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春秋大领主TXT下载春秋大领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春秋大领主全文阅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春秋大领主txt下载     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5章:手持棍棒,口胡逆子

    晋国还没有发生过“玩命别人去,好处一起享受”的先例。

    出多大的力气,得到多少好处,才是一种普世的公理。

    吕武心想:“智罃这是觉得我好欺负?”

    他没有给时间让士鲂、魏琦和解朔多想,说道:“攻齐以我为主,不必理会国内。”

    这特么!

    智罃咋不把自己的家业给全国贵族分一分?

    慷他人之慨,成习惯了啊!

    这事没算完!!!

    吕武要真的答应下来,以后还怎么单独统兵出战?

    他就算是顶着得罪智罃也要做出反应。

    不止是向一起出征的“卿”与贵族保证。

    他还给国内去了回复。

    就一个意思!

    已经任命他吕武为攻齐的总指挥,想怎么打,国内就不要瞎哔哔了。

    另外,他会严格地将战利品进行六四分,国君想怎么处理其中的四成是国君的事情,其余事情不用谁来瞎操心。

    怎么给国内答复,他没现身说法,搞了渠道将消息传递得人尽皆知。

    一时间,下军和新军沸腾。

    从上到下皆是认为吕武有担当,乐意在吕武的指挥下建功立业。

    事实上,就没有自己的命来拼,该得到的好处却要进行分享的道理。

    规矩是六四分。

    该让的利益已经让了。

    还想怎么样!?

    当然了,吕武那么刚是建立在回复的最后一句话。

    他问智罃,有了这个“分享”的先例之后,谁还愿意不惜性命去博取功业?

    有了这一句话,他就是在为晋国的未来感到担忧,才不是在乎自己的利益。

    玩道德绑架?

    开玩笑!

    信不信吕武能变着花样来玩。

    或许无法将智氏给玩没了,两败俱伤则绝对没有问题。

    “若有责难,我与下军将同当。”士鲂态度明确,动机不明。

    他当着魏琦和解朔的面就那么表态。

    身板太小的解朔几次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吭声。

    魏琦则是笑吟吟地说:“栎阳氏与阴氏两位一体。”

    很好。

    这样一来,出征的四位“卿”就有三位算是一伙的了。

    然后,吕武、士鲂和解朔不得不思考魏琦那句话的意思。

    魏琦说的是栎阳氏,不是魏氏。

    这就直接表明魏氏内部对怎么跟阴氏相处是存在异议的。

    栎阳氏已经决定继续跟阴氏保持友好,并且是互相扶持的关系。

    要是再进行解读,魏氏内部已经出现分歧,各支脉的想法不再一致。

    而解朔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得到吕武扶持的机会。

    曾经的栾书为什么要尽心尽力扶持中行偃?

    肯定不是因为栾书和荀庚哥两好。

    完全是因为中行偃直接对栾书表态,会当一条默不吭声为栾书咬人的狗,才得到栾书的全力扶持。

    当然,中行偃的话不是那么讲,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

    如果解朔有中行偃的自觉?

    吕武真的不介意扶持解氏。

    没有当狗腿的自觉?

    凭什么还想别人帮一把。

    那一刻,吕武已经决定接下来攻齐没解氏的什么事。

    吕武才不会承认自己是小鸡肚肠。

    看起来解朔好像没得罪吕武?

    实际上,士鲂和魏琦先后表态,解朔却是没给个说法,已经造成得罪的事实。

    解氏只来了两个“旅”。

    作为晋国的“卿”只带两个“旅”出征,士兵的素质还不怎么样。

    如果让列国窥探到真相,他们必然更加坚定自己的猜测,认定晋国是真的不行了。

    吕武打算雪藏解氏,也是为了晋国考虑。

    是不是?

    要不然发生解氏军队对阵齐军被暴打的事,影响会很大的啊!

    身份地位足够高就是有这样的好处。

    明明是摸棱两可的事情,只因为领导脑海中的念头稍微转了一下,事态就往坏的方向狂奔不停了。

    这就是权力为什么会那么甘美的原因!

    吕武在这一次出征给解氏安排得妥妥当当,面对解朔时该是什么样的态度还是什么样的态度,并不会让解朔察觉出什么端倪。

    活成了曾经厌恶的人。

    硬要说点什么感言的话?

    那就是——真爽啊!

    吕武先跟魏琦进行沟通,再正式见季孙行父。

    这位鲁国执政当然是对吕武执礼甚恭,不敢有任何失礼的地方。

    季孙行父内心里则是不免感概世事无常。

    他初次见到吕武时,吕武还是晋国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贵族,哪能想到几年过去却成为了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并且能够决定鲁国的命运了。

    吕武对季孙行父也不会有什么失礼的地方。

    也就是郤锜那种将演戏当成人生大事的人,才会在对待鲁国的时候刻意飙戏。

    鲁国是东方世界的礼仪之邦,还是周天子的史官之国。

    他们的职权就是进行各种记录,还要审核各个诸侯国的文献,有权进行操作归档。

    通俗一点的来讲,每年都会有相当的文献送往鲁国,由鲁国决定到底要不要进行收录以及珍藏,留给后世子孙去阅览。

    对上这么一个国家,欺负一时爽,但是历史耻辱柱警告。

    “寡君问候鲁君无恙。”吕武说完,比了一个请季孙行父坐下的手势。

    季孙行父看吕武的态度还好,心里多少是松了口气,回了一句“寡君问候晋侯无恙”才坐了下去。

    他接下来讲的是鲁国遭遇的困难,什么都讲一些。

    鲁国是个什么样子,现阶段的晋国其实一点都不感兴趣。

    这就是一个公族掌控一切的国家,没有得到公族的赏识别想担任一官半职。

    可能是因为有齐国这个大威胁,鲁国的公族大体上还是和睦的。

    鲁国却也因为公族的和睦,整个国家就是一潭死水。

    硬要给鲁国一个定义,关键词应该是:保守、守旧、不思进取。

    吕武一边听着,一边时不时地点头。

    他其实没在听,脑子里思考怎么能在齐国大肆劫掠,又不过份地打击到齐国。

    “……因此,寡君应邀蜀地之盟,皆为晋侯也。”季孙行父抑扬顿挫地收尾,再用期待地盯着吕武看。

    啊?

    说完了?

    到底讲了什么???

    吕武决定不管季孙行父刚才讲了什么,只按自己的节奏来,说道:“鲁国新君即位,两国或有变?如鲁国行改弦更张之举,晋不欲责也。”

    季孙行父脸上出现了茫然的表情。

    大哥。

    俺刚才讲得很清楚啦。

    鲁国爱戴晋国之心是不会变滴!

    只是现在国内出了点问题,需要先哄着国君。

    真不是要悖离晋国!

    给点时间吖!!!

    “此番攻齐,我已驳卫执政参战之请,鲁亦然。”吕武做出微微叹息了一声的举动,表情悲伤地说:“上邪!晋楚相争,非为晋也。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安敢屈服!”

    季孙行父完全呆住了。

    士鲂和魏琦来了个面面相觑。

    解朔目瞪口呆。

    卧槽啊!(一种姿势)

    哥。

    您讲的啥?

    一段一段能听得懂。

    整句的废话咋就那么多?

    搞得连起来都快听不懂啦!

    “执政若有心,请保障我军资粮路途。”吕武死盯着季孙行父,继续往下说道:“出兵便不必了。”

    季孙行父有些怔怔地点头。

    他反应过来还想再争取一把,却见吕武脸色坚定,内心纳罕不好再提。

    “阴武子对鲁国的感官到底怎么样?栎阳琦好像没多少话语权啊!”季孙行父心里很担忧。

    鲁国肯定是打不过齐国的。

    要是失去晋国这个靠山,以后鲁国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季孙行父决定赶紧地回去找另外两家合计合计。

    他们决定响应秦楚的会盟邀请,是不知道晋国会衰弱到什么程度,怕的就是晋国一蹶不振。

    其实,他们担忧也有道理。

    晋国的新君姬周太年轻。

    八卿中的年轻人占了差不多半数。

    元戎智罃是出了名的贪婪。

    以常理来看,这么一套领导班子治理晋国,怀疑能不能治理好晋国,是很合情合理的。

    如果晋国真的一蹶不振,鲁国只能加入到秦楚阵营,期望齐国能够得到压制,别对鲁国太过分了。

    季孙行父现在对晋国多少有了一些希望。

    在他看来,吕武对出征齐国充满了信心,才会拒绝卫国和鲁国出兵。

    侧面也能看出一点,晋国对盟友的悖盟无比恼火,却是还能保持理智,没有发狠逮谁打谁,只是调整对外策略将成为事实。

    季孙行父琢磨着,怎么都要凑出粮食来赠送一波,争取让吕武看到他们还是心向晋国,也会对吕武这次出征提供后勤上的帮助。

    这么干多少是留了些情面,以后有什么诉求好开那个口。

    吕武的拒绝是建立在葛存找到了一批向导,不用再以国家行为来寻求鲁国的帮助。

    他们临走前,季孙行父又过来。

    一起来的还有一大批的粮食。

    这……有点意思啊!

    吕武没有拒绝鲁国公族的赠粮举动。

    他们一旦拒绝鲁国公族赠粮,会让鲁国心生绝望,搞不好就铁了心投向秦楚。

    说到底,晋国没想一个小弟都不要。

    只是对这一帮小弟的背叛很不爽,又产生了足够的警惕心。

    收拾齐国就是因为不知道到底打不打得过楚国,只好拿齐国来开刀,证明晋国依旧强大。

    本意上还是要争取一帮小弟能够回头是岸的。

    做姿态就是做姿态,适当即可。

    干出用力过猛的事情,就显得太蠢了。

    他们穿过鲁国,来到了齐国的国境线边上。

    在此之前,葛存已经携带国书先行一步。

    他将到“临淄”面见齐君吕环,该走的程序走上一波。

    这位阴氏家臣前一段时间可是衣锦还乡了。

    因为吕武的赐封,葛存摇身一变成为晋国的贵族,不知道惹得多少人羡慕。

    一颗石子投进湖面起了一些涟漪。

    不少觉得自己并不比葛存差的鲁国人,他们的想法是“我上我也行”,收拾行李踏上前往“阴”地的路途,打算拜入阴氏获取机会。

    另外一些鲁国人则是以向导的名义,开始为晋军服务。

    为什么不直接找人在鲁国的吕武加入阴氏?

    只因为吕武现在是出征状态。

    他们想加入阴氏,怎么都要等战后。

    齐国是先知道有大批晋军抵达国界线,才又知道前来宣战的葛存求见国君。

    作为早一刻知道的齐人,他们一面向国都“临淄”告急,另一边派人去晋军那边询问。

    吕武当然不用出面。

    晋国的“卿”也不用抛头露面。

    至于为什么会有大军来到齐国?

    听听宣战书上面是怎么写的呗。

    吕武为什么没有一波直接莽进去?

    只因为现在还是个讲礼的时代。

    蛮夷才会干不宣而战的事情。

    晋国不是蛮夷,追求的是成为霸主。

    再来就是,他们不是来灭国,打人之前需要先给个理由,勒索起来也才能有理有据。

    面对晋国派人前来宣战。

    先是痛斥齐国上一次拒绝参加联军,已经从实际上干了悖盟的事情。

    又再历数齐国近年来小动作不断。

    责问难道是晋国对齐国还不够宽容吗?

    俺这一次是真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啦!

    来来来!

    晓得什么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吗?

    想在哪里开干?

    点齐人马,好好地打一场。

    齐国知道晋国会有反应,就是猜不到反应会这么大。

    他们懵逼之后最想知道的是晋国出动了几个军团,谁又是伐齐的主将。

    来的是齐国的下军和新军?

    下军主要是阴氏和范氏组成???

    嘶!!!(倒吸凉气)

    范氏是晋国的老牌家族,底蕴很深厚的吖。

    阴氏虽然是新近崛起,却是以兵甲器械精良而闻名。

    这个下军一听就不好对付。

    新军是由魏氏和解氏为主?

    魏氏也是个老牌家族,上一次“鄢陵之战”的表现很惊艳。

    解氏?

    话说,解氏有什么出名的吗?

    没有???

    呼!!!(大大松了口气)

    那还好,还好。

    下一刻。

    统军主将是阴武?

    尼玛!

    是在战阵上干掉楚国天下第一和第二的猛人?

    有其它什么战绩没有?

    干过孤军深入秦国,直接打到秦国都城“雍”?

    单凭阴氏一家灭了许国?

    率领一路大军轻易平推了栾书和郤氏?

    今年二十三岁???

    操!(一种运动)

    能打又是那么的年轻啊!

    年轻人什么的最讨厌了。

    要是俺们输了,他懂得什么叫适合而止不???

    “传寡人之命,征召国中善于技击之人!”

    不能输啊!

    俺们要跟晋军拼啦!!!

第376章:绝对不笑,除非忍不住

    什么是善于技击的人呢?

    就是有好身手的那种人。

    齐国的经济十分发达,商业氛围也好,滋生了一种比较特别的职业。

    那种职业叫游侠。

    别以为有一个“侠”就觉得高大上。

    实际上要了解时代背景。

    这么个年头,施行的是长子继承制。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要是长辈去世,家族的一切都归于长子继承。

    次子或三子等等子嗣?

    要看为人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愿不愿意划拉出一些家产分下去。

    一般情况下,普通家庭除了长子之外,其余子嗣早早就该自谋出路。

    没有土地,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工作的年代,再加上齐国的商业发达,很多的次子选择流浪街头给人当打手。

    这就是初始游侠的由来了。

    现阶段也就是在商业氛围极浓的齐国,才能让游侠这个职业盛行起来。

    换作是在其他国家?

    各国的商业不发达,追求的是从土里刨吃食,是个人就被逮住去刨土,想游手好闲小心被打断腿,哪来那么多无所事事的人。

    另外,齐国早期其实也没有多少游侠的。

    主要是吕环即位之后十分痴迷技击,带动了齐国游侠职业的发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以理解的。

    国君下达命令啦!

    觉得自己能打的人,赶紧地找某某谁报道,要去战场上跟前来侵犯的晋军玩一票。

    我靠!(一种动作)

    什么时候战场谁都能去了?

    不该是贵族征召自己的“徒”或“羡”,才能获得踏上战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吗???

    这还得了!!!

    一搞,齐国不知道多少人要感谢自家那个国君。

    普通的黎庶琢磨着,那些个游手好闲的游侠最好全去,再全部血洒疆场,免得回来继续祸害乡里。

    一些封地治安状况十分堪忧的贵族,乐意将领地内那些二混子全抓起来,再丢到战场上去,免得老是这家丢了鸡,那家没了狗。

    当然也有意见很大的人。

    齐国执政崔杼就对齐君吕环的命令无比抗拒。

    他认为齐君吕环完全是在瞎搞,几次劝谏无果,气得不打算参加这一次战争。

    是瞎搞吗?

    游侠们有经过军事训练没有?

    那还真的是没有。

    能听得懂军事上的指令吗?

    能看懂军旗的号令吗?

    他们会回答,服从命令是个啥玩意,上战场喊着“waaaaaaaagh”往前冲就对了。

    不止齐国执政崔杼有意见。

    齐国的绝大多数贵族都被齐君吕环气了个半死。

    他们是贵族啊!

    打仗对他们来说是专业。

    一想到会有一大群根本听不懂命令和看不懂旗号的人参战,一个头就两个大。

    偏偏齐君吕环很是自鸣得意。

    他琢磨着,齐军跟晋军打超大概率打不过。

    那么,加上一大群身怀绝技的人,胜率怎么都要增加那么一点点吧?

    齐国这边大动作不断。

    陈兵在鲁国与齐国边境线上的晋军,进入了休整期。

    吕武当然不会干坐着。

    他看着好像没将齐国给放在眼里,实际上却是散出了大量的人手,去关注齐国的动向。

    “齐君广招善于技击之人?”魏琦听到消息有点懵了。

    在晋国基本看不到游侠的身影,几乎连游手好闲的人都看不到。

    另外,晋国讲究的是团队协作,并不追求个人武勇。

    士鲂同样懵逼,问道:“齐国贵族安能任由齐君此番胡闹?”

    看吧。

    连“胡闹”这种词都用上了。

    可见作为敌人的士鲂对齐君吕环的所作所为都看不过眼。

    解朔问出比较在意的问题,道:“齐国兵力如何?”

    吕武一脸诡异地说道:“合众约十七万。”

    人不少啊!

    他们来了多少?

    下军是满编军团,来自阴氏的两个“师”,范氏的一个“师”,再加上其余贵族拼凑起来的两个“师”,战士数量为三万七千五百人,再加上两万左右的辅兵,合计接近六万人。

    新军则是没有满编,魏氏出动了两个“师”,加上解朔的两个“旅”,还有其余贵族七拼八凑起来的六个“旅”,战士数量两万七千人,辅兵约一万二,合计约四万。

    晋国是绝对不会将辅助人员算作战斗力的。

    那么就是六万四千五百晋军,对阵齐国的十七万?

    士鲂、魏琦和解朔听到齐国出动十七万,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齐国的军事制度走的是周王室的编制,也就是一个满编军团由一万两千五百名战士组成。

    齐国有三个军,拢共也就三万七千五百名战兵的份额。

    他们在惊讶过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齐国人这是怎么了?

    以为战场是游玩的好地方,人人都想逛一圈?

    或者说,齐君吕环的号召力很强?

    吕武没觉得有什么好笑的地方。

    齐国是本土作战。

    又有国君发出号召。

    甭管是抱着保家卫国的想法。

    还是想着争取机会改变自身的命运。

    人来多一点是很正常的。

    事实上,齐君吕环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现在的阶级那么分明,踏上战场是少有能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那些人未必不知道上战场很危险,只是不想放弃难得的机会而已。

    吕武换位思考了一番。

    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又觉得自己行,遇到了这样的机会愿意去进行尝试吗?

    不用多想。

    绝对会的!

    “我要不要温柔点,不至于给众多心怀梦想的人毁灭性打击?”吕武默默想道。

    不管齐君吕环的出发点是什么。

    吕武愿称齐君吕环为春秋第一改革家。

    不是其它。

    只因为齐君吕环给普通人开了一条上进通道。

    然而,吕武还是不那么了解齐君吕环。

    这位齐国的国君很爱收集猛士,麾下就有那么几个特别能打的人。

    那些人非常能打,身份却是奴隶。

    并且,齐君吕环尽管很喜爱他们,却一点放归自由的念头都不曾有过。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吕武等宣战完毕的葛存回来,才下令军队拔营,只是拐了个弯进入到杞国。

    杞国对晋军的到来喜忧参半。

    他们之前还想着能够迁徙到晋国,成为晋国的一份子。

    后来看到晋国贵族的斗争那么惨烈,有些被吓得瑟瑟发抖。

    大禹的直系后裔姒姑容对吕武等四“卿”亲自进行了款待,绝口不提搬迁到晋国过日子的事,只问晋国的“卿”带军队来杞国干什么。

    吕武告诉杞君姒姑容,晋军只是路过杞国,要去跟齐国干仗的。

    杞君姒姑容其实早就知道这事。

    他怕的是晋国搂草打兔子顺道将自己给收拾了。

    毕竟,晋国可是干出过“假道灭虢”这种事的国家。

    吕武事实上也打算那么干,却是会很温柔地将杞国的人口给吞了,再给姒姑容安排个晋国贵族的身份。

    只是吧,时机方面有些不对,暂时需要按耐下来。

    他们选择进入杞国,主要是从这边进攻齐国很合适。

    要不然走鲁国的东北国境,山区着实是多得要命。

    事实上,只看远近距离的话,鲁国有一块疆域距离齐国的国都“临淄”挺近的。

    关键是,那边有着连绵的山脉。(泰山等五岳)

    绕道杞国可以走比较好走的路线,还能一路打家劫舍……,不对,是一路教训齐国,直至打到“临淄”这个齐国的国都。

    吕武也是派人实际考察路线,才制定了这么一个进攻方案。

    晋军在杞国并没有多做耽搁,出杞国直扑一个叫“艾”的城池。

    这个叫“艾”的地方是齐国的一个商贸中转点,货物将从这里流通向楚国。

    吕武率军过来,没有任何难度攻下了“艾”。

    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难度。

    明明晋国与齐国已经进入到交战状态,齐人却是看到晋军都逼近“艾”还没有什么反应。

    实际的情况是,等晋军全面接管了“艾”的城防,齐人才有点反应过来。

    而齐人之所以反应过来,还是因为晋军开始在统计货物!

    啥情况???

    国土能丢。

    货物那是绝对不能丢的!

    晋军遭遇到反抗,是从他们做出要收缴货物才开始。

    作为侵略者的一方,晋人对齐人的反应无比懵逼。

    该抢,那却是绝对不可能手软的!

    等待晋军连续攻下了七座齐国的城池,席卷的“邑”、“邦”更是超过数百,有齐国的使者过来了。

    来的人叫晏弱。

    他见到吕武时,愤慨地说道:“寡君屯兵于‘徐关’久候晋军,为何晋军行暴力于野,久久不至?”

    吕武看向几位同僚,问道:“齐君何时遣使相告?”

    士鲂、魏琦和解朔同时摇头,异口同声地说:“未曾。”

    吕武看向晏弱,像个复读机那样,说道:“未曾。”

    “此需言?”晏弱很气愤,说道:“两国相争,应战者陈兵于何处,来战者往也。”

    是吗?

    有这样的习俗或约定???

    吕武表示自己读书少,晋国好像也没遭遇过这种情况,对晏弱说道:“如此请齐君见谅,我必率军前往。”

    去那是肯定要去的。

    只是……

    一路上的齐国城池,是不是该打下来?

    “邑”和“邦”的收获虽然比城池少。

    但蚊子腿,也是肉啊!

    如果行军速度不快,也只能委屈齐君了。

    那一刻,吕武的真实想法是:齐国太优秀啦!将所有军队集中在一起,导致其余区域空虚,不好好地获取收获,会被雷劈啊!

第377章:我跟你说,阴武就不是个人啊!

    吕武已经很努力地想要融入社会。

    只是吧?

    很多时候,为什么就是要发生一些能挑战他下限的事情呢!

    就拿这一次来说。

    齐国将全国能打的军队进行集结,跑到“徐关”这个可能对他们存在地利优势的地方驻扎,等着吕武率领军队过去交战。

    好家伙!!!

    全国的军队集中在一处,其余的地方全空了?

    好像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守军,还是有当地的贵族能带私兵抵抗的。

    关键是以国家为单位都不知道能不能扛住。

    一个家族的私军对上晋国的两个军团,怎么看都没可能赢的呀!

    “为今首要便是增兵!”士鲂说这话的时候极度严肃。

    没法子。

    齐国用另外一种方法,快将他们这一支晋军拖垮了。

    他们一路攻城拔寨,掠夺的物资难以计算,人口更是一个“邦”、一个“邑”、一个“城”的掳掠。

    军中的辅兵都不干辅助战兵的活,需要看顾物资,看管俘虏。

    甚至,几个“卿”不得不商量抽调出足够数量的战兵,跟着一块去干活。

    跟齐人交战没折损进去多少。

    一再打赢之下,手头能用的战兵数量一减再减。

    再继续这么搞下去?

    等他们抵达齐国预设的战场,手里又能剩下多少可用来作战的兵力???

    明明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却变成了需要警惕的严峻状况。

    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痛苦并着快乐?

    作为攻齐总指挥,吕武必须正视面临的局面。

    他很矫情地低叹了一声,说道:“增兵罢!”

    当然不能只光从国内调兵。

    需要先运回去的物资以及俘虏也有一大批。

    解朔问道:“我已无兵源,可否国内征召?”

    吕武很直接地答道:“不允!”

    士鲂和魏琦也是相同的态度。

    搞什么?

    昂!

    就问搞什么!?

    哪里来的神经病。

    还是脑子被门夹了?

    如果可以向其余家族借兵,是不是要喊上全国的贵族一块过来吃肉?

    他们现在很害怕智罃知道这边的情况,不要脸地来掺一脚。

    而智罃一旦知道攻齐的真实情况,必然会有所动作的!

    运送战利品回去都要做得小心翼翼。

    调兵却要大张旗鼓。

    为的就是让国内搞不清楚攻齐的进程。

    在这一点上面,吕武是担着风险的。

    解朔调动其余家族,不需要讲清楚的?

    哪怕是能保守秘密。

    他们已经出征,还能大肆地吃肉,凭什么让后来者加入?

    那一刻,士鲂、魏琦和吕武在进行眼神交流。

    解朔太不识相啦!

    国君到底要让这个家伙占多久的坑啊?

    要不要找个机会先把这个白痴坑死?

    安静的现场。

    解朔发现了气氛的诡异,再看到吕武三人的眼神交流有点频繁,心里那么一紧。

    他弱弱地说道:“我家出兵少,不为主力。或可由我主持往来输送?”

    几位大哥。

    俺的错。

    从心啦!

    苦活、累活、脏活都由俺来干。

    别搞俺啊!

    吕武分别和士鲂、魏琦确认过眼神。

    那就那么安排吧。

    他们从杞国杀进齐国,再一路地席卷北上。

    某天行军时,鲁国那边来人了。

    来的是鲁国叔孙氏的族人。

    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被召唤过来时,看着整个人有些在发抖?

    “见过诸位卿大夫。”他抖着身躯行完礼,小心翼翼地说道:“前方八里便为鲁国之土……”

    吕武听得一愣。

    这个他们知道啊。

    用得着鲁国专门有人过来知会的吗?

    叔孙平作为一个鲁国人,近期听到太多晋军在齐国境内的所作所为,一方面幸灾乐祸,另一方面是真的感到害怕。

    晋军杀进齐国,遇到有人的地方就要过去上演暴力。

    有价值的东西搜刮个干干净净。

    人更是一个都没有放过。

    这个“没放过”包括齐人逃亡,会有晋军不辞辛苦地进行追击,非要逮住送往晋国。

    关于齐国南境只要陷落就会被鸡犬不留的消息原先还有人不信。

    后来,有人专门跑过去探索了一圈,发现鸡犬不留并不是传言,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当然,鸡犬不留并不是杀个干干净净,是人全被掳走了。

    关于这点,作为齐国死敌的鲁国,贵族看着晋国将收获一车车物资又一队队齐人往西面送,发出了“非人哉”的实名评价。

    鲁国执政季孙行父紧急召集国中史官发出严令,不许记载晋国对齐国用兵的详细过程,只允许记录这一次晋国与齐国的最终交战结果。

    话说,鲁国的史官当然不干啊!

    他们是谁,是史官来着。

    作为史官,不为当下负责,要对子孙后代尽责。

    季孙行父却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又没有要求扭曲事实,只是进行春秋笔法而已。

    没瞧见进入齐国的晋军那么凶残吗?

    不要闹得那支晋军也来鲁国上演这么一出。

    得知晋军在齐国都在干什么的史官迟疑了。

    他们是史官没错,还有另一个身份叫贵族。

    是贵族的同时,他们还是鲁国人。

    齐国倒霉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

    那种悲惨事情极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呃!?

    别忘记鲁国跟齐国一样从实际上对晋国干了悖盟的事情。

    也许晋国要进行清算的小本本名单上有鲁国的名字。

    怎么都要悠着点,是吧?

    他们决定了!

    晋国要是没打鲁国,晋军在齐国干的事情不记录,只记载战争结果。

    如果晋国连鲁国都打?

    必须历史耻辱柱警告啊!

    吕武完全无法理解鲁国人在担忧什么。

    他等叔孙平离开,茫然地问魏琦,道:“鲁人因何如此?”

    魏琦是地地道道的春秋中叶人,觉得吕武实在是太没有逼数了!

    为什么会那样。

    心里真的没点数?

    齐国的南疆都快成为无人区了啊!

    而这,吕武还一点放过齐国的迹象都看不到,打算借道鲁国再一路杀向“徐关”。

    作为既得利益者,魏琦选择装聋作哑,左右他言就是不讲答案。

    士鲂同样选择当缩头乌龟。

    反正无论吕武想干什么,他俩都是举起双手双脚表示赞同。

    抱着这种念头的不止是士鲂和魏琦,还包括出征的全部晋国将士。

    他们的数学不太好,又或是压根就不懂数学。

    只知道这一次血赚!

    攻齐作战还没有打完,他们一个个已经在期待什么时候能再次跟吕武一块出征。

    而吕武是真没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对待敌国,使用什么手段都是合情合理的吧?

    关键是齐国好像有点被惹毛了的样子。

    齐君吕环已经率军离开“徐关”,直扑晋军所在的“长勺”而来。

    必须明说的是,“长勺”是鲁国的疆域。

    吕武选择停驻“长勺”,主要是军队抢得太凶了一些,需要一段时间来收收心。

    另外,军队的辅兵和部分战兵被抽离,军队结构需要进行一波调整。

    某天,齐国那个叫晏弱的齐国大夫又来了。

    他见到吕武就是一阵狂喷。

    归纳起来就是骂吕武还是不是个人,怎么能做出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

    吕武被骂得懵了。

    咋就不是人啦?

    掠夺是狠了一些,但晋国与齐国不是进入交战状态了嘛!

    再则,晋军在齐国又没有杀多少人。

    吕武才不会告诉晏弱,活着的齐人才是有用的齐人,舍不得杀。

    “我军入境频受游侠袭扰。此些游侠乃是奉齐君之命,安能不剿?”吕武振振有词,一脸的愤慨,道:“齐君邀我往‘徐关’,又命游侠袭扰刺杀……”

    噼里啪啦一大串。

    反正就一个意思。

    别尼玛搞双标啦!

    此甚**,圣贤安知!?

    晏弱跟齐国的大多数贵族一样,对齐君吕环号召游侠参与国战有很大的意见。

    他听到吕武说一路上被齐国的游侠袭扰,甚至还遭到了刺杀,老实说是相信的。

    毕竟,那些游侠是个什么鸟样,其余国家的人未必清楚,作为一个齐国人能不清楚吗?

    至于说吕武遭到刺杀为什么没受伤,看着也没有心惊肉跳该有的模样?

    吕武是谁?

    他是天下第一啊!

    有理由相信跳出来的游侠会被吕武给手撕咯。

    “游侠非‘徒’非‘羡’,我如何辨知齐人是否游侠?”吕武觉得这个解释完美。

    不知道是不是游侠,全给抓了,没毛病吧?

    为什么要送回晋国?

    因为需要好好地辨认啊!

    晏弱总觉得什么都不对劲,又不太确定到底不对劲在什么地方。

    要是他儿子晏婴肯定有很多能说道的地方,可惜来的是他。

    “寡君已率军前来,请阴子布阵而战。”晏弱不再纠结,想的是不管输赢赶紧打。

    再不正式交战,谁知道这支晋军还会去齐国的哪个地方游逛,再给齐国增加新的无人区。

    吕武讲道理,道:“此土为鲁国所有。晋齐交战不应滋扰诸侯,大夫以为然否?”

    老实说,晏弱才不管鲁国怎么样。

    齐国就没人看得起鲁国,尤其是鲁国好像也恶了自己的爸爸?

    晏弱死盯着吕武,说道:“阴子以为战场应设于何处?”

    吕武想了想,答道:“淄水之边,丘舆?”

    那个地方离“长勺”有点距离,以正常的速度行军,怎么着都需要花个十来天的。

    这点时间完全够吕武用来整顿军队了。

    齐国现在就不想吕武再带着军队瞎逛,就想来一个痛快的。

    晏弱给答应了下来。

    吕武则是看着晏弱离去的背影,想道:“是我狡猾,还是现在的人太老实?”

第378章:忍住,一定要忍住!

    进入战争状态,不是两**队你追我逐的较量,是约个地点相互开瓢?

    这就是春秋中叶的战争啊!

    讲道理,吕武幸亏是找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要不少不了成为明显的异类。

    因为被游侠频繁袭击而不得不围剿?

    很合情合理的!

    至于为什么要攻城拔寨?

    遭到阻挡进行攻击,同样也是理所当然的呀!

    信不信齐君吕环得知晋军遭到沿途齐国贵族的阻拦和攻击,反应是感到开心?

    哪怕是晋军主动攻击沿途的齐国“城”、“邑”、“邦”,齐君吕环也会包装成是齐国贵族的抵抗,用以证明在对抗晋国这件事情上,齐国是团结一致的。

    不止齐君吕环。

    齐国贵族同样乐意将自己的这个阶层塑造起忠君爱国的形象。

    晏弱这一次来了不打算再走,要留下来监督晋军。

    两国已经进入交战状态,本国的大臣却能去敌**队进行监督?

    这种事情在后世会显得很搞笑。

    然而,在春秋中叶却是一件极度正常的事情。

    现在的战争不讲什么阴谋诡计。

    两个敌对的国家约个地方,追求的是面对面堂堂正正的交锋。

    有没有敌国的人在己方大军中,看到了什么没有进行汇报,其实是没区别的。

    吕武对这样的事情很不习惯。

    他本来有意拒绝,习惯性与士鲂和魏琦进行沟通,发现士鲂和魏琦不以为意,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太特别也就答应了晏弱的请求。

    这一支晋军算起来已经转战将近两个月,一再攻城拔寨折损的兵力并不严重,为了将战利品先行运输回国倒是造成了不小的兵力减少。

    解氏的两个“旅”彻底退出了作战序列。

    现在解朔担当的是运输大队长的职务,指挥包括解氏两个“旅”在内的五个“旅”,也就是一个“师”,连同两万左右的辅兵,负责将战利品先送回国。

    当然不是运到“新田”。

    运回“新田”就是不打自招了吖!

    他们才没那么傻。

    吕武选的囤积地点在“黎2”。

    那里现在是范氏的封地,归属士鲂管辖。

    “兵士不可再肆意妄动,收缴私藏,以正其心。”吕武说道。

    他很清楚一支军队当了强盗想再单纯属于不可能。

    万幸的是现在各国的军队都是兼职当强盗,重新整顿军纪,再抓几个典型,狠狠地操练上几天,能够将军心掰到正确的轨道。

    士鲂很用心地在记住吕武的每一道命令。

    如果说现在谁能代表法家的话,毫无疑问是范氏。

    只不过,范氏的“法”还只是一个雏形。

    士鲂跟吕武合作之后发现,吕武办事极度的有章法。

    而章法其实就是律法的根本。

    他俩闲暇时,聊最多的就是关于律法。

    吕武能从士鲂这里获得立法的基础。

    士鲂则是从吕武这里获取了制定律法的新方向。

    完善晋国法度,制定新法,一直是范氏的追求。

    他们上一次打算推动新法的成型,只是时机方面有些不对,不得不延迟了下来。

    魏琦也在汲取得自吕武的一些规章制度。

    在管理军队这种事情上面,每一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不太好说到底哪家最好,只能取决于到底合不合适。

    “十日后,再行开拔。”吕武脑海中出现了那个地方大致的地形。

    鲁国的东面疆域基本都是山区,得益于地形才能扛住齐国。

    过“五岳”再继续往东,实际上并没有成片的平原,只是相对来说山不再扎堆而已。

    “丘舆”在淄水的北岸,南岸是一个叫“夹谷”的地方。

    诸夏取名历来很有讲究,基本是以山川地形来进行命令,要不就是发生了过什么名人轶事。

    光从名字来判断,“丘舆”就不是一个平坦的地形,压根就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所以了,晏弱没有答应在“丘舆”这个地方开战。

    他给出的回复是需要禀告齐君吕环,再最终给吕武以答复。

    那个时候,吕武就是随便说一个地方,为的是拖延一点时间。

    只要能够达到拖延时间的目标,其它不是那么有所谓。

    晏弱跟自己的国君沟通,来来回回怎么都要个十来天,等待最终确认下来,跟晋国这边确认也需要时间。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吕武已经完成对军队的整肃。

    他们最终确认的交战地点其实就没变,还是在那个叫“徐关”的地方。

    那里也是齐国在靠近鲁国方向,一个平坦地形相对占地较广的区域。

    吕武需要很努力才能压制内心里不断上升的违和感。

    拜托!

    这是战争啊!

    怎么看着不像那么回事?

    交战地点能商量也就算了。

    什么时候该抵达,互相之间也要遵守约定?

    最最最重要的是,晏弱代表齐国向吕武等人保证,一定会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让晋军安营扎寨。

    那个时候,吕武差点没忍住问晏弱,是不是猪肉也要准备个几千斤,用来进行款待。

    当然,现在人们并不爱吃猪肉,主要的肉类是羊、狗和其余家禽。

    而猪肉之所以会成为后世餐桌的主要肉类,其实是经过长久“驯服”的。

    另外,什么吃狗肉残忍啥的?

    诸夏吃狗肉的历史能追溯到远古时期。

    晏弱一开始没琢磨过来,后来倒是反应过来了!

    晋军待在“长勺”没动弹是为了整肃军纪啊!

    反应过来的晏弱开始不断催促吕武赶紧拔营赴约。

    这么一搞,搞得吕武那种违和感更加强烈了。

    什么情况嘛!

    明明是交战状态的敌国。

    怎么弄得比盟友还亲密似得?

    都能催促晋军赶紧行动起来啦!

    待在“长勺”的晋军,减去以五个“旅”和两万辅兵,战兵数量减少到五万七千,辅兵不足一万两千。

    因为辅兵的数量严重不足,很多事情不得不由战兵来干,等于需要抽调战兵去干杂活,减少了可参战的实际兵力。

    所以说,一支军队的辅兵其实相当重要,有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战兵专司战斗相关。

    在晏弱的一再催促下,吕武也完成了对军队的再次整肃,晋军可算是开拔了。

    那一天,鲁国执政季孙行父特地带着一帮鲁国贵族过来,上演了相送的戏码。

    这是故意恶心齐国来着。

    也是鲁国真心希望晋国能将齐国教训得半身不遂。

    作为齐国人的晏弱是真被鲁国给恶心到了!

    晋国和齐国的交战压根就没鲁国的什么事,强行给自己增加什么戏份啊!

    离开“长勺”的晋军径直北上。

    经过七天的行军,他们抵达“徐关”南面十里。

    齐国知道晋军的行军路线,沿途袭扰什么的压根就不存在,故意破坏道路什么的也没干。

    这种做法在后世看来会很白痴。

    关键在春秋中叶是绝对正常的。

    那个叫“徐关”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关卡,只是一个地名而已。

    吕武过来后,约士鲂和魏琦一起观察齐军是个什么布置。

    双方相距十里,南边是刚刚抵达的晋军,北边则是早就扎营下来的齐军。

    能看到齐军的营盘非常大,一眼看去几近从大地的这头延伸到尽头。

    他们并不全部驻扎在平坦地带,周边的丘陵或山头也安排得妥妥当当。

    “毫无章法可言。”士鲂也不是嫌弃,只说事实。

    吕武点了点头。

    齐军的营盘也就一个地方看着像点样子,其余的全部像是胡乱扎个堆。

    唯一像样的营盘,应该是齐国“三军”的营地?

    其余杂乱无章的营区,绝对是响应齐军号召过来的黎庶。

    那些所谓善于技击之人,他们是自带干粮前来参战,家境好一些会有一座帐篷,要不只能就地取材搭建窝棚。

    没有任何的规划和约束,窝棚可不就是这一窝那一窝了。

    晋军过来。

    齐人必然想看看自己的对手是个什么成份。

    他们远远地注视着,一边与周边的同伴进行交谈。

    结果,吕武、士鲂和魏琦在护卫的保护下来到一处高坡,看到的就是齐军营盘那边的人头涌动,听着远远传来的“嗡嗡”喧哗声。

    “这时候要是骑军直接突击,绝对能上演马踏联营,直接将这支齐军一波带走。”吕武心想。

    晋军则是在齐人的围观中,一队又一队地汇集起来,组成越来越大的方阵。

    然后,一个又一个方阵无声地伫立着,士兵仿佛雕塑那般迎接阳光与微风。

    一开始还有齐人嘲笑晋军傻,长途行军过来不马上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再喝喝水解乏什么的。

    渐渐地,齐人感受到来自晋军那股无声的力量。

    有句话叫: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能打不用凶狠叫嚣。

    军队的纪律才是力量!

    有晋军列阵,防备齐军可能的袭击,也是展示自己的强大。

    也有辅兵和战兵协同着,有板有眼地开始扎营。

    “齐人约有二十余万。”士鲂一点担忧都欠奉,下一句话是:“今次,获隶多也!”

    没打呢。

    怎么就想着能俘虏多少人?

    吕武比较好奇的是齐国怎么来保障二十多万人的后勤。

    而实际上,过来的齐人后勤保障自由自己负责,没给国家增添负担。

    如果晋军再拖个十天半个月才过来?

    战争都不用打。

    不知道多少户齐人在接下来会破产。

    “你我何人致意齐君?”

    这就是春秋啊。

    哪怕要开打了。

    礼仪方面也不能缺哦!

    而这时,齐军营地开始有三三两两的人出营,直奔列阵的晋军而去。

第379章:怒火万丈

    齐人这是想干什么?

    说他们要发起进攻,出营的人是不少,只是没有任何的队形可言。

    三两人。

    又或是三五十人。

    一伙又一伙的齐人来到站成列阵伫立的晋军前方。

    他们无视自己进入晋军弓弩射程范围的事实,有说有笑继续向前。

    晋军这一边,弓弩手没有得到射箭的命令,继续安静地站立着。

    那些齐人看到晋军没有任何反应,刻意地加大了谈笑声,用这样的举动来展示自己的胆量,也是表示对晋军的蔑视。

    “君上,晋可欺不可辱!”崔杼满脸的严肃。

    齐国挑战晋国是一回事,彻底惹怒晋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齐君吕环却笑嘻嘻地看着前方,万分期待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对崔杼的劝谏不予理会。

    那些出营的齐人到底想干什么?

    他们来到晋军前方约五十步左右的距离才停下来,有人开始做侮辱性的动作,不少则是开始动手动脚。

    这个“动手动脚”不是其它。

    他们或是赤手空拳,也能是手持战剑或战戈,一个人在那边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武技。

    也能两个或几个,干出假意交战的行为,卖力地想要证明自己的强大和善战。

    吕武、魏琦和士鲂:“……”

    万众晋军将士:“……”

    必须明说的是,他们被齐人搞这么一出,整得略略有些发懵。

    两军中间的空地成了露天舞台。

    先出来的齐人在那边玩得很欢乐。

    后来,齐人发现晋军鸦雀无声也没有什么动作,越来越多的齐人选择加入表演。

    吕武看到那么一幕。

    两个齐人好像是出现失误,又或是表演时出了火气,其中一个齐人当场被杀。

    杀人的齐人割下死去齐人的脑袋,举起还在滴血的脑袋,一脸狰狞对着晋军大吼示威。

    他的行为引发了众多齐人的欢呼。

    什么情况,这是?

    不独那么一例。

    可能有其余的齐人觉得那样做很“cool”,进行了效仿。

    舞台之上越来越多的齐人一改先前的温和表演方式,选择血淋淋的暴力款。

    “好、好好!”齐君吕环也看到了,喜笑颜开地大声赞扬道:“寡人之国,不乏血性之人!”

    齐国一众贵族,有人出声附和,更多则是脸色难看。

    干掉自己的同伴来向敌人展示血性?

    这是何等的优秀啊!

    齐君吕环发表宣言:“何愁不克晋国!”

    崔杼尽人臣之责任,劝谏道:“鲁常言,齐无礼,率兽食人;阵前皆为愿战之黎庶,不亡于晋军,于斯何斯?”

    这话齐君吕环不爱听。

    他坚定认为鲁国只是喜欢无能狂怒,历来想干的事情是鲁国反对什么,就越爱去干那件事情。

    两军阵前的闹剧还在继续。

    有齐君的宠臣上前赏赐表现出武勇的齐人之后,闹剧越演越烈。

    魏琦皱眉说道:“齐人之顽劣可见一斑。”

    应该用“荒唐”这个说法才对。

    士鲂则是笑嘻嘻地说:“齐人颇有上古之风。”

    什么意思?

    上古时期,两军开战是需要进行祭典的。

    一般是拉出奴隶来进行表演赛,又或是用血腥的方式宰杀奴隶,来恳求神灵眷顾己方。

    话说,什么样的神灵才会因为看到血腥的一幕,选择去眷顾制造血腥与残忍的那一方啊?

    用杀戮来取悦的神灵能获得眷顾,又该是什么样的神灵???

    诸夏在商周时期已经不再搞那一套。

    西方则是要等文艺复兴时期才大体上停止,对血腥和残忍的崇拜则是深入骨髓,改不掉的。

    舞台之上,死掉的齐人越来越多。

    吕武发现士鲂和魏琦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有些不明所以。

    死的是齐人。

    关他们什么事。

    难道是在愤怒死人无法再抓来当奴隶?

    “齐君若亡,谥号当为灵!”魏琦满脸的愤怒。

    我了个去!

    预言家啊!

    而“灵”这个谥号算是最差的一个了。

    哪怕谥号是“厉”都要比“灵”好上那么一丢丢。

    谥号为“厉”多少还能侧面证明带着杀伐果断的特质,就是脑子不太好使。

    一旦君王死掉谥号为“灵”的评价只有一个:这个家伙一生就没有做过什么正确的事情,活着就是专门为难自己,再给他人制造难堪的。

    活成了笑话,讲的就是谥号为“灵”的君王。

    士鲂有些咬牙切齿地说:“不当人子!”

    他们有生气和愤怒的理由,却不是因为遭到了嘲笑。

    晋国是一个非常刻板的国家,对生命的看法是,生要生的有意义,死要死得其所。

    同时,晋国还是周天子的守护者,需要看顾“礼仪”规范。

    现在死的是齐人,还是以一种非常荒谬的方式在死去。

    这件事情要是让史官来记载,齐国丢人丢到遗臭万年,却也侧面提醒礼崩乐坏的时代已经在悄悄降临。

    吕武想了想,吩咐了随行的赵武一句。

    没有多久。

    晋军的阵型中响起了一阵弓弦声。

    表演得正起劲的齐人听到动静,停下动作扭头看过去,恰好看到一片“乌云”从晋军阵型中升起。

    箭矢升空再落下,撒欢的齐人成片地倒下。

    齐君吕环的“哈哈”大笑声中有着齐人闷哼、惨叫和呻吟的掺和。

    他抬手指向晋军,大声说道:“晋人气急矣!”

    就说忍不了多久的。

    看。

    狗急跳墙了吧!

    用数百上千的齐人死伤来证明晋军被惹怒,太值得了吖!

    更多的齐人在恨爹妈不给自己多生两条腿,要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地进行奔逃。

    吕武招呼士鲂和魏琦回营。

    走之前,他再看了齐军的方向一眼,看到的是侥幸没被射死的齐人跳脚破骂和嘲讽。

    他心想:“齐人好像是需要进行警惕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以上那句话不应该用在这里。

    问题是,阵前的齐人尽管看上去荒唐和愚蠢,却有着振兴国家该有的基础。

    这种国民要是落到了懂得利用的君主手里,绝对能够振兴起一个正在沉沦的国家,乃至于重新成为强国的。

    看来,管仲给齐国留下的遗产不止是经济发展路线?

    出营的齐人退了回去。

    进行伐木的晋军辅兵也将木头拉了回来。

    接下来双方进入到了消停期。

    翌日。

    晋军这边以魏琦为代表,葛存为副使,一块过去面见了齐君吕环。

    魏琦是去对齐君吕环致以问候。

    葛存则是进行重申,告诉齐国君臣,晋国为什么会出兵来打齐国。

    这一次葛存有了新的谩骂点,痛斥齐国让平民被卷进战争,才导致齐国的南疆烽火处处。

    现在的战争跟平民无关。

    那么说也不对。

    若是某一方战败,平民依然会被波及。

    所谓的战争跟平民无关,单纯指平民没资格踏上战场。

    各个诸侯国不是没有发生过君主号召平民抵抗入侵者的例子。

    关键问题在于,那些君主是对某个正在遭到入侵的城池进行号召,并不是面对全国进行号召。

    齐君吕环这一次是对全国发出号召,响应号召的齐人难以进行统计。

    腿脚利索的齐人早早地跟大军会合。

    各地会有齐人散乱地对晋军发起主动攻击。

    所以,吕武说是先遭到齐人的攻击,迫不得已才一路攻城拔寨地杀过来,并不是什么假话。

    号召国人抵抗入侵者?

    以后世看来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是什么时候?

    是春秋中叶。

    是公元前572年啊!

    在现如今的普世公理中,打仗是贵族和武士的事情。

    黎庶老老实实承担战败的后果就好了。

    说。

    要什么自行车!

    齐君吕环被骂得满脸无光。

    偏偏他人还不够彻头彻尾的混账,不敢挑战至高阶层认定的真理,全程闭嘴光挨骂了。

    齐国的其余大臣和参战贵族也是默不吭声。

    倒不是他们没话讲。

    黎庶来都来了。

    难道要赶回去?

    凭啥啊!

    才不是因为不用担心后勤负担。

    往好的方向想,哪怕那些黎庶不中看也不中用,壮一壮声势也是极好的。

    为人冷血一些的思考,一人挨晋军一支箭,也能浪费晋军很多箭矢的吧?

    另外,那些过来的齐人,绝大多数并不属于某个贵族的属民或奴隶,是一个个贸易发达城池里面的游侠。

    齐国贵族无法压制齐君吕环喜欢培养游侠的兴趣,琢磨着这批街头好汉死前能为齐国起到贡献的作用,好像也不错嘛。

    有为国捐躯的机会?

    简直是便宜那些家伙了!

    魏琦全程没什么好脸色,等葛存骂完了,行礼直接告辞。

    他们回到营盘将过程一讲。

    士鲂评价道:“冥顽不灵!”

    吕武有些搞不明白齐国就没明白人吗?

    他不得不追问一些细节。

    在葛存的描述中。

    齐君吕环是属于认错但绝对不改的人。

    齐国执政崔杼全程黑着脸。

    大多数的齐国贵族有点死的人越多越好的意思。

    魏琦带着很大的火气,说道:“明日之战,魏氏为先!”

    吕武默不吭声地点头。

    魏氏的战斗力,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

    开完会的吕武再次来到一个高坡观察齐军。

    他还没有打过这么诡异的战争,哪怕是跟自号蛮夷的楚国打,什么都是有迹可循的。

    齐国的表现比楚国难琢磨多了。

    他可不想阴沟里翻船啊!

第380章:齐君不讲武德吖!

    听人谈起齐君吕环,怎么听都有一种在形容精神病患者的感觉。

    仅是从齐君吕环敢号召全国来看,是有那么点离经叛道的意思。

    正常人还能以正常的思维去推测。

    以正常人的思维是无法准确推敲出精神病患者下一步,会干些什么事的。

    这是吕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兵出战,再小心翼翼也不为过。

    之前还以为是在欺负老实人。

    等知道齐君吕环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导致吕武现在都无法判定前期的顺利是理所应当,还是齐君吕环的什么诡异谋划了。

    “不能再胡搞瞎搞了啊!”吕武心想。

    碰上不知道下一步会干些什么的对手,要怎么办?

    最为简单的应对方式便是,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当然是建立在晋军打堂堂正正之战一点都不怂的基础上。

    如果吕武率领的是一支战斗力不怎么样的军队,该玩的就是“诡道也”的那一套了。

    两军先是相隔约十里。

    遭遇后的第一天和第二天都没有开战。

    只是,相隔一天之后,齐军将营盘向前挪了四里地。

    两军的相隔的距离变成不足六里。

    这个变化让已经开始在疑神疑鬼的吕武很是警惕。

    两年前的“鄢陵之战”时,楚军就是出其不意地趁晋军没来得及反应,将营地一再向前挪动,逼进到晋军的营盘边上,再突然进行邀战。

    当时还是郤至的反应足够快,再加上智罃的鼎力支持,才平掉己方的营盘,掩盖掉挖的灶坑,有足够的空间来让军队列阵,不至于一退再退。

    齐军这是想干么?

    学楚军吗???

    魏琦很是疑惑地看着正在思考什么的吕武,不再忍耐,说道:“将主,齐军未免战,为何不列阵邀战?”

    第一天没打是刚过来。

    齐军在第二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选择高挂起了免战牌。

    吕武当时看到觉得无比惊奇。

    搭台唱戏呐?

    还是玩游戏摁了暂停键?

    挂起免战牌就不用打了吗???

    没错!

    一方挂起免战牌,以目前的习俗来说,还真的就要配合不打了。

    可别一副“别特么逗我”的表情。

    存在即合理。

    现在的贵族也吃那一套。

    今天齐军将营盘向前挪了四里地左右?

    那么昨天高挂免战牌,可能是在进行内部整顿,包括准备悄悄地将营盘往前挪。

    打“鄢陵之战”时,吕武的身份只是还可以,并不知道楚军是怎么在那么多晋军的眼皮子底下,将营地就那么挪到那么近的。

    夜间看不见。

    难道连耳朵都失聪了?

    极可能是底下的士兵察觉到,无法一层又一层地向上传递,直至让统兵的将领获知,才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

    这一次吕武遭遇到了相同的事情!

    有点不那么一样的是,齐军没挪到晋军的营寨前方,相距还有六里之遥。

    六里地呢。

    有几千米远。

    齐军却是不可能黑灯瞎火将营地搞定。

    应该是有人发现,没在意或没上报。

    要是换作在“兵者,诡道也”的时代,发现敌军有所异动却没反应,不知道要死上多少回了。

    关键现在的交战不讲阴谋,双方一般不在意对方在搞什么玩意。

    某一方可以有些小动作,什么夜袭、偷袭之类,再不要脸的统帅都干不出来。

    那就是为什么在“鄢陵之战”时,自号蛮夷的楚军都逼近到晋军眼皮子底下了,还留时间给晋军用来出兵列阵,没趁机杀进去的原因。

    这叫啥?

    乱搞可以。

    底线要留!

    这不。

    吕武率军在齐国的南疆搞无人区,等待齐国的使者过来,不是一样“乖乖”地带着军队过来跟齐国刚正面了吗?

    一样是属于小动作可以搞,大趋势不能破坏的限制。

    实际上,吕武现在才不乐意去“开创”一个新时代,玩什么“兵者,诡道也”的那一套。

    这是建立在他是晋国一份子的前提之上。

    晋国跟谁刚正面都不会怂,也不用怂。

    现有规则对晋国是有利的。

    吕武为什么偏要标新立异呢???

    他在思考,齐军会不会再干出将营盘向前挪的举动。

    是要趁齐军坏规矩,逮住机会一举将齐军给打崩了。

    还是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刚正面狠狠地教训齐军。

    “遣人正告齐君,两军布阵而战。”吕武说道。

    魏琦得到了想要的结果,霍地站起来行礼,迈步走出军帐。

    还是那句话,吕武觉得还是随波逐流地适应时代比较好,不跟齐君玩太复杂的。

    就直接正面刚啊。

    谁怂谁孙子!

    季节已经来到秋季。

    漫山遍野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一片秋黄之色。

    在这个有山丘、有平原、有谷地的地方,大部分的树林被砍伐得光秃秃。

    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两支军队过来总要搭建营寨,树木可不就再一次遭了殃。

    生火造饭一样需要取材。

    结果不但是树木遭殃,甚至遍野的杂草也被进行收集,地表出现了光秃秃的一块又一片。

    晋军率先出营布阵。

    来自魏氏的两个“师”在己方营寨前方三里的位置,摆出了一个一“彻”的阵型。

    从魏琦的布置来看?

    他压根就不想跟齐军多浪费时间,打算一开打就要全线压上去。

    阴氏出动了一个“师”。

    范氏也出动一个“师”。

    拢共四个晋军“师”当着齐军的面,慢慢变成了一个大体上看去为“冖”的阵型。

    在晋军布阵的同时,齐军也有部队在出营。

    并不赞成齐君吕环一些作为的齐国执政崔杼。

    他还是选择担当起自己职位来带的责任和义务,带着齐国的上、中、下三“军”打算跟晋军刚一波。

    齐国跟晋国一样是属于诸夏体系的国家,军制方面采取周王室的那一套。

    也就是说,除了兵力少之外,其余的建制与职位跟晋军没有区别,包括各级的军官都是贵族出身。

    两军的战车都是布置在阵型的最前端。

    在布阵的时候,没有敌我双方的谁选择干扰。

    最先布置好阵型的晋军,没有因为看到齐军还在布阵,选择“趁敌未稳”给莽上去。

    太阳正处在半空偏东的位置。

    时间应该是来到一天的巳时四刻?(大约上午十点)

    魏琦率军出营是在辰时末尾?

    也就是说,晋军的布阵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布阵。

    齐军出营的时间比晋军晚了两刻钟(半小时)左右,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将阵型给布置好。

    吕武跟士鲂是待在营盘中的巢车之上。

    这个巢车的车斗升高之后,高度大约是五米左右,能够大体上将大半个战场尽收眼底。

    说“大体上”,主要是因为战场并非平原,有丘陵以及矮山阻碍了视野。

    “齐军三军皆出,观布阵之效,军律尚算严明。”士鲂做出了评价。

    没什么值得意外的地方。

    现在这么个年头,哪怕是小的诸侯国,能踏上战场的士兵,多多少少都是经过教育。

    毕竟,各国秉承的是“士不教,不得征”的理念。

    所以,只要是在正规军序列,才不会连基本的列阵都搞得乱糟糟。

    布置好阵型的魏琦在等齐军将阵型弄好,再上去跟齐军的出战指挥官,好好地在两军阵前唠唠嗑。

    到时候,看看是要打两军的“相扑”之战,还是先来一场“致师”热热身,看谁能说服谁了。

    因为所在位置的关系,魏琦的视野已经被出营列阵的齐军给挡住,看不到齐军营盘的动向。

    晋军出动了四个“师”,也就是四百乘战车以及三万名战兵。

    齐军出动三个“军”,战车数量上是晋军的3.75倍,也就是比晋军的四百乘战车还多出一千一百乘;战兵则是比晋军多出七千五百名,总数达到三万七千五百名。

    仅以出战的部队来看,齐军这一边的声势远比晋军要大,尤其是战车数量太多了!

    这么多的战车以及士兵,差不多将空出来的六里方圆给填了个严严实实,只留出一里的相隔距离来作为冲阵之用。

    任何人不管站在哪里,举目四望到处都是高高指向天空的战戈。

    齐军摆出来的是一个三“彻”的阵型。

    一个军团成为一个横着的长方形方阵直面晋军,形成了三个梯次。

    这样一来,布置在两军阵前的战车数量方面,齐军仅仅是比晋军多出一百乘。

    两军直面的战兵数量,反倒是晋军以两个“师”的一万五千,对上齐军一个“军”的一万两千五百。

    魏琦观察到对面的齐军慢慢安静下来,一杆杆的旌旗也待在原地不再移动。

    他抬头看了一眼渐渐来到正当空的太阳,心想:“应该差不多了吧?”

    齐国执政崔杼亲自操刀,最清楚阵型到底布好了没有。

    做好了该做的事情,崔杼刚要开口对自己的副将吩咐什么,耳朵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呐喊之声,还以为是晋军不讲“武德”,两军出战的主将没唠嗑就发起攻势,直接来个脸色大变。

    同样露出错愕表情的还有魏琦,他能看到对面的齐军没动作,看不到被视野挡住的部分。

    而吕武和士鲂能够借着高度的优势,看到漫山遍野的齐军营盘像是蚁穴被浇了水那般,无数的“黑点”涌出营地。

    这些赤手空拳,又或是手持木棍、农具或啥玩意的人,反正只有少部分齐人有着像样的兵器,口中发出呐喊,迈腿对着晋军所在的方向狂奔。

    “waaaaaaaaaaaagh!!!”

    这一刻,齐君吕环嘴角勾起,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无比的得意。

第381章:迫于无奈,不能好好当个人

    冲啊!!!

    杀啊!!!

    齐人张口呐喊着。

    脸上满满都是振奋与雀跃。

    他们是真的感到兴奋。

    以自个儿的身份吧?

    讲道理是没资格上战场的。

    好不容易有国君的允许,哪怕仅仅是为了向乡里展示自己的勇气,说什么都不能怂啊!

    怂了,以后还怎么在街头混?

    咱们这些出来混的,命可以不要,面子不能丢啊!

    “waaaaaaaaaagh!!!”

    话说。

    哥,您手上拿的是啥?

    看着怎么有点像是扒灰用的短耙?

    兄die!

    你也在冲啊?

    哟呵!?

    手里的“杈”看着有些年份啊!

    说好听了他们叫游侠,其实就是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不得不自寻出路的可怜人罢了。

    只是他们这类本来很可怜的人,干了一些不再值得可怜的事情,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败类,恨不能人间蒸发了。

    以为谁都有那个钱购置兵器的吗?

    就算是有钱,受于身份阶级的限制,真不是谁都能有柄剑或战戈的吖。

    知道为什么秦末的韩信一直要拿着剑吗?

    他不是在向人炫耀自己的武力强,纯粹公示自己祖上也阔过。

    结果有人看不过去,跳出来打脸了。

    擦!

    装什么装啊!

    饭都吃不上了。

    来,要么杀了俺,要么钻裤裆!!!

    尼玛?

    你说钻就钻?

    好吧……

    杀人依秦律最轻也是成为刑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远大抱负没实现?

    俺钻!!!

    事实上,封建王朝时期的诸夏阶级一直以来都很分明。

    某些时期只有身份地位够了,才有资格手持武器。

    齐人游侠中那些有正经兵器的是什么人?

    他们因为血统的关系,混成了游侠中的大佬。

    现在,一群大佬很想将祖传的另一个“技能”发挥出来,努力地约束团结在自己左右的小弟们,想要有个像样的冲锋队形。

    只是吧?

    能奢望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知道什么叫阵型,又能听得懂指挥吗?

    那真的就是“你特么在逗我”了。

    不可能的!

    结果就是,出了营地的齐人开始放飞自我。

    为什么冲?

    打晋人啊!

    打不打得过?

    不知道啊!

    那为什么还要冲?

    别人冲,俺就跟着冲咯!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在呐喊狂奔的齐人。

    这一幕让晋军感觉莫名其妙。

    同阵营的齐国贵族以及战士,同样是一头雾水。

    拼杀是战士的事。

    黎庶来战场就来了,安份干摇旗呐喊的活,不好吗?

    “这……”士鲂扭头看向吕武,问道:“何意也?”

    还要问?

    吕武对下方喊道:“命赵武、士渥浊各率一‘旅’巡于营寨左右!”

    营寨肯定也要进入到戒备状态。

    这样的场面能碰上,也算是极度的不可思议了。

    如果营寨让齐人给冲进来?

    包括吕武在内,他们这些晋军必然会被钉在军事历史的耻辱柱上面。

    那个叫士渥浊的人,他是士鲂的堂弟。

    现在就是这样,能够有个一官半职,肯定是出自某个家族。

    家族越是显赫,当官的族人就越多。

    吕武在心里骂娘。

    玛德!(一种问候)

    搞乜嘢啊!??

    齐君玩特立独行也就算了。

    齐国就没有贵族拦一拦的?

    可控的战争不打。

    真要玩那么大???

    还是说,齐国上下有些玩不起,整体放飞自我了?

    既然齐国不按照常规战争的步骤来?

    那可就别怪俺了!

    吕武又是连续下了几道命令。

    营寨中只要能喘气的,全部进入到备战状态。

    同时,他让人敲响战鼓,提醒阵前的魏琦发起攻击。

    人在前方的魏琦听到后方急促的战鼓声被敲响,扫视了一眼有点骚乱的齐军,示意掌旗官将旌旗舞起来。

    齐军之所以骚乱,主要是他们事先也不知道自家的国君会这么玩。

    而他们的国君,也就是爱玩小能手吕环看到场面那么大,忍不住正在手舞足蹈表达喜悦。

    魏氏的军队,陈列于前方的战车最先动起来。

    它们经过一段距离的加速之后,马蹄的踏动中,以及车轱辘的滚动中,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咆哮。

    紧随其后的是身穿藤甲、木甲以及皮甲的魏氏士兵。

    他们保持队形快步奔跑着,努力跟上战车的速度。

    为什么是这么一批士兵最先上?

    因为他们的穿着相比身穿铁甲的袍泽更为轻便啊!

    再轻的铁甲都有个二十来斤。

    可能二十来斤的负重对士兵来说不算什么,却一定会拖慢一些速度,对体力的消耗也更大。

    现在的贵族对战争一点都不陌生。

    只因为不会作战的贵族早被淘汰了!

    他们很清楚有时候哪怕是快一个呼吸,却能左右一场对决的胜负。

    崔杼还在震惊己方到底是怎么了。

    等他反应过来,收到的消息是晋军已经发起攻击。

    等等!

    双方出战的主将没唠嗑呢?

    晋军怎么就能发起进攻!

    然而,崔杼已经知道己方营寨中的黎庶出营发起冲锋,知道是齐国这边不讲规矩在先。

    这……

    “攻!!!”崔杼满脸纠结和无语,硬着头皮发出命令。

    齐军的战车也动起来了。

    一样是步兵迈腿赶紧跟上。

    一切需要速度的战争载具,速度有没有起来,代表着能不能发挥出它们应有的破坏力。

    魏氏的战车老旧皆有。

    旧的款式不提。

    新的战车是购买自阴氏。

    出产自阴氏的战车进行了很多的改进,最为明显的就是能够进行小范围的转弯驱动,还能在高速行驶时紧急刹车。

    仅仅是不用绕一大圈来转弯和能刹车,就是轱辘史上的一大进步。

    别看只是两个改变而已。

    吕武帮忙节省了至少一千五百年!

    另外,阴氏出产的车身比旧款会大上一些,车轱辘还伸出去两个能要人命的搅拌棍,给人看一眼就知道是凶残无比的凶器。

    抢先提速完毕的魏氏战车,径直地冲向还没有提起速度的齐军战车。

    能看到两乘战车在交错而过时,车上的主将和戎右非常忙碌,驭手也得不到清闲。

    战车主将和戎右忙着射箭或挡箭。

    战车驭手则是控制战车利用“搅拌棍”,给敌军战车的马或牛的腿来上那么一下子。

    高速行驶的战车,轱辘持续高速滚动,一根“搅拌棍”随着轱辘的滚动一直在搅拌,扫过什么玩意都能给搅碎了。

    跟在后方的步兵,他们看着前方一阵阵的人仰车倒,一次次都要闹出极大的动静,泛起小范围的烟尘覆盖住了视野。

    晋军这边的步兵只管向前冲,不遭遇“漏网”的齐军战车就绝不停步。

    齐军的步兵阵列却是遭到驰骋进去的晋军战车肆虐和摧残。

    那是一副什么模样的画面呢?

    烟尘弥漫的区域,齐军步兵听着马蹄声和车轮滚动声越来越近,想要睁大眼睛看清楚,眼睛里面跑进了灰尘,来了个泪流满面。

    一般是什么都没看清楚,一阵“轰隆”声响中,齐军步兵要么被撞飞,不然就是腰部或大腿一阵剧痛,没死就躺在地上大声惨嚎或小声呻吟。

    他们脑子里未必能反应过来,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站在巢车上面的吕武注意力从正面战场移开。

    魏氏的两个“师”已经全面压上。

    他们占据了抢先发起攻势的便宜,没让战车数量占优的齐军有所表现的机会,一开打就形成两军的“贴紧”拼杀局面。

    在晋国,魏氏是出了名能打阵地战的家族。

    只要能跟敌军贴紧互搏,拼打呆仗的兵源素质,没一家敢说能稳赢魏氏。

    阴氏和范氏分别一个“师”也在跟着推进。

    这两个“师”干的事情是保证魏氏的两个“师”不会受到侧翼的威胁,收到命令也能向外脱离,再对齐军发起钳形攻势。

    开打之后,战场渐渐被烟霾所笼罩。

    别说里面的人了,外面都无法看清楚整体的交战态势。

    现在只能是分别哪里的动静比较大,用传来的声音判断,哪里打得正激烈,哪一个区域又没有发生交战,或是已经分出交战胜负。

    吕武比较在乎的是那些漫山遍野狂奔的齐人。

    这些家伙跑得太乱,使人压根就无法判断到底会干出什么事。

    “正面无忧矣。”士鲂看来也是对魏琦有绝对的信心?

    他看着漫山遍野的齐人,问道:“如何应对?”

    吕武这不正在思考吗?

    需要先看看那些乱跑的齐人,是“老老实实”跑到正规齐军的后面加入“排队”梯次,还是威胁正面战场的晋军侧翼,或是跑来晋军营寨。

    不怪士鲂一时间懵逼。

    真没谁遇上过这种状况。

    目前诸夏的战争很讲规矩。

    赢是赢得光明正大。

    输,基本上也是输得清清楚楚或心服口服。

    乱糟糟的交战状况?

    因为没碰上过。

    不知道怎么处理,很正常的。

    吕武看向了齐军的营寨。

    那里属于齐君吕环的旗帜正在飘扬。

    只是,齐军的营寨看着怎么有点空旷。

    吕武的目光在狂奔的齐人和空荡荡的齐军营寨来回扫视。

    咦!??

    一个念头在吕武的脑子里滋生,越想越是心痒痒。

    是齐君先不讲武德的吧?

    这样,俺干了什么,算不算是迫于无奈的一种反击?

    俺忍得那么辛苦。

    想好好当个人的!

    现在……

    俺忍不住了啊!!!

    圣光啊,你有看到那个敌人吗?

    你看,那个家伙看起来值得一战!

第382章:你咋不跑;寡人为什么要跑?

    吕武想道:“我有带来符合齐君身份地位的玉吗?”

    杀?

    哪怕那个国君再怎么该死。

    杀,肯定是不能杀的。

    也不是不能杀,要看能不能承担起那个后果。

    从以往的例子来看,杀死国君的人基本都断了前程?

    不太好说是因为什么。

    有些是自己作的。

    更多则是遭到了同为君主的针对。

    事实上也是那样。

    有句话叫“物伤其类”。

    就算是为了保证国君的不可侵犯,又有哪个国君会去栽培敢杀死国君的人。

    幸好吕武在出征秦国之后,一直有携带一些上好玉石出征的准备。

    他在“鄢陵之战”时,其实有想过俘虏养由基或潘党。

    可惜的是,没有找到实施的机会。

    战争并没有因为某个人有什么想法停顿下来。

    魏氏的两个“师”正面硬撼齐军的一个“军”,缓慢但是稳健地推进中。

    那是双方士兵面对面,手里操戈不断攻击,一方向前推,另一方控制不住向后退的场面。

    并不是那种不分敌我混在一块乱杀的画面。

    在进入“贴紧”肉搏阶段之后,双方的战车已经退出战斗序列,靠的是步兵努力分出一个胜负了。

    每时每刻都有士兵倒下,大地出现了一具具的尸体,干燥的土壤被鲜血所滋润。

    这种交战不需要太多的战术技巧,比拼的是哪一方的士兵意志更加坚定,也是在比拼体力上的消耗。

    在这一点上面,晋国的魏氏士兵明显比齐国士兵更有优势!

    魏氏的士兵仿佛不在意同伴倒下,一个士兵倒了下去,另一个士兵立刻补上空缺。

    齐军的士兵看到同伴倒下,会有刹那间的慌乱。

    在补位方面,齐军的速度也比魏氏慢多了。

    打着打着,魏氏阵列第一排逐渐被身穿铁甲的士兵取代。

    他们的作战风格比身穿木甲、藤甲和皮甲的同袍更加大胆。

    只要齐军士兵的战戈不是招呼脑袋,凶悍一些的魏氏士兵就会选择用铁甲保护的部位硬扛一下,再收割掉对面齐军士兵的小命。

    胸甲面对战戈,光滑的铁甲有很大的概率能将碰触到的“援”给滑开,只是留下一道擦痕,没有造成破防效果。

    所谓的“援”就是平出的刃,上下两刃,前有尖锋。用来勾啄敌人,是戈的主要杀伤部。

    它长约八寸,宽两寸,体狭长,多数体中有脊棱,剖面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锐利的前锋。

    这样一来,齐军不免成了不断后退的一方。

    他们在不断后退中,挤压了后面友军的有限空间,搞得友军不得不往后退却来重整队形。

    正面战场的晋军是以魏氏的两个“师”为主力。

    来自阴氏和范氏的各一个“师”则是帮忙看顾侧翼。

    出了营寨的齐人,有些跑得快,已经开始在冲击侧翼,下场无一例外是被当场杀死。

    天晓得这些齐人到底在想什么。

    他们以为自己是谁呢?

    三三两两就敢冲击阵列严谨的军队。

    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一些齐人就聪明多了。

    他们携带了猎弓就远远地放箭。

    没有携带猎弓就捡起地上的石头远远地丢。

    至少没有傻乎乎地冲上去送死。

    齐人不是正规军,注定箭的质量不怎么样。

    事实上,哪怕是各个诸侯国的箭矢,箭镞都不一定是金属结构。

    齐人用猎弓射出去的箭矢,箭镞要么是绑上尖锐的骨头或石头,要不就直接是削尖的箭杆。

    不能说这样的箭镞没用。

    只是猎弓的张力也就那样,射远了箭矢就会轻飘飘,射中人只会导致受伤,无法造成致命的效果。

    保护魏氏两个“师”侧翼的阴氏和范氏各一个“师”,对上那么些“苍蝇”很烦。

    晋军这边当然有弓箭手,不过他们并不处在战阵的前方,视野被己方的同袍挡住,办不到精确的将“苍蝇”拍死。

    如果是进行覆盖式的射箭?

    老实说,会显得很浪费。

    看就看战场指挥有没有那个心思做出安排,将一部分弓箭手调到前方来应对外围的那些“苍蝇”了。

    吕武还在扫视战场。

    他其实有些不明白魏琦怎么没动用弓箭手。

    魏琦打从一开始就没让弓箭手射箭。

    齐军那边肯定也有弓箭手,一样从头到尾就没什么存在感。

    是忘记了?

    还是时机不对?

    “将主欲出战?”士鲂已经发现吕武的蠢蠢欲动。

    吕武说道:“营寨由下军佐负责,武放心。”

    他说完喊下方的人降落巢车的车斗。

    而在之前,他已经让能骑马的士兵进行集结,同时调配了一定数量的战车部队。

    因为是要进行奔袭,步兵就没打算带了。

    阴氏培养骑兵已经是三四年的事情,是培养出了不少善于骑马的人。

    并且,吕武每一次出征都要携带大量的马匹,压根就不缺马。

    在这两年中,阴氏跟北方的游牧部落贸易没断过,陆陆续续一直在增加“蒙古马”的数量。

    当然,现在肯定是不叫“蒙古马”的,该称作草原马才对。

    吕武现在能调动的骑手约有两千人,再加上百来乘的战车,突击空荡荡的齐军营寨,完全是足够了。

    他见士鲂一脸急切地想说什么,抢先说道:“武前去问候齐君。”

    士鲂就知道吕武要搞大动作,一听是要突袭齐君吕环所在的营地,还是愣在当场。

    他想道:“这场战争,怎么越来越令人看不懂了呢?”

    先是他们进入齐国南疆搞无人区。

    到了预设战场之后,齐国干出集结超多黎庶到战场的事情。

    现在,齐国的黎庶加入到战争中来。

    然后,身为晋军的主将,要来一场以针对齐君吕环为目标的突袭?

    重新上了巢车的士鲂,脸上还是一脸的沉思。

    而吕武已经会合近两千骑手和近百乘的战车,没打算直接从营盘正面出营。

    他命令辅兵将营寨的栏栅给拔除,再命赵武等他们出击之后,带兵看好这个缺口。

    至于出兵路线上的帐篷之类?

    现在该是管这么多的时间吗?

    当然是直接踏过去啊!

    轰鸣的马蹄声响彻!

    没有战马能负担起身穿三套甲的吕武。

    他只能委屈巴巴地乘坐战车。

    称出战的人员为骑手,还不是因为他们没达到吕武对骑兵要求的标准。

    近两千骑手呼啸而出。

    他们得到的命令是,笔直向着齐君吕环的“王旗”所在位置前进,路上无论碰上什么,反正就是摧毁再摧毁。

    吕武搞出马鞍、马镫了吗?

    这就完全是废话了。

    现在诸夏一点都不怵游牧民族。

    吕武还打算在有生之年玩一玩将整个草原变成自家领地的事业,并不担忧搞出马鞍和马镫会造成什么后果。

    阴氏要发展成规模的骑军,他怎么可能不将马鞍和马镫给“发明”出来?

    如果说因为吕武发明马鞍和马镫让农耕民族遭到灭顶之灾?

    只能说,子孙后代着实是太特么不争气了!

    真要是农耕民族羸弱不堪,没有马鞍和马镫对游牧民族的加持,一样会被摁在地上锤。

    一个简单的例子。

    大怂打不过草原军队,真的是草原军队太强吗?

    打着“日月”旗帜的农耕军队,怎么就能将草原军队摁在地上锤?

    难道是草原军队打大怂的时候有马鞍和马镫,等对上“日月”旗帜的农耕军队突然就没马鞍和马镫啦?

    打着“日月”旗帜的军队,后来一样被摁在地上锤。

    说到底,底层的士兵还是那种“成份”,上层的大人物“成色”不一样了而已。

    吕武只知道现在诸夏打游牧部落跟打孙子一样,搞出马鞍和马镫没有生出半点的心理负担。

    呼啸着冲出营寨的骑手,他们牢记自家主人的命令。

    闷头往齐君吕环“王旗”的方向冲,一路上碾碎任何敢于阻拦的人。

    他们很快就遭遇到齐人。

    不是齐国的正规军。

    就是那些被号召来战场,听说都有一身高强武艺的游侠。

    而这群游侠,他们听到前方的“天雷滚滚”,在看到一股烟霾不断向前方席卷,下意识停下脚步。

    有烟尘的遮挡,着实是看不见里面到底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轰隆声。

    等待离得足够近了,他们能感觉到地面在颤抖,并且越来越剧烈。

    能让他们看清时,死神的镰刀也已经挥舞了过来。

    阴氏的骑手当然不是装备镰刀。

    吕武毕竟有“前瞻性”,没给他们装备长兵器,统一列装的是一种带有弯曲幅度的马刀,个别善射者则会自己带上弓箭。

    很多顿足的齐人就是在什么都没有看清之前,身上某个部位一阵剧痛,看过去才发现自己哪里中箭了。

    更多的齐人则是在一片马蹄的轰隆声响中,不是被驰骋的战马直接撞飞,就是被交错而过的阴氏骑手居高临下收割了脑袋,或是被马刀砍翻。

    站在巢车上的士鲂再一次怔住了。

    他当然知道单骑走马。

    范氏有北疆的封地,怎么可能不知道马除了拉车之外,还能用来骑乘。

    只不过吧?

    现在的游牧民族太low了。

    导致诸夏这边的贵族从来没拿正眼看过游牧部落,更没发现骑马作战的优势在哪,甚至不觉得骑兵有什么发展前途。

    诸夏一般是善骑的士兵担当传令兵,才会只单纯的骑马。

    要是贵族不坐车,干出骑马赶路的事情?

    会被嘲笑的。

    诸夏开始正视骑兵的优势,需要等匈奴人进入到崛起阶段。

    只是,匈奴没有正式崛起之前,诸夏真没多么重视骑兵这个职业。

    需要的是等待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诸夏这边的一位君王发现跟游牧民族的较量开始呈现落于下风的趋势,去研究和考察过后,得出“骑兵是个好玩意”的结论,才去进行刻意的模仿。

    然后,这位君王的国家搞胡服骑射,一举成为诸强中很能打的一个。

    这个国家发展起来的骑兵,甚至差点阻碍了九州一统。

    吕武干的不是模仿。

    他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由骑手开路。

    后面跟上战车。

    他们前进途中的齐人倒了血霉。

    正面战场指挥部队跟魏氏酣战的崔杼被人提醒,才知道有一支令人看不懂的晋军出营在血虐齐国的黎庶。

    崔杼因为视野的关系,无法得知那支晋军有什么诡异的地方。

    他一开始还鄙视晋军怎么干起了欺负黎庶的事情,很想大吼:有本事冲着我来啊!

    新的消息一再呈上来。

    他感觉有些不对了。

    那支晋军的移动速度很快,并且不是奔着正面战场来的。

    “那是谁的军队,到底想干什么?”他感到很迷惑。

    谁又能想到,吕武就是奔着齐君吕环而去呢?

    不止崔杼想不到。

    没有得到通知的魏琦同样想不到。

    现在这么个年头,几乎看不到“臣”会刻意针对“君”。

    哪怕是在战场上碰上了,该是“臣”刻意地避开“君”才对。

    这就是“鄢陵之战”时,郤氏面对楚君熊审,为什么要干出“五进五退”这种事情了。

    其实就是楚君熊审足够不要脸,没有第一次战败就离场,死皮赖脸拿自己当盾牌,挡住郤氏的攻势。

    待在营寨内观察战场的齐君吕环,只看到一股烟尘覆盖区离营寨越来越近,却是丝毫不以为意。

    那股晋军干么的?

    应该是专门用来清扫参战的齐国黎庶吧。

    齐国的黎庶被碾得哭爹喊娘,外加死伤惨重?

    谁在乎吖!

    咦?

    怎么越来越近啦???

    齐君吕环还是不以为意。

    寡人可是一国之君啊!

    不是那些黎庶。

    也不是上战场血拼的士兵。

    寡人老老实实待在营寨,才不会像曹君姬庐那么傻,跑去战场上玩命。(伐秦时,死在战场上的曹宣公)

    难道晋人还敢对寡人怎么着?

    还是不对吖!

    那伙晋军怎么冲进营寨啦???

    吔!!!

    草!(一种植物)

    好像是笔直朝着寡人来的???????

    阴氏的骑手很轻易就从齐军营寨的辕门冲了进去。

    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下了战马,解决掉为数不多的齐军士兵,控制住了辕门。

    更多的骑手开始马踏联营。

    齐国的三“军”全出动。

    来到战场的黎庶也在齐君吕环的号召下,离开营盘到处去撒野。

    营寨之内真没剩下多少齐军。

    乘坐战车冲进齐军营寨的吕武满心郁闷。

    他对俘虏齐君吕环存在顾虑。

    当然,有顾虑是一回事,真的俘虏了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就纳闷一点。

    俺都率军笔直地杀过来了。

    齐君咋就那么头铁,不赶紧撇丫子跑路就算了,怎么连喊“救驾”都不干???

    画面是这样的:

    阴氏这边的人不发一语地冲上去,将包括齐君吕环在内的所有齐人团团围起来。

    而所有齐人都是呆愣呆愣地看着晋军将自己围起来。

    然后,吕武让驭手停车。

    他一手高举美玉,撩起面甲露出一脸的憨笑,眼睛看着齐君吕环,缓慢却坚定地迈着步伐……

第383章:坏的流脓的阴武啊!

    齐君吕环一脸的呆滞。

    他到现在都还感到难以置信,惊诧晋国怎么有人敢率军杀进营寨,还将自己给包围起来了。

    寡人是比不了楚君熊审。

    可是,晋人也着实是太可恶啦!

    怎么能干出这种侮辱君权的事情?

    怎么能这么对待寡人!

    不行!

    寡人一定要找晋君姬周告状!!!

    吕武比齐君吕环还懵逼。

    这、这、这……

    杀到了跟前,齐人不反抗,怎么办?

    看齐君吕环从呆滞到面无表情,又从面无表情转为愤怒?

    难道不是俺带兵包围了齐人,是齐人在外面组织了一个反包围圈???

    可是也不对吖!

    骑手在践踏营寨,冲倒了那么多帐篷,又践踏了那么多窝棚,全是空的。

    齐君吕环所在的位置,方圆四五里的范围内没有齐军躲起来,超过这个范围哪怕有所布置,能及时的反应得过来吗?

    另外,好歹是一国之君,用得着拿自己当诱饵吗?

    真那么干,纯粹就是本末倒置!

    又或者说,齐君吕环笃定自己不会被杀,舍得下本???

    吕武还在迈步。

    一边走,一边怀疑绝对是自己想太多了。

    现在还不是“兵者,诡道也”的时代。

    哪怕齐君吕环再怎么离经叛道,以这个小机灵鬼的智商,不可能玩得这么高端。

    吕武走得再慢也有来到齐君吕环跟前的时候。

    他站定,行礼致意道:“寡君问候齐侯。”

    齐君吕环眼角在不断抽搐,看了吕武几眼,将脑袋别到一边去,不断给几个宠臣打眼色。

    回礼,那是不可能回的。

    接玉?

    那更是不可能接的!

    寡人还真不信这些晋人能拿自己怎么样。

    吕武抬手一挥。

    一些阴氏的士兵冲了上来。

    这一幕吓了齐君吕环一大跳,差点发出小鸡的哀鸣声,又给强制忍住。

    冲上去的阴氏士兵可算让其余的齐人有点动作。

    这些齐人或是拔出腰间的剑,又或者将战戈摆成交战的合适方向。

    然后?

    外围的阴氏弓箭手射箭,先行射倒了一批齐人。

    冲上去的阴氏士兵则是与那些齐人战成了一团。

    吕武像是拍苍蝇一般,将三个冲向自己的齐人拍死,一脸纠结地看着齐君吕环。

    那可真的就是拍死。

    一巴掌甩过去,能将人的脑袋甩得旋转三百六十度的那种。

    又或是,一掌下去,脑袋瓜子像西瓜那般碎掉。

    齐君吕环老实说被吓到了,却是咬牙吭声道:“寡人、寡人……不降!”

    别介啊!

    吕武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俘虏齐君吕环呢。

    周边不断鲜血狂飙。

    惨叫声和闷哼声不绝于耳。

    对于血腥场面什么的?

    爱玩小能手吕环怎么可能会陌生。

    他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召集武艺高强的人,去到某个位置上演鲜血狂飙的画面。

    有点不同的是,齐人再怎么武艺高强,还能把他怎么着?

    伤一根头发都不敢的咯。

    晋人又不是齐人,会干出点什么,很是不好预料哇!

    所以,齐君吕环心里还是有点小害怕的。

    他看到吕武突然拔剑,再向外抡出一圈,几个冲上来的齐人拦腰被切成两半,眼睛瞪得跟铜铃似得,脸上被减到鲜血也顾不得了。

    成了两截的齐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死去。

    他们脸庞扭曲地惨叫着,用双手扒拉自己身体的下半截,又努力地想把跑出来的肠子塞回肚子。

    画面极具冲击力!

    吕武重新将剑回鞘,还是一脸纠结地看着齐君吕环。

    齐君吕环露出有点诡异的笑容,说道:“卿之勇,实乃天下第一。若卿愿来齐国,寡人愿与卿共天下。”

    吕武:“……”

    啥情况啊?

    以后要是谁敢说齐君吕环是个傻子,吕武绝对要跟那人急。

    这是傻子干得出来的事情吗?

    应该说应对简直完美!

    而齐君吕环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满脑子的浮想联翩。

    卧槽啊!!!

    阴武的牛逼不是吹出来的,是真牛逼。

    要是这样的勇士能在寡人麾下效力,该多好?

    只要这样的勇士愿意为寡人效力,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啊!

    尼玛币的!

    晋侯是烧了多少香,敲烂多少木鱼,才有这种逆天运气,能得到阴武这样的猛人!

    当然,现在烧香不是那种“香”,并且也没木鱼那玩意,连佛教都还没有呐。

    吕武越来越感觉到不对了。

    爱玩小能手不该是被吓得屁滚尿流吗?

    那是什么眼神?

    怎么好像小孩子看见了无比想要的玩具。

    吕武越来越觉得真的俘虏齐君吕环会是一个错误。

    周边已经安静下来。

    有胆子反抗的齐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士兵,躺在地上成为一具逐渐冰冷的尸体。

    一些弃掉武器的齐人贵族,一脸悲痛地站在原地。

    正面战场那边。

    战场上的齐国贵族已经发现己方营寨被晋军杀进去,暂时还不知道自家的国君是个什么状况。

    崔杼对于无法抵住晋军的攻击,开打前就有心理准备。

    他很清楚跟晋国打,赢了是一种侥幸,只是希望不要输得太惨而已。

    另外,作为一个有正治智慧的人,他更深知打赢会比打输了更惨。

    这一次晋国只是来了两个“军”,带兵的还是新晋的“卿”。

    一旦齐国这一次打赢,下一次是不是要让晋国四个军团一块过来?

    齐国绝对无法扛住晋国的四个军团。

    关于这点,压根就不用衡量!

    晋国的这一位“卿”还是负责与齐国邦交的阴武。

    输给邦交的直接负责人,很多事情还能商量。

    一旦是其余的晋国“卿”作为主将来攻打齐国,很多后果是无法预料的。

    就在崔杼还有空思考战局之外的事情时,正面硬抗魏氏两个“师”的齐国中军崩溃了!

    那是战线内凹到一定的程度,身处第一线的齐军士兵心理底线扛不住,他们来个转身想逃,却被同袍挡住。

    心理崩溃的齐军士兵,他们想要的是逃离这个屠宰场,任何阻止的人都是敌人,会让他们选择刀兵相向。

    打不过魏氏的士兵?

    俺还打不过一帮同low逼的货色!?

    结果很是显而易见。

    齐国的中军本来就打不过魏氏的两个“师”,再自己发生混乱,战线毫无意外地发生了崩溃。

    魏琦才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命令部队继续紧贴,造成驱赶齐军溃兵冲击下一道齐军阵线的事实。

    他还让魏颉去联系左右两翼的阴氏和范氏各一个“师”,发起钳形攻势。

    人在营盘的士鲂也不傻。

    去突袭齐军营寨的吕武率军杀了进去,能看到已经杀到“王旗”位置。

    这支“奇兵”很大程度驱散了齐国的黎庶,又将一部分齐国黎庶吸引,选择要跑回齐军营寨。

    更多的齐国黎庶好像突然间发现战场很危险,一撒欢开始向战场外围跑,一跑直接不回头了。

    士鲂的选择是让赵武和士渥浊追击齐国的黎庶,能抓多少就抓多少。

    他则是打算带上集结待命中的一个“师”,要去接应杀进齐军营寨的吕武。

    临出发前,他发现正面战场的齐军出现崩溃,派人去提醒魏琦可以进入到总攻击阶段。

    哪里知道魏琦有自己的判断,发现齐军崩溃,已经想要来个包饺子。

    而崔杼刚知道自家的国君陷入包围,直接来了个五雷轰顶。

    正面战场的齐国中军崩溃,有影响却不至于让战局全面糜烂。

    只要齐国的上军和下军稳住,他们还是能跟晋军继续胶着拼杀下去的。

    一旦齐君吕环被俘?

    那还打个啥呀!

    “君上可有接玉?”崔杼一脸急切地看着前来通报消息的晏弱。

    而晏弱就是处在阵线的后方,得到儿子晏婴的提醒,才知道齐君吕环遭遇到什么危机。

    更多的?

    晏弱真不清楚。

    崔杼心急之下,说道:“君上自食恶果也!”

    搞什么征召全国善于技击的勇士。

    又让黎庶进行参战。

    先不遵守规矩,又怎么要求别人不能干些更激烈的事情?

    晏弱说道:“晋之下军将阴武子,亦非循规蹈矩之人。”

    这个是晏婴的一种评价。

    事实也是那样。

    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能干出席卷齐国南部,大搞无人区的事情吗?

    对上这样的人,该做的是不能让他找到任何能肆意妄为的机会,要不然绝对有得受。

    偏偏齐君吕环是个爱玩小能手,一开始就先坏了规矩。

    崔杼和晏弱来了个面面相觑。

    他们需要承认一点。

    今天这个局面,怎么看都是齐国自找的。

    崔杼尽管心里有万般的不满,却是绝对不愿意国君被俘。

    与丢不丢脸无关。

    齐君吕环没有被俘,齐国多少还能挣扎一下。

    一旦齐君吕环被俘,齐国只能老老实实自己脱光躺下,任由晋国施为了!

    崔杼想要放弃正面战场,带上军队去救援自己那个国君,却是接到晋军左右两翼伸展,朝着左右侧翼包夹上来的消息。

    尼玛?

    这可是要亲命了!

    国君哪怕被俘,晋军也不敢进行杀害。

    一旦齐国的中军、上军、下军葬送在战场?

    首先,齐国就会被扒拉个干干净净,失去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武力。

    再来是,三个军团覆灭,齐国的统治阶层也将面临全新的洗牌,内部绝对要乱上一阵子。

    毕竟,能够统兵出战的人,谁还不是个贵族?

    那些贵族葬送在战场,不止是他们自己陷进去,还代表一个家族的武力遭到覆灭。

    现在是个什么年代?

    看人看血统没错。

    关键是光有血统也没有用。

    一个家族要是没有了武力,借着阶级地位唬一唬平民还行,碰上想搞自己的同阶层人物,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啦。

    崔杼陷入了两难之中。

    晏弱以及另外一些齐国贵族来个一言不发。

    现在这种情况说什么都是错的。

    傻子才瞎哔哔。

    崔杼非常艰难地说道:“老夫亲寻栎阳琦罢战。”

    不打啦?

    认输啦!

    也是。

    现在是个能选择投降输一半的年代。

    只要输得起,承认失败还能保住更多。

    崔杼亲自上前,运气非常好地找到魏琦。

    晋军看到崔杼车辕上的旗帜,很识相地没有选择攻击,也才能让他能跟魏琦面对面唠嗑。

    这种事情在后世会很奇怪。

    可是在当前年代再正常不过了。

    哪怕是在战场上,什么人能杀死什么人,都是有潜规则的。

    崔杼向魏琦表达承认战败的意思。

    魏琦有点不知道该不该接受。

    晋军的主将是吕武,只有他能决定到底要不要接受投降输一半的请求。

    而吕武人在齐军营寨。

    会令后世的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

    正面战场被摁下暂停键。

    晋军不再追杀崩溃中的齐军士兵,却是依然保持着包夹的趋势。

    能够喘口气的齐军没有脱离战场,整顿的同时老老实实被包夹着。

    这个……

    怎么有点过家家的感觉呢?

    然而,这就是春秋中叶的战争。

    今天的事情并不是个例,能从过往的很多次战争中看到类似的情况。

    崔杼刚能喘口气,派去刺探齐君吕环到底什么情况的人回来了。

    “君上单车出营,往国都而去。”

    啥?

    齐君吕环跑啦???

    还是单独一辆车,逃出了阴氏的重重包围,要溜回“临淄”去???

    这是吕武判断正面战场的齐军溜不掉,不去“临淄”逛一圈很不甘心,决定这一次放过齐君吕环,下一次再在“临淄”好好快乐玩耍。

    齐国的都城“临淄”是一座商业之都。

    吕武在这里打赢齐军没什么,一旦连齐君吕环都到手,还怎么去商业之都溜达一圈?

    就算能去,也干不了洗劫……咳咳,也是纯粹去旅游的。

    所以,因小失大这种事情,他怎么能干。

    再则,俘虏一国之君着实是太惊世骇俗了一些,俘虏的还是个脑子有病的家伙。

    天晓得脑子有病的一国之君会干出什么事。

    吕武琢磨着还是不要这么快给自己增加未知风险,选择放齐君吕环一次。

    齐君吕环回去“临淄”是好事,并且对吕武来说是一举两得。

    这么一件事情会必然成为美谈,会在史书上重重地留下一笔。

    有了一次放过的事情,下一次碰上进行俘虏,也有点缓冲了。

    也能继续向“临淄”进军,有机会进入那座商业之都爽一把,岂不美滋滋?

    吕武带着部队离开齐军营寨,半路上接到魏琦的汇报。

    “齐执政愿降?”他做出了昂天看太阳的举动,表情无比微妙地想道:“这一下,齐姑娘是真的脱光光了……”

第384章:若要战,便再战!

    老实说,崔杼在得知齐君吕环已经逃走的消息后,已经后悔发出停战的请求。

    “阴武终究还是秉承身为人臣的恪守,怎么会加害一国之君呢?”崔杼并不知道自己想错了。

    是吕武先发现正面战场的战斗停了下来,才决定将齐君吕环给放走。

    先后顺序很重要的。

    心里后悔了的崔杼说到底还是一个正统的春秋人,没有马上翻脸不认人。

    他在思考翻脸的成本会有多大,值不值得,应不应该,继续给那么打下去。

    另外一边。

    吕武则是会合了率兵要来增援的士鲂。

    有一个“师”后续上来?

    吕武将阴氏的骑手散出去抓捕四处奔逃的齐国黎庶,自己则是带着士鲂以及那个“师”来到齐军的阵线后方。

    这么一搞,摁下暂停键的齐军,一下子陷入了四面的包围之中。

    情况是,魏琦带着三个“师”从前、左、右包着齐军;吕武和士鲂则是带着一个“师”堵住了齐军的后路。

    魏氏的两个“师”跟齐军交战了约半个时辰,不再是满编状态。

    不过,相比较起来,齐国的中军硬抗魏氏两个“师”,伤亡方面要大得多。

    魏氏折损的兵力应该是千人左右?

    齐国的中军损失的士兵约有四千?

    考虑到是晋军在向前推进,己方的伤患能够及时抬下去救治。

    齐军则是一再被迫后退的一方,伤患不得不留在原地,可能会被推进的晋军践踏而死,又或是被晋军士兵顺手给予最后一击。

    毫无疑问的是,齐军士兵折损进去就是真的没了,晋军的伤员也许还能再抢救一下。

    绝对不能说齐军的中军太废材。

    很多军队的伤亡率达到一成,迎来了当场瓦解的下场。

    一支军队的伤亡率达到将近三成左右才崩溃,已经可以说很不错了。

    这也是一流强国与其它诸侯国的区别。

    伤亡率达到一成就崩溃,说的就是那些二流或三流国家。

    而晋国和楚国打过折损过半依然酣战的战争,充分给世人展示霸主国的军队该是有何等的韧性和意志。

    吕武见到了崔杼,讶异地发现这位齐国执政看上去还很年轻。

    当然,所谓的“年轻”只是相较于各国的执政而言。

    各个诸侯国的执政一般超过六十岁,崔杼看上去应该只有四十来岁,真的是很年轻啊。

    殊不知崔杼也在感概吕武的年轻。

    二十来岁就是霸主国的“卿”,不能说独一份,却是年纪轻轻就站在了权力的巅峰阶级。

    “见过阴子。”崔杼老老实实行礼。

    其余随行的齐国贵族行礼,口呼道:“拜见阴子!”

    一个是“见过”。

    另一群是“拜见”。

    用词也代表了本身的地位阶级。

    他们是在两军万众士兵的注视下会面。

    晋军没有解除对齐军的包围。

    齐军挤成一团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吕武彬彬有礼地进行回礼,等待有人抬来案几以及圃团,布置好商谈的会场。

    啥???

    竟然要抬来案几和圃团?

    甚至要打起遮阳的帐篷。

    以为只是这样吗?

    那么简单怎么能承托出贵族该有的逼格。

    别说即将进行谈话的是来自晋国的“卿”和来自齐国的执政。

    哪怕是作为摆设,酒水以及水果、蜜饯,一应的皿具啥的都该有!

    如果不是军中没有侍女,都要让她们出来露露脸。

    小白和小青?

    她们是吕武的贴身女婢,不是普通的侍女,不适合抛头露面。

    场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只有摆设交谈会场的一众人在沉默中忙碌着。

    能够看到会场的晋军,脸上没什么太特殊的表情,眼眸里面却有着属于霸主国士兵该有的骄傲。

    有些上了年纪的晋军士兵,他们不止一次见识过这样的场景,每一次都是敌军战败,不得不接受屈辱的停战要求。

    与之相对的是齐军士兵各个神色紧张地注视着。

    两军主将的会谈结果,将会决定接下来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打。

    齐军的普通士兵可能没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亦不会有长远的目光,不知道自己这些士兵陷在这里对齐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安全地回到家乡。

    齐国的贵族要多想一些。

    能回去多少,又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接下来将决定很多家族是不是会元气大伤,乃至于是作为一个家族能不能继续存在。

    作为执政的崔杼要考虑的就太多了。

    崔杼既要考虑国中贵族的平衡,又要衡量周边各个列国会不会趁机搞事。

    当然,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渡过眼前的难关。

    “阴子绝非循规蹈矩之人。”晏弱又再次低声提醒了崔杼一句。

    崔杼低沉地应了一声“是也”,复道:“你有何策?”

    晏弱想了想,说道:“为今之计,唯有屈服于晋。”

    这个对齐国来说,没有半点丢脸的地方。

    以前齐国也是屈服于晋国的淫威之下,认怂只是回到从前的状态而已。

    他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做到让晋国满意,又不会让齐国元气大伤。

    后面到来的魏琦也在与吕武低声交谈。

    吕武先过问了一嘴交战详情。

    魏琦交出的答卷有点意思。

    齐军的中军崩溃,崩溃后的齐军士兵挤压了齐军的上军和下军。

    等于说,齐国的三个军团现在是挤作一团的趋势,没有让齐军占数量优势的战车有发挥的空间。

    吕武就觉得崔杼的停战喊得很有操作性。

    受限于视野的关系。

    晋国这边的“卿”无法观察内层齐军在搞什么动作。

    只是,外层的齐军没有动弹,也就是没有向外伸展,里面的可操作性也就不大。

    崔杼及时喊停,想暗地操作一些什么,也只能稳一稳齐军士兵的心态。

    哪像晋军是从外围把齐军给包围起来。

    开战之初,晋军是拿四个“师”来对阵齐军的三个“军”。

    兵力方面是晋军出动三万,对阵齐军的三万七千五百。

    交战一阵子过后,晋军的有效战斗力约有两万九千左右,齐军应该还有三万三千左右的有效战斗力。

    士鲂带着一个“师”加入包围圈?

    晋军的有效战斗力变成了三万六千五百,比齐军多出了三千左右。

    另外,晋军还有两个“师”没有加入到对齐军的包围圈。

    这其中的一个“师”被拆分,前去追击漫山遍野乱窜的齐国黎庶,剩下的那个“师”则是得到了看顾营盘的任务。

    加入到追击的还有阴氏的骑手部队。

    倒是吕武先前带的近百乘战车会加入到正面战场。

    简单的说,局势发展到现在,不但正面战场对晋军有利,并且晋军还留有余力。

    会场已经布置完毕。

    双方的高层人物分别就坐。

    现在不区别是左边尊贵或是右边尊贵。

    位置的安排方面很无所谓。

    坐下后,他们先安静了一小会。

    崔杼率先开口说道:“晋侯邀我(国)会盟,非寡君不至,乃事出有因。”

    讲的是上一次晋国邀请齐国一起出兵,齐国没有履行作为小弟听话的本份。

    吕武不想扯这个,却又不得不说道:“晋为伯(霸主),齐悖盟,为实也。”

    崔杼还想继续狡辩,找理由和借口。

    他却是不知道一点,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明明就是错了,越是狡辩越惹人反感。

    现在的情势对齐国全面不利,要是惹怒了吕武对齐国一点好处都没有,甚至会迎接更悲惨的下场。

    晏弱轻咳了几声,无比恭敬地对吕武行礼,又对魏琦和士鲂分别行礼,才说道:“事已至此,请上卿明示。”

    谁啊,这是?

    吕武依然看着崔杼。

    魏琦和士鲂只是扫了一眼晏弱,一样没做理会。

    站在外围一个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大孩子频繁给晏弱眨眼,示意千万不要再多话了。

    这个大孩子就是晏弱的妖孽儿子晏婴。

    现在这种场合?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落座。

    其实,晏弱能落座本身就代表着有点身份。

    关键的是,有齐国执政崔杼在场,吕武、魏琦和士鲂干么要去理会齐国的下级贵族?

    压抑的气氛之中,吕武开口说话,道:“齐仍要冥顽?”

    一句话,齐国那边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脸色大变。

    什么意思啊?

    能解读为,看到顽劣的小屁孩犯错了,还特么不知悔改。

    同样能够理解为,晋国早就受够齐国的胡作非为,要下重手了。

    作为晋国的“卿”,晋国还是齐国的老大,现在齐军处于劣势,吕武是有资格说那句话的。

    吕武看似很不耐烦地说道:“请执政早些决断,若要战,便再战。”

    还特么废什么话啊!

    不对。

    再拖一些时间也是极好的。

    他们看不到齐军内围在干什么。

    齐国的一帮人同样看不到外围的晋军在干些什么。

    如果是其他人作为主将,可能会守规矩。

    吕武坚定认为是齐国不讲武德在先,规矩什么的既然被打破,那就玩的花样更多一些。

    如果齐军不降?

    吕武会很愿意好好地齐国上一课,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残忍。

    能做主的崔杼脸色不断变幻,双手也紧握起了拳头。

    还要继续打吗?

    继续打,会是怎么样。

    选择投降,又是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第385章:我太难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崔杼怎么发现吕武巴不得继续打下去呢!

    这点很诡异啊!

    现在又不是打起来就奔着灭国而去的战争,一般还是希望敌国能屈服,老老实实地听话,按时按量地交保护费。

    所以,一般某国表现出愿意屈服,战事基本上也就能停下来了。

    崔杼无比艰难地说:“齐愿降。”

    吕武看上去没有半点欢喜,甚至是眉头挑了挑。

    魏琦和士鲂对视了一眼,脸上出现了笑容。

    在场的齐国贵族皆是露出了悲伤的表情,内心则不免松了口气。

    战争是出现了结果。

    战事却是没有形成最终定局。

    也就是说,以国家的层面是承认战败,参战的齐军命运却还能再唠唠嗑的。

    吕武一脸的不高兴,说道:“齐军偃旗,汇集于‘长勺’听候处置。”

    他其实更想将齐军给缴械了。

    关键的是,诸夏现在打的是一种“文明”战争。

    一方认输之后,胜利者怎么都要给对方留一些颜面。

    另外,不是打从根本上的灭国之战,以后少不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心上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戏剧。

    做人留一线嘛!

    没必要将事情给做绝了。

    吕武要求齐军“偃旗”就是上缴旗帜。

    这么干就是要控制齐军的指挥体系,包括一应的令旗,调兵用的符牌,包括崔杼在内的所有贵族还要接受安排。

    崔杼越加肯定吕武并不满意交锋的结果,是要逼齐军继续打下去。

    他琢磨着,敌人想要的,不能使之达成,答应了吕武的要求。

    结果,吕武果然先是失望,后来有着隐藏不了的愤怒。

    崔杼很不明白吕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就是因为不明白。

    崔杼越发觉得自己选择承认战败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而吕武其实是有些懵了。

    齐军投降?

    晋军还能继续攻打齐国吗?

    如果不能继续攻打齐国,怎么去商业之都“临淄”抢劫……,呃,是游逛一圈啊???

    为了增加齐军的屈辱感,吕武都指定齐军前往鲁国的“长勺”等待处置。

    他本以为崔杼会拒绝,哪里想到连齐人那种打从心里蔑视鲁国都能压制,给接受啦!

    这……,有点难受了。

    “该怎么做才让崔杼反悔并反抗?在线等,挺急的!”吕武心里郁闷,没有应酬的心思。

    因为齐国的邦交由阴氏负责,魏琦和士鲂不好进行干涉,崔杼以及其余齐国贵族接下来就被撇到一边去了。

    战场上的齐军得到命令,接受晋军的监督进行整顿。

    齐军士兵就看到有晋国的贵族来收缴旗帜,随后态度十分不好地让他们更改队形,呼喝着一队又一队的齐军士兵上路。

    因为各家的家主都不在,各家的士兵又事先得到配合晋军的命令,不管是愿意配合还是感到憋屈,一队队齐军士兵被监督着进行开拔。

    哪怕是齐国的贵族全被控制,吕武还是会防着齐军。

    毕竟,齐军是成建制的状态,想干点什么还是挺容易,怎么能够掉以轻心呢。

    然而,完全是吕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现在高层决定接受战败的命运,那就是成为定局。

    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想翻盘也是下一次的事情,干不出当场反悔的事情。

    这也不怪吕武。

    他生长的环境就是那样。

    任谁生长在信誉不值一文的社会,时刻带着警惕与怀疑,会成为一种习惯。

    “齐降,如何处置?”吕武脸上的忧愁不是假的。

    魏琦和士鲂本来挺高兴,发现吕武没有因为齐军投降而开心,相反明确表露出忧虑的一面,不明所以的同时,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疏漏。

    “齐为强国,可征之兵远超三‘军’之众。”吕武当然不能说自己就想去‘临淄’爽一把。

    士鲂无比佩服地看着吕武,说道:“下军将贤也!”

    魏琦也反应了过来。

    齐国是一个人口约有两三百万的国家,怎么会全部的兵力就三个军团,还是周王室制度的“军”。

    这样一来,歼灭齐国三个“军”就不等于打残齐国,甚至伤害有限。

    至于说那些跑来战场送人头和劳力的齐国黎庶?

    他们已经从齐国的一些贵族嘴巴里知道内涵。

    齐国那边有的是人巴不得那些游侠上战场送死。

    话说,晋国这是在帮齐国的治安稳定做贡献咯?

    晋国这一次教训齐国,需要某种程度上削弱齐国。

    在齐国南疆搞无人区,说是“南疆”,范围其实也就涉及到齐国不足十分之一的疆土。

    从根本上来判断,绝对不算将齐国打击得太狠。

    作为出征的主将,吕武有权对出征的任何事情进行定义。

    他说没打疼齐国,哪怕是将齐国打得五劳七伤,还是没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我欲使鲁伐齐。”吕武看向了魏琦。

    鲁国的邦交是由魏氏负责。

    吕武无法直接绕过魏氏去跟鲁国进行沟通。

    魏琦不明白吕武有什么考量,还是说道:“此事易也。”

    士鲂嘀咕了一句:“齐三军皆没,鲁人求之不得。”

    鲁国和齐国是世仇嘛。

    真让鲁国去跟齐国公平较量,鲁国未必有那个胆子。

    现在齐国的三个军团跟覆灭差不多。

    别怀疑鲁国想不想落井下石,他们有忧虑的是晋国不允许而已。

    所以,只要晋国有“卿”开口,鲁国绝对会集结军队,再嗷嗷叫地杀进齐国。

    吕武微笑说道:“不可使之落下话柄。”

    这一下,又让魏琦愣住。

    没错啊。

    他们需要鲁国有所动作,不代表会从国家层面给鲁国背书。

    吕武现在就写剧本。

    可以是鲁国杀进去,干太多不地道的事情,晋军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

    也能是鲁国杀进去遭到坚决的抵抗,再向晋军求援。

    考虑到鲁国也干出违背晋国意愿的事情,也就是造成悖盟的事实。

    到时候晋军搂草打兔子连鲁军一起收拾,谁敢说晋国过份啊!

    吕武不能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

    他怕的是吓到魏琦和士鲂。

    会不会给两人心里留下阴影很无所谓。

    重要的是不能让世人了解到他心很脏的事实。

    在接下来,魏琦去操作让鲁国出兵攻齐,又从任何明面看来,是鲁国发现齐国战败,要趁机欺负一把。

    别怀疑作为礼仪之邦的鲁国会不会那么干。

    魏琦也没多干什么,只是魏氏的家臣去活动,让鲁国贵族知道齐国三个军团覆灭的事实,鲁国立刻就蠢蠢欲动起来了。

    然后,吕武率领晋军,包括监督投降了的齐国贵族以及三个“军”,抓捕到的齐国黎庶,声势浩大地进入鲁国地界。

    季孙行父可算是有理由来晋军这边探口风。

    吕武没有出面招待。

    不是讲面子。

    更不是要给鲁国难堪。

    吕武是出征攻齐的主将,公务繁忙很正常的。

    出面招待季孙行父的是魏琦,也算是“对口”了。

    魏琦跟季孙行父交流时,能够将吕武并不满意齐国的态度透露出去,好歹是能给季孙行父壮壮胆。

    哟呵!?

    晋国攻齐主将吕武对齐国还是非常不满?

    俺们鲁国可以帮忙教训齐国的吖!

    这样一来,俺们鲁国出兵攻齐,算不算是为吕武出气?

    魏琦对季孙行父的试探,来个笑而不语。

    季孙行父将魏琦的笑脸视作一种鼓励。

    而魏琦心里其实挺纠结的。

    晋国在接下来需要东方保持平衡。

    等于说,光教训齐国并不足够,要的是区域性质的平衡。

    吕武明显觉得齐国受到的教训不够,想要继续教训下去。

    还不知道会将齐国折腾城什么样子?

    顺势算计鲁国一把,成为一种从国家层面的需要。

    自以为看透一切的鲁国有动作了。

    他们量力而为地给驻扎在“长勺”的晋军送温暖,另一边则是集结部队嗷嗷叫地展开对齐国的入侵。

    吕武很有耐心地进行等待,一边好好看看齐国面对鲁国的入侵,能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按照道理来说,齐国的三个正规军无法加入保家卫国,鲁国的入侵应该会很顺利才是。

    然而,战局的走势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鲁国集结一个“军”,也就是五百乘战车以及一万两千五百战兵,搭配约一万八千辅兵,展开了对齐国的入侵。

    他们是从本国的西北部发兵,攻打的是齐国的西部。

    鲁军进军之初很顺利打下齐国的“阳彀”,沿着泺(luo)水行军途中遭遇齐军。

    双方摆开了阵势,进行堂堂正正的交锋。

    过万的鲁军却是被不到八千的齐军击败,鲁国统兵主将叔孙侨如甚至被俘了!

    鲁军战败的消息是过了半个月才传到人在“长勺”的吕武这边。

    而吕武在之前还打算将鲁国入侵齐国的消息透露给被俘的齐国贵族,再安排一部分齐军得以逃脱回去保家卫国的。

    谁特么能料到鲁国还是打不过举国惶惶不安的齐国!

    “我尼玛……”吕武脑海中出现《心花怒放》的一段剧情。

    老子还没掏枪呐!

    不对。

    是连歌都还没有开始唱。

    也不对。

    是做好了一应的安排。

    结果鲁国就是上交这样的答卷???

    吕武满心的无语。

    任他千般算计。

    哪想礼仪之邦不给力!

    这特么,想去商业之都逛一圈,咋那么难?

    不行!

    俺还能再努力一把……

第386章:这下,去不成啦!

    鲁国那边被俘的叔孙侨如是谁呢?

    他是鲁国三桓之一叔孙家的家主。

    击败叔孙侨如的又是谁?

    他们是来自齐国西部的七个家族。

    晋军入侵齐国是从南部开始,祸害……,咳咳,席卷的地方仅限于齐国的南疆。

    也就是说,齐国其余的区域并没有遭到入侵晋军的破坏。

    当然,齐国各家族已经知道入侵的晋军在齐国南疆搞了什么,肯定会被吓得心惊肉跳,怎么敢不拿出吃奶的力气准备应对。

    叔孙侨如好死不死在齐国各个家族咬牙准备应对晋军的入侵时进去,折损了两三千人攻克齐国的一座城池,想再干点什么成绩出来,下一刻被揍得满头包,本人也被俘虏了。

    如果说齐国算是一流强国的话,鲁国只能算是二流中层的国家。

    比硬实力,鲁国肯定比不过齐国,甚至比一再挨打的郑国都要弱上不少。

    鲁国之所以能够扛住齐国的步步紧逼,主要是鲁国的东部疆域都是山区,有太多适合防守的地方,并不是鲁国的军队有多么能打。

    吕武知道鲁国打不过齐国,独独没想到齐国的三个“军”都被自己看管着,鲁国的一个正规军团还是干不过临时集结起来的齐国贵族武装。

    这里,他好像忽视了一件事情。

    现在这么个年头,不能打的贵族早被淘汰掉。

    还能继续繁衍生息下去的家族,哪一家没点武力,集结起来就是一支军队。

    只要齐国贵族能推选出一名首领,很快就能将各家的军队整合起来,并且一下子就能形成战斗力。

    说白了,各国的“正规军”也是由一个又一个家族凑起来,只是多了一个“名份”而已,其实实质上是没什么区别的。

    “鲁军战败,主将被俘,鲁执政求见将主。”魏琦过来,没什么寒暄,直接讲出来意。

    吕武正在研究鲁国那个“军”是怎么败的。

    能研究的东西并不多。

    现在不讲什么阴谋诡计,来自不同国家的军队摆开阵势,进行的是堂堂正正的交锋。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又不能玩什么脏手段。

    玩的就是硬实力。

    吕武只得出一个结论。

    礼仪之邦笔杆子厉害,武力方面着实是有些拉稀,一再被齐国摁在地上锤,只能嘴巴上过过瘾了。

    事实也是那样。

    打不过,嘴巴还要欠。

    齐国不一直捶鲁国才是怪事。

    “好像齐国也算心不够狠,灭掉鲁国的是楚国?”吕武有点回过神来,看向魏琦,脸上带着疑惑。

    魏琦哪知道吕武没听清自己讲了什么,说道:“鲁执政来意该是请将主相助赎回叔孙氏,昂或讲和。”

    什么玩意???

    吕武伸手拍向自己的额头,问道:“鲁国并未遣使向齐国宣战?”

    魏琦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鲁国与齐国从未停战。”

    哈!?

    也就是说,鲁国跟齐国一直是处在战争状况,想开打不用再派遣使者宣战?

    吕武好奇地问道:“时也?”

    魏琦答道:“十年有余?”

    你特么逗我?

    鲁国和齐国一开打就是十年?

    好像也没听说鲁国和齐国有爆发什么大型战争。

    难道,他们玩的是冷战?

    又或者,打一场之后,谁都觉得自己赢了,对方却是死活不认输,一气之下打算玩一场耗时百年的小打小闹???

    想到南北棒子的吕武问道:“新军将意下如何?”

    以前叫“大大”。

    现在都直接称呼职称了。

    这不是以前身板太小,职衔上面也很低嘛。

    家族的实力发展上来了。

    地位方面吕武是下军将,魏琦是新军将。

    等于说吕武的地位比魏琦高了。

    到这个时候,不是吕武飘了,是继续喊魏琦“大大”会造成很多困扰。

    私下能喊喊,办公事时就算了。

    另外,够格让吕武去喊“大大”的只有一个,也就是骨头能当棒槌用的赵朔。

    像是魏琦、韩厥?

    之前吕武喊他们“大大”算是一种攀缘附会和趋炎附势。

    实际上很不要脸的。

    不过,当事人不反感。

    吕武又发展起来了。

    谁敢多哔哔?

    魏琦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我军用兵至多两月。”

    临近冬季之前,征讨齐国的战争不管有没有出现结果,他们都需要找个地方猫冬。

    现在,齐国的三个军团投降,处在晋军的监督之下。

    齐国的执政以及三军主将,包括军中的贵族,一样被晋军看管着。

    硬要说同样是俘虏却有区别待遇,比如那一帮齐国贵族能每天吃吃喝喝,还有个好的卧榻之处;齐国的士兵却只能风餐露宿和有一顿每一顿,之类什么的?

    那不关晋军这边的事情。

    齐国那些将士的命运还没有被裁决。

    他们的一应生活物资还是需要自己来应对,吃好或坏取决于自家能运来多少物资和种类。

    倒是被俘虏的齐国黎庶在吃喝上是由晋军来安排。

    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

    齐国的黎庶成为了晋国的财产,晋人肯定不能让他们被饿死。

    魏琦说道:“若齐国屈服,不宜再行用兵之举。”

    士鲂之前也表达过相同的意思。

    尤其是鲁国一个军团覆灭的消息传来,表明齐国并没有因为三个军团退出战斗失去抵抗能力。

    吕武却知道魏琦、士鲂,甚至是其余贵族,有一个算一个生出了“小富而安”的心态。

    他们席卷了齐国的南疆,有了非常丰厚的收获,又迫使齐国执政崔杼带着三个军团投降,觉得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就够了。

    吕武就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再适合继续打下去。

    事实上,晋军入侵齐国,前前后后损失的兵力没超过一个“旅”,祸害了齐国的南疆,又逼降了齐国的三“军”,不提收获方面的多少,战绩方面无比辉煌。

    差的只是齐国从国家层面承认战败,表示自己愿意继续当晋国的小弟。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齐国对晋国悖盟。

    鲁国一样对晋国悖盟了。

    这种状况之下,鲁国的求援不合理也不合情。

    一旦吕武得到鲁国的求援就屁颠屁颠继续进军齐国,属于晋国的霸主逼格就要下降,甚至会开一个坏头。

    这个“坏头”就是,背叛晋国的成本会被无限降低,并且背叛之后还能让晋国当自己的打手。

    那么,到底谁才是老大?

    会不会让各国争先恐后玩背叛晋国又再指使的事情?

    吕武内心有无数的mmp要讲!

    他也算是看出魏琦压根不想自己去见季孙行父,要不就不会讲那么多,该是直接将季孙行父带过来。

    “崔杼何在?”吕武不是在问魏琦,是问自己的家臣葛存。

    魏琦笑了笑,进入到贤者时间。

    吕武需要试探一波崔杼,搞清楚齐国到底服不服软,再商讨齐国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结束这一场战争。

    去商业之都逛一圈的事?

    如果崔杼代表齐国服软,肯定是去不成了。

    为了能去商业之都玩耍,吕武需要开动脑筋。

    比如,提出一个看似很合情合理,齐国却是打死不会接受的战败惩罚条件。

    这样一来,就不是晋军接到鲁国的求援继续攻打齐国,是齐国没半点逼数,迫使吕武率军继续攻打齐国。

    你特么个熊孩子!

    一再胡搞瞎搞,逼得本大爷不得不带兵不远数千里来开片。

    知道用兵成本吗?

    还特么搞什么全民皆兵!

    先悖盟。

    再坏规矩。

    活腻歪了哇!!!

    交出两个“军”听从调度,随后的一应物资要齐国来出。

    带这两个齐国“军”去打谁?

    问你麻痹呢问。

    另外,俺听说海边风景挺不错,需要块地盖房子,有空了能去住一住。

    琢磨着,来个百八十里挺合适的。

    地点嘛?

    就莒国边上的那个半岛(青岛)。

    啥!?

    你同意啦???

    不问问自家的国君?

    别啊!

    你只是执政,还是先问问自家的国君吧。

    真同意啦?

    吕武手持写着一应条款的国书,非常不满地盯着崔杼在看。

    而崔杼脸上则是有着庆幸。

    崔杼心想:“玛德!幸好老子够怂,不给阴武继续对齐国用兵的理由,要不该增加多大的无人区?”

    几个来见证的齐国贵族,一个个都是悄悄松了口气。

    不就是两个“军”去为晋国服务嘛。

    这种事情,以往还发生得少啦?

    他们出兵,接下来的后勤物资却是由国家来出。

    而他们答应下来之后,觉得吕武不会好意思再索要个人赎金。

    这么一搞,人生履历方面就可以春秋笔法一把,少了一个污点。

    关于吕武要齐国靠近莒国的一块地?

    那边的地盘属于谁来着?

    反正不属于俺。

    有事,那也是执政崔杼的事。

    话说回来,齐国打不过晋国,历经这一次惨败的齐君吕环该醒悟过来了吧?

    那么,晋国的“卿”,还是负责与齐国邦交的“卿”,能够在齐国有块地?

    长远方向来看,好像对齐国是一件好事啊!

    手持国书的吕武则是在算账。

    他琢磨着,哪怕没去商业之都逛一圈,自己好像也是赚大发了?

    有齐国的两个“军”当不用花钱也不用负责后勤的雇佣军,不管指派去哪干仗,怎么看都是只赚不亏。

    阴氏要是用点手段,说不定还能将这两个齐国“军”给吃得一点不剩。

    另外,吕武觉得自己要好好地思考一个问题。

    海盐是怎么整的了来着???

第387章:吓坏一国,吓哭一个

    吕武知道自己要的那一块地不属于齐国。

    那地方是莱国的疆土。

    而莱国是一个东夷体系的国家,只是臣服了周王室。

    吕武那么干有自己的理由。

    鲁国明显是干不过齐国的。

    而鲁国趁晋国入侵齐国的时候玩了一把飘移,飘过头给翻了车。

    齐国被晋国教训得满头包,肚子里一大堆的委屈和火气没地方发泄。

    平时齐国没事干就喜欢吃饭睡觉打鲁国。

    这一次鲁国趁齐国落难来凑了一把热闹。

    俺们打不过晋国,还打不过你这个low逼?

    兄弟们抄家伙啊!

    吕武真心觉得鲁国会被齐国揍得满头包。

    他琢磨着鲁国不至于被灭,可是不免会让齐国肥一波。

    那样可不符合晋国的利益。

    莱国强不强什么的?

    他们在齐国的东面。

    吕武要那个半岛。

    崔杼代表齐国答应吕武的要求,必须履行承诺。

    这样一来,齐国需要先帮吕武把半岛打下来,才能抽出空来教训鲁国。

    齐国打不打得赢莱国,根本不关吕武的事。

    吕武只要齐国对莱国开战成为既定事实。

    要是鲁国不傻的话,能操作的地方就多了。

    结盟莱国,再喊上莒国,形成三面对齐国开战,会是最优的选择。

    要是鲁国的手腕足够,再喊上杞国,另外几个跟齐国接壤的国家,形成一个小型的联盟,打不过齐国也能形成对峙的吧?

    齐国一旦被牵绊住,等于晋国的东面就稳住了。

    如果齐国无法将半岛拿到手再交给吕武?

    这是吕武所乐意看到的局面。

    一旦齐国毁约,他不就还能再一次统兵攻打齐国,完成去商业之都溜达一圈的夙愿了吗?

    为了能去“临淄”爽一把,他着实也是够处心积虑的!

    魏琦和士鲂只知道这一次出征圆满达成目标。

    其余的事情以及后续,他们没有多问。

    晋国要撤兵啦。

    吕武很是依依不舍地跟齐国执政崔杼以及一众齐国贵族话别。

    而齐国的贵族好像很快就调整好了内心定位。

    他们对待吕武表现出了绝对的彬彬有礼,态度方面符合应对一个霸主国“卿”的礼仪规范,并且认同吕武负责进行邦交的事实。

    这么个年头,晋国的哪个“卿”对应哪个国家的邦交,不止是负责吩咐听从安排,还包括各方各面的贸易事项。

    往复杂的方向来说,齐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家族层面,想要向晋国出口或进口什么,一应事务都离不开邦交负责人的点头。

    从简单的定义上来讲,吕武成了齐国的“太上皇”。

    晋国是霸主国,哪怕不是“东方世界”的霸主,也是中原的霸主。

    作为霸主国,晋国从实际上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

    只要晋国能让中原各诸侯国重新听话,阴氏作为齐国的“太上皇”就有非常多能操作的地方,代表可获得的利益超乎想象。

    归国的路上。

    吕武频繁被出征的贵族求见。

    他们不是为了战利品的划分。

    规定是四六分成,能操作的也就是获得的东西成份好坏,俘虏方面的质量。

    只要吕武心不够黑,他们吃亏的地方很有限。

    这一次齐国服软,对晋国当然是好事,阴氏则是正式“接管”了齐国。

    用现代话来说,齐国的一部分外交权力被阴氏掌握了。

    齐国是一个产盐大国,还是一个纺织大国。

    晋国的食盐超过六成是采购自齐国。

    以前是由范氏来当二道贩子。

    现在二道贩子成了阴氏。

    他们找吕武就是商议食盐以及布匹的采购。

    另外,各家有些商品想要卖给齐国。

    初步掌握“渠道”的吕武,什么都要从头开始了解。

    他琢磨着:“我好像需要吸纳来自齐国的家臣?”

    其实不是好像。

    而是一种必需!

    他们席卷了齐国的南疆,灭掉的家族不是一个两个。

    那些连自己封地都被席卷一空的贵族,他们本人成了俘虏,看能不能找人借到赎金,回去后就看能从旷野找回多少属民或武士。

    可以预计的是,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哪怕能回去,过不了几年也将成为失去封地的落魄贵族。

    吕武觉得可以派家臣去找那批被俘的齐国贵族聊一聊。

    当家臣什么的?

    肯定是不行的咯。

    了解一些情报之类,相信那些齐国贵族会很有配合**。

    吕武要是愿意,甚至能培养一批齐奸出来。

    他们撤军的途中碰上了“卷土重来”的解朔。

    而解朔带来了国君的一个嘱托。

    “君上需齐以质子?”吕武对这操作不陌生啊。

    到战国之后,哪个国家打不过,一般是会让继承人去敌国当人质。

    话说,春秋中叶就开始这么玩啦?

    吕武更想知道另外的事情,问道:“君上可知伐齐事宜?”

    解朔答道:“不知也。”

    是他不清楚国君到底知不知道。

    吕武能听懂,却不懂国君什么个情况。

    讨伐齐国的战报该由吕武来写。

    他是有写了几封战报送回去,提到的是已经进入齐国,转战于齐国的南疆。

    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提到跟齐国正式交锋的事。

    国君是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战事没有出现最终结果,开口要求齐国送太子当人质的事都提了。

    怎么着?

    军队都已经撤离齐国,马上就要进入卫国。

    难道还要带着军队再去齐国,好好地跟齐君吕环唠唠嗑?

    没这么欺负人的吖!

    吕武需要搞清楚提出齐国太子来当人质的是国君,还是元戎智罃。

    而想要搞清楚,要么派人去“新田”询问,不然就等回国再亲自去问。

    他看向解朔,说道:“你留于卫。”

    解朔有些懵。

    啥意思?

    俺到底做错了什么。

    不能回国啦???

    “下军将……”解朔吭吭叽叽,问道:“为何呀?”

    吕武沉默看着解朔。

    这人是不是傻?

    知道什么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

    统兵将领出征在外。

    国内知道个屁啊!

    都已经打完。

    停战惩罚也已经做出处置。

    吕武再怎么不要脸,也干不出派人要求齐国送出质子的事。

    所以,解朔的出现没问题,带来国君的要求就是一种错误。

    吕武将解朔丢在卫国,回国后被问起,直接抛出对齐国的停战协议,再讲一讲谈妥的时间,国君想要齐国送来质子,事情就有个先后顺序了。

    他想道:“以国君一贯的有逼数,心里再不满也不会表现出来,只会请求再对齐国提要求。”

    而操作这么一件事情的前提是,解朔不能一块回去。

    他们来到卫国的边境线,前来迎接的依然是卫国执政孙林父。

    晋国跟齐国的战争,出现结果是一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要是有心的话,想知道晋国讨伐齐国的结果并不难。

    孙林父用很高的规格来迎接吕武、魏琦、士鲂和解朔,同时招待了晋军中的全部贵族。

    卫国当然会关注晋国攻打齐国的战事过程。

    先前就有晋军一再押解俘虏来到卫国。

    来自齐国的俘虏是一批接着一批,先让卫国君臣无比羡慕,后来变成了惊恐。

    尼玛!(一种问候)

    前前后后送来卫国的齐人,少说有个十来万。

    听说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齐国到底是哪根筋不对才去招惹晋国?

    而这一次晋国下手着实是太狠啦!

    不但俘虏那么多齐国的黎庶,还一个车队又一个车队地运送战利品来到卫国。

    如果不是卫国实力过于弱小,他们都怕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想要进行截胡了。

    当然,卫国不敢,并且举国贵族要求卫君卫衎千万不要再瞎胡闹。

    参与秦楚蜀地会盟的事,只要卫君卫衎敢去,就不用再回来啦!

    他们是在三天前才得到确切的消息。

    当然,卫国只是知道齐国败了,更详细的情况需要后面再去打探。

    他们不但知道齐国惨败,还听说鲁国一个“军”被齐国全歼的事情。

    卫国和鲁国比邻,比较清楚鲁国有多少份量。

    包括孙林父在内的所有卫国君臣比较迷的是,鲁国的叔孙侨如到底是怎么个统兵作战的方式,才能在齐国被晋国教训到半身不遂的情况下,还能用一万多打八千被全歼的。

    他们也看到了随同回国晋军的两个齐国“军”。

    关于这件事情根本就不用打听,更不用死脑细胞去多想。

    齐国战败,吕武要求两个齐国“军”听候调遣,是很常规的操作啊。

    那么,接下来鲁国和卫国少不了需要跟阴氏以及齐国打交道。

    毕竟,有两个齐国的“军”被吕武给带走,那些齐国将士的吃喝用度,是需要齐国来进行负担的。

    到时候哪怕鲁国跟齐国开打。

    鲁国不想吕武统兵来讨伐,千万不能去动供应那两个齐国“军”的后勤线。

    孙林父还是很乐意跟吕武打交道的。

    他一直想找吕武私下聊聊,只是没有找到机会。

    什么?

    负责卫国邦交的是解氏?

    对啊。

    没错。

    然后呢?

    孙林父才不傻,很清楚解氏除非是得到范氏、智氏或阴氏的支持,要不然解朔压根就别想保住卿位。

    至于范氏、智氏和阴氏会不会支持解氏?

    话说,解氏有什么能让三家心动的交换资本吗?

    韩氏、魏氏又怎么看待解氏之类。

    很显而易见的。

    孙林父诡异地发现解朔的精气神很不对劲,出于好奇也就问了一嘴。

    解朔满脸的抑郁,低沉声说道:“今后,请执政多多照顾。”

    孙林父:“……”

    这……,话是不是说反了?

    你好歹是晋国的“卿”来着。

    哪怕随时会完蛋。

    说到照顾,也是你照顾俺吧?

    然而,解朔以为自己被放逐,很想嚎嗓子:呜呜呜!!!回不去啦~~~

第388章:吃尼玛大锅饭啊!

    看来解朔至少知道自己的实力很弱小,哪怕是对吕武的安排有所误会,仍然生不出反抗的心思。

    这个是建立在阴氏的确强大的基础之上。

    再来就是,吕武率军轻易打得齐国屈服,自身的损失还轻乎其微。

    用一种说法就是,吕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威望,再加上阴氏本身的强大,有了“不战而屈人”的资本。

    他们在卫国待的时间并不长,丢下解朔和解氏的两个“旅”,以及属于解氏的六成收获,欢快地继续踏上归国的路途。

    魏琦和士鲂没有过问吕武为什么将解氏丢在卫国。

    他们实际上也不了解真实情况,只是以为解朔在卫国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完。

    而解朔得到属于自己的六成收获,才品味出没有被放逐的事实。

    这一下,他可算“活”了过来,对吕武感恩戴德的同时,改换心情投入到跟卫国的邦交事务之中。

    吕武率军在一个半月之后回到“新田”这个晋国的都城。

    国君和其余留在国内的“卿”,没有出城进行迎接。

    他们只是在“棘门”参加出征晋军的解散仪式。

    吕武按照惯例将划分出来的四成战利品交给国君。

    得到收获清单的国君还没有捂热,智罃上场了。

    那四成虽说是上交给国君,却还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并不是真的就属于国君了。

    智罃挑挑拣拣了不少收获归于国有,致使国君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

    他还对吕武进行了暗示。

    这一趟征讨齐国,收获方面着实是太夸张了!

    仅仅是俘虏,不包括被带回国的两个齐国“军”,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十四万。

    这十四万人来自齐国的南疆,以及正面战场俘获的齐国游侠。

    其中并不全部是黎庶,有着数量不少的齐国贵族以及“士”。

    这些齐国贵族和“士”就是家园被晋军入侵,不但自己成了晋军的俘虏,财产也遭到了洗劫。

    除了带回来的人口之外,其余的物资多达七千多车,价值方面估算起来比较笼统,只能大概分出贵重金属以及玉石、香木等几个大种类。

    金属类的收获里面又包括生活类的青铜器,或是祭祀用的礼器。

    为什么会有祭祀类的礼器?

    但凡是个贵族,谁家没个用来祭祀的礼器啊!

    只是类别方面存在级别而已。

    另外一些金属类的东西就是武器了。

    数量最多的是盐以及各种类别的布匹,也算证实齐国不愧是产盐大国和纺织大国。

    吕武装作没看懂智罃的暗示。

    他们来到宫城后。

    吕武才进行相对详细的汇报。

    怎么个进军的过程。

    为什么会席卷齐国的南疆。

    跟齐军正面交锋的经过。

    “齐军征召黎庶?”国君听得津津有味,听到齐君吕环号召游侠参战,脸上的表情比较错愕。

    韩厥面无表情地说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啥意思呢?

    就是讲,齐君吕环开了这么一个坏头,坏了规矩,必定会遭到自食恶果的后续。

    智罃脸色有些臭。

    出征的家族都发财了。

    国君什么都没干,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红利。

    晋国肯定也是获利。

    并且因为智罃的挑挑拣拣,国库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看到获利那么大却没有老智家的份,智罃感到十足的不开心,觉得自己错过了好几个亿。

    尤其是,他们先期南下,险险地避免了跟楚国的血拼,想去郑国发一笔,结果特么郑君姬睔薨了。

    现在的战争,怕的就是集结起家族军队,却是没有任何的收获。

    集结家族武力,等于下面的附庸交了血税。

    该年度的纳赋额度用掉,家主无法再去获得什么。

    一旦再有需要,重新进行征召,家主甚至需要负担后勤。

    所以,出征没有取得收获,对一个家族来说就是亏了!

    作为“饕餮”的智罃就见不得利益,尤其是战争带来的收获,控制不住那双手,思思念念要伸出去抓一把。

    吕武见智罃从头到尾气鼓鼓地盯着自己,知道不能再无视,问道:“元戎何意呀?”

    智罃没想到吕武会在这种场合问出来。

    他总不能直接开口讨要好处吧?

    国君低叹了一声,说道:“今岁各家无所获。”

    吕武来个眼观鼻,鼻观心。

    各个家族日子不好过?

    关老子屁事啊!

    反正俺日子好过,一块出征的各个家族也有收获。

    其余没在俺麾下效力的家族,爱咋咋地。

    魏琦和士鲂对视了一眼,发现对方的眉头皱得有些深。

    他们再看向吕武,发现吕武干脆闭眼作假寝状。

    吕武心想:“不能什么都让我来扛。要是魏琦和士鲂不吭声,下一次绝对不带他们一块玩耍了。”

    国君见吕武避得那么明显,看向了魏琦和士鲂,很希望他们能有所表示。

    估计有范氏作为后盾,士鲂的底气比较大,率先开口。

    他说道:“有所劳,有所得。国为国,家为家。若人坐家中便有收获,其志必丧。”

    魏琦知道不能沉默,说道:“如是也。”

    韩厥也开口,说道:“大夫丧志,国势必衰。”

    士匄补了一句,说道:“齐君之错,需引以为鉴。”

    中行偃欲言又止,选择闭嘴降低存在感。

    得了。

    晋国有八位“卿”。

    其中的五位“卿”都反对吃大锅饭。

    智罃收敛了自己的贪念。

    国君有什么小心思也该收起来。

    事实上,吃大锅饭这种事情对国君最为有利。

    他需要的是晋国从整体上变得强大,不能个别几家发展壮大,更多的家族陷入衰弱。

    那样一搞的话,晋国会呈现国力下降,并且将引发国内的不稳定。

    “齐屈服,明岁征秦?”国君问道。

    吕武睁开了眼睛。

    殿内却是陷入了安静。

    晋国需要重新获得霸权!

    率先悖盟的齐国已经屈服?

    那么调头打秦国,会使晋国的西面再次安稳下来。

    将一流强国序列的齐国和秦国打服,其余各个诸侯国只能乖乖继续当晋国的小弟。

    晋国不就重新制霸中原了吗?

    重新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接下来又能跟南方霸主的楚国好好快乐玩耍了。

    国君见没人说话,一点难堪的情绪都没有,安安静静地等着谁给吱一声。

    晋国这些年,每一年都在用兵。

    算起来,晋国好像连续五年,一出动就是四个军团?

    一次次出征,能够获得很大红利的也就两次?

    其中的一次是征讨秦国,另外一次就是跟楚国打完“鄢陵之战”后去抢劫郑国了。

    国君猛然间想到一件事情。

    两次能够获得大红利,好像吕武都有参加啊!

    国君又想到了这一次征讨齐国获得收益,情不自禁用热切的表情看向吕武,眼眸满满都是鼓励。

    其余人也想到了什么,目光集中过去。

    吕武:“……”

    嘛呢!

    为什么大家都用那种眼神瞅着俺?

    然后,智罃说道:“明岁,中军、下军伐秦?”

    国君很无所谓。

    反正只要规矩不乱,属于他的四成就少不了。

    中行偃和士匄对视了一眼,非常不乐意错过捞一笔的机会。

    最为不满的是魏琦。

    晋国历经大乱,河西之地的大部分土地落到了魏氏的口袋里。

    现在的情况是,魏氏跟秦国有很长的边界线,打秦国却想绕过魏氏,算怎么个回事。

    对了!

    晋国是哪个家族负责跟秦国邦交来着?

    以前是赵氏。

    关键赵氏经过覆灭又复立,不但实力方面十不存一,对外的邦交也都断了。

    吕武对打秦国的兴趣太大了!

    只不过,他不能表态。

    下军和新军刚刚在齐国那边肥了一波。

    攻打秦国?

    虽说没正式开打,谁也无法预料能不能如期去打,打了之后能不能取得收获。

    又有获取收获的渠道,是一件不争的事实。

    韩厥一再用眼神示意国君。

    国君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深思了一下才明白韩厥为什么打眼色。

    阴氏和魏氏肥了一波。

    士鲂已经从范氏别出,成为彘氏。

    从广义上来讲,吕武、士鲂和魏琦、解朔都属于新晋的卿位家族,养肥几波有影响,却不会那么大,只是需要适可而止。

    一样作为“卿”的智罃、韩厥、中行偃和士匄,去年一再白忙活。

    以他们的家底,白忙活几次,其实打击不会怎么大。

    关键不能只盯着卿位家族啊!

    哪一个卿位家族没一些附庸?

    国君需要考虑的是全局,看顾中小贵族是一种责任。

    隶属下军和新军的各个中小家族已经有很大的收获,不能忘了隶属中军和上军的那些中小贵族吧?

    国君说道:“智卿,寡人以为下军、新军方归,明岁中军、上军出征伐秦为妥。”

    智罃为什么选择下军?

    他一方面看重吕武真的能打,再来就是觉得吕武能带来好运气。

    只是吧?

    他好像忘记元戎的责任和义务,只光想着老智家能不能获得大笔收获。

    作为元戎,应该将全局考虑进去。

    其中包括平衡国中的贵族,保证绝大多数贵族能够纳赋,完成年份的纳赋所需,提供他们一个上进的渠道,打赢也能发一笔。

    “寡人以为秦戎蛮也。”国君的用词方面很贬低秦国,顿了顿问道:“可否选一地筑城,以绝其东出?”

第389章:压根不想跟秦人玩

    现在大半个关中平原落到晋国手里。

    晋国西边最远的疆域抵达泾水东岸,甚至占领了一部分渭水南部。

    吕武所知道的函谷关目前是魏氏的封地。

    现在到那片山区建立关隘?

    建起来到底是为了阻碍谁???

    再则,建造函谷关难道是为了丢弃西边的疆土吗?

    所以了,晋国真的想在西边建造关隘来“关”住秦国,不可能去修建什么函谷关的。

    至于说虎牢关、潼关啥的之类?

    因为疆域划分的关系,建立起来都是在晋国的本土,并且还不是处在边陲的位置,建个什么建。

    再则,秦国现在的栖息地很集中,地盘方面非常小。

    真的要建立关隘,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起到该有的作用,选址太需要讲究了。

    “泾水边上是平原,没有建立关隘的基础。渭水南岸是一片没有经过开发的蛮荒之地……”吕武脑子开始运作起来。

    他上一次进入秦国,该去的地方都去逛了一圈。

    肯定看不到那座没有城墙的咸阳城啦。

    哪怕是栎阳都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土城。

    渭水南岸只有一个叫“豪”的城池,还被一片绿油油给圈了起来。

    简单的说就是,到处是密密麻麻的树林,很难得才能看到一片空旷。

    哪怕是空旷的区域,地上的杂草比人都要高。

    那是真的一片荒凉啊!

    讲一句很实在的话。

    脑子抽了才付出惨重的代价去占领那些土地,即便是白送都要深思熟虑再决定要不要。

    从无到有地开发一片蛮荒之地?

    国家足够强大,家族实力允许,去抢已经开发好的地盘,不是更香吗?

    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以上的想法。

    像吕武这种喜欢占领蛮荒之地,耗费大力气去开发的人?

    在其余人看来,纯粹就是脑子抽抽了。

    至于到底谁的脑子不好使之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国君提出筑城阻止秦国东出?

    智罃是下意识想要反对的。

    现在的秦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总人口应该是有个接近两百万左右的规模。

    民风方面趋于野蛮和愚昧的现状。

    当然,没人在乎基层的民风怎么样,看的是上层贵族的办事风格。

    好死不死的是,秦国领导班子的做事风格已经偏离诸夏,什么不好学先学戎人的不讲规矩,再学楚国那一套胡搅蛮缠。

    人家楚国是越来越像一个诸夏体系的国家。

    秦国倒好,融入了诸夏,却我行我素。

    两百万的秦人,其中的十分之一原先就是戎人。

    秦人本来就是一个养马的小部落,历来没有丢掉自己的祖传技能,融入诸夏后依然将牧业搞得风风火火,农耕更像是一种副业。

    这也就诞生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秦国处在半农耕半游牧的状态。

    定居农耕的秦人过于集中,国都“雍(宝鸡)”周边和西疆边陲“冀(天水)”周边,人挤人地挤着过日子。

    这一部分的秦人应该是有个一百二三十万的规模。

    另外的秦人则是过着逐草放牧的生活。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人本来就是养马的出身,放牧是老本行,农耕才是刚学的技能。

    吕武的思绪有些飘。

    他并不知道秦人从什么时候转为全面的农耕,农耕地又是怎么从“雍”和“冀”向外扩张。

    “可选址‘麻隧’否?”国君问道。

    几年前了来着?

    反正,晋军和秦君有爆发过一场“麻隧之战”,以晋军获胜而告终。

    那一次吕武跟随郤至杀入秦国腹地,还跑去秦国的国都“雍”玩了一场单人破门。

    魏琦摇头说道:“‘麻隧’为川,或以‘泾阳’为妥。”

    这么个年头,“川”一般指的是平原。

    国君看向了智罃。

    而智罃则是提议拿来山川舆图,对着地图好好地选址。

    一张羊皮纸很快被送了上来。

    国君、智罃、魏琦先凑过去,再招呼其余的“卿”一块上前观看。

    不管“麻隧”还是“泾阳”,其实都是位处泾水的东岸,处在泾水与渭水的一个三角洲地带。

    那边不是没有山区,只是大范围倾向于一马平川。

    如果舍得下本去进行开发,肯定是能够成为一个产粮区的。

    智罃的手指在三角洲区域画了一圈,停在了“泾阳”的上面。

    国君问道:“此处为川?”

    他们是贵族。

    看懂山川地理是一种必备的素养。

    也就是说,不能只光会看,还要会分析什么样的山川地势,对军事方面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魏琦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当地的山川地势,述说水流分布之类,再讲在“泾阳”为什么比在“麻隧”建城更有优势。

    随着他的讲述,其余人也就渐渐更加了解当地的山川地貌。

    关隘之所以是关隘,不就是因地而异,选择本来就有的地理优势,再卡出一个地势绝佳的地方吗?

    平原地带当然可以修建关隘,只是需要一道范围很长的墙。

    说白了,像是鲁国的某个计划,他们想在与齐国的边界线修防线,搞出一道长度好几十里长的“墙”出来。

    可以理解是想搞“长城”。

    吕武的内心有些迷。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难道不是晋国远比秦国强大吗?

    为什么要耗时又耗力,挖空心思想搞什么防线。

    不该是时不时组织团建活动,杀进秦国进去肆虐,能抢一波,又能削弱秦国的国力。

    如果有成效,甚至能搞得秦国不想再跟晋国当邻居,被迫一再向西迁徙。

    魏琦看上去很是兴致勃勃的样子。

    他当然会感兴趣。

    毕竟,花国家的钱,来搞自家的防线建设,机会很难得的吖!

    “国君太不待见秦国了,更喜欢跟楚国玩耍啊!”吕武心想。

    通透的来讲,国君一点都不想跟秦国纠缠,认为击败楚国才是晋国的使命。

    吕武仔细观察智罃,发现智罃的眉头一直深皱。

    实际上,智罃也认为不用放太多的精力应对秦国,只是又不想掏腰包来搞什么防线建设。

    在这么一件事情上,吕武不打算有什么发言。

    他安份地听着魏琦构思在三角洲地带建立一座雄城,讲述这么一座雄城的筑成,对晋国会有这样那样的好处。

    “我何必去坏魏氏的盘算?”他是这么想的。

    只是有一点,卡住了秦国东出的路线,秦国会向哪个方向扩张?

    可不能破坏阴氏经营西疆和北疆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7/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作者:荣誉与忠诚所写的《春秋大领主》为转载作品,春秋大领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春秋大领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春秋大领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春秋大领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大领主介绍: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春秋大领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春秋大领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