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民国大文豪TXT下载民国大文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民国大文豪全文阅读

作者:薪越     民国大文豪txt下载     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七章 新时代的女性

    这首诗叫做《致橡树》。

    诗作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的口号。

    从而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这是后世1977年的诗作,除了叙述上过于直白外,放在民国时期竟然没什么违和感,可见女性解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任重而道远。

    诗歌是女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文体,林子轩是新诗的奠基人,在演讲中朗诵诗歌非常正常。

    这首诗歌写的很直白。

    虽然借用了橡树和木棉的形象,但下面的女学生大多都知道这是譬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只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女孩子懵懵懂懂。

    女性和男性不是附庸的关系,而是各自独立,又互相扶持,这才是女性正确的爱情观。

    中西学校的校长对这首诗歌颇为赞赏。

    作为一名美国女性,能够只身来到中国传教,本身就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她更能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意味。

    这首诗歌说的不仅仅是爱情,还表现了女性独立的主体精神。

    她认为这是林子轩在美国受到西方教育的结果,作为一名美国人,她引以为荣。

    林子轩离开了中西女校,但这件事并没有结束。

    在得到林子轩的允许下,中西女校的校长把这次演讲的内容翻译成英文,并附带自己对女性解放的观点,发表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

    《字林西报》的前身为《北华捷报》,由英国商人奚安门于1850年8月3日在上海创办,是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一份英文报纸。

    报纸主要的读者是外国在中国的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

    中西女校的校长认为林子轩提出了新时代女性的标准,那就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这在女性解放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前,谈起女性解放,大多是争取男女平等,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利,婚姻自由等等。

    但还没有人能说清楚新时代的女性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此时还属于女性解放的启蒙阶段,没有人见过新时代的女性,只能是摸索着前行,鲁讯能提出女性经济上的独立已经难能可贵了。

    林子轩则直接告诉这个时代的人,这就是新时代女性的标准,对于这个时代的女性解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他都为女性解放指了一条道路。

    这件事首先在外国人中引起热议,西方人更容易接受这种观点,在西方文学中有许多女性独立的例子,比如简爱和娜拉。

    在林子轩的丫丫电子书,这种观点更加的鲜明。

    《乱世佳人》中的思嘉,《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白马啸西风》中的李文秀,《日出》中的陈白露……

    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性格,有自己的思想,就算是陈白露,最终选择了不再沉沦,以死解脱。

    讨论从西方媒体转到了国内的媒体,上海的报纸刚刚在包办婚姻上进行了一场大讨论,现在又开始讨论起新女性的标准来。

    这一次没有上次那么的轰动,新女性虽然是个引人关注的话题,但在上海这种保守的氛围下还无法形成社会的热点。

    更多的是一些倾向于进步的报纸在谈论。

    当然,万象书局下属的《万象杂志》也发表了不少鼓吹新女性的文章。

    平禁亚很会审时度势,对于大老板的文章当然要大加追捧了。

    在北平,周作仁发文支持林子轩对新女性的定义,认为这八个字是女性解放的基石。

    1920年,周作仁和胡愈至等人组建了妇女问题研究会,并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妇女问题研究宣言》。

    这个宣言阐述了女性争取政治、经济自由与争取独立解放之间的关系。

    和林子轩提出的“自尊、自立、自信、自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为以后中国女性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致橡树》这首诗在青年女学生中很受欢迎。

    因为林子轩在胡拾的《我们的政治主张》上署名,一些激进的青年认为林子轩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属于他们革命派,是保守势力,像郭沫偌才属于他们革命派。

    但《致橡树》让其中的一些女学生改变了看法。

    这首诗歌中洋溢着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所以她们认为林子轩还是值得挽救的。

    对于这些看法,林子轩不怎么了解,他正带着阮玲钰前往明星电影公司的摄影棚。

    这两天,阮玲钰过着梦幻般的生活。

    林子轩带着她四处玩乐,吃美食、穿新衣服、看表演、到戏院看洋人的影戏,把她以前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一一实现。

    她有时候担心一觉醒来这只是一场梦而已。

    好在当她清晨醒来的时候,发现这不是梦,而是现实,这或许是她过的最快乐的几天了。

    这一天,林子轩问她要不要看看怎么拍摄电影的。阮玲钰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纪,也不会拒绝林子轩的安排,就和林子轩一起来到了摄影棚。

    此时,《津门大侠霍元甲》已经拍摄结束,正在进行后期洗印,主要是《大闹天宫》的拍摄,而《日出》只在一间临时搭建的旅馆房间里拍戏。

    洪慎早已等的焦躁不安了,林子轩答应的演员还没有带来,这会影响拍摄的进度,影响影片的完美程度。

    他也想知道林子轩找来的演员怎么样,有没有林子轩说的那么有表演天赋

    第一眼看到阮玲钰,洪慎有些失望。

    这个女孩相貌还行,但气质和小东西不符,小东西生活在社会底层,是那种悲惨可怜的模样,如此才能引起观众对弱者的同情。

    可眼前的女孩脸上明显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身上穿着华丽的衣服,一看就是富家小姐,怎么可能演得出社会底层女孩子的那种神韵。

    如果满分一百分,洪慎给阮玲钰打二十分,这还是因为阮玲钰的容貌尚可。

    未来以演悲情戏著称的演技派女明星就这样被他给鄙视了。

第一百零八章 不会剪掉的剧情

    洪慎虽然给了阮玲钰差评,却不会和小女孩置气,而是对林子轩很不满意。

    说实话,林子轩心里也没底,演技这个东西很难说清楚,有些可能是天赋,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和磨练。

    这就是天才型演员和勤奋型演员的区别。

    林子轩看过那部讲述阮玲钰一生的电影,阮玲钰能够在演艺事业上获得成功应该是先天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相结合的成果。

    此时让她扮演小东西这个角色,不知道能不能把握得住人物的精髓。

    然而,作为穿越者,林子轩引以为豪的就是他超前的眼光。

    他绝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眼光有误,所以就算洪慎对阮玲钰不怎么满意,他也保持着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他没有一开始就让阮玲钰表演,而是带着她在一旁观看剧组的拍摄,并且给她讲述《日出》这个剧本的内容。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有名剧务突然跑过来向林子轩汇报。

    “林先生,原本扮演小东西的演员突然生病了,不能演出了。”剧务焦急道。

    “没有其他人选么?”被打断进餐,林子轩不高兴的问道。

    “其他符合年龄的演员导演都不满意,您看怎么办?”剧务请示道。

    “那就再找好了,就他姓洪的难伺候。”林子轩没好气的说道,“我只看结果,这点小事就不要来找我了。”

    “可,可导演让您解决。”剧务为难道。

    “什么?那我花钱雇他来是干什么的?”林子轩气愤道,“算了,我也不为难你,等下我来和他讲好了。”

    演技精湛的剧务退了出去,林子轩则皱起眉头,继续扮演凶恶老板的角色。

    阮玲钰原本快乐的吃着午餐,没想到遇到这种突发事件,看着林子轩发愁的模样,她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她想说点什么,又觉得自己不够资格参与到这种大事之中,一副欲言又止的小模样。

    林子轩正等着阮玲钰的问话,他刚好趁机提出让阮玲钰试着扮演小东西的角色,如此才能天衣无缝。

    但阮玲钰在默默的吃饭,偶尔用大眼睛看着他,就是不说话。

    “对了,你在女校里学过表演么?”最终,林子轩只好自己把这场戏演下去。

    一般的女校里都设有音乐舞蹈的课程,有时候也进行舞台表演。

    阮玲钰在崇德女校里属于被孤立的一员,就算是舞台表演也属于那种路人的角色,根本排不上主角,不过她倒是很认真的学习了课程,只是没有自信而已。

    女孩弱弱的点了点头。

    “那你想不想演电影?”林子轩循循善诱道。

    他觉得自己像是童话故事里凶恶的狼外婆,正要对天真可爱的小红帽下毒手。

    阮玲钰陷入犹豫之中,她很想帮助林子轩解决难题,毕竟林子轩对她很好,可她又担心自己演不好让林子轩失望。

    她倒没想到这是林子轩安排好的,女孩就算再早熟,还没有怎么接触过社会。

    “你要是愿意就试试看,就算演不好也没关系。”林子轩开解道,“和咱们上午看过的一样,就是几个人在一起说说话。”

    阮玲钰暗中白了林子轩一眼,她又不是无知少女,需要这么哄着。

    她知道那可不是说说话那么简单,那是念台词,她在学校里学过表演课的。

    同时,她心里有一种类似野心的东西像草一样的钻了出来,演戏能成为大明星。

    她上午见到的那位殷小姐,就是中西女校毕业的,现在都成为红遍上海滩的大明星了,在上流社会很受追捧。

    如果我也可以和她一样……

    怀着这样的心思,阮玲钰迷迷糊糊的就答应了下来,下午来到剧组接受洪慎的面试。

    她知道这个导演很严格,上午的时候有演员说错台词就被导演训斥了,她心里有点紧张,拿着剧本的手有点抖。

    在这个时候,她性格中另一种东西冒了出来。

    我要成功,要成为大明星,不要再过以前那种贫穷的生活。

    小东西这个角色和阮玲钰有着共同点,当初她父亲离世,母女二人在上海无亲无故,孤苦无依,如果不是依靠着母亲做佣人,她也会沦落到小东西的境遇。

    想到那些记忆深处不堪回首的日子,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洪慎在一旁观察着阮玲钰。

    女孩看着剧本,有点紧张,可几分钟过去,女孩原本毫无表情的脸上突然出现了一种悲苦的表情,楚楚可怜,让人疼惜。

    那双大眼睛中噙着泪水,透着一股孤苦伶仃的神情。

    就是这种神韵,这正是他要找的小东西。

    太神了!

    洪慎这一刻佩服起林子轩来,这是从哪里找来的表演天才啊。

    林子轩在一旁看得直发呆,他也是演过《上海假日》的演员,但和阮玲钰此刻的表现相比,他那算是不入流的表演。

    可见,精湛的表演往往来源于生活。

    满足了洪慎的要求,林子轩把阮玲钰留在这里接受洪慎的表演指导,自己则来到《津门大侠霍元甲》后期制作的工作间。

    主要的工作是对胶片进行剪辑。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明星电影公司的开山之作,林子轩格外的重视,又有精武体育会派人进行武术指导,在武打场景上颇为出彩。

    特别是擂台比武,林子轩稍微借鉴了后世的武打效果,让霍元甲飞了起来。

    这虽然有点夸张,但看起来效果很好,让人热血沸腾。

    唯一要考虑的是在霍元甲死因上的处理,如果不想惹起争议,就要把有关日本医生的情节去掉,这也是陈公哲的意思。

    因为一旦有了这个情节,就是在暗示是日本人毒死了霍元甲,可这件事没有证据,一直存在争议,如果日本人进行抗议,这部电影很可能在租界内被禁映。

    林子轩考虑过这个问题,还是决定把这个情节保留了。

    他拍的是电影,不是纪录片,才不管什么证据呢,作为穿越者,这点担当还是有的,他不怕日本人抗议。

    这个时代在租界内没有电影审查制度,只要戏院愿意放映就可以了,如果真的造成了太坏的影响,租界当局会禁映电影。

    没有关系,租界不让放,林子轩可以到华界放映。

    这种满满正能量的电影,不能因为日本人的抗议就不放映,何况现在的日本人在上海的势力还没有那么强,法租界的法国人不一定会给日本人面子。

    到时候走着瞧好了。

第一百零九章 入戏太深

    日本在上海并没有租界,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上海虹口日本人聚居区”。

    1870年,日本人开始侨居上海虹口地区。

    同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开始在虹口区内越界筑路,虹口地区被非正式地纳入公共租界的管辖范围。

    1873年,日本将原日本公馆改称为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位于虹口闵行路3号。

    1899年,日本人在虹口组织上海义勇团日本队,作为自卫组织。

    191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设立日捕股,11月20日,30名日本巡捕到位,接管虹口地区的公共治安事务。

    由此,上海虹口地区基本上处于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日本人在公共租界的工部局里占有董事的席位,参与公共租界的管理事务。

    林子轩明白如果日本人强烈抗议的话,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有很大可能性会禁止《津门大侠霍元甲》在公共租界放映。

    美国人倒是没什么,但英国人一定会站在日本人一方,他们对这种宣传爱国的国产影片一向没什么好感。

    林子轩只能期望借助自己在美国人那里的影响力来消弱日本人对影片的干涉。

    当然,他也做好了被禁映的准备。

    在这件事情上,他决不让步,就算不挣钱也要把影片在上海放映。

    他的决定得到了郑证秋等人的支持,《津门大侠霍元甲》寄托了他们太多的心血,一扫过去国产电影才子佳人的缠绵套路,宣传尚武精神,强国强种。

    特别是由黎锦挥制作出来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让人听得热血沸腾。

    林子轩把这首歌制作了国语版和粤语版,在电影上映的时候,联合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全国进行发售。

    首映的时间定在了七月份,学生放假的时候,也算是暑假档了。

    在了解了《津门大侠霍元甲》的进度后,林子轩又来到了《大闹天宫》的拍摄现场。

    由京剧名家杨晓楼介绍来的郑发祥刚刚三十岁,身形不高,非常灵活,为了扮演好孙悟空,他还带了一身行头过来,只是京剧中孙悟空的扮相和电影中不同。

    在电影中,不需要在脸上画上那么多的油彩,也不需要华丽的戏服,要更为生活化一些。

    郑发祥为人很不错,非常配合剧组,也愿意改变一些京剧表演上的习惯。

    林子轩和他详谈过,《西游记》这个系列可能要拍上几十部,孙悟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希望能和他长期合作。

    至于薪酬方面,林子轩也不会吝啬,第一部的薪酬稍微低点,等到这个系列成功了,他的薪酬自然会水涨船高。

    大家把话说在前面,然后签订一份长期的演出合同。

    现在林子轩已经开始物色唐僧等人的人选,毕竟《大闹天宫》之后就要拍摄《三打白骨精》了,师徒四人要凑齐了才行。

    而且,这些人都要签署长期的演出合同。

    林子轩在合同上注明了一个高额的违约金,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挖角是很正常的现象,他自己都想挖其他电影公司的技术人员。

    他听过郑证秋和张时川的故事,当初文明戏兴盛时期,在民鸣社和新民社的竞争中,张时川就是依靠重金挖角把新民社搞垮的。

    在民国时期的确有版权法,但没什么效果,导致盗版和跟风严重。

    你拍摄《西游记》赚钱了,别的电影公司也跟着拍摄《西游记》,他把你的演员挖过来,直接开拍,连训练都免了。

    只要薪酬高,演员跳槽非常频繁,讲感情太伤钱了。

    有了文明戏的教训,周剑允成立了艺人部门,专门管理明星电影公司的导演和演员。

    违约金只是限制手段,主要还是要为导演和演员创造发展的空间,林子轩想留住人才,就要不断的拍摄出好电影来,把明星电影公司发展壮大。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不惧其他的竞争和挑战。

    道格拉斯希拉对这个东方的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神话故事。

    但一个猴子挑战众神的故事还是让他惊叹不已,为了做到录音的逼真,他甚至录制了猴子不同的叫声,哪一种叫声是生气,哪一种叫声是悲伤。

    完全是拿剧组的资金在做实验。

    不过林子轩没有阻止,这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想要影片精益求精,就不能怕花钱。

    在后世,《泰坦尼克号》的拍摄差一点让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破产,相比较而言,这点花销他还承受的起。

    他觉得《大闹天宫》没有几个月是拍摄不完了,到年底能上映就不错了。

    或许应该拍摄一部低成本的商业片来赚些钱,以此抵消《大闹天宫》的高额投资。

    林子轩在脑海里回忆着那些投资不高又能赚钱的电影。

    恐怖片和鬼片肯定不行,在这个年代容易遭到舆论的指责,那就只有喜剧片了,而且还要是合家欢类型的喜剧片,这样才够保险。

    他想到了一部系列电影,《小鬼当家》。

    这就是一个小孩和两个笨贼在一所房子里发生的故事。

    可以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上海的富人区,一个大家族准备回北方乡下祭祖,他们收拾停当,上了轮船之后,才发现把一个孩子遗忘在家里。

    两个笨贼准备到富人区偷东西,碰到了古灵精怪的孩子,发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林家在上海就有闲置的别墅,可以拿来拍摄,只要再找一个机灵点的孩子就行了。

    林子轩准备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不需要拍摄的太过精致,就是一部捞钱的片子,差不多就行了,所以不能找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洪慎导演。

    傍晚时分,他回到《日出》的剧组,来接阮玲钰回家。

    小姑娘眼睛红红的,像是受了委屈的模样。

    林子轩以为她被洪慎训斥了,没想到一打听,原来是阮玲钰太进入状态了,把自己当成了小东西,哭红了眼睛。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就是入戏了。

    林子轩一听吓了一跳,这可不行,入戏太深,难以自拔,最后有可能会精神分裂啊。

    洪慎在一旁解释,作为演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说明她很有表演天赋。

    在京剧名角中就有类似的例子,把自己当成了扮演的角色,只要疏导一下情绪就好了,没那么严重。

    林子轩看了阮玲钰一眼,没想到这丫头还真是天才型演员啊。

第一百一十章 红袖添香夜读书

    只要没有应酬,林子轩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两到三个小时写文章或者看书。

    在上海滩的公子哥中,他算是个异类了。

    他不去舞厅,不玩跑马,不逛妓馆,不抽大烟,不进赌馆,除了偶尔和朋友的吃饭应酬,他几乎很少出现在上海滩的交际圈子里。

    他现在的名声虽然响,甚至被花边小报评为上海滩第一才子,但却神龙见首不见尾,深居简出,保持神秘。

    怪不得冯程程对他很放心,这简直就是新世纪好男人的典范。

    其实是他后世半宅男属性造成的,不愿意四处交际,过着灯红酒绿,通宵达旦的夜生活。

    何况他还要赶稿子,哪有时间到娱乐场所厮混。

    现在的林子轩事业起步,家庭稳定,已经不像刚穿越那会的盲目了。

    那时候,一方面担心被林家的人识破,就想着多赚些钱,一旦事发,也能自保,另一方面是借着写稿子躲到书房,不和林家的人交流。

    如今他不用那么匆忙了,可以更为从容的面对生活。

    他正在写的是《天龙八部》,这是答应严独贺的小说,不能再拖延了。

    在后世的武侠小说中,林子轩对这部小说的印象比较平淡,或许是对其中的佛家思想不怎么认同的缘故,总觉得没什么代入感。

    不过媒体的评价倒是很高,甚至认为可以排名武侠小说第一。

    因为《天龙八部》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其中有帝王公卿,有江湖豪客,有长生的术士,有俊雅的少年,有神仙天人般的美女,有匪夷所思的武功,有阴谋,有复仇,有陷害,有误会……

    红颜转瞬白骨,才能、功业、野心、爱恨、如露如电,梦幻泡影。

    归结到最后,就是众生皆苦,悲天悯人。

    林子轩承认这是一部,但不能让他有所触动,他对阿朱倒是颇有好感,可情节到一半就死掉了。

    在写到四大恶人中的云中鹤时,他不由得露出笑容。

    他知道这个名字有影射他的好室友徐至摩的意味,不知道他把《天龙八部》先写出来,徐至摩以后还会不会取“云中鹤”这个笔名。

    他又想到小说中的“表哥情结”。

    似乎金勇小说中的表哥都是风度翩翩,气质俊朗的负心薄幸之人,最后都不得善终。

    这应该不是巧合,所以说文人都是小心眼,千万别得罪文人,否则就会被他写进小说中,遭受千刀万剐之苦,永世不得翻身。

    这么想着,这部小说倒是变得有意思起来。

    林子轩写稿子累了,就会翻翻书看,大多是传统的典籍,古代的文人小品笔记。

    来到这个时代,他才发觉自己文化底蕴上的不足。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大多都经过私塾教育,对传统文化知之甚深,聊天的时候旁征博引是家常便饭,刚开始他都插不上嘴。

    好在他有个搜索系统,只要看过的书都不会忘记,于是,他就开始抽时间读起书来。

    以后谈话的时候,他至少知道这个典故出自何处,甚至还能背诵一段,不至于一直缄默不语,让人觉得太过倨傲清高。

    晚上的这段时间往往都是林子轩独处的时间,但这几天发生了一些变化。

    六月的天,正是梅雨季节,空气闷热潮湿。

    阮玲钰会端着一碗银耳羹来到书房,递给林子轩,还会帮他收拾杂物,然后自己乖巧的坐在一旁,或者发呆,或者拿一本闲书看。

    像是一个小丫鬟一样。

    林子轩刚开始挺不习惯,但慢慢的觉得还不错,有点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思。

    有时候觉得累了,还能和她聊聊天,谈谈人生和理想,打听一下剧组的进度,吹嘘自己在外国的见闻,收获小姑娘崇拜的目光。

    这才是富家少爷应该过的生活啊!

    阮玲钰觉得自己这一步走对了,林子轩没有讨厌她,反而更加亲近她。

    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不希望改变,至于那位广东老家的亲戚,就算来了又能怎样,难道还能让她过的比现在还好么?

    她的想法很简单,谁对她好她就亲近谁。

    她能看得出林子轩没有因为她的出身而看不起她,或者故意疏远她,这个男人是真正用平等的态度和她相处。

    对于一向敏感而自卑的女孩来说,这就足够了。

    就像那次在中西女校的演讲一样,男女是可以平等的,虽然会需要很长的时间。

    林子轩则是把阮玲钰当成后来著名的女明星看待,有一种发掘名人的兴奋感。

    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喜欢玩养成类的游戏,还乐在其中,原来看着自己选择的名人一步步的成长真的很有成就感。

    与此同时,他又想起另一位自己捧起的女歌星。

    孟晓冬最近提出想要重返戏曲舞台,继续唱戏,这不是说她不唱歌了,而是有点厌倦了。

    她已经是全国最红的歌星了,赚的钱足够家中的开销,而且她察觉到林子轩在捧新人,在戏班子里,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一代新人换旧人,她早已看惯了。

    流行歌曲只要有一副好嗓子,谁都能唱,只要有好曲子,不缺她孟晓冬一个。

    她考虑了之后,觉得应该重新唱戏,唱戏需要真功夫,要十几年的苦练才能成名成角,不像流行歌曲那样容易,歌星说到底是吃青春饭的,长久不了。

    唱戏才是她的根本所在,她可以依靠唱戏过一辈子。

    她很坦白的和林子轩提出了请求,当初的合同签的比较简单,孟晓冬可以选择退出。

    林子轩承认孟晓冬说的有道理,如果他全力支持,可以让孟晓冬红上十几年,但之后呢?她长时间不唱戏,功力荒废了,想要再捡起来就难了。

    对于这么冷静的女孩子,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同意下来。

    孟晓冬还是明月歌舞团的一员,偶尔也会参加演出,只是把重点放在了唱戏上,这就是他们最终达成的协议。

    前几日,孟晓冬重返上海大世界乾坤大剧场登台演出的那一晚,林子轩还去捧场了。

    从观众热烈的反应看,他们并没有忘记这个京剧界的明日之星。

    只是,上海大世界这些日子不太好过。

    冯敬尧为了垄断法租界里国人建立的戏院,把主意打到了上海大世界的身上,每天都会有社会闲散人员到大世界闹事。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滩风云

    上海大世界的拥有者叫做黄楚久,浙江余姚人,依靠制药起家,是上海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被称为药业大王,他在不少行业都有投资。

    按理说,他和冯敬尧颇有渊源,因为冯敬尧的祖籍是余姚人。

    然而,冯敬尧虽然祖籍是浙江余姚,但却是在江苏苏州出生的,所以他更倾向于苏州帮,这也是冯家和林家联姻的基础。

    林家的祖籍是江苏无锡,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

    冯敬尧被林子轩描述的美好前景所吸引,打算投资戏院,他和林子轩各出50万,以100万股金成立了明星戏院公司,开始大肆收购法租界的戏院。

    对于外国人开设的戏院,能买就买,不行可以租用。

    而对国内商人开设的戏院,基本上就是强买强卖了,在法租界,冯敬尧的势力很强大,只要拿着冯氏商会的名帖派人通知一声,那些商人一般不会拒绝。

    这件事由周剑允负责,目前的进度比较顺利。

    收购戏院之后,还要进行改造,让戏院能够放映有声电影,时间上还是有些紧迫。

    院线是电影公司的根基,林子轩要仿照好莱坞大电影制片厂的做法,垄断院线,从而控制其他的电影公司。

    在这点上,不容退让,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完成。

    然而,和后世拆迁的钉子户一样,黄楚久直接回绝了冯敬尧,不愿意放手大世界。

    冯敬尧在法租界的华人中一向非常强势,他是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掌握着法租界的巡捕房和地下势力,帮着法国人管理法租界。

    别看平时一脸和气的模样,但谁都知道他是心狠手辣之辈。

    有这样一位大佬做岳父,说实话,林子轩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可黄楚久也不是省油的灯。

    作为上海滩著名的实业家,他旗下有21家医药企业,凭借这个庞大的药业集团,他稳稳地坐住了上海新药业大王的位置上。

    除了投资了上海大世界这个远东第一大的游乐场,他又陆续开戏院、浴室、烟厂等等。

    他还开设了世界日夜银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门,专门为赌客提供借贷,也收存款。

    他甚至还搞起了房地产,借钱买地皮、造房子,房子押给银行,再借再买地皮,再造房子再抵押,这和后世的房地产开发是何等的相似。

    他不仅是上海滩的巨富,还是个很有头脑的商人,林子轩和他相比,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他敢于拒绝冯敬尧,还因为他和宁波帮交好,而宁波帮在上海资本市场的能量不容小觑。

    这是一场资本和背景的角逐,说到底是利益之争。

    冯敬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上海大世界就建在法租界,冯敬尧派手下每天都去闹事,巡捕房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黄楚久从华界找来了一批人做保安,维护大世界的安全。

    冯敬尧直接对这批人下了杀手,杀了人扔进了黄浦江里,说是血风腥雨有点过了,但在此时的上海滩,砍死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租界内的治安算是好的,在华界更是鱼龙混杂,混乱不堪。

    黄楚久也是有背景的人,不甘心如此憋屈,就找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商界巨擘来主持公道,给冯敬尧施加压力。

    在上海滩,冯敬尧也不能一手遮天,他的势力主要在法租界。

    何况他只是有人手和势力,在资本市场上无法和这些商界巨擘相抗衡,这些人也不愿意彻底得罪冯敬尧,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而不是招灾。

    于是,在这些人的说和下,双方各退一步。

    冯敬尧放弃争夺上海大世界,不过黄楚久名下的戏院都要按照市场价格转让给冯敬尧。

    算是和平解决了。

    然而,冯敬尧和黄楚久的恩怨就这么结下了,这件事以后不会完。

    林子轩听到周剑允的汇报后,没什么反应,在这个年代,想要办成事就要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这里可是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他在准备《津门大侠霍元甲》的首映。

    不出意外,这一次的首轮专映权被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拿到手,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的老板是西班牙人雷玛斯。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只要能赚钱,他才不管放映什么影片呢。

    他看过《津门大侠霍元甲》,对其中的武打场景很是欣赏,加上霍元甲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他相信这片子一定能火。

    从六月底开始,影片的宣传工作就进入了倒计时。

    在《申报》上刊载了大幅广告。

    “万里长城永不倒,尚武精神永不息,重现一代功夫宗师的人生之路,这是一部你不容错过的电影。”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

    “强国强种,保家卫国,是中国人就看霍元甲。”

    无数这类的广告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轰炸着上海人的神经,好像不看这部电影就不是中国人一样,还有回忆和纪念霍元甲的文章也冒了出来。

    一时间,霍元甲的名字重新响彻在上海滩的上空。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叫做营销软文。

    上海精武体育会也趁机发表声明,在高度赞扬了霍元甲之后,对影片保持关注,希望影片能真实反映霍师傅光辉的一生。

    在纷纷扰扰的闹了几天后,1922年7月7日,《津门大侠霍元甲》即将上映。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因为霍元甲是在1910年7月7日创办了精武体操会,也就是精武体育会的前身。

    非常有噱头,也有纪念意义。

    与此同时,百代唱片公司在这一天发售了一张唱片,就叫做《万里长城永不倒》,主要发售地点是北平和广州。

    买办张常福非常了解国内的形势,这首歌一定会受到北方爱国青年的欢迎,而粤语版针对的就是广东的人群。

    作为一个买办,只要能赚钱,他才不管歌曲的内容呢。

    时间来到了7日晚上,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里面人头攒动,都在等待着电影开场。

    当电影开始放映时,从此拉开了中国功夫片的热潮。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

    霍元甲出生在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的一个武术世家,自幼体弱,被严禁习武。

    然而,这不能阻挡他的习武之心,他偷练武功,并在观看鹰蛇相搏时体悟到了武学至理。

    这当然是胡扯,如果看鹰蛇相搏能练成绝世武功的话,那谁还去苦练功夫啊。

    但这样讲故事才具有传奇性,说明霍元甲的武学天赋超高,一代宗师不能没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接着,为了磨练武技,他四处挑战,和各门各派的高手切磋过招。

    这是一部功夫片,打斗场面尤为重要,在八十分钟的故事里,有五十分钟都是在打斗。

    林子轩借鉴了后世功夫片的风格,在打斗上以炫酷为主,动作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不像现实中一些比武的场面,两人还要四处游走,然后互相试探,等到真的动手,十几分钟都过去了,太浪费时间,观众绝不会满意。

    这就是电影中的打斗和生活中武术套路的区别。

    你可以说它很假,但看起来的确很有感觉。

    林子轩在这里给功夫片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让以后的功夫片几乎没有真实的打斗了。

    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比斗中,霍元甲的名声越来越响,有津门第一高手之称。

    1900年,京城名侠王子斌,也就是大刀王五,在京城被清廷枪杀,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

    霍元甲听说后,只身从天津赶到京城,趁着夜色用钩锁攀上城楼,将王五的头颅取下,入土为安。

    这件事只出现在传奇故事之中,并不是真实的,但可以表现霍元甲的侠义精神。

    从观众颇为感动的反应就知道这类在家国大背景下,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节最是感人。

    这时候,俄国大力士登场,在天津摆下了擂台,出言不逊,要挑战天津武术界的高手,霍元甲欣然前往,大战俄国大力士。

    在租界内,最好找的就是白俄人。

    因为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有7000名俄国难民蜂拥抵沪,其中有大批贵族。

    在公共租界,他们主要居住在虹口提篮桥华德路摩西会堂附近一带。

    在法租界,他们多数居住在吕班路、环龙路、金神父路一带,以在霞飞路中段开设服装店、面包房、咖啡馆为生。

    贵族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当然过的很好,最不济也能找到一份工作。

    但也有普通人家,生活窘迫,穷困潦倒,只要给钱,让他们做什么都愿意。

    影片中的俄国大力士就是从白俄人聚居区找来的流浪汉,只要给他酒喝,他不在乎挨打。

    这里是一个小高峰,霍元甲第一次在擂台上腾空而起,用连环踢把俄国人踢下擂台,从而做实了津门第一高手的名头。

    事实上,霍元甲并没有和俄国大力士比武,在那个时代,真正和俄国大力士比武的是有“武神”之称的孙路堂。

    孙路堂生于1860年,是形意拳高手,后练八卦掌,最后创立了孙式太极拳。

    曾经,清朝在京郊举行规模盛大的“天下英雄会”,即演武大会,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来比试,孙路堂技冠群雄,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1908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奉天,经俄公使馆提议,彼得洛夫与孙堂堂进行一场比武,孙路堂获胜。

    电影是艺术加工,把其他武术家的事迹杂糅到一起,就是在创造传奇。

    打败俄国大力士之后,霍元甲名动天下,新的挑战又来了。

    英国大力士在上海设擂台,挑战天下高手,一时间,上海滩沸腾了,有不少武术名家登台比武,都被英国人用重拳击败,甚至有人当场死亡。

    这充分展现了英国大力士残忍和凶狠的一面,而且为了表现英国人力气大,还进行了单手碎石的表演。

    这个有点夸张了,其实石头是假的,里面是中空的,一拳下去,碎石飞溅,很是震撼。

    扮演英国大力士的是道格拉斯希拉,这位美国人本着国际主义精神进行演出,他其实玩的很嗨,对如何拍摄功夫片兴趣极大。

    英国人比较保守,美国人则有着开放和娱乐的心态,这只是拍摄电影而已。

    在其他武术名家纷纷失败之后,主角在万众期待之中闪亮登场,展开了一场大决斗。

    整部电影没有女主角,把文戏缩减到最少的时间,就是一路打下去的通关游戏,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让观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最后的决战没有让观众失望,霍元甲和英国大力士足足打了十几分钟,花样百出。

    英国大力士先是占据优势,打的霍元甲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把霍元甲抓举过头顶,朝着地上摔去,好在霍元甲轻功过人,在空中翻飞,安稳落地。

    霍元甲发动反击,双方招招见血,拳拳到肉,可谓是惨烈至极。

    两人都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霍元甲突然使出了绝招,打在了英国大力士的眼睛上,让他什么都看不见,随后把英国人踢下了擂台。

    这场打斗观众看的很是过瘾,因为以前没有这种电影,京剧舞台上的打斗都是花架子,哪里有这种血腥和真实的场面。

    观众觉得真实,这就够了。

    他们不是不知道拍摄的电影都是假的,但看了电影后,他们就是觉得真实。

    当把情绪投入到电影中的时候,人的感官会带来错觉。

    故事还没有结束,霍元甲成了民族英雄,开设在虹口的日本武馆不服气,要找霍元甲较量,霍元甲在日本人的道场中大发神威,打败了日本的教官。

    这时候,有位日本医生知道霍元甲早年练武,生有肺病,就给霍元甲开了一副药。

    几日后,霍元甲被送到医院,不治身亡。

    影片的最后是精武体操会的成员给霍元甲送行,并发出了“尚武”的口号。

    《万里长城永不倒》的音乐响起,曲调慷慨激昂,歌词震动人心。

    反正就是要煽情,不要命的煽情。

    能够参加首映的大多是上海滩的富家子弟,也有电影圈的人士和普通观众,在这种环境下,有些容易激动的年轻人已经坐不住了,大声叫起好来。

    稳重的则用力鼓掌,中国积弱已久,是时候要醒过来了。

    这虽然是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但却能触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心灵。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

    戏院中陷入狂热的氛围。

    前来观看《津门大侠霍元甲》的外国人并不多,他们一般只看外国的电影,但也有十几个人想看看报纸上所说的功夫片是什么模样。

    的确让他们大开眼界,其中的打斗颇为精彩。

    然而,看着戏院里激动的中国人,这些外国人不由得皱眉沉思起来。

    这个国家目前还处在战乱之中。

    就在五月份,身在广州的孙仲山下令挥师北伐,到了六月十六日,陈炯名叛变,所部4000余人围攻总统府,轰击孙仲山的住所。

    孙仲山逃出总统府,在舰长冯肇先的护卫下,登上永丰舰,并随即下令炮轰广州城。

    在北方,军阀之间的混战更是家常便饭,从来没有停止过。

    可这个国家不会一直这样下去,看看这些狂热的中国人,就知道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团火,只是平时不显露出来而已。

    这部电影很可能会把他们心中的火给点燃,爆发出来。

    相对于外国人的冷眼旁观,中国人的反应大体相同,又有细微差别。

    年轻观众看的热血沸腾,恨不得拿枪杀敌,保家卫国,年纪大的则想着国家多灾多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安稳下来。

    电影圈里的人看到的是新颖的拍摄手法,这部电影和目前的国产电影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以此展现人物内心激烈的情绪。

    更为出彩的是武打设计,让人看的根本停不下来。

    张时川在心里长叹一声,这就是郑证秋从美利坚学习到的新手法么?

    想着这几个月他拍摄的几部短片,虽然也挣到了钱,但和《津门大侠霍元甲》相比,就太过幼稚和无趣了。

    他也要拍摄长片,这才是国产电影的未来。

    张时川下定决心,一定要说服邵醉嗡,拍摄一部电影长片来,也要拍功夫片。

    记者们则欣喜若狂,这部电影和他们原先想的完全不同,拍摄的人物虽然是霍元甲,但这都不是霍元甲的事迹。

    霍元甲过世不过十二年,和他同时代的人还有很多,根本无法作假。

    记者们都了解霍元甲的生平事迹,这无疑是一部虚构的电影,虽然看起来很爽,但精武体育会会善罢甘休么?

    还有最后日本医生送药的情节,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影射霍元甲的死和日本人有关,这是在招惹日本人,会出大事的。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最不怕的就是出事,事情越大新闻越大。

    他们心里也暗暗佩服明星电影公司,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虽然戏院里有人喊着要加映,但这一场首映就这么结束了,出了戏院还有人在热切的讨论着,甚至有人直接去买下一场的票,想要再次体会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还有人到舞厅,到跑马场,到各类娱乐场所,和自己的朋友谈论《津门大侠霍元甲》,他们像是有什么东西憋在胸口,不吐不快。

    这个夜晚,这部电影成了人们交谈的中心话题。

    口碑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记者们和影评家也忙碌起来,记者们要去采访精武体育会的主事人对电影的看法,影评家则从各个方面解读这部电影的意义。

    他们都相信,这部电影会红遍上海滩的。

    有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小报记者甚至采访了日本人,询问他们对霍元甲死因的看法。

    林子轩同样很忙碌,他在接待来自南洋的片商。

    这些片商看完电影后,都觉得《津门大侠霍元甲》这种有爱国情怀的片子在南洋一定会受到欢迎,想要购买拷贝。

    目前的国产电影刚刚起步,也只能进入南洋的电影市场,因为南洋有众多的华人。

    只不过南洋的片商出不了高价,他们只购买放映权,上千块已经算好了,如果能够卖给美国片商,至少也要几万美元才行。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光是南洋这一块就收回成本了,可见只要片子好,就不愁赚钱。

    第二天,上海的报纸纷纷针对《津门大侠霍元甲》的首映做出报道。

    有盛赞者,认为这是一部宣传尚武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好电影。

    也有贬低者,认为这是胡编乱造,完全不符合事实。

    更有从电影角度分析的,认为电影是艺术,可以适当的加工,只要不歪曲抹黑就好了。

    精武体育会对外发表声明,他们会和明星电影公司就此事进行协商。

    其中还有不少报纸重点报道了霍元甲的死因,把十二年前的旧事翻了出来,寻找证据。

    连当年那些霍元甲的至交好友都被问询到,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到了下午,日本在虹口的领事馆发表声明,认为《津门大侠霍元甲》严重歪曲日本人的形象,恶意指责日本人谋害霍元甲,应该立即禁映。

    但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的雷玛斯完全不理会日本人,这可是赚钱的大好时机。

    只要租界的工部局没有下令,他就不会停止放映,等到日本人闹到工部局,工部局开会决定,估计要几天之后了。

    西班牙人非常精明,到时候,他的首轮专映权刚刚到期,轮到其他影院放映,禁映不禁映就和他没有关系了。

    林子轩以明星电影公司的名义发表声明。

    声称这是一部电影,不是纪录片,可以适当的艺术化处理,会和精武体育会本着友好的精神进行磋商。

    至于日本医生的情节,只是在讲述事实,完全没有歪曲日本人形象的意思,希望日本领事馆能够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艺术。

    他甚至扯了一通西方的电影理论,认为日本人应该以开放和娱乐的心态来看待电影。

    当然,他也做好了准备,一旦工部局下了禁令,他立马在法租界放映电影。

    在纷纷扰扰之中,观看《津门大侠霍元甲》的中国观众越来越多,形成了一种风潮,不少人是为了其中的武打场面,更多的人是来看其中的爱国情怀。

    保家卫国,强国强种。

    特别是《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歌,通过留声机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响起。

    与此同时,日本在公共租界工部局的两名董事向工部局正式提出了禁映《津门大侠霍元甲》的提案,并要追究明星电影公司诽谤日本人的恶意行为。

    事情越闹越大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官司缠身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一般设有9名董事,董事不发薪水,他们通过互选,产生总董事。

    在工部局中,英国人始终占据大多数席位,美国人通常占据两个席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人拥有一个席位,1915年以后,这个席位转给了日本人。

    华人在工部局没有董事席位,在公共租界内没有发言权。

    此时,工部局的总董事是英国人西姆斯,日本董事叫做樱木俊一。

    樱木俊一出生于1882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学科。

    1906年入东洋汽船会社横滨支社,1907年任职于该社香港支社。次年辞职,加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未几被派往海外学习铁路运输业务。

    1914年调任上海,1918年任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上海支社经理,1919到1922年为上海日本居留民团主席,1920年当选为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

    在维护日本侨民在上海的利益方面,他一向不遗余力。

    他昨天得到的消息,知道一部中国电影中有影射日本人谋杀霍元甲的情节。

    他对霍元甲不太了解,他来上海的时候霍元甲早已过世了,为此他特意到戏院看了《津门大侠霍元甲》这部影片。

    戏院里中国人的狂热让他心惊不已。

    他知道一个民族的觉醒往往都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正如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现在的中国人接受西方思想,一些有见识的人已经开始觉醒,这个民族正在睁开眼睛,打量着外边的世界。

    于是,他下定决心,无论影片中有没有影射日本人的情节,这种宣传爱国思想的电影都要遭到禁映。

    他利用董事的权利召开了董事会,提出了禁映《津门大侠霍元甲》的议案。

    英国人觉得樱木俊一有点小题大做了,就是一部电影罢了,他们虽然没有看过电影,但总归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

    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再说,谋害霍元甲的事情谁知道是不是日本人做的。

    何况,这部电影很受中国人的欢迎,讲述的又是一个在上海很有威望的武术家的故事,贸然禁映,很可能会引起中国人的抗议。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英国人敷衍起来。

    至于美国人,费信敦董事很欣赏林子轩,称呼林子轩是美国人的好朋友,自然帮着林子轩说话,认为樱木俊一的理由不充分。

    “诸君,请到戏院去看看那些中国人脸上的神情吧!”樱木俊一站起身,大声道,“诸君是希望生活在一个觉醒的中国,还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愚昧的中国。这个国家正在改变,我们不应该做些什么吗?”

    英国人沉默下来,从报纸上他们知道《津门大侠霍元甲》宣传尚武精神、爱国思想,不过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此时,樱木俊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不由得他们不思考。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费信敦反问道,“你不能期望这个国家一直处在愚昧落后的时代,他们迟早会发展起来的。”

    “那也要延迟这个时间。”樱木俊一强调道,“这符合我们各国在这个国家的利益。”

    最后,他们进行了举手表决。

    除了费信敦弃权外,其他董事都赞成在公共租界内禁映《津门大侠霍元甲》,用的理由是电影内容有影射日本友人的嫌疑。

    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第一时间接到了通知,在首映两天后停止了电影放映。

    与此同时,林子轩在法租界开始放映《津门大侠霍元甲》。

    他收购了法租界将近一半的戏院,通过租赁的方式掌握了法租界大部分的戏院。

    如果不是这个年代的拷贝太花钱的话,他甚至可以让所有戏院都上映这部电影。

    在这个年代,基本上是这家戏院刚刚放映完,就有人拿着拷贝,骑着车子把拷贝送到另一家戏院放映。

    因为胶片太贵,不可能一部电影制作上百个拷贝,能有十个拷贝轮流放映就算是阔绰了,所以才有首轮专映权这种放映模式。

    电影在公共租界被禁映了,观众只好跑到法租界的戏院来看电影,倒是给法租界的治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樱木俊一很生气,他拿着公共租界的禁映令到法租界的公董局要求法租界同样禁映这部电影,可法国人很骄傲,并没有理会他。

    在《津门大侠霍元甲》中,霍元甲打了俄国人,打了英国人,影射了日本人,唯独没有说法国人的坏话,法国人没有理由禁映。

    冯敬尧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和法国人关系密切。

    刚开始,冯敬尧颇为犹豫,日本人在公共租界势力很大,没必要得罪,他还为此劝过林子轩,做生意要和气生财。

    不过看到那么多人都到戏院看这部电影,戏院的收入成倍的增加,比抢钱还快,他就没有说什么了。

    做什么都不能和钱过不去。

    很多观众就是为了霍元甲打日本人才来看戏的,最后影射日本人谋杀霍元甲的情节是电影的亮点,你要是把日本人的情节删掉,观众肯定不满意。

    樱木俊一没办法威胁法国人,此时日本在虹口还没有驻军,形成不了威慑力。

    他只好把明星电影公司告上了法庭,以歪曲事实,恶意中伤日本侨民为由要求法院禁映这部电影,并要求明星电影公司进行道歉和赔偿。

    林子轩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放下心来。

    打官司就打呗,等官司出了结果,电影早该放映结束了。

    明星电影公司的法律顾问是顾肯福,他有把握把官司拖延到一个月后。

    而且,这个官司还不一定会输,因为电影中日本医生的那段情节是真实的,唯一不确定的是霍元甲的死和日本医生有没有关系。

    想要证明,恐怕只能开棺验尸了。

    就算开棺验尸查出霍元甲是中毒而死,也没办法证明就是日本人下的毒,再说,这个年代讲究入土为安,霍元甲的家属也不会同意。

    说到底,这就是一桩无头公案,根本理不清。

    这边和日本人对簿公堂,那边和精武体育会的事情则完美解决。

    明星电影公司对电影中对霍元甲事迹的艺术化处理表示歉意,并拿出电影收入的一半捐给精武体育会,希望精武体育会越办越好,继续发扬尚武精神,保家卫国。

    这个举动遭到社会媒体的一致赞誉。

第一百一十五章 跟风

    上海租界内的法院在民国时期叫做会审公廨。

    在公共租界,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受理租界内除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侨民为被告外的一切案件。

    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领事参加会审或观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

    在法租界,1869年,法租界会审公廨成立,地址位于公馆马路法国领事署内,上海道(或其代表)每周到领事署开庭3次,法国驻上海副领事兼陪审官。

    会审公廨规定,民事案件准许聘请律师,案件的诉讼标的金额须1000元以上,律师必须为操法语的法国律师;刑事案件不准律师进行辩护,判决后不准上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法租界会审公廨华官逃走,法国驻上海总领事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自行任命官员。

    此后,法租界的会审公廨改为公董局警务处的下属机构。

    1922年,该公廨又列为公董局附属机构,所属拘禁所仍归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管辖。

    也就是说,以前还是中国人和外国人一起审理案件,以中国人为主,现在案件都归于外国人审理,华人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林子轩的明星电影公司设立在法租界,樱木俊一想要起诉只能到法租界的会审公廨。

    在法租界根本就没有多少日本人,大部分日本人都住在公共租界的虹口区,所以法国人不怎么重视日本人。

    加上冯敬尧从中阻扰,直接把这个案子推迟半个月审理,至于什么时候开庭,要看法国人的心情,所以《津门大侠霍元甲》在法租界照常放映。

    林子轩已经把这件事暂时抛开了,让日本人继续抗议去吧。

    《津门大侠霍元甲》为明星电影公司打响了第一炮,至少在华人中反响强烈,在和精武体育会达成和解后,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林子轩原本是想把电影所得收入全都捐给精武体育会,要把这个爱国的名声做实,不过被陈公哲拒绝了。

    虽然林子轩是一番好意,但在外界看来精武体育会有霸道的嫌疑。

    于是,双方各占一半,皆大欢喜。

    因为《津门大侠霍元甲》的火爆,上海各大电影公司都打起了功夫片的主意,他们意识到这种新颖的打斗场面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电影的主流。

    这就是跟风。

    一个题材一旦火了,很多人一窝蜂的都去拍,质量参差不齐,观众就会厌倦,然后把这个题材拍死掉了。

    当跟风成为风尚和习惯,这条路就会越走越窄。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林子轩也无能为力,他不是武林盟主,振臂一呼大家都听他的,在利益面前,说什么都没用。

    为什么你赚了钱,就要阻止别人赚钱?

    断人财路,可是要遭人嫉恨的。

    你拍霍元甲,我可以拍董海川,可以拍杨露禅,可以拍黄飞鸿……

    在这个时代,武术名家数不胜数,有太多的题材可以选择,林子轩无疑给国产电影打开了一扇门。

    对于其他电影公司的打算,林子轩略有耳闻。

    毕竟都是竞争对手,而且他还知道那些电影公司准备从明星电影公司重金挖人了。

    他们想知道那些看起来酣畅淋漓的打斗场面是怎么拍摄出来的。

    其中,张时川已经开始接触明星电影公司的员工,包括李平倩这样的导演助理。

    这就是商业竞争。

    林子轩知道电影行业的人才流动在所难免,重金之下,必然会有人离开,可明星电影公司不是其他电影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想要离开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这个年代没有保密协议,规定离职之后五年内不准从事相关行业,所以高额的违约金是第一道杀手锏。

    林子轩只希望重点培养的那些人能坚持下来,和他一起创建一家强大的电影公司。

    在他想办法避免公司被挖角的时候,平禁亚带来了一个人,这人叫做向慨然。

    向慨然写了一本武侠小说,想请林子轩指正。

    自从《射雕英雄传》在上海滩火了以后,上海的文人开始模仿这类新型的武侠小说,跟风的习惯在哪个行业都会出现,无法断绝。

    你写天下五绝,我就写天下十侠,你写《九阴真经》,我就写《八阳神功》,你把时代背景放在宋朝,我就写明朝的故事。

    反正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什么灭门惨案啊,傻小子碰到小乞丐啊,武林高手满天飞啊。

    故事情节一个比一个离奇,但却少了《射雕英雄传》的大气和家国情怀,没有了人文关怀,怎么样都脱不了一股子小家子气。

    可因为读者喜欢看,这样的武侠小说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林子轩不明白平禁亚为什么带这个人过来,自从他是《射雕英雄传》作者的事情曝光后,有不少人会把写的武侠小说寄给他看,希望能得到点评。

    此时的林子轩可是武侠小说的大师,随便点评两句都会让一本武侠小说身价倍增。

    这让他不胜其扰,不说写的好不好,主要是他没那么多时间看这些小说,怎么点评。

    可既然平禁亚把这人带来了,说明此人应该写的还不错。

    林子轩决定随便敷衍几句就好了,《通俗小说周报》也需要大量的稿子刊载,招揽一个作者不容易。

    于是,他接过稿子,看了看,《江湖奇侠传》。

    他觉得这个书名有些熟悉,在脑海里一搜索,吓了一跳,这不是平江不肖生的大作么?

    这可是近代武侠小说的奠基人,《江湖奇侠传》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当然,这是没有林子轩出现的情况下,此刻有了《射雕英雄传》在前,这部《江湖奇侠传》只能屈居在后了。

    林子轩颇为欣喜,这可是捡到宝了。

    有了此人加盟《通俗小说周报》,加上在北平的张痕水,在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上万象书局已经占据了强势地位。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

    向慨然生于1889年,湖南平江人,其人文武双全,有侠气。

    他14岁考入长沙高等实业学堂,随后东渡日本,先后就读于华侨中学与法政大学。

    到日本后有段时间没有进入学校而终日游荡,对日本妓馆和下层社会颇为熟悉。

    写成清末留日学生恶现状的谴责小说《留东外史》,这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但回国以后,书局仅仅答应每千字给三角的稿酬,很是打击他写作的积极性。

    如今武侠小说火爆,上海世界书局的总经理沈知放欣赏向慨然的才华,邀请他写武侠小说,这才有了《江湖奇侠传》的出现。

    平禁亚无意中听到这个消息,就去见了向慨然,看了小说的开头,觉得还不错。

    现在上海的出版行业竞争激烈,对于有才华的作者绝不能放过,不过也不能太破坏规矩,否则会遭到整个行业的排斥。

    在这件事情上,世界书局抢先一步,平禁亚想要扳回比分就要拿出足够的筹码来。

    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大老板,反正不用白不用。

    以林子轩目前在通俗小说界的地位,只要他对《江湖奇侠传》赞誉有加,那这本武侠小说在出版之前就火了,想必向慨然不会拒绝这种重量级的推荐。

    然而,他不太了解林子轩的性格,在文坛,有很多奇怪的现象。

    比如,两人都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家,有可能会引为知己,也可能会反目成仇。

    林子轩自己的武侠小说写的好,或许就见不得别人在同类题材上写的同样出色,人心隔肚皮,平禁亚在这方面不敢擅自揣测。

    所以,他直接把向慨然带来,看看林子轩的反应。

    如果林子轩敷衍了事,那他就不再打向慨然的主意了,如果林子轩看重向慨然,他也有一份引荐的功劳。

    这说明,当一名合格的下属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林子轩不知道平禁亚的小心思,在搞清楚向慨然就是平江不肖生后,更为热切起来。

    他其实没看过《江湖奇侠传》,就算是后世被拍成电影的《卧虎藏龙》他都没看过,对于这种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提不起兴趣来。

    但平江不肖生、王渡庐、还珠楼主这些人的名字还是听过的。

    《江湖奇侠传》以湖南平江、浏阳两县县民争夺赵家坪一事为引子,以昆仑、崆峒两派弟子分别助拳争夺赵家坪这个“水陆码头”为线索,牵引出两大武林门派的恩怨情仇。

    作者受到了湖南民俗的影响,将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江湖世界。

    甚至是带了一点仙侠的色彩,影响到后来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创作。

    林子轩略微翻看了一下,还是不怎么能提起兴趣,主要是对民国时期旧派小说的叙述方式不怎么习惯。

    就像是后世看惯了网文的读者去看传统文学,也会不习惯。

    网文是快餐文学,一目十行,传统文学需要精读,否则根本不了解其中的韵味。

    但这不妨碍他对《江湖奇侠传》的看重,并对其中情节的设置夸赞了一番,认为这是一本别出机杼的小说,在武侠小说写作的创新上有重大意义。

    林子轩许诺会在报纸上推荐这本小说。

    向慨然受宠若惊。

    林子轩在武侠小说上是大师,《射雕英雄传》写的很精彩,他本来也想和其他文人一样模仿林子轩的写法,但他心中自有一股傲气。

    我为什么不能写出自己心中的武侠小说呢?

    他懂得武功,学识不差,也会编故事,于是,他另辟蹊径,写出了《江湖奇侠传》。

    他这次拿来给林子轩看,心中的确有点忐忑,不过就算是林子轩不欣赏,他也不会放弃,在文学的道路上,没有哪一条路一定是正确的。

    他相信自己。

    此刻有了林子轩的肯定,他更为自信了。

    平禁亚趁机邀请向慨然把《江湖奇侠传》发表在《通俗小说周报》上,这和最后由世界书局出版并不矛盾,还能让作者多赚一份稿费。

    向慨然和世界书局没有签约,就答应了平禁亚。

    林子轩暗中告诉平禁亚,给向慨然和张痕水同等的待遇,也是最高的待遇。

    这是万象书局内部的划分,对于万象书局旗下的作者,只要林子轩在后世听过的名字都会重点照顾,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则给予最高待遇。

    笼络作家,就要从他们没有成名的时候开始。

    林子轩站在门口,望着向慨然的背影,有一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的成就感。

    其实,向慨然以后还写过一本《近代侠义英雄传》。

    这本书大略以晚清“戊戌六君子”殉难之际为坐标,上下各推十年左右,个别人物事迹延伸至民国初年。

    书中以大刀王五为引,带出大侠霍元甲本传,穿插介绍清末各路英雄豪杰,演绎神拳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士”的传奇,最后以霍元甲被毒害为结束。

    为了凸显书中的英雄人物,他在其中编造了大量不存在的传奇事迹,把霍元甲硬生生的从人变成了武神。

    在后世,很多民国时期武术家的电视剧和电影中的情节大多都是来源于这本书。

    有时候我们觉得是真实的历史,其实是向慨然编造出来的。

    没办法,观众想要看的是传奇故事,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太过枯燥了。

    《津门大侠霍元甲》的情节也是来源于《近代侠义英雄传》,只是被林子轩从后世搬到了这个时代。

    在1922年夏天,上海成立了一个文学团体,叫做浅草社。

    这是以四川籍青年为主的一个文学团体,主要人物叫做林汝稷,他们的创作以“自叙传”式的抒情小说为主。

    这时候,以江浙籍为主的作家如沈燕冰、周作仁等组成了文学研究会。

    以留学日本的作家郭沫偌、郁达浮等组成了创造社。

    以浙江籍学生应修仁等组成了湖畔诗社。

    在全国各地,一场大规模创建文学团体的时代来临了,这预示着新文学从启蒙阶段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旧文学派系之间的交锋

    林子轩接到了郑震铎为《小说月报》的约稿。

    他和郑震铎的结识是因为去年那场有关新诗的论战,郑震铎当时是《学灯》副刊的主编,刊载了他对新诗的看法,反击了郭沫偌。

    不过他和郑震铎,或者说和郑震铎代表的文学研究会并不熟悉。

    原因很简单,文学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在和鸳鸯蝴蝶派进行斗争。

    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

    他们发表文章的阵地就是《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于1910年7月在上海创刊,由商务印书馆主办印行,每月10日发行。

    1919年之前为鸳鸯蝴蝶派刊物,在新思潮日益传播的形势下,商务印书馆不得不顺应潮流作局部改良。

    1920年1月进行部分改革,吸收沈燕冰主持新增设的“小说新潮”栏的编辑工作,开始刊载白话小说、新诗、译文和论文。

    1921年起由沈燕冰任主编,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代用机关刊物,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

    刊物革新后,辟有论评、研究、译丛、创作、特载、杂载等栏目。

    其中创作栏目以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戏剧、散文。

    鲁讯、郑震铎、叶圣桃、朱自青等人都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过文章。

    顺便一提,张痕水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曾向《小说月报》投过稿,等了几年也没有发表。

    1922年7月10日,沈燕冰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批判鸳鸯蝴蝶派。

    认为鸳鸯蝴蝶派写得最多是恋爱小说或家庭小说的中心思想,无非是封建思想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的各色各样的翻版。

    此举引起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不满,联合起来对商务印书馆施加压力。

    商务印书馆的保守派也借机要求沈燕冰道歉,沈燕冰断然拒绝道歉后,商务印书馆当局对《小说月报》的稿子实行检查。

    沈燕冰正式向商务印书馆提出抗议,双方闹的不可开交。

    这算是今年夏天上海文坛的一件大事,这也是一场新旧文学派系之间的交锋。

    林子轩和周瘦绢、严独贺这些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交情不错,自己也是写通俗小说的,所以和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走的就比较远。

    沈燕冰批判的正是周瘦绢一手创办的《礼拜六》杂志。

    周瘦绢在《礼拜六》上几乎每期发表一个短篇小说,并且排列在第一篇。

    鸳鸯蝴蝶派还有《半月》、《红杂志》、《快活》等刊物。

    可以说,鸳鸯蝴蝶派在上海文坛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和各大报刊、书局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为他们的小说畅销,在上海民众中有市场,特别是小市民阶层,最爱看这类消遣类小说,上海的报纸和杂志几乎都被鸳鸯蝴蝶派作家垄断。

    就连林子轩的《通俗小说周报》上都要刊载他们的小说。

    这一次鸳鸯蝴蝶派的发难,是对新文学的一次反击,他们不满新文学侵占他们的市场,想把新文学从上海文坛赶出去。

    沈燕冰和商务印书馆闹僵后,被暂时停止了主编职务,由郑震铎暂代。

    到了年底,沈燕冰离职,郑震铎正式成为《小说月报》的主编。

    正是在两个新旧文学派系争斗不休的时候,林子轩接到了郑震铎的约稿。

    对郑震铎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

    商务印书馆要检查《小说月报》的稿子,一些激进的,或者针对鸳鸯蝴蝶派的稿子就不能发表了,但郑震铎又不甘心向鸳鸯蝴蝶派妥协。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林子轩。

    林子轩是新诗的奠基人,也是通俗小说的大师,从周作仁那里他听说林子轩还写过现实主义的剧作,可以说是多面手。

    他希望林子轩能写一篇现实主义的小说。

    这样既能表现新文学,同时,林子轩和鸳鸯蝴蝶派的作家有交情,不会遭到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刁难。

    以林子轩此时在上海文坛的声望,是打破这个僵局的最佳人选。

    郑震铎在信中讲明了目前的局面,只要过了这段时间,商务印书馆内部会有一个处理结果,如果保守派占据上风,那么文学研究会将退出《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

    如果改革派占据上风,《小说月报》就能恢复正常。

    其实,在文学研究会内部,对林子轩颇有争议。

    有人觉得林子轩有进步倾向,可以拉拢;有人则认为林子轩和鸳鸯蝴蝶派走的太近,写的是消遣小说,属于被批判和清扫的类型。

    郑震铎抱着前者的态度,认为林子轩可以拉拢一下,从《津门大侠霍元甲》可以看出林子轩是爱国的。

    林子轩比较郁闷。

    这件事可以说和他没有关系,他并不想和周瘦绢等人闹出矛盾。

    在《津门大侠霍元甲》这部电影的宣传上,周瘦绢可谓是出力甚多,他在放映之前在《申报》上介绍电影,看完电影后还写了几篇赞美的影评。

    虽然他本身是个电影爱好者,但这也是看在林子轩的面子上。

    对于来自后世的林子轩来说,新文学和通俗文学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辅相成,正如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样,没必要对立起来。

    但他处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新文学的浪潮席卷而来,要把旧文学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不站在这个历史的关口,很难想想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尖锐。

    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林子轩愿意帮助郑震铎渡过这个艰难的时刻,因为周作仁曾经帮助过他,但是他又不愿意和鸳鸯蝴蝶派闹出矛盾来。

    那么写什么小说就很关键了。

    他从书桌最底层的那个锁着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他记得的小说名字。

    有些被划掉了,有些标注了一定要写出来,有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写……

    这些小说是他成为文豪的资本。

    在慎重的选择了一番后,他铺开稿子,开始写作。

    七月底,郑震铎收到了林子轩的小说,打开一看,上面有两个字,《边城》。

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

    小说的篇幅不长,郑震铎很快就看完了,

    他起身,站在窗前,拿出一支烟抽着,沉默下来

    故事很简单,讲了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叫翠翠的女孩。

    翠翠的爷爷是个老船夫,以渡船载人过河为生。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互有好感。

    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然而,不久之后,天保坐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爷爷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在安葬了爷爷后,翠翠接过爷爷的营生,继续载人过河,同时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细致入微的描述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用诗意的语言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一群土生土生的“乡下人”。

    正是这群乡下人,纯朴善良,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爷爷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小说写了湘西自然风光的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心灵的明净。

    郑震铎觉得这篇小说很可能给新文学开辟一个新的写作方向。

    在新文学的类型中,乡土小说的兴起是从鲁讯开始的。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依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

    在新文学刚开始的时候,文学创作有明显欧化的趋势。

    因为当时提倡新文学的作家大多都有留学背景,时常翻译国外的著作,他们很自然的借鉴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法。

    于是,就有人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这其实就是要民族化。

    鲁讯的乡土小说很有时代特色,他通过对故乡环境和人物的描写,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他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大多在模仿鲁讯的写法,对于故乡以批判为主,兼带着一丝乡愁。

    但《边城》不一样,这部小说中没有批判,只有讴歌和赞美。

    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她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于爱情忠贞不渝,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爷爷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他对孙女翠翠有着无限的亲情。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最后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这些人物都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和鲁讯丫丫电子书那些愚昧的乡民截然不同。

    鲁讯是以启蒙者的角度来看待故乡的民众,自然觉得他们和新时代格格不入,于是有了《阿q正传》和《故乡》等小说。

    他看到的是麻木和愚昧。

    《边城》则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深入到那群乡下人之中,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就以《故乡》为例,小说写了一个叫做闰土的人。

    作者对小时候那个在西瓜地月光下捉猹的活泼少年,和后来叫老爷、为生活所迫憔悴、充满奴性的闰土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封建社会下民众的愚昧。

    这是鲁讯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按照《边城》的写法,就会写闰土的日常生活,他对待家人很好,乐于助人,碰到回乡来的幼时玩伴还过来送礼,不过这个幼时玩伴已经成了了不起的大人物,所以他就显得拘谨。

    充分展现了一个乡下人老实巴交,淳朴善良的一面。

    很神奇吧,同样一个人物,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作家写出来就是截然不同的性格。

    这就是文学。

    郑震铎意识到林子轩的《边城》和现在以批判农民为主的小说不同,这是另一种看待农民的方式。

    他们这些新文化的领航者,以为自己代表着先进的一面,扮演者拯救者的角色,时常大声疾呼,要把愚昧的农民唤醒。

    但却忽略了民众善良淳朴的一面,这虽然和这个时代的潮流不符,却是值得赞颂的。

    而且,《边城》的文字极为优美,让郑震铎非常诧异。

    林子轩出道以来,被人诟病最多的是没有文采,写的小说大多都是平铺直叙,太过直白,很多文人用这一点攻击林子轩的学识修养太差。

    如果他们看过《边城》,就知道这种攻击是多么的无知。

    郑震铎不由得轻笑起来,想想也是,一个能把诗歌写的那么优美的诗人,如何会不懂的文采,或许,只是不愿意卖弄罢了。

    他甚至猜想,林子轩之所以把小说写的那么直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

    这一点,无疑值得他们这些作家学习。

    你写的小说,想要让民众觉醒,可民众根本就看不懂,这不是白费功夫么?

第一百一十九章 文名之争

    郑震铎把《边城》拿到《小说月报》的编辑部进行讨论。

    一般来说,刊物的主编有着极大的权利,决定着整个刊物的风格。

    就像周瘦绢对于《自由谈》,严独贺对于《快活林》一样。

    沈燕冰主编的《小说月报》风格鲜明,就是一座现实主义文学的阵地,给予鸳鸯蝴蝶派等旧派文学不遗余力的批判,直到把它们从文坛上清扫干净。

    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目标是一致的。

    鸳鸯蝴蝶派的反击,商务印书馆内部派人插手,导致八月份的《小说月报》迟迟不能定稿,无法排版付印。

    编辑部选定的稿件被商务印书馆的人员否决,商务印书馆选定的稿件编辑部又不想刊载,双方往往为了一篇稿子争执不休。

    他们争的是一种立场,是《小说月报》以后的风格,到底是保守还是革新?

    郑震铎在其中起到了协调的作用,他不像沈燕冰那么的激进,明白想要让《小说月报》继续掌握在文学研究会的手里,就要进行一定的妥协。

    特别是在这个僵持不下的时候,这不是退让,而是要讲究斗争的策略。

    《小说月报》每月10日发行,留给编辑部的时间不多了。

    《边城》的出现引起了编辑部和商务印书馆派员的注意,特别是看到小说作者的时候,他们都诧异了,这是那个林子轩么?

    林子轩极少向其他刊物投稿,他有自己的报纸和书局,唯一的例外就是《快活林》。

    这个很好理解,严独贺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在《快活林》上刊载小说很正常。

    以林子轩的名气,不是没有人向他约稿,只是很少能得到稿件,最多就是一两篇文学评论性的文章或者是随笔小品文。

    至于小说,没有人成功过。

    所以,郑震铎能拿到林子轩最新的小说,这是实力和人脉关系的体现。

    众人轮流大致的翻阅了一下这篇小说,商务印书馆的人员没有意见,这篇小说没有任何激进的思想,也和鸳鸯蝴蝶派挂不上钩。

    应该是林子轩自己独有的风格。

    文学研究会这边就犹豫了,《边城》的确是现实主义小说,还是白话文小说中难得的精品,可他们总觉得怪怪的。

    和以往他们看过的鲁讯式的乡土小说截然不同,这样的小说能代表新文学的方向么?

    他们拿不定主意。

    最后,郑震铎做出了决定,刊载这篇小说,这毕竟是他约来的稿件,就算是代理主编,也有做这个决定的权利。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接下来讨论的是要把这篇小说放在什么位置。

    在这个时代,报纸杂志上文章的排序非常重要。

    一本杂志,谁的文章排在第一篇,谁的文章排在第二篇,这都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安排,否则会引起作者之间的矛盾,甚至是作者对杂志社的不满。

    一般来说,是按照作者名气的大小来排序。

    比如,周瘦绢主编的《礼拜六》,每一期他都把自己的文章排在第一位。

    这和他在鸳鸯蝴蝶派中的地位有关,也是不想其他作家争这个名位,闹出矛盾来。

    我就是第一,你们后面的就不要争了,有什么事冲我来,非常的霸气。

    在林子轩的《通俗小说周报》上,排在第一版的是《笑傲江湖》,排在第二版的是《乱世佳人》,排在第三版的才是张痕水的小说。

    平禁亚绝不会把这个顺序弄错,虽然林子轩并不在意。

    为了重磅推荐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林子轩甚至把第一版让给了《江湖奇侠传》,当然只有那一期的报纸。

    就算是大老板,他也不好打破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严独贺的《快活林》刚开始刊载《射雕英雄传》的时候放在最后一个版面,后来挪到了中间,最后挪到了最前面的位置。

    这是根据林子轩的名气和小说的火爆程度做出的改变。

    林子轩的新小说《天龙八部》,刚刚连载就放在了第一版,其他作家也不能说什么。

    回到《小说月报》这本杂志上,如果有鲁讯和胡拾的文章,自然要排在前面,然后按照刊物的栏目和作者的名气挨个排下去就好了。

    对于这本《边城》,他们颇为为难。

    林子轩的名气很大,有“新文学三杰”的称号,但他以前没写过新文学类型的小说,若是把他排在第一篇,其他老资格的新文学作家会怎么想。

    有些人或许不在意,但总有人会在意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为什么会有“第一剑客”这种称号,因为总有人喜欢争第一。

    可要是把林子轩的小说排在了后面,林子轩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被怠慢了?其他作家会怎么看,会不会有人借题发挥,用这个来讽刺攻击林子轩?

    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没什么好奇怪的。

    商务印书馆的人员支持把林子轩排在第一位,他们了解林子轩在上海的名气,如果这一期《小说月报》拿林子轩的新小说做宣传噱头,那销量肯定会增加不少。

    文学研究会的人则较为矛盾。

    这一期《小说月报》还有几篇文艺评论,都是在新文学中资格较老的作家,他们好不容易约来的稿子。

    对于这种难题,林子轩曾经想过按照林氏汉语拼音方案,用作家姓氏的首字母进行排序,不过这样对于那些姓氏排序靠后的作家不公平。

    比如胡拾会一直排在鲁讯的前面。

    也或者用文章名字第一个字的首字母进行排序,可这么一来,以后作家在给文章起名字的时候会不会都以“阿”字开头。

    当然,他只是无聊的时候想想,没有打破这种传统的意思。

    《小说月报》编辑部最终在商务印书馆的坚持下,把《边城》放在了第一篇。

    如此一来,他们也有了推脱的理由,不是我们不努力争取,而是商务印书馆太霸道。

    就这样,在反复的扯皮和争论中,《小说月报》第13卷第8号的稿子终于全部排好了。

    郑震铎不由得松了口气,他把《边城》刊载的消息告诉了林子轩。

    林子轩并不意外,《边城》可是沈丛文的代表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最好的作品,《小说月报》不刊载才是怪事。

    在后世,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了排名,遴选出前100部作品。

    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作家。

    在这一排行榜中,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边城》名列第二。

第一百二十章 踢皮球

    七月底,日本人樱木俊一起诉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的案件终于开庭了。

    这段时间,樱木俊一一直没有闲着,他知道法国人不理睬日本人,就拉拢英国人一起向法国人施加压力。

    这些在上海的各国列强之间虽然也有矛盾,但在对付华人上一向保持着统一步调。

    英国人出面要求在上海的租界内禁映这类爱国电影,法国人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而且,因为放映《津门大侠霍元甲》,大量的华人涌入法租界,这些人看了电影,心情激动,难免会闹出事情来,造成法租界的治安混乱。

    法国人不愿意看到这种混乱的场面。

    此时,法租界公董局的总董叫做德赉沛,他要求尽快平息这件事,于是,案件拖不下去了,只好开庭审理。

    这件案子一直都是上海报纸关注的重点,对于霍元甲的死因说什么的都有,只是谁都没有确凿的证据,都是在猜测。

    案子的关键在于电影有没有影射日本人谋杀了霍元甲。

    林子轩高薪聘请了一位法国律师来为自己辩护,法国不愧是发明了电影的国度,这位律师从电影拍摄的角度来证明电影没有影射的嫌疑。

    他质问樱木俊一。

    既然你们觉得日本医生给霍元甲开药和霍元甲的死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你们看电影的时候也应该坚持这个观点,而不应该怀疑电影有影射的嫌疑。

    毕竟电影里没有任何直接点明这一点的地方,这只是电影剪辑给你们造成的错觉。

    他在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所谓影射就是用一种事物暗示或说明另一种事物。

    这是很主观的概念,你说我影射了,我不承认自己影射,反正就是争吵不休,反而没有人理会霍元甲的死因了。

    因为这件事是新闻热点,在租界内闹的沸沸扬扬,审判成了一场诡辩。

    最后,负责审判的法租界副总董迪埃不满意了。

    他让林子轩和樱木俊一自己协调出一个结果来,尽快解决这件事,让媒体安静下来,否则将对双方都进行严惩。

    冯敬尧也劝说林子轩见好就收,反正这段时间电影放的差不多了,钱也赚够了。

    林子轩和樱木俊一达成了庭外和解。

    明星电影公司停止在法租界放映《津门大侠霍元甲》,但不会进行书面道歉。

    林子轩宁愿出钱赔偿日本人所谓的精神损失费,也不愿意道歉,在这一点上他非常坚持。

    樱木俊一在上海生活多年,算是个中国通,知道中国人好面子,特别是像林子轩这种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

    反正他的目的是禁映这部电影,既然林子轩那么坚持,他也放弃了让明星电影公司道歉的打算。

    如果继续闹下去,一旦激起中国人的反抗,影响会更坏。

    于是,这场引人瞩目的官司就这么轻松的和解了,让很多媒体不解。

    不是应该死掐到底么?

    樱木俊一觉得自己终于取得了胜利,让中国人屈服了,他非常的高兴。

    但在第二天,他就接到了消息,法租界的确是不再放映《津门大侠霍元甲》了,可在华界又开始放映这部电影了。

    樱木俊一大怒,他被那个中国人给耍了。

    林子轩早就做好了准备,把电影拷贝连夜送到了华界的戏院放映。

    在民国时期,上海的华界包括上海南市,闸北区和宝山区。

    这里百姓的生活条件不好,和租界的生活相比,算是贫民区,上海的多数工厂建在华界,百姓以在工厂里做工为生。

    这个年代的工厂可以称之为血汗工厂,工作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还要忍受各种不公平待遇。

    华界的戏院大部分都是价格低廉的小戏院,破旧不堪,被社会势力把持着。

    看一场电影只要一角钱,五角钱可以看一个通宵,算是工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而且放映的片子大多是带有低俗内容的电影。

    林子轩把拷贝送到华界放映就没有赚钱的打算。

    他并不仅是为了和日本人斗气,而是觉得这部电影在华界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这半个月来,《津门大侠霍元甲》在租界放映,虽然也造成了轰动,年轻人看着也很激动,但总觉得少了点热血。

    这是因为租界内的华人大多出身不错,有稳定的工作,就算在社会地位上比不上外国人,至少可以生活的很体面。

    这种自我满足的感觉很容易麻痹自己,认为自己生活的很不错。

    这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大家都觉得如此,没什么可奇怪的,如果林子轩不是来自后世,或许也会这样满足的过下去。

    但他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当然,气一气日本人也是他的目的,这一次,樱木俊一要向上海华界政府抗议去了。

    《津门大侠霍元甲》在华界放映的盛况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因为看的人数太多,有人就想出了露天放映的办法。

    露天放映的价格更为低廉,但因为人数众多,反而比在戏院里放映更赚钱。

    樱木俊一没有放弃,他又向上海华界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在华界禁映《津门大侠霍元甲》。

    上海市政府看着电影受欢迎的程度,担心一旦禁映会产生预想不到的后果,而且这可是在租界内出名的爱国影片,怎么禁映。

    于是,他们把问题踢回到了明星电影公司身上,让明星电影公司收回电影拷贝。

    樱木俊一再次找到了林子轩。

    林子轩则推得很干净,电影拷贝已经卖出去了,至于在那里放映电影公司就管不着了,南洋的片商已经回南洋了,他还把电影卖到了美国。

    难道都要追回来么?

    好吧,既然你那么坚持,我们可以追回来,不过需要时间。

    至于多久,我也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只能说尽快吧。

    其实,你要是想尽早让电影在华界停止放映,我建议你还是找上海华界政府,他们下一个禁映令就好了,比我们电影公司出面交涉快多了。

    樱木俊一气愤不已,他深切的感受到中国人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就是踢皮球。

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说家的想象力

    这个时候的上海市政府名义上是受到北洋政府管辖的。

    为什么说是名义上呢?

    清朝末年,随着租界市政对华界刺激的日益强烈和地方自治思潮的形成,上海绅商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并成立机构推行自治事业。

    1911年,先后建立上海城厢自治公所、上海市政厅。

    辛亥革命爆发,上海光复,上海地区道、府两级行政机构均被撤废。

    沪军都督府成为控制上海地区的主要军政机构,直辖上海县署和在上海城厢及宝山县闸北地区的市政机构。

    上海地区其他宣布独立的各县名义上隶属于江苏都督。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上海的学校和行政机构前面会加上“江苏”字样的原因了。

    1914年1月,北洋政府在上海恢复道的建置,统辖上海地区各县。

    北洋政府又先后派镇守使、护军使坐镇上海,实行临时军政制度,上海地区的行政权实际操诸军阀之手。

    因为北方军阀混战,也影响到上海地区的政权变动。

    1915年11月,上海镇守使郑汝城遇刺身亡后,北洋政府将上海镇守使改为淞沪护军使。

    淞沪护军使何风林上任后,惟皖系军阀、浙江督邮卢永翔之命是从,浙、沪结成紧密的联盟,卢永翔继续独霸上海的财政收入,这就与盘踞江苏的直系军阀产生了严重的对立。

    1920年10月,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的李淳暴死于任上,齐燮员继任江苏督军。

    齐燮员声称:上海是我们江苏的一部分,一定要夺回。

    卢永翔则视上海为自己的经济生命线,坚决不肯放手,遂反击道:“上海是浙江的门户,一定要保持。”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把持北京政府。

    卢永翔与何风林为了保持浙江、上海的地盘,与张座霖、孙仲山联络,结成“反直三角同盟”。

    这就是目前上海市政府的形势,为了争夺上海,浙江军阀和江苏军阀的战争一触即发。

    在这种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对于樱木俊一的要求非常为难。

    电影是个新生事物,北洋政府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电影审查制度。

    1920年,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先后颁布电影审查规定,对“诲淫诲盗,败坏人心习俗”等的本土影片的制作与上映给予审查。

    这个是地区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具有太强的约束力,到了1924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才发出通令要求进行电影检查。

    而且《津门大侠霍元甲》可是爱国电影,除了影射日本人,找不到可以禁映的条款。

    如果在华界用影射日本人这一条禁映电影,可能会引起暴动。

    于是,上海市政府把这件事推给了外交部,毕竟牵扯到日本人,属于外交事件了。

    说实话,上海市政府管不到明星电影公司,因为明星电影公司是在法租界创办的,有美国人投资,属于中外合资企业。

    这就是林子轩的精明之处了。

    他把美国律师彼得逊拉入了明星电影公司里,给予了一个小股东的身份,并且以彼得逊的名义在美国注册了一家空壳公司,参与到明星电影公司的投资中来。

    这在后世是很常见的现象,为了避税或者争取优惠条件,很多中国公司都会披上一层外资的皮囊。

    彼得逊律师还是明星电影公司在美国的代理人和法律顾问。

    当然,林子轩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樱木俊一陷入抓狂的状态,他以日本领事馆的名义向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发出抗议,要求禁映《津门大侠霍元甲》。

    北洋政府外交部的办事效率很快,毕竟牵涉到了日本人,派了人来进行调解。

    林子轩对此无所谓,那就慢慢调解吧,反正他又不着急。

    1922年8月10日,《小说月报》第13卷第8号在全国发行。

    这里就要说说商务印书馆强大的发行能力了,发行是衡量一家出版社实力的重要标准。

    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是全国民间第一大出版机构,职工高达数千人,是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

    它以出版为中心兼顾多种经营。

    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

    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

    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电影等等。

    它在全国各地设有数百所办事发行机构,可以把书籍和杂志以最快的速度在全国铺开。

    林子轩的万象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完全没有可比性,就像是一个婴儿和大人一样。

    这一期的《小说月报》可以说是平淡的很,没有激进的言论,没有战斗,好像一下子整个世界充满了和气。

    唯一的亮点恐怕就是林子轩的《边城》了。

    这不是说《边城》就具有战斗性,而是没有其他可看的,只有这一篇还能赏析一番。

    首先是因为林子轩的名气足够大,还因为这是林子轩写的第一篇有关国内的新文学小说。

    于是,《边城》备受文坛各方的关注。

    鲁讯看过后没什么表态,但心里颇不以为然,《边城》把农村写的太理想化了,与其说写的是现实主义,不如说是浪漫主义。

    林子轩把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想象强加在那群农民身上,把农村诗意化,对于新文学的发展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周作仁则颇为赞许,《边城》中表达的美学观念深得他心。

    包括胡拾等人都发表了意见,认为这是新文学的一种写作方向。

    这种诗意化不是欧美化的诗意,而是来自于本民族内部的诗意化,是对传统美德的追寻,是一种寻根。

    当然,贬低者也有,这次他们不说林子轩文采差了,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批判。

    林子轩没有去过湘西,怎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湘西风俗呢?这或许是有人代笔。

    林子轩对此嗤之以鼻,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按照这个逻辑,小说家写的小说都要自己亲身经历一番,那小说家写女人,就要先做一回女人,写死人,就要自己先死一次,写外星球,就要先去一趟外太空。

    那不是小说家,那是神经病,小说家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拥有丰富的想象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55/ 第一时间欣赏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 作者:薪越所写的《民国大文豪》为转载作品,民国大文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民国大文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民国大文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民国大文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民国大文豪介绍:
穿越到民国,成为大文豪。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和新潮思想的交锋,海派和京派的争斗,十里洋场,纸醉金迷。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分享书籍《民国大文豪》作者:薪越
民国大文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民国大文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