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庚子猎国TXT下载庚子猎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庚子猎国全文阅读

作者:西门晓生     庚子猎国txt下载     庚子猎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31章 横扫武卫军骑兵

    次日一早天刚刚亮的时候,全军就起来了,前锋部队立即出发,后续部队陆陆续续整理营长,辎重部队开始做饭喂马等等。潼关的安字营给曹跃军队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支援,只是潼关着实太小了,提供不了足够的便利。但曹跃军队倒是学会了一招冬日新军驻扎野外的本领,倒也是一件好事。

    由于押送俘虏,东去的队伍行军速度并不快,曹跃趁机骑着马回了老家一趟,见到父亲身体恢复好了,还在家中劈柴干活,心里很是高兴父亲能健康。得知儿子即将面圣,曹老汉欣喜得几乎落泪,咱们老曹家祖上冒青烟啊。曹跃又将太后拉拢自己入旗一事儿给父亲说了,曹老汉挠着头说:“你觉得怎么对你现在好就怎么做,爹老了,见识又不够,不能帮你,可也绝对不会拖你后腿。”

    曹跃了许久,才说道:“爹,说是入旗,其实入旗之后,你可能要搬去京师去住,当做人质。儿子不孝,没有伺候你,反倒连累你去做人质,儿子……”

    曹老汉哈哈一笑,阻止了曹跃说话,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毫不在意地说道:“傻小子,你爹我这糟老头子还能当做人质,不枉白白活了一回了。我儿你尽管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不要为爹担心。爹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不用干活不用担心有上顿没下顿的就行。等到将来爹死了以后,拉回来埋在潼关老家就行。”

    做父亲的没本事,总也不能耽误儿子的前程就是,父亲为了儿子,自己别说当人质,便是失去性命又如何?随后曹跃又将自己准备和甘陕总督女儿陶悦的好事说了出来,并请父亲谅解自己擅自做主,曹老汉更加开心,自己傻儿子终于要娶老婆了,娶得还是总督的女儿,他岂能阻止?那不成了不识时务了吗?曹老汉对自己的儿子是一百个满意,直说你要爹做什么爹就做什么。

    父亲对他的爱曹跃自然感觉的出来,可是一想到自己要送父亲去京师做人质,当真是百感纠结。曹跃决定当他们大婚之后,再将父亲送往京师。

    从潼关出发的队伍向东开拔,沿着黄河边上的官道进入河南省灵宝县,在灵宝县休息一宿后,继续向东抵达陕州,随后经过渑池就向东。

    一路之上地方官员对这伙儿进京的队伍尽量招待,但人数实在太多,难免有所怠慢之处。曹跃倒是不在意,反倒是刘名誉很生气,曹跃也发现了刘名誉这个人的特点了,就是爱唠叨。两人一路之上说十句话,倒是有九句是刘名誉说的。

    河南多匪患,当年捻军过境,河南捻军势大已经威胁到了朝廷,后来朝廷灭掉捻军之后,河南出现许多小土匪山寨。在途径魏县的时候,一伙儿土匪甚至冲过来抢劫曹跃的大军,当然反被曹跃带兵一举歼灭,解救了许多人。曹跃再一次发扬了在西北的作风,将土匪一个个全都吊死在官路上,吓得许多人不敢行军。

    当即有御史弹劾曹跃,可转眼一想曹跃这伙儿陕军倒也没扰民扰官,弹劾的状子只能烧了。曹跃并不嗜杀如命,他只是威胁警告一番,杀了一个土匪窝子之后,果真得到风声的其他土匪绺子不敢出现了。在魏县休息几天之后,曹跃率军开始向北,北上京师。

    刚刚进入直隶,曹跃便遇到了一伙儿迎接的部队,是袁世凯手下骑兵左翼长姜桂题率军迎接。

    武卫右军骑兵清一色穿的用的带的都是德国货,除了脑袋上的大辫子外,简直活脱脱另一个翻版的德军骑兵。可惜德国军队并不是以骑兵见长,姜桂题的骑兵在曹跃看来有些不伦不类的很。而且他们迎接仿佛更像是一种炫耀,曹跃于是提出两军切磋一下。

    姜桂题本来是捻军出身,性格暴烈,听到曹跃的挑衅,岂能忍得住,于是两军相约派出各自好手比试一番。

    骑兵自然比试和骑兵有关的战术,定下三项比试内容,马术,枪术,两百人的营级对抗。前两项都不算什么,只是开胃小菜而已,最后一项两百人的骑兵对抗才是重点。双方为了避免伤亡,马刀全都换成了捆扫帚的竹条子。这东西打在身上也是很疼,在竹条子上缠着厚厚的纱布,纱布之上沾着白灰。

    曹跃与姜桂题两人心知肚明,这场比试是陕西新军和北洋新军的比试,绝对不能输,随即准备亲自带队。但众人好说歹说也不肯让他亲自带队,曹跃环顾诸将问道:“谁肯带队出战?”

    骑兵一团团长马福寿看了看手下三个大将,一营长是自己的儿子马林,二营长是陕西武备学堂学员冯洋(因甘肃平叛表现卓越越级提拔),三营长是自己的侄子马鸿涛,这三人之中论起来经验,数马鸿涛最肥丰富,论起来勇猛,自然是自己的儿子马林,可是论起来狡猾,反倒是这个冯洋为最。

    果真,冯洋上前一步道:“我愿出战,让那伙儿人尝一尝苦头。”

    “不是苦头,而是一定要赢。”曹跃盯着他的眼睛,“让北洋军以后在我们西北军面前,再也抬不起头来。”

    “属下保证做到。”冯洋自信满满地说道。

    曹跃让冯洋点将,选拔两百士兵出战,冯洋便从自己的二营之中选拔出来两百士兵迎战。

    那姜桂题邀请曹跃在观礼台,双方一边喝着酒一边看着比试,曹跃大笑说不如我们度以下如何?

    姜桂题问怎么赌,曹跃说第一句马术,我赌一千两银子我们赢。姜桂题大笑道:“好,一千两就一千两。”他心中自信的很,手下士兵经过德国军官的操练,那还能比曹跃的部下差呢。

    第一句马术比赛,曹跃方面派出了二十名骑兵,姜桂题方面也派出二十名骑兵,双方在简单构筑的障碍之中跨越障碍,比赛规则是双方骑兵必须在马背上完成操控,二十骑兵同时出发,最后一名骑兵抵达白线计时用时最少者获胜。但有些障碍如标杆太过,狭窄每次最多只能通过两三匹马,甚至有些地方还是冰面,这就增加了难度。

    马术比赛中曹跃方面的骑兵队官是马林,而姜桂题方面的骑兵对官也很有名,乃是后世鼎鼎有名的北洋上将李纯。李纯原本是聂士成所部士兵,因幼年时在私塾度过六年的书,后考取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投奔袁世凯的新军,在稽查队(宪兵队)担任军官,后担任骑兵营军官。

    原来是客,有姜桂题方面率先出战,二十名骑兵同时出发,开始在场地中翻越障碍。这障碍是双方共同完成,因此二十名骑兵并不熟悉障碍,造成了武卫军的二十名骑兵在过程中不断跌落下马,狼狈不堪。最终完成任务的用时半个小时,让姜桂题颜面无存。

    随后曹跃的二十名骑兵开始策马跨越,也许是先前在一旁看过了的原因,马林带领的二十名骑兵轻松完成,整个过程只用了十分钟。

    姜桂题无奈只得乖乖拿出一千两银子,曹跃笑道:“姜前辈(姜今年五十六岁),下一局还赌吗?”

    “赌!”姜桂题大为不服,他认为这场失败的原因就是他的骑兵先比试了,而曹跃的骑兵在一旁看着,熟悉了障碍之后自然比他的骑兵快完成。

    曹跃笑了笑,说:“我们加注,两千两,如何?”

    “好!”姜桂题咬牙切齿道。

    第二局比试,规则是双方各派二十名骑兵,每个人在马上纵马,在战马飞驰的行进之中开五枪,一百米处放置了一百个陶罐,击中最多者获胜。这次由曹跃的骑兵先开枪,马鸿涛率领二十名骑兵在行进之中接连开枪,但因为他们的步枪并非骑兵枪,甚至有些士兵来不及开五枪。经过检查,曹跃一方击中了十二个陶罐。

    随后姜桂题派出陆建章为队官率领二十名骑兵奔射,武卫军的骑兵配备的都是德国马枪,枪身短小方便,一通射击之后,击中二十一个陶罐。

    姜桂题这才笑了起来,道:“小兔崽子,倒是没给我太丢脸。”

    “姜前辈手下能人辈出。”曹跃道,“第三局我们赌三千两吧。”

    “好。”

    营队军演,重中之重,双方不由得全都站了起来,看着场下如何进攻。这次纯骑兵冷兵器的对抗也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周遭的老百姓也看起了热闹。

    随着一身令下,双方队官各自带队进入校场,曹跃方面派出了青年军官冯洋带队,而姜桂题派出了何丰林。当曹跃得知对手军官之后,心说得了,三千两银子到手了,因为这个何丰林是民国史上有名的投机将军,直皖战争的时候,坐在火车里打了三天三宿麻将,然后得知皖系战败自己直接跑去了租界。

    双方相距两百米的时候,何丰林开始命令,拔刀,提速,准备冲锋。

    “哒哒哒哒……”

    马蹄声阵阵响起,武卫军的骑兵开始提速了。

    此时冯洋忽然面对手下下令道:“兄弟们,脱衣服,光膀子跟他们打!”

    “是!”血军骑兵听令之后,毫不犹豫也为怀疑直接将上身衣服全都脱了扔在地上,大冬天飘着雪花光着膀子聚举起了马刀,随着冯洋大喊一声:“西北血军,我有无他,杀!杀!杀!”

    “杀!”

    “杀!”

    “杀!”

    两百个血军骑兵顿时冒出一股子杀气以决死一般的气势分成左中右三条洪流冲向对方。

    所有人都看傻了,武卫军骑兵吓得几乎跌落马下,姜桂题咽了一口口水,看了看曹跃,心中苦笑起来,败了,败了,他才想起来曹跃的军队是从西北尸山血海里打出来的,而自己的部队是从农民中选拔出来训练的,双方在死斗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一个气场。

    败了,武卫军骑兵结结实实败了,200:0,血军骑兵无一伤亡,全歼了被吓得手误无措的武卫军骑兵。

第232章 京师风云(一)

    1898年,即光绪二十四年的一月十八日这天,军机大臣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翁中堂随。意之间,翻到了工部主事之一康有为的折子,康有为有感于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引发各国“利益均沾”纷纷从中国强夺利益,引发国人愤怒,特地为光绪献出三计:一效仿日本变法维新、二召集全国英才协助光绪皇帝支持办法、三支持各省疆臣各自变法。翁同龢原本对康有为并不看好,认为这个提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推翻孔子地位的妄言人为妄人和狂人,所以一直以来甚至都不愿意看到他。康有为因张之洞推荐,在北京做了几年工部主事,却始终融入不进京师官场之中。但这次的奏折却让翁同龢大为惊讶,因为康有为的奏折切切实实地位帝党提供了方向和支持。

    随即翁同龢又得知康有为因遭到工部尚书淞溎的训斥,康有为心灰意冷,正准备返回南方寻求一番事业,翁同龢连忙找到康有为,告诉康有为万勿心灰意冷。随后翁同龢将康有为引荐给了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今年二十八岁,在三年前他冲动地支持甲午战争最后惨遭失败,他心虚地将脑袋扎进了地下,将所有的罪过全都推卸给了李鸿章。如今三年过去了,光绪的情绪慢慢恢复了,在帝党的支持下,光绪皇帝重燃雄心壮志,开始逐渐变法。不过光绪皇帝始终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始终被慈禧太后遏制,他就像是被拴着链子的狼一样,只有挣脱链子才能够真正的君临天下。可是凭着翁同龢、杨深秀、宋伯鲁、王照、徐致靖、张荫恒这些文职官员或者低级官员不能成事,所以他才在翁同龢的建议下重赏曹跃,意图拉拢曹跃到帝党之中。但后党反应也非常迅速,给曹跃的封赏更甚。

    光绪的新政受到众多守旧官员的阻止,而支持他的帝党力量太小,翁同龢年纪大了,在朝堂之中渐渐不敌后党官员,他需要新的力量支持。

    但是光绪召见康有为却又受到了守旧派王公大臣的反对,军机处名义上的领班大臣恭王直接找到光绪皇帝,要求他不要召见康有为。

    军机处实际领班大臣虽然是翁同龢,但名义领班大臣却是恭王奕?。当年道光皇帝临终之前,曾经考虑是立自己的四子奕詝还是六子奕?,最后他以奕詝老成持重为理由,决定立奕詝为帝,是为咸丰。咸丰死后,慈禧在奕?的支持下,诛杀咸丰皇帝的八大顾命大臣,史称辛酉政变。奕?算是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而不倒,所以奕?又被人称做鬼子六,他也是清朝洋务运动的领袖,近几年岁数大了老眼昏花只能做一个名义上的领班大臣。

    不过奕?虽然一直在家养病,可他的话还是非常重要的,他出面阻止光绪,警告光绪,这个康有为不是良人,如果召见了他,冲动的光绪必定会被康有为的妄言所影响,犯下的错,甚至有可能丢了命。(由此可见鬼子六奕?看人预事极准)

    光绪帝本来做好准备召见康有为了,但被奕?一番警告之后有些害怕了,回到后宫之后皱眉不展。光绪的宠妃珍妃见状之后鼓励光绪皇帝变法,万勿因为一些人的阻碍而丧失信心,维新变法利在千秋,想一想圣祖爷康熙,若是事事听从老太后的,哪还有康乾盛世。

    珍妃的鼓励让光绪重新振作起来,决定不听从奕?的话,召见康有为。但皇帝召见康有为并不符合皇帝召见朝臣的礼制,在翁同龢的建议下,光绪以请康有为讲解儒学为借口召见。但随后又遭到奕?等人的反对,他们知道光绪召见康有为的目的是听他宣扬变法维新,于是宣称必须对康有为进行一番考校,以考校康有为为借口阻止康有为觐见。

    考校地点在总理各国领事衙门,考校者为总理衙门大臣荣禄、直隶总督李鸿章、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翁同龢、刑部尚书廖恒寿、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张荫恒。众人名义上考校的是儒学,实际上考校的是康有为的维新观点到底对大清是有益还是有害。

    其中李鸿章算是裁判,既不反对也不支持维新,翁同龢与张荫恒是支持维新,而荣禄与廖恒寿算是反对变法,荣禄是坚决反对,廖恒寿是因身为后党为了反对而反对。

    岂料到康有为在总理衙门舌战荣禄大获全胜,一席锐利言辞直说的荣禄无话可说,也许是兴之所至,康有为妄人的心理作祟,加过把在场的各个大臣全都训斥了一番,说他们素餐尸位云云。康有为虽然辩论赢了,可是却也得罪了荣禄,羞辱了在座诸位,失去了觐见光绪皇帝的机会。

    事后康有为无比后悔,倒是翁同龢不是在意,康有为又写了两篇文章《日本变政记》和《俄彼得变政记》,劝说光绪效仿日本的明治天皇和俄国的彼得大帝,变法强国。

    翁同龢将这两篇文章递交给了光绪,光绪读罢之后激动不已,恨不得立即变法强国,让大清也称为俄国和日本一样的世界列强,他激动地说:“翁师傅,您说国家大事,何以为先?”

    翁同龢立即毫不犹豫回答:“变法强国!”

    光绪很兴奋地说:“变法之后,咱们大清国就会变成日本和俄国一样的强国吗?”

    翁同龢捋着山羊胡子点了点头,欣慰地笑道:“皇上,一定会的,只要变法成功了,咱们大清国就会成为日本和俄国一样的强国,皇上您也会成为中国的明治天皇和彼得大帝。”

    光绪皇帝被这几句话说得血脉贲张,一时之间失态地如同他八岁时候跟在翁同龢身后撒娇一样搂着翁同龢的腰说:“翁师傅,咱们立即变法吧,翁师傅你去找康有为他们商量商量如何变法,赶紧下几道折子,就说咱们大清国要变法了,所有臣工大臣都要拥护变法,大家齐心协力把大清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

    翁同龢也激动不已,又为光绪皇帝的赤城之心和亲昵之举感动,两眼泛着泪花说:“老臣这就去拟旨,把皇上的圣明昭告天下。”

    光绪皇帝道:“好,好,好!”

    忽然翁同龢想到了一件事,说道:“皇上,今日陕西练军统领曹跃率两千骑兵押送八百俄国战俘进京与俄国大使交接,不知皇上能否立即召见与他。”

    “曹跃已经进京了?这么快?”

    “是,曹跃所部全部为骑兵,自然来的快一些。”

    光绪皇帝道:“拟旨,召曹跃觐见。”

    翁同龢道:“皇上,这曹跃却是不简单。”

    光绪兴奋地说:“用两千骑兵平定西北之乱,能简单吗?我倒要看看这潼关第一将,看他能否成为我的赵子龙。”

    翁同龢慎重地说道:“这曹跃年轻得很,怕是鲁莽一些,还请皇上万勿在意。”

    光绪皇帝挥手说:“无事,无事。”回到后宫之中,光绪依旧兴奋,来到珍妃所在的钟粹宫。听了光绪的话,珍妃笑道:“皇上,您曾经打算赐婚与他,如今曹跃入了籍,您大可再次赐婚与他。”原来上次给光绪皇帝出招御赐婚配曹跃的人,正是光绪皇帝最宠爱也是慈禧最讨厌的珍妃。

    珍妃并不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按照后世的说法,她的长相属于清秀大方,让人看着十分舒服的类型。她的父亲是满清贵族之中的洋务派,她很小的时候家里给她请了一个私塾教师叫做文廷式,而文廷式是广东潮汕人,文天祥的后人,并且是光绪十六年的进士,翁同龢的门下“翁门六子”之一,潜心于洋务运动,对珍妃影响很大。文廷式因奏劾李鸿章“丧权辱国”,而被李鸿章的亲家御史杨崇伊报复弹劾,被驱逐出京。在文廷式临走之前曾经写信给珍妃,说“如今清国已到了非变法不可的地步”。珍妃从小对老师文廷式非常敬重,因此一直牢记老师的教诲,在光绪耳边时时刻刻提及变法强国。而光绪皇帝又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珍妃采取鼓励的办法,使得光绪皇帝特别喜爱珍妃,也格外听珍妃的话。

    历史书慈禧因为对同治皇帝管教不严,导致同治皇帝寻花问柳居然是得了花柳病死的,成为慈禧一生最大的遗憾,因此慈禧对光绪的教育采用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极其严厉。可是慈禧只是光绪皇帝的姨娘毕竟不是亲娘,光绪皇帝对慈禧敬怕却没有半分感激。正因为慈禧的严厉,导致了当遇到一个善解人意一直鼓励自己的珍妃之后,光绪皇帝将万千宠爱集于珍妃一身。尤其是当慈禧把自己的侄女驼背马脸死鱼眼的隆裕立为皇后之后,光绪对慈禧更加充满恨意。所以但凡珍妃说什么,光绪都会听从,以至于后来有人通过贿赂珍妃娘家银子来觐见皇帝,而珍妃也收了银子帮人传话给光绪。这也成为慈禧最后诛杀珍妃的最后一根稻草,慈禧虽然是后宫干政垂帘听政,可她极其痛恨其他皇妃后宫干政。

    光绪皇帝问:“如何再次婚配与他?”

    “恭王的小女蓝祺儿格格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听说出落得闭月羞花,若是能让他俩在一起的话,恭王再也坐不住了吧?”珍妃说道。

第233章 贝勒贝子一锅端

    对于后党而言,珍妃的计策显然是损人不利己,一来会直接影响后党的权力分配,二来也会给光绪皇帝招恨。虽然恭王奕?最近几年病体缠身不理政务,但是奕?在朝野之中的影响力非常大。如果让奕?得了曹跃做女婿,这相当于给奕?平添了一大西北军阀助力。如此便破坏了后党的结构和谐,因为慈禧最忌讳的人不是光绪这个小屁孩,而是病入膏肓的鬼子六恭王奕?。

    而此举更是会激化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让慈禧对光绪忍无可忍。

    但珍妃这一招也不是她能够想得出,看得见长远的,而是她的老师文廷式暗中的指点。

    文廷式的办法就是,我们帝党始终被后党压制无法翻身,既然我们不能打败他们,就要让他们自己内部乱起来。不得不说,文廷式这一招的确是非常狠,也非常阴险。

    珍妃说给光绪之后,光绪考虑一二,俄而大笑道:“当真是个好办法,王公公,你速去见一见那曹跃。”

    贴身太监王建斋立即回了一声喳,而光绪兴奋地来回走动,最后说:“不行,我要去恭王府,和六叔说一说。”奕?按照年纪能做光绪的爷爷了,不过按照辈分来说是他的叔叔,光绪拜访六叔倒是贵族内部之间的拜访,并不像是召见康有为一样属于国事,还得需要军机处的讨论。

    而此时的曹跃率领大军风餐露宿,终于抵达了京师,进入朝廷在京师西南角建立的军营西大营。可是曹跃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儿,有人要接收八百俘虏,而要强行接收八百俄国俘虏的,不是别人,正是慈禧宠爱的锐敏郡王府贝勒爷载漪。

    载漪和光绪比起来,才能勇气智力皆不如,但惟独比光绪好的一点是人家嘴甜,拍慈禧的马屁拍得舒服。都是慈禧婆家(爱新觉罗家)的侄子,一个每天和自己作对,一个天天拍自己马屁,没事儿还给自己献点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慈禧当然更加宠爱载漪了。而载漪还有一个嘴更甜的儿子溥儁呢,慈禧都有心思要立溥儁为皇太子了,能不偏爱载漪嘛。

    如今载漪除了身兼八旗贵族镶白旗统制身份外,还担任御前大臣一职。

    什么是御前大臣呢?

    在康熙做皇帝前,御前大臣相当于宰相了,鳌拜就是御前大臣,把持朝政做了清朝的董卓。但是康熙剪灭了鳌拜之后,御前大臣的权利被削减了,只相当于上书房行走。再后来葛尔丹叛乱,康熙皇帝为了对西北用兵建立军机处,其后军机处便成为清朝的内阁并取代了先前御前大臣的地位。

    而如今的御前大臣主要是统辖内廷事务,乾清门侍卫统领,常伴皇帝(或慈禧太后)左右。按照对等身份看来,相当于曹跃身边的马弁何顺的身份。载漪一直在慈禧的左右,知道慈禧希望得到什么。大清国被外国人压制得非常厉害,慈禧老佛爷也倍感委屈,若是把八百俄国战俘往慈禧老佛爷跟前这么一亮,嘿,老佛爷一高兴指不定自己会有什么好处呢。

    再者说,载漪也能跑去和俄国吹嘘吹嘘两句,你丫别牛逼,再牛逼也是要讨好我,从我手里要回去战俘。

    基于各种目的,载漪带着一大帮子八旗贵族子弟跑过来了,扬言奉旨接收俘虏,因为他的岁数最大,所以以他为尊。当然,载漪倒也不是假传圣旨,他事先曾经来到慈禧跟前说自己去接待曹跃一行人。慈禧以为的接待是招待,没想到载漪是来抢功来了。

    曹跃当然不会把俘虏交给他们,交给他们自己不是白忙活了吗?不过一群八旗贵族挡在路上不让曹跃大军进城,倒是让曹跃又生气又无奈,幸亏这时候载漪没说什么难听的话,否则曹跃真想抽出刀来宰了他。

    双方正在对峙着,光绪皇帝的贴身太监王静斋王公公来了,宣旨曹跃入宫觐见皇上以谢隆恩。

    曹跃是奉旨入京,自然要觐见皇帝,倒是没有人能阻碍,只不过载漪依旧坚持说道:“这俄国强盗的事儿,还是交给我们吧,太后他老人家都说了,你们是想抗旨不从?”

    曹跃看了看王公公王建斋,王建斋也很惊讶地问:“太后说把洋人交给你们?”

    “对啊。”载漪道。

    “可有懿旨?”王建斋问。

    “口谕!”载漪傲然道。

    王建斋也无奈了,这载漪是御前大臣,他要说口谕,那是有八九是真的了,再说就算是假的,谁也不会找慈禧去核实吧。

    曹跃骑在马上,摸了摸胡子,冷笑起来说:“抱歉,如今还没进城,还没有和兵部交接,我哪里都不能去,谁的话也不能听。”

    “曹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载漪已经算是好话说尽了,恼羞成怒道。

    曹跃道:“我奉命前来将俄国战俘交给总理衙门,由总理衙门大臣荣禄将军负责交接,即便是贝勒爷带着口谕,起码要带着总理衙门的人来,否则我没办法和总理衙门交代。另外我来到京师,先要在兵部和吏部完成入册点造,才算正式入京,还请王公公稍等一下。”

    王建斋倒是知道顺序,大凡地方官员入京之后先要去吏部点造入册,然后等着军机处给你安排,才能做事,否则就一直等着吧。曹跃的做法倒是符合规矩,再者也不差这一个半个时辰,只是这贝勒载漪挡道误事的很。

    “那不行,你这么走了,我面子放哪?”载漪怒道,“看在太后老佛爷的面子上,我算是对你客气的了,曹跃,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得罪我你可受不了。”

    曹跃正要反驳,在曹跃身后的冯牧澜忽然策马跑来,在曹跃耳边说了几句,曹跃点了点头,冷笑道:“好,既然贝勒爷这么说,我就给贝勒爷一个面子,放人。”

    于是呼啦啦八百个俄国人被扔给了载漪,那载漪等八旗子弟原本还挺兴奋的,可是当曹跃率领大军舍过此处,远远地消失在地平线上,载漪等人又傻眼了。他们不过才一百多将近两百人,反倒是俄国俘虏倒是有八百多人,而且他们一个个的还没有绳子绑着,也不知道哪个缺德带冒烟的把捆着俄国战俘的绳子都给收走了。

    咱们怎么看?

    近两百八旗兵之中只有一半骑着马,甚至为了彰显威武都穿着一百多年前老祖宗的盔甲兵刃,另一半还是跑着来的。

    好嘛,如今激情过后,他们徒然遇到棘手的看押问题,怎么看押?在哪看押?谁来看押?面子是争下来了,可里子太薄,撑不下面子。载漪也是做事冲动,由着性子来打算拍马屁,可八百个人的吃喝怎么办?住在哪里?总不能把俘虏再送给曹跃吧。

    一种八旗子弟傻眼了,但俄国人可没傻眼,他们一直在等待这机会逃走,见到曹跃的大军走远了不见了踪影,在军官伊斯托梅洛夫的暗中窜连之下,准备趁机逃走。

    载漪回头问问其他人怎么办,其他贝勒贝子们也挠起头来,刚才光想着把俘虏抢过来了,没想着抢过来之后干嘛,几个人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先把八百俘虏送到内务府的天牢里去,一个牢房塞二十个,总是能塞得满的。

    几个贝勒贝子正在为自己的决定感到的时候,忽然惨叫声传来,原来俄国战俘趁着他们发愣的时候突然发起了暴动,将身边的几个八旗子弟一个个打翻在地,抢了武器战马,导致许多八旗兵吓得撒腿就跑,留下一群贝勒贝子们被俄国人包围起来——俘虏了。

    载漪傻眼了,完了,这下完蛋了,丢人丢大发了。

    被俘的人中有御前大臣睿亲王府大贝勒载漪,钟郡王府贝勒爷载滢、年仅十六岁的醇亲王的载沣,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刚毅的小儿子盛隆,内阁总理衙门大臣荣禄的儿子等人,光是贝子就十几个。大清朝八旗贵族青年才俊,如今被俄国人一锅端了……

    此时其他贝子还不如载漪,起码载漪还没吓尿裤子,其他人因为刚刚他们看到一个白旗侍卫被一个俄国人活生生地拧断了脑袋,吓得尿了裤子了。那俄国佬犹不解恨地一口咬在脖子上喝了一大口血,几个贝子甚至被吓得晕了过去。

    此时醇亲王载沣倒是硬气地站了出来,先前众人要抢俘虏,载沣虽然不同意,可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兄弟和亲戚,他不过十六岁,被人一忽悠便也跟着过来凑热闹。这载沣没想到一件十拿九稳的事儿,反过来成了送命之举,他从小听说过这帮俄国长毛,喝人血吃人肉,一个不小心这八旗贵族子弟全都被这帮也人吃了。

    于是载沣立即说道:“你么不能动我们!我们是——贵族!”他倒是留了一个心眼,没有说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贵族,估计这帮俄国战俘们知道被他们俘虏的都是满清八旗贝勒贝子亲王,怕是乐得比天还高。

第234章 一刀镇罗刹

    伊斯托梅洛夫制止了手下士兵继续残杀八旗子弟的举动,他看到这些被俘的人衣着华贵坐下的马匹显然都是良种马,心里知道这些人一定是大清国的贵族了,这些贵族看起来能换一点好处,还有利用价值。因为他们首先要找到俄国大使,在俄国大使馆里躲避一阵,等到俄国兵接他们回去。而如果这些贵族能够帮的上忙的话,毫无疑问他们将会成为自己的重要砝码。

    于是伊斯托梅洛夫问:“你能能不能带路,带我们去俄国大使馆,如果去俄国大使馆,我们就放了你们。如果你们不带路,我们就杀了你们,然后自己问路。”被中国人俘虏了快半年了,伊斯托梅洛夫说的中国话都带有一股子陕西口音了,听起来格外有趣逗乐。

    当然载沣和载漪等人没这个笑的心情,出来的时候一百多人,刚刚俘虏暴动被杀了十几个,跑了四十几个——他奶奶的跑的还真快,留下他们五十多个人成了待宰羔羊了,哪有心情?

    “你们说话算话?”载漪忙问道,言辞之间期待非常,哪里有贝勒爷的风度,要是老祖宗康熙在世,看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如此模样,非得气得拿刀子宰了这些不成气候的东西不可。

    “说话算数。”伊斯托梅洛夫脸上笑嘻嘻地说,但心里想着的是,你们算是什么东西,黄皮肤的奴隶而已,我们的承诺只会对白人算术,你们黄种人根本就不算是人,你们只是猴子罢了。一直以来白人对黄种人就从不信守承诺,原因很简单,白人从来不拿其他肤色的人当做人类,甚至还不如畜生。

    几个贝勒贝子们信以为真地相互看了看,又看向年纪最小但爵位最高的载沣,载沣无奈地说:“洋人,总是说话算话的吧。”众人在俄国人的威胁下交出了武器佩刀,众俄国人很是高兴,抢过来高头大马便坐了上去。

    “走!”伊斯托梅洛夫一声令下,众哥萨克仿佛恢复了昔日的雄风一样,沿着官路一直走向京师,走着走着载沣几个人就感觉不对劲了。北京城硕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万一让人看到了,众人岂不丢人丢大了吗?既然人家俄国人能暴动,咱八旗子弟为什么不能?但抬起头再看看这些面目狰狞的洋人,原本握起的拳头赶紧放了下去,万一被他们吃了咋整。

    众王公贵族们各自在盘算着这事儿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走了大概两里地的路,众人再也不抱希望了,完了,回去之后肯定挨罚,交了银子丢了国家面子都好说,八旗贵族们的脸面被丢的一干二净哦。

    “都怪我。”载漪自言自语道。

    “不能只怪你。”载沣在一旁劝说道。

    连一直以来胆子很大的载涛也叹气说:“我就怕咱们这些人丢了皇族的脸面,唉……都怪曹跃。”

    “管人家曹跃什么事儿?”载沣问。

    “要不是他抓什么俄国人,我们怎么会被俄国人抓去?老老实实在家听大戏不是挺好吗?”载涛忽然打了一个打哈欠,说:“现在连逍遥膏都吃不着了,累死我了。”逍遥膏就是鸦片膏,京师的圈子里都这么称呼,可能是因为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大家不愿意提鸦片二字。

    忽然,响彻云霄的马蹄声从四野之中传来,俄国人惊慌失措地抬起头看向四周,八旗贵族们也抬起头看了过去,忽然见到远方扬起红黑金星的旗帜,是曹跃的铁血旗,曹跃又回来了。

    只见到铺天盖地的骑兵从挥舞着马刀喊着杀声从四面八方杀了过来,那银光闪闪的马刀锐气逼人,已经几个月没有杀人的骑兵们,如今张大嘴巴瞪大眼睛一手勒着缰绳一手舞着马刀,骁勇地冲了上来。那战马速度越来越快,“哒哒哒哒”踩在雪地上荒野中,仿佛远古来的死神一般震撼着俄国人的心。

    这帮血军又来了,他们他娘的又来了!很多俄国人不由得因为恐惧而下得倒在地上,一天一餐的俄国战俘们,能凭借这一股子气势对已经腐化不堪一击的八旗兵暴动,却在面对曹跃的血军之后丧失了全部的勇力和力气。

    而看着远处纵马疾驰冲锋在前的那一员大将,载沣、载漪和载滢等亲王贝勒贝子们纷纷激动不已,救兵来了,救援来了,可算是等到了救兵了。

    “我就猜他一定会来,一定会来。”载漪低声说道,仿佛自己是诸葛亮一样,不过就是一个事后诸葛亮罢了,当然,事后诸葛亮也是诸葛亮,众人因为见到曹跃的大军突然反击而激动不已,哪还计较那么多,载涛兴奋地说:“我猜的没错吧?”

    曹跃的马跑得很快,几乎是一马当先地冲了上来,横刀一扫,最前方的伊斯托梅洛夫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被曹跃的刀从左肩砍到了右肋,直接砍成了两半。那鲜血淋漓的场景纵然是历经了许多战役,也让所有人心里和胜利都感觉极其不舒服。

    群狼无首,很快陷入了混乱,而曹跃当即大喝一声:“跪下!”

    “跪下!”两千两百骑兵同时大喝一声道,气势冲天直插云霄,在空旷的北京西郊,显得格外嘹亮而恐怖。

    曹跃是杀人魔王,这个人又回来了,该死的他又回来了,

    曹跃慢慢举起了马刀,右手用力准备向下指挥屠杀的时候,俄国战俘终于心里屈服了,一个个扔下武器,跳下战马,双手抱住了头跪在地上,再一次投降了。曹跃用他的凶狠和气势,逼降了这八百个俄国战俘。

    血军骑兵们冲了进去,将他们一个个再一次捆了起来,而将八旗贵族们解救了出来,载沣带着一群贝勒贝子哆哆嗦嗦地走了过来,表情尴尬不知所措。到底是曹跃经历丰富,微微一笑,拱手道:“诸位亲王贝勒贝子辛苦了,里应外合将战俘的暴动消灭于无形之中,曹某感激之至。”

    众人讪笑起来,载涛说:“多谢曹将军仗义出手了,咱们满洲人讲究有恩必报,以后有什么事儿就跟我说,我能帮的就帮,帮不到的也会想办法。在京师这地方,没有我——们办不到的事儿。”

    “行了,我们先回去吧。”载漪郁闷滴说道,出师不利,栽了个大跟头,他得赶紧把大伙拉过去好好说说万万不要泄露了消息给别人,所以他着急要走。另外今天死了十几个八旗子弟也也不是小事儿,好嘛,他把人拉了出来,回去之后就是尸体了,怎么办?怎么回事?怎么瞒下去,这都要仔细斟酌斟酌。

    曹跃看出来了,载漪等人脸面上不好看,一个个要么吓得脸色苍白,要么羞辱得脸色通红,没有人在曹跃跟前装什么亲王贝勒的把式了,谁会在自己的救命恩人面前耀武扬威呢?但这个救命恩人却是刚刚自己赶走的,自己刚刚嘲笑的,这脸打得响亮,颇有后世duangduang的效果,所以贝勒贝子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曹跃没看到他们,自己当做鸵鸟一样把脑袋扎进沙子里。

    曹跃无意于羞辱旗人贵族们,他不是网络愤青,更不是二逼美分,旗人在现在固然是敌人,可扮猪吃老虎地对待敌人,比愣头青混不吝强得多。所以曹跃立即想到如何挽救贝勒们的脸面问题,回头对参谋军官章程说:“把杀人的俄国人都挑出来,让贝勒爷们带回去,由贝勒贝子们任意处置。”

    “是。”手下军官们忙道。

    贵族们也立即表示感谢,可捉拿了动手杀人的俄国人之后该怎么办,倒也是一个难题。

    让他们杀人报仇,他们却又不敢了,于是望着醇亲王载沣看他做决定。那带头的载漪此时躲在众人身后,足可以看出来,载漪这个人属于喜欢挑事儿,但不能担事儿的。这种人在社会上很多,能惹事,但是有了事儿怕事,最典型的要数《水浒传》里面的时迁,很多事儿都是他惹下的,可是他没有解决过任何一件事儿。反观载沣,虽然才十六岁,可是他可是旗人中唯一的一位年仅十六岁便赐同进士出身的贵族,别说他是醇亲王爷,就是他的学问学识,其他人在他跟前也不敢大声说话。所以出了事儿,大家都看向载沣,而不是年纪虽大的载漪。

    载沣想了想说:“这些人暂时先劳烦将军看押,等我们善良之后再说吧。”曹跃点了点头挥手示意章程先收押起来那些杀人犯,载沣看到曹跃大军令行禁止,军容骁肃,曹跃只要一句话所有人如臂使指,当真不愧是西北第一将的风采。他有心想要结交这样的英雄人物,于是拱手拱手道:“曹将军以后有时间我请你喝酒答谢。”果真不愧是十年后的摄政王,做事比其他人有礼有节多了。

    曹跃笑道:“诸位请,曹某不送了,不必了,不必了。”

    醇亲王载沣,贝勒载漪,贝勒载涛带着一群八旗贵族子弟抬着尸体灰溜溜走了,当真是来的潇洒去的狼狈。等他们走后,众将士不禁大笑起来,就凭这个模样还八旗子弟呢,?西安城里的八旗兵都比他们强许多倍了,虽然说西安城里的八旗兵爵位俸禄更低,但起码在印象里,西安的八旗兵们惹着事儿了却不怕事。反观北京城的八旗子弟,惹事本事一流,怕事也是一流。

第235章 觐见光绪帝

    “我以为西安城的八旗兵算是差的,但是没想到看到更差的了。”等贝勒爷们狼狈不堪地带着被俄国人杀害的旗人尸体走孩子后,冯牧澜在一旁笑道。俄国人的绳子是他让人解开的,这个人聪明胆大,有赌博精神,很多时候喜欢以小博大。而且冯牧澜的以小博大并不是出于年轻人的冲动,而是发自于骨子里的一种野性和理念。他对曹跃建议说将被俘的俄国人给这些贝勒们,依照他的判断,俄国人一定会暴动,结果真的暴动了,最终劫持的贝勒们。而随后曹跃率领军队一举震慑了俄国暴徒,不单单解救了贝勒们,还进一步打击了俄国人的信心,以至于俄国人再见到曹跃之后,吓得毫不犹豫地投降了。

    曹跃大笑道:“西安城的八旗兵是多尔衮那一支的后裔,多尔衮那一支一直以来都是满清八旗最强的战兵,他们只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太久了,忘了怎么打仗了。”随即他又笑了起来说:“要是八旗兵还像是两百年前一样满万不可敌,也就没咱们什么事儿了。”

    “是啊,哈哈……”众人一阵欢笑,又想到逃窜的贝勒们,更是欢乐。

    不一会儿,王公公来了,问他们有没有在吏部和兵部入册,曹跃说还没有,不过我们干了一件小事儿,王公公说什么小事儿,曹跃指了指俄国俘虏,简单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笑道:“王公公,带路吧。”

    曹跃率领骑兵入驻西大营之后,又带着一百多亲兵进了城,曹跃的亲兵都是头上缠着白巾裹头,身上披着白色披风,装备很是奇特,也很是鲜明。曹跃的骑兵走进京师之后,立即引起了京师街头爷们的注意,他们纷纷猜测起来,这一群外地军官是从哪里来的。穿的是绿营的衣服,不过中间的“勇”和“卒”两个字被武装带镶嵌的护心镜挡住了。仔细看过去,这伙儿人身材高大消瘦健壮,眼神之中流露着杀气,哪里像是觐见的,好像是来打仗的。这伙儿人如一阵风一般过境,目不斜视完全没有被京师的繁华所吸引,当真是军纪严明的很。

    “这谁啊这是?”有人不禁打听起来。

    倒还真是有消息灵通的人,不知从那个衙门打听得出,原来是西北曹二郎进京面圣了。若是说以前人们没听说过曹二郎也就罢了,如今人们再没听说过就属于实在孤陋寡闻了,这曹二郎干了一件最了不起的事儿,活捉了八百个俄国人。俄国方面说是他们的流窜犯,但是很多其他外国人说其实这就是俄国正规骑兵部队,被曹二郎的军队打败了,觉得丢了面子才这么说的。老百姓当然是向着自己国人,你们外国人欺负我们欺负惨了,我们别说有英雄,没有英雄也要幻想出来一个啊。

    所以曹二郎的故事反倒越传越奇,越穿越离谱了。

    “难怪……这么有气势,曹二郎的兵啊。”一个老先生感慨道。

    “嗨!要是甲午年曹二郎带着军队去辽东,还有什么小日本的事儿了吗?”另一个扛大包的苦力说道,北京爷们爱侃爱聊的特点显露出来,这会儿嘴不停地说:“那是杀得小日本屁股尿流啊,你们说朝廷养一群废物干嘛,还不如多养养曹二郎这样的部队咧。”

    “干嘛?欺负老百姓呗,打外敌不行,欺负老百姓一个顶仨。”有人在一旁插嘴道。

    其余看热闹的人不由得大声起哄起来,不由得说道:“那些豆腐兵,还不如土匪胡子和响马呢,丢了朝鲜不说,还丢了辽东。要不是李中堂,辽东能要回来吗?”

    “别提李中堂,要不是他辽东能丢吗?”

    众人说的李中堂即如今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了,不过现在的李鸿章有点麻烦,就是因为背了《马关条约》的黑锅,成了清廷的替罪羊,成了老百姓和书生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行事低调非常了。

    忽然有人问到:“曹二郎这么能打,将来会不会是兵马大元帅?”

    北京老百姓所谓的兵马大元帅,实际上指的就是直隶总督,直隶省在明代成为北直隶,包括后世的北京、天津、河北、内蒙一部分、山东一部分、河南一部分,而明代还有一个南直隶,地盘包括江苏、安徽、上海、河南一部分。

    而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里,北京城百姓们的眼界虽然比其他地区的老百姓长远,却也受时代的限制,再者说得天下者必须先得直隶,于是直隶又被百姓们认为是国之中央——直隶总督也成了兵马大元帅。

    曹跃能不能当兵马大元帅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他有什么资格当,打了几场胜仗就能当兵马大元帅吗?那逃跑名将叶志超呢?叶志超可是淮军名将,跟随刘铭传镇压捻军累计战功获封额图浑巴图鲁的名将,当年叶志超还曾经镇压金丹教叛乱,作战勇猛无谓每一战必定冲锋在前,因此被人称作叶大呆子,浑身上下三十几处刀伤,可是现在怎样了呢?逃跑将军,人们唾弃之,叶志超被解职回家之后一直在老家安徽合肥的乡下过着隐居的日子,免得遇到相邻被骂逃跑名将。

    别看曹跃现在勇敢,可是能担当得起兵马大元帅、直隶总督的,可不是一场两场小胜的曹二郎就能担当的起的。

    百姓们都看得清,曹跃将来会有所发展,但毕竟还年轻,可是有人却不这么认为,当光绪见到曹跃之后,顿时大为惊讶这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就是灭掉俄国人威风的曹跃曹二郎?来到西华门的时候,曹跃让何顺带着亲兵们等在西华门外,自己上缴了所有武器,跟着王公公走了进去。

    紫禁城庞大无比,经过了几个楼廊宫殿,终于来到了光绪皇帝召见他的养心殿东暖阁,王公公让他稍等片刻,随后进入东暖阁向皇上禀报。

    很快,光绪皇帝召见曹跃觐见。曹跃也不懂什么礼仪规矩,礼部还没派人教他呢,就被皇帝直接召见了,所以他只能学着电视剧里的三叩九拜之礼,倒是光绪让他起来,说:“此处是朕的书房,爱卿不必多礼,坐下来说,坐下来说。”

    皇帝赐坐,莫大荣耀了,贴身太监王建斋连忙让人端了一把椅子过来,曹跃只敢虚坐,光绪倒是不高兴了,说:“你是武将,怎么学起来文官那一套客气的做派了?”

    曹跃只好心情忐忑地坐好了,只不过面对光绪的时候,总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你看他的眼睛吧,感觉不尊重皇帝一样,不看吧,还是不尊重……

    光绪帝身材修长,大概一米七五的身高,因为一直以来受到慈禧的压制心情不好,也让他的脸上多半时间满是压抑,可一旦当他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儿就会立即兴奋起来。曹跃在历史上知道光绪皇帝这个人,心有雄心壮志,胸无半分城府,做事冲动遇事犹豫,放在后世就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加愤青,这种人做一个普通市民也就是天天在网上骂骂政府然后宣传“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普通人,做皇帝实在是小材大用了。

    此时的曹跃不知道除了作为这个时代的臣子表示出对皇帝的一种礼法上的尊敬,还用什么态度面对他,更是对他迫不及待地召见自己表示出一种担忧。他和他的准岳父陶模一直以来都在支持后党,支持守旧派,支持慈禧,而光绪却始终念念不忘拉拢自己。光绪皇帝越制召见自己的行为,势必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

    光绪兴奋地问道:“你是只带两千骑兵便平息了甘肃叛乱,又俘虏了八百俄国俘虏?快一些与我如实讲来。”他对行军打仗当然并不在行,但是他却渴望陈伟康熙一样的一代帝王,恨不能杀敌在阵前,在幻想之中自己已经是勇夺三军指挥若定的一代天骄了。所以他对曹跃的感觉就是,英雄惜英雄,惺惺相惜……

    于是曹跃开始从血军的组成说起,从自己做潼关前营丁哨哨长开始,刀斩马太岁,伏击马鹞子,白毛山伏击战,勇救甘陕总督,为陕西新军做基础收敛陕西练军勇营,陕中剿匪,陕北破康三石被杀案,整肃巡防营,逼降甘肃银川十三家,死战安西十九团,追击俄国哥萨克骑兵一千公里,哈密城下全歼哥萨克。好在曹跃口才好,讲起来口若悬河,该吹嘘自己的地方绝对不含糊,该夸别人的地方也不吝赞美之词,整个故事将来两个时辰,讲完了才发现自己饿得不行了。

    光绪立即让太监给曹跃准备吃的,曹跃岂敢在这里吃,但光绪赏赐又不能拒绝,正在此时忽然有人传报,太后请曹跃前往颐和园听候宣调。

    曹跃没想到自己还成了香饽饽了。,他抬起头看了看光绪皇帝,却见光绪皇帝满脸的铁青。

第236章 京师风云(二)

    此时的光绪帝胸腔满是怒火,冲动的脸上表现出了愤怒和无奈,他内心犹豫挣扎许久,到底是该反抗还是服从。虽然他一生之中最想成为的就是第二个康熙,诛奸臣灭远敌固江山,成为千古一帝,努力想成为第二个康熙,但他没有康熙的勇气和智慧,更没有康熙壮士断腕一般的冷酷心肠。面对慈禧,他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反抗的精神和意志,有的只是一腔委屈咽进肚子里。

    传播的大太监李莲英看到光绪的神情,心中也是百般滋味,做大清朝天子的,如今任人摆布,当真让李莲英心中也不好受。李莲英是慈禧的人,可是内心之中李莲英是任何光绪的地位的,甚至在三年之后慈禧准备废帝的时候,公开选择支持光绪皇帝,导致慈禧贬黜了他。

    光绪帝内心挣扎了几分钟之后,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挥手示意曹跃下去吧。光绪毕竟是光绪,此时光绪选择了服从,而不是反抗,他让曹跃下去了,自己一个人待上一会儿。

    “臣告退。”曹跃道。

    “等一下。”光绪忽然说道,对王建斋说:“王公公,你去拿一些果子来,曹爱卿一路之上奔波劳苦,怕是还没时间吃晚饭,路上吃一些垫一垫肚子吧。”

    曹跃听罢之后,愣住了,抬起头看着消瘦的光绪,内心些许感动。说实话,光绪皇帝给人感觉并不像是一个皇帝,他身上没有皇帝的那种威严。但光绪帝对曹跃这种给大清国争的脸面的功臣做到了尊重和善待,如果大清帝国让光绪掌管的话,最起码能够看到重新崛起的希望。尽管光绪有这样那样不足之处,诚然,光绪皇帝身上的缺点似乎更多,但光绪有一点其他守旧派大臣和慈禧太后没有的优点,就是希望。

    任何的改革都要经过流血和阵痛,光绪帝的维新变法如果没有流血的话,岂能变法成功?可惜光绪帝太过天真,以为真的可以君王一言可定天地万物,最终变法失败,他们本人被囚禁于叫瀛台的一座小岛上。

    这就是光绪,一个性格复杂志向远大的人,同时他的举措又让人不由得钦佩。虽说小恩小惠,但难得他作为一个皇帝,能够给与臣下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曹跃再一次深鞠躬一拜,道:“微臣谢主隆恩。”

    转身离开养心殿,曹跃被冷风一吹,冷静了下来。除去光绪带给自己的感动,他还感觉到一种脚踏漩涡的压抑感。曹跃一入京师,便被搅入了帝党和后党的争斗之中,他感觉这里面的水太深了,甚至让他的思想有些跟不上。他以为自己会被安排一阵时间,然后等待召见,岂料到没到京师便被八旗子弟们给抢了战俘,刚刚入住西大营便被召见皇帝,这大半夜的又被太后召见。曹跃只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压抑,他不喜欢这种争斗,他更喜欢战场之上的战斗。

    带着曹跃的太监在前面引路,一路上不断有人跪地上磕头,曹跃心中奇怪,开口道:“公公,敢问高姓大名?”

    “咱家李莲英。”那走步有些快的高瘦太监李莲英笑道。

    “原来你就是李公公!”曹跃大为震惊,慈禧派李莲英连夜召见自己,足可见对自己的重视了,他连忙伸手入怀里,走到人少的地方的时候,拉住了李莲英的袖子,说道:“李公公,一点意思,不成敬意。”言罢顺着袖子递了过去。

    李莲英忙道:“曹将军,这是什么意思?”

    曹跃笑道:“俺曹二虽然是个粗人,但宫里的规矩,俺也懂。只希望曹公公能在太后面前美言几句,俺就心满意足了。”

    李莲英低头看了一眼银票,赫然是五万两白银,也是吃了一惊,脸上露出了开怀的笑容,声音都变得亲切了起来,笑道:“规矩是规矩,不过你拿的也太多了。”

    曹跃当然心疼,尼玛蛋的五万白银,五万两白银我能在张之洞那再买几千条枪和几万发子弹了,死太监!他心里虽然大骂,可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来,低声道:“以前一直久仰李公公的威名,想要求见却不得门,如今见了李公公才知道什么是贵人。我觉得李公公就是我的贵人。”

    李莲英被夸得满面笑容,道:“哪里话,哪里话。”

    曹跃道:“还请李公公给俺说一说规矩,俺一个边关武将,啥规矩都不懂,拜托了。”

    “规矩都是一样,用不着三叩九拜,跪在地上好好磕头,太后没有准的时候,不能抬头。太后准了,抬头不能看太后,要看自己脚下前面两三仗的地方,别让太后觉得你故意不看她,让她感受出来你对太后的敬畏,知道不?”李莲英收了银子心情大好,于是淳淳教导说。

    曹跃忙拱手笑道:“受教,受教了,还有没有呢?”

    “这次太后抬你入镶蓝旗,是太后她老人家的娘家,所以呢你见到太后不能说臣子,你要说奴才。回话呢,也不能说回太后的话,你要说回主子的话。”

    “太后她老人家日理万机,操心国事,所以你不要打扰太长时间。”

    “太后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说话。老佛爷可不是一般人,你但凡有什么小心思,她都看得出来。”

    “另外你在皇上那说了什么,太后要是问起,如实回答就是,万万不能隐瞒一丝一毫。”

    “待会儿你要捡好听的话说给太后,别什么话都说。”

    “要是太后问你怎么看新政的事儿,你就要注意了,该怎么站队该怎么说话,尤其要注意,你现在心里仔细想想。反对新政是反对朝廷进取,但支持新政是乱国。”

    ……

    曹跃将李莲英的话一一记在脑海里,这李莲英的名声果真不错,收人钱财替人办事,从来不会如安德海一样猖狂的到处敲诈勒索,最终因人品太差被朝廷诸多官员联手诛杀了。而李莲英一直活到了1911年,活到了六十四岁,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的旧社会中,活到六十四岁算是相当长寿了。

    曹跃看中李莲英的,就是他这人收钱办事的特点,比后世某些官员有节操多了。或许可以这么说,后世的某些官员甚至不如清朝的太监守信操守。

    说话之间,已经从紫禁城养心殿来到了西华门,这李莲英的脚力真不错,走这么远说这么多话都一点都没累一样,曹跃倒是佩服他了,看来人家能够成为慈禧心腹也是本事了得,起码鞍前马后伺候慈禧的时候,体力跟得上。

    西华门是紫禁城的西门,曹跃就是从西华门进来的,他的亲兵此时也等在西华门边上,京师的天气和西北一样冷,但亲兵们忠心耿耿地站成一排等待曹跃。终于见到了曹跃急急忙忙地走出紫禁城,亲兵们眼神里流露出放心。

    李莲英看到这一百多站如松立入塔的士兵,不由得心悦诚服,这曹二郎果真是一个骁将。西华门看门的大内侍卫将曹跃的手枪、飞刀、马刀都递了过来,曹跃一一穿好。李莲英说上轿子,曹跃摇头笑说自己还是骑马习惯了,坐不惯轿子,再说骑马跟在李莲英身旁,还能说一会儿话。

    李莲英笑道:“你这猴崽子倒是精明的很呢。”

    于是李莲英坐着轿子,曹跃骑着马伴在一旁,而曹跃的亲兵前后各五十人一队护送他们向西去了颐和园。

    颐和园在北京城西郊,与紫禁城相距十五公里,属于北京城外城,周边相当的安静,与圆明园毗邻,前身是乾隆皇帝休息的清猗园。后来在咸丰十年的时候(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连带着清猗园也遭到了破坏。十年前,慈禧挪用了两千万两海军军费重修了清猗园,并取名为颐和园。寓意也很明显,是慈禧年纪大了之后颐养天年的园子。

    曹跃骑在马上和李莲英一路之上说起来话,也许是五万两银子的作用,平日话不多的李莲英今天说得特别多。反正要走很长一段距离,时间有都是,李莲英又开始说起来朝臣的不是了,尤其是翁同龢这个军机首辅。什么十年前翁同龢就身为户部尚书的时候,就总是拦着颐和园修建,什么海军建设的时候翁同龢也没少拦着,什么挑拨光绪和慈禧的母子感情,什么鼓噪光绪对日宣战,只把翁同龢说得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害国宰相一般。

    也不知道翁同龢与李莲英有什么仇,让李莲英如此不待见他。

    也许是白天下了一场小雪的缘故,地上有些泥泞,抬轿子的轿夫踩在泥水的地上有点踉跄,李莲英说话也说的累了的时候,终于到了颐和园。颐和园门口自然有八旗士兵把守,交了武器之后,曹跃进了颐和园,在签押房等待召见。

    等待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李莲英来到签押房,带着曹跃来到颐和园景福阁觐见慈禧,唱话的太监传报之后,李莲英带着他进了阁子,远远地看到一个长脸的老太太左拥右护之下靠在椅子上翻着折子。

    这个人,就是大清国实际上的掌权者,断送了大清国两百多年历史的慈禧太后。

第237章 京师风云(三)

    若是以往这个时候,慈禧早就睡了,她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早上起来的早,晚上睡得也早,白天午睡一觉,精神饱满,身体也没有任何疾病和辛苦,除了亲儿子同治死去的那几年郁郁寡欢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心态平和。毕竟论起政治斗争经验来,经历了宫斗残杀的慈禧远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何应对。但是今天慈禧睡不着了,因为他的干儿子光绪犯了一个她的大忌,光绪先于自己召见地方军官,而曹跃正是慈禧看好的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最重要的是,曹跃是带兵入京的,带来的还是西北虎狼之师人称血军的陕西练军勇营——血军这个名字,已经口口相传落入慈禧以及其他王公大臣们的耳中了,这血指的就是敌人的血,所以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支带着浓浓杀戮气息的军队。

    西北人性格里好战不好斗,并不会一言不合拔刀相斗,可是当他们决定做事之后,绝对会雷霆万钧地去做。曹跃的血军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军队,所以有资格被人评价和议论,甚至连兵部尚书刚毅也偷偷地对慈禧说,曹跃的这支部队极其骁勇,八旗兵与禁军不如也。前几天袁世凯向荣禄报告了一件小事,荣禄立即报告给了慈禧,袁世凯的武卫右军骑兵右翼迎接曹跃骑兵进入直隶省,双方还友好地比试了一番,在最重要的军阵比武中,西式战法训练的武卫军骑兵被血军杀得溃不成军。

    慈禧因此更加对这支部队重视起来,到底什么样的人带出这群虎狼之师呢,甚至载漪抢功的事儿,慈禧自然是知道了,尤其是抢功不成险些当做俘虏,更是好好滴丢了人,慈禧勃然大怒,将载漪叫来大骂了一顿。载漪唯恐连累自己的儿子溥儁,跪在地上磕头直说自己再也不敢了,还请太后原谅。再加上和硕公主荣寿公主在一旁替他说好话,慈禧发了他三个月的旗饷勒令他不得出门闭门思过才算了事。一众闹事者也全部罚了三个月旗饷,闭门思过。

    别看京师是重地,由八旗军和禁军共同拱卫,可实际上八旗军糜烂不堪,禁军在英法联军功破北京城之后也毁于一旦,如今的禁军有四支部队,分别是骁骑营、神机营、健锐营和火器营。其中神机营和火器营使用的是新式武器,但兵不过八百,骁骑营三千骑兵但驻防在北大营,健锐营一千士兵守卫宫门。所以尽管看起来京师重地,守备却不森严。

    曹跃的两千血军士兵到来,一出场就打败了袁世凯的骑兵,接下来又救了差不多整个旗人贵族的年轻人,慈禧当然注重曹跃的这一支部队。

    所以当他们抵达京师西郊的时候就有人不断报告,慈禧也想召见一下曹跃,只不过按照朝廷的程序,这支部队想要在兵部入册,吏部点卯,接下来等待召见。却不想这边刚刚惩罚了载漪他们,突然听闻曹跃被光绪紧急召见去了,不由得勃然大怒起来。这才让人将曹跃叫来,一来免得和光绪接触过多,二来是给光绪一点教训,三来也是让曹跃看得清谁才是大清的真正掌权者。

    曹跃立即跪在地上口中喊道:“奴才曹跃,给主子请安。”心中却怒火中烧,恨不得上前一巴掌拧断了慈禧的脖子,他娘的,有朝一日一定让你给我下跪不可。

    慈禧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提了提神,说:“起来吧。”

    曹跃再一次叩首谢恩,这才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在一旁等着问话。

    慈禧倒是一时之间也不知道问什么了,忽然想到了载漪做下的蠢事儿,于是问道:“曹跃。”

    “奴才在。”

    “那伙儿俄国歹人看管好了?”

    “看管好了。”

    “你在西北做的不错,论功行赏,理应提拔提拔。”

    曹跃心里明白,慈禧这是在点醒自己,是她提拔了自己,于是忙表忠心道:“奴才心里明白,若不是老佛爷的提拔,哪里有奴才露面的机会。是以,奴才这才亲自前来京师表示感谢,俺这一辈子最大的恩人,就是老佛爷您。您的大恩大德,俺不知道怎么回报,俺是个粗人,先给老佛爷磕几个头。”言罢,也不管别人,跪在地上咣咣咣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又道:“只要老佛爷您一句话,老佛爷让俺上刀山下火海,俺……”

    “咳咳咳……”李莲英忙咳嗽两声提醒起来。

    “奴才绝不眨眼睛!”曹跃故作莽夫状说道,又一拍脑袋羞赧道:“奴才是个粗人,字都不认识几个,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死了,从小没有人教奴才礼仪进退,所以今天奴才失礼了不懂规矩的地方,老佛爷您就骂我罚我。”

    慈禧接触的人便是旗人也是学问突出之辈,就算是粗鄙之人在觐见慈禧的时候,也学得许多规矩,曹跃今天的确是没什么规矩,但难得他一片赤子之心。从小没娘的孩子不懂礼貌,倒是可怜得很。

    慈禧心软起来,问:“如今你家人如何?”

    曹跃道:“回老佛爷的话,俺爹能吃能喝,就是和以前比起来老生病。俺爹说穷一辈子了,忽然得了富贵很不习惯。他每天都跑到河边去,跟人家纤夫拉一会儿纤绳,否则就会生病。俺爹说,是太后的恩,咱们家才能有吃有喝有大房子住,去了京师,太后让你干啥你就干啥,你要不要听太后的话,回家俺就拿扫帚抽你屁股。”

    慈禧倒是听得乐了起来,这穷人倒是也有趣得很啊,其他宫女们也忍俊不禁,连李莲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说道:“老佛爷,这小猴崽子倒是能讲笑话,您很久都没这么开心的笑了。”

    “大公主呀,扶我起来。”慈禧道。

    和硕公主荣寿连忙扶起了慈禧,由得她坐正了,慈禧道:“今儿个的事儿,多亏了你了,那载漪不懂事,你没和他计较就对了。”

    看来早上的事儿都传开了,这载沣和载漪他们的保密工作极其不成功啊,曹跃道:“回老佛爷的话,俄人凶狠狼性,反复无常,不讲道德信誉。奴才所以才一路暗中保护,免得贝勒爷们吃了大亏。”

    “这次和俄人交接俘虏,本来由总理衙门出面来办,李鸿章负责交接,不过今天的事儿看来,还得有凶悍的人镇场,我看你明儿个就去总理衙门吧,帮着李鸿章和俄国人交接一下。”

    “喳,老佛爷。”曹跃老老实实地说道,没有提什么建议自作聪明,看起来很是乖巧。

    荣寿大公主忽然问:“曹将军,我听说你给皇上讲了几个时辰的故事,讲得都是什么?”

    光绪身边果真有慈禧的耳目,估计她们都知道自己说什么了,但曹跃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再讲了一遍。只是讲到了平定陕北找寻杀害康三石的凶手这一段的时候,李莲英咳嗽了一下,在慈禧身边小声说:“老佛爷,天色已晚您该早点儿休息了,免得累坏了身子。”

    曹跃连忙住嘴不再说了,今天本来准备了很多话应对慈禧提问自己关于变法的看法,可人家慈禧太后半句话都没往上靠,一肚子马屁的话倒是不用说了。

    慈禧也感觉到乏了,便让曹跃下去,曹跃再拜之后退了出去,由另一个小太监带着出了颐和园,骑马回到了西大营。

    等曹跃走后,慈禧倒是精神了,她看了看李莲英,道:“你是没少收了他的银子吧?”

    李莲英吓坏了,连忙跪在地上说道:“会老佛爷的话,奴才没了良心收了十几两银子,奴才这就拿出来……”

    “不必了,人家给你的,你就拿着。”慈禧道。

    李莲英心中抹了一把汗,要是慈禧知道曹跃贿赂自己五万两银子,不得打死自己啊。袁世凯每次见到自己都只送五百两银子,再看看曹跃,一出手就是五万两银子,高下立判。

    慈禧问:“你觉得这曹跃如何?可否信得过?”

    李莲英忙道:“奴才哪里知道,奴才长了一双伺候太后的眼睛,可看人却看不出来,总是觉得所有人都像太后和大公主一样慈祥善良。”

    “就会拍马屁!”慈禧笑道,心中却盘算了起来。

    李莲英陪笑起来,忽然说道:“太后老佛爷,您明儿个真的让这愣小子去总理衙门办事?”

    “怎么着?”

    “老佛爷圣明,让着混小子去总理衙门搅合搅合,倒也能帮点儿忙。”

    慈禧脸色一沉,道:“总理衙门那边得利太少了,总是被俄国人压着谈,李鸿章身体又是没好利索,总得有人去帮衬帮衬。这曹跃刚刚打败了俄国人,让他去和俄国人谈,能在气势上压倒俄国人。”

    李莲英心想要是曹跃好心办坏事,把俄国人惹怒了怎么办,万一惹怒了俄国人,咱们大清可就要再受****了。

    慈禧随即冷哼道:“这些洋人最近太不像话了,新政的事儿也开始指手画脚,在报纸上支持新政,当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大公主荣寿也说道:“老佛爷,不必为洋人的话烦恼,那些人不成事,咱们大清国的事儿还得咱们自己商量着,您说是不是?哪有外国人指手画脚的说法。”

    李莲英也听闻一些洋人在报纸上公开支持变法的事儿,果真这件事刺激了慈禧。而这次慈禧派曹跃对付洋人,目的怕不是拉拢曹跃这么简单,更是给洋人一点脸色,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别没事儿对大清国指手画脚。

第238章 补锅匠李鸿章

    次日一早,曹跃来到总理衙门报道,总理衙门大臣荣禄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在此等着曹跃呢,曹跃是第二次见荣禄了,赶紧打了一个迁说了一嘴好话,当抬起头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消瘦单薄的身影,略微有些激动,因为那个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李中堂。

    后世关于李鸿章有很多种观点,有人说他是忠臣,有人说他的愚人,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有人说他的汉奸,有人说他是千古英雄。李鸿章是晚清国之重臣,为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添砖加瓦,支撑着大清帝国不至于倒塌。可惜李鸿章的北洋水师败了,朝廷的新军也败了,大清国输了两万万三千万两银子,同治中兴的底子全给打没了。

    但甲午战争全都是因为李鸿章才战败的吗?

    当然不是,陆军方面没有一个总指挥,各路大军各自管着自己的人,军机大臣世铎一通瞎指挥,导致大清丢了辽东。海军又因为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十年没有增添一艘军舰,甚至连海军的炮弹,还是李鸿章依靠着海军走私赚来的钱买的,所以战败也在所难免。当然,李鸿章也不是没有责任,可是如今似乎甲午战败的责任全都推卸在李鸿章身上,仿佛李鸿章买了国一样。

    李鸿章身负骂名,却不得不小心从事,依旧为朝廷出工出力,这次和俄国人的谈判又一次出来了,可是身子骨却每况愈下。脸上曾经中过日本人一枪的旧伤也时不时地隐隐作痛折磨这这位老人。说起这枪伤,乃是李鸿章代表大清国前往马关和日本人谈判《马关条约》赔偿金额,可是清国的电报被日本破译了,知道清政府代表团的底线被人家摸得一清二楚,日本人提出的条件极其苛刻。就在清日谈判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日本浪人居然愚蠢地要用刺杀李鸿章的方式来威胁大清国谈判团。结果那一枪击中了李鸿章的面部,导致李鸿章陷入昏迷三天,谈判被迫陷入停滞。而英法俄三国见状立即向日本政府施压,连谈判代表都敢刺杀的国家,怎么能配得上文明二字。

    日本无奈只好将赔偿金额从三亿两降到了两亿两,后来三国干涉还辽又赔了日本人三千万两。李鸿章这张脸为大清省下了一亿两银子,着实是中华民族的功臣了。可是就因为他签署了《马关条约》,以至于李鸿章又被俘了卖国贼的骂名一生,一直到共和国才有历史学者为其翻案。

    李鸿章并不是总理衙门的人,他如今挂着直隶总督的身份,主要就是负责和俄国人谈《旅大租借条约》,顺道也负责与俄国人谈战俘的事儿。而总理衙门大臣荣禄只是参与,并不负责,毕竟李鸿章虽然身负骂名,可在朝廷之中仍旧是中流砥柱,而且在外国人的眼中,只知道李鸿章,哪里知道荣禄。当然荣禄身兼许多事情,如今他还负责筹练武卫军一事,据说这次和俄国人谈判之后,又要接了李鸿章的直隶总督的位置,任务更重了。

    荣禄单独将曹跃叫到一边,对曹跃救了自己的儿子一事表示感谢,曹跃连说不必不必,荣禄唉声叹气说自己的儿子不争气,险些坏了国家大事,并表示将来有机会一定会还上这个人情的。荣禄对曹跃交代一番之后,便带着人离开了总理衙门。

    曹跃陪着李鸿章说起来如何与俄国大使谈判,曹跃对李鸿章表示出极其的尊重,每言必称李鸿章为中堂。李鸿章因为曾经受过伤,话倒是不多,说话的是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和老下属周馥,周馥一直辅佐李鸿章,堪称李鸿章幕僚之中的元老,后因甲午战败被朝廷牵连,且李鸿章将北洋剩余的陆军交给袁世凯指挥,导致周馥心灰意冷辞去一切职务回家颐养天年。不过去年年中的时候,朝廷重新启用李鸿章,而李鸿章想到了老下属周馥,于是向慈禧推荐周馥担任黄河河道总督。周馥新来,又接了对俄谈判的任务。

    其实这个对俄谈判是好事儿,毕竟咱们是答应了,人家俄国人又是威胁又是哀求的,大清朝面子上也好一些。

    只不过谈判的人不对,李鸿章因甲午战败,深恨日本,因此在他心中一直想着联俄灭日,对俄国人未免让步很多。本来洋人们插手变法就让慈禧大为恼火,李鸿章又对俄国人不断让步,所以慈禧也对李鸿章表达了一丝丝不满。

    曹跃就此加入了对俄谈判的队伍之中,可是加入队伍之中后,曹跃感觉到了一丝丝失望,对李鸿章的失望。李鸿章是一个性格非常强硬的人,只要他认定的事儿,别人是不可能轻易更改的。李鸿章的联合逐日主张,让曹跃非常郁闷。

    曹跃也感觉到了压力,但他并不像表现自己,随后他参与了与俄国人的谈判过程,其实没什么可谈判的了,一切都已经在李鸿章和俄国公使卡西尼手中谈好了,俄国人只是付出了一些工艺品的代价,就从中国人手中夺回了八百个士兵。但是在交接之前,曹跃还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他需要十万发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子弹和三千发炮弹。但俄国人拒绝了他的要求,称曹跃的要求太无理,曹跃却坚持要求,因为俄国俘虏由他的部队控制,李鸿章也劝说起来,曹跃却坚持自己的要求。最后无奈之下,李鸿章从北洋军的军火库中调来了一千支1888委员会式步枪和十万发子弹,算是平息了最后的争端。

    曹跃得知李鸿章的举措,内心对他十分失望,心有不甘的他使了个坏心眼,曹跃让随队跟随的黄然去京师和周围找那些得了脏病且非常严重的妓女,让这些得了脏病的妓女把脏病传染给俄国人。

    黄然对干这件事儿非常用心,从京师跑到天津,甚至跑到了上海,总算是收拢了一百多个妓女,黄然选取了其中最严重的三十来个带了回来。于是曹跃对这些女子们施以重金,在释放俄国战俘之前,给他们一点点“优惠”。

    俄国战俘们非常惊讶和喜欢自己最后的几天生活,中国人给他们提供了美酒,美食,美女。在戊戌年春节,也就是1898年二月初的时候,双方顺利交接。曹跃也令马福寿领取了一千支步枪和十万发子弹。

    回到总理衙门,曹跃闷闷不乐,原以为能赚到俄国佬一点便宜,结果赚来的便宜还是自己人的。看到曹跃的表情,李鸿章微微一笑,示意其他人出去,才说道:“百川啊,你这是生的什么气,你当真以为俄国人没办法了吗?”

    曹跃自然不能说是跟他生气,只得说:“国家羸弱,心情郁闷,有朝一日我要富士山下赏花,克里姆林宫看雪,华盛顿郊狩猎,白金汉宫内宿夜,凡尔赛宫中与女仆调情。”

    李鸿章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曹跃半天没说出话来。

    曹跃说道:“中堂大人,中国想要复兴,到底该怎么办?”

    李鸿章道:“你的意思呢?”

    “我不知道。”曹跃一脸的迷茫说,“中国的道路,该怎么走?”

    李鸿章叹了口气,道:“中华之富强,靠要纵横各国周旋,绝不可与人贸然强硬。就以这次谈判为例,你一直想与俄国强硬,若真是惹怒了俄国人,惹的俄国举国杀来,吃亏的还是我大清啊。”见曹跃还是不懂,李鸿章道:“如今俄国正威逼我大清国签署《旅大租借条约》,而我们释放战俘,便是为《旅大租借条约》提前做了铺垫,俄国人欠了我们人情。”

    曹跃皱着眉,心说放了战俘就让对方欠了人情?你当俄国人是君子吗?不管是历史上,还是未来中,俄国人始终是全世界最贪得无厌的强盗啊。

    曹跃因为手下掌管着两千多骑兵,所以他的话还算重要,继续游说李鸿章说:“俄国人不可信,唯有眼前利益最可信。中堂大人,先前俄人可曾提过他们暗中支持西北某些叛乱武装切断河西走廊?不也是没有吗?所以说,俄人断然不可轻信啊。”

    “我知道了。”李鸿章淡淡地说。

    但见李鸿章早已经打定主意,曹跃心中叹气,嘴上也不好说什么了。随后李鸿章邀请曹跃加入与俄国谈判《旅大租借条约》的大清代表团中,曹跃婉言谢绝了,这份条约要是有他的名字,恐怕他这一辈子就要被这耻辱了。

    郁闷的曹跃离开总理衙门依旧心情不好,换了便装之后曹跃牵着马郁闷地走在大街上,脚上的靴子踩在雪地上嘎吱嘎吱地作响,天空又一次下起了小雪,天色也灰暗了下来。

    这灰暗的天空就像是他的心情一样,灰暗,低沉,充满着失望和愤慨。曹跃心里明白,自己都怨气也怪不得李鸿章的头上,毕竟俄国输的是一场战斗,而不是一场战争。俄国人可以输掉十几次这样的战斗,但只要俄国还在,他们就会赢得最终的战争胜利。而这次谈判,曹跃既不是谈判负责人,又看到了朝廷的羸弱,俄国人背靠着强大的国家气势汹汹咄咄逼人,拿捏得朝廷进退无果步步丧权。

    大清国,大什么大,被世界列强欺负,这个大应该换一个字,叫做肥,肥清国。

第239章 西安将军人选

    百般无奈的曹跃带着何顺、王兵、旺财、小强四个人在北京城里胡乱地走着,呼吸着北方的寒冷空气。天气愈加寒冷起来,快到年跟前了,街面上却反而热闹了不少。曹跃来到北京有名的天桥,看到天桥之上许多卖艺的说书的杂耍的,不顾寒冷表现着本事。尤其是看到小孩子在这么冷的天表演缩骨功钻洞,当真一阵心疼,让何顺上去给了二两银子,那杂耍的一家人千恩万谢。不过曹跃等人一走远,杂耍的一家人得到的二两银子便被街上的帮派给收去了一两半。

    北京城的人,活的有滋有味,虽然脸上的表情依旧是对这个国家的麻木,可是人人都过着自己平静淡定的生活。

    “唉……”曹跃叹了口气。

    “表哥,咋的了?”何顺问。

    曹跃道:“没事,饿了吧,吃点东西吧,北京城还是有许多好吃的,例如……那。”

    远处是一家叫做全福旺的羊肉馆,三层小楼,人声鼎沸,众人随即走了进去。羊肉馆里热闹非凡,一口口京味儿说出来,倒是很是有趣。一个小儿一口子老北京口音道:“几位爷里边请,是大堂吃喝热闹着,还是雅间阁楼清净着?咱全福旺可是北京城里最好的羊肉馆,羊蝎子羊蛋羊鞭羊排羊肋可劲造,爷您要是不满意但凡说个不好,咱敢伸出脸让爷您扇十个嘴巴子。”

    “就大堂吧,热闹。”曹跃笑道,“来三斤羊蝎子,三斤羊肉,三斤羊排,其他的你自己召量着来。”

    “爷您真会挑,是个福人啊,这些都是我们店里的招牌,爷您且等着,立刻上来!”店小二回头喊道,“贵客五位,羊汤先上,酒水满上!”店小二报的时候,尾音特别的长,听起来好像是唱大戏一样,格外有趣,倒是让曹跃的心情好了许多。人说北京人差不多人人都会说相声,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说话不自觉的就带着逗哏,要是两个老北京凑一起,别人就不用说了,听他俩对话就能了半天。

    全福旺里面各地的人都有,但以外地人居多,毕竟这羊肉在这个年代算是金贵的东西,有的地方练窝窝头都吃不起,能吃得起全羊宴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各地行商,偶尔有一些打牙祭的人家,进门选菜都要挑上半天。

    听着里面热热闹闹的谈话,何顺忽然说:“表哥,明天好像是小年夜了,腊月二十三。”

    “快要小年夜了吗?”曹跃恍然道,“还真是快啊,咱们都离开西安一个月了。”

    “是啊,不知道家里人咋样了。”何顺道。

    曹跃问了问他们,说:“你们家里还有谁啊?”

    何顺说:“我爹娘还有我两个弟弟,如今生活的还不错,吃得饱穿得暖。”

    王兵道:“我爹娘去世得早,我是在叔叔家寄养长大的,叔叔待我很好。另外就是我姐姐和外甥了,托将军的福,她们现在在纺织厂里做工。”

    旺财笑道:“俺家在潼关县里,做点儿小买卖,活的还可以。”

    小强挠着头说:“讷家里人多,讷娘生了十二个孩子,活下来八个,讷出来了他们才有吃的。今年陕西收成不错,再加上没什么匪患,估计他们也能过个好年。”

    何顺唉声叹气道:“将军,咱们啥时候回去啊?”

    “咋了?”

    “这儿总不是咱的地盘,待着没意思,听他们说话都别扭。”何顺小声道。

    曹跃忍俊不禁道:“你一口陕西腔才别扭吧,我感觉北京话挺好听的。”同时他的心里也在琢磨着什么时候回去,但慈禧上次召见了他之后,就再也没传过来话,好像是把他和他的部队忘了一样。

    回家,曹跃的心中升起了强烈的回家的渴望。

    正在此时,曹跃看到了一伙儿熟人最近了羊肉馆,是载涛带着载振以及其他几个贝勒爷贝子们。贝勒爷们要吃东西自然在王府吃就好,只是带头的载振喜欢热闹,觉得在王府中吃没意思,没有老北京的火热气氛。于是换了一身便装和载涛出来吃喝,只是他们带着玉佩穿着厚底真丝金边靴,北京城的老百姓那个没养成眼尖的本事。众人一看这两人打扮,得了,何止达官贵人,定然是那个府上的小王爷了,本来热热闹闹的羊肉馆顿时安静了下来,低着头不敢大声说话。

    载振还是一如既往地嚣张,如同上一次在荣禄府上拿曹跃下赌注一样,肆无忌惮。而且他前一次没有随载漪载涛一起被俄国人抓去,因为抢功那天他奉皇差视察保定的皇庄去了,也幸亏他去视察了皇庄,才免得被俄国人捉去。为此载振心里暗叫万幸,若是那些人中有他,怕是少不得被父亲庆亲王奕劻责骂。

    一进门,载振随意扫了一眼,忽然发现曹跃了。上次曹跃曾经在荣禄府上和大力士比武,又把荣禄府上的第一高手阿合查给打了一顿,自然印象深刻。在载振一旁的载涛倒是脸上尴尬起来,怎么又遇到这个瘟神了,当真倒霉的很。

    载振跑过来说道:“这不是曹将军嘛,怎么今天在这儿啊?”

    曹跃忙抱拳道:“见过贝子爷,贝勒爷。”

    载涛拱拱手还礼,载振拉着他说:“上楼去,上楼去。”

    曹跃忙摇头道:“贝子爷关爱了,我这就吃一顿饭,等一会儿还要回西大营当差。”

    “当什么差啊,你这人!”载振热情得不像话,拉了曹跃一把,倒是没拉动,曹跃什么身子骨,虽然载振略胖,可是曹跃一米八五的身高全身腱子肉,站在冰面上能压塌了冰面,岂能是载振这个小胖子拉得动的,载振又说:“你救了……”

    “咳咳咳……”载涛忙咳嗽起来。

    “唉,看我这张嘴。”载振道,“咱们就当培养培养感情嘛,来,来,来,怕不是升了官就忘了我们吧?”

    “岂敢岂敢。”曹跃无奈,被拉门拉到了楼上。

    几个贝勒和贝子被曹跃救过,因此这顿饭反倒是众人不断地对曹跃敬酒,曹跃所幸放开了,来者不拒,一杯接着一杯喝了起来。喝了两斤的酒,曹跃觉得有些困了,便借机装睡。载振又喊道:“走,去大照阁去。”这大照阁是北京城八大胡同青楼之一,也是一座比较有名的青楼,说它比较有名是因为这里要什么提供什么。

    曹跃进去之后,就和这帮子八旗子弟混在了一起,喝小酒唱小曲,抱着歌妓摸摸小手亲亲嘴。贝勒爷们见曹跃如此识相,倒是放下心来,看来这人也不是圣人嘛。只是曹跃对他们推荐来的鸦片不感兴趣,当然也不是所有旗人都抽鸦片,有些贝子贝勒玩了一会儿见天色晚了便回去了。

    等众人都走了,载振才忽然在曹跃耳边说:“曹将军,你知道谁是新的西安将军吗?”

    曹跃问:“还请贝子爷告知。”言罢将手中银票拿出来五百两一张的山西合盛元银票,直接塞进载振手中。

    载振顿时嬉笑颜开,李莲英果真说的没错,曹跃这人出手大方,只结交有用的人,看来自己的消息对他有用了,于是把银票塞进衣袖里,说道:“据说是升允和凤山二选其一。”

    “他二人是何人?”

    “这升允是蒙古镶蓝旗人,如今担任山西按察使,为人愚钝,不知道捞钱,他要是做西安将军,少不得你有麻烦。”载振眨眼笑道,“倒是凤山,此人是汉军镶白旗人,如今在骁骑营任翼长,走了荣禄的路子,算是越级提拔。”

    曹跃笑道:“还是贝子爷消息灵通啊。”

    载振道:“上几天你救了瑞贝勒,贝勒爷感谢着呢,你想让谁和你配合,递一句话就是。”

    曹跃拱手而笑,道:“一切还是由太后做主吧。”

    载振摇头道:“太后她老人家忙得很,下面不能把什么事儿都拿去烦他不是?”

    “这倒也是。”曹跃点了点头,道:“要是我来选,我倒是想选不那么愚笨的,这年头有钱谁不赚呢!不赚钱的人不成了傻子了吗?要是榆木瓜脑袋一个,耽误的可不是我一个人赚钱的路子,整个陕西官场咋办?都不赚钱了?就那一点点月俸够大家伙样得起妻妾家丁吗?贝子爷您说呢?”

    载振附和道:“这倒是,我也一直都说,自己的旗饷太低了,要不动用点儿手段,怎么能活得下去哟。”两人相谈甚欢,最后还是曹跃告辞而归,载振把消息传递给曹跃,算是报了载漪等人被救的人情了。

    回去的路上,何顺很是不高兴,一直以来话比较多的他低着头不肯讲话,王兵是个闷葫芦,旺财和小强更是人微言轻不敢说话,结果闷着走了半天。曹跃实在感到奇怪,回头说:“顺子,你他娘的怎么不说话了?”

    “哥,你怎么跟那群王八蛋称兄道弟的,你看看他们的样,眼睛里除了钱就是女人和鸦片……”何顺气呼呼地说。

    曹跃哈哈一笑道:“对咯,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不知道。”

    “我给你说。”曹跃抚了抚萌萌的马鬃,说道:“因为这些人消息灵通啊,不和他们打成一片,什么消息都不知道,得不到消息,怎门怎么回家?”

    “原来表哥你是为了早点回家啊。”何顺高兴起来。

    曹跃道:“你这臭小子,别胡思乱想,你哥我不是那种胸无大志只会享受的人。”

第240章 马福寿的出走

    吃饱喝足从北京城离开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北京城即将关城门了。看门的士兵见到曹跃等人骑着高头大马本来还想勒索一番,曹跃一阵冷笑,笑得看门士兵冷汗都出来了,感觉到这股人身上的威势,顿时吓得不敢说话了。

    带着不屑,众人回到了西大营。

    一进营门,曹跃就感觉到不对劲了,所有的士兵们的眼神之中出了一丝丝的异样和慌乱,甚至连门口值班站岗的士兵也心不在焉。曹跃默然于心皱起了眉头观察怎么回事儿,冲何顺示意了一下,何顺立即跑去亲兵营。

    曹跃心想莫非要发生暴动和兵灾?不可能啊,他的军队向来都不会无缘无故地闹兵灾,军饷虽然不高,可是按时发放,且都是一起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绝无可能兵变。

    进了公事厅,曹跃却见里面热闹至极,马福寿和二十几个军官在一起,而李石头、黄然、孙禄堂、冯牧澜、章程等十几位军官在一起,两方剑拔弩张地对峙着。

    马福寿的左右是他的长子马林和侄子马鸿涛,马林担任骑兵二团一营营长,马鸿涛担任骑兵二团三营营长,而骑兵二营营长冯洋则站在李石头身后。双方冷目相对,都不说话,但目光却不那么友好。连孙禄堂孙老前辈都很是生气,更让曹跃疑惑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当曹跃走进来之后,所有人立即起身敬了一个右手平胸的军礼,看来不管发生什么矛盾,大家对曹跃的敬重还是始终如一。

    曹跃双手一压,笑呵呵地说道:“哟呵,怎么都在啊,开什么会呢?”

    李石头立即尖叫说道:“将军,有人攀高枝了,二皮脸咯!”

    “你怎么说话呢你?”马林指着李石头的鼻子喊道。

    “怎么着,想打架来啊,来啊!”李石头脾气也不好,虽然他平日在老兄弟里是个活宝,可这不意味着他能受得了别人的气。

    “谁怕谁啊,来就来!”马林也是年轻人,火气也大得很,像一个爆竹一样一点就着大喊道。

    “操刀子!”

    “操刀子!”

    “你姥姥个球的!”

    “想死的快,是吧姓李的?”

    曹跃抱着膀子看着两伙吵架抄家伙,默不作声地走到中间的椅子上,冷笑着看着两方,渐渐地众人不吵了,抬起头看着曹跃。

    “吵累了吧?那就好好说话。”曹跃冷冷地说,“到底军营里面发生了什么?谁要是动手插嘴,我就送他见阎王。你们谁先说话?”言罢将手枪拔了出来,砸在手边茶几之上,发出砰的一声,众人更不敢说话了。

    李石头本来就嘴皮子凌厉,这时候站出来说:“二哥,有人反水!要走,不在咱们血军待着了,咱们家庙小,养不起大菩萨了。”

    “谁啊?”曹跃笑呵呵地问。

    “他……”李石头指着马福寿喊道,“就是他****的要走。”

    曹跃看着马福寿笑道:“马团长,怎么回事儿,早上还好好的呢。”

    马福寿制止了儿子和侄子叫嚣,叹了口气说:“将军,误会,一切都是误会。”

    “那就是不走了?”

    “也不是……”马福寿脸露尴尬,“这件事我是办的有点儿不好,您记不记得,我不是有一个四弟在甘军吗?”

    “马福祥?”

    “是。”马福寿道,“我四弟听说我来了京师,就从蓟州写信来了。”一想到四弟的嘱托,马福寿很是纠结地叹气说,“从前我曾经答应过董统制去他的武卫后军当差,所以董统制这次特地邀请。您知道,我们都是同一个宗教信仰的,所以……”

    “哈哈……就这么点儿事儿?嗨,我当什么大不了的呢。”曹跃大方地挥挥手笑道,“石头你看你,剑拔弩张的,有句话叫做啥来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武卫后军也是大清的兵,又不是投敌叛国,行,我明白你什么意思了。算了,你去吧。”

    “二哥!”李石头立即叫喊道。

    曹跃摆了摆手,说:“你去武卫后军也不能啥都不带,就带着几个手下去,这样吧,你去外面挑两百个愿意跟你走的精兵强将组成一营骑兵,带着武器弹药,去武卫后军也显摆显摆。咱血军出去的,个顶个是个好样的,别让人小瞧了你,觉你你是投靠人家。”

    “将军……”马福寿感动的老泪纵横。

    曹跃笑道:“马林,马鸿涛,你们去挑人吧。”

    两人哪好意思挑人,曹跃知道他们脸皮薄,将王兵叫来说:“你问问士兵有没有愿意去的,有的话你去帮着挑人。”

    王兵站在原地不动,曹跃问道:“你咋不动?”

    “属下是大人的亲兵,只负责保护大人,其余的事属下一律不能越界。”王兵答道。

    得了,忘记这小子是死木头脑袋了,曹跃尴尬一笑,指着何顺说:“顺子,你去。”

    “不去,打死我也不去。”顺子低着头说。

    “看你们这帮人小气样。”曹跃哈哈一笑,对孙禄堂拱手道:“孙老将军……”

    “好吧,我去问问吧。”孙禄堂毕竟是枪棒教头,承受能力强一些,于是走出议事厅去,在各个营房询问,与特地说这是曹跃曹将军的意思,说随按马福寿离开咱们血军,但总不能寒掺着去武卫后军,有人帮衬着他,也好让马将军受到重视,别让别人以为咱们血军出去的军官是攀高枝,咱们是凭本事凭实力。

    很多西族士兵本来心里打算跟着马福寿一起去武卫后军,可是一听到曹跃这句话,反倒是不好意思走了。结果满打满算,才五十几个骑兵愿意随马福寿他们走。

    曹跃一拍脑袋说:“这不行啊,这么点儿人,凑不够一个营,不行,不行!”

    “够了!够了!”马福寿忙说,“感谢将军大恩大德,他日若有差遣,将军只需一封书信,静庵必定不忘将军之恩全力办到。”

    曹跃哈哈一笑道:“以后在那边好好混,将来做武卫后军的翼长或者统制,咱们好相互帮衬帮衬。”

    “借将军吉言。”马福寿带着二十来个军官和五十多士兵,骑着马带着武器,奔向了直隶省蓟州大营。

    众人走后,曹跃才叹了一口气,众人知道曹跃是强作高兴,不由得为他担心,曹跃回头说:“整编一下骑兵一团,走的人从我的亲兵营里补充过去。”

    冯牧澜道:“将军,士兵好补充,倒是军官不好补充。”

    曹跃想了想道:“如今能够镇得住骑兵一团的,只能是孙老将军了,还请孙老将军不辞辛苦再担重任吧。”

    孙禄堂忙拱手道:“听从将军调遣。”

    曹跃又道:“将冯洋叫过来,他当了骑兵一团的二营长快半年了,应该熟悉,由他担任骑兵一团的副团长兼二营长,冯牧澜、张春平,你二人暂时担任骑兵一团一营三营营长,待遇冯洋商量提拔谁做连长排长和班长。”

    冯牧澜道:“将军,不如低级军官从亲兵营里选人吧?”

    曹跃摇头道:“亲兵营的人一个都不能当,一定要从骑兵一团里选拔,否则会出乱子。”

    冯牧澜想了一下倒也是这回事儿,于是和冯洋、张春平、孙禄堂一起商量了选拔名单,很快二十几个临时提拔的军官名额就出来了,曹跃大笔一挥准许了。士兵们顿时高兴了起来,马福寿的带兵走人却给一些人留下了好处,起码大家升官的空间有了。

    走了马福寿,并没有影响士气,曹跃第二天花钱给大家弄来了很多美食,毕竟今天是小年夜,北方的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夜是腊月二十四,大家在一起欢欢乐乐地过着小年夜,倒是一时之间忘记了忧愁。

    过了小年有几天了,曹跃还是无所事事,他前往总理衙门却始终见不着任何人,再一打听原来大家都放假过年去了,顿时一阵呜呼哀哉,看看大清公务员啊,还有年假!

    这天快过年了,曹跃再去总理衙门报道点卯,却意外地见到了军机首辅翁同龢在此,原来是《旅大租借条约》合同款,需要军机处的人反复考校。由于曹跃不是负责人,打听了一下便要撤走了,但翁同龢的学生见到曹跃,忽然叫住了他。

    这人面目清秀儒雅,戴着棉帽子猫耳朵,一副富贵相,见到曹跃说:“可是平定甘肃之乱的曹跃曹百川将军?”

    “在下正是。你是……”

    “在下张謇,江苏海门人。”

    曹跃大吃一惊道:“你就是状元张謇?”

    张謇忙道:“曹将军也听过我?多谢曹将军了。”

    曹跃道:“张翰林,您怎么也在这里?”

    张謇道:“翁中堂是在下座师。”

    “哦……”

    张謇、文廷式、汪鸣銮、王伯恭、徐致靖、杨锐被称为翁门六子,实际上他们其中只有张謇和王伯恭拜在翁同龢门下,其余人只是因翁同龢担任过会试的主考以及理想相同,在朝堂之中以翁同龢唯马首是瞻,形成的帝党而已。

第241章 实业救国

    曹跃对这个状元张謇十分感兴趣,因为张謇在民国历史上十分有名,他是中国的实业救国大家,他的一生几经沉浮创办了二十几个事业集团,财富最多时企业总价值相当于半个江苏省的年收入。让人感动的是,张謇用这些企业赚来的钱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创办了370所学校,这其中包括了中国第一所纺织大学即后世有名的上海市东华大学的前身中国纺织大学。

    此外他在吴长庆的军中担任随军幕僚的时候,因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帮助吴长庆写了《壬午事略》等文章上报朝廷,得到了潘祖荫和翁同龢的大力肯定。张謇甚至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所以对日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受到很多军队军官的推崇,袁世凯也对张謇非常尊重。

    在民国时期,张謇因袁世凯的邀请曾经出任过中华民国工商部长,大力推动发展中国的实业,为北洋政府的黄金十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北伐时期,无论是北洋军南下和革命军北伐,在路过张謇所在的江苏南通的时候,处于对张謇的尊重,两个军队均绕道而行,避免了战火燃烧到南通。不过张謇最终因为他的纺织集团受到日本纺织业的冲击,他的大生纺织厂最终被迫关门,在失望和无奈中,张謇最终病逝。张謇病逝之后,南通城万人空巷,送葬队伍排了十几里之长,比起五十年后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还要壮观。

    但是显然现在曹跃和这个状元倒是没什么话题聊,还是张謇主动聊起来西北战事来,说西北战局关乎全国此番虽然平定,但西北反反复复无不断战乱,连累的朝廷每年都要花大力气治理西北,朝廷财力日渐消耗,于国于民都不利。

    曹跃点头赞道:“西北之乱,的确很是滋扰朝廷。”随后他忽然自信一笑,道:“不过,在我看来,西北之乱不足为虑。”

    “将军为何这么说?”张謇难以相信这个口出狂言的人就是平定了甘肃之乱的曹二郎,要么他是有绝对的自信,要么他就是一个妄人。

    曹跃道:“我这么说好像是把几任皇帝都给得罪了,不过我还是要说,西北之乱很简单,就一个字闹的:穷!西北为什么闹?还是因为穷。西北地区干旱,庄稼的产量低,养不活那么多人,要么自己饿死,要么别人饿死,就这么简单。西北和河北还不一样,河北地区直隶山东热河,起码土地没有收成可以跑关里,跑去满洲,从光绪元年开始逐渐开关放人了,饥民可以闯关东。可是西北不行,西北饥民往西是更加干旱的新疆,往南是昆仑山,往东是河南山西,人口更多,往北则是蒙古王爷的领地,不允许民众开垦,所以只能铤而走险了。”

    张謇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笑道:“你看如何让西北富裕起来?”

    曹跃道:“要是有张翰林这样的人在西北,带动西北实业发展,西北饥民进了工厂做工,少了许多活不下去的人,哪里还有什么战乱。西北少了你张謇啊。”

    张謇一阵苦笑,摇头道:“将军说来说去,倒是把我绕进去了。”

    曹跃哈哈大笑。

    等了一会儿,翁同龢和李鸿章谈完了,他只是淡淡地看了看曹跃,并没有过多的和曹跃大交道,大概也知道曹跃倒向了后党,没有什么结交的必要了。倒是荣禄在翁同龢走之后,看着翁同龢的背影冷冷地说:“狂妄老夫,不知天高地厚,不日定有你好看。”

    可曹跃还是无所事事,上面既没有任务,也没有让他走,兵部还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他们。曹跃只好回到西大营对手下这两千骑兵狠狠地进行操练,把剩余的精力发泄在校场之上。

    大年夜这一天,曹跃接到了皇帝的邀请,去宫中赴宴,与此同时还有一位礼部的主事来教曹跃规矩。

    清朝的规矩是完全继承了明朝,而且清朝的来由也是来自于明朝,原本他们只是明朝的一个番邦属地,甚至还不如朝鲜的地位,明朝从来没有将清朝的前身后金当做一个国家。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部落,在收编了周遭部落,编成满汉蒙八旗军队之后,以二十万的军队趁机夺取天下。但中国太大了,满清帝国建立之后,为了能够稳固统治,采取了重用汉人读书人,推崇儒家文化,尊炎黄二帝为祖先的一系列主动融入中华文化政策,最终使得清朝稳稳固固地历经了二百多年。而清朝的礼仪,则是继承了大明朝的礼仪,并融合了满族的一部分礼仪。

    所以曹跃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之中,反倒是饶有兴趣地问起来每个动作的规矩以及意义,倒像是一个乖乖的学生一般。那负责教授曹跃礼仪的老师也是翰林出身,叫做韦正来,是山东人曲阜人,来自于儒家文化发源地,自然是从小就学习了礼仪方面的规矩了。

    恰好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两人学得快教得好,很快就基本上掌握了宫廷的礼仪。但韦翰林说宫廷礼仪不单单是行为动作,还包括吃穿住行言,完整的礼仪需要几年的时间学习,别看八旗子弟看起来一个个爱玩爱闹没个正行,但是到了正式场合人家的礼仪规矩倒是做足了,绝对不会在重大场合丢人。

    曹跃心说他们不会在重大场合丢人,可这有什么用呢。

    随后宫里来了一个叫做小德张的太监,带曹跃入宫共度佳节。

    能和皇帝一起过大年,当这是莫大的荣幸了,今儿个只有一百多位朝臣才有资格吃皇宴,曹跃以三品武官官职位列其中,不能不说是提拔了。

    皇宫里,笙箫齐奏,歌舞升平,诸多大臣也是非常欢乐,抬起头看了看上面正坐的慈禧太后和在慈禧太后身旁的光绪皇帝,心说从座次来看就明白,慈禧从紫禁城搬了出去,但紫禁城的主人还是慈禧太后。

    曹跃坐在最末一段,吃也吃不好,看戏也没什么意思,又不能随意走动,当真无聊得很。别人把此情此景当做荣耀,可曹跃新鲜劲一过百般无聊起来。

    不过虽然曹跃没有感受到什么特别的喜悦和激动,倒是被称为宰相的翁同龢成了宴会的明星,他在皇宴之中大谈变法维新的好处,处处彰显着自己的宰相之尊和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荣耀。

    曹跃看着嚣张的翁同龢,心想大概这就是他人生最巅峰了吧。

    果不其然,大年初一,慈禧将光绪叫到了慈宁宫,勒令光绪必须将翁同龢赶出京师,光绪想要分辨两句,可是一抬头看到慈禧盛怒的脸庞,吓得不敢说话了。

    慈禧直接递给他一道圣旨,说:“看完之后就盖上印发下去吧。”

    光绪拿过来一看,上书:协办大学士翁同龢近年来办事多不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可否,喜怒见形于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以胜任枢机之任。本应查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毓庆宫行走有年,不忍予加严遣,翁同龢着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

    光绪看罢之后险些晕倒,这是逼着自己将翁同龢赶走啊,而且措辞如此严厉,半分情面未留,简直令人发指。昨日翁同龢指点江山,今日便被赶出京城,人生起伏竟至于此。但光绪不敢违抗慈禧的话,因为慈禧万一一不小心过年以后就不回颐和园了,住回来紫禁城里,自己岂不是天天收到她的训斥?为了摆脱慈禧,光绪帝只好服从了。

    随后,光绪帝将翁同龢叫到了仁寿殿,将太后懿旨给了他看,翁同龢看罢抬起头的时候,见光绪两行泪珠不住留下,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君臣二人抱头痛哭。然而好话说尽也无济于事,翁同龢只能在大年初三,收拾一番之后,携带家眷离开京师。

    曹跃冷眼旁观进城里的风云,但是他知道,这只是京师风云的开始,戊戌政变的前奏而已。

    翁同龢走了,京师许多人前去送他,虽然翁同龢得罪过很多人,可是作为清流领袖和十几年的帝师,名满天下的大学士,新政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大年初三竟然有五百多人前去送翁同龢。

    孙家鼐、王文韶等朝廷重臣亲自相送,李鸿章也送去了书信,曹跃当然也去了,还帮着巡防营维持了一下秩序,翁同龢的学生张謇在师傅临行之前作了一首诗送给老师一路平安。其后,翁同龢从此之后从政坛之中消失了。

    曹跃随后邀请张謇前往八大胡同听小曲饮酒聊天,问及张謇将来如何,张謇也非常迷茫,他这次是来京师,就是筹款创办实业的。

    张謇受张之洞所托,将朝廷的四万锭织布机交给了他做官股,由张謇负责官商合办在南通建立大生纺织厂。但官方倒好说,可商这一方面去却不好办,因为张謇虽然家里有钱,却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场地、工人、桑户等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钱。

第242章 军机处

    在创办纺织厂之前,张謇曾经得到过汉阳兵工厂督办盛宣怀和江宁布政使桂松庆的口头承诺,他们承诺说如果张謇的纺织厂机器到位,他们愿意各出十万元入股投资。可是当张謇将纺织厂的架子建好之后,急切需要钱的时候,这两人一个称病一个装疯卖傻,不理会张謇的数次请求。

    绝望之下,张謇四处筹款,但杯水车薪,而前提投入的欠款却利滚利越滚越大,张謇无奈之下北上寻找老师翁同龢帮助,能否再户部打一打关系借款,毕竟翁同龢曾经担任户部尚书。

    可惜如今老师翁同龢又被赶出京城了,所以如今的张謇当真是急得心如火焚一般,就连身上携带的银子都不够了。

    曹跃听了他的介绍,心中大笑不已,未来赫赫有名的大生纺织厂啊,民国最大的纺织厂,中国纺织企业的龙头,如今居然缺钱。机会,这就是机会,抓住机会,不说别的,一股原始股在十年之后会飞涨一千倍。所以曹跃立即问道:“张翰林,你现在需要多少钱?”

    “二十万两。”张謇倒是没说实话,他实际上只需要十五万两就足够了。

    曹跃挠了挠头,二十万两的确是多,他这次北上京师准备了二十万两,但先前贿赂李莲英五万两,再加上其他的花销,身上还剩下十四万两,不知道接下来还哪里需要用钱了,所以曹跃不敢都拿出来投资。曹跃试探地问道:“若是我出二十万两,能占多少股份?”

    张謇惊讶道:“你出二十万两?你有二十万两?”

    “是。”曹跃微笑着撒谎道,脸上带着真诚和自信,让张謇不由得相信他真有二十万两银子。

    现在张謇需要钱都需要疯了,他明知道曹跃的身份,西北军阀,想了想咬牙切齿地说道:“两成,只有两成。”

    曹跃摇着头叹了口气,说:“那算了,算了,二十万两只占两成股份,我还不如投资放高利贷。张翰林,你觉得我放高利贷会有收不回银子的为难之处吗?”

    张謇无奈地苦笑起来,曹跃作为陕西新军的统领,当然不会收不回银子成为死账,也就是说人家根本不缺花银子的地方,可这二十万两银子对他来说又非常重要,厂子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于是他忍痛让步道:“两成半,最多两成半,官府就要占五成。”

    曹跃还是不满意,笑道:“这样吧,我出十万两银子,占两成。”

    张謇当然不可能接受,叫道:“这怎么成?绝对不行。”

    曹跃道:“我只能提供这个条件,别的不行了,你答应就答应,不答应就算了。俺们西北人说话直接干脆,也不愿意反复说啥讲什么条件。中不中给个痛快话吧,你要是说中,我现在就能拿出十万两银子来,你要是说不中,算俺没提过这件事。不过不管中不中,咱们还是朋友,是不?”

    张謇道:“是,我们还是朋友。”随后他起身来回走动,左思右想权衡利弊之后才毅然决定:“好,十万两,两成!”

    曹跃道:“还请张翰林执笔,谢谢合同,找证人见证一番。”

    “你现在真能拿得出十万银子?”张謇惊奇道。

    曹跃哈哈大笑,拿出十万两银子的银票递给张謇,说:“实不相瞒,早已经备好了。”

    张謇以为曹跃早就准备好入股大生纺织厂,却没听懂曹跃的意思是随时准备贿赂的钱随身携带,不禁对曹跃的谈判技巧佩服之至。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如发,一步一步给自己设了一个陷阱,恐怕他在总理衙门见到自己的第一天开始,就算计自己了吧。

    曹跃也非常高兴,十万两银子将来会给他带来百万的收益,他是第一次感受到可见的成功,毕竟这个大生纺织厂在未来是一定会成功的。曹跃忽然想到了既然自己可以利用大生纺织厂这个金手指,为什么不能利用其它已知的历史呢,例如清末股灾。中国在清末一共出现了三次股灾,第一次是1882年的开平煤矿股灾,第二次是1908年的橡胶股灾,第三次是北洋政府时期的证券股灾。如果自己早一点利用,那么未来何愁不会当一个投机商暴发户呢。

    想到这里曹跃心情更好了,在和张謇签订完合同之后,他正是拥有了大生纺织厂两成股份,而张謇也在忙碌了一阵之后发现京师没有人支持他,带着十万两银子回到了南通,专心致力于他的大生纺织厂了。

    而就在此时,慈禧召见曹跃第二次觐见,曹跃再花了五千两银子贿赂李莲英,李莲英算是和曹跃熟悉了,在他耳边说:“此次太后见你,主要是考校你对新政的看法。”

    曹跃心中有了打算,随着李莲英前往坤宁宫,觐见慈禧太后。

    尽管是过年期间,紫禁城里挂起了红灯笼,可是安静庞大的紫禁城还是露出了它的威严和冷漠。

    紫禁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故事,前一刻有人入主中枢,后一刻一定有人驱逐京城,当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就在最近这几天,朝廷接二连三地发出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调令。

    慈禧罢免了翁同龢的军机大臣之后,清廷的权利中枢军机处还剩下恭亲王奕忻(满),刚毅(满)、荣禄(满)、世铎(满)、徐桐(汉)、钱应溥(汉)、廖寿恒(汉)、王文韶(汉)。

    军机大臣奕忻久病,不理政事,原来一切都交给翁同龢办理,所以翁同龢才被人乘坐翁相。

    荣禄是总理衙门大臣,总领武卫军五军,手握重兵,并统领禁军,九门提督,身兼数职实乃后党第一后党骨干。

    刚毅是兵部尚书,总领天下兵粮调配,也是最坚定的后党之一。但此人心中全是满汉大防,当真是少有的朝廷糊涂蛋之一,可因为她是慈禧的娘家人,谁都扳不倒他。

    礼亲王世铎,满清正黄旗都统,为了八旗都统之总领八旗兵马(八旗之中镶黄旗为尊,但镶黄旗都统是皇帝,无暇管理八旗兵马,因此位列第二的正黄旗都统便成为八旗兵马真正的总统),兼任任内务府大臣,一直以来对慈禧忠心耿耿,是后党的领袖之一。但是世铎也是年纪大了,平日也不再军机处,尤其是世铎耳背,别人和他说话也费尽,他自己当然也不愿意招惹麻烦。

    军机处四个满大臣,两个年老不理事,一个太忙(荣禄)不理事,还有一个不懂事(刚毅),以至于军机处真正办事的反而是汉大臣。

    四个汉大臣中,快八十的徐桐是已经死去的(慈禧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的师傅,现任体仁阁大学士,后党骨干。然而徐桐和恭亲王奕?与世铎一样,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了,此时生病在家,平日也不理军机处的事儿。

    王文韶是武英殿大学士兼任云贵总督,为总理衙门三大臣之一,是后党之中少有的支持新政的人。

    钱应溥是工部尚书,两朝元老,曾担任曾国藩的秘书,这个人既不是帝党也不是后党,属于朝廷的实干派,一心一意为大清服务。

    廖寿恒是内阁大学士,刑部侍郎,军机大臣行走,支持变法新政,是帝党在军机处中仅存的硕果。只是他是翁同龢的支持者,而且入阁最晚,在军机处没有话语权,他唯一的权利就是能够直接向皇帝报告军机处的奏折了。

    四个汉大臣除了徐桐外王文韶和廖寿恒能干事儿,但不能主持事,而廖寿恒刚刚进入军机处难得重任。

    如今,翁同龢被赶走之后,军机处一下子停滞了运转,众人不知道由谁来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来。慈禧太后经过生死熟虑,选定礼亲王世铎代替恭亲王奕忻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世铎身体不好,所以由荣禄从中协助与他。大家都知道世铎身体不好,倒不是因为世铎矫情,他的耳背非常严重,眼睛又有些老花眼,所以军机处实际的中堂就是荣禄了。

    随后慈禧下令,李鸿章卸任直隶总督并出任黄河河道总管,直隶总督由荣禄兼任,为了协助身兼数职的荣禄,慈禧提携四川总督裕禄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四川总督由荣禄的叔父,原江苏巡抚瓜尔佳·奎俊担任。

    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人目不暇接,这其中隐含着一丝丝卸磨杀驴的味道来。曹跃冷眼旁观,心说看来李鸿章当真是年迈了,把争权夺利看得淡了,也甘心受人摆布指使了。若是年轻二十岁的李鸿章,还会这样坦然地接受慈禧的摆布吗?

    仅仅几天之内,京师的政治形势就变了一个模样,看来权力漩涡,不但能让人风生水起,还能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在其中窒息死亡。

    就在曹跃笑看京师风云变化的时候,李莲英来到西大营,曹跃连忙递过去一张千两的银子做“小费”,李莲英笑着说:“曹将军,太后懿旨,宣你入宫觐见,随我去吧。”

    曹跃心中奇怪,问:“李公公,后台宣我入宫……何事啊?”

    “自然是好事。”李莲英道,“你仔细着点儿,我的话都记着了吗?别犯了禁忌。”

    “记着了。”曹跃笑着说,心中骂道你个死太监,死妖婆!

第243章 西北大乱

    来到坤宁宫东暖阁,曹跃三拜之后跪在一旁,慈禧才着令其起身回答,慈禧问道:“百川将军,这几日觉得京城怎样啊?”

    曹跃小心翼翼地回答:“一切都觉得新鲜。”

    慈禧又问:“可否想一直在此?”

    曹跃小心脏跳得厉害,心说您可千万不要留我下来,我的事业在西北呢,嘴上应付说:“只要老佛爷需要,百川愿意做牛做马。”

    慈禧道:“做牛做马却不必了,过些阵子骠骑营翼长凤山卸任,京师重地,怎能缺了勇将拱卫,有人推荐你做骠骑营翼长。”

    曹跃心中大骂那个王八蛋推荐我的,老子弄死他,李莲英这个死太监骗了自己,什么好事儿,这明明是坏的不能再坏的事儿了。他说道:“奴才不守规矩惯了,只怕扰了达官贵人们。”

    “这倒是不怕。”慈禧道,“你可否愿意?”

    “百川一切听老佛爷的。”曹跃道。

    慈禧点了点头,道:“行了,今天倒是没别的事了,不过我倒是想问问你,你对新政变法如何看?”

    曹跃心情很糟糕,所以原本准备许多话回答慈禧这个问题,现在也没心情回答了,简单扼要地说:“新政固好,却不宜效仿王安石变法一样急切,有可能操之过急给国家带来伤害。”

    “嗯……”慈禧点了点头,本打算听曹跃继续说,可惜等了半天不见曹跃回答,问:“然后呢?”

    “然后……俺也不知道了。”曹跃“傻笑”道,“俺一介武夫,肚子里的墨水掏空了,再掏就是……那啥了。”

    “你啊你,理应多读读书啊。”慈禧道,随后示意曹跃下去,曹跃离开坤宁宫心中焦急起来,妈的老妖婆要把自己留在京师,断了自己的根基啊。曹跃警觉了起来,慈禧将自己留在京师,绝对不是存了好心,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留自己。她一定是看到如今西北大定,而留着曹跃的军队在西北,难免给大清留有隐患。

    尽管慈禧为了拉拢曹跃逼迫着让他入了旗,可是曹跃毕竟是一个汉人,西北血军骁勇善战,但凡曹跃有一点心思,难免会成为另一个洪秀全。所以慈禧打算将曹跃留在京师,留在自己身边,慢慢将其驯化为大清的斗犬——忠诚,凶猛——就像是袁世凯一样。

    曹跃心中焦急,绝对不能留在京师,这等于马困于厩龙困于滩,自己的手脚被切断了。如果曹跃是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可能会选择留在京师,担任慈禧推荐的这个什么禁军骠骑营的翼长。可以说慈禧为了留住曹跃也是煞费苦心了,骠骑营作为大清禁军,并且是禁军之中唯一的机动力量,只要曹跃在这个位置上当几年差,未来必定进入兵部,将来必定进入军机处执掌中央。

    但这不是曹跃的理想,甚至是曹跃最担心的情况,它打乱了曹跃心中早就计划好的西北定天下战略。

    回到了西大营之后,曹跃还是坐立不安,最可怕的预测出现了,清廷竟然将自己囚禁在京师。而按照之前的预计,曹跃必须要西北再一次乱起来才有机会回到西北执掌军队,但西北一乱起来,曹跃的西北整合计划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两全齐害取其轻者,曹跃逐渐下定决心,必须回西北!只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才能进退自如,绝对不能留下来!西北乱而朝廷还不放自己回去,那么曹跃只能反了。

    反清,这也是最糟糕的一步,甚至还不如留下来做骠骑营翼长给他未来带来的利益。

    正在他焦急的时候,忽然有人快马加鞭从西安送来礼物,曹跃打开之后是一封书信,是王宇写给自己的书信。王宇在书信之中断言,若是曹跃四个月没有回来的消息,便是朝廷准备将曹跃留在京师,让人接手陕西新军。因此王宇找到冉东、辛洛、丛晨、金玉贵、常国良和桑治平商议,如何能逼迫朝廷放曹跃回来。但王宇无权做出决定,他必须征得曹跃的同意,才能派遣军队应对。

    曹跃见到信之后,顿时一跃而起,大叫道:“知我者王鸿鸾也,知我者王鸿鸾也!”

    内心掩不住地狂喜,曹跃接着往下看去,王宇说众人商量了一个计策,那便是让安西羌人营谋反,再一次掀起甘肃叛乱,同时血军骑兵二团和步兵一团乔装加入羌人叛军,双方一东一西夹击西宁的邵武军。用消灭邵武军的办法来震惊朝廷,同时也铲除了血军一直以来在甘肃的最后一处隐患。同时血军开始闹饷,破坏陕西治安,死几十个人给朝廷一点麻烦。

    这个时间是四个月,也就是五月底,如果曹跃还没有返回陕西,血军将发动叛乱。而血军是否发动叛乱,取决于曹跃的信心和意志。

    王宇是个疯子,绝对是个疯子,可如果不是王宇这个疯子,曹跃也没有信心将军队留在西北独自踏上了京师之行。

    曹跃站起来左右走动,他坐不下来,因为这个决定对他来说关系着未来,何止是他的未来,也是西北的未来。

    曹跃闭着眼睛深呼吸,脑海之中回忆着和想象着西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曹跃的西北在他的谋划之下会不会比历史书上更好还是更坏,如果变坏将会多坏,会不会比二虎守西安西安城饿死一半还要惨烈。

    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未来的事儿谁能说定呢。

    曹跃下定决心,不管西北的未来如何,自己一定要掌控未来,而不是被人掌控,也不是被当下掌控。所以曹跃立即给西安发电报,让西安陕西新军司令部立即行动,不要等到五月底。发了电报之后,曹跃这才放下心来,接下来他要慢慢等待西北的消息了,同时也等着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好戏登场了。

    时间进入到了三月份,恰巧袁世凯来京办事,宴请曹跃叙旧,席间对曹跃手下骑兵大败自己的骑兵感慨万千,并暗示拉拢曹跃,若是曹跃能够进入武卫军,将来必有他的一个位置。曹跃嘴上答应的倒是利索,可是他自己还相当老大,岂能任在袁世凯之下。

    但袁世凯承诺,若曹跃来到武卫军,将来由曹跃担当二把手,着实让曹跃心动不已——可惜二把手就意味着随时随地成为三把手四把手,只要不是一把手,就绝对不安全。叙旧之后,曹跃也接到了命令,准备和骠骑营翼长凤山将军交权。

    就在此时,陶模以甘陕总督府紧急发电报给朝廷,陕西新军闹饷兵变,虽然遭到弹压,但陕西练军勇营无人能统御。陶模派遣陕西总兵魏风琛处置,但魏风琛称病并递交权牌说自己无力统领。随后魏风琛派遣手下参将高英,那高英得令之后带着大批金银珠宝进入灞桥军营,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高英暴毙于军营。法医鉴定是上吊自杀,但谁都明白高英岂能上吊自杀,也就是说陕西练军勇营无人能统领。高英死后,再也没有人敢进入灞桥军营。

    与此同时甘肃再次发生叛乱,朝廷甘肃的三大绿营之一西宁的邵武军遭到甘肃叛军的袭击,三千大军全军覆灭。叛变的羌人杀了西宁十万百姓男丁,让整个西北处于混乱之中,不单单甘肃发生叛乱,陕西省、西蒙地区、新疆、青海、四川、河南陆续出现大量装备精良的土匪。

    河南巡抚刘树堂向朝廷发来急电,他认为这些土匪是陕西流窜进入,并且这些人是闹饷之后害怕朝廷弹压的陕西新军的逃兵。而这些逃兵又是平定甘肃之乱的西北血军,这些百战之军进入河南之后造成的破坏比那些河南本地土匪大得太多。豫西二十几家富户遭到有组织的洗劫,而河南派遣清兵镇压,反倒被杀得落荒而逃,反倒死了三个将军。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四川川北,甚至保宁府张冲率军平息匪患却惨重伏击,保宁府巡防营全军覆灭。保宁府巡防营把总张冲被杀,九百七十八个清兵被杀,仅有二十三人因跳入江水之中生存下来。四川总督恭寿也从逃回的士兵得到一些信息,他也断定这些土匪是闹饷之后西北血军的逃兵,而且恭寿坚定地认为只有西北血军才有能力歼灭装备精良的广宁府的巡防营。而广宁府巡防营被歼灭极大地震慑了四川各地,导致川人不敢北上。

    消息传到了京师,立即震动朝野!

    甘肃又一次乱了,西北大乱!

    而因为闹饷,陕西练军勇营不肯出战,且无人敢带兵平叛,且不说有没有人能打败羌兵,就是弹压这些骄兵悍将,也没有人能做得到。陶模急得一日三封电报,眼看着羌人叛军席卷了青海与甘肃,武卫后军却坐不住了。

    武卫后军是由甘军组成,其主要将领马福寿马福禄等人都是西宁人,军中由五分之一兵士是西宁人,因此武卫后军立即闹起了事,甚至发生兵变。兵变的士兵要求武卫后军返回甘肃,平息甘肃之乱,杀灭羌人为族人报仇。

第244章 珍妃提亲

    武卫后军统制董福祥桀骜难驯,立即骑马赶赴京师,来到兵部尚书刚毅面前,直言要血洗羌部。董福祥虽然是汉族人,可董福祥的根本都在西宁府,羌人杀的全部都是跟随他的部族。董福祥直言说如果朝廷不给个交代,自己将率军直接回到西北剿匪。

    朝廷当然绝对不允许武卫后军随意离开,一来他们是朝廷的“禁军”,哪能随意开赴地方。二来嘛就因为董福祥的军队是西族叛军归降的甘军组成,即便这些年来甘军对清廷忠心耿耿,可是在满清大员心中,西族军队始终是朝廷心腹大患。满清防汉人是因为汉人英才辈出,而防西人则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满汉都言行佛教道教,学习儒家思想,处处与西族人不同,因此满清一直以来都对汉人只防不限,而对西人不单防还限,甚至将其驱逐到条件最艰苦的地区生存。

    朝廷好不容易将甘军调出了西北,岂能再让甘军再回甘肃,满清贵族也不是傻瓜,否则他们不会统治中国两百多年。刚毅军机处众臣商议起来,但众人毫无决定,只能向慈禧报告询问。

    慈禧听罢刚毅的汇报之后,环顾众军机大臣问道:“西北之乱,众大臣如何应对?”

    “调重兵!全力剿灭!”刚毅立即说道。

    “调兵,从何调兵?”慈禧问。

    刚毅道:“自强军可用。”

    “自强军可用?”王文韶出列道,“回禀太后,自强军不可用?”

    “为何?”慈禧问。

    “自强军乃张之洞所创,但其子却命丧自强军之中,张之洞因此解散了自强军。”王文韶道。

    “此事当真?”慈禧惊讶道。

    王文韶道:“其子张仁梃在自强军惩治军纪,得罪一些人,被人谋杀。张之洞心灰意冷,解散自强军,只保留三个营的兵力。但三营无帅,战力疲惫,断然无法胜任剿匪工作。”

    裕禄站出来说道:“微臣也认为自强军无法胜任。”

    慈禧叹道:“张香涛(张之洞)老来丧子,也是一难啊。”想到张之洞老来丧子,慈禧有联想到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病死来,感同身受难免为之垂泪不已,众臣立即安慰。当然,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镇抚西北的问题,一不能调甘军回甘肃,二无人可派。

    荣禄起身道:“太后,为今之计,只能派曹跃回陕整顿练军勇营。”

    “除了曹跃就没有别人了吗?”慈禧问道。

    刚毅起身道:“太后,曹跃年纪轻轻,当不得重任,奴才觉得应选一老将,做镇西北。”

    “你觉得谁合适?”

    “奴才以为李鸿章李大人合适。”

    一言既出,众人哗然,纷纷看着刚毅,心说让李鸿章去西北,你不是像李鸿章死吧?

    西北各军阀一直以来深受左宗棠的影响,西北名臣不是左宗棠的旧将,就是左宗棠的旧吏。而北洋系则是沿袭了曾国藩的的旧部,李鸿章甚至是曾国藩的学生,虽然左宗棠也曾经是曾国藩的学生,但后来左宗棠遭受陷害请求曾国藩帮助,但曾国藩生性谨慎(坐拥天下清军却不敢谋反)没有帮助左宗棠,一直以来将曾国藩视作自己最大偶像和挚友的左宗棠从此之后与曾国藩断交,并水火不容。乃至曾左二人过世之后,他们的旧历多彼此不容。

    李鸿章去西北,无异于将其置于火上炙烤,非但调和不了西北矛盾,反而会让李鸿章命丧黄泉。

    “不妥,不妥。”老成持重的钱应溥说道,“李大人旧伤未愈,理应修养一段时间,西北寒苦,怕是李大人身体受不了啊。”

    “言之有理!”慈禧立即说道,慈禧也知道李鸿章这一派系和左宗棠旧历那一派系的秘闻,而且她觉得亏欠李鸿章许多,这时候断然不可能让李鸿章去西北了。再说李鸿章擅长治国,而不擅长御军,让李鸿章去西北,就要调集武卫军。武卫军五军各司其职,岂能轻易调动。

    “如此说来,只能派遣曹跃回陕了。”慈禧无奈说。

    “这陶模太过无用。”刚毅气道,“堂堂一介总督,却无力御下!”

    “陶模毕竟当年只是左中堂行军粮草文书出身,乃进士出身,一介文人,多依赖者便是曹跃魏风琛康三石等。”荣禄道。

    此时刚毅忽然想到一个人来,举荐道:“奴才推举一个西北名将,此人乃绿营出身,潼关守备隋平安。”

    慈禧想了一下,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要询问一下西北具体情况,贸然下令将会引起西北叛军的更大反弹,便说道:“你给隋平安发一份书信,向他仔细询问一番。”

    “是。”

    西北各地动乱让朝廷措手不及,这时候他们也才感受到了曹跃当初在西北的作用,若西北无良将镇守,将使得朝廷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面临崩溃。不说皇上的维新能否继续下去,就是朝廷能否再把持西北也是一个未知数,很快荣禄向慈禧单独汇报,俄国公使卡西尼和英国公使窦那乐派遣大量人员向西北而去,不知所踪。英国人和俄国人一直以来对清朝的西北各省抱有觊觎之心,若是真被他们抓住了把柄,西北危险,西北危险,则大清危险了。

    此时的光绪皇帝的贴身太监王建斋找到曹跃,说皇上宣见曹跃,曹跃赶紧收拾一番,穿着僵尸服一样的朝服再一次来到紫禁城。这次皇上居然在宁寿宫召见的曹跃,而这宁寿宫正是珍妃所住的宫殿。

    见了皇上行了他既不愿意的三叩九拜之后,曹跃一脸的茫然,不知道皇上叫自己来后宫是什么意思。

    光绪也不说话,倒是他身旁的珍妃仔细看了个清楚,点头赞道:“是个中意的人,若是将蓝祺儿许配给他,当真是天作之合。”

    曹跃抬起头看了看这位妃子,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人和自己在后世看到的照片里的人一模一样,居然是珍妃,怎么回事?光绪皇帝是什么意思?

    此时只听光绪说道:“曹爱卿,起身吧。”

    “谢皇上。”曹跃站起来,拱手道,“不知皇上叫臣来,有何事?”

    光绪道:“曹爱卿可知恭王重病的消息?”

    “恭亲王久病,臣知道的。”

    “为了让恭亲王恢复身体,我准备找你帮忙,也是给你一场富贵。”光绪兴致勃勃地说。

    曹跃不敢接话,上次被慈禧坑了一回了,他可是领略了,紫禁城里果真没有人是简单的,这个道理。

    光绪道:“上次我问了一下六叔,问他对你印象如何?六叔说你能征善战,了就是咱大清朝的千里马万里驹,可见六叔非常喜欢你。六叔家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蓝祺儿格格恰好十五年纪,尚未婚配。我赐你们二人大婚,给六叔冲喜!”说着,光绪兴致盎然地站了起来,说道:“曹跃,你能迎娶公主,实乃莫大荣幸,以后可要好好对待蓝祺儿格格啊。”

    珍妃也说道:“是啊,曹跃,蓝祺儿可是咱们格格里最漂亮的一朵牡丹花,皇上用心良苦,你要体会啊。”

    体会你娘了个蛋!曹跃心中气得想要骂人,你们这是来通知我的吧,逼婚吗?上次逼我迎娶潘家的女儿,如今有逼我迎娶恭王的格格,我又不是种猪,任由你们支配婚姻大事!曹跃并不是对格格和潘家女儿有什么怨气,而是感觉自己的婚姻被别人操控,极其愤怒憋闷,这一口闷气憋在胸口,如今已经不吐不快了。

    “谢过皇上娘娘的美意,其实……臣心中已有良人相伴。”曹跃说道,他掏出陶悦给自己缝制的荷包,说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皇上和娘娘的故事,臣在西北也略有耳闻,臣羡慕不已。所以臣不愿耽误格格前程。”

    珍妃很是尴尬,心中却很是不快,看了看光绪,却见光绪也很是尴尬,这事儿闹的,明明是好意,却闹出这种误会来了。你一个做臣子的,娶格格怎么了?蓝祺儿长得确实不差,起码近三十年来格格们没有一个能有蓝祺儿漂亮的,且蓝祺儿性子柔弱,配你一个汉人绰绰有余了吧?当真是不识抬举,给脸不要脸。珍妃这个人一切都还好,只是心胸容不下事,性子也不好,她都能和自己的婆婆慈禧唱反调,整个后宫除了光绪喜爱,其他嫔妃和她的关系处的极差,所以当真是忍不了了,说道:“合着你的意思是,我们家格格还不如你口中说的那个民女了呗?”

    “娘娘,俺是个粗人,不过俺却认死理,一生一世只伴一人。”曹跃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光绪尴尬地一笑,心中却很是郁闷不已,自己这个皇帝还真是无聊得很,当媒婆都不成。却见珍妃又要生气,只得岔开话题,忽然问道:“曹爱卿,你对变法如何看待?”

    曹跃道:“朝廷变法,不是臣这种粗人能够看的好的,但臣也支持变法之中的一部分,例如建立专业的警察制度。臣以西北为例,西北乡镇以下治安往往依靠乡绅宗族,但乡绅宗族遇事往往会偏心于本族族人和本地人,遇事多有不公。遇到性子软弱的,处事不公也就罢了,忍一忍一辈子就过去。可是若是遇到性子刚烈的,立即揭竿而起占山为王,成为固匪。所以说宗族处置,即为朝廷节约了经费,却又为朝廷创造了无数个冤案不公,导致西北匪患不绝。”

第245章 锁住曹跃

    “说起来匪患,我最近看了陶总督的折子和其他各地巡抚的折子,西北最近很不消停,究其原因好像是勇营闹饷。你如今还没有卸任勇营统领一职,此事有你干系啊。”光绪长叹一声道,西北乱事再起,可折子全都送去了慈禧哪里,慈禧批过了之后又派人给他送来看看,光绪又成了傀儡了。他感慨的不是西北之乱,而是西北之乱他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而且即便知道了西北乱起,自己说什么也没有人听。

    曹跃当然不知道光绪此时心中的想法,只以为他因为西北战乱而叹息,心说这个皇帝还真是忧国忧民,可若说跟自己有关系——那也不能承认!打死也不能承认!

    曹跃立即满腹委屈地说:“回皇上的话,臣下来京师之后,与陕西练军勇营已然断了两个多月联系,西北到底发生什么,臣也不知道。”

    “若是你治理西北,你会如何防止西北不在有如此之多匪患?”光绪询问。

    曹跃想了想,说道:“法家治国,万事依法行使,有大清律不用,百姓心中没有公正的标准,没有了公正自然要自己寻找公正。大多数土匪乃出于各种原因,臣以为给百姓们以公平,足以占得民心,而后再徐徐剪灭匪患。”

    “若是按照你的方法,多少年可以消灭西北匪患?”

    “多则十年,少则五年。”曹跃保证道,“臣保证,西北再无匪患也。”

    光绪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让曹跃下去了,他心情很是激动,恨不得现在就派遣曹跃回到西北平息匪患。可惜他没有这个权利,只要慈禧在紫禁城之中,他就没有这个权利。都已经过了一个月了,慈禧怎么还不回到颐和园呢。

    这边曹跃刚刚离开不久,那边慈禧得到消息,听了卧底在光绪身边的太监汇报之后大为光火,珍妃这个贱人,居然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居然想着把奕?的五女蓝祺儿格格赐予曹跃为妻,这蓝祺儿格格的母亲是恭亲王府上的一个汉人丫鬟,因为奕?的一次酒后乱性,结果一次就怀了身孕生了蓝祺儿。恭亲王府人丁并不兴旺,恭亲王有四子五女,长子果敏贝勒载澂二十七岁便死了(这位大爷就是撺掇同治皇帝出宫嫖妓最终死于梅毒的那位大贝勒,有人说他也是被慈禧报仇害死),次子载滢过继给了钟郡王,三子和四子都没有活过十岁,还是次子载滢生了个儿子溥伟过继到了已经去世的果敏贝勒。而五女之中,长女固伦公主荣寿嫁出去之后,如今也成了寡妇,二女三女四女均早逝,唯独这个汉人丫鬟所生的五女蓝祺儿,偏偏活了下来如今已经十五岁。因为恭王府人丁稀少,虽然说蓝祺儿出身不好,可是起码人家是正经八百的格格,也颇为受到恭亲王的喜爱。

    恭亲王属于镶蓝旗,慈禧也属于镶蓝旗,怎么你一个镶红旗出身的妃子替我们镶蓝旗的人作出决定了,当真大逆不道。

    慈禧越想越生气,但后来太监说曹跃和珍妃吵了起来,那曹跃说早已经有了心上人,绝不肯再娶他人,气得珍妃回去之后砸碎了不少花瓶,顿时开心起来。

    活该,小贱人!

    慈禧将恭亲王的长女固伦公主荣寿叫到了宫中,并将此事说给了荣寿听了,荣寿是蓝祺儿的同父异母的大姐,因恭王府人丁稀少,也是极为珍视自己这个妹妹。

    荣寿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是晚清历史上,荣寿做出了许多影响中国未来的大事,她是慈禧最喜爱的干女儿,很多人巴结贿赂她。许多慈禧不批准的事儿,只要荣寿一说,一准慈禧答应。若是有人得罪了慈禧,必死无疑,但只要能够求得荣寿的帮助就必定安然无恙。而被慈禧一直以来忌惮的恭亲王一生之中几起几落,多亏了长女荣寿从中调合他和慈禧之间的矛盾。

    荣寿原本住在宫中一直陪着慈禧,但是慈禧搬出紫禁城住进颐和园之后,恭亲王又生了病,荣寿便回到家中去住了。慈禧将她叫来之后,荣寿还带着一丝疑惑,待听了珍妃的馊主意之后,义愤填膺道:“我们恭亲王府的事儿,轮不到她一个外人插嘴吧?老佛爷您在宫里,她就这么说嚣张跋扈,若是你回去颐和园,这北京城指不定被她闹成什么样子呢。”见慈禧不悦,荣寿问道:“老佛爷,您的意思呢?”

    “这个曹跃不能留在京师了。”慈禧道,“西北战事再起,非得他去不可,只是他这一去朝廷倒是不放心。”上午刚毅又来汇报,说隋平安借口生病不肯就任练军勇营统领一职,再问原因,隋平安回电说自己骑马摔坏了,气得刚毅又要训斥,结果倒好,电线再一次被义和团的乡民给拆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五次被拆了电线了。

    刚毅据实以报,慈禧分析西北之乱必须要有一骁勇战将前去平息才行,而熟悉西北又骁勇无敌的人,只能是曹跃,所以放曹跃回西北,也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荣寿是多聪明的一个人,立即明白了慈禧的意思,慈禧是担心这个汉人不受控制。珍妃的馊主意虽然说让她生气,可冷静下来一想,若是能用蓝祺儿拴住曹跃的心,倒也不是一件坏事。蓝祺儿出身贫贱,只是一个汉人丫鬟的女儿,嫁给曹跃倒是蛮相配的。当然,这件事若是珍妃主持自然是不行,若是慈禧主持倒是允得。

    荣寿笑道:“老佛爷,若是曹跃做了驸马,不就是自家人了吗?珍妃那个贱丫头多嘴的很,可是主意不错。老佛爷,若是您赐婚的话,这意义就是不同了。”

    慈禧点了点头,道:“蓝祺儿这个丫头我也是知道,天生是个幸运坯子。那时候以为是恭亲王府上的丑闻,她娘还吃了堕胎药,却也没打下去。生下来健健康康,倒是越长越漂亮,出落得花容月貌了。这蓝祺儿若是能用来拉拢曹跃,却是一大作用,不枉一个汉人的女儿做了格格。”

    荣寿道:“如今唯一担心的是曹跃不是有心上人了吗?这事儿难办咧,须得有人提前暗示一下。”

    李莲英在一旁笑着小声说:“老佛爷,老奴愿意去暗示一二,曹跃倒不是不识时务的人。”

    “也好,李谙达你去传传话最好不过。”荣寿大公主笑道。

    慈禧想了想,也点了一下头来。

    李莲英随后来到西大营,却得知曹跃正在率兵剿匪,原来京师赴京如今出现了一伙儿义和拳拳民,杀了城西远郊老爷庙刘姓一家。原因是刘姓一家是给北京城中外国使馆区东交民巷德国大使府上拉大粪的民夫,人家德国人平日赏赐他家一些小玩意,再加上他手脚不老实从德国大使馆中偷了一部分东西回家,刘家人变卖之后得了许多钱财。同村的其他人见到之后便眼馋起来,寻思了一下找到了一伙儿刚刚加入义和拳的队伍,说这刘姓一家人不是东西,仗着洋人做主子欺压百姓,咱们千万不能便宜了他。

    义和拳如今在华北越来越势大,许多地痞无赖和热血青年加入其中,所以趁机作乱者良多。偏偏这一伙儿人就是这么一群游手好闲者组成,于是跑过来半夜跳进了刘家,杀了刘家一家人,抢了钱财之后跑了。

    天子脚下一家人被杀,且杀的人还是德国大使馆的民夫,这件事立即引起了总理衙门的重视。荣禄责成九门提督崇礼侦办此案,崇礼打听得知杀人者为一伙儿义和拳拳民,因此向荣禄汇报,而德国大使海靖则要求大清政府对暴徒予以严惩。

    海靖跑到内阁总理衙门处,威胁新任内阁总理大臣裕禄说,如果你们不处置好,我们将用军队替大使馆的人报仇,替基督徒报仇。

    裕禄吓得不知所措,赶紧跑到他的老大荣禄跟前报告,荣禄想了想说:“这件事好办,交给九门提督府去侦办吧,公事公办就是。”

    九门提督崇礼于是责成骠骑营缉拿这一伙儿顶着义和拳名头的强盗,骠骑营翼长凤山如今正准备和曹跃交接权利,恰好发生此事,便跑到西大营,邀请曹跃的军队与骠骑营一同出战寻找缉拿这伙儿义和拳暴徒。

    曹跃闲来无事,便带着一千八百骑兵跑出去协助缉拿义和拳暴徒去了。

    那伙儿名义上打着义和拳实际上的暴徒残暴至极,刘家一门八口全都被杀,五个女人更是全都遭到百般****而死,这其中包括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当真歹毒。

    凤山即将离开骠骑营,所以倒也懒得管太多,便问曹跃怎么看,曹跃说杀刘家的人必定是老爷庙附近熟悉的人,只有熟悉刘家的人才知道刘家的财富和生活习惯,向凤山建议将老爷庙的人都抓起来严加审问。

    凤山立即说:“既然曹将军有办法,以后骠骑营也全都交给你,这件事便由你来处理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 第一时间欣赏庚子猎国最新章节! 作者:西门晓生所写的《庚子猎国》为转载作品,庚子猎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庚子猎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庚子猎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庚子猎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庚子猎国介绍:
关于庚子猎国:
【2o14星创奖“传承”主题季参赛作品】
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西北王曹跃率二十万西北健儿进京勤王,力战列强后忽然发难推翻大清,建立大中华帝国。
看此曹贼,如何一跃成为西北之王,如何应对八国联军,如何戏弄日本,如何征服亚洲,如何攻取非洲,如何搅乱欧洲,如何率领中华民族成为世界霸主。
曹跃道:“富士山下赏花,克里姆林宫看雪,华盛顿郊狩猎,白金汉宫内宿夜,凡尔赛宫中调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我中国人之所,便是我中华之领土!”
庚子猎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庚子猎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庚子猎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