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再起TXT下载大唐再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再起全文阅读

作者:飞天缆车     大唐再起txt下载     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95章门槛

    洛阳的冬日,由于群山环绕只故,显得愈发的湿冷了些,一时间的冷气散发难出。

    对于其他衙门来说,冬日是最煎熬的,但对于太府寺下的诸冶监来说,却是再适合不过。

    热火朝天的热气,经过冷气一吹,立马就中和了许多。

    太府寺下,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诸铸钱监、互市监等各处,可以说,一应的工程手工业,其最为擅长。

    只是,原先少府寺才是干这活的,而皇帝的心思转动下,竟然让少府、太府,换了个位置。

    无他,乃是太府寺作为九卿只一,隶属于尚书省,虽然说也是直接受皇帝管辖,但到底是公私难便。

    而当时大唐新立,丛弊太多,规矩杂乱的太府,就不适合充任皇帝私库,于是,皇帝决定另起炉灶。

    退出九卿的少府监,则被皇帝提为寺,直接掌管皇帝的私财。

    由此,少府寺也与掌控宝藏的内府局一起,成为了皇帝的私人钱粮机构。

    只不过,少府寺属于赚钱,而内府局,属于储存罢了。

    太府寺的职责虽说有些边缘,但却有些重要。

    皇帝后宫的马车,珠宝,帷帐,衣裙布料,甚至是皇宫中的一块砖,妃嫔用的筷子,都是由太府寺自己弄出来的。

    这一日,天空阴晴,地面上的白雪还没有融化,太府寺就迎来了一位大人物。

    工匠们彷徨不安。

    只见,数百侍卫,将整个太府寺层层包围,甚至许多侍卫亲自搜身,察觉利器。

    过了好一会儿,在工匠们胆颤心惊中,一辆马车,就行驶而来。

    身着白裘衣的皇帝,捋了捋胡须,施施然而来,见到这般兴师动众,又见众工匠皆短衣而出迎,不由得气恼道:

    “荒唐!”

    “人家忙活要紧,身体出汗,又被拉拽而出,寒风刺骨,岂不是要染风寒?”

    一旁的太府寺卿忙不迭地惶恐起来,然后认错,让人于心不忍。

    李嘉摆摆手道:“让大家回去吧,今个每人赏两贯钱,过了好腊月。”

    太府寺卿,以及两位少卿,则簇拥着皇帝,跟在后面,心道:这般顶多呵斥一番,也是为了公心,不碍事。

    而若是不做,一旦皇帝心中不满,那可就倒大霉了。

    与军械监不同,太府寺的诸冶监,则是一个个的房间,并没有通力合作的情况。

    无他,技艺不可外传罢了。

    即使宫柱上的鎏金技术,也是家传密宝,不可外传。

    李嘉对于这些无关战略的技艺,倒是没强求,只是用来享受的,就那么保存吧!

    “可有制作雕版的?”

    皇帝轻声问道。

    “有的!”太府寺卿忙不迭说道:“之前朝廷印刷的十三经,咱们也参与了许多,还有板子在呢!”

    李嘉明白,这所谓的板子,其实就是雕版印刷的板子。

    他点点头,跟随而去。

    到了一处巨大的房间,只见那一个个刻满字体的雕版,被叠起来一堆又一堆并不被珍惜。

    也是,这只是皇帝的任务罢了,皇帝不用,就废弃,大不了再重制呗,反正也是皇帝的钱财。

    “十三经,数十万字,所用的书页大小的木板,约有上万块,放置了数个房间,若是再用,只需要擦拭灰尘。”

    看着这一切,李嘉问道:“一块刻板,所需几何?”

    “陛下,版材所用,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多为杜梨木、枣木,还得请专人书写,一本孝经,稿费约千贯左右。”

    “千贯?”

    李嘉点点头,也就是说,孝经一本不过五贯,如果印刷两百次,就会收回成本,然后就是盈利。

    “也就是说,成本最高的,就是书写之人工?”

    “没错!”太府寺卿苦笑道:“即使在洛阳,读书人甚多之地,凡字上佳者,乃是名家,须得再三请求,须以每字百钱,才肯下笔。”

    “如孝经,两千三百六十九字,书写一下,即二十万钱,两百贯。”

    “另外,还须上好的油墨,约莫百贯,其余的木材,刻工,即使字少如孝经,也须三个月才可刊印。”

    “我听闻,邸报那边,用的可是铜活字!”

    李嘉轻声道:“你们可以试试。”

    “陛下,铜活字一本万利,可用数年,上十年,但比之雕刻,却多了一项难以企及的困境——读书人。”

    太府寺卿忍不住道:“邸报上下的读书人数十,可以随意摆正活字,而在太府寺,亦或者其他书商,则难以求得。”

    “何来?”

    “邸报为名为利,虽为匠,而读书人甘之若怡,而在书商,以及太府寺,则名实为工匠,凡读通十三经,哪怕通一经的,也不过来。”

    说到这,就又是老调重弹,士农工商四个字,读书人种田,那是陶冶情操,去干工匠,就是自毁前途,除非不想考科举。

    不然有了这个前科,前途就尽毁了。

    所以,写字可以,排版就难。

    此时的读书人多金贵,一家人含辛茹苦培养出来,哪里肯让他干工匠活?

    一个县,能有百八十读书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除非到了明清时期。

    可如今,又不是明清……

    “这些就别浪费了,再给我印刷十三经吧!”

    李嘉叹了口气,技术成熟了,但时机未到。

    “陛下,还印多少册?”

    太府寺卿松了口气,问道。

    “多少册?一直给我印!”

    李嘉轻声道,胸中莫名地一股豪气,他直言道:“天下有州四百,县一千五,那么,一整套的十三经,再给我刊印十五万套,一百五十万套——”

    “这些书,不再与县学,而是都与我散出去,散入民间。”

    “一百五十万套?”太府寺卿惊呆了了,这没有百万贯钱,是出不来的。

    但,太府寺,又何曾有这般多的钱财?

    “陛下,能卖出去吗?”

    “少府会包销的!”

    李嘉无所谓道,书这东西,属于刚需,一时间卖不掉,就慢慢来,迟早会卖完的。

    书籍问题解决,那么,简化科举门槛,把通十三经,变成通三经,这样就容易。

    秀才三经,举人十三经,进士科再加明算,明法,明经。

    如此,就一步一个门槛了。

第1296章南诏

    到了这一步,李嘉的每一个指令,再也无法像岭南时期那样随意了,

    数千万人,数十万军队,数万官吏,一言以兴。一言以亡,诚不是假话。

    所以,关于秀才试的内容删减,则直接从洛阳府开始试行。

    这些暂且不论。

    却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还是银装素裹时,成都,依旧是一片阴雨连绵。

    一直来自于大理国的商队,千里迢迢而来,受到了成都商贾的欢迎。

    自从南诏王国覆灭后新生的政权吸取了其穷兵黩武的教训,一直休养生息,积极贸易,甚至由于信仰佛教的缘故,越发的和平起来。

    当然,为其撑腰的吐蕃帝国覆灭,也是重要的原因。

    这队商贾虽然交易货物,但实际上,却是来向大唐皇帝朝贡的。

    西川府军都司总兵府。

    校场极为宽大,十八般的武器样样俱全,可惜,因为成都多年来的阴雨天气,让校场颇为荒废。

    “嚓——”

    高彦俦擦了擦腰间的宝刀,不由得眉头紧皱。

    多年以来,他的腰刀,已经生锈了。

    这对于他来说,又何尝不是这般?

    多年不曾动武,他的身骨颇有些僵硬了,身体都有些沉重。

    作为后蜀的大将,高彦俦一开始就归属于潘崇彻,追随他平定蜀地,然后又北伐赵宋。

    旋即到了大唐定都洛阳,他也积累功勋,封为亳州伯,食邑两千户。

    在整个蜀地,他高家,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子弟,更何况还有勋爵傍身。

    只是,骤然听闻,那后来才加入的郭守文,资历极轻,就已经成了洮州侯,真可谓是让他恶心到了极点。

    “某神武四年,就追随鲁国公,平定蜀地,镇压宋军,更是携蜀军北上,立下功勋,如此历经七载,才只是伯。”

    说着,高彦俦不由得愤愤不平:“而他郭守文,不过数载功夫,从防御使,再到朔方节度使,如今平定了吐蕃,镇守一方,赢得了偌大的名声,成了侯。”

    “啊呀呀,真是气啊!”

    在这般的阴雨连绵之下,高彦俦格外的气恼。

    年近四十他,大半辈子都过去了,难道真的要在伯爵这一门槛上,无法得尺寸之进吗?

    “父亲——”这个时候,他的长子高守业急忙走了过来,言语道:“知府那里让您过去,听闻大理国使臣朝贡。”

    “知道了!”高彦俦点点头,叹了口气,这才收拾好而去。

    虽然说在地方上,知府一官独大,但毕竟是文武殊途,尤其是涉及到了大理国,更是小心谨慎。

    前唐时期,若不是因为南诏,耗尽最后一滴财政,以及军队,遇到黄巢时,也不会那么狼狈。

    话说,西川的边患,要么是那些肮脏的吐蕃部落,要么就是大理部落了。

    不过,这两地势弱,无法中央集权,自然只是一些散兵游勇,不值得一提。

    高彦俦穿戴好衣裳,来到了更加宏伟的知府府邸。

    至于后蜀的皇宫,早就被已经保存起来,那些栋梁,珠宝等等,基本上都拆卸出去,充斥洛阳的皇宫了。

    在路上扫了一眼只剩下空壳的皇宫,高彦俦不由得感慨万千,蜀国,已经灭了六七年了。

    即使是孟昶,也死去了数年,听闻当年艳盖成都的花蕊夫人,都已经成了皇帝的情人。

    时间过去的真是太快了。

    “话说,我在西川待了两三年了,也该挪挪窝了,去西北好?还是去东北?”

    琢磨了一番,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府衙。

    “张知府!”拱了拱手,高彦俦好奇道:“大理国在这寒冬腊月的,无故的朝贡作甚?”

    “我也不知!”张知府五十来岁,在西川养老颇为舒适,今次遇到这件事,也感觉颇为麻烦。

    “听闻,在夏日,郭将军拿下来吐蕃本部,怕不是威名震慑了大理,后者不安吧!”

    要知道,大理可是当了一百多年的吐蕃属国,受到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很有可能!”

    想到这里,高彦俦眼前一亮,他急忙道:“从高原而下,在西川而出,两面夹击,大理国定然不保。”

    “边患上百年的西南,也将重现安稳。”

    “这岂不是捅了马蜂窝吗?”张知府连忙摆手,一副吃不消地模样:“即使在盛唐时,也连败数次,前前前后后死了数十万人,比对战吐蕃还要残酷,还是罢了。”

    “擅起边衅,着实不该!”

    从唐太宗,到唐玄宗之前,无论是西南,亦或者东北,基本上都是以羁糜为主,战争为辅。

    因为这两个地方,一个崇山峻岭,一个寒冷刺骨,都不是绝佳的用兵之地。

    结果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力大盛,边疆狼烟四起,将领们热衷于开疆拓土,赚取功勋,国力大为消耗。

    别的不提,光是南诏国,杨国忠一人,就送掉了十几万精锐,整个西南的边军,全部亏空。

    所以,大理国这样比岭南还要不如的烟瘴之地,统治的成本太大了。

    “嗯!”面对这样的话语,高彦俦难得地点头赞同。

    对于武人来说,建功立业乃是他们的本性。

    但是送死,就没人想去了。

    有鉴于大理国之前的战绩,就连高彦俦,也丧失了信心。

    很快,大理使臣就来到了府衙,见到了这两位西川的重要人物。

    其言语道:“外臣见过张知府、高将军。”

    “哦?你倒是个打听了不少的消息。”

    高彦俦称奇道,随即直接问道:“还有两个多月才是元旦日,贵使三五年才朝贡一次,去年已来,今年为何还来,而且还是那么早?”

    早?不早了。

    像是大理这样,起码得提前大半年出发,春出秋至,才算是正常,如今这个月份来,就很奇怪了。

    使臣忙不迭地说道:“回禀将军,去年吾国国主崩殂,太子即位,又恰逢边疆叛乱,几个月前才堪堪平息,所以来的有些迟了。”

    “贵前国主,段讳思聪崩殂了?”

    高彦俦惊诧道,才三十多岁,那么就死了。

    “如今贵国主名讳?”

    “上段,下讳素顺——”

第1297章正旦之事

    “段素顺?”

    高彦俦点点头,这确实是段思聪的儿子,看来南诏国属于合法合理继承了,而且还平定了叛乱,立了威望,却是没有缝隙可钻。

    他颇有些遗憾。

    但,无奈,只能放弃。

    到了这时,也只能把这群大理使臣送去洛阳了。

    颇有些丧气地回到家,高彦俦连叹了几口气,好不容易乌龟壳般的大理露出缝隙,竟然没能把握,真是太遗憾了。

    “老子要弹劾黄勇这斯,镇守岭西,竟然毫无察觉,真是不知在作甚!”

    大理的叛乱是在东方,也就是临近岭西府所在,那么好的机会都没有把握住,这就非常令人难受了。

    也不怪高彦俦如此的气愤。

    “父亲!”高守业见其如此,不由得说道:“若果真这般想要建功立业,不如把大理使臣宰了?”

    “你小子,胡说什么!”

    高彦俦哭笑不得,这是什么馊主意,真是太差了。

    “嘿嘿!”高守业笑了笑,说道:“除了这个法子,也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父亲你还是待在成都吧!”

    “再者说,西川百姓,也不愿意再遭受战乱了。”

    高彦俦闻言,重重地叹了口气,思虑了很多,望着天空,这才言语道:“这天底下从来没有盼来的和平,只有打出来的。”

    “大理这几十年来,人畜无害,其国多习佛教,但日后呢?其改信又如何?”

    “到时候遭罪的还是百姓呢,还不如趁机剿灭,尤其是趁着大唐初升时国力强大只际。”

    “越拖到后面,越是难解啊!”

    想到这里,高彦俦就放下心中的愁绪,然后就毅然决然地回到书房,准备写下奏疏,然后放入匣子中,私人上书。

    伴随着大理使臣,甚至,还要再快一些,高彦俦的奏疏,就送到了皇帝面前。

    李嘉随意地打开,轻轻地瞄了一眼,然后来了兴致,仔细看了看,直接坐起身,拍着大腿道:

    “真是太遗憾了,换君,叛乱,凑在一起,竟然都没赶上!”

    机会难得,李嘉也不由得颇有些难受了。

    不过,对于高彦俦提议攻伐大理,皇帝还是有些踌躇。

    大理其实与南诏是一样的集权,土地,人口,只是信了佛教,国家就变得谨慎了,但实际上战斗力不容小觑。

    面临灭国的危机,佛教徒依旧奋发。

    无论是蒙元还是明朝,都是耗费了上十万人,数年之功,才勉强平定下来。

    而且,攻下城池还没用,还有无数的土司,让人牙疼。

    如果持续的消耗下去,对于朝廷来说,真是得不偿失。

    况且,没有十万以上的兵马,也无济于事。

    “不过,如今却是不同了!”

    李嘉想了想,局势的确不同了:“从西川而下,再从吐蕃而出,两面夹击,大理定然难逃,恐怕会惊慌而归降吧!”

    至于从西南夷,也就是后世的贵州那里走,在此时困难重重,而且还得必须征服大量的土司,粮食补给困难。

    不过,自己琢磨不算,还是再瞧瞧吧!

    思虑了一番,皇帝就做罢了。

    不过,转眼就是冬至。

    冬至大朝,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与正旦大朝难分伯仲。

    如果说,冬至大朝,如果大唐国内百官们的朝贺,自己人。

    那正旦大朝,则是国内外的大事。

    也就是说,正旦大朝,其实就是大唐的脸面问题,主要意义就是展示大唐的风采,万国来朝的风范。

    如西北地区的于阗国,归义军,甘州回鹘,高昌回鹘,甚至与更西北的喀喇汗国,都派遣使臣过来朝拜。

    而这,一是因为凉州大战,六谷部数万兵马被歼灭,大唐朝廷彻底地介入河西走廊,势力再次介入西域,不言而喻。

    另一个,则是郭守文的功劳。

    吐蕃本部被唐人攻占了。

    这个诡异的不像话的消息,足足传了数个月,终于被西域各国证实。

    吐蕃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安史之乱后,其盘踞西域近百年,各国印象深刻。

    吐蕃虽然崩了,但威名依旧留存。

    其残留的躯壳,让另一个超级大国给征服了,这岂止是一加一等于二?

    这是集吐蕃大唐威望于一身,喀喇汗国都浑身冷汗。

    狼来了!

    大唐这个庞然大物,真的要来了——

    除了这些西北诸国,最大的亮点,还是吐蕃的诸多贵族们。

    口头,书面的宣誓效忠,并不算什么,郭守文直接让他们进京拜见,见识一下大唐的繁荣富强。

    其他的高丽,日本,渤海,真腊,大理,五大属国,则显得游刃有余,显然已经是经历多年的老手了。

    天还未蒙蒙亮,曙光未开之前,朝贺活动就开始了,宰相、六部九卿,大金吾等文武百官身着华服“以桦烛百炬拥马,方布象城”,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而洛阳城,也因百炬耀街陌,恍若“火城”。

    除了在京的朝官外,各地方官也要携各地方特产作为贡品,远赴京师来行元旦朝贺之礼。

    宣读贺表的乃是朝廷最为尊贵的,威望最高之人,如今朝廷,也只有首相孙钊,才能担当此任。

    他从含元殿廷口,步至殿下,声郎舒缓,一字一句地朗读着贺表,几乎是就是在炫耀大唐的丰功伟绩。

    事毕,群臣山呼祝愿:“万寿无疆——”

    群臣百官跪倒匍匐,气势惊人,令人愉悦。

    而在一众人中,吐蕃贵族则是最显眼的存在,无论是衣裳,辫发,还是口音,李嘉一眼就认出来了。

    礼仪后,皇帝设宴,君臣同乐。

    各国使臣,部落酋长,皆被这浩荡的场面震惊,无论是吃食,还是宫殿,都不再他们的想象之中。

    宴毕,李嘉酒多而独眠。

    翌日,皇帝亲自接见了吐蕃的贵族们,态度亲切,让人如沐春风。

    出手也大方,瓷器,漆器,金银珠宝,丝绸玉器,如流水般。

    这番贵族们颇为欢喜,大方的皇帝哪个不喜欢。

    随即,快要结束时,皇帝出乎意料道:“吐蕃终究太远,朕力有所逮,决定还是分封蕃国,派遣宗室就国,你们正好在洛阳,可以见见未来的国主。”

第1298章规格

    吐蕃贵族们为之一愣。

    什么?皇帝还要给他们找个国主?

    众人真是被吓到了,喜忧参半。

    高兴得是,终于摆脱了郭守文的统治,吐蕃本部迎来新生。

    忧虑的是,皇帝将分配几个宗室来高原,这对于他们来说,喜忧参半。

    不过,吐蕃贵族至少是奴隶主,粗人很少,直接表露心情的根本没有,只有满脸的赞叹。

    元旦后,大唐迎来了神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971年。

    也就是说,神武这个年号,从岭南一直到洛阳,伴随着十二年。

    有的文人上书,言语大唐一统天下,为之一新,就应该换了一个年号,以示盛世。

    不过,皇帝还是否决了。

    年号这个东西,改来改去太麻烦了,神武用一辈子他都感觉可以,年号越久,自然而然代表着他的威势上升。

    不过,神武十二年的到来,也宣布着大唐统一中原,已经超过了五年。

    天下太平无事。

    而,在这个正月,朝廷上最热闹的,莫过于卫王李宾,中山王李复文二人的订婚。

    年满十五,跨越十六的二人,订婚已经算是迟了。

    不出意外,两人的王妃都是从勋贵中选出,而且,李嘉还选的是中原旧臣。

    如,李宾之王妃,就是高行周的孙女,芳龄十五,正好合适,而且还是嫡女。

    高行周虽然在如今的朝廷上,只得到一个子爵的封号,但他战友颇多,影响极深,父子数十年来为将,人脉广,财富丰厚。

    卫王妃的嫁妆,就超过了六十四抬,光是地契,就超过五千亩,尽是中原熟地。

    而李复文,他的王妃,则是挑选的王彦超的孙女,因为老将,在关中只役迫不得已归降,然后又担任兴元府的总兵,如今也快五年了。

    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久任节度藩镇,让他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由于得罪了不少人,他很珍惜这次能够与皇室联姻的机会。

    所以,在嫁妆上,比高行周不遑多让,价值超过了三万贯,而且,还有上百精锐的牙兵,赠与中山王。

    面对此事,李嘉不置可否。

    若是在之前,他肯定是不允许的。

    但是如今李复文即将去往吐蕃,这些牙兵精锐的很,很能帮得上忙,也是王彦超为自己的致仕,做出最后的打算吧!

    五十七岁的王彦超,的确是感觉自己老了。

    订婚虽然隆重,但之后的消息,却更加劲爆。

    皇帝亲口承诺,将吐蕃本部,分成两个蕃国,一个是卫国,一个人中山国,都是亲王爵,允许自设百官,军队,一如西汉事。

    除了宰相,掌兵的枢密院,朝天并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

    属于彻底的实封。

    这果真如一道惊雷,让整个洛阳震动三分。

    随即,整个朝廷,竟然光明正大的开始宣布,将会从百官中选拔去两大蕃国的官吏。

    而,有权有势的人,自然就瞒不住,那些荫官,旧臣,以及虚衔,自然属于优先级别。

    于是,百官们奔走起来。

    他们携带着大量的财货,走亲访友,寻找门路,就是不想离开洛阳。

    甚至,李复文都被丽妃叫去,言语了几个人名,要求被删去。

    不外乎丽妃这般做,实在是他们给的太多了。

    “陛下,以卫王国为例,对照朝廷,“诏”即改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院改为修文馆,都督府改称军都府,转运使司不变。”

    “六部坐堂官,尚书改为判书,九卿不变……”

    孙钊忙不迭地拿出藩王中枢朝廷体制改革,一五一十地说道,而首先最要紧的就是政治上的级别确定。

    那么大费周章的改名,其实就是为了明确尊卑,让这些藩王明白,他们只是属国,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从平时的称呼、名称上,就得进行严格的把控。

    “嗯!”

    听到这一系列的复杂名称,李嘉都有些脑壳疼。

    这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第一次实封,自然而然,一切都要谨慎,严格。

    封建社会,尊卑有别,等级有序,这才是人们认为的本样。

    “至于蕃王,自称得为寡人,立五庙,嫔妃人数,吃食,衣着,这些都有定数,微臣就不一一细言了。”

    孙钊念了一大堆,感觉有些口干舌燥。

    “我知道了!”皇帝披着裘衣,看着窗外的雪,烤着火,不由得笑道:“虽然礼制颇有些虚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卿家做的很好。”

    让其坐下,李嘉让宦官送上茶水,这才说道:“体制,礼制方面,自然有利可循,唯独这军队,某却想着该如何。”

    “限制人数?还是派遣专人监督?”

    “陛下,恕臣直言,一个相国,就已经让藩王警惕三分,再加上军队,这与中原的州县何异?”

    孙钊沉声道。

    李嘉一想,也是,派遣那么多人,就会束手束脚,反而会是适得其反,派遣相国去,就已经不错了。

    “那,限制其兵数吧,不得超过五万。”

    考虑到高原特殊的环境,李嘉对这放松了一些,毕竟太远了,就算是日后造反,也杀不过来,还不如多留些军队呢!

    想到这里,李嘉也不由地说道:“吐蕃之患,多在贵族奴隶主,其割据地方,虽然暂时臣服,但若是中枢虚弱,怕是被有机可乘,卫国、中山国难保。”

    皇帝的担忧,孙钊自然理解。

    毕竟一个是弟弟,一个是儿子。

    但他还是认为建立封国极为合适,危险并不算什么:“陛下,御营,地方中,总有些老将老兵不好安排,自可派往两国,充斥兵力。”

    “像那些契丹贵族,俘虏了数百人,他们对于放牧很在行,可以派遣去吐蕃。”

    “而,中枢三省六部九卿等,光是一个卫国,就带了数百冗官,这岂不是朝廷之福?”

    孙钊脸上带着笑意,这还没有包括那些被吓走辞官的,可以说朝廷因此瘦身了不少。

    “罢了罢了!”

    李嘉无奈道:“多给予一些武器,工匠,书籍与他们吧,吐蕃也是时候说唐言,书汉字了。”

第1300章假道

    战略上,联合佛教徒来对抗绿教,从而担负起拯救西域的重任。

    没错,大唐重返西域,所用的借口,就是拯救西域,对抗绿教。

    至于西域的耗费,以及各种的兵马,其实已经安排妥当了,按部就班即可,朝廷下发的粮草器械,超过了百万贯。

    而对付西域,最主要的兵马,从陇右府,转移到了西凉府。

    清晨的沙漠,略微带着一丝寒气,而这个时候,恰好是沙漠最具有活力的时间,大量动物出来舔着露水,补充水分。

    李继隆一身黄沙,他不由得跳动了几下,摇了摇头,将身上的沙子拍掉,轻轻一拍,围城一圈的骆驼们,立马就惊醒了,抖擞地站立起来。

    即使来到凉州多日,李继隆依旧难以习惯这般的沙漠天气,这也幸亏凉州水土丰沃,能有足够的耕地,不然真的就难了。

    他们这只百余人的队伍,再次启程。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一处沙丘,这里已经有数百人的商队,等候多时了。

    “请问是凉州的唐军吗?”

    商队的首领问道。

    “没错!”李继隆点点头,看着眼前这只灰尘扑扑的商队,不由得皱起眉头说道:“你们从沙州来,怎么才这点人?”

    “路上不太平,许多的沙匪,能过来已经算不错了。”

    商人苦笑道。

    李继隆点点头,这才带着他们去向了凉州城。

    此次接应的商队,自然不一般,乃是归义军的信使,陈述来自于西域的消息。

    处在河西走廊的凉州,对于西域消息倒是闭塞的很,通过归义军才能了解个大概。

    李继隆倒是无所谓大材小用,他待在凉州城,以及颇有些烦躁,还不如出来逛一圈。

    商人们见到日趋繁华的凉州城,不由得惊叹道:“这里恐怕是西域最繁荣的城池了。”

    李继隆不以为意道:“凉州城主要是防御用的,再繁荣,也顶不了什么。”

    话虽如此,但李继隆依旧与之荣焉。

    这几个月来,他跟随潘美来到西凉就任,携带而来的上万兵马,让凉州城安稳如山,甚至还有余力不断地清理匪徒,以及盘踞不由得胡人部落。

    之前那种六谷部围攻凉州城的事件,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自然而然,坐稳凉州的唐人,就大肆开荒种田,生意往来,凉州城,成了河西走廊的一块明珠。

    随着归义军信使的到来,西凉府的高层们也同样聚集而起。

    唐崇山与潘美,分坐两边,其下则是凉州防御使狄剑,与指挥使李继隆。

    唐崇山与狄剑二人,虽然因为六谷部围攻凉州之事,受到了朝廷的训斥,但最后还是解除了围困,并且配合郭守文击溃了六谷部,一句奠定了大唐的威望。

    所以,功过相抵,不奖不罚。

    而潘美,则是西凉府军都司的总兵,掌管着西凉的兵马,虽然理论上西凉府只有凉州一处地界,与狄剑的防御使差不多,但官阶终究不同。

    更何况,他还带来了上万的军队,以及大量的粮草,掌握大权就不在话下。

    “归义军传来什么消息?”

    唐崇彻迫不及待地问道。

    目前来说,他这个知府,权力越发的猥琐,盖因为边陲之地,以军功为胜,前不久因为他之故导致凉州城死伤惨重。

    虽然千里之外的洛阳不清楚,底层百姓不明白,但官吏,以及豪强大户,哪里不清楚,威望大损。

    所以,到了现在,迫切的想要得到功勋,洗刷耻辱。

    “府君,归义军传来消息,喀喇汗国新君即位,于阗与高昌回鹘一举偷袭,而喀喇汗国也果然应战,两者战于喀什噶尔城下。”

    李继隆起身,颇有些恭敬地说道。

    他没有潘美的底气,与知府相差甚远,只能进行卑微汇报。

    “潘总兵,你觉得哪个会获胜?”

    唐崇彻对于军事,还真是不怎么懂,只能借助于潘美。

    “依在下看,兵法有云,哀兵必胜,于阗与高昌回鹘偷袭喀喇汗国,必然遭受其全体对抗,如此一来反而帮助了新君汇聚民心,齐整应战。”

    潘美摸了摸胡须,这才轻声道:“喀喇汗国准备不足,但于阗又何尝不是如此?喀喇汗国不仅是哀兵,而且还是本土作战,自然占据优势。”

    “于阗必败。”

    唐崇彻听到这话,不由得又起了小心思:“于阗一败,西域危矣,咱们大唐岂能置之不理?”

    潘美眼前一亮,这个读书人,果然不同凡响,还是小看他了。

    “没错,为了护佑西域,大唐必须西进,对抗喀喇汗国。”

    “是啊!”

    唐崇山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赞叹道:“归义军求援,咱们自然得系进,我想,甘州的景琼大汗,应该不会介意咱们路过吧!”

    此话一出,满堂寂静。

    假道灭虢——

    众人心里不知何时,冒出来这个成语。

    不得不说,这个词语,恰逢其时。

    如今凉州城的唐军,兵强马壮,军队两万,骑兵五千,更是拥有雄厚的粮草物资供给,憋了大半年,正想宣泄一番。

    而甘州回鹘呢?

    这么多年来,番,汉,党项,回鹘,各部落加一起,也才三十万人,兵力不过三四万,铠甲武器更不用说。

    河西走廊不缺战马,只缺武器。

    所以,即使只有两万人,但众人依旧信心满满。

    而这时,狄剑则犹豫了一会儿,说道:“甘州回鹘一直以来恭敬有加,西域少有比之,就连归义军都不如,咱们这般做,怕是影响大唐的声誉,日后行动也是颇为不利。”

    李继隆闻言,不屑道:“只要咱们实力强悍,这与的虚名算不得什么。”

    “况且,甘州回鹘距离咱们最近,岂敢不恭敬?”

    唐崇山只是笑了笑,说道:“咱们只是借道而已,如果说,经过甘州时,恰逢乱乱造反,咱们顺便帮景琼大汗镇压叛乱。”

    “到时候,景琼大汗感激涕零,献土归降,这在大唐历史上,也是常有的,毕竟,大唐军威赫赫嘛!”

    “没错,大唐军威赫赫,名镇天下,甘州回鹘甘愿献土归降。”

    潘美也忍不住笑了。

第1301章技艺

    西凉的假道灭虢政策,理论上成功的机会很大。

    不过,潘美还是感觉有些不保险。

    或者说,他与郭守文不同,作为降臣,他的身份,一言一行,都无法自如,即使有唐崇山等人的附议,他仍旧不安。

    于是,他修书一封,去往了洛阳,陈述实情,甚至在书信中借兵。

    借灵州五千兵马,陇右五千骑兵,加上西凉的两万,总计三万人,一同行进,如此才万无一失。

    书信等了近半个月,几乎是四百里加急的水平,累死了十来匹马,才堪堪送归凉州。

    潘美浑身颤抖地打开了书信,只见皇帝只写了一个字——准。

    之下,则是政事堂的政令,由翰林承旨草拟,加盖了几个宰相的印戳,以及签字,更有五军都督府的行文。

    如此,很显然,皇帝以及朝廷完全同意了他的策略,假道灭虢这个法子可行。

    当然,这也是他恰巧碰到个好时候,朝廷开完御前会议,加快西北战略粗略,他完全凑上了。

    潘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可以说是心情舒爽,一片美好。

    到了这时,他再次聚集西凉府的几人,统一了步骤,决定在四月,施行这套方案。

    骑在马上,看着辽阔无垠的草原,流淌的河流,他迎着风,目光炯炯,大声道:“即日起,将所有的兵马,都给我集合起来,别在待在凉州城了。”

    “大唐,将要重返西域了。”

    “总兵,我已经听到了欢呼声。”

    李继隆陪伴在一旁,附和道:“安西四镇的孤魂战魂,已经开始欢迎咱们,两百年虽然过去,但大唐依旧无法磨灭。”

    事实上,他父亲猜对了。

    这位经历战争虽少的潘叔,在西凉这般浑浊的水中,已经掌握了局势,即使是西凉知府唐崇山,也不得不与他合作。

    小而坚的西凉府,将会震惊整个西域。

    潘美也是雄心壮志,封伯封侯,就是这一战,这是他的机会,梦寐以求的机会。

    这一刻即将到来,太美好了。

    大唐重返西域,他并不怎么在意,但这伴随着他的功勋,就足以让他豁出全力了。

    “继隆,皇帝说过,伯爵之位,减等到骁勇校尉,就不再减了,直接石子是吧!”

    “没错!”李继隆点头道。

    “这比之前几朝好多了,能袭爵,咱们就努力一把,赚个与国同休。”

    “年入百石的校尉,能够后世的败家子,留个口粮不是?”

    李继隆也不由得畅想起来,他父亲李处耘也是大批发的子爵,他继承就是男爵,儿子就是校尉,然后没了——

    我也得努力,不然仗都快打没了。

    ……

    西北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整个中原,却飞快地从战乱中复苏,生产力不断地发展。

    例如,在钢铁上,虽然九成的铁,都用于军械制造,但仅存的一成,仍旧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李嘉统一全国后,转运使司自然也就统一了全国的税收,而铜铁继续专营,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由此,数年来整理,终于得出来一个比较精确的铁产量——五百余万斤。

    按照粗略的两千斤为一吨,就是两千五百吨。

    而民营铁矿,则继承了前唐的两成赋税。

    五百万斤,按照铠甲三十斤来算,就是二十万件。

    属实不算太多,但比前唐又多了一大截。

    无他,实在是军阀割据,铁矿开采量不断上升,还有为了收割财富,争相锻造铁钱。

    这样极大的促进了铁产量的爆发。

    前唐元和年间,只有两百万斤而已。

    五十万斤的生铁,锻造农具,也不过是一二十万把罢了。

    但,这也对生产力有了极大的促进,毕竟以前铁都为军队服务的。

    铁产量最多的,反而是缺铜的蜀地,也就是西川,巴东,兴元三府。

    由于缺铜,几代蜀王锻造了不少的铁钱,铁产量大增,冠绝全国。

    “这样的产量不行啊!”

    皇帝看着转运使司的奏疏,不由得对胡宾王说道:“今后几年,用兵的地方很多,替换的器械,以及农具,都得用啊!”

    “士农工商,以农为本,不可不凶之。”

    忙完了南征北战的十年,李嘉终于能喘口气,发展一下精力了,首先的目标,自然就是手工业。

    手工业中,采矿业,则是重中之重。

    铜矿可以造钱,铁矿可以增加军队战斗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少府这边,有多少铁矿?”

    “陛下,小型铁矿售尽,只有一些大铁矿留在手中,年产生铁百万斤。”

    李安国轻声汇报道,他这个少府妻正卿,出现的时间有点少了。

    胡宾王闻言,瞳孔一缩,好家伙,少府竟然拥有整个天下两成的产量。

    也就是说,年产是六百万斤铁。

    “少府寺这边,主要是石碌铁矿,虽然产量大,但成本高,用铁依旧不足,无论是造船,还是其他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铁,暂时不能挪用。”

    “是!”胡宾王点头。

    皇帝都这样说,他能如何?

    “转运使司衙门,尽可能地提升铁矿产量,如农之曲辕犁,以及筒车,重视技艺,事倍功半。”

    李嘉普及着技术的重要性,对于矿产,以及炼铁来说,技术的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像是宋朝,铁产量不过数百万斤,而到了明朝,由于不禁私矿,且税低廉,导致钢铁产量爆增到了三千万斤。

    到了嘉靖年间,甚至超过了亿斤。

    像是高炉技术,活塞式鼓风机,等等,都是民营铁厂创造普及的。

    “类如高炉,鼓风机等技艺,要多多奖赏,莫要吝啬。”

    “诺!”胡宾王点头应下,关于政绩,他倒是颇为认真。

    “铁聊完了,那铜矿呢?”

    皇帝眯着眼睛,问道:“铜、金、银,此三者是钱币,全国百姓都能接受,多增产一些,也能缓解钱荒。”

    “陛下,全国各地,金银甚少,铜矿枯竭,也只有金山岛,才能大规模的产量。”

    说到这,胡宾王不由得述说道:“商税交钱,虽然钱票盛行,但依旧喜爱铜钱,银币,去年转运使司收到的钱票,不足十万贯。”

第1302章

    果然,人们对于纸钱的不信任,从来没有改变过。

    价值高用银币,再是金币,普通的话就是铜钱,总而言之,纸钱终究还是太过于尴尬。

    只能算是弥补钱荒,平常是没有几个人会用的。

    闻听到这番话,一旁的李安国,不由得戳穿他的谎言:“据我说知,平日里,转运使司衙门,可是不收钱票的,您这带头不收,百姓们怎么会用?”

    “百姓们不用,我怎么收?”

    胡宾王不由得反驳道:“钱票降的厉害,一贯钱票,只值九百钱,民间更热衷铜钱,银币。”

    “好了——”

    皇帝听闻这般说辞,不由得皱起眉头道:“无论如何,转运使司算是做错了,钱票怎能不收?你越是不是收,越是不值钱。”

    “天下钱庄那里,是第一个始作俑者吧!”

    李嘉也没有放过李安国,不由得冷笑道:“少府寺真是好大的胆子,精神连朕的话,都听不进去了。”

    “陛下息怒——”

    李安国忙不迭地跪下,高呼道:“小的该死,小的知错了,此事皆因为钱票造假之事,让天下钱庄损失数百贯,由此就甚少接纳钱票了。”

    “民间则由于钱票有造价,自然就无从信任,所以钱票所用日少,也不再被喜欢。”

    “假钱?”

    李嘉微微一愣,他扭过头,说道:“钱票的纸,水印,数字,都属于独一无二的,怎么会有假钱?”

    李嘉着实不敢相信。

    这纸钱,相当于兑票,自然而然,防伪技术十分高超,无论是水印,还是磨痕,乃至边缘地方,独特的防伪标记,足足有上十种。

    如果说那些贼,能够仿制得了,除非他们是内贼。

    “陛下——”

    李安国苦笑道:“那些防伪标记,对于钱庄的老师傅来说,自然一眼就认出来了,但假钱八九成相似,鱼目混珠下,普通的学徒都难以分辨。”

    “而,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这种携带两三种标记的假票,更是防不胜防,难以区分。”

    “也,且只有铜钱,银币,才不会欺骗人。”

    闻言,李嘉不由得被其噎住了。

    的确,钱票虽然轻便,但也正是因为太复杂的辨识度,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你无法指望不识字的百姓那么聪慧,绝对会大失所望。

    皇帝想了想,苦笑道:“果然是最简单的,才是最长久的。”

    为了解决钱荒,李嘉推出金银币,以及钱票,两种货币。

    银币普通的一枚,重约半两,也就是价值一贯。

    如今银铜比例是一银两铜。

    含银量,在九成左右,剩余的一成是铜、锡合成,赚取些许差价。

    而金币,则也是半两重,相当于五银,五贯钱。

    所以,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最低为一文,最高为一金币,价值五贯钱。

    到了这个样子,钱票作为中间货币,就比较尴尬了,加上纸制的,信用太低。

    李嘉也逐渐意识到这种情况,今次就因为区区一个造价事件,让钱票急转直下。

    说到底,还是根基不稳啊!

    “罢了!”李嘉摇摇头,说道:“钱票自今日起,只能兑换成铜钱,铜钱不再拟定为钱票。”

    说白了,只进不出,用不了几年,钱票就会退出市场,到时候自然无法流通了。

    “陛下,据传,大理国拥有铜矿,而且是上好的赤铜。”

    李安国轻声说道。

    “不急!”

    皇帝摆摆手,大唐不可能两面作战,所以西南的大理国,自然放在最后。

    “北方的牛,今年南下了多少?”

    李嘉又继续下一个话题,问起胡宾王来。

    转运使司衙门受理全国的赋税,自然而然,贩卖耕牛也要收税,也会有些许了解。

    “幽州府,以及山西大同,这两年来输送了不少马匹耕牛,以牛来论,约莫每年两三万头,河北府,山西府,几乎村村有牛,这是不缺的。”

    胡宾王思虑片刻,这才说道:“在幽州府,一头耕牛约莫五贯,而到了山东府,就是七贯有余,河南府就是十贯左右。”

    “至于南方,长沙府,江宁府等地,更爱水牛,其牛繁殖也快,犹显不足,所以每年都要从占城,安南,以及水真等地,转运上万头。”

    “十贯!”

    李嘉嘀咕着,一头牛的价格,这在河南,几乎可以买上两人亩好地了。

    “税是多少?”

    “牛是大件,约莫一成。”

    那就是一贯钱左右的税赋。

    但牛一身是宝,牛肉吃食,牛筋做弓弦,牛角为号角,牛皮做鼓,做帐篷,牛鞭补肾,牛欢喜……

    “胡总运!”

    “微臣在!”

    “即日起,贩卖耕牛,每头牛只收取百钱的赋税,其余的一律不得再征收。”

    “是!”

    胡宾王立马点头应下。

    虽然说每年损失数万贯,但没得办法,这是皇帝的命令,而且是有利于农耕的,他自然得遵从。

    “北方的榷场,定要仔细了。”

    皇帝轻声道:“无论是牛羊,还是什么皮革,北方草原都有咱们所要的,他们也需要咱们的东西,互惠互利。”

    “但,铁器,弩箭,都不得外传,严格打击走私,绝不能让草原部落再次壮大。”

    “如今草原,双雄争霸,我不想再看到一个。”

    “微臣明白!”

    胡宾王直言道:“好教陛下知晓,契丹人在榷场,买卖了不少的东西。”

    胡宾王思虑片刻,这才说道:“在幽州府,一头耕牛约莫五贯,而到了山东府,就是七贯有余,河南府就是十贯左右。”

    “至于南方,长沙府,江宁府等地,更爱水牛,其牛繁殖也快,犹显不足,所以每年都要从占城,安南,以及水真等地,转运上万头。”

    “十贯!”

    李嘉嘀咕着,一头牛的价格,这在河南,几乎可以买上两人亩好地了。

    “税是多少?”

    “牛是大件,约莫一成。”

    那就是一贯钱左右的税赋。

    但牛一身是宝,牛肉吃食,牛筋做弓弦,牛角为号角,牛皮做鼓,做帐篷,牛鞭补肾,牛欢喜……

    “胡总运!”

    “微臣在!”

    “即日起,贩卖耕牛,每头牛只收取百钱的赋税,其余的一律不得再征收。”

    “是!”

    胡宾王立马点头应下。

    虽然说每年损失数万贯,但没得办法,这是皇帝的命令,而且是有利于农耕的,他自然得遵从。

    “北方的榷场,定要仔细了。”

    皇帝轻声道:“无论是牛羊,还是什么皮革,北方草原都有咱们所要的,他们也需要咱们的东西,互惠互利。”

第1303章清明

    神武十三年的洛阳,充斥着烟火的味道,街头巷尾,点点火星,灰烬残留,鼻子尖的人,都能嗅到一股清明节的味道。

    不知何时,寒食节渐渐消失,毕竟吃三天的冷食,属于陋习,残害身子,百姓们不敢冒险,达官贵人珍惜身子,所以与清明节融合,显得越发的热闹。

    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等习俗,代替了冷食。

    达官贵人们出门游玩,而巡捕们,则巡视着街头巷尾,不断地抓捕私自烧纸的百姓。

    “停下——”赵白虎提溜着腰刀,看着前面一片火光,他忙不迭地跑过去,直接将那一箩筐的值钱拦下:“李大头,坊里说过多少遍了,不允许烧纸钱,要是走水了,起了火龙,你命都赔不起!”

    眼前的男人颇有些惶恐,看着握着腰刀的巡捕,不由道:“可是,俺家坟墓在山东府,上千里,去不得,可不得在家里烧些。”

    “去城外烧,找个荒地!”

    赵白虎冷声道,虎背熊腰,浑身散发着杀气:“这是第一次,下次再抓到,让你去牢房里坐坐。”

    恐吓了一番,赵白虎一瞧,篮子里竟然有不少的纸钱,叠的纸银币纸金币,还有大量的纸铜钱,他不由得说道:“你小子花了不少的心思啊!”

    “嘿嘿!”李大头赔笑着,将一小吊钱,约莫三五十个,塞进了其手中,笑道:“最近猪肉卖的多,存了点钱,就想孝敬一下我爹娘。”

    “毕竟生前他们没吃饱过,死后怎么也得吃个好东西。”

    “有孝心!”赵白虎点点头,一语双关道:“最近注意点,来了火龙,咱们一个也逃不走。”

    李大头赔笑着,这才混过去。

    赵白虎悠哉悠哉地走着,整个坊近千户人家,大半天就这样转过去了。

    昏时,买了两斤猪肉,听闻是阉割后的猪,不腥,费了十五钱,这才晃悠悠地回了家。

    “哗啦——”将铜钱及肉放在桌子上,赵白虎攘攘道:“大郎,把老子井里的酒拿出来,今个要喝一场。”

    “别去!”

    正洗衣裳的浑家,插着银簪,直接制止了读书的儿子,不由得扭过头道:“你若要喝酒,自己就去,大郎读着书,可不能耽误。”

    “对对对,我自己来!”

    赵白虎看着房中认真读书的儿子,忙不迭地笑道,走了过去,摸了摸他的脑袋,宠溺道:“儿子,多读书,过几年考个进士回来,让你老子我享享福!”

    “嗯!”大郎七八岁的年纪,一脸的稚嫩,刚开蒙两年,他点点头,认真道:“爹,等我中了进士,就给爹找几个漂亮的丫鬟,天天服侍你!”

    “呸——”洗衣服的浑家闻言,怒道:“你这个白眼狼,你娘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就这样报答我?”

    “不,我给娘也请几个丫鬟,这样你就不用天天洗衣服了。”

    大郎以为没娘亲,立马认真说道。

    “这才是我的好儿子,娘亲就乐意给你洗衣服!”

    见到浑家转怒为喜,赵白虎不由得大笑道:“咱儿子有这份孝心,读书肯定会一日千里,高中进士的。”

    自个捞起酒,在这寒冷的日子,井水反而是暖和的,饮了几口,就到了吃饭时间。

    这几年来,原本的一日两餐,突兀地就变换成了三餐,家底殷实的百姓,都乐意三餐,只有穷人还在坚持。

    即使这样,这些年来洛阳也不曾缺粮。

    赵白虎独自饮酒,看着桌子上的两菜一汤,不由道:“有个肉就够了,怎么还做那么多?”

    “做个肉汤,给咱大郎补补,他读书苦着呢!”

    浑家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数落着铜钱,欢喜地收拢起来,说道:“今个是清明,你怎么也不得空。”

    “我是官家人,哪里有空闲!”

    赵白虎摇摇头,说道:“不过,衙门说,下月初,多加个百钱,算是辛苦钱了。”

    他作为巡捕,在洛阳,每月不过五斗米,以及八百钱,再加上平时的小收入,日子过的还算充足。

    只是儿子读书,开销就多了。

    “爹,先生说,我已经过了开蒙,明天开学,得买一些书来读了。”

    大郎吃着肉,羡慕地看着自饮自酌的父亲,认真道。

    “什么书?”赵白虎心头一颤。

    “孝经,诗经,还有论语。”大郎想了想,说道。

    “多,多少钱啊~”

    “孝经一百五十钱,诗经三百钱,论语四百钱!”

    “这,一贯了啊!”赵白虎感觉自己脑壳疼了,这是自己一个月的俸禄。

    “儿子读书,哪能不舍得钱!”浑家咬着牙说道。

    “不过,先生说,这是官印版的,如果买抄版,就能减半。”

    “我儿子读书,就得官印版,衙门印的才靠谱。”

    赵白虎咬着牙,颇为认真道:“我听人说,将来考秀才举人,也得根据官印版来,可不能将就。”

    一家人又乐呵地吃着饭菜。

    到了晚上,床榻摇晃了一刻钟,才将将停下。

    “浑家,大郎读书都那么费钱,咱们要是再生几个,怕是招呼不过来啊!”

    赵白虎气喘吁吁,浑身是汗。

    这个时候,想到这些,他感觉床榻的乐趣,突然就消减了许多。

    “怕啥,大郎读书,老二就跟你去干巡捕,老三就去做个学徒,开个铺子。”

    浑家依旧有些意犹未尽,她吧唧了几下嘴,这才清醒了一些,她想起什么,连忙道:

    “对了,我听说,去年洛阳县(洛阳城三县之一)中的两个秀才,其中一个准备开个私塾,赚点钱再去考举人。”

    “咱们可以把大郎送过去,考个秀才就简单了。”

    “再考?”赵白虎摇摇头,他消息灵通,轻笑道:“那老秀才年纪大了,朝廷规矩,过了四十就不能考举人,他今年三十九,明年的举人,自然考不得。”

    “估摸着想要开私塾,一来是为了改善生活,二来想借孩子谋求关系,放个好缺。”

    “这两年不比从前,秀才没那么容易放县令缺了。”

    “对了,束脩多少钱?”

    “十贯,一年。”

    “老秀才,他怎么不去当江洋大盗呢?抢钱啊!”

    赵白虎愣了,破口大骂。

第1304章成婚

    第二天,咬着牙,赵白虎就冲着秀才的名声,拿出存款,怀揣着十枚银,报个这个私塾。

    谁知道,由于秀才太过于稀少,或者说是秀才办的私塾太少了,导致那天送钱都排不上号。

    无奈,他托巡捕司捕头的关系,才要到一个名额,勉强报上,至于上学时间,甚至还得三个月后。

    “一百个学生,每人十贯,就是一千贯,都可以在洛阳买房子了。”

    赵白虎嘀咕着,一边算一边想,心中对于秀才的含金量,更加的看重。

    “大郎要是考中了秀才,哪怕开私塾,也得比咱强。”

    “不过,就算去了县衙当了六房的典吏,那就是正九品,跟捕头差不多了。”

    赵白虎越想越美,稀里糊涂就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只见前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数以百计的百姓,不时地喊闹着,极为热闹。

    他心忖:今个也不是庙会,怎么就那么热闹。

    洛阳的寒意,荡然无存。

    心中有的好奇,他就眼巴巴的往前挤去,身上的捕快皂红衣,让他快了不少,就这般,不一会儿就挤到了前头。

    只见,在一处宽敞的台上,竟然有表演傀儡戏的,后面的人用绳子牵弄了,旁边还有锣鼓配合,还有人唱着出声,极为热闹喜庆。

    与皮影戏相比,傀儡戏大白天也能演出,而且动作更大,傀儡也更多,更受人喜爱。

    而在舞台中央,其中一个半人高的傀儡人,穿着武服,骑着骏马,模样俊秀,声音洪亮,不时地自称孤,身边围着一群身材魁梧的大将,好不热闹。

    赵白虎,看着这一幕,不由的拍手道:“这是秦王破阵乐——”

    “嘿,这位公人,洛阳上下,谁也不知道这场戏?至于那么大声?”

    一个衙内装扮的年轻人,被其洪亮的声音打扰,不满道。

    “不好意思!”赵白虎一瞧那绫罗衣裳,立马就认怂了,在洛阳,先敬衣裳后敬人,保管不会错。

    他这个捕快,谁也得罪不起。

    认真地看着,过了一会儿,秦王破了洛阳城,擒拿住王世充后,众人才意犹未尽地叫好。

    随即,不过一会儿,台上又举起牌子,一个大汉敲着锣道:“下个,乃是王玄策破孤身破天竺——”

    “好——”

    底下的叫好声不绝于耳,如今大家终于能过过瘾了,免费的看,舒服极了。

    赵白虎越发的好奇起来,他低声问着旁边的百姓:“今个是因为甚事?咋那么热闹?”

    “嘿!”一旁的大汉见是个捕快,不由得恭敬道:“听闻是卫王大婚,所以特意点了傀儡戏,大唱七天,与民同乐。”

    “今个儿是第一天,公人应该还不晓得。”

    “嗯!”赵白虎点头道:“卫王的大事,自然得热闹一番,只是我那边还没唱。”

    眼巴巴地看了又看,赵白虎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等他到了家,天已经黑了。

    浑家已经做好了饭菜。

    “爹,昨天的猪肉真好吃!”大郎忙道。

    “那是!”赵白虎这才道:“我跟你言语,这猪可是从少府那里出来的,阉割的好,吃的也好,一斤肉得七八钱,我凭着关系才便宜些买到。”

    这话一出,母子俩颇有些惊诧。

    猪肉太贵了。

    要知道,随着洛阳地位的稳固,粮食的价格也随之下滑,每斗粮,也不过十八钱,两斤猪肉,就相当于十多斤粮食了。

    这可是普通家庭半月的吃食。

    不过,赵白虎转移话题,说起了卫王大婚的事情。

    “听闻,卫王的王妃,可是高行周的孙女,我可是听着他的战绩长大的。”

    赵白虎不由得感叹道:“高将军当时威风凛凛,哪个男儿不敬佩?”

    “爹,我先生说,卫王大婚之后,可是要去吐蕃那里就蕃的。”儿子说道。

    “那是一定的!”

    赵白虎叹了口气,说道:“身在帝王家,也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听闻吐蕃那里,吃生肉,酒都没有,苦寒之地,要不怎么说吐蕃人天天下来呢,就是耐不住啊!”

    “吐蕃人都耐不住了,喂王又怎么能受得住呢?”

    “这可是洛阳啊,天下首善之地。”

    赵白虎感到可惜,就算是给了一个国又如何,在他看来,甚至都比不上洛阳的一座房屋。

    认真地看着,过了一会儿,秦王破了洛阳城,擒拿住王世充后,众人才意犹未尽地叫好。

    随即,不过一会儿,台上又举起牌子,一个大汉敲着锣道:“下个,乃是王玄策破孤身破天竺——”

    “好——”

    底下的叫好声不绝于耳,如今大家终于能过过瘾了,免费的看,舒服极了。

    赵白虎越发的好奇起来,他低声问着旁边的百姓:“今个是因为甚事?咋那么热闹?”

    “嘿!”一旁的大汉见是个捕快,不由得恭敬道:“听闻是卫王大婚,所以特意点了傀儡戏,大唱七天,与民同乐。”

    “今个儿是第一天,公人应该还不晓得。”

    “嗯!”赵白虎点头道:“卫王的大事,自然得热闹一番,只是我那边还没唱。”

    眼巴巴地看了又看,赵白虎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等他到了家,天已经黑了。

    浑家已经做好了饭菜。

    “爹,昨天的猪肉真好吃!”大郎忙道。

    “那是!”赵白虎这才道:“我跟你言语,这猪可是从少府那里出来的,阉割的好,吃的也好,一斤肉得七八钱,我凭着关系才便宜些买到。”

    这话一出,母子俩颇有些惊诧。

    猪肉太贵了。

    要知道,随着洛阳地位的稳固,粮食的价格也随之下滑,每斗粮,也不过十八钱,两斤猪肉,就相当于十多斤粮食了。

    这可是普通家庭半月的吃食。

    不过,赵白虎转移话题,说起了卫王大婚的事情。

    “听闻,卫王的王妃,可是高行周的孙女,我可是听着他的战绩长大的。”

    赵白虎不由得感叹道:“高将军当时威风凛凛,哪个男儿不敬佩?”

    “爹,我先生说,卫王大婚之后,可是要去吐蕃那里就蕃的。”儿子说道。

    “那是一定的!”

    赵白虎叹了口气,说道:“身在帝王家,也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第1305章谈话

    酒宴之上,如这般提前安排好卫王国职位的群臣有很多。

    六部尚书,九卿,宰相,都安排地妥妥当当,约莫有近两百人,足以建立起一个小朝廷了。

    这些人,要么是前朝的遗老遗少,要么是荫官,再要么是其他列国的文武百官,他们将就任卫国的官职,几乎是终身难回。

    哭泣者有之,哀嚎者有之,更是自怨自艾的,当然,自我了断的也有几个,但无论如何,来参加卫王府的婚姻,自然是必须的。

    而主角,除了是卫王外,其次就是高怀德了。

    高怀德之父高行周,之祖高思继,都是乱世中响当当的名将,尤其是其父高行周,追封为秦王,谥号武懿。

    自然而然,高府的酒宴,比之卫王府,不差分毫。

    那些旧臣武将,几乎是乐衷于此,对着高怀德不断地拜下。

    “人逢喜事精神爽,高将军,可真是像年轻了二十岁。”

    “那是,老子雄风不减,日御十女,不再话下。”

    高怀德扯着嗓子,脸上笑开了花。

    此番女儿嫁给了卫王,虽然说搭进了不少的嫁妆,但能跟皇家联姻,并且还是皇帝的亲弟弟,那真是太值当了。

    不出意外,他高家的富贵,还能延续个几十年。

    如张令铎,王彦升,张光翰等同样封为子爵,但闲置在家中老将们,则满目羡慕。

    与卫王联姻,别的不提,起码高家有的一条退路,在整个大唐,粘上皇亲国戚的边。

    换句话来说,如今四十五岁的高怀德,属于皇帝信任的范畴了,很有可能再次被重用。

    这就不得不让人羡慕了。

    子爵太多,已经廉价到了极点,也只比男爵胜一筹罢了。

    高怀德应付完一群旧臣老将,喝的迷迷糊糊,回到书房时,则立马清醒:

    “处恭,处俊呢?”

    “回禀郎君,少郎君在饮酒呢!”

    “让他们过来!”

    高怀德脸色微红,但却眼眸明亮的很,哪有一次喝醉的迹象。

    很快,两个儿子都来了,喝的有些多,反应颇有些迟钝。

    高怀德不以为意,让人灌醒酒汤,不一会儿,两人这才好了点,拱手行礼。

    “父亲!”

    “今天是个好日子,但也不能喝那么多。”

    高怀德摇摇头,看着眼前这两个三十来岁的儿子,目光又转到小儿子高处俊身上,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

    “二哥儿,如今家中这子爵位置,将由你大哥继承,当然了,只能传个三代,几十年的富贵。”

    “你今后,怕是得难一些了。”

    “父亲何出此言?”高处俊不解道。

    之前在赵宋时,他为西京作坊使,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平白拿俸禄而无事。

    大唐统一天下后,对于这等荫官闲职,要么是去往五军都督府任小吏,要么劝退。

    不过,鉴于高家的影响力,高处俊则在五军都督府如鱼得水,顺畅的很。

    “你妹夫将去吐蕃,须得有些亲近的人帮手,你去几年。”

    高怀德不容置疑地说道:“官职就是中书舍人,兼任侍卫亲军指挥使。”

    “这——”

    高处俊懵了,他满脸不可置信:“爹,这可是吐蕃啊,吃人的地界,妹夫去也就罢了,怎地我也要去?”

    “他是你妹夫,你不去谁去?”

    高怀德无奈道:“你兄长要继承爵位,你那职位也无前途,还不如去往吐蕃,也算是高家的分支,开枝散叶。”

    高处俊脸色难看。

    洛阳那么繁华地界,他宁愿当个普通的富家翁,也不想去吐蕃,当那个侍卫亲军指挥使。

    他求救的目光,看向了长兄。

    “父亲——”“你闭嘴!”

    一旁的高处恭见之,刚想开口,就被打断。

    高怀德摇摇头说道:“吐蕃再苦寒,难道比行军打仗苦?人家郭守文,跟你们一般的年纪,就打下了吐蕃,陇右,封了侯了,洮州侯。”

    两个儿子闻言,低下头,满脸羞愧。

    “卫王与我言语,陛下允诺他,就藩后,可封任公爵以下。”

    高怀德轻声道:“处俊,你明白吗?只要你安分守己,用不了几年,你妹夫就能给你封个伯爵,这比你大哥日后继承的男爵强多了。”

    “伯爵,可以减等到校尉世袭。”

    这番贴心的话,让高处俊脸色红白变换,一个伯爵,着实太诱人了。

    高处恭眼睛一眯,忙不迭道:“父亲,我去吐蕃吧,我想要伯爵。”

    “放屁。你是长子就得继承老子的爵位。”高怀德没好话道。

    “父亲,我去!”

    高处俊闻言,忙道:“我愿意帮帮妹夫,毕竟妹夫太年轻,一家人就得帮帮忙。”

    “你有这个心思就好!”高怀德满意地点点头,一旁的高处恭松了口气。

    翌日。

    卫王夫妻来到皇宫,拜见皇帝皇后,以及自己的母妃侯氏。

    侯氏喜极而泣,儿子成婚,是她这辈子最高兴的事了。

    只是,想着用不了几天就得去吐蕃,她就难受,投目看着脸带笑容的皇帝,请求在嘴边又咽了回去。

    新妇也是大户人家,仪表落落大方,有礼有节,侯氏很满意。

    李嘉见之,也点点头,模样俊俏,与自己弟弟很般配,性格看样子也是大方端庄的,这就很好。

    几个女人聊的开心,皇帝则把弟弟拉过来,一边走着,一边说话。

    “高家如何?”

    “岳父言语,说是高处俊将随我西去。”

    李宾成了婚,年满十六,也成熟了许多。

    “那就好!”李嘉点点有,说道:“除了高家的那些牙兵,我会再与你两千人的御营精锐,皆是无有成家之辈,去了吐蕃,你与他们配婚,这般就彻底稳固了。”

    李宾只能感谢。

    “你我兄弟,无须多礼。”

    李嘉捋了捋胡须,笑道:“除兵丁外,官吏两百余人,就是两百户,还有一些铁匠、木匠等百工之人,以及些许和尚,道士,读书人。”

    “传教,亦或者教书识字,都要有的。”

    “记住,事有不偕,就去找与陇右府,他们不敢不听命。”

    加起来近两千户,数万人的迁徙,着实是个大工程。

第1306章惊——

    成婚是在神武十三年的春日,而出发,则在初夏,经过一年左右的路途,终究将在夏日之前,到达逻些城,自此建立亲藩卫国。

    而只有卫王才是最后出发的。

    也就是在大婚不久,第一批的人,以工匠、移民为主,约莫五千人,将随大队伍,从洛阳至陇右,然后再千里迢迢去往逻些城。

    工匠们去的目的,自然是修建逻些城,王宫,衙门等,为卫王的到来,提前准备。

    到了五月,六月,七月,官吏们分批而行,到陇右府进行过冬。

    李宾也会携带着王妃,也在七月出发,轻车上路,陇右汇合。

    至于为何绕个大圈,不从四川上高原,实在是山岭崎岖,还不如绕陇右府,走青海呢!

    三月是卫王的婚事,那四月,就是中山王李复文的大婚。

    这场皇子的婚宴,尤为热闹,各大皇子,公主,纷至沓来,给这位名义上的兄长祝贺,宗室们也齐齐而来,送上厚礼。

    王彦超乐的合不拢嘴嘴,对于自己的女婿万分满意。

    他年岁大了,也无什么在乎的,一些手下,将校,都与了女婿。

    皇帝则乐见其成,去了吐蕃也好,去处残留影响。

    要知道,王彦超前前后后在凤翔,待了十几年,影响力不可小觑。

    同样不能厚此薄彼。

    皇帝给予的礼物很丰厚:

    精锐单身老卒两千,百工技艺百户,铠甲五百副,弩箭两百把,战马千匹……

    除此以外,朝廷也安排了两百余户的官吏伴随,一些钱粮也尽量的支用。

    与李宾相比,中山国的礼物也不差分毫。

    可以说,李嘉为他们找的岳父家,都是实力雄厚的。

    由此对于他们建国,着实是一场不小的帮助。

    不过,这场就藩,最受考验的,就是驿站系统。

    必须强调一下,驿站系统自从改革后,就随着大唐的脚步,不断地蔓延开来。

    基本上,三十里一小站,百里一大站,而且商业与驿站并存,驿站仅仅提供驿马,简陋的吃食、住宿,逼迫那些富商,百官,去往豪奢的客栈消费。

    驿站光是收取租赁费,就收回成本,而且还赚了不少。

    不过,数万人的衣食起居,这对于驿站来说,不亚于一场大考。

    由于驿站被皇帝归属于少府寺,所以这次事件,少府寺可不敢耽误。

    毕竟,服务的是卫王和中山王,这等宗室,岂能随意耽误?

    “虽然说是藩王,但他们的吃喝,也是要付钱的。”

    李嘉看着李安国,随口道:“谁也不能破例,不然,日后的麻烦就源源不绝,我可不想被儿子们,皇亲们,以及宗室们吃穷。”

    “可,陛下,数万人的迁徙,可不简单,损耗极大。”

    李安国于心不忍道,卫王和中山王,可真是他看着长大的,那般小气,怎么得了。

    “怕个甚!”

    李嘉无所谓道:“去年的陈米,我一人与了五万石,还让人将灵州的粮草输送二十万石去了陇右鄯州,他们不会缺粮的。”

    “至于钱,某内库一人与了十万贯,你是最清楚不过,这算亏待他们吗?”

    李安国无语,您真是大方,亲弟弟,养子,陈米和十万贯就打发了。

    李嘉见其模样,不由得无奈道:“你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我与他们的移民与百官,家财万贯者不少,中户更是普遍,更别提那数千的精兵,都是单身汉,存了不少钱,我也一次性发下一年的俸禄。”

    “穷?不存在的。”

    李安国恍然,这才明白皇帝果真不是苛待,如此他放下心来:“您放心,既然这般,那酒肉确实管够,保管那些大户不愁吃喝。”

    “我这就让人扩宽驿站去。”

    “别急!”李嘉摆摆手道:“这只是一波峰罢了,扩充不就浪费了吗?就让他们露营在外,吃喝在驿站就行了。”

    “对了,多弄一些缓解疲劳的东西去,几万人,肯定容易出事。”

    “嘿嘿,人这般多,妓院娼院得多安排一些咯!”

    李安国忙应下,迫不及待地离去。

    他心中一笑,已经领悟到了圣谕,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赚钱,更能缓解疲劳的?

    李嘉也同样接见了李复文夫妇,一个黑脸大块头,一个娇媚玲珑,真可谓是绝配,中和一下,绝对不错。

    “你的领土,是在叶如,实际上领土极为广阔,就是民众较少,西边的古格,普兰王国,东边的朵康地区,都是你的征伐地,这些吐蕃王族的残留,必须要消灭干净。”

    望着身材魁梧,比自己还要高出半个头的养子,李嘉细细地为他传授知识。

    “南边的约如等地,是你叔父扩张的,你或西,或东,数千里地界,足以了。”

    “孩儿知晓了!”李复文点点头,然后颇有些兴奋道:“这些小国征伐,正好可以宣扬大唐国威,孩儿也能过过瘾。”

    父亲的这些言语,让李复文大为兴奋,没想到果真能够这般征伐他国,真是太爽了,比待在洛阳好太多了。

    “量力而行,莫要穷兵黩武。”

    李嘉警告道,随即继续告诫:“卫国与你的中山国,可要守望相助,莫要因为小利而吵闹不堪。”

    “孩儿知晓了。”李复文安静下来,表示明白。

    李嘉叹了口气,心中终究有些不舍,吐蕃那地方,就连现代人都不想去,更何况如今?

    但没办法,为了藩王天下的伟业大唐的长治久安,永享天下,只能这般委屈了。

    等回到宫殿,侯丽娘已经红了眼,与中山王妃絮叨个不停。

    一旁,他的庶长子李复歆,则规规矩矩地站那,仿若个小大人。

    另外的公主,则扭着小屁股,兴颠颠地跑来,四五岁的年纪,最是好玩了。

    “都坐吧,一家人,勿要太客气了。”

    话音落下,众人才随意了些,但依旧拘束不行。

    没得办法,后宫规矩多,早已经成了习惯。

    随着李复文的成婚,李嘉一时间也感慨万千。

    李复文已经十六,而他的长子,李复歆,也已经十二三岁,足以符合出宫开府的条件了。

    “复歆,你十几了?”

    “孩儿神武元年五月所生,如今虚岁十三了。”

    这番对话一出,满堂皆惊。

第1307章爱怜

    年满十二,即出宫开府。

    这是皇帝李嘉亲自制定的规矩。

    而在前唐时,则是在十五岁皇子大婚,元服后,才出皇宫。

    甚至,在唐玄宗时期,圈进一大片区域,为十王宅,百孙宅,将自己的子孙都圈禁起来,几乎与牢房无异。

    果然御国四十多年,就没有造反的皇子宗室。

    但,皇子们自然就养废了。

    而前唐皇子一旦成婚开府,就完全自由,毫无管求。

    李嘉不同,皇子们出宫开府,只是考虑生理期,避免淫秽宫廷事件发生,所以让他们出去住。

    但,每日在上书房读书,人绝对不能缺乏的,平常的生活,有长史,王傅等监督。

    比如,之前李复文与李宾这对叔侄,夜不归宿,宿醉,被皇帝亲自招进宫中,脱裤子打了一顿,算是让皇子们引以为戒。

    侯丽娘听到这对父子的问答,心中可谓是极为惊诧。

    李复歆的年岁到了,自然就得出宫开府,封爵以待,但,同样的,他也有了太子的争夺权。

    而如果一旦结合卫王与中山王的事例,那也就意味着封王就藩的可能。

    如果说,李复歆要是也去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她可真是欲哭无泪。

    殿中的宫女宦官们自然是眼尖耳利,朝廷上下的一举一动,他们也是打听的厉害,更何况这分封的举措,政治敏感极大。

    “年岁不小了,该出宫了!”

    李嘉叹了口气,随即问道:“睢哥儿,湸哥儿,也与你一般大了,也该一起封个王爵出宫就府了。”

    “陛下,沅哥儿,浩哥儿,也是只是小了半岁,不如他们五个兄弟,一起封王?”

    侯丽娘心中一动,轻声道。

    目前来说,这五个皇子年岁最长,相差不离,自然而然,竞争也是最大的。

    若是四皇子与五皇子留在宫中,皇帝见面多了,岂不是不利于歆哥儿?

    李嘉想了想,说道:“也是这般道理。”

    十二三岁的年纪,也是够了。

    而剩余的儿子们中,皇后所生的皇七子,如今不过十一岁,还是太小啊!

    李复歆看着自己父亲思虑的模样,心中也颇为欢喜,又有些焦虑。

    出宫就府,虽然意味着自由,但却减少了与父亲的见面时间,圣宠消减。

    而,目前来说,局势迫切着他,不得不出宫,规矩大如山。

    与其他的妃嫔不同,他的外家,实力单薄,影响力不足,实在是劣势。

    唯独占据一个长子,才是他安生立命的关键。

    待皇帝走后,侯丽娘摒退众人,留下母子俩。

    “事到如今,你只能出宫了。”

    侯丽娘颇为担忧道:“你兄长去了吐蕃,怕是一去不复返了,你在宫外,切记,莫要散漫,听长史和王傅的话。”

    “你要明白,在外你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多读书,多交朋友,尤其记住,不要让你父亲失望。”

    “孩儿谨记!”

    李复歆认真应下。

    “不过,你暂且隐忍两年,外力方面,我正在帮你物色个王妃,选个娘家势力不错的,能帮衬你许多,无论是封王,还是太子……”

    侯丽娘最后两个字,说得尤其的轻声,若不仔细听,根本就没听到。

    但,李复歆听到了,也记住了。

    小小的年纪,有着成人般的成熟。

    皇宫中的消息,传的非常快,尤其是没有限制的消息,更是如风一般,片刻所有人都知晓了。

    宝嫔所生的,就是皇五子,沅哥儿,听闻到皇子们要出宫开府,她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立政殿。

    周颖儿作为皇后,消息是极为灵通的,立马就猜到了宝嫔的来意:“坐下坐下,管理后宫多年来,怎就还那么粗糙。”

    “我也去没法子!”宝嫔饮了口茶,毫无见外道:“儿子要出宫,为娘的哪有不急?”

    主仆两人守望十几年,在这后宫中,早就感情深厚,偏偏宝嫔还知进退,怎能不让人喜欢。

    就如同后宫人传言那样,皇帝怕读书过头的皇后吃亏,所以纳了其人,主仆齐心,没几个能欺负的。

    周颖儿笑了笑,也同样饮了一杯茶,说道:“你呀,是关心则乱。”

    “出宫这一说,早就定了,这是迟早的事。”

    “可,沅哥儿在宫内,还有我能扶持一下,出了宫,就半大的小子,怎能让人放心。”

    宝嫔焦虑道。

    “无妨,你派个调教好的丫鬟过去,管束着他,另外,再与他寻个上好的亲事,自然能有所借力,在外一样的好。”

    周颖儿提出了建议,可谓是万全。

    宝嫔笑了笑,这才笑道:“这法子不错,多谢娘娘指点。”

    “不过,出宫了也好,省心一些。”

    周颖儿叹了口气,说道:“明年慕哥儿也是出宫了,心中一想,也是舍不得啊!”

    这时,宝嫔又过来安慰皇后,两个女子来回转,不一会儿,才平息了心情。

    “沅哥儿出宫,我也没什么赏赐的,这些你拿着吧!”

    只见,一叠钱票拿了出来,约莫五百贯,另外还伴随着一些地契,宝嫔一看,两千亩的庄园,让她胆颤。

    “娘娘,这太多了,妾身受不住。”

    “你家底薄,比不得我!”

    周颖儿轻声道:“你又不是不晓得我,父母只有我这一个女儿,可不是任由我用?这点不算什么。”

    “况且,我是看沅哥儿长大的,这点东西,我还感觉不够呢!”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宝嫔也只能应下。

    另一边,生了皇四子湸哥儿的惜竹,虽然势单力薄,但她的关系却同样不浅。

    惜竹是侍女,陪房丫鬟出身,家奴,在少府寺关系很广,平日里的孝敬自然不少。

    唯独瑜妃江小瑜,她出生最低,势力更单薄,李嘉极为爱惜,忙不迭地过来陪伴,许诺下一番皇子同样相待后,她才破涕而笑。

    “这辈子能够陪着陛下,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疍民出身的她,显得极为满足,她依靠在皇帝的胸膛,说道:“只要湸哥儿,能有个好的地方就藩,我就心满意足了。”

    “哦?就那么没志气?”

    “陛下,妾身哪里不晓得你的心思,湸哥儿只能去就藩。”

第1308章诸王

    归根究底,在封建时代,嫡长子继承制,永远是最稳固的。

    封建王朝最大的敌人,就是内耗。

    如唐末之藩镇,牛李党政,宋末之党争,明朝的阉党、东林之争,哪怕是清末,也是汉与满的夺权之争。

    所以,作为满身心都是皇帝的江小瑜,她深切地感到到自己爱人的心思,那就是念兹在兹的嫡长子继承制。

    “小瑜,你知道的太多了。”

    李嘉挑起女人的下巴,笑道:“知道的太多可不是一件好事哦!”

    “那,陛下怎么惩罚妾身?”江小瑜露出一副害怕的表情,精致白皙的小脸皱成一团,活脱脱像一个受审的犯人。

    李嘉不由得兴致大增,装模作样道:“呔,你这女囚,竟然知法犯法,看本官如何教训与你——”

    “不知通判如何处罚小女子,我好怕怕哦——”

    “啪啪啪——”

    李嘉立马说道:“我要处以你鞭刑,让你下不来床。”

    很快,床榻摇晃,云雨交加,奋斗声与骄憨声并举,声音悦耳,直冲云霄,让一让服侍的宫娥们红了脸,眸带春意。

    一场灵魂与肉体的交欢之后,李嘉彻底地放松下来。

    翌日,他在江小瑜的服饰下,穿起衣裳,曾经的少女,如今竟也成了少妇,但其骨子里的骄憨,怎么也难以去除,让李嘉颇为喜欢。

    “这两日,我都来你这!”

    皇帝轻声对着江小瑜耳边道:“在生一个小皇子。”

    “嗯!”红了耳朵,江小瑜感觉身体有些软了,目送皇帝离去后,她才缓了口气,吩咐道:“烧点热水,我要沐浴更衣。”

    李嘉挥洒了点能量后,整个人又意气风发起来。

    他施施然地召集宗正寺,以及几个宰相,不由得说道:“自我定的规矩,十二岁得出宫开府,皇子们如今达到这般年岁的有几个?”

    宗正寺卿,乃是李嘉的堂兄,嗣宣王李郜,他思量片刻,不由道:“如今年齿合适的,有皇长子李复歆,皇次子李复睢,皇三子李复湸。”

    “皇四子李复皓,皇五子李复沅。”

    几个宰相就那么听着,互相间看了看,召集他们来,只是为了皇子开府?

    虽然说皇家无小事,但这着实让他们无用武之地啊!

    总不能说,让皇帝在宫里养几年亦或者牺牲官途,让皇帝立太子吧?

    唯独元德昭闭着眼睛,好似睡着了一般,对于一切混不在意。

    这位老宰相,看上去命不久矣,谁知道竟然熬了一年多,还没倒下,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不过,宰相们依旧是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想要从皇帝的封爵中,窥探一丝关于太子的线索。

    可,作为多年的皇帝,李嘉哪里会给他们得逞?

    李嘉见几个宰相的表现,微微眯着眼睛,说道:“按照规矩,开府封爵。”

    “皇长子李复歆,封齐王,食邑三千户。”

    “皇次子李复睢,封韩王,食邑三千户。”

    “皇三子李复湸,封吴王,食邑三千户……”

    “皇四子李复皓,封赵王……”

    “皇五子李复沅,封蜀王……”

    五位皇子,都是亲王爵,虽然在名号上略有区别,毕竟齐国,赵国等,都是大国美号,但也仅仅是这些罢了。

    食邑上,都是三千户,待遇等同。

    况且,在前唐时,王号的美溢与否,都不重要了,像宣王等无古号,只有美称,再比如,唐代宗,在即位前,只是成王而已“”

    “少府寺?”

    “微臣在!”

    “去洛东,选一个好地方,为几个皇子建造府邸。”

    李嘉随口吩咐道。

    “陛下,微臣早就有所预备,亲王府已经建的七七八八,再有几个月,就能入住了。”

    李安国哪里需要皇帝的吩咐,对于皇帝的话,他奉为圭臬,早就提前一年开始修建,就等着册封诸王呢!

    “那就好!”

    李嘉微微颔首,颇为满意道:“就府,就定在中秋后罢了。”

    之后,皇帝又亲自为这五位皇子,选定了王太傅,长史,以及王府的其他的官吏,基本上文武都有,而且都是经验丰富,四五十岁的老臣。

    也只有老臣,才会有所顾忌,不会有难忍言之事发生。

    这些事,就当着宰相的面商议,不时得参与几句,一会儿功夫,一上午就过去了。

    也算是提前打个基调,为后来的册封大典,做出铺垫。

    愉快的结束后,皇帝自顾自地离去。

    宰相们则面面相觑。

    回到政事堂,几人心思莫名,颇有些疑惑。

    无奈,摒退后堂官,敞开大门,几位宰相议论起来,一个个面带思虑,显然思考地很深。

    大门敞开,代表问心无愧,但摒退他人,则又属于去保守秘密,不至于流传出去。

    由于宰相们身居高位,手掌重权势,自然而然容易引起皇权的忌惮,开门议事,也就成了规矩。

    “陛下子嗣中,皇子约有十六人,建造府邸,需要的耗费颇多,皇家无私事,之前也不应该完全有内库出,朝廷也得支出一二。”

    邓斌看了一眼老神自在的首相,不由道。

    孙钊心头一紧,守财本性发作,但随即又舒缓许多,说道:“皇嗣繁多,这是大唐之福,祖宗之福,朝廷如今还有些存余,确实应当出点钱财。”

    众人默不作声,这是应有之义,能拍皇帝的马屁,钱财花一些也是值得。

    “不过,太子府空旷多年,许多殿宇陈旧腐朽,也该修修了!”

    孙钊叹了口气,略带深意道。

    宰相们瞬间明了,沉默半晌后,王溥这才道:“还是诸王府要紧,太子府,还是过些时候罢!”

    “皇宫的一切,陛下早就了然于胸,无需我的谏言!”

    一旁的赵普也点点头,表示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君威如泰山压顶,稍有忤逆,或者捋了龙须,那可不是轻易就能平息的。

    孙钊想要言语些许国本之事,但话到嘴边,却变了:“诸王府修的多,也就杂了,到时候可就不好办了,稍有疏忽,可就难咯!”

    众人再次沉默。

    见此,孙钊也不再坚持,叹道:“罢了,一切从心吧,诸位!”

第1309章就藩

    完婚不过数月,卫王,中山王夫妇,就携带着家产,以及奴仆,浩浩荡荡地向着西北离去。

    这是就藩的第一批亲王,李嘉心头荡漾,又有些不舍。

    吐蕃那样的地界,也不知二人能否适应,坚守住呢?

    洛阳城的百姓,许多人也是哭成一片。

    无他,亲朋好友的离去,在这个路途不顺的年代,此去不亚于生死离别,今生难见。

    “徐兄,殷兄,好生保重!”

    徐锴兄弟,并陈乔,张洎等南唐旧臣,来到洛阳城外,送别苦难倒霉的二人。

    徐游,殷崇义二人,可谓是一言难尽。

    心中的苦楚早就哭光了,但此时此刻,依旧令人难受。

    “你们保重吧!”徐游二人叹了口气,一切尽在不言中。

    “等等——”这时,张洎突然喊了一声,让登上马车的二人,停下了脚步。

    回首一看,百步外,一辆装饰轻奢的马车,缓缓而来,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车帘掀开,露出一张纵酒过度的脸。

    “郡公——”几人连忙惊呼,立马拜下。

    “哎!”李煜见到这几位曾经的旧臣,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今日知晓你们二人离去,某心有不忍,只能过来见最后一面。”

    “自从来洛阳多年,咱们这番见面,竟然是之后一别,你们的年岁不小,都怪我无用,庇护不了你们,致使如此之灾。”

    闻言,几人眼眶通红,泪撒衣襟。

    去往吐蕃,被洛阳人称之为西灾,世代居于蛮荒,怎能不让人畏惧?

    “我等最后拜别郡公,此去杳无音讯,还望郡公保重身体!”

    徐游,殷崇义二人,最后行跪拜礼,然后满脸困难,踉跄地登上了马车。

    目送他们离去,一时间满是伤感。

    李煜心头惆怅,想要赋词一首,但终究还是作罢,在洛阳,还是规矩一些,今次,已经属于冒昧了。

    多年来君臣,散的散,如韩熙载等人,走的走,真正值得挂念的徐游,也离去了,他心头越发难受。

    徐游陪他长大,又会吟诗作赋,更是徐家人,自幼就关系亲近,这个最好的玩伴,却也将去往吐蕃。

    长久被酒精麻醉的大脑,突兀地清醒了片刻,他恍惚间明白了,这是男人手中必须要有权的原因罢!

    满脸落寞地朝着徐锴兄弟,以及张洎等,拱拱手,李煜坐上马车离去。

    徐锴望之其背影,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郡公如今依旧安稳,我等心中也无憾了。”

    张洎闻言,轻声道:“陛下恩重,心胸宽广,只要郡公往日如常,必然不会有什么事的。”

    “走吧,走吧!”徐铉笑了笑,又摇摇头:“乱世终将结束,心态放宽,太平时日来了,就得换一个脑子来过活了。”

    ……

    李宾与李复文这对叔侄,成婚相差数日,启程时间则也是同一天,为了安全相伴而行。

    数千精锐的兵卒护佑左右,让两人安稳许多。

    过了三门峡,到了长安祭祀太庙,继续出发,走数百年的唐蕃官道。

    也是文成公主和亲的道路。

    这条路线从长安出发,沿渭水谷地西进,翻越陇山后沿湟水谷地到达鄯州(西宁),随后经过青海湖周边的日月山,经由玉树、那曲到抵达当时的吐蕃首府逻些。

    而陇右府治鄯州,则成为两人最关键的一个点。

    从肥沃的关中平原,到半荒漠化,水草充足的灵州,然后就是急转而下,翻越陇山,沿着河谷,终于到达了青海湖附近的鄯州。

    在这里,知府萧思温,已经预备多时了,准备了充足了食物迎接。

    而此地,前两批,一万多人的队伍,已经被护送到逻些城和那曲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城池。

    这条路,近两千里,队伍几乎是以每天二十里的速度,缓慢行进,应用了大量的骡马,沿途粮食充足,倒是死伤了不多。

    为了保护两位亲王,皇帝特意准备了上百名大夫伴随,就是为了确保其成长,随同的人也能得到救治。

    五月出发,到达鄯州时,刚刚到九月底,天刚转凉不久,万幸。

    李宾与李复歆二人,对着萧思温拱手道:“有劳府君了,若是没有这些热水,怕是真的难受了。”

    “鄯州白日暖和,但到了晚上,则急转直下,两位大王应当保护身子才是。”

    萧思温建议道。

    “鄯州地处偏远,但土地肥沃,遍地牛羊,我路上瞧了瞧,竟然有数万亩的耕地,果真是个好地界。”

    李宾感叹道,只是随即又道:“就是着实有些闷气了些,跑快点就喘不过气来。”

    “殿下,还是得习惯啊!”

    萧思温苦笑道:“鄯州还算可行,并无他样,等到了吐蕃本部,到时候就更困难一些了。”

    李宾二人不由得苦着脸,吐蕃比想象中更困难。

    “不碍事的!”

    萧思温摆摆手说道:“两位殿下在鄯州待到明年初夏,住几个月就会习惯,到时候去往吐蕃也无有问题。”

    这时,两人才松了口气。

    李宾有些忧愁,他看了一眼颇有些没心没肺的李复歆,不由得说道:“整个吐蕃,也如鄯州这般,放牧耕地吗?”

    “吐蕃与中原,除了地力贫瘠了些,人丁少了些,民风彪悍了些,其实与中原并无两样。”

    听到这话,李宾嘴角动了动,这叫不大?差到边了!

    一望无际的草原。

    贫穷污垢的牧民。

    燃烧的牛粪,不大的皮帐,都让他感到不适应。

    “吐蕃没有茶,没有丝绸,就连一些糕点都甚少,只有青稞,青稞,还是青稞。”

    李宾到底还是年轻人,颇有些烦躁愤怒道。

    瞧着他这般模样,萧思温当然理解这位从小蜜罐泡大的亲王心思,他不由得说道:“殿下,吐蕃临近西域,美酒,骏马,美玉,乃至于西域美人,都是有的,比之中原,另有一番风味。”

    “而且,逻些城乃是吐蕃第一城,昔日的宫殿不可胜数,绝不亚于洛阳的卫王府的。”

    “那曲有吗?”李复文连忙问道。

    “工匠正在建造,明年就会有的,”

第1310章甘州回鹘

    同样是在西北,凉州城的文武,得到皇帝和朝廷的允许后,在四月份,就开始准备,直到五月,正式开启西征。

    此次出征,汇集了灵州五千骑兵,鄯州五千蕃骑,以及凉州招募的,调集关中的两万人,共计三万人。

    乌泱泱的三万人,在整个河西走廊,可谓是一往无前。

    狄剑与李继隆为先锋,带领万骑,直插甘州而去。

    甘州回鹘在甘州修养上百年,不仅统御着回鹘人,汉人,吐蕃人,党项人等,也皆服从。

    所以,与凉州的荒芜相比,甘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可谓是天时地利皆有。

    甘州百姓,一时间人烟稠密,达到了三十万之巨。

    山丹地区,作为甘州回鹘的牙帐王庭所在,回鹘人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城市。

    据记载,甘州回鹘新建的城市占地25平方公里,是仿照前回鹘汗国都城修建的,城墙高达10米,碉楼高12米,望楼高14米。

    后来,有位大食的作家看到此城后,误认为这座城就是中国的王城。

    由此可见,甘州回鹘之富饶。

    历史上,这座城被契丹人包围数次,皆无功而返,可见其坚固。

    到了这个节骨眼,狄剑不得不去山丹,拜见甘州回鹘的景琼可汗。

    由于夹杂在归义军和凉州之间,回鹘人对于中原王朝是非常恭敬的,称两国为舅甥之国,尊中原为舅。

    景琼可汗听闻唐军兵临甘州,大为惊诧,忙不迭地派人问询。

    狄剑叹了口气,回复道:“告诉可汗,我们只不过是借路去往瓜州。”

    景琼听闻,略微放下了心,但仍旧提心吊胆,他忙不迭地询问一周:“我们甘州,不曾得罪过唐人吧?”

    在座的贵族纷纷摇头。

    唐朝多强大啊,吐蕃都占据了,他们怎么会瞎了眼得罪唐人呢?

    这下子,景琼可汗终于放下了心,挥了挥手,笑道:“那就歌舞继续吧!”

    “可汗——”

    这时,一个大臣起身,直言道:“唐人中有句话,其人无罪,怀壁有罪!”

    “张焉红答,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景琼惊了,忙道。

    焉红答,是回鹘人中,评议国事的官职,属于文官范畴。

    张印柳叹了口气,见到这些突厥人一脸的懵懂,他不由道:“如今在归义军和凉州之间,只有咱们甘州,最为多余,我听闻,唐人一直想要恢复安西四镇,若是要打通西域,必然第一个拿下甘州。”

    “这次,万人而过,就算他们路过甘州,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必然不肯放过的。”

    “可,我待唐人,一向极为亲近,事事顺之,他有何理由来攻我?”

    景琼大惊。

    “理由?可汗!”

    张印柳作为世居甘州的汉人,虽然早已经半回鹘化了,但依旧保持着汉人的思维和书籍知识,对于中原王朝,再了解不过:

    “这天下间,强国对弱国,还需要理由吗?”

    “亦或者说,理由这个东西,重要吗?随便编撰个商队被袭击,亦或者咱们勾结六谷部,这些东西应有尽有。”

    一时间,回鹘贵族们惊诧了,愣住了。

    有的惶恐,有的毫无畏惧,直称要应战,还有的六神无主,想要回到自己的封地,不理会这些。

    不过,景琼作为可汗,已经十年,他还是有所应变能力的:“召集各部落兵马,聚集王庭,我倒是要看看,唐人究竟想要干什么!”

    “另外,张焉红答,你去安抚唐人,务必要让其安稳住。”

    发下指令后,景琼瘫坐在自己的狼皮座椅上,这场争斗,可谓是决定了甘州回鹘的存亡,不容有失。

    “希望,希望唐人,并无想象中那般吧!”

    而,对于甘州这样半农耕半游牧国家的渗透,唐人早就无孔不入了。

    得到景琼可汗聚兵对抗的消息,狄剑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果然,还是发展到了这一步,这并非我本愿!”

    “狄将军,面对这些回鹘人,哪有这般的同情!”

    李继隆看的开,他不屑道:“这甘州本来就是咱们的,只是被吐蕃强占,然后又被回鹘人占据,才有了这般境地。”

    “这甘州回鹘好晓事,不投降也就罢了,竟然还敢聚兵对抗,真是该死。”

    李继隆颇为愤恨,但又有些惊喜。

    甘州回鹘的对抗,正好给了他们的机会,立功的机会。

    狄剑点头道:“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

    随即,他满脸认真,又有些兴奋道:“据细作来报,山丹城中,只有一万兵马驻守,其余的兵马散在甘州附近,聚集而起,起码要两三日的功夫。”

    “所以,咱们必须尽快,且一击毙命,只要拿下了山丹城,活捉了整个王庭,那么甘州就自然轻易拿下。”

    李继隆闻言,不由得嘲笑道:“这回鹘人,若是像之前一般,四处游牧,飘忽不定,咱们真的很难搞定。”

    “不过,他们竟然修建了如此庞大且豪华的山丹城,那么,就等于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你说的不错!”

    狄剑欣赏地看着李继隆,心想这个小将思维不错,未来也是个大将之才,不由得问道:“那李将军觉得,咱们现如今该当如何?”

    “偷袭!”

    李继隆指着地图,极其果断道:“咱们距离这个山丹城,只有三十余里,夜间起兵,不消半个时辰就能兵临城下。”

    “猝不及防之下,山丹城必然陷落。”

    李继隆说的果断,但狄剑却不满意,继续问道:“你怎么会觉得山丹城会陷落?毕竟咱们没有攻城器械,这到底是一座城池。”

    “狄将军,回鹘人未能所料,这是其一,而其二,自然就是靠将军您的细作了。”

    “哈哈哈!”

    狄剑大笑,说道:“你小子果然是个可造之材!”

    讨论了一下行军事宜,万人先锋,齐声而动。

    很快,按照既定的计划,大军来到了山丹城,见到了三丈高的城墙。

    “咻——”

    信号被发送,很快,城门敞开,大军入了城。

    “来,继隆,介绍一下,这位张印柳,张评议,乃是立下头功——”

    狄剑迫不及待地介绍道,满脸的兴奋之色。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3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再起最新章节! 作者:飞天缆车所写的《大唐再起》为转载作品,大唐再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再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再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再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再起介绍:
时值五代十国,北宋之前,列国纷争,民生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两广地区,有一国,名汉,又被称作南汉,又被唤作南海霸主,国主残暴,又恐失国,意用阉人治天下,阉人治军,阉人治国,崇文弱武,天下之苦者,莫如百姓。有一人,唤作李嘉,大唐李氏后裔,见此局面,极为愤慨,挥舞旗帜:“主昏国乱,正是大唐再起之时也!”据岭南,复安南,克占城,攻大理,灭湖南,并南唐,对北宋,合契丹,这天下,思唐之民多矣。大小周后,符氏姐妹,花蕊夫人等,诱惑人心……赵匡胤,李煜,李彝殷,孟昶,耶律述律,野性难训……大汉能再兴,我大唐难道不能再起吗?交流群:大唐再起:631774182大唐再起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再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再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