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春秋大领主TXT下载春秋大领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春秋大领主全文阅读

作者:荣誉与忠诚     春秋大领主txt下载     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14章:哟呵,给你脸了?

    如果晋国和楚国表态信任郑国,应该换成郑国自己疑神疑鬼了。

    不是那样的话,子驷何必搞出自残的那一套?

    发生在卫国的“沫之战”则是敲了子驷一记闷棍,使得计划出现了变动。

    按照子驷的谋划,郑国需要和晋国、楚国都打一场狠的,用实际战绩证明郑国虽然没有两个霸主国强大,实力方面却是还有一些。

    跟两个霸主国打完,郑国也该被削弱了,对晋国和楚国的威胁不再那么大,遭到的忌惮也该小很多了吧?

    子驷挑来选去,郁闷的发现应该有个对比,晋国明显比楚国更可以信赖一些。

    简单说就是楚国和晋国都不是什么好玩意,能做的只有比烂罢了。而对比起来,晋国比楚国更加讲信用。

    楚国其实也是一个挺有信用的国家,他们说不会马上灭掉哪个诸侯国就绝对会用慢慢消化的方式。

    他们前前后后灭掉的诸侯国数十,还没有算上在南方消失了的部族。

    灭国太多的直接后果就是,楚国强大了起来,现存的各个诸侯国却是对楚国无比警惕。

    那样能阻止楚国继续扩张吗?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能产生的结果是跟楚国比邻的诸侯国警惕性变强,楚国想再灭掉他们的难度增加,以至于楚国已经有数十年没再成功并国,内部时不时还会爆发一波乱子。

    晋国灭掉的国家其实也不少,要不然晋国哪有现如今的规模,还会是一个鼻屎大的诸侯国。

    相比起楚国吞并诸侯国的过程,晋国变大变强的过程更艰辛一些。

    那是双方地理位置所决定了的事情,周王室取代殷商之后,好的地盘肯定是给嫡系,东面再安插心腹重臣,西边干脆就不是周王室能够伸手,只好将一些边缘角色集中安排在南方。

    这个“南方”可不是后世的两广、福建、江浙,最南也就是碰到湖南北部的边角而已。

    知道晋国的快速扩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其实就是发生“曲沃代翼”之后。

    这个“曲沃”是晋国公室,然而他们被定义为叛乱势力,成功取代了“翼”立刻灭掉荀国,随后每隔几年或是十数年就再灭一国,百年来没有停止过扩张。

    晋国现在的卿位家族荀氏并不是荀国的后裔。荀氏其实是晋国原氏的别出小宗,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宗成功逆袭的例子。

    现在谁还管什么原氏,只知道有一家荀氏。

    子驷看着刚刚过来又马上离开的中行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刚刚中行吴是来找吕武请示,询问大军要不要立刻开拔。

    没有说地点,很是吓了子驷一跳。

    后来子驷想了想,要对付郑国肯定是范氏出场,怎么都轮不到荀氏(中行氏),动脑子猜测晋国要搞什么。

    总的来说,晋国集结在“虎牢”的大军好像不是全部为了针对郑国,对郑国绝对是一件好事。

    “勿需再战矣。”子驷一脸的真诚。

    他的计划不是被打乱了吗?本来是要分别跟晋国和楚国硬刚,结果子耳临死前让郑军偷袭了楚军的营寨,到是没把楚军真正怎么着,侮辱性却是极强,也打乱了楚军跟晋军交锋的节奏。

    楚君熊审并不是一个大气的人,认为受到侮辱肯定会找郑国算账的。

    明知道楚军被来算账,郑国怎么敢将有限的军队拿来先跟晋军消耗一波,再去跟楚国刚正面?

    子驷看着依然笑吟吟的吕武,低叹了一声,问道:“我侍奉晋之心坚决,阴子如何肯信?”

    吕武挑了挑眉头,心想:“其实我信啊!你们都以那样的方式跟楚国撕破脸,玩得着实有点大。以国家尊严来做局这种事情,小型诸侯国都不敢,何况是霸主之一的楚国。信了,不代表愿意拉郑国一把呀。”

    郑国将楚国得罪死了,注定会让楚君熊审带大军来报复。

    或许郑国以为这样就能取得晋国的信任,双方能够结盟共同对抗郑国。

    晋国跟楚国是交战方没有错,双方打起来不是因为什么仇怨,为的是霸权带来的好处。

    这种战争,只要有一方愿意放弃争夺霸权,信不信下一秒双方互认兄弟,搞一出大哥吃肉,小弟喝汤,看着比较和谐的场面出来?(英美既视感)

    楚国不会放过郑国?

    晋国跟楚国在争夺霸权?

    国家其实不存在什么“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种说法,应该着重的只有长远利益。

    吕武跟子驷聊下来产生一个困惑,心想:“是什么让子驷觉得晋国必须要帮助郑国保家卫国的呢?”

    所以,现阶段晋国跟郑国结盟个锤子!

    晋国应该做的是从郑国身上咬下一块肉,再赶紧地解决齐国和卫国。

    在上述需要为前提之下,楚军哪怕真的北上,不触碰到晋国的红线,楚君熊审爱咋咋地。

    吕武想了想,觉得还是需要让郑国能够全力抗衡楚国,语速很缓慢地提出了对郑国的要求。

    首先就是梅山以北划出来给晋国,再将从宋国那里获得的城邑归还,最后就是拿出物资和人口赔偿晋国。

    子驷皱眉沉默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眼见吕武脸上的不耐烦越来越明显,问道:“如此,晋盟我?”

    吕武无声摇头。

    还是那一句话,晋国跟楚国是敌人没错,两国打是两国的事情,晋国凭什么帮郑国架住楚国的报复?

    上面那些要求只是郑国取得晋国原谅的筹码。

    郑国想要晋国帮忙抵御楚国,能掏得出服务费吗???

    吕武看着失望又好像有点愤怒的子驷,平静地说道:“郑不奉献,我自取也!”

    按照以往的套路,其实只拿物资和人口也就够了。

    吕武已经察觉到范氏的某种意图,对郑国要求城邑只有一个目标,用来吸引范氏的精力,坚定范氏在南方“称霸”的决心。

    那也算是一种一举两得,近一步削弱郑国对晋国有好处,吸引范氏重心南移对阴氏没坏处,公私两不耽误嘛。

    子驷站了起来,说道:“我需禀告寡君。”

    吕武没意见。

    郑国不答应,楚国要打他们,晋国也会打他们。

    受到两个霸主国从南北进行夹击的郑国,可别一不小心闹到只剩下一个“新郑”,其它的城邑不再姓郑。

第615章:天理呢?王法呐!

    人活着却不能创造任何价值是一件挺无语的事情。

    一个国家要是没有足够的价值,生存条件要么是异常艰辛,不然就要被整个世界所遗忘。

    郑国的艰难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因素,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郑国,可不就要将郑国往死里折腾了吗?

    用一个比较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读郑国所处的位置,其实就是处在所谓的“四战之地”。

    所以,哪怕晋国和楚国没有针锋相对,任何一个诸侯国想要扩张,地理位置决定了郑国必然受到影响和波及的事实。

    子驷回去了。

    郑国会怎么选择并不难猜。他们现在面临着楚国即将到来的报复,哪怕觉得晋国是在趁机敲诈,能选的就是大出血来请求晋国消停,好能够专心对付楚国。

    到了这一个份上,晋国其实不用再出兵南下,等着郑国认怂再奉上赔礼就是。

    “中军佐南下抵梅山便可。”吕武这人说话非常算数,说要夺取郑国梅山以北的城邑,不管郑国给不给,必然说到做到。

    梅山以北属于“城”级别规模的有“管”、“京”和“清”,对即将率军南下士匄非常不友好的是一个个都被加强成为坚城。

    以前范氏虽然对郑国有想法,动机方面则不是那么迫切。

    现在范氏制定了“独霸”南方的发展战略,收集情报方面肯定会上心很多。

    结果是,吕武话音没落已经把士匄搞得一脸的郁闷。

    坚城啊!

    上一次士匄在“管”撞了个灰头土脸,固然有第一次攻打坚城没经验的关系,坚城之所以叫坚城也就意味着真的不好打!

    一座坚城还不够,范氏需要南下去啃三座坚城?

    士匄不得不产生怀疑,猜测吕武是不是在干削弱范氏的操作。

    吕武说道:“郑国大兵在南。”

    楚国肯定要打郑国。

    相比起楚国的威胁,无疑晋国的威胁对郑国的威胁就有点不是事了。

    晋国只是要吃肉。

    楚国在楚君熊审盛怒之下,会不会干出将郑国连肉带骨吞下去的举动?反正郑国不敢赌。

    这样一来,郑国召集贵族率军前往南方就将成为一种必然。

    士匄觉得自己也是昏了头了,露出讪笑,说道:“大军不过梅山?”

    吕武点头,心里想的是:“士匄对我的提防心很重啊!”

    晋国没有吞下郑国的心思,一来是晋国君臣自己进行了思想上的禁锢,再来就是晋国所秉承的“主义”所不允许。

    看看晋国在齐国身上的操作就该懂了。他们想要获得卫国大河以北的城邑,需要干“存亡续绝”的操作来抵消负面影响。

    晋国有能力吞并的国家很多,蛮干起来将本身疆域扩大个两三倍的难度不大,一直以来却是以“争霸思想”来作为制定国策的核心。

    吕武有时候都在想楚国是不是被晋国给带进了沟里。

    很早之前楚国干得多好呀!能灭掉一个诸侯国来给自己增肥绝不放过,才有了楚国现如今的实际控制区。

    以楚国的实力不跟周王室直接叫板,铁了心要跟晋国玩争霸游戏,偷偷摸摸地今年灭一个诸侯国,十年内灭上两三个,除了宋国和吴国之外,南方谁能扛得住想动真格的楚国?

    吕武仔细琢磨了一番,发现“锅”不在晋国身上,要将“锅”甩到率先称霸的齐国这边。

    小白搞“九合诸侯”的风光让人印象深刻,当代人给的历史地位更是高到了能比肩三皇五帝,不知道多少一国之君的人生最大目标就是向小白看齐。

    结果好了,各个诸侯国有在干灭国壮大己身的动作,高层看到的却是只有“称霸”这一个方向,什么“大一统”连概念都没有。

    先是中行吴带着下军离开“虎牢”向卫国而去。

    后面士匄带上范氏的两个“师”以及新军南下。

    吕武解决完“虎牢”的事情之后,带上阴氏的两个“师”以及中军由中小贵族凑成的一个“师”,出发前往卫国。

    中军、下军和新军分批离开,国君和上军则是继续待在“虎牢”不动弹。

    在这一系列事情的安排上,国君和吕武都显得很有人情味。

    魏氏两年间死了两位核心族人,魏相和魏颉的死亡对魏氏的影响太大了!

    随着魏相死亡,魏氏的权力将从栎阳氏这边回归到大宗之主魏绛的手里。

    魏颉是令狐氏的小宗之主,他没有留下子嗣就死了,等于令狐氏必然要过继魏绛的某个儿子来当家作主,不这么干则封地和爵位都将被回收。

    所以完全能够笃定的事情,魏绛的某个儿子将成为令狐氏之主,更可能是魏绛的嫡长子魏舒既是大宗魏氏之主,也将兼任小宗令狐氏之主,成为像中行偃和中行吴那样的情况。

    这样的魏氏将不会出现权力分散的事情,只要魏氏不出现什么意外,到了魏舒那一代必然会出现爆发期。

    魏氏的未来可期,死了嫡长子和小宗之主的魏琦会是什么心情?

    反正,吕武近期看到的魏琦很是郁郁寡欢,硬要有个行动的形容,画面就是魏琦的脑袋上时时刻刻都飘浮着一朵小雨云,没完没了地往魏琦脑壳上浇水。

    这种状态下的魏琦不适合统兵作战,进而让解氏要错过一波吃肉的机会。

    当然,也能够用阴暗的思维猜测吕武是故意要压制魏氏一波,导致解氏和在上军纳赋的中小贵族受到了无妄之灾。

    晋国的“卿”为什么要争夺元戎的宝座?只因为元戎有着“名正言顺”的权力,仅是一项战争“总策划师”的权柄,操作一下就能让谁损失惨重或是吃得满嘴流油。

    跟随吕武一块北上的还有宋国君臣、军队以及卫国君臣、军队。

    而吕武离开“虎牢”的名义是帮宋国收复被郑国夺取的城邑,才不是明晃晃地摆出要吞掉卫国大河北岸城邑的架势。

    他们抵达第一个被郑国夺取的宋国城邑时,看到的是城墙上插着晋军的旗帜。

    事实上,郑国明知道楚国会来报复,不光抽调了北部贵族的兵力,用在宋国占领区的兵力更少。

    中行吴带着下军风卷残楼似得,一个月之内让十三座城邑的城头变换大王旗,损失方面还很小。

    因为收复失地进展非常顺利的关系,宋国君臣对晋国的态度有点复杂。

    早知道那么容易,自家进行收复就行了,喊老大帮忙干什么嘛!

    这下好了,老大收复的过程中赚了一笔,事后宋国还要给劳务费。

    “伯国不伯。”卫君卫衎一脸的嘲弄和讥讽。

    目前“伯”就是霸主。而晋国并不是第一个霸主,有前几任给了标准。

    将霸主做得最好的无疑是小白,不但信任自己的大臣,还解救诸夏免了当野蛮人的危难,对一众小弟也是比较宽仁。

    所以,卫君卫衎是在搬弄是非,告诉宋君子成,晋国不厚道、吧啦吧啦之类的。

    宋君子成皱眉。

    心里本来就觉得亏了,再被往伤口上撒盐,过分了啊!

    宋国右师华元也在场,说道:“君上,伯国伯也。如无伯国,我将奈何?”

    吃了一点小亏就记住,是不是将没有晋国力挺,宋国无法独自面对楚国的事,给选择性的遗忘了?

    宋君子成有点不愉快地看了华元一眼。

    咋地啦?

    卫君卫衎在场呢!

    给点面子呗。

    所以是,小弟也有属于小弟的颜面。

    宋国这边还不知道晋国想要搞什么,他们按照晋国君臣的意思一直将卫君卫衎“绑”在自己身边,过一段时间还将邀请卫君卫衎去“商丘”作客。

    等宋国和卫国的君臣踏上前往“商丘”的道路,晋国这边的吕武和中行吴会带着大军前往大河北岸,协同孙林父将大河北岸的城邑纳入晋国的统治。

    在这么一件事情上面,晋国从实际上接管了那些城邑,要搞的却是晋国属于被动和无奈才进行接管并统治。

    各国知道的将会是孙林父不堪卫君卫衎的一再折辱,辞去卫国执政的职位,带着家族封地转投晋国。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卫国贵族也转投晋国?卫君卫衎是个精神病不是什么秘密,大家伙一块觉得受不了,不行么!

    吕武只是率军在卫国大河北岸逛了一圈,即便有卫国贵族不接受被并入晋国,处置他们的将会是以孙林父为首的那些晋国新晋贵族,用不着吕武举起屠刀。

    这件事情要不要通知周天子一声?想要十全十美当然有必要。

    周天子成了招牌没有错,招牌也有属于自己的作用嘛。

    有了周天子的认可,算是在成为既定事实之后补上“合法程序”,丢人和丢脸的将变成周王室和卫国,晋国和孙林父等人摇身一变成为受害者。

    不到一个半个月的时间而已,大河北岸再无卫国城邑。

    出了这么一件大事,留在本土的卫国贵族又不是全成了瞎子,他们不敢召集军队干保家卫国的事情,派人急报自己那位国君总是能干的吧?

    结果是人在“商丘”享受生活的卫君卫衎初次接到消息不敢置信,等待急报接二连三地被送过来,包括卫君卫衎在内的所有卫人懵逼了。

    什么呀!

    事情还能这么干的?

    天理呢???

    王法呐!!!

第616章:这个元戎太嚣张

    认真地追溯起来,能明白发生那样的状况都是卫君卫衎自找的。

    并不是说卫君卫衎想要挑战中原霸主晋国有什么错,晋国发达起来之前,能在中原地区说了算的国家不少,齐国、卫国和鲁国哪个不比晋国的话语权更大?

    要是看齐国、卫国、鲁国对晋国的态度,能发现他们对晋国称霸多少有一种不服气的心理,以至于齐国成天给晋国捣乱,卫国逮住机会就想挑战晋国的霸主地位,鲁国需要晋国的庇护却有点尊敬不起来。

    齐国为什么有那个底气一再给晋国捣乱?一来是齐国的底子很足,再来就是跟周王室那边纠缠上了。

    这个“纠缠”不是齐国跟周王室有了什么纠纷,里面的事情非常复杂,讨论起来要讲到周简王姬夷时期发生的事情了。

    化繁为简的概括一下,无非就是周简王姬夷发现晋国在剥夺属于天子的权力,看到齐国有心再夺取“霸主”的地位,双方“郎有情妾有意”之下达成了某些协议。

    以为晋国不知道周王室和齐国在搞什么吗?哪怕不是全部知道,多少会了解一些粗略的谋划。

    晋国碍于周天子的里子和面子,无法直接针对周天子去干点什么。

    同时,晋国崛起过程中受到过来自齐国的恩惠,一样不能将报复齐国的事情干得太过份。

    非常不巧的是,栾书是非正常“程序”从元戎位置上被除名,后来成为元戎的智瑩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导致吕武接任元戎职位时没有得到“前辈”的一些嘱托。

    所以了,智瑩在位元戎时期,晋国已经开始在对齐国下狠手;到了吕武主政的阶段,根本不知道晋国与齐国有什么恩怨纠葛,一下子将齐国打到半身不遂的程度了。

    卫君卫衎想要将卫国做大做强,以他是卫国国君的身份,立志上当然没有错。错在他没有看清楚自己的能力,错误的估算错了卫国的实力和潜力。

    鲁国?没什么好说的。

    吕武并不在乎得知国内消息的卫君卫衎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卫君卫衎足够聪明就该闭嘴,快快乐乐地享受一段时间,带着郁闷去死掉。

    晋国和卫国的故事会随着这位精神病国君的薨逝而重新谱写,以后卫国不招惹晋国和乖乖听话,晋国不会再故意找卫国的麻烦。

    但凡卫君卫衎有一丝丝不认命并且进行反抗?齐国发生的事情会在卫国身上得到重演。

    “诸事可妥当?”吕武在问的人是孙林父。

    中行吴的视线立刻转移到孙林父身上。

    孙林父来有一会了,之前是跟吕武在谈鲁国那边得知卫国出事的动静。

    讲实话,吕武不在乎卫君卫衎要搞什么,同样对鲁国会有什么反应没半点在意。

    鲁国历来就是志比天高命比纸薄,属于干啥啥不成,遇到事了光会动嘴巴的典型。

    晋国在肢解齐国的过程中,给予鲁国“封口费”了。

    卫国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能够称得上咎由自取,鲁国再叽叽歪歪的话,吕武会将之前划给鲁国的好处收回,卫国从鲁国得到的城邑不去管,再进军教鲁国君臣应该怎么好好当个人。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晋国将给鲁国的好处回收,卫国绝不可能将到手的城邑还给鲁国,到时候事情的进展将会变得非常有趣。

    什么情况?

    鲁国动嘴巴帮卫国伸张正义,惹怒了晋国,卫国却不交还原本属于鲁国的城邑?

    夭寿啊!

    卫国君臣果然都不是正常人。

    鲁国君臣则是地地道道的傻逼。

    吕武没打算在晋国刚刚得到的疆域逗留多久,处理完城邑的归属就要赶往齐国。

    已经姓了晋的原卫国贵族,不是每一家都保留原样,不少自愿置换封地,想去晋国腹地过日子。

    其实,他们愿不愿意置换,吕武都会让他们愿意。

    那关乎到吕武的重大布局,实力不够强没有决定自身命运的资格,对上荀氏(中行氏)和范氏、魏氏、韩氏、先氏、张氏……等等,要用到话术了。

    孙林父本来想给什么答案不重要,察觉到吕武的态度,说道:“我可处置。”

    阴氏想要在西边和北边搞“称霸”活动。

    范氏有样学样盯上了南方。

    其余家族主动和被动地加入到新一轮的封地置换之中,绝大多数家族需要听天由命,少部分家族还有想置换到哪里的选择权。

    经过这一轮的封地置换后,晋国贵族名下的封地将变得集中,他们的发展策略肯定也需要重新制定。

    吕武扫了一眼中行吴,再看向孙林父,说道:“孙氏未来可期。”

    一句承诺让孙林父大大地松了口气,内心里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做出承诺的人是晋国元戎,一个年龄正处在壮年,并且将实力弱小之解氏两次扶上卿位的人。

    不管是为了晋国,还是为了一些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的谋划,怎么着吕武都要对孙林父有所奖励。

    孙林父原先是一国的执政,看他一系列所作所为并不是没有能力,运气不好碰到一个精神病国君罢了。

    吕武是孙林父的“引路人”,不出现意外的话,孙氏在晋国只能以阴氏马首是瞻。

    那么,以孙氏的实力能在晋国贵族阶层排到什么样的层次呢?这一点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才能清楚。

    吕武对孙林父的第一个考核已经得到通过,接下来就看孙林父能不能解决好后续。

    近年来晋国的卿位变动有些频繁,质量上的变化更大,现有的好些卿位家族并不能做到“名副其实”的程度,必然还会出现新的洗牌。

    孙林父哪能想得到吕武的最终考验是什么,更不会发现自己原来也有机会成为晋国的“卿”之一。

    他现在想的就是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好好地将接下来的事情办妥。

    成功地帮晋国获得了城邑,接下来就是清理不接受现实的那一批人,再来则是带上礼物前往“洛邑”了。

    吕武在大河北岸的“牧”又待了一段时间,轮番被卫君卫衎派来的人求见了十三次,没有一次接受求见。

    “看来精神病不打算接受现实呢?”吕武还是那个态度,不在乎卫君卫衎要搞什么,大不了就是近一步帮卫国瘦身。

    吕武找来中行吴,说道:“你率下军入鲁国。”

    中行吴有点被吓了一跳,想道:“刚对卫国下完手,轮到鲁国啦???”

第617章:一帮怂逼(4K)

    中行吴打从心里觉得吕武太猛了。

    晋国没有任何一位元戎在就职后连续出兵的例子,并且每年的交战对手不止一个。

    吕武就职元戎之后打了六场战争,规模最大的无疑是“沫之战”,折腾了好几个国家。

    齐国被肢解,留下了不少的后续。

    卫国干脆没了三分之一的城邑。

    郑国占了六场战争中的三次,眼见着梅山以北的城邑也要丢。

    晋国吞并卫国大河北岸城邑不算在六场战争之中,只因为头铁的卫国贵族抵抗没有形成规模。连这种交战都算的话,哪可能只有六场战争。

    “现在轮到鲁国了?”中行吴当然知道鲁国是个什么德性,对这么一个嘴炮王者没什么好感。

    鲁国对晋国处置卫国有所怨怼。而鲁国的怨怼产生得很是莫名其妙,要有也该是恐慌吧?

    卫国的下场算是一种卫君卫衎的“求仁得仁”,反正绝不是晋国在无理取闹。

    事实上,晋国不处置卫国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几乎是鼓励各个诸侯国跟晋国过不去了。

    所以,鲁国产生恨意和感到失望是几个意思啊?

    吕武一直以来对鲁国已经足够忍让和照顾,不是存在什么顾虑,是先有智氏顶着,后面轮到要给魏氏面子。

    负责鲁国邦交权的是魏氏,晋国这边不破坏规矩为前提,谁的负责对象作死,该由哪一家去进行处置。

    这就好比如莒国一再作死,没有得到吕武的同意,晋国无法绕过阴氏去处置莒国一样。

    士匄是得到了吕武的首肯才出兵攻打莒国。

    吕武同样是得到魏琦的授权才能处置鲁国。

    一定是晋国过于照顾鲁国的关系,才搞得鲁国无法认清自己的定位,偷偷摸摸在史书上黑晋国也就算了,近年来嘴巴哔哔叨个没完,着实是太欠收拾了。

    吕武对中行吴的命令是,监督鲁国退出从齐国那里占领的城邑。

    如果鲁国死皮赖脸不想走?下军已经得到元戎的授权,能够直接武力驱赶任何一个鲁国人。

    跟吕武以往的操作一般,下军会先抵达作战位置,到时候晋国的使节恰好到“曲阜”进行通知,手续方面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大概就是鲁国君臣知道那么一件事的同时,晋国下军已经展开行动了。

    中行吴得到这么一个任务感觉很头大。

    范氏的士鲂出征南燕以及山戎,死在出征途中。他的儿子彘裘接管了兵权,内定成为下军佐。

    等于说,下军目前由中行吴全权负责,有什么事情需要单独去扛。

    各国对攻打鲁国都有顾虑,一来是鲁国的根脚是周天子的史官,再来就是鲁国人真的太能骂了。

    周天子式微之后,鲁国作为“天子史官”的职权有跟没有不存在区别,仅是剩下能够查阅各国历史再进行整理,不像早期需要派遣史官到各个诸侯国。

    另外,按照周礼的制度,有权建立“图书馆”的只有周王室和鲁国,其余列国是没有这项权利的。

    在“礼崩乐坏”之前,关于“图书馆”的建立这一项上面,列国并没有违背。

    这个就是老子(李耳)要进学为什么会选择去“洛邑”的原因。

    说白了,当时只有两个势力拥有比较全的资料,一个是周王室,另一个是鲁国。

    天下人谁不知道鲁国排外又忒能骂,老子是为了求学,又不是为了惹麻烦,才不会去“曲阜”找不愉快。

    而如果老子真的去鲁国,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都不一定能获得进入鲁国“图书馆”的资格,超大概率是惹得一身骚再灰溜溜地回去厉国(现为楚国附庸)。

    下军开拔离开。

    吕武带着三个“师”依然待在“牧”这个地方。

    他们驻守在“牧”算是震慑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卫国贵族,再来就是等着卫君卫衎要搞什么。

    在吕武的分配中,孙氏原先有哪几块封地都会得到保留,还新增了“朝歌”这么一座城池。

    “朝歌”算是卫国当前阶段的都城,但又不是都城。

    还是那句话,一国之君选择常驻哪里,那里就会成为都城,并不是哪座城池一定就是都城。

    吕武这边得到的消息是为君卫衎跟宋君子成闹起来了。

    原因?宋君子成邀请卫君卫衎南下,本来卫君卫衎要归国,宋君子成却是邀请卫君卫衎前往“商丘”做客。这么一搞,卫君卫衎不将锅扣在宋国头上才怪。

    得知晋国对卫国干了什么的宋国君臣集体懵逼了。

    宋国君臣当然知道晋国不好惹,尤其是吕武就任晋国元戎一职之后,整个晋国压根就是成了“平头哥”,不惹都要挨揍,惹了别想好过。

    有点回过神来的宋国君臣没有阻止卫君卫衎归国,他们还派出一支使节团前往“虎牢”求见晋君姬周,宋国右师华元则是跟在卫君卫衎的队伍里。

    宋国君臣不是要叫屈,更没有要晋国给个交代的意思,纯粹就是摆出一种“认了”的姿态,再问问晋国还有什么需要宋国干的没有。

    长期处在一种啥都没干也要被黑的宋国,他们太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早就认清这个世界很现实的真相。

    遭到削弱的卫国无法再帮到宋国更多,宋国还被晋国坑了一把,现实却逼迫宋国将晋国的大腿抱得更紧一些,算账那是不可能算账的,还不如认了下来,用低姿态让晋国感到不好意思,哀求在其它方面更照顾宋国一些。

    吕武见到华元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华元没有提及卫国的任何事,提供了吴国出兵入侵楚国的消息,再说道:“楚吴开战,并无楚侯今岁率军北上消息。”

    郑国该是松了口气,还是满心的愤怒呢?

    要知道郑国为了抵御楚国的报复,几乎将所有军队抽调到南方,致使士匄的入侵行动非常顺利,并且还丢了之前从宋国那里抢去的城池。

    军事行动进展顺利的士匄完全能够排除吕武削弱范氏的猜测,再得出一个事实:哪怕是一座坚城,驻防兵力不足,想打下来并不难。

    “寡君已命子雍往‘虎牢’致谢晋侯。”华元说的是晋国帮助宋国夺回失地的事情。

    宋国这么识相?吕武不能没有任何表示,笑着问道:“右师此来何事?”

    华元说道:“卫君无道,宋赠……”

    得了。

    晋国不拿卫国当一回事,并且卫国的衰弱注定成为一件既定事实,背了黑锅的宋国不想白背,要索回之前送给卫国的城邑啦。

    吕武笑着说道:“自然如此。”

    华元又说道:“寡君邀晋侯往‘犬丘’会盟。”

    这个“犬丘”在哪?以目前的势力格局,它在陈国、钟离和徐国的边上。

    再看往年都发生了什么,只需要知道楚国的公子喜一再率军入侵宋国,近几年楚军与宋军的交战都是爆发在“商丘”附近,能明白宋国将南方城邑丢得差不多了。

    所以,宋国邀请晋国在“犬丘”搞会盟,意图在于请求晋军南下帮忙收复失地。

    吕武想了想问道:“于何时会盟?”

    宋国帮晋国背了黑锅,要求得到补偿是吧?

    那一刻,吕武心里其实是有点不爽的。

    考虑到晋国跟楚国的对抗需要用到宋国,前往“犬丘”也能让郑国彻底站在晋国这边,再来就是能在陈国和钟离、徐国身上做文章,搞一搞会盟没什么坏处,算是将人情还给宋国了。

    华元没想到吕武会答应得那么彻底,一下子倒是心情变得有些忐忑。

    晋国的每一任元戎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轮到吕武坐上晋国元戎的位置,变成“不怂,就是刚”的风格。

    讲一句很实在的话,楚国在“沫之战”得到失败后,楚国君臣对吕武担任元戎的晋国都有点发怵,不要说各个在这一场争霸战中当配角的列国了。

    楚国君臣当然不会到处嚷嚷,说是怕了吕武主政的晋国。他们自我认为遭到郑国的背叛,没有第一时间集结大军北上,发现吴国入侵一片狂喜就是一种再明白不过的体现了。

    在这数十年之中,楚国哪一年没有遭到吴国的骚扰?以往能一边应对吴国,另一边集结大军北上跟晋军刚正面,轮到今年就不行了?谁都不信的嘛!

    这个也是宋国帮晋国背黑锅之后没有发作的主要原因。

    毕竟,楚国都对晋国有点怂了,宋国可不乐意惹来晋国的恶意注视。

    华元没有给出一个会盟的时间,很懂事的表示晋国什么时候有空,想在哪一年的哪一月会盟由晋国来说了算。

    同时,一旦晋国有意愿,宋国能够出面邀请陈国、徐国、钟离……等等南方诸侯国去凑热闹。

    吕武对每一次会盟都邀请那些有的没的诸侯国,其实是感到挺无语的。

    拿晋国忠实小弟之一的邾国来说吧?一次次到场的也就一两千人,战斗力连“五”都没有,就问问除了凑人头之外能干点什么。

    晋君姬周很喜欢那种大场面,搞得每一次会盟都要喊上一大群人。

    一旦去“虎牢”的宋国使节提出那样的事情,哪怕晋君姬周本来没有兴趣,信不信会改变初衷,换成很期待能在“犬丘”搞会盟活动?

    吕武现在奇怪的就一件事情,之前卫君卫衎在宋国做客时叫嚣得那么凶,怎么住进“帝丘”之后却没声没息了?

    “此事嘛……”华元一脸的苦笑,琢磨着已经打算跟卫国撕破脸,干脆不用留下什么余地,说道:“卫君命公卿往‘洛邑’而去。”

    干么?

    找周天子哭诉,还是要让周天子进行裁决?

    不知道这一任周天子是个很实在的人吗?他才不管什么是非,遵守的是拿钱办事。

    卫君卫衎南下时可没有将自己的宝库带走,留在“朝歌”便宜了晋国。

    不止是宝库,连带一帮妇人、子嗣、公族都是一个样。

    也就现在是春秋了,晋国还能将老婆孩子和亲族礼送去“帝丘”,换作是在其它时代,信不信卫衎头顶早就绿油油啦!

    吕武之前还觉得卫君卫衎虽然是个精神病却像个国君的样子,知道卫君卫衎只想让周天子主持公道,判断卫君卫衎的精神病被大变治好,相反很是看不起卫君卫衎了。

    卫君卫衎病了就干脆一病到底啊!

    哪怕卫国打不过晋国也要刚,闹出的动静越大,本来占理的晋国会在舆论上陷入被动。

    不是别的,君权至上的年代,再怎么占理都不能把一位一国之君逼得太狠,要不然舆论会掉个样。

    现在卫君卫衎认怂,错过了让卫国翻盘的机会,等于大河北岸成为晋国统治区将成为一个事实。

    吕武心想:“这样也好,能节省时间来处理齐国。”

    华元办完了该办的事情,没有马上离开,一直待到吕武率军要前往鲁国才告辞。

    而鲁国在得知晋国下军在进军路上,国内一时间变得非常安静。

    在之前,鲁国贵族碰面不谈别的,拿晋国处置卫国当谈资,聊嗨了少不了骂几句。

    这是晋国刚刚打赢“沫之战”为前提,换作“沫之战”是楚国获得胜利,鲁国人绝对会骂得更凶更难听。

    鲁国君臣进行紧急会议,猜测晋国下军到鲁国要干什么。

    他们倒是没觉得骂几句就会惹来晋国的讨伐,真这样以前早被一揍再揍,国祚能不能得保都是未知数。

    一帮人还没有取得共识之前,晋国使节师旷到“曲阜”了。

    鲁国君臣当然知道师旷是谁,他们按照老套路,也就是来了什么等级的使节,用什么样的规格去接待。

    尽管鲁国上下对“同属性”的师旷很有好感,迎接师旷的却只是一个大夫。

    师旷拒绝了宴会招待,径直求见鲁君午,很直接地说道:“贵国有难矣!”

    这一下,没搞清楚状况的鲁君午愣住,连带在场的鲁国贵族都是一脸的懵逼。

    什么叫鲁国有难?

    俺们到底犯了什么错,讲清楚啊!

    鲁君午碍于鲁国的标准不能直接跟师旷对话,频频向叔孙宣伯使眼色。

    叔孙宣伯脸色一变再变,哆嗦着嘴皮子,断断续续问道:“元戎下令攻我?不可呀!”

    师旷看不见,能听出叔孙宣伯十分害怕,心想:“我只是按照套路进行警告,你们至于吗?”

第618章:来解释解释,什么是君子(谢NemoFoxx万赏)

    鲁国怕就对了。

    前有齐国遭到肢解,好些个早就断了国祚的列国在晋国的操作下复立。

    后有卫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城邑,使得一个二流强国遭到重创,还不知道能不能维持住遭到削弱之后的局面。

    如果卫国扛不住?也许曾经的莱国就是卫国的榜样。

    莱国怎么了?他们先是遭到齐国的痛击,随后更是干脆吞并了呀。

    近二三十年来“东方世界”明显很不对劲,晋国和楚国的争霸不是什么大事,一流强国和二流强国发生的事情却是有些多。

    曾经要有个排队的话,晋国和楚国在整老大的位置,两国是公认的超级强国;齐国、秦国则是被列国公认为一流强国,现在秦国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出来,齐国干脆遭到肢解;郑国、卫国、宋国、鲁国、吴国就是被认可的二流强国,其中鲁国的地位有点不稳定,郑国一再遭到暴揍依然能挺着,卫国却是好像要不行了。

    鲁国口嗨是有历史依据的。他们从建国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口嗨,跟齐国处成相爱相杀的关系就是因为口嗨的锅。

    鲁国人口嗨晋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数十年下来没什么事,相反晋国因为要让齐国被牵制,还不得不捏着鼻子庇护鲁国。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将口嗨视作理所当然的鲁国人,知道晋国下军气势汹汹过来,再有晋国使节前来警告,懵逼的同时被吓到了。

    师旷是瞎子嘛?看不到鲁国君臣是个什么表情和表现,听声音判断出了一些意思,嘴角勾了一勾,说道:“我今次前来,乃是奉元戎之命,请贵国退出泰山以北。”

    叔孙宣伯失神之下张大了嘴巴,回过神来有点不乐意了,说道:“晋侯赐我城邑,岂可回收?”

    所以,鲁国口嗨晋国就是天理和正义,晋国给鲁国什么东西都是应该,不能把鲁国怎么着,是吧?

    偏偏师旷觉得很是不好意思。

    他的不好意思在于送出去的东西,哪能给回收了呢!

    鲁君午捕捉到了师旷脸上出现的羞愧与不仁,再也不顾什么‘君不与臣语’的规矩,说道:“伯国赠我土,乃我有功于伯国,为何无礼而反复?”

    真的?

    鲁国对晋国有个鸡儿功劳!

    如果说齐国长久以来净给晋国捣乱,鲁国则是那种拿了晋国好处却扭头就骂的典型。

    认真的论起来,卫国对晋国在感情上的伤害还没有鲁国大,卫国是正大光明拿剑捅,鲁国则是暗搓搓地背地一再捅匕首。

    有时候拳头伤人,伤口几天就好了。

    伤心的话,一辈子都难以痊愈的呀!

    其他元戎愿意惯着鲁国是他们的事,吕武真没有那种忍耐性。

    再则,以前扶持鲁国是因为需要牵制齐国,遭到肢解的齐国实力下降,晋国又帮那么多国家复国,东面不再只有一个鲁国能让晋国选了。

    有那么一众人,别人对他好是应该的,但凡有点不如意,不会去想别人为什么要对自己好,想法是凭什么就不对自己好了。

    如果鲁国有个明白人,不可能在看到齐国的下场后,还不明白接下来鲁国对晋国的重要性下降,怎么都该想想用什么态度来侍奉晋国了吧?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看看鲁国君臣的表现,好像就没一个明白人?

    师旷听着鲁国君臣七嘴八舌的讲话,归纳起来就是:爸爸凭什么不再爱我呀?

    这么理直气壮的质问,搞得师旷有些懵,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师旷的脑回路无限跟鲁国君臣同步,其实也是不明白为什么不再爱鲁国,要不然不好意思个什么劲。

    可以说这一趟出使让师旷很是不情不愿,单纯的无法拒绝罢了。

    一系列逼逼叨叨下来,师旷在离开鲁国宫城后才想起来,忘记给鲁国君臣留下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了。

    而鲁国君臣以为将态度展现得很明白和透彻,晋国会想以往那般轻飘飘地放过鲁国。

    等待他们得知中行吴没有来“曲阜”拜访的意思,甚至晋国下军刻意绕过“曲阜”前往北部,先是又一阵的懵逼,有点回过神来懂得害怕了。

    师旷一直待在“曲阜”没走。

    他在等待机会讲那一句“勿谓言之不预”,偏偏又不主动求见鲁君午,等来等去,等到得知中行吴率军进入作战区域,一下子才有些慌了。

    夭寿啊!

    带着使者身份出使鲁国就是为了下达最后通牒,事情还没有干,下军要动手了,怎么办呀?

    缺了这么一道程序,等于是晋国没有警告鲁国就直接动手,于情于理都很说不过去的。

    吕武让师旷到鲁国了。

    师旷没将事情做好。

    到时候将变成晋国对鲁国不宣而战,堂堂霸主国干出这种事情,不止是脸皮相关的问题了!

    师旷紧急求见鲁君午,得到了一个“寡人有恙”的答复。

    这个“寡人有恙”暂时没什么内涵,不是指君王为了女色什么的,单纯就是鲁君午觉得自己病了。

    有那个“觉得”,说明就是装病。

    原因在于鲁国察觉到晋国想动真格,是真的慌了。

    他们紧急商讨应该怎么办。

    按照鲁国的惯例,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经过争论之后变得复杂,再演变成明明知道应该选择才正确,出于私人抗争的不服气,搞到变成意气之争。

    后世一再发生荒谬的事情是有历史痕迹的。

    鲁国根底出事了不对事,他们干的就是“我只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

    等着事情到了不可转圜的地步,他们再腼着脸表示“输液,是想你的夜呀”来肉麻一下,期待对方能够躺平。

    鲁国按照惯例傲娇,搞得师旷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

    要不然还能怎么样?

    求见而不得,闯宫吗???

    换作是晋国的其余人还有担当会去那么做,让师旷来干跟自己的理念不符合。

    这位盲人乐师很喜欢讲道理,并且非常喜欢干那种我觉得对的,才是人间真理的道路。

    师旷接到消息,说是中行吴已经开始动手,想法是:你们简直是在为难我旷某人啊!

    这一下好了。

    晋国的最后通牒没有转达给鲁国君臣,下军却已经开始在干活。

    历来觉得自己“口衔天宪”的鲁国人,他们动起嘴巴来绝对会更嗨。

    动手什么的?

    听说过一句话吗?君子动口不动手。

    俺是君子,只动口。

    为什么不动手?俺能嚷嚷是因为自己战五渣嘛!

    师旷遭殃了。

    觉得自己很有逼格的师旷却是一点都不慌。

    逼格就摆在那里,谁爱咋就咋地呗。

    之前是师旷求见鲁君午而不得。

    现在换成鲁君午隔三差五地召唤师旷过去表委屈。

    师旷也觉得自己是君子来着,再则就是事情真的没办好,一再被烦到不行,提议来一场音乐会。

    鲁国当然也有“豪华交响乐团”,并且还不止有一支。

    他们的国君有一支,三桓合起来也有一支。这个其实也是他们自己跟其他人认为“我们不一样”的原因所在。

    师旷的提议得到通过。

    仅是这一点,能看出鲁国君臣的脑回路很是奇特。

    爸爸已经在痛揍啦!

    儿子在挨打,前途方面好像也变得黯淡无光。

    然后,有人提议用音乐疗伤,得到了全票的通过?

    所以是,音乐不但能够让人不识肉味,也能让人暂时无视面临的忧患咯?

    因为“根红苗正”的关系,鲁国的“豪华交响乐团”奏响的绝对是雅乐。

    什么是雅乐?其实是一种平仄的曲调,也就是不存在什么起伏的那种。

    这样的音乐让现代人去听,怎么听都会觉得没什么意思。

    然而,以现在的人听来,雅乐就是大气的象征,代表着堂堂皇皇,用师旷以前的评价就是会国祚连绵。

    看上去师旷听得很陶醉,发现有一个音节出现错误,给霍地站了起来。

    大家都在安静听音乐,每一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端庄,多么的有贵族范。

    猛然间有个家伙加戏,一下子让其余听众纳闷,乐师们鉴于师旷的大名声发懵停止吹拉弹奏。

    师旷露出了惊恐的表情,大声说道:“此乃亡国之音!”

    好家伙!

    真的是好家伙!

    卫国那种听上去很轻快的音乐是靡靡之音,用一曲音乐就给卫国搞了当场“判刑”的操作。

    现在鲁国“豪华交响乐团”奏的是雅乐,是雅乐啊!

    不就一个音节出现失误吗?来给解释解释,怎么就成了亡国之音啦???

    鲁君午回过神来,先是一脸懵逼,随后有无限的不服气,说道:“寡人不类纣王,音乃是周之音。此处亦非濮水,何来亡国之音!”

    对了,目前师旷还没有评价卫国的音乐,鲁国算是第一个被“宠幸”的国家。

    没有前例,一样作为君子,脑回路无限同步,谁还不知道君子的内涵是什么?

    鲁国人是挺天真,傻在很多时候故意装傻,并不是真的蠢。

    叔孙宣伯满脸怒气,可惜的是师旷眼瞎看不到,只能用语气来表达怒意,说道:“音乃雅乐!晋不可因我所为,斥雅乐为亡国之音!”

    操!(一种运动)

    想揍我可以。

    别特么骂我!

第619章:因绿帽产生的……

    吕武得知鲁国那边发生的事情时,感到无语又好笑。

    有些人吧?他们很会讲大道理,并且还能讲得头头是道,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听都显得有理有据。

    然而,取一个平均值会发现一点,越是嘴巴厉害的人,千万不要让他们去作为执行者干什么具体的事情。

    这一类人将所有的能力都集中在了嘴巴上面,执行力是个什么鬼玩意,遇到执行力超强的助手能相辅相成一块玩开无双,创造出令人侧目的成绩,单独自己玩嘴炮几乎干什么都要将事情办砸。

    “国君这一次要怎么保住师旷?”吕武很好奇这一点。

    上一次,师旷接到任务,明明两波人走大道能够碰面,搞到师旷不走寻常路给错过了。

    事后,国君以师旷是个贤人的名义保了下来。

    贤人嘛?很稀有的,杀之不详哦!

    鉴于师旷有着偌大名声,再来有怒火的也该是范氏,吕武也就讲了一句“下不为例”给放过了。

    这一次完全不一样!

    上次的失误算是国内事务,消息传达不及时受到损害的是范氏。

    师旷带着出使的任务前往鲁国,动动嘴巴就能将事情办妥,搞什么“雅趣”的那一套,弄到晋国成了对鲁国不宣而战。

    这已经不是什么谁对谁有私人恩怨的问题了,触及层次到了国家信誉的高度。

    看看师旷后面还搞了什么骚操作?

    举行“大型音乐会”尽情嗨,好好的招待又给搞成批判大会?

    有意思,相当的有意思。

    以“乐圣”的逼格给鲁国从精神到**,预定了一个死刑啊!

    晋国可以欺负列国,不想表现得过于霸道,欺负起来要名正言顺,再不济也要符合程序。

    现在是怎么回事?晋国先对鲁国不宣而战,又有师旷给鲁国在精神层面下了诅咒,欺负得太过份啦!

    吕武刚进入鲁国地界,听到那个消息不得不停止进军,并且还要赶紧让中行吴停下驱赶鲁国人的行动。

    下一步?吕武当然是要将消息传递给在“虎牢”的国君。

    出了这么一件事情,晋国还要不要回收早前赠送给鲁国的城邑,怎么去处置鲁国和师旷,等等的事情太多了。

    吕武这个时候恪守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本份了,才不乐意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人是国君派的。

    师旷更是国君的人。

    事情办砸了,国君想往后缩?想太多了!

    “元戎……”先屏是经过同意才入帐,看到的是吕武埋首于文牍。

    吕武没有出声,只是抬头看去。

    先屏说道:“齐执政崔杼来矣。”

    齐君吕环最近很不好过,先有公族群起而攻,后来齐国贵族掺和了进去。

    一国之君不好过,二把手执政的权力必然会得到增加。

    齐国的状况变得很不好,崔杼却发现自己有那么点如鱼得水了。

    吕武看到的崔杼有那么些意气风发,内心里稍微错愕了一下下,眨眼睛又琢磨明白是为了什么,想了想让先屏退下。

    手里有着权力,脑袋上的压制消失,品尝到能做主的滋味,是个人都会容光焕发。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一定是光线出现了问题,吕武看到崔杼头顶闪过一道绿光。

    “执政此来,何事?”吕武是真不知道有什么事。

    崔杼恭敬行礼说道:“事出家丑,不足外人道也。”

    齐国不是把莱国灭了吗?

    齐君吕环一直很馋莱君女儿的身子,成功地将之收入后宫。

    这一次晋国肢解齐国,不但成功让莱国复立,顺带将落入齐君吕环魔爪的莱姜解救归国。

    本来这件事情跟崔杼关系不大,问题齐君吕环不那么想。

    齐国是执政,也就是管理民政,想动军权需要取得国君的授权,也就是跟晋国元戎的权柄不一样。

    所以,齐国被晋国一顿暴揍,跟崔杼这个齐国执政有关,崔杼却不是作为第一负责人。

    齐国搞成这样的第一责任人是齐君吕环,遭到公族与贵族围攻,火气撒在了崔杼身上。

    最为要命的是崔杼得到了很多贵族的支持,有一部分公族也对崔杼表现出了同情的态度,使得齐君吕环在怎么对待崔杼上面出现了忌惮。

    无法搞崔杼本人?齐君吕环不愧是从小到大始终如一的顽童,将手伸向了崔杼的家中,邀请崔杼夫人入宫玩耍,给玩到了负面距离。

    目前崔杼的夫人并不是东郭姜。

    齐国的棠邑大夫还没死,东郭姜暂时还没有改嫁崔杼。

    所以,齐君吕环的胃口极佳,又或者说报复人的手段很顽劣,明知道崔杼的夫人是虎狼之年也不放过。

    崔杼说的家丑,还是自家夫人亲口告知,说完投井而亡。

    吕武则是很纳闷,家丑不宜外扬,过来说了个寂寞的吗?

    不知道什么原因,讲了跟没讲一样,天才晓得崔杼到底想干什么。

    崔杼说道:“孙氏携封邑归晋,晋赐‘朝歌’。”

    吕武眯起眼睛看着崔杼,有点搞清楚状况了。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卫君卫衎是个精神病,不妨碍各国表达出一种孙氏那么干不地道的态度。

    以现在的“价值观”,没有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为尊者讳”则是一种共识。

    国君犯错,错的一定是大臣。这是一种得到列国之君认可的规则。

    晋国在吕武的操作下很霸道,摆明就是要帮孙林父扛,各个诸侯国很识相地闭嘴了。

    尽管吕武想不出崔杼为什么要效仿孙林父,不妨碍他迟疑声问道:“崔子是……”

    “元戎已知?”崔杼错愕了。

    知道什么呀?吕武只知道崔杼不想在齐国混了。

    崔杼刚要开口继续说话,外面有人通报晏婴求见。

    这个晏婴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小角色了,成为齐国的马径大夫。

    “马径”不是什么官职或头衔,说白了就是“马径”成了晏婴的食邑,爵位冠上了“马径”这个前缀。

    这一点晋国早就进行改革,不再以某地成为哪个贵族爵位的前缀,变成以“地”冠“氏”了。

    吕武用询问的眼神看了崔杼一眼,见崔杼没什么表示,出声让晏婴进来。

    人还没有进来的晏婴已经先传来声音:“阴子,如执政效仿执政,列国如何看待伯国?”

    本来吕武只是猜测,经过晏婴那么一嚷嚷,实锤了呀!

第620章:公私兼顾,俺老在行了

    吕武冷冷地看着快步入帐的晏婴,就是那么安静的看着。

    这是哪?

    晏婴面对的人是谁?

    齐国以前怎么样不提,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晋国好像也不再是那个晋国,是吕武主持军政之后的晋国。

    怼天怼地对空气的楚国在面对吕武作为元戎的晋国都有些发怵,齐国受到的教训还不够多不够大吗?

    一个齐国的马径大夫,敢对晋国元戎大吼大叫,是谁给的勇气!

    考虑到齐国可能要应对的局面,晏婴没见人先闻声可以理解,问题是吕武为什么要惯着一个齐国大夫?

    “阴子,事态重大……”晏婴话到一半。

    吕武很温和地说道:“出去。”

    发火干什么?

    有底气不在声音大。

    实力强大又手里有权的人,他们哪怕是轻声细语说话,别人依然要用上百分百的恭敬姿态仔细聆听。

    事情再大是齐国的事,要出事更是齐国出事。

    崔杼要学孙林父携土归晋?哪怕晋国怕麻烦不接受,不会放过再给齐国来一下的机会。

    所以,最终倒霉的将会是齐国,一个齐国大夫来跟晋国元戎讲什么事态重大、严峻、危急之类,有点搞笑了。

    晏婴嘴巴动了动,看着脸色平静的吕武,小心肝颤了颤,行礼才转身离开。

    “阴子威仪极重,不可触怒也!”晏婴是个非常聪明且有眼力的人,脑补能力也不差。

    在晏婴的想象中,表面平静的吕武肯定是满腹怒火,再多叽叽歪歪就要迎接狂风暴雨啦。

    等待晏婴出了大帐脸上一苦,又给后悔什么话都没有讲,怎么就出来了。不是应该陈述利害关系,用口舌来阻止晋国接纳崔杼的吗?

    再次求见?晏婴想到吕武那一脸的平静,不由开始心里打鼓。

    关键是,不见不行啊!

    “阴子,齐马径大夫婴求见!”晏婴来了个‘通名’的程序。

    这个所谓的“通名”就是将自己的来历完全说清楚,正常时候没什么,特殊时刻这样干很考验自尊心能不能承受得住。

    晏婴现在面临的就是特殊时刻,以至于内心里产生了羞耻感。

    大帐内没有声音传出来。

    帐外阴氏的甲士,他们藏在面甲后面的那双眼睛里好像有了戏谑?

    其实阴氏甲士也就很平淡的看着晏婴,眼眸里才没有什么戏谑,耐不住觉得很羞耻的晏婴自己进行脑补啊。

    所以说,很多时候明明是挺正常的一种注视,完全是被看的人自己情绪波动太大,脑补能力又强到没边,整出太多有的没的。

    大帐内。

    崔杼换上了一种一言难尽的表情,慢慢叙说齐国在遭到晋国一顿猛揍后的五花八门乱象。

    齐国在晋军的攻势下连都城“临淄”都陷落,经过一轮洗劫让“临淄”倒退回刚刚建城之初。

    那一波损失中,齐国公族的损失最大,有些公族封主干脆被俘虏,更多的公族封主变得一盆如洗。

    他们能怎么着,跟晋国商量着把属于自己的财产要回来吗?怎么傻和天真都干不出这事。

    所以了,他们不找晋国,去找齐君吕环一阵折腾。

    一国的公族有事找国君是很常规的操作,没事都还能折腾点什么事出来,何况是真的出事了。

    晋国退兵之后,齐国的喧闹就没有停止过,紧要的当然是在晋国的操作下,好多齐国之前灭掉的诸侯国又给复立。再来就是“临淄”不说成了空城,曾经“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的场面反正是看不到了。

    齐国的损失远不止“临淄”遭到劫掠,算上“临淄”周边以及其它区域,以数据值来算的话,齐国一下子没了百分之三十五的财富、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口、失去十分之六的城邑。

    那个“十分之六城邑”要算上吞并莱国之后,也就是回到约公元前750年时期的版图。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吕武一阵操作,齐国的疆域一下子倒退了将近两百年,人口和财富的损失也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晋国该吃得怎么一个满嘴流油?

    这么说吧,晋军从齐国拉回去的东西,足足拉了一年还没有完全拉完。

    东西放哪?当然是齐国……,不对,有些是在齐国,更多的是在刚刚复立的谭国,少量暂时放在鲁国。

    齐国为什么不抢回去?就问问,他们敢吗!

    吕武在权柄方面为什么会越来越重?答案其实就在上面。

    将齐国肢解掉只是文治武功的一部分,对晋国贵族来说远没有财富和人口实在。

    因为是吕武提议、策划和执行,完成了对齐国的肢解和掠夺,大头理所当然是阴氏,剩下的该怎么分则是吕武和晋君姬周进行商议。

    在话语权方面,晋国的情况是元戎越强势,国君就会变得越透明。因此战利品怎么分,吕武说了会比晋君姬周管用。

    本来崔杼想一个一个步骤的来,不是要一下子一步到位。

    然而,晏婴追了过来,还将崔杼想干什么直接喊出来。

    很多事情一下子想慢都慢不了,之前还掌握一些主动权的崔杼,经过晏婴掀开锅盖,搞得崔杼陷入非成既死的地步。

    失败的话,死的还不会只是崔杼,包括崔氏的族人,以及跟崔杼交好的齐国贵族,统统要沦为陪葬品。

    晏婴在大帐外没有听见声音,不是帐篷的隔音效果超好,其实是里面的人并没有在讲话。

    那一刻,崔杼的脑子乱得很,甚至可以说一下子懵了。

    吕武不着急,一点都不着急。

    齐国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情,齐君吕环和齐国执政崔杼搞什么,晋国没有接受崔杼的投奔之前属于齐国的内部事务。

    现在的情况是,吕武需要好好的品味一下,晋国接受崔杼的投奔能带来利益还是麻烦。

    崔杼本来想怎么样呢?他想继续担任齐国的执政,只不过将摇身一变为晋国控制齐国,过程中发挥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在崔杼这一代,崔氏可以不用举家投奔晋国,能够让嫡长子崔成去晋国安家。

    那么一搞,崔杼在齐国操作,持续地发挥自己的价值,给予崔成在晋国安身立命创造功劳,崔氏很快就能在晋国站稳脚跟,并且崔杼也许还能搏一下“能臣”的称号。

    现在这么一个年代,某个家族的谁去异国发展挺正常的事情,谁能说崔杼让崔成别出去晋国有什么错?

    晋国毫无疑问是中原霸主,以前齐国就臣服于晋国,崔杼管好齐国再侍奉晋国只不过是变得更真诚一些。

    中原的各个诸侯国,敢蹦跳的列国已经先后被晋国一顿毒打,崔杼主政下的齐国对晋国表现得顺服和恭敬,有问题吗?

    所以了,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崔杼变成了齐奸,各个列国都对晋国服服帖帖,凭什么就只骂崔杼啊!

    有点缓过来的崔杼猜想下来,觉得晋国让自己携土归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开口说道:“我愿归晋。”

    吕武刚才已经在脑海里勾画了山川舆图,清楚的知道晋国现在并没有与齐国形成接壤,一旦接受崔氏带着封地以及一帮齐国贵族来个“摇身一变”的话,晋国就要有一块飞地在东边了。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阴氏在齐国、莒国、莱国和杞国边上本来就有一块地,目前阴氏还是晋国的卿位家族,晋国早就在东边有飞地了呀。

    那是吕武让齐国帮忙夺下的土地,土地的原主人属于莱国。

    现在莱国早就选择性遗忘阴氏让齐国帮忙夺取土地的事情,还讨好地一再帮阴氏调动人力物力去建设。

    这么一搞,晋国再多一片崔杼归晋带来的飞地,不算突兀吧?

    崔杼是齐国公族来着,只是崔杼跟齐君吕环的关系比较远罢了。

    吕武左思右想,晋国已经接纳同样是卫国公族的孙林父,再多一个齐国公族的崔杼,没什么问题的。

    “你如归晋,封邑几何,人口多寡?”吕武问了一个比较实在的问题。

    为什么没问要割齐国的哪块肉?

    晋国都肢解了齐国一次,搞一搞封邑变动什么的,崔氏带着一帮齐国贵族改换门庭,已经虚弱的齐国变得更虚弱,拿什么来跟晋国叫板?所以封邑变更是一件根本没难度的事。

    崔杼明显有比较详细的计划,将谋划讲了出来,一讲就是讲了小半个时辰。

    在听的吕武有点“情理之外意料”的意思。

    再怎么说崔杼也是齐国的执政,没有一帮追随者坐不到那位置。而那些追随者要么是跟崔氏一根绳上的蚂蚱,不然就是不想待在齐国这艘破船,选择跟崔氏一块投奔霸主国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吕武听完沉默了一小会,说道:“若你仍为齐执政,如何?”

    这一下,崔杼非常明显的愣住了。

    那不是崔杼之前想干的事情吗?

    只是那样的话,晋国只有长期利益,甚至后面可能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幺蛾子。

    毕竟,崔杼没有带着封邑和一帮齐国贵族归晋,某一代的齐君就随时有可能翻盘,或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崔杼反悔,可能那帮齐国贵族不乐意了。

    吕武不太在意崔杼为什么愣住,继续往下说道:“崔氏可别出,封邑为晋土。如有贤达投奔,我亦接纳。”

    能看见的好处,晋国要了。

    长久的利益,晋国一样不放过!

    崔杼的表情有些呆萌,好像是没想到还能这么折中。

    吕武又说道:“我愿助你不失执政之权。”

    齐国当然不能亡了,变成一个三流诸侯国会符合包括晋国在内所有中原列国的利益。

    崔杼迟疑地点了点头。

    经过晏婴那么一搅和,使得崔杼只能当木偶。

    所以,齐国的锅有晏婴的一份。

    吕武问道:“齐国可有田氏?”

    这问得颇为突兀,并且有些没头没尾,一下子把崔杼问得莫名其妙。

    崔杼说道:“元戎所问乃是厉公苗裔?”

    这个“厉公”是陈厉公妫跃。

    吕武对田氏只有大概的印象,模糊得很呐。

    崔杼回忆了一小会,继续说道:“陈完逃奔,入齐谒见桓公得信重,乃赐女,得邑为‘田’,有田氏在齐。”

    那是一段很传奇的故事,里面也显露出是妫姓这一支后裔的牛逼之处。

    陈完,也就是来自陈国的完,他是因为内乱怕遭到清算才逃离陈国,一跑直接跑到齐国。

    当时正值齐桓公称霸的阶段,作为老大庇护前来请求保命的一国之君后代,算是一种“义务”性质的规则吧?

    陈完为什么能娶到小白(齐桓公)的女儿?这就是妫姓这一支后裔的牛逼之处了!

    在这么一个年头,有血统又有文化的人走到哪都不会缺了一官半职,尤其是小白正处在意气风发的时刻,琢磨着中原没啥事,能不能将眼光转向南方。

    有那个年头又恰好一个陈国公子投奔过来?

    啊哈!

    老天都在帮助寡人呀!

    听过“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这句话没有?

    小白本就是一个迷信的人,再看陈完长得俊美,要委以重任来着。

    陈完很谦逊的推辞。

    小白一瞧,矮油,多么有逼数的一个才俊,一开心喊来“巫”给陈完卜了一卦。

    陈完看到那个“巫”露出了蜜汁微笑,心想:“稳了!”

    为什么?

    贿赂懂不懂?

    怕是不知道“巫”的贪婪了呀!

    听说过暗箱操作没有?

    是个什么卦象,还不是“巫”来解读。

    一句“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从那个‘巫’的嘴巴里飙出来。

    小白一听,再仔细琢磨,没看出陈完给了“田氏代齐”的预言,以为陈完这一家子会成为齐国的栋梁,没得说,必须送女啊!

    然后?陈完一家子变成了田氏,从此在齐国扎根了。

    现在,崔杼没搞懂吕武为什么会问起田氏,更迷糊怎么自己一讲那段故事之后,吕武脸上的笑容会那么诡异。

    吕武跟崔杼把该讲的话讲完,进行了一些交代,送走崔杼,考虑要不要接见晏婴了。

    “一个个强国不是控制就是肢解,对晋国有利,对我更有利!”吕武在帮晋国干活的同时,为阴氏提前进行布局,没毛病的。

第621章:赫赫凶名

    今年是吕武担任元戎的第几个年头来着?好像是第三年。

    在三年间,晋国从低迷外加有些颓丧的氛围中走出来。

    也仅仅是三年的时间而已,一再发生内乱的晋国爆发出了列国侧目和颤栗的力量。

    拿去年(公元前562年)爆发的“沫之战”来说,无疑是晋国再一次的华丽亮相,尤其是挨了痛打的楚国在今年竟然没有北上报复,有眼睛和脑子都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晋国从来没有不行过,只是缺了一个好元戎而已。

    事实上也是那样,一再内乱的晋国有损失掉一些实力,然而总体实力方面却还是霸主级别。

    这里其实是晋国多了一个阴氏,要不在原有历史上晋国到当前阶段就是实力受损的局面,堪堪用“拖”的战术来与楚国继续争霸。

    吕武的出现改变了太多的东西,包括让晋国多了一个强力无比的卿位家族,帮助晋国在兵甲器械上面进行了更新换代。

    现在不流行玩“上交国家”那一套,阴氏卖盔甲和武器,就是一种极大的贡献。

    上交之后到底属于国家还是被某个人黑了,谁知道呢。

    价值好几个亿的东西,奖励五百元这种事情,有点那啥呀。

    在原历史上,要看晋国的元戎是谁,是智瑩。

    这位扒拉小能手愿意拿智氏顶在最前面吗?

    不愿意?哦,那没事了。

    在智瑩的带动下,智氏有多怂,晋国的其余家族就有多能隐藏实力。

    一旦智瑩被逼急?他同样不会拿智氏的力量出来死扛,玩的会是一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套路。

    所以了,在智瑩的领导下,晋国就那么半死不活的跟楚国“拖”着,拉晋国的那些小弟去顶雷,再美其名曰“疲楚”。最终玩到各个诸侯国跟晋国离心离德,偏偏各个诸侯国的实力还没被削弱多少。

    真实情况是,楚国在那一段时间里的境况很不好,甚至可以说糟糕异常,轮到赵武接任智瑩成为元戎算是捡到一个大便宜。

    赵武成为晋国的元戎之后,延续了智瑩的政策。再看楚国的境况,也就是为什么有赵武“捡便宜”的说法了。

    楚国之所以对晋国服软是因为楚国被内乱和吴国搞得很伤。

    楚国服软成为诸夏的一员,没多少年再次强盛起来,相反晋国在达到“守护诸夏文明”的成就之后迅速衰弱下去,并且一再内斗,斗到给分了家。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尽管吕武有自己的想法,什么都不是之前,成为“卿”之后,乃至于坐到了元戎的位置,他没有干出“化家为国”的操作之前,不敢说所有的作为都对晋国有利,却能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事都有益于晋国。

    当然了,哪怕仅是有百分之一,干了就能推翻那百分之九十九。只不过,不是还没干嘛!

    最终,吕武还没有再接见晏婴。

    齐国再次面临大变,不但局势坏到难以收拾的程度,国内人心也必然要散了。

    换作是其它国家,经过一连串的重创和动荡,很难再从泥沼里面爬起来。

    曾经称过霸的齐国则属于还有救,看的是有没有能臣,或者能出现明君。

    这个就是历史底蕴的重要性了。

    有过辉煌,后人记得那些辉煌,心里想要恢复祖先的荣光,理想明确之下就会有清晰的奋斗目标。

    当然也不是有历史底蕴的民族在跌倒之后都能再次爬起来,并且再次创造辉煌,看就看子孙后代争不争气啦。

    被这件事情一搅和,吕武都有点忘记自己为什么要留在鲁国不动弹,后续的精力也是放在齐国身上,没闲工夫关注鲁国到底怎么样。

    直至国君传来指令,也就是继续对鲁国进行惩罚,吕武才动身前往“曲阜”。

    吕武肯定不是孤身前往的咯。

    尤记得一二十年前,魏相每次到吕武封邑都是数百、数千人的队伍。

    那个时候吕武看到了贵族的牛逼之处,日思夜想也要有那样的排场。

    时至今日,吕武哪次出行不是有成群的甲士和武士随行保护,出国更是大军同行。

    晋国的中军正在逼向“曲阜”吗?

    鲁国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觉得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吕武靠近“曲阜”二十里范围,惊恐万分的叔孙宣伯赶紧带人出城。

    叔孙宣伯在距离“曲阜”十里外迎接的吕武,或者说是迎接晋国的中军,求见吕武得到接见。

    “鲁无罪呀!”叔孙宣伯说得无比诚恳。

    在目前这么个年头,没有哪一条律法规定不能骂人,以周礼来进行裁决的话,喜欢口嗨的鲁国还真无罪。

    吕武说道:“我本不欲加罪鲁国,奈何鲁国非君子之国。”

    有收礼收到手软,事情没有办成,还反过来骂送礼人的吗?

    律法上没相关规定。

    道德层次上却是那么的不堪。

    鲁国人还好意思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

    如果是其他人那么讲?叔孙宣伯会直接喷其一脸。

    应该是鲁国深知自己战五渣的事实,打不过别人只能说自己是脾气好,不喜欢与人多计较什么的,再给自己脸上贴金。

    君子本来是一个无比高尚的词,先有鲁国强行加戏,再有认那位夫子为祖师爷的一帮人乱搞,君子这个词被彻底玩坏了。

    吕武面对一脸惊恐的叔孙宣伯,很平和地问道:“我曾与子驷言‘郑不奉献,我自取也’,执政可知后续?”

    子驷就是郑国执政嘛。

    郑国的实力比鲁国强多了。

    晋国收拾郑国可能要费点力气,收拾鲁国则是轻轻松松,不知道鲁国要不要试一试晋国的大棒?

    “伯国行‘存亡续绝’之举,道德比之古之圣贤,为何独失宠于鲁?”叔孙宣伯是真的没搞明白。

    在晋国肢解齐国之后,鲁国虽然和齐国还是邻居,形成接壤的边境却是变得极小,接壤最多的是谭国。

    这一点让鲁国很开心。

    他们是战五渣嘛,邻居当然是越弱越好,不是想着去入侵,觉得能过平稳日子了。

    吕武没有回答,只是平静地看着叔孙宣伯。

    良久之后。

    叔孙宣伯说道:“鲁尽从伯国安排。尚请伯国吝惜。”

    这就对了。

    鲁国遭到武力威胁躺好就行了,哪来那么多的叽叽歪歪,说越多就会留下更多的痕迹,完全是在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嘛!

    话又说回来,解决完麻烦的吕武在进行回忆,郁闷怎么就想不起那位夫子的爹是谁来着!

    “贵国可有孔氏?”吕武问道。

第622章:逼死了一位国君?

    叔孙宣伯有些迷。

    鲁国并没有什么孔氏,使得叔孙宣伯完全不懂吕武为什么那么问。

    叔孙宣伯小心翼翼地问道:“阴子寻鲁之孔氏?”

    他需要猜测吕武找这个孔氏是不是要出气什么的。

    如果是,鲁国没有孔氏也能变成有。总之就是让吕武赶紧把气消了。

    吕武只想知道鲁国有没有孔氏。

    那位夫子的父亲,其实吕武见过的。

    只是吧,孔丘他爹叔梁纥的地位不高,尤其是当时叔梁纥已经五十多岁还属于一事无成,没有给吕武脑海里留下一张脸谱。

    事实上,叔梁纥是宋国公族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搬到鲁国。

    在这么个年头,一国公族投奔他国,为了表示自己对血统的尊重与维护,每个诸侯国的国君都会给予投奔者一个贵族身份,投奔者的身份能多高要看祖宗给不给力了。

    很不幸的是宋国公族的祖先不给力。

    宋国为什么一直被黑?因为他们是殷商王族的后裔呀!

    姬周(国号)干翻了殷商,再自己降下逼格从人王混成了天之子,来了个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共主。

    周王室为什么那么干,无非就是当时的神权不可忽视,为了屁股下的宝座俯低认小罢了。

    宋国国君和公族都是殷商。叔梁纥是宋国的公族,自然也是殷商的“余孽”之一,连带还没有出生的孔丘血管里一样流着殷商王族的血液。

    这位夫子啊?他是殷商的一生黑,至于为什么一生骂祖宗,看看日占区的二鬼子什么个操作,代入一下就能搞懂了。

    吕武对孔丘没意见,任何的意见都没有。

    毕竟,吕武又不是生长在大怂、大萌、螨清的时代,没有因为那帮“君子”的谜之操作有切肤之痛。

    再则,那帮“君子”的所作所为未必跟孔丘有什么直接关系。

    孔丘是死了很久之后才封“圣”的,一些著作被后人改得乱七八糟,第一个动手的还是孔丘的子孙后代,也就是西汉为了让儒学成为显学的那个。

    现代有一句笑话,讲的是孔丘复生都不一定能看懂自己的“作品”,无外乎就是经过漫长的历史,不知道多少人在“注释”和“重编”的时候偷偷摸摸加私料。

    人死了还极尽的利用,为的还不是有块“招牌”能顶在前面?拿死人来作伐这种事情,干得简直是666啊!

    处理完鲁国这边麻烦之后,吕武继续朝齐国进发。

    鲁国人其实还挺可爱的?他们怂就会怂得很彻底,不用晋军去敦促,有的是鲁人自己跳出来帮老大进行监督与鞭挞同胞,但凡晋人一个小眼神看过去,鲁人手里的皮鞭甩得更起劲了,打得同胞一阵嗷嗷叫。

    结果是,鲁国人以超快的速度撤出不属于他们的城邑,甚至连他们带过去的物资都没有带走,说是要留给老大当花用。

    “此些城邑可由崔杼处置。”吕武对中行吴这么说。

    泰山以北距离晋国有点远,甚至晋国原本跟齐国压根就不接壤。

    晋国想要跟齐国接壤?要么是先将长狄给灭了,不然就需要再对卫国动手。

    哪怕是灭长狄或接收卫国城邑的事情做了,晋国腹心区域距离靠近齐国的疆域也还是太远,中间有一大片没有人烟的蛮荒之地,注定会对东边的统治很不稳。

    中行吴第一时间点头,内心里确实有点想法的。

    阴氏要了北部和魏氏共同开发西边,智氏看来是想独霸南方,中行吴琢磨着东边能不能让荀氏来下手?

    这个念头在中行吴的脑子里产生,一下子就完全收不住了。

    中行吴问道:“如卫、鲁再行反复,我将如何。”

    问的是晋国要拿卫国和鲁国怎么办。

    根据中行吴对吕武的了解,卫国和鲁国不服软,再一次爆发大战有卫国或鲁国受的。

    晋国的中军和下军接管了鲁国让出来的城邑,计算之后意外的发现多了七座城邑。

    而这七座城邑是个什么情况?之前并不是齐国所属。

    那么到底是鲁国送给晋国的赔礼,还是当地的鲁国贵族惊恐地逃跑了?

    吕武在得知七座城邑里面的人口加起来有个四万多,有选择性地当做不知道城邑原先的归属,顺其自然地进行了接收。

    在抵近齐国之后,一个消息传了过来。

    齐君吕环薨了!

    在传闻中,齐君吕环是死在女人的肚皮上,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还有待证实。

    “公子光入宫谒见寡君,而后寡君薨逝。”崔杼的表情很复杂。

    吕武和中行吴等人听得一阵愕然。

    公子光是齐君吕环的嫡长子,也就是齐国君位的合法继承人。

    这位公子光近年来很活跃,就是没给干成什么事情。

    崔杼说道:“我闻晏婴归国当即求见公子光。”

    一定是在提醒什么的吧?

    吕武猜测那位公子光很快就会前来求见,并且还将带着很大的诚意。

    按照现有传统,一个国家的国君薨了,其他国家对他们再有深仇大恨也该暂时停止攻伐。

    所以,齐君吕环是用自己的死亡,来为齐国争取一些时间吗?

    博取同情之类?各个诸侯国知道卫君卫衎是个精神病,同时也知道齐君吕环是个活到老顽劣到老的老顽童。没人同情卫君卫衎,怎么会有人同情咎由自取的齐君吕环呢?

    吕武问道:“晏婴唆使公子光弑父?”

    本来就有这个怀疑的崔杼听吕武那么一问,有点品味过来。

    只要想操作的话,齐君吕环怎么死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在公子光求见之后。

    晋国已经对齐国够狠了,再破坏一下正常的君位继承,没什么的吧?

    崔杼的心理不够阴暗,仔细想了想,说道:“弑君之事或有可能。”

    吕武有点无语了。

    难道还要俺将话说得更明吗?

    老婆被睡,并且投井自杀了,是个男人能忍?

    崔杼还是齐国的执政,完全能够对齐君吕环的死因进行调查,一旦展开调查并且将公子光列为嫌疑人,等于齐国下一任国君是谁让崔杼有了名正言顺的干涉权。

    哪怕是走正常的程序,怎么都该调查一下齐君吕环的死因,毫无疑问公子光就是有弑君杀父的嫌疑。

    崔杼走了。

    吕武对齐国接下里的事态发展充满了期待。

第623章:真是热闹的一年啊

    崔杼走后的某一天。

    中行吴找到了吕武,说道:“我大军抵近,齐君薨逝,于我何辜?”

    这特么的!

    齐君早不死晚不死,等晋国的大军进入齐国控制范围才死,其他诸侯国会怎么想又怎么看啊?

    吕武眨了眨眼睛,像是被问得不知道该怎么讲,保持了沉默。

    是哦。

    事态的发展变得有点诡异,尤其是晋国的行为在当代人看来很是过分,怎么洗都洗不白的那种。

    吕武经过一小会的沉默,笑着说道:“公子光弑君杀父。”

    其它的事情有儿子杀老子大吗?发生在普通家庭都是一种丧失人伦的大事,何况是发生在“第一家庭”呢。

    中行吴知道这件事情很大,就是没搞懂吕武再次强调是什么意思。

    也对。

    现在都还没有多少人懂得什么叫作舆论,懂得玩舆论的都成了大佬,再将舆论的重要性深藏起来,成为家族不外传的秘笈。

    吕武没打算跟中行吴解释什么。

    只要崔杼按照正常程序展开对公子光的调查,关于公子光弑君杀父的舆论必然会出现。

    那个舆论一旦出现,风头怎么都止不住了。

    毕竟,普通人对于八卦的爱好是无限大的,身份不普通的贵族则会思考能不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造成的是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吕武只是提醒了崔杼一句,没有想过参与进去。

    这种事情最好是不进行参与,要不然被人抓住什么把柄,哪怕吕武是晋国的元戎都扛不住。

    晋国中军向后退,一直退到谭国的“谭”才停下来。

    谭国是在晋国的帮助下进行复立,复国的时间连一年都不到。

    现任的谭国国君到底是不是姬姓后裔,没人能够说的清楚,晋国只是需要有谭国这么一个国家的存在而已。

    历史上谭国从分封到灭亡没有溅起一滴半点的水花,比较诡异的是在晋国帮助下,新复立的谭国从人口到城邑比灭亡之前的任何时期都要多得多。

    因为谭国是吕武的主持下复国成功,理所当然晋国对谭国的邦交也就由阴氏来进行负责。

    现任的谭君墨没有半点为君者的气质或气度,看着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贵族。

    他并没有因为成了一国之君而变大高大上,面对吕武时依然是使用小贵族的姿态去进行交际。

    事实上,晋君姬周并不属意谭君墨,想的是从晋国过继一位公子,比如杨干来当谭君的。

    这种事情别说是吕武了,没有任何一位“卿”能够接受。

    现如今的谭国有“城”十一座,“邑”四十五个,人口约二十来万,算是三流诸侯国中的小强之一了。

    吕武在跟谭君墨相处时并没有放低身份,嚣张跋扈什么的也没有,采取的是一种对等相处方式。

    “我不堪为君……”谭君墨连寡人的自称都没有用。

    吕武只是笑了笑,没有进行搭话。

    能够看出谭君墨很不自信,并且在害怕着什么。

    谭君墨也应该害怕,他之前就是个小贵族,家臣三五人,属民上千,封地不超过十里方圆,一下子成了一国之君,对管理十一座“城”和四十五个“邑”只感到恐惧,没有半点欣喜的心情。

    事实上,要不是吕武强行让谭君墨上位,谭君墨更想继续好好地做一个小贵族。

    从这一件事情是不是能看出吕武会有其它操作?

    那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谭国的执政是来自阴氏的茅坪,其余重要职位有超过八成由阴氏的家臣担任。

    这么一搞,完全可以将谭国视为阴氏的另一块封邑了。

    晋国的很多人都将吕武的操作看在眼里,有意见却是只能藏在心里,一切只因为范氏参与了分赃。

    阴氏把持谭国。

    范氏有样学样,选了个自己的族人去当纪国的执政,九成的官职由范氏的族人来担任,大多数城邑更是直接让纪君僚封给了范氏的人。

    所以了,阴氏和范氏联合起来那么搞,其他人敢叽叽歪歪吗?敢的话,将要面临阴氏和范氏的联合打击。

    驻扎在“谭”边上的吕武一直在关注齐国的消息。

    如果他所想的那样,关于公子光弑君杀父的舆论传来,一下子就让齐国爆炸了。

    在这一段时间,鲁国那边一样是发生了大事。

    那一件事情跟颜色有关,也就是叔孙宣伯跟鲁成公(黑肱,病逝于公元前573年)母亲穆姜私通的消息,不知道为什么会爆发出来,鲁国现任的国君午一下子疯了。

    “我靠!”吕武听到那个消息没忍住给飙出国骂。

    叔孙宣伯现在几岁来着?他跟穆姜搞颜色的时候,穆姜是几岁?

    现任的鲁君午在季孙行父病逝之后委任叔孙宣伯为执政,是找了自家奶奶的面首咯???

    鲁国是礼仪之邦,出了这么一件事情,举国无脸见人了啊!

    叔孙宣伯跟穆姜私通的消息泄露,一下子将晋国收回送给鲁国的城池,鲁国被晋国“拿”去七座城邑,什么之类的,哪有给叔孙宣伯判刑重要。

    “鲁执政逃亡卫国。”吕武知道的消息就是这个。

    中行吴没有鲁国那边的消息渠道,听吕武讲述时一脸的惊奇,心里肯定是在纳闷叔孙宣伯胆子大又胃口好。

    男人嘛,一旦玩多了美人,有点身份地位又有能力,寻刺激该想着玩一玩很出名或是地位很特别的女人了吧?

    在哪种心理之下,即便那个女人的年纪已经不小,玩起来还是会龙精虎猛的。

    吕武说道:“下任执政当是季孙宿。”

    鲁国来来去去就是三桓掌权,轮不到外姓的。

    事情就如吕武所料的那般,鲁君午委任季孙宿为新执政。

    这位鲁国执政上位的第一时间不是处理叔孙宣伯,相反还对事态进行了控制,然后跑到谭国这边来求见吕武了。

    “鲁侍奉伯国乃诚,望伯国吝惜。”季孙宿的态度极度恭敬,说得那么个叫诚恳。

    吕武怎么都要见一见鲁国的新执政,再了解一下季孙宿对晋国的看法。

    “诚与不诚,不在言语,而在行为。”吕武看向了站在季孙宿边上一个长得很高大的人。

    这人的身高级接近两米,年纪看着却是有些大。

    他叫叔梁纥,正是孔丘的爹。

    季孙宿看到吕武盯着叔梁纥一阵瞅,以为吕武是看上了长相高大且在鲁国有勇悍名声的叔梁纥,心里一阵犹豫,想道:“阴武是天下第一猛将,对勇士肯定很喜欢,要不要暗示叔梁纥投效阴氏?那样鲁国固然会失去一员猛将,却能讨阴武的欢心啊!”

第624章:阴氏正朔,孔子认证

    吕武并不知道叔梁纥是那位夫子的爹,哪怕季孙宿进行介绍,也只是让吕武诧异一名执政介绍一个小贵族干什么。

    “叔梁纥?表字‘叔梁’的纥嘛。连自己的专属封地都没有。”吕武怎么说都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哪会听不懂介绍。

    话说,那位夫子的爹是怎么发达起来,获得自己的专属封地,使得夫子能够继承的?

    吕武只记得那位夫子是一种“野合”的产物,其余的资料没有专门研究,自然就是一种一无所知的状态。

    这个“野合”不单独陈述在野外交合,还包括叔梁纥是“先上车后补票”。简单说就是叔梁纥先把颜徵在给在荒郊野外睡了,后来也不是明媒正娶,颜徵在是叔梁纥的小妾来着。

    鉴于春秋其实没有“小妾”这个职业,有也就媵(亲族陪嫁女)和嬖人(贴身婢女或暖床的)。

    说白了就是那位夫子的母亲颜徵在跟父亲叔梁纥在一起之初属于没名没分,叔梁纥的原配妻子是不配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字的女人,等这个不配有名字的女人死翘翘,叔梁纥再扶给自己生了个健康儿子的颜徵在上位成为“正宫”的。

    叔梁纥和原配施氏有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他为了有个儿子早就疯了,年近六十还在每夜奋斗耕耘,跟一个嬖人生了一个儿子,可惜这个儿子有先天性足疾,因此按照宗法不能继承家业。

    那个有足疾的人,一样不配在史书上留下名字,并且任何事迹都没有。

    要是叔梁纥的第一个儿子没有足疾,估计就没那位夫子什么事了。

    至于“野合”什么的?春秋到两汉,一对男女,男未婚女未嫁,双方在野外看对眼,天为被地为床来一场奋战,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叔梁纥和颜徵在在野外奋战有了那位夫子从来都不是什么黑料,当时自有民情在的咯。

    “甚?”吕武不是没听见,是有点没搞清楚状况。

    叔梁纥一样懵逼中。

    事情是这样的。季孙宿表示愿意将叔梁纥赠送给吕武,还是任由处置的那种。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叔梁纥好歹是个小贵族,不是奴隶啊?怎么就被送人啦???

    季孙宿先严厉地瞪了叔梁纥一眼,再对吕武露出讨好的笑容,说道:“纥有勇力,可由阴子使之。”

    送人咋地啦?

    别说叔梁纥没有自己的专属封地,哪怕是有,鲁国需要叔梁纥去牺牲,季孙宿一样干得出这事。

    再则说了,季孙宿觉得自己这么干一点错都没有,相反是在送叔梁纥一场富贵。

    就说吧,吕武是谁,来自哪里,身份地位怎么样,多少人想抱粗大腿而不得,叔梁纥能为吕武效力属于祖坟冒青烟了,好不好!

    回过神来的叔梁纥站得更笔直了,对着吕武露出了谦卑的笑容。

    面对这么一件事情,吕武是一种很无所谓的态度,考虑到季孙宿是鲁国执政的关系,多多少少需要留下点颜面,也就动作不大地点了点头。

    吕武没当回事,自然也就不可能对叔梁纥有什么礼贤下士的行为,甚至根本不会与叔梁纥搭话。

    说一句比较难听的话,一国政要去了某地,不是为了作秀的话,会跟平民搞你侬我侬吗?不可能的事嘛!

    叔梁纥现在在想的是:“发达啦,真的发达啦!这一下可以摆明阵仗去颜氏直接抢,不用派人时刻盯着,找机会把颜姜(宝贝儿)在野外办了。”

    俺可是成了晋国阴氏的人了,是霸主国元戎的武士。

    颜氏还能为了一个长得漂亮的宝贝儿,跟俺闹翻?

    不值当的嘛!

    话说,那小宝贝的身段,啧啧……,吸溜!!!

    吕武和季孙宿都没有任何注意力在叔梁纥身上,他们正在谈关于鲁国命运的事情。

    鲁国没胆子向晋国要回那七座城邑,季孙宿请求吕武帮忙对卫国发出照会,要求卫国将从鲁国占去的城邑归还鲁国。

    什么时候卫国占了鲁国的城邑?不就是吕武操办下,晋国获得卫国大河北岸城邑,鲁国从齐国获得城邑,鲁国再划出一些城池给予卫国的事嘛。

    现在,晋国动用武力料理了卫国,使得卫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城邑;因为鲁国莫名其妙的骚操作,晋国收回了鲁国占领齐国的城邑;结果不就是鲁国白白没了一批城邑,不敢找晋国要,想要求爸爸再爱他们一次,帮忙从卫国那里拿回损失。

    “寡君已派人宣战于卫。”季孙宿小心翼翼地说了这么一句。

    呦呵!

    怎么着,鲁国觉得卫国被晋国教训了一顿,以自己战五渣的实力能打得过卫国啦???

    季孙宿行礼,一脸殷切的说道:“我待伯国志诚,请伯国吝惜。”

    情势逼人啊!

    要不然在原有历史上,季孙宿可是鲁国头号反晋人物来着,一再主导鲁国对晋国搞幺蛾子,更是主持在史书上可劲地抹黑晋国。

    吕武想了想,说道:“若无意外,我将于一月后归师。”

    齐国那边出了子杀父的弑君大戏,齐君吕环一死搞得晋国不能再以大军压境,只能暂时罢兵归国了呗。

    晋国要是不放过齐国,也要等齐君吕环的丧事结束之后。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齐国在公子光弑君杀父的舆论下已经爆炸,一闹给闹得“停尸不顾,束甲相攻”啦。

    而这并不是齐国第一次上演“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戏码,早在齐桓公(小白)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而自相残杀,算是齐国的传统大戏了。

    季孙宿品味出吕武话中的内涵。

    晋国不会在鲁国与卫国的领土纠纷上面出声,鉴于晋国刚刚殴打了卫国一顿,鲁国和卫国交战时,晋国的大军路过被挡道,猜猜会不会找借口顺手再揍卫国一顿?

    季孙宿喜滋滋地走了。

    留下叔梁纥在原地有点不知所措。

    吕武早就习惯无视一些人,要不然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人,一再去进行关注还做不做事了?

    到了饭点,吕武才再一次将视线落在叔梁纥身上,愣了愣神想起这位谁谁谁是谁,又是个什么来历。

    “足下可需回鲁?”吕武问道。

    不做太刻意的礼贤下士行为,对自家人耍脾气完全没必要。

    季孙宿做主将叔梁纥送给了吕武,叔梁纥肯定就是成了阴氏的人了,没毛病的。

    完全没想到会被吕武搭理的叔梁纥来了个“虎躯一震”,再恭敬行礼说道:“若主允可,我需搬家。”

    吕武还能阻止叔梁纥回去收拾家当?

    这一改换门庭,叔梁纥很快就知道是个什么待遇了。

    身上的衣服肯定要换,脱去鲁国款式的那套,换上阴氏专属制服,军中置办了甲胄和兵器,玩了一手“焕然一新”重新做人。

    鉴于“谭”跟鲁国有点距离,再来是季孙宿没给叔梁纥留下半个人,阴氏还能让叔梁纥孤身一人穿过大片荒郊野外给野兽当点心?肯定是需要一些人手跟叔梁纥一块去鲁国的。

    所以,叔梁纥不但有了新行头,还临时得到一辆战车,随行的阴氏武士足够二十五人,风风光光地归乡了。

    人在家中的施氏得知有一伙来自晋国阴氏的武士进入封领,感到迷惑又恐惧。

    而同在一片区域的其余各个家族,他们的害怕不比施氏少多少。

    这一切是因为前一段时间晋国刚刚对鲁国坦露恶意,鲁国跟齐国是死敌,鲁人对齐人的不幸很是幸灾乐祸,才不愿意齐人的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

    叔梁纥一路上已经深深感受到属于霸主国一员的风光,尤其是战车上还有阴氏的旗帜,路过各家封邑都有当地封主前来问候。

    这些鲁国的封主得知叔梁纥原本是鲁国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成为晋国阴氏的一员,懂得做人想留下个善缘会赠送叔梁纥一些礼物。

    结果是叔梁纥空手出去空车回国,没到家给增加了几辆车架,车上还堆满了别人送的礼物,并且连仆从都多了近百。

    那些仆从当然还是别人送的。

    而送人当礼物在鲁国可是有老传统的。甚至鲁国还保留人殉的做法,达官贵人一死,不但媵和嬖人要陪葬,之前侍奉他的人也要跟去地下继续服侍。

    这就是“礼仪之邦”,“礼”那是讲阶级压制人,“仪”则是排场对自己有利不能弃。

    鲁国一再暗搓搓使坏的晋国早就废除了人殉,出发点不是为了什么道德之类,纯粹是晋国晓得了人口的重要性,舍不得活人死的没有一丝丝价值。

    “我已是阴氏武士,需得移家伯国。姜只需收拾贵重,余物不取。”叔梁纥的心思不在家里,看到站成一排的女儿和有足疾的儿子就烦。

    施氏已经看见停在外面那些车架,更看到了威风凛凛的丈夫以及一众阴氏武士,喜滋滋地应了下来,招呼仆人准备吃食招待丈夫的同僚,一边想着什么东西该收拾。

    叔梁纥说道:“我往颜氏,归家之日,便是启程之时。”

    施氏知道叔梁纥一直惦记着颜氏的那个小美人儿,由于生了那么多女儿,根本不敢干涉叔梁纥想馋谁的身子,听到叔梁纥要去颜氏并没有什么反应。

    叔梁纥先是好好招待跟自己一路同行的袍泽,休息了一天立刻出发。

    俺一定要得到颜氏的小美人儿啊!

    要是颜氏敢不给,俺、俺……俺就用强!!!

第625章:尼玛,禽兽啊!

    事实证明叔梁纥根本不需要对颜氏用强,只需要亮出中原霸主正卿家族武士的身份,再阐述是鲁国执政季孙宿送给晋国元戎的过程,颜氏开开心心的将颜徵在送出门了。

    “此女岁不过六罢?”征原先还以为颜徵在起码有个十几岁呢。

    没错,颜徵在还是个幼女,根本没有长开,天晓得叔梁纥怎么会馋这么一个幼女的身子。

    叔梁纥现在已经是六十岁的老头,平时有一直锻炼的关系,再加上身材高大壮硕,看着倒是老当益壮。

    平皱眉,说道:“古稀之人垂涎六岁幼童,这……”

    玛德!

    禽兽啊!!!

    要是早知道颜徵在才这么大年纪,阴氏的一众武士说什么也不会跟过来的。

    至于叔梁纥动手去抢什么的?关他们什么事。

    叔梁纥发现众同僚看自己的目光很诡异,甚至有个别人存在不加掩饰的厌恶,解释道:“有‘巫’卜卦,颜姜必使我得子。”

    咋?那个“巫”侍奉的是送子观音吗?

    不对呀!创立佛教的那位才出生多少年,好好当自己的王子,没去割肉喂老鹰呢。

    只是,目前这个年头卜卦是一种流行,身份越是底层就越迷信,叔梁纥的话立刻让其余阴氏武士消除了一些恶感。

    征呐呐地说道:“你岁六十,此姜为六,相差五十有四……”

    特么的!

    就算颜徵在再长大七岁到了“及笄”的年纪,再过七年成了六十七岁老头的叔梁纥下得了手吗?

    叔梁纥想要个儿子已经疯魔了,他也是真的花了大价钱找“巫”卜卦,真的得了那么一个卦象。

    所以,叔梁纥下得了手,并且会不折手段去干!

    颜氏当然也是一家鲁国的贵族,鉴于叔梁纥敢去抢颜徵在,能够判断鲁国颜氏大概不咋地,并且颜徵在不会是颜氏的嫡女。

    如果是嫡女,颜氏再怎么样也要顾着点脸皮,哪会说送就送。

    鲁国可比晋国“封建”多了,保守的氛围重到吓人。

    不过,考虑到鲁国大多数人全身上下只剩一张嘴巴活着,玩起“变通”还是很溜的。

    没办法,说得过,打不过,不想挨揍只能认怂咯。

    已经启程踏上归国路途的吕武,他得知叔梁纥特意去颜氏抢了个幼女要生儿子,第一时间脑子里生起的是杀念。

    尼玛的!

    六十岁的糟老头子竟然耍手段要祸害祖国未来的花朵???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

    “等等!”吕武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无比诡异。

    有点琢磨不透是所有鲁国男人喜欢玩这套,还是一种个例。

    “我记得孔老二他爹就是将近七十岁野外强奸了某个谁,才能让孔老二来到世上?”吕武有了怀疑,再问清楚是颜氏自己愿意,决定再等等看。

    关于叔梁纥是醒了卜卦才盯上颜氏的幼女,卦象笃定叔梁纥跟颜徵在生个儿子,之类的事情全传进吕武的耳朵里。

    “如果叔梁纥真的是孔老二的爹,那句‘子不语怪力乱神’是怎么出现的?”吕武着实想不透这一点,杀意重新出现。

    这里是吕武有点不学无术了。

    哪能截取片段的嘛!

    这么搞跟“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毒鸡汤一样。

    全句应该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当然,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汗水而已!”。

    做人不能双标,更不能只截取某个片段去灌毒鸡汤,会祸害不知道多少人的!

    人家全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非不信也,敬鬼神而远之”,不是要全面推翻封建迷信。

    所以,那位夫子的爹迷信,没问题的。

    再则,天晓得那句话到底是不是夫子所说,也许是某个谁在“注释”的时候偷偷加料的。

    干“偷偷加料”是某些“君子”的老本行了,他们以为自己是对的。然而,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暗搓搓地植入思想,再去祸害徒子徒孙。

    吕武在奋笔直书。

    现在并没有百家,创造百家之首道家的那位,他还在厉国的某处玩泥巴,不到踏上求学之路的年纪。

    老子要先在家自学,学到觉得都会了,要学习更高深的学问,才会进行远游。

    算一算日子,老子今年才九岁的。

    没百家?那简直太好了!

    吕武要搞“化家为国”肯定先弄律法相关。

    再来阴氏不是要搞爵位等级吗?

    近期吕武只要有空就会对下面送上来的律法条文进行批改和分级,想到了什么就给加上,认为不合适则是注释疑问,等着再群策群力进行探讨和完善。

    抢了范氏的活?

    范氏已经很久没有出台新律法,并且他们制定的律法并不符合吕武的利益。

    晋国的很多律法都是出自范氏,看那些处罚很是触目惊心,动辄砍手指、砍脚指、剁手、剁腿、挖眼睛、割鼻子……一大堆奔着残害身体而去。

    不能说这样残忍,明文规定了什么并进行宣示,条文是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偏偏还有人去干,遭到什么样的惩罚都是属于罪有应得。

    要不然,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这一套完全是鼓励某个谁去杀人,杀了再露出慈祥的表情,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觉得自己没有罪孽了。

    在吕武的制定中,伤害身体的极少,罪行够大有多种死法;罪行不到死刑,坐牢享福别想,劳动忏悔是能创造价值。

    所以,能看到纸张上什么五马分尸、腰斩、凌迟,割鼻、挖眼、黥面之类全部消失不见。

    劳动什么之类?说白了就是打为奴隶临时工多少年,哪种等级的罪行去干什么类型的工作。

    吕武还很清楚一件事情,律法条文不能写得太云里雾里,要公示的律法能简洁则是尽量简洁,顶多再给专业人士更详尽的律法2.0版本。

    什么公示?就是制定了什么律法,必须拿出去给大家看,不是制定了就藏起来等出事了再作为宣判依据。

    现在这么个年头,没有经过公示的律法不叫律法,叫私刑,国家能够插手处置动用私刑的人,只是一般要看挨了私刑的人是什么身份,贵族对贵族从重了处罚,一般贵族对平民不是罚金就是罚酒三杯。

    吕武先是听到了什么,再看前方,看到的是旌旗猎猎,卫军和鲁军摆开阵势等着开干。

    “到哪了?”他心想。

第626章:啥情况,顺路捡了一场大胜?

    应该是到“城濮”附近了?

    这里位于大野泽不远,处于濮水的南岸,地势相对开阔,比较适合作为一个战场。

    而吕武没有记错的话,当地是卫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并不是稍早之前卫国从鲁国接收的城邑区域。

    硬要有个说法,绝对是卫君卫衎接受了鲁君午的宣战,再约定再“城濮”这边开打。

    “卫为二‘军’,鲁一‘军’。”中行吴有点看不懂鲁国的操作。

    吕武琢磨了一下下有点懂了。

    那是鲁国将吕武的答复视作晋国会当他们的后盾啦?

    卧槽!(一种姿势)

    还能这么理解的???

    俺只是很坦诚地告诉季孙宿大军归期,没做出什么会帮鲁国找场子的承诺啊!

    这一次战争是鲁国向卫国宣战,怎么着都该是宣战的一方先进行战争准备,受到宣战的一方仓促迎战吧?

    结果是鲁国只来了一个“军”的兵力,来到战场的卫军却有两个“军”。

    搞乜嘢啊!?

    难道是晋人的记忆出错,事情经过是卫国向鲁国宣战的?

    卫军和鲁军只是摆开阵势,暂时没有进入到开战阶段。卫军在西,鲁军在东,双方的阵型厚度差了一半。

    归国的晋军出现在卫人和鲁人的视野,刹那间鲁军爆发出了欢呼,卫军的阵型则是出现了混乱。

    如果说吕武之前只是猜测,听到鲁军爆发出欢呼,确认鲁国君臣就是以为晋国会当鲁国的后盾,并且还对内进行了宣传。

    卫人感到恐慌比较正常。

    毕竟,晋国可是从卫国割去了三分之一的城邑,现阶段晋国跟卫国的矛盾不小,卫国拒不承认那些城邑从此以后属于晋国。

    这样一来,卫人对晋军的出现往坏的方向想,一点毛病都没有。

    卫君卫衎又惊又慌,凄然地喊道:“晋人占我城邑,夺我臣民,今伙同鲁攻我?着实欺人太甚!”

    咸桃惶恐地问道:“君上,是否退兵?”

    叔孙宣伯小声逼逼,说道:“晋人来矣。”

    卫君卫衎很是歇斯底里地喊道:“不!寡人绝不退缩!”

    打呗。

    大不了就是输,再赔礼割地啥的。

    关于齐君吕环死了的消息已经传到卫国,死法有很多的版本,归纳起来的核心是齐国在齐君吕环治理下成那样,齐国公族和贵族不满齐君吕环的软弱无能,支持公子光玩了弑君杀父。

    卫国被晋国整得也有点惨,但是没有齐国惨。

    卫君卫衎不是一般人,是个精神病来着,明知道不可力敌,玩的就是正面硬刚,才不乐意死的窝囊。

    “进攻!进攻!进攻!”卫君卫衎一点都不搭理正在逼近的晋军,决定先跟鲁军拼了。

    恐慌状态的卫军接到进攻的命令,贵族一咬牙带着自家的部队上了。

    卫国现在的“成份”比较“纯”。

    这个还是卫国之前经过了自我净化,不忠于卫君卫衎的贵族跟着孙林父投奔了晋国,留下来的不是没出路就是要跟卫国同生死共存亡的贵族。

    战鼓声被敲响。

    季孙宿看到卫军得知晋军来了,竟然还敢发起进攻,错愕道:“卫君有脑疾,不可治也!”

    玛德。

    不愧是精神病啊!

    明知道一定输,还敢不留任何余地,来了全军一个全军突击?

    不应该派人商量投降输一半的事宜吗?

    鲁国要的又不多,只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城邑而已。

    当然,鲁国君臣认定自己一定赢,卫军一定会输,前提是晋军站在他们这一边加入交战。

    活在自己构建美梦中的鲁人一点都不带怂的,带着极大的信心和热情发起反冲锋了。

    两军很快就撞到了一块,战车蛮横地冲撞,步兵躲避或是赶紧想法子应对战车,随后进入到排起战列线对着干的画面。

    认定自己会赢的鲁军表现得很勇敢,他们一边跟卫军玩命,一边会忍不住频频窥探晋军还距离多远。

    卫军在卫君卫衎的带动下,有一个算一个对这一场交战没了获胜的信心,玩的就是自暴自弃外加歇斯底里的发泄,以至于能够看到不少卫军边哭边打,给鲁军一种自己在和神经病较量的感觉。

    “鲁军竟能战?”中行吴很是纳闷地说了一句。

    吕武的战车跟中行吴的战车并行,两人一路上没少交流,谈的却不是什么国家大事。

    听到那一句话,吕武莞尔了一下下,大声说道:“全军止步!”

    难得鲁人表现得那么能打,怎么能不好好欣赏呢?

    其实,鲁国有段时间的确挺能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全身上下只剩一张嘴活着。

    带着饱满热情的鲁军那么是一对二,还是死死地扛住了卫军的攻势,并且还有点要反推上去的意思?

    “夫战,勇气也。”中行吴说道。

    是哦。

    鲁人以为晋军随时会加入交战,自以为有晋军撑腰变得浑身是胆。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鲁国跟卫国从理论上属于同一级别,卫国还遭到了晋国的极大削弱,搞得鲁国觉得自己比卫国强一丢丢,真不带怕的。

    吕武不再看交战现场,用讶异的目光看向中行吴,心想:“这是有了什么领悟吗?”

    那一句“夫战,勇气也”是一个叫曹刿的鲁国人说的。背景是鲁国和齐国出现很大的纠纷,在“长勺之战”爆发前鲁国进行内部讨论,曹刿站出来阐述鲁国必胜的观点,史称“曹刿论战”。

    所以,吕武以为中行吴领悟了兵法什么的,实际上中行吴是在讲一段历史,两人的脑电波不在同一频率。

    一直以来都是晋人拼命,其余的小弟在旁边看着。

    晋人很少有机会能观赏他国交战,停下脚步的中军和下军原地坐下休息,对鲁军和卫军的表现开始进行交流。

    一个人说话听着很笑声,太多人说话,哪怕每一个人的声音都不大,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现。

    吕武扫视了一下大军,看到没有人乱走乱动,想了想也就不制止士兵说话了。

    鲁军勇敢应战,打着打着一再打着,看到晋军停在原地不动弹,一开始以为晋军只是稍作休息和调整就会继续推进,等啊等的,等得花都要谢了,晋军还是没有动一下。

    鲁君午问道:“阴子当时如何讲?”

    季孙宿很笃定地说:“阴子当日所言,一月为归期。”

    是那句话没有错啊。

    吕武说的就是晋军什么时候会转道回国。

    季孙宿经过一阵脑补,变成:你们勇敢的上,一个月后俺阴武一定去帮你们。

    之前,鲁君午也是那么理解,看到己方大军有点支撑不住,晋军却是没有任何要加入交战的迹象,心里已经急了。

    “阴子可言助力于我?”鲁君午要的是真切的消息,不是暗示什么的。

    季孙宿诧异道:“阴子怎会如此?”

    晋国那边负责鲁国邦交的是魏氏。按照晋国的规则,不能越过直接负责人去干涉邦交的。

    所以,能给一个暗示已经是极限了。

    鲁君午虽然是国君,他还是个鲁人,思维方面跟季孙宿是同步的。

    鲁君午有点呐呐地说道:“我已有败相……”

    是的。

    鲁军看着要扛不住了。

    季孙宿注视着依然没动弹的晋军,纳闷地想道:“不应该啊?阴武怎么会看不出我军支撑不了多久,怎么还不加入交战?”

    明明吕武没给任何的暗示,偏偏让季孙宿进行了脑补。

    所以说,脑补很可怕,几乎每一个脑补能力过剩的人,一般会被自己带进沟里,再坑了一大群人。

    吕武毛病了才会帮鲁国。

    晋国就是太过于忍让鲁国,才会搞得鲁国越来越肆无忌惮,并且让鲁国君臣出现一种“爸爸爱我是应该滴”的观念。

    溺爱会出现逆子,鲁国对晋国的所作所为无疑已经有了很多逆子才有的本质。

    吕武也不是要帮鲁国治病。

    晋国需要的是一个东面没有强国的环境,阴氏想“化家为国”需要在国内寻找盟友。

    范氏“觉醒”了想去南方玩。

    吕武可不乐意某个家族有样学样要独霸东边,东边一再出现乱象,他这个元戎就有一再插手的机会,能够进行控局为前提,不就能防着国内哪一个家族下手吗?

    在晋军没有加入交战的迹象下,发现这一点的鲁军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他们也玩起了自暴自弃的游戏,却不是歇斯底里地跟卫军拼了,能退的赶紧退,退不下去就对卫军投降了。

    鲁君午和季孙宿先是一阵面面相觑,随后又开始了复盘。

    不是别的。

    鲁君午就想知道吕武到底有没有做出承诺。

    季孙宿一次又一次回答,说的是吕武进行了暗示。

    话说,正在开战,不是应该赶紧收拾烂摊子吗?怎么前方军队已经崩溃,后方的人在争论那些玩意。

    晋军动了,可算是动了!

    吕武下令大军重新开拔,没有进行绕路,很是威武霸气地笔直走向交战现场。

    他们虽然摆出了交战阵型,却不是要参战,纯粹就是准备武装自卫,没出意外会穿过战场,好好走自己的路,回到晋国而已。

    崩溃的鲁军看到晋军可算来了,一些没来得及投降也没逃跑的鲁军勇气又回到身上,他们能继续跟卫军玩命了。

    鲁君午和季孙宿不争论了,开始埋怨晋人的动作怎么能那么慢。

    而卫君卫衎那一边,确认击败鲁军,再看到晋军气势汹汹地逼上来,先是脸颊一阵抽搐,又是一再深呼吸,歇斯底里地喊道:“要求鲁君向我投降,诸位亦准备向阴武投降!”

    嗯???

    呃!!!

    这操作……,层次感挺强的。

第627章:能喘口气了吧?

    俺只是路过,路过而已呀!

    看了一场不怎么精彩的戏,觉得要散场了才重新启程,咋就有人过来委屈巴巴请求投降呢?

    “鲁已降我,我降伯国。”咸桃表情非常复杂。

    没错,鲁国那边进行了投降。他们打到没有成建制的部队之后,不投降国君和执政都要被活捉,眼见着“友军”支援上来,还是进行投降了。

    吕武张了张嘴,还是没把那句“我只是路过”说出来。

    什么晋国是霸主国,不稀罕白捡来的胜利之类?不存在的!

    晋国虽然是霸主国,活得却是无比现实,要不然还能干出从周天子嘴边抢食的事?

    连周天子的嘴边食都能抢,送上门的好处凭什么不要。

    吕武没有去见卫君卫衎,要求咸桃转达一封临时写好的国书,从字面上将大河北岸城邑归属于晋国给确定下来,再列好了卫国需要进行赔偿的物资和人口。

    刚回去又赶过来的咸桃将盖好印的国书奉上,再一次急匆匆地走了。

    卫国这一次好歹拉了一个垫背的。他们损失多少,决定从鲁国那边讨回来。

    没有多久,鲁国那边也有人过来找吕武。

    来的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蔑,一见到吕武就露出了幽怨的表情,说道:“卫辱我太甚,夺我城邑,掠我财帛,掳我人口。”

    好好翻译翻译就是:卫国战胜了鲁国,要求之前那些城邑从法理上归属于卫国,并且要求鲁国为战败进行赔款。

    孟孙蔑为什么要一脸的幽怨?还不是鲁国君臣自己脑补,再得出晋军不给力的答案,认为鲁国的战败是晋国的错。

    然而,吕武从头到尾根本没给鲁国什么承诺,甚至连暗示都是不存在的。

    要怪,怪季孙宿太能脑补了呗。

    中行吴看吕武根本不想搭理,问孟孙蔑道:“此事与我何干?”

    孟孙蔑震惊了!

    按照鲁国君臣的思维逻辑,怎么可能跟晋国没有关系?

    但凡到来的晋军能给点力,经过长途跋涉不用休息直接参战,卫国能打赢有晋国帮忙的鲁国吗?

    好吧,就算吕武有给暗示,晋国真就是鲁国的亲爹,大军长途跋涉抵达交战区域,喘口气都不行就得立即下场拼命!?

    操!(一种运动)

    真那样的话,到底谁才是谁的爹???

    换作晋国没有对鲁国发作之前,鲁国还真的撒泼滚打,经过晋国教训的鲁国多少吃了点教训,使得鲁国君臣懂得收敛了。

    所以,孟孙蔑还是对吕武露出一脸的幽怨,问道:“寡君问,可否请伯国转圜?”

    吕武开始明白那么多人为什么不喜欢跟鲁国人打交道了。

    鲁国人非但脑补能力强,还特别喜欢自以为是,明明是一帮战五渣,偏偏忒会搞事。

    他们搞事也就罢了,每一次都想着有人兜底,再给擦屁股。

    吕武很想问问,晋国的那些先辈到底是怎么一把屎一泡尿把鲁国喂大的。

    上面那句再阅读一遍,关键词:喂、屎、尿。

    一定是饮食方面的问题,要不然一样是人,鲁国人怎么就能那么优秀。

    春秋各个诸侯国是例常黑宋,到了吕武这边换成日常辱鲁了。这个当然是跟“先入为主”有关。

    说白了就是吕武没穿越前很喜欢看架空历史的小说,太多作者讲述“儒”的各种骚操作,给吕武植入非常反感“儒”的思想。

    后来,吕武带着好奇心和愤怒又去看正史翻野史,证明自己的三观没被架空历史小说带歪,有些更过份的事情因为404大神的存在甚至都没有被作者们写出来。

    当然了,吕武明白那些跟夫子的关系不大,完全就是徒子徒孙的一系列骚操作。

    知识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怎么使用知识的人。

    “公羊学派”怎么就于国有利,到了“鲁儒学派”反而是各种不堪入目。

    偏偏就是“鲁儒学派”的传承延续下去又能怎么办?还不是当权者的一种选择。

    吕武不搭理孟孙蔑。

    中行吴后面也放弃了对鲁国君臣的治疗。

    晋国还想给鲁国留点体面,要是鲁国自己作,并不介意继续殴打。

    孟孙蔑走了,带着极大的失望回去。

    晋军选择在战场边上驻扎下来。

    等着卫国君臣从鲁国那里取得收获,晋军会跟卫军一块去“帝丘”。

    这个当然不是晋军在护送卫军,也不是晋国跟卫国重新哥两好,顺路再加上需要拿走卫国该出的赔偿品而已。

    没死一个人,箭矢都没有射出一支,能够取得收获让晋军的所有人都很开心。

    这一次卫国很有逼数,没闹出什么幺蛾子老实将该赔的东西奉上。

    吕武找不到借口当然不会蛮横地再殴打卫国一顿,心里想的是:“可算没破功啊!”

    什么意思?

    由吕武率军出征,哪一次不是带着收获回国的呢!

    他们先去“虎牢”跟国君和其余几位“卿”会合,短暂地休整了三天的时间,大军正式踏上回归“新田”的道路。

    “燕(南燕)已亡,山戎亦不复存在,曹欣喜若狂。”士匄这是在表功?

    吕武莫名的发现一个现象,怎么老是有人想着跟自己同车啊!

    事实就是那样,国君在场时,很多时候国君就是待在吕武的车上,轮到吕武跟某个“卿”一起赶路,他们也喜欢来吕武的车上。

    这是跟吕武同车更有安全感,还是能够跟吕武进行更方面的交流?应该是两者皆有之。

    毕竟,中行偃和智瑩死于刺杀才多久,他们能遭到刺杀,其他人就不能啦?

    有来自家族的护卫力量,再加上人在吕武身侧,更有一大批阴氏的精锐甲士,安全十足有保证的!

    吕武说道:“燕半数归于范氏,二成归于君上,余下众家分之?”

    灭掉南燕的战役是范氏提出、策划、执行,大头肯定归于范氏所有。范氏想独吞则属于不可能。

    阴氏当然也能分一份,只是吕武当元戎之后表现得太强势,对南边暂时没什么兴趣,干脆拿出那一份好处来收买中小贵族。

    士匄则是认为吕武在划定势力范围,约定范氏在南方,不要去干涉阴氏和魏氏的事情。

    “如此可也。”士匄喜滋滋地答应下来,又说道:“郑归我,如何待之?”

    不是说郑国归范氏,说的是晋国。

    吕武不可能会错意,平淡地说道:“且待楚国动作。”

    楚国不可能放过郑国,今年、明年、后年……不管过去多少人,一定会找郑国算账。

    现在楚国被内部事务和吴国拖住,晋国不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喘口气,真拿人当牛马在使唤啊?

第628章:阴武权威之盛

    吕武从秦国那边回国之后,有连续几年处在马不停蹄的出征状态。

    而吕武至少还能在秦国那边猫三年,其余的“卿”每年都要出征,一走就是一整年。

    没办法的事情,谁让晋国遭遇到了楚国的挑战,并且近二十来年晋国出现了国力下滑的迹象,搞得中原区域的列国对晋国经常会出现不看好的局面。

    晋国是怎么称霸的呢?不就是逮住谁就是揍,揍到没人敢不服气,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中原各个诸侯国的老大。

    这个称霸的过程中,晋人就是野蛮的代表,没看到有多么遵礼。

    等待晋国称霸之后开始讲道理,打从事实上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有些人就是只能野蛮,从野蛮开始变得文明就是等于在进行自我削弱。

    另一个从强大开始自我削弱的国家还有楚国。他们但凡觉得自己不是个文明人,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总是能够使人侧目,自我约束开始讲道理则每每搞得自捆手脚。

    吕武成为晋国元戎之后,晋国已经连续三年动用三个军团以上的兵力,某些时刻全国动用的总兵力甚至达到五个军团。

    晋国只有中军、上军、下军和新军,哪来的第五个军团?就是范氏和阴氏针对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那边的用兵呗。

    今年又是一个春播结束出征,临近冬季才归国的情况。

    吕武等人刚接近“新田”,第一场雪从天空飘落下来。

    军队进行了解散仪式,国君按照惯例邀请众“卿”到宫城聚会,连同前往的还有羊舌肸和彘裘,以及几个“尉”。

    羊舌肸和彘裘是内定的卿位人选,关于这点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吕武提议,国君点头,其余“卿”不反对,有谁提出异议也难以改变什么。

    鉴于所有大佬都点头,谁还自找没趣加戏份,不怕被吊起来打哦?

    国君用印。

    吕武宣示,并且进行唱名。

    没有人反对,晋国新一轮的卿位变动在平稳中度过了。

    元戎吕武,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魏琦,上军佐解朔。

    下军将中行吴,下军佐彘裘。

    新军将赵武,新军佐羊舌肸。

    只是吧,看看晋国的一众“卿”的年纪,三十岁以下的占了四位,他们是十八岁的下军佐彘裘,二十岁的下军将中行吴,二十四岁的新军将赵武,二十六岁的新军佐羊舌肸。

    作为元戎的吕武今年其实也就三十四岁,正是一个男人最为风华并茂的年纪。

    中军佐士匄比吕武年长一岁,今年三十五岁。

    晋国所有“卿”之中以魏琦最为年长,已经五十七岁了。

    两次为“卿”的解朔则是四十七岁。

    再看看晋国的国君姬周,他今年才二十四岁。

    形成的局面就是,晋国的政治生态持续年轻化。这一点在其他国家其实是看不到的。

    几乎所有的国家,当权阶级的年纪都会偏大,也就是俗称的老年政治。

    一开始晋国的贵族阶层对国内的年轻化政治是非常不放心的。

    毕竟,所有人的观念之中,年轻人总是会更冲动一些,遇到事情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去应对。

    现在晋国的贵族和其余阶层对国内政治年轻化已经没有担忧,原因当然是三十一岁就任元戎的吕武给予他们信心,使得他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吕武还是元戎,能够团结卿位班子的同时,还能带着晋国继续攀登向新的辉煌。

    “‘沫之战’使楚人丧胆,不敢再与我争锋。唯吴局势不稳,宋多有惧怕楚再犯。”士匄看上去大体上比较轻松,刻意没讲郑国那边的事。

    去年郑国再一次对晋国投降,双方签订了一份“城下之盟”。

    由于郑国信誉度堪忧的问题,哪怕是有盟书这道程序,晋国这边其实还是不相信郑国,有足够的心理建设来等待郑国再次悖盟的事情发生。

    这个是即便郑国很头铁的悖盟再攻击楚国,郑国君臣诅咒发誓会好好侍奉晋国,还是不令晋国君臣信赖,可见信誉度是多么重要。

    国君问道:“巫臣在吴,贲皇亦往,不可使吴抗楚?”

    申公巫臣可不是单人前往吴国,带了自己的一众家臣,还给吴国带去了晋国这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这件事情发生在智瑩当政时期,为的就是扶持吴国壮大,显得老大方了。

    要是由吕武来做主,会去拉拢吴国,给予先进技术和理念则属于没有可能。

    后面得到命令去吴国的苗贲皇就没再带什么,带着几个家臣、护卫队和几道命令就出发了。

    扶持吴国在现阶段对晋国有好处,吴国越强就越能起到牵制楚国的作用。

    以长远目光来看,吴国壮大起来百年之内其实也未必会对晋国有害。这个是两国之间的距离足够遥远,中间还隔着好些个诸侯国,哪怕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开战很难得到什么实际利益,不过是一种意气之争罢了。

    两个国家不接壤还能开战?这个是不了解春秋历史才会有的疑问。

    曾经的秦国跟郑国不接壤,不一样是屡次跨境开打,还不是为了获得疆土或物资、人口的战争,纯粹就是单纯为了争口气而已。

    只要晋国一天是由吕武主政,意气之争而爆发的战争就不可能发生,爆发战争肯定是奔着物资和人口的收获去的!

    晋国距离吴国太遥远,一年最多也就是互相通信两三次。

    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天都嫌漫长,三四个月才能进行一次沟通,得到的消息绝对都是过时且无用的。

    吕武对士匄将话题转到吴国身上的兴趣不大,安静地听着国君与其余“卿”讲述吴国的局势,探讨吴国能在这一场霸主之争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元戎以为如何?”国君看到吕武一直安安静静,并且好像很是心不在焉,问了那么一句。

    这是要找茬?

    吕武没听刚才都说了什么,直白答道:“如我强盛,吴国便是可有可无。”

    国君一个愣神,随后浑身一震。

    “彩!!!”解朔是吕武的头号狗腿子嘛,平时没少拍马屁,逮住一个拍马屁的合理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随后,士匄、魏琦、等等所有的“卿”,包括国君在内,齐声高喝:“彩!”

    元戎霸气,恐怖如斯!

    道理难道不是那样的道理吗?

    只要自身足够强大,不蠢到去犯致命错误,哪怕是出现几次失误,用得到借外力吗?

    吕武当然也懂“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道理,道理懂归懂,作为一个元戎却不能那么怂,肯定是要霸气侧漏的咯。

    其实该进行的议题早就讲完,轮到了闲侃的垃圾时间而已,也算是君臣的一种联谊了。

    在“联谊”中,国君会观察这些“卿”是个什么成份,有没有什么转变。

    几个“卿”则是一边观察国君,再来就是猜测同僚对自己的态度怎么样。

    社交嘛,不就是在各种废话中进行,再看他人对自己的感官,进行某些判断的吗?

    赵武一贯的话少。

    刚刚成为“卿”的羊舌肸和彘裘一样很低调。

    家里连续出现大事的魏琦情绪很低落。

    身份地位不够的先屏、韩起等“尉”只有赔笑的份,哪可能刻意的表现自己。

    场中比较活跃的也就国君、士匄、中行吴和解朔。

    其中,解朔负责插科打诨,显得略略有点让晋国堂堂的“常务卿大夫”身位掉价,却是能够当一种调味剂,使得气氛更好一些。

    吕武对中行吴的活跃没太多想法。

    谁让中行吴就任“卿”之后的表现很给力,不活跃反而会显得很反常。

    “咳咳。”吕武轻咳了两声,现场立刻安静下来。

    看看中行偃担任元戎时期怎么样,会发现只有一个元戎的身份不至于让国君和众“卿”给面子。

    吕武可是带着晋国从这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还能给众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这样的人谁不给几分薄面?

    再来是,阴氏已经无法使用非暴力手段进行灭亡,想对阴氏开战至少要有三个卿位家族联合起来,他们更要尊重阴氏的实力。

    几个卿位家族之中,解氏明显就是阴氏的附庸,魏氏跟阴氏的合作比较愉快,荀氏(中行氏)和赵氏需要来自吕武的庇护,关系不出现变化,国君能拉上范氏来对阴氏开战吗?

    为什么不提羊舌氏?他们是公族,大家看来就是天然跟国君是一伙的。

    公族刚刚遭到连续的削弱,他们因为国君没扛住压力,不去寻找自己的错处,对国君产生了极大的怨念。

    所以了,国君跟公族的关系不是越变越好,相反是关系越来越差,没有羊舌氏当润滑剂,有卿位家族进行支持,再次上演类似于“曲沃代翼”不是完全没可能的哟。

    范氏会支持国君吗?看看他们在学阴氏的发展道路,明显跟国君就不是一伙的。

    由于范氏在学阴氏,某种方面来讲的话,范氏跟阴氏才是最合适的盟友。

    在这种现状下,吕武的权柄肯定是极重,哪怕国君不想忍耐要掀桌子,完蛋的人只会是国君,绝对不会是阴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647/ 第一时间欣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作者:荣誉与忠诚所写的《春秋大领主》为转载作品,春秋大领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春秋大领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春秋大领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春秋大领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春秋大领主介绍:
一觉醒来到了春秋时代的晋国,成为一名小领主。晋国刚刚发生国君号召多家贵族一同消灭赵氏家族不久。国内余波未平;国外动荡连连。魂穿成为小贵族的吕武,决定在进击成为大领主之前,先用后世的知识,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一个穿越者无论干什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发明家的时代!春秋大领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春秋大领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