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崇祯十五年TXT下载崇祯十五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崇祯十五年全文阅读

作者:韭菜东南生     崇祯十五年txt下载     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81章 按部就班

    感谢“施凯文”的百元打赏,谢谢~~·

    ——————

    虽然从后续的消息看,朱慈烺在三河的缓兵之计好像是成功了,豪格驻兵三河,白广恩也还没有撤回来,还在三河附近盘桓,不过局势并没有缓解,依然处在极度的危险中,而京畿的调兵遣将和运河防线的构筑,一点马虎都不能有,否则必然前功尽弃,从这一点上来说,朱慈烺对京师朝廷、对内阁和六部并不是太放心,虽然就整个防御计划,他和兵部尚书冯元飚,两位侍郎吴甡和张凤翔讨论过很多次,并确定了最后的方案,但现在吴甡不在京师,兵部尚书冯元飚和侍郎张凤翔能不能顶住各方的压力,坚决执行他们讨论过无数次,最为稳妥的那套方案,却是一个未知数,一旦放弃,朝廷作出一些不应该有的昏招,局势就会变的更加混乱。

    因此,朱慈烺疯狂赶路,连续不停,一路连续换了十几匹马,方才在今晚抵达京师。

    而原本在他前面行路的黄道周等人,此时却是被他甩在了身后,不过黄道周等人的安全是无虞的,在豪格驻兵三河、不再前进的情况下,坐着马车赶路的黄道周等人应该可以及时回到京师。

    去往皇宫的途中,王德化跟在太子身边,就太子所问,小心翼翼地回答。

    听到崇祯帝和群臣正在乾清宫议事,为了是否召孙传庭和左良玉的大军入京勤王争论不休时,朱慈烺皱起了眉头---京师戒严,调山海关、宣大边军和蓟州军到京师城下集结,确保京师的安全,同时再广召天下兵马勤王,甚至连四川兵都不放过,是大明历次对付建虏入塞的标准程序,至于建虏对各地百姓的掳掠,就实在是管不了了,只能自生自灭,由各地官员自己努力。

    朱慈烺和现任的兵部尚书冯元飚商议过无数次,他不止一次的强调,绝不可随建虏起舞,调孙传庭和左良玉的兵马勤王,不说耗费钱财,最主要的是,调派孙传庭和左良玉会影响了朝廷的剿匪大计,给流贼喘息机会,而这,正是黄太吉所希望的。

    朱慈烺原本以为,有过己巳之变,援兵变成流贼的教训之中,朝中重臣应该有所顿悟,但却没有想到,他们却依然不知道吸取过往的教训,依然奢望两千里之外的兵马能缓解京师的燃眉之急,简直糊涂。不说现在,就是前世里的科技时代,有高铁飞机,要从两千里之外调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现在呢?

    隐隐地,朱慈烺又想到,调孙传庭和左良玉进京勤王,怕都是胆小文官的主意,文官们担心京营兵力不足,守不住京师,尤其是在阎应元和杨轩两个最有战力的战力营,离开京师,去守卫运河防线的情况下,他们心中的担心就更多了。用调派孙传庭为借口,逼得京营再不能向外调兵,以此保证京师的安全。

    在宫门前下步,疾步进宫,又在乾清宫前简单洗漱,换了一身衣服,朱慈烺进入殿中,拜见崇祯帝。

    迈步门槛时,他清楚感觉到,殿中群臣的目光齐刷刷的向他望来,往日朝议的时候,都是早上,今日却是深夜,殿中烛光之下,殿中群臣的面容多是半黑半白,掩映在烛光和黑暗之中。

    “儿臣叩见父皇……”

    御座前的烛光却是无比明亮,清楚看到,御座上的崇祯帝脸色沉沉,一如往常的威严,但不知道怎么的,朱慈烺却能感觉到崇祯帝心中那极度的焦躁和不安。

    崇祯帝先是仔细的扫了儿子一眼,确定儿子安然无恙之后,他在心里暗暗松口气,嘴角露出欣慰的笑,随即脸色就又凝重,急问道:“快起来,蓟州军情如何了?”

    朱慈烺起身,将蓟州军情连同三河的情报一并禀报。

    听到入塞的建虏兵分两路,总兵力将近十七万,虏酋黄太吉亲自领兵之后,殿中群臣都是色变,十七万,可能是有史以来,建虏最大规模的一次入塞了,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建虏第一次入塞之时,总兵力不过六万,这些年是一次比一次兵多了。

    而虏酋黄太吉的亲自领兵,则意味着建虏这一次怕是倾巢而出,精锐尽在,大明面对的压力,将成倍增加。如此一来,运河防线的兵力,怕真的会是不够啊。

    听到太子已经下令吴三桂等人登船渡海,对建虏后方展开攻击,积极的朝臣都跃跃惊喜,认为在建虏精锐全部入塞,后方空虚的情况下,吴三桂等人此时渡海攻击,一定能大有斩获,但保守的朝臣却是担忧,认为辽东地广人稀,吴三桂等人未必能有大收获,倒不如调回京师,增强京畿的防务。

    最后听到太子在三河以自己为饵,几乎是用过一种极度冒险的方式,令豪格误以为“大明太子”就在三河,因此放慢了进军的脚步之后,殿中群臣微微骚动,所有人心里都是同一个想法:太子,太胆大了,如果在三河城下停留的那段时间,建虏大军忽然杀到,那该如何是好啊?

    在后怕的同时,对太子的聪睿和果决,却又不得不佩服。

    现在大明最缺的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兵马,而是时间,建虏入塞突然,运河防线的准备还没有完全铺开和完成,不需要多,只要建虏能在三河城下停顿两到三天,给大明一定的调兵和布置时间,运河防线的稳固程度就会大大提高,别的不说,只运河水位就能上升一到两米。

    御座上,崇祯帝又是怒,又是喜,怒的是,太子总喜欢冒险,明明身为储君,一国的国本,却总是要越俎代庖,去做总督巡抚们应该做的事情,令人提心吊胆;喜的是,太子极有谋略,如果三河计策成功了,那建虏南下的脚步,说不定真会被拖延住,那一来,因为建虏提前入塞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就会减少很多。

    “殿下大智啊……”群臣纷纷议论。

    而崇祯帝好像也安下了心,目光望着太子,问道:“建虏提前入塞,虏酋黄太吉亲自领兵,你以为如何应对?”

    “儿臣以为,不需慌张,按部就班即可!”

    朱慈烺拱手,朗声高言。

    这话不止是对崇祯帝,也是对殿中群臣所说,虽然胜败还未知,但他一定要对群臣灌输胜利在我的信心。

    听太子说的如此有信心,殿中群臣好像安定了许多。

    太子都能镇定,他们这些进士出身,宦海沉浮的一时人杰,又何须慌张?

    “按部就班?”崇祯帝的声音从御座上飘下来:“照兵部的计划吗?”

    “不错!”

    朱慈烺肯定回答。

    “一,渡海攻击的人马立刻渡海,对建虏展开攻击,切断建虏的粮路,对建虏施以以牙还牙的报复,驻守山海关和宁远的边军坚守为主,不论京畿战况如何,都不可轻易救援!”

    “二,严守京畿,京畿周边戒严,召集青壮,上城防守,以京营十万人马为核心,巩固京师防务。建虏虽然有十几万,但远道而来,缺乏大型攻城器械,以我京师城墙的坚固,只要上下一心,将官用命,绝不是他们可以攻下的。”

    “三,蓟州长城边军,想办法向京畿靠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对建虏的出塞之路进行破坏,不能让建虏轻易出关。”

    “四,死守运河防线,调集所有可以调用的兵马,从京营到杨文岳的保定兵,乃至各处的地方兵,全力守卫运河,绝不能让建虏度过运河!只要运河防线稳固,建虏被困在运河之东,抢无用抢,劫无可劫,时间长了,不战自退。”

    “五,大同边军移防宣府,大同总兵姜镶率领麾下可以调动的兵马,全部调宣府,不过却不用驰援京师,而是要在宣府按兵不动,视建虏的下一步,作出相应的反应,只有在建虏攻击京师、京师危急的情况下,大同兵和宣府兵才要一起驰援,”

    “六,山西、北直隶南部、河南、山东各地卫所,在总兵和各处卫所指挥所的带领下,沿运河往上,于第三道防线予以驻守,在巩固第三道防线的同时,对第二道防线予以支援。”

    “七,严令各地,必须善待入城躲避的百姓,解决吃饭,防火和瘟疫问题,但有懈怠者,朝廷必严惩不贷!”

    “最后,其他各处兵马,包括陕西的孙传庭,湖北的左良玉,都暂时不动,继续执行剿匪的重任,绝不能因为建虏的入塞,而乱了朝廷大计,放松了对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钳制和剿灭,更不可让他们死灰复燃,建虏一时可去,但流贼却是大明的长久之患!”

    朱慈烺将兵部尚书冯元飚说过的话,再一次在朝堂上重复。

    和冯元飚遭到质疑不同,太子将策略一说,乾清殿雅雀无声,暂时还没有朝臣敢站出来,对太子的策略提出质疑和反对。

    兵部尚书冯元飚欣慰,在点头的同时,忍不住又剧烈的咳嗽。

    御座上,崇祯帝微微点头,太子的话,令他重新坚定了一些信心,于是他环视众臣,目光最后落到了首辅周延儒的脸上,严肃问:“周先生以为如何?”

    刚才殿中争吵的激烈,但周延儒从未加入,不但他,就是次辅陈演也是默默--作为内阁的头号和二号人物,两人从不轻易参与朝堂的争吵,但使他们对某件事有意见,不用他们出手,自有下面的人为他们当代理,尤其他们清楚的知道,兵部尚书冯元飚所说的一切,其实都是太子的意见,两人就更是小心了,现在皇帝问起,周延儒立刻出列拱手:“臣以为,建虏这一次来势汹汹,又是虏酋黄太吉亲自领兵,绝不可轻视,太子殿下和兵部所列策略,有静有动,总体是适宜的,不过京师兵力不足的现象,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京师乃是天下第一,不容有失,因此臣以为,还需要再做一番调派,以保证京师兵马的充沛。”

    崇祯帝微微点头,周延儒说的四平八稳,不过却甚合他的心意,他心中也是这么想的,运河防线虽然重要,但京师防务却也是不能放松的,崇祯二年,建虏兵临城下,是他平生最大的耻辱,他绝不能允许那种情况再发生,因此,京师的兵力必须加强。

    周延儒说完就退下,次辅陈演走出,拱手道:“还有一个问题不可不虑,现在刚是九月末,天气温暖,我大明尚可以用运河之水阻挡建虏,可一旦建虏盘桓不去,在京畿地区久久停留,到了十一、十二月,气温陡降,运河冰封,天堑变成坦途,建虏骑兵过河,到时又该如何是好呢?”

    “不错。”

    “是啊,到时如何是好?”

    殿中响起嗡嗡地议论声。

    每一个人都是忧虑,目光都望向了站在殿中的太子。

    朱慈烺却神色不变,陈演所担忧的,并非是新鲜,最初制定三道防线时,参谋司就已经想到了,十一月还不会冰封,但如果是十二月,那运河冰封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百,如果建虏十二月入塞,大明只能通过天津武清香河通州四地,加上修建的十六处棱堡,对建虏的入塞大军进行凝滞,但却不能像现在一样,阻止建虏大军通过运河,这也是要修建第三道、也就是河间府防线的原因。

    不过如果建虏是十二月入塞,那么大明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是长城防线绝对不会这么快就被建虏攻破,不需要多,只需要有三到五天的预警时间,京畿地区散落在乡间的百姓就能逃难到京师或者保定之类的大城中,各个州府也能准备,等建虏突破长城,到了京畿,京畿防线再凝滞建虏三到五天,如此就有将近十天的预警时间,足以保证京畿之南,河间府之北的大部分百姓撤退到安全的大城中,从而实现从蓟州到河间府,将近七百里之内的坚壁清野。

    如此情况下,建虏无法从乡野获得军需,那么就只能攻城。

    只要各地守将坚勇,利用加固后的城墙和新招募的乡勇,令建虏付出代价,推着时间的推移,建虏会越来越疲惫。

第682章 义务兵

    这其间,就算建虏攻陷了一些城池,掳走了一些百姓,但只要河间府不破,山东安然,大明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更不用说,大明还有吴三桂等人渡海攻击的杀招。

    建虏兴师动众,疲惫不堪,获取的利益却有限,相反,自己的后方却被搅的天翻地覆,变成了一片焦土了,细算起来,其实是一笔得不偿失的买卖,建虏下一次再想入塞时,估计就会先掂量掂量了。

    以上,是朱慈烺最初设立三道防线的基础构想。

    没想到的是,建虏会提前入塞,杀了大明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建虏提前入塞虽然达到了战略忽然性,轻易突破了长城,不过却也因为他们的提前入塞,没有冰封的运河成了大明的一大臂助,只要时间充裕,朱慈烺将信心将京畿运河布置成一道建虏无法逾越的天堑!

    因此,朱慈烺并不担心十二月的运河冰封,因为那原本就在计划之内。

    朱慈烺拱手,向御座上的崇祯帝道:“父皇,这一次建虏虽然来的突然,长城和边疆地区的百姓遭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不过建虏在这些地区的劫掠所得,一定不会太多,蓟州是我大明在东北防线囤积物资和粮米最多的地方,蓟州总督赵光忭和总兵佟瀚邦皆是忠勇之士,儿臣相信他们两人一定会死守蓟州,不留一粒粮米给建虏!”

    “建虏一共十七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所耗众多,只要我军严守运河防线,令其无法过河,即便建虏能在京畿乡间抢掠到一些,甚至是往密云、延庆一代劫掠,攻陷周边的小城,但终究是补不上他们大军每日的巨大消耗,不需要到十二月,最迟十一月,建虏就会陷入困境。”

    “如果是过去,他们或许能咬牙坚持到运河冰冻,但今年不一样,吴三桂他们渡海攻击的消息,估计很快就会被黄太吉知悉,建虏此次精锐尽出,后方空虚,以吴三桂等人的战力,绝对可以将辽南地区搅得天翻地覆,甚至逼近广宁也是有可能的。我大明富有四海,能忍受十万的损失,建虏只有关外小地,怕是连一万也承受不住,因此,只要我军严守运河,不给建虏可乘之机,辽南烽火连连之时,就是建虏内外交困、不得不退兵之日!”

    _____—————————最近订阅下降的厉害,不得不重启防盗版,写作不易,谋生更不易,个中不便,望大家谅解,正式内容请十五分钟后刷新,如果是半夜,请凌晨刷新,对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处置刘泽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额头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过是不是回到官署再问讯他们?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张胜,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两位指挥使对质。

    两人都是满头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听好了,本宫只问一次,但有一字虚言,必严惩不贷。李青山冒功,究竟怎么回事?”朱慈烺俯视他们,冷冷问。

    张胜,姚文昌虽然是刘泽清的死党,但在带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却也不敢撒谎,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况当日知道真相的人极多,他们不说,自有他人会说,于是两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当日真相说了出来。当日,李泽清带兵围攻梁山,不想却走了李青山,刘泽清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勾结军中将领,将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劳掠为己功。

    不过张胜和姚文昌却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关系。

    当两人自白时,同样跪在地上的刘泽清面无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过了。这个总兵,肯定是丢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认,太子找不到证据,最多就是罢职,等过了这个风口,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到了太子身边小声而报,却是中军官佟定方。

    原来精武营两个把总队已经悄无声音将刘泽清的五百亲兵堵在了城门口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刘泽清的亲兵队胆敢作乱,立刻就可以绞杀。

    一切安排妥当,朱慈烺冷冷看向刘泽清。

    “刘泽清,你知罪么?”

    事到如今,刘泽清不能不认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时猪油蒙了心,抢了李浩然的功劳,臣有罪,臣该死。但臣绝没有派人杀害李浩然!”

    都见到棺材板了,居然还嘴硬,朱慈烺心中冷笑,声音冷冷道:“刘泽清虚报战功,欺骗朝廷,着立刻拿下,押入军中候审!”

    听到此,刘泽清大吃一惊:“殿下,臣是陛下任命的总兵,你不能这样对臣啊……”

    他以为就是降职,最多就是撤职,想不到太子居然要将他拿下。

    武襄左卫早已经一拥而上,将他打翻在地,剥去甲胄,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

    跟在刘泽清身边的副将郑隆芳见事不妙,想要悄悄溜走,也被武襄左卫按倒在地捆了起来。

    山东文武都看的目瞪口呆,太子出手居然如此果决,一点转圜的机会都不给。巡抚王永吉连忙上前,慌张道:“刘泽清虽然有罪,但还是应该交给有司处置,何况申氏所言只是一面之词,尚没有其他佐证,刘泽清一镇总兵,干系重大,一旦有变就悔之莫及了,望殿下三思啊!”

    朱慈烺当然明白王永吉的意思,刘泽清是总兵,在军中盘踞多年,不说手下的亲兵,就是副将参将也都是他的亲信,冒然拿下刘泽清,万一那些副将参将们不服,带兵哗变,山东不就乱了吗?

    身为巡抚,王永吉担心山东的安定,想要圆融处理,并没有错。

    但太子却仿佛没有听见,转头对田守信说道:“去跟刘泽清的亲兵传令,令他们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但有反抗者,以谋逆论处!!”

    “遵令!”

    田守信带着两名锦衣卫疾驰而去。

    刘泽清本人在城门口迎接太子,其五百亲兵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处空地上列阵,因为距离主将比较远,听不到城门口的声音,自然也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对于左右两边忽然出现了两队京营士兵,除了惊羡于京营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也并没有多想。

    直到一名绯袍太监纵马而来,在他们阵前勒马站定,高声喝道:“太子殿下有令,刘泽清违背军纪,已被革除总兵之职,其麾下亲兵(家丁)立刻缴械投降,但有顽抗者,以谋逆论处!”

    刘泽清的家丁都惊慌无比,他们是家丁,平常都被刘泽清喂饱了银子,只听刘泽清一个人的号令,骤然听到刘泽清被革职,朝廷令他们缴械,一时不知道该准备办了。

    田守信目光严厉,再喊一遍:“尔等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扔下兵器?刘泽清被革职,已经不是总兵,尔等再跟着他还有何意义?”

    听到田守信这番话,又看看左右不远,两队杀气腾腾的京营士兵,刘泽清的亲兵们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咣郎朗……”兵器和甲胄在地上扔成了一座小山,然后两个京营士兵押一人,将他们全部押入城外的临时营帐中。

    直到刘泽清的五百亲兵顺利被缴械,排成队,一个个地被押入营中了,朱慈烺才看向山东巡抚王永吉,肃然说道:“审理之事就交给你们山东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了,我猜杀害李浩然的凶手,就在他们中间!希望尔等能严格审讯,绝不使凶手逃脱!”

    听到此,山东官员又是吃惊,怎么?太子殿下要审讯刘泽清的亲兵?那可是五百人啊,一堂一堂的要审到什么时候啊?

    而刘泽清却要要晕了,因为当日杀害李浩然的,就是他手下的亲兵,一旦亲兵招认,那他的罪行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现在是中午,最迟明天早上,本宫必须见到结果。”

    朱慈烺盯着山东巡抚王永吉,淡淡微笑:“至于怎么才能令那些顽固者开口,以抚台大人之才,一定能够想到,本宫就不赘言了。”

    ————

    杨轩初次临阵、

    不想在离着镇子还有一里路的时候,忽然马蹄声响,一名贼骑兵忽然从镇子里面闯了出来,隔着七八十步,相互就看到了对方。

    虽然操练严格,但毕竟是新兵,紧张总是难免,杨轩手下的一名亲兵端起来就是一枪。

    砰!

    但却没有打到,那贼兵吓的拨转马头跑回了镇子。

    那亲兵知道自己坏了事,吓的脸都白了。

    杨轩虽然恼怒,但却也没有责怪,只令人回去通报刘肇基,就说行迹已露,。他则带着二十个兵守在原地,继续监视流贼的动向。

    虽然是第一次上真正的战场,但杨轩却是谈笑风生,和手下的二十个兵丁开着玩笑,在他疏导下,二十个人渐渐都轻松了起来,等钻天猴带着二百多人,呼啦啦地从镇子里涌出来时,杨轩脸色一下就凝重了,但仔细观察过流贼的数量之后,他却又笑了:“只有两百人,哈哈,正好够我们练兵,都把铳端起来,听我号令!”

    海兴都是平原,周围没有山,且土地贫瘠,庄稼成活不易,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因为含盐量高,所以连草都不怎么长,一眼望十里,人很难隐藏,不过幸亏有一个小土坡,现在杨轩他们就隐身在小土坡的后面。

    杨轩说的轻松,但手下的兵丁却是紧张的冒了汗,他们只有二十人,一半鸟铳兵一半长枪兵,虽然操练刻苦,虽贼兵毕竟众多,万一一窝蜂的涌上来,那他们就完了。

    但千总大人命令已下,没人敢不从,再者千总大人都敢冒险,我们当兵的又怕什么呢?

    贼兵越来越近,三当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中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流贼,他清楚知道队伍的前方后方都是不安全,都容易遭受攻击,唯有队伍的最中心,众人拱卫之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只有刚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带路的那名贼兵一脸疑惑的伸长了脖子,向道路两边看,又看前方--刚才他这是在这里遇见官军的,现在怎么不见,莫非是跑了吗?

    心中这个念头刚一闪过。

    “砰砰砰……”

    耳朵里忽然响起巨大的声响,还没等他明白过怎么回事,一颗铅弹就已经打中了他的胸膛,将他掀翻在地。

    忽然的袭击将流贼打的一阵大乱,前行的流贼扑倒了一片,中弹的没中弹都倒在了地上,中间的流贼吓得都趴在了地上,只有三当家“钻天猴”依然冷静,他一指前方土坡冒起白烟之处,大喝:“在那里!不要怕,他们只有十个人,冲上去,杀了他们!”

    在三当家的喝止之下,流贼终于恢复了镇定,趴在地上躲避鸟铳的贼兵也都爬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刀,嘶吼着,向白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土坡杀去。

    但官军却已经不在现场,只看见二十几个官军正撒丫子往东面跑,其中还有一个骑马的。

    “三当家,你说的太准了,他们只有二十个人,正往东面跑呢!有一个骑马的,好像是一个官!”

    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小头目站在土坡上兴奋的喊。

    “一群鼠辈!”

    钻天猴不屑的冷笑一声,马鞭向前一指:“给我追!”

    丢下七八具尸体,贼兵一窝蜂的向前追。

    八字胡须最是英勇,带了五十个人冲在最前。流贼如果杀了官军,那是有重奖的,一个脑袋最少三两银子,在八字胡须看来,前面跑着的二十个官军就是六十两银子,官军或许有鸟铳,但论起跑步,却绝对跑不过他们这些流贼,不出两百步,他们就能将这波官军追上,然后一窝蜂的冲上去,将官军杀一个落花流水

    --卫所兵虽然是官军,但战斗力比他们强不了多少,他们人多,肯定能将官兵堆死。

    如果是李自成或者是张献忠军中的老流贼头领,一定会发现官军今日使用的鸟铳和他们平常遇见的鸟铳不同,平日里官军的鸟铳虽然有相当的威力,但却不会有这般厉害,一轮射击之下,中弹的九个人当场就死了八个,另外一个眼看也是不能活了。

    由鸟铳便知道今日官军的不同。

第683章 再派勋贵

    太子提出的“义兵制”,令崇祯帝犹豫,不敢轻易下决定。

    殿中群臣更是惊疑,都担心自己的家人也被应征,幸亏是太子提出此策,如果是一普通朝臣,不等他说完,就会有人跳出来,痛斥荒谬了。

    “好一个,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敌之责,殿下所言,臣赞同!”

    稍微的静寂之后,有朝臣站出,朗声高言。

    却是大理寺卿凌义渠。

    不止凌义渠,很多朝臣也对太子这一句,心中暗暗赞许。

    见凌义渠支持,朱慈烺暗暗欣慰,脸上却不动声色。

    陈演等人却是向凌义渠侧目,心中都是一个想法:凌义渠,该不是早就和太子套好招了吧?就像去年开封之战一样?

    凌义渠却不惧那些怀疑的目光,他向太子拱手,太子还礼,然后肃容问道:“不过臣有一事不明,还要向殿下请教,殿下说,凡京师男子,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不分身份户籍,都要从军,是否意味着,宗室、勋臣、贵戚、品官、生员,都在应征之内呢?”

    殿中鸦雀无声,凌义渠所问,正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

    朱慈烺目光不经意的扫了一眼殿中群臣,发现所有人都在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心知自己的解释能不能令他们满意,将是他们是否会支持义务兵的关健原因,于是在心中暗暗叹口气,违心的说道:“宗室、勋臣、贵戚、品官、生员,他们连同他们的家人和府中下人,采取自愿的方式应征,朝廷不予强求……”

    听到此,大部分的朝臣都是暗暗松口气,做官做到他们这个地步,谁家府中没有十几个下人?只轿夫每家就得有四人,如果轿夫都去当兵了,谁来抬他们?更不用说他们的亲人子弟,箭矢无眼,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子侄到军中受苦,更不愿他们到城头去冒险,现在太子说,他们都不在应征之列,他们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而他们对太子推行的义务兵制,立刻就从怀疑转向支持---建虏大军压境,京师危急,全民皆兵,增加京师的防卫力量是必须的,更何况还有开封的例子,因此他们没有理由反对。

    ____—————————最近订阅下降的厉害,不得不重启防盗版,写作不易,谋生更不易,个中不便,望大家谅解,正式内容请十五分钟后刷新,如果是半夜,请凌晨刷新,对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处置刘泽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额头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过是不是回到官署再问讯他们?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张胜,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两位指挥使对质。

    两人都是满头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听好了,本宫只问一次,但有一字虚言,必严惩不贷。李青山冒功,究竟怎么回事?”朱慈烺俯视他们,冷冷问。

    张胜,姚文昌虽然是刘泽清的死党,但在带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却也不敢撒谎,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况当日知道真相的人极多,他们不说,自有他人会说,于是两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当日真相说了出来。当日,李泽清带兵围攻梁山,不想却走了李青山,刘泽清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勾结军中将领,将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劳掠为己功。

    不过张胜和姚文昌却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关系。

    当两人自白时,同样跪在地上的刘泽清面无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过了。这个总兵,肯定是丢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认,太子找不到证据,最多就是罢职,等过了这个风口,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到了太子身边小声而报,却是中军官佟定方。

    原来精武营两个把总队已经悄无声音将刘泽清的五百亲兵堵在了城门口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刘泽清的亲兵队胆敢作乱,立刻就可以绞杀。

    一切安排妥当,朱慈烺冷冷看向刘泽清。

    “刘泽清,你知罪么?”

    事到如今,刘泽清不能不认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时猪油蒙了心,抢了李浩然的功劳,臣有罪,臣该死。但臣绝没有派人杀害李浩然!”

    都见到棺材板了,居然还嘴硬,朱慈烺心中冷笑,声音冷冷道:“刘泽清虚报战功,欺骗朝廷,着立刻拿下,押入军中候审!”

    听到此,刘泽清大吃一惊:“殿下,臣是陛下任命的总兵,你不能这样对臣啊……”

    他以为就是降职,最多就是撤职,想不到太子居然要将他拿下。

    武襄左卫早已经一拥而上,将他打翻在地,剥去甲胄,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

    跟在刘泽清身边的副将郑隆芳见事不妙,想要悄悄溜走,也被武襄左卫按倒在地捆了起来。

    山东文武都看的目瞪口呆,太子出手居然如此果决,一点转圜的机会都不给。巡抚王永吉连忙上前,慌张道:“刘泽清虽然有罪,但还是应该交给有司处置,何况申氏所言只是一面之词,尚没有其他佐证,刘泽清一镇总兵,干系重大,一旦有变就悔之莫及了,望殿下三思啊!”

    朱慈烺当然明白王永吉的意思,刘泽清是总兵,在军中盘踞多年,不说手下的亲兵,就是副将参将也都是他的亲信,冒然拿下刘泽清,万一那些副将参将们不服,带兵哗变,山东不就乱了吗?

    身为巡抚,王永吉担心山东的安定,想要圆融处理,并没有错。

    但太子却仿佛没有听见,转头对田守信说道:“去跟刘泽清的亲兵传令,令他们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但有反抗者,以谋逆论处!!”

    “遵令!”

    田守信带着两名锦衣卫疾驰而去。

    刘泽清本人在城门口迎接太子,其五百亲兵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处空地上列阵,因为距离主将比较远,听不到城门口的声音,自然也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对于左右两边忽然出现了两队京营士兵,除了惊羡于京营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也并没有多想。

    直到一名绯袍太监纵马而来,在他们阵前勒马站定,高声喝道:“太子殿下有令,刘泽清违背军纪,已被革除总兵之职,其麾下亲兵(家丁)立刻缴械投降,但有顽抗者,以谋逆论处!”

    刘泽清的家丁都惊慌无比,他们是家丁,平常都被刘泽清喂饱了银子,只听刘泽清一个人的号令,骤然听到刘泽清被革职,朝廷令他们缴械,一时不知道该准备办了。

    田守信目光严厉,再喊一遍:“尔等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扔下兵器?刘泽清被革职,已经不是总兵,尔等再跟着他还有何意义?”

    听到田守信这番话,又看看左右不远,两队杀气腾腾的京营士兵,刘泽清的亲兵们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咣郎朗……”兵器和甲胄在地上扔成了一座小山,然后两个京营士兵押一人,将他们全部押入城外的临时营帐中。

    直到刘泽清的五百亲兵顺利被缴械,排成队,一个个地被押入营中了,朱慈烺才看向山东巡抚王永吉,肃然说道:“审理之事就交给你们山东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了,我猜杀害李浩然的凶手,就在他们中间!希望尔等能严格审讯,绝不使凶手逃脱!”

    听到此,山东官员又是吃惊,怎么?太子殿下要审讯刘泽清的亲兵?那可是五百人啊,一堂一堂的要审到什么时候啊?

    而刘泽清却要要晕了,因为当日杀害李浩然的,就是他手下的亲兵,一旦亲兵招认,那他的罪行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现在是中午,最迟明天早上,本宫必须见到结果。”

    朱慈烺盯着山东巡抚王永吉,淡淡微笑:“至于怎么才能令那些顽固者开口,以抚台大人之才,一定能够想到,本宫就不赘言了。”

    ————

    杨轩初次临阵、

    不想在离着镇子还有一里路的时候,忽然马蹄声响,一名贼骑兵忽然从镇子里面闯了出来,隔着七八十步,相互就看到了对方。

    虽然操练严格,但毕竟是新兵,紧张总是难免,杨轩手下的一名亲兵端起来就是一枪。

    砰!

    但却没有打到,那贼兵吓的拨转马头跑回了镇子。

    那亲兵知道自己坏了事,吓的脸都白了。

    杨轩虽然恼怒,但却也没有责怪,只令人回去通报刘肇基,就说行迹已露,。他则带着二十个兵守在原地,继续监视流贼的动向。

    虽然是第一次上真正的战场,但杨轩却是谈笑风生,和手下的二十个兵丁开着玩笑,在他疏导下,二十个人渐渐都轻松了起来,等钻天猴带着二百多人,呼啦啦地从镇子里涌出来时,杨轩脸色一下就凝重了,但仔细观察过流贼的数量之后,他却又笑了:“只有两百人,哈哈,正好够我们练兵,都把铳端起来,听我号令!”

    海兴都是平原,周围没有山,且土地贫瘠,庄稼成活不易,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因为含盐量高,所以连草都不怎么长,一眼望十里,人很难隐藏,不过幸亏有一个小土坡,现在杨轩他们就隐身在小土坡的后面。

    杨轩说的轻松,但手下的兵丁却是紧张的冒了汗,他们只有二十人,一半鸟铳兵一半长枪兵,虽然操练刻苦,虽贼兵毕竟众多,万一一窝蜂的涌上来,那他们就完了。

    但千总大人命令已下,没人敢不从,再者千总大人都敢冒险,我们当兵的又怕什么呢?

    贼兵越来越近,三当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中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流贼,他清楚知道队伍的前方后方都是不安全,都容易遭受攻击,唯有队伍的最中心,众人拱卫之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只有刚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带路的那名贼兵一脸疑惑的伸长了脖子,向道路两边看,又看前方--刚才他这是在这里遇见官军的,现在怎么不见,莫非是跑了吗?

    心中这个念头刚一闪过。

    “砰砰砰……”

    耳朵里忽然响起巨大的声响,还没等他明白过怎么回事,一颗铅弹就已经打中了他的胸膛,将他掀翻在地。

    忽然的袭击将流贼打的一阵大乱,前行的流贼扑倒了一片,中弹的没中弹都倒在了地上,中间的流贼吓得都趴在了地上,只有三当家“钻天猴”依然冷静,他一指前方土坡冒起白烟之处,大喝:“在那里!不要怕,他们只有十个人,冲上去,杀了他们!”

    在三当家的喝止之下,流贼终于恢复了镇定,趴在地上躲避鸟铳的贼兵也都爬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刀,嘶吼着,向白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土坡杀去。

    但官军却已经不在现场,只看见二十几个官军正撒丫子往东面跑,其中还有一个骑马的。

    “三当家,你说的太准了,他们只有二十个人,正往东面跑呢!有一个骑马的,好像是一个官!”

    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小头目站在土坡上兴奋的喊。

    “一群鼠辈!”

    钻天猴不屑的冷笑一声,马鞭向前一指:“给我追!”

    丢下七八具尸体,贼兵一窝蜂的向前追。

    八字胡须最是英勇,带了五十个人冲在最前。流贼如果杀了官军,那是有重奖的,一个脑袋最少三两银子,在八字胡须看来,前面跑着的二十个官军就是六十两银子,官军或许有鸟铳,但论起跑步,却绝对跑不过他们这些流贼,不出两百步,他们就能将这波官军追上,然后一窝蜂的冲上去,将官军杀一个落花流水

    --卫所兵虽然是官军,但战斗力比他们强不了多少,他们人多,肯定能将官兵堆死。

    如果是李自成或者是张献忠军中的老流贼头领,一定会发现官军今日使用的鸟铳和他们平常遇见的鸟铳不同,平日里官军的鸟铳虽然有相当的威力,但却不会有这般厉害,一轮射击之下,中弹的九个人当场就死了八个,另外一个眼看也是不能活了。

    由鸟铳便知道今日官军的不同。

    但钻天猴没想那么多,他依然将对面的官军当成是了县城里的卫所兵,不好好在县城待着,却跑到刘店镇来撒野,耽误了他的**,他心中一团火,非把这一小队的官军歼灭了不可。

第684章 西山防务

    注:临淮侯李弘济是错误,应是恭顺侯吴惟英。

    ————————

    恭顺侯吴惟英祖上是蒙古人,也算是骑射传家,原本按照京营总督由各个勋贵轮流接任的惯例,这一届京营总督原本应该是吴惟英的。但太子横空出世,成了京营抚军,而吴惟英本人的身体也不是太好,因此一直没有入京营。

    最近听说吴惟英的身体好像是有所康复,因此崇祯帝重新起用了他。

    历史上,吴惟英在甲申之变的前夕病死,其妻女则在甲申之变中投缳殉国,是为忠烈,不过他弟弟吴惟华却屈膝投降了建虏,建虏承明制,仍封吴惟华为恭顺侯,后来因为贪污,被贬为平民。

    穿越以来,朱慈烺了解到吴惟英这个人的性情比较忠厚老实,和其他勋贵的往来也不多,属于是“独鸟”,这样的勋贵到京营,倒也不是不可。

    至于抚宁侯朱国弼到京营,朱慈烺心中却是绝对抗拒的。

    历史上,甲申之变前,朱国弼被崇祯帝委以重任,派往淮安,提督漕运,但朱国弼在淮安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反倒是在甲申之变后,他利用淮安的兵马,和马士英勾结,拥立了弘光帝,并晋爵为保国公。

    朱国弼好色无能,排斥忠臣路振飞,依附马士英、阮大铖,每日与忻城伯赵之龙沉迷酒色,根本不知整顿兵马。清军逼近南京,被推为留守。最后竟一矢不发,和赵之龙两人率百官,马步兵二十余万人降清。

    这样的人,比朱纯臣徐允帧更是可恶。

    另外,朱国弼在历史上的另一件有名事就是他和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的交往。

    寇白门,江南名妓,风姿卓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七岁,花朵最娇艳的那一年,朱国弼出动五千士兵,用最大的排场,将她娶回了家,一时轰动金陵。

    然朱国弼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圆滑狡黠混混,迎娶寇白门只是一时兴起。没多久朱国弼就原型毕露,将寇白门搁置一边,每日穿梭烟花柳巷之中,放浪形骸,寻花问柳。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寇白门终究可以在侯府中过完她虽然孤单,但衣食无忧的一生。

    但清兵入关改变了一切,胆小怕死的朱国弼在南京投降后,并没有被清廷完全放过,清廷将他软禁。为了保命,朱国弼拼命筹集行贿的银两,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

    何等的薄情寡义,三年夫妻,不如百金。

    寇白门虽然伤心,但却没有认命,她对朱国弼说,“卖妾所得不过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

    朱国弼同意了。

    寇白门短衣匹马南归,一月之内,果然为朱国弼筹到了两万两银子,令朱国弼脱困,朱国弼大为感动,想要和寇白门同归于好,寇白门却说道:“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随即撒手而去。

    后来才知道,寇白门筹集来的两万两银子,小半是借的,大半乃是自己的卖身银,朱国弼虽然对她不住,但在朱国弼危难之时,她却卖了自己,助朱国弼脱困。

    时称寇白门为侠女。

    寇白门的晚年极其凄惨,最后抑郁而死。

    诗云: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寇白门晚年凄惨之时,朱国弼犹在世,但却并没有听闻他对寇白门有过什么帮助。

    此时是崇祯十六年,也就是说,朱国弼已经迎娶了寇白门,寇白门还在他抚宁侯府中。

    当然了,朱慈烺并不关心朱国弼的男欢女爱,花街柳巷,他愤怒的是,朱国弼辜负了崇祯帝对他的器重,在弘光朝短暂建立,争斗不断,快速灭亡的过程中,朱国弼和此时的南京京营总督忻城伯赵之龙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崇祯帝将这样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软骨头、气节还不如女子的混蛋派到京营来,能有什么用处?

    但崇祯帝圣旨以下,他也无法挽回,他更无法告知崇祯帝,自己是一个穿越者,知道朱国弼的劣迹和历史表现,朱国弼和一干勋贵,都不可用,因此,他只能默默地接受了,想着亡羊补牢,如何布置一番,将张世泽三人供起来,令他们虽有提督之名,但却无法干涉京营的军政和人事,使京营不至于受到他们的影响……

    谈话完毕,朱慈烺拜别疲惫的父皇,急匆匆离开,准备先去给周后请安,然后再返回太子府--虽然已经是半夜,但他相信,坤宁宫的灯一定没有灭,周后一定还在等着他。但刚出了乾清宫不远,就看见在白玉栏杆前的灯笼下,立着一个俏少女,灯光掩映之下,相貌绝美,亭亭玉立,披着狐毛领的风衣。

    是坤兴。

    半个月没见,感觉她好像又长高了一些。

    “太子哥~~”

    见太子出现,坤兴立刻快步奔过来,灯光下,她眼角的泪水在飞舞。脸上满是惊喜。

    “怎么还没休息?哭什么?”朱慈烺笑。

    坤兴跑过来,习惯性的想要抓他的袖子,不过抓到一半时却又缩了回去,然后低下头,试了一下眼角的泪水,对朱慈烺行了一个万福礼,一脸认真的说道:“坤兴见过太子殿下~~”

    坤兴很少这么认真,除非是大节日或者是担着崇祯帝的面,朱慈烺更好奇了,低头问:“怎么了这是?是母后让你来的吗?”

    “是,皇后娘娘让坤兴告知你,夜已经深了,就不必请安了,早点回府休息,明日再进宫觐见。”坤兴说的很认真,很严肃。但忽然却又调皮的眨眨眼。

    朱慈烺笑了,这才是坤兴嘛。

    目光一扫,发现坤宁宫的主管太监徐高正在不远处,心知坤兴这么规矩,一定是母后的命令,于是说道:“知道了,替我向母后请安。”

    坤兴眨眨眼,一脸是笑的走了--她到这里来,只为了见太子哥哥一面,为了这一面,她可是受了不少的委屈,在周后面前哭鼻子,又说会帮着周后传旨,连带着各种保证,周后这才同意她到乾清宫来。但她却不敢离得太近,只恐被父皇知道,在周围溜了半个时辰,才算是见到了太子哥哥。

    望着坤兴离开的背影,朱慈烺嘴角露出笑,在这负重前行、有可能会天昏地暗的大时代里,亲情是不多的慰藉。

    匆匆离开皇宫,来到兵部衙门,朱慈烺见到了在这里等待了许久的兵部尚书冯元飚和侍郎张凤翔,张凤翔五十多岁,身体还矫健,冯元飚却是病病殃殃,勉强在支撑,离得很远,在半夜凌晨的冷风中,就听见值房里传来他剧烈的咳嗽声。

    不止兵部,临近几个衙门的灯光都是亮着的,人员进出不断,朝议结束,明日就要施行义务兵,从内阁到六部,今夜所有人都怕是难以入眠。

    朱慈烺心有感动--明末的历任兵部尚书中,冯元飚是在任时间最短的一位,同时也是最有心无力的一位,崇祯帝不听他的意见,地方督抚也不鸟他,在崇祯十六年的凄风苦雨中,冯元飚坚持了半年就不得不以病告退,但以事后诸葛亮来说,冯元飚当时的判断,基本都是准确的,如果崇祯帝能听从他的意见,多给他支持,或许十七年的败局就不会那么快来到。

    朱慈烺进入兵部,冯元飚,张凤翔,连同兵部的几个郎中急忙拜见,朱慈烺令他们坐下,然后立刻直奔主题,就建虏入塞的大致路线,蓟州等地的防守,运河防线的建立和完善,各处城池的军备情况,兵部是最清楚的,朱慈烺一一详细了解。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当然就是运河的防守。

    京畿运河,从天津一直通到京师通州,通州到京师,是为通惠河,通惠河河浅,平日难以航行大船,虽然天津关闸蓄水之后,整体水位都会提升,有利防守,但朱慈烺犹不敢大意,特令杨轩带兵驻守,而横跨运河的八里桥(永通桥)将是防守的重点。

    除了运河正面,有可能会被建虏绕行的京师西山和天津沿海,是朱慈烺比较担心的所在

    西山位在京师之西,乃是太行山北端余脉,横跨石景山、昌平等几个州县,永定河贯穿其中,将西山分成南北两段。距城区较近的有翠微山、平坡山、香山等,从西山到京师西直门,约有二十里,虽然这一段山势崎岖,又有河流,靠近西直门的地方,更有大片密集的民居,不适合大军通行,但在运河受阻的情况下,建虏大军绕行此处,过京师西,渡永定河,杀向房山、涿州,彻底绕开运河防线,却是一个非常可能的选择。

    因此,构建西山防务,令建虏大军不能从这里通行,是今夜朱慈烺和兵部众臣商议的重点。

    “殿下可知,当年于谦于忠肃,是如何守卫京师的?”冯元飚问。

    当年蒙古也先攻打京师时,最激烈的战斗就发生在京师西北,也就是西直门的方向。当时,于谦并没有令明军躲在城内死守,而是命令明军出城迎敌,背靠护城河结寨,利用城外密集的民房来化解蒙古骑兵的突击威力。

    战斗打响后,于谦在民房内埋伏火铳手和步兵,用少量骑兵引诱蒙古骑兵追赶到民房街巷内。火枪和长枪一同攻击,将蒙古骑兵杀的纷纷落马,其后的战斗中,明军多次使用这个战术,用远程武器和巷战与蒙军周旋,蒙军骑兵在城墙下施展不开,死伤惨重,最终不得不退兵。

    今日和当时不同,当时蒙古人是想要攻陷京师,今日建虏却只想要从京师西北绕行,目的不同,行动自然也就不同,再说,建虏比蒙古人狡诈百倍,想用当年于谦的战术击退建虏,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冯元飚也没有想要照搬于谦的战术,他将他的想法详细讲述。

    听完后,朱慈烺明白了。

    冯元飚的主要想法有三个,第一,明日继续抢收京畿周围,年初播下的玉米,番薯和马铃薯,一粒粮食也不能留给建虏,同时的,就地在京西平原挖掘壕沟,断绝道路,同时掘开永定河、温榆河的河堤,改变水流,将京西平原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一片沼泽地。

    “殿下,臣曾在工部,曾经主持修建过京西北,永定河、温榆河的河堤,今日又特地派人去查看,虽然今年偏旱,但两条河的水量却还是不错的,足以令建虏大军不能通行。”

    第二,于西山驻军两千,扼守险要;

    第三,西直门地势比较高,这里的城门和城外的民居都是不会被淹到的,建虏如果想绕行,就只能从这里通过,而当年于谦于忠肃的战术就可以用上了,挖掘重重壕沟,以民居为据点,利用火器打击建虏,建虏兵马展不开,又临近京师城墙,城头上的各式大炮都有施展威力的机会。

    “臣以为,不需要多,只需要三千善战、火器精良的猛士,配合城头的火炮,建虏若想通过,就非付出惨重代价不可!”

    老尚书说的激昂,这一刻,甚至都不咳嗽了。

    朱慈烺听的点头,不过他想法和冯元飚却微微不同,从崛起到现在,建虏一直都在避免攻城战,去年蓟州之战就可以看出,连多铎这样的“热血”王爷,在面对蓟州南原的壕沟,都选择了绕行,而不是硬冲,今日乃是黄太吉和多尔衮带领,他们两人硬冲西门的可能性就更是小了,因此,西门外并不需要太多精锐,只要挖掘壕沟,作出架势就可以,就现在的情况,小部分精武营,加上一部分左柳营就足够承担---如果建虏攻击猛烈,临时从城中抽调兵马也是来得及的。

    相反,西山的守军却需要是精锐,西山虽然崎岖,大军不易通行,但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建虏是很有可能会翻山的,而京师人马救援不便,需要守军独自应对,因此必须是精锐。

    朱慈烺将自己的想法一说,冯元飚赞同,侍郎张凤翔连声称赞太子英明。

    最后定下由参将董琦率一个精武营千总队配一千左柳营和火炮,一共三千人,驻守西山。

    而西门之外,五百精武营,配上两千左柳营,由朱慈烺新拔擢的左柳营副将贺赞驻守。

第685章 秦皇岛出征

    感谢“二当家的葡萄”的百元打赏,谢谢~~~

    ————————————

    贺赞,原延绥副总兵贺虎臣之子。贺虎臣,保定人,崇祯六年战死于军中,贺赞率五十骑从重围杀出,朝廷追赠贺虎臣为都督佥事,贺赞为世袭锦衣副千户。

    贺赞,勇敢有父风,九年中武进士,积官至京营副将。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薄京师,京军六大营分列城外,皆不敢战,一触即溃,贺赞悲愤不已,独率部迎击,中矢死。

    虽然是左柳营,但朱慈烺对贺赞的忠心和战力,还是比较放心的。

    另外,为防止万一,在京师西南方向,也就是卢沟桥之前,布置第二道防线,暂时不需要部署兵马,只需要先将壕沟挖掘好就可以了,以有备无患。

    定下了西山防务,朱慈烺又转向天津防务。

    天津是一个三岔口,境内河流众多,且天津往东,全是芦苇盐碱湖泊,水都是咸海水,四野茫茫,不要说人,就是野兽也很难生存,因此冯元飚认为,建虏不可能从天津东面绕行。

    冯元飚所说,朱慈烺当然是知道的,天津真正开发,是在清朝末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从小站练兵开始的,而在这之前,天津往东完全就是一片不毛地,甚至到了现代,天津和塘沽之间也都是大片大片的盐碱芦苇地,不见农田。

    天津最大的河流是海河,而海河是典型的“扇形水系”,加之华北平原地势平缓,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就现在来说,海河是天津防守的最大臂助。

    看来,朝廷要担心的,只有天津卫本城的城防,如果建虏攻破天津,不但可取城中粮米,更可以轻松渡过运河,因此,天津巡抚路振飞和总兵曹义友的担子是很重的。

    就历史来看,建虏历次入塞,没有一次能攻破天津卫,崇祯十五年,阿巴泰从山东回军时,曾经派兵攻打天津卫,不过并没有攻下,并非是天津卫多坚固,而是因为天津境内的河流太多了,海河太泛滥了,有天然的险阻,不利建虏攻城,当时的天津巡抚是冯元飚的兄长冯元飏,相信路振飞绝不会比冯元飏差。

    朱慈烺和冯元飚、张凤翔讨论了很久,见冯老尚书实在是支持不住,这才离开兵部,返回太子府。暗夜漆黑,此时已经是凌晨的三点了,偌大的京师漆黑一片,只有皇宫和四面城楼的方向有点点火光,灯笼光摇曳,马蹄踩在青石街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坐上马上的朱慈烺已经是很累了,几乎是已经睁不开眼,但他依然强打着精神,利用回府途中的这段时间,思谋着全局,想着是不是还有遗漏的地方?

    回首间,他忍不住望向秦皇岛的方向,想着吴三桂他们是否已经出发了,船只在海上还顺利吗?

    ……

    —————————最近订阅下降的厉害,不得不重启防盗版,写作不易,谋生更不易,个中不便,望大家谅解,正式内容请十五分钟后刷新,如果是半夜,请凌晨刷新,对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处置刘泽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额头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过是不是回到官署再问讯他们?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张胜,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两位指挥使对质。

    两人都是满头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听好了,本宫只问一次,但有一字虚言,必严惩不贷。李青山冒功,究竟怎么回事?”朱慈烺俯视他们,冷冷问。

    张胜,姚文昌虽然是刘泽清的死党,但在带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却也不敢撒谎,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况当日知道真相的人极多,他们不说,自有他人会说,于是两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当日真相说了出来。当日,李泽清带兵围攻梁山,不想却走了李青山,刘泽清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勾结军中将领,将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劳掠为己功。

    不过张胜和姚文昌却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关系。

    当两人自白时,同样跪在地上的刘泽清面无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过了。这个总兵,肯定是丢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认,太子找不到证据,最多就是罢职,等过了这个风口,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到了太子身边小声而报,却是中军官佟定方。

    原来精武营两个把总队已经悄无声音将刘泽清的五百亲兵堵在了城门口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刘泽清的亲兵队胆敢作乱,立刻就可以绞杀。

    一切安排妥当,朱慈烺冷冷看向刘泽清。

    “刘泽清,你知罪么?”

    事到如今,刘泽清不能不认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时猪油蒙了心,抢了李浩然的功劳,臣有罪,臣该死。但臣绝没有派人杀害李浩然!”

    都见到棺材板了,居然还嘴硬,朱慈烺心中冷笑,声音冷冷道:“刘泽清虚报战功,欺骗朝廷,着立刻拿下,押入军中候审!”

    听到此,刘泽清大吃一惊:“殿下,臣是陛下任命的总兵,你不能这样对臣啊……”

    他以为就是降职,最多就是撤职,想不到太子居然要将他拿下。

    武襄左卫早已经一拥而上,将他打翻在地,剥去甲胄,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

    跟在刘泽清身边的副将郑隆芳见事不妙,想要悄悄溜走,也被武襄左卫按倒在地捆了起来。

    山东文武都看的目瞪口呆,太子出手居然如此果决,一点转圜的机会都不给。巡抚王永吉连忙上前,慌张道:“刘泽清虽然有罪,但还是应该交给有司处置,何况申氏所言只是一面之词,尚没有其他佐证,刘泽清一镇总兵,干系重大,一旦有变就悔之莫及了,望殿下三思啊!”

    朱慈烺当然明白王永吉的意思,刘泽清是总兵,在军中盘踞多年,不说手下的亲兵,就是副将参将也都是他的亲信,冒然拿下刘泽清,万一那些副将参将们不服,带兵哗变,山东不就乱了吗?

    身为巡抚,王永吉担心山东的安定,想要圆融处理,并没有错。

    但太子却仿佛没有听见,转头对田守信说道:“去跟刘泽清的亲兵传令,令他们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但有反抗者,以谋逆论处!!”

    “遵令!”

    田守信带着两名锦衣卫疾驰而去。

    刘泽清本人在城门口迎接太子,其五百亲兵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处空地上列阵,因为距离主将比较远,听不到城门口的声音,自然也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对于左右两边忽然出现了两队京营士兵,除了惊羡于京营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也并没有多想。

    直到一名绯袍太监纵马而来,在他们阵前勒马站定,高声喝道:“太子殿下有令,刘泽清违背军纪,已被革除总兵之职,其麾下亲兵(家丁)立刻缴械投降,但有顽抗者,以谋逆论处!”

    刘泽清的家丁都惊慌无比,他们是家丁,平常都被刘泽清喂饱了银子,只听刘泽清一个人的号令,骤然听到刘泽清被革职,朝廷令他们缴械,一时不知道该准备办了。

    田守信目光严厉,再喊一遍:“尔等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扔下兵器?刘泽清被革职,已经不是总兵,尔等再跟着他还有何意义?”

    听到田守信这番话,又看看左右不远,两队杀气腾腾的京营士兵,刘泽清的亲兵们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咣郎朗……”兵器和甲胄在地上扔成了一座小山,然后两个京营士兵押一人,将他们全部押入城外的临时营帐中。

    直到刘泽清的五百亲兵顺利被缴械,排成队,一个个地被押入营中了,朱慈烺才看向山东巡抚王永吉,肃然说道:“审理之事就交给你们山东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了,我猜杀害李浩然的凶手,就在他们中间!希望尔等能严格审讯,绝不使凶手逃脱!”

    听到此,山东官员又是吃惊,怎么?太子殿下要审讯刘泽清的亲兵?那可是五百人啊,一堂一堂的要审到什么时候啊?

    而刘泽清却要要晕了,因为当日杀害李浩然的,就是他手下的亲兵,一旦亲兵招认,那他的罪行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现在是中午,最迟明天早上,本宫必须见到结果。”

    朱慈烺盯着山东巡抚王永吉,淡淡微笑:“至于怎么才能令那些顽固者开口,以抚台大人之才,一定能够想到,本宫就不赘言了。”

    ————

    杨轩初次临阵、

    不想在离着镇子还有一里路的时候,忽然马蹄声响,一名贼骑兵忽然从镇子里面闯了出来,隔着七八十步,相互就看到了对方。

    虽然操练严格,但毕竟是新兵,紧张总是难免,杨轩手下的一名亲兵端起来就是一枪。

    砰!

    但却没有打到,那贼兵吓的拨转马头跑回了镇子。

    那亲兵知道自己坏了事,吓的脸都白了。

    杨轩虽然恼怒,但却也没有责怪,只令人回去通报刘肇基,就说行迹已露,。他则带着二十个兵守在原地,继续监视流贼的动向。

    虽然是第一次上真正的战场,但杨轩却是谈笑风生,和手下的二十个兵丁开着玩笑,在他疏导下,二十个人渐渐都轻松了起来,等钻天猴带着二百多人,呼啦啦地从镇子里涌出来时,杨轩脸色一下就凝重了,但仔细观察过流贼的数量之后,他却又笑了:“只有两百人,哈哈,正好够我们练兵,都把铳端起来,听我号令!”

    海兴都是平原,周围没有山,且土地贫瘠,庄稼成活不易,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因为含盐量高,所以连草都不怎么长,一眼望十里,人很难隐藏,不过幸亏有一个小土坡,现在杨轩他们就隐身在小土坡的后面。

    杨轩说的轻松,但手下的兵丁却是紧张的冒了汗,他们只有二十人,一半鸟铳兵一半长枪兵,虽然操练刻苦,虽贼兵毕竟众多,万一一窝蜂的涌上来,那他们就完了。

    但千总大人命令已下,没人敢不从,再者千总大人都敢冒险,我们当兵的又怕什么呢?

    贼兵越来越近,三当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中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流贼,他清楚知道队伍的前方后方都是不安全,都容易遭受攻击,唯有队伍的最中心,众人拱卫之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只有刚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带路的那名贼兵一脸疑惑的伸长了脖子,向道路两边看,又看前方--刚才他这是在这里遇见官军的,现在怎么不见,莫非是跑了吗?

    心中这个念头刚一闪过。

    “砰砰砰……”

    耳朵里忽然响起巨大的声响,还没等他明白过怎么回事,一颗铅弹就已经打中了他的胸膛,将他掀翻在地。

    忽然的袭击将流贼打的一阵大乱,前行的流贼扑倒了一片,中弹的没中弹都倒在了地上,中间的流贼吓得都趴在了地上,只有三当家“钻天猴”依然冷静,他一指前方土坡冒起白烟之处,大喝:“在那里!不要怕,他们只有十个人,冲上去,杀了他们!”

    在三当家的喝止之下,流贼终于恢复了镇定,趴在地上躲避鸟铳的贼兵也都爬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刀,嘶吼着,向白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土坡杀去。

    但官军却已经不在现场,只看见二十几个官军正撒丫子往东面跑,其中还有一个骑马的。

    “三当家,你说的太准了,他们只有二十个人,正往东面跑呢!有一个骑马的,好像是一个官!”

    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小头目站在土坡上兴奋的喊。

    “一群鼠辈!”

    钻天猴不屑的冷笑一声,马鞭向前一指:“给我追!”

    丢下七八具尸体,贼兵一窝蜂的向前追。

    八字胡须最是英勇,带了五十个人冲在最前。流贼如果杀了官军,那是有重奖的,一个脑袋最少三两银子,在八字胡须看来,前面跑着的二十个官军就是六十两银子,官军或许有鸟铳,但论起跑步,却绝对跑不过他们这些流贼,不出两百步,他们就能将这波官军追上,然后一窝蜂的冲上去,将官军杀一个落花流水

    --卫所兵虽然是官军,但战斗力比他们强不了多少,他们人多,肯定能将官兵堆死。

第686章 宫墙柳

    “你必须在三河游离不去,如此才能令豪格相信,我还在三河城中,你害怕被朝廷杀头,所以不敢退走,如果你轻易离开三河,那么豪格一定会起疑心,因此,除非是建虏大举攻击你,否则你绝不可以撤退!你在三河多拖延一天,我大明最后的胜算就能多一分。明白吗?”

    这是临行前,朱慈烺对白广恩的命令。

    也因此,白广恩才能硬着头皮坚持到现在。

    看完塘报,朱慈烺微微紧张,多铎到三河了?比起豪格,多铎的智力显然是够用的,他会不会有所怀疑,继而甩开豪格,率领他的镶白旗继续南下呢?

    但不管怎样,豪格和多铎先后在三河顿足,已经为大明争取到一天的宝贵时间了。

    “再次告知白广恩,不见兔子不撒鹰,除非是建虏大举攻击,否则绝不可轻动!”朱慈烺道。

    “是。”于海记下了。

    而在白广恩军报的下面,还有今早送到的各地塘报,从宣大兵山东兵的调动,到霸州河间等地的防务整备,应有尽有。当然了,这是于海整理过了的,一些不重要的消息,都已经被过滤,直接送到了参谋司。

    朱慈烺快速翻了一遍,对眼下的局势,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抬起头,侧耳听一下城中的喧哗之声,问道:“城中这么喧闹,是开始召集义兵了吗?”

    “是,首辅周老大人亲自督阵,现在五城兵马司,顺天府的衙役和兵丁,挨家挨户的在查验名册。”于海回答。

    “备膳吧!”朱慈烺放下军报。

    “是。”这一次回答是唐亮,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眼睛红红的,太子到处奔波,睡眠不足,作为太子的贴身太监,他睡眠更少,刚才于海替了他一段时间,他在侧殿小憩,听到太子殿下已经醒来,他急忙就赶来。

    朱慈烺急急穿衣。

    历来,太子穿衣都是宫女服侍,不说太子,在这个时代,但凡是有点钱财和身份地位的男子,都是由侍女服侍,没有侍女,则是妻子小妾服侍,很少有大男人自己动手穿衣的,但朱慈烺却有点害羞,因此坚持内衣由自己来穿,不用宫女帮忙,并告知东宫的太监宫女,除非他有命令,否则任何人也不能近到他床前。

    最初之时,东宫都是震惊,当初的东宫典玺田守信甚至跪下请罪,但朱慈烺不管,坚持自己的意思。

    太子标新立异的事情太多了,众人虽然惊讶,但也不敢抗拒。

    ____—————————最近订阅下降的厉害,不得不重启防盗版,写作不易,谋生更不易,个中不便,望大家谅解,正式内容请十五分钟后刷新,如果是半夜,请凌晨刷新,对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处置刘泽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额头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过是不是回到官署再问讯他们?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张胜,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两位指挥使对质。

    两人都是满头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听好了,本宫只问一次,但有一字虚言,必严惩不贷。李青山冒功,究竟怎么回事?”朱慈烺俯视他们,冷冷问。

    张胜,姚文昌虽然是刘泽清的死党,但在带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却也不敢撒谎,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况当日知道真相的人极多,他们不说,自有他人会说,于是两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当日真相说了出来。当日,李泽清带兵围攻梁山,不想却走了李青山,刘泽清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勾结军中将领,将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劳掠为己功。

    不过张胜和姚文昌却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关系。

    当两人自白时,同样跪在地上的刘泽清面无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过了。这个总兵,肯定是丢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认,太子找不到证据,最多就是罢职,等过了这个风口,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到了太子身边小声而报,却是中军官佟定方。

    原来精武营两个把总队已经悄无声音将刘泽清的五百亲兵堵在了城门口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刘泽清的亲兵队胆敢作乱,立刻就可以绞杀。

    一切安排妥当,朱慈烺冷冷看向刘泽清。

    “刘泽清,你知罪么?”

    事到如今,刘泽清不能不认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时猪油蒙了心,抢了李浩然的功劳,臣有罪,臣该死。但臣绝没有派人杀害李浩然!”

    都见到棺材板了,居然还嘴硬,朱慈烺心中冷笑,声音冷冷道:“刘泽清虚报战功,欺骗朝廷,着立刻拿下,押入军中候审!”

    听到此,刘泽清大吃一惊:“殿下,臣是陛下任命的总兵,你不能这样对臣啊……”

    他以为就是降职,最多就是撤职,想不到太子居然要将他拿下。

    武襄左卫早已经一拥而上,将他打翻在地,剥去甲胄,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

    跟在刘泽清身边的副将郑隆芳见事不妙,想要悄悄溜走,也被武襄左卫按倒在地捆了起来。

    山东文武都看的目瞪口呆,太子出手居然如此果决,一点转圜的机会都不给。巡抚王永吉连忙上前,慌张道:“刘泽清虽然有罪,但还是应该交给有司处置,何况申氏所言只是一面之词,尚没有其他佐证,刘泽清一镇总兵,干系重大,一旦有变就悔之莫及了,望殿下三思啊!”

    朱慈烺当然明白王永吉的意思,刘泽清是总兵,在军中盘踞多年,不说手下的亲兵,就是副将参将也都是他的亲信,冒然拿下刘泽清,万一那些副将参将们不服,带兵哗变,山东不就乱了吗?

    身为巡抚,王永吉担心山东的安定,想要圆融处理,并没有错。

    但太子却仿佛没有听见,转头对田守信说道:“去跟刘泽清的亲兵传令,令他们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但有反抗者,以谋逆论处!!”

    “遵令!”

    田守信带着两名锦衣卫疾驰而去。

    刘泽清本人在城门口迎接太子,其五百亲兵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处空地上列阵,因为距离主将比较远,听不到城门口的声音,自然也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对于左右两边忽然出现了两队京营士兵,除了惊羡于京营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也并没有多想。

    直到一名绯袍太监纵马而来,在他们阵前勒马站定,高声喝道:“太子殿下有令,刘泽清违背军纪,已被革除总兵之职,其麾下亲兵(家丁)立刻缴械投降,但有顽抗者,以谋逆论处!”

    刘泽清的家丁都惊慌无比,他们是家丁,平常都被刘泽清喂饱了银子,只听刘泽清一个人的号令,骤然听到刘泽清被革职,朝廷令他们缴械,一时不知道该准备办了。

    田守信目光严厉,再喊一遍:“尔等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扔下兵器?刘泽清被革职,已经不是总兵,尔等再跟着他还有何意义?”

    听到田守信这番话,又看看左右不远,两队杀气腾腾的京营士兵,刘泽清的亲兵们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咣郎朗……”兵器和甲胄在地上扔成了一座小山,然后两个京营士兵押一人,将他们全部押入城外的临时营帐中。

    直到刘泽清的五百亲兵顺利被缴械,排成队,一个个地被押入营中了,朱慈烺才看向山东巡抚王永吉,肃然说道:“审理之事就交给你们山东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了,我猜杀害李浩然的凶手,就在他们中间!希望尔等能严格审讯,绝不使凶手逃脱!”

    听到此,山东官员又是吃惊,怎么?太子殿下要审讯刘泽清的亲兵?那可是五百人啊,一堂一堂的要审到什么时候啊?

    而刘泽清却要要晕了,因为当日杀害李浩然的,就是他手下的亲兵,一旦亲兵招认,那他的罪行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现在是中午,最迟明天早上,本宫必须见到结果。”

    朱慈烺盯着山东巡抚王永吉,淡淡微笑:“至于怎么才能令那些顽固者开口,以抚台大人之才,一定能够想到,本宫就不赘言了。”

    ————

    杨轩初次临阵、

    不想在离着镇子还有一里路的时候,忽然马蹄声响,一名贼骑兵忽然从镇子里面闯了出来,隔着七八十步,相互就看到了对方。

    虽然操练严格,但毕竟是新兵,紧张总是难免,杨轩手下的一名亲兵端起来就是一枪。

    砰!

    但却没有打到,那贼兵吓的拨转马头跑回了镇子。

    那亲兵知道自己坏了事,吓的脸都白了。

    杨轩虽然恼怒,但却也没有责怪,只令人回去通报刘肇基,就说行迹已露,。他则带着二十个兵守在原地,继续监视流贼的动向。

    虽然是第一次上真正的战场,但杨轩却是谈笑风生,和手下的二十个兵丁开着玩笑,在他疏导下,二十个人渐渐都轻松了起来,等钻天猴带着二百多人,呼啦啦地从镇子里涌出来时,杨轩脸色一下就凝重了,但仔细观察过流贼的数量之后,他却又笑了:“只有两百人,哈哈,正好够我们练兵,都把铳端起来,听我号令!”

    海兴都是平原,周围没有山,且土地贫瘠,庄稼成活不易,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因为含盐量高,所以连草都不怎么长,一眼望十里,人很难隐藏,不过幸亏有一个小土坡,现在杨轩他们就隐身在小土坡的后面。

    杨轩说的轻松,但手下的兵丁却是紧张的冒了汗,他们只有二十人,一半鸟铳兵一半长枪兵,虽然操练刻苦,虽贼兵毕竟众多,万一一窝蜂的涌上来,那他们就完了。

    但千总大人命令已下,没人敢不从,再者千总大人都敢冒险,我们当兵的又怕什么呢?

    贼兵越来越近,三当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中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流贼,他清楚知道队伍的前方后方都是不安全,都容易遭受攻击,唯有队伍的最中心,众人拱卫之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只有刚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带路的那名贼兵一脸疑惑的伸长了脖子,向道路两边看,又看前方--刚才他这是在这里遇见官军的,现在怎么不见,莫非是跑了吗?

    心中这个念头刚一闪过。

    “砰砰砰……”

    耳朵里忽然响起巨大的声响,还没等他明白过怎么回事,一颗铅弹就已经打中了他的胸膛,将他掀翻在地。

    忽然的袭击将流贼打的一阵大乱,前行的流贼扑倒了一片,中弹的没中弹都倒在了地上,中间的流贼吓得都趴在了地上,只有三当家“钻天猴”依然冷静,他一指前方土坡冒起白烟之处,大喝:“在那里!不要怕,他们只有十个人,冲上去,杀了他们!”

    在三当家的喝止之下,流贼终于恢复了镇定,趴在地上躲避鸟铳的贼兵也都爬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刀,嘶吼着,向白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土坡杀去。

    但官军却已经不在现场,只看见二十几个官军正撒丫子往东面跑,其中还有一个骑马的。

    “三当家,你说的太准了,他们只有二十个人,正往东面跑呢!有一个骑马的,好像是一个官!”

    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小头目站在土坡上兴奋的喊。

    “一群鼠辈!”

    钻天猴不屑的冷笑一声,马鞭向前一指:“给我追!”

    丢下七八具尸体,贼兵一窝蜂的向前追。

    八字胡须最是英勇,带了五十个人冲在最前。流贼如果杀了官军,那是有重奖的,一个脑袋最少三两银子,在八字胡须看来,前面跑着的二十个官军就是六十两银子,官军或许有鸟铳,但论起跑步,却绝对跑不过他们这些流贼,不出两百步,他们就能将这波官军追上,然后一窝蜂的冲上去,将官军杀一个落花流水

    --卫所兵虽然是官军,但战斗力比他们强不了多少,他们人多,肯定能将官兵堆死。

    如果是李自成或者是张献忠军中的老流贼头领,一定会发现官军今日使用的鸟铳和他们平常遇见的鸟铳不同,平日里官军的鸟铳虽然有相当的威力,但却不会有这般厉害,一轮射击之下

第687章 各司其职

    三人都披了甲胄,年轻的英国公张世泽站在最中间,戴红缨笠盔,披着红色的大氅,一副精致的小银甲将全身包的严实,看起来很是英武,脸蛋白白净净,衣襟鞋子更是一尘不染,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贵公子,眼神里满是兴奋,眉飞色舞的,就好像京营提督的官职,他已经梦寐了许久。

    和太子目光相对时,张世泽急忙躬身,激动的眼神却透出一丝胆怯--这一来,朱慈烺更加确定了自己对张世泽的看法,张世泽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绣花枕头,只想耍威风,当大将军,怕不会有什么统兵之能。

    站在张世泽左手边的乃是抚宁侯朱国弼。

    朱国弼今年四十岁左右,三缕长髯,长的颇为俊朗,有一副好皮囊,目光有神,身材英挺,看起来倒像是一个能干之人,也怪不得历史上能迷惑了崇祯帝,在甲申之变前,被崇祯帝派到淮安,整顿漕兵---这人,就更是不能用了。

    最后一人是恭顺侯吴惟英。

    吴惟英脸色蜡黄,马脸大鼻子,胡须杂乱,眼神看来多有疲惫,似乎他的病并没有完全好,发现太子看向自己时,吴惟英抱拳,很平静很自然的躬身--三人之中,看起来就属他心思最轻,又或者,他对未来已经没有什么企图了。一场大病之后,他现在最想的就是活命。

    目光扫过之间,朱慈烺心思转动,已经对三人有了初步的判断,然后翻身下马,念他们的名字,微笑着向他们打招呼,三人都是受宠若惊,一番客气之后,朱慈烺在众将的簇拥下,迈步进入京营衙门。

    在正堂坐下,朱慈烺以太子抚军的身份,主持军议。

    “各营整备如何,可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朱慈烺几乎是立刻问。

    精武营主将刘肇基,善柳营主将张纯厚,左柳营主将马德仁,右柳营主将申世泰,神机营副将李顺先后起身汇报。在太子的严令之下,京营再六月份就开始准备了,平常又有演习,因此建虏虽然是提前入塞,但京营并没有慌乱。

    眼前众将,加上城外的董琦贺赞,这些人将承担起京师防务的主要责任,三千营的骑兵为机动,除了这些武将,每城每门都还会有文官、勋贵和内监进行督阵,例如执守北面安定门的就有兵部侍郎张凤翔、彰武伯杨崇猷、御马监马成,这些分派,早在三个月前就制定好了,各级文臣和勋贵都知道自己主守哪里,心有准备,命令一下,立刻执行就可以,相信应该不会太混乱。

    不过问题也是有的。

    阎应元和杨轩的两个主力战兵营调出京师,精武营副将刘耀仁驻守石桥,加上分守在另外十二处棱堡中的精武营,整个精武营一半的兵力其实都在京师之外,昨日朝堂之上,只所以有很多朝臣倾向于召集山西兵宣大兵入境勤王,一个关健的原因就是认为京师兵力不足--毕竟谁都知道,京营十万人马,最有战斗力还属精武营。现在一半的精武营都在城外,京师如何能守?

    虽然太子及时归来,立阻宣大兵、山西兵进京勤王,又提出义兵制,缓解京师兵力危机,不过这并不能表示,朝臣甚至是皇帝陛下心中的忧虑尽去,京师兵马,仍需要作出恰当的调派,如此,陛下和朝臣才能放心。

    不止朝臣,善柳营左右柳营的中下层将领中,怕也是会有胆怯心理---自太子抚军京营以来,虽然各营都是严加操练,但善柳营和右柳营还没有上过战场,见过血呢,他们战力究竟如何,就是他们自己心中也有嘀咕。

    因此,今日军议,不但是要重申各部的任务,也是要鼓励士气,消减各部的畏惧心理,令他们知道,建虏并不可怕,我京营才是强大,同时发下严令,绝不允许任何人有畏战逃避的心理,但有,立斩无赦!

    “是!”众将轰然答应。

    朱慈烺说的严厉,但心里却并不太担心,一来,他相信建虏不会轻易攻城,二来,经过两年的操练,善柳营和左右柳营已经不是过去可比,不论士气,还是操练程度,都有了一战的能力。善柳营两万,左右柳营也各有两万,精武营留在京师的两万,加上新召集的十万义兵,一共十**万人,这些兵野战或许不行,但凭着京师的高大城墙,坚守城池还是不成问题的。

    最后,朱慈烺宣布命令,以提督张世泽总揽京营的后勤,就如过去的李国帧,恭顺侯吴惟英和抚宁侯朱国弼则任“军纪使”,代他巡查京营各处营房和城守,勘察军纪。

    三人听罢,张世泽和朱国弼微微有失望,张世泽刚十九,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想要带兵立功,再次光大他英国公府的门楣,主管后勤,每日和粮米柴油打交道,实在不是他所愿;

    朱国弼更是奸猾,他清楚知道,不论是主管后勤或者是巡视营房,都没有实权,换句话说,手底下都没有兵,太子看似重用他们,但其实却是将他们三人高高供了起来。相比之下,总管后勤还好一点,说不定能沾一点油水,但担任军纪使,却纯粹是得罪人的活,由此可知,太子殿下对自己三人到京营,并不欢迎啊。

    和张世泽朱国弼不同,吴惟英却是面色淡淡,对太子的命令,欣然接受。

    三人的表情,朱慈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却也不多说。

    军议结束,朱慈烺站起,环视众将,肃然道:“建虏入塞,情势危急,望诸将恪尽职守,奋勇杀敌,有功,本宫必奖,有过,本宫也必罚!诸将可听明白?”

    堂中众将包括三个勋贵都是抱拳躬身,齐声:“明白。”

    朱慈烺点头:“军情如火,都是忙吧。”

    说罢,起身急急离开正堂,三个勋贵带着众将跟在身后,一直送到衙门外。

    等太子上马,在武襄左卫的护卫下,匆匆离开后,众将也都纷纷离开,最后,只剩下张世泽,吴惟英和朱国弼还站在原处。

    阳光下,三人感觉孤零零的。

    朱国弼看向张世泽,笑问:“国公,我们现在怎么办啊?”

    张世泽压着心中的沮丧,挺直胸膛,清了清嗓子说道:“还能怎么办,当然是遵从太子殿下的命令,各司其职。”

    朱国弼心中不屑,对张世泽的演戏很是鄙夷,在他看来,张世泽就是一个小屁孩,什么也不懂,不过就是仗着祖传的爵位,站在他上首,真要论才能和谋略,连他十分之一都不如。懒得再和张世泽说话,一抱拳:“某去巡城了。”翻身上马,在几个家丁的护卫下走了。

    吴惟英向张世泽一抱拳,也走了,不过他和朱国弼不同,朱国弼是先回府,再巡城,他则是直接上了京师城头,照太子殿下的命令,去巡视军纪,督促城防去了。

    都走了,张世泽一个人更显孤单,也更沮丧,不过他倒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转身返回京营衙门,令主管后勤的官员到他面前来报到,装模作样的开始打理京营的后勤……

    三个勋贵的心思和表现各不相同之时,太子朱慈烺正顺着大街,急急往西门走。

    大街上一片混乱,到处都是人。

    “当当当!”

    锣声响起。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敌之责……”

    顺天府衙的衙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正敲着铜锣,扯着嗓子,沿街宣扬义兵制,将太子在乾清宫中的名言,晓谕天下,同时城中各处也张贴告示,将义兵制的细节,广而告之,每个告示前都聚集了观看的百姓,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垫着脚,听着书生的朗读,然后默默揣摩着其间的细节,听到缴纳三个义兵的口粮,也就是六石米即可豁免,人群中响起心情不一的议论声。

    “朝廷怎么可以逼良为兵?这这这……这不是逼我等去送死吗?”一个没有功名,恰在应征范围之内的书生,脸色发白,说话都结巴了。

    “咦。怪了,昨日在酒楼你还说,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呢?还说,就算辽东的人都死绝了,也要和建虏血战到底,怎么机会来了,你却不敢了?”有人奇。

    “我,我,我又不是辽东人……”书生涨红了脸。

    “哈哈~~”一阵理解或者是鄙夷的笑声。

    书生掩面而逃……

    各处米店粮油店的门前都排起了长龙,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徽商的米行短暂的开了一会,随即就宣布米尽,只有京惠商行的十几处粮店,从早到晚,一如既往的限量限价的在供应粮米。

    看到百姓的慌乱和买米的汹汹人潮,朱慈烺心有忧虑,不过对京惠粮行的存粮,他还是有一定信心的,今年夏收之时,京惠粮行全力收粮,将南方粮米,尤其是广东福建的海运米,源源不断的运到京师储存,又有红夷人,佛朗机人从安南、吕宋等地运来的粮食,赵敬之为了收粮而准备的十几处粮仓,差点全部堆满,这中间,户部粮仓也储备了不少,因此,短时间之内,京师是不会出现粮食危机的。

    但眼前汹涌的人潮,还是让朱慈烺感觉到了一股重压。

    人是铁,饭是钢,粮食问题一点都不可马虎,建虏入塞,运河虽然中断了,但河间府到京师的陆路并没有中断,希望河间义商能像他发出去的书信一样,多多向京师运粮。

    “让开,让开~~”

    前行的武襄左卫好不容易开出一条道路,护卫着太子来到西直门,原本,因应建虏入塞,京师外城,除了南城墙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之外,其他城门都已经关闭,不许百姓出入,但此时西直门却是半敞开的,有军队和应征的民夫出入,而在城外的原野中,无数人挥锹抡镐,挑土担石,正在挖掘壕沟,阻断西门前的原野。

    兵部侍郎张凤翔、左柳营副将贺赞、牧师汤若望和他的学生赵仲等人一起在西直门前迎接。

    从今年四月到八月,汤若望一直辗转在通州香河等地主持修建棱堡,其间回了京师两次,也是为了镇虏厂的大炮,好不容易将棱堡修建完毕,回到京师,以为可以清闲两天了,想不到又有了挖掘城西壕沟的任务。

    不过汤若望痛并快乐着,这段时间,他没少在各地传教,那些修建棱堡的民夫都成了他散播福音的对象,因为有太子的保护,即便很多地方官员对他很是不满,认为他洋和尚妖言惑众,在乱我华夏,不过却也不敢动他,也因此,汤若望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传教效果。

    此时见到太子,他蓝眼睛里满是笑,手抚胸口:“我尊敬的太子殿下,见到您真是太好了!”

    “汤学士好!”朱慈烺也是笑,对汤若望这半年的所为,他十分清楚,对汤若望的传教,他是不反对的,而对于汤若望的功绩,他是极其肯定的,不说修建棱堡,抵御建虏,只说为大明介绍来了十几个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冶金等学科的传教士,令他们一边在大明传教,一边将时下欧洲最先进的科学传播到大明,就是大功一件。

    世间什么最贵?

    人才。

    汤若望介绍来的传教士,都是各科的种子先驱啊。

    现在建虏入塞,烽火连连,天文数学好像远不如刀枪剑戟管用,但等到击退建虏,百姓们都安定下来,给与宽容的学习环境,改革考试制度,汤若望所带来的这些先进人才和知识,终究会为华夏文明的再一次绽放作出巨大贡献。

    在汤若望的陪同,众人的簇拥之下,朱慈烺先是简单查看西门原野的挖掘情况,并听取相关人等的汇报,随即直接西山。

    西山上,得了太子命令之后,参将董琦已经率领三千人开赴山头,运输粮米和弹药上山,构建工事,准备死守西山---兵部职方司绘制有西山的详细军事地图,连每一处小山坡都标识的清楚,昨夜,在太子睡去之后,京营参谋司和兵部职方司共同商议制定出了一副防御图,将所有可能被建虏通行的地点清楚作出标识,并提供了防御计划给董琦做参考。

    这套计划,兵部尚书冯元飚和侍郎张凤翔都已经看过,认为足够缜密。

    现在,董琦正照着这份计划执行。

    ___感谢“120312192211976、cylove521、风肖兮、闲人一个013、克里斯纳9”的打赏,谢谢~~

第688章 叔侄争锋

    站在西山上,朱慈烺举起千里镜,清楚看到永定河和温榆河的河堤正在被挖掘,很多官兵和民夫正在忙碌,不过还没有溃开---建虏杀到京师城下,准备从西面绕行之时,才是决堤放水的最佳时间。

    原本,朱慈烺想要中午回城,向周后请安,陪崇祯帝周后一起吃午膳,聊一些家常,讨两人的欢心,但转着转着,时间就过中午了,眼看是来不及,只能令唐亮回城,进宫向周后请罪。而午饭,朱慈烺就在西山上和董琦一起吃了。刚吃到一半,就听见脚步声声,于海急匆匆跑上来:“殿下,最新军报。”

    朱慈烺拿起来看。

    平谷县失守,被建虏攻破,知县陈显元骂虏而死。

    多铎的镶白旗连同其麾下的兵马,忽然从三河城下开拔,往京师杀来!

    ……

    三河城。

    城头飘扬着大明的日月旗,墙垛之后,是一个个严阵以待的明军士兵,四门紧闭,通往城门的西南道路上,一群鹰鹫时起时落,正惬意的啄食道边的尸体,那都是一些来不及逃入城中,而被建虏骑兵顺势斩杀的大明百姓。

    马蹄声响起,有建虏侦骑的骑兵返回,受惊的鹰鹫飞上了天空,盘旋中,遮住了落日的余晖,夕阳之下,一片萧索之意。

    城外的原野中,建虏的营帐层层叠叠,将三河城团团围困,除了原本的建虏正蓝旗之外,此时又多了另一面象征旗主的大纛,暮色中,白色的镶边团龙旗在风中烈烈作响,穿着白衣白甲的建虏骑兵,正陆续赶到,同时支起营帐,原来是镶白旗旗主,豫贝勒多铎到了。

    中军大帐里,蓝衣蓝甲的豪格端坐帐中,白衣白甲的多铎坐在下首的侧面。正蓝旗和镶白旗的统军将领,各在两人身边。

    虽然多铎是叔叔,又是镶白旗的旗主,但他此时的爵位只是一个贝勒,因此在肃亲王豪格面前,是不能坐主位的。

    不过多铎大马金刀,气势上完全压过了豪格,那睥睨孤傲的眼神,倒像是他坐主位,豪格坐在侧位一样。

    豪格压着心中的不快,假装平静说道:“十五叔,明太子此时就在三河城中,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已经派人急速通知皇阿玛了,不过后续的兵马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赶到,我希望十五叔能助我一臂之力,一起拿下三河城,活捉明太子!”

    多铎却是怀疑,摇头说道:“明太子狡诈无比,绝不是一般人,怎么可能令自己陷入这样的险境里?我觉得这事……悬!”

    眼见多铎不想帮忙,豪格不禁有点急:“奴才们都亲眼看见明太子逃进三河城,白广恩游离不走,城头还有京营兵,这事不会有错的!”

    原本,以豪格的脾气,是绝对不想向多铎低头求援的,但三河虽然是小城小地,其城防却颇为坚固,豪格转了两圈,发现城头之上,大小火炮有不少,隐隐还有明国的京营兵,若是攻城,必然会是一场苦战。偏偏此时跟在他身边的八千兵马都是骑兵,不善攻城,若是强攻,必然会遭受损失,因此只能隐忍下来,等后续的大军,原本他想等的是皇阿玛派来的大军,不想第一个赶到三河城下的,居然是多铎。

    这个大功劳,豪格内心里是不想和多铎分享的,但时间紧迫,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明太子从城中突围,他却不得不找多铎配合,原本以为,多铎一定会欣然接受,但想不到多铎居然是这种态度。

    豪格心中不但急,也有点恼。

    多铎睥睨了豪格一眼,拖长了声调,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口气说道:“豪格啊,你带兵打仗,为一军统帅,有一点切记要记着,战场上的事情,不能只凭眼睛,更是要……”抬手指了指自己太阳穴:“过一过自己的脑子。”

    意思是,你没有脑子。

    多铎约带轻蔑的笑容和语气,立刻就激怒了豪格,几乎就要跳起来,给多铎一个嘴巴,不过终究是忍住了,脸色涨红,提高声调,针锋相对的说道:“十五叔也太小心了一些,明国太子不过就是一个十六岁的黄口小儿,有什么了不起,别人怕他,担心被他算计,不是他的对手,我豪格却是不怕!””

    多铎知豪格在暗指他去年败在明太子手下的事情,脸色登时一寒,眼神立刻透出凶光:“你……”

    豪格转开头,不看多铎,声音冷冷的说道:“十五叔如果不信,自可以带兵离开,我正蓝旗自会攻打!”

    两人针锋相对,大帐里的气氛立刻就紧张起来。帐中众将都站在各自主子的身后,朝对方阵营怒目而视。就建虏八旗的组织结构来说,旗主其实是大于皇帝的,各旗先忠于旗主,然后才忠于皇帝,这也是黄太吉费尽心机,想要削弱多尔衮三兄弟的原因。

    不过气氛虽然紧张,双方用眼睛在战斗,但真正的冲突却是不会发生的,这一点,双方都还是有分寸的。

    多铎脸色很难看,豪格的嘲讽,令他想起了去年的难堪岁月,想到自己风光无比的被任命为征明大将军,带着大军征明,最后却灰溜溜的返回沈阳,不但一无所获,而且还折了偏师,老七阿巴泰更是被明国生擒活捉,这样的耻辱可是大清从未有过的,作为统帅和直接负责人,多铎责无旁贷,被黄太吉借故削去八个牛录,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面咽。

    都知道豫贝勒多铎最恼恨去年之事,因此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但豪格却是提了。

    多铎心中奔涌着怒气,不过和豪格一样,他也没有发作,只冷笑道:“贤侄很有志气,好,不错。不过皇上令你为先锋,可是要你铁骑疾进,直插运河,令明国不能防备的,但现在你停兵在三河城下,怕是有违令的嫌疑吧?”

    “谢十五叔的提醒,”豪格根本不惧,针锋相对的说道:“皇阿玛那边,我自会解释。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为将者,需要审时度势,就情势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判断,此乃孙子兵法的精髓,明太子人在三河,明国兵马必然疯狂来救,到时我军围点打援,一扫而空,运河不运河的,又有什么关系?”

    多铎脸色变幻了几下,心里暗骂蠢货,忽然仰头笑了一声,然后肃然道:“好,如果你一心就是要攻打三河,我自然可以配合你,不过丑话说到前头,如果明太子不在三河城中,我们损兵折将,最后却一无所获,这责任算是谁的?”

    “当然是我的!”

    豪格想也不想,涨红着脸:“如果明太子不在三河城,我愿意到我皇阿玛面前负荆请罪!”

    “这可是你说的!”

    多铎冷笑一声,起身说道:“那就这样吧,明日我们就攻城。一路行军,本王累了,先去休息。”

    面无表情的走了,看也不看豪格。

    豪格气的咬牙,虽然多铎答应配合他,但那种嚣张不屑的态度,却是让他怒火汹涌。

    但再多的怒火,也不能发作,豪格只能强压住心头的火气,目送多铎离开。

    等多铎一走,豪格再也忍不住,腾的一下跳起来,负手在帐中疾走,口中气愤的说道:“一个败军之将,在本王面前竟然如此放肆,若不是他去年败的一塌糊涂,今年我大清又何至于再征明?哼,他若是不信,又怎会带着兵马急急赶来,而且还不肯离开?不就是想要分功吗?”

    说着,站定脚步,望向帐中的正蓝旗众将:“你们说,是不是?”

    帐中都是心腹亲信,因此豪格说话并没有太多的顾忌。

    正蓝旗众将相互一望,没有人敢回答。

    只有固山额真何洛会向前一步,抱拳道:“主子,豫贝勒一向浅薄狂妄,众人皆知,你又何必和他见识?现在重要的是立刻准备攻城事宜,同时隔断明国援兵,争取一到两天,拿下三河城!”

    豪格恨恨的说道:“我担心他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明天未必真的出力帮我。”

    众将都不敢吱声。

    豪格这才收起对多铎的愤怒,将思绪转回对三河的攻击中,想了想,问道:“三河城池坚固,怕不容易攻击,你们又什么想法吗?”

    众将无语,还是何洛会沉吟道:“奴才……倒有一个想法。”

    “说。”

    “三河城墙并不高,最低处不过一丈五,但有一些臂助,攻上城墙还是不成问题的,奴才认为,可派人到附近乡间搜罗那些没有逃走的汉人百姓,以为肉盾和前驱,逼他们爬城,等他们耗费明军的体力和箭矢,我大军再攻城……”

    豪格面露喜色:“好!就这么办了,你们各领人马,立刻去给本王找人!”

    “嗻!”

    众将听令。

    何洛会又道:“主子,白广恩的人马怎么办?要不奴才带兵先再杀他一阵?”

    豪格摇头,冷笑道:“不必,你去杀他,他必然逃遁,等到我大军攻击三河,我看他救还是不救?如果他来救,我们正可以将他聚而歼之!”

    ……

    镶白旗大帐。

    回到帐中的多铎一改刚才在豪格面前的高傲和不屑,脸上带着笑,坐在软椅里,舒舒服服的喝酒。

    此次入塞,他率领偏师,从镶白旗到蒙古汉军旗,一共两万人,虽然明知道黄太吉起用他,准他戴罪立功,是为了笼罩他们三兄弟和两白旗,但能够领兵出征,多铎从心底里还是兴奋的,他一定要有所作为,一雪前耻。临行前,又收到兄长多尔衮的书信,对此次征明,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心里就更是清楚了。

    从黄崖口突破,并非是他,而是黄太吉的命令,老实说,最开始时,他心中是抗拒的,黄崖口距离蓟州不远,不但城墙高大,而是极容易得到蓟州守军的支援,从黄崖口突破,伤亡一定会非常惨重,难道黄太吉是想要借此削弱他镶白旗的实力吗?

    像是看出了他的疑虑,于是黄太吉告诉他,黄崖口虽然地势险峻,又离着蓟州只有四十里,看起来是最不容易被攻击的一个地方,也因此,明国对黄崖口的注意力是比较低的,相比于墙子岭、古北口等曾经被大清突破过的地方,黄崖口的守军是最少的,只要出其不意,乘其不备,拿下黄崖口,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旦拿下黄崖口,就可以迅速入塞,和主力钳击,击溃明国的蓟州防线,甚至是拿下蓟州,两到三天,就能杀到三河,五到六天,就可以直接杀到明国京畿,比之从其他地方突破,不但更快,而且更有威胁性。

    “十五弟,朕知道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朕相信你一定能完成!”最后,黄太吉鼓励道。

    没办法,多铎只能硬着头皮接了,第一,黄太吉所说没有错,黄崖口确实是一个出其不意的高超选择,如果从墙子岭等地突破,未必会比黄崖口轻松;第二,他是戴罪之身,没有可选择的余地,即便明知道黄太吉将这个任务交给他,隐隐有削弱镶白旗实力的用意,他也不能不从。

    八旗之中,多铎的镶白旗牛录最多、兵马最盛,满清传统,一向是幺儿守家,因此努尔哈赤在临死前,将自领的,人马最多,战力最强的镶黄旗交到他的手中,虽然随着黄太吉的登基,多铎原本的镶黄旗,不得不改成了镶白旗,不过只是互换旗帜和服装,人马还是原来的人马,即便因为去年的入塞失败,黄太吉罚去了他八个牛录,但他镶白旗的实力,依然是最强的。

    黄太吉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他,既是考验他,也是削弱他。

    不过多铎也不是白给的,他领军之后,晓伏夜行,用极快但又非常谨慎的速度赶到了黄崖口,夜晚忽然发起进攻,令守军猝不及防,而在攻取城墙的过程中,多铎亲自督军,命令上攻的汉军旗和蒙古旗不得后退,用汉军旗和蒙古旗士兵的鲜血,硬生生地拆掉了一段城墙,大军直入,夺下了黄崖关。

    此战,汉军旗和蒙古旗伤亡不少,他镶白旗的损失,却是微乎其微。

    照计划,他下一步应该是钳击蓟州,不过他派为先锋的牛录额真却没有能击溃蓟州来的援兵,令蓟州总兵佟瀚邦成功逃回了蓟州,这让他十分愤怒,立刻将作战不利的牛录额真贬为奴才,自己亲率大军,赶往蓟州和黄太吉的大军汇合,不过在行军途中,他得到了三河传来的消息。

    明太子竟然被堵在三河城中了!

    ____感谢“不爱会怎样、龙畅天下”的打赏,谢谢~~~

第689章 八里桥

    虽然不敢相信,但多铎还是毅然决定。立刻掉头,往三河杀去--和蓟州相比,明太子更重要,不止是因为明太子是明国储君,更因为明太子是时下明军的统帅,又有去年的战败之辱,多铎比任何人要想要打败明太子,加上蓟州总兵佟瀚邦已经逃回蓟州,攻打蓟州的可能性在降低,因此,多铎不认为自己掉头杀向三河是违背黄太吉的命令。

    不过多铎心中是有怀疑的,那就是,狡诈无比的明太子,真的会被豪格围在三河城里吗?

    这一份的怀疑,一直持续到了豪格帐中,当豪格将整个经过向他详细讲述,并且信心十足的保证,明太子一定就在三河城中之后,他心中的怀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多了---明太子绝不是这么容易能对付的,更不可能为了掩护三河的百姓,而在三河城外游离不去,以至于被豪格的兵马堵到了三河城中。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因此,多铎有八成的把握,豪格看到的乃是假象,明太子应该不在三河城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多铎也不敢百分百的否定豪格的判断,万一事情出了什么意外,明太子真的在三河城中,那就是一个惊天大漏勺,如果这个大漏勺最后被豪格抢到了,那豪格的地位和影响,将无可置疑,他们三兄弟将永无出头之日。

    也因此,多铎故意激怒豪格,令豪格揽下了一切,如此,不论违抗黄太吉命令的责任,还是攻城的损失,都由豪格承担,他多铎没有损失,但如果明太子真在三河城,那这惊天的大功劳,却少不了他多铎的。

    攻城其实也是一种试探,如果明国大军倾巢出动,往三河来救援,那就证明,明太子确实就在三河城中;反之,如果只有十几里之外的白广恩部,明国其他兵马都按兵不动,持续观望,那么,三河城所有的一切就都是假象……

    想到明太子,去年的失败和屈辱,一下就涌上心头,多铎一仰脖子,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冷冷说道:“明太子,不管你在不在三河,只要遇上我,定叫你好看!”

    ……

    晚间,多铎听到豪格营中传来的喧哗,随即得到消息,豪格麾下的蒙古正黄旗已经倾巢出动,往周边区域,搜捕明国百姓去了,心知定是何洛会的毒计,想要捉拿炮灰,驱赶明国百姓攻城,多铎不管他,喝完美酒,倒头就睡。

    清晨,多铎在帐中召集众将,令固山额真英俄尔岱和蒙古正红旗固山额真恩格图各领一军,左右包抄,准备给白广恩来一个突击--豪格兵少,以围困三河为第一,因此对十几里之外的白广恩有所容忍,多铎却不能容忍,同时的,也是一种试探,他要从白广恩的真实反应中,判断明太子究竟在不在三河城中。

    至于其他兵马,则在他亲自统领下,和豪格的兵马一起攻城。

    命令发下去,稍加准备,多铎在奴才们服侍下披上甲胄,正要出帐上马之时,忽然听见账外马蹄声急促,随即,一个满是灰尘的白甲兵气喘吁吁地奔了进来,双手捧着信笺,单膝下跪:“十五爷,我家主子的信!”

    多铎一看是哥哥多尔衮麾下的亲信白甲兵,心知一定是有紧急情况,于是急忙接过了撕开看。

    原来,豪格在三河城围住明太子的消息,昨天黄昏就已经传到了多尔衮的耳中,此次建虏大军入塞,多铎领偏师,豪格为前锋,黄太吉和多尔衮领中军,不过因为身体的原因,黄太吉其实是落在最后面的,真正领中军的是多尔衮。

    和多铎的犹豫不同,多尔衮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就作出了判断,也料到弟弟多铎一定会在三河城下停留,和豪格争功,于是急忙写了这一封密信,令亲信白甲兵,不分日夜,星驰兼程送到多铎面前。

    多尔衮的密信有两个重点,第一,明太子在三河之事,十有**是明太子的缓兵诡计,为的就是延续大清南下的速度,多铎你切不可中计,而是要遵从黄太吉最初的命令,入塞之后,带领大军迅速南下,抢占运河渡口,不给明军反应的时间和机会!

    不过这并不表示不可以帮助豪格,多尔衮的意思,将步兵留给豪格就可以了,豪格攻不攻,怎么攻,就和他们兄弟没关系了。

    第二,退一万步讲,即便豪格的情报是真的,明太子真在三河城中,最后豪格破城抓了明太子,但多铎不争功,坚决执行军令、为大局着想的态度,也足以令他们兄弟立于不败之地了。

    最后,多尔衮在信中再一次叮嘱弟弟,明太子狡诈,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大意。

    看完哥哥的信,多铎立刻意识到,自己自以为聪明,但细想之下,却远没有哥哥深谋,不觉有点汗颜,急忙转对身边的白甲兵说道:“传令,令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和他麾下的兵马,留在三河城,助正蓝旗攻城,英俄尔岱和恩格图的骑兵,原地待命,待我中军精锐拔营完毕,再一起杀向明国京师!”

    “嗻!”

    多铎命令一下,他率领的偏师大军立刻就行动了起来,大约六千人的汉军旗留了下来,剩下一万多人的镶白旗蒙古旗骑兵和包衣奴才们则是跨上战马,往明国京师方向杀去。

    听到多铎忽然带兵离去,豪格又怒又急,他不明白,昨天黄昏说的好好,今早怎么忽然就变卦了?而且一句解释也没有。

    “多铎!你个言而无信的小人,我一定要将此事告知我皇阿玛,你等着,终究有一天,我要你好看!”多铎在帐中暴跳如雷,虽然多铎留下了六千汉军旗,但却带走了全部的镶白旗和蒙古旗,围城兵力,一下就从三万人变成了一万多,如果三河城防够坚固,守军够顽强,他们肯定是攻不下来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豪格要放弃攻城的计划,当何洛会抱拳问道,是否要按照原计划攻城时,豪格踱了几步,咬牙切齿的说道:“不能再等了,叫石廷柱那个狗奴才滚过来,想方设法,一定要在皇阿玛大军到来之前,拿下三河城!”

    “嗻!”

    ……

    京师。

    得到多铎大军向京师杀来的消息后,朱慈烺没有回京师,而是沿着官道直奔通州。

    官道之上,逃难的百姓依然络绎不绝,朱慈烺心有忧虑,虽然戒严令和撤退令已经发出去三天了,朝廷对各地官员也是强力督促,但从眼前的情况看,仍有很多百姓还没有能逃到安全的地方,不止是因为扶老携幼,更是因为交通和交通工具的不便,一旦建虏杀到,那可如何是好?

    京师到通州的官道,就在通惠河边不远,其间,朱慈烺数次停下,查看通惠河的水情和守军防御情况。

    感觉通惠河的水位好像是涨了不少,从前最浅处不到一人高,难以行船,现在已经有一人高了,这当然都是天津闸门关闭的功劳。唯一的遗憾,就是闸门关闭之后,河水几乎不流动,没有大江大河的湍急,不利于防守。

    河岸边,人头攒动,精武营的士兵正和民夫们一起动手,构建胸墙,栽设鹿角,设置各种各样防御登陆的障碍工事,虽然运河水位上涨,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建虏兵马难以涉水过河,但应有的警惕却也是不能少的,因此必须在河岸边设置障碍物,以防万一。且每隔五百步,就有一处明军营帐,驻有五十名的巡河明军,同时有一座高高的瞭望楼,日夜不停,向运河对岸瞭望,但有敌情,立刻通报。

    而每隔一千五百步,就有一处大营寨,驻军五百,以为周围的支援。

    朱慈烺看了微微忧心:实地探访之后,他发现,比兵力不足的问题,好像比想象的更严重。

    现在杨文岳的保定兵,运河的漕兵,两个战兵营,加上精武营副将刘耀仁率领的四个千总队,大明在运河西面的兵马一共有将近四万人,运河三百余里,平均一里一百来人,看起来不少,但其实却远远不够,尤其是通惠河,这里的水位低,极容易被建虏攻击……

    当太子出现时,现场的官员和将领急忙迎接,朱慈烺简单询问,又亲自到河岸边,查看鹿角和各种障碍设施,勉励众人,然后才继续前行。

    快黄昏时,朱慈烺来到了八里桥。

    八里桥的本名“永通桥’,因为它坐落在通惠河上,距通州八里地左右,所以人们俗称为“八里桥”,历史上,八里桥最有名的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八里桥之战,其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向京师杀来,僧格林沁统率蒙古马队七千、步兵万余名扼守八里桥,和英法联军展开血战,七千蒙古马队冒着炮火,向英法联军发动猛冲,遭到据壕作战的英法联军步兵密集火力的阻击和敌炮榴霰弹的轰击,最后几乎是全军覆没。

    蒙古马队不可谓不勇,但在犀利的火器面前却是毫无办法。

    此战乃是中国历史上,精锐骑兵被步兵彻底击败的第一次,七千蒙古马队,生还者不过数百,而英法步兵的伤亡,却只有十二人,从那以后,满清最为倚仗的八旗和蒙古骑兵,一蹶不振,在犀利的火枪面前,难有作为,汉人绿林军渐渐成了大清主力,太平天国后,湘军崛起,更是将八旗和蒙古兵彻底挤出了历史舞台,从那以后,清国得以继续统治中国的倚仗,不再八旗本身和蒙古骑兵,而是拿着火枪的汉人绿林兵了。

    某种意义上讲,八里桥之战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八里桥之战,八旗和蒙古骑兵,不会那么快的就退出历史舞台。

    前世读史,朱慈烺对八里桥之战的印象非常深刻,穿越之后,几次前往通州,路过八里桥之时,他都会驻足停留,冥想三百年之后的那场战役,想着在这三百年之前,大明军队是否也可以学习并复制英法联军在八里桥的战术呢。

    现在建虏入塞,八里桥是建虏从东面杀向京师的必经之处,虽然过去几次入塞,建虏都绕京师而过,南下劫掠,没有直接通过八里桥,京师没有危险,但这一次不同了,在运河水涨,大明沿着运河严密防守,难以渡河的情况下,建虏大军说不动就会杀向京师,而八里桥就将是他们攻击的重点。

    为了八里桥、通州和整个通惠河的安全,朱慈烺将杨轩的战兵营布置在了这里。

    朱慈烺到八里桥时,远远就看见矗立在桥头这边的那一座棱堡和堡墙上飘扬的大明军旗,比起三河城边和通州城前的大棱堡,八里桥前的棱堡,属于小型,只能驻兵五百,但因为石桥桥面狭窄,通过不便,挡在石桥之前,前有壕沟,上下两层,配有大量火炮,所有炮口都瞄着桥面的棱堡对石桥有着绝对的统治力,建虏若想通过,非付出尸山血海的代价不可。

    而在棱堡周围,以棱堡为核心,明军挖掘壕沟,又建立了一圈外围防线,不置火炮,只置鸟铳兵和手雷,以免火炮落入敌人之手,但使壕沟坚守不住,立刻就可以退入棱堡之中。

    对棱堡战术,朱慈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虽然这一世还没有经过实战,但历史却已经证明了棱堡的效用,今年为了应对建虏入塞,大明朝耗费重金,在京畿第二道防线,一共修建了大小棱堡一十六座,小部分扼守河面,大部分修建在城池防守的要点,而驻守这些棱堡的都是火器精良的精武营,朱慈烺相信,他们一定能让建虏付出代价。

    最初,有朝臣提出,如果建虏入塞,可以炸毁运河上难以拆除的四座石桥,但朱慈烺否定了,一来这个时代炸药威力有限,石桥都是由石条砌成,每座石桥的修建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绝不是现在的炸药能炸毁的;第二,人类都有侥幸心理,留下石桥,也等于是给建虏留下了一条去路,面对难于逾越的河水,建虏一定会尝试走石桥,而窄窄的石桥,将成为他们的坟场。

    ___感谢“不爱会怎样、龙畅天下”的打赏,谢谢,感激不尽~~

第690章 通州防卫

    八里桥前,朱慈烺登上棱堡,俯视河面。

    夕阳之下,运河波光粼粼,一座优美的拱形石桥横跨河面,贯通东西,整个桥为花岗岩石所砌造,桥长50米,宽16米左右,桥墩呈船形,望柱上雕有精美的石狮,桥中间是一个大跨度的桥拱,高达8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型的桥拱,约3米,这种中间高,两侧低的特殊构造是专为漕运所设计的。通惠河运粮船多为帆船,如建造普通形式拱桥势必阻碍漕船航行,将中孔建造得相当高耸,漕船即可直出直入,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之说。

    好优美的一座桥。

    朱慈烺暗暗赞。

    据他所知,八里桥景色最美其实是月夜,扶栏观水,细波之中,月影婆娑,或如玉盘,或如银钩。有客航货舟通过,桨碎玉盘,水折银钩,甚为壮观。就这是有名的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

    此时桥面上有百姓在通过,拖家带口,推着小车,扶老携幼,呼唤之声不绝,有官军维持秩序,远处还有官军的探骑在奔驰,而在石桥后、棱堡前的壕沟上,铺设有木板,使百姓通行不受影响,一旦建虏杀到,撤去木板,立刻就可以转换为战场工事。

    镇守此处棱堡的把总叫段斌,他小心翼翼的向太子殿下介绍棱堡的防卫。

    棱堡上下两层,棱形向前,大小枪眼两百处,除了弗朗机炮,还有安放了不少的虎蹲炮,虎蹲炮射程近,威力小,不适于野战和攻城,但就河岸防守来说,却是一个相当的利器,因此朱慈烺早早就令人将库房里的虎蹲炮全部拿了出来,挑选堪用的,沿河布置,尤其是几个棱堡,更是重点配置的对象。

    所有虎蹲炮的炮口,都预先瞄准了桥面,但使建虏大军通行,必然轰他们一个血肉横飞。

    朱慈烺静静听,心思却想的很远,不止是眼前的八里桥,也不是通惠河,而是整个三百里长的京畿运河……

    “参见殿下!”脚步急促,有人急匆匆登上棱堡,全身披甲,顶着京营特有的圆盔,身强体健,面色黝黑,身后的亲卫为他背着一杆精铁的鸟铳,正是战兵营主官、喜欢玩铳的杨轩。

    杨轩原本在通州,听闻太子殿下在八里桥出现,他急急前来拜见。

    朱慈烺微微一笑,从杨轩微微发红的眼睛他就知道,杨轩最少两三天没有休息好了,原本的命令是令他驻防密云,但行军到半途,忽然接到明令,又急急转回通惠河,杨轩的疲惫是自然的。

    比起初到京营之前,杨轩不但更黑,而且更壮了。

    朱慈烺询问八里桥和通州防务,杨轩一一回答。

    去年击退建虏入塞之战中,杨轩表现显眼,在潮白河亲自击毙建虏大将嘎达浑,成功阻击了正红旗的突围,战后论攻,被提为了守备。因为他是整个京师之后,唯一还有尚武之气,还能奋发的勋贵后代,因此朱慈烺有意的栽培他、提拔他,将他任命为两个战兵营主将之一,以此向那些有所怨言的勋贵们表明:但是有才能、能杀敌,我朱慈烺一定会重用祖上曾经为大明浴血的勋贵后代,未来前程可期;但如果是安逸享乐,只想要到京营当官混日子来的勋贵后代,我一概不欢迎,敢捣乱者,最后的结局不是薛廉就是李国帧。

    朱慈烺的这一份心思,一些聪明的勋贵都已经领悟到了,其中杨轩的叔父彰武伯杨崇猷最有代表性,在杨轩之后,他将自己的独子杨继也送到了京营中,就在杨轩身边进行历练。

    而杨轩本人也没有让朱慈烺失望,不论是过去的千总,还是现在的战兵营主将,杨轩都没有流露出过勋贵后代的娇贵之气,始终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尤其是被任命为战兵营主将之后,杨轩的心气就更是足了,几乎是全身心扑在了营中。

    唯一不足的是,杨轩是一个外向型的性格,事事好强,总是要争一个第一,过去,他和同为千总的魏闯较技,现在则是换成了阎应元。

    相比之下,阎应元就内敛的多了,只默默做事,从不张扬,有句话讲,胜不妄喜,败不荒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从这一点上来说,阎应元是合格的,杨轩还需要再努力。

    从千总到战兵营,看似兵马只是增加了一倍多,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千总队只是单独一队,但战兵营却是一个拥有枪兵、铳兵、骑兵、炮兵和工兵后勤的合成体,此外,还设有小型的参谋部,所有参谋,都从京营参谋司调派,担负向主官出谋划策的职责。

    某种意义上讲,战兵营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京营。

    在战兵营成立的会议上,朱慈烺清楚的告诉众将,战兵营未来都是要独当一面的,要具备独自发动一场大战役并保证取得最后成功的能力,步骑协同、步炮协同是战兵营的基本,作为主将,责任重大。

    现在,京营只有两个正式满编的甲种战兵营,分别为杨轩和阎应元,徐文朴魏闯他们虽然也都领了一个战兵营,但皆是乙种,不论人员还是装备,都没有配备齐全。

    战兵营从组建到现在,不过半年时间,杨轩和阎应元一直都在紧张操练,对他们的工作,朱慈烺是满意的,而建虏再次入塞,将是战兵营遇到的第一个严峻考验。

    在八里桥停留了一刻,朱慈烺听取杨轩的汇报,对杨轩的兵力配置和守卫方略,有了清楚的了解,杨轩的战兵营一共五千人,他将一千人放在了通州城,一千人为机动队,剩余三千人,沿河摆开,防御建虏的渡河。

    而通州城中,除了他的一千兵马,还有保定总督杨文岳的一千五百的督营和六百铳兵,加上通州原有的兵马和漕兵漕丁,一共有**千人,保定总督杨文岳亲自坐镇通州,就京师防守来说,京师是第一位,通州是第二位,大明朝廷或可容许建虏渡过运河,南下侵掠京畿南部各个州县,乃至山东,但京师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因此,照皇帝的旨意,兵部的命令,保定总督杨文岳,将自己的帅帐设置在通州、重点保卫通州。

    历史上,崇祯十五年,建虏入塞之时,首辅周延儒为最高统帅,当时他就是把所有兵马都聚集在通州,令建虏望城而过,虽然保证了京师的安全,但却也导致了京畿南部的各处州县,防卫力量薄弱,被建虏轻易攻破,一直杀到山东海州的悲剧,今世的情况虽然比崇祯十五年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通州依然是防守的重点--换句话说,哪怕被建虏突破了运河防线,山东被破,通州和京师也决不能有失,以免惊扰圣驾,因此明朝廷将可以动用的机动兵马都布置在了通州。

    现在,兵部的计划就是如此,杨文岳的帅帐设在通州,可保通州无虞。

    对这一点,朱慈烺其实是非常不同意的,但他并没有直接提出反对,因为他知道反对也无效,不止是皇帝,也不止是为了维护皇帝的颜面,各个朝臣的家属也都在京师,因此京师是第一位的,太子如果提出异议,一定会被群臣反对,御座上的皇帝也不会支持,所以只能默认。

    置于那些小州小县,只要能喂饱建虏,令建虏退兵,大部分的朝臣都是不在乎的。

    对朝臣们的心思,朱慈烺心知肚明,但却也无法反对,不用说他是太子,即便他是皇帝,面对群臣的众口铄金,他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最后。朱慈烺忧心的问道:“汝霖,建虏前锋大军明后天就会杀到运河,你可有信心?”

    杨轩字汝霖。

    杨轩眼睛发亮,斗志昂扬的说道:“臣等他们很久了,有臣在,一个建虏也休想越过通惠河!”

    朱慈烺点头:“可有什么困难?比如……兵力可足够?”

    杨轩犹豫了一下,回道:“是不太宽裕,不过眼下各处兵力都是紧张,臣不敢再向朝廷要援兵,臣有信心坚守通惠河!”

    朱慈烺欣慰点头,杨轩是一个骄傲的性子,明明兵力有所不足,但却也不肯直接提出,只是拐弯抹角的说。杨轩一个战兵营有将近五千人,配了少量漕兵,不但要防守四十里的通惠河,而且要兼顾通州城,虽然精武战兵营都是精锐,武器精良,除去一千杂役和马夫,剩下的四千人可当八千人使用,但压力依然是很大的。

    不但通惠河,整个运河防线都是如此。

    离开八里桥,朱慈烺继续往通州。杨轩跟随护卫。

    “殿下,天色马上就要黑了,还是尽早返回京师吧。”驸马都尉巩永固拦在马前,一脸担心。

    朱慈烺眼望东北方,脸色凝重的说道:“建虏前锋兵马最快也要到明天清晨才能赶到通州,今夜不会有危险和战事,八里之外的通州乃是运河防线的核心所在,我岂能不去?”说完一甩马缰:“走!”

    巩永固劝不住,只能叹息跟上。

    ……

    傍晚,朱慈烺来到通州。远远就看见通州城门紧闭,门前不见一人,城头的火把已经亮了起来。

    通州乃是京师的东面门户,又是漕运的终点,粮米囤积只所在,因此其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蓟州。除了杨轩的战兵营,杨文岳的督抚营,通州本地的兵马、漕兵和义勇,合到一起有七八千人,加上杨轩布置在城中的一千精武营,整个通州的防守兵马一共有**千人,今年通州增修加固了城墙,东门外还修建有一座棱堡,就防御力来说,今日通州已经远胜历史上的通州了。

    历史上,建虏六次入塞,其中崇祯二年和十一年都经过通州,但两次都没有攻击通州,一来,大明朝廷对通州重视无比,每次都是重兵防守,二来,建虏不攻坚,两次都只是抢掠通州城外,然后快速而过。

    但这一次却不同,在运河受阻的情况下,建虏说不得会猛攻通州,一旦建虏攻陷通州,他们面对的局势就会豁然开朗,不但可以获取通州城中的船只和粮米,而且还可以通过通州城中的石桥,越过运河,南下劫掠。

    因此,通州绝不能有失,朱慈烺必须亲自来查看。

    听闻太子驾到,得到消息的通州文武急忙开城迎接,保定总督杨文岳,保定中军总兵姜名武,通州知州张凝和,兵备道,通州副将刘一松,各个衙门的官员,都全部出迎,这其中,朱慈烺终于是见到了现任通州厘金局主事,南明唯一深谋远虑,有辅国之才,曾经官至永历朝兵部尚书、光化伯的堵胤锡。

    堵胤锡,一代名臣,前世读史时,朱慈烺就对他印象深刻,不唯他的名字特殊,堵姓少见,更因为他的才能和大局观,甲申之变时,堵胤锡还只是长沙知府,远在江南,难以出力,事变之后,堵胤锡立刻在长沙组织义军,而他最大的功绩就是顶着内外巨大的压力,不惧危险,孤身一人,亲到顺营,说服了闯营李过,将大顺军的二十万余部收到了南明朝廷的麾下,为南明朝廷的延续,起到了关健作用,南明后期,原本的官军完全不堪用,都是顺军和西军在支撑,而这,都是堵胤锡的功劳,若没有堵胤锡,凭着何腾蛟等人对农民军的歧视,南明怕是延续不了那么久。

    不说延续,只说闯营的二十万人马如果不被朝廷收服,而是和南明朝廷为敌,南明朝廷的形势怕是会更加凶险。

    大方向上堵胤锡看的清楚,而在实际的战术中,堵胤锡也有相当的眼力,为人更是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正是他的统领之下,明军才能在湖广支撑,和清军形成僵持。

    但终究独力难撑,又受权臣的掣肘和猜忌,最终,堵胤锡空有抱负而无法施展,在浔州病逝,年仅四十九岁。

    堵胤锡这样的大才,曾经是南明可能复起的短暂光辉,但却为南明朝臣自己所湮灭。

    \

第691章 初见堵胤锡

    这一世,朱慈烺要给堵胤锡施展才华的机会。

    因为堵胤锡在长沙知府之前,曾经在北新钞关担任过税官,任内申明课则,革除积弊,政绩卓越,因而被拔擢为长沙知府,这样的人担任通州厘金局的主事,再合适不过了,因此,朱慈烺平生第一次向首辅周延儒发出了强烈的暗示,要求任用堵胤锡为通州厘金局的主事。

    周延儒不敢不从,凭借首辅的威严和权利,力排众议,调上任长沙知府还不到三年的堵胤锡到通州赴任,当时还引起了不少的议论,甚至有官员上疏反对,认为不合官制,不过都被周延儒压了下去。

    而堵胤锡也不负众望,到任通州之后,整饬厘金局,严格执行朝廷的制度和税法,只三个月,通州厘金局上下就焕然一新,到现在,每日入库的税银是过去的三倍。

    通州厘金局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从南方来的货物,都需要在通州交税,同时也要在通州接收查缉,如果查出在半途之中有过逃税漏税,需三倍缴纳,数目重大者,可直接押入大牢。堵胤锡铁面无私,严格执法,令奸商们无机可乘,加上朝廷又推出了严厉的查缉制度,查缉逃税,上上下下都会有奖赏,底层士兵和官吏查私的热情都被激发了出来,商人们给少数官员塞给小钱,就能逃过钞关,少交税银的情况,一时为之禁绝,朝廷税银也随之大幅增加。

    若没有堵胤锡在通州的大刀阔斧,充当最后的守门神,厘金局的颓废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被逆转。

    堵胤锡,功莫大焉。

    在今日之前,朱慈烺还没有见过堵胤锡,不过他对堵胤锡一直都非常关注,堵胤锡在通州的一举一动,都由军情司记录,并时时汇报给他,因此,虽然没有见,但他对堵胤锡却已经是很熟悉了,更不用说那些历史上的记载。

    通州城中大小衙门有**处,论品级,身为户部五品主事的堵胤锡位在前几,因此他此时就站在保定总督杨文岳的身侧,一同迎接太子。

    向杨文岳点头微笑之后,朱慈烺看向堵胤锡,问道:“你就是堵胤锡堵仲缄?”

    堵胤锡字仲缄。

    “正是臣。”堵胤锡急忙躬身。

    蓝色的官袍,黑乌纱,四十岁上下,脸色方正而清瘦,胡须微微,目光平静如湖水,身材不高,但却自有威严。

    朱慈烺深深望着堵胤锡,微微向前倾了一下身子,用一种只有他自己才会体会到的尊敬口气说道:“早听说堵主事的名字,今日……终于是见了。”

    堵胤锡惶恐,躬身更低:“臣不敢。”

    朱慈烺心说你敢的,南明一朝,也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大战略家,可惜,如此大才却始终没有能掌握到绝对的中枢权力,远大的抱负和赤诚的忠心,敌不过同僚的掣肘、不堪用的官军和汉奸军队的连绵攻势。最终化成了一股孤臣无力可回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愤之气。

    南明一朝,史可法是叹,堵胤锡却是惜啊。

    这一世,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朱慈烺一定会给堵胤锡用武之地。

    朱慈烺微微一笑,抬目看眼前的通州城门,再看杨文岳:“通州城防如何?”

    “请殿下巡视。”杨文岳和太子共同经历数战,早已经知道太子的脾气,不多说,只请太子入城。

    “走!”

    朱慈烺走马进城,然后在众文武的簇拥下,登上通州城楼,巡视通州防务。

    通州是一座商业城市,城内市井繁华,商铺众多,城中一半的居民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平日里,即便是到了夜晚,城内都是灯火通明,酒馆妓院里人头攒动,街道上人流如织,繁华程度比京师更甚,但今晚,城中却是黑漆一片,几乎看不到什么光亮,原来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大商人都担心通州挡不住建虏的兵锋,纷纷带着家人逃往京师,原本的十万人口,现在连五万也不到了,各种商业活动更是全部停止。

    城中黑漆,城头之上却是灯火通明,杨轩的一千精武营,加上通州本地的兵马和漕兵漕丁分守四门,杨文岳的督抚营为接应,城头之上,火炮弓箭,滚木礌石,都已经准备齐全,持枪的军士往来巡逻,城外的原野中还布置有少量的探骑,整个通州城都已经进入到了战备状态,但是建虏来到,立刻就可以迎战。

    朱慈烺最关心的并不是装备,而是士气,精武营不用说,杨文岳的督抚营也还可以,对即将来到的建虏大军并不畏惧,但通州本地兵马和漕兵漕丁却都是眼有不安,显然,对于可能来到的大战,他们并没有多少的信心---这样的兵,只能守城,决不能野战,一旦野战就是一触即溃的下场。

    站在东城墙,朱慈烺远望东北方的黑暗,心想,不知道三河现在怎样了?豪格是否已经开始攻城?而离开三河的多铎又行到哪里了?算时间,最迟明天上午,多铎的前锋兵马就会出现在通州城下,如果没有,那就说明,多铎的兵马没有向京师而来,而是杀向其他地方了。

    最重要的是,今日已经是九月二十六了,照历史记载,黄太吉死于崇祯十六年得九月二十一,就在崇政殿的龙椅上,坐而亡,等于是忽然暴毙,今日已经是二十六了,为什么还没有消息传来?难道身在军中的黄太吉,因为环境的改变,他的死亡日期也会改变吗?

    这一夜,朱慈烺就宿在通州城,宿在通州厘金局衙门。

    巩永固和宗俊泰都是不安,建虏入塞,随时都可能会杀到通州城下,太子夜宿通州,岂不是危险?但太子殿下心意已定,他们也没有办法反对,只能加强戒备,派出更多的探骑,一旦建虏兵马靠近通州,就要立刻保护太子殿下离开。

    夜晚,朱慈烺先和保定总督杨文岳秉烛夜谈,就着运河地图,详细询问运河防务和兵力配置。

    “殿下,通州到天津的运河,一共两百六十里长,其间的木桥和浮桥都已经烧毁,除八里桥之外,还剩下三处可以通行的石桥,现在精武营副将刘耀仁率四个千总队,分守这三处,并拔出一支千总队,守卫距离通州四十里,和香河隔河相望的王家摆渡口,王家摆虽小,但位置关键,非京营守卫不可。”

    杨文岳脸色严肃,眼睛也红红,好像是长期失眠,又或者是压力太大,总感觉他有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去年建虏入塞之前,他就自请辞去保定总督的职位,但没有被朝廷接受,后来坚守蓟州南原,立了功劳,朝廷就更是不准了,从那以后,杨文岳也不再提出,只专心整饬保定的军务,操练保定兵,去年到今年,颇有政绩。

    杨文岳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清楚的为太子指出地图上相对应的那个点

    “阎应元的五千人守河西务,周边三十里,都是他的防区。”

    “臣麾下保定兵有一万四,加上武清,东安的人马,沿途的漕兵漕丁,一共两万一千人,沿运河摆开,百步一小哨,五百步一大哨,一千步一军营,十里设一探马所,但有消息,快马次第传达,即便是两百里外的消息,半天之内就可以传到臣的手中。”

    杨文岳的手指继续移动。

    “臣领督抚营坐镇通州,副将贾悌,率兵三千,驻守杨村到香河段,参将冯名圣,领兵两千,守卫香河到通州段。此两队皆是游击,哪里有危险,建虏从哪里渡河,他们就往哪里救援。”

    “殿下的精武营和臣之保定兵,相互交叉配置,但有危急,可相互支援。”

    “而杨村到天津的六十里运河,由天津巡抚路振飞负责防卫,路振飞统辖天津,杨村,静海的人马,一共六千人,运河天津段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不利骑兵,路振飞应可应付,此外。路振飞已经调了大沽口的水师海防营回防天津,海防营八百水兵,有小船三十艘。如果危急,小船可以顺着运河而上,阻挡建虏的渡河。”

    “山东总兵尤世威已经领兵从临清出发,最快月底之前就能赶到天津,河南总兵陈永福此时应该已经接到了命令,从开封到京师,最快需要一个多月,短时间之内怕是指望不上。”

    杨文岳将运河防线大致说完,抬目看太子。

    朱慈烺望着地图,微微点头,杨文岳虽不是带兵的大才,但还算是规矩,运河防务,布置得也还算是稳妥,找不出什么破绽。

    当然了,这并非是杨文岳自己,而是他和兵部老尚书冯元飚和侍郎张凤翔共同商议后的结果。

    “粮草,器械,火药,可都准备齐全?”朱慈烺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好的战术战略,没有粮草辎重也是无法施行的,这一点,朱慈烺比任何人都有体会。杨文岳麾下的保定兵,仿效的是当年的戚少保,设的是车营,用的是车兵,多以火器杀敌,虽然大部分使用的还是火绳枪,只有少部分的精锐用上了太子支援的燧发枪,但每日损耗的弹药,却并不比精武营少多少,而如果没有火药,只靠肉搏,杨文岳的兵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

    杨文岳苦笑:“这正是臣要向殿下说得,阁部粮草,器械和火药,都有短缺啊,尤其是粮草,臣军中存粮不过十日。”

    朱慈烺皱眉:“通州不是就有粮仓吗?”

    杨文岳压低声音:“据臣所知,通州粮仓空了一半,都拉到京师去了,剩下的一半,户部要掂量着使用……”

    朱慈烺无语,他无意责怪户部,因为这事怪不得户部,京师进了那么多的难民,朝廷要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只靠京师的存粮是不够的,非得从通州拉米不可,粮食问题一直是大明难以解决的头号难题,也是灭亡的原因,在天灾**,建虏入塞不断的情势下,这个问题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即便是今年种下了六十万亩的玉米土豆和番薯,收成也不错,但短期之间,却依然是杯水车薪。

    “我知道了,这事我会处理……”

    杨文岳身为保定总督,不敢轻易动通州的粮仓,朱慈烺却不管这个。

    朱慈烺想了想,又道:“陈永福,尤世威进京的粮米问题,兵部是如何处置的?”

    “内阁已经行书所经州县,要他们保证陈永福和尤世威的军粮。”

    明制,客军过境,三日后当地官府必须供粮,如果是三日之内,可供可不供,也因此,一些奸诈的地方官为了不给客军供粮,常常使用诈术将城下的客军骗的到处乱跑,以逃过三天的期限,对这一点,朱慈烺非常憎恨,因此他去年就向朝廷提议,要求废除此弊政,以后大明官军在境内行军,预先由兵部测算筹备,令大军在指定的州县领取军粮,如果没有军粮,则不可行军。

    其实,大明军制最初就是如此,但崇祯年却渐渐败坏了,己巳之变时,京师危急,为了勤王,天下兵马一窝蜂的都往京师来,但军粮问题却没有人预先谋划和布置,以至于各地州县刚刚支应走了前一拨的兵马,后一拨兵马又来,一来二去,州县粮仓里就没有粮了,为了应付,只能想办法搪塞,最终逼得那些拿不到粮米的官军饿极哗变,不是抢劫百姓,就是聚啸山林,最后都变成了流贼。

    这种惨痛的教训,决不能再犯。

    朱慈烺点点头,将思绪重新收回运河防线,脸色凝重的说道:“四万人马守卫两百六十里的运河,平均一里河道不到两百人,如果建虏蓄积力量,悄悄造船,忽然从某处渡河,我军怕是会守不住的,因此必须再增加兵马,尤其是要增加可以快速支援各处的骑兵,在第一时间就压制建虏的渡河,照塘报看,白广恩的兵马最迟明日凌晨就会撤到通州,密云总兵唐通的两千骑兵此时应该已经到京师城下了,今日来之前,我就已经给他传令,令他带军往运河防线,在武清一代驻军,白广恩则驻扎在通州段,但有警讯,立刻驰援。有这两支骑兵做机动力量,精武营为骨,保定兵为主,只要不出意外,运河防线应该可以固守到十二月。”

    杨文岳喜:“如此就更好了。”随即想到了什么,拱手道:“殿下……是不是再斟酌一下呢?原计划,唐通可是要卫戍京师的呀……”

    ---感谢“不爱会怎样”的打赏,谢谢~~

第692章 防线隐忧

    “不用。就这么定了。”朱慈烺淡淡回答:“京师尚有十万人马,安全无虞。”

    杨文岳还是有疑虑,不过终究没有再说什么,离开之前,他犹豫很久,好像是有什么话要说,但终究没有说出,只是向太子殿下深深一礼,然后离开。

    朱慈烺却是猜出了的心思,于是问道:“杨制台是想知道虎大威渡海攻击之事吧?”

    杨文岳回身行礼,脸色微红:“军国大事,臣本不应该多问,然……”

    朱慈烺微微一笑:“刚接到的军报,他们已经出海了。”

    “太好了,太好了,我大明终于可以还手了……”

    杨文岳喃喃而走,夜风吹拂着他,他心头擂响着战鼓,不为眼前的通州,而是千里之外的辽东海岸,虽然已经贵为二品的总督,一线的封疆大吏,又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有所倦怠,但杨文岳骨子里却依然还是一个热血青年。面对大明军队十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踏上辽东故土,他心里的激动按捺不住。

    杨文岳兴奋的睡不着,没有回住处,又去城头转了一圈,确定无事后,才返回休息处。

    杨文岳之后,朱慈烺召来了堵胤锡。

    太子深夜召见,只在保督之后,堵胤锡心知意义非凡,在太子赐座之后,他谨慎肃然的望着太子。

    朱慈烺却是微微笑,穿越到这个时代,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历史书本上的那些人物进行交谈,不管是忠臣还是恶官,都能令他有所顿悟,然后,他对某些事情的处理,就更加有信心和心得了。

    “堵主事不必拘谨,今晚教你来,乃是有些事情向你请教,希望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朱慈烺微笑。

    ——————————最近订阅下降的厉害,不得不重启防盗版,写作不易,谋生更不易,个中不便,望大家谅解,正式内容请十五分钟后刷新,如果是半夜,请凌晨刷新,对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处置刘泽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额头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过是不是回到官署再问讯他们?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张胜,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两位指挥使对质。

    两人都是满头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听好了,本宫只问一次,但有一字虚言,必严惩不贷。李青山冒功,究竟怎么回事?”朱慈烺俯视他们,冷冷问。

    张胜,姚文昌虽然是刘泽清的死党,但在带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却也不敢撒谎,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况当日知道真相的人极多,他们不说,自有他人会说,于是两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当日真相说了出来。当日,李泽清带兵围攻梁山,不想却走了李青山,刘泽清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勾结军中将领,将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劳掠为己功。

    不过张胜和姚文昌却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关系。

    当两人自白时,同样跪在地上的刘泽清面无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过了。这个总兵,肯定是丢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认,太子找不到证据,最多就是罢职,等过了这个风口,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到了太子身边小声而报,却是中军官佟定方。

    原来精武营两个把总队已经悄无声音将刘泽清的五百亲兵堵在了城门口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刘泽清的亲兵队胆敢作乱,立刻就可以绞杀。

    一切安排妥当,朱慈烺冷冷看向刘泽清。

    “刘泽清,你知罪么?”

    事到如今,刘泽清不能不认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时猪油蒙了心,抢了李浩然的功劳,臣有罪,臣该死。但臣绝没有派人杀害李浩然!”

    都见到棺材板了,居然还嘴硬,朱慈烺心中冷笑,声音冷冷道:“刘泽清虚报战功,欺骗朝廷,着立刻拿下,押入军中候审!”

    听到此,刘泽清大吃一惊:“殿下,臣是陛下任命的总兵,你不能这样对臣啊……”

    他以为就是降职,最多就是撤职,想不到太子居然要将他拿下。

    武襄左卫早已经一拥而上,将他打翻在地,剥去甲胄,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

    跟在刘泽清身边的副将郑隆芳见事不妙,想要悄悄溜走,也被武襄左卫按倒在地捆了起来。

    山东文武都看的目瞪口呆,太子出手居然如此果决,一点转圜的机会都不给。巡抚王永吉连忙上前,慌张道:“刘泽清虽然有罪,但还是应该交给有司处置,何况申氏所言只是一面之词,尚没有其他佐证,刘泽清一镇总兵,干系重大,一旦有变就悔之莫及了,望殿下三思啊!”

    朱慈烺当然明白王永吉的意思,刘泽清是总兵,在军中盘踞多年,不说手下的亲兵,就是副将参将也都是他的亲信,冒然拿下刘泽清,万一那些副将参将们不服,带兵哗变,山东不就乱了吗?

    身为巡抚,王永吉担心山东的安定,想要圆融处理,并没有错。

    但太子却仿佛没有听见,转头对田守信说道:“去跟刘泽清的亲兵传令,令他们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但有反抗者,以谋逆论处!!”

    “遵令!”

    田守信带着两名锦衣卫疾驰而去。

    刘泽清本人在城门口迎接太子,其五百亲兵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处空地上列阵,因为距离主将比较远,听不到城门口的声音,自然也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对于左右两边忽然出现了两队京营士兵,除了惊羡于京营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也并没有多想。

    直到一名绯袍太监纵马而来,在他们阵前勒马站定,高声喝道:“太子殿下有令,刘泽清违背军纪,已被革除总兵之职,其麾下亲兵(家丁)立刻缴械投降,但有顽抗者,以谋逆论处!”

    刘泽清的家丁都惊慌无比,他们是家丁,平常都被刘泽清喂饱了银子,只听刘泽清一个人的号令,骤然听到刘泽清被革职,朝廷令他们缴械,一时不知道该准备办了。

    田守信目光严厉,再喊一遍:“尔等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扔下兵器?刘泽清被革职,已经不是总兵,尔等再跟着他还有何意义?”

    听到田守信这番话,又看看左右不远,两队杀气腾腾的京营士兵,刘泽清的亲兵们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咣郎朗……”兵器和甲胄在地上扔成了一座小山,然后两个京营士兵押一人,将他们全部押入城外的临时营帐中。

    直到刘泽清的五百亲兵顺利被缴械,排成队,一个个地被押入营中了,朱慈烺才看向山东巡抚王永吉,肃然说道:“审理之事就交给你们山东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了,我猜杀害李浩然的凶手,就在他们中间!希望尔等能严格审讯,绝不使凶手逃脱!”

    听到此,山东官员又是吃惊,怎么?太子殿下要审讯刘泽清的亲兵?那可是五百人啊,一堂一堂的要审到什么时候啊?

    而刘泽清却要要晕了,因为当日杀害李浩然的,就是他手下的亲兵,一旦亲兵招认,那他的罪行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现在是中午,最迟明天早上,本宫必须见到结果。”

    朱慈烺盯着山东巡抚王永吉,淡淡微笑:“至于怎么才能令那些顽固者开口,以抚台大人之才,一定能够想到,本宫就不赘言了。”

    ————

    杨轩初次临阵、

    不想在离着镇子还有一里路的时候,忽然马蹄声响,一名贼骑兵忽然从镇子里面闯了出来,隔着七八十步,相互就看到了对方。

    虽然操练严格,但毕竟是新兵,紧张总是难免,杨轩手下的一名亲兵端起来就是一枪。

    砰!

    但却没有打到,那贼兵吓的拨转马头跑回了镇子。

    那亲兵知道自己坏了事,吓的脸都白了。

    杨轩虽然恼怒,但却也没有责怪,只令人回去通报刘肇基,就说行迹已露,。他则带着二十个兵守在原地,继续监视流贼的动向。

    虽然是第一次上真正的战场,但杨轩却是谈笑风生,和手下的二十个兵丁开着玩笑,在他疏导下,二十个人渐渐都轻松了起来,等钻天猴带着二百多人,呼啦啦地从镇子里涌出来时,杨轩脸色一下就凝重了,但仔细观察过流贼的数量之后,他却又笑了:“只有两百人,哈哈,正好够我们练兵,都把铳端起来,听我号令!”

    海兴都是平原,周围没有山,且土地贫瘠,庄稼成活不易,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因为含盐量高,所以连草都不怎么长,一眼望十里,人很难隐藏,不过幸亏有一个小土坡,现在杨轩他们就隐身在小土坡的后面。

    杨轩说的轻松,但手下的兵丁却是紧张的冒了汗,他们只有二十人,一半鸟铳兵一半长枪兵,虽然操练刻苦,虽贼兵毕竟众多,万一一窝蜂的涌上来,那他们就完了。

    但千总大人命令已下,没人敢不从,再者千总大人都敢冒险,我们当兵的又怕什么呢?

    贼兵越来越近,三当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中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流贼,他清楚知道队伍的前方后方都是不安全,都容易遭受攻击,唯有队伍的最中心,众人拱卫之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只有刚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带路的那名贼兵一脸疑惑的伸长了脖子,向道路两边看,又看前方--刚才他这是在这里遇见官军的,现在怎么不见,莫非是跑了吗?

    心中这个念头刚一闪过。

    “砰砰砰……”

    耳朵里忽然响起巨大的声响,还没等他明白过怎么回事,一颗铅弹就已经打中了他的胸膛,将他掀翻在地。

    忽然的袭击将流贼打的一阵大乱,前行的流贼扑倒了一片,中弹的没中弹都倒在了地上,中间的流贼吓得都趴在了地上,只有三当家“钻天猴”依然冷静,他一指前方土坡冒起白烟之处,大喝:“在那里!不要怕,他们只有十个人,冲上去,杀了他们!”

    在三当家的喝止之下,流贼终于恢复了镇定,趴在地上躲避鸟铳的贼兵也都爬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刀,嘶吼着,向白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土坡杀去。

    但官军却已经不在现场,只看见二十几个官军正撒丫子往东面跑,其中还有一个骑马的。

    “三当家,你说的太准了,他们只有二十个人,正往东面跑呢!有一个骑马的,好像是一个官!”

    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小头目站在土坡上兴奋的喊。

    “一群鼠辈!”

    钻天猴不屑的冷笑一声,马鞭向前一指:“给我追!”

    丢下七八具尸体,贼兵一窝蜂的向前追。

    八字胡须最是英勇,带了五十个人冲在最前。流贼如果杀了官军,那是有重奖的,一个脑袋最少三两银子,在八字胡须看来,前面跑着的二十个官军就是六十两银子,官军或许有鸟铳,但论起跑步,却绝对跑不过他们这些流贼,不出两百步,他们就能将这波官军追上,然后一窝蜂的冲上去,将官军杀一个落花流水

    --卫所兵虽然是官军,但战斗力比他们强不了多少,他们人多,肯定能将官兵堆死。

    如果是李自成或者是张献忠军中的老流贼头领,一定会发现官军今日使用的鸟铳和他们平常遇见的鸟铳不同,平日里官军的鸟铳虽然有相当的威力,但却不会有这般厉害,一轮射击之下,中弹的九个人当场就死了八个,另外一个眼看也是不能活了。

    由鸟铳便知道今日官军的不同。

    但钻天猴没想那么多,他依然将对面的官军当成是了县城里的卫所兵,不好好在县城待着,却跑到刘店镇来撒野,耽误了他的**,他心中一团火,非把这一小队的官军歼灭了不可。

    “殿下,你身边有奸细!”杜勋第一句话就让朱慈烺吃了一惊。

    虽然他知道身边有东厂探子,并且苦恼如何找出来,但杜勋这个软骨头的无耻之徒居然也知道此事,还真是让他颇为吃惊。

    心里吃惊,表面却不动声色:“奸细?你说的是谁?”朱慈烺淡淡问。

    “典玺太监田守信。”杜勋咬牙切齿的说出一个名字。

    这一下,朱慈烺是真吃惊了,猛得站起来,狠狠盯着杜勋:“杜勋,恶意中伤可是要反座的!”

第693章 崇祯帝的掣肘

    多铎脸色越听越难看,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可以百分百的断定,三河的“明太子”是一个假象,明太子根本不在三河,不然不但白广恩的部队不敢轻易逃走,其他的明国兵马也应该向三河靠近,试图救出明太子才对。但一路追击,除了白广恩的掉队士兵,他再没有撞见一个明军,由此可知,明军根本没有救援三河的意思。

    也就是说,明太子不在三河,这跟本就是一个缓兵之计,豪格愚蠢也就罢了,自己怎么能犯和他同样的错误,也在三河城下停留了一天?幸亏哥哥提醒,不然真让人笑话了。

    想到这些,多铎心中的懊恼就无法形容,转对固山额真英俄尔岱:“英俄尔岱,你怎么看?”

    英俄尔岱是老将,战阵经验丰富,但眼前的局势也让他有点束手无策,面色凝重的说道:“明国早有准备,这条河,怕是不好过啊。”

    关于入塞,建虏稍微有一点地位的亲贵都明白,明国京师是不能攻的,明国重兵把守的大城,也是要绕开,大清入塞,一来为了抢粮,二来是为了抢人,连带着破坏明国的生产能力,将明国上下搅一个天翻地覆,消耗明国的国力,所谓伐木先伐枝也,所以,明国京师不是攻击的重点,运河那一边的保定山东等地才是大清铁骑驰骋的好战场,但现在,平静但却宽广的运河之水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将此间情况写了,速速派人送给皇上和我十四哥!”多铎咬牙想了一下。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面找寻过河的方法,一面速速向黄太吉禀告。

    “嗻!”英俄尔岱领命。

    多铎左右看,冷冷道:“运河暂时过不去,也不必留在这里了,大军随我一起,拿下香河!”

    “嗻!”

    多铎领军,往香河杀去。

    ……

    通州。

    凌晨,太子离开通州。

    原本,驸马都尉巩永固和武襄左卫宗俊泰是要劝说太子返回京师的,但太子不同意,出了通州,打马就往武清走,巩永固和宗俊泰劝不住,只能跟上,武清在运河之西,距离运河还有二十里,只要运河不破,武清就安全。

    而太子去往武清的用意不用问,肯定是要巡视督促运河的守军,加强河岸的防守。

    武清位在京师和天津的中点,距离京师和天津,差不多都是一百五十里。如果防守运河,总揽运河军务,其实武清是比通州更合适的一个地方。

    “报~~~”

    不想行到半途,兵部的紧急公文忽然送到,朱慈烺在马上看完,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

    原来,就像是他预料的那样,昨天下午,唐通的两千密云骑兵就到了京师城下,而兵部立刻将太子的命令告知唐通:在京师补充粮草之后,立刻拔营前往武清,并于武清驻扎,接受保定总督杨文岳的指挥,做为武清到杨村运河之间的机动力量。

    但令朱慈烺没有预料到的是,唐通接了令,却并没有立即起行,而是磨蹭了一个多时辰,方才不情愿的南下,往武清而来,而他们刚拔营,圣旨就追到了,令唐通不得离开京师,而是要留在京师,协助京师防守。

    于是,唐通掉头进了京师东门瓮城。

    朱慈烺心中恼火,他知道,这是朝中那些胆小的文臣勋贵,或者说,是首辅周延儒搞的鬼,从首辅周延儒以下,很多人都担心京师防卫力量不够,在太子坚不同意征调宣大兵,山西兵入京勤王之后,临近的密云兵就成了唯一一支可以入京卫戍的外地兵马,唐通是参加松锦之战的八大总兵之一,素有骁勇之名,因此,很多人想把唐通留在京师,以巩固京师的防御。

    照军情司过去侦查到的情报,唐通和首辅周延儒素有渊源,当初,松山战败后,唐通原本也是要被严厉责罚的,但因为有周延儒的从中斡旋,唐通最后只是降了一级,从总兵变成副总兵,但却依然镇守密云。此后,唐通对周延儒颇为感激,时不时会派家人秘密入京,给周延儒送一些小礼物。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朱慈烺却能猜出,唐通的兵马一到京师城下,首辅周延儒就知道了,继而又知道了唐通即将被调往武清的消息,周延儒心中不安,于是入宫觐见崇祯帝,力陈利害,说服了崇祯帝,于是崇祯帝发出圣旨,令唐通留在京师……

    当然了,老奸巨猾的周延儒也许不会亲自出面,而是会派一个得力大臣劝说崇祯帝。

    “走,回京!”

    看完兵部的公文,朱慈烺想也没有想,立刻拨转马头,往京师而去。

    见太子回头往京师,巩永固和宗俊泰都是喜。于是,众人簇拥着太子,急急返回京师。

    行到通州附近,正遇上前来传旨的内监秦方,原来是崇祯帝召太子回京,令他主持京师防御大计。

    太子接了旨意,心中却是苦笑,他知道,这一次他指挥抵御建虏入塞之战,怕是不会有上一次那么顺利了,那一次,他成功的将建虏主力大军堵截在了蓟州,其后多铎率军从宣府绕道入塞,但攻不破居庸关,京师始终安稳,因此从崇祯帝到下面的朝臣,都放心的令他指挥,没有人干预。

    但这一次不同了,这一次建虏直接杀过蓟州,兵锋直达京师,京师成了战事的第一线,虽然建虏几次入塞,除了第一次试图攻击京师,后面的几次都是绕京师而过,京师不见刀兵,没有危险,但崇祯帝和朝臣们却不能完全放心,不只是因为京师乃是大明的首都,天子的所在,更因为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在京师里面呢,万一有一个三长两短,那可怎么办?

    和运河相比,京师的安全更重要,而这,是和朱慈烺的战略思想相抵触的,朱慈烺坚定的认为,建虏不会攻击京师,留那么多的兵马在京师是浪费,退一万步讲,即便建虏攻击京师,以京师现有的兵马,也足以坚守。

    那日在朝堂上,崇祯帝和朝臣们表面上好像是被他说服了,但心底里的想法却并没有改变。

    京师依然是第一,运河不过是第二。

    朱慈烺暗暗叹:崇祯帝和朝臣对此次建虏入塞太关心了。而关心则乱,对他这个统帅的掣肘也就会更多。

    一时,朱慈烺心情烦躁起来,而返回京师的途中,关于建虏动向的塘报,也陆续传来,建虏前锋出现在运河之边,通州城下也出现了建虏的侦骑……朱慈烺心中明白,这是多铎在探查己方的虚实,多铎兵少,只有两万余,应该是不敢直接攻击石桥,强硬过河,造船造桥又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时间之内,运河无虞,等到黄太吉多尔衮率领的主力大军赶到,那才是狂风暴雨的开始。

    所以,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

    ……

    京师。

    崇祯帝今日没有批阅奏疏,而在站在悬挂的大明京畿地图之前,用目光仔细搜寻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点,王承恩站在他身边,偶尔皇帝找不到某一个点,左右询问时,王承恩就会上前指出,或者皇帝记不清楚某地城池的兵马情况和守将名字,他也立刻上前报告。

    午后的阳光照着崇祯帝的脸,崇祯帝脸色苍白,神情满是憔悴,昨夜,得知建虏的前锋大军已经离开三河,往京师杀来之后,他一夜未眠,心中的愤懑和惶恐,压制不住的就块要爆炸了,愤懑的是,建虏为何如此猖狂?边军为何守不住?惶恐的是,如果建虏再一次兵临京师城下,他这个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搁?煌煌史册,将再次记载上他无能的一笔。

    崇祯帝不能眠,睁眼看房顶,整整一宿,愤怒,痛苦,不安,自责,各种各样的悲观心情包围着他。

    今日,他站在巨大的大明地图之前,望着京师之东,那已经被建虏突破的蓟州黄崖关长城,失守的平谷县,他不禁咬牙切齿,蓟州总督赵光抃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守不住长城,令建虏轻易突破,亏得今年朝廷还向蓟州拨了不少银两……

    蓟州之后就是运河,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兵部就一直在为运河防线做准备,前前后后,投入的银子怕是有百万了吧?不知道能不能挡住建虏的兵锋?如果不能,那运河之西南,怕又是人间地狱……

    “陛下。”

    脚步轻响,东厂提督王德化走了进来,小声禀报:“太子马队已到京师十里之外,马上就可以到京了。”

    听到太子回来,崇祯帝凝重的脸色稍微缓解了一些,疲惫的眼神也焕发出了一点光芒,有太子在,京师就安稳了,于是点点头:“知道了,你和外廷的人,亲自去迎接。”

    “是。”

    王德化答应,然后反步退出。

    崇祯帝缓口气,在龙案座下来,喝一口刚沏的香茶,不由想起昨日的事情来,昨天次辅陈演带了群臣来见,说虽然正在城中招募义兵,十万义兵也可以按期招募完成,然建虏大军已经过了三河,不日就能到京师城下,京师兵力依然有不足,尤其是还要防卫西山和西直门的情况下,因此,密云总兵唐通的兵马,不宜再调往运河,应该留守京师,一番讨论和斟酌后,他同意了陈演的看法,给唐通传旨,令他不去运河,而是卫戍京师。

    在这之前,崇祯帝知道,太子已经给唐通下了命令,令他防御运河。

    不过崇祯帝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运河兵力不足,可以再想其他办法,但京师却是一定要保证的。

    一个时辰后,接近黄昏时,洗漱干净,换了大红龙纹便服、戴黑纱帽的皇太子进入乾清宫,向崇祯帝请安。

    见礼之后,朱慈烺将自己通州之行的经过,大略向崇祯帝禀报了一遍,听到通州城防稳固,保督杨文岳亲自坐镇,通州无虞之后,崇祯帝欣慰的点头。

    建虏大兵压境,内外交困之中,也只有太子能给崇祯帝带来一些慰藉和信心了。

    等听到运河防线的布置基本展开,各部到位,但兵力比较紧张,尤其是最缺乏机动支援的骑兵之时,崇祯帝先是默默,然后陈演的理由说道:“建虏刚到,不论造船还是造桥,都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运河是无虞的,只要严守四座石桥,就不用担心建虏渡河,等月底,山东总兵尤世威的兵马到了运河,运河兵力有所不足的问题就迎刃自解。”

    朱慈烺却不能认同,山东尤世威虽然有三千兵马,但多是步兵,骑兵不足五百,即便到了运河边,其机动支援的范围和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唐通这一次入卫京师的两千人都是骑兵,相比之下,将唐通用在运河才是合适的。

    何况,建虏先期到达的多铎非是常人,朱慈烺不敢确定多铎的脑袋里是否会忽然冒出什么高明的点子,以至于趁虚而入,渡过运河,因此,补充运河的骑兵,迫在眉睫,一日也不能拖延。

    朱慈烺没有提唐通,因为不可能了,崇祯帝刚刚命令唐通入为京师,不说崇祯帝是一个好面子的皇帝,即便是不怎么爱惜面子的皇帝,也发不出朝令夕改的旨意。

    如今,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杨文岳是能臣,不枉朕对他的信任。”崇祯帝的精神又振作了起来,眼睛里泛着光。

    朱慈烺不语,杨文岳之才,比洪承畴孙传庭差得远,和卢象升也有不小的距离,崇祯帝当日信任洪承畴和卢象升,却都没有能完成托付,以杨文岳之才,在没有其他帮扶的情况下,怕也难以做到万无一失,更重要的是,运河兵力并不充裕,这种情况下,现在对杨文岳的绝对信心,都可能会转化成事后对杨文岳的绝对愤怒和伤害。

    就像当日袁崇焕一样。

    “京师内外兵马都由你统派和指挥,有什么短缺,尽管开口向朕要,一定一定不要辜负了朕和天下臣民对你的期望!”崇祯帝望着太子,深深期许。

    朱慈烺双膝下跪,肃然道:“儿臣定不辱命。一定不教建虏逾越京师和运河。”

    ——————感谢“不爱会怎样”的打赏,谢谢~~~

第694章 派兵出京

    傍晚,朱慈烺就在宫中,陪着崇祯帝、周后、和定王坤兴他们共用了晚膳。

    虽然建虏入塞,情势紧张,但一家人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用膳了,因此席间亲情洽洽,其乐融融,多少驱散了一些崇祯帝心头的愁霾。经过上一次,坤兴庄重了许多,又当着崇祯帝的面,于是就更是小心,不过她依然是席中说话最多的那个人,和周后两人一唱一和,为大明朝的天家增添欢乐,定王却依然默默,只低头吃饭。

    晚膳进行到最后,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在王承恩耳边小声说话,王承恩听了皱眉,随即摆摆手,示意他知道了,他会找机会禀报陛下的。

    朱慈烺眼角的余光正好扫到,看一眼,认出来了,那个小太监乃是储秀宫的人,而储秀宫现在的主人正是宁妃陈圆圆。

    对于陈圆圆被崇祯帝喜欢,继而被封为宁妃的事情,朱慈烺一点都不意外,陈圆圆这样的绝世美女,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抗拒,历史上,崇祯帝将陈圆圆逐出皇宫,不过是因为国事颓废,李自成连连在河南攻城夺地,这一世,因为开封之战的逆转,李自成失去了席卷中原的能力,河南陕西得到控制,崇祯帝心情好了很多,将陈圆圆留在宫中,并封妃子,是很自然的事情。

    老实说,朱慈烺倒希望崇祯帝是一个昏君,只沉迷于酒色,迷醉于陈圆圆,其他事情一概不管,那样对他这个太子来说,倒是好事一件,但这是不可能的,以崇祯帝的性子,或许会宠爱陈圆圆,但绝不会因此而放松了国政。

    储秀宫的人来传话,不用说,一定是陈圆圆有所要求。

    晚宴结束,崇祯帝离开坤宁宫,往储秀宫而去。

    看来,即便是危急之中,崇祯帝对陈圆圆的美色,也依然是不忘啊。

    ——————————最近订阅下降的厉害,不得不重启防盗版,写作不易,谋生更不易,个中不便,望大家谅解,正式内容请十五分钟后刷新,如果是半夜,请凌晨刷新,对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处置刘泽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额头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过是不是回到官署再问讯他们?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张胜,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两位指挥使对质。

    两人都是满头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听好了,本宫只问一次,但有一字虚言,必严惩不贷。李青山冒功,究竟怎么回事?”朱慈烺俯视他们,冷冷问。

    张胜,姚文昌虽然是刘泽清的死党,但在带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却也不敢撒谎,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况当日知道真相的人极多,他们不说,自有他人会说,于是两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当日真相说了出来。当日,李泽清带兵围攻梁山,不想却走了李青山,刘泽清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勾结军中将领,将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劳掠为己功。

    不过张胜和姚文昌却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关系。

    当两人自白时,同样跪在地上的刘泽清面无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过了。这个总兵,肯定是丢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认,太子找不到证据,最多就是罢职,等过了这个风口,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到了太子身边小声而报,却是中军官佟定方。

    原来精武营两个把总队已经悄无声音将刘泽清的五百亲兵堵在了城门口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刘泽清的亲兵队胆敢作乱,立刻就可以绞杀。

    一切安排妥当,朱慈烺冷冷看向刘泽清。

    “刘泽清,你知罪么?”

    事到如今,刘泽清不能不认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时猪油蒙了心,抢了李浩然的功劳,臣有罪,臣该死。但臣绝没有派人杀害李浩然!”

    都见到棺材板了,居然还嘴硬,朱慈烺心中冷笑,声音冷冷道:“刘泽清虚报战功,欺骗朝廷,着立刻拿下,押入军中候审!”

    听到此,刘泽清大吃一惊:“殿下,臣是陛下任命的总兵,你不能这样对臣啊……”

    他以为就是降职,最多就是撤职,想不到太子居然要将他拿下。

    武襄左卫早已经一拥而上,将他打翻在地,剥去甲胄,结结实实的捆了起来。

    跟在刘泽清身边的副将郑隆芳见事不妙,想要悄悄溜走,也被武襄左卫按倒在地捆了起来。

    山东文武都看的目瞪口呆,太子出手居然如此果决,一点转圜的机会都不给。巡抚王永吉连忙上前,慌张道:“刘泽清虽然有罪,但还是应该交给有司处置,何况申氏所言只是一面之词,尚没有其他佐证,刘泽清一镇总兵,干系重大,一旦有变就悔之莫及了,望殿下三思啊!”

    朱慈烺当然明白王永吉的意思,刘泽清是总兵,在军中盘踞多年,不说手下的亲兵,就是副将参将也都是他的亲信,冒然拿下刘泽清,万一那些副将参将们不服,带兵哗变,山东不就乱了吗?

    身为巡抚,王永吉担心山东的安定,想要圆融处理,并没有错。

    但太子却仿佛没有听见,转头对田守信说道:“去跟刘泽清的亲兵传令,令他们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但有反抗者,以谋逆论处!!”

    “遵令!”

    田守信带着两名锦衣卫疾驰而去。

    刘泽清本人在城门口迎接太子,其五百亲兵在城门口不远的一处空地上列阵,因为距离主将比较远,听不到城门口的声音,自然也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时,对于左右两边忽然出现了两队京营士兵,除了惊羡于京营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也并没有多想。

    直到一名绯袍太监纵马而来,在他们阵前勒马站定,高声喝道:“太子殿下有令,刘泽清违背军纪,已被革除总兵之职,其麾下亲兵(家丁)立刻缴械投降,但有顽抗者,以谋逆论处!”

    刘泽清的家丁都惊慌无比,他们是家丁,平常都被刘泽清喂饱了银子,只听刘泽清一个人的号令,骤然听到刘泽清被革职,朝廷令他们缴械,一时不知道该准备办了。

    田守信目光严厉,再喊一遍:“尔等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扔下兵器?刘泽清被革职,已经不是总兵,尔等再跟着他还有何意义?”

    听到田守信这番话,又看看左右不远,两队杀气腾腾的京营士兵,刘泽清的亲兵们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咣郎朗……”兵器和甲胄在地上扔成了一座小山,然后两个京营士兵押一人,将他们全部押入城外的临时营帐中。

    直到刘泽清的五百亲兵顺利被缴械,排成队,一个个地被押入营中了,朱慈烺才看向山东巡抚王永吉,肃然说道:“审理之事就交给你们山东巡抚衙门和按察使衙门了,我猜杀害李浩然的凶手,就在他们中间!希望尔等能严格审讯,绝不使凶手逃脱!”

    听到此,山东官员又是吃惊,怎么?太子殿下要审讯刘泽清的亲兵?那可是五百人啊,一堂一堂的要审到什么时候啊?

    而刘泽清却要要晕了,因为当日杀害李浩然的,就是他手下的亲兵,一旦亲兵招认,那他的罪行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现在是中午,最迟明天早上,本宫必须见到结果。”

    朱慈烺盯着山东巡抚王永吉,淡淡微笑:“至于怎么才能令那些顽固者开口,以抚台大人之才,一定能够想到,本宫就不赘言了。”

    ————

    杨轩初次临阵、

    不想在离着镇子还有一里路的时候,忽然马蹄声响,一名贼骑兵忽然从镇子里面闯了出来,隔着七八十步,相互就看到了对方。

    虽然操练严格,但毕竟是新兵,紧张总是难免,杨轩手下的一名亲兵端起来就是一枪。

    砰!

    但却没有打到,那贼兵吓的拨转马头跑回了镇子。

    那亲兵知道自己坏了事,吓的脸都白了。

    杨轩虽然恼怒,但却也没有责怪,只令人回去通报刘肇基,就说行迹已露,。他则带着二十个兵守在原地,继续监视流贼的动向。

    虽然是第一次上真正的战场,但杨轩却是谈笑风生,和手下的二十个兵丁开着玩笑,在他疏导下,二十个人渐渐都轻松了起来,等钻天猴带着二百多人,呼啦啦地从镇子里涌出来时,杨轩脸色一下就凝重了,但仔细观察过流贼的数量之后,他却又笑了:“只有两百人,哈哈,正好够我们练兵,都把铳端起来,听我号令!”

    海兴都是平原,周围没有山,且土地贫瘠,庄稼成活不易,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因为含盐量高,所以连草都不怎么长,一眼望十里,人很难隐藏,不过幸亏有一个小土坡,现在杨轩他们就隐身在小土坡的后面。

    杨轩说的轻松,但手下的兵丁却是紧张的冒了汗,他们只有二十人,一半鸟铳兵一半长枪兵,虽然操练刻苦,虽贼兵毕竟众多,万一一窝蜂的涌上来,那他们就完了。

    但千总大人命令已下,没人敢不从,再者千总大人都敢冒险,我们当兵的又怕什么呢?

    贼兵越来越近,三当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的最中间。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流贼,他清楚知道队伍的前方后方都是不安全,都容易遭受攻击,唯有队伍的最中心,众人拱卫之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自身的安全。

    只有刚才侥幸逃过一劫,现在带路的那名贼兵一脸疑惑的伸长了脖子,向道路两边看,又看前方--刚才他这是在这里遇见官军的,现在怎么不见,莫非是跑了吗?

    心中这个念头刚一闪过。

    “砰砰砰……”

    耳朵里忽然响起巨大的声响,还没等他明白过怎么回事,一颗铅弹就已经打中了他的胸膛,将他掀翻在地。

    忽然的袭击将流贼打的一阵大乱,前行的流贼扑倒了一片,中弹的没中弹都倒在了地上,中间的流贼吓得都趴在了地上,只有三当家“钻天猴”依然冷静,他一指前方土坡冒起白烟之处,大喝:“在那里!不要怕,他们只有十个人,冲上去,杀了他们!”

    在三当家的喝止之下,流贼终于恢复了镇定,趴在地上躲避鸟铳的贼兵也都爬了起来,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刀,嘶吼着,向白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的土坡杀去。

    但官军却已经不在现场,只看见二十几个官军正撒丫子往东面跑,其中还有一个骑马的。

    “三当家,你说的太准了,他们只有二十个人,正往东面跑呢!有一个骑马的,好像是一个官!”

    一个留着八字胡须的小头目站在土坡上兴奋的喊。

    “一群鼠辈!”

    钻天猴不屑的冷笑一声,马鞭向前一指:“给我追!”

    丢下七八具尸体,贼兵一窝蜂的向前追。

    八字胡须最是英勇,带了五十个人冲在最前。流贼如果杀了官军,那是有重奖的,一个脑袋最少三两银子,在八字胡须看来,前面跑着的二十个官军就是六十两银子,官军或许有鸟铳,但论起跑步,却绝对跑不过他们这些流贼,不出两百步,他们就能将这波官军追上,然后一窝蜂的冲上去,将官军杀一个落花流水

    --卫所兵虽然是官军,但战斗力比他们强不了多少,他们人多,肯定能将官兵堆死。

    如果是李自成或者是张献忠军中的老流贼头领,一定会发现官军今日使用的鸟铳和他们平常遇见的鸟铳不同,平日里官军的鸟铳虽然有相当的威力,但却不会有这般厉害,一轮射击之下,中弹的九个人当场就死了八个,另外一个眼看也是不能活了。

    由鸟铳便知道今日官军的不同。

    但钻天猴没想那么多,他依然将对面的官军当成是了县城里的卫所兵,不好好在县城待着,却跑到刘店镇来撒野,耽误了他的**,他心中一团火,非把这一小队的官军歼灭了不可。

    “殿下,你身边有奸细!”杜勋第一句话就让朱慈烺吃了一惊。

    虽然他知道身边有东厂探子,并且苦恼如何找出来,但杜勋这个软骨头的无耻之徒居然也知道此事,还真是让他颇为吃惊。

    心里吃惊,表面却不动声色:“奸细?你说的是谁?”朱慈烺淡淡问。

第695章 崇祯怒

    “嗯?”

    第一时间,崇祯帝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即明白,三千营一定是去运河了,也就是说,太子并没有放弃用骑兵稳固运河防线的计划,但因为唐通已经有了圣旨,不好再派,于是就将三千营派了出去。

    一时,崇祯帝心中涌起怒气,三千营是京营,职责就是保卫京师,眼下这种情况下,怎么可以派到运河?原本,唐通的骑兵加上三千营的骑兵,一共有四千人,或可有一战的能力,但没有了三千营,只靠唐通的两千兵,就只能龟缩在城中了,万一建虏兵临城下,京师岂不是毫无还手的能力?

    更气的是,太子事先不向他请示,就令三千营离开,

    太子眼里,还有我这个父皇吗?

    一时,崇祯帝似乎忘记了,他传旨令太子统御天下兵马,调派人马,总揽军务,本就是太子的权责。

    “传太子来见朕!”

    崇祯帝怒气冲冲。

    “是。”王德化正要起身,外面一个小太监却慌张的来报:“陛下,太子殿下跪在殿外,说是请罪……”

    崇祯帝楞了一下,随即推开正为他梳头的王承恩:“让他进来!”

    太子进入阁中,在崇祯帝面前跪下:“儿臣叩见父皇。”

    “早朝在即,你不在皇极殿,跑到乾清宫干什么?”崇祯帝压着火气,冷冷问。

    “昨夜,儿臣接到杨文岳的紧急军报,说香河已经被建虏多铎兵马所围,通州附近有大股建虏游骑出现,而武清运河一带,有建虏兵马试探水位深浅,儿臣担心武清不稳,山东总兵尤世威的兵马又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赶到运河,因此儿臣不得不急派贺珍出京,驰援武清运河。”朱慈烺道。

    “狡辩!”崇祯怒:“杨文岳的军报在哪?”

    朱慈烺从袖中拿出,双手捧过头顶。

    王承恩接住了,教给崇祯帝。

    崇祯帝快速看完,眼睛里的怒气,稍微平息了一点,杨文岳是忠厚老实之臣,应该不会和太子串通,崇祯帝放下军报,阴沉着脸:“三千营是京营,主守京师,武清防卫应是客军之职,你为什么不派唐通?是因为朕的圣旨吗?”

    朱慈烺低头不说话。

    崇祯帝盯着太子:“朕令唐通留在京师,你是不是有不满?”

    朱慈烺急忙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儿臣焉能有不满?只是武清段运河一百四十里长,虽然有阎应元驻守河西务,杨文岳也布置了重兵,但缺乏骑兵,难以机动支援,一旦建虏猛攻一点,河防有可能不稳,儿臣不得不有所提防。”

    “你担心武清,就不担心京师?”崇祯帝追问。

    “儿臣担心,但儿臣以为,如果能攻破运河防线,顺利南下,建虏绝不会攻击京师,因此,建虏首要攻击目标,一定是运河,只有在苦无计策的情况下,建虏才有可能狗急跳墙,向京师发动攻击,运河无警的情况下,建虏是不可能先攻击京师的。”朱慈烺回。

    其实在朱慈烺的内心里,倒希望建虏能攻击京师,那对大明而言,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一件,一来京师吸引了建虏的兵马和火力,其他地方就安稳了,二来,京师城高池深,坚固无比,绝不是建虏可以攻下的,建虏人口不过百万,士兵十万,只要在京师吃一个打败仗,三年之内建虏就休想缓过劲来。

    不过这样的心思不能和崇祯帝明说,说了就等于是要把“君父”和京师当成是诱饵,就这个时代来说,是属于大逆不道的。

    “不可能?你究竟把京师的安危置于何处?”崇祯帝胸中的怒气又忍不住了:“前番你说,孙传庭和左良玉路途遥远,不宜勤王,宣大兵和山西兵要谨守宣大,视机而动,朕都听你的了,何以一个唐通,你却非要将他派到运河去?朕留住唐通,你却把三千营派了出去,这不明显和朕作对吗?”

    “儿臣不敢,儿臣有罪……”朱慈烺急忙拜伏在地。

    崇祯帝狠狠瞪着太子,咬牙,一会,长长地叹了一声,声音冷冷的道:“但愿你的分析是对的,不然京师出了意外,朕饶你,天下百姓也不会饶你。”

    “是……”

    朱慈烺跪在地上,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虽然他就摸透了崇祯帝的脾气,知道崇祯帝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脾气,做了什么大事,只要主动请罪,就能减去他心中的三分怒火,再有几个合适恰当的理由,崇祯帝九成都不会责罚,但今日崇祯帝的怒气还是让他有点心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崇祯帝的头发还披散着,没有束起来的原因,凌厉的口气中,令朱慈烺有一种看到了甲申之变时,崇祯帝披散着头发,挥剑乱砍的恐怖场景……

    “还有,朕虽然令你总揽天下兵马,保卫京师,但并不表示你可以胡作非为,京师兵马,若是再有任何调动,必须和朝臣们商议!”崇祯帝冷冷。

    “是。”朱慈烺答应。

    崇祯帝摆手:“下去吧。”

    朱慈烺起身退出。

    王承恩继续为崇祯帝梳理头发。

    刚才的一幕,让他这个贴身太监也是冒出了一身的冷汗,担心陛下一怒之下,对太子有所责罚,还好,陛下虽然怒,但却始终清明,并没有降罪太子的意思。

    ……

    早朝之上,三千营忽然出京之事,压过了义兵募集,钱粮调配,运河防守,建虏兵马围困三河和香河,成了讨论的第一重点。有支持的,也又不支持的,双方争论激烈。

    身处唾沫之中,朱慈烺忽然明白,父皇对自己的怒气,并不完全是因为君父的尊严,怕也是为了安抚朝中这些胆小的文臣,继而稳定朝政啊。

    众臣所问,朱慈烺不得不起身解释。

    理由还是那些理由。同时的,朱慈烺也不得不做出保证,再从京师调兵,一定会和兵部商议,让朝臣们事先知晓,如此,才算是把这件事情糊弄了过去。

    一场早朝下来,朱慈烺感觉比奔驰回京师还要累。

    “报~~”

    早朝快要结束时,最新的军报送到,建虏主力大军已经到运河边,黄太吉的大纛出现,并兵分三路,一路往京师通州,一路围攻香河,另一路往武清河西务而去。

    这个消息一传来,朝堂上的纷乱立刻终止,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早朝匆匆结束,朱慈烺离开皇宫,急急往京师城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黄太吉的大纛出现,说明他没有死,他还活着呢!

    ……

    三河。

    中军大纛之下,望着近在咫尺的三河城头。豪格咬牙切齿,脸色铁青。

    已经猛攻了两个时辰了,但三河城防却依然没有动摇的迹象。城下汉军镶红旗的尸体层层叠叠,负责指挥攻城的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一筹莫展,“不奇怪,因为明太子就在城中,所以他们的抵抗才会这么激烈!”豪格在心里再一次的告诉自己。

    虽然多铎带军离开,原本游离在三河附近的明军白广恩部仓皇逃窜,再没有救援三河的意思,而其他明军更是不见影踪,明显的就是放弃了三河,种种迹象都表明,明太子不在三河,日前看到的一切,怕都是明太子的诡计,但豪格却像是入了魔,说什么也不相信,他发誓一样的一定要攻下三河城,以证实自己心中的想法。

    何洛会等人劝不住,只能督战猛攻。

    两个时辰的攻城,伤亡千余人,但三河城却巍然不动,城头的火器,出奇的猛烈,鸟铳声像是爆竹一般,将攻城的汉军旗士兵打的血肉横飞,矢石齐下,更有一颗颗从天而降的铁疙瘩,爆裂火光之中,蒙着牛皮的盾车,都能被炸成两截,士兵就更是不用说了,即便是披着双重铁甲,在铁疙瘩爆起的火光中,也是只有倒下的份……

    “主子,汉军旗累了,还是缓一下再攻吧。”何洛会拨马到豪格面前,再一次的劝。

    豪格咬牙切齿的望着三河城,正要摇头,忽然听见后方传来一阵喧哗之声,转头怒目而视,却见官道上烟尘大起,一队黄衣黄甲的大清精锐骑兵正疾驰而来。

    豪格心中顿时一凛,他立刻意识到,这队镶黄旗骑兵,一定是来传达皇阿玛最新旨意来的。

    “肃亲王。皇上有令,暂且收兵,不宜再强攻三河。”

    那队镶黄旗骑兵很快就来到了豪格面前,为首将领翻鞍下马,在豪格面前单膝而跪。

    乃是镶黄旗佐领伊成格。

    伊成格是黄太吉的心腹,同时和豪格交好,黄太吉派伊成格来传令,自有心意。

    皇阿玛有令,豪格不敢不从,只能下令停止攻城,再问伊成格:“我皇阿玛走到哪里了?”

    “据此不过三十里,黄昏可到。”伊成格回答。随即又压低声音,小声道:“皇上让奴才转告肃亲王,明太子狡诈,不可轻易被表面现象所欺骗……”

    听到此,豪格脸色登时发白,他忽然明白,皇阿玛和多铎的看法一样,都认为明太子不在三河,估计皇阿玛在内心里也骂他蠢货了吧?面对多铎,他能强力反驳,发誓要证明,但对皇阿玛,他却没有这样的胆气和底蕴,一时,豪格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再也说不出话了……

    黄昏时,建虏入塞的主力大军,陆续出现在了三河城下,先是多尔衮率领的中军,继而是黄太吉亲领的后军,旌旗蔽日,长枪如林,人马望不到边,踏起的烟尘滚滚,将落日夕阳都快要淹没了。

    不过却不见两红旗和阿济格,原来入关之后,黄太吉将大军分成了三路,主力大军两黄旗和正白旗在他和多尔衮的统领下,经三河直扑通州,给明国制造压力;英武郡王阿济格率领一部分的蒙古八旗和汉军旗为左翼,先攻取平谷县,再从顺义绕过京师,取怀柔和密云,截断宣大兵可能的勤王道路,其后再绕回明国京师,和主力汇合;

    老代善统领两红旗为右翼,在三河不停留,直扑武清河西务,夺取渡口。

    加上多铎的两万,豪格的前锋正蓝旗,整个建虏大军其实是被分成了五路,五路大军齐头并进,处处点火,令明军防不胜防,这本是建虏入塞的固有伎俩,建虏各级将领也都用的炉火纯青,将所过之处,掳掠一空,不过去年碰了一个鼻青脸肿,今年到现在为止,还算是顺利,虽然没有攻下蓟州,但阿济格攻克了平谷县,老代善统领两红旗也在蓟州城下,击溃了马兰峪等地试图救援蓟州的明军。

    虽然心情沮丧,但豪格还是强打精神,先迎接多尔衮,再去觐见黄太吉。

    多尔衮满脸是笑,对豪格很是客气和亲热,但在豪格看来,他表面上所有的亲热和客气,都掩藏不住其内心的幸灾乐祸。

    当黄太吉的大纛出现,那连绵不断的两黄旗精锐白甲兵,宛如天边晚霞,泛着一片黄光、气势极盛之时,豪格急忙上前,在黄太吉马前噗通跪下,脱帽请罪,他是大军的前锋,担负为大军开路的重任,但却停在了三河城下,迟迟不进,又没有能攻下三河,实乃是大罪。

    两黄旗精锐白甲兵、满清亲贵和满汉群臣的簇拥之中,白白胖胖的黄太吉望着跪在马前的儿子,面无表情,老实说,从心底里他对豪格是失望的,明太子的诡计虽然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并非不可堪破,豪格在三河城下停留一天是正常,两天三天是愚笨,四天就是愚蠢了,很简单的道理,明太子是明国的国本,如果明太子陷在三河,明国京师的兵马必然疯狂来救,三天不见援兵,城里的兵马也没有试图突围,其间必定有诈,身为大军的统帅,这个时候必须当机立断,履行前锋的职责,而不是继续困在泥淖之中,去追寻那已经微乎其微的希望。

    从这一点上说,多铎就聪明的多,只停留了一天,就迅速带兵离开,不管是功是过,都留给了豪格;而豪格这个痴儿,却陷在活捉明太子的春秋大梦里,不可自拔。若非自己派人命令他,估计他此时此刻,还在猛攻三河呢。

    再者,身为大军的前锋,不思为大军开路,反倒是为了自己的功绩,想要拿下明太子,没有一点大格局,细想之下,实在是小肚鸡肠!

    __感谢“cylove521、汪乔年、20190427125203740”的打赏,谢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239/ 第一时间欣赏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 作者:韭菜东南生所写的《崇祯十五年》为转载作品,崇祯十五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崇祯十五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崇祯十五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崇祯十五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崇祯十五年介绍:
穿越回崇祯十五年,崇祯、多尔衮、李自成、张献忠、且看如何在这天崩地裂、枭雄奸雄并起的大时代中,卷起千堆雪!公布一下群号,有疑一起聊694049059崇祯十五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崇祯十五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