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35章 春闱,双元的奇才!

    安南还在出兵征讨,不知要打多久。

    通州至扬州的河段,需要力役同时修缮,大运河才能尽早完工。

    弘治皇帝看向兵部柴升:“庞渭和韩文到西南了吗?”

    “才过半月,就算全速赶路,也要一月,才能与大军汇合。”柴升道。

    征讨安南的大军,是云贵平定土司叛乱的军队,有十万兵力。

    米鲁之乱后,一直驻扎在贵州,由王钺操练。

    “若有消息,让庞渭尽快传回京城,要春耕了,不要耽误了农时。”弘治皇帝严肃道,对安南势在必得。

    柴升颔首应是。

    严成锦觉得,派许进忠率黎人征讨,或许更快。

    黎人凶残,海南与安南气候相似,能适应安南的丛林地形。

    ……

    严府,

    库房前,李清娥准备推开门,却听到身后何能一惊一乍地喊:“少夫人,这门不能开。”

    胖丫鬟道:“小姐是少夫人,有什么不能看的?”

    “里面全是金银财宝,少爷吩咐小人,存放财物的地方,不让少夫人去,怕吓到少夫人。”何能道。

    金银宝物,堆积如山。

    一般人见了容易受到蛊惑,就算是他,进出一次库房,都感觉迷失了心神。

    “公公要回边陲,我想做几件衣裳,里头可有布料?”李清娥轻声道。

    在家中做衣裳,能节省一二十两银子,她在李府,常给李东阳做衣裳。

    何能道:“府上还有一点点绸缎,小人这就给少夫人去取。”

    其实,府上的绸缎数不尽,他怕李清娥一做就停不下来,到时候少爷罚他工钱。

    要赶回宁夏戍边,严恪松面上浑不在意,看了一眼严成锦,欲言又止。

    严成锦问道:“爹有事?不妨直说。”

    “无事,无事。”

    用过午膳,严恪松回到寝房小憩。

    严成锦把房管事叫到书房:“我爹在边陲,有何事瞒着本少爷?”

    “少爷真聪明。”房管事笑道:“最近,老爷被一个女将军缠上了,要请乞跟在老爷身边,斩杀鞑靼人,立军功。”

    严成锦有种要出事的预感。

    在大明,军中有女将,最有名的是沈云英和秦良玉。

    而在军中,武将娶女将为妻,就像男人拥抱女人一样,自然而然。

    就如戚继光,妻子虽然没有将职,却也是将门之后。

    老爹骨子里还是读书人,秀才遇到兵了吧?

    严成锦皱眉:“我爹的心意如何?”

    房管事叹息道:“您还不知道老爷吗,老爷不喜欢碰营妓,更不喜舞抢弄棍的女人。”

    像李东阳、韩文和老爹这样的文人,反倒喜欢饱读诗书的名伶,即便她们出身青楼。

    呵,读书人。

    严成锦道:“将那女将的名讳告诉我。”

    严成锦要查查她的跟脚。

    万一,此女别有用心,就将她送去非洲拓荒。

    第二天清晨。

    严恪松骑上大马,严成锦和李清娥站在门前,目送他渐渐离开京城。

    “公公似乎有心事?”

    “不必理会,为夫要入宫当值了,府外不安全,你若要出府,便让锦衣卫进宫禀报,为夫来安排。”

    在京城想要他性命的官员太多,难免会有刺客。

    这是要考虑的。

    入宫后,严成锦径直来到兵部值房。

    见了柴升,也不客气。

    “柴大人,本官有一事,可否借杨芩将军的宗卷一阅?”

    这小子要杨芩的宗卷。

    不会又想插手兵部的事吧?柴升皮笑肉不笑:“本官也想帮严大人,可兵部宗卷众多,不知能否找出来,严大人要宗卷干什么?”

    料到柴升不会给。

    “听说,柴大人喜欢听驴叫?”

    柴升面色狠狠地抽搐一下,连忙看向四周:“你敢调查本官?”

    “都察院有监察百官之责,拿了俸禄,当然要干活。”严成锦面露难色。

    你给本官等着!

    “去将杨芩的宗卷取来!”柴升面色阴沉,很快又掩饰得很好,生硬的笑了笑:“一点癖好,严大人不要说出去。”

    “若无人威胁,本官一向守口如瓶。”

    见柴升慌张的样子,严成锦心中嘀咕,该不会还有其它见不得人的猛料吧?

    看来要再查查。

    ……

    回到都察院,

    严成锦翻阅了宗卷,杨芩自幼随父在边陲戍边,读书写字习武。

    郑乾走进值房:“大人找下官?”

    “你帮本官查查,此女将的出身和军中审核如何。”严成锦将宗卷递过去。

    一晃过去五日,会试要张榜了。

    奉天殿。

    弘治皇帝扫了大殿一圈,内阁和九卿廷议,却没看见严成锦。

    “严卿家还没有进宫吗?”

    自从大婚后,这小子似乎比以前更忙了,人之常情,他能够理解。

    萧敬颔首:“听门监禀报,似乎没来,可也没告假。”

    柴升目光微微一动道:“严成锦又插手兵部之事,来兵部,要了杨芩的宗卷。”

    李东阳转过头,听说过此女将,是前宣府杨总兵之女。

    “臣听锦衣卫禀报,似乎与严恪松有关。”牟斌适时回应一句。

    弘治皇帝干咳一声,不想多过问:“前几日,朕让礼部代为出题,朕懈怠了春闱。

    今科春闱张榜了吧?可有惊才艳艳之辈?”

    治国需要人才,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对春闱越来越上心了。

    张升面露笑意:“严嵩、湛若水、崔铣、杨慎,都答得不错,王大人在贡院,主持张榜了。”

    殿试,由陛下钦点。

    会元提名,可以由他们代劳,填榜后,就拿去贡院张贴了。

    柴升有些紧张:“今科的会元是谁?”

    弘治皇帝和百官期待的目光,投向张升,隐隐有些激动。

    柴升笑意更浓了,湛若水是陈白沙的弟子,学富五车…

    张升微微抬头:“严嵩!”

    李东阳眼睛明显睁大了一些,此子已经夺得两元了啊!

    刘健和谢迁面色各异,秋闱时因为舞弊,差点废了此人,没想到是个人才。

    柴升目光呆滞片刻,却听张升继续道:“此人文章答得极好,是个奇才,臣与王德辉商量后,都赞成提他为会元。”

    张升和王华都是状元出身,又主持科举多年,百官都相信他们的眼光。

    弘治皇帝看向张升:“此子的老师是谁?”

    大殿中一片沉寂。

    百官左右看看,没听说过严嵩投束脩之礼。

    柴升缓过神来,道:“严嵩是严成锦的门生。”

    大殿一片哗然。

    弘治皇帝神情僵硬,难道又要三元及第?

    ……

    贡院,爆竹噼里啪啦作响。

    贡院的文吏手持红榜,等到良辰吉时,才张贴到墙上。

    书生们早就等不及了,围得水泄不通。

    严嵩紧张兮兮站在墙下,他废寝忘食地看书,请教王守仁学问。

    那位大人要求极高,不知能不能拜入他的门下。

第636章 百官罢工?

    王华望着东边,一轮白日从墙头露出来。

    辰时一刻,张榜的吉时已到。

    “张榜。”

    此话一出,贡院前的书生宛如炸开来般,惊呼声一片。

    成百上千道目光,汇聚于贡院的墙上。

    从二百五十名开始,比三年前,少录取三十人!

    三年前,是从两百八十名开始。

    读书人面色错愕,心顿时凉了半截,不敢看榜单上的名字,生怕没有自己。

    严嵩双目紧紧拧在一起,生怕看见自己的名字。

    顿时,心头咯噔一下!

    第一百八十四名:严……

    严如讳。

    吓了他一跳。

    周围一声声惊呼,就像海浪般一潮接一潮。

    有个书生癫狂的喊,在下中了!

    也有人开始鬼哭狼嚎,抱着素不相识的路人痛哭,眨眼成了知己。

    王华叹息一声,每次张榜都是如此,有些人考了十年还没考上,哭嚎也是人之常情。

    “把两张榜单,都贴上去吧。”

    衙役将两张榜单,糊在墙上。

    顿时,读书人的心跳慢了一拍,屏住呼吸,偷偷顺着榜单底部往上看。

    谁是状元,他们丝毫不关心,反正不是自己。

    湛若水深吸一口气,看着榜单上的人名,痴痴地道:“我竟不是会元。”

    所有人的目光,落在第一张榜单上。

    第一张榜单:

    第十名,王鹏举。

    第九名,谢守华。

    第八名,姚子俊。

    ……

    第五名,冯世忠。

    第四名,湛若水。

    第三名,顾鼎臣。

    第二名,杨慎。

    第一名。

    严嵩!

    杨慎和顾鼎臣几人,呆若木鸡,望着榜单上的那个名字。

    竟又是严嵩……

    严嵩走近了一步,指着最顶上的两字,拍拍旁边的书生:“兄台,这上面的两个字,可是严嵩?”

    “又不是你,你管它是什么。”那书生不耐烦地道。

    严嵩急了,叱喝大声道:“在下就是严嵩,你快帮我看看,这两个字,是不是严嵩?”

    麻痹的,老子落榜了,你中了会元还叫我帮你看?你还有没有人性?那书生气急败坏,竟一头朝墙上撞去。

    不过,却无多少人在意,落榜的人,有投河,有服毒,有疯癫。

    撞南墙算什么?

    湛若水看向严嵩,佩服得五体投地:“恭喜严兄,又中一元。”

    严嵩不可置信,他向后踉跄一步,为报答严大人的恩情,两耳不闻窗外事,日夜啃读王华和张升的注释。

    天道酬勤啊!

    ……

    严府,

    严成锦在写一封书信,准备捎给老爹。

    李清娥在一旁静静地墨磨。

    何能兴高采烈地跑来:“少爷,严嵩又来了,说了中会元,想要拜入您的门下。”

    那可是会元啊,此人中两元了。

    三元及第,就和少爷一样厉害了!

    严成锦头也不抬:“不见。”

    越是才华横溢之人,越会被八股的框架束缚。

    所以,像李东阳、杨慎等人,在科举中的名次,并不太好。

    李清娥眸中微微心惊,却没出声询问。

    何能悻悻地跑出去传话。

    这书生真可怜,随便拜一个师傅,也比拜少爷强啊。

    “我家少爷说了,不收门生,你滚吧,别再来了。”

    严嵩心中却暗自感动,招揽他的大臣不十人,唯独严大人,对他避之不见。

    严大人果真是清流!

    心中更笃定,要拜入严成锦门下的决心,以还舞弊清证和照顾父亲的恩情。

    “古有刘备三顾茅庐,学生还会再来的。”

    ……

    成贤街,惠民药局。

    一个清秀的书生遮遮掩掩,好像做了亏心事,他急切的挤开人群,走到最前头。

    后头排队的人骂骂咧咧,衙役伸手将他拦住。

    那书生发疯似的大喊:“别碰我,此病……此病会传染,我要见王神医!”

    士绅和百姓一点也不避让,反倒骂骂咧咧,你骗谁呢?想插队,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他就是想插队,快把他抓起来!”

    衙役抓住书生的左右手,像抬死猪一般,将他抬起来,丢出去。

    书生却急了,扒开胸口的衣服:“在下……在下真的有病啊!”

    见到那身上的猩红,士绅和百姓冰雪碰到热汤,迅速消融退开。

    汪机听到动静,从惠民药局走出来。

    “汪神医,你别过来,此病不寻常,真会传染,若不能治,在……在下就去投河,绝不害人。”书生哭嚎道。

    汪机戴上人笼嘴,又穿上羊肠手套,才慢慢走近。

    顿时,面色大变,不自觉后退一步。

    ……

    奉天殿,早朝。

    弘治皇帝眼皮微微抖动了一下。

    大殿中,一下子少了三十多个官员,怒不可遏:“他们不知今日,要议殿试?”

    严成锦也觉得奇怪,空了一大半官员,这是……要集体罢工?

    可是,韩文和魏绅没来就算了,连张升也没来。

    殿试在即,需要礼部主持,张升心知肚明才对。

    萧敬低着头,小声道:“回禀陛下,全告假了,说是生了病。”

    “派黄御医去看看,殿试不能拖延。”

    萧敬却道:“黄御……御医也说,染了怪疾。”

    刘健面色徒然一变:“难道京城有大疫?”

    严成锦忙戴上人笼嘴,爆发一次疫病,就要死人无数。

    该不会黑死病传到大明了吧?

    弘治皇帝面色凝重,看向萧敬:“准备一身衣裳,朕出宫看看韩卿家和张卿家。”

    韩文掌管国库,如今朝廷开支甚多,不可懈怠。

    张升要主持殿试,只剩八日了。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不可,能令朝中半数官员染病,或许也能令陛下染病,不妨,先让汪机去看看?”

    “臣附议!”

    刘健颔首点头。

    ……

    张府,

    一间静谧的寝房外,围着十几个下人,仿佛房屋中有可怕的东西,都不敢靠近。

    老爷病了后,洗衣的丫鬟也染病了,还有夫人。

    管家忧心匆匆地喊道:“老爷,汪大夫来了。”

    屋子里,传出虚弱的声音:“让他进来。”

    汪机背着药箱走进房屋,张升只穿着亵衣,面色憔悴:“汪神医离本官远一些。”

    “无妨,张大人将衣物退去,本官看看。”

    噗地一声。

    张升将衣物尽数褪去,站在窗前的白光下。

    汪机瞳孔猛地一缩,竟是和那书生同一种。

    “汪神医,可有办法?”张升急切的问:“殿试在即,需本官在御前主持,可本官怕传给陛下,迟迟不敢进宫。”

    汪机沉思片刻,“学生先进宫。”

第637章 幕后之人

    江南,宁王府。

    朱宸濠站在湖边喂鱼,心情大好:“那病应该在京城散开了吧?”

    “王爷高明,天下从未有过此病,就算汪机,也束手无策。

    若陛下和太子来南京旧宫避疫,不费一兵一卒,王爷就能取下皇位。”蒙着面的谋士捋须笑道。

    朱宸濠笑意更浓了,转身夸赞道:“张先生的计策好。”

    ……

    奉天殿,

    严成锦从怀中掏出人笼嘴,交给萧敬一人发一个:“陛下,不妨先戴上笼嘴?”

    正值三月开春,若是流感,人笼嘴稍微有点作用。

    弘治皇帝面色狠狠抽搐一下,这家伙身上竟藏着上百个人笼嘴。

    刘健和李东阳面色凝重,以往大疫,不会波及到朝廷。

    这次,朝廷竟有半数官员遭殃。

    若全部病逝,不知从哪里填补这么多官员?

    刘文泰神色慌张走进大殿,面色凝重:“陛下,恐怕是大疫,惠民药局人满为患,已有人逃离京城了。”

    到惠民药局看病的人,堪比刚刚开张的时候。

    他从未见过此病,满身红斑,有些吓人。

    正在这时,吏部的主簿王序躬身:“陛下,京城有大疫,恳请陛下到南京避一避!”

    严成锦看向王序,你是宁王派来的卧底吧?竟让陛下去南京?

    南昌,是宁王的地盘,此外,在南京的六部,也有人被朱宸濠收买了。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南下,必会遭遇刺杀。

    “此事,还是先等汪机进宫再说。”

    “如今人人自危,若真传入宫中,只怕想走也来不及了。”王序满脸关切。

    弘治皇帝蹙着眉头:“殿试在即,朕岂能逃去南京?”

    话音刚落,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汪大夫来了。”

    刘健微微转过身,看向大殿的门槛,只见,一只穿着布鞋的脚踏了进来,汪机背着药箱出现在殿门前。

    严成锦有点紧张,黑死病还无药可治,也无药可防。

    若是跟着弗朗机人的航海船,传入大明,将是灭顶之灾。

    他打算避个三五年,再出来为官。

    弘治皇帝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汪机:“汪大夫有眉目吗?”

    汪机躬着身子行礼:“是广疮。”

    张升、韩文和魏绅,患上的都是广疮。

    梅毒?

    严成锦心头咯噔一下,谁平时逛青楼,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韩文逛青楼,他是知道的,可韩文对他说的是,本官只是来听琴的。

    呵呵,男人的嘴……

    没想到,张升也有这等癖好,不过,在家里吃腻了,去青楼找名伶吟诗作赋,也是读书人喜欢干的事。

    不过,怎么会传得如此迅速?就好似有人操纵一般,一下子炸开了。

    刘健和李东阳相视一眼。

    谢迁问:“汪神医,可有办法?”

    “惭愧,学生也是第一次见。”

    严成锦仔细思索片刻,对着弘治皇帝道:“还请陛下下旨,禁京城所有青楼,或许,可暂时控制。”

    “严卿家知道此病?”弘治皇帝审视着他,那眼神仿佛在问,严卿家得过此病?

    “臣知道,有一种药物,或许能治此病。”

    在上一世,严成锦有个朋友得过梅毒,只有抗生素能治,青霉素。

    弘治皇帝身躯宛如触电般,猛地一震,此子竟有办法?

    刘健容光焕发,严成锦向来不会吹牛,也顾不上问怎么知道的。

    “如何治?”

    “下官知道药名,不知如何获取。”

    青霉素怎么来的,他还真不知道,但他知道,是发霉的东西培养出来的。

    汪机看向严成锦:“严大人,此药名是什么?”

    “青霉。”

    汪机瞳孔猛地一缩,失声:“第十二号药方?”

    第十二号药方和第十三号药方,是严成锦给的,只有药引,却没有详细的药理。

    但严大人极为重视,称为王药,可从不说是用来做什么。

    没想到,竟能用来治此病。

    严成锦看向弘治皇帝:“陛下,恐怕张大人无法主持殿试了,不如,由李大人来主持。”

    就算现在开始试,也至少要半月,更不知何时提取出来。

    李东阳兼任礼部尚书,可以先主持殿试。

    弘治皇帝愁眉不展:“那就由李卿家主持吧。”

    “陛下,此事也不可放置不管啊。”刘健道。

    严成锦思索良久,看向弘治皇帝:“不如交给臣?”

    抗生素极为重要,他一直作为第十二号和第十三号药方,西南疟疾时,就给了良乡。

    李东阳面色错愕,此子这次竟没有推诿。

    “此事就交由严卿家操办,朕给你记一功,三日可够?”弘治皇帝道。

    “三月。”

    ……

    半日后,京城开始扫黄。

    五城兵马司的人,将烟花柳巷之地,通通查封,将人暂关大牢。

    良乡,

    严成锦看向汪机道:“第十二号药,拿出来给本官看看。”

    胡大龙端上一盆盆发霉之物,这里有许多种发霉的,有大米,玉米粉,豆子,菜叶,木头,萝卜,土豆……

    严成锦只知道,青霉是发霉得来,却不知道是哪一种。

    “大人,这是发霉之物,真能治病?”胡大龙怀疑道。

    严成锦仔细想了许久,命人找来棉花,先将青霉滤去,再命人用竹管,吸去上层清液,将木炭丢进清液中。

    片刻后,取出木炭,用青水清洗一下,得到清液。

    不知能不能成?

    “将此液,用针送入病患体中。”

    “大人,这样就能治病?”

    “不,本官也不知道哪个是药。”

    汪机几人哑口无言,试药极危险,神农尝百草也差点死了。

    可为了京城的百姓,也只能先试试,昭告京城谁愿意试药,一听是汪机,纷纷来试。

    人却再也没回来。

    ……

    韩府,

    韩文躲在房中,满面痛苦地对窗外喊道:“汪大夫找到办法了吗?”

    “还没有,老爷,听说良乡在试药了。”

    “让汪机来,本官也要试药!”

    管事面露难色,却听房中一声厉喝,催促他快去。

    不多时,汪机背着药箱来了,推开门闻到一股臭味。

    只见,韩文面色憔悴地坐上锦凳:“你给本官试试。”

    “韩大人,药效还未明朗。”汪机道。

    虽说这五日排除十七种,只剩两种,但也极为危险。

    韩文重重点头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若死,本官也不怪你!”

第638章 你就是祥瑞啊

    紫禁城,奉天殿。

    司礼监大太监赵诘慌张地跑进殿中:“陛下,宫女也患了广疮。”

    百官宛若谈虎色变,竟传到后宫了。

    “陛下,去南京旧宫避疫吧!”

    一呼百应之下,百官请谏弘治皇帝去南京旧宫避疫。

    陛下不想去,但他们想去啊。

    令他们感到胆寒的是,连汪神医都没有办法。

    弘治皇帝神色紧张,看向萧敬:“严卿家呢?!怎不来上朝?”

    您还不了解严成锦吗,这么危险的时候,他岂会踏出府门?

    萧敬小声道:“陛下,严大人要告假一月。”

    弘治皇帝嘴角狠狠地抖了抖,“他不会是借找药方之由,躲避一月吧?”

    “陛下圣明!”萧敬也是这么想的。

    “宣他进宫。”

    ……

    严府,

    严成锦在等汪机的消息,宫里也有了广疮,此事关乎陛下是否南迁。

    就像天花是清朝的噩梦,顺治曾为了躲避天花,藏入深山老林中。

    京城的百姓,更是拖家带口逃难去了。

    严成锦放下豪笔,看向何能:“去把汪机找来。”

    何能吓得半死,哆哆嗦嗦:“少爷,现在满京城的都是广疮,小的吓都要吓死了,哪里还敢去惠民药局。”

    严成锦踹了他一脚,道:“快去,不然,本少爷现在就让你和风娇成婚!”

    何能吓得面色惨白,快步跑去戴上人笼嘴,又披上蓑衣,才冲出门。

    你这狗东西,什么不学,竟学本官苟道的本事。

    有眼光!

    严成锦暗啐一口,坐下等汪机来。

    不一会儿,汪机背着药箱出现在府中。

    严成锦道:“本官调配的药,可有效果?”

    “有,学生实在不明白,为何霉物泡过的清水,可治病?”汪机一脸求知若渴的神色。

    说了你更糊涂……

    严成锦心头微微颤动一下,看向汪机:“是何物发霉所得?”

    他记得有十几种发霉之物,谈允贤凭借种药的经验,弄出了十几种霉菌。

    但不知道,青霉是哪种,虽说叫青霉,却未必是青色。

    “是大米和玉米粉,其余霉物,却可致人中毒。”汪机深以为然道。

    锦衣卫千户叶准快步走进来:“严大人,陛下让您即刻进宫。”

    严成锦仔细想了想,宫中的宫女竟也染了这病,吩咐汪机几句。

    ……

    奉天殿,

    严成锦走进大殿,见大臣号丧般大喊,请陛下移驾南京。

    从未听说过此病啊,染上就治不好了。

    刘文泰忧心忡忡地道:“陛下,不如先去南京旧宫避避,等汪机找到法子再回京,也不迟。”

    “不可,汪机已在试药了。”严成锦道。

    柴升皱着眉头道:“臣听说,严成锦以霉物做药引,霉物岂能治病?臣也赞成,先去南京旧宫避避。”

    “听说,韩大人和张大人也试了药。”刘文泰看向严成锦道:“老夫行医几十年,何时听说过霉物能治病!”

    顺天府府尹刘庆躬身:“陛下,这几日,去顺天府衙门报案的人,不在少数,都是试药死的人。”

    惊讶声宛如和尚诵经般,轰然响起。

    这是草菅人命啊!

    还不知道药理,就敢给百姓服用,万一真死了人,不,已经死人了。

    弘治皇帝眼光直勾勾地看向严成锦:“韩卿家和张卿家也试了药?”

    “是。”严成锦道。

    百官一片哗然,竟用朝廷大臣来试药。

    李东阳面色微动,若两个尚书死了,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置严成锦。

    “不过,汪机似乎找到了药方。”严成锦道。

    轻轻飘飘的一句话,将大殿的声音全部压下去。

    弘治皇帝眼底闪过一丝凌厉的锋芒,渐渐露出喜意。

    哀求陛下迁移的百官,茫然地望着严成锦,有药了?

    “怎可能,这是番外传入的病。”王序面色僵硬看向弘治皇帝:“陛下,才过去五日啊,怎可能有药。”

    严成锦道:“还请陛下移驾广庭。”

    弘治皇帝走出奉天殿,站在御阶上。

    只见,底下宽阔的广庭中央,汪机和褐色布衣的百姓躬身行礼。

    弘治皇帝对着萧敬道:“把他们宣过来吧,这么远,朕如何跟他们说话?”

    萧敬暗怪严成锦不懂事,快步走下御把人带过来。

    等他走远后,严成锦才道:“陛下不可,那人患了广疮。”

    百官受到巨大惊吓,慌乱地退后几步,抱成一团。

    “严成锦,你竟带广疮之人进宫!”

    “护驾!快将那人赶出去。”

    弘治皇帝面色铁青,看向严成锦:“严卿家何意?!”

    萧敬却浑然未觉,抱着浮尘快步走向汪机,“汪大夫,陛下宣你们过去,这、这人的脸色,怎如此苍白,难……难道?”

    “不错,他患了广疮。”

    他娘的!

    萧敬宛如炸毛地猫,蹭地一下跳起来,险些跌落在地上。

    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人笼嘴,蒙在脸上,这才安心了些。

    “严成锦这狗官,咱早晚要死在他手里,汪大夫,你给咱看这个作甚?”

    汪机戴着羊肠手套,将那人的衣物除去,“劳烦萧公公禀报陛下,此人广疮已治愈,不必移驾去南京。”

    萧敬连浮尘也不要了,连滚带爬跑回御阶上。

    “陛下,那人患了广疮,严成锦竟将此人带进宫来!”

    弘治皇帝却道:“汪大夫叫你带什么话?”

    萧敬愣住了,陛下和百官似乎一点也不惊讶:“汪大夫说,那人的广疮治好了,奴婢看见了。”

    霉物竟真能治病?刘文泰懵了。

    “严卿家真乃大明祥瑞啊!”弘治皇帝深以为然道。

    严成锦面色抽搐了一下,你再骂?

    刘庆深吸一口气,激动道:“陛下,令通政司昭告吧,京城百姓慌忙向外逃难,人心惶惶啊。”

    弘治皇帝颔首,紧绷的神色,慢慢地舒缓开来。

    严成锦却道:“据臣所知,广疮在三月前出现在广州府,乃番人传入,传至京城,是奸臣所为。”

    王序吓得脸唰一下白了,浑身滚烫,紧接着是一阵密汗。

    户部和兵部几个言官,面色慌张。

    弘治皇帝舒缓的脸色,顿时又变得阴沉:“严卿家直言,何人所为?”

    严成锦让郑乾将人带上来,是个快要吓死的小太监:“这太监想逃去江南,臣派人追了三日,才找到他。”

    包袱里,有两千两弘治银票。

    小太监不停磕头:“是……是王序让奴婢干的。”

    严成锦又递上一本账簿:“这是王序在成贤街的弘治商号,存入的白银。”

    王序两腿发颤。

    刘健几人满脸错愕,短短五日,此子竟干了这么多事?

    “王大人,谋逆是诛九族之罪,你可有什么要说的?”严成锦问道。

    王序如身躯同烂泥般,嘴巴哆哆嗦嗦,不知在念叨什么。

    弘治皇帝忍着怒意,红了眼睛瞪着眼前人:“拖下去,斩了!”

    百官木然看着这一幕。

    “这小太监是哪一宫的人?”

    萧敬快要吓死了:“是东宫。”

第639章 殿试题目,盛世之政!

    严成锦心中微动,难怪朱厚照没去找过他,原来这厮得了梅毒……

    百官忐忑不安,好像自己的儿子得了广疮般。

    弘治皇帝面色苍白,宁可自己患上广疮,紧张道:“严卿家,青楼已封,为何还会传入宫中?”

    “此病的衣物也可传人,但不会致命,臣这就命汪机去东宫。”

    严成锦心中隐隐有些担忧,就怕传给太子妃。

    萧敬眼尖,看见不远处藏着的朱厚照:“陛下,太子来了!”

    众人的目光,皆落向宫殿的拐角,看见半只皂鞋。

    弘治皇帝厉喝大声:“还不出来!”

    朱厚照手里拿着给严成锦的画,左右看看,若让父皇看到这幅画,非揍死本宫不可。

    弘治皇帝目光一凝:“手里的是什么?”

    “回禀父皇,是儿臣作的画。”朱厚照微微躬身,心头打鼓。

    严成锦面色僵硬,该不会……是钢铁猛男图吧?

    弘治皇帝淡淡地道:“打开。”

    画还没打开,东宫的小太监却先跪了下来,差点昏死过去。

    弘治皇帝和百官更觉得奇怪。

    随即,画卷慢慢打开,百官眼睛发直,很快老脸通红到耳根,不敢直视。

    画卷上的五个男子,俊美无俦,却衣裳袒露,简直不堪入目。

    弘治皇帝压着怒火低吼:“这是什么?”

    朱厚照迟迟不愿回答。

    “快说!”

    “这是送给老高的贺礼,上次割儿臣的黄鸟时,老高让汪大夫给儿臣看这图,儿臣想报一贱之仇。”朱厚照老老实实道。

    百官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严成锦大婚,你竟然给人送这个?

    李东阳想起来了,那时还听太子喊着,要杀了严成锦来着,原来是此图。

    就知道朱厚照没安好心。

    严成锦忙解释:“陛下,这是治病所需的辅助图。”

    “这画的是,王……王华,谢公,还有……还有李公。”

    “上面有字。”

    刘健看见画的左边,有几个字:猛男千秋图。

    李东阳几人老脸通红,怒不可遏。

    弘治皇帝一口长气吸了许久,淡淡地道:“拿鞭子来。”

    “陛下,殿下有广疮,不可动手啊。”

    几个老臣对朱厚照咬牙切齿,却不得不求情,谁叫陛下只有一个儿子呢。

    万一打死了……

    弘治皇帝犹豫一下,严成锦却道:“据臣所知,广疮不致命,打完了,可以和鞭伤一起治。”

    片刻后,还不等严成锦离开皇宫,就听到了朱厚照骂骂咧咧。

    打吧,陛下出出气也好。

    ……

    翌日,大清早。

    严成锦在李清娥的服侍下更衣,李清娥总起得比他早一些,难免会耳鬓厮磨,令李清娥脸上微红。

    何能在低着头偷笑,少爷也不是好人。

    严成锦坐上轿子去上朝。

    今日,弘治皇帝坐在御座上,脸上挂着有若无的愁容:“广疮虽在京城平定,但京畿之地,仍有许多百姓深受其害,传朕旨意,命汪机将广疮的药方,布告天下。”

    就算布告天下,也无法制得。

    青霉素产量极少,良乡培育了一年多,短短五日全没了。

    严成锦躬身道:“臣以为不可,此药,一针就可值百两,非寻常百姓能治得起。”

    百姓得了广疮,无异于绝症。

    一百两银子?弘治皇帝倒吸一口凉气。

    刘健道:“可有办法让药材便宜下来?”

    “没有,且这次将良乡的药材耗尽了,臣在此告诫诸位,一年之内,莫要去青楼,否则,有银子也治不了。

    本官,只给陛下留了一百支。”

    严成锦也偷偷给自己留了一百支,其余的,只够韩文几人所用。

    百官以为可以松一口气。

    听到严成锦说,有银子没法治,顿时又紧张起来。

    弘治皇帝龙颜大悦:“严卿家纠察有功,传朕旨意,将建昌伯的那座宅邸赐给严卿家。”

    朝廷收了张延龄的房子后,一直闲置着。

    严成锦记得,那座宅邸推门就是长安街,五进五出,又是在闹市区……

    陛下这次真是大方。

    “臣谢陛下恩赐!”

    弘治皇帝继续道:“明日就是殿试,就由李公主持,萧伴伴将朕出的策题,交给内阁。”

    萧敬手持一卷密封的圣旨,交给李东阳。

    不知严嵩能否三元及第?

    ……

    今日,殿试开考。

    卯时,两百五十名贡士在礼部主簿的带领下,穿过千步廊。

    在入宫前,午门的金吾卫会按照名次依次搜身,除了笔墨之外,其余一律不许带。

    严嵩跟着礼部的主簿穿过右阙门,能看见六部当值的朝房,顿时,引起阵阵窃喜的私语。

    仿佛时间被礼部拿捏得刚刚好。

    到了广庭的中央,鼓乐渐渐响起,严嵩看见了严成锦,严大人也是十五位读卷官中的一位。

    读卷官,是殿试中除陛下外,最高的考官。

    通常由内阁和九卿担任。

    除此之外,还有受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弥封官、监视官、提调官、供给官等等。

    辰时一刻,弘治皇帝从大殿中走出来。

    李东阳宣读圣旨,殿试考题也在圣旨中:

    “朕闻古今论治者,必折中于孔子,朕乘乾御极十有七年,于茲夕惕晨兴,永怀至理。然纪纲饬而吏滋玩,田野垦而民滋哗……”

    殿试考题,盛世之政?

    严成锦听完暗自惊讶,他早该猜到了陛下会出这样的题目。

    毕竟,陛下最想要,就是盛世啊。

    圣旨读完了,反应迟钝的考生,甚至连题目也听不懂。

    书生们按照名次落座,执事官开始发策题、答卷纸。

    严嵩想了想,开始答道: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聪明睿智之能臣,必有安定四海之实政,而后可以操太阿于掌上,鼓大冶于域中,兴理致治……”

    李东阳走下来,脚步停在严嵩旁边,不时满意地点头。

    随即,又看了湛若水和杨慎几人的答卷。

    这一届考生,可谓人才辈出啊。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严卿家身为御史,不下去看看,朕听说,严嵩是你的门生?”

    臣去了也看不懂。

    严成锦道:“臣未收严嵩,是他三番五次来我府上,求我收徒,此人真是可恶,臣不收他便造谣。”

    弘治皇帝嘴角狠狠抽搐一下,不动声色。

    周围的读卷官咬牙切齿,看了严成锦一眼。

第640章 匿名师徒

    魏府,

    听闻,严成锦只给张升和韩文留青霉药,魏绅勃然大怒。

    “此子一定是故意的!”

    管家面露难色:“老爷,花银子也买不到药,如今,京城的士绅都要买,最快也要等三个月。”

    “三个月,本官的下身早就糜烂了。”魏绅脾气暴躁。

    严成锦这家伙真记仇!

    他也是尚书,严成锦却一点颜面不给。

    但魏绅却无可奈何,思前想后,只能向严成锦服软。

    可又忽然觉得容易上当,万一此子若是算计好,让本官向他服软呢?

    一旁的户部主簿刘鸿襄:“也不是没有办法,陛下有一百支青霉,若魏公求得,大可不必担心。”

    陛下宽厚礼贤,区区青霉,远不如尚书重要。

    ……

    东阁,灯火通明。

    读卷官开始评阅试卷,总共两百五十份答卷。

    十五个阅卷官,每个人十五份,多的就是李东阳的。

    严成锦面色铁青,试卷都看不太明白,狗一样的八股文,说的不是人话。

    他查字典也看不明白。

    当初他中第,是将老爹写的文章,背得滚瓜烂熟。

    具体是什么意思,也是怕陛下问才背的。

    不过,殿试没有誊录,所以,他能认出字迹。

    严成锦看见严嵩的卷子,就压在自己这沓之中。

    “本官更不能阅卷了!”

    若严嵩三元及第,又会有鬻题嫌疑。

    “李大人,学生身体不适,可否请大人帮忙阅卷?”严成锦问道。

    谢迁几人面色古怪,时辰还早,此子就想溜。

    知道李东阳和严成锦是翁婿,可谁敢这么使唤老泰山啊?

    李东阳面色阴沉,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这家伙,实在丢人。

    唉,谁让清娥嫁给他,他早就料到今日了。

    “放着吧。”

    “那下官下值了?”

    在十三人的羡慕中,严成锦走出东阁。

    能听到身后沙沙的声音,李东阳等人阅卷是极快。

    至于是否点严嵩为状元,听天由命。

    严成锦猜不会是杨慎,治国的策题,看似简单,却容易点中考生的死穴。

    贡生通常会评头论足,指责朝政。

    读卷官看到,唰地一下,就把答卷丢到一边去了。

    杨慎自视甚高,换句话说,就是情商低,不懂拍朝廷马屁,不懂歌颂朝廷。

    大清早,弘治皇帝坐于御案前,百官喜气洋洋,今日要填黄榜了。

    柴升微微紧张,湛若水若能得状元,可飞速升迁,为他的左膀右臂。

    李东阳呈上三份答卷。

    答卷上,画着X或者O,得O越多的人,名次越高。

    这三份卷子,不分伯仲。

    “还请陛下,列出一甲名单。”

    弘治皇帝手指掀开卷角,看了眼第二张答卷,再看第三张。

    很快,在册子上写了几个字,交给李东阳。

    “张榜吧。”

    李东阳微微怔住了,他将湛若水的答卷放在第一,陛下竟钦点了第三张。

    “臣遵旨!”

    黄榜要交给尚宝司,盖上皇帝宝印,才能张贴。

    弘治皇帝继续道:“传胪大典的帖子,就由王卿家代劳。”

    不仅要写帖子,还要给士子做衣服。

    文武百官,一律需要沐身,不许缺席。

    严成锦早已熟悉这套流程:“陛下点谁为状元?”

    严嵩?

    柴升想问却不敢问。

    百官也满脸期待望着弘治皇帝,该不是严嵩吧?

    弘治皇帝面上渐渐露出笑意:“今朝有两人,三元及第。”

    呼~

    百官一下就炸开了,严家祖上冒青烟了!

    一朝竟出了两个三元及第!

    明朝,总共才两人三元及第。

    而从唐朝到清朝,将近一千三百年,也才出过十七人。

    严成锦眸中微动,“陛下一定是看中了严嵩的某些地方,否则,岂会白白给他状元。”

    状元的水分果然很大,连相貌都能作为落榜的理由。

    只要挤进前三,剩下全靠祖宗保佑。

    ……

    宫门外,贡生们围在宫墙下。

    殿试的黄榜,将会贴在宫墙上。

    严嵩比谁都紧张,最后一科了,殿试没有重考的机会。

    杨慎也十分紧张,不知道谁会得状元。

    此刻,站在墙下的读书人,没有人不紧张的。

    下雪了,三月竟还有雪,这古怪的天气,读书人抱着身子,骂骂咧咧。

    李东阳带着几个文官,一看下雪了,忙道:“快贴,黄榜要冻僵了。”

    一甲第三,湛若水。

    一甲第二,顾鼎臣。

    一甲第一

    严嵩

    ……

    严府,

    严成锦听何能禀报,严嵩又来了。

    与他所料的一样,这次怎么赶也不走。

    何能面露难色:“少爷,府门外百十个书生,连五城兵马司也来了,要不您见见他?”

    听说严嵩要拜师,许多书生来看热闹。

    “把他喊进来吧。”

    何能愣住了,下一刻大喜起来。

    此时,严府门外。

    许多书生听说过严成锦,却未见过真人。

    叶准犹豫要不要驱赶。

    严嵩站在风雪中。

    三元及第,严大人看在这个份上,应该会网开一面吧。

    毕竟,自古以来,三元及第的人,寥若星辰。

    何能走出来道:“少爷让你进去。”

    严嵩怔住一下,连忙躬身,走进府院中。

    只见,府院破败不堪,正堂中,严成锦正在等他。

    他见了严成锦后,忙躬身行礼,“严嵩来拜师了。”

    严大人博古通今,是李阁老的女婿。

    不论是出于感激,亦或是为了今后当官,跟着严大人都前途无量。

    严成锦伸手掏入袖口中,捞了捞:“把这份契书签一下。”

    拜师还需签约?

    严嵩愣住了,仔细看了这份契约,“恩师,何谓匿名师徒?”

    “你自己看,看清楚再签,若不想签,大可放心离去,本官也不会为难。”

    “学生遵命。”

    ……

    文华殿,

    弘治皇帝重重叹了一口气,书案上堆积了大量疏奏,刑部、户部、礼部的。

    刘健几人站在殿中侍驾。

    弘治皇帝问道:“韩文、张升、魏绅,多久才能入宫当值?”

    萧敬躬身道:“汪大夫说,张大人最快,但也要一个月才痊愈。”

    疏奏需要尚书签字,旨令才能下达。

    尤其是户部,每日都有要银子的账目,户部尚书盖章后,才能取银。

    弘治皇帝想了想,可将刑部的疏奏,暂且交由都察院。

    “宣严卿家来。”

    小太监忙跑出去。

    牟斌趁机禀报严成锦的动向:“陛下,严嵩又去见严成锦了,说书人称……”

    “称什么?”

    “严门立雪。”

    三元及第,说书人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刘健也听说了。

    “只是不知,严成锦有无收严嵩为门生?”

第641章 官运亨通

    文华殿,

    平日有十一大臣,严成锦来时只见八人,其余几人没来,是全染了广疮。

    弘治皇帝长吁一口气:“刑部的狱案,先送到都察院,由严成锦处置。”

    天下太平,也没什么大案。

    只是,有些犯人砍头的日期到了,需要尚书签字批准。

    严成锦微微躬身:“臣遵旨。”

    弘治皇帝最担忧的是户部,不可一日无堂官:“户部无左右佐官,一直由韩卿家独自掌管,朕想敕封王琼,为户部右侍郎。”

    王琼做事认真,算账丝毫不差,韩文常常推举他。

    但弘治皇帝一直没让他升官,便是想让他多算算账。

    严成锦微微抬头,此人是正德和嘉靖朝的名臣,极有意思,常贿赂官员办大事。

    正德和嘉靖年间,王守仁正是受王琼庇护,才能幸免于难。

    弘治皇帝敕封王琼也正常。

    如果没有他干涉,历史就会按正常的节奏来走。

    刘健颔首:“王琼是户部郎中,对户部的账目极为熟悉,再适合不过。”

    “臣也推崇此人。”曾鉴躬身。

    ……

    户部,值房。

    这几日,京城多事。

    王琼暗自庆幸,因祸得福,官运亨通,升了户部侍郎。

    他笑吟吟抱着一个木箱,一人发一物。

    “高瞻兄,这是良乡的金丝叆叇,你戴着好看。”

    “有德兄啊,区区一壶五粮虎酒,不成敬意。”

    户部值房喜气洋洋,人人都收到了心意,脸上带着浓浓的笑意。

    除了谢迁,也只有王琼有这本事。

    等把准备的礼品发完了,王琼才心满意足,坐回书案旁。

    哎呀,老夫终于升官了。

    可惜,不能去青楼听听名伶唱的京曲,顺便暖暖身子。

    文官走进来禀报:“王大人,海关税的银子到了,您可要亲自清点?”

    如果不清点,就会直接入库,仓库把账目送来户部。

    “要,本官去看看。”

    陛下最关心海关税银,敕封他为侍郎,就是为了办理此事。

    在午门外,王琼骑上大马,赶到城外的京仓。

    一辆辆马车拉着黑木大箱子,宛如背负千金重担,每次落蹄,皆在雪中留下重重的蹄印。

    “账目呢?这些箱子全部打开,本官查账。”王琼面色严肃下马。

    掌管京仓的郎中点头,衙役才将箱子全部打开。

    “这是……伪币?”

    王琼瞪大眼睛,严肃地拿起来铜币,仔细看看。

    郎中何贵吓得不轻,仔细看看,虚惊一场:“就是弘治通宝,王大人是不是看错了?”

    “不会有错,是伪币!”

    王琼拿在手中,掂量一下便知。

    弘治通宝,重一钱二分,可手中的这铜币,却只有一钱,薄了!

    “这群王八蛋,本官才刚升官啊!”

    ……

    都察院,

    严成锦在修改大明的婚姻法,大明律法规定,但凡嫁入公候之门的夫人,不许改嫁。

    若改了嫁,就要撤销诰命。

    郑乾走进来:“户部侍郎王大人来了,说是来看望您。”

    他是正二品,王琼是正三品,下官见上官要先通报。

    严成锦眉头微微蹙起,想起那个规律,见过一面的人突然联系,必定是有事。

    户部涉及国库税银,必定是大事。

    “不见。”

    郑乾面露难色:“可大人,他说他要报官。”

    “他就是官,让他自己解决。”

    都察院外,有四个门皂拦着,又有锦衣卫的人。

    没有他准许,就算韩文也进不来。

    严成锦批阅了几本疏奏,都是邢部要砍头的。

    申时,该下值了。

    严成锦走出值房,刚出小院,就看见王琼站在墙根下,瑟瑟发抖。

    见了他忙迎上来,没有丝毫不快,堆着笑意:“哎呀,严大人?”

    “王大人有事?”严成锦提防起来。

    “严大人放心,王某没打听过你,今日来是想报案的。”

    “王大人可去刑部。”

    “陛下说,由你暂且督管。”王琼抓住时机:“海关税收回来了,全是伪币!严大人可否帮王某一次?”

    若论查案子,他只相信严成锦。

    连海关丢失的五百万两,他都查出来了。

    严成锦道:“王大人向陛下直言就是。”

    “本官精于算账,可计策却没你高明,若报于陛下,恐怕明日本官就要致仕了。”王琼搓着手。

    不是不能报,而是需带着线索一起报,将功抵过。

    严成锦意识到事情严重,便问:“有多少伪币?”

    “一百多万两。”

    王琼用称称了一下,能粗略算出来数目,但不精准。

    一百多万银子,堪比九边一年的军饷。

    意味着,价值一百多万两的商品,白白被人骗走了。

    一旁的叶准听见,忙快步跑去奉天殿。

    此时,奉天殿,

    弘治皇帝分派疏奏后,手头上的政务,减轻大半:“天津卫的关税,收回来了吧?”

    萧敬道:“据厂卫禀报,到京仓了。”

    “传王琼来见朕,带账目过来。”弘治皇帝喜笑颜开。

    小太监快步走出大殿,跑去户部值房。

    不多时,又跑回来道:“陛下,王大人不在值房,听闻去京仓了。”

    弘治皇帝准备先去坤宁宫用晚膳,再回来批阅疏奏。

    锦衣卫叶准走进来:“陛下,属下听严大人和王大人交谈,京仓现伪币,有一百多万两。”

    伪币?

    弘治皇帝知道坊间有伪币:“如何得知?”

    “宝源局铸造的铜币,重一钱二分,可收上来的铜币,只有八分。”

    铜币的重量,很少人能掂量出区别。

    如此一来,两个弘治通宝,就能变成三个弘治通宝用。

    “王琼呢?”

    “在都察院。”

    “将他们传来。”

    ……

    此时,都察院。

    王琼死死抱住严成锦的大腿,“严大人,本官今日才升官,你要看我家破人亡不成?”

    “这是刑部之事,本官只负责批阅,不负责查案,不能逾权。”

    没得到陛下的圣旨,严成锦不会接手。

    王琼能做到如此地步……

    真难相信,他是个文人,一点骨气都没有,活该你能升官。

    严嵩曾给夏言跪过,王越也给汪直跪过。

    但凡会下跪的文人,官运都不会太差。

    此时,锦衣卫千户叶准折返回来:“严大人,王大人,陛下召你们面圣。”

第642章 此造假术,登峰造极

    宫廊里,看见有人出现,王琼忙站起身来,拍拍尘土,一副清高的模样。

    传到陛下耳中,难免会玷污他清名。

    陛下不喜欢阿谀奉承的大臣。

    王琼正色作揖:“此事,一来是朝中大事,二来下官刚升迁,还请严大人帮帮下官?”

    严成锦开始算计起来。

    伪币来龙去脉,尚不明朗。

    他身居二品,变制得罪太多官员利益。

    万一,王琼做了个局,让他往里钻,容易阴沟里翻船。

    或许不至于砍头,但现在,却是蓄力进内阁的关键时刻。

    “王大人为何先想到本官?这点就很可疑。”

    “刑部虽有常元僖,可他办事不如您,别以为下官不知道。”王琼不露痕迹,拍了一句马屁。

    趁见到陛下前,王琼一边走一边恬然笑道:“贤侄啊,我与你爹同为丘濬大人的门生,你爹应该告诉你了吧?”

    就算没告诉,那本官现在也告诉你了。

    严成锦忽然想把王琼送去鞑靼,此人自来熟,就像十几年的老朋友攀谈,是外交人才。

    到了奉天殿,小太监进去通报。

    随即,严成锦先走进大殿,王琼慌忙整理一下衣冠,也跟着走进大殿。

    还没开口,弘治皇帝已面色阴沉,像台风要来临,“朕听说,天津卫的税银,出现了一百万两伪币?”

    严成锦低着头,不置一词。

    与他无关,私铸铜币,在哪一朝都是重罪,按明律,轻则流放千里,重则诛杀五族……

    王琼沉声道:“回禀陛下,不止一百万两,若算上弘治银票,有、有一百三十万两!”

    说着,从怀中掏出银票。

    弘治银票,是严成锦请谏朝廷发行,又是都察院在宝源局督造。

    严成锦有失察之罪。

    否则,他又为什么先去找严成锦呢?

    严成锦有些愕然地转头,这个老银币,竟藏着现在才说。

    弘治皇帝脸色复杂无比:“这也能伪造?”

    弘治银票,用了明印和暗印两种技术。

    且多种颜色叠加,颜料极难调配。

    萧敬将银票呈上去。

    王琼像个没事的人,笑呵呵递给严成锦一张:“严大人也看看?

    下官告诉你看哪里,

    颜色和图纹没有偏差,但左角的暗印,少了一个。”

    严成锦没看出来,经王琼提点,扬起在空中果然发现,少了一个图案。

    “王琼身为清官,却能在刘谨、杨廷和、嘉靖等等时期,一路升迁,却实有本事。”他暗道。

    入手的材质是楮纸,这种纸,防潮强,且有一定的防火性。

    “王大人怎么看出来的?”严成锦道。

    对弘治银票越熟悉,就越有可能将它伪造出来。

    这小子竟然怀疑他……王琼轻哼一声道:“本官成日点银票,常有肌肤之亲,岂会不知!”

    弘治皇帝神色略显不安:“传内阁和九卿,还有画状元!”

    事情大了!

    弘治银票的面额巨大,一张中,有一百两,五百两,能买的商货极多。

    不知道坊间流通了多少?

    若奸人用来买商货,再卖出去,就成真币了。

    片刻后,李东阳等人陆续到了。

    接过王琼手中的伪币,详细看了几眼,不可思议!

    画状元吴伟啧啧惊叹,摇头:“好高明的画技!”

    竟然真是画的?

    弘治皇帝和百官暗自咋舌,没想到坊间,竟有这等奇人。

    严成锦深以为然,画师甚至能在纸上,画出三弟的视觉效果。

    就有人凭画技,连钞版都画出来了。

    但暗印是最难画的,难怪少了一个脑袋。

    柴升看向严成锦,皱着眉头:“严大人,弘治钞票是你谏言且命人督造的吧?”

    严成锦仔细算计一番,却没有应答,怕给柴升继续辩驳的机会。

    柴升憋了一肚子话,微微有点恼怒了:“严大人?”

    大殿中一片沉寂。

    严成锦宛如沉思状。

    反正他不说话,尴尬的就是别人。

    李东阳面色抽搐一下,出声道:“还是先议如何处置此事吧,有多少伪票流出?”

    “三十余万两!”王琼道。

    数目如此庞大!

    说明此贼,料定了会被朝廷发现,一次性将伪币全都放出来。

    严成锦心下暗想。

    大明信息不流通,天下人知道发行了弘治银票,却不知道弘治银票长什么样。

    利用信息差,可以赚到一大笔银子。

    当初发行弘治银票时,就应该考虑到的。

    弘治皇帝面上却不动声色:“户部掌管海外税银,有失察之责!都察院也有失查之责!

    朕先不罚你,尔等将功补过吧,刑部常元僖协助户部彻查!”

    最熟悉银两的,是工部。

    其次是户部。

    但户部,在关口征收税银,却没能把伪币认出来,都是酒囊饭袋!

    “臣遵旨!”

    “臣遵旨!”

    王琼心中感激,陛下没有降罪惩罚,给了他将功补过的机会。

    这锅,本该是韩大人的…

    从奉天殿出来,他告假向值房,直接去了韩府。

    到了韩府,也不管韩文得了广疮,走进寝房。

    “韩大人与严成锦的交情如何?”

    见王琼来看他,韩文心中高兴,病已好了大半,神色不错:“没有交情。”

    “……”王琼。

    此子对谁都防备着,除了陛下,也只有太子殿下与他亲近了。

    “天津海关税局的关税,收回来了。

    有一百多万两伪币,只怕还有更多,不知流向何处,要尽快追回才是。”王琼长吁一声。

    韩文面色微变,思前想后:“私铸技术,在宋朝时,江南出现过,且江南画技高超者,不在少数。”

    “下官也知道。”王琼道:“可陛下着急,流通一日,就折损巨大。”

    下值后,回到严府,

    严成锦坐在正堂中。

    李清娥端来一杯清茶,帮他揉捏肩头。

    “夫君,清娥有事想与你说?”

    “改日吧?我心中有事,怕坏了你的雅兴。”

    “嗯。”

    严成锦皱着眉头,商会的交易巨大,也有伪币。

    若朝廷因此,取缔弘治银票,又会就像大明宝钞。

    严成锦让王不岁找来,铜币递给他:“这铜币出于何处?”

    王不岁面露难色道:“少爷,这难道不是宝源局的铜币?”

    “是伪币。”

    王不岁重新打量,却没看出来差别,“那小的帮大人查查?”

第643章 伪币出处

    翌日,早朝。

    王琼站在户部文官前首,刑部的前头是右侍郎常元僖。

    甫一立定,弘治皇帝就开始廷议:“伪币有结果了吗?”

    常元僖为难地看了王琼一眼,要弄清楚,一日怎么够?

    两人只得摇摇头,应了一句还没有。

    伪币,会造成通货膨胀。

    朝廷的宝源局,在印发银票和铸币,坊间又私铸银票和铜币,货币量变多了,就贬值了。

    且银票还是画的,骗走商货运输出海,血亏!

    弘治皇帝心气浮动,又看向了严成锦:“严卿家,朕听说你在命人调查。”

    “是。”严成锦躬身道:“但臣要弹劾,柴升、王琼、常元僖、韩文、李文俊等人。”

    话锋一转,被念到名字的几人,倏地一下,开始紧张起来。

    像被毒蛇咬到般,柴升面色铁青地看向严成锦:“我等在议廷议,你弹劾我们作甚!”

    举朝皆知,严成锦有三个月没有弹劾了。

    众人视线转来,严成锦却不说话。

    正在这时,刘来站出来一步解释:“五位大人得知银票有伪币,将弘治商号的银票,全部兑成银两,险令商号瘫溃。

    此事为小,更甚的是,如今,京城的士绅都知道银票有假,也要挤兑。”

    现在成贤街挤满了士绅,全是要去换回银两的。

    伪铜币,尚未还值钱,毕竟是真铜。

    但伪银票,就是一张废纸。

    弘治皇帝面色宛如茄子般紫了,这群家伙不办案,反倒先去兑换了银票:“可有此事?!”

    王琼率先服软,噗通一声跪倒:“臣只换了五百两……”

    这是真的,他的银子都用来置地和买礼物了。

    严成锦看向柴升,柴升是富户,换了八万多两银票。

    柴升期期艾艾地道:“臣知罪!这些是臣所有的俸禄,是想买宅邸,才取出来,并非因伪币。”

    取自己的钱出来用,陛下总不能不让他用吧?

    百官心里骂骂咧咧。

    严成锦在朝堂上提出来,分明就是借弹劾之由,堵住他们去换银票。

    如今,陛下知道了,谁还敢去兑换银票?

    弘治皇帝担忧看向严成锦:“都察院有眉目了吗?”

    不查清楚,银票制会像宝钞一样,一文不值。

    严成锦道:“还没有,臣也没有把握查出来。”

    他昨日派人去宝源局,查得一丝丝线索,又派人连夜去了天津卫。

    但还不能告诉陛下,万一查不出来,就会形象崩塌。

    身后,郑乾和刘来几人面色一抽,严大人明明有些线索啊。

    李东阳也不信,严成锦这家伙定有了打算。

    银票只有士绅能用得起。

    弘治皇帝沉声道:“传朕旨意,十日之内,每户不许兑换五千两以上,都察院协同彻查。”

    饶是能兑换五千两,也是庞大的数额,京城本地加上外来士绅,将近有上万人。

    五千两,就是五千万!

    拖得越久,士绅反倒越想将银票,全部兑换出来。

    “臣遵旨。”刘来道。

    刘健深吸一口气,经济司就是烫手芋头,当锦衣卫百户也比这个强。

    可怜我儿……

    退朝后,严成锦在殿门外,专程在等王琼,“王大人随我去府上一趟?”

    “商讨伪币之事?”

    “不是,检查本官的库房有多少伪币。”

    王琼不乐意了,本官又不是专门给人检查伪币的:“严大人,眼下应该先将铜币的罪魁祸首找出来,拖一日,银票更不值钱了。”

    “我已派人去良乡追查,有一丝丝线索。”严成锦道。

    ……

    良乡,宛若庙会般热闹。

    在街上转悠一圈,钱东来发现价钱比江南低几倍,随意倒腾一些去外地,能赚几倍差价。

    但来良乡三日,他什么都没买。

    随行两个小厮催促道:“东家,工坊半月才出一次货,再不买就要卖没了。”

    钱东来像读书人般,颇有耐心:“良乡最赚钱的,不是做生意,是加入良乡商会。”

    凭他的判断,良乡迟早会超过山西晋商。

    走进商会,见一个肚子微圆的商贾在嚷嚷,心知是商会副会长,便躬身道:“王东家,钱某想加入良乡商会。”

    谁不知良乡商会赚钱,王不岁一看是个儒商,道:“不招,早就不收了。”

    钱东来心中难免失落,不死心道:“可否让钱某,见见谢东家?”

    他与谢玉,是一同在江南做买卖的小商贾,短短三年,谢玉如得天助,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富贾。

    谢玉闻声转头,见熟悉的身影站在堂中:“钱兄进京了?”

    “谢兄,东来想加入良乡商会,这是筹集的一千两股银。”钱东来掏出钱袋。

    一千两看似许多,可加入商会屁都不够的。

    谢玉面露为难之色,没有接银子。

    钱东来疑惑:“银子太少?”

    “不是,那位大人不要银子,我能当商会会长,不是凭银子,而是有一手算盘本事。”谢玉朝王不岁看去:“你看那王东家,也是能张罗,才被选成任副会长。

    那位大人不缺银子,只看本事。”

    钱东来知道,良乡商会与衙门有关,“没想到张大人,竟在意的是这个。”

    谢玉摇头:“不是张大人,不能再说了,再说谢某要收到红牌了。”

    见谢玉就要送客,钱东来忙道:“东来也有些本事,我知道伪币的出处,还请谢兄引荐。”

    走商多年,天南地北,没有他不知道的材料。

    洪州的白露茶混有常州阳羡,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摸一摸绸缎,就能分辨出,是江南的蚕所产还是江北的蚕所产。

    谢玉瞳孔一缩,“严大人正在找私铸伪币的人。”

    ……

    京城,成贤街。

    严成锦让王琼清点一圈,在两个月前,入库的银票,真有伪币。

    王琼满头大汗:“严大人,可以把你知道的线索,告诉本官了吧?”

    “本官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这批伪币是从天津海关得来。”

    “你这不是欺骗本官吗?还是本官告诉你的!”

    王琼蹭地一下站起来,有些生气了。

    何能跑过来,小声禀报:“少爷,谢东家想引荐一个儒商加入商会,那人说,知道伪币的出处。”

    嗯?

    严成锦回过头,王琼如蒙大赦般,愣了一下,起身追了出去。

    来到正堂时,谢玉正站在堂中不知所措。

    冒然引荐,也有极大风险,万一严大人不喜,他这会长就没了。

    见严成锦走过来,谢玉忙道:“这位戴着人笼嘴的,就是严大人。”

    钱东来抓紧机会,道:“这些伪币,出自南京旁的镇江府,乃是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等各朝的旧币,百姓藏在家中,如今改朝换代,无法再用,故被士绅收买,重新锻为新币。”

    王琼眼中出现一抹清明,顿时恍然大悟。

    严成锦道:“你叫什么?”

    钱东来微微躬身:“学生钱东来,字广进。”

第644章 此子,有些本事

    记得某马爸爸说过,人才哪里找?只要你足够优秀,自然有人来追随和投奔。

    纵观历史,刘邦、刘备和曹操等人都是如此。

    想加入良乡商会的士绅,少说有三百多人,但一个都没收。

    严成锦对此人有些兴趣了:“弘治银票的伪币,又出于何处?”

    钱东来躬身道:“学生想先看看银票。”

    王琼忙从胸襟中拿出一张,指着道:“你看暗纹,少了一个图案。”

    钱东来却看向颜料,又摸了摸材质:“银票的颜料很难调配,这蓝淀的茶蓝、玄色、蛋青色、鹅黄色的染料,皆出于扬州府。

    材质看似是楮纸,实则是桑穰纸,出于常州。”

    王琼大惊失色,此人竟连材质的出处,都一清二楚。

    谢玉忙道:“学生的同乡,对商货的材质和出处,极为熟悉。”

    钱东来毕恭毕敬,作揖:“学生可以打理商会的采办,能以低价买到上好的材料,还请严大人准许。”

    “你是徽商?”严成锦反问道。

    明朝的商人有地域竞争,极为激烈,这也是为什么在明朝,会出现商帮的原因。

    商会间,派奸细是很正常的。

    能将商帮京营起来的世家和宗族,智慧非一般人能比,虽然他想要人才,却也要提防。

    这个问题回答得好,就能进商帮了,谢玉看向同乡。

    钱东来点头道:“是。”

    严成锦道:“若真如你所说,伪币出于镇江府,就准你入商会。”

    ……

    紫禁城,华盖殿。

    伪币已经过去三天了,还没有人禀报。

    上早朝时,弘治皇帝又议论起此事,他看向严成锦:“都察院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臣依旧在彻查。”严成锦道。

    “刑部呢?”

    常元僖有些不忿道:“严成锦让王大人去他府上辨认伪币,这三日,无人协助臣。”

    百官面色惊愕,多少银子要点三日?

    弘治皇帝倒是知道严成锦有多少府银。

    王琼心中不忍,明明有了一些线索,严成锦却不说,不过,未曾证实之前,确实还不能向弘治皇帝禀报。

    “回禀陛下,实则是有些消息,臣已派人南下寻查,只怕还需八日。”

    镇江府太远,派人去彻查,往返少说也要六日,他多报了两日。

    柴升看向弘治皇帝:“兑换白银的士绅众多,若八日都不让兑换,士绅怕会对朝廷不满,还请陛下,再抬高兑换的额度。”

    “可任由兑换,商号岂不倒闭?”刘健反问。

    京城兑换银票的士绅众多,这样下去,迟早倒闭。

    弘治皇帝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想派锦衣卫彻查,却无从查起。

    正在这时,严成锦仔细想了想,才道:“臣有一计,能延至八日。”

    李东阳等人皆看过来,似乎在等严成锦继续说下去。

    “昭告京城,用银票到良乡采办,可降低价钱三成,同时,可少缴赋税三成,陛下以为如何?”严成锦微微抬头。

    这就等于,你拿银票来买东西,我不仅给你打七折,还降低三成商税。

    纯属赔本买卖。

    良乡商会可以支撑较长时间,毕竟,定倍率在四倍以上,无伤筋骨。

    只是,朝廷愿不愿意降三成税?

    刘来躬身道:“这便是以税赋来调控朝廷的经济,恳请陛下恩准。”

    弘治皇帝满脸愕然,竟还能这么玩?

    柴升神情凝固在脸上,看来严成锦能在这等年纪升任二品,确实有些东西!

    “就依严卿家所言,传朕旨意,凭银票采办,可降低三成商税。”弘治皇帝一声令下。

    九卿中的通政使毛伦,忙躬身领旨,去写昭告。

    退朝后,柴升走回刑部值房,面色严肃道:“这严成锦,有几分本事。”

    刑部主簿杨同道:“此子异常谨慎,只怕今日上朝前,就想好了对策。”

    京城,弘治商号。

    士绅们彻夜排队,想将银票换回银两,一张大大的黄榜,张贴在墙上。

    先看到的人,纷纷掉头,冲回家中。

    后面的人不明所以,等看清楚黄榜后,也纷纷掉头,往家里跑去。

    良乡商货降低三成银子,商税又降低三成,不买才是傻子呢。

    反正,采办就是把银票换成商货。

    眨眼间,弘治商号门可罗雀,王琼由衷对着严成锦道:“严大人聪慧啊,本官就想不到。”

    马屁精!

    严成锦与王琼保持距离,这厮总想和交往。

    此举,又彰显了经济司对坊间的调控,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只怕越来越重要了。

    这几日,王琼下了值就来严成锦府上,等江南传回的消息。

    过去七日了,比预算中还要多一日,王琼担忧道:“按理说,应当回来了吧?”

    朝廷总不能一直减税。

    严成锦看向钱东来:“有可能,你说的为假。”

    钱东来心中忐忑,不敢言之凿凿保证。

    又等了一个时辰,快到酉时了,门子小跑进来:“少爷,许天锡大人回来了。”

    许天锡快步走进来,深深地看了钱东宝:“确在镇江府查出两所私铸坊,有一老书生,画弘治银票,此书生原位南京宝源局的监督。”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还没画完的五百两弘治银票。

    王琼接过来仔细看了眼,这老东西画得真像!他眸中放光看向严成锦:“严大人,进宫吧!”

    “不可,明日早朝再报。”

    王琼气得跺脚,可也只能听严成锦的。

    严成锦有所考虑,需想出应对之法,明日向弘治皇帝请谏。

    翌日,早朝。

    百官立于东暖阁中,弘治皇帝无心听政,心中装着伪币的事。

    王琼躬身道:“陛下,伪币出于镇江府,皆是洪武、永乐等朝的旧币,且弘治银票出于一名为韩师儒的画师之手。”

    刘健皱着眉头:“洪武的旧币?”

    铜板上,会刻上朝代,诸如洪武、永乐、宣德等字样。

    新皇帝登基后,旧皇帝的货币会可以使用一段时间,以便收回来。

    但存在一个问题,使用,就意味着要购买。

    百姓平时舍不得花钱,哪里愿意把铜板花掉?于是,房梁上串起来的铜板,有各个朝代的。

    却不能再流通了。

    严成锦心中暗想:“大明的铜矿稀缺,百姓又藏铜币,导致铜更稀缺。”

    王琼继续道:“本朝原铸洪武等通宝,民间久未行用,用贮于官库者颇多。”

    洪武和宣德的旧币,不能流通,于是,就有人折价收购,重新锻造。

    弘治皇帝还在震惊中,觉得不可思议。

    常元僖看向王琼,低声道:“德华兄查出来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我什么也没干。”王琼微微抬头道:“还请陛下尽发内帑所积,使之流布,以便钱法通畅。”

    用内帑的铜币,拿出来与百姓来兑换,对冲掉旧币,回炉重炼。

    这样坊间的旧币就没了。

    弘治皇帝看向王琼:“线索来源于何处,为何不早些上报?”

    “消息来源于一个徽商,臣也是才知道不久,臣请谏,禁私铸,若有犯禁,五族皆斩。”王琼道。

    五族,就是族诛本人,两弟和两妻家。

    这样,会令兄弟和妻室间相会监督,和秦时的连坐,效果等同。

    李东阳也赞成王琼:“王大人所言有理,对伪造旧币之人,当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严成锦陷入沉思中,这样还不足以杜绝伪币,“臣有三句话,不知……”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严卿家说吧。”

    “臣恳请,将南京宝源局的印钞之权,收回朝廷,只许京城宝源局印钞,此为其一。

    在弘治银票上,加注数码编号,此为其二。

    升经济司的御史,为四品堂官,形同六部的四司,此为其二。”

    升经济司?你这家伙还真想把都察院整成六部啊?

    王琼一脸恍然,难怪这小子要等一夜。

第645章 天子管制

    柴升怔住了,严成锦想借这次伪币,升经济司的职权。

    此子还真是无利不图!

    百官满脸惊讶,还没有从伪币中回过神来。

    这小子太会玩了!

    刑部主簿彭岳看向严成锦,板着脸道:“自高皇帝设立御史台以来,虽改名为都察院,官制却从未变过,陛下准许你设四司,你还想等同于六部?”

    李东阳暗怪严成锦莽撞,不知和他商量一下。

    正准备替他解围,只见,严成锦这家伙又说话了。

    “伪币令士绅兑换,足见户部,不能掌控经济,税赋有重要,不必臣多言。

    将税赋,交由户部和经济司共同掌控,才可使商贸和货币,不至于威胁朝廷。”严成锦道。

    旧制不敢动,就是怕伤及士绅的利益。

    以前税赋只管农民,农税是大头,显示不出税赋的作用。

    但如今,商业开始繁荣,一切都变了,税赋可以作为调控手段。

    柴升阻止道:“陛下,如此一来,都察院的权柄,又增大了,除了内阁和吏部,谁能制衡?”

    严成锦这狗东西,见他都不行礼。

    刘健抚须不言,心中五味陈杂,升经济司,就是要升自己儿子的官。

    且,是连升二品!

    也不知道要不要谏言。

    不过,在这次伪币中,也足见严成锦对经济理解颇深。

    此子,简直无所不通,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

    见状,谢迁躬身道:“此事不如明日早朝再议?”

    匆忙下旨,想要追回就难了,等一夜再说。

    弘治皇帝面色复杂,考虑片刻后点头:“退朝!”

    散朝了,百官从奉天殿出来。

    王琼提着衣摆,走快几步,在严成锦身后:“严大人瞒着本官,也不先知会一声,真是好算计。”

    “王大人若无事,本官走了。”

    严成锦见李东阳看过来,准备去东宫避一避。

    朱厚照的地盘,一般没人愿意去。

    文华殿,

    散朝后,弘治皇帝命内阁三人和马文升转到此处,继续廷议。

    升经济司衙门,实则是吏治。

    他先看向马文升:“马公,升经济司等同六部四司,如何?”

    “这次伪币,却足见经济司的掌控,此子倒不像有私心,,臣以为可。”马文升道。

    严成锦让商货降价降赋,刺激士绅将银票,换成货物,而不是白银。

    化解了白银之急。

    此子,聪明得像个商人。

    刘健三人微微错愕。

    想不到,马文升竟同意设立四司。

    “但此举,会加大都察院的职权啊!”谢迁道。

    李东阳沉默不语,在官员的任用上,马文升独具慧眼。

    他很快就想到了,马文升定还有其他考虑。

    下一刻,马文升点头道:“臣还有一言补充,将经济司剥离出来,设于户部之下。”

    既不增大都察院的职权,又能掌控士绅。

    两全其美!

    刘健抚须道:“嗯,马公所言,鱼和熊掌兼得!”

    ……

    东宫,严成锦来看朱厚照,不知这厮的梅毒,治好没有?

    朱厚照正端坐着读书,见了他吓了一跳,躲躲闪闪的样子。

    “殿下的广疮治得如何?”

    “痊愈了,只是怕传染了旁人,暂未出宫,你又有何事求本宫?”

    这厮会读书?严成锦低头一看。

    握草……

    这厮在画伪币!

    朱厚照你疯了吧,连伪币都敢画?

    “无事,臣想起来,都察院有急事,先走了。”

    严成锦转过身,夺路就跑。

    今日真不该来东宫,若被陛下发现,还以为是他指使的呢。

    反正百官不分青红皂白,都说是他指使的。

    朱厚照急眼了,忙站起来:“抓住他,这狗官想向父皇告状!”

    新来的小太监关上门,将严成锦死死抱住。

    片刻后,寝殿中,

    严成锦不急不慢地品着香茗:“殿下想用这些伪币,招兵买马?”

    用伪币筹集兵马,银子不限量供应,想招多少就招多少。

    “本宫是怕你不兑凭条,才想出这个法子,反正是换你的银子。”朱厚照拿出一张伪币,仔细端详许久,极为认真。

    若不严成锦失约,他就用伪币换成银子,再用,反正,严成锦不敢流通。

    “臣要禀报陛下,否则,就是失察之罪。”

    “那本宫就杀了你灭口,你们两个,把本宫的大刀拿来。”朱厚照佯装吓唬道。

    这时,东宫的大门打开。

    牟斌走进来:“贤侄,陛下召你去文华殿。”

    严成锦猜测,升经济司同六部的事,有结果了。

    他从东宫出来,朱厚照也不敢拦,只好快将伪币藏起来。

    片刻后,文化殿。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还不等他说话。

    严成锦却先道:“臣有事要奏,太子殿下在东宫,画伪币。”

    此事,绝不能隐瞒。

    百官面色僵硬一下,很快就恢复平静,不要生气,陛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弘治皇帝露出想杀人的眼光,看向萧敬,萧敬会意,快步朝殿外冲去。

    “朕与内阁决意,可升经济司,但经济司归户部管辖。”

    刘健看向严成锦,看此子怎么反驳。

    柴升等人也在等严成锦反驳。

    可等了片刻,却见严成锦如常,仿佛早已料到般。

    严成锦躬身:“臣遵旨。”

    竟没有反驳?

    弘治皇帝怔住了。

    此子平常时,总会准备三言五策,今日,却一字未提。

    “严卿家有话直说便是,不必藏于心中。”

    “臣无话可说,陛下下旨,敕封刘来为五品主簿即可。”严成锦颇为平静。

    事不宜迟,弘治皇帝也不想拖延,便命人传召刘来。

    不多时,刘来走进殿中,听闻改户部之下。

    他躬身看向弘治皇帝道:“臣以为不可,陛下和诸公有所不知,经济司实则由严大人掌控,臣、臣并无管制之能。

    若移至户部,形同虚设。”

    内阁和六部沉默了。

    倒是没想到,这刘来竟然是个废物?

    刘健老脸通红,有些挂不住了,只好干咳一声。

    确如刘来所说,关键并不在于经济司,而是在于严成锦。

    难怪此子不说话!

    严成锦也是这么想的,等设在户部,不能发挥职能时,就会迁回都察院。

    弘治皇帝不得不重新考虑,看向刘健几人:“诸公以为呢?”

    内阁,最初只是六品官,如今权力在六部之上。

    一样受天子管制!

    于朝廷而言,一样能制衡。

    马文升想了想,道:“可以设在都察院下,但都察院绝不可再增设衙门了。”

    严成锦点头:“马公所言极是。”

    弘治皇帝道:“拟旨吧。”

第646章 六颗!破纪录了

    宁夏,风沙席卷而来。

    登上城墙,严恪松用单筒望远镜望去,没有发现鞑靼人的踪迹。

    亲兵大步走上城墙,腰刀和铠甲发出金属碰撞声:“总宪大人,严大人传来的家书。”

    严恪松打开一看:

    “爹,儿调查了杨将军的宗卷,除了脾气暴躁一些,无女子风韵,不懂吟诗作对,其余皆好,若爹对她有意,想迎入府中,儿自不会多言,东区还有一座府邸……”

    这个逆子!竟暗自调查,气死老夫了!

    霎时,猝不及防的震动,从地面传来。

    城墙上,士卒们东倒西歪,几个站不稳地哨兵,从两丈高的城墙跌落下去。

    轰地一声!

    城墙宛如摧枯拉朽般,应声倒下,激起阵阵黄尘。

    “总宪大人!”

    “老……老爷?”

    墙一倒,人眨眼就没了,底下的士卒们不知所措。

    左宗彝从营帐里跑出来,顿时愣在原地,城墙没了,人也没了?

    ……

    此时,南昌府。

    宽阔的庭院中,朱宸濠闲庭漫步,忽地脚下猛地一晃,栽倒在地上。,

    明明是平地,怎么会栽倒?

    地崩!

    抬头看见,瓦砾成片成片地砸落下来,地动山摇,下人惊恐逃窜。

    “王爷……地崩了!”

    朱宸濠暗骂几声,偏偏崩在南昌,若是蹦在京城,没准弘治就被蹦死了。

    有要花银子修缮了!

    “明日让匠人去良乡,买个地动仪回来。”

    “遵命。”

    ……

    严府,

    李清娥在府上晾晒衣裳,忽地,听到落水的声音,指着庭院中央,“这是地动仪?”

    “是呀少夫人。”何能点头道。

    “你看,珠子是不是掉了?”

    何能的眼睛差点瞪出来,平时掉珠子,没是大惊小怪的。

    可这一次,却吓死他了。

    竟然掉了六个!

    他慌忙朝书房跑去,冲进门道:“少爷,珠子掉了!又地崩了!”

    京城在环太平洋火山带上,一年震几次很正常。

    但古人最害怕的天灾,就是地崩。

    严成锦来到庭院,怔怔地站在原地,总共才八个珠子,掉了六个!

    “坏了?”

    “不知道呀,小的去看看。”

    何能慌忙跑去,庭院四角的屋子,很快就跑回来:“少爷,壹号、貳号、叁号、肆号地动仪,都掉了六个。”

    考虑到风力、雨水等户外因素,导致珠子误掉。

    在庭院四角,也安装了地动仪。

    严成锦吩咐道:“搭木篷,今夜要睡庭院。”

    李清娥略感心惊:“相公,清娥身为女子,睡在庭院中?”

    “不怕,听为夫的。”

    “嗯。”

    吃过早膳,严成锦坐上轿子去午门,在下马碑前,遇上了严嵩。

    严嵩朝严成锦拱手作揖:“严嵩,见过严大人。”

    他租住在惠民药局旁的牙行中,集体宿舍。

    等发了俸禄,打算在东区租一座小院。

    严成锦不打算接济他,金钱,容易使人腐败。

    “嗯,早。”

    严成锦先踏入午门的月洞,朝左掖门走去。

    王琼站在严成锦身后,笑吟吟地道:“严大人,府上的珠子掉了?”

    “王大人府上的也掉了?”

    “掉了。”

    王琼府上也有,地动仪不值几个钱,在大户人家成了装饰。

    金钟响起,百官依照尊卑次序,走进奉天殿。

    内阁刘健先禀报道:“抡才大典已过,士子应当早些准备三年后的科举。

    臣请乞,在国子监立三等簿,以监督监生的学事。”

    在监生中,以上、中、下三等考核,不过关的人,就扣月例,并记入策中。

    弘治皇帝颔首:“九年来,国子监无状元及第,朝廷颜面尽失,理当如此。”

    到了兵部,马文升禀报:“陛下,如今钱币之事刚归于平静,西北的百万流民需安置,东南又开运河,靡费见肘。

    宫中、军中老弱有疾者,当给予例钱,遣散出宫。”

    宫女和太监,晚年生活极惨。

    一旦被赶出宫,就连贫民也看不起他们,不能找生计,只能用积蓄安度余生。

    严成锦知道,为了节省靡费,哪朝皆有遣散的举动。

    他站在一旁,听马文升禀报完。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军中老弱者,给以钱银,遣散回原籍,补其家中壮丁,以充缺额。”

    一日为军籍,世代为军籍。

    一人当兵,全家受累,没有壮丁耕田,妇孺全要下地。

    除非家中有人中第。

    严成锦低着头,很快就轮到都察院,弘治皇帝问:“都察院有何事要奏?”

    “臣无公事要奏,却有一件私事要报,臣府上的地动仪,掉了六个珠子。”

    百官严肃起来,一颗代表一个方位,六颗岂不是多地地崩了。

    上次掉过一个未重视,弘治皇帝变得正色起来:“传钦天监监正。”

    不多时,周正走进大殿中,躬身道:“确实掉了六颗,恐有地崩,只是未传到京城。”

    六颗!

    不祥之兆!

    王琼迟疑道:“陛下,如此一来,就不能以靡费遣散宫中老幼了,需银子留作赈银。”

    严成锦补充道:“王大人所言极是,其中一颗珠子,直指西北,臣恐是三边,需筹集靡费,以备兵兆。”

    虽然知道,明朝地震带活跃,一两年就会震一次。

    但这次六颗,恐怕朝廷要大出血。

    若鞑靼乘虚而入,朝廷资金链断裂,粮草供应不上,容易丢失河套。

    “若是落一珠,不足为奇,可落六珠,会不会是珠子误落?

    毕竟,风吹也会招致珠落。”刘健问。

    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六个有地崩?太巧了。

    严成锦摇头:“不会,下官府上的壹号、貳号、叁号、肆号地动仪,平日在房中,无人打扰,今日却一齐掉落了。”

    百官怔住了,这家伙有五个地动仪……

    李东阳老脸扯了扯,低下头去。

    柴升站出来道:“西北的府地众多,严大人怎知是三边?

    三边,距离京城千里以上,地动仪不一定是能感应到。”

    且中间,还隔着大同府。

    严成锦看向柴升:“本官不知,只是猜测,若是东南多地地崩,又会引发海啸,朝廷留足赈银,不会有错。”

    估计很快,商货的价格,就要升上去了。

    若地崩引发海啸,打翻海上的商船,货物一沉,地上的商货,价格就会上涨。

    或许现在已经沉了。

    可京城离多地很远,这是无法派人及时通报的。

    弘治皇帝道:“且等十日看看吧。”

第647章 战争国债

    十日过去,严成锦在等京畿外传回的消息。

    翌日大清早,来到都察院值房。

    方坐下,便看见文吏拿着疏奏快步走进来。

    “大人,南京御史传回的急奏!”

    “大人,扬州府御史传回的急奏!”

    “大人,松江府御史传回的急奏!”

    三人话音刚落,又冲进来一个御史:“大人,蒲州淮安府御史急奏!”

    “大人,宁夏府御史急奏!”

    接连十几封急奏,被送来值房中。

    严成锦淡定地接过疏奏,仔细瞧了两眼。

    “大人,十一府、四州、十一县、一京,共二十七地发生地崩!”

    宁、杭、绍、嘉、苏、松、常、镇、淮、扬、宁等府、以及通、和、蒲、解四州,还有南京,一同发生地崩!

    凶兆……大大的凶兆!

    地崩不是最严重的,毕竟房屋不高,震不死几个人。

    重要的是,地崩带来的反应。

    多府都是江南之地,江南是朝廷的赋税大头,一旦发生地崩,国库今年的赋税,又要打折了。

    霎时,严成锦目光微微一凝,看见急奏上的几行字:宁夏城墙崩塌,三边总制严大人被埋于城下……

    “本官成孤儿了?”

    严成锦心中犯嘀咕,继续往下看:

    严大人如今身负有伤,如今鞑靼人聚兵于城外,严大人率军迎敌……

    身负有伤,也就是还活着。

    他打算派胡大龙前往宁夏一趟,城墙没了,正逢开春,又要打仗了。

    “陛下收到疏奏了吗?”

    御史道:“还未有人通报。”

    严成锦沉思片刻,盛世难如登天,有许多不可抗的天灾。

    自明中开始,就极多地震,就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也无法改变。

    此时,内阁。

    刘健呷了一口茶,文官接连将急奏送进来,看了一封,他还算淡定。

    可看到第二封、第三封时,后背满是密汗,浑身宛如死人般,凉透了。

    他屏住呼吸,看向李东阳:“宾……宾之,你方才回来时,陛下可还在文华殿?”

    李东阳走过来看了眼,全是地崩的疏奏。

    松江府更是吓人,惊涛骇浪十几丈高,原本该登陆的商船,失期了。

    “刘公,我等先去见陛下吧!”

    “嗯,需给陛下来定夺。”

    很快,刘健三人来到文华殿。

    弘治皇帝见他们三人齐来,手中又拿着疏奏,心情微微忐忑:“三公有何事?”

    “陛下,真地崩了。”

    弘治皇帝心中松了一口气,放下豪笔:“年年有地崩,命户部发赈银就是。”

    “这次不一样,二十七地地崩!江南首当其冲。”刘健颤抖地声音道。

    “宁夏的城墙塌了。”

    弘治皇帝脑中嗡地一下,脸色惨白:“二十七地?”

    平日,一地发生地崩,就足以让国库财政吃紧。

    如今,二十七地……

    他有种预感,国库今年要破产。

    正在这时,小太监跑进来禀报:“陛下,兵部柴大人求见!”

    柴升大步走进殿中,面色忐忑,朝弘治皇帝躬身:“陛下,安南传回疏奏,庞渭领军大败,被敌军斩首,大军困于安南……”

    轰地一下,弘治皇帝的天塌了,双目发黑,险些倒在书案上。

    柴升不敢抬头,谁知安南人竟如此骁勇。

    此时,殿外,王琼提着衣摆小跑赶来,平定一下呼吸,走进奉天殿中:“臣王琼,见过陛下。”

    “国库还有多少库银?”弘治皇帝直接问道。

    “四百余万两,不过,除去要发俸禄、西南军饷、大运河修缮,只有三十万两可动用。”王琼道。

    弘治皇帝的心坠下万丈深渊。

    谢迁叹息道:“臣等当初,便谏言不可修大运河。”

    柴升也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召百官商讨,多地需赈银,无靡费对安南出兵了。”

    言外之意,断掉西南的军粮。

    谢迁颔首点头:“安南还不足为俱,心腹大患是西北的鞑靼。”

    堂堂大明,被安南打败,将在四夷中颜面尽失。

    但如今二十七地地崩,朝内自顾不暇,赈银都发不过来。

    鞑靼人又趁机对宁夏出兵,

    天要亡大明不成……

    弘治皇帝坐在龙椅上,深吸了一口气,很快冷静下来,传旨道:“令百官上朝。”

    不多时,奉天殿。

    百官在底下窃窃私语,快午时了,陛下怎么还召他们上朝?

    弘治皇帝沉声道:“今日多地传回疏奏,地崩有二十七地,鞑靼趁机出兵,西南战事大败。

    朕决定,断西南军响,传令撤军。

    大运河,也暂且先不修了。”

    百官中一片骚动,竟有二十七地地崩。

    一处地崩,就需赈银二三十万,且免税一年。

    严成锦仔细思索片刻,韩文领大军还在安南,此时断粮,易令全军覆没。

    “臣以为不可。”

    都察院的方向,一道平静的声音响彻大殿,令大殿全都安静下来。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朕知道,出兵安南和修整大运河,都是严卿家谏言,并无怪罪你之意,你就不要劝谏了。”

    严成锦躬身道:“臣知道国库告急,但有一法,可令西南继续进兵,大运河工期如期进行。”

    “哪里来的银子?”

    “发行战争国债。”

    维多利亚女王,没有钱完成海外扩张,但她发行战争国债,让资本出钱,扩大了海外殖民。

    弘治皇帝露出疑惑的神色:“何谓国债?”

    百官同样一脸茫然。

    “也就是,朝廷向士绅借钱,给士绅一张借条,并承诺按月给利息。”严成锦言简意赅。

    向士绅借钱去打仗,倒是闻所未闻。

    百官一脸茫然。

    严成锦继续道:“并非一定是支付利息,也可以战利品,让士绅瓜分。”

    弘治皇帝问:“若是输了呢?”

    “朝廷举债度日。”

    输了,会引发朝廷金融危机。

    将国内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意味着,朝内的物资和钱银陷入匮乏。

    且,士绅对朝廷失去信心,转而拥护起义的军阀,比如宁王。

    严成锦皆考虑到了。

    柴升吁叹一声:“士绅岂会愿意掏出银子?”

    “柴大人说的不错!”王琼道。

    换成是他们,也不愿意白掏银子给朝廷去打仗啊!

第648章 价值连城

    弘治皇帝眉头皱得更深了,西南大败的消息传回京城,庞渭被斩。

    不用多久,就会传到坊间。

    听到消息后,士绅还会出银子给朝廷攻打安南?

    这不是傻子吗?

    严成锦继续道:“二十七地地崩,江南首当其冲,朝廷若想赈济,只能发行战争国债,且大运河修整的初衷,是让河水变深,以支撑商船和农溉两用。

    恰逢地崩,江南的处境,怕会雪上加霜。”

    年冬江南雨雪匮乏,若是放大运河水灌溉,就不足以行船。

    如今,又逢大半个江南地崩。

    大运河不修了,士绅和百姓的日子会更艰难,农户无水灌溉良田,士绅的船也无法走漕运。

    弘治皇帝深感肩负重任,面上尽是无奈。

    柴升看向严成锦,面色严肃:“丝绸和茶叶生意,稳赚不赔,三倍以上的利润,士绅为何愿意冒险买国债?

    我观严大人也不是愚钝之人,这点应当能想通才对。”

    骂本官傻?

    关键是,刘健几人颔首点头,表示赞同。

    严成锦微微抬头,看向柴升:“西南出兵,臣要举荐韩文,柴大人一意孤行推举庞渭,如今庞渭被斩,西南军大败,柴大人该当何罪?”

    柴升面色唰地一下,全白了。

    举将不利,最少也要治一个失察之责。

    且他又身为兵部尚书,掌管天下战事,更显能力不足以胜任此职。

    “臣知罪!恳请陛下责罚!”知道躲不过,柴升微微躬身,不敢辩驳。

    弘治皇帝面色越发严肃,脸上似乎挂着四个字:无能之辈。

    “柴升用人不察,致朝廷西南出兵不利,颜面尽失,罚俸一年!”

    柴升微微低下头:“臣谢过陛下。”

    未将他贬回南京,就已经是格外开恩,区区一年俸禄,不过一千三百多两银子。

    可恨的是,严成锦这狗官,竟在陛下烦闷的时候,让陛下惩罚他。

    刘健捋着胡须:“柴升所言有理,有丝绸和茶叶,士绅为何会买国债?”

    弘治皇帝双眸神采凝聚,落在严成锦身上。

    严成锦微微躬身道:“鱼和熊掌,谁不想兼得?海啸致商船沉没,士绅损失惨重,国债比丝绸生意,风险更低。”

    朝廷按月支付给利息,国债的好处,就是基本不会亏本。

    除非亡国。

    王守仁仔细思索了许久,躬身道:“严大人所言有理,西南不可断粮太久,韩文有出色的将才,必能大捷。”

    就如同水上的浮冰,老高兄在堂上谏言的,只是冰山一角。

    他相信,老高兄必定还有其他计策。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严成锦至今的谏言,还没有失策过:“依严卿家所言,朝廷发行战争国债,户部统筹,通政司昭告天下,十日内将银子收上来。”

    刘健三人目光微动,并未阻止。

    “臣遵旨!”

    “臣遵旨!”

    王琼面露难色,这国债就是打白条,若打输了,士绅敢找朝廷要银子?

    想明白这点,但凡脑子灵光都不会买。

    黄榜,贴于宫墙和顺天府衙门,邸报从皇宫传出,被各大书商加印。

    短短半日,满京城都知道,朝廷要发行国债,筹备银两。

    “国债?说得好听,朝廷就是想找士绅们借银子。”

    “听说西南总兵,脑袋都被安南人砍掉了,朝廷气不过,想出兵,又没银子。”

    几个衣着华丽的老士绅侃侃而谈。

    紫禁城,东暖阁。

    正殿中,弘治皇帝在来回踱步,大殿中央,站着内阁三人和九卿。

    发国债如此大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下早朝,九卿却一个都没能退去,全被留在殿中。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走进来:“陛下,户部衙门门可罗雀,一个买国债的都没有。”

    弘治皇帝微微怔住了,抬头看着萧敬:“你去看看。”

    柴升面色冷然,转头看向严成锦,此子还在佯装淡定,心下必定慌乱无比了吧?

    约莫半个时辰后,萧敬走回来了,支支吾吾地道:“陛下,有一个人买了。”

    刘健身躯微微一颤,想不到还真有人买啊。

    弘治皇帝双眸放光,有点激动:“买了多少?”

    “五十万两。”

    大殿中,众人瞳孔猛地一缩,赫然大惊。

    严成锦觉得哪里不对劲:“谁买的?”

    “小朱秀才。”

    弘治皇帝面色狠狠抽搐一下,这个逆子,这与左边的银子,放入右边口袋何意,还不都是朕的?

    刘健几人叹息一声。

    严成锦却暗道朱厚照聪明,庞渭被斩后,大军就由韩文统领。

    韩文受王守仁和王越指点一年,兵法娴熟,非常人可比。

    “先退朝吧。”

    严成锦却留了下来。

    回到府中,柴升换上儒裳,正要翻开兵法演义看看。

    却看见,兵部郎中陈淮慌张地冲进来:“大人,别看书了,快跟下官去买国债,晚了就没了!”

    柴升怔住了,转眼间怒不可遏:“怎会有人买国债,我才从宫里出来,休骗本官!”

    陈淮跺脚急道:“有啊!陛下刚刚下了圣旨,派遣二十万京营征讨西南,还有海南十万黎人,总共三十万大军,王守仁挂帅!”

    三、三十万大军!推平安南也够了吧?

    柴升更觉得不对劲:“陛下岂会调动京营?二十万,你这个混账!还骗本官呢!”

    陈淮委屈得想死,好心来通报,却遭这样的误会:“黄榜就贴在午门前,柴大人自己去看!”

    此时,户部衙门。

    王琼傻眼了,户部衙门乌央乌央的士绅,手里举着银票,拼了命往前冲,衙役拦都拦不住,就是要交银子。

    此时,郑乾带着王不岁走过来:“王大人,陛下有旨,第一日由王东家操办。”

    王不岁找了个凳子,站了上去,清了清嗓子,大喊道:“国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买的,需人品端正,无刑罚记录,且家财要在三万两以上,你们不要以为,谁都可以买!”

    士绅们激动更疯狂了,纷纷往前举银票,生怕王不岁不收。

    王琼目瞪口呆,宛如石化了一般。

    柴升匆匆来到户部衙门。

    只见,一个个衣着华丽的士绅,不要命的往前冲,挤得七荤八素,地上全是被踩掉的鞋子,他们却浑然不顾。

    客栈的二楼,弘治皇帝和刘健三人站在窗前,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

    “严卿家为何要故意提条件?”

    “回禀陛下,人人都能买,国债就不稀罕了。”

    二十万京营出征,就算打赢了,也是亏本买卖。

    但,这却是个假消息。

    朝廷昭告天下,京营四月后征讨安南。

    王守仁已快马赶往安南,加上海南十万黎人,早就打赢了。

    赢了,可按股份,瓜分安南皇室财物。

    一票难求!

第649章 南京守备

    翌日,大清早。

    弘治皇帝看向王琼,问道:“昨日,发出多少国债?”

    百官也想知道。

    昨日,京城的士绅都如饿疯的野狗,见到衙役就往上扑,户部衙门人山人海,都是想买国债的。

    他们派人去抢,可严成锦却规定,官员只能买五千两。

    王琼微微躬身:“共筹募白银,三百七十二万两!”

    修整大运河和支撑西南战事,足矣。

    刘健和李东阳面色各异。

    历朝以来,都是朝廷从国库中筹备军饷。

    没想到,一分银子不用花,也能打仗!

    严成锦淡然站在一旁。

    那个叫维多利亚的女人,靠发国债,向海外扩张,虽然失去了掠夺的财物,但帝国却得到了土地。

    故殖民地无限地扩大。

    资本都如此,他只不过是效仿罢了。

    正在这时,兵部的郎中陈淮道:“陛下,不可再发国债了。”

    “三百万两白银,足以征讨安南。”

    吏部有言官附和。

    买国债的人越少,他们分的越多,再卖,财物就不够分了。

    弘治皇帝看向柴升:“兵部需多少军饷?”

    柴升皱眉:“派二十万京营出征,得不偿失啊。”

    弘治皇帝沉声道:“圣旨已下,你不必多言。”

    柴升面色愕然,看向刘健。

    却发现,平日直言不讳的刘公,今日老神在在站在一旁。

    京营不会出征,此事,只有陛下和三公知道。

    见状,柴升又继续道:“三百万两足矣。”

    “朝廷在安南吃了败仗。

    暹罗和吐蕃蠢蠢欲动,征讨西南最强的安南,可以杀鸡儆猴。”弘治皇帝道。

    震慑四海诸夷,没有什么比覆灭一个皇朝更有效。

    ……

    京城,英国公府。

    英国公张懋请朱辅来军营喝酒,哈哈大笑道:“难得你进京一次,再过不久,为兄就要征讨安南了。”

    狗英国公一脉,世代执掌兵权。

    朱辅冷冷道:“愚弟要回南京了,无暇与你扯皮,有事就说。”

    “廷瓒兄不要动气,老夫也是等了许久,才有这个机会,严成锦才可恶。”张懋道。

    久在京营操练,无暇去边陲立功,军功都让安定侯捞了。

    朱辅淡淡地道:“无事愚弟走了!”

    朝廷的国公有近十人。

    但真正有权势的,只有手握兵权的英国公和保国公。

    如今,趁着机会入京,他有翻身的机会。

    出了国公府,径直来到严府。

    他原本任南京守备。

    但保国公朱晖,在朝鲜打了胜仗,执掌南京三军兵权。

    到了严府,敲了敲门,却听门子丢出暗语。

    试了几次都不对。

    朱辅心想他一个武夫哪里比得过文人,直接通报了来头。

    此时,严府中。

    严成锦坐在正堂喝枸杞茶。

    王琼挽起袖子,泡起茶来:“这眉茶在老夫府上放了半年,贤侄尝尝?”

    少爷从不吃外来之物,岂会喝你这破茶?何能想告诉他,不要浪费了。

    严成锦道:“王大人有事找本官?”

    “没,就是想向严大人讨教一下国债之道。”王琼笑呵呵地道。

    学会这一招,以后征讨鞑靼,户部就不缺军饷了。

    可这小子就是不肯说。

    严成锦摇头道:“本官在堂上全说了,无丝毫保留。”

    王琼一把年纪了,还来求教他一个小辈,圆滑得像泥鳅。

    还不等王琼说什么,门子走了禀报:“少爷,成国公求见。”

    素未谋面,必定是有事相求。

    本不该见,但严成锦决定见朱辅:“让他进来吧。”

    朱辅昂首阔步地走进院中,看见严成锦便道:“严大人,可否向陛下举荐本国公,执掌南京三军?”

    文官和武官的地位悬殊,严成锦可以向陛下举荐他。

    而他想见陛下一面都难。

    这是近臣和武官的区别。

    李清娥眸中微动,朱夫人嫁入李家时,向父亲提过此事,被父亲婉拒了。

    王琼心下暗想,如今掌控南京三军的是保国公。

    “成国公,你是强贤侄所难啊。”

    朱辅瞪了王琼一眼,心下却暗道,关你屁事,马屁精。

    王琼忌惮地看向别处。

    以严成锦的性子,也不会举荐你。

    严成锦想了想,道:“明日入宫,本官向陛下提及此事,但不担保。”

    朱辅,是众多国公中,有将才的勋爵,曾经操练京城三大营,协助平定宁王之乱。

    这是第一层。

    保国公朱晖年迈,时日无多,早晚需交接兵权。

    这是第二层。

    朱辅是李东阳的小舅子,看在李东阳的份上,举荐一次。

    这是第三层。

    虽说朱辅是武将,入阁时,也算为数不多的声援。

    这是第四层…

    正当严成锦在考虑第五层时,朱辅道:“那我先谢过严大人了。”

    翌日,东暖阁。

    廷议后,百官徐徐小声地退出大殿。

    严成锦却留了下来,弘治皇帝疑惑:“严卿家有事?”

    “昨日,成国公朱辅到臣府上,让臣举荐其执掌南京京营。”

    愣是平日对严成锦不上心的李东阳,此刻,也回过头来看着他。

    弘治皇帝昨夜就知道了:“京营更换统帅,是兵部的事。”

    “臣遵旨。”

    忽地,弘治皇帝觉得奇怪,又看向严成锦:“可是有朕未察觉之处?”

    严成锦道:“臣以为,保国公已年迈,如今正是青黄交接之时。”

    弘治皇帝露出思索之色,任用哪一任国公,是内阁和兵部决定。

    “传兵部。”

    很快,柴生走进大殿中,弘治皇帝看向他:“柴卿家清楚南京京营兵备?”

    柴生看向严成锦,他自然清楚,只是,能不能当着严成锦的面说?

    弘治皇帝道:“但说无妨。”

    “南京拥兵十万,由保国公朱晖统帅。”

    “严卿家举荐,成国公掌管南京京营地了。”

    柴升陷入沉思中,此子在为入阁蓄力。

    “臣以为不可,京营一直为英国公和保国公一脉掌控,且朝中国公众多,为何偏选成国公?”

    弘治皇帝深深地看了严成锦一眼,你自己举荐的人,你自己来解释。

    严成锦会意道:“成国公正值壮年,且曾执掌京营,乃英国公外不二人选。

    柴大人想举荐谁,不妨说出来?”

    柴升面色僵硬,本官刚被罚了一年俸禄,你却专挑这时候。

    李东阳微微抬头道:“成国公曾托朱氏与臣提过,但臣未替他举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