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再起TXT下载大唐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飞天缆车     大唐再起txt下载     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领

    没过几天,正旦日之后,湘水之上,不仅有有赛龙舟的场面,而且长沙城内外百姓甚多,人山人海。

    湘水冬日不曾结冰。

    李嘉带皇后嫔妃及文武群臣去观看,仪仗护卫浩浩荡荡,在佳节与民同乐。

    及至返回皇城,李嘉又在城门上观看御街上的灯舞。

    随后还未至元宵节,但“哐哐……”的锣鼓声已经开始了,人们不断地欢呼喧嚣着,哪怕在高高的城楼上都清晰可闻,气氛弥漫在城内每一个角落。

    此情此景,颇有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了。

    李嘉颇为激动,又有些自豪,这般的好日子,是他一直努力的结果。

    人口一直就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尤其是去年迁入了二十多万百姓,让整个长沙府瞬间改头换面,越发的繁荣起来。

    五代乱世,自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气候在不断地恢复,所以契丹人坐拥草原而不乱,因为那种庞大的白灾出现的机会很少。

    而草原,也趁着这个机会,也在不断地积攒人口,为时候的蒙古帝国东征西讨而奠定了基础。

    毕竟,无论是哪个游牧民族的帝国,亦或者封建王朝,没有足够的人口是无法强大的。

    而草原经济又十分脆弱,任何一次自然灾害都可能导致牧民大批减少,甚至整个部落覆灭。

    小冰期后的风调雨顺,是可以预料的。

    “所以,时间不等人啊!”李嘉感慨道:“汉人的实力强一分,契丹人都实力也增一分,长此以往,非汉人之福啊!”

    朝廷百官还可以欣赏一些盛世景象,但对于张苗而言,元旦才过数日,他就收拾妥当,离开长沙,回到了交州都护府。

    这一趟,皇帝同样赏了他男爵的爵位,外加百顷地,一座房子,以及铜钱、布帛等,价值数千贯,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张苗,他依旧是交州都护。

    只是随从而归的,还有两千五百人的禁军,基本上都是岭南人,熟悉山林境况,对于瘴气等极为熟稔。

    护送他归来的,则是海龙军。

    对于如今的海龙军而言,抽出百来艘军舰出来运送,是极为简单的,这也让张苗真切地见识到大唐海军的厉害。

    “这样的乘风破浪的大船,在海龙军中,能有多少?”

    站立在甲板上,感受着微咸的海风,张苗颇为感慨地问道。

    “我也不清楚!”陪同张苗南下的,乃是禁军都指挥使,梁励,又见于交州都护府的形式,所以梁励不仅担任着护军使的职位,而且还身兼副都护一职,可谓是位高权重。

    对此张苗倒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交州都护府这些年来,掺沙子还少吗?如今只是更正大光明一些,还是可以容纳的。

    “这是海龙军的船只,大小来看,没有八百料,也有一千料了,这样的船只,在整个海龙军,应该有数十艘之多!”

    梁励对此不以为意,禁军与海龙军,本来就是不相干的,或者说在大部分的禁军眼里,海龙不过是一些捕鱼的船手罢了,哪里有禁军来的威风八面,所以了解的并不深。

    “海龙军虽然不及禁军,但海龙军目前已经霸占了海上大部分的地盘,海盗已经很少了,也没有人敢动它,传闻有数百艘之多!”

    梁励摇摇头,淡定地说道。

    “数百艘?”张苗大吃一惊,从来没有想过,朝廷的水师竟然如此实力,这岂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灭交州都护府数次吗?

    心里头的那点念想,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此,甚好,甚好!”张苗感慨道。

    随后,船只到了长州,然后顺着红河北上,到达了修缮一新的交州城。

    “快来看啊!这船好大!”

    “真大啊,朝廷的船太大了,码头都容不下了!”

    “走走走,去瞅瞅!”

    交州城作为交州都护府的中心,居住的人口,外加附近的村落,百姓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其他的十二州,加起来,也只能那么多。

    这在五代时期很常见,国都人口占据大头,

    张家在交州来说,是一个大豪族。

    尤其是随着张苗成为了交州都护,张家的权势在整个交州已经达到了顶峰,其他的豪族则聚集在其麾下,共同治理交州。

    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交州,更像是豪族的联合自治,朝廷只负责收税,具体的管理基本上都交与了他们。

    前面也说了,吴昌文统治时期,整个安南其实松散不堪,吴氏只是相当于共主罢了,所以吴昌文投降的很快速。

    张苗治理交州时期,凭借着岭南朝廷的威势,打压不服从的势力,收服顺从的势力。

    实际上来说,其他十二州的,泰半都在那些军阀手里。

    丁部领就是如此,他是大黄华闾洞(位于今越南宁平省嘉远县)人,其父丁公著乃交趾统治者杨廷艺的牙将。

    杨廷艺被南汉任命为安南静海节度使时,委任丁公著为驩州刺史兼御蕃都督。

    吴权崛起之后,打败南汉后,丁公著投奔吴权,仍为驩州刺史。在丁部领还小时候,丁公著便去世了,由丁部领承袭其位,担任驩州刺史一职,其母谭氏率余党入居洞山神祠之旁。

    在公元951年,由于丁部领割据华闾洞拒绝向吴朝纳贡,南晋王吴昌文与天策王吴昌岌一起率兵,攻打华闾洞。

    丁部领害怕,派遣儿子丁琏前往吴军中为人质,试图让吴军退兵。

    但二王指责丁部领没有朝贡,竟将丁琏逮捕,继续围攻华闾洞。丁部领奋力抵抗,一个月过了,华闾洞依然未被攻克。二王遂将丁琏绑在旗杆上,声称丁部领若是不投降,就立刻将丁琏杀死。

    丁部领大怒,下令用十余张弓一起射向丁琏。

    二王大惊,当即班师回朝。

    所以,安南成为交州都护府时,丁部领已经年近四十,世代统治驩州,以至于势力盘根结错,拥兵数千,宛若独立王国一般。

    “朝廷派遣数千禁军前来?”

    丁部领披头散发,皮肤黝黑,身强体壮,虽然是汉人出身,但已经与普通的安南蛮人并无两样,也才能统帅汉蛮数十年之久。

    对于朝廷的举措,他疑惑不解,总感觉不对劲。

第六百七十三章认爹

    “恐怕,朝廷已经忍耐不住,准备对咱们下首了!”

    在他的身侧,站立了一个年轻人,皮肤黝黑,散发着精悍气息,不容小觑,甚至,与丁部领站立一起,难分高下。

    他就是丁部领的嫡长子,丁琏。

    这个儿子一直随他东征西讨,而且,好玩的是,历史上无论是面对吴昌文,还是北宋,他都派这个儿子前去,当作人质,从而体现自己的一片真心。

    不过,丁琏的确十分优秀,不只是丁部领,就连那些手下们也一一认可。

    吴权建制称王后,让整个安南人都趋之若鹜,谁不想统一安南,成为国王,享受荣华富贵。

    丁部领执掌华闾洞多年,野心早就不自觉的滋长开来,尤其是吴权打败汉国的先例,让所有人都绽放了野心。

    “才二千多人!朝廷是疯了吗?”有人质疑道:“光是咱们华闾洞,就有上万兵马,其他使君手中再在一起,也有数万,这点兵马,能管什么用?”

    丁琏面对质疑,毫不犹豫地怼道:“光是兵马多有什么用?有多少铁器,有多少兵着甲?”

    “朝廷的禁军,可是个个披甲,能征善战的主,咱们能敌得过来?”

    “好了,别说了!”丁部领眉毛一皱,说道:“光凭借着咱们华闾洞,的确是难以对付都护府,不要忘了,那里之前还驻扎的几千人呢,这若是加在一起可不是小数目!”

    想到这里,丁部领瞬间心急如焚,自己即将扩张的大业,突然遭受了重锤打击,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再多的努力,也换不来成功。

    北人实力还是太雄劲了。

    “父亲无需惊慌,昔日面对汉国数万兵马,吴王毫无畏惧,依旧击败了大军,从而建制称王,只要父亲不要轻言放弃,那么咱们还是有希望的!”

    丁琏见父亲的脸色,连忙劝说道。

    “少洞主所言极是!”这时,一直受人尊敬的吴真流和尚,沉声说道。

    “哦?大十有何妙计?”丁部领听到吴真流的话,瞬间激动起来,连忙问道。

    安南与中原一样,道教和佛家也流传甚广,尤其是两者都需要识字知书,才能胜任,某种层度上来说,和尚和道士,在安南也一向受人尊敬。

    而丁部领就把吴真流当作智囊看待,一向信任有加。

    “阿弥陀佛!”吴真流念了一声佛号,说道:

    “据我所知,在你们这些未曾出家的人眼里,把子嗣看的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没了子嗣,不仅忧虑香火无继,睡觉都不安生!”

    “大师所言极是!”丁部领连忙说道:“但这与咱们所言又有何关系?”

    “居贫僧所知,治理布海口一代陈明公,如今已经五十有余,虽然身体康健,但却一直不曾有子嗣,已经焦头烂额了,整日唏嘘不已!”

    吴真流轻声说道,就爆料出了一个大消息。

    至于他为何知道,凭借着他和尚的身份,在哪里没有关系,这点消息对别人而言是机密,但对他而言,却是不值一提。

    “这——”丁部领喜不自胜,连忙说道:“今日多亏了大师知道,不然某就日夜不得安稳!”

    四十来岁的丁部领立马精神振奋,他对着自己手下臣子说道:

    “某明日就去布海口,认陈明公为义父!”

    “父亲,您去怕是不太好吧!”丁琏连忙说道:“不如让儿子前去!”

    “你的身份不够格!”丁部领摇摇头,说道:“陈明公乃是我父辈一类人物,纵横这片多年,若是让你为子,那么不就凭空矮了我一辈?”

    “我作为一洞之主,认他为父,其中的诚意自然十足,他也肯定极为欢喜,十分认可,大业才算可期!”

    “父亲——”丁琏低下头,对于父亲如此不顾羞耻的行为,感到十分的敬佩,为了大业,认个父亲又算的了什么。

    其他的手下则虽然心理感觉别扭,但洞主都无事了,他们怎么敢插嘴。

    况且,布海口一带的确富裕,而且实力强劲,等到陈明公死去后,那么不就属于咱们华闾洞了吗?

    只不过是认个爹,进行养老送终,就能获得数万的属民,以及庞大的财富,这笔买卖绝对是值了。

    丁部领心中就是这样想的。

    若是让自己的儿子去认爹,那自己将置于何地?

    况且等之后儿子继承了领土后,实力反而跃居自己之上,那岂不是乱了体统?

    权力这东西可不能轻易的舍弃,昧着良心叫个爹又算得了什么,反正自己又没见过爹的模样。

    “大师光是布海口,恐怕也难敌朝廷吧!”丁琏继续问道,满脸的渴望之情。

    “少洞主所言极是,哪怕加上布海口,对于朝廷而言,也是不够的!”

    吴真流点点头,继续说道。“父亲——”丁琏低下头,对于父亲如此不顾羞耻的行为,感到十分的敬佩,为了大业,认个父亲又算的了什么。

    其他的手下则虽然心理感觉别扭,但洞主都无事了,他们怎么敢插嘴。

    况且,布海口一带的确富裕,而且实力强劲,等到陈明公死去后,那么不就属于咱们华闾洞了吗?

    只不过是认个爹,进行养老送终,就能获得数万的属民,以及庞大的财富,这笔买卖绝对是值了。

    丁部领心中就是这样想的。

    若是让自己的儿子去认爹,那自己将置于何地?

    况且等之后儿子继承了领土后,实力反而跃居自己之上,那岂不是乱了体统?

    权力这东西可不能轻易的舍弃,昧着良心叫个爹又算得了什么,反正自己又没见过爹的模样。

    “大师光是布海口,恐怕也难敌朝廷吧!”丁琏继续问道,满脸的渴望之情。

    “少洞主所言极是,哪怕加上布海口,对于朝廷而言,也是不够的!”

    吴真流点点头,继续说道。“大师光是布海口,恐怕也难敌朝廷吧!”丁琏继续问道,满脸的渴望之情。

    “少洞主所言极是,哪怕加上布海口,对于朝廷而言,也是不够的!”

    吴真流点点头,继续说道。

第六百七十四章吴哥王朝

    “无他,只缺一外力——高棉!”

    吴和尚淡淡地说道。

    “高棉人一直对占城垂涎三尺,可惜,被唐国人先一步下手,以至于气愤难当,只要咱们取的高棉人的支持,就定然可以夺得交州!”

    “高棉帝国可战象数万,兵甲无数!”

    “高棉人不是想要占城吗?咱们可以许诺,会帮它们拿下占城!”丁部领点点头,大声说道:“舍弃一个未曾得到的占城,换取交州,很值得!”

    华闾洞处于交州的南部,其下方,只有一个平桥,属于羁縻州,临近占城,地小而民寡,都是蛮寮,作为与占城的缓冲,可以说,不堪一击。

    虽然丁部领一直想占据占城,但峰州数十洞蛮人的阻拦,让他的梦想遥不可及,而交州平原,才算是咫尺可得。

    华闾洞,距离高棉很近,丁部领感觉这个计谋很可以。

    “只要获得高棉人支持,定然拿下交州!!”

    丁部领随即做出了安排。

    首先,派遣人手去高棉求援,不说千八百战象,百八十还是要的,而且,兵器,铠甲一定要多要,获得兵马支持就更好。

    与此同时丁部领带着他的儿子丁琏,去往布海口,准备认陈明公,也就是陈览为义父,希望这个大军阀能够收下,从而席卷两地。

    却说这边,梁励来到交州后,立马就接管了交州都护府的兵权,两千多的留守兵马,如今也就那样吧!

    着甲率只有三成,七日一操,饭食还算可以。

    随即,他又了解交州的形势,从而开始思量起如何平定交州各地军阀,真正意义上的建立都护府。

    他查看了一下携带的从唐朝时留下的地图,又与如今的形式比对一下,瞬间感觉糊涂了。

    除了交州以外的十二州,完全模糊了,势力犬牙交错,几乎不以州称,而是以洞称。

    比如,在交州都护府赫赫有名丁部领,其本继承其父的驩州刺史兼御蕃都督,虽然应该称呼为驩州,但在交州,大家却称呼为华闾洞。

    也就是说,他的地图完全没有了时效性,这才几十年,形势变化太快了。

    “州县不见了踪影,皆称之为洞,奇哉怪哉!”

    梁励惊讶莫名,然后又感到心寒,他是看过史书的人,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一般都是在乱世,亦或者王朝将亡之时。

    “莫非,交州真的有野心之辈不成?”

    继续了解下去,他才知晓,交州都护府如今,下辖地十二州,只有数州在手,只有峰州、武峨州,福禄州,武安州,陆州,都州在手,其余的驩州,唐林州,爱州,长州,罗伏州,安州,都不在手里。

    当然,安南都护府的精华地带就是在交州附近,只有占据了这个肥沃的平原地带,掌控十数万百姓,就可以泰山压顶,以势攻之。

    “关键在于丁部领,此人乃野心勃勃之辈!”

    梁励看到,其攻打其叔父丁预,再打退吴昌文二王的进攻,以至于赢得了万胜之王的美誉,若是不出所料,其野心,就在于交州。

    “陛下俘获吴王,留兵驻守交州,以至于令彼辈心生犹豫,功势暂定,但某一来,如同打草惊蛇,其必然有所动作!”

    “驩州一手难攻,而且到处都是山林峡谷不好进军,只有等待以以静制动了!”

    “不过,倒是可以联系占城都护府,二者一同行动,南北夹击!”

    心思转动,梁励感觉不好行动,目前刚来交州对于地形不熟,还是得练兵,磨练为首要。

    ……

    高棉,此时又被唐人称之为真腊,在前唐时分为两支,一个是水真腊,一个是陆真腊。

    在公元9世记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且又重新取得了独立地位,并于公元802建立了吴哥王朝,建国后的吴哥王朝,国势强盛,文化繁荣。

    王城建筑雄伟,建有世界闻名的吴哥窟,疆域包括今缅甸边境和马来半岛北部地区。

    早在天宝十二年,真腊王子还曾率领随员访唐,唐玄宗赠以“果毅都尉”的荣誉称号。

    稍后,真腊副王婆弥和王后又亲自来中国访问。唐代宗对这次访问极为重视,以国宾礼接待,并特赠以汉名“宾汉”(中国的上宾)作为纪念。

    如今,吴哥王朝的国王,名唤罗贞陀罗跋摩二世。

    国王之下,又设五大臣,落支﹑高相凭﹑婆何多陵﹑舍摩陵﹑髯多娄。

    大臣之下还设有若干臣僚﹐全国各城都派有部帅治理﹐大臣﹑部帅﹑臣僚都由王亲国戚充任。

    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属下贵族官吏﹐农民领取土地耕种必须向封建领主缴纳一定的实物地租和服劳役﹐以换取对土地的使用权。

    等级森严,官属出门乘轿及打罗伞各级有别﹐级别越高,罗伞越华丽,而住屋高矮广狭也有定制,只有官吏才能住瓦房,普通百姓只能住茅草屋。

    简单来说,这是个类似于西周时代的分封王朝。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接到丁部领的求援后,他并没有一人独断,而是召集五大臣,进行商议。

    “丁部领要求我们支援他成为安南的王,之后会打下占城赠送给我们,你们怎么看?”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坐在王椅上沉声说道。

    “陛下,占城是个富庶的地方,商贾往来,许多商人都说,它堪比吴哥城,甚至更多,各种布匹,美食,瓷器,美人,应有尽有,它本来就属于我们,如今能够占据,再好不过!”

    落支大臣兴奋地手舞足蹈。

    “不可!”高相凭大臣立马反驳道:“听闻唐国是个强大的国家,拥有几十万兵马,可以建造庞大的船只,征服了大海,这样庞大的国家,是不可以被欺凌的!”

    “占城王国,数万军队,就轻易地被消灭了,我们一定要慎重——”

    “你是我们打不过唐国?”

    “怎么,你带领大军去打吗?我肯定支持!”

    眼看着两人相争,朝堂上瞬间混乱起来。

    “别吵了!”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打断他们的争吵,说道:“咱们可以支持一些兵器、战象与他们,至于派兵的话?”

    “先派使臣出使唐国,看看虚实再说,再庞大的大象,只要象牙断了,就不堪一击!”

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贡

    吴哥王朝拥有战略武器——象兵,这种庞然大物,在森林,草地上,可谓是无人可挡,全全部碾压,这个时代的吴哥王朝属于上升期,国力不断的在增强。

    庞大而华丽的吴哥城,也在一步步的完善。

    在整个南亚,吴哥王朝可谓是无人可挡了,它自然有自傲的本钱。

    对于唐国,吴哥王朝建立时,其已经属于渐渐没落的状态,哪怕南诏国,都比其影响力更大一些,它几乎没有唐军有过接触。

    但,安南都护府的存在,却无不显示唐国的存在感,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人们,也在不断重复着唐国的富饶,强大,以及宛若星星的城池。

    面对占城的诱惑,吴哥王朝上下垂涎三尺,但又不敢直接与庞大的唐国交战,所以,带着这样的心理,吴哥王朝首次派出使臣,出使唐朝。

    费陀螺身材不高,但脑袋灵活,身宽体胖很招人信任,毕竟胖子看上去就很老实,值得信赖。

    他是隶属于婆何多陵大臣之下的小臣,拥有自己的封地,一座人口达千人的小城,由于封地是位于洞萨湖附近,土地肥沃,所以他的家族势力雄厚。

    这次捞到这样的出使机会,也是他的家族势力强大的缘故。

    临行前,婆何多陵大臣对他吩咐道:

    “国主和其他大臣都希望你能打探到唐国的虚实,若它是一个壮年,且体型强大的大象,就与它结好,送上礼物,和睦相处!”

    “若是个衰落的老象,就敷衍与它,然后收买大臣,再了解虚实后,我们就能咬上一口,占城就是我们的了!”

    “所以,你的任务很重要,不能随便了事!”

    “我遵从您的吩咐!”费陀螺连忙行礼,拍着胸脯说道。

    这趟出使唐国,他带着沉香﹑黄蜡﹑豆蔻﹑紫梗﹑大风子油等特产,准备贩卖,赚取钱财与出使两不误,毕竟香料可是好东西,好多商人都会收购这趟去往唐国,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定然能卖个好价钱。

    至于送与唐国的礼物,则十头珍贵的白象,十头犀牛,两只老虎,一同送与唐国国王,这样的珍禽,无论在哪里都是珍贵无比的。

    费陀螺感觉很合适。

    为了更好的显示吴哥王国的国威,他找国内的大商人,以及水师,借来了十艘大船,足以容纳两百人。

    “哈哈哈,到时候让唐国人看看,我国的威严!!”

    费陀螺满怀着憧憬,虽然听说唐国人很厉害,但久在吴哥城,他想来,再厉害能到哪去?

    我们吴哥城足有数万人,守卫的大军,光是大象就有上千头,无人可挡,商贾无数。

    随后,与所有的货物一起,十艘吴哥王朝的大船,就启航东去,距离不远的占城,只有数百里。

    到了占城港,看到这样热闹的码头,费陀螺瞬间嫉妒地发狂:“这样多的商船,该收多少的神鸟币?”

    吴哥王朝主要流通以半手工方法制造一种圆形小钱币。这种钱币多从缅甸和泰国输入。

    币面上的哈姆萨神鸟图案,相传是高棉神话中造物主杜恩的化身。据说远古时杜恩给高棉人送来火种、石器、以及牛、猪和家禽等。还为百姓解难消灾,因此为高棉人世代尊崇膜拜。

    这种货币有铜、银两种,由于唐宋元明时期海贸流行,这种货币很多,人们不知道它的典故,就按其形似小鸡的模样,俗称其为“小鸡币”,另外也有人称其为“红鸟”。

    费陀螺见到了高大的占城,瞧着这比吴哥城矮小许多的城市,心中越发的火热起来:

    “这般矮小的城市,若是让战象的战士,随便就可以跨越而下,占城一定能攻克下来!”

    对于那些守城的兵卒,他已经完全的忽略的,在象兵面前,在厉害的武士,都只能是蝼蚁,被踩踏成泥。

    说明是吴哥王朝的使臣后,他就见到了一个身穿长袍的唐人,这位唐人自我介绍是占城都护,让费陀螺心中惊诧莫名:

    “这么繁荣,这么好的地方,竟然是你的封地?你们国王那么大方吗?”

    翻译将这句话翻过来,让范隶瞬间无语,他无奈地说道:

    “做这座城市不是我的我也没有什么封地,我只是替我们的皇帝看守而已,防止那些歹徒扰乱这个的生意,瞬间进行收税——”

    “真是奇怪,不是你的封地,你竟然很开心,认真地干活……”

    范隶懒得理会这个使臣,他只是随便说了两句,然后就派人将其送走,随即开始兴奋地书写,告之朝廷,有海外小国要进行朝贡。

    吴哥的使臣,莫名就变成了朝贡。

    这封信走的很快,在费陀螺还未到广州时,就已经来到了长沙城,政事堂也颇为得意:

    国势日升,连那些小国也来朝贡了,这里面也有我们这个宰相的功劳啊!

    “这真腊国,哪位卿家了解一个?”

    李嘉随口问道。

    “回禀陛下,这真腊国早在代宗时,就已经朝贡过了!”

    这时,饱读诗书的首相赵诚,连忙说道:“代宗皇帝甚是喜悦,甚至还赐予了许多礼物,而在南汉时,也已经有商贾往来,介绍了这个海外一国!”

    “臣有幸了解,其国方圆千里,其国主信奉婆罗门教,与天竺国一般无二,人分四等,喜欢兴建寺庙,而且,其国武力在昌盛,像咱们的巨象军,也只有不过千头,而其国,据说有数万人,动则山林震动……”

    “象军再厉害,只有怕火,乃至于披上虎皮,皆可胜之,更不必说,咱们的火炮了!”

    孙钊连忙发言打击道:“传闻其国如同周朝一般,分封诸侯以治之,其国虽大,但却大而不强!”

    “陛下可封其为郡王,都督,可安其心!”

    对待番属国,唐朝政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羁糜州,文书用“敕”;一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渤海、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着自己的领土范围。

    这边的真腊,自然是第二种。

    ps:月初,求票,求订阅……

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

    费陀螺来到广州城时,瞬间眼花缭乱,感觉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如果说,占城的繁荣是可期的,可以预料的,但广州城的繁荣,却超乎他的想象。

    码头,人来人往,看不清楚多少人,但总数肯定超过了他的领地,那些身着短衣窄袖的大汉,一个个扛着货物,挑着,井然有序而不乱,没有争抢,也没有打架,数量繁多的商船一到港,片刻之间,就卸完了货物。

    商船更是络绎不绝,仿佛大海中的浪花一般,永不减少。

    码头干净整洁,砖石铺就的地面没有一块干泥巴,许多小孩子和老人,拿着篓子,用扫把清扫着。

    “这就是唐国的国都吗?果然繁华热闹!”

    费陀螺感叹道。

    “不,这只是码头而已,沿着这条宽阔的石路往前走,就是广州城了!”

    迎接他的官吏嘴角闪过一丝轻蔑,海外番国就是这般,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最是好糊弄了。

    翻译的话,让费陀螺颇有些难以置信。

    这是一条极为宽阔的道路,足以容纳数十人并排而走,道路两旁也通了沟渠,这是为了防止下雨天地面泥泞。

    从道路往前看,一路上人来人往,马车、骡车,驴车,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

    而令人奇怪的是,道路分成了两半,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界限,让行人车辆左右并行不而拥堵,一来一往,毫无迟邂,令人咋舌。

    费陀螺连忙问其故。

    官吏言道:“道路再宽,车辆一多迟早就会拥挤的,所以我们在中间划了一道线,让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边走,井水不犯河水,这样一来就畅通无阻……”

    说着,官吏一脸敬佩地朝着北边拱手拜了拜,感慨道:“这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见着这个场面,临时出来的对策,一经实施,百口称赞,我主果然天资聪颖,非常人所及,可以说,没有陛下,就没有现在的码头,就没有现在的大唐……”

    费陀螺看着滔滔不绝地官吏,又看了一眼口干舌燥的翻译,瞬间明白,此人不仅拍马屁功夫一流,而且这是个话唠啊!

    “那些孩童手中的纸张,以及叫喊着什么?”

    费陀螺立马打断了其言语,继续问道。

    “那是邸报——”被打断了话语,如同拉半截就擦屁股,这是极为难受,官吏不由得板起脸,说道:“朝廷大事,以及各府风土人情,诗文小说,皆在其上,十钱一张,你又看不懂,就算了!”

    如此这般,但费陀螺仍旧问道:“那座规模庞大的府宅,可是城主府?”

    “不是!”官吏一脸复杂地说道:“那是市舶司,负责收税的,对了你带来的那些东西,也要交税,就去那里,不要忘了!”

    费陀螺瞬间感觉不好了,在老家,他这样的贵族还要纳税?简直就是笑话。

    “贵国贵族也要纳税那?可否通融?”费陀螺有些心疼。

    “哪怕是贵族,也要纳税!”官吏叹了口气,说道:“时势不同了,以前好日子没了,咱们官吏不纳税,就得罢官弹劾,得罪皇帝,贵族降爵,收田宅。”

    “转运使司衙门,都是一群吝啬贪婪之辈!!”

    在其愤愤不平之中,费陀螺只能认命地去卖了东西,缴税,然后去了广州城。

    广州城屋舍鳞次栉比,人比码头更多,显得更加的拥挤,叫卖声不绝于耳,穿麻衣,丝绸,短衣的,各种都有,车子行走在街道上,很是缓慢。

    养着街道两旁的砖瓦房,以及那高不可及的城墙,费陀螺瞬间就酸了,他说道:

    “在我们国家,只有贵族才能住瓦房,平民都没有鞋穿,而这里竟然人人皆有鞋履,衣衫漂亮,真不愧是大国啊!”

    “不穿鞋?不硌脚吗?”官吏奇怪道:“也只有蛮寮才不穿鞋,咱们这样的大国,若是不穿鞋,成何体统?”

    “不知这广州城,有多少人?”费陀螺羡慕且嫉妒地说道:“在我们国都,吴哥城,有十几万人呢!”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我又不是户部的,但大概还是了解的,五六十万吧!”

    “这些年商贾往来太多,尤其是那些大食人,披着袍子,大热天的不热吗?看着都烦!”

    官吏毫无保留地对大食人进行鄙视,反感。

    这样的城市,又怎么打?果然是上国,平常的一座城市,几乎抵上几个吴哥城了,那么兵卒岂不是更多?

    到了这一刻,费陀螺完全没有了觊觎之心,对于占城的渴望,也被压到了心底。

    无他,这是一个落后的正常人对于文明先进国家的仰望。

    当差距到了遥不可及的情况下,嫉妒就完全消失了,只有仰望,服从。

    只有亲眼见识到,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而大食人则完全没了这种仰视的心态,说实话,阿拉伯文明此时并不差。

    这样的大帝国,在阿拉伯世界也有过,毕竟也是建立国跨洲大帝国的人,什么文明没见过,东罗马,西欧,印度,对于大唐只有惊叹,羡慕。

    甚至内心深处还有占有的欲望。

    毕竟海路已通,技术成熟,在这样繁华富裕的帝国,占据一个大食人的城市,可行性很高。

    唐朝的广州城,宋朝的泉州,就是这般情况下的产物。

    不过,路途遥远之下,外加中原的国力,这种幻想不可能成真。

    长途跋涉,足足行了七八日功夫,也不知走了多长路,见到多少城市乡村,大唐帝国的庞大,果然超乎想象,吴哥王朝几日功夫就走完了,这里竟然还在走……

    “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拥有数百万的人口,足足是我们的数倍,城市如同天空上的星星一般繁多,军队雄壮,道路宽阔齐整,与我们一般,他们也有数不清的驿站,而且比我们的更多,更大,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大帝国,但我听说,他们北方还有两个不亚于这般帝国的国家,我瞬间明白了,与这样的帝国争斗,绝对是自取灭亡!”

    看着眼前的长沙城,也就是唐帝国的国都,费陀螺合上自己的记叙本,望着这条宽广,名唤湘江的大河,感到惊叹。

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

    朝廷上下,对于真腊国,其实并不怎么看重,距离太远,许多都是道听途说,经过商人的嘴知道的,没有啥子真实感。

    但,皇帝却很明白,这个真腊,其实就是高棉帝国,这个占据后世泰国、柬埔寨、老挝的东南亚强国,其实也属于地域小强吧!

    只是可惜,属于分封王国,难怪一直争占城,却难得手,体制决定了一切。

    真腊距离占城、交州太近了,交好远远大于对敌,李嘉目前也没有对战其国的意思,都是原始森林,岭南、交州都没开发好,再占据,也统治不了。

    况且,婆罗门教,的确恶心,这东西要是传到中国,要是与士农工商进行融合,那李嘉真的是民族罪人了。

    不过,马六甲海峡却可以提前占据,遏守港口,收一收过路费,建个都护府,然后以点扩面,将马来半岛拿下,收一堆南亚的属国撑场面,获得市场,促进出口。

    转眼间,李嘉就开始谋划南下了。

    国内不宜进行战争,所以,海外倒是可以,当作练兵也不错。

    勉强开个朝会,接见了真腊的使臣。

    册封其国主真腊郡王,赏赐金银各百两,郡王、王妃、世子,春秋衣裳各一套,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至此,大唐手下的番属国,百万人口以上的,超过了三个,真腊、吴越,大理,其他小国无数,颇有几分大唐盛世的气势。

    高丽和倭国则毫无感觉,一点行动的意思都没有。

    北宋就比较可怜了,虽然占据中原,但本来经济不咋地,番属国又没几个,名义上被压了一层。

    …………

    “丁道长,您慢点!!”

    朗州,武陵县,丁怀山穿着麻衣,身材修长,宛若富商,烈日之下,他撑着伞,带着几个手下,正不断地走着。

    几个崇福司的大汉,大汗淋漓地走动着,瞅着健步如飞的丁道长,连忙喊道:

    “这太阳正热,咱们歇歇脚吧!”

    “拿着——”丁怀山看着气喘吁吁地几人饥渴难耐的模样,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来几个梨子,说道:“你们吃这个梨,就暂且歇歇吧!”

    “听闻那马大姑正在聚合百姓,传其鬼怪之说,咱们须得快些前去,错过就不好了!”

    “那咱们就直接去拿下他们吗?”一个黑脸大汉啃了口梨,有些犹豫地说道:

    “不是灭我方士气,就咱们这几个人,遇到那上百号村民,而且还是一个个悍勇的山民,实在是没把握……”

    “咱们只是打探虚实,我师兄早就去巡检衙门求兵,待咱们看住那马大姑,其来后就立马行动,这可是大功一件!”

    丁怀山找个处树荫下,啃食手中的梨,津津有味地说道。

    丁怀山是个道士,年方三十岁,供职于崇福司,这是专门管理佛、道、拜火、绿、沃等教派的宗教组织,由皇帝一手建立,名义上归属于礼部,实际上由皇帝和礼部双重领导。

    平日里道士、佛徒等,由于出家,所以不需要服徭役,兵役,名额很是稀缺,需要拥有度牒,再进行管束。

    崇福司就是发度牒,管理道士和尚,而皇帝还对各州县的佛寺、道观进行数目要求,崇福司也须对地方进行监督,防止有额外的荒山野寺诞生。

    其中,还有个最重要的,就是鉴别休神,打击淫祠,这是朝廷与地方严格要求的,也是崇福司首重之任。

    何为淫祠?

    就是地方百姓,祭祀不被朝廷承认的鬼神,就会被打成淫祠。

    有人说,普通百姓信仰个鬼神,安抚一下受伤的心灵,这不是应该的吗?

    儒家讲究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对于宗教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封建时代,祭祀祖先英烈、天地神明,被等同于用兵打仗一样的国家大事。

    每个朝代都有一部《祀典》,其中明文规定了可以享受世人祭拜的祖先英烈、天地神袛、历代名人名臣。《祀典》之外,民间自行滥建的、供奉名不见经传的各路“毛神”,或者奸雄、奸臣的祠庙,统称“淫祠”。

    比如,你在当时建庙供奉石敬瑭,那就是淫祠,还有咱们课本上学的西门豹治邺,惩治给河神献女的巫婆,这就是淫祠。

    首先,淫祠会对百姓进行敛财,试百姓困苦,久病无医,民受其害,如人殉等。

    其次,淫祠会破坏风气,危害世道人心,控制舆论导向。

    如唐初,河北军阀窦建德死后,河北百姓给他兴建夏王庙。在朝廷眼中,明目张胆给这些国家公敌立庙,简直就是为他们翻案,等同于把这些国贼视为英雄,起到了误导舆论导向的坏作用。

    这不是说咱们大唐皇帝是反派了?

    最后,这些宣扬鬼神的人,会对百姓进行人身控制,把控地方乡里,危害朝廷统治。

    比如历史上汉中的张鲁,北宋末年的江南方腊,洞庭湖的钟相、杨幺,再加上鼎鼎有名专业户白莲教,可以说,都是淫祠,家族传承。

    像淫祠,尤其是南方,更加严重。

    吴楚多好鬼神,巴峡、岭南、荆湖地区便多有以人祀鬼的淫祀风俗。

    《宋会要辑稿》中有:“湖南北两路风俗,每遇闰月之年,前期盗杀小儿,以祭淫祠,谓之‘采生’。”

    朝廷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所以地方去参与不多,只要能收得赋税就行,如今,开始进行内政时期了,淫祠自然就不能放任自流。

    丁怀山来自于岱宗派,得益于皇帝的扶持,如今其已经超越了上清茅山,楼观派,天师派等,位居第一,掌控崇福司大权。

    因此,岱宗派大盛,天齐王之名,也名传各府,百姓畏惧死亡,又羡慕灵界之福,纷纷慨慷解囊,岱宗道观已有数十座,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走吧,时辰不多了!”

    畅想了一下岱宗派的未来,丁怀山立马就精神百倍,他自己的未来,也需要去抓去了,可不能懈怠。

    “我倒是要看看这马大姑,究竟是何许人也!”

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

    丁怀山等三四人,又行了五六里路,山间小路难行,足足走了小半个时辰,才算真正的走完,到达必行的目的地——白虎村。

    白虎村位于山脚下,一条小河穿插而过,流入洞庭湖,由于地形较为平坦,又与附近的山村比较近,所以大家都喜欢来到这里进行买卖。

    这里距离洞庭湖约十来里,距离武陵县城却有近二十里,可以说山高水长,自给自足,朝廷对这里的控制力十分的薄弱。

    丁怀山一行人来到这里时,正是赶集的时间,刚过午时不久,山民们正摆摊交换着东西,有鹿肉鹿皮,虎皮虎骨,各种漂亮的羽毛毛皮,在这里的价格很低廉,所以很热闹。

    不过,待他们几人到时,所有的叫卖声瞬间就停了,一个打扮很怪异,好似巫师一类的人走过来,问道:“你们是干嘛的?这里不欢迎你!”

    口音有些别扭,但朗州距离中原不远,改变的并不太多,他能听懂。

    “我是商人,来这里卖盐的!”丁怀不急不缓地说道。

    “私盐?”那人瞬间就放下了些许警惕。

    “当然,官盐可只能去城里买,我们私盐便宜多了!”丁怀山打开包裹,露出白花花的海盐,这种产自岭南的海盐,如今来到了整个湖南,改变了其缺盐的环境。

    “他们呢?”

    “我的护卫,山区野兽繁多,总要小心些!”丁怀山一无所有地笑道。

    “那你们留下吧!”

    男人嘀咕了几声,市集瞬间恢复了热闹,丁怀山瞬间一惊:看来这马大姑势力,不可小觑……

    既然装作商人,他自然找个好位置,把海盐往外一摆,瞬间就聚集了大量的猎户。

    “多少钱一斤?”一个膀大腰圆的猎户问道。

    “二十钱一斤,官盐可是要三十多钱哩!”丁怀山果断地说道。

    “好,我这头鹿,你看能换多少斤?”猎户咧开嘴,说道。

    “我只要铜钱,不要猎物,不然带不走。”

    猎户扭头一想,是这个道理,索性直接离开,看样子是去换钱去了。

    其他人有钱的,则立马掏出钱来,一串又一串,小半刻钟,丁怀山就卖了三十几斤盐,得六百多钱,亏的他心疼。

    这可是他花本钱,从官盐铺买来的。

    接下来一个时辰,陆陆续续又卖了二十多斤,携带的六十斤盐售卖一空,这时候,天已经凉了,距离太阳下山只有大半个时辰。

    市集上也收摊了,中间放了一个大木箱子,许多摆摊的人陆陆续续地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放进去。

    一个男人,则不断地说着,为白大仙祈福,要求大家献钱。

    另一边,八人抬的轿子上,则坐了一个菩萨模样的女人,闭目养神,檀香四起,从远处看,宛若仙人一般。

    许多村民献钱后,连忙跑过去跪下,一步步地向前趋行,或抱着小儿,或抱着家人,请求这女子为其赐福免灾。

    一个男人,抱着咳嗽不止,啼哭的小儿,走到其跟前,哭泣地数说着。

    女人眼眉低垂,从左手的玉瓶中抽出一根柳条,挥了挥几滴水与孩童脸上,男人瞬间感恩戴德地离去,其小儿脸色涨红,其不以为意,反而越发的欢喜。

    “该死,这小儿明明只是感染了风寒,如今不思急救,反而坐以待毙,再不救,怕命不久矣!”

    丁怀山低声愤慨道。

    “道长也会治病?”一人问道。

    “屁话,贫道儒家经典,佛经道传,医书棋书,无所不学,才得受符箓!”

    丁怀山望着远处的场景,沉思了片刻,连忙去献上了百钱,让那男人点点头:

    “我本料想你这外人不懂事,如今却是知晓分寸,去吧,求得白娘娘赐福,一年无病无灾……”

    说着,看着那个被抬的白娘娘,让其赶快过去。

    丁怀山感谢后,匆忙而去趁其不注意,带着几人不见了踪影。

    只见丁怀山一行人,连忙追上那抱着孩童而乐呵呵的男子,其脚力不错,一行人足足赶了一刻钟,才堪堪追上。

    “你们作甚?”男人看着这卖盐的一行人,警惕地说道:“我身上可没有钱与你们!”

    “你误会了!”丁怀山淡淡地说道:“我是为你怀中的小儿治病的!”

    “胡说,白娘娘说我儿子被山里的精怪附体了,如今已经治好了,哪里是病?”

    男人一脸倔强地说道。

    “你儿子只是感染风寒罢了,若不及时医治,很快就夭折的!不是什么山精鬼怪。”丁怀山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哪里来的骗子,快滚——”男人气急败坏地说道。

    “无量天尊!”丁怀山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你们帮我把他绑了!”

    本想用救命之恩感化,看来不行了。

    瞬间,几人下手将男人绑住,丁怀山从怀中掏出一些纸包,然后将药丸喂给了小儿吃下,这才叹了口气。

    “你这又是何苦逼我出手呢?”丁怀山看着绑在树上的男人,问道:“说,这白娘娘是何人?”

    “白娘娘就是白娘娘,她是神仙!”

    男人一脸火热地说道。

    “善哉善哉!”丁怀感叹了一句,说道:“你们给我抽醒他!”

    既然感怀不了,那就只能用这招了,敬酒不吃吃罚酒。

    “啊,救命啊,白娘娘救命吧——”

    “说不说?”

    “不说,救命啊,白娘……”

    足足挥舞了数十鞭,男人遍体鳞伤,声音也快嘶哑了,也没等到白娘娘救命,这才认栽道:

    “我说,我说……”

    “无量天尊,看来居士还是识大体的!”丁怀山抱着睡着的孩童,连忙问道:“这位白娘娘什么来历?”

    “白娘娘世居白虎村,几代人都是从仙人那里学的仙术,能够降服山间的精怪,更是能医治百病,厉害的紧!”

    男人气喘吁吁地说道。

    “就没死过人?”丁怀山不信道。

    “那是他们福德浅,神仙也救不活,这是天意,没法子!”

    “她住在哪?”

    “白虎村靠近山的河边,一个大院子,还有几十个护法罗汉守护着呢……”

    “罗汉不是佛家的吗……”

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庙

    最后,丁怀山终于弄清楚了这个白娘娘的来历。

    其家世代在白虎村传教,灾年发粮,丰年收贡,所以在方圆十里的山村,也算是名声赫赫,大部分人来这里座生意,也贡献了不少的钱财。

    至于白娘娘真实的姓名,没有人知晓,反正一贯称之为娘娘,尊敬有加。

    护卫罗汉上百人,有刀有枪,连县衙的面子都不给,横行无忌,逍遥快活了多年,一直平安无事。

    “看来,这顽毒,已经到了不得不除非地步了!”丁怀山感叹道。

    如此大的一方势力,竟然悄然无息发展多年,附近十几个村子,上千人,都被其影响,不仅影响了朝廷赋税,更是让这里成为了法外之地,朝廷威严不存。

    亦或者,地方勾结盘踞,贿赂,所以不曾被发觉,这让这等邪门歪道存在如此之久,真是罪过。

    放其走后,丁怀山这才满意而归,这次打探虚实,已经算是圆满了,总算完成了任务,自己亏的那些钱,也不算白花。

    “走吧!”丁怀山让人将其绑了,一起带走,可不能有一丝泄漏的机会。

    “戴罪立功,这是给你的机会,待事成之后,有你的好处!”

    随即,几人趁着夜色味至,连忙离去,幸亏绑了那个汉子引路,才未曾迷路,遇到危险,丁怀山不由得对自己的英明举动而骄傲。

    回到县城后,立马就去了崇福司,丁怀山一五一十地述说清楚,激动地说道:“师兄,这可是一伙盘踞地方多年的淫祠,定然有许多不法,咱们要是一锅端了,定能立下不小的功勋!”

    “你说的很对!”师兄一脸的大胡子,四十多岁的模样,掌控一县的崇福司,脸上威严日甚,不再慈眉善目,他笑着说道:

    “除了功勋外,这些淫祠所获知钱财,也能让咱们打通关节,升上一升,县城还是太小了!”

    “辛苦你了师弟,今日我已然与县令、巡检通气,明日就会有一都之兵前去,到时候一切就解决了!”

    想到之后的妙处,两人福至心灵,开怀而笑。

    第二天,一都百人的巡检兵,一大早就出发,连忙赶去白虎村,将白娘娘一伙人逮捕归案,县衙大牢一时间人满为患。

    逮捕一百五十六人,其中女子十六人。

    获田,两千八百亩。

    钱,一万三千余贯。

    自然被县衙以及崇福司一一分下,捞到了不少的好处。

    这件大案,立马就通晓了郎州,然后就到达了荆南府,以及长沙的朝廷,邸报立马刊文进行赞赏,百姓、文人们则对淫祠,深恨痛绝,纷纷叫好。

    随即,由于此个例,朝廷地方,瞬间就形成了一股捣毁淫祠的活动,尤其是大唐统治的这个吴楚大地,荒谬的淫祠更是数不胜数,几乎县县皆有,州府无数。

    这对于巡检司来说,是一件轻松的活计,既能训练,又能获得不菲的钱财,着实舒服。

    州、县也快活,一地之文教风气,对于官吏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升官标准,若是传扬到上司耳中,定然极好。

    不过,矫正过枉,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也是一种伤害。

    以致于因为信仰问题引起了不小的纠纷,百姓结伴而斗巡检的实例也不少。

    一看到有朝廷统治根基的事情发生,李嘉立马就思虑起来,信仰这东西,并非只是佛、道之神才是正神,其他的不危害百姓,收敛钱财的,也可以立庙,受入国家正祀。

    说白了,就是把那些私立的而危害小的毛神,河神等,收入国家编制,允许其祭祀,从而安稳民心。

    都江堰,灌江口,二郎神庙前。

    许多百姓聚集一起,持有棍棒,与前来拆毁神庙的崇福司一行人进行对持,如今已然是三四月份,还有点寒意,但百姓们却依旧无惧,甚至对于官府的威严也敢冒犯。

    “二郎神庙不能拆——”

    “想拆了神庙,就从我们的身上跨过去……”

    赤身大汉们,毫不顾及地说道。

    “拆庙,这可是要遭天谴的,这灌江口祭祀二郎神数百年来,一直风调雨顺,若是来年洪旱,粮食不济,咱们可都得饿死啊……”

    头发花白的庙祝,义正言辞地说道,激起了一声声的呐喊声,普通的灌县百姓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一旁的灌县县令,则皱起眉头,看着越聚越多的百姓,又看了看两百多人的巡检兵,他们大都是本地人,也畏惧不前。

    要是继续下去,激起民愤,他可担待不起。

    “道长,要不就算了吧!”县令叹了口气,说道:“这二郎神庙从祖辈就流传下来,保佑咱们丰衣足食,若是拆了,可就不好了!”

    “只有咱们佛、道正神,才有资格立庙祭祀,这二郎神庙,虽然来源久远,但却不是国家正祀,我们崇福司。就是捣毁这般的淫祠——”

    道士脸上毫不慌张,一本正经地说道。

    “你才是淫祠呢!”一个大汉骂道,“咱们祭拜二郎爷爷几百上千年了,哪里算是淫祠?胡说八道。”

    就在这对峙的几个时辰,就在崇福司耐不住的时候,来自于西川府的崇福司的文书,以及府衙的文书,都到了。

    大都一个意思,停止对于二郎神庙的拆毁。

    “走吧!”道士烦躁地挥了挥手,无奈离去。

    随即,二郎神庙爆发剧烈的欢呼声,百姓们欢呼雀跃,对这难得的胜利表示极大的欢愉。

    成都,府衙。

    “未曾想二郎神庙,如此大难缠!”西川府知府杜文和无奈地挥挥手对着一众的幕僚说道:

    “来自于各州县的书信,已有数十封,就连潘爵爷也来信,问灌江到底是如何情况,真是够了……”

    “府君,二郎神庙在整个西川都有名气,其二郎神,传闻是修都江堰的李郡守次子,李二郎,天府之国多亏了都江堰,所以百姓们多爱戴其子,信其者,不下数十万!”

    一个幕僚叹了口气,说道:“强行拆二郎神庙,太过于莽撞。”

第六百八十章加封

    “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杜文和叹了口气,他来到西川才几个月功夫,虽然已经预料到了二郎神庙的影响,但未曾想到,整个蜀中人都在为其奔走。

    若是再继续下去的话,不说弹劾他的人,就言若是激起民变,亦或者受到本土官吏的抵制,他这个知府真的做到头了。

    “书信发下去了吗?”

    “早就发了,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幕僚轻声道:“二郎神庙一时半会肯定解决不了的。”

    “那就好!”杜文和叹了口气,说道:“某本以为,在朝廷周旋于诸相公之间,已然不易,不曾想,任地方封疆大吏,竟然也有如此难处!”

    “难啊,难——”

    幕僚们则无言以对,地方官吏本就难为,上有高官,下有胥吏,中有豪右,还有大量的普通百姓,可以说,应付起来都很困难,若是经验不足,定然伤透脑筋。

    而朝廷就简单了,只需要应付相公,结交同僚,会应酬就行了,那些大事,则是宰相们的活力,普通的朝臣只需要闷头做事就行了,平常拍拍皇帝马屁就完事了。

    “府君,二郎神乃是福德正神,庇佑一方安宁,可不是那些害人的淫祠,毛头小神,须谨慎对待!”

    一个机灵的幕僚认真地说道:“许多蜀人去朝廷任职,他们许多是二郎神信徒,若是处置不好,弹劾可是免不了的!”

    “那又该如何?”杜文和几个月来,虽然有了些许经验,但到底是不足,还是需要依赖于幕僚,众人智长。

    “清楚淫祠,可是朝廷,以及陛下的意思,我若是放过二郎神庙,虽然不会得罪蜀中百姓,但绝对会恶了陛下和政事堂,这可是自绝前途——”

    杜文和感慨道:“得罪蜀中百姓事小,大不了我又去他地为官,但若是得罪政事堂和圣人,那就糟糕了,前途就罢了,最后很有可能回家种田了,我这四肢不勤的样子,怎么会种田?”

    幕僚们也面面相觑。

    杜知府要是去职了,他们是幕僚,可都是他聘请的,自然就被解散,衣食父母就没了,这就有点难受了。

    “在下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快快说来——”

    幕僚好整以暇地说道:“淫祀、正祀,本就是朝廷所分,而二郎神庙虽不在正祀之列,但却不得为淫祀,而且二郎神乃李太守之子,本是功臣之后,其根底清晰,不是什么山精野怪,淫邪之徒,府君何不上奏朝廷,正式将二郎神庙纳入正祀?”

    “到时候不仅蜀中百姓对您感恩戴德,就连那些蜀中出去的官吏也会对您大有好感,对您的前途,可谓是大有助力!”

    “更关键是,府君刚来西川府不久,西川府也刚刚组建,百万蜀民何曾知晓府君的威严?此事若成,西川州县,不尽皆俯首帖耳?”

    “妙哉!!”杜文和拍了拍脑袋,开心的笑道:“我们一直纠结怎么拆了神庙,走入了死地,如今得先生一语,可谓是茅塞顿开!”

    “化不利为有利,先生真是大才,请受我一拜!”

    杜文和这番话,让其他的幕僚们瞬间羡慕嫉妒恨了,啧啧,这可是重用的前奏,若是一个举荐,立马就是官身,真是好运。

    “这份奏章,就由先生代我草拟吧!”

    “在下幸甚!”

    这下子,幕僚们心中已经嫉妒地发狂了……

    很快。这份周章就来到了长沙城,呈交到了李嘉的书案前,宰相们也聚集而来,一起商议这件大事。

    “你们觉得如何?”李嘉看着众人神色不定,轻声道:“这个二郎神又是什么来头?果然如其所说,是李冰次子?”

    对于二郎神,李嘉熟得不能再熟了,后世多少的神话电视剧,宝莲灯,西游记,可是大名鼎鼎。

    只是,神话里。传说二郎神不是叫杨戬吗?力劈桃山救母啊,还有个妹妹叫杨婵,华山圣母来着。

    怎么成了大名鼎鼎的李冰的次子?

    李冰的名气也很大,治理都江堰,从而造就了天府之国,沿用数千年,可谓是极为厉害的水利工程师了。

    让其儿子当神,其实也是可以的。

    “具朝廷所知,应该如此!”赵诚轻声道:“二郎神庙名气极大,乃是蜀中赫赫有名的神祇,若是拆其庙,恐怕不亚于送人劫掠蜀中,朝廷大失民心!”

    “另有传闻,其二郎神庙,供奉的乃是隋朝时,名唤赵昱,隐居青城山学道,因隋炀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嘉州太守。时有老蛟兴风作浪,成一方祸害。

    赵昱乃持刀投江,没入水中,与老蛟大战,顷刻间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最终赵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于是州人顶戴,奉为神明!”

    “太宗得知,立其庙,封神勇大将军,玄宗皇帝西狩蜀中,加封赤城王!”

    “无论是何人,都为民间福德正神,臣附议杜知府所奏,为朝廷计,为百姓计,可册封为二郎神庙为正祀,并进行加封,允许百官和百姓祭祀。”

    “臣也附议!”孙钊看了一眼赵诚,无奈地赞同道。

    他晓得皇帝的底线在哪,若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那就由争权变成党争了,宰相的位置就到头了。

    “原来这位神祇的根底,那么深远!”李嘉点点头,表示学到了,果然,多跟读书人相处的好处就在这。

    “无论是李郡守次子,还是赵昱,都福清正神,理所应当封神祭祀!将其列入正祀,也是毫无疑虑的!”

    “至于加封一事,不知该如何?”

    “臣请封为王,可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赵诚谨慎地说道。

    李嘉不置可否,感觉还可以,果然,唐朝的谥号都不要钱的,死命加。

    “我朝以孝治天下,岂能加封其子,而不封其父?臣请加封李太守为敷泽兴济通佑王,父子双王,才能体现皇恩浩荡!”

    就这么一会儿,二郎神就官方之楼,落实到李冰父子头上了,果然士大夫阶级,平民的赵昱就直接被无视了。

第六百八十一章争夺

    唐朝时,二郎神庙被默认为赵昱,加封为赤城王,而不是李二郎。

    而到了宋朝,二郎神又被默认为李冰次子,封为惠灵侯,并且明文规定,就是李二郎。

    为何如此?

    唐朝尚武,开拓进取,认可了赵昱的降妖能力,喜欢他的勇猛,所以加封为王。

    宋朝则内敛,士大夫阶级势力强大,李冰父子则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天然属于士大夫阶级,很合他们的胃口,所以直接规定二郎神庙的祭祀,不准为赵昱。

    只是一个祭祀,就一眼看尽了唐、宋二朝的根本,风气。

    而朝臣们呢?

    他们的思维,也与宋朝无异,开始逐渐内敛,对于赵昱无感,对李二郎亲睐有加,社会风气的变化,果然是难以抑制的。

    自乱世以来,武人猖獗,到了五代后期,南方各国开始重文轻武起来,如南汉,以地痞无赖充斥军队,再对武将进行阉割,开科举,让文人管理州县,从而一举掌控了整个岭南。

    南唐、吴越,自然也不例外,凭借着地利享国,武人的地位进一步降低,这种风气慢慢延伸,已经不可阻挡。

    当然,这是天下人实在是被武人欺压太久,对于乱世太长的反馈。

    不过,对于李嘉而言,目前还不到重文轻武的地步,天下还没统一,就马放南山,这不是自废武功吗?人家北宋可还这样做呢?

    况且,在他的认知里,二郎神本来就是降妖除魔的武人形象,而不是文人,再者,人家李冰父子本来就有庙,何必再单独祭祀人家儿子,这完全说不通啊!

    “李冰父子治水有功,千古以来,没有人敢否认,让他们享受祭祀,这本是理所应当的!”

    李嘉待他们请求后,不置可否,见他们凝神静气后,随即慢悠悠地说道:

    “太宗皇帝、玄宗皇帝,本就对其有封号,所封者,乃是赵昱其人,朕虽不贤,但岂敢不孝,诸卿何来张冠李戴?”

    “臣等惭愧……”大臣听到皇帝这样说,而且还抬出来两位皇帝,哪里敢再反对,直接低头认错。

    “当然,太宗褒封李冰“神勇大将军”,玄宗幸蜀,赐封李冰为“司空相国”,这本是应该的,李冰父子治水之功,惠及千载,你们所言封王一事,可行之!”

    “父子为王,可重建二王庙,朝廷再拨钱两千贯,与之修缮!”

    “陛下圣明——”诸臣拜下。

    “至于二郎神庙,既然其主为赵昱,那仍旧奉行吧,依旧为赤城王,将其纳入朝廷正祀,地方官吏春秋两祭祀,朝廷发钱千贯,修缮之!”

    “臣等谨喏!”

    “崇福司官吏天下庙宇,对于那些贤臣忠勇之士所立之庙,要进行筛选,福德正神可允之,邪神淫祠,可捣毁之。”

    李嘉看了一眼几个宰相,沉声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尔等可要细细甄别,不可怠慢!”

    “臣等知晓!”赵诚等人连忙应下。

    “那就散了吧!”李嘉挥了挥手,为了一个寺庙的事,折腾了大半个时辰,也真是够了。

    不过,后代人不当回事,如今却不为小,关乎朝廷统治根基的大事,皇帝敕封鬼神,也只是在中国,天子天子,权力的感觉真好,哪怕有神仙,但仍旧也难逃其手。

    一言一行,可毁庙封神,这种感觉真不错。

    “宋朝后的李代桃僵的二郎神庙,被自己拨正了!!”

    脚步轻快,李嘉这种感觉非常爽。

    …………

    却说,这边朝廷定下来二郎神庙,那边的崇福司立马就知晓了,长沙城内的宗教界人士,也知晓了。

    李冰父子是文臣的楷模,他们不敢有丝毫的逾矩,但赵昱则不同,他只是个降妖捉怪的凡人,哪个在意?

    长沙城最大的佛寺——安国寺,它本是周行逢建立的家庙,规模庞大,僧众数百,乃是长沙城香火鼎盛之处。

    如今,随着大唐入主楚地,安国寺也随即成为了大唐皇室的家庙,继续享受特别待遇,越发的鼎盛了。

    “如今朝廷认定赵昱为赤城王,又发钱修庙,大家看看,可有什么机会?”

    寺庙主持如愿和尚,坐在蒲团上,轻声说道。

    “如今道教势大,掌管崇福司,咱们佛家虽然不计较这些,但也不能坐看我佛衰微,二郎神庙在蜀地影响甚大,咱们可不能错过!”

    “主持的意思?”一个大和尚脸上有些犹豫,说道:“可将其纳入护法罗汉之列?”

    “虽然佛无大小之分,但百姓皆是俗人,罗汉太低了吧?”另一个和尚说道:

    “可为护法天王!”

    “可为菩萨果位——”

    “不如,以佛待之?”

    “阿弥陀佛!??”如愿主持叹了口气,说道:

    “佛之位,不可轻允之,护法天王正好适合!”

    “自今日起,二郎神就是咱们佛家的护法赤城王,护我佛法,降妖除魔!”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

    ??

    …………

    二郎神庙影响深远,朝廷都纳入正祀了,道教自然不能例外,楼观派、天师派,岱宗派,上清派等,也开始商议对于二郎神庙的地位问题。

    “赵真人本就是咱们道家人士,是时候让其归位了!”

    “无量天尊,道友所说在理,不可让咱们道家长者沦落!”

    几个道家派系一致认为,赵昱所在的二郎神庙,就是他们道家的神仙,之前一直流落在外,没有归位,如今正好被朝廷纳入正祀,借由这个契机,正好归位。

    “赵昱师从咱们上清派李珏道长,追本溯源,合该封为道君。”

    上清派的道士连忙说道。

    “封为道君不难,但二郎神庙岂能是上清派的?咱们岱宗派掌管崇福司,理所应当为我们岱宗派!”

    几个教派争吵不休。

    他们对于二郎神庙归属看的极重,不在于金钱庙产,而在于影响力,这要是纳入,可增添不少的信徒。

    几日争吵,难以抉择,无奈,众人只能让其独立,自成派系,但对于和尚纳入佛教的行为,坚决抵制。

    随即请求皇帝敕封其为真君,以正其神位。

第六百八十二章结果

    佛教的无耻,超乎了道教诸派的想象,一个道士,竟然敢纳入佛教护法之列,这对于道家来说,绝对是一项极大的侮辱。

    诸派系立马停止了内斗,二郎神庙的归属。暂且不问,但他一定要属于道家而不是佛教。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若是明面上的争夺,是没有用处的,那群和尚能量大,又能言善道,过上几十年,怕是真的成护法了。

    大家决定釜底抽薪,直接让皇帝出手,一举奠定其道家地位。

    作为掌控崇福司的代表,近些年来一直大肆发展的岱宗派,被众人一致推出,让其去面见皇帝,说明情况。

    请求其敕封赵昱为真君。

    对此,岱宗派当仁不让,作为与皇帝最近的派系,也只能出马了,这事关道教的利益,数十万的信徒,可不能让佛教弄去。

    岱宗派,是李嘉起家时,感到势单力薄需要结合宗教信仰的力量起家,比如,来自各地的道观,可是最好的打探虚实的基地,道士们有场面出没高官府邸,消息灵通。

    李嘉思来想去,决定扶持道教派系的岱宗派,也就是信奉天齐王一东岳大帝的教派,来自于泰山,迁徙到了岭南,势单力薄,渐渐的边缘化。

    所以,非常容易被掌控。

    对此,李嘉亲自帮他们绘制信仰,详情请看四十五章,让天齐王,成为鬼魂都安息之地,因为对死亡的畏惧,以及对死后的憧憬,让岱宗派大肆发展。

    一开始,李嘉甚至让道士在军队中,一边教导识字,治病,一边监控部队,防止有人不听从命令,尤其是那些蛮寮们组成的部队,更是需要管束了。

    后来,随着势力的发展,顾及影响,李嘉开始让道士们退出军队,才算结束。

    随后,皇帝登基,设立崇福司,岱宗派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举获得皇帝赏识,掌控崇福司。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如今高官贵族们经常跑到岱宗道观祭拜上香,瞻仰天齐王的风采。

    如今岱宗派在各地拥有道观十来座,又因掌控崇福司,道教诸派也以其为首。

    经过紧急的商议,岱宗派派出了徐炼徐道士,他是皇帝潜邸时认识的,如今又添为帐教,可以说,在整个岱宗派,自己道教体系中,都具有极大的威望。

    “是吗?”徐炼叹了口,听闻了这件事后,说道:“本以为朝廷扶持,道家大兴,谁知道还是被和尚们压一头,罢了罢了,我就舍了这老脸不要!”

    其实这也不怪道教惊慌失措,实在是道家和佛教不同。

    平日里,道士们居住在道观上,难得出来一趟祈福,与百姓们也不太亲近,大部分人都是相信长生不老的,所以孜孜不倦地探寻。

    而和尚则不同,对于百姓很亲近,经常接触百姓,所以一言一行都具有莫大的威力,要是长久的进行宣扬,恐怕二郎神庙最终归属于他们。

    徐炼也是想到了这一层,所以就答应下来。

    第二天,他求见与皇帝。

    皇帝也很给他面子,一起饮茶,一起讨论大事。

    “听说中原在度田,不知各地道观如何?”

    “赵氏对于佛道一向善待,不复郭荣一般严苛,日子好过不少,如今佛道两界,对于赵氏评价甚高,而对于郭氏则十分憎恨,道家虽然没有佛家那般‘嗯敌’的称谓,但也相去不远!”

    徐炼淡淡地说道。

    “赵氏得位不正,财赋不足以用,继续度田这是应该的,对于佛、道,自然也顾及非议,难免礼让三分!”

    李嘉淡淡地笑道,对于赵匡胤看不上眼:“而且,我还听说,许多人都认为,郭荣之所以暴猝,就是得罪了佛家,被菩萨和诸佛诅咒的结果,果真是荒谬绝伦!”

    “陛下所言正是!”徐炼配合道:“神仙高高在上,对于凡人一视同仁,哪怕砸了佛寺,也是混不在意,更何况,郭氏不过是收了些土地,关了些寺庙罢了,对于神仙来说,不损半分!”

    “如今天下之敌,只有中原赵氏了!”李嘉叹了口气,说道:“射声司在中原的发展,可是要你们好好配合才是!”

    “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徐炼连忙应下。

    “道长前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请求?”李嘉笑着说道:“你我相识数年不必拘束!”

    “陛下圣明!”徐炼老脸一红,连忙说道:“正是为了二郎神庙而来……”

    随即,徐道士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皇帝听了半晌,不由得地笑道:“未曾想到,你们竟然如此惧怕,也对,和尚次举甚是恶心,他们又能言善辩,你们不是对手!”

    “不过,二郎神庙本来就是你们道家的,我也成全你们,说吧,册封什么名位?”

    “可为清源妙道真君。”徐炼沉声道。

    “有何来头?”李嘉追问道。

    随即,徐炼轻声解释道。

    原来,这名,来自于柳宗元,他曾经写了一篇《清源妙道真君宝诰》,就是赵昱而写的,流传很广。

    在里面,有这么一段文字:借问何神有此法,清源妙道二郎神。老君面前亲传教,黄泥洞里逞英雄。祝筶一声天地动,升心五计在其中。吾今启请望来临。

    所以,册封其为清源妙道真君,可以说实至名归,更是增添了许多名气。

    “未曾想,柳宗元竟然也是信道!”李嘉颇为感慨道:“也对,一贬再贬,没点精神信仰还真的撑不住,难怪喜欢游山玩水,除了苦中作乐外,道家的思维也在里面。”

    “也罢,就封其为清源妙道真君吧!”

    “多谢陛下隆恩!”徐炼连忙拜下。

    “你我相识一场,不必见外!”李嘉笑着说道:“前唐时,道士还列为宗室名册,这点小事,本就是应该的。”

    “天齐王的信徒如何?”

    “甚好,灵界之说,百姓们万分认可,为求死后享福,行善积德之人不少!”

    “那就好!”李嘉点点头,说道:“这次你也不白来,朕决定加封天齐王为天齐仁圣帝君!”

    心里默默说了一句:东岳大帝

第六百八十三章张天师府

    随着皇帝的一声封赏,佛、道两家的争执,这才缓缓落下。

    将二郎神纳入,佛教本来就是为了恶心道教的,他们没有打算真正的实施。

    但哪怕是试探之举,仍旧让道教鸡飞狗跳,惊慌不已,从侧面来说,道教的底蕴,依旧不及佛教。

    说到底,还是两教根本的问题,佛教只需念经打坐,求神拜佛,再上柱香就罢了,但道教无论是画符,还是炼丹,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

    再加上,道教强调个人,佛教强调普度众生,更是亲民一些,也容易懂,所以信徒更多。

    李嘉加封天齐王为帝君,本就是扶持之意。

    佛、道必须平衡发展,两者不可偏私,一家独大的后果很不好。

    ……

    “这就是长沙吗?”湘江繁华的码头,突然来看一艘普通而又不同的船只,数十名身穿道袍的男子,拥护着一名老者。

    “回禀天师,这里就是长沙了!”一旁的道士恭敬地说道。

    “那就好!”张季文作为天师府第二十三代天师,在整个道教一直籍籍无名,但,却没有人敢忽略这个盘踞龙虎山数百年的天师府,以及天师教。

    毕竟,理论上来说道教都开派祖师,就是张道陵,张家,随即才传播到天下的,必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果不其然,码头上,数十名道士正默默地等待着,三月之春,还有点料峭的春寒,但无人异议,反而低头细语地说了起来。

    “张天师怎么突然想来长沙了?”

    “废话,皇帝就是长沙,他不来长沙去哪?”

    “这几年岱宗派大盛,朝廷又一统南国,龙虎山远离朝廷日久,势力日衰,如今怕是想亲近与陛下了!”

    “这话也对,江西府偏僻,龙虎山就更偏了,听闻天师府的道士,不及百人了!”

    “看来真是没落了……”

    “哼,人来了,都别说了!”徐炼作为岱宗派的领袖人物,沉声道,他一眼就看到了天师府一行人。

    无他,太显眼了,几十个道士在一起,想不知道都难。

    “贫道徐炼,见过老天师,以及诸位道友!”徐炼拱手,一脸亲近地说道。

    “我等见过老天师,以及诸位道友……”其他道士也同样如此,声势浩荡,一下子就把场面撑起来了,码头上许多人不停地回头张望。

    “徐道长客气了!”张季文不过四十多岁,但已经显有老态,对于这方场面,他心中甚是满意,但脸上却是谦虚道:

    “老朽何德何能,劳烦诸位在此迎接!”

    “城里已经布下了宴席,其他派系的道友也都到了,正在等候老天师到来,老天师请——”

    徐炼轻声笑道,态度很恭敬。

    “那就多谢诸位道友了!”张季文笑了笑,随即而行之。

    浩荡的宴席,足足有上十桌人,美味的珍馐素食,让人难以忘怀,天师府的诸位道士很满意。

    觥筹交错,谈笑宴宴。

    虽然教义不同,但凭借着天师府的地位,其他派系的道士大都尊敬有加,张天师也笑容满面的招呼着,这场宴席看上去极为美满。

    结束后,其他人都走了,只有天师府的人暂时借住在岱宗派的道观中。

    夜间,道观灯火通明,徐炼的房中,老天师正坐在蒲团上,一脸正色。

    徐炼自然也不例外,相对而坐,脸上颇为正式。

    “不知老天师找晚辈有何要事?”

    “徐道友,某此时来到长沙府,正是有要事相商!”张季文轻声道,一脸的感慨之色:

    “自前唐时,僖宗在中和四年,封祖师(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自此之后,乱世来临,龙虎山一脉自此没落,只能苟且于龙虎山周边,而不敢外出传教!”

    “时至今日,龙虎山的道士,不及百人,不及前唐的气势半分,如今南方初定,龙虎山一脉不能再沉寂下去了!”

    说着,张天师一脸的激动之色:“王师攻伐江西时,天师府积极援助,不仅提供了粮食,更是打探了虚实,虽说是微末小功,但天师府却一向支持朝廷,支持大唐正统!”

    “我曾卜算过,大唐必定统一天下,再次兴盛!”

    “天师府支持一事,朝野皆有所耳闻!”徐炼谨慎地说道,至于卜算,哪个道士不会,只是各说各的,人皆不同,都算不着数。

    无他,他心里有数,天师府想见皇帝,谈论道经。

    他犹豫了。

    天师府与岱宗派的区别在于,天师府主祭太上老君,所以又称作上清派。

    而岱宗派,则祭祀的是天齐王,如今的天齐仁圣帝君。

    所以,两派虽然属于道教,但却更是相差甚多,若是天师府被皇帝看上眼,搞不好会影响岱宗派的地位。

    但,天师入长沙,本就是声势浩荡,皇城司和射声司又不是瞎子,他们恐怕早就知晓了这件事,那么皇帝肯定也会知晓。

    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老天师到来长沙,大家都尽欢喜!”徐炼轻声道:“而陛下一向崇敬咱们道家,对天师府很有兴趣,明日天师可随我去宫,觐见陛下,宣扬咱们道家经典!”

    “徐道友一片苦心,贫道甚是感激!”张季文连忙说道:“即今日起,徐道友就是我们天师府永远的客人!”

    第二天,徐炼果然带着老天师来到皇宫,求见皇帝。

    也没有出乎他所料,皇帝早就知晓了这件事,派出宦官引路,没让他们等多久。

    “贫道参见陛下!”见到身着白色长袍的年轻人,两个道士连忙拜下。

    “请起吧!”李嘉直接略过了徐炼,看向了一旁的老天师,笑着说道:“老天师近日可好?”

    “托陛下鸿福,一切安好!”张季文连忙说道。

    龙虎山张家,赫赫有名,后世谁人不知?

    与孔家,称作北孔南张,世代相传,悠悠千年,可以说,他们才是中国千年的世家。

    只不过,孔家一直被朝廷尊敬,册封,但张家的天师府,虽然世代相传,但却没有领袖道家的地位,只是到了明代,天下道家归正一、全真,张家才算是正一派的领袖,实至名归。

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

    如今的道教,各派系众多,张家的天师府却难以领导,只能逐渐没落。

    宋朝对于道家尊敬有加,不断的进行赏赐,但地位还是及不上空家,无他,人家孔家有世代相传的官位继承的,而张家却只有地位。

    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册封东汉张陵第三十六代传人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如此,有了世代相传的职务,张天师府,才算是真正的道家魁首,泰山北斗。

    如今的天师府,就在龙虎山脚下,只在附近有人脉关系,其他各地影响微弱,着实不能与后世能比。

    李嘉自然明白张季文求见到底是为了什么。

    无非是册封罢了。

    但这东西,要有序而来,不能一步登天,人家孔府,可是有文人支持,所以世代不衰。

    道教的统筹任务,他已经交给了崇福司,张家的利用价值很低。

    话虽如此,但毕竟人家张家传袭了数百年,实力虽然不大,但名望确实不低。

    在中原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李嘉没让人家空手而归,直接出了千贯,让其修缮天师府,并且加封其为虚静先生,赏光禄大夫,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了。

    张天师满意而归,有了皇帝的这些封赏,很是能提高天师府的地位。

    ……

    或许受了某些微服私访影视的影响,李嘉出宫巡视时并不爱带着皇帝的仪仗,排场极大地敲锣打鼓。

    虽然如此,但伴随他的人手依旧超过百人,皆是元从军的精锐之士。

    此时李安国陪同在马车上,不过就算这样简单的队伍,在寻常人看来也知道是皇室贵胄。

    元从军衣甲十分整齐鲜明,很容易辨认……

    这般排场的,能是一般人?

    一出宫,李嘉虽然呆在马车上,也立刻感受到了市井的气息。

    马行街两旁卖早餐的铺子非常多,很多官员上朝因为太早了,都不会在家吃早饭,会上街买了一边走一边吃。连街边的阳沟外都放着炉子,蒸笼上白汽腾腾,人们连招牌都不用看,就知道是卖吃的地方。

    还有卖各种货物的商铺,门面开得很宽,用木板拼镶,沿途能看到店家和伙计在取木板。

    随后,车队很快的就离开了长沙城,直驱城外的皇庄。

    皇庄内,一个四十岁的老卒,正提溜着木桶,喂养猪群,看着哼哧哼哧的大黑猪们,他脸上瞬间就洋溢了笑容。

    按理这个年纪不能算老头,不过武夫常年风吹日晒,上了点年纪就风霜满面,大伙儿都叫他周老汉。

    周老汉生下来就是战乱时代,一辈子都打仗,战阵经验极其丰富,所以,他也别无所求,退役后就去了皇庄,平日里喂养些猪,干干农活,再好不过。

    这个年纪,其实他还能呆在军中的,地方的巡检兵很需要这种老卒,当个都头轻轻松松,但他不想再当兵,就求上头放他出来。

    所以,他就领着十贯钱,离开了军队,到了皇庄重进行养猪。

    不料,忽然一个汉子气势汹汹地冲到了面前,周老汉吓了一条,转头看时,原来是管事。

    管事一脸恼怒,猛然挥起手中的马鞭。

    周老汉急忙抬起手臂想挡一下,他太清楚马鞭摔在脸上的话是什么状况了,马上就会皮开肉绽。

    “呸,我让你去庄前迎接皇帝,你怎么在这里喂猪?”管事看他年纪大了,心有些软,终究没打下。

    “快跟我走,刚才若不是我发觉少了你,等会你就挨鞭子吧!”

    “好的,好的!”周老汉连忙应下,将所有的猪食都倒完,然后脱下围裙,就直接跑到了庄外。

    果然,浩浩荡荡的队伍距离皇庄只有百步的距离,他瞬间心惊胆颤,给管事一个感激的目光。

    “周老汉有儿子?”一旁的男人轻声说道:“这要进了禁军,吃喝不愁呢!”

    周老汉笑道:“亲儿子倒是没有,只是有个干儿子,比你小。俺们家的地就在附近,儿子在家种地。”

    那人摇头道:“怎地不叫儿子来从军,周老汉就好回家清闲了哩。”

    这些年轻人多半都没啥心眼,什么话逮着就问。

    周老汉也不计较,笑道:“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俺就是不准儿子从军,自个来了。”

    “为啥?俺觉得从军没啥不好,你看这高头大马的,多气派,要是被皇帝看中立下功勋,就是爵爷了。”

    “当兵吃粮,一辈子就上战场,浑身是伤,看看我,婆姨都没,最后娶了个寡妇,直接带个儿子,能有多出息?”

    说话间,皇帝的队伍就已经到了,所有人立马跪下相迎,只听见一声:“起来吧——”

    随即,一个身着白色绸缎长袍的年轻人走了马车,浑身散发着慑人的气场,周老汉看了一眼,都不敢抬起头,浑身都在发抖。

    虽然当兵多年,但他见过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一个营正,今日见到了皇帝,那可是天底下地位最高的人,传说中的天子,怎么不让人害怕,激动。

    皇帝与管事聊了几句,然后进了皇庄。

    这个皇庄,是长沙城外最大的皇庄,超过万亩,拥有的杂役,农户,超过了三百人,不过,他们都不是种地,而且养猪、牛等牲畜,为皇室和达官贵人提供上好的肉食。

    “有猪多少头?”皇帝也不嫌弃污秽,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大黑猪,轻声问道。

    “陛下,约莫一千来头,每个月出栏一百多头,专门提供给御膳房的,都是进行阉割的,喂养的都是粮食呢!”

    管事的恭敬地说道。

    “哦?还是太少了!”皇帝摇摇头,说道:“长沙城食猪肉的,岂止万人,这点猪也只能提供给皇城了,你要加大蓄养力度!”

    “上次让你们进行种猪的培育,弄的如何了?”

    管事说由专人负责,随即把周老汉叫过来。

    “陛下,小的是负责种猪的!”周老汉颤抖地说道:

    “您说要挑选肥壮的种猪,咱就挑了许多,但没几个能出肉达两三百斤的!”

    “不过……”

第六百八十五章种猪

    民以食为天。

    在这个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时代,粮食占据大头,肉禽类则对其的最好补充,尤其是军队,粮食是军队的命脉。

    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李嘉不仅琢磨了豆油,还准备用大量的副食,比如鸡蛋,猪肉等,来补充营养,从而减轻军队对于粮食的依赖。

    猪,则由于体型大,产仔多,杂食属性,被皇帝所看中。

    况且,大量的肉食,不仅可以提供给军队,还可以改善普通百姓的伙食,使得治下兵源更多,国力更强。

    所谓的太平盛世,不就是百姓能吃饱肚子吗?

    李嘉则更提高一步,强健身体更重要。

    所以,培养适合的种猪,惠及百姓,就提上了日程。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猪种的34%,到了二十一世纪,逐渐减少,慢慢消亡。

    猪肉对于中国百姓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上屋下圈,茅房与猪圈一起,剩饭剩菜,野菜,家猪也不挑。

    皇庄里面的猪,是长吻黑猪,也就是说,把它们放在野外几个月,就会长出獠牙,成为地道的野猪,一猪二熊三虎。

    后世的猪肉,九成都是洋猪,饲料猪,所以一个猪瘟,就能席卷一空,而土猪则不怕猪瘟,但却因为市场的缺乏,逐渐消亡。

    “不过什么?”李嘉眉头一皱,问道。

    “不过,这产仔高,一窝能抱十来个呢,咱挑最壮实的当种猪,其他的阉割,肉质肥美的很……”周老汉嘿嘿笑道。

    “哪种猪长的快,产肉高?”李嘉摇摇头。

    他这个皇帝当的真是太负责了,种猪的培养都要看顾。

    随着阉割技术的增长,尤其是南汉宦官需求,实验多了,从而导致地方阉割技术快速增长,所以阉割这项技术才普及开来,以阉割技术为生的有数百人之多。

    猪被阉割了,就没了欲望,吃了睡,睡了吃,能不长膘吗?而且臊臭味也淡了许多,猪肉自然好吃。

    南汉对于社会,还是有贡献的。

    中国各地土猪种类有很多,有肉质鲜美,有长膘快,还有的温顺,繁衍快,各种各样。

    但他最看中的,就是长得快,肉还不错,又比较温顺,产量还可以的,不容易生病的,这样的种猪才容易普及开来。

    比如,广西的香猪,体型小,肉质美,但产肉少,成年猪最多长一百来斤,完全不值得。

    “陛下,福州的黑猪长的肉最多!”周老汉一听到这个问题连忙就精神了:“福州的黑猪,能长到两百多斤呢,有的还长到了三百斤,产仔也多,一胎能有七、八、十来个,比咱们岭南猪(小耳花猪),湖南猪(宁乡猪)肉多了不少呢!”

    “就是少了点!”

    “湖南猪撑死了长一百来斤,一点也不够吃!”一旁的李安国闻言,也连忙附和道:“除了好吃,一无是处!”

    “多亏了陛下打下了闽南府,不然咱们哪能有这福州猪吃哩!”周老汉赔笑奉承道。

    “福州黑猪就是耐热不耐寒,这要是入了冬,就得宰杀了!”

    “正旦日杀猪吃肉,正好的事!既然福州黑猪不错,那就继续饲养吧!”

    李嘉眯着眼睛说道:“派人去福州多买点猪,继续培育,禁军那边吃肉较多,长沙城那里都不够吃了,肉价还在涨,民以食为天,百姓们受了委屈,咱心里也不忍,所以啊,皇庄也要尽快的扩大饲养!”

    “这可是金灿灿的铜钱,可不能让它们白白的流走啊!”

    “喏——”李安国连忙应下:“小的立马吩咐,养猪万头,不,十万头,让长沙城百姓能够早上吃上猪肉!”

    “那就好!”李嘉点点头,一副感怀地模样:“作为君父,这也是我的责任!”

    “陛下圣明!”李安国连忙送上了马屁,感动地涕泗横流:“陛下身负天下重担,还忧心小民吃食,古往今来的圣君都比不得!”

    “好了,这又没别人,过了……”李嘉踢了其屁股一脚,笑骂道。

    “走吧,去看看别的!”

    李安国憨笑着,却不说话,心中想着,看来要把这件事让邸报说一下,不然怎么体现陛下的圣明。

    随即,李嘉又巡视了一番,发觉大豆腐种植已经呈扩散趋势,磨坊每日不停的产出豆油提供给军队,剩下的豆渣则喂养猪,牛等动物,实在太多了,就发给杂役们,让他们带回家。

    “每日能产油多少石?”指着磨坊,李嘉问道。

    “军营里天天操练,吃油重,每天供应百来石豆油,还能剩余的就送到市集上发卖,百姓们也喜欢吃,因为便宜,而且能省下粮食!”

    “附近种大豆的多么?”

    “今年多不少呢!”李安国说道:“兵卒们爱吃,他们家人也爱吃,带动了不少人吃食,所以今天种粮的少了,种豆的多了,长沙府还因此发牢骚呢!”

    “怕什么!”李嘉摇摇头,无所谓地说道:“吃油多了,吃米自然就少,况且,西川府、巴东府粮食堆积成山,还怕少粮不成?”

    以油替粮是个大工程,方方面面的阻力都有,需要耐心而为,李嘉让皇庄先实行,起到带头作用,军队普及了,民间的就不急了。

    “走,去看看牛去!”李嘉饶有兴趣得说道:“牛肉其实比猪肉好吃不少!”

    这话,李安国不敢接,牛的问题,事关国民生计,古往今来一直是国家重事,与马的地位等同。

    “怎么,怕了?”李嘉笑道。

    “小的不敢!”李安国无奈道。

    “不敢就对了,这话就咱们私底下说说!”李嘉认真道:“牛这东西,跟文人很像,倔强的很,认死理,但又不可或缺,你说奇不奇怪?”

    在这时代,牛就是农民最大的生产工具,牛的多少,就代表着生产力的多少,吃牛肉若是被知晓了,进谏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皇宫里从来不敢吃。

    李嘉来到皇庄,视察种猪第二,吃牛肉才是第一,也只有这里,才是最舒服的。

    当皇帝,就得会,装,明面上的必须形象好。

    “哎,皇帝也不好当啊!”李嘉吃了一口炙牛肉,感慨万千。

第六百八十六章

    神武四年的春天,整个天下都很平静。

    中原的赵匡胤依旧卧薪尝胆,不对,是精心准备谋划,对于诸藩镇,不断的进行削权。

    首先,大宋朝廷调发近畿甸丁夫数万人,修筑畿内河堤,保证春耕以及漕粮的供给。

    其后,赵匡胤以文臣知州事,惩五代藩镇强盛之弊。

    当时,中原五代更替,异姓王,以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这些人都存在,对于赵匡胤而言,只是继位时稳定统治的权谋之策,随着这几年来位置安稳,他心有不甘,生怕人家学他。

    于是,他用赵普计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从此,改变了武人治民的局面,过度到了文人治民,对于民生而言,是一项极大的宽厚。

    虽然文人也有贪腐,但武人更过分。

    武人经常会劫掠百姓,收税也没有定期,想收就收,兴致来了,还会进行一场屠杀,冒良为功,随心所欲,百姓深受其害。

    南方各国其实早就过度到了文人治民的局面,但中原却还是老样子,除了开封府周边的十几个州县,赵匡胤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开始改革。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实施了三项措施改善民生。

    首先,下诏勿追索县吏会州。

    在五代时,各县收税毕,州会令县吏会集于州。

    因此,县吏必贪腐更多的赋税,用来贿赂州吏,这样一来,百姓就会面临更多的额外的赋税,从而破家荡产,民甚苦之。

    赵匡胤不允许集县吏于州,也算是治病不治本吧!

    其二,朝廷下令,各州县复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石另输一斗蓄于义仓,以备凶荒。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是朝廷的正常举动,但又不正常,这是五代几十年来,朝廷第一次为民着重,开始行使朝廷的责任,也算是一场好事。

    其三,始置诸州通判。

    在各州,设置通判一职,辅佐主官掌军民之政,地位略低于主官,行监察之职。

    大州有的设置两名,更关键的是,赵匡胤又令节镇所领的州县,也要设立通判,让州县的官吏能够向朝廷上书奏事,名义上归属于朝廷,不属藩镇,于是节度使之权益轻。

    李嘉也在各州设置了通判。

    得益于南方各国文人掌权的局面,地方权轻而中央重,所以通判一职并没有监察地方的权力,而是分地方司法之权。

    这般说吧,大唐的通判,其实就是把审理案件的权力,从地方主官手中剥离出来,专门进行审理案件的。

    这叫事业又专攻。

    一个文官或许可以很好的治理百姓,但却不是个好法官,而理论上来说,司法的公正,其实更贴近百姓,也更为重要。

    通判专职于审判司法,转运使司负责收税,巡检负责治安,县令负责行政,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是四权分立的局面。

    这对于朝廷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局面,各人责任分明,推诿不得。

    北宋在不断的改革,平衡国内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李嘉的大唐朝廷也不甘寂寞,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荆南府。

    酒馆的门面不大,由于下雨,点着豆油灯,稀稀落落只有几位客人,伙计一见张开,像捡了个元宝一样迎去,说:“哎呀,张郎君,您可是有些日子不来我这个小店了,老板还嘀咕,没有怠慢您呀,怎么不再来了呢?”

    “这不是朝廷准备检田吗?这忙碌了大半天,那些刁民们还是不肯放下,巡检营都调派过去,也不知到底咋样了!”

    “要我说,那些刁民怕个甚,直接全部抓了,县衙的大牢空着呢,怕什么!”

    张开的同僚,也是县衙的胥吏,两人都不过三十来岁,但在县衙却工作了十几年了,对于整个当阳县已经一清二楚。

    最近春雨连绵,沮漳河堤坝有些危险,随即县衙征集各乡镇百姓进行修驻,但别的还好说,但几个乡镇却齐声要求,暂停编户度田,从而将全部都精力放在修堤坝上。

    但县衙哪里敢如此,荆南府必须在夏收前进行编户齐民,这是朝廷要求的,没有人敢违背,州、府的压力极大,对于下面的县来说,更是庞大无比。

    若是在春耕之前不能提前准备,那么,春耕时就更不能了,夏收之前编户就大大延迟,县官的位置,绝对会没了。

    所以,对于当阳县来说,堤坝可以不修,但编户却不得不有,宁愿堤坝倒塌溃堤,也要编户成功。

    “阳水镇上下,不仅要求修堤坝,而且还要暂停编户,这对于大老爷来说,是绝对不可能支持的,所以,那群豪右们竟然直接抵制起来,自行组织人手修堤!”

    张开冷笑道:“看来阳水镇完全没把咱们县衙放在眼里啊!”

    “人家盘根错节,尤其是武家,家丁数百人,偌大的阳水镇,都是他家的,那些个里正也是武家出身,哪里把县衙放在眼里,况且,大老爷又是外地人!”

    一旁同僚喝了杯酒,摇摇头,轻声笑道:“武家人哪里是抵制编户,他们根本就没把县衙放在眼里,你知道不,他们竟然要求编户的名册,让他们自己来登记,县老爷哪里敢答应,这要是传出去,官还当不?”

    “可不答应,编户就进行不下去了!”张开无奈地说道:“这次修堤坝,也不过是借口罢了!”

    “巡检营,看来这次真的要动手了!”

    “动手?也不晓得能打得过武家人!”同僚冷笑道:“等着吧,看这场好戏!”

    当阳县令打着雨伞,看着对峙的武家人,气的牙痒痒,虽然有雨伞,但他前襟依旧被雨水打湿,作为一个县令,他从来没有这样委屈过。

    作为国之骄傲的进士,也容不得他受到这般委屈:

    “告诉武家人,这等条件,某人不会答应的,让他们放弃抵挡,不然,休怪我无情了!”

    一旁的衙役低声应下。

    “李巡检,有把握吗?”当阳县令低声问道。

    “应该可以!”巡检颤抖地说道,也不知是冷还是害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3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飞天缆车所写的《大唐再起》为转载作品,大唐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再起介绍:
时值五代十国,北宋之前,列国纷争,民生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两广地区,有一国,名汉,又被称作南汉,又被唤作南海霸主,国主残暴,又恐失国,意用阉人治天下,阉人治军,阉人治国,崇文弱武,天下之苦者,莫如百姓。有一人,唤作李嘉,大唐李氏后裔,见此局面,极为愤慨,挥舞旗帜:“主昏国乱,正是大唐再起之时也!”据岭南,复安南,克占城,攻大理,灭湖南,并南唐,对北宋,合契丹,这天下,思唐之民多矣。大小周后,符氏姐妹,花蕊夫人等,诱惑人心……赵匡胤,李煜,李彝殷,孟昶,耶律述律,野性难训……大汉能再兴,我大唐难道不能再起吗?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大唐再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