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秦工程兵TXT下载大秦工程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秦工程兵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大秦工程兵txt下载     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三十六章 机关算尽

    正在道民君和乡善君兴高彩烈的指挥姑师军民修筑城墙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一声鸣镝的尖啸。
    道民君心下一惊,就叫道:
    “不好,秦军来了!”
    乡善君不由疑惑的问道:
    “秦军来了岂不是正好?姑师便无匈奴之忧了!”
    道民君说道:
    “乡善君有所不知,秦军也非善与之辈,他们又岂会这么容易就让我等得了姑师并坐镇于此?”
    乡善君闻言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道民君的意思是……秦军要来攻姑师?”
    道民君宽慰道:
    “不过乡善君勿要过于担忧。”
    “秦军碍于西域诸国之大势,谅它也不敢乱来!”
    道民君这么一说乡善君这才稍稍宽心。
    由此也可知道民君一直担心的都是秦军,或者也可以说是沈兵。
    不过这也难怪,道民君明知沈兵不乐见姑师团结更不愿扶植乡善君,而前两天沈兵又突然答应并将所有事务尽数交给姑师贵族自行处理……这本就不符常理。
    这一路来,道民君都在想着沈兵此举是何用意,或者有什么后着。
    但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于是只能作罢。
    然而,道民君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
    不久,就有几名侦骑策马飞奔进城,然后跪倒在道民君前报道:
    “君上,匈奴来攻!”
    “黑暗中尽是敌骑,不知有多少人马!”
    道民君大惊失色:
    “什么?居然是匈奴?”
    “匈……你等不是说匈奴已撤走了么?”
    探子一脸懵,这之前撤走跟现在返回没什么关系吧?
    之前撤走就一定不能返回吗?
    他们只是探子,如何能保证匈奴不会杀个回马枪?
    乡善君还算能保持镇定,他将道民君拉到一旁,小声说道:
    “道民君,我等又怎会是匈奴敌手?不若就此降了吧!”
    道民君想也不想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若说降,姑师早就降了匈奴。”
    “但匈奴要以姑师为据定阻止秦军便誓必要亡姑师。”
    “若是降了匈奴,大王便是我等的下场。”
    道民君说的对。
    姑师百姓和军队都可以说降,因为匈奴顶多只是抢走他们的财物却不致害其性命。
    这并不是说匈奴仁慈。
    而是匈奴也会考虑到两个负面影响:
    一,姑师可是与匈奴签订了盟约并年年向匈奴进贡的,若匈奴对他们还乱砍乱杀,西域诸国又有哪个敢和匈奴结盟?
    二,匈奴也知道对于西域诸国不可杀鸡取卵,应该放着他们养一养才有更多好处。
    但对姑师贵族就并非如此了。
    因为就像道民君说的,此时因局势变化匈奴需要占姑师以阻秦军,就必然要得罪或控制姑师贵族,否则姑师贵族又怎能答应?
    所以贵族就算是投降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一来乡善君就慌了手脚,问:
    “道民君,那我等岂非死路一条?”
    道民君想了想,就回答道:
    “为今之计……”
    “就只能向秦军求援。”
    “若我等能撑到秦军赶到,或许还有活路。”
    乡善君应了声,马上就组织部队构筑工事。
    他们构筑的工事也简单,就是用杂物堆积在缺口处将其堵上,然后在城墙上布下弓箭手。
    道民君一边指挥一边祈祷匈奴来的人不要太多。
    但事实却让他失望了,匈奴赶到时已是凌晨,太阳缓缓从东边升起。
    道民君站在烽火台上往下一望,却见黑压压的一片,目力能及之处尽是匈奴骑兵。
    这都让道民君有些糊涂了,他不明白匈奴为何要多此一举:
    既是要据姑师城为己有那为何又要撤出?
    便是回来再强占,也不需要派这许多人马,看眼前这情况少说也有两万之数!
    想了想,道民君似乎就明白了。
    匈奴这两万大军应是赶来对付秦军的,他们只不过是被沈兵用来做了挡箭牌而已。
    想着道民君不由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毫无办法。
    甚至道民君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吞……因为一旦说出去,那岂非显得自己很没水平?
    于是道民君干脆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道民君倒是醒悟了,虽然太迟了些。
    但匈奴这边还只道是秦军被围在姑师。
    熏狁对着姑师城墙哈哈大笑道:
    “秦军果然上当了,今趟看他们如何能从姑师逃出去!”
    “姑师城便是秦军的葬身之地!”
    说着一挥手就下令部队进攻。
    牛角号“呜呜”的姑师城外吹响,匈奴一队队的城外下马集结,然后挥着弯刀朝姑师城冲去……姑师城城墙本就不高,事先打开的缺口虽是被杂物堵上了,但只要冲上前用绳索绑着以马力拖拉,不需多久就能搬开。
    姑师兵士被吓得魂都要丢了,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想投降,但在道民君和乡善君的喝令下和威逼下,不得以拿起弓箭反抗。
    负责进攻的革庾就觉得有些奇怪,秦军的抵抗太弱了些。
    不过很快革庾就释然了,他认为这是秦军兵力不足且集中在缺口或是城内与匈奴巷战的原因。
    此次匈奴来了两万人,由熏狁和革庾各带一万。
    之所以只来两万,一是因为补给和用水不足,二是担心兵力太多会被秦军发现端倪露了马脚。
    何况两万围攻八千准备不足的秦军也已足够,就算不够匈奴还可以继续调兵。
    不多时,缺口的杂物就被拖开。
    匈奴兵士这段时间是憋了一肚子气,此时总算是逮到一个机会痛打秦军一趟哪里愿意放弃这机会,大喊一声就自缺口冲了进去见人就杀。
    革庾亲自带兵冲进城墙,然后才发现事情不对劲……看到的尽是姑师军队和百姓,没有一个秦军。
    革庾气急败坏的拖起一名跪在旁边投降的姑师贵族,喝问:
    “秦人呢?秦人在哪?”
    革庾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秦军主力集中在城内。
    然而,得到的回答却让他失望了。
    “秦人在交河!”
    “他们没来,只有……只有我们!”
    革庾一甩手把贵族重重的摔在地上,然后朝他吐一口唾沫。
    转念一想,就暗道了一声不好。
    若秦军此时来攻,匈奴可是背对着秦军,且还是一半兵力在城内一半在城外……

第四百三十七章 进退两难

    这点倒是让革庾猜中了。
    如果说之前,秦军能击败匈奴的话,那还只是凭着“水草不足”逐步将匈奴逼退。
    但是现在,在知道匈奴将要围攻姑师后,却是杀伤匈奴有生力量并以此威摄西域的时机。
    沈兵又哪里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当下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布置及调兵谴将。
    第一个布置就是派出一队人赶往奇台和吐峪两地。
    这两地是姑师城外的仅剩的两片绿洲,若姑师城无法获得饮水,匈奴骑兵就只能在这两地补充。
    沈兵只需要对这些水动些手脚……
    第二步是从楼兰紧急调了些兵力来补充……调步兵来肯定是赶不急了,与王徨同来的两千神武军一千月氏骑军,再加上又从楼兰征集了一千骑兵,每人带三匹马星夜赶来追上正往姑师行军的主力部队。
    于是秦军又凑足了万余人马。
    这其中一千楼兰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
    沈兵知道他们不愿出什么力也不愿誓死作战。
    这一方面是楼兰骑兵兵力少,稍有点死伤就可以称得上“惨重”。
    另一方面则是楼兰骑兵终归是楼兰骑兵,其与秦军虽说是盟友但正如之前所言,“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
    所以可想而知楼兰骑兵不会尽全力为秦军作战。
    但沈兵需要的就是其出战的效果,或者说让匈奴看到楼兰骑兵的身影。
    于是匈奴与楼兰这“梁子”就算结下了。
    往后不说楼兰与匈奴会势同水火,但至少他们之间的结盟会有障碍。
    之后随着其参战次数越来越多,匈奴与楼兰之间的仇恨也会越来越深。
    这就是沈兵想要的。
    派月氏骑兵上阵的用意也差不多。
    沈兵将部队埋伏在南面,步兵在前骑兵往后隔了两里。
    这是因为沈兵料定匈奴不会将兵力布设在南面……南面是交河、萨尔两块绿洲的方向,匈奴要是将兵力布设在这一带,当秦军经过这片地区时很容易就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尤其匈奴还大多是骑兵,马蹄和马嘶是很难控制的。
    于是秦军埋伏在这片地区就不会被匈奴发现。
    果然,当天色将明时,匈奴就自北、西、东三个方向包围了姑师。
    其中东面的一支骑军横插过来切断了姑师的退路……这支骑军几乎就在秦军所潜伏沙山的对面。
    秦军不动声色,静静的等着,然后就发现匈奴军队像潮水般的涌向姑师。
    又等了一会儿,沈兵就时机差不多了,就挥了挥手命部队上前。
    此时的熏狁还得意洋洋的骑在马上远眺姑师,脑海里想着当一队队秦军俘虏被带出来时的样子。
    这其中尤其是那沈兵……
    熏狁不确定沈兵是否在城内。
    如果在城内且被俘的话,熏狁以为这足以让他在单于面前夸耀一番了。
    熏狁不知道的是,此时革庾正在城内进退两难。
    因为此仗匈奴冲得太狠了……或者也可以说的匈奴太渴望一场胜利渴望杀敌抢战利品,于是大军像疯了一般的自缺口和城门往城内涌,其中还有许多兵士是挥着弯刀策马而入,不管革庾怎么喊都没用。
    革庾虽知道大事不好却无法通知城外的熏狁。
    他甚至不敢命令部队撤出城外,因为城外的兵士往城内涌,若城内再往外退……一不小心就会堵成一团造成踩踏伤亡。
    就在革庾急得直跺脚时,就听城外“轰轰”几声炮响。
    革庾就暗叹一声“完了”……秦军来的正是时候。
    城外的熏狁还在心里描绘着美好蓝图时,几发带着啸声的炮弹就从他头顶上呼啸而过,接着在熏狁吃惊的眼神中在匈奴人群中“轰轰”的炸开。
    熏狁扭头一望,却发现一队队秦军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后方的沙山上,此时正摆好阵形一步步朝他逼进。
    再看看其它方向,也有秦军骑兵飞驰的身影。
    熏狁勿自不敢相信眼前所见,他看了看秦军又回望了一眼姑师。
    他不明白秦军如何会突然出现在后方,原本应该匈奴包围秦军现在却变成了秦军包围匈奴……这巨大转变和心理落差让熏狁一时无法适应,以至于那一会儿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指挥。
    直到部下提醒道:
    “右贤王,秦军上来了!”
    “我等该如何应敌?”
    这时熏狁才猛然反应过来,意识到此时不是找原因的时候,当务之急要考虑如何应敌。
    熏狁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撤退。
    打不过就跑,这是匈奴不变的作战法则。
    但现在却是想跑都不跑……有一半的兵力在姑师城内。
    城外的匈奴一跑,就意味着将城内的匈奴丢给了秦军。
    到时秦军只要用火力封锁住城门和缺口,城内的匈奴就被围死了。
    尤其这些匈奴绝大多数还是下马步战冲进城的,这就决定了他们想突围都没机会……匈奴习惯于骑马,若用两条腿逃亡,只怕没过多久就上气不接下气了。
    但若是不跑,城外的一万匈奴只怕也要一起留在这里陪葬了。
    因为匈奴全都是面向姑师背朝秦军,甚至还有许多匈奴依旧没反应过来。
    突然出现在后方的秦军更是让匈奴高昂的士气瞬间降至冰点且无心恋战。
    于是,这场仗还能打下去吗?
    打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正想着,就只听一道道破空之声,从秦军方向射来的弩箭带着“嗖嗖”声像漫天的雨水一样扑向匈奴。
    来不及格挡的匈奴纷纷应声倒地。
    若不是亲卫及时举盾挡在熏狁面前,只怕熏狁也要中上几箭。
    熏狁在心里权衡一番后,就咬着牙下令道:
    “撤,撤军!”
    “赶在敌人合拢包围圈前冲出去!”
    短促的牛角号当下就在姑师上空响了起来。
    身在姑师城内的革庾又叹了一声。
    他知道自己完了,还有所有那些冲进城内的匈奴。
    革庾觉得自己不冤,因为这是自己出的主意。
    那些因为他的主意而陷于城内的部下才冤,他们冲进来时肯定没想到姑师就是他们的坟墓。

第四百三十八章 人心

    沈兵没有追击逃跑的匈奴军。
    因为以秦军此时的实力尤其全军只有拼凑起来的四千骑军去追匈奴一万骑军不太现实,一不小心这些骑军反而还会被匈奴给吃了。
    沈兵将全部兵力用于包围姑师,也就是对付攻进城内的那部份匈奴。
    对付这些匈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城墙四面都有缺口,而且还刚刚清理干净。
    敌我兵力相若,甚至秦军还占上风。
    秦军拥有射程远的强弩,三弓床弩,投石机,另外还有火炮。
    更严重的还是在城内的匈奴几乎没有补给……若说有什么补给和食物的话,那就姑师军民带进城中的一些马匹和食物,但这些也仅仅只够姑师军民生活数天,分摊给近万的匈奴就少得可怜了。
    秦军最先得到的利益是城外上万匹匈奴战马。
    这些战马是革庾所部留下的,要参与攻城的他们自然不能骑着马进去,马匹全留在外头就让秦军捡了个大便宜。
    然后沈兵就派出几个大嗓门且会些匈奴语的月氏兵士拿着盾牌上前喊话: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马上出来投降……”
    当然不会这么土。
    此时正是张显秦军仁义之师的大好时机,沈兵又怎么会轻易放过。
    兵士们朝城内喊:
    “匈奴兵士听好了。”
    “姑师将士受我大秦庇护,尔等勿要滥杀无辜。”
    “只要带着姑师将士来投,秦军便可保你等性命无忧!”
    “否则,大将军放言,若伤姑师将士分毫,便一个不留!”
    用匈奴语喊了一遍之后又用西域塞种语喊了几遍。
    城内城外的西域兵一听这话就崩溃了,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乡善君,他在城头哭得嘻里哗啦的,高声回道:
    “大将军大恩大德,本君永世难忘。”
    “今趟若能渡过此难,必追随大将军左右唯命是从。”
    ……
    乡善君毕竟年轻,他又哪里知道这其实都是沈兵收买人心之计!
    有句话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沈兵这是白脸红脸都自己唱,只不过白脸不为外人所知而已。
    道民君虽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沈兵而起,但有苦说不出的他也只能跟着表态几句。
    城内幸存的姑师军民也是哭成一片,心中自是感恩秦军的义薄云天。
    其实受此影响的不只是身陷囹圄的姑师军民,在秦军中的月氏骑兵及楼兰骑兵也为此震撼。
    首先是他们肯定会度己思人。
    若秦军今日肯从匈奴手里救出姑师军民,它日也可以从救出他们。
    其次,秦军动不动就能战胜数倍匈奴,而且还是轻松战胜……能得如此强大军队庇护是何等荣耀。
    且一直以来西域各国都因为国弱兵少动不动就要被灭国,于是军民极其缺乏安全感。
    此时有个如此强大的秦军愿意为他们提供保护能将他们团结在一起……那还等什么呢?
    因此月氏骑军和楼兰骑军看着这副情景时便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望向秦军的眼神也跟着不一样了。
    这就是沈兵想要的。
    若能成功“感化”这些西域骑兵,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战斗力成级数提升。
    之前沈兵一直不能放心用月氏或楼兰骑军,原因就在于此。
    他们毕竟是外族军队,对秦军还抱着警惕的心理,甚至还把秦军当作准入侵者防备。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在战场上是不可能替秦军卖命的,甚至必要时还会捅刀子。
    这就不是训练或装备的问题了,而是心态的问题。
    要转变这种心态,就是要像沈兵现在做的“攻心”。
    一旦他们心理上接受了秦军甚至认同了大秦属国的身份,那么为秦军拼死作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到时就算是楼兰王或是月氏王都无法阻止。
    因为答案很明显。
    若大秦已深入人心并震摄住基层将士,那么楼兰王、月氏王想要带兵造反……基层将士就会思考几个问题:
    是跟随大王造反呢,还是继续跟随大秦?
    造反有多大的成功机会?
    造反之后能获得多大的利益?
    这么一思考,发现造反成功的机会很小,就算成功了也没有多大利益,反而是在大秦庇护下更安全……会跟着楼兰王、月氏王造反那才是怪事了!
    这也就是沈兵在西域实施“怀柔”政策的原因。
    也是沈兵先对各国贵族妥协,再发展基层军民紧抓民心的原因。
    革庾却是不信这些话,他站在城头大声喊道:
    “你等休要把我当作三岁小儿。”
    “你我对阵,何时留俘虏活口过?”
    这话倒是真的。
    中原与匈奴仇恨极深,彼此作战通常都不留活口。
    这情况一直持续到汉匈大战中后期……
    那是匈奴就觉得奇怪,匈奴骑射一点都不比中原骑兵弱,为何总是打不过汉军!
    想来想去,就认为是匈奴练兵方面有缺陷,也就是各部太没有规矩各自为战,而汉军却是号令一下进退有序。
    于是匈奴就希望学习汉军的练兵方式,这才开始任用汉军俘虏,李陵就是其中之一。
    革庾会说这话,一方面是抱着一线希望跟秦军谈谈条件,另一方面则是让部下不要抱太多幻想。
    兵士大声回道:
    “我大秦说一不二,说是保你不死便不会取你性命!”
    革庾又道:
    “便是留我等性命又能如何?”
    “还不是一生为奴累死、病死?”
    “若是如此,倒不如战死沙场倒也干脆!”
    说着便高举弯刀,城头上的匈奴大声高喊回应表示赞同。
    上前喊话的月氏兵士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剺将这番话翻译给沈兵听,沈兵听了也觉得棘手。
    那可是一万匈奴,投降之后能做什么呢?
    贬为奴隶他们肯定不干。
    杀了也不行!
    那就只有打上一仗两败俱伤么?
    想了想,沈兵就上前几步大声说道:
    “你等若是降了,便让你部驻守交河,不知意下如何?”
    剺意外的望着沈兵,说:
    “大将军……”
    沈兵扬了扬头,下令:
    “便如是说。”
    “若再不愿降,便只有一战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豆

    革庾听着这话就有些不信,问:
    “此话当真?”
    “你可是能话事之人?”
    剺不等翻译给沈兵知道,就愤怒的回答道:
    “此乃秦国大将军沈兵,你说是不是能话事之人?”
    革庾听着这话就愣了,他之前就听说过沈兵这名字……身为匈奴的一员当然有听过沈兵。
    只是革庾以为沈兵应该是个七老八十的老将,不想却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沈兵回应道:
    “自是当真。”
    “你部甚至能持有兵器。”
    “不过有一个条件,你部不得拥有战马、骆驼等坐骑!”
    沈兵这么说却让革庾放心了。
    因为若是什么条件都没有,以“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原则来看,那基本就是骗人的陷阱,只待匈奴军队投降之后就出其不意将其一网打尽。
    但如今沈兵却提出匈奴不得拥有战马的条件……这就足以说明沈兵所说是真,否则根本不需多此一举。
    沈兵的考虑,则是匈奴最擅长的就是骑射,没有战马的匈奴就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
    另一方面,西域一带是绿洲地形,交河方圆百里没有其它水源,没有马匹和骆驼这些畜力运水,军队在那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差不多就是被软禁了,手里就算有兵器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还会有秦军坐镇姑师城,而匈奴主力又远避草原,这一万匈奴也只能呆在交河无处可去了。
    革庾与一众部下商议了一会儿。
    其中有部下说:
    “万夫长千万不可相信秦人,他们一贯言而无信。”
    “此举只是骗我等投降而已。”
    革庾摇了摇头说道:
    “秦人或许言而无信,但这沈兵却从未出尔反尔过。”
    “更何况,右贤王已撤走,我等坐下无马在这姑师也是死路一条。”
    “横竖是死,何不信他一回?或许还有条生路?”
    革庾这话分析得有理。
    匈奴既没有逃的希望更没有胜的希望。
    若从仇恨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与秦人拼掉一个算一个。
    但这又有何意义?
    匈奴也是讲利益的群体……
    这点与蒙古军有根本区别,匈奴作战眼里看到的是敌人的财富、牲畜和粮食。
    蒙古军队也看这些,但却有严明的军纪约束及勇气。
    相对而言,匈奴更像是一群强盗而不是军队。
    讲利益的群体就会衡量得失,这么一盘算就知道是投降了好。
    于是革庾就站在城头上回了声:
    “我等若是降了,如何还能保有兵器?”
    这的确是个问题。
    投降这一刻必须缴了兵器,否则匈奴军队就可以出城之后突然发难,到时秦军反倒会被打个措手不及。
    但此时匈奴若是缴了兵器,秦军若是不守信用尽数将匈奴砍了……匈奴到时又找谁说去?
    沈兵回答:
    “这个简单。”
    “你等可以先降几千人。”
    “我将这几千人押至交河还了兵器,再回一封密信与你,你便知道是真是假了。”
    革庾叹了口气,把手中弯刀往城下一丢,道:
    “勿需如此麻烦了。”
    “我今天就信你一回。”
    “若你出尔反尔不守承诺,我革庾也认了!”
    其余匈奴见状,也纷纷丢了兵器然后出城投降。
    道民君和乡善君也带着一众伤痕累累的姑师军民出得城来,看到沈兵纳头便拜,直呼多谢大将军救命之恩。
    沈兵自然也是高风亮节的说了几句既是盟友互相帮助便是应该之类的话。
    倒是革庾带着一众匈奴部将出来默不作声,等沈兵打发了一众姑师人等离开后,革庾才朝沈兵拱手道:
    “属下革庾,往后唯大将军马首是瞻。”
    这话是半真半假,投降之后当然要这么说。
    沈兵只笑着回了句:
    “万夫长可知,你等幸好没有选择突围。”
    革庾不由疑惑的问了声:
    “大将军此话怎讲?”
    沈兵不答反问道:
    “你等两万大军在姑师附近潜伏,只怕饮水已快喝完了吧?”
    革庾回答:
    “还可再坚持两日。”
    沈兵又问:
    “你等若是突围,将要去何处补充水源?”
    革庾想也不想就回答:
    “自是去奇台和吐峪补充。”
    然后革庾就明白了,他愕然望向沈兵,道:
    “大将军之意是……”
    沈兵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革庾以为沈兵是给这两地的水源下毒。
    其实并没有下毒那么夸张。
    不过说是下毒也没错,甚至比下毒更毒……
    因为沈兵给这两地水源下的是巴豆。
    巴豆这东西,是秦军作战必不可少的军需物资。
    原因是它外敷有抑毒杀菌及镇痛去疮毒的功效,是除了疗伤带之外使用最多的疗伤药。
    秦军通常是将其研磨成粉然后敷在伤口上。
    但这玩意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内服的结果就是上吐下泄。
    沈兵将这玩意下到水源里会是什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之所以说它比毒药更毒,则是因为下了巴豆之后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若下的是毒,湖中的鱼就会被毒死而浮起,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巴豆却没有任何异样。
    于是匈奴就会将这些水往水袋里补充。
    这一补充,就将原本干净的水都污染了。
    另外补水之后通常还会让人和马都喝足了再出发。
    初时还没什么问题,走了大半日就一个个捂着肚子喊疼,连战马都一同中招。
    且越是闹肚子就越缺水,越缺水就越喝,越喝就越严重……
    等发现是水的问题时已经太迟了。
    此时在沙漠中,距离草原还有数百里,少说也有几天的路程且一路都是无水的戈壁。
    那这水是喝还是不喝呢?
    不喝渴死。
    喝了同样是渴死!
    结果熏狁那上万人能逃回草原的不过两千,且一个个都拉得有气无力的像是被剥了一层皮。
    熏狁是活着回去了,但这噩梦般的经历让他往后一想起就后怕。
    然而等待他的还不只是这些。
    很快熏狁就在为难了:
    这事该怎么向单于报告?
    从一开始就是他违抗单于的命令私自驻守姑师。
    现在遭此大败,单于能饶得了他吗?!

第四百四十章 降军

    然而,尽管熏狁心下十分为难,还是不得不将情况如实向冒顿单于汇报,这其中包括革庾投降秦军一事。
    熏狁不得不报,因为这是上万大军的事,就算他不报也瞒不了冒顿单于,单于最终还是会知道真相。
    冒顿单于听闻此事后果然大怒,他气得就将案桌上的食物打翻在地,骂道: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竟敢瞒着我自作主张!”
    “若这般做法都能放任,匈奴哪还有规矩!”
    说着大叫一声“来人!”。
    部下赶忙上前跪地。
    然而冒顿单于想了想,最终还是将这口气忍了下去,咬着牙说道:
    “下去吧!”
    左贤王稽粥疑惑的问道:
    “单于,右贤王犯下此等大错,为何还要饶他?”
    冒顿单于叹了口气,回答道:
    “右贤王虽是犯下大错,但手握重兵镇守西面。”
    “将他逼上绝路在此时造反……便大事不妙。”
    稽粥这才明白冒顿的顾虑,同时也知道虽然身为单于但许多事并不能为所欲为上令下行。
    比如现在,若是降罪右贤王该降什么罪好呢?
    不轻不重的罪名对右贤王根本就没影响,太重的罪名又会逼他作反。
    若是平时两军在一起还好,冒顿单于的大军能镇得住右贤王的军队,右贤王只得服从。
    但是现在,右贤王远在西域而冒顿大军却在阴山被秦军主力牵制,稍一不注意便是全军覆没之局。
    其实更让冒顿震撼或者也可以说是顾忌的,倒不是熏狁的战败,甚至也不是熏狁违抗命令自作主张。
    战败应该说在冒顿的意料之中,毕竟熏狁对阵的可是沈兵,这沈兵就连冒顿单于自己都在其手下吃过几次亏,熏狁又如何会是他的对手?
    熏狁违抗命令自作主张虽说是冒顿没想到的,但从熏狁的角度出发考虑也是情有可原……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很少有人会受得了这个诱惑。
    冒顿的顾虑更多的是来自于革庾那一万匈奴投降了秦军。
    这在之前是从未发生过的事。
    匈奴与中原两军一直以来都是势同水火彼此恨之入骨,互相抓到俘虏不是贬为奴隶折磨至死就是不留活口。
    在这“潜规则”下,中原与匈奴彼此都不需担心“投降”这个问题。
    因为都知道投降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但是现在,匈奴却开了投降的先河,而且一投就是一万,这带头投降的还是被看重、提拔的勇士……革庾是冒顿钦点成为万夫长的。
    如果秦军将这些降兵尽数砍了那还好,但据说并未斩首反而给予优待。
    这一来那影响就大了……
    往后匈奴与秦军作战都会作如是想:
    打不赢也没关系,大不了便降了,在秦军那还能讨一条活路。
    于是每到作战匈奴将士便没有了必胜之心,更不用说必死的信念了。
    这也是冒顿单于不敢降罪熏狁的原因之一……万一把熏狁逼急了,他直接带兵降了秦军又该如何是好?
    因此冒顿单于决定弱化处理此事,也就是将罪责尽数推在革庾身上为熏狁开脱。
    所以不仅没怪罪熏狁,却反过来安抚了熏狁一番甚至还送了些礼物。
    如果说有什么惩罚的话,就是令熏狁把革庾的亲人抓起来问罪。
    但熏狁却不是傻瓜,他知道冒顿单于这么一反常态没有怪罪自己,其实就是心里有所忌惮了,这也就意味着不把他当作自己人了。
    于是在收到礼物时只是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按冒顿单于的命令抄了革庾的家。
    沈兵这边不知道匈奴那发生什么。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匈奴降兵安顿好。
    沈兵知道,这些匈奴降兵过得越好,对匈奴的打击就越大。
    这不是说会让匈奴死多少多少人,而是在士气上会造成无与伦比的影响。
    因此沈兵恪守诺言,当革庾带兵赶到交河之后,沈兵就将兵器尽数交还给降军。
    除此之外交到降军手里的还有秦军建好的城寨以及留在交河的数万头牛羊。
    有了这些城寨和牛羊,又有交河的水草,且手中还有兵器,那么匈奴降军几乎就可以说自成一系形成割据势力了。
    当然,沈兵和革庾都知道匈奴降军距“割据势力”还早。
    首先就是没有战马。
    其次就是无法冶铁打制装备。
    再次就是箭矢无法补充。
    在这三点之下,匈奴降军其实十分脆弱,挡不住秦军的任何进攻。
    换句话说,兵器在匈奴降军手中其实就是增加一些安全感而已。
    但匈奴降军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
    所以革庾知道,能拥有这些已经足够了,至少他们没有生存方面的担心……秦军若是想要杀他们,没必要多此一举把兵器还他们还送城寨给牛羊。
    秦军当仁不让的就驻扎在姑师城。
    这一方面是因为道民君一系的姑师军民已所剩无几……之前还能集中数千人,但被道民君这抢着复国返回姑师的过程一折腾,幸存的就只剩下可怜的五百余人,且大多数人身上都带着伤,早已失去战斗力。
    秦军要是再不驻姑师,这姑师就成一座空城而且怎么也无法回复生气了。
    另一方面则是乡善君对沈兵无比信任,甚至不只是乡善君,跟随他的军民也同样如此。
    这是什么原因就不用说了,就是因为沈兵成功的将他们从匈奴手中抢了回来。
    甚至乡善君连道民君也疏远了。
    因为乡善君认为姑师会被匈奴残害至此都是因为道民君……这想法其实没错,害他们的的确是道民君。
    沈兵也乐得乡善君这样想,于是便改为扶植乡善君让他去召集姑师旧部为秦军效力。
    当然,沈兵说的不是“为秦军效力”,而是“共同抵御匈奴”。
    有时有匈奴这个敌人还是好事:有这个敌人有这个压力,沈兵才好将西域各国联合起来聚在自己帐下。
    就在这时,革庾被满门抄斩的消息就传到了沈兵耳中。
    沈兵心下暗道一声来的正是时候,接着就派人去请革庾来一趟。

第四百四十一章 希望

    交河这边,革庾收到沈兵的邀请后,一众部下都劝革庾寻个借口不要应约。
    理由很简单,部下都认为沈兵是居心不良想将革庾骗到姑师去软禁或杀了使匈奴降兵群龙无首。
    但革庾却回道:
    “沈兵若是想这么做,早在姑师我等投降时就可以做到了,何必多此一举?”
    说着没有迟疑,孤身一人坐上沈兵派来的马车。
    其实这也是沈兵想试试革庾的胆识。
    之前沈兵就知道交河一仗打得秦军措手不及的就是革庾,也知道为熏狁献策在姑师设计引秦军来攻的也是革庾。
    虽然这计策被沈兵识破,但匈奴中像这样有勇有谋的人倒是难得,如今既然是投降了,沈兵自然要好好利用。
    其实想要利用革庾并不困难,沈兵只需要坐等时机。
    因为沈兵知道冒顿单于那边肯定要因革庾等一万匈奴的投降有所“表示”……否则,往后匈奴将领岂不是可以放心的投降秦军?那匈奴还如何稳定军心!
    果然,这“表示”很快就来了。
    当革庾进帐后,沈兵就示意革庾坐下,接着对革庾说道:
    “有件事,沈兵望万夫长莫要过度伤心……”
    革庾一怔,然后就咬了咬,面色苍白的说道:
    “可是我的家人?”
    沈兵点了点头。
    革庾叹了口气,说道:
    “革庾在投降那一刻便已想到了。”
    “但愿单于不致为难其它部下的家人。”
    革庾这反应让沈兵有些意外。
    不过想想觉得这也在意料之中,革庾身为一名万夫长会想到这个也不奇怪。
    沈兵回答:
    “其它的倒是未曾听说……”
    革庾朝沈兵拱了拱手,道:
    “如此甚好,若大将军没有其它吩咐,属下就此告辞!”
    剺一看革庾这态度不由火冒三丈,骂道:
    “你这蛮子好生不识好歹,大将军好言相劝你却如此无礼。”
    “我大秦还欠了你等不成?”
    革庾只惨然一笑,回道:
    “大将军对我等有一命之恩,该是我等欠了大秦的才对。”
    “但这些恩恩怨怨,无非只是利益二字罢了。”
    “大将军以为如何?”
    革庾说的直接,也可以说是看得明白。
    比如沈兵又哪里会真的关心革庾家人的死活,不过是希望革庾能彻底的归降秦军与匈奴为敌而已。
    沈兵见革庾如此说,自己也就不再惺惺作态了,回道:
    “万夫长所言非虚,此不过‘利益’二字而已。”
    “然万夫长可曾想过,你等往后的‘利益’又在何处?”
    革庾回答:
    “大将军若是想让革庾为秦作战或许并非难事。”
    “但要那干部下甘心为秦而战……却是不可能。”
    “若大将军做如是想,属下只怕大将军要失望了。”
    沈兵明白革庾这话的意思。
    若说革庾与匈奴之间已因为家人被杀而无法回头,但其部下却并非如此。
    且那些降兵大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时只是因为无法逃走为了保命才不得不驻守交河,若派他们去与匈奴作战……其实不说去作战,仅仅只是给他们一匹马,他们就会逃往草原了。
    这倒不是说他们有多忠于冒顿。
    事实上匈奴中就有许多是被匈奴征服而投降归顺的部落,其中就包括不久前才并入匈奴的东胡,且有十数万之多。
    其原因在于匈奴降兵生活习惯与中原人甚至与西域都大为不同,他们在这里很难有认同感。
    这就与中原内部可以斗来斗去并且朝秦暮楚的降来降去,但一旦说要投降匈奴那就更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样的道理。
    沈兵却不以为然的回答道:
    “万夫长只怕言之过早了!”
    革庾只是淡淡的回道:
    “革庾自问无法做到。”
    “大将军莫要抱太大希望,除非能让单于将其家人一并杀光。”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投降的匈奴有一万将士,家人就有四、五万。
    冒顿再笨也不会一口气将四、五万牧民尽数杀光。
    所以冒顿单于只会把罪责全都推到革庾身上,就说其它部下都是受革庾之命而投降,是以罪不至死,甚至还欢迎其部下回投匈奴。
    沈兵当然不会寄希望于此。
    不过想让匈奴降兵死心却并非只有这一个办法,沈兵说道:
    “若秦军击垮匈奴将其驱逐出草原呢?”
    “到时万夫长及一干部下便是想回也无处可回……万夫长又会有如何想法?”
    革庾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
    沈兵这话说的却是有理。
    其实匈奴降兵之所以“身在曹营心在汉”,除了生活习俗问题之外就是想当然的以为草原就是匈奴的。
    那么想回草原自然就要重回匈奴怀抱。
    但如果连草原都不属于匈奴……他们还能有什么想法呢?
    革庾愣了一会儿后就笑了起来:
    “大将军以为秦军能深入草原击败匈奴?”
    也难怪革庾不信,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的征战中,农耕民族从未大规模深入草原,或者说没有那能力深入草原驱逐游牧民族。直到汉武帝时才出现反转。
    沈兵不想说什么空话,但他却知道要收服像革庾这些匈奴降兵,就必须掐灭他们心里的希望。
    就算不能掐灭,也要让他们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可能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坚定的想要回草原。
    沈兵回答:
    “不是以为,而是一定可以。”
    “匈奴在西域为恶多年,各国皆敢怒而不敢言。”
    “我若借此机会联合西域诸国与秦军一同征讨匈奴,万夫长以为如何?”
    革庾闻言不由面色一变。
    他知道沈兵说的这些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尤其是在秦军以一万军队将匈奴十万大军驱逐出西域之后……
    秦军若是一万就能打败十万匈奴,那现在有两万,那岂非能打败二十万匈奴?
    于是西域各国哪里还敢忤逆秦军。
    秦军若是以这威势召集西域联军组织起一只骑军,同时秦军主力又从河套地区进军……
    这两面夹击一骑一步的配合之下,哪里还有匈奴的容身之处?!
    想到这,革庾就明白秦军此来并非只是他们所说的“经商”。

第四百四十二章 问题

    沈兵没有告诉革庾更多信息,毕竟沈兵明白虽然革庾已经回不去了,但他那一万部下却还是心心念念的想回去。
    同时沈兵所说也并非空中楼阁,因为汉在西域设都护府之后,西域诸国实际上已成为汉的诸侯国……
    西汉时西域各国都拥有一枚来自中原的印章,称作“玺”,也就是诸侯国的代表。
    那时西域三十六国中要是有哪个国家不服从汉的指挥,汉在西域的都护使就有权征调其余各国的军队攻打。
    比如长罗侯常惠就调集西域各国五万大军攻打擅自斩杀小国王子的龟兹……龟兹乃西域第一大国,在西域经常以势压人甚至要求周边小国送去王子当人质。
    汉使在西域有这样的权力,实际上就是将西域各国联合在一起统一指挥了。
    沈兵此时要做的,就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
    因为已经发生过,所以沈兵确定它可行。
    革庾只有一个疑问:
    “若大将军认为,只凭西域诸国及秦军就可以击败匈奴,那为何又要留下我这一万人?”
    革庾一直以为沈兵是希望将他们收降并以之对付匈奴,但现在看来却是猜错了。
    沈兵没有回答,只反问了一句:
    “万夫长以为沈兵的目标只是匈奴?”
    于是革庾就明白了,匈奴不过是沈兵的目标之一而已。
    沈兵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拿下姑师的好处一个是获得了姑师大片肥沃的土地。
    其中仅姑师一片绿洲就可以养活三万余人。
    其实远不只三万余人……
    这人数只是以姑师百姓的农业水平计算的。
    正如之前所言,西域绿洲农业处于半耕半牧状态,其中主要还是以牧为主,耕种方面就只是在河、湖附近有水的位置挖点地很原始的种些东西,基本没有技术可言……对他们来说种地就是挖个小坑把种子撒下去就成了。
    现在秦军一来,那什么沟垄法,行距株距,另外还有水利设施及种田节气什么的,全都可以用上了,于是产量马上成级数的上涨。
    尤其原本河边湖边若是沙地,在姑师人眼里就属于不适合种植当然也不长牧草。
    但在秦军手里就不一样了……把河泥湖泥挖上来一铺,马上就成了一片肥沃的耕地。
    可以说在种田方面,是没有哪个地区的人能比得上中原地区了。
    于是可想而知,耕地面积增加技术水平提高,作物产量很快就增产数倍,能养活的人也就成级数增加了。
    当然,此时姑师周围的草场受之前大批匈奴军队集中于此破坏较大,所以还需要休牧一段时间,于是人口也得慢慢来。
    姑师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加强了西域与月氏之间的联系。
    楼兰虽然可以做为月氏进入西域的踏板,但毕竟南线长一千五百里且道路难行。
    姑师就只有一千里且道路较为平直,部队、商队等不需二十日就能赶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秦军的后勤压力。
    尤其是从中原一批批运来的丝绸……沈兵只需将其往西域各国一转手再买食物,短时间内就能在姑师储备大批的军粮和财富。
    这时沈兵就在考虑联合西域征讨匈奴的问题了。
    其中沈兵重点要考虑的就是西域第一大国龟兹,一个拥有八万百姓两万兵的国家。
    沈兵观察和计算过西域三十六国,如果要能将这三十六国的兵力各抽调一部份出来应能组成一支五万人的联军。
    由于西域人也是长期放牧尤其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放牧,于是骑射本领也不比匈奴差。
    问题在于这三十六国很难联合也极难协同……当年中原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都各有心思,何况是西域这三十六国。
    因此这龟兹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周边的小国都是唯龟兹马首是瞻,龟兹要是点头应下了,那么其它小国也就不在话下。
    于是沈兵在稳定了姑师局势和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者带上丝绸及从中原带来的一些宝物出使龟兹。
    派出的使者是个叫泽的说客。
    沈兵的部下通常都是能打仗的武将,很少有能说会道的说客,这个叫泽的说客倒是毛遂自荐来投沈兵的,说是要做沈兵的食客。
    以沈兵此时的爵位的确可以养食客,只是沈兵不是很习惯这么做,同时他也觉得没意义……就算食客三千又能怎样?一旦失势这些食客能起得了什么作用呢?
    不过据说泽之前是个商人,沈兵正好需要有人分管西域经商的问题于是就留下了。
    此时因为无人可派于是就让他出使龟兹。
    龟兹的领地很大,东起轮台西至巴楚,北靠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是龟兹。
    沈兵交待泽,对龟兹的说法要从利益角度出发……若能结盟击败匈奴对西域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此西域就不再受匈奴骚扰了。
    泽拍着胸膛表示自己一定不辱使命。
    然而十数天后传来的消息却是另一回事,龟兹王对结盟征匈奴一点兴趣都没有。
    泽在与龟兹交流之后总结了几个问题:
    其一,有秦军驻守姑师,西域便无匈奴之忧,若无匈奴之忧,他们自然就没有征讨匈奴的需求了。
    不仅没有需求,甚至还担心会惹恼了匈奴,有朝一日秦军若是撤出西域,它们便无法向匈奴交待了。
    其二,若秦军进驻西域号令三十六国,那同样也会影响龟兹的统治。
    既是如此,龟兹受匈奴统治是统治,受秦军统治也是统治,为何又要帮秦军征匈奴而换来秦军的统治?
    其三,难保秦军会过河拆桥,先以西域联军攻匈奴,乘西域损失惨重时再攻西域……如此一来秦军岂非坐收渔人之利而西域诸国只有灭亡一途?
    沈兵一听这话觉得还真是,他倒是把西域联军想简单了,以为有匈奴这个共同的敌人就能将其联合在一起。
    现在看来距离那一步还十分遥远。
    至少要将眼前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第四百四十三章 楼兰兵变

    第一个问题好解决。
    如果说龟兹没有来自匈奴的威胁,那么只需要沈兵放弃一两个小绿洲给匈奴作桥头堡就可以了,比如奇台或谷峪。
    龟兹及西域诸国肯定不愿意沈兵这么做,因为这对秦军来说十分容易但对西域诸国的伤害却很大,所以只要沈兵一表示这方面的意思……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第二点与第三点其实都是信任方面的问题。
    亦即担心秦军会像匈奴一样褥羊毛。
    虽然秦军此时表现出只是想与西域各国经商的样子,但谁知道是不是表面功夫?
    这方面较难解决,且沈兵相信这不只是信任方面的问题……让各国出兵也触及到贵族利益的问题。
    比如要出多少兵?
    要多少补给?
    还有多少装备?
    这些如果都要各国贵族负责,那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沈兵对比了下汉朝,认为汉朝之所以能让西域诸国听话甚至出兵围攻龟兹,是因为李广利远征大宛时是一路打过去的……带着三万兵,一路行军都向沿途各国要水要粮要牲畜,不给就打。
    这样一来西域诸国就切生体会到汉军的实力,于是才能号召得动诸国组成联军。
    所以有时人也是不能太善良的,就像现代美国佬常用的外交手段:一手萝卜一手大棒,萝卜不行就用大棒。
    正在沈兵为此苦恼时,仞进帐来报道:
    “大将军,楼兰兵变。”
    沈兵一惊,意外的说道:
    “好个楼兰,居然敢在此时反叛?”
    也难怪沈兵意外。
    此时正是秦军刚刚击败匈奴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何况秦军在楼兰还有数千军队且在楼兰王身边还有个“护楼兰使”,这“护楼兰使”手里还有“开花弹”。
    这楼兰王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在这时反叛。
    不想仞却解释道:
    “大将军,楼兰并非反叛,而是兵变叛楼兰王!”
    沈兵不由奇道:
    “叛楼兰王?”
    仞点头道:
    “正是。”
    “楼兰军民欲并入秦军而楼兰贵族不允,于是军民群起而攻之……”
    这么一说沈兵就明白了。
    原来这与沈兵之前在姑师的一波精神攻击有关。
    当时有一千楼兰骑兵是目睹了整个过程,他们回去后又将秦军的所作所为说与楼兰军民听。
    另一方面,一批批的秦军进驻楼兰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和技术……财富就是随军商人带的一车车的丝绸,而技术则主要是军事和农业上的。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的优越性。
    随着秦军和月氏商人的大批涌入,秦军与楼兰的交流就成级数增长。
    这其中月氏商人起着翻译及加持的作用……月氏商人有许多会说中原话,为了体现他们的见多识广以及跟对了人,难免会在翻译及与楼兰军民交流时对秦军的待遇、强大和富有添油加醋一番。
    这其实是种正常现像。
    因为如果把秦军说得很弱,那是不是说被秦军以少胜多而且还是一败涂地的月氏就更弱了?
    如果把秦军说得很差,那现在处于秦军统治之下的月氏是不是要更差?
    这其中尤其是秦军的二十军功制……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能升官晋爵就能有分到土地,这对于奴隶制的楼兰军民是想都不敢想的。
    于是楼兰军民纷纷要求并入秦军,或者不并入秦军也行,楼兰也要实行秦军同样的制度。
    楼兰王及贵族哪里肯同意这明显触及他们利益的建议,于是就起了冲突。
    若是楼兰王反叛那还容易解决,秦军三两下就能将其解决。
    但现在却是楼兰百姓因为要降秦而反楼兰王……这就让“护楼兰使”张粕不知道怎么处理了,赶忙飞鸽传书请示沈兵。
    这事其实对于沈兵来说也很为难。
    首先楼兰军民自发的要并入秦军可以说是正常的,对秦军也极为有利。
    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百姓尤其是身为奴隶的百姓要求十分简单,就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秦军的制度和技术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当然倾向秦军。
    有楼兰这个先例,姑师只怕也会紧随其后,姑师之后又会有且末、无霜、休循等等。
    到时就不是组建联军的问题了,而是直接从西域百姓中征兵了。
    但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秦军也有负面影响……
    西域三十六国目前只有楼兰和姑师两国在秦军的实际控制下,其余三十四国都在盯着楼兰和姑师看它们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楼兰、姑师的贵族过得好,利益没有多大损失,那么这三十四国就会放心的与秦军结盟。
    如果楼兰、姑师的贵族因为与秦军接触结果就被自己百姓给推翻进而连根拔起……那还有哪国敢与秦军结盟?
    甚至别说结盟了,到时只怕连接触都不敢。
    因为一旦接触就会让处于奴隶状态的军民知道秦军的制度,于是就有并入秦国反叛贵族之心。
    接下来就不用多想了,他们甚至连商人都不敢放进城去,丝绸之路会因此而断。
    沈兵知道事态严重,没有多想,将姑师事务交给王贲后带上剺及百余名亲卫就朝楼兰赶。
    这事就只有沈兵能处理妥当。
    姑师跟楼兰五百余里,沈兵一行快马加鞭三日余就赶到了目的地。
    楼兰城倒是没有多乱,王徨的七千援军驻扎在城外严阵以待,城内还有张粕的一千“护楼兰军”,可以说将整个形势都牢牢把控住。
    就是城内军民一个个拿着刀枪木棍和农具将“皇宫”包围了起来,要不是张粕一行“护楼兰军”保卫着皇宫,楼兰王及一众贵族早就被军民拖出来砍成几段了。
    沈兵一行人骑着马刚由城门跨入楼兰,楼兰百姓就手举武器欢呼着涌了上来。
    仞赶忙带着亲卫分列两队将百姓隔离开,个个剑出鞘盾在手如临大敌。
    亲卫的担心是多余的,楼兰百姓此举并非想要对沈兵不利,而是他们不懂中原的礼数习惯于手拿装备欢呼。

第四百四十四章 改革

    沈兵在张粕的引领下于宫内见着了躲在书房坐卧不安的楼兰王。
    楼兰王一见到沈兵就赶忙迎了上来,说道:
    “大将军来得正好。”
    “快助我镇压叛乱,本王定有重谢……”
    应该说楼兰王有些天真了,只要沈兵一点头,楼兰王连命都不是他的了,又拿什么来“重谢”?
    何况外面的军民都希望并入秦军,秦军又怎么可能以武力镇压他们……这么一来不是自己打自己脸还警告所有西域基层军民不许投靠秦军吗?
    这也看出此时的楼兰王已乱了方寸了不知如何思考了。
    沈兵回答:
    “大王,镇压军民沈兵或许能做到。”
    “但我大秦向来注重民意。”
    “我们有句话,叫‘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说到这沈兵顿了下,他突然意识到这话此时还没有,不过管他呢,楼兰王又不知道这个。
    沈兵接着说道:
    “这话的意思就是民意不可违,否则秦军也无法在西域立足。”
    “所以大王这要求,着实让沈兵为难!”
    楼兰王不由急道:
    “那又该如何是好?”
    “民意不可违……大将军之意难道是要本王放任他们?”
    “本王就知道你等不会这般好心……”
    楼兰王还想说什么,但被剺“哼”了一声就不敢再说下去了。
    此时楼兰王的生死都在沈兵一念之间,又哪里敢放肆。
    沈兵也不动怒,和颜悦色的说道:
    “大王误会了。”
    “沈兵以为,大王何不籍此机会富国强兵?”
    楼兰王不由奇道:
    “富国强兵?”
    “这……本王眼看王位都不保,又如何能富国强兵?”
    沈兵解释道:
    “大王有所不知。”
    “中原原有七国,许多国家也如西域一般视百姓为奴为仆。”
    “然大秦首创先河定下二十军功爵位制,使百姓能以功劳晋升。”
    “这才逐一灭了其它六国一统中原。”
    楼兰王想了想,就说道:
    “以大将军之意,是应百姓之请实施改革?”
    沈兵点头道:
    “大王试想。”
    “百姓若穷其一生劳作却无法裹腹,其自然消极怠工。”
    “军队若奋勇杀敌拼死作战,死后却无寸功,何人敢以命相搏?”
    “如此一来,民不劳作兵不擅长,国如何能强?”
    “国若不强,楼兰便只是楼兰而已。”
    楼兰一想,觉得还真像沈兵说的这样,军民在贵族的统治和剥削之下都缺乏积极性,尤其那军队,对内部控制百姓还可以,对外敌几乎没有作用。
    但楼兰王还有顾虑,说道:
    “可是,如此一来各贵族……”
    沈兵知道楼兰王的顾虑在哪。
    楼兰不属于楼兰王一个人,各贵族各有自己的势力,楼兰王自然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沈兵却笑道:
    “若大王此时出宫对百姓振臂一呼,答应百姓诉求实施改革……贵族又怎敢不答应?”
    这么一说楼兰王就明白了,这就是得到了基层百姓的支持,于是不但可以保住自己的王位,还可以借此机会铲除贵族势力将权力集于一身。
    于是楼兰王就不再迟疑了,马上让下人为自己整理了装束,接着定了定神就走出皇宫……
    接着的事就不用多说了,楼兰王很快就控制住了形式。
    其付出的代价就是给予百姓一定的权力和自由,尤其还照搬了秦军的二十军功制。
    这些全都是以牺牲贵族的利益为基础的,其中也包括楼兰王。
    比如百姓有了权力和自由,就意味着贵族的百姓的控制权就少了。
    再比如二十军功制的晋升和赏赐,就意味着百姓可能以军功达到与贵族平起平座的地信,赏赐得到的土地也是来自贵族的封地。
    但楼兰贵族包括楼兰王在内都无可奈何,因为若是不答应的话,只怕当场就要被军民全盘推翻。
    其中楼兰王的利益可以说损失最少……这是他听从沈兵建议先一步争得百姓支持的结果,于是封地只象征性的让出一小部份,而贵族却是大出血。
    不过楼兰王不知道的是,获利最多的其实是沈兵。
    首先,所有人都知道是沈兵来主持大局后才能达成和解。
    于是楼兰军民就明白了:若楼兰王都要看沈兵的脸色,那他们还能不听沈兵的命令?
    其次,在二十军功爵位制的刺激下,楼兰骑兵的战斗力很快就会成级数的上升,这对秦军显然有利。
    再次,更重要的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贵族的利益同时又造成其内部矛盾。
    若是在之前,楼兰王与贵族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楼兰王是贵族的一员,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贵族。
    这种利益关系很稳固轻易无法打破。
    但是,在沈兵以楼兰王为头主动提出改革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会形成一种抢先优势的现像:
    在贵族这个利益集团里,谁最先站出来支持百姓推动改革谁受的损失就最小获得的利益就最大。
    不只楼兰如此,西域其它三十五国都适用。
    于是各国贵族便人心惶惶,都在担心有什么人抢先站出来支持改革,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动但又患得患失。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这会激化贵族内部的矛盾使它们互相猜疑,甚至有可能刺激各国主动实施改革实行秦军的二十军功爵位制。
    因为各国的贵族都不是傻瓜,他们都知道秦军这二十军功爵位制是大势所趋……有了楼兰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其它国家的百姓受刺激之后自然不再愿意一生为奴为仆,很快便会纷纷效仿。
    到时贵族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要么武力镇压要么按百姓诉求实施改革。
    武力镇压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不只关系到基层百姓更关系到基层军队的利益……军队不可能自己反自己站在贵族一边。
    于是贵族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改革。
    而一旦改革成功实施二十军功制爵位制军队就会迫切希望战争。
    战争最好的对像,很明显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匈奴。

第四百四十五章 沙尘暴

    沈兵在楼兰停留了三天。
    这三天主要是依照秦律为楼兰制定一套法律并构建起法家系统。
    第三天沈兵就急着赶回姑师了,因为王贲从姑师传来消息,说是姑师百姓也有了改革的苗头……
    其实不只是姑师,听闻精绝、皮山等几个距离楼兰较近的国家听到风声也蠢蠢欲动。
    这很正常。
    奴隶制国家的百姓长期处于贵族的压迫之下早就苦不堪言了,其想要推翻贵族统治的想法就像火山似的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动静,但内部熔岩却暗潮涌动。
    楼兰的先例就像在火山上开了一个口,引发整个西域制度的改革浪潮。
    骑在马上正往姑师赶的沈兵听到这消息颇有些得意,因为这么一来就距西域联军征讨匈奴不远了。
    唯一的困难,或许就是那自诩西域第一大国的龟兹。
    龟兹王或许更早听到风声,于是抢先全城实施消息封锁……因为消息封锁所以城内百姓大多不知道,只有城外百姓起哄但不久就被镇压了下去。
    不过沈兵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大不了沈兵再去搞几波宣传战。
    这时沈兵更多的是思考着要不要把马鞍和马镫弄出来……
    之前是因为担心匈奴把这些东西学去了之后更强大,但现在沈兵若能拥有西域骑兵且有数万之多,再加上大秦骑军也是一支不可辱的部队。
    若能装备马鞍马镫一仗就让匈奴死伤惨重,那缺铁的匈奴就算知道原因在哪并成功仿制,短时间只怕也来不及大批量生产。
    想着沈兵就暗自点头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这时沈兵感觉天空突然就黑了下来。
    抬头一看,只见半边天空都被乌云笼罩着,就像有人拿把黑伞突然探过来似的。
    剺大喊一声:
    “不好,是沙尘暴。”
    “大将军,我等应速去寻找一处山地避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沈兵闻言也不由色变……他在现代时也听过沙尘暴,只是从未经历过,没想到今天运气这么好。
    剺往四周望了望,便焦急的叫道:
    “若我所记不差,西南五里有座小山!”
    “赶到那藏于背风处便可脱险!”
    说着大喝一声就驱马在前带路,沈兵及一众亲卫也赶忙在其后跟上。
    然而这沙尘暴却是说来就来,还没等沈兵一行跑出多久,风沙就扑天盖地的飞了过来。
    这时沈兵才知道为什么西域人总是喜欢戴着个头巾……那风沙顺着呼吸不断的往口鼻中钻,不一会儿连呼吸都觉得吃力。
    沈兵赶忙从背包里拿过一件衣物掩住口鼻当口罩。
    只这一恍神的功夫,沈兵就发现自己已经脱离了队伍……风沙使周围能见度极差,就算是面对面也只依稀看到一点影子。
    沈兵想喊话,但耳边狂风的呼啸却让他意识到这不会有用,于是只能一路策马朝前狂奔。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总算模模糊糊的看到前方一座山峰,沈兵大喜,当下上前并赶到了背风面。
    背风面果然风势就小了许多,沈兵跳下马来寻到一个山洞,刚要躲进去却被绊了一跤。
    低头一看,沙地中趴着一具牧民打扮的尸体……确切的说不是尸体,因为沈兵感到它还有动静。
    沈兵没有多想,拖着“尸体”就进了山洞。
    点燃了火折子,沈兵往“尸体”方向一照,才发现居然是个女的,且眉清目秀颇有几分姿色。
    探了下鼻息果然还有气,于是沈兵就放心了。
    不想这女子突然惊醒,二话不说抽出短刃就抵住了沈兵的脖子。
    沈兵赶忙解释:
    “姑娘,我什么都没做!”
    这女子听着声音一愣,然后就用生硬的中原话问:
    “秦人?”
    沈兵忙不迭的点着头:
    “秦人。”
    沈兵原以为报出秦人这名号能震摄住这女子,毕竟此时秦军在西域的名声可是非同凡响,说不准还会因此以身相许什么的……
    但没想到那女子“哼”了一声,一边松开短刃一边冷冷的骂了声:
    “秦人都不是好人。”
    “若不是因为你救了我,今趟我就取你小命。”
    沈兵“咕碌”吞了下口水。
    虽然他不知道秦人哪得罪了这女子,但是敌非友是错不了。
    想着沈兵就往山洞另一侧退了两步,秦军虽然在西域接连大捷,却免不了竖敌,还是小心为妙。
    这时沈兵才后悔自己没学点武艺。
    不过话说回来了,自从沈兵来到这世上后一直都在忙这忙那来回奔走,又哪有时间学武艺。
    何况学了武艺有点身手又能如何?
    这时代的人大多从小便学剑术、搏斗、弓箭等,沈兵即便学上几个月也无法与他们相比。
    过了一会儿,就听女子问:
    “你叫什么名字?”
    沈兵略一迟疑。
    暗道这要是告诉她真名,一个不好马上就让她知道自己是敌方主帅了!
    于是便回答道:
    “我叫贾明。”
    贾明便是假名,这名字要是被中原人听了或许会用怀疑,但沈兵谅这女子那生疏的中原话也听不出什么。
    果然,女子没有怀疑,只是从怀中摸出一块玉石丢了过来:
    “这是换你洞外马匹的,此物足够你换上十匹马了。”
    沈兵看了看女子这身牧民打扮,又见她急着要马,于是就问了声:
    “姑娘可是在躲什么人?”
    “若是受歹人追赶,我有几个伙伴便在附近,只需……”
    不想女子却一惊,起身问:
    “你是说秦军?”
    沈兵这才意识到说错话了。
    不过沈兵心下还是有些奇怪,秦军到目前为止只是打下楼兰和姑师吧,而且还是以“解放者”的身份进来的,西域应该不会有敌人,难道这女子是匈奴人?
    就在沈兵疑惑时,就听洞外传来一阵叫声,说的是西域话。
    沈兵虽然没听懂,但看那女子神色却知道是来找她的。
    沈兵暗暗叫苦,这是救还是不救呢?
    救吧!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洞外少说也有十几个人,自己和这女子加起来不过两人。
    结果只怕就是血溅当场。
    不救吧!
    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女人被歹徒抢走?
    那往后我沈兵还做什么人哪?!

第四百四十六章 无忧公主

    一念至此,沈兵当下就吹灭了火折子,拔出腰间青铜剑硬着头皮挡在那女子前方,说道:
    “姑娘莫怕,有我沈……贾明在此,任那歹人也近不得身。”
    其实沈兵心下只盼剺和亲卫能尽快找来。
    沈兵又哪里知道,他所在的小山并非剺所说的那座,此时剺及一众亲卫正在另一处着急的寻找。
    那女子颇感意外的望向沈兵,说:
    “他们少说也有二十余人,你岂会是他们对手?”
    沈兵一咬牙,回道: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山洞不适合展开兵力,胜负尚属未知之数!”
    正说着就有人进了洞来。
    沈兵没多想,一剑就刺了出去。
    来人见洞内刺来一剑似乎颇感意外,不过他身手倒是敏捷,闪身躲过后伸手就来抢沈兵手中之剑。
    沈兵哪里会让他得逞,冲势不减头部往前一撞……藤盔就狠狠的撞上了对方的鼻子。
    来人一声痛呼,赶忙捂着鼻子退了回去。
    洞外一众歹人纷纷拔出弯刀怒喝,等了一会儿却不见有人出来,反而几枝箭矢接连飞射而出……
    原来沈兵击退一人后马上又退了回去取出弓箭往外连射了几箭。
    这就叫出其不意,当所有人都以为洞内有持剑敌人时迎面射来的却是箭矢……虽然沈兵箭术不佳没什么准头,但山洞就这么大,若有人在外想不射中都难。
    果然,洞外就传来几声闷哼,歹人一时没有防备当下就被射伤了几人。
    下一秒沈兵放下弓箭又冲了上去。
    正好有一名歹人举着盾猫着身进来,却被沈兵狠狠一脚踢得在沙地上打了几个滚摔出洞外。
    沈兵这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洞外一干人大感意外,便连洞内那女子看着也愣了。
    女子暗道,这秦军看似武艺不精,但似乎却将对手的反应算计得分毫不差并以弱克强打对方出其不意……也难怪秦军能以一万之数击败匈奴十万大军,随便一名兵士都能有此本领,一万秦军那还了得?
    其实沈兵这时紧张得不得了。
    他的想法是,武艺兵器上要是不如对方,那就要凭脑袋和反应……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他们会怎么做然后再一击获胜。
    洞外的歹人一时攻不进来,只气得在外头大喊大叫。
    沈兵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只安慰女子道:
    “姑娘莫怕。”
    “我等只需坚持片刻,待我同伴来援就安全了。”
    “到时你可自便,秦军不伤妇孺。”
    这倒是实话。
    应该说相比塞外而言中原战场颇讲道义,尤其春秋时期……这时期的战争是敌我双方约好时间地点,然后双方摆开阵势大杀一场,甚至还有“敌逃不追”的潜规则。
    进入战国之后才渐渐无所不用其极。
    但即便如此中原军队作战也很少殃及百姓。
    他们也没必要殃及百姓,因为打下某座城池后这些百姓便成为其子民,自然少有劫掠、屠城之类的惨剧发生。
    这些要比还处在奴隶社会的匈奴及西域要好得多。
    那女子没说什么,黑暗中沈兵也无从得知她在想什么,只以为她是过于紧张而说不出话。
    洞外的歹人却也不敢进来,只在洞外一阵叫唤。
    沈兵感到有些奇怪,他们的叫声似乎是着急而不是凶狠……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正在这时,山洞顶部漏下一撮沙土,接着又是一些,很快就越来越多。
    沈兵暗道一声不好,这山洞要是塌了就被活埋在里头了。
    当下不敢迟疑,一把拖起那女子就冲出了洞外……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刚冲出洞口就有好几把弯刀架在沈兵脖子上。
    沈兵还道这下是要没命了,却没想到那女子喊了几句话,那些“歹人”便收起了武器。
    沈兵那是一脸懵。
    这什么情况?
    这些歹人居然听这女子的命令?
    不过那女子还是被强行着架上一匹马,沈兵也被捆绑了手脚丢在马背上,就像运货一样牵着朝沙漠的风沙中走去……
    沈兵应该庆幸此时风沙已比较小了,否则这样在马背上被驮了半个多时辰非得窒息而死不可。
    接着一众人就走进一座城池。
    他们对沈兵倒也客气,将沈兵安排在一间土房内便松了绑,还给了沈兵食物和水,只是门口依旧有人看着。
    沈兵想问出些什么,但也因为语言不通而无计可施。
    不过沈兵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歹人”似乎是官兵,因为他们服饰和使用的兵器都是相同的。
    然后沈兵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帮错人了……
    他们若是官兵,那女子岂非就是盗贼或犯人之类的?
    不过也不对,那女子若是盗贼……那些官兵又岂能听她的话?
    直到两个时辰后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几名侍卫才开门将沈兵带了出去。
    在一片具有西域特色的园林中绕了几个弯,然后才进了一间点着明灯香气四溢的阁楼……正如之前所言,有钱人点的油灯里都会加香料。
    不过香料在西域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这东西就像中原的丝绸一样要运到异地才值钱。
    正中坐着一名戴着面妙的西域少女,十余名侍女分站两侧,手里端着装有各种水果的果盘和美酒。
    见沈兵上来,西域少女就缓缓起身,示意侍女将果盘和酒摆到沈兵面前,用生硬的中原话说道:
    “贾明,你救我一命。”
    “想要什么赏赐,可以说说。”
    沈兵听那声音不由一愣,吃惊的盯着那西域少女问:
    “你……你就是那……”
    这时沈兵才知道自己连那女子的名字都不知道。
    少女冷冷的说道:
    “我的名字,弟勒。”
    “秦国话,应该叫无忧公主。”
    沈兵立时就瞪大了眼睛:
    “你是公主?”
    无忧公主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你救了我,想要什么赏赐,现在可以提了!”
    沈兵看了看四周,问:
    “你是哪国的公主?”
    无忧公主不答反问道:
    “你可听过龟兹?”
    沈兵张着嘴半天也没反应过来。
    自己居然就碰上了龟兹公主还被带到了龟兹?

第四百四十七章 巧合

    等沈兵回过神时,就拱了拱手问无忧公主:
    “据我所知,秦军与龟兹并非敌人。”
    “为何公主如此痛恨秦人。”
    无忧公主似乎并不想讨论这话题,冷声回道:
    “此事与你无关。”
    “你要些赏赐便回去吧!”
    沈兵本也想这么做,可是这龟兹把秦军当作敌人……那就不能说不关沈兵的事了。
    于是沈兵就回道:
    “属下要的赏赐便是这问题的答案。”
    “且属下乃秦军一员,秦军正希望与龟兹结盟尚不知龟兹为何会将秦军视为敌人。”
    “是以此事关系重大,若公主能告知原因,属下感激不尽!”
    无忧公主愣了下,然后就回答道:
    “其实并非龟兹欲与秦军为敌,而是我与秦军为敌。”
    沈兵奇道:
    “这又是为何?”
    无忧公主反问道:
    “这算是另一个问题了吗?”
    沈兵一愣,然后就笑了起来:
    “若公主以为这并是回报救命之恩的答案,那么属下便认了!”
    说着朝无忧公主拱了拱手转身就要走。
    无忧公主在后方叫了声:
    “且慢!”
    说着又示意沈兵在案前坐下,悠悠叹道:
    “告知你也无妨。”
    “父王要将我嫁与那秦军大将军沈兵。”
    “我正是因逃婚而逃出龟兹的,不想没走多远就遇到了沙尘暴。”
    这话更是让沈兵吃惊得下巴都差点掉到了案上了。
    原来不只是沈兵在担心结盟的问题,龟兹也在担心。
    就像之前泽所说的,龟兹王对秦军有一、二、三个顾忌,其中主要就是信任问题,担心秦军会过河拆桥在驱使西域各国与匈奴斗得两败俱伤之后再收渔人之利。
    沈兵不知道的是,比起他来龟兹王更担心。
    因为龟兹王心下一合计:一万秦军就能打走十万匈奴大军都,现在西域又有两万秦军,据闻往后还会有更多的秦军从月氏赶来,那这西域岂非便是秦军的天下了?
    龟兹虽然是西域第一大国且城墙也比楼兰、姑师都要坚固,但这两万军队比起秦军来又能算得了什么?
    再加上秦军还有能攻城的火器……那要攻下龟兹还不是轻而易举?
    但若是结盟攻匈奴……谁知道是不是秦军在使诈?
    就在龟兹王为难时,大都尉丞(相当于中原的丞相)建议道:
    “大王,我等为何不与秦军联姻?”
    “据说那秦国大将军沈兵至今未婚,若是能招其为婿……”
    “龟兹与秦军便是一家,微臣以为便可解今日之危了。”
    龟兹王一听,这话有理。
    正好无忧公主已成年,且长期来往于月氏与龟兹两地负责商贸学会了些秦语,将她嫁与秦国大将军岂非成就一段美事?
    于是当下就召来无忧公主将此事与她说了。
    不想无忧公主却坚决反对。
    无论龟兹王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忧公主就是不从。
    之后更是只身逃出龟兹打算远走他乡。
    谁想才刚逃出龟兹就被沙尘暴所阻差点性命不保。
    那些被沈兵误会为“歹人”就是去寻她回来的侍卫,而这些侍卫又将沈兵误会为无忧公主私奔的对像……于是不由分说就将沈兵也一同捉回了龟兹。
    龟兹王听闻此事后大感意外,问无忧公主:
    “你口口声声说绝不嫁秦人,为何却与一秦军兵士私奔?”
    “你们却是何时相识?”
    无忧公主本想辩解,但转念一想,为何不干脆承认了也好让父王断了将其嫁人的心思。
    于是顺手推舟道:
    “父王有所不知,他不过是一名普通兵士,女儿心知父王不准,所以……”
    龟兹王见无忧公主承认,不由气得浑身发抖:
    “你……你好糊涂。”
    “那秦军大将军看不上,却看上了一名兵士。”
    “你可知龟兹的命运都在你手,你却当作儿戏!”
    “我来问你……此事还有多少人知道?”
    无忧公主不由一惊,难道父王是要杀人灭口?
    于是赶忙回答:
    “父王明鉴。”
    “女儿是上月前往楼兰经商时与贾明相识,秦军知道此事者颇多。”
    “因此女儿才不敢答应嫁与沈兵。”
    “女儿只怕嫁与沈兵后却被兵士认出,那岂不……”
    龟兹王长叹了一声,说道:
    “罢了罢了。”
    “要怪就怪本王不应让你负责商贸在外抛头露面!”
    于是挥了挥手就让无忧公主退下。
    无忧公主还算有些良心,担心龟兹王还有杀人灭口之心,回来后马上就想将沈兵打发走。
    沈兵却有些不甘的问了声:
    “不知公主……为何宁死也不嫁那秦国大将军?”
    “可是以为秦国大将军沈兵配不上公主么?”
    无忧公主回答:
    “却也不是配不上。”
    “他堂堂秦国大将军声势只在龟兹之上,据闻能文能武满腹经纶,又哪会配不上我这个龟兹公主。”
    这说得沈兵都有些脸红了,他又哪里是什么能文能武满腹经纶……不过外面还真是这样传的,甚至还传得更夸张。
    龟兹公主接着说道:
    “只是我与他连面都未曾见过,又如何能随便嫁了?”
    “说不定他还是个糟老头呢!”
    也难怪龟兹公主不知道沈兵年龄。
    沈兵在外现身时因为安全需要,总是一身与亲卫相同的藤甲。
    这藤甲带有面具,把面部一遮再与亲卫混在一起,基本就没人能认出来。
    于是直到现在,也只有楼兰和姑师贵族见过沈兵真面目,其它百姓便只是一番揣摩和猜测而已。
    想到这沈兵就忍不住调侃了一句:
    “若这沈兵与你见过,且又不是个糟老头呢?”
    “公主是否便同意嫁了?”
    无忧公主回答:
    “那也要看他是否入得了本公主法眼!”
    沈兵起身朝无忧公主拜道:
    “不知属下可入得了公主法眼?”
    无忧公主气苦道:
    “你还道你是沈兵不成?”
    “若你是那沈兵,本公主便是嫁了也无妨!”
    沈兵道:
    “公主此言当真?”
    无忧公主笑道:
    “当真又如何?不当真又如何?”
    “你还是快离开罢,否则父王……”
    正说着房门“砰”的一下就被踢开,龟兹王带着一众侍卫怒气冲冲的出现在门口。

第四百四十八章 恨铁不成钢

    无忧公主又惊又惧的站起身来,叫了声:
    “父王……”
    沈兵虽听不懂西域塞种语,但看无忧公主的神色也能猜到来的就是龟兹王。
    龟兹王除了身上的锦衣华服之外,就是这头形扁平显得比较奇怪。
    后来沈兵才知道,这是龟兹国的一个特点……贵族为了表示与平民百姓身份不一样,于是出生便用木枷将头枷成扁平状。
    沈兵有些奇怪,为什么无忧公主同为贵族却没有被枷成这样。
    龟兹王瞄了沈兵一眼,然后目露凶光冷哼一声,转头对无忧公主道:
    “你虽有不嫁秦国大将军的理由,却并不意味着你能继续与秦军兵士来往!”
    “你贵为龟兹公主却跟兵士厮混,这要传了出去,我龟兹的脸面何在?”
    原来龟兹阶层意识极强,贵族不能与平民百姓通婚,这也是贵族要把脑袋枷扁的原因之一。
    无忧公主却回答道:
    “父王又怎知他不是贵族?”
    “何况,就算他不是贵族,以女儿这模样如何又能嫁得出去?”
    无忧公主说的就是她的头没枷过……这在龟兹贵族阶层中是被耻笑的对像。
    不过她贵为公主说没人要却是假的。
    龟兹王哼了一声,反驳道:
    “左将军数次来提亲,力辅君也为其子提过几次,你都看不上,却偏偏看上这兵士?”
    “你说这兵士是贵族,他一没随从二无车马,如何会是贵族?”
    这父女两吵得不亦乐乎,听不懂他们说话的沈兵就只能尴尬的站在一旁发呆。
    好不容易无忧公主才转过头来问沈兵:
    “你是贵族吗?”
    沈兵原本想表明身份,但转念一想就感觉不能大意。
    此时龟兹是敌是友还未定,虽说龟兹有嫁女与秦军联姻之意,但那也是忌惮秦军的武力和沈兵的谋略。
    若龟兹王知道沈兵孤身一人陷落于此,谁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说不准就把沈兵给软禁在龟兹国使秦军投鼠忌器,又说不定偷偷把沈兵给杀了让秦军群龙无首……这么一来他沈兵岂不是亏大了?
    一念至此,沈兵就回答道:
    “启禀公主,属下不过是一名骑军而已,并非贵族。”
    无忧公主转头就对龟兹王说道:
    “他说了,他在秦军爵至官大夫,是秦国的贵族无疑。”
    这是在欺龟兹王听不懂中原话。
    龟兹王对秦军的二十军功制也有所了解,知道秦军兵士可以以军功晋升为贵族,对此竟也不怀疑,是以脸上的怒色稍缓。
    其实只要随便问一个秦人,就知道普通兵士基本不可能晋至官大夫。
    当然,沈兵除外。
    沈兵此时已爵至左庶长,比官大夫还要高四级。
    无忧公主又问沈兵:
    “你手下掌管多少人?”
    沈兵当然不能说实话,回答:
    “属下乃秦军百将,掌管一百人。”
    无忧公主转头对龟兹王道:
    “他是秦国大将军沈兵的心腹,统领三千骑军!”
    “若左将军和力辅君之子都能嫁,统领三千骑军的秦国贵族又如何不能嫁?”
    “父王莫不是以为……秦国贵族比不上我龟兹贵族吧?”
    龟兹王只哼了一声,问:
    “他当真是沈兵心腹?”
    无忧公主信口胡扯:
    “那还有假?”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看书领现金红包!
    “我与其相识时便知其身份不低,否则女儿又如何能看上他!”
    “父王放心,女儿嫁与贾明之后,定会设法说服沈兵……”
    然而还不等无忧公主说完,龟兹王便挥了挥手,一名月氏商人就上前说道:
    “禀大王,公主所言……并非实情。”
    “此人乃一名百将,统领百余骑。并非贵族也不是沈兵心腹!”
    龟兹王冷冷的望着无忧公主。
    无忧公主显然也没想到龟兹王还有这一着,一时无言以对。
    沈兵见气氛有些不对,就上前说道:
    “神武军百将贾明见过大王。”
    “大将军命属下来此面见大王洽谈结盟征讨匈奴事宜。”
    “路上被沙尘暴所阻与部下走散,幸为公主一行所救这才至此。”
    “属下所带的礼物也在沙尘暴中遗失,礼数不周请大王恕罪。”
    沈兵会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假作秦军使者的好处,就是让龟兹王知道秦军知道他在龟兹,若是龟兹王还想杀人灭口或是对他不利之类,那就要考虑是否能挡得住秦军的进攻了。
    果然,龟兹王一听沈兵是秦军的使者,神态马上就恭谨起来,说道:
    “哦,原来是秦国使者,却是本王怠慢使者了。”
    “只是……秦使泽才刚返姑师,为何又派使者前来?”
    沈兵早就想好了理由:
    “回大王。”
    “大将军之意,那泽乃商人出身不通兵法,许多事无法为大王排忧解难。”
    “是以,这回才派属下前来与大王商议。”
    龟兹王“哦”了一声,微微点头。
    事情的确像沈兵说的那样,泽的口才虽好但却对兵法一窍不通,这也使许多事说着就像隔靴搔痒。
    迟疑了下,龟兹王就问道:
    “你当真与无忧公主相识?”
    沈兵之前听无忧公主大致解释过原由,暗道这下可不能拆无忧公主的台。
    于是就点头回道:
    “禀大王。”
    “属下的确与公主相识,只是……是时属下不知是公主。”
    “得罪之处请大王恕罪。”
    其实沈兵这说的也不假,沈兵当时的确不知道她是公主,只是时间地点与无忧公主的谎言有出入而已。
    龟兹王之前还希望这是无忧公主胡扯,但听沈兵也这么说,就眉头紧皱,说道:
    “天色不早了,此处乃公主闺房,使者还是请回吧!”
    “国事待明日再议不迟!”
    沈兵赶忙应了声,就随着侍卫下去了。
    等沈兵离开时,后方又再次响起无忧公主与龟兹王的争吵声。
    沈兵觉得好笑,那龟兹王乃一国之君,只需摆出点大王的样子就能将无忧公主制住了,但他却没有这么做。
    由此可知这龟兹王在面对无忧公主时更多的是父亲的角色而不是大王。
    沈兵瞬时就明白龟兹王与无忧公主争吵时眼神的意思了……那分明就是恨铁不成钢。

第四百四十九章 联军

    第二天早上,沈兵就受命前往御书房与龟兹王议事。
    让沈兵意外的是无忧公主也在,她如之前一般依旧用面纱遮住半脸只露出眼睛。
    她得意的朝沈兵扬了扬眉,问道:
    “你当真是秦国使者?”
    沈兵正要答话,却被龟兹王瞪了一眼阻止了。
    后来沈兵才知道,其实龟兹王一直都不愿意沈兵与无忧公主接触……原因正如之前所言,若公主嫁了一介平民尤其是秦国兵士,那岂非让龟兹国自降身份?
    然而,讨论秦军与龟兹乃至西域结盟征讨匈奴一事……这却是不能让外人尤其是月氏商人知道的。
    于是语言不通的龟兹王就只有让无忧公主来做翻译。
    龟兹王请沈兵在案前坐下后,便缓缓摊开案上的地图,说道:
    “我等先不谈结盟一事。”
    “若西域成功结盟,本王却想知道大将军如何征讨匈奴?”
    龟兹王这话倒是一下就切到了重点。
    有些人做事喜欢走一步是一步,但有些人却喜欢全盘规划。
    如果只是一名兵士,或许更应该选择前者。
    但若是一名指挥官则应该是后者。
    比如此时,秦军没有击败匈奴的计划或者说就算秦军和西域能组建联军也不可能击败匈奴……那么结盟组建联军就变成是毫无意义的无用功,那还不如不结盟而保持现状。
    不过对此沈兵自然早就成竹在胸,他指着地图说道:
    “我军应分为两步展开攻势。”
    “第一步是以攻为主,以骑兵飞速穿插至漠北燕然山、狼居胥山并占领之……”
    龟兹王被沈兵这话吓了一跳,问:
    “这是使者的意思,还是大将军的意思?”
    沈兵回答:
    “自然是大将军的意思。”
    如果说是“使者”的意思,只怕龟兹王第一时间就否决了。
    但既然是“大将军”的意思……要知道沈兵已带领秦军完成了几乎无法完成的胜利,于是龟兹王就觉得有必要接着讨论。
    龟兹皱眉说道:
    “大将军可知,在草原上匈奴骑兵无人能敌?”
    沈兵点了点头,回答:
    “自然知道,这也是秦军不敢贸然进攻草原的原因之一。”
    “因此才要组成西域联军。”
    龟兹王摇了摇头:
    “西域骑军虽然也是骑射了得,然大多不成气候。”
    沈兵颇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如果从单兵素质来说,西域骑兵的确不比匈奴骑兵差,尤其西域骑兵是在沙漠绿洲这恶劣地形上成长起来的,骑兵和马匹更耐旱更能吃苦,到了不用担心水草的草原上就会压力骤减,马匹的精力就会有所提升。
    这就有些像在高原生活久了,到了平原跑起步来就更轻松,因此高原马匹才是质量上佳的马匹。
    西域骑兵的问题在于没见过大场面格局太小。
    这是由绿洲文化决定的:一片绿洲一座城,一座城就是一国。
    龟兹作为西域第一大国还好些,其余三十六国拥有几千骑兵算是多的,还有几百几十的……
    诚然,把这些兵聚在一起也不少。
    尤其加上月氏骑兵和秦军一直努力扩充的神武军和蒲类军,到时全军应该有七、八万骑军左右。
    从数量上一点都不比匈奴骑兵少。
    但指挥作战以及内部矛盾尤其是“明哲保身”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三十六国就意味着至少有三十六支部队,那就意味着一个决策可能要考虑到三十六个利益……
    沈兵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就说道:
    “所以三十六国只出兵不出将。”
    龟兹不解的问道:
    “何谓只出兵不出将?”
    “若只出兵不出将,又由何人指挥?”
    沈兵解释道:
    “由神武军统一指挥!”
    “将神武军拆分为教头分列编至各军训练。”
    “整合之后便可成一军。”
    这其实是近现代英国组建殖民军的方式。
    比如其殖民印度时就存在类似西域联军的问题:
    印度之前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名,亦即印度次大陆。
    这片大陆原本也是零零散散的许多各不统属的民族和国家,英国人将这些国家征服之后进行统一管理。
    这时组建殖民军就碰到沈兵现在一样的困难:
    该如何将这些互有矛盾甚至连习惯和信仰都不同的兵源组成一支能统一指挥并具有战斗力的军队?
    答案就是指挥层面的军官全由英国人担任。
    于是所谓的“英印军”就出现了。
    这不只是英**官更有指挥经验的问题,更是印度士兵内部不管身份阶层全都是基层士兵顶多只是基层军官,于是看起来大家都很“平等”于是内部矛盾就不会激化的问题。
    这支军队在战场上的确有不俗的战斗力,打败过牟田口廉也指挥的日本军队,也登陆非洲与隆美尔的德军战斗过。
    因此在印度独立之后便自以为是世界第三强国了。
    孰不知,英**官撤换成印度军官之后……这支军队丢失的就不只是指挥经验,更严重的还是内部矛盾激化使其形同一盘散沙:
    高种姓不需立功就成为军官在上层耀武扬威,低种姓拼死拼活却只能在基层受奴役,功劳还要被高种姓军官强占……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作战?
    同理,若西域联军以这种方式联军的话,就不可能有胜利的希望。
    只有统一在秦军的训练、领导和指挥下,才有可能如臂指使团结在一起形成战斗力。
    龟兹王微微点头道:
    “此法或是可行,然三十六国又岂能放心交出兵权?”
    这话倒是真的,兵权乃一国之本,交出去岂不是连保命的东西都没有了!
    沈兵说:
    “我等并要求其交出全部兵权。”
    “只需交出部份,且出征所获的战利品及利益……便由出兵多少分配。”
    “出征返回后便把兵权交还。”
    这么一来就有利益牵扯到其中了。
    出的兵多,得到的利益就多。
    出的兵少,得到的利益就少。
    更何况还有秦军压阵……
    谁要是不交出兵权,秦军往阵下一开就行。
    更何况,西域三十六国都在秦军兵锋之下,交兵权与不交兵权有区别吗?
    不交兵权难道就能保安全?

第四百五十章 改革

    这其中唯一的变数应该就是龟兹。
    因为龟兹不仅仅拥有两万兵是西域第一大国,长期以来身为第一大国的它一直都保持着对周边十余个小国的影响力。
    龟兹的态度几乎决定了这些小国的态度,也决定了沈兵计划推行的难易。
    这也是沈兵如此重视龟兹的主要原因。
    谁曾想,这在《西游记》中被描绘为女儿国的龟兹居然会能左右局势。
    沉默了一会儿,龟兹王就点头说道:
    “如此一来,我军或能攻下燕然山和狼居胥山。”
    “然之后又能如何?”
    沈兵回答:
    “第二步便是以守为主!”
    “秦军步兵随后赶至两处依山而守。”
    “秦军擅守而匈奴不擅攻守,这么一来便将草原分为南、北两块互相无法增援。”
    “这时位于河套秦军又北上与西域军围而歼之……”
    “秦军守点而西域以骑军追击,一攻一守攻守结合,匈奴只有远走漠北一个选择。”
    这其实就是汉朝霍去病的战略,以骑兵实施大纵深穿插进攻匈奴后方的狼居胥山。
    只是起点略有不同:
    霍去病是以肃州(酒泉)东北的居延为起点进攻狼居胥山,而沈兵则打算以姑师为基地。
    龟兹王听了这个计划后大为振奋:
    “此计确是可行。”
    “匈奴在草原以游牧为主,也不曾有过攻守之战。”
    “是以在燕然山及狼居胥山必定没有防守亦不会有工事。”
    “我军一旦将其拿下……匈奴便成为瓮中之鳖了!”
    沈兵说的就是这意思,他很高兴龟兹王领会了这战略的重心。
    然而过了一会儿,龟兹王又冷静下来,问道:
    “不知使者对楼兰怎么看?”
    沈兵反问:
    “大王指的可是楼兰实行二十军功爵位制?”
    龟兹王“嗯”了一声:
    “不知秦军是支持,还是反对?”
    沈兵回答:
    “这二十军功爵位制是秦军所使用的奖惩制度。”
    “至于龟兹是否使用……那全凭大王作主。”
    沈兵当然要这么说。
    因为这二十军功爵位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奖惩制度,它甚至可以说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有标志或是分界线。
    奴隶社会中的奴隶和百姓是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更不可能晋升到与贵族平起平座的地位,立再多的功劳也不可能。
    二十军功爵位制就打破了这些不可能使其成为可能,于是就标志着其进入百姓自由度更高生产关系更先进的封建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就意味着旧贵族的地位和利益会受到威胁,包括龟兹王。
    龟兹王会在这时考虑这一点不是没有原因的。
    龟兹国要是将兵权……确切的说是部份兵权交到秦军手里,而秦军实行的是军功爵位制,那么这些兵在秦军手里训练甚至打过仗之后,他们还愿意归建回龟兹么?
    就算他们愿意回来……但这也意味着龟兹封锁消息成为不可能,到时龟兹军民像楼兰一样起事要求改革、要求实行二十军功爵位制该怎么办?
    沈兵想了想就说道:
    “属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龟兹王铁青着脸说道:
    “使者请讲!”
    沈兵说:
    “属下知道大王近来正对龟兹国封城禁言以防龟兹军民如楼兰一般作反。”
    “然而,大王真道封城锁言能解决问题?”
    龟兹王没有回答。
    沈兵又加了一句:
    “即便封城锁言能防得了一时,然大王也应连同周围各国也一并封城锁言。”
    “否则……”
    沈兵往地图上龟兹周边划上一圈,说道:
    “此时周边国家之所以听从龟兹号令以龟兹马首是瞻,皆因龟兹强它国弱。”
    “有朝一日,它国尽皆实施二十军功爵位制而兵强马壮。”
    “便会形成它国强而龟兹弱之局。”
    “到时……龟兹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闻言龟兹王不由眉头紧皱大敢为难。
    沈兵说的没错。
    二十军功爵位制对军队和百姓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施之后百姓会为了能立军功而一改之前能逃则逃的态度踊跃参军。
    军队将士则会为了立功晋爵而奋勇作战争相杀敌。
    即便是同一国、同一批军队、同样的装备……实施二十军功爵位制后其士气和战斗力马上就会有所提升。
    到时若只有龟兹不实施而周边国家实施,就意味着龟兹会反过来被周边国家蚕食,到时龟兹又如何应对?
    无忧公主问道:
    “难道便没有其它路可走了?”
    “必须实施军功爵位制?”
    沈兵摇了摇头:
    “属下并非站在秦军立场说话。”
    “而是中原亦发生同样的变革,凡是不实施军功爵位制之国,皆被秦国所灭无一幸免。”
    “其中不乏兵力数倍于秦国,有五、六十万之多的楚国。”
    “若大王和公主不信,尽可派人去中原查探。”
    沈兵是过来人,当然知道当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落后的旧社会时,那是有如一股改革浪潮汹涌而来非人力所能阻挡。
    不顺应潮流的结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浪潮淹没不留一点痕迹。
    秦国能一统天下,从细节上看是六国不团结所致,但归根结底还是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制度比其它六国更先进。
    在此之后秦虽不过十数年就崩亡,但汉朝依旧沿袭了秦朝的法律军制等,从体制角度而言其实是一种升级而非灭亡。
    见龟兹王和公主沉默不语,沈兵就疑惑的问了声:
    “若大王坚定改革立场争得军民支持,改革对大王而言显然是利大于弊。”
    “大王为何如此为难?”
    沈兵这话倒没说错。
    改革或许会触及贵族阶层的利益,但却会将大王从贵族阶层中剥离出来便置于一种超然的地位……
    奴隶制下,贵族各有权势甚至能与大王分庭抗礼,大王做的每个决定都要均衡各贵族的想法并力争得到大多数贵族的支持。
    封建制下,贵族的封地和属民全都划归由大王管理,所有权力都集中在大王手中,贵族只是大王制下的“管理者”。
    若知道这些,龟兹王又如何迟迟不愿改革?
    只听无忧公主叹了口气,说道:
    “龟兹若不改革还好,若是改革……只怕就要四分五裂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164/ 第一时间欣赏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大秦工程兵》为转载作品,大秦工程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秦工程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秦工程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秦工程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秦工程兵介绍:
机械设计专业的沈兵穿越到秦朝。他只想简简单单的活下来,谁曾想这是个非生即死的世界,不思进取就会被淘汰。手无缚鸡之力的沈兵只能用发明来武装自己,改良投石机,双倍射程下敌人连根毛都碰不到,躺着就把对面打翻;云梯设计一下,几十号人一拥而上,翻墙夺旗开城门,又攻下一座城池;那什么护城河、瓮城等,更是小菜一碟!于是……灭六国,定匈奴!平西域,征罗马!泽国江山入战图,一将功成万骨枯!大秦工程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秦工程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秦工程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