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再起TXT下载大唐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飞天缆车     大唐再起txt下载     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计(上)

    进去了翰林院,无论是前唐还是如今,都相当于储相了,可谓是进士中的进士。

    因为有底气,所有人都对未来憧憬万分,但现实却让他们迫切地想外放为官,尤其是家底不厚的。

    进了翰林院,虽然前途远大,但却官职不高,正所谓京城居,大不易,家产不丰的只能勉强过活,借债度日,只有外放为官,哪怕只是知县,不算那些旁的,光是正途的俸禄,一年也有上百贯钱,舒舒服服地坐在衙门中,忒是痛快。

    “听说了吗?户部此时通查个底朝天,大大小小,包括正堂官在内,一百多号人都被抓了,只剩下几个人,如此多的官缺,想来宰相门前,怕是要跑断了腿吧!”

    “嘿嘿,那些去户部观政的同科,相必是能补个缺,毕竟熟稔!”

    他们喝着酒,聊起了官途,官运。

    “不见得,未入翰林院的进士,须观政两年,赐进士科与同进士科,外放须得入地方,翻滚个几十年,才入中央,不像我等,入职地方一任知县,一任知州,即可回朝廷……”

    有的人喝醉了,颇为得意的说道,对于那些非翰林院的,言语中满是鄙视的味道。

    其他人则微微颔首,矜持地表示认可,就算衣服出了补丁,那也是正宗的储相,只要不作死,一个九卿之位在所难免的。

    说到这,众翰林心中只觉一丝甜美在心头,寒风也不冷,酒也更好喝,这些苦楚算个甚,继续熬,将来才能有好前途。

    “诸位,若是在京中手头紧,不妨去天下钱庄,可以让他们传信于家,从钱庄可以直接汇来,再不济,也可以去借贷,没有息钱!”状元唐复打了个饱嗝,看着几位依旧单薄的同僚,不由得说道。

    “可是当真!”

    “真有不要息钱的?”

    “自然当真,天下钱庄可是皇室的产业,咱们进士、翰林借钱,自然无须息钱。”

    唐复看向这几人,满是佩服之色。

    寒冬腊月,这几人衣衫虽然齐整,但却单薄,在这京城,颇有些寒酸之气,但他们却甘之若饴,不得不让人敬佩。

    一中进士,可以说是跨越龙门,许多高门大户豪商富甲都以女嫁之,自然不缺钱财,但已婚者却难再婚,即使休妻,但名声有碍,官途不长。

    听闻此话,那几人心中欢喜,心中计算着准备却借些钱来,家中添几件衣裳,多置几近炭火,度过年关。

    几人向其致谢。

    眼瞅着状元郎如此的眼观八方,心灵剔透,萧善文颇为敬佩。

    对于翰林而言,这个年关都难过,而对于承天府的许多的贫民而言,更是一道夺命关。

    冬日严寒,今年犹甚,衣料尚不足,炭火不足,吃食不足等等,皆困扰着他们,为明日的一日二餐而忙碌,一日三餐,只是耳闻中的贵族大家的生活,他们想也想不到。

    广州城外的一处驿站附近,有着一处茶摊,在这冬日,奔袭而忙碌的商贾还是有一些的,喝着茶,热气腾腾的,身子逐渐暖和了。

    今年的冬日,岭南格外的寒冷,西北风一吹,真是令人震颤。

    茶摊上几个行商,一边看着行囊,一边嘀咕着:“今年这冬日,怎地如此的酷寒,怕是比得上中原了!”

    “可不是嘛!”燕三作为店主,一边肃手邀客,倒着茶,一边和坐上客搭讪聊天:“今年的天气简直是邪了去了。不要说是人觉得冷,便是那畜生,也得没有一点精神,不信,您看张老爷……?”

    茶摊上瞬间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嘿!”被他点到名字的张老爷瞬间想通,怒道:“你这混小子,你才是畜生呢!”

    燕三赶忙自己给自己扇了个嘴巴:“哎呦!您瞧咱这张臭嘴,我是说,您家的驴子,往日可精神的很,膘肥体壮的,张老爷,小的绝没有旁的意思,您老可千万不敢误会啊。”

    “得啦,你小子嘴巴利索的很,咱说不过你,饶了你个小崽子这一遭。”

    “要不怎么说张老爷附近有名的大善人不是?”燕三没皮没脸地说道:“您看这样,张老爷,今天的茶钱,算在咱的账上好了。”

    “呸,咱张顺德家里上百亩地,还用你请客?去招呼你的客人吧,嘴巴跟抹了蜜似的!”

    “张老爷果然雅量非凡,来,以茶代酒,喝一杯!”几个惯走的行商知晓这位爱吃茶聊天的张老爷,不由得笑道。

    几个人欢声笑语的,在这冬日,安稳的很。

    “张老爷,给口饭吃吧,家里都断粮了——”这时,一个满脸黝黑的汉子跑了过来,身上穿着单薄的破麻衣,腿脚塞了稻草,看到喝茶的张老爷,连忙跪下,哀求道。

    “这又是怎地?”张老爷大吃一惊,顾及到面子,忍住踢一脚的冲动,忙问道。

    “咱的小崽子冬日着了凉,无奈就用粮食换了钱看病,不料老母也病了,家里也断了火,一家几口都饿了肚子眼看就过不了年关了……”汉子支支吾吾地说着,低着头。

    旁边的几个行商见多了惨事,只是感叹几声,摇头叹气,不再多嘴。

    “那你想如何?这距离夏收,还有好几个月呢!”

    “求老爷赏口饭吃!”汉子眼角含泪。

    “若是借你几斤粮到也可以,只是老爷家里也没活计,总不能养活人吧!”张老爷作为小地主,偶尔喝茶也算是仅有的快活事了,哪有余力养闲人?这不是难为他吗?

    “几位都是见多识广的,附近可有活计?”虽然张老爷一向看不起这些泥腿子,但到底有恻隐之心,不忍这一家人冬日灭去,不由得侥幸问起了几个行商。

    不需要施舍钱财,几个行商倒是积极起来,他们思考了片刻,就说道:

    “听说,昨日少府寺在城北,准备弄几个纺织场,需要许多女工,每个月好几百钱呢!你可以让你婆娘试试!”

    “好,咱舍你一斗米,你去让你婆娘试试些许你也能应上,日子过的比老爷我还快活呢!”张老爷笑骂道。

    “多谢几位老爷,多谢几位老爷!”张大牛连忙磕了几个响头,喜极而泣,一家人总算是能活过来了。

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计(下)

    少府寺是哪个衙门,他并不清楚,纺织场,倒是听说过,心头瞬间一热。

    得到了生计的活,张大牛连忙跪谢,然后又去张老爷家领了一斗米,又是一阵跪恩,十来斤的粗米,背在身上,他一点也不觉得有重量,心里头总算是缓了口气。

    走到了一处茅草屋,门窗虽然破旧,但却是齐整,篱笆勉强围成了一个小院,原先的鸡笼,也是空荡荡的,已然卖去,与他儿子与母亲治病去了。

    门口,他的婆娘穿着破旧的襦裙,带着木钗,正有气无力地煎药,大儿子则不见了踪影,想必是去了山里砍柴,准备往城里变卖,能换一些钱来买药。

    “当家的,你哪来的粮食?”瞧着丈夫背着一小袋粮食回来,妻子瞬间眼眸一亮,难以置信地说道。

    “咱去找张老爷借的!”张大牛说道:“他是个爱面子的人,所以在他喝茶时,咱就去求他,就舍了一斗米与咱家,能过些日子了!”

    “对了,老娘和小崽子好点了吗?”

    “吃了药,昏睡过去了,看着好了一些,为了怕他们着凉,我又弄些稻草,把窗子缝塞住了,夜里无风了!”

    婆娘有些喜色,连忙将粮食拿下来,让丈夫熬药:“我得烧点粥去,娘和小崽子肚子空了两天了,喝点热粥,兴许好的快些!”

    “那是!”张大牛熬着药,看着婆娘在煮粥,一边是药味,一边是粥味,心里头五味杂陈,他思量了片刻,这才说道:

    “我从张老爷那,听到一个活计,兴许能让咱们扛过这阵子!”

    “什么活?只能能吃饱肚子,再苦再累又算个甚?”婆娘一边煮粥,一边说道。

    “这,这,这是你们女子干的,咱帮不上忙哩!”张大牛不好意思地说道:“啥少府寺的,在城北准备弄个纺织场,里面好多女子都去了,你的手艺也不差,若是去了,咱家就不愁吃了!”

    “这有啥,我也听说了,这纺织场是皇帝家的,好多女子去纺纱纺布,虽然累,但却定能吃饱哩!以前顾及着你的面子,就没想去!”

    “皇帝家的?不是选妃子入宫吧?婆娘,要不就……”张大牛一时间扭捏着,心中复杂的很。

    “呸,净想些甚?”打开锅盖,看了一眼锅里的粥,婆娘叉着腰,说道:

    “老娘都三十多了,成黄脸婆了,皇帝还能看上咱?你也别难为情,知晓你心中不想让咱出去干活,女子养家名声不好听!但到如今这日子了,老娘和小崽子都没得药吃,哪里顾及面子!”

    “啪,明日咱俩去看看!”一碗热粥放在了张大牛面前,看了一眼婆娘忙碌的身影,这个汉子瞬间眼眶发红。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二人肚子里喝了一碗粥,就赶着七八里路,来到了城北,果然在城门口,见到了一批排着队的女子,队伍两旁都是汉子,或低着头,或羞愧,都不言语。

    一看到这,张大牛自觉地准备站在那望妻的队伍里,但却刚动,便被婆娘拉着,来到了队伍前边,对着招募的女子问道:

    “这位娘子,这是皇帝的纺织场招人吗?”

    “自然是的!”招募的女子凶神恶煞,虎背熊腰,颇令人畏惧,哪怕张大牛看了,心中也害怕,这哪里女子,不是禁军的将军吗!

    “那有甚条件?薪酬多少?小女不识得字!”

    “只要能纺能织即可,年岁须得十三以上,薪酬的话,铜钱少,基本上发粮的,一个月一石,若是干的好,还有赏钱!”女子虽然凶神恶煞,但说话却是温和。

    “多谢娘子!”

    于是,婆娘就在后头排队,而张大牛则只能在一旁等候了。

    他心中却想着刚才的话,一直不平静,一个月一石粮食,却是去市集买,却要两三百钱呢!

    铅钱不收,市面上也越来越少,交易都用铜钱,没了铅钱,铜钱也贵了,一石粮食,足够他们一家老小吃一个多月了,换成粗粮,更能吃两三个月,比耕田好多了,旱涝保收……

    不行,种田是本行,哪里种出来了的粮食吃的踏实,等日子好过了,就让婆娘回来,靠女人养活,这话着实伤人。

    等待了约大半个时辰,张大牛就见婆娘兴冲冲地跑回来了,笑着说道:

    “咱通过了,等过了年,就去!”

    “七八里路,有点远,你又是个女子……”张大牛颇为犹豫地说道。

    “不碍事的,在城里呢,每天城门口都有人去接咱们,咱们是东门走,也只两三里路,每个月可有一石粮食呢!”妻子看出丈夫的犹豫,发出了致命一击。

    “那就这样吧……”

    “我刚才打听了,禁军准备招人哩,咱们老大也十六了,去了禁军,每个月就有五百钱!”张大牛轻声说道。

    “不行,只有青皮无赖才去当兵,而且还上战场,是要死人的——”妻子拒绝道。

    “如今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了?”

    张大牛一时间嘴笨,说不出话。

    由于新设了几个纺织场,动用了上万贯的资金,照例,少府寺的少卿邵海需要禀明皇帝,进行解释的。

    在这冬日,他匆匆来到皇宫,还有两日就是正旦了,宫里头虽然因为太上皇的逝去有些冷清,但到底还是有些喜庆的氛围。

    皇帝身着麻衣,按照惯例,是需要披麻戴孝二十七日的,在御书房中,燃起了数个火盆,皇帝坐在桌子上,正看着奏折。

    “陛下——”被宦官牵引,邵海跪下。

    “起来吧!”皇帝眼皮也不眨,直接问道:

    “这次设了几个场子?招了多少人?”

    “回禀陛下,这次设了五个场子,弄个上万个脚踏纺车,招募的女子也有一两万人了,年后就开始纺织,仅这五个场子,每年能带来数万贯钱!”

    “怎么那么多?”皇帝有些惊奇。

    “幸赖陛下鸿福,湖南、南平被下,尤其是南平,贯通数地,需要大量的丝布,而且,倭国那里也渴求甚多……”

第三百八十七章经济

    在这个十世纪的封建时代,所谓的经济,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大宗,衣食住行等四类,利润最大,而且最容易发展的,就是纺织业。

    唐朝由于实行均田制,用租庸制来配合收税,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根据各地的不同生产,每年交纳绢二丈,锦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

    由此,民间的纺织业大盛,兴盛的官营纺织,逐渐让位于私营,到了中唐之后,成都的蜀锦,亳州的纱,定州的绫,名扬天下。

    麻纺、毛纺、丝纺,这三类中,又以丝纺最为价值,代表就是丝绸,而麻纺,则又是属于亲民类型的,普通人穿粗麻,贵族高官则穿细麻。

    前面也说过,岭南广州附近的桑树被黄巢砍伐光了,纺织业一蹶不振,于是,李嘉为了振兴岭南经济,就采取皇室营业模式,开始大力发展麻纺织业。

    大力办场,招募女工,大肆置办脚踏纺织车,就这样,来推动了整个岭南,承天府的纺织业发展。

    民间对于麻的使用,是极其广泛的,光是那些大户人家一次丧事,披麻戴孝者数以百计,对于麻的需求旺盛,这里前途一片。

    由于需要麻,所以承天府种植各种麻的百姓有许多,其又不择地,农忙之余还能挣一笔外快;由于大肆置办脚踏纺织车,承天府的木匠们也有了不少的活计,推动了木匠业的发展,许多人破产的农夫选择了木匠业;各种麻布生产出来,又推动了海商的积极往来,让造船业受益匪浅……

    女工们有了钱,就有了闲钱购买衣物、首饰、胭脂水粉,以及各种柴米油盐方面的消费,承天府也因此更加繁荣。

    一环套一环,只是撬动了纺织业,就让整个广州城,繁荣了许多,这个新年,也愈发的热闹。

    “这些女子能够入纺织场,就得好好对她们,吃饱穿暖,定是要的,而且,由于都是女眷,就不得让她们受到骚扰,以免影响到咱们皇家的名声!”

    李嘉点点头,一次性招募上万名女工,可以有效的缓解上万家庭的生活压力,而且,其中必有许多淮南的女子,如此一来,也能解决不少人的生计。

    毕竟,哪个女子不会纺织?言语不通也能达成。

    “陛下一片爱民之心,微臣着实钦佩!”邵海连忙躬身,赞叹道。

    “少拍马屁!”李嘉笑骂道:“今年这东日甚是冻人,不知晓还有多少无家可归的露宿街头,悄然而去,多少百姓忍饥挨饿,难度正旦!”

    “让少府寺拿出几千石粮食出来,施粥半个月吧……”

    “诺——”这种收买人心的举动,皇帝是做惯的,而少府寺的许多人也是见识过,所以并不会感觉到意外。

    “好好安排下去,不要出了纰漏!”李嘉摆摆手,示意其退下。

    “臣自会安排!”

    随机,这位少府监少卿就被宦官带了下去。

    “接下来是谁?”李嘉揉了揉眼睛,问道。

    “回禀陛下,接下来是少府监少卿杨有义呈神武通宝一事!”田忠轻声汇报道。

    “哦!明白了,让他进来吧!”李嘉这才想起,此人乃是被自己任命专门负责锻造钱币的人,也是看着他比较耿直,放心。

    “臣杨有义,参加陛下!”杨有义身材中等,倒是双目炯炯有神,让人不自觉地关注到他。

    “这是新锻造的神武通宝,还请陛下见过——”

    呈上来的铜钱,黄澄澄的,由于使用的是五铜五铅,再加上些许锡,虽然含铜量不高,但也属于寻常水准。

    一般的含五成铜的铜钱,字迹容易模糊,但这几枚钱,则由于使用了水力锻造,字迹清晰,而且除了外圆内方之外,圆边上还有一丝丝的花纹,好似稻谷麦穗一般,着实精美。

    哪怕相较于开元通宝,也是不差的。

    “不错,正合适!”李嘉掂量了一下重量,说道:“若是有人剪边,怕是一眼就能瞧出来,杜绝那些宵小之徒的乱为!”

    “陛下,不知该锻造多少贯钱放出?”杨有义问道。

    “你觉得应该放出多少?”李嘉问道。

    “回禀陛下,由于一年未放铅钱及铜钱,民间所存的铅钱毁坏大半,铜钱又被藏起,钱更贵之,以物易物已然成风,陛下又打下了湖南及南平国,加上元旦的赏赐群臣,至少须得锻造三百万贯!”

    杨有义思量了片刻后,给出了一个答案,令皇帝大吃一惊。

    “不知所存之铜可够?”李嘉心中默算着,三百万贯,五铜五铅,铅无算,每发行一枚铜钱,差不多赚取一半,三百万贯铜钱,就是一百五十万贯的钱,果然是暴利。

    哪怕去除那些损耗的话,至少也有一百来贯。

    古往今来,造钱果然是发家致富的最快捷径,难怪新闻上许多人赶着造一块钱,趋之若鹜,问为啥造假钱,答不会造真的……

    官府没点技术,就会让民间豪强得利,花边的存在,极其重要。

    “九州的铜,这两年送来了不少的铜矿,加上其他各地累积,以及佛像的融铸,再将以往的铜钱熔炼,三百万贯应该能行!”杨有义肯定地说道。

    一贯钱六斤,三百万贯就是一千八百斤,一半是铜,也就是九百万斤铜,如此庞大的一个数字,令李嘉有些难以置信,什么时候,少府监那么阔气了?

    “那就按照这般模样,造三百万贯吧,待几个月后,科举之后,可发行乎?”

    “可矣!”杨有义肯定地点点头,眼眸中满是坚定之色。

    “那就好!”李嘉颇为满意,对于这个神武通宝有些爱不释手,这是对于统治的象征,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所以他一再慎重。

    “桂林监以及九州岛,发觉了不少白银,如今少府监有多少了?”李嘉突兀地问道。

    “这些年来,未曾用过,约莫有十几万斤吧!”

    “可尝试一下,仿制一下大食人,锻造一下银钱,若是流通,也能轻便一些!”

    ps:发觉最近大家订阅投票不积极啊!兰彻码字也没动力了,难受啊……

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

    随着冬风的呼啸,时间逐渐来到了元正,也称作正旦这天,按照惯例,需要举行大朝会,百官需要对皇帝进行朝贺的。

    朝会之日,文武百官按规定位置站列,“皇帝服衮冕,冬至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宝郎奉宝置于前,公、王以下及诸客使等以次入就位。

    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上公一人诣西阶席,脱舄,跪,解剑置于席,升,当御座前,北面跪贺,称:‘某官臣某言: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圣明皇帝陛下与天同休。’乃降阶诣席,跪,佩剑,俯伏,兴,纳舄,复位。

    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前承诏,降,诣群官东北,西面,称‘有制’。在位者皆再拜。宣制曰:‘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在位者皆再拜,舞蹈,三称万岁,又再拜。’”

    这套礼节,与明清相差仿佛,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之后,就跟许多的公司一般,那些立功的封疆大吏,以及许多的封疆大吏,都需要被皇帝召见,进行叙职。

    皇帝还需在紫宸殿举行内朝,召见那些王公大臣,以及宗室子弟,分发礼物,以示安慰。

    差不多忙过了大半天,李嘉才闲下来,才能与自己的妃嫔们见面。

    大内中,怀孕的妃嫔有三位,一个是瑜嫔江小瑜,一个人丽嫔侯丽娘,最后则是贴身侍女,被封为顺嫔的惜竹,三者皆是腹部高耸,从五月份诊断到现在,已然快要生了,李嘉心中甚是欢喜。

    只有皇后勉强笑了笑,这么多时日,还未怀上,果真是命不成?

    除了几个怀孕的,李嘉能宠幸的,只有皇后周颖儿、吴锦儿,以及从宫女晋级的雅玉三人,着实有些少了。

    元正日,正是喜庆的日子,别人家个个欢喜,李嘉却着实有些乏累,看着窗外呼啸的寒风,他突然就来了兴致,在一群宦官宫女前呼后拥之下,来到了书房,找来红纸,拿着毛笔,写下来两行字: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好字,陛下这字,这词,着实是好,在这元正日,喜庆的很呢!”一旁,田忠连忙夸赞道。

    “怎么个好法?”李嘉故意问道。

    “奴婢见识浅薄,不识多少字,但却望着这红纸黑字,心中由来一阵喜庆,感觉有了它,莫名的就是元正了!”田忠笑着说道,虽然没说个明白,但心中却颇为得意。

    随后,李嘉让其贴在自己的书房前,自顾自地欣赏着。

    “有了陛下的福字,咱看这桃符都不用贴了!”

    “算了,我这只能算讨个喜庆,神荼、郁垒可是辟邪的神仙,可不能得罪了!”

    过年要贴春联,并不是突然地就冒出来的,而是这与古代的“桃符”驱鬼避邪有关。

    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认为人间的疾病灾害是鬼魅造成的。为了抵抗它们在过年期间的侵扰,人们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同时在桃木板上分别写上门神神荼、郁垒的名字(也有画上它们图像的)。这样,为非作歹的鬼魅邪恶就不敢上门了。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

    家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如此而来。

    真正的春联,由朱元璋弄成,他将过年贴的对联称作春联,与对联,挽联相区分。

    在这个正旦,瞧着天色还亮着,李嘉就闲不住,来到了禁军驻地,带着犒劳的衣食酒肉,来安慰一些不能归家的兵卒。

    皇帝随便指了一个士卒,询问军职、最近三个月领饷几何,钱财实物的数量都问得十分详细。

    士卒见到是皇帝,有些磕磕绊绊的,但最终还是说了完整,倒是真实。

    李嘉听罢心里琢磨了一下,微微点头。他对禁军一个士卒应该得到多少利益,心里有数。通过一个普通士卒的情况,他就能判断禁军内部的管理如何。

    随后,他又查访了几个营地,询问了一番,又留下一些酒肉,惹得禁军们欢喜的很,看样子对他这个爱兵的皇帝满意地很。

    既然是一场秀,那么就必须完美无缺。

    李嘉又找了几家阵亡抚恤的家庭,带来了皇帝的慰问,让这些平头百姓喜极而泣,激动地不能自已。

    皇帝到来,自然不能空手,酒肉外,还有一副对联,由李嘉亲手写下,赐予了这些忠烈之家,留作显摆的证据,证明皇帝真的来过,从而宣扬皇帝的恩德。

    这个元正,果真是过的有滋有味的。

    广州城,一处温馨的院落中,二人十多岁的陈兵坐在椅子上,胡子拉碴的,享受着足浴,一个俏美的婢女,正蹲在为他清洗着。

    以前无数个独睡的夜晚,他无数地想过这事儿的滋味,浑身的血液都已沸腾,却不知道为何激动,也记不得过程便结束了。

    也许是库页岛的天气太过于严寒了吧,连男女之事,都显得格外的淡薄,有心思,但随着寒风一吹,随即就烟消云散了。

    亦或者是不喜欢北地的那些蛮子,他是将门世家,堂堂的都护,岂能被蛮女污了身子,岂不是惹人笑?

    这时,他的妹妹笑吟吟地从外走入,看着陈兵一脸的拘束模样,笑意越发的浓了:

    “大兄,如何,可曾解乏了?小婵可是手艺好的很呢!”

    陈兵黑脸一红,看着妹妹带来的饭菜,闻着香味,这时才想起,自己是真的是饿了。

    所以不顾三七二十一,他就直接胡吃海塞起来,吃了大半年的鱼肉了,都快腻死他了,如今吃了米饭,整个身体都颤抖起来……

    而这边,小婵细心地帮他按摩,修正指甲,滑溜溜的手指,让他心痒痒。

    陈兵多久没被人这般侍候过?他心里非常高兴,无奈嘴笨愣是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狼吞虎咽,也没尝出啥味道,似乎有点酸咸的作料。

    “大兄的日子着实苦了些,都瘦了!”妹妹一副妇人装,瞧着自己的兄长迫不及待样子,想着他的苦楚,立马就眼睛通红,将要垂泪。

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护

    若说整个东亚地区,规模最大,领土最大的国家,非辽国莫属,西扩蒙古高原,东收渤海精华之地,南下燕云,契丹人可谓是为所欲为,横行天下。

    但若是说纬度跨越最大的,则非唐国莫属。

    北达库页岛有黑水都督府,南至占城,有占城都督府,南北跨越数千里,只是不被人所知罢了。

    对于达官贵人而言,只是觉得最近市场上流传的皮草比较多,在这冬日还算暖和,并不深究其来源来。

    陈兵则对于这些了如指掌。

    这些皮草,部分由他手下的部落上缴而来,部分又是以粮食、盐、铁,布匹等,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然后再添部分价钱转给商会,来到金山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则运送到中原、吴越、清源军,以及岭南进行售卖,价格往往反转数十倍。

    仅此一项,每年粗略的估计,能为商会带来二十万贯的收入,而他的黑水都护府也能有数万贯钱,从而维持都护府的运转。

    再加上一些马匹,黑水都督府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了。

    吃完饭菜,兄妹两人说了会儿话,天还未黑,他的妹夫赵野就穿着铠甲回来了,模样倒是黑了一些,却精神了许多。

    “大哥,多日不见,可曾安好?”赵野颇为激动地说道。

    “黑水都督府如今也算是走上正轨了,听说陛下一年灭了两国,大涨威风,所以就赶了回来,正好觐见一番,谁知海浪不靖,正旦才将将回来!”

    陈兵换上了熟悉的袍子,踏着皮靴,一脸感叹地说道:“北地苦寒,若是一场大雪,普通的部落就死伤大半,平日里吃的也是半生不熟的,真是煎熬啊!”

    “如今大兄回来,就不要再回去了!”妹妹轻声说道:“黑水都护府都建成了,大兄也算是完成了陛下的嘱托,升官发财,哪里及得上咱们中国!”

    “小妹说的也是,大哥既然回来,就不用再去了,湖南和朝廷那么多官位,还会没大哥一个位置吗?”

    赵野在妻子的服侍下,卸下了铠甲,穿着一身便服,附意道。

    “说道发财,你们瞧瞧,这是什么?”说着,陈兵拍了拍手,一个矮个子的男子,腰间悬挂着刀,捧着一个小木箱走了进来,然后打开。

    只见木箱中,出现了一块块琐碎的金石头,仔细一看,这些都是黄金,有大有小,夺目极了。

    “这……”小妹捂着嘴巴,难以置信。

    “嘿嘿,黑水都护府虽然苦些,物产不丰,但却有不少的好东西,这些金石,都是那些部落送与我的,好几箱呢!”

    “而且,作为都护,我还有几千贯的公使钱!”说着,陈兵直接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张的钱票,天下钱庄的字号很清晰。

    “这是五百贯,你们拿着买些田地!”

    “大兄,我们不能要,这是你拼命得来的!”最近市面上也开始流通这些钱票了,小妹自然识得,她立马绷着脸,拒绝道。

    “是啊!大哥,我的俸禄还是够用的,用不着你的钱!”赵野勉强推让道。

    “你在金吾卫中不过是校尉,每个月的俸禄不过数千钱,在京城地界,哪能快活?你苦着无所谓,但却不能让咱小妹苦了!”

    陈兵硬塞给赵野,严肃地说道。

    一出手又是金块,又是五百贯钱,夫妻俩瞬间惊呆了,大兄(大哥)真是不缺钱了……

    随后,三人吃了一顿开心的晚饭,其乐融融。

    第二日,正是正旦后的第二日,陈兵连忙换上官服,快步地来到了皇宫,以黑水都护府都护的身份,请求觐见皇帝。

    说道这个官职时,小宦官瞬间一愣,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官职,但必要的素养还是有的,再加上些许银豆的作用,他快步地前去汇报。

    田忠得到这个消息,也是有些懵了,看了一眼兴致勃勃中钓鱼的皇帝,犹豫片刻,就上前,轻声说道:“陛下,黑水都护府大都护陈兵求见!”

    “黑水都护府?”李嘉轻声呢喃了一声,这才回想起来,自己还真的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都护府,时间那么长,都快忘了……

    “让他进来吧!”

    “臣,黑水都护府都护陈兵,叩见陛下!”陈兵循规蹈矩地入了宫,终于见着了皇帝,心中甚是激动。

    “怎么?黑水都护府遇到困难了?”李嘉一边钓着鱼,一边示意其坐下,问道。

    “臣去库页岛,已历两年,幸赖陛下鸿福,如今黑水都护府已建一年有余,已在库业岛建城,得兵三千,为大唐开辟千里之地!”

    陈兵激动地说道。

    “怎么说,你是来表功的了?”

    “臣不敢!”

    “没事,你继续说!”

    “诺——”万万没想到皇帝态度那么好,陈兵思考一会儿,就直接说道:

    “如今黑水都护府,直属六千余户,有兵三千,已然占据整个库页岛,在渤海国以北,则有许多的部落朝贡,大小部落约有百个,丁口加在一起,也有近两万人,可招募勇士八千人。”

    “北人蛮横,茹毛饮血,非臣不征,而是北地方圆数千里,广阔无垠,臣这几千人,难以为继……”

    “还不错!”李嘉点点头,说道:“那些蛮人都是头脑简单而四肢发达的,若是束缚过紧,怕是要适得其反,只要听从号令,识得大唐文字,也算是可以了,你做的不错。”

    得到皇帝的表扬,陈兵瞬间激动不已,脸色涨红。

    “我听闻少府监的人说过,你们黑水都护府每年还提供了不少的健马,与契丹马相差不离,如今济州岛已有数千匹北地骏马,已经开始繁衍开来,你也有一功的……”

    “臣不敢居功,幸赖陛下鸿福,将士用命,臣不过是尺寸之功罢了!”陈兵立马跪下,诚恳地说道。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乃天下至理!”李嘉放下鱼竿,显示郑重,抬起头,目光如炬。

    “这样吧,就赐予你广州城府邸一座,钱五百贯,地千亩,黑水都护府也算稳当下来,因功叙职,你也该升一下了!”

    “不知你想从文或从武?”

    “臣愿从武,为陛下开疆扩土!”陈兵低下头,诚恳地说道。

第三百九十章怀孕

    如今,对于李嘉而言,开疆扩土带来的激情,已然消散了大半,忙乎了大半年,不是在行军的路上,就是在打仗,整个人的迫切的需要休整一番。

    于是,整个正旦的七天时间里,他都在放飞自我,不是留恋于床榻之间,就是在钓鱼养花,身心得到了放松,人也舒坦多了。

    由于战争的红利,百官们也过了个好年,得到了许多赏赐,而禁军们也分批休假,给广州城带来了大量的金钱。

    皇宫中,立政殿,皇后专属的宫殿,与其他妃嫔的奢华不同,这里充满了书卷的问道,还有些许淡雅的花香,皇后的喜好,在整个后宫都是独特的。

    只是,往日里喜欢躺在院子中的竹椅上,看着书,晒太阳的皇后,此时则脸色略显苍白,一脸紧张地盯着给自己把脉的太医,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而在一旁,皇帝也是颇为紧张,他深吸了口气,问道:“脉象如何了?”

    太医约莫四十来岁,浑身散发着浓厚草药味,眯着眼睛,手指搭在皇后的手臂上,听到皇帝的问话,他不咸不淡地说道:“陛下莫急,事关皇后,须得谨慎些!”

    看着这太医,李嘉着实没了脾气,若是不是看他还有两手医术,早就打他一顿了。

    对了,我还把南平和湖南的太医也带来了,将他们充入太医院,为太医院注入活水,说不定还能提高医术水平呢!而且,有了竞争,才能有更好的服务,天天这样拽的样子,都是惯的。

    李嘉只好闭嘴,便见太医深吸了一口气,微微闭上眼睛,指尖按在手腕上良久,终于说道:“换一边。”

    又过了一会儿,他眉头轻蹙,又渐渐舒展:“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皇后脉搏有力,已然有近三个月的身孕!”

    听闻此言,李嘉心中的不满瞬间不翼而飞,咧着嘴,笑道:“赏——”

    而皇后也是一脸的惊喜之色,嫁给皇帝半年,又面临几个嫔妃的身孕威胁,她终于怀上了,真是上天庇佑。

    一时间,太皇妃也急切地赶来,握着皇后的手,舍不得放开,嘘寒问暖,紧张地很,毕竟是皇后,一生下来就是嫡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所以哪怕其他的妃嫔生的再多,也不及皇后的一个。

    后宫基本上看皇帝的脸色行事,皇帝高兴了,整个后宫瞬间喜气洋洋,其他的嫔妃也赶来贺喜。

    消息传到了国丈府,周行武瞬间咧着嘴,大笑起来,足足笑了半刻钟,他才勉强停下,然后让府邸的仆人,拿着上百贯的铜钱,临街洒扬,热闹非凡。

    人人都喜欢看热闹,不一会儿,国丈府前瞬间人山人海,抢着喜钱,得知是皇后有孕后,气氛也是愈发的热烈起来。

    旁边的长沙王府,也听闻了这种热闹,得知皇后有喜后,也具是欢喜,长沙王府与国丈府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皇后的位置稳固,更是保证了长沙王府的荣华。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严氏跪在家中的佛堂中,翘臀坐在小腿上,长颈一片雪白,手中握着佛珠,俏脸上满是喜意,若是诞下皇子,如此一来,长沙王府真的稳如泰山了。

    张龙今天休假,与同僚吴万石一起,正准备在街上玩乐一番,就见了这道热闹的场面,抬眼一瞧,黄橙橙的铜钱,耀眼的很,两人忍不住地加入了哄抢的行列。

    必要的说一句,虽然理论上规定一贯钱等于一千钱,但铜钱与铜钱是不同,乾亨通宝以及开元通宝一类的,属于上好的铜钱,含铜量都在五成以上,所以很吃香,这样的一贯钱很值钱。

    而普通的铜钱,如大有通宝,白龙通宝一类的,含铜量很低,而且还有的是白铜等铸成,一贯一千钱就不适合的,一千三至两千不等,具体的需要看成色、重量来定,所以做买卖,必须对铜钱了如指掌,不然就得大亏。

    到了宋时,一贯钱就是七百文了,有时候还发行当十钱,当百钱,铜钱铸大些、铸厚些,就以一抵百,以一抵十,直接剥削民脂民膏,这也是北宋完蛋的原因之一。

    “这钱,真好看!”张龙笑嘻嘻地说道。

    “我说话算数。”一旁的同寮吴万石拍着胸脯对张龙道,“湖南的那娘们不算,今日便请你去逛青楼长长见识。”

    之前在湖南时,准备去青楼见识一下,谁知吴万石却有病,张龙只能陪他养病,错过了这场。

    如今,却说要补回来。张龙嘴上佯作客套一番,但他一个军汉作起戏来实在很容易被看破,吴万石已从他脸上看出了兴致勃勃的样子……毕竟寻欢作乐还不花钱。

    张龙咧着嘴说道:“让吴都头破费了,俺过意不去哩。”

    吴万石嘿嘿笑了一声:“成,你要不愿意就算了,反正只此一回,老子的钱也是命换来的!”

    “那……那……”张龙一紧张,脸已红了,“咱不是怕您舍不得钱吗?既然吴都头有心,咱也不能拒绝不是,寒人心哩!”

    “娘咧!”吴万石笑骂了一声,“内城里的甚么阁楼,一般的也不过数百钱;不过要是找个窑姐,小娘也不过百来钱……至于那些小巷里的年老丐女十二三文算便宜了她们了,。”

    “咱今天平白无故得了些许钱,又逢喜事,也就让你占回便宜!去个阁楼长见识去!”吴万石掂量了一些手中的铜钱,嘿嘿一笑,倚仗着身强体壮,抓了几把,约有二三十钱,今天着实不亏。

    两人不贪图热闹,也怕被同僚认出,就找了个比较清静的地。

    张龙没来过这种烟花地界,看着妖娆多姿的小娘们,扭扭捏捏地挑了个长得最好的,鸨儿张口就要一百文,吴万石哪能吃这亏,连忙讲价,直让了二十钱,才大方地把钱付了。

    原本他也想快活一些,但最漂亮的小娘被挑走了,吴万石瞬间没了兴致,于是便坐在木楼下喝茶等着。

    忽然,门外传来了一阵热闹的声音,官差开始清道,吴万石抬起头,就是一瞧……

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

    窗外熙熙攘攘,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非常喜欢热闹的场面,而如今,一群来自异国他乡的使者来了岭南,着实有些新奇。

    在官差胥吏以及金吾卫的看护下,数辆大马车缓缓行驶在道路上,马车四面通风,能看看到那群来自于倭国的使节,衣着相貌确实令人惊奇。

    安史之乱后已经快两百年,大唐也亡了半个世纪,岭南的衣着相貌虽然较之中原保存的还算是完整,但改变依旧很大,习俗也在慢慢地变迁,乍一看有些类似,又有些差异的倭国使臣,百姓们仿佛在见证历史一般,格外的觉得新奇。

    大车上,除了来自于日本的特产之外,还有一些日本的小娘子,脸上抹着粉末,黑齿,身材矮小而婀娜,着实令人咋舌。

    “这又是哪国的小娘子,脸上的粉也太多,瞧着都一模一样!”

    “嘿,听说是倭国的,个子矮。哪有咱大唐人高哩!”

    “这些娘们,丑的很,皇帝怎么看得上哩!”

    沿街的百姓们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吴万石也望了一眼,啧啧感叹一声,继续张望着,可是不一会儿,车队就离去了。

    “看甚呢!”这时耳旁传来了张龙的声音,吴万石随即说道:“刚才路过一群倭国的小娘子,应该是献给皇帝的,啧啧,那模样,那身材……”

    “哎,可惜了!没看着。”张龙一脸的后悔模样:“小娘子随时都可找,那倭国娘们我还只听过,还没见着呢!”

    “你怎地那么快?”看着系着腰带的张龙,吴万石好奇地问道:“是不是不行哩!”

    “呸,人家说我赛黑牛哩,只是咱不喜欢,小娘们急地很,一来就脱衣服,眼睛一闭一睁,百八十钱就到手了,咱就来一遭,就不想了!!”

    “咱大唐一年灭两国,连倭国都来朝贺!”吴万石感慨一声,着实感到些许激动,胸腔里仿佛有种东西要释放,着实舒服的紧,比与娘们上床还舒服。

    随即,在南宫,召开来一场大宴,教坊司紧急排练了一些舞蹈,丝竹管弦,样样俱全。

    大殿内,来自于倭国的女子,波斯妖娆的舞娘,大食国别有特色的舞蹈,汇聚一堂,让这皇宫更显得热闹。

    包括皇后在内的宫中女子,多久不曾外出,未曾见到这番热闹的场面,此次也见了世面,着实令人高兴。

    这次,来自占城都护府的官吏,送来了一对白色的小象,钢铁铸就的笼子里,小象第一次见着如此多的异人,着实惶恐,不住地叫唤着。

    如此,这些嫔妃大臣们更加激动了,不住的张望着,啧啧称奇,还是李嘉有经验,生怕吓坏这对小象,让人撤下,毕竟年岁还小,又作为祥瑞献上,出事了就不好了。

    大殿上其乐融融,李嘉时不时与大臣举杯祝词庆贺,时不时侧头与皇后嫔妃笑着谈论。

    俨然一副太平盛世模样。

    周颖儿保持着皇后的矜持,吃着一口瓜果笑着说道:“多亏了陛下的声威,妾身才能与姐妹们有了这番见识!着实新奇!”

    “哪有甚的声威!”李嘉也笑着,虽然有些自得,但还是看的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人造而成罢了,说道:“咱大唐中兴,还是任重道远啊,如今不过有些许成绩,实在不值得大肆挥霍!”

    “不过,大唐已亡数十载,天下又有几人知唐,知李氏?若不声张一番,天下人心怕是还不知道大唐又起了!”

    “陛下见地着实深厚,妾身着实不及!”周颖儿不好意思笑了笑。

    “皇后贤良淑德,较那些大臣还强几分,若不是女儿身,日后怕不是一个俊俏的相公哩!”李嘉低声调笑道,惹得皇后脸颊微红,红唇不自觉地抿了起来,抑制住心中的笑意,美眸笑成了一道弯月。

    台下的国丈周行武看着皇帝夫妇一副恩爱的模样,心中着实欢喜,自顾自地饮上一杯,他是农民出身,只有一个女儿,见着她快活,自己也就更快活了。

    “未曾想到,皇帝倒是对皇后疼爱有加哩!”作为皇后的贴身女官,宝儿姐着实有些开心,琴瑟和谐的场面,是如此的令人快活,她绞着手帕,脑海里突然想起皇后昨夜的话,不自觉地脸颊也红嫩了起来。

    宴席到了最后,舞台上最大气的舞蹈,反而是朝廷教坊司的舞姬,秉承着传承自前唐,在那一阵阵的宏大的编钟鼓声中,羽衣长袖如同大片的云彩,又如春天绚烂的花瓣奔放地盛开,眼波横睨,明眸皓齿,腰肢婀娜,令人目不暇接。

    大臣们祝贺时满朝的“万寿无疆,大唐中兴”大呼,让李嘉真正感受到国势以及皇权的膨胀,或者说,开疆扩土,又变相促进了皇权的膨胀,令人兴奋地难以抑制。

    这场宴席,又等于是宣告,神武二年,大唐这座越发壮大的堡垒,又开始进发了。

    作为皇帝,夜夜笙歌着实有些过分,虽然在乱世,没几个文臣劝谏,但李嘉自己心中却过不去这道槛,这要是在明清,弹劾劝谏的奏折已经铺满了桌案了。

    已经去正月初十了,他混迹在宫廷中已然大半个月,**的花骨朵儿都有好几个了,李嘉觉得,自己需要歇息一下。

    操劳过度的皇帝的,不容易长寿,他自我安慰,不能沉浸在胭脂水粉中迷失志向。

    今天开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这天夜里,李嘉直接来到了皇后的立政殿,聊表宽慰。

    “陛下,我怀孕了,怕是伺候不了!”周颖儿摸着肚子,低着头,娇羞地说道。

    “不用伺候,咱今天就是想来看看你!”李嘉看着一眼因怀孕而肉嘟嘟的小脸,直接环腰而抱,轻声说道。

    “恩!”皇后脸颊发红。

    随后,两人吃了晚饭,天色渐渐泛黑,李嘉一人躺在床上,皇后去洗浴去了,他心中默默地念着经文,平缓自己的冲动。

    只是,这东西从来只有发泄的,没有抑制的道理可言啊!要不,我还是走吧!

    李嘉直接起身,准备穿鞋而出,这时,一个身姿丰满,前凸后翘的女子走了进来,身上着了一件薄纱,隐隐约约可现其美妙的身姿,李嘉喉咙就一干。

    “请陛下怜惜…”女子颤巍巍地走到床榻边,忽然就被抱到床榻上,美目微微睁开,眼眸中的春情,似乎都快溢出来了。

    抱着这个成熟的娇躯,李嘉自然清楚她是谁,所以,他点点头,说道:“自是这般道理,放心,我会好好怜惜你的,舒服的很……”

第三百九十二章州县合并

    冬去春来,岭南的春天与冬日简直是天差地别,所谓的春寒还未来,春热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跑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春耕到来之际,作为皇帝,李嘉也需要表演一番,来到城外,进行简单的耕种模拟,树立起自己重视农业的倾向,也是给天下人看的。

    在这乱世,李嘉的皇帝做的不符合明君的形象,不勤政,贪恋美色,搜刮钱财,如果是太平年间,文官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他。

    但,全靠同行陪衬啊!

    吴越、后蜀醉生梦死,南唐萎靡不振,北宋刚夺权,地基不稳,清源军半死不活,只能李嘉,积极进取,收回安南,先图湖南,再谋南平,如果再加上南汉和占城王国的话,两年时间,被灭的国家,达到了五个。

    在乱世,积极进取且不忘爱民的皇帝,才是最令人向往的。

    所以,李嘉心中就建立了一道战线:大唐统一天下战线。

    敌对势力:南唐、北宋,定难军,契丹人。

    中立势力:吴越、清源军

    努力争取势力:读书人,农民。

    而百姓和读书人最喜欢的皇帝是什么样的?重视农业,重视读书人。

    所以,李嘉可以大热天的来到郊区,进行一场耕田秀,与群臣们一起进行表演,然后再被赞扬,再被射声司一传,天下皆知,大唐皇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他也爱护百姓,重视农业。

    刷存在感。

    为了让读书人归心,李嘉去年设了恩科,今年还设了一科,人才不人才的倒是其次,关键是为了让读书人认可自己。

    北宋并不是正统,正统在我这里,我才是大唐天下的继承人,开元盛世、万国来朝,你们难道都忘了吗?

    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那些地方官吏们远在千里之外,听说了皇帝亲自耕地的姿态,哪怕再不愿意也要体现自己跟皇帝步调的一致性,所以也要勉为其难的重视农业。

    须知,哪怕官员的一点点举动,也会给百姓们带来些许不可知的好处。

    大汗淋漓地回到皇宫,宫女宦官们的一阵服侍,又洗浴了一番,李嘉才瘫坐在椅子上,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才耕了几分地,就累的受不了,这天下,果然农民最苦。

    粮食才是天下稳固的根本所在。

    “宣几位相公进来!”李嘉呼了口气,端坐道。

    “臣等参见陛下!”几个宰相从政事堂赶来。

    “赐坐!”李嘉点点头。

    “唤大家来,就是想说一下,春乃一年之始,新一年须得有新气象!”李嘉望向了这三人。

    “臣等洗耳恭听!”

    崔泉微微低头,不做言语;次相赵诚低着头,一脸的倾听模样,孙钊一脸恭敬。

    孙钊虽然是末相,但有幸掌管转运使司衙门,权势不亚于次相,甚至还可以比拟一下首相,只是资历浅薄,手底下能用的人比较少,朝堂上的声势比不过这两位宰相。

    瞧着三位宰相恭敬的态度,李嘉大为满意,他说道:“岭南六十州,朝廷除了十数个蛮寮羁糜州外,朝廷实控在手的不过二府(承天府与齐昌府)、一监(桂阳监)、四十八州,丁口不过百万,属实荒谬!”

    “仅仅我在邕州时,建武镇十数州,户籍只有不到十万人,而我亲眼所见,仅仅邕州城,丁口就过万了,由此可见,前汉之荒谬、懒政!”

    “陛下圣明,明见万里,南汉户籍之陋,自数十年前建国之后,就再也未曾检收,去年承天府粗略筛检,就得民三十余万,由此可见,户籍缺漏着实严重!”

    崔泉很有眼色劲,皇帝一出声,他立马就反应过来,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始述说道:

    “版籍差漏,以至于朝廷遗缺病源、徭役,赋税流失,而天下豪强皆收纳隐户,富家而霸一方,轻易可举兵,以至于地方不稳,知县等治民官也为之奈何!”

    听到这,李嘉嘴角抑制不住地抽了抽,他起家时,在自己家的隐户中,至少招兵千人,这就是版籍不全的危害啊!

    看到皇帝以及其他两位宰相脸色不对,崔泉立马反应过来,自己配合的有些过头了,连忙低头,不敢再言语。

    “相公所言极是!”李嘉勉强点点头,说道:“除了户籍不全外,朝廷的州县划分,也是错漏百出,以至于浪费钱粮,权政不明!”

    “如,齐昌府,乃南汉陪都,虽为府,但却只有一县之地,名位不符,即日起,废除齐昌府,立为齐昌县,重归于循州。”

    “诺——”这是名份之争,众人自然看在眼里,并无反对的迹象。

    “除此之外,许多州县名难副实,如,恭州,只有一程乡县,州县同城,委实过分,而且,雄州、英州、端州、泷州等州,辖下皆只有一至两个县,偏偏又设州衙于其上,何其浪费!”

    “况且,如桂州,辖下又有九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何其不平!”

    “所以,朕属意,全国四十八州,裁撤合并,每州辖下至少四县,高不过六县,方可合理,具体的,就由政事堂安排吧,须得考虑人俗风情等,妥善安置!!”

    “诺!”几人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有那么大的手笔,不过,这的确是一道善政,不仅可以节俭开支,裁撤一些贪官污吏,更关键是,可以从这件事中,彰显朝廷威严,凸显宰相的重要,几人心中,都想象的出来,自己门庭若市的场面了。

    全国154县,承天府十二县除外,其余的若是均衡划分,划分三十州左右应该是最合适的,每州丁口至少过两万,方能节省行政资源。

    “另外,州县划分之前,各州县须得检断丁口户籍,查撤隐户,强差人意者,着情优先罢免!”李嘉思量了片刻,决定再努力一把,两件事一起做,而且还要做成拼比,让大量的人口回归朝廷。

    这几年,李嘉一直抑制自己,只是在朝廷和承天府十二县小打小闹,如今,他要凭借战争带来的威望,给地方来了大扫除,让前朝的遗老遗少通通打扫干净。

    科举录取了那么多人,不多留点空位置,还真罩不住!

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

    重新进行户籍编制,听上去难度很大,毕竟有许多豪强的阻挠,极为不易的。

    但,豪强的特性在这里,他们只是地头蛇,如果面临一个性格温和的知县还可以较量一番,若是有强势的,破家灭门只是等闲。

    何也?军队在官府的手里,在这乱世,名正言顺的用军队来屠杀你,你还真的没法子。

    所以,胜任这项艰巨任务的人,必须是性格比较坚硬果断的人来处理的。

    孙钊就很适合,有眼力劲,李嘉刚来广州就投诚了,处事也很果断,知进退,而且,他一直主持着总转运使司衙门,对于地方的了解很深,加入转运使司衙门的帮忙,可谓如虎添翼啊!

    于是,两位宰相也同时推荐其出任此差遣,与皇帝心意相符。

    既然崔泉哥赵诚二人都如此说,李李嘉也没什么反对的想法,便对一脸无辜地孙钊说到:“现在春耕之时,未到夏收,想必转运使司衙门比较空闲,孙相公就接此重任,主持此事吧!”

    莫名其妙的得到这样一个苦差事,孙钊很是有些苦闷,资历太浅,导致他与其他两位宰相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只能认命。

    他离开政事堂,来到了总转运使司衙门,门子眼色劲很好,一眼就认出来他,连忙躬身请他进入。

    两个副总转运使,一直处理着日常事物,如今看到在这平常的时期孙相公来了,大惊失色,连忙过来问询。

    “无事,只是蒙受陛下恩泽,有了新的差遣,需要总转运使司衙门配合一下!”

    孙钊轻声微笑道,让两个副使松了口气,然后奉承起来,言相公仕途无双,以后可得多多照顾才是。

    瞧着这番场景,孙钊倒是笑了,说道:“此事重大,正需要两位仁兄帮扶才是!”

    闻言,两位转运使瞬间哑然,也不知是福是祸,就突然的砸到头上,整个人都有些懵。

    见此,孙钊是个果断的人,他连忙乘热打铁,直接解释了一番,然后说道:“重编户籍,乃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若是办的漂亮,某自会向圣人为两位请功!”

    两人都是有官场经验丰富的人,而且,都是户部转过来,对于户籍隐户之事自然清楚明白,重要性也知晓,如今上官又专门负责此事,心中不想背负这繁重的差事,但却不得不服从,不然年末一记评语,仕途就能毁大半。

    其一人身高中等,眉眼端正,只是耳旁有颗痣,倒是识得清楚,年约四十有余,他躬身道:“禀相公,《户令》规定:“诸户籍三年一制。起正月上旬,县司责手实、计帐,赴州依式勘造。乡别为卷,总三通,其缝皆注州县(某乡)某年籍。州名用州印,县名用县印。三日内讫,并装璜。一通送尚书省,州县各留一通。自安史后,已然松懈,到如今已然废驰,数十年未曾编造,尚书省自然无算,千头万绪,须得仔细打理才是!下官以为,须得让地方督促编造,咱们再以转运使衙门进行比对,错漏彰显,更省了些力!”

    户令中明确规定户籍编造的时间是每三年一次,负责编定的衙门是州,户籍的编排是以乡为单位,编好以后,缮写一式三份,州、县各留一份,报送尚书省一份。

    “陈公所言极是!”总转运使衙门从三品,副转运使为正四品,职位也是高等,孙钊倒是颇为尊敬。

    “只是地方官吏懒政,贪腐,转运使司衙门平日里负责税赋之事,已然是见惯了,其之陋相,难以言表,只能配合,难为倚靠!”

    这番建议虽然也算可以,但算是老规矩,他见识了承天府的编户齐民之事,历经一年,才堪堪完成,官场上的肮脏事不计其数,官员不值得信赖。

    “此次差遣,地方自行会编断户籍,但只能参鉴,不可为主,我意,以转运使司衙门为主,崇福司、射声司为辅,筛选专人查断!”

    作为总转运使司衙门的主持者,孙钊自然信不过别人,他利用转运使司在各地的分布,然后再有其他部门的配合,慢慢地来、仔细地来,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以不负皇帝所托。

    实际上,他还未将这番班底弄好,就得到了皇帝的接见,说户部空缺严重,需要填补,如今转运使司衙门运转了一两年了,也是与钱粮打交道,正好合适调派一一些过去。

    闻得此言,他心中既是欢喜,又烦恼,调出人来,他的编户齐民的策略可就缺人了。

    理论上转运使司衙门与户部平级,但转运使司衙门就是收钱的,干的是苦力活,而户部是发钱分派的,是一项清闲肥差,人人欢喜而去之。

    比如,给百官发禄米,米有上中下之分,成色不同,价格自然不同,稍微减色一些,亦或者买些去年的陈米充斥,其中的差价,就令人吃的肚满肥肠。

    他晓得这是皇帝扶持他,所以就忍痛将转运使司的一个副使推了上去,当了侍郎,其他的几个司主事也安排了一些,小半个户部也算是被掌握了。

    财相之名,倒是名副其实了。

    地方官吏们忙着编户齐民,以求让自己不被罢免,州县合并害死人;朝廷中的官吏们,则眼巴巴地走动门路,想去户部任职,哪怕是常规的孝敬,就让人胃口大开。

    对于李嘉而言,整个二月,朝堂的事物已然不重要的,他眼里只有后宫。

    三个孕妇,已然到了生产之日了,御医们倒是时间计算的很精细,与预想中的只相差了几日,医术的确精湛。

    第一个生产的,是丽嫔侯丽娘,不愧是生过孩子的,不消一个时辰,就生出来一个皇子,壮实的很。

    李嘉很欢喜,也省心,于是就取名心哥儿。

    相隔不到半天,就瑜嫔江小瑜就生了,不过江小瑜疍民出身,游泳给力,身强体壮,两个多时辰,也生了个皇子。

    李嘉取名无能,唤作水哥儿。

    惜竹倒是身娇体弱,折腾了好几个时辰,才勉强生下,人已经脱力了,孩子出生天才刚亮,也是个皇子。

    既然这般,就是亮哥儿吧!

    李嘉颇为感慨,怎么一下就是三个皇子,太假了吧!写小说也要符合逻辑啊!哎……

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

    一下子有了三个儿子,李嘉突然就觉得圆满了。

    朝廷恭贺声一片,都为大唐有继承人诞生而欢欣鼓舞,只是颇为遗憾不是嫡子,只是庶子。

    不过,不能掉以轻心,在这个年代,孩子三岁以前非常容易夭折,不能取大名,只能哥儿的叫着,等成年后才正式赐名。

    按照惯例,后宫嫔妃自有一份赏赐在那,不需要皇帝操心,至于生子后的名位,自然各升一级,由嫔为妃。

    其余的赏赐金钱无算,这次儿子出生,李嘉没有收到一分贺礼,反而散去了几百贯,若是把妃嫔的待遇,恩赏都算入的,上千贯是免不了的。

    心痛倒是不至于,只是想着这皇室的规矩着实有些大,一饮一食皆有规矩,每日花费数百贯,一年粗略的也有十来万贯,若是再加上一些赏赐,更是触动人心。

    幸赖皇帝利钱有道,每年光是一个天下钱庄,仅仅是兑换一途,就有万贯的收入,如今又发了钱票,兑换也是要惯例取千分之一,一贯一文,十贯十文,虽然不多,但日积月累,兑换越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更何况,皇家的招牌——邕布,在邕州时就已经名震岭南,如今更是发扬光大,在整个承天府,隶属于少府监的纺织场就超过了十个,雇佣的女工约有三万余人,每月可产绢、纱、麻等,超过十万匹,无论是赏赐百官,还是售卖,纯利也超过万贯。

    九州岛的金矿,济州岛的羊马,黑水都护府的皮草,这些产业大有可为,年利润超过十万贯。

    更不要说,关税、市舶司、盐业等,被划归了内库,由转运使司衙门代收,年入百万贯。

    如此一来,反而田庄利润最薄,但胜于稳定,十数万亩的土地,几千顷,分布在各地,每年产粮四五十万石,大多都储存起来,以防不测。

    在这个乱世,粮食比黄金还要珍贵。

    如之前李嘉北入江陵城,老将慕容延钊遣兵调将,都准备一搏了,可是奏折入了朝廷,却被留中不发,不了了之了。

    赵匡胤难道真的不在意此事吗?非也,实在是北宋朝廷粮食不够吃,再加上倚为粮仓的淮南之地,百姓去了小半,再加上持续一年的兵乱,已经将北宋的粮食消耗的一干二净,整个正旦,东京汴梁的粮价,比往年翻了一倍。

    民间甚至开始议论怀念起世宗郭荣起来,赵匡胤为此惊慌了一阵子,禁军调换更勤了。

    对于孩子的惊喜,持续了十数日后,李嘉终于是消耗了大半,开始习以为常。

    不过,宫廷中的确无聊,从去年归来到如今,已经待了数个月,李嘉颇有些厌烦,待在皇宫最大的乐趣就是造人。

    难怪那些皇帝喜欢扩建宫殿,招纳嫔妃,长期待在一个地方,果然是需要找点新鲜感的,千篇一律的生活,哪怕是皇帝也难以忍受。

    更何况已经在外野半年的李嘉,他自然承受不来。

    于是,在神武二年,三月十七这天,李嘉携带着宦官田忠,元从军统领张虎子,伴随些许亲卫,就离开了皇城来到了市集上。

    对于两位亲近皇帝的人而言,这已经是算是家常便饭了,不以为意,反而布置的仅仅有条,李嘉微服出访倒是安心。

    广州城中一派热闹景致,市坊界限模糊,到处都是商铺,铁匠铺,泥瓦店、饰店、典当行、饭庄、酒馆、茶馆的幌子迎风摆动,一副盛世华年的万千气象。

    皇上满心欢喜的左右游荡,不时走进街边的店铺中,观察一番。

    漫步走在外面的街市上,皇帝年轻的脸上倒是神采飞扬宛若一个初到京城的小郎君,模样俊俏,倒是惹得路旁的小娘子们忍着羞意,看了又看。

    如此这般,李嘉又不是瞎子,自然清楚明白,他倒是乐在其中,不时地点头笑笑,折扇摇摆,颇有君子之风。

    “若是在魏晋之时,咱乘坐牛车入市,那些小娘子的香囊怕是一车难装啊!”李嘉自鸣得意,笑着说道:

    “怕是那卫玠,也要被郎君我压下去!”

    顾首一看,田忠只是笑着奉承,而张虎子这糙汉,懂个屁的典故,只是憨笑,李嘉瞬间被这两人气笑:“得,水平在这,对牛弹琴啊!”

    魏晋时期的女子颇为大胆疯狂,有春秋战国余风,见到美男子,打招呼抛香囊只是等闲,四大美男子之一卫玠乘坐牛车来到建康,由于围观的女子人山人海,牛车上都是女子告白的香囊,道路拥挤,如同现在追星的粉丝一般疯狂,卫玠天生体弱,经受不住,于是就是一命呜呼,才有了“看杀卫玠”之词。

    跟不懂得人聊天,着实自讨苦吃。

    眼看着日头升到了头顶,前行中的自叹年轻人站住了脚步,抬头看着街边一处酒楼的招牌,名唤‘凤喜楼’,酒楼高大,在广州也是有数的,足有三层楼,站在门口闻着里面飘出来的酒菜香味儿,皇帝更觉得饥肠辘辘,回身招呼:“田忠,进去问问,可还有座位吗?”

    很快,他就回来了,说道:“郎君,雅间还是有的!”

    “不了,就找个靠窗的座,这市井人情,平日里可看不着。”李嘉摇摇头,拿着纸扇,就摇头晃脑地走了进去。

    登上楼梯,一楼二楼一片嘈杂嬉闹之声,碰杯劝酒、大声喧哗的声响连成一片,响得人耳朵里什么也听不见。

    李嘉倒是颇为欢喜,坐在靠窗的位置,临街而望,各种小贩吆喝着,吃喝玩乐,样样都有,充满了生活气息。

    而宫廷中规矩严苛,虽然管不到皇帝,但却把别人管住,一板一眼的,短时间还有些许征服感,长久了就厌烦了。

    “嘿,春香楼的小娘子活好的很,老鸨调教的不错,声音又好听,跟鸟儿唱歌似的,我本停歇了,谁知又起了!”

    “那天庙会有个耍手艺的小娘子端是漂亮,嘿,双腿有力……”

    “郎君,这里喧闹的很!要不去雅间吧!”张虎子想必是习惯了,但田忠却听不得这种污秽之语,说道。

    “不碍事的,咱们听听!”李嘉摇摇头,这种荤话算个甚,后世比这天和地呢!

    却说,这边有一桌,有个汉子袒胸露、乳,模样颇丑,但看着憨实,他吃了一杯酒,说道:“听说了吗?前不久,南海县的周判官,审了一个难案,着实了不得!”

    南海县是广州两县之一。

    “怎么说?”有凑趣地问道。

    “嘿嘿,话说,南海县有个商人,天天去往楚国做生意,积攒下来好大一笔钱财,年岁大了,就拿回南海置办田产,全交由比自己小很多的胞弟一手打理,谁料半个月归来,满心以为可以安度晚年,不料他的弟弟竟然全然不认此事,所有的田地契约,也都是写的胞弟的名字。”

    “呸,端不是人了——”

    “狗杂种!”

    “婊子养的,阿耶想剁了他!”

    听客们虽然帮不上忙,但却是嘴上王者,忙不迭地骂将起来,可谓是义愤填膺,颇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之感。

    一旁的茶博士也是听得忘神,停下了嘴中的故事,反而认真听了起来,腹中积累素材,日后去了别家,也能道出新意来。

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

    这一来自然就要打官司,可想而知,身无分文,又年老体衰,他的弟弟反而输入胥吏们大量的钱财,官司自然打输了。

    没奈何,这个人没有办法,带着仅有的一点资产,再度返回楚国,想重操旧业。但是生意做得很是不顺利。老人越想越生气,一年半载后,听闻审案并不归县衙老爷管了,而是归通判老爷,心中多少活泛开来。

    虽说递了状纸,但商人却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一来天下官吏一般黑,二来,他身无长物,只能勉强过活,所以只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希望断绝,只有这一途了。

    却说这南海县判官乃是番禺县人,虽然同处于一城之下,但广州城何其庞大,番禺县的人脉难以利用,况且京都之地,勋贵颇多,小小的县判官,并不让他们放在眼里,只有承天府判官才能让他们稍微抬眼相看。

    周玉海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若是元从之臣,属于商会的主事,读过几年书,心思活络,跟随入了京,由于是开国不久,制度简陋,因少府监改革裁员,于是就走通了门路,从少府监外出任了判官。

    判官从七品,虽然隶属于知县,但却拥有独立权,范围之内,知县无权干涉,只能提出异议,打发重审,过程是一律不得过问的。

    所以,商人告状的时候,哪怕知县递了信件过来,周玉海也一概不理,反而仗着天子门人的身份,硬怼了一句,让知县好几天吃饭不香。

    “这周判官,着实是个神仙人物,只是看了一眼状纸,就明白了所以然来,心中已经笃定事情真假,明面默不作声,把那商人的胞弟请来,好生招待,暗地里却派人去访问乡老里正,以及亲戚好友,记下好几箩筐,然后选个吉日,当堂会审!”

    “你们猜怎么着?”汉子喝了一口酒,解了解渴,看着周边围来的一大群人,还有许多身着绸缎长袍的,心中更是得意。

    “怎么着?”有人配合地问着。

    由于讲的由浅入深,颇有几分小说的成分,又比较离奇,李嘉的心思也慢慢投入。

    “嘿嘿,周判官直接拍桌子,说道:‘你小子几十年来,一直街头乱混,田无二亩,宅无八分,一直有兄长照顾才娶妻生子,如今平白无故地得了几亩豪宅,又有上千亩的良田,肯定是山岭的强盗,掠夺无辜百姓,不然怎么突兀的有如此多的钱财?’

    那小子直喊冤枉,周判官则道:‘你看这些,都是乡老里正,亲人好友的口证,你平日又无积蓄,定是是贼人处得了脏款’。”

    “这小子瞬间就慌了,若是不解释清楚,被按下通贼多罪名,一家老小可得进监狱,甚至量刑大些,就得砍头,他立马跪下,解释不清家产来源,只得将吞没兄长家产的说了出来……”

    “这可真是青天大老爷啊!”周边人纷纷点头,赞叹道。

    在这个世道,缴税纳粮服兵役,都算是正常的,死人倒不至于,但却是诉讼之事,轻则倾家荡产,重则破家灭门,若非必要,绝对不去县衙,能让族老解决的,就绝对不去县衙。

    告状这件事,反而成为了有钱人的专利,尤其是经济繁荣的大城市,有钱人乐于花钱请讼师,勾结官吏,诉讼问题一直极多,一直治民有术,而诉讼不通的官吏而言,却是不胜烦扰。

    所以,农村小城诉讼不多,有数的大城诉讼繁多,谓那些状师为讼棍。

    “是哩,这样的青天老爷,几十年都没见着了!”

    “听闻前一阵子,还惩治了几个豪门的家奴呢,一时间南海县清静了不少。”

    周边叽叽喳喳的,百姓们对于难得出了一个好官而滔滔不绝地赞叹起来,只有李嘉饮着酒,侧着耳朵听,不做别状,食了两口菜,舀了两口饭,他就站起离去。

    几人自然服侍的到位,紧随这位皇帝而动,眼睛睁大,耳朵竖起来,仔细观察着皇帝。

    “这个周判官,可曾熟悉!”李嘉问道。

    “奴婢略有耳闻!”田忠掌管皇宫大内,对于京城倒是关注一些,连忙说道:“听闻这位周判官名唤周玉海,是郎君从邕州带来的老人,又善钻营,不想再从事商道,就被少府监举荐,担任了从七品的判官!”

    “刚才所说的审案,倒是确有其事,大致不离,在民间名声一向很好,官场也是名声大噪,由于在天子脚下,听闻几个相公都知晓了他,想是前途远大!”

    “不过,这位周判官官话倒是不怎么利索,邕州音极重,惹得不少的笑话!”

    “嗯!”李嘉点点头,说道:“难得我的门下出了这么个人物,不错,没丢我的脸!”

    “术业有专攻,为政的不一定会审案,而民生多艰,些许诉讼虽然鸡毛蒜皮,但却是不可或缺的,有得一能吏,也是百姓之福啊!”

    李嘉心中将此人记下,这天底下有才华的,不一定能力行,有能力的,不一定忠诚,科举虽然筛选出来的都是读书人有才华的人,但底层草莽,有能力的也不在少数。

    此人或是幸运,从邕州而出,有了元从之资,然后再因开国时不拘一格,所以被举荐了判官,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未来或许宰相之位不可达,但封疆大吏,亦或者九卿之位,还是有可能的。

    若是再过几年,科举制彻底成熟,源源不断地读书人涌现,这些有能力的,最多只是胥吏了。

    所以,时势造英雄,在乱世,秩序被打破,阶层被打破,有能力的人都会有一席之地,连李嘉曾经如同家奴一般的管事,都能展露才能。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李嘉心中对此人确是欣喜,安排了轿子,去往衙门而看。

    果然,一个三十多岁,面容严肃,衣着整齐的周判官,正在大堂审案,围观的人不少,基本上一两刻钟就能审理完毕,可见人情练达已然熟络,些许的谎话难以隐瞒。

    李嘉心道,这通判之职,只在承天府设置,岭南数十州也须尽快了,倒是湖南与南平快些,新设的几府也有序进行。

    岭南也须尽快规划府州划分了,秩序需要统一才行。

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

    整个二月,天下各国都忙着处理内政,对于征伐都不太热衷,难得出现一片和谐的场面。

    岭南,借由州县合并,开始重新对岭南数十州进行人口清查,以及土地丈量,装了几年的李嘉,终于开始对地方开始下手。

    而这口子,第一个就开在了建武镇,皇帝自己的老家。

    皇帝亲自命令下,邕州李氏直接交代出了一千多户隐户,以及两千佃户,土地则有三百多顷,按照纳税额标准,一次性就得缴纳三千多石的粮食,光是李氏,就能让邕州财政富裕一阵子。

    有的皇帝带头,自然无人敢放肆,再加上建武镇是李嘉的大本营,自然了解一清二楚,那些大户豪强一个个都被点了名,转运使司衙门与射声司一起上门,谁受得了?

    由此,光是建武镇,检地而出约百万亩,新增户籍(指隐户)约两万户,预计每年赋税新增十余万石,建武镇成为承天府外,第二大纳税户。

    为此,李嘉按照规矩,新设岭西,以邕州为首府,辖邕、桂、容三管,西北十数州,基本上以唐时的岭西节度使、邕管经略使的地盘,与现代广西相差不离。

    而既然有了广西,广东自然也就不远了。

    于是,李嘉又设岭东府,除了承天府外,以夺于湖南的贺州、连州,以及封州以西,数十州为一府,府治设在广州,毕竟是京畿之地,需要严加管控,如河北于北京,既不能革新,也不能太传统,拱卫京师为要。

    说实话,新设的两府,基本上是以现代的为基本盘,地方虽然大,但人口却很少。

    以南平为核心的荆南府,人口就达到了七八十万。

    如果按照合并州县后的估计,岭西岭东两府,各有十数州,去处承天府的三十多万人,每府的人口至多与荆南府差不多,岭南之地,新增人口能多个二三十万。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春耕时分,耽搁不得,所以必然要出动,走出家门,隐藏不得,不然荒了半年,就得饿肚子,借着天时与朝廷的压力,虽然人口编户困难重重,土地丈量艰难险阻,但依旧缓缓地开始进行。

    百姓们有的忙,朝廷也有的忙,但李嘉却不得闲,他准备完成多年的夙愿,开始修路。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要想富,先修路,在和平时期,的确有道理,但战略上,却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在王朝末期,承平日久,兵卒战斗力自然衰落,但再怎么衰落,也比普通百姓强,所以一开始的起义部队,是对付不了官兵的,毕竟是物资规模都比不过。

    后来之所以壮大,则是清剿不利,逐渐坐大,明末就是如此,没钱维持驿道,自然道路废驰,行军困难,往往还没到,人家就转移了。

    比如,邕州与广州相距上千里,若是出现乱匪,如李嘉起事时调虎离山,地方兵弱,只能出动中央,往往却难以及时赶到,于是只能加强地方,但又会导致地方坐乱。

    所以,从秦朝开始,每个新建的王朝都是大规模的修路,重视驿道系统,这是朝廷的血管,只有崇祯没钱,才敢裁撤,一般的朝廷也只是废驰罢了。

    比如,安史之乱爆发后,范阳至长安相隔三千里,6天后叛乱的情报即传至长安,可见驿站传送速度之快。

    扯远了,回归正题。

    在古代,修路一般是夯土,把土砸实,亦或者用熟土,像秦始皇兵马俑那,都是把土用火炒一遍,这样不会有虫或草,保证了土的质量。

    当然,若是在重要的道路,比如御道,则是青砖而垒,格外的重视。

    但这些姑且不说人力,但成本都比较高,而且如夯土、熟土等,又容易损坏,修理也难,当然,只要不计成本,如秦驰道一般,上百年都难坏。

    但,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在汉代,就有像现在的地板砖一样的地砖,也是用黄土烧制,很硬,古代没有什么重型车辆,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

    而且修筑成本、维修成本都比较便宜,缺一角就补一块砖,下雨也不容易泥泞,起风也没有风沙。

    关键是动用的人力物力少,烧砖只需几百人,格外的方便,不需要挖山取石什么的。

    因此,总结一番后,李嘉决定以砖路为要,开始大规模的烧砖铺路。

    以砖铺路,再添上细沙和石子,可不就完美了那?

    计划中,有府道与县道之分。

    从邕州至广州,从广州至长沙,一横一纵,跨府道路,称之为府道。

    而州县相通,又称之为县道,标准自然大为不同。

    府道是大动脉,要求高,标准基本是宽十丈(三十米),两边种树,修有明渠,路上每隔一里埋一块石碑,标明所处位置,每隔三十里,设驿站,每个一百五十里,设大驿站。

    县道自然不需要那么宽大,三丈就够了,驿站也是如此设置。

    驿站主要是供公务人员出差时投宿用,不接待一般百姓,也兼顾了兵站、仓库、物流、邮递的任务,分别有不同部门负责,还暗藏了监督各地的情报人员。

    当然,为了便利百姓,每个驿站邻近的土地,交给商人开铺子,或者旅店,或者酒肆,哪怕经营皮肉生意,只要付租税了,都可以经营,其钱财用来维持驿站自身的日常,维护道路。

    为了避免驿站招劳过度,或者官吏勒索过分,所以李嘉又规定,只有五品一下的官吏,有公务在身的官吏,才可以报销费用,其他的探亲、归乡,以及其他目的者,不能居住在驿站,只能去旅店。

    唐代驿站的最高直属管理机关为六部之一的兵部,并设有“兵部驾部郎”专司全国驿站之管理。根据《唐六典》卷五载:

    “驾部郎中、员外郎掌邦国之舆辇、车乘,及天下之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阑逸之政令,司其名数”。

    对此,李嘉不敢苟同,官僚主义对于驿站的侵蚀,都是有目共睹的,自然而然,浪费消耗颇多。

    皇帝一改唐法,直接让少府监管辖驿站,以货殖之法,让驿站保持独立性,长久性。

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内功

    大规模的修路,在春耕时分是不可取的,若是执行徭役,则会让夏收受损,李嘉是个有为之君,自然知晓分寸。

    百姓们也着实可怜,一年忙到头,只有在冬日才能休息些许时日,所以朝廷大部分的徭役又集中在秋收后,春耕前,普通人自然辛苦。

    为此,李嘉选择不征发徭役,而是让厢兵进行修筑。

    厢兵的来源很杂,一开始是李嘉进去广州城后,整修禁军,剔除其中的老弱病残后,再把其中的一些顽固分子,以及**流氓等,全部纳入厢军,以作管理。

    由于南汉为了维持治安,一直有强制流氓地痞入军的传统。

    所以数量还挺多的,约有五六千之数,几乎占据禁军的两成,这些人不能放,不然就会危害地方,也不能平白无故养着,于是就设立厢军,让他们每天干活去。

    之后,又在广州斩杀了一些顽固分子,部分罪责较轻的,就也入了厢军,之后,又打虔州,俘虏了上万名南唐的神卫军和百胜军,也入了厢军。

    神卫军大部分被南唐赎回,百胜军中的顽劣分子留下,其余人也出了厢军。

    再加上土匪、海盗等融入进来,厢军一直保有近六千人的编制,可谓是岭南军队中的脓包,毒瘤,专门负责对道路的修建。

    他们经验倒是丰富的很,从广州到衡州的道路修缮,就是厢军完成的,为夺取湖南、南平,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可惜,并没有多少奖励。

    今次又要修路,免费劳动力,厢军们无可奈何,只能按部就班的开始了,烧砖、铺路,栽树,虽然繁琐,但却有条不紊,当然,这是在禁军的监督下执行的。

    其中的耗费,着实低廉,只有些许口粮,砖窑的建设,以及一些器械等,还没有多少麻烦,若是徭役,其中的折腾简直烦躁。

    死了人,李嘉也不心疼,都是人渣,偶尔施舍一顿鱼肉酒水,就已经是大恩大德了。

    六千人修路很快,尤其是烧砖后,铺路极为方便,几乎以每天十里的速度迈进,这首先要修的,就是从广州到长沙府的府道。

    之所以如此,李嘉心中想的是争霸天下,岭南偏居一隅,虽然安全,但着实不方便,调兵遣将钱千里迢迢,又没有电话啥的,若是出了差错,就大发了。

    首府的迁徙,不可莽撞,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岭南整理完毕,尽快的编户齐民,化作大后方,贡献钱粮。

    而且,也不可轻易地就说出来,毕竟故土难舍,哪怕作为开国皇帝,威望很高,但也不能轻易地否决大部分朝臣的决议,所以,需要缓缓图之。

    当然,在长沙府和承天府之间的府道驿站没有建立之前,李嘉是不会迁都的,之前从湖南回广州的路途,实在是太苦了。

    驿站的建设也只是李嘉的假想,虽然具备可行性,但其中的差错却有不少,需要调整,岭南暂时还是不能动的,以静为要。

    叹了口气,望着一个个身穿长袍,羽扇纶经的读书人,在街道上闲庭信步,有说有笑,李嘉的心情愈发的好了,对于捡地中遇到的不快,也烟消云散,死掉一些豪族地主算的了什么?

    “有了这些读书人,何以惧豪强?”李嘉笑道,心中对于科举,又有了新的设想,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获取读书人的心,无论是豪门还是寒门,都是重要的,这代表着对于基层的威望以及统治力。

    宣扬朝廷,无知的百姓们,对于这些读书人认可更高一些。

    南唐,自去年九月,太子李弘冀死后,李璟悲痛欲绝,封第六子李从嘉(李煜)为吴王,居住东宫。

    就跟天意似的,南唐最果敢厉害,预定一代明君的李弘冀突然就死了,皇帝之位落入到了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李从嘉手里,与李嘉有一字相同。

    对此,李嘉不置可否,反而玩味的说道:“从嘉,从嘉,岂不是说,服从于我?”

    此话传到了南唐,李璟(本来要去王字旁,但还是常用为准,知道就行了)极为愤怒,光明正大的占便宜,如此无耻之人,对于读书人李璟而言,他是万分受不了这种的,于是,立马给儿子李从嘉改名为李煜,一般人登基后改的,因为李嘉提前了。

    太子被他国小瞧,朝臣们莫衷一是,有人见了机会,钟谟说李从嘉轻浮放纵,请立纪国公李从善,李璟大怒,贬钟谟为国子司业,正式立吴王李煜为太子,而不是遮掩的让其住东宫。

    听到这则消息,李嘉并没有因一言而变历史的快感,而是想起来南唐后主李煜,借由李煜,又想起他的大周小周二后,大周不可得,有夫之妇了,小周倒是有些念想。

    “看来,李璟身体已经不行了,快要走咯!”李嘉感叹道,李璟虽然无能,但有手腕,能坐镇南唐,群臣膺服,而李煜继位主少臣疑,机会又来了……

    李嘉在整修内功,中原动荡上百年,赵匡胤自然也是苦练内功,逼出中原的潜力。

    正月,由于缺钱,赵匡胤继续周世宗的度田之策(也就是编户齐民,丈量土地),将显德末年停止的度田,继续进行以为。

    但地方官吏哪里如中央的意见,反而多欲求功,弊端丛生,好好对善政,成为了弊政。

    于是就学习周世宗,精择官员至各地均平两税。

    除此之外,为了让各州县的钱粮能减少损耗,多多入库,赵匡胤继续完成郭荣的遗志,继续修治运河。

    宋都汴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汴河所漕最多。于是调发丁夫数万,引导闵水从新郑(今河南新郑),达寿春,与蔡水合(后改为惠民河),贯通京师,南历陈(今河南淮阳)、颍(今安徽阜阳),以通达淮右漕运。

    二月,调发丁夫三万人疏通五丈河(即广济河),自都城北历曹(今山东菏泽南)、济(今山东巨野)、郓(今山东东平),以通达东方之漕运。

第三百九十八章潜移默化

    得到中原大发民力,开始整修水运,度田,李嘉心中虽然有些放松,但警惕却更高了一些。

    动作难么多,北宋今年肯定是难以发兵了,所以开始苦修内功,南平与湖南暂且是安稳的,自己迁都倒是有时间安排。

    但是,这也代表着北宋已经度过了开国危机,开始如同跑车一般,大肆飞奔起来,不是李嘉高看中原,那里是汉族开垦几千年的土地,各种水利只要一起来,再加上中原百姓辛苦耐劳,以及丰富的耕种经验,北宋的gdp和财政,肯定是飙升的。

    人口基数在那,北宋千万人口,而李嘉的新唐只有两百多万,耗费四五倍的努力,才能勉强赶上,真是差距太大。

    不过,北宋需要面对北汉和契丹人的威胁,重兵把守北疆,与安稳的南方自然是不同,消耗自然也不同。

    岭南安稳了数十年,哪怕有李嘉的颠覆,也不过是局限动乱,大体还是无恙的,所以,这次编户齐民,势在必行,一定要将岭南的潜力完全逼出来,再掌握在朝廷手里。

    所以,李嘉一边盯着岭南编户,一边巡视着修路的状况,厢军的人拍着胸脯,说秋收前,一定把路修到长沙府。

    李嘉不置可否,路是越修越慢,山岭越来越多,加宽,挖坑等,再也不能如承天府附近那般快速了。

    只要按部就班,李嘉就不管那么多,自然有人盯着。

    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位故人,来自于邕州的故人。

    李嘉倒是来了兴致,造人之余,也见见人吧!

    来人身材颇高,比寻常人高出半个头,约有一米八左右,虽然已经穿着汉人的衣袍,但浑身不自在,不自觉的扭动着,坐立不安就是了。

    李嘉好好回忆了一遍,这才想起,此人是六十八洞蛮寮的中,龙州的洞主龙三哥,对于李氏很是听话,在江左江右一直是亲李的代表,如今得以上京,想必是有了事发生。

    遇到故人,李嘉脸色很好,一副高兴的模样,龙三哥显然熟蛮,对于汉家文化倒是熟的很,很拘谨,比往年还要拘谨,学着汉人那般,半个屁股坐到了椅子上,一脸憨厚的表情。

    “三哥,怎么到了广州?”对于这样的熟蛮,李嘉很放松,也很宽容,但对于龙三哥而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兵力雄劲,又是汉儿的皇帝,威势极大,哪怕一句话,他听着都有些害怕。

    “回、禀,陛下,咱来京城,咱们是素来与朝廷亲近,征兵啥的也不曾拖过,但最近新来的那些官,却逼人太甚!只能求皇帝为咱们做主,咱们了对于李家忠心耿耿啊!出兵也大方,就像之前,说不让进邕州城,就不进……”

    瞧着他说话颠三倒四的,李嘉到不以为意,仔细听着,才弄明白,原来是有官吏去了江运江右,准备编户齐民,还准备让他们纳税。

    这一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虽然那些熟蛮们生活习惯也慢慢与汉人相同,也会说汉话,但若是要他们交粮纳税,那可使不得。

    至于汉人啥的,到无所谓,交粮交税却必须抵制。

    但建武军的存在,以及李家几十年来的威势,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就花钱,又派人来到京城,让相熟的皇帝来请求。

    听闻这些,李嘉瞬间沉思起来,他倒是对此了解很,这些人还是他派过去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六十八洞蛮寮的底线。

    如今,倒是清楚了一些,李氏与六十八洞这些年来快速增进的贸易往来,让他们享受福利的洞主而言,是不可割舍的,尤其是酒水、盐、白糖,铁锅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除非是鱼死网破,他们是不会断绝的。

    所以,这次遇到了官吏的逼迫,他们第一时间就是花钱去贿赂,然后再派人来京城求援,这是典型的汉人思维。

    “如此,我倒是知晓了!”李嘉故作思考的点点头,然后却有些为难地说道:

    “不过派出官吏进行检断,这是朝廷一致的决定,我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朝令夕改,这样的话,我这皇帝哪有面子?”

    李嘉的话很直白,特别的直白,所以龙三哥听懂了,他也知晓,若是自己这个洞主决定去打猎了,全洞人都去了,自己要是又决定不去,以后听话的人就少了。

    所以,他有些认同,但依旧苦着脸说道:“陛下,咱们六十八洞可一直听话的很,从来没有违背过,您看看我们那么多年……”

    面对龙三哥的苦苦哀求,皇帝再三思量,然后凝重地说道:

    “这般,他们要查,就让他们查,登记后,只是做个样子,你们的税赋就免了,从此都不用交了,跟以前一样,不过,要以兵役来取代!”

    “啥是兵役?”龙三哥疑惑了。

    “就是说,以后每年,你们十个人里面,就要有一个人出来了为我打仗,这就是兵役!”

    “有赏钱吗?”龙三哥继续问道,六十八洞人,从来不怕打仗,因为打仗才有钱拿,勇士从不会畏惧死亡。

    “当然,只要服兵役,每个月都有钱拿,你作为洞主,你也有钱拿,出一个人一百钱!”李嘉认真地说道,直把龙三哥胃口吊起来了。

    “这是个好消息,好好的好消息!”龙三哥欢喜道,能让洞民赚闲钱,自己也能得钱,真是太好了。

    “回去后,你去跟那么洞主们说,查人就让他们查,以后出兵也发便些,也不需要交税,你们又不是汉人,登记后也算是有身份了,平日里也可以去城里买个房子,买东西什么,猎到了好东西,也可以去城里卖,能多弄些钱……”

    听到皇帝的解释,龙三哥突然觉得,编户也没啥的,就是麻烦了些,自己还是洞主,还不用交税,而且,还能让去当兵赚钱,以后也能进城了,方便的很……

    目送其离去,李嘉倒是笑了笑,温水煮青蛙,服了兵役,就得识字,入了旗,就有了新的头,潜移默化,就是如此吧……

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单

    长久以来,对于这些蛮寮们的处理,朝廷一般有两种方法,一则是羁縻之策,如南汉一般,任命各洞为州,让其自治。

    二则,就是改土归流,进行编户齐民,成为朝廷的顺民。

    为什么要改土归流,还是图人家的百姓,税收。

    有一句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那些六十八洞蛮寮为例子,他们身处大山深处,以捕猎,及采摘果实为生,有时候也进行耕种,但大部分都是刀耕火种,收获很浅显。

    说实在的,这些人又不是汉人,所产出的赋税能有几何?贸然地进行,改土归流只会导致叛乱,那些钱财都不够平叛的。

    所以李嘉认为,对于这些蛮寮,可分为两种方法,分别对应是熟蛮,一个是生蛮。

    熟蛮不必说,他们已经汉化许多,所以对于他们需要轻徭薄赋,善待头领,须得赏赐他们土地住宅,让他们子弟读书,慢慢地归化,以汉官为主,头领为辅,

    生蛮,就如同六十八洞蛮一般,头领或多或少的识得汉字,汉话,可以交流贸易,但底层的蛮人却不懂,只是听从首领的话,所以,只要换个首领,他们的态度就会大变。

    李嘉觉得,对付他们,就需要有相配合的统治策略,不要一味的追求统治。

    首先,对他们的丁口进行统计,方便了解他们的实力。

    第二点,要形成君主关系,具有兵役及朝贡制,名正言顺的归入统治序列。西周的制度就很适合这些依旧处于奴隶社会的蛮寮们,所以,李嘉不再对他们封州县官职进行羁縻,而是封爵来抚顺他们,承认他们的统治权,然后再明确的要求他们承认兵役等义务。

    准确的来说,就是惠而不费的明确承认他们的世袭统治权,再要求他们如同西周的诸侯一样,对周天子进行兵役等义务。

    如此一来,朝廷凭空的就能得到数千上万的蛮兵,而且,还能控制住各洞的规模,防止互相兼并,尾大甩不掉。

    第三点,就很简单了,就是帮助他们仿制朝廷,建立简单的统治制度,设置大法官、大司马,国相等职位,从而稳定统治。

    如此,六十八洞就或许成为六十八个伯国,质子入朝,汉化,就水到渠成了,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就会如同汉人一般无二了。

    比起虚无缥缈的州、县羁縻,还不如确实统治,规定义务要好的多,尤其是这些偏远地带,只有确定义务,让其归心,以君臣之义慢慢相结。

    想到妙处,李嘉不由得笑了。

    随后,到了三月初,广州城内的读书人越发的多了许多,大唐的声威震慑,令科举的吸引力大肆增强。

    这个时候,专门负责铸币的杨有义,耗费三四个月的功夫,将大唐积累数年的铜锻造成了三百万贯的钱,已经蓄势待发了。

    李嘉再次检阅了一下铜钱,发觉含铜量虽然不高,铜锌合金制作而成,在岭南铜矿比较多,但黄澄澄的,惹人喜爱,再加上制作精美,周边还特地压了纹边防止剪边,可谓是上好的铜钱了。

    说道铜钱,就不得不提一下,铜钱并非是黄色,而是青色为主,而且铸造工艺不同,以及用铜料不同,颜色也有很大的区别,古钱的铜质主要有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数种。

    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颜色紫红。青铜属铜锡铅合金,其颜色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白、微黄等种。黄铜指铜锌合金,其色有淡黄、金黄之分。白铜指铜合金,多见于近代机制币。

    比如,清代新疆等地用红铜铸钱,颜色紫红。所以,在铜钱鉴定过程中,如发现铜质与时代不相符的铜钱,即可断定其为伪品。

    “陛下,三百万贯铜钱已然铸造完毕!”杨有义沉声说道。

    “那么,即日发行吧!”李嘉随口说道。

    “陛下,在发行新钱之前,还需要做一件事!”杨有义再次说道,声音很大,看上去很是深刻的样子,李嘉不由得直起身子,认真倾听。

    “地方之上,民间之中,许多大姓豪右之家,多铸有熔炉,待发行新钱未久,臣怕他们早就私铸恶钱,以之敛财,败坏新钱!”

    李嘉听着,觉得很有道理,这些刁民,狡猾的很,挖朝廷墙角,撸皇帝羊毛,已然成了习惯,三百万贯看着多,但人均一下,顶多一人一贯。

    而且,还要考虑流通国外等情况,这些钱顶多在城市中流传,偏僻的农村就是他们乐土了,而且,若是反应不及时,甚至南平、湖南都会被恶钱充斥。

    到时候劣币驱逐良币,那就凭空为他人忙活了。

    “那就等几天再说吧!”李嘉点点头,说道。

    春意越发的显然,空中乌云朦胧仿若打翻了砚台里的墨汁,扩散的阴霾越来越深,好似要打翻了一般。

    当前,吴青迈步走来,不畏春雨,捧着手里的卷宗神情严肃地走进木门,来到了皇帝的书房之中。

    “微臣拜见陛下。”吴青低头抱拳道。

    两个宫女低着头倒退着几步,拿着东西走出了书房。

    李嘉翻看着面前的卷宗,厚厚一叠,仿若一个书本一般,字体倒是颇为耐看,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蝇头小字,几乎全是人名。写在上面的绝大部分人,李嘉根本不认识。

    但,他却知晓,这是数日来,承天府以及岭南规模较大的家有熔炉,具备制造铜钱的豪族,此时,却成了人名,待在李嘉的桌子上。

    粗略的估计,约有五百家之中,若是连根拔起,岭南非得大乱不可。

    “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李嘉问道。

    “微臣认为,如此人等数十年来,铸造无数恶钱,甚至比之朝廷的铅钱还要单薄,百姓损失无数,抄家灭门,也不为轻!”吴青声音很轻,但话语间却十分的残酷。

    “杀戮太重了!”李嘉摇摇头,说道:“如此一来,天下就不稳当了,私自铸钱又不止他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3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飞天缆车所写的《大唐再起》为转载作品,大唐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再起介绍:
时值五代十国,北宋之前,列国纷争,民生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两广地区,有一国,名汉,又被称作南汉,又被唤作南海霸主,国主残暴,又恐失国,意用阉人治天下,阉人治军,阉人治国,崇文弱武,天下之苦者,莫如百姓。有一人,唤作李嘉,大唐李氏后裔,见此局面,极为愤慨,挥舞旗帜:“主昏国乱,正是大唐再起之时也!”据岭南,复安南,克占城,攻大理,灭湖南,并南唐,对北宋,合契丹,这天下,思唐之民多矣。大小周后,符氏姐妹,花蕊夫人等,诱惑人心……赵匡胤,李煜,李彝殷,孟昶,耶律述律,野性难训……大汉能再兴,我大唐难道不能再起吗?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大唐再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