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回到明朝做昏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明朝做昏君全文阅读

作者:纣胄     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     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四四章 重复太祖荣光

    朝堂之外纷纷扰扰。

    臣子们还在争论,但是朱由校的关注点已经不在这上面了,而是转向了百工院和皇庄。

    因为朱由校深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有枪有粮的人,才会是说了算的那一个。

    其他的人无论怎么叫嚣,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尤其是现在自己有着坚实的统治基础。

    虽然大明看似风雨飘摇,可是自己这个统治还算坚固。所以朱由校不关注大臣们怎么闹,他关注的是自己能拿到什么东西。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起了一个大早,汇合了徐光启之后,一行人就向着百工院那儿去了。

    百工院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准备,迎接朱由校。

    在外界,百工院的名声并不太好。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皇帝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建造着玩的场所。

    很多人已经将百工院和豹房相媲美,甚至出来了很多相关的段子。

    对此朱由校没有丝毫的办法。

    无论任何时代,封闭谣言都是最难的,何况现在在大明朝也很难查这种东西。

    百工院之中的大臣和工匠们,他们多少也知道一些。只不过他们知道的并不太多,因为他们不怎么出去,消息也传不进来。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这些人不太关注这些东西,整日投入在研究之中所花费的心力已经很大了,实在是不太想去关注这些东西。

    不过很多时候,有的事情不是你想或者不想的问题,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消息传了进来。

    对于百工院的众人来说,证明自己就很关键。

    这些日子以来,他们日夜都在研究,日夜都在努力。一方面是为了不辜负朱由校,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了,也有堵住外人嘴的意思。

    只不过朱由校很清楚,有些时候有些人说话是不分对错的,他们分的是立场。

    站在什么立场上说什么样的话,至于事实究竟是如何的,他们不会在乎。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何况现在这种情况?

    在朱由校来到百工院的时候,百工院的主要负责人已经在这里迎接了。

    站在最前面的就是毕懋康,这个朱由校找来的人,徐光启的弟子。

    至于徐光启和毕懋康两人是怎么搞到一起的,朱由校也不太清楚

    不过朱由校也不意外,徐光启和毕懋康两人应该有很多话可以聊。

    韩爌都能收了张余做弟子,没道理徐光启不能收了毕懋康。

    “臣等参见陛下。”毕懋康带着众人给朱由校行礼。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行了,都免礼吧。”

    等到众人都站起来之后,朱由校这才仔细的看着他们,然后就是一皱眉头。

    与上次来相比,这一次毕懋康他们的形象可是很不好。

    虽然看得出来他们在自己来之前也收拾过,但是基本上每个人都顶着一个黑眼圈,甚至身形都消瘦了不少。

    看得出来,他们很努力。

    可这不是朱由校想要的,这些人才是自己的事业之重。

    相比较起来,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做出来慢一点都没关系,这一点在后世任何一个人都知道。

    什么最重要?

    人才。

    朱由校转头看向徐光启,略微有些不满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让他们按时休息吗?朕安排的太医呢?百工院的伙食不好吗?怎么一个个看起来都如此疲惫,都像受了刑一样?”

    听到朱由校的问题,徐光启这时就有一些尴尬了。

    倒不是他没办法解释,而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难道说大家为了研究拼命了吗?

    可是陛下已经告诉自己这些人了,不要拼命。

    这个时候,毕懋康站了出来,他向前走了一步,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此事怪不得徐阁老。”

    朱由校皱着眉头看着毕懋康,沉着脸说道:“难道是你克扣了?”

    听到陛下这句话,徐光启顿时一愣,随后准备向前一步为自己的弟子开脱。

    他可不想让陛下对自己的弟子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毕懋康也是一愣,连忙跪倒在地说道:“请陛下听臣一言。”

    冷着脸看着毕懋康,朱由校声音有些阴冷的说道:“你最好给朕一个解释。”

    事实上,朱由校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可是这个时候不能说自己知道。要装作不知道。

    做戏要做全套,尤其是在收买人心的时候。

    “站起来说吧。”朱由校看着毕懋康跪在地上,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一些缓和,语气也缓和了不少。

    毕懋康从地上站起来之后,他才说道:“臣等在百工院深受皇恩。”

    “陛下对臣等尽心尽力的照顾,吃穿用度全都是一等一的,每月的俸禄也都是外面的人不敢想象的。”

    “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等实在是不敢怠慢,唯恐有负陛下重托,所以日以继夜的研究。”

    “臣等也听说过外间的一些流言。外面的人都在说陛下玩物丧志,说百工坊的是陛下花钱玩闹之所。”

    “可是臣等却知道,这里是大明的未来!陛下的心思岂是外界那些宵小能够懂得的?”

    “只是臣等听到这样的话,这心里却很不舒服。正所谓主辱臣死,陛下受他们无端的污蔑,臣等岂能坐视不理?”

    “百工坊的臣子们虽然不能够去和那些人争辩什么,唯恐有损陛下威名。可是我们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够尽快研发出东西来,让那些人看看。”

    “看看臣等不是在玩闹,看看陛下是如何的高瞻远瞩。让那些人明白陛下的胸怀,让他们知道陛下是一心为了大明!”

    “为此臣等日以继夜的研究,陛下关切之心,臣等全都知道,可是臣等愿意为陛下效死!”

    说完这句话之后,毕懋康再一次跪在了地上说道:“臣违抗了陛下的旨意,臣有罪!陛下要治臣的罪,臣毫无怨言。只是此事和徐阁老没有关系,还请陛下明察。”

    见到毕懋康跪下之后,站在他身后的其他人也跪了下来,异口同声的说道:“臣等愿意为陛下效死,还请陛下明察!”

    看着跪下的众人,朱由校的眼眶有些发红,身子都有些颤抖。

    一边的徐光启看到这一幕之后,直接走到了朱由校的面前,也想要撩起衣服跪下,却被朱由校一把就给拉住了。

    朱由校有些愧疚的说道:“是朕错怪爱卿了。”

    徐光启连忙说道:“臣惶恐!”

    将徐光启搀扶到了一边,朱由校向前走了一步,径直来到毕懋康的面前,伸手将他搀扶了起来。说道:“你们都起来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来之后,朱由校才说道:“诸位爱卿拳拳之心,朕知道了。可是朕之心,诸位爱卿却不知道。”

    “在朕看来,毕爱卿说的有道理,这里是大明的未来。可这里为什么是大明的未来!因为这里有你们。”

    “朕给你们配御医,给你们安排好吃住,是因为你们做的事情对大明很重要。”

    “对于朕来说,研究的快与慢,朕不在意;外界的纷纷扰扰,朕也不在意;朕在意的是你们,是你们这些人!你们比那些研究都重要!”

    “你们不但要为朕研究出东西来,还要健健康康的。你们在百工院,抛妻弃子、有家难回,这些朕都知道。”

    “朕希望有朝一日你们能够载誉而归,带着朕给你们的赏赐、朕赐给你们的官职,风风光光的回去。告诉那些看不起你们的人,告诉你们的妻儿,你们在为朕做事,在为大明做事!你们当之无愧,你们是大明的功臣!”

    “朕不希望你们谁在这里累垮了身子,朕不希望你们有谁折损在这里,朕不希望你们的家人在为你们担惊受怕的同时,最后得到的却是你们的尸首!”

    “这才是朕的心,朕要打造一个繁华盛世。希望大明能够重复太祖荣光!”

    “朕希望到了那个时候,你们还都在。你们能够带着朕给你们的荣耀,昂首阔步的从这里走出去,享受朕给你们的封赏。”

    一边说着,朱由校的眼圈红得更厉害了。

    下面听着的人更加激动,甚至有的人眼泪已经掉下来了,身子都已经激动得打摆子了。

    所谓是为知己者死,他们此时此刻抱着就是这样的心。

    给你官职,给你赏赐,同时给你尊重,给你足够的荣誉。

    这样的陛下,值得自己献出一切。

    看着众人的样子,朱由校的心里面很满意。

    自己这些话当然不是白说的,也不是单纯的收买人心,因为自己感同身受。

    前世的时候,朱由校对这一点很明白。

    自己做过员工,当过领导,很明白一个个体的人需要的是什么。

    好的职位、足够高的工资、足够宽广的上升渠道,这些都是外在的待遇。

    除此之外,公司的看重、领导的重视、上级的鼓励,这些一样很重要。

    如果他们不给你钱,还不拿你当人看,这样的企业做不长。

    所以朱由校的作为看似是在收买人心,实际上是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好。

    听了朱由校的话之后,徐光启都激动了起来。他直接跪在了地上,口中大声的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徐光启的呼喊声,他身后的人也全都跪了下来,口中高声的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知道他们的喊声是发自内心的。

    等他们喊过之后,朱由校再一次把徐光启和毕懋康搀扶了起来。

    等到众人站起来之后,朱由校继续说道:“你们的心朕知道,可是以后不许这样做了。”

    “该做研究的时候做研究,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现在研究已经没有那么紧要了,所以你们可以放松一下。”

    “另外还有一点,朕会安排你们家人进京,让你们能够团聚,休息的时候可以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你们家人在京的一切安排,无论是吃还是住,朕全都会安排好。”

    刚才的鸡汤说完了,现在就轮到说好处了,于是朱由校就提出了这个好处。

    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安抚人心。当然了,保密工作也要做好,这个在这里就不要提了。

    目光扫过众人之后,朱由校继续说道:“这一次你们研发有功。每个人赏白银五十两,以后所有人的俸禄翻倍。好好干吧!”

    “至于你们的官职,等朕看过东西之后,再论功行赏。”

    听到这个话之后,所有人都更激动了,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

    朱由校笑着说道:“现在带着朕去看看你们的研究结果吧。”

    众人兴奋地答应了一声,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朱由校向里面去了。

    此时此刻他们是真心实意的,他们想陪在朱由校的身边,想听到朱由校对他们的夸奖,想听到朱由校对他们的认同。

    消息很快就扩散了出去,于是整个百工院之中,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一行人走进展示厅里面。

    这里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很多东西都已经在一块空地上摆好了。

    毕懋康笑着陪在朱由校的身边。他现在身心愉悦。虽然还是有一些劳累,但是精神上却很兴奋。

    他带着朱由校走到一排燧发枪的面前,说道:“陛下,这是第一代燧发枪的原型,还很粗浅,膛线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另外关于陛下说的特殊子弹,也还没有研制成功。”

    朱由校说的特殊子弹,当然就是米尼弹。只不过在这一世自然不用叫这样的名字,因为新的名字,朱由校还没想好。

    “虽然已经有了定型的燧发枪,但是臣以为并不应该量产。”毕懋康在一边说道:“臣觉得还有继续研究的空间。”

    “等到膛线和特殊子弹解决了之后,或许才是量产的最佳时机。”

    朱由校看了一眼毕懋康,当然知道他的话的意思。

    带膛线的燧发枪,基本上已经是前装枪的巅峰了。

    下一个巅峰就是发射金属蛋壳的后装枪,初级版本就是德莱赛步枪,型号是m1841。

    如果有了那种步枪,会发生什么?

    朱由校都不敢想了,不过那一定会是美好的景象。

第二四五章 鸟枪换大炮

    想法虽然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不允许的。

    在大炮都没有搞出膛线之前,寄希望于给枪搞膛线。基本上就是在痴人说梦。

    至于毕懋康说的时机成熟了,朱由校也很想等。

    可是朱由校却知道,自己没有办法等,也等不起。接下来的大明肯定会很乱,可以说是四处烽烟四起。

    熊廷弼在辽东能坚持多久,根本就是一个未知数。虽然到现在都没有出问题,这让自己很欣慰。

    但是辽东那边大大小小的战报一直都有,只能说是勉强稳住了局势,想要彻底的站稳脚跟,或者说是反攻的话,基本上不太现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器研发和军队建造绝对排在第一位。

    自己不能够等,需要快速的生产,快速的装配。虽然知道什么东西最好,但是总不能等到最好的出来再制造吧?

    等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朱由校很清楚,毕懋康的建议就只能是建议。

    自己不但需要生产,而且还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大规模的列装。至少戚金的部队,自己要保证他们全部换装燧发枪。

    于是朱由校说道:“就按照这个原型生产吧。你的研究也继续,什么时候研制成功了,什么时候生产新的,到时候淘汰旧有的。”

    朱由校见健毕懋康还要说什么,缓缓的说道:“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毕懋康就没有再说什么了。他知道可以提建议,但是永远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做主的是谁。

    徐光启看了一眼毕懋康,有一些无奈。

    他觉得自己这个徒弟的政治敏感度不够,倒不是说这徒弟给陛下的建议怎样。

    这个建议是好的,但是毕懋康根本没有想到大明现在的情况,考虑情况没有从全局出发。

    如果毕懋康一辈子待在百工院,这或许也不是什么问题。

    原本自己还挺看好毕懋康,想让他以后从百工院走出去去做一番事业,可是现在看来还是算了。

    没有大局观,对于一个朝中高官来说是要命的缺点。

    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新装备必须要尽快装配。无论是辽东还是朝中,全都需要,不然徐光启也不会坚持练新军了。

    朝廷现在没有可用的军队,需要尽快成型一支军队。这一点毕懋康没看出来,这就是很大的缺点。

    朱由校没有去深想,也没打算让毕懋康去做其他的事情,只要毕懋康能够把百工院打理好,他的功劳就已经足够大了。

    “放几枪试试看。”朱由校笑着说道:“让朕看看威力。”

    “是,陛下。”毕懋康答应了一声,然后对不远处的人招招手。

    几个人快速的走了上来,他们开始快速的装填子弹,然后朝着不远处的靶子开枪。

    燧发枪最大的优点,是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其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在射击的过程之中,朱由校就已经看出了优点。

    燧发枪的射速比原来的火铳要快很多,熟练的射手每分钟能够射3~5发。最关键的一点。它能够不受到天气的影响,雨天也能够正常使用。

    当然了,大明朝的火铳也没有那么垃圾,最重要的是制造的垃圾。

    火铳成品率低,耗费大,而且故障率高,这些全都是人的问题。很多边军士兵在使用火铳的时候会发生炸膛的情况,兵部生产出来的火铳,没打仗的先把自己人炸死了。

    但是在百工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标准的制造工艺,精益求精的制造方式,严苛的监管制度,全都保证了百工坊出品的必是精品。

    这一点从辽东送回来的报告就知道了,那边的使用效果非常好。

    熊廷弼已经不止一次上题本,希望自己能够给他再拨付一些百工院的火铳。只不过上一次制造的那种天启一式火神枪全都是试验品,朱由校根本就没搭理他

    在现在这个时候,再大规模生产那样的火铳,简直就是49年入**。

    火焰的硝烟消散之后,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头说道:“让朕试试看。”

    这话一出来之后,直接就把毕懋康给吓了一跳。

    他可没有这个胆子敢让陛下尝试,于是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徐光启。

    一边的徐光启向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火器毕竟有危险,还是不要试了吧?”

    “快装填。”朱由校笑着说道:“朕相信你们。”

    这话一出来之后,自然就不能够再拒绝了,于是毕懋康拿过一支燧发枪,亲自将火药和弹丸装了进去,然后递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将燧发枪拿了过来,做了一个三点瞄准的姿势,随后抠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之后,朱由校身子一晃。

    没想到后座力还挺大,即便自己早有准备,还被震了一下。

    至于子弹,肯定不会打到朱由校瞄准的地方。没有膛线的枪,根本不可能做到指哪打哪,瞄准只是笑话。

    滑膛枪根本就不存在瞄准的问题,因为瞄准了也没用,所以需要火力覆盖、大规模的装配,然后就是方阵,一排一排的排枪。

    朱由校笑着将手中的燧发枪递给了毕懋康,说道:“收起来吧,东西很不错,你们干得很好,朕回头让人论功行赏。”

    “臣谢陛下。”毕懋康连忙说道。

    “把你们刻画了膛线的火炮拉上来试试,让朕看看。”朱由校又笑着说道。

    这是朱由校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一旦有了刻画膛线的火炮,那就代表着炮弹能够非常快速的发射出去。而且能够非常准确的集中目标。

    能够瞄准的炮弹,威力自然大很多。

    当然了,滑膛炮也能瞄准。后世的迫击炮依旧是滑膛炮,但是需要带有尾翼的炮弹才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才能够计算炮弹的落点。

    朱由校自然把这个也告诉了毕懋康,他们也在研究。不过这个的难度就比较大了,因为必须是在炮弹里面装火药落地之后爆炸。

    虽然大明也有能够落地之后爆炸的炮弹,但是绝对没法满足迫击炮的要求,所以要重新开始研究,一时之间还没有什么进展。

    进展比较大的,其实是火炮的膛线。当然了,大明的科技工作者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他们就研究出了新的火龙出水。

    他们采用了朱由校提出来的想法,弄了一个二级发射。

    前面装了大量的火药,里面掺杂了不少的瓷器和钢铁的碎片,用来增加杀伤力,甚至还有铁珠,后面采用了尾翼来固定飞行,用一个发射架进行发射。

    这个东西,朱由校怎么看都像是导弹的原型。

    当毕懋康把这个想法递送给朱由校的时候,真的把朱由校给吓了一跳。

    既然他们想干,朱由校就放手让他们去做了。只不过暂时还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按照毕懋康的设计,新款的火龙出水采用两级发射,前面的火药负责推动,后面的火要负责爆破,爆破了之后会产生巨大的威力。

    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推动的问题、密封的问题以及落地爆炸的问题。固定尾翼的问题,毕懋康他们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能够把这个问题全部解决掉。

    如果真的能够把毕懋康设计的东西造出来,朱由校还是很期待它的威力的。

    眼前还是先看线膛炮吧,这个才是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

    很快火炮就被拉了上来。

    钢铁架轮子,全都已经配备好了,是可以用马拉着走的。

    上面摆放着一门不太大的火炮,显然这门炮的口径和威力都不会太大。当然了,在这里实验也不可能把大的拉上来,

    看这门火炮的颜色朱由校就知道了,这应该是青铜炮,显然还是没能在钢炮上解决膛线的问题。不过朱由校相信也用不了多久。

    有人抬了一个木箱子过来,把盖子打开,露出了里面的炮弹。这是一种全新设计的开花弹。

    要知道,因为黑火药威力的问题,所以开花弹不是现在的主流。

    现在的主流还是实心的铁弹,依靠发射出去的惯性杀伤敌人,也是用来破密集阵型的,也没有后世那么强。

    这种新设计的开花弹,目的就是为了配合新式的膛线火炮。

    毕懋康在这上面花了不少的心思,因为为了配合膛线火炮,圆形的炮弹肯定不行了。可是如果采用长型的炮弹,那么它就不会落地滚动,实心也就没有了意义。

    所以需要采用新型的炮弹,来搭配膛线火炮。采用的就只能是开花弹。

    为了尽可能的提升开花弹的威力,毕懋康他们还在火药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使用颗粒火药、提高原材料的浓度,尽可能的使火药的威力更大,爆炸产生的碎片更多,以增加炮弹的威力。

    现在这种炮弹已经是毕懋康他们能够做出来最好的了,造型类似于后世的米尼弹,因为有膛线,所以准确性也能够得到保证。

    朱由校快速的走到火炮的后面,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其实是一款后装炮,设计灵感来自弗朗基炮,与后世的定装火药炮弹的后装炮区别还是很大的,看起来也远没有那么精巧和好用。

    火炮后面有一个炮腹,每一次都要往里面装发射药,然后用火引燃发射药,将前面的铸铁开花弹推出去,同时会引燃开花弹尾部的引线。

    炮弹飞出去之后会在空中燃烧,然后落地爆炸。

    这玩意、朱由校觉得可靠性也不高,但这却是一个方向。

    当然需要攻克的难题就是金属定装炮弹了,只要能够解决了金属定装炮弹的问题,威力肯定能够再上一个档次,射速肯定也更高。

    即便是如此,这款火炮在这个时候也是足够先进的了。

    “放一炮试试吧。”朱由校看着毕懋康说道。

    毕懋康连忙对着不远处着了着手。

    两个人快速的走了过来,他们开始对火炮进行装填。

    首先是把炮弹从后边塞进了炮管,然后将炮腹里面放上纸包着的发射药。

    在得到了朱由校的允许之后,毕懋康亲自走过去,用火把引燃了发烧药。

    随着轰的一声,硝烟瞬间升腾而起,炮弹瞬间从炮筒里面飞了出去,随后带着一道白线落在了地上,发出了轰隆一声。

    瞬间土石飞溅,烟尘四起。

    朱由校看到这一幕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转头对毕懋康说道:“过去看看有多大的威力。”

    事实上,这种设计是很死板的,因为发射药的多少,就决定了发射的距离。

    同时发射的距离又决定了炮弹之中引线的长度,也就决定了爆炸的距离。

    如果要想往近处打的话,可能落地之后还没炸,需要稍微等一等。

    不过这些毛病或者缺点,与它能够造成的威力来说,就不是太重要了。

    听到朱由校要过去看看,众人也不敢怠慢,连忙跟着过去。

    等到一行人走到弹坑前面的时候,朱由校已经先走到那里了。

    看着眼前爆炸的弹坑,朱由校发现这种炮的威力并不大,只炸出了一个一米都不到的坑,更别提有多深了。

    但是周围摆放着的稻草人上面插满了爆炸崩开的碎片。这让朱由校很满意,这种火炮就是靠爆炸出来的碎片来杀伤敌兵的。

    毕懋康仔细打量着自家陛下的神情,似乎怕陛下不满意,他连忙在一边说道:“陛下,这是百工院设计的口径最小的火炮,如果加大口径的话。那么威力就会更大。”

    朱由校看了一眼毕懋康,笑着说道:“那重量也会更重。”

    更大的火炮,更多的发射药,更大的炮弹,自然威力就更大。当然了,它也就会越重,在这个时代运输起来也就越麻烦。

    运输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的话,那么其他的都白扯淡。大家伙只能用来守城,不过它的守城效果应该比其他的火炮要好很多。

第二四六章 纪检衙门

    朱由校很满意,自己成立百工院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却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大的惊喜。无论是成绩还是效率,他们都做得非常不错。

    朱由校欣喜的说道:“你们做的很好。”

    “臣等谢陛下。”毕懋康连忙躬身说道。

    后续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有了东西,感人肺腑的话也说过了,那么后面自然就是给好处、给赏赐,这事朱由校就交给徐光启来做了。

    中午在这里陪着毕懋康他们吃了一顿工作餐,朱由校就回西苑去了。

    回到了西苑之后,朱由校的心情很不错,自己果然没有看错毕懋康他们,他们的确没有让自己失望,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回到喜欢的凉亭旁边,坐在摇椅上喝了一口茶水,朱由校心情大好。

    “皇爷,赵秉忠赵大人求见。”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听到陈洪提起赵秉忠,朱由校有些愣神。

    说起来这段时间还真把赵秉忠给忘了。

    不过听到陈洪提起来,朱由校想起来,自己让赵秉忠去了通政司管密奏之事。

    现在他来求见,估计是有计划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事实上,这个时候朱由校的心情不错,这也是他愿意见赵秉忠的原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秉忠应该是来给自己添堵的,并不觉得赵秉忠会多么顺从自己。

    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陈洪便带着赵秉忠从外面走了进来,然后便退到了一边。

    来到朱由校的面前,赵秉忠躬身说道:“臣参见陛下。”

    “行了,免礼吧。”朱由校笑着说道。

    等到赵秉忠站起身子之后,朱由校才问道:“爱卿今日过来,可是有了想法?”

    “回陛下,臣的确是有了想法。”赵秉忠说道。

    “那就说说看吧。”朱由校笑着回答道。

    “是,陛下。”赵秉忠答应了一声,继而说道:“这是臣写的题本,请陛下御览。”

    说着,赵秉忠恭敬的将一份题本捧了起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

    陈洪便走了过去双手将题本接了过来,恭敬的走回来,将题本呈给自家皇爷。

    接过题本之后,朱由校便展开快速地看了起来。

    经过这半年多的历练,大部分的题本朱由校都能够看得清楚,也能够看得明白了。但是一些用典比较深的,他还是看不懂。

    幸亏赵秉忠不是那种人,题本上写得很明白:

    “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

    开篇第一句,便写了他推崇汉代汉宣帝,认为汉宣帝能够做到那种盛名的程度,是因为汉宣帝能够使官吏让百姓安,可以效仿汉宣帝的做法;同时强调了汉宣帝能够做到的原因,是因为监察。

    后面则是说了现在监察制度的一些缺点,然后在最后做了一个总结:

    “神驰而慑于威,民且囿吾之天而顺从焉。凡注厝、规画悬焉不设,而上以神,下以实,上下交儆,无综核之名,而有廉察之利。彼汉宣不如汉文者,正谓此耳。”

    剖析了一番利弊之后,赵秉忠的话锋就是一转。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睿智原于天授,刚毅本于性生。草昧之初,即创制设谋,定万世之至计;底定之后,益立纲陈纪,贻百代之宏章。”

    看到这里朱由校就笑了。可以说,赵秉忠毫不吝啬的对着太祖皇帝一顿吹捧。

    他推崇太祖皇帝朱元璋,这一点朱由校早就知道了,没想到在这里写上了,看来他还真的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迷弟,而且还是铁杆粉丝的那种。

    放下手中的题本,朱由校笑着说道:“说说你想怎么办吧?”

    “是,陛下。”赵秉忠躬身说道:“密奏制度,弥补了很多历代监察的不足;虽然会有官员相互猜疑之嫌,可臣以为这是舍本逐末。”

    “官员行事坦荡,凡事没有偏私,自然不会畏惧。我朝律法对于诬告惩处之严,自然会严惩那些诬告的官吏。”

    “只是在朝廷上,一定要做到明辨是非,调查清楚,证据详实,切不可胡乱定罪。是以臣以为,朝廷尚缺一个衙门,专门负责调查密奏之事。”

    “如地方官员弹劾官员,以密奏告知朝廷,朝廷必然会派人详查之。如果依旧以刑部大理寺去查,或者派遣朝廷钦差去查,消息容易走漏。”

    “何况朝廷官员盘根错节、相互勾连,很容易出现徇私包庇的情况。所以臣以为,朝廷当有一个衙门,可以随时随地去查,可以暗中悄无声息去调查、去接触那些密奏的官员。”

    “如此一来,可以核实情况,二来可以保证消息不走漏。”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个衙门就类似于纪检委,只要有人密奏弹劾,那么纪检委就派人下去查,而且还是秘密的调查。

    的确是需要一个这样的衙门。

    想了想,朱由校说道:“东塘锦衣卫可堪用?”

    听到朱由校这句话,赵秉忠的脸顿时就严肃了起来。

    如果让东厂和锦衣卫在密奏的事上插一手,那事情肯定就会变得非常糟糕,这个不是自己设立这个衙门的初衷。

    于是赵秉忠面容严肃的说道:“臣以为不可。”

    如果用东厂和锦衣卫去查,臣以为还不如派遣朝廷的钦差去。锦衣卫军伍粗鄙、不堪大用;东厂宦官之属,贪财而胆薄,不是良臣。”

    赵秉忠这话说得非常不客气,意思也很明显,那就是锦衣卫和东厂全都是陛下的爪牙,而且这些人没有什么公正的心思,一方面贪权揽财,另外一方面心眼小,根本没办法做成大事。

    一句话,就是他赵秉忠根本就看不上东厂和锦衣卫。

    赵秉忠这话说得令一边的陈洪都有些尴尬,毕竟赵秉忠说的可不光是东厂,直接就把宦官全给装在里面了。

    这话听了怎么可能不尴尬?

    朱由校倒是没有生气,反而在预料之中。赵秉忠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要是不这么直白的说实话,自己还真就不敢用他。

    于是朱由校问道:“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行事?”

    “臣以为,当在通政司下设一个衙门,如有地方臣子密奏贪腐之事,便由此衙门派人去调查;核查清楚之后,再回京参奏,同时将人犯逮捕进京,进行审问。”

    “谁来审问?”朱由校看着赵秉忠问道。

    “臣以为应该交给大理寺。”赵秉忠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倒不是他拍朱由校的马屁,或者他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而是他的心里真是这么想的。

    赵秉忠继续说道:“通政司负责调查,大理寺负责审问;至于刑部和都察院,负责监督和解释大明律。”

    “臣以为如此,方能够多方制衡,减少冤假错案。毕竟监察,是要让清者更清,严惩贪污官员。”

    朱由校看了一眼赵秉忠,心中有一些感叹。

    谁说大明朝没有人才,这就是一个人才!

    这想法多超前?

    这做法多么合适?

    “此法一出,爱卿怕是要成众矢之的了。”朱由校笑着说道。

    首先,这会让官员们恐慌,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被告一状,而且调查你都是暗中调查的,还是在一个独立的衙门,你想伸手都伸不进去。

    这样,官员怎么会不害怕?怎么会不心慌?

    在害怕心慌之后,他们自然就是要拿掉这个制度,攻击领导人就是最合适的做法。

    干掉赵秉忠,就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解决不了问题,就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在什么时代都通用。

    另外赵秉忠的做法,也是在抢很多人的权利。首先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对于赵秉忠的这种行为肯定都不会喜欢,这不是**裸的往自己的手里面揽权力吗?

    而且他拦走的权力还都是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的权力,同样也会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甚至此政策通过之后,通政司甚至成了其他衙门干涉不到的地方,甚至连内阁都没有办法干涉。

    毕竟密奏是不送内阁的,直接送御前,所以通政司他们也变相夺了内阁的权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赵秉忠自然就会成为出头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官场上的人看赵秉忠不顺眼,会远离他、弹劾他。

    除此之外,赵秉忠的名声也会一落千丈,酷吏、佞臣,这样的帽子会一顶顶的戴在他的头上,而且一时半会还摘不下去,甚至会被写到历史上,会被无数人编排。

    听了朱由校的话,赵秉忠的脸色倒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事实上,在赵秉忠做这件事情之前,这些事情他就已经想到了,心里面也做好了准备。如果不是如此的话,他根本就不会来提这个意见。

    而且赵秉忠也知道,干这个事情以后,也是在和东厂和锦衣卫抢权力。

    这两个衙门可不好惹,尤其是东厂那些太监,搞不好就会在陛下面前弹劾自己。

    赵秉忠之所以这么干,一方面是因为他愿意这么干,为了大明、为了天下、为了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即便最后落不下什么好的下场,赵秉忠也愿意干。为官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愿意这么做。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赵秉忠相信陛下。他相信陛下是圣明之君,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也会帮助和保护自己,所以他愿意试一试。

    “臣为了陛下,为了大明,不惧生死,不惜名声!”赵秉忠躬身说道。

    朱由校看着赵秉忠,轻轻的点了点头,同时心里面也有一些骄傲。

    看到没?

    看到没?

    把东林党那些人扫掉之后,朝堂上就出现了敢做事的人!

    这些人从赵秉忠开始,就是自己以后兴盛大明的根基!

    朱由校按下心中的激荡,直接说道:“朕准了。这个衙门,朕也准许你成立。你回去写一个章程,人员如何调配?需要多少银子?全都上报上来,到时候朕会批下去。”

    “另外你们可以开始着手密奏的事情了,各地的驿站安排好人手,不要出什么纰漏,一定要行事稳妥,切记不可求快。”

    赵秉忠听到陛下准了此事,心头高兴不已,连忙躬身说道:“陛下放心,臣明白。”

    “另外,臣想去吏部那边,看一看他们有多少人在排官,从这些人里面选一些人出来,让他们进入新的衙门。”

    闻言,朱由校看了一眼赵秉忠,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此事会让吏部那边配合你,你放心的去就行了,回头朕会交代给吏部。”

    “臣谢陛下,赵秉忠连忙躬身说道,同时心里边也颇感安慰,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陛下愿意支持自己。

    朱由校当然愿意支持赵秉忠。

    赵秉忠要去吏部那边选官的做法,朱由校也能够理解。说白了就是不用朝廷上的官员,要选新人。

    至于说在吏部排官,这个也算是大明朝的一个现象。

    并不是说你考上了举人、考上了进士,你就真的有机会直接被任命为官员,除非你考得比较好,比较靠前。

    如果你考到三甲去,那你就去吏部排官吧。

    毕竟大明朝的官位就这么多,好的职位自然是有人抢的,但是不好的职位也有人抢。从七品到一品的官帽子,只要出了空缺,就会有人蜂拥而上。

    现在的情况就是官位少,想做官的人多,所以就是能排着。一个萝卜一个坑,排官就只能等某些萝卜告老还乡或者被下狱。

    这个时候有人有钱的就活动一下,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说吏部的文选司是非常肥厚的衙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收到无数的好处。

    很多人排几年都排不上,这一次赵秉忠要去选的,估计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心里憋屈,对现行的官员很不满,所以他们去到通政司之后,对于调查这种事情,肯定充满激情。

    朱由校也不得不感叹,这个赵秉忠真的是一个人才,这样的想法他都能够想得到,果然看事情的角度很不一般。

    “行了,回去好好做吧!”朱由校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赵秉忠连忙躬身:“臣告退。”

    见朱由校点头之后,赵秉忠便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等到赵秉忠走了之后,朱由校惬意的靠着椅子上,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还真是期待呀,真的想看看赵秉忠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二四七章 解决温饱才能谈工商业

    西苑是安稳的,同时也是安逸而祥和的。

    在这里待着真的很舒服,就是显得有一些懒散,不过这样也挺好。

    但是外面的朝堂就不是如此了,可以说是纷纷扰扰。

    东厂这一段时间都在抓人,所有人都知道是上一次文人们在西苑门口闹事的结果。

    魏忠贤威风凛凛,一副要把事情闹大的架势。

    朝廷的密奏制度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通政司的赵秉忠已经去挑人了,又是一顿乱。

    有人想把自己的人塞进去,有人则是在担惊害怕。

    对赵秉忠的攻击也逐渐多了起来,只不过都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宫里面,都没有什么反应,似乎对赵秉忠的作为视而不见。

    除此之外,内阁之中也在酝酿着风暴。

    以韩爌为首的四位内阁大学士的题本终于爆了出来,他们要对大明朝进行改革。

    革新的话题出来之后,瞬间就占领了舆论的主流,其他的舆论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它竞争。

    革新实在是太大了,大到所有人听到这两个字的反应都不一样。

    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兴奋,因为革新代表着机会;有的人畏惧和害怕,因为这会触犯到自己的利益;更有的人则是觉得天下动乱又来了。

    有的人则是想起了张居正,想到朝廷对张居正的平反,瞬间就有了联想。

    于是整个朝堂之上都乱了起来,大家都在忙着站队。

    有的时候不是人家逼你站队,而是你必须要这么做。你要是不这么做的话,就没有你的位置了。

    在外面闹腾得纷纷扰扰的时候,朱由校还在关心着自己的事情。

    朱由校要去一趟皇庄,因为今天是挖土豆的日子,对此朱由校可是期待了很久。

    有了土豆之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正所谓兜里有粮心不慌。

    土豆的产量高,生长期短,对土地的要求低,是非常好的抗饥荒粮食。

    要知道现在的地球是冰川期,天气会越来越冷,地质灾害会越来越多,生长期长的作物肯定不会有太好的收成,抗天灾能力也弱。

    不像土豆这种东西,什么地方都能种,生长期也足够短,产量也足够高,能够养活人,在这个时代这就是制胜的法宝。

    因为要去皇庄,也没有什么人要接见,所以朱由校今天穿了便装。

    汇合了徐光启之后,一行人就向皇庄而去。

    今天的徐光启也没有穿官服,为了配合朱由校,打扮得像一个老学究一样。

    一行人来到皇庄的时候,这里早就已经有人在等着了。户部侍郎李之藻在大门口恭候着,这是徐光启的心腹。

    皇庄这边的事情足够大,所以徐光启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心腹来做,李之藻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臣李之藻,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李之藻连忙躬身行礼。

    “行了,免礼吧!”朱由校笑着摆了摆手,对李之藻说道:“带着朕去看看吧。今天朕到这里来可就是看这些东西的,看看能不能有高产量。”

    “是,陛下。”李之藻连忙答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在前面带路。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田地的旁边。

    放眼看过去,全都是成熟了的土豆,土豆秧已经有些发黄,这是真的长好了。

    朱由校也并不觉得新奇,因为他在后世见得多了。不过此时他心里还是有一些激动的,这就是大明的希望啊!

    说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大用,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朱由校说道:“行了,让人动手吧。”

    “是,陛下。”李之藻答应了一声之后,便去招呼人了。

    起土豆,朱由校还是很熟悉的,所以看到他们的操作点了点头。

    这些人还算是很专业,前面的人直接拔出土豆秧,后面的人则是用镐在刨。

    刨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不然一搞头下去,土豆会被劈成两半。

    朱由校知道得很清楚,凡是刨破了或者是碰掉皮的土豆,存储起来要很难;完好的土豆才能放很长时间。

    这些人做得很不错。

    土豆被挖出来之后,不少人跟在后面捡。他们把土豆装到竹编制的筐中,装满了就抬到旁边放在那里。

    然后有专业的人员在那里称重,想要看看亩产有多高。

    朱由校走过去,伸手拿起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干活的人比较多,很快一亩地的土豆就被起了出来,然后那边也称完重了。

    李之藻拿着结果兴奋地走了过来。

    对于结果,朱由校也很期待。要知道,在后世,土豆可是出了名的高产。

    土豆的正常亩产量在3000-5000斤左右,若是选用优质品种的土豆种植,再加上后期精心管理,一般亩产量可高达8000斤左右。

    当然了,朱由校也知道,这个结果在大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李之藻兴奋的说道:“陛下,亩产一千六百五十二斤。”

    闻言,朱由校也兴奋了起来。这个产量已经超乎他的预料了。

    要知道,大明朝的一斤是十六两,相当于后世的一斤半。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这一亩地的土豆产量相当于后世的2600斤左右。

    这是什么意思?

    这代表着一亩地能够产2600斤的粮食。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朝一亩上好的水浇地,产稻谷也就是后世的三四百斤左右。

    如今这是翻了五六倍的产量,而且不用脱壳,拿来就能吃。

    虽然皇庄的土地比较肥沃,加上这里的照料比较精心,能够达到这么高的产量。外面或许做不到这么高的产量,但是也没有关系,只要能够有1500斤以上,或者是2000斤左右,那就足够了。

    这样的产量就能够额外养活很多人了,让整个大明度过这个灾年。

    想到这里,朱由校怎么可能不激动?

    他大笑着说道:“做的好,做的真好!你们有赏赐,所有人都有赏赐!”

    说着,朱由校转头对身边的徐光启说道:“回头你把功劳报上来。”

    “是,陛下。”徐光启连忙答应了一声。

    他的心里面也是很高兴的,这件事情做成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

    趁着朱由校高兴,徐光启又说道:“陛下,那边还有其他的东西,要不要去看看?”

    朱由校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好,我去看看。”

    要知道这里是皇庄的试验田,种植的可不光是土豆,还有番薯,也有其他的一些新鲜物种,还有蔬菜,这些都是好东西。

    只不过番薯现在还不行,没有土豆这么好的产量。

    不过朱由校溜达了一圈之后,还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才是根本,只有解决了温饱和问题,丰富了粮食产量,才能够谈工商业。

    否则一个国家的粮食都不够吃,做什么都是空中楼阁。

    只有有了足够多的粮食之后,才能够脱离农耕经济,才能够使得土地的价钱降下来,使得土地不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这一点朱由校懂。

    参观了大概一上午,朱由校便回西苑了。

    当然走的时候也不是空着手的,朱由校带了两大筐土豆回去,同时让陈洪准备车往宫里拉。一方面是为了宫里面吃,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推广。

    朱由校回到西苑之后,直接去了张皇后那里。

    陈洪则是让人去做土豆了。

    至于怎样的做法,厨子们会自己研究。

    朱由校交代过要炒土豆丝,还要做土豆滑鸡块,晚上要盖饭吃。

    见到自家陛下一脸高兴的回来,张皇后的脸上也带上了笑容,直接迎了上去,俏生生的笑道:“看陛下如此高兴,可是有什么好事情?”

    “当然有好事情。”朱由校笑着说道,同时伸手拉住了张皇后。

    拉着张皇后坐下之后,朱由校笑着说道:“今日朕去了皇庄,徐光启把事情给做成了。皇庄那边的事情让朕高兴!”

    说着,朱由校就把皇庄那边试种的事情和张皇后说了。

    张皇后的脸上也全都是兴奋的神色,一脸不敢置信的说道:“能够产这么多粮食吗?那以后天下就没有人饿肚子了,真的好!”

    朱由校也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朕也想着尽快把土豆推广出去。京城周边的土地先种上,让那些勋贵和勋戚们种。”

    “正好宝珠要过生了,朕准备在宫中大宴群臣,为皇后庆生。另外后宫里面,宝珠可以召见一些臣子们的妻室。至于吃的东西,那就只能吃土豆了。”

    张皇后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些娇羞的说道:“陛下,如此怕是不妥当吧?给臣妾庆生,这动静就大了一些,何况妾身还年轻,怕惹人非议。”

    “谁敢?”朱由校霸气的说道:“宝珠秀外慧中,这是你应得的,安心的受着。”

    见陛下态度坚决,张皇后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宴,朱由校还是很期待的。只要消息能够传出去,他应该能大赚一笔。

    朱由校准备把土豆的种卖贵一点,从臣子们和勋贵勋戚手中捞一把。

    这个是高产粮食的种,便宜卖了自己都不好意思。赐给臣子们一些就行了,剩下的就让内务府去发卖,那价格肯定就不会低了。

    而且种子这种东西,以后可以自个儿培植,就是一次性的买卖,但应该也够自己捞一把狠的。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陛下要为皇后庆生,准备在宫中大宴群臣。

    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人上书反对,当然了,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都不说话,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对皇后的宠爱,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搞事情,肯定会被陛下记住的。

    要知道,大明朝也不是没出过爱皇后的皇帝。

    大明朝的弘治皇帝,对当时他的张皇后喜爱得不行,这也是大明朝唯一一个只有一个皇后的皇帝,那可真是一夫一妻,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女人。

    所以臣子们对于当今陛下宠爱张皇后之事,还是很淡定的,至少没有像成化皇帝一样宠爱万贵妃那么大年纪的女人。

    如此一来,朝中的事情就少不少,臣子们也是乐见的。

    在京城纷纷扰扰的时候,远在河南的一个知县,此时正准备干一票大的。

    要知道朝廷的消息传到河南用不了太久,之前朝堂上纷纷扰扰,河南这边没有受什么太大的影响,毕竟距离比较远,也影响不到这里。

    不过消息还都是传了过来,所有人都知道京城现在乱,陛下杀了不少人,推崇荀子,似乎闹得沸沸扬扬的。

    消息传过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时之间也难以分辨。不过地方官掺和不到京城里面的事情,这也是常态,更何况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

    不过,当有一个消息传来之后,这个知县就激动了起来。

    这个消息就是朝廷要开放密奏制度,朝廷的官员可以写密奏直达御前。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这个知县就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情。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要告状。

    这个知县要告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河南府的知府廖忠。他要弹劾廖忠搜刮地皮、勒索富户、摊派加征。

    在他看来,廖忠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贪官污吏。只不过之前他没有能力告,这一次他有能力了。

    “大人。”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从外面走了进来,看起来有一些清瘦,穿着一身师爷服的衣服。

    最吸引人的是他有一个特别大的蒜头鼻子,正是县衙的师爷李芳。

    “京师有消息传来过来。”李芳来到厅前,微微躬身说道:“京师那边已经正式开始动作了起来,通政司已经开始挑人了,据说是要成立一个新衙门。”

    “凡是有官员上密奏,全都会由这个新衙门核实调查;一旦证据确凿之后,他们就会下来抓人。”

    “这个衙门不附六部,甚至不经内阁,直接可以向陛下臣奏,据说很快就会成立起来。”

    听到这话之后,知县猛的站了起来,大笑着说道:“好好好,真的是太好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来到洛阳这么长时间了,我陈奇瑜终于能够替洛阳的百姓出一口恶气了!”

    李芳有些担心的看着陈奇瑜,略微有些迟疑的说道:“大人,衙门初立,不知前景。是不是再等一等?”

第二四八章 大明第一猛人陈奇瑜

    陈奇瑜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师爷李芳,说道:“那就说说看吧,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大人,密奏制度之事朝中刚刚有响动,这件事情是锦衣卫的骆思恭提出来的,朝中的反对之声一直很大。”

    “现在密奏制度虽然做成了,放到通政司去,但是这种反对的声音一直都有。这事能不能做得长久,谁也不知道。”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个时候战队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何况这件事情刚出来,谁带头的话,自然就会被人给记住。”

    “以下告上,本来就是官场大忌,何况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来如果消息传出去的话,官场之上恐怕没有大人的存身之地了。”

    李芳脸上带着浓浓的担忧,看着陈奇瑜说道:“所以还是等一等吧。”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哪个上官喜欢被自己的下属告状。

    所以只要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做过这种行为的人,那么基本上非常可能会一直被排挤,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是众人排挤的对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很难继续在官场上混下去了。何况枪打出头鸟,事情刚出来你就这么干,会被人诟病的。

    李芳这么说也是为了陈奇瑜的官途,想让他等一等。如果真这么干的人多了,混杂在里面,也就不会让人记着了。

    至于会不会有人这么干,一点都不难猜,肯定会有人这么干。对于下级的官员来说,能往上爬比什么都重要。

    告密不告密的,有的人在乎,有的人不在乎。踩着别人的上位,在很多人看来很正常。至于被官场排挤,他们就更不在乎了。

    看了一眼李芳,陈奇瑜笑着说道:“你说的我都懂,而且你说的其中一条我特别赞同,那就是这一件事情不一定能够持续多久,很可能很快就会被废除了。也恰恰因为如此,所以我要尽快,时不我待呀!”

    听到这句话之后,李芳的脸上露出了苦笑,有些无奈的说道:“原本我以为进入官场两年之后,大人便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谁想到还是丝毫都没有变。”

    陈奇瑜面带歉意的笑了笑,“如果这次能做成,那么这个官我还能继续做下去;如果做不成,那么我正好回家。让我在官场上憋憋屈屈、蝇营狗苟,我做不到。只是怕是要为难你了,以后可能都没办法再做师爷了。”

    知道了陈奇瑜的想法,李芳也就不再劝说,脸上的表情也放松了下来,对着陈奇瑜笑了笑说道:“那正好。回到家乡,去找一个学堂当一个教书匠,日子过得反倒轻松一些。”

    “那这一次我们就干了。”陈奇瑜笑着说道:“你留意一点消息吧。”

    “是,大人,我随时随地都留意着。”李芳笑着答道。

    事实上两个人并没有等太久,因为在第三天,朝廷派到洛阳县的人就已经到了。

    一共来了三个人,他们来的第一天就来见陈奇瑜这个洛阳知县。

    在得到消息之后,陈奇瑜也第一时间就见了这三个人。

    见到这三个人的一瞬间,陈奇瑜就是一愣神。

    说实话,他没想到来见自己的这三人是这个样子的,实在是有一些出乎他的意料。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的脸上有一道刀疤,看起来狰狞恐怖,面色又黑,还留着一脸连鬓落腮的胡子。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粗犷,身材也十分健硕,看得出来应该是军伍出身。

    在刀疤脸身后的两人身材气质也差不多,而且三人都带着刀。

    “卑职参见大人。”为首的刀疤脸躬身行礼说道:“卑职乃是通政司九品通驿赵竹,今日特地来上任。这是卑职的上任文书,请大人过目。”

    “通驿?”陈奇瑜有一些迟疑,没听过这朝廷还有这个官位啊。

    从李芳的手里面将赵竹的文书接了过来,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文书上面已经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得很清楚,陈奇瑜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通驿的官职是通政司新设立的,负责密奏的传递。

    通驿,取畅通驿卒之意。

    文书上面写得很清楚,这些人不受地方衙门管辖,但是在地方驿站之中驻扎,他们的俸禄由朝廷发放。

    如果有人想要递密奏的话,直接交给他们就行了。任何人不得拦截他们,也不得询问密奏之事。

    凡是拦截通驿者,罪同谋反。

    这个罪名可是定的挺吓人的,无论你犯了什么罪,只要你拦截了通驿,全与造反处置。

    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们一番,陈奇瑜问道:“看你们的样子,应该是军武出身吧?”

    “回大人,卑职乃是锦衣卫出身。”赵竹恭敬地说道:“至于卑职身后的这两个属下,他们都是京营出身,后续可能还会再添置一些人手。”

    陈奇瑜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倒是能明白。

    洛阳这个地方虽然是县城,可是有一点不一样,这里终究是一个大城,而且是河南府的附郭县城,同时河南府是河南省的附郭府。

    通政司先派人到这里来,一点都不奇怪。只不过是到县衙门来报道,显然是负责这一个县的。

    陈奇瑜想了想问道:“河南府可有通政司的人?”

    “回大人,有。”赵竹说道:“通政司已经派出各路人马奔赴各地的省城,然后由省城到府,最后到县,全都有人,只是有的地方是几个县派出一路人吧。”

    “通政司采用的是轮流巡查制,如果有几个县共用一个通政司,或者是一府之地只设一个的,每个月都会派人去各地走一走,有密奏的话可以直接交给他们;如果没有的话,那他们就过去看看。”

    陈奇瑜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这里面的重要性。

    巡查的话,有没有密奏那时候他们都会去,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保证密奏的安全。

    陈奇瑜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我这里有一份密奏,你们送往京城吧。”

    这话出来之后,赵竹就是一愣。这就有密奏要送往京城吗?

    他都没想到第一份差事居然来的这么快,不过随后就恢复了正常。他们就是来干这个的,他们没有办法拒绝。

    见到对方拿出来一份题本,赵竹说道:“大人,这是密奏的折子。”

    一边说着,赵竹一边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份折子,恭敬地呈了上去,同时解释道:“交给卑职的密奏必须用这种折子来写,写完之后用蜡封住,然后放入密奏专用的箱子里面。”

    “这个专用的箱子我们只有锁,却没有钥匙。放入之后,大人就可以用锁锁住,然后我们就会快马送往京城,所有的钥匙都在通政司。”

    “密奏的箱子到了京城之后,通政司的人会将这个箱子用钥匙打开,从里面取出密奏,然后呈递到御前。”

    一边听着赵竹的话,陈奇瑜一边将奏折拿了过来。

    这份奏折外面是硬纸盒,里面却是纸张,下面的纸壳要比上面长一些,写完之后正好可以折上来,然后封住。

    这样一来,打开的话就会有痕迹。

    至于赵竹说的那个箱子,他并没有带来。

    但是对于这种方式陈奇瑜是很高兴看到的,毕竟他们只有箱子,没有钥匙。钥匙保存在京城,只要在这里锁上就没人能打开了。

    想要打开的话,只能破坏锁头,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偷看。

    “如果这锁头被人暗中打开了怎么办?”陈奇瑜看着赵竹,面无表情的问道:“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能够开锁的能人。”

    “箱子不会让任何其他的人接触。”赵竹说道。

    “如果我们把箱子给别人,泄露了密奏的内容,我们的脑袋就全都保不住了。所以大人尽管放心。”赵竹恭敬的说道。

    “另外,凡是我们送走的密奏,全都需要到上一级通政司那里备案。虽然不会留下密奏的存档,但是绝对会留下记录。如果密折送出去之后没有回执,上一级的通政司就会派文去京城询问。”

    陈奇瑜点了点头,显然通政司有一套非常严密的保密制度。

    知道这件事情或者参与这件事情的人非常多,想要贿赂和打通他们很困难。毕竟他们不受地方官员的管辖,而且泄露密奏的处置太重了,动辄就是杀头。

    “那行了,我去把密奏抄写一遍,写在奏折上。”陈奇瑜说道:“然后你们送往京城吧。”

    “是,大人。”赵竹恭敬的答应了一声。

    “如果大人没什么事情的话,我们就告辞了。明日一早,我们会带着箱子来取走奏折。”赵竹再一次说道。

    陈奇瑜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等到赵竹走了之后,陈奇瑜脸上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说道:“我现在反而觉得应该尝试一下,试试朝廷的态度,看看这位新上任的通政使是不是有这个魄力。”

    “大人此言何意?”李芳有些疑惑的问道。

    “我不想用密奏参奏河南知府了,我想换一个人。”说着陈奇瑜伸手把那份空白的奏折拿了过来,说道:“在洛阳除了河南知府之外,还有一大害。”

    李芳瞪大眼睛看着陈奇瑜,苦笑着说道:“大人何至于如此?”

    陈奇瑜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既然要弄,何妨不弄的大一点?咱们就一起上奏,看看朝廷会怎么办。”

    “您这哪是看朝廷会怎么办,你这是想看陛下会怎么办。”

    这是在对陛下的试探,李芳心里面吐槽道。

    他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家大人的想法。

    要知道自己家的大人,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就看那人不顺眼了。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自家大人要干这一票,自己估计拦不住了。

    “我来给大人研磨吧。”李芳的声音很平和。

    “我还以为你会劝我呢陈奇瑜看着他伸手拿起了毛笔,笑着说道。

    “我知道劝不住大人,索性就不劝了。”李芳说道:“不过大人这是在给陛下出难题,很可能朝中的人就会借题发挥。”

    “这么一来,密奏制度可能就会废掉了。到时候陛下说不定会记恨大人,您这官当到头了不说,恐怕还会被治罪。”

    “那就试试呗。”陈奇瑜无所谓的说道:“如果能成,那就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如果失败了,无非罢官回家。”

    “至于治罪的话,我觉得不会。要不咱们打个赌?当官的不允许赌钱,但是我们可以赌点别的。”

    “大人想赌什么?”李芳也笑着说道。

    “如果我输了,那我就把我那坛珍藏了十年的酒拿出来,咱们两个分别之时喝掉它。我可知道你觊觎它很久了。”

    “如果我赢了,你就答应我去考科举吧,这个官做着是有希望的。”

    深深的看了一眼陈奇瑜,李芳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了,随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行,我就陪大人赌这一局。”

    随后屋子里面没有了声息,陈奇瑜开始提起笔,蘸上了墨,快速在纸上写了起来。

    京师,西苑。

    朱由校躺在摇椅上,摇动着椅子,伸手敲打着扶手,心情舒畅地哼着小曲,心里面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是不是应该组一个乐队?

    把打鼓唢呐配上,没事让他们给自己演奏个曲子?

    比如来一个《百鸟朝凤》,或者来一个《男儿当自强》?

    哦,对了,这个时候还叫《将军令》。

    这个想法不错,回头弄出来,然后在宴会上演奏一下。

    很快朱由校就把这个主意给敲定了下来。

    这段时间,朱由校一直都在筹备张皇后生日大宴的事情。

    说起来有一段时间没请群臣吃饭了,作为一个连早朝都不怎么上的皇帝,请吃饭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这一次朱由校搞得很隆重,当然了,主要目的是为了卖土豆。

    正在朱由校瞎琢磨的时候,陈洪端着一个托盘从不远处走了过来,托盘上面摆放着一个瓷碗。

    他走到朱由校的面前,说道:“皇爷这是内厨房新研究出来的菜式,请皇爷过目。”

    听到这话,朱由校顿时就精神了,笑着坐直了身子,招了招手说道:“快点拿过来,让朕看一看。朕等这一口可是挺长时间了!”

第二四九章 弹劾福王

    木托盘上的素色瓷碗很快就端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陈洪快速将瓷碗上的金边盖子拿掉,一股子热气立马扑鼻而来。

    碗里面盛放着朱由校期待已久的菜肴:土豆炖牛肉。

    看着冒着热气的土豆炖牛肉,朱由校使劲闻了闻,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自从徐光启负责皇庄的种植试验后,这一口自己可是怀念了许久,想了许久,现在终于有的吃了。

    而且这道土豆炖肉已经被自己钦定为御宴上的大菜,准备做给那些文武官和勋贵勋戚们吃。当然了,给他们吃的不是牛肉,而是换成了羊肉和猪排骨。

    至于牛肉什么的,可能他们回家后会去尝试,但自己作为皇帝是不会公开提倡的。毕竟现在大明朝的牛还是很重要的,明令禁止吃牛。

    至于将来什么时候能随便的吃牛肉,那可能要等到自己拿下辽东和蒙古之后。是彻底控制的那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想动一动偏远小镇的边防守军都受左右掣肘。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样的日子不会太晚。

    虽然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吃土豆牛肉。

    朱由校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黄灿灿的土豆送进嘴里。

    吸收了牛肉汤汁的土豆既软又糯,一口咬下去之后,温润可口,汁水瞬间就充满了整个口腔。

    轻轻地咀嚼两三下,香味直接爆满口腔。

    再一次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炖得很嫩的牛肉,裹着些汤汁,轻轻的放在嘴里面。

    上好的牛肉透露出那种特有的肉香味,配上土豆的软糯,恰到好处的搭配。

    这一口吃下去之后,朱由校脸上都愉悦了起来。

    伸手拿起桌子上摆放着的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轻轻地抿了一口,朱由校脸上就更加满足了。

    接着他又伸手拿起放在桌子另一侧的烤羊排咬了一口,果然是美味的很。

    土豆牛肉的香味随风飘出去很远,站在一边的陈洪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偷偷咽了一口口水。只不过他低着头,不敢让人看见罢了。

    虽然陈洪也很想吃,但现在怕是不行。如果是宫里常见的其他美食,可能没有什么,但土豆现在可是新晋的宠儿,珍贵异常。

    宫里面也就给皇后娘娘和两位贵妇那边送过去一点土豆,其他人根本就没得吃。库里剩下的那些土豆是要留在大宴上使用的,即便是陈洪也不敢私自去动。

    吃了大半盘的土豆炖牛肉,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果然很好吃。

    心满意足的摆了摆手,朱由校示意宫人把东西撤下,随手接过陈洪递过来的温润茶水,轻轻地抿了一口,顿时感觉通体舒畅。

    朱由校身子后仰靠在摇椅上,轻轻的晃动摇椅,看着面前波澜的湖水,任凭清风轻柔地吹在身上。

    此时感觉天空是如此通透的蓝,心情是如此的舒畅。

    “果然吃饱喝足人生美。”朱由校轻声地感叹了一句。

    一边的陈洪已经让人把东西给撤下去了,不过他却有些忐忑的走到朱由校的身边,语气轻柔的说道:“皇爷,赵秉忠赵大人求见。”

    听到陈洪的话,朱由校一愣,随后点了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

    听到朱由校的这句话,陈洪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

    他实在是担心触怒了皇爷,毕竟皇爷现在心情这么好,估计是谁都想看到的。

    陈洪在心里面暗自吐槽了几句赵秉忠,进来也不知道找一个时间,这样的臣子一看就不会做宠臣。

    你看看那个徐光启,人家就从来不在饭点觐见皇爷,基本上都是在早膳一个时辰之后,时间选得非常好。

    怪不得人家能做到内阁次辅呢!陈洪在心里面感叹。

    给自己加足了戏份之后,陈洪才走到了外面,看着等在那里的赵秉忠,笑着说道:“赵大人,陛下召见。”

    “多谢公公。”赵秉忠连忙拱手笑道。

    陈洪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赵大人不必客气。陛下刚刚用过午膳,正在湖边喝茶,心情还不错。赵大人有什么事情的话,可能要快点说,陛下应该要午睡了。”

    听了陈洪的提醒,赵秉忠点了点头,感谢道:“多谢陈公公提点。”

    “赵大人客气了,咱家不过是为陛下当差罢了。”陈洪摆了摆手,露出一副你我都是老朋友的模样说道:“如果赵大人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可以来询问咱家,咱家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深深的看了一眼陈洪,赵秉忠点了点头说道:“那以后要劳烦陈公公了。”

    事实上,只有赵秉忠自己心里面清楚,这句话说的有多么的敷衍。

    他是不敢和陈洪走得太过亲近的,对于自己的定位,赵秉忠是很清晰的。

    自己是什么人?

    自己是陛下手里的刀,掌控的衙门是通政司,没有和外人交好的资格。尤其是宫里面的太监,一定不行。

    否则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路就走到头了。

    陈洪对赵秉忠的回答也不以为意,只是笑着点头,在前面引路。

    对于陈洪来说,这只是卖一个好,以后说不定就有机会更进一步。

    自从上一次锦衣卫的指挥使骆思恭干出了一件蠢事之后,陈洪就已经在琢磨了。

    锦衣卫的人手恐怕要换了,到时候自己可不能跟着骆思恭瞎搞。

    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换一个人在外面勾结,锦衣卫那边不知道还能不能行,那就再找一个其他的人。

    正好赶上通政司崛起,陈洪就盯上了赵秉忠。

    赵秉忠手握通政司,掌握着天下的通政司密探,在陈洪看来就是密探。

    有了他们之后,赵秉忠的权力可想而知,想要打探消息也再容易不过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和他相好没有坏处。如果锦衣卫那边自己还能说得上话的话,那么这边就无所谓了。

    正所谓有备无患,交好一下总没有坏处。这是陈洪和赵秉忠说这些的初衷。

    虽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也没有达成什么共识,但是没有关系,这才是第一次嘛。慢慢来,以后机会多的是。

    事实上,陈洪还是不了解赵秉忠,否则他就会知道自己做了无用功。

    赵秉忠可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忠实信徒,对太监没什么好感,同时心里面只有律法。

    对于严惩两个字,赵秉忠可是贯彻得很到底,他是绝对不会和陈洪搞在一起的。

    所以无论陈洪做什么都是白搭。

    两个人各怀心思的走到了里面,只不过脸上同样带着虚假的笑容。

    来到西苑湖边的时候,赵秉忠还是忍不住赞叹眼前的景色。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可是每一次看到都非常非常的震撼。

    如果在一个清风徐徐的天气里面泛舟湖上,当真是一件美事。

    可是赵秉忠也知道这事成不了。这是陛下的湖,其他人不要想着在这上面划船了。

    不过好像陛下不太喜欢划船,总是坐在岸边坐摇椅。

    其实是赵秉忠不知道,朱由校一样很想泛舟湖上去船上钓鱼,但是,他怕“落水”。

    看了一眼走过来的赵秉忠,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他的一番,笑着说道:“身带煞气,没有事情带着杀伐之气?看来爱卿今日进宫是要杀人的。”

    “让朕猜一猜,是不是密奏那边有反应?有人上了什么奏折,让爱卿如此生气?看爱卿的模样,估计此事怕是不小啊。”

    这个当然是朱由校半蒙半猜的。

    首先,赵秉忠的脸色的确很难看,而且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还露出了发狠的样子,这一看就是要收拾人。

    其次,赵秉忠那边也没有其他的事情,能让他如此生气的,估计也就是密奏的事情。

    最后,其实朱由校早就料到了,一个新衙门的建立,怎么样才能够树立威信呢?

    当然是干一票大的。所以赵秉忠一定会选择一个大人物来动,最好能够震撼整个朝廷,让所有人都知道通政司的存在,让所有人都知道通政司是认真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赵秉忠是认真的。

    如此一来,方能够震慑所有人。让那些小看他赵秉忠和通政司的人,乖乖的收起那些小心思。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听了朱由校的话,赵秉忠连忙躬身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请陛下过目,这是洛阳县送来的密奏。”说着,赵秉忠将手中的密奏呈递给陈洪。

    陈洪不敢怠慢,连忙双手接了过来,直接送到朱由校的面前。

    伸手将陈洪手中的题本拿了过来,朱由校翻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表情也认真了起来。

    他看着赵秉忠说道:“爱卿果真大手笔。”

    说完,随后向后翻了翻,朱由校看了一眼落款,洛阳知县陈奇瑜。

    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只不过现在自己的关注点不能放在人的身上,而是放在这一份奏折上。

    在这份奏折上面,陈奇瑜参奏了好几个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河南知府。

    在这个奏折里面,陈奇瑜写了河南知府的一些事情,比如贪赃枉法、搜刮地皮、收受贿赂、摊派各种写得很详细。

    在后面,陈奇瑜还写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河南府各地方官员配合某大户侵夺百姓田地的事情。

    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种事情大明每天都在发生。

    陈奇瑜上这样的奏折,朱由校不意外,原因也非常的简单,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大事,而且很多,有地方官员上这样的题本不意外。

    自己还可以顺着这一条道查一下,估计这样的事情很多,能查出很多人。

    只不过陈奇瑜弹劾的这个大户不一样。这个大户,是位于洛阳的一个藩王,即大名鼎鼎的福王。

    按照辈分算的话,福王应该是自己的皇叔。皇爷爷万历皇帝,可是很疼爱他的这个小儿子。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郑贵妃。

    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据说便宜老爹的死和郑贵妇也有关系,现在她还在宫里面蹦着呢。

    甚至有记载客巴巴和郑贵妇也有勾结,至于真假,那就不得而知了。

    看来这个陈奇瑜在此时上这样一份题本,这显然是在向自己施压。

    朱由校看了一眼赵秉忠,自己的这个臣子在推波助澜。

    说白了,一句话,他们想看看自己的决心。如果自己弄出来的这个通政司只是针对文官的话,那么他们和锦衣卫东厂就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皇帝手里面的一把刀。

    这是他们不愿意见到的。如果自己不做这件事情的话,恐怕想做通政司就做不成了,从朝野到地方上的文官全都会反对,这一点绝对不会改变,就像现在他们看不上魏忠贤和骆思恭一样。

    陈奇瑜上了这么一份题本,赵秉忠就来了一个顺水推舟。

    一群老狐狸玩的都很溜,估计这个消息应该传出去了吧。

    朱由校抬起头看着赵秉忠,说道:“这份密奏除了你之外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回陛下,还有人知道,都是通政司的文书,他们负责拆解这些密奏。”

    “不过通政司有规定,凡是负责拆解密奏的文书,一律不得离开通政司,也不得与外界联系。如果他们家里有什么事情的话,可由外界向里传递消息。”

    “除此之外,通政司的这些文书,只有在拆解完最后一封密奏的半月之后,才会允许他们放假回家。”

    “期间这半个月他们不负责拆解密奏,只负责传递等其他事宜。所以陛下不用担心这份密奏泄露出去。”赵秉忠掷地有声的说道。

    “可是朕觉得消息很快就会传得沸沸扬扬。”朱由校随手将奏折放到了一边,语气十分肯定的说道。

    朱由校就是十分的肯定,不然他不会说这样的话。

    赵秉忠连忙说道:“陛下,臣以项上人头担保,绝对不会泄露出消息。”

    轻轻的摆了摆手,朱由校笑着说道:“行了,不是说你,朕说的是这个陈奇瑜。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恐怕他的题本已经在路上了。”

    听到朱由校的这句话之后,赵秉忠顿时就是一愣。

    随后他反应了过来,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他不会这么大的胆子吧?”

    “为什么不会?”朱由校笑着说道:“要是朕的话,朕就这么做。”

    “一旦消息传出来之后,没有人会在意他是不是弹劾了自己的上官,也不会有人在意是不是上了密奏,反而所有的目光都会集中在福王的身上。”

    “通过密奏弹劾福王,这是什么?”

    “这是大无畏之举。不但没有人怪陈奇瑜,反而都会夸他,同时所有人都会向朕施压,希望朕能够严惩福王。”

    “如果朕不这么做的话,你觉得密奏是什么?难道是一个摆设吗?”

    “河南府的知府处理不处理?如果处理的话,那么要不要牵扯到福王府?”

    “如果不牵扯到福王府,单单处理河南知府,外面的人会怎么说?他们会怎么想?”

    “也不一定非要上题本,暗中把消息散布出去不行吗?”赵秉忠缓缓的说道。

    “那就是在质疑密奏制度的保密性了。”朱由校笑着说道:“写了密奏,自己放出消息,一旦消息泄露,朝廷肯定会查,那会弄巧成拙的。聪明人肯定不会这么做。”

    “在得到密奏制度设立的消息之时,陈奇瑜第一时间就上了密奏,同时弄了这么一件事情出来,这人就是一个聪明人,所以他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既简单又好用的办法,上一份题本,同时不小心的在题本中写上,他已经上了密奏。当然也可以大胆的写,他既上了密奏,又上了题本,还可以刚烈忠义一些,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来。”

    说着说着朱由校自己先笑了,说道:“爱卿觉得这人说的有没有道理?”

    赵秉忠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他不能这么说,因为实在是太丢人了。

    这么干,一点为臣子之道的意思都没有,这不是臣子该做的事情。

    他有一些尴尬的站在旁边。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你不用如此,朕不会处置这个陈奇瑜。朕只会觉得悲凉,这天下究竟怎么了?要臣子这样来伸张公义吗?”

    “河南知府有没有罪?”

    “他有罪,他该杀。

    “福王有没有罪?”

    “福王也有罪,他也该杀。”

    “一个洛阳知县想要上告尚且要用这样的办法,想要惩治他们也要用这样的方法,看似是在逼迫朕,可是实际上呢?”

    “实际上是他们没有别的办法了。堂堂洛阳知县,朝廷命官,被逼得去想这样的办法上告。那天下普通的百姓呢?他们到哪里去求?他们到哪里去告?”

    “他们没有地方去求,他们没有地方去告。他们只能忍气吞声,任由那些人对他们盘剥,对他们欺压。”

    “然后在某一天,他们受不了这种盘剥、受不了这种欺压,他们就会逃离自己生存的土地,就会去做流民,去做盗匪。”

    “如果都这样了还活不下去的话,那么他们就会造反,就会天下坦荡。”

    “到了那个时候,自然是遍地烽烟四起。朝廷会派人杀了他们。平定了叛乱,人死了自然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可是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终究有一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受不了了,他们就会一起造反,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乱世风云,大明朝这个大厦也就彻底的塌了!”

    “朕不但不会惩罚陈奇瑜,反而会奖赏他。因为他让朕意识到了一件事情,这天下很多事情朕不知道,很多人想对朕说话,朕同样听不到。”

    “通政司就是朕听话的方法,你们就是朕的耳目。所以爱卿放手去做吧,朕不会戳瞎自己的眼睛,也不会堵上自己的耳朵。”

    “还有一件事情,爱卿要记住,朕不会戳瞎自己的眼睛,也不会堵上自己的耳朵。但是朕也不允许别人戳瞎朕的眼睛,堵住朕的耳朵。”

    “爱卿你明白吗?”说这句话的时候,朱由校紧紧的盯着赵秉忠,目光十分的犀利,语气也很低沉。

    听了朱由校的话,赵秉忠连忙跪地道:“陛下放心,臣明白。通政司就是陛下的眼睛,通政司就是陛下的耳朵。没有人能够堵住陛下的耳朵,如果有人想这么做的话,那臣就把他的头砍下来。”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靠在摇椅上,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去吧,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朕困了,要睡一觉。”

    “是,陛下。臣告退。”赵秉忠连忙躬身行礼,随后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走出去很远之后,赵秉忠才转过身,步伐坚定的向着西苑之外走了出去。

第二五零章 为我办事之人都会有善终

    回到通政司之后,赵秉忠第一时间就把手下找了过来。

    这个人算得上是他的心腹,也是他的学生,名字叫做陈四海,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

    此人身材健硕,五官端正,原本是兵部武库司的郎中,这一次被赵秉忠调到了手下,负责新成立的衙门。

    这个衙门的名字叫做巡查司,听起来简单明了,全称就是通政巡查司。

    关于这个衙门的情况,外面知道的人并还不多,只有朝中的大佬知道。巡查司在通政司的内部级别非常高,只对赵秉忠一个人负责。

    陈四海来到赵秉忠的面前,恭敬的行礼道:“见过恩师。”

    赵秉忠点了点头说道:“这里有一份密奏,你看看吧。”

    说着,赵秉忠将手中的密奏递给了陈四海。

    伸手将奏折接了过来,陈四海快速翻看起来。

    事实上,他负责的是巡查司,而奏折到了他能看到的这一步,只能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上面已经有了决断。

    按照通政司的流程,奏折递上来之后,先由文书拆开查看,继而根据轻重缓急划定级别,递到赵秉忠那里。

    接着会由通政司的几位大佬负责筛选,轻的就会交给他们这些巡查司去调查。如果是比较大的事情,就会递到陛下那里。

    陈四海心里面明白,巡查司的第一个差事怕是要来了。同时他也很好奇,这究竟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差事?

    要知道外面所有人都在盯着巡查司,也都在看着通政司,都在看着自家老师。

    也就是说,通政司的第一个案子选择十分重要。

    首先,这个案子要足够大,这样才能够彰显通政司的实力。

    其次,这个案子要证据确凿,不能够搞出冤假错案,否则也没有意义。

    看着看着,陈四海的眼睛就眯了起来,脸上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上这份奏折的人胆子真的很大,居然直接弹劾福王和河南知府,胆子真的是大得很!

    关键的问题在于,这奏折上说的情况,不用查都知道是真的。各地的藩王全都在侵吞土地,不要说是福王了,哪一个藩王不这么做?

    如果一个县或者是一府的土地,那都算少的。像福王这种侵吞了大半个河南省,除此之外,还垄断着各地的商铺、酒家、各种商业营商。

    比如比较出名的福王府,他们还在盐政上插了手。

    这也不是福王的问题,这是当年万历皇帝干的,万历给了福王无数的盐引,而且还都是两淮的盐,允许他开店卖盐。

    这就导致福王大量插手江淮的盐政,钱全都流入到他的福王府里面去了。如果光靠种地,他也攒不下那么多的身家。

    可以说,现在的福王就是两淮地区最大的盐贩子,也是私人商人,只是他不交税。

    边饷不足,这个政策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因为大明朝现在唯一的一点收入可能就剩下盐了。

    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能够动得了福王的话,那么朝廷肯定会大发一笔。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不想动福王,可是却没有人敢提出这样的建议。

    原因也很简单,福王是当今陛下的叔叔。当年,先帝和福王争皇位,那可是费了很大的心力,曾经一度传出福王要谋害先帝的流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让陛下去动福王,不知情的人都会认为陛下在报复。

    离间天家感情,这样的责任一般人可担不起。何况所有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福王真的就只是福王?

    自从福王去了洛阳之后,自从他插手了盐政之后,他就成了整个江淮盐商共同辅佐的存在,甚至是整个江南的盐商。

    福王代表的可不光是他自己,他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人就是江南的盐商。

    一旦动了福王的话,就等于惹怒了那些盐商,那些人会怎么说是可想而知的。

    加上皇帝本身不愿意,所以这件事情推动起来难度特别的大。

    陈四海看到这份奏折之后,觉得这又将是一件没有结果的奏折。

    他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份奏折拿出来,因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陈四海抬起头看着赵秉忠,说道:“可是为了查河南知府?”

    在陈四海看来,这里面唯一能查的也就是河南知府了。

    可是堂堂通政司,第一个案子居然只是查一个知府吗?

    这也太小了,完全不符合第一个案子搞大的初衷,恐怕也震慑不到什么人。陈四海还是有些不明白。

    看着陈四海疑惑的脸,赵秉忠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说道:“上面怎么写的就怎么查,按照奏折写的来查,这件事情你亲自去吧。”

    陈四海有一些迟疑的说道:“恩师,陛下是否知道此事?”

    也怪不得陈四海这么问,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如果陛下不知道的话,恐怕会有麻烦。

    他倒是不担心自己,因为出了事有老师顶着。可问题是老师现在前途大好,掌管通政司,深得陛下信任,如果为了这样的事情得罪陛下,实在是有一些犯不上。

    无论是身为下属,还是身为多年的学生,陈四海都觉得自己应该问一问。

    赵秉忠看了一眼陈四海,说道:“我刚刚从宫里面回来。这份奏折已经给陛下看过了,用陛下的话说,既然已经有奏折上来了,那就要下去查,看看是不是确有其事,所以让你去。”

    赵秉忠并没有和陈四海说的太多,他怕对方会错意。

    “是,恩师,我回去安排一下之后就带人去。”陈四海连忙说道。

    虽然巡查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也有一些人手,毕竟陛下没有限制他们调动什么人员。这些人正好这一次都带过去,也算是历练一下。

    前面铺开人手还是很不足,这一次正好让自己可以训练他们,单独查一个案子的话还是够用的。

    赵秉忠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人手不够的话,可以调动当地的锦衣卫。锦衣卫那边应该已经有行文下去了,他们会让地方的锦衣卫配合咱们。”

    轻轻的点了点头,陈四海没有说什么。

    虽然赵秉忠说的是配合,但是陈四海的心里面很清楚,恐怕这里面还有监视的意味在里面。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监视就监视吧。

    “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尽快出发。”赵秉忠摆了摆手说道。

    “是,恩师。”陈四海答应了一声,对着赵秉忠行了一礼。

    他有些担心的说道:“此事一旦闹腾起来,恩师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如果事不可为,恩师还要以保全自身为要。”

    看着自己学生一脸担心的样子,赵秉忠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我深得陛下信任,父子两代的大明恩誉,岂可在这个时候退缩?”

    “你好好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用为了我担心。”

    陈四海知道自家老师说的两代恩誉什么意思。

    老师的父亲,是原来的礼部右侍郎,而老师当年也是中了状元,现在更是得到了陛下的信任。

    父子两代都是朝中高官,都得到了当朝者的信任,这对臣子来说就是恩誉了。

    看着赵秉忠坚定的态度,陈四海也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于是说道:“恩师可以放心,洛阳那边我一定把事情办好,绝对不让恩师失望。”

    “去吧,好好办差,路上小心。”赵秉忠也嘱咐了一句。

    看着陈四海离开的背影,赵秉忠脸上的轻松也消失不见了。

    这一次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同时他的心里面也在担心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一旦这件事情成了的话,那么皇亲国戚该怎么办?

    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可是非常多的,皇上的皇叔都能动,那么其他人就没有不能动的了。

    到时候肯定会有人一窝蜂的上书弹劾这些货皇亲国戚,以后全都是这样的事情。文官为了自保肯定也会这么做,去查皇亲国戚总得查自己来的好。

    真的要是那样的话,两边恐怕都难做了。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恐怕自己就会是替罪羊。

    不知道陛下能不能扛得住?

    赵秉忠的心里面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想法,随后就苦笑着摇了摇头。

    即便真的有那么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从文官来开始查。总之一句话,自己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西苑。

    朱由校刚刚喝完了一碗冰镇莲子羹,味道还很不错。在微热的天气里边,让他体验到了一丝凉爽。

    满意的将瓷碗放到托盘上,他斜靠在摇椅上。

    在不远处的地上,跪着一个人。

    此人三十多岁的年纪,一身锦衣卫的打扮。十分恭敬的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朱由校悠闲的摇晃了几下摇椅,轻声的说道:“行了,起来吧。”

    等到那人站起来之后,朱由校才缓缓的问道:“听说你中了武进士?可见弓马刀剑应该不俗吧?”

    “回陛下,臣的弓马刀剑尚可。”这人连忙说道。

    “那就比试比试。”朱由校看着不远处的戚元辅,对着他招了招手。

    等到戚元辅走到自己面前,朱由校说道:“带着他下去练练。”

    “是,陛下。”戚元辅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看着那个人。

    那人也不敢怠慢,连忙对着戚元辅拱了拱手。他可知道这个戚元辅是什么人,当今陛下最信任的大将军戚金的儿子,同时是陛下的亲卫千牛卫的领头者。所有的护卫全都由他来统领,他可以说是陛下的心腹。

    这样的人别看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是真到了关键的时候,谁都得罪他不起。

    那人的态度很客气,一副不想得罪人的模样。

    等到两人都离开了,朱由校缓缓的睁开了眼睛,转头看了一眼陈洪,说道:“你在害怕什么?”

    陈洪听到朱由校的话,整个人都是一激灵,连忙说道:“启禀皇爷,奴婢有罪。”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直接就跪在了地上,“奴婢在害怕皇爷治骆思恭的罪。”

    “朕要治骆思恭的罪,你个做奴婢的害怕什么?”朱由校继续慢条斯理的说道。

    “因为奴婢和骆思恭有勾连。”陈洪连忙说道:“奴婢收了骆思恭的几样礼物,还有京师的一座院子,平日里指点他一下。”

    “不过皇爷放心,奴婢从来没有把皇爷的事情告诉过他。有时候皇爷想查什么事情,奴婢也会让他们去查。”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以头触地,大声的说道:“奴婢对皇爷忠心耿耿,只是一时贪念。奴婢害怕皇爷治了骆思恭的罪,牵连出奴婢来。”

    “奴婢罪大恶极,还请皇爷治罪!”

    朱由校坐直了身子,看了一眼陈洪,说道:“罪大恶极还谈不上。行了,起来吧,看看你那两下子,这点事就把你给吓着了。”

    “行了,和你没关系。再说了,朕什么时候说要处置骆思恭了?”

    这倒不是朱由校说假话,即便是准备罢了骆思恭的官职,他也不会处置骆思恭。

    因为骆思恭为自己做过事情,之前陈可道的事情,骆思恭可是出过力气的。

    这样的人不能杀也不能动,即便是罢免,也要给一个善终。这不是因为骆思恭本人,而是在做给其他人的看。

    给皇帝当刀子的人总有一个担心,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们都害怕到了最后自己会落得一个很惨很惨的下场,死了不能再死。

    所以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放心,会让你们平安落地的。

    骆思恭是朱由校即将要罢免的第一个近臣,这个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就要和成化皇帝学了。

    当年的西厂汪直,那是多大的名声,多么大的权力?

    按理说这样的刀用完了之后,岂不是就要弄死了?

    可事实上却没有,汪直最后得到了善终,可以说是明朝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权阉。

    而成化一朝的那些臣子,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也全都得到了善终。

    这些人虽然背负了骂名,但是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所以他们即便是被骂,也愿意为成化皇帝做事情。

    这一点是自己要好好学习的。

    成化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好吗?

    答案是不好,都被黑出翔了。

    成化皇帝做了什么?

    在明朝土木堡之变之后,可以说是国力衰弱,岌岌可危。正是成化皇帝在位的这些年,为大明朝收拾了烂摊子,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又对建州女真进行成化犁庭,击毙爱新觉罗·董山,更多次重创鞑靼部,收复自明英宗时丢失的河套地区,文治武功卓著。

    荆襄流民是元代以来困扰中央政府的一个大难题。

    荆襄流民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郧县地区。该地万山环绕,又处于湖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在元、明时是一个三不管地区。

    每当灾荒、战乱,这一带常常聚集近百万的流民。成化年间对流民的重视和安置,是因刘通、石龙起义而起。

    政府在镇压了农民起义之后,任命原杰安抚流民,并设置了郧阳府,将流民用户籍的形式固定在当地;又设置了郧阳巡抚,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难题。

    纵观成化皇帝执政的一生,他设立西厂,是因为他不相信东厂和锦衣卫。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东厂和锦衣卫已经全被文官把持了。

    想要拿回权力,终究是没有好名声的。这一点朱由校也清楚,所以他要学成化皇帝的话。

    这一点就很关键了,不能够去杀骆思恭,为自己办事的人都要留有余地。

    无论是东厂、锦衣卫,还是通政司、内阁、六部,全都是一样的。至少不能够治他们的罪,还要让他们能够平安的回家,这样才能让后来者前赴后继。

    不然谁都知道给你办事最后是个死,那如此一来,除了那些亡命徒,谁还会给你办事?

    至于陈洪,借着这一次的事情,敲打他一下也好。

    “锦衣卫那边的事情还是你盯着,少出些纰漏比什么都强。”

    说着,朱由校深深的看了陈洪一眼,说道:“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骆思恭你也不用管他,朕对他自有安排。”

    “是,皇爷。”陈洪连忙躬身答应道。

    他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乖乖听话最好。

    并没有等太久,戚元辅两人就回来了。

    “怎么样?”朱由校看着戚元辅,笑着问道。

    “启禀陛下,弓马骑射都是上等。”戚元辅说道

    听了戚元辅的话之后,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脸上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果得到的评价不好的话,不光自己这个武进士的身份会被怀疑,考试的流程也会被怀疑。

    真要牵扯出来什么科场舞弊的案子,那么自己的麻烦就大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行了,那你退下吧。”

    等到戚元辅走到了一边,朱由校的目光才又落到了那个人的身上,说道:“身为皇亲国戚,有上进心,习文练武,为国出力,做的很不错!”

    那人听了朱由校的夸奖之后,连忙跪在了地上,恭敬的说道:“臣许显纯,谢陛下褒奖!”

第二五一章 逼迫陛下(为单身g们加更)

    此时的许显纯很激动,虽然他在极力控制,但还是掩盖不住心中的激动。

    原因也很简单,他觉得自己这一次要受到重用了。

    作为一个皇亲国戚,他的消息还算灵通。锦衣卫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骆思恭失宠了。

    前段时间的事情,骆思恭没有争过东厂,这其实算不了什么,锦衣卫争不过东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骆思恭在陛下面前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这样的消息传遍了京师之后,所有人都觉得骆思恭恐怕要做到头了,有资格竞争的人自然要上位,只不过这几天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自己突然被叫到宫里,许显纯知道这就是动静。

    如果这一次自己把事情办好,那么自己就能上位,也能够取代骆思恭的位置,说不定还能趁机压东厂一头。

    许显纯想不激动都难。虽然他是皇亲国戚,但他们家却是驸马出身。

    他爷爷是驸马,到了他这个辈分上,也只能算是普通的皇亲国戚。像他这样的人在大明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让你出头。

    所以许显纯才会喜欢练武,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搏一个出身。

    此时此刻,他终于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许显纯在心里面暗暗发誓,今天一定要把事情办好。

    朱由校没有去看许显纯。他是怎么想的其实并不重要。

    轻轻地喝了一口茶,随手将茶水放在桌子上,朱由校说道:“有一个差事交给你去办。事关重大,如果办砸了,你知道后果。”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让陛下失望。”许显纯连忙说道。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说道:“陈洪,你带他下去吧。”

    “是,皇爷。”陈洪连忙答应了一声,走到许显纯的身边,笑着说道:“许大人,跟着咱家来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转身在前面带路。

    许显纯也知道陈洪的地位,连忙道:“有劳陈公公了。”

    等到两个人走出一段距离之后,陈洪才说道:“通政司那边有个案子要查,你的差事就是带人跟着他们,但是不能让他们发现。”

    “看看通政司他们在办案的过程中有不妥的地方,记下来就是了。如果他们去寻求锦衣卫的帮忙,记住帮他们。”

    “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你不要过问;他们调查的案子你也不要插手,明白吗?”

    徐显纯当然知道这是要做什么,点了点头说道:“明白。”

    转过头看着许显纯,陈洪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说道:“那就好好做。这个差事你要是做好了的话,前途无量。”

    闻弦歌知雅意,许显纯连忙笑着说道:“以后还请公公多多关照。”

    “许大人客气了,好好办事,对陛下忠心,自然是前途无量。”陈洪笑着说道:“咱家就不送许大人出去了,许大人一路顺风。”

    “有劳公公。”许显纯也笑着说道。

    对于眼前的这位陈洪陈公公,徐显纯是知道的,或者说整个锦衣卫没有人不知道。

    锦衣卫现在的都指挥使骆思恭,靠的就是这位公公。

    现在陈公公对自己伸出了橄榄枝,这里面的意味就多了去了。徐显纯想不高兴都不行。

    他兴奋地走出了皇宫,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他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一次让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

    看到陈洪转身回来了,朱由校问道:“事情交代下去了?”

    “回皇爷,已经交代下去了。”陈洪连忙躬身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宫女轻轻地伸手推动着他的摇椅,以一种缓慢的速度摇动着。

    内阁。

    徐光启的手里面拿着一份题本,快步走进值班房。

    其他的三位内阁大学士已经到了。

    徐光启走进来之后,直接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伸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后拿起了一边的蜜饯吃了一块。

    见几个人全都看着自己,徐光启将一份题本放在了桌子上,缓缓的说道:“这是洛阳知县上的,你们看看吧。”

    几个人顿时一愣。

    知县上的题本?

    这可是很罕见的事情。

    要知道,通常上题本的都是大员,至少也是布政使和提刑使。

    地方官员没有上题本的权力,也没有上题本的资格,他们有事只要上报就可以了。

    这一次却有一个知县上了题本,本身就是不寻常的事情。当然了,能够接到知县的题本,本身事情就透着一股不寻常。

    于是韩爌三人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快速看了一遍。

    “弹劾自己的上司和福王吗?”浏览了一遍之后,孙承宗有些疑惑的问道。

    他又转头看向徐光启,问道:“这是何人递上来的?”

    这份题本是洛阳知县陈奇瑜写的,后面有落款。所以孙承宗问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谁把这份题本送到了徐光启的手里面。

    这显然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送上来的。

    “陈奇瑜托了人送过来的,让老夫转呈朝廷。”徐光启直接就认了下来。

    几个人一.asxs.了点头,这种操作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的事情。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说的可不光是在做官的时候有人照应,而是有了事可以找朝廷里面的人。

    陈奇瑜直接找上徐光启,显然这里面有事情,陈奇瑜和徐光启认识。

    不过在场的人也不意外,他们谁还没有个门生故旧?

    只不过寻常的情况下是没有人这样上题本的,因为这种越级上题本是犯忌讳的事情。在官场上,越级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

    “这份题本是怎么上的并不重要。”韩爌在一边说道:“重要的是这份题本上写的东西,弹劾了河南知府和福王。”

    说着,韩爌转头看向徐光启说道:“这个陈奇瑜还上了奏折吗?”

    徐光启点了点头,“这份题本是和奏折一起出来的。”

    “只不过奏折的传送有朝廷的专人负责,速度要更快一些,现在应该已经入宫了。所以我才把这份题本拿来给你们看一看。”

    几个人一.asxs.了点头,他们当然明白徐光启的用意。几个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自然明白这份题本代表了什么。

    表面上看只是一份弹劾河南知府和福王的题本,这种题本多了去了。都察院那边每年都有人上,各地方的督抚也有人上。

    虽然各地的藩王权势很大,在朝中弹劾他们多半也不会被处置。

    但是文官们却不畏惧,藩王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弹劾了也就弹劾了。他们连陛下都敢弹劾,何况区区藩王?

    这件事情的难点在于选择的时机,以及弹劾的方式。

    如果单单只用了奏折,那么这无外乎就是一份密报。陈奇瑜所做的事情,虽然会被官员们厌恶,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是按照朝廷的规矩办的。

    如果单单是上了一份题本,也没什么。

    无论是单单上了密奏,还是单单上了题本,处置起来的方法都很简单。如果朝廷想办,那就办;如果朝廷不想办,那就留中不发。

    可是现在陈奇瑜却把题本和密奏一起上了,他把这件事情和朝廷的密奏制度绑在了一起。

    如果这一件事情朝廷不管,那么密奏制度就成了笑话,这是在打陛下的脸。

    这份题本的作用就是把陈奇瑜上了密奏的消息传出去。

    如果朝廷管了,那么就是让陛下再做决定。让陛下收拾掉福王,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着朝廷对藩王开刀了。在这件事情上,这样的动作永远都是敏感的。

    毕竟大明朝有大名鼎鼎的靖难。虽然大家都不会提起,可还是敏感的话题。要知道在正德年间可也有宁王造反。

    如果逼反了地方的藩王,他们这些朝中的臣子不但名声不好,很可能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陈奇瑜的胆子可真不小。”一边的黄克缵说道。

    他的这个话得到了其他三个人的认同。

    这个陈奇瑜就是在逼迫朝廷,趁着朝廷推行密奏的时机,搞出了这么一件事情。

    一旦消息传出去之后,恐怕反对密奏的人会群起而攻之。他们当然不会攻击密奏,只会请朝廷严惩福王,顺带会把密奏事都带上,同时攻击通政司的赵秉忠。你不查那还要你做什么?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之后,都觉得事情有一些棘手。

    关键还是在陛下的态度,陛下会怎么办?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四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太好看。

    为什么总有人搞这种事情?

    略微沉吟了片刻,韩爌三人的目光就落到了徐光启的脸上。

    这份题本是徐光启带来的,自然要他站出来负责任,你不能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他们的意思很明显了,徐光启要想个办法。

    “这份题本总要递上去的。”徐光启缓缓的说道。

    虽然他没有再继续说什么,但是其他三个人也明白了,题本递上去只能是给陛下,意思就是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他们能做主的了,要看陛下的意思。

    无论是废密奏制度、严惩赵秉忠,还是保住赵秉忠,都不是他们应该参与的。

    但只要这次的事情有了决断,那么以后就可以按照这次的决断进行下一次的事情,这就是惯例了。

    其他三个人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这一次的事情实在是太糟心了,韩爌他们也的确不想参与到里面,于是便同意了徐光启的做法。

    题本快速送入了西苑。

    西苑之中。

    朱由校翻看着刚送来的题本,脸上露出了笑容。

    事情果然和自己猜测的没错。看了一眼之后,他就把题本递给了陈洪,说道:“给赵秉忠送去。”

    “是,皇爷。”陈洪双手接过题本,恭敬的答应了一声。

    他正想走,又想起来一事,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之前的消息是不是传出去?”

    “当然要传出去。”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陈洪没有再说话,双手捧着题本走出去了。

    很快,陈洪就来到了通政司,直接进入里面见到了赵秉忠。

    “赵大人,陛下让奴婢将这份题本给赵大人送来。”说着,陈洪将题本给了赵秉忠。

    伸手将题本拿起来看了一眼,赵秉忠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事情果然和陛下说的一样了,于是赵秉忠说道:“有劳陈公公。请公公上禀陛下,臣一定把事情办好。”

    “赵大人放心,咱家一定禀告陛下。”陈洪笑着答应了一声,拱了拱手说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那咱家就告辞了。”

    “陈公公慢走。”赵秉忠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

    出了通政司衙门,陈洪一边往回走,一边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说道:“去吧,把事情办了,别有什么差池。”

    “干爹放心,一定没有差池。”小太监答应了一声,然后就脱离了队伍向远处走去

    小太监进入了一个房间之后,换了一套衣服,悄无声息的从皇宫的侧门离开了皇宫。

    在宫门外已经有一辆马车在等着他了。

    上了马车之后,快速的放下了车帘子,小太监说道:“走吧。”

    车夫也没有询问去哪里,轻轻地挥动着马鞭,车子便轧着石板路离开了宫门。

    在京城里走了几条街之后,马车最后停到了一座院子的门口。

    车夫轻声的对车里面的人说道:“陈先生到了。”

    说着撩起了车帘,小太监从车里面钻了出来,四下看了看见没有人跟着,边直接推门走了进去。

    院子之中已经有人在等待了,见到小太监进来之后,便转身进去通报了。

    时间不长,里面就有一个胖大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挺着一个大肚子,见到小太监之后,脸上堆满了笑容,

    “陈先生。”他口中语气恭敬的说道

    小太监点了点头说道:“进去说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小太监便向里面走了进去。

    胖子不敢怠慢,直接跟了进去,同时对身边的人使了一个眼色。

    几个人连忙找到位置站好,甚至还有人到街上去站岗了。

    走进屋子里面之后,胖子笑着说道:“陈先生可是有事情交代?”

    “的确是有一些事情让你们去做。”小太监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洛阳知县上了一份题本,同时也上了一份密奏,弹劾的是河南知府和福王。”

    听到小太监的话,胖子中年男子立马就严肃了起来

    显然这一次的事情牵扯到了朝中的争斗,那就证明这是一件大事情、他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一旦有一点点怠慢,那就是身家性命的事情。

    小太监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让你的人放出消息,就说洛阳知县陈奇瑜在逼迫陛下,如果陛下不严惩福王,那么密奏制度就形同虚设;如果陛下严惩福王,便是罔顾天家亲情。”

    听到小太监的这句话,胖子中的男人差点被吓哭了,脸上露出了一个十分难看的笑容,哭丧着脸说道:“陈先生,这话哪是我们敢说的?”

    一边说着还连忙从手里拿出了一摞票子,轻轻地递到小太监面前。

    “陈公公。还请您指点。”说着便把票子塞到了小太监的手里面。

    悄无声息的把票子收了起来,小太监说道:“让你们做你们就做,哪来那么多事情?这次的事情做好了,亏不了你们。”

    “可是小人这心里没底呀。”胖子继续哭丧着脸说道。

    听到这话之后,小太监笑了,直接说道:“原来京城大名鼎鼎的常三爷,也有害怕的事情。”

    “先生玩笑了,这可是抄家灭族的事情。”胖子常三爷连忙说道。

    小太监站起身子,走到常三爷的面前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胸口,笑着说道:“让你做你就做。放心吧,命没不了。如果你不做的话,那你的命可能真就没了。”

    常三爷欲哭无泪。

    作为京城上一个有头面的人物,常三爷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被这些人给找上了,对自己可以说是软硬兼施。

    这些人的能量很大,不但能够调动锦衣卫,还能够做很多事情。

    他之前也让人私底下查过,知道这些人的根脚在宫里面,就更不敢得罪了。

    可是这事情越搞越大,原本还只是让自己放一点消息。

    虽说现在也是放消息,可这消息也太大了。这可是牵扯到了陛下,这消息要是放出去被人查的话,搞不好自己的命都没了。

    小太监看着常三爷,笑着说道:“知道你查过我们,想来以你常三爷的本事,应该也查到一些东西,知道我们的一些跟脚。”

    “看在你还算恭敬的份上,提醒你一句,这里面的水比你想的要深的多。不要以为在河边就淹不死你,一个浪花过来,你尸骨无存。”

    “所以乖乖的听话,好好的办事,不然的话。”

    说到这里,小太监就没有再继续说了,他相信常三爷明白自己的意思。

    常三爷连忙说道:“先生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你知道就好,也别想着逃,你逃不了。如果你真的想逃的话,我可以告诉你,这天下之大没有你容身的地方。”

    小太监说完这句话之后,将常三爷的票子穿在了袖子里面,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第二五二章 重阳大宴吃如意豆

    等到小太监离开之后,常三爷脸上的表情瞬间就凝固了,整个人都颓丧了下来。

    半晌,常三爷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始招呼人手进来吩咐差事。

    在听了常三爷的吩咐之后,他的手下脸色也变得难看了起来,不过他们没敢反驳。

    虽然有人询问了一下原因,但是常三爷也不敢和他们说什么。

    他只有一句话,“要么做要么死。”

    于是,他们再一次把消息散了出去。

    常三爷在京城的消息圈子里面是个很有名的人物。无论是经常的大小官员,还是行商走足,很多人都愿意和常三爷结交,因为他能够提供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这些消息看眼缘,有的时候送,有的时候卖。

    这一点对于很多官员来说很重要,对于很多商人来说也很重要。比如他们想了解一个人的身份和家底的时候,他们就会找常三爷买消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常三爷的生意自然很好,同时也有很多官员和他有打交道,从他这里获取消息,或者把消息卖给他。

    对于常三爷来说,散消息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不过也只有常三爷自己知道,很多消息并不是他搞来的,他也并没有多想干这个买卖。可是有的时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关于福王的消息,在民间没有引起多么大的争论,毕竟大家关注的不是这个,老百姓也不太喜欢这些东西。

    但是此事在士林和官场之中,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一时之间,庆幸者有之,他们觉得自己找到了办法。有了朝廷的密奏制度之后,很多人都在人心惶惶,但是他们似乎找到了出路,以后可以利用密奏制度弹劾皇亲国戚。这样一点也不会显得自己不做事。

    有的人则是在害怕,觉得密奏制度真的推开了,大家以后的日子就不好干了。

    当然了,有的人则是在准备浑水摸鱼,也有的人准备借着这一次机会搞点事情。

    反正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所以做的事情也不同。

    对此朱由校也没有太关注,因为一切一切都不太重要了。等到所有的事情走上正轨之后,现在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坐在凉亭的旁边,朱由校翻看着送上来的题本,有些失望的扔在了桌子上。

    这些题本并没有出乎朱由校的预料,甚至连说辞都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这些人还真的是没有让自己失望,说起来一点创意都没有,大致内容都是在攻击福王,希望朝廷能够严惩福王,只不过时不时的就会挂上密奏制度。

    他们就是在把福王的事情和密奏制度联系在一起。说白了就是在一件事情上捆绑了两件事,想要把两件事变成一件事情。

    如果朝廷不严惩福王,那么密奏制度就是个笑话。

    这些人就是在逼迫帝王!

    看了一眼身侧的陈洪之后,朱由校面无表情的问道:“你的人已经动起来了吗?”

    “回皇爷,已经动起来了。”陈洪连忙说道。

    朱由校却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说道:“不行,动静太小,做事情现在拖拖拉拉的。让他们用点力,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要闹腾起来。”

    “是,皇爷,奴婢明白。”陈洪见皇爷不太满意,心里咯噔了一下,连忙答应了一声。

    他心里边暗自骂那些办事的人,这点事情都办不好,看来这些人是懈怠了,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收拾他们。

    这件事情交代下去之后,朱由校就并没有再去关注了。

    原因很简单,自己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这件事情就是宫中大宴,要宴请文武百官。而在后宫之中,张皇后也要请那些官员的妻室们吃饭,庆祝重阳佳节以及她的生日。

    事实上臣子们还是很疑惑的,毕竟重阳佳节也会有赏赐东西,但是用不着搞这么大规模的赐宴;而皇后令旦节,也远没有这么隆重。

    很多人都在打听怎么回事,毕竟这并不寻常。

    然后就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一个小道消息,陛下要给大家吃一种新鲜的东西。

    这种新鲜的东西是皇庄里面种出来的,据说亩产能够达到两千斤,产量不但非常的高,而且味道还非常的好,无论是炒菜还是做饭,都是非常好的佳品。

    关键是这个东西质量上乘、味道好,据说有滋阴养颜的效果,对男人则是补肾壮阳,无论是男人女人吃了之后对身体都特别好。

    据说是从太医院传出来的消息,原本还只是小道流通,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越传越厉害了,最后传得满朝文武全都知道了。

    不少人都开始打探消息,他们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几个能够透露消息的人身上。

    比如内阁大学士徐光启,据说这件东西是他牵头的,户部负责试种,地点就在皇庄,所以徐光启肯定是一个知情人,于是大家都开始问他了。

    除了徐光启之外,张国纪也被经常询问,问的人里有商人,有官员。因为大家觉得他是皇后的父亲,肯定也是一个知情人。

    一时之间找他们的人数不胜数,所有人都在等确切的消息。不过也没让大家失望,就在所有人都等着焦急的时候,确切的消息出来了。

    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东西,陛下赐名如意豆,的确能够达到亩产两千斤,而且吃的好处也很多,同时这一次大宴也的确是陛下想让大家吃这些东西。

    当然还有更加具体的消息,比如它软糯,适合上年纪的人吃;它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滋阴补肾,壮阳益气;它是难得一见的真品,绝对的好东西,能够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先不论如意豆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效果,但是这个产量就很可以了。

    至于怀疑,那肯定是没有人怀疑的,因为这个消息是从内阁首辅大学士韩爌那里传出来的。说是内阁首辅大学士韩爌亲自询问了内阁次辅徐光启,从而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消息。

    一时之间,京城为之震动。

    有资格有资历能够进宫的人,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往宫里跑,一边打探消息,一边想先捞一点好处,最好让陛下赏赐自己几千斤。结果这些人全都失望了。

    消失是得到确认了,是真的。因为张国纪那边发出消息,确有其事。张皇后也的确给了自己老爹一点土豆,却只有十斤,根本就不够送啊,但是足够张府的人吃。

    据张府的人传出的消息,这如意豆很好吃,味道很香。

    一时之间,京师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个叫如意豆的东西,只不过,却没有更多的消息传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宫大宴就成了备受期待的存在。

    轰轰烈烈了好几天之后,重阳佳节,皇宫大宴终于在奉天殿如期举行。

    文武百官依次入朝,按照礼仪行礼奏乐,升班入座。

    等到所有人都坐好之后,朱由校伴随着教坊司的《炎精之曲》从后面缓步走了出来。

    很多官员看到朱由校的时候,都有一种隔离感。

    好久没有见到陛下了,不过看起来陛下好像更壮了一些,好像也长高了不少。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等着自己被所有人参拜。

    在参拜完成之后,便轻轻的抬起了手说道:“诸位爱卿免礼吧。”

    所有人都站起来之后,朱由校继续说道:“诸位爱卿入座吧。”

    等到所有人都坐下之后,朱由校才笑着说道:“天降之宝,朕赐名如意豆,恰逢重阳佳节,又是皇后生辰,朕开大宴,与诸位爱卿一起共享如意豆。”

    朱由校强忍着不让自己有什么奇怪的举动。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的话用来形容土豆,实在让自己觉得很古怪。

    估计过几年之后遍地都是土豆,再想起今天这个场景呢,多少就让人忍俊不禁了。

    不过为了尽快的推广土豆,提升它的价值,也没有其他太好的办法。

    况且这一大批土豆卖出去之后,自己还能搞一一笔钱。在这样的好处面前,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

    目光扫过所有人,朱由校说道:“大宴开始。”

    随着朱由校的话,外面也就开始行动了。

    当然今天肯定不会吃全土豆的,正常的菜式该上什么上什么。所谓物以稀为贵,今天就让他们少吃一点土豆,尝尝鲜,然后回去就想了,想了就会买。他们买回去做种子,或者直接吃掉。

    这些都是钱,朱由校心中如此想到。

    上桌按酒二盘,糕二碟,小点心一碟,菜四色,汤一碗,酒三盅。

    中合桌按酒二盘,小点心一碟,糕二碟,菜四色,汤二碗,酒六盅。

    间有小红豆、柿子、橙、蟹、鳊鱼。

    等到所有的菜都上差不多了,朱由校也提了几次杯,众人期盼已久的土豆终于上来了。

    第一道菜便是如意豆烧羊肉。

    这是一道御厨精心烹制的菜,装在一个个通透雪白的瓷碗之中。

    内侍们小心翼翼的端起瓷碗,在每一个大臣面前的桌子前都放上了一碗土豆烧羊肉。

    碗并不是很大,里面只有四五块羊肉,四五块土豆,少许的汤汁,其他的就没有更多的了。

    等到所有的碗都被摆好之后,朱由校说道:“如意豆烧羊肉。诸位爱卿试试看。”

    说着朱由校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土豆,放进了嘴里面。

    大臣们也不敢怠慢,同时心里面也已经是期待已久了,所以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土豆放进了嘴里面。

    这道菜名字土气归土气,却是出乎意料的美味。

    羊肉的汁水沁满了如意豆块,软糯香甜,怎么会这么好吃?

    一些上了年纪的大臣,嘴角还残留着些许汤汁,看着碗里的眼睛都亮了。

    果真是好东西,即便是没有牙也能够吃得动。

    好东西呀,好东西!

    同时加快了吃的速度,炖得稀烂的羊肉也成了他们的享受。

    很快一小碗便吃了下去,所有人都有一些意犹未尽,很想招人再叫一碗。

    可这是陛下的大宴,可不是你能够叫菜的地方。

    看着这些人意犹未尽的样子,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快第二道菜就上来了,如意面。

    用土豆酿的粉,蘸上各种调料,可以说是非常的爽口,吃起来香糯软滑。汤汁熬的也是牛肉汤,如果是热的,这道菜就是牛肉粉了。

    臣子们很快又把这碗粉也吃完了,脸上的表情也更加的满足了。

    朱由校提起手中的酒杯,笑着说道:“今日最后的一道菜,如意豆泥。诸位爱卿好好尝一尝,现在饮胜。”

    说着,朱由校就把杯中的酒干了。

    臣子们自然不敢怠慢,连忙也跟着把酒喝了。

    最后一道菜也上来了。

    大家看着眼前带着一点黄色的泥,没有丝毫的迟疑,拿起勺子?了一口就送到了嘴里面。

    瞬间软糯的香味又充满了口腔。

    坐在徐光启身边的韩爌,此时忍不住对他说道:“这东西户部还有吗?”

    徐光启直接摇头,说道:“这可是皇庄产的,全都入了陛下的内库,户部怎么可能会有呢?不过如果阁老想吃,想必陛下也会赐下一些来的。”

    听了这话之后,韩爌一脸的遗憾。至于徐光启后面的话,他就当没有听到。

    原因也很简单,他可是堂堂的内阁首辅大学士,跑到皇帝那里去要吃的,实在是太没面子了。

    事实上不光是他们,周围的几个人也在听着他们两个谈话。

    在听到徐光启的那个答案之后,他们全都有些失落。

    略为迟疑了片刻,徐光启说道:“皇庄的产量挺多,想来应该不会全留在宫里面。”

    这话一出来,大臣们就是一愣,互相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兴奋之色,“就是说,会赏赐给我们?”

    “应该会给百姓做种子吧。”徐光启捋了捋胡子,想了想说道:“毕竟如意豆除了其他功效以外,也很高产。推广出去之后,能让百姓吃饱肚子。而且它生产周期短、不挑地,这就很关键了。”

    闻言,众人眼中那朵希望的小火苗瞬间就被浇灭了。

    徐光启说的这个,大家都想到了。可是现在大家关心的不是这个,如意豆的好处谁看不到?

    关键问题是现在怎么弄到一点吃?

    不过这个问题他们只能回家再想了,因为朱由校已经宣布大宴结束了。

    通常这样的大宴,皇帝都会有赏赐的,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了,赏赐的东西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而是直接换成了土豆,按照官职的大小给予赏赐。

    刚刚还很失望的众人,在得知赏赐如意豆后,心情立马又变得高兴了。

    像韩爌这样的内阁首辅大学士,能得100斤;其他人依次递减。

    很多臣子们在得到了土豆之后,都有些兴奋,准备回家去做着吃试试,因为每一个大臣都还得到了附赠的一份菜谱。

    他们准备拿了菜谱给自己家的厨子也试一试,看看效果。

    宫里面和大臣们吃土豆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很快就传到了京城的民间。

    对于这个陛下赐名的如意豆,一时之间京师所有人都在期望,可以说是翘首以盼了,就是不知道谁能弄点出来。

    当然神通广大的人也是有的,比如常三爷在京师中的如意楼,直接就推出了各种如意豆菜,每天限量发售,需要提前预约。

    瞬间,如意楼就火爆了起来。其中皇宫赐宴的三样菜,更是供不应求。

    一时之间,整个京师都在议论如意豆。

    更重要的事情来了,有的人关心吃,有的人关心种,尤其是那些勋贵和勋戚们。

    这些日子,如意豆的价格越炒越高,尤其是常三爷的酒楼。

    那每天限量的那些如意豆的菜,甚至炒到了一两银子一盘,可以说是高得不能再高了。

    其中最著名的如意豆烧羊肉,甚至有人花五两银子才能吃到一盘。

    这是什么?

    这是商机呀!

    只要自己家的田地出产如意豆,那就是发财的机会来了。

    于是这些人对皇宫展开了狂轰滥炸,想让皇帝给他们一些土豆种子。

    文官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不过他们的说辞就比勋贵和勋戚来的有格调多了。

    大意就是这种东西这么高产,那就应该惠及天下百姓,让天下百姓共享陛下仁德。

    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陛下,你不能藏着呀,你再把种子拿出来,最好免费分发给百姓。至于百姓是谁,那就看分发的人是谁了。

    朱由校翻看着这样的题本,随手就把题本给扔了。

    果然,在这个时候,这些文官都没什么下限,简直就像吸血鬼一样。

    这些土豆要是给他们,估计全都被他们拿回家去。

    自己不能这么干,要高价卖给他们。

    于是朱由校想了想,嘴角勾起了一抹玩味的笑容说道:“告诉魏忠贤,让他的人上题本,就说这些如意豆都是皇庄所产,那都是陛下的私产,岂能让陛下免费发出去?”

    “可以着内务府售卖,所得银两一来可以充实内库,二来也可以惠及百姓。”

    朱由校知道的很清楚,无论自己采用什么方式发出去,第一批获得利润的肯定就是这些大户们。哪怕自己免费发给那些平民百姓,大户们也有办法从他们手里弄出来。

    想到会落到这样的下场,那还不如自己直接高价发卖出去。

    事实上,让崔呈秀他们上这样的题本也没什么用,那些人在花皇帝钱的时候,那就不分你我了。

    皇帝的钱就是天下人的钱,天家无私事;等到皇帝想花国库的钱的时候,那就不行了,国库的钱不是皇帝的钱,那是朝廷的钱,那是天下百姓的钱。

    这种臭不要脸的事情,这些文官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比如嘉靖皇帝总朝国库伸手,名声就很差。

    万历皇帝派太监去收税,想丰富一下自己的内库,结果太监都被打死了。

    对于这些题本上的说法。反正朱由校是不准备答应,就假装没看见。

    我就在内务府卖,你们买就行了。其他的废话别和我说,我听不见。

    朱由校准备做一个装聋作哑的皇帝。

第二五三章 发卖如意豆种

    京师之中,纷纷扰扰,只不过牵扯到的问题就那几个,大家来回的在讨论着这一段时间的热点,也就是与朝廷有关的和与百姓有关的。

    与朝廷有关的,比较受关注的就是福王事件。

    与百姓有关的,就是如意豆种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暂时还没有什么答案,大家都在等着皇帝表态。

    可是皇帝最近请大家吃饭之后,就躲到了西苑去,似乎没有什么表态的意思。

    至于如意豆种的事情,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消息。

    最开始,朝中有大臣希望陛下能够免费发放如意豆。

    然后舆论上就有消息出来了:那是陛下的皇庄种的粮食,你们怎么好意思让陛下拿出来呢?

    当然了,反驳的也很多,总之就是吵成了一团乱。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主动上了题本。这一次是以都察院的崔成秀为首的一些人,他们上了题本,请陛下把如意豆拿出来卖。

    同时崔成秀还提出了一个施政观点。

    这还是他第一次这样做。用他的话说,他所代表的形式方式或者施政观点,就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

    这一次如意豆种事件就是崔呈秀立场的集中展现。

    让皇帝拿出如意豆种免费发给大家,这是一种占便宜的行为,同时也是不现实的。除了激怒陛下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当然,如果陛下把所有的如意豆全都留在宫里面用来吃,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天下百姓,嗷嗷待哺,急需要高产的粮食种子。陛下身为天下的帝王,自然应该为表率,应该把种子拿出来。

    为了兼顾这两种需求,那么发卖如意豆种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于是朱由校在得到了这些题本之后,下旨褒奖了崔呈秀,同意了这样的做法。

    内务府开始贩卖如意豆,同时也会将种植的方法告诉卖种子的人们。

    这个决策出来之后,除了真的想要占便宜的人,大部分还是满意的,花钱买种子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他们本身也不是缺钱的人,都是一些产量的大户,家里面的土地也很多,所以花点钱买种子,远的来说,利大于弊。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务府再一次被推到了前台。

    虽然皇上说要发卖如意豆,可是怎么卖、有多少,这是一个大问题。

    于是内务府大总管张国纪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家门口也是门庭若市。

    西苑之中。

    解决了土豆发卖这个问题之后,朱由校终于放松了下来。

    坐在摇椅上轻轻地摇动着,手上还拿着一个蒲扇轻轻地扇了几下,整个人透出一股慵懒和闲适。

    他现在唯一要想的事情就是土豆应该买什么价?

    首先,这是粮食,至少也要和稻米一个价,而且还得是精稻米。

    其次,现在这个东西它是种子,所以它的价格应该更高一些,翻个两倍三倍的不成问题。

    不过自己身为皇帝,也应该顾及一下名声,卖太贵了也不太好。可以转换一下思路,这个价钱让国丈来提也挺好的。

    毕竟自己是皇帝,生养在深宫之中,对粮食的价格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所以询问一下国丈也很正常,毕竟他负责发卖。

    想到这里,朱由校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原因也很简单,自己身为一个皇帝,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臣子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个作为皇帝的优秀品质。

    朱由校觉得自己离明君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当然了,这只是自我感觉而已。

    这个政策出来之后,肯定要会挨骂。只不过挨骂的不会是自己,而是老丈人。他进内务府,不就是这个用吗?

    看来自己还是个有先见之明的皇帝。

    抬起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陈洪,朱由校说道:“去一趟内务府,把国丈找来。”

    陈洪听到这句话之后,连忙说道:“是,皇爷,奴婢这就去。”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连忙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准备去找国丈。

    在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则是在琢磨自己该怎么办,确切的说,该定怎么样的价格?

    刚刚制定的策略肯定不行,那是在自己还要顾忌名声的情况下才制定出来的策略。

    现在自己已经不需要名声了,那么刚刚的策略自然就不需要了。

    张国纪不知道陛下找自己做什么,不过猜一下,也大概猜得到可能和如意豆的事情有关系。

    这段时间内务府的大事情就是如意豆,陛下让他发卖。

    外面早就已经闹腾起来了,大家都在想着该怎么从张国纪手上便宜的拿到更多的如意豆。甚至有的人愿意付出高价,只求能够拿到更多的如意豆。

    可是张国纪心里面清楚,虽然陛下是让他发卖,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能够做主的,很多事情他说的不算。

    显然这一次陛下让他进宫,就是有他说的不算的事情了。

    跟着陈洪来到西苑,张国纪脸上的表情很严肃。

    最近一段时间,他十分的低调,因为他在外面的名声已经越来越差了。

    张国纪甚至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就是名声越来越差。他好像也没有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怎么就变得人人喊打了呢?

    尤其是以前的那些在一起读书的小伙伴,现在抨击他抨击的那叫一个狠,就像他挖了他们家祖坟一样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这让张国纪心里边既憋屈又委屈,这是怎么回事?

    沉思良久也找不到原因,张国纪索性就这一段时间非常的低调。如果不是因为如意豆的事情,他都已经快在朝堂上隐身了。

    原本抨击的风头慢慢小了,张国纪还挺高兴。可谁想到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现在可好了,隐身是不行了,反而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来到凉亭的旁边,张国纪见到朱由校正躺在摇椅上吹风,便有一些拘谨的走到陛下面前。

    他实在是有一些害怕这个皇帝女婿了。

    虽然这个皇帝女婿的计谋不算有多么的高超,但张国纪还是嗅到了一点点不同的味道。

    自从他进入内务府,给这个皇帝女婿做事开始,名声好像就开始滑落了。

    张国纪倒不是觉得皇帝女婿在陷害自己,而是在害怕女婿再让他做什么事情。

    一旦皇帝女婿让他做什么事情,他的名声就会再跌两成。

    “臣参见陛下。”张国纪恭敬地行礼,心中念着希望别出什么幺蛾子。

    朱由校听到这话之后,轻轻的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张国纪,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他温和的说道:“国丈过来了?”

    同时又转头对陈洪吩咐道:“快给国丈搬一把椅子来。上茶。”

    张国纪顿时感觉受宠若惊,同时心里面也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这个皇帝女婿对他客气的时候也有,但往往不是有什么好事情的时间。

    陈洪很快就把椅子给搬了过来,恭敬的请张国纪坐下。

    等到张国纪坐下之后,茶水也端了上来,朱由校这才说道:“这是江南刚送来的茶叶,是今年的贡品龙井,国丈尝一尝。”

    说着。朱由校也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

    张国纪自然不敢迟疑,也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瞬间口齿留香。

    张国纪整个人都觉得松快了不少。

    “果然是好茶叶。”他的脸上也露出了赞赏的表情。

    朱由校笑着说道:“回头国丈走的时候,给国丈拿上两斤。”

    “是,陛下。”陈洪连忙在一边答应道。

    又喝了一会儿茶,朱由校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看着张国纪说道:“今日把国丈找过来,是有一些事情想问问国丈。”

    “朝廷发卖如意豆种子的事情,已经提上日程。只是关于定价的事情,一直没有一个太好的结果。”

    “朕长在深宫,虽然深知民间疾苦,百姓不易,可是朕也不太清楚这该卖多少钱合适?什么样的价格对百姓最有利?所以朕想问问国丈。”

    听到这话之后,张国纪的脸上松了一口气。

    原来只是问问价格的事情,这倒是好办了,并没有那么敏感,也不牵涉朝廷。

    不过张国纪也不觉得自己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毕竟他在家里面也是老爷,买粮食这种事情不用他操心,家里面有下人、有管家,有他的夫人,基本上不用他自己去买粮食。

    甚至对于粮食的价格,他也不知道,何况是种子?

    不过张国纪还是有办法的,他说道:“陛下,如意豆是神物,亩产如此之高,种子价格自然也要比现在的种子高。”

    “既然产量是稻谷的三四倍,那么种子也是稻谷的三四倍就好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张国纪,觉得这个老丈人想法很清晰。

    就应该是这个套路,做的很好!

    只要自己再引导一下,这就可以了呀!

    于是朱由校说道:“可是这如意豆产量虽高,宫中也没有多少。既然是发卖,那就应该惠及到更多的百姓,而不是让一个人买了太多,那样的话发卖的初衷就消失了,并不利于如意豆发卖。”

    正常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限购,但是没有太大的作用。

    现在哪一家没有无数的佃户?

    派他们的人去买就行了,但还是很容易证明的,比如家里有土地的。

    朱由校当然不会选择这个办法,他想要的是更多的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抬高售卖的价格,让很多人买不起更多的土豆,这就是一个好办法。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但是这个办法自己不能说。

    朱由校期待的看着老丈人,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惊喜。

    听了朱由校的话之后,张国纪点了点头,随后也皱起了眉头。

    想了想之后,张国纪说道:“那就卖得贵一些吧。虽然有的人可能会买不起,或者只能买一小部分,但是终究能买到。那些想买多的人也不会买那么多,毕竟价钱已经很高了。”

    朱由校看着张国纪,恨不得给他点一个赞。

    轻轻的点了点头,朱由校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缓缓的说道:“那就按照国丈说的办吧。”

    同时他转头看向了身边的陈洪,直接问道:“宫中采买精米的价格是多少?”

    傻子都知道皇宫里买的米更贵,这里面有米好的原因,同时也有虚报贪腐的存在。那个价格就不能看,用这个价格来做单位,能吓死不少人。

    反正一个成功的商人是绝对不会用这个单位来计价的。

    张国纪就无所谓,因为他不知道,粮食就是粮食,还不就是那个价格。陛下既然已经说了,那就听陛下的好了。

    陈洪连忙说道:“回皇爷,宫里采买的精米,三两银子一石。”

    说完,陈洪就退到了一边,生怕皇爷找自己的麻烦。

    这个价格傻子都听出来高了。

    在外面,正常的年份大米一旦大概在一两银子的左右。指的是精细的大米,不是糙米,也不是老百姓吃的那种米,而是真真正正权贵人家吃的。

    荒年的话可能会贵一些,丰收的年份可能会少一些。但是三两银子的这个价格,简直就是在宰冤大头。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转回头没说话,他不知道是真的这个价格,还是陈洪瞎说的为了给自己抬高价格。

    回头一定要查一查,敢黑老子的钱?

    虽然内务府那边已经开始了合作入股的模式,宫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开始免费,但是粮食不算,毕竟这是给陛下吃的东西,要小心谨慎。

    陈洪也知道这一点,如果他觉得这一次之后怕是要悬了。

    当然了,这些粮食说是给贵人吃的,其实是大部分是宫里吃了。陛下吃的东西有专门的衙门种植,宫里面内监八局之中,就有一个酒醋面局,

    酒醋面局的职责是“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所谓宫内,是指皇宫内为皇室服务的人。在其职责中酒醋等项是由该局自造的。

    蔬菜什么的,也是有专门的人种植的,但是对外总不能这么说,这也是宫里面太监们为数不多有额外收入的机会。所以这件事情一直就这么耽搁了下来,谁想到这一次如意豆的事情把他们给翻动起来了。

    估计这一次有人要遭殃了,陈洪在心里面为他们默哀。

    朱由校也没有去说陈洪,而是转头看向了张国纪,自顾自的说道:“三两银子一石,如果是种子的话,那就应该能卖到十两银子一石;如果再卖的高点的话,朕觉得20两银子一石比较合适。”

    听到朱由校的这个话,虽然张国纪不怎么懂,可是心里面也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这价格也太高了吧,30两银子啊!

    一时之间,张国纪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朱由校根本就没有搭理张国纪,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30两银子的价格略微有一些高了。这样吧,降一点,25两银子就好。”

    一石土豆150斤左右,这一次自己的皇庄总共种了3000亩的土豆,产量达到了500多万斤,大概40000石。如果能够卖到25两一石。那会价值多少钱?

    估算了一下,大概能卖100万两白银。

    想到这些钱,朱由校差点没笑醒。

    至于能不能卖得出去,朱由校一点都不担心。

    随着消息的扩散,来买的人越来越多。即便卖不到江南去,也可以在整个江北散出去卖,通过内务府的渠道,很快就能散出去了。

    要知道现在内务府已经勾连了很多商人,他们能够帮着卖。

    土豆的好运输就已经决定了它能够卖得更远的地方,所以朱由校觉得这个价格很合适,这个钱财也很合适,100万两到手美滋滋,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商人买来之后倒卖的情况,

    不过朱由校觉得可能不太大,因为无论是朝中的勋贵和勋戚,还是各地的官员地主,他们吃下这些土豆的难度并不大,拿回家自己种不好吗?

    大家都是有田地的人,说话可以嚣张一点,

    这个时候张国纪也回过神来了,他有些迟疑的想说两句,甚至想劝说一下陛下便宜一点。25两银子一石,实在是太高了。

    对此朱由校根本就不给他开口的机会,直接说道:“好了,就这么办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朱由校转头看向陈洪,然后直接说道:“国丈献策有功,赏白银千两,加封两子为锦衣卫同知。你亲自去宣旨。”

    听到朱由校有赏赐,张国纪的心里面更慌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皇帝给了你赏赐,你怎么能不接着呀。

    于是张国纪连忙跪倒在地说道/“臣微末之功,怎敢当陛下如此赏赐?”

    “国丈过谦了,如此大功岂能不赏赐?”朱由校笑容灿烂的说道。

    这个赏赐是一定要给的,而且还要声势浩大,不然自己何必让陈洪去宣旨?

    就是要告诉所有人这件事情,让闹到众人皆知,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政策是国丈给献的,这个价格也是他制定的。

    不然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了?

    所以你不接受也得接受。

    朱由校说道:“陈洪,还不快把国丈搀起来?你跟国丈一起回家去宣旨。”

    陈洪在一边连忙答应道:“是,皇爷,奴婢这去。”

第二五四章 清理些爵位

    售卖如意豆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关于价格的问题也传了出来。

    当然了,大家关注的点除了价格本身以外,还有国丈进言的事情。而且消息传出来的还很详细,有具体的经过:

    陛下不知道外面粮食的价格,因为是内务府发售的,所以就把国丈给叫到宫里面去,询问了一下国丈的意思。

    于是国丈就说了自己的态度,认为应该用高价让每个人少买,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到,毕竟如意豆数量是有限的。

    陛下同意了国丈的献策。如意豆的价格也定在了每石30两,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这个价格出来之后,京师之中可以说是一片骂声,所有矛头都对准了国丈。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当朝的读书人都是如此。

    当然了,不能够明说。毕竟国丈打的旗号是惠及更多的人,你总不能说这是错的。

    但是弹劾国丈的题本,一时之间也快速增加了起来。显然对他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觉得国丈势宠而骄,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弘治皇帝。

    当年弘治皇帝就是独宠张皇后,结果张皇后的娘家兄弟可以说是非常的嚣张跋扈。

    尤其是当今陛下还加封了皇后娘娘的两兄弟为锦衣卫同知,这就更让大臣们担心了,于是弹劾他们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西苑之中。

    朱由校翻看着眼前的题本,都是弹劾张国纪的。他笑了笑之后扔到了一边,根本就没有想看的意思,因为这些题本说的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在朱由校眼中,钱真的很重要,因为他要没钱了。

    这一段时间自己一直在烧钱,百工院那边、戚金练兵那边,那都是烧钱的大户,而且烧的全是自己内库的钱,已经快要烧不起了。

    何况之前还给辽东发了一批赏赐过去,动用的也是内库的钱。

    至于国库的钱,朱由校根本就没想过。倒不是因为觉得臣子们会怎么反对,以自己现在对朝堂的掌控程度,基本上用在正途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问题是国库也没有钱,就大明现在这个收入,根本就没有办法充盈国库。

    内务府那边虽然已经开始要赚钱了,但是还没有实际性的收入,倒是前期还投入了不少银钱,所以朱由校要没钱了。

    这次卖如意豆,能收100万两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

    朱由校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自己还真是一个穷皇帝。

    百工院那边要大规模的制造燧发枪,投入又是一大笔。虽然百工院的技术已经革新了,可是一支燧发枪的造价还是高达白银20两,这还不算其他的配套。

    如果生产10万支,那就需要200万两白银。

    配套的装备,还有军队,那就需要的更多了。

    现在前期投产了2万支燧发枪,需要白银40万两,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铠甲、装备、火炮啊,全都要钱。

    朱由校的内库虽然不算空空如也,但也真的拿不出来了。

    要知道这钱可是从万历皇帝爷爷那里继承来的。自己在老爹上位之后就扔出去了200万两,根本就没打起什么水漂。

    同时要修爷爷的坟墓,还要修老爹的坟墓,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如果没有把宫殿重修的事情给停掉,估计现在自己就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就更无奈了。

    日子不好过呀!

    坐直了身子,看了一眼身侧的陈洪,朱由校问道:“内务府那边已经开始发卖了吗?”

    “启禀皇爷,已经开始发卖了。”陈洪恭敬的答应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继续靠在摇椅上。

    只要开始发卖了,有钱赚就好。至于文官和勋贵勋戚那些人,朱由校根本就没考虑。

    还记得崇祯皇帝末期,朝廷没钱,崇祯皇帝希望大臣们能捐出一点来。

    结果没人把钱拿出来。无论是勋贵还是勋戚,一个个全都哭穷。可是等到李自成进京之后,敲骨吸髓之下,这些人可都是富有得很。

    至于依靠那些老牌的勋贵去打仗,朱由校更是没有想过。

    走到今时今日,大明朝的军户制度都已经不能要了;趴在军户制度上吸血的勋贵们,更是不能要。

    早晚找个机会,像汉朝时候一样,削掉一批爵位。

    元鼎五年,汉武帝发布南征令而列侯几乎无人响应,这让汉武帝意识到必须消灭这些已经与中央离心的列侯。

    于是汉武帝便利用汉文帝定下的法规,以“酎金不如法”为理由一口气废除了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

    此后,汉武帝便经常以“酎金不如法”为理由,废除西汉列侯的爵位,几乎将汉初所形成的政治利益集团一扫而空。

    自己要选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

    无论如何要想一个办法,要把这些人扫掉一批。扫掉他们,自己再动军队难度会小很多。

    在朱由校琢磨怎么让大明朝的爵位少一些的时候,有一行人已经到了洛阳。

    洛阳,曾经一度十分兴盛的城市,尤其是在汉唐之时,几次被作为国都,可以想象洛阳城有多么的宏大。

    虽然洛阳城屡次毁于战火,但是也屡次重建了起来。到了大明朝之后,洛阳虽然有些没落,但依旧是中原的大城。

    地处交通要道,土地肥沃,城市繁华,这里就成了好地方,也是被所有大明朝藩王喜欢的地方。

    洛阳这个地方也有很多大明朝的藩王,最早可以追溯到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子嗣众多,他的第二十五子名叫朱?,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被封为伊王。直到永乐六年,17岁的朱?才来到自己的封地洛阳,“岁禄仅二千石”。

    朱典楧是第七代伊王,于嘉靖二十三年承袭了爵位。在位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仗着自己是天潢贵胄,朱典楧根本没把地方官放在眼里,“必构之去,既去复折辱之”。

    朝廷官员、缙绅路过洛阳时,朱典楧也派人将其拦住,“詈(辱骂的意思)其不朝,入朝者复辱以非礼”。他对官员尚且如此,对地方的百姓更是盘剥无度。

    嘉靖帝将朱典楧父子囚禁在开封,削去伊王的爵位。

    虽然伊王的爵位被削了,可是朱典楧的子孙还有很多人在洛阳,其中还有郡王,应该还有四五个。

    要知道大明是皇子封亲王,皇子的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他的亲王之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

    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可以说一位,会弄出不少郡王,然后每个郡王又会弄出一堆人了。这些人全都有俸禄,全都有田地,他们的田地都不交税,同时还会侵吞地方的田地。

    不说其他地方,单单是洛阳,洛阳诸王基本就已经把持了洛阳。

    除了伊王系以外,万历皇帝又把他最宠爱的儿子福王封到了这里。

    虽然福王来洛阳时间还不长,但是恩赏之厚可以说是冠绝历代亲王了,田地,盐引,基本上什么值钱给什么。

    加上这些年的发展,福王已经侵吞了无数的天地。再加上洛阳诸王,一个河南省都快养不起他们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群人来到了洛阳。为首的正是赵秉忠的学生陈四海。

    陈四海带着人悄无声息的来到洛阳,直接入住了洛阳的驿站。

    对外的身份,他们不是通政司的人,更不是通政司的巡查司,对外的名义只是来办事的。

    入住驿站之后,陈四海第一时间就把通驿给找了来。

    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人,密奏是他们送上去的,地方上的事情他们也有了解。虽然他们来的时间不比自己长多少,可是终究是长一些。

    一边喝着茶,陈四海一边等着。

    时间不长,一个人就从外面走了进来。此人脸上一道疤特别的明显,正是洛阳县的通驿赵竹。

    “卑职赵竹,参见大人。”见到陈四海之后,赵竹连忙躬身行礼。

    轻轻的点了点头,陈四海上下的打量了一番赵竹,说道:“我们这一次过来有事情要办。你说说看吧,如今的洛阳是什么情况?”

    “回大人,”赵竹缓缓的说道:“如今的洛阳做主的自然是河南知府廖忠。此人乃是进士出身,多年宦海沉浮,前些年搭上了京城之中的路子,才升到了河南知府。”

    陈思海点了点头说道:“可知道是什么路子?”

    “这个卑职就不知道了。”赵竹直接摇头说道:“卑职也只能是扫听一些市井之间的消息,更多的事情卑职也不清楚。”

    轻轻的点了点头,陈四海继续问道:“洛阳知县陈奇瑜为人如何?”

    赵竹心里面明白,这一次上面派人下来,肯定就是为了自己送走的那一份密奏。而这个密奏上去的人是洛阳知县陈奇瑜,上面问他也不奇怪。

    事实上,在这之前,赵竹多少已经做了一些准备。

    原因也很简单,他并不甘心永远在这里做一个通驿。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赵竹觉得这一次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做得好的话,没准就升官了。

    要知道通政司的各个官职之间,是垂直管理的,并不受地方管辖。

    只要能够把事情做好,得到通政司上层的认可,自己就能够被提拔,也不看出身,所以赵竹觉得这是个机会。

    所以这段时间赵竹一直都在努力,扫清了不少关于陈奇瑜的消息。

    “回大人,陈奇瑜在洛阳的名声还算好,百姓都说他是一个好官,不贪腐,明辨是非,审案公正,洛阳百姓已经有人开始将他称呼为陈青天了。”

    赵竹侃侃而谈,显然之前做的准备有用了。

    “卑职也私底下了解过,反而是官场上对陈奇瑜的满意度不高,很多人觉得他太过刻薄了。之前因为驿卒贪污的事情,陈奇瑜严惩了一批驿卒,据说下手挺狠的。”

    “同时因为百姓土地被侵占的事情,他也亲自去过福王的府上。只不过他连门都没有进去,就被轰了出来。”

    赵竹说到这里,抬起头看了一眼陈四海,见他没什么反应,这才继续说道:“不过陈奇瑜也没善罢甘休,反而是查封了不少福王的盐店,说福王贩卖私盐。”

    “最后没有办法,福王将那些地还给了百姓。不过那也只是一小部分,毕竟那些盐店也没有那么值钱,让福王拿出太多的地也不可能。”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陈奇瑜与河南知府廖忠有了龃龉。”

    听到这里,陈四海忽地抬起头看向赵竹,问道:“是什么样的龃龉?”

    “据说当时廖忠让陈奇瑜不要封福王店,但是陈奇瑜没有听他的,所以知府廖忠就对他找各种毛病,这两年一直相处的不是很愉快。”

    陈四海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有。”赵竹也点了点头说道:“河南知府廖忠的名声不怎么好,福王和百姓有了关系,凡是牵扯到土地的,最后全都判给了福王府。”

    “当地百姓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知府廖忠和福王府穿一条裤子。”

    “同时这些年在洛阳地面上,廖忠对商人和士绅也都有搜刮。据说收税的时候用大斗,有的时候甚至能要到一斗半,被当地百姓深恶痛绝。”

    听到这里陈四海一皱眉头,这个廖忠如此可恶吗?

    勾结福王的事情,陈四海倒是没在意。反而是收税用大斗,这让陈四海很不满意。

    虽然用大斗已经是官场上的惯例了,但是搞到了一斗半,这就有些过分了。

    所谓大斗,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收税的时候称量用的斗,正常应该是按照标准重量的一斗。

    而有些人会给你做一个特别大的斗,装满这一个大斗的粮食就需要标准斗的一大半。再加上交到朝廷那里还要扣一些损耗,剩下的这些自然被他揣进了腰包里。

    “这个廖忠廖大人,三年纳了四房小妾,每一次都说不大操大办,可谁要是少送礼,回头就会被找麻烦。”赵竹继续说道。

    “当真是做官有手段。”陈思海感叹了一句。

    事实上,这些在官场上都是寻常的手段,用的肯定不止廖忠一个人,只是看用的深浅程度罢了。

    有的人心黑脸厚,根子硬,所以下手就更狠一些。有的人没那么根子硬,也没那么脸厚心黑,加上胆子小,所以就不会太狠。

    清代的康熙皇帝曾经说过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虽然现在还没有这句话,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地方官员是很能够捞钱的。

    他们捞到这些钱一部分进了自己的腰包,另外一部分则是送给了上官以及在朝中的靠山,不然的话也没有人保他们。

    这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利益链。

    陈四海在琢磨自己该怎么办,要做到什么程度?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这件事情还真的是棘手。如果一切按照自己所行所想的去做,那么恐怕自己就真的会被称为酷吏了,搞不好不会青史留名,反而会遗臭万年。

    这个时候,陈四海想到了陈奇瑜。不知道自己这个本家是怎么想的,不过可以先见见他了。

    于是陈四海说道:“你下一次巡查是什么时候?”

    赵竹连忙向前一步回答道:“回大人,正是明天。”

    轻轻的点了点头,陈四海说道:“你去带消息给陈奇瑜,约定一个见面的地方,就说我们要见他。”

    “是,大人。”赵竹答应了一声,恭敬的说道。

    “行了,你去吧。”陈世海点了点头说道。

    等到赵竹走了之后,陈四海靠在椅子上。

    自己还没有动,却已经感觉到了压力,希望能够一切顺利吧。

    第二天一早,洛阳知县衙门。

    陈奇瑜起了一个大早,活动了一下了筋骨,然后洗漱之后开始用早饭。

    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对于陈奇瑜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师爷李芳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径直来到陈奇瑜的面前说道:“大人,赵竹来了。”

    听到赵竹的名字。陈奇瑜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这个通政司的通驿,也已经来过几次了,对于陈奇瑜来说,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情。

    可是他看到师爷李芳的脸色,这可不是没有事情的脸色。

    “有什么事情吗?”陈奇瑜看着李芳问道。

    “回大人,赵竹求见大人,说是有人让带话给大人。”李芳连忙说道,语气之中带着几分担心。

    事实上,从那一份密奏送走之后,李芳的心就一直不平静。

    伸手将手中的筷子放下。陈奇瑜笑着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李芳点了点头,转身走出去,把赵竹给带了进来。

    “通政司九品通驿赵竹,参见大人。”见到陈奇瑜之后,赵竹躬身行礼。

    陈奇瑜则是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有人让你带话给本官?是何人想要说什么?”

    “回大人,是通政司巡查使。”赵竹躬身道:“至于是什么事情,卑职不知。巡查使只是让卑职给大人带一句话。”

第二五五章 朕之意志即国家意志

    陈奇瑜没想到赵竹带来的是这样一个消息。

    他抬起头看着赵竹,略微有些诧异的缓缓问道:“这巡查使是何人?”

    “回大人,巡查使代表巡查司巡查地方。”赵竹恭敬的说道:“至于这一次是何人来到洛阳,大人见到就知道了。”

    关于陈四海的身份,赵竹还是不敢透露的。

    他摸不准陈四海打算怎么办,如果在这个事之前,就把他的名字给透露了出去,真的坏了事情的话,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深深的看了一眼赵竹,陈奇瑜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今天晚上百花楼吧。”

    赵竹没想到陈奇瑜会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百花楼是洛阳城之中还算有名的一座青楼,在青楼见面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不过他只是来传递消息的,没有资格和权力反对。

    “在百花楼的天字三号房。”陈奇瑜想了想又补充道。

    赵竹点了点头,语气恭敬的说道:“卑职会把消息带到。如果大人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的话,那卑职就回去送信去了。”

    轻轻的点了点头,陈奇瑜对身边的师爷李芳说道:“送送他。”

    “不敢劳烦。”赵竹说完这句话,一拱手便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他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耽搁,要赶快回去送信。毕竟这一次见面的地点选择实在太微妙了,他需要尽快把消息送回去。

    等赵竹走了之后,陈奇瑜看着李芳问道:“你觉得来的是什么人?”

    “想必不是什么普通人。”李芳想了想说道:“这一次要查的是河南知府。他虽然是无关紧要,但牵扯出来的却是福王,朝中派来的人肯定是能做主的人。能做主的人自然不普通,只是不知道来的是谁。”

    “希望不要来一个胆子小的吧。”陈奇瑜有一些无奈的说道。

    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如果朝廷只是不痛不痒的审斥福王,那他所做的一切就都白费了。洛阳之地的百姓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救赎,这不是他想要的。

    听着陈奇瑜的话,师爷李芳没有开口,因为他并没有想要说什么,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无论是自己还是自家大人,心里面都清楚,这一次的事情不了了之的可能性非常大。

    朝堂之上的帝王想要收拾藩王,一直都是难度非常大的事情,很多时候也下不了这个决心。更多的只是浮于表面的惩罚,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陈奇瑜看了一眼李芳,随后摇了摇头,他没有再说什么。

    与李芳不同,陈奇瑜有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大明朝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陛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颇有荡平宇内的气象。

    这是陈奇瑜希望看到的,同时有一件事情也需要他去证实。那就是当今陛下的大雄心和大魄力,以及当今陛下是否具备成为雄才大略君主的资质?

    这一次就是一个考验。如果陛下像以前一样只是对福王的惩处浮于表面,那就证明陛下没有这个大雄心和大魄力。想要荡平宇内,那也就不现实了。

    在洛阳的这两年,陈奇瑜深切的体会到了藩王对地方的剥削和压迫。

    这些皇族不事生产,每日里过着特别奢靡的生活,总想着搞风搞雨、娶女人生孩子、扩张田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敛财。

    藩王们整日躲在王府里面,性格怪异嚣张,因为没有自由,所以整个人都变得有些神经,也没有事情可以做,研究的事情就变成了如何迫害人。

    即便有一些藩王有智慧,所研究的也无非是修道炼丹、诗词书画,花费也甚多,平日里对地方的剥削一样很大。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说什么都是空谈,百姓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所以陈奇瑜才会借着密奏的事情进行试探。

    这件事情陈奇瑜没有和师爷李芳说,也不会和他说了。

    驿站之中。

    看着眼前的赵竹,听说他把所有的事情说了一遍,陈四海的眉头就是一皱。

    这个陈奇瑜搞什么鬼,把见面地点约在了青楼?

    要知道,官员是不能上青楼的,难道他想阴自己一把?

    不像啊,如果自己被阴了一把,那他肯定也脱不了干系。何况密奏本身就是他上的,他能够躲到哪里去呢?

    还是说,出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情况?

    可是如果自己不去,那就是露怯。

    看了一眼赵竹,陈四海面无表情的说道:“行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明天晚上我会准时赴约。”

    “是,大人。”赵竹连忙答应了一声。

    虽然赵竹觉得这两位大人之间似乎有什么事情,可是他也知道这不是自己能干涉的,有些时候知道的越少越好。

    于是他毫不迟疑的转身走了出去。

    夜晚,京师西苑之中。

    朱由校坐在摇椅上,但地点已经不是他的凉亭之中了,而是张皇后的住处。

    在朱由校的摇椅旁边,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茶水和点心。

    在另外一侧则放了一张同款式的摇椅,坐着的自然就是张皇后。

    事实上,朱由校此时有些尴尬。

    因为张皇后正用她那双漂亮的眼睛看着他,而且神情颇为幽怨。

    刚坑了张国纪的朱由校,心里面实在是有一些心虚。

    “陛下,不如让我爹辞了内务府的差事吧?”张皇后看着朱由校,幽幽的说道。

    张皇后很担心,今天白天父亲就已经来西苑了。

    内务府那边发卖的如意豆很火爆,果然还是有很多人买。

    虽然价格很贵,可是很多人都觉得值得。毕竟这是种子,而且高产,明年种下去之后,肯定会有一个好收成。到了那个时候肯定能卖一个好价钱。

    而且种子这种东西,可以一代一代的种下去,所以即便贵一点也不亏,买的人还是很多。

    但是这些人花钱买了,也不代表他们不抱怨高价。

    父亲这两天都已经不太敢出门了,直接跑到西苑来找自己诉苦。

    张皇后也就明白了一件事情,父亲又被坑了。

    在宫里面这么长时间了,她也看清楚想明白了。

    父亲之所以被这么任用,并不是陛下多么看重父亲,而就是想利用他国丈的身份,把父亲给做成了一个靶子。

    就像之前父亲和自己说的一样,他的名声好像越来越差了。原本张皇后还有一些迟疑,现在她终于肯定了,有了陛下在后面做这些事情,父亲的名声要是能好就有鬼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张皇后,有些无奈的说道:“可是朕没有合适的人。”

    听得朱由校的话,张皇后默然。

    沉默了片刻,她缓缓的说道:“那就让我父亲做着吧。他现在是大明的臣子,又是臣妾的父亲,有些东西是他们该担着的。只是希望将来有一天,陛下能够念着他们的功德,饶他们一命。”

    说着,张皇后还站起了身子,直接跪到朱由校的面前,缓缓的说道:“妾身求陛下了。”

    看到这一幕之后,朱由校直接站起了身子,轻轻地伸手搀扶起张皇后,就将她揽在了怀里面。

    他轻声的说道:“宝珠放心,朕不会做那样的事情,他们都会好好的。”

    事实上,张皇后的担心朱由校也明白。她担心自己最后卸磨杀驴,为了平复臣子们的怒气。牺牲了她的父亲。

    所以她才会说那样的话,意思就是做事是应该的,为皇上背锅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希望能够留她父亲一命。

    张皇后揽住了朱由校的腰,靠着他日渐宽阔的胸膛,轻声的说道:“陛下答应妾身了,妾身记着了。”

    撒娇一样的语气,让朱由校的保护欲爆棚,伸手拉着张皇后往里面走,轻声的说道:“行,你记着吧,现在咱们做点重要的事情。”

    站在一边的陈洪看到这一幕之后,伸手驱赶走了内侍和宫女。

    他知道陛下不喜欢有人在身边伺候,轻手轻脚的把门关上之后,便站在门外安静的等着,以防里面有什么事情召唤。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起了一个大早。

    原本昨天折腾了一晚上,今天应该睡到日上三竿的。可是不行,他今天有事情,要去上早朝。

    事情发酵的差不多了,终究是要解决的。

    陈洪在外面伺候了一晚上,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所以今天就不是他跟着朱由校了,而是换成了魏忠贤。

    在魏忠贤的伺候下,朱由校吃了早饭,完成了洗漱。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们便向着前面去了。

    等到朱由校到这里的时候,大臣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安静的等在大殿里面。

    这一次不是大朝会,所以来的只有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其他的官员并没有到场,但是这就已经足够了。

    “陛下驾到!”

    听到魏忠贤在前面喊陛下驾到,朱由校便转身走了出去。

    坐到龙椅上,在臣子们参拜之后,朱由校缓缓的抬起手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来之后,朱由校缓缓的说道:“今日早朝,朕有一些事情要和诸位爱卿商量。”

    听到这话之后,臣子们都是一愣。

    原本陛下并不怎么上早朝,弹劾的题本一直都有,只不过陛下也不在意。今天上早朝就知道是有事情,只是没想到陛下如此。

    事实上,无论是朱由校还是大臣们都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早朝,有些有名无实。

    有些事情不适合在早朝上说,有些事情太大了早朝也说不完,所以基本上都是通过题本的形式送入宫里面的。

    而六部和内阁的重要大臣若是有事,他们会通过进宫的形式来找陛下。

    早朝就显得有一些鸡肋了,当然那是老祖宗的规矩,所以一直没有废。套用一句后世的话,小事大会,大事小会,基本上符合现在大明的情况。

    不过看今天的这个架势,陛下似乎要说一点大事情了。

    目光扫过所有的大臣,朱由校继续说道:“前些日子有洛阳知县陈奇瑜,上了一份题本,还通过通政司上了一份密奏,弹劾的是河南知府廖忠以及洛阳的福王相互勾结、欺压地方,侵吞百姓的土地。”

    “这件事情在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上了题本。有人说要严惩福王,否则朝廷法度置于何地?密奏制度事于何地?”

    “有人则说陈奇瑜越级上题本,应该治罪。”

    “同时朕也听到了一些消息,说是陈奇瑜以此来胁迫帝王。有失为臣之道,应该予以严惩,罢官发配边疆。”

    说到这里之后,朱由校便缓缓的停了下来。

    事实上,这些消息和这些舆论全都是朱由校挑起来的,陈洪在这方面做的已经有一些成绩了,最近看来效果不错。

    在舆论挑拨的差不多之后,自己就该出来表态了,这就是今天这个早朝的意义。

    朱由校见众人没有说话。便继续说道:“为了这件事情,朕询问了通政司的赵秉忠。“

    “赵爱卿和朕谈论了一番之后,朕明白了一件事。陈奇瑜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逼迫朕?”

    “原因也很简单,藩王也好,皇亲国戚也罢,这些年在地方横行霸道,所做的不法之事很多,可是真正得到严惩的却不多。”

    “地方官员上书弹劾之后,多数也是石沉大海。即便是朝廷有了处罚,也多是浮于表面,更多的是下旨审斥,这就让下面很多的官员吃了亏。”

    “反正上了题本也没人管,何苦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长此以往,凉了天下官员的心。”

    “同时各地的藩王和皇亲国戚,如此横行不法,朝廷却一直不管,让天下的百姓怎么看?”

    “天下的百姓会觉得朕这个皇帝不合格。诸位爱卿以为然否?”说着,朱由校的目光扫向了他们。

    这句话的意思就很简单了,你们站队的时候到了,乖乖的站到朕这边来,然后把朕的意志化作朝廷的意志,从上到下推行。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中都震惊不已。

    有些人不敢相信;有些人则是心中兴奋,比如徐光启他们。

    陛下既然愿意对宗藩动手,这就说明陛下的大毅力和大气魄。

    要知道,宗藩问题一直都是朝廷头疼的问题,大臣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皇帝一般都是避而不谈。

    现在陛下这样做。当真是天下的幸事。同时他们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那就是陛下已经对皇亲国戚动手了,那些勋贵和勋戚呢?他们再有横行不法的事情,陛下肯定不会再顾及他们。

    这个时候刑部尚书黄克缵站了出来。大声的说道:“陛下英明。”

    所有人这个时候也都反应了过来,直接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英明。”

    等到所有人都行礼之后,朱由校这才点了点头,缓缓的说道:“诸位爱卿免礼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起身子之后,朱由校才继续说道:“话虽如此,但是朕也不可能任由人诬告藩王和皇亲国戚,所以这已经命通政司彻查了。如果确有其事,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另外内阁拟旨,今后各级大小官员严禁题本和密奏一起上,这是在浪费国家的资源。驿卒不花钱吗?还是写题本的纸张不花钱?”

    “无论是题本还是密奏,朕全都能够看得到。”

    这倒不是说朱由校因为陈奇瑜的做法而生气,而是真的费钱。

    驿站本来就已经很花钱了,如果一本题本要跑两次,那成本就翻倍了。大明朝这么大,每一次的题本和密奏这么多,那可是一大笔钱。

    如果是需要花也就罢了,重复的事情做一遍,除了浪费成本之外没有任何用处,所以朱由校决定严厉禁止。

    这个时候内阁首辅大学士韩爌站了出来,恭敬的说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散朝吧。”朱由校站起身子,直接摆了摆手说道。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校也懒得和他们废话。

    在众臣的参拜声之中,朱由校转过屏风,走出了大殿,同时看着魏忠贤说道:“事情查清楚了吗?”

    “回皇爷,已经查清楚了。”魏忠贤连忙说道。

    朱由校提起的当然就是上一次的事情,那些人跑到西苑的门口跪谏,被魏忠贤带着人给打跑了,同时还抓了一些人进去。

    朱由校就让魏忠贤去查他们,凡是有贪污**的,一律严惩不贷,把这些人全都抄家发配;没有贪污**的,直接罢官回家。

    听到魏忠贤的回答,朱由校停住了脚步,沉着脸看着他,声音严肃的问道:“可有冤假错案,可有疏漏查错的?”

    “皇爷放心,奴婢再三核查,绝对没有疏漏。”魏忠贤连忙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如此最好。如果你做了诬陷之事,或者有了什么疏漏,朕不会宽恕你,所以最好没有。”

    魏忠贤连忙再次保证道:“奴婢以项上人头担保,绝对没有疏漏。”

    魏忠贤之所以敢这么担保,是因为那些贪污的全都被他给查出来了;查不出来的,他也没敢去诬陷。

    说白了就是有漏网之鱼,但是绝对没冤枉的。

第二五六章 奢崇明造反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脸上微微露出些赞许之意,语气平和的说道:“那就把这件事情尽快办好吧,不要有什么纰漏。”

    “是,皇爷。”魏忠贤躬身连忙答应了一声。

    朱由校轻轻的摆了摆手。

    魏忠贤很识趣的说道:“皇爷好生歇息着。”

    说完,他就退了出去。

    朱由校刚舒了一口气,就看见陈洪从外面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陈洪的神色有一些急切,额头上挂满了汗珠。显然是出事了,这事还挺大。

    朱由校没有说什么,静静的等着他到来。

    来到朱由校的面前,陈洪语气有一些急切的说道:“皇爷,四川巡抚朱夔元上了题本,永宁宣抚司奢崇明造反了!”

    说着,陈洪将手中的题本呈递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朱由校不动声色的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缓缓的展开。

    这件事情终究还是爆发了。

    事实上,朱由校对此早有预料,只不过有一些鞭长莫及。

    自己一直在忙辽东的事情,在忙着整理朝中的事情,云南四川对自己来说实在是太远了。

    即便是早些时候自己想要调兵遣将,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兵可以调,只能是就近调,恐怕结果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现在奢崇明他们的实力强大,自己若是想要灭了他们,单单以大明南方军方的实力,难度很大。

    这一点朱由校心里面很清楚,所以一直没动西南。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自己在等着这次的奢崇明造反做一些事情。

    伸手将题本递还给了陈洪,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说道:“召集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议事吧。”

    “是,皇爷。”皇爷的态度给陈洪打了一计强心剂,陈洪瞬间就觉得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有了着落处,连忙恭敬的答应了一声,便跑去召众人了。

    朱由校没有在这里过多的停留,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宫殿。

    很快,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就到了。

    一路上他们自然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严肃,同时也非常的不好看。

    土司造反,在大明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只不过这一次卡在新皇登基不久,他们也刚刚掌权,所以让他们觉得面子上有一些挂不住。

    事实上,在他们看来,此次奢崇明造反无非是地方的土司叛乱,派人平定了也就是了。

    朱由校很清楚,无论是现在的奢崇明,还是辽东的事情,都不太被朝中的大臣们看在眼里,尤其是现在辽阳和沈阳被低估的情况下。

    等到所有人都进来之后,朱由校缓缓的扫过众人,说道:“事情,想必诸位爱卿都知道了。孙爱卿,你来说一说事情的经过吧。”

    “是,陛下。”孙承宗连忙站出来答应了一声。

    他是兵部尚书,这件事情也的确应该归他管。

    向前走了一步,孙承宗说道:“四川巡抚朱夔元在题本上写的很清楚,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造反了。他杀害了当地的官员,现在正在兵围重庆。”

    朱由校点了点头。

    事实上,这就是蝴蝶效应。辽东没有那么惨,朝廷就没有调动云南的官兵去辽东支援,所以有些事情就没发生。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上的进程,朝廷从云南四川调兵,导致当地的防御空虚。

    这让奢崇明看到了机会,自请调马、步兵两万援辽,派遣其婿樊龙、部党张彤等领兵至重庆。

    九月十七日,奢崇明起兵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二十余人,发动叛乱,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今属贵州省),建国号“大梁“。

    可是在这一世,朝廷没有调遣云南四川的人马,奢崇明没有机会派人援辽,也就没有理由派人马去重庆,更没有机会杀死重庆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

    因此也没有理由让奢崇明有机会占领重庆,然后四下出击。

    原本朱由校抱着一个侥幸的心理,以为奢崇明没了派人援辽这个机会,可能他就暂时不会造反。

    可是事实证明自己猜错了,奢崇明还是造反了。

    只不过奢崇明这一次没有办法直接占领重庆,而是率军围困重庆,准备把重庆给打下来。

    只不过边境的军队还是很孱弱,人手也不足。这是朝廷需要解决的事情,同时也是朱由校在等待的机会。

    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朱由校说道:“西南不能乱,诸位爱卿有何建议?”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目光落到了孙承宗的脸上。

    这一世的局势比前世好太多了,因为朝廷没有从西南抽调人马,不会出现偌大的成都城只有两千守军的情况;重庆也囤积了重兵,四川巡抚的手上不至于没有人可用。

    几个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孙承宗的脸上,他是内阁大学士,同时也是兵部尚书,这件事情自然应该由他来发表意见。

    朱由校的目光也落在了孙承宗的脸上,想看看他的意思。

    孙承宗向前走了一步,恭敬的说道:“陛下,臣以为着四川巡抚朱夔元就近调遣人马平叛即可。如果四川人马不够,可以从云南广西调人马;如果还是不够,可以就近调遣湖广的人马,或者直接从南京发兵。”

    孙承宗的办法可以说是很稳妥,同时也代表了他的态度,那就是根本没把奢崇明的叛乱放在眼里。

    事实上,从大明朝建立以来,危险永远来自北方;西南即便再闹腾,也翻不起什么太大的浪花来。

    对于朝廷上下来说,一个巡抚应付西南叛军他们足够用了,根本不需要花费朝廷太多的精力。这也是其他人的看法。

    朱由校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大明朝就是这样的烂摊子。

    不过自己也早就预料了,现在就差内部农民起义了。

    再有人在内部造反,大明朝就是南北极不安定,中间还有人造反起义。

    “西南之地,是时候该收拾一下了。”朱由校缓缓的说道。

    几个大学士都是一愣,同时也明白了皇帝的态度。

    显然皇帝对西南人的造反很不满意,这是要彻彻底底的收拾一番。看来孙承宗的意见被否定了。

    徐光启向前走了一步,缓缓的说道:“陛下,如此,臣以为当派遣朝廷大员奔赴西南,设立西南总督,好好的收拾一番。”

    西南总督,总督三省军政。

    广西、云南、四川,三省军政大权全部系于一身。

    这样的职位,朝廷从来不会轻易设置,但是只要设置了就代表着有大动作。

    朱由校看了一眼徐光启,赞赏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自己的想法,西南一定要好好的收拾一下了。

    之所以之前没有管奢崇明,一方面是觉得没有了辽东援兵的借口,他闹腾不起太大来,或许他可能就不闹腾了。

    自己总不能在奢崇明没有造反之前,就把周围的军队调过去吧?

    如果奢崇明不造反呢,那么这些兵马怎么办?

    要知道,调兵可是需要花钱的。

    现在奢崇明造反了,正好给自己一个理由。

    要知道,在奢安之乱之后,还有沙普之乱,证明大明对西南的统治已经彻底出了问题。

    不挖根子,没有办法一劳永逸。

    自己如果想要尽全力的对付北方,应对即将到来的农民军起义,西南必须要安稳。

    历史上“奢安之乱“和后来的“沙普之乱“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牵制了蜀、楚、黔、滇诸省的军事、经济力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明王朝对后金的防御能力。

    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减缓明朝廷对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压力,使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使得朝廷的人员和钱财调动全部都出了问题。

    在朱由校的计划里面,如果奢崇明不造反的话,那自己就维持现状,全力应付北方;在北方弄完之后,西南之地不过是挥挥手的事情。

    如果奢崇明造反了,那么就先稳定住北方的局面,彻底把西南给解决掉。

    如今,奢崇明真的造反了,朱由校也有了理由,可以彻彻底底的对西南来一次大清洗。

    所以徐光启设立西南总督的提议,得到了朱由校的赞同。

    “可有合适的人选?”朱由校看着众人说道。

    这个人自然要懂兵事,同时威望也要足够高,最关键的他要能办事,不拖拖拉拉。所以这个人选也不好挑,朱由校希望他们给自己一个建议。

    “陛下,臣举荐辽东巡抚王象乾。”孙承宗这个时候说道。

    王象乾?

    孙承宗举荐的这个人选倒是没有出乎朱由校的预料,的确是资格老威望重,同时能力也强,派他去西南的话肯定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是朱由校不想派王象乾去,想把他留在辽东。

    要知道,现在辽东之所以能够稳定,是因为上下政策的和谐统一,没有人争执。

    辽东巡抚王象乾、广宁巡抚王在晋,加上辽东经略熊廷弼,三个人的策略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安心发展,稳步固守,加固城市;守住、不出击、不打。什么时候能够积蓄力量能够一举歼灭建奴,什么时候再出击。

    所以现在辽东上下非常的和谐,没有令出多门,三个人配合得非常好。

    短时间内朱由校不想改变这种态势,所以不会动辽东的人。

    “王象乾在辽东,他做的很好,朕不会动他。”朱由校想了想说道:“诸位爱卿还是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合适人选吧?”

    “臣举荐登莱巡抚袁可立。”这个时候韩爌站了出来,恭敬的说道。

    听到韩爌举荐袁可立,这倒是出乎了一些人的预料。

    因为袁可立是孙承宗的人,他们两个交情非常好。当初孙承宗还举荐袁可立来着,可是袁可立被朱由校派到了登莱去做巡抚,

    不过很快几个人就反应过来了,韩爌怕是盯上登莱巡抚的位置了,这是要把袁可立给调走,然后安排上自己的人手。

    几个人神情各异。

    孙承宗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反驳,而是在琢磨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虽然韩爌没安好心,可是孙承宗也承认,他动心了。

    登莱巡抚,只是一个巡抚。可是西南三省的总督,那地位可是不一样。

    如果这一次能够彻底平定了西南三省,袁可立的功劳就大了,入京之后至少是一个六部尚书,甚至能够进入内阁。

    最为关键的一点,孙承宗信任袁可立的能力,他觉得这一次只要是袁可立去的话,那肯定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承宗似乎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同时他也明白了,韩爌这不是在挖他的墙角,而是在和他做利益交换。

    韩爌支持袁可立,登莱巡抚的位置就给韩爌了。

    几个内阁大学士之间的勾心斗角,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点朱由校的心里面很清楚,只要是良性的,自己就不会反对。

    比如这一次,虽然是韩爌举荐了袁可立,但平心而论,袁可立也的确是合适的人选。

    自己把袁可立派到登莱去,为的就是辽东一旦有什么闪失,登莱可以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辽东的局势已经安稳了下来,登莱巡抚的位置一下子就轻了不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把袁可立放在登莱,那就有一些浪费人才了。

    于是朱由校说道:“那就袁可立吧,让他去西南任总督吧。至于登莱巡抚的人选,内阁议定之后报上来就可以了。”

    在战略地位减弱的情况下,登莱巡抚的人选已经不再朱由校的关注范围之内了,不过自己还有另外一个人要安排。

    看了几个人一眼之后,朱由校继续说道:“兵部郎中孙传庭,为人果敢,懂军事。内阁拟旨着升为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跟随袁可立一起去西南吧,在袁可立的帐下听用。”

    几个人都是一愣,不由得看向孙承宗。

    这个孙传庭是什么人?

    都姓孙,是不是和你有什么关系?

    不过他们也知道,这个时候肯定不能问,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首先,朱由校给的两个官职都是虚职,虽然有擢升过度的嫌疑,可是像徐光启,他着擢升更过度。这种事情比较敏感,还是不要乱开口的好。

    另外,不知道这个孙传庭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陛下的心思,瞎说容易惹祸。反正就是让他跟着袁可立一起去云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几个人躬身说道:“臣等领旨。”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回去之后马上拟旨,让袁可立入京吧。”

    “臣等领旨。”几个人连忙再次答应道。

第二五七章 能臣孙传庭

    西南的事情,是朝中的一件大事情,只不过各人关注的点不一样。

    大臣们更多关注的是官位,而不是奢崇明造反。

    对于奢崇明的造反,在他们看来离自己太远了,一辈子也影响不到京城来,也影响不到他们。

    对此,朱由校没有想着去改变他们。与其费那个力气,还不如做点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过大明官场上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孙传庭是谁。

    这一次朝廷设立西南总督,其实很多人已经开始盯上了。

    这可是一个总督衙门,权力非常的大,同时也会去参与平叛,是一个立功的机会。一旦完成了平叛,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升官。

    而其中有一个人就显得比较扎眼了,这个人就是孙传庭。

    一个普普通通的兵部武选司郎中,突然被提拔为了兵部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这个职位看起来可是有点监军的意思。

    虽然没有给他明确的官职,只是让他在总督衙门里面听用,但是这也足够了。一旦西南平定之后,他肯定会被提升起来的。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所以翻找孙传庭的资料也就成了所有人都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没有人找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及第,授永城县令。进入北京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后来做了兵部的武选司郎中,然后就没有了。

    整个履历根本就没有看出什么奇怪的地方,唯一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似乎有人在暗中提拔他,从一个县令直接升到了京师,接着居然进入了兵部的武选司,这一次更是一步登天,做了兵部侍郎。

    兵部衙门。

    不少人都在打探孙传庭的消息,可是对于兵部衙门的人来说,他们与孙传庭接近就更容易一些,于是不少人都借机来讨近乎。

    这让孙传庭不厌其烦,都没办法好好干活。

    虽然朝廷对孙传庭的职位有了新的安排,可是他也要等袁可立进京之后正式履任,才能够去袁可立的名下报道。

    所以孙传庭现在还只能待在兵部,可是现在这样让他没有办法继续待下去了。

    门口那个送文件过来的,今天是第七个了吧?

    孙传庭有些无奈的摇头,这些人打什么心思,他自然是知道的。无非是希望自己发达了,能够提拔一下他们。

    孙传庭很想告诉他们,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因为他自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提拔。

    不过不知道归不知道,孙传庭对于自个儿被提拔之事还是很兴奋的,毕竟这是好事情。

    加上这一次要去西南参与朝廷的平叛,对他自身来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展示才能的机会。

    现在,一想到今天一个接一个来套近乎的人,孙传庭自然高兴不起来了。

    自己是不是应该请两天病假?

    只是他还没有动,外面就有人走了进来。

    来人是一个太监。

    这就更让人有些迟疑了。

    不少人认识他,这是当今陛下亲近的太监陈洪。

    孙传庭见到陈洪向自己走了过来,不禁有些迟疑,不过还是走了过去。

    见到孙传庭的那一刻,陈洪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比起外面的人,陈洪显然知道的更多,他知道这个孙传庭是陛下关注的人,而且被关注的时间不短。

    陈洪早就知道孙传庭会被重用,事情也如他所预料的一样,孙传庭的确被重用了。

    陈洪笑着说道:“孙大人,陛下召见。”

    孙传庭一愣,陛下要见我吗?

    对于当今的这位陛下,朝廷上的臣子想法不一,评价也不一。

    很多人视这位陛下为明君,是大明朝的救世主;很多人认为陛下是昏君,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很可能会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

    当然了,有些话不能说出来,只能在心里想。但是在官场上就没有什么秘密,这样的风气已经流传了一段时间了。

    说起来孙传庭没有和陛下接触过,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作为一个有立场的官员,孙传庭还是倾向于陛下是明君的。

    陛下停掉了宫里面的营建,同时还非常的节俭,宫里面也只有三个女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不过也有一些让人看不下去的地方,比如任用魏忠贤、信奉宫里面的妖道,对官员也不够仁慈。

    至于这些,孙传庭其实也保留意见。毕竟那些以东林党为首的下台者干得有些过了,贪污受贿、诬陷朝臣。

    也有人说那是魏忠贤在诬陷那些人,不过孙传庭觉得,未见得全都是诬陷。

    他在大明做官员也有几年了,深知大明官场是个什么样子。那些表面上清廉的官员。背后不一定什么样。

    陈洪见孙传庭在发呆,眉头微皱说道:“孙大人,陛下召见?”

    这个时候,孙传庭才回过神来,也猛的反应过来,陛下要见自己。

    他连忙说道:“陈公公,不知陛下召见所谓何事?”

    “这就不是咱们做奴婢能知道的事情了。”陈洪笑着说道:“如果没什么事情的话,孙大人跟着咱家进宫吧。”

    “好,陈公公。”孙传庭点头答应了一句。

    孙传庭被陛下召入了西苑,而且还是陈洪亲自来传话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一时之间,兵部就更热闹了,不少人暗自懊悔,怎么早前没和孙传庭打好关系呢?

    西苑之中。

    朱由校正在避暑,只差抱着冰块了。

    说起来快到秋天了,这天气怎么还这么热呢?

    不是说大明朝要冷了吗?这冷空气都跑到哪里去了?

    此时此刻,朱由校突然无比怀念空调和冰淇淋。不过,盐水冰棍也挺解暑的,改天叫宫里做点牛奶冰棍。

    “皇爷,孙传庭来了。”陈洪来到朱由校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让他进来吧。”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冰袋。

    时间不长,孙传庭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恭敬的行礼道:“臣孙传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一番孙传庭,此时的孙传庭还很年轻,看起来颇有朝气,整个人都透着一股精神,这让他很满意。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今天找爱卿过来,是有些事情想和爱卿聊一聊。朕这一次让爱卿去西南,想听一听爱卿关于西南的想法。”

    孙传庭没想到陛下找自己是为了这件事情,顿时有一些发蒙,他实在是不知道什么情况。

    对于自己为什么去西南,孙传庭不了解,对于陛下问的问题,他也不了解。

    在孙传庭看来,即便是有人保举自己去西南,多半也是让自己去镀金的。

    要知道西南总督是袁可立,那可是一位老臣,陛下要询问对西南的看法和做法,该是问他,而不是问自己。

    可是怎么就问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不过既然陛下问到自己头上来了,躲肯定是躲不掉的。

    真的想去镀金的人。这个时候肯定就露馅了,但是孙传庭不是,在得到这个任命之后,他就已经做了不少功课了。

    于是孙传庭向前一步说道:“臣以为应该是剿抚并举,先剿后抚,同时要严惩西南的官吏,澄清西南的吏治,如此方可安稳。”

    看了孙传庭一眼,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继续说吧。”

    “是,陛下。西南之地自古就乱,乃蛮夷之所在,当地百姓并不开化。所以想要招抚,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其中有奢崇明这样的野心勃勃之辈。”

    “所以臣定下先剿后抚的策略,将奢崇明之流,全部剿灭。一来可以肃清这些野心勃勃之辈,没了他们便没有人闹事造反;二来也可以震慑西南,让他们知道,敢对大明不敬,死路一条!”

    看了一眼孙传庭,朱由校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是心里面满意得很。

    果然是有能力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很合适,手段拿捏的也很好,只要能够把事情顺利的做好,这就是一代能臣的架子。

    如果不是因为孙传庭太年轻、资历太浅、威望太轻,震慑不住西南的官员,这一次的西南总督就会是他了。

    不过从西南回来就好了,自己就可以重用他了。也可以让他积累一下经验,相信到时候他会更加的成熟能干。

    孙传庭继续说道:“在完成了剿灭之后,就可以就地招抚,将那些愿意投降、真心投降的人全部纳入大明的户籍,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子民。同时废除土司制度,直接改土归流。”

    朱由校心里大为赞同,孙传庭这是要搞一次大的呀,不过正合自己的意,自己就是要这么搞。

    上一次大明搞改土归流还是在万历年间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杨应龙造反。

    万历十八年,播州宣慰司杨应龙反叛,万历帝派二十四万大军,于万历二十八年平定叛乱,杨应龙自杀。

    此役为万历三大征之一,播州之役结束,明军将播州一分为二,置遵义、平越二府。

    这一次自己平定了西南之后,也要进行改土归流。

    看来孙传庭的确有准备,所说的也全都切中要害。

    虽然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但是确定了路之后,详细的往前走就容易多了。

    有了一个指导思想,后面就容易了。

    朱由校温和的笑着说道:“爱卿继续说吧。”

    “是,陛下。”孙传庭答应了一声,继续说道:“臣看了兵部关于西南的一些旧档,贵州提学道刘锡玄曾上书朝廷:

    “云贵当地百姓遭受贪官污吏的盘剥,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当地土司也压榨百姓,百姓无一不愤怒。

    “足见当时不仅夷民受到汉族官员的剥削,甚至土司也备受流官“脧削”。”

    “如此一来,夷民活不下去了,自然就给了奢崇明这样野心勃勃之辈机会。他们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了朝廷,带着手下人造反了。”

    “所以臣以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整肃西南的官场、澄清西南的吏治;同时改土归流,将夷民化汉;派遣读书人到西南去,宣威教化。如此一来,西南几十年之后必然归于我大明正统。”

    看着侃侃而谈的孙传庭,朱由校叹了一口气。

    事实上,历史上的孙传庭就是一个非常有长远目光的战略家,只不过他碰到了一个急性子的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给他施展报复的机会。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很着急,他觉得大明已经完蛋了,一心想要光复大明的荣光。

    可事实上,却是越急越不能办事。孙传庭就是这种越急越不能办事的性格之下的牺牲品,同时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如果自己给了孙传庭机会,把他放在西南,朱由校敢担保,十年之后,西南必定是另一番天地。

    只不过不可能,还是要重新选人。

    突然之间。朱由校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奇瑜。

    说起来,陈奇瑜也是一个有才能懂军事的人,前些日子还在洛阳蹦跶。

    如果福王的事情完了之后,自己或许可以给陈奇瑜考虑一下升官。

    升到哪里去比较合适呢?

    西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朱由校觉得这个想法很好,陈奇瑜一定会感恩戴德的。

    在朱由校想起陈奇瑜的时候,陈奇瑜完全不知道。

    此时,他已经来到了百花楼,坐在二楼的一个包厢里边,手边放着一壶酒,不时的喝上一口。

    屋子里面没有女人,只有师爷李芳站在他的身后。

    这个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李芳快步走到门口,伸手将门打开,见到门外有两个陌生的男人。于是他问道:“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外面的人没说话,一闪身,露出了一个人的脸,正是通政司的通驿赵竹。

    看到赵竹之后,李芳就知道自己等的人来了。他微微让开一条道,让他们从外面走了进来,同时自己退到了陈奇瑜的身后。

    陈四海走进了屋里面,看了一眼坐着的陈奇瑜,说道:“可是洛阳知县陈大人?”

    这个时候陈奇瑜自然不能再坐着了,连忙站起身行礼道:“正是本官。不知尊驾如何称呼?”

    “通政司巡查司司丞,陈四海。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衙门,因为这是新成立的。本官正四品。”陈四海缓缓的说道,同时最后补充了一下自己的品级。

    当然了,这不是为了在陈奇瑜面前彰显自己的品级,而是报出品级好办事。

    正四品,这可就不低了。要知道,通政司的通政使只不过是正三品,左右通政正四品。可见这个陈四海的官职之高,绝对是通政司里面的排名靠前的人物。

    “下官见过大人。”陈奇瑜连忙躬身行礼。

    陈四海点了点头说道:“行了,起来吧。”

    等到陈奇瑜站起身子之后,陈四海这才问道:“题本和密奏都是你上的?”

    “回大人,正是下官。”陈奇瑜答应了一声。

    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可隐瞒的,陈奇瑜本意就是想把事情闹大,所以对方问了自然就要说。

    陈四海点了点头说道:“你知道陛下如何说吗?”

    听了陈四海的话之后,陈奇瑜心中有了不太好的预感。

    因为臣子私下谈话很少牵扯到陛下,何况是自己和他也不熟。那么既然他提起陛下,肯定是有事情要说。

    陈四海也没等陈奇瑜的回答,而是直接说道:“你的密奏到了京城之后,通政司的赵大人便拿着你的密奏入了宫,将密奏呈递给了陛下。”

    “当日陛下就说了,你肯定还会上题本,如此一来才能将你的事情和密奏制度绑在一起,以此来逼迫朝廷、逼迫陛下,让朝廷和陛下严惩福王、严惩江南官场。”

    “当时赵大人就问陛下,是否要将你拿下。陛下却说,朝廷的堂堂洛阳知县想要弹劾一个藩王,居然要用这样的方式。那么百姓有冤到何处去诉?他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为什么要有密奏制度,为的就是陛下的不被蒙蔽。”

    “陛下让我给你带一句话,你要相信陛下,既然陛下使用了密奏制度,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会不管,所以这一次陛下让我来了。”

    “原本通政使大人是想亲自来的,只是密奏制度刚刚建立起来,事情实在太多,通政使大人无暇分身,所以才让我过来了。”

    听着陈四海的话,陈奇瑜一句都没有开口,但是他的心里面却有如翻江倒海。

    他似乎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了。当今陛下大魄力,大决断,果然非自己可以比拟!

    等到陈四海说完之后,陈奇瑜说道:“陈大人,等你回京之时,能否带一份奏折给陛下?”

    陈四海看了一眼陈奇瑜,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自然没问题,不过有一件事情你要知道,陛下已经下旨,严禁官员题本密奏一起用。因为朝廷的驿站来回传送,那也是需要动用人员和花费钱粮的。”

    听了陈四海的话,陈奇瑜苦笑着说道:“大人,下官已经无地自容了。”

    “那我们就不说这件事情了。”陈四海点了点头说道:“这一次你弹劾福王和河南府知府的事情,无论是陛下还是朝廷都非常的重视,所以你说说情况吧。”

    “要知道密奏是有前提的,那就不能是风闻奏事。你手上可有证据?”

    陈奇瑜点了点头说道:“关于知府廖忠的证据,下官的手上有几个案子,人证物证俱在,全部能够证明他贪污受贿。”

    “关于廖忠纳妾收礼的事情,整个洛阳城没有人不知道。他现在就在楼下,估计是又来寻觅姑娘,看上就会带回去,然后直接娶回家做妾,大操大办让人随份子。”

第二五八章 剥皮充草

    陈四海深深的看了一眼陈奇瑜,他终于知道这位县令为什么要把自己约到青楼这里边了。

    这就是让自己到这里来看一看,看看这位河南知府究竟在这里做什么。

    “把你手中的证据交给我吧。”陈四海定定的看着陈奇瑜,沉声说道:“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过问了。”

    这话让陈奇瑜一愣,有些迟疑的说道:“不用我做什么了吗?”

    “你只是一个知县。”陈四海见他不解,耐心说道:“已经尽到了你的责任了。你做的很好,剩下的事情就该我来了,这是我的责任。”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四海站起了身子,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陈四海走到门口的时候又停了下来,缓缓的转头看着陈奇瑜,温和的笑着说道:“今时今日你的所作所为,可为大明官员楷模,陛下赞赏,官员佩服。我不希望有哪一天会来找你,好自为之。”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四海不再做任何停留,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屋子里面只留下了陈奇瑜和师爷李芳。

    比起陈奇瑜本人,李芳脸上的表情有些不太好看,他迟疑着说道:“这位陈大人当真是有一些傲气。”

    陈奇瑜则是笑了,伸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叶香瞬间充斥着整个口腔。

    他笑着说道:“他是在保护我。”

    “我一个洛阳知县,做到这个份上就已经足够了,再做下去的话,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我很喜欢这个人,如果大明的官员都有这个责任和担当,何愁大明不兴旺?”

    “当今陛下用人之明,可见一斑;朝野之上对陛下的污蔑,也可见一斑。”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奇瑜也站起了身子,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比起刚来的时候,此时的他脚步显得异常的轻快。

    洛阳城,一直以来都是繁华喧嚣的所在。

    在洛阳城的西北处,稍显安静,这里有一个不太起眼的衙门,平日里来往的人很少。

    即便有人路过这里,也要躲得远远的,如果是有可能的话,很多人会选择绕路。

    这里就是洛阳的锦衣卫衙门。

    原本是非常平和的一天,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可是这一天锦衣卫的门口就来了一群人,看起来有些怪异。

    看门的不由得多看了他们两眼。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身上穿着长袍,气质儒雅。

    在他身后跟着几个男人,每一个人的神态都不同,不过也有几个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因为他们嗅到了同类的气息。

    一个人快步的走到了台阶上,对着看门的锦衣卫说道:“通政司巡查史陈四海陈大人,要见你们的千户。”

    洛阳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府治,所以锦衣卫配备的是一个千户。

    看门的人一愣,见对方递上的驾帖。连忙伸手接了过来。

    他伸手将驾帖给打开,快速的看了一眼,或者说他快速的看了一眼后面的落款。

    “通政司正四品巡查史。”

    虽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官位,但是正四品可惹不起。何况人家还是京城来的,这就更不一般了。

    看门的不敢怠慢,连忙说道:“我马上进去禀报。”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转身向里面跑了进去。

    锦衣卫千户衙门里面。

    洛阳锦衣卫千户陈百里正在喝茶。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闲暇的下午,锦衣卫衙门里面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所以他有空来喝茶。

    看着外面急匆匆跑进来的人,陈百里不禁眉头一皱,呵斥道:“什么样子?稳妥一点,稳妥一点。说了你们多少次了,不要遇到什么事情都这么着急,我们可是锦衣卫,代表着的是皇家的脸面,要稳重!稳重!”

    来人喘着粗气停下了脚步,对着陈百里拱了拱手,说道:“千户大人,外面来了一群人,说是通政司的巡查使,这是他们的驾帖。”

    听到驾帖两个字,陈百里立马坐直了身子。

    显然对方的官职要比自己高,不然的话会用拜帖。现在用的是驾帖,就证明了对方的身份要高很多,因为差不多的情况下也会用拜帖,显得比较客气。

    另外让陈百里注意的名字就是通政司的巡查使。

    要是到这段时间通政司被提起来的频率可是非常高,只不过与锦衣卫的关系都不太大,所以他们也并不是很关心。

    但是前几天来了一份文书,出自锦衣卫北镇抚司,通告各地方锦衣卫,遇到通政司的巡查使,一定要好好配合,不可牵延罔顾,否则一律按照家法处置。

    这样的文书来的可是很不寻常,原本陈百里也没放在心上,谁知道这些巡查使什么时候来,会不会来。

    没想到,这就来了。

    陈百里的脸色不太好看。本来没什么事情,偷得浮生半日闲,现在可倒好。

    他伸手将驾帖拿了过来,快速的看了一眼,猛地就站起了身子。

    通政司巡查司司丞,正四品。

    这个官职代表着什么,陈百里心中清楚得很,这代表着巡查司的最高长官驾到了。

    原本这个巡查司就非同一般,现在最高长官还来了,这是有大事情。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陈百里连忙说道:“快快出迎。”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百里便快步的向外走了出去。

    进来报信的锦衣卫脸上的神情有些古怪,刚刚千户大人自己还说要稳重稳重,现在怎么不稳重了?

    只不过这句吐槽只能是放在心里面,那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当陈百里从衙门里冲出来,一眼就看到了门口的一众人马。

    陈百里连忙笑着抱拳说道:“不知道哪一位是陈四海陈大人?”

    “下官洛阳锦衣卫千户陈百里,迎接来迟,还望陈大人恕罪。”

    陈四海站在原地,也笑着抱了抱拳说道:“本官就是陈四海。”

    同时陈四海的心里面有些怪异,怎么到处都是姓陈的?

    洛阳知县叫陈奇瑜,这里又出来一个锦衣卫千户叫陈百里,幸亏河南知府不姓陈。

    “原来是陈大人当面。”陈百里连忙笑着说道:“大人里面请。”

    陈四海点了点头,跟着陈百里走了进去。

    众人来到了后堂,分宾主落座之后,茶水也被端了上来。

    陈百里客气的说道:“锦衣卫衙门简陋了一些,还望陈大人多担待。”

    轻轻的摆了摆手,放下手中的茶杯,陈四海笑着说道:“为官者,清廉自守;衙门富丽堂皇,反而不美。”

    “陈大人高瞻远瞩,说的对。”陈百里连忙笑着奉承道。

    见气氛差不多了,陈四海也就没有再隐瞒,而是继续说道:“这一次到洛阳来,本官是奉了陛下的圣旨,先来彻查河南知府贪污受贿一案。”

    “经过几日的走访调查,本官手里面已经握有了切实的证据。这一次到锦衣卫衙门来,是希望陈千户能够调拨一些锦衣卫的人手,跟着本官一起去索拿人犯。”

    听到陈四海这么说,陈百里先是一愣,随后笑着说道:“如此,自然没有问题。”

    “锦衣卫北镇抚司已经行文,各地锦衣卫应该配合通政司。所以大人有什么需要,但说无妨。”陈百里笑着说道。

    只不过就抓一个知府罢了,对锦衣卫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陈百里的心里面也不平静,要抓河南知府廖忠了。

    他们都是在洛阳地面上混的,陈百里自然知道廖忠的为人,只不过这不是他的职责,也轮不到他管。

    洛阳的锦衣卫有自己的职责,好好的看着福王才是关键。如果福王有造反的举动,锦衣卫没有发现,那是他们的失职。其他的事情不归他们管。

    不过陈百里的心里面也有一些疑惑,抓一个知府而已,何至于如此?

    要知道,这个通政司的衙门能够调遣锦衣卫,可见其权力之大。

    眼前的这个陈四海,又是通政司里面的实选人物,同时掌管着这个巡查司。查一个知府用得着他亲自出马?

    稍稍想一想,陈百里就知道了,这里有事。只不过是什么事情他不清楚,也没有开口问。

    “如此甚好。”陈四海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带着人跟我们一起走吧。”

    说完这句话,陈四海便站起了身子,一副要离开的样子。

    陈百里有一些迟疑的说道:“现在就去吗?”

    听到陈百里的话,陈四海停住了脚步,转过头盯着陈百里,脸上的笑容也缓缓的消失了,沉着脸说道:“陈千户有什么不方便的吗?”

    陈百里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我马上准备人手。”

    刚刚被陈四海看了这一眼,陈百里觉得心肝胆颤。

    这家伙一看就不是善茬,而且问自己的话,摆明了就是有坑。如果自己说有不方便,估计就连自己都一起抓了。

    “如此甚好,那我们就走吧。”陈四海点了点头说道。

    事实上,陈四海如此做法,为的就是要保密,不给河南知府廖忠一丁点反应的机会。不然出了纰漏的话,他可担待不起。

    要知道廖忠虽然是犯人,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证人。一旦消息走漏出去,鬼知道廖忠会不会自杀?

    如果廖忠要是死了的话,自己往下还怎么查?

    如果陈百里要拖下去的话,那就把他一起给拿了。

    这一次的事情可是大案,估计整个河南府都要震撼。自己不可能在小事上出纰漏,谁的面子都不用给。

    陈百里连忙点齐的人手,跟着陈四海直奔知府衙门而去。

    一行人气势汹汹的冲到知府衙门的时候,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看门的知府衙门的衙役,见到一群锦衣卫来势汹汹,转身就跑进去报信了。

    同时有人上来想打招呼,陈四海直接说道:“直接弄到一边去。如果有人持械反抗,就地格杀!”

    “有人胆敢阻拦,就地格杀!”

    “有人胆敢大声叫嚷、传递消息,就地格杀!”

    听着陈四海的三个就地格杀,陈百里就是一个哆嗦。

    没错吧,自己果然没看错,这个家伙就是一个狠人,这番模样简直就是要冲进知府衙门大开杀戒。

    这家伙不但胆子大,而且心也够狠的。

    陈百里心中有些畏惧,同时还有一些兴奋。锦衣卫就应该有如此威风霸气!

    可惜了……

    压着腰间的刀,陈百里向前走了一步,朗声的说道:“所有人都冲进去,不要让他们叫嚷传递消息,直接把知府廖忠给拿下。”

    “是,大人。”一众锦衣卫答应了一声,随后就冲了进去。

    陈四海也跟着人群走了进去,只不过他在后面。

    知府衙门里面顿时一阵鸡飞狗跳。

    等到陈四海走进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

    知府衙门的大小官员全被押在一侧,知府廖忠被两个锦衣卫给押在了另外一侧。

    见到陈四海走进来,河南知府廖忠梗着脖子,脸色胀红的瞪着陈四海,大声的说道:“你们是什么人?你们要做什么?”

    陈四海面无表情的走到廖忠的面前说道:“不用叫了,你的案子发了。”

    “至于我们是什么人,我们是通政司巡查使,到这里来就是来抓你的。你看一下,这是通政司签发的逮捕文书,如果没什么问题,签字画押吧。”

    廖忠的身子一哆嗦,整个人都颓丧了下来。

    他是河南府的知府,对于通政司的巡查司,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这段时间早就叫嚷得哪都是了,只是廖忠没想到对方第一个案子就查自己。

    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衙门,谁想到它就动手了?

    廖忠看了一眼逮捕文书,后面扣着巡查司的大印。

    他抬起头巡视了一圈,缓缓的说道:“可是有人弹劾我?”

    要知道廖忠这里也有通政司的通驿,知道他们就是玩奏折的。密奏制度出来之后,廖忠一直在担心手下有人弹劾自己,不过他也觉得可能性不大。

    因为手下早就被自己给喂饱了,他们敢弹劾自己,那就等于把他们也全都给搭进去了。

    陈四海看了一眼廖忠,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说道:“这个事情就不劳你费心了,何况你现在担心自己比较好。”

    “把他的官服扒了、官帽摘了,带进来,本官要现在就审问。”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四海直接走进了知府衙门的大堂,坐到了主位上。

    同时,陈四海对身边的人说道:“你们去二堂,知府衙门的其他人你们来审。如果他们愿意供认廖忠,且有实际证据的话,算他们揭发有功。”

    “朝廷认罪的时候,会看在他们揭发有功的份上,对他们减轻罪责。你可以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让他们心里有数。”

    “是,大人。”几个人连忙答应了一声便下去忙了。

    廖忠再一次被带到大堂上来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没有了知府的样子了,被押着直接跪在了大堂之上。

    看了一眼廖忠,陈四海说道:“你自己说还是我来问?”

    “如果你自己说的话,算是你主动交代,等到大理寺审问的时候,或许会给你从轻发落;否则的话,你也知道下场不会太好。”

    听了这话之后,廖忠抬头看着陈四海,直接就说道:“我自己交代。”

    事实上在被抓的那一刻开始,廖忠就知道自己完蛋了。

    当今陛下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人,前些日子北京杀了多少官员?

    那可是连自己都只能仰望的大佬。

    京城六部衙门全都被清理了一遍,据说午门外血流成河。

    听到自己能够得到从轻发落的机会,廖忠果断的认罪,丝毫没有侥幸心理。廖忠愿意把做的事情全都交代出来,只求能留自己一条命。

    陈四海轻轻的点了点头,也丝毫不感觉意外。像廖忠这种人,怕死怕的要命,他不可能放过减轻罪责的机会。

    陈四海说道:“那你说吧。”

    同时,他对一侧的文书点了点头说道:“你负责记录。”

    事实上,无论是大明朝,还是后世,贪官一旦被抓之后都会积极配合调查,很少有那种死扛的。

    因为他们心里面很清楚,你越是死扛,你死的越快。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当今陛下已经杀了那么多贪官的前提下。

    廖忠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事情全交代了。

    从他到洛阳为官开始,他是怎么样被腐蚀掉的,是怎么样被福王府给拉拢的,是怎么样为福王府大开方便之门的,同时是怎么样贪污受贿的,一桩桩一件件全都说了,没有丝毫的隐瞒。

    当然了,廖忠主要也是有倾斜的,把主要的罪责都推给了福王,他自己就说的比较轻微了,最大的罪责也就是贪污受贿。

    陈四海静静的听着,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同时心里面有一点遗憾。

    通政司不能够给这些人判刑,还真是让人有些不尽兴。否则,这样的人按照太祖时期的律法,直接就应该剥皮充草,然后直接悬挂在衙门的门口旗杆子上,为后来者诫。

    自己家的顶头上司,那就是妥妥的太祖皇帝的支持者,认为所有贪官污吏都应该按照太祖皇帝时期的律法严惩。

    贪污四十贯以上,全部剥皮充草,然后悬挂于衙门口的旗杆之上。让下一任到这里做官的官员没进衙门之前,就看到他上一任的尸体。

    当然了,也算不上尸体了,因为只剩下人皮,里面已经全部充满了稻草,在衙门口的旗杆之上随风飘荡。

    对于廖忠把责任推给福王,陈四海没有说话,因为到时候可以抓了福王之后相互印证。

    这个廖忠摆明了是以为自己不敢抓福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24/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作者:纣胄所写的《回到明朝做昏君》为转载作品,回到明朝做昏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明朝做昏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明朝做昏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明朝做昏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明朝做昏君介绍:
穿越大明朝,成为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个,我躲在后面,背黑锅我来,送死你们去。书友群:645915254回到明朝做昏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明朝做昏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