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民国大文豪TXT下载民国大文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民国大文豪全文阅读

作者:薪越     民国大文豪txt下载     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民国大文豪全文阅读

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

    宿醉的感觉很难受,头痛欲裂。

    林子轩挣扎着起身,他想要喝杯水,口渴的厉害。

    他斜倚在墙上,睁开眼睛,看到的却不是往日熟悉的景象,这个房间里的摆设有些奇怪。

    整个房间有十几平米,靠墙的书架上摆放的大多是英文书籍,看起来像是经济学的著作,还有桌子上杂乱的纸张和钢笔,以及一叠墨黑色的英文报纸。

    衣架上挂着一套老式的西装,吊顶上是一盏白炽灯。

    没有笔记本电脑,没有家用电器,没有花花绿绿的图画,一切都显得那么老旧,就像是突然进入了黑白图画的场景中一样。

    这是一个陌生的房间。

    林子轩摇了摇头,让自己清醒起来,从床上下来,顾不上穿鞋子,几步走到书桌前。

    他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拿起报纸,看到了报纸抬头上的日期。

    是英文,他看得懂。

    1920年9月12日。

    这是穿越了!

    林子轩惊诧不已。

    这时一股不属于他的记忆在脑海里浮现,那是属于这具身体的记忆。

    这具身体也叫做林子轩,出身沪上的商业世家,林家在松江纺织行业颇有声望。

    林子轩是长房长孙,自幼聪慧,在读完中学后受到国内新思潮的影响,家里又不缺钱,想到外国增广见闻,便远渡重洋,来到纽约求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

    如今已有两年时光。

    在纽约的两年让他大开眼界,在学习了资本主义精华的同时,也吸取了资本主义的糟粕,成了玩乐主义者,有点乐不思蜀。

    然而林家催促他早日回国,结婚生子,继承家业。

    在这个年代,二十岁还没结婚的男人都属于晚婚,而女子一般十六七岁就要谈婚论嫁。

    林子轩揉了揉太阳穴,走出房间,来到客厅。

    他居住的是一栋公寓楼,两室一厅,客厅里有些杂乱,他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坐在沙发上,继续想着目前的处境。

    显然他穿越到了这位富家子弟的身上,生活上暂时不用烦恼。

    不过林家为了逼他回国成亲,在上封信上告诫过他,如果不回国就会掐断他的经济来源。

    大不了回国就是了。

    林子轩对此没有什么抵触,在美国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呆着也没什么意思,回去还能继承偌大的家业,从此过上富足舒适的日子,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他打定了主意,心里安稳下来。

    看着对面的房间,林子轩想到了他的这位室友,似乎叫做徐至摩。

    徐至摩是浙江海宁人,同样是商业世家出身,同样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学,相同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让两个人比较谈得来,就一起租下了这栋公寓,成了室友。

    不会是那个徐至摩吧?

    林子轩惊奇的想着。

    他所了解的徐至摩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生命虽然短暂,却非常的出名,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想不到自己会有一位这么大名鼎鼎的室友。

    不过可惜就算真是那位徐至摩,林子轩也见不到了。

    因为就在昨天,徐至摩离开了纽约,到英国伦敦去了。

    徐至摩之所以离开纽约,是因为他对经济学失去了兴趣,想要到英国跟随哲学家罗素研究哲学。

    昨天林子轩和几个朋友替徐至摩送行,喝的酩酊大醉,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来的。

    或许正是因为那个林子轩喝醉了,才导致这个林子轩穿越而来。

    穿越而来的林子轩是个标准的新世纪青年,有一份枯燥而稳定的工作,半宅男性质,至今未婚,一直想要过米虫的生活。

    对于穿越这件事,除了怀念自己的父母外,林子轩很淡然的接受了。

    反正也穿不回去,不如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回国结婚,继承林家的家产,做个安静的富二代,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记得自己还剩下不少钱,在回国之前还能到各国旅游一番,来个周游列国。

    在他的记忆里,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里压根没有他林子轩这号人物,也就是说,相对于徐至摩这类人,他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路人甲。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搜索栏,上面写着“林子轩”和“民国”两个关键词,而搜索出来的结果竟然是一片空白。

    可见在真实的历史里,林子轩完全没有出头之日。

    看到那个搜索栏,林子轩来了兴趣,他想要找找好室友徐至摩的资料。

    这一搜索,出现了很多条目,名人的待遇就是不一样,他也看到了徐至摩的生平。

    上面果然有徐至摩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记录,不过对于徐至摩当时的室友,没有任何的记载。

    在1920年9月份徐至摩到伦敦求学,碰到了后来著名的才女林徽茵,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便开始追求刚刚十六岁的林徽茵,没过多久徐至摩就很绝情的和他的妻子离婚了。

    不过徐至摩最终也没有追上林徽茵,而是和陆小蔓结婚了。

    这是民国时期文学界一段很著名的事件。

    此时林子轩没有闲情理会徐至摩的生活琐事,他发现了这个搜索栏的奇妙之处。

    这是逆天的金手指啊!

    他可以通过搜索栏找到未来的科技,文学作品,电影等等,然后占为己有。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林子轩发现他能搜索出来的都是他曾经看过的东西,这些知识都是存储在他脑海里的,大多数记不得了,现在通过搜索栏找出来而已。

    如果他没见过的就搜索不出来,比如火箭的设计图。

    林子轩没什么不满,要是真的什么都能搜索出来,那就太逆天了。

    有了这个神奇的搜索栏,他就不急着回国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他看过不少世界名著,反正都是外国人的东西,不如疯狂的剽窃一把,说不定还能弄个世界级的文豪。

    这个想法让林子轩激动起来。

    这不光是名声的问题,还有稿酬和版税,这都是金钱啊。

    或许混个文豪也不错。

第二章 将剽窃进行到底

    在激动过后,林子轩冷静下来。

    他发现这个大规模剽窃外国名著的计划存在着诸多漏洞。

    他的确看过不少外国名著,可有些名著年代过于久远,早就出版过了,像是《简爱》和《福尔摩斯探案集》之类的。

    他真正看过的现当代小说并不多,而且有些小说的思想和这个时代不相符。

    或者说超越了这个时代。

    前进半步是天才,前进一步就成了疯子。

    林子轩剽窃小说是为了出名和赚钱,他可不想和梵高一样,死后才得到殊荣。

    他就是一个俗人,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

    还有些小说看到一半觉得没意思丢掉了,就算用搜索栏搜索也只能得到残缺不全的小说。

    虽然说残缺也是一种美,可出版社绝不会答应。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看的外国小说都是中文版。

    这一点最为致命。

    也就是说,他想要剽窃那些小说,首先要把中文版翻译成英文。

    这让林子轩哭笑不得。

    这算什么事啊,他看的中文版本身就是英文翻译过来的,现在倒好,还要再翻译回去。

    别小看了翻译工作,这样捣腾一遍,兴许就成了另一个故事。

    何况翻译这种活可不是谁都能做的,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还要对外国的生活风俗了如指掌,否则就会失去原作的神韵。

    所以说,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或许不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这倒是个难题。

    原本这位富家子弟林子轩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的是经济学,本人的英文水平不高,即便在纽约生活了两年,也只能应付普通的听说读写。

    而穿越来的林子轩对英文更是不精通。

    小说中的言辞讲究简洁优美,需要的词汇量太多,他无法胜任。

    假若由他来生搬硬套,查字典翻译的话,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把名著毁掉。

    别人看到的只能是一篇中学生水平的作文,语言乏味,叙述平淡,就算主题再深刻,立意再新颖,也无法打动出版社的编辑。

    还有个篇幅的问题,长篇小说一般都需要几十万字。

    在这个没有电脑的时代,想要写文章,只能用打字机,或者手写。

    用打字机也只能打出英文来,想要把小说写出来,只能用手写,而且还必须是繁体字。

    手写!

    繁体字!

    天啊!

    林子轩不由得发出一阵哀嚎。

    对于习惯于用电脑打字的人来说,用手写繁体字,无疑是一种折磨,看来想要剽窃名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面对诸多困难,林子轩没有放弃。

    他需要找一些篇幅较短的名著,这样无论是手写还是翻译都会简单的多。

    童话故事一般篇幅都比较少,他搜索了一番,找到了一本叫做《小王子》的童话故事。

    这是一位法国人在1942年创作的童话故事,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外星的小王子,故事讲述了小王子在来到地球之前经历的种种冒险。

    作者用孩子般的眼光,透射出成人的空虚和愚妄,用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和寂寞,以及那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生命。

    看到了《小王子》,林子轩自我反思了一下。

    他为自己剽窃名著的行为小小的羞愧了一番,觉得这件事不怎么道德。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能够让人反省自身。

    不过他也只是稍微愧疚了一下,就下定决心把剽窃进行到底,这就是成人的世界。

    在成人的世界里,终日为了名利而奔波,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早已没有了孩子的纯真。

    除了《小王子》,林子轩还找到了一本《老人与海》,是一篇中篇小说。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1951年写的一篇小说,享誉全世界,因此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小说的核心。

    他不由得暗自窃喜,这可是世界级的文学名著,只要出版了这本书,他在世界文坛上就有了一席之地。

    林子轩还找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可面对十几万字的工作量,他只能暂时放弃。

    当然还有《飘》,这本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非常有名,改编成电影《乱世佳人》后风靡了全世界。

    可是这本书有近百万字的篇幅,他要写到什么时候。

    在这一刻,他无比想念电脑,想念后世的美好时光。

    既然做出了决定,有了出名和赚钱的动力,林子轩忙碌起来。

    他洗漱了一番,出门到一家中餐馆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回到公寓,准备大干一场。

    徐至摩走了,公寓里另外一间房子空了下来,他没打算找其他人住进来,以免有人打扰到他的剽窃大计。

    反正他也准备离开美国了,他深切的感觉到只有回国才有发展前途。

    这不是说他有多爱国,而是国内用的是中文,剽窃起来更加方便而已。

    简单的收拾了房间,养足了精神,林子轩坐到书桌前,拿起了钢笔,看着稿纸,又是一阵无语。

    这个时代写中文都是竖着来的,和后世横着写字的习惯不同。

    为了成为大文豪,我要不畏险阻,排除万难。

    林子轩给自己打气,在稿纸上写下了《老人与海》几个字,这篇世界级的名著提前几十年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

    写作是艰苦的,对此林子轩深有体会。

    习惯总是很难改变。

    在剽窃的过程中,他一不小心就会写成简体字,有时候还横竖傻傻分不清楚,浪费了不少稿纸,导致写作进程极为缓慢。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都呆在公寓里,除了吃饭绝不外出,也不去上课,就算是朋友相约也给推辞掉,进入了隐居的状态。

    好在他有着半宅男的性质,不觉得窝在房间里有什么不好,也不会觉得孤独。

    如果是以前那位富家子弟林子轩,早就四处玩乐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大半个月的奋战后,他终于把《老人与海》和《小王子》两本书抄袭了出来。

    林子轩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面前的稿纸,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从今日起,他也算是世界级的文豪了。

第三章 大预言家

    成就感满满的林子轩把稿纸收拢起来,放到皮包内,准备出门。

    他早就打算好了,要去找一位学习文学的留学生做翻译。

    在这个时代能够来美国留学的大抵有几类人。

    一类是官费的留学生,由国家提供助学资金,他们学习的方向大多是工业科学。

    还有一类是有钱人家,他们由家族资助,到外国来开阔眼界,学习经济金融的居多。

    还有人是来游学的,他们的兴趣很广泛,对什么都想涉猎一点,在欧美各大院校游走,对学位不怎么在乎,只是为了兴趣。

    民国初年,西学东进,留洋的风气日渐兴盛。

    在纽约有不少来自国内的留学生,因为远离家乡,来到陌生之地,这些留学生比较团结,经常聚会,互帮互助。

    林子轩认识一位在纽约大学读文学的留学生,平常聚会聊天的时候这位仁兄动不动就吟诗作对,对国内国外的文学现状评论一番。

    指点江山,慷慨激昂,感觉上比较靠谱。

    再说他又不是不懂英文,翻译的好坏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林子轩穿上西装,准备到纽约大学走一趟。

    他在照镜子的时候才发现不妥,宅了这么多天,一脸憔悴,胡子拉碴。

    这不是后世,穿着睡衣就能逛街,在这个年代,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有身份的人,一定要注意仪表,否则会被人鄙视。

    他洗了把脸,刮了胡子,整理了头发,离开公寓。

    来到大街上,上了公车,看着周围的外国人,感觉很新奇。

    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认真的观察周围的生活,这就是20年代的美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美国从来都不是天堂,特别是对少数族裔来说,种族歧视随处可见,这辆公车上就没有一个黑人。

    林子轩记得那篇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他倒是想写出来,这样能够快速的出名,赢得黑人的友谊,可想想还是算了,太危险了,万一被刺杀就不值得了。

    这么胡思乱想着,他来到了纽约大学。

    那位学习文学的留学生名叫季鸿明,前清官员家庭出身,祖上出过进士,他时常挂在嘴边,引以为豪。

    原本那位富家子弟林子轩不差钱,也不吝啬,为人仗义,在留学生中的人缘不错。

    两人相见,林子轩把稿子交给对方。

    季鸿明看了看稿子上的钢笔字,不由得摇了摇头。

    他们虽然是留学生,到外国学习西洋文化,可若是写中文的话大多都是用毛笔,这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学问来,所以他对林子轩的钢笔字不大满意。

    耐着性子看了一两页,他放下了稿子。

    “子轩兄,你这篇文过于直白,没有文采,怕是难以成功。”季鸿明毫不客气的说道。

    作为一个研究文学的文人,他觉得自己说的比较委婉,给了林子轩面子,他更想说的是这种平铺直叙的大白话谁会去看啊,一个老头去钓鱼的故事有意思么?

    林子轩愣了一下,有点不敢置信。

    他兴冲冲的拿来了世界级的名著想要得到无尽的赞誉和褒奖,没想到得到的竟然是一盆冷水。

    过于直白,没有文采?

    他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这是时代的代沟啊!

    在这个时代,国内虽然开始提倡使用白话文,可文人写文章的时候一般都是文白相间,这是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度时期。

    林子轩写的《老人与海》是后世的翻译作品,和这个时代的文人相比,用的都是大白话,通俗易懂,自然谈不上什么文采。

    也就是说,林子轩的文章“白”的太过彻底,不符合这个时代人的阅读习惯,被人给鄙视了。

    剽窃之路真心不好走啊!

    林子轩在心里哀叹。

    “鸿明兄,我这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口味,写的太深奥怕他们看不懂。”林子轩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糊弄过去。

    “也是,西方人重视故事性,对文字不太讲究,很难懂得文学的韵律之美。”季鸿明表示赞同。

    “还要劳烦鸿明兄翻译一番,让西方人见识东方文字的魅力。”林子轩趁机吹捧道。

    这话让季鸿明心里舒坦不少,如此才能展现他的才华不是。

    这件事就算是谈妥了,也没有讲到报酬,顺手帮忙而已,谈钱多伤感情,不过林子轩还是请季鸿明在一家馆子里大吃了一顿。

    回到公寓,林子轩开始准备离开纽约的事宜。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呆了两年,早就能获得学士学位,不过一直拖着不想回国,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想要得到经济学的学位,他还需要向教授提交一份毕业论文。

    写点什么好呢?

    林子轩不停的琢磨,他对经济学没什么兴趣,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于是他开始在脑海里搜索有关美国经济的问题,突然看到美国经济在1929年进入了大萧条时期。

    当时大多数人,包括国家都认为经济会持续繁荣下去。

    没想到一夜之间股市崩盘,经济陷入危机,这种危机更是波及到了世界上其他工业国家,整个世界都陷入了经济崩溃之中。

    可以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作为一个穿越者,林子轩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情写出来,一方面满足穿越者掌控未来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借此提醒全世界。

    他当然知道,作为一个留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不会得到重视,特别是在这种美国经济日趋繁荣的背景下,会被认为是杞人忧天。

    可当几年之后,大萧条真正发生的时候,再来看他这篇毕业论文,如预言般精确的论断,肯定会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或许会给他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

    光是想想就激动不已。

    林子轩浑身充满了干劲,在剽窃了世界名著之后,他又开始把手伸向了经济领域。

    整篇论文只用了三天时间完成,写论文不需要文采,他能够应付。

    一般写论文需要从各种资料中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可他知道了结论,只要找到证据来补充就可以了。

    结果显而易见,当他把论文交上去的时候,并没有引起重视。

    教授认为这是林子轩的胡思乱想,完全不可能,美国经济正在腾飞之时,离崩溃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他提倡学生进行发散思考。

    唯一的收获是林子轩获得了学士学位,顺利的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了。

第四章 阴差阳错

    在林子轩拿到学位后,季鸿明也把他的翻译稿拿了过来。

    这位研究文学的留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翻译的是世界级的文学作品,反而有些轻视的意味。

    在国人的心目中,真正的好文章是那种关乎家国民生,具有教育意义的正统类型的文章,或者说是讲道理的文章。

    而林子轩的两篇小说,一篇是童话故事,一篇讲的是老头钓鱼。

    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还是一位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季鸿明对这种设定完全无爱,或者说和他的观念相差甚远。

    写老头钓鱼的那一篇小说有点意思,可文笔太过直白,没有欣赏性。

    说到底,他内心里有点抵触,他觉得文学是高尚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写文章的。

    林子轩出身商人家庭,学的又是经济学,好好经商赚钱就是了,写什么文章啊,就这种文笔不是糟蹋好文章么?

    当然他没有直言劝谏,只是把稿子给了林子轩。

    林子轩接到稿子后大喜,离他成为大文豪的道路又前进了一步。

    他开始奔波于各家出版社,希望找到买家,在离开美国前大赚一笔。

    哥伦比亚大学本身就有出版社,他又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所以他第一个目标就是这家出版社。

    “抱歉,我们主要出版政治类书籍,你还是去其他出版社问问吧。”

    被拒绝了,林子轩并不气馁,这可是世界级的文学名著啊,还怕找不到出版社么?

    纽约的出版社不少,他一家家的跑了过去。

    有的出版社直接拒绝新人投稿,还有的出版社看到两篇小说篇幅那么少,根本没有出版的意向,更有甚者,看到林子轩不是白人,流露出怀疑的神情。

    在他们的心目中,白人以外的人都是应该不识字的。

    有几家小型的出版社倒是愿意出版,不过却要林子轩自费出版,还不负责营销。

    拜托,我是想要大赚一笔,不是来贴钱的。

    一趟趟跑下来,林子轩窝火不已。

    这可是世界级的名著,难道整个纽约就没有一个有眼光的人么?

    其实并不是别人没有眼光,而是林子轩走错了路。

    对于这种篇幅不长的小说,一般作者会选择先邮寄到文学杂志或者报社,刊登后造成了影响,才会引起出版社的注意。

    还有种方法是把小说寄给有名望的作家或者大学里文学系的教授,要是能得到作家和教授的认可和推荐,也会得到出版社的重视。

    像林子轩这种粉嫩的新人,拿着稿子到出版社毛遂自荐,不说能不能见到有能量的编辑,首先就给人不成熟的感觉,自然不会得到重视。

    这个世界很现实,你不是名人,凭什么就要别人给你名人的待遇。

    更何况他还不是白人。

    美国是个白人至上的社会,其他族裔想要在美国获得机会很难。

    再者说,林子轩选择的题材也不讨好,童话故事的市场太小,《老人与海》则是发生在古巴的故事。

    如果他把《飘》拿出来,兴许就会引起出版社的注意,毕竟那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故事,还是讲述的南北战争,题材上占有很大优势。

    他是第一次接触出版行业,不明白其中的门道,以为拿着世界级的作品就能够横冲直撞,所有人都要争着抢着出版,为了抢夺书稿来一场激烈的大战。

    可惜他想错了。

    就算是那些有名的作者,在写作初期都会经历退稿,比如《傲慢与偏见》出版时就到处碰壁,后世那本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也被十几家出版社拒绝过。

    林子轩在公寓里平复心情,他想起了后世的一句话。

    “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剽窃出一本名著来,让美国人抢着出版。

    他要离开美国了。

    这本就是他的计划,剽窃世界名著捞一票,然后到欧洲旅游一番,再返回国内。

    没想到捞一票的计划破产,不过他不缺钱,倒是无所谓,反正学位拿到了,还是早些离开这个伤心地的好。

    在离开之前,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稿子邮寄给了《大西洋月刊》,这是一份设在波士顿的文学杂志,以推荐新作家而闻名。

    算是最后的挣扎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子轩放下一切,和在纽约的留学生聚会玩乐。

    在这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都有背景,现在打好关系,以后好见面。

    人际关系就是这么逐渐拓展开来的。

    1920年10月中旬,林子轩拿着船票,离开了纽约,朝着英国伦敦而去。

    他之所以第一站选择伦敦,当然是为了找他曾经的好室友徐至摩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离开十几天后,有一封来自《大西洋月刊》的信件被送到他原来所住的公寓。

    这不是退稿信,而是通知林子轩他的小说被采用了,并付给了他稿费。

    因为林子轩的离去,信件无人接收,又被退还给了《大西洋月刊》,不过那时候他的小说已经出现在了杂志上。

    《大西洋月刊》的编辑并没有一眼看出《小王子》和《老人与海》是世界级的名著,那位编辑只是觉得这两篇小说视角奇特,写的很有意思。

    本着鼓励新人的原则发表出来,完全没有看到世界级名著的兴奋感。

    不过总算是被杂志刊登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世界级名著的影响力开始慢慢扩散,直到震惊世界的那一天。

    林子轩没有英文名字,所以他给《大西洋月刊》投稿的时候用的是名字的汉语拼音。

    《大西洋月刊》的编辑没有改动,直接照抄,这成了林子轩的第一个笔名,外国人会觉得这个作者的名字很难读,感觉怪怪的。

    英国伦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林子轩在这里见到了他的好室友徐至摩。

    徐至摩来到伦敦原本是想跟随哲学家罗素学习的,可罗素临时有事情,顾不上他,他只好在政治经济学院混日子。

    正在他苦闷彷徨的时候,碰到了跟随父亲到欧洲游学的林徽茵,顿时陷入恋爱之中,开始了热切的追求。

    林子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徐至摩的。

第五章 再见,康桥

    徐至摩对林子轩的到来并没有抱以多大的热情,他现在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林徽茵的身上。

    林子轩倒不是想要和徐至摩打好关系,作为穿越者,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主要是抱着观赏历史名人的心态,顺道游玩一番。

    这个时代出国很不容易,光是坐船就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下一次出国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所以四处旅游,采买点国外的土特产带回去当礼物很有必要。

    徐至摩没有冷落这位前室友,他原本和林子轩的关系就不错。

    国内在伦敦的留学生不少,徐至摩交游广阔,为林子轩接风,引荐了几位好友,其中自然少不了林徽茵。

    此时林徽茵刚满16岁,正在上中学,亭亭玉立,清纯可人,绝对是校花级的美女。

    在后世,林子轩和校花级的美女不可能有任何交集,此时他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共同语言。

    不过世事难料,他们略微攀谈,竟然找到了话题。

    “啊,你也在虹口爱国小学上过学?”

    “是啊,你还记得李老师么?就是带着眼睛,凶巴巴的那位。”

    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道他们竟然是小学同学,林子轩比林徽茵高三个年级。

    林徽茵在八岁的时候来到上海,进入上海虹口爱国小学读书,十二岁的时候迁居到了北平,进入培华女中读中学。

    兴许是林徽茵在小学的时候容貌不怎么出众,林子轩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毕竟他们不在一个年级。

    要是早知道的话……

    林子轩想了想,随即把这个念头打消。

    有了这层关系,两人的距离迅速拉近,毕竟都姓林,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字。

    林子轩的家族在上海有些名望,两人的交际圈子有重叠的地方,总有些共同认识的人和都感兴趣的事情。

    通过交谈,往日的记忆逐渐涌现。

    他开始审视自己的新身份,他不再是后世的那个宅男,而是成了上流社会的一员。

    这个身份就是一张通行证,能够保证他可以和名门闺秀相谈甚欢。

    林徽茵是春天来的欧洲,在欧洲有大半年的时间,对伦敦比较熟悉。

    听到林子轩的游历计划,她自愿做导游,带着林子轩游览伦敦城。

    两人亲切的交谈引起了徐至摩的关注,林子轩明显感觉到徐至摩眼神的变化,似乎这位室友把他当作潜在的情敌了。

    要说林子轩这具身体也算有点小帅,富家子弟出身,谈吐风趣,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可林子轩还真没有这个意思,主要是他还不太适应。

    太幼了,怎么下得了口!

    他还是喜欢成熟一点的女人。

    不过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女人十六七岁就要嫁人,所以也较为早熟。

    正如林徽茵,别看年纪小,可待人接物很有分寸,举止娴雅,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接下来的两天,林徽茵履行承诺,带着林子轩在伦敦城闲逛。

    徐至摩也跟在一旁,说是陪伴,更像是监督,在游玩的时候滔滔不绝的介绍着伦敦的名胜古迹,展现着自己渊博的学识。

    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甚至还提及林子轩以往在纽约玩乐的劣迹。

    林子轩不好说什么,不过心里有些不舒服,这位室友有点小骄傲了。

    也难怪,徐至摩家世不凡,在上学的时候就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袖梁企超的入门弟子,有骄傲的资本,此时还不太成熟,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展示自己可以理解。

    可你不该拿我做比较啊!

    林子轩决定压一压徐至摩的傲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当面打脸。

    他提议到伦敦周边的剑桥郡游览,想进入剑桥大学看看。

    剑桥又翻译做康桥,城内有一条剑河,河上有许多桥梁。

    牛津大学被称为“大学中有城市”,剑桥大学则是“城市中有大学”,在剑桥城里有众多的剧院和美术馆,充满了浓重的文艺气息。

    深秋时节,三人在城内边走边聊,徐至摩依旧在高谈阔论,林子轩则微笑不语。

    这几天他也看出来了,林徽茵对徐至摩的才学的确很欣赏,或者说是迷恋,这其中或许有徐至摩对她殷勤备至的因素。

    这女人很聪明,喜欢男人对她献殷勤,这或许是大多数女人都有的虚荣心。

    在下午即将离开剑桥的时候,林子轩站在桥上,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钢笔和稿纸,看着天边的斜阳,一副故作深沉的模样。

    然后,他开始书写。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没错,正是那首徐至摩后来写的《再别康桥》。

    有什么用他自己的诗来打脸还过瘾的事情呢,这首诗可以说是徐至摩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不过从今日起就是林子轩的大作了,他还把标题改为了《再见,康桥》。

    在他写诗的时候,林徽茵和徐至摩都在旁边看着,他们刚开始还不知道林子轩在做什么,看了一会才发现是在现场作诗。

    林徽茵低声念着,诗歌优美的旋律在她脑海里回荡。

    作为名门闺秀,她读书不少,见识不凡,觉得这真是一首极为优美的诗作。

    徐至摩心中颇为不解,他和林子轩住在一栋公寓内两年时间,只知道林子轩好玩乐,却不知道林子轩还有作诗的爱好。

    而且还是这么美妙的诗句,这不科学啊。

    “多谢林小姐这几日相伴同游,这首诗偶感而作,就送给你留作纪念吧。”林子轩把稿子递给了林徽茵,淡然道。

    他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极为淡定,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

    隐忍了几天,终于舒畅了。

    林徽茵对这诗很是喜欢,文艺女青年嘛,就喜欢这种抒情的调子,还是特意送给她的,自然格外欢喜。

    徐至摩则面色不豫,想着是不是夜里也写首诗送给林徽茵,可思来想去,却发现很难超越这首《再见,康桥》,不由得犯难起来。

    林子轩打脸成功,收拾行李,离开伦敦,去往法国,继续游历。

    一个月后,他从法国乘船返回国内。

第六章 未来的路

    林子轩站在甲板上,望着碧蓝的大海,心中没有涌现出万丈豪情,只是觉得无聊透顶。

    这艘邮轮环境糟糕,食物糟糕,服务糟糕,在他眼中应该给三十二个差评。

    可这已经是这个时代较好的远洋邮轮了。

    没办法,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要适应这个时代的生活。

    还好他住的是二等舱,有独立的舱房,不用和其他人挤在一起。

    三等舱是统舱,人员混杂,环境更为恶劣。

    住在头等舱的大多是有身份和地位的外国人,还有些国内的政府官员。

    整艘邮轮阶层分明。

    邮轮上有不少中国人,大多是在欧洲的留学生。

    在这个年代,欧洲才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让留学生心中向往,美国还没有成为超级大国,对留学生的吸引不大。

    林子轩抱着好奇的心态和这些留学生交谈。

    他们有些人抱负远大,忧国忧民,恨不得早日回国改变国家的现状。

    有些人则想着回国找份好差事,过自己的小日子。

    还有些人就是到欧洲四处玩乐,见识一下国外的娱乐生活。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获得了国外大学的文凭,成了海归一族。

    民国成立后,取消了科举,兴办大学,注重教育,大学毕业后就有机会进入国家机关,成为公务员。

    和后世一样,留学生要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更受到重视,更容易得到好职位。

    林子轩不用考虑生计问题,却也要为将来好好打算。

    他首先要理清林家内部的情况。

    林家是个大家族,在松江有自己的纱厂和染布工厂,**染厂是松江纺织业的龙头企业,生产出来的布匹在南方很有市场,甚至打进了北方市场。

    所谓衣食住行,这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东西。

    只要掌握了这些行业,不怕发不了财。

    经过将近百年的发展,林氏企业不仅在纺织业发展,还通过不同方式渗透进了上海的各行各业,和上海各大家族都有联系。

    就林子轩所知,林家有意进入金融行业,成立私人银行。

    不过大家族也有大家族的烦心事,那就是兄弟姐妹不齐心,林家老太爷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关系错综复杂,处处勾心斗角。

    可以想见,一旦老太爷有个三长两短,必然会有一场狗血的家产争夺战。

    在小一辈中,林子轩是长房长孙,深受老太爷的喜爱,是指定的继承人。

    这自然是好事情,可也让林子轩成为了家中的焦点。

    他对管理染布厂或者开办银行的兴趣不大,也不认为自己有商业上的才华,他觉得还是安静的做个文豪好了。

    可一旦他流露出不想继承家业的意思,就会在林家掀起波澜,甚至可能和家族决裂。

    他不是深受新思潮鼓动的叛逆青年,以反抗家族为荣,他还想继续当林家的大少爷,舒服的过日子,所以文豪只能成为他的副业。

    那么该怎么成为文豪呢?

    林子轩对国内的文学状况做过一番了解。

    自从国内提倡白话文写作以来,各种报刊杂志上刊载的内容以政论和散文为主。

    公认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1918年刊载在《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由此拉开了白话文小说的序幕。

    白话文小说也有分类,有描写民间疾苦的,也有谈论风花雪月的。

    这就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

    林子轩不想写政论,他招惹不起,也暂时没有写严肃文学的念头,他把目标放在了通俗文学上面。

    没办法,来自后世的他看的最多的就是通俗文学,谁让他就是个俗人呢。

    眼下的通俗文学以言情小说为主,写的是都市男女的爱恨离别,在商业价值上比严肃文学更受到欢迎。

    林子轩也不打算写言情小说,他看的言情小说不多,武侠小说才是他的首选。

    在民国初年还没有出现重量级的武侠小说,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写于1922年,无论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很难和后世成熟的武侠体系相比。

    他刚好来填补这个空白,成为新武侠小说的创始人,作为开山鼻祖的感觉应该很不错。

    而且他还打算把仙侠小说写出来,当然不是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而是后世网络上的仙侠小说,绝对会让人耳目一新。

    不过这是成名后做的事情,否则就算写出来也没人理会。

    在美国的事情给了林子轩很大的打击,他反思之后,决定选择一部让国人能够迅速接受的小说打响第一炮。

    他选择的是《射雕英雄传》。

    这部小说在情节上没什么让人诟病的地方,男主角和女主角最终快活的生活在了一起。

    不像小龙女和阿朱的遭遇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反正在邮轮上闲来无事,他已经开始存稿,每天写上几千字,回国的时候就有了十几万字的稿子,可以拿去发表了。

    民国初年,上海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外国资本的涌入导致了报刊杂志的兴盛,其中发行量最大的两家报刊分别是《申报》和《新闻报》。

    这两家报纸是竞争对手,报纸上除了新闻报道外,也有发表小说和文艺类的板块。

    《申报》的副刊叫做《自由谈》,《新闻报》的副刊叫做《快活林》。

    林子轩的首选就是这两家报纸,当然上海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报纸和杂志,不过都比不上这两家的影响力。

    既然要一炮打响,就要选择最好的平台。

    他对此信心满满。

    国人都有一种武侠梦,从《史记》的“游侠列传”到唐传奇,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再到民国初年的霍元甲。

    武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武侠梦也是如此。

    林子轩窝在船舱内,伏案疾书,这个武侠梦就从他的丫丫电子书流淌了出来。

    邮轮没有遇上冰山,林子轩也没有遇到头等舱的名门闺秀,在一个多月后他安然回到了上海。

    望着乱糟糟的码头,远处隐约可见的高楼,他有些兴奋,也有些惶恐。

    这就是20年代的上海,这就是他要生活的地方。

第七章 新派武侠小说

    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望平街,这是一条碎石铺地的街道,也叫做庙街。

    不过它最被人熟知的名字是报刊街,因为上海大部分的报刊杂志都在这里设馆出版,这里也是报纸从业人员最为密集的地方。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出入的十个人里有八个是编辑,剩下两个是投稿的作者。

    望平街和三马路的十字路口,西侧是《申报》的报馆,东侧是《新闻报》的报馆,《时报》的报馆在南侧,那里是和四马路的交叉路口。

    上海最有影响力的三家报馆就这样对峙着。

    在这条不太长的街道上,每天大清早,报贩云集,成捆的报纸从各报馆运出。

    有的车拉,有的肩扛,还有很多报童手提,将报纸发往上海各区和江苏、浙江等地,以及到处叫卖。

    每逢报馆出《号外》时,到这里来打听消息的人站满街头,贩运报纸的人更是把整条望平街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交通阻塞,车辆绕道,煞是热闹。

    新年刚过,《申报》报馆内。

    《自由谈》的编辑周瘦绢坐在办公桌前,泡了一杯茶,准备看稿子。

    周瘦绢此人不仅是位小说家,还是位翻译家。

    他在中华书局的时候翻译了《欧美短篇小说丛刻》和《福尔摩斯探案集》,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是一位真正有学问的名家。

    他接手《自由谈》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和以前相比,不好不坏,没有明显的起色。

    像这类报纸副刊,大多刊登些小说、文学评论、时事点评、诗词戏曲等等内容。

    和新闻的正统性相比,这就是娱乐消遣类的文字。

    特别是小说这个类型,自从副刊兴起后,就被言情小说所占据,也就是鸳鸯蝴蝶派。

    这类描写才子佳人恋爱的小说很有市场,深受广大市民的追捧,想想也是,他们本身的生活已经够苦难了,才不愿意看描写民间疾苦的小说。

    周瘦绢本人就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对此并不反感。

    不过这类题材有越写越烂的趋势,甚至从言情小说变成了不堪入目的艳情小说,而各种报纸的副刊也成了艳情小说的根据地。

    为了迎合读者的趣味,也为了增加发行量,如今的报纸越来越没有节操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不刊登,自然有其他报纸刊登,打擦边球人人都会。

    由此导致副刊的档次降低,成了低级趣味的代名词,吸引不到名家投稿,造成恶性循环。

    周瘦绢叹息一声,继续看稿,希望能从中找到满意的稿件。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到了中午,就在他想要吃午饭的时候,看到了一篇稿子,稿子的开头让他一愣。

    新派武侠小说!

    这是什么?

    这是要开宗立派么?

    他不由得摇头笑笑,现在的作者真不得了,动不动就要开宗立派,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水平,在文学上想要创新可不容易。

    他知道武侠小说,如今的武侠小说大多是脱胎于《三侠五义》。

    其中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种种名目,都对以后的武侠小说有深远的影响。

    比如后来的《三侠剑》和《童林传》,在写作套路上没什么变化。

    怀着好奇的心情,周瘦绢看了下去。

    《射雕英雄传》,名字毫无出奇之处……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

    看到这句话,周瘦绢心头一紧,这是白话文,此时用白话文写武侠小说的作者还不多。

    他接着看下去,知道写的是宋朝故事。

    杨铁心和郭啸天是忠良侠士之后,隐居在牛家村,丘处机的出现打破了牛家村的宁静,引来强敌,一场厮杀过后,家破人亡……

    接下来,没有了。

    稿子只有一章,周瘦绢是名家,自然能看出这只是一个开篇,真正的主角怕是那两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否则道士丘处机何必要给两个孩子用“靖康”两个字来起名字。

    从这一章能看出作者的笔力不凡,在写法上也有所创新,可若说开宗立派怕是言过其实。

    父母被害惨死,孩子逃亡,然后学成武功报仇雪恨……

    这还是老套路,不过是旧瓶装新酒罢了。

    周瘦绢做出判断,他决定在《自由谈》上刊载这篇小说。

    这毕竟要比那些艳情小说好很多,不过首先他需要和作者谈谈,他要知道作者每天能写多少字,后续的故事有没有考虑好等等。

    这是报刊连载,若是经常性断更的话会有些麻烦,特别是对于新作者来说。

    于是他写了封信,邀请作者到报馆详谈。

    与此同时,《新闻报》报馆内。

    一位《快活林》的编辑把一份稿子递给了《快活林》的主编严独贺。

    严独贺是秀才出身,同样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喜好写评论,和周瘦绢关系不错,虽然《申报》和《新闻报》属于竞争关系,却没有影响两人的私人交情。

    他眼前的也是《射雕英雄传》的稿子。

    和周瘦绢一样,看完稿子,他直觉上这应该是个好故事,可要说开宗立派就不免哗众取宠了。

    他们并不知道林子轩之所以写上“新派武侠小说”这个名头,就是为了区别于过去的武侠小说,他正是为了要开宗立派。

    若是他们看到《射雕英雄传》后续的内容,就不会怀疑了。

    《射雕英雄传》规模宏大,和历史相结合,在宋金元易代、武林争霸、英雄纵横的宏伟叙事背景之下,写出了英雄儿女的侠义柔情。

    它突破了旧式武侠小说的窠臼,郭靖也不是传统侠客的身份,而是提升到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光是这句话,就有别于传统的武侠小说。

    严独贺让人联系小说的作者,准备在《快活林》连载这篇小说,给予新人作者的稿酬待遇。

    在此时的上海,一般作家稿酬在千字一块到三块之间,成名作家的稿酬翻倍,他给林子轩的稿酬是千字一块银元。

    这个时候的林子轩在做什么呢?

    他在相亲。

第八章 冯家有女初长成

    提到20年代的上海,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那就是“租界”。

    所谓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

    在上海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公共租界是由原本的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而成。

    法租界属于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受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的支配。

    上海公共租界是当地外国侨民的地方自治体,并不直接受任何外国领事,甚至是英国领事的支配和管理,是一个高度自治的自治体。

    由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租界成为上海当时经济最为繁荣的区域。

    在租界内集中了上海大部分的商贸金融机构,零售业发达,报馆林立,戏院遍地,还有最好的饭店和医院。

    能够在租界内有套房产,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管理法租界的机构叫做公董局,管理公共租界的机构叫做工部局。

    在1914年之前,无论是公董局还是工部局都不设华人董事。

    不过由于华人在租界内的势力日益庞大,在1914年,法租界的公董局增加了三名华人董事的名额,从此开启了华洋共治的局面。

    而公共租界的工部局直到1928年才增加了三名华人董事。

    按照规定,法租界的三名华人董事协助管理法租界,却没有资格参加董事会,也就是说,只有参与的权利,没有做决定的权利。

    即便如此,这三名华人董事在法租界也具有极大的能量。

    之所以介绍这么多,是因为这和林子轩相亲的对象有关,他要相亲的这名女子的父亲正是法租界的三位华董之一。

    冯氏商会的会长冯敬尧,上海青帮大佬级人物,在法租界有着莫大的势力。

    他唯一的女儿冯程程,正是林子轩的相亲对象。

    林子轩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震惊不已,这是开玩笑的吧?

    他自然看过几十年后那部风靡全国的《上海滩》,也知道冯敬尧和冯程程是什么人物,可那不是虚构的人物么?

    难道我穿越到了电视剧里了?

    怀着这样的疑问,他找人打听了一番。

    这一点都不难,冯敬尧的出身来历一清二楚。

    此人是浙江余姚人,刚开始在上海店铺里做学徒,后来在法租界的巡捕房里当巡捕,加入青帮后成了小头目,几十年下来混成了大佬级人物。

    他的冯氏商行以经营**和赌场为主,还涉及舞厅戏院等娱乐行业,掌握着法租界的地下势力,规模庞大。

    冯程程是冯敬尧的独生女,对其宠爱有加,目前正在北平上学。

    他自身有帮派背景,虽说看起来风光,却也隐藏着危机,他希望女儿能够嫁入正经人家,安安生生的过日子。

    林家想要在租界内立足,成立私人银行,需要借助冯敬尧在法租界的势力,而冯敬尧同样需要银行来替他洗钱。

    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林子轩对这种包办婚姻没什么抵触情绪,在后世想要结婚的剩男一大堆,挑挑拣拣的可不是好习惯。

    他回到上海之后,一直安生的在家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生怕被人揭穿。

    好在他在国外呆了两年,就算有什么疏漏也以“记不清”来搪塞,也没有人无聊的刨根问底,让他安稳的过了新年。

    他的父亲林伯清经营印染厂,对于这个留洋归来的儿子,没想着林子轩能够继承家业,而是让他进入金融行业,组建林氏商业银行。

    林子轩只好答应了下来,反正林家以前经营过钱庄,如今不过是升级成银行罢了。

    过年之后,他把《射雕英雄传》的稿子投了出去,期待着回音。

    这是他成为文豪的第一步。

    然而还没等到报社有消息,相亲的消息倒是先来了,冯家的大小姐想要和他见一面。

    林子轩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法租界的一家西餐厅,找个位子坐下来,翻看着报纸。

    他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两个女子走了进来,一下子就认出了来人,前面这位不就是《上海滩》里的冯程程么?

    他对于那位饰演冯程程的女演员赵雅织实在是太熟悉了。

    好吧,我的确是穿越到了电视剧里了。

    他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来的正是冯程程和她的同学汪月琪,两人都是北平女子中学的学生。

    在北平那个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氛围下,影响了无数年轻人,想要成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反抗封建家庭,争取独立自由。

    冯程程刚满十七岁,还不想那么早结婚,她想要上大学,成为新女性。

    所以她对家庭的包办婚姻极为反对,听说林子轩是留洋归来,觉得彼此都是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应该有共同语言,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这就是她要和林子轩见面的原因。

    可惜她找错了拉拢对象,林子轩对此并不反感,还很有兴趣。

    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有个帮派大佬级的岳父让他觉得安全,何况冯程程还是位美女,自己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至于继续上学,他并不反对。

    结婚之后也可以继续上学,只是没必要到北平去,上海也有很多好大学的。

    面对冯程程的诸多理由,林子轩一一解说,让冯家大小姐郁闷不已。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出了西餐厅,林子轩仰头看天,天上开始零零洒洒的飘起雪花。

    他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这个世界越来越有意思了。

    回到林家,他收到了来自《申报》和《新闻报》的信件,都是邀请他到报馆详谈的。

    这说明两家报馆对他小说的重视,不过《射雕英雄传》只能在一家报社刊载。

    他对比了《自由谈》和《快活林》的风格,最终选择了《快活林》。

    此时的《自由谈》充斥着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作品,大多是旧派文人,有股腐朽的气息,而《快活林》则显得锐气十足,容易接受新事物。

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

    即便是选择了《快活林》来刊载《射雕英雄传》,林子轩仍然给《自由谈》的编辑写了回信,委婉的解释他的选择。

    这是礼貌的问题。

    在这个年代对于礼仪很是看重,注重个人的风评,不能给人恃才傲物或者无礼的感觉。

    周瘦绢读罢林子轩的来信,心中对这位作者的印象好了一分。

    他是老派文人,较为看重脸面,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所谓交往,大抵就是这么开始的。

    他给林子轩写了回信,意思是没有关系,还慰勉了几句,希望林子轩继续投稿,写出有意思的小说来。

    这倒让林子轩有些不好意思。

    他想了想《自由谈》上刊载的小说风格,大多是言情或者艳情小说,较为低俗。

    或许可以把《寻秦记》投给《自由谈》,毕竟《申报》的发行量在那里摆着,是个很好的平台,而且《寻秦记》中有些情节的确有艳情的成分。

    这可是穿越流的小说。

    林子轩不知道民国时期的读者能不能接受这么大的脑洞,穿越历史,改变历史,总给人一种开创新时代的感觉。

    反正《射雕英雄传》有了大量的存稿,不如来个双开,把穿越流鼻祖的头衔也给拿下。

    说干就干,他兴奋的拿起了钢笔。

    民国初年,一名叫做项少龙的美国留学生,在回国的途中遇到大风暴,邮轮倾覆,他被卷入了风暴之中,没想到竟然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战国时代。

    这名留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的历史,懂得西方的先进科学。

    他凭借着领先古代人两千年的经验智慧,在战国时代闯出一条出路,和历史名人斗智斗勇,邂逅各国的美女佳丽,书写一段属于他的传奇。

    这个是故事简介。

    林子轩加班加点的写了两万字,把稿子寄给了周瘦绢。

    若是《申报》能够刊载最好,不用的话说明“穿越流”这个创意有点超越这个时代了。

    毕竟在正统文人看来,历史是严肃的,不容篡改,你穿越过去一个人改变历史算什么事,这不是胡搞么?

    这要比野史的性质严重的多,一定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周瘦绢给林子轩写了回信后就没有留意,他知道《射雕英雄传》的篇幅应该很长,这位作者怕是没有精力再写其他的小说了。

    至于约稿的说法,不过是为了鼓励林子轩继续创作罢了。

    没想到隔了两天,他收到了林子轩的稿子,这是另一部小说。

    《寻秦记》,历史穿越。

    周瘦绢看完《寻秦记》的开头,他没有被惊艳到,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奇诡!

    这是他给《寻秦记》所下的定义,这个在后世泛滥成灾的梗让周瘦绢感慨不已。

    不过他并没有排斥《寻秦记》,因为穿越时空这种小说不是林子轩的首创。

    作为一位翻译家,他接触过欧美文学,早在二十多年前,在西方就有人提出过“时间机器”的概念,并且写了一本小说。

    那就是英国作家威尔斯所写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

    通过时间机器,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去到未来。

    所以说这个创意没有让周瘦绢惊叹,只不过在国内似乎还没有人写过。

    他敏锐的察觉到若是刊载这部小说,一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至于结果如何,那就不是他能预料的了。

    写艳情小说最多被说成低俗,可篡改历史这就难以界定了。

    或许会被批判的一文不值,也可能会一鸣惊人。

    他倒是没有怀疑林子轩会写崩掉,《寻秦记》的看点就是穿越者和历史上名人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只要把握好了这个节奏,就成功了一半。

    想想如今半死不活的《自由谈》,周瘦绢下定了决心。

    作为一位资深的报业编辑,他深深的知道只有争论才能引起反响,报纸才会有销量。

    很显然,《寻秦记》注定是一部争议不断的小说。

    他写信给林子轩,说明《自由谈》会刊载《寻秦记》,让林子轩准备好稿子,并给予林子轩新人作者最好的待遇,千字三元。

    之所以给这么高的价码,是因为他觉得这部小说有可能会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中断掉。

    在这个时代,文人学者的身份很高,若是有些历史学家或者知名文人联名上书,批判《寻秦记》歪曲历史,那报馆也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只能把小说腰斩。

    这个价码算是对林子轩的变相补偿。

    这些因由周瘦绢都在信中写明,让林子轩自己做出选择。

    这就是老派文人的做法,不会欺瞒新作者。

    林子轩没有犹豫,答应了下来,当然他可不会傻傻的用自己的名字,而是用笔名。

    《射雕英雄传》用的笔名是金勇,《寻秦记》用的笔名是黄毅。

    他想先看看社会上的反应,如果读者能够接受这两本通俗小说,得到了大众的认同,那时候他再承认是自己写的,从而名利双收。

    如果被骂惨了,那就直接收手,反正只是个笔名,没什么损失。

    这让他找到后世躲在电脑屏幕后面的感觉,到时候谁要是敢骂他,他就随便起个笔名骂回去,有了后世在网络上骂战的经验,对于骂战他可不怕。

    1921年2月份,《自由谈》和《快活林》分别刊载了两部武侠小说。

    《射雕英雄传》因为篇幅还没有展开,暂时没有什么争论,显得默默无闻。

    《寻秦记》就不一样了,刚开始就是项少龙穿越到了秦朝,砸死了恶霸,救下了美蚕娘,慢慢的融入古代社会。

    读者都在期待项少龙在古代如何生存下去,会不会碰到历史名人等等。

    穿越在这个时代还属于大杀器,不说振聋发聩,至少让人耳目一新,被鸳鸯蝴蝶派荼毒良久的读者终于找到了一部不一样的小说。

    这是神作啊!

    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市民阶层,他们看报纸小说是为了消遣,不会去追求深层次的内涵,只要看的爽就满足了。

    目前《寻秦记》还没有落入文化名人的眼里,所以好评如潮。

    林子轩也知道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随着《寻秦记》的连载,一股大批判的浪潮即将涌来,他已经做好了骂战的准备。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

    不过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他还有事情要处理,那就是和冯程程的关系。

    冯程程拉拢林子轩未果,只能回家继续反抗。

    冯敬尧宠爱女儿,只得好言相劝,不敢过分逼迫。

    他心里也不想女儿到北平读书,毕竟路途遥远,没办法照顾,就想在上海给她入学,可惜这位大小姐性子倔强,偷偷的溜出家门,上了火车,前往北平。

    这让冯敬尧很是尴尬。

    本来好好的一门亲事,弄的大家下不来台,他只好摆酒赔罪。

    因此,林子轩跟随父亲林伯清见到了冯敬尧,这位上海滩的大佬。

    冯敬尧四十多岁,待人亲和,更像是个生意人,没有半点帮派大佬的凶狠,如今的冯氏商行逐渐朝着正规生意转型。

    这是他想要和林家合作的原因。

    他也有实力开办银行,可想要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必须要有良好的信誉,以及在金融行业拥有广泛的人脉,否则倒闭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代的银行不同于钱庄,它们的共同点是方便货币流通,不过银行的主要作用是投资理财,从中获利。

    这就需要现代的金融知识,专业的投资眼光。

    冯敬尧的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他的眼光也没有这么长远,他只想找家信得过的银行洗钱,不想在银行上浪费精力,所以寻找合作伙伴是最好的选择。

    林家在上海颇有声望,至少信誉度要比他强。

    林家找冯敬尧合作,看重的是他在法租界的势力,和法国人的交情,法租界是上海有名的富人区,便于银行募集资金。

    何况有冯敬尧在,也不怕那些借贷的不还钱。

    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所以就算是冯程程离开上海,也耽误不了两家的合作。

    冯敬尧对这门亲事并不死心,他让林子轩等上半年。

    半年后,冯程程中学毕业,就会回到上海。

    林子轩答应下来,反正他暂时还不想结婚,觉得这样挺有意思的,对付文艺女青年,他有不少的招数。

    他从冯敬尧那里要来了冯程程在北平女校的地址,回家后就开始写信。

    在惯例的问候之后,他附上一首小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没错,林子轩准备没事就给冯程程写首情诗。

    文艺女青年大多是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类型,情诗是打开她们心扉的好东西,特别是在这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他的好室友徐至摩为了追求林徽茵都开始写诗了,他也不能落后。

    他打算下一首写《雨巷》。

    这个时代新诗刚刚兴起,还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注意韵律和修辞即可,林子轩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个机会,他或许会开创诗歌的一个派别。

    他可以把几十年后朦胧派的诗歌拿过来用。

    所谓诗歌,诗和歌是不分家的。

    他还能把后世的歌词拿过来,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写出来就是一首诗。

    反正诗歌很短,写写也不费什么时间,先剽窃这个时代作家的诗歌,再剽窃以后作家的诗歌,一个都不放过。

    林子轩决定每天给冯程程写封情诗,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下就不信没有结果。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数诗人和他在一起。

    冯程程绝不会想到,就算是她逃到了北平,也躲不过林子轩的纠缠,而且因为这每天一封的情诗,搅动了整个北平诗坛。

    林子轩只是把这当成攻略美女的游戏,他现在关注的是上海文艺界的局势。

    其实就是等着别人来骂他。

    《寻秦记》的地图缓缓展开,项少龙来到了赵国的都城,进入了乌家堡,和赵穆为代表的势力斗智斗勇,可谓是精彩纷呈。

    怎么还没有人来骂我啊!

    林子轩焦急的想着。

    这不是说他心理有问题,而是有人骂说明小说受到了关注,他知道这种爽文市民们是不会骂的,要骂只能是占据社会主流的文人。

    他急切的想知道这个时代主流学者的接受能力,如果《寻秦记》能够获得成功,那他后续写修真类小说就没有压力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子轩终于等到了骂声。

    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骂他的不是主流学者,而是同样写通俗小说的鸳鸯蝴蝶派作家。

    此人叫做平禁亚,常熟人,幼年家贫,常熟简易师范毕业,先在小学做教员,后来闯荡上海,在报刊杂志上撰文为生。

    在上海,他和朱源雏、吴虞功组成了“三人卖文小组”,承揽各种写作文稿。

    这么说吧,这和后世网文的工作室差不多,当然这种文稿不讲究精品,大多是粗制滥造。

    举个例子,当时有一本《清代四十八女侠》很畅销,于是书商找到平禁亚,想让他写一本《清代九十六女侠传》,要求十万字以上,三天交稿,当场给了一百块定金。

    他为了赚钱答应了下来,怎么做呢?

    他先写了一篇《吕四娘替父报仇》作为范本,然后找上海爱国女中教书的朋友帮忙,让学校的学生按照他的范文模仿其他九十五篇女侠的悲壮故事。

    就这样三天之内拼凑成了十万字,交给了书商。

    想想看,这样的书稿有什么价值,不过是骗钱罢了。

    他之所以骂林子轩,不是因为他针对《寻秦记》,而是有利益瓜葛。

    《自由谈》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充斥着各种艳情小说,这些人写小说都是为了赚钱,而报纸的版面就那么大,刊载了《寻秦记》,自然要去掉其他的小说。

    这是抢饭碗啊!

    刚开始大家没什么反应,是因为这是周瘦绢的决定,周瘦绢在鸳鸯蝴蝶派中颇有地位。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随着《寻秦记》的刊载,形式新颖,内容精彩,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读者纷纷要求多更新,如此就会挤占报纸更多的版面。

    有些依靠在《自由谈》上撰文的作者就坐不住了,平禁亚就是其中之一。

    他首先向着《寻秦记》开炮。

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

    平禁亚抨击《寻秦记》主要有三点。

    其一,文辞粗鄙,不堪入目。

    在此时的上海,旧派文人写的大多是章回体小说,以文言为主,白话文小说并不多见,北平才是白话文小说的兴盛之地。

    而且就算是白话文,也是文白相间。

    文言文讲究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寻秦记》通篇白话,还白的很彻底,完全不讲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

    在老派文人眼中,这就像是小学生写的作文一样,自然不堪入目。

    其二,历史常识谬误,故事情节生硬。

    平禁亚批判《寻秦记》中各种人物的称谓错乱,随意捏造历史人物,作者对战国时代的风土人情一窍不通,通篇臆想之言。

    这些指责很有道理。

    《寻秦记》本身就是爽文,不是严肃的历史小说,不可能进行严密的考据,否则写出来通篇古风,也就不成爽文了。

    爽文的特征就是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至于故事情节,想要合情合理比较困难,这毕竟是穿越历史小说,如果情节合理的话,项少龙在古代根本活不下来。

    其三,篡改历史,误导民众。

    这才是批判的重点。

    平禁亚直接对准了穿越这种题材,认为如果这种题材泛滥开来,读者很可能认为这才是历史,从而混淆了真实的历史。

    历史是严肃的,绝对不容篡改。

    我们要站出来,维护历史的尊严,把《寻秦记》赶出《自由谈》。

    以上就是报纸上对《寻秦记》的攻击。

    平禁亚虽然在报纸上大肆抨击《寻秦记》,不过他内心里却不这么想。

    作为“三人写作小组”的负责人,他有着不同寻找的商业眼光,一旦发现市场上某种题材火了,他就会跟风模仿,和书商勾结,骗取读者钱财。

    这是他生存的根本。

    眼看着《寻秦记》受到市民的欢迎,他觉得这是给通俗小说打开了一条新出路。

    想想看,历史上有多少朝代,有多少精彩的故事,穿越者在其中纵横捭阖,大杀四方,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事情。

    只要读者喜欢,这个题材可以无限制的写下去。

    不过他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可以跟风,却不会出头。

    他之所以用笔名炮轰《寻秦记》,除了在《自由谈》上的利益纠葛外,也是为了探路。

    和林子轩的想法类似,平禁亚也想看看这个题材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反正《寻秦记》不是他写的,骂就骂了。

    就算最后《寻秦记》被腰斩了,他也没什么损失。

    如果《寻秦记》在社会上的批判声音不大,被社会认可了,他立刻就会换个笔名写一篇《寻唐记》来跟风,而且就用白话文来写。

    什么言辞粗鄙啊,情节不合理啊,他才不管呢。

    何况用白话文还能写的多些,多赚些稿费。

    在上海的报刊杂志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稿酬不同,如果文言文千字三块的话,那么白话文只能千字两块。

    不过文言文精炼,白话文可以灌水。

    抱着这样的心态,平禁亚向《寻秦记》开出了第一炮,他用的笔名叫网蛛生。

    这篇言辞激烈,义正词严的评论得到了强烈的响应。

    上海是旧式文人的聚居地,《自由谈》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培养了一批依靠卖文为生的职业作家,《寻秦记》的异军突起让有些人感觉到了威胁。

    旧式文人对白话文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他们觉得文言文才是真正的写作,白话文没有文化内涵,而且穿越这种题材太过胡闹,根本算不上小说。

    他们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这部分人认死理,不愿意做出改变,并且还要把新生事物扼杀掉,不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在平禁亚打响第一炮后,这些人成为了攻击《寻秦记》的主力。

    一时间,在上海的报纸上出现大量批判《寻秦记》的文章,甚至有人人喊打的趋势。

    林子轩看着报纸,心中感慨。

    大家都是写通俗小说的,相煎何太急啊。

    其中争论最多的有两点,一个是白话文的问题,还有个是篡改历史的问题。

    在清朝末年,文坛提出了“新文体”,当时叫做通俗文言文。

    五四新文**动,提出了“白话文运动”,意思是大家日常生活里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从新诗开始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刚刚过去三年的时间,如今的报纸上依旧以文言文为主,所以说想要改变数千年的文字习惯任重而道远。

    《寻秦记》因为白的彻底,白的不同寻常而备受关注。

    相对来说,《射雕英雄传》还在他们的忍受范围,有了《寻秦记》做靶子,《射雕英雄传》反而安全许多。

    有些批判《寻秦记》的人还会拿《射雕英雄传》做例子,同样是通俗小说,文辞和故事性差距真大,黄毅应该向金勇好好学习。

    至于篡改历史的争论,引起了历史学者的注意。

    原本《寻秦记》只是娱乐消遣小说,根本引不起学者的关注,而这场由通俗小说内部作家发起的争论扩大了《寻秦记》的影响力。

    上海的历史学者和知名文人分成了两派。

    一派意思是这不过是消遣小说,不是历史小说,更不是真正的历史,较真就没意思了。

    一派则大肆批判这种试图改变历史的做法,认为这是不尊重历史,绝不能姑息。

    似乎整个上海的文化界都没有事情做了,《寻秦记》成了一种现象,不骂两句不舒服。

    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觉得看的爽就足够了。

    此时项少龙来到了魏国,参加龙阳君的宴会,碰到了信陵君、李园、韩非等人,舌战群儒,而他的处境也是危机四伏。

    读者看的大呼过瘾,《申报》的发行量大增。

    正当林子轩准备反击的时候,在北平《晨报》的副刊“自由论坛”上刊登了一篇短评。

    短评中并没有提及《寻秦记》篡改历史的问题,而是认为“《寻秦记》之白话文正是白话文之未来。”

    这篇短评的作者叫做鲁讯。

第十二章 文学和白话文

    林子轩搞不清楚为什么北平的文人会支持他,这其实和如今白话文的困境有关。

    北平作为新思潮的发源地,一向大力提倡白话文写作。

    想要革新一种文体,打破旧有秩序,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期间肯定要面对旧有势力不断的反扑。

    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在1920年4月,教育部终于下达了命令,让学校的教材使用语文体,也就是白话文。

    这是白话文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但在文学写作领域,倡议白话文写作的文人内部也有着不同的意见。

    什么是白话文写作?白话文有没有文学性?如何用白话文写出文学经典?白话文该怎么发展下去?

    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提倡白话文写作的学者们。

    开荒是最难的,需要不断的摸索和试探。

    思想激烈的如胡拾,认为白话文想要发展,就要和文言文彻底分割,抛弃传统文学。

    周作仁则认为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和革新的过程中没有严格的界限,不能彻底抛弃。

    还有学者认为白话文和文言文各有所长。

    这个年代的学者大多都经过旧式的私塾教育,学的也是传统典籍,后来留洋,接触西方文化,当两种文化相碰撞的时候,思想上就难免产生矛盾。

    是彻底抛弃国学,还是缓缓变革,他们自己也在挣扎。

    眼下白话文的困境有两点。

    一个是需要证明白话文也具有文学性,也能用白话文写出文学经典来。

    文言文学者讽刺白话文是“引车卖浆者言”,就是说用白话文写出来的小说没有文学性和思想性,根本不能称之为文学。

    在这方面鲁讯的《狂人日记》拉开了白话文小说的序幕,其他学者陆续开始了白话文文学的创作,想要为白话文打下文学基础。

    只有拥有足够多的文学经典,才能证明白话文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能够传承下去。

    当然他们自己也不熟悉这种创作方式,只能摸索着前行。

    这也是这个时代极少有白话文长篇小说问世的原因,能够写出中篇小说已经很不错了。

    在诗歌方面,白话文的发展也不顺利。

    没有了古体诗在形式上的束缚,诗人可以自由的创作,在这个阶段大多是模仿外国诗歌,创出各种派别。

    可这种诗歌是否有文学价值,有没有思想性,有没有美学准则,谁也说不清楚。

    总体来说,这个时代白话文的文学创作属于纷乱的阶段,没有人能拿出一个固有的标准,告诉大家该怎么写。

    这就牵扯到白话文的另一个困境,那就是发展方向的问题。

    即便是提倡白话文态度最为激烈的胡拾也给不出一个方向,只能摸索着前行。

    此时以胡显骕为主的文人又开始大肆攻击白话文,提倡“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认为白话文是“模仿西人,仅得糟粕”。

    新一轮文言文和白话文的论战即将开始。

    这时在上海发生的炮轰《寻秦记》的风潮传到了北平,其中就有批判白话文的论调。

    只能说恰逢其时,《寻秦记》这种长篇白话文小说顿时引起了北平文化界的关注,原本消遣性质的小说,就因为白的彻底,通篇大白话,成为了学者们的读物。

    他们关注的不是《寻秦记》的文学价值,而是白话文的发展方向。

    有学者认为若是白话文最终沦落到像《寻秦记》这种毫无文采的小说,那是文学的悲哀。

    也有人认为这是白话文向着大众语言迈出的关键一步。

    我们提倡白话文,不就是为了创造出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适合大众需要的语言么?

    《寻秦记》正是这样的小说,只要是略微识字的人都看得懂。

    当然若是没有那些艳情描写就更好了,可这给我们的白话文写作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于是,在北平的文坛掀起了有关白话文发展方向的热议。

    在这种背景下,鲁讯在《晨报》上发了短评,认为从《寻秦记》来看,白话文才是中国文字发展的未来。

    这个论点得到了北平不少学者的支持。

    消息传到上海,上海的学者愣住了。

    这怎么开始关注白话文了,咱们讲的是篡改历史好不好,白话文只是附带,你们搞清楚重点了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既然北平的学者吹捧《寻秦记》,那就是唱反调,就是和咱们作对,那咱们就要贬低《寻秦记》。

    上海的学者对白话文的抵触更甚,一场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论战就此开始了。

    到最后成了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争斗,《寻秦记》反而没有人关注了。

    这让林子轩有些莫名其妙,他也趁乱用笔名发表了几篇文章。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讽刺上海作家不思进取,打压新人作者的。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是讽刺那些历史学者认为历史严肃性的,历史被人篡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那么较真做什么。

    《文言文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是为白话文张目的,论述了文言文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种种弊端。

    可惜这几篇杂文虽然写的慷慨激昂,不过在这场乱战中,林子轩的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毕竟他还不是名人。

    如果他用“黄毅”这个笔名的话,一定会被骂的体无完肤。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单枪匹马的和整个上海文坛战斗一番,没想到最终成了没有人关注的龙套,林子轩有点气馁。

    于是,他停下写杂文,开始给《寻秦记》存稿。

    他还不知道的是,随着论战的影响越来越大,《寻秦记》正在面临着被腰斩的危险。

    这一个多月来,《申报》副刊《自由谈》的编辑周瘦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他本身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家,还主编过《礼拜六》杂志,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名的人物他都认识,大家的关系都不错。

    当初刊载《寻秦记》,是想给《自由谈》吹入一股新风,给通俗文学一条新路。

    可随着论战的开始,首先是来自鸳鸯蝴蝶派内部作家的压力,他们觉得周瘦绢不应该刊登这种小说,这是在断他们的后路。

    一旦读者接受了这种小说,他们将无路可走。

第十三章 劣币驱除良币

    这些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和平禁亚不同,他们写惯了文言文和艳情小说,不愿意做出改变。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按照后世网文的说法,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写的大多都是套路文。

    什么才子佳人啊,公子小姐啊,苦情哀怨,生离死别……

    无非就是那些闺房里的无聊**,只要稍微改改故事情节,就能再写一个新鲜的故事。

    这是赚钱的好法子,省心省力,谁愿意改变这种写作套路啊!

    不过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鸳鸯蝴蝶派中也有写言情的大家。

    比如张痕水的《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

    任何题材写到深刻处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所以张痕水才被称为通俗小说的大师。

    炮轰《寻秦记》的那些作家仗着资格老,在上海文坛有地位,就联合起来给周瘦绢施加压力,让他把《寻秦记》给腰斩了。

    甚至以不再为《自由谈》撰稿来威胁。

    《自由谈》的版面那么大,你不可能只刊载《寻秦记》一部小说,如果没有其他作家来供稿,你怎么办?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作为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的副刊不愁没有稿件,只是稿件的质量问题。

    而且这其中还牵扯到了人情关系。

    周瘦绢不可能为了一个新人作者和上海的大部分作家作对,作为报刊的编辑,那是自寻死路,以后还怎么在上海的报界混下去。

    何况他和这些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关系密切,无从拒绝。

    他低估了《寻秦记》惹来的争议,以他在上海报界的地位已经压不下去了。

    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周瘦绢终于做出了决定。

    于是,他写信告诉林子轩,《寻秦记》要停止刊载了。

    此时《寻秦记》的故事刚刚到项少龙偷天换日,把赵盘当作嬴政,杀出赵国的国都邯郸,来到了秦国的咸阳城下。

    新地图刚刚打开,就要戛然而止了。

    周瘦绢想要革新《自由谈》的愿望也就此落空。

    他心中过意不去,还给林子轩介绍了中华书局。

    他原本在中华书局工作过,虽然《寻秦记》不能在报纸上连载,不过只要不是**,书局出版是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看到《寻秦记》那么火爆,上海的书商早就按耐不住了,只是一直没找到作者,才没有采取行动。

    书商们才不管报纸上的争论呢,只要读者喜欢看就好,反正出版部门又没有明文禁止。

    一些不法书商已经开始了盗版大业。

    还有些书商为了牟利找作者模仿《寻秦记》,平禁亚就接到了这类约稿。

    他一边观望报纸上的论战,一边写他的《寻唐记》。

    他把故事背景放到了隋朝末年,结合清代的《隋唐演义》,讲述穿越者来到隋末,如何结识各路英豪,遇到各色美女等等。

    他的写作速度非常快,有些情节直接从《隋唐演义》中照搬,也不管后续情节是否合理,反正就是粗制滥造。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寻唐记》的前十万字已经开始付印了。

    这就是效率,比林子轩剽窃的速度都快。

    林子轩接到周瘦绢的来信,心里并没有什么不快,这本来就是试水之作,看看市场反应。

    从这一个半月的反应来看,结果还不错。

    普通读者非常喜欢,政府部门也没有明令禁止,至于那些专家学者,根本不需要理会。

    哥们可是要成为文豪的男人,这点小事情怎么可能放在心上。

    他谢绝了周瘦绢的建议,暂时不打算出版《寻秦记》。

    既然这类小说有销路,何必让书商来赚钱呢,何况他也需要一个发表小说的平台。

    他又不差钱,还不如自己办一份报纸来的好,不受拘束。

    上海的小报社不计其数,有数百种之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说明报业的繁荣。

    《寻秦记》已经打响了名号,一旦《申报》腰斩了《寻秦记》,那么读者一定会不满意,到时候正好趁机推出自己的报纸。

    他约了周瘦绢见面。

    此前两人还没有见过面,林子轩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林家大少爷写小说在上海也算是一桩新闻了。

    周瘦绢见到林子轩,得知他的身份后,不由得哭笑不得。

    他的那些圈子里的朋友担心林子轩抢他们的饭碗,这才会卖力的打压,可这位林少爷恐怕根本就不在乎那点稿费。

    这种对比真是让人无语。

    林子轩觉得周瘦绢此人的品行不错,就把自己要办小说类报纸的想法说了出来。

    他在这个行业算是外人,需要一位懂行的主编来撑场面。

    他没打算挖周瘦绢,《申报》的墙角不是那么好挖的,他是想让周瘦绢给他介绍一个信得过的编辑。

    他不缺稿子,缺的是办事的人。

    周瘦绢答应下来,用心替林子轩物色主编。

    这个圈子就是这样,他当初来到《申报》做编辑是依靠王钝跟的介绍,上海报业的编辑大多都是熟识的。

    林子轩想找的不是那种老派文人,至少是要能接受白话文的,有一定的报业从业经验,心思灵活,懂得变通。

    这一日,鸳鸯蝴蝶派的内部聚会,刚刚赶完《寻唐记》第二册的平禁亚也来参加聚会。

    大家吃吃喝喝,倒也快活。

    席间,周瘦绢聊到《寻秦记》要停止连载了,这让其他作家松了口气,举杯庆贺。

    平禁亚颇为感慨,一本就这么被扼杀了,他还是第一个炮轰的人。

    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劣币驱除良币。

    聚会结束,周瘦绢找到了平禁亚,问他有没有打算做一份新报纸的主编。

    以声望来讲,此时的周瘦绢在鸳鸯蝴蝶派的圈子里属于大咖,平禁亚还没有混出头,为了生活,不得不模仿他人的小说。

    这也是周瘦绢有意提携平禁亚,平禁亚没有拒绝的道理,就算是一份小报,主编的位子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

    周瘦绢把林子轩的身份说了出来,不过没有提林子轩是《寻秦记》的作者。

    平禁亚听说出资人是林家的大少爷,更是放下心来,林家家大业大,至少不会拖欠工资。

    于是,在周瘦绢的牵线搭桥下,林子轩和平禁亚第一次见面了。

第十四章 通俗小说周刊

    林子轩和平禁亚的见面波澜不惊。

    林子轩不知道平禁亚就是当初第一个炮轰他的人,而平禁亚也不知道林子轩就是《寻秦记》的作者。

    这年头,没有几个笔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文艺圈的。

    特别是在骂人的时候,笔名越多说明战斗力越强。

    比如,善于骂战的鲁讯,据说一生用了一百四十多个笔名,估计连他自己都搞不清哪些稿子是他写的了。

    笔名就像是面具一样,伪装自己,打击敌人。

    平禁亚在饭桌上颇为活跃,他想在新老板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当然不能说自己是靠模仿抄袭他人小说为生,而是极力在自己的履历上贴金。

    不过他能拿得出手的履历就是在上海世界书局做一名小编辑。

    上海世界书局是1917年由沈知放创办,以出版小说为主,此时也不过是中等规模。

    衡量一间书局的前景,就看它能不能出版学校里的教科书。

    对于书局来讲,教科书是一门稳定的大生意。

    上海世界书局到1924年才开始出版中小学的教科书,从而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鼎足而立。

    平禁亚还吹嘘自己在上海文坛的人脉,承诺可以拉来名家的稿子。

    作为一名编辑,最重要的不是审稿,而是能够利用自身的人脉向名家约稿,所以有能力的编辑和知名作家都有良好的私人关系。

    这却不是瞎说,平禁亚交游广阔,在鸳鸯蝴蝶派中倒是能刷些存在感。

    林子轩觉得此人性格活跃,不那么死板,言谈中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力还不错,就先让他干起来,看看再说。

    林子轩要办一份通俗小说报纸,名字暂定为《通俗小说周报》,先在上海一地发行。

    他不可能做综合性的报纸,那样规模太大,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他虽然是林家的少爷,可也没有多少私房钱。

    这是他自己的投资,和林家没有关系。

    何况综合性报刊需要报道时事新闻,牵扯到政治倾向,这是很复杂的问题,他可不愿意自找麻烦。

    饭局结束,林子轩和平禁亚开始了详谈。

    《通俗小说周报》以白话文为主,稿子主要是他自己提供,也可以接受别人的投稿,定价尽量做到低廉,让普通读者有购买的能力。

    之所以办成周报,是因为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小说,作为林家大少爷,他还要管理银行,交际应酬等等。

    他让平禁亚做一份预算,然后招兵买马,一切事务都交给平禁亚来办。

    为了刺激这位员工的工作热情,林子轩还承诺若是报社做的好,他会给平禁亚报社的股份以资奖励。

    平禁亚心中激动不已。

    或许是幼年家贫的缘故,他对金钱看的颇重,能遇到这样无条件信任的老板自然要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成为总经理,走上人生巅峰。

    说干就干,他拉来和自己相熟的朋友,这些人和他类似,在上海混的并不如意。

    三天之后,林子轩看到了报社的班底。

    这是一个标准的小作坊式报社,在上海这种报社并不少见,几个人凑一块就能弄出一份报纸来,文稿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就算这样,投身报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平禁亚对此颇为满意,斗志昂扬,这可是他第一次当主编,除了老板外,就数他最大。

    万事开头难。

    林子轩没有露出失望的神情,反而鼓励了几句,请众人吃了顿饭,把两千银元的启动资金交给了平禁亚,让他租房子开业。

    开业当天,林子轩并没有露面,他更愿意作为幕后老板。

    平禁亚利用自己的人脉拉拢了一批文人,庆贺了一番。

    他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出人头地了。

    1921年4月2日,《自由谈》把《寻秦记》腰斩,连载不到两个月。

    周瘦绢在报纸上特别做出了说明,《寻秦记》的作者黄毅不愿意在《自由谈》上连载了,后续故事将在其他报刊连载。

    这是周瘦绢和林子轩商量后的结果,给彼此一个体面的台阶。

    一时间,上海文坛高声欢呼。

    这是他们的胜利,终于把《寻秦记》赶出《申报》了,以后只能在一些小报上出现。

    这牵扯到一个影响力的问题,发行量代表着读者数量,在《申报》和其他不入流的小报上刊载造成的影响截然不同。

    那些普通读者郁闷了,他们刚看到项少龙和吕不韦针锋相对,下面竟然没有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好在没有让读者等太久,两天后《通俗小说周报》的创刊号就发行了。

    这是林子轩提出的快速衔接。

    在这个报业发达的时代,每天报纸上刊载有无数的小说,想要找到替代品很容易,读者不一定就非要看《寻秦记》,一旦时间过的太久,就会流失大量的读者。

    读者大多都是健忘的,连载小说最大的弱点就是断更。

    何况新换了一份报刊,读者会不会买账也不一定。

    因为多买一份报纸就意味着多一份花销,他们可能宁愿买《申报》这样的综合性大报,也不愿买一份只提供小说阅读的小报。

    所以为了抓住读者,《通俗小说周报》的创刊号成了《寻秦记》的专版。

    不仅提供了新的连载内容,还把以前在《自由谈》上刊载的内容也发布出来,这相当于出版了一册书,而且价格相当低廉。

    为了打响《通俗小说周报》的名号,林子轩只好赔本赚吆喝。

    这么做的效果不错,有些读者没有看过前面的故事,有些读者可能有所遗漏,现在只要买一份《通俗小说周报》就能把《寻秦记》全部补齐了,物超所值。

    打着《寻秦记》的旗号,《通俗小说周报》的销量不错,超过了五千份。

    这还是沾了《申报》的光,用两个月的时间培养了《寻秦记》的读者群。

    此时平禁亚早已知道自己的大老板就是《寻秦记》的作者,心中忐忑不安。

    他决定再也不用“网蛛生”这个笔名了,还要把这件事烂在心里,绝不能让林子轩知道自己曾经炮轰过《寻秦记》。

第十五章 射雕引发的热潮

    林子轩没那么小气,即便知道平禁亚的笔名,也不会把他解雇。

    他正在考虑另一个问题。

    一份报纸,光靠《寻秦记》撑不住场面,还需要其他的。

    他翻看了平禁亚收来的稿子,大多都是鸳鸯蝴蝶派圈子里的小说,没什么新意,以他的眼光自然看不上,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上海文坛的整体大环境就是这样,和北平文坛的蓬勃热闹相比,更像是一潭死水。

    而且像《通俗小说周报》这种刚办的小报也吸引不来真正的文坛名家。

    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林子轩决定用金勇的笔名再开一部武侠小说。

    此时《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连载到三分之一,主要人物纷纷登场,逐渐露出耀眼的锋芒。

    金勇这个作者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成为上海滩的新锐作家。

    如果说《射雕英雄传》刚开始连载的时候还有人说这是旧瓶装新酒的话,如今都发觉这本武侠小说很可能会改变武侠小说的格局,开辟出一条新路来。

    看看民国初年的武侠小说吧。

    《青红帮演义》,《义和团演义》,《白莲教演义》,《江湖三十六侠》……

    这些小说基本上和评书类似,都是脱胎于《三侠五义》。

    这种水平的武侠小说和《射雕英雄传》都不在一个档次上,读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射雕英雄传》构筑了一个全新的江湖模式,里面有绝世的高人,有旷世的绝学,奇妙的武功,各大门派等等。

    这就是创新。

    它不再去刻意的模仿《三侠五义》,而是对《三侠五义》里的江湖来一次升级换代。

    这是从作家的角度做出的考量,而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只有一个感觉。

    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江湖,以前的武侠小说都弱爆了。

    就像吃惯了珍馐美味,再去品尝萝卜咸菜,怎么下得去口?

    和《寻秦记》弄的满城风雨不同,《射雕英雄传》是潜移默化。

    它本身的题材容易被读者接受,行文上文白相间,不会让人过分的抵触,加上精彩的情节,想要不火都很难。

    当《寻秦记》退潮之后,《射雕英雄传》显露出了威力。

    这两部小说之所以引起强大的关注,首先是刊载的平台,无论是《自由谈》还是《快活林》都有大量的读者群。

    其次是小说内容的革新,给鸳鸯蝴蝶派的艳情小说一次较大的冲击。

    正如把两个红色的小球放入一堆蓝色小球之中一样,想不引起注意都不行。

    和《寻秦记》一边倒的抨击不同,《射雕英雄传》得到了更多的赞扬。

    此时故事情节到了郭靖来到桃花岛,向黄药师求亲,东邪、西毒、北丐、老顽童,几大高手齐聚桃花岛。

    黄药师出三道试题,郭靖和欧阳克大比拼,决定黄蓉花落谁家。

    情节到了一个小**,自然引起广泛的关注。

    《新闻报》收到了许多读者来信,在报纸上也有人议论纷纷。

    在上海,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不管是商贩还是富豪,都在关注这本小说。

    他们争论谁的武功更高,郭靖能不能过关,黄蓉会不会嫁给郭靖等等问题。

    就连平禁亚也拿着《快活林》在看,心里想着能不能模仿一本赚钱,不过这种小说模仿起来有点难度,不像《寻秦记》容易。

    他还认真的和林子轩建议在《通俗小说周报》上刊载类似的武侠小说,一定会大火。

    可以说,《射雕英雄传》成了一种现象,引发了读者追捧的热潮。

    《快活林》主编严独贺已经把给林子轩的稿费提升到千字三元,甚至还可以再谈。

    他如今想起当初收到稿子时看到的“新派武侠小说”的字样,当时还觉得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射雕英雄传》还真的有可能自创一派。

    林子轩没有收回《射雕英雄传》,而是继续在《快活林》连载。

    这是个做人的问题。

    和《寻秦记》不同,严独贺没有腰斩《射雕英雄传》,那林子轩就要继续供稿,不能为了一点小钱而失去信誉。

    他要考虑的是写哪一本小说,没办法,脑子里的武侠小说太多了。

    林子轩个人比较喜欢《笑傲江湖》,他的性子懒散,和《笑傲江湖》倒是契合的很。

    可《笑傲江湖》有个坑,开头写了半天的林平之,后来才发现主角是令狐冲,令狐冲恐怕是出来最晚的主角了。

    而《天龙八部》把阿朱给弄死了,乔峰最后也自杀了,实在可叹。

    至于《书剑恩仇录》和《鹿鼎记》暂时不打算写,清政府刚下台没多久,还是小心为好。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写《笑傲江湖》,谁让自己喜欢呢。

    当他把《笑傲江湖》的稿子交给平禁亚的时候,平禁亚看了看作者,一下子愣住了。

    金勇,这可是最近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新锐作家,一书成神的典范。

    他在上海厮混了五六年,写了不知道几百万字的稿子,还不如人家两个月的收获。

    这就是做人的差距啊!

    老板就是厉害,连金勇的稿子都能拿到……

    好像哪里不对?

    平禁亚心思灵活,看着稿子上的钢笔字,这和《寻秦记》稿子上的字迹是一样的。

    他顿时张大了嘴巴,他没想到黄毅和金勇,这两个搅动上海文坛的作家竟然是同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他的老板。

    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他望向林子轩的眼神都变了,就像是在看上帝。

    林子轩摇了摇头,对他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于是,在《通俗小说周报》的第二期上刊载了金勇的最新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并着重提出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概念。

    林子轩亲自撰文,把武侠小说分为《射雕英雄传》之前和《射雕英雄传》之后两个阶段。

    他有个恶趣味,就是想要不断的开山立派,收集各种头衔。

    比如新派武侠小说之父,穿越文的鼻祖,科幻文的开创者等等,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55/ 第一时间欣赏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 作者:薪越所写的《民国大文豪》为转载作品,民国大文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民国大文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民国大文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民国大文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民国大文豪介绍:
穿越到民国,成为大文豪。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和新潮思想的交锋,海派和京派的争斗,十里洋场,纸醉金迷。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分享书籍《民国大文豪》作者:薪越
民国大文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民国大文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