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大明从慎重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从慎重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一笑澄明     大明从慎重开始txt下载     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85章 非人力能及

    大雪中,轿夫滑到了三五次。

    索性从轿子里走下来,蒋冕背负着手,顶着凛冽的小风,朝午门大街走去。

    却看见张升也背负着手,走在前头。

    蒋冕深深地盯着张升,眼中写满了无奈,注视着张升的眸子似乎别有深意。

    “大雪封城,今日清早,翰林来府上禀报,海南布政使司也下雪了。”

    张升撇撇嘴,不禁苦笑道:“敬之兄也在期待着使团回京?”

    见心思暴露,蒋冕只好咳嗽一声,低声道:“这个自然。”

    严成锦送宁王叛军出海,旋即不久,西南传回唐宋建国的疏奏,又在唐宋国内见到汉人。

    不免让人浮想,是不是宁王的叛军?

    若还身为御史或翰林,或许早就愣着头皮上疏,弹劾严成锦。

    但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已不是凭一腔热血行事。

    而是靠脑子,靠计谋。

    毫无证据之事,即便在朝廷上弹劾严成锦,只会令新皇疏远,还会让太上皇不喜,

    无济于事!

    严成锦立下如此多功绩。

    尤其是,他谏言修建正德官道,仅仅一策,就替天下商人省下运输成本。

    更遑论,严成锦身后还站着李东阳,站着新皇。

    朝廷向来看不起朝贡国。

    除了郑和下西洋,大明极少派遣大规模的使团,访问朝贡国,但太上皇不惜花这笔靡费,就说明他心中也有数。

    但大家都不说。

    如今,只能等使者团回京,才能捅破这层纸。

    看见宫门前的萧敬,蒋冕才又开口道:“太上皇等不及了,我等先去奉天殿吧。”

    此时,奉天殿中站满了大臣,百官多少有点了解太上皇弘治的性子。

    下雨下雪,不用等金钟,直接就可以进殿里候着。

    张家兄弟越来越欣赏严成锦这小子了,制做成羽绒官袍,身子暖呼呼的,笑容可掬地道:“贤侄啊,天又冷了,听说海南都下雪了,你可有什么想法?”

    太上皇弘治深深地看了张家兄弟一眼。

    满朝文武渐渐安静了下来,萧敬在奏本上写下海南的奏报,贴在太上皇的功绩下。

    “海南传来捷报,但同时,也来了一封请乞赈济的疏奏。”

    百官哀叹一口气。

    冬天下雪再正常不过,该收的农物都收了,冬天也不耕种,雪爱下不下,下了更好,能浇灌土地。

    所以,才有瑞雪是吉兆的说法。

    但海南不同!

    海南冬天,也是要耕种的,雪一来,反而成为灾害,还有安南和两广的部分地区,皆一年三种。

    谷物的收成低,又少了一季,对朝廷和百姓的损失极大。

    刘健面上带着千愁万绪的道:“此事,只能开国库和内帑赈济了。”

    蒋冕等人颔首点头,看似田地很多,但分到百姓头上的却不多,只是温饱有余。

    少了一季,对士绅无伤大雅,对许多百姓而言,半年口粮就没了。

    不能寒了民心。

    太上皇弘治抬眸,目光扫过内阁诸公,声音中带着一丝疲倦,道:“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好不容易积攒的国本,总要被天灾败掉。

    如此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像大唐那样的盛世?

    张升深吸一口气,道:“这也无奈之事,还请朝廷开仓。”

    严成锦沉吟片刻,明朝的自然灾害,比唐朝和宋朝多,这是明朝难有盛世的原因之一。

    且小冰河期要到万历时,才达到顶峰。

    也就是,只会越来越严重,天灾如此,非人力能改变。

    朱厚照看见黄花梨板上,太上皇增贴了一张功绩,看了一眼严成锦,不服气地道:“此事,当由儿臣来决策。”

    百官顿住了。

    仅仅是开仓赈济百姓,就会获得名声,这功绩拿得,也简单了。

    太上皇弘治深深地皱起眉头,整个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方才,分明看见严成锦朝那逆子使了个眼色。

    “严卿家,可是有什么话要说啊?”

    严成锦沉吟片刻,又看了周围一圈,见百官都在看着自己,“臣也无力对抗天灾,还要再想一想。”

    太上皇弘治说的有道理,赈济粮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明朝天灾频繁,如果,想不出一种办法来对抗天灾,与历史上并无多大区别。

    回到东暖阁,

    朱厚照命人烧了地龙,浑身上下暖洋洋的,翘着坐在椅上。

    谷大用送来西瓜,是暖棚里种的,只是不比夏天的甜。

    “老高,朕方才在殿上也好奇,你真有办法对付天灾不成?”朱厚照大口咬了一口西瓜,整个人却像绷紧了一般。

    严成锦将西瓜拿起来,想过在天下推行暖棚,但不现实。

    水稻本身的饱满度低,若光线在弱些,只怕会种出个寂寞来。

    以如今的工艺,还无法生产透明的塑料,推广玻璃大棚,成本太高。

    “臣要下值了,一用脑子就疼得慌,要回府补脑子。”

    朱厚照很耿直地点点头,咧嘴笑道:“你去吧,朕也要去教坊司了,相信你睡一觉,便会有计策了。”

    谷大用白了两人一眼,已习惯成自然。

    回到府上,在书房中,严成锦画出无数黑点,这些黑点表示百姓的米粮,再又画出一个拳头大的黑点,陷入沉思中。

    到了翌日早朝。

    太上皇弘治深深地看了朱厚照一眼,目光意味深长,开口道:“昨日你说,此事由你决策?”

    诸公安静下来,看着朱厚照,除了告祭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实在想不出什么太好的计策。

    朱厚照涨红了脸,看了眼旁边的严成锦,昨日老高这家伙给他使了眼色,他才信誓旦旦。

    若想不出法子,就只能告祭祖陵墓了。

    见严成锦不吭声,朱厚照只好道:“命驸马都尉蔡晋,告祭长陵和献陵。”

    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朝廷都是这么干的,这个不用教他也会。

    诸公喟叹一声。

    太上皇弘治面上不禁出现失望之色。

    虽然历朝历代在出现天灾时,都以告祭天地作为解决之策,却并未在根本上,解决天灾的问题。

    但这不能算一功,他摇摇头,看向下方的刘健:“内阁拟旨,开国库和内帑赈济。”

    明朝,天灾如影随形,若不能想出策略,恐怕只会这样徒徒损耗国力。

    严成锦沉吟片刻,道:“臣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殿中众人一愣。

    旋即,诸公眉宇间显得极为凝重,天灾非人力所能抗衡,他们疑惑地看向严成锦。

    太上皇弘治深深吸了一口气,面露期待之色,道:“严卿家但说无妨。”

第786章 在灾难中升官

    诸公眼睛直直地看着严成锦,可偏偏这家伙总要酝酿许多。

    一时间,大殿变得安静下来。

    足足过了半刻钟,严成锦才开口:“此事,臣想与太上皇、新皇、内阁六部先商议,再决定可否推行天下。”

    言外之意,其余百官可以下朝了。

    百官一瞬间被惹毛了,你搁这儿看不起谁呢?

    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大殿中的人都以为严成锦要说了,没成想,他竟来了这么一句,以至于太上皇和诸公一愣。

    可往日,此子沉吟片刻就会说,今日如此慎重,想来是会天下动摇之事。

    诸公也是聪明人,并未出言制止。

    太上皇弘治便道:“先退朝吧,内官也退出去。”

    萧敬万般不情愿地走出大殿,关门时还往里瞥了一眼。

    知道太上皇和诸公都等着,严成锦迟疑一下,才道:“臣称之为阳光计策,请太上皇下旨,其中奥秘,诸公不得透露。”

    一下子,大殿里骤然冷下来。

    朱厚照却喜滋滋地道:“朕准了,泄露半句便是抗旨。”

    严成锦正色道:“臣的计策,分为两条,一是让士绅出粮救济百姓,二是令百姓平日,额外缴纳一笔粮食。”

    天下每年种出粮食数量,极为庞大,若将去向分为朝廷,士绅和百姓。

    掌控在士绅手中的粮食最多。

    诸如他,拥有的良田就有万顷,还没算种玉米和番薯等旱地。

    太上皇弘治没有想明白,精神抖擞却又疑惑地看向严成锦:“这是何意?”

    “一个大士绅种出的粮食,足以抵得上一村百姓手里的田地。

    如今,天下赈济全靠朝廷一力承担,国力,自然会被不断的消耗。

    若士绅能加入到赈济的行列中,能帮助百姓,扛过灾年。”

    诸公面露迟疑之色,诚然,除了朝廷,士绅手里掌控的粮食最多。

    刘健将众人的疑惑问了出来,道:“士绅怎会乖乖拿出钱粮?”

    太上皇弘治和诸公的目光凝聚了许多,一脸期盼地看着严成锦。

    “这就要说到百姓额外缴纳的粮食。”

    太上皇弘治显得更加专注。

    “一户百姓额外缴纳的钱粮不多。

    但聚集起来,是一笔庞大的财富,这笔财富,有巨大的用途。

    交由牙行打理。

    粮食卖出后得到的银两,可以借给商贾做买卖,赚取庞大的利息,再用这笔利息作为赈银,发放给百姓。

    朝廷可减少巨大的靡费支出。”

    太上皇弘治浑身微微一颤,屏住了呼吸。

    诸公听到了这番话时,心中的震撼之情无以言表,表情僵硬在脸上。

    如此一来,就由士绅分担了朝廷的重担。

    严成锦沉吟片刻,道:“并非每年都会有天灾,这笔银子会越来越庞大,最后,到达无需朝廷拨款,就能赈济的地步。

    甚至,还能替朝廷赚取银两。”

    王琼的心脏噗噗地直跳,短短片刻功夫,听得惊心动魄,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脑袋中嗡嗡作响。

    刘健和李东阳深吸一口气,心里震惊到极致。

    朝廷官斗,他们自认为是一把好手,可这样的计策,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这是何等的善政。

    今后,朝廷就不必为赈济发慌了。

    朱厚照突然心底生出一股豪迈之情,快步走到御案前,喜滋滋地道:“父皇,借你的笔用一用。”

    龙飞凤舞地写下几行字,依稀可以看见,正是严成锦刚才所提的计策,被贴在黄花梨木上。

    太上皇弘治面色难看。

    诸公捋着胡须,还没从严成锦刚才的话中回过神来。

    通过温和的手段,从士绅手里拿了银子,分担了朝廷的重负,还赈济了百姓。

    这个计策,是上一世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严成锦又开口:“还请太上皇准许,此事归于经济司衙下。”

    诸公都知道,这是一笔庞大的银子,理应归户部。

    且当初,太上皇和他们商定了,不能再让经济司变得庞大。

    王鏊厚着脸皮道:“太上皇,诚然严成锦所言可行,也是利国利民之举。

    这样,更不能交给经济司了,可想而知,若有十年,百年,是多庞大的一笔银子?

    经济司掌控的银两,或许会超越户部。”

    王琼蔫着一张脸,只恨严成锦不是他部下的佐官。

    国库常常是空的,哪里屯过什么银子?

    朱厚照总要出一下力气,否则老高这家伙就帮父皇了,干咳了一声:“儿臣决定归到经济司下。”

    诸公面上带着些许潮红,似乎隐隐动怒了。

    这两个家伙同气连枝,他们是知道的,可在天下大事面前,不能过多论私情。

    且当帝王,该严厉一些才对。

    刘健咳嗽一声:“新皇,此事不可凭关系决定,应当放眼朝廷的格局。

    都察院权利膨胀,对朝廷并非好事。”

    诸公一脸深以为然的样子。

    新皇太过相信严成锦了,可当皇帝,是忌讳偏听偏信的。

    即便严成锦没有反心,下一任都御史,就未必了。

    太上皇弘治目光闪烁不定,确实如刘公所言,都察院设立四司以来,权力就比先代皇帝当政时庞大了许多。

    李东阳回过神来,这小子不是官迷吗,道:“太上皇,臣以为严成锦谏言有功。”

    太上皇弘治当即会意,心下一喜:“此乃利国利民之事,严卿家谏言有功,升大学士之位,与张师傅同列武英殿大学士。

    至于此事,可交由都察院经济司督管,但赚取的钱粮,交给户部。”

    诸公眸中一亮,相当于让经济司干活,户部收利。

    太上皇不愧是励精图治的老皇帝,如此分权,一碗水就端平了。

    严成锦噎住了一下,心中一阵绞痛,升官固然高兴,可职权被分了一半,总归是有些不舒服。

    若非王琼与他私交甚密,此刻,已经开始掏弹章了。

    太上皇也觉得封赏有些薄了,毕竟,只有一个称号,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月俸也随官升五十石。”

    一口气升五十石,诸公面上露出羡慕之色,他们的俸禄,一月才百余石,足抵他们月俸一半。

    严成锦道:“臣谢恩!”

    权利分出去有个好处,不用受百官盯着。

    太上皇弘治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喜意:“让百官进来吧。”

    百官在外头等了半天,心中好奇,可又不敢趴在窗上偷听,个个面上高兴不起来。

    宛如被当成酒囊饭袋,被抛弃了一般。

    这时,蒋冕打开殿门笑吟吟地道:“诸位同僚都进来吧。”

第787章 登门求教

    等百官进殿后,又开始议海南赈济的事。

    太上皇弘治面上愁云散去,声音中有几分喜意:“开国库和内帑,赈济海南百姓,今年开始,向百姓多收一分税。”

    大殿中哗然声四起。

    百官听得脑子一片懵然。

    吏科给事中刘景忍不住道:“如今大雪封盖天下,不是多少庄户受灾,朝廷怎能这时候起税?”

    大明向百姓收取的税,一亩九分纹银。

    加一分,正好是一钱银子。

    户部主簿张忠明也郑重地道:“是啊,百姓收入微薄,朝廷若再加一分,会更不堪重负。”

    许多官员嗯了一声,四目相对,眼睛的深处都带着疑惑。

    朝六部尚书看去,只见,六人面皮上风轻云淡,一副很不在意的样子。

    又看了看内阁,刘公和蒋公几人也无动于衷。

    这是怎么回事?

    百官表情僵住,朝廷提高税额,刘公等人应该会反对才是,却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蒋冕回头看看,面上带着无奈,在殿前立下誓约,不能透露半字。

    也能理解严成锦为何这么做。

    朱厚照对谏言充耳不闻,兴冲冲笑道:“这是朕下的政令,由都察院经济司收取,再移交户部管制,内阁拟旨吧。”

    百官听得一愣一愣的,敢情是新皇下的旨意。

    这才注意到,黄花梨木板上,新皇又多了一笔功绩。

    刘健微微躬身:“臣等遵旨!”

    内阁和六部都无意见,百官还能说什么,心里哀叹着,欲言又止退出了大殿。

    刘景追上了蒋冕,朝他微微躬身,郑重其事道:“新皇登基后,各地就不断起事,再加一分税银,百姓如何能忍?”

    蒋冕有些不胜其烦,但看到刘景身后的几个文官,耐着性子,道:“此事,经内阁和六部商定,并非新皇一人决断,诸位不必再言了。”

    “敢问是哪位大人的谏言?”

    蒋冕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刘景,沉吟片刻,道:“你还想弹劾不成?”

    邸报传出京城,政令也向两京十五道的府州县发出。

    看到顺天府的邸报时,京城百姓顿时激动起来。

    税额,是关乎百姓的民生大事。

    自弘治十三年增税一次,朝廷许久没有征过税了,百姓也渐渐称颂太上皇贤明。

    此刻,看到邸报心中凉了半截。

    顺天府府尹刘庆连忙压一压手,大喊道:“灾年时,朝廷会开仓赈济,不必恐慌。”

    他也看不懂朝廷的旨意。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在心神不定,加了一分税赋,却未告诉百姓加税赋的道理。

    如同给人判了五十大板子,却没说明为何降罪。

    必会心生怨恨。

    萧敬匆忙地走进来,太上皇弘治深吸一口气,定了定心神:“百姓对新政反应如何?”

    萧敬低着头,吞吞吐吐道:“不好。”

    太上皇弘治心中一阵失落,这明明是利于天下的善政啊。

    可他不能告诉百姓其中的道理。

    此刻,深深地体会到了身为帝王的不易,竟有一种忍辱负重之感。

    “召内阁和六部来。”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若有所思,也在思索着坊间百姓的反应,可朝廷拿百姓的税银去做买卖,流传出去,总归是不好的。

    但这,却是减轻朝廷赋税的善策。

    有了多余的银子,朝廷就能兴修水利,增强兵备,建更多惠民药局,抚恤和安置更多流民。

    盛世才可期。

    李东阳躬身道:“等海南的赈银发放下去,百姓必会体谅。”

    王琼道:“臣已算出账目,送去太仓调拨钱粮,只是,臣总觉得,严成锦看了书籍,才会有此深虑的计策。”

    诸公面上微变,身躯抖了抖,严成锦才二十三,却屡屡想出这样非同寻常的办法。

    背后若没有看过书,他们是不相信的。

    蒋冕也点头,一脸郑重:“臣也如此想过。”

    毕竟,此子实在太年轻了。

    太上皇弘治眯着眼,若此书能让诸公也看看,不知会生出多少治国之策。

    “寡人踢十脚,他才动一下,这家伙是不会交出来的。”

    李东阳顿时尴尬了,忙低下头去。

    王琼毫不犹豫地道:“臣……臣可以去问问。”

    ……

    严府。

    王琼拎着几味补药上门,最近京城流行送这个,里头有高丽参,枸杞,党参,海狗鞭……

    放在茶案上,茶也不顾上喝,

    笑吟吟地看着严成锦:“许久没来看贤侄了,精神了。”

    严成锦满脸警惕,却没说话。

    王琼从袖口拿出一串纸包好的冰糖葫芦,慈祥地递给严方来,微笑道:“吃。”

    严方来昂着头,大眼睛看着王琼,嫩声嫩气道:“爹爹说有毒。”

    王琼心中一阵绞痛,笑容僵硬在脸上,又打起精神:“好孩子,你爹说得对。”

    “王大人与本官交往甚少,今日来拜访是何事相求?”严成锦开门见山道。

    王琼一脸正色,颔首点头:“今日来,是想问贤侄,从哪些书上看到的道理?”

    第一次时,以为严成锦是误打误撞想出来。

    第二次时,便觉得有些蹊跷了。

    严成锦才二十三岁,没做过买卖,自出生起就呆在京城读书,打死他也不信严成锦能悟出这样的道理。

    王琼相信定是从什么书里看来的,可此子却不轻易显露。

    户部掌管天下钱银,他想得到严成锦的方法,为天下百姓做一些功德。

    严成锦眸中露出思索之色,这的确是有方法的,并非他凭空想象。

    上一世,经济和金融学理论,都达到了极为骇人的高度。

    大明的工坊如春笋般冒头,是资本兴盛的时期。

    若有相对完整形态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指引,就像新手得到巴菲特的炒股秘籍,商业活动会变得更加成熟。

    严成锦抬头看着庭院,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不满王大人,的确有方法和书籍。”

    王琼脸色猛地一变,心脏骤然加速,小心翼翼地看着严成锦:“是何书?”

    “是理科。”

    严成锦没说谎,的确与数学有莫大的关系。

    王琼眉头深锁,更是震惊了,却不怀疑严成锦的话。

    他阅遍古籍,诸公也是如此,若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就算他不知道,李东阳和刘健等人阅遍群书,应该知道才是。

    唯独理科,他们都没有涉猎。

    王琼的脸色,瞬间的缓和下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原来如此,贤侄可否点明,是哪一本?”

    “理科,算学。”

    王琼面色一凛,嘴中喃喃,难怪,难怪了啊……

第788章 使团回京

    听闻严成锦的道理,来自理学。

    太上皇弘治眸中闪过一抹错愕,喃喃地道:“严卿家所言为真,理科,当真能用于治国。”

    刘健心里不禁勾起一抹苦笑。

    隐隐猜到了,宫中藏书数以万计,皆被他翻阅过一遍,只有理科没有研究。

    “严成锦的理科又学自于何人?”

    这时,殿中的大臣回过神来。

    谢迁颔首点头,总不能是凭空想出来的吧,未学先知,那不就是圣人?

    王琼摇摇头,还真是此子从算学里推演出来的,便道:“臣想求一书,可严成锦让臣去看算学。”

    太上皇弘治思索着什么,许久后才缓缓张口,道:“若将理科,纳入院试中如何?”

    诸公眸中闪烁不定,院试是小三元之一。

    占据科举的权重并不高。

    只是,国子监和各地书院的先生,并不熟悉理科,推广下去极难。

    在云南和贵州等地,先生就极少,更遑论找到会理科的先生。

    对南方贫苦之地的读书人不公平。

    蒋冕直言道:“此非一朝一夕能推行之事,请太上皇再议。”

    京城的雪持续下了几日,五城兵马司用铁锹将雪铲去,太上皇弘治让百官沐休几日。

    严府,

    朱厚照带着朱载堃和朱厚熜来到府上,朱载堃原本还守礼仪,给严成锦行礼,文质彬彬的模样。

    可见了严方来,便天性暴露无遗,想让严方来带他们去后院玩。

    腾腾的热气升起,铜炉中的汤水沸腾。

    一旁的红肉被朱厚照夹起,丢进铜炉里:“老高,我听说使节要回京了。”

    今日登门,严成锦便料到他有话要说。

    “新皇想说什么?”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严成锦,笑了笑道:“老高,唐宋国该不会是你建的吧?”

    谷大用噎住了,碗哐当一声掉到地上。

    本来严成锦让他试毒,才有一口肉吃,这肉还没吹凉呢,就飞了。

    “无证据之事,新皇莫要乱说,这是谋逆的大罪。”严成锦只看了朱厚照一眼,便知道这厮已经认定是自己了。

    任何事情,想瞒过朱厚照是极难的。

    尤其自己还常常与朱厚照相处,他了解朱厚照,朱厚照何尝不了解他?

    不过,死不认账就是。

    “我又不会砍你的头。”朱厚照凑过来,忍不住好奇地乐道:“你派谁建的?何时建的?有多少兵马?”

    严成锦明白朱厚照的龌龊心思:本宫拿你当兄弟,有福同享,建了王朝,你当然要分本宫一半。

    “新皇莫要乱说,等使臣团回京,一切自会知晓。”

    ……

    李府,湖心亭。

    李东阳面带忧虑之色,下棋下得魂不守舍,拿了谢迁的白子,也浑然不觉。

    谢迁一面目不转睛地盯着棋盘,一面道:“宾之在担忧使臣回京?”

    “这是自然。”

    李东阳直言不讳,谢迁于他而言并非外人,且从他的体态,也能看出来担忧。

    唯独此事,他不能直接问严成锦。

    谢迁看了李东阳一眼,才道:“诸公也在思虑此事。”

    毕竟,严成锦送宁王离开京城,唐宋不久后就建国,太过于巧合。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眸中一亮,微微抬头:“皇孙今日,没有给寡人请安?”

    “被新皇带出宫了,如今,诸公隐隐期待着使臣团回京,算来也快了。”萧敬不敢直呼严成锦的名字。

    太上皇弘治愣了一下,放下豪笔,“到何处了,可有消息传回?”

    “还不知,使臣团未派探子回来禀报。”萧敬道。

    “新皇去严府,可听到什么?”太上皇弘治回头看了萧敬一眼,眼神中有种虎视眈眈的异样,令萧敬心中一凛。

    “没说什么。”不敢给朱厚照安排奸细,萧敬打探消息越来越难了。

    三月开春,京城的天渐渐晴朗,雪还未化去。

    一封紧急疏奏传回宫中,使臣团回京了。

    这次出使唐宋国,用了五月余,听到使臣团回京的消息,太上皇和诸公心思活络起来,又等了几日。

    一日清晨,奉天殿中,

    太上皇弘治坐于御座上,手搭在膝盖头,面上带着威严之色。

    百官站在两旁,满脸肃穆,齐齐朝殿门看去。

    通政司一声唱喝后,一行官员陆续走进大殿中,这些人脸上都有些消瘦,显然是连日赶路所致。

    大理寺卿张泰,鸿胪寺少卿徐钦,都察院副都御史方学,刑部右侍郎张子磷,兵部主簿姚峰等一行人,朝太上皇弘治微微躬身。

    百官一个个昂着脖子,翘首以盼,似乎等不及使臣团说出唐宋国的见闻。

    等着解开心中的谜团。

    蒋冕和张升面上带这焦虑之色。

    这次派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去,得到消息也能令人信服。

    太上皇弘治眼中闪过一抹光彩,显然对唐宋国极有兴趣,将目光瞥向使臣团团长,大理寺卿张泰。

    “张卿家,唐宋国真为塞义德后裔所建?”

    殿阁里安静下来,炙热的目光投向张泰。

    只见,张泰微微颔首点头:“确实为塞义所建,臣在阿拉格见到了王国和百官,这是文牒,请求太上皇敕封。”

    藩国请求大明朝廷敕封,就说明向大明称臣。

    就如同朝鲜,一旦国王变更,新皇登基,需要大明朝廷的旨意才能成立。

    太上皇弘治看向刑部右侍郎张子磷:“张卿家也一样?”

    “不错,臣所见确实如张大人所言。”

    蒋冕和张升等人的疑虑打消了一些。

    张泰和张子磷反对变制,也在朝中为官多年,名声清直,是绝对不会被严成锦收买的。

    李东阳心中长出一口气。

    有了大理寺卿和刑部侍郎的一番话,严成锦总算是没关系了。

    严成锦心中嘀咕,此事只有王守仁、严嵩和朱拱樤知道。

    或许,那个唐宋国王塞义,也以为自己是真国王。

    散了早朝,太上皇将使臣团留了下来,除了严成锦,内阁和六部都在。

    张泰递上新邸报。

    “所见的汉人,是南方逃去的饥民,还有走商到那里的儒商,皇室正在卖财物筹集军饷,吸引了很多汉人商贾。”

    这是随行的中书舍人所画,唐宋国比大明贫苦,千万倍不止。

    加上受突厥人侵袭,只能躲在山里种番薯和玉米。

    却也有布棚搭起来的市集,能看见汉人的身影。

    太上皇看完后唏嘘一声,板着脸道:“既已查清,此事,诸公休要再提了。”

    蒋冕几人颔首点头,张泰等人亲眼所见,还能说什么。

第789章 殿前顶撞

    东暖阁,

    合上北方的疏奏后,朱厚照眨了眨眼睛,问道:“老高,王呆子去哪儿了?”

    严成锦不经意地瞥了他一眼。

    张泰的使臣团虽然回京城了,但朱厚照不好糊弄,这厮已经认定了,自己就是唐宋国的背后之人。

    严成锦想了想,问道:“你找伯安兄做什么?”

    朱厚照从来都是对严成锦直言不讳的,面上露出喜色,丢了一本疏奏过来。

    “靼人劫掠边城的马匹和钱粮,呆子再打他们一次就老实了,朕也想偷偷在瓦剌,建一座王朝。”朱厚照也想过一把开朝皇帝的瘾。

    严成锦打开了疏奏。

    三月初五,瓦剌和鞑靼人结伴南下,一日跑了二三百里,抢了几个县城,攻下县城后,掠女无数。

    海南都下雪了,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更严重,冻死牛羊无数。

    以往达延汗还在时,一开春,就会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大城,夺取钱粮,俘获奴隶。

    对于鞑靼人而言,春秋南下劫掠,已成习惯。

    尤其是在大灾之年。

    对于鞑靼这片疆域,严成锦一直想不出安顿的计策。

    但这封疏奏中的守将,斩杀了鞑靼和瓦剌,共计一百余人,看看落款的名字,是宣府的游骑将军江彬。

    严成锦看向一旁的侍奉小太监:“疏奏为何先传来东暖阁?”

    “是、是新皇让奴婢在西暖阁拿的,说是政绩会被太上皇抢去……”小太监两腿发软,快要被吓死了,不敢直视朱厚照的眼睛。

    一连几月来,朱厚照的政绩始终差太上皇十个左右。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道:“老高,朕已经也很努力地阅奏了,这些地方父母官,屁大点事也要上疏,压根就挤不出政绩来。”

    多是见了苗头,就喊祥瑞的疏奏,父母官报喜,纳粮的新政推行后,百姓弹冠相庆。

    可京城的百姓,分明在骂朝廷。

    严成锦不相信,地方百姓的反应会有所不同。

    一旦出巡,就会看见坊间哀鸿遍野,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农户。

    大清早,绕着午门跑了几圈,沐身后来到西暖阁。

    察觉到小太监们的眼神躲闪,太上皇弘治最擅长察言观色,很快就看出了与往日不同。

    他眯着眼,锐利的目光朝侍奉的小太监看去:“发生了何事?”

    “新皇……新皇刚才来挑走了一些疏奏。”小太监噗通一声跪下。

    太上皇弘治转而看向御案,疏奏被叠的整整齐齐,但六部的顺序却不对。

    显然是小太监重新堆叠的。

    内阁呈递时,会分门别类,让翰林送去给朱厚照的疏奏,都无关紧要。

    太上皇弘治阴沉着脸,动了动筋骨,腮帮子咬得太紧而鼓了起来。

    却在这时,殿外的小太监喊道:“太上皇,疏奏……疏奏送回来了。”

    谷大用抱着疏奏,哆哆嗦嗦地走进来大殿,察觉到太上皇的脸色,手就更抖了。

    “新皇和严大人阅过了。”

    太上皇弘治铁青着脸,道:“是新皇让你偷的?”

    “不……不是,是新皇自己。”谷大用察觉到太上皇脸上的异样,连忙噎了回去。

    萧敬冷冷地看了谷大用一眼,示意旁边的小太监拖出去,廷杖伺候。

    太上皇弘治拿起一本翻阅开来,看到一半时,眸中若有所思。

    等到早朝时,才拉着脸淡淡地瞥了一眼朱厚照,又看向王琼:“三月前,鞑靼可是向朝廷请乞赈银?”

    王琼微微抬眸看向刘健和李东阳。

    他是得到内阁的准许后,才驳回的。

    刘健微微躬身,面色平淡:“是臣票拟这封疏奏。”

    大明从来没有真正将鞑靼看成自己的子民,毕竟,他们不是汉人,与安南一样是异域归顺的子民。

    在他心中,鞑靼的疆域,只是作为隔绝瓦剌南下侵略的缓冲地带。

    “赈济,只会耗费朝廷的靡费,朝廷需银子之处众多,也无力开仓。”蒋冕道。

    种族平等,是极难达到的。

    就以科举为例,难不成真让鞑人入朝当官?万一鞑靼人入阁掌权,内外勾结,朝廷地位岌岌可危。

    这个道理,就和藩王不能当官一样。

    李东阳点头道:“鞑靼人以部落聚集生活,动辄有万余人马,振臂一呼就可起兵,不能让其强盛。”

    先代皇帝一直想与鞑靼人和睦相处,但鞑靼人却一直想夺大明的疆域。

    朱厚照却打起精神,道:“父皇,靼人为官虽然还未有先例,可一直晾置在北方,朝廷以奴隶对待他们,迟早也会有反心。

    若他们起兵,朝廷就要给九边拨军饷。

    与其将银子用在打仗上,不如拨给他们,让他们安定不作乱。”

    这一席话,有点镇住了朝廷上的诸公。

    严成锦眼神一变,朱厚照谈到了一个治国之道,极为重要的问题。

    社会的维稳成本。

    诸如上一世,某些庞大的财团破产后,欠下巨额的债务,银行通过买下或其他交易方式得到这些债权。

    欠钱的人可以用极低的价钱,偿还这些债务。

    诸如欠一亿,只用换三百万,就能抵消这部分债。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市场和社会稳定。

    因为每天破产和欠债的企业极多,一直积压起来,迟早就变成一个解决不掉的大麻烦。

    不引发惶恐和动乱,才有了这种做法。

    在封建王朝,建立新王朝事大赦天下,不仅是免死罪,还包括清理前朝留下的旧账。

    张敷华微微躬身道:“若与鞑靼开战,花费的军饷,的确为赈济的几倍不止。”

    一旦开战,九边士卒就需放弃屯田,带兵上战场。

    屯田荒废后,一切支出皆由朝廷支给。

    这是除了俸禄外,最大的一笔靡费。

    大殿中的人,面色变得认真起来,眸子看向朱厚照,露出期待之色。

    朱厚照见众人看着自己,喜滋滋地道:“朝廷应一碗水端平,鞑靼请乞赈济时,也要给他们拨发赈银。

    他们吃饱喝足,就不会跟朝廷作对了。”

    太上皇弘治深深地凝视着朱厚照,开口道:“这番话,严卿家教你说的吧?”

    “儿臣是父皇所生,父皇为何总是看不起自己?”朱厚照不满地看了太上皇弘治一眼。

    大殿中渐渐安静下来。

    此刻,太上皇肯定很顶,严成锦连忙替朱厚照解释:“与臣无关。”

    文武百官面带难色,不难猜到接下来,就是父子局了。

    与众人猜测的一样。

    太上皇弘治看了萧敬一眼,萧敬会意喊了声退朝。

第790章 恩宠

    刘健几人退回内阁后,不由得思索起来。

    李东阳坐回到案旁,长吁一口气,思索片刻后道:“新皇有几分道理,但给鞑靼人拨钱银,兵强马壮,又会反攻大明。”

    诸公考虑的事,是如何作到恩威并施,令鞑靼人心真正归顺。

    鞑靼人不受儒学教育,只以强者为尊。

    他们只服从强者,就算大明再打一次鞑靼,结果也还是这样,跟他们讲道理,是说不通的。

    正因为鞑靼好战,内阁才惧怕鞑靼强大起来。

    严成锦看着书案上的白纸,左右上下无限推测,沉吟了半响。

    蒋冕一本正经地看过来,问道:“严大人怎么看?”

    严成锦很认真地想了想,许久之后,才道:“治理天下太难,本官也想不出好的计策来。”

    刘健皱起眉头,露出狐疑之色,这家伙有想法,可每次都推诿。

    这个腹蜜剑的家伙,谢迁也忍不住在心里暗啐一口。

    感受到值房里的天气变化,严成锦起身告辞,正好趁机偷懒去。

    左顺门,

    江彬等候着小太监来报信,递给了五十两银子,买到朱厚照的喜好。

    准备了一番,才面圣去。

    进了大殿,见有个官员也坐在大殿中,身穿仙鹤补子,样貌与他相仿。

    不知是保养得好,还是真的就是这般年岁。

    “臣江彬,见过新皇,见过严大人。”

    根据消息,新皇常常与内阁的严成锦厮混在一起,眼前这官员穿着一品官袍。

    显然就是边陲流传的官员,严成锦。

    朱厚照不禁看着江彬,眸中放出光彩,打量一圈后,才激动道:“江将军在宣府,斩杀了百余匪寇?”

    严成锦面对着江彬,面色平静得如同天上的白云,半天也不动一动。

    江彬是继刘瑾之后,权势滔天的大奸臣。

    不仅一张脸生的英俊,脸上还有一条疤痕,落在他面上尽显英勇神武的气息。

    江彬低着头,叹息一声,才道:“臣宣府以弓箭射杀三十余人,其中最英勇的一箭,射中贼寇面颊,从耳孔射出,拔之再射。

    箭囊虽只能装十五支箭,一番下来,也斩杀了五十余人。”

    拔了再射?朱厚照露出佩服之色,鞑靼人的箭囊与明朝制作的不同。

    有夹层,夹住箭矢谨防奔袭时掉落。

    大明朝廷的士卒,多用箭筒式,以能多装一些为主,多少视箭身的粗细而定。

    “江将军英勇!”

    江彬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他推测了许久,朱厚照果然此这套,可他仍然深吸一口气。

    接着说道:“百姓受鞑靼侵扰,臣赶到时,已有十几人伤亡,臣终究是无用。”

    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乐道:“江将军有这份功绩和心意,足证才略和忠心。”

    谷大用鼻子轻哼,心下的不满全然写在脸上。

    除了严成锦他不嫉妒,其余接触新皇的奴婢,都该死。

    他嘴唇气得哆嗦,求助似的看向严成锦,小声道:“严大人,您看……”

    严成锦却面上平静,江彬与刘瑾齐名,故对此人的史料颇为记得。

    江彬杀了宣府一家二十几口人,给他们穿上鞑靼的服饰,谎称是要起事的人。

    “江将军是个人才。”

    江彬把目光投向严成锦,心里愉快极了,感激道:“严大人谬赞,彬一介武夫,不敢以功劳自居。”

    朱厚照听了这番话,却对江彬极为欣赏:“江将军入宫,做金吾卫千户吧。”

    江彬什么都没有说,喜色溢于脸上,呆在皇帝身边,比在边陲强百十倍不止。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不由微微皱眉,道:“厚照召江彬入宫了?”

    “是,就在东暖阁,听闻,要召入宫当金吾卫。”

    刘健几人露出愁容。

    江彬是边陲的武官出身,射艺了得,入宫当武宦可惜了。

    蒋冕突然道:“听闻江彬自幼在边陲长大,不如召江彬来问问,太上皇就知道该主和,还是战了。”

    一封疏奏能言明的事情有限,且边陲官员,也会有隐瞒不报的嫌疑。

    只有召江彬来,询问鞑靼边陲的民生,才知要如何决断。

    李东阳想了想道:“事关重大,还是先问问为好。”

    达延汗统治鞑靼时,为解决子民冬季和春季,粮草短缺的问题,率军南下劫掠。

    如今,达延汗的子民,变成了太上皇弘治的子民。

    达延汗曾经遇到的难题,也变成了太上皇的难题。

    鞑靼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劫掠是必然的。

    不多时,江彬出现在大殿中,余光环视刘健几人一眼,见几人都带着期盼的神色。

    春秋抢劫,是鞑靼人的习惯。

    朝廷又不拨粮食,他们只好靠自己劫掠,若能替朝廷解决这个问题……

    “边境百姓不喜靼人入关,靼人也不守边镇的规矩,因此,常有争端,臣在边镇戍守几年,看得一清二楚。”

    此事一查便知,不敢扯谎。

    五个大学士一愣,都是深信不疑的样子。

    他们也有看疏奏,只是,呈递疏奏常要动用马匹,而且边官也怕朝廷质疑他们的能力。

    常常隐而不报。

    所以,边镇的鞑靼与大明摩擦时刻在发生。

    但诸公看到的,却不频繁。

    江彬继续道:“京军骁勇,而边军松弛,臣以为,当互调京军和边军操练,以防止驰备。”

    太上皇弘治认真的看了江彬一眼,知道朱厚照要召他入京当千户,道:“江将军先去京营报备吧。”

    江彬傻了。

    去京营报备当副将,要操练士卒,会失去呆在新皇身边的机会。

    顿时微微皱起眉头,朝太上皇弘治躬身,领命出了奉天殿。

    下御阶时,走得极慢。

    “要是这般去了京营,就没有再见新皇的机会了。”

    京营的位置机密,就算要传疏奏,也是传给兵部,不可能传给新皇。

    江彬眼中闪烁着光芒,转而又向东暖阁走去,向朱厚照告辞。

    “太上皇让臣去京营,恐怕要辜负新皇。”

    朱厚照面上愤然,狗太上皇又抢权柄,看向旁边的谷大用:“老高呢?”

    谷大用正低头偷笑,江彬会骑射,是他的心腹大患,如今被派去京营,再好不过。

    “严大人在都察院。”

第791章 视如子民

    严成锦翻阅宣府的疏奏。

    独石堡受鞑人劫掠,江彬率人斩杀百余人。

    从字面禀报看,百姓来官府禀报,卫所士卒出城迎敌,发生在城外,御史也分辨不出真假。

    “派人去宣府,寻江彬的亲兵。”

    郑乾接过疏奏,大步走出去了。

    这时,朱厚照走进来,看见严成锦时眼眸中泛出神采,“老高,父皇方才下令,让江将军去京营。”

    大剌剌地坐在客座上,眼睛直勾勾盯着严成锦,嘴唇上挂着笑意。

    仿佛笃定,严成锦会给他出主意。

    “新皇又不是第一次抗旨。”严成锦白了这厮一眼,充满暗示。

    朱厚照一双眸子像是闪着光芒,想了想,却还是摇头:“江彬不敢抗旨,且父皇定会暗中将他调出京城。”

    严成锦思索片刻,道:“臣也不敢违抗太上皇的旨意。”

    下一刻,却见朱厚照贱兮兮地笑出声来,炽热的目光盯着严成锦。

    “老高,呆子真的是去游学了?你若不帮朕,休怪朕向太上皇揭举你,是你逼朕说的。”

    “新皇带皇孙出宫时,还去青楼看了艺伎,是你逼臣说的!”

    “老高这狗东西,竟然派人跟踪朕。”朱厚照气得掐着严成锦的脖子。

    两人便扭打了在一起。

    方学送疏奏进来,看见眼前的一幕,旋即,退了出去,顺带关上门。

    许久后,值房中才渐渐安静下来。

    朱厚照的视线落在严成锦的脸上,抖擞了一下精神:“老高,你帮不帮朕?”

    嘴上说才学冠绝天下,可不得不承认,老高在谋略上,胜出他一点点。

    严成锦犹豫片刻,踟蹰许久后,才开口:“新皇先让江彬去京营,臣再想办法,调他回宫。”

    要把江彬留在宫中,又要违抗太上皇弘治不被降罪。

    需要时间想计策。

    朱厚照先是一愣,旋即便乐了,老高这么说,便是答应了。

    ……

    西暖阁,

    宦官们低着头不敢出声,宛如伫立在殿中的花瓶。

    太上皇弘治看了眼从东暖阁送回来的疏奏,眉头间掠过一丝严厉:“寡人让他阅奏,为何又送回来?!”

    谷大用吓得身如筛糠,吞吞吐吐的想要说什么,“新皇说…太上皇不让他掌权,这疏奏,干脆让太上皇自己阅好了……”

    太上皇弘治竟是无言。

    将江彬放在身边,这逆子定又沉迷于骑射无心理政。

    寡人想让他当个好皇帝,他却不明白寡人的苦心。

    声音宛如穿越凛冬而来,冰冷得有些吓人,“人呢?”

    萧敬心惊胆战忙道:“去都察院了,似乎想让严大人出点子,把江将军留在宫中。”

    太上皇弘治的目光宛如箭一般射在谷大用身上,谷大用便知道要完了,又要挨廷杖了。

    须臾,刘健和李东阳几人大步走进来,手中拿着几封疏奏。

    刘健道:“永平府传回疏奏,鞑人接连劫掠了燕河城和刘家口,还在南下。”

    深吸一口气,太上皇弘治没有再理会朱厚照。

    打起精神,接过萧敬手里的疏奏,一面看,一面在心里想着朱厚照说发放赈银,还是拨放军饷?

    鞑靼的马匹被冻死,无物与边镇百姓交换,为了生存,就要劫掠。

    就像人为活着要吃饭一般。

    此刻,太上皇弘治竟有点理解,为何春秋时,达延汗总要冒险率兵马南下劫掠。

    ……

    北方,茫茫的草原上。

    一支兵马沿着河堤驰骋,他们身穿轻甲,奔袭速度极快。

    翁郭楚骑着在马背上,眺望一望无际的草原。

    眯着眼睛,转头看向旁边的红面青年:“台吉,草原上最珍贵的,是什么?”

    青年的轻甲雍容华贵,腰间有黄金宝剑,面颊被冷风冻得通红,不假思索道:“是马匹和牛羊。”

    在草原上,不管是女人还是权力,都能用马匹和牛羊交易。

    小领主带着马匹和牛羊归顺大领主,就能获得官位。

    但想要买马匹,别人未必会卖。

    所以,马比白银还值钱。

    翁郭楚一脚将青年踹下马,气急败坏地道:“蠢货,不是马匹!”

    身后一行领主愣了一下,明白可汗的用意,心中很快释然了,可汗正教台吉成为瓦剌的下一任可汗。

    其中一个领主缓声道:“台吉,是人。

    草原上的法律,不如大明严明,有了人,什么都能抢。”

    草原常常会发生大领主吞并小领主,或是大领主之间吞并掠夺。

    今日树立的法律,没准明天立法的人就没了。

    故而,草原上的律法不像大明那样严格且成制度。

    翁郭楚的面色好看了一些,笑吟吟点头:“正是人,汉人侵剿了达延汗的兵马,却无法真正收复草原。”

    大明对北方的鞑人不重视。

    他这次来,要将鞑靼大小领主的子民,收归到瓦剌。

    至于这片草原,不要也罢。

    ……

    大清早,严成锦就匆匆的起来,在院中跑了几圈,坐着轿子朝紫禁城去。

    太上皇弘治眉头皱了皱,轻描淡写地道:“鞑靼之事,商议有些时日了。”

    百官躬着身子,不敢怠慢。

    久置之后,或许又会发展成敌人。

    到时国库吃紧,还是将俸禄折色成军饷。

    各部请乞银子也会愈发困难。

    牵一发动全身。

    刘健看了向李东阳,随后微微抬眸:“内阁商定,向鞑靼拨银。

    由济农部,永谢布部,阿苏特部,土默特部等部落的领主统领。”

    将统一的鞑靼,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类似削藩。

    部落间谁也不服谁,草原内部消耗多余的精力。

    一旦哪个部向大明出兵,就会顾忌会不会被其他部吞并,形成制衡。

    太上皇弘治眸中微亮,似乎长吁一口气。

    严成锦想了想,这还不是最好的计策。

    草原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迟早又会出现统一各部的领主。

    就算让大明公主与其可汗通婚,也无济于事。

    鞑人以游牧为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才能将其汉化。

    像后世,在草原上建城市,与汉人通婚,鞑靼人像汉人一样做买卖,或从事类似的经济活动。

    不过,大明疆域内,尚且有许多贫苦的地方力,不能力及。

    此刻,暂时无余力管鞑靼。

    王琼也不再愣着了,脸上却笑道:“要拨多少银子,臣回去算算?或许,还要开大内帑和小内帑。”

    太上皇弘治和朱厚照面色一紧,心照不宣对视一眼。

    大内帑是太上皇的,小内帑是新皇的。

    百官心中激动,太上皇父子都有一个优点,会存钱!

    太上皇弘治干咳一声:“从新皇的内帑出。”

第792章 割多了

    朱厚照也不是吃亏的主儿。

    回到东暖阁,便当卖祖宗留下的宝物。

    严成锦白了他一眼,道:“良乡的典当行不收,新皇要卖,就送得远一些。”

    朱厚照则是喜滋滋地样子道:“朕知道你不敢收,你跟朕一道去京营,朕就不卖给你了。”

    京营,校场。

    江彬搭着二石的弓箭,手一放开,便是正中靶心。

    旁边总有个小太监看他射箭,不时在册本上记录,猜测是新皇派来的。

    心中一阵欢喜。

    “今日运气不好,只有九箭射中靶心。”

    旁边的陆疏等千户个个黑着脸,二石大弓极难拉开,臂力不稳难以瞄定。

    射了十箭,九箭中靶心。

    五军营中的神射手也不过如此。

    看着这个从宣府回来的游骑将军,千户们愈发心虚起来。

    这时,朱厚照和严成锦出现在校场中。

    接过小太监的射箭成绩单,朱厚照的笑容更浓了,“京营中谁可战胜此人,奖一个千户。”

    严成锦嘴角挑了挑,想溜了。

    传到太上皇和诸公耳中,又是一顿板子。

    张懋阴沉着脸,这两个讨厌的家伙怎么来京营了?

    他眉头皱得很深,干咳一声道:“新皇,军中规定,立了军功才能升百户千户,若比试就能升职位,还打仗做什么?”

    上次去南昌平叛,留他一人在京中,他才不卖朱厚照和严成锦面子。

    且此事,闹到太上皇那里也是他有理。

    朱厚照眼中神采不减,眸中一闪,便乐了起来:“国公所言有理,朕说的是羽林卫千户。”

    羽林卫的千户是恩荫的赏赐。

    与军功体系八竿子打不着。

    王公大臣的子弟都能封,朱厚照身为皇帝有敕封的权力。

    张懋噎住了,黑着脸站在旁边。

    周遭的小旗和百户面上浮现喜色,有人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可半个时辰后,出列十二人,要么与江彬是平局,要么远远不如江彬。

    张懋这才意识到,新皇嘴里说敕封轻松,想要获得敕封,是很难的事。

    毕竟,江彬只要三箭都射中靶心,对手就意味着平局。

    朱厚照和严成锦目光很一致地落在江彬手上。

    朱厚照看得大呼过瘾,不时喜滋滋地拍手叫好。

    严成锦则惊讶于江彬的箭术,与自己竟只相差一点点。

    江彬心里也高兴,今日算是光宗耀祖了,“臣侥幸能胜,都是运气的缘故。”

    他在南城买了一座宅邸,打算定居京城。

    只要新皇来京营探望,迟早会获得新皇的信任,至于严成锦,日后有机会再除去就是。

    严成锦想了想,看向朱厚照:“臣有办法,让江将军留在宫里。”

    朱厚照眸中放光,不由侧目朝着严成锦喜滋滋地看去。

    江彬激动得不能自已,浑身微微颤抖,嘴上却道:“听凭新皇安排。”

    严成锦目光看向江彬,语重心长地道:“江将军,本官问你,你愿意为了新皇,舍去子孙后代吗?”

    江彬如遭雷击,每一个字宛如大石重重砸在心头,双腿一软,险些栽倒在地上。

    “我不愿意,臣不想入宫了,臣想回边镇领兵……”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露出思索之色。

    朱厚照露出笑容,道:“朕许久没有操刀了。”

    江彬下意识的身子往后退一步,宛如晴天霹雳。

    谷大用率先扑了上去,死死抱着江彬。

    旁边的千户早就不爽了,看见严成锦点头,一拥而上,把江彬五花大绑了起来。

    等有人去禀报张懋时,马车已经扬长而去。

    惠民药局,蚕室。

    江彬哭成了泪人,吓得面色惨白,瘫软在木台上。

    看见朱厚照拿着银白的剌刀,险些就昏死过去,嚎啕大哭起来:“臣真的不想入宫了,严成锦,你怂恿新皇谋害……”

    严成锦面色淡定,小太监灌下一碗麻汤到江彬嘴中。

    谷大用已经将江彬的衣物褪去,然后死死地按住双腿。

    朱厚照拿起刀,手起刀落

    ……

    紫禁城,奉天殿。

    萧敬显得心事重重,尤其是听到朱厚照在蚕室把江彬变成了太监。

    低头看了一眼太上皇,还不知道此事。

    见许久不递茶水,太上皇弘治便知道萧敬是有心事:“有疏奏来了?”

    “不、不是,奴婢方才得到消息,司礼监登记簿上多了一个太监,名叫江彬……”

    猛地,太上皇弘治微微抬眸,江彬不会自宫,如此想来就只有…

    新皇对朝中功臣用刑,此事,传到诸公耳中,又要损坏名声。

    他若有所思,片刻后,眼眸中闪过一抹别有深意的光芒。

    “召新皇来!”

    萧敬心里沉甸甸的,躬身道:“此事,是严成锦出的主意。

    好几日前,严成锦派人去宣府查江彬的亲兵,不知,是不是得了什么罪据。”

    一个念头冒出,太上皇弘治眸中微微一动。

    严成锦并非是冒冒失失的人,派人去宣府,难不成是怀疑江彬的军功谎报?

    霎时,有种拨开云雾之感,心神安定下来,开口:“都察院有疏奏吗?”

    萧敬猜测是有,不然严成锦岂会如此无顾忌。

    “奴婢去都察院看看。”

    京营也传了疏奏回京,不过,是传给兵部尚书张敷华。

    张敷华眼角抖了抖,虽然结果都一样。

    但自愿的叫阉割,被迫的就叫宫刑,一个是求职,一个惩罚,有本质的区别。

    他不淡定了,拿着奏本来到内阁值房。

    阅完疏奏,诸公正躺在官帽椅上小憩一会儿,见矫健的身躯疾冲进来,脑子有些懵了。

    张敷华道:“宾之兄,你看看这封疏奏。”

    李东阳一边看疏奏,一边思绪飘飞,片刻后,道:“严成锦出的主意?”

    张敷华和刘健几人露出疑惑之色,却也知道,严成锦不会胡来。

    新皇行事是无所谓的。

    但严成锦也跟着胡来,就有点奇怪了。

    张敷华眉头一挑,道:“近日,九边倒是传回不少请功的疏奏。”

    千户和白户的邀功,并非大事,兵部都批了。

第793章 这一波,不值

    都察院,值房。

    方学和郑乾正在埋头整理疏奏。

    需要把每日最重要的五本疏奏,找出来,呈递到严成锦的书案上。

    此时,值房里的空气突然安静下来。

    方学感觉不妙,回头看见太上皇弘治和诸公一行人,走入值房中。

    “太上皇和诸公怎么来了?”一个御史小声嘀咕。

    “寡人来视察。”

    太上皇弘治神色充满了威严,扫过都察院的疏奏,这里林林总总有几百本疏奏。

    诸公也看了一眼,就像冲到民宅里查房的官差,眼睛似乎在搜寻什么。

    如果按朝廷中的阵营,分成两派。

    他们跟太上皇一伙,严成锦多数时候和新皇一伙,这家伙总是藏着掖着不报。

    “宣府的疏奏呢?”张敷华问道。

    最着急的便是他,兵部掌管武官升降,五日,他批阅了十几封奖赏的疏奏。

    方学递上一封疏奏:“严大人本想整理一番再递呈。”

    太上皇弘治接过来看了几眼,须臾功夫,脸色变得沉重起来。

    沉声问道:“兵部准了几封请赏疏奏?”

    张敷华看到这本疏奏,连冷汗都冒出来了,颤声道:“有十四封,多是宣府和辽东传回。”

    刘健正气凛然:“这些边将真可恶,整饬过一次,不敢杀边关百姓,反倒杀鞑靼百姓。”

    鞑靼的百姓没有黄册。

    就算被杀了,边关的父母官也不知道,真是朝廷有政令,边官有对策。

    ……

    奉天殿。

    把江彬阉了丢在惠民药局,朱厚照上朝时,以为诸公会弹劾他。

    谁知诸公板着脸,凝视着严成锦。

    太上皇弘治与严成锦对视一眼,缓缓开口:“宣府的疏奏,严卿家为何不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百官拉下脸来,此子捂上一月,不稀奇。

    刘健忍不住道:“还有其他事?”

    “鞑靼人的确南下掳掠,递呈到兵部的疏奏有真有假,不过,臣听闻一个不好的消息,不知?”严成锦踟蹰道。

    大殿中,人人竖着耳朵,都想听听严成锦接下来要说的话。

    太上皇弘治催促道:“说。”

    “朝廷施恩的政令下得太晚,鞑靼的百姓,多朝瓦剌迁徙而去。”

    太上皇弘治的脸色骤然阴沉下来。

    大殿中一阵哗然,诸公面色忧心忡忡。

    他们不关心鞑靼百姓的死活,只求不造反便好,可迁徙到瓦剌,就壮大了瓦剌的兵力。

    一下子,百官懵然了。

    严成锦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开春有虏寇扰边,也有投诚的饥民,但皆被边将斩杀邀功。”

    大明和鞑靼没有仗打,失去晋升的机会。

    难得有鞑靼人劫掠,边将自然混水摸鱼,捞一把军功。

    这也不怪朝廷,边将常年与鞑靼人交战,恨之入骨,不将他们视为百姓。

    张敷华动容,躬身道:“臣失察。”

    这些边将狗官竟一封疏奏也不传回。

    朱厚照很满意地看了严成锦一眼:“儿臣早就说过,拨赈银安抚,父皇和诸公不听儿臣的,此事,当抵去一件功绩。”

    太上皇弘治瞪了他一眼,不成想瓦剌会接纳鞑靼的百姓。

    转念一想,鞑靼与瓦剌本就是一家,吸纳鞑靼百姓也合情合理。

    蒋冕道:“眼下,还是先应对为好,可否在蓟州和霸州抽调马匹安抚?”

    鞑靼人向来好战,必定也有不愿归顺瓦剌的人。

    虽然会损失一些马匹,可却比激化九边矛盾,再引发战争强。

    严成锦仔细听着,这也算安边政策。

    太上皇弘治凝眸,注视着严成锦,声音变得有些严厉起来:“严卿家以为呢?”

    “当在鞑靼设立黄册,以牧户为单位,给些钱粮抚须。”严成锦想到上一世,不仅入户口,连土地都给划分了。

    诸公思虑一番。

    在鞑靼建立黄册是极难的,鞑人四处游牧,行踪飘忽不定。

    而黄册只对禁锢在一处的百姓有效。

    太上皇弘治眉头微微一挑,黄册本就是管理百姓的办法,很严肃地道:“户部派人到边镇,愿入黄册者,钱粮一石,布一匹。”

    站在殿前的朱厚照看向萧敬。

    萧敬明白这是何意,又转头看向太上皇弘治,得到准许后,才将此事当成朱厚照的功绩,贴了上去。

    刑部尚书王鏊躬身:“江彬等人该如何处置?”

    “江彬已被阉割,就当受过了,还请诸位师傅不要追究。”朱厚照有自己的主意,正好让江彬充当皇孙的射艺师傅。

    刘健和蒋冕几人对了眼神。

    “当交由刑部处置。”

    ……

    惠民药局,蚕室。

    江彬身体渐渐痊愈,又吃了汪机调配的药方,精神渐渐恢复,已经接受了这个身份。

    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改变原本的计划。

    “有人吗?我想喝粥。”

    胡大龙走进来,皱眉道:“江将军刚动过刀,不能喝水。”

    见他口干舌燥,便拿起一碗清水,用棉布沾了沾,湿润江彬的嘴唇。

    江彬敢觉好受了许多,问道:“新皇何时接我入宫?”

    诧异地转头,却见胡大龙身后还站着一个人,眸子不禁睁大起来,声音中有几分警惕。

    “严大人来找下官何事?”

    严成锦看着江彬,格外认真:“江将军可能白阉了。”

    “白…白阉了是何意?”江彬疑惑地打量着严成锦,咽了咽口水,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就是,阉了也进不了宫。”

    江彬怔住了,瞳孔猛地一颤,不明所以地看向严成锦:“啥,啥意思?”

    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严成锦眼里带着几分同情地看着江彬:“太上皇下旨,让你下刑部大牢问冒功之罪。”

    江彬脸色崩塌,哇地一声,嚎啕大哭出来。

    “子孙都没了…不值,不值啊…”

    严成锦想了想,本没打算揭举江彬,而是将他送出海。

    可没想到刑部要问责。

    若是叛死罪,他也不能替江彬求情。

    这时,锦衣卫千户叶准走了进来:“严大人,太上皇和新皇让您入宫。”

    严成锦转过身,眸中有几分疑惑,两人同在必定是要廷议。

    已经下朝了,再廷议便是有要事商谈。

    “是何事?”

    叶准摇头:“似是传回一封疏奏,便要召集内阁。”

第794章 不幸也

    午门,广庭前,

    兵部的值房中,兵部主簿苏进努力的呼吸,看向张敷华,疑惑道:“部堂,你可闻到一股焦味?”

    张敷华鼻子动了动,深吸一起口气:“是有些焦味。”

    三月底的京城,还冷得刺骨。

    值房里,宛如储藏蔬菜的冰窖,上了年纪的老臣喜欢烤火,定是烧了衣裳。

    “大人,您快出去看看,好大的烟!”文吏大喊。

    张敷华暗感不妙,忙丢下疏奏跑出去,映入眼帘是一道笔直的黑烟,是乾清宫的方向。

    许许多多的官员陆续从值房中走出来,目瞪口呆,看着不远处。

    午门外,何能笑嘻嘻地靠近轿子道:“少爷快看,好大的烟,不知哪个败家子把宅子烧没了,这可不多见呀。”

    定是哪里起火了,何能还幸灾乐祸。

    严成锦正想训斥这狗东西一声,撩开轿帘时,不禁握草一声。

    一道黑烟从宫墙上冒出,就宛如太阳从地平线上起起。

    心中浮现一个念头,朱厚照不会把宫里点了吧?

    此时,乾清宫。

    柱壁冒出熊熊火焰,火势覆盖了整个殿宇。

    太上皇弘治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昨日,刚将皇帝的寝殿赐给朱厚照,自己这个宝贝儿还真是啥都敢干!

    “你干了什么?”

    “吃火锅。”

    太上皇弘治迅速做出了回复,一记暴栗赏给朱厚照。

    朱厚照捂着脑袋,疼得龇牙咧嘴。

    这还不解气,太上皇弘治十分激动地拿起手边的打龙鞭,劈头盖脸向朱厚照打去,一边打一边说道。

    “让你吃火锅!让你吃火锅!”

    萧敬不禁身躯一震,眸中有些不忍直视,小心翼翼道:“太上皇,诸公都知道了。”

    完了,寡人的贤名全毁了。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新皇刚搬进来就把他烧了。

    诸公不仅要骂新皇纨绔,还要骂他教子无方,生出这等逆子。

    朱厚照知道,能救他的也只有严成锦了,“老高呢?”

    严成锦来到时,乾清宫已经烧塌了,柱子还燃着余火,冒出滚滚浓烟。

    所幸,无人伤亡。

    太上皇弘治脸上僵硬,目光直视着严成锦,顿了顿,才道:“新皇吃火锅,是跟你学的?”

    严成锦眸中微动。

    吃火锅也不安全,点了房子怎么办?房屋连接在一起,人很难将水泼到屋顶。

    万一点燃了一间屋子,那是很危险的。

    看来,今后府上也不能吃锅火锅了。

    “臣的确是在府上食过火锅,可火锅能燃起的火势,不足以烧掉寝殿,新皇真是吃火锅?”

    朱厚照一副忠厚淳朴的表情,眨了眨眼睛:“老高,朕真的是在吃火锅。”

    就算太上皇弘治被朱厚照骗了,严成锦也绝对不会被他骗。

    这厮果然不是吃火锅!

    可现在是考验兄弟感情的时候,他站在一旁没有出声。

    太上皇弘治气咻咻地叹了几口气。

    这时,耳旁的一道声音道:“太上皇,诸公都要来乾清宫,拦都拦不住了。”

    诸公要是知道此事,不会轻易罢休。

    虽然说在朝堂上争夺权力,太上皇也是为了儿子能当上贤君,转过头来:“让诸公去奉天殿,寡人随后就过去。”

    没走出几步,太上皇弘治又转过头来:“你和严卿家也来!”

    朱厚照没想到父皇会叫他一起去奉天殿,但他走得很慢,磨磨蹭蹭很快就到了队伍后头。

    “老高,你可欠了朕天大的人情,为了你朕才挨揍的。”

    严成锦忙将这厮的嘴巴堵住,见太上皇似乎没有听见,才拐进宫巷里。

    却是满头雾水,关我啥事?

    “你烧了什么?!”

    朱厚照轻哼一声,有些生气地道:“是悬灯,朕在良乡买了悬灯,正要庆祝乔迁,这就起火了。”

    严成锦没有多说什么。

    朱厚照喜欢在在良乡猎奇,此物若真是在良乡买的,真与他脱不了干系。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坐在御座上,折腾了半个时辰,精疲力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却还要面对百官的质问。

    刘健率先开口:“太上皇,方才那道黑烟?”

    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人,能凭借旁枝末节预料到更远的事,心中猜测到答案。

    可却仍然觉得不可能。

    “新皇将乾清宫烧了,他和严卿家呢?”

    百官满脸愕然,

    刘健和李东阳几人互视一眼,却没有作声。

    萧敬连忙道:“就在后头,奴婢亲自去催一催。”

    这话音刚落,谁知严成锦和朱厚照就从正门走进来,大殿中响起阵阵私语,都是骂朱厚照的。

    太上皇弘治皱眉,看向朱厚照:“你自己与诸公说吧。”

    严成锦躬身道:“此事有蹊跷,火锅的火盆极小,用的又是火炭,非明火烧不起来。”

    大臣们扫了一眼,静静的洗耳恭听。

    “新皇所言,是从良乡采办的悬彩灯,臣还要回府问问,才能给太上皇答复。”

    百官面色各异。

    太上皇一听,面色缓和了一些,不是吃火锅点燃的,便是说明太子还没昏聩到那种地步。

    自然想让严成锦查下去。

    这会儿,小太监进来禀报:“顺天府府尹刘庆求见。”

    刘庆走进大殿中,深深地看了朱厚照一眼,好小子,大明皇帝中也就你敢这么干了。

    微微躬身,道:“今日,有一人弗朗机人到衙门擂鼓,说是都铎王国的使臣,要面见太上皇。”

    严成锦见状,起身告退。

    回到府邸上,将王不岁和谢玉喊来,皆说良乡没有做悬灯的买卖。

    良乡汇聚天下商人,形形色色的商品都有。

    可看见那悬灯时,心里却有点意外,悬灯上白布纹着鸳鸯和青鸟等各种图案。

    关键是它的火种,像黑色的石头,能闻到一股硫磺味道。

    点燃时,发出滋滋的响声,火焰异常猛烈。

    “红磷?”

    磷的发现,意味着火柴也会随着出现。

    可大明如今,还在用火折子,磷被人发现还早一百年,这不是良乡所出之物。

    严成锦看向王不岁,“此物是谁卖的?”

    王不岁听说皇帝睡的宫殿都烧了,吓得两腿颤抖:“小人也不知道。”

    这悬灯卖出来前,早就被转过几手了。

    “去找五城兵马司。”

第795章 神器?朕早就见过了

    京城,都察院的衙堂。

    严成锦双眸微微闪动,陷入沉思中。

    在良乡传播理科,产生了蝴蝶效应,能提前一百年发现磷,是个有天赋的人。

    “希望不是想杀朱厚照的反贼。”

    郑乾在前面坐衙,派出衙役和五城兵马司徐勇的官犬查找。

    半个时辰后,押着一个人进来,头上戴着黑色大帽,穿着青色绸缎,显然是良乡的商贾。

    “大人,那火粉是从弗朗机人手中所得,不是小人做的。”

    他见火焰漂亮,灵机一动,就做成了悬灯。

    严成锦面色木讷,万没想到,发现磷的竟是弗朗机人!

    磷如何制备,他也不知道……

    商贾吓得面如土色,不知犯了什么罪过,都察院衙门不同刑部和顺天府,查的案件都与皇帝有关。

    念及此处,心里又打了个寒颤。

    “那伙弗朗机人住进鸿胪寺了。”

    郑乾走回后堂,对着严成锦道:“是太上皇要见的弗朗机人,抓不抓?”

    严成锦摸着下巴,难道良乡的理科传到西方了?

    能仿制红夷大将军,偷印理科的书也不奇怪,弗朗机人在良乡经商,能高价买走理科的书籍,甚至直接带着理科的人出海。

    倒不是要降罪于谁,只是弗朗机的科学进步,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

    文华殿。

    太上皇弘治心中一阵肉痛,乾清宫和周围的偏殿刚修缮不久,琉璃和木材都是新的。

    一眨眼就烧没了。

    “严成锦寻到卖灯人了吗?”

    萧敬一听,也不好多言:“严成锦去了都察院衙门,还没有消息。”

    这时,门外的小太监走进来禀报,弗朗机人进宫了。

    一声声传唱越来越近,原本没有这般复杂的程序。

    但为了向外邦,彰显大明朝廷的威严,太上皇弘治命沿途小太监皆要传唱,给弗朗机人震慑。

    朱厚照跪得腿麻了,连忙趁太上皇不注意,放下衣摆,改为蹲着。

    片刻之后,几个弗朗机人走进来,穿着大明的丝绸,样式颇为奇怪。

    太上皇弘治微微抬眸,环视几人一圈,眯着眼睛道:“何事要见寡人?”

    弗朗机人抢夺满加剌,又进兵海南,心中对这些牛高马大的番人,无半点好感。

    为首的弗朗机人露出尊敬的样子,学着明人微微躬身:“尊敬的大明皇帝,我是弗朗机使臣欧维士,此次前来是想跟大明做一笔交易。”

    太上皇弘治一愣,打不过朝廷又转为想做交易,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我有几样物件,想送进宫中让太上皇见一见,恳请恩准。”

    入宫时,午门的禁卫搜过身,还扣下几件随行之物。

    太上皇弘治眉头微挑,不让弗朗机人带物件进宫,像是畏惧了似的。

    不想在西方给朝廷留下污名,颔首点头:“带进来吧。”

    小太监们抬进来一个物件。

    此物方方正正,像一个大匣子,里头的黄铜扁球不停晃动,上头还有两根针,在不停旋转。

    太上皇弘治见多识广,此时却被吸引住了。

    欧维士带着得意,上前介绍道:“此物名为钟摆,比大明的日晷更准确,到了时辰,还会提醒,无需更夫打更。”

    只见,指针滑向正方时,发出一阵悠扬的噹噹噹声。

    萧敬脸色大变,连忙挡在太上皇弘治身前,伸出手臂保护。

    太上皇弘治双眸放光,啧啧称奇:“此物叫什么?”

    “钟摆,钟是大明的时辰之意。”欧维士一双犀利的眸子露出笑意,朝太上皇弘治解释道。

    一旁的弗朗机人不由洋洋得意起来。

    理科虽源自东方,可他们认真的专研,对像红夷大将军般,做了改进。

    这时,一道刺耳又欠揍的声音响起:“我大明也有,朕早就见过了。”

    欧维士面色微微抖动,早就在良乡打听过了,没有此物流通。

    不信邪的指着钟摆上的数字,道:“若是见过,敢问这位皇帝,这是几点?”

    “三点,大明的寅时。”

    “这是几点?”

    “十五点,大明的酉时。”

    “这是几点?”

    “二十三点,大明的子时。”

    欧维士表情崩塌,颤抖地指着道:“这…这又是几点!”

    “七点,大明的辰时。”

    他真的见过此物,欧维士和弗朗机人眼里透着光,很认真的看着朱厚照。

    朱厚照得意洋洋,何能教他认一遍,他就记住了,“这是正德大时钟,不叫钟摆,朕在老高府上早就见过了。”

    “什么?”太上皇弘治微微一愣,想起严成锦的性子,却恍然大悟。

    这个家伙竟藏有这等好东西。

    太上皇弘治日理万机,看时辰对他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早就有了?

    欧维士脸瞬间红了,良乡有此物并不奇怪,转眼又拿出来一物。

    此物上有玻璃片,形状奇怪,但看上去无特别之处,欧维士却一脸热衷:“这是显微镜,能看见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萧敬使了个眼色,小太监忙走上前几步,往镜片了瞅了瞅,“咦,蚂蚁竟有触角!”

    朱厚照忍不住过来看看,在蚂蚁头上看见触角,比寻常时候清晰多了。

    欧维士脸上才恢复自信之色,又接连上了几件物件。

    其中有一件火器,名为燧发火枪,填装极快,威力远胜大明的火铳。

    太上皇弘治面上平静,心下却是一阵震惊,有些意思。

    “这次受国王之命,想要大明的蚝镜之地,作为交换,国王会将这些物件送给大明皇帝,并调高丝绸价格。”

    太上皇弘治心中的震惊还没有散去。

    尤其对那把火枪心动,神机营占据三军中极大的比重,若得这把火枪,不论是北伐瓦剌,还是对抗海外的倭寇,绰绰有余。

    渐渐心动了起来,可却不知道蚝镜是何地。

    第一反应是弗朗机人要那里做什么?

    朱厚照却不以为意,道:“这些东西老高没准也有,朕去他府上搜搜。”

    太上皇弘治眉头紧锁,严成锦总不会做火枪吧,尤其是丝绸价格,压了几年了。

    慢条斯理道:“东西留下,萧伴伴送人出宫。”

    欧维士也知道皇帝要和大臣商议。

    没有图纸,朝廷的王恭厂也做不出来,留在宫中也无妨,便起身告辞了。

    “召百官上朝,严成锦呢?”

    萧敬懵了,连忙道:“下值了。”

    太上皇弘治一听就怒了,“他不是在都察院查案子吗?还没到时辰就跑了,把他逮进宫来。”

第796章 王法就站在你面前

    弗朗机人要重新收购丝绸。

    自从西方禁止丝绸、茶叶和瓷器的交易,钞税收入萎靡不振。

    重新收购,丝绸等物是否涨价?

    严成锦一直坚持丝绸会涨价,派严嵩作为使臣出海,至今石沉大海,百官心头都动摇了。

    蒋冕目不转睛,盯着木匣子问:“这是弗朗机人送来的?”

    刘健和李东阳几人虽对番物不感兴趣。

    此刻,却围了过来。

    “此物名为钟摆,可观时辰,严卿家府上也有一个吧?”太上皇弘治看向严成锦。

    严成锦微微躬身,“有一个正德大时钟。”

    太上皇和诸公面上微微抖动,不由有些生气,此事竟未在诸公面前提及过。

    “造价如何?”

    百官心思活络起来。

    不用看日晷,一天能提高许多效率?还不至于浑浑噩噩。

    “需问谢丕,臣不知道靡费。”

    都三年了,脑子只记仇,但是不记账,对于数字,严成锦没有概念。

    太上皇弘治略略有些失望。

    诸公又看向那把红木镂铜的火器。

    李东阳微微皱起眉头,火器上无发条钢轮,钳口上有一块石头。

    新任工部尚书刘景担忧地道:“火器的威力如何?”

    “弗朗机人说,装填火药的速度和准头,一百步内可伤人,远胜于火铳。”萧敬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道。

    朝廷火铳三十步能穿轻甲,五十步内能杀人。

    超出五十步,连瞄准都很难了,且冒火的机会极高,弗朗机人居然能改进,工艺制造水准超出他们的意料。

    刘健几人沉眉,凝重起来。

    严成锦道:“若准许良乡研制,或许能做出这样的火器来,但明律规定,坊间不能制火器。”

    所以,才一直没有让工程师研究。

    西方出于文艺复兴的兴盛期,理科传入现在的西方,定会发生蝴蝶效应。

    西方改进火枪本就是一二十年后的事,看来受蝴蝶效应影响提前了。

    工部尚书刘景眉头微动,“严大人,工程师又不能为官,这等工艺岂能掌控在百姓手中?”

    坊间禁火器,此例不能开。

    铸造火器的工艺一旦流出,受益的先是周边朝贡国,朝廷再想掌控,会变得更加艰难。

    严成锦道:“不错,要防止流到坊间,可工部能造出来?”

    刘景不敢应承,良乡工程师如科举常年选拔,人才辈出,说不定真有几个匠能做。

    万一,工部做不出来,就要仰仗良乡的工程师。

    诸公露出思索的光芒。

    ……

    良乡,

    商人来往于官道和市集之间,眺望立于阡陌中的楼宇。

    欧维士也带着弗朗机人驻足观望。

    传闻,这座楼宇中藏着宫中所有的典籍,打算亲自去看看。

    到了良乡的市集上,道路是碎石铺成,宽度堪比葡国王城的街道。

    “恐怕不能进去。”

    能入理学院的人身穿青白衣裳,全是汉人,欧维士看向旁边的达尔卡罗兄弟道。

    答应达尔卡罗兄弟,带他们来东方见识一番,他们才答应制作火器和钟摆。

    同行的弗朗机人中,亦有不少抱着游学态度的工匠。

    兴起的文艺复兴,令他们对东方文明极感兴趣。

    尤其是看到商人带回的理科书籍。

    一场东方热风靡西方,学者和商人无不想来东方看看。

    “海外凶险,我们吃尽苦头来到此处,却不能进去,当初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达尔卡罗兄弟目光炙热,崇尚大明的理科,但没把欧维士放在眼里。

    只有高明的学术,能令他们真正臣服。

    同行几个名匠面色铁青,也想进理学院和藏书楼观摩。

    欧维士沉默许久。

    大明造不出那样的火器,就会反过来求他,若他先向大明朝廷开口,谈判就落了下风。

    若等朝廷反过来求火器图纸时,什么条件都好谈。

    “各位稍安勿躁,不出十日,朝廷就会派人来商议。”

    十日,是他们向鸿胪寺提出的返航时间。

    除了此事。

    他要把采办的商货送回葡国,进行二次仿制,再销往周边的邻国,牟取巨额利益。

    这一趟出海,就能让皇室和勋贵大赚一笔。

    ………

    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迟疑了。

    良乡工程师在他心中,手艺精湛,从船只到桥梁,从冶铁到孔明天灯,有胜过工部的趋势。

    他疑虑重重地深吸一口气。

    “若将此物送去良乡,多久能制出火器来?”

    诸公怔住了。

    火器只有王恭厂能督造,若良乡也督造,便不能保证坊间的安危了。

    可此刻,诸公未出声。

    严成锦略微计算一下,有现成的火枪,连图纸都免了。

    直接在仿制的基础上,造更高端即可。

    “造型易做,难的是材质和火药配比,臣还要问过张贤。”

    造型,工匠能刨刻出来。

    可火药配比不对,点了容易炸膛起火,威力也不如弗朗机的火枪。

    太上皇弘治和诸公只好不再多问,出了奉天殿,朱厚照喜滋滋地跟过来,瞪着眼睛:“老高,何人做的悬灯?”

    路过的大臣,看了朱厚照一眼,却未出声。

    严成锦不露痕迹地瞥了瞥,不想理他,“是今日入宫的弗朗机人,新皇自己去算账吧。”

    这厮是睚眦必报的主。

    朱厚照愣在原地,眸中闪烁,转过头看向谷大用,“去药局,帮朕预约一间蚕室。”

    惠民药局,某蚕室。

    欧维士迷糊迷糊醒来,映入眼帘的房梁。

    他只记得被人敲了一棍,便昏厥过去,有机会一定要跟大明皇帝吐槽一下治安。

    只见,旁边几人穿着白衣,浑身捂得严严实实,只露眼睛。

    “你…你们是谁?”

    番人的怎么和江彬的构造不同?朱厚照一脸茫然。

    原本被朱厚照逮来止血的胡大龙,也是一脸震惊,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连忙站在医术角度,认真的观察起来。

    欧维士瞧见有一人拿着刀,兴奋地走过来,这才发现下身衣物被褪去。

    他满脸怒容,挣扎了片刻,道:“你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谷大用笑嘻嘻道:“站在你面前的就是王法。”

    朱厚照手起刀落。

    欧维士一声痛呼后,感觉身上少了点什么,双目通红,昏死过去。

    “下一个。”

第797章 一较高下

    “命工匠仿制此火枪。”

    宋景一眼看出来,这把火器的特殊之处。

    神机营用的火铳,是用火绳引燃,遇到雨天时,火绳被雨水打湿,会令火铳哑火。

    且火绳引燃后,不能控制发射时机。

    还没瞄准,可能就已经射了。

    “火器必定有引燃火药的装置,可这火器居然没……是遂石?”

    宋景惊奇的发现,枪筒上有一粒燧石,用于点火。

    转瞬就明白了。

    “嗯,燧石比火绳更能抵抗风雨。”

    所谓燧发枪,就是用燧石来点燃火药。

    扣动扳机时,燧石才会引燃,可以瞄准后再射,给了士卒充足的瞄准时间。

    这是燧发枪能比火绳枪提高准头的原因。

    “这是本官要做的改良,三日后提货。”

    弗朗机人的火器,吓了宋景一跳,紧接着,又看见严成锦做的改良图纸,心中顿时自惭形秽。

    “学生一定尽快做出来。”

    当即命木匠人雕刻枪柄,令铁匠打造枪筒。

    燧发枪有一点不足,在这年头不能用模具器械批量制作,需要匠人一刀一刻雕琢出来。

    严成锦大步走出工坊。

    ……

    三日后,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正在看着咸阳侯仇钺陈奏的兵事,请乞补给马匹器械。

    一个小太监急忙走进来禀报道:“太上皇,弗朗机的使臣求见,好像…好像有人把他们阉了。”

    “什么!”

    太上皇弘治眉头猛地猛然一皱,顿时站了起来,咸阳侯的疏奏,他也看不下去了。

    “谁这么大的胆子?”

    “奴婢不知道。”

    萧敬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欧维士一行人走进殿里,眼睛都苦肿了,御医也束手无策,接不回去了。

    “我等在葡国,也是身居高位的重臣,千里迢迢来大明朝见,不想大明竟如此待客。”欧维士哭喊。

    葡国的宦人也难以为官,且会受教会诟病。

    萧敬眸中微动。

    这个弗朗机人才来大明几日,就学会了大明的语气强调,是聪慧有才之人。

    可惜,遇上了朱厚照。

    太上皇弘治脸色阴沉下来,更关心谁迫害弗朗机使臣,与朱厚照有没有关系,他走到欧维士面前:“寡人会派人查清楚。”

    萧敬心领神会,连忙走出奉天殿。

    不多时,朱厚照走进来了,面色古怪的看着欧维士,“你们能下床了?”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记得这双眼睛。”

    欧维士瞳孔猛地放大,哆哆嗦嗦的指着朱厚照。

    其他弗朗机人看得清清楚楚,那个王法是如何下刀,又是如何熟练无比的连鸡皮,也顺手割了。

    太上皇弘治看向朱厚照,怒不可遏道:“真是你做的?”

    “太上皇,内阁和六部求见。”

    听闻新皇对使臣动了刀子,刘健几人连忙来奉天殿,感受到太上皇弘治杀人一般的目光,便知道是新皇干的。

    火枪的图纸还掌控在弗朗机人手中。

    丝价也由弗朗机人操控。

    丝价抬高丝价,是利国利民的幸事,在这个节骨眼上,新皇竟阉了弗朗机使臣。

    “再如何,也不能让人断子绝孙。”刘健道。

    心中暗怪买卖还没做成,朱厚照这根搅屎棍就搅黄了。

    朱厚照转念一想:“老高说,乾清宫悬灯的火粉,是弗朗机人所制,才烧了宫殿。

    若贩售给百姓,或许京城皆会被引燃。

    儿臣阻止,父皇怎么反手还要怪儿臣?”

    “你说严成锦?叫他也来奉天殿。”太上皇弘治声音提高了几度,令朱厚照不寒而栗。

    这次真闯祸了,不知老高顶不顶得住。

    诸公心中微动。

    若严成锦知道此事却不劝阻,也不禀报,显然是赞成新皇这么干。

    严成锦来到奉天殿,心中却不震惊。

    “是你让新皇这般干的?”

    “臣只说火粉是弗朗机人配置,新皇聪慧过人,臣知道此事时,已经晚了。”

    感受到太上皇的怒意,朱厚照对严成锦眨了眨眼睛。

    严成锦陷入了沉思,下一刻便道:“阉割了也无事,良乡已仿制了火枪,还做了改良。”

    太上皇弘治并不心疼弗朗机人,只是想要火器制造图纸。

    “当真,良乡仿制出来了?”不知哪个大臣激动喊了一句。

    那火枪比火绳枪好用许多,若装于沿海的卫所,可减少士卒员额,却增强戍守的能力。

    严成锦点点头道:“就在宫外,太上皇和诸公可去午门。”

    在场的官员,有不少人质疑严成锦。

    不仅做出来了,还做了改良,严成锦还精通火器不成?

    欧维士心头咯噔一下。

    葡国用了三年多时间,这才将火枪研制出来,大明能仿制出来他相信,可改良却不信。

    那火枪,已经没有改良的余地了。

    太上皇和诸公来到午门广庭。

    方学命人抬来箭靶,伫立于八十步之外,其上覆盖轻甲。

    萧敬端着锦盘走来,上有两把火枪,一把红色刷漆枪托,一把柳木无漆枪托。

    欧维士能认出来,一把红漆的火枪正是他带来的。

    “这把是我们的。”

    太上皇淡淡地道:“试试吧。”

    一左一右两个箭靶,两声火枪响。

    众人以为完了,可大明的火枪却很快又连发两枪,中间间隔很短。

    所有人皆是一脸震惊之色,祥瑞?

    禁卫们将箭靶抬来。

    只见,一个箭靶有铁珠留下的凹痕,一个箭靶直接被铁珠贯穿了。

    太上皇弘治眼眸中露出光来。

    欧维士后退几步,尽管不想承认,可却真的改良了,“这、这把火枪加了什么?”

    诸公也想知道。

    严成锦心中微动,枪管和钢柱抹油了,大大降低枪管的摩擦。

    钢珠提高了些威力。

    枪管上,还有个倒扣的弹夹。

    可此刻,岂能当着弗朗机人的面说出来。

    张敷华与他想到一处去了:“此事,不如我等稍后再议。”

    “不错,先议论弗朗机之事,使臣带来之物,我等皆无兴致,只想议丝价。”

    火器挫了弗朗机人的锐气,诸公顿时有些强硬起来。

    眼前的一幕,让欧维士有点吃惊。

    不过,也正好用丝价让大明将最新的图纸交出来。

    “大明仿制技术一流,我等佩服,若能将此火枪的图纸交出来,此番回去,定让国王抬高丝价。”

第798章 天恩

    朱厚照扯了扯嗓子,正色:“请父皇交给儿臣决断。”

    诸公和大臣投来迫切的目光,丝价、茶价和瓷器价格,不仅关乎税赋,也关乎家中的买卖。

    三年来,蒙受巨大的损失。

    只要朝廷一句话,转机就来了。

    太上皇弘治正要开口拒绝,严成锦却躬身道:“臣附议。”

    望着严成锦的眸子,太上皇弘治沉吟了片刻,才微微颔首点头。

    朱厚照眼前一亮:“朕不准,你们带一封旨意回葡国。”

    令大臣大跌眼镜的是,新皇直接拒绝了。

    心头冒出一股凉气,弗朗机人人傻银子多,买的不仅是丝绸,还有瓷器,茶业和精盐。

    不知每年要损失多少千万银子。

    欧维士连忙道:“尊敬的大明皇帝不再考虑一下?葡国的银子堆积如山,每年能运许多来大明交易。

    但国王一下海禁,东西方的交易,可就断绝了。”

    诸公脸色狠狠一抽,这是威胁!

    大臣们的脸色一片铁青,虽然不至于太惨重,但庞大的利益来源突然就没有了。

    心里就疼得慌。

    太上皇弘治面色变得难看起来。

    他的本意是,既不想交易图纸,又想让弗朗机人提高丝价,解除禁买丝绸的律令,一举两得。

    可弗朗机人也不是傻子。

    “新皇,不如臣等先商议一番?”

    “严大人,你这火枪定还有几成没展示吧,给他图纸又如何?”

    六部的两个官员先后躬身道。

    这事关自身的利益,刘健和谢迁几人面色凝重起来。

    朱厚照摇头,果然拒绝:“大明决不受弗朗机要挟,如同诸位师傅劝朕不要翻宫墙,可朕就是管不住手。

    故而,朕明白了一个道理,狗改不了吃屎。”

    太上皇和诸公的面色,变得古怪起来。

    但严成锦却觉得,朱厚照这个比喻用得极有灵性。

    朱厚照继续一本正经道:“弗朗机人要挟得逞,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若他们要的是江山,难道,诸公大臣要易主不成?”

    控制了丝价和茶价,就控制了士绅。

    通过利益驱使,到时候弗朗机一句话,就可以引起士绅对朝廷不满。

    太上皇弘治眼睛深深地看着朱厚照,露出意味深长的目光。

    刘健几人尽管知道新皇聪明,此时也被惊呆了。

    看来,新皇阉了弗朗机人也是有考虑,出于震慑!

    欧维士黑着一张脸,觐见就此结束,鸿胪寺卿将他们带回使馆,择日离开京城。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想了想道:“还差一封给葡国国王的旨意,不能失了威风,老高你写吧?”

    太上皇弘治依旧耿耿于怀,道:“写好先传给寡人看看。”

    李东阳和刘健知道这封旨意重要,颔首赞同。

    回到东宫,朱厚照和严成锦在御案上,折腾了半天。

    是一封册封旨意,封弗朗机国王为王,藩国和朝廷之间可自由贸易。

    “老高,这样弗朗机人就会把丝价太高?”

    “大概不足一成把握……”

    “读这封旨意的人不会被宰了吧?”

    “江彬本就死罪在身。”

    才过了半天,严成锦就将这封旨意写好了。

    谷大用送去奉天殿,太上皇弘治展开疏奏,见诸公眼巴巴的望着,便交给萧敬:“念。”

    萧敬忙躬身接过,大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咨尔葡国,崛起海邦,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遵守朕命,勿得有违,天鉴孔严,王章有赫,钦哉故谕!”

    足足念了将近半个时辰。

    百官差点就睡着了,连忙抖擞精神。

    刘健几人却听得一字不差,大抵是册封葡国国王,给一套官衣,一个官印,让他向大明称臣,经贸往来,太高丝价。

    若有违背,则十倍香料等物关税,向葡国出兵。

    蒋冕想了想,问:“怕也没有多少威慑,太上皇发不发?”

    太上皇怔在原地,谷大用提醒道:“新皇说,这封旨意可让江彬去传。”

    刑部大牢中。

    江彬哭丧着脸,不日就要被处刑,愣神悔恨之际,衙役带着小太监来,拖着去了奉天殿。

    太上皇弘治皱了皱眉头:“为何要此人前去?”

    严成锦沉思片刻:“寻常文官不会武艺,武官不谙礼节,难以办成此事。”

    将这封旨意读给葡国皇帝听完,还能活着回来,刘瑾最合适。

    可刘瑾不在宫中,只能选比刘瑾次一些的江彬。

    诸公想不清楚这封旨意是何意。

    葡国远在万里之外,就算不称臣,大明也不能奈何。

    但朱厚照知道,若老高这家伙真是唐宋国背后的人。

    下一步,唐宋国就会向葡国出兵。

    到时向大明借兵马和铁器,就水到渠成了。

    太上皇弘治想了想,沉吟片刻后道:“就让江彬宣旨吧。”

    江彬一脸茫然,丝毫没有犹豫:“臣谢太上皇恩典。”

    四月初,正值南下出海的时期。

    两艘大船渐渐驶离港口,江彬身上披着飞鱼服,腰间挂着佩剑,站在船头上。

    顿时唏嘘不已,受冒功罪下狱,历经生死。

    竟然还有翻身的机会。

    不知严大人给他的纸条写着什么,四下无人,他从怀中掏出一份密信。

    却见一行小字:到弗朗机国再亲启

    可江彬实在忍不住了,打开信封后,却又抽出一个信封,见一行小字:

    本官就知道你会打开

    江彬惊得后背一身密汗,连忙转头环顾,将信收回到信封里。

    ……

    京城,

    兵部左侍郎左宗彝从宣府回来,禀报整理军务一事。

    诸公等着太上皇弘治看完疏奏。

    江彬等人虽惩办,但九边的军务也需整饬,不知怎么处置。

    左宗彝微微抬头,看向太上皇弘治:“鞑人既已成子民,可要向其征税?”

    太上皇弘治和诸公心中微动。

    左宗彝又道:“边镇百姓都要缴纳草束,若只收边镇百姓,不收鞑靼,只怕刚安定下来之事,又会有冲突。”

    对于此事,朱厚照和严成锦都没什么兴致。

    主动躬身请辞,退出大殿。

第799章 金玉良言

    翌日早朝,

    太上皇弘治先是看了户部的疏奏,乾清宫修缮要结银二十五万,掏空小内帑也不够。

    “工部的力役,还等着结银。”王琼躬着身子道。

    短短一个月的功夫,皇室就要去二十五万巨额。

    这笔银子,原本是不必花费的,太上皇弘治深吸一口气,看向朱厚照道:“你真的没有银子了?”

    “儿臣老实,全部都交了。”朱厚照悻悻地道。

    这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计诸公就信了,可朱厚照说出来,总觉得还要再搜一搜。

    还差十万两白银,太上皇弘治无可奈何,从内帑中补足。

    兵部左侍郎左宗彝问道:“太上皇,鞑靼税赋管制一事?”

    严成锦思索片刻。

    昨日,太上皇和诸公竟还未决断,鞑靼人不如汉人温顺,强逼缴纳税赋,怕是连税监他们都杀。

    草束不值钱,从鞑靼身上收不上几个银子。

    但不收鞑靼人的税赋,那就需一碗水端平,不收边镇百姓的税赋。

    看来此事极难,太上皇弘治和诸公也难以决断。

    太上皇弘治深深地看了严成锦一眼:“严卿家?”

    “臣也想不到太好的办法。”

    “那再想想。”太上皇弘治定定的看着他,宛如老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般,眼睛笑眯眯的样子。

    昨日,诸公都商议过了,唯独严成锦没有参加。

    偏偏这家伙最有主意。

    李东阳等人目光落在严成锦身上。

    这时,张敷华毫不犹豫地道:“草原宽广,马草比蓟州肥沃,每月收两束,赋役实则不重。

    朝廷刚开仓赈银,出于感激,鞑靼人想来能接受。”

    对朝廷而言,收税赋只是一个形式,不指望收多少银子。

    意义却大有不同。

    对于朝廷,鞑靼人是养子,汉人是亲儿子。

    对养子比亲儿子还好,边陲的汉人会心生不满,失去民心,又有人要创业了。

    严成锦也补充道:“张大人所言有理,朝廷可视地方民情不同,分而管制,可待遇,要一视同仁。”

    此事极为重要,这是不患贫而患不均。

    太上皇弘治眸中露出坚定之色:“鞑靼疆域内,并无税监官制,就交给都察院吧。”

    严成锦正有一人可派去,微微颔首点头。

    朝堂中的官员都是聪明人,这不是什么好事,闭上嘴巴生怕落到自己身上。

    回到值房,严成锦吩咐郑乾一声。

    不多时,陆完走进值房中,表情有些好奇,躬身道:“严大人找下官?”

    严成锦想了想,道:“鞑靼税收之事,本官想派你去。”

    陆完愁着一张脸,强收会被鞑靼人反杀,收不上来成为烂账,朝廷要怪罪。

    “我当自己是大人的心腹,可以像方学和郑乾为大人效力,大人却要这般害我。”

    严成锦心中暗忖,“这是最后一次,有功而返,本官就信你。”

    乾清宫新建完毕,刚刷上的朱漆闪闪发亮,弥漫一股略微刺鼻的味道。

    太上皇弘治喜上眉梢,走进殿宇中环视,“诸公以为如何?”

    刘健和李东阳等人走进大殿中。

    这是工部屯田清吏司修缮,受良乡理科学术的影响,工艺有明显改进。

    朱厚照看向严成锦,疑惑:“老高,你为何不进去?”

    严成锦摇摇头,戴上好几个口罩,可这也是无济于事的,索性退后了几步。

    太上皇弘治和诸公露出思索之色,快速思考此子究竟在干什么。

    “严卿家?”

    “臣有一句话……”

    “寡人恕你无罪。”

    “此殿刚刷过漆,要等一年后方可入住,此时住入,恐会有毒气侵体。”

    不熟悉化学,严成锦也不敢断定,甲醛闻不到,但他想让朱厚照多活几年,倒是真的。

    大臣们面色微微一变,这家伙总是危言耸听。

    朱厚照气急了,道:“那小内帑的银子不是白掏了?国库赔银子!”

    王琼面色挂不住了,连忙看向严成锦,小声道:“贤侄啊,话可不能乱说的。”

    太上皇弘治微微皱眉,周围除了漆味难闻,哪里有什么异常,便道:“寡人怎么看不出?你不住寡人住,这新宫就先做寡人的寝宫吧。”

    新府,讲究人气兴王。

    晾置一年,岂不就成冷宫了,况且还花了这么多银子,传到宫外,兴许会被百姓诟病。

    诸公微微颔首,满意的点了点头。

    严成锦眸光闪动,以当今的条件,甲醛无法被辨别的测量,他也不敢笃定。

    该说的说了,也算对得起太上皇弘治的知遇之恩。

    死了不能怪他。

    朱厚照想迈腿走进大殿,却被谷大用死死抱住大腿:“爷,咱们还是听严大人的吧?”

    不是谷大用怕死,是严成锦这嘴太毒了,说什么都灵验。

    “银子都花完了,还不能看看不成?”

    东宫的几个小太监不知道要不要拦,杵着不知所措,大殿前乱吵吵的。

    “老高,朕的内帑空了,有什么可以赚银子?”

    严成锦的府库也空了,唐宋国大半靡费从他的府库出,也亟需银子。

    这时,

    一个翰林提着衣摆快步朝这里走来,面上有几分慌张,“严大人,太上皇可在?南直隶建昌传回的疏奏。”

    严成锦打开略略扫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

    大殿中,太上皇弘治和诸公在后殿观赏,看到疏奏时,不禁身躯一颤。

    诸公笑意渐渐退去,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众人齐刷刷的看向朱厚照,眼睛颇有深意。

    太上皇弘治满面认真,问道:“新昌民生如何?”

    “在江南而论,是贫苦之地,太上皇也知道江南士绅占地极多,百姓不如北直隶安生。”张敷华在南直隶呆了十几年,深有感触。

    江南虽然富庶,但田地都是豪绅的,百姓日子还不如北直隶。

    太上皇眼睛微微一动,气得牙痒痒。

    李东阳冷静的问道:“太上皇不如先查查,因何起事?”

    朱厚照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眨了眨眼睛看向严成锦:“老高,有何事?”

    “北直隶徐九龄起事。”

    严成锦算着人数,这是第九个要造反的了吧?

    朱厚照愣住了,难怪父皇和诸公一副要生吃了他的表情。

    这次起事的人不多,凭地方卫所就能平定。

    “将新昌的邸报拿来,寡人要仔细看看。”太上皇弘治开口道。

    萧敬很快拿来邸报。

    诸公目光流转,

    想来是知道朝廷给鞑靼拨发赈济银了,不患贫而患不均,就是这个道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983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一笑澄明所写的《大明从慎重开始》为转载作品,大明从慎重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从慎重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从慎重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从慎重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从慎重开始介绍:
明朝弘治十一年,一个慎重的灵魂悄悄穿越到了京城的西北角,但他并没有马上出去浪,而是在府上先呆上六个月…………PS:自己做的封皮,感觉还是没传达出轻松爽快的感觉,书友不要被书皮误导,其实这是一本轻松剧情的历史文大明从慎重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从慎重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从慎重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