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春秋大领主TXT下载春秋大领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春秋大领主全文阅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春秋大领主txt下载     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70章:大喜事啊!

    吕武记得隋朝的“隋”一开始其实并不是这个“隋”,而是“随”这个字号的。

    对了,好像杨坚一开始是被封为随国公?

    这样一来,杨坚开了一国,国号要么是按照地域性质,不然就是用自己的“封号”,来作为国家的名字。

    为什么会被改成“隋”,吕武一时间还真的没有想起来。

    不管是按照地域性质。

    比如,刘备在巴蜀立国,他自己选的国号是延续“汉”,当代人称为“季汉”,后人却叫蜀国,算是地域性质的国名。

    又比如李唐,他们是出身陇西李氏,李渊是唐国公,国号用爵位来命名。

    西方文化没有入侵之前,华夏选国号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

    这就说明开国的话,国号其实是能选的。

    吕武想得有些远。

    他现在需要确认的是,自己差不多两年没有在封地,起到的变化是自己接到汇报的那些,还是有什么被遗漏掉。

    文牍看到一半,室外走廊传来了几声动静。

    有孩子在外面打闹?

    吕武心脏抽搐了一下!

    他离开前,自己的几个孩子最大也就一周岁,剩下的是几个月大。

    出征归来的迎接仪式上。

    吕阳那种用看陌生人的目光,却是张口叫父亲的画面,令吕武一辈子都忘不掉。

    其余的几个子嗣,他们不会出现在迎接仪式上。

    “阿大现在已经三岁了啊……”吕武站起来,走过去打开了门。

    走廊的远处,女仆小心翼翼地带着吕阳、吕伟、吕欢和吕怡在玩耍。

    吕武刚开门,他们听到动静全看过来。

    女仆脸上出现惊色,第一时间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别提现在这个年代了。

    哪怕是以后世的开明。

    特殊家庭的一家之主,威严还是大到顶天的程度,亲人丝毫不敢冒犯,佣人更是内心充满了恐惧。

    而现在一家之主的权力更大,处死几个仆人,不会比杀鸡的难度更高。

    或者说,杀鸡的难度远比杀仆人更高。

    毕竟,鸡不是那么好抓的。

    吕武觉得几个孩子过来的事情很有蹊跷。

    他是一家之主哦!

    回来肯定是需要了解封地的情况,再掌握各项数据。

    以现在贵族的行事作为,与亲人温存其实理所应当被推迟的。

    这一点不独是老吕家,每一家的情况都相同。

    老吕家的底蕴是差了点,还能差到孩子能跑来干扰一家之主干正事?

    吕武对自己的几个孩子招了招手。

    作为老大的吕阳站在原地看着吕武几个呼吸的时间,迈着小腿率先走动起来,身后跟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吕武看向那些想跟上来的仆众,吓得那些仆人继续以头触地。

    “怎么过来了?”他将孩子带进室内。

    几个孩子估计也没少过来这边玩耍?

    吕阳还能站在原地。

    其余三个孩子撒欢似得到处乱跑起来。

    吕阳还没有回答,外面走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来的是赢?。

    她在外面请示,进入后问安,略略惶恐地说:“已有交代,不想阿大……”

    吕武制止赢?将话说下去。

    他在等吕阳自己回答。

    “阿母言你乃我父,不知何为阿父,只知为至亲至爱? 心有所念故而前来。”吕阳说得奶里奶气,却是一副小大人的语气用词。

    吕武听得眉头挑了挑。

    这是一个三岁孩子会讲的话吗?

    应该是有人教的。

    吕武想到了一个在自己家住了两年的人。

    那人叫师旷? 平时就是由他在教导吕阳。

    关于这一点,是吕武同意的。

    另外,吕阳和师旷并没有正式的师徒名份。

    吕武有些搞清楚状况了。

    这些孩子过来,很明显赢?是后来才知道? 也就不是出于她的主意。

    考虑到老吕家的家臣对家族发展非常看重,更知道一家之主的责任? 一样不会搞出这种事情。

    用最简单的排除法? 只剩下吕阳自己拿主意? 要不就是师旷教的了。

    吕武并不想进行追究。

    他干脆让赢?将姬晗、姬妏和赢幸也一块喊过来。

    将仆人给挥退? 自己一家子待在这件室内。

    一家之主的吕武观看文牍? 几个女人要么看孩子? 要么是在干一些手工活? 再时不时地互相聊一句,

    吕武没追究。

    赢?却不能当作没发生。

    那些仆人会彻底倒了霉? 管事说不定小命不保,其余仆众最轻也要遭到鞭挞。

    没有例外的是? 有一个算一个都会失去照顾吕武子嗣的资格,对他们来说这个惩罚跟丢命没区别。

    “口众接近二十万了?”吕武略略有些恍惚。

    他离开之前? 老吕家不计身份的总人口也就十万出头。

    两年间不但抓捕野人和胡人,吸引一些破落户过来定居? 购买奴隶,少不了吕武一再送俘获的俘虏回来。

    可是,人口的增涨也太快了一些。

    “不能再吸纳人口了啊!”吕武知道这样很不正常,主要是家族历史还太短。

    一个家族的人口多寡当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要让那些人有归属感。

    要不人越多,家族就会越混乱。

    得益于老吕家特殊的管理制度,人口暴涨暂时没有出什么乱子,劳动力大致上还是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可是,归属感真的不能少,不然发生点什么事,超大概率会是一个树倒弥孙散的结果。

    吕武很清楚一点,归属感这种东西很重要,又显得很虚。

    华夏类似的例子多得是,朝代更替那么多次,能说没人留念前朝吗?

    赵氏主宗被灭,他们的一切都被瓜分,没见那些赵人有太激烈的反抗。

    现在赵武重新抬起了赵氏主宗的大旗。

    赵氏主宗覆灭又得到复立只是七年内的事情,不能说没有赵人怀念赵氏,却看不到赵武复立后,有出现从者云集的画面。

    人心所向的前提是自身够强。

    比如:

    来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

    不可明说的吃人魔王向格腊斯逼近。

    卑鄙无耻的窃国大盗进入格尔勒诺布尔。

    拿破仑·波拿巴占领里昂。

    破仑将军接近枫丹白露。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巴黎。

    蛤!!?

    是不是太过于现实了?

    说白了,所谓的人心所向,其实就是锦上添花。

    当然,没有人心的基础,什么大业那是绝对干不成的。

    矛盾,就矛盾在这个地方。

    “奴隶数量多达十二万……”吕武看到这个数据,眉头控制不住皱了起来。

    其实这个才正常。

    谁让吕武的发展路线就是尽力收拢野人,又去北方不断掳掠?

    另外,他还在战场上不断地抓人,光是这一次南下,抓到的俘虏就超过一万,别说后面国君又赏赐了八千郑人。

    不知道是不是国君刻意,分配给吕武的八千郑人中,妇孺占了绝对的多数,壮年男性只有数百。

    其他家族肯定不会满意,甚至会满腹牢骚。

    吕武对女人的数量占了六千,孩子占了一千多,剩下才是成年男性,感到无比的满意。

    尤其是事先已经知道老吕家人口突破二十万为前提。

    现在老吕家已经相对不缺劳动力了。

    不看兵源素质,“徒”与“羡”合起来能有两个“师”,已经符合一个中等贵族该持有的武力。

    “徒”就是正式的武士。

    “羡”则是属于贵族的临时武装,以国家层面叫预备役。

    平时的话,吕武当然没可能拉起两个“师”,就算一个“师”都显得有些勉强。

    这个勉强是因为“徒”的数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晋国“师”该有的战斗力。

    所以了,老吕家拉出一个“旅”,有军备优势的加持,跟其余家族的一个“师”掰腕子是没问题的。

    要是拉出一个“师”,对上其余家族的两个“师”,不出意外其实会是输掉的局面。

    等于说,动用的兵力越多,老吕家就越赢不了。

    这种硬伤,是每一个新兴家族都有的。

    吕武知道对自家来说,接下来注重什么才是关键。

    除了保证有足够的产粮区之外。

    他需要用三年的时间,将一个“师”的战斗力给弄上来,同时加强对“羡”的训练。

    而三年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会释放将近两万名奴隶?

    到时候能留下多少不好说,总归不会太差。

    吕武正想着事情,几个家人很努力维持温馨的气氛。

    外面却传来了通报声。

    宋彬笑容满面地进来,说道:“主,数岁往北而去之人,归来矣!”

    吕武先是有些没反应过来地稍微一愣,抓住“往北”这个关键词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霍地站了起来。

    也就是三年……还是四年前,他分别派出两支队伍,一支去了西北,另一支去了北方,为得就是寻找好的马。

    这些年,不管是哪一支都没传回音信。

    吕武后面又陆陆续续派出小队,说什么都要改善自家的战马质量。

    “归来者几人?可带回好马?”他先问人,再问有没有完成任务,与现在的贵族有点格格不入。

    葛存不断点头,说道:“带回数百匹马,又有自称楼烦之人随行。”

    楼烦?

    吕武听过这个名字。

    他们是诸夏早期的北方游牧民族。

    根据一些史料,关于楼烦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是,楼烦为北狄的一支。

    另一个则是,楼烦其实是周王室的分封国之一,爵位为子爵。

    没有争论的是,楼烦人极度善于骑射。

    吕武想了想,对吕阳招了招手。

    这大儿子表现得跟小大人一样?

    吕武不愿意玩什么非主流,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子嗣。

    现在那么干,其实才是取乱之道。

    吕武甭管吕阳到底懂不懂,打算时常带在身边,来个自小的耳目濡染。

    寻找良马对老吕家非常重要!

    事关老吕家能不能搞出自己的特色兵种。

    吕武带着迫切的心情,抱起吕阳急急地出门了……

第271章:骑兵啊,骑兵!

    吕武“阴”地上的城池已经在今年建好。

    它是一座长三里和宽三里,看上去四四方方的城池。

    在城墙的高度上,有一套规格限制下,“阴”城的城墙高度接近七米、厚度四米。

    如果能选的话,吕武其实并不想造这么一座城池。

    他会造有曲线的城墙,也就是并非笔直,存在一些棱角,增加城墙上弓箭手可射箭的角度,造成攻方在攻城期间更多的损失。

    在建城方面,其实可以借鉴一下西方。

    不是说要完全模仿。

    西方的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领主的私人城堡,用来保护领主本身的侧重更多一些。

    东方的城池,主要用途是将包括贵族在内的更多人一块保护起来。

    因为东方和西方建城的出发点并不一样,导致的是形成两种理念。

    西方人并不是无法建造大城,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某个区域的防御价值,比如领主的居住区,导致外围城墙一般也就四五米高度,再高就不乐意去弄了。

    他们会在城内弄出更多的防御工事,增加一些低矮城墙之类,或是非主观的让城内交通变得乱七八糟。

    总之,西方城的布局看着会更乱,乱到好像根本没规划。

    乱有乱的好处,不熟悉地形的敌人进攻速度遭到遏止;熟悉地形的守军则能层层抵抗,甚至还能依托防御工事进行反攻。

    最重要的是,西方人不会因为外围城墙失守,心理防线也跟着崩溃。

    东方的城池会更加注重城墙,有能力会尽量加高,并且会在城墙上部署足够的防御器械。

    可是到了城内,东方城几乎就看不到什么防御工事了。

    导致的是,一旦东方城的城墙失守,基本上就难以依托防御工事继续坚持下去。

    这个也是为什么每次城墙失守,东方城池的守军会立即崩溃的原因。

    毕竟,西方城的规模也就那样,只有领主以及一帮封臣、近侍、亲族,自然还有军队,才有资格居住在城堡,普通平民是在城外的小村庄之类。

    另外,西方领主其实没有保护平民的义务或责任。

    东方的话,不管是真正封建时代的贵族,还是到帝国时代的官员,保护平民都是责任和义务。

    这样的话,东方城池里面最多的是哪类人呢?

    肯定是平民的数量最多。

    当然了,那是以后,春秋时期的诸夏,能居住在城内的人,其实也是经过特别甄选的。

    关于这一点,公元前春秋时期的诸夏,倒是跟中世纪的西方一样。

    吕武已经看过相关的数据。

    居住在“阴”城的人口约有四千? 除开常备的贵族护卫之外,仅是奴仆的数量就占了数百? 家臣以及家属占了少数的一部分,更多的则是不属于贵族护卫的武士。

    平民……,也就是属民,其实是不够格住在城内的。

    “阴”城外围还有“郭”以及“町”。

    属民被安置在各个“郭”? 要不就是周边的各个农庄。

    “町”则是用来安置商户以及奴隶。

    只是“阴”地现在根本没多少商户,“町”也就主要用来安置奴隶。

    更多的奴隶是在各处农庄。

    现在“城”是“城”? “郭”是“郭”? “町”是“町”? 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吕武要见的人在郊外。

    这也就导致他们不但要先出“阴”城? 还要途径好几个“郭”和“町”。

    看不到太多没事可干的人在游荡。

    街道之上? 孩子与妇孺的身影最多。

    他们看到吕武的队伍经过? 大人会将小孩拉到路边? 拉着孩子一起跪在地上参拜。

    其实,春秋的贵族不至于骄横到这份上。

    平时属民看到吕武不用下跪? 只需要让开路,愿意就行礼问候? 笑嘻嘻看着也行。

    奴隶则不一样。

    奴隶不能走贵族会走的道路,不是在干活看到贵族必须下跪? 甚至不能盯着贵族看。

    老吕家讲究的是将劳动力合理分配工作。

    想看到到处都是人,要么是清晨时分的上工之前? 不然就是傍晚下工之后。

    其余时候,劳动力都在义务或有偿劳动。

    出征归来后,吕武还没有认真巡视自己的领地。

    其余贵族是怎么建设自己的领地,不关老吕家什么事。

    吕武对建城的要求比较多,注重的是规划。

    这也就导致在老吕家这边看不到乱七八糟的建筑,不管是什么用途的房屋,必定是排得整整齐齐。

    对他来说,整整齐齐远比其它什么更重要!

    不是什么强迫症犯了。

    是作为一个新兴家族,不止要在军事上有自己的特色,民政上需要将规则显示在方方面面。

    来到郊外。

    还是那个迎来送往的亭子。

    远远地能看到亭子周边的空地聚了不少人,男女都有。

    离得近了立刻能看出那些人的穿着与诸夏人是不同的。

    那些人甚至在肤色上面也看上去更深一些。

    肤色深,可能不是天生长得黑,也许是风吹日晒?

    更可能是出生洗一次澡,死后再洗一次澡,一生仅有的两次洗澡所导致。

    吕武知道有楼烦人过来,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没可能带着自己的大儿子,两人就给大大咧咧地过来。

    随行的还有五百护卫。

    这些护卫中存在两百名真正意义上的甲士,其余也是一身铁甲。

    吕武在看那些楼烦人。

    楼烦人发现有队伍靠近,也在观察。

    在吕武眼中的楼烦人跟赤狄没有太大的区别。

    很少才能身穿布料做的衣服,更多的是一身兽皮或羊皮,一致的是披头散发。

    穿着打扮没什么好看的。

    吕武主要是观察这批楼烦人携带的武器。

    大多数楼烦人都背着弓与箭囊。

    弓看上去跟诸夏这边的款式差不多,只是用材方面会存在区别。

    箭囊里面的箭是箭镞朝下,倒是看不出箭镞是用什么材料做成。

    “仔细观察他们。”吕武还抱着吕阳,没刻意压低声音,说道:“装扮不用多看,看他们的言行举止,再看他们携带的武器。”

    其实,吕阳有点排斥被吕武抱着。

    小孩子已经开口抗议,只是没啥卵用。

    对他来说,吕武的臂弯以及胸膛,一点都没有小姐姐的柔软以及香喷喷,硬邦邦的感觉不太好受。

    “木棒,石头,骨头。”吕阳软萌萌地说。

    吕武却是感到了意外。

    自家儿子听得懂自己在说什么。

    对于事物的分辨也很犀利嘛!

    游牧民族没有掌握冶炼技术,他们现在也不敢南下烧杀掳掠。

    说他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会显得很过份。

    只是无论从社会等级,还是各项技术的掌握,楼烦人绝对高级不到哪去。

    现在为吕武驾车的人换成了倬,青已经荣誉退休了。

    这件事情吕武早就拿定主意。

    起因是青没有得到吕武的允许,作战对象潘党喊暂停,真的就给暂停了。

    只是,吕武没讲这事,说法是青的服务应该得到回报。

    他要是如实讲出为什么不让青再当自己的驭手。

    青肯定会自杀的。

    而这,并不是吕武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楼烦人在喧闹。

    不是要搞事。

    他们看到了护卫吕武过来的部队,脸上满满都是羡慕,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要是能够听得懂楼烦话,他们在品头论足的是老吕家士兵的装备。

    吕武看到了几张熟面孔,再看他们一副凄凄惨惨的模样,对吕阳说道:“若是事成,此些人等皆是我家功臣。”

    小朋友脑子里列出一排问号。

    他不理解那些束发,却是一个个看着像乞丐的人,算是什么功臣。

    那些像是乞丐的人,他们出发之前队伍中有六十六人,回来时却只剩下二十三,有四十三倒在了路途之中。

    吕武问清楚带回了多少马匹,检查了一番。

    这一次带回来的马数量超过四百。

    其中公马五十八,剩下的全是母马。

    吕武不懂相马,却能分辨出跟中原马不一样。

    他再一次过问了每一个人的名字,并且教导吕阳向他们致谢。

    明明是一群经历九死一生的人,只是因为吕阳的道谢,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再发誓必定效忠阴氏,至死不渝。

    不是一出生就拥有一切的吕武太明白这群人的不容易了,不但之前的许诺也会一一兑现,还会进行额外的奖赏。

    不用赏赐,只因为所获得的,都是他们所应得的。

    没有活着回来的人,亲人也会得到吕武的奖励,他们的子嗣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前途。

    吕武也接见了楼烦人的代表。

    那是一个约四十来岁的人,面相什么的不论,长得比较矮。

    经过翻译,吕武才知道这个中年人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带来了自己部落的所有人,只是绝大部分滞留在边境线。

    这个人口只有四百来人的部落,他们是来投靠老吕家的。

    吕武麾下并不缺养马人,缺得是对草原那边熟悉的人。

    至于这个部落是不是诚心来投靠?

    几百人而已,能扑腾出多大的水花?

    根本不用有过多的纠结。

    北方贵族经常有北方的部落想要投靠,只是绝大多数贵族压根不乐意接纳。

    现在这个年代,过于遥远的地方不论,东方还有超过诸夏的文明吗?

    尤其是诸夏现在压根就不缺乏武力,真要搞事,还不知道是谁搞谁。

    “阿大,等你成为一个小伙子……,或许也不用?”吕武沉吟了一小会,继续说道:“打开获取蒙古马的渠道。最多再过五六年,咱们家就能成规模地发展骑兵了。”

    小朋友脑子里再次出现一排问号。

第272章:睚眦必报吕某人

    想走精英骑兵路线的话,蒙古马其实并不合适。

    蒙古马的优点很多,其中包括好养活以及耐力足,却不包含高大以及负重能力强。

    简单的来说,蒙古马应该走的是量大优惠路线。

    不重质量,只看数量,大批大批的轻骑兵给安排上。

    这样的骑兵在真正战场的作用会很有限,用来袭扰后勤线则会很强力!

    从草原那边带回来的马,马背高度平均在一米二十五厘米左右,它们的身躯粗,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

    吕武想道:“到蒙古人鞭挞全世界的时候,就是带着这样的马进行长途跋涉。蒙古帝国的重骑兵,用的马并不是蒙古马,是西域马?”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以为蒙古帝国打天下全依靠弓骑兵?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事实上,蒙古帝国能肆虐大半个世界岛,是建立在他们拥有足够的重骑兵前提下。

    真正将弓骑兵用到极致的是帕提亚帝国,一度将罗马人摁在地上锤,后面弓骑兵战术被罗马人破解,从此以后帕提亚帝国就被罗马人锤到再也站不起来。

    而蒙古人用来组建重骑兵的马,真的不是蒙古马。

    他们占领并控制西域,获得了西域的良马,又向东欧进军,再次获得顿河马,甚至在早期也从msl那边获得了相当数量的阿拉伯马。

    蒙古帝国的扩张史,是伴随着找到更多的马种在进行。

    比较诡异的是,建立元朝的忽必烈这一支,到最后连一支像样的骑兵都莫得啦,跟起义军作战玩的是步战。

    在寻找到马背高度更高、负重能力更强的战马之后,蒙古人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们将重骑兵和轻骑兵进行混编。

    吕武记得自己看过的一个记录片,讲的就是蒙古人跟欧洲人的一场战役。

    面对欧洲联军的罐头骑兵,蒙古人采用的是将轻骑兵布在战线前端,利用轻骑兵拉扯以及不断射箭袭扰欧洲人的罐头骑兵。

    一再消耗下来,等待欧洲罐头骑兵连人带马体力被消耗得差不多,又派出重骑兵与轻骑兵的混编部队。

    新出场的蒙古混编骑兵,队形是前三排都是轻骑兵,到第四排之后,每一名重骑兵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名轻骑兵的交叉队形? 两侧再布置数量足够的轻骑兵护卫中间。

    那是一场人跟马在体力上的消耗战。

    事实证明欧洲人的罐头骑兵一点都不适合投入作战时间太长的战斗? 整场战役打下来,欧洲联军的罐头骑兵几乎被全歼,后面还是欧洲联军步兵给救的场!

    “阿大? 骑兵? 尤其是轻骑兵,从来都不是用来冲阵的。要记住这一点。”吕武其实已经看得出儿子听不懂? 讲出来更多是用来提醒自己。

    老吕家肯定会发展骑兵的!

    骑兵冲不冲阵看的是需要? 不因为适不适合。

    弓骑兵的话?

    对上没有披甲的敌人,威胁自然会很大。

    一旦对战的敌军人均穿甲? 只能起到袭扰作用了。

    “骑兵,不管数量够不够,历来很难在正面战场起到决胜作用。他们的最大用处在正面战场之外。”吕武真不是在口胡。

    东方的战争,骑兵从来只是一种配角地位。

    这个跟东方缺少重骑兵有关。

    在东方? 骑兵更大的用处是袭扰? 胜利之后追击掩杀之类。

    这一点不管是上古先秦,还是到汉匈之战,又或者到了隋唐与突爵? 骑兵都是属于配角地位。

    在这一段时期,骑兵的优势就是想打就能打,不想打能立即跑? 扛正面对阵是不可能的。

    因此? 骑兵对上步兵? 胜必然是斩获无算,败则损失轻微。

    骑兵真正开始变得高大上,是马蹄铁、马鞍和马镫发展成熟之后。

    在此之前,骑兵冲击密集阵型步兵的画面,只会出现在演绎作品里面,现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直在旁听的宋彬发出灵魂一问,道:“如此,主为何念念不忘寻觅良马?”

    吕武才不会被噎住,说道:“兵种的配合是关键。”

    不能冲击正面,还打不了两翼的侧击?

    即便两翼也不发起冲锋,仅仅是外围奔射也够敌军喝一壶,甚至敌军还要时时刻刻害怕两翼遭到冲击。

    毕竟,真的逮到机会,冲锋后的收获远比折损大,还是要顾全大局的嘛。

    “有了蒙古马,对咱们家的意义很大。”吕武已经讲出了重点。

    葛存一直没搞明白“蒙古”这个词的由来,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问也没有得到答案。

    他倒是听明白一些关键词,蒙古马甚至比中原马还要好养活,给足够的草料就行,没其它更费劲的事。

    还有另外一点,蒙古马的长途脚力很强,是其余品种的马所没有的优点。

    比如广为人知的西极马……也就是乌孙马或伊犁马,平均马背高度一米五左右,短途冲刺能力极强,是一种很适合用来作为冲阵骑兵的战马。

    可是,西极马的长途行军方面就很捉鸡了。

    它们走三天,可能就要歇息上五六天,不像蒙古马粗糙耐操。

    西极马养起来的难度,也远超蒙古马。

    吕武正在讲述什么是冲锋型的骑兵,有家臣过来汇报,另一支派往西北的队伍回来了。

    这是好事连双?

    吕武这个念头刚出现,立刻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单纯。

    他派去西北的人手远比去北方的人多,一共两百五十人,回来的却只剩下十人!

    这十人当中,还有三人永久残疾!

    吕武一样到迎来送往的亭子迎接,将人接回城内先安顿,显得很沉得住气。

    “主,我等往西远途数千里……”粗糙壮士,看着各方面真的很粗糙,脸上甚至还有一条像蜈蚣一般的伤疤。

    他讲述了任务期间的见闻。

    这一支队伍向西北而去,初次路过白翟地盘并没有遭遇到什么灾难,甚至接受了良好的招待。

    他们是带着寻觅良马的任务出去,人在白翟领地时并没有找到所谓的良马,马种跟中原这边其实是差不多的。

    这个也能理解。

    白翟所处的栖息地,其实就是现代的陕西西部,厉来不是什么好的良马培育地。

    他们穿过白翟的地盘,进入义渠人的栖息地,一开始情况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地方,并且发现了跟中原马有别的马种。

    这个义渠,他们现在的栖息地是在现代的宁夏,距离西域其实还挺远的。

    所谓的有别于中原马,只是马背平均高度达到一米三五左右,耐力以及负重比中原马好上一些。

    现在的中原马,马背高度平均只有一米一五,多出二十厘米,其实已经算很多了。

    “如此说来,义渠明知你等为晋人,先行攻杀,再长途追杀?”吕武脸色很臭。

    他们向西北而去,距离方面比去北方短了不少,耗费的时间却差不多,时间主要就是用在耗费躲避追杀上面。

    尽管这样,他们还是成功地带回了一匹公马和四匹母马,算起来是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只是代价太大了。

    “主,据臣所知,白翟与义渠已在交战。”葛存阴恻恻地讲了这么一句。

    在吕武的印象中,义渠长时间跟秦国过不去,最后也是被秦国所灭。

    他本来还想派人打听一下,目前秦国跟义渠的关系怎么样,一旦秦国跟义渠是交战状态,琢磨着不是不能跟秦人合作一把。

    经过葛存那么一提醒。

    吕武记起了上一次白翟掺和了秦国对晋国的战争,晋军在正面战场击败白翟,迫使大批白翟部落向西迁徙。

    晋国并不重视白翟战败的发展后续。

    老吕家的队伍去到了白翟的地盘,白翟人非但没有太强的敌意,还进行了良好招待?

    倒是历来跟晋国没有接触的义渠人,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袭击也就算了,还进行了长途追杀!

    吕武能听得出葛存是想借白翟的手来惩罚义渠。

    这一招晋国很擅长,总是先让小弟上,小弟解决不了再自己上。

    他却需要进行思考。

    白翟是大批从跟晋国接壤的区域撤离,看似也被晋国打怕了。

    可是,以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没有多久绝对还是会重新回到晋国边境区域放牧。

    老吕家跟白翟其实不接壤的。

    关键的是“霍”地跟白翟接壤。

    以吕武的想法,“霍”地迟早会属于自己,为了对付义渠而去扶持白翟,好像不是一件妥当的事情。

    甚至,他想得更远。

    有多少游牧民族就是被诸夏给扶持上来?

    那些游牧民族没有任何意外,全部成了诸夏的大患。

    这种事情,吕武琢磨着不能去干!

    “好好做生意不干?”吕武脑海中出现了地图,慢斯条理地继续往下说:“前次与秦一战,秦国割让渭水之土,魏氏封地以北百里之外,便是义渠疆域。”

    葛存一瞬间就get到了吕武的点了。

    老吕家需要练兵。

    赤狄经历一再的打击,已经衰弱到连让老吕家练兵的价值都快没有了。

    接下来的三年,老吕家已经得到不用纳赋的权利。

    义渠人在这个时候跳出来。

    老吕家需要练兵,找义渠人得不痛快,还能掳掠人口以及物资,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马。

    果然,吕武的下一句话就是:“既然义渠人不想好好过日子,便将铁与火赋予他们!”

第273章:两件大事

    吕武当然不会集结大军去攻打义渠。

    报复,则是一定要报复的!

    老吕家现在没有大军。

    他治下,能够算是“徒”的兵源堪堪四千人,还是憋了七年给憋出来的;“羡”的数量不太好说,能集结的数量在九千到一万二之间。

    一开始的基本盘就那样,前期想要迅猛发展,真迅猛不到哪去。

    以吕武出征归来划出一个时间线。

    给他三年的时间,“徒”的数量怎么都能翻一倍,也就是达到八千名“徒”,将“羡”的数量增加到两万五千到三万的数值。

    这个是人口基础不同带来的变化。

    只不过,武士的数量膨胀过快,老吕家的武力是上来了,经济收益以及可用劳动力却会减少。

    毕竟,“徒”交的不是税,他们纳的是赋。

    而“羡”就属于亦兵亦农的类别了。

    想要达到三年内将“徒”增加到八千,老吕家起码需要再添四万到五万的人口。

    这些增添的人口是算在吕武可收税范围,绝对不算武士自家拥有的奴隶。

    三年再多添加四五万人?

    一年也就一万多的增加量。

    跟短短用四年时间激增十三万人是不一样的。

    “主欲调北疆巡弋之旅?”宋彬不太赞成这个。

    老吕家一直在对北疆的游牧部落进行持续的打击,干的就是攻打其部落,掳掠其人口与物资的事。

    两年的时间而已,大河东岸的赤狄都快消失了。

    那些赤狄不是被杀就是被抓,剩下的则向其余地方逃窜。

    直接让老吕家的势力范围向北扩展了两百里。

    这只是势力范围,跟有效的占领与利用是两码子事。

    要是没有狐氏挡着,老吕家稍微向东边拐,越过吕梁山都直接是一片盆地了。(既是太原)

    那块盆地目前是狄人与戎人占着,还不属于中原列国所有。

    吕武知道吕梁山的东面是哪,更知道是一块什么样的地方,有余力肯定会伸手。

    现在,老吕家长期有一支部队在北疆巡弋,没发现可以攻击的敌人就纯粹进行拉练,找到可攻击目标则是进行实战练兵。

    部队维持在一千五百人左右,每三个月轮换一次。

    简单的说,除了冬季之外,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老吕家的部队在活动。

    这个也是吕武为什么有信心,能够在三年内将“徒”增加到八千的原因所在。

    要是他心再大一些,不顾后果为前提,将“徒”的数量增加到一万都不成问题。

    “再出一‘旅’。”吕武可不想顾得了义渠,却放纵了赤狄或白翟,顿了顿才继续往下说道:“借道魏氏,拆分为‘卒’,袭扰义渠;若有所需可合兵,不利则退,择机再战。”

    同时出动两个“旅”而已,又不是全上的“徒”。

    只需要数量合适的“徒”将部队的架子撑起来,征召“羡”去服役,才算是对老吕家有益的做法。

    宋彬率先同意。

    其余家臣没有反对意见。

    这样符合了春秋时期每一个家族办事的流程。

    不是家主一个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有亲族需要过半亲族通过? 没亲族则是需要家臣的鼎力支持。

    他们支持的不是什么人力物力,是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人去操办。

    并不是家主一张嘴,没人干活? 事情也能成了。

    思想的一致。

    行动力上面的配合。

    无论什么年代都是至关重要的!

    “主? 或可邀其余贵人?”茅坪是吕武在新田新接收的家臣之一。

    他刚刚来老吕家效力? 还是希望有所寸功的。

    吕武看向其余家臣,想要获得意见。

    老吕家在国内明面上没有什么仇人,暗地里……能算得上的就栾氏了。

    要是吕武乐意的话,喊上几个友好家族,倒是能凑出一支万人以上的军队。

    只是? 他知道现在所有家族都注重国内? 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国外。

    葛存就说道:“宋国之事,卫国与曹国纠纷,朝中诸‘卿’、大夫? 无一言道。”

    茅坪瞬间有些傻了。

    说到底,要有足够的身份地位,才能得到足够的情报。

    茅坪是卫国人? 他出门太久太久,才刚刚投效老吕家,没来得及得到与身份匹配的消息来源。

    吕武发现好些家臣都露出困惑的表情,只好让葛存叙述一下。

    事情没有太复杂的地方。

    晋国与楚国在“鄢陵”分出胜负,主战场战败的楚国却是在宋国那边取得了大胜。

    楚国的公子喜以及公子尚率军正面击败宋国的军队,牛逼哄哄地带着大军到“商丘”一阵耀武扬威。

    两位楚国公子是想敲诈宋国一笔,为自己增加正治资历不提,同样想要取得收获。

    宋国跟以往一样,表现得非常强硬。

    战场失败,俺们认了。

    想敲诈?

    没门!

    宋国右师(执政)华元在城墙之上正告楚军,讲的是宋国跟晋国世代友好,晋军已经在“鄢陵”战胜楚共王熊审亲率的楚军。

    他警告楚国的两位公子,宋国随时能求援晋国。

    另外,楚共王熊审中了两箭,还不知道会不会薨。

    两位公子有这功夫杵在“商丘”干根本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事情,还不如赶紧回国。

    公子喜与公子尚当然不是楚共王熊审的儿子,其实就是兄弟,还是堂兄弟。

    他们是“公子”,依照现在的规则,还是“大位”继承人之一,只是排序有点靠后。

    哪怕楚共王熊审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国祚也会交到长子芈姓、熊氏、名昭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身上。

    比较关键的是,楚国跟中原诸侯国不一样。

    楚国的“君”有实权,还是非常大的权力。

    要是不知道楚共王熊审受伤也就罢了。

    一旦知道楚共王熊审受伤又没有什么实际行动,甚至是干出一些遭忌讳的事情,极可能会因为新一任继任之君要上位,被当成障碍给“扫”了。

    华元成功地将公子喜与公子尚给劝退了。

    历经这么一件事,华元在宋国的威望猛涨,却也遭到了宋国新君子成更多的忌惮。

    晋国对宋国发生了什么,有进行关注,只是关注力度很有限。

    吕武会知道那么清楚,纯粹是华元进行了示好。

    晋军在“鄢陵之战”获得胜利,不是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吗?

    谁都不要为前提,粮食被吕武给讨到手。

    他第一批运回了五万石。

    现场还遗留二十万石左右的稻米。

    后面陆陆续续有老吕家的队伍过去“鄢陵”,问题是到冬季来临前,再怎么也就多运个七八万石回到封地。

    剩下的稻米怎么办?

    吕武有一名家臣提交辞呈,那人叫虞显。

    虞氏在周王室那边是履任公职,家族却是宋国的大族,实力方面多少过得去,就是不算顶尖。

    现在虞显已经不是吕武的家臣,没反目成仇为前提,怎么都还有情份在。

    这一点不止吕武和虞显看重,外人也不能无视掉。

    华元多聪明的一个人啊!

    他早早地抱上晋国卿位家族范氏的大腿,士燮给面子在弭兵会盟露足了脸,成为弭兵会盟的重要主导者之一。

    士燮在“鄢陵之战”爆发前力主不打,后来在“鄢陵之战”的表现着实过于平平无奇。

    宋国跟晋国的外交是由范氏在进行。

    楚国出兵入侵宋国,士燮缺少了作为,又不想打“鄢陵之战”这场战役,等同于背叛了宋国。

    派人责斥什么的,华元没那个胆子。

    宋国上下对士燮的反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忍气吞声,再寻思着找条新大腿来抱。

    当然了,吕武还不够层次成为一个二流强国的“大腿”。

    关键的是,吕武跟智氏、韩氏、郤氏的关系好,早就是人尽皆知。

    外人看到的就是那样。

    实际上,现阶段吕武走得近的卿位家族也就一家智氏。

    早期跟韩氏关系近,耐不住韩厥一点都不想再亲近,吕武很明事理地进行配合。

    郤氏的话?

    吕武要感谢暴躁老哥郤锜。

    有这位暴躁老哥在,郤至再怎么努力,老吕家何其幸运不用被拉进坑里。

    外人看不了那么清晰,他们看到的是吕武跟多个卿位家族的关系都很好。

    这种状态下的吕武,帮忙或许是起不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想坏事则是分分钟的事情。

    华元知道虞氏在帮吕武之后,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想要依靠这种方式示好,并且借由虞氏进行小试探。

    话说,宋国不抱老范家的大腿,会不会遭到报复?

    再来,宋国想找根新大腿的话,哪一个晋国的卿位家族合适?

    这种事情,吕武想帮忙就搭桥牵线,不想则保持安静就行了。

    另一件事情则有些操蛋。

    卫国新即位的国君卫衎,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趁着晋国四个军团南下跟楚军作战期间,谋划对付曹国。

    那都是去年的事情了。(公元前576年)

    晋国当时没闲工夫处理卫国与曹国的事情,打赢“鄢陵之战”归师回国,好像忘记了这么一件事情。

    或许也不能说忘记?

    明摆着就是晋国的高层觉得有更重要的事情,暂时选择性遗忘。

    吕武虽然不打算纳赋,却不会忘记关注国内外都发生什么大事。

    他有渠道传递来消息,讲的是郑国不甘心损失惨重,种种意图都表明郑国要搞事。

    连老吕家都能打听到的事情。

    没道理其余的晋国高层就聋了瞎了。

    考虑到近期晋国高层很喜欢装聋装瞎,郑国被“钓鱼执法”是可能性极大的概率。

    等于说,吕武知道明年晋国还会大动干戈,讨伐对象必然有郑国,就是不知道楚国会不会出兵救援。

    他都抱定主意了,其余人爱咋就咋地。

    得到三年不纳赋许诺得老吕家,是时候进入到猥琐发育的阶段了!

第274章:老魏家的取经之旅

    这一天,魏相带着魏绛来到“阴”地。

    或者应该说,是魏绛带着魏相来才对?

    毕竟,以关系上来算,魏绛是魏氏的家主继承者,他才是下一代的魏氏之主。

    只不过,魏相跟吕武远比魏绛接触得更多,交情方面也要区分厚与薄。

    魏相是来道谢的。

    他们在事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魏琦本来应该在“鄢陵之战”给光荣了,是吕武进行了干涉,才避免魏琦战死沙场。

    不是魏琦觉得自己绝对打不过养由基……,其实不死的机率也不到一成,只是因为射了楚共王熊审一箭,本身想死,会死的概率也就成了百分百。

    如果吕武是单纯干涉魏琦与养由基的致师,事情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那样做的吕武必然成为魏氏的仇人。

    魏氏害怕的是拥有不尊重君权的名声,担忧成为迈向卿位的阻碍,不是其余的什么。

    吕武先去找国君。

    再有国君明确表示魏琦对楚共王熊审射箭,是出自他的授意。

    这样事情就变得相当简单了。

    朝楚共王熊审射箭的魏琦只是在遵从命令行事,不是他自己想射。

    这样一来,魏氏就不存在不尊重君权的污点了。

    事实当然不是那么一个回事。

    国君事先压根没授意魏琦对楚共王熊审射箭,只是事后将事情扛了下来。

    其余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自行谋划的魏氏还能不知道?

    如果进行区分,魏氏应该对国君感恩戴德,耐不住是吕武去找了国君,国君后面才那么干。

    那么,恩情应该算在谁身上?

    各个家族未必知道怎么回事。

    后面,他们肯定会去进行调查。

    可能无法将事情完全地复盘,察觉到一些端倪则不困难。

    所以了,魏氏哪怕是装,也要装出必定要报答吕武的样子出来。

    “数岁之前,此地一片荒芜……”魏绛站在战车上,眺望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农田。

    他也没少来“阴”地。

    也就是三四年前,脚下的道路还相当坎坷不好走,同时也看不到连片的农田。

    现在战车行走在平坦的大道之上,两边是已经收割完毕的农田。

    “田亩栽树,此举为何?”魏相在思考这个。

    老吕家大肆开荒,破坏了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

    后来吕武下令,农耕区每隔多少距离必须移栽来树木,又或是种下树苗。

    现在看到的就是,“阴”地农耕区里面,或百亩被几排树给隔开,又或是更短更长的距离必然有几排树。

    而水渠两旁,必然是有栽种树木。

    会这样,是吕武很清楚什么叫水土流失,怎么都要挽救一波。

    这样导致的是,老吕家的农耕区看上去人工规划的痕迹十足,却显得非常整洁与好看。

    不止是农田用树来隔开,大道两旁其实也进行植树。

    现在树还小,等它们成长起来的某一日? 人走在大道之上,也许伸手就能从树上摘果子吃。

    这种到处充满规划的景象很难在春秋时期看到。

    不止魏绛和魏相看了感到惊奇。

    包括早就习以为常的老吕家自己人,另外一些走过路过,又或是刻意来老吕家的人? 一样会被震惊到的。

    “砌石为路?”魏相打一开始最为关注的就是道路。

    他们在进入“阴”地之前? 路看着平整却是泥土路。

    等待进入吕武的封地,路面看着是灰扑扑没错? 车轱辘辗起来的感觉却是不一样? 能明显分辨出非常硬。

    当然不是砌来石头铺路啦!

    即便石料好搞? 又要耗费多大的人工?

    他们走的是一条水泥路。

    至于铺下钢筋做的网?

    那是没有的事。

    老吕家就算冶炼业越做越大,再怎么也不可能将金属用在铺路上面。

    打造兵器和甲胄要用到的金属太多。

    哪怕不弄军事装备,用在农具上不香吗?

    吕武后来想明白了!

    要什么自行车。

    又没有载货几十吨重的重卡会来来回回? 是不是?

    地表挖了二十厘米的深度,铺上一层砂石,组合起木板? 再将砂石搅拌水泥的混合土浇灌下去,弄成平整模样? 一条水泥路就成了。

    “城之大? 亦不寻常。”魏绛离得近了才发现? 不是城池的城墙? 是外围弄了数量不少的郭。

    在这个年代,其实“郭”特指城池之外又修建不少“墙”。

    这种“郭”的城墙是不能合拢的,要不然就成了违章建筑,属于违背周礼。

    它们的规格没有特别要求,爱建造几米高度或厚度随意,但是必须留下空隙,还不能建造城门。

    结果魏氏两兄弟,老远就看到前方有一座大城,等离得近了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这些“郭”并不是随意建。

    城外的“郭”按照吕武的规划,一旦合拢起来,其实就会成为外城。

    并且,“郭”的规格借鉴了杨隋建造大兴城的“坊”制度。

    更直白一些,其实就是现代的“区”。

    吕武在“阴”地建城,更多的是一种实验性质。

    他需要累积足够的经验,以后再建城,超大概率会一下子就往大了来建。

    地点可以是在北疆的盆地那边。

    也能是在渭水边上。

    看到时候老吕家能将实际控制范围搞多大。

    水泥路从外围一直延伸到城池内,笔直地贯穿了整座城池,一直修到“霍太山”的山脚之下。

    “霍太山”面向西边的山体,能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山庄。

    说起来,魏氏在“霍太山”也有一座山庄,只不过并不是属于他们,是吕武给魏氏长留的居住地。

    有相同待遇的还有韩氏以及智氏、赵氏。

    魏绛进入到城区,发现这边的建筑物也太整齐了一些,是其它城池所看不到的。

    建筑物并不另类,除了夯土墙之外,便是茅草屋顶。

    说白了,还是茅屋。

    每家每户会在前面留个院子,扎起篱笆墙将院子围起来。

    院子里面基本都有树,提供小憩的亭子,再来就是栽种蔬菜的田埂。

    这种规格的宅院,其实不是武士家庭,便是小贵族的待遇了。

    魏绛大道两旁的水沟给吸引住了。

    水沟当然不会是什么稀奇玩意。

    令他茫然的是,为什么每一条水沟都有流水,并且流水会从某个漏斗一般的装置倾斜到地下。

    “武建城之初先挖一物,为下水道。”魏相看魏绛一脸迷惑,解释道:“外引汾水之水入城,城内之水复而出至汾水会流。”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利用汾水的流向,开挖出水渠将水给引进城内,还专门建了蓄水池,提供城内居民平时用水。

    一些废水就顺着水的流向,再复又流到汾水里面,完成了一次循环。

    大道两旁水沟里面的水很清澈,却不是直接拿来用的。

    原理就跟一些老式厕所,自来水一直开着一样,反复进行冲刷。

    不一样的是,城池内的循环水不用付钱。

    居民真正的用水是一些陶管的输送水。

    陶管连接着蓄水池,再分流到一些街坊地段的水池之中。

    魏绛和魏相在大道上继续前行,看到不少夫妇直接就在自家门口的水沟边上浆洗衣物。

    他们对视了一眼,觉得这个其实能借鉴,就是不知道里面包含了多少技术含量。

    街道边上每隔一百米左右会有一个水池,能看到居民正在提水。

    至于为什么不是将水利用陶管送到每家每户?

    这个是公共设施和私人工程的区别。

    吕武自己居住的房子,就有输水陶管送水入户。

    愿意出钱的人,一样可以搞一套。

    如果有研究西方史的人过来一看,会发现“阴”城的水利公共设施,其实已经达到了罗马对水利工程利用的巅峰时期,只是在某些格局上存在区别。

    比如,“阴”城之内看不到空中水渠,陶管是被埋在了地下。

    为什么不搞空中水渠?

    只能说,一切都是成本问题啊!

    技术方面,并不是关键。

    吕武为什么会对罗马这么了解?

    这是一些“精分”的锅!

    谁让某一段时期,一些砖家和叫兽,他们对普及西方历史的责任感,远超让人了解东方史。

    这种现象是过了08年才得到遏止,过12年自来水再也拿不到五毛,自然没人去搞。

    他们一路上看到太多,足够新奇为前提,印象也就极度深刻。

    老魏家目前有建城得需要。

    也就是,上一次秦国割土,老魏家在河西那边增加了一块封地。

    想要对封地达到利用,不建一座城池是很难做到的。

    “‘栎阳’之边有泾水……”魏绛对魏相说道。

    河西的封地属于魏琦,魏氏没彻底分家之前,开发新封地,理所当然是全家族出钱出力。

    而“栎阳”肯定是由魏相来继承。

    河西的新封地面积一点都不小,只是因为秦国并没有开发的关系,几乎什么东西都要从头开始。

    对于从零开始建设封地,任何家族都有相同的经历。

    只是吧,吕武是晋国近些年来的第一家。

    他们这次过来,不是专门想从吕武这里获得建城的方法,其实是想在其它方面取经。

    另外,南下出征时期,老吕家与老魏家初步达成协议。

    老魏家获得了甲胄贩售上面的总经销权,也就是成了二道贩子。

    他们是过来谈这一件事情的。

    至于为什么不是长辈来?

    谁又能说得清楚。

第275章:又开历史先河

    事实上,魏相的感概挺多的。

    才过去多少年啊!

    七年之前,老吕家还需要魏氏派来五百人守卫,要不吕武带上家族的武力去纳赋,还不知道回来之后,家到底还在不在。

    当时老吕家可惨了!

    吕武七拼八凑,连十个士兵都拉出来。

    还是用一些技术跟老魏家换了一批人。

    不然的话,他就算是想纳赋,其实连当炮火都不太够资格。

    只是七年而已,老吕家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了?

    魏相并不需要刻意去打听什么,很多道听途中基本上也会失去真实。

    很多人看老吕家发展这么迅速,超过八成的人……其中还包括多数的卿位家族以及实力不差的中等贵族,觉得老吕家迟早是要出大事。

    比不上老吕家的那些家族?

    老老实实摆出羡慕嫉妒的表情,注意擦口水就好了。

    他们不看好老吕家的原因在于,吕武对人口的汲取太过于饥不择食。

    老吕家原本也就七八百人口的样子?

    吕武与赵氏、韩氏和魏氏联姻之后,增加到一万出多。

    后来得到“阴”地,接收了“阴”地的近万人。

    以上这些人口的增涨某种程度上算是正常,也就是不会有太大的忧患。

    老吕家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是,吕武购买了超多的奴隶,战场俘获的战俘数量也很多。

    吕武一开始释放少量奴隶,其实被人知道了,反应也不是太大。

    等后来,他每次会释放数千乃至于近万的奴隶。

    不是没人想找老吕家麻烦,只是出了更大的事情,牵扯了想找麻烦的那些家族。

    一拖再拖下来,能继续找吕武麻烦的家族选择偃旗息鼓,想继续找麻烦则发现自己跟吕武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

    这就很难受和无可奈何了啊!

    这年头,一个家族的奴隶多了,有隐患是自然,但隐患其实不是那么大。

    毕竟,有听说哪家的家主或成员被奴隶杀死的事情,却从来没发生过奴隶大肆暴动,并形成席卷之势的事件。

    因为从来没有奴隶暴动造成极大的效应。

    谁会将奴隶当回事?

    他们认为老吕家会有麻烦的原因就是吕武一再释放奴隶,觉得是在损失自家财产,还得罪了整个贵族阶层。

    现在没人找老吕家麻烦,只是因为找不到机会而已。

    谁让吕武发迹之后顺风顺水?

    是真的找不到机会发难。

    他们在等着吕武倒霉的那一天,必定会看准时机扑咬上去。

    “相,你已劝过武多次?”魏绛指的是释放奴隶这件事情。

    魏相没有回答,只是安静地看着远处。

    那里吕武正在释放奴隶,亲手递上每一面代表自由的身份竹牌。

    接过竹牌的人跪在地上,一脸激动地对吕武磕头谢恩。

    那些得到自由的人,下一刻立刻跑向一边,他们排在同样刚刚获得自由的人后面? 等着登记造册? 确认今后还是老吕家的人,只不过是成为属民? 不再是作为一个奴隶。

    他们记录上自己的名? 会被分配各种基本的生活物资以及用具,甚至还有属于自己可耕作的土地。

    当然,老吕家并不是将土地有偿或无偿给予他们。

    其实就是? 某个人今后负责多少亩的耕作? 产出七三分。

    家族获得七成? 他们能留下三成。

    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以前的话,属民干活归干活,住的、吃的、喝的、穿的……等等很多方面要看主家开不开恩? 也就是会不会赏赐下来? 又会赏赐多少。

    吕武执行的则是一种“租佃”制度。

    土地我家的? 只是租给你们种田。

    十抽七挺狠!

    只是远比属民什么都无法自主更强,绝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进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 要是没吕武搞“租佃制”? 等到战国再被搞出来? 一开始抽税其实也差不多。

    历来最狠的是秦国? 收税的百分比是66%? 也就是三分之二。

    《汉书·食货志上》:收泰半之赋。

    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

    其余各国看着可能税收挺低,只是别忘记还有各种杂税。

    收税历来不看官方制定,看的是怎么去执行。

    很多规定只收10%,只是国家收10%,架不住下面官员层层加一些,去收税的小吏继续往上加。

    到底奉献多少,从来不看规定,看的是执行力。

    吕武弄十抽七,一点都不会感到心虚。

    开荒是用家族的资源在弄。

    人吃牛马嚼,一样是消耗家族资源。

    把地给开发出来,再分配下去。

    又不是给一块荒地,让人去从零开始地进行开垦。

    是不是?

    再则,他觉得自己是好人,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没有他打开这扇“门”,普罗大众还要继续等个一两百年的。

    当然,其中没有将武士阶层给算进去。

    现阶段,除了贵族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之外,只剩下不是贵族胜似贵族的武士拥有自己的土地。

    周王室的各个诸侯国,武士名下土地的产出,哪怕只有一粒米也都是自己的,压根不用交税,他们只纳赋。

    楚国那边比较惨,不管是贵族还是武士……,不对,楚国没武士这个阶级,他们叫“部曲”,不但要纳赋,也要缴税。

    魏绛看懂吕武都在搞什么,一脸瞠目结舌地说道:“武不怕众人非议,乃至群起而攻之?”

    他说的“人”,专门指贵族阶层。

    “武为新晋,数岁发展过猛,行无奈之举罢了。”魏相也看懂了,下意识帮吕武开脱了一句。

    作为一个聪明人,魏相觉得自己需要深入了解一下。

    或许就能找到老吕家迅猛发展,却是家族一片欣欣向荣的秘密?

    魏绛问了其它,道:“士匄为何而来?”

    他俩早看到了站在吕武边上不远处的士匄,能看出士匄对吕武在做什么充满了好奇。

    老吕家和老范家是邻居嘛。

    按照道理来说,士匄来串门挺正常。

    显得不正常的是,老吕家跟老范家当了快五年的邻居,士匄却是第一次来老吕家做客。

    其实,士匄是来买装备的。

    他进入吕武的封地后,为所见所闻感到震惊,买卖谈成也就干脆选择留下,已经在老吕家这边待了将近十天。

    一开始,他就是到处走走看看,主要观察“阴”地用眼睛所能看到的方方面面。

    觉得该看的已经全看到,他开始像个好奇宝宝似得,有机会就跟在吕武身边,遇到不懂的事情就问一问。

    吕武要不要回答完全看心情,或者能不能回答。

    通常情况下,吕武还是很愿意为士匄解惑,尤其是一些新制度方面的事。

    不能只有老吕家自己显得特殊,能忽悠一个卿位家族加入到制度的改革,看似吃了亏,却是一件好事。

    士匄对吕武制定一些制度的兴趣很大、超级大!

    事实上,老范家在晋国是“士师”出身,也一直把持着“士师”这个职位。

    所谓“士师”就是**官。

    因为祖传职业的关系,老范家对制度的制定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晋国很多律法就是由老范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老范家已经很久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新制度,甚至对旧有律法的修改都已经完全停了下来。

    祖传的手艺怎么能丢!?

    想将祖传手艺继续操持下来,却是没有新的脑洞。

    这就很难受了啊!

    这一次过来老吕家,士匄发现了太多的新鲜事,琢磨着终于不怕祖宗掀开棺材板爬出来掐死自己,有希望琢磨出新的可执行的律法。

    没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吕武那么干会得罪多少人。

    他想起了自家祖先与赵衰和赵盾的合作,很希望能够重复当时属于“士师”的辉煌。

    发现魏氏两兄弟过来,吕武将剩下的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吕阳。

    三岁不能干活?

    这也要看是在为谁干活。

    有几名家臣帮衬着,吕阳刷个脸就行了。

    “匄,武。”

    “绛,相。”

    四个人很有贵族风范地互相行礼问候。

    吕武并不是刚知道魏绛和魏相过来。

    真要是等见上面才知道,老吕家知客以及一众家臣都该吊在杆子上风干。

    有谁来了,一定是没进自家封地前,会有人先将消息传达过来。

    这是每一个家族的基本操作。

    很方便决定是躲着不见,还是见的话该采取什么样的礼仪规格。

    另外,谁想拜访谁,肯定是会先派人进行知会,不怀好意才会搞突袭。

    尽管已经很熟悉了,并且交情方面非比常人,吕武还是不能在这种场合招待魏绛和魏相,带着他们来到主宅。

    “辞别两岁而来,所见所闻皆奇也。”魏绛藏不住话,讲了自己路上的见闻。

    魏相更多时候是在观察士匄,搞不明白士匄看吕武的眼神怎么会那么热切。

    老吕家与老范家的交往并不是始于今天。

    吕武跟士匄的相识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魏相才不会往士匄对吕武有什么**想法的方向思考。

    他记起了老范家的出身,结合一路上的见闻,很快就想明白士匄在馋吕武什么。

    老范家馋的是吕武的脑子啊!

    不是要抱起来啃。

    是吕武有太多得奇思妙想,尤其是在制定制度上的想法和执行力。

    魏相问士匄,道:“范伯勿恙?”

    只是一句话,士匄的脸色却是彻底变了!

第276章:简直要吓尿了!

    士燮有恙,并且非常严重,估计已经治不好的那种。

    他得的病叫心病。

    本来年纪也挺大了,再加上极度忧虑,可能还有点用脑过度,老人家从身体到精神一下子就垮了。

    其他人爱怎么看就怎么看。

    士匄对父亲变成那样,将账算在了栾氏和郤氏头上,还要再加上一个国君。

    如果范氏足够强的话,他真的想效仿曾经的赵氏,对那几家咆哮:无耻又愚蠢的家伙们,你们等死罢!

    士匄下意识看向吕武,心中想道:“赵氏有五虎将,抵不过阴武一人!”

    不是在搞笑。

    赵氏主宗的确有过五虎将,然后在“下宫之难”全被砍死了。

    “作甚?”吕武被士匄看得有些莫名其妙。

    士匄下意识露出笑容,说道:“武之勇,可为砥柱。”

    现在还没有“中流砥柱”这个成语。

    创造《晏子春秋》的晏子估计还在玩泥巴呢。

    吕武对这么明显的拉拢并不接茬。

    魏绛和魏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估计是在心想:“范氏忧患意识真强!”

    晋国内乱已经成为必然。

    只是看什么时候会爆发。

    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爆发出来。

    范氏其实挺强的。

    只是,范氏没有强到力压国内诸“卿”的地步,再则他们也没有曾经赵氏那么强的号召力。

    硬要有个排序,目前晋国的众卿位家族实力排名,由强到弱应该是郤氏、栾氏、范氏、荀氏、韩氏。

    郤氏不但硬实力方面强大,还占据了三个卿位。

    荀氏排在第三,却有两个卿位。

    晋国现在的卿位。

    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

    上军将郤锜,上军佐中行偃。

    下军将韩厥,下军佐智罃。

    新军将郤犨,新军佐郤至。

    同时,谁是中军将,其实就会兼任元帅与执政的职位。

    士匄知道栾书已经七十好几,就算栾书的身体再怎么硬朗,其实最多也就在那些位置上再坐个十年八年。

    以士燮之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等个十年八年的问题不是太大。

    等于说,老范家还是有机会成为众“卿”之首的。

    魏相非常想知道士燮的健康状况怎么样,心想:“若范伯真有不测,国内将如何?”

    他又想道:“范伯该是大不妙,以致士匄如此。”

    现在啥也别说了!

    士匄不止是因为年轻才藏不住心思。

    是有太多的事情,使他的情绪根本平静不了!

    老父亲因为忧虑晋国的未来,又担心老范家会被扯到血淋淋的内斗中,身体和精神全方面垮掉了。

    按照士燮的猜测,一旦郤氏和栾氏真的打起来,不会像赵氏主宗的覆灭那么突然而又平静。

    话说,那么强大的赵氏主宗,垮掉真的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赵括和赵同被骗到“下宫”杀死。

    赵氏主宗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没什么反应直接被扑灭了。

    事后,参与者与旁观者其实是一阵阵的精神恍惚。

    他们对赵氏主宗覆灭得那么轻易,是一种感到难以置信的态度。

    而里面其实没那么简单。

    首先是赵氏真正的主宗,也就是赵朔这一支,作为家主的赵朔早早病逝? 继承人赵武则是被把持在赵庄姬手里。

    换句话来说? 赵氏主宗遭遇大变? 是要坚决反抗? 还是躺下来任由凌虐? 赵庄姬的态度很关键!

    另外,赵氏的旁支? 也就是邯郸氏,他们在赵氏主宗灭亡过程中? 绝对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表面上来看,邯郸赵只是没有支援赵氏主宗。

    谁知道邯郸赵暗地里都干了些什么?

    赵氏实力强大? 外面不单纯只有敌人,其实朋友也不少? 偏偏一场“下宫之难”就彻底扑了街。

    亲眼见证那些的士燮怕啊!

    尤其是,他眼见着栾书给郤氏一步挖个坑? 大坑小坑一起挖,偏偏郤氏还尤未察觉,甚至郤锜还帮着栾书一起在挖坑。

    他看出一点什么之后? 抱定的主意就是千万别得罪栾书,要不被栾书盯上的话? 老范家真不够栾书坑的。

    简单的说就是,士燮对栾书有一种恐惧心理。

    在这种恐惧心理的趋势下,老范家开始低调,只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一再寻求暗地里的发展。

    包括成批成批地将精锐藏起来,持续囤积粮草。

    老吕家旁边的“霍太山”,里面就有不少老范家暗中经营的基地。

    那些藏兵与粮草,是士燮准备给老范家用来绝地反击的!

    士匄也是不久前才从老父亲嘴里知道那么一回事。

    不止“霍太山”一处!

    士燮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自家封地的一些山区,或多或少都进行了经营,各处藏兵和粮草有多有少。

    他直至身体和精神垮了之后,才告知士匄这个家主之位的继承人。

    这些事情自然是不能告予人知。

    甚至士燮垮掉的事情,老范家也没打算全面透露。

    毕竟,生病跟治不好,是两码子事。

    老范家没准备好之前,士燮再怎么辛苦都要将那口气撑着,要不栾氏和郤氏或许还没怎么样,老范家就要先糟糕了。

    这个也是士匄为什么来老吕家采买装备的原因。

    他已经察觉到新时代的来临,必须在军事装备上面进行革新,不然就显得落后了。

    来到老吕家之后,发现那么多新制度?

    对老范家来说,则是属于额外惊喜。

    吕武已经察觉到了士匄的态度。

    因为真的太过于明显了。

    吕武一边应付着,一边想道:“以士燮的行事作为,极大可能性会选择死在内乱爆发之前吧?”

    事实上,晋国现在的“士师”已经不是老范家来担任。

    这个对老范家简直是一种耻辱!

    目前的“士师”是郤氏拿了去。

    之前担任“士师”的士鲂,差点没用自杀的方式来捍卫尊严。

    结果就是,郤氏不但一门三“卿”,连带士师、司寇的职位也把持着,权势上几近滔天!

    士匄在魏相提问之后,明显对魏氏提高了警觉心。

    魏氏一直在寻求成为卿位家族,对顶尖家族来说压根不是什么秘密。

    大家都是这么来的。

    目前的卿位家族,谁都是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逮住机会则是稳稳抓住。

    他们的奋斗史或许会很励志。

    正因为他们成功了,才知道里面有多少弯弯绕绕。

    压根就没公平竞争那么一回事。

    是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刀光剑影,又是干了多少阴暗的事情。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

    权力的甘美是因为流血太多。

    身居高位看上去很光彩,可是任何一个坐上高位的人,宝座之下绝对有累累白骨。

    怎么着?

    老魏家是想对老范家下手???

    士匄来了个相由心生,眼神凶恶地盯着魏氏两兄弟,心想:“但有迹象,必将先下手为强!”

    或许觉得是敌意过于明显,士匄赶紧将视线移到别处。

    魏相是聪明人,至少他是晋国第一才子,士匄和智朔一直在争夺晋国第二才子的位置排序。

    第一肯定比第二强的嘛。

    并且,士匄到底是第二才子还是第三才子,还没跟智朔分出一个胜负呢。

    魏相想解释,又不知道该从哪里解释。

    没错!

    魏氏一直盯着卿位。

    这样一来,肯定是现有的某位“卿”出现什么事情,导致不再是“卿”。

    而那并没完!

    现在是“有种”的年代。

    老子死了,儿子顶上才符合主流。

    哪怕是士燮死了,依照惯例必然还有一个卿位是属于老范家。

    谁想打乱这个规则,老范家绝对要跟丫拼了!

    “魏氏不可遭至范氏敌意!”魏相有点急了,觉得必须稳住士匄,开始思索起来。

    因为“鄢陵之战”时,栾书与士燮一致判断错误,他们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

    这个就要看国君是个什么想法。

    再来是,贵族阶层到底会达成什么样的意见。

    等于说,除了栾氏和范氏之外,包括郤氏、智氏、中行氏和韩氏的想法相当关键,再来才是有实力参与进去的中等家族。

    因为韩厥努力运营人设,其实没有多少家族在乎韩氏的想法和看法。

    在这一点上,韩厥知道了不会是感到耻辱,相反会觉得很开心。

    同为一家的智氏和中行氏,因为中行偃选择站队栾书,导致老范家心里有点怕怕的。

    那么搞,栾氏就带上了中行氏和智氏。

    荀氏三分之后,别看智氏和中行氏面和心不合了,大事件上保持一致是绝对的。

    并不取决于智罃或中行偃到底怎么想,是出自“同源”的一种捆绑。

    结果是什么?

    一样在“鄢陵之战”决策失误,栾书会得到中行氏和智氏的站台。

    范氏却显得有些孤苦伶仃啊!

    “我家之友为谁?”士匄有点心焦,想道:“阴氏新晋,得多家善意,或可取为关键?”

    现在士匄最为庆幸的是,还好有郤氏一定盯着栾氏。

    他需要提防的是一旦魏氏拉上阴氏,极可能再将智氏和韩氏扯进去,形成一个新的同盟。

    真的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天晓得栾氏会不会跟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和阴氏成为一个阵营。

    成为那样得格局,郤氏固然不会好受,显得孤苦伶仃的范氏绝对是最危险的一家。

    “我要怎么办?”士匄觉得是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第277章:老魏家的憨憨

    吕武大致上能猜到魏绛和魏相是来做什么。

    他比较纳闷的是,怎么人来了,事情却不谈。

    这个当然要从士匄表现出对魏氏的警惕开始。

    抱定三年内,外面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管的吕武,一点都不想掺和任何一家的事情。

    魏绛和魏相不谈,自然是极好的事情。

    冬季马上就要来临了。

    到了大雪纷飞的季节,室外的活基本上想干还是能干,就是付出和效率不成正比。

    吕武已经将劳动力的分配运用得非常熟练。

    室外的活很难干。

    室内就没什么问题了吧?

    他将一些手工活给分派了出去。

    包括对箭矢的制作和甲胄内衬的缝合。

    在箭矢方面,吕武肯定不能继续“精罗”了,却能“精秦”呀!

    秦国的流水线作业,箭镞、箭尾、箭身其实是可以分段的。

    哪个部位要是坏了,拔掉其中的一段,其余则是能重复利用。

    很多人知道秦箭牛逼,还以为是指射起来遮天蔽日,但并不是这么回事。

    重要的是射程,另外就是回收利用上。

    每一户只做箭矢的其中一段,算是一种分工合作。

    这种事情,难就难在制式上面。

    吕武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来搞“标准”,再慢慢地普及下去,其中包括了制作箭矢需要的工具。

    甲胄内衬的缝合对比起箭矢的制作,需要的技术含量低一些。

    现在每一个家庭的妇女多少会点女红,只需要稍微再培训一下就行。

    “武治下之民,何其辛劳?”魏绛觉得吕武对自己的属民剥削有点过了。

    现在的贵族,动用属民也就是在农耕和出征后勤方面,其余时候都是让属民自行活动的。

    而当前时代一来商业不发达,再则就是属民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没事干就能和老婆做点爱做的事情,不然就是闲着打孩子,要不整天晒太阳和抓虱子。

    吕武本来想一笑了之,想了想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分田予之耕作,民已有所得;闲暇可做工,亦有所得。”他见魏绛一脸迷糊,不由看向了魏相。

    没什么复杂的地方。

    老吕家变着招,开始让普通平民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

    搞“租佃制”和分派手工活,只是吕武的第一步。

    为什么不直接给田、给屋?

    别说吕武愿不愿意的问题,首先家臣会跳脚,属民也不敢拿。

    然后,贵族阶层应该团结起来,弄死越做越过分的老吕家!

    慢慢来嘛!

    就想吕武一开始只是释放几十数百个奴隶,引起的轰动也就没有那么大。

    等他开始数千上万地在解放奴隶?

    早知道老吕家有这种事情的其余贵族,他们事实上都有点习惯,很难再一下子被刺激得跳起来。

    温水煮青蛙的那一套而已。

    “绛,武经营七岁便如此。”魏相提醒了一句。

    魏绛瞬间闭嘴不语。

    甭管怎么样,吕武用七年的时间将一个本来什么都不是的家族,发展到现在都快追上祁氏、张氏、解氏、籍氏等等实力较强的中等贵族,都不能只说有可取之处,该是迅猛发展的秘术了!

    不明真相的那些人,以为吕武是在韩氏、魏氏和赵氏的支持下……,或许还要再加上一个智氏?

    反正,他们将吕武现在所取得的成果,看作是几个家族的鼎力支持,并不是吕武真的有什么大本事。

    外人口中竭尽全力帮助吕武的几个家族,他们从未对外解释过什么,却很清楚只是在吕武起步时帮一把,后面则是公平公正的交易,真没亏了自家去当好人。

    正因为这样,包括魏氏在内,知情者其实很想搞清楚吕武是个什么样的操作方式,希望根据自家的情况进行借鉴。

    而吕武干了什么,有些东西是摆在了明面。

    比如,对劳动力的使用,经常来做客的魏氏和韩氏,他们没有得到制度的文本,用心去研究却能摸清楚一些的。

    “武。”魏相迟疑了一下? 问道:“你家之术? 魏氏可用否?”

    吕武没有犹豫,答曰:“自是可以。”

    话是这么说,拿出制度文本什么的,就别想了。

    魏相果然也有逼数? 一点不提制度文本的事。

    他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法,说道:“我有家臣名朔,善经营;可换卫睿否?”

    其实,魏氏更想得到的是虞显。

    老吕家从零开始发展,虞显是作为吕武的第一家臣。

    各个家族的第一家臣,必定是掌握更多的资料,干最多的事情,并且还是“总督”的性质。

    要是虞显还是吕武的家臣,提出换着用倒没什么。

    关键是虞显已经跟吕武提出辞呈并回去自己老家。

    如果魏氏马上去聘请,错倒是没什么错,情谊上却会对吕武很说不过去。

    不止是魏氏。

    其余家族再怎么馋虞显,都要考虑吕武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再则,一旦吕武不允许,成功聘请了虞显的家族,还能直接复制老吕家的制度啦?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

    现在知识产权虽然没有成“法”,规矩却是摆在那里。

    无所谓多一家仇人,不要家族的名声,爱咋就咋地。

    不想多家仇人,也想顾着家族名声,没有贵族会直接拷贝使用的。

    所以,不是贵族真的有贵族风范,纯粹是存在制约。

    当然了,年代过于久远的不算。

    再来,某个掌握知识产权的家族实力太弱,一般会是被吃的连骨头渣子都没留下。

    这一点,不管是在什么年代,其实都是一样的。

    吕武在思考魏相的提议。

    虞显在担任第一家臣时期,副手就是卫睿。

    等于说,卫睿只是没干过总揽的职位,要不该懂的都懂。

    “可。”吕武点头答应下来。

    魏绛忍不住,喝道:“彩!”

    不是赞赏什么表演。

    纯粹是高兴阴氏跟魏氏关系更近一步。

    事实上也是这样,关系不好的话,还能互换家臣?

    吕武其实懂了魏相更深层次的意思。

    阴氏与魏氏在利益上的矛盾,随着老吕家的防具质量被证实,事实上已经存在,并且在扩大。

    哪怕魏氏得到了老吕家的甲胄经销权,晋国国内还是唯一一家,不等于矛盾就没有了。

    魏氏送来擅长经营的家臣,意思就是不再纠结市场争夺这一方面。

    而吕武也表达了一个意思,阴氏会成为魏氏的坚实盟友。

    意向达成。

    魏绛和魏相又说起了另外的事情。

    国君近期太过于优渥郤氏,导致郤锜越来越嚣张和跋扈,不止一次找栾氏和中行氏的麻烦。

    另外,卫国囚禁了曹国的国君姬负刍,魏氏想揽下这个活。

    “曹君杀兄夺位,卫君攻而囚之,实为顺天应命。”吕武不是那么理解魏氏为什么蹚浑水,说道:“齐、宋、卫、鲁、曹、邾之君皆为言语,魏氏何必?”

    他的潜台词就是,国君和众“卿”都不想理会,魏氏想找存在感,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魏相说道:“正如武所言,我等必如此。”

    老魏家从实力到功劳,已经够资格竞争卿位,是时候干点骚操作了。

    没有比对外展示政治倾向更直接的做法。

    他们就是要干成这么一件事情,使列国正视魏氏的存在,也需要依靠这件事情来展示魏氏的邦交能力。

    吕武先一步说道:“数岁之内,我不再出门。”

    熟归熟,打白工是不可能打白工的啊!

    再则,前一脚申请不纳赋,后一脚帮魏氏干私活,国君和众“卿”会怎么看?

    魏相想讲的话被堵在嘴巴里,说不出来了。

    是!

    他们的确是想吕武能跟着走一趟。

    毕竟,吕武在“鄢陵之战”杀了养由基和潘党,事情已经在各个诸侯国传开,并渐渐发酵。

    这么一位凶神,存在价值不止是在战场上震慑敌军,用来吓唬盟友也挺管用的。

    吕武一看魏绛和魏相的脸色,愁着一张脸,说道:“我七岁,四岁不在封地,不可再如此。”

    本来还想着能拿出什么交换,又或者用话术再劝一劝的魏相,知道吕武是不可能改主意了。

    魏绛却说:“出使卫国,来回不足两月。再则,七岁有四岁不在封地,阴氏发展依旧……”

    这一下,吕武就有点不高兴了。

    坊间有传闻,老吕家能发展这么好这么快,是因为家臣能力强,跟吕武本身的关系不大。

    这么传得依据就是,吕武常年不在家中。

    不高兴的吕武没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情,摆出一张臭脸。

    年轻人,你说话的对象是一个中等贵族。

    晋国有这种实力的家族,满打满算不超过二十家。

    讲话不经大脑。

    再给老吕家另一个七年,信不信实力至少还能翻个两三倍?

    耗子尾汁啊!

    魏绛就是个憨憨。

    作为晋国第一才子的魏相却在魏绛说错话之后没点挽救措施。

    吕武心想:“果然家族历史不够悠久,哪怕实力够了,即便是盟友也依然得不到尊重吗?”

    这一点倒是吕武有点想错了。

    魏氏当然重视阴氏,否则也不会在防具贩售上让步。

    只因为魏绛是魏氏的下一任家主。

    哪怕魏相知道魏绛说错话,劝解也会在私下,不会立刻就有什么行动。

    这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必须给家主继承人的尊重。

    很多家族就是不知道,或做不到这一点,继承人在一次又一次缺乏尊重中被磨掉威信,埋下了家族内乱的祸根。

    吕武没经过正儿八经的贵族教育,发现魏相不打算干点什么,臭着一张脸离开了。

    魏绛估计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纳闷地说:“武不似以往谦恭……”

    “住口!”

    魏相其实也不高兴吕武当场变脸,只是没表达出来,逮着魏绛开始一阵口水狂喷。

第278章:开宗立派的机会来啦?

    魏氏为什么能够得到尊重与重视?

    不单纯是因为魏氏的实力强大。

    老魏家的历史很悠久,成为大夫都是四五代人的事情了。

    要是在魏犨和魏寿余那一代(从毕万往下的第三代)抓住机会,都是晋国的卿位家族了。

    比较可惜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魏氏的第三代竞争不过同一时代的人杰,导致子孙后代需要继续奋发向上。

    现在是“有种”的时代。

    这个“有种”其实也看年份,发迹越早就越能得到同阶层的认可。

    刚刚窜上来的家族,其实都会被视为暴发户,人们会顾忌实力,可要是想得到打从心里的尊敬或认可,自己想想就算了,不可能的。

    吕武现在就面临这样的局面。

    甭管老吕家有多少实力,免不了被用看暴发户的眼光对待。

    跟吕武有多少个人武力无关。

    甚至不因为老吕家到底多强大挂钩。

    完全就是看“血统”这种操蛋的玩意!

    这种情况因为吕武跟韩氏、赵氏和魏氏联姻的关系,到了吕阳这一代才会得到改观。

    只不过,外人给吕阳这一代人面子,并不是因为阴氏本身,是他们身上有赵氏、韩氏和魏氏的血脉。

    赵氏、韩氏和魏氏都有悠久的历史,也就存在底蕴。

    别以为这种底蕴没什么用!

    现实就是这么的令人哭笑不得。

    比如,街上走来一名流浪贵族,他的境遇很惨,报上一个有名的祖宗,却还是能够得到别人的礼遇。

    现在吕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阴”地并不是什么交通枢纽,很难得才会有不是过来采购物资的商旅路过。

    其余队伍之类?

    都说“阴”地不是什么交通枢纽了,像老吕家的邻居,范氏、郤氏和其余小家族,他们要走也不会傻了去翻阅“霍太山”,肯定是走其余的路线,基本没什么其它队伍。

    吕武正在巡视,纳闷地看到一名落魄中年人在大闹。

    这个中年人穿着贵族的服饰,其实就是一套破旧的深衣,头上有冠,腰间有“禁步”。

    这个“禁步”其实就是用来压住裙摆的装饰品。

    中年人已经用不起玉,使用的是青铜吊坠。

    他不断跟想驱离自己的人理论,大喊自己是霍伯子孙。

    这个“霍伯”是个什么人物?

    是人物,却特指一个爵位。

    吕武听懂了。

    这个中年人是霍国国君的子孙后代。

    只是,霍国被晋国攻灭已经是八十六年前的事情了。

    晋国灭掉霍国之后,没有断绝霍伯的祭祀,其子孙也给了优待。

    当然,那都是八十六年前的事,要是霍伯的子孙不争气,已经过去两三代人,家族给玩没了也挺正常。

    “霍”地之前有分封贵族,一家家欢欢喜喜地过去,再凄凄惨惨地没了。

    搞到最后,“霍”地成了国家财产,属于国君可赏赐出去的土地? 却没人乐意去拿。

    “问问,何事。”吕武吩咐了一句。

    吕武不是一般人,当然也不是二般人,他会的制度挺多,有必要肯定拿出来用。

    包括建城之后,搞起了收夜香? 建立城内巡防制度。

    巡防制度真不是用来制止摆摊? 绝对不会对着摊贩打砸抢,也不会惯着占用道路就是。

    他们更多是用来防止随处大小便,又乱丢垃圾。

    在吕武的印象中? 东方城池真不会像西方城市那样满大街乱倒屎尿? 以至于不但行走在路上是踩着那些秽物,还要时刻提防天降……那个啥。

    高跟鞋为什么被发明出来?

    只因为不想踩那些玩意啊!

    在东方,脑袋上砸下的会是撑杆? 上面的窗户边还站着白白净净的娇娘子。

    在西方? 真的要随时小心? 时时刻刻都可能被天降正义。

    所以,西方绅士某段时期? 出门必然带伞。

    以为是遮雨遮阳的?

    并不是!

    他们是不想被天降正义。

    东方不像西方? 要归功于收夜香的制度。

    吕武更进一步,每隔一段距离都搞了公共厕所。

    都已经这么为市民着想,却还是需要用人去监督?

    只能说一项规则,一开始都是需要被敦促和监督的。

    已经问清楚了。

    那个中年人自称霍伯之后,号霍擅,来“阴”地是想送当地贵族一块封地的。

    这个当地贵族,除了阴氏还能是谁。

    什么情况?

    吕武对“霍”地一直很有想法,不可能没有收集关于“霍”地的信息。

    霍国被灭已经有八十六年。

    霍伯的子孙有被晋国好好对待,只是没超过一代就被迁徙离开。

    现在霍伯的子孙还是贵族阶层,只不过被迁徙到了晋国的东部,靠近卫国的地方。

    他们现在是晋国很寻常的小贵族,算是多了没增加多少国力,少了一两家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的那种。

    吕武记得上次跟秦国交战,除了白翟和赤狄搅和进来,好像还有霍伯的子孙出来搅动风云?

    现在蹦出来一个自称霍伯的子孙,还要将“霍”地送给阴氏?

    不管那个自称霍伯子孙的人,出发点是什么,说自己是霍伯的后代,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悄悄处理了。”吕武只说了这么一句,继续迈步巡视。

    哪怕那个中年人真的是霍伯的子孙,“霍”地也早轮不到霍伯子孙来做主了。

    “霍”地那边的中小贵族早在盼星星盼月亮,一直盼着有人能去接盘。

    偏偏有实力去的家族,一家家唯恐不及,反正打死不干。

    这个以众卿位家族最为明显。

    本来收拾溃烂局面就是他们的事。

    他们却一直在当瞎子和聋子。

    吕武心想:“现在已经有纵横家了吗?”

    纵横家就喜欢先声夺人,讲最牛逼的话,夸下最大的海口,引起最浓的兴趣,再一阵阵的忽悠。

    已经过去八十六年,哪怕霍伯之前再怎么得人心,也已经是过去式。

    那个中年人竟然说要将“霍”地献给吕武?

    搞笑呐!

    “阴武,你死期已临近,还不……”

    吕武纳闷地停下脚步,转身看去,恰好看到中年人肚子中了一拳,身躯弓得跟虾米似得。

    他心想:“真的有纵横家的那味啊!”

    问题是,纵横家不是到战国时期才出现吗?

    “将他关押起来。”吕武改了主意。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先搞清楚什么状况。

    念头一生出来?

    他知道那个中年人先声夺人的策略成功了。

    现在压根就没有百家。

    作为百家之首的“道家”,老子几年前……,好像是四年前?刚刚出生在周王室治下。

    吕武也就不知道这回事,要不……极可能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这个“百家之首”,指的是先诞生,不是影响力、实力的排名。

    连“道家”都还没有出现,其余各家就更没有了。

    想要百家出现,先终结了春秋时期的贵族天下再说。

    很多百家创始人,其实就是家道不行了,家族传承下来的知识进行非血缘关系的传播,才形成学派。

    现在?

    有一家算一家,全力培养的只有家主继承人,其余顺位继承人玩得是辅助类的教育。

    简单说,第一继承人就是往全能的方向来培养,第二继承人则是教导忠诚、职守、守护……等等侧重于服务的方面,再往下基本也是差不多,反正就不是用教导成为“人主”的方式在教育。

    西方到了中世纪,玩的就是东方春秋时代的这一套。

    东方人玩了一千几百年,才轮到西方人来玩。

    吕武走了一圈下来,发现“阴”城里面已经渐渐有了外人。

    这个“外人”单纯指不是老吕家的人,来自其他家族。

    回到家中,吕武招来宋彬,问道:“近日可有自荐之人?”

    虞显辞职之后,宋彬如常所愿地成为老吕家的第一家臣。

    因为刚刚上任的关系,宋彬需要全面地了解一下自己都需要担负什么样的工作,手头的军事侧向也不能放下。

    他刚处理完明年的出征义渠的事宜,恰好要找吕武汇报,过来被一问稍微楞了一下,答道:“少许?”

    一个家族都是各司其职。

    第一家臣属于总管。

    接待投效之人的是知客,也是由知客先进行考较。

    同时,知客还要担任起安排接待来客的规格。

    等于说,知客这个职位或许不起眼,对于一个家族却很重要。

    要不,来客觉得接待的规格不对,翻脸会很是有理有据。

    吕武反正是没接见过任何一个来投效的人。

    他要相信家臣的尽责,一旦发现人才是会推荐上来的。

    宋彬见吕武已经问起,便说道:“主扬名天下,有意投效之人必众。多是失去封地贵人,少有列国持祀子弟……”

    流浪贵族?

    他们的确是会时时刻刻寻找机会,先投效某家贵族,寻求获得帮助重起家业。

    持祀子弟就是拥有继承权的某家贵族子弟。

    吕武听了下来,皱眉说道:“来‘阴’城持祀子弟众也?”

    这特么什么情况啊!

    老吕家又不是开培训班的!

    来了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就算了,怎么一个个家族连自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也过来?

    一定是虞显得例子被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效应。

    等等……

    不对!

    吕武换成了眉开眼笑。

    好事啊!

    他们来学习,固然是想从老吕家这里得到一些干货,好回去发展自己的家族。

    何尝不是吕武将自家影响力散布出去的机会?

    另外,他脑子里蹦出“开宗立派”这四个大字,还自带了金光闪耀的特效!

第279章:任重道远啊,亲!

    吕武不止一次想要当“校长”来着!

    只是吧,他之前的事情太多,关键的是将家族给发展起来,哪有闲暇功夫去大肆搞教育。

    另外一点!

    现在这个年头教育并不是那么好搞!

    消耗多少家资不是关键,主要是怕引起太大的社会效应。

    以现在的人来看,只有傻逼才会将知识教导给外人,不然都是侧重内部培养。

    那一句“知识千金重”,用在当前年代是最合适的。

    “我也不可能将谁都接纳成为家臣啊……”吕武开办一个学院的念头越来越强。

    现在当然没什么学院。

    即便是家族内部也没有。

    不像往后的年代,但凡家族还过得去,一定会有个私塾。

    吕武不止有家臣,还有不少门客。

    一开始门客只是几个。

    直至上一次晋国与秦国交战获胜,吕武在对秦之战中有了些名声,才有成批的人想过来投效。

    这一次南下打完“鄢陵之战”后,每天都有人过来,大多数很有逼数,没提应聘家臣的事,寻求的就是请求成为吕武的门客。

    家臣跟门客就是两码子事。

    作为家臣,事实上就是跟主家荣辱与共。

    主家发达了,家臣未必会获得多大的好处。

    一旦主家完蛋,家臣则一定会跟着倒霉。

    门客,字面意思已经非常直白。

    不就是能进出得门,被接纳了之后,有能力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的活,不能就吃白饭的客人嘛。

    他们被接纳,吃喝方面不会缺,工资那绝对是没有工资的。

    门客想走,其实也能随时告辞。

    以春秋中叶的社会规则,门客还不是专门的黑手套或白手套。

    专门替主家干脏活,乃至于是作为死士之类的角色,要等到战国之后了。

    现在死士是死士,门客就是门客,不能混为一谈。

    做生意之类?

    贵族不用感到不好意思,亲自上才是社会主流,用不着门客当白手套。

    到战国之后,门客越多代表名望越盛。

    绝大多数的贵族,养门客是用来当打手用的。

    少数的贵族吸纳门客,只是拿来当点缀用,不需要门客去干点啥,帮忙吹牛逼就行了。

    目前阶段,吕武所知道的是,没多少家族会吸纳太多的门客。

    吸纳门客的主要用意是观察有没有需要用得上的人才。

    一旦发现某个门客起不了什么作用,会客客气气地请这个门客离开。

    这个跟战国时期是不一样的。

    到了战国,门客再怎么没用处,还是要养着吃白饭。

    另外,当前阶段想成为一名贵族的门客难度很大,首先要有个贵族祖宗,要不连想都不要想。

    毕竟,战国贵族要的是名声,也就是有人替自己吹牛逼;春秋的贵族要的是实干的人才? 硬实力远比名望更重要。

    “稷下学宫是什么时候开办的?”吕武想不起太确切的时间。

    他倒不是想开学宫。

    齐威王搞稷下学宫? 完全是战国时期养士用士之风的自然发展需要。

    等于说? 齐威王搞稷下学宫? 还是为了名望? 出发点不是挖掘人才。

    吕武现在连传播知识都要小心翼翼? 哪来头铁到开什么学宫(学院)。

    “来我家之客? 可安置于一处? 查之学识,品其人性。”他唤来了想有表现的茅坪。

    这位来自卫国的家臣? 他很想展现自己的价值? 尽管得到的差事不是自己所擅长,还是恭敬应命下来。

    吕武已经抱定主意? 开办学院是一定会做? 只是一开始不能搞得太大。

    还是那一套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开始小打小闹地来,给外界一点点适应的时间,等真正发展起来成为一种定局。

    各个家族派来第一顺位继承人?

    老吕家正好缺了很多干事的人手啊!

    这些人来学习? 交代一些事情让他们办,一点都不过份吧?

    这种学了就要回去的类型? 往死里用的话,说不得他们还要感恩戴德。

    反倒是另外那些想一直为老吕家服务的人,需要认真进行对待。

    毕竟,后一种人不止自己要用一生为老吕家挥洒汗水,连自家子孙都要给老吕家当牛做马,不能亏待了!

    “师旷何在?”吕武问了一句。

    小白答曰:“山庄之上。”

    来自越国的两个姑娘,她们平时就是吕武的贴身护卫,属于哪里都能去的那种。

    吕武也不用担心她们搞事。

    原因之一就是,他已经派人去接她们的家人。

    人,要有牵挂,才能令人放心。

    要不然,他哪怕是将两人睡了,平时也没少笼络,还是要小心她们成了无牵挂的那类人。

    小白和小青已经知道吕武派人去接她们的家人。

    她们现在最为期盼的不是其它,是盼着哪天吕武能提高她们的身份。

    比如,给个嬖人的身份。

    至于滕妾啥的?

    吕武敢给,她们也不敢要。

    对于这一点,赢?是一点忌惮都不会有的。

    连从嫁的那些姐妹都不用担心,还能去忌惮两个一点出身都没有的嬖人?

    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

    吕武来到师旷所在的山庄。

    他事先已经知道吕阳同样在这边,接受师旷的教导。

    因为山庄是师旷在居住,哪怕吕武才是山庄真正的主人,还是要经过通报,得到同意才能进入。

    这个是贵族与贵族之间最起码的尊重。

    吕武进去,来到师旷与吕阳所在的室外走廊,听到里面师旷正在讲话。

    “不可肆于民上,助以从其淫,你知何意?”师旷讲话慢斯条理,咬字清晰。

    只有三岁的吕阳能懂,不是天才,会是妖孽。

    要是刚穿越过来那会,吕武听后会在脑袋上列出一排问号。

    那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善待民众,引导他们正确的思想,不能使他们感到绝望。

    吕武有看过师旷教导吕阳的记录,发现灌输的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

    或许,师旷还真的是“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可惜的是没有什么著作。

    以现在的贵族主流来说,师旷的“民为本”其实应该归纳为异端邪说,属于绝对不能去学,用更是绝对不能用的。

    现在的贵族思想,要学的是怎么压榨治下各种人的价值。

    然后,爱谁谁谁的,不能创造价值就属于无用。

    也就是吕武了。

    换作其余的任何一家,知道师旷在教自家继承人那一套,赶走都算是客气,悄悄埋了泄愤才是正经事。

    这特么的!

    教俺的继承人啥玩意啊!!?

    为了普罗大众的美好生活,要不要散尽家财,昂!!!

    其实在当下的社会现状中,真不是单独分了一个家族就能使多数人过上美好生活。

    哪怕是将晋国的所有贵族给完全献祭了,一样办不到。

    这个不是谁的错。

    完全是社会等级还没到那种高度。

    吕武知道师旷的某些见识没错,甚至可以说很好。

    要是老吕家能成功引领社会进步,指不定还能搞出一套核心思想出来。

    所以,他挡下了几位家臣的干涉,琢磨着年纪小的吕阳压根听不懂,老吕家倒是能记录师旷的那些知识。

    盲人的耳力比正常人要好。

    师旷在里面说道:“阴子已来?”

    将其余人留在门外,吕武单独进去。

    “阴子以为如何?”师旷是在问刚才那一句话。

    吕武说道:“意正其意,行则任重道远。”

    想法是很美好的。

    想达到那种地步,还是再等等吧!

    师旷说道:“肆于民上,以从其淫;如何?”

    少了几个字,意思没变,说话的对象却是错了。

    吕武答道:“言予国君便是。”

    师旷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惟仁义为奉,恰为国君治国之道。”

    吕武不接茬。

    人家想的是奉献。

    想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愿意听的国君。

    到底正不正确,又或者适不适合当下,不关老吕家什么事。

    反正,师旷别拿老吕家当试验田就行了。

    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之明,炳烛之明孰于昧行乎?”

    吕武能说啥?他击掌,大赞道:“善!”

    得到赞赏的师旷又笑了。

    双目失明并不是师旷想要。

    作为一个因为眼盲而无法继承家业的人,他其实是悲哀的。

    又因为是贵族出身,他不用担心失明之后吃喝用度的问题,一直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种前途,发现搞研究几乎成了唯一出路。

    悟了的师旷,需要更多人为自己真正想要达到的高度,递上一道又一道台阶。

    师旷笑着说道:“韩伯欲聘我为赵孟之师。”

    是有这回事。

    不但韩厥派来心腹家臣杜溷罗跟吕武亲自商谈过。

    赵武本人也已经来老吕家,提了这么一回事。

    只要吕武愿意放师旷离开。

    师旷本人也同意。

    韩厥的提议就算成了。

    而赵武得意思是,他本人拜师旷为师,吕阳要不也一块拜了吧?

    这件事情上,吕武给予了回绝。

    启蒙是一回事。

    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吕武打算亲自来。

    吕武自己要小心谨慎,刻意地活得像个春秋人,免得被当成了异类。

    下一辈?

    那么多先进的思想。

    好多只要肯花时间研究就能搞出来的新技术。

    一套又一套治理体系。

    作为老爹是被逼着需要从头开始发展,努力地想有个作为肆意来干的基础。

    下一代真要是成了地地道道的春秋人?

    简直就是一种天大的悲剧!

第280章:夭寿,晋国遭遇入侵啦!

    雪,一片一片一片……

    好像是在拼凑谁的缘分。

    雪季按时地到来了,大地重新被铺上一层银装。

    阳光照射之下,大地一片刺眼的白色。

    到这样的季节,万物不得不进入蛰伏期。

    “为何室内如此温暖?”魏相真的感受不到寒冷。

    对吕武来说,想让室内温度适合的方式挺多。

    可以弄炉子,还是能排烟、排毒的那种。

    也能弄水暖管道。

    也就是打造金属管,再循环以热水,铺设在地板之下,为室内提供温度。

    “所睡之榻,亦是暖和。”魏绛没见过加高的卧榻。

    那叫“炕”。

    就是用土与砖来造,铺设青石板,烧炉灶,设有排烟道,再设置火墙,提供适当的温度。

    很久之前,吕武也不是不想搞“炕”,关键是当时砖都没弄出来,单纯和泥吧,不怕烧裂开,睡梦中掉下去进行火葬啊?

    “炕”这玩意并不是诸夏首创。

    其实是到了隋朝年间,从靺鞨那边传到中原的。

    根据《隋书·靺鞨传》记载:凿穴以居,开口向上,以梯出入。

    魏相和魏绛在老吕家见识太多稀奇的玩意了。

    他们比较纳闷,以前来的时候也能看到新鲜事物,加起来却没有这一次多。

    吕武能告诉他们,以前没那个实力享受,只能小心翼翼地低调做人,现在不一样了吗?

    饭都吃不饱……

    当然,饿也不至于会饿到吕武和亲人。

    关键是,家族的状况并不好,需要烦恼的事情太多,要做的事情更多,哪来的闲工夫去搞什么享受。

    就算是搞烹饪,那也是特么为了发家才弄出来的。

    现在有些不一样了!

    吕武已经成为上大夫。

    爵位不是什么关键。

    主要是老吕家的生存压力没那么大了。

    耕地增加到三百七十万亩。

    这个数量其实还不够。

    必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耕地都算是吕武的,不算那一批武士所持有的耕地。

    吕武需要养活的人口,不算武士以及家属、奴隶,堪堪十七万左右。

    以人均来算,也就是人均21.8亩。

    现在户籍造册并不普及,也就老吕家严格一些。

    很多家庭的人口五六人,一些家庭则是有两三人。

    取一个中间值的每户五人,一户的耕田也就是一百零九亩。

    远远达不到一人耕田必须有一百亩的要求。

    在执行“井田制”的时代,一个男丁所需耕作的田就是一百亩。

    到了后面,人均所更田地一再减少,比如到司马晋国男丁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越往后,人均耕田的数量一直都在减少。

    到底需要多少亩的耕地才能养活一个人?

    或许是跟耕作的技术和粮食有关? 不然怎么会越往后越少了呢。

    吕武有进行过了解。

    拿老魏家来做个例子。

    魏氏持有的人口约三十万左右? 到底是多是少,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

    然后,魏氏的耕田大概是七百余万亩的样子?

    这样一来? 魏氏的人均耕田其实只有可怜巴巴的20亩,比老吕家这边还少。

    他们是怎么养活三十万人的?

    答案在于定期定量地对外采购!

    毕竟? 老魏家的军械的销售上很给力,不缺货币,能找到稳定的购粮渠道。

    晋国拥有耕田数量最多的是郤氏。

    而郤氏持有的人口约有五六十万? 是所有卿位家族中最多的? 占了晋国总人口的差不多十分之一。

    其余各家? 比如栾氏和荀氏(三家)、范氏? 人口方面不会低于四十万,也就是韩氏少一些只有三十来万。

    等于说? 几个卿位家族相加起来,持有人口两百万出头的样子,占了晋国的五分之二。

    这个也难怪晋国的“卿”能那么牛逼,是不是?

    正常的中等贵族,人口其实不会超过十万,有些其实也就三万到五万之间。

    像魏氏和阴氏是中等贵族,却有那么多的人口,才是中等贵族阶层的一种不正常。

    另外一家就是祁氏,他们的人口有个十五万左右。

    跟祁氏人口差不多的家族,晋国有个十来家。

    现在的情况是,人口并不属于国家,是属于各家贵族。

    这一点无论是在哪个诸侯国,其实都是一样的。

    所以,并不是晋国才显得特殊。

    不看爵位,看能拉出多少武装,晋国历来就是这么区分到底强不强的。

    一旦无法拉出纳赋所需的兵力,等着削爵,封地被回收罢!

    “卫国已会同齐、鲁、曹、邾六国之军南下。”魏相讲的是今年秋收之后的事了。

    卫君卫衎这一次搞了一个很大的骚操作,先控制曹君姬负刍,再带着曹军南下。

    魏绛脸色有些奇怪地说:“统兵者乃是单公。”

    吕武听得一个愣神,问道:“何人?”

    魏绛以为吕武刚才没注意听,说道:“单襄公姬朝。”

    不是!

    这什么情况???

    难道周王室再次雄起,能够再一次号令群雄啦?

    魏相看到吕武愣住,低声说道:“乃是元帅之意,由单公辖属六国之兵,先行南征郑国,待明岁君上再率军南下与之合兵。”

    还是不对!

    吕武记得高层的意见是消停至少一两年,喘口气再有动作。

    怎么这么急切又想南下?

    魏相再次提醒,说道:“郑国出兵‘虚’、‘滑’。”

    这一下吕武明白过来了!

    老郑头很头铁啊!

    才挨了晋国一阵爆锤,不缩起来过日子。

    他们等晋国四个军团回国解散,后一脚入侵了晋国的南部。

    吕武需要在脑子里过滤一下。

    他没记错的话,遭到郑军入侵的“虚”是属于韩氏的封地,“滑”则是属于范氏的封地?

    郑君姬睔这是脑抽了吗?

    晋国八“卿”中的士燮和韩厥,不管是装,还是努力维持人设,都是属于比较“软”的两位。

    他们再怎么“软”,封地遭到攻击还能没有反应?

    郑国这是想逼得老实人暴躁起来啊!

    这也就不难解释卫国为什么反应那么迅速,又是那么的果决。

    老范家跟卫国一直拉拉扯扯没个正经。

    卫君卫衎超级不喜欢孙林父。

    经过去年和今年士燮一再对盟友拉稀,孙林父实际上打算和老范家脱钩了。

    卫君卫衎估计是带着“孙林父反对的他赞成,孙林父赞成他反对”的心理,琢磨着孙林父想拖拖拉拉,寡人偏偏要动作迅速地为晋国也为老范家服务。

    这事,卫君卫衎真干得出来!

    而卫国跟晋国接壤,同时也跟郑国接壤。

    晋国刚解散四个军团,想再集结起来需要一些时间。

    受到招呼的几个诸侯国,他们本来就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只是没等他们赶到战场,“鄢陵之战”就分出了结果。

    晋国跟楚国较量,要是晋国输了?

    各家诸侯国当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反正缺了晋国,他们联合起来还是惹不起楚国。

    关键是晋国获得了“鄢陵之战”的胜利,还在郑国身上狠狠地咬下了一块!

    军队还没来得及回国解散呢?

    走到半途被招呼:来嘛,哥们!那个被揍得半身不遂的郑国,他们脑子犯抽,主动进犯咱们老大,是时候对老大表示俺们的忠心,再自己捞一把了!

    晋国一时半会无法出兵。

    各个诸侯国琢磨着“吃肉不积极,脑子有问题!”,喊着“waaaaaaaagh”发起了无畏冲锋。

    “君上已下令中军、下军集结,明岁开春便将挥师南下。”魏相说起这个也是表情怪怪的。

    吕武反应比较平淡,只是“哦”了一声。

    魏绛略略有些阴阳怪气地说:“范氏合兵四‘师’,韩氏合兵四‘师’。”

    吕武觉得挺正常。

    一个晋国的“军”有五个“师”。

    平时老范家出征就拉出两个“师”,自家封地遭到入侵,不可能继续划水。

    努力经营人畜无害人设的韩厥,一样不能坐视自家封地遭到入侵。

    只是,韩氏的这一次爆发有点用力过猛。

    平时韩厥最多就带上三个“师”意思意思。

    这一次,韩厥一下子拉出四个“师”啊!

    吕武心想:“老好人不等于好欺负。老范家应该是士匄觉得屈辱,小年轻的暴脾气忍不了;韩厥……这一次爆发,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

    一下就拉出四个“师”跟韩氏一贯保持的低调不符合。

    魏相说道:“韩伯此举,乃是示人以强。”

    魏绛一脸面相诡异的笑容,附和着不断点头。

    吕武则是用奇怪的目光看魏氏两兄弟,纳闷是在幸灾乐祸个什么劲。

    “韩伯多次拒见。”魏绛是个憨憨嘛,能说不能说,反正就是说。

    韩氏跟魏氏闹了不愉快?

    魏相无奈地扫了一眼魏绛,嘴唇动了动,终究还是没吭声。

    “此些消息,乃是何时发生?”吕武问道。

    魏绛刚要开口,外面的走廊传来急促得脚步声。

    “武,我可否入内?”赵武的声音有些急。

    魏相与魏绛对视了一眼。

    吕武已经让赵武进来。

    入内的赵武连行礼都忘了,好像也没注意看魏相和魏绛都在场,很急切地说:“阴氏之兵善战,韩伯求我率三‘旅’待招。武借我一‘旅’。”

    啥?

    赵武说韩伯求他。

    这个“求”并不是恳求,其实就是要求。

    求是个什么求不是关键。

    老赵家现在能拉出三个‘旅’的部队吗?

    确定韩厥这不是在强人所难???

    吕武转念一想:“韩厥是想让赵氏也亮一下肌肉?”

    关键问题在于,韩厥料定赵武会向老吕家求助的吧!?

    那么,韩厥是在试探什么?

第281章:属于我们的时代

    赵氏现在压根就拉不出三个“旅”的部队。

    哪怕是连“羡”也全部征召,赵武顶天也就只能拉出两个“旅”,再多就只能是携老带幼了!

    诸夏一直秉承的就是“士不教,不得征”的理念。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能随随便便将什么人都拉上战场,一定是要应征者经过最起码的新兵训练。

    这个理念是被后来的秦国所打破。

    挨揍挨到不拼命不行的老赢家,国内上至五十岁,下到七八岁,能拿得动武器的男性,包括强壮的女性,有一个算一个给拉到战场上。

    然后?

    几十万秦军被少于自己十倍的魏军教做人,也让吴起练出来的魏武卒名扬天下。

    拉女人上战场是胡虏的做法。

    他们只要能拿得动武器,压根就不看性别。

    秦国从秦穆公开始征讨西戎,作为征服者却学了不少西戎的理念。

    卫鞅入秦变法,可算让秦国重新回归到诸夏的大家庭,至少让女人上战场搏命这种事情是没再发生了。

    赵氏复立已经有几年的时间。

    可是,赵武仅仅是接收了“赵”城,并没有其它的封地。

    “赵”城原本有多少居民都是过去式了。

    赵武在接收“赵”城之后,慢慢又将一些属城(邑)拿到手,治下人口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多人。

    因为是复立不久的关系,赵氏现在几乎什么都缺,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士兵。

    也就是说,除非有人相助,要不在“士不教,不得征”的前提下,赵武肯定拉不出三个“旅”的!

    吕武一再欲言又止。

    而这时,赵武好像才发现魏绛和魏相也在场?

    他行礼,一脸抱歉地说:“见过两位世兄。”

    老赵家和老魏家的交情还真的很久了,世兄这词并没有用错。

    两个家族的交情是从赵衰和魏犨的那一代人建立起来的。

    只是,交情也能分为好多种。

    重耳回到晋国即位之后,甚至在之前,一块帮助他的那些贤人,明面上和暗地里就已经斗了起来。

    赵氏强盛时期,魏氏就属于被打击的一家,只是没像其余家族被赵氏给打击没了。

    等到赵括和赵同飞扬跋扈的时候,魏氏还在蓄积力量阶段,双方没有过多的纠扯。

    魏绛和魏相对本家族的历史很了解,对赵武谈不上有什么好感,要说恶感也不至于。

    “武,阴氏新晋,常有一‘旅’留驻北疆提防赤狄与白狄;明岁亦要遣一‘旅’借道魏地讨伐袭杀阴人之义渠。”魏绛用一脸‘你好意思吗’的表情说道。

    魏氏会知道吕武要去讨伐义渠,纯粹是吕武需要取得魏氏的同意,不然军队肯定不能进入。

    这样一来? 保密那是不可能保密的。

    至于老吕家一直以来有一个“旅”在北疆活跃? 时间一久肯定也被人得知。

    其他家族只是知道老吕家有一个“旅”在北疆活动,具体是干什么只能靠他们自己去猜。

    那么,老吕家有多少兵力?

    需要从吕武屡次带多少兵力纳赋来判断。

    他最多的一次? 是带一个“师”进行纳赋。

    只是那个“师”并不完全是老吕家自己的“徒”或“羡”? 有来自“霍”地、“杨”地和向智氏借了一部分。

    魏绛差不多就是直言,埋怨赵武着实是太过于强人所难了。

    对了,说起“杨”地,其实就是赵氏主宗以前的封地。

    只是“杨”地的贵族到底是不是赵氏的旧臣,需要考究一下。

    赵武没理会魏绛? 就那么眼巴巴地看着吕武,希望能够得到帮助。

    “韩伯不知你家状况?”吕武皱着眉头。

    赵武说道:“韩伯前次损失数千,今次郑国进犯封地? 不可无行动。”

    晋国是在“鄢陵”获得胜利? 却没可能自身不产生损失。

    打得最凶的郤氏在“鄢陵之战”填进去了四千多人? 其余的军械、马匹和辎重也不少。

    韩厥是下军将,不可能只让上军佐智罃去拼命。

    其实? 就算韩厥想,智罃也绝不可能答应啊!

    结果就是? 看着没打多凶的下军? 作为主力的韩氏也填进去了两千多人。

    这些折损,包括当场战死,以及后面重伤不治,还有残废。

    郤氏损失四千多人,以他们的体量并不算严重。

    损失了两千多人的韩氏,则是稍微有那么点伤了。

    毕竟,韩氏虽然说是卿位家族,以硬实力来看,却是最弱的一家。

    吕武问道:“你来借兵,是韩伯之意?”

    反正,韩氏没征召吕武,也没有过来借兵。

    赵武就是再迟钝,也能看出吕武没打算借兵,将失望摆在了脸上,低声说道:“非是韩伯,乃我自主。”

    “我不知韩伯何意,只是人心最不可试探。”吕武干脆不管韩厥到底什么意思。

    听了这话的赵武一愣,随后脸色很不自然。

    魏相则是赞同地点头。

    魏绛笑得咧开了嘴,附和道:“有语,言之,人心不可称量。”

    吕武没理会魏绛的捧哏,说道:“阴氏确为新晋,七岁如此极不易。”

    赵武低头,说道:“我知。”

    魏相听得挑了挑眉头。

    既然知道,还过来强人所难?

    这少年是个什么情况???

    也许,他是有什么能够交换。

    可能,他被逼得没办法?

    “我之‘徒’不过三千,‘羡’不可计量。北疆已用一‘旅’,再遣一‘旅’往义渠……”吕武停下来看着赵武,等赵武与自己眼睛视线形成对视,才接着往下说道:“邀‘霍’、‘杨’之人相助,我回以军械、俘虏、财帛;请智伯相助,我赠予兵甲(武器和甲胄)。”

    魏相补了一句:“魏氏相处,则获‘术’与经济。”

    他说的“经济”特指甲胄销售权。

    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无缘无故的给予。

    赵武需要懂得这个道理。

    不是找谁一开口,别人就必须不计得失,甚至是倾家荡产地对其进行帮助。

    “我无物可予。”赵武肯定是懂了那个道理,变得有些颓废。

    让吕武把北疆的那一“旅”调回来,再借出去?

    放弃对义渠展开报复?

    又或者,封地内不留下可用的兵力?

    三观不正确到何等地步,才敢开这个口!

    “我可借一‘旅’予你。”吕武就看到赵武先是不可置信又变得无比惊喜。

    魏相和魏绛则是搞不懂吕武在操作什么。

    “非为韩伯,只为赵氏。”吕武有自己的考虑,也该说清楚。

    他并不是在搞什么提前投资。

    “绛、相,我亦觉,魏氏应借一‘旅’予武。”吕武说得颇为认真。

    脑子转得比较快的魏相率先反应过来,颔首说道:“可。”

    魏绛则是没搞明白,诧异道:“为何?”

    本以为彻底没戏的赵武同样感到困惑。

    魏相说道:“栾氏与郤氏有乱,中行氏力助栾氏,智氏必受牵连;范氏范伯有隐世之心,士匄锐意进取,恐将操戈;众‘卿’唯有韩伯可处身事外;我等非‘卿’,亦为同辈,理当守望相助。”

    这些就是吕武想说的,还有更多魏相没提的。

    只是由他来说的话,会显得比较不合适。

    魏相的身份不上不下,甚至也不是魏氏主宗的继承人,作为旁支一家的继承人,讲那些话就很合适。

    只不过吧?

    现在光是从表面上来看,赵武的赵氏是他们之中最弱的。

    魏相不留痕迹地与吕武来一个点头致意,两人相视一笑。

    别看赵氏现在很弱。

    纯粹是赵武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而已。

    他现在最应该做的不是其它,其实是得到自己老妈的全力支持,将自家那个老妈手里把持的力量拿到手。

    一旦赵庄姬愿意放手,其它地方不太好说,光是“杨”地那一边,赵武立刻能够接收至少大半。

    如果赵庄姬手腕足够,甚至还能从郤氏那边扒拉一些东西,好好地给赵武的赵氏补补血。

    吕武会知道这些,是他对周边的土地很馋,有特地去收集情报。

    他觉得自己拿下“霍”地应该没有问题。

    至于“杨”地的话?

    不是没有进行过试探。

    老吕家跟那边的贵族进行了交流,窥探到“杨”地的大多数贵族就是受赵庄姬的遥控。

    吕武不确认其余家族知不知道这一点,猜想应该是有人知道的。

    他唯一不太确认的就是魏氏知不知道。

    要是赵庄姬将手头的力量交给赵武,赵氏恢复到全盛时期属于没可能,却怎么都能补上来,恢复到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二左右。

    不要看只是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二!

    要看全盛时期的赵氏有多强才对。

    当然了,吕武其实并不愿意看到赵氏强到过份。

    “阴”地其实就在“赵”地边上。

    吕武向北边进行扩张,又要拿到“霍”地,等于是将“赵”地给包在了“内陆”区域。

    赵氏……,至少从赵盾开始,赵氏是挺邪门得一个家族。

    他们但凡有所余力,屡屡会盯着一些其余家族看不上的“蛮荒之地”,逮住机会将进行开发。

    吕武不得不思考一点。

    一旦老吕家将老赵家可以扩张的方向给堵死,老赵家会放弃扩张吗?

    到时候,老赵家是南下跟魏氏、范氏和韩氏过不去,还是向北找老吕家的不痛快?

第282章:啥!?栾氏与郤氏要火拼啦???

    培养自己的潜在敌人这种事情?

    吕武其实一点都不想做。

    那么,赵武的赵氏会成为老吕家的潜在敌人吗?

    不用浪费脑细胞去过多思考了。

    终有那么一天,赵氏和阴氏必然会疆场交锋!

    这个“那一天”到底是多遥远之后,则是有那么点不好讲了。

    现在吕武不能对付赵氏,一来是韩厥一直都盯着,再则就是轮不到老吕家去针对赵氏。

    相反,老吕家目前应该对老赵家伸出友谊的小手,力所能及地进行帮助。

    说白了,人与人的关系很复杂,家族与家族的关系就更复杂了。

    单纯以个人来看,一旦产生仇恨,想化解还要看面子上抹不抹得过去。

    家族的话?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朋友亦然。

    “对我来说没得选,一定会是堵住赵氏的路,让赵氏无路可走。”吕武心想。

    “阴”地和“吕”地都是在晋国的西北疆。

    吕武还想将“霍”地拿到手。

    他们这一辈,老吕家与老魏家会是最合适的盟友。

    两家封地相连,有事招呼一声就能立刻得到帮助。

    这个也是吕武多次愿意跟魏氏进行利益交换的原因所在。

    毕竟,魏氏的确在吕武奋发过程中帮了不少忙。

    甚至可以说,没有魏氏就没有现在的阴氏。

    这样一来,吕武哪怕是知道会吃亏,还是需要向魏氏让步。

    别提,他其实一次次都没吃亏。

    所幸的是魏氏有更大的目标,取舍方面很放得开。

    要换作是另外的几个卿位家族?

    吕武很清楚一点,平时笑眯眯,该捅刀的时候绝对不会有半点犹豫和客气。

    那是取决于双方实力的不对等,再加上卿位家族所求甚少。

    这也是别人一提,老吕家立刻放弃了制陶的原因。

    只因为范氏是晋国最大的陶器生产商,他们不会任由吕武去发展,察觉到遭受挑战的那一刻,必然是会采取行动。

    吕武需要迟疑的是,等待魏氏真的成了卿位家族,到底会不会翻旧账?

    比如,魏氏成功获得卿位,立刻追究老吕家侵占市场兵甲器械的事。

    这样的可能性不大。

    吕武却还是要防着点。

    担心需要担心。

    怕那是有点怕,却又不怕。

    等魏氏成功获取了卿位,不会是马上硬实力翻倍。

    他们初登卿位,甚至更需要来自外部的支持,该多傻才会立即跟自己的盟友翻脸啊?

    吕武有信心在五年之内将家族内部搞做的建设弄好,武力方面也会得到极大的加强,谁想来搞事,小心玉石俱焚。

    “对姬周的投资应该更关注了。”他想着。

    说起姬周。

    国君的反应有些奇怪。

    上一次栾书给国君上眼药,明确指出郤氏与姬周有勾结,甚至还将楚国牵扯了进去。

    国君只是派人调查并进行警告,没有更过分的作为。

    吕武听说国君最近有些荒淫。

    别人一听国君荒淫,评价肯定是负面,甚至还会感到痛心疾首。

    足够聪明却会产生联想。

    国君现在没有子嗣? 才需要担心国外的那些公子。

    一旦国君能够有子嗣?

    国外那些对君位有继承权的公子,对国君的威胁必然降低到忽略不计。

    所以,国君现在是越淫越好,整天在床榻不下地? 早早折腾得某个女人有身孕,对国君和对晋国都是好事。

    毕竟,继承人嘛? 最好是现任国君的血脉,做到正常的传承有序,会让国家少了不必要的动荡。

    吕武还听说栾书就一再给国君敬献美女。

    这个老阴逼不是在讨好国君? 应该是真切希望君位的传承有序?

    堂堂的元帅、执政和中军将干那种事情? 没少让郤锜开嘴炮。

    郤锜这样搞?

    栾书没有太多的反应。

    国君却是恨得咬牙切齿。

    “存!”吕武喊了一声? 等了一小会,葛存过来之后? 说道:“准备千金? 选出忠诚勇悍之士,冒雪往周室而去。”

    葛存直接愣住。

    “你亦往。”吕武想了想? 才继续往下说道:“见公子周,转达如下……”

    葛存听得很认真。

    公子周在众多公子中本来不显山不露水? 还一再因为生活困顿四处求援。

    吕武之前其实挺搞不懂的。

    公子周不是拜师单公姬朝吗?

    单公姬朝好歹是个公卿? 还能饿了自己的徒弟?

    话又说回来? 周王室的日子不好过? 周室的公卿收入来源也少。

    可是,真不至于连顶层人物的一日两餐都无法保证啊!

    吕武就猜测,公子周其实是不甘寂寞,一再求援是真,想看看能不能得到帮助也是真,而真正的目的在于结交晋国高层。

    这些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人,不管是愚蠢还是聪明,少有甘于寂寞的。

    不过,公子周就算是有野心,更多的是想要回到晋国,能有所发展。

    他再聪慧,还能想着要某一天,自己能够窥探一下君位?

    真要是一开始就盯着君位而去?

    这人就妖孽到没边了!

    “主,郤氏或有资助公子周,却……”葛存闹不明白,自家这个主上怎么就这么的不惜重金。

    那可是千金啊!

    当然不是黄金。

    其实就是铜。

    而铜是现在最珍贵的金属货币。

    另外一些带有交易货币属性的是布匹、粮食以及玉石。

    千金?

    足够采买数千奴隶,几万石的粮食,武装起数百士兵。

    老吕家是有铜矿,一直在悄悄地开采和冶炼。

    一下子拿出千金赠送一个流落在外的公子,是不是太不惜血本了?

    吕武不给任何解释,极度严肃地说:“照办便是!”

    另外,悄悄开采铜矿又怎么啦?

    别说有没有人知道老吕家有铜矿。

    哪一家发现自家封地有铜矿,没悄悄地进行开采!?

    这种事情,知道什么叫心照不宣吗?

    吕武能肯定没其余家族知道自家有铜矿。

    其他家族只知道老吕家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一再熔掉青铜再制作成钱币。

    不知道有多少家羡慕老吕家能这么干。

    没拿到真凭实据,谁会知道老吕家有铜矿。

    就算知道,他们敢捅破吗?

    这么干的又不止老吕家。

    一旦他们去捅破,不是只得罪老吕家,是将那么干的家族都给得罪干净。

    这种事情干了,只是得到一个忠君体国的名声,实际好处一点都不会有,还要给自己增加无数敌人。

    所以了,真要捅破,那也是等干挺了自家的仇人,再搬出来佐以该死的罪证。

    谁脑子犯抽,会搞这种成功没好处,不成功要被众家合力搞死的事。

    葛存走了,当天就带着一支为数五百的队伍出发。

    他们会根据吕武的命令,去周王室找到公子周,一直待到吕武某天让回来为止。

    其实,吕武更倾向于宋彬带队。

    只是宋彬手头上的事情有点多,老吕家离不开他。

    吕武需要考察新的几位家臣,有些事情进行细化,再一一地将工作交给他们。

    某天,他正带着吕阳一块与无事的家臣闲谈。

    知客过来禀告,说是智朔来了。

    智朔不知道什么情况,没有事先派人过来通知,直接带着队伍过来。

    这种事情要是没急事,贵族干不出来。

    吕武没去那个迎来送往的亭子进行迎接。

    他见到智朔时,纳闷地发现智朔连身上的雪都没扫干净。

    “武,恐有祸事!”智朔见到吕武,来个先声夺人。

    猜到了。

    要是没紧急的事,还是不能大肆声张的事,智朔不至于亲自冒雪赶路过来,该是派来智氏的家臣。

    “上军将无故下令军队集结,元帅紧随其后;新军将与新军佐亦是下达征召,随后各回封地。”智朔一脸的着急,又说:“君上并未下令上军与新军出征,他们何意?”

    有这事?

    吕武边上就有郤氏的封地。

    他一直在紧密关注几个邻居,尤其是郤氏。

    没人来向他汇报,郤氏正在集结武士啊?

    关键的是,现在是个什么季节。

    三天两头就要大雪和小雪来一场,到哪都有积雪。

    想火拼,不是时候吧?

    吕武一直盯着智朔看。

    老智家反应这么大,绝对不会只因为郤氏和栾氏在集结军队。

    果然,就听智朔说道:“上军佐往我家,请求集结武士,往他处待命。”

    中行偃要求智罃集结家族军队,然后听从他的命令???

    荀氏三分,中行氏和智氏虽然还是一家,可实际上不管政令还是发展方向都有自己的道路,只是维持着出自同宗,某些大方向上的步调一致而已。

    吕武纳闷地说道:“据我所知,上军佐与元帅乃是……”

    “此为已故中军佐之故。”智朔说的是荀庚,也就是中行偃的爹。

    荀庚是栾书得铁杆,追随栾书到言听计从的地步,甚至多次帮栾书撕咬其余同僚。

    一样是“卿”,并且荀氏大宗和小宗中行氏加起来,实力方面其实并不差。

    着实令人搞不懂荀庚对栾书有必要卑微到那种地步吗?

    吕武决定不多想,直接问道:“为今,如何?”

    智朔满脸纠结地说:“我父遣我而来,告武不可受人蛊惑,何人召唤皆不至!”

    啊?

    哦!!!

    吕武是天下第一。

    他的武勇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再来,老吕家的部队数量不多,甲士却是晋国各家最多的。

    这样一来,谁敢无视吕武?

    这些力量能左右一场战局的胜败,更能守卫一家安全,乃至突袭一家进行灭门!

第283章:阴武,你站哪边?

    智朔那么一讲。

    吕武倒是反应过来了!

    没错。

    靠谱!

    俺这么一个天下第一,家族士兵的数量虽然不多,却是很能拿得出手哇!

    然后?

    搞什么咧!

    怎么没人过来进行拉拢???

    是栾氏和郤氏认为根本无法拉拢,还是没考虑好能拿出什么报酬?

    不管怎么样。

    他们真的要搞事,怎么都不会忘记晋国还有一个天下第一吧!

    “栾氏和郤氏也没有派人过来采购甲胄。”吕武想道。

    一直想跟士匄争夺晋国第二才子的智朔像是猜出吕武在思考什么。

    他说道:“未曾有栾氏、郤氏之人来寻武,亦未购甲?”

    吕武有点怀疑老智家是不是派人盯着自家了。

    “若是遣人而来,或不至乱。不遣人而来,将乱矣!”智朔精神状况看着有些奇怪,像是紧张,更多的是兴奋。

    这个说法有点道理啊?

    栾氏和郤氏的实力都不差。

    他们真的要搞事,肯定是需要事先保密,避免被对方窥探到自己的行动。

    真的打起来,能一开始就压着对方打,其他家族会很清楚该怎么站队。

    要是打不过,也知道应该怎么加码,才能拉拢到其余各家族。

    事实就是这么现实!

    真的事先拉拢?

    等到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原先拉拢的那些家族,最大的可能性是采取观望。

    发现自家打不过,雪中送炭需要的代价太大。

    代价不够则是逼着让拉拢的家族,没有丝毫羞耻心以及信誉,跑去投了自己的对手。

    这种何等卧槽的事,在晋国发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现实就摆在那里,事先说好要站一队,没帮忙就等于得罪,干脆加入另一方搞死丫的算了。

    好些卿位家族就是这么被搞没的!

    吕武要说话,却见知客过来。

    知客禀告道:“主,郤氏家臣蒲元,栾氏家臣程蒲于境外相遇。此时正在对峙。”

    智朔先是有些迷,随后脸色大变。

    他之前还说栾氏和郤氏没真正打起来之前,两家不会过来拉拢吕武。

    现在?

    两家的家臣来了,是不是意味着栾氏和郤氏已经开打?

    吕武看向智朔,问道:“朔先往休憩?”

    智朔想了想,说道:“朔随武而往。”

    等等!

    吕武满心郁闷。

    他又没说自己要去。

    来的又不是栾氏和郤氏的家族成员,是家臣。

    别说他们只是在对峙,不进老吕家的地界,打起来都不关老吕家什么事。

    真的要有栾氏和郤氏的人死了,有麻烦也是“杨”地的贵族。

    吕武看向知客,说道:“命梁兴而往。”

    在老吕家,梁兴就是负责吃喝玩乐。

    别小看这个职业。

    一个好的公关,对一个公司的帮助无限大。

    一个家族要是有个能擅长交朋友的家臣,消息渠道就有保证,也能为家族吸纳人才,甚至必要时能救命。

    梁兴没少跟郤氏打交道,跟蒲元的交情挺不错。

    至于栾氏?

    老吕家除了公事之外,基本没跟栾氏有什么纠葛。

    决定这一点的是,吕武的封地没跟栾氏相连,多次纳赋的直属上司也不是栾书。

    智朔看吕武这么稳? 很高兴地说:“家父所言不差,武已有大夫之风。”

    这是夸赞。

    还是骂人?

    谁不知道晋国的贵族,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对外征战比各个诸侯国的贵族更积极。

    搞内斗也总是杀得血淋淋。

    吕武问道:“智伯是否已下令召集封臣?”

    智朔苦笑说道:“听闻消息之家族? 何家敢不自保。”

    这闹的。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还不能让人好好窝冬了!

    可以想象? 知道栾氏和郤氏搞大动作的各个家族,甭管是想参与还是想自保? 肯定需要集结军队。

    怕的就是没做任何准备,等有人杀到自家,没给反应的时间。

    关于自保? 晋国的贵族还是非常擅长的!

    吕武很纳闷地问:“何至于此?”

    智朔知道吕武是在问什么? 答道:“楚君遣使而至? 言及郤氏与之有染,后有君上遣人往见公子周。君上不可逼迫公子周过甚? 多次训斥郤氏不忠,元帅言语几句,上军将下令集结武士。”

    这么说? 又是暴躁老哥给弄的啊!

    没有暴躁老哥先下令集结军队,就没有栾氏被动应对。

    结果那么一搞,搞到晋国的贵族都要行动起来了。

    吕武设下酒宴,与智朔喝到一半,蒲元和程蒲过来了。

    能看出两人脸色都很差? 有种恨不得将对方摁在地上锤的冲动。

    “见过阴子? 见过朔。”两人没忘记礼节。

    智朔听两人的称呼,情不自禁地皱了皱眉头。

    瞧瞧都是什么个情况。

    吕武就是阴子。

    俺直接被呼名。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哪去啦!!!

    “两位请坐。”吕武满脸笑眯眯。

    问就是不知道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事。

    就算有事,反正别来到我家搞事。

    蒲元走到自己的座位,却是没坐下,对吕武行礼说道:“我主数月未见阴子,今次归回‘随’,特遣蒲元邀阴子一行会猎。”

    这个“随”就在“吕”地边上。

    那边也是郤氏伯宗被搞流亡之后,由郤至占了去。

    关于土地的事,郤氏其实没得到国君的同意,强行就那么给占了。

    程蒲一看蒲元那么不要脸,没按照礼仪流程坐下客套,直接就来干货,紧随其后说道:“元帅听闻阴子久居于邑,又闻君上有意赐地于阴子,特遣蒲而来。若阴子闲暇,元帅邀阴子往‘新田’,商讨赐予封地一事。”

    这一刻,智朔表示实名羡慕。

    那是晋国最有实力的两家。

    而吕武不过才过冠礼的年纪。

    一样是年轻人,待遇却这么不同。

    智朔琢磨着:“相比起来,元帅要比上军将更不要脸,直接开出了价码。”

    吕武则是想道:“看来这一次国君站元帅这一边!”

    栾书哪怕是元帅、执政和中军将,一样不敢在贵族封地上糊弄作假。

    一旦他这么干了一次,提到要赐予封地却没落实,威望什么必定尽丧。

    这也就坐实一件事情!

    国君铁定跟栾书有过沟通,要一起搞郤氏。

    蒲元先是一阵冷笑,再说道:“阴子已是天下第一,阴氏之兵亦是善战,疆场建功有何难哉?该赏之功,君上自有论断,何必元帅代而为之?”

    智朔却看到蒲元在这么冷的天都能额头有了汗水。

    一阵脚步声从走廊传来。

    鱼贯而入的是一群捧着盘子的女仆。

    一个个皮肤白皙,有着满头的褐发或金发,端盘子走路时要小心翼翼,免得丰满的地方颠到盘子,以至于撞倒里面的皿具。

    “武如此喜好,甚是猎奇。”智朔也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批白种女仆了。

    他现在再提,纯粹是冷一冷火热的气氛。

    吕武一脸认真地解释道:“你我为诸夏,俱是黎庶。它族则异,征之拓土,收之女子则夺其血脉。”

    现在“黎庶”并不是单纯指平民大众,说白了就是民族成份。

    相反“诸夏”用的人比较少。

    所以,吕武真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致,是在干有益诸夏的大事。

    这一点谁爱信不信的,反正他自己信了!

    程蒲和蒲元看出来了,有智朔在的话,跟吕武是什么都谈不成的。

    要是吕武真的起了意,会在私下进行接触。

    因为有程蒲和蒲元在场,一场酒宴的过程,有的只是强颜欢笑,少不得还存在一些虚情假意。

    酒宴散去。

    智朔该讲的话都讲了,不会再去干扰吕武的选择,去了“霍太山”的一个庄园休息。

    而吕武招来了家臣,打算跟他们说一说情况。

    没等家臣到齐。

    知客再一次禀告,说的是韩起与去而复返的赵武,一块来了。

    这些天,知客很忙,来来回回地跑,不知道是被冻的还是怎么着,脸色有些苍白。

    吕武带着略略的醉意去见韩起和赵武。

    “栾氏与郤氏之臣已抵?”韩起说话时,一口一口地喷出一道白雾。

    其实,以现在的温度,谁说话都自带喷雾特效。

    只是,韩起应该是肝火有些旺盛,自带气味。

    吕武没回答,举起水杯喝了一大口。

    韩氏不是要疏离老吕家吗?

    韩起也已经有些时日没来了。

    既然韩氏要表演,吕武不配合,是不是很讲不过去?

    “武。”韩起苦笑道:“非我家本意……”

    “起,不必多言。”吕武笑呵呵地说道:“你久未前来,妏甚是想念,何不先叙亲情,再言其它。”

    用不上的时候爱理不理。

    吕武也没非要搞得现在让韩氏高攀不起。

    再说,韩氏虽然硬实力也就那样,但至少是个卿位家族,老吕家还没资格让韩氏高攀。

    他纯粹就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才不乐意平时不亲近,有事一副“我说你办”得局面。

    甭管是天下第一,又或是以吕武现在的家族实力。

    他其实哪怕是面对栾氏和郤氏,真的已经有说“不”的资格,何况是韩氏。

    当然,他也没跟韩氏切割的意思。

    但是!

    真就不能太“软”,要不没人会尊重的。

    赵武抢在韩起的前面开口,说道:“确是许久未叙亲情,当一见。”

    韩起愕然,搞不懂应该帮自己忙的赵武,怎么就这么轻易的叛变啦?

第284章:我自岿然不动

    赵武肯定也是觉得韩氏在与阴氏的交往上面,有些过于缺乏交流艺术了。

    说白了,韩氏想低调不是错,一再疏离阴氏则显得过于刻意了一些。

    对!

    阴氏一直很高调。

    可是,不看看阴氏的实际情况吗?

    如果吕武甘于低调,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会还是一个一点都不起眼的小贵族。

    韩氏不能因为吕武想要奋发向上而有所责怪,看在姻亲的份上,或多或少都应该给予帮助才是。

    “韩伯并未相助武哥,屡次不过公平交易。”赵武很感激韩厥对自己的看顾,心里却还是能分得清楚是非曲直的。

    韩氏要说对吕武有什么帮助,好像只是先期给一张“虎皮”让吕武减少麻烦。

    嫁女的陪嫁,怎么都算不上是帮助。

    毕竟,现在这个年头,哪个大家族嫁女儿,哪怕是作为陪嫁,不需要有大批的嫁妆啦?

    以韩氏作为卿位家族的逼格,韩厥给韩妏的陪嫁甚至可以说只是中规中矩。

    不看姻亲带来的附加亲情,真的要一笔又一笔的论起来,在吕武奋发向上的过程中,韩氏的韩厥只是进行公事公办,从未有过私下的帮助。

    关于韩厥对自己的看法?

    吕武早在缺粮食向韩氏购粮被拒绝,摸透了韩厥的心思。

    努力经营人畜无害人设的韩厥,一开始就没看重过吕武。

    这也就很奇怪一点,韩氏跟赵氏不是亲族,为什么要出陪嫁女?

    不过考虑到其它因素,其实也能解释得过来。

    魏氏一样跟赵氏不是亲族,也出了陪嫁女。

    只是,韩厥的出发点是想维持一个小圈子。

    魏氏的出发点则是看到了吕武的潜力。

    等待吕武展现出自己非凡的价值?

    韩厥摆明就是一种深怕自家跟着高调,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虽然是姻亲,也只是姻亲而已,吕武才没那种取了韩厥女儿,韩厥就该对自己无条件支持的心思。

    即便是有血缘关系,该亲近不起来,还是亲近不起来,没什么好值得奇怪的地方。

    任何的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

    有亲戚关系再经营感情,只是天然上更容易走得近一些,少了互相之间不必要的提防。

    吕武很配合韩厥。

    不想被牵扯是吧?

    那就一切都公事公办呗!

    “武,我家无甚所求,忧则忧武成为某家利刃,卷进仇杀。”韩起说得无比诚恳。

    吕武像是听进去了那般,说道:“韩伯为诚诚君子,武与无忌、起乃是自幼相似,互有亲情。你我不实诚相待,置妏、欢儿于何地?此次起前来,关怀之意,我已明了。”

    “是极? 你我皆为至交? 尚有亲人之情? 事不对事? 情必有情? 勿需因些许事情生分。”赵武说得那个叫情真意切。

    韩起则是郁闷地看了赵武一眼。

    自家那个爹? 对韩无忌和他? 就跟捡来的一样? 对赵武更像是亲生的。

    关于这一点,别说韩无忌和韩起有多么郁闷了!

    而韩厥从来没有对韩无忌和韩起有过什么解释。

    他其实应该教导家族继承人的!

    只是韩氏的情况有点特殊。

    韩氏因为韩无忌右手畸形? 家族容不下一个这样的人来继承? 社会更是难以接受。

    这个其实也是被逼的。

    现在任何一个家族的家主,再怎么不愿意也必定会有率领家族私军纳赋的一天。

    身上有异样? 再怎么练都是先天不足。

    现在又不是个讲求战术谋略的时代? 战场没有发挥“诡道”的空间。

    就算韩厥对韩无忌右臂畸形不介意,他还要考虑其余族人,乃至于是家臣,甚至是其他家族? 种种可能产生的看法。

    韩无忌不管是洒脱,还是聪明? 其实怎么都好,自行找韩厥提出让出继承人的身份。

    韩厥没有立即给出回复,心里肯定是极大地松了口气,并且赞成的。

    因为情况特殊,韩厥在教育上也就一再耽搁下来,不止是在教导怎么成为一个家主方面,对外的社交也出现遗漏。

    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又或是什么身份,缺了教育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一家之主该懂得什么,又该去对什么事情有别于普通人的看法,各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

    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导方式,继承人怎么都该去学习当一个一家之主!

    现在,韩无忌和韩起其实只知道自己的那个父亲想低调,却不知道为什么而低调。

    两兄弟对这样的现状其实是不满的。

    只是,他们无法改变什么,只能看着其余家族的二代各种风光,自己则连交朋友都要受到干涉。

    “恰是如此,只是……”韩起满脸抑郁。

    吕武笑着说道:“且看将来罢。”

    总之,什么都别说。

    就算说了,俺也有自己的考虑。

    吕武在接下来并没有如程蒲或蒲元猜想的那样,去找他们进行私下商谈。

    在他看来,就算真的要待价而沽,不管是选择栾氏还是郤氏,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另外,不知道其余人有没有看出来?

    反正,吕武觉得除非是郤犨和郤至的话完全不管用了,要不单纯只是暴躁老哥冲动,郤氏还是和栾氏打不起来。

    他们这种体量那么大和实力又那么强的家族,同时还是晋国的高层,牵一发必然动全身。

    简而言之,他们的顾虑太多。

    除非是有非打不可的理由,再加上有绝对的把握,要不极难打得起来。

    这一天,吕武邀请智朔、韩起和赵武一块到山庄赏雪。

    “霍太山”的范围非常大,西面的半山腰能够全面阅览整片平原。

    只是一旦远了,看什么都会非常模糊。

    现在大地一片银装,阳光充足时,看去十分刺眼。

    等于说,赏雪什么的,很费眼睛。

    吕武将他们聚集起来,赏雪只是一个由头,是希望大家能够聚一聚,聊一聊局势。

    没将程蒲和蒲元邀请过来,则是吕武一种非常直白的表态。

    赵武正在讲自家封地的建设状况,提到学了老吕家的管理学,能用更少的人力,对想做的某件事情,减少更多的消耗来完成建设。

    “赵氏有此学问?”智朔假装好像是第一次知晓。

    其实,跟老吕家亲近的几家,哪一家又不知道吕武有特别的管理技巧。

    这种事情,哪怕他们是偷偷学了,只有吕武允许他们使用,他们才能正大光明地去用,要不就是属于偷窃。

    赵武跟吕武一直有书信往来,后面更是来吕武这边常住了一两年。

    一些东西哪怕吕武没教。

    赵武有心去学,耳濡目染总是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差的就是让吕武同意他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在赵氏。

    就算再怎么迟钝,都已经当了几年的春秋人,吕武怎么可能还不知道知识的珍贵?

    他会同意赵武去用,一来是当时没真的发展起来,出于赵武是个“名人”想建立非凡的交情;再则就是,拉拢了赵氏就等于捆绑了韩氏。

    令他所没有想到的是,韩厥竟然能苟到那种份上!

    智朔一再犹豫,还是没提出能不能也用老吕家知识的事。

    这位少年的脸皮比较薄,再来是自家父亲,也就是智罃一见吕武就夺了一套甲胄的事,能说是雅事,其实就是一件丑闻。

    换作智罃不是“卿”,能是雅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没智罃抢了吕武一套甲胄,两家也不会走得这么近。

    韩起依然是那副抑郁的模样,话也就不多。

    吕武见气氛不热烈,无法搞来音乐为前提,玩游戏又不合适,吩咐将自己的几个子女带过来。

    没有多久,他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过来。

    赵武看到吕阳立刻大笑着招手。

    韩起看到吕欢也终于不再那么抑郁。

    唯一跟吕武不是姻亲的智朔看着有些羡慕。

    智朔比较突然地问赵武,道:“赵孟何时与祁莹成婚?”

    这个“祁莹”是老范家的贵女,范氏是祁姓。

    赵武现在已经十六岁,没有到行冠礼的年纪,却是提早举行了冠礼,的确是能成婚了。

    韩起看向智朔,笑着问道:“阿娇急不可耐?”

    这个“阿娇”则是老智家的闺女。

    吕武听了也不意外。

    赵氏风光的时候,老赵家与老范家、老荀家玩了一出指腹为婚。

    等于说,赵朔一下子给自己还没出生的儿子,找了范氏和荀氏当姻亲。

    这种事情其实是一种正治联姻。

    而在春秋中叶,一名男性其实是能够有多名正妻的,跟以后不是一个样子。

    一名正妻,一般还会有多名陪嫁女伴,也就是滕女。(现在没妾)

    只是吧,贵族之前的婚姻比较正式,反正不可能有什么恋爱自由那么一回事,都是以家族需要为出发点的。

    智朔说完,看到赵武的脸色有着明显的尴尬。

    他当然不会看作是在害羞,不由收敛笑意,问道:“范伯不止于此罢?”

    老范家要反悔?

    说好了要嫁女儿给赵武,现在又不干啦???

    赵武低声说道:“范伯病重,无族亲前来商议婚事。”

    范氏得士燮想死。

    在各个地位够高的家族,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士燮这么一搞,其实令很多知情的贵族,一致非常同情范氏,顺带也理解范氏忘记了跟赵朔的约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7/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作者:荣誉与忠诚所写的《春秋大领主》为转载作品,春秋大领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春秋大领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春秋大领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春秋大领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大领主介绍: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春秋大领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春秋大领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