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61章 惠民药局

    严成锦说完后,心中有些忐忑,他能猜到陛下的心思,陛下也能猜到他的心思。

    不如直言,换取陛下的信任。

    “哈哈哈。”弘治皇帝开怀大笑。

    严成锦和萧敬有些担忧地望着他,像看受了刺激发病的精神病患者。

    “你很实诚,朕最欣赏的,便是你不欺瞒朕,其他人都拿朕当傻子,以为朕是昏君,以为朕不会杀人。”

    弘治皇帝说到此处时,笑意慢慢淡去,露出苦涩的神色。

    “臣惶恐!”

    萧敬和谢迁忙躬身,引得周遭的士绅和百姓,好奇地打量他们。

    严成锦浑不在意,抬头直视弘治皇帝的眼睛:“朱爷答应了?”

    “你想得美,惠民药局是官府衙门,汪机一介草民,如何掌管惠民药局?”弘治皇帝没好气道。

    “若惠民药局变成坊间的药坊呢?”

    谢迁身躯猛然一颤,你可是越来越大胆了,将朝廷的衙门,变成自己家的药坊。

    太子都不敢这么说。

    萧敬不露痕迹地瞥了一眼,陛下该生气了吧。

    生气了才好呢,严成锦越来越受陛下的宠信了。

    除了内阁三公,陛下最宠信的人,应该是他才是,严成锦隐隐有追上他的架势。

    太监一旦失宠,连犬都不如。

    “严大人,你说什么胡话呢!陛下息怒。”

    弘治皇帝置若罔闻,目光落在汪机身上:“回宫。”

    严成锦并未随行。

    大明疆域辽阔,但人丁稀少。

    导致这样困境的,不仅是朝廷税赋之类的制度,还有天灾病疫。

    陛下若不想方设法保留现有的人,盛唐那样的盛世,很难到来。

    惠民药局,自然要收入良乡商会。

    严成锦命人将徐源唤来。

    一个时辰过,徐源见到严成锦,一脸懵然。

    “朝廷让下官来拿药,该怎么取?”

    “这些便是药材,本官会派十人,随你前往山东。”严成锦说道。

    药材拿去,也要大夫调配。

    并未所有患的都是伤寒,光运伤寒灵去无用,还要配随行大夫。

    胡大元和伤仲带着十大夫前往,汪机留在京城,继续编《伤寒选录》。

    “无药了,回去吧。”

    王不岁驱赶着排队的士绅和流民。

    “我等还没看,会死人的!”

    “再看一个,到小人了,怎么就没药了?”

    士绅和流民急得起哄,一拥而上,堵住得水泄不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汪机颇为悲凉地道:“大人,没有药材,不知要死多少人。”

    药要押运去山东。

    且不说良乡无银子全天下开办药铺,收购药材。

    即便收购,未必能用,诸如何首乌、附子、马钱子等药材,生的比熟的毒性大。

    “让他们先挂号,不看病。”

    ……

    李府,

    严成锦来见李东阳,虽然女婿的身份,会令李东阳十分介意。

    但以同僚相称,他并不排斥。

    能对陛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只有内阁。

    京城这家惠民药局,能否由良乡的大夫共同接管,就看李东阳。

    李东阳提防地望着他:“清娥不在,你来府上作甚?”

    “下官想让良乡的大夫,入惠民药局。”

    ……

    奉天殿,

    弘治皇帝回到宫中,依旧想着严成锦的谏言:“严成锦没回京城,留在良乡做什么?”

    萧敬心中一喜,事无巨细:“严成锦调拨了三十石药材,派了十个大夫,去了山东。”

    严成锦倒是令行禁止,朕心系山东三地百姓,他立即操办了。

    可是让朕将惠民药局的药材,交由坊间来办置。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愁眉不展。

    不多时,内阁三老和七卿被召来。

    七人分立在两侧,心中知晓,陛下因何事烦扰,却都在等弘治皇帝开口。

    “朕想整饬太医院。”

    李东阳几人面面相觑,却未作声。

    马文升率先道:“施钦已押入都察院大牢,陛下再立院使就是。”

    换了施钦,还有杨钦和李钦,治标不治本。

    良乡区区坊间的一家药铺,却有成百上千人排队,惠民药局明明是善政,却无百姓青睐。

    弘治皇帝不禁怀疑,朕到底是不是贤君?

    “谢师傅同朕出宫,就由谢师傅来说吧。”

    谢迁站出来一步:“臣以为,立新院使固然迫在眉睫,却未必能得明心。

    百姓不能的感受到朝廷的善政,就不会对朝廷心怀感激,也不会拥护陛下,不利于安抚百姓。

    需有人,能将朝廷的善政推行天下,如此,才一举两得。”

    他说到弘治皇帝心坎里去了。

    惠民药局看似利民,对于统治者而言,只是安抚那些贫苦的百姓,要心怀朝廷的恩赐,不要造反罢了。

    “严成锦倒是给朕谏言一策,但朕不能同意。”

    李东阳左右看了一眼,见没人谏言了,从袖口中抽出一物。

    难怪李师傅方才进来时,袖中鼓鼓的,弘治皇帝问:“李师傅,这是什么?”

    “挂号名册。”

    “挂号名册?”

    弘治皇帝和七卿诧异,只见名单上有条不紊写着一串串人名。

    李东阳苦笑:“不瞒陛下,严成锦来找过臣,献上此挂号名册,虽有良方,却无药材。”

    “良乡不是将生材库搬空了?”

    “药材都运到山东三地了。”

    北直隶多地的惠民药局,还有药材,但需朝廷的旨意。

    李东阳继续:“臣倒是觉得,可由太医院督管,但招纳大夫、制定药价和采办药材,可交由良乡的大夫,自行处置。”

    ……

    严成锦在都察院值房,李东阳不忍心看一千多流民病死于良乡,才答应他请求。

    若是不成,他还得想第四部。

    惠民药局,正是后世公立医院的雏形。

    去行政化并不奇怪,反而有利于医术的精进。

    “萧公公来了,严成锦出来接旨。”

    吴宽招呼道。

    萧敬清了清嗓子,准备念圣旨。

    严成锦面带犹豫之色:“萧公公,地上凉,会患风湿的,可到屋里去?”

    就你事多,别人怎就不得风湿?

    萧敬走到值房里,再清了清嗓子,将圣旨念出来。

    严成锦不禁有些失望,惠民药局由良乡代为管理,但,它还是朝廷的。

    没官就没俸禄。

    这跟顾人打工不给工钱有区别?

    不过,大明第一家公私合营的药局,倒是诞生了。

    “萧公公,念大声一些。”

    “为何?”

    “你会被载入史册的。”

    萧敬朝他翻了了白眼,严成锦未开玩笑,后世说不得会这般写。

第469章 昏君

    弘治皇帝摆手命萧敬退下,亲自翻开疏奏。

    他逐字逐句看完疏奏,面色沉如寒霜。

    徐源来京城上访,花去半月时日,三地百姓逃亡过半,耕地是荒废了。

    李东阳见弘治皇帝面色难看,猜出了大半:“陛下?”

    “原民不足五成,都逃难去了。”弘治皇帝叹息一声:“这些流民不知如何安置,严成锦呢?”

    朝廷体恤百官,大雪就不比上朝。

    李东阳也好几日没看见严成锦了。

    吴宽道:“他应当是躲在府上,写弹章,或是翻看大明律。”

    严成锦到都察院后,只干两件事,写弹章和看大明律。

    弘治皇帝怅然:“已过三月,人口和田亩清查的数目,该出来了吧,怎不见户部来报?”

    “额……应当在这几日了。”谢迁道。

    户部,值房。

    谢玉的十个手指头上,缠着白布。

    每日要弹指上万次,就算手速再快,也疼得他龇牙咧嘴。

    用白布包住指头,才好受一些。

    他复算一次后,道:“陈大人,诸位大人,人口的数目清算出来了。”

    一本厚厚的新黄册,摆在书案上。

    陛下一直催促着,今日,终于先将人口清算出来了啊。

    陈清翻开黄册:“本官先看看,一会儿就给陛下送去,这…这怎么会?绝无可能,你可是算错了?!”

    黄册统计出来的结果,共有五千零九十万八千六百七十二人。

    而弘治四年,统计出来有五千三百二十万八千一百一十一人。

    谢玉清算出来的结果,足足比弘治四年,少两百余万人。

    也就是说,国力是在倒退的。

    这……这如何敢禀报陛下?

    陈清身体由内而外感到寒冷,宛如被肚子里放着一块冰,寒意从心脏蔓延到足下。

    他呆滞地站在原地。

    两个户部主簿差点吓死过去。

    如此盛世,竟还少了两百万人?

    “大人,该怎么办,这账不会是算错了吧?”

    “算错了,一定是算错了,尔等再重新算一遍。”陈清慌乱地吩咐。

    两个主簿惊得魂不守舍,丝毫提不起力气。

    谢玉躬身:“学生核对了两次,无一数偏差,若真有问题,也是呈上来的黄册有问题。”

    黄册要是有偏差,就是故意瞒报,这可是欺君之罪。

    他拎得清楚,说什么也不能让这几个狗官,将罪责推到自己身上来。

    “大人,莫不如……下令重查?”

    陈清冷哼一声:“你知道是哪一本黄册出了错?若全部重查,必会被厂卫知晓。”

    厂卫知道,陛下就知道了。

    此刻,陈清只想致仕。

    陛下为人宽厚,若是他致仕了,定不会再追究,也不会得罪士绅。

    可陛下未必会放人。

    马文升快九十岁了,屡次请求致仕,都被陛下驳回了。

    但思来想去,陈清很快就想出办法。

    他出了宫,来到严府,只要得了严成锦弹劾,就能安然致仕。

    严成锦正在府上,做最后的准备。

    何能禀报:“大人,外头有人自称是户部左侍郎,想见大人。”

    陈清?

    陈清执掌户部,对京城的黄册一清二楚,知道他的府邸,不奇怪。

    只是,来找他做什么,难道清算的数目出来了?

    “不见,说本官染了伤寒,让他回去。”

    不论是人口还是黄册,染上都是极麻烦的事。

    很快,何能跑到门外禀报:“咱们家少爷说,不见……病了,让您回去。”

    “本官就要见他,”

    陈清夺门而入,直步入中庭,知他是朝廷命官,何能不敢阻拦。

    严成锦站在正堂里,对着陈清道:“陈大人再过来,下官就叫锦衣卫了。”

    陈清不理他,直言:“听说你的弹章写的很好?本官想请你写一封弹章,弹劾本官。”

    你让本官写本官就写?

    严成锦不明所以,问:“陈大人何故如此?”

    陈清的回复,让他十分无语。

    “本官想致仕了。”陈清叹息一声,仿佛老了一百岁。

    严成锦万万没想到,他的弹章还有助人离职的功效。

    得找个机会,跟陛下谏言,改善退休制度,六十五岁就该退休了。

    “恕下官不能帮忙,陈大人请回,送客。”

    陈清有些激动:“为何?本官让你弹劾,你还不弹劾!”

    “下官想,大人来此是为了黄册清算?下官不敢帮忙。”

    严成锦故意说出来,让锦衣卫听到。

    锦衣卫再传给陛下,事情就明了了。

    从鼎盛的永乐盛世,到弘治朝,人口和田亩一直在锐减,甚至对折。

    光看数目,是离弘治皇帝期盼的盛世,越来越远。

    希望陛下听了,不要太过自责和悲伤。

    陈清返回宫中,拿着黄册来到韩文的值房,“贯道兄,人口清算出来了。”

    韩文想不到如此快,陛下三番五次催促呢。

    “这是好事,我等去禀报陛下吧,廉夫兄怎么……”

    他意识到不妙,连忙翻开黄册,见到数目时,心头咯噔一下。

    “这可是…可是算错了?”

    “愚兄正在派人核查,在此之前,先不禀报陛下。”

    他虽是清查的督查官,但韩文才是户部的部堂。

    此时,萧敬走进来道:“韩大人,陈大人,听都察院说,黄册清算完了,交给咱吧。”

    奉天殿,

    严成锦站在殿上,锦衣卫向弘治皇帝禀报后,他也被宣到宫里。

    六部除了户部,全在大殿中。

    弘治皇帝感叹一声:“清算了近四月,终于是清算完了。”

    朕励精图治,如今十年过去了,虽然不敢说天下处处安居乐业。

    总不可能比朕的父皇还差。

    瞧见陛下的脸色,严成锦就知道,他是期待的,就如同勤奋的孩子总是期待公布成绩。

    “陛下,不如先议一议各地的灾乱,比如,西北的大雪。”

    严成锦适时提醒,西北还有百姓在受苦,这样落差就不会太大了。

    弘治皇帝脸黑下来,朕难得高兴一回,此子却要戳朕的痛处。

    “不议,户部怎么还不来?”

    百官也满怀期待,回头望着大殿门口。

    萧敬急匆匆的声音传来:“回禀陛下,来了!”

    韩文和陈清并肩而行,手里捧着黄册。

    “陛下,人口和户数,已清算出来了。”

    检验成果的时候到了,弘治皇帝竟有点期待:“快呈上来,给朕看看。”

    萧敬忙把疏奏呈上去。

    韩文和陈清,面上带着强烈的不安,直勾勾地望着弘治皇帝。

    百官屏住呼吸,大殿突然安静下来。

    弘治皇帝翻开黄册,眼怔怔地望着上头的数目,倏地,瞳孔慢慢放大,噗地一声栽倒在御座上。

    严成锦叹息一声,这种冲击力,就像全校第一考了大专,不是寻常人能承受的。

    真成“昏”君了。

    “护驾……护驾!”

    “叫御医,快宣汪机入宫。”

    萧敬和大臣们乱成一团。

第482章 三衙门联动

    “陛下,那白莲逆贼就在东宫,当了殿下的伴伴。”

    萧敬气喘吁吁,顾不得弘治皇帝正在休憩,走进乾清宫后,径直来到御榻前。

    除了陛下,无人能管制太子殿下,

    虽已派厂卫去东宫,将那个叫王孜冉的伴伴,给抓起来。

    可太子要是阻拦,就不好办了。

    所以,他马不停蹄来乾清宫禀报。

    弘治皇帝睡得很轻,稍有异响,都会将他惊醒。

    他身体猛地怵了一下,梦中惊坐起来,双目微转,接连问道:“藏在东宫?太子亲自藏的?”

    萧敬将事情滴水不漏说出来。

    他愁这一张脸,

    宫中太监全由司礼监管制。

    身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贼犯被送去东宫,还浑然不知。

    更遑论,他还是东厂的厂公,是陛下的耳目。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

    太子虽然涉事未深,可就算涉事未深,也不能把杀身仇人,往宫里带啊!

    这不是傻,这是脑疾!

    今日定要让汪机,给朱厚照这孽子,瞧瞧脑子。

    “带回宫里也是好的,能查清楚白莲余党的下落,朝廷清剿多次,终究不能让它彻底覆灭。”

    朱厚照毕竟是朕生的,总不能在外人面前,太过贬低。

    弘治皇帝动了彻查白莲教的念头。

    他掀起被头起身,换上了冕袍,快步朝着东宫走去。

    “召内阁和九卿来。”

    小太监匆忙去禀报,通知宫中的各个衙门,召集九卿去东宫。

    内阁小院,

    去东宫必定和太子有关,陛下教训太子,向来会避讳外人。

    刘健抚须问:“这次教训太子,为何要召九卿?”

    小太监:“殿下把白莲的余孽,做成了太监。”

    刘健和李东阳恍然大悟。

    陛下让他们去,必定是想让诸司协力,彻查白莲的下落。

    白莲如同鱼刺般,哽在朝廷的喉咙上,不将它拔出,便浑身不舒服。可偏偏没有确切的消息,无从下手清剿。

    如今来看,白莲刺杀太子,反倒是好事。

    “快走,我等先去东宫。”

    严成锦收到弘治皇帝的传召,踏着稳健的步子,朝东宫走去。

    王守仁猜得不错,可万万没想到,朱厚照敢把人做成太监,留在身边。

    他来到东宫时,弘治皇帝已经坐在正殿的御座上。

    六部大臣站列在两侧,还有内阁的三人没来。

    锦衣卫左右夹击,擒拿着一个太监。

    这个太监的喉咙有结,显然不是自幼就阉割的。

    朱厚照跪在弘治皇帝的脚下,身上的衣服烂了,像是鞭痕。

    显然,陛下已经运动过了。

    “内阁还没来吗?”

    “回禀陛下,金砖路滑,刘公年迈,走得慢了些。”萧敬小声禀报。

    “无妨,等刘公来不迟。”

    百官默不作声,不敢替朱厚照求情。

    太子遇袭,都已经过去十几日了。

    李东阳三人珊珊来迟,走进正殿中,向弘治皇帝行礼后,站到一旁。

    能令陛下亲自审问,也只有白莲了。

    从元末明初起,白莲令历代皇帝都颇为头疼,就像细胞分裂,分支有很多,一直持续到清朝时。

    大明史上,每位皇帝都对白莲痛恨不已。

    最狠的当属朱棣,为了清剿,在山东斩杀了不少百姓。

    弘治皇帝顾不上教训朱厚照。

    他目光灼灼看向王孜冉:“告诉朕贼首在何处,可赦你性命。”

    王孜冉见了当今天子,还有百官,竟开始痛哭起来。

    他是家中独苗,进京之前,压根没想过当太监。

    成为白莲教众前,一直在鄱阳湖“打鱼”。

    “小人的莲花,是刚刻上去不久,入京之前,一直是独来独往的湖盗,没见过白莲贼首啊。”

    白莲在坊间的名声极大,许多百姓都知道。

    王孜冉当然也知道。

    秦紘站上前去,看了眼王孜冉手上的莲花:“陛下,确实是用利器刻上去不久,才结痂。

    但,这莲瓣的数量不对,白莲的莲花,应当是三瓣,且形似火焰。”

    在广东任两广总督时,他见过抓拿过白莲的人。

    百官面色各异。

    恐怕此人被忽悠了,连自己是假白莲,都不知道。

    若是假的,就说明另有他人,想要谋害太子。

    弘治皇帝开始担忧起来。

    “谁派你来?”

    “小人真的不知道,那人说给五千两,小人就接了。”

    王孜冉之所以敢接,是因为赚了一笔银子后,可以出海当海盗,不怕朝廷追缉。

    严成锦却始终低着头。

    朱厚照在良乡揍了宁王一顿,莫不是宁王想报复?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此事,由都察院替朕追查。”

    “臣不敢…”严成锦深思熟虑后,吐出三个字。

    李东阳等人露出鄙夷,你果然又推诿了。

    弘治皇帝板着一张脸:“可是有难处?”

    “不瞒陛下,自王守仁告知臣,殿下带贼入宫,臣就在调查,却未查出踪迹。”

    没出踪迹是假,不方便彻查才是真。

    是宁王干的。

    这只是他的猜测,并无确切的证据。

    王孜冉被人骗了几手,问不出什么来。

    指认亲王,与弹劾大臣不同,指认宁王造反如果不成,就是污蔑皇室,要杀头的。

    他手上压根没有足够的证据,扳倒宁王。

    接了这个案子,就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弘治皇帝语气不容置疑:“那就由你调查,朕令厂卫协助你。”

    调查白莲,非一个衙门可以办到。

    遇到大案时,通常由三法司联合查办。

    弘治皇帝看严成锦的弹章,就知道都察院的稽查能力。

    此子是没有足够的把握,才不敢答应。

    严成锦黑着脸,既然让三衙门联动,他领了旨意。

    弘治皇帝摆摆手示意大臣们退去,但他却留在东宫。

    不用想,也知道陛下接下来要做什么。

    回到都察院,

    严成锦端坐在书案前,案上摆放着杨廷和的宗卷。

    “就算是六部大臣和李东阳等人,也不知道朱厚照的具体动向。

    宫里唯一知道朱厚照动向的,只有厂卫和詹事府。

    朱厚照不去明伦堂,杨廷和就知道他出宫了。”

    所以,他决定从杨廷和着手。

    詹事府,

    杨廷和听闻御史说,严成锦在翻看他的宗卷,惴惴不安。

    自从受了宁王的厚礼,总担忧会遭弹劾。

    今日弘治皇帝命百官彻查,更让他狠下心来,尽早撇清关系。

    若主动向陛下坦诚,虽有辱名节。

    以陛下宽宏的性子,却不至于受到责罚。

    他戴上乌纱帽,就往奉天殿走去。

    走进殿中时,内阁和九卿都在。

    “陛下,臣受了宁王的礼。”

    弘治皇帝微微张着嘴巴。

    杨廷和赶紧补充:“宁王称,仰慕臣的文采,送了五幅字画,与一块镇纸的玉石等物,臣皆已退回。”

第490章 朱元璋留下的祖训

    翌日,大清早。

    一群御史在华盖殿等着,他们要状告严成锦,哪一个副都御史上任,就让他们背明律?

    “快去禀报陛下,我等要面圣!”

    “换都御史,要不,就把本官换了!”

    御史们持着芴牌,集体喊冤。

    萧敬忙走到华盖殿里,对着弘治皇帝道:“陛下,严成锦让御史背大明律,御史们苦不堪言……”

    百官入职时,已经看过了大明会典,且需要考核。

    如今,又让他们看背大明律。

    弘治皇帝沉眉:“昨日上朝,他们怎么不报?”

    “昨日只是背大明律,今日,严成锦还要考试。”

    熟知明律,本就是御史的分内之事,又怎么会怕考试?

    弘治皇帝哈哈笑了出来,严成锦这是怕朕不给他升官,所以整饬都察院?

    “都察院纠察百官,却无人纠察都察院,朕倒觉得,该整饬了,让御史们回去,朕一会儿,去监考。”

    嗯?

    萧敬傻眼了,御史们来找您求救的啊…

    他面色古怪的走出殿外,清了清嗓子:“诸位请回吧,陛下一会儿,去监考,诸位快些回去为好。”

    “这……”

    御史们心里骂骂咧咧,恨不得连名上书弹劾皇帝。

    但陛下这几日,因黄册之事心情不好,他们也不敢随意放肆。

    严成锦来到都察院值房,见空无一人,看向旁边的郑乾:“今日沐休?”

    “大人,御史都去华盖殿,告状去了。”郑乾两头为难。

    “陛下知道也好,省得本官派你去禀报。”

    整饬都察院,是弘治皇帝希望看到的。

    若御史都变成老咸鱼,在吴宽懈怠的管制下,御史们上值就等下值。

    都察院是后世的检院,

    若失去纠察的能力,大明官场,将腐朽衰败。

    朱元璋时期,大臣们之所以不敢贪污和懈怠。

    便是得益于他严厉的律法,不干活都要剥皮草实,更遑论其他。

    正在这时,只见值房的门外,五个御史被人追赶般,逃窜似的走进值房。

    胡璋、罗聚和史勋等人,是朝中颇有名望的御史,受严成锦的钳制,心中不满。

    但此刻却哀求:“严大人,快发策卷,快点!”

    严成锦有点懵,只见弘治皇帝板着脸,慢悠悠地走过来。

    “朕听闻,你要考察律法?”

    “臣研修大明律已久,发现律令中,有许多漏洞,需要增补。”

    一旁的胡璋等人,面色徒然大变,险些昏厥。

    高皇帝定下了祖制,子孙后代,不得更改律法一个字。

    你竟要修改大明律,就不怕高皇帝劈开坟头,跑出来找你索命?

    还不等弘治皇帝回答,胡璋站起来怒斥:“高皇帝有令,大明律法,子孙后代守之,群臣有稍议更改,即做以变祖乱制之罪,严成锦!你想死不成!”

    四个御史从旁帮腔,陛下撤了严成锦才好呢。

    弘治皇帝以为严成锦只是考核大明律,

    没想到,此子的本意,竟是要改大明的律法。

    他颔首道:“高皇帝嘱咐,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易改,严卿家,你可知道?”

    大明律,并非不能更改。

    后世的万历,就改了五十五个字。

    但从明初,一直到明末,也仅仅改了这五十五个字。

    若是在早朝,面对内阁和百官,严成锦不敢这么说。

    但在都察院,只有陛下和御史,却是个机会。

    “臣以为,明律中,尚有许多可以修进之处。”

    “比如呢?”弘治皇帝淡淡道。

    高皇帝改了律法多次,才颁布出来,岂容你胡说。

    “比方说,女子受了侵犯,犯罪者,绞,可却没有保护男子的律法。”严成锦禀报。

    弘治皇帝嘴角狠狠抽动起来:“谁会侵犯男子?!”

    陛下,你怕是没听说过阿强的故事?

    御史胡璋嘴角抽搐一下:“男子孔武有力,何须律法保护,且如陛下所说,谁会侵犯男子?!”

    严成锦面色严肃:“这只是需要增补的一条,还有户律、兵律和刑律,皆需修补,若陛下想听,臣可以一一细说。”

    大明律颁布后,朱元璋前后修改了六次,想要留下一本万世通行的律法。

    但再完美的律法,也有漏洞。

    如户律六条,良贱绝不许通婚。

    它的意思,贱民不许娶大户人家的女人。

    这就意味着,屌丝绝无逆袭的可能,

    也不存在阿姨我不想奋斗了这种好事。

    限制了婚姻自由,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大明的人口。

    还有,国子监录用豪绅、地主和商人的子弟,缴纳马匹和粮食,就能以例监的身份,进入国子监。

    以及响生、赞生等种种名额。

    导致国子监成了养蛆虫的地方。

    过去大明国库空虚,需要的是钱粮,采取这样的措施,充盈国库,无可厚非。

    但如今不一样了,大明需要的是人才!

    改变招生的制度,这是就是明律最需要改变的地方。

    可是明律,连陛下都畏惧,如何说改动它?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道:“改明律,与盛世有极大的关系,大唐律法与大明律法,有许多不同之处。

    大唐德本刑用,刑法尚有许多宽宥之处,而大明律法的弊处,可以说毫无天理。

    如此,何来盛世?”

    “严成锦,你休要胡诌,明日都察院非让翰苑的言官砸了不可!”胡璋紧张道。

    你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说什么改大明律?真是一派胡言!

    高皇帝早就下了旨意,谁改就是大罪。

    你再会写弹章,也不能改大明律啊!

    弘治皇帝心中动摇了,浓眉拧在一起:“朕虽想要盛世,却也不敢轻易更改祖制,况且,大明律与盛世有何关系?休要再提了!”

    说吧,他带着萧敬气咻咻地走了。

    严成锦有点为难。

    这次与以往改祖制,有很大不同,

    朱元璋明令禁止,不能改动一个字。

    真要更改,恐怕连南京的六部都会跳起来,连夜骑马入京,指着鼻子骂他。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若是改了不好的地方,纠补漏洞,天下将更国泰民安。

    刑部,值房。

    “大人,都察院传来的消息,严成锦想改大明律。”

    刑部郎中王趋之忙禀报。

    值房不大,其余四个官员一同看过来,震惊得半天没眨眼睛。

    王守仁脸上若无其事,心底下,却佩服得无以复加。

    老高兄真乃神人也,

    他在刑部当值,亦看到许多律法的弊处。

    可他不知该如何向陛下谏言,老高兄这次,定又准备了三道以上的计策吧?

    跟老高兄比起来,他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王守仁暗自感慨时,王趋之又道:“此事,他们御史也不同意,正内讧呢,陛下不置一言,便走了。”

    熊繍冥思苦想,大明律中,并无可以修改的律法。

    你究竟要改哪一条?

第491章 你竟能遇难成祥?

    消息如同狂风般,席卷京中各大衙门。

    百官听闻都察院请乞更改明律,愤然大骂违背祖制。

    当初高皇帝特意下旨,连文皇帝也不敢妄动明律上的条例。

    “只要陛下不同意,他严成锦就改不了。”

    “明律乃是高皇帝所立,是大明的开朝重典,谁敢更改就是千古罪人。”

    言官们唾口大骂,群情激动。

    内阁,值房。

    都察院请乞修正明律的消息传出后,翰苑立即有文官前来内阁禀报。

    文官匆忙走进值房:“刘公,方才在都察院,严成锦向陛下请乞修明律。”

    刘健三人齐刷刷回过头。

    宫中的典籍都可以修,唯独明律不能修,大明历经百余年,没有谁敢修明律。

    就算耿直不屈的于谦,博闻强识的丘濬,也不敢修明律。

    你才当上都察院的副都御史,就请乞让陛下修明律?

    本官看你是飘了吧?

    李东阳紧蹙着眉头:“陛下同意了吗?”

    “还未,陛下还说让严大人休要再提,便气咻咻地回了坤宁宫。”

    刘健和谢迁相视一眼,暗松一口气。

    敢修改明律,怕是太后都要跳了出来了吧?

    下了值,

    熊繍从刑部值房出来,坐上轿子,来到张升的府上。

    身上穿着三品官服,门子不敢怠慢,卑躬屈膝地引他到正堂。

    正堂中,张元锡微微躬身道:“学生见过熊大人。”

    “你父亲呢?本官有要事与他说。”熊繍坐不得安,面色带着几分焦急。

    张升也才回府不久,换上儒裳,就听闻熊繍来了。

    他来到正堂,略微诧异:“汝明兄来了?”

    熊繍直接道明来意:“严成锦请乞修改明律,高皇帝立下皇训,岂能轻易修改,此举既触律法,也违背祖制,你执掌礼部,明日与我在早朝,一同弹劾严成锦!”

    张升也听说了。

    “陛下已驳回,何须再弹劾?”

    谁都知道,律法定有不完善之处,不敢说罢了。

    可是严成锦向来胆小谨慎,别人避之不及,他怎会主动谏言?

    熊繍冷哼一声:“启昭兄何时见过,此子岂会轻易罢休?”

    怕就怕此子真让陛下回心转意,下令修整明律。

    他身为刑部尚书,维护明律无可厚非,就算弹劾严成锦,也在情理之中。

    张升思索片刻后,颔首:“明日早朝,我与你一同弹劾严成锦。”

    下值了,

    严成锦出宫时,日沉西山,天色慢慢昏淡过去。

    自从张皇后诞下太平公主后,他便向弘治皇帝请乞,增加监视他的锦衣卫。

    弘治皇帝有些不悦,可听闻严成锦说起太子遭遇行刺的事。

    他有些不安,便准许了。

    何能堆着笑意:“少爷,这是府上刚做的奶汁,您补补身子。”

    岂料少爷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让他感到心底发毛。

    “你自己喝。”

    坐上轿子,放下轿帘后,不由深思起来。

    朱元璋虽然留下祖训,让子孙后代和大臣不能更改明律。

    但他已死了一百零一年。

    如今大明最高统治者,是弘治皇帝,只要他能狠下心来,也未尝不能改。

    不触犯士绅的利益,他们才不管你改不改。

    比开海禁和推行摊丁入亩,容易百倍。

    听到何能斥责一人,似乎有人在拦轿子。

    “咱们少爷不办案,要上访去顺天府。”

    “学生张元锡,敢问可是严大人的轿子?”

    张元锡微微躬身,

    虽素未谋面,但他在良乡见过这顶轿子,停在良乡衙门前,定是严大人的轿子。

    严成锦有些诧异,被后世神化为箭神的张元锡?

    听说一张大弓,能射千里之外。

    “你找本官做什么?”

    张元锡不禁正色起来:“刑部熊繍大人与家父相谋,明日早朝弹劾严大人,还望严大人小心。”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

    不知严成锦有无听到,他继续道:“家父乃礼部尚书张升。”

    普天之下,能这么对自己爹的,也只有朱厚照了。

    这个张元锡怕不是假的?

    礼部和刑部分别执掌礼法和律法,弹劾他,也无可厚非。

    但更令他在意的是,张元锡竟向他通报。

    严成锦略微掀开一点点轿帘:“为何向本官禀报?”

    张元锡略微低下头,不想回答。

    “学生……学生是良乡的化学工程师。”

    “……”严成锦。

    本想问一句你爹知道吗?可见张元锡一脸被抓奸在床的羞愧样,定然是不知道了。

    就像后世有名媛圈,京城也有公子哥的圈子。

    受谢丕和李兆先等人影响也不奇怪,

    毕竟,理科比起考科举要背的四书五经,有趣多了。

    “去良乡理学院之事,自己与你爹说吧。”

    良乡理学院最不待见的,就是张元锡这样的公子哥,当爹的一个个咋咋呼呼。

    他们本意是望着子承父业,能在朝廷混一官半职。

    若知道儿子不务正业,定又要把账算在他头上。

    这样一来,迟早会逼得官员联合起来,请乞封闭理学院。

    张元锡咬着嘴唇:“学生……学生谨遵大人教诲。”

    次日,早朝。

    弘治皇帝听着内阁的上奏,开春了,四海之内少有要事启奏,不免听得有的犯困。

    吏部和户部同样无事要报。

    轮到礼部,张升站出来一步:“臣要弹劾都察院严成锦。”

    “刑部亦弹劾都察院严成锦!”

    熊繍心中一喜,与张升肩并着肩。

    李东阳等人心中清楚,是因何事要弹劾。

    别说修撰明律,有这个念头都不行。

    你还敢向陛下请乞?

    许多目光不约而同投向都察院,御史们避之不及,唯恐被一起弹劾。

    严成锦一脸淡定,昨日听闻消息后,他预留了五手,就等着熊繍和张升弹劾。

    陛下又不会砍他的脑袋,弹劾无非是伤饬一番。

    没被弹劾过,怎敢说在朝廷当过官,就连李东阳也遭过御史弹劾。

    他微微躬身,祭出第一手:“*******,*******!臣欣然接受二位大人的弹劾。”

    这是后世林则徐所作的诗。

    大意是,生死算个球,老子要为朝廷献身。

    果然,听闻这句话,弘治皇帝看向他的目光,抬高了几分,有浓浓的赞赏之意。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微微颔首,眸中满是赞许。

    有这样的觉悟,自然是好的。

    熊繍和张升相视一眼,心中惊慌,情况不对,我二人成小人了?

第498章 对决

    严成锦落轿时,惠民药局门前的街道人头攒动。

    百姓和士绅们挤成一片,惠民药局比邻的客栈、酒楼和青楼的阁台上,站满了人。

    在王不岁的大力宣传下,汪机成了能活死人的大夫,享誉天下。

    汪机自然是不可能会败。

    只是想来看看这女子,蒙上面纱,窈窕的身段,看起来颇为神秘,不知道是何处来的女。

    竟敢找汪机比试。

    来瞧病的周彧,看到了商机,心中一狠,做起庄家,士绅们纷纷下注。

    “我买汪大夫!”

    “我也买汪大夫!”

    几乎清一色,全是买汪机的人,谈允贤的赔率高,押的人极少。

    这个庄家是白白送银子啊!

    原本排队在惠民药局看病的人,只要不是得了马上就死的病,全都凑上来看热闹。

    消息传到良乡,理学院的医部生员纷纷赶来京城,给汪机助阵。

    最激动的,要数京城的郎中们,想看看汪机的医术。

    谈允贤身单力薄,怕惠民药局有所不公,便将切磋之地,定于街道上,让京城的百姓做见证。

    女子本不该抛头露面,汪机有点佩服她,欣然应允。

    严成锦戴上人笼嘴,来到惠民药局二楼临街的药材房,推开窗户,下方就是切磋地。

    看来可以做证的百姓足够多了,谈允贤微微抬头,看着汪机:“开始吧,你想如何比试?”

    汪机谦恭作揖:“小姐出题就是,在下并无怨言。”

    谈允贤轻蹙小山眉,摇头:“这样并不公正,不必因我为女儿身,就谦让于我。”

    “可是……”

    汪机为难地抿着嘴。

    要找一个能出题并做裁决的人,医术需在他们二人之上才行。

    据他所知,宫中的御医医术并不高明,有许多药理,御医未必清楚,如何做判决?

    周围的百姓和士绅害怕比不成,比二人还紧张。

    正在这时,一道突兀却十分好听的声音响起:“由本会长给你们出题,并做裁决,公平公正。”

    给自己选专用大夫,严成锦是绝对不会放水的。

    目光纷纷落到惠民药局的窗台,只见一个戴着人笼嘴的书生。

    汪机微微抬头,虽然捂得严严实实,但他知道这是严大人。

    “有劳大人。”

    “无妨,也是本官的家事。”

    汪机征询似的看向谈允贤,问道:“就由这位大人,来出题做裁决如何?”

    谈允贤却蹙眉:“小女如何知道他会公正主持?”

    周遭的百姓跟着附和,反响一片。

    汪机有些为难了,不能透露严大人的姓名和官职,如何证明?

    “在下谢玉,是良乡商会会长,由小姐若赢了汪大人,可为良乡的总工。”严成锦大声道。

    就连惠民药局的大夫,也少有人见过谢玉,就算谢玉在此,也不敢揍他。

    长安街上惊呼声四起。

    百姓一片沸腾,当上良乡总工,每月白白领一百两银子。

    要耕多少地?

    即便是在京城,一年收入一千二百两,也是上流的大户人家。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像天上掉下一个能吃到死的馅饼。

    丫鬟眼中放光,雀跃地瞪脚,摇晃谈允贤的藕臂:“小姐,你一定要赢啊。”

    谈允贤浑不在意,只想求证汪机的医术:“还望谢会长,公平裁决。”

    “那就开始吧,本会长借鉴科举比试,将切磋分为三轮,每一轮环环相扣。

    第一轮,辨药!

    由二位各自选取五样难以辨别,却可以入药的药材,能辨出且写出药理多者,为胜!”

    辨药虽无聊,却是进阶神医的必备技能。

    诸如扁鹊和李时珍等人,都有很强的药材识别能力,并且通晓药理。

    汪机暗叹,严大人果然专业。

    谈允贤轻轻颔首,认同此人的考法。

    “半个时辰为限,本会长派人监督!”

    汪机骑上一匹马,似乎要出城,谈允贤转身走入人群中。

    朱厚照打马出宫,却看见长安街热闹非凡,走来凑热闹。

    看见严成锦站在窗台旁,似乎很好玩的样子,便转头看向小太监:“本宫去找老高,你去打听发生何事。”

    他冲上惠民药局的二楼,来到窗台前。

    “老高,你在此处做什么?五城兵马司的人都来了。”

    “殿下让一让,这是裁判站的地方。”严成锦嫌弃地推开他。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反倒乐了:“定又是忽悠人,若不然,你捂这般严实做什么?”

    小太监跑上来:“奴婢打听到了,有一女子要与汪机切磋医术。”

    听闻有热闹看,朱厚照更乐了。

    百姓和士绅翘首以盼。

    将近半个时辰,汪机先行回来,药局的杂役搬来书案,他放下五种药材,看起来像树枝、枯叶和白面。

    京城的郎中们,惊讶地发觉,完全看不出来这五道药材是什么。

    有些药材,是以熟入药,生的时候见过的大夫不多。

    不多时,谈允贤也回来了,同样放下五味药材。

    “辨别后,写下药理,交上来。”

    谈允贤看了一眼汪机的药材,轻轻嗅着,在白纸上写下药名和药理。

    “汪大夫取的五味药是,月石坠、通天眼、川木香、海桐皮和蚕沙。”

    “小姐取的五味药是,徐长卿、叶上珠、王不留行、山道年和……”

    汪机的声音戛然而止。

    唯独有一株药材,他辨别不出来。

    周围一片死寂,百姓一个也不认识,宛如听天书。

    可看汪机一脸沉思,就算傻子,也知道他辨认不出来。

    京城的郎中们心头狂跳,药名都听说过,汪神医该不会?

    许久之后,汪机躬身惭愧:“小姐说的药名都对,在下输了,敢问最后一味药是?”

    百姓们屏住呼吸,眼睛发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汪机是京城的神医,连陛下也要来找他看病,却向一个小女子认输了。

    良乡医部的生员,仿佛石化了一般。

    谈允贤面色如常,不能出门行医,故常常在府上辨药,这是她最擅长的事。

    药理这玩意,是一门无边无际的学问。

    天下之大,生长着千奇百怪的生物,就算穷尽几辈人的一生,也不敢说能将天下的药材全找出来。

    “这是小女发现的药,名为打破碗花花,可治疟疾。”

    大夫们惊呼出来,仿佛有一股激动的泉水,流向全身各处,浑身酥麻,就像被雷劈了般。

    疟疾就像鬼怪般能夺人性命,许多药材未必有效。

    可此女却说,能治疟疾。

    顿时,长安街上的人宛如死绝了般,一片死寂。

    世间,竟还有比汪机更通晓药理的人!

第503章 借兵

    严成锦略微有点惊讶。

    走到港口时,一艘六桅的白帆大船,正缓缓向港口靠近。

    怕严成锦不信,张贤郑重地道:“严大人,下官方才明明看见,它触礁了……”

    六桅大船没有停下的迹象,朝最大的码头破水而来。

    高凤做鬼也认得严成锦,只是轻轻瞥了一眼,就知道是这狗官。

    在海上漂泊的一年多,无时无刻不想着这道身影。

    宛如噩梦般,比惊涛巨浪更可怕。

    “咱要快点见到殿下才行。”

    司礼监有大铛,专门清查宫中太监的人数。

    离开朝廷一年多,只怕,他早已被司礼监除名,成了东厂缉拿的逃犯。

    船停靠在码头旁,水手合力搬起黄色的梯子,放下码头。

    高凤拍了拍脸蛋,强挤出一抹笑意,走下来:“奴婢想念严大人,方才在船上就认出来了。”

    这自然是假话,严成锦不由提防起来。

    八虎中,最精明的人是刘瑾,其次是高凤。

    张永因为傻,被李东阳等人利用扳倒刘瑾,所以,名气才排在刘瑾之后。

    高凤的智商,去时孑然一身,回来带着一船人,可见他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本官听闻,你的船触礁了?”

    “奴婢有一物,可防水。”高凤忙命人抬下八个大桶,打开其中一个:“奴婢就是用此物,来修补船洞。”

    这是……沥青?

    严成锦看着黑乎乎的一大桶,封藏得很好。

    美洲有一座天然的沥青湖。

    高凤坐船到了美洲?

    严成锦思索良久,才问:“哪来的?”

    “奴婢本来要往北走,可鞑靼的地方不是不安全吗?奴婢与丘聚换了个方向,出海了,到了最东边,发现一座大湖,全是这泥糊糊,就弄了十几桶,补船用。”

    高凤小心翼翼望着严成婚,笑道:“奴婢是第一个回来的吧?”

    严成锦摇摇头:“刘瑾早就回来了,两次。”

    高凤面色僵硬。

    竟是刘瑾那个死太监,就算在东宫,刘瑾也得尊称他一声凤哥。

    高凤面上的笑意不减,道:“严大人何时带奴婢入宫见殿下?奴婢如今的身份,怕是入不了宫。”

    董玟等人双目聚焦,落在严成锦身上。

    严成锦早就注意到高凤身旁几人。

    尤其是前面的两人,年纪与李东阳相仿,面貌端俊,长得白白净净,留着黑色光亮的美髯须。

    王守仁格物传授的经验,一看就知道,不是扈从。

    更不像水手,倒像是在朝当官的大臣,与韩文等人穿着儒裳的感觉,一样。

    “本官何时说过,要带你去见太子?”

    “这……”高凤哑口无言。

    严成锦这狗官,想弄死他,不过他悻悻地苦笑,不敢反驳。

    若得不到太子庇护,回宫就是找死。

    严成锦坐上轿子,却发现那行人跟在后头。

    同路倒可以理解,可跟到衙门,就可疑了。

    “衙门外的是何人?”

    很快,衙役跑回来道:“是琉球来的使节,说想求见严大人。”

    大明进贡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但通常会选在十月后,现在才六月。

    严成锦思索一番后,决定见一见。

    不多时,衙役带着两个人进来,两人站在堂上,朝衙案上戴着人笼嘴的人,微微作揖。

    董玟恭敬地作揖道:“下官是琉球的正议大夫董玟,还请严大人向大明皇帝请乞,准许下官面圣。”

    弘治皇帝并非想见就见,也不是进贡就能见。

    通常由礼部和鸿卢寺处理,像琉球这样的芝麻小国,交完贡品就能走人了。

    专程赶来大明,如此急切想见陛下,严成锦有些好奇:“你见陛下做什么?”

    董玟与另一老儒生的人相视一眼。

    那老儒生朝严成锦微微作揖:“大明能借兵朝鲜攻打女真,也请大明借兵琉球,攻打萨摩国。”

    史料记载,如今正是中山王尚真筹备兵力,攻打久米岛的时候。

    后世许多人对琉球有所误解,认为琉球,就是鸡笼所在的那个芭蕉岛。

    实则,芭蕉岛只是琉球的岛屿之一,此外,还有久米岛以及萨摩国等众多小国。

    流球的诸个小国中,最强的,一个是所谓的琉球,一个是萨摩国。

    严成锦依稀记得,琉球被萨摩藩灭了。

    萨摩藩是室町幕府时期,岛国侵占萨摩国后,给它改的名字。

    若借助大明的兵力,琉球可以与萨摩国对抗。

    但,没有大明皇帝的召见,他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更遑论请求陛下借兵。

    不过,以陛下节省糜费的性子,是不会借兵的。

    虽然董玟没说,但严成锦凭借所知道的史料,已经洞悉全局。

    “你如何得知本官的名字?”

    这才是严成锦最在意之处。

    一个在芭蕉岛的使节,竟知道他的名字。

    细思极恐!

    董玟微微躬身:“是高公公所说,一路上,下官从高公公口中,得知不少关于大人和太子的消息。”

    高凤已经被逐出宫,失去以前的权势,还他琉球了一艘大船,和大量靡费,这个仇自然是要报!

    张贤暗叹一声,高凤命不久矣。

    严成锦微微皱眉,对一旁的张贤道:“高凤私自雇船出海,犯大明海禁,入都察院狱,本官亲自问斩。”

    张贤面色僵硬,对严成锦小声道:“大人,明律里没有这条。”

    犯海禁可罚银子,但不杀人啊。

    “本官一会儿再写上。”

    忽地,董玟竟有种异常紧张的感觉,

    谁知严成锦又投来警惕的目光:“你们私通高凤开海,也关进牢中,择日处置。”

    “大人,你不可关押我等……”

    杀一个琉球使节,朝廷必会降罪。

    但如今串通高凤开海禁,就完全不同了。

    严成锦毫不在意。

    衙役们将人拖下去,关押在牢中。

    夜深人静时,牢中的囚犯迷糊大睡,良乡无宵禁,十分吵闹。

    董玟朝老儒生作揖,恭敬道:“严成锦敢羁押国王,禀告大明皇帝,定斩了他。”

    老儒生端坐在草席上,他便是琉球史上最励精图治的国王尚真。

    “本王确定了税赋制度,行政划分,收复失地,可与大明皇帝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国王不可离开首里城,可大明忽然就强盛起来了,他要来亲自看看,弘治皇帝如何治国。

    如今的处境,他不担忧,以他的睿智定不会被久困于此。

    翌日清晨,严成锦在都察院的衙堂里,底下是高凤:“将航海图画出来。”

    “让奴婢见殿下,奴婢就画。”

第511章 拟弹劾内阁

    都察院里,姜云三人将弹章摆开,静等严成锦下朝。

    寒窗苦读十年,没想到封官前遭奸人迫害,张霁雨和许天锡悲愤欲死,却又无可奈何。

    姜云问:“今日就要被贬为吏,两位兄长有何打算?”

    “家中在松江府有营生的买卖,若朝廷不公,我便辞去这身官衣,接管家中的买卖……”张霁雨道。

    姜云有些羡慕,家中无背景,被贬就要靠卖书画度日。

    许天锡像下了很大决心,鼓起勇气痛斥:“既然要离京,不如我等一起弹劾严成锦,为朝廷除害,再离去不迟。”

    空气静谧下来,无人回应。

    下一刻,张霁雨和姜文瞪大眼睛,如同见了鬼一般,吓得脸色猛然大变。

    严成锦站在许天赐身后,平淡地道:“竟妄存一丝丝弹劾本官的心思,你的第一轮考核不合格。”

    许天锡呆若木鸡,姜云和张霁雨恭敬地站在一旁。

    回来的路上,严成锦听郑乾说了。

    抄录最多的是姜云,抄了六十三遍,其余两人只抄了五十多遍。

    按正常的抄书速度,大概是这个数目,没有作假。

    姜云率先反应过来:“严大人说考核,也就是我等不用被贬出京城?”

    “还有第二轮考核,考验你们抄录弹章的领悟,今日下值前,写一封弹章。”

    实战,是学习最快的方法。

    姜云三人在翰苑或许见过弹章,但普通弹章和专业弹章,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都察院只剩郑乾一人,只能由严成锦来教。

    听闻抄弹章只是考核,姜云三人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一天写一封弹章,是不是太简单了啊?

    三人同时露出笑容,朝严成锦微微作揖:“不知道要弹劾谁?”

    “内阁三人。”

    声音很平常,就像上街买了一颗大白菜,毫无波澜。

    姜文三人面色僵硬,脑中一片空白,先不说三公位高权重,在朝廷中的官声清明,没有可以弹劾的呀。

    “大人为何要弹劾内阁?”

    “因为他们是三人,你们也正好是三人。”

    姜云像傻了一般,许久说不出话来,许天锡和张霁雨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能是理由?

    你和陛下都是一人,你怎么不弹劾陛下?

    许天锡二人对严成锦的好感,瞬间烟消云散。

    “许天锡弹劾你的恩师李东阳,其余二人,自由分配,酉时之前,把弹章交给本官。”

    说完后,严成锦回到值房。

    郑乾暗自庆幸,幸亏来的时候,戴姗大人掌管都察院,没有这般严格。

    许天锡惊愕住了,竟指名让他与恩师相残,实在歹毒!

    郑乾叹息一声,劝他们道:“本官跟严大人许久,从未见大人出错,严大人定有他的道理,当官被弹劾不算什么,你们快去写吧。”

    只要不是真有重罪,弹劾也只是伤饬一番。

    有时候为了业绩,都察院也会弹劾一些清官。

    比如太过于清廉,到一定品轶后,朝廷规定出门要坐马车,他们却乘轿子,诸如此类不痛不痒的弹劾。

    姜云三人回到值房,绞尽脑汁地想,如何弹劾内阁。

    奏疏交上去,都察院会被推上风口浪尖吧?

    张霁雨沉眉道:“谢大人兼任兵部尚书,姜兄负责弹劾兵刑两部,就由你来,刘公则由我来。”

    姜云并无异议。

    回想起昨夜抄写的弹章,各种行文模板浮上脑海中。

    三人沉吟片刻,先后下笔,在册子上铁画银钩。

    严成锦在值房中,喝着枸杞茶水,指点郑乾批阅两京十三道传回的奏疏。

    锦衣卫跑出去禀报牟斌。

    由于严成锦不排斥,他们一般贴身监视,除非,严成锦出恭或回府。

    “大人,严成锦让新晋的三个御史,弹劾内阁。”

    牟斌诧异:“为何?”

    “说是内阁正好是三人,弹劾其他衙门,不好分配。”

    这……果然是贤侄,连这点都考虑到了。

    牟斌决定派人通报陛下和内阁一声,以免陛下猝不及防。

    许久没有人弹劾过内阁了,唯一一次弹劾刘公,还是弘治十二年户部的言官,因刘公驳回他的疏奏,而被弹劾阻塞言路。

    在宫里的时间,总是很长。

    严成锦仔细翻阅王守仁修订后的大明律。

    果然,王守仁修改后的律法,通人性,并不像朱元璋一棍子打死,他分了几种情况处置。

    心学,是一门可以运用在多个领域的学问。

    夕阳的红光从窗户照进来,快到下值的时辰了。

    郑乾拿着弹章,来到值房中:“大人,他们写完了,下官送去奉天殿?”

    “本官何时说过要呈给陛下,你想害死本官?”

    “???”郑乾。

    严成锦接过弹章,翻开看了几眼,各自借鉴地方御史的弹劾行文。

    勉强算是一封刮痧弹章吧。

    姜文三人焦急地等在值房外,不知交给陛下,会……

    “大人叫你们进去。”

    姜文三人走进值房中,只见,严成锦将弹章烧了。

    果然只是考核,心中长处一口气。

    “大人,不知我等考核如何?”

    “当御史,忌讳在弹章中添油加醋,此为其一。”

    “还忌讳徇私舞弊,此为其二。”

    严成锦看向郑乾,问道:“还忌讳什么,你来替本官说。”

    “还忌讳弹劾部堂。”郑乾将以前的潜规则说了出来,教导三个后辈。

    严成锦满意地点点头。

    他再看向姜云三人:“你们堪堪合格,本官还会不定期抽查。”

    过了?

    姜云热泪盈眶,激动得朝严成锦作揖。

    许天锡二人虽不愿意当御史,可能留在京城,也是一件好事,朝严成锦微微作揖。

    郑乾暗自摇摇头,竟替三个翰林悲戚起来,你们高兴得太早了,痛不欲生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奉天殿,

    锦衣卫禀报过后,退出大殿。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看向刘健:“严成锦的弹章写得虽好,可不懂管制,都察院涉及天下衙门,都察院再设一个老臣如何?”

    刘健颔首点头,新晋的三个翰林,也是年轻人。

    马文升躬手道:“吏部右侍郎吴舜,弹章写得好,又为正三品,正好平调副都御史。”

    吴舜是浙江山阴人,由于他年终大计得的评定高。

    严成锦将吏部的焦芳等人弹劾走后,吴舜填补了空缺。

    谢迁沉眉苦思。

    都察院那地方,自从严成锦当了御史后,年年有人致仕。

    谁愿意当副都御史?

    “这样一来,都察院不就有了两个副都御史?”刘健问。

    马文升道:“吴舜无功无劳,吏部总不能给他升至二品。”

    都御史是二品大官。

    严成锦为左都御史,吴舜为右都御史,并不冲突。

    且多半,严成锦会成为都察院的新任都御史,此子太能立功了。

    不多时,司礼监的大太监便将圣旨,带到了吏部。

第539章 扭转乾坤

    王守仁站在甲板上,几十艘大船的火器,覆盖萨摩港口。

    眼见人数远远超出预期,萨摩国士丢兵弃甲,四散逃窜。

    密密麻麻的船只,看得士卒人心惶惶。

    董玟率兵登上港口,奋力厮杀。

    两个时辰后,港口被占领。

    许栋看向王守仁:“登岸容易,但萨摩国兵力最雄厚的地方,是王城,王大人可知,在下为何会北上,劫你们的大船?”

    王守仁摇头,也觉得奇怪。

    “萨摩国割地,给肥厚国和岛国大名浅野清正,借兵两万,势要杀你。”许栋适时卖了个人情。

    攻下港口后,琉球只剩千余兵力,萨摩国却有两万余兵力。

    你用兵再神,也不可能扭转乾坤。

    董玟向许栋投去恳切的目光,想请他留下举兵抗击。

    许栋却率先道:“这五艘大船,在下收走了,还望王大人日后手下留情。”

    水手登上大船,琉球的五艘大船,随着海盗的舰队,消失在海面上。

    董玟当然心疼,但若能攻下萨摩国,这点损失不算什么。

    可如果兵败,琉球休养生息五十年,也恢复不过来。

    “王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

    船没了,岛津忠昌派大军来围剿,是迟早的事。

    刘进率军北上,最快也还要十余日。

    董玟最担忧的,就是岛津忠昌的大军南下。

    萨摩半岛不大,千人行军必定会留下踪迹,想隐匿极难。

    王守仁思索片刻:“此战的关键,在于得到萨摩国的舆图,和敌军的位置。”

    知道岛上的地势,才能排兵布阵。

    琉球给他的舆图,只有萨摩国的疆域,并无山川河流的标注。

    董玟面露难色:“敌军的位置好打探,舆图难弄到。”

    舆图只有王室才有,岂会交给他们?

    王守仁面露沉思之色。

    岸口失守,一日后必会传到王城,开战迫在眉睫,要在三日内弄到萨摩国舆图。

    许久后,他道:“将所有士卒身上的银子和铜钱,全部搜挂给本官。”

    “王大人,如此搜刮,恐怕会寒了人心啊?”董玟不解。

    这个王守仁自然考虑到了,由董玟立状,日凯旋时,琉球双倍奉还。

    琉球没多少银子了,听到王守仁要这么花,心疼欲死。

    也不知要做什么,董玟还是传令下去,

    很快,收集上来的银子和铜钱,共计五千多两银子。

    “选二十亲卫,每人二百五十两,分散到琉球国境,找百姓将所居附近的地势画出来,便给二钱银子,两日内,回营禀报!”

    凑在一起,就是一张完整的萨摩国舆图。

    百姓绘制的,会比朝廷勘察的舆图,还要精准。

    董玟双眸放光,可一路北上,学到了太多兵法策略。

    王守仁隐隐担忧,入十月了,天气越来越冷。

    高凤问道:“大人担忧什么?”

    “怕雪,十日之内必定有雪,若下雪之前,不能攻破王城,只怕要铩羽而归。”

    海南的气候,与此地截然不同。

    黎人长年生活在燥热的海岛上,来到此地,不能适应。

    五万兵力比萨摩国的两万兵力多。

    但据王守仁猜测,黎人是没有甲胄和兵器的。

    高凤从萨摩国的军营里,搜刮了一件棉厚的里衣:“大人,天气寒凉,您多穿一件。”

    “给董大人。”

    高凤极为不情愿地将里衣递过去。

    王守仁在军营里等待消息。

    两日后,探子陆续返回营地。

    大帐的兵器架上,挂着一张宣纸,王守仁将细碎的地势,全部拼凑起来,画出一幅舆图。

    而此时,董玟急冲冲地走进来:“大人,浅野清正率大军南下,已至青口河,兵力比许栋说的,还要多一万人。”

    高凤蹭地一下从椅上跳起来,看向舆图。

    青口河距离此地,才七里远,半个时辰就能到。

    “有三万人?大人,逃吧,黎人北上再攻城。”

    董玟却有些不忍:“王大人,我等逃了,琉球的两千士卒……”

    带上伤员,会拖延行军的速度。

    董玟自然希望,能将他们全部带回琉球。

    正在这时,探子冲入营帐中,慌乱禀报:“大人,韩山北域,也有敌人大军。”

    王守仁抬头看了眼舆图,韩山和清口,是北上的两大行军路径,敌军包围了。

    就算真逃,董玟也不怪他,毕竟不是琉球的大臣,不必为琉球付出性命。

    王守仁摇头:“岸口不可再丢,否则刘将军北上,将无法登岸。”

    借助了许栋的兵力,才攻占岸口,若再被萨摩国的大军夺去。

    可想而知,会折损多少黎人。

    “可是……”

    王守仁淡然:“等浅野清正前来。”

    董玟和高凤双目懵然,显然被吓得不轻。

    许栋是大明人,算得上与你是老乡,能被你忽悠。

    可浅野清正,是岛国人啊!

    “大人,三思!”

    “师……师傅,咱们先逃吧,他会杀了咱们的。”

    王守仁摇摇头,走出营地。

    不到半个时辰,北方的山地上扬起烟尘,越来越多的士卒,出现在视线中。

    身穿倭甲,锐利的兵刃,在日光下闪烁银芒。

    两军对峙,相隔五百步之遥。

    “王守仁想求见浅野将军!”

    浅野清正抬起手,阻止弓手放箭,他们是替萨摩国卖命,若不费一兵一卒打胜,自然再好不过。

    听说百战不败的大久保,输给了此人,对王守仁有些好奇。

    不多时,王守仁来到营帐中,朝浅野清正作揖:“不知浅野将军,可否听得懂在下言语?”

    “你说吧。”

    浅野清正手放在倭刀的刀柄上。

    王守仁疑惑:“萨摩国割地,向将军借兵,此乃下策,将军为何不趁机,侵占萨摩国更多国土?”

    萨摩国与岛国的大名,素有征战。

    说明大名同样想吞并萨摩国,只是,碍于大久保守住北方,才没有得逞。

    “本将军早已想过,岂轮到你教我,萨摩王城守军有万人,火器无数。”浅野清正拔刀:“我知道,大明兵法有一计,名为离间。”

    以他的两万兵力,能攻下王城。

    但兵力衰退,会立即被其他大名蚕食,这也是他不敢攻打王城的原因。

    王守仁微微作揖:“将军队交予本官,本官助将军攻下王城,折损不出五百人。”

第544章 朝之商号

    “严卿家但说无妨,缺漏之处,再由内阁三位师傅补充就是。”

    还不等严成锦禀报,萧敬先小声道:“陛下,严成锦用他爹安定伯的名义,在京城购置私宅和田地,交易银两,高达三十七万两。”

    弘治皇帝瞪大眼睛,朕的小小金库,也没那么多银子!

    李东阳惊讶,嘴巴能塞下一个瓜。

    也就是说,从府邸出来,每走五百步,就有一座严成锦的宅子。

    刘健几人满脸不可置信。

    就算安定伯在边境不花银子,你们父子两的俸禄加起来,也不够两万两啊!

    严成锦茫然不知所措,但很快就镇定下来:“是臣买的,不过,这些都是家父和王大人卖书赚的银子。”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不悦:“严卿家的办法,就是购置私宅和田地?”

    “重新定价大明宝钞的价格,由储银,发行对应数量的宝钞,就能吸纳这些白银,不引起银价变动。”

    大明宝钞之所以不值钱,连朱元璋都不爱用。

    就是因为,宝钞的价钱和白银的价钱对不上。

    李东阳几人全神贯注,有点没听明白。

    “可是宝钞贬值,何人会用?”韩文觉得不可行。

    纸笔肯定是能用的,否则后世怎么不用银子和金子流通呢?

    大明宝钞和软妹币,其实都一样,只是个交易的符号。

    严成锦继续:“这便需要朝廷的公信度,臣说了,还请陛下不要怪臣?”

    “严卿家说吧。”

    “当今朝廷,最有公信的人,非陛下莫属,而最有公信的商号,非良乡莫属。

    若陛下能将良乡定为朝廷的商号,发行新式银票,不管纳入多少银子,朝廷皆可控制。”

    韩文不乐意:“为何不用国库?!大明宝钞向来是官府发行。”

    “国库无公信,百姓不相信国库,却相信良乡商会。”

    说是百姓,其实是商贾。

    普通的百姓,哪里能凑够一张宝钞的银子,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

    所以,宝钞还是在商人之间流通。

    而良乡再过几十年,或许能大到支配大明的商业。

    弘治皇帝面色严肃:“可这是国银,朕怎么可以交到商贾手中?”

    “陛下误会,只是借良乡的名头,实则还是归都察院的经济司,属于朝廷。”

    刘健蹙眉:“为何建了商号,可以稳定白银的价钱,诸公明白?”

    李东阳几人摇摇头。

    严成锦犯难了,大量银子流入,会引起通货膨胀。

    但这个道理,是无法说清楚的。

    弘治皇帝在考虑得失,逼视的目光投向严成锦:“良乡商会能获得什么?你如实说。”

    还是瞒不过陛下啊,严成锦道:“信用。”

    若是一家坊间商会能制造一种新货币,就像后世的蚂蚁,那他,就是大明的马爸爸。

    到时候,他也能自豪的说一句:本官对银子没有兴趣。

    李东阳几人陷入沉思。

    似乎对于朝廷而言,并没有损失。

    严成锦道:“百姓不信任大明宝钞,故而,陛下需先废除大明宝钞。”

    李东阳等人吃惊不小。

    自从这小子当了官,改祖制,已经变成日常事项了。

    “可宝钞是……”

    “并不违背祖制,陛下废除宝钞后,再发行弘治银票就是。”

    弘治银票,当然是严成锦临时想出来的。

    不管叫什么,终究只是交易符号。

    诸公明白,这是换汤不换药,便不反驳了,打心底,大明宝钞,连他们自己都不爱用。

    也无所谓废除不废除。

    “这是朝廷的衙门,岂能用良乡的商号?!”熊繍反驳。

    韩文附和:“熊大人说得不错!”

    良乡商号,一听就是良乡私有的商号。

    “良乡有银两,能作为首笔储银充入商号,若发生挤兑,不至于倒闭,弘治银票也才有威信。”严成锦道。

    一打仗,朝廷就会国库空虚。

    如果朝廷不借助商会的力量,迟早又会变成一堆废纸。

    明末衰亡,很大程度是银子掌控在坊间商帮手中,朝廷没有银子发军饷。

    弘治皇帝下定决心:“就先如此吧,由朝廷成立商号,发行弘治银票,储银由良乡商会借给,户部先打欠条。

    朝廷,不可私受坊间商帮的银子。”

    陛下又杜绝了一切可能!

    严成锦略微有点失望。

    “陛下圣明!”

    司礼监连忙去拟旨,通政司发出邸报,向大明各府衙传送。

    在坊间引起轩然大波。

    先是传出银子要贬值,又传出废除大明宝钞,此外,再发行弘治银票。

    许多商人都看不懂,朝廷为何要这般做?

    士绅们惶恐不安。

    然而,正在这时,良乡藏书馆开始了士绅学院。

    交一两银子,就能听小朱秀才讲学。

    朱厚照站在高台上,滔滔不绝:“朝廷此举,是要将海外的银子,纳入弘治商号中,不扰乱银子的价钱。

    诸位稍安勿躁,你们是不会亏银子的。”

    “而且,本秀才得到小道消息,存进去,还能得利息。”

    为了让两万多两银子不贬值,他琢磨了几天老高的话。

    士绅将信将疑。

    都察院成立的弘治商号,在京城开门经营。

    刘来站在门口,颇为紧张。

    弘治银票能否推行,就看有没有商人来换弘治银票。

    可是,门庭冷清得如同深山老林中的寺庙。

    暖阁,早朝。

    弘治皇帝放下疏奏,看向萧敬:“今日,朝廷的商号开始经营了?”

    萧敬点头:“是。”

    “朕出宫看看。”

    百官面面相觑,陛下头一回当着他们的面宣布微访,可见,对朝廷的商号十分重视。

    刘健躬身:“臣也去看看。”

    他紧张得眉头成川,经济司正是刘来管辖。

    以他对儿子的了解,这家伙是个没有什么主意的人。

    弘治皇帝并未准备仪仗,简单换了一身儒裳,就出了宫门。

    内阁和九卿各自换了衣裳。

    严成锦估计,情况不会太好,毕竟大明宝钞的阴影太深。

    棋盘街,一座恢弘的商号冷冷清清,不,有一个人。

    弘治皇帝站在商号门前,看得傻眼了:“为何只有一人来换弘治银票?”

    刘来道:“消息传出去了,只有一人来。”

    商号里,朱厚照僵硬在原地,不敢转身。

    两万五千两银子太难藏,换成银票,就好藏多了。

    弘治皇帝微微眯着眼睛,对着商号里唯一的客人道:“你过来。”

    朱厚照紧张捏着刚换的银票,不敢动弹。

    “本宫真倒霉……“

    严成锦叹息一声,可怜的孩子,第一天来存钱,就碰到亲爹。

    李东阳几人叹息一声,朱厚照的背影,就是隔着百步,也能认出来。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朱厚照?朕叫你呢!”

第558章 御状

    草原,一片苍黄。

    五个鞑靼人骑着雄壮的大马,草绳拉着刘瑾,急促勒马停于一座高坡上。

    脚下不远处的大道,一辆马车缓缓驶过,还不知危机来临。

    “这个马车上,有女人和孩子。”

    为首的鞑靼人,看向刘瑾:“啐,你去把男人杀了,女人和孩子抢回来。”

    刘瑾讨好似地笑了笑:“小的只有一个人,会被杀死的。”

    “那我现在就杀了你!”

    刘瑾想哭,你别让咱弄到毒药,一顿饭通通弄死。

    下次回京城,得和汪大夫学学配药,只会下药吃不开。

    “不过,当务之急是向严大人禀报。

    阿尔苏博罗特要率领士卒,攻打荣王在辽东新建的藩国,俘虏荣王,抓到河套三边,以要挟大明。”

    刘瑾拦在马车前,

    马车上的两个鞑靼人见状,拔出明亮的短刀,跳下马车,要砍死刘瑾。

    “看看东边的土坡,他们要杀你,继承你的女人和孩子,还有财物。”

    草原上少有市集,想要东西全靠抢,包括女人。

    小部落间常有争夺,敌营中,高于车轮的男孩全部要杀死,女人则俘获到部落中,生育子嗣,壮大部落。

    那鞑靼人看见土坡上,有五个鞑靼人,顿时慌了神。

    “你帮咱将这封信,送到辽东的荣王府,咱帮你救她。”

    ……

    黄昏,落日红圆。

    下了轿子,严成锦站在府门前,听到叮咚叮咚的声音,觉得有些奇怪。

    “府邸周围怎会有这样的声音?”

    何能见少爷脸色不对,笑了道:“少爷,一听就是骰子,您放心,没有人要杀您。”

    “混账!竟敢如此大意,罚一月工钱。”

    盐引刚废除不到一月。

    士绅们还沉浸在倾家荡产的悲伤中,派人来刺杀他,完全有可能。

    何能宛如听闻爹娘的死讯,心痛到无法呼吸。

    “哪个狗东西摇骰子,赔我银子!”

    王守仁想告辞,却被严成锦留下:“伯安兄再等等。”

    很快,何能回来了,欲言又止:“少爷,叶千户有事南下,新来的锦衣卫千户,在和几个属下玩骰子。”

    严成锦走过去。

    亭榭下,一个生的颇为俊俏的锦衣卫千户,手里抓着骰筒。

    他手腕细如书生,身材并不强壮。

    一看就是弱鸡。

    锦衣卫竟派这样的弱鸡监视本官?

    “你是何人?”

    那锦衣卫千户见了严成锦,压下兴致,不快道:“锦衣卫千户梁次摅(shū)。”

    严成锦颔首点头,朝他作揖:“有劳梁千户了。”

    回到正堂,严成锦在春晓的伺候下,换上狐绒破烂大衣。

    坐在椅上,何能正奇怪,少爷怎么不去新院?

    只听严成锦道:“去牟府请牟大人来。”

    很快,牟斌来到正堂,许久没来严府了。

    庭院中,除了暖棚有些绿色,院墙因没了绿叶修饰,异常破旧。

    知道这小子是故意的,他都忍不住自掏银子翻新了。

    严成锦先开口:“世叔可否换一个千户?”

    “贤侄啊,你方被刺杀过,世叔能体会你的心情。”牟斌捋着胡须:“但,陛下忧心地方官员不废止盐引,命锦衣卫暗中巡视去了,缺人啊。”

    朝廷推行任何政令,都很慢。

    山高皇帝远,有些地方拒不执行,弘治皇帝这么做是为了尽快废止。

    严成锦疑惑:“那为何不派梁次摅(shū)去巡视,将叶千户留在京城?”

    牟斌犹豫片刻,才道:“贤侄不知,梁次摅(shū)是蒙受了吏部右侍郎梁储的恩荫,来锦衣卫充数的。”

    言外之意,干不了活,还经受不住沿途颠簸。

    就是来领一份俸禄。

    严成锦感觉犹如赤着身子,安全没有了保障,这样的人你派来监视本官?

    他知道梁储,梁储是明中期有名的名臣,书法造诣极高,朱厚照登基后,让他入阁当首辅。

    可他的儿子梁次摅,是个丧心病狂的人渣。

    到地方当值,血屠了二百多人的性命,按时间算,很快就要派离京城了。

    梁储为官清正廉明,可却被儿子毁了官声。

    “还有薛千户和杨千户,还请牟大人即刻换人。”

    你这小子,倒是把我锦衣卫的编制摸得一清二楚,牟斌气急败坏:“那是护卫宫中的禁卫,不能随意调遣出宫!”

    快戌时了,要回宫中巡视,牟斌起身走出正堂。

    严成锦陷入沉思之中,想了许久后,走到府外的凉亭前。

    “几位抓过贼吗?”

    梁次摅(shū)几人摇摇头,略微不屑:“那是五城兵马司的事,咱们只抓钦犯,你要干什么?”

    “不妨来一场演习?本官要确认,你们有无能力守备此处。”

    何能身后带着六个下人,面色不安地站在严成锦身后,还没打过官差呢。

    梁次摅生气地道:“你敢看不起我们?”

    “上吧,下手狠一些,不要看不起梁千户。”

    何能几人乐了,世间还有这样的怪人,七个人冲过去,抬起脚一顿狠踹。

    梁次摅抱着脑袋:“你们不讲武德,还没喊开始呢!”

    一旁的锦衣卫傻眼了,这群虎狼之徒是家丁?

    看到家丁的操作,锦衣卫面色一紧。

    夜深了,成贤街,梁府。

    梁储从中堂走到正堂,望着府门忧心忡忡:“少爷去哪里当值?”

    “回禀老爷,去监视严成锦了。”管家回应。

    严成锦是朝中的御史,以谨慎稳重闻名。

    梁储一直不喜欢此子,动不动就要废除祖制,与他治国的理论相悖。

    端起茶壶,亲自泡了杯雀舌,又等了半个时辰。

    梁储才看见,院门外有人抬着一人进来,好奇地走上前去。

    那人打得双眼淤青,嘴角流血,鼻子似乎塌陷了,脸如猪头一样肥大。

    “这是谁?你们抬到老夫府上干什么!”

    “爹……爹,是我……”

    梁储面色浑然大变,手足无措:“摅儿!谁……谁打的?”

    慌张的转了一圈,掀开衣角,发现手脚淤青。

    锦衣卫害怕被责罚,躬身小声:“梁大人,是严府的家丁,他们不讲武德,我等阻止时,已经晚了。”

    严成锦,老夫只不过想弹劾你,你就下这么重的手?!

    欺善怕恶的狗官,老夫要告你,卸了你的官职。

    梁储怒不可遏地吩咐下人:“抬到宫里去!”

    梁次摅傻眼了:“爹,不应该先救孩儿吗?”

    “不急,先让陛下看看!”

    午门广庭,小太监打着灯笼引路。

    李东阳下晚值,思索着明日早朝之事,却看见梁储带着锦衣卫入宫,还抬着一个人。

    “梁公深夜入宫,有急事?”

    “告御状,你让开!”

第561章 传旨

    严府

    在正堂坐下,王越喝下一口茶,连叹几声。

    陛下将老夫留在朝中,终究会有再启用的一天。

    “贤侄,老夫列给你几条罪状,你弹劾老夫如何?”

    只有一种情况,陛下会爽快准许致仕:官员犯了律法,不得不致仕。

    看来,王越真想致仕了。

    严成锦自知弹章虽写得好,就算他帮王越写,也不会让王越如愿。

    “本官与王大人相熟,锦衣卫岂会不知?况且,王大人在前朝劣迹斑斑,陛下一清二楚,弹了也是白弹。”

    严成锦话锋一转,奇怪:“陛下已让王大人在家中休养,王大人害怕什么?”

    “贤侄不知辽东局势,没有城墙守城,火器就用不了,要靠将领的谋略。

    刘江此人不行,一旦兵败,陛下必会派老夫北上。”

    王越眸中伤感,仿佛预料到一切。

    你可真滑头,陛下派刘江北上时,你竟不谏言劝止?

    “王大人深谋远虑,本官还是太年轻了。”

    “老夫自己回府想办法。”

    吏部值房,

    一盆炭火忽明忽灭,散发出一团无形的暖意,将不大的屋舍笼罩。

    梁储认真翻看疏奏,看朝中哪里可以安排儿子出巡。

    有一本疏奏极为合适,户部右侍郎顾佐传回疏奏,蓟州的牧场缩减,无监察官员管制。

    牧草缩减,会令战马的数量锐减。

    “管牧草好啊,不用与官员打交道,我儿虽无才,总不至于看不住一块地。”

    梁储决定,就向陛下请乞,派往此处,担任监察马倌的锦衣百户。

    ………

    早朝,弘治皇帝看完户部右侍郎顾佐的疏奏,有些不悦。

    “陕西苑马寺的战马,增至两万匹,蓟州马场的战马,却锐减至千余匹。”

    蓟州在京城的东北,是九边的第二大重镇,与辽东相距甚近,负责供给辽东的战马。

    陕西苑马寺,在京城的西北,负责供给延绥三边的战马。

    李东阳几人相视无言。

    梁储微微站出来一步:“不如派锦衣卫监察马倌?臣想让我儿梁次摅离京历练,以报陛下之恩。”

    这是个苦差事。

    马倌养马,经常跑在草场上,风吹日晒,被暴雨浇头。

    倒霉的时候,还会遇到豺狼虎豹,和抢夺马匹的贼匪,无处祭五脏庙不说,还有性命之虞。

    稍微心疼儿子的爹,也不至于派这样的差事。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颇为欣慰:“梁卿家有心管教,甚好。”

    严成锦思索片刻,躬身:“两年后,臣有五成把握,将战马翻至两千匹,还请陛下,交给都察院。”

    大殿突然热闹起来,严成锦竟主动谏言?

    弘治皇帝眸中放光,当机立断:“那就交给都察院吧。”

    梁储的笑容僵硬在脸上,站在殿上有些尴尬。

    寻常廷议的时候,半天都踢不出一个屁来,今日却主动揽活,这小子是故意与他作对。

    早朝散了。

    百官先后踏出大殿。

    梁储提着衣摆快步追上去:“严成锦,你给本官站住!”

    站你个头,严成锦拔腿便跑了。

    正德年间,朱厚照自封威武大将军,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梁储却敢冒死直谏,听说还臭骂了朱厚照一顿,是个会动手的狠老头。

    严成锦能打过他,但众目睽睽下,岂不是暴露了猛男的底牌?

    梁储见这小子溜得快,气呼呼地道:“老夫直接去都察院!看你能跑哪儿去!”

    你要去都察院?那我就不怕了。

    严成锦回到都察院,命姜文几人来值房待命。

    很快,梁储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我儿已被你揍了一顿,你为何还要暗中陷害?!不许他离京!”

    得罪了严成锦的官员,无一例外,全都遭到了弹劾,梁储不认为此子是好人。

    严成锦面色平静:“战马,事关辽东战事,不可儿戏,梁公不妨再给梁次摅再找个差事,下次,本官绝不阻拦。”

    战马的数量,其实就是骑兵的数量。

    辽东与京城相近,严成锦自然要保证自己的头顶是安全的。

    战马越养越少,除了牧草减少外。

    还有一个原因:马倌私贩马匹。

    农耕需要牛,但耕牛的数量有限,马匹就成了替代物。

    商人走商,也需要马匹,贩卖马匹是赚钱的行当。

    梁次摅本性未改,又有赌瘾,去了蓟州,或许会让战马数量更少。

    梁储气咻咻地瞪着严成锦:“老夫就信你一次。”

    找份好差事也不容易,他还得回吏部,继续翻阅疏奏。

    下值了,何能带着轿夫前来:“少爷,刚煮的羊奶。”

    “府上可有新的千户来?”

    “没有,倒是换了一批锦衣卫。”

    回到府上,严成锦发现,来了几个新锦衣卫百户,一人有些眼熟,背着一杆长枪。

    但看到正脸时,稍微放心了一些。

    韩文朝严成锦躬身:“属下见过严大人。”

    “你就住在我府上吧,我的旧院从不向外人开放,记住,你是第一个。”

    韩文受宠若惊:“属下……属下感激不尽!”

    何能偷偷白了严成锦一眼,少爷只是想让你当护院,看把你激动的。

    ……

    辽东,荣王府。

    鞑靼人要攻城的消息传开,百姓举家逃窜。

    探子骑着大马,冲入府中禀报:“荣王,鞑靼人还驻扎在城外十里的河滩上。”

    朱祐枢觉得奇怪。

    鞑靼人到辽东城外,已经有七日,但一直停在河滩上不进攻。

    难道是要佯攻?真正的意图,是进攻宣府?

    朱祐枢想不明白,他没看过兵书,更没领兵打过仗,不懂其中门道,却很担忧。

    门皂冲进来,带来一个太监。

    高凤解下包裹,清了清嗓子:“陛下旨意,荣王接旨!”

    荣王跪在地上,听这太监念完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受皇天之命,膺大位于世,定祸乱而偃兵,妥生民于市野,今鞑靼蛮敌侵扰辽东,优危积心,命宣府副总兵刘江镇帅……

    陛下要派宣府的总兵来抗虏?

    朱祐枢兴高采烈接旨。

    只见,高凤又将包裹递过来:“这是严大人托咱带来的奇物,让你交给传信的人,你打开看看?”

    朱祐枢开打包裹,只见,是一个黑色的酒壶。

    酒壶上贴着两个大字:砒霜

    打开壶盖,满满的白色粉末……

    吓得高凤连忙退开:“这是要给谁吃的?”

第562章 登门李府

    自下旨命刘江北上讨伐,才过八日,就传来兵败的消息。

    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弘治皇帝看完后愕然大惊。

    “鞑靼人故意露出颓势,再率骑兵冲击,攻占了辽东城,刘江率部溃逃了。”

    大殿中一片哗然。

    严成锦眸中微动,与王越预料相同,刘江为大同的总兵,守城经验丰富。

    但辽东没有城墙防卫,无城作战,变得不堪一击。

    大明许多将领皆如此,离开城墙,容易兵败。

    故鞑靼人总喜欢诱引明军出城,在明中期的史料,出现许多坚壁清野。

    鞑靼有一种盛名于后世的战术。

    在交战后,故意露出颓势,引得明军追击,他们往回逃出十几里,重新换上精力充沛的马匹,回头冲锋。

    大明战马疲惫不堪,骑兵被他们斩于马下。

    所以,鞑靼人作战,常会一人带几匹马。

    “王越呢?”

    “王大人告假了。”

    弘治皇帝抿着嘴唇,隐隐有些生气,大殿沉寂下来。

    刘健沉吟道:“今日,王越递给内阁一封自劾疏奏,王越真想致仕了。”

    严成锦抬头,老王为了致仕,自己弹劾自己,引咎辞职?

    “朕不许,王卿家令鞑靼人闻风丧胆,致仕岂不可惜?”弘治皇帝惋惜地道。

    李东阳几人无奈点头。

    严成锦沉思,想在京城建一座将院。

    王越已经七旬,朝中有名的名将,秦紘与王越同岁,陈寿六旬,而年轻的将才,无一人可当大任,大明九边势必会渐渐衰退。

    明中文盛武衰,并非没有人才,而是因制度。

    虽然有武举,却没有培养武将的学府,武将由文臣转变而来,而文臣又是自行看兵书,没有实战经验。

    王越已年迈,难免不会被鞑靼斩于马下,大明士气会更加衰败。

    不能出征?不如将毕生所学武略?传给世人。

    只是,在大明建立书院容易?而建立讲授兵法的军院,却极难。

    就如同朝廷不许坊间招兵买马?禁止交易战用物资,传授领兵打仗,人人皆可为将,皆可造反。

    百官沉寂的时,都察院的声音响起:“陛下,兵无常胜,不如就让王越致仕,是时候让王守仁北上了。”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几人微微一愣。

    竟忘记了这个呆滞的书生?

    王守仁率领琉球士卒打败萨摩?但诸公不知道详细的战报,故对王守仁不了解。

    况且,在他们眼中,萨摩那样的小国,远不如鞑靼可怕。

    打赢了,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王守仁为刑部官员,这不好吧?”熊繍板着脸问。

    这个家伙又举荐王守仁了。

    秦紘动了爱才之心:“陛下,不如将王守仁调至兵部?”

    这样一来?派王守仁出征就名正言顺了。

    弘治皇帝沉眉,王守仁虽与鞑靼人没有交战过,却也算是为数不多打过仗的文官。

    将王守仁调至兵部合适,也算师出有名。

    “传朕的旨意,调王守仁为兵部郎中,出征辽东。”

    王府,

    王守仁接到圣旨时,并不奇怪,每逢战事,老高兄必定会举荐他。

    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是他成为圣人的必经之路。

    一旁的王华嚎啕大哭,调到兵部了啊。

    今后出征,就征就是常事了,严成锦那个狗官,分明答应他不再举荐我儿的。

    “父亲不必担忧,孩儿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你懂个屁,你大父要揍死我!”

    王华抹干眼泪,心中委屈至极。

    苗逵却不知说什么好,竟觉得王华有些可怜,他自然知道鞑靼人可怕。

    攻打鞑靼人,与没有兵备的黎人不同。

    鞑靼不仅训练有素,且身躯比汉人更高大,强壮如虎,善于冲锋厮杀。

    听闻,王越身上,也是刀伤遍布。

    “欸,辽东局势紧迫,陛下让王大人即刻出征,早点上路。”

    王守仁回到屋中收拾,大父在护城河旁与人下棋,要在他回来前离府,免得离别伤感。

    “父亲保重,孩儿告辞。”

    王华端坐在堂上,微微动容,却看向一旁。

    另一头,严成锦来到李东阳府上,不料李东阳没回来。

    “倒是可以先去中堂等等。”

    穿过正堂,池塘中央的亭榭映入眼帘。

    胖丫鬟风娇掩面惊呼:“小姐,严大人来了!”

    李清娥微微转头,看见身穿红色麒麟袍的严成锦,正往亭榭走来。

    “小女见过严大人,家父还未下值。”

    “本官知道,清娥姑娘会织布?”

    胖丫鬟笑着抢答:“小姐还会做衣裳呢,这匹布是织给老爷做衣裳的,小姐,不如你也给严大人做一件吧?”

    严成锦错愕了片刻,这胖丫鬟总是能雷到他,讨喜。

    不过在府中孤独,也正是有这样的丫鬟陪着,才不无趣吧?

    何能满面春风,堆着笑意:“风娇,你对少爷真好。”

    “罚一两银子。”

    何能自知打断了少爷说话,连忙退到一旁,噤若寒蝉。

    李清娥见严成锦穿过几次破衣裳。

    想起他的府邸破旧,严大人应该也是清贫之人:“小女出身微寒,入李府前便会织工,正巧替家父织做的布料有盈余,若严大人不嫌弃,小女可给大人织一件。”

    严成锦颔首点头:“可有尺子?”

    “严大人要尺子做什么?”

    “量尺寸。”

    亭榭中的气氛,忽然沉寂下来。

    霎时,丫鬟风娇见到了鬼一般,噤若寒蝉。

    “有盈余,就给爹做两件,肥水不流外人田。”

    不知何时,李东阳站在严成锦身后,如同厉鬼贴身,怒目而视。

    你这小子又溜进中堂了!

    严成锦感受到脖子上粗重的鼻息,本以为是何能那狗东西,没想到是李东阳。

    转过身,看见李东阳气急败坏瞪着他。

    “你来我府上干什么,本官不是跟你说过,要先通报?”

    李清娥面露担忧之色,轻劝:“爹?”

    “下官找李大人有要事相谈,此事关乎大明今后百年,恐会招来祸患。”严成锦来找李东阳,是为在京城兴办学府,王越讲学。

    李东阳蹙着眉头,这个家伙有个优点,就是异常坦诚。

    说与大明百年相关,到是引起了他的兴趣,可朝中,除了辽东的战事,无其他要事发生,他很好奇。

    “跟我去正堂。”

    严成锦朝李清娥微微颔首,跟着李东阳去正堂。

    何能却留在亭榭中,讨好似的笑道:“小姐,少爷的身材尺寸小的知道。”

第563章 觐见

    回到正堂,

    李东阳端起茶盏抿了口,严成锦手边并无茶水,给这小子也不会喝。

    “说吧,来老夫府上何事?”

    对于李东阳不待见他的样子,严成锦已经习惯了:“下官来府上,是为了王越致仕一事。”

    还以为此子是来提亲的,李东阳松了口气:“本官知与王越狗苟,想帮他致仕,但陛下不许,你也在朝堂上。”

    王守仁虽胜迹显著,但王越屡次痛击鞑靼,有他在朝廷中,就能震慑鞑靼人,这是王守仁不能比的。

    陛下的深意,正在于此。

    严成锦却道:“下官想让王大人退而兴办院学,教人习武。”

    “办武学,何须吱会本官?”李东阳不解。

    早在宋朝时,坊间就有武学,尤其是宋徽宗时,各州大肆设立武学,供士绅子弟学习弓马。

    宋徽宗与朱厚照一样,是被做皇帝耽误的天才。

    精通琴棋书画,作诗写词,还善建筑园林。

    在文坛上造诣极高,可惜,也因此被少数人指责不务正业,说成昏君。

    严成锦摇头道:“下官说的不止是弓马那么简单,而是由王大人传授行军打仗的经验和计策。”

    李东阳捧着茶水微微错愕:“你可知天下为何没有这样的学院?”

    若身为武将,传授行军打仗的经验和计策,无可厚非。

    可开学院广招天下门生,万一他们占据山头与朝廷对抗,起兵造反,你咋想的?

    严成锦点头:“下官当然知道,朝廷怕有人募兵造反。”

    李东阳没好气地道:”知道你还提!此事你与老夫提就罢了,万不可在朝堂中提起,也不可跟太子提。”

    毕竟是自己的门生,此子虽然可恶,可是不当女婿的话,还算是朝中为数不多的好官。

    严成锦道:“李大人应当知,王大人致仕是迟早的事,家父虽然文韬武略,能镇守三边,却也有英雄迟暮的时候,朝中若无后人来继,河套还会再丢失。”

    老爹虽然有一点谋略?但远称不上是名将。

    弘治朝丢失了河套?兵力相差不多,但朝中武将相比鞑靼弱了许多。

    弘治皇帝虽然励精图治,却不是像朱棣那样能征善战的皇帝。

    李东阳所说的弊端?在后世也无可避免,掌握技能后?却投身为恶的人,在于少数。

    权衡利弊后,利大弊。

    且大军掌控在朝廷手中?弘治皇帝甚得民心?流民安置于西北边陲?就算有大规模的造反?也很快就会被平息。

    “本官自然知道,朝中无良将为继。”李东阳继续:“纸上谈兵?不如身经百战。这样能培养出将才?”

    “自然可以,李大人不必理会,有人会请柬,只是李公不反对就成。”严成锦却相信,因为后世有座教人打仗的学校,名叫黄浦。

    李东阳眼神微眯:“你还说服了其他人?”

    “是,詹士府的王大人。”

    李东阳愕然目光投向严成锦。

    严府,

    王华微眯着眼睛,不悦:“都快一个时辰了,你们少爷要何时才能回来?”

    春晓微微低头,沏茶道:“奴婢已派人去李府禀报少爷。”

    王华摸着下巴,这家伙莫非知道老夫要来,提前搬救兵去了?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

    严成锦不慌不忙走进正堂,见王华用手撑着脑门,扶台打盹。

    “可要开一间厢房睡?”

    王华迷迷糊糊,见了这张熟悉的脸,骤然精神起来。

    “老夫是找你理论的!何故不守诺言?!”

    “辽东百姓被俘三百人,伯安兄不北上,会有更多人被俘,王大人在东宫,应当不知形势危急。”严成锦对着王华道。

    詹士府只管太子读书,其余一概不管,王华脸色缓和些:“难道朝中就无将了吗!”

    “本官有个办法,或许,今后伯安兄非但不用离京,还要留在京城。”

    此子常常忽悠太子,王华不会上当:“你说说看。”

    “本官与王大人向陛下谏言,令王大人致仕,在京城开办府学,传授领兵经验和计策。”

    严成锦见王华沉默,又继续:“若朝中有王越这样的将领,伯安兄也可走文官仕途,甚至入内阁。”

    大明武不如文。

    王华一直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走文官的仕途,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儒。

    “你跟李公说过了?”

    “嗯,李公同意了。”

    王华面露狐疑之色,严成锦的话和太子一样,是不能信的,只能求证李东阳。

    他决定去李府一趟。

    ……

    东暖阁,

    弘治皇帝又看到王越请乞致仕的疏奏了。

    “如今北方未定,朕不能让王卿家致仕。”

    萧敬躬身道:“陛下,王大人就在殿外。”

    怕陛下不许,王越亲自送疏奏来了。

    “王卿家有五十了吧?”

    “陛下,是七十……”

    弘治皇帝错愕地看向萧敬,王越的身子骨健朗,竟未看出来。

    七十的老将,上战场征战,确实老了些,萧敬都有些看不过去:“陛下,不如就让王越致仕了吧?”

    “你以为朕不想,可朝中还有谁可以抵御北方。”弘治皇帝恨不能像文皇帝那样,御驾亲征。

    见陛下有些怒了,萧敬不敢回答。

    殿门外,不仅王越一人,连同严成锦也来了。

    “贤侄啊,你说陛下会让世伯致仕吗?”

    “全看王大人。”

    严成锦摸不清王华的脾性,不知他会不会来。

    王越早有致仕之心,这次铁了心要向陛下请辞,出于王越常年保护之情,严成锦当然会帮他一次。

    不多时,小太监出来宣告:“二位大人,陛下召见。”

    弘治皇帝狐疑地望着殿门,想不到严成锦会与王越一起觐见。

    “严卿家也是来劝说朕,让王卿家致仕?”

    “臣来面圣有两件事,此为其一。”

    功劳越高,在朝中越难致仕,并非只有弘治朝如此,故而,常有官员被隔着皇帝启用,死在上任的仕途上。

    弘治皇帝注视着严成锦:“你说。”

    严成锦犹豫片刻,才道:“朝廷不防在京城,设立一座如国子监的学府,传授行兵打仗的经验和计策,以培养将才?”

第564章 武子监

    国子监传授射御之艺,读书人能从博士身上学习。

    自从元朝以来一直如此,弘治皇帝想不明白:“国子监本就有六艺,为何再设武学府?”

    弓马是供坊间士绅消遣的项目,上不得厅堂。

    大明以文治武,若设立武学府,岂不文武并重?

    严成锦知道,陛下以为的武学是射御,而他说的武学,是将军是怎样炼成的完整系统。

    “与国子监传授的射御不同,臣说的武学,是重兵法谋略,以及在山川湖海的作战阅历讲解。”

    王越有点激动。

    贤侄说,他若开办讲学,可以树立丰碑,流芳百世。

    严成锦的话,他自然相信,此子神奇的很,说出来的话总能应验。

    三十七岁领兵与鞑靼人交战,四十余年,历经大小战役无数。

    他有信心培养出将才。

    “臣致仕后,可到武子监讲学,不担任职务,便当是为朝廷效力。”

    武子监是严成锦给王越画大饼时,临时取的名字。

    设立国子监,是为了朝廷取士选拔人才。

    设立武子监,是为了朝廷取将选拔将才。

    这样的学府,不可能成为义务教育的,所以,不向坊间开放。

    弘治皇帝捧起茶盏,双目呆滞地喝了口,仿佛喝的不是茶,是茫然。

    “朕从未听说,历朝有设立武学的衙门?”

    严成锦手伸入胸口,握着两块免死金牌:“臣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见这家伙又要把免死金牌掏出来了,弘治皇帝轻哼一声:“严卿家说便是。”

    “朝廷文盛武衰,若想有将可用,还需陛下准许,今后朝廷,文武平等。”

    九边军队打仗,文官们能决定断了军饷。

    这就是以文治武的体现。

    想朝廷良将辈出,如同文官一样昌盛,就需一碗水端平。

    朱元璋和朱棣是马上得天下,故而文官们还不敢轻视武官,到了今日就不同了。

    “攘外必先安内,三国时,不分文武,文臣和武将皆受重用,所以人才辈出,陛下抑武扬文,朝中风气才会如此。”

    这不是严成锦说的,乃后世某史学家的观点。

    萧敬听了严成锦的话,惊愕住了。

    许久后,弘治皇帝皱着眉头,微怒:“你退出去。”

    严成锦微微躬身,溜了。

    等严成锦和王越退出去,弘治皇帝想了想,命萧敬查国子监的射御传授课程。

    一个时辰后,萧敬回来:“陛下,国子监传授射御的博士为张薄,此人几个月没有授业了。”

    “懒政失职?”

    “那倒不是,监生重五经而轻射御,开讲也无人去操练,张簿索性就改口头解说。”

    射箭是一件累人的活。

    手捏着箭羽,时间长了会生疼,且腰背发力,容易累。

    对于娇生惯养的监生来说,简直是酷刑。

    还有御马,有些监生连马背都不敢上,怕摔下来。

    这样怎么能学好射御?

    不过,国子监,以考取科举为头等大事,就算不学射御,博士也不会怪罪。

    弘治皇帝手掌打在书案上,啪地一声,萧敬吓得连忙低头。

    “朕忙于朝事,倒是疏忽了。”

    “是礼部疏忽了,陛下不必自责。”

    日渐西斜,将近申时。

    金黄色的日辉,笼罩着紫禁城的宫殿群。

    严成锦来到詹事府,明日早朝,陛下必会提起武子监,要知会王华一声,邀请谏言。

    此时,右春坊中,王华手握着豪笔在抄讲义,准备给太子讲俭约。

    文吏进来禀报:“严大人来了。”

    王华和杨廷和微微抬头。

    只见,严成锦穿着红色麒麟服,跨入半尺高的门槛,迎面而来。

    许久不见杨廷和,似乎圆润了些。

    严成锦对着王华道:“王大人,本官已向陛下谏言。”

    “你不必跟老夫说,本官为东宫属官,岂能议政?”王华用豪笔在纸上写着,不想待见这个家伙。

    辽东百姓的安危,固然重要,但严成锦忽悠他,也是事实。

    老爷子听说王守仁又出征了,整日提心吊胆。

    他亦担心王守仁的安慰,守仁回来,说什么也要让他给王家留个后。

    王家书香门第,闻名于江南,不能断绝香火。

    王华默默抄写,还以为严成锦会苦口婆心求他。

    谁知这小子转身回了都察院。

    “真没耐心,劝说几句,没准本官就答应了。”

    此子来詹事府,定然有事。

    杨廷和听得云里雾里,看向王华:“德辉兄,严成锦又要做什么?”

    “向陛下请乞,在京城开办武学衙门,如国子监一样,培育将才。”

    “朝廷以文治武,武将习武就成了,何须读书?真是胡闹!”

    先代皇帝当政时,同品轶的武官见了文臣,要下跪行礼。

    否则,便是大罪。

    但弘治皇帝对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并不严明,所以,朝中文武争斗不激烈,整体还算和平。

    严成锦帮王越请乞致仕,消息传遍了宫内衙门。

    马文升老神在在地看疏,头也不抬:“此子与王越交好,帮他请乞致仕,诸位有何奇怪的?”

    “马公不知,他还顺带向陛下请乞,要办武子监。”

    “武子监?何谓武子监?”

    “就是教人领兵打仗的地方,王越致仕后,就到武子监讲学。”

    值房中一片嘈议声四起。

    梁储放下疏奏,茫然看过来。

    国子监是沿袭元朝的旧制。

    历代皇帝不敢随意增加或者裁撤衙门。

    一来是由于靡费,二来怕会成为弊政。

    只是,朝廷向来以文治武,设立武子监,今后,武官与文官要平起平坐?

    文官们是绝不会允许的。

    另一边,兵部和户部听闻消息后,同样轩然大波。

    秦紘气得吹胡子瞪眼。

    这小子又插手我兵部的事,兵部尚书给你,你来当?

    “此子真说文武平等?”

    “殿前的门监传传出来的,不会有假,都察院干涉兵部,逾权了!”

    “若平等了,兵部还如何管治文官?明日,尔等随我向陛下谏言。”

    翌日,大清早,

    弘治皇帝从乾清宫用膳出来,边走边可:“辽东有疏奏传回了吗?”

    “回禀陛下,还没有。”

    到奉天殿后,金钟响起,大臣们鱼贯走进殿中,面上皆带着警惕。

    文官们听说严成锦要请乞,设立武子监,要文武平等。

    平等?绝不无可能!

    秦紘率先站出来,忍着怒意:“陛下,臣听闻严成锦进谏,设立武子监?”

    “朕正要商讨此事,兵部以为如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