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01章 它不是丹药

    严成锦下了值,路过惠民药局。

    派何能去打探医舍的消息,很快回来禀报:“少爷,汪大夫已治愈了十八例,还差两人未痊愈,谈允贤治了四例,皆为女子,还是汪大夫厉害!”

    汪机四处看诊,鲜有时间看书。

    而谈允贤久在闺中,只能靠看书来增进医术,诊病的次数极少。

    明日是最后一日,毫无悬念,汪机治愈十八例,说明开的二十个药方,有十八个可用。

    而谈允贤开的药方,仅有四个奏效。

    汪机胜了。

    府上的专用大夫,还得用汪机。

    翌日,惠民药局的门前水泄不通,士绅和百姓来看热闹,人比切磋当日,还要多一倍。

    严成锦从惠民药局门前路过。

    王不岁迎上来,堆着笑意:“严少爷找小人?”

    “从今日起,汪机的身价,再涨十两。”

    严成锦说得很小声,怕被周围的士绅听见,当场打死他。

    王不岁捂着嘴巴狂笑:“会不会太少了?小人想涨二十两。”

    士绅畏死,一年到头,也不见得会病一次。

    病一次交四十两银子,对大多士绅来说,也不多。

    如今汪机就是惠民药局的招牌,连陛下都承认了,坊间的大夫,哪有敢不服的。

    来找汪机瞧病的人,都排到两个月后了,你有银子还得看我愿不愿意瞧呢。

    价高者得,无可厚非。

    严成锦却摇头:“凑够五十两吧。”

    “……”王不岁。

    早朝,百官鱼贯走入殿中。

    还不等内阁和六部禀报,弘治皇帝率先皱眉道:“南方疟疾肆虐,朕想将屯田营撤回京中,但疟疾不可置之不理,卿等有何良策?”

    若朝廷开垦南方腹地为粮仓,不管是征讨鞑靼,还是征战海外。

    都有十足的把握。

    明朝和鞑靼的征战中,很多败仗,是由于前方征战,后方断粮。

    文官们缩减了九边的支给,导致士气衰弱,仗还没开始打,士卒就跑了一半。

    严成锦仔细思考了许久,才缓缓道:“都察院请乞,不可撤军!”

    都察院来上朝的,实则只有他和郑乾,其余人等皆到地方任御史去了。

    说是都察院请乞,实则也是这小子请乞。

    兵部尚书秦紘冷声道:“当下减避伤亡,才是良策。”

    “疟疾今日出现在南方,若明日出现于江南,兵部让百姓撤出江南不成?臣以为,撤军,不如攻治此病。”严成锦郑重地道。

    弘治皇帝道:“严卿家是说谈允贤提及的那味药?她与汪机的切磋该揭榜了吧,据朕所知,谈云贤的医术不如汪机。”

    李东阳等人颔首,昨日商讨过了。

    严成锦知道陛下误会了:“臣并非指谈允贤一人,而是汪机和谈允贤合力,一月内制不出来,再撤军不迟。”

    一月再加上运输到南方的时间,需两月,早已全军覆没了。

    弘治皇帝摇头,郑重道:“万数士卒的性命不可儿戏,朕给你十日,若研制不出药方,就撤军。”

    若真能应对疟疾,实乃大明之幸。

    严成锦目光流转。

    出了宫,来到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前,仍有许多前来看热闹的百姓。

    汪机对比试的结局,并未放在心上。

    只是,他的身价又涨了,有种德不配位的羞耻感。

    “不知小姐前来,所为所为何事?”

    谈允贤问:“汪大夫医术过人,为何会醉心于……壮阳药物?”

    汪机羞于启齿:“这是…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大人的旨意。”

    正在此时,一个面貌清秀的书生走进诊房。

    严成锦深深地看了汪机一眼,汪机忙低下头去。

    他并不浪费时间:“南方肆虐,陛下命你,七日内,制出疟疾药方。”

    汪机面色僵硬,疟疾不是一般的病可比。

    七日时间怎够?

    谈允贤蹙眉:“谢会长,小女医术不如汪大夫,却也知七日不够。”

    汪机却微微躬身:“学生遵旨。”

    严成锦满意地点点头。

    诸如宋景和汪机讲道理,总是很好沟通。

    “不必研制,据本官所知,药方在医书中有记载,你入宫找找。”

    太医院存放着大量的医书,多为孤本。

    汪机听了后,当即进了宫。

    这两日,百官听闻南方之事,劝谏弘治皇帝早日撤军。

    疟疾是天怒,汪机终究是个人,能治才怪。

    萧敬为难道:“陛下,翰苑那群老臣又来请陛下开办醮斋了。”

    “哼,一个个终日想着找朕的麻烦,不见。”弘治皇帝摆手不见。

    “汪机可有进展?”

    萧敬忙道:“汪机正在太医院翻阅医书呢,严成锦说,治愈疟疾的药,早已记录在医书种。”

    弘治皇帝诧异地抬眼:“严成锦不懂医术,他哪儿知道?”

    “奴婢也是这么想的。”

    汪机在太医院呆了一日,请御医们找治疟疾的医术。

    黄更年抱怨道:“古人若能治疟疾,我等会不知?汪大夫听谁说的?”

    汪机也有点忐忑,严大人对医术一窍不通。

    又岂会知道医书中有记载?

    “严大人……”

    黄更年来到都察院值房,面见严成锦:“翻阅了太医院的古籍,找不到眼大人说的书。”

    可以肯定,后世治愈疟疾的药,就在古籍中找到。

    若此时找到,前后将差五百年。

    “你觉得本官为人如何?”

    黄更年抬头望了他一眼,道:“严大人为人谨慎,深谋远虑,从不欺骗认,那下官再找找……”

    汪机翻阅典籍,在紫红色的书柜上,找到一本巴掌大小的书,名为《肘后急备方》。

    “刘大人,学生找到了!”

    刘文泰有些失望,东晋葛洪是个炼丹的,不是正经大夫:“汪大夫是想用丹药救人?”

    “这个……”

    汪机先仔细端详那一页,乃是用青蒿的汁水来治疟疾。

    “学生试试!”

    青蒿是生在路边的野草,随处可见,并不珍贵,想不到能治疟疾。

    汪机回到惠民药局时,谈允贤正等在此,两人拿着肘方研究。

    一晃三日过去,早朝。

    刚走入殿中,弘治皇帝便问:“严卿家,南方之事,可有眉目?”

    百官纷纷侧头。

    严成锦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打开是一颗青色的药丸。

    这是提炼青蒿素制成的药丸。

    后世就是用此治愈疟疾。

    在大明,值一个都御史官职。

    “这是……丹药?”弘治皇帝听闻,前两日汪机在太医院,找到一本炼丹的书。

    百官嗤之以鼻,你竟想用丹药治病?

    严成锦摇摇头:“它不是丹药,只是普通的药丸,臣取名为青丸。”

第502章 炼丹光荣

    弘治皇帝露出不可置信的目光。

    疟疾,在历朝以来让人口大量锐减,田地成片荒芜,这样的重病,在朕的手中有了治愈之法。

    他端详着青色的药丸,闻到一股古怪的草香,令人作呕。

    是药没错了。

    他狐疑地问:“已经命人试过了?”

    严成锦摇头:“还未曾试过,京中并无患疟疾的人。”

    还需拿到南方的军中才知道,他也没有把握,就是肘方上的这一味药。

    弘治皇帝闻言,炙热的目光消退大半。

    百官相视一眼,无人反驳。

    疟疾无异于绝症,染上就会死去,能治好才奇怪呢。

    严成锦继续道:“此青丸纯度不足,还需精通炼丹的张元锡协助。”

    他是信守承诺的人。

    自从答应张升后,张元锡就被押回京,送入国子监,再也没来过良乡。

    张升嘴角猛地一抽,气急败坏道:“胡扯!我儿何时会炼丹?”

    那等狗皮道士才会做的事,这不是侮辱人吗。

    老夫绝不相信元锡会干这等事。

    回国子监后,元锡不知何等乖巧,再也没有提过良乡之事。

    他不知道的是,严成锦和张元锡也有交易,只要他乖乖回国子监,终有一天会让他光明正大实现当工程师的梦想。

    李东阳和谢迁等人露出同情的目光,老夫的儿子只是小打小闹,启昭兄的儿子连炼丹也学会了啊。

    严成锦摇摇头,炼丹何其粗鄙,叫化学。

    这才是国粹。

    只是,古人对化学不甚了解,路走歪了。

    化学算古代正统学问,应当被发扬光大,嘉靖就是化学爱好者。

    炼丹光荣,但服用就可耻了。

    “张大人,那是化学,不能与炼丹混为一谈。”

    挂羊头卖狗肉,还不是炼丹,张升气呼呼地冷哼一声。

    弘治皇帝沉吟片刻,将青丸放回盒中:“南方将士于水深火热中,且让张元锡试试,将药送到柳州府,若真能治愈疟疾,朕,有重赏!”

    张升心事重重,若不同意,就是置南方将士的性命不顾,若真能治愈疟疾,我儿……

    “臣尊旨!”

    严成锦低头沉思,答应张元锡的事,算是实现了一半。

    古代的化学实则很发达。

    只是各朝的人,用错了用途,让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借这次机会,正好让天下人,将化学和炼丹区分开来。

    其实,化学可以算是炼丹,炼丹却未必是化学。

    国子监,五经博士在讲授大学。

    张元锡暗自摇头叹息,国子监的讲义,果然比良乡理学院无趣百倍,不,是万倍。

    严大人向来信守承诺,得宋总工和汪总工敬仰,终有一天会帮他实现梦想。

    而他要做的,只是……

    “元锡,你跟老夫来一下。”张升毫无预兆出现在教舍外。

    他为礼部尚书,掌管国子监,为不惊动祭酒和博士,特意穿了一身儒裳。

    到了僻静的角落,张元锡微微躬身作揖:“父亲找孩儿何事?”

    “朝廷让你去炼丹。”

    张元锡一脸懵然,许久没反应过来。

    “南方有疟疾,需你与汪机炼制青丸。”

    严大人!

    定是严大人在调动!

    张元锡激动不已,眼角露出的亮光,哽咽:“严大人真是守信的人!”

    嗯?张升目光顿时如鹰眼般凌厉,为何有种交易的感觉。

    五日晃眼便过去,与弘治皇帝约定的十日期满。

    严成锦入宫禀报:“陛下,炼制青丸,共花去靡费三千两,皆由良乡商会支给,这笔银子……”

    胡大龙已带青丸南下,不出两月,就能赶到南部的营地。

    不知南方的湿气,能让药存放多久,故而,张元锡也一同南下,以便随时炼制。

    他才不在乎区区三千两银子,这次是来转正的。

    弘治皇帝抬了抬眼皮,病还未治愈,就来找朕要银子。

    “严卿家监察都察院,也有两月了吧?”

    见严成锦沉思不答,萧敬笑吟吟地抢道:“回禀陛下,两月二十一日。”

    严成锦抬头望向弘治皇帝,不知他是何意。

    弘治皇帝却翻阅着疏奏,轻飘飘地道:“回去吧,朕知道了。”

    ……

    南方,屯田营。

    四十八个白色的帐篷隐没在翠绿的山林中,寥寥几个巡逻士卒,营地死寂沉沉。

    帐篷里,横躺着许多士卒。

    亲兵来禀报:“千户,那老头没扛过去。”

    这地方真邪乎,留下了过夜的人,没几日就会病倒。

    马钦深吸一口气,长叹:“埋了吧,传本千户的命令,撤出此地三里外扎营。”

    三里外也算是辖区,不算是逃兵。

    如今,只能指望朝廷尽早下撤令,撤回柳州府也好。

    ……

    良乡的水道,

    一艘大船缓缓驶入湾口,它很庞大。

    水路有点容不下它,浪潮纷纷打在周围的漕船上,险些掀翻侧旁的两艘漕船,和一艘黄船。

    “畜生…”

    “哪里来的大船,竟有六桅,好大!”

    “不是良乡的商船,良乡的商船有通行证,帆布上有商号,可这艘船,什么也没有。”

    漕船上的水手们疑惑,看船上的文字,不像是大明的商船。

    大船的影子笼罩半边江,漕船皆进入阴影中。

    高凤站在船头,有点激动,我高风大难不死,回来了!

    严成锦忽悠殿下,说南北相通,东西相连。

    呸!

    东的尽头,分明是一片荒芜的密林,比大明还要大,豺狼遍地,幸亏带了人去。

    “高公公,国王所托付之事,就拜托您了。”

    “你放心,咱自会向陛下禀明。”

    高凤出海时,就知道严成锦有心算计,他比其他三人多长了个心眼。

    倾尽贪纳的私财,在天津港,偷偷买了一艘海盗大船,又雇佣三十个水手当扈从,才敢出海。

    弘治十年时,尚真王派使节董玟来朝贡,正是由他引董玟入宫觐见。

    到了芭蕉岛时,董玟认出他,让他得到了极大的礼遇。

    在他的说服下,尚真王还派了一队人,护送他出海。

    “快停船!”

    江水晃动起来,漕船如狂风中的落叶,左右飘荡,不受控制。

    越来越多的漕船主人,骂骂咧咧。

    高凤却听得十分高兴,离开两年,良乡还是这般热闹。

    奉太子的旨意,去东边探查,完成了旨意。

    “咱,是唯一活着回来的人。”

    说到这里,他有点激动。

    咚!

    船剧烈地撞击了一下,猛地摇晃,触礁了!

    水手忙来禀报:“公公,船破了。”

    高凤回身紧张地往船舱冲去,只见舱中涌出江水,顷刻,就没过了脚踝。

    眼看就要停泊靠岸了。

    “洞不大,快拿泥糊糊补上。”

    水手们掀开了桶盖,拿出漆黑的一物,犹如书籍般厚,补在船洞上。

    码头上的百姓在看热闹。

    刚才被冒犯的漕船船主,恨不得它立即就沉,不熟悉良乡水道,还敢横冲直撞?

    良乡,小庭院。

    严成锦在捣鼓蚊香,制香在大明不难,多为檀香。

    宋朝时有蚊香了,用雄黄和艾叶制成,配方不算纯正。

    张贤走来道:“大人,港口来了艘六桅大船,要沉了。”

    严成锦不喜欢凑热闹,专心看何能制香:“何须向本官禀报。”

    张贤欲言又止:“下官方才看,船主像东宫的太监,高凤!”

第503章 万里借兵

    严成锦略微有点惊讶。

    走到港口时,一艘六桅的白帆大船,正缓缓向港口靠近。

    怕严成锦不信,张贤郑重地道:“严大人,下官方才明明看见,它触礁了……”

    六桅大船没有停下的迹象,朝最大的码头破水而来。

    高凤做鬼也认得严成锦,只是轻轻瞥了一眼,就知道是这狗官。

    在海上漂泊的一年多,无时无刻不想着这道身影。

    宛如噩梦般,比惊涛巨浪更可怕。

    “咱要快点见到殿下才行。”

    司礼监有大铛,专门清查宫中太监的人数。

    离开朝廷一年多,只怕,他早已被司礼监除名,成了东厂缉拿的逃犯。

    船停靠在码头旁,水手合力搬起黄色的梯子,放下码头。

    高凤拍了拍脸蛋,强挤出一抹笑意,走下来:“奴婢想念严大人,方才在船上就认出来了。”

    这自然是假话,严成锦不由提防起来。

    八虎中,最精明的人是刘瑾,其次是高凤。

    张永因为傻,被李东阳等人利用扳倒刘瑾,所以,名气才排在刘瑾之后。

    高凤的智商,去时孑然一身,回来带着一船人,可见他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本官听闻,你的船触礁了?”

    “奴婢有一物,可防水。”高凤忙命人抬下八个大桶,打开其中一个:“奴婢就是用此物,来修补船洞。”

    这是……沥青?

    严成锦看着黑乎乎的一大桶,封藏得很好。

    美洲有一座天然的沥青湖。

    高凤坐船到了美洲?

    严成锦思索良久,才问:“哪来的?”

    “奴婢本来要往北走,可鞑靼的地方不是不安全吗?奴婢与丘聚换了个方向,出海了,到了最东边,发现一座大湖,全是这泥糊糊,就弄了十几桶,补船用。”

    高凤小心翼翼望着严成婚,笑道:“奴婢是第一个回来的吧?”

    严成锦摇摇头:“刘瑾早就回来了,两次。”

    高凤面色僵硬。

    竟是刘瑾那个死太监,就算在东宫,刘瑾也得尊称他一声凤哥。

    高凤面上的笑意不减,道:“严大人何时带奴婢入宫见殿下?奴婢如今的身份,怕是入不了宫。”

    董玟等人双目聚焦,落在严成锦身上。

    严成锦早就注意到高凤身旁几人。

    尤其是前面的两人,年纪与李东阳相仿,面貌端俊,长得白白净净,留着黑色光亮的美髯须。

    王守仁格物传授的经验,一看就知道,不是扈从。

    更不像水手,倒像是在朝当官的大臣,与韩文等人穿着儒裳的感觉,一样。

    “本官何时说过,要带你去见太子?”

    “这……”高凤哑口无言。

    严成锦这狗官,想弄死他,不过他悻悻地苦笑,不敢反驳。

    若得不到太子庇护,回宫就是找死。

    严成锦坐上轿子,却发现那行人跟在后头。

    同路倒可以理解,可跟到衙门,就可疑了。

    “衙门外的是何人?”

    很快,衙役跑回来道:“是琉球来的使节,说想求见严大人。”

    大明进贡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但通常会选在十月后,现在才六月。

    严成锦思索一番后,决定见一见。

    不多时,衙役带着两个人进来,两人站在堂上,朝衙案上戴着人笼嘴的人,微微作揖。

    董玟恭敬地作揖道:“下官是琉球的正议大夫董玟,还请严大人向大明皇帝请乞,准许下官面圣。”

    弘治皇帝并非想见就见,也不是进贡就能见。

    通常由礼部和鸿卢寺处理,像琉球这样的芝麻小国,交完贡品就能走人了。

    专程赶来大明,如此急切想见陛下,严成锦有些好奇:“你见陛下做什么?”

    董玟与另一老儒生的人相视一眼。

    那老儒生朝严成锦微微作揖:“大明能借兵朝鲜攻打女真,也请大明借兵琉球,攻打萨摩国。”

    史料记载,如今正是中山王尚真筹备兵力,攻打久米岛的时候。

    后世许多人对琉球有所误解,认为琉球,就是鸡笼所在的那个芭蕉岛。

    实则,芭蕉岛只是琉球的岛屿之一,此外,还有久米岛以及萨摩国等众多小国。

    流球的诸个小国中,最强的,一个是所谓的琉球,一个是萨摩国。

    严成锦依稀记得,琉球被萨摩藩灭了。

    萨摩藩是室町幕府时期,岛国侵占萨摩国后,给它改的名字。

    若借助大明的兵力,琉球可以与萨摩国对抗。

    但,没有大明皇帝的召见,他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更遑论请求陛下借兵。

    不过,以陛下节省糜费的性子,是不会借兵的。

    虽然董玟没说,但严成锦凭借所知道的史料,已经洞悉全局。

    “你如何得知本官的名字?”

    这才是严成锦最在意之处。

    一个在芭蕉岛的使节,竟知道他的名字。

    细思极恐!

    董玟微微躬身:“是高公公所说,一路上,下官从高公公口中,得知不少关于大人和太子的消息。”

    高凤已经被逐出宫,失去以前的权势,还他琉球了一艘大船,和大量靡费,这个仇自然是要报!

    张贤暗叹一声,高凤命不久矣。

    严成锦微微皱眉,对一旁的张贤道:“高凤私自雇船出海,犯大明海禁,入都察院狱,本官亲自问斩。”

    张贤面色僵硬,对严成锦小声道:“大人,明律里没有这条。”

    犯海禁可罚银子,但不杀人啊。

    “本官一会儿再写上。”

    忽地,董玟竟有种异常紧张的感觉,

    谁知严成锦又投来警惕的目光:“你们私通高凤开海,也关进牢中,择日处置。”

    “大人,你不可关押我等……”

    杀一个琉球使节,朝廷必会降罪。

    但如今串通高凤开海禁,就完全不同了。

    严成锦毫不在意。

    衙役们将人拖下去,关押在牢中。

    夜深人静时,牢中的囚犯迷糊大睡,良乡无宵禁,十分吵闹。

    董玟朝老儒生作揖,恭敬道:“严成锦敢羁押国王,禀告大明皇帝,定斩了他。”

    老儒生端坐在草席上,他便是琉球史上最励精图治的国王尚真。

    “本王确定了税赋制度,行政划分,收复失地,可与大明皇帝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国王不可离开首里城,可大明忽然就强盛起来了,他要来亲自看看,弘治皇帝如何治国。

    如今的处境,他不担忧,以他的睿智定不会被久困于此。

    翌日清晨,严成锦在都察院的衙堂里,底下是高凤:“将航海图画出来。”

    “让奴婢见殿下,奴婢就画。”

第504章 本王不借了

    严成锦略微有点惊讶。

    走到港口时,一艘六桅的白帆大船,正缓缓向港口靠近。

    怕严成锦不信,张贤郑重地道:“严大人,下官方才明明看见,它触礁了……”

    六桅大船没有停下的迹象,朝最大的码头破水而来。

    高凤做鬼也认得严成锦,只是轻轻瞥了一眼,就知道是这狗官。

    在海上漂泊的一年多,无时无刻,不想着这道身影。

    宛如噩梦般,比惊涛巨浪更可怕。

    “咱要快点见到殿下才行。”

    司礼监有大太监,专门清查宫中太监的人数。

    离开朝廷一年多,只怕,他早已被司礼监除名,成了东厂缉拿的钦犯。

    船停靠在码头旁,水手合力搬起黄色的梯子,放下码头。

    高凤拍了拍脸蛋,强挤出一抹笑意,走下码头:“奴婢想念严大人,方才在船上就认出来了。”

    这是假话,严成锦不由提防起来。

    八虎中,最精明的人是刘瑾,其次是高凤。

    张永正因为傻,被李东阳等人利用扳倒刘瑾,所以,名气才在刘瑾之后。

    去时孑然一身,回来时带着一船人,可见智商。

    “本官听闻,你的船触礁了?”

    “奴婢有一物,可防水。”高凤命人抬下来八个大桶,打开其中一个:“奴婢就是用此物,来修补了船。”

    这是……沥青?

    严成锦看着黑乎乎的一大桶,封藏得很好。

    以高凤的生平来看,这太监定是养不熟了。

    严成锦也能画海图,只是需经高凤之口,将它说出来。

    大明如今贫瘠至极,地方仍有许多人,以稀饭或菜根混着稀饭充饥,冬日里,把四季的衣服全穿在身上,也不能御寒。

    若能画个地图,定能忽悠陛下派舰队前往美洲。

    “你不说,本官也能让人画出来。”

    高凤皮笑肉不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您骗谁呢?画出来,您还不杀了咱。”

    严成锦命衙役全都出去,衙堂上只有他一人,他在纸上轻描淡写,画出大致的轮廓,丢到高凤眼前。

    高凤浑不在意,拿起来轻轻瞥了一眼,大惊失色:“奴婢画……奴婢全画出来……”

    一个时辰过去,一副更加详实的海图画出来。

    “你说的对,画出来本官会杀了你,这便是你出海的罪证。”

    高凤瞳孔猛地一缩,狗官……

    严成锦不会放高凤回宫,刘瑾对他是惧怕,高凤对他为仇恨,养在宫里是祸患。

    紫禁城,

    萧敬从乾清宫出来,准备回值房小憩一番。

    广庭外有个小太监,踏着碎步跑来:“萧爷,高凤回来了,就在严成锦手中。”

    高凤自幼被送进宫,由萧敬挑选进内书院,关系极好。

    萧敬诧异:“从哪儿回来的?”

    “乘着一艘六桅大船回来的,传闻,严成锦要以犯海禁的罪名……”

    好啊,咱就知道你严成锦在迫害宫里的太监。

    萧敬听完,转身走回乾清宫。

    朱红色的御榻上,一道人影盖着龙凤刺绣的被衾,均匀地呼吸声传出。

    弘治皇帝显然已睡熟了。

    “陛下,宫里逃出去的太监高凤,在严成锦手中。”

    弘治皇帝睡得很轻,一个太监自然不会引起他注意,他正坐起来:“严成锦抓宫里的伴伴做什么?”

    “奴婢也不知道。”萧敬也觉得奇怪。

    严成锦向来胆小谨慎,不会无故给自己找麻烦,恨不得撇清关系。

    可这些太监出宫,确实是被严成锦迫害。

    “严卿家定是在谋划什么,想等事成之后再告诉朕,他就是太谨慎了,朕又岂会怪他,你派厂卫暗中查查。”弘治皇帝分析一番后,认真道。

    萧敬脸色黑了下来,陛下,这是迫害啊。

    都怪严成锦平日在陛下面前,经营的形象太好,说此子会害人,陛下也不信吧?

    “奴婢这就派人去办。”

    ……

    良乡,衙门。

    在大牢里关了五日,无人来审问,也没有放出去的意思。

    “来人,快来人!本王不装了,我就是琉球的国王尚真。”尚真面色恍惚,站在被摸得无比光滑的牢木前大喊。

    “快来人啊,我们的国王在此。”

    董玟从横木中伸出手来,招唤远处的狱卒。

    中山国王到大明来私访,若被邻国知道,定会伺机攻打琉球。

    所以,尚真不敢轻易泄露身份。

    可万万想不到,微访竟访到牢里,再不回国,琉球都要没了。

    牢房中昏暗无光,大白日要点着火油灯,才能有微黄的亮光。

    狱卒听到动静,跑去禀报张贤。

    不多时,两人被押到衙堂上,却不跪。

    还不等严成锦开口,尚真就悔不当初地承认:“本王是琉球的中山王尚真,你快放了我,我不借兵了,只想回琉球。”

    严成锦满脸不信。

    藩国的国王不会轻易离开番国,会被敌派或恐怖分子刺杀。

    若倭寇知道中山王漂洋过海,定会劫船杀人,占据琉球。

    就如同弘治皇帝私访江南,定会被宁王和白莲截杀一样。

    以史料对尚真王的记载,应该是稍有智商的人。

    “中山王励精图治,此刻在筹备兵力攻打久米岛和具志川才对,岂会跑来大明?”

    尚真顾不得计较,急道:“听闻大明三年来,国力不可同日而语,屡次击溃达延汗,灭建州女真。

    又有许多神奇之物,流传到琉球,本王就想亲眼来看看,谁知道下船就被你抓了。”

    严成锦低头沉思。

    海禁走私有一个去处,就是琉球。

    “你如何证明,你是尚真王?”

    董玟吓得脸色惨白,上船时避免暴露身份,尚真王任何证明身份之物都没带。

    现在要怎么证明?

    “放尚真王回琉球,自然就能证明。”

    尚真颔首点头,目光紧紧盯着严成锦,此刻小命就掌握在严成锦手中。

    严成锦露出一副你们想多了的笑容:“若不能证明,就是冒名大罪,本官要砍了你们的脑袋。”

    啪地一声。

    两根令签丢在尚真和董玟面前,正好和高凤一起灭口啊。

    董玟吓得额头上满是汗珠,那根令签落下的声音,把他所有的希望,都击碎了。

    这还能如何证明?

    尚真面色错愕,本王历经千辛万苦,躲过异徒迫害,才坐上王位,没想到要死在此处。

    他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

    “本王能证明,给本王笔墨。”

    严成锦有点懵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此事还能证明?

    “你可想好了,若不能证明,本官现在就会砍了你们。”

    “本王想好了!拿纸笔来吧!”

第505章 我真的是尚真王啊

    “殿下的银子,都是臣给的,臣自然知道。”

    严成锦走进寝殿中,被衾盖住箱子的一角,还露出半截,数钱现场暴露无遗。

    朱厚照命人太监在外头守着,转身去将箱子藏好,才大剌剌地走过来。

    “你来找本宫做什么?父皇盯得紧,本宫不能跟你胡闹了。”

    严成锦从怀中掏出一份草图:“臣知道有个东西能卖银子。”

    “这是……舆图?”朱厚照变得认真起来。

    “这不是舆图。”

    “老高你骗谁呢,这就是舆图,虽然没有城池和山势,可本宫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还想蒙本宫?”朱厚照满脸警惕。

    这张舆图,是高凤画的。

    严成锦想将这张舆图,给弘治皇帝,告诉他美洲有土豆,有金山,派舰队南下海洋。

    金矿在大明十分稀缺,而美洲是天下金矿最多的地方。

    高凤能坐六桅船到,说明凭大明如今的航海技术,也能到达美洲。

    若直接呈给弘治皇帝,必定会引来诸多猜疑,只能通过朱厚照,将这张舆图传出来。

    “私藏舆图是重罪,不过,本宫不会告发你的,这是哪里的舆图?”朱厚照兴致勃勃,瞧了半天也看不出来。

    “高凤回来了,这是他画的舆图。”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高凤是谁?”

    严成锦竟说不出话来,竟觉得高凤有点可怜,如牛负重,默默地承受一切,朱厚照连他的名字也记不住。

    “宫里的伴伴多,殿下记不住就罢了。”

    朱厚照认真地问:“你方才说,如何赚银子?”

    “高凤说,这块陆地还未开垦建立王朝,若是有一座银矿…”

    “本宫不信。”

    郑乾抱着典籍来找严成锦:“大人,找到旧籍了。”

    朝廷册封周边藩国是大事记,史官必定会记载。

    严成锦翻开典籍,洪武年间朱元璋派使臣杨载去琉球赐姓,确实颁告了这封疏奏。

    回到良乡衙门,尚真再次被带到堂上,手上戴着镣铐。

    “本官入宫看了典籍,确有这封疏奏。”

    “这回你相信本王了吧。”尚真脸上露出狂喜,恢复淡定的神色:“本王来大明之事,是微访,还请严大人守口如瓶。”

    这次来大明没带卫队,同行的扈从都以为,他是与董玟同级的官员。

    若是砍了他的脑袋,去萨摩王国能换千金。

    不知道多少倭寇为之疯狂,行踪是万万不能透露的。

    严成锦深深地看了尚真一眼:“你想得太多了,本官还未相信你。”

    “……”尚真双目瞪圆,不敢相信,世上还有如此谨慎之人。

    这是洪武年间的圣旨,距今近百年了,除了尚家王室,谁还会知道这样详细。

    “再拿笔墨来!”

    衙役又给尚真端上来笔墨,尚真笔走龙蛇,字迹透露出一股霸势: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

    “你再看看,我是不是中山王尚真,此乃,洪武年间,大明高皇帝追敕的圣旨。”

    大明使节去琉球,恰逢琉球与海上的小国厮杀,看到满目疮痍的景象,朱元璋出于怜悯,下的这道圣旨。

    严成锦翻开从宫中带出来的典籍,果然,尚真写的与记载,丝毫不差。

    “本官怎知道,你不是史官?”

    毕竟,史官修撰史料,对这些年代久远的记录,一清二楚。

    在后世,有挂着勋章和证件行骗的人,鉴于大明信息落后,行骗更容易,不得不防。

    尚真气的胸口剧烈欺负,这世间、这世间怎么会有你这般谨慎的人!

    “再…再拿笔来!”

    紫禁城,司礼监值房。

    厂卫形色匆匆,来禀报萧敬:“厂公,严成锦抓了琉球的国王。”

    噗!

    萧敬一口浓茶喷了出来,惊得双腿抬起,“琉球国王?琉球国王为何会出现在大明?”

    藩国的国王入京,必定会先通报朝廷,

    司礼监与内阁都有替皇帝票拟的权利。

    可却未见有琉球的疏奏来。

    厂卫如实禀报:“是乘着高凤的大船来大明,是微访而来。”

    他将那人写出洪武年间的疏奏,从头至尾说了出来,还呈上了尚真写的圣旨。

    萧敬双眸陷入沉思中,是琉球的国王无疑了,严成锦竟还不相信。

    “严成锦关了他多少日?”

    “五日。”

    萧敬大感事情不妙,连浮尘也忘记拿了,很快,来到奉天殿。

    此时,弘治皇帝正与内阁商议朝天宫修缮一事。

    “陛下,严成锦抓了琉球国王尚真,正在良乡衙堂审问呢。”

    弘治皇帝微微错愕,李东阳三人也愣住了,琉球国王怎会无缘无故出现在大明的疆域上?

    还被严成锦抓了,这究竟是巧合还是……

    “查清楚了吗?有人冒名顶替,也不足为奇。”

    自从有人冒名生母的族人后,弘治皇帝变得谨慎起来。

    萧敬敢来禀报,是由于他看到了其中一封圣旨:“陛下您看,这是那人的自证。”

    弘治皇帝微微低头,看着御案上摆放的五份圣旨,其中一份,不正是他颁布琉球的吗?

    萧敬继续道:“且同行的董玟,为琉球正议大夫,弘治六年和弘治十一年曾来过大明进贡,他也证明那人是尚真。”

    是琉球的国王无疑了啊。

    弘治皇帝忙问:“人呢?”

    萧敬面色古怪,支吾:“严大人还在验证他的身份。”

    弘治皇帝和刘健二人宛如吃了黄连,说不出话来。

    只有李东阳仿佛早已猜到般,面色如常。

    良乡衙门。

    尚真举起无力的手,面如死灰。

    从圣旨,写到琉球进贡大明的贡礼数目,此人就是不信。

    “拿…拿笔来。”

    董玟心疼地看着尚真道:“王爷,臣来代笔吧?”

    “本王无碍…”

    尚真换了一沓新的笺纸,颤巍巍地抬起手,仿佛苍老了十岁,写字并不绝望,绝望的是此人就是不信。

    一个锦衣卫踏着大步走进来:“谁是琉球国王尚真?”

    “是我,我就是琉球国王尚真!”尚真激动难抑,差点哭了出来。

    严成锦接到弘治皇帝的旨意,将尚真送至鸿胪寺下榻,明日早朝入宫面圣。

    其实,他已经相信了六分,就算陛下不下旨,也会放了尚真。

    翌日清晨,百官穿着常服等候在奉天殿中,殿外门监宣喝一声中山王。

    尚真整理衣冠,大步迈入殿中,本是由董玟借兵,他出谋划策,可严成锦令一切都变了。

    “臣中山王尚真,见过大明皇帝!”

    弘治皇帝满意地点点头,问道:“尚真王为何亲自来大明?”

    “臣听闻大明借兵朝鲜攻打女真,琉球亦是大明的附属国,臣此次来特意向陛下借兵!”

    “臣以为不可!”

    “臣附议!”

    秦竑等人眼光独到,朝鲜与琉球不同,女真领土与大明接壤,击溃女真对大明亦有利。

    可出兵琉球,无任何益处。

第506章 朝堂力争

    大殿中一片附议声,皆不同意借兵琉球。

    严成锦低头沉思。

    后世岛屿的诸多争端,其实,应该追溯到大明,岛国曾通过萨摩藩,控制琉球的诸多岛屿,统治了一段时期。

    若大明能掌控周围的诸岛,实现一统,那个难题将不复存在。

    且诸岛,可以作为大明远洋美洲的中转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要开采岛国的三大银矿,也必定要对岛国用兵,

    若能让琉球钳制岛国,将大大减少大明出兵的阻碍。

    “可陛下和大臣并不会考虑这么长远,该如何说服他们?”严成锦陷入沉思中。

    琉球和萨摩国,是朱元璋列下的十五个不征之国,这是难处。

    正在这时,虽然百官反对,尚真依旧保持冷静,恭敬地力争道:“大明陛下,若朝廷助琉球一统北部的萨摩国,臣愿意,献上两倍的贡品!”

    弘治皇帝嗤叹一声,不为所动。

    看不上琉球这点贡品,他更愿意节制兵力,养精蓄锐,攻打鞑靼。

    出兵琉球,深陷海外的战役中,反倒亏了。

    “朕能明白你的心情,但朝鲜之事,与琉球不能相提并论。”

    尚真露出失望之色。

    正在这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打破平静:“都察院认为,可以出兵萨摩国。”

    当上副都御史就是好,一个人就能代表都察院。

    如今,他在朝堂上说话,也稍微又一丢丢份量了。

    弘治皇帝错愕地看过来,隐隐有些生气,朕和百官都在反对,你看不清楚风向吗?!

    李东阳抱着手,静等严成锦开口。

    尚真面色僵硬地发现,助他请乞兵力的人,竟是昨天审问他的官员。

    本来,他还想离开大明前,跟弘治皇帝诉诉苦,伤饬这官员一番。

    但此刻,为了这一句话,所有的恩怨都烟消云散了。

    弘治皇帝脸部微表情管理得很好:“严卿家倒是说说,为何呀?”

    “助琉球攻打萨摩国,可以平定倭寇之乱。”

    李东阳漫不经心的脸色,忽然变得一本正经。

    百官竖起耳朵,目光愤愤地盯着严成锦。

    琉球攻打萨摩国,与倭寇八竿子打不着,你在这儿吹什么牛呢?

    “倭寇之所以屡剿不止,正是由于琉球诸国的战争,以及岛国的内战。

    倭寇利用琉球和萨摩国的战争,藏身在岛上,两国交战,无余力清剿他们,便让他们为所欲为。

    若让大明一统诸岛,由琉球替大明管制,倭寇自然无可乘之机。”

    马文升和秦紘熟谙兵法,一听就明白严成锦的意思。

    倭寇行船必定要靠岸补给。

    补给地就是琉球那片岛屿。

    而琉球忙于与萨摩国开战,兵备本身就不足,即便知道倭寇在岛上,也无力管他们。

    若琉球统一后,所有兵力,都能用来对付倭寇上。

    尚真不可思议地看着严成锦:“这位大人真乃神人也!这正是琉球诸岛的局势。”

    严成锦心情丝毫不为所动。

    弘治皇帝脸上怒意消散,面色恢复平静:“大明与琉球呈夹击之势,若一同剿倭,倭寇自然偃旗息鼓。”

    他心中动摇起来,盛世,是不允许倭寇存在的。

    尚真见机,忙躬身道:“若能一统琉球诸岛,琉球可剿灭登岛的倭寇,大明也可派兵入驻琉球,设立卫所。”

    刘健迟疑道:“计策虽好,可我大明兵力紧张,也无计可施。”

    严成锦微微躬身:“派一人前往就好。”

    李东阳脸色猛地一变,谢迁微微蹙着眉头,弘治皇帝洞察的目光看向严成锦。

    此子又要举荐那个人了。

    虽然还没说出口,但他们已经猜到了答案。

    百官纷纷看过来,面色紧张,似乎害怕严成锦说出那个名字。

    严成锦微微躬身:“臣举荐王守仁!”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等人,面色松懈下来,仿佛憋了许久的劲力,得到了释放。

    尽管知道,严成锦要举荐谁,

    可当他说出来的时,依旧会唏嘘。

    尚真却大呼:“陛下不可,萨摩国国力强盛,可雇佣海盗,又得岛国相助,擅长水战,我琉球能出战者不足万人,

    只派一个人前往,纵然此人本事通天,也敌不过啊!”

    兵力,乃是一国禁忌。

    他此刻毫无保留告诉弘治皇帝,就是想从大明争取兵马。

    严成锦道:“尚真王应当听说过海南黎乱,就是此人平息。”

    正是琉球形势多变复杂,有陆战,也有海战,才派王守仁去。

    王守仁在上海松江府时,打过倭寇,又海南平定了黎乱。

    若他也无法替琉球统一萨摩国,大明真就无人了。

    严成锦能明白尚真的担忧。

    萨摩国很强大,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完成了财富积累,万历年间,攻破了琉球的首里城。

    且此战,要面对一个骁勇无比的敌人,许栋!

    许栋是明中期的海盗王,称霸浙江府乃至东南亚一带的海域。

    后世知道海盗王汪直,却不知许栋。

    汪直初入海盗,加入了许栋的麾下,后来许栋年迈,他才强势崛起。

    尚真眸中放光,很快又暗淡下去:“臣不怀疑王守仁,可琉球的士卒只有一万,还望陛下能借兵。”

    琉球满打满算才能凑出一万人。

    秦紘道:“可北方鞑靼愈发强大,若借兵琉球,会让大明的兵备空虚,断不能借。”

    “朕意已决,就由王守仁随你前往,尚真王退下吧。”弘治皇帝吩咐。

    破坏朝贡关系反而得不偿失,尚真微微躬身,退出大殿。

    王守仁接到旨意时,微微错愕。

    “老高兄又举荐下官?”

    苗逵颔首笑道:“王大人猜得不错,快收拾包裹启程吧。”

    王守仁回到府上,与王华道别,王华气急败坏,却也毫无办法。

    半日后,良乡的港口。

    一艘六桅的大船缓缓驶离港口,港口上满满儒裳纶巾的书生,告别王守仁。

    王守仁站在甲板上,朝学生们作揖。

    还以为王守仁是武将,可站在眼前的,却是弱不禁风的书生。

    尚真怀揣一丝希望,问道:“王大人平定海南十万黎乱?”

    “尚真王过奖,那一战,主要是屯田营许千户的功劳。”王守仁微微作揖。

    尚真目光凝滞,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这次来大明,历经千辛万险,还被关入牢中,若能借到一万兵力,也就忍了。

    可只借到一个人,有种被施舍的感觉。

第507章 八百里急奏

    严成锦站在人群中,望着六桅大船慢慢离去。

    王守仁上船前,给了他一个锦囊。

    琉球诸岛一统,对于东南的局势十分重要。

    岛国是海外最强大的势力,大明与相隔海岸,且隔着海峡不便管辖。

    若琉球和萨摩国能够统一,完全具备压制岛国的实力。

    而且,如今的岛国正处于战国时期,各个大名相互征战,正是一统的好时机。

    “看来这几日,都要呆在良乡了,王大人帮本官告假。”严成锦对着王越道。

    听王守仁说,王华偷偷买了添丁方,想抱孙子。

    才吃了五服药,王守仁就被派出海了,若上朝碰到王华,没准会被他揍一顿。

    朝廷官员打架,锦衣卫是不敢拦的,严成锦决定避着些。

    王越反倒好奇:“贤侄偷偷给王守仁的锦囊是什么?”

    “不可泄露。”

    郑乾走上前一步,提醒:“大人,三日后,是高凤问斩的日子。”

    “你递奏疏。”

    朱元璋曾经定下律令,要判死罪,必须由他朱批五次。

    现在虽没有他那时严格,但也需皇帝朱批后,才能行死刑。

    奉天殿,

    弘治皇帝翻开都察院的奏疏,眉毛抖了抖,颇为意外。

    这不是一封弹章。

    “太监高凤是何人,怎会去了都察院?”

    陛下记性好的时候极好,但有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却又记不住。

    前几日才跟陛下说过,又忘了。

    萧敬微微躬身道:“高凤是司礼监派去东宫的太监,在宫中的口碑极好,可他却买了船,去了海外。”

    弘治皇帝怒意消散几分。

    萧敬忙接着如实道:“可据奴婢调查,严成锦说什么天下是圆的,要高凤四人在海外相遇,陛下您说,这天下能是圆的吗?”

    弘治皇帝却诧异:“还有其他伴伴?”

    “有啊陛下,还有魏彬、丘聚、罗祥都是东宫的太监。”

    “疏奏退回去,命高凤回宫吧。”

    ………

    岛国,一望无垠的山林。

    张家兄弟拄着木棍,衣衫褴褛,在山林里穿行着。

    碎成布条的衣裳,套在消瘦的身躯上,就如同快要饿死的流民。

    “哥,这是哪里?”

    “不知道,先找口吃的,有路就有村子,再走走。”张鹤龄笃定。

    亮出免死金牌后,右卫门既忌惮又贪婪。

    想通过张家兄弟,得到丝绸和茶叶,又怕事情败露,得罪大明朝廷。

    不敢杀张家兄弟二人,张鹤龄自知下一次必死无疑,真会被砍掉脑袋,就带着张延龄逃了出来。

    忽地,张延龄咋呼一声:“哥,你看他们在挖什么?”

    张鹤龄吓了一条,一巴掌呼过去,才转头看向山林下。

    一群岛国的力役,似乎在挖煤。

    洞口中运出一个箩筐,倒在牛车上,金光闪闪。

    “金……金子!”

    “这是金矿!”

    张鹤龄哑然失声,凭借他对金子的了解,绝不会有错,就是金子。

    张延龄眼睛发直,箩筐中又倒出来一筐银子。

    金银矿!

    竟又有一座金银矿!

    “哥,发财了!”

    “发财了啊!”

    张延龄抹着眼泪,有一座金银矿,就能把府邸买回来了。

    张鹤龄却趴在青草堆旁,沉思片刻,以他对岛国的了解。

    这座金银矿,应该是大名的。

    想要抢夺,要把消息传回大明,派人前来才行。

    “找人问问,这地方叫什么。”

    张家兄弟仿佛浑身充满了力气,顺着路往下走,果然发现了一个村子。

    此地名为佐渡,

    这座金银矿名,叫佐渡银矿!

    张延龄问道:“哥,咱们怎么把消息传给陛下?”

    身上身无分文,乘坐大船要银子,还有严成锦那狗东西,回到大明定要告发他。

    张鹤龄想了许久,才认真道:“弟啊,你守在这里,哥亲自回朝廷报信。”

    “为何不是哥守在这里,弟回报信?”张延龄变得聪明起来。

    张鹤龄一巴掌便呼过去:“你会说书吗!”

    在海上航行,长达两个月,倭寇在船上要么堵银子,要么睡觉,十分苦闷。

    若是能给他们说书,也能混回大明。

    张鹤龄决定后,拿过拐杖:“哥一定会回来寻你的。”

    ………

    柳州府,青葱的山林中。

    马钦捂着生疼的脑袋,绑上白布后,仍然头痛欲裂。

    迁徙营地后,疟疾还是蔓延开来,幸免的士卒,仅仅只有十几人。

    每日都有几具尸体拉出去埋,营地宛如人间炼狱。

    “千户,逃吧。”

    “当流民还有命活,再待下去,命就没了啊。”

    几个亲军苦苦规劝道。

    马钦也染上了疟疾,似乎只要留在营中,染上疟疾是早晚的事。

    可他不能逃,逃出去就能活?

    “再等几天,没准朝廷会派御医来。”

    一个士卒冲入营帐中,兴高采烈地禀报:“千户,朝廷的人来了,”

    马钦搀扶着身体,走出营地,看见不远处一队人马,举着朝廷的旌旗,疾步驶来。

    为首的护卫身穿飞鱼服,是朝廷的锦衣卫!

    两匹黑骏大马上,是两个书生。

    “学生是惠民药局的大夫,胡大龙。”

    “学生是良乡理学院,张元锡。”

    胡大元二人下了马,山林毒虫众多,几人捂得严严实实。

    马钦看向锦衣卫,失望地问:“怎没有御医,那朝廷可有撤令?”

    锦衣卫摇头。

    胡大龙作揖:“由学生替大人诊治。”

    “这可是疟疾,我已请过方圆二十里的大夫,皆不能治愈,否则,又岂会上报朝廷。”马钦认真道。

    胡大龙并不多说,命从属把药搬下来,分发给士卒服用。

    药瓶中,倒出一粒粒青色的药丸。

    马钦眼睁睁地看着,反正就算不毒死,也会被病死。

    “你们发了药就退出去吧,不必徒增伤亡。”

    胡大龙反而转过身,对张元锡道:“此药不知要服用几日,士卒众多,你再炼制一些。”

    京城没有疟疾病人,对于药量,无法测评。

    他也有点紧张,只能等第二日的效果。

    翌日,京营中一片静谧。

    营帐里,没有丝毫的声响,士卒们饱受疟疾困扰,许久没有睡过好觉了,此刻,睡得很安享。

    胡大龙忐忑地走进营地,替士卒诊脉。

    “脉搏平稳温和,躯体灼热退去,此药有效!快传八百里急奏,告诉严大人!”

    这在古籍上看到的单方,竟真的有效。

    锦衣卫忙冲出营地,骑上战马,往京城的方向赶去。

    传八百里急奏,需是头等朝廷要死。

    治愈了自古以来束手无策的疟疾,就是头等大事。

第508章 平平无奇的人才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手里拿着今日的邸报。

    坊间的邸报,被老王书坊垄断,大半个版面是理学院的消息。

    朝中的消息,来于都察院的纠察。

    但如今,郑乾去京城的都察院衙门坐堂,值房里,只剩严成锦一人。

    若他不弹劾,就没有弹章,所以,邸报空出了一片。

    “许久没弹章,陛下定会追问,要招纳新的御史了。”

    明朝的御史选拔,主要来自翰苑的下等庶吉士。

    翰苑,是人才储备库。

    通常由六部先挑,挑完后剩的“残羹冷炙”,才轮到都察院和五寺瓜分。

    来到翰苑,严成锦找老爹的同年屈伸,要了翰林的名册,又查看了宗卷。

    内阁和翰苑学士会不定时考核,将翰苑的人分配到六部,就如同当初他和王守仁一样。

    在宗卷上能看到考核。

    “还请屈大人将这三人找来。”

    翰林屈伸看了眼名单,这三人虽然考核不佳,却也足以进六部了,你可真会挑!

    屈伸尴尬笑了笑,规劝:“贤侄啊,要不你再换三人,这样害人,不好。”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没有人想去都察院。

    都察院与六部不同,御史是七品官,再往上,就是正四品的左右佥都御史。

    七品到四品之间,是空的,想晋升,你就绝望吧。

    本还应该一个叫经历的官职,可这官只有两人,弘治皇帝为节省靡费,到现在,也不封一个。

    六部则不同,二品至九品,都有官职。

    且六部之间,能相互调动,弥补空缺,都察院的御史,却很难调入六部。

    最重要的是,六部容易选入内阁,为内阁大学士。

    翰林院的书生,哪个人的最高梦想不想入内阁,实现自己的抱负。

    “本官就要这三人。”

    翰苑的值房,颇为热闹。

    翰林们听闻保定府出了贼盗,屡次剿贼无功而返,纷纷咒骂保定知县无作为,要上疏弹劾他。

    严成锦对翰苑的气氛,习以为常了。

    走进里院,这里是翰苑学士张元祯的值房。

    翰苑学士是翰林院的部堂,只设一人。

    若想从翰苑要人,需先从经过张元祯同意,再经由吏部调动,四品以下的官员任命,不用经过弘治皇帝。

    值房中,一个男子身板挺直,端坐在书案前,五官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正气。

    匠人正用剃刀,修剪他的美髯须。

    张元祯在看今天的邸报,不过,是通政司发出的邸报,不是坊间的邸报。

    翰苑知悉京城外的事,才能写弹章。

    “大人,都察院严大人来了。”

    他抬手示意停止修剪,错愕了片刻,才道:“不见!”

    来翰苑还能做什么?

    听说,都察院把御史都派到边陲了,定是来要人的。

    严成锦大步走进值房:“张大人不愿见本官,可是为了两位杨大人之事?”

    他弹劾过杨一清和杨廷和。

    张元祯常与二人吟诗作对,在府上小酌,关系就形同……李东阳和谢迁这对好基友。

    张元祯面上微微一扯,生硬地道:“不知你在说什么。”

    严成锦也浪费时间:“本官想要这三人,调入都察院充任御史,请张大人向吏部递名册。”

    名册放在书案上,张元祯轻飘飘地看了眼,差点跳起来:“你这不是害人!本官已安排去户部和吏部观政。”

    “那本官,只能如实禀报陛下,弹劾张大人懒政失职,阻碍他人升迁。”

    升迁?

    你管这叫升迁?

    张元祯气得头晕目眩,嘴皮子微微颤抖:“你说本官…本官懒政失职?”

    老夫每日卯时之前,就来翰苑了!

    去户部和吏部,哪一个比不上都察院?

    “你…你还想弹劾我,你等着……老夫去禀报陛下!”张元祯气不过,戴上官帽冲出值房。

    严成锦懵然地站在原地。

    他与张元祯本无嫌隙,但双杨之事,让张元祯对他颇有看法,才会这么气急败坏。

    脾气如此火爆,活不了几年了。

    华盖殿,

    弘治皇帝用帕子擦了擦手,打开从文华殿送来的新修撰古籍。

    正在这时,萧敬抱着浮尘进来:“陛下,张元祯求见,还带着一众翰林,像是来打架的。”

    很快,张元祯走进殿中,朝弘治皇帝微微躬身:“陛下,严成锦要翰苑交出三人,否则,便要弹劾臣。”

    弘治皇帝微微蹙眉,最见不得这等不公之事。

    “何事?”

    “他向臣要三人,为都察院御史,臣不愿,陛下你看这三人,许天锡是李东阳大人的门生,颇有才华,臣已安排观政吏部,第二人是张霖雨,是王华的门生,观政户部,第三人是姜云,未观政,此人倒是平凡。”

    严成锦要的三人中,有两人是二甲进士。

    弘治皇帝看完后,倒是明白严成锦的心情,历来各衙门争夺人选,也时有发生。

    连宫里的十二监,也不例外。

    “这三人的意愿呢?”

    张元祯微微躬身:“他们自然不愿意去都察院。”

    御史难以升迁,还有一个原因。

    御史是个得罪人的活,你弹劾了大臣,大臣便不会举荐了。

    弘治皇帝看向萧敬:“都察院许久没来弹章了吧?”

    “回禀陛下,都察院只有严成锦一人,他不写……自然没有弹章。”萧敬回答道。

    陛下说的都察院,自然是京城的。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叫严成锦来。”

    小太监去都察院宣旨,不用给银两,严成锦也知道是什么事。

    但慎重起见,他还是掏出二两银子。

    小太监如实小声提示:“陛下让您换三人。”

    考虑到陛下或许会怪罪,他才选在一群渣渣里,选了三个稍微高点的渣渣。

    陛下竟还是不许。

    “臣严成锦见过陛下。”

    弘治皇帝板着一张脸,生怕给这小子慈眉善目,让他蹬鼻子上脸。

    “朕听了张元祯上奏,你换三人吧。”

    严成锦仔细揣度,若换三人,还能写出什么好弹章。

    “陛下可知,臣为何要选这三人?”

    “为何?”

    “许天锡资质愚钝,策问写得循规蹈矩,去了吏部难有作为,张霁雨连算学也不精通,却观政户部,姜云更是平淡无奇。

    而三人在翰苑时,都写过弹章。”

    弘治皇帝微微转头,朝张元祯投去询问的目光。

    张元祯一时语塞:“臣倒不清楚。”

    翰苑是京城人数最多的衙门,他哪里顾得过来,其中有一部分为侍讲举荐。

    “朕再看看,你们先回吧。”

    严成锦微微抬头,想问臣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看弘治皇帝心有灵犀般,警告似的看向他。

    还是等会儿再来。

第509章 专攻

    不能偏听偏信,这是高皇帝留下的祖训。

    弘治皇帝派人萧敬去调查。

    出了华盖殿,张元锡气咻咻地大步离开。

    严成锦随后出了殿门,看到一个拐角处藏着一人:“何人敢窥视本官,再不出来,喊禁卫了。”

    高凤心里暗道倒霉,堆着笑意:“严大人好,奴婢只是路过,下回见了大人,一定绕着走。”

    宫里的太监分为四等,最低等的是门监,也叫小太监。

    随后是长随太监,能在皇室近旁伺候的几人。

    再者是大太监,在宫中的十二监当差。

    最后,是十二监的掌印太监。

    高凤虽然回到宫里,但只能从最开始的门监做起。

    只有要不出海,他就知足了。

    严成锦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这一眼,足足有三分钟。

    目光闪烁,低头沉思着。

    上次派他出海也是这表情,让高凤不知所措,慌乱道:“严大人无事,奴婢就走了。”

    严成锦并未阻止,回到都察院值房,等弘治皇帝的消息。

    许天锡三人去吏部和户部当官,难有作为。

    弘治朝名臣济济,没听说过他们三人的名字。

    来都查院写弹章,没准能出人头地,看似仕途不顺,实则是个大机遇,右佥都御史等官职还空着。

    所以,严成锦丝毫不觉得愧疚。

    李府,

    张元帧头上冒着怒火,气汹汹地走进正堂,对着李东阳道:“李公,严成锦害人,这两个翰林本要入六部,却被严成锦拉去都查院。”

    许元锡满脸悲戚,朝恩师李东阳作揖。

    入吏部有大好的仕途,但眼下,要毁于一旦了。

    张霁雨垂头叹息,一副要死了样子,分到户部也不差。

    如今,却要去都查院当御史,别说升官,恐怕还要由京官,变成十三道的地方官员。

    姜云还算淡定,他名次不好,不会被安排到六部观政。

    最后的结局,也是去地方当县令,能留在京城当御史,是最好的结局,他对严成锦心怀感激。

    李东阳一听就明白了,“陛下是何意?”

    “命厂卫查宗卷,以观后效,李公是天锡的老师,岂能看他被严成锦涂害。”张元锡痛心疾首道。

    在吏部当官,比都查院好一万倍。

    吏部的四司都有实权,而都查院的御史只能写弹章,无任何实权,严成锦害人啊。

    李东阳颔首点头,朝廷的取士制度,自然有道理。

    让上等人才,举荐到更重要的衙门,下等人才,去不那么重要的衙门。

    “严成锦此举确有不当,本官这就叫他来。”

    许天锡和张霁雨感激涕零。

    一旁的管家支支吾吾:“老爷,严大人就在府上,还问小的许天锡大人是不是在府上。”

    他还怎么还有脸来?

    张元帧看向李东阳,道:“李公,不如就让他进来。”

    李东阳却陷入沉思,想到什么,爆射出凌厉的目光:“他可是在中院?”

    “小的不敢说……”管家僵硬笑了笑。

    此时,严成锦在中院的亭子里,何能手上,拿着梦楼牌胭脂套装。

    “这是良乡最新的梦楼牌胭脂和香露,得知夫人喜欢浓色,特意挑了玫瑰的。”

    李清娥未出阁,去后院寻她传出去,名声不好。

    这次迫害李东阳的门生,好友度恐怕会变成负数。

    得让刘夫人帮他刷刷和李东阳的好友度。

    李东阳克妻,娶过不少老婆,小妾也有几个,自古才子多风流不假。

    刘氏本来不想收,可这新出的胭脂套装,怎么看怎么喜欢。

    “这……要很多银子吧?”

    “良乡还未开始售卖,夫人先用上,定能博得李大人喜欢。”

    府上也会有争宠发生,李东阳自然不可能雨露均沾。

    刘氏双目放光,拿起来看了又看,每一支都精致小巧。

    “这是?”

    “这是口红,只能留存半月,但比胭脂纸好用。”

    刘氏满心欢喜,搂在怀中爱不释手。

    此时,小厮跑过来禀报:“严大人,老爷请您到正堂。”

    严成锦起身告退。

    来到了正堂时,张元帧宛如万年老冰山,冷着一张脸,坐在客座上。

    许天锡和张霁雨悲痛欲绝,站在一旁。

    李东阳面上带着些许怒容,开门见山:“下次来府上,先来正堂找本官喝茶。

    天锡和霁雨之事,本官听说了,都察院要补充御史,无可厚非,你再寻他人吧。”

    姜云受到一万点暴击,面红耳赤。

    被人这样轻视,心里也不好受。

    严成锦摇摇头:“不论大人说什么,下官都不能答应。”

    张元帧气的抓心挠肝,不自觉地挽起袖子,这是人能做的事吗?真想抽死他。

    李东阳保持镇定,叱责:“翰苑有百余人,为何不能答应?”

    “陛下已下圣旨。”严成锦掏出册子。

    一道无形的晴天霹雳,轰在许天锡和张霁雨身上,脸色唰地一下全白了。

    祖坟冒着的青烟,被人活活浇灭了啊。

    张元帧微微张着嘴巴,也太快了吧?

    这也是因都察院的御史,空缺太久,陛下看不到弹章,让他许诺才答应的。

    许天錫固然有才华,却不是最有才华的。

    弘治皇帝见过的有才之人无数,像自己这样的,或许才堪堪能入他的法眼,准奏并不奇怪。

    严成锦催促:“都查院空职许久,急缺弹章,本官今日来,就是让你们明日,到都查院报到。”

    陛下下了圣旨,自然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遵命……”

    许天錫三人悲伤地低头。

    翌日清晨,

    许元锡无精打采,入宫后来到都查院值房,值房里空无一人,不由问门皂:“严大人呢?”

    “小的不能透露严大人的行踪,还请大人等等。”

    “这……”

    不多时,张霁雨和姜云都来了,却不见严成锦在值房。

    “今日起,我等就是同僚了。”

    “在下来都察院无悔,倒是两位,实在可惜了……”姜云惋惜道。

    许天錫和张霁雨低下头,这个话题太悲伤,他们不想谈论。

    “不知严大人,会做何安排?”

    都察院一个御史也没有,空落落的。

    正在这时,严成锦走进都察院中:“跟本官来。”

    许天锡率先反应过来,跟着来到严成锦的书案前。

    “大人,这些弹章是?”

    严成锦道:“从今日起,天锡负责弹劾吏部和兵部,霁雨负责弹劾户部和工部,姜云负责弹劾礼部和刑部。

    这些弹章,抄五百遍,先初步了解弹章的写法。”

    术业有专攻!

    比如工部,要纠察工程是否偷工减料,贪了银两,就必须对各木料、红漆和家什等售价有所了解,才能写出好弹章。

    许多官员,在弹章中胡吹,陛下看了自然不信。

    “大人……这么多弹章,我们何时能抄完。”

第510章 入门考核

    严成锦要他们抄的弹章,乃是御史分门别类归置好的六部弹章。

    “这里弹章不多,一个人也就五百本吧。”

    许天锡大惊失色,每本抄五百遍,就是多少遍?

    一本弹章稍微长的,甚至有上万字。

    这是多少字,许天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要去计算,会吓晕过去的。

    张霁雨微微躬身,不忿道:“御史职责为监察,岂是这般抄弹章?”

    “你会写弹章?”严成锦心情极好,反问一句。

    “弹章自然会写!”

    张霁雨被严成锦断了仕途,本就不忿,读书人向来连皇帝都敢骂,此刻生起气来,更顾不得严成锦是上官。

    话音刚落,许天锡投来赞同的目光。

    他们是受了弘治皇帝的圣旨,才来都察院,并非一定听从严成锦的命令。

    “会写弹章,那就弹劾内阁大学士刘健。”

    张霁雨和许天锡吓傻了。

    弹章写得好,就弹劾内阁大学士刘健,这是什么道理?

    严成锦道:“觉得弹章写得不够好?”

    其实,他心里也怂得一批,没几分把握。

    但脸上的表情却十分淡定。

    “刘健屡次向陛下推举人才,委以重任,却无功而返,一为失察,二为唯亲是用,你们无言以对,还敢说会写弹章?”

    许天锡和张霁雨憋红着脸,依旧不服气。

    “今日抄不完,便以违抗上官之罪,逐出京城为吏。”严成锦认真地道。

    逐出京城为吏,对于翰林是莫大的耻辱。

    他去向陛下求旨,六成把握能把旨意求来。

    许天锡和张霁雨悲愤欲死,抱着各自的弹章,找地方开始抄写。

    姜云则微微躬身:“学生在翰苑时,就听闻严大人写的弹章,冠绝都察院,自愿多抄一遍。”

    能留在京城,是托严大人的福。

    以他在翰苑考核的表现,多半是分到地方当县令。

    并非说县令不好,县令只治理一县百姓,远不如在京城,更能施展抱负。

    他对严成锦感恩戴德,自愿多抄一遍,以勤补拙。

    严成锦欣慰的点头:“你三人中,本官最看好的就是你。”

    姜云差点流出眼泪,微微躬身,抱着弹章,找了一张书案。

    奉天殿,

    廷议毕,李东阳看了弘治皇帝一眼:“臣疑惑,陛下为何命天锡和张霁雨去都察院?”

    许天锡是他的门生,曾多次来府上听学,与监考的那种形式门生不同。

    刘健和谢迁也疑惑。

    “都察院空缺已久,亟需补员,朕也是为了朝廷。”弘治皇帝有些担忧,问萧敬道:“朕下这道命令,会不会害了三个翰林?”

    他们本该进入六部,前程似锦。

    但严成锦一句话便将他说服了:

    东厂为陛下的耳目,此为京城的耳目,都察院也为陛下的耳目,此为天下的耳目。

    孰轻孰重,一掂量就知道了。

    高皇帝仿照元朝的旧制,设立御史台。

    就是为了保证天下太平。

    萧敬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抱着浮尘道:“奴婢也不知道,严成锦今日一早,将陛下登基以来,两京十三道的弹章翻出来,让姜云三人抄五百遍。”

    害没害人,陛下您心里有数了吧?

    弘治皇帝微微怔住了。

    李东阳满脸错愕,地方御史的弹章与京城不同。

    由于路途遥远,送一封弹章回京长则两月。

    故而,地方御史将弹章写得详细无比,避免朝廷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派人调查。

    萧敬又继续道:“严大人还让三个翰林,弹劾刘公,说刘公举贤不当,令朝廷蒙受损失。”

    刘健呆住片刻,变得生气起来。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面色如常,此子说的,是事实。

    “朕的旨意已下,自然是不能收回来,这三个翰林,就留在都察院吧,朕要看看,严成锦能把都察院重整得如何。”

    都察院,值房。

    到下值的时间了,严成锦把茶壶带上,三人还在埋头苦抄。

    五千遍,如果是朱厚照,兴许能抄得完,因为这厮会作弊。

    但正常是肯定抄不完的。

    严成锦将胡棕等人放到边陲,是想重组都察院,进都察院的御史,自然要经过考核。

    等严成锦走后,三人翰林放下笔,焦虑道。

    “今日必定抄不完,明日严大人真会将我等逐出京城?”

    “罢斥御史为吏,需陛下首肯,陛下定不会……”

    张霁雨说到这里,声音变得无力起来。

    下旨的人不正是弘治皇帝吗?

    三人相视一眼,又低头默默抄起来。

    夜深了,除非得陛下首肯,否则是不能留宿宫中的。

    三人各自拿来包袱,将弹章打包回家,挑灯夜抄。

    大清早,

    严成锦起床后,喝了一碗小米粥,坐着轿子来到都察院。

    值房里,空无一人。

    门皂小声禀报:“大人,昨夜三人将弹章带回家中抄,想必是忘了时辰。”

    此时,午门外,三个书生背着旧弹章和新弹章来。

    上朝的百官投来同情的目光。

    “五千遍,就算翰苑抄书最快的翰林,也要抄五日。”

    “看这三人面色发黑的样子,一定是折腾一宿没睡。”

    李东阳看了过去,有点心疼弟子,加快脚步走了。

    姜云看向许天锡:“二位兄长抄完了吗?”

    “只抄了五十遍。”张霁雨道。

    许天锡道:“抄了一夜,我也只抄了五十二遍,这等无力的要求,若朝廷真贬到地位为吏,也罢。”

    三人皆为二十出头的书生,血性方刚。

    上官提这等无力的要求,分明是迫害他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宿未睡,再加上对严成锦的怨气,来到都察院时,三人都做好了脱去官衣的准备。

    可是来到都察院时,却发现……

    严成锦不在。

    早朝,奉天殿。

    严成锦身后只站着郑乾,都察院的队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内阁和六部奏毕,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略微蹙眉:“朕听说,你下令三个翰林抄弹章五千遍。”

    “陛下,是五百遍,五百本弹章。”言官或许会揪着不放,严成锦必须更正。

    想起方才在广庭上,看见三个翰林背着大包弹章,百官的嘴角微微一扯,面色古怪起来。

    弘治皇帝有些怒了,斥责道:“有何区别,五百乘以五百,就是二十五万遍,这不是存心为难?”

    “这是入门考核,陛下和百官都知道抄不完,若能抄完,就是弄虚作假,当不得御史。”严成锦道。

    一番话下来,弘治皇帝有种茅舍顿开的感觉。

    许久后,他才道:“朕觉得,今后这样考核,可以多弄一些。”

    严成锦的脸色顿时黑下来,陛下您可真够坏的,本官正有此意。

第511章 第二轮入职考核

    都察院里,姜云三人将弹章摆开,静等严成锦下朝。

    寒窗苦读十年,没想到封官前遭奸人迫害,张霁雨和许天锡悲愤欲死,却又无可奈何。

    姜云问:“今日就要被贬为吏,两位兄长有何打算?”

    “家中在松江府有营生的买卖,若朝廷不公,我便辞去这身官衣,接管家中的买卖……”张霁雨道。

    姜云有些羡慕,家中无背景,被贬就要靠卖书画度日。

    许天锡像下了很大决心,鼓起勇气痛斥:“既然要离京,不如我等一起弹劾严成锦,为朝廷除害,再离去不迟。”

    空气静谧下来,无人回应。

    下一刻,张霁雨和姜文瞪大眼睛,如同见了鬼一般,吓得脸色猛然大变。

    严成锦站在许天赐身后,平淡地道:“竟妄存一丝丝弹劾本官的心思,你的第一轮考核不合格。”

    许天锡呆若木鸡,姜云和张霁雨恭敬地站在一旁。

    回来的路上,严成锦听郑乾说了。

    抄录最多的是姜云,抄了六十三遍,其余两人只抄了五十多遍。

    按正常的抄书速度,大概是这个数目,没有作假。

    姜云率先反应过来:“严大人说考核,也就是我等不用被贬出京城?”

    “还有第二轮考核,考验你们抄录弹章的领悟,今日下值前,写一封弹章。”

    实战,是学习最快的方法。

    姜云三人在翰苑或许见过弹章,但普通弹章和专业弹章,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都察院只剩郑乾一人,只能由严成锦来教。

    听闻抄弹章只是考核,姜云三人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一天写一封弹章,是不是太简单了啊?

    三人同时露出笑容,朝严成锦微微作揖:“不知道要弹劾谁?”

    “内阁三人。”

    声音很平常,就像上街买了一颗大白菜,毫无波澜。

    姜文三人面色僵硬,脑中一片空白,先不说三公位高权重,在朝廷中的官声清明,没有可以弹劾的呀。

    “大人为何要弹劾内阁?”

    “因为他们是三人,你们也正好是三人。”

    姜云像傻了一般,许久说不出话来,许天锡和张霁雨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能是理由?

    你和陛下都是一人,你怎么不弹劾陛下?

    许天锡二人对严成锦的好感,瞬间烟消云散。

    “许天锡弹劾你的恩师李东阳,其余二人,自由分配,酉时之前,把弹章交给本官。”

    说完后,严成锦回到值房。

    郑乾暗自庆幸,幸亏来的时候,戴姗大人掌管都察院,没有这般严格。

    许天锡惊愕住了,竟指名让他与恩师相残,实在歹毒!

    郑乾叹息一声,劝他们道:“本官跟严大人许久,从未见大人出错,严大人定有他的道理,当官被弹劾不算什么,你们快去写吧。”

    只要不是真有重罪,弹劾也只是伤饬一番。

    有时候为了业绩,都察院也会弹劾一些清官。

    比如太过于清廉,到一定品轶后,朝廷规定出门要坐马车,他们却乘轿子,诸如此类不痛不痒的弹劾。

    姜云三人回到值房,绞尽脑汁地想,如何弹劾内阁。

    奏疏交上去,都察院会被推上风口浪尖吧?

    张霁雨沉眉道:“谢大人兼任兵部尚书,姜兄负责弹劾兵刑两部,就由你来,刘公则由我来。”

    姜云并无异议。

    回想起昨夜抄写的弹章,各种行文模板浮上脑海中。

    三人沉吟片刻,先后下笔,在册子上铁画银钩。

    严成锦在值房中,喝着枸杞茶水,指点郑乾批阅两京十三道传回的奏疏。

    锦衣卫跑出去禀报牟斌。

    由于严成锦不排斥,他们一般贴身监视,除非,严成锦出恭或回府。

    “大人,严成锦让新晋的三个御史,弹劾内阁。”

    牟斌诧异:“为何?”

    “说是内阁正好是三人,弹劾其他衙门,不好分配。”

    这……果然是贤侄,连这点都考虑到了。

    牟斌决定派人通报陛下和内阁一声,以免陛下猝不及防。

    许久没有人弹劾过内阁了,唯一一次弹劾刘公,还是弘治十二年户部的言官,因刘公驳回他的疏奏,而被弹劾阻塞言路。

    在宫里的时间,总是很长。

    严成锦仔细翻阅王守仁修订后的大明律。

    果然,王守仁修改后的律法,通人性,并不像朱元璋一棍子打死,他分了几种情况处置。

    心学,是一门可以运用在多个领域的学问。

    夕阳的红光从窗户照进来,快到下值的时辰了。

    郑乾拿着弹章,来到值房中:“大人,他们写完了,下官送去奉天殿?”

    “本官何时说过要呈给陛下,你想害死本官?”

    “???”郑乾。

    严成锦接过弹章,翻开看了几眼,各自借鉴地方御史的弹劾行文。

    勉强算是一封刮痧弹章吧。

    姜文三人焦急地等在值房外,不知交给陛下,会……

    “大人叫你们进去。”

    姜文三人走进值房中,只见,严成锦将弹章烧了。

    果然只是考核,心中长处一口气。

    “大人,不知我等考核如何?”

    “当御史,忌讳在弹章中添油加醋,此为其一。”

    “还忌讳徇私舞弊,此为其二。”

    严成锦看向郑乾,问道:“还忌讳什么,你来替本官说。”

    “还忌讳弹劾部堂。”郑乾将以前的潜规则说了出来,教导三个后辈。

    严成锦满意地点点头。

    他再看向姜云三人:“你们堪堪合格,本官还会不定期抽查。”

    过了?

    姜云热泪盈眶,激动得朝严成锦作揖。

    许天锡二人虽不愿意当御史,可能留在京城,也是一件好事,朝严成锦微微作揖。

    郑乾暗自摇摇头,竟替三个翰林悲戚起来,你们高兴得太早了,痛不欲生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奉天殿,

    锦衣卫禀报过后,退出大殿。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看向刘健:“严成锦的弹章写得虽好,可不懂管制,都察院涉及天下衙门,都察院再设一个老臣如何?”

    刘健颔首点头,新晋的三个翰林,也是年轻人。

    马文升躬手道:“吏部右侍郎吴舜,弹章写得好,又为正三品,正好平调副都御史。”

    吴舜是浙江山阴人,由于他年终大计得的评定高。

    严成锦将吏部的焦芳等人弹劾走后,吴舜填补了空缺。

    谢迁沉眉苦思。

    都察院那地方,自从严成锦当了御史后,年年有人致仕。

    谁愿意当副都御史?

    “这样一来,都察院不就有了两个副都御史?”刘健问。

    马文升道:“吴舜无功无劳,吏部总不能给他升至二品。”

    都御史是二品大官。

    严成锦为左都御史,吴舜为右都御史,并不冲突。

    且多半,严成锦会成为都察院的新任都御史,此子太能立功了。

    不多时,司礼监的大太监便将圣旨,带到了吏部。

第512章 应对之策

    吴舜接了圣旨后,半天缓不过神。

    去都察院的人,只要官比严成锦大,都倒霉。

    就像他的前任吴宽,也姓吴,也是从吏部侍郎调到都察院,如今身败狼藉,致仕在家。

    “老爷,咱们贿赂了焦芳,你再去那都察院,万一让严成锦查出来……”

    管家常替他出谋划策,吴舜才能升迁那么快。

    吴舜将拇指上的扳指脱下来,心事重重:“你说得不错,但陛下下了圣旨,本官唯有致仕,才能抗旨。”

    能抗旨的方法有两条,丁忧和致仕。

    丁忧就不必说了,父母还健在。

    致仕,他舍不得,好不容易才到了朝廷正三品的官衔。

    想升官人之常情,谁还没送过一点东西?

    想到这里,吴宽对着管家道:“焦芳已经被流放到海外,都察院缺一个都御史,三日后,我就去上任。”

    正在这时,都察院的值房。

    姜文面露难色地问:“严大人,吴大人刚上任,您就让我们三人弹劾他,会不会不太好?”

    “这是都察院的欢迎仪式。”严成锦面色如常。

    许天锡和张霁雨面色古怪,祝贺升迁仪式,通常是摆上一桌酒席,恭贺主人家升官。

    哪有弹劾庆祝的?

    严成锦是认真的。

    除了他以外,入院的每个官员都需要清廉如水,经得住弹劾,才是好御史。

    据他所知,吴舜能屡次在三年大计和六年大审中,获得上等评定。

    是因为贿赂了焦芳。

    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让他入都察院,败坏辛苦建立起来的风气。

    严成锦将一堆宗卷带回家中。

    清晨,

    严成锦来到值房,

    吴舜正指挥着书吏,摆置书案,见了他来,堆着笑意:“严大人,从今日起,你我二人就是同僚了。”

    你应该是本官最短的同僚。

    严成锦微微躬身作揖:“都察院新规矩,入新院的官员,需接受全院同僚弹劾一次,以示欢迎,若陛下宣,还望吴大人不要意外。”

    咚~

    吴舜惊吓得没坐稳,人连同椅子,一起栽倒在地上。

    官帽轱辘滚到严成锦脚下。

    他气急败坏地道:“谁定的规矩?!欢迎人,岂能用这种方式欢迎?”

    “这里是都察院,自然要用都察院的规矩。”严成锦认真地道:“为表示对吴大人的热情,本官也写了一封。”

    吴舜刚爬起来,又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百官们把严成锦写得弹章,叫阎王请帖。

    不是看脑袋,就是流放,没一个好下场,真是命苦啊,本以为来都察院,能争一争二品大员。

    想不到刚来都察院,就被整个院子弹劾了。

    严成锦见吴舜捶胸跌足,大口喘着粗气,好像要揍人,他虽然日夜健身,学习防身术和摔跤术。

    但怕吴舜精通六艺,身手比他强,就从值房退了出来。

    “大人,这砚台放哪儿?”

    “放你个头!给本官滚出去,本官想一个人静一静。”

    ……

    奉天殿,

    弘治皇帝接连翻开两封弹章,都是弹劾吴舜,便觉得有些奇怪

    “朕昨日才将吴舜调至都察院,为何今日如此多御史弹章?”

    萧敬开口道:“回禀陛下,这是严成锦立下的欢迎仪式,日后入都察院的官员,皆要遭全体御史弹劾一遍。”

    弘治皇帝面色垮塌,僵硬得像面具。

    刘健气急败坏道:“这不是欺负同僚,陛下,此风不可长啊,原本就无人愿意去都察院,严成锦这么一闹,就更没人愿意去了,日后,叫臣等如何举荐?”

    谁说不是呢。

    为何都察院的官员频频致仕,还不是因为严成锦?

    李东阳等人为难了,举荐人去都察院,发而得罪人了。

    “刘公所言甚是,若助长此风,必会令人人推诿,不愿意去都察院。”

    弘治皇帝也觉得生气:“召严成锦来!”

    上官和和气气地对待同僚和下官,才能彰显管制之能。

    严成锦还是太年轻了,不懂为官之道,这样对待同僚,岂不让都察院分化?

    弘治皇帝决定教教他,如何管理。

    很快,严成锦来到大殿中:“臣严成锦见过陛下,陛下万福长安。”

    弘治皇帝原本皱着的眉头,稍微缓和几分,变得慈眉善目起来。

    说此子比厚照也大不了多少,在他眼中还是孩子。

    “朕听说,你弄了个欢迎仪式,全体御史弹劾吴舜?”

    “回禀陛下,已经礼毕,陛下应该看到弹章了。”严成锦微微躬身。

    “胡闹。”

    “弹章是纠察百官的公物,岂能用于这等儿戏?”

    李东阳和谢迁两人相继痛斥。

    身为内给大臣,有义务替严成锦纠正,尽管,他们都不太喜欢这小子。

    严成锦本不想弹劾吴舜,但他接连弹劾焦芳和吴宽等人。

    令朝廷的任命发生了变化。

    吴舜本无机会坐上侍郎之位,可吏部出现了空缺,让他得以升迁。

    归根结底,有他的关系。

    严成锦思索片刻,从袖口中掏出一封疏奏,道:“并非胡闹,臣在欢迎的过程中,找到了吴大人的罪证。

    锦衣卫可顺着线索,继续查。”

    弘治皇帝微微低头,发现压在最下面一本弹章。

    正是严成锦呈上来的,面色变得严肃了几分。

    李东阳看向严成锦:“你与吴舜从无接触,怎调查得这么清楚?”

    萧敬和牟斌同时看过来,这个问题,他们也想知道。

    严成锦说一个人身上有屎,八成是真的。

    “下官运气好。”严成锦含糊道。

    弘治皇帝看完弹章,焦芳担任吏部右侍郎时,吴舜给他送过一枚黑色的大珍珠。

    但焦芳去了满加剌国,无人可对证。

    “彻查三品官员,不能草率,可有证据?”弘治皇帝问道。

    严成锦想了想,道:“只有将焦芳召回京城。”

    物证当然有,焦芳抄家时,曾抄出来一颗硕大的黑珍珠,丢在府上的鱼塘里。

    但并不能证明,那是吴舜用来贿赂焦芳的。

    弘治皇帝微微蹙眉:“朕召焦芳回来,需一年之久,还有其他证据吗?”

    严成锦道:“吴舜之前的年间大计,皆由焦芳评定,且全为上等评定,焦府的账房,也在京城。”

    弘治皇帝倒是没注意过,命萧敬将吏部的宗卷取来。

    果然,评定的查核人全是焦芳。

    吴府,

    吴舜哪里还有心思上朝,坐在府中等弘治皇帝的消息,全员弹劾,实在太可恶了。

    “老爷,直接致仕吧!”管家担忧道。

第513章 南方急报

    主动请乞致仕,以陛下宽仁的性格,就算追查到,也不会重提。

    吴舜有点不甘心,他正值壮年。

    以如今的升迁势头来看,升到内阁也不是难事。

    “这是一场预谋,方才吏部给事中说,严成锦两日前,去吏部调了本官的考核宗卷。”

    他在吏部当右侍郎半年有余。

    不知道严成锦是通过什么手段,说服了看守宗卷的文官。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在纸上规划着,都察院的行政太单一,只写弹章。

    导致都察院虽然纠察百官,却没有真正行使职能。

    到了明末时,大臣以各种手段敛财,崇祯找大臣借钱,抵抗李自成,大臣富得流油,却一毛不拔。

    都察院的无能,也是导致明朝走向衰弱的重要因素。

    嘉靖、万历和崇祯,虽然各有缺陷,可都怀着治国之心,不至于像隋炀帝,暴虐无道。

    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前八位与后八位相比,前八位当中,昏君更多。

    出现过英宗和宪宗这等被宦官掌控的皇帝。

    后八位整体贤明,但尽管如此,大明依旧走向了衰亡。

    归结原因,很大程度上,由于没有出现一位像朱元璋或朱棣这样的神队友。

    以前还是小御史不敢多想,但如今当了副御史。

    严成锦想像六部一样,在都察院设立四司衙门,各自执掌权能。

    将七品至四品的官职,补齐。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以他微弱的官职,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到。

    要招纳很多人,而且,都察院将不可同日而语。

    “大人,为何受了欢迎仪式,吴大人告假了?”姜文诧异地问。

    许天锡和张霁雨站在一旁,吴大人恐怕被气病了吧?

    与他们的遭遇一样,原本有光明的前程,可是遇到严大人后,一切都变了。

    “许天和张雨,连律法的出处都记不住,罚抄大明律,一百遍。”

    严成锦嫌喊许天锡和张霁雨的名字太繁琐。

    干脆“赐字”叫许天和张雨。

    “下官遵命!”

    姜文露出慌张之色,只有他不用写弹章,有种被严成锦轻视的感觉。

    虽然他已经被人轻视惯了。

    可是许兄和张兄是吃了挂落,而他,是千辛万苦才来到都察院。

    怎敢不努力?

    “下官也想抄一百遍!”

    严成锦有些诧异,赞许地点点头:“本官刚想说让你抄一百遍,你又请愿,那就抄两百遍吧。”

    姜文脸变成猪肝色。

    吴舜进入都察院任副都御史,陛下难免不会日久生情,将他任命为都御史。

    这两日,严成锦在等朝廷的调查消息。

    听说,吴舜气得去惠民药局抓药了,还顺便买了一副壮阳药,败败火。

    锦衣卫要查两年前的案子,并不容易。

    此时,吴府。

    吴舜刚从惠民药局回来,便看见锦衣卫在府上搜查。

    他跌跌撞撞地走入府中,陛下派出锦衣卫,就说明不信任他。

    吴府的管家哭哭啼啼,见吴舜回来,仿佛找到主心骨般。

    “老爷,要抄家了啊。”

    吴舜气急败坏地踹过去:“乱说!老夫踹死你。”

    “牟大人,这是?”

    牟斌面色如常道:“吴大人放心,只想问你府上的人,有无见过这粒珍珠?”

    这粒珍珠自然是严成锦送的。

    ……

    东宫,

    朱厚照兴高采烈地看着严成锦:“老高,本宫也想给詹事府的新讲官,弄个欢迎仪式。”

    “殿下休要胡闹,臣这是正事。”

    “还想忽悠本宫,吴讲官都要被你逼走了。”

    正在这时,小太监慌乱地走进来:“殿下,奴婢刚打探到的消息,吴大人身体有恙,要致仕了。”

    严成锦目光微动,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两年前的案子虽然难查,但等焦芳回来,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吴舜主动致仕,倒是能阻止锦衣卫,继续查下去。

    事实上,就算他不弹劾,吴舜明年也会因贿赂,而被弘治皇帝流放。

    从某种程度上,他救了吴舜一命。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本宫下定决心了,也要在詹事府弄欢迎仪式!”

    严成锦不管他,朱厚照决定的事,他爹都管不了,更遑论是他。

    回到都察院值房时,衙役已撤去吴舜的书案。

    郑乾回来禀报说,陛下同意了。

    弘治皇帝拟定疏奏前,问牟斌:“吴舜当真贿赂了焦芳?”

    牟斌支支吾吾地道:“恐怕是,在臣的威逼下,吴府的账房偷偷说,见过这枚大珍珠。”

    严成锦又弹中了。

    弘治皇帝变得惆怅起来,不知该高兴还是忧愁。

    吴舜贿赂焦芳才得到上等,就说明他能力不足任吏部侍郎,朝中究竟还有多少这样官员?

    “罢了,让他致仕吧。”

    通政司还发出邸报。

    一时间,京城百官无人不知,严成锦又弹劾了一位三品大员。

    张府,

    张升看完邸报,露出愤然之色,丢在一旁。

    我儿去了南方山林,若是染上疟疾,老夫定要弹劾严成锦。

    薛氏在旁哭哭啼啼:“你身为礼部尚书,也不知道劝阻陛下,锡儿若回不来,我便收拾包袱回娘家!”

    “你敢!”

    张升叱喝一声,急眼了,礼部尚书夫人跑了,这传出去,定会被朝中碎嘴的老家伙调侃。

    七老八十,实在丢不起这人,

    他与薛氏感情深厚,也不想就此分开。

    自从张元锡去了南方,府邸上整天哭哭啼啼,他也有些烦躁。

    张升缓了缓脸色,伸手抱住:“快一个月了,应该传回消息了,我再进宫问问。”

    每日下了值,还要折返一趟。

    此时,在棋盘街上,一匹枣红色的快马飞驰,惊得两旁的路人纷纷避让。

    探子一路疾驶到午门,将消息分为三份,递给禁卫。

    “这是兵部急报。”

    “这是都察院急报。”

    “这是锦衣卫急报。”

    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城,自然不可能将三封急报分开。

    都察院的急报,是胡大龙传回。

    严成锦收到急报时略微忐忑,不知能不能治愈疟疾。

    如果不能,就说明找古籍错了,要重新再找。

    胡大龙和张元锡等人,要死在南方的密林中。

    郑乾将急报打开,清了清嗓子问:“大人,那下官念了?”

    “念吧。”

    “学生胡大龙,幸不辱命,士卒服用青丸后,四肢灼热退散……”

    疟疾在后世才能攻克,几百年间,不知害了多少人的性命。

    而现在,竟早五百年就攻克了。

    西方的疟疾比东方还严重,这要是传到西方,能赚多少银子?

    更重要的是,解决陛下心头大患,没准能转正。

    严成锦拿着急报,大步前往奉天殿。

第514章 升都御史

    兵部,

    秦紘翻阅着兵部左侍郎左宗彝发回的奏报。

    长城很快要修建到阿拉善,达延汗不时派兵侵扰,屠杀修缮的流民,吓得流民四处溃逃。

    张升大步迈入值房:“世缨兄,可有南方传回的急奏?”

    “又来了,启昭兄一日登门三次,早知如此,又何必让贤侄南下。”秦紘没好气道。

    是本官让我儿南下吗?

    张升气急败坏地道:“有还是没有?!”

    见他急得面红耳赤,秦紘心头微微一软,摇头:“没有,若有急报来,本官会派人通报。”

    疟疾比伤寒还厉害,但凡染上,就没有能治愈的。

    汪机若能治愈,就是华佗在世了。

    张升黑着脸,忽然转身走出值房,却险些被跑进来的禁卫冲撞。

    正要出声斥责,却听到了喜讯。

    “大人,南方急报!”

    暖阁,

    弘治皇帝看着内阁举荐的名册。

    吏部右侍郎空缺。

    吏部为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吴舜走了,需任命一人。

    “就升梁储为吏部右侍郎吧。”

    内阁三人颔首,他们想举荐的也是此人。

    李东阳迟疑地问:“还有都察院的都御史空缺,陛下任命何人?”

    刘健和谢迁投来期待的目光。

    都御史虽然只是下九卿,但也属于重臣,需慎重任命。

    弘治皇帝放下名册,犹豫起来:“卿等可有举荐之人?朕想任命严卿家,可他还是个孩子,未必能担此大任。”

    都御史需要自身清廉,不贪昧。

    不怀疑严成锦的品性,倒是有点担心他的能力,掌管一院,就掌管天下御史。

    这小子还没成婚呢,若是步入而立之年,朕倒是放心交给他。

    刘健颔首点头:“若让他当了都御史,不知都察院会变成什么样。”

    李东阳和谢迁深以为然点头。

    这小子动不动,就要变祖制啊!

    当御史的时候,就敢谏言修大明律,若是当了都御史,还不得把皇明祖训改了?

    谢迁点头:“臣也以为,此子不能胜任。”

    萧敬快步走进来,忐忑道:“陛下,兵部和礼部求见,说要报祥瑞……”

    弘治皇帝茫然地看向李东阳三人,李东阳也疑惑道:“内阁并未听闻。”

    正在这时,小太监又跑进来:“启禀陛下,都察院严大人有祥瑞要报。”

    话音刚落,另一个门监又走进来:“陛下,牟大人有祥瑞要报。”

    弘治皇帝傻眼了,朝廷还没同时出现过三个祥瑞呢。

    殿门外,

    秦紘顾不得戴官帽,看到奏报,就跑来暖阁。

    这可是疟疾啊。

    行军打仗最害怕的传染病之一,帖木儿患了疟疾,败给文皇帝,才令大明得以昌盛。

    张升跟着他跑来,气喘吁吁。

    严成锦看到他们手中同样拿着急奏,想来是都收到了。

    “想不到,我儿能在南方立下如此大功。”张升唏嘘起来,眼角变得光亮。

    治愈疟疾算不得厉害,毕竟,方子也是从肘方中所出,古人早有记载。

    只是,传到后世一直不被重视。

    青篙中本身就有青篙素,不用二次合成,把汁水拧出来干燥后,就能获得。

    也就是,大明具备制作青篙素的技术,只是没发现药方。

    严成锦认真道:“青丸制作,还需张元锡留在良乡。”

    “你……休想!”

    这小子不讲信用,与我父子各自做交易,阴险狡诈,张升恨立即不得弹劾他。

    严成锦觉得可惜,看来,只能让张元锡故意考不上了。

    在小太监的宣召下,四人一同进入暖阁。

    弘治皇帝微微蹙眉,露出几分急切:“是何祥瑞?”

    “陛下,朝廷送去的青丸有成效,您看急报。”牟斌呈上自己的急奏。

    疟疾在大明肆虐已久,竟有药能治愈了?

    弘治皇帝震惊地浑身发麻,连忙让萧敬呈上急报,急报上,只写着的寥寥五百字。

    看完后心情难以自抑。

    “传汪机入宫!”

    “陛下,汪机在后宫。”萧敬禀报。

    天气炎热,朱秀妘身上起了疹子,这两日张皇后请汪机定时入宫复诊。

    不多时,汪机背着褐色牛皮药箱,来到暖阁。

    “学生汪机,见过陛下。”

    “疟疾肆虐百余年,自元朝时,就害人性命,你立了大功啊。”弘治皇帝不可置信地拿着急奏,声音难以抑制的激动。

    秦紘和张升等人羡慕,汪机的功劳,谁也抢不走。

    汪机作揖道:“多亏严大人的指点,此功,当属严大人。”

    为了此事,弘治皇帝还专门伤饬过严成锦,说那是丹药,想起来,竟是朕错怪他了。

    弘治皇帝面露尴尬,看向严成锦:“严卿家想要什么?”

    严成锦低头沉思,臣当然是想升都御史。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仿佛猜到了般,用警告的眼神看着严成锦。

    秦紘有点紧张,真让这小子当上都御史,以后在朝堂上,都不敢惹这小子了。

    弘治皇帝有些不悦:“朕问你话,为何思索良久!”

    不用问他也知道,这小子想当都御史,要不就是惦记朕的免死金牌。

    自从上次露了底,弘治皇帝就有种被贼挂念的感觉。

    严成锦思索许久:“臣想升都御史,可说出来内阁必定不许,故臣在想应对之策。”

    你也太老实了吧?

    李东阳和谢迁面色古怪。

    虽然早就猜到了,可从他嘴中说出来,竟有种想骂人的感觉。

    萧敬提防地看着严成锦,以退为进,陛下您可不能被他骗了啊。

    弘治皇帝犹豫片刻,寻出疟疾药方,堪比九边大捷。

    只不过九边是杀人,而青丸是救人。

    “就依卿言,传朕的旨意,升严成锦为都察院都御史,但俸禄不升,朕知道你有银子。”

    严成锦心里暗啐一口,凭啥臣的俸禄就能随意扣。

    “臣谢过陛下。”

    李东阳几人大惊失色,此子真升都察院都御史,虽然只是下等九卿,但也能真正参与到廷议中来,有决策之权。

    刘健叹息一声,还能再说什么?

    弘治皇帝看向汪机:“汪大夫虽不在朝为官,却也立下功劳,就赐白银一千两吧,胡大龙和张元锡,各赐五百两。”

    心中略微一痛,他继续道:“这些银子,从内帑出。”

    能自掏腰包发赏银,说明陛下是真的高兴。

    “将青丸的药方,尽快推行十四道药局和药坊,朕不想再伤国本。”

    刘健几人微微点头,人是朝廷之本,与水载舟一个道理。

    青丹作为常用药,就算爆发了疟疾,也不怕。

    严成锦思索片刻后,却微微躬身:“陛下,臣以为不可。”

第515章 险招

    弘治皇帝看过来,刚升这小子为都御史,就敢顶撞朕了。

    这样的药方,应当推行天下,李东阳几人仔细想了许久,也不觉有什么不妥之处。

    严成锦微微躬身,继续道:“青丸为汪机所研制,按大明新颁布的专利法,当属于汪机,不可推行。

    其二,坊间必定会大肆收购青篙,不仅会令此药价钱上涨,还会令青篙奇货可居。”

    在后世,类似药方之流是不受专利保护的。

    严成锦之所以写进专法中,是想建立大明有公信力的惠民药局,代表朝廷。

    若将药方流传出去,必定会引起药坊争夺原料。

    不仅不能推广,反而会让药价上涨。

    而由惠民药局统一售往各处,既能保证价格不涨,又能逐渐树立公信力,让百姓来药局瞧病。

    建立大明完整的医疗体系。

    就算是后世,也没有研制出药方,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刘健道:“有几分道理,单说长宁伯,就必会囤药。”

    弘治皇帝脸上的怒意消去,看向汪机:“药方归属朝廷,汪大夫以为如何?”

    听严成锦说罢,便觉得,这药方更不能交到士绅和百姓手中。

    汪机微微躬身:“本就不是学生之物,听凭陛下处置。”

    严成锦迟疑片刻,微微抬头:“陛下,那此药方赚得的银子?”

    “朝廷和惠民药局,四成归属朝廷税额,剩余由你处置。”弘治皇帝不假思索。

    陛下怕是不知卖药有多暴利,竟让出六成。

    严成锦微微躬身:“臣遵旨。”

    升任都御史的消息,传到吏部,由吏部录入名册,尚衣监制作官衣。

    马文升听闻消息时,有些意外。

    此子竟升了都御史。

    张升回到府中时,吓得没敢进门。

    “你们……你们这是做什么!”

    管家哆哆嗦嗦迎上来:“小的也不知道啊,他们二话不说,就是要送银子。”

    这是贿赂?

    要不然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白花花的银子啊,足足有几千两了吧?

    足够买下张府宅院了,管家也吓得六神无主,见老爷回来,连忙迎上来。

    张升怒斥王不岁:“本官何时认得你,快带着你的银子,滚出我的府邸,本官不受贿。”

    王不岁正招呼下人打开木箱,在院中逐一清点。

    本来送五千两银子,就心疼得要死。

    白送银子还遭人数落,心中委屈得想死。

    他勉强堆着笑意,安慰道:“张大人放心,不是贿赂,您可还记得良乡的高照化学奖,在下是来兑现诺言的。”

    要不是严大人相逼,他才不来送银子呢。

    这不是傻子吗?

    汪机两万两,胡大龙和张元锡各自支给五千两,共支银三万两。

    虽然良乡商会赚了不少银子,但白给别人还是心疼的。

    张升诧异:“良乡商会还真是阔绰。”

    “大人误会了,严大人说要信守承诺,才让小的送来。”王不岁苦着脸。

    惠民药局赚的银子,全亏在这里了,也不知道严少爷是何意。

    反正他是不敢违抗的。

    蒋氏看到这么多银子,眼中放光,忙劝张升收下。

    “本官要先禀报陛下,看能不能收。”

    自古以来没有这等先例,张升不知能不能收。

    ……

    蔚蓝的海波,起伏不断,一艘庞大的六桅大船登岸。

    尚真回琉球时,遇到两拨海盗,船队不大,皆让雇佣的护卫打沉了。

    大船在鸡笼的码头登岸,一行人骑上大马,两日后,回到首里城。

    尚真换上大明制式的皮弁冠服,威严不可侵犯。

    王守仁同样穿着朝廷的五品绯袍,立于大殿上。

    琉球的大臣们分立两侧,殿宇比奉天殿小许多,显得有些拥挤。

    听说尚真王亲自前往大明借兵,只是带回一个人。

    就是这个人?

    大臣们诧异地打量王守仁,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王上,这样如何敢打萨摩国?不如先收复久米岛,养精蓄锐再打算。”

    “大明不派兵力,单凭我们,只有万人啊。”

    大殿中有点嘈杂。

    尚真在回程的路上,就已经仔细想过,琉球还不是萨摩国的对手。

    他抬起手压了压,看向王守仁:“王大人想何时出兵?”

    空气安静得落针可闻。

    大臣们有点慌了,想不到陛下铁了心要攻打萨摩国。

    单打萨摩国不怕,就怕萨摩国得岛国和倭寇相助,这是三股势力。

    至少三万人!

    王守仁面色如常,微微躬身:“下官要看过舆图和琉球的兵备,才能给尚真王答复。”

    大明皇帝和那个神秘的大臣,极力推崇,尚真一直疑惑。

    近两个月行船回来,他细心观察,发现这个书生偶尔会发呆,写写书,站在甲板上,给水手讲做人的道理,乐此不疲。

    其他就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没有特别之处。

    纸上谈兵,会害死人的。

    尚真按下不表,面色如往常那样平静:“就依王大人,董卿家传本王旨意,带王大人巡视军营。”

    王守仁微微动身,退出了大殿。

    当着大明使臣的面,他们不敢得罪,生怕得罪大明朝廷。

    等王守仁退出大殿后,琉球的大臣们炸开了。

    “王上,此人穿着文官的绯袍,哪里会打仗,怎么不是武将?”

    “看起来像文弱的书生,听闻大明的书生,除了王越,其他一概不会打仗。”

    王越击溃达延汗的战事,他们略有耳闻。

    尚真冷哼一声,没好气道:“你们以为本王不知!且看他如何安排吧,会不会打仗,三日后就知道了。”

    两日时间,董玟带王守仁参观营地,查看兵备。

    看完舆图后,王守仁对琉球的兵备,大致心中有数。

    难怪尚真王不远千里去大明借兵,琉球的兵力实在太衰败落后了。

    “王大人,你知道王上的难处了吧?”

    “本官代大明而来,自然会帮你们打赢此战。”

    董玟无奈摇摇头,并不回答,年轻人就是喜欢逞强。

    尚真王看向王守仁道:“王大人看完了,有何计划,该如何打?”

    大臣们目光集中,审视着王守仁。

    王守仁平静地道:“直接攻打萨摩国,越快越好。”

    萨摩国离琉球最远,且兵力强盛,周围还有久米岛这样的势力虎视眈眈,他竟然说直接攻打萨摩国。

    大臣们瞳孔猛地一缩,这个书生果然不会打仗啊!

    尚真王得出的结论,和大臣一样。

    正确的策略,应该先攻打久米岛才对。

    为了大明朝廷的颜面,他笑了笑:“为何要直接攻打萨摩国?”

    “兵者,诡道也,以正合,以奇胜,未必不能赢。”王守仁继续道:“琉球兵力本就不强,再攻打久米岛折损兵力,更会胜利无望。”

    大殿中沉默许久。

    说得虽然有道理,但这招十分冒险。

    “万一久米岛也借机攻打呢?”

    “他们只会等我军与萨摩国两败俱伤,不会贸然出兵。”王守仁仿佛预料到一样,一副笃定的表情。

    一个永禄大夫质问道:“你怎么知道?”

    “本官猜的。”

    尚真王面色略微失望,这招实在太冒险了。

    若是攻打萨摩国失败,就会被久米岛瓜分。

    也就是说,一定得赢,否则,将会亡国。

    “王上考虑清楚,再告诉下官。”

    王守仁退出大殿,怀里还揣着严成锦给他的信。

    以老高兄的性子,这一定是决胜的关键计策。

    但他还不打算打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