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春秋大领主TXT下载春秋大领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春秋大领主全文阅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春秋大领主txt下载     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99章:活捉阴武换滔天富贵啦!

    子囊没办法说吕武有什么不对。

    两个人的地位同等,礼法上互相朝对方干点什么不遭到限制。

    当然了,同为大佬的前提下,干一些互相为难的事情做什么?

    再则,作为一名大佬之后,很少人才会在战阵上亲自冲锋的。

    为什么少?那一句“地位越高越怕死”是至理名言,奋斗半生到了能过好日子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再干拼命的事情了。

    吕武手持长戈,马匹没撞到敌兵,全铁长戈一扫就是一片,路过哪里都能横扫,弯了一杆长戈就换下一杆。

    楚国的“王卒”当然看到了吕武,他们没有携带远程武器,带了也不能向吕武招呼,布阵之下的密度不允许挪动,只能用戈矛对向吕武进行被动反击。

    现在各国的士兵很苦,战场上遭遇敌国贵族都不能明晃晃的杀,敌国贵族自己撞上士兵的武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察觉到吕武就是笔直朝着自己来的子囊惊了!

    子囊能做的选择不多,冲上去跟吕武拼了,还是赶紧地让戎右和随车士兵扛车调头走人???

    正在冲来的是谁?他是天下第一猛人啊!

    陷入危急状态的子囊已经老迈,年轻也打不过吕武的吧?

    吕武直接冲到了子囊战车边上,稳稳刹车扫了几下要围上来的楚军,等待阴氏精锐甲士跟上来,他下车走向了子囊所在的战车。

    在刚才,吕武带头冲锋,破开了楚国“王卒”的一部分阵型,阴氏精锐甲士跟着冲进去,后续有其余甲士从楚军破开的阵型空隙杀进来,打从事实上就是瓦解了楚国“王卒”布下的“荆尸阵”了。

    军中猛将的作用是什么?不就是用来带头破阵的嘛!

    吕武不但是天下第一猛人,还是晋国的元戎和秦国的执政。仅是后面这两个身份就能震慑楚军不敢往死里打,再加上他本身的武勇和阴氏精锐甲士给力,起到的作用不止是一加一的效果。

    回过神来的子囊不用做选择题了,看到吕武递上来一块美玉,用呆萌的表情看过去。

    子囊很是难以置信地问道:“阴子邀贞往晋国作客?”

    我了个去!

    大家都是大佬,用得着玩这么狠的吗?

    贞是子囊的名,他是芈姓,熊氏,名贞,字子囊。

    吕武强迫地将美玉塞到子囊的手中,再像夹小猪那样将干瘦的子囊夹在腋下带走。

    当然,吕武没有忘记竖在战车上的旌旗,重新回到自己的战车上,听到了子囊的骂声。

    “你乃令尹,何必行匹夫之举?”吕武说的是大家都是文明人,还是大人物,被俘再开口破骂就显得很没风度了。

    子囊停止谩骂,脸上的血色却是一下子退散,用苍白的老脸哭道:“今我受俘,有家难归矣!”

    楚国那边打败仗可是要死大将的。

    不是大将战死在沙场上才导致楚军战败,是楚军战败需要有大将承担战败责任自杀谢罪。

    这一次北伐,子囊多次战败,每败一次都要有封君背锅自裁。

    现在好了,子囊战阵上被俘,不用有楚国封君去扛锅,却也因为他被俘的关系,家族那边肯定要遭罪。

    看到吕武俘虏子囊,晋军这边自然是爆发热烈的欢呼声,楚军那边则是傻眼了。

    按照既往套路,主将被俘也就等于“将”统率的军队要偃旗退出战斗序列。

    作为“将”的子囊被俘,旌旗也被吕武缴获,成氏、蒍氏和斗氏有得选,子囊亲率的楚国“王卒”是不是要撤离战斗序列?

    他们懵逼的是之前双方约定战至最后一人,也就是互相之间不存在投降的选项。

    那么,楚国“王卒”现在应该怎么办?

    阴氏甲士部队没有得到停止进攻的命令。他们欢呼归欢呼,没忘记将手里的家伙招呼向敌军。

    吕武将子囊丢在战车斗后,片刻不停地带上阴氏精锐甲士攻击楚国“王卒”的后翼。

    这样一来,楚国“王卒”不但失去了指挥,前面硬顶着将近三千的阴氏甲士部队,后面又有吕武带着五百阴氏精锐甲士在**,阵型彻底乱掉,各自为战的状态之下,不投降很快也要被歼灭。

    场外。

    楚君熊审看到吕武冲阵就联想到了什么,抿着嘴唇紧咬牙根,很清楚子囊要完蛋了。

    干点什么?

    楚君熊审一度想冲到阵前,奈何薳罢死活不同意。

    薳罢就将话给撂在那里了,劝告楚君熊审说是,吕武既然冲阵俘虏子囊,明显就是仗着武勇和身份欺负人,求楚君熊审不要再上去送了。

    看到子囊果然被俘,楚君熊审迟疑了。

    这一刻,楚君熊审无比怀念郤至,换作是郤至冲阵的话,多余的担忧根本就没必要。

    楚君熊审一方面想着吕武出身太低,没有老牌贵族的风度,盼着吕武早一天变得矫情;另一方面,楚君熊审能做的是派人催促成氏、蒍氏和斗氏的几个封君赶紧上,来不及救下子囊,尝试救援“王卒”去啊!

    这尼玛!

    楚国左右广才多少人,一下子没了三分之一会要了楚君嫡系的老命,不止是损失了精锐士兵,“王卒”的配套装备可是极贵的!!!

    楚君熊审对俘虏吕武开出了价码:谁特么能活捉阴武,寡人不吝啬赏赐土地和人口,并且下一个令尹就是你的啦!

    当然,以上的赏格没小兵兵什么事,需要起码是封君的级别起步。

    人在营盘箭塔之上的晋君姬周一方面揪心,另一方面则是多少感到欣慰。

    夭寿哦,阴武时隔多年之后再次亲自冲阵,对面有人要倒霉啦!

    发现吕武冲阵之初,晋君姬周很担心吕武是朝着楚君熊审去的,看到吕武俘虏楚国令尹子囊才松了口气。

    不是针对楚君熊审就好,要不必然打击的君权的权威,再来就是逼楚国整体发疯。

    是子囊?哦啦,那就没事了。

    不对!子囊是楚国的令尹,他战阵上被俘之后,楚国肯定要有新的令尹上台,够楚国内部的公族乱上一阵子。

    赎回子囊?不但子囊所在的家族不会干,楚君熊审只会奉劝子囊赶紧自杀,别活着丢人现眼了。

    这么一看,不止在晋国当贵族要提心吊胆,在楚国那边当高官也是挺危险的?

    晋君姬周看到位处楚国“王卒”后方的成氏、蒍氏和斗氏部队开始发疯,干了亲自冲锋的吕武好像要被包夹,抿嘴专注地看战局走势,心里有点莫名的小期待。

    然而,士匄看到吕武成功俘虏子囊,一下子就被打了鸡血。

    成功啦,真的成功啦!

    倒不是士匄对吕武没信心,同在一个阵营,并且上阵参与指挥,吕武的功劳也会有士匄的一份。

    那可是俘虏楚国的令尹啊!

    晋国跟楚国尽管打了那么多年,晋国贵族和楚国封君被俘的例子不少,俘虏一国的第二号人物还真没有往例。

    什么!?楚国的“王卒”在子囊被俘之后出现混乱,遭到阴氏甲士部队夹击要崩了???

    那还傻愣着干嘛?胜利就在眼前,没那能力奠定胜局,抢功劳还不会呀?赶紧地冲啊,杀啊,痛打落水狗啦!

    激动归激动,士匄却是不会乱了阵型的瞎几把冲,采取事先约定好的策略,带上范氏的部队从左翼突上去,跟成氏的前锋部队撞在了一起。

    楚国的“王卒”挺迷惘,不是犹豫要不要投降,是没有指挥官控场,有多少军官就有多少道命令,有时候还会上一刻在执行那个军官的命令,下一刻发布命令的军官死翘翘,接到了一道其他军官下达与前一条命令相矛盾的新命令。

    他们还非常无语一点,阴氏甲士身上的铁甲用戈矛破不了防,招呼脖子也会被顿项(脖颈防具)护住,即便是招呼衣甲空隙捅过去的武器也不见血。

    而他们自己呢?身上套着一层犀牛皮或鳄鱼皮的外甲,里面穿着两套皮革甲,初期对上阴氏甲士的“戟”还能防得住,后面阴氏甲士换上一种长柄斧的兵器,真真就是要了亲命了!

    这并不是阴氏不讲武德。阴氏的冶炼技术比当今各个诸侯国都要先进,家主又是个挺有“想法”的人,多弄点花样很合理的吧?

    斧头不一定能破开三层甲,取的是斧头那又粗又大的部件,破不开三层甲还不能造成足够的冲击力吗?

    另外,楚国“王卒”身体躯干有三层甲,他们的“胄”可防御不了斧头的利刃。

    “甲”就是身体躯干上的防具,“胄”是脑袋上的头盔,“甲胄”指的是从头到脚都有防具。

    吕武再次对楚国“王卒”造成凿穿,看了一眼生无可恋的子囊,没进行任何的安慰,观察一下战场发现形势大好。

    士匄带着范氏的部队顶住了成氏的部队。

    右翼和中间交战则是阴氏传统部队和甲士部队在扛。

    蒍氏因为之前阵型布置的关系在中间战场。

    斗氏则是作为楚军的右翼,等于是在跟晋军左翼的阴氏部队交战。

    子囊遭到俘虏,楚军却没有崩溃?

    所以,吕武去俘虏子囊有什么用???

    咋能说没用,用处可大了!

    首先,子囊被俘让楚国“王卒”失去大脑,阴氏用比较小的代价就歼灭了两千楚国“王卒”。

    蒍氏、成氏和斗氏没有了子囊的指挥,楚君熊审“不讲武德”给了场外指示,架不住失去子囊的调度会让蒍氏、成氏和斗氏变成“官职平级”的效应。

    再来是,吕武俘虏子囊必然声望大涨,对比晋君姬周的表现,今次战役的mvp绝对是拿定了!

第600章:吾乃蛮夷!

    吕武没打算返场冲锋,回到己方大阵后方也才想起自己好像没带头进行祈祷就开战。

    实际上,指挥官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去玩什么亲自冲锋的事?

    各有各的角色和分工,指挥官是指挥官,不是作为战将,逆风局势下拼一把鼓舞士气的事能干,动不动就冲锋还怎么指挥部队?

    所以,指挥官该干的事情是进行控场,好好分配任务和进行临场调动,做到成为一名真正的“万人敌”。

    只是吧,目前没有即时通讯手段,想要对部队进行如臂使指挺难的。

    吕武让宋彬看好子囊,可不能让子囊自杀了。

    战场上打得非常惨烈。

    楚国的两千“王卒”被歼灭之后,位于战场中间的阴氏甲士部队一直在向前推进,之前转移走的战车部队从突进上来的斗氏腰部直插进去,几乎是一个照面就将斗氏的部队打得阵势瓦解。

    左翼的范氏对上楚国成氏的部队,双方从刚接触就是一种玩命的态势,战车互冲了一波,大部分战车撤出交战场地,更多的战车用自杀式的冲锋撞进步兵阵列,随后就是步兵排成战列线手持长矛或战戈在对着干了。

    右翼那边,阴氏的传统部队对上的是楚国蒍氏部队。

    要说这一场交战有什么看点,应该是晋军的右翼、楚军的左翼区域。

    这边的阴氏传统部队就是布下晋军非常擅长的鱼鳞阵,每一次冲锋起来很有仪式感,并且前“列”冲完之后就停在原地,会有第二“列”越过再向前冲锋。

    负责楚军左翼指挥的蒍以邓对晋军的这种战法并不感到陌生,不就是郤氏玩得很溜的“潮水攻势”嘛!

    没错啊,阴氏接受了郤氏的大半遗产,连带战法战术也一块接收,很合情合理的。

    吕武对郤氏擅长的“潮水攻势”进行了一些补充,也就是安排了更多的弓弩手随同推进。

    晋军的左翼也就能看到那么一幕,近战步兵在冲锋的同时,他们头顶上有己方弓弩手射出的箭在飞,一般是箭雨落下的五个呼吸左右,排成战列线冲锋的战车兵先突进去,**个呼吸的间隔近战步兵抵达交战位置。

    蒍氏的这一支楚军打得非常难受,他们在推进时要顶着不断落下的箭雨,大量死伤导致战列线出现空缺,进行补位会让战列线出现扭曲。

    最为要命的是,晋军的弓弩手没完没了的射箭,射完了楚军冲锋部队会向后方进行延伸覆盖,后面跟上来的楚军不想前方出现兵力空缺只能冒着箭雨推进,再被弄了个死伤惨重。

    这种“潮水攻势”也叫“猪突战术”,脚盆鸡在二次世界大战还在使用。

    蒍以邓早就发现己方只是在零零落落地使用弓箭还击,很清楚己方弓箭手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因为位置和距离的关系,蒍以邓能看到中间战场的战况,对另一边的成氏就看不到了。

    尽管看不到,蒍以邓置身处地的境况很糟糕,又看到中间站场战局更糟糕,能想象得出己方右翼绝对好不到哪去。

    蒍以邓在发现“王卒”被歼灭就知道遭了!

    最能打的部队被成建制消灭,蒍以邓自己都是一时间透心凉,普通士兵遭受到的心理打击绝对不轻,遭到全线压制一点都不显得奇怪。

    士气对战阵厮杀将士的影响怎么样,但凡不是新手都知道,以常规交战方式楚军早就该退了。

    楚君熊审不敢说知兵,起码的交战态势还是能够看得懂。

    “王上,我乃蛮夷啊!”薳罢进行提醒。

    觉得打得过的时候当个文明人。

    眼见就要战败,咱们就不装什么文明人了,好不啦?

    楚君熊审做出了一个抿嘴的动作。

    他们很轻易地就做到了饮马大河,算是近三十年来再次取得的一个辉煌成就,没出什么意外回国就能大吹特吹了。

    好咯!自家的令尹被俘,出现了战术上成功,战略上完败的局面。

    “再攻‘朝歌’!”楚君熊审觉得还能再拖一拖。

    只要楚军能够攻克“朝歌”,战略上就不算完败。

    薳罢张了张嘴,想到薳氏没有部队在约定死斗的厮杀场,再来也是不敢过分违逆楚君熊审,跑去传达命令了。

    楚军能杀进“朝歌”一次,肯定能够再打进去第二次,是吧?

    薳罢动了极大的私心,琢磨着楚君熊审没说让哪个封君指挥,又是以哪家的部队当攻击“朝歌”的主力,是不是能让薳启强指挥进攻“朝歌”呢?

    差点失陷的“朝歌”正在紧急修复倒塌的城门,下死力气将更多的石块和箭矢运到城墙上面。

    在城墙上亲自指挥的孙林父看到大批楚军出营向着“朝歌”而来,问了下城门修好了没有,得到答案急切声说道:“以杂物堵死!”

    之前楚军动用了大约五万部队攻打“朝歌”。

    这一次,孙林父目测有将近八万楚军要攻城?这下子绝对会完犊子了。

    他选择赶紧去宫城,要求卫君卫衎将守卫宫城的部队投入到守城战。

    “甚!?”卫君卫衎一听炸毛,骂道:“你欲使寡人不得活乎?”

    草泥马!

    宫城的精锐调走,楚军杀进来了之后,谁来保护寡人?

    这家伙果然是一个乱臣贼子啊!

    无比心累又极度疲惫的孙林父被骂得很是懵逼。

    守卫宫城的卫军当然是精锐。不是精锐的话,一帮会坏事的废物,孙林父还不乐意抽调去进行城池防御战。

    另外,先后的逻辑顺序是不是搞错了。不是楚军杀进城,宫城才有可能遭到攻击吗?将楚军拦在城池之外,宫城会很安全的呀!

    品味了一下下的孙林父懂了。

    这个国君压根就不在乎楚军会不会杀进城,损失财货的又不是他,遭到奸淫的也不是他家亲戚。

    孙林父有些失魂落魄地出了宫城,站在城门处发出一阵凄凉的大笑,再对自己的儿子孙嘉说道:“今次战后,孙氏可归于晋。”

    孙嘉知道自己这个爹想成为晋人不是一天两天了,心里有思想准备,也就没有表现出什么一惊一诧。

    “晋国欲以鲁国城池交换卫国河东城池,为卫国我拒之,今后愿担负骂名。”孙林父是彻底对卫君卫衎感到了绝望,停顿一下又说道:“我之朋党亦归晋国。如此,大河北岸再无卫土。”

    孙嘉深呼吸一口气,说道:“如此,我家可在晋国得存?”

    这事要是办成,卫国一下子就要没了大概三分之一的城池,会让卫国伤筋动骨的!

    到那个时候,卫国还要换一座都城,搬到哪里合适呢?大概只能在“楚丘”或“帝丘”选一个了。

    孙林父决定跑路,不意味着会对楚军放水。

    甚至说,他会拿出更大的决心来守卫“朝歌”,算是对卫国进行最后的交代,也是对晋国君臣展现自己除了“带货”投靠之外的另一个价值。

    战争打到现阶段,不是必要晋国君臣早就不在乎卫国会怎么样,有那份闲心还不如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晋君姬周得知子囊被带回营地,下了箭塔过去见面。

    “楚侯安好?”晋君姬周先用废话当开场白,发现子囊一下子又苍老了非常多,又问道:“此战楚军折损七八万,楚侯愿退兵否?”

    知道自己已经完了的子囊能不一下子苍老非常多吗?他多少还保持一名贵族的风度,先对晋君姬周行礼,才说道:“晋军折损亦有三四万,晋侯愿退兵否?”

    楚君熊审带了二十多万大军北上。

    晋国这边先入场的是下军和新军,后面才来的中军和上军,新军算是彻底废了,新编下军也好不到哪去。

    后面的交战压力全压在晋国中军和上军的肩上,中军和上军怎么也要没了一万以上,晋军还剩下多少兵力能继续跟楚军打消耗?

    晋君姬周要说话,看到中行吴疾步走了过来。

    中行吴行礼说道:“君上,元戎命我率军驰援‘朝歌’。”

    “甚!?”晋君姬周当然知道楚军又要攻打‘朝歌’了,问题是卫国还没赔礼道歉啊。

    中行吴只是过来通知。

    在吕武的命令和晋君的意见选择上,现阶段的中行吴会执行吕武的命令。

    晋君姬周没忘记中行吴现在统率的是公族部队,不是对吕武的命令救援“朝歌”有什么意见,甚至知道从战略角度属于非救不可,关键的是要用公族仅剩不多的部队去救啊!

    中行吴再次行礼,头也不回去地集结军队了。

    看到这一幕的子囊发出了凄凉的笑声,说道:“晋侯,贵国‘卿’已是尾大不掉矣。”

    好特么羡慕啊!

    哪像楚国那边,令尹说被砍脑袋就砍,遭到俘虏也不会被赎回,不是要“社死”,就是要自杀而死。

    约定死斗的交战那边,楚军只剩下了苦苦支撑的份,不出意外他们除了逃跑,就是真的要全部阵亡在沙场了。

    薳启强调兵遣将要再次攻打“朝歌”这座卫国都城,下令进攻后的约两刻钟,发现有大约一万左右的晋军逼过来。

    “晋下军?”薳启强有些迷。

    晋国不是不管卫国死活了吗?

    另外,楚君熊审为了不让晋军给攻打“朝歌”的楚军捣乱,很特地邀请晋军进行死斗的。

    现在晋军来凑什么热闹呀!

    同样看到那一幕的楚君熊审先是暴跳如雷,后面知道很难攻克“朝歌”了。

    楚君熊审认定是晋国君臣先坏的规矩,“死斗”大军一再被压着打,再不退好像要被全歼?

    尼玛币!

    寡人不做文明人啦!

    撤,先撤回大河南岸。

    来日,不,也许是来年?可能也是几年后?

    寡人一定会找回场子的!

第601章:不是吧?搞这么大!

    楚军的撤退不是拔腿就跑。

    在接下来的几天,楚军面对晋军的邀战挂出了免战牌,同时跨越大河的桥梁正在加班加点地建造。

    楚君熊审先是违背“死斗”的约定,再挂了免战牌,甚至加班加点架桥,懂的都懂了啊!

    晋国君臣这一边在楚君熊审无视约定之后,马上就判断出楚君熊审不想当个文明人,又要玩“吾乃蛮夷”那一套了。

    他们经过比较详细的讨论,决定“看见”楚军高挂的免战牌,按照春秋传统给予楚军三天的免战时间。

    “新军覆灭,下军病残者众,上军、中军尚有再战之力。”吕武是元戎,还是这场战役总指挥、策划人、执行者,肯定由他来进行总结。

    赵武一听就迷了,心想:“不对呀?我难道不是新军佐,赵氏还有一个‘师’再多一些的兵力,新军怎么就覆灭啦?”

    这里就很内涵了。

    吕武对同样是公族出身的赵氏本就没多少期待,发现赵武在中军和上军到来后全成打酱油,肯定是当赵武和赵氏所部不存在了。

    所以了,有些人活着却没有价值,有人会感到开心,觉得没存在感挺好的;到了晋国“卿”的地位,又是纳赋阶段,该产生危急感了。

    中行吴全程参与作战,自家的部队折损了六成还多,后来带着公族封主的部队在作战。

    下军经过整编,解氏的部队被吕武抽调到直属部队,等于新编下军是以公族的士兵占了多数。

    新编下军先跟郑国的两个“军”大打了一阵,后来又在轮替交战阶段上去跟楚军打了几场。

    事实证明不是公族的士兵不行,是士兵没有一个好的指挥官,他们在中行吴的指挥下表现可圈可点,就是伤亡太惨重了一些,十成打没了七成。

    剩下十分之三有效战斗力的新编下军,士气方面无比低迷,吕武用他们去吓唬攻打“朝歌”的楚军已经是极限,再使用就明摆着是要逼死全部了。

    中军和上军比较晚抵达战场,后续却是作为顶梁柱,两个军团的折损率是中军没了差不多两成,上军折损了三成。

    现在军队对伤亡率的承受力很强,只要封主的战斗意志没有垮掉,军队士气再怎么低迷都还能再挣扎一下。

    决定伤亡承受力较高没其它太复杂的原因,封主就是“士”、“徒”、“羡”的主人,后者依赖前者生活,前者不屈服,后者没有屈服的资格。

    说白了就是,财产就好好当财产,什么时候能做自己的主了?

    所以,当前年代不算战场上被俘。想投降都要够资格,敌方贵族是不会接受非贵族投降的,一般是贵族带着成建制的部队进行投降。

    晋君姬周在默算到底折损了多少战斗力,一算之下很是头皮发麻。

    四个军团失去的战斗力接近六万,一场战役打下来晋国损失大发了!

    最惨的是公族无疑,领头羊祁奚自裁谢罪,士兵十不存三啊!

    晋君姬周在脑子里进行复盘,纳闷地发现公族带着赎罪的态度作战,没有被刻意安排送死的任务,等于说吕武在指挥上没有毛病。

    “这一战打下来让公族损失惨重,幸存的封主和士兵历经残酷血战会得到改变,算是一种收获吧?”晋君姬周决定死死抓住那一批公族的残兵。

    他们会议进行到一半,卫国的执政孙林父来了。

    换作是在以前,孙林父好歹是一国的执政,到军营辕门肯定是要有够分量的人去迎接一下。

    现在嘛?晋国还有账没有跟卫国算,迎接那是不可能去迎接的。招待也不会立即招待,甚至招不招待都还有待商量。

    吕武就当没听到孙林父来了的消息,自顾自地总结战事发展。

    晋军还有九万左右的有效战斗力,需要注意的是将士都很疲惫,战争物资的消耗也太大了。

    拿箭矢来说吧?阴氏很是财大气粗,过来时拢共携带了一百二十万的弩箭和箭矢,一再消耗下来存货量只剩下六万。

    能够有六万的库存,还是因为在战场上收回利用,经手射出去的箭早就远远超过一百二十万这个数量。

    仅是箭快被消耗见底这一项,吕武就觉得战事再打下去伤亡会更严重,知道现阶段不能再继续打了,再加上士兵疲劳度很高,再接着打就是硬撑。

    如果楚国君臣知道晋军这边的状况,肯定会咬牙再继续坚持的吧?

    “援军尚有二十余日方可抵达。因信息延滞,并未携带兵甲器械。”吕武看了一眼晋君姬周,再扫视其余的与会者,问道:“诸位以为应否拦截楚军南归?”

    解朔看到大家都不说话,开口说道:“唯元戎之命是从。”

    矮油?这么会说话呐。

    干的却是将皮球重新提到吕武这边的事。

    士匄用着很疲惫的表情说道:“元戎战阵俘虏楚令尹,楚军折损已过十万,未攻克‘朝歌’一城,我大胜也。”

    哥,咱就别再打了。

    至少生力军上来之前,再拼不是不能赢,关键是损失会很大啊!

    晋国跟楚国的争霸战不是一场战役所能得出最终胜负,占了便宜就要懂得及时收手,要知道还有卫国等着收拾,齐国那边也不知道会不会服从晋国的安排。

    这一场战役打到现阶段,从哪一个方面都能得出晋国占便宜的结论。

    是,晋国折进去了六万,楚国却是没了超过十万,战损比的确没那么好看,要知道楚君熊审带来的是楚国战斗力天花板的几个封君,楚国“王卒”前前后后也没了将近三千,很赚了的。

    魏琦说道:“楚令尹遭俘,来日楚国定有大乱。”

    这也是在劝见好就收,可以等楚国乱起来再去接着占便宜。

    晋君姬周说道:“郑楚悖盟,楚必攻郑。”

    老实说,大家都快忘记这么一回事,被一提醒立刻笃定明年楚国会出兵攻打郑国。

    那是楚国先背刺郑国,然而楚国比郑国强大,所以错的是郑国。

    吕武说道:“我已招诸侯会盟,列国之君必在来‘朝歌’途中。”

    不想打?

    要喘息?

    是该喘息一下,完全停战就是个傻逼!

    吕武不想造成无谓的损失,没忘记“趁他病要他命”这个人间真理。

    晋国已经有一个“军”和两个“师”再有二十天就能抵达“朝歌”了。

    宋国有两个“军”在大河南岸。

    得到召唤的各国凑一凑,凑出个两三万的兵力不成问题的吧?

    那么,算上已经在“朝歌”这边的九万左右晋军,合兵超过十七万来着。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在于后方运上来的战备补给什么时候能到,粮秣则是可以在等一下见孙林父时,要求卫国来保证晋军和其余联军的粮食补充。

    “进军郑国?”晋君姬周觉得可以有。

    其余的“卿”之中,解朔属于吕武说什么就是什么,魏琦和中行吴不会亏老本也没有太大意见,士匄和士鲂现阶段需要卖吕武面子。

    至于赵武?没他说话的份。

    吕武说道:“郑必盟我,以郑攻楚,我复携众攻之。”

    那就是哪怕今年不继续打,明年还是少不了大战一场咯?

    吕武看向苗贲皇,说道:“大夫往吴一趟,说服吴君攻楚。”

    这个苗贲皇是斗越椒的儿子,也就是他本来也是楚国的若敖氏,后来斗越椒叛乱牵连了若敖氏,他选择逃亡到晋国,获得一块叫“苗”的封地,自此成了苗氏。

    晋国这边已经给吴国送了一名大夫,他是申公巫臣,去吴国帮助吴君壮大吴国的。

    使用逃臣来做“外交官”这种事情是春秋的常规操作,一来是逃臣了解母国,再来就是带着羞辱的意思。

    苗贲皇还在奇怪自己怎么够资格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见吕武下达任务就知道是事先有所决议了。

    能拒绝吗?完全不能!

    对了,吕武已经见过夏姬啦。

    这位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妇人已经垂垂老矣,到晋国之后谁去求“御夫之术”都会教,名声方面变得很可以。

    那个“御夫之术”可不是教导怎么管丈夫,是带颜色的一些技巧,也就是怎么让丈夫更欲罢不能一些。

    在搞颜色上面?反正春秋到近代在诸夏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听说过“黄帝御女三千”没有?

    知道各朝各代有专门教防中暑(谐音)的人吗?

    所以,在x教育方面,诸夏其实是领先西方不知道多少年的!

    一场会议结束,吕武想了想还是决定接见孙林父。

    等了很久的孙林父受到接待,能明显分辨出接待礼仪规格上很不对劲,内心里却是平静到不行。

    “阴子。”孙林父先见礼,再说道:“楚军欲退,伯国如何处置卫国?”

    这么直接?

    晋国肯定要处置卫国,审判到什么程度取决的是卫国能不能及早迷途知返。

    孙林父见吕武脸上带着很假的笑容,低低叹息一声,说道:“孙氏愿携城归晋,再献大河北岸之土。”

    嗯???

    嗯!!!

    吕武一时间都忘记了假笑,脸上出现了真实无比的震惊,随后出现了真心诚意的笑容。

    这事很大呐?

    大到不止是关乎到卫国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晋国贵族的封地重新划分。

    必需谨慎再谨慎!

第602章:阴武是个好元戎啊!

    吕武琢磨着瓜分卫国会影响太大,有卫国的执政以及一帮贵族受不了卫君,带着自家的封地投奔到晋国,操作起来的难度虽然有,比瓜分卫国或是占着卫国执政的位置会更简单一些。

    带封地一块脱离某个诸侯国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晋国的狐氏就经常左右横跳,一会变成晋人,一会又变成赤狄,碰上阴氏之前还活得好好的。

    卫国的卫君卫衎是个什么样的人,各个诸侯国少有不知道的。

    孙林父与卫君卫衎不对付也是几乎人尽皆知,还不能说孙林父不尊重卫君卫衎,纯粹就是卫君卫衎的一些行事作为太过于荒唐。

    吕武没有第一时间给孙林父正式的回复,暗示孙林父可以先操作起来,随后去找到了晋君姬周,再请晋君姬周召集众“卿”。

    获得大河北岸的一些卫国城池正是晋国想要办到的。晋国也不是白要,拿鲁国那边的城池来跟卫国交换,鲁国则是去拿齐国的城池。

    之所以说“城池”而不是土地,主要是有建立据点才算势力范围。这个可千万不要搞错了。

    晋国之前要的是靠近齐国的河东那一块区域,可开不了口要河北这边,更不会说连卫国都城“朝歌”都想接手。

    真的开口说要“朝歌”就是逼卫国跟晋国拼了,不拼卫君卫衎就不是个人。

    道理没什么太复杂的地方,卫国的宗庙就在“沫”这边,丢掉祖坟这种事情别说一国之君受不了,但凡是个人就无法接受。

    “甚!?”晋君姬周都不记得这些日子自己一惊一乍多少次了,还是感到极度惊讶,问道:“大河北岸尽归于我?”

    吕武只说有人想那么干,没有直接点出孙林父想干,算是给孙林父保留了一些名声。

    一众“卿”也听傻了。

    大河北岸的城池尽归晋国?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一下子让卫国没了三分之一啊!

    之前晋国只是要跟卫国置换城池,不包括人口和资产,更不要说包含贵族本身了。

    卫国的总人口是多少来着?他们的都城就在大河北岸。

    知道都城是什么吧?不就是政治中心嘛!

    任何时代的政治中心都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在隋唐搞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地分离之前,都城也是集中最多资产的所在。

    他们听说有人要带上自己的封地投靠晋国,甚至要将大河北岸的所有卫国城池送给晋国,能不直接傻了吗?

    晋君姬周的理智在告诉自己应该拒绝,倒不是不想把卫国怎么着,想到的是卫国有贵族那么搞,晋国的贵族会不会有样学样。

    士匄说道:“卫予我耻辱,当得之报。”

    答应啊!

    肯定要答应的嘛!

    管他卫国死不死,晋国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城池,他们不可能拿地、拿人、收财再将原主人干掉,收一些家族当附庸可以的吧?

    另外,他们帮卫国的一国之君和公族搬个家,普通贵族不能直接下手抢,卫国公族搬家之后该留下多少城池和人口、资产,晋国是不是能够分一分?

    士鲂说道:“我为诸夏文明存亡与楚恶战,折损重也。”

    晋国公族和荀氏(中行氏)能这么说,由范氏来提就有点那什么。

    不过,考虑到人员损失最轻微的阴氏都有两千多人战死,残疾了那么多人,财帛的消耗更庞大,范氏的损失比阴氏多得多,还是够资格强调损失的。

    晋君姬周扫了一眼狼性十足的众“卿”,想到了公族的损失,心里的天秤还是出现倾斜了。

    是哦。

    尽管这一场战役晋国打赢了,要命的是收获也几乎没有啊!

    晋军当然有抓到楚军和郑军的战俘,抓到的郑军战俘两千多,俘获的楚军战俘将近两万;战场上捡的兵器和甲胄数量多一些,兵器超过十万件,各种甲约三万,挑挑拣拣之后能用的数量会减少;可是,跟自身的损失对比,显得太不够了!

    楚军已经想撤,按照以往的尿性,楚军会丢下一批粮食和各种杂物,少不了会将伤患留在原地等死。

    收破烂这种事情,对于成规模的家族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别说还有那么多家族等着分了。

    吕武之前说要追着楚军过河到郑国晃悠一圈,明白人都知道是想去郑国弥补损失,再苦再累还能不跟着?

    现在卫国有重臣想搞那么一出?

    咦!!!

    不错喲?

    损失不但能补上来,还特么能大赚特赚呀!

    晋君姬周细想了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有几个是带封地投奔他国,又有多少家族拖家带口去了他国发展,一想下来发现挺多。

    有非常多的例子不代表就是正常,卫国要发生得的事情就是属于不正常!

    从来没有那么多贵族抛弃母国投奔他国,卫君卫衎的尊严和威仪将被丢在地上践踏,卫国也好不了了。

    以为只是卫君卫衎一个人丢脸吗?根本就是所有国君要跟着丢人,再给治下的贵族一个榜样。

    有一句话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旦晋国配合卫国的贵族开了这么一个头,以后各个列国的贵族在本国混不下去,第一时间想到的就会是卫国贵族投奔晋国的例子。

    晋君姬周在乎的是为君者的逼格啊!

    能够参与会议的“卿”先后表态,哪怕是长久以来作为小透明的赵武都对那块“肉”十足感兴趣。

    吕武看着晋君姬周,说道:“若君上无异议,臣便允诺卫人。”

    所有的“卿”都点头了,晋君姬周反对有用吗?

    从短期内和长期来讲,拿到卫国大河北岸城池对晋国都有好处,不止是能够获得大量城池与人口,还增加了本国的贵族数量,存在坏处的是君权将遭到沉重打击。

    士鲂看到晋君姬周还在犹豫,说道:“楚侯可一再折损十数万,我不可也!”

    其实,晋国的兵源远不到枯竭的时候,很现实的是卿位家族才不乐意只出现损失没有收获。

    楚国那边也不是有死不完的士兵,跟晋国相比在补充速度上会更快一些。

    为什么楚国的兵力补充比晋国快?有楚国封君对兵源素质不是那么讲究的原因,再来就是南方还有一大批蛮族部落能抓去当劳动力,甚至拉上战场当炮灰。

    晋国这边对兵源素质的要求高一些,再来是各个家族对内的提防远超过国外,不可能将家族所有士兵拉上战场拼光的。

    “此事,寡人不知。”晋君姬周选择躺平。

    作为一国之君不能那么明显地去为难另一个同行,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事后再站出来作秀一番。

    吕武却没打算放过晋君姬周,说道:“此事实乃重大,非臣属可独断。君上需许诺于卫人。”

    几个“卿”一想也对,不能让他们来背起这么大的担子,肯定是要让国君站出来勇于承担的啊。

    光是他们拿主意并且操作,岂不是要被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列上黑名单?

    晋君姬周一再拒绝,然后再被讲道理,退无可退只答应出示文书,本人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任何谋夺卫国场合上面的。

    即将要发生在卫国身上的事情太大,以至于晋国君臣连关注楚军动向都显得很是心不在焉。

    晋军这边坐视楚军搭起跨河浮桥,再看着楚军有序过河,并没有大军压上。

    吕武先派人去问楚君熊审,要不要赎回楚国令尹子囊。

    楚君熊审给阴氏的答复是:查无此人。

    我了个去!

    这叫人间蒸发,还是人道毁灭?

    那是楚君熊审很明白告诉吕武:战阵被俘的子囊对楚国没任何价值啦!你爱咋咋地?

    子囊有没有价值可不是楚国说了算。

    晋国肯定会在子囊身上大做文章,比如向各个诸侯国宣传抓住楚国令尹,再让史官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楚军撤走之后,有晋军进去被留下的营地,果然再次发现大量楚军遗弃的大批粮秣与伤患、病号。

    话说,楚军在撤退时为什么不把粮秣烧了?

    应该说,不独楚军不会干烧粮秣的事情,诸侯国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这么做。

    说不太清楚是为了什么,反正没有一个国家那么干,宁愿知道会资敌都会将粮秣留下。

    晋军会大肆屠杀被遗弃的楚军伤患和病号吗?并不会。

    如果说晋军会尽心尽力救治,自然也属于不可能,但也不可能放任不管。

    晋军会进行尝试救治被遗弃的楚军伤患和病号,能不能活下来则看他们运气怎么样了。

    那并不是晋军做什么刻意的事情,医术就摆在那里。

    撤军时不烧粮秣,会尝试救治敌军遗弃的伤患和病号,怎么看都属于正道的光啊!

    然而,现如今的世人早就习以为常,没有觉得值得吹嘘,更不会满世界叫嚷自己是多么的人道,多么的自由皿煮。

    两面人这种事少干,恶心自己不提,还会祸害子孙后代。

    毕竟,假话说多了,子孙后代会当真,再把自己折腾得欲仙欲死。

    晋军从楚军丢弃的营寨补了一批粮秣,又从卫国那边获得大批补给,等来了宋国的使节团,随后是曹国的援军最先开过来,再来就是鲁、邾、滕、莒、薛、杞、小邾、莱、鄅、介、纪、谭了。

    其中的莱、鄅、纪、谭属于刚刚复国,有些只有一国之君和小猫两三只,属于就是来凑人头壮声势,表现存在感的。

    莱国刚被齐国灭掉不久,他们在晋国的帮助下复国。

    纪国则是在周庄王七年(公元前690年)被齐国灭掉,有一支公室成为齐国的附庸残存下来。

    晋国将齐国揍得太狠,又拉出纪国公族的后代,玩了一手“存亡绝续”的操作,时隔一百二十七年之后,纪国再一次站起来啦!

    谭国是在纪国被齐国灭掉的第七年覆灭。原因当时的齐国公子小白出亡曾经过谭国,谭国国君不以礼接待。后来小白回国即位(就是齐桓公),谭国亦未有派人祝贺。结果谭国在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被齐国所灭,谭国国君流亡到同盟国莒国,并有后代存续。

    谭国能够再次复国当然也是晋国搞的操作。

    所以是,齐国不但在晋国的操作下被鲁国占去了大量城池,之前吞并的莱国、纪国、谭国也相续复国,真要让这些国家成功复国,齐国一下就倒退到比周庄王七年之前的更小控制区。

    如果今年晋国没有爆发与楚国的大战,晋国的精力其实要放在“瓜分”齐国上面。

    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明年晋国的重心被迫放在郑国、宋国和楚国身上,不好说齐国那边会不会出现什么幺蛾子。

    又或者说,齐国绝对不会屈服于晋国的安排,进行反抗是必然的事情。

    莱国、纪国、谭国这三个国家急切赶到“朝歌”参加集体活动,不是他们有多么担心晋国怎么了,怕的是失去晋国的撑腰连贵族都没得当。

    那么多的小弟过来,能顶事的也就宋国一个,其余很是令人一言难尽的!

    吕武发现曹君和曹军战意昂然,对士匄说道:“我或可灭睢水、南山之戎嘉奖曹国。”

    曹国对晋国忠心耿耿,以往分配战利品时有更多的倾斜,只是曹国真的太小太弱了。

    士匄有些懵,说道:“他国之政,我如何持之?”

    这是纳闷有好处为什么不自己吃掉,凭什么便宜了外人。

    吕武说道:“大河北岸之土归我,燕(南燕)无需再存。”

    士匄一下子感到满意了。

    几年是范氏还是智氏想要吞掉南燕来着?

    反正不管是谁,当前阶段范氏在靠近南燕的区域是绝对的老大,灭掉南燕少不了范氏的那一份。

    吕武说道:“我欲得大河北岸之土,嘉奖曹国可免诸侯侧目,又可使曹国壮大助力于我。”

    再加上干了那些“存亡续绝”的事情,晋国哪怕是操作了卫国,国际风评再差还能差到哪去?

    只是,包括吕武在内的晋国君臣也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无意的遗忘了一件事情,周王室的周天子尽管是招牌,通知一下总是应该的吧?

    晋国在吕武的操作下已经要截留各个诸侯国对周王室的进贡,处置齐国、卫国等国和一再“复活”那些古国一样没招呼周天子一声。

    在削弱周天子权柄方面,只能说晋国君臣很有默契了。

第603章:小宋,锅你来背。

    当代的周天子是一个挺有趣的人。

    当然,觉得有趣的是周天子本人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曾经的秦国和齐国都认为当代周天子是个好天子,只要钱给得到位,周天子就会努力促成某件事情,办砸了也绝对不会乱甩锅。

    对于吕武来说,现如今那位周天子也是一名好天子,提到钱阴氏真的过剩,钱使用起来才叫钱,不使用堆放在那里就是碍事。

    阴氏已经“喂”了当今周天子好些年,不敢说周天子会对阴氏有求必应,周天子则一定视阴氏为大大的忠臣。

    晋国截留各个诸侯国对周王室进贡的事还在谋划当中,也就是除了几个诸侯国在实施执行,其余的诸侯国还是继续对周王室进贡。

    注意,诸侯国是对周王室进贡,不是单独对周天子进贡,等于说拿到手的东西不是全归于周天子,周王室一帮公卿也有份的。

    什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当今这位周天子无效,秉承的是能独吞为什么要分享的那一套。

    所以了,阴氏在操作秦国的过程中没少给周天子塞钱,对一帮周王室公卿也没忘记,整个周王室立刻不管秦国的命运会怎么样,他们只要钱。

    也许,某天会进入到周天子对吕武说“得加钱”的名片场,再承认阴氏代秦成为事实?

    晋国截留各个诸侯国对周王室的进贡,纯粹就是特么被逼的!

    周王室自己不行了,曾经的郑国、齐国、秦国都喊着尊王成为霸主国,他们称霸的时间又长又短,先后又衰弱了下去。

    当霸主是要付出代价的!光是没完没了的出兵就是极大的负担,家底不够还能折腾几年?

    晋国在收拾一些诸侯国时能“转亏为盈”,他们成功是收拾到中原列国成为自己的小弟,后面跟楚国交战就是属于一再亏本了。

    家底再厚也有亏没了的那一天,晋国是为了帮周王室保住“九鼎”,周王室自己不去跟楚国进行战争,承担起保卫诸夏文明重任的晋国寻求场外经济支援,过分了吗?

    所以,为了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晋国向势力范围内的国家收税,谁有意见!?

    有意见,就打!

    没意见,每年等着被收割一波。

    现在,晋国要对卫国收割一波大的。然而卫国那位国君还窝在宫城,每天吃了、看歌舞、睡觉,生活得无比规律。

    为什么缺了玩女人那一项?只因为卫君卫衎年纪不小啦。

    这一天,吕武接见了宋国右师华元,见面后立刻问道:“楚军南下必再经宋,宋当如何?”

    楚国原本在攻打宋国,攻破了几座城池又去合围宋国都城“商丘”。

    在那之前,郑国先出兵入侵宋国,听说也打下了宋国一些城池,取得了不俗的收获。

    吕武那句话可以说是在向华元发问,晋国又救了宋国一次,宋国要怎么报答晋国?

    这种事情发生在当代没什么,有些事情需要说清楚讲通透。

    换作是在内王外圣的朝代,自持逼格没脸说,稍微想想都会自己脸红,国家却是得到一个血亏的下场。

    华元很感激地说道:“谢伯国援我。如伯国有所需,我必尽力而为。”

    态度很好,也仅是态度很好而已。

    宋国的两个“军”很早之前就已经抵达大河南岸,一直以来没有渡河参战的迹象。

    想保存实力,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正常在于等哪天宋国遭到入侵,晋国也想保存实力不去救援,宋国该怎么说?

    吕武说道:“宋与楚比邻,此为宋之苦也。”

    楚军已经被晋军击败,宋军不趁着楚军败退时上去占便宜,给敌人保留实力这种事情,后面还不是宋国要遭罪吗?

    不过,考虑到宋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遵从周礼,没搞那种趁人之危,好像是能够理解的。

    吕武还想到了另外一层,宋国防御楚国的入侵是必须干的事情,将楚国完全惹怒的事估计不敢干。

    这样一来,是不是能懂得宋军为什么不趁这个好机会,殴打士气低迷的楚军了?

    为敌是一回事,成为死敌是另一回事,跟被楚国专门逮着揍还是另一回事。

    所以,不要看宋国秉承周礼在做事就觉得迂腐。

    要知道有多少诸侯国早早完蛋,宋国到战国七雄前中期还活得好好的,并且一度活得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滋润,说明宋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呀!

    华元说道:“仰仗伯国,我之幸也。”

    吕武算是知道华元不好对付了,直接开口要求道:“宋与卫互盟日久,宋君可否邀卫君南下收复故土?”

    反正宋国的存在就是用来背锅,以其平白背锅,不如真实的背一次?

    华元有点琢磨不透吕武怎么提出那样的建议。

    晋国要尽得卫国大河北岸的城池,直接将卫君卫衎赶走很不合适。

    另外一件事情,现在说“都城”其实是错误的说法。不是哪里作为都城,要看的是一国之君长期居住在哪座城池,会导致该国的政治中心往哪移动。

    晋国一直拿“朝歌”当卫国的都城就是上述的原因,不是说“朝歌”作为卫国的都城不可动摇。

    更简单的来说吧?哪一天晋君姬周不想居住在“新田”了,搬到其它的城池常住,晋国的“都城”肯定也就换了。

    所以现在说哪座城池是哪个国家的“都城”都只是指行政中心的转移,当代也没有“迁都”的说法或概念,纯粹就是简单的换个地方长久居住,首脑和重要人物在哪办公,哪就是所谓的“都城”了。

    其实到了现在(公元前600左右)还好一些了,更早之前不说是“都城”了,好些家族为了保持健康所居住的城邑都要十来年换一次。

    频繁更换居住地是春秋的一种惯例,没什么值得好奇怪的地方。

    几十年之前,赤狄南下侵略卫国,卫国一度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大河南岸的“帝丘”。

    晋国击败赤狄并夺取土地,并且卫国收复了大河北南的城池。再来是晋国的霸业越来越红火,卫国想跟晋国亲近又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大河北岸,也就有了当代晋国君臣需要面对的局面。

    华元想问吕武到底是什么意思。

    晋国哪可能将自己的计划透露出去?

    那么件事情要的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等待事情办成了之后,木已成舟的状态谁都不能再哔哔才是晋国想要的。

    华元带着困惑答应下来,又问道:“伯国今岁复再南下?”

    吕武说道:“进驻‘虎牢’以待后续。”

    乘胜追击什么的?真要干也不能说出口呀。

    华元一听非常喜悦。

    晋国的新军废了,下军遭到重创,消息没可能瞒得住。

    楚国那边的损失更大,自家的令尹还被俘虏了。

    来自晋国国内的援军已经抵达,足足有一个“军”又两个“师”的生力军,再加上还能打的中军和上军,对付新败又没有后续支援的楚军,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吧?

    晋国表现出不给楚国喘气的姿态,对一些遭到楚国强势压制的诸侯国,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既然晋国那么给力,宋国是不是要上道和懂事一些?

    华元答应建议自家国君邀请卫国国君南下,同时大气地表态会运送一批粮秣去“虎牢”。

    在楚军南下后的第十一天,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也渡河南下了。

    那一段时间里面,晋国君臣每天都非常忙碌,主要是跟各个诸侯国进行邦交。

    一众列国中屁事最多的是鲁国。

    明明晋国已经将齐国打得半身不遂,后撤前也清扫了划分给鲁国的区域,偏偏鲁国后面还能连吃败仗。

    鲁军没用到什么份上?他们干接管城池的活,能被一帮齐国贵族带着残兵打败。

    负责鲁国邦交的魏琦感到极度无语,不是怕丢脸都想将鲁国甩给赵武了。

    干啥啥不行的鲁国还有自己的逻辑,他们承认自己有点没用,却觉得鲁国弱小是晋国的锅。

    “嗯!?”吕武听到了魏琦的抱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问道:“鲁怨我不予并鄅?”

    鲁国的那一套逻辑是:他们之所以弱小,完全是因为晋国阻止鲁国吞并小国。

    魏琦的无语就是在这一地方。

    鲁国想吞并一些小国,出力的事情却是要晋国去干,并且后续的一系列麻烦也需要晋国来承担,他们只想坐享其成。

    吕武一脸的无语,心想:“喊一声爸爸,真的赖上了。”

    他在思考一件事情,失去了晋国的鲁国能不能活下去?

    真相是,晋国在时的鲁国疆域有得有失,大体上是扩张姿态。等晋国没有了之后,鲁国的疆域每年都在缩水,苟延残喘了近百年被楚国灭掉。

    魏琦纯粹就是抱怨一下下,没可能将鲁国的邦交权交给赵武。那样干会折损魏氏的威信与信用。

    而吕武知道鲁国烂泥扶不上墙,要命的是对晋国来说,不扶还不行!

    有鲁国在,多多少少还能让齐国难受,晋国只能忍一忍了。

    “鲁国干啥啥不行,晋国难道去扶持莒国?”吕武觉得好像也是一个选项。

    当然,那是后面的事情了。

    他们现在需要先行前往“虎牢”,有可能稍作逗留就又立刻南下。

    取决的是楚君熊审会不会马上攻打郑国。

第604章:晋国的卿位变动

    宋君子成的邀请被卫君卫衎愉快的同意了。

    那件事情让晋君姬周异常恼火,偏偏有那么多国君在场,火气不好进行发泄。

    晋君姬周想到要尽取卫国大河北岸的城池,受伤的小心灵得到了一丝的安慰。

    近期晋国君臣商量最多的就是关于得到大河北岸的“城”、“邑”该怎么进行分配,讨论起来是很热烈,屁事却是都没有定下来。

    他们经过一个半月的行军来到“虎牢”,驻扎没有多久,今年的第一场雪飘下来了。

    安顿之后欧,吕武的关注点转移到卿位又出现空缺,谁想补上卿位,是不是合适,他们又觉得谁来补上卿位符合自己的利益。

    这个“他们”指的是吕武、魏琦、解朔和中行吴。

    目前阴氏是一个小团体的老大,里面的卿位家族有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解氏,中等家族比较多。

    以阴氏为首的小团体还有两个塑料同盟,也就是范氏和赵氏。

    吕武将远近关系进行排序。

    解氏对属于阴氏属于言听计众,光是能无条件交出家族军队就是一种难得的表态。

    魏氏和荀氏(中行氏)有自己的诉求,在有诉求的同时又遵从于阴氏的战略方向。

    范氏算是短期内的战略伙伴,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局势迫使他们不得不搭班子同唱戏,遇到分歧随时都可能散伙。

    赵氏对阴氏来说可有可无,硬要有个定位就是试探国君的工具吧?

    所以情况就是吕武团结了其余的“卿”,不像中行偃当元戎给当成了孤家寡人。

    “空缺卿位?我以为可再归于公族。”吕武有自己的打算。

    一个团体一旦没有了外部威胁就该内斗了吧?

    竖起一个靶子,大家有明确的攻击和提防目标,很是有利于内部团结的!

    士匄明显不同意,说道:“历经‘沫’之战,何人不知公族无用?”

    这话说的。

    晋国公族在中行吴的统率下不是打得挺卖力的吗?折损率达到了十分之七还在坚持,再说没用就过分了。

    如果换一个角度,对比战损率的话,好像又能证明晋国确实挺没有用的?

    解朔得到信号,说道:“公族折损过重,如不安抚恐将生乱。”

    怎么着?

    他们还能逼晋国公族作乱,再顺势一锅端啊???

    是不是等收拾完了晋国公族,大家伙就该针锋相对,打出一个晋国真正的第一家族,再弄死国君进行接盘?

    魏琦面无表情地说道:“与楚争霸实数艰难,国中不可生乱。”

    换句话来说,想搞内乱先将楚国打趴下,是不是?

    士匄看向了士鲂,用眼神询问什么。

    士鲂看上去精神状态极差,对士匄点了点头,咳嗽一声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说道:“今次卿位定议,我将辞去上军佐之权。”

    这就好像水潭里丢下一颗炸弹,给“轰隆”一声再溅起了带着泥沙的水浪,一下子将包括吕武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搞懵了。

    士匄明显已经事先知情,看上去神态平淡。

    到手的权力,一般是到了临死的那一刻都不愿意放下的吧?

    晋国的士燮先搞了一出辞职,好像是打开了范氏的某扇大门,怎么士鲂又要搞这么一出呢?

    之前智瑩是被逼得没办法,他自己不退就会让整个家族倒霉。

    士鲂没犯什么错,是在为他的儿子彘裘让路吗?

    对了,彘裘今年多少岁来着?好像是十七岁???

    考虑到赵武才十三四岁就能获得卿位,后来又有中行吴十八岁获得卿位,才十七岁的彘裘再获得卿位,好像也不是不行。

    士鲂要退明显是范氏内部商议好了的事情,外人怎么去阻止?

    考虑到士鲂的确是老了,近来的精神头很不行,再坚持最多也就三五年的时间,用辞职来换取情份,是一步挺好的棋。

    吕武旧事重提,说道:“二位已故元戎死于何人之手?”

    这简直就是个神转折。

    场面一时间安静下来,一种凝重的气氛正在蔓延。

    中行吴脸上有着追忆,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没给说出来。

    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尽管这一段日子发生的事情不少,荀氏(中行氏)和智氏没可能放弃对凶手的追索。

    荀氏(中行氏)是不是掌握了什么证据,没有证据也应该有怀疑对象的吧?

    吕武看向中行吴,说道:“杀害故元戎与智伯凶手一日不伏诛,卿位人选寡也。”

    众人一听立刻点头。

    管他凶手是谁,是自己也不可能自首。

    再则,不增加新的竞争对手,他们就能够长久地把持住权柄,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魏琦和士匄认为吕武是在针对韩氏。

    替晋君姬周和晋国公族背锅的祁奚以自裁的方式结束生命,能够对卿位发起冲击的也就韩氏、先氏、张氏等等少数的几家。

    如果让范氏来选,他们最大的可能性是扶韩氏一把,再以范氏为首,韩氏为辅,拉起属于自己的小团体。

    魏氏的战略已经确定,与阴氏属于利益共同体,跟韩氏没仇也要阻止韩氏获得卿位,免得打乱自家的战略。

    猜到吕武针对谁的不说,猜不到就继续迷糊着偷乐。

    还是那句话,有资格竞争卿位的家族越少越好,甚至最好是他们这几家一代代把持卿位。

    中行吴说道:“元戎所言极是!卿位予公族为佳。”

    开尼玛玩笑!

    荀氏(中行氏)损了一大波的实力,政治声望方面尽管因为中行吴在这一场“沫之战”挽尊了一下,前代家主中行偃的一些影响仍然遗留和发酵。

    中行吴已经决定抱住吕武的大腿,不可能让韩氏来当竞争对手的嘛!

    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解朔满脑子浆糊,认定吕武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是不多动脑子了。

    当小透明的赵武把事情看得比较通透,阴氏和魏氏不想邻居韩氏再抖起来,更不想韩氏成为范氏安插在阴氏和魏氏附近的隐患。

    “我对不起韩伯啊!”赵武内心里默念了一句。

    已经对不起了是吧?那么是不是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

    现实情况不允许赵武冒头,继续当小透明还有安全保障,蹦跶则会被丢出去当刀,成功砍完或挥空了刀,必然会被折腾。

    总之,赵武能想到的策略就是苟,苟到那种“看人起高楼,看人宴宾客,再看高楼塌”的境界,猛人都死光了才到赵氏的表演时间。

    吕武看大家又安静下来,说道:“如此吴补上军佐,朔补下军将,武为下军将,裘为新军将,肸任新军佐?”

    “这……”士匄当然开心彘裘能成为新军将,想到要跟公族搭伙就很头大,说道:“赵氏难当大任,解氏兵寡,下军岂非……”

    赵武很干脆低头认怂。

    解朔则是脸色不带变的。

    士鲂也说道:“如此一来,上军过盛矣。”

    好像也是啊?

    解氏和赵氏搭配,下军的情况就会无比堪忧。

    魏氏和范氏搭伙,会搞得上军很强。

    那么一搞,晋国的下军和新军除了彘裘所部能指望一下,其余家族的战斗力根本不值得信赖。

    吕武脑子昏了才真的那样安排,只是放出一个烟雾弹进行试探,又非常顺利通过了公族获得卿位的事实。

    话术嘛,就是这么用的,让人将注意力转移,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诸位皆可畅所欲言。”吕武看上去温和极了。

    俺也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只要说得对,俺还是能够虚心接受的。

    当然,前提是别特么真的以为俺好说话。

    士匄想了一下,说道:“朔可为上军佐,裘为下军佐,武为新军将,肸可任新军佐。”

    那就是中军不变,魏氏和解氏在上军搭伙,荀氏(中行氏)和范氏在下军搭班子,赵氏继续和公族一块玩耍?

    吕武和魏琦对视了一眼。

    他们哪能看不出士匄的提议看似很合理,其实是害怕范氏被公族拖进大坑里。

    要不要牺牲赵氏?

    又或者说,不要让赵氏离开新军去祸害其他人?

    赵武装不了了,脸上出现了很明显的苦涩。

    至于说让赵武去指望自己那位姐夫?一再经受打击,并且也不再是小孩子,他太清楚想让人支持要有些前提,比如有被利用的价值。

    吕武先询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其余意见,没人反对士匄的提议,通过了士匄的提议,再说道:“如此,韩起可为新军尉。”

    一句话让大多数人明显一愣。

    不是要打压韩氏吗?怎么给没有公职的韩氏一个“卿位后补”的位置啊???

    魏琦最为迷惑,眼睛盯着吕武想得到一个解释。

    吕武说道:“公族实弱,赵氏亦如此,韩氏增补新军于国有利。”

    俺完全是为了不让新军真的废掉啊!

    是不是很高风亮节?

    大家一想也对,再次增设卿位与恢复新军建制,不就是因为跟楚国的争霸之战打得比较艰难嘛。

    没有战斗力的新军对谁都没有好处,是吧?

    他们看吕武的目光就带上真心诚意的尊敬了。

    稍后,吕武去找到晋君姬周,先是讲了一小会的废话,话题转到卿位安排方面。

    晋君姬周一再试探,没有得到吕武的正面回应,明确提出要让羊舌肸获得卿位,能看出吕武想拒绝。

    “寡人苦也。”晋君姬周是真的苦,用悲伤的表情看着吕武,说道:“阿武,你我微末相识,看在往昔情份帮帮寡人。”

    一场“沫之战”让公族损失惨重,不弥补的话,公族首先就要找晋君姬周的麻烦,后面就更别奢望公族能奋发拼搏了。

    吕武与晋君姬周对视,看上去很是犹豫,非常勉强地笑了笑,才说道:“臣尽力而为便是。”

    狗是真的狗。

    人?看这一系列操作,吕武不可能好好当个人。

第605章: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以为只是吕武一个人坏吗?并不是的。

    用后世的标准,当今的所有贵族包括一国之君,一百个里面没有一个好人,超过数万个贵族可能出现一个好人。

    不是其它,一切只因为贵族很顾家,干的事情就是往自己家里搂好处。

    只是吧?无论任何年代,谁不往自家搂好处,看就看干得过不过分而已。

    相比以后的门阀世家,当前的贵族会显得非常善良,他们不会故意去折腾自家的某某谁,也不是故意苛待自家的谁谁谁,比起其他群体更守既定规则。

    好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以各个层次的人来看,一系列盘剥丝抽茧下来,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绝对的好人,需要看某个谁的屁股坐在什么立场。

    用广而大之的标准,吕武仅是心怀一统天下的理想就属于伟人的一种。

    而伟人并不是绝对的光明、正义、善良,看的是有什么理想,有没有去在做。

    吕武当然有在做事,没有肢解晋国之前,对外干的事情哪样没有让晋国得利?

    有人说小胡子本来可以成为一名伟人。他依靠选举成为首脑,重振了德三的经济,不能成为伟人的原因是发动战争。

    那是胜利者的胡说八道。

    不管是发动战争,还是搞种族灭绝,小胡子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所在民族的复兴和获取霸权。

    另外跟洗地没什么关系,错的真就小胡子?他是民选上台,发动战争等于是民族大多数成员的意志,锅不能只让一个人去背。一衣带水的那个岛国,搞全国缩衣节食支持入侵,也不存在无辜的人。

    古往今来多少人干过发动战争和种族灭绝的事情?成功了的成为伟人,失败了只能任人评价了而已。要命的是被为之奋斗的那些群体抛弃、唾弃、再进行无休止的谩骂。

    封建时代有一句话讲得很透彻和残酷“杀一是为罪,屠万即为雄”,好像大多数的伟业还真跟杀戮有关,是不是能理解为人类其实是崇拜和崇尚暴力的呢?

    “今岁之雪大也。”魏琦看着有点惆怅。

    魏氏的发展大体上良好,不应该让魏琦这副模样。

    吕武琢磨着魏琦的身体也算硬朗,没病没灾的不必过早忧虑什么,是发生了其余的什么事情吗?

    魏琦低沉声说道:“相……去了。”

    吕武懵了一下。

    是魏相吗?

    吕武回忆了一下,心想:“是很久没有见过魏相了啊。”

    魏相是晋国的第一才子,出使秦国写下《绝秦文》,骂到秦国君臣都叫好,注定会被历史所记载。

    事实上,魏相已经远比历史上长命,不然在十年前(公元前573年)就该病逝了。

    魏相是魏琦的嫡长子,理所当然会是魏氏的下一任家主。

    现在魏相英年早逝,魏氏内部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魏氏的魏琦这一支也着实是不幸,一家子就没有一个长寿的人,并且因为魏相逝世,魏琦其余子嗣恐怕不好跟自己那些堂兄弟争,等于是他们这一支努力和奋斗恐怕是在给魏氏的其他人开路了。

    为什么魏琦的其他子嗣不好跟魏绛的儿子们争?春秋讲的是“宗法”,也就是以“宗族”治家和治国,大宗在天然拥有名份便利,特殊情况能让小宗顶上,过了特殊时期就该回归“本源”了。

    因为魏相多活了十年,不像历史上连子嗣都没有留下,魏琦的烦恼之处肯定是怎么把权力过度到魏武手里。

    魏武是魏相的嫡长子,也就是魏琦的嫡长孙,算是吕武给这个平行时空带来的众多改变之一。

    吕武无法插手魏氏内部的权力分配,得到魏相的死讯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露出一脸的沉痛和哀思。

    “已故元戎皆托家于你。”魏琦转头看向吕武,有着很明显的好奇。

    是哦。

    按照中行吴和智盈的说法,他们的长辈都在临终前讲了一下吕武可靠,值得托付之类的话。

    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可靠什么的,有栾书的前车之鉴,再评价谁可靠会很搞笑。

    可能是智瑩和中行偃一直以来认为吕武不简单,再来是阴氏打从事实上很强大,认为有能力庇护智氏和荀氏(中行氏)吧?

    吕武与魏琦对视,心想:“不是吧,要将魏武托付给我?”

    那一刻,吕武的心脏跳动速度加快,觉得天上要掉馅饼了。

    魏琦却是转了话题,说道:“楚军径直归国,来岁或可复来,我驻‘虎牢’多费军资,众‘士’已有怨言。”

    他们在“沫之战”取得胜利,没获得卫国大河北岸城邑之前,得到的收获几乎算是没有。

    所以了,孙林父真的是给吕武送了一份大礼,要不哪怕是“沫之战”取得大胜,晋国贵族还是会埋怨吕武打了一场亏本的战争。

    没有能力带领晋国贵族获得好处的元戎,哪怕是对外战争一胜再胜仍然要受到唾弃。

    以阴氏的历史底蕴来说,吕武能够爬上元戎宝座的原因太过于复杂,占了大头的绝对是屡次出征都能给大家带来能看得到的好处。

    吕武一脸思索,说道:“楚军归国,我仍需留滞‘虎牢’。”

    不跟楚军打,也要去郑国收获一波的。

    另外,屯兵“虎牢”有利于操作卫国。

    从国际形势上来讲,晋国在“虎牢”屯驻大军还能给宋国更多的安全感,再让吴国有更大的胆气和决心发动对楚国的入侵。

    中小贵族受不了了很正常,他们光有损失没有收获,超过正常纳赋的时限还要封主来保障出征军队的后勤。

    吕武知道魏琦想回去白发人送黑发人。

    讲道理,吕武跟魏相算是发小,于情于理也应该去送一送。

    “上军佐留于虎牢,余‘卿’可归。”吕武不能帮晋君姬周做主,留下士鲂是因为年纪大不需要去葬礼。

    魏琦深呼吸一口气,非常欣慰地说道:“可也。”

    以职位来说,魏相其实没有担任什么官职。

    不管吕武之前是什么成份,他现在是晋国的元戎和秦国的执政,特地回国参加魏相的葬礼,无疑是从里到外都异常的给面子。

    诸夏一直以来都是人情社会,标榜公私分明的西方则是能干不会说。

    现实情况是什么?诸夏这边至少嘴巴和做法一致,西方则是说一套做一套。

    实际上,阶级固化才是西方社会的真相,要不一直强调血统为哪般。

    多少人发达之后,不说是发小什么的,亲爹亲娘都能置之不理。

    身份地位再高,失去了人情味之后,已经是权财的奴隶,想要有一个好人设绝对不能那么绝。

    “阴卿将归国?”晋君姬周有些没搞明白吕武想干什么了。

    吕武说道:“相于冬至病逝。”

    谁?

    晋君姬周一下子没想起魏相,回过神来带着感情说道:“天不眷我?为何国中英年复又早逝。”

    老天不看顾晋国啊!

    好些个青年才俊没得到发挥,怎么一个个就早早病逝呢?

    比较出名的是智朔,他长久以来一直在跟士匄争晋国第二才子的地位,随时准备对晋国第一才子的地位发起冲击,结果先发病,后来更是很突然的猝死了。

    现在又有一个魏相?

    晋君姬周不迷信,要不然都该怀疑晋国是不是遭到老天爷的针对了。

    臣子的嫡长子病逝,身为国君没道理去参加葬礼。

    如果一国之君去参加臣子子嗣的葬礼,没事都会搞出事来。比如谁谁谁是跋扈的权臣,敢逼迫国君来给自己儿子送最后一程。

    晋君姬周问道:“另有‘卿’归国?”

    不是什么好事,魏琦不会大张旗鼓地通知每一个人,他特地亲自告诉吕武的原因是,阴氏与魏氏是可靠的盟友,再来是吕武跟魏相的私交非常不错。

    其余的人能不能得知魏相病逝的消息,要看魏琦会不会将风声放出去。

    吕武摇头说道:“臣并未一一告知。”

    没那么回事,哪有吕武去给魏相搞场面的道理,该是魏氏自己去操作,吕武再去给站个台。

    晋君姬周开始问起明年要做什么,他们留在“虎牢”又该小心一些什么。

    吕武心中早有行动计划,说道:“上军佐留驻‘虎牢’,明岁兵发燕(南燕),再入郑国。”

    晋君姬周一想也是,以士鲂的年纪最好别去参加魏相的葬礼,肯定也就留在“虎牢”了。

    “为何攻打燕?”晋君姬周问了一个傻问题。

    吕武说道:“灭燕震慑卫、郑。若郑归于我,再灭睢水、南山之戎犒劳于曹。”

    晋国灭掉南燕肯定没难度,无罪攻伐就显得很过分了。

    现在哪个国家再怎么强大,不能无缘无故地去欺压弱小。

    名声看着好像不敌硬实力?等到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时代,名声就是个屁。架不住当前时代有个好名声比什么都重要啊!

    吕武看到晋君姬周迟疑,明白是为了什么,说道:“范氏自有理由。”

    晋君姬周懂了,攻灭南燕是几个“卿”早就商量好,才来最后通知的寡人啊!

    消灭睢水、南山的戎人部落加强曹国?晋君姬周对吕武这一项操作,再一次看到了吕武的政治智慧。

    晋国不是要收割卫国吗?哪怕是卫国本身活该,肯定要让其余列国心惊胆颤,外加出现一种兔死狗烹的悲凉戚戚感。

    有了晋军特地去消灭睢水、南山之戎来犒劳曹国,以往曹国就对晋国非常顺从,再加上曹国君臣实力不强却敢打敢拼。这样的小弟难道不应该扶持吗?

    所以,扶持曹国不但能抵消一些负面影响,还在做给其余小弟看:来来来,瞧一瞧看一看啦,服从我者有肉吃,违逆我者必遭其祸。

    力所能及的地方安排妥当之后,吕武、士匄、魏琦、解朔、中行吴、赵武,一下子走了七位“卿”,将晋君姬周、士鲂和大多数贵族留在“虎牢”。

    他们只是带上必要的护卫力量,大军并没有带走,再一次来到“虎牢”则必然带上更多的军队。

第606章:国君挖坑,阴武敢跳

    大军出征在外,晋国内部并没有发生什么狗屁倒炉的事情。

    一来是国君和众“卿”都走了,也就等于有实力又有能力搞事的那一批人都不在国内。

    再来嘛?没那副身板在爆发国战期间搞东搞西,怕是死的不够快又不够惨。

    从平面地图来看“虎牢”距离“新田”约有两百公里,赶路当然不是看直线距离,需要考虑到实际路况。

    也许从平面地图看只相隔四百公里,真正走起来却是要赶上千公里的路。

    说白了就是,没有飞机这一种交通工具之前,无论是要去往哪里,要赶的路程绝对比平面地图看到的更长。

    吕武等人耗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才从“虎牢”回到“新田”,远比以往耗时更长久的原因是冒雪赶路。

    其余人还能在“新田”休息一下,魏氏的一帮人以及魏氏的附庸则是停留一下都没有,需要立即赶往“魏”地了。

    话说,魏相凉了大概半个月才通知到魏琦,他们从“虎牢”赶回“新田”花了一个半月,接下来还要等待至少半个月才能让凉了的魏相下葬,遗体肯定被冻成冻肉了。

    这么个年头想要成为“冻肉”可不容易,身份地位或是家族实力不够格,葬身之地可能都没有。

    作为晋国元戎的吕武没有办法立刻前往“魏”地,甚至连处理家事的时间都很紧张。

    晋军取得了“沫之战”的胜利,用俘虏楚国令尹子囊抵消了楚军再次饮马大河的负面影响,交战就会产生伤亡,获得胜利的晋国光是战死的数量就超过三万,另有近万人终身残疾,无法找到尸体的失踪人数接近两万。

    失踪的数量怎么会那么多?

    真正懂军事的人不会有那种问题,一场战争之中什么样的人最多不好说。没有任何疑问的话,失踪的士兵为什么会很大,一直是一个迷。

    一下子折损了那么多,其他国家会怎么样是他们的事,晋国这边的贵族必然会讨说法。

    在这个时候,什么国君或元戎通通不管用,各个家族就是想知道损失值不值得,得到个“值得”的答案会再问:“好处在哪,倒是拿出来补偿呀!”

    但凡是得到个“不值得”的答案,他们就能理直气壮地发泄了。

    以往吕武是作为观众或参与者在看栾书、智瑩、中行偃的戏份,轮到自己面临各家贵族的问询,心情老复杂了。

    “每一次都要面临这样的场面,就算是作为元戎又怎么敢懈怠呢?”吕武看着坐在下方的一众贵族,心里想着。

    这一刻,吕武还想到了晋商与“老板”,琢磨着不愧是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两千五百年之后依然是同样的德性,见不得吃亏啊!

    吕武轻咳了一声,下面的交头接耳立刻得到制止。

    “卫之大河北岸尽归于我,诸位家中于‘沫之战’有功必得赏赐。”吕武看见的是众人一愣,随后一个个笑得像是个傻子。

    吕武又说道:“燕人无德,复不得土,范氏攻伐乃是应天之举。”

    敢情好!原来除了卫国大河北岸的城邑,还有一个南燕等着被瓜分啊?

    这一下全消停了。

    接下来进入到他们为吕武夸功的时刻。

    吕武还真不会将所有的好处分给卿位家族,顶住再大的压力都会扒拉出中小贵族应得的那一份。

    另外,其他家族对飞地不反感,好些家族的封地压根就是七零八落哪块区域都有,阴氏讲究的是将封地连成一片。

    吕武需要在接下来谋划晋国贵族置换封地的操作,阴氏应该跟谁置换封地,封地又是在哪个地方,没有回到“新田”前就已经算仔细了。

    拍完马屁的中小贵族离开,换了公族的封主上场。

    因为国君没有传回什么话,晋国国内的公族依然是以祁氏为首,肯定也就由祁午带着一帮公族封主对吕武行礼。

    这一次吕武回来,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通知祁午,说是祁奚死了的消息,并且还要讲清楚祁奚为什么会死,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死掉。

    其实这件事情本身该由国君来做,他毕竟是公族的“家长”,处理起来更加名正言顺。

    因为里面有着一些不光彩,再来就是公族的表现不但丢了晋国公室的脸,连带晋国的脸也差点被丢了个干净,国君巴不得留在“虎牢”不回“新田”,免得暴露了一些什么。

    “我父谢罪而亡?”祁午得到这个消息彻底惊了。

    吕武只能说祁午的演技还算不错,一些微表情比较不到位,破坏了整体的表演。

    不是在拿死人作伐。

    现在的贵族不是孤零零去军中,会带上自己家族的军队,少不了家臣随同出征,平时的联络都没有断,出了大事就更不可能不告知后方的家人。

    所以,祁午这是在进行必要的演戏,再争取一些什么。

    吕武清楚是怎么回事,该做的事情则不可能略过。

    祁氏在赵氏灭亡之后吃下的肉最多。这个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公族领头羊的资本之一。

    吕武回来之前跟国君讨价还价了很多,祁氏可以不遭到彻底的覆灭,一些封地和人口、资产则是必须交出来。

    以现阶段而言,国君没办法压制吕武为首的一众“常务卿大夫”,选择了最大程度的妥协。

    “以君上之意,祁氏可保‘祁’地,余下封地需渡让。”吕武说完就看到祁午脸色彻底白了。

    有公族往前一步想说点什么。

    吕武只是眼睛看过去,刚才往前一步的公族做了一个后退一步的举动。

    “羊舌氏接任卿位,肸(xi)为新军佐。”吕武仔细观察祁午的表情。

    很早之前祁奚可是救了羊舌肸一命,两家因为这件事情走得很近。

    在不久前,祁奚却是狠狠地收拾了羊舌氏一顿才获得了卿位。

    所以,国君操作让祁奚顶罪自杀的过程中,羊舌氏少不了推波助澜一番。

    果然,吕武就看到祁午用恨恨的眼神盯着羊舌鲋在看。

    羊舌鲋是羊舌肸的弟弟,年龄差距上面却是有些大。

    现年的羊舌鲋也就十三四岁,遭到祁午盯视露出了害怕的表情。

    吕武从袖子里拿出一卷纸张,上面列着需要处理的公族封主名单,有些死罪可免,活罪却是难逃;少数几个逃不了一死,家族的封地还要被收回。

    在吕武处置祁氏时,没有一个公族吭声。

    等待吕武念了几个处置名单,公族就彻底按耐不住了。

    “君上不在‘新田’,元戎非公族一员,居心何在!”贾硕看上去非常愤怒。

    贾氏也是公族,实力方面排在公族的中上游。

    有了一个胆子大的人提出异议,并且大大地内涵了吕武一下,其余同样有胆子的公族封主立刻跟进。

    “君上不归,非我所愿。君上为何不归?想必乃是对列位失望至极。”吕武同样知道这里面有坑,哪有外人来处置公族嘛。

    国君或许是想给吕武埋雷,再来就是丢锅。

    吕武则是有自己的想法。

    曾几何时一帮公族表态会对吕武马首是瞻,后来说翻脸就翻脸。

    吕武不是公族的一员,当时公族想借阴氏的势,阴氏何尝不能借公族的国中地位来操作一波?

    互相利用这种事情,过了时间段就各自忘了,后面该怎么来玩再重新定位。

    这一次国君想丢锅给吕武,或许是激起公族的不满,对吕武的怨恨什么的?

    吕武真不怕被公族恨,想到的是操刀狠狠地压一波,给予公族植入恐惧感。

    公族的封主很激动,越来越激动也就有人昏了头抽出剑。

    吕武战阵上都能玩无双,还能怕了一帮养尊处优的公族封主?

    当然了,吕武亲自冲上去砍杀会很过分,对站岗的甲士点了点头,没有当场杀人什么的,一个个抓住再捆绑了事。

    贾硕看着被捆绑的同伴,再发现自己竟然没什么事,懵逼地问吕武,道:“元戎为何放过我?”

    吕武诧异道:“贾氏于‘沫之战’尽力,于国有功,功过相抵,我为何处置?”

    一句话让被捆绑的公族封主有些懵,没有遭到捆绑的公族封主心里升起了希望。

    吕武继续念名单和处置结果,经过那么一阵闹腾,再有贾硕的例子,公族封主大抵上相信吕武会秉公处理,反抗意识大大降低。

    “贾硕那么骂都没事,阴武应该是执行君上的命令吧?”他们这么想。

    事实上,吕武傻了才无差别作妖,他要的是震慑,不是逼反公族。

    因为公族自己不争气,遭到的处置属于国家层次,并不是私下的报复、复仇、陷害什么玩意。

    按照商议结果来进行处置就好了,强加什么戏份呢?

    国中的贵族得知吕武处置公族封主,初听一下子觉得懵逼,有点回过神来品出不正常。

    大家都是贵族,该懂的套路多少要懂一些,是吧?

    有些贵族担忧吕武掉进国君挖好的坑。

    有的贵族则是发现吕武处理起公族顺心应手,并且公族封主还没有过于激烈的反抗,控制不住心里面的狐疑,再产生诸多的联想。

    曾经,晋国也发生过非公族的贵族掺和处置公族,随后公族遭到很惨烈的清洗。

    然后……呵呵!

第607章:魏氏将何去何从?

    拥有处理公族的权利是晋国权臣的标配,历史上晋国的几个元戎都获得过相应的权力,下场算是有好有坏吧。

    最惨的莫过于赵氏,先是跟公族联姻,以为稳了就大手大脚做事,然后惹怒九成九的公族封主被清算了。

    晋景公时期的公族还算团结,爆发出来的力量惊呆了一大群人。

    随后,栾氏和郤氏在晋景公之后正式脱离公族成为“卿族”,晋国公族一下子就实力大跌了。

    晋厉公会恨郤氏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绝对是受到公族封主的影响,再受到一帮不如意宠臣的唆使,又有栾书不断不断地加柴添火,一下子就跟郤氏不死不休了。

    在晋厉公之后,晋国公族陷入了衰弱阶段,实力方面却是依然不可小觑,差的就是一个能服众的领头羊而已。

    祁氏本来可以当好那个领头羊,耐不住祁奚看到栾氏、郤氏、韩氏先后来个华丽的转身成为“卿族”,哪可能不心动的嘛!

    那也是晋国之君自己惹下的祸事,谁让“曲沃代翼”发生之后,几代晋君杀公族杀得太狠,导致现有公族的封主害怕再来一次。

    另外,晋国谁不希望获得卿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晋国公族的封主难以获得卿位成为一种公认的事实,不让卿位家族知道自个儿想脱离公族的身份,没可能获得卿位的!

    祁奚的表现更是让其余公族的封主看到了另一个现实,近一步加剧了公族内部的离心离德。

    吕武在祁奚成为“卿”之后就觉得祁氏好不了了。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

    晋君姬周以为祁奚是在对卿位家族搞烟雾弹,哪想到祁奚是真的要脱离公族啊!

    这尼玛!

    寡人费了那么大的劲,扛着多少政治风险,好不容易为公族争取一个卿位,结果祁奚竟然特么要跳反???

    没得说,必须弄死!

    不弄死,寡人跟祁奚姓!

    所以能够明白几个卿位家族不想放过祁氏,晋君姬周只是稍微挣扎一下就妥协了吧?

    “主,不可待公族甚于严苛。”蒲元认为自己必须进行提醒。

    吕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蒲元原先是郤至的家臣,在阴氏过得挺好,慢慢受到重用,不想看到阴氏赴赵氏后尘。

    这一次吕武是代表国家在处置公族,为什么众人会有一种公器私用的想法?由此可见哪怕公族变得没用,他们的身份就注定会令人处理起来产生忌惮。

    吕武没想过多的做什么。

    遭到处置的公族封主,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认命,他们会做的事情无非就是一哭二闹三自杀。

    到时候吕武可以看看晋君姬周是个什么反应。

    如果晋君姬周遭到哭闹就放弃处置有罪的公族封主?作为执行人的吕武不会进行反对。

    丢的是晋君姬周的威严,又会让晋国贵族觉得晋君姬周处置不公,侥幸逃过一劫的公族封主也不会感激晋君姬周,谁吃亏谁知道。

    晋君姬周要是真的在公族封主的哭闹下妥协,会承托出他的能力很是一般般。

    一旦晋君姬周不妥协?仅是得到一个让公族再次勃发奋斗的期盼,不会有额外的加分了。

    毕竟,公族的罪行又不是谁给强加在脑袋上,他们是真的懈怠外加变得没用了。

    吕武抽出三天的时间用来处理家事,主要了解长子吕阳的人生轨迹,随后启程前往“魏”地准备参加魏相的葬礼。

    魏氏的家主失去了继承人,不是晋国的贵族心里阴暗才导致大多数人觉得魏氏好不了了。

    任何一个家族失去精心培养的继承人都好不到哪去,甚至会引发家族内部出现乱斗,没有爆发乱斗也打乱了家族的发展规划。

    阴氏是魏氏的盟友,未来的十数年还需要相扶相持,出现一个不想再跟阴氏一块玩耍的继承人,哪怕不会马上让阴氏与魏氏的同盟破裂,双方的关系也绝对不会像之前那么和谐。

    “元戎以为何人得利?”士匄问得没头没尾。

    吕武却是听懂了。

    大家都认为魏琦很难将权力把持在他们这一支,下一代的魏氏宗主要回到魏绛这一支了。

    在这二十来年之中,魏氏的老一辈已经凋零得只剩下魏琦一人,第二代先前是魏绛、魏颉和魏相,魏相病逝剩下了魏绛和魏颉。

    魏绛是魏氏大宗的话事人。

    魏颉则是魏氏的小宗令狐氏家主。

    之前有太多事情让魏氏的内部很团结,比如魏颗和魏悼子在短短三年内先后辞世,没人跟魏琦在成为“卿”之后上演塑料兄弟情。

    魏琦还活着能扶魏相一程,魏氏大宗的魏绛有想法也要憋住。

    早就别出的魏颉看到魏琦(栎阳氏)能取而代之,会不会产生什么想法?

    魏相活着自然没那么多事,他这一去留下老父亲和年幼的子嗣,魏氏的内部状况就回到了魏悼子去世后的局面,魏琦应不应该将权力过度给魏绛呢?

    吕武怎么觉得士匄就盼不得魏氏好?

    只是吧?晋国仅数十年简直就是“你唱罢我登台”的没完没了发生家族内部权力更替,给当代人留下太多负面的例子了。

    影响最大的就是智氏和荀氏、中行氏的分家,要命的是智氏偏偏还在短短十数年一再壮大,实力方面一度有点要超过本家的趋势。

    尽管智氏最后的下场很不好,发达的轨迹还是被众家看在眼里,注定会让一些有想法的小宗觉得发现了新大陆啊!

    “魏”地跟“新田”有点距离,大冬天只下雪还好,一旦再下雨,对赶路的人简直太不友好了。

    吕武跟士匄、解朔、中行吴、赵武结伴,一起到达“魏”地时就是顶着雨夹雪的天气。

    碍于天气着实不允许,魏相的葬礼再一次延后。

    魏琦没找吕武提过魏氏内部的事情,见面了只是进行正常的社交。

    他们抵达之后能看出魏氏的内部气氛还行,看不到什么剑拔弩张的场面,同样看不出魏氏几个重要的家族成员表现得多亲密。

    这么一副景象就让外部的人看不懂魏氏因为失去魏相将发生什么事了。

    吕武当然是打从心里希望魏琦坚定地让魏武接班,再托付给自己照顾。

    真的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吕武一下子就对荀氏(中行氏)、智氏、魏氏的家族内部有名正言顺的干涉权啦!

第608章:没有永远的盟友

    智氏已经大不如前了,家族只剩下“智”一块封地,其余全部都被收回再分配。

    在智瑩和智朔没有故去之前,智氏跟阴氏已经约定联姻,吕阳将会娶一个智氏女。

    换作是到更现实的年代,智氏已经没落下去,阴氏就算悔婚顶多也就是被人指指点点一小段时间,甚至可能大家觉得解除婚约才正常。

    毕竟,阴氏正在蒸蒸日上,老智家则是下坡地走得有点大。

    以当前的社会习俗和贵族品德标准,吕武当然不会对智氏悔婚,敢那样干几乎就等于不用混了。

    所以,不知道有多少家族觉得阴氏可惜了,下一代家主竟然会娶一个对家族没什么帮助的女人。

    跟阴氏下一代会联姻的还有韩氏,很早之前吕武跟韩厥有过约定,会挑选出一名嫡女嫁给韩氏嫡子。

    从即时的阴氏和韩氏地位来判断,阴氏跟韩氏的婚姻肯定是嫡长女嫁嫡长子,要不然就是一种不匹配。

    因为阴氏和韩氏还没有正式联姻,只是一种婚事的约定,阴氏女与韩氏男没真正成婚之前,两家该是什么交情就是什么交情,等待进行婚礼之后会变得不一样。

    吕武为什么需要表现出看顾赵武的一面?还不是因为阴氏主母来自赵氏,怎么都要表现出有人情味的一面,让大家觉得阴氏之主是个人。

    恰恰因为智氏和韩氏都没落了,相反阴氏异军突起,没有人会觉得阴氏想从智氏和韩氏身上得到什么,只会觉得阴氏守原则有信誉。

    当然了,吕武打从实际上也没想把只剩下一块封地的智氏怎么着,也许以后还会带着智盈一块奔向新生活呢。

    韩氏跟阴氏的联姻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护身符,使得吕武无法明面上对韩氏怎么样。

    光是吕武不去进行针对,韩氏就该烧高香了。

    “我已举荐你为新军尉。”吕武看到韩起频繁眨眼睛再露出感激的神态。

    那个什么“尉”有几个种类,其中“军尉”可以视作卿位后补。

    各个军团的“将”和“军佐”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军尉”其实也有除了军团职权外的一些权利。

    各军团的“军尉”能管的事情挺多,当作一个军团主将的“司机”加“秘书长”来看待就是了。

    他们还要担负起军团主将御戎的职责,也就是战时当车夫。

    然后,军尉还能监督军司马对军法的执行。

    军团之外的职责跟“小号”司寇差不多,也就是能在某个战区拥有执法权。

    仅仅是最后那一个权利,军尉就能对战利品下手了。

    因为现在法律不健全的关系,想要搞操作简直不要太容易,贵族光有爵位很难将家族快速发展起来,有个一官半职就不一样了。

    韩起是真心感激,心情激荡之下说道:“元戎需提防中军佐。”

    这一句话说出去,韩起其实是在心里挺后悔的。

    范氏从去年就开始拉拢韩氏,有数的几次见面中,士匄对韩起做出了一些承诺,想要的回报则是韩氏成为范氏的助力。

    不是附庸。

    大家都阔过,韩氏虽然失去了卿位,家族的体量和实力还是摆在那里。

    范氏要求韩氏成为自己的附庸?非但拉拢韩氏不成,接下来两家还要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

    就说吧,范氏到底想干什么!?

    竟然要老子当附庸?下一步是不是要开始蚕食韩氏,哪天给吃干抹净了!

    吕武的反应比较平淡,说道:“匄为中军佐,如何不目视元戎座位。”

    范氏是明面上的晋国第一家族,他们只是内部出现麻烦,再来就是短时间内扩张太迅猛有点消化不良,选择了比较稳妥的蛰伏而已。

    晋国没有不想当元戎的“卿”,中军佐距离元戎也就半步之遥,死盯着就对了。

    韩起勉强地笑了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继续哔哔就是在挑拨阴氏和范氏了。

    上一次卿位轮替,谁不知道是士匄主动让贤,会成为千古美谈的哦。

    而在这一件事情上面,吕武虽然是属于当仁不让,还是欠了范氏的人情。

    不远处的士匄看着吕武和韩起在聊天,观察了一小会两人的表情,想道:“韩氏还是想靠拢向阴氏。”

    这话就是说,韩起之前对范氏的拉拢没兴趣,或是兴趣不大,相反盼着吕武伸出友谊的小手?

    十多年前,韩氏、魏氏和阴氏一块玩得挺好,当时的韩氏是小集体的老大,阴氏属于什么都不是。

    作为老大的韩氏在韩厥的控制下显得极其不合格,要不哪能变成现在这种局面。

    今时今日,韩氏没有了“名正言顺”,尽管失去了卿位有几年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纳赋额度,无法再从负责邦交的各个诸侯国收到好处,导致韩氏的经济实力急速下降,伤筋动骨什么的则是暂时没有发生。

    韩起问道:“我与武当如何?”

    吕武还没有说卿位的安排吧?

    韩起怎么就笃定赵武会继续待在新军呢?

    只是一些事情的确很容易猜,尤其是赵氏在“沫之战”的表现有些拉垮,唯一的高光时刻还是使用“不讲武德”的手段。

    吕武就对赵武招了招手,等赵武过来才说道:“阿武便为新军将,今后需与阿起相扶相持。”

    亲们,盯紧了公族啊!

    关于韩起会成为新军尉?赵武一开始就知道了。

    因为韩起担任新军尉是吕武的举荐,搞得赵武觉得自己好像有些事情想错了?

    比如,阴氏和魏氏要谋划针对韩氏。

    也就在刚刚,吕武才确认赵武没有对新军尉任命的消息告诉韩起,心里还是感到满意的。

    当然也不能排除韩起的演技足够好,能够骗过吕武。

    做人情这种事情,现在跟以后不一样。

    以后的玩法是由旁人去告知,施恩的人再风轻云淡,逼格有了,受到感激不会少。

    限制则是举荐再亲口告知,人情才做得足。有人早一步搞剧透?人情就不是那么足了。

    这时,将魏相棺木送入墓室的魏氏族人出来,他们以远近的距离开始答谢前来参加葬礼的客人。

    魏琦带着魏绛和魏颉过来。

    他们远远的就看到吕武、赵武和韩起站在一起,三位魏氏已经用眼神互相对视过。

    是不是该说吕武这人干什么都想得长远又有针对性,并且显得过于现实了一些呢?

    这不,魏氏好像要出现问题,不知道与阴氏的盟友关系能不能保持下去,又给吕武先人一步进行布局了。

    魏颉刚才就在纳闷为什么要用眼神交流,到现在都还迷糊着。

    这位令狐氏的家主,他三十来岁的年纪,有着五六十岁老人的身体状况,近期也是一再大病。

    他们的一些怀疑很有道理。

    说白了就是吕武怀疑与魏氏的盟约变得不可靠,赶紧地将韩起拉到身边。

    阴氏能跟魏氏合作,难道不能跟韩氏合作?

    卿位什么的?看一看解氏就知道了!

    解氏是吕武给扶上卿位,并且一扶就是两回。

    韩氏是个什么实力和底蕴,解氏又是个什么情况,脑子没坏一琢磨就该明白了。

    以吕武的家族实力、手腕和当前的地位,想让韩氏恢复卿位会很难吗?没有的事!

    魏琦带头行礼,魏氏的族人跟上,没有讲什么话就往下一位客人那边去了。

    “我与阴氏之盟不可破裂。”魏琦低声交代魏绛。

    魏氏内部已经开过大会,魏琦一旦有个什么不测,不是魏相的嫡长子魏武接过魏氏权柄,会是魏绛成为魏氏的家主。

    从这一点来看,魏氏根本没外人想得那么复杂,不愧是一个非常团结的家族,内部压根就没什么矛盾。

    魏绛没有马上说什么,思考了一小会才说道:“魏阴之盟可维持。”

    没有将话说死?

    这是猜测吕武在搞“后路”,不开心啦???

    魏琦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还是没有说出来。

    他琢磨着自己怎么还能活个十年以上?十年以内跟阴氏保持盟友关系,足够魏氏将基础打牢固。

    下一代人有自己的想法?谁能清楚十数年之后,局势是个什么样子。

    葬礼结束,一众客人已经可以告辞。

    吕武知道这种场合不是什么谈话的好时机,告辞踏上前往“新田”的路途。

    因为同路的关系,自然又是一大帮子的人结伴一块走。

    士匄在踏上回归“新田”的路途后,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有机会就凑到吕武边上,搞得赵武和韩起非常纠结。

    后面有机会和没机会一再凑到吕武身边的还有中行吴这位小伙子。

    中行吴在吕武特地招呼韩起就大致猜到什么情况了。

    荀氏(中行氏)跟韩氏没有根本利益上的矛盾,两家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却是都面临自己的困难。

    在晋国有困难和麻烦该找谁?毫无疑问是元戎比国君管用多了!

    元戎能庇护某个家族,同时能进行扶持。

    晋国的国君在晋厉公进行作死后,失去了庇护某人的资格。这是众“卿”要国君远小人而近贤臣。

    小人当然就是除了“卿”之外的所有人。

    贤臣不就是他们这些“卿”嘛!

    扶持什么的?国君有大义名份,耐不住少了元戎的认可一样没戏。

    相反国君不想将事情搞得太难看,元戎有什么提议最好是进行通过。

    “元戎拉拢韩起过于明显,阴氏与魏氏或是已经互不相信?”中行吴不傻,是一个挺聪明的人,眼睛看着同车的吕武和士匄谈笑风生,又想道:“也可能是单纯不想让韩氏靠拢向范氏?”

    他现在需要搞清楚的是吕武到底是为了上述的哪一个原因,好在接下来选择自己的立场定位。

第609章:怎么才能抱紧阴氏这条粗大腿啊?

    中行偃在临死前严厉警告中行吴不能靠拢向阴氏的话,不要得罪吕武这个人。

    有些人在将死时会回忆非常多,很多以往没有琢磨明白的事情会一下子整理清楚。

    没有任何疑问的是吕武非常会钻营,每一个特殊时期总能分辨出谁将得势或是马上倒霉,再发挥出自己的利用价值得到拉拢,去在事件中获得一份好处。

    中行偃觉得吕武的眼光太可怕了!

    阴氏任何时候都是朋友远比敌人多,偏偏敌人还不觉得是最大的威胁?这样的人不能与之为敌,要不然想解决也拉拢不到愿意一块动手的盟友。

    荀氏(中行氏)的现状比较紧张,家族在十数年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各家实力一再上升,荀氏(中行氏)却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因为智氏“单飞”的关系弱了一波,维稳成了中行吴的唯一选择。

    中行吴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单纯靠拢向吕武得不到重视,有肉也分不到肥美的那一块,狠下心来想好好地表现一次,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好得到重视,才会在“沫之战”那么卖命。

    当然了,有中行吴太年轻怕遭到看轻的因素在内,两种需求合起来迫使荀氏(中行氏)不得不爆发一波。

    “阴氏着力于西方与北方,与荀氏(中行氏)并无冲突。”中行吴扫了一眼荀会、荀家和中行喜这些长辈,想要得到什么意见。

    荀氏的历史很长,发家史也据有传奇性质。

    一个大家族怎么能没有数量众多的族人?

    中行吴算是小辈,头顶还有着很多长辈,尽管是作为家主,好些事情还是无法自己做主。

    他的一众长辈并不简单,能够说很少有安份的。

    拿中行喜来说吧?这位跟中行偃同辈的家伙,他是栾氏坚定的盟友之一,曾经试图想要尽起自家的兵力救援栾氏,遭到荀会一记闷棍没干成。

    荀会跟智瑩的感情极好,很多时候屁股坐到了智氏那一边。

    在针对中行偃和智瑩的刺杀发生之后,荀氏(中行氏)就是由荀会在在查,一度差点化身疯狗来着。

    荀家的立场比较模糊,或者说完全没什么立场。这个跟他很平庸有关联,拥有自知之明也就不想搞东搞西,安份过小日子才是正经事。

    一大家子,一个人就有一颗脑袋,有脑袋就能产生思想,存在思想就有追求,很少有家族能够像魏氏的内部那么和谐。

    中行吴再次扫视了一眼自己的长辈,见他们不说话,没有什么着急的地方。

    硬要有个排名的话,荀氏(中行氏)认为自己是在晋国卿位家族的中游位置。

    要知道也就在二十年前荀氏(中行氏)不敢说第一,排名在第二总是没跑的。

    所以说,智氏的独立对荀氏(中行氏)的伤害很大,再来就是中行偃当家时期原地踏步让荀氏(中行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阴氏强也!”荀家觉得靠拢向阴氏挺好的,能够得到一个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结果。

    没有人开口说阴氏不强,他们甚至觉得阴氏比范氏要强一点。

    只有“一点”不是阴氏的人口、资源、财力和武力比范氏低,光有那些优势也不能判断阴氏比范氏强,需要看家族的历史底蕴和人脉关系。

    一个家族的历史底蕴越悠久,想和谁结盟就更有优势。这个是祖祖辈辈给后代留下的一种无形资产。

    荀会说道:“阴子乃是元戎,年岁三十四。”

    不出意外这位元戎还有好多年能活,再看吕武表现出来的能力,压制一代人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冬天马上就过去,新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要来临。

    以公元的纪年来算,冬天没结束就算是到了公元前562年。

    他们回到“新田”之后的事情很多,赶紧地让家族做好明年的备战是其一,再来就是职位带来的一大堆事情。

    “元戎亦是秦国‘庶长’、‘大良造’。”中行喜一直纳闷国内怎么那么多人会忽视这一点。

    一人身兼两个国家的要职。这个人还要管理自己的家族,能顾得上来不?

    “我闻元戎欲与魏氏置换封地,解氏、赵氏、范氏亦牵扯其中。”荀会看向中行吴,问道:“今日便是为此事召唤我等?”

    中行吴没有马上说话,想什么似得寻思了一小会,才说道:“元戎欲以‘原’、大河之北多地,置换魏氏‘栎阳’、‘高陵’、‘徦’、‘桑田’。此间魏氏城邑元戎皆欲得,魏氏欲得何处,元戎尽可周旋。”

    其实就是更加让晋国的所有家族坚定一点,也就是吕武想要发展的方向是西面和北面,对南边和东边兴致缺缺。

    他们不能理解的是,封地东一块西一块是一件挺正常的事情,阴氏为什么非要将封地集中在一片区域呢?

    中行吴说道:“元戎寻中军佐,亦提议置换封地,使‘黎1’换取‘麻隧’。”

    “如此一来,阴氏除西境、北疆,余下无一座城邑?”中行喜非常纳闷和惊讶地继续说道:“元戎先使‘温’置‘杨’,再‘原’膏肓之地,为何?”

    是啊,到底是为了什么。

    知道当初郤至抢“温”地抢得有多凶狠吗?得到“温”地的郤至这一支就直接发了。

    很久之前,他们以为吕武用“温”地换“杨”地是变相的扶持赵武。

    现在看来,吕武的用意好像没那么简单。

    当然,他们想不到吕武已经在加快布局,为阴氏取代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创造一个更好的周边环境。

    荀会问道:“众家如何应答元戎?”

    中行吴说道:“皆是欣然应允。”

    阴氏想得到的城邑不是各个家族的禁脔,相反阴氏拿出来的城邑很肥美,光是以产生的效益来判断,置换封地是各家占了阴氏的便宜。

    荀会想了想,说道:“如此,我家如何拒绝?”

    如果有几家拒绝阴氏还好,光只有一家,是嫌自己的小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吗?

    中行吴没有想要拒绝,很想知道吕武那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已。

    “阴氏、魏氏、韩氏、解氏,荀氏、中行氏、智氏,范氏、刘氏、巩氏、彘氏……”他在心里默念名单,觉得很有必要理清楚,什么都不知道,可不要将抱大腿做成了结仇。

第610章:来呀,一起玩化家为国的游戏

    吕武当然很忙,并且是超级忙碌的那种。

    以现在的处事方针,每一名贵族都是优先处理自己家族的事情,管理好了家族再来处理公务。

    这个当然是因为家族实力才得到身份地位的因素在作祟,再来就是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有那个脸去处理国家大事吗?

    阴氏的一帮小辈已经慢慢成长起来,换作是在其他家族里面,一帮小辈已经到了见世面的年纪,同时可以帮家族做事,一般是会得到一些差事的。

    吕武可不想给吕阳留下什么大麻烦,提溜一个吕欢当“备胎”已经足够,再多就是用养蛊的方式在培养下一代了。

    当然了,不是说吕武要放弃对其余子嗣的培养,纯粹就是对“王”的培养专注于嫡长子,再选出一个儿子当“王的备胎”,其余的子嗣培养方式不是当“王”,会有各自的针对教育。

    阴氏早就走上正轨,吕武需要控制的是大的战略方向,其余按照规划进行也就是了,谋求的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化家为国”操作。

    在这种管理方式之下,吕武就是担任总策划人和监督人的角色,再分配任务给家臣和附庸贵族干执行和监督的事情。

    本来还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用来监督家臣和附庸贵族的组织,考虑到当代的民情特殊,以至于吕武没有办法那么干。

    让家臣去监督家臣,或是附庸贵族互相监督?他们就该问一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哪去了”这样的话,再失望的辞职走人。

    必须明说的是,家臣绝对比附庸贵族更加可靠。

    家臣的地位是家主给的。他们只对家主负责,荣华富贵也是来自家主。

    附庸贵族就是带着家族投效的方式,他们有自己的封地,需要养活大一群人,产生的追求会更多、更现实、更迫切。

    “急送‘吴阳’。”吕武放下了手中的笔,再将书信放进一个木盒,进行妥善的蜂蜡处理。

    这是一封给吕阳的信,主要提醒不要将义渠真的打趴下,其余就没有多讲了,要靠吕阳自己去经历和领悟。

    义渠现在是秦国最大的威胁,也是阴氏用来对付秦国的工具。

    因为义渠时不时袭扰秦国北疆以及西北疆,吕武就能长时间地在秦国保持阴氏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再合法地征召秦国的贵族进行纳赋。

    战争会死人,也会让立下功劳的人得获得富贵。

    养寇自重,听说过没有?

    剪除明面敌人和潜在敌人,培养自己的爪牙,懂不懂?

    所以,秦国哪怕没有敌人,阴氏必须给找到一个敌人,不然很多事情会变得很不好操作。

    吕武让吕阳过去秦国的主要目标很简单,历练自己这个嫡长子的同时,建立属于吕阳的军功和威望,再让一帮小伙伴跟着一块得到成长。

    一同跟吕阳去秦国的年轻人很多,多数是来自阴氏的家臣,少数则是吕武精挑细选的附庸贵族子嗣。

    阴氏的家臣很有盼头的。他们跟着吕武一块富贵,还有机会能摇身一变成为贵族一员,连带分食一个国家的伟业都带着干,忠诚度什么的用数值来评判会很虚,想得到什么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换取罢了。

    “各家已集结完毕?”吕武看向刚过来的士匄。

    按照以往的套路,国内应该等春播之后才出兵。这个是为了不耽误农时。

    今年晋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光是需要灭掉的就有南燕和睢水、南山之戎,削弱郑国并使之成为盟友的事也必须干,再来就是从卫国获得大河北岸的城邑,还有监督齐国被肢解。

    对南燕和睢水、南山之戎动手对晋国不是什么大事,灭南燕用两个“师”的兵力都算高看,打睢水、南山之戎有点小难度。这两件事情被范氏承包了,他们也将获得最为肥美的那一块肉。

    士匄好像有点魂游天外的样子?他没听到吕武说什么,只是看到吕武说了点什么,回过神来先道歉再问了一遍,才答道:“正是。”

    范氏的士鲂在春季来临时就迫不及待对南燕动了手,以时间点来看正在攻略南燕,不知道战事的进展怎么样。

    士匄之所以心不在焉,主要是他们回“新田”之后没有多久士鲂就病了。

    讲实在话,士鲂的年纪真不小了,去年出征的时间那么长,冬季还是在外过的。

    幸好“虎牢”本身就是范氏的地盘,苦了谁都苦不到士鲂这位老人家,换作是在荒郊野外的话,也许回来的会是士鲂的遗体。

    年纪大的人平时看上去挺健康,一旦病了就是一件大事,士匄不得不为士鲂的身子骨感到担心。

    而吕武并不知道士鲂的情况,看出士匄很是心不在焉难免会多想。

    别看大家平时的相处看着挺正常还和睦,背后能少了互相算计马?

    这一次,吕武提议各家再次展开封地互换,理由是能获得大河北岸的大批城邑,接下来晋国需要压制东方和对南方一再用兵,国内各个家族的潜力必须得到挖掘。

    士匄的反应很直接,同意了阴氏想要置换封地的请求,再提出范氏的封地最好集中到南部。

    约是在五六年前,范氏看到阴氏一再争取封地集中,可能是得到什么感想也寻求那么干。

    比较让士匄感到苦恼的是范氏的封地很多,分得挺零散,尤其觉得哪块封地都不错,找不到好的置换目标。

    士匄的苦恼不知道多少人也想有,现实的是他们连一块封地都没有。

    这一次吕武提议灭掉南燕,再加上阴氏近一步集中封地的分布,一下子让士匄咬牙决定忍痛割爱了。

    范氏要先将封地集中在南方,再找机会灭掉郑国,或是一步步将郑国蚕食掉。

    吕武洞悉了士匄的计划后被吓了一跳,琢磨着范氏好像也要玩“化家为国”的操作啊!

    真的是那么回事吗?也许范氏的目标没有那么大,仅仅是看到阴氏那么干,再联想到阴氏短短二十来年发展壮大成那样,魏氏将封地集中后也发展快速,以为是找到什么秘笈了。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某些道理没有悟透没关系,自己不会,还不懂借鉴吗?

    有“专利权”的玩意需要悠着点,没有牵扯到“专利权”的方面明明都看到益处,不去学就太特么矫情了!

    吕武最近在思考一件挺严肃的事情,比如要是范氏也产生“化家为国”的想法,阴氏要不要跟范氏加强联系和合作。

    这种事情连试探都不能做,吕武需要近一步进行观察,同时有意识地开始促进范氏“制霸”南方的谋划。

    要是阴氏和范氏的目标一致?阴氏干起来会更轻松一些。

    “也许应该想办法进行清场了?”吕武心想。

    清什么场?

    好好猜呀。

    第一波要针对的肯定是晋国公族,再来就是那些没有站队的中等贵族。

    在清场的过程中,几个卿位家族肯定会一再“增肥”,同时也该是进入到卿位家族选择阵营的时刻了。

    “扶持韩氏防着魏氏反水太有必要了,免得发生猝不及防的事情需要阴氏自己扛。”吕武暂时没发现魏氏有什么不对劲,深谙该及早做准备的道理。

    不是还有解氏吗?问题是解氏真的有点弱呀!

    吕武听到士匄的话声,轮到他向士匄道歉再询问刚才讲什么了。

    士匄重复道:“我将与楚国大战,国内置换封地可行?”

    吕武比较诧异地说道:“十数岁各家置换封地多也。”

    晋国这二十来年还少了互相换封地的操作吗?

    在灭掉郤氏和栾氏之后,置换封地的动作最大,所有人都以为要起码十年的时间来喘息,结果不到两年各家就重新“焕发青春”了。

    置换封地麻烦的不在拖家带口干搬家的事。这种事情在春秋是一种常规操作。

    事实就是那样,哪个家族还没有换过居住地,那一次不是拖家带口,一个个家族对于后世感到忌惮的大规模迁徙早就习以为常了。

    大规模迁徙当然会存在麻烦和损失,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更需要担心的是谁给谁暗中下黑手,迁徙路途中袭击、袭扰什么的暴力活动,破坏耕地以及居住地。

    要不然就是互相换家而已,到了地头费点劲安排居住场所,再看顾好上一家播种下去的农作物,比一切从零开始要强得多。

    吕武和士匄聊了不少,刻意将话题集中在置换封地上面,少不了试探范氏未来的发展战略。

    士匄听出吕武的窥探了吗?讲了一些范氏的规划,寻求阴氏能够派人指导规划灌溉系统。

    吕武有意增涨范氏的“野望”,却是没搞白干活的事,一切按照规矩来就行了。

    士匄发现吕武比以往更好说话,不由产生了一些困惑和疑虑,心生了提防与戒备。

    所以吧,他们倒是很明白“不存在无缘无故的爱”这件事实。

    在巫的卜卦之后,得到了一个出征大吉的卦象。

    晋国合起来两个“军”规模的军队从“新田”开拔,又带上大批的粮秣以及武备,踏上了前往“虎牢”的道路。

第611章:阴武的大动作

    国内调动的两个“军”里面大多是来自中小贵族和公族,卿位家族出动的兵力没占多少。

    原因?卿位家族去年的损失比较大,再来就是卿位家族有军队驻扎在“虎牢”。

    如果一次次都让卿位家族包办,晋国那些独立自主的中小贵族也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了,是吧?

    所以,去年多个卿位家族为了救援国君和下军、新军已经竭尽全力,甚至损害自家成全大家,怎么轮也该轮到中小贵族顶上了。

    两个“军”之中,公族的比例占了大概三分之一,光是羊舌氏就出动了一个“师”加两个“旅”的兵力。

    这个是羊舌氏已经得到国君和吕武的通知,知道羊舌氏替补祁氏成为“卿”的一员。

    成为“卿”啦?以前可以抠抠索索,轮到要爆发不能拉稀啊!

    羊舌氏咬牙征调了上述那些兵力,还找相熟的家族进行借贷,用来采购兵甲等等物资。

    在晋国……,又或者说在当今“东方世界”范围之内,采买武器、甲胄等军事物资该找谁?优先选择当然是阴氏,接下来的选择对象才是魏氏。

    选择阴氏代表想要打造一支武备精良的家族私军,就是需要花大价钱。

    魏氏已经初步研究出自己的冶铁技术,质量方面无法跟阴氏相比,搞的依然是青铜的武备,价格方面跟以往没出现太大变化。

    并非魏氏不想降价,完全是制造成本就摆在那里,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赔钱还干什么买卖。

    实际上,阴氏的铁制装备从原材料方面比消耗铜要低得多,非常现实的是贵在技术的领先上面。

    任何一个时代,掌握尖端科技必然会财源滚滚,产品看的是质量和实用性、领先价值,并不是看使用了什么原材料。

    不独羊舌氏在出征前狠狠地花了一大笔钱,几乎所有出征的家族都有那么一个经过。

    绝大多数家族选择的方式是找阴氏购买一批用来装备心腹的装备,再找魏氏购买数量多一些的青铜装备用来储备。

    不要忘记“士”和“徒”需要自己携带武器和粮食出征的这个事实,各家封主需要保障的是“羡”这个阶级。

    “士”和“徒”不会自己去找阴氏购买东西,他们有需要是向自己的封主购买。

    贵族要是心黑一些,他们完全能够当二道贩子剥削自家的“士”和“徒”。

    聪明的贵族却是不会那么干,哪怕是“士”和“徒”财力紧张,他们必然会用赊账的方式来满足“士”和“徒”的需要。

    毕竟,“士”和“徒”的装备越精良,还不是在增加封主本身的实力?

    并且那是赊账,后面还是要还的。等于贵族没花自己的一个铜板,麾下的实力却是得到了增涨。

    长久以来,阴氏就没少让中小贵族赊账,催账那是一次都没有干过,遇到无法按时还账的情况则需要看实际情况。

    所谓的“实际情况”是,能吞并不放过,不能吞并则收为附庸,不适合吞并和收为附庸就给个人情。

    行军前往“虎牢”的路上,吕武有空闲就会核实家族的各项数据。

    前一次进行数据总汇是在几年前来着?好像是三年前。

    阴氏一年一个样,大体上就是持续壮大的趋势。

    随着越是家大业大,管理起来的难度就会一再增加,很多的数据可能出现遗落或是忽视的现象。

    拿人口数量来说吧?吕武现在已经很难掌握精确的人口数字,不是家臣变得懈怠了,是地盘一再增大,人口也是持续增加,事情办起来的难度成倍往上翻。

    “我家到底有多少人口了?有一百五十万吗?”吕武看着纸张上的数据,眼神里存在茫然。

    猜测的一百五十万当然没有将奴隶包含进去。

    封建时代历来没有将奴隶算在人口的习惯,对有多少奴隶的掌握则是会比较精确。

    阴氏的奴隶数量波动一直挺大,吕武出征一次,奴隶的数量就会大大地增加一批;阴氏每年都会还一批奴隶自由,每年的数量都不固定。

    能不能得到自由看奴隶自己,平时有没有卖力干活,安不安分等等的许多因素。

    “今年要将阳从秦国召回来。”吕武对于今年阴氏内部的改革势在必行。

    阴氏搞“租佃制”已经有七八年,是时候再让社会得到近一步的升级了。

    什么升级?吕武要搞土地分配到户!

    简单说就是,以前只有贵族和“士”、“徒”有资格拥有名下的私人土地,阴氏现在要让“羡”也加入到这一场盛宴之中。

    所以了,军功爵制度肯定也要跟上。

    那么,吕武要搞的就不是无偿分配土地给所有人,想要有自己名下土地的前提是建立功劳。

    吕武并没有照抄商鞅的作业。

    没有任何一种制度能够适应所有时代,还是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用聪明的脑袋来分辨,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正视当前时代的需求,不能瞎搞的。

    另外,商鞅弄出来的“二十等爵”是从秦国为出发点,爵位名字据有秦国的历史背景特征,一样不能拿来直接用。

    什么是秦国历史背景特征的产物?各种“庶长”,各种“更”,以及各种什么“造”这些,就是了呀!

    吕武又不是“汉承秦制”的那一套,再来是当时汉帝国的阶级已经适应了秦国留下的制度,没改名字不算突兀。

    阴氏是晋国的家族,吕武用具有秦国历史背景特征的名字来搞爵位等级,哪怕是阴氏成功取代了赵氏嬴姓成为秦国之主,干起来会变成在为赵氏嬴姓招魂,必然会后悔无穷的!

    诸夏是一个拥有历史底蕴的文明,很多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吕武不能拍脑袋想出一些爵位的名字,需要符合一定的历史背景,给予爵位带来更多的合理性,甚至要让人一听爵位就明白具有什么样的含义。

    问一个问题,知道诸夏这边的改朝换代,为什么会一再出现重复的国号吗?

    那些国号重复的王朝,他们跟上一个同名字的王朝其实不是什么继承关系,也就是新王朝并不是旧王朝的“余孽”来建立。

    诸夏选择国号,一般是从爵位、地理位置和具有“特殊意义”来选。

    建国的人之前是什么爵位,比如“唐国公”建立自己的王朝还有另外一个选项,例如根据地是在“晋地”,那么就能从“唐”和“晋”来选一个国号。

    如果想要更多的历史底蕴和合理性,其实选择“晋”比选择“唐”来作为国号最合适。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历史上有过多个以“晋”为国号的王朝,地理位置在“晋地”也能收买创业集团的人心。

    当然,如果以“晋”为国号的王朝太垃圾,或是创业集团的核心不是来自“晋地”这个区域,“唐国公”肯定会以自己的爵位“唐”来成为新王朝的国号。

    使用具有“特殊意义”来命名国号的创业者极少,一般会被“知识分子”嘲笑。

    这些“知识分子”在背叛起这个王朝会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非是正朔”,再来就是“无有历史底蕴可寻”,偏偏还有人认可这种说法。

    所以了,敢用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号来定为国号,可能是开创王朝的霸主从一开始就没拿“知识分子”当回事。

    吕武需要一再地翻阅典籍,从中找到符合晋国历史底蕴的一些名称来给爵位命名。

    后来,他着实是厌烦了这一项工作,再来就是距离“虎牢”越来越近,顺理成章的将事情交给家臣去办了。

    在搞土地分配到户这一件事情上,吕武不能闷头自己干,先后试探过范氏和魏氏,发现士匄和魏琦表现出诧异和不以为然。

    到底是真的不以为然,还是飙演技,有待考察。

    阴氏搞动作也不是一次两次,每一次都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光是这点就足够让范氏和魏氏不敢掉以轻心,哪怕不想跟上,他们也会暗地里琢磨和观察。

    吕武给士匄和魏琦的理由挺符合晋国的现状。

    晋国要跟楚国争霸,双方在多种层面上互有强弱之分,争霸已经到了必须分出胜负的阶段,老套路不行,不想新套路,等着输吗?

    抵达“虎牢”之后,各“卿”面见国君,国君再检阅完带来的部队,轮到吕武给国君透透风了。

    “予‘羡’土地?”国君一样感到诧异。

    阴氏之前就一直在提拔内部有功之人,每年都要释放一批奴隶,提拔建立功勋的“徒”成为“士”,再搞变“羡”为“徒”的操作,不是已经一再下发土地给功臣了吗?

    搞“臣下之臣”而已,特别提起这件事情是个什么意思?

    吕武也就简单解释道:“激励其建功立业之心。”

    要搞爵位的事情也必须讲清楚,又到了使用话术的时刻。

    吕武是晋国的元戎,没资格搞全面通用的爵位。

    其实,哪怕是一国之君也没有那个资格。

    有资格的是周天子。

    在吕武的叙说中,阴氏只是为了便于辨识,搞爵位什么的是没有的事。

    国君感到狐疑,说道:“变法之事历来以范氏为首,阴氏……”

    人家范氏干这个是专业的。他们没什么动静,怎么轮到阴氏在弄呀?

第612章:这是流年不利吗?

    是的呢!

    很多事情阴氏早就已经在做了,问题那是一种属于“潜规则”之类的形式,不是以“制度”来成为标准。

    只想在阴氏内部执行的话,以“潜规则”的形式没有什么问题,吕武要的是成为一种能够推行的“标准”。

    这么说吧?吕武不管会在阴氏内部执行那种标准,很快也会在秦国那边搞起来。

    一个家族想搞什么不用取得外部的同意,不以家事而来耽误国事也就行了。

    吕武是秦国的执政,阴氏和秦国执行同一套“标准”就会显得不一样了。

    所以才有了吕武跟范氏和魏氏商量要不要跟上,又找国君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报备。

    到时候阴氏和秦国同时将那一套“标准”执行,有吕武先行邀请范氏和魏氏跟上,国君也早就知道这一件事情,突兀性质也就不存在。谁想以这件事情为借口搞什么,几乎就是强行搞,不要怪阴氏的反击得太激烈,反击的过程中阴氏还能觉得是自己受到欺负了。

    为什么要争取一个“名正言顺”呢?大义可压人又能摆明了欺负人,这个就是“名正言顺”的作用。

    晋国的国君和众贵族知道了阴氏想做什么,没有当一回事,也就等于不反对和默认,吕武的目的就算达成了。

    士匄还挺纳闷吕武为什么要提出来,甚至邀请范氏和魏氏跟上,莫名觉得吕武是不是变怂了。

    还是那一句话:有封地的贵族想做什么,不超出自己的家族范围,没有人能进行干涉。

    上述就是当前这个时代的规则。

    增援大军已经抵达“虎牢”,在“虎牢”的晋军一下子达到四个“军”又三个“师”的规模。

    这些兵力里面,阴氏、魏氏各自占了两个“师”,范氏占了四个“师”,荀氏(中行氏)、解氏、羊舌氏、赵氏分别占了一个“师”再多一点点,那么包括还没有正式宣布成为卿位家族的羊舌氏在内,几位“卿”合起来的兵力就是差不多十一个“师”的规模。

    剩下的两个“军”又两个“师”是公族和中小贵族来纳赋的部队,算是十数年来公族和中小贵族出兵最多的一次。

    因为去年卿位家族给力的关系,这样的兵力分布没人觉得不对,公族和中小贵族甚至很感谢吕武给机会。

    原因?这一次摆明了就是要去打郑国,再去解决卫国和齐国,谁都觉得是来占便宜的。

    楚军再次北上怎么办?去年“沫之战”让晋国损失惨重,楚国的损失比晋国还大,一直猜测楚军今年北上的几率不大,再则都要去处置卫国和齐国,哪有功夫跟楚军刚正面,建造“虎牢”又不是建着玩的。

    “上军佐如何了?”吕武刚知道士鲂病了的消息。

    晋国攻打南燕的行动早就展开,花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将南燕抹成了历史,随后士鲂率得胜之师进军南山。

    睢水和南山的区域盘踞着一些戎人,他们并不是游牧性质的部落,以历史定义是山戎的一种。

    部族名称都有一个“山”字,肯定就是栖息在山地的部落呀。

    因为消息延迟的关系,吕武只知道南燕被灭,暂时不清楚士鲂攻伐山戎顺不顺利,得知士鲂病了更要准备一个接替指挥的人选。

    士匄沉默了一小会才说道:“无碍。”

    真的?

    不会是担心肉被抢走,隐瞒不报吧???

    既然士匄都这么说,心里再有疑虑的吕武都不能再问了。

    范氏想有优先选择权,出了问题自然也该由范氏来承担和进行弥补。

    去年临时召集列国会盟,有些列国的君臣并没有逗留“虎牢”这边,一些列国的君臣和军队则是暂时在“虎牢”留了下来。

    其中包括曹国的君臣,以及宋国、卫国、莒国、莱国、谭国、纪国的君臣。

    曹国君臣留下来是因为得知晋国要给帮忙开疆拓土,姬负刍还给带着三千多的军队一块参与对南燕的战争,打完继续去参与攻打山戎。

    莒国不走是有自己的目标,比如申请夺回被齐国攻占的城邑,再要求不将从莱国那里得到城邑交出去。

    留在“虎牢”的晋君姬周和士鲂先后给了莒君己密州答案:你们特么是在想屁吃!

    莒国是一个东夷体系的国家,一度还跟晋国龇牙,上一次被士匄率军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看着好像还是不老实?

    剩下的莱国、谭国、纪国这三个国家,他们之中也就莱国像个国家,谭国和纪国只有一帮君臣再加上数量极少的治下之人。

    说白了,谭和纪早早就失去了国家,他们成为了一个列国的臣下臣,又长期遭到压制。

    这一次晋国将谭国和纪国的后裔拉出来,目的是为了肢解齐国,两个国家的后裔是个什么开局?大概就是“开局一个家,之后全靠白嫖”了。

    那种现状之下,谭国和纪国的君臣能不死死抱住晋国这条粗大腿吗?

    宋国的君臣留在“虎牢”,一来是因为晋国强烈要求宋君子成拖住卫君卫衎,再来就是宋国极度需要来自晋国的支援了。

    当宋国君臣看到吕武又带过来两个“军”的兵力,他们差点没忍住给精神**,觉得这一下子稳妥了。

    吕武到“虎牢”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处理完了才再一次求见晋君姬周。

    他到时看到晋君姬周与列国的国君正在搞宴会,找个位置不发一语地坐下。

    “阴子来矣。”杨干凑到了晋君姬周耳边进行提醒。

    当时的场面很热烈,以至于没多少人察觉吕武的到来。

    晋君姬周拿眼睛找了一圈才在角落里看到吕武的身影,讶异吕武怎么会去坐到边角位置,举着酒爵站起来,大声说道:“诸君,寡人满饮此爵。”

    又是一段大声的应和声,觉得够资格的人无不举起来同饮。

    “寡人不胜酒力。诸君自行寻乐,寡人且先告辞。”晋君姬周当然不能悄溜溜地跑了,要不然很不礼貌不提,其他人就该想想有没有什么阴谋了。

    吕武站了起来。

    刚才场面热烈,没有看到吕武属于正常。

    场面缓下来,多数人立刻看到站起身来的吕武,一国之君露出笑脸,身为人臣则是赶紧行礼。

    吕武不想有嚣张跋扈的标签,肯定是要对列国之君行礼,再对列国贵族回礼。

    场面撑了起来,没给任何人再打什么招呼的机会,吕武出了大帐,碰上杨干跟随前往晋君姬周的所在。

    “君上,大军汇集‘虎牢’,每日耗费多也。”吕武看到晋君姬周露出兴奋的表情,嘴角勾了一下,继续说道:“君上可遣使节往‘新郑’劝降,且待郑君回复。”

    小郑,降不降?

    不降?你特么竟然不投降,俺要上了!

    降了?哦啦!赔款什么的准备好,再召集军队跟俺走。

    考虑到郑军敢在“沫之战”跟楚军撕破脸?晋国今年需要办的事情里面,绝对是郑国最好解决。

    吕武看着陷入兴奋状态的晋君姬周,笑着说道:“臣以为中军佐当率军南下。”

    用大军督促郑国投降是应该的。

    可是,为什么是士匄统兵南下吓唬郑国,不是最能打的吕武呀?

    晋君姬周也就将疑问提出来。

    “齐国乃是臣主持邦交,尽取卫国大河北岸城邑亦是臣,自是由臣前往办理。”吕武说得很是理所当然。

    晋君姬周这才搞懂吕武要几件事情一起做,心里想道:“已经攻灭了南燕,在攻打山戎,又要郑国、卫国和齐国的事情同时处理,过于急切会不会让楚国搞事情?”

    他觉得自己的担忧不是无的放矢,用迟疑加忧虑的表情提出了疑问。

    “君上。”吕武很纳闷地说道:“正是不知楚侯将如何行事,我更需及时行事,不可予楚侯破我之事。”

    是这样吗?

    晋君姬周还是觉得太急切,问道:“如楚军北上,郑必悖盟,宋亦怨我。”

    宋国被吕武安排背锅,后面肯定是会跟晋国产生纠纷的。

    这不,吕武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楚军没有北上也就罢了,一旦楚军再次北上的话,郑国悖盟就悖盟呗;有楚军的威胁在侧?宋国只能打落牙齿往腹吞,好声好气请求晋军南下支援。

    到时候,拿了郑国一波保护费的晋国再痛打悖盟的郑国一顿,再一次的收获一波。

    宋国急切求援?不但之前的事情要一笔勾销,是不是还要帮南下的晋军提供后勤保障?

    吕武不怪晋君姬周看不懂那一系列操作,同时一点解释的**都没有,自个儿心里美滋滋就行啦。

    他俩正聊着,士匄匆匆忙忙过来了。

    “君上、元戎,上军佐病逝于‘沙随’。”士匄一脸的哀伤,不给晋君姬周和吕武有反应的时间,又说道:“我亦闻魏颉病逝于‘魏’地。”

    等等!

    什么情况啊?

    也就是士鲂死在出征状态下病逝?

    然后,刚刚失去继承人的魏氏,没有一男半女的魏颉也死了?

    魏颉长久身体不好,有成亲却没有生下一个子嗣。

    回过神来的晋君姬周与吕武来了个面面相觑,一致觉得这一下麻烦要陆陆续续爆发了。

第613章:果然要出事

    怎么就不能消停一下呢?

    吕武很是无语地看向了士匄,用眼神问:这就是你说的没事?

    那是一路统帅啊!

    带病出征这种事情发生在诸夏并不稀奇,死在出征半途的统帅也有不少,绝大多数得了一个半途而废的结果。

    能半途而废还是好下场,搞到全军覆没才叫悲剧。

    统帅死了,战争却打赢这种事情?没听说过呀!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吕武和国君开口了。

    “大军由何人统率?”

    “山戎如何?”

    前一句是吕武问的,后一句是国君。

    看问什么,其实就能看出关注点在哪里。

    吕武在关注战局发展,更关心军权的处置。

    国君则是只想知道战事的进展现状。

    带病状态下的士鲂没有耽误军事,他们已经将睢水边上的山戎肃清,山戎被逼到南山里面。

    到了这一个步骤,无非就是形成包围再慢慢收紧包围圈,等待包围圈缩小到一定的范围,山戎不投降也是一个被歼灭的下场。

    南山算是地标?那边并没有形成广袤的山区,山地面积大概是五六里的方圆。

    如果单单是曹国独自攻伐山戎,打起来估计赢面不大。

    郑国和宋国跟山戎也是邻居,他们倒是能够灭掉山戎,问题是郑国要面对晋国和楚国的威胁,宋国则是长期被楚国针对,导致两国根本没闲工夫搭理山戎。

    晋国对山戎动武?士鲂出征时带去了两个“师”,打南燕的时候折损了一些,没有补充兵力立刻讨伐山戎,直至士鲂病逝之前已经将战争打到最后阶段。

    “乃是范裘。”士匄选择先回答吕武,再看向国君,说道:“如无意外,半个月后君上便可听到捷报。”

    事实上,像阴氏这样的家族比较少,除了一个吕武顶事之外,其余的族人还在成长阶段。

    范氏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他们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士匄或士鲂身边时时刻刻都是围着一大群人等待出谋划策和执行命令。

    一个家族越是庞大,越不可能在突然间失去某个人而陷入长久的混乱,哪怕是一开始乱了一下很快也将平息,之后该干么还是干么。

    所以,晋厉公对付郤氏没想过单独针对某个人,要的是一下子让郤氏失去所有头脑,紧接着立刻对郤氏全族动手。

    那么赶的原因太简单,郤氏就算是失去了郤锜、郤犨、郤至三叔侄,不代表郤氏就没有人能够管事,时间不用拖太久,一天就足够郤氏回过神来,半个月能将大半个晋国搅得天翻地覆。

    国君改了个表情,一脸悲痛地说:“两岁失二‘卿’,国中才俊亦……”

    之前士鲂已经表态要辞职,国君以及众“卿”认可彘裘接过权力的大棒。

    讲一句很现实的话,国家层面的事情已经有了结果,士鲂死没死其实无所谓,别死在任上就行了。

    甚至可以说,士鲂死了对范氏是一件坏事,对国君以及其余的“卿”则是好事。

    没太复杂的原因,士鲂活着有利于范氏的内部稳定,还能扶彘裘一程。士鲂一死,彘裘失去了老子和最可信的靠山,天晓得范氏内部会不会因为利益出现什么龌龊。

    范氏是晋国明面上的第一家族哦。

    大家要是不感到忌惮,是不是会很不给范氏面子?

    范氏乱一乱也就那样,家里再乱还敢不全力应对南方战事???

    魏氏那边不一样,他们的核心利益不在南方,两年间失去了家主继承人以及小宗话事人,家族一乱绝对是大乱,不乱能不能保持“持续输出”别耽误到国家用兵?

    士匄只是过来通知,没打算从国君和吕武这边获得什么意见。

    不耽误国事为前提,谁敢插手范氏的内部事务,不要怪士匄直接翻脸!

    国君和吕武当然懂这项规则。

    他们得知大军不会回师,会继续讨伐山戎,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知道对彘裘的考验降临了。

    彘裘要成为下军佐啦?正好,攻打山戎就当作是上岗考验呗。

    “曹君在‘南山’。”国君霍地站了起来。

    曹国是个挺魔幻的诸侯国,国家不大,实力不强,历代曹君却都是狠人啊!

    之所以用“狠人”而不是其它,他们当然知道曹国不强,得到晋国的召唤却一次次非常刚。

    看吧,一样知道失去了晋国的庇护会完蛋,鲁国跟曹国一比就不是个人。

    吕武明白国君不是害怕曹君姬负刍对晋国有什么想法,怕的是彘裘压不住曹君姬负刍给玩“国君带头冲锋”那一套。

    要知道曹君姬负刍的老子就是死在冲锋路上,还是帮晋国打秦国给阵亡的。

    这一次晋国要打下山戎的江山送给曹国,千万不要好好的一件事情发展成坏事。

    吕武说道:“臣即刻邀请曹君前来议事。”

    没什么大事,就是一个借口,由元戎出面最好。

    事实却是国君和吕武想太多了。

    当代的曹君也是个狠人,脑子没自己那个老爹那么耿直,才不会玩“国君带头冲锋”呢。

    他的君位是篡来的,还没有好好的享受人生,哪怕是一切都享受过,找死是不可能找死的。

    本来吧?吕武抵达“虎牢”休整个五六天就该率军前往卫国,士匄则是需要马上率军南下郑国,出现突发事件被搞乱了节奏。

    带来的影响是郑国那边先有动作,子驷亲自来到“虎牢”这边,出面迎接子驷的是士匄,后面跟子驷交流的却是吕武。

    晋国只是集结大军在“虎牢”而已,郑国很识相地由执政过来商量投降条件了。

    吕武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几乎是子驷说什么就是什么。

    子驷对此感到极度的无奈。

    郑国的国家信誉早就破产是吧?

    那么,晋国不信任郑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是,吕武认为子驷说什么都是废话,只想看到能拿到手的利益。

    现在毕竟是一个要脸的时代,导致吕武不能在没有打一场之前开口勒索,子驷想说什么尽管说,说完回去整军备战,打完了再来聊其它。

    子驷对这个套路很熟,自从郑国信誉破产之后,晋国和楚国都是这么对待郑国的。

    “元戎如何肯信我?”子驷简直想哭。

    吕武来了个笑而不语。

    子驷:“……”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7/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作者:荣誉与忠诚所写的《春秋大领主》为转载作品,春秋大领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春秋大领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春秋大领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春秋大领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大领主介绍: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春秋大领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春秋大领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