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16章 震惊百官的书生

    “诸位卿家,打还是不打?”

    尚真深吸一口气,将决定权交到大臣手中。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琉球休养生息多年,才养出来一万多的兵力,不敢冒险。

    “王上,不如先试探王守仁的实力。”

    “虽然这样做会有冒犯,但臣也认为,他不会打仗。”

    永禄大夫和隆德大夫,先后躬身说道。

    尚真也不确定,王守仁会不会打仗,

    只听说他帮助许进忠平定黎乱,是大明皇帝老师王华之子。

    他屏息思索片刻:“就依卿言,若王守仁有将才,琉球就出兵?”

    “若王守仁有将才,攻打萨摩国至少多几分把握。”

    “且若战败,有损大明威严,大明皇帝不会坐视不理。”

    永禄大夫分析得井井有条,是朝中的老谋士。

    王守仁输了,就再向大明借兵,大明总不会看着琉球亡国吧?

    各位大臣也觉得有道理。

    有大明作为后盾,就算北进的军队吃瘪,派兵前往京城求援,也未尝不可。

    尚真决定亲自见王守仁,带他来到靶场:“王大人,并非本王不信任你,只是不知王大人有无将才,他是我们麾下最好的箭手。”

    身形魁梧的亲卫,朝王守仁微微行礼。

    王守仁看了眼旁边弓箭:“王爷想要比箭?”

    “嗯!”

    王守仁拿起一石大弓,手指拨动弓弦,试了试松紧。

    紧接着,搭上一支长箭,双目如鹰眼般锐利。

    嗖!

    尚真王和大臣们屏住呼吸。

    距离有八十步远,长箭没入草靶,箭尾猛烈摇晃。

    士卒小跑过来:“回禀王上,正中靶心。”

    拉开一石的弓需要极大的力气,在保持这样的力气下,想要保持准头,极难。

    况且,足有八十步远。

    还射中了靶心!

    说话间,王守仁又拉起了弓,嗖嗖嗖,接连射出三箭。

    “王上,三个靶,全是靶心。”

    尚真王目瞪口呆看着王守仁的弓。

    大臣们面露惊讶之色,想不到瘦弱的书生,弓马娴熟到八十步一箭必中的地步。

    那将要跟王守仁比试的亲卫,变得心虚起来:“不如在马上比试?”

    尚真王命人牵来两匹马,两人用同样的弓,跨上马背,快速飞奔。

    王守仁双手脱缰,握着弓箭,双腿蹬在马镫上,尽管颠簸起伏,却如履平地。

    “嗖!”

    箭矢射出,正中箭靶靶心。

    尚真和永禄大夫们惊得发呆,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王守仁抱拳道:“承让!”

    “本官还会兵法,会刀枪棍棒,若尚真王还想不信,本官就回大明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让尚真王信服,是为了更好地统御琉球士卒。

    若与琉球的官员不能同心协力,这场战役还没开始打,就输了。

    王守仁在钻研心学,故而对军心比以往更看重。

    心外无物。

    只有众将士心中对将领抱有期望,认为必丁会胜时,士气才会所向披靡。

    若连尚真王都不相信他,又谈什么士气。

    尚真王深吸一口气,仿佛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拿沙盘来!这一万将士的性命,就交到王大人手中了。”

    大臣么目光流转,无奈地叹息一声。

    王守仁看着沙盘中的地势。

    萨摩国位于岛国的陆地上,占据了岛国的南部。

    如今的国王是岛津忠昌,一个极为厉害的文武双将,统领着清水城和萨州岛,等众多领地。

    其祖上在江户时代,曾经是岛国的大名。

    后凭借武力和才能强势崛起,占据岛国西南部,建立萨摩国。

    董玟给王守仁讲解,王守仁颔首点头:“看地图便知,必有海战,琉球有多少大船?”

    “有七艘六桅,十艘三桅,小型战船有五十艘,再征用渔夫的船,能凑出一百艘来。”

    王守仁看向尚真:“可有火器?”

    “有,只是火器十分简陋,是仿制大明的碗口炮。”

    董玟细数告知。

    琉球位于海外,与大明遥遥相望,朝廷又不准对外售卖战略物资。

    碗口炮,那是明初的火器。

    王守仁早就猜到了,此行,应该带着宋兄来才是。

    有宋兄在此,不出半月,就能将红夷大将军打造出来。

    “萨摩国可有火炮?”

    董玟眼中露出几分无奈:“有弗朗机的火器,海盗在萨摩国交易很多,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火炮,卖给了萨摩国。”

    琉球也想买,但火炮很抢手。

    岛国内战,大名征战不断,正是需要火器的时候,供不应求。

    倭寇不仅贩卖,还要自己留在船上当武器,根本不愿意卖。

    所以,琉球一直买不到。

    王守仁沉思片刻,说道:“可以草船借炮。”

    草船借炮?

    尚真和大臣们瞪大眼睛,你说啥呢?那玩意儿叫草船借箭!

    “王大人,本官喜爱读大明的典籍,你方才引经据典,是不是用错了?”

    秉宪大夫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侮辱,气急败坏道。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守仁一脸认真:“琉球的战船只有十七艘,萨摩国或许会多一倍,若不能将火器夺过来,必败无疑。”

    在海上作战,能利用的地势优势,几乎全无。

    若船被击沉,必败!

    尚真明白王守仁说的重要之处,但抢夺火炮,岂是那么容易。

    “王大人说得轻巧,岛国内战,萨摩国却能安然无恙,足见岛津忠昌,是有才能之人。”

    “且他两次对琉球周围的岛屿出兵,皆大捷而归。”

    虽然没真正见过岛津忠昌,从他的传闻推测,是个文武全才。

    大臣们有些忌惮他。

    尚真面色严肃,露出几分威严:“王大人想用士卒当炮灰?”

    “用草人即可,夜晚行船,看不真切。”王守仁心中很快就有了计策:“可有能潜水的水兵?”

    “琉球的渔民,都擅长游泳。”

    王守仁又看着沙盘,道:“尚真王命人将火器,布置于三重城和屋良座森城,防止敌人登岸,此为第一步。”

    三重城和屋良座森城,在那霸港上。

    这座港口是琉球的生命之港,由此南下,能穿越琉球。

    如果这里失守,就像大明的宣府失守,是一个道理。

    而萨摩人从岛中间登岸,会受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迅速溃败。

    王守仁猜测,岛津忠昌是聪明人,就不会这么做。

    所以,守住那霸港极为重要!

    尚真王颔首,露出几分信服的脸色:“那第二步呢?”

    “命琉球南部的壮丁,集结北上,充入军中,颁布政令,斩敌首者,赐土地和银两。”

    琉球的南部是海南,并无外患。

    战争会集中于北部,若调走琉球的兵力,岛上守备将空虚,需要人守城。

    大臣心疼得紧,打赢了掠夺物资还好:“万一输了呢,哪来的银两赏赐?”

    王守仁道:“国都没了,还何须赏赐?”

    尚真王再次颔首:“本王一会儿就下令,可还有第三条?”

第517章 草船借炮

    “第三条,准备所有船只,一万个稻草人,一个月后,随我北上出征!”

    王守仁沉吟片刻,后告诉尚真王。

    尚真王和大臣诧异,将领通常在后方营帐,他居然要亲自上前线。

    “王大人不如与本王在首里城指挥?”

    王守仁摇头:“此战不简单,还需看天象,需我亲自北上。”

    连看天象也会?

    尚真王和大臣们真震惊了。

    一日时间过去,王守仁来到校场,训练一支五百人的士兵。

    鸳鸯阵正好能用,若有敌人登岸,可做防守用。

    琉球士卒的兵备极差,与大明相差万里。

    岛上缺铁矿石,也没有成熟的炼铁工艺,许多士卒都没有铁甲和兵器。

    尚真王下令,全朝进入备战状态,祭拜天地,准备出征。

    除了训练,王守仁还在营账中,挑选了几个将领。

    负责督训士卒。

    算上屯田,才有八千人。

    比在海南时要好一些,海南是五千屯田营,对付十万敌军。

    训练有条不紊进行,王守仁每日必到校场,督导士卒训练。

    尚真王命令董玟,带人到那霸港,重建两城的围墙。

    他在琉球极得民心。

    一声令下,坊间的妇人老朽,皆投入建造炮楼和制作草人。

    南方的琉球岛民北上,在王守仁的营下,训练鸳鸯阵和鱼鳞阵。

    夜里,挑灯看行船的记载和琉球的战役。

    一月时间晃眼过去,

    六十艘小船准备就绪,辎重物资搬运到大船上,百姓们将火油和烈酒,装到瓦罐中。

    “陛下,真让王守仁统御万人大军?”

    “不如让正议大夫董玟挂帅,王守仁为军师。”

    百官不大放心将军队交到外人手中。

    万一此人乱来,投敌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尚真面色如常,这几日,他在想战败后的种种应急措施。

    但无论那种,得出的结论,只能胜利。

    琉球为此次北伐投入太多国力。

    南方的壮丁北上,耕地或会荒芜,百艘大船齐出,渔夫无法在打鱼,国库还要维持战争的军饷。

    若是北伐战败,萨摩国和久米岛将登陆那霸港,以琉球的兵力和军饷,支撑不了多久。

    哪里还有退路?

    尚真王深吸一口气,坚定地道:“决定北上攻伐,本王就要相信王守仁。”

    “王上说得对,已无退路了。”

    许久没说话的永禄大夫林魏开口道。

    为何要主动攻打萨摩国?

    萨摩国背靠岛国,拥有繁盛的经济和庞大的人口,国力日益强盛。

    它们早已想侵占琉球,时常派军队南下侵扰。

    尚真将将印交给王守仁,领着满朝百官,站在那霸港的码头,为王守仁和董玟送行。

    “来人,拿酒来!”

    亲卫端上清酒,王守仁端起一杯,尚真王自己端起一杯。

    “喝了这杯酒,王大人就是本王的弟弟,待王大人凯旋,再举杯庆贺。”

    “尚王言重了。”

    王守仁略微吃惊,尚真王竟在临行前,与他结拜?

    虽有笼络人心的嫌隙,却也让他感动了一丢丢。

    士卒们开始登陆船,拉起船锚,放下第一桅帆布,船开缓缓驶离岸边。

    王守仁掏出单筒望远镜,这是他从京城带来的。

    百艘小船出海,极为壮观。

    王守仁对着董玟道:“船上的物资不足,必须在二十日内,结束此战。”

    军粮够吃上三十日,但真要耗完三十日,就是弹尽粮绝的地步,会大败。

    绝不能拖延这么长时间。

    董玟心头忐忑,二十日打赢难如登天。

    唯一的优势就是,萨摩国还不知道琉球要行军北上。

    ……

    京城,都察院。

    严成锦当了都御史后,尚衣监送来新的绯袍。

    不过,太招人眼,他还是穿着钦此的麒麟服,在都察院督导姜文三人。

    朱厚照听说这家伙当上了都御史,明伦堂讲学结束,就立即来到都察院。

    “殿下端着锅来做什么?”

    “本宫赐给你的宴席,快快快,有牛肉呢。”

    四个小太监,将炉子搬到值房里,架上铜盆,铜盆里乘着清汤。

    宫女将牛肉、白菜、蘑菇等十道御膳端进来。

    “殿下有何事求臣,但说无妨。”

    朱厚照兴高采烈,跟老高说话就是省事:“太平的百日就要到了,这是本宫的第二个妹子,送什么好?”

    想不到,这厮上心了。

    严成锦想了想,道:“孩童喜欢玩具,就送九连环吧。”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道:“老高,本宫的妹子才百日。”

    “智力需从小栽培,殿下又怎知道她不喜欢。”严成锦道。

    朱厚照觉得有道理,水煮开了,开始大快朵颐。

    严成锦纹丝不动,外头的食物,他是不会吃的。

    “老高,呆子能胜吗?本宫今日见王师傅哭哭啼啼的。”

    要是输了,就没儿子了啊。

    “伯安兄自幼聪慧,还请殿下别称他为呆子。”

    他望着滚腾的汤水,开始想起王守仁,若这次行军能胜,就可以到岛国搬银子了。

    传闻,岛津忠昌是秦始皇的后人。

    在秦灭后,一脉人移居到岛国上,更名为岛津氏。

    ………

    波澜壮阔的海面,浮动零碎的白光。

    行军十日,舰队急北上,停靠于一座孤岛上。

    草船借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在岛上观测两日,王守仁发现,夜里风会从岛屿刮到海上,到了白日,风会从海中吹回岛上。

    “王大人,下甑岛有萨摩国的战舰。”

    下甑岛是萨摩国岛屿之一,距这座无人岛,大约有二十里的距离,是萨摩国的第一道防卫。

    “一个时辰后,奇袭!”

    王守仁吩咐道。

    萨摩国不知琉球要进攻,这是最大的优势。

    兵者,诡道也。

    趁着夜幕的遮掩,火器的准头会降低,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伤亡。

    半个时辰后,海面上密密麻麻,上百艘小船,向下甑岛飘去。

    船上站着密密麻麻的稻草人,在夜色下,人影攒动,与真正的士卒一模一样。

    “大人,前方有六艘敌船!”

    王守仁拿起单筒望远镜,看见远处风帆上的图标,那是一个圆圈,圆圈里有一个十。

    正是岛津氏!

    朝这里快速行驶而来,很快就要碰面了。

    “发现了,在本官预料中,草船借炮,依照计划而行。”

    董玟紧张地去下令。

    十艘小船为一阵,水手们向前划去,借着风力,快速向岛津大船靠近。

    这是撒星阵,是骑兵常用的阵法。

    此时,岛津忠治望着快速而来的黑影,嗤笑一声:“父亲说的不错,他们果然想奇袭,给我调转侧舷,准备开火!”

    大船开始慢慢调整方向,将侧舷向着小船,正准备排成一字阵,朝正前方开火。

    王守仁从望远镜中看了眼,他用过红夷大将军,熟知它的射程和填装火药时间等所有缺点。

    “鸣鼓!”

    顿时,海上战鼓响起。

    听到鼓声,小船船宛若满天繁星,四散开来。

    轰隆一声!

    炮火击打在海面上,像瞎子般,只能凭借感觉来开火。

    “真是狡猾,给我放箭!”岛津忠治得意大喝。

    王守仁透过单筒望远镜,看见天上隐约有火光,满天的火箭飞快落下。

    萨摩国也是有备而来。

    小船四散开,

    “再鸣鼓!”

    振奋人心的鼓声,再次响起。

    水手们听到鼓声,快速划船朝大船靠近,投下锁链,将小船链接在一起,包围了大船。

第518章 首战首捷

    “大王子,每艘船上有十余人,若按此数推算,这次琉球的兵力,恐怕有两万人。”

    将军西乡昌隆害怕起来。

    行军之前,估算过琉球的兵力,只有五千余人。

    突然多了这么多人,吓了他一跳。

    岛津忠治慌忙地接过望远镜,陆续有小船靠近。

    大船一旦横过来,想再掉头就难了,船身会撞在一起,排不开。

    绝不能让他们登船!

    “王子,好像是草人……”亲卫抬头往下看,发现下面的船,全是草人。

    岛津忠治气得直咬银牙。

    这琉球的将领实在太狡诈了。

    落到他手里,定将他抽筋剥皮,教他后悔来到这世上。

    “将军,他们要围住我们的大船!”

    西乡昌隆低头看去,小船将大船团团围住,还扣上铁索。

    难道……

    是防止他们掉头?这是什么战术?

    “全军戒备!”

    箭雨射下,许多人中箭倒下,没中箭的水手,连忙躲入船篷中。

    王守仁在远处用单筒望远镜观测一切。

    撒星阵已经散开,虽不如地上骑兵那样来去自如,但上百艘小船,勉强能撒开。

    今夜,恐怕要折损百余人。

    “鸣鼓!”

    听到鼓鸣声,水手们从船棚里拿出酒壶,壶中全是火油。

    铆足力气,丢上敌船。

    酒瓶不易砸碎,

    故而,王守仁命人用红泥特制一批酒壶,没加黏土,一砸就碎。

    只听夜里,有许多奇怪的声音,叮咣作响。

    “是火油!”

    “王子快回船仓。”

    岛津人惊慌失措,不知敌军要做什么。

    火油四散在船上,船上还有火把,西乡昌隆连忙制止:“灭火!快把火把灭了!”

    六艘大船上的火全灭了。

    王守仁通过望远镜,看见小船已围上大船,按时辰来算,应当扣上铁索连环了。

    “鸣金!”

    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前方的水手们听到金鸣声,将火油和烈酒倒在船上,一火点燃。

    噗通一声!

    宛如青蛙般跳入水中。

    在后方的小船,听到鼓声后,水手们拉起手中的弓箭,点燃,漫天箭矢飞射。

    一片火雨落下。

    远远望去,海面上烧起一片火光,仿佛无尽的黑夜中燃烧着一盏油灯。

    大船像被架在柴火下的船型大锅,熊熊燃烧。

    风势越来越猛烈,箭雨落下点燃火油,火势变得不收控制,开始从蔓延到风帆上。

    董玟有点震惊。

    此人趁黑夜遮掩出兵,借着海风靠近大船,再利用小船的灵活布阵。

    以正合,以奇胜。

    天时地利运用得正好。

    此人用兵实在匪夷所思。

    “就算抢不到火器,能将这六艘大船烧毁,也不亏。”

    萨摩国的大船不多,建造大船不仅需要靡费,还要很长的时间。

    烧毁六艘船,就算是萨摩国,也要元气大伤。

    王守仁却摇摇头:“一定要得到火器,否则,无法登岸。”

    下甑岛的岛屿上,必定设有炮台。

    大船想靠近也做不到,更遑论登岸。

    只有火器,才能对付火器。

    董玟起初见他年轻,还抱有几分轻视之心,可见到王守仁镇定自若的指挥,仿佛一切皆如囊中之物般。

    他收起了轻视之心。

    大明给此人,果然没白给。

    月色被黑云遮掩,原本黯淡的海面,被熊熊大火照亮。

    王守仁知道,火势只能令敌人自乱阵脚,想要烧沉,火油远远不够。

    “转舵,挺进,准备登船!”

    六桅船在快速靠近,琉球的士卒见敌军阵脚大乱,顿时士气大振。

    岛津忠治乱了阵脚,大船的船身在烧,远处六艘敌船在快速靠近,到底该打谁?

    “先开火!”

    王守仁听见炮声,

    海面波涛不断,船身左右摇晃,火器想要击中目标,极为困难。

    从海南缴回来的弗朗机炮来看,射程和威力远不如红夷大将军。

    只要船舷不靠在一起,几乎无被击沉的可能。

    六桅帆船迅速靠近岛津船的船头。

    “架云梯,抛钩锁,登船杀敌!”

    王守仁一声令下,琉球的士卒们嘶吼着,将云梯架在敌船的船头,这里没有火器。

    越来越多的士卒,落到敌方的战船上。

    火势大盛,岛津人看逃不掉,纷纷跳入海中。

    也有负隅顽抗的人,被士气旺盛的琉球人斩于马下。

    董玟惊讶得宛如石化,站在船头看着岛津人逃窜或拼死抵抗。

    没想到能如此轻松,就登上了岛津人的大船。

    他微微转头看向王守仁,大明有此将领,何惧四方蛮夷。

    约莫半个时辰后,王守仁看时辰差不多了。

    “大人去招降吧,不必徒增伤亡。”

    “王大人说的是,带来的士卒不多,这才是萨摩国的第一座岛。”

    董玟登上岛津的大船时,战斗接近尾声,将领跳海逃跑,士卒们全无斗志。

    琉球的士卒渐渐控制大船。

    王守仁命人灭火,火油虽然将大船烧得满目疮痍,却还未沉,堪堪能用。

    六艘大船,左右各三门弗朗机火炮。

    天边露出一点微光,慢慢亮起来。

    大船和小船的庞大舰队,飘荡在海面上,缓缓朝下甑岛驶去。

    “大人,虽有火器,火药料却不多。”

    士卒们清点完火药料后,禀报特意来禀报。

    攻打下甑岛需要火器,否则就攻不下岛城。

    “岛津忠治逃回岛上,必定会集结大军,此战更难打了。”

    董玟叹息一声,如果能杀了岛津忠治,还能发动奇袭。

    王守仁却摇头:“兵者,诡道也,换上萨摩国的船帆,继续朝萨摩国进发,今日攻下下甑岛。”

    将领虽然跳海逃了,但他们没有大船游得快。

    抵达下甑岛时,未必能赶回来。

    董玟不知王守仁在想什么,他也不敢问。

    只是派人给尚真王传信,首战首捷!

    ………

    京城,

    严成锦站在左掖门外,当上都御史后,百官谈论八卦的声音,都小了许多,生怕被他听见。

    “严成锦当上都御史,以后日子就难过了。”

    “不如我等调查调查他,一起弹劾?”

    “本官行的正,坐得直,不怕他弹劾,你们自个儿查去。”

    翰苑的言官们交头接耳。

    严成锦微微抬头,默默记下了那个挑唆要弹劾他的翰林。

    下了朝,回到都察院值房。

    “这是今日的弹劾名单,你们拿他练练手。”

    姜文三人看着纸上:翰苑侍讲赵廷之。

    “大人,三人一起弹劾,会不会太狠了些?”

    “陛下看了恐怕要龙颜大怒。”

    严成锦摇摇头:“你们白吃朝廷的俸禄,陛下才会龙颜大怒,本官当初,也是被陛下逼着弹劾,才学会写弹章的。”

第519章 竟活着回来了

    寿宁侯府,

    管家打开府门,涌出三个小厮,拿着扫帚清扫门庭的落叶。

    大老爷和二老爷归西已有半年之久。

    等金夫人也归西,朝廷必会收回府邸,不知要遣散多少下人。

    想到耄耋之年还要另谋出路,管家叹息一声。

    张鹤龄站在府门前,激动得难以言语。

    他历经艰险,与倭人斗智斗勇,还被逼当了一阵子倭寇。

    可如今终于回来了啊。

    严成锦将我兄弟二人还得如此之惨,这次回来,一定要弄死他。

    “哪里来的流民,这里是侯府。”

    “快,把他丢出去。”

    管家转身唤三个小厮,却张鹤龄一巴掌呼在他脸上:“本爵爷先把你丢出去!”

    这熟悉的感觉……管家捂着脸,见了鬼般:“你……是老爷?”

    张鹤龄将面额前的几绺长发拨开,露出脏兮兮的脸,还有许久没修剪的美髯须。

    吓得三个下人连扫把都丢了。

    大白日见鬼了啊!

    见管家惊呆了,张鹤龄气呼呼地又踹他一脚:“死了?没死就给我准备午膳去!”

    “二老爷呢?”

    张鹤龄刚想说,可一说不就把银矿的事,暴露在海外了吗?

    匆匆用过午膳,换上一身常服,持着芴牌进宫。

    暖阁,

    弘治皇帝捂嘴打了个哈欠,正准备小憩一会儿。

    正在这时,小太监急匆匆进来:“陛下,寿宁侯回来了。”

    张家兄弟消失了大半年,派人寻遍京城也寻不到,早以为他们死了。

    此刻,弘治皇帝略微吃惊:“命他进来。”

    张鹤龄换上一身常服,人消瘦许多,显得常服有些宽大。

    心里后,他便跪在地上哭嚎起来。

    “陛下,臣惨啊!严成锦想害死臣,臣的弟弟还在海外,被倭人虏去洗衣做饭倒夜香。

    每想到此处,臣就寝食难安。”

    他把芴牌丢在地上,手死死抓着心口,宛如里面有什么东西,破碎了般,悲痛欲绝。

    弘治皇帝板着脸,叱问:“严卿家如何害你了?”

    “臣费尽千辛万苦捎信给他,可这狗官,竟装作不知道啊!”

    故意谋害王公大臣?

    虽然弘治皇帝也不喜欢张家兄弟,可毕竟是皇后的兄弟,是朝中的皇亲国戚。

    弘治皇帝向一旁的牟斌,投去询问的眼神。

    牟斌连忙道:“锦衣卫监视严成锦,倒未听闻,或许日子太久……”

    只要与朝事无关,他通常不会禀报,除非弘治皇帝问起。

    有些也记不住了。

    弘治皇帝看向张鹤龄,目光露出凌厉的逼问之意。

    以他对张鹤龄的了解,他比张延龄精明多了,又怎么会给严成锦送信。

    此事,一想就有猫腻。

    “性命攸关,为何给严成锦送信?而不是给朕送信。”

    这……

    张鹤龄木然地望着弘治皇帝,迟疑着要不要说。

    身在岛国时,性命遭受胁迫,所以,想送信给朝廷。

    但如今回来了,一点也不想让朝廷发现岛国有银矿,凭陛下节俭的性子,一分也不会给他。

    “臣与严成锦有交情。”

    你们兄弟人憎鬼嫌,骗谁呢?

    弘治皇帝看向萧敬道:“宣严成锦来。”

    都察院,

    严成锦正在修撰大明律中的户律,规定彩礼钱,不得超过五十两银子。

    凡百姓士绅之家,彩礼不得超过二两。

    这条律法颁布后,应当会有利于大明的人口繁荣。

    小太监小跑进来:“严大人,陛下宣您,寿宁侯回来了,正在御前告您的状呢。”

    严成锦有些意外,岛国战乱不断,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

    海上又有倭寇,张鹤龄是怎么回来的?

    不过,信已经让他烧毁,唯一能证明的人就是何能。

    张鹤龄要证据,只能通过院外监守的锦衣卫。

    很快,他来到暖阁殿外,听见殿里悲恸欲绝的哭声。

    张鹤龄见了严成锦,犹如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目光暴射出仇恨的光芒。

    弘治皇帝率先开口问道:“严卿家,寿宁侯给你写过求援信?”

    “臣收到倭寇的一封信,一只鹤被绑在金元宝上,还写了一段话,贤侄先支五万匹丝绸救我等,日后必定报答。

    臣不知道,是不是寿宁侯写。”

    “严成锦,你骗谁呢!老夫写得清清楚楚,你会不知道?”张鹤龄向弘治皇帝哭嚎:“此子平日聪慧过人,怎么遇到臣的求援信,就变傻了?臣不信,臣不信啊!”

    弘治皇帝觉得,有道理。

    严成锦平日看似谨慎,可仔细琢磨,却是有几分聪慧的。

    古诗和词讲究寓意于文中,读了多年圣贤书,猜测古人的寓意,早已像吃饭那样容易。

    这信简单至极,他会猜不出来?

    “严成锦?”

    严成锦仔细思索一番,道:“臣的确怀疑过,可金元宝是什么,臣猜不出来,况且要支五万匹丝绸,臣觉得,更像是冒名勒索之人,故未……”

    连纪太后的族人都有人冒充,更遑论国公。

    弘治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到张鹤龄身上:“朕正想问你,这金元宝山究竟是什么,你为何特意给严卿家写信?”

    严成锦见张鹤龄支支吾吾,就知道他想独吞石见银矿。

    岛国有三座庞大的银矿。

    石见银矿,佐渡银矿,生野银矿!

    其中每一座银矿的储银量,都能抵得上朝廷如今采银的总额,你就知道它们有多庞大。

    生野银矿还有几十年才会被发现。

    因为储藏的银矿太多,又被称为生野银山。

    可他不能堂而皇之告诉弘治皇帝。

    张鹤龄目光闪烁,思索许久,一口咬定:“臣与严成锦有交情,做过买卖,私底下,都以伯侄相称。”

    “寿宁候莫开玩笑,这是私通国戚大罪。”严成锦一本正经地撇清关系。

    弘治皇帝微微眯着眼睛,打量着张鹤龄。

    虽然知道他有所隐瞒,可也猜不出来,他隐瞒了什么。

    “建昌伯呢?”

    “他在岛国……在海外游历,过一段时间就会回来,陛下不必担心。”

    “臣也不想告严成锦了。”

    弘治皇帝觉得奇怪,严成锦也觉得奇怪。

    按张家兄弟的性子,告陛下不成,还要告到张皇后那儿去。

    可今日,竟这般通情达理。

    从殿里出来,张鹤龄连忙走上来几步,堆着满脸笑意:“贤侄啊,世伯想租你五首大船。”

    五首十二桅大船,皆装配了红夷大将军。

    再招揽一万流民,就能出海捡银子了。

    严成锦知道张鹤龄想出海,独吞石见银矿。

    大明宝钞之所以没有公信力,是由于钱行只发宝钞,却没有对应的储银。

    一旦发生大量挤兑,钱行兑不出银子来,宝钞就一文不值。

    大明银矿贫瘠,若能将三座银矿收入囊中……

    张家兄弟想独占,可该如何告诉陛下?

第520章 陛下发现

    东宫,

    朱厚照今日穿着红色金龙袍,腰间束着纹兽玉带,颇显精神。

    他兴高采烈地蹲在地上斗蛐蛐。

    正是盛夏,碎石堆里抓到的蛐蛐又肥又壯,宫里只剩这个项目了。

    “殿下,寿宁侯来了。”

    朱厚照头也不抬:“本宫的舅舅早就死光了。”

    张鹤龄黑着脸暗啐一口,这狗外甥改不了吃屎,又在这斗蛐蛐。

    可怜天下大儒啊,倾尽心力,竟教出这么个东西。

    “厚照啊,舅舅想托你租五首大船,事成之后,给你一万两银子,你不是想招兵买马攻打鞑靼吗?舅舅早就想揍达延汗那孙子了。”

    张鹤龄心中肉痛大骂,嘴上却笑着道。

    朱厚照微微眯着眼睛,审视着他,狐疑:“舅舅要给本宫一万两银子?”

    “没错,够殿下买一支精良的百人军队了。”

    张鹤龄左思右想,除了陛下,只有朱厚照才能从严成锦那儿弄到船。

    比起那座银矿来,一万两银子就是九牛一毛。

    朱厚照面色忽变,清澈的眼眸中露出精明目光:“舅舅要五艘大船做什么,可是想出海?本宫要是把船借给你,父皇定会揍本宫,加钱。”

    “殿下开价吧。”

    “五万两!”

    张鹤龄一口老血呕出来,指着他道:“你……你跟谁学的?”

    “本宫聪慧过人,岂需从师。”朱厚照不屑地道。

    这是跟老高学的。

    把大船借给寿宁侯,到时候父皇怪罪,也是砍寿宁侯的脑袋,不会责怪他。

    张鹤龄咬咬牙,安慰自己。

    石见银矿两天挖出来的银子,就有一万两。

    五万两,也就是十天的功夫,不亏,不亏。

    “舅舅一会儿命人给你送银子,你赶紧找严成锦借船。”

    “本宫要先见银子。”

    从小缩衣节食,父皇给东宫的月例只有五十两。

    朱厚照还没见过那么多银子,就好似天下掉下金元宝,正正砸在他的碗里。

    龇牙咧嘴笑了好久,本宫很快就能招兵买马出关了。

    张鹤龄着急出海,回到府上,将五万两银子准备好。

    要送入东宫,几乎不可能,厂卫一准能查出来。

    朱厚照决定,藏在倒夜香的大桶里,再命小太监拉到东宫。

    这么多银子,放在宫外不放心,更不给交给老高保管。

    “殿下,此事千万不可让陛下知道。”

    “本宫守口如瓶,不会说的,只是有时候会说梦话。”

    “……”张鹤龄想揍死他。

    十桶夜香被运到东宫后,朱厚照满心欢喜地来到都察院。

    庭院有些吵闹,姜文三人在跟王越学习辩驳之术,王越曾是都察院的都御史,深谙辩驳之道。

    按严成锦的话说,当御史得能写能辩,才能叱咤朝堂。

    他端着青花茶盏,呷了一口清甜的枸杞茶水。

    朱厚照喜不自胜走进来:“老高,本宫要借你五首大船。”

    张鹤龄去找朱厚照了?

    严成锦微微抬头,打量着朱厚照:“殿下收了寿宁侯多少银子?”

    朱厚照如实地道:“不多,才五万两。”

    噗!

    严成锦的枸杞茶水,喷在朱厚照脸上。

    张鹤龄肯出五万两,也就是说,石见银矿的银子,远远超出五万两?

    “借船可以,不过要付押金五十万两,还得付租船的费用十万两,半年内返还。”

    良乡商会的大船,有朝廷的御批,可以出海,用于往返海南。

    所以,不存在触犯海禁的问题。

    借给张鹤龄不怕,就怕他把船弄沉了,或被倭寇抢去。

    一艘大船的造价,在八万两左右。

    把人全都遣散出去,关上值房的门,朱厚照对着严成锦道:“老高,本宫如何藏这五万两银子?”

    “殿下先发毒誓,不许说是臣教的。”

    朱厚照想也不想,便拿弘治皇帝祭了天,眨了眨眼睛:“该你说了。”

    严成锦在他耳边,轻语几句。

    ……

    东暖阁,

    萧敬慌忙走进来,对着弘治皇帝道:“陛下,寿宁侯在变卖田庄和长安街的门铺。”

    那日陛下随口一提,他就派人去调查了。

    这些田庄虽说赐给了张鹤龄。

    可等他死后,是要收回来的。

    弘治皇帝诧异地问:“朕给他的俸禄不薄,不愁吃穿,卖皇庄做什么?”

    咱也不知道啊……萧敬为难地道:“奴婢还没查出来,太子或许知道,寿宁侯找了太子。”

    弘治皇帝沉吟片刻,放下奏疏,站起身来:“去东宫。”

    很快,弘治皇帝来到东宫院门,只见金吾卫和小太监全被赶出来。

    殿门紧闭,安静得吓人。

    “太子在里头?”

    小太监哆哆嗦嗦地回话:“回禀陛下,殿下在里头读书。”

    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不信,更遑论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不必想也知道,受了太子的胁迫。

    萧敬推开门,一阵神秘的臭味扑鼻而来。

    熏得弘治皇帝睁不开眼睛,呛了几声:“这是什么!”

    “陛下,是倒夜香的木桶。”

    这些银子是招兵买马用,决不能让父皇夺去。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朝弘治皇帝行礼:“儿臣见过父皇。”

    弘治皇帝冷视他一眼,不知他又要玩什么把戏,整座东宫弥漫着臭味。

    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太子虽然胡闹,却聪明过人。

    怎会傻到将夜香搬到寝宫来?

    这五桶夜香,必有蹊跷!

    “将这些夜香桶打开!”

    萧敬吓得脸色都崩了:“陛下,臭……奴婢怕,冲撞了您的眼睛。”

    弘治皇帝背负着手,板着脸叱声:“朕说,把这些夜香桶打开!”

    萧敬只得命几个小太监,掀开齐人高的夜香桶。

    哐当!

    哐当!

    五个夜香桶全被打开,小太监们被熏得差点昏过去,可看到桶里白花花的银子时,顿时面色僵硬,惊得合不上嘴巴。

    萧敬见他们面色异常,亲自上前探视:“陛下,全是银子。”

    弘治皇帝黑着脸,怒瞪着朱厚照,声音怒不可遏:“你竟敢受贿。”

    朱厚照噗通一声跪下来,梗着脖子不服气道:“这是儿臣应得的。”

    弘治皇帝只觉得有一股无形的气,从胸腔冲撞到天灵盖,差点死过去。

    还敢说是你应得的?

    伸手往后腰掏了掏,却没摸到打龙鞭。

    正在这时,萧敬掏出一条鞭子,讨好似的笑道:“怕陛下会用到,奴婢时刻备着呢。”

    知朕者,萧伴伴也!

    弘治皇帝高高地扬起鞭子,怒不可遏:“寿宁侯给你银子做什么?!”

    这一鞭抽下来,肯定很疼。

    本宫许久没挨鞭子了,皮肉会承受不住,朱厚照毫不犹豫:“借良乡的大船。”

第521章 遍地是银山

    张鹤龄兴高采烈地给了严成锦六十万两,他也没打算还,所以,这笔买卖一点也不亏。

    正巧,严成锦也没打算还他的银子。

    招募水手出海,定会被陛下发现,船出不了海。

    “还请爵爷依据新立的商律,立下契据,付了银子,一概不退还。”

    “哎呀,贤侄说得对,不还不还。”

    张鹤龄欣喜若狂。

    岛国有两座银矿,等全部挖出来,当大白米饭吃也吃不完。

    谢玉在京城的时间不长,却也知道,寿宁侯不是按契约办事的人。

    他犯了明律,告到宫里也没用。

    “严大人,会亏本的,半年不能运输丝绸、茶叶和精盐,商会至少亏损十五万两。”

    王不岁同样心里难受,却不敢出声。

    张鹤龄怒瞪他们一眼,怕严成锦改主意,立下字据,对严成锦道:“快带我取船。”

    良乡的五艘大船,有一艘停在码头。

    其余都停在通州大运河。

    张贤亲自带他去区船,张鹤龄感慨万千,竟落下泪来,直接雇佣大船的水手。

    一刻也等不了,那些倭寇,此刻挖的是他的银子啊。

    多等一日,就要损失几万两。

    想到这里,他便悲痛欲绝,心疼得不能呼吸。

    半日后,拖家带口登上大船,张鹤龄忙吩咐管家:“出发!”

    海上行船寂寞,他连小妾也带了,这回总算万无一失了吧?

    正在这时,一队身穿飞鱼赐服的人马,沿着良乡的水道,奔袭而来。

    牟斌大喝:“陛下有旨,命侯爷进宫面圣!”

    张鹤龄蹬着脚,催促水手:“不必理会,快点行船!”

    距离太远追不上,牟斌知道张鹤龄不会停了,连忙去找严成锦。

    严成锦早等在此处,就等锦衣卫来了:“牟大人派人去通州,寿宁候会在那里停船。”

    通州距离京城并不远,京城驾快马赶去,只需两个时辰。

    牟斌换了马匹,马不停蹄赶去了通州,势必要将寿宁侯抓回来。

    翌日清晨,一轮红日初上。

    严成锦站在银镜旁,张开双手。

    单日是春晓更衣,双日是千金更衣。

    千金拿出都御史的常服。

    严成锦摇头:“本少爷今日要穿斗牛赐服。”

    “奴这就给少爷换。”

    此时,何能小跑进来禀报:“少爷,锦衣卫来宣,让您立即进宫。”

    严成锦吃过早饭,坐上轿子来到午门,此时,天色还早,广庭上,仅有几个入宫当值的大臣。

    很快,他来到奉天殿门前,大步走进大殿。

    李东阳三人也在大殿中,朱厚照更罕见地被召来。

    张鹤龄见了严成锦,朝弘治皇帝跪伏叫嚣:“陛下,让严成锦还臣的银子,臣就说!”

    弘治皇帝早已知道事情的始末:“严卿家,将六十万两还给寿宁候,朕不许五艘大船出海。”

    严成锦思索片刻,从怀中掏出契据:“这是寿宁侯立下的契机,概不退还。”

    明律,连皇帝也需要遵守,否则,君宪岂不是成了戏言。

    下了一道圣旨,尽管是错的,也需要用另一道圣旨追回,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律法。

    白白亏了六十万两银子,张鹤龄怒了:“银子不还,打死臣也不会说的!”

    弘治皇帝变得为难起来,一边是律法,一边是国戚。

    平心而论,严成锦白白夺取六十万两,有些过分了。

    李东阳三人颔首点头,听闻张鹤龄为筹集这笔银子,还卖了田地和门铺。

    顿时,有点心疼张鹤龄。

    见弘治皇帝为难,此事说不定得闹到张皇后那去,严成锦斟酌片刻,道:“爵爷不说,臣能猜出来,他在海外发现了银山。”

    霎时,大殿中一片死寂。

    弘治皇帝瞠目结舌,李东阳三人露出不同程度的震惊。

    张鹤龄宛如见了鬼一般,瞪大眼睛望着严成锦,仿佛在问你怎么知道的?

    严成锦继续道:“寿宁侯出海,是为了寻找银山,如今回来借船,想必,是找到银山了。

    且契据上租期为半年,能在三个月往返,而倭寇在沿海又有白银交易,臣猜测,银山在岛国。”

    张鹤龄窒息了,他有点喘不过气来,全中了!

    大明除了他们兄弟,绝不可能有人知道岛国的银矿。

    严成锦连京城都没出过,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陛下!臣说,但陛下要将银矿一成银子,分给臣!”

    再不说,等朝廷派人去,一分都没了。

    张鹤龄面色慌张,连忙跪伏在地上。

    弘治皇帝看张鹤龄的面色,便知道,严成锦所言是中了。

    这是……祥瑞啊!

    “一成是多少?绝无无可能,朕可许你,若挖出一万两,可给你二百两。”弘治皇帝激动起来。

    张鹤龄面色崩塌:“再让严成锦还臣三十万两银子!”

    “臣愿返还。”

    占据张鹤龄的银子本就不在理,张皇后再通情达理,也会震怒。

    此事到此为止,是最好的选择,白嫖三十万两,不亏。

    朱厚照傻眼了,本宫挨了一顿揍,才赚两万五千两……

    “在岛国的石见,有一座银矿,我兄弟二人下去矿井,满目都是银子,可日产白银,五万两。”

    张鹤龄怕弘治皇帝不信,夸大了几倍,隐藏一座佐渡银矿,他也不亏。

    严成锦微微眯着眼睛,石见银矿产银,占据明朝时世界的三分之一,全力开采之下,岂止五万。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三人听闻,仿佛琥珀般石化。

    怎么除了大明,到处都是银山?

    “陛下快命人前往,倭寇每日都在挖矿石,都快要挖空了。”张鹤龄心疼道。

    “臣以为不可,岛国的大名征战不断,能占据银山者,必定兵力雄厚,

    大明贸然派兵,若是断粮,大明不攻自败。

    臣以为,最佳的机会,是等王守仁攻下萨摩国。”

    严成锦身为九卿之一,说话有了分量。

    朝廷调粮,需从京城的通州仓出发,又隔着海,相隔万里,容易断了粮草。

    弘治皇帝命人取舆图来。

    李东阳三人看过舆图后,一致认为打不得。

    “果真还需王守仁打胜萨摩国,朕要不要派兵增援?”

    原本对琉球之事并不上心,可看了舆图后,却变得关心起来。

    倭寇长期侵占广东和松江各府,鞑靼一直伺机攻占大明。

    若大明有银山,他们也一定会来侵占,弱肉强食,为生存之法。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对取银山,视为理所应当。

    “琉球与萨摩国兵力悬殊,区区万人何以对抗萨摩国和倭寇,派广东水师增援才是良策。”刘健躬身。

    朝廷布置在广东沿岸的水军,不止万人,也挡不住倭寇的侵扰。

    严成锦却摇头:“不如等王守仁的消息。”

    他早已给王守仁留了准备,以应对一切意外状况,七成把握是不会败的。

第522章 无形算计最为致命

    中甑岛,

    一匹纯黑色骏马奔驰,马蹄落在青石路上,响起塔塔塔的声音。

    探子仓皇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禀报:“萨摩国王派大久保田川,南下驻守上甑岛,兵力不清。”

    听到这个名字,董玟大惊失色,他转头对王守仁道:“这人是萨摩国王座下的第一猛将,曾打败大名田川氏,保全萨摩国。”

    田川氏是岛国鼎立的一股强盛势力,他们灭了将军足利义材的军队,在岛国声名赫赫。

    大久保的威名,就是打败他的军队,树立起来的。

    正在这时,亲兵上前,面色悲戚地道:“议正大人,军粮不足以支撑五日。”

    王守仁登陆下甑岛后,率军苦战三日,一路攻城略地,打到了中甑岛。

    不仅不掠夺百姓的粮食,还分给他们一日的米粮。

    虽然换来了百姓的拥戴。

    但也导致带来的军粮,急速缩减。

    董玟想不明白,王守仁为何要这么做:“你要百姓的拥护有何用?他们也不会从戎抗敌!如今军粮不足,只能派人回首里城运粮了。”

    大船需要载士卒,带三十日的粮食,已经是最大的限度。

    只能派空船回首里城,再运一次粮。

    王守仁却摇摇头:“直接北上,攻打上甑岛。”

    粮都没有了,用什么来打?

    董玟对于这个书生,实在琢磨不透,尽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有时候他觉得王守仁很聪明,可把粮派给敌军的百姓,又很傻。

    “萨摩国王想将我们拦在中甑岛,可以绕过大久保,直攻萨摩国半岛,王大人如何?”

    王守仁再次摇头,目光坚定:“攻下上甑岛,才能继续北上。”

    撤回大船,就是将攻占的领土,退还给萨摩国。

    万一萨摩国在岛上用火炮布防,想再登陆,就难了。

    而且,萨摩国与上甑岛遥遥相对。

    若不攻占上甑岛就去萨摩国,会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后路被封死,可能全军覆灭。

    董玟性子再好,遇到执拗的王守仁,也变得气急败坏:“只有五天军粮,你要如何攻到萨摩王城?!”

    岛上天气反常,常有暴雨和台风,加上岛民不擅耕种技术。

    所以,岛上的粮食产量极低,掠夺也无济于事。

    王守仁吐出一句:“将萨摩国的大船,卖给倭寇,换取粮食。”

    董玟差点没气晕过去。

    倭寇与萨摩国是一伙的,这不是给敌人送装备吗?

    “王大人……你到底会不会打仗?”

    他怀疑,王守仁之前能打赢,一定是靠运气!

    毕竟,纸上谈兵也有灵验的时候。

    王守仁面色如常,抽出佩剑:“尚真王命我统领大军,你扰乱军心,按军律,本官可斩你于剑下,下不为例!”

    感受到那杀人的目光,果断不掺杂一丝情绪。

    董玟浑身大冒冷汗,毫不怀疑,再犯一次王守仁会砍了他。

    周围的士卒,目光闪烁,尚真王将军权交给王守仁,他们自然要听王守仁的。

    此刻,无人敢替董玟说话。

    王守仁将剑收回:“去卖船吧,附近岛屿众多,应该能寻到海盗。”

    董玟冷哼一声,命人去通知附近的荒岛,发布卖船的消息。

    与海盗做买卖,在中甑岛交易最安全,有大军在,不怕被抢船。

    三日后,一艘三桅大船,出现在蔚蓝的海面上。

    海盗们似乎怕被攻打,不敢继续靠近。

    王守仁登上大船,来到距海岸三里的海上,与海盗隔船相望,双方剑拔弩张。

    “听说,你们想用五艘大船换十万石粮食?”为首的海盗道。

    海风呼呼吹过,隐约能听清楚。

    董玟靠近王守仁,小声地道:“王大人,他们不过千余人,我们可以抢过来。”

    王守仁却置若罔闻,对着海盗道:“正是本官放出的消息。”

    一两银子两石米,十万石,就是五万两银子。

    血亏啊!

    这萨摩国的五艘六桅大船,少说值九万两。

    为首的海盗双眼放光,最难买的就是大船,除非抢夺其他大海盗的,通常会被反抢。

    有了这六艘船,他们就能成为规模更大的海盗。

    为首的海盗激动地道:“成交,可我怎么知道,你不会耍诈?”

    “可以让你的人先上船,再把粮食足数交上,就可以离开了。”

    一声令下,琉球士卒撤下萨摩国的大船,转移到王守仁的船上。

    几个海盗登船检查一番,朝为首的海盗示意。

    为首那海盗思索片刻,看向一旁的副手,副手拿起号角。

    呜呜呜~!

    不多时,远处再驶来四艘三桅大船,和二十多艘小船,装着满满的粮食。

    王守仁看向董玟:“验验有无投毒。”

    他猜测,海盗是不会投毒的。

    一来交易不成,他们把粮食运回去,就没法吃了。

    二来岛上没有如此多毒药,可以投入十万石粮食中,还无色无味不被发现。

    果然,不多时,士卒们上来禀报:“王大人,都是好粮。”

    士卒们开始把军粮往船上搬,海盗为了能快点离开,也帮忙搬运。

    一个时辰过后,全部装入琉球的米袋中。

    为首的海盗提防着道:“撤!”

    他不敢相信,王守仁真的会放他离开。

    当大船离开一里、两里……八里时,琉球的士卒毫无动作,他才终于相信,王守仁是个讲信用的人。

    船队消失在海面上。

    董玟劝了半天,王守仁也不动手,怒不可遏:“将大船给他们,就是饮鸩止渴,王大人,你到底是何意?!”

    王守仁却面色平淡:“派人去萨摩王城放出风声,琉球以五艘大船为交换,与倭寇结盟,一举歼灭了岛津忠治的军队。”

    董玟面色僵硬,身体宛如坠入冰窟,浑身冰凉。

    他怔怔地望着王守仁,此人对人心的玩弄,简直到了令人不寒而栗地步。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王守仁的计策。

    萨摩国王听到这样的消息,必定会与倭寇决裂!

    五艘大船就是证据!

    岛津忠治虽然跳海,但距离陆地极远,恐怕早就葬身鱼腹了。

    这个叫王守仁的书生,实在太可怕了!

    “下官先前有不敬之处,还望王大人……”

    此刻,他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守仁暗自摇头,若是老高在此,会有更高明的计策吧?

    他深吸一口气,拿出严成锦的那封信,看了一眼,没打开,又放了回去。

    “董大人不必多礼。”他转过身来,继续道:“传本官命令,休整两日,攻打大久保!”

    董玟瞳孔微微一缩,重重地点头。

    大久保虽然所向披靡,但他对王守仁有信心。

第523章 对搏

    京城,紫禁城。

    严成锦穿着低调的麒麟赐服,来到工部值房。

    几个工部主簿还认得他,三年前在工部观政,如今已升都御史,羡慕得他们差点背过气去。

    严成锦是专程来找宋景的,从怀中掏出一张草图。

    “严大人这是?”

    “一门新火器,你按本官的草图,看是否能做出来?”

    宋景微微作揖,接过图纸,只见素白色的笺纸上,画着两幅图。

    看起来像一个木箱,里头画着一堆泥土,更像之前做过的火器。

    但这门火器,有极大的不同点。

    谢丕也跟着凑上来,看了一眼:“这个木箱就是火器?”

    严成锦颔首点头。

    这门火器,是嘉靖年间才会被制作出来的火器,约莫还有四十年。

    如今还没人知道它的威力。

    凭借宋景的技术,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谢丕面露犹豫之色,看向严成锦作揖:“可否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这门火器极其危险。

    一旦控制不好火药料配比,金属弹珠就会四射开来,威力足射杀一头象。

    宋景为大明的火器进步献身,也就献身了,毕竟是工部主事。

    严成锦摇摇头,郑重地道:“得让宋景来,你制备火药生疏,还是去修水渠吧。”

    如今,他再加五十两工钱,就能升任良乡的总工。

    谢丕道:“研制火器是为了朝廷,学生在工部为官,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严成锦听而不闻,

    宋景是被他忽悠,才开始研制火药。

    而谢丕则是天生对理科痴迷,就像每个时代总有几个对科学好奇的人。

    若是炸个半身不遂,谢迁就要郁郁而终了。

    奉天殿,

    弘治皇帝看不下去疏奏,脑中满是石见银矿。

    银矿每日都在挖银子,算算日子,岛国已经挖了三十万两。

    三十万两之数,足以抵上保定府半年的夏税。

    “王守仁去了三月,也无疏奏传回京城,朕要派监军南下。”

    大殿中,李东阳三人面面相觑。

    九卿站在一旁,默不作声,毕竟琉球与萨摩国的战事,与朝廷无关。

    陛下的心思,无非是给王守仁派个探子,随时将急奏传回京城。

    可京城与琉球相隔万里,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传回来也是一个月后了啊。

    严成锦站出来:“臣以为可派高凤,此人与琉球国王相熟,又对东海颇为熟悉。”

    萧敬面色微微一抽,但是廷议,他身为宦官是不能插话的。

    严成锦身为九卿之一,向陛下举荐也正常。

    “那就派高凤南下吧,兵部招募兵马两万人,户部拨银,先行操练东征大军。”

    弘治皇帝脸色严肃,铁了心要东征。

    如今这片大陆上,除了鞑靼,无藩国能成为大明的威胁。

    他信心自然大涨。

    严成锦低头沉思,陛下招募两万兵马,恐怕还得造船,否则横渡不了东海。

    这样算出来,就是一笔庞大的靡费。

    还不算东征时所需的军饷。

    韩文受持芴牌:“陛下,可否先招募一万人?”

    说到底,还是没有银子,如果这时北方的鞑靼突然发难,就要陷入与两国交战中。

    户部要留足北方的军饷。

    而万一攻下石见时,银矿已经被挖完,这仗打得就是亏本的。

    刘健和李东阳相视一眼。

    还不等他们说话,弘治皇帝便坚定地道:“从朕的内帑中出。”

    ……

    上甑岛,石越村落。

    一支身穿黑色精铁胸甲的军队,手持银闪闪的兵刃,在凛冽海风中,严阵待发!

    大久保身形魁梧,骑在枣红色的大马上,手持近乎两米长的倭刀。

    “将军,王守仁的军队已进入上甑岛。”

    “设伏了吗?”

    “埋伏了十门火炮,还有五百箭手在澎山。”

    上甑岛地势多为山脉,且泥土多被海风或暴雨冲入海中,多为裸露的岩石。

    故而少有人居住,几乎没有从南通到北的官路。

    行军需要穿越山林,防守者能借地势占据先机。

    大久保替沙漠国征战一百五十余次,率军守卫北面与肥后国接壤的领地,鲜有败绩。

    这样的功绩,得益于他对大明兵法的研究。

    他自幼熟读兵书,对大明的兵法极为熟悉。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

    上甑岛有许多天然的关卡,利用地势伏击,至少能斩杀琉球四成人马。

    那个叫王守仁的人,恐怕连隘口过不来。

    “再加一百三撑弩!”

    三撑弩,是一种木条下叠三层竹片为两翼的弩,威力强大无比。

    它速度飞快,入物的深度也比最强的弓箭深一倍。

    这种箭弩原本是守营用,不宜行军。

    可如今守住隘口,能发挥它最大的破坏力。

    正在这时,彭山上,二十门火炮,炮口齐齐对准下方的大路。

    还有五百名箭手,埋伏于山林中。

    威力巨大的三撑弩、五撑弩、七撑弩被搬到高地上,占据最有利的射击位置。

    如此多兵力,组成巨大的杀阵,就算飞速最快的林鸟,也休想逃离。

    王守仁骑着白色大马上,拿出单筒望远镜。

    远处是一座高耸的石山,两旁是峭壁,极难攀爬。

    这样地势适合设伏,若遭遇堵截,想撤军就难了。

    “停下扎营休整。”

    董玟望着远处的石山,他也能猜到,萨摩国人或许会在这里设伏。

    头一次来,对上甑岛的地势并不了解。

    这样的天然屏障,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该怎么过去?

    就算硬闯过去,也会死伤惨重吧?

    不多时,探子回来禀报:“大人,山上有火炮和箭手,还有三撑弩。”

    董玟面色猛然大变。

    这样的地势想要守关,已是极为容易,敌人还有这样杀伤力强横的兵器。

    王守仁陷入沉思之中。

    “这座彭山延绵数百里,隔绝南北,若要绕路,要多增数十日功夫。”董玟远远望去道。

    两日过去,军营依旧驻扎在原地,纹丝未动。

    不贸然进军,大久保对王守仁看高几分。

    王守仁对着远处的隘口苦思冥想,两天皆是如此。

    到了夜里,王守仁穿上常服走到营帐外,捧起一撮泥土,松手撒开,泥尘随风扬起。

    “鸣鼓,准备冲关。”

    近卫传旨下去,营中鼓声大作。

    董玟迷糊爬起来,听说他要在夜里行军,吓得从口齿不清:“关口有火器和强弩,大人不是不知道啊?”

    “看风势,今夜,就是攻城良机。”

第524章 弹劾了一个省

    夜色苍茫,海风呼啸。

    王守仁下令道:“倒火油,烧山!”

    山上为顺风方向,能令火势迅速蔓延,枯枝落叶多年无人捡拾,倒上火油很快就能烧起来。

    董玟紧张兮兮地望着山上,火光一点点吞噬黑夜。

    滚滚白烟,弥漫在山林。

    就算是逆着风向,众人也觉得异常呛鼻,甚至熏得有点睁不开眼睛。

    此时,彭山顶上,扎营的萨摩国士卒换防休憩。

    “今日王城来的急报,琉球和倭寇击沉了船。“

    “还杀了大王子,国王让大久保将军,提着王守仁的头回去。”

    哨兵在瞭望台上犯困,有一搭没一搭地聊道。

    山下火光大作,浓浓白烟将山顶包围,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失火了!快看山下!”

    一阵急促的金鸣声,士卒从营帐里钻出来。

    山下火红的光亮,包围山头,遇风则涨,很快窜到眼前。

    浓浓的烟雾,弥漫在山林间,有火把也难以分辨,更熏得人眼泪直流。

    副将大友龙造当机立断,慌乱道:“哪里来的大火?谁放的火!”

    “大友将军,军营中有火药,火很快就烧上来了。”亲兵哭丧着脸道。

    军营中囤积着大批火药料,遇到明火,必定会炸开。

    “撤到山脚!”

    火器重达三石,需几人合力才能抬下去,还有三撑怒,均是重型杀伤武器。

    浓烟熏得人喘不过气来,甚至有士卒从山上摔下。

    王守仁举起单筒望眼镜,在海风的吹动下,红彤彤的烈火焚尽山林。

    “每人分发半日口粮!一个时辰后行军。”

    冲过这道隘口,要马不停蹄对大久保奇袭。

    等他重新布阵,将会更加难打。

    董玟不知王守仁要做什么,连忙下了一道军令,分发干粮。

    手里拿着碎饼,望着山头势不可挡的烈火,吃完这口干粮,也该烧得差不多了吧?

    “王大人,我等没有舆图,不知隘口后的地势如何,先派探子去打探,再行军也不迟。”

    “不可!等火势烧到山顶,就冲过去。”

    王守仁拿着单筒望远镜,宛如石头般,一刻不休地盯着山顶。

    似乎在等待一个时机。

    士卒们知道有恶战要打,狼吞虎咽。

    一个时辰后,红彤彤地火苗,蹿到了山头,火线也慢慢收缩成一个点。

    “行军!”

    五人探子先行探路,大军紧随其后。

    董玟不知道王守仁在等什么,但他能肯定,王守仁在等的是一个时机。

    只是王守仁从来不肯透露半句。

    地上残留余温的火炭,被大军踏灭,硬生生走出一条路来。

    冲过隘口后,王守仁对着董玟道:“董大人带一千人搜寻山林,追杀山上的伏兵,他们带着火器和重弩,必定走不远,切不可让他们回到军营。”

    琉球士卒大部分没有甲胄,穿着布衣,防御不了重弩。

    董玟知道事关重大:“王大人呢?”

    “本官与大久保决战。”

    隘口的防线被攻破,敌人必定士气低落。

    这时候正是敌军最弱的时候。

    此时,萨摩国大营中。

    几座用海石堆砌起来的石屋,黑暗而静谧,传出均匀的鼾声。

    “将军!王守仁率军冲过隘口了!”

    屋里传出一阵急促的声音,门被打开。

    大久保露出得意的笑容:“琉球折损了多少人?”

    “没……没有折损。”

    大久保拔出佩刀,不可置信地怒道:“本将布置了二十门火器,一百台三撑重弩,就算是我亲自冲关,也要损失惨重,怎么可能?!”

    探子双腿发抖:“将军您看彭山。”

    大久保转头望向侧旁的彭山,只见火光大作,延绵十几里,正往这里烧来。

    竟是火攻!

    用烧山来驱赶伏兵,此人的计策,真是妙啊。

    大明的兵法中,就常常用火攻的办法。

    但火攻需要懂得判定风向。

    大久保敢肯定,敌军中必定有会观天象的人。

    “鸣鼓!”

    鼓声大作,士卒们纷纷从军营里爬出来,列好阵型。

    大久保带了八千兵力来围剿王守仁。

    八千兵力,又以步兵为主,人人手中皆有倭刀,他们凝视着远处的山峦,锋锐的刀刃银闪闪发光。

    …………

    京城,都察院。

    严成锦翻看云南巡按御史的疏奏。

    这是要变天?

    “将这封疏奏交到吏部,就说交由吏部处置。”

    姜文小心翼翼的接过疏奏,来到吏部的值房。

    吏部文官看到御史走进来,略有几分警惕,御史极少来吏部,来就是清查值房纪律的。

    “这是严大人交的疏奏。”

    吏部员外郎吴庆狐疑地翻开疏奏,下一刻,从椅子上跳起来:“这是要……要变天?!”

    姜文有点摸不着头脑,却微微躬身:“严大人还说,疏奏交由吏部处置。”

    吴庆嘴角的胡子微微抖动,憋着的脏话吞回去,骂了严成锦,那是要被弹劾的。

    拿着疏奏,匆匆忙忙地来到另一间值房。

    马文升戴着叆叇认真疏奏,凭借良乡制作的这副镜片,大致能看得清细小的字。

    “马公,您看这封疏奏,严成锦命人送来的。”

    马文升推了推叆叇,不紧不慢地翻看,霎时,蹭地一下站起来:“这…这是要做什么!!”

    吴庆痛斥道:“严成锦还说,疏奏交由吏部处置。”

    哼,这虽说是请罢,却也是弹章。

    明明是都察院的事,这小子又推诿了。

    马文升沉吟片刻,渐渐冷静下来,疏奏揣进袖口中,大步走出吏部值房。

    午时一刻,内阁和九卿来到奉天殿。

    午朝为小朝,只有内阁和各衙门部堂,严成锦猜测,马文升应该看到疏奏了。

    “陛下,臣有事要奏!”马文升迫不及待地道。

    见他一脸严肃,弘治皇帝和内阁等人,竖起耳朵。

    “闵珪传回疏奏,要请罢蜀地大小官员,一千二百余人!”

    弘治皇帝心头咯噔一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难道朕又做错了什么?

    内阁等大臣纷纷惊讶地侧头。

    蜀地的官员才多少人,大小知府、知州、知县,以及各镇守太监,总兵、巡抚,加起来也不够一千。

    应当是加上了吏员,否则,怎么会如此多人。

    这是要把蜀地的官员,全都撤裁了也不够啊。

    让弘治皇帝和大臣们忐忑的是,发生了什么事,要撤裁这么多官员?

    只有严成锦面色淡然。

    闵珪为人刚直,是由他举荐到西南当巡按,传回来的疏奏,定不会有私。

    古时就有乐不思蜀,后世又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

    蜀地乃是人间天堂!

    官员行事作风,自然与京城迥异。

    闵珪雷厉风行,去了蜀地巡查考核,这样闲适的作风在他看来,就是懒政失职。

    可你也不能砸了别人的饭碗啊?

    “究竟发生了何事,令闵珪如此?”李东阳不解。

第525章 裁决大权

    刘健和谢迁也好奇,西南究竟发生何事。

    竟要请罢一千二百多个官员?实在匪夷所思,不能以常情揣度。

    “陛下,我等想看看疏奏。”

    萧敬用锦盘呈下来,疏奏很长,分为上下两册,可想闵珪写这封奏疏时,呕心沥血写了几日。

    李东阳翻开疏奏,一目十行看关键:

    西南官吏如豺狼当道,舍本而治末,知府不坐衙,小吏假虎威,区区盗案审办月余不能结案。

    宜州知州崔言,敛民财数千两,豪掷于美色,衙狱严酷,百姓不敢申辩……

    疏奏的下半册,几乎将数位官员的罪行,依次列出。

    看完整篇疏奏,刘健气急败坏,像被人抢了银子。

    严成锦淡定地站在一旁,闵珪本就是刑部尚书,让他去西南巡按,职业病犯了。

    弘治皇帝不悦的目光落在严成锦身上,朕封你为都查院御史,你光顾着领俸禄?

    这原本就是都查院的事。

    他眼皮微微一合,略带考核之意:“严卿家以为,此事要如何处理啊?”

    此子在九卿中,年纪最轻,刘健和马文升都能当他大父了。

    倒要看看,你可如何处置?

    严成锦眉头微动,陷入沉思之中。

    此事的关键在于,西南这些官吏清白查清,而不是请罢的人数。

    如果一千二百余人是贪官污吏,全部砍头也不为过。

    但说他们全是污吏,就连严成锦自己都不信,闵珪此举,有连坐的嫌疑。

    可难就难在这里,蜀地距离京城遥远,不能立即探查清楚。

    “臣需要想十日,才能给陛下答复。”

    刘健等人脸皮猛地抽了抽,你这家伙,当了大官还是一个德行!

    李东阳微微转头,嫌弃地看向萧敬的拂尘。

    “此乃都察院之事,朕给你三日,三日后给朕答复,你说罢斥,朕就罢斥。”

    弘治皇帝意味深长地道。

    马文升震惊,陛下竟将决策之权,交由严成锦。

    李东阳却看出了弘治皇帝的深意。

    都察院纠察朝野,纠察蜀地的骄奢酷政,本就是职责范围。

    立严成锦为都御史,满朝文武有许多官员不服。

    陛下的深意就在此处。

    严成锦可没看出是好事,陛下显然心中有了决断,却还要交给他。

    这是质疑本都御史的能力?

    纵观陛下选任的六部重臣,皆为历经两朝,甚至历经四朝的大臣。

    极少有像他这般,四年前才参加科举,就当了九卿。

    “臣遵旨。”

    出了宫,严成锦回到府中。

    此事若裁断错了,必会引起西南大乱,清官受百姓拥戴,罢斥必会引来百姓不满。

    西南暴乱,又会有人以此写弹章。

    慎重起见,仕途上是不能留下污点的,会影响他入内阁。

    如今虽然位列九卿,却也只是刚进入陛下的朋友圈,距离李东阳等人地位,还差十万八千里。

    “告诉王大人,让他帮本少爷告假。”

    “少爷,吃不吃甜瓜?天热吃甜瓜,就解暑了。”

    严成锦看了他一眼,欲要揍他,何能堆着笑意,识趣地快跑出去。

    翌日清晨,早朝。

    弘治皇帝正穿上金黄色的龙衮服,戴上冕冠。

    萧敬帮他整理衣裳,如实禀报:“陛下,严成锦告假了,要三日后才进宫。”

    “朕猜到了,将此事交由他决断,便是不想让他推诿,朕立他为都御史,朝中有许多大臣不服,南直隶的弹章都送来了。”

    正好看看严成锦的能力,让两京和十四道的官员闭嘴。

    萧敬微微退到一旁,欲言又止,许多大臣立功无数,也不能升任四品以上。

    严成锦才步入仕途四年,就任九卿,没有怨言就稀奇了。

    穿好常服,弘治皇帝来到奉天殿,萧敬抱着拂尘跟在后头。

    礼部给事中张安持芴,微微躬身:“陛下,让严成锦断决蜀地一千二百余位官员的罢免,是否有些不妥?”

    “严成锦还年轻,臣像他这般年纪时,才中得举人,如何能让他决断?”户部一个郎中附和。

    “臣附议!”

    百官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刘健和谢迁虽比李东阳迟钝些,此刻也明白了陛下的深意。

    但臣子是不能妄自揣测圣意的,他们只好站在一旁装糊涂。

    弘治皇帝扫视殿中一眼,慈眉善目地道:“朕口含天宪,所言皆圣旨,岂有收回之理?无事就退朝吧!”

    百官左右相视,有点懵了。

    下了朝,李东阳回到府中。

    在下人的伺候下脱去官衣,换上一身素白的儒裳,管家迟疑道:“老爷,方才严大人来了。”

    “此子沐休!竟是趁老夫不在家,溜来府上。”李东阳气急败坏,看向管家:“又见清娥了?”

    管家忙讨好地道:“在夫人的陪同下,就见了一面,不足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

    李东阳气咻咻地来到中堂。

    夫人正满心欢喜看着丝绢,李清娥放下手中的针线:“爹回来了。”

    “严成锦那个家伙来府上了?”

    见夫人和李清娥不搭理他,李东阳冷哼一声:“自身难保,还有闲情逸致来我府上。”

    严大人心思缜密,能让他自身难保,必定是大事,李清娥听出玄音:“爹是说严大人?”

    李东阳呷了一口茶,默不作声。

    “爹有解铃之法,何不告诉严大人,严大人于爹有救命之恩……”

    “爹不去!”

    “严大人于兄长也有救命之恩,至今未答谢,爹怎么如此薄情?”李清娥微微低头,有些埋怨。

    李东阳放下茶盏,走出几步:“爹看在你的份上,才去的。”

    “嘴硬,清娥不必理他。”

    李清娥忽然明悟,爹对学生向来关切,严大人应当是爹迄今为止,官位最高的门生。

    又岂会不顾?

    严府,

    严成锦听闻李东阳来了,走到旧院正堂。

    李东阳直接进入正题:“你可知,陛下为何要你裁决?”

    “官员勾结,藏污纳垢,本是都察院纠察的职责,此为其一。”

    “下官任九卿之职,百官颇有怨言,此为其二。”

    严成锦还分析了几点,诸如陛下也拿不定主意,但不是主要。

    这小子竟然看得清楚。

    “不错,今日早朝,百官纷纷请奏,就看三日后,你如何令百官信服。”

    “下官还未想出来,请李大人指点?”

    废话,李东阳大老远从东城跑来,当然是来给他出主意的。

    严成锦还没想出万全之策。

第526章 这就是臣的答复

    “李公有何良策?还请不吝赐给学生。”

    都是一家人,严成锦就不讲究那么多了,准老泰山十余年间处理的政事,不计其数。

    应付起百官,自然会比他有经验。

    慎重起见,听听老臣的规劝,没准会给他破解的思路。

    李东阳捋着胡须,面色如常:“你亲自去蜀地调查,离开京城就平息了。”

    等两个月后风头一过,百官就不会再盯着严成锦。

    严成锦懵了,你想害死本官?

    蜀地难,难于上青天,官道寥寥无几,稍有不慎,就会死在栈道上。

    就算不死在栈道上,也会有毒虫瘴气,吃人的蚊子。

    “下官身体有怪疾,离开京城就会发作,不能离开京城。”

    李东阳白了他一眼,料到他不会去。

    “本官还有一策,你与陛下说,想不出来,陛下宽仁,不会怪你。”

    此事最糟糕的结果,就是错判。

    令一千二百余官员被罢免,会令蜀地大乱,被言官诟病。

    可此事又不能置之不理。

    而若这些官员皆为贪官污吏,会荼害一方百姓。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由陛下和内阁来处置,且不论结局如何,都不如会受牵连。

    “多谢大人提点。”

    三日如乌飞走兔,今日早朝是严成锦要给陛下答复的日子。

    百官在左右掖门前,迫不及待先议论起来。

    “西南没有奏疏回京,极易错判。”

    “严成锦胆小慎重,董某猜测,他定会推诿。”

    “这本就是都察院传回的疏奏,他还敢推诿?”

    内阁和六部部堂站在队列前,听着后头言官的分析,却默不作声。

    正在这时,人群中一片嘈杂,百官让出一条路来。

    竟是王华来了!

    王华与严成锦的恩怨,自然不必多说,那是害子之仇啊。

    自从严成锦当了官,但凡掉脑袋的、九死无生的活,就会举荐王守仁,弥天大仇也不过如此了。

    “王大人今日也上朝?”一旁的官员问道。

    王华抱着芴牌,朝严成锦冷哼:“蜀地要请罢一千二百余官员,本官去看看!”

    他虽然是东宫的属官,却兼任翰苑学士,有资格随翰苑的言官上早朝。

    严成锦持着芴牌,站在左掖门旁,充耳不闻。

    此时,坤宁宫。

    弘治皇帝正从大殿里出来,前往奉天殿:“今日严成锦就要给朕答复了,那个家伙想出来了吗?”

    牟斌小声禀告:“臣不不知道,不过……李大人去了严府。”

    弘治皇帝微微顿住了,李东阳应当与严成锦不相往来才对。

    又念师徒情谊了啊。

    “上朝吧。”

    萧敬颔首,快步走到金水桥,示意小太监敲金钟,随后,扯着嗓子喊:“上朝!”

    严成锦大步走进奉天殿。

    等百官立定后,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看向严成锦:“严卿家,蜀地之事,该给朕答复了。”

    大殿中一片死寂,百官扯着耳朵。

    此事连陛下都棘手得很,难有解决的对策。

    刘健和马文升转过头,看向对面都察院的队伍。

    “陛下问你话呢!”

    站在隔壁的王华,低着头提醒一句。

    严成锦仔细斟酌,才道:“臣的答复是,臣还不能给陛下答复。”

    弘治皇帝干瞪着眼睛,你想了三日,就想出这么一句话来?

    百官笑出声来,仿佛早已知道了答案。

    此子推诿是正藏的。

    “你这是何意?陛下让你三日想出来,你就这般给百官答复?”王华捂着胸口,悲戚地问。

    我儿孤身一人在海外征战,生死不知,也没有疏奏传回。

    你天天在府上吃甜瓜,好吃好喝。

    苍天不公,本官今日拼了老命,也要你体验离开京城之苦。

    严成锦认真起来:“需考核之后,才能给陛下答复。”

    经过考核,就不会误判了。

    不过……这是使用王守仁的后遗症吗?

    他能明白王华的心情,已经三个月,没有疏奏传回京城了。

    王华冷声问道:“你要命一千二百余人入京?”

    年间大计三年一次,很快就要有年间大计了。

    但有些官员,经历过一次年间大计,所以,六年才入京考核一次。

    弘治皇帝蹙眉:“从蜀地来京城,随从车驾需一起北上,劳民伤财,不是上策。”

    官员出行,就算再清贫,也会带几个仆人上路。

    朕何曾没想过?

    “况且来京城后,又有什么证据考核,判断清污?”刑部尚书熊繍问。

    京察需要证人,而地方官员的证人,自然在地方。

    严成锦面色自如:“都察院派人去蜀地,逐一考核,将名单列给陛下。”

    弘治皇帝微微愣了一下。

    原来此子说的考核,是亲自去蜀地彻查,这倒是万无一失之策。

    王华还想奚落几句,见到这样的情形,也说不出话来。

    “倒是良策,朕说让你裁决,自不会食言,就由你派人前往蜀地吧,四月后,给朕一份名册。”

    弘治皇帝不容置疑地道。

    王华厉声道:“此事事关重大,严大人身为都御史,应当亲自巡视蜀地才是。”

    李东阳转过头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华这是来复仇了。

    唉,谁让此子总是举荐王守仁呢。

    “都察院的疏奏众多,本官不便离开京城。”

    退早朝后,王华满脸悲戚地从殿里走出来。

    有些惋惜,不能派严成锦离京,若严成锦离开京城,就不会再有人举荐王守仁。

    我儿这辈子才安全。

    “严成锦,此为最后一次,你若再胡乱举荐我儿,老夫与你,势不两存。”王华面红耳赤地威胁道。

    我儿明明是文官,你却总让他当武将,是何居心?

    “王大人何必如此,伯安兄一定会安然回来的。”

    王华气急败坏:“你说得轻巧!”

    …………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在思考派谁去蜀地,罢斥一千二百余官员,不是儿戏。

    就算是郑乾,也只是懂得律法和写弹章,查案却远不如王守仁。

    更遑论姜文三人。

    不论派谁去,严成锦都不放心。

    郑乾领着姜文三人,走进值房,齐齐朝他恭敬地行礼。

    “都察院要彻查蜀地一千二百余官员,你们谁愿意去?”

    郑乾毫不犹豫地拱手:“下官愿意前往。”

    姜文跟着道:“下官愿意前往!”

    许天锡和张霁雨迟疑片刻,才跟着道:“下官也愿意前往。”

    仅仅只是慢了两秒,但严成锦已经重新评估了两人的忠诚度。

    郑乾四人微微抬头,不知道严大人要派谁前往?

第527章 用兵如鬼神

    “大人,下官跟在大人身边,学了许多道理和教训,可出使蜀地。”郑乾再次毛遂自荐。

    严成锦面色平静:“在本官眼里,你与他们没有区别。”

    顿时,郑乾面红耳赤,胸口一阵刺痛传来,显然受到了打击。

    姜文三人不敢出声,严大人行事向来严格,他们是知道的。

    严成锦陷入沉思,四月后,要给陛下名册。

    就意味着要在一个月之内,将蜀地的事查清。

    蜀地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令闵珪如此?谁也不知道。

    虽然在疏奏上有提及,但不能偏听偏信,或许有大事,也说不准。

    “大人,下官也可以前往。”姜文微微躬身,抿着嘴道。

    “本官考考你们,去了蜀地,要如何核查?”

    郑乾茫然不知所措,严大人的考题不会太简单。

    “下官一一彻查名单上的官员。”

    “恐怕你性命堪忧,都御史在蜀地没有衙门,你孤身一人,如何调查?”

    严成锦失望的摇摇头。

    官员到地方巡查,朝廷只能派两个随从的衙役前去,安排沿途的驿站。

    姜文三人面面相觑,到了地方,不该直接调查吗?

    严成锦沉吟片刻,看向郑乾:“你去西北长城,传本官的命令,方学前往蜀地,你督修长城。”

    阿拉善的长城修建完成,大明西北防线如铜墙铁壁。

    流民习惯了修建长城换取粮食的做法,就不会再起乱。

    正好将方学调往蜀地,如此安排便妥当了。

    郑乾想不到,还能这样换人,连忙躬身:“下官遵旨。”

    ……

    上甑岛,彭山下的军营。

    旌旗在海风中晃动,伏尸几里,在泥黄的碎石被染成了红色,四周弥漫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战斗依旧在持续着。

    岛国征战不断,又通过银矿,与周围的从属国交易铁具。

    萨摩国与岛国接壤,不得不装备兵备。

    相比之下,琉球为孤岛,并无与邻国交易的机会,加之银矿贫瘠,想大规模交易铁器极难。

    大久保的军队,凭借戎甲和兵器的优势,占据上风。

    副将见有溃退的趋势,便来劝道:“王大人,退不退?”

    “不必,虽有败势,却未必不能赢。”

    那副将叫刘进,是董玟安排在王守仁身边的武将。

    骁勇善战,在琉球的众多武将中,出类拔萃。

    “王大人,这样打下去,就要被杀光了。”

    望着琉球的士卒,接连倒下,王守仁不为所动:“没有本官的命令,不许后退一步!”

    刘进咬咬牙,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就有士卒被屠戮。

    两军厮杀在一起,火器和重弩都不能用。

    董玟看向王守仁,情急道:“王大人?!”

    王守仁面色从容。

    “董大人,本官有要务要交给你,关乎此战胜负!”

    “王大人请讲!”

    “萨摩半岛与上甑岛隔着大海,萨摩国人必定是乘船而来,本官要你烧了他们的船只。”

    董玟闻言觉得有道理,可有觉得不对劲。

    若大久保打赢这场仗,他们都会被剿灭,还要船干什么?

    “大人,不如退兵吧?”

    王守仁坚持道:“时辰不多了,快去。”

    若真退了,给萨摩国养精蓄锐的机会,就赢不了了。

    两军的差别,在于那半日的口粮。

    萨摩国的士卒半夜起来作战,此时过去了大半日,早已腹中空空,筋疲力尽。

    琉球虽然装备不精,可还有力气,琉球的士卒兵备差些,却也差得不多。

    给大久保休整军队的机会,排兵布阵,不仅会让仗更加难打,也会令先前死去的士卒,白白死了。

    董玟慌张地领着两百士卒,前往北面的海岸。

    此时,大久保挥舞着倭刀,冷汗直冒到额头上。

    厮杀了一夜,早已腹中空空,可琉球的士卒,死死咬着他们不放,就算露出颓势,也不撤军。

    萨摩的士卒握着兵器的手颤抖,肚子一阵发热。

    冒出来的冷汗,顺着鼻梁流下,他们感觉双眼沉重,仿佛随时都会昏倒过去。

    琉球的士卒疲惫不堪,可比起萨摩士卒来,要强上许多。

    此刻,有了几分饥饿感。

    王守仁敏锐目光扫过,洞察到了局势的变化,大喝:“此刻起,斩敌人首级一枚,赐白银儿二两!”

    杀红眼的士卒,宛如豺狼听到首领的呼唤,气势浑然一变,不顾性命地朝敌人脑袋砍去。

    战场的局势,明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虚弱的琉球士卒,宛如打了鸡血。

    大久保挥刀砍过,斩过一个琉球士卒的胸口。

    他蹲下来发现,那露出半截没吃完的口粮。

    忽然怔住了,一切从彭山上的火势就开始了。

    “撤军!”

    此时撤军修整,才是上策。

    萨摩国士卒如蒙大赦,丢盔弃甲,纷纷往海岸逃去。

    大久保也不恋战,骑上马就往北海岸奔去。

    王守仁自然不能让他得逞,命令手下的士卒:“速追!”

    有二两银子做赏赐,士卒们个个在兴头上,意犹未尽,就像看着猎物逃脱的猎人。

    浩浩汤汤万余人,在上甑岛上追逐,后头的士卒被杀,跑在前头的士卒,却顺利来到了海岸。

    大久保愣住了,望着海面上四艘三桅大船和几十艘小船,熊熊燃烧。

    绝望!

    从心底最深处蔓延出来的绝望,他竟然有种掉入陷阱的感觉。

    每一步都在算计中!

    士卒们丢盔弃甲,跑来海岸边以为能逃,看到熊熊燃烧的大火,悲痛欲绝。

    尽管琉球的士卒比他们多千余人。

    但他们来之前,准备了火器和重弩,兵备优良。

    万万没想到,竟然会命丧于此。

    “降了!本将降了!”

    大久保把武器丢了,铠甲脱下来,丢到一旁。

    兵败如山倒,士卒们纷纷效仿。

    王守仁骑上大马,摇摇头:“放箭,全杀!”

    他讲的就是心学,这些人并非诚心归降,而是迫于形势,想委曲求全再找机会。

    在这片岛屿上,有一点点失误,都会满盘皆输。

    他不能以琉球万人的性命,来赌大久保会从善,只能全杀。

    满天的箭雨和重弩射出,萨摩国的士卒想要捡起铠甲,却发现为时已晚。

    那些搬来对付琉球的重弩和火器,此刻都对着萨摩国的士卒。

    一支重弩,如扁担般粗细。

    快到不可思议,射穿了大久保的胸膛。

    短短片刻功夫,海岸边就流血如注,染红一片,再也没有人能站起来。

    董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又……又赢了!

    王守仁真是军神啊!

    大明竟有如此厉害的人!

    王守仁吩咐:“将他们的甲胄和兵器脱下来,分发给士卒,提升兵备。”

    董玟和副将十分心惊。

    起初他们出海时,除了大船和军粮,几乎一无所有。

    可如今,火器有了,重弩有了,军粮有了,甲胄也有了。

    一支孱弱的军队,硬生生变成了装备精良的军队。

    王守仁深吸一口气:“两日后,攻打萨摩王城!”

第528章 宫中勋贵

    京城,

    晃眼过去半个月,宫里恢复平静。

    严成锦看着两京十四道传回的弹章。

    当官并不容易,弹章和疏奏数量之多,令人望而生畏。

    自从他请乞陛下,在地方设立都察院衙门后,弹章和疏奏的数量,比之前多一倍不止。

    本官一定是有史以来,处理政务最多的御史。

    要精忠报国,就算零零七也不够。

    “看来要尽快让陛下设立四司才行。”

    这些疏奏和弹章中,有检举官员的,有经济纠纷的,有灾难赈济的……

    若是在都察院下,设立监察司、经济司、稽查司等隶属司部。

    他就不用干活了。

    但都察院若是像六部一样,权力将进一步扩大,内阁和六部必定举四肢反对。

    冥思苦想之际,姜文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大人,东宫的太监说,殿下请您去一趟。”

    正在这时,东宫大门紧闭。

    庭院里极为热闹,摊贩吆喝着叫卖,有卖古玩的,有卖包子的,有卖字画的。

    热闹非凡!

    “包子五两银子一个,殿下,您要不要?”装扮成贩夫的小太监讨好道。

    “猪一样蠢的东西,称本宫东家!”朱厚照气急败坏地道:“有卖五两银子的包子吗!”

    “客官,快进来瞧瞧。”装成粉头的宫女,倚在寝殿门前。

    这是青楼。

    小太监忙慌进来禀报:“殿下,严大人来了。”

    很快,严成锦出现在庭院里。

    微微有些错愕,宛如市集叫卖,还有青楼?

    朱厚照,你是想被陛下抽了吧?

    朱厚照手舞足蹈:“老高,本宫的东宫市坊,比你的良乡如何?”

    “殿下这是?”

    “父皇不许出宫,正好让东宫热闹热闹,明日会被父皇发现,今日特意叫你过来,随意买,不过要给银子。”朱厚照十分仗义地道。

    父皇虽还不知道,但知道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他估计也只能玩一天。

    严成锦脸像锅底一样黑,道:“殿下想赚臣的银子,便直说,何必用这等手段。”

    此地不宜久留,溜了……

    正在这时,东宫的殿门打开,

    走了来一个中书舍人,他显然也被东宫的景象震惊了。

    “敢问殿下……这是?”

    朱厚照浑不在意:“本宫要的字画呢?”

    中书舍人在宫中,奉旨写诰敕、宝文、图书和诏书等,书法字迹,比翰林要求更高。

    诰敕,通常由书法出众的中书舍人撰写。

    刘来微微躬身,递上一捆字画:“殿下应当在明伦堂读书,怎能听信奸逆,逸乐丧志。”

    奸逆?

    你这是在说本官?严成锦微微蹙眉,看向他:“你是何人?”

    那官员厉声道:“中书舍人刘来!”

    “本宫最不喜你这等食古不化之人,快把他绑起来,他会向父皇告密的。”朱厚照招呼几个小太监。

    连王爷都被朱厚照绑过,绑一位中书舍人不算什么。

    但!朱厚照绑的这个中书舍人,大有来头。

    正是刘健的大儿子,宫中勋贵。

    作为朱厚照的好基友,严成锦当然是……

    不会说的。

    严成锦拿过一个包子,给了二两银子:“殿下先玩吧,臣告退了。”

    到了夜里戌时,刘府。

    刘健回到府中,却不见儿子回来,中书舍人为从七品,在京城上朝,不得坐轿子。

    为了避嫌,上下朝,他也不与儿子一起。

    “来儿还没下值?”

    “回禀老爷,还没看到少爷回来。”

    刘健褶皱的老脸,忽然绽放开来,目光颇为欣慰。

    来儿刚入宫当官不久,蒙他的恩荫,才得以当上中书舍人,应当兢兢业业才是。

    “命后厨,给来儿炖碗参汤。”

    可到了亥时三刻,刘健打了个盹醒来,还不见儿子回来。

    他便意识到不对,宫里的太监早就该驱逐了。

    “备轿,老夫要进宫。”

    管家小跑出去,很快又跑回来:“老爷,少爷回来了。”

    刘来清秀的脸颊上,眼中泛着莹光:“爹身为内阁大学士,岂能容奸臣在朝当道,蛊诱太子!”

    当今朝廷,蛊诱太子的,还能有谁?

    不过,严成锦没当官时,太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刘健客观地道:“严成锦虽然与太子厮混,却为人秉正,只是胆小了些,算不上奸逆。”

    想到被捆在东宫一日,散市了,才被放出来,刘来便怒不可遏:“严成锦德不配位,爹怕都察院不敢弹劾,就由儿子弹劾!”

    刘健脾气火爆:“你以为,在文华殿侍诏,弹章就写得很好!多少大臣弹劾严成锦不成,何况是你!”

    写了弹章也无用,此子,几乎无把柄,落在他人手中。

    你还能弹劾什么,给严成锦挠痒痒?

    要是有把柄在,翰苑的言官和六部的文官,早就弹劾了。

    和他年轻时,一个脾气!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儿子要为朝廷刚正纪法!”

    回到书房,刘来打开册子,屏气凝神思索片刻,下笔宛如游蛇。

    醺黄的灯火传出,整整一夜未灭。

    翌日清晨,

    刘来带着弹章进宫,却没有交给内阁,那样必定会被父亲扣下留中。

    来到文华殿,瞧见来替陛下找书的萧敬:“陛下要找新修的存心录。”

    “这是弘治十二年修的。”刘来递上书籍,又从袖口掏出弹章:“这是弹章,还望萧公公呈给陛下。”

    萧敬轻飘飘地看了眼,苛责道:“弹章应该交给内阁。”

    刘来面色为难,吞吞吐吐:“下官的父亲,是内阁大学士刘健,怕被他扣下,还请公公……”

    “你要弹劾谁?”

    “都察院,严成锦!”

    萧敬面色一喜,双手将弹章接过来,看了又看:“咱帮你递给陛下。”

    刘来眉头舒展,大感宽慰,朝萧敬作揖。

    华盖殿,弘治皇帝正与内阁和六部,商议琉球的战事。

    萧敬快步走进来,递上新修的存心录:“陛下,这是中书舍人刘来,弹劾严成锦的弹章。”

    刘健面色猛然一动,抬头望去。

    弘治皇帝微微蹙眉:“弹章应该先给内阁,给朕做什么,这刘来是何人?”

    刘健率先躬身:“回禀陛下,是臣之子,还望陛下恕罪。”

    弘治皇帝来了兴致,翻开弹章,看了千余字后,面色渐渐转为严肃,怒容渐渐浮现。

    “严成锦和太子在东宫设市坊,竟……还有青楼?”

    李东阳诧异抬头,对于东宫的事,知之甚少。

    不读书就罢了,还在东宫设青楼这等粗鄙的场所。

    这只有淫乐皇帝才能做出来的事啊!

    传到百官耳中,传到天下百姓耳中,他们还如何敢视殿下为君父,殿下将来如何登基?

    李东阳和谢迁叹息一声:“臣等教导无方。”

    “与卿等无关,宣严成锦来,还有太子!”

第529章 逆理成章

    弘治皇帝越看弹章,越是生气。

    弹章上,将市集上的货价,标得清清楚楚。

    包子二文钱一个,书画五两银子一幅,青楼听曲二两,淫乐五两,竟与坊间市场价钱一致。

    可是,太子为何会知道青楼的价钱?!

    “朕…朕绝饶不了他!”

    弘治皇帝怒不可遏,差点忍不住,就要口吐芬芳。

    李东阳看着弹章,事无巨细地写满了,人间帝皇,怎能去那种污浊之地。

    这是昏君的征兆啊。

    刘健面色稍稍舒展开来,我儿这封弹章,也不算无故弹劾。

    此时,大殿外。

    严成锦知道会出事,可也是朱厚照出事,陛下为何会传召他?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次小太监不敢收银子,得不到消息。

    不远处,朱厚照穿着冕服,有些乐了:“老高,你怎么来了?”

    对于这样的场面,早已习以为常了,只要父皇不亲临东宫,就不怕。

    “殿下到了,怎么不进去?”

    “本宫在等仁寿宫的赵伴伴。”

    不用想,这厮定是知道闯了大祸,派人去仁寿宫请太后求援。

    正在这时,小太监出来宣:“陛下让殿下和严大人进去。”

    严成锦走进大殿,朱厚照也收起嬉笑的神情,变得无比认真。

    严成锦真怀疑,这厮是不是有双重人格,变脸比眨眼还快。

    这一定是被陛下揍多了,练出来的。

    朱厚照礼数周到,微微作揖:“儿臣见过父皇。”

    严成锦也微微躬身:“臣严成锦,见过陛下。”

    弘治皇帝凌厉的目光扫过,最终落在朱厚照身上:“你昨日在东宫,命人乔装贩夫走卒?”

    “儿臣体恤百姓疾苦,不能出宫微访,只好在东宫……”

    严成锦暗啐他一口,在朱厚照这儿,道理都是逆的。

    弘治皇帝捏着拳头,吐出几个字:“你怎知坊间青楼的价钱?”

    刘健等人面色严肃起来,齐齐看向朱厚照。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殿下年纪轻轻,就沉迷于美色,将来登基,如何堪当大任?

    出宫去了何处,才是大臣们关心的问题。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看向弘治皇帝:“父皇又是如何知道?”

    严成锦和刘健几人,用狐疑地眼光看向弘治皇帝。

    说起来,陛下喜欢私自微访出宫,尤其是夜里,厂卫守口如瓶,百官是不知道的。

    弘治皇帝面色微微一抽:“朕在问你!”

    “儿臣听伴伴说的。”迫于弘治皇帝的怒火,朱厚照蔫了。

    刘健等人长松一口气,厂卫紧跟着太子殿下,去了青楼,应当会禀报。

    弘治皇帝面色缓和,再看向严成锦:“刘来弹劾你,在太子在东宫胡闹的主意,是你出的?”

    看完弹章,严成锦微微躬身:“臣与此无关,陛下审问东宫太监便知。”

    李东阳等人却是信的,说谎就是欺君,他不敢。

    刘健叹息一声,让儿子不要弹劾,他非弹劾,这是诬告九卿。

    将九卿定为奸逆,还细数了数条贻害太子的罪名。

    此事,不仅是一封弹章那么简单。

    我儿终究是太年轻了。

    对于刘来这封弹章,弘治皇帝看向刘健:“刘来身为中书舍人,污蔑上官,廷杖十,刘师傅以为如何?”

    “悉尊陛下旨意!”刘健心中感激,这样的处罚算轻了。

    朱厚照也被拖出去,罚杖二十。

    从华盖殿出来,严成锦回到都察院,命人找来刘来的宗卷,坐到下值的时辰。

    下值时,路过午门广庭,

    看见有个官员,捧着腰部艰难地行走。

    刘来看见严成锦朝他走来,满脸警惕。

    “弹章写得不错,可愿来都察院当御史?”

    若是设立四司,就需要大量的御史,配员与六部相近。

    虽然还没向陛下开口,可严成锦想提前准备。

    刘来常在文华殿写诰敕,行文严谨,若结合大明律,是个写弹章的高手。

    并且,在都察院设立四司,无异于开天辟地。

    必定会引起百官反对,有刘来说动刘健,此事,或许才有五成把握。

    刘来面色错愕,想不到严成锦竟然是来,邀他入都察院的。

    “下官……不屑与奸臣为伍!”

    严成锦却越发喜欢了,弹劾了百官,还有刘健背锅。

    仔细想了想,便问:“你认为,陛下如何?”

    “陛下自然是明君!”

    “可本官的官职,却是陛下任命。”

    言外之意,若本官是奸逆,陛下是明君就不成立。

    刘来见辩不过他,便怒道:“下官死也不会去都察院。”

    “中书舍人只能抄写诰敕,不能造福天下百姓,本官知你怀才,却考不上科举,何不妨来都察院,纠正朝纲?”

    严成锦方才看过刘来的宗卷,是个学渣,连举人也考不上。

    硬夸成怀才不遇,真是难为他了。

    等严成锦走后,刘来驻足在原地出神,中书舍人升迁无望,这辈子也别想处理朝事。

    御史却不同,官位虽低,却能纠察天下。

    回到府里,刘健虽然心疼,却吩咐:“杖责十大板,是陛下开恩,若严成锦追究,定不止于此,你莫要再弹劾他了。”

    心知儿子的秉性,像他那样固执和刚烈,怕他又上疏弹劾。

    儿子考不上科举,在文华殿当文官憋屈,他也能体谅。

    刘来心中一动,怔怔出神回到房中,严成锦竟没难为他。

    不由被严成锦的提议动摇了。

    父亲为内阁大学士,而他却连举人也考不上。

    尽管他不曾在宫中暴露身份,可还是走漏了风声,中书舍的人私下议论。

    到了晚膳时,刘来忽然站起来:“父亲,儿子想到都察院当御史。”

    刘健目瞪口呆,你今日才弹劾严成锦,去了都察院,他能放过你?

    朝堂不是学堂,

    历经三朝,他自然知道在朝为官的生存之法。

    “严成锦岂能容得下你?!”

    刘来却摇头:“正是严大人相邀,让儿子到都察院当御史。”

    刘健急忙放下碗:“那就更不能去了!此子对弹劾他的人,从不手软,怎么会邀你当御史?!”

    想想就不对劲,虽然不知严成锦在筹划什么。

    但以他经验,定不会这么简单。

    刘来躬身恳求:“父亲,儿子不愿在中书舍浪费光阴,严大人说儿子的弹章写得好,儿子想尽绵薄之力……”

    唉,又定是被严成锦忽悠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若直接劝慰儿子,他定然不会听,刘健捋须道:“为父是大学士,更不能徇私,你留在中书舍吧!”

第530章 本官无往不利

    刘来心知父亲的脾性,言出必行。

    怕他受旁人谈论,在朝中,也极少谈起父子间的关系。

    故在六部,极少有大臣知道,他们是父子关系。

    “儿子知道了。”

    夜里,刘健总觉得睡不安稳。

    李兄和谢兄的儿子,不就是碰见严成锦后,仕途发生改变吗?

    且严成锦怎么会如此好心,弹劾了他,还邀请去都察院当官。

    正常人也不会如此吧。

    翌日,来到都察院值房。

    刘健坐下后,忙不迭对李东阳和谢迁道:“严成锦有古怪,昨日我儿弹劾他,他竟让我儿去都察院当御史。”

    “万万不可去!”谢迁道。

    李东阳倒是好奇:“为何如此突然?”

    “老夫也想了一宿,终究是我疏忽了,来儿有抱负,不想在中书舍为官。”刘健长叹。

    当初落榜,刘来郁郁不得志,无处可去,才选了中书舍。

    中书舍平日只是替陛下写诰敕,醮斋的告文,难有作为。

    如今严成锦让他去都察院,就不安分了。

    刘健这么一说,李东阳和谢迁就懂了。

    “怕是难以挽回了,可六部不缺可以当御史的言官,严成锦要刘公的儿子做什么?”李东阳不解。

    三人相视一眼,总觉得严成锦在谋划什么。

    都察院,值房。

    严成锦翻看修好的大明律,再温习一遍。

    姜文三人经过培训,基本能批阅十四道的疏奏,分担他的职责。

    此时,文吏快步走进来:“大人,刘公来了。”

    严成锦抬头,就看见穿着大红蟒袍的刘健,风风火火走进值房。

    “刘公来我都察院……”

    刘健黑着脸,急切道:“老夫也不跟你兜圈子,你让我儿来都察院做什么?”

    “写弹章,纠察朝野,刘来虽考不上科举,但弹章写得严谨。”

    严成锦直言不讳,说出了他的第一层想法。

    听有人夸自家儿子,刘健脸色更黑了:“你休想拍马屁,老夫才不上当,你究竟想做什么?!”

    在朝堂争斗多年,区区马屁,岂会听不出来。

    刘健善断,果然难忽悠啊,严成锦仔细思索片刻:“两京十四道,设立御史衙门后,传回的疏奏比以往多,需要填补御史的名额。

    若非刘来弹劾本官,本官也不会看上他的弹章,刘公要怪,就怪刘来。”

    刘健指着严成锦,气得说不出话来:“你果然……果然是报复!”

    身为内阁大学士,这样中伤同僚不好,但他忍不住了。

    可此子又没有可以弹劾之处,气死他了。

    严成锦摇摇头:“本官不会逼迫。”

    刘健气得习惯性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怒道:“本官不同意,你休想调人。”

    大明的都察院机构简单,御史所做之事,还是写弹章。

    想要大明趋于兴盛,必须各司纠察至细微之处。

    像六部那样,设立四司,分管要务,就是明智的做法。

    “本官岂会为了一个中书舍人,坏了都察院与内阁的关系。”

    啐!

    老夫信你个鬼,刘健气咻咻地站起身,想来此子不会说,便转身走了。

    大清晨,刘来早早来到严府。

    刘来去惠民药局抓药,休养三日后,身体堪堪恢复了些。

    望着严府的大门,朱漆掉尽,露出黑黄色的木头,门匾也没有。

    三品大员门前,通常会放石狮子镇宅,可严府也未见。

    不禁疑惑,严成锦身居高位,怎会住这样破败的院落?

    他轻扣门扉:“下官是中书舍人刘来,想求见严大人。”

    门内传出声音:今君为我千万弹。

    这是暗语?

    刘来想了想,只好红着脸,羞愧道:“下官是内阁大学士之子,刘来,还请开开门。”

    府门没有反应。

    正在此时,严成锦正身穿软甲,在新院练习最近学的抢术。

    门子来禀报:“少爷,门外有一人说是刘公之子,要求见您。”

    “不见。”

    刘来在府外等了许久,只见,一顶破旧的轿子,停在府门前。

    严成锦刚坐上轿子,就听轿外响起声音。

    “下官想去都察院,严大人可否调动下官?”

    刘来低着头面红耳赤,站在轿子旁作揖,今日来此,正是为了求严成锦。

    严成锦身为九卿,调动一个中书舍人,应该是能做到的。

    只听,轿子里传来声音:“刘公昨日来都察院,不许本官调动你,回去吧。”

    “可……明明是大人,要下官去都察院。”刘来微微抬头,不甘心地问:“大人要下官如何做?”

    严成锦从轿帘旁,递出一张纸:“你自荐,本官替你在御前美言。”

    刘来面色僵硬,想不到还有如此做法,但他很快在纸上,写下决心和抱负。

    午门后,广庭,

    弘治皇帝穿着金黄色的亵衣,晨起操练。

    严成锦来到时,他跑过午门的月洞,卡点刚好。

    “陛下,刘来自荐调任都察院御史。”

    萧敬将纸接了过去,弘治皇帝不解,刘来前几日才弹劾严成锦,怎会甘于去都察院。

    中书舍人为从七品,而御史则为七品,调任就升官了。

    虽然是刘健的儿子,但朕也不能般徇私。

    见弘治皇帝犹豫,严成锦仔细斟酌后,才道:

    “臣看过刘来以往的文章,写得极好,只是与八股不和,故而落榜,若屈身在中书舍,是大材小用。”

    唯有一点,能令陛下动私心敕封。

    那就是人才!

    陛下为此,连刘吉和王越等人,都能重起重用,更遑论刘来。

    严成锦从袖口抽出一沓白纸,这是三日来,收集刘来的文章。

    弘治皇帝一目十行,眉宇间,露出几分赞许之色。

    “写得不错。”

    萧敬看了严成锦一眼,小声地道:“陛下,刘公似乎不愿刘来调往都察院。”

    身为东厂的厂公,自然要给陛下汇报一切动态,以便陛下决断。

    严成锦目光微转,深深地看了萧敬一眼。

    公公,你越来越皮了,可是想去非洲?

    弘治皇帝将纸条收起来:“朕自会斟酌。”

    从广庭回来,他换了冕服,来到华盖殿,命人召来刘健。

    “方才严成锦给朕呈递的,刘公看看?”

    刘健看完后,忙道:“陛下,这定是严成锦用了计策,哄骗我儿。”

    “朕也是这么想的。”

    没等刘健高兴太久,弘治皇帝又递给萧敬一份册子:“刘公看看,这是刘来所写的文章?”

    片刻后,刘健有种不好的预感:“是。”

    “朕觉得,留于中书舍抄录宝册和诰敕,屈才了,刘师傅以为呢?”

    刘健老脸狠狠抽搐一下,他想骂人。

    简直与坑害王守仁和李兆番,如出一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