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再起TXT下载大唐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飞天缆车     大唐再起txt下载     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七十章渐渐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潘崇彻彻底地放下了心。

    他连夜回到了襄州城下,准备迎接事宜。

    皇帝则紧赶慢赶地来到襄州城下,散发些酒肉之后,就走缓缓地回到荆门,表达对战事的不干涉原则。

    这让站墙头、看好戏的石守信、韩重赟、潘美几人大失所望。

    “近十万兵马,泰半又是御营,竟然这般放手,这南国皇帝,果然不是个好相与的。”

    石守信粗声道,言语中满是失望。

    “凭空打下半壁江山,总不能是无能之辈!”韩重赟凝重道:“本来寄希望于其坐镇指挥,使得军令两出,君将失和,不曾想其果断如斯,真的只是过来压阵的。”

    潘美看得透彻,说道:“自古以来,不曾有过阉人当皇帝的,这潘崇彻在南汉时饱受打压,如今一朝得用,自然尽心尽力,李氏自然放心。”

    “没错,阉人!”石守信闻言,不由感慨,似乎想起什么,说道:“在皇帝的眼中,只有阉人才值得信任,哪怕是兄弟,也透露着忌惮。”

    韩重赟听出来什么,沉默不语。

    潘美也装作啥也没听到,继续说道:“唐军着甲极多,箭弩也多,战力不下与我,可以说,强行对阵,咱们占不到什么好处,要么突袭,要么据城反击。”

    “不下与我?”韩重赟摇头,轻笑道:“其本就是南国精锐禁军,甲械具利,应该是高于咱们了。”

    “换句话来说,还得求援军?”石守信笑道。

    “人数不占优势,甲械不占优势,打起来半斤八两,守城则粮食不足,只有求援,无论是粮食,还是兵马,亦或者甲械。”

    潘美一脸凝重地说道:“之前若不是韩将军南下,破了邓州,咱们襄州早就被困死了。”

    “求援是必须的。”

    韩重赟点点头,认真说道:“不过,襄州还是太狭窄,我的兵马都放置不下,粮草也无多。”

    “所以,我认为,兵分两城,我带领兵马去往邓州,那里是粮仓,更是咱们的后路,不能有所闪失,必要时援救也方便。”

    “你不会是怕了吧?”石守信嘲笑道:“给自己找退路?”

    “怕?老子眼里就没有怕这个字。”韩重赟颇有些生气:“南兵再厉害,能有契丹人厉害?”

    “好了!”石守信摆摆手,说道:“就算你不说,我也准备这样做,粮食不足,城池太窄,我这些兵马足够守城了。”

    “不过,你一定要保障咱们的退路,邓州绝不能丢。”

    见着石守信郑重地语气,韩重赟点头道:“你放心,邓州绝不可能会丢。”

    潘美深深地看了一眼韩重赟,没有言语。

    这些乱世起来的将领,时刻将保命当作第一要务,朝三暮四,重利轻义,这句话能有多少信誉,他心里着实没底。

    但没办法,在如今,不分兵不行。

    随后,韩重赟连忙点起自己的两万兵马,出城去往了邓州,速度是极快的。

    “走的挺快的。”石守信站在墙头,身材魁梧,披着斗笠,轻笑道:“雨那么大,看来咱们的韩指挥早就有所准备了。”

    “南国皇帝到来,攻城就停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潘美语气平淡地说道。

    “话也不能这样说,这是优点。”

    石守信摇摇头,说道:“这么多兄弟,只有他还留在禁军,就是胆小这个优点,这是个优点。”

    说着,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潘美也不住地笑着,两人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不在言语。

    果然,第二天,唐军就恢复了以往的攻城步骤,甚至,冒着雨水,大规模地抛射石块,铅弹,袭扰着襄州城。

    可以指出,历史上,元朝的回回炮的确厉害,但却不是襄阳失陷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襄阳被围,粮草缺乏,坚持三年左右,无奈投降。

    如今的襄阳虽然不及后来的南宋,但依旧位置险要,城坚兵多,唯一的束缚,依旧是粮食的不足。

    索性韩重赟打开了缺口,输送了不少粮食,勉强足够半月之食了。

    即使他知晓这是邓州城百姓死亡为代价,也毫不在意。

    黄昏已至,天空中的雨水也渐渐停歇下来,太阳终于吐露出面容,散下光亮,让整个襄州城勉强缓了口气。

    唐军已然撤下,结束了一天的攻城时间,军营里燃起了一束束炊烟。

    而襄州城,经过多日的战火洗礼,早就显得破败,许多兵卒无奈地躺在血水浇灌的城头,微微地喘口气。

    城下的伙夫们则送来了吃食,两个菜饼,以及一碗青菜汤,这是劳累大半天的兵卒们的晚食。

    兵卒们并不晓得细嚼慢咽,大口地吃着菜饼,舀着菜汤,恶狠狠地吃食着,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能够在明天活下来。

    而最凄惨的,则是襄州城的百姓。

    来自城外的投石车,源源不断地投射石头,这对于城墙来说只是挠痒痒,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屋舍倒塌,一家人被埋的事件,数不胜数,战争带来的附加伤害,让他们苦不堪言。

    这也就罢了,虽然没有全部围城,但半围城,依旧让襄州城的粮价一日三涨,斗米千钱,已经算是便宜的了。

    就算如此艰难,但禁军依旧不改自己恶习,不住地骚扰劫掠百姓,每日的案件数不胜数。

    石守信不耐烦这些,只是负责军队,而其余的民事,则交给了潘美处理,每日的禁军与百姓的冲突,让他颇为烦躁。

    若是严苛,他在禁军威望不足,容易引起禁军哗变。

    但若是放松,他手下的三万本地兵马,肯定会离心离德,毕竟襄州是他们的家长,父母妻儿,亲朋好友都在。

    拿捏这般分寸,着实太难。

    “停了吗?”耳边听不到声响,潘美随口问道。

    “唐军已经停下!”

    “再继续下去,咱们坚持不了多久了。”潘美摇摇头,心中却想,襄州城虽然坚固,但抵抗一个多月,已经是尽力了。

    城内民心惶惶,援兵不知何时能到啊!

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

    襄州城危机四伏,对于潘崇彻来说,皇帝在后方督战,简直就是头顶悬了一把剑,逼迫他不得不加快攻城力度。

    不过,梅雨天气下,唐军特有的夜袭优势,则完全发挥不出,战斗力大减。

    每天数十台抛石车不断地运行,但襄州城看上去依旧稳定。

    “看来这是在逼我啊!”潘崇彻望着襄州城,呢喃道。

    随即,他不得不再次依赖射声司,串通勾连,企图分离襄州守军与禁军,从而造就隔阂。

    可惜,曹彬为人细腻,处事公道,一场小叛乱,眨眼就平定了,对于襄州并没有造就多少损失。

    这不由得让他格外的气恼,但又不能强迫御营用血肉之躯强行攻城,不仅手下不答应,后方的皇帝更不愿意。

    就这般,僵持到了五月底,六月初,一个多月的功夫,襄州城依旧安然无恙。

    这时,射声司传来消息,开封为了支持襄阳,御敌与京城外,又再次派遣三万大军,并一万石粮草,输送入襄州。

    这可以算作一个好消息。

    因为开封的禁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五万人,虽然不至于危如累卵,但已经是很危险了,开封是平原地区,也是一座容纳四五十万人口的城市,五万人,连城墙都站不满。

    以古中国这样大的体量,人口,面积,国都百万人口是非常正常的,别的不说,唐朝中央官员,起码有万人,光是这些人的家属,奴仆,就超过了十万。

    人口一多,城池自然也大,从而造就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大而难守。

    无论是洛阳,长安,还是北京,亦或者开封,只要敌军一到都城附近,朝廷和皇帝就只能逃跑,因为国都守不住,这是事实上的人尽皆知。

    哪怕是长沙,最要紧的就是岳州,这是门户,李威驻守数年,不曾离开过。

    面对这样的消息,潘崇彻痛并快乐着。

    只要攻克襄州,开封等于是半开门,但同样,襄州越来越难守。

    “必须在援军到来之前,攻克襄州城!”潘崇彻越发的严苛起来,一向金贵的御营,也毫不吝惜。

    这样一来,怨声载道,御营一天功夫,就死伤了两三千人,这还得了?

    御营军官,哪个没有关系,一下子就捅到了皇帝跟前。

    书信中也十分卖惨,言语攻下襄州城,御营起码死伤泰半,而御营是护卫都城,皇帝亲信,这般情况继续,怕是得太阿倒持。

    李嘉虽然没有理睬,但心中着实有些不安:

    御营兵马折损太重,且不提日后攻略开封的事,就说,这般情况继续,肯定得外重内轻,如何压制那些外将?

    搞不好打下北宋,自己反而要被一群骄兵悍将包围。

    况且,前方无能,不就能显得自己英明神武吗?

    “看来,我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火炮的威力,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万能的,或者,威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李嘉神色自若,甚至略带些许得意:“襄州城,将在我手中打开,震惊天下。”

    “来人,给我准备十副棺材——”

    “这……”田福震惊了,嘴皮子都在颤抖:“陛,陛下,这东西不怎么吉利,怕是,怕是……”

    “我有大用——”李嘉自信满满地说道:“另外,告诉潘崇彻,朕准备亲临襄州,让他们做好迎驾准备。”

    “诺——”

    田福满脑门子的疑惑,心里又有些胆颤,棺材这东西,跟打仗有什么关系?

    而御驾再次亲临襄州的消息,让潘崇彻大为惊慌,这意味着,皇帝对他统帅这么多兵马,已经产生了怀疑。

    无论是怀疑他攻城不利,还是他手下兵马太多,这都让他惶恐。

    南方太长时间没有藩镇,无论是湖南,江南,吴越,亦或者南汉,中央的权势一个比一个强,根本就没有军队造反的土壤。

    所以,圣眷这个东西就足够重要,它意味着你的前途。

    潘崇彻一个头两个大,圣眷如果不再,他还怎么统兵?

    “来人,将所有的投石车都与我拿出来,给我狠狠地将襄州城轰去,猛火油呢?也给我用上——”

    豁出去了,皇帝銮驾到达襄州,还有两三天的功夫,必须拿下襄州城,重新赢得圣眷。

    “这潘崇彻难道想一举将咱们襄州拿下不成?”石守信趴在女墙下,脸色不虞。

    “应该是的!”潘美同样趴着,低声道:“咱们还是下去吧,这里太危险了。”

    正说着,一块泥弹抛射入了城上,瞬间就弹开,碎成四散,迸溅而开,伤好几个兵卒,鲜血流了一地。

    “传令下去,再做一些木盾上来,城上太过于危险——”

    石守信喘着气,低吼道:“该死的,我刚才望见,城下竟然有近百架投石车,这唐军真是疯了。”

    随后,又见许多猛火油抛开,或到了城中,或到城墙上,然后就是一颗颗火球,如同流星一般射来。

    瞬间,整个襄州成了火海。

    无数的泥弹,石头,如下雨一般落下,络绎不绝,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深夜,轰隆之声不绝于耳。

    如此强大的火力,让整个襄州城都愣住了,打懵了,石守信与曹彬一边救火,一边防守城池。

    这也幸亏襄州城小,兵力足以应付这些境况,连续两日的大规模轰炸,襄州城虽然如风雨飘渺中的扁舟,但依旧坚持下来。

    “该死——”

    潘崇彻越发的失望起来,该死的襄州城,竟然让他如此难堪。

    “部署,御驾只有二十里——”

    “暂停攻城——”潘崇彻恼怒道:“但抛石车不要停,留下必要的保护,其他人随我去迎接陛下——”

    所以,等到李嘉来到襄州城下,并且进入军营时,襄州城依旧遭受着各种轰炸洗礼,李嘉耳边响闹个不停。

    只是,令潘崇彻等人惊奇的是,皇帝竟然携带十副棺材前来,这其中又是什么鬼?

    “听闻宋国援军快来了?”李嘉随口问道。

    “是的,陛下。”潘崇彻无奈低头道:“时间越发紧迫,再拖下去,襄州城怕是越发难了。”

    “所以啊,朕来此,就是为了在其援兵将至之前,拿下襄州!”

    李嘉胸有成竹地说道。

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

    “臣等洗耳恭听……”

    潘崇彻带头,其余的将校们无论是否心甘情愿,都齐声喊道。

    李嘉明知道是奉承,但依旧笑道:“我不过是脑袋灵光一闪,获知一计罢了。”

    这下,将校们瞬间提起了精神,难道皇帝真的有什么锦囊妙计不成?

    如果襄州城真的拿下,那真是太好了。

    潘崇彻则五味杂陈。

    四路兵马,其他三路都有精进,只有他这个中路,区区一个襄州,就停滞了一个多月,转眼就到了六月初,这让自己哪有面子啊!

    “你们都退下,阆州侯留下来。”皇帝点点头,轻声道。

    “诺——”

    潘崇彻无奈地留下,颇有些焦虑不安,这是问责?皇帝知道给自己留面子,独自受训,的确是体谅人心啊!

    “听闻这几日,你一直在大肆攻城,连预留的猛火油,火药,都用了不少?”

    皇帝轻声问道。

    但潘崇彻却不敢直视皇帝,他感觉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让他心生惶恐。

    “老臣求功心切,还望陛下恕罪!”

    潘崇彻连忙跪下,口呼不止。

    “起来吧!”皇帝轻声道:“朕没有怪你的意思,求功,谁都想,侯爵哪有公爵好?这是人之常理。”

    “老臣不敢——”潘崇彻低着头,畏惧这浩瀚天威。

    “起来吧!”李嘉很满意其态度,领兵十万,还如此恭敬,并无骄横之气,知晓天威,这才是真正的将领,令他满意的将领。

    “我且问你,你还有多少火药?”

    “这……”潘崇彻听到这话,略加思索,这才道:“老臣临来前,携带有十万斤火药,如今用去大半,还有三四万斤左右,都是军械司储藏好,配好的颗粒分明的火药。”

    “三万斤?”李嘉点点头,说道:“这些时日都在下雨,没有发潮吧?”

    “应该没有,老臣怕其潮湿,特地高高架起,与地面有一尺多的距离,潮湿不得。”

    潘崇彻继续说道,事到如今,他还是没有弄明白,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我今日,带了十口棺材过来。”李嘉兴奋地站起,说道:“这就是致胜的法宝。”

    瞅着皇帝这幅模样,潘崇彻越发的糊涂起来,难道皇帝纵情女色,以致于神智混乱?

    不可能,以皇帝这么多年御女的身体,怎么可能出事。

    “唉!”李嘉失望的摇摇头,提前数百年出来的妙计,如今没得人欣赏,真的是有滋无味啊!

    “记住,我吩咐你的事,一定要照做。”

    李嘉一脸凝重地吩咐道:“将我带来的那十口棺材全部给我装满火药,然后让人将这棺材,全部埋到襄州城下,随后再与我引爆。”

    “如此多大火药,必然能掀起巨大的威力,襄州城即使再坚不可摧,也坚持不下。”

    “诺——”潘崇彻这才醒悟,这是火药的集中用法,每口棺材数百斤,威力不知凡几,炸塌城上,极有可能。

    第二天,抛石车,火炮,依旧全开,只是令襄州人诧异的是,这伙唐军,不要命的抬着棺材,就往城墙根上。

    为了掩护攻城人员,巨大的“头车”开始出击。

    这种车搭挂战棚,前面还有挡箭用的屏风牌,是将战车、战棚等组合在一起的攻城作业系列车。

    头车长宽各7尺,高七八尺,车顶用两层皮笆中间夹一尺多厚的干草掩盖,以防敌人炮石破坏。

    车顶中央有一方孔,供车内人员上下,车顶前面有一天窗,窗前设一屏风牌,以供观察和射箭之用;车两侧悬挂皮笆,外面涂上泥浆,防止敌人纵火焚烧。

    说白了,这种攻城器械,就是专门用作挖土作业,十分方便。

    石守信与潘美判断,唐军此行定然有阴谋诡计。

    头车多时未曾出现,今日竟然尝试挖土作业,绝对有蹊跷。

    “其明目张胆的想要挖掘地道,丝毫没有把咱们放在眼里!”石守信气恼道。

    “我已经遣人在城墙根上埋下缸,能听到其动静。”

    潘美沉声说道:“就怕其另有所图,咱们无法招架——”“这……”潘崇彻听到这话,略加思索,这才道:“老臣临来前,携带有十万斤火药,如今用去大半,还有三四万斤左右,都是军械司储藏好,配好的颗粒分明的火药。”

    “三万斤?”李嘉点点头,说道:“这些时日都在下雨,没有发潮吧?”

    “应该没有,老臣怕其潮湿,特地高高架起,与地面有一尺多的距离,潮湿不得。”

    潘崇彻继续说道,事到如今,他还是没有弄明白,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我今日,带了十口棺材过来。”李嘉兴奋地站起,说道:“这就是致胜的法宝。”

    瞅着皇帝这幅模样,潘崇彻越发的糊涂起来,难道皇帝纵情女色,以致于神智混乱?

    不可能,以皇帝这么多年御女的身体,怎么可能出事。

    “唉!”李嘉失望的摇摇头,提前数百年出来的妙计,如今没得人欣赏,真的是有滋无味啊!

    “记住,我吩咐你的事,一定要照做。”

    李嘉一脸凝重地吩咐道:“将我带来的那十口棺材全部给我装满火药,然后让人将这棺材,全部埋到襄州城下,随后再与我引爆。”“这……”潘崇彻听到这话,略加思索,这才道:“老臣临来前,携带有十万斤火药,如今用去大半,还有三四万斤左右,都是军械司储藏好,配好的颗粒分明的火药。”

    “三万斤?”李嘉点点头,说道:“这些时日都在下雨,没有发潮吧?”

    “应该没有,老臣怕其潮湿,特地高高架起,与地面有一尺多的距离,潮湿不得。”

    潘崇彻继续说道,事到如今,他还是没有弄明白,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我今日,带了十口棺材过来。”李嘉兴奋地站起,说道:“这就是致胜的法宝。”

    瞅着皇帝这幅模样,潘崇彻越发的糊涂起来,难道皇帝纵情女色,以致于神智混乱?

    不可能,以皇帝这么多年御女的身体,怎么可能出事。

    “唉!”李嘉失望的摇摇头,提前数百年出来的妙计,如今没得人欣赏,真的是有滋无味啊!

    “记住,我吩咐你的事,一定要照做。”

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

    就在这一瞬间,巨大的灰尘笼罩大地,晴天霹雳不足以形容,李嘉哪怕隔离了数百步,但依旧感觉耳朵震得慌。

    甚至,他的面前,一群扑棱翅膀的鸟儿,从天空坠落,数以百只,不远处的山岭,甚至还隐隐约约传来虎啸声,凄厉而又惊恐。

    成群结队的鸟儿,四处散开,从山岭中铺天盖地地乱窜而出,遮住了大半个天空。

    “这是神力吗?”

    唐军们一个个目瞪口呆,许多人伴随着耳鸣,话都说不出半句,就傻呆呆地看着。

    “这,这,这……”潘崇彻立在皇帝身旁,嘴唇颤抖,双目无神,结巴了好一会儿,才哆嗦道:“陛,陛下下,这是那些棺材?”

    “没错。”李嘉回过神来,说道:“这是那些棺材的力量,记住,不要说出去。”

    好一会儿,灰尘渐渐散去,原本矗立的襄阳城墙,倒塌了近半,约莫有一里之长,露出里面的瓮城。

    不用说,城墙上的兵卒,早已经随着城墙,而一同消息,可能数百,也可能数千,就在这么一瞬间。

    “棺材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李嘉嘀咕了一声,精神振奋,一种实践历史的快感踊跃全身,这才是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知识。

    一旁的将领们,包括曹彬,刘光义等人,嘴角依旧抽搐着,但勉强回过神来,心中满是恐怖。

    这要是用到他们身上,那早就完了。

    不过,随即又是惊喜交加,有了这样的秘密武器,何来城池不克?何来天下不得?

    统一天下,稳了——

    “陛下,乘此机会,全军出击,一举夺下襄州——”潘崇彻反应过来,连忙说道。

    “恩!”李嘉点点头,说道:“你是部署,你说的对。”

    潘崇彻闻言,正待发号施令,突然耳边传来皇帝的高声:“传我命令,全军出击——”

    侧目而视,只见皇帝抽出腰间的宝剑,举过头顶,迎着风,虎目而视,散发着特有的皇帝气派,威严,让人不自觉的想顶礼膜拜。

    仿佛就是上天之子一般。

    “这就是天子之威?”包括潘崇彻等将领在内,一个个心头晃动,一股从心底里散发的崇敬,直冲大脑。

    当然,这是皇权加身的特效,如果是个破衣烂衫的兵卒在发号施令,也就只有可笑了。

    得到号令后,兵卒们疯狂地向前涌进,旗帜都颠倒了,惊天的呐喊声,响破云霄,潮水一般的军队,直接来到襄州城,踏着尸体和倒塌的城墙,从缺口疯狂涌入。

    瓮城上的兵卒,似乎才回过神来,面对唐军的袭击,早就丧失了斗志,不堪一击,轻易地就被拿下。

    至此,整个襄州城,已经可以宣布易主了。

    “噗嗤——”潘美被震伤五脏六腑,吐出一口鲜血,面对整个倒塌的城墙,他悲痛欲绝:“石兄,你死的好惨啊——”

    石守信在墙下预防隧道,他则相隔较远,并没有随同城墙一同倒塌,侥幸逃过一劫,但巨大的余波,已经让他受伤不浅。

    眼见瓮城也沦陷,他悲痛欲绝:“诸位,可愿与我一起,抗贼杀敌?”

    被众将抢救过来的潘美,竟然有如此要求,的确让大家措不及防,一时间,反而没有言语了。

    “使君,如今襄州城已经陷落,刘使君也下落不明,大势已去……”

    某个将领轻声说道。

    “哼!”潘美冷哼一声:“尔等想要我归降不成?”

    “使君,大势所趋啊!”某人一脸悲痛地说道:“敌强我弱,若不归降,咱们弟兄怕不是十不存一啊!”

    “我等身不由己啊!”

    所有人单膝跪下,一脸的恳求。

    之所以留下潘美,实在是他们上不得台面,而潘美不仅位高权重,而是待人宽厚,替他们背锅,再适合不过。

    “尔等竟然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潘美气急,吐了口血,众人匆忙应付,不断地规劝着。

    “罢了罢了!”潘美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地屈服:“去将襄州的版册拿过来,另外,给我换一身衣裳!”

    “这?”将校们懵了。

    “就穿着铠甲,这像是归降的样子?”潘美气急,一群家伙,这都不懂,需要他亲自来吩咐。

    而这时,潘崇彻伴随着皇帝,进入了襄州城,对于其坚固,印象太深刻了,其不由得说道:“石守信,潘美等困守襄州衙门,其乃是赵匡胤心腹,多日来极为顽强,困兽犹斗,兵卒凶悍,抵抗强烈,怕是要死伤不少人。”

    “陛下您看,在襄州城经过改造,处处都是工事,足以组成巷战,如果不是陛下施以手段,襄州城会让咱们损失极为惨重!”

    “恩!”李嘉点点头,看着这些工事,的确是利器,对于禁军,绝对是一场极大的损失,能够凭借棺材炸城墙,的确是及时。

    “微臣担心,襄州内城,恐怕易守难攻,将士们损失不小,不如劝降其人?”

    潘崇彻轻声建议道。

    “劝降吧!”李嘉随口说道:“这两人也算是名将,能困守月余,我在长沙久闻其名,获得这两大将,也算是极大的收获了。”

    “另外,督促宪兵司监督好军队,我不想有任何扰民的情况发生。”

    “诺!”潘崇彻立马点头应下。

    “报——”这时,突然就有兵卒过来,单膝跪下,说道:“许多宋兵出了内城——”

    “陛下,怕是宋军想玉石俱焚吧!”潘崇彻担忧道,这种两败俱伤,置死地而后生的办法,对于唐军损失太多,不值得。

    李嘉也有这种担忧,毕竟石守信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与普通的将领不一样。

    这时,又有兵卒过来,高呼道:“禀报陛下,宋将潘美并数百将校,出城投降,皆无持械。”

    “好——”李嘉大喜,对着潘崇彻说道:“这宋军,果然识时务,并没有出现部署预料的境况。”

    “这,这……”潘崇彻苦笑一番,说道:“中原兵卒不知廉耻忠义,这是唐末陋习,末将的确不知。”

    “走,迎接这座襄州城吧!”

    李嘉心情愉悦,脚步轻快。

第九百七十四章赏赐

    见到潘美时,是这般情形。

    只见数百个将校的簇拥下,潘美穿着短衣褐服,跪在地面,双手捧着版册,低着头喊道:“罪将潘美,叩见大唐陛下。”

    “潘将军多礼了。”

    李嘉心情颇为愉悦,望了望,说道:“怎地不见石将军?”

    “石兄当时正在墙下,一时躲避不及……”潘美声泪俱下,悲从中来,眼眶通红。

    李嘉闻之,心中虽然有些可惜,但却不以为意,两国交战,死伤一些很正常,而且,石守信还是赵匡胤的死忠。留下来,他也不敢重用。

    只留一个潘美,也算不错。

    “哎,可惜了!”李嘉故作感慨道:“潘将军早就与我言语,石将军与潘将军二人,守襄州多日,乃是一等一的名将,今日遗憾了。”

    一旁的潘崇彻沉默不语,低着头,似乎真的沉浸到这种悲痛中。

    但他心中却是极为畅快,这憋屈的襄州城,给予他极大的羞辱,甚至还得靠皇帝才能攻克,石守信能够身死,让他再快活不过。

    这个潘美怎么不去死呢?

    这样见证我羞辱的人就都走了,很快就能遗忘,更不用时刻面见,回想了。

    可惜,太可惜了。

    李嘉为得一名将而欢喜,将潘美搀扶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今日能得潘将军,真乃幸事也。”

    “某今日之喜,不为得城,而为得人也!”

    此话一出,潘美身后的将校们瞬间就松了口气,只要不追究他们之前对敌杀人的罪过就好。

    随即,在潘美的惊诧和懵逼中,李嘉直接抓住其手臂,一起走进了内城,然后来到了州衙。

    “不知城中还有多少兵卒?”

    李嘉坐下,对着潘美和气道。

    “启禀陛下,之前月余的守城,以及溃散的兵马,以及死伤,城中还剩下三万余人。”

    潘美沉声道。

    “你们不是有七万人吗?”李嘉诧异。

    “是七万!”潘美心中胆寒,连忙解释道:“但韩重赟带领两万余人去了邓州,今日,又有数千人死在倒塌的城下,所以只有三万余人。”

    “哦!”李嘉点点头,说道:“之前各为其主,两军交战,难免会有损失,我并不追究。”

    潘美瞬间松了口气。

    “不过,剩余的兵马,你挑出万人出来,其余的人,全部看押到江陵去。”

    听到这话,他心中瞬间紧张起来。

    “莫要紧张!”李嘉轻笑道:“襄州养活不了这两万多人,让他们去江陵过活吧,那里粮食多。”

    “况且,我开诚布公地说,这些人待在襄州,我心中也不放心,你尽管放心,我舍不得那么多劳动力,不会让他们死伤的。”

    死那么多人,谁为我开荒,种地,修路?劳役可是要钱粮的。

    这下,潘美才算真正的松了口气,不料皇帝继续说道:“这万人,你只能留五千,为新编第四营,其余的五千人,才会分入曹彬、刘光义两人的营中。”

    “曹彬?”潘美惊诧道。

    “没错!”李嘉笑道:“他们正在肃清城内,你待会可以与他们见见面。”

    随即,两人也商谈了些许待遇问题,李嘉直接对比曹彬等人,一视同仁。

    之后,李嘉又接触了一个小将高延寿。

    他以不到百人,攻克了邓州,名声随着邸报的宣扬,在整个大唐名气大涨,李嘉倒是饶有兴致地接见与他。

    高延寿年二十五,面宽耳厚,双目有神,身材魁梧,一看就是个武将身份。

    “你很不错!”见到颤抖的高延寿,李嘉赞扬了一句。

    高延寿瞬间又跪下,口呼万岁。

    没办法,皇帝带来的十副棺材,竟然将坚不可摧的襄州城拿下来,走去神迹,诸军震怖,又顶礼膜拜,皇威大盛。

    高延寿也受到这消息的影响,情不自禁地抖动着,不敢抬头直视。

    见到这番景象,哪里瞧得出是勇夺邓州的人,李嘉颇为失望,又有点自得,皇威大盛,这也就意味着他的统治越发稳定,一言九鼎。

    “以百人而夺邓州,你胆量不小,又颇有智慧,朝廷正需要你这般的人才。”

    “陛、陛下——”高延寿艰难地抬起头,结巴道:“这,这,末将其实用了近千人,有宋兵,民夫——”

    “我明白!”李嘉笑了,还是个实诚人,政治宣传都不懂,我就喜欢实诚人,尤其是武将:“但,唐兵不也只是有八十人?还不足百呢,你也勿要谦虚。”

    “听闻你成了一营指挥,以你的资历,再提拔就不符合规矩,这样吧,朕赏你个爵位吧!”

    随即,两人也商谈了些许待遇问题,李嘉直接对比曹彬等人,一视同仁。

    之后,李嘉又接触了一个小将高延寿。

    他以不到百人,攻克了邓州,名声随着邸报的宣扬,在整个大唐名气大涨,李嘉倒是饶有兴致地接见与他。

    高延寿年二十五,面宽耳厚,双目有神,身材魁梧,一看就是个武将身份。

    “你很不错!”见到颤抖的高延寿,李嘉赞扬了一句。

    高延寿瞬间又跪下,口呼万岁。

    没办法,皇帝带来的十副棺材,竟然将坚不可摧的襄州城拿下来,走去神迹,诸军震怖,又顶礼膜拜,皇威大盛。

    高延寿也受到这消息的影响,情不自禁地抖动着,不敢抬头直视。

    见到这番景象,哪里瞧得出是勇夺邓州的人,李嘉颇为失望,又有点自得,皇威大盛,这也就意味着他的统治越发稳定,一言九鼎。

    “以百人而夺邓州,你胆量不小,又颇有智慧,朝廷正需要你这般的人才。”

    “陛、陛下——”高延寿艰难地抬起头,结巴道:“这,这,末将其实用了近千人,有宋兵,民夫——”

    “我明白!”李嘉笑了,还是个实诚人,政治宣传都不懂,我就喜欢实诚人,尤其是武将:“但,唐兵不也只是有八十人?还不足百呢,你也勿要谦虚。”

    “听闻你成了一营指挥,以你的资历,再提拔就不符合规矩,这样吧,朕赏你个爵位吧!”听闻你成了一营指挥,以你的资历,再提拔就不符合规矩,这样吧,朕赏你个爵位吧!”

第九百七十五章影响

    邓州。

    之前经受一番屠戮后,邓州城荒无人烟,如今还没恢复,剩余的数千人瑟瑟发抖,一如既往地逃去了乡下。

    所以,待韩重赟回到邓州时,邓州城空落落的,粮草无多,徒留下一座座空荡荡的房屋,这倒是方便了禁军,住得舒适。

    韩重赟坐在衙门中,脸色铁青,手中紧握的,是来自襄州的军信。

    襄州距离邓州两百余里,他自然严密关切,生怕一不小心襄州就没了,他这个邓州也得完蛋。

    只是军报上的内容,着实让他诧异:“晴天霹雳,城墙倒塌,一片废墟——”

    “荒唐这他娘的什么鬼东西,你确定是军情?”

    “老子从军数十年,南征北战,从来没有见过棺材来攻城的。”

    “招讨,的确是这般!”小校一脸委屈道:“咱们的人亲眼见到,唐人将十口棺材放在城下,一声雷霆声后,襄州城塌了一半,然后唐军长驱直入,就拿下了襄州城。”

    “其快马加鞭,马都快累垮了,就带回来这个消息,我本也不相信,但据斥候回报,唐军距离邓州,只有五十里。”

    “什么?”韩重赟再也站不住,整个人都颤抖起来,脱口而出道:“多少兵马,可有攻城器械?”

    “约莫三万余人,浩浩荡荡,从襄州方向而来,看样子并没有经受多少攻城厮杀,士气高昂,想来襄州城的消息不假。”

    小校也忍不住颤抖起来,说道:“如今唐军若是再拿棺材,咱们该如何?漳州都没挡住……”

    “他娘的。”韩重赟气急败坏地说道,这话怎么越听越不对劲,他心里也很不得劲:“你就不知道拿棺材去对付他吗?”

    “以棺材对棺材?”小校惊呆了,这操作也太惊奇了吧。

    “算了!”韩重赟挥挥手,说道:“就算咱们有棺材,也没有人家的法子,只会自取其辱。”

    “这邓州城被咱们之前攻破,破旧许多,如今看来是守不住了,赶快召集兵马,这邓州是待不住了,把东西都收拾好,回东京。”

    韩重赟原本准备回洛阳的,但伏牛山脉不好走,所以还不如直接回东京来的方便。

    襄州失守,南阳盆地自然不保,况且襄州都守不住,“棺材”之法作用下,还有谁能够罩得住?

    很快,宋军就收拾行囊,快速地离开了邓州城,临走之前,将邓州洗刷个干净,什么都没有留下。

    待唐军到来时,只剩下一座空城。

    而李嘉这边,收编了襄州兵马,只留下一万人,其余的都派遣到江陵看押,顺便又让江陵再次输送粮草,支援关中。

    唐军浩浩荡荡,在整个南阳盆地横行,邓、唐、均、房、均,金等州,皆主动纳土归降,让李嘉享受了一把,什么叫携老扶幼,箪食壶浆。

    这就是王师待遇吧!

    当然,这是官面上的说辞罢了,这些地方乡老,官吏,只是怕大军如筛,将整个山南东道洗刷,生灵涂炭罢了。

    不过,有曹彬在,山南东道如此顺服,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嘉来到邓州,见到这座惨遭屠戮的空城,不由得感慨万千:“宋兵残暴如斯,由此可见,中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等北上,也并非为了社稷,更是为了解救百姓与水火之中。”

    一旁的父老乡亲们泪流满面,跪在地上,齐声夸耀唐军,好话不要钱的说,让一旁的将校们深有感触。

    然后邓州百姓又开始述说宋军的暴政,有一说一,很多都语过其实,什么抢劫良家妇女啊,勾结山匪一类的,基本上属于地方豪强的行为,被张冠李戴到衙门身上。

    但李嘉却和颜悦色,详细地听着百姓们的哭诉,不住地点头,一副明君像,不知不觉就塑造了好的形象。

    皇帝也满足了百姓们些许要求,高声道:“我在这里承诺,今年的两税,山南东道诸州都无须缴纳。”

    “万岁——”乡老们高呼。

    “狱寺中的案件,都将一一重新梳理,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更不会放走一个坏人——”

    “万岁——”

    “鼓励开垦,凡开垦荒地的百姓,将三年无有纳税,服徭役……”

    “万岁——”

    “我宣布——”

    “万岁——”

    随着一声声欢呼,李嘉陈述了治理山南东道,也是未来治理中原的政策,也不只是说给邓州百姓听的,而是述说给中原的豪右,豪绅,读书人,世家们听的。

    具体的,可以参考一下刘邦的约法三章,到李嘉这里,就是九条治疏。

    也就是减免赋税,罢黜暴政,鼓励开垦耕种,梳理冤假错案等等,这是为了收揽民心做出的承诺。

    毕竟中原百姓不熟悉大唐,甚至还遭到了丑化,他这番阐述,为大唐正名,更是释放出既往不咎,一统天下的势头。

    一场精心准备的表演后,李嘉颇有些疲惫,不过,这些百姓们的洛语的确说的不错,比他还要正宗一些,甚至让他误以为在与朝廷官吏在说话。

    “不愧是汉光武的起家之地,果然与洛阳联系匪浅。”

    躺在宫女的怀抱中,李嘉嗅着女子身上的兰花香味,不由得再次将头扭转过来,热气吹向了其腹部。

    感受着眼前宫女娇躯越发的软化,李嘉颇为欢喜,气氛越来越糜乱,宫娥心中欢喜,正待为皇家繁衍做出贡献石,皇帝突然起身,撞到了圆润的灯塔。

    对于皇帝如此突兀的表现,宫娥眼中埋怨,揉了揉疼痛,两腮通红得收拾衣裙。

    “田福——”李嘉眉头一皱,顾及不到宫娥的情况,直接吩咐道。

    “奴婢在——”门外的田福耳边听不到动静,以为皇帝累了,只是真的想睡觉,他松了口气,也准备休息一番,耳旁突然传来的皇帝的呼喊声。

    他连忙推开门,见皇帝衣衫齐整,宫女却衣衫不整,他明白了,原来只是单纯的把玩罢了。

    “派人去长沙,将嗣周王接到我跟前。”

    皇帝沉声道:“记住,莫要惊吓了他,要好好请来——”

    “诺!”没头没闹的吩咐,但田福却不得不听从,宦官最大的优点,就是毫无保留的听从。

第九百七十六章口号

    直到这时,李嘉才醒悟,自己这次发兵,虽然是统一天下,但这由头,在这时是站不住脚的。

    天下的范围有多广?

    如果是盛唐,那就是包括北宋,北汉,西域,甚至是契丹人,以及那一片蒙古高原。

    而若是安史之乱后,也囊括甚广,要是一不小心,人家惹恼了契丹和北汉怎么办?

    政治上,就是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尽量别动那些中立派,等一切收入囊中时,再来一举拿下。

    所以,这次北伐的口号就是“助周剿宋”。

    这就跟明末,满清入关,就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很是迷惑了一大批人,甚至南明还准备和谈,一起对付闯贼。

    当然,口号是口号,不能当真。

    剿宋是目的,助周是手段,等打下开封,难道他还真的把江山还给郭宗训?

    经过一番推让,李嘉不得不接受,然后再赏赐郭宗训一些钱财土地,再加封一些食邑罢了。

    毕竟,周世宗郭荣的威名,还是挺大的,麾下的将校故旧极多,毕竟后周十年功夫,也算是影响了一代人。

    所以,这次打仗,尤其是准备打东京,就必须让郭宗训露面,让那些后周的遗老遗少们看看,让那些心怀鬼胎的官吏们看看,从而快速地投降。

    说白了,郭宗训就是工具人,减少大唐攻城略地的阻力。

    “咱们继续——”吩咐一句后,李嘉重新埋首与宫女的腹部。

    无他,这里暖和,让他无缘无故有中亲切感,有助于他睡眠。

    很快,来自皇帝的信使,就快马加鞭,从邓州赶赴江陵,再坐船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即到岳州,然后过洞庭湖再到湘江。

    圣谕第一时间,来到政事堂。

    对于皇帝的行动,大家当然不敢反驳,甚至积极采纳,盖章,副署。

    不过对于这项指令,宰相们还是轻而易举地猜测到了。

    “陛下召嗣周王,无外乎大军北上,势如破竹,即将与宋兵进行决战,而用嗣周王,就是为了瓦解其军心。”

    赵诚捋了捋胡须,颇为兴奋地说道:“襄州久战不克,陛下亲至,不消几日就拿下这座坚城,此乃天佑,也是列祖列宗的庇护。”

    如此看来,大唐统一天下之日不远,那么自己这个首相,就算是名流青史了,毕竟自己任上,大唐统一天下,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史书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陛下此谕极有深意!”孙钊这时候,也很是高兴,这项荣誉,他也担得,所以大方地说道:

    “如今天下一统之日不远矣,陛下劳师北上,咱们朝廷不得拖后腿,须大发府库钱粮,以做支持。”

    “另外,官吏也要齐做准备。”邓斌摇摇头,说道:“中原何其广大,须得预备官吏北上,使之真正的纳入大唐。”

    “除此之外,朝廷也得做好搬迁之事。”孙光宪笑得一脸皱纹,说道:“长沙偏僻,难以覆盖中原,朝廷中枢必然是要北迁的,与其到时候仓促,不如现在就做好万全准备。”

    “哈哈哈!”赵诚大笑,显然心情极为欢愉:“看来,诸位又得忙活一阵子了,我等是难以歇息了,毕竟,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唐。”

    “为了陛下,为了大唐,咱们再苦再累也算不得什么!”孙钊饮了一杯参茶,感慨道。

    此言,得到了众人一致好评,统一天下的路上,政事堂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很快,天使就来到了嗣周王府。

    嗣周王郭宗训自从南下长沙,就被赏赐了府邸,食邑,好吃好喝的供奉着,周边不是文安郡公府,就是荆侯府,长沙王府,日子倒是不怎么憋屈。

    小符后担忧了一阵子后,就舒缓许多,看顾着郭宗训慢慢长大,就这样安稳的过一辈子,再好不过了。

    别的不提,那大唐皇帝,除了有些贪恋美色外,其他的都挺好的,心胸宽广,难得多亡国之君,都好好招待着,赢得交口称赞。

    不过,最近皇宫里倒是颇为奇怪,尤其是淮海王孟昶去世后,皇宫中经常赏赐一些杂七八拉的东西下来,要么是书,要么是书画珠宝,甚至还有一些金银首饰,蜀锦等,让她万分猜疑。

    不过对于这项指令,宰相们还是轻而易举地猜测到了。

    “陛下召嗣周王,无外乎大军北上,势如破竹,即将与宋兵进行决战,而用嗣周王,就是为了瓦解其军心。”

    赵诚捋了捋胡须,颇为兴奋地说道:“襄州久战不克,陛下亲至,不消几日就拿下这座坚城,此乃天佑,也是列祖列宗的庇护。”

    如此看来,大唐统一天下之日不远,那么自己这个首相,就算是名流青史了,毕竟自己任上,大唐统一天下,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史书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陛下此谕极有深意!”孙钊这时候,也很是高兴,这项荣誉,他也担得,所以大方地说道:

    “如今天下一统之日不远矣,陛下劳师北上,咱们朝廷不得拖后腿,须大发府库钱粮,以做支持。”

    “另外,官吏也要齐做准备。”邓斌摇摇头,说道:“中原何其广大,须得预备官吏北上,使之真正的纳入大唐。”

    “除此之外,朝廷也得做好搬迁之事。”孙光宪笑得一脸皱纹,说道:“长沙偏僻,难以覆盖中原,朝廷中枢必然是要北迁的,与其到时候仓促,不如现在就做好万全准备。”

    “哈哈哈!”赵诚大笑,显然心情极为欢愉:“看来,诸位又得忙活一阵子了,我等是难以歇息了,毕竟,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唐。”

    “为了陛下,为了大唐,咱们再苦再累也算不得什么!”孙钊饮了一杯参茶,感慨道。

    此言,得到了众人一致好评,统一天下的路上,政事堂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哈哈哈!”赵诚大笑,显然心情极为欢愉:“看来,诸位又得忙活一阵子了,我等是难以歇息了,毕竟,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唐。”

    “为了陛下,为了大唐,咱们再苦再累也算不得什么!”孙钊饮了一杯参茶,感慨道。

    此言,得到了众人一致好评,统一天下的路上,政事堂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九百七十七章胆颤

    时间来到了六月,本就是夏粮如京的日子,但开封却显得格外的冷清,原本炙热的街道,仿佛被人泼了一盆凉水,冷冷凄凄,就连天空中高悬的太阳,似乎也没那么燥热了。

    从五月,至六月,往日堵塞运河的漕粮,此时却零零散散,本来降至低谷的粮价,却一升再升,每斗粮价,超过了三百钱。

    这让许多的汴梁老人心有余悸,在后晋,后汉时,汴梁每日都有人饿死,运走的尸体,都堵塞了城门。

    及至疏通了五丈河,又打下来淮南粮仓,东京才不再缺粮。

    “今夏的粮船,不及往年的三成,左藏库的粮草钱帛,老鼠都不光顾了。”

    朝会的路途中,乘坐牛车的百官们在内城前下车,零零散散地开始议论起来。

    “听闻赵相都开始朝官家的内藏下手,支用珠宝来购粮呢!”

    “不知我等的粮饷可能下拨?”

    “急什么,腊月才发下呢!”

    “东京粮价一日三变,我等微末之官,连口粮都不足了——”

    京官苦楚,全靠俸禄,辛劳如商贩,京城居,大不易。

    赵普与赵光义走在前头,后面跟着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两人是参知政事,完全属于赵普的副手。

    此时的北宋朝廷,赵普深受赵匡胤信赖,处于独相时期,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就连俸禄,也是只是宰相的一半。

    随后,则是陶谷,窦仪,赵逢、高锡等五代老臣,整个北宋朝廷,与后周几乎没有多少变化,除了皇帝和宰相换了。

    也正因为全盘接收了后周的遗产,所以北宋快速地坐稳了天下。

    皇帝赵匡胤高坐龙椅,宛若一头受伤的猛虎,浑身散发着危险的气息,哪怕接受百官的朝拜,他也面无表情,毫无笑容。

    待听着百官们的汇报后,才微微张口,一一回复,声音厚重,低沉,让许多官吏心生胆怯。

    虽然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在朝堂上再次确认罢了。

    随着宦官王继恩的一声“退朝”,百官们又如海浪般退去,徒留下被点名的赵普,赵光义,以及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

    瞧着皇帝严肃的面孔,赵普心头苦笑,赵光义则一脸凝重。

    薛居正、吕余庆二人则不动声色,面无表情,看不出深浅。

    一行人跟随皇帝而行,来到了皇帝的书房,空间虽然狭窄,但却显得格外的亲临。

    几人一一跪坐,皇帝处正中央,左边是晋王赵光义,右边则是赵普,依次是薛居正、吕余庆,五人中间摆放着桌案,上面都是一些来自各地的军情。

    “河南道传来消息,唐军龟缩登莱不久,又蠢蠢欲动,高怀德坐镇曹州,随即又去往了郓州,与大名府合兵一起,准备进击,却缺乏钱粮,向朝廷请援。”

    赵匡胤皱起眉头,沉声述说道。

    “河南路的南兵,威胁漕运,必然要清剿,不过如今朝廷乏粮,可让大名府,河北路的州县,尽量筹措。”

    赵普低声说道,拿出来策略。

    赵光义摇摇头,没有言语。

    “可——”赵匡胤点点头,不再言语。

    薛居正则拿起奏本,看了一眼,抬起头,轻声说道:“庐州保信军,退守滁州的王审琦,李处耘,正抵抗唐军,请求援兵,铠甲,钱粮。”

    “淮南的粮食,泰半都供应其军,怎地还要求粮?”赵光义不满道:“甲械可以与一些他们,但粮食却无有,另外,淮南的粮食怎今年这般少?”

    “淮南养兵太多,又遭受战争,所以粮食较往年,少了许多。”薛居正说道。

    “少也不能少这般多?”赵普也发言道:“发令呵斥,让他们尽快组织钱粮运送京城。”

    “是!”一旁的吕余庆连忙草拟谕旨,呈交与赵普,然后再交给赵匡胤,待其点头,才算许可。

    随即,一道道军国大事,这次算处理完毕,赵匡胤深吸了口气,说道:“襄州那边,已经失陷,石守信、曹彬下落不明,韩重赟已经停在了许州,原地驻防。”

    其余几人闻言,神情黯淡。

    “听其言语,说是襄州被几口棺材拿下整个城墙都塌了,不管是不是掩饰,但襄州失守是事实,唐军北上,也是不可避免了。”

    “陛下,决不可让唐军兵临京城。”

    赵光义连忙直起身子,说道:“京城大而难守,开封四州无险可守,与国不利,还不如尽发禁军,直接对战唐军。”

    “我军南征北战,战无不克,定然能将唐军打得片甲不留。”

    “微臣正有此意。”赵普也赞同道:“东京人心动荡,数十万百姓吃食皆赖漕运,一旦被围,只能坐以待毙,所以只能兵出东京,灭敌与京城外。”

    “也已经派遣两万去往了汝州,再派了两万去了许州,信阳军也北上蔡州,如今,就是不知唐人去向何地了。”

    赵匡胤皱眉道:“决战定然是必须得,但势不在我,而且,唐人那破灭襄州的法子,着实让人心惊,哪怕城池再坚固,也抵挡不了多时。”

    “我唯一可虑的就是,其兵马北上商州,与关中的唐军汇合东出,到时候洛阳不保,咱们的兵马也占据不了优势。”

    皇帝的这番话,着实让人胆寒,关中的兵马不知多少,但最起码也得五六万,再加上据传十万的襄州兵马,那就是十五万,而禁军此时,也不过十万左右,兵力上就占据了劣势。

    “可能和谈?”赵光义颇有些胆颤地问道。

    “不贵!”赵匡胤瞪了其一眼,说道:“其已经近在咫尺,不会前功尽弃的,狼子野心,也不可能满足。”

    “襄州而来的兵马不占优势,所以其必然北上洛阳。而翻越伏牛上,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咱们可能在洛阳对决。”

    赵普警觉道:“所以,洛阳,才是重中之重。”

    “洛阳不可守!”赵匡胤摇摇头,说道:“其地荒芜,城池残破,废都多年,而且,距离开封远了,粮草不济。”

    “咱们可以去郑州——”

第九百七十八章无题

    钱粮问题,自大宋建立开始,就如同紧箍咒一般,牢牢地扣在这个新生王朝的头上,久久拿不下来。

    因为钱粮,大宋久久无法南下,眼睁睁地看着唐国一统南方。

    因为钱粮,又没有钱财来造船,以致于长江成为了己方最大的弱点,万里长江,处处都是缺漏。

    更是因为钱粮的问题,以至于禁军的规模一直无法扩大,面对唐军四面八方的军队,措手不及。

    然后,在唐国今年以来一连串的打击下,如此多的兵马外派,导致整个朝廷接近油尽干枯的境地。

    以致于东京的粮价不断地高涨,朝廷的竟然拿不出粮食来救市,从而让京城的民心动荡。

    要知道,禁军的家属都居住在京城,民心动荡,也就意味着军心动荡,连妻子父母都要饿死了,指望禁军打仗?

    所以,赵匡胤非常羡慕唐国。

    凭什么,南方那么肥沃的土地,就被其占据,而自己却只是残破的中原。

    夜卧床榻,他常常思考,若是自己占据的是南方,那该有多好?

    虽然兵卒孱弱,但只有钱粮管够,足以练出一只中规中矩的军队,到时候如同唐国一般,兵分四五路,让中原人忙脚乱,从而一举袭击都城。

    这是一场阳谋。

    赤裸裸的阳谋。

    他当然知晓唐国要北上,那么大的动静,根本就瞒不住。

    所以,他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数路兵马齐出,甚至有一只接近曹州,还准备断漕运,就算是禁军再多,再能打,也招架不住。

    稍显宽裕的财政,不出两个月,就已经告急。

    他这才恍然大悟,唐军就算是对峙不动,自己的损失远大与他,两方的国库,根本就没法比。

    再加上唐军养精蓄锐,步伐齐整,甚至在李处耘,高怀德的书信中,直言唐军坚韧不拔,体力强健,而且,着甲极高,弓弩,投石车,盾牌,应有尽有。

    为了赵家的富贵,为了他好不容易,精心算计而来的江山社稷,他是不可能认输的,不到最后一刻,他绝对不会认识。

    几人见到皇帝的眼眸中满是杀气,不由得低头,不敢直视。

    哪怕是赵光义,也感觉自己的兄长威势惊人,锋利逼人,仿佛要吃人一般。

    这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军也在不断地前进。

    赵匡胤并没有预料错,李嘉的确不准备以卵击石,那这七八万人去打开封,他并没有自大,也不想送死。

    所以,他决定不到压倒性优势,他绝对不去东京。

    况且,未来建都是在洛阳,他得去洛阳看看。

    于是,李嘉一边带领大军北上虢州,潼关,让关中的兵马汇聚一起,一边又下令淮南,让李信别在死揪着庐州不放,分出一些兵马来洛阳,一起打开封。

    登莱地区的李威,也需要活动,争取拿下曹州,濮州,或者将高怀德这部分兵马缠住,不让其西来,增强开封府力量。

    襄阳到虢州,近六百里路,七万大军,人车马拽,又有山脉,的确不好走,即使唐军一向以健步闻名,但每日的行程,也不过四十里左右。

    李嘉不耐烦了,直接派遣一万骑兵,去往虢州,解除潼关的围困,剩下的人在后面慢悠悠的跟随着。

    走了近一半的路程,突然有一只来自南方的队伍赶了上来。

    李嘉一问,原来是长沙的嗣周王郭宗训赶来了,一起而来的,还有其母小符后。

    皇帝闻言,眉头一皱。

    钱粮问题,自大宋建立开始,就如同紧箍咒一般,牢牢地扣在这个新生王朝的头上,久久拿不下来。

    因为钱粮,大宋久久无法南下,眼睁睁地看着唐国一统南方。

    因为钱粮,又没有钱财来造船,以致于长江成为了己方最大的弱点,万里长江,处处都是缺漏。

    更是因为钱粮的问题,以至于禁军的规模一直无法扩大,面对唐军四面八方的军队,措手不及。

    然后,在唐国今年以来一连串的打击下,如此多的兵马外派,导致整个朝廷接近油尽干枯的境地。

    以致于东京的粮价不断地高涨,朝廷的竟然拿不出粮食来救市,从而让京城的民心动荡。

    要知道,禁军的家属都居住在京城,民心动荡,也就意味着军心动荡,连妻子父母都要饿死了,指望禁军打仗?

    所以,赵匡胤非常羡慕唐国。

    凭什么,南方那么肥沃的土地,就被其占据,而自己却只是残破的中原。

    夜卧床榻,他常常思考,若是自己占据的是南方,那该有多好?

    虽然兵卒孱弱,但只有钱粮管够,足以练出一只中规中矩的军队,到时候如同唐国一般,兵分四五路,让中原人忙脚乱,从而一举袭击都城。

    这是一场阳谋。

    赤裸裸的阳谋。

    他当然知晓唐国要北上,那么大的动静,根本就瞒不住。

    所以,他提前做好了准备,但数路兵马齐出,甚至有一只接近曹州,还准备断漕运,就算是禁军再多,再能打,也招架不住。

    稍显宽裕的财政,不出两个月,就已经告急。

    他这才恍然大悟,唐军就算是对峙不动,自己的损失远大与他,两方的国库,根本就没法比。

    再加上唐军养精蓄锐,步伐齐整,甚至在李处耘,高怀德的书信中,直言唐军坚韧不拔,体力强健,而且,着甲极高,弓弩,投石车,盾牌,应有尽有。

    为了赵家的富贵,为了他好不容易,精心算计而来的江山社稷,他是不可能认输的,不到最后一刻,他绝对不会认识。

    几人见到皇帝的眼眸中满是杀气,不由得低头,不敢直视。

    哪怕是赵光义,也感觉自己的兄长威势惊人,锋利逼人,仿佛要吃人一般。

    这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军也在不断地前进。

    赵匡胤并没有预料错,李嘉的确不准备以卵击石,那这七八万人去打开封,他并没有自大,也不想送死。

    所以,他决定不到压倒性优势,他绝对不去东京。

    准备以卵击石,那这七八万人去打开封,他并没有自大,也不想送死。

    所以,他决定不到压倒性优势,他绝对不去东京。

第九百七十九章东出

    说实在的,李嘉对于美色实在没有兴趣,他更不敢在军中宣淫。

    说到底,他还是爱面子的一个人,如果传出去,百姓们怎么看他?群臣又如何看他?

    英明神武的形象可不能糟蹋了。

    所以,只是接见了一番母子后,他就乘坐豪华的马车,缓缓前行。

    长途跋涉之中,李嘉安分守己,处理军务政务,根本就没出自己的巨大马车宫殿。

    这让小符后松了口气,看来这次北上,真的只是公务罢了,皇帝也没有想象中的难道好色,自己还是多心了。

    京兆府。

    张维卿自从攻略关中,又拿下河中府后,钱财自然是不缺的,为了获取军心,也为了民心,他直接运来了河中府的盐。

    关中的盐价大跌,每斤不过五十钱,百姓皆称赞有加,民心瞬间就聚敛了许多。

    军队,则利用缴获的钱财,大肆发放,来鼓舞士气,几乎每人十贯左右。

    关中残破,那些凤翔府,静难军的藩镇兵卒们,一向是穷惯了,何曾见过这般多的钱粮,平日里混个温饱,已经算不错了。

    但,最让他焦虑的,则是粮食的问题。

    按照道理来说,如今已经是六月份,夏收时节,粮食应该不缺的。

    但,谁让他自身就携带着五六万人,再加上静难军,凤翔军,以及长安的永兴军,规模超过了八万有余。

    而,整个京兆府十三县,也不过五万户,撑死了也不过三十万人,而且水利多年不修,土地荒芜者众,关中又缺乏铁器。

    在张维卿的巡视下,偌大的京兆府,许多县的百姓,竟然还在用人力木犁,即使渭河平原土地肥沃,但却一直没有好好的利用。

    前唐时的广通渠,与成国、升源、陇川三渠相接而达宝鸡,横贯关中,但经年不修,早就废弃。

    目前的关中,就是渠废民贫,物资匮乏,仅已自用。

    百万人口的长安城没落后,再加上多少的战乱,人口少了,关中其实恢复的不错,粮食也能勉强自给自足。

    但,谁让唐军北上呢,又多出来数万名吃食恐怖的大汉。

    唐军可是一日三餐,隔三差五的还要吃***迫张维卿派人从渭河中捕鱼慰军,而其他归降的军队也要一视同仁,所以粮草消耗是极快的。

    “幸亏长安残破,不然真的得饿死了。”

    张维卿还有点庆幸,如果真的夺下一个前唐时期,百万人口的大城,吸干整个关中都养不了,没有关东的粮食,得饿死一大片。

    不过,渭河平原的确是一片肥沃之地,供养如今一点人口还是绰绰有余,作为都城是不合适的。

    除了粮食问题,燃料的获取,也十分困难。

    前唐时的长安,就像个无底洞,吞噬着一切,山岭秃了,想要获取木柴,甚至要去往秦岭砍柴,远离长安数百里。

    这般多困境,让张维卿对于长安的热情,飞快地下降,甚至,他想念长沙的快活生活了。

    “部署,朝廷发来指令!”

    这时,突然来了一封朝廷的信件,要求他率领兵马东出虢州潼关,夺下洛阳,也就是北宋的西京府。

    “来人,召集众将!”

    张维卿一扫之前的愁苦,兴高采烈地吩咐道。

    很快,包括杨廷璋,王彦超,陈兵等大将,也纷纷到来。

    “诸位,杨师璠坐守潼关多日,使得关中稳如泰山,又有郭守文、郭从义坐守河中府,以致于宋兵难以过黄河,如今咱们坐镇京兆府多日,是该动一动了。”

    张维卿笑着说道,很是气势。

    “咱们还有多少兵马在长安。”

    “五万六千人,包括数千凤翔骑兵,静难骑兵。”

    “传我命令,除了留守五千人在长安外,其余人等,一律东出潼关。”

    “部署,为何这般急切?”杨廷璋连忙说道,他如今全家人都上了船,退下不得,实在不忍其贸然行事:

    “潼关外还有近万兵马,河南尹向拱,也是名将,东京禁军数日可援,咱们是否再缓缓?”

    陈兵则沉默不语,他想听听到底是如何情况。

    王彦超则是颇为赞同之色,投降了唐军,如今他自己抱团取暖,与杨廷璋暂时聚拢在一起。

    “哈哈哈,都怪我没说清楚!”

    张维卿不以为意,大笑道:“陛下发来谕旨,言语已经攻克了襄阳,正在带领十万大军北上,已经有一只骑兵解了潼关之围,如今只要咱们东出配合,一举拿下洛阳,到时候就可威逼开封了。”

    “粮食可够?”王彦超迫不及待地问道:“咱们五六万人,加上那十万人,如此庞大的人数,粮食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粮食问题无须担心!”

    张维卿一脸肯定道:“江陵坐守长江,来自各府州的粮草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咱们关中缺粮,陛下那边绝对不会缺粮。”

    “也不要用宋国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大唐,自复国以来,南方富庶,无有一年用兵有缺粮之忧,不说咱们十五万人,就算是三十万人,供应起来也是绰绰有余的。”

    “朝廷富庶,此乃我等的福气。”王彦超惊讶地点点头,对于这般豪气,他是多年未曾碰到了,或者说,自从军以来,无时无刻都在为钱粮担忧,不曾有过放心过。

    待在关中这鬼地方,他这个凤翔节度使,干的是父母官的活,不是修水利就是修路,自力更生,收获自知,朝廷根本就没援助过。

    他第一次体会到拥有朝廷的感觉,真奇妙。

    不出意外,唐军就达成了一致,数万大军准备了两天时期,浩浩荡荡地东出而去。

    京兆府百姓喜极而泣。

    这些兵马待在长安,渭河的鱼都快吃没了,柴火也消耗的一干二净,他们自己都难吃一口热乎的,实再是太难了。

    急行数百里到达潼关,前锋到了,后军还在华州。

    “末将见过部署。”杨师璠精神抖擞地行礼道。

    “如何?御驾达到了何处?”张维卿迫不及待地问道。

    “御驾距离潼关,只有两日路程,开路先锋已经到了,正在预备行宫。”

第九百八十章

    自从离开襄州北上,就是邓州。

    邓州,也是南阳盆地,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村落密集才是。

    但,中原的残破,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一路上的官道,残破狭窄,野草丛生,显然路过的商旅不多,让这些官道,利用率不高。

    这也就罢了,毕竟开路先锋的作用,就是修桥补路,为皇帝以及大军的走动,好做安排。

    而一路上,李嘉透过车窗,望着路边沟渠中草草掩埋的骸骨,以及杂草中偶尔闪现的尸体,人骨,让见贯生死的他,也不由得感慨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过,兴,却是一时的短痛,而亡,却是长期的痛苦。

    除此之外,他还偶尔地出行一番,见到那些衣不遮体,骨瘦如柴的百姓,以及荒废多年的沟渠,被树木灌丛覆盖的村落。

    偌大的邓州,零零散散的在籍百姓,不过二三十万,要知道在三国时,南阳的百万户,袁术因这一郡,就可以对抗一州。

    这还罢了。

    在大军行进途中,竟然有野兽袭击兵卒,这可是官道附近,人退野进,肆无忌惮的野兽已经开始蚕食人类的地盘,甚至敢勇与袭击。

    显而易见,这些野兽已经尝到了人肉的滋味,所以胆子特别大。

    对于这般的野兽,面对军队只能被杀。

    所以,一路上战果辉煌,杀死的老虎达到二十三只,野狼两百多只,野猪五百多只,让兵卒们好好的改善了下伙食。

    李嘉没得兴趣,只留下一些虎骨,虎鞭,留着泡酒喝。

    别误会,李嘉的身体一向健壮,但男人嘛,总是对某项东西不满足,渴望再进步,体验征服的快感。

    况且,虎骨对于风湿具有很好的疗效,他在南方呆久了,年轻还不觉得没什么,等到老的时候就有苦受了,如今就得补一补去除风湿。

    这次浩浩荡荡地北上,一路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阻挠,好笑的是,最大的阻碍反倒是那群野兽。

    “如今到了何地?”李嘉伸手从宫娥的襦裙中掏出,凉凉的,很贴心,温软如玉,他不由得开口问道。

    毕竟天气热,侍女们生怕皇帝被热到了,很贴心的用自己的身体来为皇帝降温,这才是真正的为皇帝服务,值得夸耀。

    “启禀陛下,已经出了邓州,过了伏牛山,似乎快到虢州了。”

    宫娥轻声说道,脸上带着红云。

    “是吗!”李嘉从宫女圆润的大腿上起来,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快到潼关了,咱实在受不了了。”

    炎炎夏日,虽然马车中冰块不缺,但,李嘉实在受不了颠簸,但要他骑马晒太阳,他又不肯。

    他可是皇帝,不辞辛劳的带领大军北上,让他活受罪,这可以吗?这不可以。

    沿途的官绅豪右,都送上大量的珍奇异宝,李嘉一个都没看上,他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收礼的,你以为送点东西,我就看上眼,封你当官?

    什么?送女儿?

    岂有此理,这不是把自己当作贪图美色的昏君了,你见过哪个昏君能够统一天下的,这是对他的羞辱。

    为此,皇帝亲自发令,严禁地方托妻献女,更是不准送来钱财,军队也不准收。

    当然,如果却是诚恳,并且女儿绝色,皇帝实在摆脱不得,只能勉强收做侍女,不能伤了地方豪右的心,毕竟这些人控制着农村,不得不妥协。

    于是,服侍皇帝的宫女,从一开始的氏来人,膨胀到了三十人,环肥瘦燕,姿色不一,千姿百媚,令人激动。

    基本上都是二八年华的少女,满满的青春活力,李嘉不由得感觉,自己已经快三十了,已经老了。

    所以,他打定主意,回去后,就解散后宫中未曾侍寝的宫女,当然,得年满二十二的,避免她们耽误终身。

    当然,大部分也会被李嘉赏赐给军中未曾婚配的军官们,甚至皇帝还准备陪上一副嫁妆。

    既可以收揽军心,又可以解除自己贪恋美色的名声,真是一项良策。

    等到军队到达潼关时,已经行军十天,时间来到了六月中旬,正是一年最热的时节。

    不过,令李嘉感觉惊奇的是,河南的夏天,竟然比南方凉快些。

    随即他才醒悟,想起南方的湿气重,蒸桑拿一般,实际上热度高上不少,而北方比较干燥,热就是纯热。

    “臣等参见陛下——”

    以张维卿为首,包括杨师璠,王彦超、杨廷璋等新旧老臣在内的数百军官,一齐跪下,红毯铺地,清水洒下,李嘉施施然地登场。

    “起来吧!”李嘉穿着一件明黄色的龙袍,贴着丝绸内衣,但也热得不行,虽然心中欢喜,但也就简略地赞叹几句:

    “这般吃人的天气,将士们屡立功勋,你们都是有功之臣,就不要再受太阳的折磨了,大家都起来罢。”

    皇恩浩荡,众将士泪流满面,感动不已,交口赞叹。

    入了潼关,感受到这关隘的雄伟,皇帝赞叹不已。

    “拿下长安后,及时东出,活捉了杜审进,干脆利落,好,很好。”

    几人谦虚了一阵子,直到这时,皇帝见到了杨廷璋,以及王彦超二人,目光直视多时,让后者胆颤心惊。

    “你们能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过往就烟消云散,我大唐不拘一格任人,只要日后勤恳做事,认真做人,自有奖赏与你们。”

    “叩谢陛下隆恩!”杨廷璋、王彦超二人跪下拜服,感激涕零。

    “对了,那个夺大散关的郭守文,为何不在?”

    李嘉疑惑道。

    “陛下,郭守文德才兼备,能文能武,所以被微臣派遣去了河中府,看守宋军黄河渡口。”

    张维卿恭敬地说道。

    “这般!”李嘉点头道:“河中府拥有解池,的确不能让宋人占据,你做的不错。”

    听了这句话,张维卿骨头都酥了,如同喝了一杯凉井水,浑身打了个激灵:“这是微臣应该做的。”

    其余的大军依次入关,而这时,小符后并郭宗训一起入了城,大家以为是皇帝的妃嫔,但杨廷璋一见,却是浑身打个激灵,双目通红。

第九百八十一章会面

    “这,这,这——”

    杨廷璋目瞪口呆,又回头看了一眼皇帝,以及其他的将校,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这番反应,也引起了王彦超的注意,他看的不真切,面君又没几次,本来就只是猜想,如今杨廷璋这般动静,瞬间就恍然大悟。

    其他人则一脸茫然,不知为何。

    这不就是皇帝路上偶尔泛滥的感情吗?虽然带着个弟弟,但也不稀奇。

    李嘉投目而视,见到两人的身影,不由得微微点头,示意其上车,效果已经达到了,过犹不及。

    随即,皇帝望着不解其意的将校们,不由得说道:“刚才,那是嗣周王郭宗训,年十四,一旁者,乃是符太后,听闻我北上剿宋,喜不自胜,就紧随而来,想亲眼见到宋国灭亡。”

    “我实在阻碍不得,只能带着他们一起来了。”

    说着,做出一副无可奈何但又敬佩的表情。

    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是傻子,用屁股想都知道,人家母子肯定是被自愿的,谁想要上战场?

    随即,因为这件事,投靠而来的将校们相继无言,显然思虑更多,尤其是杨廷璋。

    入了潼关,大部分兵卒只能待在关在驻扎,只有主要的军官入了城。

    李嘉也不挑剔,随便就住下了,让张维卿松了口气,果然,皇帝艰苦朴素,不愧是创业之君。

    “张部署——”而,仍旧有一些出乎他的意料。

    “田公公,可是圣人有不满意的地方?”张维卿瞬间就弯了腰,笑容满面地问道。

    “圣人对于住处吃食并不在意。”田福笑吟吟地说道:“犹记得在大内,每日也不过三五碟菜,我等都为圣人委屈,不值,这般住宿,对于马车来说,好上许多。”

    “只是这些个女子,就不用了罢。”

    “可是嫌弃她们笨手笨脚?我换一批就是,还望公公见谅。”张维卿瞬间诚惶诚恐起来,腰也弯地更低了。

    “部署莫要焦虑!”知晓其担心惹怒了天颜,田福笑道:“只是这都是生人,且不说他们懂不懂得规矩,就言其身份,就不适合。”

    “况且,颜色也终究差了几分。”

    “这……”张维卿看了一眼那些赶出来的女子,知晓其都是地方豪右送过来的,点点头,表示明白顾忌。

    “这般就好!”田福轻声道:“陛下此番也带了些许宫女过来,就不劳部署费心了,也莫要再送人过来,圣人言语,不喜欢奢靡。”

    “在下知晓了。”张维卿点点头,表示明白皇帝的苦衷。

    如今即将获取天下,皇帝自然要给中原百姓一个好的印象,所以迫不得已收敛起对往常女子的眷恋,修生养息。

    这般的忍力,着实让人敬佩。

    谁不晓得皇帝无女不欢?

    待其走后田福回到了皇帝身边,几个宫女正按摩捶背,忙得不亦乐乎,皇帝闭目养神,享受非常。

    “说了吗?”

    “已经明言了。”田福笑道。

    “恩!”李嘉微微点头,说道:“将这番事,宣扬出去,定要让关中家喻户晓,而且,也要传到洛阳去。”

    “奴婢这就去办。”田福恭敬道。

    “话说,这张维卿选的都是什么人?”李嘉这时,张开眼,没好气地说道:“一个个娇小玲珑,就跟大户人家的女儿一般,我要的是服侍的。”

    “听人说,西北地方的女子不错,碧眼黄发的都有……”

    “奴婢立马就去办。”田福恍然,连忙道。

    “糊涂——”李嘉气不打一处来,说道:“你这般,岂不是善后矛盾?”

    “他张维卿要是偷偷摸摸送来,我且也就收下了,关键还弄的人尽皆知,而且都是大户人家,真是个糊涂蛋。”

    “张部署只会打仗,对于这些也是不懂。”田福轻声解释道。

    这个张维卿,到现在还不知晓,皇帝就是个爱面子的人,私底下做的,明面上宣扬不得,偏偏还弄的人尽皆知,皇帝只能推辞,岂能受这污名?

    “哼!”李嘉冷哼一声,说道:“暂且就这般吧,去做事吧。”

    “诺!”田福连忙应下,随手关上了门,又遣人送些冰块过去,可不能让皇帝热着了,毕竟离开了南方,水土不服也是常有的。

    “看来还得让御医住进来,再去请一些民间大夫,以防万一。”

    而这边,小符后并郭宗训母子,也住进了一处院落,与皇帝比邻,侍卫保护,住的也差不离多少。

    北方的院落,床榻,吃食,家具,让小符后倍感贴切,自小生活在北方,偏偏迫于无奈去了南方几年,终于又回来了。

    “母亲,这里感觉好熟悉。”郭宗训小声道。

    “没错!”小符后笑道:“你我在南地生活了几年,但终究我们还是北人,吃面食,没有卑湿之苦。”

    随即,小符后又想起了自己的姐姐,父亲,几个姐妹,以及曾经的男人,郭荣。

    转眼间,就过去了六七年了,时间也过了极快。

    姐姐,宗训已经快成婚了……

    “母亲,莫要伤心!”郭宗训见其双目通红,不由得关切道。

    “我没事。”小符后摇摇头,笑道:“睹物思人罢了,你饿了吧,咱们去吃饭。”

    “王后,杨廷璋求见。”这时,侍女来报。

    “杨廷璋——”小符后想了想,这才明白过来,这是太祖郭威的小舅子,郭荣也称之为舅舅,封疆大吏。

    “那边怎么说?”小符后小心谨慎地问道。

    “侍卫让其进来,已经得了允许。”

    “那就好!”小符后松了口气,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老臣,见过太后,陛下——”杨廷璋虎目含泪,双膝跪地,一脸的悲怆。

    “舅舅快起来吧!”小符后连忙让人搀扶起来,急忙道:“这里没有什么太后,更没有陛下,只有嗣周王。”

    “老臣明白!”杨廷璋凝重道,随即目光炯炯的看着郭宗训,见其那般相熟的脸,竟然与郭荣有了五六分相似,只是眼神躲闪,神色畏惧,气质截然不同。

    “快叫舅公。”小符后对着郭宗训,连忙催促道。

    “舅公——”郭宗训怯懦地喊了一句,让杨廷璋大为动容。

第九百八十二章

    “不曾想,宗训竟然这般大了。”

    到底是后周灭亡了七年多,杨廷璋很快就转变了心态,望向郭宗训的目光,多了几分慈爱。

    他也感同身受。

    回想起后周灭亡时的愤怒,以及赵匡胤夺位后的惶恐,以及时刻面临的猜忌,死亡的威胁,都让他胆颤心惊。

    东京的威胁,让他不敢多动,多言,如同囚犯一般,生怕皇帝一则谕令,全家系首而去。

    所以,只要宋国还在,他这个前朝的皇亲国戚,就不会有安生日子可言,猜忌伴身,除非他死了。

    而如今,有了另外一个选择,虽然不会让他重返高峰,却能让他杜绝猜忌,没有性命之忧,他自然知晓如何选择。

    “宗训已经与宗室订了婚约,明年差不多就能成婚了。”

    小符后轻声说道,让杨廷璋面容又缓了一分。

    “不知是哪位宗室之女?”

    “是陛下的叔父,宣王的七女,年纪与宗训相仿,活泼孝顺,女红也极为不错,宗训也欢喜!”

    听到母亲这般言语,郭宗训脸色瞬间就红了,颇为扭捏,对于婚姻大事,他还是有些羞怯。

    “那就好!”听闻是与皇帝唯一的叔父联姻,杨廷璋瞬间就放下了心,这可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仅次于皇家的近支,郭宗训定然安然无恙。

    “与天家联姻,可不能怠慢了。”

    杨廷璋轻声道:“作为舅公,我得添上些许,不能让他们小夫妻过的不舒服。”

    小符后并没有拒绝,她知晓,这是杨廷璋这些年来的歉意,不拿,他心里不舒畅。

    “只是可惜,熙让,熙谨,熙诲,自那次兵变,就不知去向,当时我方寸大乱,也找寻不及……”

    虽说只是几个庶子,不及郭宗训半根毫毛重要,但到底是郭家的子孙,她作为嫡母,着实有本份看顾好。

    郭宗训当时还记事,记得这几个平常见面玩耍的弟弟,此时想起他们不知所踪,着实心里悲切,除了母亲,他真的孤家寡人了。

    杨廷璋不以为意,只是庶子罢了,只要郭宗训还在,郭家的香火就保全了,多几个也无用。

    又聊了几句闲话,互相问候了一番,杨廷璋随即退去。

    小符后待其走后,就陷入了沉思。

    今日这般的会见,怕是日后免不了了,日趋多许多,自己得谨慎行事,说话也得握有分寸,即使是亲戚,恐怕也无有多少真心。

    至于埋怨他们当时束手旁观,这样的怨气早就消散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糊涂,让人窃取,他们当时起事,也不过是李重进罢了。

    “宗训,这些时日,可能要见许多人,到时候你就看着,莫要多言语,多听多看,知道吗?”小符后一脸严肃道。

    “儿子知道了。”郭宗训认真地应下,多年来,他一直那么听话。

    杨廷璋离开了郭宗训的住处,回到了自己如今暂时居住的院落,这里此时聚集了不少人,有王彦超,赵赞的信使,董遵诲的信使,甚至西京留守向拱的信使。

    见到他回来,连忙凑进,王彦超直接言语道:“温玉,可真是太后?”

    “不曾想,宗训竟然这般大了。”

    到底是后周灭亡了七年多,杨廷璋很快就转变了心态,望向郭宗训的目光,多了几分慈爱。

    他也感同身受。

    回想起后周灭亡时的愤怒,以及赵匡胤夺位后的惶恐,以及时刻面临的猜忌,死亡的威胁,都让他胆颤心惊。

    东京的威胁,让他不敢多动,多言,如同囚犯一般,生怕皇帝一则谕令,全家系首而去。

    所以,只要宋国还在,他这个前朝的皇亲国戚,就不会有安生日子可言,猜忌伴身,除非他死了。

    而如今,有了另外一个选择,虽然不会让他重返高峰,却能让他杜绝猜忌,没有性命之忧,他自然知晓如何选择。

    “宗训已经与宗室订了婚约,明年差不多就能成婚了。”

    小符后轻声说道,让杨廷璋面容又缓了一分。

    “不知是哪位宗室之女?”

    “是陛下的叔父,宣王的七女,年纪与宗训相仿,活泼孝顺,女红也极为不错,宗训也欢喜!”

    听到母亲这般言语,郭宗训脸色瞬间就红了,颇为扭捏,对于婚姻大事,他还是有些羞怯。

    “那就好!”听闻是与皇帝唯一的叔父联姻,杨廷璋瞬间就放下了心,这可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仅次于皇家的近支,郭宗训定然安然无恙。

    “与天家联姻,可不能怠慢了。”

    杨廷璋轻声道:“作为舅公,我得添上些许,不能让他们小夫妻过的不舒服。”

    小符后并没有拒绝,她知晓,这是杨廷璋这些年来的歉意,不拿,他心里不舒畅。

    “只是可惜,熙让,熙谨,熙诲,自那次兵变,就不知去向,当时我方寸大乱,也找寻不及……”

    虽说只是几个庶子,不及郭宗训半根毫毛重要,但到底是郭家的子孙,她作为嫡母,着实有本份看顾好。

    郭宗训当时还记事,记得这几个平常见面玩耍的弟弟,此时想起他们不知所踪,着实心里悲切,除了母亲,他真的孤家寡人了。

    杨廷璋不以为意,只是庶子罢了,只要郭宗训还在,郭家的香火就保全了,多几个也无用。

    又聊了几句闲话,互相问候了一番,杨廷璋随即退去。

    小符后待其走后,就陷入了沉思。

    今日这般的会见,怕是日后免不了了,日趋多许多,自己得谨慎行事,说话也得握有分寸,即使是亲戚,恐怕也无有多少真心。

    至于埋怨他们当时束手旁观,这样的怨气早就消散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糊涂,让人窃取,他们当时起事,也不过是李重进罢了。

    “宗训,这些时日,可能要见许多人,到时候你就看着,莫要多言语,多听多看,知道吗?”小符后一脸严肃道。

    “儿子知道了。”郭宗训认真地应下,多年来,他一直那么听话。

    杨廷璋离开了郭宗训的住处,回到了自己如今暂时居住的院落,这里此时聚集了不少人,有王彦超,赵赞的信使,董遵诲的信使,甚至西京留守向拱的信使。

    见到他回来,连忙凑进,王彦超直接言语道:“温玉,可真是太后?”

第九百八十三章

    六月的洛阳,带有一点燥热的气息,街道上虽然车水马龙,但却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

    都言洛阳残破,其实不然,五代时期的洛阳,依旧不失为一座大城。

    后梁重修洛阳,迁唐昭宗与此,然后朱温篡位,913年,二月,朱友贞杀朱友圭,自立为帝,是年迁都到了开封。

    后唐自不必说,灭后梁后,当年就迁都洛阳,到了后汉,后周,虽然定都开封,但太庙却一直在洛阳,如此,与多灾多难的开封相比,洛阳反而远离了政治漩涡,和平安静了许多。

    只是,一直作为西京,洛阳仿佛成了被贬养老的地界,从后唐,后梁,乃至于后晋时期的老臣,皆盘踞与此,形成了特殊的情况。

    遗老遗少实在太多,若没有向拱,着实还安稳不得。

    某个府邸,庄严堂皇,只是灰败了些许,一群人聚集而坐,气氛热烈。

    “如今,看这形势,这赵宋,也没几日了。”某个老者摸了摸胡须,笑吟吟地说道。

    “这般乱世,六十载,六个朝廷,长者十来年,少者两三年,如今赵宋已经七年,也不算太短。”另一人随口说道。

    “呸!”某个后汉老臣心里不舒坦,暗骂了一句,面容上还得露出赞同的笑容。

    大家都是失意者,有必要进行嘲讽吗?

    不过,在坐的大都五六十岁,已经没有多少热血了,此番讨论,不外乎年级一大把,想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挣个荫封罢了。

    至于让他们拼命,则定然是不能的。

    某个后唐时期的老臣,也可以说是沙陀人,正坐而朗声道:“我大唐乃天下正统,这个天下,本就是我们大唐的。”

    “庄宗复立,虽未长久,但仍证明大唐命不该绝,诸位应当想想,该如何迎接才是。”

    说着,他露出一副得意地面容,说道:“如今宋命该绝,大唐再兴,我等莫要迟懈,违逆天命,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向留守按兵不动,我等妄动,怕是刀兵相向。”

    某个人谨慎道。

    “所以,正是我们立功之时,不然光凭借着迎逢之功,偌大的洛京城,王公勋贵数不胜数,哪里轮到咱们出头?”

    “只要咱们劝说留守归降,大唐刚入中原,又是用人之际,我等这些老臣,正逢其时。”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叹,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立下功劳,冒点险还是值得的。

    遗老们在不甘寂寞,而遗少们则也是闻风而动,待在洛阳闲置太久,富贵虽然好,但没有权势,任人拿捏,这感觉着实难受。

    如,以后唐李克用次女,瑶英长公主与张延钊之孙——张德寿,为首,随其后的,乃庄宗之义宁公主与宋廷浩之子,华州镇国军节度使宋偓之弟宋延积。

    宋偓及时归降,所以洛阳的宋府,自然也是知晓的,暗中行事,自然是妥当的。

    别小看这些人。

    以宋偓为例,他母亲是义宁公主,原配是后汉高祖刘知远长女永宁公主,继室是保大军节度使李洪义之女,日后长女嫁与了赵匡胤为第三任皇后。

    洛阳勋贵盘根错节,实力不可小觑。

    张德寿与宋延积站出来,瞬间,就吸引了众多勋贵子弟到来,虽然他们的身份不是最贵重的,但绝对是最特殊的——后唐外戚。

    按照普通人的思维来说,李克用被赏赐了国姓,自然就纳入了宗室,所以他们重立后唐,自然也可以理解的,而南方打过来的唐国,也是宗室后裔,两者之间必然有联系。

    不只是普通人这样想,洛阳城,甚至他们自己也这样想——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张德寿三十来岁,一事无成,如今否极泰来,让他格外的兴奋,众人的追捧让他洋洋得意,止不住的开怀道:“如今赵宋天命不再,我大唐又回来了,正是我等翻身之日。”

    “可不就是这般!”一旁的人奉承道:“您之祖母,可是武皇之女,按道理来说,您就是皇亲国戚,日后青云直上,莫要忘了我等同甘共苦之人啊!”

    “那是,那是!”张德寿摇摇头,一脸郑重道:“我张德寿虽然本事没有,但诸位当年的照顾,可是记在心里,定然不会忘怀。”

    这时,一旁沉默地宋延积,忍不住说道:“如今王师即将到达洛阳,咱们就在这谈笑,怕是不好,须得做些是事来,引起动静。”

    “这——”张德寿疑惑不解。

    宋延积继续说道:“洛阳城中不知道多少王公大臣,咱们都是一些后辈,就算有好处也轮不到我们。”

    “可是,我等手中无权无势,若是出了差错,反而平白地人笑话。”

    张德寿也没了刚才的得意,无奈道:“在他们眼里,我们只知道寻欢作乐的年轻人罢了。”

    “话虽如此,但确实要做一些事。”宋延积忍不住地说道:“洛阳城的都是一些老头子,能做个甚?而咱们正是年轻有为之时,王师兵临洛阳,到时候统一天下,用的着的,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些事情,吸引皇帝,以及朝廷的注意力。”

    “宋兄,你莫要卖关子,快些说来。”某些人耐不住,直接说道。

    “好,就看诸位胆子大不大了。”

    宋延积沉声道:“咱们去祭扫和陵。”

    “呼——”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所谓的和陵,也就是位于偃师县的皇陵,唐昭宗的墓穴,昔日被朱温裹挟到了洛阳,屠杀后,草草安葬,到了后唐时,才重新整修,符合皇帝陵墓。

    而哀宗则更惨,被杀后,直接到了定陶安葬,远离长安和洛阳,甚至没有人记得。

    大家之所以惊讶,就是因为皇陵并非普通人能够祭拜的,更关键是,其中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

    明晃晃地出来挨刀,和暗地里筹谋,这是两码事。

    “诸位,咱们只是祭拜,清楚杂草,顺便派些钱粮与守墓者,虽然事小,但收获极大。”

    宋延积语重心长地说道:“就看你们有没有胆识了。”

第九百八十四章犹豫

    待所有人走后,宋延积只对着张德寿说道:“洛阳对于唐国而言,如探囊取物一般,而朝廷想必是早已经放弃,咱们去往和陵,乃是重中之重。”

    随即,宋延积轻声解释道。

    一来,昭宗皇帝乃是前唐正统,如果大唐真的要复国,那么必然是要祭拜和陵,从而显示自己的正统,自己等人拜祭,绝对会被唐国知晓。

    二来,如今洛阳城,暗流涌动,但却没有任何一家旗帜鲜明的投靠唐国,自己等人在和陵,肯定会被认为是效忠唐国,但却又是年轻人,一句不懂事,即可推脱,对于家族来说,完全没有负担。

    张德寿听闻风险小,收获大,不由得心动起来。

    随即,又重新组织了十几人,秘密前往和陵,祭拜唐昭宗,如此一来,洛阳侧目。

    李嘉在潼关待的时间,比想象中的还要长些。

    当然,除了整顿军队外,最大的耗费,就是在等粮食的到来。

    前头就说道,关中缺粮,所以为了输送粮草,荆南府甚至出动了二十万民夫,千里迢迢跨越南阳盆地,输送至潼关,短短十日功夫,潼关就聚集了十万石粮食,而其中的损耗,几乎与之一样。

    十万石粮食,对于他手下这近十三万大军来说,只够一个月的吃食。

    光是骑兵,除了两万御营铁骑外,还有数千关中轻骑,数倍与步兵。

    只有一个月的粮草,让李嘉有些不安,或者,让他格外的犹豫。

    粮食足而兵马胜,这点粮食,让他心里没底。

    亦或者说,在这个决胜的关键时刻,他这个穿越者,有些患得患失。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之前统一南方的战斗,几乎都是碾压,而这次却没有百分百的胜算,这让他格外不适应,尤其是,真正的面对的是赵匡胤,他不想来一场官渡之战。

    有时候,他又觉得,与其冒这般风险,南北分治其实也挺好的。

    但,统一天下的雄心,又时刻地在他心中折腾,让他进退不得,满心的纠结。

    见皇帝如此犹豫不决,张维卿、潘崇彻两人则直接选择求见。

    “两位卿家所为何事?”李嘉轻声道。

    “启禀陛下,如今十数万大军齐聚潼关,整日耗费而不进,微臣恐士气衰竭,难以再三。”

    张维卿倒是说的比较隐晦,以担忧士气问题,前来劝谏。

    “朕也不想如此!”李嘉随口解释道:“只是如今粮草资秣并不充足,堪堪一月之用,荆南的输给,已经到了极限,若是僵持,怕后果不堪设想。”

    “还是再待些时日,多储存些粮草,也顺便看看向拱是否真的归降。”

    “陛下,向拱归降与否,并不重要。”潘崇彻进一步,大声说道:“朝廷十数万大军,以洛阳的兵力,定然是守不住的,只有归降一途。”

    “至于粮草虽然不足,但,咱们却比开封强太多。”

    “东京朝廷日趋穷困,若不能一战而胜,且继续拖延,夏收一过,其钱粮怕是又多了,这才是咱们的大敌。”

    听到这番劝诫李嘉总算是有了些许振作,但依旧有些患得患失。

    他理智上认为,北上决战,是利大于弊的,但情感,与惰性上,却恐惧其中的万一,富贵多年,他不想失去如今的生活。

    见到皇帝一反往常的冷静果断,反而婆婆妈妈,犹豫不决,张维卿立马就清楚,陛下是决战前的侥幸心里作祟。

    他也经历过这些,也明白皇帝不曾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事,难免患得患失,这是人之长情,所以需要逼一逼。

    人主的英明神武,其实并不是一贯有之。

    “军队徘徊在潼关,御营,地方军,倒是听从军令,但关中藩镇,却心有迟疑,对于咱们停留,已经消磨了他们的耐性了,暗中往来密切,似乎有不忍言之事,就连御营中,似乎也流传着畏宋之语……”

    闻言,李嘉腾地站起,脸色骤变,红白交加,这是打自己的脸啊。

    是啊,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再待下去,兵卒的战心就磨灭干净,这还打个屁?

    弄不好,自己就成为历史上的大笑话,这怎么能忍?

    “发放钱财,让大军准备,三日后,进军洛阳——”

    李嘉大声说道,似乎将心中的犹豫发泄个干净,只剩下满脸的自信。

    “诺!”张维卿与潘崇彻两人瞬间应下,也是一脸的喜色。

    虢州距离洛阳,约莫五百里。

    这绝对不算是一段小路程,所以,李嘉并没有采用之前的步走,而是直接从潼关北上,到达陕州的风陵渡。

    没错,就是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风陵渡,这里是黄河渡口,数不清的船只艄公汇聚与此,运输粮食入长安。

    大军的到来,让这里拥挤为患,保义军节度使杜审进已经被俘,所以风陵渡很顺利的到手,然后开始搜罗船只。

    很明显,李嘉就是想顺流而下,坐着黄河之船,直接到达洛阳,走路实在是太慢了。

    不过,到了三门峡,也就是昔日的函谷关所在,由于落差大,再加上战马不利于坐船,所以大军又只能下船步行。

    不过,洛阳一带已经是平原,好走了不少,一路上倒是收复了不少的州县,也见识到了渑池。

    等到大军到达新安县,距离洛阳不过百余里时,就得到斥候的消息,宋军十万严阵以待。

    “赵匡胤竟然想与我决战在洛阳?”

    李嘉诧异了,洛阳距离开封可不近,来回周转的粮草耗费,着实不小,这让他有些不明白,其为什么舍近求远。

    而本来囊中之物的洛阳,又跑了。

    “陛下,据微臣所知,赵匡胤本人也不想入洛阳,但洛阳附近,有他的父祖陵寝,所以为了孝道,他也不得不西来。”

    吴青轻声补充道。

    这样一来,李嘉才想起,赵匡胤是从洛阳出身的,其父辈就是禁军中的人物,所以,他生怕自己挖了他的的祖坟,破了风水龙脉,所以不得不西来。

    “我像是那般不知主持的人吗?”

    李嘉看着众人,说道。

    挖坟这种事,他真的干不出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3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飞天缆车所写的《大唐再起》为转载作品,大唐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再起介绍:
时值五代十国,北宋之前,列国纷争,民生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两广地区,有一国,名汉,又被称作南汉,又被唤作南海霸主,国主残暴,又恐失国,意用阉人治天下,阉人治军,阉人治国,崇文弱武,天下之苦者,莫如百姓。有一人,唤作李嘉,大唐李氏后裔,见此局面,极为愤慨,挥舞旗帜:“主昏国乱,正是大唐再起之时也!”据岭南,复安南,克占城,攻大理,灭湖南,并南唐,对北宋,合契丹,这天下,思唐之民多矣。大小周后,符氏姐妹,花蕊夫人等,诱惑人心……赵匡胤,李煜,李彝殷,孟昶,耶律述律,野性难训……大汉能再兴,我大唐难道不能再起吗?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大唐再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