”

    属下微微抬头,支吾道:“这群倭寇个个都很厉害,抢了小泽花花郎的船。”

    “小泽花花郎有六百多人,怎么可能会被抢!”

    茶木丸刀横过来,架在属下脖子上。

    属下面不改色,十分刚硬:“是真的,这些倭寇武艺很高。”

    茶木丸开始正色起来,丢下剑,疑惑道:“二百多人个个武艺高强?

    从未听说岛国有这样的武士。”

    属下忙道:“他们是从大明来的,还给菅浦村的人发了这个。”

    茶木丸接过漫画,翻开看了几眼,被画中的文字深深吸引住。

    这画…………毫无美感可言。

    但文字所记载,乃是三国的故事。

    著书的人,叫小朱秀才郎。

    这名字,听起来……

    像是岛国人与大明之人所生的啊。

    “若这两百武士,全投靠到义村大名的麾下,义村大名将会成为诸位大名中,最强的大名!”

    茶木丸心中激动,他想要这两百倭寇。

    诸位大名割据岛国,武士浪人的实力,决定了大名的实力。

    小泽花花郎是湖东恶贯满盈的海盗。

    手下有五百多浪人武士,还有两千多的倭众。

    就算是大名,也不会轻易招惹他,如今却被一群不知名的倭寇灭了?

    …………

    菅浦村,

    刘瑾让水手和武僧帮忙,将三大箱漫画抬到隔壁村,全都发完了。

    岛国的百姓不耕田,茶馆和青院去不起,闲暇的时间便多了。

    发到手上时,他们都愿意瞅瞅。

    “你就是尼古拉斯刘瑾?”一个穿着官服的人问,他身后还有几个武士,手握着倭刀。

    刘瑾狐疑道:“是咱,几位官爷看不看漫画?”

    “茶木丸大人想让你成为家臣。”

    以为谁都能当咱刘瑾的主子?

    看不起谁呢!

    刘瑾不乐意了,但他也是在宫里学过察言观色的人。

    “你们家主子多大的官啊,就敢收咱做家臣?”

    那人眼神微眯,得意道:“盐津、雄谷、山本、浅见、小山等地,都是我家大名的领地。”

    刘瑾心中一喜,暗自数了起来,这得有多少人?

    若能将漫画全部发出去,就能回大明了。

    “做家臣也行,咱有个条件,帮咱把漫画发了,咱就做你的家臣,你看?”

    听说尼古拉斯刘瑾一直在发漫画,不要银子。

    “就这两箱?”那人有些不屑,一天就够发完了。

    “还有呢,你们回去把书搬来,咱先去看看。”

    刘瑾跟着那官员走了,在西域混久了,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对方是想要他的命,还是想要他的银子。

    眼前这人,虽然无礼一些,却真心实意想让他归顺。

    半个时候后,

    左宗彝听说刘瑾跟着别人去了日野家。

    这死太监,胆子真大啊!

    他在船上,也并非无所事事,而是打听了岛国的许多事。

    岛国进入了战国时代!

    诸位大名占山为王,关东地区出现了北条氏,畿内还有细川氏。

    许多大名招募浪人武士,各自为战。

    难怪他杀了三船的倭寇,也没人来管。

    各个大名打得不可开交,谁管都要分出手来。

    不过,这也让他找到了那么多武士浪人当倭寇的原因。

    战败的大名,死了之后,底下的武士浪人不愿屈服,走投无路,便出海当了倭寇。

    刘瑾去的日野家,所属义村,是岛国诸位大名中,有实力统一的一位。

    “刘公公说他还回来吗?”

    刚才跟着刘瑾去发漫画的水手,不确定地道:“刘公公只说让咱们把漫画都搬过去。”

    左宗彝扶着额头,挥挥手道:“告诉他,本官只等他三日,三日不归,就当他投敌了。”

    水手们和武僧搬着漫画下船。

    正在这时,日野家。

    刘瑾跟着那属官前来,终于瞧见一座稍微气派些的府邸了。

    院子里,武士们分立两侧,茶木丸笑眯眯地道:“尼古拉斯刘瑾,你答应做义村大名的家臣了?”

    “嘿嘿,咱只有一个要求,你帮咱把漫画发了,咱就是你的人了。”

    刘瑾讨好似的道。

    茶木丸挥挥手,两个武士浪人走上来,将刘瑾围住,举刀劈来。

    天宝武僧抽出铁棍,片刻功夫,就将两名武士浪人打倒。

    “好,我帮你发。”茶木丸大喜。

    不一会儿,水手和武僧们将更多的漫画搬来。

    刘瑾在日野家住下。

    他心思极为细腻,怕倭寇把殿下画的漫画丢了,派武僧和水手跟去。

    不成想,茶木丸极讲信用,还发动辖区内的村民一起发。

    两日过去,最后一箱也发完了。

    刘瑾大喜。

    茶木丸长出一口气,问道:“可以带着你的人和大船,归顺义村大名了吧?”

    “咱说哈算话,你家的厨房在哪里,就是做饭的地方。”刘瑾道:“今天咱们吃一顿好的。”

    见刘瑾要亲自下厨,以示归心,茶木丸大喜。

    …………

    京城,东宫。

    严成锦坐在大殿里,给朱厚照讲解大学衍义。

    为了升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慎重起见,主动来东宫给朱厚照补课。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疑惑道:“老高,往常本宫叫你也不来,这几日,你为何总来东宫?”

    严成锦不理他,却看向一旁的锦衣卫:“本官给太子讲到修身之道了,你给陛下禀报了吗?”

    这一会儿功夫,都去奉天殿好几趟了。

    锦衣卫脸都绿了,嘴上却讨好似的道:“属下刚禀报回来……”

    严成锦颔首点头:“嗯,要及时。”

第333章 六部公敌

    朱厚照埋头苦干,撸起袖子,趴在书案上画着漫画。

    严成锦举着书,孜孜不倦地讲解,见他心不在焉。

    “殿下,为师难得来东宫讲学,你这般不认真,如何对得起为师。”

    老高这狗官,竟厚颜无耻自称了两次为师。

    朱厚照不乐意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百姓饭都吃不饱,你教本宫修身有何用,还不如教本宫种玉米呢。”

    严成锦哑然,朱厚照还是有点东西的。

    朱厚照得意道:“你教得比杨詹士好,等本宫当了皇帝,就封你为詹士,教本宫的儿子。”

    本官可以当詹士,但你没儿子……

    见朱厚照如此自信,严成锦心中有所疑惑,问道:“太子妃有喜了?”

    倏地,朱厚照脸红到耳根:“还没有,不过,本宫很快就会让她有的。”

    严成锦脸色微微舒缓,还是没有啊,不知汪机会不会治不孕不育?

    宋朝的《圣济总录》中阐明了不孕不育的病机,但汪机未必会研究,听他所言,自己还打着光棍呢。

    东暖阁,

    内阁和六部的大臣站着殿中,感受着殿里的暖意,舒服得满脸潮红。

    “陛下,秋粮全都收完了,比去年还要多出一倍。”韩文激动道。

    秦竑眉开眼笑:“正好,又该支军饷了。”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言,乐不可支地说着今年的收成。

    正在这时,锦衣卫又来向牟斌禀报。

    弘治皇帝听锦衣卫接连几次过来,便看向牟斌,有些怀疑道:“严成锦进宫,只是为了給太子讲学,二人没有厮混?”

    “陛下,又年关了,此子怕是为了升官,才如此积极。”

    牟斌也觉得有些奇怪,往常,严成锦巴不得离太子远一些呢。

    今日下着大雪,道路湿滑。

    如此危险的天气出门,是实在不像严成锦的作风。

    戴珊满脸喜色,有意提起道:“说起来,都察院的副都御史之位,空了许久了呀。”

    秦竑连忙劝阻:“陛下不可,此子状元及第才三年,升至四品大员,这……”

    在场的诸位,升官最快的当属谢迁。

    其余人等,无一不是经历了种种波折。

    “陛下三思!”

    让这小子当了都察院副都御史,往后还有好日子过?

    韩文和马文升纷纷劝阻。

    东宫,

    严成锦举着书,对着朱厚照道:“人君者,朝廷之本。而心者,又人君之本也。

    人君能正其心,湛然清明,物莫能惑,则发号施令罔不有臧,而朝廷正矣……”

    此时,小太监探着脑袋进来,看到朱厚照的点头示意,才快步走过来:“殿下,兵部、户部和吏部的三位部堂,都不许严大人升官。”

    朱厚照气咻咻地道:“老高,本宫白白听了你一堂课。”

    六部中有三位不同意,此事便悬了。

    除非,得到内阁的举荐。

    刘健不必说,脾气火爆性情刚直,难以攻略。

    因为谢丕,谢迁对他颇有成见。

    李东阳最近似乎在刻意远离他,为了保护李兆番。

    严成锦把书丢到一旁,道:“下课了,殿下安心画漫画吧。”

    “本宫也许久没出宫了。”朱厚照手舞足蹈,命人拿来暖和的棉袄子,准备偷偷溜出宫。

    此时,奉天殿。

    诸位大臣还在讨论严成锦升官的问题。

    今年严成锦的功绩斐然。

    可鉴于严成锦的弹劾疏奏写得太好,不是致仕就是流放,诸公有些担忧。

    “此事再说吧。”弘治皇帝继续道:“诸公下值吧,朕去东宫看看太子。”

    一旁的太监苦着脸道:“殿下出宫了,刚走的。”

    ………

    回到府中,

    “少爷,程大人回来了,方才来府上您没回来,又去了良乡。”何能禀报道。

    程敏政回来了?

    严成锦立即让人准备马车,准备去良乡要银子。

    青山藏书馆的命名费,七万两!

    在严成锦心里,青山藏书馆的价值,是要比传世理学院高的。

    贵一万两,也敢摸着良心说:公道!

    …………

    良乡,流民棚区。

    梁小一和梁小二朝梁中恭敬地行礼,道:“大父!”

    梁中后退一步,眼前两个孩童穿着华贵的棉袄子,面润如玉,像大户人家的公子哥。

    吓得他不敢认。

    “你们……你们是小一和小二?”

    梁小一和梁小二点点头,指着一旁的李怿道:“大父,这是朝鲜的国王。”

    梁中的脸黑下来,不信道:“朝鲜的国王来这里做什么?你们两把衣服脱下来。

    多好的棉袄子,留着年节穿,换上这一身。”

    说着,从木箱里找出几件破旧的袄子,丢给兄弟两。

    片刻后,梁小一和梁小二看起来,才像小流民。

    李怿打量着四周,草棚四处漏风,木桌腐烂得立不稳,桌上摆放一个瓷壶和三个旧碗。

    旁边的一张草席床,是唯一可以坐下的地方。

    大明的百姓竟贫穷至此?

    他可以直接去鸿胪寺,等待鸿胪寺卿安排面圣。

    但韩斯门说,来大明定要来良乡一趟!

    这是大明神奇的地方。

    他迫不及待就来了。

    可也未见有何特殊之处,所看到的,不过是贫穷。

    李怿不解道:“师兄,你们为何会成为帝师的弟子?”

    “因为师傅的家,就住在隔壁。”

    梁小一带着李怿到旁边的草棚,打开门一看,李怿惊呆了。

    比梁小一家还要破旧,只有草席,锅碗瓢盆全然不见。

    地上有个烂碗……老师以乞讨为生?

    良乡衙门,

    严成锦笑着对程敏政道:“世叔看见青山藏书馆了吧?”

    程敏政感动得热泪盈眶,抹着眼泪道:“感谢贤侄大恩!”

    “不谢不谢,七万两银子。”严成锦客气道。

    程敏政差点咳出血来,连忙拍了拍胸口,才稍稍镇定地对严成锦道:“在京城,恐怕老夫也拿不出七万两……”

    “无妨,本官命人去江南取。”严成锦说道。

    去江南取也没有呀,抽出来七万两,要变卖手上的生意和田庄。

    那是祖业,卖了就成不肖子孙了。

    程敏政当不起这骂名,商量似的道:“老夫…只能拿出来五万两。”

    “那这两万两,就先欠着吧。”严成锦也没打算收他银子,只不过,怕王越找他退银子,就先欠着吧。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

    老高这狗官,光是卖个名字,就赚了五万两银子?

    本宫辛辛苦苦卖爆米花,十年也赚不了五万两银子。

    “程师傅,本宫的东宫大门也可以换个名字,你要不要?”

    程敏政白了朱厚照,见他一副讨好的模样,于心不忍道:“臣没有银子了。”

    朱厚照有些悻悻然,想想还可以卖给谁。

    “老高你要不要?”

    “……”

    严成锦仔细检查字据上的每一个字,又看着程敏政在上头画押,交给何能收起来。

    程敏政正色道:“贤侄啊,面圣后,晋城大君想见你一面。”

    “不见。”

第334章 回朝

    “晋城大君为何会知道本官?”严成锦问道。

    程敏政吁叹一声:“韩斯门,是大君的老师。”

    严成锦不见晋城大君,是不想给六部的言官弹劾机会。

    上一回,让程敏政收晋城大君作门生,便触犯了陛下的威严。

    如今是升官之际,冒然面见,极有可能落人口舌。

    程敏政嘀咕道:“世叔觉得你也不会见,就没答应。”

    史书里的晋城大君,极为懦弱,易被大臣左右摆控。

    程敏政当他的老师,日后极有可能摄政朝鲜。

    虽不知李怿为何会来良乡,但严成锦猜测,八成不是他自己的主意。

    在良乡,李怿见识了许多新奇之物后,明白韩斯门所言之理。

    良乡拥有许多出众的技术。

    女真和鞑靼通过掳掠大明的匠人,获得锻造和纺织的技术。

    可朝鲜是大明的朝贡国,不能做这等缺德事。

    据韩斯门所言,而传播这种技术的人,极有可能就是严成锦。

    想见严成锦,此人却不见他,心中暗自焦急。

    在鸿胪寺等了几日,等来了面圣的机会。

    早朝,

    弘治皇帝目光注视着大殿中的李怿,这就是朝鲜国王,比朕当初登基时还要年轻几岁啊。

    念及此处,多了几分好感。

    李怿极为有礼的拜见了弘治皇帝,又向内阁和六部大臣问安,一番寒暄后,才问道:“不知……严成锦大人可在殿中?”

    大殿中寂寥无声。

    弘治皇帝眉头微微一动,严成锦的声名都传到朝鲜去了。

    李东阳和刘健等大臣露出诧异之色。

    严成锦这家伙明明就在殿中,却不作回应,此时,定又是在这般推测那般推测了。

    “这位国王,你要见严成锦做什么?”

    一道声音不知从哪里飘来,回荡在大殿中。

    声音中透露着那股谨慎的气息,却是极为熟悉。

    弘治皇帝嘴角边上的胡子抽搐一下,视若无睹,或许严卿家是别有深意吧。

    程敏政心中一动,弟子倒是聪明,在朝堂上当着陛下的面,严成锦必定不好推脱。

    碍于礼节,总是要见一面的。

    不过,令他大跌眼镜的是。

    依旧不见严成锦其人。

    李怿恭敬地道:“有一事想请教。”

    “此乃朝堂,只议朝事,大君有事请教,还请下朝后再讨教为好。”

    严成锦淡定地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虽未见面,却已猜到了晋城大君的目的。

    韩斯门未能将《宋氏天工》带走,定是让晋城大君来寻,他一掏袖口,此书就能落入朝鲜。

    程敏政在良乡买了一座两进两出的宅子。

    算不上豪府大院,却靠近青山藏书馆。

    站在院子里抬头,便可以看见青山藏书馆的大匾,他面露喜色,极为满足。

    李怿每日必去青山藏书馆,背诵宋氏天工。

    书不能带走,却能借阅。

    只要背得够快,就能在返回朝鲜之前,就能将宋氏天工全部背下来,带回朝鲜。

    …………

    良乡的新织机做出来了。

    严成锦制定了两种方案,一种是集体生产,流民们到工坊上工,按工时给流民算银子。

    一种是出售织机和生丝给流民和百姓,自个买回家中,织好的丝绸锦缎,再卖给工坊。

    这是流民为数不多的机会。

    草棚中的流民,经过这一年多的积攒,有了一些积蓄。

    梁中靠卖烧饼和儿媳去鸭绒厂上工,全家攒有五十多两银子。

    足够买一台织机和数十匹生丝。

    可听闻江南的丝绸价格大跌,都保持观望的态度。

    梁中忍痛买了一台织机和十匹生丝,每天打听江南丝价的涨跌。

    他敢买下一台织机,是相信良乡商会定会如约收丝绸。

    织得多,赚的银子就多。

    比在工坊做长工要赚钱。

    可等了几日,却听闻江南的丝绸跌得更厉害了。

    这下王不岁也急了,织机和生丝几乎是用他的银子买的。

    若全赔了,那还玩个啥子?

    老王书坊京营得来的银子,就全赔光了。

    “老高,江南的丝价真会涨吗?”朱厚照一脸认真地问。

    严成锦淡定道:“当然会涨,臣买了几万匹生丝呢。”

    “何时涨?涨多少?”

    “等刘瑾把大船带回来,丝绸价格就涨了。”严成锦疑惑:“殿下问这个做什么?”

    “本宫要入股!”

    朱厚照小心翼翼掏出来一百两银子。

    严成锦白了他一眼,以朱厚照的小金库实力,至少有两千两银子。

    “殿下不相信臣?区区一百两,是不能入股的。”

    朱厚照冷笑:“本宫早就问过张贤了,一股一两银子,本宫能买一万股,你还想骗本宫!”

    就知道老高这狗官会忽悠,他提早做了许多准备。

    严成锦命人拿来契约:“殿下想买,只能从臣的手上买,他人无权出卖股权。

    两千两银子,就让殿下入股。”

    朱厚照迟疑道:“你能保证,丝绸一定会涨价?”

    严成锦想了想,道:“丝价定然会涨,殿下等着看好了,若赔了银子,臣还给你就是。”

    朱厚照乐了。

    赚了可以得银子,赔了也能回本,便回东宫将两千多两银子,全都交给严成锦。

    ……

    朝中,不少人官员关心丝绸和茶叶的价钱。

    尤其是户部,按银子收商税后,价钱对税收有极大的影响。

    原本三十而税一,收取货物作为税银。

    但换成了银子,一匹丝绸卖七两变成了卖二两,税银也由七两变成了二两。

    且价格走低后,江南极少有人走商了,榷关收到的银子变得少起来。

    弘治皇帝以往只关心粮食的收成,如今有了商税一大部收入,便渐渐重视经济。

    他看向韩文道:“丝绸和生丝的价钱如何了?”

    “回禀陛下,还是没涨。”韩文道。

    “兵部,松江府可有消息传来?”弘治皇帝问道。

    秦竑摇摇头,道:“还没有。”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严成锦说刘瑾夺回大船,丝绸价格才会涨。

    虽不完全相信,却也相信几分。

    王守仁真可恶,大半个月竟一封疏奏没传回京。

    十二日后,京城外的官道。

    王守仁、刘瑾和左宗彝驾着马,很快便到了京城。

    在松江府,王守仁整饬军屯,传授心学,忙得不可开交,见刘瑾回来,便一同回京复命,便不写疏奏了。

    “王大人这次回去,只怕又要升官啊。”刘瑾羡慕道。

    王守仁道:“刘公公夺回三艘大船是大功,陛下也会赏赐。”

    刘瑾愁着脸:“咱只想在严大人身边活下来。”

    王守仁叹了一口气,道:“本官替你与老高兄说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